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4年8月17日星期六

谢选骏:不能拿下莫斯科一切都是白搭

《乌克兰反攻俄罗斯境内的五大关注点》(2024年8月13日 BBC)報道:


乌克兰8月6日反攻俄罗斯领土,这不仅让莫斯科感到意外,也让乌克兰国内以及从外界观察战局的人惊讶。


乌军战线已经绵延长达1,000公里,为何基辅还要发动这次大胆的攻击?近一个星期过去了,俄罗斯军方仍在勉力遏制入侵,但这次行动背后的逻辑已开始浮现。


以下是关于乌克兰战争最新发展的五个关键问题,很可能会影响未来几个月的局势。


乌克兰军队深入俄罗斯境内30公里 发动战争以来最深入和重大的反攻

俄乌战争下,普京在这个欧洲国家仍有忠诚的支持者

俄罗斯网红如何帮助宣传普京的战争并从中获利?

乌克兰外长访华四天“过京不入”:从外交细节剖析中国对俄乌问题的态度

库尔斯克发生什么事?

8月6日,乌克兰军队突击进入与俄罗斯边境地区库尔斯克。有关此次攻击规模的可靠资讯很少。


最初,此次行动看起来与早前反对普京政府的俄罗斯破坏组织的间歇性入侵行动相同。他们试图从乌克兰进入俄罗斯,似乎有数百名俄裔人员参与。


但随着这次袭击进一步深入俄罗斯领土,迹象表明常规乌克兰部队参与其中。有俄罗斯军事博客报道称,在距离边境约30公里处发生激战,库尔斯克地区州长告诉普京总统,28个俄罗斯村庄落入乌克兰人手中。


情况看上去是这样的: 当俄罗斯将军事力量集中在主要前线的几个关键地点,与乌军激烈战斗,乌克兰就决定利用守卫薄弱的边境进入俄罗斯。


法新社引述一名不具名的乌克兰高级安全官员说: “我们正在进攻。目的是拉长敌方的战线,造成最大的损失,并破坏俄罗斯的局势稳定,因为他们无法保护自己的边境。”


为何攻击库尔斯克地区?

基辅最初对此次袭击守口如瓶,直到8月10日总统泽连斯基才公开承认这一点他。称乌克兰继续“将战争推向侵略者的领土”。


他没有说明行动的理由或目标,但在8月12日乌方宣布已经控制了约1,000平方公里的俄罗斯领土。


军事和政治专家都在分析“为什么”,他们大多数人都同意,战术上分散注意力,可能是这次反攻的主要目的之一。


过去数月,乌克兰努力在乌东遏制俄罗斯军队,但俄军不断推进,上月占领了战略重镇恰西夫亚尔(Chasiv Yar)。而在东北部和南部,情况同样艰难。


在1,100公里长的战线上,乌克兰的兵力和火力都远远落后俄罗斯,但乌方仍决定冒险在数百公里外制造一个战争热点,让对手分散注意力,将部分压力从乌东转移到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地区。


安全专家加莱奥蒂(Mark Galeotti)教授对BBC表示,过去数月来乌克兰一直陷于消耗战,地面上没有什么动静,现在需要冒险才能取得优势。


一名乌克兰指挥官接受《经济学人》访问时也形容这是一场赌博, “我们把最能发挥战斗力的部队派到他们边境最薄弱的地方。”


但他指出,这场赌博的回报并不如基辅所希望的那么快。


“他们的指挥官不是白痴……他们正在调动部队,但没有我们想象的的那么快。他们知道我们无法将后勤延伸80或100公里。”


俄罗斯如何反应?

对于乌克兰的反攻,俄罗斯宣传部门迅速将俄方的回应标榜为“反恐行动”。


当局要求多达121,000人撤离库尔斯克地区,另有11,000人从邻近的别尔哥罗德地区撤离。该地区进入联邦紧急状态,政府向当地居民提供115美元的个人经济补偿。


俄罗斯陆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将军上周多次称,乌克兰的入侵已经停止,但在当地却有相反的证据。


值得注意的是,格拉西莫夫将军并未出席最近一次由普京主持的俄罗斯安全委员会会议,该会议是专门为解决此次危机召开的。另一方面,普京最亲密的盟友之一、俄罗斯安全局首长博尔特尼科夫(Alexander Bortnikov)出席了会议。


普京总统在对事件的最新声明中,指责乌克兰攻击平民,并誓言采取“应有的回应”。


俄罗斯新中学教科书鼓励青少年加入对乌克兰作战

加莱奥蒂教授表示,乌克兰确实面临严厉报复的风险,“普京可能再次发动另一波动员浪潮,让数十万名士兵纳入他的武装部队。”


他补充说,俄罗斯可能会找到其他方式让冲突升级。


近几个月来,乌克兰的能源基础设施遭俄方毁灭性轰炸,大部分基础设施被摧毁或部分损坏。这次轰炸有可能变得更加严重。


俄乌战局是否從此扭转?

乌克兰反攻俄罗斯看似轻而易举,但我们必须看全局,这并不代表战争很快就会结束。


加莱奥蒂教授说:“这是一个约50英里乘20英里的区域,以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大小来看是微不足道的。但政治影响则重要得多。”


俄罗斯击落乌克兰发射的导弹,其碎片击中库尔斯克地区这座住宅大楼


还有分析人士认为,乌克兰渴望向西方盟友尤其是美国展示,他们的军队可以继续战斗。这也至少暂时加强了基辅的谈判能力:他们的军队在俄罗斯境内30公里处,莫斯科似乎不太可能接受将战斗线冻结在目前位置的建议。


这次反攻行动也改变了俄罗斯人对战争的看法,这不再是遥远的“特别军事行动”,而是有直接影响的事态发展。


BBC驻东欧记者萨拉·雷恩斯福德(Sarah Rainsford)说:“看看库尔斯克地区的一些报导,即使在俄罗斯媒体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很明显有些人正在提出质疑。”


如何影响普京和泽连斯基?

对于俄罗斯和乌克兰领导人来说,这是他们各自总统任期的决定性时刻。


普京专制且不灵活,很习惯依赖自己的核心圈子,尤其是安全部门,这次局势发展为他带来了巨大挑战。俄军伤亡规模越来越难掩饰,数以万计俄罗斯人流离失所,这都让克里姆林宫很难维持其掌控全局的形象和俄乌战争不是一场全面战争的说辞。


俄罗斯大选:精心控制的投票将让普京获得第五任期

加莱奥蒂教授表示:“每次都为克里姆林宫的宣传机器增添越来越多的砂石。”


“我们在过去的战争中见过这种情况,从苏联在阿富汗的战争到俄罗斯在车臣的战争,克里姆林宫能够维持一定的论述,但过了一段时间,现实越来越多地浮现。”


对于泽连斯基,这次反攻俄罗斯可能同样棘手,但原因不同。


分析员卡斯特赫尔米(Emil Kastehelmi)表示,对乌克兰来说,最好的结果将是俄罗斯“不惜损失,从最关键的地方调集大量资源,夺回每一平方公里的俄罗斯领土”。


虽然这在短期内会提振乌克兰人的士气,但可能会导致东部地区遭受更大的领土损失,这些地区的前线战斗仍然激烈,一些俄罗斯军事博客对进展表示欢迎,尽管目前尚未证实。


加莱奥蒂教授说,目前的战争僵局需要一些突破,以推动局势发展。虽然突破正在进行,但结果尚未明朗。


《乌克兰战争:图文解读乌军对俄罗斯的跨境反攻,两地进入紧急状态数十万人疏散》(BBC 2024年8月14日)報道:


乌克兰继续越境行动 军方称已占领1000平方公里俄罗斯领土"。乌克兰继续越境行动 军方13日称已占领1000平方公里俄罗斯领土


乌克兰8月6日开始突袭俄罗斯领土,反攻行动进入第二周,乌方声称已控制约1000平方公里土地,以及当地74个城镇和村庄。


继库尔斯克(Kursk)之后,斯别尔哥罗德州(Belgorod)成为俄罗斯第二个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地区,至今已有数以十万计居民从这两个地区撤离。


别尔哥罗德州州长格拉德科夫(Vyacheslav Gladkov)表示,该地区的局势“极度艰困和紧张”,乌克兰每天的炮轰都在摧毁民居,造成平民伤亡。


这是自2022年2月莫斯科全面入侵以来,乌克兰对俄罗斯最深入和重大的反攻。普京誓言乌克兰将遭受“同等的回应”。


乌克兰反攻俄罗斯境内的五大关注点

乌克兰军队深入俄罗斯境内30公里 发动战争以来最深入和重大的反攻

俄乌战争下,普京在这个欧洲国家仍有忠诚的支持者

乌克兰YouTube主播如何被用AI“变身”俄罗斯人

乌克兰攻入俄罗斯哪些地方?

乌克兰军队8月初越境发动突袭,向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挺进18英里。


俄罗斯政府从别洛夫斯基(Belovsky)和卡拉斯拉亚雅鲁加(Krasnaya Yaruga)在内的边境地区疏散近20万人,俄罗斯总统普京谴责乌克兰的行为是“重大挑衅”。


在最新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别尔哥罗德(Belgorod),该地区州长列出过去24小时内总共发生的23起无人机袭击事件,损坏多栋住宅大楼、政府大楼、教堂以及和天然气供应管线。


俄罗斯国防部称,一夜之间在多个地区上空击落117架乌克兰无人机。


库尔斯克的状况同样激烈。化名尼基塔的俄罗斯男子接受BBC Ukrainecast访问时表示,他在当地的家人“在警报声中醒来,在警报声中入睡”,他们听到一枚炸弹击中了一栋建筑。


尼基塔4年前离开俄罗斯,但家人朋友仍住在库尔斯克,他表示为亲友感到害怕。他说当地人“甚至不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因为担忧自己的信息会被当局监控。


不过,他说乌克兰的反攻并没有改变俄罗斯人对战争的看法,例如他的父母都仍然支持普京入侵乌克兰,“我认为这取决于人们最初相信什么”。


乌军应否见好就收?


英国前军情六处(MI6)处长杨格爵士(Sir Alex Younger)在BBC Radio 4的节目上表示,乌克兰的反攻行动是“非常非常大胆的举动”,目前正在取得成效。


他指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策略是“重新设定战争的政治”,使战争对自己有利,并让俄罗斯付出代价和面临不确定性,让普京知道“如果他继续与乌克兰作战,这种情况会更频繁地发生”。


但杨格也认为,乌克兰在此次行动中的后勤和撤退计划仍存在重大问题。


BBC防务记者加德纳(Frank Gardner)分析指,较为保守的人会认为,乌克兰已经清楚表明立场——既然普京选择发动战争,那就必须给俄罗斯人带来一些痛苦;而尽管最近在顿巴斯战场上遭遇挫折,但乌克兰已证明自己有能力发动精密的联合武器攻击。


换句话说,这次反攻行动已经足以让克里姆林宫血流满面,乌克兰现在应该光荣撤退,以免俄罗斯未来派遣部队杀死或俘虏入侵的乌克兰人。


不过,撤军将抵消乌克兰越境反攻的两个目标:一是给俄罗斯施加足够的压力,迫使其将部分军队转移到顿巴斯,二是控制足够的俄罗斯领土,作为未来和平谈判的筹码。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Exeter University)的布莱登(David Blagden)博士说:“如果基辅控制了俄罗斯领土,它就能够以更强实力讨价还价,拿回自己的领土。”


美国的回应

美国总统拜登8月13日晚间首次就乌克兰的反攻行动发言,形容“这给普京制造了真正的两难局面”。


他表示在过去六到八天内,他每四到五小时就会收到有关乌克兰行动的简报,强调美国正与乌方保持联系,但指“在行动期间我只会说这么多”。


白宫本周稍早曾表示,尽管俄罗斯官员暗示乌克兰的西方盟友知情,但美国在此次行动前没有接获通知,也没有参与。


谢选骏指出:人説“乌克兰反攻俄罗斯境内的五大关注点”——我看如果不能拿下莫斯科,一切都是白搭!

谢选骏:香港人的胳膊擰不過解放軍的大腿

《李柱铭、黎智英等终审败诉 香港“反送中”示威“8·18流水式集会”案维持部分有罪判决》(2024年8月12日 BBC)報道:


七名香港民主派资深人物就2019年“反送中”示威期间发生的“8·18流水式集会”案提出终极上诉,遭法院驳回,维持原有定罪与判刑。


此前,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和前特区立法会议员李柱铭、何俊仁、吴霭仪、何秀兰、李卓人和“长毛”梁国雄被起诉“参与未经批准集结”罪。辩护律师团队坚持有关集会过程和平有序,并引据两起英国最高法院判例,质疑起诉不符合“执行相称性”,过分侵害香港民众集会自由。


中国香港特区终审法院星期一(8月12日)宣判,五名法官——包括一名英国籍非常任法官——一致驳回上诉,并指出香港法庭“不应跟随”上诉方提出的两例判决。不过,各被告人此前已服刑完毕或缓刑期满。


这次判决发生在终审法院三位海外非常任法官相继辞职或约满离任两个月后。英国籍法官岑耀信勋爵(Lord Jonathan Sumption)其后对BBC称,他认为香港正“慢慢地变成极权国度”。


2021年4月:黎智英等9名香港民主派人士被判刑

香港《国安法》:沿袭自英国的刑事司法流程怎么走?

