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4年1月2日星期二

人类普遍的心理问题——“不客观”、“不中立”



《20世纪最著名的100位心理学家》(2016-12-13)报道:


前不久,美国广受欢迎的心理学期刊――《普通心理学评论》(第6卷第2期)刊登了一项最新的调查研究结果,其内容是对20世纪的心理学家的知名度进行评比,结果列出了其中最著名的前99位。斯金纳排名第一,皮亚杰、弗洛伊德和班都拉紧随其后。

在这一次调查评比中,对“心理学家”的界定并不是依据该学者是否曾经获得心理学的或相关的学位,而是根据该学者是否曾对心理学做出过突出贡献。“20世纪的心理学家”也并不是依据心理学家的生理年龄界定的,而是指该学者在20世纪至少有一项心理学方面的公开出版物。

这次排名主要基于六个方面的考虑,三个定量的指标:1、在专业期刊中被引用的频率;2、在普通心理学课本中被引述的频率;3、问卷反馈的结果,该问卷被发送给1725名美国心理学会的会员,请他们列出本世纪最著名的心理学家。还有三个定性的指标:1、该学者的姓氏是否曾被用来命名某一心理学术语,比如巴甫洛夫条件反射(Pavlovian conditioning)、斯金纳(Skinner box)等;2、是否是国家科学院院士;3、是否曾被授予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或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即使采用了上述多种衡量标准来综合评价心理学家,也难免有一些著名人物被遗漏。正如调查研究的主持人西肯塔基大学心理系主任S.J.Haggbloom所指出的:艾宾浩斯(Hermann Fbbinghaus)――对人类学习和记忆进行实验研究的第一个人,就未被列入。因此研究者只列出了该评比结果中的前99名,而将第100名空了下来。这样,人们就可以把他们认为重要的而被漏掉的其他著名的心理学家补充进来。

这样一个排名对于20世纪心理学的历史性研究、对于当代的心理学教学以及对著名心理学家的进一步研究都是意义深远的。因此,本文作者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查阅了大量文献,获得了这99位当选的心理学家的相关资料,现简要介绍给大家,以帮助我国的广大心理学爱好者对心理学及其各分支领域的著名学者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可以看到,这些学者在心理学的发展史上都曾经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有些学者仍然在为心理学的发展而不懈努力着。


01

B.F. Skinner

Skinnerian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方法

B.F.斯金纳 (1904-1990)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他创制了研究动物学习活动的仪器——斯金纳箱。195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8年获美国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奖。

02

Jean Piaget

Piagetian

皮亚杰(1896-1980)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因研究儿童智力和认识发展而闻名。提出了发生认识论。他通过儿童心理学把生物学与认识论、逻辑学沟通结合起来,从而将传统的认识论改造成为一门实证的实验科学。曾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法语国家心理联合会主席和第十四届国际心理科学联盟主席。196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土,196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03

Sigmund Freud

Freudian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忻学派的创始人。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流派之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学、教育学、哲学、人类学、文学艺术、伦理学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04

Albert Bandura

Bandura's social learning theory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 1925——,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其中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197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8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05

Leon Festinger

Festinger's 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费斯汀格认知失调理论

利昂·费斯汀格(1919-1989),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主要研究人的期望、抱负和决策,并用实验方法研究偏见、社会影响等

社会心理学

问题。他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有很大影响。195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2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06

Carl R. Rogers

Rogerian therapy

卡尔·罗杰斯 (1902-1987) 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与研究,并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而驰名。194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07

Stanley Schachter

Schachter's affiliation studies

斯坎特(1922-1997 )美国

社会心理学家,主要的研究兴趣是上瘾和情绪。他认为人类的情绪体验是人的生理状态和这一状态的认知解释共同作用的结果。196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83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08

Neal E. Miller

米勒(1909—2002),美国心理学家,生物反馈学说的创始人。1958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1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09

Edward Thorndike

Thorndike's puzzle box 桑代克迷津实验

桑代克(1874-1949) 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_勤思考研教育心理学

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10

A.H. Maslow

Maslow's hierarchy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1908—1970),美国

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马斯洛对人的动机持整体的看法,他的动机理论被称为”需要层次论”。196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1

Gordon W. Allport

Allport A–S reaction study

奥尔波特(1897—1967)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社会促进”(Socialfacilitation)概念的提出者,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193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4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12

Erik H. Erikson

Erikson's psychosocial stages 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艾里克森(1902—1994),美国神经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

13

Hans J. Eysenck

Eysenck personality inventory

艾森克(1916—1997),美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事人格、智力、行为遗传学和行为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他主张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待心理学,把人看作一个生物性和社会性的有机体。在人格问题研究中,艾森克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了神经质、内倾性—外倾性以及精神质三维特征的理论。

14

William James

James–Lange theory of emotion

詹姆斯(1842—1910),美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先驱,美国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1875年,建立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90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0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15

David C. McClelland

麦克兰德(1917—1998),美国心理学家,主要研究兴趣是人格、职业胜任能力、企业家精神等方面。他对“成就动机”的研究十分著名。1987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16

Raymond B. Cattell

Cattell 16 Factor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

卡特尔(1905—1998),美国心理学家,最早应用因素分析法研究人格。他对心理测验的研究,对个体差异的测量,以及对应用心理学的倡导,有力地推进了美国心理学的机能主义运动。他编制的“16种人格因素测验”应用十分广泛。

17

John B. Watson

Watsonian behaviorism

华生(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抛弃”内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法和观察法。华生在使心理学客观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8

Kurt Lewin

Lewinian psychology

勒温(1890—1947),德国心理学家,场论的创始人,社会心理学的先驱,以研究人类动机和团体动力学而著名。他试图用团体动力学的理论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一理论对以后的社会心理学

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19

Donald O. Hebb

Hebbian

海布(1904—1985),加拿大心理学家,提出细胞联合理论来解释知觉及在大量脑组织损伤条件下仍能保持一定智力水平的现象。他强调早期经验对智力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正常环境刺激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1960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9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20

George A. Miller

米勒(1920— ),美国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在记忆方面的研究十分著名。他1956年发表的论文《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局限》对于短时记忆的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曾荣获国家科学奖,1962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63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 席。

21

Clark L. Hull

Hullian

赫尔(1884—1952),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心理、机制和适应性行为》、《行为纲要》等。193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同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22

Jerome Kagan

凯根(1929— ),美国心理学家,对婴儿和儿童的认知和情绪发展的研究,尤其是对气质的形成根源的研究十分著名。他的研究表明:个体气质的差异既受环境影响又受基因制约。1987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23

Carl G. Jung

Jungian

荣格(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早年曾与弗洛伊德合作,后来由于两人观点不同而分裂。与弗洛伊德相比,荣格更强调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反对弗洛伊德的自然主义倾向。

24

Ivan P. Pavlov

Pavlovian

巴甫洛夫(1849—1936),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巴甫洛夫从研究消化的生理过程中发现条件反射现象,从而开创了条件反射的研究,并建立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后又提出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用来说明人类的语言功能。

25

Walter Mischel

米歇尔(1930- ),英国人格心理学家。他在人格的结构、过程和发展,自我控制以及人格差异等领域的研究十分著名。198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26

Harry F. Harlow

哈洛(1905—1981),英国比较心理学家,早期研究灵长类动物的问题解决和辩别反应学习,其后用学习定势的训练方法比较灵长类和其它动物的智力水平。曾荣获国家科学奖,1951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27

J.P. Guilford

Guilford–Martin personnel inventory

吉尔福特(1897—1987),美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事心理测量方法、人格和智力等方面的研究。他因应用心理测量方法和因素分析法进行人格特质的研究,特别是对智力的分类而驰名世界。1950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4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64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28

Jerome S. Bruner

布鲁纳(1915—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对认知过程进行过大量研究,在词浯学习、概念形成和思维方面有诸多著述,对认知心理理论的系统化和科学化作出一贡献。196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29

Ernest R. Hilgard

希尔加德(1904—2001),美国心理学家,早期研究动物和人的条件反射,后来研究人的动机作用和无意识过程,晚年主要从事美国心理学史的研究。1948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4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30

Lawrence Kohlberg

Kohlberg stages of moral development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模型

科尔伯格(1927—1987),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国际心理学界、教育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31

Martin E. P. Seligman

塞利格曼(1942- ),美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事习得性无助、抑郁、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曾获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学会的荣誉奖章,并由于他在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该学会的终身成就奖。 199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32

Ulric Neisser

奈瑟尔(1928-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 1967年著《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开始。他的主要研究兴趣是记忆、智力以及自我概念。他对自然环境下关于生活事件的记忆和个体、群体在测验成绩上的差异的研究十分著名。1984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33

Donald T. Campbell

Campbell's design approach

坎贝尔(1918—1996),美国

实验心理学家,进化哲学(Evolutionary philosophy)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思想家之一,进化认识论(Evolutionary epistemology)的奠基者。197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3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7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34

Roger Brown

布朗(1925—1997),美国心理学家,由于对儿童是如何学习语言的以及词语是如何指代事物的等方面的研究而著名。另外,他撰写的社会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课本影响十分广泛。1972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35

R. B. Zajonc

Zajonc social facilitation

扎荣茨(1923—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因研究出生次序、家庭规模等因素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以及社会促进等问题而著名。197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36

Endel Tulving

托尔文(1927- ),加拿大认知心理学家,在人类记忆方面的研究世界著名。他将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并认为记忆的存储和提取是两个彼此独立的功能。1983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88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土。

37

Herbert A. Simon

西蒙(1916—2001),又名司马贺,美国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的奠基者。西蒙和纽厄尔等人共同创建了信息加工心理学,开辟了从信息加工观点研究人类思维的方向,推动了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曾荣获国家科学奖,1953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6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38

Noam Chomsky

乔姆斯基(1928- ),美国语言学家和语言哲学家,创立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这一理论不仅获得语言学界很高的评价,而且在心理学、哲学、逻辑学等方面引起人们普遍的重视。1972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84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39

Edward E. Jones

Jones's correspondent inference theory

琼斯(1928—1993),美国实验

社会心理学家,积极推动社会心理学采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他的主要研究兴趣是人际感知,并在此基础上对归因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1977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40

Charles E ,Osgood

Osgood's transfer surface

奥斯古德(1916—1991),美国心理学家,致力于学习理论及其实验研究,提出了具有重要影响的学习迁移模型。此外,他创立的语义分化法被广泛应用于人格、临床以及职业选择中。196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3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72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41

Solomon E .Asch

Asch situation

阿希(1907—1996),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她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特质的因素分析、测验编制以及文化因素和团体差异对测验分数的影响等方面。1967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42

Gordon H .Bower

鲍威尔(1932—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主要研究人类记忆及其提取策略、编码策略和范畴学习等。1973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7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43

Harold H .Kelley

Kelley's attribution theory

凯利(1921—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在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都有很大影响,主要贡献集中于群体社会心理学、归因理论、人际关系等方面。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8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44

Roger W .Sperry

斯伯里(1913—1994),美国神经心理学家,用测验的方法研究了裂脑病人的心理特征,证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具有显著差异,提出两个脑的概念。曾荣获国家科学奖,196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土,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81幵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45

Edward C .Tolman

Tolman's purposive behaviorism

托尔曼(1836—1959),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认知学习理论促进了认知心理学及信息加工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的起源之一。193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同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7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46

Stanley Milgram

Milgram's obedience studies

米尔格兰姆(1933—1984),美国心理学家,在社会心理学

领域从事了大量研究,由于对从众行为的研究而著名。米尔格兰姆由于对心理学的创造性的贡献而获得了许多荣誉。

47

Arthur R .Jensen

智森(1923— ),美国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勤思考研教育心理学家,曾师从H. J. 艾森克,受艾森克人格研究中定量的和实验的方法的影响很大。他主要研究了个体学习的差异,尤其是文化、发展和遗传对智力和学习的影响。

48

Lee J .Cronbach Cronbach's coefficient alpha克隆巴赫系数克隆巴赫(1916—2001),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他创建了一套常用的衡量心理或教育测验可靠性的方法——“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coefficient alpha),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用于确定测量误差的统计模型。195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73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4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 士。

49

John Bowlby

波尔比(1907—1990),英国心理学家,杰出的儿童精神病学家。他将心理分析、认知心理学和进化生物学等学科统合在一起,纠正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童年经历的过分强调和对真正创伤的忽视。198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50

Wolfgang Köhler

Köhler's prism experiments

科勒(1887—1967),美籍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要研究了知觉规律,提出知觉的格式塔原则;还进行了猿猴行为的研究,提出动物学习的顿悟理论。194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5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51.

David Wechsler

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

韦克斯勒(1896-1981),美国心理学家,韦氏智力测验的编制者。经过早年的研究与施测,他认为斯坦福―比奈测验只适用于儿童,而对成人则无法使用。于是他从1934年开始制定成人量表,并创造性地把比奈依据心理年龄计算智商的方法改换成运用统计方法计算的离差智商。

52.

S.S. Stevens

Stevens's power law

斯蒂文斯(1906-1973),美国心理物理学家,以研究声音强度的感觉性而闻名。他提出了新的感觉等级评定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感官的感觉强度;还提出了心理物理的幂函数定律,弥补了传统心理物理学的不足。194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6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53.

Joseph Wolpe

沃尔普(1915-1997),美国行为治疗心理学家。他的实验研究表明,动物神经性症状的产生和治疗都是习得的。因此,他认为治疗人类神经症的方法也可由此发展而来,于是提出了交互抑制理论以减少神经症行为,并从该范式出发,发展了系统脱敏技术。

54.

D.E. Broadbent

Broadbent's filter model布罗德本特过滤器模型

布罗德本特(1926-1993),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主张用信息加工理论研究注意、感觉和记忆等认知过程,提出了注意的“过滤器模型”,为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做出了很大贡献。197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75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55.

Roger N. Shepard

谢巴德(1929-),美国心理学家,由于对人脑加工过程的特性的研究而荣获国家科学奖。他的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精神的认识,而且对心理学、哲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和神经科学等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197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56.

Michael I. Posner

波斯纳(1936-),美国心理学家,主要研究与选择性注意有关的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发展,以及人在获取新技能的过程中大脑所发生的变化。198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81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57.

Theodore M. Newcomb

Newcomb's attraction studies

纽康姆(1903-1984),美国

社会心理学家,在个体的社会化、大学对学生的影响、问题青年的矫正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1956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74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7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58.

Elizabeth F. Loftus

洛夫特斯(1944-),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早期研究学习和问题解决,后来转而研究人类的记忆活动,并致力于将自己的研究与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她在过去事件的信息是怎样塑造人类记忆的研究方面十分著名。

59.

Paul Ekman

埃克曼(1934-),美国心理学家,主要研究情绪的表达及其生理活动、人际欺骗等。199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60.

Robert J. Sternberg

斯腾伯格(1949-),美国心理学家,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此外,他还致力于人类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等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大量富有创造性的理论与概念。

61.

Karl S. Lashley

莱士利(1890-1958),美国神经心理学家、行为主义者。他以研究大鼠的形状视知觉和有关学习和记忆的脑功能而闻名,提出了大脑机能定位问题上的两个重要原理,均势原理和整体活动原理。192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3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62.

Kenneth Spence

斯宾塞(1907-1967),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由于对条件作用和学习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而著名。1955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63.

Morton Deutsch

Deutsch illusion

多奇(1920-),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对个体的正义感的研究有较大影响。他在团际关系、合作和竞争、社会遵从以及团体动力学方面的研究也卓有成效。1987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64.

Julian B. Rotter

Rotter locus of control scale

罗特(1916-),美国心理学家,对心理学中的两大传统――强化理论和场理论作了整合,发展了社会学习理论。1950年他完成了语句填补测验,把投射技术予以数量化,用于诊断个体适应不良的程度。198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65.

Konrad Lorenz

洛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学家、习性学创始人之一,开始了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动物行为的方法,对鸟类行为的研究作出了独特贡献,并提出了动物本能行为的固定行为模式和动物学习的“印记”等概念。196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73年与K.弗里希、N.廷伯根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

66.

Benton Underwood

安德武德(1915-1994),美国心理学家,在语言的获得和保持、人类学习和记忆方面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十分著名。197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73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67.

Alfred Adler

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对社会文化环境的强调对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产生了很大影响。

68.

Michael Rutter

路特(1933-),英国发展变态心理学家,主要从事对自然和教养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并运用自然实验来检验基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所起的作用。1987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协会成员,1995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69.

Alexander R. Luria

Luria–Nebraska Neuropsychological Battery

鲁利亚(1902-1977),前苏联心理学家,神经心理学的创始人。他的杰出贡献是关于心理活动的脑机制的研究,提出了脑的动态机能定位理论。曾担任国际心理科盟副主席,1968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70.

Eleanor E. Maccoby

迈克比(1917-),美国心理学家,早期的研究重点是学龄前儿童和儿童中期,近几年主要从事对青少年的研究。198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93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71.

Robert Plomin

普洛闵(1948-),英国伦敦行为遗传学研究所教授,世界上最著名的行为遗传学家之一。他把对基因、环境的研究和对行为、气质的发展的研究结合起来,考察了遗传和环境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72.

G. Stanley Hall

Hall's theory of interpersonal zones

霍尔(1844-1924),美国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会的创立者,美国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_勤思考研教育心理学

的先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他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反映着人类发展的历史。1915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2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73.

Lewis M. Terman

Terman–McNemar Test of Mental Ability

推孟(1877-1956),美国心理学家,修订了比奈―西蒙智力量表,使它符合于美国的文化,修订后的量表被称为斯坦福―比奈量表。1923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28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74.

Eleanor J. Gibson

E.吉布森(1910-),美国

发展心理学家,主要从事婴儿的知觉发展、儿童阅读技巧发展和动物行为的研究。她提出的“差别理论”(Differentiation theory)和发明的用来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工具――“视崖”十分著名。曾荣获国家科学奖,196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1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75.

Paul E. Meehl

弥尔(1920-),美国心理学家,主要研究兴趣是精神失调、人格类型的分类和遗传学分析。另外,他对科学史的研究也很著名。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8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76.

Leonard Berkowitz

伯考维茨(1926-),美国

社会心理学家,致力于对情绪状态尤其是愤怒的形成、发展和调节的分析研究,因对侵犯行为的研究而著名,同时他还从事对帮助行为的研究。

77.

William K. Estes

埃斯塔(1919-),美国心理学家和认知科学家,现代数学心理学(Mathematical psychology)的奠基者之一。他主要从事对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研究以及对学习、记忆和决策的数学模型的发展。曾荣获国家科学奖,196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3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78.

Eliot Aronson

艾若森(1932-),美国心理学家,主要研究兴趣是社会影响和态度改变、认知失调、人际吸引等。199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他是第一个在研究、教学和写作三个方面均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最高奖的心理学家。

79.

Irving L. Janis

詹尼斯(1918-),美国心理学家,致力于政策制定的心理学分析、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等方面的研究。198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80.

Richard S. Lazarus

拉扎勒斯(1922-),美国应激理论的现代代表人物之一,对情绪和适应作了大量的研究。关于应激反应的对付过程,他提出了认知评价的重要性,认为生活过程中的其它因素都是以认知评价为转移的。198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81.

W. Gary Cannon

Cannon–Bard theory of emotion

坎农(1871-1945),美国生理心理学家,对情绪的研究十分著名,他的情绪理论被称为坎农―巴德学说。1914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82.

Allen L. Edwards

Edwards's personal preference schedule

爱德华斯(1914-1994),美国心理学家,将统计工具引入心理学从而改变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他也因此而著名。爱德华斯还发展了人格测验,他创制的爱德华人格量表可以消除被试由于社会期许性而造成的偏差。

83.

Lev Semenovich Vygotsky

Vygotsky test

维果斯基(1896-1934),前苏联想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创始人,他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一书是该学派的奠基之作。他认为:低级心理机能是种系进化的结果,而高级心理机能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受社会文化制约。

84.

Robert Rosenthal

Rosenthal effect

罗森塔尔(1933-),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主要研究兴趣是人际期望,即一个人对另一个行为的期望本身将导致该期望成为现实。同时他还对非言语交流很感兴趣。

85.

Milton Rokeach

洛奇赤(1918-1988),美国

社会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密西根州立大学教授。致力于对信仰、态度、尤其是价值观的研究。他的书经常被社会科学家所引用。

86.

John Garcia

加西亚(1917-1986),美国生理心理学家,以研究大鼠在内脏性有害刺激的作用下,对食物的嗅觉或味觉刺激形成长延迟的厌恶条件反应而闻名。197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83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87.

James J. Gibson

Gibson theory of space perception

吉布森(1904-1979),美国

实验心理学家,创立了生态光学理论。他反对知觉的认知加工理论,认为知觉是一种直接经验,它的一切信息都由外界物体的光学特性所提供。196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88.

David Rumelhart

Rumelhart–Lindsay–Norman process model

鲁姆哈特(1944-),美国认知心理学家,主要从事认知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鲁姆哈特的研究从描述语义网络中长时记忆的特点开始,他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对7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作出了贡献。1991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9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89.

L.L. Thurstone

Thurston Attitude Scale

瑟斯顿(1887-1955),美国心理学家,美国心理测量学

会的创立者之一,并任第一届心理测量学会主席。瑟斯顿在测量理论、社会评价和人格等理论的应用方面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33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38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90.

Margaret Washburn

Cannon–Washburn experiment

沃什博恩(1871-1939),美国心理学家,是第一位被授予心理学博士学位的女性。她由于从事动物行为的实验研究和对动机理论的发展而著名。1921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31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91.

Robert Woodworth

Woodworth personal data sheet

武德沃斯(1869-1962),美国心理学家,机能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全部活动,包括意识和行为。针对行为主义的S-R,他提出S-O-R,即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增加有机体的作用。191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21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92.

Edwin G. Boring

波林(1886-1968),美国心理学家,早期从事实验心理学

的研究工作,后期从事心理学史的研究,写出了两部重要著作《实验心理学史》和《实验心理学史中的感觉和知觉》。192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32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93.

John Dewey

杜威(1859-1952),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编写了美国第一本心理学教科书。189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94.

Amos Tversky

特沃斯基(1937-1995),美国行为科学家,因对决策过程的研究而著名。他的工作不仅对心理学,而且对经济、法律等需要面对不确定性进行决策的领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198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85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而他的合作者Kahneman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95.

Wilhelm Wundt

Wundt's emotional laws

冯特(1832-1920),德国心理学家,

实验心理学

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贡献是使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独立科学。1909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96.

Herman A. Witkin

Witkin field independence

威特金(1916-1979),美国心理学家,早期研究格式塔心理学和感觉,后来研究认知风格,运用多种方法探索了在场独立一场依存方面的个体差异。他的著作《心理差异》被广泛引用。

97.

Mary D. Ainsworth

安斯沃斯(1913-1999),美国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的最重要的贡献是早期情感依恋方面的研究。198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98.

O. Hobart Mowrer

莫瑞尔(1907-1982),美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事学习理论的研究,运用统一的学习理论解释了心理分析现象。195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99.

