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0年12月15日星期二

谢选骏:废除选举人团就是摧毁联邦制度



《希拉里发推:我们应该废除选举人团制度》(newtalk 2020-12-15)报道:


美国选举人团在当地时间14日以306:232确认乔·拜登在美国总统大选胜出,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柯林顿(Hillary Clinton)也发推称:“我认为我们应该废除选举人团制度,像其他职位一样,由普选的获胜者来选举总统。”


希拉里自己也曾吃过选举人团制度的亏,在2016年,她的全国普选票比川普还要多几乎三百万票,却在选举人团票上以227:304败给川普。


依照美国选举制度,绝大多数州的选举人团票是赢者全拿,意即只要候选人在该州的普选票中胜出,就可获得该州的全数选举人票。尽管当时川普在许多州仅以些微票数胜出,但仍拿下那些州的全部选举人票。而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是依选举人票的得票情况,而非普选票得票情况来做最后的依据。


希拉里说:“不过当它(选举人团制度)仍然存在的时候,我很自豪地在纽约把我的票投给了乔·拜登和卡玛拉·哈里斯。”


谢选骏指出:希拉里像废除选举人团制度,仅仅为了报一箭之仇,而全然不顾废除选举人团制度,就等于是在摧毁联邦制度。因为选举人团制度是以周为单位运作的,没有了它的的护佑,参议院的“改革”也就是废除所有各州不论大小一律两个参议员的平均制度,势在必行了。


《选举人团制度将毁掉美国》(纽约时报 2020年9月10日)报道:


上周,民调分析师内特·西尔弗(Nate Silver)在Twitter上发布了一张图表,阐释乔·拜登(Joe Biden)如果在11月赢得多数选票,成为总统的几率会有多大。

这个“如果”可能是不必要的。很难有人对拜登将赢得最多选票的说法提出异议。这不是自由派的幻想。前不久,在四名资深共和党竞选经理的小组讨论中,一人承认,“我们将失去普选。”另一人回答说:“哦,肯定的。”真正的问题是,相较于特朗普总统,拜登是否能赢得足够多的选票,以克服今年选举人团中的偏差。

西尔弗的分析令人振奋。如果拜登以五个百分点或更高的优势胜出,如果他以超过700万张选票的优势击败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那么他将会稳操胜券。如果他比总统多赢得450万张选票,他仍然有四分之三的机会成为总统。

但如果不是这样,拜登的胜算就会一落千丈。假如拜登仅以300万张选票获胜,特朗普连任的可能性就会陡然增大。如果拜登的优势下降到150万张选票——大约是罗得岛州和怀俄明州人口的总和——那就别想了。在这种情况下,拜登当选总统的几率不到十分之一。

我不知道你怎么想,但这让我很生气。是的,我知道美国从来没有通过直接普选选出它的总统;我为此写了一整本关于这方面的书。我仍然无法理解,在一个基于所有选票平等原则的代议制民主制度中,为什么赢得最多选票的人可以——而且确实是一再地——输掉这个国家最具影响力的选举。

2016年,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遇到的就是这种情况,她赢得的选票比唐纳德·特朗普多出近300万张,差距超过两个百分点,但是由于在三个州的选票不足8万张而落败。距离选举日还有两个月,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的几率高到令人不安。这是一件坏事。总统是唯一一个必须平等代表所有美国人的职位,无论他们住在哪里。担任这一职务的人,必须从全国各地的所有美国人那里赢得最多的选票。

当今的选举人团制度运作情况尤为鲜明地提醒人们,我们的民主是不公平、不平等和不具有代表性的。世界上没有其他先进的民主国家使用这样的东西,它们是有充分理由的。正如特朗普会说的那样——尽管不是出于正确的理由——选举受到操纵。

如今,选举人团制度的主要问题并非如其支持者和反对者所认为的那样,在于它赋予小州的权力过大。这些州的权力确实从手中参议院的两张选举人票中得到了提升,但与真正的罪魁祸首——全州赢家通吃的法律相比,这种好处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这些法律是建国初期各州为获得政治优势而通过的,尽管制宪者从来没有提出过这个问题——各州将所有选民的选票都授予在本州得票最多的候选人。其结果是抹杀了该州所有未投票给领先候选人的选民。

如今,有48个州采用赢家通吃的办法。因此,大多数州都被认为是“安全的”,也就是说,一方或另一方可以轻松获胜。再多的竞选活动也无法改变。唯一对双方都有影响的州是那些“战场”州,尤其是像佛罗里达和宾夕法尼亚这样的大州,在这些州,几千张甚至几百张选票的摇摆,就能使整个选举人团票从一个候选人转向另一个候选人。

