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1年4月23日星期五

谢选骏:中美之间的两百倍差距



《从嫦娥月球“挖土” 看美中太空竞争》(VOA 许宁 2020年11月30日)报道:


2020年11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在中国海南省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发射台附近飘扬,技术人员正在为嫦娥五号探测器的发射工作做准备。


中国探月工程的嫦娥五号探测器11月24日搭乘长征火箭升空后,目前(11月30日)实现在月球附近组合体分离,中国离成为第三个从月球获取地质样本的国家的目标更进一步。与此同时,美国宇航员是否能在中国载人登月前重返月球,还是一个未知数。


嫦娥五号探测器月球着陆在即


此次发射的嫦娥五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四部分组成。据中国官方的新华社报道,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在11月30日凌晨成功分离。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将继续在环月轨道上飞行。如果顺利,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将在月球着陆,目标是采集2公斤的月球土壤和岩石样本。


按计划,上升器将携带封装好的样本回到月球轨道、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由返回器携带样本,轨道器携带返回器返回地球。在进入地球轨道后,返回器与轨道器分离,独自返回地球,整个任务预计共需23天左右。


中国在2004年立项的嫦娥探月工程规划包括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步骤。嫦娥五号此次探月任务是无人月球探测阶段的最后一步。


分析认为,嫦娥五号无人探测任务的复杂度证明了中国航天能力的极大进步,这一任务一旦取得成功,将为未来的载人登月和建造基地目标提供助力。


印度防务问题专家、目前居住在美国的太空政策与地缘政治学者南拉塔·戈斯瓦米(Namrata Goswami)对美国之音说,嫦娥五号将让中国“提高对轨道交会和对接技术的理解,特别是在他们计划人类登月的这一关头。”


两公斤月球样本的价值


中国很早就表示出对自主获取月球地质样本的浓厚兴趣。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2002年对英国广播公司BBC表示,中国探月的目标之一是获取并研究月球样本,将通过使用无人航天器取得这一目标。他在那次采访中还表达了对月球上矿物资源的兴趣。


“中国目前正在追赶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国防预算分析项目和太空安全项目总监托德·哈里森(Todd Harrison)对美国之音说:“美国不仅对月球进行了探测,还把人类送上月球并返回地球,还带回了月球岩石的样本。中国在这方面正在追赶,但他们仍然没有达到美国在空间技术方面的水平。”


1969年至1972年期间,美国通过阿波罗载人飞船7次载人登月任务(6次成功)一共带回382公斤的月球土壤。除美国外,前苏联在1970年至1976年间用无人探测器从月球取回301克的月壤样本。


按计划,嫦娥五号将在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风暴洋北部的吕姆克山(Mons Rümker)附近着陆,这是人类之前未曾造访的区域。CSIS的哈里森说:“从月球上更多不同的地方采集样本将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了解月球上的资源,未来开采这些资源可能可以带来一些经济价值。”


水冰?氦-3?稀土?月球资源有多少?


月球资源的早期探测结果给人们带来许多憧憬。例如,美国航天局(NASA)现任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Jim Bridenstine)去年7月曾表示,从月球采集稀土金属将在本世纪成为可能。


布里登斯廷在一次采访中说:“月球上可能有成吨的铂系金属、稀土金属,它们在地球上的价值极高。”


美国80%以上的稀土进口来自中国。一些稀土金属是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电池、军事装备制造中不可或缺的原料组成部分,因此被视为具有战略意义。


分析认为,月球“采矿”近期还不具可行性,但月球上存在的水冰可能可以推进人类对太空的进一步探索。


“最初可能要在月球表面寻找的最重要的物质是水冰——也就是月球表面下土壤中冻结的水,或隐藏在陨石坑中阳光照射不到的永久阴影下的的水冰,这将是最重要的。”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哈里森说:“因为你可以把水转化成火箭燃料,为返回地球或前往太空的其他地方提供动力,也可以用来在月球上维持生命。”


专家说,许多国家和私营部门的战略设想都认为,月球的重力水平非常低,从月球发射火箭比从地球发射要更节能。


哈里森说,在他来看,稀土并不是月球资源中可能的开采重点,但月球上存在的某些金属资源可能成为人类未来建立太空根据地的材料。


“人们更感兴趣的月球金属是可以用来建造太空结构的东西,无论是在月球上建造用于居住或其他科学任务的结构,还是可以从月球表面开采并带回地球轨道、然后在地球周围的太空中建造建筑的材料。所以要在月球上寻找的是铝、钛等其他可以加工成某些结构的金属。”哈里森说。


另一种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月球资源是可用于核聚变燃料的氦-3。氦-3在地球上储量稀少,而据早期的月球探测结果估计,月球浅层的氦-3含量可能多达上百万吨。


太空政策学者戈斯瓦米说:“核聚变就是未来,因为如果你想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从地球到火星,月球上可能开采的矿物之一氦-3将能够支持这样的核聚变。”


她还说:“月球正面有一些区域被认为富含氦-3、铁矿石和硅等,硅对建造太空太阳能卫星至关重要??中国的目标不仅是要用机器人登陆月球和返回地球,而且还要建立无人研究站,然后进行人类登月。”


“如果你能发展出即使使用机器人也能开采矿物的能力,这本身对从事这项工作的国家将是极其有益的。”她说。


美国能否在中国登月前重返月球?


尽管中国与美国的太空优势地位目前还有一定距离,但专家认为中国的探月工程正在稳步取得进展,可能在未来演化成具有军事战略用途的太空力量。


戈斯瓦米说,如果一个国家获取在月球轨道使用太空武器的能力,这将带来居高临下的军事战略优势。


她说:“从军事角度来看,如果你在月球轨道上,你可以俯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可以让这些卫星‘失明’或瘫痪。”


不过,美国政府的重返月球项目可能因政权更迭而“失宠”。美国总统特朗普去年表示,希望NASA在2024年以前再次将美国宇航员送到月球。不过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个期限目标难以实现。


哈里森说:“我认为2024年这个最后期限一直是一个很难达到的目标。现在还不清楚国会是否真的会采纳这一时间表,尽快向美国宇航局提供资金,从而满足2024年的最后期限目标。所以我认为,载人任务很有可能将被推迟。”


当选总统乔·拜登是否会继续支持登月目前还不明朗。分析认为,拜登政府将把美国航天局的科研重点放在对地球的观测研究,例如气候变化问题,美国航天员重返月球不是会不会延后的问题、而是延期多久的问题。


哈里森说:“如果这一延迟不仅仅是几年,从长远来看,这可能会阻碍项目的发展,使其停滞不前,失去支持,并导致在接下来多年年被接连推迟。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很可能有时间推进他们的载人登月任务,并在美国能够返回月球之前将人类送上月球。但如果拜登政府坚持这一(登月)计划,只建议推迟一到两年,那么我认为这个计划可能建立起足够的动力,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中国已经拟出了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的初步日程。中国把2030年作为载人登月的目标,同时计划2021年至2030年间建立一个基本型的月球科研站,并在2036年至2045年间建成综合型、可供人类驻留的月球基地。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哈里森说,美国航天局的工作重点应该着眼于建立月球基地:“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工作是在月球上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存在,将它作为未来宇航员前往火星及更远地方的试验台和发射点。”


谢选骏指出:看来,取得了两公斤月壤的中共已经超过了取得301克月壤的苏联六倍之多,但是比起取得了382公斤月壤的美国,却有将近两百倍的差距。

2021年4月22日星期四

谢选骏:进化论是伪科学



《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的金星为何逆转,千古之谜》(2021-01-20 英雄悲歌)报道:


我们经常会说“今儿是怎么了,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句话,还有打赌或者赌气时说:要是怎么怎么样,太阳就打西边出来,意思就是说,太阳从西边出来,那是不可能的,太阳是绝对不会打西边出来的。那么,太阳真的是不能从西边出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过前提是,在地球上,太阳是不可能打西边出来的,但是太阳系中却有一个星球,站在它上面看,太阳还真是从西边出来的,然后落到东方去。


那么,这个星球上哪个呢?对,就是八大行星之一的金星!作为地球的姊妹星,又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金星是一颗很奇怪的星球,它有诸多的未解之谜,那么多的谜团到今天我们也没有解开。那么,金星到底有哪些与众不同呢?


金星与地球比较


金星是地球的姊妹星,从里向外数,它是第二颗行星,位于地球的内侧。从内向外,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人们常说,火星离地球最近,是地球的姊妹星。其实,这个观点是不对的,从平均距离来看,金星离地球更近,它才真真正正是地球的姊妹星。那人类为何舍近求远,不去探测更近一点的金星呢?那是因为金星上的自然环境太恶劣,根本就无法探测,即便是探测器也无法长期生存,更别提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了。


在金星上看地球


金星上的环境到底有多恶劣呢?首先,它与地球一样,是一颗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是类地行星),大小与比重与地球很接近,它拥有很浓厚的大气层,在四颗类地行星中,它的大气层是最浓厚的,不过几乎全是二氧化碳,生命根本就没法呼吸。其次,金星表面上的大气压竟然是地球的92倍,非常的恐怖,人到了上面会瞬间被压扁。金星上的温度平均达到了惊人的462摄氏度,即便是金属,在金星上也被熔化了。它是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比最靠近太阳的水星还要热!还有,金星上空覆盖着大量的硫酸云层,它也经常地下雨,不过下的腐蚀性极强的是“硫酸雨”。


宇宙中的金星


金星最奇特的一点,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公转问题了!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倒转”的行星。我们都知道,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自转方向除了金星外都是从西往东转的,而金星却例外,它是自东向西转。因此,站在金星上面,你看到的太阳是从西方升起,从东方落下。怎么样?是不是很“反人类”呢?至于它为何与其他七个姐妹不同,为什么非得要“倒着”转,至今也没有确凿的解释。最“权威”的答案就是,它在太阳系形成之初时是与其他行星一样的从西往东转,且转速很快,但有可能在某一天被某个小行星的一次无意中的相撞,瞬间就造成了它倒着转了,也就是说是宇宙大爆炸时,太阳与它的八个“护卫星”形成的一瞬间,金星是与其他行星一样的正转,但很久很久以前,被一颗小行星误打误撞地撞了一下,就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倒着转(我对这个答案持保留意见)。


金星的自转速度很慢,按其他行星的公转与自转速度规律,越靠近太阳,公转和自转速度就越快,这是因为越靠近太阳,受到的太阳引力越大,如果转的不快,就会被太阳捕获,从而消失。例如水星,它公转一周只要88天,也就是说,水星的一年只有88天,远低于地球的365天。但是,金星的自传速度却很慢,有多慢呢?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每小时1600公里,而金星只有每小时6.5公里,比地球慢得多。



金星是八大行星中唯一没有磁场的行星!它的轨道最接近圆形,偏心率最小,只有0.006811,可以忽略不计。金星的表面十分的干旱,岩石比地球上的岩石要坚硬得多。据探测器发现,金星的岩石中含有水,这证明它在几十亿年之前是有水的,后来被蒸发殆尽。金星上火山密布,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拥有火山数量最多的行星。金星上的大大小小的火山,超过10万座。金星也是八大行星中唯一没有卫星的行星。


金星自转


实际上,地球叫做水球是最合适的,它是一颗实实在在的水球,它被浩瀚的海洋所覆盖。俗话说三山六水一分田!地球是一颗表面上对比大量的海水的星球!当然,水,也是生命之源。而水星,却没有一点水,干旱无比。其实,水星叫铁星似乎更恰当!它就是由巨量的金属元素、尤其是铁元素组成的。而木星上并没有一棵树,也不存在星点的木头,不知道为何叫它木星?而土星上更没有土,它是一颗包裹着大量气体的类气行星。


金星的亮度很高,仅次于月球,是太阳系中除了太阳外第二亮的行星(月球是卫星)。有许多的奇特之处,有无数个未解之谜。在我国古代,金星被叫做太白(太白金星嘛!),又叫启明星,长庚星。在金星的众多的与众不同中,反转应该是最奇特的现象了!如果能站在金星上,你会发觉,太阳是从西方升起,从东方落下的!但太阳在天空中“走”得极慢,似乎不动,这是因为金星的自转速度非常慢的缘故。


近年来,人类都在扎堆的研究探测火星,却对地球内测得比火星还近的金星很冷漠,这是因为金星上的环境非常恶劣,人类在将来有可能登陆火星,但永远不可能登陆金星!金星与地球的大小、重量都很接近,但生存环境却天差地别,这就是宇宙的奇妙之处。实际上,太阳被称为恒星,是相对而言的,其实,宇宙中的一切都在运动。月球围着地球转动,地球带着月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太阳带着八大行星以及众多的小行星、行星带、卫星等围绕着银河系在转动,而银河系也不是固定不动的,它带着包括太阳系在内的海量的恒星系、行星系在围绕着宇宙转动。总之,宇宙中的一切都在不停地转动,一刻也不停。


太阳的形成很偶然,地球的形成更加的偶然。就像买彩票中奖一样,它是宇宙亿万次的变化中的一次绝对的偶然。目前的科技发展,人类还没有发现其他任何一个星球上有生命,但不排除浩渺无边的宇宙中就没有第二个“地球”。但直到今天,我们也没有探索到。所以,人类更加的幸运,在几十亿年的漫长岁月里,哪怕是一点点所谓的“误差”,也就不可能有太阳了,更不可能有地球了,也没有人类了,生命也无从谈起。科学家推算,地球已经46亿岁了,它的寿命是100亿岁左右,也就是说,地球正是年富力强的中年时期。我们是不是该善待给予我们美丽家园的地球呢?


从火星上看地球


地球是浩渺的宇宙中目前发现的唯一的存在生命的天体,它的形成是非常难得的,相当的具有巧合性。而生命的出现,人类的出现,更是亿万分之一中的不可能中的可能!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适中,再远一点或近一点都不行,地球含有大气层,更有生命赖以生存的氧气,地球不热不冷,温度适中。地球上的一天不长不短,刚刚好。地球自转的速度与公转的速度也刚刚好,再快一点或慢一点也不行。最关键的是,地球上有水!这是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第一要素!水和氧气,是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离不开的重要条件!


从月球上看地球


我们无休止地向地球索取!总归有一天,地球被榨干殆尽,环境被污染的不再适宜生存,到那时候,人类就要后悔莫及了!善待地球,用心呵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谢选骏指出:“太阳的形成很偶然,地球的形成更加的偶然。就像买彩票中奖一样,它是宇宙亿万次的变化中的一次绝对的偶然。目前的科技发展,人类还没有发现其他任何一个星球上有生命,但不排除浩渺无边的宇宙中就没有第二个‘地球’。但直到今天,我们也没有探索到。所以,人类更加的幸运,在几十亿年的漫长岁月里,哪怕是一点点所谓的‘误差’,也就不可能有太阳了,更不可能有地球了,也没有人类了,生命也无从谈起。”——太阳和地球如此偶然,依附在此的生命和人类就更是偶然中的偶然了!如此看来,进化论确实是伪科学——它以为生命的演化是必然的。真是岂有此理。生命和人类,其实是宇宙的奇迹。


2021年4月21日星期三

谢选骏:相对论自欺欺人



《人类命运早已确定,时间只是幻觉,爱因斯坦临终前说出真相》(2021-04-21 体育委员)报道:


  我第一次听说时间是幻觉,还以为这是要讲释迦牟尼勒,但没想到这句话竟然是爱因斯坦说的。爱因斯坦临死前亲笔写了这样一句话。对于我们这种信仰物理学的人来说,过去,现在,未来,这之间的区别只是一种顽固又持久的幻觉。这太毁三观了。但仔细想想时间究竟这个啥,好像真的没有人能说得清。五分钟和一个小时感觉不一样,难道这种感觉就是时间吗?科学家用各种物理公式来描述客观事件,然后告诉我们事件不会因为你的主观感受而改变。但这些物理公式里面都有时间这个参数,如果时间是一种感觉,那岂不是说物理公式也都是凭感觉来的。绕来绕去,只能承认时间是幻觉,虽然听起来有点荒唐,但现实中可能真的是这个样子。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时间背后的故事。1986年,科学家深入亚马逊丛林,发现了一个没有时间的部落。这个部落叫做阿蒙达瓦,部落里所有人都没有年龄,语言中也不存在年月日这种描述时间或者时间段的词汇。我们如果说这件事是去年发生的,是昨天发生的是后天将要发生的,他们是无法理解的。他们只理解白天黑夜,雨季,旱季这四个概念,他们经常改名字。比如,你弟弟出生了,你就把你的名字给你弟弟,你就获得了一个新的名字。这个名字就代表你的一个新的生活阶段开始了。