Anna Freud

Ama Freud:A.弗洛伊德(1895-1982),奥地利心理学家,S.弗洛伊德最小的女儿,运用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儿童发展的创始人之一。她着重研究了自我防御机制,并较早应用游戏疗法,对儿童期和青春期的心理治疗技术的改进起了积极的作用。


谢选骏指出:由于这项评选是在美国进行的,所以绝大部分入选的心理学家也就理所当然地来自美国了。这一方面可能体现了“美国的霸权”包括文化霸权,另一方面这本身也体现了人类普遍的心理问题——那就是“不客观”、“不中立”。


2024年1月1日星期一

预测市场走向就好像预测疯子的行动


《美传奇投资人警告2024年市场泡沫 经济灾难》(2023年12月31日)报道:


几乎没有人预料到美国股市会在2023年大涨,但他们大错特错,标普500指数今年上涨24%,道琼斯指数上涨1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则飙升43%,创下2020年以来的最佳年度表现。这与2023年伊始许多人的担心大相径庭。当然,许多投资者说现在宣布美联储已成功实现经济软着陆为时尚早,一些投资者预测明年将出现经济低迷,美国传奇投资者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就警告,2024年或出现巨大的市场泡沫和经济灾难。


据报道,罗杰斯近期接受一档财经网红节目采访时说:债券是泡沫,许多国家的房地产是泡沫,股票也在迎来泡沫。他计划在时机成熟时,抛售最热门的股票来获利。罗杰斯称,他看到了崩盘即将来临的“警示信号”,这些信号包括今年只有少数股票推动主要指数走高,以及新手投资者向朋友吹嘘炒股赚钱有多容易。


这位与索罗斯共同创立量子基金和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而出名的市场大佬表示,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做空号称“七雄”的苹果、Alphabet、亚马逊、微软、Meta、特斯拉和英伟达股票。因为当市场走到尽头时,最后的高飞股就是最好的做空对象。81岁的罗杰斯还预测,美国经济很快就会因债务膨胀而陷入困境。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还没有出现过长时间的经济衰退,但从那时开始,全球债务负担已经膨胀。因此,下一次经济衰退一定是自己有生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因为债务多得令人难以置信。罗杰斯还建议人们持有贵金属,因为在恐慌时期,贵金属往往比其它资产更能保值。不过,罗杰斯这些年都预测将发生有生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但还没有被市场和经济数据证实。正如2023年的美国股市,如果说投资者在2023年学到了什么的话,那就是,准确预测市场下一个转折点的难度太大了。

谢选骏指出:既然准确预测市场下一个转折点的难度太大了,为何还有“股神”的存在呢?


《巴菲特经典语录350则》(2022-02-27 来自雪球)报道:


1,19世纪属于英国,20世纪属于美国,21世纪属于中国。人们应该按此进行相应地投资。


2,我们遇到的最好的事情是当一家伟大的公司陷入暂时的麻烦时……我们想在他们被抬上手术台时买下他们。


3,把损失的概率乘以可能损失的数量,从收益的概率乘以可能收益的数量。这就是我们要做的。这是不完美的,但这就是一切。


4,在20世纪,美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其他痛苦而昂贵的军事冲突、大萧条、十几次衰退和金融恐慌、石油冲击、流感流行,以及一位名誉扫地的总统辞职。然而道指从66点升至11497点。


5,在金融市场上,我发现很容易预测会发生什么,也很难预测什么时候会发生。我认为泡沫时期的情况很清楚,最终会发生什么。


6,我们认为“价值投资”这个词本身是多余的。如果“投资”不是一种寻求价值的行为,至少不足以证明支付的金额是合理的,那么“投资”是什么?有意识地为一只股票支付高于其计算价值的价格——希望它能很快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应该被贴上投机的标签(这既不是非法的、不道德的,也不是——在我们看来——增利的)。


7,有一次,一个漂亮的女人坐在查理旁边,问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不幸的是,她坚持要用一个词来回答。他准备了一篇要讲几个小时的演讲稿。但当他被迫将其归结为一个词时,他说这是“理性”。你知道,他有理性的能力,他把理性运用到商业中。他并不总是把它应用到其他地方,但他把它应用到商业上,这使他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8,黄金是一种长期承受恐惧的方式,而且它一直是一种很好的长期承受恐惧的方式。但你真的希望人们在一两年内变得比现在更害怕。如果他们变得更害怕你赚钱,如果他们变得更少害怕你赔钱,但黄金本身不会产生任何东西。


9,在过热的市场中进行购买的投资者需要认识到,即使是一家优秀的公司,其价值也往往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赶上他们支付的价格。


10,如果你不做傻事的话,银行业是很好的生意。


11,你能做的最好的投资,就是对自己的投资。。。你学的越多,赚的就越多。


12,看一个人要看三样东西:智慧、活力和正直。如果他们没有最后一个,甚至不用为前两个操心。


13,不要将花剩下的钱存下,而是要将存起来后多余的进行花费。


14,我们不必比其他人聪明。我们必须比其他人更有纪律。


15,信任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当它存在时,没有人真正注意到;当它不存在时,每个人都注意到。


16,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好的。最好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17,钱不是万能的。在说这些废话之前一定要赚很多钱。


18,成功的投资需要时间、纪律和耐心。不管你的天赋和努力有多大,有些事情都需要时间:你不能在一个月内让九个女人怀孕。


19,诺亚法则:预测降雨没意义,建造方舟才有实际意义。


20,我们享受的过程远远超过收益。


21,如果你不能控制你的情绪,你就不能控制你的钱。


22,总是与比你强的人为伍。


23,年轻人能做的最大的投资是在他们自己的教育中,在他们自己的头脑中。因为钱来来往往。关系来来往往。但你所学到的东西会永远留在你身边。


24,华尔街是唯一一个人们坐劳斯莱斯去从坐地铁的人那里得到建议的地方。


25,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26,不管你的天赋和努力有多大,有些事情是需要时间的。


27,最幸福的人未必拥有最好的东西,他们只是欣赏他们拥有的东西。


28,成功人士和真正成功人士的区别在于,真正成功的人对几乎所有事情都说不。


29,不管你喜欢做什么,把它当成一种爱好,不管这个世界喜欢做什么,把它当成一项生意。


30,千万不要同时用两只脚去测试河水的深度。


31,每天读500页。知识就是这样工作的。它像复利一样累积起来。


32,工作强度是卓越的代价。


33,诚实是一种非常昂贵的礼物,不要指望小人会诚实。


34,时间是美好事业的朋友。这是糟糕生意的敌人。如果你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差事,你会得到一个差劲的结果,即使你买得便宜。如果你在一个很好的行业里呆了很长时间,即使你花了太多的钱进去,如果你呆了很长时间,你会得到一个很好的结果。


35,规则一:永远不要赔钱。第二条: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


36,成功的关键是情绪稳定。


37,牛市就像性爱,在结束前感觉最好。


38,当人们告诉我他们从经验中学到了东西,我告诉他们诀窍就是从别人的经验中学到东西。


39,我认为你应该尽你所能去读。就我而言,在10岁的时候,我在奥马哈公共图书馆读过每本关于投资的书,大约读过两次。你需要用各种相互竞争的想法填满你的头脑,并决定哪种想法是有意义的。


40,这些年来,我通过以诱人的价格收购优秀的公司,由优秀的人经营,来赚钱。我不想在某个时候买进,在另一个时候卖出。


41,和比你更好的人在一起更好。挑选出行为比你好的同事,你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42,你必须控制你的时间,除非你拒绝,否则你不能。你不能让别人安排你的生活日程。


43,当其他人都对股票感兴趣时,大多数人都对股票感兴趣。当别人都不感兴趣的时候,才是开始感兴趣的时候。你不能买受欢迎又做得好的东西。


44,股票市场的目的是把钱从浮躁的人转移到有耐性的人身上。


45,杰出的长期成果主要是通过避免愚蠢的决定而产生的,而不是通过做出卓越的决定。


46,对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品质是气质,而不是智力。


47,有三种人:a,创新者;b,模仿者;c,白痴。


48,比赛是由专注于赛场的球员赢得的,而不是那些眼睛盯着记分牌的球员。


49,提前远离麻烦比招惹麻烦之后脱身要容易得多。


50,失败来自自我,贪婪,嫉妒,恐惧,模仿。我成功不是因为我聪明,而是因为我理性。


51,风险来自于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52,我犯了很多错误,我也会犯更多的错误。这是游戏的一部分。你只需要确保正确的事情能战胜错误的事情。


53,唯一的问题是你今天还是明天去做。如果你一直说你明天要做,那你永远也做不到。所以你今天必须上。


54,永远不要依赖单一的收入来源。


55,人们总是试图阻止你做正确的事情,如果它是非传统的。


56,我所要做的就是思考,不要被别人影响。


57,对一个机会说“不”比说“是”更重要。


58,培养好奇心,每天努力变得聪明一点。


59,我发现生活水平与生活费用不成正比。生活中的诀窍是做一些总是有趣的事情。


60,如果你想像老鹰一样在生活中翱翔,就不能和火鸡成群结队。


61,市场先生是你的仆人,不是你的向导。


62,世界上买股票最愚蠢的理由是因为它在上涨。


63,我们不会因为忙碌而得到报酬,我们会因为正确而得到报酬。


64,诀窍是,当无事可做时,什么也不做。


65,我不想跳过7英尺高的栏杆:我四处寻找可以跨过的1英尺高的栏杆。


66,了解自己能力的优势很重要。如果你认为你知道的比你知道的多,你就会惹上麻烦。


67,真正的投资者欢迎波动。。。一个剧烈波动的市场意味着不合理的低价格将周期性地依附于稳固的业务。


68,我第一次买股票是在1942年,也就是42年夏天。我那时11岁。75年过去了。我也不知道第二天市场会做什么。这不是我的游戏。我的游戏是决定我是否在正确的经济体中,从那时起,美国肯定是这样的。在此期间,道琼斯指数已从100点升至21000点。不管头条新闻怎么说,或者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我第一次买股票的时候,我们在太平洋战争中输了。


69,风险来自于不知道你在做什么,所以只有在投资者无知的情况下才需要广泛的分散投资。只要你不做错太多事情,你一生只需要做几件事。


70,智者提前做好功课,愚者痴迷于买卖。


71,你不需要付出非凡的努力就能取得非凡的成绩。你只需要把平凡的,日常的事情做好。


72,金钱总是会流向机会,而在美国有很多机会。


73,多样化可以保存财富,但集中可以创造财富。


74,我们只是试图在别人贪婪的时候害怕,只有在别人害怕的时候才贪婪。


75,你能做的最重要的投资就是你自己。。。没有人能征税或从你身上夺走它。


76,你能做的最重要的投资就是你自己。很少有人能把潜在的马力转化为生活中实际输出的马力。对很多人来说,潜力是无法实现的……最好的资产就是你自己。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77,在我所认识的亿万富翁中,金钱只是揭示了他们的基本特征。如果说他们在有钱之前是混蛋,那他们不过是身家过亿的混蛋。


78,我认为你在股票上犯的最严重的错误是根据当前的头条进行买卖。


79,要建立声誉需要20年,而要毁掉声誉则需要5分钟。如果你考虑一下,你会做不同的事情。


80,你知道的。。。你一直在做同样的事情,你一次又一次地得到同样的结果。


81,知道要漏掉什么和知道要关注什么一样重要。


82,我十一岁时做了第一笔投资。在那之前我一直在浪费生命。


83,感情化妆比技术更重要。


84,走这条大路,远没有那么拥挤。


85,对自己投资是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如果你有天赋,没人能从你身上夺走。


86,对投资者来说,说不的能力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87,向理财规划师征求理财建议就像向理发师询问是否需要理发。


88,我可能比你有钱,但钱没什么区别。如果你和我之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可能只是因为我每天起床,有机会做我喜欢做的事。如果你从我这里学到什么,这是我能给你的最好的建议。


89,你需要长期的好奇心。


90,永远不要放弃寻找你热爱的工作。试着找一份工作,如果你是独立致富的话。别提薪水了。当你和你爱的人在一起,做你爱的事,并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91,只买那些如果市场关闭10年你会非常乐意持有的东西。


92,关注你的客户,带领你的员工,就好像他们的生活取决于你的成功一样。


93,当下黄金雨的时候,拿一个桶去接,而不是顶针。


94,其他人可能喜欢看《花花公子》,而我喜欢看年报。


95,我一直知道我会很富有。我想我从来没有怀疑过。


96,学习如何生活比学习如何谋生重要得多。


97,富人投资于时间,穷人投资于金钱。


98,永远不要投资于你无法理解的事业


99,只有当你把健全的智力和情感纪律结合起来,你才会有理性的行为。


100,我坚持要花很多时间,几乎每天,坐下来思考。这在美国商界是很少见的。我读书思考。所以我比大多数商界人士做更多的阅读和思考,做更少的冲动决定。我这样做是因为我喜欢这种生活。


101,我很幸运有合适的英雄。告诉我你的英雄是谁,我会告诉你你会变成什么样。你敬佩的人的品质是你稍加练习就能创造出属于你自己的品质,如果加以练习,就会形成习惯。


102,如果你有能力在不输给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提高价格,那你的生意就非常好。如果你必须在提价前做一次祷告,那么你的生意就糟透了。我两者都接触过,我知道两者的区别。


103,无视股市,无视经济,买一家你理解的公司。


104,投资专业的学生只需要两门训练有素的课程——如何评价一家企业以及如何考虑市场价格。


105,如果你为公司赔钱,我会原谅的。如果你失去名誉,我会无情的。


106,只有当投资者不了解他们在做什么时,才需要广泛的多样化。


107,要在一生中成功投资,不需要极高的智商、非同寻常的商业洞察力或内部信息。我们需要一个合理的智力框架来做决定,并有能力防止情绪侵蚀这个框架。你必须提供情感训练。


108,我能给你的一个建议是,做让你兴奋的事。做点什么,如果你有世界上所有的钱,你仍然会做。你一定要有理由早上从床上跳下来。


109,指出自己的错误总比让别人给你指出要好。


110,我主要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所以我觉得我没有什么独到的想法。当然,我说的是读格雷厄姆的书。我读过菲尔·费舍尔。所以我从阅读中得到了很多想法。你可以从别人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事实上,我认为如果你基本上是从别人那里学习的话,你不需要靠自己获得太多的新想法。你可以把你所看到的最好的应用到你身上。


111,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


112,在犯新错误之前回顾过去的错误是个好主意。


113,不管是袜子(socks)是股票(stocks),我都喜欢在降价时买高质量的商品。


114,如果你非常富有,而且你有孩子,我的理论是,你给他们足够的钱让他们可以做任何事,但是没有足够的钱让他们什么也做不了。


115,只要你不做错太多的事,你只需要做一些正确的事情。


116,我不需要15间房子。拥有房地产对我来说意义不大。我不喜欢那样想。我不需要12艘船,甚至不需要世界上最大的80人的船。我得照顾他们,担心他们。没有了所有的铃声和口哨,我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


117,太多的时候,大量的财产最终会在精神上吞噬它的主人。


118,不是我想要钱。这是赚钱和看着它成长的乐趣。


119,衍生品是大规模杀伤性金融武器。


120,在商界,最成功的人是那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的人。


121,我读了我正在看的公司的年报,也读了竞争对手的年报——这是主要的材料来源。


122,不要为了对你来说无关紧要的东西而搭上了对你来说重要的东西。


123,嗯,我认为最大的错误是没有及早学会适当储蓄的习惯。因为储蓄是一种习惯。然后,努力快速致富。慢慢富裕起来是很容易的。但快速致富并不容易。


124,当你周围的世界失去理智的时候,你要做的就是保持理性。


125,造成低价的最常见原因是悲观情绪——有时普遍存在,有时特定于公司或行业。我们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做生意,不是因为我们喜欢悲观主义,而是因为我们喜欢它所产生的价格。乐观主义是理性买家的敌人。


126,如果你投资一个非常低成本的指数基金——你不把钱一次性投进去,但平均10年以上——你会比90%同时开始投资的人做得更好。


127,你可以肯定,在接下来的10年里,你会看到一些你认为不可能的事情。


128,在危机时期,现金加上勇气是无价的。


129,我从不试图预测市场。


130,只有当潮水退去时,你才会发现谁一直在裸泳。


131,如果你买了你不需要的东西,你很快就会卖掉你需要的东西。


132,黄金在非洲或其他地方被挖出来。然后我们把它融化,再挖一个洞,再把它埋起来,然后付钱请人站在旁边看守它。它没有任何用处。任何从火星上观看的人都会挠头。


133,生活就像一个雪球。重要的是找到湿雪和一个很长的山。


134,如果做某件事的原因是其他人都在做,那就不是一个足够好的理由。


135,股票是人们在价格上涨时唯一乐意购买的东西。


136,我是一个更好的投资者,因为我是一个商人,一个更好的商人,而不是一个投资者。


137,如果你找不到在睡觉的时候都能赚钱的方法,你就会工作到老。


138,如果你觉得在家乡报纸的头版上看到它会让你的朋友和家人看到而感到羞耻,那你就不要在生活中做这类事。


139,寻找利润率高的公司。


140,很多成功都可以归因于不浮躁。大多数投资者无法抗拒不断买进卖出的诱惑。


141,如果你认为自己一辈子只有20次在纸片上打孔的机会,而每一个财务决策都用了一次打孔机会,你就会变得非常富有。你会抵挡住尝试的诱惑。你会做出更多好的决定,你会做出更多重大的决定。


142,你必须能够在生活中沟通,也许学校会低估这一点。如果你不能与人交谈或写信,你就是在放弃你的潜力。


143,人们总是问我他们应该去哪里工作,我总是告诉他们去为他们最崇拜的人工作。


144,当然,也有一些投资经理非常优秀——尽管从短期来看,很难确定一个好的记录是由于运气还是天赋。然而,大多数顾问在赚取高额费用方面远胜于在赚取高额回报方面。事实上,他们的核心能力是销售技巧。无论大小投资者,都应该阅读杰克·博格尔的《常识投资小书》,而不是听他们的警笛声。


145,投资的成功与智商无关,一旦你超过25岁,一旦你拥有普通的智力,你需要的是控制冲动的气质,这种冲动会让其他人在投资中陷入困境。


146,事实是,我生命中发生的一切。。。我当时认为这是一个毁灭性的事件,结果变得更好了。


147,有钱人总是会说,你知道,只要给我们更多的钱,我们就会出去花更多的钱,然后这些钱就会流到你们其他人身上。但这在过去的10年里没有起到作用,我希望美国公众能够领悟。


148,黄金有两个明显的缺点,既没有多大用处,也没有繁殖能力。


149,有阶级斗争,好吧,但这是我的阶级,富人阶级,制造冲突,我们赢了?


150,把市场波动看作朋友而不是敌人;从愚蠢中获利而不是参与其中。


151,要想成功,你应该专注于公司的世界,而不是神秘的会计数学。


152,一个企业的价值是它未来将产生的现金流总量。


153,投资时,悲观是朋友,乐观是敌人。


154,作为一个资本规模较小的投资者,人们应该更喜欢资本回报率高、增长所需增量投资少的企业。


155,我见过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喝酒和杠杆作用而失败——杠杆作用就是借钱。在这个世界上你真的不需要太多的筹码。如果你聪明,不用借钱就能赚很多钱。


156,不要错过今天有吸引力的东西,因为你认为明天你会发现更有吸引力的东西。


157,在投资上,就像在棒球上一样,要想在记分牌上跑动,就必须看球场,而不是记分牌。


158,如果你不能与他人沟通和交流,不能理解你的想法,你就放弃了你的潜力。


159,当被迫选择的时候,我不会为了额外的利润而牺牲一个晚上的睡眠。


160,如果你是一个投资者,你会关注资产的走势,如果你是一个投机者,你通常会关注对象的价格走势,这不是我们的游戏。


161,好的重大决定根本不需要时间,耗费大量时间的投资标的,往往就是风险。


162,如果你在10年内不喜欢拥有某样东西,那就不要在10分钟内拥有它。


163,我知道我想做什么,去做是有意义的。


164,你喜欢做的事应该是你的爱好,但世界上做的事应该是你的事。


165,永远要长期投资。


166,投资相当于就是买下一家公司,而不是租用股票。


167,在竞标战中,最聪明的一方是输家。


168,我们只想和我们喜欢、钦佩和信任的人建立联系。。。我们不希望与那些缺乏令人钦佩的素质的经理们一起工作,不管他们的业务前景多么诱人。我们从未成功地和坏人做过一笔好交易。


169,做你想做的事是免费的,对你所做的事有激情是最重要的。


170,我们打鼾时赚的钱比活跃交易时赚得多。


171,你应该像天主教徒结婚一样投资:终身。


172,永远不要放弃寻找你热爱的工作。


173,我想解释我的错误。这意味着我只做我完全理解的事情。


174,我们不会因为活动而得到报酬,只是因为我们是对的。至于我们要等多久,我们会无限期地等下去。


175,今天有人坐在阴凉处,因为很久以前有人种了一棵树。现在坐在树荫下的人应该感谢种植和照料那棵树的人。这包括历史上创造、发明、资助、生产、维护和改善我们今天所享受的一切的所有人类。


176,投资的关键不在于评估一个行业将对社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也不在于它将增长多少,而在于决定任何一家公司的竞争优势,尤其是这种优势的持久性。


177,我的办公室墙上没有内布拉斯加大学的毕业证书,也没有哥伦比亚大学的毕业证书,但我的戴尔·卡内基毕业证书却被骄傲地展示出来。


178,在许多交易过程中,如果你的假设是正确的,你的事实是正确的,你的推理是正确的,那么你是对的。真正的保守主义只有通过知识和理性才能实现。


179,民意测验不能代替思想。


180,没有什么比大量不费吹灰之力获得的金钱更能让人丧失理智。


181,造成低价的最常见原因是悲观情绪——有时普遍存在,有时特定于公司或行业。我们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做生意,不是因为我们喜欢悲观主义,而是因为我们喜欢它所产生的价格。


182,买入比卖出容易得多。


183,没有必要为了获得非凡的结果而做非凡的事情。


184,我们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缺乏变革,而不是变革。有了箭牌口香糖,正是缺乏改变吸引了我。我不认为它会被网络伤害。这是我喜欢的生意。


185,计划本身就是机会主义。在那之前没有计划。


186,我做所有的投资决定,我自己做所有的分析。


187,一盎司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


188,重要的是要继续比赛,与弱小的对手比赛,为大赌注而比赛。


189,活跃交易是投资回报的敌人。


190,收购具有强大盈利历史纪录和主导商业特许经营权的公司。


191,这项非同寻常的业务不需要良好的管理。


192,你无法通过买入受欢迎的投资标的而获得优异投资回报。


193,公司的问题就像厨房里的蟑螂。你永远不会仅仅只发现一只。


194,你不需要成为火箭科学家。投资不是一个智商160的人打败智商130的人的游戏。


195,牛市和熊市会模糊数学定律,它们无法完全避开数学定律。


196,不活跃的交易行为给我们的印象是聪明的行为。


197,我衡量成功的标准是有多少人爱我。被爱的最好方式就是保持低调。


198,当然,投资者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使股票的持有具有很高的风险。很多人都会。活跃的交易、试图“计时”市场波动、不充分的多样化、向管理者和顾问支付高额和不必要的费用,以及使用借来的资金,都可能破坏股票终身所有人本来可以享受的体面回报。事实上,借来的钱在投资者的工具箱里没有一席之地。


