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18年5月15日星期二

谢选骏:中国航母即将巡航美国沿岸


《学者:中国发展航母志在远洋 不会直接PK美国航母》(2018年5月15日 转载世界新闻网)报道:
中国大陆首艘国产航母日前正式“海试”,各方都在关注分析。北京大学海洋战略中心执行主任胡波在中国新闻周刊刊文指出,发展航母是中国远洋战略一部分,而非为了增加与周边国家或美国博弈较量的筹码,并不是为了反击美国介入台湾问题。
中新周刊刊登胡波文章“国产航母海试:中国航母志在远洋,而非近海”指出,部分与中国存在海洋争议的周边国家担心中国会在维权斗争中使用航母,事实上,解决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绝非中国发展航母的主要动机,中国奉行和平解决争端的政策,而且即便中国决策者真有心使用武力或强制手段解决与日本及部分东南亚国家的海洋争端,航母也非主要作战平台。
文章说,当前,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装备的主战飞机,作战半径都在1500公里左右甚至以上,无论是钓鱼岛,还是南沙群岛,均在中国庞大陆基战斗机群的有效半径之内;导弹方面,中国对周边国家形成压倒性优势;中国的潜艇也可有效牵制对手的水面舰艇;另外,中国水面舰艇的战力和可用性也越来越强。“中国武器库拥有如此多的选择,何须劳烦航母?”此外,近海作战非航母所长,用其解决近海海洋争议性价比过低。
文章还说,对于台湾问题,在面对美军航母打击群可能介入方面,中国也不太可能以航母对航母。无论是就航母技术水准,还是作战经验来看,中国航母与美国航母依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机械进行比较没有太大的意义。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航母的主要任务都不是为了直接PK美国航母。况且,在中国近海,中国的其他反干预力量已经足够胜任针对美国航母的作战任务。
文章指出,中国航母预计将主要承担保护海上交通线、进行海军外交、执行地区威慑和人道主义援助与灾害救援四大任务。发展航母是中国远洋战略的一部分,中国毗邻的西太平洋和北部印度洋才是中国航母有所作为的区域。中国航母可能还将继续在南海和台海附近进行演习或训练,但在这些区域进行战备执勤的意义并不大。
谢选骏指出:“西太平洋”虽然没有包括美国领土夏威夷,但是已经涵盖了美国领地关岛。共产党中国宣称中国航母要在这个地区“有所作为”,势必剑指美国,让其寝食难安,重温“第一次太平洋战争”(1941—1945年)的噩梦。共产党中国如此宣称,甚为不智也。
附录
关岛(英语:Guam;查莫罗语:Guåhan,全称为Territory of Guam)为美国的非合并建制属地,位于西太平洋的岛屿,为美国五个建立平民政府的属地之一。美军基地占地约全岛的四分之一。阿加尼亚为关岛首府,迪迪多则为人口最多的城市。关岛于2015年人口为161,785,关岛人出生即为美国公民,关岛面积54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97人每平方公里,为马里亚纳群岛最大及最南端的岛屿,也是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最大岛屿。 芒芒-图图-麦伊特为全岛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区,达1,425人每平方公里;伊纳拉汉 及乌美德为人口密度最低的行政区,仅47人每平方公里。关岛最高点为闪电山,高度为海拔406米(1,332英尺)。
查莫罗人为关岛原住民,自4,000年前即居住于岛上,葡萄牙探险家斐迪南·麦哲伦为第一位造访关岛的欧洲人,于1521年3月6日登上关岛。自1668年起受殖民者殖民,如天主教传教士迪亚哥·路易斯·德·桑·维多利亚,在16世纪至18世纪间,关岛为西班牙马尼拉邮船的重要中停站。美西战争期间,美国于1898年6月21日占领关岛,基于巴黎条约,西班牙于1898年12月10日将关岛割让予美国。关岛现仍是联合国所列7个非自治领土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关岛与其他4个属地——美属萨摩亚、夏威夷州、威克岛及菲律宾——为美国仅有的太平洋管辖属地。1941年12月7日,发生珍珠港事件数小时后,关岛被大日本帝国占领,日本占领约两年半期间,关岛人遭受斩首、强迫劳动、强暴及酷刑。美国军队于1944年7月21日夺回关岛,该日成为解放日以纪念战争胜利。自1960年代起,旅游业及驻岛美军消费为关岛经济两大支柱。
历史
关岛及北马里亚纳群岛的原住民最早可溯及至公元前2000年的东南亚南岛民族,成为后来的查莫罗人。古代查莫罗社会分为四个阶层:酋长(chamorri)、上层阶级(matua)、中层阶级(achaot)及下层阶级(mana'chang)。
西班牙殖民时期
斐迪南·麦哲伦为西班牙国王效力进行环航地球冒险时,于1521年3月6日发现关岛。但至1565年1月26日米格尔·洛佩斯·德莱加斯皮将军才主张对关岛的主权。1565年至1815年间,关岛和北马里亚纳群岛为西班牙于菲律宾东方仅有的停泊点,关岛为马尼拉邮船的重要中继站,该邮船营运阿卡普尔科至马尼拉航线。
由于1670年7月23日至1695年7月间的间歇性战争,以及1671年和1693年台风侵袭,1688年爆发天花疫情,造成查莫洛人数量由50,000减少到5,000。多恩·马里亚诺·陶比斯(Don Mariano Tobias)于1771年9月15日就任关岛总督后,开始进行农业改革,向原住民提供土地,鼓励发展,自马尼拉引进鹿及水牛,自阿卡普尔科引进驴和骡子,建设棉花厂及盐田。拿破仑战争后,许多西班牙西半球殖民地独立,关岛经济重心由墨西哥转向菲律宾。1856年爆发天花疫情,造成3,644名关岛人死亡,因而允许加罗林人及日本人于马里亚纳群岛定居。
美西战争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1898年的美西战争期间占领关岛,西班牙基于巴黎条约,于1898年12月23日,依据执行命令108-A将关岛移交予美国海军,关岛成为美国船只航行至菲律宾的中继站,而北马里亚纳群岛则被售予德意志帝国,北马里亚纳群岛于1919年国际联盟决定交由日本托管。美国海军于1899年在皮蒂建设码头,于1901年在Sumay建筑海军军营。美菲战争后,埃米利奥·阿奎纳多、阿波里纳里奥·马比尼于1901年被流放至关岛。水上飞机于1921至1930年间进驻关岛,为太平洋首个水上飞机航点。泛美航空经营旧金山-马尼拉-香港的水上飞机航线,太平洋商业电缆公司则在1903年建设电话、电报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关岛在珍珠港事件不久后即被大日本帝国占领。
依照凡尔赛条约,国际联盟于1919年决定将北马里亚纳群岛交由日本托管。来自北马里亚纳群岛的查莫洛人被带至关岛担任翻译或为日本人从事其他工作,日本军队则视关岛查莫洛人为敌人。战后,关岛与北马里亚纳群岛查莫洛人相互不满,关岛查莫洛人认为北马里亚纳查莫洛人应给予同情,而北马里亚纳查莫洛人受日本统治了30年,效忠日本政府。
日本占领关岛持续约31个月,在此期间,关岛原住民被强制劳动、家庭分离、监禁、处死、集中营、强迫卖淫,约有1,000人于该期间死亡,另有认为战争期间杀害关岛人口的10%,当时岛上约有20,000人。
美国于1944年8月10日夺回关岛,日本军队死亡人数超过18,000人,仅485人投降,最后一兵横井庄一中士于1972年1月投降,为关岛上最后一位残留日本兵。美国同时取得并占领北马里亚纳群岛。
北方机场(North Field)于1944年建立,为纪念詹姆斯·罗伊·安德森而改名为安德森空军基地。
战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基于1950年关岛组织法关岛成为美国非合并领土,确立岛上平民政府架构,并赋予美国公民权,关岛政府于1968年以前为联邦政府指派,关岛总督选举法施行后则改为民选。因关岛并非美国一州,故关岛居民无法票选总统,关岛国会代表在国会亦无投票权。但仍得就政党提名总统候选人为投票。
越战后至今
安德森空军基地在越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后改组为第36联队 (36 WG),分配予美国太平洋空军 (PACAF)及美国第十三航空队 (13AF)。2012年9月,13 AF停止运作并合并至美国太平洋空军。一年一度的对抗北方军事演习为年度盛事。
关岛为1997年8月6日大韩航空801号班机空难的发生地,一架波音747于降落时撞击尼米兹山,造成机上254人中228人死亡。关岛国家史迹名录自1974年起被纳入美国国家史迹名录。关岛于1975年曾暂时安置100,000名越南难民,1996年则安置6,600名库尔德难民。
地理
关岛位于北纬13.2°至13.7°度,东经144.6°至145.0°度间,面积为212平方英里(549平方千米),为美国第32大岛屿,且为马里亚纳群岛最大且最南方的岛屿,另外也是密克罗尼西亚群岛最大岛屿,为太平洋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碰撞而形成,关岛为最靠近马里亚纳海沟的陆地,该海沟位于岛屿西方。关岛西南方的挑战者深渊为世界最深的海洋科学调查点,深度为35,797英尺(10,911米)。最高点为闪电山,高度为海拔1,334英尺(407米)。
关岛长30英里(50千米);宽4至12英里(6至19千米),约为新加坡面积的四分之三。由于位于太平洋板块西部边缘及靠近菲律宾海板块,偶有地震发生,关岛附近地震规模界于5.0至8.7。不像北马里亚纳群岛安纳塔汉岛为一火山,关岛并无火山活动,但因邻近安纳塔汉岛,仍会受到该岛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影响。
关岛大部分地区均有珊瑚环礁围绕,石灰岩平坦台地供应岛上大部分水源,北部海岸以陡峭峭壁为主,南部则为较丘陵延伸至海岸。
气候
关岛气候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受季节性由东方吹来的信风影响,气候相当温暖且各季节温度变化不大,平均高温为30°C,而平均低温为24°C,年降雨量为2,180 mm。整体而言,温度很少超过32 °C或低于21°C。夜间湿度通常在84%以上,但月平均湿度为66%。干季为12月至隔年6月;雨季为(7月至11月)。一、二月为最凉爽的月份,夜间低温为21–24°C,且湿度较低。关岛最高温纪录为96°F(36°C),于1971年4月18日、1990年4月1日测得;低温纪录为65°F(18 °C),于1973年2月8日测得。
关岛位于“台风走廊”上,在湿季常有台风侵袭,8月至10月为台风威胁最高的月份,但台风整年均可能发生。侵袭关岛最强台风为台风凤仙,持续风速为144英里每小时(232千米每小时);阵风达173英里每小时(278千米每小时),于2002年12月8日侵袭关岛,造成严重损害。
自1976年波密拉台风侵袭后,多数木造房屋改为混凝土结构。能够抵挡台风的钢筋混凝土电线杆于1980年代逐步取代木制电线杆。亦有不少家庭、企业在建筑物上装设台风百叶窗。
关岛人口
1根据2010年估算,关岛原住民查莫罗人为最大种族,约占总人口的37.3%,其他主要种族则为菲律宾人(29.3%)、美国白人(7.1%)及楚克人(7%),其他则为太平洋岛屿或亚洲人种。天主教为主要宗教,约85%的人口信仰天主教。另外,也有少数犹太人。关岛官方语言为英语及查莫罗语。
军事
关岛曾经为西班牙的殖民地,在1898年美西战争中,美国将其占领,获得全岛控制权。1941年,日本派出大规模海陆空部队攻击关岛,岛上500余名驻守官兵向日军投降,关岛遂被日军占领。1944年,美军派出优势舰艇和空军对关岛的日军作战,结果岛上日军18000余人阵亡、1200余人投降,美军3000余人阵亡、7100余人受伤,美军重获关岛的控制权。
现关岛为美国在西太平洋上的重要军事基地之一,被称为“不沉的航空母舰”。2010年,美国斥资126亿美元对关岛军事设施进行扩建,意将其建成西太平洋超级军事基地,实施的项目有:建设核动力航母码头、导弹防御系统和实战演习场;另外对岛上的军事设施加强掩体防护,特别是机库、油库、弹药库,以预防弹道导弹攻击。关岛上的美国军事基地面积为39,000英亩(16,000公顷),约占全岛面积的29%。
政治
二次大战后,美国国会1950年通过关岛组织法,成立美式行政、立法、司法三权政府,并给予关岛原住民和以后出生的人美国公民权。关岛总督最初二十年由美国总统任命,到1970年改为民选产生,任期四年,可连任一次。关岛立法会为一院制,任期两年,原设21席,1999年起改为15席,以全岛不分区方式普选。关岛政党有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属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
1973年起,美国国会通过为关岛设立一个无投票权的美国众议院议席。代表关岛的国会议员与其他不是50州地区的议员一样,只能在委员会投票,不能参与全院表决,其余权利与各州议员一样,包括可以起草法案,该代表由关岛地方选举选出。
经济
关岛收入主要依靠旅游业和美军在该岛海空基地的开支。每年来访的游客超过100万人,游客来源地以日本为主,约占来访游客的75%,岛上随处可见日语招牌与公告,另外,亦有相当数量来自韩国、美国、菲律宾、台湾的游客。仅旅游一项就创造收入约1590万美元。2003年,关岛失业率为14%,政府赤字为3.14亿美元。
于2008年,密克罗尼西亚大陆航空为关岛最大私人企业,雇用员工1,400人,为美国大陆航空子公司;现则为联合航空的一个部门,为芝加哥的联合大陆控股的子公司。该公司的年度给付薪资为9,000万美元。
通讯
目前,行动电话的服务区覆盖全岛的大部份,数位用户回路或有线电视方式的网路建设亦十分完善。大多数的居民都拥有无线电话,与1990年前服务经常中断的情况相比,现在已相当可靠。关岛于1997年加入北美区号方案(从国家号码671变成北美国家号码1加区码671),免除与美国其他地方通话时高昂的国际长途费用。
作为美国邮政系统的一部分(邮政州码GU,ZIP码96910-96932),美国各地与关岛之间的邮寄往来被视作国内业务,因而不需缴纳额外的费用。UPS、DHL、联邦快递等私营速递公司,因无义务将关岛划入国内业务区,所以费用较美国邮政高得多。美国本土与关岛之间的邮件递送时间随邮件大小不同,普通轻型信函不须一星期,但包裹起码须1-2周。大多数的居民都使用邮局内的信箱或私营信箱收信,但住宅递送的服务也在逐渐增加中。从美洲以外的地区寄往关岛的邮件都应该标注目的地为“关岛”而不是“美国”,否则邮件会先送到美国本土,造成延误(尤其是从亚洲地区寄出的邮件)。
交通
安东尼奥·汪帕特国际机场为关岛门户。关岛与美国本土间未有直飞航班,直飞只能到夏威夷檀香山(航程约7小时)。另外,关岛也有每日航班来往附近北马里亚纳群岛、菲律宾马尼拉(航程约3小时)和主要游客来源地日本(航程约3-4小时)和大韩民国,其他航线均不是每天飞行。台湾亦有航线开辟。联合航空亦在此处开辟了来往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与香港国际机场的定期航班,以及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季节性航班。
来往关岛和美国本土,也可乘坐美国的航空公司在日本、韩国、中国等地转机,但需备妥护照等相关文件。
关岛的公共汽车系统规模有限,使用率不高,居民多以私家车代步。
医疗卫生
位于塔穆宁的关岛纪念医院为关岛政府营运的主要医疗机构。美国委员会就医师及牙医进行专业认证,位于阿加纳高地的美国海军医院则为军事人员及眷属提供服务。岛上CareJet提供空中救难服务,转送关岛及周边岛屿的急症患者。私营医院关岛地区医疗城则于2016年起营运。
谢选骏指出:关岛的存在表明,美国不会放弃其作为“西太平洋国家”的地位。因此,中国航母在这个地区的巡航,就是在美国沿岸巡航了。
网文《美国领地的昵称(5):北马里亚纳群岛——“美国保守得最好的秘密”及其它》(Jianan 2018 二月 15)报道:
位于塞班岛北端的鸟岛观景点(美国中央情报局网站)。
美国的北马里亚纳群岛?估计不少读者看到这个标题会有点疑惑:它在哪里?如果我们换个提法,比方说塞班岛(它是北马里亚纳群岛自治邦的首府)就会好得多,因为很多人都知道二战后期美国发动的塞班岛战役,它重创了日本海空军和陆军,塞班岛上的三万守军绝大多数战死,被俘的不到一千人。同时发动的菲律宾海战,美军飞行员第一天就击落了350架日军飞机,自己只损失了30架飞机,美国媒体称之为“马里亚纳火鸡射击大赛”(Great Marianas Turkey Shoot)。
塞班岛距离日本本土只有1300英里,因为它的失守,大多数日本主要城市都成为美军B-29超级堡垒轰炸机的目标。加上入侵印度的作战失败,促成了东条英机内阁的垮台。一年后,在广岛投下第一枚实战原子弹的Enola Gay轰炸机,就是从紧挨着塞班岛的提尼安岛(Tinian,亦译天宁岛)空军基地起飞的。
只要中学世界地理及格,还应该知道世界上最深的海床是马里亚纳海沟,而这条海沟就在马里亚纳群岛的东边大约200公里。它的形成归因于太平洋板块与其西面的马里亚纳板块之间的互动:当两者对冲时,太平洋板块向下挤入马里亚纳板块,东边下降部分形成了马里亚纳海沟,西边海床隆起高于海平面的就形成了马里亚纳群岛。马里亚纳海沟最深的地方接近11,000公尺,如果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搬到那里,其顶点还淹没在海面下1,600公尺。这条海沟所在海域位于美国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2009年小布什总统离任前不久签署行政命令,将它设为美国的国家纪念园区,归渔业和野生生物管理局管理。
马里亚纳群岛的原住民和关岛一样,是查莫罗人。近代多个西方海洋强国来到这里,西班牙和德国先后在这里殖民,美国则在美西战争后取得了该群岛南端的关岛。在西班牙统治时期,曾经将大批查莫罗人驱赶到关岛,北马里亚纳则接纳了许多卡罗琳人和菲律宾人(现在那里的官方语言是查莫罗语、卡罗琳语和英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取代德国,占据了北马里亚纳群岛。二战结束建立了联合国,对原轴心国的一些海外殖民地委托战胜国暂时管理,北马里亚纳群岛就成了美国的托管地。
在1960年代北马里亚纳群岛曾经举行过4次公投,多数居民都赞同与关岛合并独立建国,但是在1969年被关岛的多数居民拒绝,原因之一就是关岛的许多查莫罗人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先曾经被驱离家园的惨痛历史。最终,经过1970年代当地居民的几次公投和联合国托管委员会确认之后,北马里亚纳群岛成为美国的领地。
北马里亚纳群岛以往的经济以农林为主,德国曾经从那里进口椰子和椰肉制品,日本则在该群岛建立甘蔗种植园,将制成的蔗糖运往日本本土。上个世纪中后期,北马里亚纳的成衣制造业发展起来,许多亚洲国家的商人在那里建厂,工人来自中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原材料从亚洲进口,制成品则出口到美国本土,不但免交关税,而且是“美国制造”。但是因为原来没有最低工资标准,而且工作和居住条件恶劣,曝光后被批为血汗工厂。后来监管严格起来,而且实行了最低工资,那里的成衣业已经渐渐走上下坡路。
现在北马里亚纳的支柱产业为旅游业,热门的是各种水上活动,以及在提尼安岛的豪华赌场等。但是主要客源来自东亚各国,美国因为距离遥远,而且北马里亚纳正式加入联邦的年头不长,去的人反而不多。参加过塞班岛战役的二战老兵,有一些会到那里去缅怀战友。这也许就是它的昵称—— “美国保守得最好的秘密”(America’s Best Kept Secret)——的来源之一吧。
谢选骏指出:显然,美国不会让这片浸透了鲜血的土地再度失守或受到威胁的。共产党中国的宣传部门,应该小心一点了。

谢选骏:中华亡国已久——红色旅游马克思一妻一妾同葬一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五卷有文《关于弗·恩格斯在海伦·德穆特葬礼上的悼词的报道》这样说:
工人的老朋友
上星期,海伦·德穆特逝世了[注:海伦·德穆特于1890年11月4日逝世。——编者注],社会主义的党因此失去了一位优秀的成员。1823年元旦生于圣文德尔,父母是农民,十四岁来到特利尔的冯·威斯特华伦家。1843年燕妮·冯·威斯特华伦成为卡尔·马克思的妻子。从1837年起到1881年马克思夫人逝世时止,除马克思夫人婚后的最初几个月之外,两位妇女始终生活在一起。1881年12月马克思夫人逝世和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之后,海伦·德穆特搬到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家里料理家务。社会主义运动的领袖们证明“她具有非常健全的头脑,异常直爽的性格,总是关心别人,为人可靠,天性真诚纯正”。恩格斯在她的葬礼上说,马克思同海伦·德穆特不仅商量困难而复杂的党的事务,甚至商量有关他的经济学著作问题。恩格斯说:“至于我,马克思逝世后我所做的一切工作之所以能够进行,主要是由于她在我家里,给了我欢乐和帮助。”
海伦葬在海格特墓地马克思及其妻子的同一墓穴里。
(载于1890年11月22日《人民新闻报》,原文是英文)
谢选骏指出:这个海伦·德穆特,就是马克思之妾,死后竟和马克思及其妻子埋在同一墓穴里。难怪这么多的中共官员前去膜拜——红色旅游的秘密就在这里!难怪中共要坚持马列主义,因为坚持马列主义,才能名正言顺地包养二奶!马列主义就是二奶主义,不仅马恩如此(恩格斯包养了一对姊妹花),而且列宁也是如此,至于斯大林毛泽东以下就更不用说了!这个海伦·德穆特,甚至还是马克思恩格斯两人共有的,堪称现今共产党中国“公共情妇”之典范。马列主义是这样好的幌子,怎能不坚持呢。
《马克思的私生子:海伦·德穆特之子亨利·弗里德里希特》(2010-08-17中国移动董事长V的博客)报道:
马克思的私生子,共产主义运动的创始人马克思一辈子"痛恨"剥削和雇佣劳动,但他还没有发现一个连起码的报酬都没有的劳动者。
而事实上,这样的劳动者倒是有的,不过既不在大英博物馆的档案里,也不在西里西亚的矿井和英格兰的纺织厂内,更不在他的《资本论》中,而就在他的家里。
每当马克思一家在风和日丽的时候和朋友们去伦敦郊区散步或郊游的时候,他们的身后都跟着一个身材壮实的女仆。
她挎着沉颠颠的装满食品的篮子,背着塞满杯盘碗盏的包裹,到了目的地还要张罗吃喝,收拾残汤剩羹。
她叫海伦·德穆特,马克思一家叫她琳衡。她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时就到马克思的丈人威斯特华伦家做佣人。到了燕妮出嫁的时候,她被当作陪嫁。
对人的异化深恶痛绝的马克思并没有拒绝这份活礼,而是照单全收。或许他认为雇佣劳动是万恶的,而无偿奉献则可以受之无愧
马克思一家对这个女仆倒是十分信任,除了让她包下一日三餐和家常杂务,还把紧巴巴的财务交给她。
于是琳蘅白天要操持一家数口的衣食,晚上还要在灯下把一个铜板掰作两半。对主人的几个女儿她更是视同己出。
但是琳衡对马克思的奉献还超出了家务和财务。1850年,琳蘅怀孕了。马克思和燕妮之间于是爆发了可怕的争吵。
当孩子出生时,马克思说服了他的忠诚战友恩格斯去承担这个责任。
他需要为这个孩子说清来龙去脉,不能让人以为琳衡怀的是外面的野种,那样他倒是没了干系,但却有辱工人阶级导师的家风。
因此频繁地出入他家门而又是单身汉的恩格斯成了理想的入选。这个婴儿取名为亨利·弗里德里希·德穆特。“弗里德利希”就是恩格斯的名字。
马克思当然不让这个私生子留在自己的家里,于是这个叫亨利的婴儿被送到一个工人家里寄养。
后来小亨利倒是可以去探望自己的娘,只是不能走正门,而必须从厨房的边门进去。
恩格斯死在马克思之后。虽然在马克思的葬礼上,他把这个半辈子靠他的钱生活的思想家赞美成了完人,但对一件事始终耿耿于怀。
他患喉癌而死,临死前不能说话,在一个纸盘上写下了:“亨利·弗来迪是马克思的儿子,图西把她的父亲理想化了。”
弗来迪就是那个男孩,而图西是马克思的女儿,当时在恩格斯身边,她一直以为自己的父亲洁白无瑕,亨利真的是恩格斯的儿子。
琳蘅死于1890年。她在马克思家里干了一辈子,到头来两手空空,什么都不是,连“雇佣劳动者”都不是。
她的儿子后来倒是当了机修工,成了名副其实的雇佣劳动者。但他没有像他父亲严密推理的那样对革命有兴趣,而是改良主义工会的成员。

