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3年11月19日星期日

《太太的客厅》和梁从诫

《很多人讨厌林徽因吗?为什么很多人恶心林徽因?》(2019年)报道:


人家一个好好的人, 怎么就出了这么多道德帝,胡乱恶心别人?


在林徽因(1904—1955)115周年诞辰之际,这位民国才女以一种特别的方式上了热搜。


起因是网友通过AI修复的一张林徽因16岁旧照在网上传播。


这张经过技术“修复”的照片,乍一看,还挺美。可群众眼睛是雪亮的,仔细观察后都发现,这画风不对啊,气质尽失、俗不可耐的网红脸,与真实的林徽因相去甚远。


最爱君也有个疑惑,我们了解真实的林徽因吗?


如今提起这位民国女神,很多人只能联想到她的美貌和八卦,甚至为她贴下“绿茶”的标签。我们也许听说过,作家冰心撰文与她争风吃醋,诗人徐志摩为了她遭遇空难,哲学家金岳霖为了她终身不娶。


这些玛丽苏小说般的故事,究竟有几分虚实?


1、


那张火遍网络的林徽因旧照,拍摄于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仕途受挫的父亲林长民远赴欧洲考察途中。


在旅欧前夕,林长民写信告诉女儿此行的目的:“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览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在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烦琐生活,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美丽聪慧的林徽因捧着父亲的信一读再读,此前已在英国教会办的培华女子中学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


伦敦的雨季,阴郁而绵长。1920年11月,一个诗人走进了林徽因的生活,他就是徐志摩。


徐志摩登门拜访,一开始只为结识林徽因的父亲。他称赞林长民“清奇的相貌,清奇的谈吐”,“满缀警句和谐趣”,对人生有着“锐利的理智的解剖与抉剔”,是一位值得深交的书生逸士。


两位文人雅士互相引为知己后无所不谈,交往方式也十分奇葩,玩起了互通“情书”的游戏。徐志摩扮演有夫之妇,林长民扮演有妇之夫,假设在这样特别的情境下谈恋爱,通过写信互诉衷肠。


后来林长民去世后,徐志摩还将他们的其中一封书信发表,题目为《一封情书》。


只看这些信件,真看不出徐志摩到底是在和林长民谈情说爱,还是要泡林徽因。


随着和林长民深入交往,徐志摩逐渐被林徽因深深吸引,爱上了这个16岁的小姑娘。


2、


然而,当时徐志摩是有妇之夫。后世多认为,徐志摩为了追求林徽因而不顾发妻张幼仪怀有身孕,屡次向她提出离婚。


这一观点最早来源于张幼仪本人的口述。在张幼仪的主观印象中,徐志摩离婚就是为了“着急得到林徽因”。


据张幼仪回忆,徐志摩提出离婚时,她并不同意:“你有父母,我也有父母,如果可以的话,让我先等我父母批准这件事。”


可徐志摩却急躁地摇头说:“不行,不行,你晓得,我没时间等了,你一定要现在签字。林徽因……林徽因要回国了,我非现在离婚不可。”


1922年3月,徐志摩如愿与张幼仪离婚。此前一个月,张幼仪刚生下徐志摩的次子彼得。这次离婚分明是徐志摩抛弃妻子,却被他视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徐志摩深爱林徽因一事应该毫无疑义,可那时不谙世事的林徽因,是否对徐叔叔存在好感就是一个未解之谜了。


此前,林徽因已通过父亲出面写信婉拒他的追求。在林长民写给徐志摩的一封信中,他亲自替女儿解围:“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嘲笑,想足下误解耳。”


1921年秋,当徐志摩还在为离婚焦头烂额时,林长民出国考察期满,林徽因就随父亲回国,不久之后和梁思成陷入热恋,徐志摩已没有机会。


1923年5月,梁思成在骑摩托车时出了车祸,左腿严重骨折,连续几个月卧床疗养。


那一年暑假,林徽因几乎都在未婚夫梁思成的病房中度过,感情迅速升温。


每次探望,林徽因都为梁思成带来当天的报纸,和他最喜欢的画册。当时她正打算将王尔德《夜莺与玫瑰》译成中文,便和梁思成一句句地讨论着。由于天气太热,有时梁思成只穿着一件背心,林徽因也不会因其衣冠不整而回避。


梁思成的母亲、梁启超的夫人李蕙仙思想较保守,看到两个年轻人如此亲热,不禁皱起眉头。倒是梁启超不以为然,看到孩子们感情甚笃,甚为欣慰。


后来,林徽因冷静地分析过徐志摩对她的爱:“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用他的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她也曾评价徐志摩是一个会欢喜穿粉红绣花鞋女子的那种人。


