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18年3月27日星期二

谢选骏:台湾象征性地成为美国第五十一州



《美国这位政界大佬访问台湾!后果不敢想》(2018-03-25 08:20:57  VOA)报道:
曾积极推动《台湾旅行法》的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艾德·罗伊斯(Ed Royce)本星期访问台湾,期间将到台湾立法院与立委座谈,获颁台湾外交荣誉奖章,并与蔡英文总统会面。
由共和党籍众议员夏柏特提出的《台湾旅行法》共有80多位国会议员共同联署,其中包含罗伊斯。该法主张“促进美国与台湾之间所有层级的官员互访”,被认为是1979年《台湾关系法》以来规范美中关系的最重要的一项法律。
罗伊斯众议员还大力支持一项可以令台湾人在台湾完成入境美国手续的构想。罗伊斯这次访台搭乘的是台湾的“中华航空公司”从加州安大略机场至台北桃园机场的首航航线。安大略机场不是国际航班入关机场,没有设海关与境外检查中心。目前华航正在争取在台北的桃园机场设海关,使旅客可以在台湾机场完成美国入境手续的预先通关,相当于在台湾入境美国。
谢选骏指出:这两个发展结合在了一起,使得台湾“象征性地成为美国第五十一州”。这可不是天方夜谭。
“美国第51州”是个尚未实现的美国政治体。“美国第51州”,可以是一个政治术语,是指下一个将会加入美利坚合众国的成员邦,但亦可以是一个幽默的片语。尤其在加拿大和英国等欧洲国家,当地人会说自己的地方已经变成“美国第51州”,用以讽刺自己国家大量受到美国文化影响,而自己的文化过度“美国化”,或者是在经济、政治或军事上与美国的关系密切。
美国国内可能的“第51州”
根据《美国宪法》第四条,美国国会有准许新州加入联邦的权力,只要新州是一个共和政体,且“完全的信赖和尊重”原有各州的公共法案、记录、和司法程序。现时新州加入联邦沿用西北训令所规定的程序。由于有《1802年俄亥俄赋权条例》的先例,现在美国若接纳新州,需由国会通过一赋权条例,赋予新州立宪权,并说明国会对该州加入联邦的要求。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首都华盛顿特区作为联邦直辖区,一直被认为最有机会成为美国第51州的领土之一,而且市民一直非常支持该运动,并参考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革命党的口号,以“需缴税却无代表权”(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作为运动的诉求口号。现时,这句话被印在了所有哥伦比亚特区新近发出的车牌底部,除非车牌申请人另外缴交一笔费用,以哥伦比亚特区政府网站的网址代替这句口号。比尔·克林顿总统的车牌则只印了口号的第一个字──“Taxation……”,但乔治·W·布什总统就任后,就把前任总统的车牌换了。
推动华盛顿特区成为第51州的运动促成了哥伦比亚特区立州党的成立。而这个运动曾差一点儿在20世纪80年代获得成功。1978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哥伦比亚特区投票权修正案》。1980年华盛顿特区召开了制宪会议,并于1982年通过了《新哥伦比亚州宪法》。但哥伦比亚特区立州之路在1985年被终止,因为1978年的修正案无法在7年内获得美国全国四分之三的州议会通过而被确认,因此华盛顿特区至今未能获得国会代表权。建州一直不被共和党支持,原因是民主党在华府一直极具压倒性优势,建州将使民主党“自动”获得两席参议院及一个众议院,其中两席参议院的优势将使共和党更难以控制参议院。
另外一个建议是选区划分时将哥伦比亚特区并入马里兰州。哥伦比亚特区的联邦领地来自马里兰州和维珍尼亚州划出的,后来维珍尼亚州获得回赠供出的土地,现在的哥伦比亚特区只剩下由马里兰州供出的土地,因此将哥伦比亚特区并入马里兰州,可使华府市民获得国会代表权的同时,无须另立新州,亦不会减低民主党本已在马里兰州的优势。
波多黎各及维京群岛 (加勒比海属地 )
波多黎各已经举行过若干次前途全民公决,选项包括成为美国第51州和维持现状,但每次都是支持维持现状的居民略多,不过每次公投支持成为美国第51州的人数都有所上升。