这一制度的害处并非只是现在才引起注意。被称为美国宪法之父的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对各州赢家通吃的规则也感到非常不安,他认为这是选举人团制度在19世纪初形成时的主要缺陷之一。


正如麦迪逊在1823年的一封信中所写的那样,采用赢家通吃规则的州“就像一串珠子”,并不能反映其公民真正的政治多样性。他非常不喜欢这种做法,并呼吁通过宪法修正案禁止它。

不仅仅是自由派明白赢者通吃的问题。1950年,得克萨斯州众议员艾德·戈赛特(Ed Gossett)在国会发表演讲,抨击不公平的选举制度——这个制度令一些选民仅仅因为自己的居住地,就能在选举中比其他人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当时,纽约是美国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摇摆州,决定其摇摆方向的选民是大城市地区的少数种族和民族。

“那么,请理解我不反对在哈莱姆区的黑人投票,也不反对他的选票被计数,”戈赛特说,“但我确实不喜欢两党都会花一百倍的金钱去争取他的选票,而且他的选票在国家政治的天平上,价值是得克萨斯州一个白人的选票的一百倍。”

“仅仅因为他们(少数种族和族裔)恰好位于两三个大的工业枢纽州,就如此重视他们的几千张选票,这是否公平,是否诚实,是否民主,是否符合任何人的最大利益?”他还说。

在詹姆斯·麦迪逊那封信发表200年后,一州赢家通吃的规则仍在削弱我们的政治,人为地分裂我们。每隔四年,在真正的总统选举开始前,数千万美国人的选票就已经神奇地消失了——大约在选举日的六周后,538名选举人聚集在全国各地的州首府投票选举总统。“蓝州”把他们所有的选举人票都给予民主党人,不管有多少共和党人投给他们的候选人;“红州”则正相反。

鉴于种种原因,废除选举人团制度目前还不在讨论范围内,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像麦迪逊在两个多世纪前试图做的那样:废除各州层面赢家通吃的法律。这可以通过《全国普选州际协定》(National Popular Vote Interstate Compact)来实现,该协定是各州之间达成的一项协议,规定将自己的选举人团选票投给全国(而不是各州境内)赢得最多选票的候选人。当代表多数选举人票的州加入时,该协议就将生效,这会使得所有美国人的选票都与彼此有关,而且每个人的选票都是平等的。得票最多的人将自动成为总统。


如果你认为这是心怀怨恨的民主党人为了获胜而策划的阴谋,那么试想得克萨斯州将会变成蓝色。也许今年不会,也许到2024年也不会。但它正朝着那个方向发展,当它成为蓝色时,共和党人将面临一个令人不快的意外。2016年,唐纳德·特朗普在得州赢得了大约450万张选票。一旦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赢得更多选票,所有这些共和党选民就会突然消失,共和党候选人入主白宫的希望渺茫。正如艾德·戈赛特所问,这怎么公平?

每当最新的总统大选全国民调公布后,随之而来的都是异口同声的回应:谁在乎呢,全国普选毫无意义。好吧,我在乎。还有几千万美国人也在乎。

唐纳德·特朗普也在乎。“选举人团制度是民主制度的灾难,”他在2012年大选之夜发推说。为什么?因为当时他相信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会赢得普选,输掉选举人团票数。他不仅从未删除这条推文,还继续声称自己在2016年赢得了普选。除非他内心和我们其他人一样,相信获得最多选票的人应该获胜,否则他为什么这么在意地提出这个问题?


谢选骏指出:上文作者和演员特狼扑一样,都想摧毁选举人团制度,因为它们都想摧毁联邦制度,把美国变成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


网文《选举人团》报道:


选举人团(英语:Electoral College)是美国总统选举的方式,是一种间接选举,旨在选出美国总统和副总统。根据《美国宪法》及宪法修正案,美国各州公民先选出该州的选举人,再由选举人代表该州投票;不采用普选制度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并考虑到各州的特定地理及历史条件,制宪元老决定采取选举人团制度,保障各州权益,所以美国没有公民直选的总统。


现时美国共设有538个选举人团席次,即美国国会议员数目加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三个席次。



制度

一个州为一个选举人团单位。各州的选举人数意即该州在参、众两院议员总人数。例如:纽约州有2位参议员与27位众议员,所以共有29张选举人票。目前共538名选举人,比照100位参议员与435位众议员的结构,外加首都华盛顿特区特有的3张选举人票。各州当中以加利福尼亚州选举人票最多,达55张;得克萨斯州38张,纽约州、佛罗里达州29张;而阿拉斯加、特拉华、怀俄明等州最少,只有3张。

