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0年12月30日星期三

谢选骏:富二代为何都是软骨头


《彭博:习总打压马云,富二代变得听话了》(2020-12-11 苹果日报)报道:


王思聪是内地"富二代"的代表人物,近日仍很高调,在微博张贴与一众女友外游的照片。内地富裕阶层的炫富行径,多年前高调得让人侧目,但近日内地的"富二代"们却似乎变得安分,虽然偶尔仍会上演开Benz直闯北京紫禁城惹来众怒的"戏码",但他们显然已明白最好保持低调以免惹上麻烦,尤其是在北京当局开始将矛头瞄准如马云等亿万富豪后。彭博社(Bloomberg)访问了多名内地"富二代",有人直言,因为目睹太多朋友的家人"出事"后,明白该如何守规矩,已经学得要低调。


现年32岁的北京DJ娱乐公司创办人涂浩然(Tu Haoran,音译),是内地行事较为低调的富二代。他说:"当我们目睹朋友的家人被抓起来关进牢里后,我们明白了该如何守规矩。从2006年以来,我身边有太多例子。现在人人都晓得要低调。你有钱不需要让全世界都知道。那样高调行事有何用处?"


涂认为,对不少像他一样的"富二代"而言,最安全的方式就是"好好做自己的工作、纳税,遵守法规。"他创办DJ公司的想法,源自大学时对于上夜店娱乐的爱好。他当年获父亲给予200万人民币创业,现在公司单月营收额超过1,200万元。但他表示:"这些日子我恐惧的是‘树大招风’。拥有一些财富,但称不上超级富有,看来是最安全的。"报道指,中国许多年轻的"富二代"深知,招惹共产党是失去一切最快的方式,惹上政府可能使自己被关进监狱,或像因涉嫌逃税的女星范冰冰一样"被消失"达数月。不过,他们也不认为政府有意夺走他们手中的财富,许多人提到习近平最近演讲时常谈到企业家对推动经济成长的价值。


上海媒体业一位王姓亿万富豪的儿子,就有这样的体会:"我的立场就是跟随政府的领导走——我们的命运与此并进。"他说:"在中国,‘仇富’的历史悠久,自从文化大革命以来就如此。对我和我的朋友圈来说,我们这一代的共通点之一是想要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而非担忧我们父辈的财富被夺走。"这名亿万富豪的儿子坦言,其父亲希望他保持低调。他父亲名下所有公司都不提及这位年轻人的姓名,这对父子也十分小心地避免在网上暴露两人的关係。他还透露,父亲给他的零用钱很"有限",也不让他使用信用卡,以防他乱花钱惹来注意。


事实上,中国社会阶级正逐渐僵化,向上流动越来越困难,为中共带来新的挑战。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1月发表的社会流动指数(Social Mobility Index),中国在全球82个经济体中排名第45,社会流动性逊于美国、俄罗斯及大部份欧洲国家。


另据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10月发表的报告,伴随中国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财富不平等"十分快速地加剧":2019年底,中国百万富豪共有580万人,财富超过5,000万美元(3.8亿港元)的居民则有2.1万人,除美国外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


OECD(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2018年出版的报告则指出,收入为中国社会最低10%家庭的人口,需花费7代人才有望爬升到平均收入水准,也就是穷人想突破自身阶级得花上约150年,比起南韩需花5代人,以及日本需4代人的时间更久。


谢选骏指出:为何“中国社会阶级正逐渐僵化,向上流动越来越困难”?因为华人缺乏公德、奉行家族主义,结果就是社会割裂、对立上升,机会无法均等、占着茅坑不拉屎。这样被豢养长大的富二代,都是软骨头了。



《奢侈生活的真正含义是什么》(BBC 2020年12月10日)报道:


旅行在十九世纪成为了一种主要的奢侈消费。现在的奢侈品消费趋势较注重时间、空间、旅游和体验,而较少考虑物质欲望。


奢侈或曰奢华这个概念,似乎一直以来都深植于物质享乐主义。千百年来,所谓奢侈,就是指拥有稀罕、珍贵、新奇之物,以及大量挥霍无度的消费品,即或是显而易见的极简主义的奢侈品也总是涉及美丽精致,但又往往是多余的东西。


2020年10月在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Musee des Arts Decoratifs)开幕的《奢华品之展》(Luxes),探索了奢侈品这个多层面的历史。这个展览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自然资源不断减少、过度消费正对我们的环境造成灾难性影响的世界,我们是否有可能另给奢侈生活一个较有价值的定义,让奢华不仅与自然相谐和,而且也符合我们人类的真实自我。


尽管这次展览是在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前就开始筹划,但这场大瘟疫的发生将我们自囚于家中,让整个世界的活动减缓至停滞,这个展览所启示的问题就更具有现实意义,让我们不得不质疑我们生活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博物馆馆长和这个展览的策展人奥利维尔·加贝(Olivier Gabet)告诉BBC文化栏目,“很明显,今天的奢侈品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毫无疑问,奢侈的物质和物欲层面受到了强烈的质疑。奢侈这个概念正在重新发现其一种非物质性的维度,即时间和空间以及体验的维度,一个经历时空的体验片刻可以具有像物品一样的奢侈性。在社交隔离的时期,旅行是一种超级奢侈,而且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奢华品之展》其中一件展品,是属于古罗马博斯科雷亚莱宝藏的银器。博斯科雷亚莱宝藏是指在庞贝古城遗址附近一个古罗马别墅出土的大批金银器具。


时间和旅行,这两件在今天看来极其珍贵的东西,在奢侈品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因为与其他国家的交往接触激发了人们对稀有和奇珍异物的渴望。加贝补充说,“全球规模的贸易与奢侈品的概念有着内在的联系。早自古代以来,珍贵的物品就一直是经济甚至地缘政治争端的主题。我们用来运输黄金、丝绸或香料的时间,运输跨越的距离,以及被征服土地的概念,则是其中最基本的要素。”


对异国风情的审美发现也帮助形塑何为奢侈的概念。加贝说,“当西方发现日本陶瓷时,他们意识到奢华和精致也可以是简单和质朴的形式。从让-米歇尔·弗兰克(Jean-Michel Frank,法国简约风格室内设计师)的稻草镶嵌室内装饰到加布里埃尔·香奈尔(Gabrielle Chanel,法国先锋时装设计师)的小黑裙,对奢侈品发展史而言就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给予世人奢华的新观念。”


如今,弗兰克被誉为20世纪最激进的室内设计师之一,他创作的极简主义室内设计打动好一些艺术家,比如法国作家弗朗索瓦·莫利亚克(Francois Mauriac )。莫利亚克将他的设计风格称为“奇怪的虚无奢华”。对这种先锋派美学的欣赏引发了一个问题,即奢侈品在多大程度上与地位有关,又在多大程度上与有别于大众的独特品味有关。加贝说,“在中世纪之前的古代,奢侈品是社会政治最高等级的标志,是被征服者向胜利者奉献的贡礼,是相互表示尊重的礼物,也是埃及人带往彼岸的陪葬品。”天鹅绒这样的奢侈织物在古代只限于王室和贵族使用。从14世纪开始,欧洲多个封建王国都颁布了禁止下层阶级穿戴天鹅绒服装的法令,以维持贵族的精英地位。加贝说,“然而,奢侈品后来逐渐成为个人的选择和爱好,而不再是社会等级的标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品味。”


艺术的生活


在18世纪的法国,品味,以及对奢侈品的喜好结合进到生活艺术的概念中,因此产生法文合成词“art de vivre”,即“生活的艺术”之意。因个人主义思潮和新艺术形式的兴起,法国的精英们沉溺于营造令人愉悦的居家生活环境。与此同时,东西方贸易的增长也引发了西方对具有异国情调的东方文化奢侈品的热情,尤其是日本和中国两国。两国生产的陶瓷、漆器和丝织品特别受欢迎。


1925年,法国家具和室内设计师阿曼德-艾伯特·拉多(Armand-Albert Rateau)创作了一部中国风格的精美屏风《森林中的奔逐》。在巴黎,出现了被称为“marchands merciers”的家具和室内装饰艺术商家。这是一种新型消费品的制造销售商,他们会对现成的中国或日本瓷器加以装饰,将瓷器安装在镀金青铜上以增强其光泽,或者将其制成盛放香花的盘子或灯饰等器物。加贝说,“他们几乎是第一批艺术总监,雇佣不同的艺术家,创造合作方式。正是这种特殊的势头,催生了奢侈品历史上的一个决定性阶段。”


19世纪对奢侈品的需求急剧扩大,因为新兴的中产阶级开始追求舒适的生活,而工业革命的生产也能够提供他们的一切消费需要。1858年,英国时装设计师查尔斯·弗雷德里克·沃斯(Charles Frederick Worth)在巴黎开了一家时装公司“沃斯之屋”,宣告高级定制时装的诞生。而旅行也成为了一种主要的奢侈消费。


上述趋势为20世纪的时尚奢侈奠定了基础,由于广告和大众媒体的发展,奢侈品也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但时尚杂志“Meaning Global”的创始人、奢侈品牌专家玛缇娜?奥博托娃(Martina Olbertova)认为,20世纪80年代的过度消费导致了“奢侈品行业已完全脱离现实,只关注对昂贵消费品的销售以获得世界竞争优势,他们在意的只是表面的价值”。


如今,面对这种疯狂消费环境和伦理成本,奢侈品行业开始发生变化。奥博托娃注意到了一些关键的变化趋势,比如对个人体验的偏爱超过对个人奢侈品的迷恋,以及放弃过度的豪华物欲,改而选择转向她所说的“奢侈品的返璞归真”。


现在,旅游是每个人消费愿望清单上的第一项,但这不仅仅是逃避现实。奥博托娃说,“人们想要一些能帮助他们学习和认识旅游之地以及自己本身的经历,希望这样的历验能帮助他们找回自我,发掘自己的精神境界,或者能让他们与身边的自然和世界紧密连接起来。”


考虑到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现状,目前的豪华旅游注重隐私和健康,远离尘嚣,以及可以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的度假地则不足为奇,但真正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旅游模式必须与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相平衡。注重野化环境的自然度假村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如果认为对奢华物品的渴望会就此结束,那就太天真了,不过有一种意识正在增强,即我们可用较少的东西来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澳大利亚设计师马克·纽森(Marc Newson )2015年设计的沙漏完美体现极简的奢华风格。奥博托娃说,“人们正从痴迷于拥有很多奢侈品,转而只使用对个人有价值的物品。在你身边将会有这类既可提升你对生活中重要事物的感受,而且工艺也相当精美的器具。”对于喜欢烹饪并会邀请朋友来分享其烹饪热情的人来说,这可能就是一套漂亮的陶瓷餐具。


奥博托娃说,“我们不需要所有的东西都是奢侈品,那只是浮华,毫无意义。人们会选择只在生活某些方面使用品牌来提升生活质素,这才是奢侈品归根结底的本质主义。”奥博托娃认为,奢侈品的耐用性正成为其吸引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学会如何正确地保养奢侈品牌,使其可以多用好几年,这是告别一次性消费文化的决定性一步。消费的可持续性将变得至关重要。她说:“这应该是合乎逻辑的事情,这些我们视为趋势的事情需要成为新常态。”


不过她承认,我们还没有到达那个境界。她表示,目前疫情危机“是一个停顿,就像处于一种正在发生改变、重新平衡和再度调节的状态中。”让我们希望全世界这一停顿会给我们带来一种新的“生活艺术”,一种认为生活本身才是最令人向往和最重要的奢侈品的艺术。(《奢华品之展》2020年10月15日至2021年5月2日在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展出。)


谢选骏指出:富二代喜欢炫富,也就是展示物质——他们忽略了体验,或者用炫富作为他们的体验。这是因为,他们只有财富的结果,没有财富的过程。结果,他们很难把持自己的财富,使得自己成为不堪一击的软骨头。只有创造财富的人,才能把持财富。

谢选骏:全球政府可以有效分发疫苗



《新冠疫苗上市后的担忧:富裕国家真的在囤货吗?》(BBC 2020年12月12日)报道:


疫苗的产量足够供应全球广大民众吗?


看着疫苗这一周在英国推出,欣丹杜(Lois Chingandu)并未感到高兴——相反,她是担心。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她也盼望着接种疫苗,让生活恢复正常。但是和当下的很多人不一样的是,她并不觉得看见了黑暗尽头的曙光。


她的国家津巴布韦什么时候能够获得疫苗,目前仍然不明朗。“现在就只能是坐着干等,盼望我们能够在我的有生之年得到它,”她说,“我活在恐惧当中,害怕因为我坐在这个地方,就会感染新冠并且死去。”这听起来或许像是夸大,但是欣丹杜在过去看见过非常类似的情形。


她为爱滋病(HIV)预防机构工作,在1990年代初的哈拉雷(津巴布韦首都),她每天都看着数以千计的人死于爱滋病,而当时是有药物可以阻止死亡的,只不过只有买得起的人才能使用。“最终,是要既得利益者决定是时候挽救穷人了,然后我们才会得到疫苗。


“人民的疫苗”


这个星期,欣丹杜参与了一项名为“人民的疫苗(People’s Vaccine)”的倡议,旨在告诫富裕国家——特别是美国、英国、欧盟各国以及加拿大——不要囤积疫苗。“人民的疫苗”旨在确保像津巴布韦这样的国家也能获得平等机会。“我们知道他们大多数已经购买的疫苗是他们所需的三倍多,”她说。


一些国家甚至买得更多,加拿大将会有足够为全国人口接种五次的疫苗存量。“一旦它们给了最优先的群体之后,就将会有多余的疫苗。目前没有讨论过要将疫苗送去贫穷国家,去给那些真的很需要它们的人,”欣丹杜说。


这只是一部分的真相。目前有一个广泛覆盖的全球倡议,致力于将疫苗分发至世界各地,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一个国际疫苗倡议团体联盟所支持的。这个新冠疫苗保障机制(COVAX)的目标是,联合各国至同一个阵营当中,让它们能够与医药公司进行商讨。


目前有189个国家参与。当中92个是中低收入国家,它们所使用的疫苗费用将会由捐献者支付。英国已经向这个基金捐献了5亿美元。其他国家则会自行负担疫苗费用,但是它们可能会得到比单独议价更好的价钱。它们目前已经就三种疫苗商定好了价钱,但是和所有的领先疫苗则仍然在谈判当中。但是,COVAX本身并不足够。墨西哥就是通过自行负担疫苗费用来参与这个计划的国家之一。


时间就是一切


玛塔·德尔加多强调,应该尽早推广使用疫苗。玛塔·德尔加多是墨西哥的其中一个主要的疫苗谈判者。这项工作相当艰难。COVAX只覆盖了全国人口的20%,而它预订的疫苗仍然未获得批准。“我们在1月、2月、3月还是5月、7月获得疫苗,是不一样的。这些月份接种疫苗对墨西哥来说至关重要。”


墨西哥现在是冬天,病例在迅速增加;任何拖延都可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于是德尔加多一直是直接和医药公司谈判。一个关键的时刻出现在10月13日,那一天她和她的团队与三家疫苗公司达成了协议。他们甚至预订了少量首批进入市场的辉瑞(Pfizer)疫苗,12月底左右在墨西哥推出。余下的将在之后到位。“但是至少在墨西哥,我们有钱买疫苗,”她说,“我看到过其他拉丁美洲国家现在没有足够的钱买疫苗,而它们也没有真的得到保证能够获取疫苗。”


目前由牛津大学和医药公司阿斯利康(AstraZeneca)开发的疫苗,已经表明将不会从发展中国家的销售中营利。该疫苗在COVAX的名单中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但是目前尚得到批准在任何国家使用。而且,一种疫苗也不足以让全球接种。


“人人都在抢一块蛋糕”


苏尔坦博士说,在确定疫苗功效之前,有的国家难以承担购买疫苗的费用。就像墨西哥一样,巴基斯坦也在与第一家疫苗生产商进行对话。“我们肯定是在和富裕国家竞争,这是无疑的,”巴基斯坦卫生部的费萨尔·苏尔坦博士(Dr Faisal Sultan)说。他是有关谈判事务当中的核心人物。“每个人都在抢一块有限的蛋糕。蛋糕多大现在是固定了的,然后每个人都想得到一块。很明显,这是要争抢一番的。”他表示,目前为止的争夺的情况还算可以,但是他们仍然未能保证得到任何疫苗。巴基斯坦无法承担在确知疫苗有效之前就付钱。“那是一种奢侈,”他说,“我想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可能会这样做。”“如果我们能得到东西和组合是对的,我们应该没问题,但是我们不能盲目下赌注。”


巴基斯坦的主要大学都在为中国公司康希诺生物(CanSinoBio)的疫苗进行临床测试,这可能对于该国的供应有帮助,但这并不是目前的一个等价交换条件。


知识产权问题


而且,这还不纯粹是一个商业的问题。玛塔·德尔加多承认,墨西哥的良好外交关系在她的协议谈判成功当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企业是在国家内存在的,”苏尔坦也表示,“而当你谈国家的时候,政治和同盟关系之类的一切因素都会发挥影响。但是目前,我们已经试图做的是脱离任何地缘政治的摩擦,它或许有可能,也或许没有。”


欣丹杜和“人民的疫苗”正在呼吁,要采用比外交甚至COVAX更加大刀阔斧的做法。他们想让疫苗企业将它们的知识产权共享,这样就能够制造出较为通用的一种疫苗。


世界贸易组织(WTO)于周四进行了会议,决定是否会废除知识产权规则;它将于12月17日宣布决定,但是大多数富裕国家都反对这一点。


对于世界大多数地方来说,要获得疫苗仍然只有等待。“将会有人继续因新冠病毒而死亡,”欣丹杜说,“与此同时,在其他国家的人则在过着正常的生活。”


谢选骏指出:穷国以为救命的希望掌握在富国手里,但富国的人大都知道,自己也是无依无靠的。在各自为政的主权国家时代,没有一个国家是安全的。我认为,只有全球政府能够有效防疫抗疫,并且可以有效分发疫苗。


《肺炎疫情:中国宣布加入全球新冠疫苗保障机制,态度转变背后有何考量》(BBC 2020年10月12日)报道:


中国外交部确认,该国已在周四(10月8日)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签署协议,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中方称这是推动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的一个重要举措。


为实现全球民众公平接种新冠疫苗,全球疫苗免疫联盟、流行病预防创新联盟(CEPI)及世界卫生组织牵头成立新冠疫苗保障机制(Covax),中国译为“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


中国此前一直未明确表态是否加入,中国专家解读为做法“谨慎”,因其想平衡中国国内需求和邻国等需求。


中国的疫苗外交


目前有9种疫苗进入新冠疫苗保障机制的候选库,其中2种来自中国,一种处于临床一期试验阶段,另一种尚未进入临床试验。此前中国态度一直犹豫,中国官方小报《环球时报》引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称,中国做法“谨慎”,因此前已承诺通过“一带一路”、东南亚国家联盟和上海合作组织等平台优先供给一些合作伙伴和邻国。曾光说,中国可能想制定周详计划,在加入新冠疫苗保障机制前,既能保障本国供应,也能保全这些平台的需求。


此前中国曾明确表示,一旦疫苗研制成功,将优先供给湄公河国家,属其“疫苗外交”的一部分。而此时加入新冠疫苗保障机制,中国称“目的就是以实际行动促进疫苗公平分配,确保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同时带动更多有能力的国家加入并支持”。


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的新闻发言人对BBC记者表示,目前全球有171个经济体加入疫苗保障机制,其中有包括中国在内的79个高收入国家。为达成2021年为全球提供20亿剂疫苗的目标,这些高收入国家需要预付疫苗款。但目前未知中国的预付款金额。


疫苗研发和订购大国美国并未表态加入。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领衔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批评世卫组织为“中国傀儡”,并暂停对世卫的资助。


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5月则表示,继续支持世卫组织工作,并承诺将在未来两年中向世界各国的抗疫努力提供20亿美元援助资金。4月,中方已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中国国药集团曾经透露其生产的疫苗价格可能在1000元人民币以内。


什么是新冠疫苗保障机制?


新冠疫情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反扑,民众期待安全有效的疫苗能让生活恢复正常。现在一部分新冠疫苗已进入审批阶段,一旦审批通过则意味着疫苗可以上市,大众可以接种。但目前疫苗订购属于卖方市场,供需严重不平衡。全球各国民众的接种顺序是凭该国国力在全球市场自由扫货还是无论贫穷富贵,各国民众有可能实现公平接种,同一时间进行?


为实现疫苗分配公平,新冠疫苗保障机制因此诞生。新冠疫苗保障机制执行负责人奥蕾莉亚·阮(Aurelia Nguyen)表示,在公共卫生领域还从未有类似的尝试。“新冠疫苗保障机制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但这是现有唯一的结束全球大瘟疫的计划。”但这个计划显然面临很多挑战和质疑。


新冠疫苗保障机制的挑战


新冠疫苗保障机制在其官网称目标是在2021年底前购买20亿支新冠疫苗,覆盖当地20%的人口。但目前未知是否每人需要注射一支还是两支疫苗才能产生抗体。中国国药集团负责人此前吹风表示,每人需要接种两支该集团研究的疫苗才能达到防疫效果。如果属实,全球76亿人则需要152亿支疫苗来帮助结束这场大流行。


目前全球三分之二的国家已参与该组织,参与的国家可以通过该组织购买疫苗,也可以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免费获得,当然后者大多数发生在经济欠发达国家身上。但美国和俄罗斯并未参与其中。事实上,一些富有国家已提前锁定疫苗,直接与药厂和疫苗研发团队签订协议。美联社称,这些国家的人口占全球13%左右,但已锁定市场50%的疫苗。


这意味着市场所剩疫苗不多,新冠疫苗保障机制面临激烈的订购竞争。除此之外,新冠疫苗保障机制的资金缺口让疫苗能否公平接种也增添了不确定性。


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的新闻发言人对BBC记者证实,目前已经筹资18亿美金, 但到2020年年底仍有20亿美金的资金缺口来为92个经济欠发达国家采购疫苗。到2021年,仍旧有50亿美金的疫苗采购资金缺口。美联社此前引述一份该组织的内部文件称,如果资金缺口不能补平,全球疫苗免疫联盟不会签署疫苗购买协议。


对新冠疫苗保障机制的不信任


欧盟为新冠疫苗保障机制注资4亿欧元,美联社称欧盟27国不会通过新冠疫苗保障机制购买疫苗,这被视为对新冠疫苗保障机制的供给能力无信心。欧盟单独与药厂签署购买10多亿支疫苗的购买协定。世卫组织执委会成员、欧盟首席疫苗谈判代表奥尔(Clemens Auer)表示,Covax的透明度严重不足。"我们对于疫苗的价格、质量、技术平台或风险都将没有发言权,这是完全无法接受的。"奥尔说,世卫组织从未就其疫苗战略向各国咨询。他评价称,世卫组织想要为世界最脆弱的人们先提供疫苗,这个想法“高贵”,但却在政治上幼稚。


台湾可以等待吗?


中国产的疫苗并非在每个区域都受欢迎,比如在台湾。台湾福卫部长陈时中态度明确,台湾将不买中国疫苗。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的新闻发言人对此回复称,加入新冠疫苗保障机制后,成员有自由选择购买疫苗的权利。但在只有一两款疫苗获得审批的初期阶段,疫苗数量有限,如果放弃购买某款疫苗会延迟购买者获得疫苗的时间。


台湾本土疫苗研究速度落后于国际,目前台湾共有四家厂商投入研发,其中三家已展开一期临床试验,有一家预计11月能进行一期结果分析。此时国际领先的疫苗已进入临床三期最后冲刺阶段。


台湾最早的本土疫苗将于2021年下半年上市。除了等待,台湾亦从国际渠道订购疫苗,台湾于9月18日和“COVAX”签约、预计10月初付订金。陈时中解释称,对于中国的血液制剂、球蛋白、疫苗等生物医学产品,台湾原本规定就是不准进口,并不是因为这次疫情而新订定办法。


除开中国疫苗外的候选疫苗,有一些需要比较严苛的运输和冷藏条件。陈时中表示,台湾与冷链相关公司都保持联系,“如果到时候一定要使用,我们一定会准备好。”


与新冠疫苗保障机制签订疫苗协议,只是拿到疫苗入场券,到时还需看疫苗的安全性。而台湾本土疫苗研究落后于国际,可能意味着台湾的接种时间需要等待,但陈时中称“台湾有等疫苗的本钱”。香港媒体引述港府称,已去信中国政府提出请求,希望当中国疫苗面世时能支持香港需求。


香港的疫苗


防疫工作远落后于台湾的香港,似乎并没有等待的本钱。香港本土的"第三波疫情"刚在九月底受控,但似乎近日群组确诊病例的增加正预示香港疫情的“第四波”正在到来。所以疫苗对港府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香港卫生署8月向新冠疫苗保障机制预订够约35%香港人口接种的疫苗,其余疫苗供应则需额外向个别药厂采购。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曾称,香港属富裕地区,参与机制所付的价钱会较发展中国家昂贵。但具体每剂疫苗价格,港府所交订金数额等都未有公开。即使向新冠疫苗保障机制订购的疫苗成功,香港仍有65%的人口的疫苗来源未解决。途径有两条,就像年初疫情刚爆发时港府找口罩的思路一样:全球采购和靠中国的中央政府支援。


香港抗疫专家许树昌称,余下未获保障约65%人口,则由香港卫生署另行再向厂商订购其他新冠疫苗。但目前为止,未有公开消息显示港府的订购交易。香港媒体引述港府称,已去信中国政府提出请求,希望当中国疫苗面世时能支持香港需求。


中国国药集团此前曾称,该公司研发生产的疫苗最早将于今年年底上市。但由于去年香港发生的“反送中”抗议导致社会极度撕裂和对中国的不信任,即使有中国疫苗供应香港,具体自愿接种人数难以预测。


此前中国政府支援香港做全民检测,在760万人口的香港,最终自愿检测人数为180万,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不到。这也是摆在港府面前的抗疫难题之一,此前九月的大规模检测测出民众意愿,如果疫苗是中国供应,港府是采取自愿接种还是强制接种?


