标签谢选骏全集

2015年5月24日星期日

第三十六章 地外文明《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


《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

On Global Government──Global Integration Under the Central Kingdom Civilization

 

第三部 礼制文明 

Part III Etiquette Civilization

 

第三十六章 地外文明

Chapter Thirty-six Extraterrestrial civilization

 

一,阿波罗计划的争论

1. The argument of Apollo Project

 

二,为什么要探测地外文明?

2. Why explore extraterrestrial civilization·

 

三,全球政府需要宇宙基础

3. Global government needs a cosmological base

 

四,生存空间与人类命运

4. Living space and human destiny

 

五,星际探险与人类命运

5. Space adventure and human destiny

 

六,勘察宇宙的生命前景

6. Exploring the prospect of life in the universe

 

七,为宇宙秩序立法

7. Legislate for the cosmos order

 

 

进入全球时代,已有先虑者开始着手“为宇宙立法”的问题了。如,人类怎样拥有火星?谁可以购买月球土地?未来的月球城市如何采用废物回收法?这都是些“太空法学”方面研究讨论的课题。不同的科学技术也许可以互补兼容,但不同的道德价值却只能互相拆台。全球政府所需要的道德基础是什么?全球政府认识到:惟有对立面的存在,才能有效团结内部,共同目标的激励,可以动员内部的活力。外患能缓和内忧──一个清晰可见的地外目标、太空任务,以及宇宙空间的召唤,可使全球文明不再重蹈历史上统一帝国迅速腐败的覆辙。所以我们说,不仅全球政府需要一个宇宙基础,同时全球政府也具有协调整个地球资源的能力,可以帮助人类进行地外探索、太空扩张。

 

 

一、阿波罗计划的争论

1. The argument of Apollo Project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仅为了知道其他星球上有无生命存在,更重要的是想解答生命的来龙去脉,同时探索地外空间也是人类争取扩大生存空间的努力,而在很多场合下它还可以扩大某个人类群体在地球内部的生存空间里所占有的份额。例如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就是如此。据知情人卡尔·萨根〔Carl Sagan〕披露,“阿波罗计划”〔Apollo Project,又译为“阿波罗工程”〕的最初目的不是为了推进太空事业,而是美国政府在遭受政治压力的时刻构想出来的一个解脱行动。

 

有些历史学家推测,肯尼迪总统当初组织阿波罗计划的主要动机是扭转公众对入侵古巴猪湾失败这一事件的注意。虽然阿波罗计划花费了数百亿美元,但它和四十多年后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打法一样,是个不必要的浪费。因为目标如果只是考察月球,用无人驾驶的飞行器似乎更为有效,花费也少。但那不够耸人听闻,难以震慑对手。由于被地球上的政治需要左右了宇宙探险,头几次阿波罗登月飞行的科学价值微乎其微。而更有说服力的是,当第一个科学家登上月球,阿波罗计划就宣告结束了,因为政治目的已经达到。美国从此没有继续派遣载人飞船前往月球,即使无人驾驶的飞船也懒得再派了。难怪有人怀疑,整个登月行动完全是个摄影棚里拍摄出来的惊耸故事。

 

其中一个著名疑点就是,当年宇航员登月后在月球插下的美国国旗,照片显示它在“飘扬”,可是月球上近乎真空状态,没有大气也没有风,旗帜无法飘扬,即使是永远不落的星条旗。其他登月照片也有问题:航天员影子长短不一,显示现场不止一个光源,而月球表面只有太阳一个光源,而且不是那样近距离的照射,所以照片中的另一光源必是拍景用的射灯。此外还有的疑点就是:两名登陆月球的宇航员都在照片中,但当时登月的一共只有两人,而拍摄的角度很难使用自动相机,况且当时登月飞船根本没带自动相机。

 

“登月骗局之父”比尔·凯恩〔Bill Kaysing〕曾是登月舱制造商Rocketdyne公司的设计员,自称熟知登月骗局的底细,他与英国一位摄影师〔David Percy〕合作撰写了《我们从未曾登陆月球》〔We Never Went to the Moon〕并正式出版。他有理有据地指出,阿波罗计划欺骗了全世界,所有的影像资料只不过是在南极大陆上的模拟月球试验场上拍摄的,美国宇航员从未登上月球。此言一出,可为惊世骇俗,一石激起千层浪,美国公众对阿波罗计划的质疑也达到了数十年来的顶点,据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近两千五百万美国人表示不相信阿波罗行动是真实的。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竟然对此风波始终缄默不语,越发使人迷惑不解。

 

回顾一下当初的说法:1960年代之初美国航空航天局就提出了“阿波罗登月计划”,随后经过八年努力,阿波罗1号到10号先后进行了多次近地轨道飞行试验和登月预演。1969716日,“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月球轨道,成功登陆后,船长阿姆斯特朗首先走上舱门平台,爬下了五米高的九级台阶,随后,他的左脚小心翼翼地触及月面,从而那张震撼世界的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类脚印的照片便诞生了。阿姆斯特朗感慨万千:“对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个飞跃!”十八分钟后,另一位宇航员奥尔德林也踏上月面。他俩拍摄月面景色、收集月岩和月壤、进行实验并向地面控制中心发回探测信息。结束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登月舱飞离月面,升入月球轨道,与由科林斯驾驶的、在月球轨道上等候的指挥舱会合对接。三名宇航员共乘指挥舱返回地球,在太平洋溅落。整个飞行历时八天三小时十八分钟,在月面停留二十一小时十八分钟,成就了一次历史性的壮举。

 

但是数十年来,人们对阿波罗计划的真实性一直怀疑失过,1980年代的美国电影《摩羯星一号》就影射阿波罗计划可能是场骗局。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比尔·凯恩在其著作中对登月照片提出的几个疑问:

 

1、月球没有大气层,因而也就没有空气折射的问题,那么应该清晰地看到月空中群星闪耀的图景,可是NASA提供的照片上却看不到一颗星星;在阿波罗17号的电视传送画面中,两个航天员同时入镜,但两个影子长短不一,且向着不同方向,证明现场有不同光源。 在阿波罗14号和17号的传送画面中,航天员遮光面罩反射了很大的强光,那是射灯的反射,证明现场只是一个布景。

 

2、登月飞船降落在月球表面时,应该有巨大的粉尘被推进器吹起,可是在照片上和纪录片中显示的月球陆地表面却平静如常。一些天文爱好者也指出,即使是在地球上,喷气式飞机的引擎也可以将鸡蛋大的石头吹出几十米远,可是在引力弱得多的月球上,登月舱在登陆时至少会吹动极其壮观的烟尘,定然飞沙走石才对,可是在提供的录像上却恰恰相反。

 

3、阿波罗16号的一位宇航员〔John Young站在月球上向国旗敬礼时,背景拍摄中没有星辰,也没有他的影子。宇航员放手后,国旗杆仍摆动多时;照片中近景一块石头上面似乎有一个C字,分明是电影道具。一些登月照片上的穿凿痕迹明显,在远景和近景之间有一道十分隐蔽的线,使人怀疑是否是采用了电影特技中的“褪光扫描法”,即先画出远景再用光影予以掩饰。

 

“阿波罗工程骗局说”的支持者还提出以下观点和证据:

 