不是所有萝莉都爱大叔,在对待感情上,年少的林徽因或许比徐志摩更为成熟,早已看出这位才子风流成性。


离婚后的徐志摩也没“辜负”林徽因的评价,后来一度与凌叔华、陆小曼两名才女同时交往,留下不少风流韵事。


不过,坊间并没有放过徐志摩与林徽因的绯闻,关于两人的流言蜚语在1931年徐志摩遇难后达到高潮。


现在市面上的一些传记常写道,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从上海飞往北京,准备在当晚出席林徽因主讲的一场建筑艺术演讲。


其实还有一种说法,是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后,陆小曼吸鸦片成瘾,徐志摩经济拮据,只能拼命挣钱养老婆,当时只是为了赶飞机到北大讲课。


飞机在山东失事,据说当时梁思成正好在当地考察,闻讯后及时赶到现场,捡回一块飞机残片交给林徽因。


林徽因将这块残片挂在卧室墙上,悉心珍藏了一辈子,那是相当浪漫,这情节比当今大部分国产剧还感人。


然而,这一说法至今没有实物证明,曾到过梁林夫妇卧室的亲朋好友,也没有人提及此事。


事实上,在徐志摩遇难后,最先出现在空难现场的也不是梁思成,而是他和林徽因共同的好友沈从文。只因沈从文在“北漂”最艰难时曾得到徐志摩不少帮助,知恩图报,所以第一时间从青岛赶赴现场。


因此,最爱君也纳闷传记作者们是如何打听到这一八卦的。


林徽因的家人也对这些绯闻深恶痛绝。


一向喜欢在各领域都客串一把的高晓松曾在节目中说,他一直想拍《林徽因传》。但是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跟他说,只要有徐志摩出现就不许拍,我妈跟徐志摩没关系。


高晓松一听,讲林徽因的故事,徐志摩都没有了,那还咋拍啊,于是就不拍了。


3、


对林徽因而言,旅欧期间最珍贵的收获并非徐志摩的爱,而是学习建筑学的梦想。


随父亲旅欧期间,林徽因先后游历了英国、法国、瑞士、德国和比利时等国,在领略各国风土人情的同时,也为那些保存完好的西方古建筑所深着迷。




在伦敦期间,林徽因考入圣玛利学院,她的房东是一位女建筑师,林徽因常常帮其描图,渐渐喜欢上建筑,也得知建筑学在西方不是单纯的“盖房子”,而是一门集美术、工程技术和人文理念于一体的综合学科。




林徽因一生的挚友、汉学家费慰梅说:“她有学习建筑的梦想,想带一些西方的古典建筑思想回国的欲望。她认为中国需要一种能使建筑数百年不朽的好建筑理论。”




这才是真实的林徽因,她没有忘记旅欧前夕父亲对她的教诲。一个16岁的少女,从那一刻起就萌发了成为女建筑师的愿望。




实际上,梁思成选择建筑学很大程度上也是受林徽因影响。翻译家卞之琳曾说:“表面上林徽因不过主要是梁思成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




在梁思成与林徽因订婚后,梁启超希望他们在结婚之前一定要先完成学业,并将宋代李诫所著的《营造法式》一书亲自题词后,寄给两个年轻人。




这本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著作,寄托了梁启超对他们的期望。从此,梁、林二人都将研究中国古建筑作为毕生事业。




1924年,梁思成与林徽因一同前往美国留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




当时,宾大的建筑系只收男生。校方要求,宾大的建筑系学生一定要通过人体写生课程,而女生不允许进入人体写生教室,相当于将女生拒之门外。




当初就是林徽因拉着梁思成一起学建筑,如今自己反而学不了,自然不服气。




外表娇弱的林徽因内心比其他人更坚强。为了获得建筑学学位,林徽因只好先在美术系注册,并同时选修建筑学课程。




两年后,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在建筑设计上的天分,林徽因终于打破宾大的规定,成功转入建筑系,还被学校聘为设计指导教学。




据当时宾大的年轻讲师、日后的著名建筑师哈贝森评价,林徽因的建筑图作业简直“无懈可击”。




在宾大求学期间,林徽因同时积累美术和建筑领域的学术基础。从宾大顺利毕业后,林徽因又进耶鲁大学戏剧专业学习半年舞台美术设计,成为中国向西方学习舞台美术的第一位留学生。




在此期间,林徽因深刻意识到保护中国古建筑和建立中国系统建筑理论的重要性,她说:


“我将要带回给国人有关东方与西方交汇的一个真信息……不是去取代我们自己的,永远不要。我们必须学习所有艺术的基本原理,只是运用这些原理来设计那些清晰的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从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耶鲁大学留下的点滴史料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硬核女学霸开挂般的求学生涯。




林徽因从未将这些经历放在心上,也不曾自夸,因此总是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传记作者自动忽略。




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与林徽因完婚,从此成为中国建筑学界最让人称羡的一对神仙眷侣。