黎智英身负的多起案件 一图看完全过程

加拿大女法官不续任香港终审法院

再有两名英国法官辞任香港终院

当时,中国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反驳岑耀信勋爵称,“民主和法治是两回事,不应混为一谈”,又称香港的法官“被一些少数过去曾经一起为法律而共事的同事背弃”。


与岑耀信勋爵同时辞任或宣布约满后不续任的还有英国法官郝廉思勋爵(Lord Lawrence Collins)和加拿大法官麦嘉琳(Beverley McLachlin)。

星期一宣判时,吴霭仪、李柱铭、及梁国雄妻子陈宝莹均有到庭,在囚或在押的黎智英、李卓人、梁国雄、何俊仁,以及因另案被查的何秀兰并未到庭。


吴霭仪离开终审法院时对媒体记者说:“这个裁决当然是非常重要,我们还没有时间去详细研究判词,所以现在不合适作出任何评论。但我与李柱铭两人也想用这机会,多谢我们的律师团队,以及一直支持我们的很多很多市民。”


“8·18”案终审判决:香港不应跟随英国判例“执行相称性”测试

案件由首席法官张举能、常任法官李义(Roberto Ribeiro)、林文瀚、霍兆刚,以及非常任法官廖柏嘉勋爵(Lord David Neuberger)审理。廖柏嘉勋爵为英国最高法院前院长。


据特区司法机构法庭日志所示,合议庭星期一由李义、林文瀚、霍兆刚三位法官出庭宣判,张举能首席法官与廖柏嘉勋爵并未出庭。


根据长76页的判决书,终审上诉的审理重点为七名被告人的辩护团队所主张,法庭应当对控罪作“执行相称性”测试,以确定控罪有否过分侵害集会自由。


上诉方提出的两起英国最高法院判例,分别是涉及2017年伦敦一起反对军备展销会堵路示威,于2021年6月颁布的终审判决,和北爱尔兰检察总长于2022年7月,就北爱议会立法在医疗设施外设立反堕胎示威者缓冲区是否属于越权侵害民众表达自由,而提出的仲裁诉讼。


已年届86的李柱铭到终审法院听判后未有对媒体记者发言。

服刑中的黎智英并未出庭听判,他目前仍在接受“勾结外国势力”案审判。

中国在香港《基本法》中订明,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后保留原有司法体制——即英格兰式普通法——香港特区法院可参考其他普通法适用地区的司法判例;特区终审法院可根据需要邀请其他普通法适用地区的法官参与审判工作。


五名法官一致驳回上诉。根据判词,张举能首席法官与李义法官裁定香港法庭“不应跟随”上诉方所引据的两项英国判例,理由包括判例源自有别于香港的法律背景,且包含与香港无关的法制特点,以及香港和英国处理人权挑战的法律框架有所不同。


在判决书中,廖柏嘉勋爵“赞同”了张举能首席法官与李义法官的观点,又称英格兰与香港法律均承认集会自由属公民基本权利,但也承认该等权利受个别本地立法约束。


2019年6月,因反对《逃犯条例》修订案而爆发的反政府示威转趋激烈。8月18日,民主派组织民间人权阵线(民阵)在维多利亚公园发起“流水式集会”,民阵称当时有170万人参加,香港警察称同一时间内最高峰人数为12.8万人。


警察其后以《公安条例》下的“组织未经批准集结”和“明知而参与未经批准集结”罪,拘捕黎智英、李柱铭,李卓人、吴霭仪、梁国雄、何俊仁、何秀兰、梁耀宗和区诺轩九名民主派活动人士,他们被指控带领示威者从维园游行到中环遮打道行人专用区,而这游行并不在警察批出《不反对通知书》所批准的集会活动范围内。


九名被告中,梁耀宗和区诺轩认罪,其余七人均不认罪。2021年4月,特区区域法院裁定全部被告两项罪名成立,分别被判监8个月至18个月,其中何俊仁、吴霭仪、梁耀宗、李柱铭获判缓刑。


七名不认罪被告继而上诉。2023年8月,特区高等法院上诉法庭裁定“组织未经批准集结”罪上诉得直,推翻有罪判决,但“参与未经批准集结”罪上诉被驳回,维持原判。各上诉人继而向终审法院再次上诉。


至高院上诉判决时,黎智英、李卓人、梁国雄、何秀兰获减刑,但四人已服刑完毕,李柱铭、吴霭仪、何俊仁则已过缓刑期限。然而,黎智英因“力高欺诈案”而须继续服刑,也须面对中国《香港国安法》案件审判。李卓人、梁国雄、何俊仁也因《香港国安法》控罪而须继续还押候审。


自中国《香港国安法》颁布以来,香港非建制党派再无举行过表达异议的大型集会游行。


这起案件与《香港国安法》无关,但自该法于2020年6月颁布以来,香港非建制党派再无举行过表达异议的大型集会游行。英、美等国政府与人权倡议组织批评,国安法律打压香港民众的表达自由。


中国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郑雁雄稍早前在一次演说中称,《香港国安法》与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形成了“双法双机制”,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引领香港“除乱、固治、促兴”的“创举”。


郑雁雄提出要在香港落实保护中国国安法律的“威慑作用”,“不能以过程公正替代结果正义,更不能以悲悯之心替代法律尊严”。


谢选骏指出:人説——李柱铭、黎智英等终审败诉,香港“反送中”示威“8·18流水式集会”案维持部分有罪判决。我看——這是“香港人的胳膊擰不過解放軍的大腿”。


谢选骏:贺锦丽——從婊子到烈女

《造勢人數輸對手 傳川普急了 罵賀錦麗「婊子」》(編譯盧炯燊 2024-08-10)報道: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9日晚在蒙大拿州的造勢大會,雖因川普的直升機出現機械故障而嚴重推遲,但支持者仍堅持等到川普出現。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副總統賀錦麗的競選策略簡單而有效,不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川普談政策,現在最新的招數,是比拚誰的造勢集會人數多,場面大。


例如在8月6日這一天,賀錦麗與搭檔明州州長華茲(Tim Walz)在費城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集會,估計出席人數多達1萬2000人;而川普的搭檔范斯(JD Vance)同時在費城南部造勢集會。媒體將兩者作一比較,結果是賀錦麗的不僅人多,且更有活力。而9日晚「賀華配」在亞利桑納州的造勢大會,也比川普在蒙大拿州的造勢大會出席人數更多。


川普一向十分在意造勢大會的規模,經常以此攻擊拜登。對於賀錦麗競選團隊來說,吸引草根民眾的到來,不僅對推動籌款和贏得媒體關注是很有價值,而且還可以在川普的主場展開攻擊。


川普8日在回應是否擔心對方集會人數規模時,明顯有點沮喪地聲稱,他的集會人數是對方的「10倍、20倍、30倍」,甚至「更大」。


川普說,「在歷史上,對於任何國家來說,沒有人像我一樣擁有如此多的人」。他甚至在自己的社媒平台Truth Social貼文,指賀錦麗團隊「花錢請人到來參加集會」。


當然,正如川普在2020年大選所認識到的那樣,大規模集會並不一定意味著選舉成功。


造勢集會的規模可以成為候選人的安慰劑,但賀錦麗現在面對愈來愈大的壓力是,需要坐下來接受媒體採訪,並在即興的環境中證明自己。


她與華茲的巡迴造勢或可激勵民主黨的基本盤,但若無法在搖擺州說服從未參加政治集會的選民,一切都變得毫無意義。


另一方面,川普8月2日出席了富豪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 在家中舉行的晚宴。宴會約有130人出席,不少是川普的富有金主,這些嘉賓當然希望川普發出重新調整競選策略的信號,可是他仍舊提出2020年大選結果遭竊的陳舊說法。


紐約時報更引述兩名知情人士爆料,川普在宴會上對賀錦麗作了令人震驚的侮辱,指她是「婊子」(b****)。


但川普的競選團隊否認這種說法;報導指出,川普的猛烈攻擊,說明他對賀錦麗獲得的急遽上升的支持度,愈來愈感焦慮和無力。


《贺锦丽的“秘密武器”:笑》(JASON ZINOMAN 2024年7月30日)報道:


贺锦丽以开朗的笑声闻名,她用笑声来与人快速建立亲密关系,有时也用笑声来转移注意力。


贺锦丽经常放声大笑。对竞选对手来说,这似乎是一个可资利用的弱点。


特朗普最近给她取的一个绰号就抓住了这点——“大笑贺锦丽”,还说“一个人的笑声可以透露很多信息”。贺锦丽放声大笑的视频集锦本周在网上流传开来。全国共和党参议员委员会所做的政治对手研究将其“不得体的笑声”划为“古怪”类别。


对此,首先要说的是:真逗。


笑声与其说是给贺锦丽惹麻烦的东西,不如说是她最有效的武器之一。


只有在一个所有东西都被政治化的时代,竞选活动才会大肆反对开怀大笑。下一个要反对的东西是什么?小狗和冰激凌吗?笑声超越党派政治,从里根到肯尼迪,笑声曾帮助总统传递信息。不过,特朗普正在以其毫不掩饰的含沙射影来利用某种东西,那就是,领导人的传统形象更多是没有表情的面容,而不是欢颜笑语。

我们以前看到过这种情况,即上一次总统大选的选票之首是女性时。希拉里·克林顿的笑声曾受到批评,也曾被形容为古怪。还有人暗示她的笑声让她看上去不可信,这种说法颇为奇怪,因为真诚的笑声如果不是发自内心,是很难假装的。莱尼·布鲁斯曾向人群发起挑战,让他们试着在一小时里假装大笑四次。

把女性称为过于情绪化或歇斯底里是性别歧视的老生常谈,将笑声作为理性的对立面也有着漫长的历史。柏拉图曾警告不要爱笑,他认为笑是失去控制的表现。一直对权力剧场有意识的特朗普很少笑,早在他从政之前就如此。魔术师佩恩·吉列特回忆他参加《学徒》节目的那一季时,对自己经常花几个小时看特朗普说话,却从未看到过一丝笑意感到惊奇。

在两名候选人接受采访的视频中清楚地看到,他们在笑上有相当大的不同。特朗普会嘲笑,偶尔会自鸣得意地笑,虽然他能取悦观众,但他并不喜欢笑。贺锦丽在脱口秀节目中笑是为了转移话题、与观众沟通,建立亲密关系,也是为了强调某件事的荒谬。她最奔放的笑声会引起人们对笑声本身的注意,拿到语境之外来看,仿佛她是唯一听懂笑话的人。

贺锦丽说,放声大笑是来自母亲的遗传。但这并不是她唯一的笑法。她作为总统候选人首次发表演讲时,人们甚至对她抑制住的一个窃笑做出了热烈反应,那是在她说了“我以前与各种各样的作恶者较量过”之后。

这个轻笑为她迄今为止最成功的竞选口号奠定了基础:“所以听我说,我知道唐纳德·特朗普这类人。”

特朗普也许嘲笑,偶尔也自鸣得意地笑,但不会开怀大笑。


反对笑的理由是,笑会让领导人显得不那么严肃。这基于一个普遍的误解,即笑主要是对滑稽事物的反应。过去几十年的研究已为哲学家们一个多世纪以来的说法提供了证据,即笑本质上是一个社交符号,更多地与人际关系和交流,而不是与笑话有关。试着回忆一下你上次独自大笑是什么时候。

莎士比亚对领导者的表现很着迷,在他关于这个主题的最有见地的戏剧之一《亨利四世》(上)中,亨利四世警告他的儿子哈尔亲王,轻浮会毁掉他的威望,并以理查二世为例,亨利王用特朗普式的措辞嘲笑查理王为“举止轻浮的国王”。太子的错误之一是在公共场合与朋友们一起大笑,这会毁掉他的名誉。


但莎士比亚把亨利王的思想与哈尔的另一名指导者、浪荡子约翰·福斯塔夫做了对比,后者给亲王上了更多的平民课。他对哈尔亲王说:“如其老年人寻欢作乐是一件罪恶,那么我所认识的许多老人家都要下地狱了。”

如果福斯塔夫在CNN找到一份评论员工作的话,他可能会说笑让你更具亲和力。笑对政治家来说也许有用,尤其是在我们这个没有皇室的时代。

笑是一种非常灵活的交流方式,如果运用得当,能比任何争辩都更有用。人们把里根在1980年的第二次总统大选辩论中对卡特说的“你又来这套了”作为一个难忘的时刻,但他们很少提到,里根是以笑声开始说这话的。

目前网上广为流传的一段视频是,贺锦丽引用母亲的话问道:“你以为你刚从椰子树上掉下吗?”她说这句话后哈哈大笑起来,想象一下她说完之后不笑会给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这句话听起来会更刺耳。她用放声大笑来展示俏皮调侃中的亲切之情。


克林顿通过咬嘴唇的动作和目光接触与人交流。他的一句名言是他感受到了你的痛苦。贺锦丽最灿烂的笑声是动用全身发出的,她投射的是另一种东西:快乐。

拜登总统提供了一个对比。人们在大选辩论中看到的不仅仅是与四年前相比他的表达能力更差,条理更不清晰,而且是他在言语的交锋中显得僵化,缺少魅力或敏锐,让他难以把论点变得更有说服力。笑声对这样做有帮助。


喜剧演员们都懂这点。许多演员对自己说的笑话发笑,不仅是因为里面有好笑的东西。而是为了让一个难以接受的想法更容易接受,或是为了从一个想法过渡到另一个。笑是一种社交润滑剂。看看贺锦丽与妹妹讨论称自己的姐姐为司法部长有多奇怪的视频就知道了。姐妹俩互相取笑。玩笑的背后可能有真实存在的问题。但你能看出她们在笑声中寻找共同点,看到笑声怎样开始,然后同时爆发为大笑。

电影经常强调笑的险恶一面。小丑笑。蝙蝠侠不笑。马丁·斯科塞斯在同一个镜头中让黑手党的笑声听起来既诱人又怪诞。还有比《魔女嘉莉》中“他们都将嘲笑你”这句话更令人难忘的来自母亲的提醒吗?