如果自愿接种,那么接种比例可参考此前大规模检测结果。众所周知,全员接种疫苗才有可能完全产生抗体结束大流行。如果做不到全员接种,港府的抗疫又将以何种形式结束,目前还存在太多未知。


谢选骏指出:香港政府还是早点采购美国疫苗吧,因为香港人民不敢接种中共疫苗。否则的话,武汉肺炎的防疫将在香港留下巨大的破口,可能反噬中国大陆一口。全球政府可以有效分发疫苗,难怪全球政府遭到各国的抵制,因为主权国家就是凶恶的瘟神。

谢选骏:护照是封建把头的符咒



《世界各地护照的异和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BBC 2020年12月7日)报道:


可怜的护照。尽管只是为出国旅行所需要,是为出入境证明我们就是这个国家的人,却注定大多数时间是束之高阁以策安全,而苦心设计的内页,除了不厌其烦的海关官员,实际没有人会认真细看。


护照具有双重任务,要同时简洁表明持有者和发行国的身份,但通常护照会让我们对自己照片上那副尊容感到难堪,也对封面上国徽和镀金文字所传达的陈旧国家意识感到困惑。不过,护照毕竟是一件充满视觉和历史叙述的人工作品,在强调国与国间的边界区隔之同时,也彰显出国与国间的普遍相似和雷同。


传统上,护照的设计很少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心。例如,台湾护照的设计,墨绿色的外套封皮,装饰着一个闪耀光芒的呆板太阳(青天白日),而白日则套在一枚光溜溜的金戒指之中,是典型的古板行政美学。


然而,最近,台湾岛内主张独立的政党时代力量(New Power Party)开始在网上发起台湾护照封面设计比赛。这里有一个引发尖锐争议的政治问题。2020年7月,台湾立法院通过了一项决议,要在护照上强调“台湾”一词,而在现有的旅行证件上,“台湾”一词位于“中华民国”一词的下方,很不显眼。立法委员们争论说,既有的设计会让海外将台湾误会为中国。进入比赛最后名单的大多数方案作了进一步的改变。这些方案选择的封面图案既有趣也保留了旧款的格式,只删掉了一个关键之处,中华民国的英文名字“Republic of China”不见了。2020年9月台湾推出新版本护照,以免台湾人出国旅游被误会来自中国。


这些新护照封面的设计师想象力非常丰富,图案有飞鸟、蝴蝶,甚至米饭堆得满满的饭碗,而且颜色也很丰富,有粉红、紫色、黄色、橙色及其他。就此,让我们思考一个更广泛的问题:为什么全世界的护照必须是现在这种样式?


从牛皮纸到小本子


护照并非一直如我们今天使用的硬壳小本本。最早提到类似护照的旅行文件出现在圣经的《尼希米记》(Book of Nehemiah),记述约公元前450年前后先知尼希米从波斯国王阿达薛西斯一世那里恩准到通行证。钦赐的通行证指示幼发拉底河以外地区的统治者们让尼希米一路安全回到已灭亡的犹大王国旧都耶路撒冷。随后是古印度一部用梵语写的治国术论文《政事论》(Arthashastra),提到当局收费发行护照,如果没有护照,国民就不能进出国境。《政事论》被认为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3世纪之间。


我们不知道这些古老的证件是什么样,但很有可能像世界上现存於世的最古老护照。这是一个用清晰华丽的字体手写在牛皮纸上的护照,上面有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的签名,其尺寸很小,远没有口袋那么大,而且被折叠过很多次。护照是1636年颁发给托马斯·利特尔顿爵士(Sir Thomas Littleton),允许他“离开我国领地,前往海外”。爵士获准有权带着四个仆人、50英镑以及他的“行李箱和必需品”上路。现存于世的人类最早护照,只是一张纸而已,也没有照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美各国政府将护照视为防止外国间谍进入本国的一种方式。第一批现代英国护照于1915年发行。当时这种护照只是一张纸片,但折叠成硬纸板,封面印有英国皇家徽章。与今天的护照一样是分别代表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狮子和独角兽,还有两句法文格言,“我权天授”(dieu et mom droit)和“心怀邪念者蒙羞”(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因为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后,很长一个历史时期英国上层社会是通行法语。但护照内页则大不相同。虽然1915年的护照是第一个要求附有照片的版本,但那些早期护照的面部照片与今天有严格规定的数码肖像没有多少相似之处。想想100年前阿瑟·柯南·道尔(Arthur Conan Doyle,就是大侦探福尔摩斯的创作者)的护照照片吧,在这张照片上,他和妻子,以及两个儿子坐在一辆狗车里。当时全家人出国旅行可以用一张护照。


同一时代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兰德尔·戴维森(Randall Davison),他的护照像是穿着全套主教礼仪服装,还包括仪式上所用的礼仪圣器。查阅这些古董护照,你会看到形形色色的照片,有的人在花园或海边摆姿势,手里拿着香烟、报纸和乐器。没有今天任何证件照的一本正经,但其个性却因此更加生动。


当然,用这样的照片证明持证者的身份并非总是有效。学者克雷格·罗伯逊在他的书《美国护照》(The Passport in America)中讲述了一个有胡须的丹麦人去德国旅行的故事。这个丹麦人抵达德国后,听说他太像也蓄有胡须的德皇威廉二世,因此就把自己的胡须剃掉了,当他要离开德国时,检查护照的官员把他拦了回去,因为他看起来不再像护照上的那个人,而是像一个臭名昭著的骗子。


1920年一战结束后,为维护世界和平,国际联盟提出护照应有统一的国际标准,规定内页为32页,要使用至少两种语言,封面顶部印国名,中间为国徽,底部印“护照”一词。国联的规定已经成为现代护照设计的统一模式。


国家精华的彰显


如今,联合国下属机构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负责发布护照标准,包括封面尺寸、格式和技术等。但没有规定封面应该是什么颜色。世界上大多数护照为三种颜色:红色、蓝色和绿色。那么,为什么护照封面的颜色只是有限的几种?普遍的解释是,蓝色护照受到新世界的美洲和大洋洲国家的青睐,红色护照签发国有些过去或现在是共产党国家,而绿色通常是伊斯兰国家。


还有一种感觉是,例如,一本樱桃粉色封面的护照可能是旅游局的一个很好广告,但也可能意味着轻浮不严肃。因此无论轻松活泼多受欢迎,但不会有任何国家愿意在护照上表现出这种特性。斯洛文尼亚的护照可能是最接近活泼这种性格,其护照如同一本手翻动画书,快速连续翻动,就会看到一个骑马疾驰的人越过其内页的边缘部分。


护照设计一致性这股力量不容低估,只要想想英国护照最近变颜色的故事就略知一二。英国脱欧公投之后,英国政府宣布护照封面将恢复原来的蓝色。事实上,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欧盟法律要求英国护照使用酒红色。英国是在是在1988年自愿修改为酒红色,以配合欧盟的其他会员国。


各国护照也越来越多地在内页尽力传达更多的本国特色,页面上充满国家纪念碑、自然奇观,以及令国人自豪的国家英雄,搞得护照就像是国家公民教育的初级读本一样。每个国家护照的设计都突显其国家的特色。


英国2020年将换成蓝封皮护照,旧的酒红色护照内页有英国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Anthony Gormley)的雕塑作品“北方天使”(Angel of the North)的线条素描,有英国19世纪风景画家约翰·康斯特勃,以及英国女数学家也是世界第一位计算机程序员的埃达·洛夫莱斯(Ada Lovelace)。而且每一页还嵌入了莎士比亚的头像水印。日本的新护照上有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的浮世绘《富岳三十六景》中至少24景。美国完全重新设计于2007年新发布的护照,内页有激发美国国歌《星光灿烂的旗帜》一役的雕塑,还有拉什莫尔总统山、长角牛和一艘飞剪式帆船。

有时,这些精心设计的内容可能会传递出未经意识到的信息。比如美国已婚女性能够获得自己的护照独自旅行,已经近一百年。她们不会因为无法独自出入国境而一定要跟随丈夫旅行。


然而,美国护照目前的设计引用了13句美国伟人的励志名言,但只有一句出自一位女性,即著名的非裔美国学者安娜·茱莉亚·库珀(Anna Julia Cooper)。这与加蓬护照大不相同。加蓬护照在重新设计生物特征之前可能是世界上最以女性为中心的护照,因为封面上有一位袒胸哺乳的母亲照片。


尽管看起来相当爱国主义,但护照绞尽心机设计这些花样的主要动机不是美学,而是安全性。简而言之,护照的内页设计得越复杂,伪造的难度就越大。现在最新护照的一些最神奇的特点也是出于安全考虑,可以加拿大2015年的重新设计为例。用紫外线照射加拿大护照内页,平淡无色的图像就会突然变为闪烁着鲜艳烟火的天空,明亮的星座和彩虹。


在千禧年之交,另一个本应被隐藏的安全识别特征,即生物识别芯片开始为各国护照纷纷采用之时,这意味着一个新的符号会出现在任何有生物识别芯片的护照的封皮上。


至于台湾的新护照,政府最终决定放弃珍珠奶茶和台湾黑熊。新版本看起来和旧版本惊人地相似,关键的区别在于“中华民国”的英文最小化了,在新版本是围绕着白日的一圈英文小字,而旧版本是在白日上方大很多的字体。


挪威护照内页在紫外光下会出现北极光。台湾新护照当然不能与挪威2014年的“新设计”相比,后者是挪威设计公司“新设计工作室”(Neue Design Studio)的创作,再现了传说中的挪威景观的主题,并有三种不同颜色的封面:白色、绿松石和朱红色,既回应了传统,表现又大胆新潮。内页如你所希望的那样是北欧极简风格,但是在紫外光下会出现北极光。


与众不同也一样


挪威的护照可说是个例外。总而言之,不管护照代表的各自国家有多么不同,但护照无论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澳大利亚的还是伊朗的,其实彼此都非常相像。如此,他们冷静理性的设计削弱了其设计的根本目的,强调的不是各自国家的个性,而是彼此在深层意义上的相似,即都渴望在世界舞台上争高下,都祈望历史赋予的地位。


在一个罕见使用徽章的世界,各国护照上的国徽看起来是大同小异。植物和动物也是如此,比如日本的菊花、黎巴嫩的雪松、莱索托的鳄鱼和小马,都错综复杂地编织在他们各自国家的民族特征织锦中,最重要的在象征官式的庄重颜色上,用上金色的压纹,结果是这些护照看起来是惊人的相似。


不管护照采用的图像是如何留恋过往的一切,世界仍继续大步向前,不仅改变了护照所包含的技术(不知护照无纸化的时间还要多久?),也改变了护照所代表的东西。护照对不同的人包含着不同的意义。对于幸运的人来说,护照保障着他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护照是一把开启更广阔世界的钥匙,代表着冒险和飞行。对于那些被迫卷进移民大潮而远走他乡的人,这份文件象征着颠沛流离将有一个安宁的结局,终於有了安身立命之所。


目前香港居民可同时持有中国香港特区护照与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长期以来,暗潮汹涌的国际紧张局势意味着一些护照比另一些护照打开的大门要多一些,但在新冠病毒疫情大爆发的当下,出国旅行对我们许多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困难重重。


通过这种方式,新冠病毒给闪闪发光的护照小本子添加了另一层意义。那就是,即或我们不得不将这个小本本束之高阁,但我们会怀恋带着这个小本本上路的日子,并渴望这样的日子再次来临。


谢选骏指出:护照是封建把头的符咒,他们用这种方式诅咒了自己的国民,使他们成为国家的奴隶。


《买卖国籍护照背后:全球巨额利润产业揭秘》(BBC 2019年10月11日)报道:


曾几何时,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国籍。你或者与生俱来拥有某国国籍,或者是作为移民,经过多年等待后成为归化公民。有些人还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失去国籍等等。


但是,现在你可以走捷径,直接花钱买国籍,通过投资移民轻松成为某国的公民,继而拿到护照。这在50年前还是很难想象的。那时,就连双重国籍身份都比较罕见,但目前已经非常普遍。


今天, 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都设有投资移民项目。瑞典律师卡林(Christian Kalin)说,它已经成为一项全球增长最快的产业,产值高达每年250亿美元。


国籍为啥成了可以买卖的商品?


卡林是恒理环球顾问事务所有限公司(Henley & Partners)的主席。他的公司是全世界承办投资移民护照的最大律师事务所之一。卡林为此还有“护照先生”一称。该公司的客户通常是那些有钱人,为自己和家人购买外国护照。


国籍新理念


卡林认为,人们关于公民和国籍的传统观念已经过时了。不仅如此,卡林还表示,人们的国籍受出生国的限制是“非常不公平的”。他说,人们的出生地与他们的技能和天分毫无关系,完全是运气。他认为,人们应该重新思考这一问题了,比如,可以把公民权看作是一种会员制度。“引进那些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有才华的人有什么错?”他说。


当然,对卡林的这种看法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反对的人认为把护照当商品买卖就是不对。但无论你赞成还是反对,花钱购买他国国籍的买卖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其中,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Vanuatu)的国籍似乎很受青睐,特别是中国人。


4年前,瓦努阿图推出一项新的移民计划。该计划一经推出就火了起来。目前,它已经成为该国政府最大的收入来源。瓦努阿图护照之所以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护照持有者可以自由进入欧洲国家,无需签证。许多瓦努阿图的海外护照持有者根本不需要踏进该国的国土。他们可以通过在海外的指定机构把护照搞定。


总部在香港的中介机构太平洋移民顾问有限公司(PRG Consulting)就是一个拥有执照的,专门为合格人士办理瓦国护照的机构。


中国客户


护照代办商MJ说,许多中国富人购买瓦努阿图护照。在香港的一家咖啡店中,BBC商务记者莎拉·特雷纳(Sarah Trenor)和薇薇安·尼内斯(Vivienne Nunis)见到了太平洋移民顾问有限公司的护照代办商MJ。据他介绍,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公民获取第二本甚至第三本护照。“他们在中国没有安全感。他们希望能进入欧洲,在那里开办银行账户,购置房地产,或是做生意等,”MJ介绍说。MJ表示,护照这一商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强。许多加勒比海的小国一本护照售价大约为15万美元。


瓦努阿图护照也差不多值这么多钱。而且,只需一个月就可以就搞定,这也是它如此受欢迎的另外一个原因。


明码标价


我们看看以下这些国家的护照值多少钱?

安提瓜和巴布达:起价10万美元(以下均为美元价)

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起价15万

蒙特內哥罗或叫黑山:起价27万4千

葡萄牙:起价38万4千

西班牙:起价55万

保加利亚:起价56万

马耳他:起价100万

美国:投资需在50到100万美元之间,并创造10个就业机会

英国:起价250万

申请瓦努阿图护照虽然快捷,但卡林和其他一些人士对此比较谨慎,因为瓦国腐败盛行。因此,卡林的事务所不办理瓦努阿图护照。但这毫不影响富裕的中国人申请瓦国护照。而在那些拿到瓦国护照的中国人之间,只有大约十分之一曾踏上过瓦国领土,不过这也只是猜测而已。


避税天堂


瓦努阿图前总理巴拉克·索普称该国投资移民,出售护照的项目是背叛。维拉港(Port Vila)是瓦努阿图的首都。维拉港的街道坑坑洼洼,满目苍夷。街上根本没有交通红绿灯。然而,随着汽车的增多,交通拥挤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瓦努阿图还是避税天堂。最近,由于腐败及缺乏透明度再次被欧盟列入“黑名单”国家。


瓦努阿图本国居民也是直到1980年该国独立时,才正式成为该国公民。之前,这些岛屿由英法两国共同管治,叫做新赫布里底群岛。


瓦努阿图共由80多个岛屿组成。独立前,该国居民没有国籍。如果任何瓦努阿图人希望出国的话,需要向英法申请旅行文件,才能出行。


瓦努阿图前总理巴拉克·索普 (Barak Sope) 也是在该国成立后才有自己的护照。因此,他对此念念不忘,他认为当时的法规是对该国居民的一种侮辱。


反对声音


索普对瓦努阿图出售护照的做法并不赞同。他认为这是对瓦努阿图的“背叛”。但移民项目代理商巴尼为该国的移民项目辩解。近年来,中国投资大量流入该国。"中国人比我们有钱," 索普愤愤不平地说。许多当地人也抱怨中国公司在瓦努阿图只雇用中国人。


BBC记者试图找到瓦国政府官员了解其投资移民项目,但没有人愿意就此发表意见。但记者找到了一名由政府指定的移民项目代理商巴尼,他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巴尼解释说,这个问题需要从全球视野出发。许多其他国家向外国人出售护照赚取投资。瓦努阿图自然资源不多,而投资移民项目可以为国家带来很多收入。然而,对瓦努阿图乡村地区的居民来说,自从该政策出台后就一直极具争议。


没有受益


安妮·帕科是当地村庄社区的负责人。BBC记者跟随社区负责人安妮·帕科到当地的村庄转了一圈,那里距离首都维拉港只有10分钟的车程,但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贫穷、落后。安妮说, 当地社区并没有受益,尽管政府许诺说,该项目的收入将会为当地重建遭到2015年飓风破坏的基础设施以及家园。安妮表示,自己的祖先为自由而牺牲。但现在,外国人只要花15万美元就能买到一本他们的护照。而且,他们根本没见到任何钱。“这件事该停止了,”她说。


同一个村子的苏珊指着一口肮脏的水井对BBC记者说,她希望政府能够安装自来水龙头,让孩子们能够喝上安全、干净的水,能洗上淋浴。但当地一家报纸经营者丹麦卡格里(Dan McGarry)认为,随着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很难想象政府会改变其政策。


据麦卡格里称,出售护照可以为瓦努阿图带来超过30%的收入。这对于像瓦努阿图这样的小国来说可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但与此同时,他也表示,人们不尽会扪心自问:“这是我们奋斗的结果吗?这样做对吗?把我们不容易争取来的主权就这样卖给出高价的人,这对吗?”其实,这个问题不仅是瓦努阿图,它也是许多其他国家应该反思的,特别是在日益全球化世界的当今。


但是,亨利与合伙人事务所的卡林则表示,投资移民项目以及通过投资获得护照这种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它只不过是对世界潮流的一种现实反应而已。


谢选骏指出:投资移民、出卖护照,其实最能清楚说明主权国家护照具有封建把头的性质——他们拦路抢劫、坐地起价,把好好一个地球宰割得七零八落。


《不存在的国家签发的护照》(BBC 2017年6月10日)报道:


在我的护照上盖章的这名女士名叫莫西(Mercy),她没有固定的住处。出生在尼日利亚的她途径利比亚来到意大利,目前住在帕多瓦,但她的身份却游走于法律的边缘。她盖章的那本护照不是英国签发的,而是新斯洛文尼亚艺术(Neue Slowenische Kunst, NSK),这是参加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的一个艺术团体。这个展览馆的目的是探索国家和无国家的意义,而方法之一就是把公民与移民的体验颠倒过来。


从阿尔巴尼亚到津巴布韦,第2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展共有85个国家级展馆,展示的主题非常多元化,从灾难大学到发光的黑暗博物馆十分多样。今年,由于面临国家主义浪潮的崛起,很多艺术家开始强调通用身份:有一个人类馆,还有一件来自突尼斯的装置艺术专门向游客发放"freesa"(free visa,自由签证),以此表达"自由流动而不必受制于武断的国家制裁"的理念。


核发护照


威尼斯双年展上,NSK的"公民"向新的申请人核发护照,申请人中也包括本文的作者——NSK在1992年宣布"建国",比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晚了一年,后者成为冷战结束后获得主权的众多新国家中的一个。"艺术是一种需要外交的狂热。"我的新护照的插页上写道,它声称护照所有者是"第一个全球性国家的参与者"。NSK自称是"时间国度",没有国民和领土的概念:它"否认国界原则,支持跨国法律"。


威尼斯双年展


跟其他国家一样,NSK在威尼斯双年展上有自己的展馆——他们在Palazzo Ca'Tron的一间办公室里签发护照。在过去的一个世纪,护照已经成为代表我们身份的一个基本文件。当伊斯兰国宣布建国时,他们就要求所有的战士撕毁自己的护照,切断与"殖民"遗产的联系,宣布效忠于新的实体。与之拥有类似观念的是和平积极分子加里·戴维斯(Garry Davis)于1954年构想带有乌托邦色彩的"世界护照"(World Passport)。那本护照号称由"世界公民的世界政府"签发,持有者达到10,000人,但并没有在外交上获得认可:2016年,嘻哈歌手Mos Def因试图在南非使用这份文件离境而被扣留。


真实性是护照的核心元素,甚至可以充当身份证明。2004年,NSK位于卢布尔雅那(Ljubljana)的总部涌入了成千上万份来自尼日利亚南部城市伊巴丹的护照申请。一些人表示,他们听说NSK是个美丽的国家,想到那里旅行。


国家权力机关


前往NSK展馆的游客都会收到一份报纸的复印件,头版印着《为现代化道歉》(Apology for Modernity)一文。"拒绝为难民提供庇护是残忍的。"这篇社论写道,"但把人们变成难民更加残忍。"NSK认为,"自由的西方世界"是"他们苦难的罪魁祸首"。西方世界的公民"都与我们当选的或未经选举的领导人串通一气实施犯罪。我们已经变得愚蠢而丑陋。"


世界护照


加里·戴维斯在1954年创造了他的"世界护照",倡导全球公民的理念——但却只获得少数几个国家承认。这种观点在艺术界并不少见(86%的NSK受访会员都支持这个声明),但艺术家对于国家模式却并不热衷,他们通常都对妄自尊大的国家权力怀有戒心。"国家是个人道德和政治生活获得自由的基本条件。"《为现代化道歉》一文写道,该文认为,艺术家的责任是"重申国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权威"。


这种立场对NSK最著名的大使、既富有魅力又颇具争议的心理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形成了吸引力。就在他发表NSK展馆的开幕演讲后不久,他便对我说,"NSK的独特之处在于'没有国家的国家'这个理念。这并不是某些左派人士所认为的拙劣模仿。它并没有嘲弄国家,这种假设揭示出典型的自由主义恐惧:如果有人认真起来,而且受到诱惑,该怎么办?他们理应受到认真对待!"


斯拉沃热·齐泽克


斯拉沃热·齐泽克是一名文化理论家,他还是一名电影评论家,作品包括《变态者电影指南》(The Pervert's Guide to Cinema)和《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The Pervert's Guide to Ideology )。齐泽克具有列宁主义倾向,他曾经在文章中表示,NSK应该致力于"成为一项国家艺术,为一个尚不存在的国家服务。它必须放弃对岛屿隐私的颂扬,看似与权威机器隔绝,而且必须主动成为这台机器上的一个小螺丝。"当我表示,国家艺术最多也不过是老一套,甚至可能是一种强迫时,他回应道,"NSK是只为自己国家服务的国家艺术家!"


可以说齐泽克低估了官僚主义的专制暴政——整个20世纪的艺术家都可以作证。NSK展馆的策展人认为,他们的国家"不会像以前的国家一样受到犯罪的拖累。而是可以顺畅地呼吸国家地位的空气。"然而,国家的负担不仅体现在过去,还体现在核心的官僚结构上,这往往会积累更多信息,还会对公民产生影响。


NSK展馆


除了NSK展馆外,还有86个国家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布展。当我在这一点上向齐泽克发出挑战时,他回忆起与穿越欧洲的难民的一段对话。"警察想给他们登记,他们说,'不要登记,我们不是牲口——我们是人。'他们想去挪威——那里是你能想到的最有组织的国家!但这个福利国家就是按照这种方式运行的。"


两种方式


难民的经历并不一样(有的来自暴虐的国家,还有的则来自无法无天的地方),但齐泽克的这番话揭露出NSK这项工作最核心的矛盾。他们的护照被称为是"一个颠覆性的文件",但它还是延续了它企图抨击的那种官僚程序。申请人需要填写个人信息(例如血型),而且需要存储在一个国家的登记处里。


我对齐泽克表示,人们已经用本地化模式设计了更有责任、更直接的民主形式——毕竟,我们身处威尼斯,这里就曾经是一个独立的城市共和国,非常抗拒大型政治和宗教实体的权威。但齐泽克表示,城市民主自古以来几乎都是由城市精英掌控的(跟威尼斯双年展很像)。他指出,从环境污染到移民危机,我们当今面对的很多问题都需要借助欧盟这种超越国家的组织结构来解决。


齐泽克对地方性民主的质疑一定程度上源自他对20世纪90年代爆发于巴尔干的种族矛盾的理解。他在NSK的报纸上写道,"没有什么能够解放国家政权的瓦解……乌托邦能量不再指向没有国家的社区,而是指向没有民族的国家。一个国家不再根据民族构成和领土来创立。"齐泽克沿着这个脉络解释道:"当今反移民的民粹派才是欧洲启蒙运动的真正威胁。"他对我说,我们对难民权利的恪守承诺不应该依赖于悲惨的征用故事,而应该立足于公民原则:"你不应该因为他们有一个好故事可供人讲述而喜欢他们——你喜欢他们与他们的故事无关,而是因为人权是完全抽象的权利。要解决这场危机,仍要通过地缘政治,而不是问:'你的内心有多么开放?'"


在NSK展馆开放的一个小时里,很多人排队前来观看主要的装置艺术。它围绕着一个大胆且令人失去方向感的房间转动,里面的坡度大约有45度。坡度很陡峭,导致人们难以保持平衡,所以最好保持像冲浪者一样的姿势,或者依靠在显示面板上。艺术家阿和米特·奥古特(Ahmet ?güt)证实,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参观者全神贯注——这不是一场走马观花的展览。要抛弃世代沿袭的身份或许并非易事,但我们至少也可以对自己面临的问题给予一定的关注,尝试着寻找解决方案。


谢选骏指出:不存在的国家也热衷于签发护照,目的就是挤入封建把头的行列——没有领土也可以建立官方机构,这真是无本生意,比那些霸占领土的把头还要刁钻。


《国籍为啥成了可以买卖的商品?》(BBC 2017年6月24日)报道:


最近一次坐飞机时,我无所事事地翻看着飞机上的杂志,突然注意到一条不同寻常的广告,它承诺提供"一项独特的战略,保卫你未来的繁荣和安全。"这则广告宣传的是所谓的"投资移民"。


我以前就听说过"国籍买卖"项目,而在看过这则广告之后,我也短暂思考过一个问题:除了现在的美国国籍之外,我是否还需要申请第二国籍?这是超级富豪的专利吗?除了避税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理由促使我们持有第二国籍?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背后的原因何在?