前几天写过一篇小文,讲到马克思的婚外情问题。由于小书(作者可能是李卜克内西)丢失,全凭记忆,拿不出一手资料,有些忐忑不安。好了,今日终于找到一资料,证实老夫记忆是不错滴。
老马多次说过:“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此言当理解为“人所具有的缺点(或不足)我都(可能)具有。”而不是前些年某些马的“粉丝”所理解的“人所具有的一切知识(或智慧)我老马都具有。”
因而,才华横溢一表人才的老马,光辉的一生中有个情人(红颜知己)也不足为奇。
马克思与妻子燕妮青梅竹马。燕妮是特利尔城的第一美人,出身德国贵族家庭。由于门第差异很大,他们偷偷定了婚约八年后,1843年6月才在德国克罗茨那结婚。
他们的第一个儿子九岁病死了。
1845年燕妮再怀孕时,娘家把一个女仆派给她,此人叫海伦.德穆特,在燕妮娘家长大,时年22岁。是一位身高貌美、文静和善却又不失活泼的聪明姑娘,人们称她叫琳蘅。琳蘅小姐很快爱上了老马,为此她拒绝了许多金玉良缘,一直用佣人的身份陪伴老马夫妇。以后发展到老马一发脾气,谁劝都不行。只要琳蘅小姐出山,马大哥立刻就会平静下来。1851年,老马与未婚的琳蘅终于生下一个儿子,取名福雷迪.德穆特。这使燕妮大为恼火,老马的婚姻和家庭都面临空前危机。关键时刻恩格斯挺身而出,称这个儿子是他的。这位挚友靠善良的谎言又一次帮了老马,或者说救了老马。
 1878年燕妮患上了肝癌,不久去世。1883年老马去世前交代恩格斯,将来一定要把琳蘅埋在他和燕妮的合葬墓里。1890年琳蘅去世,恩格斯实现了老友的遗愿,让老马和他的爱妻与情人长眠在一起。也就是说,伦敦马克思燕妮墓里,葬着琳蘅。不过墓碑上写着:仆人琳蘅。老马临死前也没有把琳蘅的情人身份“转正”。按照时下的说法,琳蘅只能算个“二奶”。1895年7月恩格斯患喉癌不久人世,便委托他的遗嘱执行人塞姆.穆尔把福雷迪.德穆特身世的真像告诉马克思的女儿爱林娜。爱林娜得知比她大四岁的福雷迪.德穆特竟是自己的亲哥哥,简直不敢相信。她找到生命垂危的恩格斯,已不能讲话的恩格斯用颤抖的手写出了这件事的真相。爱林娜后来在回忆录中说,那位曾被她称为“善良的家庭天使”的老琳蘅,毁了自己父亲一世英名。老马的战友恩格斯却认为,琳蘅的爱不仅是一种伟大的忍辱负重,也是马克思另一根强大的精神支柱。如果没有琳蘅的爱和对马克思“胜过任何母亲对自己的孩子的照料”,老马决不会有如此伟大的成就。
1962年,琳蘅的朋友、恩格斯的仆人路易丝 弗雷伯格(Louise Freyberger)的一封信被公开。这封信写于1898年9月2日,透露了恩格斯临终前承认抚养了马克思和琳蘅的私生子。这封信目前保存在阿姆斯特丹档案馆。
暮春时节,雨后初晴,空气清新馥郁,天空显得高洁而朗润。B兄穿过寂寥的墓群,很快就找到了伦敦郊外马克思的墓地。这是海格特公墓中最为惹眼的所在,幽静而肃穆。它的背后,是一片高大的乔木林,绿树葱茏,枝繁叶茂;前方是一方草坪,纤纤绿叶镶嵌着细微的雨滴,晶莹剔透,散放着盎然生机。乔木林与草坪中间,矗立着老马的墓碑。墓碑的基座由约为三米高、两米宽、一米厚的花岗岩制成(据说是英国共产党中央上世纪五十年代重修的),给人以深厚、凝重、质朴和岿然不动的感觉。墓碑的顶端安放着已故英国皇家雕刻家协会主席劳伦斯·布雷特雕塑的高达四英尺半的马克思青铜塑像。塑像画面上,老马宽阔的额头布满皱纹,饱含了这位革命导师的智慧和探索人类命运而付出的辛勤劳作。浓眉重须中是一双深邃沉思的眼睛,那永远向前的目光似在洞察历史的古往今来,审视身后世事的变迁。墓碑上端,锈刻着一行嵌金的英文字——《共产党宣言》中结尾的名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墓碑中部镶着一块洁白如玉的石板,深色的英文字记载着墓中安息着的马克思及其家人,其中包括琳蘅。
老马善待仆人,一片真情;小恩做事负责,挺够义气!
老夫闻之,颇感动。
《马克思的性奴——王容芬:谒马克思》(阿波罗新闻网 2015-01-05)讯:
唯一没有名分的海伦·德穆特埋在这里,并非因为她是马克思家仆人,而是因为她在1851年6月23日为马克思生下一个叫弗里德里克的儿子。为了马克思的名声,孩子寄养在伦敦李维氏家。艾琳娜·马克思称弗里德里克异母兄长,并且在海伦·德穆特死后作主让她进了家坟。德穆特在马克思家当了37年仆人,马克思死后又去侍候了恩格斯7年,死后全部遗产留给儿子,总共92英镑。44年为仆受辱,攒下92镑,一年工钱两镑多一点!革命导师榨取剩余价值之苛,令万恶的资本家望尘莫及。
出沃特露公园东口,左侧便是马克思长眠的海格特东墓。一进门,满目荒凄,与隔壁天差地别,还以为到了黑非洲。进门路上横拉一条红白相间的警戒带,两行石灰大脚印从大门口通向警戒线一端的小屋。一种滑稽的不祥之感油然而生:莫非发了盗墓案?转身之际,进来一家四口上坟的,俩大人夹着花,各拉一个孩子,踩着石灰脚印直奔小屋。我跟着人家进去,原来是个穿堂。刚要跟着从另一个门出去,被一个怪怪细细的嗓音拽住了:“去看哪位?”转身一看,那张脸比嗓音还怪:一条花袋子兜住印堂和白发,满是褶子的脸上一个大红鼻子,不见半根胡须,配上胸前的收银台,背后架子上的啤酒、纸烟——唯独不见墓地常见的鲜花红烛,活活一副滑稽剧照。我脱口而出:“去看马克思。”那张脸一歪,嘴朝柜台外墙角一努——墙角戳着块牌子,牌子上印着马克思的脑袋,旁边标着“4镑”。有意思,除了酒精、尼古丁,还卖马克思!4镑换来一张印着马克思脑袋的路条,饶上半句话:“免费的!”褶子脸笑了,活像个得了手的盗墓匪。
路条挺清楚,马克思很好找。先找到的是社会学家斯宾塞的墓,一大块坚实的花岗岩上刻着墓主人的姓名。斜对面是马克思,两米多高的墓碑上面坐着马克思的大头,竖立的碑身两头挤满金字,比斯宾塞那块横躺的石头气势多了。
细看,才发现粗“质”烂造,铺地用的花岗岩板块跟斯宾塞的整石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一块块贴墙似地贴在水泥柱子上,当中那一小块大理石已经有了裂纹。上面一堆金字“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坠了个“卡尔·马克思”,如果是署名,则不仅蛇足,还侵了恩格斯的权;如果是墓主,则名不副实。那块裂了的大理石上刻着五个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日:
燕妮·马克思,卡尔·马克思之爱妻,生于1814年2月12日,卒于1881年12月2日
卡尔·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卒于1883年3月14日
哈里·龙格,他们的外孙,生于1878年7月4日,卒于1883年3月20日
海伦·德穆特,生于1823年1月1日,卒于1890年11月4日
艾琳娜·马克思,卡尔·马克思之女,生于1856年1月16日,卒于1898年3月31日
唯一没有名分的海伦·德穆特埋在这里,并非因为她是马克思家仆人,而是因为她在1851年6月23日为马克思生下一个叫弗里德里克的儿子。为了马克思的名声,孩子寄养在伦敦李维氏家。艾琳娜·马克思称弗里德里克异母兄长,并且在海伦·德穆特死后作主让她进了家坟。德穆特在马克思家当了37年仆人,马克思死后又去侍候了恩格斯7年,死后全部遗产留给儿子,总共92英镑。44年为仆受辱,攒下92镑,一年工钱两镑多一点!革命导师榨取剩余价值之苛,令万恶的资本家望尘莫及。
艾琳娜·马克思以二奶身份与英国共产党人爱德华·埃威灵同居14年。埃威灵借口离不了婚,拒绝与马克思千金结婚,却化名娶了一位年轻的三奶。艾琳娜知道后服毒自杀,埃威灵拒绝收留骨灰,骨灰盒一直寄存在伦敦马克思文献馆。1920年英共成立,把艾琳娜骨灰请到了中央办公厅。次年警察搜查英共中央总部,抄走骨灰盒,还给了马克思文献馆。到了1954年,英共中央为马克思家迁坟,把艾琳娜的骨灰塞了进去,1956年3月14日,花岗岩贴面的碑揭幕,艾琳娜的名字上了大理石上的墓主名单。
马克思1845年被德国驱逐,亡命布鲁塞尔、巴黎,最后落脚伦敦。其主要政治活动在伦敦,身后更被英共炒作。100年间,德国没纪念过这个亡命徒,二战后苏联在其占领区造了个民主德国,同时造了7个马克思像、碑、大匾,都成吨重,用料皆水泥、塑料。西德依旧没马克思一个脚印儿,直到2012年5月。海伦·德穆特的家乡圣文德出资3万欧元,请奥地利雕塑家塔索提为德穆特做了一尊真人大小的青铜雕像,马克思才出现在怀孕的德穆特手里。浪漫的艺术家把被强暴演绎成恋情了。
一年之后,马克思老家特里尔闹市区冒出500个一米高的红色塑料马克思来,卖主准备了500个枕头大的红塑料袋。德国的马克思生意远不如海格特坟场的马克思生意好,只是给马克思赚了个“侏儒”名分。
为马克思迁坟立碑的英国共产党,寿命比海格特墓地粗制滥造的铺地墓碑还短,上一世纪70年代就不作用了,到了80年代彻底销声匿迹,那硕大无朋的马克思墓也成了荒冢。
谢选骏指出:历史是由胜利者写的。大家看看天安门广场的马恩列斯四大鬼子像就知道中华亡国已久了。
《中国赠送马克思雕塑在德被纵火》(2018-05-12 德国之声)报道:
5月6日中国才赠送在德国特里尔市揭幕的马克思雕像,当地时间5月10日清晨遭到不明人士纵火袭击。5月11日报道,德国警方开始对事件展开调查。警方称,铜像旁的一面旗帜被点燃后,赶来的消防人员将火扑灭。据一名发言人称,由于旗帜被彻底烧毁,因此无法辨认旗帜上的字体。事发后的早上,雕像旁还可看到少许的灰烬。
由中国赠送的5.5米高的德国鬼子马克思雕像,于5月6日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之际,在特里尔市(Trier)正式揭幕。特里尔市一位发言人对所发生的事件表示了遗憾。他说:“雕像揭幕时,很多人以和平和尊重的态度表示了不同的看法。”这位发言人继续说:“遗憾的是有人试图从事破坏活动。”他表示,“我们希望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以及在特里尔人们能够以文明的方式方法表达不同的意见”。
谢选骏指出:看来,德国鬼子还不买中国奴才的账。也许,他们是因为过于讨厌红色旅游项目破坏了他们的生态环境了。

2018年5月14日星期一

谢选骏:奥克拉荷马的提摩太麦克维


(一)
奥克拉荷马爆炸案
1995年4月19日上午9时04分,美国俄克拉何马城中心,“轰”的一声巨响,只见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响声和震动波及数十英里之外。瞬间,一座9层高大楼的1/3墙倒顶塌,碎石演飞,许多人血肉模糊,惨死废墟之中。
奥克拉荷马爆炸案始末