  假如我们的祖先没有虚构一个时间概念出来,我们会和阿蒙达瓦人一样,只知道白天吃饭,晚上睡觉,雨季生娃,汗迹打猎。昨天,现在,明天下周,这些虚构的词汇,我们也一样无法理解。还有一个经典的案例,那就是nba的球星穆大叔,他到底有多大?这绝对是一个永恒的谜团。他来自一个没有年龄概念的非洲部落,你会在你出生的时候选一棵树在上面砍一刀,然后这个树就代表你了。当你去世的时候,不如你再把这棵树砍倒,露出里面的年轮,这些年轮就是你的墓志铭,证明你来过这个世界活了这么久。穆大叔离开非洲的时候,他的那棵树早就因为战乱不见了,所以他一直不知道自己多大。1991年参加选秀的时候,官方说他25岁,但从照片上看他明显比一般人要老很多。球迷们都会说鬼知让木大叔是从20几岁打到了40几岁,还是从40几岁打到了60几岁?看来人类并不是天生就理解时间。但我们一直没有发现时间有什么不对劲。就连牛顿这种天神级的科学家也没有发现,他也认为时间是绝对的,是一个一直在以某种恒定的速度流淌的宇宙法则,只到100多年前,情况终于发生了变化。  


  时间回到1902年, 一个小伙被介绍到瑞士专利局势上班,当时有一种叫做同步时间的发明概念非常火。小伙一天之内就能看到几十种同步时间的脑洞发明。有人用连杆,有人准备用无线电,甚至有人要开一家专门负责帮人对时的钟表店。让雇员每天早上拿着对好时间的手表,但最早的火车前往欧洲各地运送时间。其实这些发明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欧洲各地的钟表都保持同一个时间。


  当时火车已经非常发达了,但是时间始终无法同步,比如巴黎到日内瓦的火车去的时候一路上都是按照巴黎的时间来卖票发车,回来的时候了,就得按照日内瓦的时间来卖票发车,旅客们直接就混乱了,经常按照自己的钟 表跑过去,火车早就开跑了。这都是小子,要是城市之间的调度员也没有统一好时间,那就会发生火车相撞的惨案。小伙就这样天天与各种有关时间的发明打交道,一干就干了三年,他突然意识到时间是一种幻觉。


  这天是1905年5月23日,而这个小伙正是爱因斯坦。这天上班的路上,他经过市中心的钟楼。听到了整点的钟声,他突然想到,如果自己以光速离开这个钟楼,那身后的钟会怎么计时呢?显然,钟反射的光也是按照光速前进的,所以他追不上爱因斯坦,这样爱因斯坦就会一直看到他离开钟楼那一瞬间的时刻。但是他自己手上的手表仍然在继续计时,他的时间并没有停止,想到这里,爱因斯坦立刻想通了一个物理悬案。这个悬案叫做光速不变,本来,物理学中所有的速度都是可以变的,比如我们站在地上去抓一颗子弹,手会被打穿。如果站在一架高速飞行的飞机上去抓子弹呢,没准你能抓住他。这是因为子弹在飞,飞机也在飞,两个速度相同的时候,子弹就相对于飞机静止了。按照常理光速也应该是一样的道理。


  有一次两个科学家就决定用地球来模拟飞机光速,来模拟子弹,检测一下这个想法。我们已经知道了地球是在绕着太阳高速旋转的,这个旋转的速度大概是每秒30公里。那么在地球上测量迎面撞向地球的光,和在后面追赶地球的光,他们到达的时间应该是不同的。看结果怎么测这个到达时间都相同,测了几十年,做了无数次实验,结果都没有改变。这就相当,如果站着不动测光速后,在高速飞行的飞机上测光速光的速度竟然没有发生变化。这太诡异了,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直到爱因斯坦在钟楼前顿悟了。他说,我们测量的光速不变其实是因为时间可变。为什么同时到达,是因为追赶地球的那个光,他的时间膨胀了,他的一秒钟变得更长了,时间应该被叫做时空。当你在空间上运动了你就代表你在时间上也运动了。比如,你朝我走过来,你感觉你的时间没有任何变化,但在我看来,你的时间变慢了,声音变慢了,动作也变慢了。直到你站住不动,我们的时间才同步你看我,我看你才是一样快。


  怎么理解这种反直觉的结论呢?这个叫做布莱恩格林的物理学家继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按照爱因斯坦的时空观,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思维失控的块状宇宙,在这个宇宙模型当中。每一个横切面都代表整个宇宙的三维空间,下一个前面就是这个三维宇宙的未来一瞬间。上一个切面,则是它的过去一瞬间,就像一个快门,我们理解中的现在,这一时刻可能同时包含在办公室的时钟指到了十二点,老猫从窗台上跳了下来,1000公里外的鸽子从广场上飞起来了,38万公里外的月球被陨石撞击了,100光年外的某颗恒星爆炸,等等等等,这些事件都同时发生在一个前面上,也就是一个三维宇宙当中,而这一时刻之后的所有切片,都是早就已经存在了。


  就像一部放映机,宇宙继续放映。从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到银河系形成,再到45亿年前地球诞生,恐龙灭绝一直到今天。我们每时每刻都已经在这个块状宇宙当中被注定了,未来,现在,过去都是前面而已,没有区别。而时间流淌过去消失未来一一展开,这只是我们的幻觉。回到过去,看到未来,这都是很容易实现的情景,只需要在空间中移动,时间也就移动了。比如宇宙这里有一个外星人,在他100光年外的地球上还有另一个地球人。现在他们都坐着不动,他们的时间是相同的。因此他们就在同一个切片上。但如果这个外星人骑上他的自行车,开始向远离地球的方向移动,那么他的移动将减慢时间的流动。这个时候,他们的时间就不再相同了。这也就意味着你把切片的切刀倾斜了。虽然只倾斜了一点点,但被放大到100亿光年的空间尺度上以后,外星人将看到这个地球人的过去好几百年。这个时候,外星人会认为地球上正在发生几百年以前的事情。外星人会看到小时候的那个地球人,会看到地球人正在登月,正在爆发战争等等的历史切片。但是当外星人调转车头开始向着地球移动,那么这个切片又向未来倾斜了。这个时候,外星人看到的地球是几百年以后的样子。


  在理论上,这些正的斜的穿越时空的切片都是合理的,但在现实中我们只感觉到现在。我们觉得过去的时空消失了,未来的时空还没有出现。而事实上,过去,未来其实都和现在是一样真实一样存在的。好吧,故事发展到这里,已经不是时间是不是幻觉的问题了,而是整个宇宙都是一块宿命的面包。时间幻像,宇宙宿命,这简直就和释迦牟尼在说故事一样。真希望爱因斯坦搞错了,真的有点难以接受这块宿命宇宙的面包,但现实爱因斯坦好像真的没错。时间来到1971年两个物理学家为两只原子钟购买了机票。当把原子钟带上了飞机,这是当时最精准的时钟,运行2000万年误差不会超过一秒。如果爱因斯坦理论没有错,那么这两台原子钟在天上飞起圈以后会和地面上的原子钟 产生时差。这个时差就证明飞行的过程让时间变慢了,果然落地后两台原子钟慢了4/10亿秒。


  初代的gps卫星上天的时候定位精度只有1000米左右。但现在卫星还是那个卫星,原理还是那个原理,为什么定位进度会提高到一米了?其实影响定位最大的因素就是时间,只要时间足够准确,定位将无限准确。卫星定位的原理大概是这样的,你手机里有一个gps芯片,它会向外释放一段电磁波,电磁波也是一种光,也按光速飞行。这段电磁波中只有一个信号,那就是他现在的时间,然后天上有一个卫星接收到了这个信号。卫星也产生一个信息,这个信息是卫星接收到信号的时间。两个时间相减再除以光束就是芯片离卫星的距离,卫星的轨道已知,那芯片的第一个位置也就确定了。同时,第二第三第四颗卫星也在重复这个过程,芯片的第二第三第四个位置也就被确定下来。所有的位置画圆相交,就得到了百分之百精确的芯片位置。理论上,如果每一个卫星里都有一个极其准确的原子钟,芯片也在地面上被一个极其准确的原子钟授时,那这样不会产生偏差,那误差从哪里来呢。果然,科学家们按照爱因斯坦的时空公式校准过gps算法以后,精确度马上从1000米提升到了一米。  


  2016年天空二号实验飞船上已有几台中国研发的能源冷原子钟。据说,这些冷原子钟已经可以精确到从宇宙大爆炸到现在138亿年,误差不超过一秒。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中国的北斗定位系统可以精确到毫米级别。可能就在明年后年,即使是到了重庆那种魔幻的3D城市,导航也能知道你在第几层的高架上面,想想都觉得有点恐怖啊。爱因斯坦果然神通广大。


  爱因斯坦推测,如果有一个天体,他的引力足够大,大到连光都被他吸出了,逃不出来了。那么这个天体里面时间就禁止了,天体外面越接近它时间越慢,这个天体就叫做黑洞。1915年,爱因斯坦通过计算预测了黑洞的样子,但现实当中没有人见过黑洞,黑洞的样子只是一个理论预测。究竟什么时候人类才能拍摄到一个黑洞呢?


  直到2019年,人类首次拍到了一张黑洞的照片,果然又和爱因斯坦预测的一模一样,看来爱因斯坦又对了。NSNA有两个的宇航员斯科特凯里和马克凯里,他们是一对同卵双胞胎,拥有一样的基因主。NSNA让斯科特去太空中住了一年,马克留在地球上,然后分析他们的基因主变化。大家有没有觉得斯科特明显兵马克看上去要年轻呢?这会不会是速度变快,时间变慢的最直观表现呢?果然,拿着分析哥俩的基因以后发现斯科特的端粒明显变长了,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个结构。普通情况下的年纪越大,端粒会越短。但是在返回地球两天以后,斯科特的端粒恢复到了正常长度。紧接着斯科特的体内分之93的基因都恢复到了正常,但还有百分之七的基因发生了永久性的变异。


  如果爱因斯坦全对了,那一定存在一个放映机,是他在控制宇宙不可逆地向前播放。但我们从物理理论中找不到这个放映机的任何线索,竟然放映机不存在,是不是可以证明爱因斯坦不对了?恰恰相反,这反而更进一步证明爱因斯坦的正确,因为放映机极可能就是我们的大脑,是我们主观感受中的一个机制。正是这个机制让我们感觉时间在流淌,宇宙在向前播放。其实宇宙并没有播放,所有的前面都静静地躺在那里,过去,现在,未来没有区别,大脑的幻觉让我们觉得时间在流淌。为什么会有这种幻觉了?要是能用某种方法让这种幻觉停止了,那不就是所谓的超越过去现在未来三时的智慧吗?


  故事回到最开始的那句话,1955年3月,爱因斯坦写下他的时候,他非常的悲伤,因为他的好朋友贝索刚刚去世了。当年正是贝索把黑斯坦介绍了专利局去工作的。爱因斯坦把这封信寄给贝索的儿子,他相信时间是幻觉,贝索的去世是注定的。紧接着一个月以后,4月18日,爱因斯坦也从宇宙切片上消失了。但是他告诉我们,一切都是注定的,我们每个人都在三十八亿年前宇宙大爆炸的那一瞬间都已经死亡了。或者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还没有出生。无数个切片就在那,时间只是幻觉,宇宙早已注定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谢选骏指出:爱因斯坦既然知道时间是一种主观感觉,那么他的相对论就是自欺欺人的了。相对论为何自欺欺人?因为象龟仑已经沦为绝对论了!爱因斯坦为何要把相对论变成绝对论呢?因为他要混饭吃。由此可见,相对论的自欺欺人,就源于爱因斯坦的要饭吃。

谢选骏:卡尔·萨根的草率结论



网文《卡尔·萨根》报道:


卡尔·爱德华·萨根(英语:Carl Edward Sagan,1934年11月9日-1996年12月20日),著名美国天文学家、天体物理学家、宇宙学家、科幻小说及科普作家,亦是行星学会的成立者。萨根收集了发送到太空的第一批物理信息:旅行者金唱片。萨根提出了现在公认的假说:金星表面的高温可以归因于温室效应。


萨根发表了600多篇论文和文章,并且是20多本书的作者,合著者或编辑。1980年的电视系列节目《宇宙:个人游记》在60个国家中至少有5亿人观看过,是美国公共电视台上收视率最高的系列节目(1990年被《The Civil War》剧集超过)。配套发行的同名书籍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籍第一名70周,也是英国最畅销的科普书籍之一。


萨根提倡怀疑精神和科学方法,他是研究天文生物学的先驱,也是搜寻地外智慧生物项目(SETI)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康奈尔大学担任天文学教授,在那里他领导了行星科学实验室。


小行星2709、火星上的一个撞击坑以他的名字命名。



科学研究与科普作品

萨根担任行星研究专业刊物《伊卡洛斯(Icarus)》的技术总监和编辑达12年。


生病期间撰写的《魔鬼出没的世界(The Demon-Haunted World)》是分析批判伪科学的科普作品。他著有著名的科幻小说《接触(Contact)》,1997年罗拔·湛米基斯以小说为蓝本拍摄了同名的电影,并获得1998年雨果奖。


科普著作《伊甸园的龙——人类智力演化的推测(The Dragons of Eden: Speculations on the Evolution of human Intelligence)》获得普利策奖。 《预约新宇宙:为人类寻找新天地(Pale Blue Dot: A Vision of the Human Future in Space)》被纽约时报评选为1995年最值得注意的书籍之一,有声书则获得格莱美奖提名,并被出版者周刊评选为两本年度最佳有声书之一。他是《无人曾想过的道路——核冬天和武器竞赛的终结(A Path Where No Man Thought: Nuclear Winter and the End of the Arms Race)》的合著者,综合阐述了核冬天现象。


《布鲁卡的脑——对科学妄想的批判(Broca's Brain: Reflections on the Romance of Science)》、《彗星(Comet)》等科普书籍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生活背景/幼年家庭

萨根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一个俄罗斯移民的犹太家庭出生。他的父亲萨姆·萨根是一家制衣厂的裁衣工,而他的母亲雷切尔·莫利·格鲁伯是一位家庭妇女。萨根的名“Carl”来自雷切尔的生母Chaiya Clara。 尽管在这样看来没有什么文化氛围的家庭出生,萨根小时候还是受到了良好的科学教育。


在1939年的时候,父母曾将卡尔带去参观纽约世界博览会,并给年轻的卡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如此,父母还让卡尔了解到,既要具有怀疑精神,又要保持求知欲望。


幼年的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萨根拥有了良好的科学素养。


婚姻

萨根一共结婚三次:第一次是1957年与著名生物学家琳·马古利斯(生多里昂·萨根和杰里米·萨根),1968年与艺术家琳达·萨尔茨曼(生尼克·萨根),1981年与作家安·德鲁彦(生萨沙和萨姆)。


大麻使用

萨根还使用大麻。虽然他从来没有公开承认,但在一本1971年的书Marihuana Reconsidered中,用“X先生”的匿名写了一篇有关文章,提到大麻激发了他很多工作的灵感。萨根去世后,该书的编辑者把此事告诉了萨根的传记作家,1999年出版的传记由此激起了媒体注意。


教育和科学生涯

萨根1951年从新泽西的Rahway高中毕业,来到芝加哥大学。他在那里加入了赖尔森天文学社,获得艺术本科学位(1954年)、物理学本科(1955年)和硕士学位(1956年),以及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1960年)。


在本科期间,萨根曾在遗传学家赫尔曼·约瑟夫·马勒的实验室工作过。


1960至1962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米勒研究员(Miller Fellow)。1962年至1968年,在马萨诸塞州剑桥的史密松天文物理台工作。1968年后,萨根结束了在哈佛大学的研究和讲学,迁移到纽约州的康奈尔大学。1971年成为终身教授,领导行星研究实验室。1972年至1981年,萨根是康奈尔大学无线电物理学和空间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1968年至1979年还是行星科学期刊伊卡洛斯的总编辑。


萨根从一开始就参与了美国的太空计划。50年代起他就成为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顾问,其中一项工作是在阿波罗项目的宇航员飞往月球之前向其提供任务简报。


萨根对许多探索太阳系的航天器项目都有贡献,如为探险队安排实验。


他构思了一个向太阳系外发射携带通用信息的航天器的想法,希望地外智慧生命能够收到并解读人类发出的通用信息。他在1972年发射的太空探测器先锋10号上安装了一块金质的蚀刻铭牌。次年发射的先锋11号上也携带了一块同样的复制品。之后他不断改进,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号上携带的是一张旅行者金唱片。


萨根还经常质疑用于航天飞机和空间站的拨款,认为为这些项目牺牲了其他航天机器的发展。


1980年他和Bruce Murray,Louis Friedman在加州帕萨迪纳成立行星学会推动行星科学与天文生物学研究[10]。


萨根在康奈尔大学教授批判思维的课程,每年有数百名学生申请这门课程,但最终每学期只能有20人左右能够听课。1996年,萨根因一种罕见的骨髓癌逝世后,这门课程随即中止,2000年时由耶范特·特奇安(Yervant Terzian)博士恢复。