波多黎各在2012年11月6日举行了波多黎各政治地位公投。最终有53.9%的投票者反对继续维持原有政治地位,且有61.9%的投票者在政治地位需改变时选择成为美国的一个州。由此,波多黎各在美国国会的居民代表将向国会提议立法承认波多黎各加入联邦。议案需经众议院、参议院通过,并经美国总统签署后正式生效。惟现在美国国会的多数共和党人被认为不希望增加以民主党人为主的地区建州(若波多黎各建州,民主党有望增加两个参议员及五个众议员席次),而明里暗里的横加阻挠,加上不稳定的财政措施,使得建州的路非常难。波多黎各人在美国总统大选同一日选出总督。波多黎各人是美国公民,在岛上没有总统投票权,移居美国本土的州份则拥有投票权。但是波多黎各人可以参与两党总统候选人的的党内初选的代表选举。尽管美国公民移居海外者可以在外国的大使馆等进行缺席投票,但是任何美国人移居波多黎各后将丧失美国总统选举投票权(等同波多黎各人), 除非以后再次移居回本土。
另一方面,美属维尔京群岛自身也是第51州的候选地之一,不过被视为冷门。再加上人口较少,独立成州的机会不大,因此有人提议美属维尔京群岛和波多黎各合组为美属加勒比领地(Commonwealth of PR/USVI)加入美国联邦。
美属太平洋领地
美国在太平洋上有不少领土,如未合并建制领土关岛、未合并非建制领土美属萨摩亚和北马里亚纳自由邦都有机会独立成为第51州。但这些领土独立成州后,根据美国宪法都会在美国参议院具有两个议席,但这些岛屿的人口之少,一个参议院席位已经十分过分,何况像加利福尼亚州、德克萨斯州等大州已经承受相应的不公。因此,有建议让关岛、北马利亚纳及美属萨摩亚,成为夏威夷州的一个郡。
当然,上述组合后的州分合并后,给予与现在诸州相等的代表权恐怕惹来很大反响。1960年代后,美国国内曾出现大夏威夷州的概念,将当时美国辖下的太平洋岛屿,包括上述岛屿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马绍尔群岛和帕劳与夏威夷州合并,组成大夏威夷州。但无论如何,美国在太平洋的领地都不大可能独立成为美国第51州的候选地。
从现有联邦成员州的领土中划出
美国各州内部存在的矛盾,导致一些地方萌生独立成州的念头。根据美国宪法规定,如有关各州之州议会及国会同意,美国未来的新州可以建立在某州之管辖区域内或合并两州或数州、或数州之一部分而成立新州。缅因州于1820年脱离马萨诸塞州加入联邦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纽约市
在各分离方案当中,最悠久的当属纽约市脱离纽约州独立成州的运动。早在1787年前后,纽约市民因纽约州其他地方的居民企图否决美国宪法草案,而提出独立成州,通过宪法的诉求。南北战争前夕,当时纽约市长费尔南多·伍德也提出,纽约市脱离纽约州,以“三岛自由市”(Free City of Tri-Insula)的名号独立成州。
1969年,有两位纽约文人以纽约市独立为纽约州,剩下的纽约州改名布法罗州(Buffalo,水牛城音译)为呼吁,竞选纽约市长和市议会议长,但竞选失败。
直到最近,由于纽约市民和纽约州其他地方的居民在两次大选中对乔治布什的不同态度,再加上州府和市府的政见纷争,导致纽约市脱离纽约州独立成州的运动再次蓬勃。纽约市议员彼得·瓦隆曾在2003年和2006年在市议会提出这个议案,后者一案正在讨论中。不过该运动的支持者,又分为支持“纽约五镇”独立成州的一派和支持五镇连同近郊各郡成独立州的两派。
芝加哥都会区
芝加哥市也有类似于纽约市的诉求,脱离其所属的伊利诺伊州,独立成州。其理据为伊利诺伊州的半数人口生活在芝加哥都会区。不过芝加哥市府和伊州府的纷争不如纽约的多,因此支持的市民不如纽约的多。
“杰斐逊州”
加利福尼亚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州,但在参议院的代表同其他州一样,都是两个。因此在二战前夕,加州北部诸郡曾建议和俄勒冈州南部一些郡合并为“杰斐逊州”。该建议因二战爆发而被搁置,值得注意的是,若当时这个重组方案实现,“杰佛逊州”会是美国第49州,因为那时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仍是美国的未合并领土。不过,今天“杰佛逊州”仍是美国第51州的可能候选地。
“林肯州”