这一天是宋朝为《营造法式》作者李诫立碑刻的日期。梁、林夫妇选择这一日期结婚,正是为了纪念这位建筑学家,后来他们还为儿子取名为“梁从诫”。




当年8月,梁、林伉俪归国,受聘于东北大学,梁思成任建筑系主任,林徽因任教授,他们是新成立的建筑系最早上任的教师。




婚前,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说:“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梁思成与林徽因。






4、






1930年,林徽因诊断出肺病,不得不离开沈阳,回到北平疗养。




在北平期间,就不得不提冰心与林徽因的“太太客厅”公案。




1933年9月,冰心发表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虚构了一个举办沙龙聚会的交际花形象,通篇充满了暗喻和讽刺,读者可以感受到沙龙女主人一股浓浓的名媛气息,尤其是文中太太和诗人的暧昧更是有几分影射林徽因和徐志摩的意思。




冰心和林徽因祖籍都是福州,也都是北平文坛有名的才女,喜欢举办沙龙,各自的丈夫吴文藻和梁思成又是清华的同窗,难免会被时人拿来比较,再经过小报添油加醋,就成了水火不容的对手。


据说,冰心的小说发表时,林徽因刚好从山西考察回来,得知冰心撰文挖苦自己,就给冰心送了一坛山西老陈醋,意思是你分明在吃我的醋。


然而,事实又是如何呢?


冰心晚年在接受采访时就表态了,她自称这篇小说影射的其实是陆小曼。


小说中客厅里挂满照片,完全是陆小曼的作风,而且她在时人眼中一向就被视为海上交际花,可读者却偏要捕风捉影,将林徽因对号入座,这如果是在做高考语文阅读题,是要扣分的。


冰心晚年还曾对人澄清过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绯闻。


在谈到费正清书中写到徐志摩在英国怎样热烈追求过林徽因时,冰心说:“林徽因认识徐志摩的时候,她才16岁,徐比她大十来岁,而且是个有妇之夫。像林徽因这样一位大家闺秀,是绝不会让他为自己的缘故打离婚的。”


由此可见,冰心与林徽因这对同乡才女的关系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


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细节,《我们太太的客厅》是在《大公报》的《文艺》副刊上发表,负责此事的编辑不是别人,正是不久前走马上任的沈从文。


沈从文是林徽因的好友,如果冰心有意讽刺林徽因,他还将此文一字不改地发表,那不就成塑料友情了?


《我们太太的客厅》这篇小说后来被一些地摊文学引用,成了抹黑林徽因的一个有力武器,而在当时却给作者冰心形成了不利的舆论,一些人真把她当成了醋坛子。


1941 年,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所长傅斯年到四川李庄镇看望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得知林徽因长期患肺结核,在抗战期间辗转流徙,穷困潦倒,导致病情加重,卧病在床,便写信向中研院代院长朱家骅求助。


这本来是好事,可傅斯年估计也听说过林徽因与冰心不和的传闻,于是在信中有意无意地拿冰心开涮,原文为:“思成之研究中国建筑,并世无匹……其夫人,今之女学士,才学至少在谢冰心辈之上。”


如果冰心的《我们太太的客厅》真是抨击林徽因,那实在是得不偿失啊。



5、


那么,太太的客厅真的存在吗?


在这篇小说中,冰心用了一千多字描写客厅的环境:这是一座西式建筑,一个中西合璧的客厅,遍布欧式的地毯、长窗和纱帘。


梁、林夫妇所居住的北平东城北总布胡同3号,却是一座传统的两进四合院,院里种着马樱花树和丁香树,房前有廊子和石阶,室内装修古朴典雅,与冰心笔下的太太客厅大相径庭。


而且,根据和梁、林夫妇同住北总布胡同的邻居、哲学家金岳霖回忆,当时的聚会主要是在他的院子里进行:


“梁思成、林徽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从 1932 年到 1937 年夏,我们住在北总布胡同,他们住前院,大院;我住后院,小院。前后院都单门独户。三十年代,一些朋友每个星期六有集会,这些集会都是在我的小院里进行的。因为我是单身汉,我那时吃洋菜。除了请了一个拉东洋车的外,还请了一个西式厨师。‘星期六碰头会’吃的咖啡冰激凌,和喝的咖啡都是我的厨师按我要求的浓度做出来的。”


每到周六下午,金岳霖召开茶会,梁思成、林徽因便穿过两个院子间的小门,和平津一带的文人、诗人、文艺界人物走进老金家的客厅。


一时群英荟萃,高朋满座,在文学、建筑、舞台设计等方面都有涉猎的林徽因,在多个领域都有发言权,自然是沙龙当之无愧的女主持人。


沙龙的客人、作家萧乾在见识到林徽因的才华后感叹道:“徽因的健谈绝不是结了婚的妇人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她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这种纯学术的批评,也从来没有人记仇。”


