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选骏(Xie Xuanjun 1954年-),中国旅美学者、自由撰稿人。1978年凭借著文革前连小学都未毕业的学历,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是当时中国年龄最小的研究生之一。1981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哲学、历史、神话、宗教。1987年受邀参与中央电视台政论纪录片《河殇》的撰稿工作,1988年完成第一稿,1989年六四事件后,《河殇》遭到禁播、查封、批判,幷被定为“反革命暴乱的蓝图”——谢选骏也因参与《河殇》的制作过程而受到牵连入狱,以后不能继续举办讲座、发表文章、出版书籍。但谢选骏没有选择放弃,相反,用了三十五年时间,孤军奋战至今——完成《谢选骏全集》三百六十卷。其中的主要著作为《神话与民族精神》、《五色海》、《天子》、《新王国》、《现代南北朝的曙光》、《全球政府论》、《思想主权》、有关基督教的十卷书籍,以及《外星看地球》60卷、《硅基時代》60卷。其中谢选骏自认最有创见的著作是《思想主权》,他把《思想主权》比喻为其著作的塔尖——因为【思想主权】的概念,来自圣经记载的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以上是对于《维基百科》的修正。】】
2020年9月28日星期一
谢选骏:中国崛起使得反对运动水涨船高
《七成中外受访者认同“中国崛起”》(2018-12-09 环球时报)报道:
12月8日,《环球时报》旗下环球舆情调查中心首次发布题为《世界变局与大国之道》的2018全球民意调查报告,也为本报年终报道系列文章拉开序幕。该调查覆盖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哈萨克斯坦、印尼、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乌克兰、南非、埃及、肯尼亚、美国、澳大利亚,共17个国家。调查采用在线样本库随机抽样方式,11月下旬共回收有效问卷16924份。“超八成受访者明确感知到世界局势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倾向全球化、友好合作;发达国家受访者认为世界局势走向逆全球化、国家间摩擦增多”“近五成受访者(除中美两国受访者)认同中美贸易摩擦对世界产生不利影响,更多受访者认为美方负主要责任”……谈及这些民调结果,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国内外专家表示,从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国主流民意的人心所向。
全球变化:“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世界变局与大国之道》2018全球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81.1%的受访者认为世界局势发生变化,其中12.3%的受访者认为世界局势发生“颠覆性变化”,分别有39.9%和28.9%的受访者认为发生“明显变化”和“一定程度的变化”。对此,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国际政治学者马特亚斯·霍尔泽格尔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造成世界局势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极其复杂,特别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实行“美国优先”政策,退出各种国际协议,在全球发起贸易战以来,加速了各种消极的变化,让全球民粹主义盛行、世界变得更加不稳定。他认为,2018年的积极变化也可圈可点,如世界日趋多极化、中国国际影响力继续提升、朝鲜半岛局势趋于稳定以及“伊斯兰国”大势已去等。
当问及“下列有关当前局势变化的描述,您是否认同”时,调查显示如图:认同度最高的是69.8%的中外受访者认同“中国不断崛起”;然后依次为“全球恐怖主义威胁上升”“全球宗教冲突愈演愈烈”“欧洲分裂进程加快”“俄罗斯与西方对抗加剧”“美国影响力不断下降”。对此选项,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外学者因视角不同,给出不同的先后顺序。德国学者霍尔泽格尔把美国影响力下降排首位,然后依次是中国不断崛起、欧洲分裂进程加快、俄罗斯与西方对抗加剧、全球恐怖主义威胁上升、朝鲜半岛局势趋于稳定等。而国内学者刘仰首选的还是中国不断崛起。
“中国崛起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西方那套可能全要推翻重来。西方文明可能真的遇到了另一个文明的挑战,而不只是来自一个大国的实力的挑战,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刘仰谈到相关民调结果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套用清末李鸿章说当时中国面临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对西方人来说,中国的崛起现在让他们也面临“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他认为,小平同志说“摸着石头过河”,其实中国崛起不论对西方还是对中国都存在不确定性,西方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中国人自己也不知道,这种状况可能还会维持一段时间。
