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2年7月25日星期一

谢选骏:《东周列国志点评》导论




《平王东迁,周朝由盛转衰的开始,从天下共主变成傀儡王室》(2021/03/12 历史文化随笔)报道:


平王东迁是东周初期周王室把都城由镐京迁到洛邑的历史事件。


周幽王时,废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其宠爱的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戏而不加理会。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因镐京曾发生过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接近戎、狄等外患威胁之下,于是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平王东迁是历史学家划分时段的重要事件,亦是周朝国势的转折点。平王迁都之后的周朝被称为东周,而由周武王立国至周幽王被杀的时期则称为西周。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不能担当共主的责任,诸侯势力不断坐大。因为平王是由申侯拥立的,间接犯了弑父罪名,开始得不到诸侯的尊重。而且,周天子无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须依赖诸侯国保护,致周天子地位不断衰落,最终形成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局面。


周平王东迁的背景


西周末年,王室内部矛盾重重。公元前781年,宣王子幽王即位。幽王十分宠幸褒姒,甚至不惜用烽火戏弄诸侯而博其一笑,各诸侯十分不满。为讨好褒姒,幽王不顾王室的反对,废太子宜臼而立褒姒之子伯服,又废申后而立褒姒为后。褒姒是褒国姒姓的女儿,申后是申侯的女儿,申侯是姜姓,由此就引发了姒姓和姜姓间的激烈斗争,为西周灭亡埋下了祸根。


还有就是外敌入侵频繁。镐京濒临西北游牧部落,经常遭到游牧部落的侵扰。公元前771年,申侯与犬戎联络,进攻幽王,诸侯都不来救驾。犬戎与申侯迅速攻入镐京,幽王急忙逃到骊山,被骊山之戎所杀。这时,关中已布满了戎人,宫室被洗劫一空,土地荒芜。


平王东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自然灾害严重。据史料记载,宣王末年,西北关中一带连年干旱,洛、泾、渭三川都干涸了,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同时,岐山一带又发生了地震和地崩灾害,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周太史伯阳父根据阴阳五行学说,认为这是周将要灭亡的征兆。另外,西周初年,周公营洛,也为东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周平王东迁的过程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各地诸侯才知道,原来犬戎真的打进镐京了。于是,他们纷纷带着大队人马前来镐京救援。诸侯们打退了犬戎,立原来的太子宜臼为天子,也就是周平王,然后就回各自的封国了。


没想到这些诸侯们前脚一走,犬戎后脚就又进来了,而且是经常进犯。当时,京师宫殿被焚毁,国库亏空,而且西边的很多土地都被犬戎占去了,边境烽火也是连年不息。于是,平王就与群臣商议迁都到洛邑(今洛阳)。周公反对道:“不好!洛邑虽然居于天下之中,但是四面受敌;而镐京呢,左边有崤山、函谷关,右边有陇国、蜀国,而且沃野千里,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天府之国。现在,大王如果要舍弃镐京,迁都到洛邑,臣认为不可!”平王没有听取周公的谏议,把都城迁到了洛邑。


平王东迁,并没有迁徙丰、镐二京的百姓,因此在洛邑建国的时候,只能依靠诸侯的力量,从此落入了诸侯的掌控之中。诸侯们各霸一方,展开了长达五百多年的残杀。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其中周平王执政达五十年之久。东周是周王室逐渐衰微以致最后亡国的时期。这时,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地蚕食下,控制范围逐步缩小了,最后,仅剩下成周方圆200公里,即洛阳附近的地盘。同时,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渐丧失。周桓王十二年(公元前708),周桓王带了军队去讨伐桀骜不驯的郑国,郑伯不仅敢于领兵抗拒,而且打败了王师,一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这说明,这时周王的地位已经严重下降,只是还保存着天下共主的虚名罢了。


但天子以“共主”的名义,仍然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而逐步强大的诸侯国,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各个强国打着勤王的借口来变相要挟周天子赏赐爵位和封地,并且打着拥护周室的旗号来完成自己的霸业。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公元前367年,周王室发生权力争夺,东周分裂成东、西两个部分,在河南(今洛阳)的称西周公(或西周君),在巩(今巩义)的称东周公(或东周君)。后分别被秦所灭。