但现实世界中的大多数笑不是冷酷无情的,而是有助于建立连接的,不是排他性的,而是凝聚性的。笑能传达紧张情绪,但也能将其平息。

领导人的传统形象也许不是笑口常开的。但我们并非生活在传统时代。特朗普就是证据。无论你如何看待摇滚小子和胡克·霍根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露面,他们的亮相都证明了在政治中享受轻松时光的重要性。民主党人近年来在这方面做得往往不够,这带来的代价可能不亚于缺乏总统风范。

笑说明了什么?说明他或她是人。在一个存在社会分裂的国家,笑是我们所有人都做的事情,也是我们都喜欢的事情。而且任何与友人欢聚到深夜的人都知道,笑具有感染力。感染力是一种强大的政治工具。正如诗人埃拉·威尔科克斯所写的:“笑吧,世界会跟你一起笑。”


谢选骏指出:人説贺锦丽是個婊子,又有人説她的笑是個“秘密武器”;我看這裏有個演變過程——本來贺锦丽愛笑,所以被老人看作“婊子”;但是爲了打敗“人民公敵特朗普”,贺锦丽又被“從婊子變成了烈女”!這才是贺锦丽的“秘密武器”——擊敗川普!從婊子到烈女——這是贺锦丽人氣漸漲的終極秘密。爲了擊敗川普,豁出去了!

谢选骏:俄国人和马裂主义孙子都不堪一击


《俄国人为啥这么不要脸了?因为,这次急了…》(2024-06-09 老鱼时评)报道:


今天,根据多家媒体的报道,俄罗斯在联合国要求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啥议题呢?


居然是要阻止乌克兰袭击俄国本土的事。


这个消息传出来之后,大家都惊呆了。


毕竟,从两年多前俄国入侵乌克兰开始,国际社会和联合国已经多次表示,要求他们马上停止战争,撤出乌克兰的领土。但是,在乌克兰用西方武器攻击俄国本土之后,俄国人居然公开表示不满。那你当初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时候,又是怎么说的呢?


所以,很多吃瓜群众表示,见过不要脸的,但真没见过俄国人这么不要脸的。


关注俄乌战争的朋友都知道,最近,在美国援助乌克兰的600亿美元的法案通过后,西方各国的各种武器纷纷来到乌克兰,直接导致了乌克兰不断用西方的武器打击克里米亚,黑海舰队眼看着就要全军覆没了。


但离谱的是,直到俄乌战争打了两年多之后,全世界的吃瓜群众才知道,乌克兰居然还不能使用西方的武器打击俄国的领土,而只是能打击俄国占领乌克兰的领土。


即使这样,俄国人依然还不能彻底击败乌克兰。


由此可见,俄国人对西方武器还是十分恐惧的。


之前,乌克兰只能使用西方武器在本土进行防御作战,最近,美国、法国和德国等西方武器大国纷纷表示,允许乌克兰使用自己的武器打击俄国本土。


咱就是说,俄国人能不着急吗?因此,他们才做出了这种在别人看来十分不要脸的事情。


其实,从这次俄乌战争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在美军中已经相当落后的标枪导弹、海马斯火箭炮和陆军战术导弹什么的,已经成了俄军无法防御的大杀器。


尤其是之前被俄国人吹上天的T80坦克和S400防空系统等,在美军的这些老旧武器前面,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更何况,西方的F16等战机也马上就要来到乌克兰,虽然这款战机在美国也属于被淘汰的品种了,但基于之前的战绩,这款战机来到乌克兰战场之后,绝B是可以扭转战争的大杀器。


毕竟,早在美军还没完全信息化的时代,巴基斯坦和伊朗都曾经使用过美国的老式F14和F16等战机秒杀过当时最先进的俄国战斗机。


其实,最近也有很多战例证明了俄国的武器几乎被美式武器碾压的事实。


今天,战区新闻报道了一个新闻,美国海军的一架EA-18G咆哮者电战机使用反辐射制导导弹(AARGM)摧毁了一架胡塞武装的俄国MI-24/35雌鹿攻击直升机。


美国的反辐射制导导弹(AARGM)主要是用来攻击雷达系统的,其最大的特点是被动射频导引能捕获,可以在辨识敌方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的时候,还不被对手察觉。


由于反辐射制导导弹增加了毫米波雷达导引,因此也可以精确攻击地面和移动目标,即使敌人的雷达关机,移动了位置,也是很难逃脱这种反辐射制导导弹的高速攻击。


而即将到达乌克兰的F-16,很可能就会配备这种反辐射制导导弹(AARGM)导弹,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势必将会对俄军构成巨大的威胁。


考虑到这种导弹的射程可以达到120公里,那么携带这种导弹的F16,即使是从现在乌克兰的后方起飞,整个黑海、克里米亚和俄国现在大部分和乌克兰接壤的地区都将在这个导弹的射程范围之内。


最近,俄国人正是利用了乌克兰不能使用西方武器打击俄国本土的这个弱点,发动了对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的进攻。


俄国人把进攻部队的集结地和炮兵阵地都设在与哈尔科夫接壤的别尔哥罗德等地。这样,俄国人可以肆意地轰炸和进攻乌克兰,但乌克兰却只能等他们进入自己领土之后才能发起还击。


然而,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解除了对乌克兰的武器使用限制之后,俄国人的这种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这也是俄国人这次在联合国表现失态的原因。


另外,在俄国人突然进攻哈尔科夫,但很快又遭遇失败之后,很多人始终搞不懂俄国人为啥要发起这样一次毫无意义的军事行动。


其实现在应该很清楚了,俄国人就是想在西方武器全部到来之前,不惜一切代价尽量占领更多的乌克兰领土。


还有一个新闻,也可以说明美国的真实科技水平。


今天,马斯克的星舰第四次实验发射成功。很多人在惊叹,这很可能将开辟一个新的时代,就是人类星际旅行的时代。


甚至有人惊呼,人类又一次大航海的时代开始了。


其实,马斯克的火箭并没有多先进,他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就,只不过是因为美国的体制给了他这种机会而已。


事实上,早在1980年代,美国人就已经掌握了星际旅行的技术,当时的航天飞机已经实现了人类可以自由往返太空的梦想。


现在,和当初的航天飞机计划取消一样,美国人在探索太空方面有很多事没有干,不是因为技术达不到的,而只是因为成本的问题。


马斯克的可回收火箭看着好像很牛B,其实同样的事情,NASA也完全能干,只不是NASA要是干,成本会贵很多,所以才交给马斯克去干。


相比之下,苏联,乃至俄国那种举全国之力的体制,也确实干成了不少大事,但要是和美国比起来,他们也只能一直处于追赶的态势。


因为他们不具备美国那种内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这才是美国和俄国现在武器差距的根本原因。


所以,即使被说不要脸,俄国也急于在安理会给自己找个说法。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末日快来了。


网民嚎叫:


sleepy_cat 2024年06月09日 16:58

普京不要脸?它根本就没有脸。问题是,普京要联合国和它一样不要脸,哪来的底气?是普京看穿联合国就是一个妓女,和普京一样没脸。一个没脸的强盗,硬操一个没脸的妓女,才会有这样的歹戏。

OB 2024年06月09日 15:25

恶俄的好朋友老流氓川特勒还要更不要脸。对了,老流氓川特勒说他不知道脸是什么。

jinpingxi 2024年06月09日 14:41

俄爹和俄杂一个德行,不是要不要脸的问题,是它们根本就没有脸!!!


谢选骏指出:俄国人和马裂主义孙子其实都不堪一击——1989年六四屠杀以后,多亏西方的绥靖与保护、输血與供氧、共產黨中國才苟延残喘活到了今天。


2024年8月16日星期五

印度是一个语文混乱的地方


(一)


《4000年前古印度没有文字?》(2012-03-19 光明日报唐若水)报道:


古印度文明作为世界五大文明之一,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然而,一名年轻的美国考古学家史蒂夫·法玛宣布的新发现纠正了100多年来的一个学术定论——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考古学家都开始相信:4000年之前的古印度人还没有文字,因而也不能跟同时代的古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相提并论。


这一发现在学术界,以及在西方科学家与印度民族主义者之间,都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但是此发现也赢得了部分印度学者的支持。他们强调,现在该重新审视这个覆盖了今天的巴基斯坦、印度和阿富汗的广阔地区,充满了难解之谜。


最近130多年来,古印度文明一直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并让他们困惑不已。在巴哈拉古城中,人们发现了错综复杂又设备完善的排水系统和许多巨大水井,却没有见到美仑美奂的建筑物。而最吸引大家眼球的是大批石制印章、陶器、碑文等文物上的神秘的象征性符号。然而由于难以破译这些神秘的古印度符号,无数次的努力都无功而返。古印度文明究竟拥有怎样的语言系统?是和今日印度南方语言相像的达罗毗荼语,还是跟印度北方的吠陀语更有相似之处?这样的话题至今仍然十分热门。


如今,史蒂夫·法玛和他的同事们(其中一位是来自哈佛大学的语言学家麦克·维特,另一位则是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的计算机理论家理查德·斯伯特),以及另外两名印度学者,都论证说这些图文符号其实根本不是什么文字,而或许只是某些宗教政治的象征性符号。他们还提出:这些符号可能与欧洲中古时期的纹章学、耶稣受难的十字架,或者史前人们使用的一些魔法象征物大同小异。


他们提出的理论很快就引起了印度学研究界的严重分裂。一些德高望重的考古学家和语言学家公开表示了他们的否定意见。曾指导过巴基斯坦巴哈拉遗址挖掘工作的美国威斯康辛州大学考古学家马克·肯约尔,就表示“难以苟同”。来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有几十年研究破解这类符号经验的语言学家阿斯克·帕巴拉认为,这些图文符号属于已十分成熟的系统,并且还是一种表音性质的文字。与此同时,史蒂夫·法玛认定的“印度文明的黎明时期没有文字”的观点也冒犯了许多印度民族主义者。直到在哈佛大学召开的2002年年会上人们对他的观点才有所转变。


那么,古印度文字究竟是否存在?自19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就已经通过各种手段挖掘出了4000多个刻有符号的石碑。他们发现早期的符号出现于公元前3200年,那正是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在古埃及和伊拉克形成的时期。在公元前2800年之前,这种图文符号就得到了充分发展,并广泛出现在人们生活之中。而它的鼎盛时期则出现在公元前2400年前后。据悉,其中一些符号非常抽象,而另一些又表现出具有明显的象形文字的特征。例如,这些符号中有像鱼的,也有像瓶子的,而像瓶子的这个图文就具有多达10种的象征意义。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类似的图文通常出现在土制的石碑或者印章上,而且在印章上除了有这些符号外,还刻有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图形。不过大约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这些图文的使用开始减少,直到公元前1700年古印度文明消失时它们也随之灰飞烟灭。然而奇怪的是,考古学家们竟然是在垃圾堆的遗址,而不是古墓或主要的生活区发现它们的。难道它们就像过期的信用卡一样被人们随手丢弃了吗?