2001年6月11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特雷霍特重刑犯监狱将对6年前制造奥克拉荷马大爆炸的顽凶蒂莫西·麦克维执行注射毒液的死刑。这是1963年来美国联邦政府首次恢复对死刑犯执行死刑。麦克维手上沾满168人的血。这位现年32岁的年轻人曾因一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奥克拉荷马大爆炸案而臭名远扬,在那次震惊美国的大爆炸中,他将一辆满载炸药的车开进了奥克拉荷马市政府一幢叫阿夫尔莱德·默拉·巴尔迪的日间看护中心引爆,共造成168人死亡、五百多人受伤。死亡人中有9名儿童,直到今天,甚至连麦克维本人提起这宗惨案时也承认“这是一场人间悲剧”。
这是一座联邦办公大楼,通常约有500名政府官员和职员在这里上班,2楼有一个日托托儿站,不少职员在上班时把孩子托放在那里。爆炸发生时,工作人员大都在办公室里。
大楼周围停满了各种汽车,炸弹爆炸后,引起汽车着火、爆炸,有的人还没来得及下车便被炸死或烧死。爆炸波及到周围的楼房和住宅,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在被炸大楼里,许多人被压死在办公室。被抢救人员抬出来的,不是尸体,就是血肉模糊、残肢断臂的伤残者。最惨的是儿童,他们中有的刚到人间不久,年龄在1岁至7岁之间。
爆炸发生后,救援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许多受伤者被抬到街边临时搭起的急救点,很多开车路经此地的人主动停下来搭载伤员。抢救工作仍在紧张地进行。
官方说,这是美国75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恐怖主义制造的爆炸事件,联邦调查局根据炸飞了的车轴和深8英尺、直径20英尺的弹坑断定,恐怖分子将一辆装有1000到1200磅炸药的汽车停在大楼北面楼下,然后引爆。
联邦调查局当天发布紧急通缉令,通缉涉嫌的3名男子。
4月21日,美国联邦调查局下令逮捕两名制造俄克拉何马城爆炸事件的嫌疑犯。
美国司法部长珍尼特-雷诺20日宣布,政府悬赏200万美元将嫌疑犯捉拿归案。在俄克拉何马城,救援和寻找幸存者的工作仍在继续。
克林顿20日再次表示一定要抓住罪犯。他说,政府已派遣200名联邦调查局官员到现场破案,克林顿还下令全国所有联邦机构下半旗,向爆炸事件中的死难者致哀。
4月22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和警方继续搜捕俄克拉何马城爆炸案的嫌疑犯。
已经落网的第一名嫌疑犯麦克维仍在接受审讯。21日向警方自首的特地-尼科尔斯开始被认为是通缉中的第二名嫌疑犯,由于他和他的兄弟詹姆斯-尼科尔斯过去与麦克维同在一个部队,并保持密切关系警方仍以弹药制造嫌疑犯将兄弟俩拘留。
4月2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表示将采取一系列新措施,同来自国内外的恐怖主义作斗争。
克林顿在出席俄克拉何马市的大爆炸死难者追悼大会后说,他已命令司法部长珍尼特-雷诺主持一个高级别的审查委员会,在60天内对联邦政府所有办公设施易遭袭击之处进行检查。
美国联邦调查人员23日又逮捕一名与俄克拉何马城爆炸案有关的嫌疑犯,至此,美国联邦调查入员共拘留了4名与俄城爆炸案有关的嫌疑犯,但联邦调查局通缉的两名重大嫌疑犯中的第2人仍然在逃。
联邦特工人员当天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迪贝纳市以抓逃兵的名义逮捕了这位名叫大卫-伊尼格斯的男子。伊尼格斯现在军中服役,他涉嫌开小差和参与制造俄城爆炸事件,目前,他正在接受联邦调查局的审讯但还没有受到指控。
经过紧张的16个昼夜之后,至5同l日深夜,美国俄克拉何马城爆炸案现场终于清理完毕,现已查明死难者总计为165人,仍有2人失踪。
现场救援人员认为,由于爆炸威力巨大,2名失踪者的肢体可能已被炸碎。
俄城爆炸案的侦破工作几天来没有新的明显进展,在押嫌犯麦克维仍不交待任何口供,而向全国通缉的另一名嫌犯则仍然在逃。
据报道,死难者的家属近日将最后一次被允许到爆炸现场对死难者致以哀悼,随后,被炸大楼将予以拆除。
基本介绍
俄克拉何马城爆炸案是1995年4月19日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首府俄克拉何马城发生的一起恐怖袭击事件,爆炸针对位于俄克拉何马城下城区的一座联邦办公大楼——艾尔弗雷德·P·默拉联邦大楼。事件共造成168人死亡,超过800人受伤,是911事件发生之前在美国本土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恐怖袭击事件。
爆炸主犯
爆炸发生后不久,俄克拉何马高速公路巡警警官查利·汉格截查无证驾驶和违法持有武器的26岁的麦克维,数天后,麦克维和特里·尼古拉斯因为与爆炸事件有关被逮捕。调查人员认为他们同情民兵组织的反政府运动,袭击的动机则是为了报复政府处理韦科惨案和Ruby Ridge事件的手法(袭击当日是韦科惨案发生两周年)。麦克维和尼古拉斯分别被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麦克维在2001年6月11日被处决。
曾指证麦克维和尼古拉斯的同谋迈克尔·福捷则被判12年有期徒判。Michael Fortier虽然是同案犯,但因为同意作证检举麦克维,尼古拉斯,1998年5月27日,被从宽判处12年,罚款20万美元。同时政府同意不起诉他的妻子Lori。2006年1月20日,他因为表现良好被提前假释。并受到政府证人保护,隐姓埋名。
尼古拉斯Terry Nichols 在1997年的审判中被判阴谋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8项过失杀人,1998年6月4日被判处终身监禁。奥克拉荷马州于2000年再次对他审判,2004年5月26日,法官Steven W.Taylor判处他161个终身监禁。他目前在ADX Florence联邦监狱服刑。
1995年4月19日,27岁的美国青年麦克维将一辆装载7000磅炸药的卡车,停在联邦大楼托儿所的窗下。一分多钟之后这辆车自动引爆,俄克拉何马城九层高的政府工作大楼被炸。这次爆炸事件造成168人死亡,其中包括19名儿童伤。被认为是发生在美国本土最严重的恐怖主义行径。
1997年,美国联邦法庭判处麦克维死刑。
麦克维生长在一个父母离异的家庭之中,小时候的他瘦骨嶙峋,喜欢看连环画,而且对连环画的作者十分崇拜。麦克维在家排行老二,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他一直渴望自己能像史诗中的英雄一样生活,能成为特种部队中的一员。曾与其共事的一个老兵说麦克维绝对是当将军的材料。
据以前麦克维的邻居回忆,他对小孩子和小动物都特别有爱心。他养了两只猫,其中一只他给它取名为“莎士比亚”,以纪念自己与伟大的戏剧家同日出生(4月23日)。
高中时期的麦克维聪明好学,曾赢得过奖学金。等到毕业的时候,他已经迷上了各种兵器。
麦克维的大学生活并没有持续很久,1988年5月,刚刚20岁的他便报名参军了。此后,麦克维发现自己对军械情有独钟,同时他也越来越憎恨政府对部队的干预,而对政府限制个人携带武器这一点尤为不满。
参军以后不久,麦克维就表现出了一个优秀军人的气质,任麦克维上司的基尔德在海湾战争结束后曾非常赞赏地说过:“他绝对是个好样的,我第一眼看见他时就知道这个人决不会对上级不忠,也决不会推卸自己的责任。”
麦克维似乎特别适合于部队生活,他的军装总是干净整洁,他总是冲锋在前,也最能吃苦。
但此时已出现两个麦克维:一个是遵守军纪、尽职尽责,仅用两年时间就被提升为中士的好军人;另一个则是坚信世界末日即将到来并开始囤积军械的“恐怖分子”。
更有甚者,麦克维此时已开始与那些反政府的极端分子密切往来。
在海湾战争中,麦克维表现极佳,但心灵上却受到很大冲击:伊拉克人拒不投降、孩子们忍饥挨饿、美军轰炸后到处都是废墟……
曾为麦克维辩护的律师认为:“他的一生实际上是支离破碎的,尤其是麦克维从未和任何一个女人有过较为长久的关系……参军前他试图在军队里找寻生命的意义,他确实找到了,但后来又迷失了。恰恰是他对国家的忠诚最终导致了对国家、对联邦政府的憎恨。”
不同于多数人的兴奋与释怀,麦克维放弃上诉去赴死的决定让一些遇难者家属感到非常的失望,因为他们失去了一个探知真相的机会。对于亲人的离去,他们心中仍有许多没有解开的谜团。麦克维将带着秘密走向死亡,也许人们将永远无法知道真相了。对很多人来说,由麦克维制造的俄城爆炸案的尘埃仍未落定,在美国人心中,仍有挥散不去的阴影。
一位死难者的老祖母说:“我有一种很可笑的感觉,那就是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政府不准备让我们知道。我已经做好准备看麦克维接受死刑,但我仍希望知道真相。”
被判死刑
美国中部时间6月11日上午7点30分(北京时间6月11日晚上8点30分),美国特雷霍特监狱当地监狱官员新闻发布会上称,美国俄城大爆炸主犯麦克维,被注射致命的毒液,已经死亡。
这是美国联邦政府38年来首宗联邦层次的死刑。
其实,麦克维早在5月16日就应该被处死了。对麦克维的审判开始于1997年,直到去年12月,麦克维告诉丹佛联邦法官查德·马奇,自己将放弃所有的上诉,并声称已做好准备为自己的行为去死。当时,法官裁决2001年5月16日为执行死刑的时间。
就在这时,情况突然发生了转机。联邦调查局陆陆续续发现4500多页案件资料没有交给辩护方。鉴于这种情况,美国司法部长阿什克罗夫特宣布,将行刑的时间推迟到6月11日。
麦克维的律师们将这些突然出现的资料看做是扭转局势的法宝,在争得麦克维的授权后,向审理爆炸案的马奇法官递交了延缓死刑的申请,不过却惨遭驳回。麦克维的律师们感到很不服气,他们争辩说,爆炸案的恐怖蒙蔽了法官的双眼,使其“丧失了公正性”。他们继续向上诉法院上诉,但结果仍然是失败。
在起诉麦克维的检察官帕特·瑞恩看来,法官和上诉法庭的决定真正代表了司法的严肃性。瑞恩说:“当时马奇法官这样问麦克维的律师:‘你们对麦克维的定罪有任何疑问吗?你们要说麦克维无罪吗?’他们回答道:‘不。’”在瑞恩看来,麦克维就像是为死刑树立的一个“宣传榜样”。他说:“如果你不把死刑给麦克维,你还能将它给谁呢?”
也许是接连两次的打击让麦克维认清了自己必死的现实,他告诉自己的律师,不要再上诉了,停止吧,就让他静下心来为死刑做准备吧。6月7日,丹佛第十巡回上诉法庭驳回了麦克维律师推迟行刑日期的上诉,原因是“没有提供任何站得住脚的原因能解释为什么下周不执行死刑”。上诉被驳回后几分钟,麦克维就表示放弃继续上诉,安静地等待死刑。
听到麦克维放弃继续上诉的消息,司法部长阿什克罗夫特松了一口气,他禁不住心里的那分激动,大声地叫好。阿什克罗夫特说:“这个案件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横生枝节,俄克拉何马爆炸案的受害人无端忍受了很多痛苦,我很高兴这一切终于要结束了。”
1600名记者聚集小城
从当地时间8日开始,位于印第安那州的小城特雷霍特再次热闹起来,这个只有6万人的美国中西部农业地区的城市本来是默默无闻的,但是由于和麦克维这样一个美国联邦监狱1963年以来处决的第一位犯人挂上了钩,因此小城也“沾光”不少。预计这几天将有上万人前往那里准备一睹那一历史时刻。到7日为止,登记申请采访的媒体记者已经超过了1600人。为了满足媒体记者的要求,监狱方面允许在监狱前的草坪上搭建25个临时帐篷,里面配备有摄像机、手提电脑和电话,俨然是一个新闻中心的样子。但是,在这么多记者中,届时将只有10名记者在处决开始前3个小时被挑选出来进入行刑室现场观看处决过程。在处决结束之后,那些有幸进入现场的记者将返回“新闻中心”,先由典狱长发布一个行刑结束的声明,然而再由他们向众多没有能够进入现场的同行简要地报告一下处决过程。
死刑执行地一英里以内设“禁飞区”
美国监狱管理部门为这起处决展开的准备工作可谓精心。为了满足舆论和公众对这一处决的兴趣,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典狱长拉平可谓是操尽了心,他主持召开的会议和记者招待会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他需要考虑的问题也确实够多的,既要满足残疾人乘坐汽车前来旁观的需要,也要负责监督在监狱大院外面修建一个新的移动电话通讯塔楼,以满足届时前来观看处决过程的移动电话用户的需要。监狱和法院届时将闭庭,全市总共124名警察将全部上岗,协助几百名联邦调查局特工、州警以及监狱警察疏导交通和维持秩序,在监狱内外以及小城的街道上维持秩序的警察总计将达到800人。而且从6月8日上午7时开始,特雷霍特市周边范围一英里以内将被划定为“禁飞区”,禁止所有飞机起降,若有违反者将加以严惩。市区以北大约50公里处的一处军营届时也将增添警卫,因为那里储藏有1269吨的致命的神经毒气弹。在监狱周边范围,增添的警力也将全部到位,以防出现监狱骚动或者外来袭击等不测事件。示威者将在处决前一天下午6:00被分别安排在市内的两个公园里,一个接待支持死刑的示威者,另外一个接待反对死刑的。
商人借麦克维发死人推出特饮“打毒针”
麦克维被执行死刑的地方——印第安那州的小镇特雷霍特这一段时间变得相当热闹,成千上万从外地赶来的旁观者使这儿的食肆和商铺顿时生意兴隆,当地酒吧更推出两款名字与死刑有关的特饮,大发死人财。两款特饮分别为“打毒针”和“绿里奇迹”(一部死囚电影的片名)。
很多人都心情兴奋,要在酒吧举办的“处决舞会之夜”上畅饮尽兴。一间小食店据说将是警方押送麦克维前往刑场的必经路线,因此店东彻夜忙于准备“麦克维特餐”,希望能赚一笔。一间T恤商店则推出写上“死期已到”T恤,结果瞬间卖光,但另一款印有“宽恕他!”的款式却滞销。
麦克维最后几小时
美国东部时间6月10日晚上7:00麦克维将不能再同任何人通电话,他只能同律师内森·钱伯斯联系,后者也将观看死刑执行过程。
6月10日晚上11:00美国监狱管理局将向新闻界公布麦克维当晚的活动安排。
6月11日凌晨0:00麦克维将享用他的最后一顿晚餐,他可以从当地的一家餐馆点餐,餐费不得超过20美元,而且不能点含酒精的饮料。如果他提前用餐的话,他可以在黎明到来前再吃一些零食来填饱肚子。到现在为止,麦克维还没有做出选择。
6月11日凌晨5:00,即死刑前两小时,所有来访者都必须离开麦克维的牢房。
6月11日上午6:30,狱警将对麦克维进行搜身,给他换上T恤衫、纯棉的裤子和拖鞋。当麦克维戴上脚镣后,他将被护送至死刑执行室。他会平躺在一张床上,双臂交叉于胸前,然后,狱警会将他从头到脚固定在床上。
死刑执行室的窗帘将被拉开,等候在窗外的人可以看到麦克维。在监狱管理局官员宣读对麦克维的判决前,麦克维还有时间宣讲他的临终遗言。随后,狱警将注射针头插进麦克维右臂的血管。
6月10日上午7:00,毒液将缓缓地注入麦克维的体内,不久,麦克维将陷入昏迷,呼吸困难,直到最后心脏停止跳动。
10至15分钟后,验尸官宣布麦克维死亡。
死前遗言
麦克维在被注射毒液之前拒绝说出他想说的最后一句话,而是采取手写的方式留下了最后的遗言,就是英国诗人威廉姆.亨利写于1875年维多利亚时期的一首诗“Invictus”。
这首诗的大意是:“黑夜已经来临,到处漆黑一片,但无论上帝对我怎样,我都无怨无恨,因为我的灵魂是不可征服的。在残酷的现实当中,我既没有退缩也没有哭喊,我的头也许因为四处碰壁而满处流血,但它永远不会低垂。无论未来的道路多么艰难,我都不会心生胆怯。我永远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我永远是自己灵魂的支持者。”33岁的麦克维在临死之前曾表示这首诗就是他“最后的书面声明”。
各方哀悼
2005年4月19日,在位于美国中部的俄克拉何马州首府俄克拉何马城,当天举行各种仪式,纪念俄克拉何马城大爆炸10周年。1995年4月19日,俄克拉何马城的一栋政府大楼被汽车炸弹炸毁,造成168人死亡和500多人受伤。
十年过去了,19日,俄克拉何马城的居民仍不能忘记十年前的那场惊天血案。168秒的默哀,168把系有黄丝带的椅子,祭奠168个被恐怖爆炸带走的无辜生命。
当地时间4月19日,俄克拉何马惨案幸存者、遇难者家人和政府要员将在俄克拉何马爆炸案纪念公园举行纪念活动,纪念十年前的那场惊天血案。在19日的纪念活动上,现场将摆放着168把椅子,每把椅子上都系上黄丝带;参加纪念的人将默哀168秒,以对被那场灾难夺取生命的168人表示哀思。前总统克林顿和副总统切尼也将在活动上发表演讲。
俄克拉何马爆炸案纪念公园建在被爆炸完全摧毁的俄城联邦大楼原址上。公园里现在已经聚集了许多前来守夜的人。人们表示,虽然已过去10年了,但是不会忘记被血案夺取的生命。
社会影响
地区政府、州政府、联邦政府以至国际社会都参与了事件的救援工作,美国国内亦为事件募集得可观数目的捐款。艾尔弗雷德·P·默拉联邦大楼倒塌后,美国通过法例,增加对联邦建筑物的保护,并加强打击恐怖活动。在这些措施下共有超过50起恐怖袭击事件被挫败。
英国所制作记录片电视节目历史零时差和国家地理频道灾难调查节目《重返危机现场》,还曾针对俄克拉何马城爆炸案及其后的调查工作制作了一档节目。

谢选骏指出:一些受害的联邦政府人员及其相关人说,他们并不是政府,而只是一些个体;但是当他们执法的时候,就不是个体而是政府了。

(二)
《美国奥克拉荷马政府楼爆炸案爆出惊人隐情》(2001年5月15日 光明日报)报道:
就在麦克维死刑执行前夕,美国又爆出了联邦调查局隐藏重要证据的报道,随之,美国总统布什表示,赞同推迟麦克维的死刑日期,麦克维案一时间峰回路转。联邦调查局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证据?麦克维案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惊人隐情?英国《独立报》日前独家披露了这其中的诸多内幕。
爆炸并非一人所为
自6年前,美国奥克拉荷马联邦政府工作大楼爆炸案发生以来,麦克维一直声称这一案件是他独自一人策划制造的。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调查结论也认为,这起案件的确是麦克维一人策划并亲手制造的,并不涉及任何恐怖组织。但经过考察大批记者、律师和学者等有关人士6年来的细致周密的调查资料,《独立报》认为,奥克拉荷马惨案决非麦克维一人所为。
6年来,为了查明这一恐怖爆炸的真相,大量美国记者、律师和学者进行了不厌其烦的调查工作,调查结果表明,事实根本就不像麦克维所供认的那样,也不是联邦调查局有关本案的最后调查报告所描述的那样,惨案发生的整个过程应该这样重写:
1995年4月19日清晨,在距奥克拉荷马联邦政府工作大楼约1英里的一个名叫布里克的小镇上,几辆汽车在一个不惹人眼的地方停下,车上下来几个人,其中就有麦克维。当时,麦克维和其他几个人一起把9桶硝基甲烷和4桶柴油装到一辆卡车上。
早晨8:30左右,麦克维驾驶着装满炸药的卡车离开布里克镇,向北来到一处视野开阔的小山顶上,以观察情况,它后面还跟着另外两辆汽车,其中包括一辆棕色的皮卡。
8:45,麦克维把卡车停在俄州联邦政府工作大楼附近一个公寓的对面,当时车上还有另外一人,此人还下车来到公寓楼一层的小卖部,买了两罐可乐和一盒香烟。
8:57,麦克维将卡车停在俄州联邦政府工作大楼的残疾人停车处,然后下车,横穿过街道,与另一人上了另外一辆车。
9:02,俄州联邦政府工作大楼发生大爆炸,此时麦克维所乘坐的车和那辆棕色皮卡都已经行驶在通往堪萨斯州的公路上。
根据这幅全景图,《独立报》认为,俄城爆炸案绝对不是麦克维一人所为,而是有组织、有策划的。而这个组织策划者则极有可能是一个名为“埃瑞安共和军”的白人极端反政府组织。
极端白人组织牵涉其中
“埃瑞安共和军”的前身是横行于美国中西部地区的一个规模不大的抢劫团伙,其领导人名叫朗干。从1993年-1995年的短短两年间,他带领手下人抢劫了22家银行。不过,对这些劫匪来说,抢劫银行只是达到他们反对美国政府目标的途径而已。他们的口号是:“在这片土地上消除政府的存在”。为了这个目标,朗干到西部地区联合了一名叫作托马斯的3K党领袖以及两个纳粹朋克乐队的成员麦卡西和斯泰蒂福德。
不久后,在托马斯的倡议下,他们合伙成立了“埃瑞安共和军”。该组织倾向于所谓的“无领袖抵抗”,即建立一种游击队形式的分散社会结构,每个人只知道他应该知道的,每个成员都独立于他人之外。托马斯当时说:“如果埃瑞安共和军能袭击铁路、通讯甚至各种政府建筑,那么它就将成为令美国政府不敢小视的一支武装力量。”1995年在俄城大爆炸案发生几个月后,联邦调查局破获了“埃瑞安共和军”,并逮捕了其领导人郎干和古瑟利等人。
美国印地安那州犯罪学家汉姆研究表明,麦克维和“埃瑞安共和军”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姆将“埃瑞安共和军”在俄城爆炸前几年的活动日程与麦克维的活动日程进行了对照比较,结果令他大吃一惊:因为他们的活动日程是如此的一致,决不可以用简单的巧合来解释。
1993年10月11-12日,麦克维和“埃瑞安共和军”都在阿肯色州的法耶特威尔市。“埃瑞安共和军”当时正在密谋抢劫一辆装甲车,而他们这时正少一个人手,而麦克维曾当过武装卡车司机。10月20日,麦克维在写给他姐姐的一封信中说,他遇到了一伙“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段时间,“埃瑞安共和军”共进行了10次抢劫,其中在9次抢劫发生的时候,麦克维的家人与他失去了联系,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1993年圣诞节前夜,麦克维在信中提到过他关于银行抢劫的看法。他说:“联邦储备委员会和全美国的银行才是真正的罪犯,如何才能向它们复仇呢?我想应该像大盗罗宾汉一样。”一年后,麦克维给他姐姐看了一叠厚厚的100美元大钞,说这是参与抢劫得来的。
1994年9月12日,麦克维住进奥克拉荷马州的一家旅馆,此后,当地有人看见他与托马斯的一个密友马龙在一起练习射击。
1994年12月10-11日,麦克维、麦卡西和斯泰蒂福德同时参加了在堪萨斯州举办的一次枪支展览。当时,麦克维再次写信给他姐姐说,他正在策划一件大事,为此联系了一帮朋友。如果事情万一暴露,他就将消失,完全隐入地下。
1995年2月初,麦克维离开堪萨斯,前往亚里桑那州,与此同时,“埃瑞安共和军”也朝亚里桑那州进发,这是该组织成立以来,第一次离开中西部地区,据说目的是要抢劫一辆装甲车。而麦克维的电话卡记录显示,他在动身前往亚里桑那州之前,曾给几家制造装甲车的公司打过电话。在接下来的一个半月,麦克维和“埃瑞安共和军”都呆在亚里桑那州。
随着1995年4月19日的到来,奇怪的巧合出现的频率更多了。4月1日,和“埃瑞安共和军”拥有同一样式的一辆皮卡车出现在帮麦克维制造炸药的尼克尔斯的家门口。4月8日,有人看见麦克维、“埃瑞安共和军”领导人之一布莱西亚及另外一个人在俄州图尔萨镇一个脱衣舞俱乐部里。据该俱乐部的一名舞女回忆,其中一个人曾告诉她,“到1995年4月19日那天,我将令你终生难忘”。
犯罪学家汉姆表示:“这么多的巧合加起来,就不再是巧合了,这里面一定隐藏着什么东西。”他认为,“埃瑞安共和军”是俄城爆炸案的幕后策划者之一。麦克维和“埃瑞安共和军”有足够的时间策划,这个组织有实现其野心的资金,有实施爆炸所需的技术,而这是麦克维个人办不到的。
联调局隐瞒众多疑点
但为什么所有这一切在俄城爆炸案、以及“埃瑞安共和军”案件的审理过程中都没有提到呢?据推测,这可能与联邦调查局为确保麦克维、朗干和古瑟利都能被判有罪而采取的一个策略有关。联邦调查局将朗干和古瑟利以银行抢劫罪提起控诉,他们设法劝说麦卡西和托马斯指证朗干和古瑟利,以换取减刑。但是如果在本案中提出他们可能与爆炸案有关,那么麦卡西和托马斯的可信度就将大受影响,而爆炸案的调查和审理一定是一件非常复杂的案子,在短期内很难获取宣判他们有罪的关键证据,如果出现不测,那么法院很可能就会以证据不足为名,不判朗干和古瑟利有罪。而在俄城爆炸案中,麦克维口口声声承认独自制造了爆炸案,因此不如顺水推舟,这样这3个罪犯都可以被判有罪。据内部人士透露,联邦调查局本来对调查“埃瑞安共和军”涉嫌参与俄城爆炸案的事非常感兴趣,但自麦卡西和托马斯同意指证朗干和古瑟利后,就不再热心了。
除了向公众隐瞒“埃瑞安共和军”和麦克维的联系这一重大疑点之外,《独立报》还披露了联邦调查局有意向公众隐瞒了此案的其他3项重大疑点。第一是麦克维没有通过一项重要的测谎试验。爆炸事件发生后,调查人员曾怀疑这绝不是麦克维一人所为,并花了一年多时间搜寻第二号犯罪嫌疑人——一个代号为“约翰·乔”的人。但由于毫无线索,不得不放弃,并判定此案的确是麦克维一人所为。但是,根据调查人员对麦克维的测谎试验显示,麦克维通过了所有有关他本人作案情况的测谎,但在回答有无其他人参与的问题时,却没有通过。尽管如此,联邦调查局仍坚称有关团伙作案的假设是错误的。对此,麦克维的辩护律师琼斯称,联邦调查局是担心如果找不到麦克维的同伙,法院将无法给麦克维判罪,因此就将所有的罪行都让他一人来承担,总不能因为找不到他的同伙就让他逍遥法外。
第二是被告供词与目击证人证词不符。调查局的调查记录显示,麦克维供认说,是他独自一人步行到一家租车公司租车的。联邦调查局最后确认麦克维的说法是正确的。然而,据当时那家租车公司的两名职员称,当时是两个人前来租了那辆汽车,而且他们的面部特征都与麦克维不太吻合。
而距租车公司约1英里多的一家麦当劳的监视器显示,在签租约合同前24分钟,麦克维正在那里吃东西,而且他穿的衣服也与租车公司职员的描述不同。而且签约时,天正下着雨,据租车公司职员说,租车的两个人穿的衣服是干的,没有穿雨衣,也没有带雨具。假如麦克维的说法是正确的,那么他是如何在雨中走了24分钟,而没有将衣服弄湿的呢?
第三是一具无法确认身份的尸体。俄城爆炸发生后,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找到9条断腿,并为其中的8条找到了相对应的尸体,但他们至今无法确认这剩下的一条腿是谁的。法医认为,从这条腿的伤残情况来看,它所属的人应该离爆炸中心非常近。麦克维的辩护律师琼斯认为,这条腿可能就是麦克维同伙的。但这一疑点并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调查。
麦克维案将如何收场
12日,美国司法部长阿什克罗夫特召开新闻发布会,决定暂缓于5月16日对奥克拉荷马城爆炸案的元凶蒂姆斯·麦克维执行死刑,执行死刑的日期将被推迟一个月,并下令要求联邦调查局就此事件重新进行调查。
美国总统布什随后在白宫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司法部长阿什克罗夫特关于暂缓于5月16日对奥克拉荷马城爆炸案的凶手麦克维执行死刑的决定是正确的。“虽然(司法部长)的决定使得爆炸案受害者家属受到一些挫折,但是它证明了我们的制度是公平的。”沸沸扬扬的麦克维案件将如何收场?麦克维的死刑会不会在推迟一个月之后如期执行?人们将拭目以待。
《美国表示将不再推迟俄城爆炸案主犯麦克维死刑期》(2001年5月14日 BBC新闻晚报)报道:
美国司法部长阿什克罗夫特13日表示,他不会再次推迟奥克拉荷马城爆炸案主犯麦克维的死刑日期,即使麦克维的律师希望有更多时间分析有关俄城爆炸案的一些新材料。
此前,麦克维的一名律师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节目中称,麦克维“当然可能”寻求重新审判。
被关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联邦监狱的麦克维原定于5月16日以注射毒针方式被执行死刑,后被推迟到6月11日。
为被淹死的小猫而流泪的男孩、在学校中受人欺负的瘦小男生、模范士兵、冷酷杀手——这都是麦克维。
麦克维是1995年4月19日美国奥克拉荷马联邦政府爆炸案的凶手,是美国自1963年以来根据联邦法律判处死刑的第一人。
麦克维承认有罪
对很多人来说,麦克维仍然是一个谜。将过去几年中麦克维的照片罗列在一起,他仿佛永远带着同一付面具:面无表情,梳着同样的发型,士兵一样的短发。
从很多方面来看,麦克维似乎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他的童年平淡无奇,参军后是一名优秀士兵。唯一给人留下较深印象的是,麦克维对整洁和健身执著到了痴迷的程度。
麦克维加入美国特种部队的梦想破灭之后,离开了军队。从此他的人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在美国四处游荡,并且对右翼政治活动越来越感兴趣。
保命哲学?
麦克维1968年4月23日生于纽约附近的小镇彭德尔顿,他的父亲是汽车厂的工人。
麦克维很早就喜欢枪,并且酷爱射击。
麦克维的一个邻居曾经说,14岁时,麦克维就告诉自己的伙伴们,他信奉"保命哲学"。麦克维曾经储存了大量的食物和武器弹药,以防备"核武器攻击或者共产主义控制美国"。
优秀士兵
高中毕业后,麦克维曾做过多种临时工。1988年5月24日参军,在入伍培训期间,结识了同一天参军的尼科尔斯,两人成为密友。
尼科尔斯由于协助麦克维策划和制造俄城爆炸案被判处无期徒刑。麦克维和尼科尔斯两个人都爱好枪支,信奉保命主义。
麦克维从军过程中,可以说是一名"优秀士兵"。他在各项测验中得分都很高;军装永远整洁;他还自愿承担份外工作。麦克维很快就被提升为中士。
暴力倾向
很多同事都认为,麦克维在军中前途无量。但也就是在同一个时期,麦克维对《特纳日记》一书产生了浓厚兴趣。
《特纳日记》是一本宣扬种族主义仇恨情绪的小说。作者是白人至上主义组织"全国联盟"的首领威廉·皮尔斯。
在小说情节的高潮,一辆满载炸药的卡车对华盛顿联邦调查局实施自杀式袭击。
也许从那时起,以暴力对抗政府的念头便在麦克维的心中扎下了根。
仇视政府
1991年麦克维曾在海湾战争中服役,同年年底因未能加入美国特种部队开始变得愤世嫉俗,决定退役。
他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彭德尔顿,在一家公司中担任保安。这时,他已经开始表示对政府的不满与愤恨。
1992年,在写给一家地方报纸的信中,麦克维说,"一定要用流血来改革现行体制吗?我希望不会发展到这一步。但谁知道呢?"
1993年麦克维开始在美国流浪。他以拖车为家,在做各种临时工作的同时买卖枪支。他经常身着军装,在亚利桑那和密歇根北部出没。那里是右翼民兵组织活跃的地带。
大火与爆炸
麦克维入狱后在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否认自己参加过任何民兵组织。
1993年联邦调查局和大卫教派在韦科长达51天的对峙期间,麦克维曾经前往对峙地点。
这场对峙在1993年4月19日以一场大火告终。80名大卫教教徒葬身火海。几名在大火中逃生的教徒说, 大火是联邦执法人员放的。
两年后的同一天,麦克维在奥克拉荷马城联邦政府大楼外引爆了装满炸药的卡车。168人丧生,其中包括19名儿童,500多人受伤。这次爆炸事件被认为是发生在美国本土最严重的恐怖主义行径。
"死而无憾"?
麦克维对168人在爆炸中丧生表示"痛惜",但是他对制造这起爆炸案从未表示任何忏悔。
他曾称爆炸案为"合法行为",称死难的19名儿童为"附属牺牲品",并说,"如果我将下地狱,会有很多人为我陪葬。"
在写给英国《观察家报》的一封信中,麦克维解释了他的作案动机:"从美国的外交政策学到了一点东西,我决定炸掉一座政府大楼、炸死里面的代表政府的工作人员,我想以此向这个越来越充满敌意的政府传达一个信息。"他接着写道:"我决定采取攻击性行为,以遏制这个政府滥用武力的行为。其他人都没能阻止这个联邦政府变成杀人狂。"
“自由战士”
麦克维说,是军队生涯教会了他"无情",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把他看成是"自由战士"。就像当初一手造成168人死亡一样,麦克维在迎接自己的死亡时显得同样一意孤行。他自喻为执行死亡任务的勇士,并拒绝进一步上诉。
最近出版的一本关于麦克维的书中披露,在麦克维死前最后的陈词中,将包括两句维多利亚时代的诗句——"我是我命运的主人,我是我灵魂的舵手"。
虽然有一些反对死刑的人抗议,但大部分美国人还是认为,麦克维死有余辜。