科学成就

卡尔·萨根的主要贡献在于对金星表面高温的研究。在60年代初期,无人确知行星表面的基本情况,萨根列举出了所有的可能情况,并在时代-生活出版社出版的《行星》一书中进行了详述。他认为金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是怡人的天堂,反倒是干燥而高温的。他研究了金星散发的无线电波,断定其表面温度为500°C。作为美国航空航天局火箭技术试验室的访问学者,萨根参与了考察金星的“水手一号”项目的设计和管理。1962年的水手二号确认了他对金星表面情况的论断。


萨根首次提出土星的卫星泰坦(土卫六)表面有液态有机物和木星的卫星欧罗巴(木卫二)地下有海洋的猜想。于是欧罗巴被认为可能适合生命居住。之后伽利略号航天器间接确认欧罗巴地表下有水。


萨根协助破解了泰坦红霾的谜团,指出红霾的成因是不断有复杂有机分子降落在卫星泰坦的表面。


他还研究了金星和木星如火星一般四季交替的大气。他证实金星的大气温度和气压都很高。他觉察到人类活动可能因为温室效应正导致全球暖化的危险,将之与金星上自然形成高温、不适宜生命的环境做类比。


萨根与康奈尔的同事爱德温·欧内斯特·萨尔皮特推测木星存在生命,靠富含有机分子的行星大气生存。


大多数人猜测火星表面的颜色变化是由季节或植物引起,萨根在研究之后断定原因是行星表面的沙尘暴。


萨根最知名的还是对地外生命的研究,包括在辐射条件下由基本的化学物质产生氨基酸的试验。


荣誉

1994年他因为“对将科学用于公共福利事业的卓越贡献”而获得国家科学院的最高奖项:公共福利奖(Public Welfare Medal)。


此外,他获得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特殊科学成就和卓越公众服务奖及阿波罗成就奖(Apollo Achievement Award),美国太空航行学会(American Astronautical Society)John F. Astronautics奖、天文协会(Astronomical Society)马瑟斯基奖、苏联太空人联盟(Soviet Cosmonauts Federation)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奖及二十二个国家所授予的荣誉学位。


科学观点

70年代初期,萨根首次出现在《今夜秀》(The Tonight Show)节目,和John Carson介绍天文的奇观和理论以及关于生命的起源给数百万观众。


萨根有时候被称为“有知识的苍蝇”,科学界的同行轻视他,认为他所做的太过夸耀而没有足够内涵。而萨根认为科学发展依赖大众的金钱,假如公众不了解科学,要如何去支持它。


萨根是搜寻地外生命的积极支持者。他强烈要求科学团体监控地外无线电信号,分析智慧生命特征。在他的努力下,1982年《科学》杂志上发表了SETI项目的请愿宣传,包括7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70名科学家签字支持,使得这个备受争议的领域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萨根帮助弗兰克·德雷克博士设计了阿雷西波无线电波讯号,1974年11月16日通过阿雷西波无线电波望远镜向外太空(M13星团,距地球约2.5万光年)发射,期望向地外生命提供地球的信息(二进制的电波)。


在冷战高峰时期,萨根建立气象模型说明全球核战可能导致地球生态失衡,和其他科学家一起提出了“核冬天”的假说。


萨根在晚年主张建立组织搜索对可能撞击地球的近地天体。有人建议使用核武器改变近地天体的轨迹以防止其撞击地球,萨根则指出人类将面临的两难境地:如果有能力让小行星远离地球,我们也有能力让它们偏向地球——毁灭性的末日武器对人类而言本身就是一种可怕的邪恶力量。


萨根曾提出过一段话,就是“特别的主张要有特别的证据”(extraordinary claims require extraordinary evidence),这段话后来被称作萨根标准。


教育背景

艾萨克·阿西莫夫说生平只遇过两个人比他更为聪明,萨根是其中之一,另一个则是计算机科学家马文·闵斯基。


萨根与不明飞行物及外星人

萨根在《魔鬼出没的世界》一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大众对不明飞行物与外星人的狂热。 萨根认为,对于这一类没有明确证据的事物,不存在相信与否的问题,一切的推测与结论都应基于事实证据。 他在本书中提到,经常被问起“你相信有外星智慧吗”之类的问题,而他的回答都是,宇宙中存在大量的生命分子,如果没有才令人惊讶。尽管如此,却仍然被追问到底是相信与否。


卡尔·萨根批评艾利希·冯·丹尼肯的著作、观点及说法让许多人信以为真,误人子弟。


谢选骏指出:卡尔·萨根声名卓著,但是让人“永垂不朽”的,可能还是那个“暗淡蓝点”——


这是从40亿英里外的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可见地球只是太阳光束上的一个小点而已。


《暗淡蓝点》、《苍蓝小点》或译为《淡蓝小点》(英语:Pale Blue Dot),是一张由旅行者1号拍摄的著名地球照片之一,显示了地球悬浮在太阳系漆黑的背景中。亦由这张照片使卡尔·萨根得到灵感,写成了《暗淡蓝点:展望人类的太空家园》(Pale Blue Dot: A Vision of the Human Future in Space)。


照片本身

在1990年2月14日,正当时旅行者1号太空船刚完成其首要任务之际,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出指令指示太空船向后看以拍摄它所探访过的行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最终从这个动作中编译出60帧照片,辑成了一幅太阳系全家福。当中一张照片刚好把地球摄于镜内。地球在这张从40亿英里外(64亿公里外)拍摄的照片中,只是在粒状照片里的一个渺小“暗淡蓝点”。照片使用了一台窄角度的相机于黄道之上32°拍摄,并使用了蓝色、绿色和紫色的滤光镜。因为相对于阔角度相机来说,窄角度相机可用来拍摄在值得研究的地点上的一些微细特征。当中地球的大小只占整张照片的0.12像素。照片中的色彩条纹是阳光在镜头里产生的光斑所致。


萨根说,从阿波罗8号任务里拍摄得到的著名地球上升(或称地出)照片,可看到整个地球从月球上方冒出,驱使人类退后一步看到地球其实只是这个浩瀚宇宙的一个角落。为了更加体现这一点,萨根说是他推动了让旅行者在这个太阳系边缘的优越位置拍摄一张地球的照片。而且太过靠近太阳的话会损害太空船上的光学镜头。旅行者亦曾替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拍了类似的照片,构成了一幅太阳系全家福。而水星因为太过接近太阳而没被拍摄,火星就因为太阳光线影响了太空船上的镜头而拍不到。


在1996年5月11日的一个学位颁授典礼上,萨根博士透露了从这张照片得到的深层启示。而他的学生,现今的美国天文学家奈尔·德葛拉司·泰森也在其接续当初萨根《宇宙》的纪录片《宇宙时空之旅》中引用了这段话:“再来看一眼这个小点。就在这里。这就是家。这就是我们。在这个小点上,每一个你爱的人,每一个你认识的人,每一个你听说过的人,每一个人,无论他是谁,都曾经生活过。我们所有的快乐和挣扎,数以千万自傲的宗教信仰、思想体系观念意识,以及经济学原理教义,每一个猎人或征服者,每一位勇士或是懦夫,每一个文明的缔造者或摧毁者,每一位君王或农夫,每一对陷入爱河的年轻伴侣,每一位为人父母者,所有充满希望的小孩,发明家或探险者,每一位灵魂导师,每一个腐败的政客,每一个所谓的‘超级巨星’,每一个所谓的‘最伟大领袖’,每一位我们人类史上的圣人或是罪人……我们的一切一切,全部都存在于这样一粒悬浮在一束阳光中的尘埃上。

地球,只是浩瀚宇宙竞技场上一个小小的舞台。想那鲜血流淌成的河流,仍由那些帝王将相挥洒。所以他们的胜利与荣耀,可以让他们成为这样一颗小小点的某一区间上,瞬间而逝的主人。想想有些永无止境的残暴,竟然就发生在这个小点上某个角落里的一群人、与几乎分不出任何区别的同样这一个小点上的另一个角落的另一群人之间。他们之间的误解能有多频繁,他们之间想灭掉对方的愿望能有多迫切,他们之间互相的仇恨能有多炙烈。

我们的故作深沉,我们想象出来的自我重要性,我们以为自己在宇宙里有什么特权的错觉,一直被这颗发着微弱蓝光的小点挑战着。我们的这颗星球,是一粒孤孤单单的微尘,被包裹在宇宙浩瀚的黑暗中。在我们有限的认知里,在这一片浩瀚之中,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救助会从别处而来帮助我们救赎自己。


目前为止,地球是我们唯一所知有生命居住的世界。没有其他地方——至少是在不远的未来里,可供我们这一物种移民。造访是可以的,但尚不能常驻。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目前为止只有地球是我们的立足之地。


有人说,天文学是一门令人谦卑的、同时也是塑造性情的学问。也许没有什么能比从遥远太空拍摄到的我们微小世界的这张照片,更能展示人类的自负有多愚蠢。对我而言,这也是在提醒我们的责任所在:更和善的对待彼此,并维护和珍惜这颗暗蓝色的小点——这个我们目前所知唯一的家园。”


在艾伯特·高尔2006年的一套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中,也把这张“暗淡蓝点”照片置于片末。高尔以这张照片来强调停止全球暖化的迫切性,并改述了卡尔萨根博士的讯息:“这已是我们有的一切”。


谢选骏指出:卡尔·萨根说的太结论草率了——“在我们有限的认知里,在这一片浩瀚之中,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救助会从别处而来帮助我们救赎自己。”——卡尔·萨根如此草率结论之前没有想想,如果真的想他所说的“没有救赎”的话,如此渺小微尘怎么可能在宇宙之中悬挂了几十亿年之久呢?果然没几年他就死了。他死后他的墓志铭上还称之为“你是我们在黑暗中的蜡烛”,简直把他封神了。我也不知道这些人的脑子是怎么运作的。反正我是不信卡尔·萨根的草率结论的——你所看见的,不一定为真!


2021年4月20日星期二

谢选骏:蠢人不知深层政府



《托马斯·索维尔:在拜登之下 美国踏上了不归路》(转载自北美保守评论2021-04-20 采访人:CaniPaul1 /2021.04.15翻译:Esther Guo)报道:


【编者按】托马斯·索维尔(Thomas Sowell,1930年6月30日出生),是美国知名经济学家、社会理论家,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索威尔出生于北卡罗来纳州,在纽约哈莱姆区长大,17岁时因家境贫寒而从高中辍学,朝鲜战争期间加入海军陆战队服役。回到美国后,索威尔进入哈佛大学学习。195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195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68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索维尔将自己归为自由意志主义者。


索维尔曾在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多所大学担任教职。他还曾在城市研究所等智库工作。自1980年起,他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工作,目前担任罗斯和米尔顿·弗里德曼公共政策高级研究员。索维尔从自由意志主义保守派的角度进行写作,已写了三十多本书,他的作品被广泛选编。他是国家人文奖章获得者,他的创新学术成果融合了历史、经济和政治学。


本文是根据保守派YouTube频道CaniPaul1本月15日对91岁高龄的索维尔博士的采访录音的翻译。


主持人:你认为美国最伟大的日子完全结束了,无可逆转了吗? 


索维尔:没有什么是不可逆转的。但我认为,就像一个棒球队,即将开始在第九轮也就是最后一轮的比赛,仍然落后5分。我们还有机会赢得胜利。但是,不,我不会把付房租的钱押注在这场比赛的结果上。实际情况是与他们的想法相抵触的,而这些实际情况却被忽略或逃避开了,如此就造成了这个巨大的危险。


主持人:对我这一代人来说,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美国经济学家)那一代人的挑战意味着,为人民的自由权建立理智严谨的防卫。然后米尔顿·弗里德曼指着我说,你这一代人的挑战,是要保持你们的自由权。那我们一代人持守自由权的进程怎么样? 


索维尔:嗯,不好。我很高兴我现在已经是一把年纪了,原因之一是,这意味着我可能不会有太多时间看到发生在这个国家的事情,不管是内部或是在国际上造成的复杂并发性后果。


主持人:你认为你是一个自然悲观主义者吗? 


索维尔:不,但我觉得,我已经学习了很多。很多事情听起来好极了,但结果却很糟糕。这让我非常怀疑,尤其是有些人急不可耐地信口开河,却没仔细想想自己在讲什么。


主持人: 您觉得,在这个国家以及西方世界目前的前景,有什么会令您觉得高兴的呢? 


索维尔:我认为,如果选民有某种现实感,如果他们所关心的是更重大的问题,而不是某人的前妻说了什么之类的问题。


主持人:这么说,你对美国的民主没有潜在的信心? 


索维尔:我想,任何人观看了那些所谓的辩论会,都会发现很难有足够的信心。问题是那些名句通常不像它所说的那样好。你知道,如果普通公民对经济学的了解能与经济学家所理解的一样,他们就会知道,问题很少能在一分钟内得以解决。华府所做的大多数不合逻辑的事情,200年前在政治上是不可能的。 


主持人: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我的意思是,这只是关于选举出更多自由意志主义思想的政客吗?真的吗?那真的是我们可以改变事情的唯一方法吗? 


索维尔:不,我认为最主要的事情是,人们必须要自己明白事实。如果每个人都明白所有的事实,那么我想,会有一套完全不同的当选班子。公众彻底的轻信,跟随这样的人,相信这样的人,呃,而无视这些人实际上在做什么,以及他们的作为所造成的实际后果。公众跟随大流,听信那些悦耳动听的说辞,比如,希望和改变等。太多的人认为政治有点像娱乐一样的东西。比如,人们很开心,因为唐纳德·川普让他们感觉不错。 


我们举行选举并不是为了让人们感觉不错,而是为了找到能为数百万美国人们的生死和国家的未来负责任做决策的人。选举不只是为了社会参与,不只是为了发泄我们的情感,而是为了选出一些人,这些人能把我们和我们所爱的人,以及整个国家的命运都掌管好。 


我觉得他们出去投票就像选一个归乡的皇后似的,疯狂。我在专栏里忠告那些还没有机会研究这些事,并对此了解不多的人,他们最爱国的举动就是在选举日呆在家里,而不是凭着自己的异想天开或自己的情绪去投票,就像用国家的历史来赌博。这些人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照顾好,却听凭他人所说的或听得顺耳的话而进行投票。  


如果他们自己能察觉到,失去自由远比其他任何特定问题,都重要得多。奥巴马医保就是迈向失去自由的巨大一步。这正在以微小的但持续不断的方式发生着。我们在自己家里不能用我们想要的灯泡,我们不能用我们想要的那种冲水马桶,我们不能用我们想要的淋浴头洗澡,我们要按某些人决定的方式把垃圾分类,否则就不能把垃圾扔出去。我们非得这样做。这些事情慢慢累积着,其中许多事件都因太微小而显不出其个体所代表的显著意义。但总的来说,可以做个汇总,您就可以看到这个趋势。 


那些以为他们懂得更多的人,就是那些应该告诉我们该怎么做的人,他们是危险的,如果你不明白这点,那我不确定未来会怎样。


主持人:为什么会有这些最近发生的问题呢? 


索维尔:非常好的问题,因为约束这些问题发生的条件之一是公众的价值观。当公众的价值观不断遭受侵蚀——在学校、在新闻界、在其他地方。然后这些趋势会影响到更多事情和更多方面。 


对应得权益的心态。什么是应得权益?权利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一定要其他人会为您提供,而您所没有提供给自己的。那为什么其他人一定要供应给你,而你都不会为自己提供?


主持人:改述一句罗纳德·里根的话:“从现在起四年后我们国家会更好。(Four years from now will the country be better off)”【编者注:里根原话是:“Are you better off today than you were four years ago?(你今天的生活是否比四年前好?)”】


索维尔:这取决于他们明年十一月(编者注:2022中期选举)是否做决定以及他们的决定是什么。 


主持人:您认为会有机会吗? 


索维尔:我不知道。行了吧?


主持人:你知道我希望情况会乐观一些。 


索维尔:好吧,很幸运,他们认清了迈克尔·杜卡基斯(Michael Dukakus,1988年民主党提名总统候选人)因为他很虚伪。我认为,如果他们能认清拜登,他不仅虚伪,而且,显然是一个无能的人。所有这些就都可以扭转。 


但是这一切都取决于公众能否真的认清拜登。如果那没有发生,我们将会遇到很大的麻烦。就好像有人可以把泰坦尼克号的泄漏处堵上。那还会比较好的。


主持人:我引用您的话:“文明的崩溃不是只是更换统治者或新的统治者和新的机构,而是整个生活方式的破坏,以及在废墟中重建的痛苦尝试,有时候甚至是可悲的。这就是美国前进的方向吗?是的,我相信。” 引述完毕。无论我们遇到什么麻烦,我们仍然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啊,您怎么会说这样的话呢? 