史蒂夫·法玛和他的同事们继续对这些图文符号再次分析,通过各种文献和巴哈拉遗址的数据研究,他们发现在4000到—5000多个图文石碑上,平均每个石碑上刻有4.6个图文符号,最长的石碑上有17个图文,只有不到1%的石碑刻有10或10个以上的图文。他们认定如此短的“刻文”是不可能具有系统的文字的。


还有学者分析说:“如果一部分符号在刻文中反复出现,那就可能证明它们代表着一种语言文字。”就像平均每篇英语文章中12%含有字母“E”,而在每个句子中“E”字母的反复使用就代表了一个音节一个样。因此,史蒂夫·法玛他们对此也进行了考证。然而他们注意到了每份刻文中几乎没有符号是重复使用过的,这就意味着这些符号并不具备音节的性质。法玛相信这些符号是不含语言意思的,它们可能就像十字架一样,仅仅是代表部落、个人,或者象征上帝。


但是这些推论并没有被长年从事哈拉巴考古研究的考古学家或语言学家所接受。有学者坚持认为古印度符号具有精密的组合方式和严密的句法结构。它们并不像法玛所说的“大量的图文符号只出现过一次”,而它们更多的是和其他符号组合使用的。


在古印度图文符号的研究上,无论哪一方都不能使对方完全信服。“我并不确定各派观点的依据是否有力。” 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的语言学家翰斯·霍克说:“双方都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尽管如此,现在逐渐有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对以前人们所坚持认为的“符号具备文字系统和语言性质”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就连曾坚持“图文符号即是可破译的文字”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语言学家格雷戈里·鲍舍尔,现在也承认那些符号并不像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和古埃及找到的那些符号一样具有叙事功能,而更可能只是代表地区、部落、个人、植物的名字,或者仅仅是象征神灵而已。他们说这些符号在当时的那些地方有可能更像文字发展的初级阶段。哈佛大学考古学家卡尔·蓝伯格·卡沃斯指出,“古印度符号代表的意思难以捉摸,不管它们是否是一种文字,但很明显只是一种交流形式。”最近在中南美洲,科学家就在研究一些古国,例如印加帝国,在没有传统文字,而只能依靠“奇普”——用绳子打结作为记录手段的情况下,是如何发展成一个繁荣复杂的社会的。不过法玛表示,其实社会不需要文字同样也能发展。即便没有文字,巨大的城市文明同样也能形成。他和同事们认为,古印度人很可能拥有很多种语言并混杂在一起使用,就如同今天的印度一样。然而,一些学者却并不认同,其中一位研究印度旁遮普省阿尔莫拉山城的考古学家疑惑地说:实在难以想象一个方圆一百万平方公里的文明古国,拥有高度统一的度量衡和如此繁荣的贸易经济,却没有文字来处理日常事务!


最近十年来,古印度研究者们一直坚守自己的岗位,他们还表示要进一步推进研究的深度。无论要付出多少时间多少精力,他们都将坚持下去,直到发现“谜语”的最终答案。


谢选骏指出:人问“4000年前古印度没有文字”?我看大家对此莫衷一是,就像面对甲骨文的起源,至今没有一个可以实证的说法。


(二)


《印度文字小史》(叶少勇|2018/07/2003)报道:


自13世纪佛教在印度灭亡之后,佛教原典在印度消失殆尽。近两个世纪以来,各国学者付出巨大努力在各地搜寻佛教梵本,并作转录校勘,使得佛教原典得以部分恢复,这一事业现在仍在进行之中。我国新疆、西藏都曾发现大量佛教梵语写本,汉地也有零星发现。


对写本的释读,不仅需要扎实的语言基础,还需要熟悉印度字体学(Indian Paleography),这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印度的书写字体有两千多年的演化发展历史,随时期和地域而有变化。研究字体学不仅有利于精确释读文本,还有助于判断写本的抄写年代、地域,以及发掘其他隐藏信息。


语言与文字的分离


人们往往有一个误区,习惯用文字区分语言,看到天城体就觉得是梵文,看到用拉丁字母转写的梵语,就觉着不地道。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在印欧语的体系之中,语言的本质是音声,与其书写文字也就是记音符号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即「语」和「文」不同。例如在古代印度,梵语并没有一种固定的书写文字,而是曾以多种文字来书写,西藏甚至还发现过用藏文字母拼写的梵语,乍一看都是藏文字,其实是梵语。


以藏文字母书写的梵文《回诤论》


同一种文字,比如天城体,可以用来书写多种语言,既可以用来记录梵语,也可以用作现代的印地语、马拉提语、尼泊尔语等。


天城体书写的多种语言示例


巴利语的例子则更为典型,它本是一种印度俗语,被佛教的一个部派用来记录佛典。在斯里兰卡用的是僧伽罗字体,随着南传佛教传入东南亚,所传之地,例如缅甸、泰国、柬埔寨等,皆用本地字体来书写巴利语经典,印度出版的巴利语经典,则又用天城体,以至于现在说起巴利语,竟然没有一种专属的书写系统。


巴利语的多种文字示例


印度书体的两大系统


印度的书写字体分为两大系统——婆罗谜(Brāhmī)和佉卢虱底(Kharoṣṭhī)。


「婆罗谜」一词最早是由法裔英国学者拉克伯里(Terriende Lacouperie)提出。他参考《普矅经》所列之六十四书,其中「梵书」和「佉留书」列于前两位,还参考了唐代道世的《法苑珠林》对印度书体的描述,建议使用这两个名称来分别指代阿育王碑铭中的右行字体和在西北印度发现的左行字体。这种命名为字体学家布勒(Georg Bühler)所采纳,而后被学界普遍接受。


《法苑珠林》


昔造書之主,凡有三人。長名曰梵,其書右行,次曰佉盧,其書左行,少者蒼頡,其書下行。梵佉盧居于天竺,黃史蒼頡在於中夏,梵佉取法於淨天,蒼頡因華於鳥跡,文書誠異傳理則同矣。仰尋先覺所說有六十四書,鹿輪轉眼筆制區分,龍鬼八部字體殊式。准梵及佉盧為世勝文,故天竺諸國謂之天書。西方寫經同祖梵文,然三十六國往往有異,譬諸中土猶有篆籕之變體乎。(CBETA, T.53, 351b29−c9)


《普矅经》中的「梵书」是否指的就是阿育王碑铭中的字体,我们现在无法得知。现代学术界对于「婆罗谜」这一术语的使用相当不严格,广义上可以指整个由阿育王碑铭字体所演化出的整个字体系统,而狭义则仅指阿育王碑铭字体。其后的字体常常在前冠以朝代的名称,如「贵霜婆罗谜」等。笈多王朝以后由于字体呈现明显的地域化差异,一般不再使用「婆罗谜」这一名称,而多以地理方位命名。其后还产生一些字体的专名,例如夏拉达体、悉昙体、城体等等。


概括来说,婆罗谜一系的文字从公元前 3 世纪阿育王碑铭开始,在印度次大陆上了绵延存续两千多年,演化出印度文化圈之中的绝大多数字体,并且衍生出藏语、于阗语、吐火罗语的字母,以及泰语、缅甸语、柬埔寨语等诸多东南亚语言的文字。


佉卢虱底(简称佉卢)字体主要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间流行于犍陀罗文化圈,其后衰落而被婆罗谜字体所取代。


「犍陀罗」(Gandhāra)作为地名原指今巴基斯坦白沙瓦附近地区,邵瑞琪(Salomon 1999, 3)建议使用「广犍陀罗」(Greater Gandhāra)一词,亦即犍陀罗文化圈,包括吉尔吉特(Gilgit)、斯瓦特 (Swat)、布纳尔 (Buner)、塔克西拉(Taxila)以及阿富汗的巴米扬(Bamiyan)等地。


佉卢字体主要用于书写这一时期的西北印度方言,即犍陀罗语(Gāndhārī),因而其文字和语言之间的联系相对紧密,一般说佉卢文,就等于说犍陀罗语。我国新疆尼雅一带出土了大量佉卢文世俗文书,说明当这一文字在其原产地消失之后,在我国新疆腹地又沿用了数个世纪之久。


印度字体的共同特征


根据现代语言学的分类,印度的书写体系处于音节文字和拼音文字之间,也有称元音附标文字。在两千多年的演化过程中,包括婆罗谜和佉卢体在内的各种字体有如下几点共同特征。


1. 书写的基本单位是音节。

1.1 一个辅音的基础字符是一个自带短元音 a的音节,与其对应的拉丁转写,就必须用两个字母表示,以现代印度最常用的天城体为例:


क ka


1.2 若表示不带任何元音的辅音(halanta),最早采用的方法是将辅音音节降低、缩小或简化,后来出现了「消除元音符」(virāma),天城体中就是字底的一小撇:


क् k


1.3 若表示该辅音与其他元音相拼,则需附加元音标符,例如:


क ka  कि ki  कु ku  के ke


1.4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带元音的辅音相遇时,使用连写形式,或借助「消除元音符」等符号书写,或使用专用的字符表示一组辅音的连写,例如:


कव kava  क्व kva

कत kata  क्त kta

कष kaṣa  क्ष kṣa


梵语诗歌的格律讲究长短音节,而音节是以元音为单位的,辅音不论有多少个,都被视为一个音节,所以多个辅音就要写成一个结合在一起的视觉单位。多个辅音有时是水平相连,有时竖向连接,或以更复杂的形态出现,编成一朵花一样。


2. 独立元音有另外一套形式。

前无辅音的起首元音,使用与元音标符不同的另一套独立元音字符;例如「隐身」在辅音基础字符中的a,单独书写则是:


अ a


3. 婆罗谜系字体多数有「字头」。

最初阿育王时期的字体都是笔划粗细均匀,随着书写的广泛应用,笔势笔意开始影响字形。字头的出现,最早源于起笔落墨形成的粗头,逐渐成为审美趣味,据猜测这种字头有助于使字母看着横向齐整,于是后来演化成为刻意书写的笔画。


早期的字头是起笔处的粗端,呈楔形,随时间推移越来越明显。唐代传入我国的悉昙体,就还保留着这种楔形字头。到了9世纪的城体(天城体的前身),字头就变成了与字等宽的横线,这种横线开始还是一字一断分开书写的,到比较晚近的时候随单词连成了一线,把字符串成了一串,呈“晾衣杆”的效果。也就是在这时,印度字体中才有了空格的概念。


不同字体中的字头还有其他形式,例如尼泊尔钩体有钩形字头,印度的奥里亚语字母也有类似的钩形字头。


各种字体的字头

婆罗谜系字体的演化源流

1. 孔雀王朝时期(公元前 3 世纪)

在阿育王时代之前,吠陀文明已经传承了千余年,但很可能没有书写文字。公元前 3 世纪的孔雀王朝文字,也就是阿育王碑铭字体,是目前可以确定的最早的婆罗谜文字。


这个时代的婆罗谜字结构简单,没有出现「字头」,笔画均匀,或方或圆,造型几何,颇似汉字篆书之「如锥划沙」的笔意,而且字形比较统一,没有呈现出地域风格差异。


佛诞生地蓝毗尼(今尼泊尔)发现的阿育王石柱铭文(公元前3世纪)

时隔两千多年,字迹依然清晰


该铭文的拓片


据铭文拓片整理的婆罗谜字表

阿育王碑铭字体还有两个值得一提的特点:


辅音连写只是辅音形式的上下叠加,而没有出现复杂的变形:


字中元音以短横或短竖在基字的不同位置标出,参照下图,在后来的发展中这些元音标符变为曲线。


2. 后孔雀王朝时期(公元前 2 至公元前 1 世纪)

阿育王碑之后的几百年间,佛教对书写经典的重视可能起到了推动潮流的作用,书写文字的应用逐渐广泛,用笔开始影响字形,并且出现了细微的地域差异。这些变化预示着此后几个世纪的字体演化趋势。


首先是在竖线的顶端出现了楔形粗端,这是字头的雏形。之所以称之为雏形,是因为这种字头有可能只是由于书写工具的变化而在竖划起笔处不经意间形成(Dani 1986, 52)。既然能够反映在碑铭的镌刻上,也不能完全排除是审美趣向的结果,但毕竟和后来为了装饰效果而刻意书写的字头有本质的区别。


辅音连写不再是简单叠加,连写中的写法开始与单独书写的形式有所不同。

3. 贵霜王朝时期(公元 1 世纪至 3 世纪)

公元 1 世纪之后,也就是贵霜王朝时期,书写风格与阿育王碑铭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别,并且有了更大的地域差异,出现了十多种风格,学界常常统称为「贵霜体」。


马图拉出土的耆那教铭文,约 1 世纪中


该铭文的拓片

(Epigraphia Indica 2, 208, no. 30)


贵霜王朝时期的字体主要有如下发展:


字头的出现,由起笔的粗端逐渐演变为专门书写的字头(楔形或短横形,在写本中尤为明显)。


阿富汗出土《八千颂般若》写本,约 3 世纪下半叶

(J. Braarvig, ed. Manuscripts in the Schøyen Collecion I. Oslo 2000, Facsimiles I.1)