谢选骏指出:小时候被人欺负过的孩子,长大后会变得特别懦弱或特别极端——很多人因此成为冷酷的杀手。

(三)

《亲眼目击:美俄城爆炸案主犯麦克维被处死》(2001年06月12日 金羊网-羊城晚报)报道:
监狱发言人邓恩10日晚说,麦克维临死前几天睡眠正常,所做的事除了看看电视,还包括与他的律师谈话,与监狱工作人员见面等。此外,他大部分时间用来写信以及查资料,为自己的死准备“后事”。
麦克维在行刑前几天写给其家乡报纸的信中对爆炸案造成168人死亡表示歉意,但仍然为自己的罪行开脱。
麦克维从小跟他爷爷在一起的时候,就迷上了武器。后来,参军参加过海湾战争。他在信中谴责了美国当年发动海湾战争,批评美国政府用各种手段压制伊拉克政权。
“从海湾战场上回国后,我对美国政府就产生了不信任感,后来在各州四处游荡,”麦克维在一封信中说,“直到有一天,我注意到美国联邦调查局一些不人道的做法,我觉得我再也不能这样等下去,坐视不管了。我要采取正义的行动。”
“我选择了奥克拉荷马城的联邦大楼,主要是针对政府采取行动的,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那里有一个医护中心,否则我不会那样做,”他说,“想到那些无辜的孩子,我为他们感到难过。”
麦克维临刑前对自己遭遇的表述,大家看法不一,有的美国人认为他是在撒谎,有的美国人多少表示同情,有的美国人则无动于衷。
刑前“遗诗”
临死前,麦克维仍自称为“勇士”。
据麦克维的律师披露,赴死刑前的麦克维以一位英国诗人的几句诗作为自己的临终遗言,这原是一首充满豪情的诗,但是,被麦克维读出来,却完全背离了原来的含义。威廉·欧内斯特·亨利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一位诗人兼评论家,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不管这门有多狭窄/不管承受怎样的惩罚/我是我命运的主人/我是我灵魂的舵手”。
刑前递交一纸条
制造了1995年美国奥克拉荷马城爆炸案的元凶蒂莫西·麦克维11日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特雷霍特的一个联邦监狱被注射致命药剂,命丧黄泉。
负责监视死刑执行的监狱看守哈利·拉平对记者说,麦克维在当地时间11日早7时14分被宣布死亡。拉平说,在执行死刑前,麦克维向观看行刑的人递交了一张字条,上面是他亲手抄写的英国19世纪诗人威廉·欧内斯特·亨利的一首诗。
雪糕作最后晚餐
麦克维虽然对惨案中的死难者感到难过,但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未感后悔。他说:“我想麦克维不会是那种刻意说一些别人希望听到的话的人。”麦克维其后在候刑室内打电话给亲人道别,并给一些朋友写上遗书,然后再睡上数小时,等候死神的到临。他选择了约一公升的薄荷朱古力雪糕作为自己的最后晚餐。
据麦克维狱友网上透露,他在被判死刑开始节食,让自己变得瘦骨嶙峋,营造慷慨赴义形象,如今身高1.88米的他只有71公斤重。
与律师谈笑风生
麦克维在处决前一天从普通囚室移送到在候刑室,度过生命中最后一天。他与律师和亲友最后道别时,心情显得异常轻松,对于由自己一手造成的爆炸惨案仍坚持不悔,并自认为是胜利者,以一人之力对抗联邦政府。
麦克维行刑前与他两名辩护律师面谈了两小时,据其中一名律师奈伊表示,麦克维“精神高亢,心情异常地好,非常健谈、和气,还保持幽默感”,似乎已决心赴死。
看了一遍观看者
麦克维身着一件白色衬衣和一条卡其布裤子,脖子处盖了一块浅灰色布单。在被注射致命药剂之前,他专注地将所有观看行刑的人看了一遍,似乎要把这些人的人数数清楚。这些人中包括10名俄城爆炸案的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10名新闻媒体人士以及5名麦克维邀请的客人。另有约300人通过闭路电视在1000公里以外的俄克拉何马城观看了行刑过程。
眼平视沉默不语
注视了所有人之后,麦克维把头放平,眼睛平视上方,似乎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闭路电视的镜头上。
看守拉平就站在麦克维身边,他双臂交叉,全神贯注。他问麦克维还有什么遗言,麦克维沉默不语,他的头仍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盯着摄像镜头。拉平打破沉默,宣读了对麦克维的指控,其中包括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8项谋杀。在这期间,麦克维的表情依然没有任何改变。
使劲咽了一下口水
“执行官,我们准备好了,继续吗?”拉平问执行官弗兰克·安德森。
安德森拿起墙上一部红色电话的话筒,电话另一头的人说了话,安德森放下电话说:“看守,我们继续行刑。”
之后,又是一片沉默。
麦克维使劲地咽了一下口水。他的眼睛缓缓地从左看到右,胸部上下起伏,两次从嘴中呼出气来,正在努力保持清醒。
在观刑者的房间里,一名看守宣布,第一种药剂已经注射。这种药剂是硫喷妥钠,目的是使犯人失去知觉。10分钟过去了,现在是7点10分。麦克维的眼睛还圆睁着,但已经呆滞无神。他的皮肤也有一点点变黄。
7点11分,看守宣布,第二种药剂溴化双哌雄双酯已被注射。这种药剂是为了使其肺衰竭。麦克维的嘴唇显出了一丝青紫。
7点14分,最后一针致命的氯化钾被注射,麦克维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一切都结束了。
这就是美国联邦政府38年来第一次处死罪犯的过程。这就是造成168人丧生的麦克维生命的终结。
骨灰火化交律师,撒放地点将成为永远的秘密
据悉,麦克维的尸体被火化,骨灰将交给他的律师,由律师秘密撒掉。据他的其中一位律师克里斯·特里提科透露,撒骨灰的确凿地点将永远作为秘密而对外不宣。一家叫《野牛新闻》的报纸星期日曾刊登了麦克维的一封信,称他曾经想过将自己的骨灰撒在俄城死难者纪念碑的附近。不过后来他改变了主意,认为那些做法太具复仇和冷酷无情了。因此,他说:“这不是我的性格。”还有几家医院询问他是否愿意捐赠器官,麦克维表示自己挺乐意,可惜监狱有条例明令禁止犯人捐献器官。
支持者反对者大碰撞
制造168人死亡,数百人受伤的特大爆炸案,这在美国战后历史上绝无仅有。犯罪元凶麦克维被判处死刑是罪有应得。死刑是美国刑法中最严厉的刑事犯罪惩罚制度,但是,多年来一直遭到欧洲西方国家的反对与批评。
在行刑前,数百名支持和反对死刑的示威者聚集在监狱外游行示威,当局派出了大批警察,以防发生暴力,不过,当天双方没有发生暴力冲突。
支持执行死刑的示威者高举着“去死吧,麦克维!”,有的干脆竖起了“168”这个醒目的数字。一对驾车10个小时从奥克拉荷马城赶来的29岁的乔恩·普拉夫夫妇接受采访时称,“我们支持联邦政府对麦克维的处决。那场爆炸是可怕的悲剧。”21岁的鲁塞尔·布劳恩举着标语说,“一百多人被无情地剥夺了生存的机会。麦克维罪有应得。”
一群从芝加哥的圣路易斯安那大学赶来的学生认为,判决麦克维死刑是不公正的,纯粹是美国政府的报复行为。
美国总统布什表示对奥克拉荷马爆炸案元凶麦克维执行死刑为那些在爆炸案中的死难者讨回了正义和公道。
有分析家指出,判决与执行麦克维死刑已经过于复杂化了。某种程度上说,麦克维,作为一个美国死刑犯,其实被舆论“放大”,成为炒作的对象。
麦氏家乡记者出书披露案情
麦克维昨晚被处死,他家乡的《布法罗报》两名资深记者米谢尔和何贝最近出版一本名为《美国恐怖分子:麦克维和奥克拉荷马城的爆炸案》的书,详细描述麦克维犯案时如何冷静,而且由始至终全无悔意。
1995年4月19日,麦克维一早从租来的卡车中睡醒,起来打了个呵欠,伸了个懒腰,昨晚他睡得像个婴儿一样沉稳,身后是7000磅炸药,重量是摧毁广岛的原子弹的四分之三。当兵时他已习惯再怎么不舒适都能入睡,行动前必须充分休息。他检查车子状况,确定一切正常,再察看胸前点四五口径手枪,瞄了一下手表。他不想太早到联邦大楼,他要等到这栋九层高大楼挤满人时才去,这样才能引起震撼。
他身上的T恤印有林肯像,还有一行刺林肯的凶手的话:“暴君就要这样对付。”
上午8时50分,麦克维进到城内,面无表情,先在路边点燃第一根引信,卡车直驶到距离目标大楼一条街前的红绿灯停下,再点第二根,车内都是石硝味,两分钟内便要爆炸,他保持速度,把车开到大楼卸货区停下,沉着地离开卡车,走到距爆炸点140多米外的地方才拔足狂奔,接着便是天摇地动的爆炸。
他事后说,“我知道奥克拉荷马城的人怎么想,但我不同情他们”。
9时02分爆炸后,麦克维迅速跑到几个街口外准备好逃亡的车辆,9时10分驾车火速出城,但因未挂车牌,在奥城以北约100公里的州际公路上被警察抓获。
畸形社会造成畸形人
即将被处死的美国死刑犯麦克维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新闻人物,然而他在监狱中的生活表明他似乎完全是另外一个人,小心、安静、幽默,甚至有些逗人喜爱。10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刊登独家报道,详细披露了这一畸形社会造就的畸形变态现象。
把监狱当作兵营
1996年,美国当局将麦克维转到科罗拉多州丹弗市接受审判,他被临时关在丹弗市法院旁联邦政府大楼一个特制牢房里。据负责看押麦克维的典狱长哈姆尼克回忆说,曾作为美军士兵参加海湾战争的麦克维把他的囚禁当成进行军事训练,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毯子和床单叠得整整齐齐,放在床头。而且他总是把自己住的地方打扫得一尘不染,所有的垃圾都放在角落里的一个袋子里。
身体单薄喜欢自然
在人们的想象中,视人命为草芥的麦克维一定长得粗壮吓人,但实际上麦克维身体单薄。哈姆尼克说,如果把麦克维放在一个普通监狱里,身体单薄的他可能早就被有暴力倾向的犯人折磨死了。
此外,麦克维还很喜欢大自然,据哈姆尼克回忆说,在麦克维被判死刑后的一天,哈姆尼克乘直升机押着麦克维前往佛罗伦萨监狱。当时正值8月,天气格外晴朗,飞机飞过的地区风景秀丽,麦克维手和脚上都铐着重重的铁镣铐,但他一点也不受影响,反而被眼前的景色所迷住,非常激动,时不时地向窗外望去,甚至还开玩笑地对哈姆尼克说,解开他的手铐,让他自由一小时。随后他对着秀丽的风景咧嘴大笑,神情单纯得像个孩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视恐怖爆炸如同无物,两相对比,更是令人毛骨悚然!
从来没有痛苦过
据为麦克维写传记的资深记者郝伯克说:“麦克维与他采访过所有罪犯都不一样,他从不痛苦地抓墙,似乎对他周围的环境非常适应。处心积虑地想如何才能惩罚麦克维似乎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他根本就不在乎。”
郝伯克认为,麦克维尽管制造了这么一起惨绝人寰的恐怖爆炸,但他一点也不痛苦,更没有丝毫后悔的意思,所以他在监狱里是如此的心安理得。面对这种畸形人格的人,谁也不知道他脑子里在想什么。但郝伯克表示,麦克维的表面与他的心理活动应当是一致的,从他的表现来看,他欢迎自己被处死,“我从来没有看到他痛苦过,他得到的正是他想要的。”
社会造成畸形人格
造成麦克维这一畸形人格是谁?美国社会尤其是美国媒体应该负有很大责任。在6年的监狱生活中,麦克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媒体也对他进行了铺天盖地的炒作。他还上过《时代》和《新闻周刊》的封面。这使麦克维对自己的恐怖行为洋洋自得起来,他表示,他在监狱中最喜欢看的节目就是所有有关他自己的报道。这些不正常的炒作和关注使麦克维认为,他的所作所为被一些人认为是“英雄主义的、正义的”。也正是因为如此,麦克维在监狱中的表现才如此令人费解。
死刑引发商机
由于这是1963年以来美国联邦监狱首次对死囚犯执行死刑,再加上媒体的炒作,向来冷清的特雷霍特镇,顿时热闹非凡,充满商机。餐馆和商铺立马生意滔滔,当地酒吧更推出一款饮料名为“打毒针”(即麦克维被处死的方式)。许多人心情兴奋,准备在酒吧举办的“处决舞会之夜”上畅饮尽兴。一间小餐馆据称将是警方押送麦克维赴刑场的必经路线,因此店主彻夜忙于准备“麦克维特餐”,希望能狠赚一笔。一家T恤商店则推出写上“死期已到”T恤,结果瞬间售罄。而较早前推出的“该死”T恤早已售罄,但另一款印有“宽恕他”T恤却滞销。
死刑实况录音
就在美国联邦政府准备将6年前一手制造了奥克拉荷马城爆炸案、连夺168条人命的嗜血狂魔提摩西·麦克维押上行刑台的当口,纽约一家广播电台却在2日晚强行将以往长达10小时的行刑录音带公开播放,美国大众首次有机会了解到行刑室内的乾坤。其他电台及电视台纷纷跟进,一时间,美国上空齐齐回荡着幽灵般的死囚的声音。
电台抢闸播录音率先播出佐治亚州死刑行刑录音带的是面向全国听众的纽约WNYC广播电台。该电台声称,佐治亚州监狱当局之所以在执行死刑时进行同期录音,是为了防止行刑过程出错可能带来的司法麻烦。实际上,这些录音带是迄今仅有的有关电椅死刑的声音资料。在此之前,只有一张江洋大盗卢思·斯耐德尔1927年坐上电椅被处死的照片流传于世,当时,摄影师为拍到这张照片也曾费尽周折,他将相机绑在大腿上,在行刑室内趁狱卒不备,才偷拍得手。 正因如此,WNYC广播电台在获得这批录音带后如获至宝,立即制作特辑播出。据悉,这批录音资料长达10小时,共记录了在1983年到1998年间执行的23次死刑。 随着录音带的播出,死囚室内的点点滴滴尽数浮现,其中披露的不少细节不免让人心惊肉跳。处死抢劫杀人犯伊万·斯坦利的录音资料共有11分钟,电台未加任何剪辑并原音重现。行刑之初,佐治亚州州府狱官威利斯·马拉博毫无表情地念道:“这是对死囚伊万·斯坦利——EF103603号的行刑实况录音,1984年7月12日。”WNYC的电台主持称,当时马拉博通过一面只可单向透视的墙境观察行刑室内的情况,并用电话向监狱当局做详尽汇报。 当斯坦利在行刑椅上绑定,狱官向手下高喊:“我数到三,你就摁按扭。”期间斯坦利曾抱怨“四肢被绑得太紧”,随后听众可以听到马拉博说:“狱卒正慢慢放松死囚。”“一过电,他的身体就变硬了。屋内‘啪’地响了一声,听起来像是带子断裂的声音。”马拉博平静地叙述着,不时描述一下死囚的坐姿。大约5分钟后,医生进入行刑室对死囚检验,宣告死囚已正式死亡。尸体旋即被裹起搬出,马拉博最后结语是:“活儿干得很漂亮。”
电刑室里意外多当然,并非所有电刑都进行得如此顺利。1996年在对死囚拉里·隆加尔及1984年对死囚阿尔法·斯蒂文斯行刑时都曾遇上大麻烦。因为对意外准备不足,手忙脚乱的行刑人员曾将电椅按纽按了好几次。“到底在搞什么鬼?”在斯蒂文斯首次过电后,一位狱官在行刑室内大吼。“先生,他在对着我呼气呢。”狱官的助手如此答道,他随即转向一名同事:“你们赶快去检查一下垫在死囚脑后的金属海绵与连线装置。”电台主持称,执行这次行刑,从按下电椅开关到法医宣告死亡,整整折腾了20分钟。 录音带也记录了不少死囚的临终告白。死囚罗斯福·萨洛蒙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劣性不改,他恶狠狠地说道:“我要祝福那些为救我性命四处奔走的人,但对那些夺我性命的人,我只有诅咒。” 据悉,这些本属绝密档案的录音带由佐治亚州公共辩护人办公室主任迈克·梅尔斯提供,律师出身的梅尔斯3年前才听闻录音带的存在,他随即传召大批了解内情的狱警,最终查到了这批录音资料。死刑录音一曝光,梅尔斯俨然成了新闻人物,前来采访的记者络绎不绝。在接受英国《每日电讯报》采访时,梅尔斯言不由衷地表示:“我希望能让公众了解死刑的真实过程,我们必须找到某种渠道来舒缓公众的情绪。”
媒体争利死囚热这样几盘录音资料竟成了美国媒体眼中的香饽饽。就在纽约WNYC广播电台抢闸播出死囚录音资料后不久,当晚其他电台也纷纷跟进,中断正常节目,相继推出所谓电刑特别节目。而美国三大电视网之一的ABC也在电视上对这段录音资料大肆宣讲。 媒体的炒作热情当然是利益驱动的结果。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就在制造了美国本土有史以来最严重恐怖事件的麦克维行将被静脉注射执行死刑之时,一股前所未有的变态死刑热正在美国升温。由于麦克维死期临近之时仍拒绝认罪,同时放弃上诉,在部分媒体眼中,他俨然成了一个“明星人物”。目前与麦克维相关的死刑话题已成为商家竞相开掘的金矿,有关他的各种书籍、录像及其他产品琳琅满目,商家硬是将为168条冤魂讨还血债的非常严肃的行刑之举炒作成了一场类似嘉年华狂欢会的闹剧。这场闹剧的高潮于5月16日在印第安纳州特雷霍特联邦政府监狱上演。据悉,奥克拉荷马城的爆炸案300名受害者的家属获准通过闭路电视观看,一些一心想要提高收视率的电视老板曾为争夺全国范围的现场实况转播权与联邦政府方面进行了讨价还价。

谢选骏指出:2001年6月11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特雷霍特重刑犯监狱对6年前制造奥克拉荷马大爆炸的顽凶蒂莫西·麦克维执行注射毒液的死刑。但在奥克拉荷马的提摩太麦克维死后仅仅三个月,更大的“九一一恐怖袭击”就发生了,仅在纽约一地,死亡人数就是奥克拉荷马城的十倍!这两者之间真的没有一点关系吗?

