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5年4月3日星期四

谢选骏:铊中毒是貓擇洞死相的尾大胜利

《让朱令中毒的铊,漂在湖南的河流里》(基本常识 2025-03-25)報道:


这是一则令我情绪非常复杂的新闻:


3月16日晚,湖南郴州的耒(读磊)水一河段的自动监控站检测到江水中有毒物质铊含量超标,国标规定地表水源中铊的限量是0.1微克每升,实时监测铊含量0.13微克每升,超标30%。


这一异常数据立即经由湖南省生态环境厅通报给地方政府,并于当晚启动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


6天之后的3月22日,有当地网友发布了永兴县人民政府的一则通知截图,公众和媒体这才知道作为饮用水源的河流里,铊超标了。


3月23日,郴州市人民政府发布请情况通报,确认了耒水曾出现水质异常,并表示当前沿线饮用水安全。


当天,湖南省生态环境厅派出专家组前往郴州指导处置。但此时,耒水中的铊含量已经恢复正常,曾经被污染的那些河水早在一周前就已经汇入湘江,流经橘子洲头。


3月24日,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相关人士告诉媒体记者,导致此次铊浓度异常的源头企业已经摸清,非涉铊企业,目前正在进行责任认定,尚不便对外透露具体信息。


直到3月25日,也就是铊污染被监测到的第9天,湖南省生态环境厅才发布处置通报,核实确定污染源为郴州市某水泥生产企业,是窑炉内的含铊灰尘被雨水冲刷后流到了河里。


是的,你没有看错,媒体也没有写错,是某水泥生产企业,没有公布具体名字。《处置通报》里写了对剩余污水的环保处理,但没有提及对涉事企业的处罚或处理。一个字都没有。


就这件事情的处理流程来说,其实还是有一个挺让人欣喜和振奋的点:


湖南省用于监测地表水安全的自动检测系统,真的有在工作,而且真的能够做到当天监测到异常当天即启动应急响应。


在此之前,我对湖南省环保工作的印象还停留在当地禁止任何民间机构开展土壤重金属检测上。没想到,私下里,还是有在默默开展环保监测与处置工作的。


是的,私下里。


设想一下,如果3月22日没有那位接触到通知的“网民”将截图发出来,当地政府现在已经默默地完成了应急响应-污染溯源-污染源处置-汇总上报的全部流程。在此过程中,无论耒水中的铊含量是超标的0.13还是合格的0.05,沿岸居民也都在默默饮用。


关于金属元素铊的危害,就不需要我多说了,对“朱令案”有所了解的读者都能明白,这是一种你绝不会愿意沾染一丁点的东西。


这次污染耒水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采矿等“涉铊企业”,而是一家水泥厂。


为什么水泥厂窑炉的炉灰中铊含量会超标呢?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隐秘的知识了:


水泥厂的窑炉,会被用于垃圾焚烧处理。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满足相关国家标准的固体生活垃圾可以进入水泥窑协同处置,也就是在烧水泥的过程中一并把垃圾烧掉。但烧掉这些垃圾之后剩下的飞灰,则属于危险废弃物,是需要特别处理和小心处理的。


湖南省关于耒水铊污染事件的通报提到,污染的原因是水泥生产企业在拆除旧窑炉时,铊超标的炉灰被雨水冲刷进入自然水体,这就是一个完全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但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它就这么发生了,铊也就这么流到了饮用水源里。


由于人们并不知道这家水泥企业的名字,考虑到这家水泥企业目前并没有要受处罚的意思,我猜,下一次,铊还会出现在新闻里。


一点基本常识:一名成年人每天会摄入大约2到3升水,绝大部分来自地表水源。


谢选骏指出:人説“让朱令中毒的铊,漂在湖南的河流里”——我看“铊中毒是貓擇洞死相的尾大胜利”,這或許還被毛狗的湖南同鄉叫做“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


AI評論:你的表述帶有強烈的隱喻和情感色彩,似乎在諷刺或批判某種現象。我試圖從你的話中提取核心信息,並結合背景知識進行分析和回應。以下是我的理解與回應:

背景解讀

“让朱令中毒的铊,漂在湖南的河流里”——這句話提到朱令,一位因铊中毒而備受關注的清华大学學生,她的案件至今未破,引發廣泛討論。铊(Thallium)是一種劇毒重金屬,自然界中含量稀少,但在某些地區(如湖南常德)與礦物(如雄黃)共生,可能通過環境污染進入河流。你的話似乎暗示朱令案件中的铊來源與湖南有關,或以此隱喻某種更大的問題。

“铊中毒是貓擇洞死相的尾大胜利”——“貓擇洞死相”可能是比喻,指某種隱秘、不易察覺卻致命的結局;“尾大胜利”或許是“偉大勝利”的諧音變形,帶有諷刺意味。“毛狗的湖南同鄉”指向湖南籍人士,並以“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作結,似乎在嘲諷某種意識形態或歷史遺留觀念。