199,首席执行官的行为会对管理者产生巨大影响。


200,当我看一家公司的年报时,如果我不明白,他们就不想让我明白。


201,他们说习惯的枷锁太轻了,人们感觉不到,直到它们太重而无法打破。你现在给自己戴上的枷锁在你一生中会产生巨大的后果。


202,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如果一位CEO对一项特别愚蠢的收购非常感兴趣,那么他的内部员工和外部顾问都会提出任何必要的预测来支持他的立场。只有在童话里,皇帝才会被告知他实际上赤身裸体。


203,19岁的时候,我读了一本书《聪明的投资者》,76岁的时候,我现在所做的就是用我从19岁读的书中学到的思维过程来处理事情。


204,不要指望能卖个好价钱。让购买价格如此吸引人,即使是平庸的销售也能带来好的结果。


205,智者曾说,投资要趁早。


206,如果你不着急的话,合理的投资可以让你变得非常富有。


207,但是3亿美国人,他们的贷款机构,他们的政府,他们的媒体,都相信房价会持续上涨。而这一数字被计入了20万亿美元的住宅市场。放贷是基于此,每个人都做了很多愚蠢的事情。


208,预测可能会告诉你很多关于预测者的事情;它们不会告诉你任何关于未来的事情。


209,赚钱不是我们指导目标的支柱,赚钱是我们指导目标的副产品。如果你在做你喜欢的事情,你就更可能全力以赴,这通常等同于赚钱


210,如果你对粗略估计资产的未来收益感到不自在,那就忘掉它,继续前进吧。没有人有能力评估每一种投资可能性。但是全知不是必要的,你只需要理解你所采取的行动。


211,投资需要的是耐力,而不是智力。


212,你得翻过很多岩石才能找到那些小异常。你必须找到那些不在地图上的公司。你可能会发现当地的公司一点问题也没有。我发现一家公司,西方保险证券,当时的股价是3美元/股,当时的每股收益是20美元!!我试着买尽可能多的。没有人会告诉你这些生意。你必须找到他们。


213,现在投资是为了将来能赚更多的钱。


214,凯恩斯本质上说,不要试图搞清楚市场在做什么。找出一个你理解的生意,集中精力。


215,我真的很喜欢我的生活。我已经安排好我的生活,这样我就能做我想做的事。


216,仅仅集中精力是不够的;投入时间去承诺也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217,如果了解历史使你富有,图书管理员将是亿万富翁。


218,生活的目的是在你想爱你的人中尽可能多地被爱。


219,会计是商业语言。


220,我们不盲从别人的意见。我们想了解事实,然后思考。


221,如果一家公司做得好,股票最终会跟着走好。


222,做你最喜欢的事,为你最崇拜的人工作,你给了自己一生中最好的机会。


223,尽可能多地投资你自己,你是目前为止你自己最大的资产。


224,基本上,评估一个企业最重要的决定就是定价权。


225,查理和我都不是简历的忠实粉丝。相反,我们关注的是候选人的智慧、激情和正直。


226,当我每天都能做我喜欢做的事情时,我很高兴。那是我的奢侈品。


227,投资中最重要的一个词…安全边际。


228,合理化比理性化容易。


229,最后,炼金术,不管是冶金还是金融,都失败了。基础业务不可能通过会计或资本结构的技巧而变成黄金业务。自称是金融炼金术士的人可能会发财。但易受骗的投资者而非商业成就通常是他的财富来源。


230,如果你想让你的企业生存100年,你就必须在100年的每一天都坚持下去。99.9%的时间是不够的。


231,当机会来临时,你会做一些事情。我一生中有过这样的时期:我有很多想法,我也经历过很长时间的枯燥期。如果我下周有个主意,我会做点什么的。如果没有,我什么都不会做。


232,在某种程度上,金钱有时会让你置身于更有趣的环境中。但这无法改变有多少人爱你,也无法改变你有多健康。


233,购买股票的时间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你不应该抱着“我必须得到一定的回报”的想法去购买你的投资,你应该尽可能地寻找最好的回报,并学会接受它。但你不应该试图让你的投资赚你认为你需要的。不是那样的。股票不知道你拥有它。


234,你必须了解会计,你必须了解会计的细微差别。这是一种商业语言,也是一种不完美的语言,但是除非你愿意努力学习会计——如何阅读和解释财务报表——否则你真的不应该自己选择股票。


235,我们的领导人要求“共同牺牲”,但当他们这样做时,他们饶过了我。我和我那些超级有钱的朋友们沟通了一下,想知道他们在期待什么样的牺牲。结果他们和我一样也毫发无损。


236,我们的目标是以合理的价格找到优秀的企业,而不是以便宜的价格找到平庸的企业。


237,投资者需要的是正确评估选定业务的能力。注意“选择”这个词:你不必成为每家公司的专家,甚至很多公司的专家。你只需要能够在你的能力范围内评估公司。这个圆的大小不是很重要;但是,知道它的边界是至关重要的。


238,查理和我有很多过滤器,在我们考虑投资之前,必须进行过滤。


239,传统智慧重传统,轻智慧。


240,很高兴有很多钱,但你知道,你不想永远把它留在身边。我更喜欢买东西。否则,这有点像为你的晚年储存性能力。


241,当一个了不起的企业遇到一个一次性的巨大但可以解决的问题时,就会出现一个巨大的投资机会。


242,不要满足于你的激情之外的任何东西-如果你有幸找到它。


243,没有什么比写作更能迫使你思考并理清思路。


244,风险是上帝游戏的一部分,对人类和国家都一样。


245,当被问到他是如何在投资领域如此成功时,巴菲特回答说:“我们每年都会阅读成百上千份年报。


246,当心那些能引起掌声的投资活动;这些伟大的举动通常都会受到人们的鄙视。


247,市场上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没有顾问、经济学家或电视评论员,也没有查理和我能告诉你什么时候会发生混乱。市场预测者会充盈你的耳朵,但永远不会充盈你的钱包。


248,重资产企业通常获得较低的回报率——这些回报率通常难以提供足够的资本来满足现有企业的扩张需求,而实际增长、分配给所有者或收购新企业的回报率却所剩无几。


249,首次公开募股就像是一个协商的交易——卖方选择何时上市——而且不太可能是对你有利的时机。


250,当对一些宏观事件的担忧达到顶峰时,我们通常会做出最好的购买。恐惧是时尚主义者的敌人,但却是原教旨主义者的朋友。


251,……我会给你两条建议。尽可能多地投资于自己,你是目前为止你自己最好的资产。那就跟着你的激情走吧;你想每天早上起床都很兴奋。


252,你得翻过很多岩石才能找到那些小异常。你必须找到那些不在地图上的公司。


253,如果你让我选择成为通用电气、IBM或通用汽车的首席执行官或送报纸,我会选择送报纸。我会的。我喜欢那样做。我不必做任何我不想做的事。


254,冒着失去你所需要的风险去追求你所渴望的东西是疯狂的。


255,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低成本指数基金是最明智的股权投资。我的导师本·格雷厄姆(Ben Graham)多年前就担任过这个职位,从那以后我所看到的一切都让我相信了这个职位的真实性。


256,我对预测和预测毫无用处。他们制造了一种明显精确的错觉。他们越细心,你就越应该担心。我们从不看预测,但我们非常关心,并且非常深入地看,跟踪记录。如果一家公司业绩不佳,但前途光明,我们将错失良机。


257,开支票可以把承诺和谈话区分开来。


258,相反的方法和跟随人群的策略一样愚蠢。我们需要的是思考而不是投票。


259,拥有一个强大的全球品牌是持续成功的关键。


260,房子是大多数人购买过的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家也是制造回忆的地方,你想和你可以信任的人一起工作。


261,在投资中,你真正想做的是弄清楚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可以知道的。如果它不重要或不可知,你就忘记它。


262,在商业中做出好的决定的一部分是要认识到你所做的糟糕的决定,以及为什么它们是糟糕的。我犯了很多错误。我要做更多。这是游戏的名字。你不想期望自己完美。你要努力做到最好。要求太高了,不能指望你自己完美。


263,我不想做香烟。但如果我拥有-我们确实拥有好市多。他们卖烟吗?对。所以我持有股票没问题。但我只是不想-我不想自己做。我基本上认为,如果有什么东西足够反社会的话,社会应该对此有所行动。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我不认为有哪家公司是百分之百的纯粹。


264,一个非常富有的人应该留给他的孩子足够做任何事,但不足够什么都不做。


265,如果你有合适的英雄,你的生活是幸运的。我建议你们尽可能选出几个英雄。


266,买入一家公司是因为你想拥有它,而不是因为你想股票上涨。


267,人们充满贪婪、恐惧或愚蠢的事实是可以预见的。这个顺序是不可预测的。


268,今天的投资者不能从昨天的增长中获利。


269,我试着去买那些非常棒的公司的股票,一个白痴都可以经营它们的那种公司,因为迟早会发生这种情况的。


270,现在投资是放弃消费,以便日后有能力消费更多。


271,市场先生是个醉酒的疯子。有些日子他变得非常热情,有些日子他变得非常沮丧。当他真的很有热情的时候,你就卖给他,如果他情绪低落,你就从他那里买。这没有道德上的污点。


272,我们打算继续只与我们喜欢和钦佩的人合作的做法。这项政策不仅使我们取得好成绩的机会最大化,而且确保我们度过一个非常好的时期。


273,例如:


(1)就好像受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支配一样,一个机构将抵制与当前方向偏离的任何变化;


(2)正如工作扩展以填补可用时间一样,企业项目或收购将成为现实,以吸收可用资金;


(3)领导者的任何商业渴求,无论多么愚蠢,将很快得到他的部队准备的详细回报率和战略研究的支持;


以及(4)同行公司的行为,无论是扩张、收购、设定高管薪酬还是其他什么,都将被盲目模仿。


274,我选择和每个和我一起工作的人一起工作。这最终成为最重要的因素。我不与我不喜欢或不欣赏的人交往。这是关键。就像结婚一样。


275,今天,持有现金等价物的人感觉很舒服。他们不应该这样做,他们选择了一种可怕的长期资产,一种几乎不支付任何费用,而且肯定会贬值的资产。


276,20年后,马克·扎克伯格将成为许多年轻企业家心目中的英雄。比尔盖茨将成为其他人心目中的英雄,他们会像我十几岁时读过关于洛克菲勒或卡内基的书一样关注那些人。


277,有各种各样的生意我和查理都不明白,但这不会导致我们熬夜。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放弃他们并继续寻找下一个,这就是个人投资者应该做的。


278,没有人能够通过长期做空美国获利。


279,你怎么打败鲍比·费舍尔?除了下棋,你什么游戏都可以和他玩。我尽量留在我有优势的比赛中。


280,我向你、评级机构和我自己保证,将永远用充裕的现金管理伯克希尔。我们决不想指望陌生人的好意来履行明天的义务。当被迫选择的时候,我不会为了额外的利润而牺牲一个晚上的睡眠。


281,无条件爱的力量。我是说,世上没有比无条件的爱更强大的力量了。


282,对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品质是气质,而不是智力。你需要一种既不因与人群在一起也不因与人群作对而获得极大乐趣的气质。


283,我告诉大学生,当你到了我这个年纪,如果你希望拥有爱你的人,真的爱你,你就会成功。


284,我们试着运用泰德·威廉姆斯的纪律。在他的书《击球的科学》中,特德解释说,他把击球区分成77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棒球那么大。他知道,在他的“最佳”击球区挥杆击球,就能打出0.400;在他“最差”的地方,即击球区的低外角,伸手去拿球,就能把他减到0.230。换言之,等待肥沃的球场就意味着去名人堂旅行;胡乱挥杆就意味着出局。


285,总是承诺“创造数字”的管理者在某个时候会被诱惑去创造数字。


286,当有人说你不必真的拿出我的钱来让你很容易做到的时候,你可以对你的收入撒点谎,或者我们给你100%的抵押贷款,你就去做,因为每个做过的人都被证明是对的。你有社交工具,如果你不这么做,你会觉得自己像个白痴,因为房子更贵。


287,买股票就像买日用品,而不是买香水。


288,我查了一下保险精算表,6岁儿童的死亡率最低。所以我决定像个六岁的孩子一样吃饭。


289,根本不值得做的事不值得做得好。


290,不要试图预测股市、经济或选举的走向。


291,很久以前,本·格雷厄姆教过我“价格是你付出的,价值是你得到的。”无论我们谈论的是袜子还是股票,我都喜欢在降价时购买高质量的商品。


292,商学院奖励高难度的复杂行为多于奖励简单行为,但奖励简单行为往往更有效。


293,有了一笔好生意,你就知道会发生什么;你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你不想专注于什么时候,你想专注于什么。如果你是对的,你不必担心什么时候。


294,投资不像成为一流的桥牌选手那么难。它所需要的只是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


295,被炒鱿鱼能给CEO可以拿到特别丰厚的薪水。事实上,他在清理办公桌的时候,一天就能挣到比一个美国工人一辈子打扫厕所赚得更多的钱。忘了那句老话:没有什么能比成功更成功:今天,在高管团队中,最流行的规则是,没有什么能比失败更成功。


296,我们说,我们正试图以一个体面的价格收购那些由诚实和能干的人经营的、具有出色经济效益的企业。我们购买的证券很少,所以我们把它看作是“集中”投资。


297,我们的政策是集中持股。我们尽量避免在对生意或价格冷淡的时候买一点这个或那个。当我们确信自己的吸引力时,我们就相信买有价值的东西。


298,如果你拥有一家很棒的公司…最好的办法就是保住它。你要做的就是把你的好生意换成一大笔现金,这不如生意好,你还有投资其他生意的问题,而且你可能要在这两者之间交税。所以,我对任何一个拥有一家好公司的人的建议是持有它。


299,如果你有一个有40个女人的后宫,你永远不会很了解她们中的任何一个。


300,我们的投资数量仍然很少,概念也很简单:真正的大投资理念通常可以用一小段话来解释。我们喜欢一家拥有持久竞争优势的企业,由有能力和以业主为导向的人经营。当这些属性存在时,当我们能够以合理的价格购买时,就很难出错(这是我们定期设法克服的挑战)。


301,我一直告诫合伙人,我认为至少三年才能确定我们是否在“表现”。


302,从长远来看,业绩高于平均水平的根本基础是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303,一个人的目标应该是把事情做对,快点,把事情解决掉。你的问题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善。


304,我常常觉得,研究商业失败可能比研究商业成功收获更多。


305,投资者。。。不能选择比平均水平好的股票。随着时间的推移,持有股票是件好事。只有两件事你可以做错:你可以买错,你可以在错误的时间买卖。事实是你永远不需要卖掉它们。


306,关注净资产回报率,而不是每股收益。


307,生活的关键是找出谁是蝙蝠侠。


308,你的优质品牌最好是提供一些特别的东西,否则它不会得到业务。


309,如果你选错了方向,奔跑是没有用的。


310,我知道很多我20岁时做的事。我读了很多书,我渴望尽我所能了解这门学科。


311,我不会仅仅为了增加我们公司回报的一小部分而关闭一家盈利能力低于正常水平的企业。我也觉得,即使是一家利润异常丰厚的公司,一旦出现无休止的亏损,也不适合为一项业务提供资金。亚当·斯密不同意我的第一个主张,卡尔·马克思不同意我的第二个主张;中间立场是唯一让我感到舒服的立场。


312,除非你的答案明显更好,否则请抄袭你的好朋友的答案。


313,如果你不懂珠宝,就认识珠宝商。


314,如果你做了聪明的事情,利用杠杆,一路上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它可能会把你扫地出门,因为任何乘以零的东西都是零。但当你周围的人成功地利用杠杆盈利来,你也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这就更像是舞会上的灰姑娘。


315,在一个人人都干傻事的市场上,我们会做得最好。


316,企业界的许多股票期权正是以这种方式运作的:它们之所以增值,仅仅是因为管理层保留了收益,而不是因为它手中的资本运作良好。


317,我的财富来自于生活在美国、一些幸运基因和复利的结合。


318,我从不相信为了追求我的家人和朋友所没有和不需要的东西而冒险。


319,如果你不犯错误,你就不能做决定。


320,世界上有很多大财富都是靠拥有一家出色的企业而获得的。如果你了解这个行业,你不需要拥有很多。


321,市场奥秘对投资建议消费者的价值则是另一回事。在我看来,投资成功不会由神秘的公式、计算机程序或股票和市场的价格行为所发出的信号所产生。相反,投资者将通过将良好的商业判断与将其思想和行为与围绕市场的超级传染性情绪隔离开来的能力相结合而获得成功。


322,一颗钻石不经磨擦就不能磨光,一个人不经试验就不能完美。今天有人在乘凉,因为很久以前有人种了一棵树。


323,在商界,后视镜总是比挡风玻璃更清晰。


324,你既不是对的,也不是错的,因为别人同意你。你是对的,因为你的事实是对的,你的推理是对的——这是唯一能让你正确的东西。如果你的事实和推理是正确的,你就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


325,股票投资者最大的敌人是开支和情绪。


326,在这个世界上你真的不需要太多的筹码。如果你聪明,不用借钱就能赚很多钱。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借过一大笔钱。从未。永远不会。我对它没有兴趣。


327,如果股价在短时间内价值下跌50%,会给你带来严重的痛苦,你就不应该从事股票投资。


328,如果你处在人类最幸运的百分之一,那么你应该为人类的其余部分考虑另外的百分之九十九。


329,上述投资罪过的委托不仅仅限于“小人物”,作为一个整体,大型机构投资者长期以来的表现一直逊于单纯坐稳几十年的老练指数基金投资者。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收费:许多机构向顾问支付大笔费用,而顾问反过来又推荐高收费的经理。那是个愚蠢的游戏。


330,当我们购买证券时,让证券在数月或数年内都不做任何价格调整对我们有利。


331,我什么都看。那是我的工作。我真的每天都这样。我什么都想。


332,我很幸运,出生在一个社会重视我的才能的时代和地方,给了我良好的教育来培养这种才能,并建立了法律和金融体系,让我做我喜欢做的事,赚很多钱。我至少能帮你付这些钱。


333,好的利润与好的行为并不矛盾。


334,我不看经济预测。我不看这种滑稽的文章。


335,华尔街靠活动赚钱。你靠不活动赚钱。


336,有意识地为一只股票支付高于其计算价值的价格——希望它能很快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应该被称为投机。


337,一个投资者通常应该持有一个优秀企业的一小部分,其坚韧程度与一个拥有者拥有所有该企业时所表现出来的一样。


338,当涉及到自负和虚荣心时,人们会做不该做的事情。


339,投资者应该记住,兴奋和支出是他们的敌人。


340,所以有些人可能知道如何用可可豆赚钱,但我不知道,所以我就让他有了可可豆。但我必须明白。它必须是一个有着良好经济基础的企业。必须是一个我喜欢、信任和钦佩的管理层。一定要有合理的价格。


341,你最好抛弃杠杆,杠杆是聪明人破产的唯一途径。


342,此外,只要公司的内在价值以令人满意的速度增长,企业成功被认可的速度就没有那么重要。事实上,延迟确认可能是一个优势:它可能给我们机会以便宜的价格购买更多的好东西。


343,先胜而后求战。


344,如果仅仅靠书本知识就能成为伟大的投资者,那么图书管理员都会很富有。


345,时间是你的朋友,冲动是你的敌人。利用复利,不要被市场的汽笛声迷住。


346,大宗商品的问题在于,你押注的是其他人在6个月内将支付多少。这种商品本身不会为你做任何事……买一块东西并希望两年后有人为那块东西付给你更多的钱,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游戏,而不是买一些你希望随着时间推移为你创造收入的东西。


347,如果你希望在你的一生中继续购买股票,你应该欢迎价格下跌作为一种方式,以更便宜的方式增加股票到你的投资组合。


348,我喜欢买我能理解的东西。我做了很多的研究。


349,我的意思是你知道午夜一切都会变成南瓜和老鼠,对吧?但如果晚上继续下去,我是说,你知道,男人们总是看起来更好,音乐听起来更好,越来越有趣,你想我为什么要在12点半离开。我12点两点离开。但问题是,墙上没有钟。大家都认为他们会在12点半离开。


350,永远不要太纠结于。


谢选骏指出:说话说半句——“永远不要太纠结于”;永远不要太纠结于什么?下头没有了。但是巴菲特的同伙查理芒格却又一条“智慧幽默语录”进行了补充——“99%的人始终是处于底层的99%,这就是现实!”


因为在我看来,预测市场走向就好像预测疯子的行动;而所谓的“股神”,就是了解疯子和玩弄疯子的变态医生。


预测市场走向就好像预测疯子的行动——这不是一个“人”能够胜任的工作。而“股神”的工作,其实不是预测市场,而是进行内线交易——以便操纵市场!然后假装他能真的预测市场。



股市动物精神
Stock Market Animal Spirits

作者
谢选骏
Xie Xuanjun

出版发行者
Lulu Press, Inc.
3101 Hillsborough
St.Raleigh, NC 27607—5436 USA
免费电话1—888—265—2129

国际统一书号ISBN:
定价US$

2023年12月第一版
December 2023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264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264

谢选骏:台湾的处境就像南宋


网文《台湾问题》报道:


台湾问题[注 1]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及第二次国共内战后,关于台湾政权及主权归属的问题及争议。背景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国民党与中华民国在台湾主政,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双方关于主权、领土以及政权合法性的争议、对彼此的主权声索、彼此宣称拥有对方统治范围全境之主权,其中台澎金马未来政治前途的争议最为尖锐。通常被称为“两岸问题”、“统独议题”,也有“台湾议题”、“台湾(政治)地位问题”、“中华民国问题”等多种称呼。在中华民国则有“中国问题”的提法[1][2]。


对于台湾问题在未来的变化,常见的推测有三种:维持两岸分治现状、两岸统一[注 2],以及台湾独立[注 3]。目前,台湾问题是海峡两岸关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台海两岸的政治、军事,以及时代变化等因素,造成两岸政府、政党和民众对台湾问题最终结果的认知与追求各不相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金门战役失败,无法武力解放台湾之后,自1980年代开始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和“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和战两手策略为基本方针,以求统一台湾;执政中华民国政府的国民党在1990年代前持谋求中华民国统一大陆的立场。国民党的李登辉执政前期曾提出国家统一纲领,谋求经由和平方式,由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逐步统一[3],执政后期提出特殊两国论。民主进步党的陈水扁执政时,倾向一边一国。国民党的马英九则持不统、不独、不武的立场,主张一中各表及接受九二共识,并呼吁中华人民共和国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4]。对于中共方面提出的的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台湾朝野均不接受;蔡英文政府上台后则拒绝了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关系史


左图为中华民国外交部于2008年开放申请的旧版《中华民国护照》。右图为台湾国护照贴纸事件后,中华民国外交部于2021年1月11日开放申请的《中华民国护照》,当中英文“TAIWAN”字样较上一版护照加大,并将“REPUBLIC OF CHINA”缩小为环状字体。(详见台湾国护照贴纸事件)

三国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起在太平洋上所夺占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窃自中国之一切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应归还中华民国。

It is their purpose that Japan shall be stripped of all the islands in the Pacific which she has seized or occupied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World War in 1914, and that all the territories Japan has stolen from the Chinese, such as Manchuria, Formosa, and the Pescadores, shall be restored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开罗宣言》

第八条: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日本之主权必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等所决定之诸小岛内。

The terms of the Cairo Declaration shall be carried out and Japanese sovereignty shall be limited to the islands of Honshu, Hokkaido, Kyushu, Shikoku and such minor islands as we determine.