索维尔:好吧,您知道这个描述就像1941年12月6日的美国(日本袭击美军珍珠港)。当我曾经质疑是否社会保障财政状况完好时,我说过,社会保障从来没有错过支付,从未有过一天的迟付或少付一美元,直到崩溃的时刻! 


我确实相信, 我们很可能会踏上不归路。我希望那永远不会发生,但是确实是有不可逆转这样的事情。在悠久的历史中,罗马帝国攻克了的许多问题,但其最终到了这一步,根本就无法继续下去了。而且,其中大部分并不是外族人从外部的攻击,而是是来自内部的。我认为拜登比希拉里具有更大的风险,因为首先他不聪明。我认为布局被设置好了,如果他进来,民主党占据参议院的大多数席位,我看不出在这一代人会有什么好转。我也相信,即使这个国家过去已经经受住了很多坏事,但确实有一个不可逆转的时刻,我怀疑那就是我们要被带到的时刻。 


当我看到人们在认真地讨论要废除警察,我的天哪,这简直是精神错乱。我认为,毫无疑问的是,今天还活着的人在某个早晨醒来,发现一些美国主要城市成了放射性的废墟。有时我告诉年轻人,我很高兴我现在已经到了这个岁数,因为我不会看到这一切将会如何结束。


主持人:如果这样的事发生的话,你该怎么办? 


索维尔:你会按照你所能发现的方法去做,在这些条件下你只能从经验中学习。但这有点像是说,当有人在被带到毒气室,生命即将终结时,你会给这人什么忠告呢?


主持人:嗯,汤姆,我在竭力想找个话题来结束节目,可我现在还没想到。 


索维尔:有一件好事:一些经济学家的陈述曾经被证实是错误的,那么你总是可以希望我的观点会被证明是错误的。


资料来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app=desktop&v=6GoJfNPxpJw&ab_channel=CaniPaul1


本刊评论:


我们很多自称保守派的朋友当中曾经又很多人相信“制度论”,即笃信美国开国先父们所设计的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的共和制,相信这个制度有能力纠正一切错误,确保美国的持续稳定和繁荣。但是索维尔博士显然对此表示怀疑。


索维尔博士不是一个基督徒,所以虽然以他的智慧看出美国现存的制度已经无力纠正美国目前出现的败坏,却无法确定地说:如果没有基督信仰的支撑,没有一个制度会是完美的、永存的。


尽管绝大多数美国开国的先父们是敬虔的基督徒,他们按照圣经的教训设计了美国的宪法,然而当美国的民众和政客们抛弃了信仰的时候,这个制度就成了放纵派(自由派)用来束缚保守派手脚的绳索,而他们却全然不受其制约。


2020年的大选清清楚楚地表明在深层政府利益集团的操纵下,三权分立已经彻底崩塌,沦为民主党一党专政的工具。虽然我们欣喜地看到佛州、德州等地共和党保守派们正在重整旗鼓,试图以地方立法杜绝选举舞弊,但是这对于联邦层面的崩塌依然于事无补。因此,我们对明年中期选举和2024的大选是否能够杜绝欺诈依然充满了忧虑。


谢选骏指出:蠢人不知深层政府乃是全球化的产物,是跨国公司行贿受贿的产物——所以,看看谁的钱多,谁就是深层政府的社会基础。至于敌基督的托马斯·索维尔等人,当他们被带到毒气室,生命即将终结时,我会给他们忠告——好好忏悔,祈求主的怜悯。


谢选骏:犹太教的慰安妇


《“性代理人”如何帮以色列伤兵康复》(2021-04-20 BBC)报道:


在许多国家“性替身疗法”(surrogate sex therapy)充满争议且未被广泛实施,争议是要雇用一个人充当患者的性伴侣。但在以色列,政府出资为那些受过重伤、需要性康复的士兵提供这种治疗。


以色列性治疗师罗尼特·阿洛尼(Ronit Aloni)的特拉维夫咨询室看起来和你想象的差不多。这里有一张舒适的小沙发供客户使用,还有她向客户做解释时需要用到的男女性生殖器图。

但在隔壁房间发生的事更令人惊讶,这里有一张沙发床和蜡烛。这里是性代理伴侣(也译:替身性伴侣)(surrogate partners)帮忙教导阿洛尼的一些客户建立亲密关系并最终发生性关系的场所。


“它看起来不像酒店。更像一栋房子,像一间公寓,”阿洛尼说。这里有一张床,一台CD机,和一个墙上还装饰着色情艺术品的浴室。


“通常性治疗都是夫妻治疗,如果没有伴侣,那就无法完成这个过程,”她继续说道,“男、女性代理人帮助扮演(治疗过程中所需的)夫妻角色。”


虽然批评者将其比作卖淫,但在以色列这种做法已被接受,以至于以色列从国家层面为性能力受影响的受伤士兵付费治疗。


“人们需要感觉到他们可以取悦别人,他们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得快乐,”拥有性康复博士学位的阿洛尼说,“人们来接受治疗,不是为了寻欢而来,治疗过程中没有任何类似于卖淫的地方。”她坚定地补充道。


接受“性替身疗法”治疗的A先生认为,“性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满足……我并非(大情圣)卡萨诺瓦,不是这个问题”。“另外85%的疗程都是(关于)亲密关系、触摸、给予、接受和沟通。这些是关于学习成为一个人和如何与其他人产生联结的方式。到建立包含性关系的两性关系时,治疗过程就结束了。”


希望被称为A先生的受访者表示,他是以色列国防部第一批为替身性疗法买单的士兵之一。约30年前,他还是一名预备役军人时,遭遇一场改变生活的事故。一次高空坠落使他腰部以下部位瘫痪,导致他无法像以前那样进行性生活。


“受伤后,我列了一个‘待做事项清单’”,他说。“我必须(能)自己洗澡,自己吃饭、穿衣,自己开车,独立做爱。”A先生已结婚并育有小孩,但他的妻子不愿意与医生和治疗师谈论性问题,所以她鼓励他向阿洛尼求助。


他分享阿洛尼如何在每次治疗前后向他和性代理人提供指导和反馈的情形。“从头开始:抚摸这里,抚摸那里,然后一步步,直到最后获得高潮。”他说。


A先生认为以色列为其每周的疗程付费是正确做法,就像为他的其它康复治疗付费一样。如今三个月的治疗费用为5400美元。“我的生活本意不是去找性代理人。但好吧,我受伤了,我想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康复。”他坐在轮椅上,穿着运动服,在去打乒乓球的路上说。


“我没有爱上我的性代理人。我结婚了,只是为了学习达到某个目标的技术。我把它当成一件很合理但又必须要做的事。”他指责西方对性的随意态度给“替身性治疗”带来误解。“性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对生活的满足感,”他说,“这并不意味着我风流成性,不是这样的。”


在阿洛尼的诊所里,不断有不同年龄和背景的人谨慎地拜访她。许多人因为亲密关系问题或焦虑或遭受过性虐待而难以拥有一段浪漫关系。其他人则有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


阿洛尼从她的职业生涯初期就特别关注残疾客户。她的几位近亲都有残疾,这其中包括她的飞行员父亲。一次飞机失事后,他脑部受伤。“我的一生都与那些不得不面对和克服不同残疾的人很亲近,”她说,“这些人都得到很好康复,所以我有非常乐观的态度。”


阿洛尼在纽约学习期间与一位从事残疾人工作的代理人关系密切。


当她在20世纪80年代末回到以色列时,她获得了犹太教祭司对使用性代理人的认可,并开始在一个农村社区的康复中心提供治疗。但犹太教祭司有一条规定:已婚男子或已婚女性不能做性代理人,阿洛尼一直遵循着这条规定。


随着时间推移,她赢得以色列当局支持。在她的诊所接受过替代性治疗的大约1000人中,有几十位是受伤的退伍军人。许多人有脑外伤或脊髓损伤,他们的治疗由国家资助。


阿洛尼认为,以色列以家庭为中心的文化及对武装部队的态度对她有利。大多数以色列人在18岁时就会被征召服兵役,他们可以作为预备役士兵一直服役到中年。“自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她说,“在以色列,每个人都认识受伤或死亡的人,大家都有积极的方法来补偿这些人。我们觉得对他们有义务。”


一位40岁左右的高个子男人正坐在以色列中部的一个花园里,他腿上盖着一条毯子。他是一名前预备役士兵,他的生活在2006年的黎巴嫩战争中被打碎。我们姑且称他为“大卫”,他无法说话或移动。他只能在职业治疗师的帮助下进行交流,如果她支撑着他的手臂,帮他拿笔,他就能在白板上写字。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刚从远东回来。我念过大学,当过酒吧老板。我以前喜欢运动,喜欢和朋友在一起。”大卫说。他所在的部队受到攻击,他的腿部和头部严重受伤,并住院三年。他说那段时间他失去了生存意志。


在职业治疗师建议进行替身性治疗后,情况才开始好转。


“刚开始进行替身性治疗时,我觉得自己像个什么都不是的失败者。在治疗中我开始觉得自己是个年轻又帅气的男人。”大卫说,“这是我受伤后第一次有这种感觉。它给我力量和希望。”


大卫明知道这段亲密关系必须结束,却还是选择开始。那么他是否有可能在感情上受伤?“最初对我来说很困难,因为我希望性代理人只属于我自己,”他说,“但我意识到,即使我们不是性伴侣,我们仍然是好朋友。而且它是值得的。这所有的都值得。它只是帮你重新建立自信。”


虽然通常规定性代理人和客户不能在治疗之外保持联系,但大卫和他的性代理人——一位化名为塞拉菲娜(Seraphina)的女性——得到了阿洛尼医生诊所的特别许可,他们治疗结束后可以保持联系。


自接受治疗以来,与大卫关系亲近的人说他们看到了他的转变。他一直专注于计划未来。虽然维持性生活仍非常困难,但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他已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外出,开始进行更多社交活动。


塞拉菲娜与阿洛尼的诊所合作做性代理人已逾十年。她身材苗条,留波波头,热情而又善于表达。


最近她出版一本描写其经历的书:《不止是性爱代理人》(More than a Sex Surrogate),出版商称其为“一本关于亲密关系、秘密和我们爱的方式的独特回忆录”。


和特拉维夫诊所的所有性代理伙伴一样,塞拉菲娜也有另一份工作。她的工作是在艺术领域。她说,出于利他主义的原因才担任这个角色。


“所有那些(表面)受苦的人,都有这些一直伴随他们的隐藏秘密,我真的想帮他们,因为我有能力,”她解释说。


“我对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性行为或使用我的身体或触摸我的身体的行为没有意见。而且这个主题和性对我很有吸引力。”


塞拉菲娜形容自己“就像导游”,带客户踏上一段她知道前路的旅程。


她已与大约40名客户合作过,其中包括另一名士兵,但她说,大卫的伤势严重给她带来独特挑战。她学会帮他写作,以便他们可以私下聊天。


“大卫是有史以来最极端的案例。这就像在沙漠中行走一样,你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她说。


“我必须非常非常有创意,因为他根本不能动。我移动他的身体,就像我想象的那样,如果他能移动的话。他能感受到身体有知觉,但不能移动它。他总是说:‘即使我什么也不说,她很清楚我想要什么’。这很让人受宠若惊。”


在做性代理人时,与塞拉菲娜交往过的男朋友们接受她的工作。但她认识的其他女性和男性为了个人伴侣或结婚云隐而不再做性代理人。


她解释说,在与客户亲密接触后向他们说再见是必要的,但可能很困难。


“我说这就像去度假一样。我们有机会在短时间内拥有一段美好关系,我们应该抓住还是放弃它?这是任何人都能拥有的最幸福的分手。分手理由很美好。我有时会哭,但同时我也很开心。”


“当听到有人谈恋爱、生小孩或结婚时,我无法想象自己的工作有多么幸福、激动和感恩。”


傍晚时分阿洛尼还在工作,在给一群来自欧洲和远在南美的性学家做在线讲座。她讲述了一些案例,并引用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性代理在治疗性问题上比经典的心理治疗更有效。她告诉他们:“那些已经和性代理人合作过的治疗师都表示会再做一次,这是最有趣的。”


随着现代外科手术能帮助更多重伤士兵存活下来,她相信替代性治疗可以得到更广泛应用。“如果不恢复一个人的自尊心,不恢复他们对自己是男人还是女人的看法,你就不能让他们康复。”她说。


“不能忽视生活中的这一部分。它非常重要和强大。它是我们人格的中心。而且不能只谈性。性是一种动态的东西,是我们和其他人之间(产生连结)必须(拥有的)东西。”


在阿洛尼看来,现代社会已对性形成不健康的态度。“我们知道如何拿性开玩笑,如何羞辱别人,如何对性爱非常保守或过于极端,”她说。“它从来没有被真正平衡过。从来没有以应有的方式融入生活,而性行为就是生活。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这是本性!”


谢选骏指出:犹太教的“性代理人”帮助以色列伤兵康复,其实就是日本鬼子的慰安妇制度——共产党的文工团基本上也是这个货色。这些军妓是在卖淫。但在犹太人的生意之下,那成了医学实验和治疗!谁说犹太教固守律法,我看犹太教与时俱进!

谢选骏:扬汤止沸的文明末路



《地球上的淡水是否会有用完的一天?》(BBC 2017年5月13日)报道:


当你打开一罐饮料时,不妨想想里面的水是从哪里来的。比如印度的可口可乐含有经过处理的雨水,而马尔代夫的饮料中可能含有被处理过的海水。这些水之所以来源各异是因为全球正面临的淡水危机。


既然地球表面70%是水,而且容量保持不变(13.86亿立方公里),水资源怎么可能发生短缺?实际上,97.5%的地表水是不适合人类饮用的海水。随着人口增加,气候变暖,人类所拥有的淡水资源正面临巨大的压力。


全球水需求预计从2000年至2050年将增长55%。农业用水占全球淡水资源使用量的70%,而粮食产量到2035年将增加69%,才能养活日益增长的人口。另一方面,用于冷却电站的能源用水也将增加20%以上。换言之,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一次又一次的淡水大危机。


更严重的是,目前,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牵头的一项研究显示,世界上许多淡水资源的消耗速度比补充的速度要快。


冰山


地球上的冰川和冰盖锁定了超过68%的淡水供应,但科学家发现由于气候变化,它们正在快速融化——全球37个主要含水层(充满砾石和沙子的地下水库)中,21个正在消退。这一现象遍及印度、中国、美国、法国。由于人口和灌溉需求,印度恒河流域水位每年降低6.31厘米。美国宇航局科学家杰伊·法米列蒂(Jay Famiglietti)警告说:"全球地下水位正在下降。而我们的水供应不是无限的。"


与此同时,建在古老河床上的墨西哥城,其部分地区正以每年9英寸的速度下沉。城市利用地下含水层,其效果就像是用吸管喝奶昔,导致曾经平坦的街道现在像小轮车赛道一样起伏。该城市用水的40%依靠外地输入。城市水资源系统主任拉蒙·阿基尔·迪亚兹(Ramón Aguirre Díaz)认为"应责怪强降雨,它不仅给城市带来更多的洪涝,也导致干旱更频繁,持续时间更长。"


加利福尼亚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2011至2016年,该州遭受了1,20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它的主要含水层以每年1,600万英亩英尺的速度减少,约有1,900个源泉干涸。但在2017年头三个月,降雨比平时增加了228%。科学家认为,原因出在气候变化。该州北部奥罗维尔湖(Lake Oroville)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蓄水量从41%增加到101%,造成大坝被淹没,当地18.8万人被疏散。


但是即使像加利福尼亚这样以壮观的降雨结束干旱,地下含水层也不会迅速完成补水。法米列蒂说,根据加利福尼亚的平均降雨量,地下含水层需要四年才能补满。即使到那个时候,加州仍然会缺水,因为供水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除了淡水供应很快将出现短缺,这还意味着什么?