在现在流行的林徽因传记中,金岳霖也经常被描写成一个苦苦追求林徽因的痴心男子,甚至为了她而终身不娶,典型的玛丽苏小说套路。


人们既然喜欢看童话,便有人制造童话。


其实,这也是一个误会,老金是梁、林夫妻的好友,为人一向特立独行,他虽然终身不娶,但是谈了不少女朋友。


金岳霖最早在北平举办茶会,身边就有一个同居的美国女友丽琳·泰勒。后来,他还和彭德怀的小姨子著名记者浦熙修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可谓举国皆知。


金岳霖分明也是个对爱情很有追求的才子,哪里是一心痴恋林徽因的备胎。


梁思成一家和金岳霖结下终生的友谊,感情十分深厚。金岳霖没有子嗣,晚年和梁家人生活在一起,梁从诫尊称其为“金爸”,为他养老送终。


6、


林徽因的情感经历在后世备受关注,可这正是其人生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点。


林徽因真正让人佩服的,还是她在建筑学领域的造诣,在那个女性仍备受歧视的年代,她凭借自己的实力在学术界打出了一片天。


在北京疗养期间,林徽因进一步走入建筑学的广阔天地,让她倍感振奋的是1930年,朱启钤、梁思成主持创建了中国营造学社。


营造学社从事的中国古建筑研究,是当时中国学术界未经开拓的荒漠,中国学术界没有任何田野调查的经验。


日本建筑学界甚至叫嚣,中国的古建筑考察,日本人有必须参与的义务,并将由他们获取第一手资料,否则根本得不出任何学术成果。这是赤裸裸的挑衅。


中国营造学社绝不屈服,昂首迎战。


此后的十几年间,梁思成、林徽因,以及营造学社的考察队从华北地区辐射开去,走遍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两千七百多处中国古建筑。


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事业。


在大同,他们考察了云冈石窟的结构及建筑年代,对每一块碑碣、每一尊佛像进行考证,就连石刻上的花纹和装饰也一一记录在册。


在杭州,梁、林夫妇在浙江省政府的邀请下对六和塔拟定重修计划,让这座北宋年间的的9层木塔重焕新生。


在五台山,他们找到苦寻多年的佛光寺。经过营造学社考察鉴定,佛光寺大殿建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即公元857年,一举打破了日本人断言中国根本不存在唐代木结构建筑的结论。


中国的古建筑学者们走出书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不敢错过每一处结构、每一片砖瓦,一丝不苟地将这些一度无人问津的古建筑绘制成图,在中国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学科。


十几年间的考察测绘,其中艰苦,鲜为人知。


林徽因曾在信中形容自己在1936年的青州考察之旅:“整天被跳蚤咬得慌,坐在三等火车中又不好意思伸手在身上各处乱抓,结果浑身是包。”在晋北考察时,每餐只有一碗汤面。大家闺秀出身的林徽因却比其他人更能吃苦。


正是长期的外出考察,透支了林徽因的建康,本来就患有肺病的她日渐憔悴,却仍放不下对古建筑的研究。


7、


七七事变后,营造学社的工作被迫暂停,身在北京梁思成受到一封“东亚共荣协会”的请柬,邀请他参加日本人召集的一个会议。


梁思成和林徽因果断拒绝,并开始收拾行李。


即便在那时候,病重的林徽因正需要一个静养的环境,也有外国友人劝他们出国避难,可他们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跟随北京的高校南迁。


病榻上的林徽因明明是身体最虚弱的那个人,却在给沈从文的信中,鼓舞南渡的学者们:


“我们这种人太无用了,也许会死,会消灭,可是总有别的法子让我们国家进步了,弄得好一点,争出一种新的局面,不再是低着头的被压迫着。我们根据事实时有时很难乐观,但是往大处看,抓紧信心,我相信我们大家根本还是乐观的,你说对不对?”


1939年,为躲避因日机轰炸,梁思成一家搬到昆明郊外的乡村居住,据陈公蕙回忆,林徽因仍是最看得开的人,她“性格极为好强,什么都要争第一。她用煤油箱做成书架,用废物制成窗帘,破屋也要摆设得比别人好。其实我早就佩服她了!”


1940年,梁思成一家随营造学社迁徙到四川李庄后,林徽因病得很重,连续发烧几个月,咳嗽成一团,嘴唇憋得发紫,半天透不过气。梁思成陪伴在她身边悉心照料,看着妻子痛苦的病状,备受煎熬。


在抗战颠沛流离的生活中,长期的疾病夺去了林徽因年轻时的容颜,她消瘦得厉害,苍白的脸上毫无血色,常卧于病榻上。


可在战乱和病痛中,她仍协助丈夫和营造学社的同事们着手撰写《中国建筑史》,整理他们多年来的调查成果。


林徽因希望,在生命逝去之前,能为中国建筑学做出更多贡献。


8、


1945年,抗战胜利。


经过美国胸腔外科医生李欧·艾娄塞的诊断,断定林徽因的肺部和一个肾都已被感染。


他遗憾地告诉林徽因的好友费慰梅,她那短暂而多彩的一生,在几年内,也许是五年,就会走到尽头。费慰梅没有告诉林徽因,可林可能早已心中有数。


“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太薄弱,是人们美丽的想象。”(林徽因《深夜里听到乐声》)