1961年批准的第二十三条宪法修正案给予华盛顿特区选举权,同时规定特区所拥有的选举人票数不得超过人口最少之州的选举人票数(即3人),因此华盛顿所拥有的选举人至今为3人。

得到超过半数选举人票(即获得270票)的总统候选人获胜。

缅因州和内布拉斯加州两个州是采用众议员选区方式,亦即在每个众议员选区的总统选举获胜者各获得一张选举人票(可看作是众议院选票,一个选区只有一位众议员所以只有一张选票),在全州总统选举获胜者获得剩下的两张选举人票(可看作是参议院选票,每个州都只有两位参议员所以只有两张选票)。从而达到选票分散的目的。以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为例,在缅因州,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于该州第二国会选区胜出,并从该州4张选举人票中赢得1票。其余48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均实行“胜者全得制”(Winner-take-all),即把本州的选举人票全部给予在该州获得相对多数普选票的总统候选人。

如果所有候选人都未能获得半数以上的选举人票,则由众议院从得票最多的前三名候选人中选出总统。1824年,约翰·昆西·亚当斯即在此种情况下,最后由众议院投票选举为总统。

选出方式

“总选票制”(General ticket system;Unified ticket system):美国总统选举时,选民直接投票选举总统的选举人,然后在选举人票制度的基础上进行计票。计票采取“胜者全得制”的原则,各州选举人票之和,即为该候选人最终获得的总选举人票。总选举人票超过半数(即270张)就可当选。

一个典型的选举程序如下:

各党派推出自己的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在各州注册;

各党派在各州推出自己的选举人;

在选举日进行普选,计算各党选举人之总票数,确定各州获胜者;

在各州获胜者所属党派推出的选举人成为该州选举人团(一般遵行“胜者全得制”,只有内布拉斯加和缅因两州稍有不同);

各州选举人在各州首府集会投票选举总统和副总统。

各州通常都会要求选举人宣誓保证将票投给他所属党派推出的候选人(也就是在本州普选中获胜的候选人),绝大多数选举人必须根据该州的选举结果,全数投给胜出该州的总统及副总统候选人。


历史/制度的诞生

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争议的焦点之一就是如何选举总统。不过当时还没有“总统”(President)的提法,会议初期提出的弗吉尼亚方案和新泽西方案以及后来的讨论和各项决议中,都只是使用“行政官”(Executive)的一般措辞,直到最后由莫里斯起草宪法文稿时,才采用President的头衔来称呼新政府的首长。行政官的选举方式,在制宪会议上主要有四种方案:由国会选举,由各州州长选举,由全国人民直选,由选举团选举。


由各州州长选举和由人民直接选举的方式一开始就遭到较多的反对,选举方式于是只能从国会选举和选举团选举中选择,其中国会选举的方式在一开始就占上风。制宪代表谢尔曼先生的意见很有代表性,“由国会选举,并且要行政官绝对依赖议会,因为行政要做的事,就是执行议会的意志”,“世上若有所谓暴政,其实质就是行政独立于最高立法部门”。但到7月17日讨论议会对行政官的弹劾罢免权时,由国会选举的方式引发相当的争议。莫里斯、威尔逊、麦迪逊等人认为行政必须与议会分开,“如果行政官既由议会选举,又由议会罢免,行政官不过是议会的产物”,因此,他们主张让行政官摆脱对议会的依赖,因而反对由议会选举行政官。经过麦迪逊等人的反复说明和辩论,会议代表们最后接受他们的意见。大部分制宪代表认为:一是由人民直接选举总统极其困难,因为国家幅员辽阔而当时的交通又不便,况且南北方的差别较大,人民不能全面了解情况,容易受少数阴谋家的操纵。二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应该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所以总统不应受到国会的控制,不应由国会选举产生,“行政官的选举应该交给别的源泉”,而用选举人替代人民大众选举行政官,才能最有效地绕过这些弊端。最后,制宪代表们达成妥协,采纳选举人团的方案。同时对于选举人产生的方式代表们的意见还存在分歧,于是就这个问题暂时搁置起来,留给各州议会自行决定。