“”

《波茨坦公告》

第 2 条[领土放弃](b):日本放弃对台湾、澎湖等岛屿的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

Japan renounces all right, title and claim to Formosa and the Pescadores.

日本国は、台湾及び澎湖諸島に対するすべての権利、権原及び請求権を放棄する。


《旧金山和约》

(二)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

中華人民共和国政府は、台湾が中華人民共和国の領土の不可分の一部であることを重ねて表明する。日本国政府は、この中華人民共和国政府の立場を十分理解し、尊重し、ポツダム宣言第八項に基づく立場を堅持する。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

1936年6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在接受埃德加·斯诺访问时,表达关于中国共产党若打败日本后收复领土的立场,在这访问中毛强调东北是要收复的,但同时明白指出支持朝鲜及台湾脱离日本管制寻求独立,以及内蒙古成立自治区[5]。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正式对日本宣战,单方面宣布中国与日本之间一切条约、专约、协定、及契约均属无效。在美军投入太平洋战场之后,身为日本重要南进基地的台湾也多次遭受美军的轰炸。


1943年12月1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于埃及首都开罗发表《开罗宣言》,其中表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及使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满洲、台湾及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6][7]。


1945年7月26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未被邀请与会)[8] 、美国总统哈瑞·S·杜鲁门、英国首相丘吉尔于德国波茨坦发表《波茨坦公告》,第八点表示“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为日本投降必要条件之一。《波茨坦公告》第八条表示“《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确认了《开罗宣言》,而抱持台湾主权未定论者认为《波茨坦公告》及《开罗宣言》的效力远不如经48国所签订的《旧金山和约》,领土归属问题仍须经过和平条约的规定才能确立[9]。


8月15日,昭和天皇于东京发表《终战诏书》,清楚表示“朕已飭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支[注 4]、苏四国,愿受诺其共同宣言。”


9月2日,日本与美国、中华民国、英国、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十国于东京湾签署正式《降伏文书》,降伏文书第一点指出“余等遵奉日本天皇、日本政府及日本帝国大本营之命令并为其代表,兹接受美、中、英三国政府首领于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所发表,其后又经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所加入之公告所列举之条款。中美英苏四国在此文件中将被称为盟邦”。


同日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发布《一般命令第一号》,当中第一道命令的甲项指示“在中国(满洲除外)、台湾及北纬十六度以北之法属印度支那境内之日军高阶司令官及所有陆海空军及附属部队应向蒋介石将军投降”,9月9日,由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的何应钦上将在南京市与驻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上将一同签署了《向中国战区投降降书》,第一点指示“日本帝国政府及日本帝国大本营已向联合国最高统帅无条件投降。”第二点乙项指示“(东三省除外)台湾与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地区内之日本全部陆海空军与辅助部队应向蒋委员长投降。第七点指示“当即服从蒋委员长之节制并接受蒋委员长及其代表何应钦上将所颁发之命令。”;10月5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秘书长兼警备总司令部前进指挥所主任葛敬恩中将,率领幕僚80余人飞抵台北;10月17日,第七十军及长官公署官员分乘美军舰艇40余艘抵达基隆;10月25日,台湾地区的受降典礼在台北公会堂(今中山堂)举行,由陈仪将军代表蒋介石将军接受日本台湾总督兼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将军的投降。受降典礼结束后,陈仪对外发表一篇“广播词”,称“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经正式重入中华民国版图”,但,一般命令第一号只明言:“中华民国代为接管台湾,并非统治。”。


1946年,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就二战后统一、民主之中国谈判破裂,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1946年10月,蒋介石偕夫人赴台湾巡视[10]:49,蒋察看后十分高兴,私下曾说:“台湾尚未被共党分子所渗透,可视为一片净土,今后应积极加以建设,使之成为一模范省,则俄、共虽狡诈百出,必欲亡我国家而甘心者,其将无如我何乎!”、“有了台湾,就有了一切。”;此外,台湾条件独特,气候宜人,物产矿藏丰富,经过日本长期统治后,台湾经济自成系统,与中国大陆有相隔100多公里之台湾海峡,解放军没有现代化海空军极难横渡。自从国民政府接管台湾以后,为因应国共内战将大量台湾物资输往中国大陆,长官公署治台政策错误、官员贪污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在民不聊生之下,于1947年2月底发生二二八事件,台湾各地发生军民冲突,抗争与冲突数日间自台北市蔓延全台湾,国民政府由中国大陆增援军队抵达台湾镇压屠杀与实施清乡,众多台湾民众与菁英牺牲,此事件造成台湾本土人民与自中国大陆迁台军民之间长期的裂痕。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同年12月7日,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正式迁往台北市。两岸自此进入对立与分治状态,中华民国政府继续有效统治浙东诸小岛、台湾岛、澎湖群岛、金门、马祖、东沙群岛,以及南沙群岛的太平岛,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有效统治中国大陆。直到1971年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之前,中华民国政府是国际承认的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宣称要收复大陆[11]。


由于美国总统杜鲁门对于中国国民党严重的贪污腐化深感不满,并计划听任中国共产党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台湾,但之后由于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而且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杜鲁门一改“袖手旁观的政策”转为“介入中立的政策”。在6月27日的总统声明中,杜鲁门指出,共产主义已经不仅是采用颠覆手法,而是也使用武力及战争手段来扩散,违背了联合国安理会发出的维持国际和平的命令,在此种情况下,共产党若占领台湾将威胁到在亚太地区行事的美军,因此他派第七舰队巡弋台湾海峡,防止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台湾,但也阻止中华民国反攻大陆;杜鲁门同时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说“台湾未来地位的确定,须待太平洋地区安全得到恢复、或对日签署和平协定、或由联合国考量。”[12]7月19日,杜鲁门亦在对国会的朝鲜情势报告中重申此立场,以及保持台湾和平的必要。[13]中华人民共和国指责这些行为及言论粗暴干涉中国内政。9月8日,杜鲁门指示时任美国国务卿外交政策顾问的约翰·福斯特·杜勒斯在起草1951年《对日和平条约》时,实现将台湾“中立化”的决策。约翰·福斯特·杜勒斯于是冻结台湾地位问题,使日本仅仅放弃对台湾的主权,却不指定接收国,这样可随后由军事占领日本的美国、英国、苏联及中华民国四国代表所有签约国来决定台湾的主权归属;如果四方不能在一年内达成协定,将把台湾问题送交联合国裁决,而当时中华民国是联合国的会员国,且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1951年9月8日,日本与48个国家签订旧金山和约而取回自身主权时就于第二条乙项同意“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权利根据及要求。”许多人认为,日本对台湾的主权是在此时才正式终结。然而无论是中华民国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均未获邀参加《旧金山和约》,因此谁是中国的合法代表问题上,存在争议。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政府当时都宣称自己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而英国与苏联当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与日本则承认中华民国。日本在无接收国情况下放弃台湾主权,这在国际法实践中是很不寻常的,但这正是约翰·福斯特·杜勒斯的计划。中华民国就未获邀请一事提出了抗议,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认为《旧金山和约》违背了盟国于1942年1月1日签署的《联合国宣言》中“不与敌人个别媾和”的限制条款,因而不是全面合法的对日和平条约,始终拒绝承认该条约。


随后在1952年4月28日,中华民国与日本终于在台北签订《中日和平条约》(《台北和约》),但由于中华民国亟需通过和约巩固其中国合法代表地位,在谈判中处于极度劣势,未从条约得到任何实际利益,条约没有超出《旧金山和约》范围,仍然只于第二条条文中载明“兹承认依照公历一千九百五十一年九月八日在美利坚合众国金山市签订之对日和平条约(以下简称金山和约)第二条,日本国业已放弃对于台湾及澎湖群岛以及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不过,《中日和平条约》第四条也规定“承认中国与日本国间在中华民国三十年即公历一千九百四十一年十二月九日以前所缔结之一切条约、专约及协定,均因战争结果而归无效。”中华民国外交部据此认为第四条承认的无效条约包括马关条约,第十条承认台湾、澎湖人民具有中华民国国籍,更进一步解读认为中华民国恢复了其对台湾、澎湖地区的主权[14]。


对于马关条约无效之说,日本外务省曾在1964年表示,虽然中日和约第四条承认1941年中日开战前的所有条约无效,但诸如台湾割让等条约是完成割让台湾一事即达成目的,由于该条约已执行完毕,即使事后废弃也无法使已执行完毕的事项回复到未执行前的状态[15]。


中日和约第十条并未承认台湾、澎湖人民“具有”中华民国国籍,而是将台湾、澎湖居民“视为”中华民国国民[注 5]。日本国国会在1952年审议《中日和约》时,外务省官员解释中日和约条款时说明:因为台湾、澎湖的归属还未确定,一旦旧金山和约生效,台湾、澎湖就会脱离日本,台湾、澎湖人民亦会失去日本国籍,之后处于国籍不明的状态会造成不便,例如欲前往世界各国旅行时缺乏护照,因此第十条才规定将台湾、澎湖居民“视为”中华民国国民[16],中日和约并未决定何处是中华民国领土、谁是中华民国国民,第十条的宗旨并不是规定谁是中华民国国民[17]。


1952年5月13日,中华民国外交部的对日和约案卷第54册载明:“查金山和约仅规定日本放弃台湾澎湖,而未明定其谁属,此点自非中日和约所能补救。”[18][19]


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后,日本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同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提出的“复交三原则”,《中日和约》即行废止,台湾归属问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场,被回退到二战时期的《波茨坦公告》第八条同盟国方面所宣告的内容,但是日本早已经于《旧金山和约》宣布放弃台湾、澎湖。该声明的法律地位随后在1978年签订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得到确认。



厦门思明区的“一国两制统一中国”宣传标语。

中国大陆方面的立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主流的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为中国大陆武力攻占台湾,统一中国,即“解放台湾”。后转变为以和平方式取得台湾,统一中国,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010年代后,“武力统一”[20],以及实际管控台湾后实行“一国一制”的主张亦有广泛的民间支持。中国大陆持不同政见者或反共人士中,则常见支持台湾独立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立后,一直宣称自己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坚持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等立场,反对台湾独立,反对其他国家对台湾问题的干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政府期望以武力统一台湾,即解放台湾。因国力、军力有限,未能实现。


邓小平时代,对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转化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975年9月9日,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同菲律宾共和国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会谈时,谈到台湾问题:有人要我们保证不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我们不作这个承诺;台湾问题是中国人的内部事务;我们希望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但是采用和平方式还是非和平的方式,那是我们的权利[21]:20-21。


1990年代起,主张两岸必须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一个中国原则)展开交流及谈判。


法律定义和政治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自1949年10月1日建立起,即声称拥有台湾地区的主权。在宪法层面,四部宪法中,1978年以前的两部宪法没有特别提及台湾地区的主权问题[22];在1978年的宪法序言中,首次出现“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的表述,1982年的宪法序言又修改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23]。


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称自己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故对于实际统治台澎金马地区的中华民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予承认,在官方文件及历史文献当中,中华民国截止于1949年10月1日。但是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称为“与台湾当局交流基础”的九二共识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没有反对中华民国“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的但书。在中国大陆的新闻媒体报道中,一般用“台湾当局”指代中华民国政府,中华民国国旗、中华民国国徽、任何含有“中华民国”、“国家”、“国立”字样的机构(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国家发展委员会、国立中正纪念堂等),以及任何涉及国家主权象征的标志(如外交部、国防部、中华民国国军军旗等)都会被作马赛克处理。而在确实需要提到中华民国行政机关部门时,会加上引号,例如:台“经济部”,台“教育部”等,但也存在例外情况,如“五院”一般称之为“机构/机关”,如台湾立法机构、台湾行政机构、台湾司法机关等;而涉及国家主权的外交部、国防部、中华民国国军则称之为“外事部门”、“防务部门”、“台军”;对于中华民国总统,则一般称之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对于“总统府”,则称之为“办公室”或“办公大楼”,具体详见《关于正确使用涉台宣传用语的意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武力统一、和平统一

主条目:解放台湾和和平统一方针

参见:九三炮战、一江山岛战役、大陈岛撤退和朝鲜战争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占领南京城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有“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之句,希望武力解放台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军武力封锁台湾海峡,致使毛泽东的计划搁浅。毛泽东接受外国记者的采访时坦率直言:“台湾问题可能立刻可以解决,也可能五十年后,或一百年后,才能解决。”[24]1955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首次提及“和平统一”。1956年,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以“第三次国共合作”来“和平统一”,1961年提出“一国两制”的雏形,在1963年被周恩来概括为“一纲四目”。周恩来总理多次代表政府希望蒋介石回归大陆,实现全国统一;他明确指出:“蒋介石和他的‘集团’是中国人,作为中国人,我们不愿意看到中国人之间永久分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认为他们应该并且最后会回到祖国来的原因。”[25]:500但对于蒋中正、国民党政权的舆论攻击从未停止,也有金门炮战等台海危机的发生。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主条目:和平统一方针、一国两制和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福州市马尾区在正对中华民国实际控制的马祖列岛海岸竖立有“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标语

毛泽东时代结束后,中国大陆政治形态转变,政府对台湾的政策也开始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寻求积极有效的方式来和对岸商谈,并且决心以和平方式统一。在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称“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已经表示决心,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26]最显著的标志是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在1982年中美八一七公报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1981年9月30日中国大陆提出的九点方针是按照这一大政方针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进一步重大努力。”


台海两岸关系在中国大陆经济改革开放之后稍显缓和,但台湾海峡导弹危机等一系列事件后,两岸又处于执政当局双方中断对话的状态。


中国共产党自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起,就声称台湾为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大陆方面认为,台湾的主权已经于1945年归还给中华民国,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已占据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中国席位”与代表权,并声称“一个中国”是两岸谈判的前提,在该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27],台湾问题可以通过香港和澳门模式,即邓小平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的模式来解决。但为阻止“台独”,或者台湾发生内乱、外国入侵,或者台湾方面无限期拖延谈判时间,中国大陆方面坚持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排除使用武力解决的可能性。


九二共识

主条目:九二共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发行的台胞证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对台工作中一贯强调“一个中国原则”,自2001年起也经常使用“九二共识”一词,认为九二共识的核心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8]。2001年4月27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局局长张铭清发表谈话纪念汪辜会谈八周年,谈话提到“九二共识”,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首次使用“九二共识”一词。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中国大陆,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面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在公文书上使用九二共识这名称,认为其含义是“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说国民党担负着“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对国民党做了正面评价。中国国民党(特别是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贡献,也是中国大陆的历史教科书上充分肯定的,中国共产党把“广大台湾人民”和“少部分台独分子”做严格的区分。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针对反制台独势力的扩张而通过《反分裂国家法》,条文包括:


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第八条,“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依照前款规定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和组织实施,并及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九条,依照本法规定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并组织实施时,国家尽最大可能保护台湾平民和在台湾的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正当权益,减少损失;同时,国家依法保护台湾同胞在中国其他地区的权利和利益。

——《反分裂国家法》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反分裂国家法

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籍的马英九当选中华民国总统之后,国共两党都做出积极回应。2008年11月,中国“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首次访问台湾,与台湾“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代表两岸政府签署《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和《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四项协议(第二次江陈会谈“四协议”),标志着两岸三通基本实现。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藉北京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三十周年的机会,发表了《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公开讲话,提出了六点对台政策方针(胡六点),成为两岸和平发展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政策的最高纲领。


2014年6月,时任民进党籍台南市长赖清德访问中国大陆时,被问到台独党纲问题时表示:“台湾的前途由2300万人民共同决定。”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于2014年6月11日回应:“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并且强调反对台独的立场不变。”此言论引发部分人士的不满。


中国大陆民众

2016年,台湾执政党轮换。4月25日,《环球时报》和上海社会科学院面对中国大陆网友进行的网络民意调查显示,99%的受调查者认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9],40.7%的认为和平统一“完全没可能”,40%认为“可能性很小”;超过85%支持“武统台湾”,更有超过六成受调查者称不惜为此进入全面战争。此次调查称,执政的民进党为“明独”,下野的国民党是“暗独”,两者无本质区别[注 6]。这一对台湾主要政党在台独问题上的定性,获得85.5%的受调查者赞同[20]。而在反对一国两制已是香港、台湾民意主流的情形下,作者郭茂辰指,一国两制已失去中国大陆民众支持,最终,“武力统一、一国一制”。同时,台湾对中国大陆这一民意现状存在误判。


台湾方面的立场

自1895年起120余年中,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只有短短4年的政治关系(1945年~1949年),而此有所联系的中华民国已于1949年12月将中央政府迁至台北市。台澎金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无实质关系,(中华民国政府于李登辉时代前概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仅将中国大陆视为“共匪窃占”的神圣领土、中共政权为叛乱团体,主张“反攻大陆,统一中国”)。(从李宗仁解释的台湾问题之开始)


时至今日,中华民国政府的立场,自1990年代李登辉总统之后开始改变,因应于国家未统一之现状,冻结部分宪法条文(并非废除)[30],不再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大陆地区的实际控治及不再视中共当局为叛乱团体、承认蒙古的存在,并放弃以武力收复大陆失土[31]。但中华民国政府在法理上并未放弃对中国大陆地区主权,仅将领土区分为对等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实际控制的“大陆地区”以及台澎金马的“自由地区”,宪法条文仅在自由地区施行[11]此在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中未修正领土相关条文可见。


1947年二二八事件后,一部分先前在台湾日治时期的前台湾共产党人士逃往中国大陆、香港。其中统独立场皆有,其中谢雪红、杨克煌、苏新等人于1947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纪念日)在香港成立台湾民主自治同盟[32]。1949年7月10日,台盟由香港辗转得到一份《台湾耻政三周年告同胞书》并予以复制在台湾发送。但7月14日即遭举发,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随即逮捕印刷成员廖学锐、郑庆龙,这就是白色恐怖中的廖学锐案。1949年9月,台盟参加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参与制定共同纲领。1955年,台盟中央迁至北京。当台湾省保安司令部获悉台盟已迁至北京后,下令严办廖学锐案。又再牵扯出30余人,廖学锐与其他11名涉案者最后被中华民国政府枪决。现时台盟成为中国大陆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大党[33]。


中华民国在台湾自1950年起开始实施县市地方自治,吴三连与高玉树等台籍非中国国民党人士亦多次当选为具地方实权之首都台北市市长。中华民国的民主化在中央政府决定于1987年开放组党结社、组织参加集会游行、从事政治活动、自由办报或出版刊物后有了更全面的进展。1991年起国会全面选举,也象征中华民国迈向民主国家。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与国民大会在民主化与1994年台湾省长民选的叶尔辛效应(中国大陆译为叶利钦)压力下,于1995年修改并冻结部分宪法,而于选举总统和副总统时适用《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一改先前由国民大会代表间接选举的方式。于台湾、澎湖、金门、与马祖举行之总统直接选举于1996年首次办理,也让中华民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国家。


台湾问题不仅仅是由马关条约或国共内战所导致,台湾问题之原因,实际上也离不开文化冲突、自由民主与专制政治制度之对立迥异以及美国和中国大陆的角力。而中国大陆由中国共产党一党专政,其政治制度无法被台湾人民所接受,而绝大多数台湾民意长期且稳定地支持维持现状。[34]


对于台湾问题,双方对于海峡两岸“现状”,即台湾政治及法律地位,各方有不同立场与见解,甚至对历史本身也有不同认知与解读。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05年制定《反分裂国家法》。针对中国大陆之武力威胁,中华民国国会立法院于2003年制定《公民投票法》,保障国民举行公民投票的权利,其中的第十七条“防御性公投”(公投-国家安全事项)条款规定“当国家遭受外力威胁,致国家主权有改变之虞,总统得经行政院院会之决议,就攸关国家安全事项,交付公民投票。”[35]


台湾问题形成初期,海峡两岸纠结于“中国代表权问题”。台湾内外均有官方或非官方人士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这个理论以《开罗宣言》仅为新闻稿宣言且各国并未签字为由,代之以具国际法效力之《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简称《旧金山和约》)中,仅明载日本国“放弃”台湾及澎湖列岛之权利,而未言明交予何国为法理基础,向美国旧金山法庭提出诉讼;同时,过去中国国民党作为“台湾新统治政权”在台湾长期威权独裁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长期闭锁中国大陆边境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与言论管控,两岸经济发展差距等原因,造成两岸很大差异与隔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台湾武力威吓,中华民国政府的外交空间被打压;台湾独立运动,台湾本土意识形态崛起;部分台湾人(包括激进独派)对中国大陆人士之歧视,中国大陆激进统派人士对台湾人之贬抑用语;部分台湾政治家操作族群意识、统独议题,两岸媒体对对岸之片面报导,都造成两岸间不少误解与对立。另外,1980年代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大批台商开始“登陆”。2000年以来,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发展,台湾经济发展趋缓,而中国大陆在经济地位上提升,成为台湾最大贸易伙伴。部分台湾民众和台湾独立人士认为是中国大陆崛起造成了台湾产业、人才、资金外流,台湾劳工失业增加,并以此作为反对两岸经贸合作、人员往来之理由。


台湾方面,1990年代起,中华民国政府不再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并放弃武力反攻大陆。有人认为,此后台湾问题之症结已由“中国代表权问题”转化为统一与独立之争、中国化与去中国化(台湾本土化)之争。[36][37]


除了这种强烈之二分法,也有人认为还有第三种中间路线存在——采用邦联制或联邦制等来解决,欧盟模式是为典型[38];同时去中国化(或说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不必排斥中华文化[来源请求];民调也显示,大多数台湾民众支持维持维持现状。[34][39]现时统独比例皆下降且持平,支持台海维持现状者占有绝大多数。


中华民国政府


金门大胆岛上面对厦门海岸的心战墙,1986年8月金防部司令赵万富上将令烈屿师长龚力少将兴建,翌年同因三七事件去职,刻划解严前的政治主张

两蒋时期

主条目:反攻大陆、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和三不政策

蒋中正时代的中华民国政府被大部分反共产主义国家承认为中国之合法政府,坚持认为中华民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有权对中国大陆地区(包括外蒙古地区)及台湾地区行使主权[40],并将大陆地区划为沦陷地区,将台湾地区称为自由地区及复兴基地。以“反攻大陆,光复国土,拯救大陆同胞”作为国策,在台湾岛内实行戒严,严防共产势力渗透台湾,防止全面民主以重蹈覆辙动摇统治根基。


蒋经国时代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代替“反攻大陆”。坚持只有中国大陆放弃共产主义,两岸才可能统一。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政权采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