字形有向横宽发展的趋势,原来的一些横平竖直的笔划变成了斜线、曲线甚至是连笔,同时环形也大量出现。


这种变化最初可能是书写速度的需要(从侧面也反映了书写的流行,可能与大乘佛教首倡书写有关),而后作为新的字形固定下来。


某些辅音在连写中的形态与单独形态有了明显不同,如 sya 、pra


对装饰效果有意识的追求,如写本中某些字符的笔划有时会甩得很长:


再如在德干地区卷曲线的应用,这很可能就是后来印度南部圆形笔划字体的起源:


字符的丰富与完善,例如首次见到了起首元音 ī、ū,字中元音 ṛ、au,以及 visarga 和以下沉或缩小字符表示的落尾辅音(halanta)等。

4. 笈多王朝早期(4 世纪)

公元 4 世纪开始, 笈多王朝统治了整个北印度,进入古典文化的鼎盛时期,字体也有了进一步的演化,有多种地域风格,可以笼统地称为「笈多体」。其主要变化是,弧线的增多与弧度增大,粗细变化更丰富,使得字形更加优美,有节奏感。


笈多字体的一种


四世纪乔赏弥风格的代表

阿拉哈巴德沙摩多罗笈多碑文局部

(Allahabad pillar inscription of Samudra Gupta, Corpus Inscriptionum Indicarum 3, pl. 1)


笈多时期的佛教写本(西北印度)

这一时期的字中元音标符的弧度进一步加大;一些行笔末端出现粗重收笔,如:


5. 地域字体的前身(5 世纪至 8 世纪)

5 世纪至 8 世纪,印度不同地域之间,尤其是南北之间,字形差别进一步拉大,已经很难用一个名字统称。学界多将此期的字体统称为「笈多」(Gupta)及「后笈多」(Post-Gupta)字体,达尼(Dani 1986, 109)称为「地域字体的前身」(Proto-regional scripts),并细分为北印、古吉拉特-拉贾斯坦-中印、德干与南印四大类。


北印度随着戒日帝国的强盛,字体有了新的审美趋向,形成一种飘逸婀娜的字体,有学者根据 11 世纪一位游历印度的阿拉伯人的记录,认为可以统称为悉昙体(Siddhamātṛkā),我国唐代时期随密教传入印度字体,就称为「悉昙」,悉昙梵字又从中国传入日本、朝鲜。主要特征为:


「悉昙」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含义很广,其中一种意义指书体,参见唐代智广《悉昙字纪》(T54, p. 1186, a6-18):


悉曇,天竺文字也。……南天祖承摩醯首羅之文,此其是也。而中天兼以龍宮之文,有與南天少異而綱骨必同。健馱羅國憙多迦文獨將尤異,而字之由皆悉曇也。


显著的楔形字头,主竖线下端向右扭曲,如:


右下方经常形成一个锐角,如:


元音标符经常带有强烈装饰性,如:


菩提伽耶出土的早期悉昙体碑文

公元 588 或 589 年


日本法隆寺藏悉昙体梵本《心经》(局部)


日本高山寺藏悉昙字《胎藏界真言》

事实上,这一时期的北印度并没有一种统一的字体可称为「悉昙体」,而是有多种地域风格。例如在西北印度,今天的巴控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以及阿富汗的巴米扬地区,就有两种风格特征鲜明的字体,前者流行于五六世纪,学界称为吉尔吉特 / 巴米扬 1 型(Gilgit/Bamiyan – Type I),字形粗重,缠绕多结,中亚风格明显(对于印度,也可以说是一种异域风格)。


吉尔吉特 / 巴米扬 1 型字体

一两百年之后这种字体便为东边来的经典印度字形——「悉昙」体所取代,但其风格却不像东边的悉昙体那样婀娜多姿,而是古朴凝重,学界称为吉尔吉特 / 巴米扬 2 型 (Gilgit/Bamiyan – Type II,7-9 世纪)。在这一字体的基础上,克什米尔地区 9 世纪以后形成了一种名为夏拉达体(Śāradā)的地方字体,所以吉尔吉特 / 巴米扬 2 型字体也被称为前夏拉达体(Proto-Śāradā)。


写在桦树皮上的佛经,吉尔吉特 / 巴米扬 2 型字体

6. 地域字体(9 世纪至 13 世纪)

8 世纪城体(Nāgarī)的雏形出现在北印与中印,并逐渐取代了悉昙体。对比悉昙体,城体最主要的变化是字头,由悉昙体中的楔形字头变为与字等宽的横线字头,一些上开口的悉昙体字,城体中则以横线字头封顶,因而字形更加方正统一。


城体有多种风格,后来在整个北印度获得了「标准字体」的地位,最终演化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天城体(Devanāgarī)。


城体佛教写本

西北印度约 9 世纪时从吉尔吉特 / 巴米扬 2 型字体(前夏拉达体)演化出夏拉达体,直到 13 世纪一直维持其敦厚古拙的字形而变化缓慢。其主要特征是顽强保持顶部开口的悉昙体形态,以及仍在使用笈多时期的字中元音 o 的标法:


北印度各地的字体在城体基础上继续演化。约 10 世纪时,东部城体的一支在尼泊尔演化为兰札体(Rañjanā),这种字体笔划极为粗壮且留白狭小,末端又经常挑出纤细的线条,极富装饰性。几乎同时,尼泊尔地区出现了装饰味浓重的尼泊尔钩体,有钩型字头。11 世纪时,孟加拉地区出现了近现代孟加拉字体的前身,称为前孟加拉体(Proto-Bengālī),其字形舒展柔美。


方正端庄的城体在北印度大行其道,并趋于统一,而同一时期的南印度文字则逐渐变圆,并且各地差距拉大,形成了多种地域字体,如泰卢固-卡那德体(Telugu-Kannada)、格兰特体(Grantha)、泰米尔体(Tamil)等,总体给人一种圈圈套圈圈的观感,此处不赘。这种南印度的圆体风格,对斯里兰卡和东南亚诸国的字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毗奢耶那伽罗(Vijayanagara)王朝时期的格兰特体铭文

婆罗谜字体在中国

唐代时悉昙体随密教传入中国,多用于书写梵咒、种子字之类。中国的悉昙体在书写上增添了毛笔的笔意,总体上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受汉字的影响出现了竖排。后来悉昙体又传到了日本和朝鲜。


宋代时城体字也曾随密教传入汉地,但中国人仍称之为「悉昙」,没有注意到字形的变化。由于宋代密教的衰落,城体字在汉地的影响不大。


《房山石经》中的梵字


日本出版《大正藏》中的悉昙梵咒(竖排)

兰札体则随着密教传入西藏,现在在西藏的寺庙里随处可见。杭州灵隐寺中元代的飞来峰石刻,所刻真言使用的就是兰札体,这与元代推崇藏传佛教有关。


杭州飞来峰梵文石刻真言拓片

藏语字母也属于婆罗谜系文字。西藏有传说藏文字母是参考兰札体创制,这其实是误传。根据藏文字形来看,应该是脱胎于悉昙体同期或更早的北印度文字。


西藏所藏「梵藏文习字表」,

自上而下分别为:兰札体、尼泊尔钩体、城体、藏文正体(དབུ་ཅན)和两种藏文草体(དབུ་མེད,上为ཚུགས,末为ཁྱུག)

我国新疆地区出土了大量的梵文写本,其字体大体可分为丝路南道(今和田一带)与丝路北道(今吐鲁番、焉耆、库车一带)两系,中后期都发展出自己的鲜明特色,学界统称「中亚婆罗谜」字体。这些地区都曾是佛教的流布区域。除了用来书写梵语以外,北道字体也被用于书写当地的语言——吐火罗语,而南道字体则被用来书写于阗语,而且各自都发展出了行书字体。


南道字体的典型代表,由于字形多平正,曾被称为「正体」


北道字体的典型代表,由于字形多倾斜,曾被称为「斜体」


谢选骏指出:人说“印度文字小史”——我看“印度是一个语文混乱的地方”;因为印度是一个多样化的地区,不是一个向心力的国家。


(三)


《婆罗米文》婆罗米文/波罗密文字(brāhmī),是除了尚未破解的印度河文字以外,印度最古老的字母,是婆罗米系文字如天城文、泰米尔文、孟加拉文、藏文的来源。婆罗米文可能在公元前6世纪以前就已出现,印度列国时代将其写在棕叶纸上,现存最早的实例是斯里兰卡的阿努拉德普勒出土的公元前4世纪初叶带有婆罗米文的陶器[1][2][3],公元前3世纪的阿育王铭文则是该类文献的典型代表。一般认为婆罗米文来自亚拉姆文。


婆罗米文

Brāhmī Lipi

𑀩𑁆𑀭𑀸𑀳𑁆𑀫𑀻 𑀮𑀺𑀧𑀺

类型

元音附标文字

使用时期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3世纪

书写方向:从左至右

语言:印度次大陆早期俗语

关联书写系统:

父系统:圣书体 原始西奈字母 腓尼基字母 亚兰字母 婆罗米文

子系统:笈多文 夏拉达文 兰达文 古木基文 悉昙文字 城文 天城文 古吉拉特文 孟加拉文 藏文 八思巴文 谚文 泰米尔婆罗米文 帕拉瓦文 古兰塔文 马拉雅拉姆文 泰米尔文 孟缅字母 缅文 高棉文 占语字母 卡维文 爪哇字母

 贝贝因字母 瓦特卢图文字 巴蒂普鲁文字 卡丹巴文字 泰卢固文 卡纳达文 僧伽罗文 焉耆-龟兹文

姊妹系统:希伯来字母、纳巴泰字母、叙利亚字母、佉卢文

别名:Brahmi

范围:U+11000–U+1107F

溯源:婆罗米文可能最初为两河流域地区的商人带入古印度,在印度列国时代之初的公元前7至前6世纪间已有流传,首先传入古印度西北部受波斯文化影响的健驮逻和剑浮沙一带。但当时的书写材料多为棕榈叶之类,难以长时间保存。也有观点认为达罗毗荼人所发明的印度河文字是婆罗米文的前身,但此说无法证实,目前一般认为婆罗米文源于西亚地区的阿拉姆字母。


印度列国时代健驮逻国的梵语学家波你尼(公元前5至4世纪)在他关于梵语语法的权威著作《八篇书》中提到了“lipi”,这是印度文字,用于书写脚本。“lipi”和“libi”这两个词是从古波斯语“dipi”借来的,最初则由苏美尔语“dup”派生而来。为了描述他自己的诏书,阿育王使用了“lipi”这个词,现在通常简称为“书写”或“铭文”。[4][5][6][7][8]


特点


婆罗米文通常从左到右书写,和它的后代们一样。但是在一个找到的公元前4世纪的钱币上有从右到左的婆罗米文题字,如同亚拉姆文一样。[9]


婆罗米文是元音附标文字,这意味着每个字母表示一个辅音,而元音则写成必须的变音符号。在没有写元音的时候,理解为元音/a/。特殊的联合辅音被写为辅音丛比如/pr/或/rv/。


跟随在辅音后的元音被写为变音符号,但是初始的元音有专门的字母。在婆罗米文中有三个元音/a, i, u/;长元音从短元音的字母得出。但是只有五个元音变音符号,因为不写元音被理解为短/a/。


起源于亚拉姆字母假设


在腓尼基字母(第4列)和婆罗米文(第5列)之间的联系。公元前6到前4世纪亚拉姆字母在很多情况下是二者之间的中间形式

参见:字母历史

下面列出假定的字母表对应:西方字母表(希腊字母、拉丁字母)和东方字母表(婆罗米系文字)。注意在腓尼基字母(通过亚拉姆字母)与婆罗米字母之间的精确对应是非确定性的,特别是咝擦音和括号中的字母。

注释

1.^ 依据 Unicode 14.0

2.^ 灰色区域表示未分配的码位

引用

 Pichumani (2004)

 Deraniyagala, nd

 Coningham, R. a. E.; Allchin, F. R.; Batt, C. M.; Lucy, D. Passage to India? Anuradhapura and the Early Use of the Brahmi Script. Cambridge Archaeological Journal. April 1996, 6 (1): 73–97 [2023-03-27]. ISSN 1474-0540. S2CID 161465267. doi:10.1017/S0959774300001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英语).

 Scharfe, Hartmut, Education in Ancient India, Handbook of Oriental Studies, Leiden, Netherlands: Brill Publishers: 10–12, 2002

 Masica, Colin. The Indo-Aryan Languag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2023-02-20]. ISBN 978-0-521-29944-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1).

 Hultzsch, E. Corpus Inscriptionum Indicarum. 1: Inscriptions of Asoka.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25: xlii.

 Sharma, R. S. India's Ancient Pas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163 [2018-09-19]. ISBN 97801990878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3) (英语).

