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2年12月5日星期一

谢选骏:西太后就是邓小平的先行者



《中国的繁荣归功于慈禧太后?》(KEITH BRADSHER 2013年10月31日)报道:


过去30年,中国快速超越了印度和几乎其他所有发展中国家。这一事实引发了一个难以回答且充满政治意味的问题:是谁为邓小平从1978年到1997年去世期间扶植起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官方立场,问题的答案很简单:毛泽东。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毛泽东执政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存在大规模的屠杀、酷刑和持续的经济管理不善,有鉴于此,国外甚或国内所做的学术评估日益谴责毛泽东的遗留影响。

这又引发了人们的探寻,探寻中国重新崛起为军事和政治力量日益增强的经济强国的局面应归功于谁。言辞最犀利的毛泽东传记作者之一、畅销书《鸿》(Wild Swans)的作者张戎在她的新书中给出了另一个答案:慈禧。从1861年到1908年慈禧离世的这段时间里,她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中国实际上的统治者。

张戎可以广泛接触保存在北京的慈禧史料,而国外的传记作家是接触不到这些史料的。借助这些史料,她笔下的慈禧不同于共产党和其他批评人士长期以来的描述,既不是残忍的暴君,也不是容易受人摆布的统治者。根据张戎的新书《慈禧太后:启动现代中国的皇妃》(Empress Dowager Cixi: The Concubine Who Launched Modern China),慈禧手握重权,意志坚定,其治下的大部分现代化项目都应归功于她,只不过,在许多情况下,慈禧太后受到了一些人的阻挠,这些人有时是外国势力收买的爪牙。

张戎认为,尽管最初反对,但慈禧后来还是批准修建了北京到武汉的中国首条铁路干线。此外,她奋力抵抗日本和其他外国势力,保护新闻自由,在最后的日子里甚至试图赋予几百万中国男性投票权。

张戎的这本书如此赞扬慈禧,一些历史学家感到难以深信。周三,在香港的外国记者会(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发表演讲和回答问题时,张戎辩称自己的作品持论公允,同时也承认她“确实产生了对慈禧的同情”。

“我详细记录了慈禧的每一次诛杀,有些甚至连官方宣传都没有提,”她说,“我所做的,就是提供她做这些事情的背景和原因。”张戎说,“走进传主的内心是传记作者的工作,我是说,那是我的工作,我觉得自己走进了毛泽东和慈禧的内心。”

首尔的延世大学(Yonsei University)中国研究副教授鲁乐汉(John Delury)专攻清史研究,他说他一直在翘首期盼这本书,因为张戎可以大量获取中国的资料。

不过,鲁乐汉说,由于大部分章节都以对慈禧的盛赞收尾,他担心这些文献资料未必得到了客观的评估。他说,“作为一名读者,你不知道该相信什么,因为每件事都是对”慈禧的行为“尽可能好的”诠释。“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本后修正派传记,一本非常学术化、非常严谨的传记。”

本周,《纽约时报》刊登了亚洲协会中美关系中心(U.S.-China Relations at the Asia Society)主任夏伟(Orville Schell)为张戎的书撰写的书评,其总体评价是正面的。夏伟和鲁乐汉最近合著了一本书,书名是《富强:中国通往21世纪的长征》(Wealth and Power),书中有一个章节是关于慈禧太后的,对慈禧的统治作出了审慎赞许的诠释。

张戎跟随了其他一些历史学家的脚步,近些年,这些历史学家已经指出,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Bolshevik Revolution)之前,俄国是欧洲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在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于1959年夺权之前,古巴是拉丁美洲最繁荣的国家之一,拥有该地区最好的医疗体制。

另有几名作者也已开始对慈禧作出颇为赞许的诠释,尤为突出的是斯特林·西格雷夫(Sterling Seagrave)在他1992年出版的书籍《龙夫人:慈禧的故事》(Dragon Lady: The Life and Legend of the Last Empress of China)中所刻画的慈禧。中国的历史学家也对慈禧和其他一些清廷人物给予了更富同情的诠释,这些人在19世纪末拒绝了外界那些更为激进的改革呼吁。不过,张戎在周三表示,自毛泽东传记在国际上大获成功之后,她在北京意外地得到了接触一些文献资料的许可,这些资料显示,慈禧对中国现代化发挥的作用,比她此前断定的还要关键、还要重要。