第一,阿波罗工程的登月照片是伪造的。根据月面所摄照片上的阴影计算的太阳入射角和NASA所公布的宇航员在月面活动时间、坐标点与月相周期比较,发现有十分明显的相悖之处。反对者指出:以阿波罗11为例,登月点是在月球上的静海,东经23.5度,北纬0.6度,从地球发射时间是1969716日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332分,在月球上的舱外活动时间约两个半小时,是从第109小时733秒到第111小时3913秒。据计算,阳光与月面间的入射角只有6度到7度,几乎紧贴地平线。但是阿波罗11那张美国国旗插上月球的照片显示,阳光入射角大约有近30度,显然不合逻辑。

 

第二,登月录像也是伪造的。经过对阿波罗登月录像进行分析,有人提出录像带中的宇航员在月面上的跳跃动作、高度与在地面上的跳跃动作、高度相同。而月球上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应该轻易地比地球上跳得高六倍,远六倍。可是从录像上看,宇航员跳离地面还不到一米高。

 

第三,登月计划的工程进度有悖常理。19671月,阿波罗1号才刚刚研制出来,技术可谓极不成熟。在进行登月舱充纯氧试验时,电线碰擦引起大火,导致三名宇航员被熏死。随后便进行了诸多重大的改进,登月计划的硬件技术研制被迫推迟了一年多,可到19697月,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就一次登月成功,从技术层面看,令人难以信服。

 

第四,用来运载阿波罗登月飞船的火箭土星五号为何被弃而不用?土星五运载火箭功率巨大,其技术成就超过时下的各类型火箭和航天飞机,但是却被废弃,甚至连图纸也没有保存下来。更令人诧异的是,美国直到今天都没有合适的运载工具把空间站送上地球轨道,就是因为没有功率强大的运载飞行器,现代航天飞机也只不过一次把不超过二十吨小载荷送入地球低轨道,而六十年代就研制出来的土星五,传说可以轻而易举的把一百吨以上载荷送至地球轨道,把几十吨物体推出地球重力圈,用于发射空间站应该轻而易举。登月前后的五年间,美国共发射了十七个土星五用于运载阿波罗宇宙飞船,成功率达100%!土星五以如此优秀的表演记录,竟然“退出江湖”,着实令人费解。而NASA的解释竟然是土星五“制造成本太高”!

 

第五,如何解释宇宙空间的辐射对宇航员的影响?今天人们都知道,外太空有各式各样的宇宙辐射,有些可能致命。一般的核电站都是用几米厚的铅块加混凝土层阻挡可能的核辐射泄漏,让宇宙飞船采用几米厚的金属层来抵挡辐射显然不现实,而宇航员穿的那十几毫米厚的宇航服对阻挡高能射线根本没有作用,当年登月的时候这个致命的问题又是如何估算和解决的呢?

 

第六,阿姆斯特朗的脚印可能吗?正如凯恩指出的那样,登月舱降落月面时,必然会吹起巨大的粉尘,那么照片上阿姆斯特朗的第一个脚印又如何来得那么清晰?而且出于避开巨大的沙尘的考虑,降落在月球岩石平面才是最佳选择,如果确实如此,那脚印又从何而来?对此美国政府一直没有明确回答。

 

质疑者们还提出了许多其它问题,比如,温度对摄像器材的影响:月面白天温度高达250华氏度,照片显示,宇航员所用相机是裸露在宇航服之外的,没有任何保温设施。胶卷在150度即受热卷曲而失效,怎么可能拍出照片呢?

 

捍卫阿波罗登月真实性的人则回击说,在夜间拍摄晴朗的月亮时,大概的曝光组合为F56121秒/ISO100℃〔视大气能见度而定〕,这时夜空中的星星在底片上是不会留下痕迹的。即使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星,如猎户座的天狼星也需曝光在23秒以上,而且留下的也只不过是该星的运动轨迹。月面的摄影环境其实就是把地球的白天和黑夜一起置于相机前,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对立的选择,根本不可能拍出常规意义上的效果,二者只能居其一,因此登月照片造假说不能成立。对于照片中呈现的光亮程度和明暗对比不协调的问题,他们认为,不可能是由于造假时使用人工光源所致,最直接的理由就是登月舱的表面本身就是巨型的反射光源,把太阳光反射到月面导致明暗对比度不均匀。

 

他们还推理说:首先,美国政府造假所冒的风险太大了。当年的登月过程曾经对全球进行实况转播,造假一旦暴露,信誉损失不堪设想;况且阿波罗计划涉及到数万名工程技术人员,想要堵住他们的嘴谈何容易?如此之多的科学家不会拿自己的人格开玩笑。其次,美国新闻界是讲信誉的,其强大的舆论监督能力也绝不会容许这样的弥天大谎上演。再者,造假说的支持者们所提供的证据仅仅是对一些照片和录像资料的技术分析,并不必然推导出阿波罗计划是虚张声势的骗局的结论。

 

有人从常识的角度说,星条旗的飘扬是这个原因造成的:旗杆原先是收拢的,到了月球上把杆子一撑开,美国国旗就像雨伞那样张开了,把旗杆插在月壤里,一松手杆子就晃动了,而月球上基本上是高真空状态。在地球上一个晃动的东西,由于空气的阻力作用,会逐渐停止下来,而在真空状态中,就需要很长时间才会停止晃动。所以,所有的录像片看起来这个旗帜在迎风飘扬,实际上恰好证明是在真空状态下。阿波罗工程是当时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工程,由于阿波罗的出现,导致了19601970年代一大批高科技工业群体的诞生和发展,包括液体燃料火箭、微波雷达、无线电指导等,也带动了整个工业的繁荣。阿波罗工程产生了三千多种技术成果,人们至今仍在应用阿波罗工程的很多成果。

 

阿波罗计划真假之争至今未平,对类似的与科技工程有关的政府行为,需要进行重新评价。美苏冷战是主权国家主宰世界的极端状态,其留给世人的辉煌记忆在某种程度上基于霸权政府的炫耀,美国航空航天局迫于压力已经承认,登月计划的部分照片中确有矫饰和伪造的成分。同时,阿波罗计划的真实性之争论直接带来的是政府信用问题。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詹姆斯·哈德博士提出证据认为,NASA有意对公众隐瞒了对所谓宇宙飞碟〔UFO〕的观察和研究,在他的抗议和要求之下,美国航空航天局辩解说,之所以隐瞒了宇航员们目击UFO的证据,是担心公布这些事实会引起“公众恐慌”。如此看来,美国政府实施阿波罗计划的初衷,确实是要在声势上压倒苏联,以获得争霸竞赛的心理优势,结果把苏联拖入太空军备竞赛的罗网,让大量的金钱挥霍在太空,最终拖垮苏联的经济。不论阿波罗登月行动真假如何,美国的目的似乎达到了,苏联在经济军事化的轨道上越走越远,直至社会崩溃。

 

2006814日,美国航空和航天局宣布阿波罗登月原始录像带全部遗失!并表示,即使找到录像带,它们也可能无法放映了。在这批丢失的原始录像中,包括登月时宇航员身体状况和飞船情况的数据,还有阿姆斯特朗在登月成功后说出那句著名的“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时的画面。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发言人格雷·霍特洛马说,“我们很长时间没见到那些录像带了。我们找了一年多,但没能找到。”遗失前,录像带存放在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戈达德航天中心。

 

登月录像带1970年被移至美国国家档案馆。但不知何故,录像带和七百份副本在1984年又回到戈达德航天中心。现在那七百份副本也只剩下两份。萨尔基西安曾于1997年着手调查帕克斯天文台在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中的作用。当时他向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索要登月录像带,但被告知录像带已经找不到了。又不知什么原因,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过了八年到2005年前才开始寻找。

 

这已不是首次登月任务资料第一次遗失。英国广播公司2001年就曾报道说,就在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不久后,一盘记录国家航空和航天局指挥员和阿波罗11号宇航员对话的录音带丢失,直到三十二年后才在得克萨斯州休斯顿的约翰逊航天中心找到。

 

 

二,为什么要探测地外文明?