“胜者全得制”的形成


美国选举团制度的特别之处还在于,除了缅因和内布拉斯加两个州外,其余48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均实行“胜者全得制”(又称“赢家通吃制”,the winner-takes-all System),即把本州的选举人票全部给予在该州获得相对多数普选票的总统候选人。其实这种“胜者全得”制度并非一开始就确立,它的形成源于1800年美国总统选举。这次选举中,政党登上美国政治舞台的中心。


美国在建国之初,不管是华盛顿还是杰斐逊等建国之父都是反对政党竞争的,但是后来由于政见不同,汉密尔顿、亚当斯等人和杰斐逊交恶。1792年杰斐逊辞去国务卿之职,着手组建民主共和党。在1800年美国总统选举中,杰斐逊及其搭档伯尔胜出,亚当斯落败,可由于当时宪法并没有规定选举团分别投票选出总统和副总统,而是各位选举人每人笼统投出两票,导致杰斐逊与伯尔两人票数相同。后在众议院的复选中,经过多轮选举杰斐逊未达当选票数,最后在汉密尔顿的劝说下,联邦党的支持者转为支持杰斐逊才最终选出总统。


1800年美国总统选举直接导致宪法第十二修正案对总统选举制度的补充。修正案改变每个选举人投两票,改成投一票给总统,另外投一票给副总统。同时这次修正案在没有明文出现“政党”(party)字眼的情况下正式承认政党的合法活动地位。自此以后,总统和副总统的候选人开始在政党组织下搭配竞选。政党在全国范围内推出自己的总统候选人,相应在各州推出自己的选举人团。1824年美国总统选举后,大选举团的选举人都是由全州民众选举产生的,民众投票以前都知道什么选举人将会投什么总统候选人的票。现在,虽然选票上直接印的是总统候选人名字,但50个州及华盛顿特区的选民在投票时,实际上还是选择所在州的选举人团。获胜的选举人团在12月的一天就代表该州投票选总统,一般都选胜出该州的总统候选人。值得说明的是,各州的总统选举人在当选前一般都需向选民承诺支持某党的总统候选人,但在实际投票时,仍出现少数“失信选举人”现象。


“胜者全得”制度实际上是以各州选举的相对多数制为基础的。由于政党组织竞选和各州普选选举团,这样即使民众在开始投票的时候比较分散,但只需一党获得相对多数就可赢得本州的全部选举人票,因此大选举团在各州首府正式选举总统时,获胜的总统候选人支持率一般都能超过半数,这也有效解决总统选举时的票数分布分散的问题。在历届总统竞选中,人口较多的州由于众议员较多,选举人票也就较多,就成为候选人竞争非常激烈的地区;同样,由于“胜者全得”的制度,小州至少也有三张选举人票,总统候选人也不敢忽视。大选举团的设置使得当选总统所得到的支持在地域上的分布比较平衡,用来弥补由于人口密度和分布的不均衡而造成的地域上的不平衡,这一点在客观上对于幅员辽阔、各方面差距很大的联邦制国家是十分重要的。


各州选举人票数


争议

美国总统选举所采取的选举人团制度是美国独立以来的选举制度,一直有效运作。但是也有正反意见存在——

1、其支持者的观点有:选举团制度可以更好照顾小州和偏远地区的利益,巩固联邦。

保证州选票的相对独立性:因为如果在该州赢得普通选民票超过半数,就赢得该州的全部“选举人票”,就代表该州选民的意愿,该州的意愿以再以固定的“选举人票”与全国各州独立竞争。否则该州选民的选票没有独立代表性,会出现一种不该出现的现象:被其他州的普通选票统统淹没。

方便计票,可以提早得出选举结果。

在候选人选票接近时便于对争议地区复查。

有观点认为选举团选举并非不民主,只是以各州为计票单位后全国相加,不能简单谓其不民主。

一方面具有民主的功能,另一方面又实现控制,不仅能照顾到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更体现对小州人民的尊重和关心。

选举人团以州的选举人为计算单位,可保障小州权益,避免大州长期取得较多普选票可控制全国政局。

就强化两党制缺点而言,如果两党都不支持,可以投其他候选人。

在21世纪改变此制度仍然有一定困难。

2、其反对者的观点有:

违背选举“多数决原则”:

普选票较多未必能当选总统。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这种情况,例如1824年的约翰·昆西·亚当斯、1876年的拉瑟福德·B·海斯、1888年的本杰明·哈里森、2000年的乔治·W·布什、2016年的唐纳德·特朗普等当选人,其普选票都少于对手(除1824年之外,皆为共和党赢得选举)。就算在这种情况下“验票”也不容易翻盘,因为美国过去27次验票中只有3次翻盘。因为会违背选举“多数决”原则,所以可能会因为部分总统的争议政策,间接产生美国甚至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例如布什因为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特朗普也因为2018年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争执而声誉下滑。