谢选骏:站在巨人的肩上非常危险


《旅美学者:芯片不是靠一群穷人做出来》(2018-04-29 深圳客)报道:
中国高科技龙头企业之一的中兴通信,因为涉嫌违反美国对伊朗的出口管制政策,遭到了美国的定点打击。这是中美贸易战的一个小回合,但是,中兴居然没有还手之力,公司突然全线陷入了溃败边缘。原因是,中兴依然“缺芯少魂”,核心技术,依然依赖美国。
单芯片Transceiver方案提升了基站芯片的门槛,使得国产厂商更加难以切入。基站芯片的自给率几乎为0,成为了中兴通讯本次禁运事件里最为棘手的问题。
美国可谓是一剑封喉。
去年12月,在广州一个论坛上,我有幸见到中兴某位高层,他展示了一个漂亮的PPT,列举中兴的AI优势,并雄心勃勃地讲述“智能城市”规划。多说一句,此人表现强势,没有顾及其他嘉宾的感受,自说自话地炫耀。
也是在这个论坛上,有学者断定,中国人工智能水平可以媲美美国。
现在看来,有些话说早了。
虽然早就知道高科技领域中美的差距,但真的没想到,落败得如此之快。
在中美贸易战开战半个月以来,我经历了三次难忘的谈话。三个谈话对象,分别是一位曾经在腾讯工作的高级工程师,我叫他A。一位是研究中美关系的学者,我叫他B。第三位是一位美国科学家,他曾效力于NASA,负责间谍卫星的开发,我就叫他C。他是我在美国的房东的朋友。我并不想公开他们的身份,因为他们的名字都可以在google学术或知网中找到。
为什么我重点勾勒这三次谈话,因为它涉及了“中兴事件”三个重要的层面:
第一是,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到底发展得怎么样?在世界上,到底处于怎么样的水平?
第二是,中国在战略层面上,是否存在着误判,这几年的暴发户心态,到底是怎么起来的?
第三是,从一个外国科学家的角度,看待我们的国家,其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
“芯片不是由一群穷人发明的”
第一个问题,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到底处于世界什么水平?由A来回答。
他的答案很明确。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很快,非常了不起。在世界上,处于第一梯队与第二梯队之间,在某些领域,比如光纤、航空航天、无人机、超级计算机等,已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而且据凤凰网财经频道报道:在世界PCT国际专利申请上,美国大约占据了23%的份额,而中国和日本则分别占据约20%的份额,美国、中国、日本三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科技创新的三大主力军。
从总的成绩单来说,是相当不错的。从一个差等生,跃居为全班前十。详情请看“胡不归”整理的吹捧材料,我就不展开了。(中国科技实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国 | 袁岚峰)
但是,与真学霸美国比,中国的水准还差得很远。
造个芯片,突击一下,中国人不是没试过,2001年4月的方舟一号,就成功过。梁宁的那篇文章《一段关于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往事》,就记录过这个令人激动的时刻。
但是,高科技领域的突破,决不能一蹴而就。除了芯片,还需要一个操作系统,需要一个生态。
梁宁在文章中表示,“我们这才发现,Intel不是做出了CPU,而是培育了一个基于CPU的开发生态系统。”
我们的高科技企业,基本上都是第三棒,也就是商品化包装、做品牌、做销售、做客户服务。而第一棒(核心元件)和第二棒(公版、产品等),国产商家都是绕过去的。方舟一号团队当时勇往直前,一路研发到底,最后的结果是一败涂地。
其实说什么都没意义了,看梁宁自己的分析:
效果不好。
除了文档格式,其他的软件体验,用户各种不爽,那就太多了,大家用脚趾头想一下就好了。用户普遍怨声载道,要求换回Wintel。
就这样,我们失败了。
后来,方舟CPU停止开发。永中破产清算。那几万台政府为了扶持一个产业,而买单的NC,估计早就卖了废铁。
败在用户体验上。哪怕行政给你力量,给你政策,甚至强行驱逐微软,装上方舟,这套系统也活不过来。
在制造中国芯的过程中,并不缺乏英雄。很多科学家努力了,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但也仅仅迈出了一小步。这不怪他们。成功绝非理所当然的。
做芯片其实很难。中国努力了40年,发展到今天已经不错了。而美国,则是长达百年的积累,还经历了两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才有今日的优势地位。
没有脚踏实地的研发、投入、试错,凭什么想着能弯道超车?
A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芯片不是由一群穷人发明的。因为做芯片,短期内出不了成果。甚至一辈子出不了成果。而穷人,则急着要赚钱。他们可以清贫几年,但谁也不可能清贫一辈子。中国这一代研发者,谁不是穷孩子?谁不是有一家人要养?”
“造假的不是一个人,是一个体系
人穷,容易志短,有人以开发芯片的名义赚钱。弄虚作假,以伪造的成果,骗取国家巨额经费。
2003年2月发布的“汉芯”,据称,每秒可以进行2亿次运算、数据上接近国际最先进水平。媒体大肆报道,成为政府院校的掌上明珠。它出自同济大学一位长江学者之手,名字叫陈进。汉芯为陈进带来了数千万的研究经费。详情可看中国青年报系列报道。
这个汉芯,后来被证明是一个丑闻。直到3年后,科学界有人向媒体举报,汉芯的神话才正式破产。
能看不能用,不能实现人机对话。据说,这个汉芯最大的功能就是播放MP3,播来播去就一首歌《沧海一声笑》。连陈进都没法给换首新歌。
但最后的处理,也不了了之。
有人质疑:
“这不是一个人在造假,有可能是一个体系在造假。
一个国家重大项目,从申请、立项,到最后专家委员会评估,都有一个严格的过程,都是在这个行业浸淫几十年的专家、院士,造不造假,一眼就看得出来,为什么没有拆穿?”
“本来呢,大家把持着国家的科研资金走向,互相帮衬,钱先搞到手,在最后评估的时候再做做手脚,就过去了。”
“本来嘛,低调点,申请点经费,小日子过得滋润。可是,这次篓子捅大了,放卫星。到最后糊不上了。”
可见,中国芯的研发,很快就触到了瓶颈。而这个瓶颈,并不能轻易地迈过。有死磕者,如方舟一号的团队,也有投机者,如陈进等人,但更多则是拿来主义,直接在现有芯片的基础上接第三棒。
汉芯一号是比较极端的案例,它的问题是,卫星放得过大,糊不上。但是,放小卫星的,数不胜数。包括中国多个自主创新,都有可能是卫星。
中国人太渴望突破了。从政府,到媒体,到公众,都希望每个领域都能实现自主创新。
于是,这成了一个魔障。
“中美博弈是结构性的,谁上台都一样”
B教授跟我说,15年前,陈进放卫星,有可能被发现。因为当时媒体敢说话,“有人愿意较真。”大家都知道,且不论爱不爱国,弄虚作假就是不行。
但今天,似乎大家都在装傻,喜欢动不动喊“厉害了我的国”。
新一轮的吹捧之风正在出现。关于中国的技术神话、军事神话、互联网神话,以不同于以往的方式在出现。这与60年前的“亩产上万斤”并没有本质不同。
其实,所有行业都有造假的冲动。没有监督机制,造假就绵绵不绝。如果造假还获得了甜头,那就一发不可收拾。而且,造假有攀比之嫌,一方造假如果没有得到严惩,那其他人也会跟着造假。最后的结果,就是全民造假。
一个陈进倒下去,千万个陈进站起来。
早在2015年,他就在一个学者群中发现了端倪。他发现一群人,开始大肆吹捧中国的工业水准,甚至到了天下无敌的地步。
B教授说,“我就纳闷了,我们买奶粉还要去香港(专题),怎么一下子就天下无敌了?”
那一年,美国的总统还是奥巴马,中美两国在南海(专题)问题上产生了严重摩擦。当时,国内就有一群所谓的“鹰派”在那里摩拳擦掌,觉得是时候亮剑了。
“韬光养晦”这个词,在当时已经被抛诸脑后了。
感谢外交部门的智慧和努力,中美在那一年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冲突,算是安然度过了一个小危机。然而,心态并未纠正过来,还愈发狂傲。在贸易战之前,高呼超越美国的人还大有人在。
当国内有一些理性的学者试图降温的时候,这些意淫的人甚至喊出了口号:“外御美帝,内惩公知”。国内的气氛变得诡异。
越是执着于大国崛起,越是容易心态失衡。这种急于求成的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导致心态失衡,导致浮夸盛行、造假不断。
中美关系出现了一个结构性的矛盾,就是两国的综合国力逐渐接近,国际秩序从原来的单极格局逐渐过渡为中美两极格局。美国2017年的GDP是195558.74亿美元,中国的GDP是131735.85亿美元,从总量来看,真的是接近了。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甚至在博鳌(专题)亚洲论坛上公开表示:2017年是中美关系的质变期。因为中国的GDP已经达到了美国的三分之二。
两极格局一到来,中美关系就得变。不管是特朗普还是希拉里执政,都绕不过去。
“事实上,美国无论谁任本届总统,都会对中国进行这样的贸易战。因为今天的中国已经威胁到美国的利益、霸权和它所控制的世界秩序。20年前在安理会总投弃权票的中国,近年来突然频频投起了否决票,这让美国很不适应!”
唯一的变数就是时间:什么时候。
多年来,中国一直韬光养晦,打着太极,不显山露水。再加上,在过去的十年,美国一直把心思放在中东事务上,又是本·拉登,又是萨达姆,让美国操了不少心。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最近几年,我们太不克制,狂躁之情,在CCTV的春晚上都一览无余。
到了中美贸易战的这一天,我们才发现,一些吹得神乎其神的科技神话、工业神话,真的是神话。
特朗普是一个需要敌人的人。特朗普最擅长的是怼人,可谓是威力无比,大开大合。
在大选中,他走的是反建制派路线。他的特长就是摧毁一切神话。民主党精心建构的东西,比如普世价值、比如政治正确,他有力量将其一一粉碎,证明你们说的都是鬼话。
但他有一个显著弱点,就是没法建设新的东西。他只能造反,不会画蓝图。当他成为了总统后,他很容易找不到北。减税、医改、外交、基建,他没几件事能做好。
所以特朗普尤其渴望“敌人”的出现,这样才能掩饰他在建设上的无能。
如果中国出现在他的面前,一副要大展拳脚的样子,那就很容易成为特朗普收拾的对象。
把中国崛起扼杀在摇篮中,这何乐而不为。
总有人强调特朗普是商人,唯利是图,没有价值观,容易去收买。也有人说,特朗普比希拉里好打交道得多。但千万别真把特朗普当傻子。反复无常的他打响这次贸易战,真的是没啥征兆的。
2010年,在雅加达东盟秘书处论坛上,有外国记者提问时,把中国与美国合称为G2。戴秉国马上反驳,千万不是,中国只是发展中国家。外媒扔过来的圈套,中国是看得准的,该装孙子就装孙子。当时,中国的口号还是“与国际接轨”。这也就是中国能崛起的秘籍:低调,务实。
“中国AI超越美国?美国人没兴趣而已”
美国的媒体,无论是BBC还是today USA,都没怎么重点报道中美贸易战,反而长篇累牍地报道特朗普的家长里短,比如FBI调查他的律师啊,哪里发生枪击(专题)案啊等等。
问美国的市民,知道中美贸易战的人并不多。很多人都吃惊地表态,REALLY?这似乎是一个信号,美国人对贸易战没有感觉。
如果一场战争,甲国家如临大敌,痛失大好时局,乙国家不痛不痒,还不知道战事已开,那其实,胜负已定。
C,美国一个科学家,讲了一下他了解的中国。当然,好话居多,包括中国人很聪明,很勤奋,很优秀。我试探地问他,美国的人工智能水平怎么样?跟中国相比呢?
他的回答是,我们不想发明一个不被控制的计算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没有在人工智能上发力的原因。我们做一些事情,当然也不做一些事情。
换句话说,中国以为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美国,那是假象。
他最后说,美利坚是个伟大的国家。她不仅有一流的公民,还有一流的制度。
最后那句话,说得很重。
我想起了A所说的,为什么汉芯到了最后,变成了造假大赛,而且是集体造假?
当死磕没有结果的时候,造假便成为直接的变现方式。
中国人太多,太苦,难免急功近利,难免铤而走险。但是在西方,有足够健全的科研保障制度,容许你失败,容许你试错。但在中国,如果你没有成果,注定庸庸碌碌。同时,纠错机制又不健全,对诚信也不看重,一切都是结果导向。
梁宁说,在方舟一号功亏一篑后,他做的工作是两类:一类是“我代理了个产品,你帮我在中国建设一下渠道”,或者“做了个产品,你帮我跑跑政府关系”。他感慨,其实获得世俗的成功,很简单。
最后,做个总结:
1、自主研发芯片是件很漫长,也是一件回报率很低的事。它需要好几代中国人,怀着科学理想,前赴后继,奋斗几十年。
2、对脱贫没几年的中国人而言,高等教育是一个巨大的投资,搞研发如果没有回报率,真的是耗不起。中国人自主研发能力,算强,但投机的能力,同样也很强。
3、相比而言,造假、骗经费,则是成本更低的变现方式。领导的急功近利,给学术卫星巨大的机会。再说,中国人更多的,追求的就是“世俗的成功”。
4、吹牛吹大了,自己也信了。不被美国制裁一次,真的不知自己在裸奔。
5、特朗普不靠谱,但美国的实力,尤其是制度实力,还是值得我们虚心学习的。与美为敌没问题,但切勿与常识为敌、与理性为敌。
(作者肖小帮,系旅美学者,研究方向是比较政治学。)
谢选骏指出:上文仅仅知道“与美为敌没问题,但切勿与常识为敌、与理性为敌。”——这是不够的!还需要牢牢记住——“站在巨人的肩上”其实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处境。尤其,当你想与这个巨人为敌的时候,或者,是当这个巨人不高兴和没头脑的时候。比较聪明和持久的办法是另起炉灶,真正打牢仅仅属于自己的基础,然后才能进入与那巨人的对垒和博弈。日本人比汉奸党懂得这个道理,作为中国文明的先锋部队,他们的膏药旗上有着中国式的古训:“武运长久”。
武运(ぶうん buunn),汉语词汇,后被日本采用。是指战斗中胜负的命运,同时也是武者、军人的命运,多指武官的官途。
详细释义:
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如南齐谢眺《酬德赋》:“惟敦牧之旅岁,实兴齐之二六,奉武运之方昌,睹休风之未淑,龙楼俨而洞开,梁邸焕其重复。”
武运昌隆一直是汉语词汇,后来日本大量引用,代指武士的命运。
日本战国时期,日本战国时期的武士相信每个人都有武运,武运的不同决定了其在战场上是生存还是战死。如果活了下来说明其武运还在,如果战死则说明其武运不佳或者武运已经尽了。(日本武士在评价自己所尊敬的敌人时经常用一句,只可惜其武运不佳。)
当武士出征的时候其亲戚不能表现出依依不舍,因为这样可能会使武士分心而在战场上丢了性命,所以武士的亲戚在送其上战场时都会说一句祝您武运长久。
后来这句话就逐渐成为一种礼仪,并且一直被保留下来,即使西南战争结束后武士阶级被彻底废除这句话依然和日本军人联系在一起 。
示例:
公元1582年,若狭武田末代家督武田元明在自刃前将这样一份遗书交给了家臣熊谷平右卫门,曰:“如今传到我这一代,武田家悉数灭亡。武田家的武运或许尽于此了。事到如今,我也只有在这里自杀。希望让年纪还小的源太彦次郎好好隐藏,等成长之后,把系图交给他,千万不要让武田的姓氏断绝。设若稚儿不幸而亡,那武田家的武运诚然尽焉……”
谢选骏指出:即使战争,也要经过长期准备;不可像投机成风然后望风而降的汉奸那样随随便便地借势借力。
中国人说的“膏药旗”日本名称是“日章旗”或“日之丸”。1889年10月7日最初采用;1954年6月30日重新启用。海上自卫队所使用的旭日旗;白底,红日偏左,16条光线由红日放射至旗帜边缘。二战期间日军出征前的签名旗,写有“武运长久”字样。
日本国旗为一面白色长方形旗帜,旗帜中心为一个红色圆形代表太阳。其正式名称为日章旗(日语:日章旗,にっしょうき,Nisshōki),在日本国内常以“日之丸”(日语:日の丸,ひのまる,Hinomaru)称之。
神话中传说日本是天照大神创造的,而日本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子孙。公元8世纪时这面旗帜就开始为天皇使用,当时称作“天皇旗”。在欧洲列强前往亚洲殖民以前,日本处在江户幕府的锁国时期,贸易往来较少,国家意识淡薄,因此与中国、朝鲜同样未有制定国旗。直到幕末时期,欧洲列强和美国的军舰前往日本列岛,强行打开了日本的国门。与其它国家进行贸易需要国旗进行识别,但是日本无旗可挂。1854年3月,《神奈川条约》签署;同年7月,江户幕府以老中阿部正弘之名发布通告,在民船、商船上使用日之丸旗。19世纪中叶开始,日章旗逐渐成为代表日本的旗帜,所有日本船只悬挂着的就是这面旗帜。1870年,日章旗正式定为日本海军旗帜,白色象征神圣、和平、纯洁及正义,红色则象征真挚、热忱、活力和博爱。
二战后50多年来,是否重新立法确立“日之丸”、“君之代”的国旗、国歌地位,在日本国内争议很大。1999年8月,日本国会才通过《国旗国歌法》,将“日之丸”和“君之代”分别定为日本的国旗和国歌。
谢选骏指出:战败后的日本,小小心翼翼地站在美国的肩膀上发挥着自己特有的一技之长。

谢选骏:犹太人刺杀四分之一犹太人列宁


范妮·耶菲莫芙娜·卡普兰(Fanny Yefimovna Kaplan,1890年2月10日-1918年9月3日)是俄罗斯的一位女性革命家和刺客。她是一位盲人,曾在1918年试图暗杀列宁,但失败被捕处决。

卡普兰出生在一个乌克兰的犹太人家庭,很早就加入了社会革命党,以推翻沙俄政权为目的。1906年,卡普兰涉及基辅的一个恐怖爆炸阴谋,被逮捕,送往西伯利亚涅尔琴斯克(尼布楚)的一个卡托加进行劳动改造,在那里失明了,后来恢复了部分视力。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后获释。
十月革命之后,因为社会革命党与布尔什维克的冲突,卡普兰对列宁不抱希望,后来更是认为列宁是“革命的叛徒”。1918年8月30日,列宁莫斯科郊外进行演讲时,卡普兰用勃朗宁手枪向其开枪,重伤了列宁。卡普兰立即被捕,交给契卡审问,但卡普兰坚持声称是独自一人暗杀列宁的。三天之后,卡普兰被枪决,尸体被焚毁。然而此次暗杀事件至今仍有许多谜团未被解开,由于卡普兰接近全盲,有些历史学家怀疑卡普兰的罪名。

(一)

《刺客新传之一(女人篇):瞎子干掉了秃子》(孔甲己 2013-1-11 )报道:

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之七十列传中有《刺客列传》一篇。记载了荆轲等刺客不畏强暴,杀身成仁的义举。但《史记》仅记录了从上古至公元前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且只限中国。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暴政不灭,刺客不绝。那么,大汉之后的,中国之外的刺客谁来记载?对此,老孔当仁不让。因为老孔叛国投敌,到米国来讨生活,按照当地习俗Lady’s First ,所以第一篇为女人篇。
看过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年》的朋友,必定记得这样的画面:一个女人被成百的暴民团团围住,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有一俄国胖大嫂拼了老命往女人身边挤,挥舞双手去抓她的头发,眼看近了,只差一寸就抓到了,轰的一声,又被人群挤开了。
这女人究竟是谁,犯了啥弥天大罪?她是社会革命党人芬妮,卡普兰(Fanny Kaplan),一个半瞎的女人,刚刚朝一个秃子,杀人魔头,俄共头子列宁轰了四枪,两枪命中。
卡普兰出生于乌克兰一个犹太人家庭,自幼痛恨专制,向往平等。早在少女时代,她就参与了刺杀基辅行政长官的行动。因在制造炸弹时炸药爆炸,她眼睛受伤。暗杀计划败露后,卡普兰被捕,并被沙皇政府判处死刑,后因16岁未成年,而改判终生苦役。由此,卡普兰在她梦般的花季,即开始饱尝铁窗的痛苦。在狱中她接触到众多革命家,由一个花季少女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但作为西伯利亚的苦役犯,她的眼睛得不到治疗,以致双眼近乎失明。
俄国二月革命爆发后,卡普兰被大赦出狱,眼睛虽经治疗,终因乏力回天。她永远成了一个半瞎的人。
一九一八年八月三十日,接受了刺杀列宁任务的卡普兰与同伴诺维科夫,于黄昏时分来到米海尔松工厂,列宁要在此讲演。她看见距列宁的车不远有一辆大汽车,于是隐于车后,见机行事。虽经多年革命生涯磨练,今天她还是难免紧张,心慌。因为她要杀的不是别人,而是布尔什维克魔头列宁。
凡是被GCD洗过的脑瓜,都把列宁当作伟大的圣人。其实不然,政治上他凶狠残暴,杀人如麻,建集中营,屠杀教士,俄国人说,俄罗斯人被他杀了一半。生活上出入妓院,染上严重梅毒,这是其死因之一;包养二奶,他在法国结识了漂亮的女社会主义革命者依涅莎,阿尔曼德(Inessa Amand),从此保持情人关系十数年,直至女方去世,大奶克鲁普斯卡娅也只有恶忍。
卡普兰感到了车间门口出现的骚动,同时听见诺维科夫为隔开人群的叫喊,无疑演讲结束了。她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的勃朗宁:子弹上膛,保险开启,万事俱备。
夜色朦胧中,她眯缝起一双半瞎的眼睛,仍是一片模糊。终于,她看见有个亮点渐行渐近,没错,那就是列宁的秃头,她微弱的目光盯住亮点不放。列宁到了车前,回答完一位妇女的问题,正要上车之际,卡普兰疾步向前,迅速掏出手枪,朝着光头的方向连开4枪,列宁中弹倒地,现场一片混乱,当时没人发现她是刺客。她混迹于人流之中,快步走出工厂大门。
她心情平静,但感到疲乏,到了厂区之外的谢尔普霍夫大街,卡普兰离开人群,走向一棵大树,她靠在树上,点燃香烟,吸了一口,吐出一串烟圈。这时,大批水兵与工人跑出厂门,其中有人认出了她,于是,她被捕了。
卡普兰不幸落入了冷血魔王尤罗夫斯基之手,此人在列宁的授意下,策划了对末代沙皇全家,包括13岁王子的灭门行动。可是,就是这个以残暴著称的契卡头目,也未能撬开这个半瞎女人的嘴。这个弱不经风的女人,用她的双肩,扛起了一切。她宣称,刺杀列宁是因为他背叛了二月革命,此次暗杀行动是自己一人所为,未受任何党派指使。毒刑拷打摧残了她孱弱的躯体,但却动摇不了她坚定的意志。她没有供出一个同党,没有出卖一个同伴。她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供词就是:“我不会告诉你们。”
在卡普兰被捕后第三天中午,契卡把她从克里姆林宫内一所临时监房提出来,她面色苍白,头发凌乱,沉重的脚镣使得她步履蹒跚。就在宫内美丽花园的一角,行刑者对她开了枪。卡普兰中枪倒地,炽热的鲜血染红了如茵的碧草,她那虽视力微弱仍旧漆黑的双眼,直愣愣瞪着湛蓝的天空。在世间,她眼前是一片混沌,也许此时,在天堂,她看到了毕生所追求的正义与光明,谁知道呢?
由于自幼被洗脑,在我的印象中,卡普兰是一个又老,又丑,又邪恶的“女特务”,但历史往往被人操纵,实际上,她被杀害时年仅28岁。在她短暂的一生中,有十多年是在沙皇的铁窗下度过的。她是一位有着钢铁意志的女人,一位真正的革命事业的殉道者。
回复
fanlaifuqu 2013-1-11 01:35
久违!
GCD的洗脑太厉害,我们这样的人需要补课!
回复
孔甲己 2013-1-11 01:38
热烈欢迎翻老狮腐败归来。GCD把人变成白痴。
回复
病枕轭 2013-1-11 01:52
电影中她被愤怒的人群撕扯掉头发,几乎被殴致死!!
回复
孔甲己 2013-1-11 02:06
病枕轭: 电影中她被愤怒的人群撕扯掉头发,几乎被殴致死!!
《列宁在1918年》已被定为阴谋文学,它以煽情手段歌颂暴君,欺世盗名,诬蔑布哈林等其他革命家。
回复
ahsungzee 2013-1-11 02:41
共产党统治下所写的历史,是一部为专制统治阶级服务的伪历史;还历史以真面目,是每个曾在这种统治下生活过的人义不容辞债无旁贷的责任!~
孔兄好样的!~
回复
孔甲己 2013-1-11 02:50
ahsungzee: 共产党统治下所写的历史,是一部为专制统治阶级服务的伪历史;还历史以真面目,是每个曾在这种统治下生活过的人义不容辞债无旁贷的责任!~
孔兄好样的!~   ...
自己曾今也被洗脑成为白痴,好在终于有清醒的一天。看到那些仍就痴呆的木偶,真是感到无限悲哀。
回复
dwqdaniel 2013-1-11 03:18
她枪里的子弹,让列宁同志先走了!不错,很好,是人类的福音。只有经得起历史大浪淘沙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而那些为皇权卖身的奴才们,只是昙花一现罢了,向这位女中豪杰致敬!
1 回复
孔甲己 2013-1-11 04:06
dwqdaniel: 她枪里的子弹,让列宁同志先走了!不错,很好,是人类的福音。只有经得起历史大浪淘沙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而那些为皇权卖身的奴才们,只是昙花一现罢了,向 ...
列宁同志的死因有三:(1)二奶去世精神崩溃,免疫功能随之下降;(2)免疫功能减退,染上的梅毒死灰复燃;(3)卡普兰留下的枪伤复发。三管齐下,列宁同志驾鹤西归。
回复
dwqdaniel 2013-1-11 04:08
孔甲己: 列宁同志的死因有三:(1)二奶去世精神崩溃,免疫功能随之下降;(2)免疫功能减退,染上的梅毒死灰复燃;(3)卡普兰留下的枪伤复发。三管齐下,列宁同志驾鹤 ...
哇,这么不得好死啊,呵呵。
回复
ahsungzee 2013-1-11 04:22
孔甲己: 自己曾今也被洗脑成为白痴,好在终于有清醒的一天。看到那些仍就痴呆的木偶,真是感到无限悲哀。 
和孔兄深有同感,我们都是痴后重生者!~
有些人无法重生可能是因为中毒太深或自身抵抗力差,在受洗过程中心已死血已凉!~
回复
孔甲己 2013-1-11 04:27
dwqdaniel: 哇,这么不得好死啊,呵呵。
回复
xqw63 2013-1-11 04:30
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故事,历史竟然被如此篡改,无语
回复
dwqdaniel 2013-1-11 04:36
孔甲己:
死后喂狗多好,省的被如此折腾。
回复
孔甲己 2013-1-11 04:38
xqw63: 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故事,历史竟然被如此篡改,无语
拂去表面的尘埃,方见历史之真相。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回复
孔甲己 2013-1-11 04:41
ahsungzee: 和孔兄深有同感,我们都是痴后重生者!~
有些人无法重生可能是因为中毒太深或自身抵抗力差,在受洗过程中心已死血已凉!~   ...
有的可怜,有的可恨,有的是既得利益者。
回复
孔甲己 2013-1-11 04:45
dwqdaniel: 死后喂狗多好,省的被如此折腾。
狗不怕梅毒?
回复
xqw63 2013-1-11 05:21
孔甲己: 拂去表面的尘埃,方见历史之真相。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现在发现,群众的眼睛大部分时候是瞎的
回复
孔甲己 2013-1-11 05:26
xqw63: 现在发现,群众的眼睛大部分时候是瞎的
那就需要好领导来调教。
回复
xqw63 2013-1-11 05:36
孔甲己: 那就需要好领导来调教。
正是领导调教的结果
回复
dwqdaniel 2013-1-11 05:52
孔甲己: 狗不怕梅毒?
 