民调显示,无论是俄罗斯、肯尼亚、埃及、南非、哈萨克斯坦、西班牙这样与中国关系稳定的国家,还是与中国关系容易出现波折的印度、澳大利亚,民众都愿意正视中国的“不断崛起”,比例都超过70%。对此,刘仰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以非洲国家为例,过去有不少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深知西方世界是如何对他们的。非洲人一对比,自然认为中国人最好,环球舆情调查中心的民调结果也体现出这一点。
霍尔泽格尔也表示,中国与各国交流越来越频繁,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大量投资,那些与中国做生意,甚至在中国企业工作的人更是切切实实感受到中国的变化。他建议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府应多考虑民意,以务实的态度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接受中国崛起这一现实。
谈到在“中国不断崛起”的调查结果中,为什么肯尼亚受访者(97.1%)对此认同度最高而日本受访者(31.3%)认同度最低,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企业帮助肯尼亚搞基础建设,肯尼亚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在非洲的一块基石,所以当地民众感受是很具体的。同样,日本认同度最低也可以理解,因为日本一向在国际问题上以美国为中心。”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去除本国数据后,三成受访者倾向选择美国担当全球治理引领者。而选择中国担当全球治理引领者的比例只有11.5%,其中俄罗斯受访者比例最高(26.6%),然后为肯尼亚(18.7%)和埃及(18.6%),日本受访者选择中国的比例最低,仅为1.5%。张颐武说:“西方国家当然不会觉得应让中国作为主导者,因为它们没有做好准备,也不会轻易认为中国发展到现在这个局面就可以担当这样一项任务。这样的状况持续时间会很长,我们也需要长期努力去做好自己的事,关键是要惠及中国人民。”
中美博弈:“两国要避免竞争失序”
在关于美国的描述中,受访者(除美国外)最认同“美国时常干涉其他国家的国内事务”(73.0%),美国受访者对此的认同度也接近六成(58.6%)。此外,分别有57.9%和37.6%的受访者认为“‘美国优先’外交政策对世界弊大于利”和“贸易保护主义拖累美国经济发展”,而美国受访者对以上两项的认同度也分别达到40.6%和33.7%。在张颐武看来,美国社会现在分裂非常明显,甚至特朗普上台以后整个精英阶层也分化了。一方面有些美国人认为还要继续支持全球化,因为他们前些年在全球化中受益,可另外一些人——认为自己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受损”的群体则持相反立场,而这些群体现在在主导美国的社会潮流。他担心,美国的分裂对世界来说构成很大威胁——美国未来发展不太确定,这个风险性对整个世界来说,都不是好事。
15国受访者(除中美)对“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责任在美方”的认同度为38.9%,这一比例是认为“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责任在中方”的数据的两倍;38.0%的受访者认为“中美贸易摩擦会愈演愈烈、矛盾加剧”;34.9%的受访者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对我的国家产生不利影响”;26.9%的受访者认为“中美贸易摩擦会很快顺利协商解决”。这其中,韩国受访者在“中美贸易摩擦对我的国家产生不利影响”和“中美贸易摩擦对世界产生不利影响”这两个描述的选择中表现突出,认同度均居首位,分别为68.2%和65.8%。在中国学者看来,这个结果体现出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即在“美国优先”背景下,一些国家感到“人人自危”。张颐武前不久和一位韩国外交官交流,对方说:“中国GDP如果下跌0.5%,韩国的GDP就要下跌1.5%左右,因为韩国同中国的贸易关系太密切了。”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对韩国的负面影响客观存在,韩国公众对此有非常清晰和高度的共识。
调查还显示,56.5%的受访者(除中美)认为中美两国关系极大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对此,刘仰表示,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要学会做大国,中国人要学做大国国民。他注意到,日本人在相关调查中对中国的负面印象比例相当高。“日本是我们的邻国,在文化上共同点很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很明确的现实就是:日本现在是有美国驻军的国家,也就是说很多日本民众的态度可能不完全是自发的,而是被美国塑造出来的,如果我们意识不到这一点,可能很多问题是看不清的。”刘仰说,在很多方面,美国不管用公开的还是隐蔽的手段,对别国民众的观念塑造都是有很大投入的。刘仰重申他曾讲过的一个观点:人们只注意到美国军费占全球的一半,但没有注意到美国的“广告费”(国家形象宣传经费)占全球的比例也是一半。