张戎的书被禁止在中国大陆出版,但她表示,中国政府仍然允许她每年前往中国探望年迈的母亲,只不过,这种探望是受限的。

她说,“我已经许诺不在公开场合讲话,不和媒体谈话,甚至不去看望我的朋友。我把探访的对象限定为自己的母亲,以及和政治毫无关系的亲密老友”,外加几名中国学者。“我只是希望,自己依然能回中国看望母亲。”


谢选骏指出:《慈禧太后:启动现代中国的皇妃》之作者张戎,她出生于共产党“高干家庭”,那可是个吸血长大的共产党老干婆!但是,她为何为面目狰狞的地下僵尸西太后“张目”呢?是因为女权主义?还是因为曲线救党,为垂帘听政的六四屠夫邓小平解套?


《张戎: 慈禧太后启动了现代中国》(01/24/2014 法广)报道:


旅英华裔作家张戎在完成《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书近10年后,又推出一本新的历史传记《慈禧太后:启动现代中国的皇妃》(Empress Dowager Cixi : the Concubine who launched Modern China)。在查阅了大量的清史资料,特别是很多外国传记作家无缘接触到的史料之后,她得出了这位统治清王朝近半个世纪女子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的结论,与中国舆论中长期对慈禧保守、专横、善弄权术等种种负面评价形成反差。为什么选择为慈禧做传?她又如何得出对慈禧如此肯定的评价?如何理解中国舆论中常年对慈禧的负面评价?旅居伦敦的张戎女士接受了我们的电话采访。


法广:为什么在毛泽东传之后,选择为慈禧做传?慈禧1908年离世。百年之后,重新审视慈禧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有什么现实意义么?


张戎:我写慈禧倒不是因为这有什么现实意义。毛泽东传2005年出版以后,我又将这本书翻译成中文,在2006年出版。然后,我又花了很多精力去做毛传中文注释,充实原来的英文注释。2008年我开始写慈禧。这中间有朋友的提议,也有我回想到过去曾两次想到慈禧。以前我从未想到过慈禧,对她也没有特别的兴趣,只是听到过一些说法,诸如慈禧很残暴,或者慈禧是顽固保守派,等等。当时,也没有在意。但是,有两次我就留心了一下。一次是在我为写第一本书《虹 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收集资料的时候。我发现缠脚这个残酷、古老的习惯,是慈禧在1902年提议废除的。这让我有了一个小小的震惊,因为这和我脑海里的慈禧印象很不一致。后来,我为毛传收集资料的时候,我又发现,毛泽东1893年出生,因此,是在慈禧统治的年代长大。但是,他的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都有极大的自由和机会。他是农家的孩子,但可以得到奖学金,去上学,只要他愿意,他甚至可以去留学;他可以给非常自由的报纸发表文章,自由发表言论;可以和女友一起去旅行,一起去登记住旅店……但这些自由和机会是我在毛泽东时代生活时不可想象的。这就又让我对慈禧产生了兴趣。2008年我开始思考写下一本书的时候,就想到了慈禧。可是,我上网搜索时发现,还是想我从前受到的教育那样,普遍是对慈禧的谩骂。我感觉在我所知道的一些细节和普遍的见解中间有很大的差距。有差距,就有很多东西可以发掘,有很多问题可以解答,就可以做一种历史性的侦探工作,这是我喜欢做的。


法广:的确,中国人对慈禧的评价一直十分负面。您认为她受到了最不公平的对待……


张戎:史学界到没有对慈禧十分不公正的评价,主要是民间舆论。实际上,史学界,尤其是清史专家们,他们对慈禧在历史上真正发挥的作用,心里都多多少少有些底罢。我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得到了清史专家非常多的帮助,我对他们非常感谢。他们发掘出了大量史料。没有他们完成的诸如整理档案、出版旧书等大量的工作,我也不可能写出这本慈禧传。说慈禧是一个改革者,这是大多数清史专家都可以如同的。


法广:为什么民间对慈禧的认识会与学界的认识有这么大的落差呢?为什么民间会对慈禧长时间有如此负面的评价?原因是什么?