李登辉政府

主条目:特殊的国与国关系


台湾申请加入联合国的文宣


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的政治标语

蒋经国去世后, 1990年李登辉经国民大会当选中华民国第八任总统,全面掌握党政军大权后,于1990年10月7日宣布成立国家统一委员会。当时设置目的在主导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依据“民主、自由、均富”,力促两岸统一,并于1991年2月23日第三次会议上通过了《国家统一纲领》。在1991年,中华民国代表以中华台北之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同加入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相当于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存在,是现阶段统治中国大陆地区的政府。往后,中华民国政府鉴于两岸政治制度及两地人民生活水准皆存在极大差异、观点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尊重,遂对中国的统一不再一厢情愿。李登辉同时进一步推行蒋经国晚年推行的台湾本土化政策,并且开始强调台湾主体性。


1995年,李登辉访问美国康乃尔大学,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位访问美国的在任国家元首,美国国会议员和康大校方都称呼他是台湾总统。李总统于欧林讲座发表题为《民之所欲,长在我心》的演讲,当中以英文提及“中华民国”达四次,且指出台湾已实现“主权在民”的政治体系。[41][42][43]引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强烈反应。1996年,李登辉与连战搭档,参选中华民国第九任正、副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台湾海峡举行一连串称为“海峡九六一”的军事演习以恐吓中华民国。美国为防范有事,派遣两艘航空母舰巡防台湾海峡。选举就在“第三次台湾海峡危机”中完成,结果李登辉与连战以54.0%的得票率,赢得了中华民国第九任总统、副总统职位,也是华人历史上首次由公民直选产生的国家元首(参见:1996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国会全面改选与成功的总统直接民选也更加巩固中华民国的民主制度。


1996年,李登辉当选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位民选总统后,由于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政治压迫,李登辉对两岸关系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也愈发倾向台湾独立。1999年7月9日,他在接受德国之声录影专访的时候,提到海峡两岸的关系,表示“台湾和中国是国与国的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这也就是著名的“两国论”。该观点导致中国大陆的激烈反应。在李登辉总统任内,台湾认同已逐步开始在台湾社会走向主流地位。


陈水扁政府

主条目:四不一没有和一边一国


中华民国前总统陈水扁于2008年参加1025反黑心顾台湾大游行时挥舞“台湾中国、一边一国”旗帜

2000年5月20日,民主进步党总统候选人陈水扁当选中华民国第十任总统,是为第一次和平的政党轮替。陈水扁在首次就职时,发表了四不一没有的两岸主张。2002年8月2日陈水扁透过视讯会议在日本东京世界台湾人大会第二十九届年会上发表演说时,提出“台湾应该走自己的路”,重申“台湾、中国,一边一国,要分清楚”,并承诺将推动公民投票,由人民决定台湾命运[44]。相对于特殊两国论仅认为台湾与中国大陆分属不同国家,一边一国论更强调台湾有别于中国大陆之外的独立性。同时扁政府冻结了李登辉时期颁布的国家统一纲领。中华民国任务型国民大会亦通过宪法增修,把公民投票写入宪法,导致中国大陆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马英九政府

主条目:不统、不独、不武;九二共识和一中各表

2008年,中国国民党总统候选人马英九当选中华民国第十二任总统,是为第二次和平的政党轮替。他提出一个中国就是自由、民主、均富和统一的中华民国。台湾与中国大陆唯一合法政府就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为自由、民主、均富和统一的国家。但此“宪法一中”的表述仅用于与中国大陆协商时,事实上马英九总统所领导的国民党不但党纲删去了统一中国的文字表述,外交部网站亦承认了蒙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以“不统、不独、不武”的说法,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维持台湾海峡的现状。在国民党所主张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协商。并坚持台湾要安全、要繁荣、更要尊严,“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的施政原则。


2008年9月4日,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接受墨西哥太阳报专访时,称两岸不是国与国的关系。[45]


2011年2月7日,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强调依据宪法未来官员在口头表达和官方公文中,称呼对岸只能用“中国大陆”或“大陆”,禁用“中国”。2012年12月26日,马英九重申,两岸关系是一种特殊关系,而不是国与国的关系,并指出这种特殊的关系是“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46]


2013年10月10日,马英九在双十国庆上表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47]


马英九执政期间的两岸政策使两岸关系得以改善,并促成了两岸领导人会面。


蔡英文政府

主条目:维持现状

2016年1月16日,民主进步党总统候选人蔡英文当选中华民国第十四任总统,是为第三次和平的政党轮替。蔡英文口头主张两岸维持现状,不接受中国大陆方面所要求“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中国大陆认为民主进步党政府推动文化台独和渐进台独、作为因应加大力度对台湾进行外交层面的孤立。蔡英文上台七年来,中华民国断了9个邦交国,且其驻外代表机构亦被迫更名。


泛蓝政党

中华民国政党方面的立场则包括泛蓝及泛绿两派。两派主张的共同点是台湾不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统治,相异之点则在于“中国”、“中华民国”及“台湾”之界定与未来走向。中华民国泛蓝阵营政党主要包括中国国民党、新党。除了新党及统促党坚决反对台湾独立及提出与中国统一外,其他大多数泛蓝政党愿意在台湾人民的认可下,接受“一中原则”,惟坚持一个“中国”指称的是“中华民国”,而非“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于社会环境与民意变迁,国民党本土派人士增加,国民党在论述中早已不谈过时的中国政权法统,甚至绝大部分人士及媒体都已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故仅在两岸政经协商时使用“一中各表”。至于亲民党则采取较新党模糊的偏统论述,在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时泛蓝副总统候选人-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提出一中屋顶的构想,这个构想类似于政治学上的邦联制。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在2012年3月与中国共产党会谈中也曾提出一国两区构想。


而一国两府则最早由美国政府提出。1990年,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主持的国家统一委员会,再度提出一国两府的建议。2000年陈水扁当选中华民国总统时,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曾再度提出一国两府、联邦制和邦联制等构想,但主要是反对台独。


此外,2004年由台湾大学政治学教授张亚中所提出的一中同表则希望两岸由一中各表的立场更进一步[48]。2015年,中国国民党总统候选人洪秀柱在其两岸政策中亦使用了这一主张,但民调显示六成的台湾人不支持此主张[49],最后洪撤回一中同表。


泛绿政党


台联立法院党团就统独问题召开记者会

台湾泛绿阵营政党主要包括民主进步党、台湾团结联盟、时代力量、台湾基进


主张《旧金山和约》才具有最高位阶的国际法律效力

台湾拥有明确规范的领地、固定的人口、享有主权的政府以及与他国缔结外交与实质官方关系的能力,完全符合国际法中主权国家的定义

民进党党纲第一条: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50]

中华人民共和国理应尊重现状和台湾人民的决定,承认中华民国是代表台湾的主权国家,台湾自始且向来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没有任何管辖权。

民主进步党1999年提出《台湾前途决议文》,并依此作为民主进步党于解决两岸问题时之最高指导原则。

针对过时的《中华民国宪法》以及不适于台湾的部分,认为有需要将过去容易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混淆不清的地方修正,使人民了解台湾与中国大陆是有所区别的。

台湾自1949年以后就不再是中国的一部分,若是中国欲以武力遂行“统一”,是侵犯了台湾人民的自由意志。

陈水扁分别于2002年与2005年提出了《一边一国论》及《四阶段论》。

2016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后,民主进步党再次成为中华民国的执政党,蔡英文执政后以中华民国宪法为论述两岸关系的基础强调与中国大陆维持现状,对九二共识持不承认态度,认为若承认九二共识就是否认了中华民国的合法性。[来源请求]

台湾民众

国族认同

由于中华民国政府在国共内战中败退迁往台湾,使得台湾对于中华民国的比重一跃增大。时至今日,中华民国政府实际控制范围即为台澎金马。今日大部分台湾人所认为的台海现状应该是维持现状,不统不独。然而,认同中华民国是台湾论述的支持者认为“中华民国是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主权属于台湾人民”,主张中华民国是台湾的国名,而台湾并不归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另外,有一些台湾人认同以前由蔡英文等人起草、总统李登辉所公布的《两国论》,意即认为“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两个政治实体,或“中华民国是台湾”的论述,意即台海两岸是两个“国家”的政治实体之间在外交及军事上的对立与争执。许多人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持续以武力威胁和外交封锁,是台湾人普遍对其产生反感的原因。


民调数据

中华民国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在2010年12月的调查数据显示:6.4%尽快独立;17.6%暂维现状以后走向独立;28.4%永远维持现状;34.2%暂维现状以后看情形再决定独立或统一;7.1%暂维现状以后走向统一;1.2%尽快统一;5.2%其它/无意见/不知道/拒答。民调结果显示,支持广义维持现状的比率达到87.3%,显示台湾民意仍继续保持“广义维持现状”的趋向[34]。


2013年10月台湾指标民调显示,有七成台湾民众认为台湾和中国(大陆)是两个各自发展的国家。[51]


值得注意的是,在九零年代本土化加深的台湾,台湾人的身份认同已经逐渐转变为台湾人认同:即当问到你是台湾人、中国人,还是两者都是时,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选择台湾人,而非其他两者。一般认为,在台湾,立场偏蓝或偏绿的媒体在进行民调时,会有所谓的“机构效应”(house effect),然而即便是传统上被认为是亲蓝的《联合报》,在其2006年11月的民调中仍显示,已有高达百分之六十二的台湾民众自认为台湾人,而非中国人。[52]根据行政院研考会于2009年5月进行的民调,认同自己是台湾人的比例达到6成7,认同自己同时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占1成7,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仅1成1。[53]


台湾远见民调在2014年9月进行的民意调查,针对台湾民众的统独观点调查结果显示,赞成统一的只有8.9%、维持现状的有47%、赞成独立的亦有32%。这次调查是由远见民调中心在2014年9月9日至9月12日晚上18:20至22:00进行,以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抽出电话门号后末二码代以随机乱数处理,并采电脑辅助电话访问方式,成功完访居住台湾20岁以上民众共1020位。对母体各项参数的推论,以95%信赖度估计最大抽样误差分别为±3.1%。调查结果已对受访者性别、居住县市、年龄、教育程度等项进行样本代表性检定,并进行加权处理,但没有说明如何进行加权处理的细节。台湾远见民调在2014年3月进行的民意调查,针对台湾民众的统独观点调查结果显示,赞成统一的只有10.7%、维持现状的有46.8%、赞成独立的有24.8%。


2016年联合报民调显示,自认是台湾人的比率由20年前的44%大幅成长到最近的73%,创该报历次民意调查的新高。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比率,则由20年前的31%,下降至这次调查的11%,是历次调查新低。这次民意调查也有10%的人认为,自己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双重认同,台中默契咖啡老板陈致豪接受美国之音访问表示与中国对台湾的施压以及看到香港一国两制失败有关。[54]


2016年台湾陆委会民调显,主张统一为10.5%,主张维持现状为64.7%,主张独立为19%。


2017年6月国立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关于身份认同趋势的长期民调,认为自己是台湾人而不是中国人者有56%,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有36.6%,是中国人而非台湾人者有3.8%,无意见的有3.6%。[55]


根据2021年联合报“两岸关系年度大调查”,民众对于台湾统独前途的看法:“尽快独立”占18%、“维持现况再独立”占16%、“永远维持现状”占51%、“维持现状再统一”占6%、“尽快统一”占4%、“无意见”占3%,仍以“维持现状”为绝对主流。[56]


国际社会方面

主条目:一个中国


世界各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统治区域

   中华民国实际统治区域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的国家。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的国家,但另与中华民国维持非官方关系。

  承认中华民国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的国家。

  立场不明的国家

国际社会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并不一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一个中国”作为建交的基本原则与其它国家发展外交关系,中华民国政府认为其国际生存空间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打压,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能在国际上充分代表台湾人民的利益及声音。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中华民国政府均采取“中国唯一代表权”的政策,凡是与一方建交的国家,就不能同时与另一方建交。所以,目前全世界大部分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有正式的外交关系,而与中华民国没有正式外交关系。不过大多数国家都与台湾保持密切的经贸暨民间往来,例如对台经济、文化、民间参访和旅游等交流活动,并在台湾设立准官方代表处以处理领事、经贸、文化等各项事务。其中亦一些国家与台湾保持政治军事等官方层面的交流。


1971年之前,中华民国曾长期在国际上打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空间。中华民国政府采取名为“汉贼不两立”的政策,阻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进入联合国以及绝大多数国际组织,甚至派遣间谍安装炸弹袭击进行外交活动的中共领导人。多数国际组织也多以“北京政权”(Peking Regime)或“中共政权”(Chinese Communist Regime)称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于朝鲜战争结束后,在受邀出席联合国安理会会议和进行国际谈判时,却也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或P.R.O.C.)名义在国际空间中活动。"[57]:555[58]


1971年,联合国通过联大第2758号决议,议文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而同时进行的由美国提议的保留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的投票,则遭到否决。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联合国的“中国”代表权后,也转而积极打压中华民国的国际空间。近二十年来,中华民国政府多次由其邦交国提案希望加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向世界卫生组织派出观察员,但是均受到中国代表权问题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决反对而未被接受。中华民国政府一直试图增加其国际影响力,但在政治现实下,甚少国际组织接受中华民国作为其会员国。且多数国际组织往往以“中国台湾省”(Taiwan, Province of China)或“中国台湾”(Taiwan,China)称呼中华民国。(但中华民国自由地区包含台湾省及福建省两个省份)


不过,一些无须要求会员是主权国家的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亚洲开发银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则接受中华民国作为其会员,中华民国使用的名称多为“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但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则用“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的名称,简称“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在中国奥委会和中华奥委会的协商后的中文名称决定为“中华台北”,在各种国际场合的中文名称均使用“中华台北”。在北京奥运会之前,中国大陆境内仍大多使用“中国台北”称呼“中华台北”,此后则改为称“中华台北”。但在2017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又将“Chinese Taipei”的称呼修订为“中国台北”。中华民国前总统陈水扁直接称呼“Chinese Taipei”为“台湾队”,台湾民众则简称为“中华队”或“台湾队”。


 美国

主条目: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台湾关系法、美军协防台湾司令部和美军顾问团 (中华民国)

1950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的战略同盟关系及和美国在远东对立的战略格局由此而形成。与此同时,进攻台湾成为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工作的首要任务,并开始积极准备。3月~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海南岛战役攻占海南。5月16日,中华民国国军撤离舟山群岛。台湾形势日益紧张,中国大陆沿海岛屿纷纷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夺取,使甫迁来台的中华民国政府局势更加不利。


美国对中国政局发展极为重视,5月18日,原共和党发言人、刚刚出任国务卿顾问的杜勒斯向国务院提交一份与国务卿艾奇逊观点相左的备忘录。他提出:“由于共产党已控制中国,而中国又与苏联结盟,世界力量均衡的局面已被打破,并且朝着有利于苏联而不利于美国的方向倾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国的行为仍表现出允许那些未确定地区,即美洲和北大西洋条约国以外的地区存在落入苏联之手的倾向,那么在类似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这样具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区,美国就将遇到一系列重大的灾难,甚至中东石油地区也将处于危机之中。为了防止这种灾难的发生,美国应该迅速采取一种能够显示信心和决心的全新与强硬的立场。”杜勒斯认为:“如果美国宣布要使台湾保持中立,既不容许它被共产党占领,也不容许它被用作对抗中国大陆的军事基地,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使这一决策坚持下去,除非苏联发动公开的战争”。


5月30日和6月9日,助理国务卿鲁斯克采纳杜勒斯的意见,并在向艾奇逊提交两份建议书,称“如为保证台湾军事中立化,美国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水域,宣称防止台湾海峡双方发生军事行动;照会英、苏及联合国,说明中国人之间在台湾即将发生的冲突将涉及国际和平问题,应由联合国及对日和约有关国家共同解决。”


6月24日,美国远东驻军司令官麦克阿瑟向美国国防部长约翰逊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递交一份《保台意见书》,其中把台湾比喻为“不沉的航空母舰”,强调台湾一旦落入共产党手中对美国远东战线造成的威胁,主张美国应采取主动措施防止台湾被共产主义政权所统治。


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布莱尔大厦召集国务院和国防部高级官员商讨朝鲜问题。布莱德雷首先提出的不是朝鲜问题而是台湾问题,他宣读麦克阿瑟的《保台意见书》,并提出“台湾比朝鲜更重要”,“在朝鲜的进攻可能是一次佯动,目的是转移我们被共产党急迫进攻台湾的注意力……如果共产党果真要从远东把仗打下去,我们就必须刻不容缓地保卫台湾”。


杜鲁门遂于6月27日发表声明,表示:“对朝鲜的攻击说明,共产主义现在要使用武装的侵犯与战争……共产党部队对台湾的占领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及在该地区执行合法与必要职务的美国部队”,并宣布“台湾未来地位的确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本的和平解决或联合国的审议”,当天,第七舰队十余艘军舰进驻台湾基隆、高雄两港口,并在台湾海峡进行 “侦察巡逻”和作战演习。6月28日,杜鲁门命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任何对台湾的进攻,确保台湾中立化。8月4日,美国空军第13航空队一批飞机进占台北空军基地。同时,美国驻远东军总部还设立名为“驻台考察团”的指挥机构,统一指挥海、空军。美军的举动,标志着美国已经全面介入中国内战,并将台湾的战略地位纳入国际冷战格局,成为中(包含两岸)美关系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环。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在1951年首次明确提出“岛链”概念,试图以岛链方式来封锁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台湾则成为第一岛链的重要一环。1954年12月2日,美国同中华民国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共十条,其中第二条:一旦“缔约国将个别及联合以自动及互助之方式,维持并发展起个别及集体之能力,以抵抗武装攻击,极由国外指挥之危害其领土完整与政治安定之共产颠覆活动”;第五条:“每一条约国承认对在西太平洋区域内任一条约国之武装攻击,即将危及其本身之和平与安全,兹并宣告将以宪法程序采取行动,以对付此共同危险”;第七条:“中华民国政府给与,美利坚合众国接受,依共同协议之决定,在台湾、澎湖及附近,为其防卫所需要,部署美国陆海空军之权力”;第十条:“本条约有效期无限”。


1955年1月29日,美国通过台湾决议案。


1955年2月,美国国务院宣称:国际任何讨论台湾问题之会议,倘无中华民国代表出席,美国决不参加[10]:80。


1955年4月26日,美军协防台湾司令部(USTDC)成立,是美军的一个次级联合司令部,负责指挥驻台美军各单位,由时任美国海军第七舰队总司令蒲赖德中将出任为该司令部的首位司令。


此后,美国在台湾长期驻军,客观上避免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期的数十年间,通过落后薄弱的海军跨海作战,统一台湾的可能性。直至1979年美国与中华民国断交,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压力下全数撤出,《中美共同防御条约》被废除,而以由美国国会通过的美国国内法《台湾关系法》取而代之,该法律仍然强调美国应对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以维护太平洋和平与安全。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The US side declared: The United States acknowledges that all Chinese on either side of the Taiwan Strait maintain there is but one China and that Taiwan is a part of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does not challenge that position. It reaffirms its interest in a peaceful settlement of the Taiwan question by the Chinese themselves. With this prospect in mind, it affirms the ultimate objective of the withdrawal of all US forces and military installations from Taiwan.

“”

《中美上海公报》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recognizes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s the sole legal Government of China.……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cknowledges the Chinese position that there is but one China and Taiwan is part of China.

“”

《中美建交公报》

美国并未放弃其在台湾的战略利益,也一直没有放弃岛链封锁中国大陆的战略,故台湾问题一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认为是“中美关系发展中最敏感的问题”,“中美关系发展最大的障碍”。2005年5月13日,抵达美国纽约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胡锦涛,在会晤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时,再次提出“中美关系的关键在台湾问题”。美国总统与国务卿则多次强调台湾问题也是人权问题,其处理必须是和平方式且经台湾人民之同意。


1979年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前与中华民国断交,并发布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美国在《中美建交公报》中关于台湾的部分,表示“认知”(acknowledge,中华人民共和国译为“承认”[59][60][61][62][63][64][65][66][67][68][69])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虽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国,但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拥有主权(‘美国一中政策’)。


但此后,美国政府一直保持模糊政策,直至2004年中,美国政府因应民进党政府激进动作,不得不开始日益清晰其一个中国、不支持台独的政策。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提及关于最终主权地位时,均使用“福尔摩沙”(Formosa),而其他时候则使用“台湾”(Taiwan)。此外,通过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以及美国国内法“台湾关系法”,但美国的态度是两岸的过程必须是台海两岸的政府共同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反对以片面或非和平的方式来解决,而此过程是没有时间表的,由两岸的政府和人民共同决定。这样的政策符合美国的利益,也符合台海两岸人民的利益。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政策是,“美国对台湾没有领土野心”,这点已由杜鲁门总统所确定,而至今没有改变。


因此,按照美国的说法,不论是朝鲜战争时协防台湾、金门炮战时协助中华民国国军运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日内瓦会谈、台湾关系法的订定及执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签订、1996年台海危机时巡弋台海、反对台湾公投、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等,均不是支持或反对两岸统一或台湾独立,而是因为那样做,符合美国的政策、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的政策是清晰的,一贯的,而且没有改变。此一立场美国于2007年8月31日再度重申。


2007年,美国国会研究处在研究海峡两岸的‘一个中国政策’报告书中阐述美国的立场,并总结了五点:


在1972年、1979年和1982年三个美中联合公报中,美国没有明确说明台湾的主权地位。

美国“认知”两岸“一个中国”的立场。

美国的政策并“没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的主权。

美国的政策并“没有承认”台湾为主权国家。

美国的政策认为台湾地位未定。

这些内容在2013年美国国会研究处的研究报告中保持不变。[83][84][85]


美国众议院以及参议院于2016年9月分别提出旨在促进台湾与美国间的高层级交流的法案——《台湾旅行法》(英语:Taiwan Travel Act),之后2017年1月及5月重新提出,均获参众两院通过,并于2018年3月16日由总统特朗普签署生效。此法是续《与台湾关系法》后,另一部现行与台湾相关的美国国内法。


 日本

1972年日本自由民主党总裁选举中,日中关系就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议题,田中角荣在竞选时承诺上台后要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得到其他候选人三木武夫和中曾根康弘的支持,选举结果是田中大比数击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当时属于亲台派的福田赳夫。7月,田中角荣出任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后,表示充分理解中国政府的“复交三原则”(即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及废除《中日和约》),中国政府也对此做出积极回应。[86]相应内容发表于《中日联合声明》中。


2010年5月19日,日本外务省副大臣武正公一在日本众议院外务委员会会议上回答众议员中津川博乡质询时表示:“日本并未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只是在《旧金山和约》中,日本政府放弃对台湾的所有权利,有关台湾的法定地位,日本政府没有加以认定的立场”。[87]2012年3月9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亦作相同表示。[88]


2016年10月14日,日本民进党党首莲舫因出生于台湾导致的双重国籍争议影响政治生涯,[89]已向日本法务省提供国籍放弃的证明文件,日本法务大臣金田胜年14日召开记者会,表示日本并不承认台湾是一个国家,所以没办法受理莲舫的国籍放弃之证明文件。日本并不承认台湾当局的合法性,所以不承认中华民国政府所开出的国籍放弃证明文件为官方文书,莲舫可以改为向法务省宣示只愿意拥有日本国籍,能够消除双重国籍的问题。[需要较佳来源]