一些假设认为,全球范围的水资源短缺将导致战争。包括华盛顿智库大西洋委员会(Atlantic Council)高级研究员彼得·恩格尔克(Peter Engelke)在内的多位专家认为叙利亚目前的战争就是一个例子。"2007年至2010年,叙利亚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大部分的农村社区被毁,成百上千的农村人口离开故土进入城市,并成为边缘群体,"他说。


一个名为2030水资源集团(2030 Water Resources Group)的多部门水资源团体的执行董事安德斯·博恩泰尔(Anders Berntell),还暗示了缺水与博科圣地(Boko Haram)和青年党(Al-Shabaab)的关系。年轻人意识到,由于自然资源的缺乏,土地和水资源退化,他们失去了生存机会,没有未来。这让他们很容易成为这些组织的目标。"他们较容易变成激进分子。


这些都预示着暗淡的前景——但一些国家给出了令人印象深刻解决方案,可供世界其他地区借鉴。


举例而言,澳大利亚之所以度过了1997年至2009年的"千年干旱",是因为当时迅速实施了商业用水和居民用水减半的措施。"澳大利亚是黄金标准",世界银行水业务部门的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理查德·达米阿那(Richard Damania)说到,他曾在阿德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Adelaide)任职。他认为关键是水的定价,并且使它们成为可交易的商品。


"假设我有水,但只能种小麦。而你种植葡萄或一些比小麦价值更高的东西,却没有水,"他补充道,"那样的话,我可以把水卖给你,而不是灌溉我的低价值作物。正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澳大利亚有幸躲过了'千年干旱'。"


另一个"黄金标准"是以色列,该国将供水视作国家安全问题。


以色列回收污水,包括生活污水。特拉维夫附近的Shafdan污水处理厂,每年提供了1.4亿立方米的水用于土地灌溉。以色列农业用水超过40%来自回收的污水。废污泥也被送到厌氧处理厂。这些工厂以甲烷为燃料生产可再生能源。


"如果在沙漠腹地的以色列能做到,那就说明,只要有正确的技术、经济资源和政治决心,大家都可以做到",2030水资源集团执行董事安德斯·博恩泰尔说。


还有更让人大开眼界的事情?以色列的水处理系统回收86%进入下水道的水,而位居第二的西班牙仅能收回19%。


以色列也是海水淡化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将海水转化为饮用水。该国一半以上的饮用水来自海水淡化。


这是否意味着世界能通过海水淡化的方式解决淡水资源危机?可能性不大。达米阿那说:"这种技术平均成本高出五到七倍,而且能源消耗巨大,而且还必须处理盐。如果看看科威特和迪拜沿海地区的航拍图像(那些高度依赖海水淡化的地区),你会看到这一做法导致海洋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不论是考虑经济成本,还是生态成本,这一方案只能是富裕国家的尖端解决方案。"


可口可乐公司称在大约30个沿海工厂进行海水淡化,但是该公司全球水资源管理部高级总监格雷格·考奇(Greg Koch)说:"我觉得对公司和世界上大多数地方来说,海水淡化并不是一种解决方案。它的投资成本比淡水处理的成本要高。"该公司采用的一个策略是"通过管道"把盐卤从沿岸输送到海洋深处。


一个更简单、便宜的解决方案是收集雨水。这个方法很古老,但它的时代可能已经来临。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凯撒·查士丁尼(Caesar Justinian)(公元527 - 565年)建造的地下水宫殿(Basilica Cistern)可容纳8万立方米雨水。1,500多年过去了,许多城市现在正在模仿它。


墨尔本最大的雨水收集装置可储存四百万升经过初步处理的水;印度的喀拉拉邦(Kerala)、百慕大群岛(Bermuda)和美国维尔京群岛(US Virgin Islands)当局都要求所有新建筑物必须具备雨水收集功能;新加坡30%的用水来自雨水收集。


即使是英国曼彻斯特,这个平均每个月有12天下雨的地方,也正在努力收集雨水。2014年建成的曼彻斯特城市大学伯利校区(Birley Campus)有大约6,500名学生和工作人员,他们打算通过雨水收集,废水循环利用,在地下砂岩含水层钻孔等方式,彻底实现水的自给自足。


雨水收集在建筑物下面2万升的蓄水池中,用于洗澡和冲厕所。曼彻斯特城市大学财产部主任助理约翰·辛德利(John Hindley)解释:"这是为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去年十月的暴风雨带来了洪涝,学校很多大楼被淹,这不再是偶然事件了,所以我们建设了可持续资源利用系统,不仅是在用水方面,还能够降低雨水流失速度,收集雨水,并减小雨水对排水系统的压力。这些系统对大学和城市中的商业都非常重要。"伯利校区的水费账单比其他地区低了60%。


由于成本压力,相比政府,企业对高效用水有更大的动力。安德斯·博恩泰尔认为:"许多跨国公司理解水资源的挑战,付诸行动,并走在政府前面。"考奇承认可口可乐公司"存在既得利益。我们刚刚在柬埔寨的金边开办了一家耗资1亿美元的工厂,并在孟加拉国开办了一家投资6,000万美元的工厂——我们希望这些工厂可以在数十年的时间里为临近市场提供服务,所以我们必须行动。"可口可乐公司还在共用地下含水层的农场安装最新的灌溉技术,不论对方是否为直接供应商。"


"在世界大多数地方,农业灌溉技术的效率相当低,"恩格尔克说,"高效的灌溉技术确实存在。发热的电能来源(核、煤、天然气)需要大量的冷却用水,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却不需要水。这些都需要政策的鼓励和投资。"


"如果我们想要成为高效用水的社会,是有现成的方法的。"恩格尔克总结道,"要么增加每一滴水的利用率,要么彻底改变密集型用水的模式。"


无论我们提出何种高效节水模式,我们都必须尽快确定一种。


谢选骏指出:上面这些蠢猪,想尽了一切办法,唯一没有想到正确的答案是——应该降低自己的贪婪程度。否则,办法越多,越是在“扬汤止沸的文明末路”上加速度。这只能使得文明的系统更加脆弱、人类面临的危险系数更加扩大。

谢选骏:祸害完了地球祸害宇宙



《“人类扩张 地球遭殃” 百万物种生命濒危》(BBC 2019年5月8日)报道:


科学家们指出,自然环境的破坏最终影响人类的未来。


联合国发布一份令人信服的报告,警告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性影响正使得百万动植物物种从大地、天空和海洋消失。


研究报告指出,主要因为人类对更多食物和能源的需求,全球各地的自然环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退化,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状况。


报告说,退化的趋势可以阻止,但需要在人类如何与自然互动的各个方面发生彻底的变化。


这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首次汇编发布的报告,也是自2005年《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发布以来,对自然环境最为全面的一次分析。


谢选骏指出:与““人类扩张——地球遭殃”几乎同步,人类正向外层空间发展——这两者之间明显具有相关性。


《人类面临枯竭的六大自然资源都有哪些》(BBC 2019年9月23日)报道:


水资源是地球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但它正在逐渐消失。


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耗着地球资源,从水到原油,以及蜜蜂数量的急剧减少都令人担忧。但是,正在从地球上消失的宝贵资源却远不只这些,有些是因为过度浪费和开采,有些则是管理不善。自然资源的减少将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下面临枯竭的几大资源或许是你有所不知的:


太空轨道拥堵

太空垃圾过多可能会导致太空物体之间相互碰撞,损坏我们的卫星通讯系统。跟其他自然资源相比,太空轨道似乎是一个更抽象的概念。截至到2019年,在太空围绕地球旋转的各种太空物体多达50万个。在这50万个太空物体中,只有2000个物体是有目的和功能的,例如,我们日常使用的通讯卫星、地球定位系统GPS等。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太空垃圾拥堵了太空轨道,很可能与正常运转的通讯卫星相撞。不仅如此,随着技术进步,人类每天还在向太空发射各种各样的新物体,进一步拥堵有限的太空轨道空间。


关键是,目前人类对这些太空垃圾以及它们所占据的太空轨道,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所谓“太空管控机制”。与此同时,也没有任何机制来清理这些太空垃圾。


随着人类向太空发射的物体日益增多,太空轨道空间也日渐拥堵,让太空碰撞危险越来越大,无论是人类的通讯卫星,还是气象卫星都有可能在碰撞中遭到破坏。


亟待人类解决的是寻找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的答案,但就目前来说,人们还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沙子

沙子也是一种自然宝贵资源,它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消失。许多人可能不会想到沙子也会消失?但事实上,沙子是人类从地球上挖掘最多的一种物质。根据联合国的数据,我们正在以比其自然更新快得多的速度用完它。沙子是建筑用途最广的自然材料之一。除了建筑,在土地开垦,水过滤,以及玻璃制造等都需要大量使用沙子。沙子要经过数千年的侵蚀才能形成。同时,沙子的流失也威胁着脆弱的生态系统。已经有人呼吁对沙子的使用和开采进行全球监测,对其形成规范,以保护沙子资源。


氦气不仅仅局限于气球,它对医疗成像设备至关重要。氦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惰性单原子气体,英文为Helium。通常条件下不与其它元素和化合物产生化学反应,因此,不易燃烧,非常安全。但因其在空气中含量极其稀薄,产量少,生产成本高。从地球深层开采出来的氦气资源极其有限。据信,目前人类的氦气储量只剩几十年了。预计,在大约30到50年内就可预期氦气将出现短缺。届时,不但供人们娱乐用的气球已经稀少,就连可供医学设备用途的氦也会出现危机。氦可以帮助冷却磁体,使MRI(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得以正常工作。MRI在诊断和治疗癌症、脑部疾病和脊椎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香蕉

你能想象一下未来没有香蕉的日子吗?香蕉这种水果好吃不贵,营养丰富。但目前可供商业种植的大多数香蕉品种正在受到一种叫巴拿马病(Panama disease)的真菌的威胁。我们今天市面上出售的香蕉主要是香芽蕉(又称华蕉,the Cavendish)。它是最常见的香蕉栽培品种。它们都是来自一颗单株香蕉。换句话说,它们都是由一颗香蕉树克隆的结果。这就使得巴拿马病可以迅速在香蕉种植园中传播。这种事在1950年代已经发生过了,当时全世界的大麦克香蕉(the Gros Michel) 几乎“全军覆灭”,迫使蕉农改种了香芽蕉。研究人员正在研制新的,既好吃又能抵御巴拿马病真菌的香蕉品种。


土壤

庄稼需要地表土才能成长。土壤虽然不会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但由于人类对土壤的管理不当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地表土是指地球表面最上面的土壤层,植物和庄稼的营养主要靠地表土来提供。据世界自然基金会(The WWF) 估计,在过去150年,人类已经丧失了世界一半的地表土。通常,自然界要花500年的时间才能形成一英寸厚(2.54厘米)的地表土。流失地表土的原因包括土壤侵蚀、过度农耕、森林砍伐以及全球变暖等。


在不太遥远的未来,你很可能无法再用火柴了。乍一看,你可能不会把磷和我们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但是,磷不但是人类DNA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无法替代的农业肥料。过去,磷肥可以随着庄稼和动物粪便等废料一同被还原于土壤,但现在则是跟随着农作物被运往到城市,最终被我们的污水处理系统冲到大海中而流失。如果以现在的方式来计算,人类大约在35到400年之间用完磷的储量,之后可能就要挨饿了。


谢选骏指出:穷凶极恶的奸商政客,祸害完了地球还不知足,已经把外脑筋动到了宇宙空间!企图从外星攫取能源矿产!把地球的悲剧扩展到其他星球!

2021年4月18日星期日

谢选骏:国际空间站是个贼窝



网文《国际空间站 (一项国际太空合作计划)》报道:



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是目前在轨运行最大的空间平台,是一个拥有现代化科研设备、可开展大规模、多学科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的空间实验室,为在微重力环境下开展科学实验研究提供了大量实验载荷和资源,支持人在地球轨道长期驻留。国际空间站项目由16个国家共同建造、运行和使用,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且涉及国家最多的空间国际合作项目。自1998年正式建站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于2010年完成建造任务转入全面使用阶段。

目前,国际空间站主要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欧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加拿大空间局共同运营。

2020年8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发布声明称,国际空间站发生轻微漏气,泄漏点可能在美国舱段,3名宇航员将集中在俄罗斯舱段三天,并于本周末查找漏气原因。声明表示,这次漏气没有对驻站成员或国际空间站构成威胁。10月14日,俄罗斯载人飞船仅用3小时抵达国际空间站。11月18日,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表示,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已经在俄罗斯“星辰”号服务舱裂缝处打上了“补丁”,以此来阻止空气泄漏。

建造历程

国际空间站于1993年由美国、俄罗斯、11个欧洲航天局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日本、加拿大和巴西共16个国家联合建造,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工程。国际空间站最初的大体分工是:

美国研制试验舱、离心机调节舱、居住舱、节点-1舱、气闸舱、夯架结构和太阳能电池阵。

俄罗斯研制多功能货舱、服务舱、万向对接舱、对接段、对接与储存舱、生命保障舱、科学能源平台和2个研究舱。

欧洲研制试验舱、自动转移飞行器及节点舱-2、3。

意大利研制3个多用途后勤舱。

日本研制试验舱,它由增压舱、遥控机械臂系统、暴露设施和试验后勤舱组成。

加拿大负责研制移动服务系统,该系统包括空间站遥控操作机器人系统――加拿大机械臂-2、移动基座系统和专用灵巧机械手。

巴西提供一些特殊试验设备。

空间站计划装配13个增压舱,其中6个是用于科学试验的研究舱,1个是为空间站提供初始推进、姿控、通信和存储功能的多功能货舱,以及3个对接用的节点舱。

建造阶段

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4年-1998年),主要进行了9次美国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交会对接,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第二阶段(1998-2001年),初期装配阶段。1998年11月20日,国际空间站首个组件——曙光号功能货舱(美国出资,俄罗斯制造)发射成功。1998年12月4日,美国团结号节点舱由奋进号航天飞机送入轨道,并于12月7日与曙光号成功对接。第2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建成1个具有载3人能力的初期空间站。第三阶段(2001年-2006年),最终装配和应用阶段。装配完成后的国际空间站长110米,宽88米,大致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总质量达400余吨,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设施最为先进的人造天宫,运行在倾角为51.6°、高度为397公里的轨道上,可供6~7名航天员在轨工作,之后国际空间站将开始一个为期10~15年的永久载人的运行期。  

基本参数

加压模块长度240英尺(73米)

桁架长度357.5英尺(109米)

太阳能电池阵列长度239.4英尺(73米)

质量925,335磅(419,725公斤)

可居住体积13,696立方英尺(388立方米),不包括对接飞船体积

加压体积32,333立方英尺(916立方米)

毕格罗可扩展活动舱(BEAM)体积32,898立方英尺(932立方米)

发电量8个太阳能电池阵列提供75至90千瓦的功率

计算机代码约230万行

主要结构国际空间站装配状况 (至2011年5月为止)

国际空间站装配状况 (至2011年5月为止)

国际空间站总体设计采用桁架挂舱式结构,即以桁架为基本结构,增压舱和其它各种服务设施挂靠在桁架上,形成桁架挂舱式空间站。其总体布局大体上看,国际空间站可视为由两大部分立体交叉组合而成:一部分是以俄罗斯的多功能舱为基础,通过对接舱段及节点舱,与俄罗斯服务舱、实验舱、生命保障舱、美国实验舱、日本实验舱、欧空局的“哥伦布”轨道设施等对接,形成空间站的核心部分;另一部分是在美国的桁架结构上,装有加拿大的遥操作机械臂服务系统和空间站舱外设备,在桁架的两端安装四对大型太阳能电池帆板。这两大部分垂直交叉构成“龙骨架”,不仅加强了空间站的刚度,而且有利于各分系统和科学实验设备、仪器工作性能的正常发挥,有利于航天员出舱装配与维修等。 

俄罗斯部分

1.曙光号功能货舱(Zarya)

曙光号(Zarya)功能舱为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于1998年11月20日由俄罗斯“质子-K”火箭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曙光号是国际空间站的基础,能提供电源、推进、导航、通信、姿控、温控、充压的小气候环境等多种功能。它由“和平”号空间站上的“晶体”舱演变而来,寿命13年,电源最大功率为6千瓦,可对接4个航天器。曙光号重量为24.2吨(其中包括4.5吨燃料),长13米,内部容积约72立方米(可用面积为40平方米)。它可以在不补充燃料的情况下连续飞行430昼夜。

命名由来:Zarya名字源于俄语Заря?,用英语解释是dawn,Sunrise的意思。“曙光”号功能舱源于俄罗斯当年为“礼炮”号空间站所研制的TKS飞船,由美国出资,俄罗斯制造,命名为“Zarya”的含义在于此功能舱的发射标志着航天领域国际合作新时代的到来。

2.星辰号服务舱 (Zvezda)

星辰号(Zvezda)服务舱是国际空间站的核心,是航天员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星辰号服务舱由俄罗斯出资和建造,于2000年7月12日发射,7月26日与国际空间站联合体对接。星辰号长13米,重19吨,由过渡舱、生活舱和工作舱等3个密封舱,和一个用来放置燃料桶、发动机和通信天线的非密封舱组成。生活舱中设有供宇航员洗澡和睡眠的单独"房间",舱内有带冰箱的厨房、餐桌、供航天员锻炼身体的运动器械。 星辰号发射之后,对接的3个舱段和辅助设备组成了质量为73吨、运行在397千米、倾角为51.6度的轨道上的空间联合体,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使国际空间站具备了接待航天员居住和工作的基本条件。

命名由来:Zvezda 源于俄语 Звезда,用英语解释是“star”的意思。该舱基本框架结构被称为“DOS-8”,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俄罗斯计划建造的“和平号-2”(Mir-2)空间站的核心,因此在制造过程中,“星辰”号服务舱常被称为“Mir-2”。1999年初,俄罗斯正式将其命名为“星辰”号。 