1946年,梁、林夫妇几经波折,终于回到日思夜想的北平。


三年后,他们坚守在北京,继续自己的事业。


建国之初,梁思成被任命为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他与留英建筑专家陈占祥共同设计的“梁陈方案”,是对北京城市规划的建议。


该方案认为,可以在北京城西再建一座新城,如此,新旧城之间的长安街就像一根扁担挑起二城。新城是现代中国的政治心脏,旧城则作为古代中国的城市博物馆。


但是,当时以苏联专家为首的设计者都认为,北京城必须进行彻底的改头换面。


作为梁思成最重要的伴侣和知音,林徽因也有一个浪漫的构想。


她希望将北京护城河的林带作为屏障,城墙顶部约十米宽的空间变成公园,有双层屋顶的门楼和角楼可以建成博物馆、茶馆。如此一来,古城墙就成为她口中的“中国的顶环”。


可是,当林徽因在病床上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绘制设计图纸时,北京已经开始拆除外城城墙。


当生命的色彩逐渐褪去,林徽因发出最后一声呐喊:“你们现在拆的是真古董,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盖,就只能是假古董了!”


1955年4月1日,晨光熹微,51岁的林徽因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如她来时那么优雅、柔美。


金岳霖教授为其撰写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在她的墓碑上,镌刻着“建筑师林徽因之墓”,后来,这一行字被砸毁。


仿佛就是从那时起,真正的林徽因被人逐渐淡忘,她的主业建筑学因为门槛过高而鲜有人提及,只剩下私生活被人以讹传讹地流传。


直到上世纪80、90年代,《知音》《读者》等地摊文学和梁思成续娶妻子林洙等人撰写的传记,才让林徽因的才女形象重回大众视野。


可为了吸引眼球,或为了自身利益,各种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文字把林徽因塑造成浅薄的文青,将她的绯闻无限放大,甚至无端地贴上“绿茶”的标签。


在历史爱好者云集的某知名论坛上,最爱君曾看到这样一个扎心的评论——“至今未知林徽因牛在哪里?”


那时我知道,那些蓄意抹黑林徽因的人,他们得逞了。


参考文献:


1.(美)费慰梅:《梁思成与林徽因》,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2.张清平:《林徽因传》,中华书局,2016年版


3.岳南:《南渡北归》,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4.林与舟:《建筑宗师:梁思成》,湖南师大出版社,2011年版


5.林洙:《梁思成、林徽因与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楼庆西:《梁思成、林徽因与北京城市规划》,《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7.费冬梅:《林徽因“太太客厅”考论》,《社会科学论坛》2015年09期


8.郭丽芬:《林徽因的建筑追求缘起》,《炎黄春秋》2018年01期


网民嚎叫:


我其实不大能接受知乎搜索林徽因最先冒出来的居然是“为什么很多人恶心林徽因”这个问题。我非常地替林徽因先生不值。


虽然很多人都说林徽因是所有女性的公敌,所有男性的梦中情人。但是她真的是被后世搞出来的那几个虚虚实实的绯闻故事给拖累了。然后一次又一次地被娱乐至死的舆论给消费了。


纵然徐志摩猛烈追求过她,金岳霖爱上有夫之妇的她,但人家一没答应徐志摩二没出轨。就因为她虽然没接受这两个男人的爱但是和他们又保持了朋友的来往就这样污名化她,说她是绿茶婊集大成者吗?为什么不多看看她的成就和建树呢?


就算对八卦感兴趣,对才子才女们的爱情纠葛有猎奇心理,至少吃瓜吃全呗。说徐志摩因为林徽因对发妻张幼仪绝情,但难道罪魁祸首不是徐志摩吗,怎么大部分人都觉得是林徽因的错呢?


徐志摩是猛烈追求过林徽因,但他基本就是一厢情愿的热烈。徐大才子兼徐大渣男追哪个女人时不是展开猛烈攻势的?看看他和凌书华、陆小曼的爱情故事,一样狗血肉麻。


说金岳霖爱上她终身不娶且和她一生比邻而居,但实际上金岳霖虽没领结婚证但他一生也没断过伴侣呀。至于比邻而居这事,也是他自己愿意。


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也讨论过关于金岳霖的事情,林徽因可能对金岳霖动过心,但她及时、坦诚地和梁思成探讨了这个问题,夫妇感情不仅没有隔阂反而更胜从前。