 "The word dipi appears in the Old Persian inscription of Darius I at Behistan (Column IV. 39) having the meaning inscription or 'written document'." Congress, Indian History. Proceedings – Indian History Congress. 2007: 90 [2018-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7) (英语).

 Brahmi - Crystalinks. [2009-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0).

 《Das Buch der Schrift》,Carl Faulmann(1835-1894)著, Druck und Verlag der Kaiserlichen Hof-und Staatsdruckerei 于 1880 年出版,PDF 版。

 Noto Sans Brahmi下載頁. [2016-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8).

 MSDN: Script and Font Support in Windows. [2016-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8).


谢选骏指出:印度的地形像是一个漏斗,印度的人种及其文明也是如此——汇集了各个时代的不同积淀……重重复重重,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四)



《丝绸之路助古代文字创制传播——印度古文字与彝族古文字、半坡刻符的关系初探》(钱玉趾)报道:


丝绸之路促使古代文字传播。本文将对西安半坡刻画符号、彝族古代文字、印度古代文字的传播关系进行探析。


一、西安半坡刻画符号可能西传南传


饶宗颐在《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一书中说:“半坡系陶符最富有国际意义……腓尼基字母与半坡系陶符相对比,却有二十个完全相同的形状(二十个对比,略)……半坡系陶符与闪族字母竟有这样雷同的现象,应该怎样去解释呢……我则认为彩陶文化时代,陶符的交流借镜,引出字母的发明,在文化史上更有重大的意义;陶符之被采用作为字母的形符,是远古陶器之路上文化交流不可磨灭的伟大成果。”


饶先生还说:印度“婆罗米文字之诞生在公元前七八世纪……婆罗米字母略近腓尼基,亦使用早期阿拉米字母,其属于闪族语系至明。”


余宏模《试论彝族文字的起源和发展》说:半坡刻画符号,贵州毕节地区民委彝族翻译组的同志能用彝文的音、形、义释读。


李乔《这是偶合吗》说:西安半坡刻符系古彝文。


且萨乌牛《彝族古代文明史》说:“20世纪50年代初,在西安半坡发现距今六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物……刻画符号大多在那些碎片上,符号有22种共113个……图1.8里的50个西安半坡陶文,笔者能释读20个。”


应用饶宗颐的观点辨析,古代彝族可能借鉴半坡刻画符号创制了彝文字符,这可能是半坡刻画符号南传的结果。


二、印度河文字与彝文字符的关系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20世纪20—30年代,考古学家在印度河流域(现属巴基斯坦)的哈拉帕与摩亨约·达罗等地,发掘出公元前3000年后期的古代城市,出土雕刻精致的印章,数量约800枚,有石质、瓷质、铜质和象牙印。这些古印章上的文字被称为“印度河文字”,至今无人能识读。


周有光《世界字母简史》说:“印度河文字的释读研究还没有成功……有人分为396种,有人分为253种(文字符号)……它或许是一种‘语词·音节文字’。”依斯特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说:“印章上不同符号的数量算法不一,有150到400个符号”。印章上的字符,少的1个,多的7个;20印章共有81个字符,平均每个印章有4字符(略多)。我们将81个字符按形态分为38种,并按形态相近排列,分别用1、2……38的编号称之。印度印章字符与彝文字符比较,相同与相似的比较多。因此,我们认为,印度河文字与彝文可能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三、婆罗米文字的字母与阿拉米、腓尼基文字字母的比较


有学者从印度和波斯的古文献研究中推论说:远古在中亚地区有一个自称“雅利阿”的部落集团,在公元前2000年至前1000年间,有一支南下定居于印度河上游流域。这些人被称为“雅利安人”。到印度前的雅利安人没有文字,因此,也不可能把文字带到印度。约在公元前7—前6世纪,印度有了文字,即早期的婆罗米文字。以后又有佉卢文字、天城体梵文等多种文字。


婆罗米文字,自创说的一种说法,是印度河印章文字的传承;另一种说法,是婆罗吸摩神(又称大梵天)创造了婆罗米字母,摩罗米的名称来自婆罗吸摩神的名字(婆罗米字母也称作梵文)。婆罗米字母表,有4个元音符号,31个音节符号和1个专门符号(辅音鼻化符号:标示词末辅音发鼻音),共有36个字母符号。自右向左书写。


外来说的主流是婆罗米文字源于阿拉米文字。西部闪米特的阿拉米人的先祖(游牧部落)居于阿拉米草原,位于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以南。贫瘠的草原难以养育迅速增长的人口,于是,在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向北迁居到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阿拉米人的商贸中心是大马士革。阿拉米最古的文本属公元前9—前8世纪。学术界认为,阿拉米语十分接近腓尼基语,阿拉米文字源于腓尼基文字。在最初阶段,这两种文字的字母基本相同(几乎没有差异),直至公元前1000年代后半期,阿拉米人才对腓尼基字母作了改革和简化。大多数古代闪米特各民族(包括希伯来人、亚述人、巴比伦人等)逐渐采用阿拉米文字,从公元前1000年代末期起,阿拉米文字成了几乎整个前亚的主要文字体系。


公元前3000年代起,腓尼基人已生活在地中海东岸低洼的狭长地带,地带的东缘是黎巴嫩的山脉。腓尼基人的生存发展能力很强,从公元前2000年代起,腓尼基开始繁荣起来。腓尼基文字的最古文献属公元前12—前10世纪。腓尼基文字是腓尼基人创制的第一种纯音素文字体系,后来成了所有字母——音素文字的基础。腓尼基文字由22个字母组成,自右向左横写;最初的书写,词与词之间不分开。腓尼基文字、阿拉米文字的最早的字母表。


黎巴嫩与叙利亚接壤,可以说近在咫尺,加之两者语言相同,阿拉米人采取了拿来主义,可以说完全照搬腓尼基的字母。这种源与流的关系十分可信。反观阿拉米人与印度,可以说远在天涯;从黎巴嫩到印度河流域,直线距离有三千多公里。加上两地的语言不同,阿拉米文字是音素文字,婆罗来文字是音节文字,两者的源与流的关系需要慎重研究。伊斯特林《文字的产生与发展》说:“印度各族人民的文字研究得很不够。”又说:“西部闪米特文字是辅音—音素文字,而婆罗米字母和佉卢字母是音节文字;西部闪米特文字(包括腓尼基文字和阿拉米文字)几乎不存在元音的表示法,而婆罗米字母和佉卢字母则准确地表示中印度诸语言的辅音和元音……”。


周有光《世界字母简史》说:“早期婆罗米字母跟阿拉马(阿拉米)字母,有三分之一相同,三分之一近似,三分之一也有和谐的痕迹。”婆罗米字母有36个,阿拉米字母有22个,两者相差14个。22的三分之一约为7,相同字母的数量实在太少。相似,可以是同源相似,也可以是异源相似;“有和谐的痕迹”的说法过于模糊,难于归入同源相似。如果三分之二是异源相似,加上要另造(或另借用)14个字母,这样的源与流的关系,实在可疑。


在文字产生的早期,字母符号都很简单,容易类同。例如,-1+X0等符号(字母),在许多民族的早期文字中都有。因此,不能因为有几个字符相同,就说有源流关系。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无人说及婆罗米字母的源头,直到18世纪才有西方学者说,它源于阿拉米字母。婆罗米字母的源头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四、中国与印度等地的沟通与交往


有一种观点认为,约3.5万—5万年前,亚洲的一支东方人通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大陆,创造了印第安文明、玛雅文明与阿兹特克文明。美国的摩尔根《人类家属的亲属关系》说:印第安人的祖先们,是在亚洲流向美洲的大洋流的推动下,漂洋过海移入美洲的。众所周知,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后,于1219年西征,曾控制中亚地区。航海家郑和(云南晋宁人)从1405年开始,七次通使“西洋”,曾到达非洲东岸、红海海口。玄奘(唐僧)于629年西出玉门关赴天竺(印度别称),历经17年回长安,翻译佛教经、论1335卷,还撰成《大唐西域记》。


叙利亚的巴尔米拉,曾是一座古城。从这里向东,可达幼发拉底河上游,再向东,可与横贯中亚内陆的丝绸之路对接。从幼发拉底河乘船而下,可出波斯湾进入印度洋,到达印度西北岸。1938年,法国考古队在巴尔米拉的墓地发掘出丝绸;至21世纪初,已发掘出一百余丝绸残片,其上有中国式动植物图案及“子、孙、寿、年”等汉字,证明是中国西传的丝绸。龚缨晏《巴尔米拉: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说:“中国的丝绸已经输入到巴尔米拉……在公元前2世纪后期,不仅从印度到阿富汗的商道是畅通的,而且,从四川一带到印度的‘西南丝绸之路’也已经开辟出来了。”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在大夏(阿富汗北部)看见蜀布、邛竹杖,便问从何而来?《史记·西南夷列传》载:“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身毒,即天竺(印度)。这是说从蜀地,经云南到印度、到阿富汗北部“道便近”。方国瑜《彝族史稿》说:“中印两国在公元前四世纪,已有交通,是可以肯定的。”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徐中舒《论巴蜀文化》说:秦灭巴蜀后,“蜀王之后,子孙分散,分布于青衣越嶲南中各处称王者,当然不止一人。安阳王有兵三万……”又说:“后蜀王将兵三万讨雄王,灭之。蜀王以其子为安阳王,治交趾。”南中,即今云南、贵州以及四川的凉山州和宜宾以南地区,是彝族居住地区。交趾(郡),即今越南河内、北宁等地。《蜀王本纪》载:“蜀王之先名蚕丛……是时人萌椎髻左言。”李白《蜀道难》有:“蚕丛与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可见,蜀王蚕丛年代久远。《史记·三代世表·正义》称:“蚕丛国破,子孙居姚、嶲等处。”姚,即云南姚安;嶲,即四川西昌,都在南中地区。第一代蜀王和末代蜀王失败后都往南迁徙,有可能迫使南中地区原有的部族首领及军队向更南或更西的地域迁徙,就有可能迁徙至印度。


杨帆《中国南方古代民族》说:“在印度河上、中游与恒河上游这一带即青藏高原西南一线,也出现了双耳罐为最典型的墓葬……以后,印度次大陆开始流行火葬习俗……”《华阳国志·南中志·永昌郡》载:“有闽濮、鸠僚、僄越、祼濮、身毒之民……滇文化中有特色的乳突状玛瑙扣和蚀花玛瑙珠……蚀花玛瑙珠技术源于古代印度……近年来,在保山、腾冲等地发现了大量红铜器……与该类红铜器相似的,是印度的红铜器。”


朱狄《原始文化研究》说:印度神话中的世兽马卡拉(The Makara)“是最早出现在印度洛马斯·里谢洞穴中的形象,从公元前350年开始一直被沿用至今……马卡拉的形象正如我国古代龙的形象一样,它集中了许多动物的特征。主要由鳄鱼、象、鱼等动物,以及藕类植物等形象组合而成……马卡拉形象的最大意义……能使人们追溯到狩猎时代原始宗教的痕迹。”朱狄排除了地中海因素及希腊神话对马卡拉的影响,而将其与中国龙相提并论,说明中印古代文化有较多的联系。中国的刻画符号、文字(包括彝文)可能会传过去。


五、古代彝族及其文字的历史回顾


中国的彝族分布于中国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四省区,居住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彝族有悠久的历史。《爨文丛刻·彝族远祖及罗甸水西世系表》载:“《且兰考》记载,从希幕遮到隆穆三十一代世居于蜀……蜀有洪水,隆穆避居南方,诸夷奉以为君。”这个隆穆,学术界认为是杜宇(或杜宇之子),南迁之后成为彝族六祖的共祖。杜宇末年当是公元前667年,上推31代到希慕遮,其悠久历史不言而知。上述记载也说明,彝族与古蜀族有亲缘关系。


蒙默《试论彝族的起源问题》认为:“彝族先民自牦牛徼外南下,首先便是居于古代邛都夷(今西昌一带)之西……如果说‘邛之卤’应译为‘大雪山脚’……应是云南西北的大雪山。”又说:“彝族大约在公元前十二世纪从牦牛徼外南迁至云南的昆明夷,与濮人为主的土著居民融合成的共同体。”张增琪《中国西南民族考古》说:“彝族是以‘昆明’为主体,整合了不少其他民族的一个典型的复合民族……‘昆明’最早起源于澜沧江河谷的游牧民族……”


彝族文字的历史也很悠久。贵州成化铜钟铸造于1485年,钟的表面刻有彝文与汉文两种文字。1978—1979年,贵州咸宁出土陶器188件,有45个不同的刻画符号。王正贤等考析认为是彝族古代刻画符号、年代属汉代及战国晚期、中期。四川的郫县、新都、峨眉、渠县等地出土的战国时代的古蜀青铜戈上有古蜀文字,已有的研究认为:古蜀文字与彝族文字“属于同一种文字系统”,存在着亲缘关系。成都十二桥商代遗址出土的陶纺轮,其上有两个刻画符号,已有的研究指出,在《爨文丛刻》中能找到相同的彝文字符。这说明古蜀文字、彝族文字在商代(公元前3000年前)已出现、已流行,要早于阿拉米文字。