3.码头号对接舱

码头号(Pirs)对接舱由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研制,重约4吨,体积为13立方米,于2001年9月15日发射。舱外有1mm厚的微流星防护板和多层隔热材料。共有2个对接口,1个主动对接口和1个被动对接口,主动对接口与星辰号服务舱对接,被动对接口留给联盟飞船和进步飞船等对接。对接舱的一侧还有一个隔舱,当航天员穿上宇航服,调节好隔舱中的气压后,就可以打开隔舱门进行太空行走,出舱舱门直径为1000mm。码头号有助于增加国际空间站与地面间的货物、人员运输。

4.搜寻号小型研究模块

搜索号小型研究模块(Poisk )于2009年11月10日发射,为舱内和舱外的基础和应用实验和研究提供支持,在停靠到星辰号服务舱后为联盟号载人飞船和进步号货运飞船等提供对接口。可作为气闸舱提供2个航天员的出舱口。在密封舱内为实验设备和货物存储提供2立方米的可用空间,它还有2个基准点用于安装舱外实验载荷及货物,在其密封舱内可储存870kg的货物。 

5.黎明号小型研究模块

黎明号小型研究模块在2010年5月由美"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运送至国际空间站。黎明号实验舱长约7米,重约7.8吨,主要用于科学实验。

美国部分

1.团结号节点舱 (unity node module)

团结号(Unity)节点舱是国际空间站的第二个组件,也是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节点舱,于1998年12月4日由“奋进”号航天飞机送入轨道。舱体长5.49米,直径4.57米,重11612千克,用于存贮货物和调节电力供应,是国际空间站上负责连接6个舱体的主要节点舱。

命名由来:由于该舱是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节点舱,因此也常被称为“节点1”(Node 1)。根据NASA国际空间站计划主任兰迪·布林克利的解释,“Unity”这个名字代表了NASA、波音还有全世界国际空间站团队的共同努力,反映了国际空间站计划中的国际合作。 

2.命运号实验舱 (destiny laboratory module)

命运号实验舱(Destiny)是NASA在1974年2月“空间实验室”(Skylab)退役后的第一个永久性运作的在轨实验室,由美国波音公司制造,形似圆筒,长9.3米、直径4.3米,重13.6吨。于2001年2月与团结号节点舱顺利对接。命运号实验舱是美国进行微重力科学与研究的场所,包括材料加工、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实验、流体试验和地球科学等。

3.寻求号(Quest)

寻求号(Quest)气闸舱是国际空间站主要的气闸舱,由美国于2001年7月14日发射升空的。气闸舱的作用是为航天员提供出舱活动前穿戴航天服的场所。寻求号被连接到空间站之前,俄罗斯航天员只能在星辰号服务舱内穿戴航天服,美国航天员只有在有航天飞机停靠的情况下,在航天飞机里穿戴航天服。寻求号气闸舱能同时兼容美国和俄罗斯航天员穿戴使用航天服。

4.和谐号(Harmony)

和谐号(Harmony)节点舱是国际空间站3个节点舱中的第2个,于2007年10月23日由“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在国际空间站所起的作用是把美国“命运”号实验舱和后来送入太空的欧洲航天局“哥伦布”号空间实验舱、日本“希望”号空间实验舱连接在一起。

命名由来:之前被称为“节点2”舱,2007年3月15日更名为“和谐”号。这个名字源自于一个名叫“节点2挑战”的校园竞赛,来自全美32个州的2200多名高中生参加了这个竞赛。这个竞赛要求参与学生学习国际空间站知识,制作比例模型,并解释自己所取名字的含义。最后六个不同的学校提交了“Harmony”这个名字。由NASA教员、工程师、科学家和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评选小组选定这个名字,并解释称这个名字不仅体现了国际空间站国际合作的精神,还形象地表现出“和谐”号节点舱在国际空间中所担负的把各合作伙伴的实验舱连接在一起的职责。 

5.宁静号节点舱(Tranquility)

宁静号(Tranquility)节点舱是国际空间站的第3个节点舱,由意大利泰利斯阿莱尼亚航天公司为NASA建造,长约7米,直径约4.5米,在轨重量约18,160千克。宁静号能够为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以及包括氧气生成器、水循环系统、废物清理-卫生维护系统和“科尔贝尔”跑步机等在内的许多生命支持和环境控制系统提供额外的空间。与宁静号节点舱相连的“瞭望塔”观测舱是国际空间站机械臂的控制站,长约1.5米,直径约2.96米,在轨重量约1882千克。观测舱四周有6个窗口,顶部有1个窗口,能够帮助航天员以一个全景的角度观察地球、宇宙星体以及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的飞船,窗口能抵御空间碎片的撞击。“宁静”号节点舱和“瞭望塔”观测舱于2010年2月8日随“奋进”号航天飞机被运往国际空间站。 

命名由来:宁静号节点舱在2009年4月之前一直被称作“节点3”,名字源自于NASA所举办的征名活动——“帮节点3取名”。活动期间,公众可登陆NASA官网参与活动,可选择NASA提供的4个名字中的其一,也可以建议自己认为合适的名字。2009年3月20日活动截止时,NASA收到数千个提议,“Tranquility”是建议次数最多的前十名之一。在经过评选之后,曾经作为国际空间站第14和第15远征考察团成员的女宇航员苏尼塔·威廉姆斯在一档晚间电视节目中宣布“节点3舱”被命名为“宁静”(Tranquility)。NASA空间运行部副主任比尔·格斯登迈尔表示选取“Tranquility”这个名字与纪念“阿波罗”—11有关。40年前的7月,“阿波罗”—11飞船在月球上的静海(Sea of Tranquility)登陆,“Tranquility”与探索和月球有关,同时“Tranquility”也象征了空间站的国际合作精神。

6.穹顶号观测舱

该舱由ESA研制但属于NASA,它为机械臂操作提供直接视角,并可看到航天飞机有效载荷设备区域。

7.莱奥纳尔多号多功能后勤舱

莱奥纳尔多号多功能后勤舱由意大利研制,价值1.6亿美元。它是一个由金属铝制成,长21英尺(约为6.4米)、直径为15英尺(约4.6米)的圆筒,分为16个货箱,能携带9.1吨货物。后勤舱可重复使用,其功能是为国际空间站运送必需的物资,再将空间站上的废弃物带回地面。莱昂纳多后勤舱于2001年进行了首次太空飞行。意大利航天局根据与NASA的协议建造了前三个“莱昂纳多”服务后勤舱。2010年3月,“发现”号航天飞机将携带莱昂纳多后勤舱执行最后一次货运任务。返回地面后,莱昂纳多后勤舱进行了改装,具备了更好的碎片防护功能,并能使航天员更容易使用其内部的设备,并更名为“永久性多功能舱”。 

命名由来:该舱是由意大利制造的多用途后勤舱(MPLM),以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命名。

8.毕格罗可充气活动模块(BEAM)

BEAM由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毕格罗航天公司生产。该模块由柔软的、可折叠的适应太空严酷环境的纤维构成,重达1.4吨。由铝和可折叠的特殊面料制成,在飞行时会被压缩起来,形成一个长2.4米、直径2.36米的“大包裹”。与空间站对接后,长度和直径分别会增加到3.7米和3.2米,内部空间将从3.6立方米扩展到16立方米,与一间小型卧室大小相当。 

与金属制成的传统太空舱相比,充气式太空舱的优势是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也更为便宜。由于在运输的过程中可大幅缩小体积,这种太空舱能为火箭省出大量的空间,这也意味着可以节省燃料和降低发射成本。按照计划,BEAM将会在空间站上停留两年,在此期间,宇航员每年会进入其中数次,安装仪器设备、收集数据并对其状态做出评估,但不会在这个充气舱内居住。

欧洲部分

哥伦布实验舱

哥伦布实验舱是继美国命运号之后的第二个国际空间站实验舱,它由欧洲10个国家的40家公司共同参与制造,是欧空局最大的国际空间站项目。“哥伦布”实验舱装备有多种实验设备,能开展细胞生物学、外空生物学、流体和材料科学、人类生理学、天文学和基础物理学等多方面的实验,其使用寿命至少10年。

日本部分

希望号实验舱

日本实验舱 (Japanese Experiment Module,JEM),命名为“希望”号,日语为Kibō(Hope),意为希望。“希望”号实验舱是日本对国际太空站的贡献,由JAXA于2001年9月制造完成,也是国际太空站上最大的舱组。“希望”号实验舱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座连接到空间站上的载人太空舱,是日本的载人航天器。

“希望”号实验舱是日本首个载人航天设施,最多可容纳4人。它由舱内保管室、舱内实验室、舱外实验平台、舱外集装架、机械臂和通信系统6大部分组成。舱内保管室主要作为保管仓库使用,室内有实验设备、维修工具、实验材料以及万一仪器出现故障时供替换的设备。舱内实验室是一个外径4.4米、内径4.2米、长11.2米的圆筒状设备。实验室内的气体成分和地表大气几乎相同,保持着1个标准大气压以及便于宇航员活动的温度和湿度,所以宇航员可以身穿普通衣服在实验室内工作。舱外实验平台可利用宇宙微重力、高真空等特殊条件进行地球观测、通信、材料实验等研究。 舱外集装架是向舱外实验平台运送以及回收实验设备的过渡平台。机械臂分主臂和子臂两大部分,主臂可抓起7吨重物。宇航员可在舱内实验室里利用监视器,通过操纵台控制机械臂工作。希望号实验舱在日本设计和组装完毕之后被运送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然后其各部件由美国航天飞机分3次运往国际空间站,并在太空完成组装。实验舱的第一部分——保管室于2008年3月11日由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携载先期运往国际空间站。

运输方式

俄罗斯联盟号载人飞船

联盟号载人飞船由俄罗斯科罗廖夫能源火箭航天集团研制,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并定期升级。 联盟号可以独立支持三名机组乘员长达5.2天,并在国际空间站停靠200天。 该飞船具有自动对接系统,可以自动驾驶或由机组乘员手动驾驶。 联盟号负责乘员和货物往返国际空间站的运输。 

进步号货运飞船是由俄罗斯科罗廖夫能源火箭航天集团研制,是基于联盟号设计的货运补给飞船,用于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推进剂、水和天然气。 停靠在国际空间站后,推进器可以帮助国际空间站升到更高的轨道高度,并控制国际空间站的方向。 通常情况下,每年向国际空间站发射四次进步号飞船。 进步号可以自动驾驶或由机组乘员手动驾驶。进步号在装满国际空间站产生的垃圾之后,在再入地球大气层过程中焚烧。 在自主飞行(最多30天)期间,进步号可以作为开展空间实验的研究实验室。

日本HTV货运飞船

HTV货运飞船是JAXA专门为国际空间站计划研发、由三菱重工制造的非载人货运飞船。使用空间站远程操纵系统(SSRMS)停靠在国际空间站。 HTV货运飞船能够在其内部的加压载体和外部非加压载体中携带物流材料,可以运送货物、天然气和水。 HTV货运飞船在装满国际空间站产生的垃圾之后,在再入地球大气层过程中焚烧。

美国航天飞机

1998年12月4日-2011年7月21日期间,NASA的三艘航天飞机——发现号、亚特兰蒂斯号和奋进号帮助建造了国际空间站,并运送了大部分国际空间站舱段和主要部件,是一种能够重复使用的运输方式。

欧洲ATV货运飞船

ATV货运飞船是欧洲宇航防务集团研制的一种自动后勤补给飞船,可以运送货物、大气、水和推进剂。 货物卸载后,重新装载垃圾和废品,与空间站脱离,在再入地球大气层过程中焚烧。2008年3月-2015年2月期间共发射了五艘ATV货运飞船,分别是:Jules Verne,Johannes Kepler,Edoardo Amaldi,Albert Einstein和GeorgesLema?tre。

研究领域

国际空间站上的科学实验项目主要由NASA、Roscosmos、ESA、JAXA和CSA合作进行,涵盖物理科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技术开发与验证、人体研究、地球与空间科学以及教育活动与推广6大研究领域。

1.生物学与生物技术

微重力环境下,细胞核组织生长方式与形状可能与地面不同。该领域的实验重点研究空间飞行状态下生物体( 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 的生命活动,生物组织破坏过程,器官和组织再生特性,细胞间相互作用,生物技术产品试验性开发,获取关于生命科学基本问题的新认识。

2.技术开发与验证

该领域的实验旨在发展并改进空间技术及其组件,开发新的空间技术提高舱段利用率,开发未来空间基础设施关键组件。

3.地球与空间科学

国际空间站运行的近地轨道为收集地球空间科学数据提供了独特优势。该领域的实验旨在研究地球表面、大气层和电离层的物理过程。收集地球冰川、农田、城市和珊瑚礁等信息,并与轨道卫星数据互补,获得全面的地球信息。

4.物理科学

国际空间站是在微重力环境下长期研究物理现象的唯一场所。该领域的实验重点研究微重力环境下各种物理和化学过程;空间材料科学,制备在陆地条件下无法获取或难以获取的新物质与材料; 地面技术现代化研究;为先进载人空间设施和无人探测器开发关键技术进行技术储备。

5.教育活动与推广

国际空间站为鼓励学生参与航天活动提供了独特平台,对数千名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

6.人体研究

利用国际空间站研究长期微重力环境对人类健康造成的风险,并制定降低这些风险的对策,有助于解决未来近地轨道以外长期任务的相关问题。

典型科学发现

1.阿尔法磁谱仪

“阿尔法磁谱仪”是迄今为止在太空运行的最强大,最灵敏的粒子物理探测器。自从2011年5月安装在国际空间站上,开始获取数据,将一直持续运行到国际空间站使命结束。AMS谱仪精确测量多种宇宙线粒子的结果是宇宙线观测的一个里程碑,并对暗物质和反物质的寻找等物理学前沿研究有重大意义。 

2016年12月8日24时,国际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在瑞士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总结发布了阿尔法磁谱仪(简称AMS)在国际空间站运行五年来的物理成果。目前,AMS已经收集了超过900亿宇宙线事例,更多的数据分析还在进行中。丁肇中报告的AMS最新结果涵盖多种宇宙线粒子的精确独特的数据,包括在宇宙空间测量的正电子流强和正电子比例,反质子—质子比,以及电子、质子,反质子、氦核以及其它核子的流强。

2.双胞胎实验

航天员迈克·凯利和斯科特·凯利参与实验,他们是一对出生于1964年的双胞胎。兄弟俩从1996年开始为太空飞行训练。斯科特参与了1999年 "发现"号航天飞机STS-103太空飞行和2007年 "奋进"号航天飞机STS-118太空飞行、2010年俄罗斯"联盟TMA-M"号飞船太空飞行和国际空间站第25次和第26次长期考察。迈克·凯利曾四次前往太空,分别参加2011年 "奋进"号航天飞机STS-108太空飞行、2006年的"发现"号航天飞机STS-121太空飞行、2008年 "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STS-124太空飞行、2011年"奋进"号航天飞机太空飞行。

2015年3月,斯科特·凯利再次参与太空飞行,在国际空间站上度过了创纪录的340天8小时42分钟。迈克·凯利留在了地球上,在这段时间与在国际空间站的斯科特接受同样的检测和分析。研究覆盖面很广,从肠道细菌的组成到各种基因和认识能力的活跃性。获得的结果交由10个研究小组分析。 

最意外的结果产生于观察端粒之后。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部分,保护 DNA主要部分不在细胞分裂期间受损。每一次细胞分裂后,染色体都会缩短一些。为了这种缩短不影响编码区,端粒都位于染色体末端。在新的分裂和分裂周期后,染色体变得更加短,细胞衰老就是这样发生的。斯科特的端粒在太空中变得比迈克的端粒更长,原因尚不明确。 

3.空间DNA测序

2016年8月30日,NASA航天员凯特·鲁宾斯在国际空间站(ISS)上利用MinION微型测序仪成功完成首次微重力条件下的DNA测序,这标志着人类已经迎来“在空间对活体生物进行基因测序”的新时代。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科学领域——太空基因组和系统生物学。

这次空间测序是“生物分子测序研究项目”的一部分。测序使用的是英国牛津纳米孔公司提供的MinION测序仪,只有手掌大小,既方便又快捷。测序原理是通过纳米孔施加电流,同时让含有检测样本的液体流经检测仪,不同的DNA分子会引起不一样的电流变化,通过电流变化就能识别出这种基因序列的生物。项目组将事先准备好的老鼠、病毒和细菌的DNA样本带到空间站,由鲁宾斯在太空进行检测,而地面团队成员同步对类似样本进行测序。比较后发现,太空和地球上的两种测序结果能完美匹配。有了在空间中测序DNA的方法,就能识别出国际空间站内的微生物是否威胁航天员的健康,帮助地面科学家随时了解航天员们的生活环境,及时告知他们是否要做清洁或服用抗生素。空间DNA测序仪对未来造访火星等需要长时间待在空间站的航天员来说,是保护他们健康的重要工具。