"民粹运动在全球兴起,再加上人们感觉社会越来越封闭,都导致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越来越无法预测。"这则广告解释道。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收紧入境制度和移民政策,一个旨在绕过这些限制的新行业也应运而生——但必须付出高昂的费用。


不愿活在特朗普时代的美国人


加勒比国家的入籍项目最低只需要10万美元,而且无需在当地居住。这如今已经成为了重要收入来源。


全球化意愿——投资移民项目并非新生事物,出现至今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增加收入。加拿大和加勒比岛国圣基茨和尼维斯(St Kitts and Nevis)上世纪80年代就启用了这些项目,而美国和英国则在90年代启动了类似的项目。


不同国家的投资移民项目细节各有不同。借助这些项目,外国人可以通过投资房地产项目和企业、购买资产或者直接向政府捐款的方式换取相应国家的签证或护照。


圣基茨和尼维斯在1984年启动了投资移民项目,当时距离这个新成立的国家从英联邦独立出来才刚刚一年。很多企业家都认为可以从这个拥有热带海滩且税率极低的国家挖掘价值,而该项目的目标正是通过他们赚取更多收入。


加勒比


最著名的项目都来自加勒比国家,那里较低的投资门槛和快速的处理流程吸引了很多投资者。这个项目最初只吸引了几百人,但到2009年,得益于一系列推广活动,这个岛国的护照持有者得以免签进入26个申根国家,刺激需求快速增加。该行业最近几年实现了快速增长。2014年,美国首次在财年结束前用完投资移民签证名额。


我在飞机上看到的那本杂志上的广告是由伦敦咨询公司CS Global Partners投放的,他们可以通过合法程序帮助投资者完成投资移民。该公司称,外界对这项服务的兴趣在过去一年增长了4倍。"我们显然看到了重大变化。"首席执行官米查·艾米特(Micha Emmett)说,"传统市场仍然存在,但我们发现,一些原本对通过投资方式获取第二国籍毫无兴趣的人,现在也开始在网上进行咨询。例如,土耳其今年的咨询量增长了400%。"


英国脱欧和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等事件都激发了新的兴趣。艾米特表示,英国公民目前正在认真考虑自己的选择。"从英国脱欧来看,在公投结果宣布当天,我的电话响个不停。我在街上碰到很多向我咨询的人,他们显然很痛苦。"她补充道。


护照客户变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新兴经济体的富裕投资者正在推动这一趋势。美国EB-5签证项目备受争议,这个项目允许外国人通过房地产项目投资换取快速绿卡申请通道。而作为该项目的行业贸易组织Invest in USA的执行总监,彼得·约瑟夫(Peter Joseph)表示,项目数据表明申请人的构成的确在发生变化。"我们看到一些国家的加入促进了多样化趋势。中国是最大的申请来源,占比约为80%,但越南、印度和巴西过去几年也成为了重要增长来源。"他说。


La Vida Golden Visas专门为客户提供欧洲的第二居民身份或国籍,该公司的保罗·威廉姆斯(Paul Williams)与50多个国家的客户展开了合作。他表示,自从英国脱欧公投以来,他第一次看到英国公民对这类项目感兴趣。


国籍:一种热销商品


最著名的项目来自加勒比,那里有白色的沙滩,投资门槛也很低,而且没有强制性居住要求,申请处理速度也很快。例如,要申请加勒比岛国多米尼加(Dominica)的国籍(那里位于瓜德罗普(Guadeloupe)和马提尼克(Martinique)之间),只需要投资10万美元即可,而且无需在岛上居住,也没有等待时间。


这种项目成为了重要的经济增长动力。在圣基茨和尼维斯,护照成为该国最大的出口商品,而通过该项目获取的资金也帮助他们降低了债务,促进了建筑业的繁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投资移民项目约占圣基茨2014年GDP的14%,而其他测算则认为,该项目可能占到该国政府2015年收入的30%。但富裕的国家也渐渐开始"出售国籍"。新西兰的类似项目要花费150万新西兰元(106万美元)——硅谷精英最近对此非常热衷——英国为200万英镑(258万美元),美国为50万美元。


约瑟夫表示,EB-5项目对美国很有价值,每年为该国经济贡献逾10亿美元。"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们已经看到了高速增长,从2008年至今的增幅已经超过1,200%。"他说。外界对美国项目的兴趣增加,一定程度上源自该国相对稳定的经济和安全的投资环境,但也得益于较低的投资门槛。EB-5项目要求将50万美元投入到缺乏就业和资金的地区,但批评者认为,低门槛成为了可供开发商利用的漏洞。尽管美国每年通过该项目发放的签证数量最多仅为1万个,但申请人数却不受限制。外界兴趣似乎也居高不下。"目前有2.3万多投资者申请签证号,"约瑟夫说,"但只代表等待审批的申请人。"


按照最近一次统计,从塞浦路斯到新加坡,共有23个国家提供各种各样的投资移民或入籍项目,而随着类似的项目在整个欧洲渗透,还将有更多项目出现。接近半数欧盟成员国目前提供某种形式的投资移民或入籍项目。


移动性是关键


最低只要5万美元(拉脱维亚),最高需要1,000万美元(法国),外国人便可购买在很多国家居住、工作和开设银行账号的合法资格。更重要的或许在于,他们购买了在世界各地免签旅行的资格。


另外还有一套非正式的评级系统,可以帮助人们评估最受欢迎的护照。"有的业内人士根据免签的国家数量来判断价值。所以我认为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德国护照的免签国家最多。"艾米特说。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政治孤立主义却在抬头,这种自由迁移的权利正是这类项目的诱人之处。


美国企业家安德鲁·亨德森(Andrew Henderson)创办的Nomand Capitalist公司可以提供博客、播客和咨询等服务,他已经拥有4本护照,目前正在申请第5本。他表示,多重国籍为他提供了多样化的创业选择。他表示,投资非洲科摩罗群岛和加勒比圣卢西亚岛的项目为他带来了更多的机会,还降低了税赋。


"对我来说,这可以为我提供更好的选择、更好的税收待遇,我本人也可以获得更好的待遇,还能免签旅行。"他说。他还预计,投资移民数量将会增加。"我认为世界将会更加游牧化。人们不希望待在一个地方。因为生活方式的原因,他们希望有一个、两个甚至三个基地,还希望支付合理的税金,这正在变得越来越现实。"虽然并非所有拥有多重国籍的人都会在多个国家居住,但威廉姆斯表示,该行业可以被视作世界动荡的晴雨表。他表示,他身边的很多投资者都将这些项目当成一张安全网。"我们的多数客户都不会前往他们投资的国家生活。"他说,"他们主要将此视作一种保险政策。他们知道自己有第二国籍,所以如果有朝一日不得不登上飞机,他们就可以有这样一种选择。"


出售国籍


这种项目并非没有争议。毕竟,国籍是否应该明码标价对外出售?反对者认为不应该。今年早些时候,丹尼·费恩斯坦(Dianne Feinstein)和查克·格拉斯利(Chuck Grassley)两位美国参议员起草了一项旨在废除EB-5项目的议案,他们认为这个项目的瑕疵过多,不应该继续实施。"给富人开辟入籍快速通道,而让其他数以百万的人排队申请签证,是错误的做法。"费恩斯坦说。


投资房地产


通过备受争议的美国EB-5签证项目,人们可以通过投资房地产项目换取绿卡申请快速通道——反对者还认为,这些项目偏向富人,普通人只能望洋兴叹。他们还担心该项目牵扯洗钱问题和犯罪活动,相当于绕过正常移民系统走后门。


事实上,大量资金与国际房地产交易的结合的确是欺诈活动的温床。仅在本月,FBI的调查就发现了一起5,000万美元的签证欺诈活动,涉及很多申请参加EB-5项目的中国投资者。而在今年4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对爱达荷州的一名男子发起诉讼,指控其用中国投资者的钱给自己购买新房、汽车和滑索,而没有按照约定购买房地产项目。


圣基茨和尼维斯的项目就在美国遇到了麻烦:美国财政部发现伊朗操作者涉嫌使用该国护照为德黑兰的银行洗钱,违反了美国的制裁措施。


当库什纳家族的房地产公司被控存在利益冲突时,围绕美国EB-5项目的争议达到高潮,原因是该公司使用总统女婿兼高级顾问嘉瑞德·库什纳(Jared Kushner)的名义,吸引中国投资者参与新泽西州房地产开发项目。而该项目至今仍然背负着黑幕交易的恶名。但专家表示,在这个国境日益封闭的世界中,这些服务的需求却有可能继续增长。


保罗·威廉姆斯对那些担心英国脱欧的英国公民有何建议?抓紧时间。"情况还不确定,但他们现在什么也做不了,因为他们仍然是欧洲居民。"他说,"两年之内,如果英国人进入欧盟的难度跟美国人一样,那就会有很多人采取行动。"


谢选骏指出:国籍为何成了可以买卖的商品?因为拥有几个主人的奴隶比只有一个主人的奴隶处境较好——他可以在几个主人之间进行流动。或者说,他从独裁制(一个主人)走进了寡头制(几个主人)。

谢选骏:2020年英语国家的脱欧亚



《英国和欧盟:70年纠结 剪不断、理还乱》(BBC 2020年12月27日)报道:


英国首相约翰逊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为达成协议做最后的努力——英国脱欧长跑结束。英、欧在2020年圣诞夜前最后一刻,也是在脱欧过渡期结束前大约一星期的时候,终于达成包括脱欧后双边贸易协定在内的一揽子协定。


这标志着英国与欧盟的关系展开全新的一页。从全民公投到过渡期截止,前后四年半,长跑的接力棒先后在三任英国首相、两任欧盟理事会主席手中传递。


英国和欧盟自二战结束以来70年关系剪不断理还乱,现在进入新的阶段。这是英国第二次尝试脱离欧盟(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第一次失败,第二次成功。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开始跟欧洲大陆双人舞,从一开始就别扭;1973年英国加入EEC,烟花庆祝之后很快进入磕绊争吵的常态,两年后矛盾激化,英国举行公投决定是否脱欧。结果三分之二选民支持不脱离。40多年后,2016年6月23日,英国再次就是否脱欧举行全民公投。


自始至终,欧洲一体化这个梦想一直在背景里闪现。在英国国内,英欧关系则如利剑,切割政党和民意,折损领袖政治生涯。那么,离也不是合又不爽,英国跟欧盟的关系是怎么走到今天这种地步的呢?


你不理我不睬


二战结束后,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就提出过他的“欧洲梦”,希望通过一体化的欧洲来防止战争再度爆发。那时法国也有自己版本的“欧洲梦”。


1950年,法国时任外长舒曼提出舒曼计划,1952年与西德、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和卢森堡签署《巴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也称欧洲煤钢联盟),掌控煤钢这些军事和工业物资来保障欧洲和平,并为战后重建提供生产资料保障。这是日后的欧洲共同体、欧盟、欧元区的始祖。因为理念设想不同,谈判不成,英国没有加入这个联盟。当时德国鲁尔地区由英国占领,并受战胜国委员会控制,大量工业设备正在拆除。


1957年,煤钢联盟六国签订了《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罗马条约成为成员国之间自由贸易、自由旅行的开端。之前谈判的时候,英国派了贸易官员参加,最后还是没有加入。


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断然否决了战时亲密盟友英国的入欧申请


欧洲战后重建和发展迅速。《罗马条约》签订那年,1957年,英国保守党政府上台,首相麦克米伦(Harold Macmillan)看到了西欧经济腾飞,也看到西德的影响力日增。他认为英国应该加入这个共同体,并且成为它的中心。后来就任首相的希斯(Edward Heath)奉命率团去布鲁塞尔谈判,历时18个月,艰辛自不待言。


1961年,英国和丹麦、爱尔兰一起提交加盟申请,法国总统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干脆利落地说Non!(不行!)他认为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有抵触,加入EEC后可能对法国的地位和影响力构成威胁,而且英国跟美国关系密切,将来或许导致美国在欧洲的势力扩大。这跟戴高乐的目标相悖——他希望借EEC平台提升法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麦克米伦亲自到巴黎与戴高乐将军沟通,希望他改变态度支持英国入欧,结果被毫不留情地拒绝。作为战时盟友,英国感觉遭到了背叛。1963年法国对英国入欧申请投了否决票。戴高乐警告其他五国,要是接纳英国,则EEC面临解体。1967年11月27日,戴高乐在香舍丽榭宫开记者会发表声明,说英国对建设欧洲共同体的抵触根深蒂固,而且英国经济状况与欧洲不相配,必须转型才有可能被考虑接纳。这等于第二次否决了英国入欧申请。


成功入欧及以后


希斯和法国总统蓬皮杜促成了英国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联姻——1969年,戴高乐辞职下台后,英国第三次申请入欧。接替戴高乐的蓬皮杜总统(Georges Pompidou)对英国态度较柔和,更愿意倾听。经过密集的努力,包括“美食外交”,戴高乐的否决被推翻,英国如愿以偿。时任英国首相希斯1972年1月在布鲁塞尔签约,英国于1973年1月1日成为EEC成员。


当时,英国国内迎新年的狂欢也成了入欧成功的欢庆,跟法国隔海相望的多佛港篝火熊熊,烟花炫丽。但在国内,跟欧洲的关系始终是分裂朝野的荆刺,坚定反欧派仍有地盘,支持者阵营也不完全都全心全意。工党、保守党轮流上台执政,历任首相历届政府,都未能消弭这个分歧,反而都为这个难题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两大政党内部都有立场鲜明的亲欧、反欧阵营。


1974年英国大选,保守党下台,工党首相威尔逊(Harold Wilson)政府执政。工党在竞选纲领中承诺要与EEC重新谈判英国成员资格的条款,新政府就职后力主脱欧的外相卡拉汉(James Callagan)即奉命去布鲁塞尔重新谈判。


威尔逊政府任内,23名内阁成员中7人主张脱欧。保守党内也分成去留两派。去留两派针锋相对,最后要“让人民决定”,用公投作决断。


1975年6月5日,在经济持续不景气,通胀、失业率持续双高的背景下,英国就是否脱离EEC举行公投,结果是67.2%支持留在EEC。


两大主要政党的脱欧派和留欧派在公投前都到全国各地争取支持。后来的保守党首相撒切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当时立场鲜明地亲欧,执政后坚决要脱欧,最终为此下台,挥泪离开唐宁街。


撒切尔说“No!”


撒切尔夫人和她的外相杰弗里豪在英欧关系上分歧严重——整个80年代,欧洲问题在英国国内始终是个分裂因子。1979年大选,工党采纳了反欧洲共同市场的立场,但到1983年,在党魁基诺克(Neil Kinnock)领导下,转型成了亲欧政党。而保守党政府内部占上风的脱欧派对欧洲的疑虑、戒备越来越重。到了1988年,撒切尔夫人直言集权式的欧洲共同体对英国将意味着哪些“噩梦”。她每年向布鲁塞尔抱怨英国贡献大于收获,不合理,要求补偿;对日益由德国主导的EEC和经济、政治加速一体化目标日益明确的欧洲也更加抵触。


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上半叶,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的德洛尔(Jacques Delors)推动欧洲一体化加快进程,包括赋予布鲁塞尔更多立法和行政权力,把欧洲议会作为欧洲的立法机构,制定单一欧洲法案等。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欧洲联盟条约》)签署,欧盟成立,决定1995年欧盟扩大。英国保守党政府内部在欧洲一体化议题上的对立则日趋明显。亲欧派呼吁不要坐失驾驭即将启程的欧洲列车的机会,脱欧派坚决抵制“丢失国家主权”。


1990年10月30日,撒切尔在英国议会下院对欧洲一体化呼声直接做出回应:“No, no,no”(不,不,不)。两天后,她内阁中支持欧洲一体化的外相杰弗里·豪(Jeffery Howe)辞职。当时,英国经济渐趋恶化,通胀居高不下,保守党民意下跌,党内对担任党魁15年的“铁娘子”的不满日增。欧洲问题似乎成立最后的稻草,促使保守党重选党魁,逼铁娘子下台。撒切尔夫人挥泪告别唐宁街10号。


进入21世纪


工党首相布莱尔在布鲁塞尔热情洋溢地形容自己“亲欧”——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9年1月1日开始实行单一货币欧元,由欧洲中央银行负责对欧元区国家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2002年1月1日起,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流通。英国、瑞典和丹麦没有加入欧元区。在英国,保守党连续执政18年后,1997年下台,工党上台,英欧关系进入布莱尔(Tony Blair)时代。布鲁塞尔不少人把布莱尔视为新工党、新英国、新欧洲的象征。布莱尔形容自己“亲欧”,支持欧洲政治经济更密切融合。


2005年,英国成为欧盟轮值主席国。6月23日,布莱尔在欧洲议会讲话时被人起哄。他笑一笑,继续演讲,在讲话中称赞欧盟是各国和各国人民价值观的联盟,团结的体现,不仅是各国贸易往来的共同市场,“也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共同的政治空间”;面对全球化浪潮,欧盟至关重要;欧盟需要“现代化”。布莱尔对欧洲一体化满腔热情,后来有传言说他卸任英国首相后可能会去布鲁塞尔当“欧洲总统”。


工党执政十年间,欧盟东扩,大量东欧公民进入英国,引发移民问题争议。同时,东欧成员的加入也冲击了欧盟内部的决策机制,欧盟改革成为热点。欧元区经济危机的爆发,又引发英国是否应该承担拯救重灾区欧元国家义务的问题。同时,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遇挫。《欧洲宪法》遭到部分国家抵制。英国决定就是否接受该宪法举行公投。但是,因为法国、荷兰率先公投并否决了这部宪法,英国就没必要公投。《欧洲宪法》流产后,又签了《里斯本条约》,内容跟《欧洲宪法》文本有不少相通相同之处。


卡梅伦:全民公投


2016年,卡梅伦首相兑现保守党竞选承诺,宣布就英国是否脱离欧盟举行全民公投。


2010年5月英国大选产生保守党和自民党联合政府,是英国百年历史上第一次。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洲债危机的大背景下,卡梅伦首相(David Cameron)的联合政府对欧盟一方面加强商贸关系,另一方面拒绝向欧盟移交更多国家权力,反对欧盟加强经济监督。


英欧关系带着矛盾,又进入保守党单独执政时期。2013年1月,卡梅伦承诺,如果保守党在大选中当选,将就是否脱离欧盟举行公投。这个承诺兑现了,公投定在2016年6月23日。他说,希望能在公投前与欧盟就英国的待遇条件问题达成新的协议。普遍认为这是为了争取脱欧阵营的选票采取的策略。但法国和德国对此表示,英国不能对欧盟成员资格附属的责任、义务和条件“挑三拣四”。


2014年5月,欧洲议会选举揭晓,英国独立党(UKIP)获24个代表英国各选区的席位,而历来轮流分享第一、第二名的工党和保守党这次分别屈居第二、第三。


这个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被形容为欧洲政坛地震。UKIP创办人法拉奇(Nigel Farage)被归为“疑欧派”,声称要挑战欧盟和欧洲议会的不民主。他曾是保守党党员,《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后退党,自己组建英国独立党。


特蕾莎·梅、鲍里斯·约翰逊:先后接盘


英国保守党首相特蕾莎·梅从卡梅伦手里接过了脱欧这个无比棘手的难题,屡败屡战,终告失败,把接力棒交给了鲍里斯·约翰逊。


6月23日公投决定脱欧。卡梅伦和许多亲欧派震惊不已,无奈必须面对现实。


卡梅伦7月13日履行诺言宣布辞职,称尊重英国选民的意愿。他留下的是一个撕裂严重的英国政坛和社会,以及艰难的脱欧谈判。


人们常把这个过程比喻为夫妻决定离婚之后的分家过程。全方位切割,从关税到人员跨境流动,一切都得在规定的期限内达成协议。卡梅伦的继任特雷莎·梅首相接过脱欧接力棒。


三年后,她在大选中败给曾经是她手下外交大臣的鲍里斯·约翰逊,离开唐宁街10号的那一刻,也交出了脱欧接力棒。那三年中,脱欧谈判的一个又一个截止期限来了又去了,没有突破也没有进展。2019年7月,新上任的首相约翰逊接过了一个脱欧僵局。


约翰逊就职


约翰逊当选相,上任伊始明确表示,他完全有信心在99天内解决脱欧问题——在10月31日最后期限之前实现脱欧。后来经欧盟同意,延期到年底。


经历了三年半的惊心动魄、千回百转,经历了三任首相三届政府,英国终于退出欧盟,时间是2020年1月31日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3:00,布鲁塞尔时间24:00。


按照规定,在那之后是11个月的过渡期,可以就分手之后各方面的安排和关系展开谈判,最主要的是贸易和人员跨境流动。进入最后一个月,谈判还在进行,硬脱(无协议)的可能性仍旧存在。过渡期于2020年12月31日午夜结束。


谢选骏指出:我认为,结合中美贸易战与中欧贸易协定相反走向看,2020年的英国脱欧,其实不仅是英国一家的脱欧,而且也是英语国家(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的脱欧亚!日本和俄罗斯也许还在旁观,但迟早也得选边站了。如果我的分析对,那么2020年英国脱欧,就是全球地缘政治的大洗牌了。

谢选骏:2020年英语国家的边缘化

《中欧签投资协定:北京承诺的“史无前例的准入”靠谱吗》(RFA 2020-12-30)报道:


欧洲联盟星期三宣布完成与中国《投资综合协定(CAI)》谈判。不过,该协定还需经欧洲议会审议批准。而北京方面则承诺,将向欧洲企业提供“史无前例的准入”便利。经过将近7年的谈判,欧洲联盟30日宣布,完成与中国的《投资综合协定(CAI)》谈判。


欧盟发表声明强调,欧中协定是在坚持欧盟利益和价值观的立场上取得的成果,该协议是第一个明确中国国有企业的企业义务,并在防范强制技术转让和其他扭曲行为,以及全面透明金融援助等方面制定了新规定。


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Charles Michel)、欧盟执行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轮值国主席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及法国总统马克龙30日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视讯会议,完成协定的政治面共识。


欧盟指出,欧中投资协定将重构欧盟与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并为希望进入巨大中国市场的欧洲企业提供更好的入口。中国承诺欧盟投资者的市场准入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时,欧盟在中国经贸活动的安全性以及可预见性将得到改善。


欧盟在声明中还强调,协定维护了欧盟的基本价值与目标,这更是中国第一次同意遵守涉及永续发展的明确规定,包含了环境与气候两个方面。


中国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永续发展的关键三点做出承诺,这当中包含为了社会责任与劳动权益对企业设置相应标准。欧盟强调,中国已经同意将致力批准国际劳工组织(ILO)关于强迫劳动的基本公约。


不过,中国的承诺被认为是口惠实不至,欧洲议会多名议员已表示反对批准协定。


欧盟领导人还呼吁中国,在二十国集团和巴黎俱乐部商定的框架内全面参与多边债务减免,并重申对中国的人权状况,尤其香港的局势发展表示严重关切。


对中国而言,协定能提高中国的地缘政治地位,预防欧盟日后对在欧洲的中资采取强硬态度,往后还能进一步要求展开欧中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9日就指出,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是当前中欧经贸关系中最重要的议程:“我们希望协定能早日修成正果,为中欧经贸合作提供坚实的制度性框架保障,为双方企业和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习近平在会上也强调,中欧投资协定“将有力拉动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复苏”,“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中欧两大市场的重要贡献。”


不过,协定将牵动欧、美、中的未来关系。北京长期以来一直抵制取消欧盟在华投资的限制,但随着拜登(Joe Biden)就任美国总统的日子越来越近,与欧盟就市场准入达成协议,被许多人视为习近平的公关式胜利。何况在今年初,中国与美国签订的中美贸易协定还没有触及国企补贴等中国经济结构改革议题,但在欧中投资协定里却作出承诺,反映中国要让欧盟与美国平起平坐,并对欧洲敞开更大的门缝。有分析认为,中国的目的是在分化欧美,对欧美联手制定中国政策来说,欧中协定是错误的讯号。


网民哀嚎:


realestat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37:34

向欧盟企业开放制造业、建筑、广告、航空运输和电信行业,并在一定程度上开放云计算。相比中国对欧盟的巨大让步,为什么现在开放,是因为中国现在这些方面比欧盟强了,出口更多于进口。同时要恶心五眼联盟。我们美国都让特没普给交烂了。希望拜登能重振美国。

6ba6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36:35

欧洲的利息为负,大把老钱借给老共,这下欧洲一亿老人又可以让中国韭菜来养了!

duty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32:28

从来全球格局来看,有协议比没有协议好,合作比对抗好。

俯卧撑123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32:24

开放互联网和媒体才是最重要的。

5mslj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30:04

这个协议比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又进了一大步。美国要求的那些让步,触动中国体制,中国死活不愿意谈,死活不答应,现在都给了欧洲了。那现在就看看怎么执行。

中号打狗棍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29:31

欧盟这些官僚简直是鼠目寸光。只知道占眼前的小便宜。香港问题解决了吗?香港一夜间变成苏联的事实还不能唤醒这些昏官吗?即便要和中国合作,也应该在习近平下台以后,在中国重新回到改革开放的轨道上以后。这个时候和习近平政府合作无异于开门揖盗。

路边的蒲公英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28:54

美国慢慢就脱变变成一个孤岛了,类似澳大利亚,远离世界文明(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这个过程还需要50年到100年。

theriver1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28:11

总之,这个协定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消除欧盟企业在华投资的障碍。它无可争辩地表明:1.在习近平的倒行逆施和肆意挥霍之下,中国缺钱了,中国急需外国投资刺激已经岌岌可危的内循环根本就转不起来的本国经济了;2.西方对中国的信任已经彻底丧失殆尽了,习近平为了挽回他毁灭香港司法独立所造成的西方信任危机,不得不用近似卖国的方式骗取西方政府的信任。问题是,欧盟可不是傻子,有香港被惨骗23年的血淋淋的事实摆在那里,他们怎么可能抛弃美国而投入中共的怀抱?!事实是,香港的民主与法制被习近平践踏和蹂躏得越悲惨,欧盟对习近平的认识就越清醒。

奇经八脉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28:00

签的好!双方受益!世界受益!

theriver1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27:49

这个协定和自由贸易协定根本就是两码事,它根本就不涉及中国最想从欧盟获得的两项实质性优惠:降低关税和放宽技术出口限制。这个协定,涉及最多的内容就是中国对欧盟的巨大让步:1.中国将禁止强迫欧企进行技术转让 2.中国将禁止强迫欧企与本土企业合资经 3.将禁止国有企业歧视外国投资者 4.中国在补贴国有企业方面更加透明 5.中国向欧盟企业开放制造业、建筑、广告、航空运输和电信行业,并在一定程度上开放云计算。相比中国对欧盟的巨大让步,这个协议上中国得到的好处寥寥无几,唯一实质性的好处就是欧盟对中国部分开放能源市场。

6thsense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27:37

坐等看结果。估计民主国家又输了。

realestat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24:56

川靠普已向世界证明了谁最不靠谱,英国也不靠普,所以欧盟觉得中国还是实在些。

jinzhengping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24:12

签了协定就是用来违反的么?

kingofhearts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23:45

欧洲的工作时间和中国无可比性,资本家只有到中国才能挣到钱。

嘉人2020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21:00

只要这一回中国政府真的能履行承诺,对中国人民来说挺好的,无论是对美国开放市场还是对欧洲开放市场,都是好事,当然对没有竞争能力的国企是坏事……

InNorthTexas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20:08

大清开阜,团民大兴,五毛足已。

jessy2018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20:04

共匪让欧盟白嫖,就是想气美国,诱骗美国上钩。欧盟高兴,不嫖白不嫖,有便宜不占,王八蛋——五毛屁民们被卖了高兴,反正国企和外企都是Cao,被谁Cao都一样。

lostman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20:02

这是必然的结果。

行者陌言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19:57

骗子政府的策略是先答应条件让你入局,然后本性使然 必须行骗!

gameon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17:11

历史就是这样一点点推进,没人能阻挡。"螳螂"们天天哀嚎根本无济于事,最终落得个有家不能回,孤独终老的下场。

何西2017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14:00

这个很赞,从文化和认同感上,欧洲和中国更贴近一些,都是很长的历史,交流有上千年。美国新生国度,让川普带领一批右倾份子,搞反全球化,美国优先而不是共同合作繁荣,折腾别国也折腾自己。

jessy2018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13:04

共匪让欧盟白嫖,就是想气美国,诱骗美国上钩。

Swedenbo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12:37

RFA,妓由亚洲电台。

5mslj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11:00

取消国企补贴、开放市场、外资独资经营,这些会动摇统治,触动利益集团的大蛋糕,不知道舵手将如果运作。

balsam_pear_k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08:09

乐看其执行,反正顺差是没这么容易拿的了。

barryv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06:00

欧洲如果聪明的话,要加入防骗条款。

老曹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04:00

中共从来是不守信用的,能骗一时算一时,走着瞧到时能赖多久算多久!


谢选骏指出:2020年圣诞节,英国脱欧协议初步达成。过了没几天,谈判了7年而没有结果的中欧投资协定突然达成——这意味着欧洲采取了“东进亚洲”,而中国采取了“西进欧洲”;这也意味着欧洲放弃了“西进英语国家”,而中国放弃了“东进英语国家”——这种双向运动如果得到了落实,那就是“英语国家的边缘化”!


