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4年2月7日星期三

谢选骏:大数据时代就是大漏洞时代


《中国河南等省爆出GDP增速“改降为升” “数据注水”的背后原因》(2024年1月31日)报道:


河南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已故总理李克强曾在主政该省时定下发展食品加工业的策略。


1月24日,中国河南省政府秘书长、省政府新闻发言人朱鸣介绍,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河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59132.39亿元,同比增长4.1%。


但是如果翻看河南2022年的官方数据,发现是61345.1亿元,那么2023年河南的GDP实际上比2022年减少了2200多亿元,经济增长应该为-3.6%,刚刚发布的数据却是4.1%。


官方的说法是,“2023年以来,河南着力提升数据质量,加大统计数据核查力度,实事求是修正历史同期数据。经最终核实,2022年,河南省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58220.1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4%。”


这意味着,河南将2022年的GDP数据向下“修正”了3100多亿元,这相当于全省18个市中排名第八的驻马店市一年的GDP。


四省数据“注水”?


河南不是特例,但是唯一一个把负增长“修正”成正增长的省份,据不完全统计,各地至少还有三个省份的增长来自于“修正”上一年的经济数据——


福建省,2023年的GDP为54355.10亿元,按照其2022年公布的数据53109.85亿元计算,同比增长2.3%,但该省把2022年数据向下“修正”了1095亿之后,刚刚公布的增速就变成4.5%。


江西省,2023年的GDP为32200.1亿元,按照2022年公布的数据32074.7亿元计算,同比增长仅为0.4%,但该省把2022年数据向下“修正”了1142亿元后,增速变为4.1%。


湖南省,公布的2023年GDP为50012.85亿元,按照其2022年公布的数据48670.4亿元,同比增2.76%,但该省把2022年数据向下“修正”了811亿元后,增速就变为4.5%。


一位熟悉统计工作的体制内人士在匿名前提下向BBC中文透露,这种行为虽然对地方领导来说,可能确实使表面的增速变高了,但不见得是他们主动作为的结果,而更大程度上源于去年两场活动——“统计造假专项治理行动”和“专项统计督察行动”。


前者贯穿2023年全年,5月前是中国各省自查阶段。河南省新郑市披露的工作是,重点核实2022年以来入库单位行业划分是否正确、申报材料特别是税务材料是否真实、是否达到规模(限额)以上标准等,检查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是否真实存在、是否重复报送、是否虚增规模、是否违规打捆等。


到8月份,中国国家统计局派督察组到六省进行督察,其中就有河南,督察的结果是,“河南一些反馈问题边整改、边发生,举一反三不够,落实统计造假专项治理行动要求不够彻底,追责问责进展缓慢”。


上述人士认为,这两个行动下,使这几个省不得不“核减”2022年的数据。


中国媒体援引一位国家统计局工作人员称,“尽管各级官员深知数据造假的危害,但面对来自上级考核、地区竞争和自身升迁等压力和冲动,最终还是层层分解指标、人人摊派任务,数据造假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统计造假“违纪”


2022年,河南经济确实屡遭打击——


7月,河南多家村镇银行“暴雷”,储户因无法取款而发动抗议集会,数以百计的村镇银行储户与警方对峙,最终河南政府不得不自掏腰包“垫资”,平息事端;


2022年10至11月郑州长时间封城以及被国务院通报批评过度防疫;以及对富士康的严苛防疫造成工人大规模抗议事件等;


遍布全国的烂尾楼问题,河南也也是重灾区。


所以河南公布2022年GDP时,数据比疫情没有那么严重的2021年还增长了3.1%,超出外界预期。该省发改委还宣布,一举站上了“6万亿台阶”,扭转了自2020年以来增速连续两年低于全国平均值的局面。但数据“核减”后,这两点都已不再是事实。


上述人士向BBC中文表示,一般而言,每年各地GDP都会有一些“水分”,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各省的GDP加总后比全国GDP超出几万亿,这个数字也在每年变小。当然一个原因是各地存在对一些项目或企业进行重复统计的情况。


但很重要的原因是,各省的GDP由省级统计局核算,而全国GDP还有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该机构一般每省都有,甚至还有300多个市级调查队,以及800多个县级调查队,归属中央直接管辖,并设有农调队、城调队和企调。该机构对中央负责,下辖两万人的规模。“说白了,就是中央不想被地方蒙在鼓里。”


就在河南发布GDP数据的两天前,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了"统计造假"被纳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处分。


2017年到2018年,中国掀起一阵各个省份曝光“经济数据注水”的热潮,首个公开认错的辽宁省在数据造假上,虚报GDP达到23%,此后内蒙古、天津、吉林等都承认造假,而内蒙古“核减”掉了2016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0%。


“那一轮数据造假很严重,主要是刚刚换届,新地方领导上来,看着上一任的假数据很为难,继续累积下去,自己的工作不好做,而且GDP造假伴随着财政账目造假,已经快难以为继了,所以开始主动‘挤水分’。”


上述人士表示,不同的是,此次河南把2022年的经济数据下修了3100多亿元,但这些都发生在河南现任省委书记楼阳生任内。


楼阳生在2021年6月调任主政河南,完整经历了2022年,所以挤出来的也是他任内的“水分”。


就在河南发布GDP数据的两天前,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了“统计造假”被纳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处分,发言人还表示,统计造假是统计领域最大的腐败,严重违反统计法,严重影响统计数据质量,“干扰甚至误导宏观决策,违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求真务实工作作风,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


今年1月初,四川省统计局原党组书记、局长范毅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立案审查调查。


“在这样的氛围下,我想哪个省都不想暴露自己数据里的‘水分’。”上述人士表示。


谢选骏指出:人说——中国河南等省爆出GDP增速“改降为升” “数据注水”的背后原因;我看“大数据时代就是大漏洞时代”;因为大数据看起来唬人,垄断了一切,但其实却是一把双刃剑,做起假来也是死无对证,只能靠它自清了!大数据时代就是大漏洞时代,一直漏到朝代结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美国的真孤立配合了中国的假开放

《美国“孤立主义”与中国“单边开放”: 表象之下的政治现实》(陈岩 BBC中文记者 2024年12月2日)報道: 特朗普的当选,在太平洋对岸的中国激起两圈相互矛盾的涟漪:中文社交媒体上,有众多特朗普的拥趸者,他们欢呼这个特立独行者的强势归来;另一边是忧心忡忡的精英人士,他们恐于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