4.空间蔬菜种植

“蔬菜生产系统”(Veggie)是迄今为止国际空间站上最大的植物种植实验设施,此项研究将为延长航天员驻留时间提供支持,还将用于研究植物对重力的感知和回应,改善地球上的植物生长并提高产量。Veggie探索种植能够制作色拉的蔬菜,未来可能用于提供新鲜食物以改善航天员的食欲、营养,也可能用于帮助航天员减压放松和娱乐。在实验中,Veggie为作物提供光照和营养,国际空间站提供温控和二氧化碳。

2014年5月,航天员利用Veggie系统成功种植了“Outredgeous”红色长叶莴苣,并在最近第一次品尝了这种宇宙蔬菜。这是太空种植上重大的一步,同时,NASA也希望进一步扩展作物的数量和种类,以满足未来登陆火星的宇航员的营养需求。在Veg-01验证之后,航天员于2016年10月25日对Veg-03进行检测。Veg-03改良了输水系统,并测试确认不同环境对作物的影响,让六株生菜同时生长。 

飞行控制中心

美国地面中心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总部(HQ),负责管理NASA各领域中心、制定管理政策、评估国际空间站计划项目的各个阶段;

约翰逊空间中心(JSC),负责管理国际空间站计划计划以及美国舱段的任务控制,并与合作伙伴国控制中心合作共同管理整个ISS上进行的活动;

肯尼迪空间中心(KSC),为每次任务开展ISS模块和航天飞机准备工作,协调发射,并管理航天飞机的发射以及着陆后的运行;

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MSFC),其载荷运行和集成中心(POIC)负责控制美国实验的运行并协调合作伙伴国的在轨实验;

远程科学支持中心(TSC),美国有多个TSC来实施国际空间站计划上科学实验的运行,分别位于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埃姆斯研究中心(ARC)、约翰逊空间中心和格兰研究中心(GRC)。

俄罗斯地面中心

莫斯科任务控制中心(TsUP),是俄罗斯最主要的国际空间站计划计划相关机构,负责俄罗斯载人空间飞行活动控制和俄罗斯舱段的运行;

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GCTC),负责提供俄罗斯舱段全尺寸训练器、出舱行走用训练水池、模拟重力离心机,以及天体导航用天文馆。

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是俄罗斯载人和非载人航天器的主要发射中心。 

欧洲地面中心

欧洲空间研究与技术中心(ESTEC),是欧洲航天局(ESA)最大的研究机构和技术核心;

哥伦布控制中心(COL-CC)和自动转移飞行器控制中心(ATV-CC),COL-CC和ATV-CC负责控制和运行欧洲的ISS项目。COL-CC负责控制和运行哥伦布研究实验室、协调欧洲实验载荷,ATV-CC负责控制和运行自动转移飞行器(ATV);

圭亚那空间中心(GSC),最初由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创建,由法国航天局和欧空局共同资助和使用,作为阿丽亚娜5运载火箭的发射场;

欧洲航天员中心(EAC),欧洲航天员培养基地;

用户支持和运行中心(USOC),欧洲各国在各自国家空间中心中建有用户支持和运行中心,这些中心负责空间站欧洲载荷的使用和布置。

日本地面中心

筑波空间中心,是一个综合运营中心,拥有各类测试设施,具备航天员培训能力;

种子岛发射基地,是日本最大的火箭发射中心。

加拿大地面中心

移动服务系统(MSS)运行综合中心(MOC),提供MSS工程设计和监控所需的资源、设备、专家,同时负责航天员训练工作;

有效载荷远程科学操作中心(PTOC),支持在轨加拿大有效载荷的实时运行。 

相关新闻

2020年8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发布声明称,国际空间站发生轻微漏气,泄漏点可能在美国舱段,3名宇航员将集中在俄罗斯舱段三天,并于本周末查找漏气原因。声明表示,这次漏气没有对驻站成员或国际空间站构成威胁。

2020年9月28日,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发言人表示,国际空间站俄罗斯“星辰”舱再次发现漏气,将排除故障。 

2020年10月14日,俄罗斯和美国的三名宇航员乘坐俄罗斯的“联盟号”MS-17载人飞船,从哈萨克斯坦发射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ISS),仅3小时又3分钟即抵达并成功对接,创下新纪录。 

2020年1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飞行工程师最近拔出了在空间站高级植物培养环境中种植的20根萝卜,用锡纸包裹好,以便冷藏至2021年送回地球。研究人员称,这一成果为较长期月球和火星之旅的食物生产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2021年3月14日,美国宇航局(NASA)社交网站官方账号称,国际空间站两名美国宇航员维克多·格洛弗和迈克·霍普金斯完成了一次太空行走,对空间站进行了技术维护。美国宇航局表示,此次太空行走共计持续了6小时47分钟,于美东时间13日下午3时01分结束。

2021年4月9日,载有3名宇航员的俄“加加林”号飞船在发射入轨后仅绕飞地球两圈,便与国际空间站顺利对接。这3名宇航员将开展大量科研工作,并负责拆换空间站的部分舱体。


谢选骏指出:这个国际空间站,不仅缺乏对于上帝的敬畏,而且完全彻底地言不及义,是个妄图瓜分太空的贼窝。他们这样胡搞下去,在糟蹋完了地球之后,还要祸害太空。他们这样做的唯一结果,不仅毁灭他人,而且毁灭自己。

2021年4月17日星期六

谢选骏:太空旅游是宇宙旅行的初级阶段



网文《太空旅行》报道:

太空旅行(Space travel)是基于人们遨游太空的理想,到太空去旅游,给人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最新奇和最为刺激人的是可以观赏太空旖旎的风光,同时还可以享受失重的味道。而这两种体验只有太空中才能享受到,可以说,此景只有天上有。

太空游项目始于2001年4月30日。一些商业太空探险公司,如Elon Musk建立的SpaceX公司、荷兰SXC(Space Expedition Corporation)太空旅行公司、理查德·布兰森建立的维珍银河太空探险公司,致力于降低太空旅行的价格,实现普通人的太空旅行之梦。2019年11月,欧洲航天局(ESA)提出了一个从地球一路“睡到”火星的载人探测概念,或颠覆未来太空旅行。

旅行方式

从广义上来说,常被提及的太空旅游至少有4种途径:飞机的抛物线飞行、接近太空的高空飞行、亚轨道飞行和轨道飞行。

▲5000美元体验抛物线飞行

抛物线飞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旅游,它只能让游客体验约半分钟的太空失重感觉,宇航员在训练时为了体验失重通常也是采用这种方法。游客如果乘坐俄罗斯宇航员训练用的“伊尔-76”等飞机作抛物线飞行,费用约为5000美元。

▲1万美元体验高空飞行

接近太空的高空飞行也非货真价实的太空旅游,但它能让游客体验身处极高空才有的感觉。当游客飞到距地面18公里的高空时,便可看到脚下地球的地形曲线和头顶黑暗的天空,体会到一种无边无际的空旷感。计划用来实施这种旅游的飞机有俄罗斯的“米格-25”和“米格-31”高性能战斗机。这些飞机能飞到24公里以上的高度,乘坐它们旅游的每张票价约为1万美元。

▲10万美元体验亚轨道飞行

亚轨道飞行能产生几分钟的失重,美国私营载人飞船“宇宙飞船一号”和俄罗斯计划研制的“C-XXI”旅游飞船就是从事这种飞行的典型,它们在火箭发动机熄火和再入大气层期间能产生几分钟的失重。这种飞行的价格约为每人每次10万美元。

▲2000万美元体验轨道飞行

美国人奥尔森此次体验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旅游——轨道飞行。美国航天飞机。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太空旅游机构大多将目光转向了“联盟”系列飞船。乘坐它们旅游的每张票价约为2000万美元。

▲2019年11月,欧洲航天局(ESA)提出了一个从地球一路“睡到”火星的载人探测概念,或颠覆未来太空旅行。欧洲航天局(ESA)认为“可控的冬眠是载人太空飞行中一种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并且成立了专门从事相关研究的“专题小组”,希望使其成为现实。日前,专题小组研究了将冬眠技术用于载人探测火星任务的可行方案,设计了初步的航天器冬眠居住模块草图。研究发现,通过宇航员冬眠,航天器的质量可以减少三分之一。

太空旅行公司

私人太空游,并不是民间机构的首创,2001年,世界上唯一一个提供太空轨道观光飞行的政府机构——俄罗斯联邦航天署将美国富商丹尼斯·蒂托送上太空,让后者成为人类首位太空游客。然而,蒂托为了这次太空飞行花费了2000万美元。 

荷兰商业太空航天公司SXC的私人太空旅行将使用美国XCOR宇航公司的山猫一号(LynxMarkI)和山猫二号(LynxMarkII)新型太空飞船。山猫一号预计2014年开始首次亚太空飞行,飞行高度约海拔61公里,报价约9.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8万元)。山猫二号太空飞船将于2015年投入运营,将把游客带到海拔103公里高度的太空,飞行高度超过国际公认的太空边界(100公里),费用分为22万美元和10万美元两档。 

22万美元的价格对应的服务内容,除了包含太空体验,还有包括五星级酒店住宿、身体检查、飞行装备、飞行任务的照片和录像片段、航天员飞行训练课程等内容。预计第一批乘客将在2015年首航。

英国亿万富豪理查德·布莱森。布莱森创立的维珍银河公司,则一直大力推广相对廉价的太空游。25万美元,维珍银河公司已卖出680张太空船票。这25万美元,能让游客得到怎样的太空体验呢?

维珍银河公司用于运载太空游客的飞船叫“太空船2号”,载客6人。游客将首先在位于美国加州莫哈韦沙漠的莫哈韦航天发射场接受训练,然后乘坐一艘样式独特的航天器遨游太空。当这艘航天器升到15公里的高空后,母船“白色骑士2号”将发射载有旅行者的载人飞船“太空船2号”,“太空船2号”随后升高到110公里高空,并将其机翼折叠起来环绕地球航行。旅行者将可在次轨道下感受约6分钟的失重状态,并在黑暗的宇宙上空鸟瞰地球。

维珍银河公司总裁乔治·怀特赛兹还大胆畅想,将来维珍银河公司将提供时长一小时的太空游。“很难想象在一小时内环绕地球,但这是完全可能的。”怀特赛兹说,“如果今后我们能降低价格,这将是非常大的市场。”

全球已经有超过500人预订了维珍银河公司的太空飞船“船票”,其中不乏好莱坞明星汤姆·汉克斯、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等名人。一名浙江宁波籍商人也已预订船票。

虽然维珍银河公司还没有公布首次太空游的具体时间,但这一时间已并不遥远。怀特赛兹表示,太空游或许能够实现。

走近平民

轨道飞行的2000万美元的费用,使太空旅游只能是少数巨富才能进行的项目,因此,降低费用是扩大太空旅游市场的关键;太空飞行的安全风险依然无法忽视。针对太空旅游的高风险性,美国联邦航空局已出台了第一部针对太空旅游业务的条例,该条例暂时没有强制要求太空旅游公司保证旅客人身安全,理由是太空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太空旅游的过程中,游客的身体必须要能经受得起火箭起飞时的巨大噪音、振动、过载等种种考验,同时,还必须能够耐受强辐射、长时间失重等状况,提高运载工具的舒适性,也是开拓太空旅游的重要因素。

美国亚特兰大太空工程公司总裁及首席执行官约翰·奥兹指出,太空旅游市场如果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每次价格必须降到5万到10万美元之间,才能让大众接受。能够重复使用的宇宙飞船则为向太空运送更多的平民拜访者开辟了一条在经济上切实可行的途径。2006年7月,首架专为太空旅游开发的可以重复使用的“火箭飞机”已由美国加州一家名叫XCOR的太空旅游公司研制出来,并试飞成功。美国航空航天工业前景研究委员并建议开发低成本的商用太空旅游飞船——太空巴士,每次可坐20人左右。这种设想中的太空巴士,属于能运送游客往返于国际空间站与地面之间的双程轨道运输机。而航天能力同样不凡的俄罗斯宇航局则在2004年6月宣布,他们准备用C-21型航天器进行有偿载人飞行活动,每人的旅费仅为10万美元。

2013年12月27日,国内高端旅游领导品牌“探索旅行”与“SXC”(Space Expedition Corporation)正式签约,将全球最为领先的私人太空旅行项目引入了中国市场,面向中国用户接受预订,最早2014年即可上太空。SXC太空旅行将使用美国XCOR宇航公司的山猫一号(Lynx Mark I)和山猫二号(Lynx Mark II)新型太空飞船。山猫一号预计2014年进行首次亚太空飞行,飞行高度海拔61公里,需花费9.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8万元)。飞行高度超过国际公认的太空边界(100公里),费用分为22万美元和10万美元两档。 

尽管实现太空旅游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但是,人们依然相信,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在不远的将来,太空旅游“平民化”将成为现实。

随着科技的进步,太空旅游会离我们越来越近,在不久的将来,人们的火箭发射能力会逐渐增强,升空的舒适度也会大大提高,并且随着运载能力的提高,大规模太空旅行也将会实现。

科学家早就计划能向空间发射人造天体,庞大的人工天体可以用来进行太空移民,但还存在很多的难题尚未解决。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天体肯定会变成现实,将来将会有大量的人移民到人工天体上去,到时候他们便可以在太空中生活了。

国内旅行项目/氦气球亚轨道

对于90后的梦想家郭正标来说,最崇拜的人就是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因为他点亮了自己登陆外太空希望的灯塔,并激励自己开始了一个近乎疯狂的创业项目——亚太空旅行。

按照郭正标的设计,这是是一个利用氦气球搭载全景设备实现亚轨道载入观光的项目,从运作模式是结合互联网,利用众筹等方式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参与到航天项目中来。HorizonX项目的主力团队共3人,另外两位伙伴主要负责太空舱的设计,提供动力学解决方案以及通讯系统的设计,如果进展顺利,最快在2016年七八月份就能将第一只宠物送入外太空。 

中国长征火箭公司

中国长征火箭公司还正式推出了“亚轨道飞行体验”(亚轨道飞行:在距地球35到300公里高空进行飞行,是太空旅行的一种)和空间资源利用两个产品。空间资源利用是指通过平台变轨服务延长飞行器的使用寿命。

亚轨道飞行方面,中国长征火箭公司方面称,公司将针对游客的年龄、身体状况以及兴趣的不同,推出地面失重模拟训练、360°全方位VR体验、亚轨道太空遨游等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我们将提供亚轨道太空边缘观光、长时间临近空间、失重飞行、洲际太空旅游等服务。”中国长征火箭公司总裁韩庆平表示。中国长征火箭公司方面表示,公司将全面布局太空旅游的未来热点,并提供更多的文化附加产品,拓展太空经济边沿,将公司打造成集科技、文化、旅游、教育于一体的太空经济复合体。

旅行者号:代表地球来看看

1977年,美国国家航天局发射了两艘孪生探测器——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38年来,兄弟两个飞过了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源源不断地向地球发送数据。这两艘航天器搜集的外星数据量,是人类历史上最多的。

1989年8月25日,旅行者2号达到计划中的最后一站——海王星。它拍下了海王星和其卫星,作为离开太阳系之前最后的纪念。随后它调转轨道,义无反顾地向着未知的星际空间前进。

它的兄弟旅行者1号在1990年的情人节,向地球发回了一组信号。当弱得可怜的信号达到37亿英里外的地球时,功率只剩下1000亿亿分之一瓦,信号在放大后转发到宇航局的深空控制室进行图像组合,完成后科学家惊奇的发现,竟然是太阳系最大的快照!这组照片是旅行者1号送给地球最好的情人节礼物。


《体验一次太空之旅要多少钱?中国富人追捧“太空游”》(互联网新闻 2020-04-28)报道:

在旅游业异常繁荣的当下,飞出地球进行太空旅游,体验一把遨游太空的美妙,无疑颇有吸引力,也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科幻电影中除了虫洞、黑洞、五维空间等“烧脑”的物理学概念的视觉化展示让人眼花缭乱,片中冷冽而瑰丽的太空风光也不断刺激观众的感官。那么现实中普通人离太空旅行还有多远?如何实现一次太空旅行?要花多少钱?


现实中有真正的太空游客吗?