2021年4月17日,日本首相菅义伟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高峰会,并共同发布联合声明[90][91]:“我们强调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鼓励和平解决两岸议题”。菅义伟在联合记者会表示,双方有谈论台湾和中国新疆的情况,日本与美国曾明确就台湾海峡和平稳定的重要性达成共识,而今天对此再次确认。这一表态,引发台海两岸及国际舆论关注,对其是否是日本政府协防台湾的承诺,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参见:日本协防台湾)。


 联合国

1988年12月20日,鉴于台湾在联合国机构中的称谓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中国常驻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副代表名义致函亚太经社会秘书处,要求联合国各有关机构应当使用“中国台湾省”称呼[92]。1989年5月3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向联合国秘书处法律部递交了正式外交照会,“谨奉授权确认联合国系统文件包括统计表格中如必须提及中国台湾省时,其正式称谓应为‘中国台湾省’[92]。”同年6月15日,联合国秘书处法律部答复称,其已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外交照会印发联合国系统各有关部门,并将立即启用新称呼[92]。


2005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一份退回关于台湾加入联合国请求的函件中,指称鉴于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文,联合国认为台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93],“联合国认为,就一切意图和目的而言,台湾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94]。中华民国政府对此向联合国大会致函反驳潘基文的言论[注 7]。但是该函件随即遭到联合国大会总务委员会退回,联大总务委员会同时拒绝将这一问题列入联大议程,这是联合国大会第15次退回类似函件[96]。


2007年,中华民国方面试图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7月,时任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致函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正式提出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诉求,潘基文引用相关决议文拒绝。美国国务院随后对潘基文的这一说法表示反对,重申美方对台湾主权不采立场,并指联合国文件主张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惟该主张不为包括美国在内等联合国会员国接受,若联合国坚持,美国将以国家立场与此划清界线[97]。2011年公开的一份维基解密外交电文指出,潘基文在当年8月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扎勒米·哈利勒扎德会面时,承认他有关“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公开发言“太过分(go too far)”,并确认未来联合国提及台湾时,不再使用“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一词[93]。澳洲、加拿大、日本及新西兰也跟进美国,在与联合国咨商之后确定联合国不再使用上述说法[98][99]。但之后,联合国及各下属机构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先前要求延续“中国台湾省”之称谓[92]。2016年,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杜加里克在记者会上被问及秘书长一份关于高雄美浓地震的声明中“中国台湾省”的称谓时强调,这是联合国所采用的正式称谓[100][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持续压制台湾的国际空间,要求其邦交国及国际组织不得承认台湾有国家地位。[102][103][104][105]


反共人士

美籍华人余杰是中国大陆持不同政见者及反共人士中,支持台湾独立者之一。袁红冰所著《台湾大劫难》亦在台湾引起轰动。以中国国民党精神党员自居的中国泛蓝联盟则奉行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恢复中华民国在中国大陆的统治。


另外在流亡海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运动人士,因为试图以台湾的民主政治影响中国大陆,并希望民主的中华民国的存在能够施加压力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去改善人权和开放民主,因此基本上支持台湾现阶段维持现状,反对实行“一国两制”,但多数中国大陆民运人士不能接受台湾独立,而是希望中国大陆废除一党专政而让统一的中国都实行民主制度。但也有部分的中国大陆民运人士(如阮铭、袁红冰和曹长青等)支持台湾独立。有观点认为,少部分中国大陆民运人士同台湾独立运动关系密切,台湾方面也对部分中国大陆民运人士有相当资助。[106]


注释

 1955年,李宗仁在美发表《对“台湾问题”的具体建议》,表明自己对蒋中正及对台湾之看法。对于蒋中正,李宗仁先批评其反攻复国“实为不切实际之陈腔滥调”,后又说“个人恩怨,早已置之度外”;对于台湾,则明确表示反对台湾联合国托管理事会托管及台湾独立。由于“台湾问题”一词在中国大陆广为流传,加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广泛宣传,遂与中国大陆民众对谈时也使用“台湾问题”一词。

 两岸之间,有数种统一路径:

(一)台湾方面通过武力或和平方式取得中国大陆,实现中国统一。中华民国恢复原有统治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灭亡。即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终极统一。

(二)中国大陆方面通过武力或和平方式取得台湾,实现中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台湾纳入实际统治疆域,中华民国灭亡。统一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台实行一国两制或一国一制。

(三)台湾和中国大陆两方共同构建新的统一国家,实现中国统一。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以某种形式留存或废除,即中华联邦主义。

(四)台湾和中国大陆两方共同构建新的统一体,统一体的国家功能暂不完备,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均留存,即大一中架构。

 [来源请求]台湾独立,有数种方式:

(一)抛弃中华民国国号及体制,成立台湾国,是为法理台独。台湾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相承认对方为独立主权国家。即一中一台。

(二)维持中华民国国号及体制,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相承认对方为独立主权国家。即两个中国及华独。

(三)中华民国维持不变,中华人民共和国解体、分裂或灭亡。与中国分裂论、中国崩溃论相关。

 日本当年称中华民国为“支那”。

 《中日和约》第十四条规定,对于该和约的解释应以英文版为准。在英文版中,第十条规定中华民国国民应视为包括(shall be deemed to include)台澎居民。

 《环球时报》所称民进党“明独”即指“台独”,国民党“暗独”即指独台。马英九时代的不统、不独、不武被认为是独台主张。中国大陆方面认为“独台”与“台独”无本质区别,称为“实质台独”。

 恕我们直言,根据上述《联合国宪章》和规则的有关内容,秘书长的反应超出了他的特权范围。秘书长单方面决定,联合国认为“就一切意图和目的而言,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在篡夺安全理事会依据安全理事会暂行议事规则第60条作出此类决定的专有权利和义务。[95]

参考文献

 1977年5月3日蒋经国〈中国并无所谓台湾问题〉谈话:“中国并无所谓台湾问题。目前外电报导有关台湾问题的讨论,是因为对中国问题不够了解。我国政府绝不与中共妥协的立场早经不断申言。我们的目标是结合大陆反共人民,推翻中共伪政权,重建三民主义新中国。在整个中国问题中突出台湾问题,甚而无视中国问题而将所谓台湾问题提出讨论,是五十年代末期到现在,近二十年间中共国际统战宣传结合部分西方亲共学人、新闻从业者和短见的政客所通力制造的‘杰作’。……‘台湾问题’将‘中国问题’界定在狭隘范围内,具有极明显而恶毒的政治意义,即客观上认定中共对于中国大陆的统治,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所余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将与中国大陆采取不同社会态〔制〕度、生活方式及具有不同政治理念的台湾合并于中国大陆。……中华民国自先总统蒋公始,迄至严总统与蒋院长,均曾多次向世界宣告:中国并无所谓台湾问题。世界的问题在亚洲,亚洲的问题在中国大陆,中国大陆的问题在于中共违背全中国人心及为祸全世界的罪恶统治。”,收录于《蒋主席言论选集——国家建设的方向》,蒋经国先生全集《第14册》。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 臺海兩岸關係說明書. 大陆资讯及研究中心. 1994-07-01 [2022-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4) (ssh-TW).

 国家统一纲领原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华民国国家统一委员会,中华民国行政院

 马英九要求北京正视中华民国存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林楠森. BBC中文网驻台湾特约记者.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Status of Taiwan, 1928-1943. [2022-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7).

 Cairo Declar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ational Diet Library of Japan

 Cairo Communiqu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ational Diet Library of Japan

 Potsdam Declar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ational Diet Library of Japan

 李明峻:行使住民自决权才能捍卫台湾领土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4-12-20.,《新台湾新闻周刊》,第390期,2003-09-12

 陈布雷等编著. 《蔣介石先生年表》. 台北: 传记文学出版社. 1978-06-01.

 高级中学地理教科书 第三册,国立编译馆,1985年初版,109页“本国地理总论”,第一章“疆域”,第一节“地理位置与国土面积”中的中华民国地图,含有中国大陆、外蒙古等地区。

 Public Papers Harry S. Truman 1945-1953. www.trumanlibrary.org. [2018-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9).

 Public Papers Harry S. Truman 1945-1953. www.trumanlibrary.org. [2018-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中日和約」與臺灣的國際法地位.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5-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8).

 衆議院会議録情報 第046回国会 予算委員会 第17号. 昭和39年2月29日. pp. 21–22. (日语). "日華平和条約第四条に、岡田先生御指摘のような条項があるわけでございますが、これは、要するに開戦以前に日華間に結ばれた条約が、戦争の結果無効になったことを承認するという規定でございます。しかし、その条約にもいろいろあるわけでございまして、昔つくった条約が現在比きておる。つまり内容が現在にまで継続しておる条約もございます。こういう条約は当然その内容がなくなるということでございますが、一回で内容が済んでしまった条約もあるわけでございます。台湾割譲条約などは、その台湾を割譲したことによってその目的を果たしたというのでございまして、あと形式的にはその効力が残っておるわけでございますが、それはすでに処分済みの条約でございまして、その後これを廃棄いたしましても、それはその形骸だけが廃棄されるわけでございまして、もと処分したことがもとへ戻るということはないのでございます。これは条約の廃棄の効果ということで、国際法上非常に重要な問題でございますが、国際法学者の一致した見解がかようなことでございます。さようなことでありまして、そうでなければ国際間の安定というものはあり得ないわけでございまして、領土を割譲して、戦争に負けたらすっかりもとへ戻ってそれが無効になるというようなことはとうていあり得ない。"

 参議院会議録情報 第013回国会 外務委員会 第33号. 昭和27年5月27日. p. 2. (日语). "第十條は、これは台湾並びに澎湖島の住民或いはそこに前住民であつた人が日本に来たり或いはほかの国に行つている場合もございますが、その人たちの主として便宜のために設けられた條文でございまして、便宜と申しますと、例えば現在の法律上の建前では台湾並びに澎湖島というものの最終的な領土帰属がはつきりしておらないわけでありまして、而も台湾並びに澎湖島はサン?フランシスコ條約が発効いたしますと、我が国から離れてしまう、離れてしまうについて、而も従来台湾籍民と言われておつた人たちが日本の国籍を失う、而も失つたあとその国籍がはつきりしないままであつては甚だ不便でありまして、旅行するとき等にどこの旅券を持つて来れば我が国に入るときに認めるというような問題を生じますので、この十條においては台湾並びに澎湖島の住民或いは以前にそこの住民であつた者或いはその子孫というものは中華民国の国籍を有するものとみなす。中華民国の国民に含まれているものとみなす、みなすという規定であります。"

 参議院会議録情報 第013回国会 外務委員会 第40号. 昭和27年6月13日. p. 10. (日语). "○政府委員(倭島英二君) 今御質問の点は、これは従来台湾籍民というふうに、日本の領有下にありましたときには台湾出身のかた、つまり台湾籍民と言われるかたがたでありますが、その人たちの便宜のために設けられた趣旨の規定でございまして、領土の関係が先ほどいろいろございましたが、最終的の決定がないので、従つて従来台湾籍民と言われておつた人たちの国籍の問題ということも、最終的にはまだきまつておらない。従つて少くとも日本と中華民国との関係の条約において、その国籍を決定する地位にありませんので……

○兼岩傳一君 そうすると、この文章には中華民国の国民を規定していない。規定すべきものは、将来連合国がやがていつか大臣の答弁のように領土を決定してくれる、それによつて国民もきまつて来るので、今は未決定である、だから未決定なものが主体であるのですか……

○政府委員(倭島英二君) 今御審議を願つております中華民国との平和条約においては、中華民国の領土はどこであるとか、中華民国の国民はどれであるとかということをきめる目的で、これは交渉がせられたのではございませんで、その領土の問題並びに領土の帰属だとか、或いは中華民国の国民ばこういうものであるというような合意は、この中には書いてございません。先ほどから申上げますように、十条の規定は、中華民国の国民はどういうものだとということを規定することが趣旨ではなく……"

 《议定中华民国与日本国间和平条约总报告书》(民国41年5月13日),第11面左页,外交部“对日和约”案卷第54册,台北:国家档案局

 持续“抗日”合理“中华殖民主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Orange Nick,极光电子报,2015-08-28

 陈君硕. 大陸武統線上民調 85%網友喊打. 旺报网站. 2016-04-27 [2019-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1) (繁体中文).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 《鄧小平思想年編(一九七五——一九九七)》.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5年). [2015-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15-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4).

 陈世昌:《战后70年台湾史》.时报出版

 王成斌等主编 (编). 《民國高級將領列傳》(1).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98. ISBN 7506502615.

 新中國檔案: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 [2015-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1).

 胡錦濤喊話:認同九二共識都能談. [2008-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8月11日).

 九二共識. 新华网. 2003-01-23 [2016-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1).

 3到5年內?中國官媒民調 逾85%支持「武力統一台灣」.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三立新闻网. 2016-04-26 [2019-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3) (繁体中文).

 憲法增修條文 -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17-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4).

 總統令 (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2022-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3).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www.taimeng.org.cn. [2017-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7).

 曾健民. 《1949.國共內戰與台灣》. 台湾: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2009. ISBN 9789570834727 (中文(台湾)).

 「民眾對當前兩岸關係之看法」民意調查(2010年12月24日~2010年12月27日) (PDF). [2010-12-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1-17).

 公民投票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法务部全国法规数据库

 美国对台售武方案确定. [2001-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7).

 一伙日本人要“手护台湾”妄言精神还留在台湾. [2004-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7).

 张亚中. 《全球化與兩岸統合》. 台湾: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2003-03-31. ISBN 9789570825718 (中文(台湾)).

 郭长丰. 一份可憂的民調. 自由时报. 2006-02-18 [2007-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21). 台湾未来的走向三选一时,35.4%选择独立,11.8%选择统一,维持现状38.2%

 中华民国-蒙古关系

 总统李登辉访美国康乃尔大学,台湾民主受推崇[永久失效链接], 行政院新闻局

 民国84年李登辉总统于康乃尔大学欧林讲座发表演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国家图书馆 (中华民国)

 李总统访美与民进党初选座谈会纪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湾教授协会通讯,1995年7月

 两岸关系 历任元首诠释不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民视新闻,2012-03-23

 非国与国、搁置争议 府:两岸可互不否认 《联合新闻网》

 马英九:台海两岸是一种特殊关系. [2012-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6).

 马英九: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 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凤凰网及其凤凰卫视,2013年10月10日

 人民网. 台學者建議“一中同表”. 人民网. 2004-08-02 [2015-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7) (中文).

 六成民调反“一中同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联合影音

 民進黨黨綱 (PDF).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6-16).

 台灣指標民調 七成民眾:台灣和中國是兩個國家. 自由时报. 2013-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7).

 2006台灣、香港、澳門、沖繩民眾文化與國家認同國際比較調查 (PDF).[永久失效链接]

 「民眾的政治態度與族群觀點」民意調查 (PDF). 行政院研究考核委员会. 2009年5月1日至2日 [2009-06-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年10月8日) (中文(台湾)).

 汤惠芸. 台灣太陽花運動兩周年 身份認同大轉折 憂一國兩制. 美国之音. 2016-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7).

 臺灣民眾臺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佈(1992年06月~2017年06月). 国立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7).

 近半認為 改善兩岸先於強化台美. 联合报 (联合线上公司). 2021-10-18 [2021-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30).

 Logevall, Fredrik. Embers of War: The Fall of an Empire and the Making of America's Vietnam. random House. 2012. ISBN 978-0-679-64519-1.

 联合国纪录片:《中国席位》

 外交部翻译室专家施燕华大使:浅谈中美建交公报的翻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滚动新闻,新浪网,2003-11-09,"所以中美建交文件实际上是由三个文件所组成:《公报》和两国政府的声明…也更符合我们的立场,所以章部长最后亲自敲定译为“承认”"。

 吴建民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王凡,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但在建交公报中用"承认"更符合中国的立场,于是章文晋最后亲自敲定译为"承认""。

 中国翻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25卷,第1-6期,2004

 中国社会科学季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38页,第10-13期,香港社会科学服务中心,中国问题硏究所,1995,"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美国都用"认知"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中文翻译中, "建交公报"中的"认知"被译为"承认。"

 学者:美一中政策 不应混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张可衣旧金山17日专电,中央社,2018-11-18,"戈迪温指出,中国持续在国际间以其“一个中国原则”(One China Principle)混淆美国“一个中国政策”(One China Policy),在“一个中国”的定义上,美国从未“承认”(recognize)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他说,在美中之间的三个公报之中,美国仅“认知”(acknowledge)中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且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立场。戈迪温强调,美国仅是“认知”,但非“承认”,认知并不表示“承认与接受”,但中国将美国所用的“认知”一词,中译为“承认”,并以此混淆视听。"

 中国大陆硏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17页,第44卷,第1-6期,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硏究中心,2001,"一九七八年和美国的建交公报,中共将“认知”翻译成“承认”"

 中国时报周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11页,China Times Incorporated,1995,"“建交公报”里中共把“认知”( acknowledge )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译作“承认”"

 新新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1099-1106期,第37页,Xin xin wen zhou kan za zhi she,2008,"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未曾放弃或改变过使用“认知”,中共对此也心知肚明,祇是在中文上就是硬要把acknowledge翻译成“承认”"

 总统府公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6438-6469期,China. Zong tong fu,总统府第5局公报室,2002,"中共将美国“承认”(recognize)中共政权与“认知”(acknowledge)只有一个中国都中译成‘承认’二字,这是相当狡诘(tricky)的事。"

 从华府看台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322页,施克敏,正中书局,1993,"中共方面把(acknowledge )自译为“承认”,那要不是英文程度有问题,就是蓄意曲解,以从中取利。"

 中共对台政策之硏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72页,King C. Chen,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0,"尽管中共将“认知”译为“承认”,这是中共故意曲解并错译,美国的态度,十余年如一日,从未更改。这个对“主权”看法不同的问题,关系重大"

 What Is the U.S. “One China” Policy, and Why Does it Matt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2017-01-13, "The United States did not, however, give in to Chinese demands that it recognize Chinese sovereignty over Taiwan......Instead, Washington acknowledged the Chinese position that Taiwan was part of China. For geopolitical reasons, bo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PRC were willing to go forward with diplomatic recognition despite their differences on this matter. When China attempted to change the Chinese text from the original acknowledge to recognize, Deputy Secretary of State Warren Christopher told a Senate hearing questioner, “[W]e regard the English text as being the binding text. We regard the word ‘acknowledge’ as being the word that is determinative for the U.S.” In the August 17, 1982, U.S.-China Communique, the United States went one step further, stating that it had no intention of pursuing a policy of “two Chinas” or “one China, one Taiwan.”To this day, the U.S. “one China” position stands: the United States recognizes the PRC as the sole legal government of China but only acknowledges the Chinese position that Taiwan is part of China."

 Zhonghua za zh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6页,第 330-335 卷﹔第 337-341 卷,Zhonghua za zhi she,1991,"白乐崎说,在中美公报中美国只有用了〈认知) ,而没有使用《承认)"

 Taiwan Communique and Separation of Powers: Hearings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Separation of Powers of the Committee on the Judiciary, United States Senate, Ninety-seventh Congress, Second Session, on Taiwan Communique and Separation of Powe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31页,United States. Congress. Senate. Committee on the Judiciary. Subcommittee on Separation of Powers,1983,"The posi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eminently clear. The official position has been that the United States "recognize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s the sole legal government of China. " It has also "acknowledged the Chinese position that Taiwan is a part of China, but the United States has not itself agreed to this position."

 Taiwan: Issues for Congres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9页,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2017-10-30,"“By only acknowledging ‘the Chinese position,’ the United States did not adopt [it] as its own.” See also remarks by former State Department Office of Republic of China Affairs Director Harvey Feldman: “In fact, officially, the U.S. has never ‘accepted’ the PRC view; we have only ‘acknowledged’ it.”"

 海峡评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23页,海峡评论杂志社,2004,"综观“三公报”的内容,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美中建立合作“反霸”的联盟;二是美国接受“一个中国”原则,认知〔尊重)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务院解密美中建交秘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评论新闻,2013-04-25,"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代表政府,并认知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台湾法律地位问题的研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79页,酆邰,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5,"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国政府仅表示“认知”“中国”的立场,“中国”只有一个,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共将英文“认知”译为“承认”)"

 断交40年来美国不变利益:维持台海现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文天翔,新新闻第1669期,2019-02-28,"它涉及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台湾关系法》(Taiwan Relation Act)与六项保证所构成美国对两岸关系的“战略性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包括美国只是“认知”(acknowledge)而非“承认”(recognize)中国自称“台湾是其一部分”的“一个中国政策”立场"

 台湾大百科全书─中美建交公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周俊宇,文化部,2009-09-09,"“中美建交公报”,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国“认知”(acknowledge)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张“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立场。"

 台湾关系法与三公报 读懂美国一中政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通讯社,2017-04-05,"中美建交公报…美国认知(acknowledges)中国(人)立场(the Chinese position),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川普政府“一个中国政策”变化因素之分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86-87页,谢贤璟,国会季刊,第47卷第2期,2019-06,"美国于 1979年与中国建交,双方签署《中美建交公报》…美国认知(acknowledges)中国的立场(the Chinese position),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两岸关系与国际法发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76页,陈纯一、许耀明、陈贞如主编,元照出版公司,2016-10-01,"中美建交公报(Normalization Communique)《中美建交公报》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发布…美国认知(acknowledge)“台湾海峡两岸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立场。"

 时报杂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8页,第 135-147期,1982,"一九七九年元月一日,美国在与中共的“建交联合公报”中声明·美国“认知”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Shirley A. Kan; Wayne M. Morrison. U.S.-Taiwan Relationship: Overview of Policy Issues (PDF).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4. 2013-01-04 [2017-04-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12-11). The posi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s clarified in the China/Taiwan: Evolution of the "One China" Policy report of the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date: July 9, 2007) is summed up in five points:

The United States did not explicitly state the sovereign status of Taiwan in the three US-PRC Joint Communiques of 1972, 1979, and 1982.

The United States "acknowledged" the "One China" position of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U.S. policy has not recognized the PRC's sovereignty over Taiwan.

U.S. policy has not recognized Taiwan as a sovereign country.

U.S. policy has considered Taiwan's status as undetermined. U.S. policy has considered Taiwan's status as unsettled.

These positions remained unchanged in a 2013 report of the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赖昭颖. 美國會報告:台灣地位仍未定. 联合报. 2013-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08).

 还原台湾国际地位真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页10-11,城仲模,台湾国际地位研讨会,2009-11-21

 《中日联合声明》实现邦交正常化. [2014-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张茂森. 日本政府未承認台灣屬中國. 自由电子报. 2010-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2).

 “我が国は、日本国との平和条约(昭和二十七年条约第五号)第二条に従い、台湾に対する全ての権利、権原及び请求権を放弃しており、台湾の领土的な位置付けに関して独自の认定を行う立场にない”[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答复参议员山谷えり子,日本参议院,2012-3-9

 日本法務大臣;日本並不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 [2016-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4).