(二)

《卡普兰》词条介绍说:
卡普兰(Fanny  Kaplan)的全名是芬妮·耶菲莫芙娜·卡普兰,1890年出生在乌克兰沃伦省一个犹太人家庭。俄国1905年革命以后,卡普兰开始接近无政府主义者,并开始参加他们的革命活动,她在革命者圈子里活动的时候用“多拉”的化名。
简介
芬妮·卡普兰(Fanny Kaplan)曾经是俄罗斯社会革命党人,她因为在1918年8月30日因刺杀列宁未遂而为世人知晓。
生平
卡普兰第一次参加暗杀活动是1906年,那年她16岁。

那次,她策划组织参加对基辅行政长官的暗杀,但是没有成功,她被捕了。基辅当局军事法庭判处她终生苦役。因此,年纪轻轻的卡普兰很早就开始品尝铁窗生涯的沉重和痛苦。
在监狱中,卡普兰结识了俄国著名的右翼社会革命党活动家玛利亚·斯别里多诺瓦娅,卡普兰的政治思想开始从无政府主义转向社会革命党人的观点。
卡普兰行凶后,在厂区之外的谢尔普霍夫大街被拘捕。
卡普兰在被逮捕后三天遭枪决。行刑的现场就在克里姆林宫内。
有历史学家指出,卡普兰在16岁被判苦役后,几乎完全失明,虽经治疗,视力依旧没有恢复。她是否真的就是刺杀列宁的枪手很值得商榷。
也许,列宁遇刺事件,还有其他内幕和隐情。
刺杀列宁事件
1917年的8月30日,“女特务”芬妮·卡普兰刺杀列宁未遂。
2003年的这一天,刚好在莫斯科最大的书店(在市中心的阿尔巴特街)里见到了一本新出版的研究著作,那是“X-History”出版社和俄罗斯“国家特别机构历史研究会”共同出版的《芬妮·卡普兰或者谁刺杀了列宁》一书,后来我在采访俄罗斯有关学者的时候得知,尽管时光荏苒,但是俄罗斯学界对这段历史的争论依旧很激烈。
如今俄罗斯绝大多数历史研究学家认为,卡普兰就是刺杀列宁的真凶,是右翼社会革命党委派的恐怖分子。但是,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相反的意见,根据他们掌握的历史资料和有效证据看,卡普兰并未直接参加刺杀列宁的行动,因为当时她患有眼疾,视力很差,无法正常开枪射击。这些学者甚至还提出了大胆的假设和推理:刺杀列宁的行动成为后来“克里姆林宫大审判”的导火索!但是不论如何,正由于发生了卡普兰刺杀列宁事件,此后与之相关的事件也都成了苏维埃政权延续了将近一个世纪的高级机密,以至于最终成为“20世纪的黑洞”,俄罗斯历史永恒的谜团。《芬妮·卡普兰或者谁刺杀了列宁》一书的作者认为,该书的主人公芬妮·卡普兰,依然生活在这个黑洞里。
女刺客卡普兰在行刺后被逮捕,迅速遭到处决又是为什么呢?研究卡普兰在刺杀列宁未遂后境遇究竟如何,与俄罗斯那一段历史究竟有何内在联系?我在莫斯科期间,有幸在莫斯科几家新闻机构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些有关这位中国人即熟悉又陌生的女刺客的资料——莫斯科国家历史档案馆的一些绝密文件,我觉得,这对读者了解卡普兰的身份,解读俄罗斯历史,从而分析《芬妮·卡普兰或者谁刺杀了列宁》一书的意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卡普兰的全名是芬妮·耶菲莫芙娜·卡普兰,她1890出生在乌克兰沃伦省一个犹太人家庭。卡普兰的父亲是一个对当时政权很虔诚和忠心耿耿的人,但是他的小女卡普兰后来却成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死敌——她竟然开枪击伤了这个政权的领袖列宁!
早期生涯
俄国1905年革命以后,卡普兰开始接近无政府主义者,并且开始参加他们的各种活动,她在革命者圈子里活动的时候用“多拉”的化名。卡普兰第一次参加恐怖活动是1906年,那年她16岁。那次,她策划组织参加对基辅行政长官的暗杀,但是没有成功,她被捕了。基辅当局军事法庭本来判处她死刑,但鉴于她实施的恐怖活动并没有成功,又将死刑改判终生苦役。因此,年纪轻轻的卡普兰很早就开始品尝铁窗生涯的沉重和痛苦。俄罗斯解禁的历史资料披露说,她当时几乎完全失明,她后来虽然被送往教会医院就医才恢复健康。但是,她的视力依旧没有恢复。也正因为如此,俄罗斯和西方的历史专家才提出一个半瞎的女人,是否真的就是刺杀列宁的枪手很值得商榷。
监狱生活
然而这场劳役对卡普兰来说,却毫无疑问地改变了她的政治生活,她在监狱结识了俄罗斯著名的右翼社会革命党活动家玛利亚·斯别里多诺瓦娅,卡普兰最初的思想开始从无政府主义转向社会革命党人的观点。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她被大赦,获释出监,当时她27岁。就在那一年,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她被迫转移到乌克兰的哈里科夫市,在那里接受了眼科手术治疗。关于这次手术,俄罗斯克格勃档案馆也有零星的文字记载。
行刺过程
后来发生事件的那一天,即1918年8月30日,在俄罗斯被历史学家称为“俄罗斯历史上致命的一天”。那天,位于莫斯科扎莫斯科列茨基区的米海尔松工厂举行工人集会,苏维埃政权的领袖列宁在会上发表讲演。会后,就在这家工厂的大门口列宁遇刺,杀手将三颗子弹射进了列宁的身体!
根据俄罗斯国家档案馆和当年苏维埃安全情报机构的有关档案记载,卡普兰并不是像《列宁在1918年》电影里表现的那样,是在向列宁开枪后,向厂区外狂奔的时候被工人和水兵抓获的,而是在厂区之外的谢尔普霍夫大街被拘捕的。
还在莫斯科原米海尔松工厂,列宁纪念馆见到了俄罗斯有关学者对当时刺杀现场的描述,它跟上述两家官方机构的档案记载不相佐。记载中写道:“……卡普兰犯下了一个错误,也许她是想就此献身。当时她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靠在一棵树上,异常冷静地看着喊叫的人们从米海尔松的大门里跑出来,狂奔出来的都是水兵和年轻的工人,他们高声喊到:‘抓住她,别让她跑了!’这个时候,卡普兰先是在原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鞋子,后来又像一个高度近视眼的人那样眯缝起眼睛朝黑暗的地方望去。冲到她面前的人们看了看她,然后大声喊道:‘就是她!就是她开的枪!’”
在莫斯科海尔松工厂原址的列宁纪念馆里,也完好地保存着原来苏维埃契卡(苏维埃安全谍报机构)人员对卡普兰和其他一些社会革命党人的审讯材料和照片。审讯的执行人是曾经亲手执行枪杀俄罗斯末代沙皇全家的尤罗夫斯基,还有另外一个检察员金季塞普。纪念馆里的有关侦查照片上显示,卡普兰是在一辆公共汽车旁边朝列宁开枪的,当时卡普兰的位置显然距离列宁比汽车还要近,因此,侦查人员认为,即使杀手是一个高度近视的人,这么近的距离开枪也不可能不命中目标!侦察结果是,卡普兰开了四枪,其中两枪击中列宁。档案中还有对卡普兰的同党В·诺维科夫的审讯记录,文件上说,诺维科夫当天换上了一件水兵的海魂衫,负责在列宁讲演的车间门口阻挡人群,掩护卡普兰向列宁开枪,这就是那个在电影中高喊:“大家不要拥挤,让列宁同志先走!”的男人。他的交代材料原文是这样的:“卡普兰和一个叫谢苗诺夫的人告别后就走向正在集会的工厂,我先和谢苗诺夫呆在一起,然后他让我呆在马路的另一侧,等待刺杀的枪声,然后向他汇报结果。谢苗诺夫自己就在莫斯科一个叫多米林诺地区的居民住房里等待消息。大约20分钟后,听到了几声枪响,是三声还是五声我记不清了,接着就从工厂的门口涌出很多人,我在人群中看到了卡普兰。她从随身携带的皮包中取出香烟,点燃抽了起来。正在这个时候,我看见一个红军战士认出了她就是刺杀列宁的杀手,跑上前来抓住了她。接下来又冲上来一些红军战士,他们费了很大的劲才挡住冲上来的工人,不然卡普兰就会被人弄死了。”
三天后枪决
俄罗斯作家兼学者尤里雅·史卡列娃女士在她的研究著作中曾经证实说,卡普兰在被逮捕后三天遭枪决。行刑的现场就在克里姆林宫内,当时开来一辆轻型卡车,执行的枪声被卡车马达的轰鸣声掩盖了。卡普兰死后,她的尸体没有掩埋,而是被塞进一个铁桶里浇上汽油焚烧了。我在莫斯科还看到一篇俄罗斯学者写的历史研究文章,说卡普兰在最开始的审讯中就承认,向列宁开枪的凶手就是她。并且她宣称,她之所以刺杀列宁就是因为她坚决反对十月革命,刺杀计划是1918年2月她在辛菲罗波里疗养的时候,立宪议会的领导人与她谈话之后制定好的。我还在另外一份文件中见到这样的说法:“卡普兰在接受审讯的时候承认,立宪议会认为列宁出卖了革命,他的行为偏离社会主义思想几十年。”但是,卡普兰强调,开枪的决定完全是她自己做出的,没有任何党派具体指使。
这是当年负责羁押和审讯卡普兰的红军秘密机构——契卡负责人的记录,那上面这样写道:“这是克里姆林宫大院内的一所临时的特殊重犯监牢。我们当天中午将卡普兰牢房门上的大铁锁哗啦啦地打开,沉重的巨大的铁门的门轴发出搅拌机一样的闷响,克里姆林宫卫队长高声喊到:‘犯人卡普兰,到门口来!’卡普兰脸色苍白,头发有些蓬乱,她的脚上已经戴上了脚镣,她艰难地向门口挪着脚步。这个时候,我们的汽车引擎的声音从牢房外边的空场上传来,这次,她可是没有想到,这辆汽车不是来给她换监狱,或者是接受提审什么的。今天,上面已经决定,要处决她!”
在莫斯科采访过专门研究这段历史的学者尤里雅·史卡列娃女士,她告诉我说,她搜集到的资料显示,当时负责审问卡普兰的苏维埃红军契卡人员一心想撬开她的嘴,留下来的文字记录中,曾经有一段他们事前拟订审讯的宗旨,就是要让卡普兰最终供认出她是英国间谍派来的杀手,并且让她招认出幕后的指使人或者刺杀列宁的策划人是谁。
1918年9月3日,卡普兰未经任何审判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院内的一个角落里被执行了枪决。当年契卡负责人的记录里有这样的文字:“这次,我们没有将她带到任何地方去,而是就在原地,在距离亚历山大罗夫花园不远的地方(过去这里是那些贵夫人们打着圆形的带花边的遮阳伞散步的地方,)将她枪毙了。”尤里雅·史卡列娃对我说:“遗憾的是,卡普兰没有来得及将自己的秘密,也许是一个时代的秘密讲述出来,就被枪毙了,这不仅对历史,而且对苏维埃政权也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因为,事件的真相并没有完全大白于天下,死刑的执行太快了,以至于草率。卡普兰将自己的秘密带进了坟墓,而历史也将这个女人载入史册。因为她的名字后来不仅被写入苏联时期所有的教科书,还拍出一部电影《列宁在1918年》。也就是从那天起,苏维埃国家乃至后来的苏联,所有小朋友的课本里都有这样的文字:‘就是这个女人刺杀了列宁爷爷。’”

(三)

谢选骏指出:犹太人卡普兰可能不知道,根据几十年以后的解密文件,列宁具有四分之一的犹太人血统。如果她早知如此,会不会放过这位和她一样喜欢使用暴力手段的同胞呢?犹太人刺杀四分之一犹太人列宁,所以四分之一犹太人希特勒也要刺杀全部犹太人——无形之中为他的“倒师”列宁同志报了仇——这也算是历史力学的体现。