2. Why explore extraterrestrial civilization·

 

相关研究指出,未来八十年内,人类有可能会面临多次全球性的灾难。在这些可能来临的灾难中,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将出现在2008621日。届时,一颗编号为HZ51、直径达八百米的小行星将有可能与地球发生碰撞。如果这一灾难真的来临,人类将极有可能重蹈六千五百万年前恐龙灭亡的覆辙。据测算,这一灾难发生的几率虽然不大,只有六百万分之一,但由于该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只是在不久之前才被精确计算出来,因此其与地球相撞的几率还有可能发生变化。

 

而到2011年底,太阳活动将达到峰值。这期间,电气设备和导航仪器的工作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人们的情绪也会发生变化。同时,强烈的太阳辐射还会导致人们皮肤癌的发病率显著上升。据预测,太阳活动的两个高峰期将分别出现在201110月和20128月。此后太阳还有更为猛烈的爆发现象。欧洲空间局指出,在最近的十一年中,太阳中心的温度已提高了将近一倍。恒星在发生超新星爆发前常常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太阳可能会在2013年发生非常猛烈的爆发并造成人类史上一场空前的灾难。一旦这种情况出现,地球的温度将会急剧上升,最终导致可怕的生态灾难。

 

2020年,全球气候将会发生非常显著的变化。此时,欧洲将会遭遇频繁的猛烈降雨和洪水袭击,这将重创当地的农业。而世界其他地区将会遭遇广泛的干旱威胁。对于2020年全球总人口将达到七十六亿的人类来说,一场空前的粮食危机将会来临。

 

2029413日,人类将再度遭遇来自太空的威胁。此次,直径达四百米的99942 Apophis小行星将从距离地球三万五千公里处飞过。科学家们认为,届时人们仅凭肉眼便可看到这颗小行星。估算它与地球碰撞的几率将达到六千分之一,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几率。因此,一些人甚至提议建立一个专门的基金会,以便制定和实施拦截该小行星的计划。

 

到本世纪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临界值,而整个生物圈也将因此发生变化。因环境变化而消失的动植物种类将达百万之多,同时还会有大约50%的陆地变为沙漠。英国气候预测和分析中心的专家们认为,气候剧变将导致数百万人丧命,一系列国家也将会走向消亡。

 

……

 

美国《纽约时报》2004713日报道,近一百五十年来,地球磁场的强度急剧减弱了10%15%,这使得来自太阳的高能粒子能够轻而易举地穿透地磁保护层“袭击”某些人造卫星。更厉害的是,根据巴黎地理学会一位博士的研究,这可能是地球磁场发生大翻转、南北极互换的前兆。科学家们通过对海底熔岩的研究发现,存在于地核周围的铁流体〔熔融体〕好像一部“发动机”,不停地将巨大的机械能转化成为电磁能,从而形成了地磁场。而铁流体有时会形成巨大的漩涡,迫使自己的流向发生变化,这就引起了地球磁场的改变。 地球的磁场曾经发生过多次翻转,炽热的岩浆中含有数以万计的矿物质,好像一个个“小指南针”。当岩浆冷却下来,这些“指南针”也被固定,不再发生变化。这样,其“南北极”的指向就记录了当时地球磁场的方向。研究表明,地球磁场平均每五十万年翻转一次,而最近一次的翻转发生在七十八万年前。由于一百多年来磁场不断减弱,人们不禁担心,地球磁场的又一次“大变脸”是否即将来临?

 

当然,地磁场的两极倒转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大约需要五千到七千年才能完成,在此过程中保护人类免受强烈紫外线辐射的地球磁场将会消失,许多依靠地球南北极迁徙的动物将乱了方寸。而对人类最致命的打击是直接暴露在紫外线辐射下,皮肤癌等灾难将降临。欧洲航天局计划在2009年往两极上空发射三颗卫星监测地球磁场的变化。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人们预测磁场变化的情况,更可以避免短期内可能发生的事故,如保护那些低轨道人造卫星免受太阳粒子的侵袭。

 

事实证明,不仅地球本身的奥秘与人类前途汲汲相关,就是遥远的太空─地外空间也关系人的命运,看来古代的星相学并不完全无的放矢。所以生命起源、进化研究、寻找地外理性生命、地外文明和太空移居等课题,已经列在“二十一世纪一百个科学难题”中。如果能够理解人类在宇宙中的孤独,理解其它星球上即使拥有智能生物却肯定与人类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人类就会用新的观念去看待人类之间存在的分歧。难道在结束了主权国家的盘踞分裂和横行霸道之后,人类不该携手合作开发宇宙?

 

偌大的宇宙空间,除地球上具有生命和人类的文明,是否还有“外星智能生物”和地外文明?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人类拓展了探索的领域,“外星智能生物”或“宇宙人”已经开始成为地球人类寻觅的重要目标,结果形成“SETI”〔地外文明搜寻〕计划。据天文学估算,以每个星系平均三百亿颗恒星作基数,像太阳这样具有行星系统的恒星约占25%,即有七十五亿颗星。如果这些恒星拥有的行星只有1.7%才有可能发展成某些“生物圈”,那么银河系内就可能有十三亿颗与地球类似的行星。再考虑到生命进化、文明进化中的其他因素,估计银河系中也应有3.25万个与地球生命形态相当的星球。1995年以来,已陆续找到太阳系以外的行星,并发现四十种以上的星际分子,其中有不少可成为生命的素材。许多科学家因此认为,宇宙深处存在智能生命不足为奇,地外文明的存在可以预期。因此,智能生物和地外文明的问题,日益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等国就试图监听地外传来的无线电波,寻觅宇宙智能生物踪迹。19741116日,在波多黎各落成了一座巨大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科学家用它向武仙座球状星团M13发出了一封“地球电报”。尽管这个地球漂流瓶需要两万四千年才能到达M13附近,但这是人类第一次有意识向宇宙其它部分表明自己的存在。既然我们能对外发送这样的电报,为什么不来收听一下对方可能给我们发来的广播呢?事实上,早在1960年,天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就领导了这样的一个计划。称之为“奥兹玛”计划〔Project Ozma,名字源于鲍姆的童话《绿野仙踪》〕。虽然这个计划使用了一架二十六米的射电望远镜,进行了几个月的观测,最终却一无所获,尽管科学家们还是认为用无线电追踪地外文明是可行的。经过计算,把一个英文单词用波长三厘米的微波发射到一千光年外的地方,并用地球现有的技术把它接收到,只需不到一美元的花费。科学家们主要把追踪频率放在1.42GHz1.667GHz22GHz附近的微波波段上。第一个频率是氢原子发出的无线电波的频率、第二个是羟基〔─OH〕的频率、第三个则是水分子的。这些频率被形象地称为宇宙“水坑”〔water hole〕:不是草原上动物喝水的地方,而是最有可能进行星际通讯的波段。选择这些波段的理由是,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羟基和水在生命活动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而现在最大的无线电SETI是“凤凰”计划〔Project Phoenix〕。

 