无人赢得选举人票的绝对多数时,将由众议院按每州一票选出总统,不仅忽视民意,也会产生幕后交易问题,如1824年的总统选举。

违反“一人一票、每票平等”的原则,大小州选民的票值不等。例如,在阿拉斯加州,每张选举人票代表着11万2000人,而在纽约州是40万4000人(依据1990年的数据),到现今怀俄明对得克萨斯也差不多的情况。

选举人不能代表该州的全部选民,如候选人在该州仅取得相对多数的普选票,但在胜者全取下,候选人可全取所有选举人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这种情况,选举人票及普通选举票差距甚大,例如1972年的理查·尼克松(61%普选票;520张选举人票(97%))、1984年的罗纳德·里根(59%普选票;525张选举人票(98%));或仅取得相对多数的普选票,但借由选举人票胜出,如比尔·克林顿在1992年(43%普选票;370张选举人票(69%))。

选举人可以不按照该州选民的意愿去投票,即失信选举人 ,这在过去选举中亦曾发生,但不曾改变选举结果。同时容易产生通过威胁、收买选举人实现作票。

强化两党制,实际上限制选民的选择权:部分选民在投票前已知道,例如共和党很难在其艰困选区加利福尼亚州胜出,而民主党亦难在共和党票仓得克萨斯州胜出,因此放弃投票,影响投票率(除了认真求翻盘或现执政州政府表现不好外,也因此美国总统投票率只介于49至62%之间,其他国家则介于60到85%之间)。

美国有史以来,除了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之外,独立候选人从未当选过总统。

另外众院选区不当划分也影响不小投票率。美国企业也会鼓励员工参加期中选举投票。

候选人只须集中在摇摆州拉票,不用顾及所有州,这仍会令部分州(大州以外)的权益受损。

选举团制度是针对18世纪的问题,当时美国只有13个州,制度当时只是为了平衡南北各州利益,但已经不适应21世纪的需要,过时就需要修改,甚至废除。

增加选举舞弊的风险,因为只要能够在摇摆州做票就可以影响结果,如果换成普通选举则必须在大部分地区进行才有效果。例如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就是一个高度可能的案例。

失信选举人一直未有明确的处罚。

依照美国国会研究人员的统计,截至2000年12月共有1028份建议修改或废除选举人团制度的国会议案,几乎占据修宪案的十分之一,而最早的提案还可以追溯到第一届国会。


然而选举人团制度是维护美国共和制、联邦制和分权制衡原则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多种利益间妥协与协调的结果,而且已成为维护两党制的重要工具,尽管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与弊端,但也并非完全没有合理性。


废除的计划/宪法修正案

1969-1971年的国会会期曾就废除选举人团推动宪法修正案。由于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是当时历来最接近的一次,理查·尼克松只以不到0.5%的普选票胜出,一项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高达81%的美国人希望由自己而非选举人团来决定谁当总统。此后十年间,有关废除选举人团制度的主张开始进入国会辩论。1969年,在美国律师协会(ABA)等院外团体的强力游说下,美国众议院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一个法案,主张废除选举人团制度,尼克松总统也对此表示支持。但此宪法修正案在参议院无法取得67票(三分之二),未能通过。


卡特提案

时任总统卡特在1977年3月22日给国会写改革信,其中还包括他基本上废除选举团的表达。


柯恩提案

2017年1月5日,代表史蒂夫·科恩(D-Tennessee)提出一项联合决议,提出一项宪法修正案,将取代选举团与总统和副总统的民选。但是与之前在1970年代的Bayh-Celler修正案40%的门槛不同,科恩的提议只要求候选人选出“最多票数”就可通过。


谢选骏指出:废除选举人团制度,也许不会马上摧毁联邦制度,但是却可构成一个转捩点,导致联邦制度的逐渐消融。这未尝不是一个好事,因为联邦制度虽有其内政上的有点,但已经构成美国适应全球化、掌握全球政府的基本障碍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专栏作家是个危险的职业

[《光明日报》资深编辑董郁玉因“间谍罪”被判刑七年](王月眉 2024年11月29日)報道: 2017年,董郁玉在哈佛大学。他在中国政府鼓励与外国人交往的时代开创了自己的事业,但现在,这种交往受到了极大的怀疑。 周五,中国一家法院以间谍罪判处一家主要党报的高级编辑和专栏作家七年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