多翻翻资料,看看真实的林徽因吧。


“心直口快”“刀子嘴豆腐心”“喜怒形于色”“脾气不好,一言不合就开怼”,“才华横溢”“国民女神”这些都是她。


我解读到的她不只是美女+才女,更是鲜活+努力的可爱灵魂。


6月10日,是我非常喜欢的民国女性林徽因的生日。她出生于1904年6月10日,如果她还活着,今年6月10日就是她的116岁生日。


说起林徽因,评价基本上有两派,这两派还两极分化得厉害。一派人认为她是民国绿茶婊集大成者,是货真价实的绯闻女王。另一派人则认为她在建筑、诗歌等领域均成就不斐,是个集美貌才华于一身的优秀女性,是名副其实的一代女神。


你问我是哪一派?噢,我,大概哪派都不是,我看到的林徽因既不是心口不一矫揉造作的绿茶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清冷女神。我看到的她,生为天才却真实努力又矫情的可爱和明亮,鲜活如斯。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她貌美、有才、异性缘好到爆炸?不,恰恰相反,是因为她脾气暴躁、心直口快、体弱多病,却享得了福也吃得了苦;因为她自恋矫情说话不留情面却又努力又拎得清。


很多人初识林徽因都是从民国桃色绯闻花边八卦故事里,要么是她和徐志摩的爱情纠葛;要么就是她和金岳霖、梁思成的半生传奇。


但我不是要写搅合在徐志摩、金岳霖情史八卦中的林徽因,而是写独立女性、自成一派的可爱灵魂-林徽因的故事。


抛开八卦、绯闻看林徽因的一生和史料记载、亲友评价,就会知道她是一个鲜活生动、真实又矫情的可爱女子。她是那种一看一亮的人,你看她第一眼就会觉得眼前一亮。


我第一次看到林徽因的名字就眼前一亮,很是好奇。找各种资料开始了解她也是每多了解一点眼睛就会亮几分,到最后我完全喜欢上这个女子。


她的美貌倒也的确让人眼前一亮,但她其实有更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成就。这种亮,很多时候也反映在她真实性格下的生活事迹里。


很多人都知道林徽因出身书香门第,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林徽因的母亲,只是林长民的一个不受宠的妾室。她的生母,目不识丁,家里开小作坊,是个旧社会的典型妾室。


她遗传给林徽因的,除了美貌,大概还有急躁的脾气。虽然林徽因作为长女,深得父亲喜爱,但童年时期林徽因一直和生母居住在后院。目睹的是父亲续弦娶二娘,二娘连生几个儿子,二娘院里的热闹与生母院里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林徽因,其实是自尊又焦虑,早熟的同时又因出身有些许自卑。


这些也让她面对徐志摩的狂热追求不为所动,她的拎得清首先就在于她早早地明白选择一个人结婚就是选择一个家庭生活。所以,最终她选择了与梁思成携手一生。


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婚姻后人看来完美无缺,但其实处理起三姑六婆的事情来林徽因不大擅长,姑嫂关系就不怎么样,婆婆也不是非常喜欢她。她心直口快,讲话不留情面,挺不受梁家女人的欢迎。


不过,她的婚姻还是有令人羡慕的地方。因为梁思成欣赏她,理解她,包容她,甚至于她的缺点,梁思成也如同她的优点一样坦然接受了。


林徽因和梁思成其实经常吵架,她身体带病、常有情绪,脾气不大好,尤其是抗战时期,她带病主持家中琐事又要工作,常常情绪不好发脾气,但温吞的梁思成通常都让着她,骂不还口、默不作声,为此还被人戏称为“烟囱”。


林徽因除了脾气暴躁,还有美女的通病——矫情且自恋。


她喜欢在夜晚写诗,仪式感还忒重,每逢写诗要点上一炷清香,摆上一瓶插花,穿上一袭白丝绸睡袍,再面对庭中一池荷叶,在清风飘飘中思虑佳作。还甚是得意地炫耀:“我要是个男的,看一眼就会晕倒。”


梁公子逗她:“我就没晕倒。”林徽因气的抓狂。


不过,梁公子嘴上这么说,对于她的自恋却给了另一种方式的配合与恭维。


两人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求学时,梁公子就常常在女生宿舍下耐心等待梳妆打扮的林徽因,常常一等就半天。为此,梁思成的弟弟梁思永还调侃TA们两,写了一副对联:林小姐千装万扮始出来,梁公子一等再等终成配。横批:诚心诚意。


梁思成知道林徽因美而自知,还特意花了一周时间磨了一面铜镜送给林徽因,铜镜上刻着“林徽因自鉴之用,民国十七年元旦思成自镌,并铸喻其晶莹不珏也。”


婚后梁思成还诙谐地对友人说:“中国有句俗话说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此外,关于林徽因的性格,她的外甥女评价过她,说她刀子嘴豆腐心,嘴巴厉害得很,但心眼好,喜怒形于色,是个绝对真实的人。