2018年5月13日星期日

谢选骏:共产党为什么不如日本人


日本是第三期中国文明的前驱,花了五十年时间(1894—1945年)力图整合中国却最终失败了。共产党乘虚而入,占据了日本在中国开拓的战略空间,迄今已有七十年(1949——2018年)。但是,共产党在发展中国文明上的成就,却远远不如日本人,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共产党缺乏独立精神,只会人云亦云,因而无法创新,只能拾人牙慧,故步自封。
《中央高层智囊:深刻认识中国与日本发展的差距》(刘应杰《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10)报道:
通过在日本的访问、考察、接触和了解,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对日本发展的看法和评价不能简单地被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表象所掩盖。总体上,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高度发达文明的程度。与此相对照,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与日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中国发展的定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自己,高度重视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的深刻教训,更加重视生态环保和社会发展,全面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
近期,我们组团到日本进行21天的考察调研,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题,到有关政府部门、企业、大学、研究机构访问交流,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到东京、大阪、福冈等地参观考察。总的感受是,虽然日本经历了20多年的经济低迷,被称为“失去的20年”,但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到高度发达文明的阶段,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与日本还有巨大的差距。我们必须时刻自省自警自励,学习借鉴日本的长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自己。
正视中国与日本发展的巨大差距
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和野村综合研究所是两家知名的民间智库。我们访问交流时,学者们都对日本的经济发展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横井正配是野村综合研究所的中国区域担当部长,他一半时间在中国,一半时间在日本,他说感觉两边落差非常大,中国的发展是朝气蓬勃,日本则是死气沉沉。中原丰是三菱综合研究所的副社长,他比喻说,日本是一个“日出的国家”,但现在却是太阳下山的国家,而中国则是太阳当空的国家。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日本许多有识之士都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抱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在研究日本面临的问题症结,并寻找着重振日本雄风的未来。
访日之前,我们研究了中日经济发展的对比,可以说中日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彼消此长的过程。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破裂,此后进入了长期的经济低迷时期,被称为“失去的20年”,深陷经济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过去2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达到10.5%,而日本只有1.1%。1987年,日本GDP超过前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经济占全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94年最高峰时的17.67%,逐步下降到2010年的8.7%;中国经济占全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91年的1.83%,逐步上升到2010年的9.3%。1994年日本经济总量相当于中国的8.55倍,达到战后以来的历史顶峰,随后中日经济差距迅速缩小,1997年日本GDP降为中国的4倍多,2002年降为中国的2倍多,2006年降为中国的1倍多,2008年之后两国GDP已比较接近。1990年中国居世界经济第10位,1995年超过巴西、西班牙、加拿大上升到第7位,2000年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6位,2005年超过法国和英国居世界第4位。2007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3位,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今后几年,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世界各国公认,中国的崛起不可阻挡,中国长达30多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正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和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不振,使得国内外许多人看好中国,而看衰日本,甚至有不少中国人也认为,中国即将全面超越日本。
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和日本的发展?这是访日前后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的问题。通过在日本的访问、考察、接触和了解,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对日本发展的看法和评价不能简单地被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表象所掩盖,日本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像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深陷泥潭”,相反日本经济运行总体还比较平稳,经济社会发展都进入到有序运行的轨道,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精细化的程度。日本的就业相对比较充分,人民生活比较富足,国民心态比较平和,社会秩序安定和谐,城乡地区之间发展比较均衡。总体上,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高度发达文明的程度。与此相对照,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与日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第一,经济实力方面存在巨大差距。
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但中国的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多,反过来日本的人均GDP是中国的10倍。2010年,日本人均GDP是42150美元,而中国只有4260美元。日本在世界上的高收入国家中名列前茅,而中国仅排在第120位左右。日本经济方面的巨大优势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工业制造、金融实力、技术优势。这是日本维持世界经济霸权的三大支柱。
一是强大的高端工业制造能力。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的中村裕彦先生说,日本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上的高端制造大国?因为日本没有多少资源,能源自给率不到20%,粮食自给率只有28%,要维持日本人的生存,满足能源和粮食的进口需要,就必须发展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制造业,这是日本的生存之道和生命线所在。日本正是以这种深刻认识和进取精神,牢牢占据世界制造业的高位。工业实力和强大的制造能力成为日本最重要的王牌。工业制造业的高度自动化,使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械设备和工业机器人制造大国。世界500强企业中,日本共有68家跨国企业上榜,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位。日本产生了一大批世界知名公司和品牌,如丰田、三菱、日产、索尼、东芝、松下等,其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精益求精,享誉全球。在日本工作的中国教授告诉我们,日本产品很少有质量问题,更不可能有假冒伪劣,同样的产品各地价格也相差不多,顾客尽管放心购物。日本制造成为品牌、技术、质量的代名词。
二是强大的金融实力。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确立了世界金融帝国的地位,后来虽然受到泡沫经济破裂和金融危机的冲击,但金融实力依然强大。日本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2010年,日本的海外净资产总计为3.07万亿美元,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5.8%。
三是强大的技术优势。永远保持技术领先优势,这是日本手中的核心王牌。日本提出“技术立国”战略,在研发领域始终保持世界至尊地位。日本的研发投入占全球研发投入总量的20%,而其人口只占全球的2%。日本的科研投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4%,其中77%来自企业,而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平均水平只有2.3%。全球十大发明型企业中,有八家在日本。其专利发明集中在电子、机械、精细化工、纳米新材料、能源与环保等高科技行业。在可见的将来,日本的技术领先地位难以动摇。
第二,日本处在现代化的领先地位。
访问日本期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日本完善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发达的综合性立体交通体系。日本全国近1.28亿人,居住在面积只有37.78万平方公里的列岛上,而且还主要集中在本州岛上,但到处的交通都很通畅,包括东京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几乎看不到长时间堵车的现象。主要是因为,虽然日本汽车工业发达,居民家庭汽车拥有率很高,但大城市地下铁路、地上高架轻轨构成了一个立体交通网,到任何一个地方都很方便,人们出行首选的是轻轨和地铁(日本人都叫电车),很少有人会开车上班,甚至一些大公司的经理、政府的高官也都乘坐地铁。我们在东京的几天活动,充分体验到了地铁和轻轨的方便之处。日本人很为他们完善便捷、节能环保的基础设施自豪,并认为日本在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方面具有向其他国家出口的优势。
日本在城乡、区域发展方面已达到了比较均衡的状态。从南到北,沿途所见,各地区发展都很现代化。日本的农村一样能够享受现代化发展的成果,交通便利,服务设施比较完善,生活水平与城市差别不大。与此相对照,中国的城乡、区域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特别是中国还处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流动的阶段,仅消化吸收这庞大的农村人口,最终达到城乡之间的相对均衡,恐怕就需要两三代人、几十年的时间,这就充分体现了中国与日本现代化的差距。
第三,日本在生态环保方面的突出成就。
日本虽然是一个地域狭小、自然灾害频发和多山的国家,但生态环保做得非常好。人们具有非常强烈的环保意识,每个人都自觉地保护环境。穿行在日本的城市之间,高速公路许多时候是在山洞和桥梁之间通过,所见山峦到处都是森林覆盖,一片郁郁葱葱。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达到64%,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日本非常重视绿化,即使在繁华的东京,高大的树木、整齐的草坪、大片大片的绿色也尽收眼底,似乎有土地的地方就被绿色的植物所覆盖。
访问日本真正地感受到什么是整洁干净。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这大概是我们中国人到日本的强烈感受。据介绍,日本是世界上垃圾分类管理最严格的国家,家家户户自觉对垃圾进行分类,按时定点收集,甚至街道上的垃圾筒也不多,人们出门都自觉地带着塑料袋,把准备扔的垃圾保存起来,放在有收垃圾的地方。在任何地方,都看不到乱扔垃圾和随地吐痰的现象,也没有如美国纽约地铁乱写乱画的问题。
日本更是十分强调节约的国家,全民具有强烈的节约意识。日本的饭菜都份量较少,刚好够一个人吃即可,即使是大家一起聚餐,所点食物也是够吃就好,不会出现吃不完浪费的现象。日本人认为,他们的资源和食物有限,虽然现在已经非常富裕,但视浪费为犯罪,良心上感到不安。对比中国人餐桌上的巨大浪费,真使我们感慨万千。这次东日本地震海啸和核辐射,造成电力普遍紧张,日本人更是感到了能源的紧缺,提倡和推行各行各业和全社会节能,办公室、家庭和许多公共场合都只开一半的灯,虽然没有强制,但人们都非常自觉地实行。日本一些企业都配备有能源管理师,负责落实节能标准。交通节能也是日本节能的一大领域,政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国民自觉不开汽车,现在骑自行车在日本又流行起来,既节能,又减少污染,还可以锻炼身体,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日本是世界上节能减排做得最好的国家,其能源使用效率相当于中国的15倍之多。
第四,日本是世界上最和谐有序的国家之一。
日本社会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有序。交通人流都在无形中听从一个指挥,就是都遵守规则。在大城市的街道上很少能看到警察,各个路口只有红绿灯在指挥交通,绿灯亮时发出一种“啼嘟啼嘟”的声音,提醒盲人可以过马路。汽车和行人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无论是市内还是市外的车流,看不到如中国常见的不断强行并线、超车、夹塞、甚至进入逆行道往前超车等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据说日本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很低,在世界上也是交通事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从表面上就可以看到,日本是一个很守规则的社会。
在日本访问旅行,中国人经常会问,这里安全吗?东西会丢吗?在日本人的心目中这都是不成问题的问题。日本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国家,安全根本不是问题。陪同我们的人说,他在日本生活二三十年,基本上没有碰到过丢东西的现象。中国人总是说,你帮我看着东西。可日本人不明白,东西你看它干嘛。在日本的机场、饭店、宾馆等各个地方,经常可以看到放着没人看的行李,旁边人来人往,并没有人觉得东西不安全。陪同的人告诉我们,在日本没有人家装防盗门,窗户上也没有防盗网,因为他们不担心会被盗。我们专门看了街上停放的自行车、摩托车,有些是上锁的,也有不少是不上锁的。这也印证了日本社会的安全。我们感到,在日本真使人有一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感觉。
日本还是世界上最公平的国家之一。日本朋友甚至开玩笑说,我们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人们不管是从事哪行哪业,工资收入差别不大,而且非常透明,没有工资外的灰色收入。要知道日本人的收入很容易,只要知道他大学毕业时间和年龄就可以了。一般来说,大学刚毕业每月收入20多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1.6万多元;30多岁的人一般收入30万~40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2.5万~3.3万元。据日本的教授讲,一般资历比较高的教授的收入与日本首相相当,都是一年1200万日元左右。日本实行严格的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遗产税率从10%到70%,这些都成为调节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因此,日本的基尼系数比较低,大约是0.285,属于世界上收入差距最小的国家之一。
日本还是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之一,一直处于最清廉的前30个国家之列。日本还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高的国家,女性的平均寿命为85.33岁,男性为78.33岁,均创下全球最高纪录。
第五,日本具有很高的国民素质。
人们普遍承认,日本的国民素质很高。这首先与日本的教育水平高有很大关系。高中毕业的学生大多数都可以上大学,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一半左右。日本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几点特别突出:一是讲礼节。对人非常有礼貌,赴约非常守时。日本人的鞠躬世界闻名,商场、宾馆、饭店总可以看到服务人员对客人鞠躬致谢。在日本几乎看不到无礼的举动或粗鲁的行为举止。二是重信用。日本人诚实守信,在商业买卖中几乎不会发生欺诈行为,坑蒙拐骗的事情绝少发生。日本的企业也以讲究信用、产品质量精良著称于世。三是严格自律。日本人的口头禅是“不给他人添麻烦”,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并尽力做到尽善尽美。在日本看到街上的小汽车,都是擦得干干净净,每家每户每个商店门前也都是收拾得干干净净,这也是“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具体表现。在日本的大街上、地铁里,看到的上班族都是西装革履,日本人喜欢穿西装是一种自律的文化要求。令我们惊奇的是,出租车司机也都是西装领带,和公司白领没有差别。日本人工作负责,讲究效率,勤勉敬业,精益求精,工作中加班加点成为常态,而且都是人们的自觉行为。四是团结精神。在日本,给人的感觉,这是一个高度一致的社会,根本没有如其他国家那样的不同民族、种族、语言、文化上的差别,更没有这些方面的社会冲突。日本人具有一种团队精神,大家都融入到集体行为之中,为了集体的和社会的利益,甘愿放弃自己的个人利益。日本民族始终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有非凡的适应能力,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这些都是日本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因素。
日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深层问题
日本之所以经济长期低迷,有它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这也是我们这次访问日本时另一方面的重要感受。
一是日本泡沫经济破裂,产生了长期的严重后遗症。
谈到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就要追溯到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的影响,而之前的“广场协议”则是一个重要转折点。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经历了战后高速增长期后又出现了“辉煌的10年”。日本产品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尤其对美国形成了巨额贸易顺差。美国迫使日本达成出口“自愿限制协定”,但效果不佳。1984年底,美国对日贸易逆差突破1000亿美元。1985年9月,美国加上英、法、德与日本签订“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大幅升值。到1988年日元兑美元几乎翻了一番,从238∶1骤升至128∶1。一方面,日元升值造成日本企业大肆进行海外投资,购买美国资产;另一方面,出口减少造成经济增速下降,日本大幅调低利率,实施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上大量国外热钱流入,导致金融资产和房地产价格飞涨。日本股市价格5年间增加了3倍,房地产价格上涨了2.4倍,国家资产几乎翻了一番,日本经济呈现“眩目的辉煌”。1990年,日本的地价市值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的4倍,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破裂,股价和房地产价格一路狂跌,银行资产大量缩水,不良贷款增加,经济急剧下滑,跌入衰退的深渊难以自拔。有人把这次泡沫经济破裂称为“二战后日本的又一次战败”。之后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更使日本经济雪上加霜。银行不良债权久拖不决,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日本成为世界上政府负债最高的国家,2010年政府债务总额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27%,所幸国债96%是由日本国民购买的。日本经济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低迷,至今还看不到景气和恢复的迹象。
二是有限的国内需求,制约了日本经济发展的空间和余地。
日本经济长期依赖外需,出口商品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一直保持贸易顺差国的地位。日本强大的制造能力和有限的国内需求形成了一大矛盾。经过长期的现代化发展,日本的国内发展已经达到饱和的状态。我们在日本很少看到有新建的楼房和新修的基础设施,许多地方多少年都保持原样,强烈地感受到日本的发展已达到完善成熟的程度,没有多少发展的空间和余地。
三是日本政权频繁更叠,缺乏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日本政府这些年来如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除了小泉纯一郎首相从2001年到2006年任职5年多之外,其他的首相任职长的一年左右,短的几个月时间。自民党一直长期执政,近年来民主党上台。我们接触到的日本各界人士都普遍反映,日本政治的发展落后于经济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政权不断更换,任职太短,由此造成长期发展规划的缺失,政策朝令夕改,这成为影响日本发展的突出问题。
四是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现象,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口数量不断减少和老龄化加剧,成为日本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一方面,日本的生育率呈下降趋势,许多青年结婚都到30岁之后,平均每个妇女仅生育1.37名孩子;另一方面,日本又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这就使得老龄化趋势加剧。目前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24%,差不多每4个人中就有1位老人。在日本访问,可以看到一个常见的现象,出租车司机大部分是老年人,公路收费站的收费员是老年人,宾馆服务员也大多是老年人。老龄化必然使日本经济发展后继乏力。
五是日本经济依赖“中国特需”,但又与中国处在复杂的关系之中。
现在,中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国,与中国的贸易占日本贸易总量的近20%,日本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国,对日本贸易占中国贸易总量的10%,中国还是日本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对于出口导向的日本经济来说,越来越依赖于中国,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和进口扩大,被日本称为“中国特需”。但是另一方面,日本在军事战略上又依赖美国,构筑起日美同盟。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各种原因,中日两国关系错综复杂,两国国民感情不和,媒体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都在影响和制约着中日关系的发展。
日本经济发展对中国的镜鉴和启示
通过中日发展的对比,更加深了我们对我国发展的认识,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清醒地认识中国发展的定位。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空前提升。中国的发展引起全世界的惊叹,也令我们感到自豪。现在到国外去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到处都可以看到中国人,到处都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的商品。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也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想方设法吸引中国游客。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中国拥有的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等等。世界对中国的看法正在改变,中国人也在改变对自身的看法。国外有不少媒体报道,中国在许多方面已经具备了发达国家的特征,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在有人宣扬“捧杀论”的同时,也有人在鼓吹“崩溃论”,认为中国经济即将崩溃。作为中国人,应该冷静清醒地看待中国自身的发展定位。总体上看,中国仍然并将长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几代人的差距,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要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还处在艰难的爬坡过坎阶段。我国人均收入刚刚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较低水平,要迈过“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还必须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辛努力。
第二,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自己。
“知耻而后勇。”看到与日本发展的巨大差距,我们更应该自省自警自励,奋起直追,埋头苦干,紧紧抓住中国发展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自己。虚心地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和经验,创造性地为我所用,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痛下决心提升中国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牌质量,加快中国制造由低中端不断向中高端攀升。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端制造中占有重要位置,成为世界制造强国。这里要特别提到日本的企业家精神,他们骨子里追求自己制造产品的完美品质,为达到在同行和客户眼里的称誉,而不惜把99.99%的精力用在0.01%的产品提升上,真正做到精益求精。日本公司老板一般不会整天待在办公室里,而是经常身穿工作服在生产第一线解决问题。中国企业家和中国制造业还缺乏这种精神,而又特别需要具有这种精神。同时,我们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特别是综合性的公共立体交通体系。由于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中国不可能也不允许大量发展私人汽车,否则将出现一场“汽车灾难”,一些国家的前车之鉴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第三,高度重视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的深刻教训。
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而最大的危险在于泡沫经济。导致日本泡沫经济破裂有几个关键因素:一是日元短期内急剧大幅升值,造成国家财富迅速膨胀和放大;二是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金融泡沫扩张;三是房价急剧大幅上涨,造成严重的房地产泡沫。结合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更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对国家宏观调控来说,管理好通货膨胀十分重要,而管理好资产泡沫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按照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的原则,逐步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基础上的基本稳定,防止人民币短期内大幅升值引起热钱过度炒作;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切实加强金融审慎监管,始终注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坚持住房“民生+消费”的基本属性和发展定位,限制住房的资本属性和投资需求,防止和消除房地产市场泡沫,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第四,更加重视生态环保和社会发展。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能源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严重,节能减排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我们要学习日本的经验,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国应该成为一个十分注重节约而不再是一个浪费的国家,使节约成为深入人心的观念和国民的自觉行动。对比日本的节约,中国的浪费令人痛心。尤其是中国人大吃大喝的浪费,讲摆场比阔气的浪费,贪大求洋不计成本的浪费,需要痛下决心加以治理。中国要在植树造林和绿化方面下一番大功夫,并将其作为各地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有良好的社会秩序,要把社会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增强人们的安全感与社会的和谐度。收入分配已成为关系中国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大问题。借鉴日本的经验,必须下决心解决中国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的问题,特别是部分社会成员不当过高收入的问题,加强国家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真正建立起促进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的机制。
第五,全面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入境游和出境游快速发展,中国国民的素质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其不文明的行为也为许多人所诟病。全面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已经成为我国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我们要从最基础的抓起,首先是讲诚信,其次是守规矩。诚信是道德的基础,守规矩是法治的基础。一个人没有诚信,一切道德无从谈起。一个人不守规矩,法律也就成了一纸空文。人们常常感叹,中国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道德滑坡,坑蒙拐骗、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行为严重污染和败坏了社会风气。因此,我们要在加强法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道德建设。建议制定《国民道德建设基本纲要》,重新进行一些最基本的道德普及性工作,比如,如何走路开车、如何礼貌地与人相处交往、如何讲实话不讲假话、如何工作学习,等等。中国的许多交通事故都与不守规则有关,要从遵守交通规则抓起,培养中国人的规则意识。要下大力量抓中国的国民素质教育,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提高中华民族的文明水平。
第六,中日经济合作具有巨大的空间。
中国与日本经济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很大的互补性。日本拥有先进的技术、管理和人才优势,中国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不断发展的国内市场,这些都提供了中日经济合作的巨大空间。节能减排、生态环保、技术创新这些方面,都是重要的合作领域。应该将中国的市场优势与日本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和管理更好地结合起来,推动两国的经济合作不断拓展。日本近年来出现了新的产业转移趋势,一个基本的考虑是产品设计研发必须靠近市场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设计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因此,日本企业的研发中心出现了向中国等国家转移的趋势。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国外产业转移的新机遇,加快提升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延伸阅读
本世纪最大谎言!日本经济失去20年实为创新20年
在汤森路透评选出的《2015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单里,日本以40家高居榜首,力压美国的35家。而中国内地无一入围。
在中国媒体上,我们见到的日本是“失去的20年”,经济衰退、创新能力丧失。
但在我们唱衰日本的时候,他们正在“为未来投资”。
经济实力的比拼,从来不靠GDP。而是技术话语权和产业链掌控力。从这一点上,中国的骄傲来得越早,未来会摔得越重。
这些年,全球都在货币放水,也就是用债务刺激经济。但拿日本和中国来对比:
日本放出的水流进了产业整合、重组、创新、研发环节;
中国的放水流进的大多是地产、基建和“城市化”。
简单总结:日本的债务附着的资产是“技术产能”,中国的债务附着的是“土地产能”。
二十多年前,日本也经历过疯狂的地产泡沫,给日本经济造成了巨大创伤。但即便跟那个时候的日本比,中国当前情况也不可同日而语。
日本当时已经构建了世界一流的技术体系,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并没有充足的技术储备作为后劲。
这些年来,无论在地产基建方面,还是产业发展方面,中国都在想通过投资的大跃进实现“跨越式升级”。这些投资,有多少真正流入了创新研发环节,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但是接下来,中国要面对的正是地产泡沫的残局和老龄化的到来,中国拿什么来应对?
我们了解一下日本是怎么做的。
日本的创新方向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第一财经的王珍曾分析,在全球消费电子领域地位的衰退,让人怀疑日本企业的创新力。但实际上日本的创新方向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虽然日本电子企业在大众市场衰退,但在上游核心部件和商用领域里的话语权却在提升。而且,这种优势随着新技术的普及,将会转化为大众消费市场的竞争力。
暂别大众消费,强化上游核心
目前,在全球彩电、手机、冰箱、洗衣机和空调行业的排行榜上,日本企业已经不再名列前茅。韩国企业狂飙突进,三星、LG是全球最大的彩电供应商,三星还与美国苹果公司成为智能手机的霸主;中国企业也不断追赶,甚至实现超越,格力、海尔已分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用空调和冰箱冷柜供应商,TCL、海信以及华为、联想则在分别冲击全球彩电和手机的前三强。
日本企业正从B2C领域,逐渐向B2B领域扩展、转型。松下从家电DNA,扩展至汽车电子、住宅能源、商务解决方案等领域;今后,夏普将转向健康医疗、机器人、智能住宅、汽车、食品、水、空气安全领域和教育产业;索尼复兴电子业务的计划遭遇挫折,电子领域今后将强化手机摄像头等核心部件。
日本原有产业体系受到国内老龄化和国外低成本的冲击,在人们眼中“失去的二十年”里,日本的创新方向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是医疗领域。索尼虽然复又亏损,但参股奥林巴斯后,双方联合研发医疗内窥镜,已在该领域占据全球80%~90%的市场份额;日立的核电业务有一种叫阳子技术,可精准地控制距离,对准人身上的癌细胞来照,不会伤害正常的细胞;京都大学有一位中村教授,前几年因干细胞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凭一个细胞就可复制出健康的心、肝等器官。
其次是创能、蓄能领域。风靡一时的特斯拉电动汽车,电池是由松下提供的,松下还与特斯拉合资在北美建设一座生产电动汽车电池的超级工厂;松下、三菱等还在研发氢燃料电池,今后一旦石油供应不足,日本的创能、蓄能技术将在全世界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三菱电机发明了可涂沫式电池,将一种新材料涂到墙上,墙就可发电,涂到汽车上,汽车就可以发电,那么今后人身上穿的衣服也可以发电,多余的电可以并入电网。
机器人也是日本着力打造的新兴领域。安川电机原来是马达、发动机的生产商,现在已成为全球四大机器人企业之一。据陈言介绍,安川已经发明了一种可穿在身上的服务机器人,比如,原来一个人只能抱起30~40公斤的东西,穿上后就可以有70~80公斤的抱力,能够轻易地搬抬家中的老人;登山腿不够力,脚穿上这种设备,机器人就会帮助你登山。
日本公司已从家电业摆脱出来,特别在医疗、能源、机器人领域实现突破,为下一步的盈利打下基础。
“日本,仍然有创新力。”日本企业研究专家陈言分析:一是日本已经完成资本积累;二是有学术积累,日本发现了问题,找全世界的高手来帮忙解决;三是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积累。
电子业:为“创造未来”而投资
虽然日本电子企业在B2C市场衰退,但如果以为日本企业已经失去了竞争力,那是错觉。
日立、东芝是较早向B2B(商用)领域转型的日本电子巨头,它们向智能电网、电梯等基础设备等领域转型,业绩平稳增长。松下近年从B2C向B2B转型的力度也很大,已经扭亏为盈。去年,松下的汽车电子、住宅相关业务成长迅速,家电业务的收入贡献只占23%。
如今,日本企业依然在核心零部件、上游化学材料方面保持优势。夏普、JDI(Japan Display)的液晶面板,松下的锂离子电池,索尼的摄像头,旭硝子的面板玻璃······许多明星零配件,隐藏在智能手机、超大屏幕电视、平板电脑、电动汽车等产品里。
中国制造商多数采购日本高端零部件,产品线涵盖范围广泛,从显示屏到WiFi模块,再到微小的储能电容陶瓷等不一而足。拿中兴来说,该品牌部分手机的显示屏购自日本夏普,镜头组件则交由索尼生产。
比起苹果或者三星,中国智能手机中使用的日本零部件更多。
靠核心零部件赚钱“保留火种”后,下一步日本电子业将为“创造未来”而投资。
为了扩大汽车电池和能源业务,松下2014财年(截至2015年3月31日)将投资1090亿日元,包括在北美与特斯拉合建电动汽车电池的超级工厂,第一批产品预计在2017年下线。
索尼宣布将投资350亿日元,提升积层型CMOS影像传感器产能,将索尼的影像传感器生产能力由目前每月60000片晶元提升至68000片晶元,增强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部件供给。10月,索尼又推出用于车载摄像头的影像传感器,将积极拓展车载市场,新产品计划于2015年12月量产。
避开终端市场竞争激烈的“红海”,扩展上游高附加值核心部件的“蓝海”,日本电子业正在从亏损的泥潭中抽脱出来,积累资本为未来而投资。按松下的中期规划,2015财年(截至2016年3月31日)运营利润率要达到5%,经营现金流要达到6000亿日元,之后可以为未来进行大力的投资。
技术储备已经在推进。松下电器社长津贺一宏称,为了解决环境问题,预计各国在氢气、水、空气三个领域的投资,到2030年达到100兆日元的规模,松下已展开相关课题。第一个是氢能源利用技术,“现在,安全并且高效的氢气贮存、释放器件的开发正在进行。如果能够实现,氢能源将用作汽车燃料,这会有助于加速普及所谓的‘终极环保型汽车’”。
第二个是跟安全饮用水生产相关的技术。现在正在开发的是将地下水的有害物质用太阳光净化的技术。一旦实现,将能够降低安全饮用水的生产成本。第三个是有关柴油机废气净化的技术。柴油汽车传统的净化触媒需要使用贵金属,而松下开发了不用贵金属的新触媒,新触媒既成本低,又有效削减PM2.5。
除了向B2B领域转型,日本电子企业的文化正从封闭走向开放、合作。从夏普引入三星、鸿海、高通的战略投资,到松下与特斯拉合作,再到索尼音乐也向苹果iTune平台开放。松下将于2015年废除员工序列制,而夏普也在改革激励机制,激活“百岁”的机体。
机器人应用:从产业到服务
日本在机器人领域的领先,是通过几十年的研发积累下来的
日本的机器人也越来越多地活跃在中国工厂的生产线上。据了解,日本在全球产业机器人市场中所占份额已经超过50%。
如今,日本机器人产业已从工业机器人,向服务机器人扩展,以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同时,积极扩张包括中国在内的海外市场,把握制造业升级的机会。
日本安川电机是全球四大机器人企业之一。主要机器人产品包括焊接、点焊、喷涂、组装等各种工业机器人,尤其在汽车、电机和半导体相关行业。安川拥有机器人伺服器等核心技术,2013财年的累计出货量达29万台。
除了日本总部,安川还在泰国曼谷、中国成都设立了海外中心,提供本土化服务。除了工业机器人,安川电机还在发展用于医院等领域的服务机器人,并从日本扩展到欧美市场。
当前,日本1.27亿人口中,每4个人就有1个是65岁以上老人。养老看护需求迅速扩大。在这种严重老龄化的情况下,仅靠人力完成看护工作既不可能亦不经济。为此,日本打算将机器人技术广泛应用于养老,一方面解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培育先进的家用机器人产业。
例如,运用机械外骨骼技术,可以研发出病人和老年人“穿戴”的机械外衣,用以辅助病人和虚弱老人行走活动;运用人工智能和动力设备改造老人常用的购物小车,可以使购物车能够自行伴随老人活动,甚至辅助老人行走;家中的看护机器人还可以通过视频监控、智能识别和分析系统,判断出老人是否跌倒摔伤或突犯疾病,并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要实现这些功能,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还需要大量医疗看护经验和数据的积累。
同时,这期间研发的技术除了用于家庭,也同样可以用于产业机器人甚至其他方面。例如,机械组成的“外骨骼”不仅可以帮助虚弱的老年人恢复活动能力,也可以成为打造“未来战士”、使士兵力量倍增的工具;而对人体行动的识别、判断和分析,则显然具有广泛的产业和军事潜力。
日本原本在机器人领域就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根据日本政府统计,截至2011年,日本的产业机器人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在50%~57%之间(根据不同计算标准有所区别)。目前,家用机器人尚未形成有效的国际市场,但随着技术进步,消费级的机器人总有一天会走入人们家庭。届时,日本在此领域的先发投入,就有望带来超额回报。
附:《2015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单
2015 年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单由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分析编制而成。评定标准包括专利总量、专利授权成功率、专利组合的全球覆盖率,以及基于引用的专利影响力。
亚马逊今年首次入榜。IBM、西门子等巨头今年落榜。可见其严格程度。
中国内地在去年的评选中曾有华为首次上榜,今年再度缺失。台湾则有联发科一家入围。
全球各国入围数量:
日本40家;美国35家;法国10家入围;德国4家;瑞士3家;韩国3家;加拿大、比利时、台湾、荷兰各1家。

谢选骏指出:日本是第三期中国文明的前驱,花了五十年时间(1894—1945年)力图整合中国却最终失败了。共产党乘虚而入,占据了日本在中国开拓的战略空间,迄今已有七十年(1949——2018年)。但是,共产党在发展中国文明上的成就,却远远不如日本人,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共产党缺乏独立精神,只会人云亦云,因而无法创新,只能拾人牙慧,故步自封。

2018年5月9日星期三

谢选骏:欧洲王室正在改良血统


由于长期近亲通婚,欧洲王室遭受遗传疾病侵袭,频临绝种,为此需要引进新血,而黑人血统最接近人类干细胞,因此充满了原始活力。

欧洲文明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加上了休止符,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了欧洲的盛世。由此看来,二战之后兴起的政治正确主义不是无的放矢的,因为只有好好保护了黑人,才是保护了白人的长久未来。因为黑人虽然原始,却也接近人类干细胞,因此充满了原始活力。

从遗传学的角度看,“社会意义的缺点”,可能正好是“生物意义的优点”。为了拯救欧洲,请拥抱黑人吧——白人亲属就别来凑热闹了!