1985年美国使用八百四十个无线电频道对宇宙天体进行扫描,其规模相当于一分钟完成一百万个1960年的监测行动。而1992年实施寻找太空智慧生物的计划,利用当时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搜索宇宙中各类天体传来的不同波长的无线电信号,但至今毫无音讯。而借助空间探测器对太阳系各大行星及其卫星的探测表明,除地球之外目前没有发现其他智慧生物存在,但发现火星、木卫二和土卫六具有低级生命的存在条件。上述这些活动的假定前提是:如果智能生物掌握了高级文明,就能够识别电波信号甚至电脑语言,而且能够回信,只是电波信号在不同星系之间的往返至少需要五千年时间。

 

为了加快探寻太阳系外有无智慧生物和地外文明,美国还在197232日和197345日,相继发射了先驱者十号和十一号探测器,这对孪生探测器各携带一张地球人的名片,即一块镀金的铝牌,上面的辐射线代表十四颗脉冲星,标示地球在银河系中的方位;下边是太阳和它的九大行星,表示太阳系在银河系的位置和太阳系的主要构成;左上方两个用横线连接的圆圈,表示地球上第一号元素氢的分子结构;右边是先驱者号探测器的简图和男女地球人。探测器和男女地球人按比例绘制,男人招手,表示地球人类向地外智能生物致意;行星之间的曲线表示探测器的飞行轨迹,它的出发点是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地球。如果银河系中的智能生物获得这张名片,并能够破译名片上的内容,就可能和地球取得联系。

 

1977820日和95日,美国再发射旅行者一号和二号这一孪生探测器。它们携带了一张直径30.5厘米的镀金铜质唱片。该唱片密封在一个铝盒内,可以保存十亿年。在这张镀金唱片上,一面录制有一百一十六张照片,一面录有美国总统和联合国秘书长的贺辞、一百多种语言的问候语、二十七首世界古今名曲如中国古乐《高山流水》及贝多芬的《欢乐颂》。还有三十五种地球自然界的声响。唱片上录制的可视图像标示了太阳系的方位、地球人的细胞组成、男女性别、家庭组成和风土人情如中国人全家聚餐家宴,还有中国的长城和美国大峡谷等。在多种语言的问候语中,包括汉语的普通话、广东话、厦门语和江浙一带的吴语。

 

在汉语中一位小姐用广东话向外星人问候:“各位都好吗?祝各位平安、健康、快乐!”接着是一位厦门妇女的口音:“太空朋友,你们好,你们吃过饭吗?有空请来这儿坐坐。”吴语的问候话是:“祝你们大家好!”最后是一位男子用普通话说:“各位都好吧!我们很想念你们,有空请到这儿来玩!” 这时中国大陆还没有开始“改革开放”,完全不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此时空错落,令人叹为观止。三十五种地球上自然界中的声响,包括火山爆发、滂沱大雨、海浪波涛;以及火车、飞机、汽车、火箭发射的轰鸣,婴儿第一次啼哭、鸟啼虫鸣,显示地球的四十五亿年历史。而先驱者十号和十一号、旅行者一号和二号,则先后探测了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分别于198811月、19896月、198910月、19902月越过冥王星轨道,开始冲出太阳系,到银河系去造访智能生物和地外文明。

 

2004年,人类首次记录到来自外星的无线电信号。这一消息是九月初由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大学天文学与电离层研究中心宣布的,该中心正在实施“SETI〔地外文明搜寻计划〕全球合作项目”。这一信号由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希伯射电望远镜记录到,已被正式命名为SHGb02+14a〔频率约为1420兆赫〕。这一微弱的信号总共被接收到三次,但得到成功确认的仅有一次。据介绍,这种频率的信号是由中性氢原子释放出的基本辐射线的一种。许多天文学家认为这极可能是某种地外文明为了向我们表示它的存在,而使用了这一通讯方式和1420频率的信号。尽管SHGb02+14a信号非常微弱,但科学家们依然测算出它来自双鱼座和白羊座的交汇点附近──其周围遍布着众多陌生的恒星。科学家们相信,发射该信号的仪器如果真的存在,就可能是安放在一个自转速度超过地球四十倍的行星上。

 

在我们看来,这些宇宙空间的探险活动具有深刻的象征性,不仅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之然也,也是全球化的副产品,甚至具有驱动全球化的作用。尤其是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抑制了超级大国的扩张,迫使它们把精力更多转向宇宙竞争方面。明显的是,随着冷战结束,太空竞争反而缓慢了下来。这生动说明人们的文明动机经常受到动物欲望的支配,理性受到本能的驱动。因此全球政府建立以后如何保持人们在太空开发方面的动力,值得考虑。

 

 

三,全球政府需要宇宙基础

3. Global government needs a cosmological base

 

正如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1927-〕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结束部分所反问的,现代化在世界范围内提高了文明的物质水平,但是否也提高了文明的道德和文化水平呢?事实上,当代世界里的奴役和酷刑以及对个人的恶意侮辱,并不像亨廷顿老先生告诉我们的那样“越来越不为人们所接受”,相反,以前从来没有今天这么频繁的极端行为如自杀攻击和官方暗杀等灭绝措施。这到底是西方文明对其它文明的影响所致,还是西方文明的衰落所致?非欧世界觉得前者居多,欧洲世界则认为后者居多,亨廷顿的看法当然只能属于欧洲式的。

 

但正如亨廷顿也不得不承认的那样,在当代西方文明主控的全球事务中,存在“大混乱”现象的大量证据:世界许多地方法律和秩序崩溃了,国家管理不力,无政府状态日益蔓延;全球性犯罪浪潮此起彼伏,跨国犯罪集团和贩毒集团猖獗,吸毒现象泛滥;许多国家的家庭制度开始瓦解,社会信任感和社会凝聚力已经解体;在世界的很大一部分地区,盛行民族、宗教和文化势力之间的暴力活动以及武力统治和武装入侵。在一座又一座城市里,如莫斯科、里约热内卢、曼谷、上海、伦敦、罗马、华沙、东京、约翰内斯堡、德里、卡拉奇、开罗、波哥大和华盛顿,犯罪现象几乎直线上升,跨国犯罪组织、贩毒集团以及暴力打击文明的恐怖组织兴起,越来越与跨国公司的经济产品的增长率接近。难怪亨廷顿惊呼:“文明的一些基本因素正在消失。人们在谈论全球性的政府危机。”显然,单个的主权国家已经日益无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更别说全球问题了。全球问题因此日益恶化,日益成为一个“铲除主权国家、创立全球政府”的问题。在我们看来,除非全球政府组织起来,进行全球范围的统筹安排,否则全球问题已是无解的了。

 

法律和秩序是文明首要条件,而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地区〔如非洲、拉丁美洲、前苏联、南亚和中东〕,法律和秩序似乎正在消失,而在中国、日本和西方,法律和秩序也遭到严重破坏。亨廷顿认为在世界范围内,文明正在让位给野蛮状态,导致一个全球的“黑暗时代”降临人类头上。

 

我在纽约经常看到一些年老的白人,他们十分厌烦地看着周围日益增长的少数民族却无能为力。我觉得亨廷顿多少有些像这样的老白人,我同情他们,因为他们使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北京,北京人在北京已经沦为少数民族,几乎被外来人口淹没。像我这样出生在北京的人,也不得不在1990年代离开北京,来到美国。世纪之交的北京,大街上和公共汽车上,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外地的农民,“老北京”已经快要成为“周口店人”了,他们的不满、忧虑甚至愤怒,和亨廷顿一样,是我可以理解的。但是我想,这其实也是当初印第安人被白人殖民者排挤时刻的处境和心情,而欧洲人很快也将面对回教徒这样的入侵和压力。俄国人也正在面对来自回教徒的这一压力,尤其是,俄国人在最近的四百多年中,还从黄种人手里掠夺了现今的“俄罗斯联邦”的绝大部分领土,包括远东、西伯利亚、乌拉尔山和伏尔加流域……