谢选骏指出:人说“平王东迁,并没有迁徙丰、镐二京的百姓,因此在洛邑建国的时候,只能依靠诸侯的力量,从此落入了诸侯的掌控之中。诸侯们各霸一方,展开了长达五百多年的残杀。”我看和气候的变化关系甚大——就如蒙古入侵的背景,也是类似的蛮族人口增长的压力所致,否则为何需要一百多年,秦穆公才得以重新控制西戎的扩张?而且过了五百年之后,秦朝才能取代东周——这说明关中地区的气候又回到了适于农业的状态了。



《清华的新真相:褒姒与平王东迁的真实故事》(EBKU书评会 2019-12-06)报道:


从褒姒、西施到杨贵妃,女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成为了男人们逃离帝国陨落的借口,男人们一次又一次将帝国毁灭的责任推卸到了那些手无寸铁的女人身上,但事实却是,真正导致帝国与东方世界陷入灾难的永远只能是那些需要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权贵们。


万事万物都有其代价,谁也不能逃脱这样的万物定理。


西周与东周的过渡是一个我们从小到大都耳熟能详的故事,就像是烽火戏诸侯,平王东迁,春秋时代的开篇这些词语贯彻了我们的人文教育。


在我们从小到大所读到的故事中,大抵都是周幽王宠爱褒姒,然后昏庸的周王为了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接着引发了犬戎的入侵,周王朝因为失去信誉而灭亡。周平王在诸侯的帮助下抱残守缺,在东方重新建立国家的美好故事。


上是记载在史记中的幽王故事。


但随着近些年来清华及北大诸多教授的努力,为我们发掘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那些美好的人文情怀被大大的削弱了,鲜血淋漓的政治真相也被直接暴露在了空气之中。


褒姒只是周幽王用来打击王后一族外戚势力的工具,周平王也并不是在废墟中重新建立周王室的英雄,与现实恰恰相反,周幽王是一个工于心计的权力游戏的高手,而不是被女色所耽误的昏聩君王,周平王不仅是东周的重建者,更是引兵进攻西周,毁灭周王室的凶手之一。


请大家思索一下:褒姒一个毫无权势的妃子,真的可以让一个主导东方世界的国家衰亡吗?


西周末年,周幽王黜申后、废太子以及嬖爱褒姒的行为,实际上是姬姜婚姻联盟破裂之后周王室对以申侯为中心的姜、戎政治联盟的打击;太子宜臼奔西申,在申侯支持下的自称“天王”则是申侯对周幽王权威的直接挑战,同时这也拉开了“周二王并立”的历史序幕。在这场斗争中,褒姒只是周幽王打击申侯势力的工具而已。但是,作为工具的褒姒却不可避免地成为朝臣抨击的目柄。


褒姒故事的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妖女祸国”这个古老的信仰。虽然邪恶的男人更容易毁掉一个王朝,但当一个女人卷入到王朝的纷乱中去时,即便她在整起事件中是个无关紧要的人,她的角色依然会被夸大其词,并且在历史上可能会被妖魔化。


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来看,或许只有将褒姒妖魔化,西周王朝的声望与其耻辱的结局之间的矛盾才可以得到适当的调和。找到了西周灭亡的替罪羊,后世的史学家和政治家们就能求得一种心理平衡,从而他们也就有理由继续视西周王朝为模范王朝。


对于周王朝的统治而言,更为重要的婚姻联盟,则是姬姜婚姻联盟。姬姜婚姻联盟奠定了西周王权统治的政治基础。这一点,由周人女祖名曰“姜嫄”,古公置父娶太姜奠定周人壮大的基础,西周十二王中至少有七王娶姜女为妻,以及齐、许、申、吕等姜姓诸侯在西周时代所拥有的政治权利与发挥的作用等诸多方面都可得到验证“申骆重婚,西戎皆服”的申国,就是被周幽王废黜的申后的母家。