《揭秘哈里王子未婚妻:美国人,黑人血统,奔放女演员,还离过婚》(搜狐2017-11-28)报道:

看看新闻消息,昨天(1127日),英国白金汉宫发出一纸告示,宣布33岁的哈里王子已经在本月初和36岁的美国女演员梅根·马可订婚,明年春季就会举行婚礼。王室还宣布,哈里王子婚后将居住于肯辛顿宫内的诺丁汉郡小别墅。目前,威廉王子一家也住在肯辛顿宫。更具有纪念意义的是,这里曾是威廉和哈里王子的母亲戴安娜王妃生前的住所。

事实上,不久前,哈里刚刚承认自己与梅根恋爱时,梅根的黑历史就被扒了出来:以前是美国十八线模特兼女演员;离过婚;衣着性感;在美剧《金装律师》里几乎全裸出镜……这路数和哈里的“白富美”前女友团路数完全不同。

梅根出生于198184日,在洛杉矶最乱街区之一克伦肖长大。据说,这地方平均每周有47桩案子,包括谋杀案。现在,梅根家的房子门外都架起了机器,有媒体蹲点采访。

梅根父亲是白人,一度是好莱坞最好的摄影师,离过一次婚,带着一儿一女跟梅根老妈结婚,她妈妈是非洲裔黑人。梅根皮肤不黑不白,小时候在学校里很受种族歧视。

父亲在梅根6岁时又离婚,梅根跟着单亲妈妈生活,心理很早熟,开始了力争上游的人生。 老妈本人就挺强,当旅游中介、瑜伽教练,一边在福利机构工作,一边读出了社会服务硕士学位。

梅根读名校西北大学,学了两个专业:戏剧和国际关系。毕业以后铁了心走国际路线,挤破头到联合国纽约总部实习了一星期,有了这份简历,还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美国大使馆工作过。

不过,梅根很快发觉自己不适合做一板一眼的公务员。于是,她开始闯荡演艺圈。第一个日播剧角色就是肥皂剧,在《犯罪现场调查》当过配角。不过,一直不太红。 直到出演《金装律师》才算有了人气,不过,在戏中走的是性感路线。

当演员没忘高大上的国际路线,她是儿童慈善大使,去卢旺达关爱儿童;去阿富汗看望美军;还支持联合国妇女慈善活动,在大会上演讲过。

此外,梅根也是一个女商人,有自己的服饰品牌,不过走的是亲民路线。

当然,最厉害的是梅根找男人的本事。她的前夫是好莱坞制片人恩吉尔森,是个高富帅。两人恋爱7年,结婚3年。不过,有朋友爆料说,在他们离婚前,男方家人都没跟梅根讲过话。 离婚的原因是,恩吉尔森发现梅根周末跟其他男人约会。

梅根离婚当年,便和北爱尔兰高尔夫球手麦克尔罗伊交往,还和男友一起玩冰桶挑战。

《金装律师》在加拿大拍片,她定居多伦多,男友换成主厨维蒂洛, 这位主厨男友去年3月还在推特上发两人的信息。但5月,梅根就碰到了哈里王子,当时她和维蒂洛还在同居。于是,维蒂洛立刻变成了前男友。

据报道,梅根与哈里第一次碰面是在多伦多的一场推广伤残运动员比赛的慈善活动。两人谈起慈善很投缘,王子很欣赏梅根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立马要了电话号码,并展开攻势,最终两人开始轰轰烈烈的异地恋。

大概一年前,哈里和梅根的绯闻被爆出来,哈里王子大方承认了两人的恋情。此前,梅根还到伦敦进肯辛顿宫见过威廉和凯特,两人很喜欢她,据说梅根很自信,一点没被王室范儿吓住。

此后,哈里还带梅根去见过女王,大家一起喝了下午茶。女王应该对梅根印象不错,所以仅过了一年,就同意了哈里迎娶梅根的要求。

话说,此前这段恋情没几个人看好。不少英国网友在得知哈里和梅根恋爱的消息时,就表示,“这事不可能!英国王室还没这么前卫!”、“她不仅混血,还离过婚,对王室绝对是‘NO’”。

然而,也有网友表示,挪威的哈康王储都跟单亲妈妈结婚了,还接受了对方的私生子,哈里王子怎么不行?

事实证明,如今,就连一向传统的英国女王也接受了“非传统”的孙媳妇,说明现代的王室都不再固守古板的教条,玩保守那一套了。毕竟,王室也得与时俱进。

谢选骏指出:其实,这跟前卫不前卫毫无关系,而是跟“欧洲王室需要改良血统”相关。由于长期近亲通婚,欧洲王室遭受遗传疾病侵袭,频临绝种,为此需要引进新血,而黑人血统最接近人类干细胞,因此充满了原始活力。

网文《欧洲皇室联姻——世界上最复杂的亲戚关系》(大千世界 2014 8期)报道:
 
“欧洲的祖母”传出的皇室病
古代西班牙人曾认为贵族和平民最大的区别在于贵族身上流淌着高贵的蓝色血液。当时古老且庞大的卡斯蒂利亚家族宣称自己的血统是最纯净和最高贵的,因此贵族们常常骄傲地挽起袖子,露出自己手臂上清晰可见的蓝色静脉血管,再加上他们从来不从事体力劳动,养得肌肤雪白,更是将那蓝血凸显得清晰高雅,由此得名“蓝血贵族”。

蓝血贵族不容许这样高贵的血统加入半点儿杂质。这样的情形不只在西班牙,在整个欧洲都大致相同。

1838年,18岁的亚历山大德丽娜·维多利亚成为英国女王。两年后,维多利亚和表哥阿尔拔亲王结婚,这位亲王是德国萨克斯科堡家族的王子,和维多利亚的血缘关系非常近,他的父亲是维多利亚母亲的弟弟。这真是门当户对,也是可怕的近亲结婚。偏偏两人感情很好,一世忠诚,共生育了9个孩子:5个女孩,4个男孩。

待孩子们都长大了,维多利亚便开始给他们安排婚姻。按照欧洲王室约定俗成的规矩,女王的孩子是不可能婚配给平民的,婚姻对象必须在各国的王公贵族里挑选。第三个女儿艾丽斯嫁到了德国,成了德国黑森家族大公爵路易斯二世的孙媳妇,不幸的是这个女儿身上带有母亲遗传的血友病的隐性基因,她为黑森家族生下王子之后,人们惊恐地发现孩子患上了血友病。

同样的惊恐还发生在西班牙。维多利亚的小女儿爱彼特丽丝也嫁入了黑森家族,她的女儿小维多利亚也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小维多利亚成年后嫁给了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源自外祖母身上的血友病基因便进入了西班牙王室,随即出生的西班牙王子亚丰索患上了血友病。

可怕的疾病并没有停下传播的脚步,艾丽斯的女儿们身上也带有血友病的致病基因,大女儿艾琳成为德国皇帝的媳妇之后,又给皇帝生下了一些带有致病基因的孩子。二女儿艾利克斯嫁到俄国,成为沙皇尼克拉斯二世的妻子,同时也将可怕的血友病不远千里地带到了俄国皇室中。

源自维多利亚身上的血友病致病基因通过贵族联姻的方式扩散到4个国家的皇族身上。当时的人们不知道其中玄机,把在皇室中流行一时的血友病称为“皇室病”。也正因为这强大的家族网,维多利亚得名“欧洲的祖母”。

被施魔法者
曾经在欧洲创造了统治时间最长,统治地域最广纪录的封建家族哈布斯堡家族随着1918年奥匈帝国的解体,终于结束了家族王朝的历史。而在这长达600多年的统治期间,哈布斯堡王朝便是靠着复杂的联姻巩固其地位的。这个王朝中有一句经典的座右铭:“让其他人发动战争去吧,而你们,快乐的奥地利人,就去结婚吧!”其实在18世纪,哈布斯堡王朝就衰落了,科学家和史学家们推测这与王朝贵族间近亲结婚和乱伦产子不无关系。

哈布斯堡王朝最后一位直系继承人是查尔斯二世,他的父亲腓力四世是他母亲的亲叔叔,而他的曾祖父菲利普二世也是他妻子的亲叔叔,也就是说查尔斯二世的祖母同时也是他的姑姑,这简直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了。当然查尔斯二世也无须过多称呼自己的亲人,因为他直到4岁才勉强开口说话,而且语意含糊不清,到了8岁终于学会走路。他的身形比一般人矮,而且瘦弱不堪,没有什么治理国家的能力,到了30岁时看上去已经是老态龙钟,全身浮肿,无法站立走路,而且时常遭受幻觉和痉挛的折磨。

即使这样,查尔斯二世还是结了两次婚,因为强大的哈布斯堡王朝需要直系继承人来延续香火。可是天生阳痿的他根本无法让妻子怀孕,因此直到39岁的生命走到尽头之时,他也没有生下一个孩子,哈布斯堡王朝在西班牙的直系从此消亡。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查尔斯二世身上至少带有两种遗传病,一种是肾病,这是他身体浮肿的原因之一;还有一种是激素失衡导致的生长发育迟缓。当然,查尔斯二世身上还有哈布斯堡王朝成员特有的疾病“哈布斯堡下巴”。该疾病的特征是下颌畸形,导致舌头偏大,话都说不清楚。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是近亲遗传的结果,以为是中了巫术诅咒,因此将查尔斯二世称为“被施魔法者”。

从查尔斯二世往前追溯的200年间,直系的11次婚姻中,有9次是近亲结婚,其中两对发生在叔叔和侄女之间,还有两对发生在堂兄妹之间。

16世纪中叶,哈布斯堡王朝分裂成两个分支——奥地利和西班牙。前者占据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史称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后者统治整个西班牙、西属尼德兰、意大利南部、撒丁王国以及美洲新世界,称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整个王朝中的家族成员曾出任神圣罗马皇帝,奥地利公爵、皇帝,匈牙利国王,波西米亚国王,葡萄牙国王、西班牙国王以及意大利、法国、尼德兰、比利时等若干地区的国王、大公及公爵,可以说足迹几乎遍布整个欧洲大陆。

从欧洲的历史来看,王室之间想要通过联姻来实现国家的合并或者联盟的强大,是要建立在同一民族,且双方都有意愿要统一的前提下的。但大多数时候,这样的联姻除了把一些致病基因扩散之外,根本达不到“欧洲一体化”的目的。

可怕的近亲撞击
“疯女”胡安娜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最后一代血统纯正的继承人,自她之后,西班牙王室身上就掺入了其他血液。她就是带着疯狂因子的血液嫁给腓力的。腓力虽然是个帅哥,但他身上依旧有一个明显的遗传特征,那就是“哈布斯堡下巴”。两个带有遗传疾病的人结合在一起,致使一些遗传疾病在以后的联姻中生生不息地发展下去。

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从父亲腓力手中接过了奥地利、弗兰德和神圣罗马帝国,还有那个突出得连嘴都无法合拢的下巴。查理五世对于他自己的这个丑陋特征也颇感无奈,在会见法国国王之前,他为了不吓到对方,只得无奈地先写信给法王打预防针:“我的嘴巴的确总是张着的,但是我不咬人。”

查理五世从母亲胡安娜手中接过了西班牙的统治权,虽然没有继承母亲的疯病,但骨子里的悲观忧郁气质还是让他主动放弃了王位。退位之前,他将强大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国土一分为二,奥地利地区给了弟弟费迪南,西班牙和旗下所有领地则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此后,为了保持王朝的统一,两边一直保持着世世代代的通婚关系。

腓力二世继位后,娶了表妹葡萄牙公主玛利亚,生下了唐·卡洛斯。唐·卡洛斯天生身体右侧发育不良,导致前鸡胸后驼背。同时畸形的还有心态,据说他幼年时就喜欢看活烤兔子的场面,为了寻求刺激和快乐,还曾经把马厩里所有马的眼睛都扎瞎。

唐·卡洛斯16岁的时候摔了一跤,头部受伤,为了清除脑内积液,医生切除了他的部分头骨,这下情况更糟糕了,唐·卡洛斯变得痴痴呆呆,整天在大街上游荡,时而骚扰年轻女性,时而朝贵妇人吐口水,嘴里嘟嘟囔囔骂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一次,因为鞋匠制作的鞋不合脚,他居然命人把鞋子剁碎煮了,然后逼迫鞋匠吃下去。

父亲腓力二世忍无可忍了,只得把唐·卡洛斯囚禁起来。精神错乱的唐·卡洛斯没几年就死了,腓力二世失去了唯一的继承人。

这期间,腓力二世的第一位妻子死了,他先后还有过两段婚姻,其一是与英国女王“血腥玛丽”,在这段婚姻期间,腓力二世得以和玛丽共同执掌英格兰,但他们之间无子。玛丽死后,腓力二世又娶了法国瓦卢王朝的公主伊丽莎白,可是伊丽莎白短命。为保王权,腓力二世不得不再次联姻,这一次,他娶了自己的侄女、奥地利公主安娜。

腓力二世和安娜终于有了儿子腓力三世,并顺利继承了他的大位。腓力三世又与奥地利联姻,娶了自己的堂妹,生了儿子腓力四世。

联姻还在继续,腓力四世娶了自己的奥地利侄女,然后,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被施魔法者”查尔斯二世就呱呱落地了……

1700年,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陨落,但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还在继续内部联姻,坚持了两个世纪。直到弗朗茨·约瑟夫上台,并娶了美丽的茜茜公主。此后,弗朗茨就经历了最可怕的家庭悲剧。

有人说,弗朗茨遭受了伯爵夫人卡洛琳·柯罗丽的诅咒,卡洛琳的儿子参加了1848年匈牙利的起义被判死刑,受刺激的卡洛琳对天呼喊:“天堂和地狱里的神灵们,请替我摧毁皇帝的幸福,让他的家族后继无人,夺取他最爱的人,破坏他的生活,毁掉他的孩子吧……”

但发生在弗朗茨身上的一切与其说源于伯爵夫人的诅咒,不如说源自更早的“疯女”胡安娜。胡安娜那疯狂的血液在子子孙孙身上流淌,令后人抑郁且自杀倾向严重。弗朗茨和茜茜公主唯一的儿子鲁道夫就遗传了这种力量,于1889年在皇家猎苑饮弹自杀,弗朗茨失去了唯一的继承人。

1918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古老的哈布斯堡王朝终于彻底画上了句号,由“疯女”胡安娜和英俊的腓力组合的基因终于休止。

谢选骏指出:欧洲文明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加上了休止符,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了欧洲的盛世。由此看来,二战之后兴起的政治正确主义不是无的放矢的,因为只有好好保护了黑人,才是保护了白人的长久未来。因为黑人虽然原始,却也接近人类干细胞,因此充满了原始活力。

《英国哈里王子婚礼在即,大舅子却跳出来指责未来王妃梅根“忘本”》(法新社2018419日)报道:

眼看着5月就要到了,英国哈里王子与美国女演员梅根·马克尔的婚礼也近在眼前。

两位有情人才貌相配,志趣相投,终成眷属,英国民众们也与有荣焉,一片喜气洋洋,准备迎接本国的新王妃。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人不高兴了。梅根同父异母的哥哥小托马斯·马克尔指责妹妹梅根“骗子”、“忘本”。

小托马斯·马克尔对英国的《每日镜报》说道:“梅根显然已经忘本了,她把我们家隔了出去。梅根总喜欢把自己描绘成一个人道主义者,一个属于人民的人,一个慈善者,但这些她一点都没分给她的家人。”

“她这是在完成她人生中最大的表演。她就是个演戏的骗子。我读过说梅根希望自己能效仿戴安娜的报道,戴安娜被世界上所有人崇拜,她因为正确的理由被爱。这就是梅根想要的东西,但我觉得这不可能发生,因为梅根不像戴安娜那样真诚。”

不过就在上个月,这位51岁的哥哥还在对英国《每日邮报》说:“我还没有收到邀请,但我确实希望能拿到邀请函,那真的很好,意义重大。”小托马斯介绍,自己给肯辛顿宫寄了封信:“基本内容就是我真的为你高兴,恭喜你,你很了不起,你会做得很好,祝贺你。”
“我真的很期待一张邀请函,准备动身去参加。我看不到不行的理由,就是这样,无论亲疏与否,我是家人啊。”
一直以来,小托马斯在接受采访时,都是对妹妹满怀骄傲。包括在哈里王子计划求婚前,他的口吻都是建议哈里赶快求婚,“我妹妹很抢手的,动作要快。”
然而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梅根童年时父母已离婚,她与父亲那边的亲属其实一向疏离。这对兄妹上次相见还是在2011年,当时梅根与她的制片人前任一同出席了祖母在洛杉矶的葬礼。
对于小托马斯的信,梅根并未有回音。
小托马斯说:“没有,我没听到回音,但我肯定她很忙。她现在手头全是事,忙成一阵风。她成了王妃。对她来说,除了婚礼和相关的事情外,她可能真的很难去想别的事情。”
梅根的娘家人们,似乎只有梅根61岁的母亲多拉与73岁的父亲老托马斯在宾客名单上。另外与她一向亲近的31岁的侄女阿什莉·黑尔和身为平面设计师的舅舅乔佛里·拉格兰德也可能会去英国参加婚礼。
与梅根同父异母,53岁的姐姐萨曼莎·格朗特压根就没想要收到邀请,而小托马斯、马克尔的前妻崔西与他们的儿子,26岁的泰勒也未收到邀请。
据小托马斯讲,他76岁的在佛罗里达州桑福德经营自建小教堂的自封主教的叔叔,弗雷德里克,准备不管有没有请柬都要去温莎。
比起要么认了,要么不服决定自己去的亲戚,小托马斯真的很在乎有没有正式的邀请了。
他仍然希望自己能够登上来宾名单。不过,他承认,自己与未婚妻达琳·布朗特的到场可能会使妹妹觉得有些尴尬。
20171月,小托马斯·马克尔因为醉酒持枪指着未婚妻布朗特的头而被捕,而他的未婚妻勃朗特则在新年前夜趁小托马斯醉酒时袭击他而被捕。
虽然两人都在递交法庭前便被撤销指控,但51岁的人了,酗酒、互相家暴,你们两口子真的好么?
但是小托马斯显然不以为意:“我也是人啊。只是我妹妹碰巧和哈里王子结了婚,我就得整天到处看角落里有没有相机跟着我。”
“到处都有人犯错,到处都有人醉酒,到处都有人打架,这世界就这样。如果她会因为这个而尴尬,那好吧,我道歉。”
小托马斯讲道,他去年联系了英国皇室,想请求对方帮忙处理恢复他的名誉,但对方只回复说这是他自己的事。
明明说着道歉,却跳出来指责妹妹“忘本”,真的是心怀歉意?不好好反思自己的话,哪怕妹妹不是即将成为王妃,也不会想要邀请这样的哥哥参加婚礼吧……

谢选骏指出:上面就是哈里王子黑人未婚妻的白人亲属所批评的“她的缺点”,不过说句公道话,从遗传学的角度看,这些“社会意义的缺点”,可能正好是“生物意义的优点”。为了拯救欧洲,请拥抱黑人吧——白人亲属就别来凑热闹了!

谢选骏:专栏作家是个危险的职业

[《光明日报》资深编辑董郁玉因“间谍罪”被判刑七年](王月眉 2024年11月29日)報道: 2017年,董郁玉在哈佛大学。他在中国政府鼓励与外国人交往的时代开创了自己的事业,但现在,这种交往受到了极大的怀疑。 周五,中国一家法院以间谍罪判处一家主要党报的高级编辑和专栏作家七年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