 

诚然,这种老白人的心情和处境,使得亨廷顿的论述相当矛盾。一方面,他认为“多元文化的世界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建立全球帝国是不可能的”,他的“全球帝国”显然不同于我们所说的全球政府;因为那只是欧洲殖民帝国的扩大,是旧世界的旧家具,而     我们的全球政府则需要建立在主权国家包括殖民帝国的废墟上。另方面,他认为“维护美国和西方需要重建西方认同,维护世界安全则需要接受全球的多元文化性”。因为“美国国内的多元文化主义对美国和西方构成了威胁,在国外推行普世主义则对西方和世界构成了威胁。它们都否认西方文化的独特性。全球单一文化论者想把世界变成像美国一样。美国国内的多元文化论者则想把美国变成像世界一样。一个多元文化的美国是不可能的,因为非西方的美国便不成其为美国。”这种把美国当成欧洲禁脔的想法相当落伍,基本上属于殖民地心态,说明亨廷顿等老白人的内心至今仍然停留在两百多年前的美国独立以前的状态下,自视为欧洲的仆从,很像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俄罗斯殖民者;因此完全没有能力梦想美国作为一个新大陆、具有文化独立的资格。这种人应该回到欧洲去,不该留在美洲;就像俄罗斯人应该回到欧洲,不该留在西伯利亚和远东。

 

在我们看来,西方普世主义者早已不是幻想家,他们已经造就了全球文明一体化的现实。尽管全球的文化现在还有一些垂死的多样性,但全球的文明系统却不可避免地合一了。文化是相对的,文明却是绝对的:看看新加坡城邦这块弹丸般前英国殖民地就知道,其国民构成76%是华人,15%是马来人和穆斯林,6%是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三个种族的“新加坡人”虽然奉行不同的文化,但却不得不在同一的即英国人提供的文明体系里,按照同样的即英国人的规矩办事,这时也就不得不把自己原本的文化习惯抛在一边。在美国,印第安人、黑人、欧洲人、亚洲人也不得不如此混同,混出一个非驴非马亦驴亦马的“美国文化骡子”来。

 

新加坡政府在人民中倡导“儒教价值观”,只是为了暂时照顾多数华人的情绪,以便加速同化或是异化他们,使之放弃中国文化。特别考虑到其领袖李光耀并不是华人,而是华人与马来人和其他种族复杂混血的结果。混血的种族必将导致混杂的文化,不仅新加坡如此,美国人、印度人也是一样。正如在新加坡的儒家文化徒有其表,在美国的欧洲文化也是一样徒有其表──美国文化是欧洲殖民者与印第安人尤其是和黑人多重混血的结果〔美国已经很少纯种的黑人,一般黑人都有四分之一左右的白人血统,所以其智商也不是七十,而是八十五〕,以后可能还要加上亚洲后裔的人及其文化。新加坡坚持所有人必须接受英语教育并能讲流利的英语,正如美国实际上把西班牙语列为第二官方语言、加拿大已经把法语列为第二官方语言一样,是迫于现实压力,与理性毫无关系。而在新加坡,其人文地理状态迫使它采取新的国家战略:

 

“尽管我们讲英语、穿西装,但新加坡人不是美国人或盎格鲁─撒克逊人。如果在更长的时间里新加坡人变得与美国人、英国人和澳大利亚人难以区别,或者更坏,成为他们可怜的仿制品,即一个无所适从的国家,那我们就丧失了与西方社会的区别,而正是这些区别使我们能够在国际上保持自我。”这是新加坡19891月的总统黄金辉在其议会的开场演讲中说的。他认为二百七十万新加坡人对西方来的影响极为开放,这使得“以往支撑我们发展的传统的亚洲道德、责任和社会观念,正让位于更为西方化的、个人主义的和自我中心的生活观”,他认为有必要确立新加坡各民族和宗教群体所“共有的核心价值观”,以体现作为一个新加坡人的最基本点。其实,他提出的四个“基本价值观”,基本上都属于寡头政治的范畴:“将社会置于个人之上,将家庭作为社会的基石,通过共识而不是斗争来解决重大争议问题,强调种族和宗教的相互容忍与和谐。”难怪他的讲话引起了关于“新加坡价值观”的广泛争议。两年后,一本白皮书对此作出了理论总结,在赞同四个价值观的同时,又补充了一条“个人应受到重视和得到群体的支持”,以抗衡“可能导致裙带关系的儒教等级观念和家庭观念”。

 

许多迹象显示,现代化在世界范围内提高了文明的物质和生活水平,但却降低了文明的道德和文化水平。这主要不是由于缺乏教育,而是由于政出多门导致莫衷一是,人民变得无所适从,结果禽兽般的欲望像野火一样蔓延开来。价值多元化的结果就是丧失价值,正如“有许多真理就等于没有真理”。不同的科学技术也许可以互补兼容,但不同的道德价值却只能互相拆台。

 

全球政府所需要的道德基础是什么?全球政府认识到:惟有对立面的存在,才能有效团结内部,共同目标的激励,可以动员内部的活力。外患能缓和内忧──一个清晰可见的地外目标、太空任务,以及宇宙空间的召唤,可使全球文明不再重蹈历史上统一帝国迅速腐败的覆辙。所以我们说,不仅全球政府需要一个宇宙基础,同时全球政府也具有协调整个地球资源的能力,可以帮助人类进行地外探索、太空扩张。

 

 

四,生存空间与人类命运

4. Living space and human destiny

 

探索环绕其他恒星的那些行星,也就是太阳系以外的众多行星,一直是天文学家研究的热点。这份热情源于人类心底一个最吸引人的疑问:茫茫宇宙中是否存在和我们一样的生命?而与地球类似的行星则是最可能孕育地外生命的温床。

 

人类已经对太阳系内的三颗类地行星──金星、地球、火星进行了广泛考察,仅仅发现只在地球表面存在生命:金星太热了,火星太冷了;也许金星和火星都存在过生命,但其严酷的气候条件使得生命存在的证据都无法保留下来,人们迄今为止只能发现一些久已消逝的水的印痕。那么,如果将目光投向宇宙中围绕其他恒星旋转的行星,期待从中找到类地行星,结果又会如何呢?

