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17年9月7日星期四

谢选骏:习近平是蒋介石的信徒






《共产党正在重新定义中华文化》(2017-8-19BBC)说: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文章说,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文化复兴",但这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主导的。

818(周五)出版的《经济学人》杂志发表一篇关于中国文化政策的文章,题为"共产党正在重新定义身为中国人的意义,同时掩盖自己破坏中华文化的历史"



文章说,在中共历史上的大多数时间里,共产党都希望摧毁中国文化,而不是赞颂中国文化。



在文化大革命中,共产党积极"破四旧"——即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许多寺庙、大宅和墓碑等都被破坏。

但是,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早已失去吸引力。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急速变化,中国人普遍忧虑道德下滑,渴望传统价值的复兴。

中国政府利用了这种情绪,开始打着恢复传统的旗号来宣传政府支持的价值观。

现在,中国各地都出现了教授传统文化的暑期学校,孩子们学习《弟子规》、书法和中国乐器等。



"忠实继承者"

文章说,自习近平2012年上台以来,当局强化了促进"文化自信"的举措。

共产党违背了自己一贯反传统的作风,把自己说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今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

《经济学人》认为,中共试图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宣扬一种经政府过滤并认可的"中华文化",其目的是要强化共产党的统治能力。

文章说,习近平扮演一个传统文化捍卫者的角色,是为了利用社会中的保守力量。中国出现现在这样的"精神真空",共产党难辞其咎,因此习也在通过宣扬传统来转移人们的视线。

另外,传统价值对共产党还有其他用处。为了宣扬爱国主义,中国多年来一直煽动反日情绪,但反日游行经常演变成骚乱。但是,用宣扬文化传统来培养爱国主义,对政府来说要安全得多。

文章指出,共产党从传统文化中挑出对其自身有利的成分,尤其是等级制度以及对命令和秩序的遵守。

而共产党认为对自己不利的成分,比如宗教,就不会被宣扬。共产党从自身的历史中汲取这样一个教训:任何社会运动,不管是革命、宗教还是民主运动,都有可能会难以控制。



谢选骏指出:看来,习近平在“第三个三十年”里想干的事情,不是回到毛泽东,而是回到蒋介石——推进“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是中华民国台湾政府以复兴中华文化为目的而开展的思想文化运动。十分矛盾地号召“维护传统中华文化”同时又“发扬革命精神”。而完全没有反省大陆的沦陷和赤祸,完全是国民党“联俄容共”的革命一手造成的。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这张狗皮膏药,制造出来为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分庭抗礼,以显示南朝中华民国为正统中华文化之代表。196611月,孙科、王云五、陈立夫、陈启天、孔德成、张知本等1,500人联名给行政院写信,建议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要求规定每年1112日国父孙中山诞辰日为“中华文化复兴节”。1967728,台湾各界举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现名为中华文化总会)发起大会,总统蒋中正任会长,运动即在台湾和海外推行。



由于北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当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野蛮化运动中,在“破旧立新”口号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遗产遭到巨大破坏,北朝中国文化知识界受到凌辱和摧残;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国后的又一次创举,南朝中国“中华民国在台湾”趁机揭起复兴中国文化之旗帜,希望树立为中国文化文化承继者和捍卫者之形象。



运动宗旨与目标



以伦理道德为淑世之本。其最具体的行为表征,就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其最重要的哲学基础是“仁”字。



以民主自由为福国之则,有全国共同遵守的大法,即中华民国宪法。使政治举措有常轨。要国会能自由行使其职权,使法律之效力能永固。归于民治,树立法治。



以科学技术为正德利用厚生之实,其终极目的,在于养民。养民之道,不外衣、食、住、行、育、乐六项,故特以此六项科学化之建设,为正德、利用、厚生之张本。



运动行则与成果



以教育来促进国民知识水平普遍提高,增加国民就业机会。推进人民顺利的适应生活环境,改善生活。



教育方面,号召以德、智、体、群四育并重;重视生活教育,改订国小与国中学生生活教育课本,将伦理道德贯注于学生日常生活中。同时加大学生的科技教育,除在国民中学内实施试探性的职业陶冶,而在高中则侧重于职业学校的发展,以配合国家经济建设及生产工作的需要;中华文化复兴会并设立科学技术研究发明奖,奖助社会普通人士对科技的研究发明。



体育方面,推委会注重全民体育的倡导与推行,团队的合作与运用,改进学校与社会的体育设施,加强体育组织及团队的训练与活动,并经常举办国际体育活动与联系。并大力发展体育学术研究,提高全民体育技能。



从学术整理为文化复兴开路



蒋中正号召“以心物群己关系的和谐,造成新中国三民主义伦理、民主、科学的社会蓝图,是导致文化的整合。”