张戎:我觉得这可能是宣传结果。还有,史学界对慈禧的这些看法很多都没有痛痛快快地说出来,因为在中国的那种政治环境下,慈禧已经被定性为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的统治者,是给中国带来灾难的人。所以,老百姓也就跟随这种说法。


法广:就是说中国政治生活中的意识形态造成了这种观念,将慈禧局限在一个特定的、官方需要的历史角色中了。


张戎:是这样。当然还不只是共产党。从前,国民党时代也是这样。因为慈禧死后不久,中国就走向共和了,就是民国。民国开始时那些掌权的人还不是这样,但后来那些人逐渐把慈禧定性为给中国带来灾难的人,是他们把中国从慈禧手中拯救出来。


法广:您这本书特别强调了慈禧对中国现代化进程起到的作用,能否解释一下您的观点?


张戎:是她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我们今天看到的电灯、铁路、开矿、建工厂、建海军、建现代化的陆军这些物质上的东西,还有,现在的教育制度,都是慈禧当年从国外引进来的。是慈禧向国外派出了第一批外交官,是慈禧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以前,我们总是笼统地说是鸦片战争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其实不完全对。因为鸦片战争后,道光皇帝、咸丰皇帝都还拼命要关上大门,起码是想让大门不要开得更大。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瓦尔金率领的英国军队1860年到北京去找中国皇帝,要中国打开大门,要求更多贸易,后来才有了火烧圆明园。慈禧掌权 或者说夺权以后,意识到:为什么我们不能开门?为什么不能打开大门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改革开放,使中国人生活得更好,使中国更富强呢?!是她最先有了这种想法。中国真正打开大门是在1861年以后,更不用说报纸的出现、新闻自由的程度等,都是在1861年以后才有的。还有法制 当时,在慈禧的主持下,有一些法制专家,比如沈家本等人,全面引进西方的法律制度,来替代中国那些中世纪的惩罚制度,凌迟处死等刑罚都是那时候废除的。


法广:但是,中国教科书多年都在传授一种认识,就是慈禧阻碍了中国的开放,阻碍了中国对西方打开大门。


张戎:是啊。我觉得这完全是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看看历史上的事件,看看我的书里引用的那些中外文史料,这些资料可以随便查到,上谕档 也就是圣旨档案就在网上,大家都可以看到。


当然,大家会想起慈禧杀“六君子”,认为他们是因为要改革而被杀。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戊戌维新(戊戌变法)根本就是慈禧发动的。这也是白纸黑字的事实。发起改革的那道圣旨,开篇就是“上奉慈谕”,意思就是:皇上奉皇太后的谕旨……这根本就是慈禧下命令要改革。我根据史料的解读,是慈禧最初看重了康有为的改革思想,然后提起了光绪皇上的注意。光绪皇上接见康有为是在颐和园,也就是在慈禧的眼皮子底下,如果没有慈禧的支持 更不要说很有可能是慈禧让他这么做的,那是不可能的。后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都被提升到很高的职位。康有为除了办官方报纸,以宣传改革,还要去主办报律,就是给新兴的报纸、媒体撰写法律,不可谓不重要。


当然,康有为不满足于这些。他想当皇上,第一步就是让光绪皇帝做他的傀儡,他做皇帝背后提线的人。总而言之,就是他要控制整个国家。那慈禧当然就挡了他的路,他于是想谋杀慈禧。这一点在史学界已经完全是定论。中国的史学家们早就在日本档案馆里找到了他们指定的杀手毕永年当年给日本人手写的事件经过。出于自卫罢 也许有人说慈禧该被杀,这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慈禧要杀六君子,并不是他们要改革,而是因为他们要杀她。


法广:您刚才提到,毛泽东其实是在慈禧统治末年出生、成长。您说在毛泽东的青年时代有一个相对开放的社会,那个时代的性自由,和知识自由度令人惊讶,但在您成长的年代,这些事情都是无法想象的。为什么在慈禧末年开放了的社会,会在后来重新回到一种男女授受不亲、政治封闭的年代?