《谈判历时7年的历史性中欧投资协定 到底是什么协定?》(香港01 2020-12-30)报道: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中欧领袖12月30日举行视像峰会,双方领导人宣布如期完成谈判。中欧从开展谈判至今已有接近7年时间,双方在谈什麽?现时有何阻碍?协议倘达成,中欧有何好处?


中欧投资协定是什麽协定?


《中欧投资协定》简称中欧CAI,英文为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根据中国政府网站介绍,这一协定的内容包括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国营企业竞争中立和高端服务业开放等。总部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的跨国研究所(Transnational Institute)形容,《中欧投资协定》是为了保护双方主权,而发展一个更平衡的国际投资框架的时刻。


展开谈判


中欧2012年2月达成谈判中欧CAI的协议。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2013年5月建议欧洲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作出授权展开中欧谈判的决定。欧洲理事会同年10月採纳这一建议,11月在第16届中欧峰会上宣布展开谈判。第1轮会谈在2014年1月举行。


谈判现状


中欧最近一次谈判是2020年12月6日至11日举行的第35轮谈判,中国商务部14日指,双方围绕文本和清单剩馀问题展开谈判取得积极进展。汪文斌18日也在例行记者会上说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中国驻欧盟大使张明10日出席2020中欧企业家年终对话时指:「目前谈判在负面清单及文本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分歧持续缩小。双方正就共同关心的市场准入及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加紧沟通。」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欧洲版12月19日报道,中欧贸易谈判在市场准入方面取得突破。但报道亦指出,欧盟希望中国承诺批准国际劳工组织(ILO)的《废除强迫劳动公约》,但中方拒绝在这方面做出具约束力的承诺。而中国针对香港反对派及新疆维吾尔族人士的打压,也可能破坏中欧达成协议。


中欧达成协定对双方的好处


据欧盟委员会网站介绍,欧盟寻求通过开放中国市场和消除歧视性法律,为欧洲企业创造新的投资机会,并在中国境内享有公平的竞争条件。欧洲政策研究中心(CEPS)10月19日在一篇文章中总结道,《中欧投资协定》对中国推进贸易的政治野心至关重要。


中欧谈判中的阻碍


中欧双方在市场准入、欧洲投资保护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均有分歧。除此之外,谈判也受外部政治局势影响,如欧盟数次就中国政府在香港与新疆的人权议题上作出抨击。


网民哀嚎:


BigAppleBoy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33:03

加入WTO时的承诺还少吗?不能强制执行,没有检查和惩罚机制的协议,对土共来说屁都不如。知道欧美重契约精神,先答应着再说,然后再伺机而动。

warshipfreedom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1:55:34

「如期完成」???哈哈哈哈,趕新聞發布?


谢选骏指出:美国和中国的贸易战方兴未艾,欧洲却与中国签订贸易协定,这种放水行为典型背离了大西洋盟约,结合英国脱欧,显然是2020年最为重要的地缘政治事件——英语国家的双重边缘化。再考虑到,共产党中国对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猛烈攻击、和英国的关系因为香港事变而不断恶化——在在显示了“2020年英语国家的边缘化”。


《谈判完成!拜登还未上台 就遭狠狠一击》(2020-12-30 多维)报道:

  

以下消息来自多维:


最新的重磅消息!中国最高领导人12月30日晚在北京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这是一个非常重磅的事件!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战略性突破,中欧投资贸易通道打通了,经济开始加速融合了,这对全世界来说都意义太重大了。因为,一旦中欧开始融合,那么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也将会在不久完成,中国与东盟自贸区2.0版也将加速推进······美国试图用经济手段围堵中国的企图彻底破产!以后,美国再也别想组织起来对中国进行全球性的经济围堵了。


拜登还未上台,政治上就遭遇了狠狠一击,真可谓是嘎嘣脆!

其实,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达成协议,是德国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经做了的计划,其实客观上也是代表了整个欧洲的立场,所以正常情况下中欧年内应该能达成协议。之所以最后几天出了点小插曲,那是因为拜登当选政府的阻挠和欧盟想在最后再敲一笔。可惜,中国不上当,美国影响力不复当年勇,于是在2020年12月30日,中欧达成了投资协定。


现在,美国尴尬了!中国谈成了RCEP,中国与东盟在进行自贸区2.0的升级,中欧完成了投资协定,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正在加速,中国正在积极谋求加入CPTPP……美国呢?接下来恐怕是重返巴黎协定、重返世卫组织、重返人权理事会、重返TPP……不好意思,TPP已经没有了!


拜登准备上任后用几个星期统一盟友意见一起对付中国,结果还没上台,欧盟就和中国先签了投资协定,莫说几个星期,以后恐怕再没机会了!拜登是真闹心!


好消息终归是值得庆贺的,这是中欧共同胜利,彼此都得利!而且如果欧盟把握好机会加快推进中欧投资,中国的市场机会太大了,这将非常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复苏!


谢选骏指出:这非常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复苏,但也将非常有利于中共政治的控制——共产党的多维对此可说“毫不掩饰地欣喜若狂”——为何如此兴奋?在我看来就是因为,英语国家是中共霸权的唯一阻碍,如何能够成功拦截之,那么“中国文明整合世界”就会成为“秦国(China)统治世界”了!

谢选骏:末日文学是末日的体现或是先导



《凡尔赛文学是末日文学?中国言论控制 演化越来越快》(VOA 2020-12-30)报道:


中国网路掀起一股低调炫富的“C”潮流,观察中国网络潮流变化的学者称其为“凡尔赛文学”。官媒新华网迅速发表评论,批评其“陷入误区”。网路观察家朱学恒指出,“凡尔赛文学”有点像是“末日文学”,它背后隐含了“朱门酒肉臭”的意思,但如果跟成语的下一句“路有冻死骨”接在一起,就会发现它严重威胁中国共产党治权;而官方的反制也显示中共党机器的年轻化效率提高,官方言论控制的演化速度已经超越民间,令人担心。


“凡尔赛文学”的不经意与意在所指


“凡尔赛文学”近来在中国网路爆红,它传达的是一种在反向或不经意的话语间流露出高贵奢华的“上流”样貌。它之所以会成为热门话题,据中国媒体报道是来自于微博博主“蒙淇淇”时常在网路上分享一些北京奢华生活的贴文,据传她的新书被查禁。有网友指她的奢侈文都是虚构的,但蒙淇淇澄清自己微博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真实的,只是文字表述有所加工。


姑且不论网路内容是真是假,但它在中国的网路世界形成一股风潮是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网友发文模仿这种“文体”,像是:“老公送我的兰博基尼也太丑!”、“唉!最近学校的考试真的很多,都快应付不来了,觉得自己蛮笨的。真不知道我当初怎么能够进来念哈佛的?很怀疑自己的能力耶!”甚至还成立了“凡尔赛学研习小组”,互相交流学习“凡学”。


从“小时代”到“三十而已”再到“凡尔赛文学”


虽然,“凡尔赛文学”在中国是一个全新的词汇,但其实更早以前,红极一时的“小时代”、“三十而已”等作品,就已经显现这样的样貌。


台湾网路观察家朱学恒接受美国之音访问时表示:“更早之前,“小时代”其实就是类“凡尔赛文学”,只是那个时候没有引到当局注意,因为它那个时候就很华丽。郭敬明的“小时代”,在那个时候他致敬的对象比较多是Sex and the City ,但因为在中国Sex不能太多,所以他就着重在and the City ,还有这些年轻人的发展。你看到他的直系子孙后来像是“三十而已”,或是描述当代年轻人现象,那个很受欢迎。可是他的意外分支就是出来这个‘凡尔赛文学’。”


“朱门酒肉臭”当局何为忧?


之所以会取名为“凡尔赛”,是因为一听到凡尔赛宫,马上会联想到法国贵族们穿着华丽的服饰在宽阔且布置富丽堂皇的城堡里,享尽奢华美食与美酒的画面。不过,朱学恒认为:“‘凡尔赛文学’我个人看有点像一种‘末世文学’,就是法国大革命前夕,然后大家觉得压力很大,但贵族照样歌舞升平,然后民间有很大的张力。为什么当局后来会震怒查禁,是因为它背后隐含一个‘朱门酒肉臭’,但‘路有冻死骨’它没有明写,可是你看就觉得大家爽成这个样子,什么上海买一栋别墅啊,喝哪里的五大酒庄啊,它确实也存在很多地方,可是当你把它那样子用糖衣包装写出来的时候,它骨子里有一点点报导文学,跟强调说不好意思啊,您这些loser,你只能远远的看这些凡尔赛皇宫里的人。”也就是说,如果“朱门酒肉臭”可能演变成“路有冻死骨”的下场,那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政府必须要去重视“凡尔赛文学”了,无怪乎中国官媒新华社发评论称:“有人说,生活往往容易陷入两大误区,一是看别人生活,二是生活给别人看。秀优越、晒生活是个人的自由,自娱自乐也无可厚非,但如果被‘凡尔赛文学’蕴含的价值观牵着走,难免会陷入误区,甚至走偏人生的方向。”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展江接受美国之音访问时表示:“炫耀可能是我们中国大陆人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状态。我举个例子吧,现在讲得买了什么东西、吃了什么东西这个还好,甚至还有人做了一些不合法乃至于违法的事情,比如说他开了一辆很好的车,但是他没有执照,结果把自己这样的车的照片发到网路上去,最后导致被举报,警察找上门来,处罚他,这样的事情都有。”


当局担心吃瓜群众不满情绪


网路观察家朱学恒指出,“凡尔赛文学”的危险在于,原本只是满足一群围观“吃瓜”群众,在还没那么富有的时候希望能够看到一些上流、有趣的东西,但这群人可能看着看着就会越发心生不满,而这样的群众心理将威胁到中国共产党统治。他表示,中国共产党显然看到了下一句“路有冻死骨”的演变,因此制敌机先,提前防堵。朱学恒观察,中共对网路言论审查与控制机制不断在进化,已非昔日吴下阿蒙,总是把查禁的东西弄得越来越红。他举今年上映的电影“八佰”为例,表示开放的原因是因为中共需要民族主义,但除了“八佰”之外,官方手上完全没有民族主义导向的新片,因此他们宁愿把当年中国国民党抗战或者影片中有中华民国国旗的部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让它过去,而且票房看起来确实很成功。


中国言论控制机制 演化越来越快


朱学恒说:“所以我们必须要讲,对岸的审查或言论控制机制已经进化再进化了,它甚至于可以预测,这个对于全国舆论的跟全国的商业成功,会有正面的影响,所以『八佰』今年可以上,但“凡尔赛文学”今年受到打压,就是他看到背后真正的压力之所在。所以“凡尔赛文学”是老共那边一个很好的围堵案例,就是制敌机先,它还没有长大,它还没有完扩散,然后就把它宰了。现在隐隐然有一个状况是,党机器的演化已经越来越快,所以对岸网友可能他们能够有弹性的机会越来越少。举个例子像B站,也就是哔哩哔哩(bilibili)已经很快进入党机器控制当中。”朱学恒观察:“他们的党机器在进化,而且参与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所以当世代开始交替,他才有能力去防堵‘凡尔赛文学’的时候,看起来他们的党机器年轻化效率提高,而且开始有越来越多新一代人加入,我觉得这是他们在演化上面目前领先的优势,可是不会永远都是这样子。”


如果“凡尔赛文学”有中共的影子在背后抵制,那么本月初官方发布的2020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可以说是中共“鼓励”以及想要呈现给国民看到的流行语。两者共通之处,都是受到中共的言论审查。


中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以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为主,兼顾领域专家意见和搜索引擎收录的情况,盘点出中国2020年度十大网络热词,依次为:逆行者、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带货、云监工、光盘行动、奥利给、好家伙、夺冠、不约而同、集美。


“逆行者”最早出现在天津大爆炸事故期间,当大家纷纷冲离火场时,却有一群消防员反向前进灭火,因而得名;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再次用来指称自愿前往抗疫最前线的年轻医护志愿者。这个字词的重见天日,显示中国政府希望把它变成一个激励人心的概念。


根据《人民网》报道,“光盘行动”旨在让人们培养节约、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习惯,牢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对照中国从去年到今年的粮食短缺问题,以及因为非洲猪瘟导致中国官方释出战备猪肉来应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展江说,“光盘行动”虽跟环保有关,但环保并非主要,重点还是为政策宣传。此外,生活中包含了喜怒哀乐,但中国官方公布的十大用语,全是正面积极的语汇。


学者:中国年度网络热词是经官方精心选择


展江表示:“官方对它的过滤,这是经过官方精心选择的结果,因为我们知道,生活它肯定不是一面的,但是我们看这十个网络用语里面,基本上都是喜和乐,这个是基调,让人高兴的,开心的,正面的,阳光的,所以这里面的宣传意味很浓。这里面看不到怒,看不到哀。2020对中国来说,首先是疫情,疫情造成这么多灾难、忧伤、哀愁一个都看不到,还用逆行带过了。整个基调是一个宣传的基调,正面宣传,不要有负面情感,积极向上,是这样一个产物,所以这十大(网络热词)并不是一个民间评选结果,而是一个官方评选的结果。”


“云监工”这个用语是在新冠疫情爆发前期,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24小时直播兴建,千万网友透过网路观看。台湾中山大学政治所教授刘正山接受美国之音采访表示,网民非常迫切地希望医院赶快建好,却也不希望医院乱盖,大家等于透过社群网路关心不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也意味着社群行动也就是集体行动。“光盘行动”也是如此,尤其加上“行动”二字就形成了集体概念。


社群行动意味着集体行动


刘正山说:“中国这边表达的群体行为,就是透过个人向群体表达赞许,表示我是这个群体的一部分,互相打气加油。这种把我融进社群,也透过社群喊话,产生对自己温暖的感觉,这是前几名看得出来的精神。”


刘正山表示,网路热词反映出“即使没见面,文字也需要温度”的社会需求。民众上网沟通的打字“短而传神”,是短语使用的目标。其中,要表达自己有温度,又能沟通顺畅的最好方式就是幽默,因此,在群体意识的社会,这类用词往往广为使用、借用与传播。从中国十大网络热词来看,带有呼叫群体、肯定群众、温情喊话的意味较浓。


中国十大网络热词几乎都是在中国自身的封闭型网路使用,唯独“带货”一词跨出台湾海峡、跨出太平洋,不少外籍直播主也加入“带货”售卖的行列。


“带货”是年度流行词汇之王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展江表示,“带货”在中国非常非常流行,绝对是十大用语的年度之王:“‘带货’这个是非常流行,你既可以在正面的意义上说是拉动经济,也可以在一般的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新的销售方式,通过网路直播可以有消费增加。也有负面案例,我个人看法,跟疫情有关,中国出了一个大神,钟南山院士他本来是一个医生,但现在他什么都销售,中草药、饮料,从药品、保健品到一些热门的生活用品,他都销售,他把自己变成一个销售达人了,这也带货,那也带货。‘带货’这个词是一种新的商业型态,绝对是流行词汇中绝对的年度之王。”


台湾网路观察家朱学恒分析,网路、抗疫跟资源,是中国官方2020年度用语的主旋律,但光看官方公布是不够的,那些没有被官方列进去的,可能才是真正民间网路广为流传的用语,比如“地摊经济”红到各种网红都去直播,又如“战狼外交”是中国全国上下都在跟进国际媒体的报道,竟然都没有被纳入,显示哪些能成为被公布的流行语、哪些不能,都有政治考量。


中国年度网络热词的主旋律与擦边球


朱学恒说:“整理出来的重点应该是网路、抗疫跟资源,这三个变成他们的主旋律,为什么?因为其实今年一整年,能够变成流行语又不妄议中央的,并不多。大家总不能在讨论说这个中芯有没有在骗人啊,或者华为被制裁有没有造成影响,所以我觉得这十大流行语里面是擦边球,但真正那种三振好球或是一个全垒打打出去,其实大家都避开来了。所以看这十大流行语的时候,有时候我们要看那明明该出现但没有出现的事物,你情报推论跟整体环境的判断才会比较准。”他还说,中国官方已经在铺陈包含像嫦娥或新研发技术,以及国际间的自傲等,作为新一年度的主题,研判2021年的网路语汇新焦点很可能会集中在“复甦团结、建立自傲”的主题上。


从“凡尔赛文学”的抑止,到官方公布的年度十大网络用语,背后都有中国共产党的党机器在控制着言论审查。当网路发展跟媒体控制相互竞逐,差别在于民间有创意,可是党机器有公权力,最后到底哪方胜出尚不可知。但别忘了,西方世界过去以为让中国踏进国际舞台有助于中国全球化与民主化,但最后却是失败收场。这个21世纪很好的媒体与政体的研究场域,会如何发展值得观察。


网民哀嚎:


赵Q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1:25:00

看别人演的生活,自觉不自觉地演自己的生活让別人看,所以很多中国人都是演员,外表凡尔赛,里子冻死骨,还是内卷的,太好玩了。

zzbb-bzbz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1:14:56

中国只控制负面言论,美国传播负面言论

InNorthTexas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08:56:26

中国整个抗疫故事就是凡尔赛体。

xiaoyuzi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08:33:00

打土豪分田地从马云开始,国内民众开心得跳起来了,自己觉得混的不错的都留条后路吧。


谢选骏指出:不论文学是现实的体现还是现实的先到,共产党中国的末日显然都是不远的了——凡尔赛文学或是共产党末日的体现,或是共产党末日的先导——难道还有第三种可能吗;不是前进就是后退,难道还有第三条路吗。末日文学是末日的体现或是先导。

2020年12月29日星期二

谢选骏:英国成为香港人的祖国



《香港人移民英国在住房、就业和人身安全方面“需要”支持与协助》(BBC 2020年12月11日)报道:


英国港侨协会(HKB)呼吁政府及各界关注香港人移民英国之后短期内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与挑战,并提供协助与支持。协会表示,新移民可能在住房、就业以及个人安全方面需要支持。


据介绍,准备移民英国的香港人眼下最担心的三大问题是住房、就业,以及中国政府方面对他们可能采取的监视行动。


中国政府在香港强行实施国家安全法之后不久,英国政府指出北京的做法破违背了中英联合声明原则,损害了香港人的权利与自由。伦敦也通过立法修订政策,将于2021年1月31日起允许持有英国海外公民护照(BNO)的香港人移居英国工作、学习,以及有权选择申请永居。


英国公布放宽BNO身份香港人到英国定居的政策文件之后,北京已经公开威胁将推翻20多年来始终承认的BNO护照政策。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2020年7月的一次记者会上曾表示,由于英方“违背承诺在先”,中方将考虑不承认BNO护照作为有效旅行证件,并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香港特区政府称将全力配合北京。


港人移民英国的前景


港侨协会希望英国内政部在批发签证时,能够对部分港人可能有的犯罪记录以个案方式甄别,以避免曾参与香港抗议示威的人被无辜拒绝签证。不过,港侨协会总体看好港人移民英国之后的长期前景。协会认为,来自香港的新移民多数会是受过高等教育、英语流利的高收入职业族群人士,而且多数与主流社会持有相同的价值观,因此将很容易融入英国社会,也会很自然地融入英国各地的华人社区。官方数据显示,全英各地华人社区总人口约40万。


香港人移民英国规模预估


英国内政部预计,开放香港人BNO移民渠道之后第一年至少会有15.4万人入境,而2026年之前可能有25.8万至32.2万人移民。如果成为现实,那么每年港人移民英国的人数约占全球每年移民英国人数的22%。港侨协会自己的调查结果则显示,2021年约50万港人可能申请BNO移民,其中至少33万人和家属可能选择第一年就移居英国。据介绍,港侨协会共抽样调查了315位香港人,并根据他们的问卷答案获得上述结论。协会的一份报告还表示,绝大多数答卷者都计划在今后两年之内移民英国。


英国港侨协会创始人郑文杰(Simon Cheng),曾为英国驻香港领事馆工作。他去年接受BBC访问时表示曾在香港抗议期间被中国警方拘捕并殴打。郑文杰在接受BBC访问时表示,已经准备好向香港人伸出援助之手,以期让香港精神和英国社会能有完美的结合。


谢选骏指出:英国成为香港人的祖国——这是逆向殖民主义的脉动。应该过从占有别人的土地开始,到被别人占有土地告终——这就是一个殖民的圆环。


《香港国安法:英国宣布明年一月无条件开放香港BNO入境 可携直系亲属》(BBC 2020年7月22日)报道:


目前香港约有30万人持有BNO护照,英国驻香港总领馆说,估计约290万人有资格拥有这种护照。英国内政大臣帕特尔(22日)宣布,2021年一月将正式对约300万持有英国国民(海外)——即BNO护照的香港公民开放入境英国签证申请。这就是英国政府此前所称的为有持有这种证件的香港人“开通一条通往英国公民的途径”。


帕特尔在致议会的一份声明中说:“我们计划2021年一月开放香港BNO护照持有者入境英国的签证申请”。声明阐明,拥有BNO护照的香港人不设人数限制,无需通过技术移民考核,不设财力标准,也不需要满足最低收入要求。帕特尔说:“我们给与英国海外国民成为全权英国公民的机会”。她还说:“他们在入境英国之前无需已经找到工作,可以入境之后再找。他们还可以携带非BNO的直系亲属”。


BNO护照寻根溯源


1984年12月,《中英联合声明》墨迹未干,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抵达香港。她刚刚签署的这份文件中列明,香港人在1997年7月1日后虽可保留英国政府颁发的英国国民(海外)(BNO)护照,但不会享有在英居留权。在香港,一位记者就主权移交后的港人利益向撒切尔提问道,“你答应将五百多万人交给一个共产党独裁政权,这在道义上讲得通吗?还是说在国际政治中,道德的最高形式确实就是本国利益?”撒切尔当时冷淡回答称:“英国为香港尽了最大努力,我们做了一切可以为你们做的事情,香港每个人都对这项协议感到满意。”


当年提问的记者名叫刘慧卿,后来成为香港政坛民主派的重要人物。去年卸任立法会议员后,她担任香港民主党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至今。多年来,她一直争取扩大BNO持有人在英国的权利,如今终于等到开心的一天。英国政府早在7月1日就表示,由于香港《国安法》严重违反《中英联合声明》,英国将为有资格持有BNO护照的港人提供一条移民入籍的途径。


“过去大部分(香港)人对英国政府没什么期望,多年来大家都觉得即使香港的情况变差了,英国也不会做什么帮香港人,他们最紧张的是自己的经济利益,”刘慧卿对BBC中文讲道。“如今我很高兴,其实它(英国)一早就应该这么做了。”从当年刘慧卿眼中撒切尔“居高临下”的回应,到如今向数百万香港人伸出友好之手,英国政府的转变让包括刘慧卿在内的许多人大感意外。而过去一度宣称进入“黄金时代”的中英关系,如今正进入一条颠簸的轨道。


中英交锋


英国政府认为,北京强推《国安法》表明,中国没有信守在联合声明中作出的“对香港人的承诺”。图为7月8日,中国中央驻港国安公署在香港揭幕。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中联办主任骆惠宁等人参加揭幕。英国推出的新BNO政策涉及近300万出生于主权移交前的香港人,这引发了北京的愤怒。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本周表示,英国此举“严重干涉中国内部事务”,违反了英国在联合声明中作出的不给予BNO持有人居英权的承诺。


而在过去,北京曾多次强调,《中英联合声明》已经“过时无效”,是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历史文件”。本月之前,对于拥有BNO护照的香港人来说,他们手上的这本英国国民海外护照只是一份旅行证件,让他们在前往英国时可以最多一次性停留6个月,但不能凭此在英国工作或学习。目前香港约有30万人持有这种护照,英国驻香港总领馆说,约290万人有资格拥有这种护照。但英国的BNO新政这次看上去是有备而来。根据英国首相约翰逊与外交大臣拉布公布的情况,今后持有BNO护照的香港人将可以在英国工作、生活五年后申请“定居”,并在这之后再度过12个月便可申请加入英国国籍。这种方案将不设人数上限,省去目前外国移民在英定居时的大部分限制要求。拉布称,这项安排是“特殊、专门的”,是英国在兑现对香港人的“历史承诺”。


中英两国在1984年签订的《中英联合声明》中指,香港在主权移交后享有高度自治权,除外交和防御等事项,其享有的权利和自由50年不变,直至2047年。而7月1日开始实行的香港《国安法》则允许北京直接在香港设立机构处理与“国家安全”有关案件,北京派遣的人员与机构均可不受香港规定限制。英国政府认为,北京强推《国安法》表明,中国没有信守在联合声明中作出的“对香港人的承诺”。


是否会出现“移民潮”?


虽然中英两国关系因此紧张,但英国政府的最新决定让许多香港人松一口气。25岁的尹小姐属于有资格申领BNO的近300万香港人之一,她已经有计划利用这一渠道前往英国工作定居。“之前英国政府的说法不太明确,感觉不太会有机会给我们什么签证优惠政策,但现在工作签证限制没有了,少了一个最大的担忧,”她说。


导致尹小姐想要离开香港的最迫切因素便是《国安法》,她担心香港会“随时变成第二个新疆”。“原本觉得这种说法都是天方夜谭,但现在觉得,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尹小姐和身边的朋友最近都在讨论BNO移民话题,但她表示,由于经济条件等问题,很多人可能没有能力真正前往英国定居。


作为亚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众多接受中西方教育的人才是香港的一大财富。香港目前总人口超过700万,BNO政策涉及的人口占近半数。但不少分析人士也向BBC中文指出,预计不会有大规模“移民潮”出现。“谁都不愿意离开家,这并不是一般人会默认(default)作出的选择,”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院院长曾锐生教授表示,这个新政策对许多香港人来说是一条出路,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会走上这条路。“《国安法》虽然非常凶,但主要还是要看你要说什么,你要是不发言的话这个法管不到你,它可能还会管到你孩子的教育,但如果你不介意孩子接受所谓爱国教育的话,你也没所谓。大部分的香港民众虽然不喜欢这样,但绝不到他们不能接受的地步,”他称。


与1980年代中英就主权移交谈判时中国对香港人获得居英权的担忧不同,目前的北京政府或许也并不担忧香港出现“移民潮”。曾锐生补充道,如果有香港人前往英国,在中国大陆找同等教育程度的人并非难事。“共产党干嘛要怕用对他们忠诚有问题的人换成没问题的人呢?”刘慧卿认为,目前许多香港人仍在观望阶段,但“安全”是许多香港人的底线。“我们香港人从来没有民主,但是我们很自由,很安全的。如果他们发现没有自由没有人身安全,我相信可以走的都会走。”


而对于约翰逊领导的英国保守党政府来说,“移民”并非投票给他们的选民们绝对支持的议题。在脱欧公投中,许多英国人正是因为对移民的反感将票投给了“离开”阵营。英国《经济学人》(Economist)北京站站长任大伟(David Rennie)认为,接收BNO持有人的新政策是约翰逊政府的“一次赌博”,但在某种程度上对约翰逊有利。“这就像是一个证据,显示‘脱欧’投票并非种族歧视,并不是反移民……这正是约翰逊承诺过的‘全球化英国’式的‘脱欧’,显示这是一个开放、自信的全球化英国。”


“黄金时代”的中止


2015年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访问英国,两国宣称双边关系进入“黄金十年”,将打造一个属于中英的“黄金时代”。之后两国签署多笔数十亿英镑订单,英国不顾美国反对,加入中国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截至2020年4月,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英国在欧洲外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香港《国安法》的落地,似乎使得“黄金十年”在中期便画上休止符。英国政府及其盟友陆续推出或正在酝酿接纳香港人移民的方案,同时作为之前少数容许华为参与本国5G网络建设的西方大国之一,英国政府目前正在重新评估华为在5G网络中的可靠性,首相约翰逊已经改口,称华为是“潜在敌对国家的供应商”。“我们想与中国有一个积极正面的关系……但是这里的真正问题涉及信任,以及中国是否能被信任,去履行其国际义务和责任,”英国外交大臣拉布在回应中国大使刘晓明的指责时称。


BNO暴露的只是中国和西方国家当前关系的缩影。任大伟指出,当经济与科技上腾飞的中国放弃“韬光养晦”,并把中国模式推进到应为“一国两制”的香港,中国在经济上的野心与外交上的目标出现了一个“巨大矛盾”,使得英国不得不重新考量两国关系。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一方面想卖给我们5G网络这种需要两国间极大信任的东西,一方面又选择变得更有攻击性、更加决绝……英国人考虑的是,我们真的想要这种国家来建设我们的5G网络这么重要的东西,同时又总是要因为香港和《国安法》跟他们卷入这些肮脏的政治斗争中吗?”“英国政府现在的判断或许是,中国比他们认为的要残酷得多,这或许是中国21世纪的野心面临的非常严肃的一个问题,”任大伟表示。


谢选骏指出:撒切尔夫人是个恶棍,因为她竟然敢说香港每个人对于《中英联合声明》都很“满意”!这完全是一种共产党的口吻!