幽王时期“申、吕方强”。作为周王室统治下的诸侯国,其势力的强大往往通过挑战王室的权威、与王室对抗等方式表现出来。


《竹书纪年》记载了两条与申相关联的材料。


一条见于《古本竹书纪年》:“(宣王)三十九年,王伐申戎,破之。”


另一条见于《今本竹书纪年》:“(宣王)四十一年,王师败于申。”


我们虽然无法确证前一条资料中的“申戎”与申国的关联,但第二条资料则确切地表明,在宣王后期,周王室就和与这个和西戎存在婚姻联盟关系的申国之间出现了摩擦,其至出现了“王师败于申”的战争。因此,在周王室与申国发生战争的背景下,周幽王继位三年后嬖爱褒姒,五年废申后、立褒姒为后的行为,就不能仅仅视为对一个女子的宠爱和对另一个女子的冷落;同样,废太子宜臼而立伯服为太子,也就不仅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嫡庶太子之争。如果把废申后、黜太子以及任用虢石父为卿的举动与日趋紧张的周、申关系联系起来,这一系列举动,实质上反映了以幽王为代表的姬姓势力集团对以申侯为中心的姜、戎政治联盟的打击。


在幽王五年,发生了王世子宜臼出的鲁侯,奔申的事情很可能是“吕侯”的讹误。出奔西申的宜臼被申、许、吕诸姜拥立为“天王”这实际上是申、吕诸姜为维护姜姓诸侯在西周政权中的地位而对幽王打击作出的反应与直接挑战。这件事情引发了姬、姜两个诸侯联盟之间直接的战争。


《今本竹书纪年》载此事云:


八年,王锡司徒郑伯多父命。王立褒姒之子曰伯服以为太子。九年,申侯聘西戎及鄫。十年春,王及诸侯盟于太室……王师伐申。十一年春正月日晕,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弑王及郑桓公,犬戎杀王子伯服,执褒姒以归……


在周幽王依靠虢、郑等姬姓诸侯力量,为太室之盟欲征讨申侯时,申侯已与西戎、酆人结盟。幽王十年“王师伐申”,与申姜结盟的酆人与西戎出兵救申攻周。幽王父子与郑桓公都被杀于骊山下。


这样的结果,与《郑语》所载史伯的预言完全相合:“王欲杀太子以成伯服,必求之申,申人弗畀,必伐之。若伐申,而缯与西戎会以伐周,周不守矣!缯与西戎方将德申,申、吕方彊,其噢爱太子亦必可知也。王师若在,其救之亦必然矣。王心怒矣,虢公从矣。凡周存亡,不三稔矣!”


周幽王废黜太子的父子冲突,最终演变为周王室与申侯、西戎的直接对抗。


幽王与平王父子之间的对立,实质上体现了姬、姜两个政治集团的对立。


这种对立,不会随着幽王、伯盘父子的死去而立刻消失。因此,在《竹书纪年》就有了这样的记载:“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侯(公)所杀,以本非适,故称携王。”出现在这里的“携王”与“周二王并立”,因《史记》绝口不提而引起了后人很大的争议,这也让两周之际的历史更加扑朔迷离。横空出世的清华简《系年》,不但记载了幽王与平王的父子对立以及携惠王的即位,同时还记载了前所未见的“周亡王九年”的事情:


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褒姒辟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缯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


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晋人焉始启于京师,郑武公亦政东方之诸侯。


这也就是说幽王死亡,周王室的最高权力被平王以及惠王的争夺之中,东西周之间存在着一个两王并立的阶段。


两周之际史事的基本轮廓可概括如下:


宣王末年,与西戎有婚姻关系的姜姓申侯的势力不断增强,周王室与申人多次发生冲突。为了打击以申侯为首的姜姓诸侯的势力,周幽王继位之后,在虢公等姬姓诸侯的支持下,黜申后、废太子,立褒姒为后,伯盘为太子。