在整个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中,推委会目标“对传统文化作一番整理,去芜存菁。同时选择西洋文化的精华,吸取采用,合中西文化融于一炉,而造成一种更新的能造福人类的中和文化”。在蒋督导下,推委会创建众多专门机构和委员会,如学术出版促进委员会负责整理出版古代思想典籍,向年轻一代普及学术精华,前后出版大量中国古籍书目,像《周易今注今译》、《老子今注今译》、《诗经今注今译》、《孟子今注今译》、《白话史记》、《白话资治通鉴》等。



整理大量古籍,使文字显明易懂化,让普通民众能读得懂。中国古代典籍大量影印出版,对保存中国文明成果有所贡献。



编印中华文化概述,出版中国历代思想家(一百位),介绍其生平思想行谊及其著作的影响作用,使国人对中国学术思想之演变,有较深入之认识。编印中国历代忠孝人物故事(一百位)及忠孝文选,以发扬民族文化人文精神的宏伟风范。重新英译四书,并向海外发行,以加强国际学者对中国文化之了解与景崇。

译介西方名著,有关于政治、经济、社会、科学等各方面者,已有多种出版。翻译英国人李约瑟所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编印“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中国史学论文选集”、“中国人文及社会科学史丛书”、“中国近代法制研究”、“中国文献西译书目”、“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专辑、“中华文化总论书目”、“中华文化复兴论丛”、“研订标准行书模板”等书,均已出版。



引进新的科学技术,吸收新的科学知识,以加强国家现代化的行程。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俾收文化整合之帮助。这些学术上的整理工作,是光大中华文化所必循的途径,也是融合中西文化所必采的方法。



从文艺研究为文化复兴发皇



从民族文化人文主义所掀起文艺思潮:第一是宏扬伦理道德的具体行为,以表现国民的忠孝仁爱精神。第二是倡导反共产反奴役反迫害的民主意识,以稳固民主思想与制度。第三是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科技进步,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与现代文明。具体方案如下:



设立国家文艺基金会。

拟定文化政策。

国剧推行委员会对国剧的进行改进与推行,如国剧的定期演出,剧本的整理与创作,场面人员的训练,国剧课程的设计与课本的改进,举办各大专青年暑期国剧研习会等。

设立由中央到地方各文化中心机构,联合全国文艺界举行文艺座谈,举办各种文艺季,奖励文艺创作,设立文艺研究班,辅导各种文艺活动,如书画展览、戏剧演出、舞蹈表演、音乐演奏,各种文艺创作比赛,改进与弘扬传统艺术。

办理国际文艺交流,研习国际文艺创作技巧。

编印中华文艺史,纠正部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传统文艺的破坏。

制作大量配合大众传播的文艺节目,发扬文艺工作的多彩多姿。

精印中国当代名家书画专辑。



从国民生活辅导为文化复兴扎根



推委会提出,文化是生活的表征,修明伦理,发扬道德应从辅导国民的生活做起,使国民了解立身处世、为人做事、待人接物的道理。应把伦理道德的真义涵咏于国民日常生活行为中。订立相应规范与准则使人与人相处的交互关系,有一定的标准尺度和适当的依据,才不致逾越常轨,有所歧扰。



推委会还颁布推行《国民生活须知》,订立包括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之九十九条具体规则,作为国民生活准则。[6]国民生活辅导委员会负责伦理道德发扬工作,发起“复兴中华文化青年实践运动”,制定《国民生活须知》,对人们提出衣食住行诸多生活基本要求,以期弘扬礼仪之邦文明。《国民礼仪范例》经过修订,1970年正式颁行,扩展培养青年为全社会生活理想。



从融合中西文化达成文化创新的目的



为光大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促进中华文化持续创新发展,推委会拟订“中华文化与现代西方学术思想融合发展推行计划”,并复拟订“中华文化丛书编印实施计划”来肯定中华文化价值,复兴民族文化,阐扬国父遗教暨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精义,并宣扬三民主义建设成绩,贯彻反共复国国策。



运动过程



19661112,孙中山一百周年诞辰。他的联俄容共终于导致文化革命的野蛮爆发。但是在台北阳明山新建之中山楼中华文化堂落成仪式上,蒋中正却发表《中山楼中华文化堂落成纪念文》,继续宣扬三民主义与中国传统相揉合之文化宗旨,宣称“三民主义思想,不惟为中华文化之汇归,而三民主义之国民革命,乃益为中华民族文化之保卫者”。其中充满腐朽的陈词滥调曰:“余笃信伦理、民主、科学乃三民主义思想之本质,亦即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基石。”当时参加这次纪念会的全体人士,遂联合签名吁请政府明定每年1112日作为国父诞辰纪念日,同时为中华文化复兴节。



19661225:蒋中正主持南朝中华民国“国民大会宪政研究会”开会。在会上宣布将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实行三民主义,凭借传统人本精神与伦理观念,唤醒理性良知。1226: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九届四中全会在台湾省台北市举行,会议通过《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方案》。