无论是《星际穿越》还是《地心引力》,在太空中“遨游”了一番的都是专业的宇航员,而且都是带着“科学任务”的,那么现实中,有真正去太空旅游的太空游客吗?答案是肯定的,目前为止,有7名游客抵达国际空间站,进行真正的太空飞行,第一位是在2001年,最近的一位在2009年。之所以说他们是真正的太空游客,因为他们都是“轨道飞行”:搭乘太空飞船抵达离地球高度约400公里的国际空间站,以国际空间站为飞行器进行地球轨道飞行(飞行器受到的地球重力和本身飞行离心力平衡的时候,它就是在做地球轨道飞行了),总共为期10天左右。现在只有两种太空飞船可以和国际空间站对接,俄罗斯的苏式飞船和美国的太空飞船, 由于美国NASA的太空任务仅供国际专门科研之用,故现今太空旅游仍以俄国为主。


现实中普通人离太空旅行还有多远?


现在就要准确预测太空旅行未来是很难的,特别是最近维珍银河还发生了事故:今年10月31日维珍银河太空船二号由“白骑士二号”飞行器运送,在加州南部莫哈韦沙漠动力测试时发生意外坠毁,两名飞行员一亡一伤。要见出分晓,得等到最初的几个航班上天之后。据商业太空飞行联盟的猜测, 在未来几年里,美国各地的航空港或许都会有航班起飞,亚轨道飞行将变得平常,轨道飞行也将起步。


另一家位于英国马恩岛的深空探索服务公司——王剑钻石公司(Excalibur Almaz)的总经理阿特·杜拉(Art Dula)说“我们的天性就是要逃出牢笼,到外面去探索一番。”杜拉相信,太空旅行有着光明的前途,“只有一个行业的规模超过了军队,那就是旅游业。”


10万、20万美元的太空旅行还是会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廉价太空旅行还是前路漫漫,但是据XCOR的首席运营官安德鲁·纳尔逊预计,太空旅行的价格将在未来10年之内下降到5万美元以下。对于丹尼斯·蒂托和他的6个后继者之外的许多人来说,通向太空的路途将不再遥不可及——只要穿过那100千米就行了。


体验一次太空之旅要花多少钱?


动辄2000万美元的太空旅行,尽管是现实中存在的,但似乎是土豪富翁的专利,一般人实在是难以接受,即使是平民化一点的太空旅行吗,沾上“太空”二字,所得的体验也必然跟价格成正比。


5000美元体验抛物线飞行


抛物线飞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旅游,它只能让游客体验约半分钟的太空失重感觉,宇航员在训练时为了体验失重通常也是采用这种方法。游客如果乘坐俄罗斯宇航员训练用的“伊尔-76”等飞机作抛物线飞行,费用约为5000美元。


1万美元体验高空飞行


接近太空的高空飞行也非货真价实的太空旅游,但它能让游客体验身处极高空才有的感觉。当游客飞到距地面18公里的高空时,便可看到脚下地球的地形曲线和头顶黑暗的天空,体会到一种无边无际的空旷感。计划用来实施这种旅游的飞机有俄罗斯的“米格-25”和“米格-31”高性能战斗机。这些飞机能飞到24公里以上的高度,乘坐它们旅游的每张票价约为1万美元。


10万美元体验亚轨道飞行


亚轨道飞行能产生几分钟的失重,美国私营载人飞船“宇宙飞船一号”和俄罗斯计划研制的“C-XXI”旅游飞船就是从事这种飞行的典型,它们在火箭发动机熄火和再入大气层期间能产生几分钟的失重。这种飞行的价格约为每人每次10万美元。这种“亚轨道飞行”的体验(景观、失重体验)最接近于土豪们的“真·太空游”,而其10万-20万美元的价格虽然也不便宜,但与2000万美元相比,也是极具性价比,因而也是最被看好具有商业化前景的太空旅游项目,也可以说是现在最受热捧和最受期待的准太空旅行方式。


实际上,10万-20万美元的太空旅行尽管已经有超过900人预订,目前还未发出首个航班,而一切顺利的话首航时间曾为定为2014、2015年(目前看来并不是一切顺利)。


盘点7位真正进行过太空旅游的人


这7位“真·太空游客”都是谁:男女老少,29-60岁,从土豪工程师到“Word”之父。2000万美元的太空游“门票”,决定了这些人都是亿万富翁:


No.1:来自美国加州的商人丹尼斯·蒂托,乘坐俄“联盟TM-32”载人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时年60岁。持续时间9日(2001年4月28日-5月6日)


No.2:南非商人马克·沙特尔沃思,乘坐俄“联盟TM-34”号飞船进入国际空间站,时年29岁。沙特尔沃思曾是Debian的早期开发者,Ubuntu的创始人。持续时间11日(2004年4月25日–5月5日)


No.3:美国商人格雷戈里·奥尔森(Gregory Olsen)。持续时间11日(2005年10月1日—10月11日)


No.4:伊朗裔美国企业家阿努什·安萨里(Anousheh Ansari),女,搭载俄罗斯“联盟TMA-9”载人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时年40岁。安萨里也是第一位太空女游客。持续时间12日(2006年9月18日-9月29日)


No.5:美国软件工程师查尔斯·西蒙尼,乘坐俄“联盟TMA-10”载人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时年58岁。西蒙尼曾任职于微软公司,被称为“Word之父”。持续时间15日(2007年4月7日-4月21日)


No.6:太空人之子、美国电子游戏大亨理查·盖瑞特(Richard Garriott),2008年10月12日,花费3000万美元,乘坐着俄罗斯“联合号”TMA-13型火箭,飞往国际太空站,时年47岁,可谓子承父志。持续时间12日(2008年10月12日–10月23日)


No.7:加拿大人盖·拉利伯特,太阳马戏团的创始人与首席执行官,乘坐着俄罗斯联盟TMA-16飞往国际太空站,时年50岁,持续时间15日(2009年9月30日-10月11日)


中国富人追捧“太空游” 最早2016年出发


现在,富足的中国企业家们正在排队等候参加遨游宇宙之行,据太空旅行业者称,对于刚刚兴起的太空旅游业而言,中国即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


总部在加州莫哈韦的XCOR航空航天公司计划从明年年底开始运营亚轨道太空航班服务。已经有30多位中国大陆人士购买了该公司出售的旅行客票或支付了首付款。据销售代理北京探索旅行公司称,这项太空旅行服务是去年12月开始在中国销售的,这比其他地方晚了两年时间,而在XCOR公司接到的全部订单中有1/10是中国公民预订的。


这一销量反映了中国人对太空旅行兴趣的迟到的勃发。中国在去年12月庆祝了月球车的成功着陆,这比美国取得同样的成就晚了整整40年。正如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的破天荒漫步让美国人对遨游天际欲罢不能一样,太空旅行的想法也了强烈地吸引了一部分中国民众的心。但是与上一代人不同的是,中国人可以选择自己预订太空旅行——而且许多人支付得起这笔费用。


《太空旅游,费用或许没你想象中昂贵》(2020-08-12 九行)报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ID:jiuxing_neweekly),作者:王得得,原文标题:《能让富豪们破产的旅行,只有这个了》,头图来自:九行


对于太空旅游,老艺术家一直都是敬而远之的。除了钱包空空,还因为对宇宙心存敬畏。但最近的SpaceX新闻刷屏,横竖都到了2020年了,还是要敢想一下的。只是没想到,一群中国人早已深谋远虑,订好了船票:在2014年的某个凌晨,42岁的中国浙江茶商盛天行紧盯淘宝,抢下了太空第一票,成交价629,999元人民币。所以,现在能上太空的,不一定是超级富豪们,还可能是个中产。


2020年,堪称最有末日感的一年,大家都喊着“地球太危险,我要去太空”,可能真的要变成现实了:


△SpaceX的龙飞船发射瞬间


先是几天前,SpaceX的龙飞船成功搭载两名飞行员往返地球,开启商业载人航天的新时代。


紧接着,英国的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公司也不甘落后,公布了世界上第一艘商业飞船VSS Unity的客舱设计方案。


光是看着飞船,已经感觉自己身处太空了。


25万的票价,6名乘客+2名飞行员,可躺式座椅,没有手机,当飞船上升至97公里时,所有照明灯光熄灭,舷窗外,是一片静谧到令人窒息的璀璨太空。


失重,悬浮,震撼。


△灯光关闭,发动机熄灭,只剩下眼前浩瀚的太空/维珍银河官网


都说中国的科幻元年已经到来,包括《三体》小说、《流浪地球》上映,还有前不久我们的“天问一号”启程奔赴火星……


在太空旅游上,中国人也绝不认输。


我真的不酸,原来超级富豪们这样游太空


在21世纪初,宇航员以外的人想要去太空,真得动辄千万美元,还只能通过俄罗斯联盟号前往国际太空站。


除了天价船票(2000万~4000万美元),几个月的失重训练,在登上飞船那刻,他们还会收获在地球上从未有过的体验——腿肚子打颤。


甭管这些亿万富豪们在地球上有多聪明绝顶、傲视群雄,当穿上太空服、坐上太空椅那刻,心口还是像雷般突突作响。


这种面对宏伟未知的压力,任谁都顶不住。


自人类的太空时代开启以来,有记录在案进入太空的人数大约有570人,其中包括7名游客。


据第六位进入太空的游客、太空探险公司的创始人理查德·加里奥特(Richard Garriott)说:“传统意义上,你会听到从10开始的倒数,但俄罗斯人没有这样做,他们说了一个单词‘pusk’,就直接把我发射出去了。”


在加里奥特来不及作出反应的0.2秒里,他感受到椅子的剧烈晃动,耳边轰起巨响,4.5G的重力把他狠狠地拽回座位。


△升空时的压迫感可不好受


几分钟后,引擎熄灭,一切回归静谧。


伴随静谧的,是前所未有的兴奋,上天了。


无数前人已经给我们描述过这一刻的感受:地平线消失,天空变黑,在蓝色星球和黑色宇宙交相辉映那一刻,你明白了专业名词“总观效应(overview effect)”的真正含义。


从宇宙高空俯瞰地球的瞬间,你的认知被深刻改变了——当你把地球看作一个整体,不同的文化、宗教、派系、国籍和语言都将失去一切意义。


在地球的白天,你会看到成片的大陆,上面有些城市或者你都能认出来,你会看到风力是如何作用于沙漠,你也会看到人类的足迹已经踏遍了整个地球。


每条河都筑起了堤坝,每条山脉都有了山路穿过,森林有了砍伐的痕迹……


在地球的夜晚,星光点点,世界各地布满了不计其数的灯火,触动人心。


△夜晚的地球


在1968年登月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曾说:“这真不敢相信,那颗美丽的、蓝色的小豌豆就是地球,我伸出拇指,闭起一只眼睛,用拇指遮住了地球,我不觉得自己像个巨人,反而非常非常渺小。”


当然,如果你是作为游客登上太空,除了触目所及的美丽,还要在狭窄的太空舱里重新适应宇宙。


2006年,世界首位进入太空的女游客阿努什·安萨里(Anousheh Ansari)在进入国际空间站的第一天,兴奋地在失重状态下打了好几个跟斗,然后,她就吐了。


虽然安萨里身无分文地从伊朗来到美国,一路奋斗成科技公司的执行长,但在太空里,她像是一个新生的婴儿,重新学习吃饭和睡觉。


△失重会严重影响你的生活


在太空站里,一切井井有条:每90分钟绕轨道运行一次,所以每90分钟可以看到一次太阳的升起和落日。


食物是脱水的,要牢牢抓紧;睡觉是用睡袋,挂在天花板听着iPod入睡;除此之外的时间,可以和地面保持通讯,进行社交电话或者研究记录工作。


8天之后,花费了2000万美元的安萨里成功返回了地球。


太空旅游,现在或许没你想象中昂贵


当时间进入2020,或许价格再也不会像21世纪初那样,动辄上千万美金才可以来一次太空游。


或许,一辆汽车,一笔房子首付的钱就够了。


△只要有钱,谁都能上天?/unsplash


比如美国新墨西哥州莫哈韦的XCOR宇航公司开价,已经低至9.5万美元(约65万人民币)一张船票。


当然,这里面是有区别的。


高级点的是“轨道飞行”,离开地球表面200~400公里的太空轨道飞行,目的地是前往国际空间站或太空旅馆逗留几天。


当初俄罗斯为了筹措航空经费,才开放了民间资助,回报就是带资助人体验一趟太空旅程,而其联盟号最多只能坐3人,并不具备商业太空旅行条件。


而随着私人航空企业的成长,美国NASA宣布2020年开放国际太空站参观,允许游客搭载SpaceX的“龙飞船”或波音公司的“星际航线号”前往旅行。


△Space X内的座舱/unsplash


但价格就十分不美丽。


首先,SpaceX“龙飞船”的交通往返价格差不多是5500万美元,而在太空站待上一晚的价格是3.5万美元,最多可待30天。


在太空待上个10天,就烧掉了差不多3.8亿人民币,也别先急着吐老血,老艺术家查了咱前1000名富豪,他们还是绰绰有余的。


更壕的是,还有实力雄厚的私人企业在太空中建造了“太空旅馆”,光是旅行还不够,还要睡得好。


集结了NASA众多精英的新创公司Axiom Space,就不用你睡冰冷坚硬的太空舱,而是用麂皮织物铺上,还有数百颗能根据时间和太空站与地球相对位置调整色调的LED灯的家,从明亮黄的色调里窥见太空的深邃。


据称,Axiom Station将于2022年开放,可容纳7名乘客和1名太空人。


△壕无人性的太空旅馆Axiom station


首批前往的游客还有优惠价,用5500万美元的价格,即可享受7~10天的旅程,还包含了可能会搭载SpaceX火箭升空的费用。


但不管怎样,如果要前往太空站,受众面可能依旧很窄,普通人要上太空依旧遥遥无期。


于是,维珍银河和XCOR宇航公司就推出了另一种相对低门槛的“亚轨道飞行”,把受众从超级富豪直接降低了两个level,到中产。


△亚轨道飞行,普通人也能上太空/youtube


所谓的“亚轨道飞行”可以理解成当日来回,不住宿,全程可能一个多小时左右。


用两架喷气式飞机把飞船(航天飞机)VSS Unity带到大气层边缘释放,而航天飞机将以液态燃料作抛物线运动,上升到82.68千米后,停留大约15分钟,然后降落。


△亚轨道飞行看到的景色


目前国际公认的太空分界线“卡门线”约在100千米处的高空,看似不远,实际平时我们乘坐的飞机不过是在10~12千米的高空。


也可以把这种旅行简单理解成,到大气层边缘,偷偷看一眼宇宙,体验一把失重。这样的体验,维珍银河的开价是25万美元,XCOR宇航公司则是9.5万美元。


一群人,正悄悄盯上了太空游。


中国游客的太空之旅


还真别以为,太空之旅只是国外超级富豪的游戏,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或许会后来居上。


上述的XCOR宇航公司,已经收到了34张来自中国地区的订单,年龄从25~67岁不等。


连引进该旅游的探索旅行副总裁杜希勇也直呼没想到:“本以为中国人保守、不爱冒险,可没想到预期比想象中热烈。”


据新华网的粗略统计,目前已有超60家民营企业涉足商业航天,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游客还会使用中国制造的飞船登上太空,一尝儿时“嫦娥奔月”的神话。


不过,太空游虽然浪漫,可也面临不少争议。


一是太空游对游客产生的身体健康问题,二是太空游对地球环境可能造成伤害的问题。


先来讲健康。


虽然目前有很多研究表明“太空辐射”和“无重力环境”对人体的危害,但前提是长期。美国联邦航空局表明(FAA)表明,类似“亚轨道飞行”这种在太空边缘短暂停留的旅行,受到太空辐射的影响几乎微乎其微。但游客在短时间内会经历重力、失重的感觉,仍可能会有头晕、恶心、背痛等症状出现。


△宇航员需要经过各种训练,才能克服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再来就是太空旅行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如果是轨道飞行,那么一般会用到火箭作为推力,火箭分为液态和固态,使用固态火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使用液态火箭则释放出清洁的水蒸气。


不过,火箭发动机依旧会在大气层上层释放微量气体,从而造成臭氧的损耗和产生烟尘颗粒。


△固态燃料燃烧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燃料或不同类型的推进器来改进这一问题。


而现在,想要实现太空旅行的最快方式,是回家睡一觉或者买张彩票。


谢选骏指出:太空旅游只是商业性的活动,是宇宙旅行的初级阶段;宇宙旅行只是探险性的活动,是宇宙朝圣的初级阶段——唯有超越了商业和探险的动物欲望,宇宙殖民才能升级为宇宙朝圣。唯有宇宙朝圣才能引导所有“宇宙大发现”的活动,使之立于不败之地。

谢选骏:台湾完胜新西兰地震

《台湾地震: 二十年来的经验教训如何降低损失》(傅东飞(Rupert Wingfield-Hayes)BBC News 发自花莲2024年4月7日)报道: 当灾难发生时,尤其是当大地震发生时,全世界的媒体就会像苍蝇一样被吸引到遭破坏最严重的地方。这可以理解。但它这种关注会让公众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