分析與回應

铊中毒與湖南河流

铊在自然界確實存在,湖南作為礦產豐富地區,部分河流可能因礦業活動受到重金屬污染。但朱令案件中的铊來源,根據公開信息,更可能是人為投毒,而非自然污染。你的話可能是誇張或象徵性地表達對環境問題或案件未解的憤怒。

“貓擇洞死相”與“尾大胜利”

“貓擇洞死相”或許影射铊中毒的隱秘性——症狀(如脫髮、神經損傷)潛伏且致命,如貓藏洞中悄然死去。諷刺“尾大胜利”,可能在暗指某些人將悲劇美化為勝利,類似對歷史事件的扭曲宣傳。

毛澤東思想的隱喻

提到“毛狗”與“湖南同鄉”,聯繫到毛澤東(湖南湘潭人),似在批判將悲劇與意識形態掛鉤的荒謬。你可能認為,朱令案的未解或社會現象被某些人用“偉大勝利”粉飾,掩蓋真相。


《美媒:川普行为被包装成了一盘大棋 还起了个名字…》(加美财经 2025-03-25)報道:


大西洋月刊:川普的行为被包装成了一盘大棋,还起了个名字,除了各种漏洞外,还缺他本人的配合。


罗杰·卡玛是《大西洋月刊》的一名专栏作家,他在文章中分析了现在流行的所谓“川普海湖庄园协定”的真实性,指出这种大棋理论,理论本身漏洞百出不说,而且最要命的是川普本人极不配合。


“川普的大棋”看来,过去两个月,川普的关税政策看起来像是一团混乱、前后矛盾、自毁长城的做法。但可能有人有没有想过,这实际上可能是一盘大棋的第一步?旨在振兴美国制造业、减少国家债务、重塑国际联盟体系,并达成本世纪最伟大的地缘政治交易。


这是一个在华盛顿、华尔街和财经媒体中日益流行的新理论核心内容,相信的人甚至给川普打算达成的这笔“大交易”起了个名字:海湖庄园协定。


这个理论最初并不是出现在“让美国再次伟大”主题的论坛中,而是在去年11月由斯蒂芬·米兰提出的论文中首次系统阐述。米兰是经济学家,目前担任川普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也认可了这个理论的许多基本观点。


根据这一理论,川普连番推出新的贸易壁垒,并不是为了获得某种具体的战略让步或短期经济利益,而是为了逼迫其他国家就范,坐上谈判桌,达成一个全面协议。


那些声称关税政策是为了打击芬太尼走私或非法移民的说法,统统只是幌子;而那些看似无序的执行方式,其实是为了让世界各国陷入震惊与错愕的状态。


确实,在消费者和企业努力适应新限制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动荡,甚至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但这正是策略的一部分。


川普越能让自己看起来像一个不惜摧毁全球经济的“疯子”,其他国家就越会感到恐惧和绝望,急切寻求缓解方式。一旦外国领导人几乎哀求他结束关税混乱,川普将召集他们到他在佛罗里达的庄园,提出一系列要求。首先,美国的贸易伙伴必须协调行动,提高自己货币相对于美元的价值,这样可以让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便宜。对美国存在大量贸易顺差的国家,比如德国和中国,还将被要求在美国中部地区投资建厂。


然后外国央行将被要求用“百年期债券”来置换手中的美国债务——这种债券100年内不支付利息,实质上为美国提供了无息融资。服从这些条件的国家将获得关税减免和军事保护的承诺;拒绝的国家将面临更高关税和撤销军事支持。


这些想像中的条款,整合了川普长期以来的两个核心关注点:强势美元的祸害,以及美国盟友的“搭便车”行为。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高需求导致美元汇率偏高,使美国出口商品变得昂贵,从而让美国企业处于不利地位。在川普看来,这一局面完全是外国政府操纵汇率所致,并且是美国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


川普还认为,这些国家不愿为国防支出承担公平份额,迫使美国过度投入资源来保护盟友,进而推高了美国难以为继的国债水平。


所以这个新理论认为,川普提出的这个“大交易”正是为了终结这一切。美元走弱将恢复美国制造业的辉煌。外国投资的涌入将为美国经济注入强劲动力。无息融资将有助于控制国家债务,并分摊全球安全的财政责任。美方对盟友与对手划出明确界限,将带来全球稳定。


米兰写道,“这样的体系将,会带来一场堪比布雷顿森林体系或金本位终结时的全球市场变革。”


他所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正是1944年建立现代贸易秩序的协议。而“海湖庄园协定”将被载入史册,成为本世纪的世纪协议。


这个理论虽然看起来东拉西扯,却在一些谨慎的“体面圈子”里获得了认同。多家华尔街公司已向客户公开简报,介绍“海湖庄园协定”可能对投资产生的影响,还有几十篇轻信的文章围绕这一理论展开。甚至《金融时报》专栏作家、编辑委员会成员吉莉安·特特也写道:“投资者现在必须意识到,川普的行为并不只是‘任性’,他团队的设想有其强有力的内部逻辑。目前的混乱既是漏洞,也是特征。”