1967214,南朝行政院长严家淦向立法院提出推行文化复兴运动的施政方针。49,蒋中正就孔孟学会召开年会致函会议,称发扬孔孟学说有助三民主义的实行,革新国民生活,实现文化复兴。728,在阳明山中山楼举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发起大会”。会议通过“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纲领和章程,推选组织机构。中华民国行政院成立“中华复兴运动委员会”,蒋中正任委员长,孙科、王云五、钱穆、于斌、左舜生、林语堂、王世宪、钱思亮、谢东闵组成主席团。



1967730,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颁布《推进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办法》,提出加强学术研究、推动社会生活、举办文艺活动、教育配合、倡导大众传播、加强妇女工作。并颁布措施,加强三民主义教育、坚定战斗意志、弘扬传统文化。



1967824,孙科、王云五、陈立夫为"中华文化复兴推动委员会"副委员长。谷凤翔任秘书长。



1967828,中华民国教育部为推动九年国民教育发布十点指示:

推动文化复兴运动。

国民学校制定长期规划。

学校按教育部规定,安排教学时数。

学校不准买卖未经审核的补习材料。

教师尽心教育,不得做有收入之辅导。

制定学生作业指导方法,低年级学生课外作业不高于半小时,高年级学生不高于1小时。

加强艺能教育,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学校中发挥教师专长,实施分科教学。

学校中成立各种教学研究会。

国民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19671121,中国国民党九届五中全会通过: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尊重人格独立、尊重民主自由、实行耕者有其田、推动社会福利、保障择业自由、维持家庭伦理关系、宗教信仰自由、各民族平等、维护国际和平。



1968329,蒋中正就青年节发表《告青年书》,提出“以科学报国,发展民族文化之精义。伦理、民主、科学一脉相联,民主不兴、科学与伦理便不兴。国家建设以发展科学为第一要务,要以做一个中国人为荣,对民族国家负责,对人类负责”。



1968430,中华复兴运动推动委员会颁布《国民生活须知》。1015,中华复兴运动推动委员会制定几项工作重点:推行国民生活须知、加强体育运动、订定国民生活礼仪、贯彻教育改革、设定标准文艺活动中心、建立大规模国民社会教育馆、整理国剧国乐、编译今译今注古籍作为国民读本、翻译介绍世界名著。



19681112,蒋中正就孙中山诞辰和中华文化复兴节发表《告全国同胞书》,提出“复兴中华文化,造成三民主义新时代,发扬伦理、科学、民主精神,明礼义、知廉耻;贯彻三民主义宪政,从推广廉能政治开始,民生建设的要务在于发展科学;一齐抢救国家,同胞,文化”。



196948,中国国民党十届全会大会通过《现阶段社会建设纲领》明示“社会建设目标:发扬科学功能,培养企业精神。运用人力资源加强社会福利措施,建立社会安全,谋求社会发展,平衡社会建设,均衡财富,建设安和乐利社会。养成国民守法,守秩序的精神,推广地方自治,发展民族精神。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明礼尚义,重廉知耻”。



19691225,蒋中正就行宪纪念日致函国大代表:“努力弘扬民主宪政,阐扬科学与伦理相结合的观念,培养道德与精神力量,促进人类健全发展。掌握中华文化仁本精神,消弭世界物本主义流毒”。



1970729,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爱国建国教育纲领》提出加强师范教育,发扬民族文化传统,提倡民族自尊,鼓励教师进修,发展职业与技术教育,改进大专教育,鼓励学人回台任教等。



1971726,蒋中正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守经知常,创新应变,温故而知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多难兴邦,殷忧启圣"。进一步推动运动发展。



1972613,蒋经国在立法院作施政报告,提出:“从大处着眼,从实际重点着手,发展团队精神,树立爱民、便民风气;一切施政以发扬民族大义,奋发民族精神为要,在三民主义旗帜下团结海内外人士”。



1973422,中华民国孔孟学会开会,蒋中正提出:“国人应明礼守法,践行仁义,三民主义以孔孟为源”。1217,蒋中正告中华民国同胞扩大好人好事运动,称发扬人性是最佳武器,中华民国以人本主义从事精神战、文化战、主义战,攻人之心、夺人之魄。



1975328,蒋经国发表文章《为国献身,为民献心》,纪念青年节。提出“发扬民族道德、文化、传统与智能,中国的命运应由青年人掌握”。



1976916,蒋经国在立法院作施政报告,强调“教育之道在于巩固国本,行政之本在于为民服务,共同努力创造纯洁、朴实的社会”。



可是等到毛泽东一死,反毛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也就烟消云散了,可见这一运动并无自身的内的生命。毕竟第二期中国文明已经逝去,第三期中国文明尚未生长起来,依然属于草创阶段。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其实只是“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回光返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永乐仅有手抄也好意思自称大典

网文《永乐大典》报道: 《永乐大典》(学者又常简称《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由解缙、姚广孝、郑赐主编,全书共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约3亿7千万字。《永乐大典》正本已经亡佚,今存414册、789卷“嘉靖副本”,另有33册抄本或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