彝文属音节文字。陈士林说:“彝文属音节文字类型。”罗常培、傅懋勣说:“彝文原有一种音字文字,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而没有字母。”《辞海》(1979)释义:“我国彝族原有的一种音节文字。”古代的彝文有许多异文别体,四川省凉山州语委汇集有8000多彝字,从中选择819个作为规范彝文字符,拟定了《四川规范彝文方案》。1980年,国务院批准推行该方案。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文协作组组织编纂了《滇川黔桂彝文字集》(355万字)已出版。本文将据以进行对比研究。


六、彝文字符与婆罗米字母可能有源流关系


在商代,中国中原地区已流行甲骨文,以后发展演变为金文、篆文、隶书、楷书(汉字)等。传说约在公元40年,汉字传入越南,越南仿照汉字创造了“喃字”,用以书写越南语。约在公元3—4世纪,汉字传入日本。最初,日本借用汉字书写日语;以后,又用汉字的部件改造成“假名”,现在的日本文字仍是汉字与假名混用的文字。汉代末年,汉字传入朝鲜,朝鲜用汉字记写朝鲜语。1446年,朝鲜刊印了《训民正音》,公布了谚文。谚文是参照汉字笔画创制的音素文字。以上所述,是汉字向周边国家或地区传播的实例。


彝族的古代文字有可能向四周传播,可能向邻近的印度传播。地球经线100°(A)穿过云南澜沧江流域,经线80°(B)接近印度中分线,经线38°(C)接近叙利亚中分线。以这三条线计算距离,BC的距离是AB的2倍以上。那么,阿拉米文字传到印度的距离将是彝文传到印度距离的两倍以上。早在西汉初年的张骞都曾说,从蜀地到印度是“道便近”。因此,与阿拉米文字比较,彝文传播到印度的可能性更大。彝族是中国本土族群,但其身躯高大、高鼻深目,有的人类学家将其归入欧洲人类型,有的历史学家提出彝人西来说,这些观点当然不能成立。彝族人的体质特征来到印度,融入印度,难以觉察。彝族人群可能将文字带入印度,也会难以觉察。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


在叙利亚和印度之间,还有两个疆域很大的国家:伊朗、阿富汗。伊朗流行的语言之一是波斯语。波斯语是大波斯帝国(从地中海延伸至印度的印度河)的语言,在公元前6世纪是一种公认的标准语。古波斯语采用楔形文字,公元前2世纪,波斯人创造了帕拉维字母表(用至7世纪),以后用阿拉伯文手写体书写。讲现代波斯语,伊朗有2000多万人,阿富汗有500多万人。阿富汗约有1000万人讲普什图语(占60%),分布于阿国东半部。巴基斯坦的西北部约有600万人讲普什图语。此语用波斯—阿拉伯语手写体书写。曾在叙利亚流行的阿拉米文字,没能传播到伊朗、阿富汗,却能跳过伊朗、阿富汗传播到印度,这值得怀疑。安德鲁·罗宾逊《唤醒沉睡的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说:“古印度文字与古伊朗、苏美尔和埃及的文字都毫无相似之处。”


《辞海》(1979):“欧洲19世纪文献中对印欧语系各族人民的不科学的总称,从印度和波斯古文献研究中推知……有些人由此错误地假定:一切用这些语言的古代或近代民族必然渊源于同一民族,并虚拟定为‘雅利安人’。”神州大地北方的蒙古族、满族入主中原之后,都融入了汉族文化:雅利安人进入印度,融入印度本土文化的可能性更大。印度早期(吠陀时代)的宗教是自然崇拜,崇拜天神、日神、雷电神、火神、战神等。祭仪的献祭品多属无血之物,如圣酒、牛乳、油脂、蜜、麦饼等。叙利亚和腓尼基的闪米特族人崇敬地域守护神,其祭仪极端靡费,而且采用血祭,用活人献祭(不限于战俘),父母须献祭婴儿(残害于神像前)。托卡列夫说:“腓尼基诸城邦祭神仪式之尤酷,为世所罕及。”。


中国的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又可以分为六个方言区,其文字也有一些不同。《滇川黔贵彝文字集》基本上按方言区编纂,分为《贵州卷》《广西卷》《四川卷》,将云南彝文又分为五卷。《四川卷·笔画检字表》共收彝文字符20122个,从1画至17画排列。每个笔画的字符数如下:1画(181)、2画(1837)、3画(5499)、4画(5302)、5画(3884)、6画(1856)、7画(825)、8画(366)、9画(168)、10画(96)、11画(51)、12画(19)、13画(20)、14画(8)、15画(2)、16画(3)、17画(5)。《云南卷》《贵州卷》的字符数与《四川卷》相似,《广西卷》略少一些。


婆罗米字母30多个,而且笔画简单。上述《四川卷》彝文字符有2万多个(1-4画的字符有12819个)。从2万多字符中查找到与婆罗米字母相同或相似的字符,非常容易。因此。本文为节省篇幅,不再逐个列出两种相同相似字符对比、分析。


需要特别提出,汉语汉字的传统书写方式是从上到下(直行),行与行的排列是从右向左;但是,每个汉字笔画的书写,则是从左到右。彝文的书写也是从上到下、从右向左。但是,彝文字符的笔画书写,则是从右到左。安德鲁·罗宾逊《唤醒沉睡的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说:“印度文字通常从右向左写”。周晓陆主编《中国消失的文字》(山东画报出版社)说:“佉卢文最先源于古印度地区……从右向左横向书写。”在印度河文字中有从右写到左的字符,在波罗米字母中能找到从右写到左的字母,如第12、13、17、32字母就是例证,这与彝文的书写方法相同。


还有,在印度河文字中有点画构成的字符,此外,还有1个或2个点画作部件构成字符、字母的例子。在古彝文中,有3个点画构成的字符,还有4个、5个、6个、8个、9个点画构成的字符。至于用1个、2个或3个点画作部件构成字符,则是非常普遍。熟悉古彝文的都很清楚上述情况。


特别提出的上述两项相同的特点,在全世界其他古文字中是找不到的;再加上彝族文字与婆罗米文字都是音节文字,这些都说明,两者可能具有互相影响、互相借鉴的关系,具有源与流的关系。


七、简要的结语


半坡等地的刻画符号,可能通过陶器之路、丝绸之路西传、南传,演绎为字母的发明。印度古代的印度河文字、波罗米文字与西亚的腓尼基文字、阿拉米文字比较疏远,应无源与流的关系。我们初步认为:中国古代彝文字符与印度河文字,婆罗米文字字母,具有较多相同特点,可能通过丝绸之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形成源与流的关系。


谢选骏指出:以上“结语”,一厢情愿,纯属推断,并无实据。印度语文,依然混沌。


“汉字”与“西文”无法通约


《老外学中文的误区及历史》(2016-06-04 漢之音对外汉语)报道: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政治地位的提高,备受世人瞩目。全球化的推进使中外经济,政治,文化往来的广泛和程度日益加深,世界各地都兴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


大部分非汉语环境下长大的西方人要想学习汉语及汉语文化,都会被告知: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我在大学的时候接触过一个瑞典留学生,他曾把学汉语的难度与学法语、日语相比较。最后他说:“学法语是哭着进去,笑着出来;学日语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学汉语是哭着进去,哭着出来。” 东西方交流自16世纪就已开始,按常理,一种语言经过彼此四百多年的交际使用,对方应该能够掌握一些基本规律,入门的技巧也应被大家熟知并接受。可到了21世纪的今天,汉语依然被大多数西方人认定是“最难学”的语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是汉语真的难学,还是西方人走进了误区?三百多年前,一些欧洲人发现汉字有部首的特点,他们把汉字部首当作西语的字母来使用,认为找到了进入汉语天地的“金钥匙”。可是,这把钥匙并没有给他们打开学汉语的大门,这是第一个误区。语法是一种语言组词造句的基本规律,总结语法的目的是帮助人们用较少的时间掌握该种语言。英语语法、西班牙语语法等莫不如是。但唯独汉语,在外国人看来,有些像是规律,但个别与例外又极多。比如组词造句,外国人怎么也不理解可以说“杯子”、“筷子”,为什么不能说“碗子”。所谓汉语语法,是模仿西文语法体系生搬硬套出来的。300年前如此,今天依然如此。再者,好不容易出版了的汉语语法,还是照搬西文语法的“拉郎配”,中看不中用,不能完全符合汉语的特征;汉语拼音化则完全丢却了汉语作为表意文字的文化特质。 长期以来,外国朋友对汉语学习的种种误解,致使他们认为汉语难懂难学。


误区一:从宗教的角度考察汉语


从16世纪开始,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一大批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把有关中国的社会制度、道德风尚、历史地理以及文化传统等一一介绍到欧洲,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还为此著书立说。于是到了17世纪,欧洲掀起了第一股“中国热”,汉语自然引起欧洲人的关注。然而这个关注的缘由竟然是他们要探究汉语这种完全异于西方拼音文字的语言,是否是亚当的后裔修建巴别塔之前世界最初始的语言。因为据《圣经》记载,世人曾共同使用一种语言。上帝为了阻止人们修建巴别塔,便故意把单一的语言搞乱,使人们彼此不能沟通,无法同心协力建塔。至此,世界上便有了多种语言。英国人约翰·韦伯(John Webb)借助利玛窦的材料,于1699年发表了《从历史论证中华帝国的语言是初始语言的可能性》 一文,引起了欧洲学界的广泛争论,争论了一百多年,一直到18世纪末还未有定论。从宗教的视角来看待中华民族使用了几千年的汉语,而忽视汉语产生、发展的本质属性,很显然,他们走进了宗教的误区。


误区二:把汉字部首当作学汉语的“金钥匙”


三百多年前,一些欧洲人发现汉字有部首的特点,他们把汉字部首当作西语的字母来使用,认为找到了进入汉语天地的“金钥匙”。可是,这把钥匙并没有给他们打开学汉语的大门,倒是让今人看到了他们制作这把“金钥匙”的初衷。


17世纪初,一些在华的传教士发现了汉字有部首的特点,就写文章向欧洲学者介绍这些部首。1667年,德国学者米勒(A.Mülle)就根据从传教士著述中获得的214个汉字部首的知识的启发,向欧洲学界声称他找到了读通汉语的“钥匙”,称其为Clavis。但他又迟迟不公布这所谓的“钥匙”是什么。在学界的一再催促下,七年后他又发表了《汉语奥秘》一文,再次声称只要掌握了这个汉语的“钥匙”,欧洲人只需一年时间就可以读通中文和日文。但在这篇文章中他还是仅仅谈了谈汉字的五个声调,就是不公布他所发现的“钥匙”。著名德国学者莱布尼茨曾专门向米勒询问这个“钥匙”,他尤其希望米勒翻译几页中文文献,用以展示“钥匙”的效用,但米勒没有搭理这位大名鼎鼎的学者。原来,米勒想据此获得当局高昂的报酬。由于条件一直没有谈妥,他也就拒不展示他的“钥匙”,直到离开人世。


误区三:生搬硬套的汉语语法


语法是一种语言组词造句的基本规律,总结语法的目的是帮助人们用较少的时间掌握该种语言。英语语法、西班牙语语法等莫不如是。但唯独汉语,在外国人看来,有些像是规律,但个别与例外又极多。比如组词造句,外国人怎么也不理解可以说“杯子”、“筷子”,为什么不能说“碗子”。中国人谦称自己对客人的招待是吃“便饭”,外国人称赞中国人的盛情时情不自禁地说道:“这么丰盛,真是一个大便饭。”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加上一个“大”字就会引起哄堂大笑。


所谓汉语语法,是模仿西文语法体系生搬硬套出来的。300年前如此,今天依然如此,这是学汉语的第三个误区。


在法王路易十四的中文翻译黄嘉略与学者傅尔蒙、弗雷莱合作编写《汉语语法》时,身为中国人的黄嘉略并没有西文中的元音、辅音、格、时态等语法概念,所有的语法知识均来自傅尔蒙、弗雷莱两个西方学者,甚至很多行文均出自弗雷莱之手。就好比两个西方学者拿着西文语法的瓶子,让黄嘉略往这个瓶子里装汉语的语料,其结果可想而知。


一是17世纪、18世纪来华的传教士学习汉语的方法,与中国私塾里发蒙儿童的方法并无二致,并没有用什么所谓“汉语语法”;二是这段话还道破了西方文化的“病根”——自负和傲慢,愿意当先生,就是不肯虚心当小学生,对于西方文化之外的东西,很难放弃固有的文化视角平等对待。今天看来,不独18世纪的法国学者傅尔蒙如此,此后的历史中此现象也一再重现。


误区四:汉语拼音的缺陷


至今在西方还有很多学习汉语的工具书,通篇见不到一个汉字,汉语语句完全是用拼音写成的。


说到汉语拼音,还要说到黄嘉略在1711年—1716年间编撰的两部汉语字典:一部是以汉字部首为序列编撰的,一部是以拼音为序列编著的。


先说汉字部首检索的字典。黄嘉略在按照汉字部首的检索编写字典时,依据的母本是《字汇》。这是一本把《说文解字》以来的各种部首大幅简化到214个的字典,同时还按照笔画多少排序,是一部具有重大开创性的工具书。黄嘉略从《字汇》收录的33179个汉字中选出中国人经常使用的高频字5210个,舍弃大量冷僻字、异体字,按照欧洲人初学汉语的需要,增添了许多《字汇》中没有的内容,按照欧洲人的理解水平逐一注解。比如对“中”的释义有十几条,从“中央”“里面”的意义到引申义“能”“可”“赞同”“正确”等,到“中国”“中华”“中州”“中旬”的详解,再到“中人”“人中”的内涵,约有上千字。还增加进了大量的地理、历史或民情风俗有关的专用名词解释。按照许明龙先生的评价,在黄嘉略编写汉语字典之时,世界上尚且没有一部用西文释义的汉语字典,而黄嘉略的工作堪称创举,不啻为当时最好的面向西方介绍中国的小百科全书。如不是继承黄嘉略遗稿的学者傅尔蒙虚荣自负,这部书稿会帮助西方人早认识中国300年。


汉语,被误解了太久,是该走出误区的时候了!