 U.S.- Japan Joint Leaders’ Statement: “U.S. - JAPAN GLOBAL PARTNERSHIP FOR A NEW ERA”. The White House. 2021-04-17 [2021-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 (美国英语).

 日米首脳共同声明 「新たな時代における日米グローバル?パートナーシップ」 (PDF).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4-18).

 杨冠群. 在国际组织中围绕中国台湾省称谓问题的斗争. 外交评论. 2005, (1): 106–108 (中文(中国大陆)).

 存档副本. [2018-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3).

 请求在第六十二届会议议程内列入一个补充项目. Request for the inclusion of a supplementary item in the agenda of the 62nd session : urging the Security Council to process Taiwan's membership application pursuant to rules 59 and 60 of the provisional rules of procedure of the Security Council and Article 4 of the 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 letter dated 13 August 2007 from the representatives of Belize, Burkina Faso, the Gambia, Honduras, Malawi, the Marshall Islands, Nauru, Palau, Saint Kitts and Nevis, 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 Sao Tome and Principe, Solomon Islands, Swaziland and Tuvalu to the United Nations addressed to the Secretary-General. 联合国大会秘书处. 2005年8月17日 [2017-06-17] (中文).[永久失效链接]

 A/62/19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联合国数字图书馆,2007-08-17

 中国新闻网. 联大总务委员会第15次拒绝将涉台提案列入议程. 西部网国内新闻. 西安. [2017-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5) (中文(中国大陆)).

 石秀娟. 打壓台灣有明證,中國發函各國:「中國台灣省」不應出席WHA. 风传媒. 2017-05-22 [2018-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1).

 UPDATE ON UN REFERENCES TO TAIWAN. Wikileaks. 2007-08-16 [2018-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Classified By: Ambassador Zalmay Khalilzad for reasons 1.4(b) and (d). 1. (C) Upon his return to New York August 13, UN SYG Ban met with Amb Khalilzad to discuss a range of issues. On the issue of UN language on the status of Taiwan, Ban said he realized he had gone too far in his recent public statements, and confirmed that the UN would no longer use the phrase "Taiwan is a part of China," as reported reftel. 2. (C) Separately, the missions of Australia, Canada, Japan and New Zealand have consulted with USUN about the subject. In reaction to Washington's demarche and following USUN's engagement with the UN, Canada too demarched the UN and received the same commitment that the UN would no longer use this phrase.

 2007年挡台入联 潘基文认发言“过分” 美阻联国称“台是中国一部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星岛日报,2011-09-07

 潘基文对中国台湾省地震表示关切. 联合国新闻中心. 2016年2月9日 [2016年2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2月20日) (中文(简体)).

 联合国中文部. [联合国与中国]秘书长发言人杜加里克在记者会上被问及声明中“中国台湾省”的称谓时,杜加里克强调,这是联合国所采用的正式称谓。. 联合国官方微博. 纽约. [2017-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中文(简体)).

 仇佩芬. [獨家]國際NGO申請聯合國「諮詢資格」提到台灣要說「中國一省」. 上报. 2017-07-30 [2018-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3).

 两岸关系定位与国际空间——台湾地区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研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203页,祝捷,九州社 崧博出版社,2017-11-22,"是压缩台湾地区以“主权国家”身份所占据的国际空间"

 台湾争取奥运正名 台中东亚青运会被停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BBC NEWS,2018-07-24,"自从1970年代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了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中国席位之后,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逐渐开始在国际场合上压制台湾生存空间。"

 Danger ahead? Taiwan’s politics, China’s ambitions, and US polic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ichard C. Bush, Brookings Institution, 2019-04-15, "Second, a long-suppressed Taiwanese identity flowered to the point that consistently less than 10 percent of Taiwan people say they are Chinese."

 张宝钦. 揭秘台湾当局与“民运”的合作内幕. 凤凰网. 光明网“光明观察”. [2017-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0).


谢选骏指出:上文啰啰嗦嗦却不明台湾问题的关键所在。在我看来,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台湾是中国前政府所在地,就像南宋一样;蒙古人可以允许朝鲜、越南独立,绝对不会允许南宋独立,否则就不能成为中国皇帝了。


要了台湾的命的一个事情——中國前政权1949年以来一直在台湾矗立,大陆中囶不拿下台湾中囻就无法变成“一个中国”。


因此我看,台湾问题的本质不仅仅是一个“领土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政权问题”——共产党中国即使决心放弃台湾这块领土,也无法放弃自己的政权——不拿下台湾,共产党政权就还是一个割据一方的土豪,即使无论怎么自称或者得到了国际承认,实际上都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政府。


七百多年前,面对亡命运的南宋求为朝鲜那样的蒙古元朝的附庸国而不获批准,今天台湾的处境也是一样。香港的今天就是台湾的明天。



2023年12月31日星期日

谢选骏:北美殖民者是暴龙的后代


《霸王龙挑食?化石研究曝只吃肉质肥美的大腿》(2023-12-08 中央社)报道:

 

长久以来暴龙被形塑成凶残食肉巨兽形象。然而古生物学家在一个罕见幼年暴龙化石的胸腔发现它生前最后一餐,首度发现暴龙挑嘴,吃完猎物好吃部位后就不碰剩馀残骸。


华尔街日报指出,这项发现还证实研究人员长期以来的假设:幼年暴龙用刀状的利齿撕开小型猎物的肉,具有咬碎骨头的咀嚼能力后,成年暴龙改以巨型草食动物为目标。这代表大小暴龙间不会争抢猎物,从而终其一生都能主宰当时食物链体系。


今天刊于“科学先端”(Science Advances)期刊的文章指出,这次研究的主角是一头长约4米、重约336公斤的幼年蛇发女妖龙(Gorgosaurus libratus,兽脚亚目暴龙科恐龙的一种)。约7500万年前,这种恐龙会在现今加拿大亚伯达省的森林追逐灵活猎物。


科学家发现这头幼年蛇发女妖龙吃下一只约9公斤重的似鸟类恐龙,研判奔行可达时速48公里的蛇发女妖龙追上猎物后如外科手术般精准咬断对方的腿,然后直接将断腿吞下。


加拿大卡加立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古生物学副教授泽伦尼斯基(Darla Zelenitsky)说:“我觉得这是职业生涯难得一见的化石之一。”她与亚伯达省皇家提雷尔古生物博物馆(Royal Tyrrell Museum of Palaeontology)的恐龙古生态馆馆长泰瑞恩(Francois Therrien)一同带领这项研究。


当这头幼年蛇发女妖龙2009年在亚伯达被发现时,研究人员并未意识到它胃里含有“惊喜”。隔年化石被带到皇家提雷尔古生物博物馆的实验室时,研究人员在它的胸腔里发现腿骨与脚趾骨,从位置与尺寸研判都不属于这只幼年蛇发女妖龙所有。


透过与白垩纪晚期生活在同一地区其他恐龙的化石标本比对后,科学家确认幼年蛇发女妖龙胸腔内的腿骨是被它吃下的捷足龙属猎物所有。捷足龙属是种火鸡大小、拥有长颈、羽毛及鸟喙的恐龙。


进一步研究后发现,这只幼年蛇发女妖龙胃里的是来自两只不同捷足龙属猎物的大腿。


泽伦尼斯基说:“我们没在腿骨上看到齿痕,看来这些腿是被整个吞入,而且这只幼年蛇发女妖龙就只吃腿,没吃猎物其他部位。”


科学家认为,这显示这头掠食者饮食“重质不重量”,喜欢肉质较佳的大腿,而非颈部和身体。


美国威斯康星州迦太基学院(Carthage College)生物系副教授卡尔(Thomas Carr)说:“它们是聪明且挑食的动物,这个发现太迷人了。”卡尔并未参与这项研究。


之前有越来越多对骨骼和软组织的古生物学研究表明,随暴龙的身体、下颚和牙齿在一生中不断生长和变化,它们的饮食和狩猎策略也会不断改变。这回的蛇发女妖龙再次证明这类观点。


华盛顿邮报指出,泰瑞恩表示蛇发女妖龙的幼龙与成龙(11岁之后)间犹如不同物种,幼龙更轻盈、速度更快,也缺乏碎骨的咀嚼能力。


马里兰大学古生物学家霍兹(Thomas Holtz)说:“仿佛它们也会过感恩节似的,因为跟我们一样大多啃火鸡腿。”霍兹也是提出暴龙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巨大饮食转变理论的科学家之一。


霍兹还说:“这充分显示小暴龙以比它们小得多的恐龙为食,而暴龙长大后会吃体型相近的成年猎物,我们在一些成年猎物化石上看过成年暴龙的咬痕。”


鉴于目前只有这一件化石,还难以断定是否幼年蛇发女妖龙刻意只吃腿、是这头独力猎杀两只猎物抑或有另一头同龄的蛇发女妖龙吞了猎物另一半的腿,甚至也有可能只是发现猎物残骸仅剩腿部而索性吞下。


尽管如此,多位科学家仍研判饮食习惯转变应非这只幼年蛇发女妖龙或同类独有,很可能是暴龙类恐龙的共同现象。


爱丁堡大学古生物学家布鲁萨提(Stephen Brusatte)说:“暴龙并不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巨兽,实际上它们『并不好养』,饮食习惯也会随年龄改变。”


谢选骏指出:看来北美洲是个杀机很重的地方,所以殖民者沾沾自喜地说——“仿佛它们也会过感恩节似的,因为跟我们一样大多啃火鸡腿。”还有殖民者对此赞美说“它们是聪明且挑食的动物,这个发现太迷人了。”——“幼年蛇发女妖龙”更是一个女性主义的标签……似乎是在说明“北美殖民者是暴龙的后代”——


《内华达大学枪案第3名死者是亚裔69岁女副教授》(2023-12-08 世界日报)报道:


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UNLV)6日发生3名教职员死亡、1人伤枪击事故!


已知两名死者分别是64岁台裔教授张家祯以及39岁助理教授Patricia Navarro Velez,稍早第三名死者身分也曝光,证实为69岁的日本裔女副教授Naoko Takemaru,她全身多处中弹身亡。


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指出,Naoko Takemaru已在校任教超过20年,主要教授“各级别的日语、会话、作文、文法、文化和日英翻译”及日本文化和商业课程,并负责监督校内整体的日本研究项目,曾获颁卓越教学奖。


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校长惠特菲尔德(Keith Whitfield)发表声明称,“她对学生的奉献精神令人难以置信,我们为她的家人、朋友、学生以及同事感到悲伤。我们将一起为三名遇害的教职员悼念。”


第四名遭枪击重伤的38岁客座教授,经抢救后捡回一命,目前情况稳定,仍在医院接受治疗。


警方仍在调查嫌犯犯案动机,疑似与他多次向大学求职遭拒有关。


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UNLV)6日发生3名教职员死亡、1人重伤枪击事故,第三名死者身分稍早曝光,为69岁的日本裔女副教授Naoko Takemaru。


谢选骏指出:北美殖民者是暴龙的后代,但是台湾人和日本人虽能殖民北美,似乎还不够格扮演暴龙,所以只能充当“9公斤重的似鸟类恐龙”,成为暴龙的食物了。

谢选骏:习近平怎么可能成为斯大林


《美媒:秦刚或身亡!俄副外长6月来京 掀起巨浪》(2023-12-06 评论)报道:

 

美国Politico于12月6日发表题为《习近平的斯大林式清洗席卷全中国》的文章,该文主要内容如下:


当全世界都在为中东和乌克兰的战争分心时,一场斯大林式的大清洗正在席卷中国极端神秘的政治体系——中共,随着党魁习近平铲除眼中的“敌人”,中共外交和国防部门的官员不断离奇失踪、死亡,向外界发出北京高层不稳定的明显迹象。这对全球经济甚至地区和平前景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今年6月25日,担任中共外交部长不到6个月的秦刚,还在北京与斯里兰卡、越南外长以及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鲁登科(Andrey Rudenko)举行了会晤。


然后,他就消失了。


据几位能接触到中共高层官员的人士透露,鲁登科去北京的真正任务是告知习近平:他的外交部长秦刚向西方提供情报,以及中共军方的几位高级官员已被西方情报机构拿下。


秦刚失踪后,网上出现了关于他与香港凤凰卫视主持人傅晓田的绯闻,据称秦刚与傅晓田有一个私生子是美国公民。在中共网络审查人员的默许下,这些故事在网上广为流传。


习近平在中共党内进行大清洗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中共外交和军队系统的高层连接出事。被免去国务委员和外交部长的秦刚,被免去国务委员、国防部长的李尚福,以及被内部宣布分别撤消火箭军司令员、政委职务的李玉超、徐忠波,都是二十届中央委员。


尽管中共安全部门已将镇压行动提升到了极权水平,使人们几乎无法了解中国国内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来自北京的政治信号是明确无误的。


美媒:俄副外长6月来京 向习通报秦刚叛变


来源:Politico

中共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的莫名失踪和被免职只是其中的两个例子,他们都是习近平的忠实拥护者,在今年早些时候失踪前几个月还被钦点和提升。


其他备受瞩目的牺牲品还包括负责中共核武器项目的将军和一些监管中共金融业的最高级官员。这些习近平的追随者中,有几人已在羁押期间死亡。


另一个不祥之兆是刚刚退休的前中共国家总理、共产党二号人物李克强于10月底骤然猝逝。中共官方给出的解释是李克强在上海的一个游泳池里死于心脏病发作,尽管李克强享受着世界上最好的医疗服务。他死后,习近平下令大幅减少公众对他的哀悼活动。


在许多中国人的心目中,激怒习近平所以“在游泳池中心脏病发作”与俄罗斯官员冒犯普京因此“从窗户坠落”的含义相同。


自习近平2012年开始执政以来,他无休止的大清洗已清除了数百万中共官员,用习近平富有感染力的特殊名词来说,上至中共高层“老虎”,下至低级官僚“苍蝇”,人人自危。


如今不同的是,被清除的官员不是敌对政治派别的成员,而是习近平自己集团内部的忠实拥护者,这导致其政权的稳定性受到严重质疑。


在天朝首都北京如此躁动不安的气氛下,人们担心孤立无援、疑神疑鬼的习近平可能会判断失误,挑起与弱小邻国的武装冲突,甚至发动对民主台湾的全面入侵,以转移党内及民众对国内问题的注意力。


敌人无处不在


从中南海传出的政治地震使本已急剧衰退的中国经济更加的恶化。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看到中国国内正面临诸多挑战:老龄化社会、人口结构问题、严重的住房危机、经济增长放缓、离开大学的年轻人在私营部门没有足够的工作机会导致失业的情况。”


中国的金融家和商界人士私下抱怨说,他们被要求花大量的时间学习“习近平思想”,他们表示,这是一个令人痛苦的絮絮叨叨的执政口号,归结起来就是无意识形态的极权统治和个人崇拜在中国的回归。


最近几周,中国的投资银行禁止发表负面的宏观经济或市场评论,并禁止任何可能显露出银行家过着“享乐主义生活”的行为。


习近平在2012年就任中共总书记后不久,就开始在一场从未真正结束的“反腐运动”中清除他真正的和想像中的敌人。


数百名中共高级军官以及数千名党内高级官员被捕、失踪或“自杀”(被逼自杀或在伪装成自杀的情况下被杀害)。


这种常年进行清洗运动的受益者都是早年曾与习近平共事的、对其“绝对忠诚”的省级官僚。


火箭军


据几位能接触到中共高层官员的人士透露,秦刚突然失踪的真正原因是他卷入了一桩更为严重的丑闻,涉及中共国防部长和指挥中共火箭军的将领们,火箭军负责监督中共的核武器项目。


几乎在秦失踪的同时,火箭军司令员李玉超、副司令员刘光斌和中共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火箭军前副司令员)张振中也全部失踪。


据报道,火箭军的其他几名现任和前任高级军官也同样被拘留,至少有一名前副司令员死于不明疾病。


这些失踪的指挥官最终被正式解职,由来自海军和空军的军官接替,这是非常罕见的情况,因为火箭军的最高指挥官几乎都是从该部队内部提拔的。


中国的核武器计划近年来大规模扩张,据了解中国高级官员的人士透露,俄罗斯副部长鲁登科给习近平的信息包括指控秦和火箭军高级军官的亲属帮助将中国核机密传递给西方情报机构 。


其中两人声称,秦于七月下旬死于治疗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北京军队医院,死于自杀或酷刑。


就在火箭军的清洗行动被正式承认后不久,习近平今年3月选中担任中共国防部长的李尚福也消失了。10月底,他被正式宣布解职。


就在秦刚于7月被正式免去外交部长职务的前一天,中共官媒的一则简短报道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阴谋。报道称,自2015年以来一直负责保护中共最高领导人并监管习近平贴身警卫的中央警卫局司令王少军已于3个月前因“医治无效”去世。



来源:Politico


“西方敌对势力”


鉴于中共体制的不透明性,中共当局也不对共产党的内部运作发表评论,外界无法确切证实这些消息。


西方高级情报官员在被问及中共的清洗活动时拒绝发表评论或讨论此事。


但这些耸人听闻的说法本身就清楚地表明中共政治中心的疯狂与偏执。


今年夏天,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伯恩斯(Bill Burns)称,中情局在中国重建网络的工作“取得了进展”,并在中国拥有“强大的人力情报能力”。


中共政治中心的这种偏执已经延伸到了中共官僚机构和经济的各个领域,在中国,任何被视为过于西化或过于接近“西方敌对势力”的人都有可能陷入困境。


一位能说流利英语、经常参加国际会议的中共高级财政官员通过电子邮件告诉国外媒体,他无法再参加即将在中国以外举行的活动,也无法与境外通电话。


近几个月来,数十名中共高级财政官员被免职,其中很多人被指控的罪名是“腐败”。


这位官员的一位同事说,他目前正在接受调查,原因是“与美国走得太近”,“可能是间谍”。


这似乎是任何过于热衷于与外国人打交道的中国人不可避免的命运,也应该成为那些仍然认为中共可以与西方做生意的人的警示。


记者已联系中共外交部置评,尚未获得回应。


网民嚎叫:  


jincao 2023年12月06日 18:55

任命前的审查不彻底啊。习总的任命责任不得不负啊。

河南江南 2023年12月06日 15:17

这篇文章写得有意思, 开头说习乱搞反间清洗,然后就爆出中国外长和几个PLA 高官是西方情报机关的资产。 呵呵,都已经这样了还不清洗啊!?

MMM1234 2023年12月06日 13:43

独裁者从来没有安全感,只能在不断清洗想象中的政治敌人来让自己觉得安全。现在把习近平思想举得最高的蔡奇随着势力不断作大,必然让习起疑心。到时蔡奇若能联手王小红等人把习暗杀可能是其唯一出路。


谢选骏指出:当年斯大林为了清洗政敌,故意伪造证据,派遣两面间谍出卖给德国情报机构,德国人包装加工之后再派遣两面间谍出卖给苏联情报机构,这样一来一往,就坐实了苏联内奸的罪行,为大清洗提供了依据。现在习近平怎么可能成为斯大林? 


《秦刚死讯疑点重重 中共党魁方寸大乱》(2023-12-08 颜纯钩)报道:


美媒日前披露,前中共外长秦刚已自杀或被酷刑至死,引发热议。有分析认为,秦刚死讯疑点重重,凸显中共党魁习近平已经方寸大乱。


美国著名媒体“政客”(Politico)12月6日引述两名知情人士透露,秦刚在7月底已经死了,死在治疗中共最高领导人的北京301军队医院,可能是自杀,也可能是被酷刑折磨至死。


报道说,俄罗斯的外交副部长鲁登科6月末访华时告知习近平,秦刚及火箭军几名高官家属,向西方提供了中共的核武器情报。随后,秦刚消失在公众视线里。


几乎在同一时期,火箭军司令员李玉超、副司令员刘光斌,以及前火箭军副司令员张振中也全部失踪。而中共国防部长李尚福也于10月底被免职。


秦刚已死的消息,引爆舆论热议,有人相信,也有人质疑。香港资深媒体人颜纯钩12月8日在脸书发文称,秦刚死讯有六大疑点。


疑点一,关于秦刚涉及间谍案不太可信。颜纯钩表示,秦刚爬到中共外长之位,已处于政治生涯的极高点,正当官运亨通炙手可热的时候,美国人要提供多大的物质诱因,才足以让他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冒险;


疑点二,秦刚联合火箭军高官出卖核武机密,这不只是一个间谍案,更是一个间谍窝案。中共不同部门之间壁垒森严,不可能建立如此危险的合作关系;


疑点三,据说核武机密是由火箭军副部长的儿子提供给美国的,但火箭军机密一定是最高级别的绝密,不可能由一个副部长带回家,还让他儿子拿出国去献宝;


疑点四,美国得到中共的这批绝密文件,一定视为最高机密,不可能让俄国间谍得到消息;


疑点五,秦刚囚禁在301医院,一定看管森严,不大可能让他有自杀机会。而且中共残忍奸狡,用刑的话,一定有办法让当事人痛不欲生,而又不致于危及生命;


疑点六,秦刚案疑点重重,美国媒体为何轻易把秦刚之死当作重大新闻来披露。颜纯钩表示,如果美国媒体是被中共有意“喂料”,那证明,秦刚案绝不是泄密的问题,一定有另外的难言之隐,事件应该涉及更难看更不可言说的内情,必须转移公众视线。


颜纯钩分析,在中共体制内,在习近平全面掌权独裁后,最严重最不可容忍的案子,一定是密谋推翻习近平的政治案。党内有没有可能策划一场针对习近平的政变?本来是很难的,但当习近平把党的利益随意挥霍,把中共江山搞得风雨飘摇,直接危及红二代以及在职与退休高官们的身家性命,那时反对力量就有机会成气候。政治野心家们孤注一掷,意图取习近平而代之,那也是有可能的。


颜纯钩认为,秦刚之生死,外交部长与国防部长之空缺长期未补,都要向公众交代,都要自圆其说,这些都是难题。“秦李下台,要补缺本不应太难,但习近平方寸大乱,疑心生暗鬼,党内利益摆不平,党国开始步入无人驾驶状态。”


对于秦刚死讯,中国问题专家、公民力量副主席韩连潮也表示怀疑。他在社交平台X上提出几点疑问:首先《政客》主网页找不到该报道,这样重磅文章为何不登?


其次,“政客”文章会署上记者名,“政客”欧洲网文上的署名是“政客”,很反常;


再者,文中说俄副外长鲁登科把这些特务通报于习,这种绝密信息怎么漏得出?不合常理。


中国问题专家利明璋(Bill Bishop)认为,文章没有作者署名,一些引起轰动的爆料,其中部分内容听起来真实,部分内容已经流传了一段时间,但有些怀疑是有道理的。


中国问题专家、《即将崩溃的中国》一书作者章家敦(Gorden Chang)表示,秦刚事件反映“中共正处于危机之中,部分原因是整个国家即将崩溃”。


独立时评人蔡慎坤表示,“不知道中共外交部发言人如何回应这篇文章公开报道的内容,特别是秦刚死于酷刑之说,如果这家媒体是造谣,中共官方最好的方法是让秦刚出来报个平安。”


谢选骏指出:习近平怎么可能成为斯大林?出口转内销就可能成为斯大林了。不过这需要西方国家的高度配合。


《秦刚是黎明前被击落的启明星?》(2023-12-09 今涛拍暗)报道:


《POLITICO》(政治)欧洲版12月6日的独家报道余波荡漾,引发出的观点看法似乎已经超过了报道披露的点滴内幕。甚至可以推演到CIA政权更迭秘密行动流产,而秦刚会不会是黑暗中国黎明前的启明星之一?