《香港国安法:中国威胁不承认BNO 回应英国移民新政》(BBC 2020年7月23日)报道:


北京的表态一旦落实,只持有BNO护照的香港居民恐将无法出国。英国政府因应中国在香港实施《香港国安法》,公布放宽英国国民(海外)(BNO)身份香港人到英国定居的政策文件后,北京威胁将推翻20多年来始终承认的BNO护照政策。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星期四(7月23日)称,由于英方违背承诺在先,中方将考虑不承认BNO护照作为有效旅行证件,并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香港特区政府称将全力配合北京。


英国内政大臣帕特尔(Priti Patel;英国驻港澳总领馆汉化名:彭黛玲)星期三(22日)宣布,从2021年1月起正式对约300万BNO港人开放入境英国签证申请,以落实英方此前承诺“开通一条通往英国公民的途径”。


根据中国现行法律,香港特区居民视为中国公民,但仍可持有BNO护照作为旅行证件。中方的最新表态可能意味着只持有BNO护照的香港居民将无法前往其他国家。


BBC驻北京记者麦笛文(Stephen McDonnell)指出,北京的进一步措施可能包括迫使中国香港特区护照申请人放弃其BNO护照,让其无法以BNO身份移居英国。


BNO是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前英国为香港人推出的一项特殊英国国籍。据英国内政部6月份回答议会下议院质询,截至2020年4月,共有35.7万本有效BNO护照仍在流通。英国内政部说,估计有290万人有资格拥有这种护照。


中英双方都怎么说?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说:“英国政府继单方面宣布暂停与香港签订的移交逃犯安排协议,再在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的问题上,大做文章。特区政府对此表示不满及反对,敦促英国政府停止干预香港特区事务,重回正轨。”“由于英方违反承诺在先,中方将考虑不承认英国国民(海外)护照作为有效旅行证件,并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香港特区政府到星期四傍晚也发表声明,指责英方举措“伪善”。对于北京威胁采取之措施,“特区政府对此表示支持及全面配合”。特区政府发言人称:“英国政府继单方面宣布暂停与香港签订的移交逃犯安排协议,再在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的问题上,大做文章。特区政府对此表示不满及反对,敦促英国政府停止干预香港特区事务,重回正轨。”


伦敦唐宁街首相府发言人随后反驳称:“BNO护照由英国政府签发,是正当的国际旅行证件,这是事实。”发言人称,他们预期北京如此对待BNO护照。


“不承认BNO”意味着什么?


目前香港居民可同时持有中国香港特区护照与BNO护照。承认BNO的安排源于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6年5月对中国《国籍法》释法。这项释法决议作为中国《国籍法》的一部分,被加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实施。释法决议规定:“凡具有中国血统的香港居民,本人出生在中国领土(含香港)者,以及其他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规定的具有中国国籍的条件者,都是中国公民。”“所有香港中国同胞,不论其是否持有‘英国属土公民护照’或者‘英国国民(海外)护照’,都是中国公民。自1997年7月1日起,上述中国公民可继续使用英国政府签发的有效旅行证件去其他国家或地区旅行,但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地区不得因持有上述英国旅行证件而享有英国的领事保护的权利。”


这次“释法”还规定:“任何在香港的中国公民,因英国政府的‘居英权计划’而获得的英国公民身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不予承认。这类人仍为中国公民,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地区不得享有英国的领事保护的权利。”外交部并未说明具体措施,但中国若要停止承认BNO为有效旅行证件,预计将要由全国人大常委启动对《国籍法》的释法程序,以推翻上述1996年5月的释法内容。


目前香港居民进出各边境管制站(边境口岸)或往返澳门特区,只需使用香港身份证通关,前往中国大陆则只接受中国国家移管理局签发之“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回乡卡)。但BBC记者麦笛文分析说,北京可以在废止承认BNO后,要求航空公司不接受BNO护照作为值机证件,来阻止BNO护照持有人出境到外国。


在此次围绕《香港国安法》的政策变更之前,BNO被视为英联邦公民的一种,但在英国本土不等同于英国公民,只能作为访客逗留最多六个月,否则须申请相对应签证,例如是工作签证、学生签证等。


在星期三宣布的新安排下,BNO可先申请特设“香港BNO签证”,分成两次各逗留30个月,或一次过逗留五年两种情形。住满五年后可申请定居身份(永久居民),再住满一年即可申请成为英国公民。


BNO港人可带同直系亲属赴英,包括没有BNO身份的配偶,以及18岁以下子女。


此前英国宣布将放宽BNO居留政策时,被批评不能照顾那些1997年移交后才出生的年轻人。新政策定明,“香港BNO签证”申请人在1997年或以后出生,大于18岁的子女,也能作为家庭申请的一员,一同申请赴英。


申请人无须先找到工作再申请此特别签证,但申请人必须具备照顾自己的财政能力,且不能在居英期间申请社会福利救济。申请人也须展示其学习英语的意欲。


申请人也须取得没有感染肺结核(TB)的医疗证明,以及无刑事犯罪记录证明,但若有关罪行与最近的“反送中”示威有关,其申请仍将获得考虑。


谢选骏指出:英国成为香港人的祖国——这是香港人殖民英国的开始,也是中国成为海外殖民大国的开始——如果有一天台湾也被共产党攻陷了,那么两千台湾人也可能步上殖民海外的道路。中国人的移民,向来都是在亡国期间特别频繁的,例如秦末、汉末、东晋、唐末、两宋、明末、清末、民国末年、六四屠杀……英国成为香港人的祖国,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谢选骏:西伯利亚的地下魔鬼已经出动



《西伯利亚的离奇巨坑:谜底究竟是什么?》(BBC 2020年12月28日)报道:


在天荒地老的北极圈一个半岛上,永冻土原上出现了好些巨大的疮疤,疮疤深处爆发出来的不测之物,让科学家忧心不已。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爆炸,随后在冰冻的原野上留下了一个内壁粗糙不规则的环形深坑大洞。


在这个环形大坑洞的外侧边缘是混杂着碎冰和永久冻土泥块的灰色土堆。坑缘四周刚刚出土的植物,根部有烧焦的痕迹。这让我们知道西伯利亚北极中部的这个大坑洞形成时爆发的力量相当之猛烈。


从空中俯瞰,爆炸后新露出的泥土与周围绿色苔原和黑色湖泊形成十分鲜明的对比。圆柱形坑洞内部露出的土层和岩石几乎是黑色的,当科学家到达此处时,洞底已经有了积水,成了水池。


发生在西伯利亚雅库特地区的森林大火,则与全球气候变化形成恶性互动。莫斯科的斯科尔科沃科技学院(Skolkovo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地质学家叶夫根尼·朱维林(Evgeny Chuvilin)即是到达西伯利亚西北部的亚马尔半岛、在这个极度偏远的世界尽头,勘察这个环形天坑的其中一位科学家。自第一个神秘环形坑洞在亚马尔半岛被发现以来,如何解释这个神秘现象困扰了他整整6年,而这个50米深的坑洞可能是帮助他解开6年之谜的关键钥匙。


这个坑洞宽约20米,深52米,距离亚马尔半岛的波瓦伦科沃(Bovanenkovo)天然气田约42公里,是在2014年一架直升机掠过其上方时飞行员发现的。前往考察的科学家认为这种天坑是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的一个全新特征。当年前往的另一位科学家是地球冰冻圈研究所首席科学家马里亚娜·莱布曼(Mariana Leibman),她研究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层已有40多年。后来对这个现编号为GEC-1的环形坑洞所作卫星图像分析发现,这个深坑是在2013年10月9日至11月1日之间的某个时间形成的。


2020年8月,一个电视摄制组和俄罗斯科学院的一组科学家与当地政府在亚马尔半岛考察时,从飞机上发现了最新一个环形坑洞,这使得在亚马尔半岛和邻近的吉丹半岛已经发现的巨大深坑总数达到17个。


2020年8月俄国科学院石油天然气研究所的科学家前往亚马尔半岛考察,来到最新发现的坑洞边。究竟是什么力量导致西北利亚北极地区永久冻土上出现这么多环形坑洞?这些巨大的环形坑洞又是如何突然间爆发而形成?这很大程度仍然是个无法解释的神秘自然现象。


而且这些环形坑洞的出现对于北极、以及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人们之未来会有何影响,也是还没有答案的问题。对于许多研究北极的学者来说,环形坑洞的出现是一个令人不安的迹象,表明地球极北这片极度寒冷、渺无人烟的大地正在发生一些根本性的变化。


不过,最近的研究开始为这一现象提供一些线索。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坑洞不是因为地表下的永久冻土层融化和移动而逐渐下沉形成的。坑洞是由爆炸产生。


朱维林说,“爆炸发生时,大块的土壤和冰块被抛到爆炸中心数百米之外。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巨大的地底压力向外爆。压力为什么会这么高仍然是个谜。”


朱维林是考察此现象的俄罗斯科学家小组其中一员,他们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常来这些犹如陨石坑的坑洞现场采集样本和测量数据,希望更多地了解地表下面的冻土层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一些科学家将这些永久冻土地带的环形坑洞与地外天体的冰火山进行了比较。后者喷发的是冰岩浆而不是熔岩,科学家原来认为冰火山只存在于我们太阳系的冥王星、土星的卫星土卫六和矮行星谷神星等遥远的冰冻天体上。但随着对越来越多的北极地区坑洞在其演化不同阶段的研究,科学家现在认为亚马尔半岛的坑洞是一种“气体喷发环形坑洞”。这个名字提供了一些线索,可说明亚马尔半岛的环形坑洞是如何形成的。


朱维林说,“卫星图像的分析说明,来自地底的喷发会在一个冰堆丘或土堆上造成一个巨大的环形坑洞。”


冰堆丘(pingo)是北极冻土地带一种圆锥状的小丘,这里的冻土层会被地表下流动的水流推挤,水流开始结冰时,冻土层就会膨胀隆起,形成冰堆丘。冰堆丘大小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起落。在俄国,当地的雅库特语称冰堆丘为“bulgunnyakhs”。在加拿大发现的一些冰堆丘已经有1200年的历史。然而,在北极的大部分地区,这些冰堆丘最终往往会崩塌而不是爆炸。


很明显,西伯利亚西北部亚马尔半岛的冰堆丘则不同。朱维林解释说,这些冰堆丘膨胀得“非常快,会上升到几米高”,然后冰堆丘会突然被爆开。这个向上推挤的爆发力不是来自冻结成冰的水流,似乎是由地下气体的积累造成的。


研究永久冻土的北极生态学家的苏?娜塔莉(Sue Natali)是美国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的伍德威尔气候研究中心的北极项目主任。她说,“冰堆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形成,形成后也能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但在这个半岛充满气体的冰堆丘经过几年就可形成。”


科学家在2014年首次被人发现的第一个环形坑洞在爆炸时抛出的泥土中找到柳树灌木,研究其年轮表明,这些柳树早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就一直在承受外在压力。研究人员表示,这可能是由于地面变形造成的。


俄国罗蒙诺索夫莫斯科国立大学的冰川学家亚历山大·基兹亚科夫(Alexander Kizyakov)说,“然而,有证据表明,气体喷放形成的坑洞的产生周期可能非常短,3、5年不等,”在卫星图像中发现,2017年初夏形成的一个编号为SeYkhGEC的环形坑洞早在2015年已开始使地面变形。


就在离亚马尔半岛不远的喀拉海海底,也发现了类似因气体喷发形成的地底裂痕和土丘,在巴伦支海也发现了类似的痕迹。但是娜塔莉说,到目前为止,在北极其他陆地上还没有发现类似亚马尔半岛这样的环形坑洞。


亚马尔和吉丹的永久冻土之特殊地质构成使其容易形成爆炸型的冰堆丘。娜塔莉说,“那里有一些独特的地质特征。这个区域有一层很厚的冰,称为平顶冰,覆盖在永久冻土层上。此外还有被称为湿寒土的一种土层,这种岩土层不会结冰,但被包裹在永久冻土中,这好象是一种夹心面包,但面包是冻土,被夹在中间的是湿寒土。这个区域第三个特征是在非常深的地层有大量天然气和石油。”


朱维林最近检视了一个环形坑洞,这个直径20米的洞被称为埃尔库塔坑洞,得名其所在的河漫滩。这个河漫滩似乎原是一个干涸的牛轭湖。湖消失后,在地表下面留下了一大块未冻结的土地,即称之为塔利克(talik)的湿寒土,然后天然气开始在这处湿寒土区域积聚起来。但是朱维林说,天然气确切的来源很大程度上仍然不清楚。他说,“环形坑洞研究的关键问题是确定在永久冻土表面下积聚的天然气的来源,因为一旦爆炸后形成坑洞,天然气就会消失。”


追溯这些坑洞的演变以及天然气来自何处及为何聚集环形坑洞之下,是科学家目前研究的重点。娜塔莉说,“有趣的是,可能有一种新的或以前未知的地球化学反应正在发生,这是我们从未想象过的。”


勇敢的研究人员冒着危险用攀绳下降到坑洞,他们发现坑洞底蓄水中甲烷含量高,这表明可能有甲烷从洞下面冒出来。主流理论认为,这些在永久冻土层下的甲烷气体找到了在冰帽下未冻结的湿寒地这个缺口。另一个解释认为,有大量甲烷溶解在未冻结的湿寒土层的水分中,如果水开始结冰,而余下未冻结的水已成饱和状态,溶解在水中的天然气就会冒泡释放出来。


朱维林说,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另一种来源可能是在湿寒地层中蓬勃生长的微生物分解出有机物质并释放气体。对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环形坑洞中的甲烷同位素所作分析似乎证实了朱维林的说法,但在一些最近形成的环形洞坑中,发现其底部湖水中能产生甲烷的微生物活性特别低,即使在其被发现的寒冷环境中也是如此。


一些环形坑洞是在亚马尔半岛和相邻的吉丹半岛的热融湖区所发现。地图上标出了7个坑洞位置。但是永久冰冻层也可能泄漏出甲烷,因为天然气会被困在永久冻土的水晶体中,形成一种奇怪的冻结物质,称为气体水合物,一旦融化,气体就会被释放出来。


朱维林说,“人们认为可能存在不同的形成机制,很难用单一的模式来描述。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和地貌。”他指出,在河床上发现了至少一个气体爆发形成的环形坑洞。人们认为,不管天然气出自何处,但都会在未冻结的湿寒土层(塔利克)集聚增多,然后将上面原本扁平状态的固态冰帽向上推高5至6米,直到最后像人体上的脓疮一样被挤爆开来。脓疮的比喻很形象,也无恶意。就像互联网上的网友爱看为青春痘挤脓液的视频一样,一些科学家发现自己也被亚马尔环形坑洞所吸引。娜塔莉并不讳言,说是“这些环形坑洞因其神秘,加上可能带来的危险而吸引了我。”


气体最终爆发时,肯定看起来会非常的壮观。充满天然气的湿寒土层上方的泥土和冰,连同未冻结部分的大部分湿寒土,会被抛向300米之外。爆发威力是如此之猛烈,以至直径达1米的泥块都会被抛了出去,最后在爆炸处留下一个四围凸起如护墙的环形大坑,一个很宽的洞口和一个稍微窄小的圆柱形深洞。深洞处被认为就是称为塔利克的湿寒土原来的位置。当地的驯鹿牧人报告说,2017年6月,在木德里雅克(Myudriyakha)河岸边的一个环形坑洞发生爆炸后,他们看到了火焰和烟雾。坑洞以南约33公里附近的塞雅卡村的村民称天然气持续燃烧了大约90分钟,火焰高达4到5米。


在这个人烟极度稀少的地区,爆炸发生在如此接近定居点的地方自然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因为该地区还布满了开采永久冻土层下石油和天然气的基础设施管道。


娜塔莉说,“我们还不知道这是否会对北极地区的居民构成威胁。” 娜塔莉及其同事一直使用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寻找其他环形坑洞的变化,意图回答这个问题。


她说,“一旦我们发现类似环形坑洞的东西,我们就会使用分辨率非常高的时间序列图像,(即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段拍摄的卫星照片)来搞清楚环形坑洞是何时形成的。”


他们发现,这个地区的环形坑洞比原来所认为的要多。“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确认并证实了两个新坑洞位置,还有几个我们仍在确认过程中。我们认为在‘非常有可能是环形坑洞’的类别中,大约有24个正在查证确认。要知道在2013年我们还不知道有这些环形坑洞的存在,看来很可能还有更多。”


最终,她和她的团队希望能够收集到足够的数据来实现搜索过程的自动化。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创建一种算法,通过在卫星图像中寻找可能喷发气体的冰堆丘,以便在这些冰堆丘爆炸形成环形坑洞之前就能预测到。


西伯利亚西部冰雪原野上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设施。波瓦伦科沃天然气田离一个环形坑洞只有26英里。娜塔莉说,“我们希望在环形坑洞形成之前就能够发现。这是你特别想要获得的信息,因为发生爆炸形成坑洞的地方有人居住、有管道和其他天然气和石油基础设施。”


目前,要弄清这些环形坑洞的形成有多频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环形坑洞在剧烈的爆炸诞生后,大多数似乎很快就会消失于当地的地貌中,很难辨认。在塞雅卡村(Seyakha)附近的爆炸留下的大洞测量宽70米,深50米,由于靠近木德里雅克河,就在爆炸后短短的四天内大洞已被河水灌满。从一个空洞变身为湖,对一个戏剧性的爆炸事件可算是相当无害的结局。


其他的环形坑洞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被淹没,但也只需一到两年的时间,爆炸造成的黑暗而又愤怒的伤口,其边缘会被渐渐侵蚀至消失,而伤口则注满了水,混迹在成千上万的小圆形湖泊(即热融湖,地下冰在热融作用下形成的湖泊)中而无法辨识区分开来。至今不清楚,到底这些热融湖中有多少是因为天然气爆发而形成的环形坑洞痕迹。


基兹亚科夫说:“永久冻土原中的一些湖泊很可能原是天然气喷发形成的环形坑洞,后来被水淹没。要说这种湖泊形成机制有多普遍,现在还为时过早。”


一些研究人员试图测量某些特定的热融湖中溶解的化学物质,来判断这些湖泊是否原为天然气喷发坑洞,但至今还没有任何可确认的模式。


想知道这些事件是不是经常发生不仅仅是出于好奇之心。越来越多的人担心,在西伯利亚西北部出现的环形坑洞可能与气候变化导致北极环境生态的变化有关。


北极地区气温的暖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这增加了北极永久冻土层在夏季的解冻量。


气候暖化本身已经在改变北极的地貌,导致冻土原地面下沉和坍塌,即所谓的热融沉陷。西伯利亚拥有可能是地球上最大的热融天坑“巴塔盖卡大融洞”(the Batagaika megaslump)。20世纪60年代时这个热融洞还只是一条沟渠,现已扩大成900米宽的巨大坑洞,当地人称为通向地狱之门。娜塔莉说,除了北极,“据我所知,在这个星球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因气候变化已导致地表的地质结构发生变化。”


北极的永久冻土层中困锁着巨量的碳,其含量大约是目前地球大气中碳含量的两倍,主要以冰冻的植物残余和其他有机物质的形式存在,还有被困在冰晶中的甲烷,即朱维林之前提到的气体水合物。由于永久冻土层解冻融化,微生物复活开始分解有机物,因而释放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副产品,而困在冰晶中的甲烷也会释放出来。


天然气喷发造成环形坑洞之时场面相当壮观,可看见剧烈爆炸将泥土和冰塊猛烈抛出而形成的圆柱型深洞。甲烷是一种比二氧化碳更强的温室效应气体,从永久冻土中泄漏出来的甲烷会加速全球的暖化,而气候暖化又反过来进一步导致北极冻土层更大的融化。


而在亚马尔半岛,天然气喷发环形坑洞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另一个现象的发展而担忧。气温上升造成永久冻土层融化与温室气体释放之间的复杂反馈,相互影响,为气候变化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如果发现被永久冻土层困在地底深处的的甲烷沉积物开始从通常无法渗透的永冻层中向上渗透,这可能是冻土带上的冰帽正变得较容易渗透的一个迹象。北极的变化可能会对全球变暖产生更广泛的影响,这可能会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娜塔莉说,“这些环形坑洞是非常令人震惊的警告,警示我们北极地区正在广泛发生令人担忧的事。如你看到这个地区正在发生的变化,有些是逐渐发生,有些是突然发生的。但爆炸性的变化是少之又少,不过却成功引起了大家关注所有这些变化是如何影响大气中的温室效应气体。”


虽然亚马尔半岛坑洞的秘密仍未有完全解开,但迄今为止已经了解的事实表明,或许我们将来应该更认真、仔细地监管住这些神秘的环形坑洞。


谢选骏指出:西伯利亚是最后的保留地,但是,却也是地下魔鬼开始出动的第一个基地。


《西伯利亚“不断长大”的巨坑》(BBC 2017年3月23日)报道:


这个巨坑每年都不断“长大”——在雅拿河(Yana)流域附近的一片辽阔的永久冻土上,有一个蝌蚪形状的巨坑:"巴塔盖卡巨坑"(Batagaika)。它是同类巨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长约0.6英里(1公里),深约282英尺(86米)。但这些数字很快就会改变,因为它正在快速"长大"。当地人都不会靠近这里,他们称之为"冥界之门"。但科学家却对它产生了浓厚兴趣。


通过观察因为地质沉降而暴露出来的地层,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曾经的面貌——过去的气候。与此同时,巨坑的加速扩大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气候变化对日益脆弱的永久冻土产生的影响。


这里的土地常年冰冻——永久冻土共有两种,一种被上一次冰河时期遗留下来的冰川的冰所覆盖,目前被埋于地下。另一种则是以巴塔盖卡周围的永久冻土为代表,这里的冰都是在地表层形成的。通常情况是,这些冰被封在一层沉积物的下方,冰冻时间至少为两年。


巴塔盖卡巨坑撕开了一片之前被埋在地下的冰封冻土,其中一些最早形成于几千年前。这个巨坑最早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乱砍滥伐导致这里的植被无法在温暖的夏季继续覆盖地面。随后,阳光导致地表缓慢升温。更糟糕的是,树木无法通过 "冷汗"的蒸发给地表降温。"由于树荫减少,蒸发降低,导致地表温度升高。"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朱利安·莫顿(Julian Murton)说。随着地表温度越来越高,永久冻土上方的土层升温,从而导致永久冻土本身逐步融化。一旦这一过程开始,冰层暴露在更加温暖的环境之中,融化速度就会加快。通过观察因为地质沉降而暴露出来的地层,便可了解过去的气候。


正是出于这些原因,科学家都在主动监测这个巨坑。2017年2月发表在《第四纪研究》(Quaternary Research)上的一篇论文发现,对暴露出来的地表进行研究,可以揭示过去20万年的气候变化。


在过去20万年间,地球气候在相对温暖的"间冰期"与寒冷的"冰川期"之间反复变化。冰原面积会在冰川期扩大。巴塔盖卡沉积层提供了一份"连续的地质历史记录,这非常罕见。"他说,"这可以帮助我们解读那里的气候和环境历史。"然而,每个地层对应的地质年代目前并不确定。"我们仍在制定年表。"莫顿说。


接下来,他需要收集和分析更多地层资料。在理想情况下,可以使用钻井来收集"连续的沉积物",从而帮助研究人员更精确地确定年代。之后可以将永久冻土记录与其他气温记录进行比对,例如冰川的冰芯。"归根到底,我们希望了解西伯利亚在上个冰川期内发生的气候变化是否存在很多变异性特征:就像北大西洋地区那样冷暖交替。"莫顿说。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目前对北西伯利亚地区大片地带的气候历史都知之甚少。通过重构以往的环境变化,科学家便有望预测未来是否会出现类似的变化。


巨坑

巨坑每年都在扩大。例如,12.5万年前,气候正在经历间冰期,那时候的气温比现在高几度。"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当时的生态系统——便可帮助我们大致了解:如果现在的气候继续变暖,环境可能发生何种变化。"莫顿说。如果永久冻土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经历的变化与上一次冰川期之后相同,预计会出现更多巨坑,形成更多胡泊。甚至可能出现新的土地,因为冰层融化会导致埋藏在原始表面下33至66英尺(10至20米)的土地"重见天日"。"随着冰层融化,这些富含冰层的永久冻土开始从上往下融化,所以会形成新的地形。"莫顿说。这些影响或许并没有那么遥远。这片永久冻土正在快速变化。


永久冻土

正在融化的永久冻土可以加速气候变化。德国阿尔弗雷德·维格纳研究所(Alfred Wegener Institute)的弗兰克·甘瑟(Frank Günther)和他的同事过去10年一直在监控这里,使用卫星图片了解变化速度。在他们研究过程中,巨坑的头墙平均每年升高33英尺(10米)。在较为温暖的年份里,变化幅度甚至更大,有时候1年高达98英尺(30米)。甘瑟在2016年12月的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宣布了这些发现。他也有理由相信,这个巨坑的侧墙将会在今年夏季到达附近遭到侵蚀的山谷。这"很有可能"促使巨坑进一步"生长"。"从过去这些年的平均数来看,速度没有大幅加快或放慢。"甘瑟说,"持续生长意味着巨坑一年比一年深。"此外还有其他值得担忧的结果。


远古森林遗迹

永久冻土保留了远古森林遗迹。现在暴露出来的很多积冰都是在上一个冰川期形成的。底冰里面包含很多有机物,包括很多被封锁了数千年的碳。"据估计,永久冻土里的碳储量与大气中的碳含量相当。"甘瑟说。随着更多冻土融化,越来越多的碳将暴露在微生物环境中。这些微生物消耗碳后,便会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随后把这些温室气体释放到大气中,进一步加快全球变暖速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正反馈。"甘瑟说,"变暖会加速变暖,这些特征还会在其他地方出现。这不仅会威胁基础设施,而且没有人能阻止这种变化,也没有任何技术方案能够阻止这些巨坑的发展。"