由于测绘人员的错误,1864年蒙大拿领地自爱达荷领地划出时,给爱达荷州留下了一条直通加拿大的狭长领土,是为爱达荷州狭长地带,而走廊和爱达荷州其余部分被山脉所隔。爱达荷州府原设于爱达荷走廊利维斯顿(Lewiston),1865年州府迁到走廊外的波夕(Boise),导致州政府对走廊内的管理更加困难。因此当时提出了爱达荷走廊独立成州的建议,但被否决。
在爱达荷州西边的华盛顿州也有类似的问题。整个州被喀斯喀特山脉(Cascade Mountains)分为东西两部,其中统治重心在西部,令东部较难管理。因此在1996年、1999年和2005年都出现了爱达荷走廊和东华盛顿地区合并成为“林肯州”的呼声,但头两次均不了了之。
“苏必利尔州”
密歇根州也有类似上述的情况。密歇根全州由两个半岛组成,上密歇根半岛和下密歇根半岛,两者之间为密歇根湖所隔。而全州统治中心在下密歇根半岛,因此上密歇根半岛的居民提出了独立成州的议题,并建议借半岛另一侧的淡水湖的名字,苏必利尔湖,作为新州的名字,是为“苏必利尔州”。
“德马瓦州”
由于历史原因,位于美国东岸的德玛瓦半岛(Delmarva),一直为特拉华、马里兰和弗吉尼亚三州所分据,因此由当地居民提出整个半岛独立成州。但由于特拉华全州位于半岛上,因此若整个半岛为一新州,特拉华州也会消失,一加一减,新成立的“德马瓦州”也只会是美国第50州,而非第51州。
“东田纳西州”
自从南北战争开始,由于政见与田纳西州另外两个大区不同,东田纳西在文化上都比较接近美国东岸各州。因此,不时都有人重提把东田纳西从田纳西州独立出来。
“新加利福尼亚州”
加州城市居民大都支持意识形态偏左的民主党,但加州农村居民则支持偏右的共和党,但由于人口差距悬殊,加利福尼亚州一直都是民主党的大本营。自2017年特朗普接任美国总统后,由于其政策与加州政府对待移民和大麻和的态度截然不同,导致美国联邦政府和加州政府的关系紧张,但由于加州东部农村人口思想偏保守,所以加州东部居民希望成立一个独立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新加利福尼亚州(New California)。目前其已宣布成立,但由于还未得到美国国会的承认,所以暂时还不算一个独立州。新加州的范围包括除旧金山湾区以及大洛杉矶地区以外的几乎所有现有加州领土。
美国国外的讽刺说法
圭亚那
圭亚那国内也有类似的组织,推动圭亚那加入美国,成为其第51州。他们的理据是圭亚那人民和美国有很密切的联系。他们举例声称道:七分之一的圭亚那国民具有美国国籍,而二分之一的圭亚那国民在美国居住。
菲律宾
菲律宾在政治、军事上依赖美国,过去亦曾为美国的殖民地。
一些菲律宾人倡议菲律宾应该恢复受美国管治,并成为美国第51州。但有意见认为,菲律宾的人口逾一亿,是加州的三倍。若加入,至少得分为三个州加入美国,分别为吕宋、维萨亚和棉兰老三州。
意大利
意大利在政治、军事上依赖美国,在意大利本土有第六舰队驻防,亦多驻防在西西里岛。
1944年,在西西里岛号称拥有4万党员的复兴党(Party of Reconstruction)曾发起要求美国承认西西里为美国成员州的运动。这是因意大利法西斯党垮台而兴起的西西里分离运动之一,立刻吸引了一些人的参与,因为西西里居民对于意大利王国政府长期忽视该岛的态度感到不满。此外,祖籍西西里的意大利裔美国人和1943年英军、美军发动的西西里岛战役,亦被认为是西西里地区分离情绪兴起的原因或推动力量。然而这项活动并未得到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任何回应,再加上1948年成立意大利共和国后,西西里的自治权力有所提升,该运动逐渐没落。实际上,当时的美国仅有48州,因此西西里分离运动者的诉求是使该岛成为第49个州。
台湾
在台湾地区,以台湾建州运动发起人周威霖为首的政治团体主张台湾应为美国第51州[3]。衍生自台湾主权未定论的主张(与某些台湾独立运动人士主张相近),此派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时台湾为大日本帝国领土,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台湾(属太平洋战区 POA)被美军划分给同盟国中缅印战区统帅蒋介石执行军事占领,旧金山和约称日本政府仅声明放弃台湾之主权,台湾主权并非中华民国政府,故属美国未合并领土之一,应向美国申请加入成为第51州。