谈到中美关系对世界的影响,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事务教授史蒂文·苏拉诺维奇和《环球时报》记者提到“两国集团”(G2)构想。他表示,回想2008年美国学者刚提出G2概念时,美国不少主政官员和智囊确实在想办法把中国纳入美国主导的国际规制之内,对于美中在全球治理领域的合作尤其看重。他们将中国定位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等角色,一个隐含的前提是认为美中实力差距依然很大,中国威胁不到美国,但10年过去了,中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军事、科技实力突飞猛进,这种形势让包括当初提出和认同G2的美国政治精英们担忧:若中国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不是美国把中国纳入国际规制的问题,而是中国把美国纳入自己主导的国际体系。苏拉诺维奇说:“目前,我认为超过半数的美国人倾向于认为,中国是在全方位赶上美国的新兴超级大国,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这个背景下,处理好美中关系的考虑更多是避免竞争失序引发冲突。”他认为,中国并没有在全球范围内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只不过现在的舆论环境发生改变,中国正常的战略需求被夸大。
改革开放:“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有益补充”
相关中国改革开放话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出受访者对“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的期待:分别有54.7%和53.1%的国外受访者对“中国正在持续改革、开放、进步”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沉稳内敛”表示认同。同时,49.8%的人认为“中国高铁、移动支付等科技产品世界领先”。调查还显示,关于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国外受访者对“带动本国科技进步,引入先进科技产品”最为期待(34.0%)。“获得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的产品或服务”的提及率列第二位(30.8%)。霍尔泽格尔对此表示,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对世界来说就是新的重要机遇。他还提到,中国2017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34%左右,2018年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对欧洲国家来说,中国游客是消费最高的群体。在他看来,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改革开放的一种新形式。
伊朗不在此次跨国调查的名单中,但德黑兰大学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马兰迪在看了相关调查结果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国际层面来说,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最大意义就是对现有国际秩序提供有益补充。在金融方面,尽管国际体系仍由西方主导,但亚投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选择,更好地关注亚洲国家的真实需求,让这些国家的民众都能分享发展繁荣的红利。”
谢选骏指出:2004年我提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的时候,就指出中国的崛起会使得反对派的运动也水涨船高;而不是像许多人担心的那样,中国的崛起会葬送持不同政见者的作用。至于说到“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那还需要中国共产党退出历史舞台以后才可能上演,因为共产党毕竟还是“西方那一套”。否则的话,“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会成为“五百年未有之大便剧”。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谢选骏:专栏作家是个危险的职业
[《光明日报》资深编辑董郁玉因“间谍罪”被判刑七年](王月眉 2024年11月29日)報道: 2017年,董郁玉在哈佛大学。他在中国政府鼓励与外国人交往的时代开创了自己的事业,但现在,这种交往受到了极大的怀疑。 周五,中国一家法院以间谍罪判处一家主要党报的高级编辑和专栏作家七年徒...
-
《中国官方寻求调停巴以冲突,民间反犹反以情绪高涨》(DAISUKE WAKABAYASHI, TIFFANY MAY, CLAIRE FU 2023年10月30日)报道: 随着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冲突加剧,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战争,中国正加紧努力,将自己定位为中东和平的中立调解人。 中...
-
认同的重量:《想象的共同体》 [1] 导读 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公正地表现自我;我们尚未形成一致的思想境界,因为这种境界需要直言的批评、真实的创新以及真正的努力,而我们既未曾创造也未曾经历过这一切。 [2] — — 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Said) 同情弱小民族的“入戏的观...
-
儒教病 (一) 《到底要怪儒教到什么时候?》(韩升勋 2023-03-07)报道: 2016年3月16日上午,“2016年春期释典”在首尔钟路区成均馆路成均馆大成殿举行。“释典”被指定为韩国第85号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20多年前传奇畅销书《孔子死了国家才能生存》发行以来,韩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