由于巨坑仍在一年年"长大",所以没有迹象显示这个巨坑的侵蚀速度会在短期内放缓。这也导致西伯利亚永久冻土的未来变得极不稳定。


谢选骏指出:西伯利亚的地下魔鬼已经出动,这是全球暴乱的开始——人们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发现世界的不稳,所以说知识的树不是常青的,而是悲苦的。

谢选骏:阿留申群岛曾经属于黄种人



《“风的诞生地”——曾经属于俄罗斯的美国岛屿》(BBC 2018年8月19日)报道:


遥远的阿留申群岛(Aleutian archipelago)中的乌纳拉斯卡岛(Unalaska Island)在二战期间曾是战场。


遥远的边缘地带


美国偏远的岛屿乌纳拉斯卡岛位于北太平洋与白令海(Bering Sea)的交汇处,跨越了北美向亚洲西伯利亚过渡的边界海域。这个岛比夏威夷更靠西;它位于东亚的尖端,是阿拉斯加州(Alaska)最偏远和独特的社区之一。


美国偏远的岛屿乌纳拉斯卡岛位于北太平洋与白令海(Bering Sea)的交汇处,跨越了北美向亚洲西伯利亚过渡的边界海域。这个岛比夏威夷更靠西;它位于东亚的尖端,是阿拉斯加州(Alaska)最偏远和独特的社区之一。


"风的诞生地"

阿留申群岛是一个长达1100英里的火山群岛,向西弧形延伸600英里,一直到达俄罗斯堪察加半岛(Kamchatka Peninsula)。乌纳拉斯卡岛是阿留申群岛的一部分,是地球上除极地以外环境最严酷的地区之一。常年狂风吹袭的海岸线崎岖不平,大部分险峻陡峭,几乎全无树木。


由于阿留申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Pacific Ring of Fire)——世界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地震非常普遍,岛链上的70座火山中有一半在过去250年里爆发过,其中包括乌纳拉斯卡岛上活跃的马库申火山(Makushin Volcano)。"风暴的摇篮(Cradle of Storms)"和"风的诞生地(Birthplace of Winds)"是阿留申群岛两个当之无愧的绰号。在邻近海域产生的相互冲突的天气系统会导致气旋风暴、飓风、暴雨和浓雾,对加拿大大部分地区和美国大陆的天气造成显着影响。


九千年的文化


今天大约有5000人以乌纳拉斯卡岛为家,包括渔民和当地的乌南加人(Unangax,音Oo-Nung-akhh)。乌南加人也被称为阿留申人,已经在群岛和阿拉斯加半岛的部分地区生活了至少9,000年,创造了一种利用陆地和海洋所能提供的一切资源,物尽其用的生活方式。但是在过去的几个世纪,由于疾病和紧随殖民主义而来的本土文化的逐渐衰退,乌南加人的人口急剧下降。今天,在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大约只有3,800名乌南加人。其中约有200人依然居住在乌纳拉斯卡岛,包括24岁的莎伊拉·莎士尼科夫(Shayla Shaishnikoff)和她17岁的弟弟塔隆(Talon Shaishnikoff)。


俄罗斯在美国的一部分遗产


乌纳拉斯卡岛的圣升天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Ascension)是为数不多的保留下来的俄罗斯东正教教堂之一。1741年,丹麦探险家白令(Vitus Bering)和他的俄罗斯同事奇里科夫(Alexei Chirikov)成为第一批造访阿留申群岛的欧洲人。此后,大批蜂拥而至的俄罗斯皮货商聚集到这个群岛,捕猎海獭(sea otters)和海狗(fur seals)。在18世纪晚期,这些岛屿成为俄罗斯帝国的殖民地。如今,许多居民仍保留俄罗斯姓氏。


俄罗斯东正教会(Russian Orthodox Church)追随毛皮猎人而来,在岛上建造小型的教堂,并使得许多乌南加人皈依东正教。虽然美国在1867年从俄罗斯购买阿拉斯加时获得了对阿留申群岛的控制权,但俄罗斯东正教的遗产却保存了下来。乌纳拉斯卡岛的圣升天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Ascension)是为数不多的保留下来的俄罗斯东正教教堂之一。建于1896年,是北美最古老的十字形教堂,其原址上曾于1808年和1825年建过更古老的教堂,已经无存,但现今的圣升天教堂内还保留早期教堂的原始圣像和室内部分。


"一个难以置信的荣誉"


然而,尽管如今居住在岛上的100多名乌纳拉斯卡人接受过东正教的洗礼,但只有大约不到12人会参加贝雷斯金神父每周的崇拜仪式。贝雷斯金(Evon Bereskin)神父是乌纳拉斯卡岛唯一的基督教东正教神父,也是圣升天教堂的守护者。作为一名乌南加人,他在2013年接管了该地区的宗教事务,现在负责监管阿留申群岛的乌纳拉斯卡岛、尼古拉斯基(Nikolski)、阿库坦(Akutan),以及普里比洛夫群岛(Pribilof islands)的圣保罗岛(St Paul)和圣乔治岛(St George)的所有教区。他对我说,"我是这座惊人的遗迹建筑的守护者,对此我身怀敬畏,这是一种难以置信的荣誉和责任。"


自从成为教会领袖以来,贝雷斯金神父已经开始筹集资金以修复饱经风雨和岁月侵蚀的教堂及教堂的圣像。他还将他的崇拜仪式改为英语(之前是用乌南加语和旧斯拉夫语),以便参见崇拜仪式的信徒更容易接近。


遭受攻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在阿留申群岛的驻军和商业活动很少。阿留申群岛在地理位置上更靠近东亚地区,因此在日本轰炸珍珠港(Pearl Harbor)事件后很容易受到日军攻击。


1942年6月3日和4日,两艘日本航空母舰上的飞机袭击了位于乌纳拉斯卡岛北部海岸的乌纳拉斯卡镇荷兰港(Dutch Harbor),造成50人死亡。美国海军在战争中征用的客货载运蒸汽船"西北号(SS Northwestern)"在日本对荷兰港的袭击中被摧毁。其锈迹斑斑的船体今天仍然浮在海面之上,如同幽灵一般,提醒人们这里曾有一场血腥的战争。几天后日本军队入侵吉斯卡岛(Kiska)和阿图岛(Attu),这两个岛位于阿留申群岛的最西端(分别距乌纳拉斯卡岛670英里和850英里),目的是对美国造成一种心理上的打击,并迫使美军从中央太平洋战区,即中途岛之战(Battle of Midway Island)即将开打的海域撤退。这是自1812年英国入侵美国以来,美国本土首次被外敌入侵。


被遗忘的战役


随着岁月的过去,发生在这里的战役基本上被世人遗忘了。在荷兰港遇袭后的几个月内,美国和加拿大部署了14.5万名士兵保卫和夺回被占领的阿留申群岛。他们建堡垒、大炮和地堡保卫这些岛屿,就像这张在荷兰港停泊的邦克山号航空母舰(Bunker Hill)上拍摄的照片里所见。


一个可以俯瞰乌纳拉斯卡湾和几英里外的白令海的更大的基地,位于附近的巴利胡山(Mount Ballyhoo),也就是众所周知的舒瓦卡堡(Fort Schwatka)。这座军事要塞曾经包括100座建筑,建造标准能抗地震和飓风级风暴。


一场史诗般的但又惨烈无比的战役在这荒凉恶劣的地带爆发。战斗双方都有数千人阵亡——其中许多人是因为遭遇了岛上恶劣的天气。到1943年8月,日军被驱逐出阿留申群岛,随着岁月的过去,发生在这里的战役基本上被世人遗忘了。


痛苦的记忆


照片中的乌纳拉斯卡社区蚀刻石板是对那段黑暗时期的纪念。在日本发动袭击之后,美国军方命令乌南加人强制撤离阿留申群岛,以确保他们的安全,并为抵达的军事力量做好准备。居民们提前不到一天才接到通知,每人只允许带一个手提箱,而且不知道他们要去哪里,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可以回来。总共有881名乌南加人被驱逐出整个群岛的9个村庄,并在阿拉斯加东南部温带雨林的废弃罐头厂被关押了3年。


许多人以前从未离开过他们的家园,更不用说见到树木了。由于住房和卫生条件恶劣以及卫生保健设施很少,大约有10%的难民营人口死亡。那些在1945年回到乌纳拉斯卡岛的乌南加人发现,他们的村庄要么被洗劫,要么被烧毁一空。


20世纪80年代,乌南加人与同样在战争期间被拘留的日裔美国人一起,对他们遭受的虐待和权利被剥夺提出了起诉。1988年,一项赔偿法获得通过,给乌南加人财政赔偿,并由美国国会和总统向乌南加人作出道歉。乌纳拉斯卡社区蚀刻石板是对那段黑暗时期的纪念。


捕鱼圣地的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乌纳拉斯卡成为美国商业渔业的中心,时至今日,捕鱼业仍在这个岛屿占统治地位。每年有来自14个国家的400艘船只在这里入港,捕鱼量达数亿磅。大比目鱼、鲑鱼、鲱鱼和几种不同种类的螃蟹都是在附近海域捕捞。荷兰港带来的海产品比其他任何美国港口都要多——这是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的热门真人秀节目《致命捕捞(Deadliest Catch)》中主打的交货港。


麦当劳的麦香鱼(Filet-o-Fish)的来源地——阿拉斯加鳕鱼占岛上所有海产品的80%,这种鱼类用于生产鱼油、鱼片(用于冷冻鱼棒和麦当劳的麦香鱼汉堡)和鱼肉酱(仿蟹肉)等产品。岛上最大的海产品加工厂"统一海洋(UniSea)",拥有阿拉斯加所有渔场中最高的环境标准,包括可追踪的海产品和最低的意外捕捞量。


"统一海洋"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恩洛(Tom Enlow) 也是乌纳拉斯卡岛的本土居民。他说,"我们把鳕鱼的每一个部分都物尽其用,没有什么可浪费的。鱼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再生的碳氢化合物,可以为我们的工厂和工人宿舍提供能源和供暖,从而抵消了柴油的燃烧。"


丰富的海洋生物


阿留申海岸也是大量海鸟筑巢繁衍之地,海鸟数量之大,比美国其他地区的总和还要多。鸟类爱好者们从世界各地远道而来,观看各种各样的水禽,尤其是极为罕见的须海雀(whiskered auklet)。除了丰富的鱼类,乌纳拉斯卡岛营养丰富的水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哺乳动物聚集地之一,这里有逆戟鲸(orcas)、多尔鼠海豚(Dall porpoise)、海獭、港海豹(harbour seals)和鲸鱼(座头鲸、领航鲸和长须鲸)。5月到7月之间,斯特勒海狮(Steller's sea lions)会聚集在被称为群栖地的孤立的岩石上交配并产仔。


陆地之上


与此同时,在乌纳拉斯卡岛的山径徒步旅行会让你探索这个岛屿的偏远角落。当你穿越起伏的高山草甸和壮阔的山峰,你能感受到阿留申群岛真实的灵魂。自然环境虽然如此之恶劣,但这些诗意的、抒情的风景则让这里严酷、有时极之难以忍受的环境也会变得柔软而可亲起来。


谢选骏指出:与其说“风的诞生地”阿留申群岛是“曾经属于俄罗斯的美国岛屿”,不如说“阿留申群岛曾经属于黄种人”——因为俄罗斯人在这个岛屿只是短暂的过客,就算他建立的一座东正教堂,现在也掌握在黄种人手里。


网文《阿留申群岛》报道:


阿留申群岛(英语:Aleutian Islands,可能来自楚科奇语:aliat,为岛屿的意思)位于白令海与北太平洋之间,自阿拉斯加半岛向西伸延至堪察加半岛。由超过300个细小的火山岛(当中有57座火山)组成,长1900公里,总面积17666km2。


群岛简介


由于横跨东经/西经180°,为美国理论上的最西及最东点。绝大部分属于美国阿拉斯加州,通常被视为阿拉斯加荒野的范围,惟极西部属俄罗斯。阿留申群岛是花彩列岛的起源,地质上位于太平洋火环北部。岛上居民为阿留申人。

位于太平洋北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西南面,有一条半圆形带状的群岛,断断续续,自东向西延伸,几乎可达亚洲的堪察加半岛附近。长达2700多千米。这真是大自然的绝妙造化,如果以白令海北端的阿纳德尔湾为中心点,再以这一中心点到阿留申群岛的距离为半径,用圆规画一圆圈的话,你便可发现,阿留申群岛自东向西延伸部分与圆的轨迹几乎如出一辙。如果把白令海比作一条河,那么阿留申群岛就恰似露出水面弯弯的一长串"踏脚石",从阿拉斯加半岛出发,踏着这些"石头",便可"走"到"河"的对岸。

地理概况

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北部,为分隔白令海与太平洋的火山岛群。东起乌尼马克岛,西接阿图岛,由70多个小岛组成。长约2250多千米,面积1.8万平方千米。构造上属北美科迪勒拉山系西带山脉的组成部分,大部分岛屿为火山岛,部分火山仍有间歇活动。群岛气候受阿拉斯加暖流和极地海洋气团影响,多雨雾和强风。四季温差小,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大陆东部。一月份在亚欧大陆内部会形成亚洲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使它只保留在海洋上,即阿留申低压。岛上因风大无树,植被以草甸、苔藓为主。

群岛是环太平洋火山带(通称环太平洋火环:the Ring of Fire)的一段,属阿拉斯加阿留申山脉半淹没部分。大部分为火山岛,有些火山仍在活动。岸边岩石密布,受海浪冲击而磨蚀,接近极危险。陆地自海岸突起形成险峻、陡峭的山脉。群岛间的主航线有经过乌尼马克(Unimak)、乌姆纳克(Umnak)、阿穆克塔(Amukta)和塞瓜姆(Seguam)等通路。

动植物

四季温差小,风大、雨多、雾重。群岛上几乎无树,为丛生的杂草和许多开花植物所覆盖。阿留申群岛的阿拉斯加国家海洋野生动物保护区位于乌尼马克岛(东)和阿图岛(西)之间,占地11,000km2(4,250平方哩)。保护区透过控制野生动物数量(主要为海獭和海豹),使一向靠狩猎和捕鱼为生的阿留申岛人免遭饥饿威胁。饲养蓝狐为许多人带来就业机会。

群岛历史

1741年俄国派遣丹麦人白令(Vitus Beling)和俄国人奇里科夫(Aleksey Chilikov)作探险航行。船队在一次风暴中失散后,奇里科夫发现了东部几座岛屿,白令则发现了西部几座岛屿。西伯利亚猎人得知此地富于毛皮动物后即涌至指挥官群岛,并逐渐东迁,越过阿留申群岛至大陆,如此俄国便在北美有了立足点。由于俄国人的征服和屠杀,几乎使原住民阿留申人灭绝。1867年俄国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

阿留申群岛属阿拉斯加半岛的一部分,它与阿拉斯加半岛原属沙皇俄国,1867年,美国人以720万美元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手中买下。如果当初俄国沙皇知道阿拉斯加的地下埋着黄金,阿留申海域又是一个宝库,这里还有着重要的军事价值,就决不会如此廉价地卖给“山姆大叔”。就在沙俄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不久,这里就发现了金矿。1903年,作为美国第49个州的阿拉斯加一年内就向美国政府上缴了950多万美元的税收。此后,阿拉斯加的鱼、皮毛和黄金的产值每年都在1.5亿美元左右。地图上的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是以上弦月的形式横断着北太平洋,为美国在太平洋迤北一带的战略要地,处于日本和远东通往北美、北欧最短的路途上,又是美俄之间距离最近的地方。阿留申群岛由福克斯、安德烈亚诺夫、四山、拉特和尼尔五组群岛组成,共有大小岛屿159个,总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千,其中主要是驻军,其余皆为土著人。群岛中,仅有3个优良港口,其中靠近阿拉斯加半岛东岸原荷兰港,在军事上具有战略上的价值,向来为美国海、空军基地。在阿留申群岛的西北顶端为阿图岛,是美国领域中最终的岛屿,也是毗邻俄罗斯最近的一个岛。该岛多港湾,形势险要,是天然的舰船停泊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的战略重要性人所共见。1942年日军侵占阿图和基斯卡(Kiska)岛。一年后,经过19天激战美国收复阿图岛。冷战时期,阿留申群岛各军事基地是北美大陆战略防御的重要环节。人口11942人(1990年)。

保护区

美国在群岛的乌尼马克岛和阿图岛之间建有占地1.1万平方千米的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居民主要居住在乌纳拉斯卡、埃达克和谢米亚3岛,从事渔业和驯养毛皮兽。群岛战略位置重要,是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重要的海空军基地。埃达克岛和谢米亚岛为空运中继站;乌纳拉斯卡岛的荷兰港为一天然深水港,海军基地。

群岛现况

本来一片荒凉的阿留申群岛,经过美国人的辛勤建设,已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一座座新建的水产加工厂飘出阵阵鱼腥味,一排排即将落成的码头正在紧张施工,捕鱼网和捕蟹笼堆积如山。港湾里,千吨级的现代化渔轮穿梭往来,远处锚地里,锚泊着万吨级货轮,推土机和打桩机的呼呼声交织在一起,从空中不时传来飞机的轰鸣声,更增添了喧闹气氛。由于群岛重要的军事地位和巨大的经济价值,这里被美国人称为“西部三角洲”。来这里开发的美国人和来自中国、越南、菲律宾的移民,正在以自己的勤劳的双手,创造着阿留申群岛新的历史。


谢选骏指出:显然,这里不适于白种人生存;这里是黄种人的天然家园。

谢选骏:连票都不数的土八路



《他们"怂恿"彭斯推翻大选结果 引用这句"斯大林名言"》(澎湃新闻 2020-12-29)报道:


今年的美国大选结果已定,兼任参议院议长的现任副总统彭斯将在明年1月6日主持会议,宣布拜登上任。基于这项职责,部分特朗普支持者呼吁彭斯“破坏仪式”,拒绝选举人票,阻止拜登上任。但美媒指出,彭斯其实并没有权力拒绝选举人票。


12月27日,倾向于共和党的权威民调机构——拉斯穆森报告(Rasmussen Reports)也加入这场讨论,甚至引用“斯大林名言”呼吁彭斯拒绝选举人票:“那些投票的人什么也决定不了,那些数票的人才可以决定一切。”


其实早在11月大选后,特朗普支持者之间就开始流传这句话。但“今日美国”当时引用历史学专家指出,这句所谓的“斯大林名言”,很可能是捏造的,历史上他并未说过这句话。


呼吁彭斯拒绝选举人票,美民调机构引用“斯大林名言”


拉斯穆森报告是一个成立于2003年的美国民意调查公司,在联邦和州的层面上,跟踪调查美国选举、政治、时事、消费者信心指数、商业话题以及总统的工作支持率。作为权威民调机构,拉斯穆森报告的数据会被许多主流媒体引用。《国会山报》介绍说,拉斯穆森报告倾向于共和党。


当地时间27日,拉斯穆森报告官方推特发布了四条连续推文,对部分特朗普支持者的说法表达支持,呼吁彭斯在1月6日的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拒绝“选举争议州”送来的选举人投票结果证明。


推特中写道:“(那些投票的人什么也决定不了,那些数票的人才可以决定一切——斯大林)。即将到来的1月6日,副总统彭斯将收到包含总统选举人选票的密封证明。”拉斯穆森报告补充说:“到那时,总统职位将掌握在他手中。作为参议院议长,彭斯拥有(完全的、不可上诉的)权力,没有什么能阻止他拒绝打开和统计六个(选举)争议州的证明。如果它们是(超过70%的共和党人相信)非选民通过选举欺诈任命的证明,他为什么要打开并计算它们?”


最后,拉斯穆森报告总结说:“如果这7个州的投票都为零,那么特朗普总统将获得232票,乔·拜登将获得222票。根据(美国宪法)第12修正案,‘所投的票将计算……得票最多者为总统’。”


随后,拉斯穆森报告引用了一份特朗普支持者亚历山大·马克利斯(Alexander Macris)撰写的文章称,鉴于彭斯参议院议长的身份,他有权在1月6日的会议上宣读各州选举人票,并拒绝争议州的结果。


选举人团是美国总统选举的方式。根据美国宪法及宪法修正案,美国各州公民先选出该州的选举人,再由选举人代表该州投票,一个州为一个选举人团单位,各州的选举人数即该州在参众两院议员的总人数。


目前美国共设有538个选举人团席次,即美国国会议员数目加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3个席次。除了缅因和内布拉斯加两个州外,其余48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均实行“胜者全得制”,即把本州的选举人票全部给予在该州获得相对多数普选票的总统候选人。


特朗普支持者想打“彭斯牌”,但彭斯不愿意


据《华盛顿邮报》12月25日报道,虽然彭斯在近期的集会上仍向特朗普支持者表示他将“继续战斗”,但在1月6日举行的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正将由彭斯宣布拜登“最后的胜利”。


特朗普的一些支持者因此认为,彭斯可以利用他主持会议官员的身份,使各州选举结果无效。这也导致“彭斯牌”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流行起来,不少特朗普支持者都认为,他们应该打这张牌。


保守派活动人士罗根·汉得利(Logan Handley)对《华盛顿邮报》说:“彭斯今后两周的行动,将决定他是2024年总统的领跑者,还是爱国者群体之间的叛徒。”


但《华盛顿邮报》指出,这些特朗普支持者的发言,是对《美国选举法》一项条款的“误读”。该条款规定,如果一个州没有在12月的第四个星期三之前提交选举人票,副总统应敦促该州迅速提交选举人票。但它实际上没有赋予副总统拒绝任何选举人票的权力。


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爱德华·弗里(Edward Foley)也告诉《国会山报》:“从宪法和选举计数的角度来说,副总统不能控制各州选举人团计票的结果。副总统只是主持联席会议,但不决定计算哪些选举人票……国会的工作不是确定选举是否存在舞弊,而是证明收到的选举结果是每位州长签署的。”


《华盛顿邮报》援引消息人士称,特朗普最近才意识到彭斯将在1月6日发挥重要作用,他一直在问包括彭斯在内的助手,能做些什么来阻止拜登获胜。但彭斯只希望在那天“低调行事”,继续扮演“敷衍的角色”,不打算上演任何不必要的闹剧,并在此不久之后“出国旅行”。


彭斯一直在试图避免与特朗普的关系出现裂痕,同时试图避免重复特朗普一些最激进的言论。但与此同时,他的办公室正在参与总统交接,特朗普本人则并未参与。


对此,《华盛顿邮报》评论说,彭斯目前面临的困境是,他宣布拜登获胜的视频可能会损害其在共和党内部的政治前景,特别是2024年竞选总统的可能。


“斯大林名言”?历史学教授:没看过


实际上早在11月中旬,即拜登在大选中领先后,特朗普支持者之间就开始流传上述所谓斯大林关于选举的“名言”,并经由部分保守派自媒体扩大传播。但“今日美国”在一篇事实核查报道中援引历史学专家,否定了网络上的传言。范德堡大学历史学教授托马斯·施瓦茨(Thomas Schwartz)说:“这听起来不像是一句斯大林的发言,我曾看过他的部分发言,其中没有这句话……当然,我明白大家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种说法有一定真实性,即使它是编造出来的。”施瓦茨的同事弗兰科·维西斯洛(Frank Wcislo)也认为,这是美国右翼“偏执、积极操纵公众舆论”的行为。因此“今日美国”认定,这句话是假的。


但拉斯穆森报告似乎仍旧认定“斯大林名言”的真实性,在28日的一条推特中写道:“搞笑。昨天亚历山大·马克利斯的分析和评论文章中引用了斯大林的名言,这让惯常的党派支持者们假装生气。好吧,确实如此。他们不希望你们读到这样的评论。他们更愿意指认我们是斯大林主义者。真是一群可悲的人。”


谢选骏指出:“那些投票的人什么也决定不了,那些数票的人才可以决定一切。”——争论这句话是否“斯大林名言”没有什么意思,因为斯大林未经投票就枪毙了不少数票的人。但是毕竟,斯大林还是玩弄了投票数票的游戏,还把这一套教给了土八路,让这些黄俄设立了人大和政协进行投票数票的合法化游戏。但是恕我直言,这其实害了中共,就像民族自治制度一样有弊无利。试想,要是没有人大和政协的把戏,中共的执行将会更加随心所欲,无需年年受到掣肘,还会受到外界的质疑和攀比。“那些数票的人什么也决定不了,就像那些投票的人一样都是服务人员”——所以周恩来干脆挂上了“为人民服务”的招牌。这就是“连票都不数的土八路”。

谢选骏:台湾无法变成以色列和北朝鲜



《遏制中国进攻的“刺猬战略”降低美国直接介入风险》(BBC 2020年12月28日)报道:


美国对台军售背后的新战略:让台湾以小博大,加大解放军入侵风险,同时又能降低美国介入导致战争升级的风险。


12月15日台湾第一艘“沱江”级导弹轻型护卫舰下水。台湾总统蔡英文在下水仪式上说,台湾在2023年要建造6艘“沱江”级导弹护卫舰,之后还计划建造另外5艘。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说,这种新型护卫舰将令台湾海军取得高端打击手段,能够对两栖登陆威胁进行不对称作战。报道说,这种新型护卫舰采用双体,低雷达截面设计,使用先进的泵喷推进系统,可以取代更大型,造价更高昂的驱逐舰和护卫舰执行低烈度的海上安全任务,还能对大型敌对舰艇展开不对等攻击。


美国著名战略分析与罗伯特·沃克(Robert O. Work)曾撰文介绍过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海军出现的新思维,即强调信息时代小型战舰组网,而非航母舰队作为提高战斗力,降低损失的主要手段。


最近英国智库皇家联合三军研究所发表文章说,美国对台军售的武器装备构成反映了背后的“刺猬战略”,即台湾防御不求在台海水面和空域同中国大陆军队争夺控制权,而侧重以小博大,让其冒难以承受的巨大损失的风险而不敢贸然对台动武。


美国视中国为"头号威胁"习近平强调战备

俄中战略联手对付美国 增加解放军对台湾动武可能

美国对台军售:台海硝烟未起 中美舆论已充满火药味

“刺猬战略”

中国海军的航母山东号上的舰载机:台湾的防御策略已放弃追求同解放军海空力量对等,而专注于发展不对称对抗力量,加大解放军攻台所承受的代价

图像来源,XINHUA

图像加注文字,

中国海军的航母山东号上的舰载机


上世纪90年代,美国海军中将亚瑟?赛布罗斯基(Arthur Cebrowski)为代表的海军改革派认为美国海军在未来的近岸海战中会面对新的威胁,即岸基的远程探测传感系统和远程反舰导弹等,因此军舰设计也要与时俱进作改变。


他们认为,美国海军在21世纪的侧重应该由舰队群作战转到信息时代的指挥控制网络下化整为零的作战思维,即靠网络系统连接,把海军战斗力分布在众多不同的作战平台上。他们强调建造高速,隐身的小型,造价低的战舰,降低损失风险。


最近英国皇家联合三军研究所的海军研究员西德哈特?考沙尔(Sidharth Kaushal)发表文章说,近期美国对台34亿美元的军售构成体现了美国帮助弱小盟国的新策略,即提供一些列低造价的非对称武器装备,让弱势一方能够进行不对等对抗,加大投送力量一方承受代价的风险,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考沙尔把军售体现对新战略称为“刺猬战略”,其并不以台湾同大陆争夺制空和制海权为目标,只是谋求以最低代价,提高强大一方入侵所承受的风险。