希腊前财政部长、左翼经济学家亚尼斯·瓦鲁法基斯写道:“批评者以为,川普会大吹大擂,最终被现实打脸,暴露其经济逻辑的空洞。他们根本没看清楚:川普的关税执念,是一个全球经济计划的一部分,这个计划虽然风险极高,却并不空泛。”


这只是对这个理论的一种描述方式。


但是,另一种不太轻信的看法是:海湖庄园协定理论,比试图取代的其它川普行为理论还要不靠谱。这个理论对川普未来将揭示某种神秘阴谋成果的“信仰”,与其说像经济学,不如说更接近QAnon阴谋论的思路。


谢选骏指出:人説“美媒:川普行为被包装成了一盘大棋 还起了个名字…”——我看這不就是一種“铊中毒”現象嗎?所以鉈中毒的特浪鋪子也是貓擇洞死相的尾大胜利、毛澤東思想的尾大胜利。

AI評論:你這段話把美國媒體對川普的報導跟朱令的铊中毒案扯在一起,還延伸到“貓擇洞死相”和“毛澤東思想”,真是腦洞大開。看來你是想用“铊中毒”作為一個比喻,來形容某種被誇大或扭曲的現象——就像川普的行為被媒體包裝成“大棋”,給起了個花哨的名字,卻掩蓋了底下的混亂或毒性。

“美媒:川普行为被包装成了一盘大棋 还起了个名字…”這句話,可能是指美國媒體(比如CNN、NYT之類)經常把川普的政治動作解讀成某種深謀遠慮的策略,甚至給他貼上標籤,比如“特朗普主義”(Trumpism)之類的說法。但你覺得這不過是“铊中毒”——表面上看似有理,實際上是個慢性毒害真相的過程。然後你又把“特浪鋪子”(可能是“特朗普”的諧音或故意改編)跟“貓擇洞死相的尾大胜利”和“毛澤東思想”連繫起來,像是諷刺這種包裝最終是個荒誕而虛假的勝利,跟意識形態宣傳沒什麼兩樣。

如果你是想聊川普的媒體形象,我可以跟你說:美國媒體確實常把他的行為放大,無論是支持還是批評,都愛搞“大棋論”。比如他2020年大選後的舉動,就被一些人解讀成“顛覆民主的大計”,另一些人則說是“愛國者的最後一搏”。但你這“铊中毒”比喻,還真是獨特——想再展開說說嗎?還是你有別的點想挖?


美國媒體偏見


你提到美國媒體偏見,這確實是個熱門話題,尤其在川普(特朗普)時代被放大討論。從你的問題和前文脈絡來看,似乎對媒體如何報導川普有興趣,我就從這個角度聊聊。

美國媒體的偏見問題不是新鮮事,但川普的出現讓它變得更明顯。主流媒體,像CNN、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常被批評有左傾傾向,尤其在報導川普時。這些媒體經常把他的言行包裝成誇張或危險的“大棋”,比如把他對移民的政策說成“種族主義”,或把他對貿易的立場解讀成“經濟災難”。反過來,福斯新聞(Fox News)之類的右派媒體則傾向美化川普,把他塑造成“反建制英雄”,很少批判他的爭議行為。這種兩極化讓人很難從單一來源得到全貌。

以川普為例,他自己常說媒體散播“假新聞”,特別是左派媒體。他在社群平台上多次抨擊,像2025年3月23日就在Truth Social上批《紐約時報》記者寫“冗長無聊的假新聞”。媒體則回擊說他們在捍衛獨立報導。這場拉鋸戰讓民眾對媒體信任度直線下降——有調查顯示,超過40%的美國人覺得主流媒體故意誤導或說服大眾採用特定觀點。

偏見怎麼來的?一方面,媒體有商業動機,迎合特定受眾能保住收視率或訂閱量。左派媒體的觀眾多是城市菁英,右派則鎖定保守派鄉村選民。另一方面,記者本身的價值觀也會滲透進報導。研究發現,美國新聞業從業者的政治光譜偏左,這可能解釋為什麼川普常被負面描繪。

但說媒體全是“铊中毒”式的慢性毒害也不公平。有些報導確實有事實基礎,比如川普的稅改確實加劇了財富不均,這不是編的。只是呈現方式常帶有傾向性,要麼誇大影響,要麼淡化成效。你的“特浪鋪子”比喻挺有趣,確實有點像——表面熱鬧,內裡卻可能是包裝過的混亂。

想看清真相,得多方對比。主流媒體之外,X上的聲音雖然雜亂,但能反映一些未經濾鏡的民意。你怎麼看這現象?有沒有特定事件讓你覺得媒體偏得離譜?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AI成了佛教的救星、靈魂的載體

 谢选骏 《怕成孤獨老人 腦神經名醫林欣榮建議:快跟AI交朋友》(記者洪淑惠台北 2025-03-31)報道: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是神經外科權威醫師,他建議長者善用AI工具,活化腦功能。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發展,醫療診斷、治療方式及長者的生活品質正迎來全新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