此一主张各有不同变型,例如:单纯成为美国未合并领土的美属台湾、主张“日属美占”的台湾民政府等。不过,台湾不像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有美军驻防,地理上太接近中国,不会被中国接受,法理上亦不可能。
在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台湾在政治、军事上依赖美国,历任政府不论戒严时期及民主化后均奉行亲美政策,因此亦有讽刺指台湾为美国第51州。
2017年12月25日台湾外交部领事事务局开放民众换发第二代护照,注意事项页底图引用美国维吉尼亚州的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照片,遭讥讽台湾成为美国第51州。
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等中东国家
自2002年美军攻打及占领伊拉克及阿富汗后,某些人称呼这两国为“美国第51州”,讽刺美国政府和军方介入当地的事务。美军攻陷阿伊二国后,推翻当地原有的政权,成立新的民主政府,并维持驻军,协助维持当地的治安。因此,一些评论认为,当地的政府如同美国政府的傀儡政权,和美国的州无很大分别。
不过,由于美军后来允许其他国家派维持和平部队进驻阿富汗,因此“美国第51州”的名号更多用于形容伊拉克、巴基斯坦、叶门、科威特、巴林等中东和南亚国家,因为有美军在当地驻守,巴林更为第五舰队所驻地,变成讽刺该国是美国51州。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自二战以后,外交政策一直紧随美国,因此澳大利亚被讽刺为“美国第51州”。事实上,澳大利亚在二战以后历场涉及到所有美国在海外发动的战争,如韩战、越战、阿富汗战争和美伊战争中都是美国的盟友,澳大利亚国防军甚至派部队协同美军作战。澳洲的大众文化一直深受美国文化所影响,政治制度亦与美国相近(如有与众议院相等权力的民选参议院)。一些年青一代甚至于近年在美国白宫网站发起投票以决定让澳洲加入美国成为“美国第51州”。有人指澳大利亚是美国的“卫星国”,历届美国政府亦将澳大利亚列为最重要的盟友国之一,而历届的澳大利亚政府,不论左派的工党或右派的自由-国家党联盟,亦毫不掩饰与美国的盟友关系,将美国视为自己最为亲密的盟国,并允许美国在北领地驻军,前澳洲总理约翰·霍华德亦曾讲过,澳大利亚就是“世界警察”美国在亚洲的副警长。
加拿大
加拿大时常被以美国第51州来形容,但这却在美加两国有截然不同的意思。
在加拿大可以是一种讽刺用法,在政治上指加拿大政府的外交政策亲美;在文化上也可以讽刺加拿大文化受到美国文化的同化;在经济上则是两国交易愈来愈密切,共同推动自由贸易。一度反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加拿大自由党就曾在1993年竞选时刊出一幅描绘美加边境被抹去的海报,讽刺对手加拿大进步保守党的亲美政策。而有些人认为“美国第51州”的表述是一个悲观的表述,表示加拿大因上述因素最终为美国所并。
在美国国内,用“美国第51州”或“枫叶州”来形容加拿大是一种蔑视的说法,显示发言者看不起加拿大在国际上的地位。而自2003年后,因为加拿大反对伊拉克战争,与美国的分歧加深。国内美国共和党及保守派曾在选举期间设计虚拟地图,把加拿大并入美国并涂上蓝色,讽刺加拿大的内外政策均与美国民主党一致。
以色列
以色列常常被揶揄为“美国第51州”,原因是以色列每年都会获得美国的大笔资金援助。有评论家以此名号暗示,美国的中东政策,倍受国内犹太人政商名流的影响,偏袒以色列。
英国
英国之所以被人形容为“实际上的美国第51州”,用意在讽刺美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对英国的影响。但这完全只是个消遣,实际上英国不可能成为美国第51州,是由于美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保证联邦中的每一州皆为共和政体”,然而英国是采用君主立宪制度的议会制国家,因此除非英国废除君主制或美国修宪,否则英国几乎无法加入美联邦。