 

1995年至今,已经有超过一百二十颗太阳系以外的行星被发现,它们大多属于巨大的气态行星,质量与木星类似,不可能存在生命。美国太空总署计划2012年前后开始类地行星的探测,依靠编队飞行的空间红外干涉卫星,对太阳系以外的类地行星展开大规模搜索,并分析生命存在的光谱特征。

 

195810月到19734月,美国航宇局为了探测月球、行星际空间和外行星,共发射了十一颗“先驱者”探测器,其中19721973年发射的先驱者10号和11号对木星和土星进行了探测,是最早探测这两颗行星的太空飞行器。先驱者10号是197232日发射的,它于1973123日从距木星十三万公里的地方飞过,进行了所谓的飞越式探测。由于只是路过,而不是进入木星轨道,所以先驱者10号此后一直不停向前飞行,离开太阳一百二十亿公里,超过日地之间的距离近百倍。

 

2003122日,先驱者10号最后一次信号到达地球,但其中已无任何遥测数据。27日,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的巨型天线“深空网络”与该探测器的联络没有取得任何结果。专家们认为,由于放射性同位素动力源已衰变殆尽,探测器估计已无力再向地球发送信号。美国宇航局于是决定放弃继续联系的努力。

 

先驱者10号是人类所发射的第一艘星际飞船,也是1970年代最快的飞船,但飞到太阳系以外最近的恒星,还需要八万年!太空如此空旷,所以人类探索新的生存空间的努力将有条件永远持续下去。例如,等到人在太阳系中又开始像在地球上一样感到无处可去了〔不是指实际上而是心理上〕,人们终将准备进行恒星航行,这个远景可以永无止境,能够不断满足人的探险要求。因为根据较新的推测,宇宙的直径大约有一千五百亿光年那么大。

 

先驱者10号携带了地球名片,承载着人类这个矛盾的物种所怀抱的狂野而渺茫的梦想,奔行于人类知识还不能测度的漫漫旅途中,好像在告诫人们能够学会更加善待同类、善待文明、善待自己所栖居的这脆弱的暗淡蓝点。但愿地球文明能够存续到那梦想实现的一天:倾听另一种智慧生物,从宇宙的另一角落里发来感慨万千的回应。

 

人生悲苦意识的起源,也许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数千万年之前;甚至追溯到“生命在茫茫古海中神秘萌动的一刹那”。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从三岁开始,就受到焦虑的支配。焦虑推动人们走上扩张的道路,只有在紧紧关注猎获物的“凝视”中,人们才能得到灵魂的安宁。人的这种命运并不像唯物主义市侩、经济学的侏儒、戴着反商业主义假面头饰的政治赌徒们所断言的那样,仅仅才有几千年的历史〔“阶级斗争史”〕。当代的血腥救世军,和他们的先辈一样肤浅,竟然宣称上帝“造世界”不过几千年──竟然和所谓“阶级斗争创造文明”的几千年刻度,是一致的!这一雷同,说明两种喋喋不休的都是谎言,只是前者披上了“神学”的光彩,后者披上了“科学”的皮毛。左派分子谴责人类的不平等和社会的剥削现象。殊不知人生来就要受到剥削,不仅受到同类的剥削,还要受到异类的剥削,甚至死后还要受到细菌和微生物的剥削蚕食,直到化为虫子的粪土。实际上,生命过程就是一个互相利用和互相转化的过程:剥削是生命运动的基本方式,这被生态学者们美化为“生物链”或是“食物链”,说穿了就是“你吃我,我吃他,他吃你”。想要消除剥削?结果造成了更大的剥削,资本主义变成了社会主义,经济剥削加上了政治剥夺:这就是左派运动的结果。右派呢?颂扬自由也就是颂扬剥削的机会,其实自由不值得颂扬,因为自由是生命的本质,尤其是动物的本质,“越是高级的动物就越是自由”,直到情不自禁地成为暴民、暴君,因为“以不侵害他人为特征的自由”,说穿了根本没有──一个人的成就和势力膨胀,不可能不威胁其他人的自由。如此看来,左派与右派都很虚伪,只有中庸之道和自我克制,值得称道。

 

历史的流动过程本身,与人们对历史的观感是大不一样的。历史之流本身超越于人的感知和认识之外,虽然人对历史的观感是表现出了某种强烈的节奏、明晰的趋势,仿佛把握了这些节奏和趋势,就把握了自己、掐住了命运的喉咙。其实不然。就算把握了历史世界里的智慧,谁又能直接下手探测历史本身的流动呢?不仅历史世界中的智慧,即便哲学世界中的智慧,又何尝不是人在历史过程中一再捕捞的水镜月花呢?人在历史场中,他的智慧当然只能是历史场中的回光返照,谁能自绝于历史观念而直接触及历史过程甚至超越历史过程呢?因此《周易》所谓“圣人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的说辞,道出了宗教的社会功能:灵魂的救赎从来都是个人的机会而不是社会的福利。所谓“全民族共忏悔”的口号是个无耻的骗局,它的欺骗性就在于,仿佛说民族是一个“集体意识”,并懂得如何进行忏悔;其要害是暗示“错误人人有份”、“各打五十大板最为公平”,从而模糊了施害者和受害者的界限。

 

事实上,民族不懂得忏悔,只懂得接受愚弄:“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一方面人民渴望欺骗、乐于受骗或曰“得到安慰”;另方面,个人远比民族伟大:因为个人是上帝的创造物,而民族不过是个人的组合与创造物。《周易》的明白之处就在于,道破了“神道设教”乃是一项战略,而宗教和灵魂得救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周易》的说辞,是现存最早的文化战的战略描述,而不是灵魂得救的道路。在《周易》的卜筮和现象学的后面,我们发觉它通过描述“世界秩序的蓝图”,指出不同文明阶段具有各自的功能,从而表达出深刻的“历史哲学”。这一点我们将在本书的四十八章《<周易>的历史哲学》中予以陈述。

 

中国文明可能是所有古典文明中最早开明和最富现世性格的,其日新精神较神学教义更能与科学兼容。未来世界命运的缩影在中国文明的历史上已有投影,是不足奇怪的,因为在十九世纪以前,中国自身就是一个规模较小的独立世界。而在《周易》这本指导中国文明发展的经典面前,在这部“顺天应人”的宇宙地图面前,我们可以体会,人其实创造不了什么,例如我们的学说并不是我们“创造”出来的,而是从中国文明七八千年的深仁厚泽里化育而来脱胎而出的,历史教、天子学说、间接统治、文明周期、宗教是战略的终极形态……都不过是中国文明的遗粹,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魂在其自新过程中,所焕发出来的一些光彩而已。“中国”意义的精魂,汩汩不息,生生不已,终能抖落覆压的时间积尘──尘蒙之光穿越历史的沉淀,绽射新的锋芒。

 

 

五,星际探险与人类命运

5. Space adventure and human destiny

 

由瑞士日内瓦天文台的麦克梅耶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报告说,在太阳系外发现了迄今为止最轻最小的行星。这颗行星的质量是地球的十四倍,绕一颗与太阳非常相似的恒星旋转。这颗恒星位于离地球五十光年的天坛星座,夜幕降临时,我们可以从南半球看到这颗恒星。新发现行星的公转时间只有九天半,研究人员称这可能是一颗多岩石的行星,拥有很稀薄的大气,就如同一颗“超级地球”。但与地球不同的是,这颗行星白天表面温度非常高,达到摄氏六百多度,因此几乎不可能存在生命。尽管如此,这一发现仍旧是科学技术的一大进步,因为在此前,科学家们从未在太阳系以外的恒星旁边发现过如此之小的行星。在今后的十多年,人类很可能发现类似地球大小的行星,那里可能比太阳系的行星更接近地球环境。

 

在宗教上,“基督再来”提供了生命的焦点与盼望;在政治上,“集中全球精力,开发宇宙空间”则提供了生命扩张的动力……如果人类要克服自己的命运局限,那么在科学上走入宇宙,就具有了在神学上归入基督的类似心理效果──真正超越性效果。全球政府建立以后,要使文明免于统一之后的停滞、独裁、堕落、腐朽,惟有向太空进发。如此调集全球精力,凝聚全球的焦点,免得自身堕入懒散自大的腐化状态。

 