“以小博大”


数月以来中国大陆多次派军机和军舰接近台湾,显示武力统一的决心;考沙尔说,美国最近对台湾军售的意义主要在其中武器装备的构成,例如100辆车载“鱼叉”舰导弹发射装置,提高了台湾对中国数量不多的两栖攻击舰艇的威胁,特别是当两栖攻击舰向滩头运送装甲部队的时候。


军售中的地雷和无人机也体现了上述战略思路,即从挑战解放军控制台湾海峡和海峡空域的控制,转向提高对强大对手造成消耗的策略。另外还有HIMARS多管火箭可以用来打击在滩头登陆的解放军,装上雷神公司的DeepStrike弹道导弹还能向海峡对岸集结的部队发动攻击。


许多上述装备台湾都有自己本土版本,例如台湾的“雄风”巡航导弹系列和RT-2000多管火箭发射系统。除上述装备外,军售中还有更廉价的系统诸如滞空型弹药,和大批低成本的打击战车和人员的地雷。另外台湾也有可能自己迅速大量生产类似的武器。


联合三军研究所的文章说,上述装备的特点是造价低,台湾能大量采购。另外这些系统都方便部署和伪装,能对中国昂贵的军事装备构成严重威胁。文章作者认为这反映了广义上战争性质的变化,即越来越对小国家有利的趋势。作者认为,美国对台湾军售体现的新策略还可以运用到波罗的海国家,支持弱小盟友对企图改变地区现状的大国提高威慑。


联合三军研究所的海军研究员考沙尔说,最近美国对台湾34亿美元的军售招致北京愤怒反应。但历史地看,过去的几次军售从价值和规模来说都超过这次。例如在2010年美国批准了64亿美元的对台军售,其中包括PAC-3地对空导弹,对台湾的F-16战机升级改造。在那次军售前,小布什政府还在2001年对台湾出售了价值180亿美元的军事装备,其中包括柴电潜艇。


数月以来,中国大陆多次派军机和军舰接近台湾,显示武力统一的决心。12月8日,中国国防部发言人表示中国坚决反对美国对台军售,强调台湾是中国核心利益,不容外部势力干涉,并表示中国军队有能力捍卫中国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考沙尔认为,现在美国对小盟友军售的新策略让他们通过购买或自己制造武器装备从军售中最大获益,一方面让美国的“小伙伴国”承担更多负担,与此同时美国既能向他们提供支持,又能够避免直接介入导致大国对抗,避免战争升级的危险。


谢选骏指出:“遏制中国进攻的‘刺猬战略’”,其实就是小国时代的构想,想把台湾变成以色列,至少变成北朝鲜;但是台湾无法变成以色列,也无法变成北朝鲜,而且因为种种我早就说过的原因,台湾还很可能再蹈“运输大队长”的覆辙,直接把美国武器送往中国大陆,换取叛徒的红包。

谢选骏:明清帝国为何落后挨打



《武汉一周年:疫情受控背后中国的“制度优势”》(2020-12-28 BBC)报道:


一年前, 新冠肺炎疫情首先在中国中部城市武汉爆发。 不久,确诊病例在湖北之外的多个地方涌现并很快传向全球。在中共的领导下,中国各地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封城,封小区及推行多轮全民强制病毒检测。在举国体制和科技手段的双重加持下,短短的两个多月内,疫情在中国大陆境内得到控制。而此刻,这场全球大流行仍然在中国以外肆虐。


回顾这一年,人们从每日健康状况,到出行记录,再到可行动范围,都在“网格化”的社会管理体系的监控之下。一些专家认为,在全球大流行病这种极其特殊的情况下,虽然中国借此转危为安,但这些手段既不能帮助中国解释最初是否存在掩盖疫情的问题,也不能真正支撑起中国“凭体制战胜疫情”的叙事基调。而若在后疫情时代这种监控体系持续,甚至得到强化,恐还将会带来隐患,政府权力无限扩张,个人隐私无法保障。武汉实施了全民核酸检测。但全球这样做的城市极少。


技术加持


疫情期间,不少当时在老家过完春节的返城人员发现,目的地政府在车站、机场等地要求他们登记下载本地的健康管理应用程序(APP,软体),就是目前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健康码”。用户需要主动填写过去15天的出行记录,以及体温、身体症状、家庭住址等信息。回到家中,每天还要在上面填写自己的体温及是否出现新冠症状等信息。


各地不同的程序不久被统一的健康码取代。在中国抗疫过程中使用的诸多技术应用之中,可以追踪民众行踪及对人群进行风险分类的健康码是最新的发明,也是得到最大规模使用的技术。


从今年2月起开始投入使用至7月,健康码已经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小程序。在中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机构主办的“汉语盘点2020”中,“健康码”成为了2020年中国的年度十大新词之一。


在获得推广后,健康码成为了中国各地控制人员流动和疫情的主要工具之一。系统内的红、黄、绿三种颜色决定了人们是否可以进出某些场所,通常只有绿码持有人才会得到放行。除了健康码之外,人脸识别、无接触支付、电子政务等依托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技术在这次疫情中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应用。今年7月,哈尔滨成为了中国首个可以戴口罩“刷脸”坐地铁的城市。只要用户完成手机注册和人脸识别认证,即可刷脸乘车,不用摘口罩便可进入地铁闸机,大大减低感染风险。


在中国内地,从居住的小区,到工作所在的公司大楼,许多地方都需要民众出示代表健康的绿色码才允许他们进出。在中国内地,从居住的小区,到工作所在的公司大楼,许多地方都需要民众出示“健康码”,只有代表健康的绿色码才允许他们进出。


透明度成致命问题


在通过近距离接触人传人的新冠病毒面前,科技手段可以避免许多人际接触,降低病毒传播风险。然而有专家指出,在对技术的法律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这同时也可能会给后疫情时代的社会治理留下隐患,让体制变得更加专制,对公民控制变本加厉。


在中国大陆以外的不少地方,健康码在个人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受到质疑。在香港,尽管香港特区政府一直促进粤港澳健康码互通与本地范围内的行程追踪平台“安心出行”,但不少声音担忧这些数据会被政府利用,用于监视居民,接受程度不高,与中国大陆形成鲜明对比。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按照健康码国家标准的规定,健康码的数据由中国当局相关部门掌握,并“并严格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有关规定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工作”。但荷兰格罗宁根大学(University of Groningen)大数据安全专家奥斯卡·J·格施泰因(Oskar J.Gstrein)向BBC中文表示,这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透明度,我们不知道究竟政府到底可以掌握多少信息,并用它们来做什么。


他指出,从健康码这种应用程序当中,可以得到非常详细的信息。“你可以知道用户身处何处,消费了什么样的服务,在闲逛的时候购买了什么样的商品,可以由此勾画出每个个体十分常态化的行为模式。”


“这真的是有关某个人的所有东西,尤其是可以从你手机上得到的信息, 这是很严重的事情。之后你可以把手机上获得的信息与街上的监控摄像头等其他监控传感器中得到的影像结合在一起……如果发生在中国,我们必须假设,在这种人口密集且许多技术得到应用的地方,所有这些相互融合在一起,会得出的信息量非常巨大。那么下一个问题是,你会怎么利用这些信息?”


后疫情时代的隐患


在新冠疫情之前,中国已有许多在大型事件中试用推广新技术与新手段的先例。从过往经验来看,这些新的方式往往会持续保留下去,成为中国日益严密的社会监控与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前,中国为加强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于2004年首先在北京市东城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探索。在这之后,网格化管理的模式逐渐推广到中国社会各个角落,成为社会维稳的重要工具,并不断加强升级。


格施泰因指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此次在疫情中使用的特殊手段会成为后疫情时代的常态。“并非所有未来会出现的问题都是一场全球大流行,”他表示。“我和许多专家现在越来越担心,在疫情中铺设的这些技术之后会得到怎样的处理,这些手段是否会被拆除回到疫情之前的状态。”“在中国的情况下这尤其不太可能。现在可能许多人会觉得这帮助了我们在疫情中继续出行而表示理解,但从中到长期来看,这很可能让我们每时每刻生活在一种在各种监控手段存在的监狱之中。虽然现在大家对这些技术表示欢迎,但没有任何人可以保证疫情之后它们会消失。”


疫情下的中国体制优越性之辩


在中国疫情受控,国际上尤其是西方主要国家病例持续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中国官方抗疫叙事开始将基调向彰显中共体制优越性的方向引领。


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专家学者座谈会时称,中国控制疫情的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同月中共党刊《求是》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进一步阐释称,所谓“制度优势”包括“中共集中统一领导、整体利益置于首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强大社会动员能力、依法治国”。


3月初,在武汉疫情明显受到控制不久,当时的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甚至称,武汉居民应接受“感恩教育”,以感谢政府在抗疫上付出的努力。话音一落,一片哗然。


在中国当局及不少中国人看来,虽然在疫情之初中国存在上报系统混乱及病毒信息不透明等问题,但与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口罩令、强制检测、强制封城与隔离、密切接触者追踪等环节均没有出现太大阻力,且中央政府可以在全国随时调配医疗资源支援疫情严重地区,这些是中国控制疫情的关键。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体制可以动员全社会,在疫情这种特殊情况的确行之有效,但这并不代表中共高度集权的体制较其他国家更为优越。在这场疫情中,这种体制仍然暴露出固有的弊病。“中国社会很明显是一个被驯化的社会,大家很听话。至于这个体制,在短期内肯定显现出来是很强势,非常有效,相对来讲死的人数跟其他国家比,按人口比例来讲是比较少的,这是不争的事实,”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讲席教授杨大利向BBC中文表示。


“它的问题就是那些大家不允许问的,”他说。“早期的时候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当时在多大程度上疫情是可以控制住的,武汉当初是否还有其他可能?这些可能是未来一个世纪大家都会问的问题。”“如果说这个疫情当初就在中国境内就完全控制住了,大家就没话说了,这才是体制的有效性。但现在各个国家都受到影响,这时这个体制还是不允许大家讨论,那大家就更要问了,如果没有什么错的话,干嘛要隐瞒?”


杨大利认为,这反映了中国体制“不能自洽”的缺陷。“这个国家的力量非常强大,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可能会很强,但本身自我回应、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较弱,这反倒让人担心。即说体制成功,又说有教训,但教训在哪里呢?这不能自洽,今后它还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谢选骏指出:“这个国家的力量非常强大,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可能会很强,但本身自我回应、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较弱,这反倒让人担心。即说体制成功,又说有教训,但教训在哪里呢?这不能自洽,今后它还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不是什么新问题。事实上,在明清帝国与欧洲小国的竞争中早就证明过了。明清帝国的力量非常强大,最后为何落后挨打?就是由于“自我回应、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较弱”。现在这个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不错,明清似乎逃过了黑死病的打击,至少没有遭受欧洲那样的死亡三分之一的磨难,但是后来呢?是利多了还是利空了?这个可能性现在同样依然存在。

谢选骏:新华网影射中共发动病毒战争



《新华网刊出一份名单 我国领导人无一上榜》(2020年12月27日 RFI)报道:


官媒新华网12月23日公布一份‘今年最沉重的一份名单’,的的确确令人惊愕,从法国总统马克龙确诊说起,然后说到享年94岁的法国前总统德斯坦中招,而且,德斯坦也不是第一位因此辞世的国际政要了,别忘了,年轻如英国首相约翰逊,也曾被送到ICU急救,九死一生,才逃过鬼门关。


新华社这份以牛弹琴公众号开列的名单继续说,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灾难中,大批的政要名流都已中招。毫无疑问,这是2020年最沉重的一份名单;但显然,这还是一份很不完全的名单。


这句话引起很多网友疑问,一方面同意新华网牛弹琴所言,他开出的名单很不完全,另一方面质疑,官媒为什么不把新冠病毒爆发地中国的名单补充进去呢?在列举网民的具体疑问前,先来看看新华网这份沉重的名单的内容,


先是确诊的政界要人,大国领导人,从法国总统马克龙,美国总统特朗普,英国首相约翰逊,英国王储查尔斯,巴西总统博所纳罗,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到各国的政要,长长的一串。文章臆想:马克龙确诊后,考虑到他刚刚参加了欧盟峰会,还在法国举行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如果严格一点,整个欧盟和法国领导层,可能都要隔离了。


但是这件事根本就没有发生!


为了加重这份沉重的名单,法国总理卡斯泰也被加入到确认被隔离的,包括但不限于的名单中。


接下来又开出了确诊的演艺界名人,确诊的体育明星,其他社会贤达,然后是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永远地留在了2020年,这名单里又把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列入一次。文章警告:这还是一个很不完全的名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名单还将更长更长。


有网民指出,这份沉重的名单似乎不单单是沉重,哀痛,给人感觉很有点选择性,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比如在文章压轴部分,就端出了美国,而且不吝惜文字,写下一行话:12月18日凌晨的数据:美国累计确诊超过1700万例,累计死亡超过30万例。就在12月16日一天时间,新增确诊24万多例,新增死亡3655例。


关键还追加一句:所有数据,都是世界第一!大有一报一箭之仇的感觉。


最后一句似乎点出了官媒开列这份沉重的名单的宗旨: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任何人,都大意不得啊!这是在敲打谁呢?那疼戳那,有网友说,知道你恨谁,但这刀子戳得有点低下啊。


问题的关键在别处,不少网民看了这份沉重的名单后,提出一个相同的问题,人家的总统,首相,总理,名人,都怎么感染了新冠?傻吗,防护条件不如咱吗?是不是人家事必躬亲,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民呢?我国的领导人没有一个上榜,都健健康康,没听说有一个得新冠,好是好,是不是有点高高在上,和老百姓隔离得远远的?


不过,也有网友从另外一个角度猜想,中国的领导人生病,都是国家一等一的机密,不要说得了新冠,就是感冒打喷嚏,也捂着不让外界知道,从中央,到地方,那么多高官,没听说一个得过,不会报道的。也有的以为,中国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国,国际上还在指责北京早期隐瞒疫情,导致最后全球疫情大流行,收敛点好,就最好少去替别人开列名单了。


不过,从这篇报道看出,官媒是以另外的方式,宣扬中国在抗疫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一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毫不隐讳,25日结束的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主持会议的习近平就表态了,2019年风高浪急,泰山压顶,非常之年,包括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中国却在他所领导的党中央领导之下,在这泰山压顶的危难时刻,在这极不寻常的年份创造了极不寻常的辉煌。


谢选骏指出:美国官媒自由亚洲电台心疼中共官媒新华网

的大言不惭——那不是很奇怪吗?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新华网刊出一份武汉肺炎的病人名单“我国中共领导人无一上榜”,其实泄露了共产党的国家机密——影射中共发动病毒战争!


《中国一家人被困澳洲近一年:五次搬家,回国太难了》(2020-12-25 澎湃新闻)报道:


这是胡丹经历过“最折腾”的一年。


2020年1月17日凌晨,农历新年前,北京外国语大学学者胡丹带着父母和10岁的女儿,在首都机场登上了飞往澳大利亚墨尔本的航班,打算在澳大利亚过年。


不曾想到,这一去,一家人就在澳大利亚被困将近一年。


2020年对全世界而言都是艰难的一年,对澳大利亚来说更是如此。年初,澳大利亚部分地区出现严重干旱,之后是野火肆虐,随后新冠疫情暴发更是带来了漫长的封城。


1月底,刚刚抵达澳大利亚的胡丹接受了澎湃新闻的采访。此时,疫情在世界各地先后爆发,澳大利亚亦无法置身事外。从旁观者变成了亲历者,年中澳大利亚又发布最严格居家隔离令,胡丹和家人在墨尔本经历了全世界时间最长的“封城”之一—— 三个多月的居家隔离。


这一年,胡丹搬了五次家,多次回国不成——机票、签证、“双阴性”证明、漫长的转机旅途,都成了她回国路上的拦路虎。从庆幸到焦虑,从急切想回国到最终放弃努力,顺其自然,这一年胡丹和家人经历了太多坎坷。他们也是成千上万因为疫情滞留在海外的中国公民的缩影。


2020年即将结束,近日依然滞留在澳大利亚的胡丹再次接受了澎湃新闻的专访。回顾了这一年的经历和感受。以下是她的口述:


【口述者】:胡丹

【坐标】:墨尔本

●一年搬家五次


今年过年前,我带女儿和父母来到墨尔本,他们是第一次来澳大利亚,原来是想在这里待一个月,过个年。我们来澳后的头一个星期,墨尔本当地人因为山火导致空气质量不好戴口罩,我们对此还在开玩笑。没想到几天后,中国国内的新闻就开始报道新冠病毒的事情了。


疫情前看澳网


我在武汉出生长大,在武汉中学母校的一个校友群里,很多武汉的校友讲述了当地的情况。当时因为大家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都有点慌乱。我在外面和人讲我是武汉人,外国人都会愣一下,然后“强颜欢笑”地和我说话。我有一个校友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记者,他当时还在CNN上向外国人介绍武汉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告诉大家武汉的美食——热干面和意大利面很像。


当时我们觉得非常幸运,有点逃过一劫的感觉,因为父母假使不随我来澳大利亚,他们很有可能会回武汉过年。春节之后,虽然我们原本打算2月底回国,但是因为我们的机票是在新加坡转机而出了问题——就在出发之前,新加坡出台了新的规定:持湖北签发的护照的中国公民,不论之前在哪里,都不可以在新加坡转机。尽管我为这个事情跟新加坡航空沟通了两三次,但是他们实在没有办法放行,所以我们只好等下次。


3月,北外已经安排上网课了。那时美国和其他地方的情况已经不太好了。澳大利亚的疫情也开始抬头。我就想,要不然就再等等。除此之外,彼时我不急着回国还有另一个原因——我在澳大利亚的博士毕业典礼安排在9月初,当时我就想要不然就索性等毕业典礼结束,戴着博士帽回来。


胡丹参加自己入围的澳中杰出校友奖颁奖晚宴


结果万万没想到6月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爆发了第二轮疫情,把我的整个计划再次全部打乱了。事后,学校不久又发通知:9月份的毕业典礼也取消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对新冠病毒还是不够了解,当时我一直觉得疫情很快就会结束的。


从1月份到现在,我们住的地方已经换了5个。有一次房东自己搬回来住,直接对我们说:“对不起,下个月不好住了。”


这些衣食住行的艰辛,只有在外面的人才体会得到。中国国内的人可能会觉得你为什么不买张机票回来?其实情况要复杂得多。


首先,墨尔本到12月还没有恢复国际航班。(编者注:在暂停国际航班5个月后,墨尔本在12月7日首次恢复了部分国际航班)。为此,我只好去悉尼转机回国,但这样肯定要转两三次机。同时,我们原来还想过穿防护服坐飞机,不过我们一共有4个人,要找到适合不同人的防护服有难度,即便如此,大家在飞机上可能还无法喝水,我觉得这对老人与小孩伤害太大了。


西澳州强硬的“封城”宣传画


更大的问题是 “双阴性”证明。根据要求,我们要48小时里做两次测试,虽然墨尔本有一些机构可以做,但是不可能几个小时出结果。为此,你只好先把房退了,行李都打好了,提前一天去做。另外,许多机构给的认证是短信,而短信认证又不被国内承认,有一段时间在墨尔本的华人真的是快疯掉了。很多澳大利亚当地医疗机构看准了有利可图,甚至干起了出售证明的买卖,两个证明大概开价300澳元(约合人民币1456元)。


那天我看欧洲的媒体报道称,当地黑市上卖的证明跟澳大利亚这里价格差不多,我真的特别想苦笑。


此外,我知道很多已经回去和准备回去的中国人,从墨尔本飞悉尼的时候都是订了两张机票,因为航班经常会取消,假使取消就麻烦了。这一年,我在澳大利亚听过很多类似的故事:留学生毕业之后因为签证或者其他原因必须走,他们把房子都退掉了,结果因为上面这些原因走不了,真的非常惨。


有一段时间,我们真的是很想回国。到后来慢慢看开了,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也跟我父母这样说,我觉得疫情肯定是可以控制住的,不用太担忧,大米和厕纸也会有的,不用去抢购,因为老人家常常担心大米和厕纸会断供。


不过现在我已经不纠结了,我们已经做好了明年再回国的打算。


●澳大利亚抗疫:虽有不足,但仍有亮点


6月的时候,我所在的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爆发了第二轮疫情,因此当地进入了长达三个多月的“封城”,这是全世界最长的“封城”之一了。


作为一个身在其中的“旁观者”,又是研究澳大利亚的学者,这次疫情倒是给了我一个近距离观察澳大利亚政治制度和政府治理能力的机会。这场疫情的防控反映出了澳大利亚地方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博弈。


胡丹在澳大利亚智库参加活动


澳大利亚第一波疫情是和一艘邮轮有关,联邦政府的检验检疫的人员和新南威尔士州的人,都以为是对方管,然而对方都没有管,后来邮轮上的人都回家了,政府才发现疫情已开始蔓延。


6月底的第二轮疫情则是起于一家隔离酒店的管理问题。当时澳大利亚政府把隔离酒店的保安工作外包给一个保安公司,而保安公司后来发现人手不够,就临时雇了一些人。一个工作人员在酒店被感染了之后,回家又传给家庭成员,疫情就扩散开来。


这两个事件反映出澳大利亚政府治理上存在很多问题。此外,联邦政府还闹了一个大笑话,澳大利亚财政部在估算可能会有多少人需要失业补助的时候,由于发给企业的调查问卷设计上存在问题,最终导致实际数字差别特别大。


澳大利亚是有一点岛国思维的。疫情最开始的时候,他们非常小心,相比同属英联邦的英国,澳大利亚从来没有提出过全民免疫之类的策略。这或许是因为澳大利亚此前发生过很多次外来生物入侵造成灾难的教训,所以他们对于检验检疫一直是非常小心的。


澳大利亚从一开始就非常清楚地计划抗疫对策:假使疫情扩散,情况变得严重,那么需要用于急救的呼吸机是多少?医疗体系可以提供多少个床位?他们一开始就知道重点在这里。


其次就是澳大利亚在执行具体措施的时候还是相对严格的。我记得很清楚,大概在6月至7月疫情趋于恶化之后,澳大利亚政府要求人们在公共场合必须戴口罩,不戴罚款1500澳元(约合人民币7292元)。最严重的时候,一户人家一天只可有一个人外出,活动范围是5公里内。


有一个印度人为了去吃印度菜,开车30公里去买,结果被警察抓到,警察说:“ You have a very special curry chicken here.”(你这个咖喱鸡吃得太特别了),我们看了这个新闻都觉得特别好笑,但是也特别理解。


宵禁的规定出来之后,大家都在遵守,现在绝大部分人外出都戴口罩,这一点我还是很感动的,因为我知道美国很多州也有相似的规定,但老百姓根本就不遵守。


澳大利亚4月份时候还做了一个跟疫情相关的民调,询问民众觉得各国政府应对得怎么样?澳大利亚人给自己的政府打的是91分,相对比,新加坡只有60分。我跟澳大利亚媒体人说,实际上,你们的报道在塑造本国人对政府的看法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信息传播极为重要。


澳大利亚人觉得自己今年特别惨,因为澳大利亚此前连续29年实现了经济增长,这在西方国家中极为罕见,而今年却因为疫情一下子陷入了衰退。


如今,新冠病毒疫苗已经在一些欧美国家投入使用了。澳大利亚人非常相信疫苗,因为全球一些比较重要成功的疫苗是澳大利亚这边研发出来的,如HPV疫苗。


澳大利亚政府现在已经在好几个地方进行了疫苗采购。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层面现在的想法还是暂时不会大规模让外国人入澳,而是等疫苗普及后再重开国界,这一时间节点可能会在2021年中期,甚至是2021年年底了。


●疫情下,人会更关注自己


这一年对我来说精神压力可能会大一些。因为长时间和家里人呆在家里,比以前相处的时间更多,矛盾也肯定会更多。大家整天在一起,情绪上有什么反应的话,马上就会表现出来影响到你。


这一点在澳大利亚本国人中也是很明显的。墨尔本在封城时期打心理求助热线的人特别多,大概增加了30%-40%。我现在才终于明白人是需要外出的,假使成天憋在一个地方,那一定会有问题的。


我自己有一个感受,就是说像在这种大规模的灾难之后,所有人都会被迫地去更关注自己,或者说,更关注自身和自己小范围的生活质量。说实话,我也会害怕自己或者家人感染。我主要更担心老人。


这一年说实话,我原本在北京应该完成的工作一件都没落下,这真的是很难想象的。对我们学者,对于做研究的人来说,更多时间呆在家里其实反而可以出更多的成果。至于我10岁的女儿,她最初上网课,后来时间长了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自己在家里自习。3个多月完全没有出过门,对她来说才是最大的挑战。很多时候,我们搞研究的在开网会,她会不小心出现在镜头里,这可能也成为了许多人工作中的新常态。


胡丹和女儿在公园


而我的父母从冬天(中国)一下子来到了夏天(澳大利亚),生理上经受了挑战。不过与之相比,更难的是文化上的适应。我父亲有一段时间非常焦虑。因为他觉得本来来澳大利亚很幸运,结果没想到澳大利亚情况反而变得更严重了。他每天会出去散步。有一天他回来跟我说,其实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那么焦虑。刚才走到附近一个非常大的花园,看见澳大利亚人三三两两地坐在地上晒太阳,特别开心。他说,当时突然就问自己,为什么他们就一点不焦虑,为什么我这么焦虑?是不是我太骄傲了?我觉得,文化上的这种影响其实是双向的,蛮好的。


我觉得,中国人和西方人在谈到疫情时候有不同的感受主要是因为双方的参照系不同。或许由于他们没有经历过SARS,所以我觉得最开始他们看到中国一些强力措施的时候会有点不理解。总之,虽然2020年对我和许多人来说都很不容易,但是我坚信,2021年会好起来的。


谢选骏指出:澎湃新闻似乎还嫌新华网不够刺激,所以从“平民的苦难”的角度,大力谴责了“权贵的阴谋”。“疫情下,人会更关注自己”——其结果,“权贵的阴谋”就变成了“社会的灾难”了。这就是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了。

谢选骏:第五纵队为何攻击第五纵队



《真实的邓小平——评傅高义《邓小平与中国的变革》(2020-12-26 综合新闻)报道:


@津轻海峡按:哈佛大学著名的日本与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傅高义(Ezra Vogel)教授去世,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傅教授确实是一个博学的学者,但他写的登小平评传《邓小平与中国的变革》在中文世界和英文世界都引起了不少争议。该书出版后,《华盛顿邮报》长期报导中国新闻的记者潘文(John Pomfret)发表书评,抱怨傅教授太像是给邓小平唱赞歌。


已故的中国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方励之则在《纽约书评》杂志发表书评,对傅高义的书也提出了直言不讳的批评。在我看来,方励之的书评的好看之处在于他以理论物理学家的犀利逻辑辅以他本人在中国的生活经验展示了傅高义书的一些致命性缺陷。方励之的书评虽然是将近10年前发表的,但今天读来还是思想非常新锐,对中国问题的评说还是精准到位,没有过时,令人不能不叹服。


真实的邓小平评傅高义《邓小平与中国的变革》,作者:方励之,(原载《纽约书评》杂志,2011年11月10日出版。《纽约书评》杂志特许美国之音中文部翻译发表。From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Copyright c 2011 NYREV, Inc.)