《POLITICO》(政治)独家报道引发的更深观点


《POLITICO》作为一家地缘或区域性政治解读杂志,以往给予极权独裁统治下的中国政治的版面并不丰富。前几个月的一篇独家报道时间为“7月24日”,披露了中共秘密向俄罗斯运送“足以装备一支军队的装备”,而这些交付,暴露了西方的制裁存在一个“庞大如中国的漏洞”。报道显示这些装备主要是“防弹衣和头盔”。


使人信服的是独家报道称信源来自海关的数据,而目的十分明晰,中共并未遵守国际秩序,且不断践踏西方划定的红线。


不过,《POLITICO》这一次的报道其信源多少有点被质疑,其佐证观点的证据,是基于“几位接触中国高级官员的人士透露”,翻译过来就是知情人士。对于秦刚的所有问题,是“几位”人士中“其中两人声称”的结果,以表示来源的可靠度。如果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说,“三人为虎”更有说服力,但西方讲究证据,并认为多出一个证据就更接近“确凿”。


正因为如此,如若调查一定会发现,秦刚自杀或“被中风脑死亡”以及死于酷刑之下的猜测,认可者占比一定会超过80%。这在于《POLITICO》的独家报道对秦刚之死的分析,以及全文展开的较为严密的逻辑线索,乃至对习近平2012年出任三位一体的中共党魁之后的个人崇拜,极权主义,威权主义的膨胀过程。


“孤立而偏执的习近平”,虽然报道没有援引路易十六的案例来形容习近平可能遭致的结局,单就中国目前的形势和场景的描述,则符合了习近平上台后保住共产党,以便保证其独尊地位的完全历史。


报道也告诉了读者,习近平不但与人为敌(已经开始具有反人类的特征了),清洗不同政见者,也同时清剿他自己的坚决拥护者与捍卫者。报道也就回答了罗列的中国面临问题的原因,而这些问题包括社会老龄化、人口结构、严重的住房危机、增长放缓、“意外”失业等等。


只不过,老外总是很客观的浅说中共“面临挑战”,而不是走向了崩溃边缘。这是政治家的说法更加贴近政治原理。报道一针见血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令人痛苦的浮夸的统治口号,归根结底是无意识形态的极权统治和极权统治的回归。”这句话不好理解,或者说,作者本意是想说明习近平企图“统治意识形态”,用其邪恶的西方幽灵,马克思思想包装的习近平思想妄想一直捆绑时间轴。


习近平任人唯亲,搞家天下的那一套,在西方政治家评论家的眼里就是阿谀谄媚的小人,靠着讨好“人民领袖”获得晋升资质,愚忠让他们拥有“最终权力”。


这篇报道深度也还是有的。那就是秦刚被俄罗斯副外长安德烈·鲁登科出卖并失踪后,他与傅晓田的绯闻,借以反证中共抓间谍之后的欲盖弥彰。而作者提供的这一线索,至今还能在新浪微博中查到,如“前阵子的秦刚因为涉间谍案被党内处分”这样的帖子,看似是经过中共高层同意放行的说法。


到此,俄罗斯副外长安德烈·鲁登科的恶意举报,得到了旁证。


然而,秦刚在半年的任期中,除了翻看宪法小本本被嘲讽,还留下了“依法处置日本间谍”的“佳话”。当他自己被抓间谍后,引发了中共旮旮旯旯一场“抓间谍”的运动,而这场运动整肃的人,对中国经济的危害切合了上述报道的说法。如报道中所言:某官员的一名同事表示,他目前因“距离美国太近”和“可能是间谍”而接受调查。


有媒体认为,《POLITICO》该报道的作者,是听床师培训班毕业的高材生。所以才会把事情说的这样清楚。


原来最真实的并非报道字面意思而是间谍的颠覆工程


多看一眼《POLITICO》6日的独家,似乎就恍然明白了中共何以兴师动众抓间谍,沸沸扬扬六亲不认,原来习近平的统治差点被间谍行动击碎!


其实,秦刚事件,大概率读者都会想到一个词:策反。按照说法,傅晓田在英国情报机构的传统招募地,剑桥大学,获得间谍“段位”证书,军情六处招募傅晓田以后就没管了还是让其“择主而事”。反正傅晓田为英国服务的事迹一点也没有泄露,但双面的话,就要说,墙外的人该讴歌这位巾帼英雄,因为她在协助美国推翻中共邪恶政权。


而实际上,这是中情局的特别行动。别说间谍片看多了。报道的核心字眼就是“间谍”。谁还不说中情局就是了不起?同时策反了多名中共高官及高级将领。这为美剧推出震撼间谍动作片连续剧给出了脚本策划——CIA在中国大陆的秘密计划,Q-H-L方案,或称SP计划(意即颠覆计划),这是regime change的更新版本。


这是不是才是真相?而颠覆计划流产,是因为情报战中,俄罗斯抢先一步?结果是具有“克格勃”优良传统的苏联情报机构拔得头筹。


秦刚从傀儡猥琐小人摇身一变成先驱英烈?


这是报道引出的浓重话题。其中一个观点就与上述分析搭扣,基点是默认秦刚已经“阵亡”,与报道描述的李克强似的游泳池死亡、被从窗户推下去性质一样——被自杀的中共官员也不是一两个了。


那么,秦刚“叛变”的可能性?既不为金钱美女,也不是政治报复,“是为了他的政治理念”。有这种观点的人一定赞成六君子的说法。再说远一点,习近平倒台前夕的“癸卯之变”:是指以中共国防部长李尚福与外交部长秦刚为首的改革派,希冀以柔性政变模式,改变中国,并在境外势力的教唆下,成就伟业,之所有泄露核机密给美国,是让美国在拥有中共所有机密的前提下,要挟并逼使习近平就范,开放党禁报禁,开放互联网过渡到民主政体。


这是编剧,但具有理论的真实性。李尚福被抓,供出8名装备系统高层将领,火箭军前司令李玉超,孙金明参谋长和李传广副司令被抓,导致“癸卯之变”流产。


分析者的这条线索包括了历史案例的援引,这段文字如下:


冷战时期罗斯福政府中负责远东事务的副国务卿安格斯和负责经济政策的财政部货币部部长怀特;彼时美国经历了大萧条,年轻的社会精英丧失了对资本主义的信心,而社会主义被他们看作是解决美国社会问题的前途。所以,他们不为名利,不为个人,而是为了理想为苏联工作。安格斯是雅尔塔协议的主导者(所以苏联能在协议中获得中国东北),怀特是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卫等国际组织主导人,是全球一体化的祖师爷。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美国和发达国家为贫穷落后国家提供贷款的机构,其理念就是共产主义,或者共同富裕。美元体系的建立是怀特设计并说服其他国家加入的。


也就是说,秦刚之所以联手李尚福,甚至李玉超等人,就在于做大事,至少是“改变现状”而成就的“一个共同理念下的团伙”。秦刚曾在美国担任大使,那么,反过来对中国国内的情况会知道得更多。“将在外”,个人说了算。


“秦刚对现任政府不满而伙同他人叛国,目的是改变中国现有体制”,将这一说法稍加扩展就是上面的结论。


不过,所有的上述说法,也只能等待中共解体才会大白天下,所以,观点举例说,习近平处事的特点就是那样,也只能那样,不言不语,让舆论自己产生疲劳从而淡出。而例证则包括了“南瓜间谍案的调查也是在钱伯斯自首后若干年,在罗斯福死后才得以进行。调查该案的主角是一名政治素人,就是后来的尼克松总统。”


说到底,“始作俑者是CIA”,但好莱坞的大片,或者让人爱不释手的美剧中,间谍或者线人都会受到保护,谁也不敢说CIA在中国没有安全屋?


观点最后说:随着中美竞争加剧,双方的情报战会越演越烈。美国针对苏联和俄罗斯的情报战非常成功,但俄罗斯也多次成功策反美国情报部门工作人员,包括中情局,联邦调查局,海军情报局,甚至长期不为人知的国家情报局。秦刚的暴露,说明美国情报机构可以接触到核心机密的人员被策反或收买。俄罗斯将此情报给中国,纯粹只是为了换取习近平的支持。现实永远都是那么残酷……


网民嚎叫:


lary 2023年12月09日 22:22

中共只能够给少数人,给不了多数。

浅冬深夏 2023年12月09日 21:59

不相信!秦刚一看就是个奴才型的人,他讨好上司,争取赏赐。作为驻美大使,他当然想中美关系好,这样他个人最受益。但是他绝对不会和美国人勾结,中共能给他的,远远多过美国能给他的。他活着还是死了,不知道。他没用了,活着死了都没啥意义。从个人角度说,当然不希望他死了,他还不老,死了可惜。


谢选骏指出:越说越离谱,马仔秦刚竟然成了启明星,那么,这是谁的启明星呢?

谢选骏:英国人最会造假却是真的

 

《麦田怪圈》报道:


麦田怪圈(英语:Crop wired circle)、作物构成物(英语:crop formation)或麦田圈(英语:crop circle)是透过压扁作物[1](通常是谷物)而形成的图案。该词汇最早由 Colin Andrews 于1980年代初创造。[2] 麦田怪圈被杜鲁门州立大学的物理学教授 Taner Edis 描述为“在那些恶作剧(英语:hoaxes)的范围内”。[3] 尽管边缘理论(英语:fringe theory)倡议者提出麦田圈的不明自然原因或外星起源[4],没有科学证据支持这种解释,所有麦田圈都与人类因果关系一致。[5][6][7]


自1970年代以来,麦田圈被报告的数量大幅增加。对它们的科学研究很少。英国的圆圈不是随机分布在整个景观中,而是出现在道路、中等至密集人口区域和文化遗产古迹(如巨石阵或埃夫伯里)附近。[8] 1991年,两名恶作剧者道格·鲍尔 (Doug Bower) 和戴夫·乔利 (Dave Chorley) 在他们的一个圈子被调查人员描述为人类不可能制作的圈子后,因在整个英格兰创造了许多圈子而受到赞誉。[9]


图案通常是在一夜之间形成的[10],尽管据报导有些是在白天出现的。[11] 与此现象等相反,考古遗迹可以在田地中造成圆形和方形的作物痕迹(英语:cropmark),但它们不会在一夜之间出现,而且它们每年都在同一个地方。 2003年在英国发现的所有麦田圈中有近一半位于埃夫伯里石圈半径 15 公里(9.3 英里)范围内。[12]


支持全部麦田圈皆人为的理由

少数植物茎节点的烧焦痕迹,是因为被人为压弯之后,一侧的生长速度超过另一侧,导致内部气体压力过大,从茎节处爆炸,有时因天干物燥引发燃烧而变得焦黑,但在风的吹拂下熄灭以至于没有引起大片燃烧。也可能只是制作者自己点燃的。

麦田圈制作完成后,麦杆仍继续生长,形成交叉叠压纠结的模样。

麦田圈内的麦杆倒伏,与直立的麦秆比起来较不容易蓄电,导致麦田圈内的磁场比麦田圈外弱,可能引起电子干扰。

有些麦田主人为了增加收入,宣称在黑暗无光之下,麦田圈瞬间形成,以增添神秘感,却从未有旁人目击过。

偷偷制作麦田圈的人通常不能公开承认,因为农场主人有权控告制作者入侵私人农地、毁坏农作物、赔偿损失并负法律责任。

有时发现麦田圈的附近会有足球大小的光球出现,但目前唯一的光球影片已被证明是假造的[13]。

超自然现象科学调查委员会(CSICOP)的调查员Joe Nickell曾到麦田圈现场测试所谓的辐射时,发现圈内和圈外到处都有辐射,因为土壤里面本来就含有天然放射性核种钾40(人体和食物里面也存在钾40)[14]。

麦田圈图案随着时间愈来愈复杂,可以视为逐渐进步的恶作剧或行为艺术的辅助证据。若是高超的外星人制作的,不可能有逐渐进步的现象,应该在1970年代或更早,就出现极为复杂、超出理解的麦田圈,让当时人们无法仿造,事实却是没有。

目前最复杂的麦田圈,以及最大的麦田圈,皆是人类制造的[15][16],若出现更大或更复杂的麦田圈,才能考虑是非人为的。

类型

麦田圈有数多种类型,大致可粗分为六种不同类型:


第一类:基本型,又可细分为七种。

第二类:由第一类演变出来,加有卫星圈。

第三类:称作小葡萄射出型。由直径两米以下的小型麦田圈构成,可分为图案中心有较大麦田圈和中心没有麦田圈两类。有如星座,可能具特殊含义。

第四类:宇宙原理型,可能暗示著某些宇宙原理,在1987年左右首次出现。

第五类:可能和宗教相关。在1990年首度出现。

第六类:由更大、更复杂,非对称的圆圈所组成,可能代表着太阳系内的星球。

历史

1678年木刻小册子上的"魔鬼的收割者"

最早出现的麦田圈文献记载是在1678年8月22日,出现在英国东部赫特福郡的一份木板版画小册子刊物里面,名为“魔鬼的收割者”。但是一位深入研究调查该插画的学者Andy Thomas,在2005年所发表的一篇文章里面,发现这幅插画共有四种不同的版本,而且每种版本里面所绘画的魔鬼眼睛及身体的斑纹都不一样。该文章作者的结论里面,告诫大众极有可能这个插画的来源是个恶作剧[17]。


1972年,英国发现现代第一个麦田圈。麦田圈现象在1970年代后期才开始引起公众注意。


1983年,全球首席麦田圈专家英国人Andrew Colins成立国际圆圈现象研究中心[18]。


1991年有二位退休老人Bower与Chorley[19],出面承认数十年间的许多麦田圈是他们制造的,目的是为了恶作剧,但他们的自我表白更多的被认为是想出名,而且他们制造的麦田圈仅仅是用脚踩着木板压平麦杆,并不具备真正的麦田圈(详见下述)麦杆弯折处有焦痕等特征;比这两人还要早出道的制作者是伦敦的约翰·伦德伯格(John Lundberg),他早期制作的比较粗糙,后来慢慢掌握到窍门,图案越做越精致,还为媒体公开表演。


2008年5月,第一次在韩国也发现了麦田圈的现象,但资料不多无法证实是否为真麦田圈[20]。


近年来引人注目的麦田圈发现


奇尔波顿麦田圈。


英国最大的无线电望远镜(Radio telescope)奇尔波顿天文台(Chilbolton)附近的麦田出现了一些大小不一、杂乱无章的圆圈图形,不同于以往的麦田圈几何图形模式,在空中俯瞰后发现是一个脸(非常像拍摄于火星的人脸山丘);3天之后同一农地,出现了一排又一排大小相当的小方块[21],与1974年天文学家卡尔·萨根,从波多黎各Arecibo望远镜发出的二进制讯息相似。


1974年的内容是传达人类有关的信号(人类用的计算方式、创造地球生命的主要化学物元素、DNA代码、外型身高、数量、住在太阳系的第三行星、发射讯息用的无线电望远镜素描),而2001年出现这样的麦田圈,有人猜测是外星人的回信,显示对方使用(或可理解)同样的计算系统、生命组成比人类多一个硅元素、DNA组成的核苷酸类型和数量与人类一致、DNA呈双-三对螺旋、外观上头比较大,约高4英尺、住在(类似太阳)恒星的第三、四、五行星、人口213亿、最下方画了一个复杂的仪器素描[22]。在前一年(2000年)同一个地方出现了与仪器图形相同的麦田圈,有人认为是外星仪器,照比例反推算其天线直径约为80,976米[23]。怀疑者认为,1974年发送的讯号目标是25000光年远的M13星系,至今仍未到达,外星人为何已回信了?显然有人造的嫌疑[24]。


2002年8月


在Crabwood镇很接近Hampton的Winchester[25],人们发现了大量的横纹。在空中看,这些横纹组成了类似人形的图案(但不像人类)与一个内涵图案的圆盘。这个麦田圈的构图方式类似于电视显像的构图方式,而圆盘内的图像由Paul Vigay先生(2009年2月被发现死于海边,死因不明)翻译成了可读的数据。他原本是想破译这个图形的,却发现每隔8个位元就会出现错误。他猜测这可能是某种二进制代码,他依照美国资讯交换标准码的由内往外的逆时针方法,重新破译这个图形,最后破译出现了若干讯息。


然而,该图形的翻译结果还是颇具争议,因为译文明显不通顺,且没有可读性[26]。如果这些图形是高智慧生物所传达的讯息,那么他们是一定掌握人类语言的简单文法的。批评者认为Paul Vigay是在用类似“圣经密码”的解释法去牵强地解读它,即把讯息丢入一个计算机程序,让电脑程式推算不同的文句组合,直到得出一个看似有意义的讯息为止,然后再加入少许人为的、主观的成分来构成一个通顺的句子。在理论上(无限猴子定理),只要时间足够,我们最终也能通过一个计算机程序从一堆无意义的文字中得出莎士比亚的名句。


观光业


有些麦田圈制造者和农民之间存在利益关系,因为现在英国的麦田圈产业,已经是庞大的观光收益来源之一,估计一年可达14亿美元;这个观光事业包含每天的观光巴士及直升机载客的运输量,其它还有出书、摊位卖T恤、书籍、饰物等等,所以常常在夜间秘密制作以免提前曝光[27]。已有两次麦田圈设计比赛冠军出炉,制作团队都于一夜之间压制出惊人的巨大麦田圈[28][29]。也有团体于2004年在五小时内完成庞大复杂的麦田圈[30]。另有团体压制出非常庞大复杂的麦田圈图案,在2008年国家地理频道的“奇闻大揭秘”系列节目中播过[31]。


大众文化


2002年,以此为题材,由奈特·沙马兰导演、梅尔·吉布森主演的电影《灵异象限》(Signs)上映。


参考文献

 crop circle - Definition of crop circle in English by Oxford Dictionaries. Oxford Dictionaries - English. [2022-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6).

 Colin Andrews, Pat Delgado Circular Evidence: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the Flattened Swirled Crops. Phanes Press, 1991. ISBN 0-7475-0635-3

 Edis, Taner. Science and Nonbelief. Prometheus Books. 2008, p. 138. ISBN 1-59102-561-3 "Skeptics begin by pointing out that many paranormal claims are the result of fraud or hoaxes. Crop circles—elaborate patterns that appear on fields overnight—appear to be of this sort. Many crop circle makers have come forth or have been exposed. We know a great deal about their various techniques. So we do not need to find the perpetrator of every crop circle to figure out that probably they all are human made. Many true believers remain who continue to think there is something paranormal—perhaps alien—about crop circles. But the circles we know all fall within the range of the sort of thing done in hoaxes. Nothing stands out as extraordinary."

 Parker, Martin. Human science as conspiracy theory. The Sociological Review (Wiley Online Library). 2000, 48 (S2): 191–207. S2CID 145482575. doi:10.1111/j.1467-954x.2000.tb03527.x.

 Hines. T. Pseudoscience and the Paranormal. Prometheus Books, 2003. pp. 295–96. ISBN 1-57392-979-4

 Soto, J. Crop Cirles. In Michael Shermer (Ed). The Skeptic Encyclopedia of Pseudoscience. ABC-CLIO. pp. 67–70. ISBN 1-57607-653-9

 Radford, B. "Crop Circles Explaine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iveScience.

 Jeremy Northcot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ngland's crop circles (PDF). Geography Online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2022-01-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7-25).

 William E. Schmidt. 2 'Jovial Con Men' Demystify Those Crop Circles in Britain. The New York Times. 10 September 1991 [2022-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1).

 Richard Taylor. Coming soon to a field near you (PDF). Feature: Crop circles. Physics World. August 2011 [2022-01-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2-02).

 Margry & Roodenburg 2007,第140–42页.

 Northcote, Jeremy.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ngland's crop circles (PDF). Edith Cowan University (Australia). [2022-01-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7-25).

 麥田圈評論. Yahoo奇摩知识+. 2009-05-30 [2020-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6) (中文(台湾)).

 探索者 (Explorers2012). 關於超自然現象:麥田圈的網友提問~(上) @ 不明飛行物及超自然現象之探討! :: 痞客邦 ::. 不明飞行物及超自然现象之探讨!. [2020-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中文(台湾)).

 探索者 (Explorers2012). 有史以來最複雜的麥田圈 一筆線圖構出佛教的智慧!~幕後解析! @ 不明飛行物及超自然現象之探討! :: 痞客邦 ::. 不明飞行物及超自然现象之探讨!. [2020-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中文(台湾)).

 探索者 (Explorers2012). 史上最大的麥田圈~荷蘭的人類蝴蝶(Human Butterfly)超自然?藝術? @ 不明飛行物及超自然現象之探討! :: 痞客邦 ::. 不明飞行物及超自然现象之探讨!. [2020-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0) (中文(台湾)).

 Swirled News. www.swirlednews.com. [2020-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1).

 CIRCLES PHENOMEN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 www.cropcircleconnector.com. [2020-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0).

 存档副本. [2013-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Huge Crop Circle formation discovered in South Korea; first to be documented in the country -. Sott.net. [2020-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3) (英语).

 The Chilbolton 'Arecibo message' Formation. [2013-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8).

 存档副本. [2013-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THE CIRCLES.. www.cropcircleconnector.com. [2020-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6).

 muertos. Chilbolton. Thrive Debunked. [2020-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6) (英语).

 Crop Circle Research: The 2002 'Alien Face' Formation. www.cropcircleresearch.com. [2020-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1).

 cari.com.my. 麥田圈上的信息 - 不可思议 , UFO - 谈天说地 - 论坛 - 佳礼资讯网. 佳礼网. [2020-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6).

 存档副本. [2013-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9).

 麥田圈設計比賽冠軍出爐. [2013-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1).

 存档副本 (PDF). [2018-02-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12-07).

 How Crop Circles Work. HowStuffWorks. 2004-09-29 [2020-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6) (英语).

 未分類相簿 @ Peace的相簿 @ 隨意窩 Xuite 相簿. Xuite Photo. [2020-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6).

书目

江晃荣. 不可思議外星人神祕檔案. ISBN 978-986-5954-51-2.


谢选骏指出:英国人吃饱了长的,造假麦田圈可能为了盈利,其动机和行为都类似于贩卖鸦片和殖民外国,不过说到这里,也许英国人的造假活动猖獗,并非吃饱了撑的,而还是为了吃饱才去造假的。但无论如何,英国人最会造假,却是真的。麦田怪圈就是如此真实。

谢选骏:疯狂的奥兰多激励生命

《疯狂的奥兰多》(Orlando Furioso)或译《疯狂的罗兰》)是西方骑士史诗乃至整个欧洲文学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作者是意大利的卢多维柯·阿里奥斯托(Ludovico Ariosto,1474-1533年),他是十六世纪意大利著名诗人。因父亲早逝,不得不放弃在文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