幽王五年,被废黜的太子宜臼出奔西申,后在母舅申侯等人的支持下,另立中央,自称“天王”。维持周王室政权稳定的姬、姜婚姻联盟被打破,直接引发了以幽王为首的姬姓政治集团与以申侯为首的姜姓政治力量之间的战争,拉开了“周二王并立”的序幕。


幽王十年,为太室之盟,发动征讨申侯的战争,与申侯交好的酆与西戎乘机侵周,幽王十一年,即公元前771年,幽王败灭。幽王死后,太子宜臼自许的“天王”地位未得到以虢公为首的姬姓诸侯的支持,王子余臣被拥立为王,于是“周二王并立”的局面继续维持,无论是平王还是携王,都未能取得定于一尊的正统地位。


此后九年,周王室的最高权位出现了实质上的空缺,这就是清华简《系年》所说的“周亡王九年”。


至公元前762年,曾经被叔父驱逐,后来才得以继承君位的晋文侯选择支持本为太子的周平王——“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


晋文侯的支持,从根本上打破了平王与携王两个集团政治力量的对立,于是,最早在申侯等姜姓诸侯拥立下称王的周平王,最终在获得姬姓诸侯的拥戴之后,以王室嫡子的身份,取得了王位之争的胜利。平王继位三年,即公元前760年,在晋、郑等诸侯的帮助下,“乃东徙,止于成周”


就是周平王对晋文侯拥戴之功的充分肯定与表款《系年》之“晋人焉始启于京师’,《国语》之“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都说明了通过迎立周平王以及助其东迁,晋人掌握了周晋关系的主动权。因此,在选择支持周平王之后,晋文侯抛弃了不再具有利用价值的携惠王,于是发生了“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的事件。


通过对两周之际史实的追踪考察可以知道,在后人的眼中一直被视为导致宗周灭亡罪魁祸首的褒姒,实际上并没有做出实质性的祸乱之事,她的“罪责”,只在于被幽王嬖爱并立以为后。


但是,在这场周王室与申侯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褒姒被立以为后,与其说是褒姒祸乱周室的罪证,不如说她只是周幽王打击政治异己的工具更为合适。来自申国的申后,不仅是幽王的王后,同时也是申侯在王室势力的象征与代言人。


从宣王后期就与周王室摩擦不断的申侯,不会在幽王继位后收敛锋芒。在此背景下,幽王黜申后、废太子宜臼而立褒姒为后的举动,只能视为幽王打击申侯势力的手段。因此“弃聘后而立内妾”,可以说是幽王“昏庸”的表现,并不能因此就把“灭周”的责任归咎于褒姒。


然而“褒姒灭周”的说法固然与历史事实不符,但是,这一说法能够产生并且产生深刻影响,却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这既源于周人从立国开始就存在的对“牝鸡司晨,维家之索”的忧惧,也源于朝臣对幽王“弃聘后立内妾”做法的不满。


参考文献:褒姒灭周故事与诗经小雅正月的性质_马银琴(清华大学)


谢选骏指出:上文言之凿凿,但却无法解释——既然平王、申国是与西戎一伙的,为何还要东迁呢?实际上,历史并非数学公式,上文的毛病就在于被女权主义蒙蔽了,忽略了女性在宫廷政变中的关键位置。因为根据“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女人的天地就在宫廷,她们窃取战果、策动政变、颠覆国家,属于“近水楼台先得月”,把握先机太容易了。所以“倾城倾国”的说法,绝非空穴来风的——不仅西周如此,传说的夏商如此,就连近代中国的西太后也是如此。民国的宋庆龄、宋美龄,中共的江青、王光美,也都是这样“亡党亡国”的货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专栏作家是个危险的职业

[《光明日报》资深编辑董郁玉因“间谍罪”被判刑七年](王月眉 2024年11月29日)報道: 2017年,董郁玉在哈佛大学。他在中国政府鼓励与外国人交往的时代开创了自己的事业,但现在,这种交往受到了极大的怀疑。 周五,中国一家法院以间谍罪判处一家主要党报的高级编辑和专栏作家七年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