在文化层面,一些英国文化认为“商业化”和“笨蛋化”是美国文化的负面影响。而在经济上,美国引入的超级市场和快餐店对英国传统的小本经营的家族企业带来巨大冲击。政治上,部分人认为大英帝国的衰败和美国崛起有莫大关系;英属殖民地的丢失和英国皇家海军实力的消退,被不少英国人认为是二战美军来援的代价。而美军在二战后借冷战之名驻兵英国,也成为美国对英国影响的象征之一,更有人批评指英国反过来被美国殖民。
而实际上,战后历届英国政府都很支持美国,维持特殊外交关系,往往有共同的外交立场,可谓“美唱英随”。不过有人指出,双方并非互相支持,而是英国单方向支持美国。认为英国单方向支持美国的人指出,当年英军及英联邦各国的部队到韩国协助美国打韩战,美国却无在苏伊士运河危机时出手相助;因此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英国政府公开挺美,导致不少英国大学生上街表示反对。而前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曾因全力支持乔治·布什的伊拉克政策而被英国媒体骂为“布殊的哈巴狗”和“美国第51州州长”。
爱尔兰
以甘迺迪家族为首,爱尔兰共和国是许多美国人的祖籍地,将近4000万美国人承认自己有爱尔兰人血统,美、爱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美、爱在经济、外交和文化等都关系密切。今日,约10万美国人住在爱尔兰,而且不少爱尔兰公民,祖先都曾侨居美国。因此两国的亲密关系,令一些人说爱尔兰是“美国第51州”。
德国/奥地利
德国以及奥地利是许多美国人的祖籍地,美、德/奥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且美国在德国境内有约三万驻军,因此美、德/奥在经济、外交和文化等都关系密切,而且不少德国/奥地利公民,祖先都曾侨居美国。因此两国的亲密关系,令一些人说德国/奥地利是“美国第51州”。
南韩
二战至今,南韩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仍依赖美国,而且由于美日安保条约的缘故以及一直受北韩的军事威胁下,驻韩美军依然在该国屯驻大量部队。
日本
在二战期间,尽管联合国保证了日本的主权受到保护,但美国国会部分议员坚持美国应该并吞战败后的日本。然而在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美国军方否决了这种方案。战后由美军起草的日本国宪法中,除了保留天皇及君主立宪内阁制外,大体跟随美国的政治体制,如两院制及三权分立。
不过,在1952年旧金山和约的第三条中,美国将琉球群岛中住有100万人口的土冲绳及小笠原群岛、火山列岛和硫磺岛交付联合国进行托管,美国一直管治这些岛屿,直至1972年才逐步移交日本。
至今,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仍依赖美国,而且由于美日安保条约的缘故,驻日美军依然在该国屯驻大量部队,因此被讥为美国变相的第51州。如2006年,北韩即发表了不欢迎日本参加六方会谈的声明,原因是“日本是美国的第51个州”,只要“在家里等美国通知”就行了。
2016年2月17日,日本自民党籍参议院议员丸山和也在参议院宪法审议会上提出日本成为美国第51个州的设想,称“一旦日本成为美国的一部分,‘日本州’将拥有最多的议员,‘日本州’出身的议员则很有可能会当选美国总统”,丸山同时称“美国现任总统是黑人,说白了就是奴隶,而美国建国之初根本没想过黑奴会当上总统”,这一涉及美国奴隶制度的敏感言论随即遭到舆论声讨。
肯尼亚
肯尼亚时常被如此戏称,由于第44任美国总统巴拉克·欧巴马是肯亚裔人士,有些人讥讽肯尼亚是“美国第51州”。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永乐仅有手抄也好意思自称大典

网文《永乐大典》报道: 《永乐大典》(学者又常简称《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由解缙、姚广孝、郑赐主编,全书共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约3亿7千万字。《永乐大典》正本已经亡佚,今存414册、789卷“嘉靖副本”,另有33册抄本或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