谢选骏指出:上文直到“老外学中文的误区及历史”,却不知道“老外学中文的误区及历史”是因为——“汉字”与“西文”无法通约!


《跨文化的概念史研究》(读书2020年第1期孙江)报道:


十年前,中国学界对概念史还很陌生;现在,概念史已然成了学界的香饽饽。提到概念史,首先要明确的是,无论是作为研究领域,还是作为研究方法,它都是一门德国的学术传统。因此,要将概念史方法运用于中国进行跨文化的概念史研究,就需要理解概念史的基本内涵。


科塞雷克(Reinhart Koselleck)给八卷本《历史性基础概念:德国政治—社会语言历史辞典》(Geschichtliche Grundbegriffe: historisches Lexikon zur politisch-sozialen Sprache in Deutschland)所写的导言是谈概念史时绕不开的文本。在这篇导言里,科塞雷克提出了概念史研究的三个“命题”(These):概念即历史、历史性基础概念的 “四化 ”标准,以及 “马鞍时代”。第一个命题是概念即历史。在导言的题头,科塞雷克引用了戏剧家莱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的一段话:


恩斯特(Ernst):我对某事有一个概念,我也能用话语表达出来。福尔克(Falk):并非总是如此。至少一般而言,他人通过(我所表述的)话语不能完全得到我想传达的概念。


这是两个共济会会员之间的对话。恩斯特认为言语可以表达心中的概念,而福尔克则认为人们使用的即使是同一言语,也未必能表达同样的概念。这段对话揭橥了概念史研究的旨趣:新词语未必能表达旧事物,同一词语所指称的事物的内涵,可能南辕北辙。类似的例子俯拾皆是。 “人民”在汉语中古已有之,“民族 ”在古籍里也能找到出处,但现在使用的 “人民”和“民族”毋宁说是外来词;即使如此,当它们分别对译西文 people/Volk和 nation/Nation时仍然碰到不可通约问题。“中国人民大学”被翻译为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按通常的理解应将 Remin译为people,如是,则这所中国著名的大学看上去像美国不入流的社区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英文名称是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如果没有学过汉语,绝对不明白Minzu是什么意思。Minzu对译西文 nation/ Nation,而这里的 Minzu实为 ethnic group。不要说西文与汉字之间难以通约,即使是在汉字文化圈,也存在容易引起歧义的问题。nation/ Nation在日语里有三种不同的翻译:国民(Kokumin)、民族(Minzoku)、那逊(Neshon),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见,如果不对使用的概念加以梳理,我们的历史叙述有可能各说各话,互不相干,更不要说与他者进行有生产性的对话了。


……


谢选骏指出:上文似乎知道一点“汉字”与“西文”无法通约的道理,却被“跨文化的概念史研究”一叶障目,看不清楚,“汉字”与“西文”的无法通约,不是基于什么“概念”问题,而是由于“文字”的形式,决定了“汉字与西文”,必定方枘圆凿,无法通约也!


谢选骏:精致的利己主义拿捏


《劳东燕教授回国:真正的远方就在脚下》(张3丰的世界 2024-08-15)報道:


劳教授几年前开始公共表达的时候说:到远方去。


我能理解那种心情。现实的逼仄、乏味,让人感受到某种禁锢。


去年我去哥大访学之前,就看到劳教授去了加拿大。有人在网上说她“润”了,她有一次回答:就是访学而已。


但是很多人没有记性,或者想故意制造一些话题,就传说“劳教授润了”。有些人就是造谣,有些人是“逻辑推理”,而有的人则认为,那么敢说话,一定是不回来了。


我认为这种氛围本身是奇怪的,也是可悲的。


但是这种气氛又是真实存在的。我到纽约的第一顿饭,好朋友就告诉我:你要是想留下来,就要早做准备啊。


我完全没有任何准备,只带了一个行李箱和一千美金,因为我没有任何想法。


而且我认为利用访学的机会留在那里,有点可耻。一个朋友劝我:真想留的话就无所谓,邀请你访学的人会理解的。


我想到已经八十岁的黎教授,他帮助过很多中国人“留下来”,他的目光总是充满悲悯,他懂得一切,也原谅一切。


但是我自己想做一个清澈透明的人。开始的时候,我总是回应“我考虑考虑”,后来就彻底坦白了:“我要回去。”


回来之前和黎教授一起吃兰州拉面。他说:很多人都很悲观,你是我见过的唯一乐观的人。


——也许我才是真的悲观呢。


我明白劳教授想留在加拿大没有多大困难,如果真的留下也完全理解,应该祝福。但是当她说“我已经回国”时,我也为发自内心地为她高兴。


我想告诉她:真正的远方,也许就在脚下。


这是我最近的感悟。回来后,我认真经营自己的小书店,发现它是一个无比丰富的世界。就在眼前,但它有那么多动人的、荒谬的,甚至是危险的东西。


昨天林垚来到书店。在炎热的晚上,书店外面的坝子上来了六七十人,安静地听林垚讲“远方的故事”。


我说“真正的远方”就在脚下,并不是项飙所说的什么“附近”,而是要在现实的土地上进行“创造”。


所以得知她并没有“逃离”,对她的钦佩会多一分,她说的一切也更可信。


如果“自由”是好的,创造自由就比享受自由更好。对一个法学教授来说,还有什么比帮助别人实现正义更重要呢。


要实现它,而且亲手去实现。

網民嚎叫:

飞雪连天大浪淘沙 发表评论于 2024-08-16 07:10:35

果然一夸五毛蛆,爬出来一堆

泥中隐士 发表评论于 2024-08-16 06:26:29

天天得坐地铁但实在不想再看纽约的地铁了?

LAOK 发表评论于 2024-08-16 06:00:00

这些高级学者润出去的结局都是很惨的。在国内即便是被压着也是一个标杆,呼应者众多。润到西方前几个月还行,马上就没有价值了。立刻就失去了所有心理优势。不能干活。很快就成了靠骂中国才能得到饭钱的乞讨者。否则就成了高教授那样的靠社会福利生活的境地。这是他们承受不了的。刘晓波最强大! 是铁骨铮铮的知识分子!

百家争鸣2012 发表评论于 2024-08-16 05:41:34

开始的时候,我总是回应“我考虑考虑”,后来就彻底坦白了:“我要回去。”回来之前和黎教授一起吃兰州拉面。他说:很多人都很悲观,你是我见过的唯一乐观的人——也许我才是真的悲观呢。

----------------

借访学润出来。本来以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结果发现外面的世界很无奈。还是回国好。

dada2023 发表评论于 2024-08-16 02:02:26

标准的港式洗脑, 又土又傻。--- "昨天林垚来到书店。在炎热的晚上,书店外面的坝子上来了六七十人,安静地听林垚讲“远方的故事”。"

sxyz 发表评论于 2024-08-16 00:57:45

劳教授在加拿大美国连生存都维持不了,还讲什么民主自由?

飞雪连天大浪淘沙 发表评论于 2024-08-15 23:48:07

劳教授是民族的希望,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五毛蛆是民族的败类,拨肉取骨 奉献主子


勞東燕(1974年3月—),浙江紹興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學家,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生平

勞東燕畢業於華東政法大學,獲得學士學位(1992年);北京大學法學院,獲得博士學位(2004年),期間曾在慕尼黑大學法學院交換(2002—2003)。畢業後任職於清華大學法學院,歷任講師、副教授(2008)、教授(2016),曾在名城大學、賓西法尼亞大學和耶魯大學法學院訪學。

主要研究刑法學。

事件

2016年清華大學法學院畢業典禮上,她代表教師致辭,開篇即引用胡適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說中國一定會走出歷史三峽,成為一個自由、民主與法治的國家,並鼓勵畢業生為此作出貢獻,認為清華大學法學院培養的不該是「君臨天下式的領導」,而是「積極推動中國社會順利通過歷史三峽的領導人」。

2019年1月,勞東燕開設了微信公眾號「勞燕東飛」,文章因批評時弊多次被刪除,2022年2月發表《直面真實的世界》後被封號。之後,她又開設了微博「勞東燕2004」,認為如果允許政府無限制地收集人臉信息和其他個人信息,公眾最終可能喪失私隱權,也不會帶來安全,而且她多次質疑疫情防控。中共二十大前,其微博被全部清空。

所獲榮譽

2009年,清華大學學術新人獎

2015年,年度中國人文社科最具影響力青年學者獎

2016年,第二屆首都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

2017年,長江獎勵計劃青年學者


谢选骏指出:1989年六四屠殺的時候,勞東燕不過十五歲,所以缺乏歷史的記憶,基本上屬於“六四屠殺的既得利益者”——這個群體善於根據自己的利益進行取捨,號稱是“精緻的利己主义”。


《不给面子!记者:我教你拿捏用英文怎么说,全红婵:我不想知道》(2024-08-08 体坛知识分子)報道:


中国跳水队的天才少女全红婵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人物,全红婵虽然年纪比较小,但是在十米跳台项目上,全红婵实力非常强大,在巴黎奥运会上全红婵就帮助中国跳水队拿下了女子十米跳台的冠军,全红婵再次证明自己,对全红婵来说,她成为三枚奥运会金牌得主。


在巴黎奥运会开赛之前,全红婵曾经和陈芋汐录表示,他们要拿捏巴黎奥运会,现在全红婵已经拿下巴黎奥运会的双冠王,所以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有的记者问全红婵想不想知道拿捏这两个词用英语怎么说,没想到全红婵回答非常有意思。


全红婵直接没给记者面子,表示不用,我不想知道,看到这里有的网友表示全红婵实在是太单纯可爱了,小姑娘拿下奥运会的金牌展现出突出的实力,对全红婵来说在面对记者这些采访的时候,小姑娘还需要继续提升,毕竟全红婵不太擅长接受采访。


全红婵在这次接受采访的时候没有给记者面子,恰恰证明全红婵其实是一个非常单纯的女孩,她还是拥有一颗比较纯洁的心灵,相信在未来大赛的赛场全红婵一定能够帮助中国跳水队获得更多的冠军,粉丝会为全红婵加油,希望天才少女全红婵能够在未来实现更多梦想。


对全红婵来说这一路走来是非常不容易的,在女子单人十米跳台项目上,全红婵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考验,当然全红婵的压力很大,大家希望全红婵能够放下压力,在接下来大赛舞台上为中国跳水队获得更多的冠军,粉丝们会继续关注全红婵成长,希望全红婵做得更好。


全红婵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人物,小姑娘希望自己能够在未来获得更多好成绩,当然现在全全红婵可以好好地享受一下金牌带给自己的快乐,希望全红婵能够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相信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全红婵能够走得更加坚实,大家会继续关注全红婵的成长进步。


谢选骏指出:勞東燕和全紅嬋,雖然天差地別,但都是六四屠殺的刺刀下生長出來的,成爲精致的利己主义,拿捏自己的進退得失,人在屋簷下,怎能不低頭。


谢选骏:有一種詐騙叫做遺忘

《2023年彩票领奖报告:有17.78亿奖金被弃奖》(潇湘晨报 2024-09-08)報道:   日前,财政部发布《2023年彩票公益金筹集分配情况和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安排使用情况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其中一项数据格外引人注目:逾期未兑奖奖金。《公告》显示,2023年逾期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