还有一则轶事,当年冰心写《太太的客厅》疑似暗讽林徽因,媒体大加报道,闹得沸沸扬扬,林徽因反手就从山西给冰心带了一大瓶子醋作为回礼送出去了。


虽然这是个笑谈,冰心晚年也辟谣说过这文章不是指的林徽因。但我看到这就觉得太可爱了,觉得林徽因生活里完全就是个特别真实的女子,会使小性子,真实的可爱。


说回林徽因的成就,她是建筑学家、诗人、教师,且在这几个方面都成绩不斐。


可别以为她的成就是后人美化的,那可都是她自己实打实努力的结果。她努力勤奋远超一般人,所有成绩都是货真价实辛苦得来。


1920年,少女时期的林徽因跟着父亲林长民游历欧洲时就坚定了从事建筑学事业的决心,在游历期间她博闻强识,吸收了很多先进的理念与知识。


1924年,与梁思成赴美攻读建筑学时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只能注册在美术系,但她仍选修了所有建筑系的课程。用最笨的方法,硬是把自己学成了美术系与建筑系两个系的高材生。


1930年-1945年,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0多处古建筑物。赵州桥、山西应县木塔、武义延福寺、五台山佛光寺等都是通过他们的考察才得到全国认识并从此被加以保护。


那时候的考察其实是非常艰苦的。林徽因身为女子,看上去楚楚可怜弱不禁风,但爬梁上柱、测绘调研都是身先士卒,凡是男子能爬上去的地方她也一定爬上去,一点不逊色于男子。


此外,林徽因参与创办了中国营造学社,并多次深入晋、冀、渝、鲁、浙各省,实地勘测数十处古代建筑,单独或与梁思成合作发表了许多建筑论文。


可能正是林徽因能吃苦又勤奋的特质让她公公梁启超格外赞赏她。梁启超培养女儿都是往灵气秀美,有事业追求和社会责任感这个方向走(具体可查阅梁女儿的成就),而林徽因不仅有他原本就欣赏的特质还特别勤奋好学能吃苦。


而后续残酷的生活也证明了梁启超老爷子的眼光很毒辣,没看错人。


1937年夏天,林徽因33岁,那时她在山西五台山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建筑——唐代的佛光寺大殿。


但碰上七七事变爆发,不得已必须中断野外调查工作,北平沦陷后,林徽因全家辗转逃难至昆明。


这一年开始,林徽因的生活由原来的富足祥和变得颠沛流离。她人生的绚烂篇章悄然结束,开启了空前悲壮的hard模式。


逃难自是不可能带着厨师保姆的,林徽因坦然开始学习照顾家人,承担起了家庭厨师和保姆的工作,从一个衣食无忧家境富裕的知识分子变成一个负责家务琐事操心孩子和一日三餐的家庭妇女。


战争让物价猛涨,百姓居无定所,林徽因夫妇当时也被迫多次搬家。1940年,林徽因一家迁到四川李庄龙头村,住在低矮破旧的农舍里,穷的叮当响。


那时候,林徽因给好友费慰梅写信只能用菜市场上包过肉或菜的纸,把每一点空隙都用上。余下的纸张还要裁去作他用。


林徽因调侃自己的两个孩子很像狄更斯小说里贫民窟的逃难儿童。腿上满是蚊虫叮咬的疤痕,看上去已经不像腿了。


长期颠沛流离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使得林徽因肺病复发,不断恶化,最终发展为肺结核,很长时间里她都只能卧病在床。


但林徽因在病榻上仍然通读了二十四史中有关建筑的部分,为写《中国建筑史》搜集资料,她还经常不顾病体工作到深夜。


她的追求和梦想,困于战争、贫穷和家务琐事,但她仍努力坚持,并没有因此放弃。她拖着病体仍发表了很多学术著作。


借助好友费慰梅夫妇从国外寄来的最新研究资料,1944年她发表了《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已经在思考战后建设低租住宅的问题了。那时候,她的病已经很严重了,但她的社会责任感真不是盖的,现在看她写的关于廉租房的这些问题,还是会被打动。


抗战结束后的1946年,林徽因举家回到北平,那时,她为清华大学设计了教师住宅并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解放军解放北平时,林徽因首先想到的是古都北平那些雕梁画栋的古建筑,担心它们毁于战火,为此忧心如焚。


建国后,林徽因参与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提出了修建“城墙公园”的设想。并参与设计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


1953年北京开始拆除牌楼,对古建筑大规模进行拆除,林徽因在文物界名人聚餐会上与时任北京城建副市长吴晗发生激烈争吵。


她指着吴晗的鼻子大骂:“你们拆的是具有八百年历史的真古董!真把古董拆了将来迟早是要后悔的!即便以后再把它恢复,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


她不留情面、干脆利落地痛批这一破坏古建筑的城市建设行为,坚持己见,锋芒毕露却有理有据、寸步不让。


可惜,这一争吵之后,林徽因病情也急剧恶化,于1955年病逝,享年51岁。


其实,看林徽因的少女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美貌才华是真的,真实努力更是真的。


从成就上看,建筑方面,她与梁思成等人一起创办营造学社,联合撰写《中国建筑史》,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重新发现了景泰蓝工艺。还参与设计了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