张戎:这中间是中国一个很大的悲剧。慈禧的朝代是一个满族人的朝廷,在慈禧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后,在大量的年轻人出国,受到国外文化熏陶,受到新式教育之后,这种少数人的统治就越来越不能被人容忍。共和的呼声非常高。慈禧其实也意识到这一点,就想用君主立宪的方式,来维持朝廷的延续。


在临死时,慈禧意识到君主立宪很可能办不成,她在世就可能办不成,她去世后,就更不可能办成。所以,她基本上已经认可了共和。她在死前几个小时,把权从摄政王载丰那里收回,交给了隆玉皇太后。中国最后走向共和,是隆玉皇太后签署的退位诏书。隆玉皇太后的这个权力,是慈禧给她的。


但是,二十世纪的共和,中国面临着两个巨大的威胁,一个是日本,一个是苏俄。日本侵华的一个最直接后果,就是使得毛泽东能够掌权,一是因为日本在很大程度上摧毁了蒋介石政权,二是因为毛泽东的身后有斯大林的支持,有苏俄的支持。不光是支持,那是全面的支援。毛泽东掌权以后当然就把中国拉回到一种封闭的状况,因为封闭的社会是容易统治的社会。只要有改革开放,他就不能实现他的那种暴政。在这种封闭的状况下,中国全面地大倒退。


法广:慈禧在一个不容女子有所表达,更不容女子参政、掌权的年代自然经历了那个时代的很多无奈,但那些无奈在当今中国社会是否仍然留有印记?一百年之后,中国社会对于女子参政、决策的环境应该是已经大为改观,但中国并无女子真正走上政治最前台,为什么?


张戎:我没有研究现代中国,不太清楚。但我想当然还有很多阻力。对女子参政还有很多偏见,就连那些比较开放的、所谓自由派的人,提起慈禧时,都还带着一种轻蔑的口气。而且,还有人说什么“世上恶毒莫过女人心”之类,当然是说慈禧,但也把所有女人都带进去了。所以,这种偏见还是非常深的。我想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罢。


法广:在您看来,中国民间舆论对慈禧的负面评价,是否也在一定程度因为她是一个女人呢?


张戎:有可能罢。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大家对慈禧真正做了些什么并不太了解。因为,在一个思想不自由的地方,看不同意见的书,听不同意见的发言,这样的机会或少,人们就很容易接受灌输来的东西,让他知道什么,就是什么。所以,中国更需要的还是思想解放。思想解放的前提,当然是出版自由,言论自由。现在的出版是不自由的 我当然希望慈禧传不要被禁,但是,我的前两本书:《虹: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和《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都是被禁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大家不能千方百计地找来看,但毕竟很麻烦,绝大多数人可能也不愿意去找这个麻烦,更何况还要担风险。那当然就是听官方说什么就是什么。而且,这些跟自己的生活也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我想,这些都是原因罢。


中国要想做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国家,不改革这一点不行。


母狗慈禧1835年生人,本姓叶赫那拉氏。1852年时被选为秀女,走进紫禁城,成为清文宗咸丰皇帝的妃子。自1861年到1908年11月15日去世,这47年间,她3次垂帘听政,是大清帝国的实际统治者。


如果说张戎对慈禧的赞赏令一些学者怀疑其客观公正性的话,中外史学界近年来对慈禧的研究也出现了更为积极肯定的评价。


这本书的英文版2013年10月在香港推出。法文版已在接洽之中,张戎本人也已经开始了中文版的翻译工作。


谢选骏指出:西太后就是邓小平的先行者——不是什么鸡毛一样的改革派,上文所说的其实都是作秀,只是为了抢班夺权“摸着石头过河”。西太后邓小平这对狗女男,需要的时候同样血洗改革、随后在外国压力下又假装再度开放,但还是被世人的吐沫给淹死了。西太后遭到掘墓羞辱,邓小平见好就收,挫骨扬灰免于掘墓处分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专栏作家是个危险的职业

[《光明日报》资深编辑董郁玉因“间谍罪”被判刑七年](王月眉 2024年11月29日)報道: 2017年,董郁玉在哈佛大学。他在中国政府鼓励与外国人交往的时代开创了自己的事业,但现在,这种交往受到了极大的怀疑。 周五,中国一家法院以间谍罪判处一家主要党报的高级编辑和专栏作家七年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