回顾一下历史也许是有好处的。在二十世纪刚刚开始的时候,不论内行的科学家还是一般的群众都认为“飞机是不可能造成的”。而在二十世纪结束的时候,人类已经准备降落在其它行星上了。二十世纪虽然充满了最多的血腥,但人类某些古老的科学梦想也变成了现实。人类长出了翅膀,载人装置可在大气层以上掠过,九十分钟以内环绕地球一周。二十世纪初年,行星还是一些远得无法想象的光点,而月亮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但二十世纪中叶人们却看到自己的同类在月球上面行走!尽管这被有些人说成可能是个科学骗局,但科学仪器降落在火星却是有目共睹的真实。而未来则有机会看到人类在布满撞击坑和尘土的火星表面漫步行走。在人类一千万年的演化历史上“只有我们这个时代经历了这样的变迁”。而这个时代也正是全球化展开的日子。

 

在人类历史的这一瞬间,第一次对整个地球进行了考察。部落制度正在消失,主权国家即将作废。而超越国界的国家联盟集团,也开始过时。

 

通讯技术和交通技术,日新月异发展,正在消除人类集团之间的文化差异。深刻的危机感让我们不敢回头:以往的历史教导我们,只有文化的多元性才使得文明得以推陈出新,就像只有生命的多元性才使得生命绵延不绝,而全球化正在无情地消灭这些多元性。但是我们看到,欧洲文明正是在无情消灭了其它文明之后,才十分矛盾地开始鼓吹“文化多元性”和“种族多元性”的,在“多元论”成为欧洲思想主流之前,大部分文明和种族已经遭到欧洲的灭绝。无论多么不道德,但欧洲文明的这一屠夫作用却是不可逆转的。因此,为了从欧洲文明所造成的文明单一化之下挽救文明和人类,除了恢复中国文明的积极作用,人类还必须向“地外”发展,不是为了掠夺新的生存空间,而是为了保存和发展不同的生活方式!

 

有学者十分正确地指出,“地球上人口过多”,并不是从字面意义上说的,因为未来的技术发展足够养活超过一百亿的人口,并使得大家可以过上舒适的生活。但是从心理的角度来看,人口早就过剩了!对于永不满足的探险家和创造者来说,已经没有新的领域可供驰骋了。这也许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人们的行为正在变得日益极端、乖张甚至变态、残暴,因为英雄无用武之地,就会变成枭雄和奸雄。然而正是在人类的扩张使得自身环境日蹙的今天,才可能对地外也就是地球在太空中的相邻天体,进行探索和移民。人们期待着,就像“新大陆”的开发对欧洲文明起过不可逆转的影响,全球人类对太阳系即将进行的开发,也将引起人类文明的永久性变化。

 

据专家论证,首次航海美洲的,是西班牙宫廷里的意大利人哥伦布;而美国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阿波罗号的飞行,则是由希特勒的工程师凡尔纳·冯·勃劳恩〔Wernher von Braun19121977年〕为首的一组德国战俘促成的。而有趣的对比还有:从地球到火星的航程所花费的时间,相当于十八世纪从英国航行到北美洲的时间;从地球到木星卫星的旅程所需的时间,约相当于十八世纪从法国航行到泰国。而美国和前苏联在载人太空飞行计划上的花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也恰巧相当于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帆船探险事业在当时它们自己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

 

在不远的将来,无人驾驶航天器将探测整个太阳系,小型宇宙飞船将穿过彗星,在木星和土星的大卫星上着陆,甚至坚固的宇宙飞行器可以撞入太阳,在高热烧毁和熔化之前把无线电数据发回地球。当然在邻近的行星上正常着陆并不容易,金星的温度像火一样高,气体有毒,大气的压力足以让人体破碎。然而,金星的云层则比较温和,因此进行浮在云中的载人探测是可以考虑的,这有点像十九世纪的气球吊篮。火星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行星,具有地质、气象和生物学多方面的意义。对火星的载人探险飞行看来是必要的。木星的几个大卫星和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也是较大的天体,土卫六的大气比火星的大气还要稠密。这些卫星的表面有大量的冰,要使这些星球变得适于居住,可用这些冰充当燃料,生产食物和大气。已经有人提出了改造火星和金星的计划,且有付诸实施的潜力,包括在小行星或短周期彗星的表面或内部建立基地。

 

据专家们介绍,再过一个世纪左右将会研制出一些在太阳系内部飞行的推进方式,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太阳帆”,即利用太阳光和太阳风的质子和电子的压力,在太阳系内部旅行。这种飞行器需要巨大而极薄的帆,例如在宇宙飞船四周围着长达数十英里、薄如蝉翼的帆,卷得精巧细致以便兜住太阳风,遥控的科学站将监视太阳耀斑所引起的阵风。据说从太阳往外飞行要容易些,逆风朝着太阳飞行则困难得多,而利用太阳能发电以及利用核聚变的宇宙飞船,很可能会在二十一世纪研制成功。

 

据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年〕《外星球文明的探索》〔Cosmic Connectionan Extraterrestrial Perspective〕等书推测,大约再过两三百年,即使谨慎估计人类技术能力的增长,那时对整个太阳系的探测至少也达到今天对地球的探测程度。而现今距早期欧洲帆船大规模探测和殖民活动恰好也是两三百年。那以后,可能开始对太阳系进行规模更大的重新安置,并进行一系列的天体工程,例如改变行星的位置、重新安排它们的质量,使它们更能适合人类的需要。到那时,人们可能已和银河系中的先进文明取得了联系。如果它们存在的话。

 

 

六,勘察宇宙的生命前景

6. Exploring the prospect of life in the universe

 

在英国汉普郡的“Chilbolton”天文台附近的麦田里,发现过两个图案,其中之一是一个脸形,很多人都说很像电影电视里外星人的形象。另一个则是19741116日向M13球状星云发射的信息图案!信息包含了地外文明可能对人类感兴趣的所有要素,尽管汉普郡麦田怪圈图案中没有天文望远镜的素描图,取而代之的是一幅看来像太阳能的人造太空卫星。虽然到目前为止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这是怎样一回事,但从事“SETI”研究的科学家们越来越相信自己能够找到宇宙发来的信号,以证明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并不孤独。同时天文学家们认为,说某个地外文明曾经造访并且现今还在地球附近监视人类,是不可信的。

 

有人曾经计算过,假如银河系内有一百万个文明,而每年只有一艘飞船到达地球,那么整个银河系中也需要每年发射大约一百亿艘的飞船, 而制造这些飞船所需的金属大约是银系中所有金属储量的百分之一!换言之,那意味着那些文明只有倾其所有方能造访我们,而像“旅行者号”飞船被另一个文明发现的可能性,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常识告诉我们,有机体不能忍受高温,所以人们只能生活在条件适宜的行星上。如果地外文明也是有机体创造的,那么他们也需要一个适宜的行星。银河系有一千亿颗恒星,没有理由认为适合生命产生的行星只有我们地球一个。但寻找行星要比寻找恒星困难得多。行星不发光,体积相对来说很小,即使最大的望远镜也不能直接看到行星。天文学家们不得不使用一种间接的方法去寻找。例如某颗恒星要是拥有行星,那么在观察者看来它们的相绕行就像跳舞一样,这个过程使得恒星到观察者的距离忽近忽远,光谱也不时地“偏蓝”、“偏红”,类似汽笛迅速靠近人们时就会变调。借助这种观察,已经辨认出大约八十颗类似的行星,它们大多类似于木星,是气体行星,质量是地球的数百倍,并不适宜生命的存在。

 

氧气也能帮助寻找地外生命迹象。氧气的性质活泼,和别的物质能很快结合,因光合作用导致地球大气中氧气浓度较高,例如在十亿年前,地球氧气的浓度还不到现在的一半,天文学家因此借助光谱分析测量行星大气层的氧气含量,如果某颗行星的氧含量异常高,那里就可能存在生命。而二氧化碳和水,也具有类似作用。