诗歌方面,虽然她就是玩票性质,但一个业余选手的水平就远超专业选手。在儿子梁从诫出生后,柔情汹涌诗兴大发写下《你是人间四月天》便脍炙人口。(虽然很多不明所以的人以讹传讹说这是首爱情诗)


她的诗意还体现在一些随口回答的语录上。新婚时梁思成曾问林徽因“为何是我?”她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了吗?”你看,她的诗气让这句情话都说的又美又真。


事实上,她的成就远比她的绯闻要多得多,随便拎一项出来都不让须眉、甚至让须眉汗颜。少女时期,若她不博闻强识哪来的天才少女?青年时期,若她不坚持用笨方法死磕,哪里能开中国女子研习建筑的风气?中年时期,若她不病中坚持研究,哪能学贯中西,终成一代建筑学先驱?


建筑学是她毕生的追求,是她的事业;教师是她的谋生职业,诗人则是她闲暇时寄托才情的短暂身份。


我很赞同,林徽因女儿梁再冰的话:她更主要是一位非常有责任感的建筑学家。她和我父亲梁思成是长期的合作者。这种合作基于他们共同的理念,和他们对这个事业的献身精神。”


希望以后谈起林徽因先生,可以少一些误解和八卦传闻,多一些了解和尊重认可。


7/29更新:近两天这个回答小爆了,我开心之余也收到了一些不太友好的评论和私信。我把截止到18:50的评论都看了,针对评论做一些说明。


1、请我推荐了解林徽因先生资料的那位知友我先向你道歉,不好意思,我午饭时本来想置顶给你的那条回复方便感兴趣的人看到。但因为不熟悉操作误删了回复,我在这里重新回复你和对这个感兴趣的知友们,大家自取哈~


推荐央视的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凤凰卫视的专题片《家国梦影-民国名媛往事》林徽因篇。书籍的话推荐《莲灯诗梦:林徽因》、《林徽因的一生》、《林徽因寻真》、《林徽因传》、《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林徽因传》、《林徽因与梁思成》(费慰梅参与的)、《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梁思成传》。


最后就是林徽因先生的作品,她小说、诗歌、散文都有,感兴趣的推荐直接看她的作品。她自己的作品最能代表她,毕竟文如其人。


现在写林徽因先生的文章和作品很多,我看的也很杂,不存在谁写的不看这个事。建议大家感兴趣就尽可能多看,然后根据更多的资料独立思考、自己判断你愿意相信哪些,愿意保留哪些。


最广为人知的《梁思成、林徽因与我》、《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虽然我个人不是很喜欢,但也不是不值一读。


2、好几个知友提醒或纠正我:林徽因先生母亲


不是妾室而是续弦。首先非常感谢大家指出不妥之处。我去查了一些资料,确实是我受之前固有印象影响太深了。我从很早开始关注林徽因生平,以前看的资料里都说她生母是妾,近两年的资料开始变成了续弦夫人。关于她是否目不识丁也有知友存疑,说她是富商之女不会目不识丁。我不是考据党,我是根据对程桂林和何雪媛的对比描述推断的,如有不妥还请见谅。


3、我的确是对林徽因先生有偏爱,这个回答也谨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和看法。我的确希望大家可以在谈到林徽因先生时少一些误解和八卦传闻,多一些了解和尊重认可。但我没按头强迫所有人和我一样喜欢她,我尊重不同看法的存在,所以大家和平讨论,即便观点不合但和而不同,世界和平嘛。


谢选骏指出:梁从诫说《你是人间四月天》是写给他的!这样一来,他似乎就成了《太太的客厅》之产物。人说“梁从诫(1932年8月4日—2010年10月28日),男,北平人,中国环保人士,曾任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会长、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常务委员,被稱为“中国民间环保第一人”。他是建筑学家梁思成与林徽因之子,思想家及戊戌變法領袖梁啟超之孫。他的名字“从诫”源自中国古代建筑家李诫之名。1949年梁从诫17岁时,他曾背着当时是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顾问之一的父亲梁思成提交了一个新中国国旗设计方案,并在2992份方案中脱颖而出,入选了38份候选方案之一。”——我见过梁从诫几面,我的感觉则是,梁从诫说话的声音阴柔,举止也比较女性化。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专栏作家是个危险的职业

[《光明日报》资深编辑董郁玉因“间谍罪”被判刑七年](王月眉 2024年11月29日)報道: 2017年,董郁玉在哈佛大学。他在中国政府鼓励与外国人交往的时代开创了自己的事业,但现在,这种交往受到了极大的怀疑。 周五,中国一家法院以间谍罪判处一家主要党报的高级编辑和专栏作家七年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