 

当然,地外生物对地球也存在危险,这就是所谓“返回污染”的危险。地外星体上可能有病原体,而这种有机体如果进入地球环境,可能引起巨大的生物破坏。因为数十亿年以来地球的有机体和外星之间未有生物学上的接触,因此并未发展出抵抗外星病原体的能力。潜伏期是个更麻烦的问题。如果我们把地球上的有机体暴露在外星的病原体之下,要等多久才能确认病原体及其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理论上说,既然地球上的生命能够从无机物质中产生,那么在宇宙的其它地方也可能发生类似的故事。美国射电天文学家德雷克〔Frank Donald Drake1961年提出过一个计算银河系中文明数量的著名公式,即德雷克公式。这个公式包含一个重要的因子,即一个文明能够维持的时间。作为一个物种,能否安全度过掌握危险技术的最初阶段,而变得理性,这至关重要。例如人类能否逃避自身创造的核武器毁灭?由于文明具有如此明显的自杀倾向,不同的人对于文明延续的时间有不同的解读,乐观的人认为银河系可以容纳一千万个文明,而悲观者则认为延续至今的不会超过一个。其实,在我们当代的文明中不就具有明显的自杀事件吗?不仅是层出不穷的自杀攻击和绝望自尽,而且我们“发展生产”、“创造财富”、“科学研究”、“复制人类”的举动,很可能就是走向整体的自杀。

 

《圣经》上说“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创世记6:56》〕人类的可恶甚至让上帝都无可奈何,感到后悔造了人。其实人的所有恶,都可归结为“破坏生物圈”。而我们现在知道,人类文明的最大危险不在“发育不足”,而在“发育过度”;发育不足还可继续发育,发育过度、破坏了生物圈,则很难回头。而避免发育过度的唯一方法就是自我克制,防止人类走向整体的自杀。而本书所阐述的“间接战略”、“礼制的天下统治”等中庸之道,就是防止文明自杀的有效方式──人类需要降低自己的狂热,重温“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生命之道,以便把自己从欧洲文明带来的过激行为中解救出来。

 

 

七,为宇宙秩序立法

7. Legislate for the cosmos order

 

进入全球时代,已有先虑者开始着手“为宇宙立法”的问题了。如,人类怎样拥有火星?谁可以购买月球土地?未来的月球城市如何采用废物回收法?这都是些“太空法学”方面研究讨论的课题。

 

自太空探索数十年以来,一批律师开始关注外太空。美国甚至有家名叫“月球使馆”的公司宣称自己拥有出卖月球及其他宇宙所有物的知识产权和合法依据,通过公司网站,有兴趣的购买者可以用每英亩49.99美元的价格买到月球上的土地。

 

2001年,数十位德国人“购买”了月球上的不动产,其中一些人正在抗议美国“在我们的所有物上”建造月球基地的计划。但大多数太空律师说,类似的主张并无意义。为证明这一点,太空律师维基鲁·波普宣布自己拥有太阳,并在2001428日注册了所有权,但他却同时声明不对自己拥有的太阳给人类造成的可能伤害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在接受“太空日报.com”的采访时,波普先生说,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显示:如果可以在没有实际拥有的证据下,单凭一纸权利主张,而建立太空资源的所有权,那么事情将变得多么荒谬。

 

与此同时,法国一个律师组织“UNIDRIOIT”正在围绕一项协议进行谈判:保障那些参与卫星投资业务的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进行交易。这项协议如果得到国际公认,将为私人瓜分太空所有权开创一个恶劣的先例,这等于是把主权国家瓜分地球资源的犯罪行为扩展到宇宙中。

 

按照这些妄图对宇宙进行私有化的太空殖民强盗们的概念,在所有“太空法律”中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对太空如何界定”。这些穷凶极恶的太空强盗,效法他们的先驱即瓜分美洲、非洲、澳洲和大部分亚洲的欧洲殖民强盗的贪婪,主张外太空从大气层边缘即航空领域结束的地方开始算起。另外一些比较隐蔽的太空强盗指出,只有远离地球一千三百万英里之外的地方才能摆脱地球重力的束缚,因此建议“外太空从那里开始算起”。

 

在欧洲浮士德文明的贪欲推动下,全球已有数十家有关太空法律的协会,十几个大学开设了有关这一前沿专业的课程,以各种理由吸引学生来选修。从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太空船1号”,“太空律师”一直站在宇航员身旁,谨慎地研究着太空探索的法律问题。当星际旅行尚处于幻想成分多于现实成分之时,人们会问:月球真的需要回收废物的法律吗?然而太空律师们坚持说,他们的动机很简单,为太空制定法律可以避免太空探索像五百年前的地球探索和殖民活动那样陷于无法无天的强盗状态。

 

在这些所谓的太空律师们看来,“外太空是所有人的疆域,外太空不允许,也不应该出现任何私有化。它应该是属于所有人的公共资源”, 实际上这已经相当自私了,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那些力图瓜分太空的欧洲强盗们也不想想:自己真能吞下宇宙外太空吗?而实际上,任何法律也不能限制强盗行为,最多不过是为强盗行为划出了一些界限。

 

而为确保太空成为“公共资源”,太空律师们在联合国的指导下已经草拟了五个国际条约。1967年的《外太空公约》明确指出,任何国家都不能将太空的任何部分占为己有,同时所有的国家都应该同意太空的和平利用。这一公约为所有的太空法律提供了基础。世界上主要几个拥有太空探索能力的国家都签署了这一公约,它至今指引着太空探索的方向。科学家、工程师、各国政府以及联合国官员等各种势力的代表,应该坐到一起草拟太空法律,为确保太空用于和平开发和全人类共同利益而努力。但是当奉行单边主义的美国总统布什2004年宣布打算增加太空工业的私有化程度、派遣宇航员登陆火星,太空法律再次成为公众担忧的话题。

 

几十年来,所有权问题可能是太空法学中最重要的课题,也一直是太空律师们关注的焦点。1979年,他们试图通过《月球公约》解决这一问题。《月球公约》明确禁止任何个人对地外空间中不动产的所有权,并认定太空资源作为“人类共同的遗产”。但是与其他外太空公约相比,《月球公约》没得到多少国家的支持:仅仅五个国家签署了这一公约,即法国、危地马拉、印度、秘鲁和罗马尼亚,而它们都不是当今世界主要的太空势力。美国和其他太空开发的主要国家没有签署《月球公约》,它们的法律既然没有禁止私人占有地外空间,因此就留下了漏洞,可能被不法的大公司财团钻了空子,利用月球大发不义之财。

 

有人认为,太空法学的未来取决于人类如何继续探索外太空。法学者们不得不承认:“法律是社会需要的产物,当太空没有价值时,就没有太空法律”。这揭示了法律的本质:法律乃是人们之间利益的折中化产物。然而由主权国家和主权国家俱乐部〔“联合国”〕所签署的法律,如何能保护外太空不被地球上掌握了权力的主权国家分割、破坏?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超低价格与产能过剩的关系

 《中国靠低价打败全球 美国难反制》(社论 2024-04-23)报道: 中国靠低价「打败」全球,Made in China产品遍布全世界,价格压倒各国竞争者,中国军备制造成本、电动车和民生用品都全方位体现低价;电动车倾销欧洲和拉美,特斯拉CEO马斯克坦言,如非关税壁垒,中国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