假如一项科学实验揭示了一种新现象,科学家会感到高兴。假如一项试验没能显示科学家事先预计的东西,这也可以算是一种值得分析的结果。读傅高义(Ezra Vogel)的《邓小平与中国的变革》一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种预计之现象未现的感觉。人权这个词没有在书后的索引中出现,而这种忽略并不是索引制作者的疏忽。这本书的一个特色就是系统性地不考虑人权问题。


毛泽东在1976年9月死去。从1979年直到他1997死去之前的几年,邓小平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及中国政府最高领导人,虽然有时候名义上不是。在中国之外,尤其是在西方,人们知道邓小平,主要是因为他在1989年决定调遣野战军开着坦克进入北京市中心,进行人们后来所说的天安门屠杀, 即血腥镇压在天安门广场及四周进行和平抗议的手无寸铁的学生和市民。全世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邓小平的决定持有不好的看法。在2011年2月22日,在阿拉伯之春运动如火如荼之际,利比亚独裁者卡扎菲说:


挡在坦克前的人被碾过去了。中国的统一要比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更重要。天安门事件发生的时候,坦克调遣到那里对付那些人。这不是开玩笑。我就要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确保这国家的一部分不会给拿走。


邓小平所树立的屠杀有用的榜样,卡扎菲可说是心领神会。


哈佛大学荣休社会科学教授傅高义在书中用了一章来重述天安门屠杀的事情。他给那一章取的题目是天安门悲剧。在那一章的结尾,他小心谨慎地(而且似乎也是苦恼地)探讨了人们可能会评价那一悲剧的各种看法。最后,傅高义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我们可以确实知道的是,在天安门事件发生之后的20年里,中国享有了相对的稳定,以及快速的、甚至是令人惊异的经济增长。……与1989年相比,当今亿万中国人的生活要舒适得多。与中国历史上任何时期相比,他们可以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更多的信息和思想。中国人的教育水平和寿命持续快速增长。跟上一个世纪相比,由于这些原因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中国人如今对中国所取得各项成就要更加自豪得多。


这些话显示了傅高义基本上赞同中国共产党宣传部在过去20年里一直在宣传的论点,即稳定和经济发展证明,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天安门镇压是合理的。每当外宾或外国记者提出天安门屠杀的问题,中共领导人的回答都是始终一贯的:假如邓小平没有采取果断的(也就是杀人的)措施,中国社会就不可能获得后来的稳定,中国经济也不可能繁荣。


然而,中国政府这套宣传的另外一些方面则显示,即使是这种论点的鼓吹者也不太相信这套东西。假如邓小平的果断行动真的是导致了经济增长,而中国人民也清楚这种因果关系,那么,人们就应当看到,中共的宣传部门会大力宣讲天安门镇压。但是,中共做的事情正好相反。在过去的这些年里,中国官方形容当时的屠杀事件的说法不断缩水。一开始是说反革命暴乱,然后是动乱,再后来是风波,最后是折腾。中共领导人很明白,当时发生的事情是他们历史记录上的一个极端丑恶的污点,于是,他们急于让世人尽快忘记那些事情。


那么,中国享有了稳定的说法又该怎么看呢?当时的镇压真的是带来了稳定了吗?难道事情就像傅高义所说得那样,跟以往相比,中国人如今对中国所取得各项成就要更加自豪得多吗?假如确实如此,为什么中国政府现在需要耗费巨资(据报导其数额之高超过中国全部军费)来用于所谓的维稳,以便遏制和镇压抗议、示威和其他群体事件呢?


不过,为了辩论,我们权且假定天安门镇压确实是导致后来的稳定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但如此假定之后,我们依然需要问一个问题:为了稳定和经济增长就可以动用天安门屠杀那样的杀伤性力量吗?这里牵涉一种基本的人权原则,既不能用暴力的手段来剥夺一个群体的生命(即使那个群体是少数人)来服务于另一个群体(即是那个群体是多数人)的物质利益。


1984年4月27日,罗纳德里根总统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发表演说。他说:


我们对自由的渴望导致了美国革命。那是争取人权和独立、反抗殖民统治的第一次大起义。我们当时知道,假如我们不愿意跟所有的人一起获得自由,我们每一个人就不能享受到自由。我们也知道,假如我们所有的人不能得到平等的法律保护,我们的自由就不可能真正安全。


中国的媒体当时只是部分翻译了里根总统的演说。但对很多中国人来说,里根总统的那些话让他们第一次接触到现代的人权观念。傅高义的书让人只有两种可能的解释,这就是要么书的作者不认同这种人权观;要么他对中国和美国是双重标准。


傅高义认为邓小平的使命是让中国富强,但他对邓小平可能想到的中国的富强问题没有多少话说。中国的富强会类似于美国吗?类似于英国吗?类似于日本吗?类似于新加坡吗?或者,中国要开创一种全新的富强模式吗?傅高义写道,在1978年,邓小平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蓝图可以让人们富裕起来、让国家强盛起来。 这句话需要分成两半来理解。这话的前一半是正确的。迟至1980年代中期,人们还是难以看到邓小平有什么蓝图。但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傅高义这句话的后一半。这一半有一个暗含的答案,这就是邓小平最终关心的是让人们获得财富,让国家获得强盛。就像现在的傅高义一样,当时很多中国人自然而然地愿意相信这一点,至少是姑且相信。但事实却是另外一回事。


在1987年的中共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邓小平的富强蓝图开始出现。傅高义在书中用了四页的篇幅讲述中共十三大,却漏掉了十三大的一项关键性决定,即所谓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策。所谓的中心是发展经济,两个基本点则是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


发展经济和改革开放政策扭转了毛泽东的阶级斗争政策,因此被认为是进步的,受到了中国国内外的欢迎。但关键问题是邓小平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1)社会主义道路;2)无产阶级专政;3)共产党的领导;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这四项基本原则当中,真正重要的是第三项。于是,邓小平给中国带来的变革(傅高义语)早已经让其他的变革变得毫无意义。第三项基本原则是理解邓小平所设想的中国富强的关键。那项原则也为改革和开放究竟能走多远划定了界限。


就开放而言,傅高义告诉我们,与中国历史上任何时期相比,他们(中国人)可以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更多的信息和思想。 我不禁想问,与中国历史上任何时期相比这种说法是否立得住。我现在想到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公元618至907年)。当时,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四处传播,最终成为中国的主要宗教。今天的中国又如何呢?在美国国务院最近发表的国际宗教自由报告当中,中国被列为世界上宗教自由记录最恶劣的八个国家之一。


傅高义正确地指出,开放政策当中的一个时髦说法是跟外部世界接轨。但这种接轨几乎全部是商业和出口的接轨。在报纸和电视方面,中国跟西方国家、台湾或香港没有多少接轨。这方面的轨道依然被堵塞,而堵塞的方式实际上跟毛泽东时代几乎毫无二致。互联网在中国成为一个重要的、新的信息来源,但这种信息来源的形成并不是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提倡,而是政府的打压政策未能奏效。在邓小平还在掌管中国的时候,中国政府推出了第一批管卡中国互联网的限制措施。


中国当局如今对互联网的限制措施五花八门,从过滤屏蔽巨量的敏感词,到对整个一个地区实行断网几个星期几个月。在2008年北京举办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期间,中国当局为了自己的国际形象一度暂时放松了互联网管制。但奥运会结束之后,那些管制措施立即恢复。十分清楚的是,邓小平心中的接轨从来不包括国际社会视为人权一部分的信息自由。


邓小平政策当中的另一个关键词改革又如何呢?很多观察家指出,自邓小平时代到现在,不要政治改革是中国当局不可动摇的原则。(傅高义选择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这一点,但在题为被改变的中国的最后一章里,他间接地承认了这一点。他在那一章列举了一大串邓小平统治下的中国所发生的变革,但其中没有一项牵涉政治体制民主化。)于是,坚持党的独裁地位也就使邓小平的改革在各方面大打折扣。例如:


在军事方面,傅高义书中有一章,题目是军队:为现代化做准备。但是,这里的现代化只是涉及武器装备和效率,而不是文官政府对军队的控制之类的事情。中国之外的人大都不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并不是一支国家的军队,而是一支中共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靠全体中国人民所缴纳的税款养活,但中国人民解放军只是听命于中央军委,而中央军委是中共的一个机构。到了关键的时候,如198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的是中共的利益,而不是国民的利益。邓小平从来没有担任中国国家主席,但在1980年代关键时期担任中央军委主席。他很知道占有军队最高职位就可以凌驾全国。


在教育方面,邓小平时代最初的一项改革就是重新开放中国的大学。中国大学在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中被关闭。傅高义解释说,世界银行对邓小平统治下的中国的头一批贷款就是支持高等教育的许多方面。由于这些原因,一些人便认为邓小平从总体上说是支持教育的。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邓小平只是把教育看作一种手段,其目的是实现他心目中的现代化,而不是给中国社会带来广泛的好处。他知道他需要经济和技术的专业知识来搭配中国廉价的劳工。但对儿童的教育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从1980年代开始,千百万来自农村的民工涌入中国的城市。他们在建筑、卫生和其他体力劳动行业出售他们的劳动。他们使邓小平有可能成就其经济奇迹。但是,在中国政府的户口登记制度之下,他们依然是农村人,不能享受城里人的各种权利。他们的子女即使是在城里出生,也不能登记为城市居民,因此也不能像城市居民一样就学。


顺便说一句,这种户口登记制度并非中国的发明,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入侵中国的日本人引入中国的。日本人当时是要阻止中国人口流动,以便防止民间的抗日活动扩散。(中文里称呼专门管理户口登记的派出所一词就是来自日文。)但直到他死的那一天,邓小平这位所谓的教育改革者一直坚持这种户口登记制度,不管它给教育带来什么后果。他的后继者也是照样坚持。傅高义其书中有一次提到了这种户口登记制度,说来到城里的农民试图偷偷地跟亲友住在一起,导致中国领导人担心大批的农村移民会让城市的服务设施不胜负荷,城市难以为他们提供住房、就业和子女教育。


在个人自由的扩展方面,邓小平时代在很多方面跟毛泽东时代大不一样。在毛泽东统治下受到残酷迫害的人在毛死后获得了喘息,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个人空间也有显著的扩展。在我所从事的科学领域,僵硬的意识形态有所松动,科学家们不再必须用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做教本。那本苏联出版的小书即使是按照十九世纪的标准也已经过时。毛泽东死后,所有的人一律穿蓝色衣服的景象开始消失,人们衣着的不同颜色和样式开始出现。罗曼罗兰的《让克里斯朵夫》和米哈伊尔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之类的书获得解禁。人们一度还可以偶尔地(如在1979年民主墙期间)公开批评政府。


但邓小平为什么要脱离毛泽东式的独裁统治呢?他是出于人道精神,同情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吗?或者,他是看到中国社会正在觉醒,要求更多的变革,于是便采取实用的策略,以便让中共得以继续控制中国社会吗?很有趣的是,在判断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可以说得天独厚,因为上述的很多自由最先都是出现在中国的大学校园里,而我在大学任教。我所看到的每一项自由的进步都是学生和教师奋力争取得来的,而不是中国当局自上而下赐予的。邓小平只要出面,他所发挥的作用就是限制自由的扩散。他在1979年对民主墙的镇压明确展示了他的政治底线,这就是绝对不允许人们哪怕是稍微侵害一点他的权力。他在1983年发动的反精神污染运动甚至涉及到了女学生的穿着打扮。


在经济方面,这可以说是邓小平政策成就最明显的领域。对此傅高义说了很多。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上升为世界第二,中国持有一万一千七百亿美元的美国债券,等等等等。西方国家近来处于金融危机阴影之下,很多西方观察家因此便夸大了中国的成就。然而,就人均水平而言,中国的GDP依然是台湾的四分之一,韩国的五分之一,日本的十分之一。此外,中国的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是其有竞争优势的廉价劳动力制造的低价位产品。从历史上来看,中国有过这种GDP优势。在1820年,在清朝时期,中国基本上是农业经济,中国那时的GDP六倍于工业化的英国。但英国有炮舰。所以,鸦片战争一来,英国便打败了中国。


中国政府喜欢声称推行了一个最伟大的经济发展项目,让上亿人脱离贫困,而这种改善穷人生活的经济大发展是史无前例的。一些西方人有时也会跟着中国政府这样说。傅高义告诉我们,由于中华帝国自汉代形成以来的两千多年中所发生的最根本性的变革,与1989年相比,当今亿万中国人的生活要舒适得多。 在这种说法当中,贫困、饥馑之类的词语从来没有足够精确的定义,可以让研究者对历史各个时期进行定量的测量评估。这种情况导致一些不熟悉中国历史的人以为,中国两千年的历史就像是今天的索马里。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中国历史上确实有很多贫困和饥馑的纪录。但从定量化的角度而言,很难说中国的贫困和饥馑平均而言比世界其他地区更甚。那种认为中国两千年的历史就是长期的贫困的看法跟我们所知的人口增长和下跌状况不符。战争和外敌入侵常常导致人口下跌,但在和平时期,人口总是快速增长。毛泽东在1959到1962期间制造的大饥荒导致三千万或四千万人死亡。那场大饥荒向我们显示,在饥荒时期,怀孕率大幅度下跌,人口增长放缓,甚至停止增长。和平时期的人口增长是中国长期历史当中的典型现象,说明贫困饥馑不是主流现象。说邓小平推行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消除贫困和饥荒的项目,这种说法不过是一种政治夸张宣传。


另外,所谓的邓小平让亿万人脱贫说法也是本末倒置的。在毛泽东之后的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靠的是亿万中国人的苦力劳动。中国的劳工没有工会,没有自由的新闻媒体,没有中立的司法,没有美国人所享有的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局规章的保护。出大力的完全是亿万中国劳工。中国的亿万劳工不但改善了自己的境况,更是改善了共产党权贵的生活,许多权贵们的奢华直上云霄。世界银行发表的数字显示,测量人口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在邓小平推行其改革前是0.16,现在则达到了0.47,接近于最高点.这种巨大的变化跟亿万中国人没有多少关系,倒是跟邓小平在改革开始的时候说的一句话很有关系。邓小平当时说,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邓小平从来没有明确说明他究竟是想让哪部分人先富起来,而是让中国人自己去猜。就我个人而言,1980年代后期发生在我身上的一系列令人惊讶的事件,让我彻底清楚地明白了邓小平葫芦里到底要卖的是什么药。


1987年1月,我在合肥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邓小平政权认定我带头提倡资产阶级自由化,于是把我开除出中国共产党,并把我置于严密的监视之下。无论我走到哪里,即使是我到外国参加学术会议,也受到监视。在1988年8月8日到29日,我到澳大利亚珀斯参加第五届广义相对论格罗斯曼研讨会。然后,我到堪培拉、悉尼、墨尔本和其他地方走访了一些大学。我所到之处谈的都是物理学。但一些中国留学生得知我去了,便邀请我谈中国的事情。在堪培拉,他们问我,我对大学校园里学生们用来提出问题、表达批评的小字报怎么看。我尽力讲述了我所看到的东西。我记得看到一张小字报说,一些中央领导人或他们的子女在外国银行有存款账户。


我还没离开澳大利亚,在北京的一些朋友就开始打电话给我,向我报告了惊人的消息,说邓小平通过中共的渠道发话了,说是方励之说什么外国银行存款账户,这是对他的诽谤。这些朋友说,邓小平准备对我提出起诉。听到这些话,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相信。差不多每一个留学海外的中国学者和学生都有外国银行账户。这种事情尽人皆知。说有人有外国银行存款账户怎么就能构成诽谤呢?而且,假如邓小平真的是想把我拿倒,他肯定不需要走法律途径。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党的权力超越法律,而邓小平又在党的权力的顶尖,他何必动用法律呢?对他来说,假如他的目的就是想拿倒我,更方便的办法多得很。


我那年9月回到北京之后,在政府内部有熟人的朋友坚持说,邓小平正在准备跟我打官司。他们告诉我说,中共内部通知说,方励之的诽谤将通过法律解决。但我还是不能相信,直到销量超过《人民日报》的《参考消息》刊登了一篇文章提出我的名字,并且详细地说明了我的哪些话如何构成了诽谤。


这下子气氛真的是紧张起来了。一些谣言开始四处流传,说是北京中级人民法院即将对我发出传票。一些当律师的朋友开始提出要为我组织法律辩护团队。《参考消息》的一些读者给我发函,告诉我应当在法庭上如何为自己辩护。一些人还主动开始收集中国高级官员及其子女在外国银行的帐户信息,以便让有关的事实充当我的辩护。一些外国记者闻到了风声,变得非常激动起来。邓小平要跟方励之对簿公堂?太棒了,这绝对是一个大好的新闻标题!


但法庭的传票始终没有送达到我这里。到了那年的11上旬,中共中央统战部的一个高级官员奉命到我家通知我说,我不会吃官司。她说,我不会吃官司是因为中国驻联合国使团的一个律师对邓小平解释说,方励之没有提出任何人的名字,所以诽谤官司没法打。


我当时进行了一番反思,终于明白了邓小平或许并没有白费力气。他很可能达到了他一开始就想达到的目的。他所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部分人就是北京的学生在小字报中所说的中央领导人及其子女。因此,他才对有人公开提出这种事情超敏感。中国人民绝对不能有这种想法。假如他们有了这种想法,他们就应当明白这种想法绝对不能说出口。


邓小平怎样才能让人们明白这一点呢?对我提出法律起诉看似毫无必要,但要我吃官司的消息扩散全国,就能产生一种强力的震慑恫吓效应。邓小平很精明。在他漫长而丰富的职业生涯中有很多这种精明算计的例子。傅高义虽然写了一本745页的书讲邓小平,但似乎是不知道邓小平还有这一套。


西方的一些观察家觉得不可思议的是,邓小平一方面如此积极地推进经济改革,另一方面却如此顽固地禁止政治改革,好像邓小平的政策彼此矛盾。其实这里根本就没有什么矛盾。邓小平的政策就是一方面要让跟中共有关系的权贵精英获得财富,一方面则保护中共的权力。动用党的军队镇压威胁中共权贵的财富和权力的学生抗议,这跟邓小平的那些基本原则完全一致。


傅高义的书的一个好处是收集和组织了大量的材料,显示了几十年来中国上层的权力斗争。我们由此得知邓小平如何运用计谋保护自己的同党,如何瓦解他的敌手;他如何失势,得势,再失势,再得势,最终上升到中共王朝第二代的权力顶峰。傅高义收集的材料对研究中国高层权力斗争的人会很有用处。


但这些事情只是一次又一次地显明了中共体制内如何通过内部利益集团的竞争过程来选择高层领导人,而这些过程跟那些利益集团之外的中国人民没有多少干系。因此,那些上升到权力高层的中共领导人一心一意为权贵们谋取政治和经济利益,这一点也不会让我们感到意外。我们不能指望如此选出来的领导人会关心普通的人民,会在乎怎样做事才会对中国最好。


网民哀嚎:


诚信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8:52:16

尽量不批评死人, 但阎迷的低智商,低素质真令人着急。

洋知青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8:50:27

缺心眼,外资大量进入中国是1995年以后,也就是毛泽东死后近二十年,高考恢复17年后。那时中国已经培养了大批自己的人才,就是毛泽东时代培养的工农兵大学生也都回炉。投资中国的几大外国公司投资中国时间,沃尔玛(1996),苹果(2013), 索尼(1996), 丰田(2004), 通用(1997),可口可乐(1995)。而毛泽东时代培养的所谓人才,不是下岗(1987年开始),就是回炉。而中国那个年代不是人才过剩,而是人才希缺,大学生没有找不到工作的。直到后来,农民工都大批进入市场。因为就知识来讲,改革开放后的中学毕业不亚于一些工农兵大学生。

XYZ94538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7:53:43

外资为什么不投资印度,印度劳力更便宜,意思形态还相同?不就是看中了中国大量的熟练工人,高识字概率,完整的工业体系,投资少,赚钱快。所有这些都是毛时代创造了,想分开也分不成。

蓝靛厂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8:10:44

没空看方大傻子无病呻吟的裹脚布。邓小平老爷爷是中国历史最伟大的政治家没有之一。没有他的改革开放,我们现在都还在农村土炕上啃苞米呢。

portfolio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8:01:55

邓小平这个恶棍,将实用主义发挥到极致。老阎有一篇博文揭示过,邓小平为了苟且活命,把“长得真漂亮”的妻子金维映,性贿赂送给了李维汉玩弄。

世事沧桑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8:01:00

毛泽东的理论就是一堆空想,邓小平对世界的理解更准确。方励之没有凭据胡说邓小平的存款很轻浮,被邓小平威胁起诉,起诉这件事方励之讲了一遍又一遍,好像很光荣似的。邓小平是在过去的一千年里对中华民族贡献最大的人。他改变了中华国运,结束了中华民族长达近一个世纪(1894-1976)噩梦般灾祸连连的厄运。他付出巨大勇气和智慧,将一个极端宗教性质的政权和平转化成半宗教半世俗的温和政权,开启了国家民族能够正常发展的时代。在位期间一直努力推动民族进步,并提高百姓生活,居功至伟。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在其后40年里,国家民族仍基本稳定发展,教育水平和人民生活不断提高,虽有不少缺憾,但已经十分不易和难能可贵。从民族发展的角度看,邓小平的过错与功绩相比较,九牛一毛,微不足道。

衡山老道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4:30:23

老邓尽管没有高深的理论,但他的大局观很强,能从一堆复杂的东西中看到最根本的东西。他做了两件件大事,一是改革开放, 包括走市场经济的道路,二是和美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和解,停止对东南亚输出革命,为对外开放铺平道路。第二件是为第一件扫除一切障碍。这才有后来30多年的高速发展。和毛比,邓是实用主义者。

丁丁猫和熊猫猫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7:36:43

什么话??莫名其妙

XYZ94538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6:55:11

现在大陆百姓谁还提邓小平?都认为他祸国殃民。

洋知青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7:17:25

XYZ94538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7:01:28

毛泽东建立的"工业体系",结果是没有一样产品出口外国。毛泽东建立的"两弹一星",结果是建立的科学家个个残死。毛泽东建立的"农业体系",结果是所有农产品都要票,农民大批饿死。毛泽东建立的"教育体系",结果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毛泽东建立的"人才体系",结果是改革开放是一方面无人可用,一方面大量毛泽东时代的"人才"下岗。当年毛万岁造成的下岗潮还有接盘狭朱镕基。今后习一尊造成的下缸朝谁来平息?

wanghbhb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7:15:56

在美国这些年确实发现很多问题,包括自由,民主,选举,专制等等,都不是那么简单可以说哪个一定更好。应该说在某个国家的国情下,哪种统治方式更合适。有一点邓小平说的没错,在中国的国情下,如果搞西方民主,必然会一盘散沙。制度的更换,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俄罗斯,阿拉伯都没有因此而变强。韩国台湾政坛变民主后也是混乱不堪。中国大众在民主制度的思想基石——人跟人平等这一点上实在是非常不够的,比起台湾韩国更不够。所以中国当时确实不能变,一变肯定一团糟。中国需要一个集中的强有力的统治才能使大家注意在经济发展上。邓小平没有看到的是中国在发展经济时,需要在大众当中普及人人平等这种很基本但是所有专制制度下都缺乏的东西。没有这个,连施法平等都做不到,腐败也是必然的。邓小平局限是很大的。但比毛和现在的习要强很多。他的很多想法还是现实的,也是可行的。

东方明月-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6:55:13

六四大屠杀三年内中国经济衰退社会动荡。邓小平不得不进行所谓的南巡,重新开始赵紫阳提倡的经济改革。这才让中国经济有了后面的快速发展。没有六四大屠杀中国的经济只有更好,中国的社会只有更好。六四时如果是一尊掌权,结果会是什么样?轰炸领事馆时如果是一尊掌权,结果会是什么样?显然,在处理国际事物方面,小学生差的不止一个档次。中国是幸运还是不幸?

洋知青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6:49:12

老邓当年清理毛垃圾不彻底,结果四十年后封建复辟。同样,小蒋清理台独不彻底,结果死后台独掌权。为什么垃圾总能在中国政坛上占一席位?

吃货2001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6:44:00

西方的社会主义和毛搞的社会主义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就好像陈景润研究1+1和幼儿数学是两回事。

XYZ94538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6:34:44

公私合营是“赎买”政策,国家给资本家资产折价作股,资本家每月在银行拿股息,资本家仍然是新中国最富有的人,他们每月股息少则几百元,高则几千元,几万元,超出毛泽东的薪水100倍。……但是,这些人在历届运动中早就死无全尸了。毛泽东至今仍然是中国首富,你能找到一个比他富裕的吗?如果把当年毛泽东可以动用的财产比起来,马云算老几?比尔·盖兹算什么?他们能随意动用一个国家的财产,随意开关大学和铁路,他们能随意把反对派弄死么?

吃货2001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6:42:00

邓在反毛这件事上有功,但反的不彻底有错。

XYZ94538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6:37:27

现在看美国正在往社会主义道上走。

XYZ94538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6:34:44

公私合营是“赎买”政策,国家给资本家资产折价作股,资本家每月在银行拿股息,资本家仍然是新中国最富有的人,他们每月股息少则几百元,高则几千元,几万元,超出毛泽东的薪水100倍。

ytren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6:28:37

看政治与政治人物不能脱离时代,在当时的形式下邓能拨乱反正终止十年浩劫就是了不起的壮举!

洋知青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6:28:16

实际上邓小平做的和戈尔巴桥夫做的没什么区别,都是放弃共产主义教条,走资本主义道路。只是邓小平做而不说,逐渐改变,戈尔巴桥夫惊天动地,没变先吹。结果显而易见,邓小平成功了,戈尔巴桥夫失败了。实际上,普世的模式有多种,不只是台湾,苏联,印度的那种。像台湾那种普世,是垃圾中的垃圾,对中国决没有好处。现代中国还有什么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和资本主义有什么区别?无非是还叫共产党,毛泽东的画像还挂在那里,其它找不出任何共产主义的东西。当年时髦的毛泽东思想,今天谁还知道那是个什么玩意儿,你知道吗?马列主义早已经被中国淘汰,就像全世界淘汰马克思主义那样!也是,在全世界马列主义的多米诺骨牌倒下时,凭什么中国硕果仅存?还不是中国早就在悄悄的改变?还不是中国早就放弃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还不是中国经济随着实施资本市场而逐渐改善?中共实在是运气,成了资本主义……

XYZ94538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6:27:28

86000座水库,30万个新建的工厂企业,5亿亩新开垦出的农田,每年生产出的3000万吨钢铁等等都成了伪命题?

吃货2001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6:26:00

太祖以人民的名义收缴了全中国的财富和自由,以此同时对抗全世界,邓是在此基础上释放了一部分的财富和自由度,经济长足发展,共产党的全民折腾在胡锦涛时代到了最低谷,现在又开始了新一轮。

诚信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5:51:26

回顾历史,伟大领袖毛主席统治中国27年,主要成功地做过哪些事?

1. 收缴天下财富尽有之 (“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

2. 收缴天下土地尽有之 (“人民公社化”);

3. 收天下人口尽食邑之 (“农业户口制度”);

4. 收缴天下物产尽撒之 (“支援亚非拉人民和社会主义大家庭”);

5. 收压天下文化尽毁之 (“批武训”,“反右”,“文化大革命”,“破四旧”,“上山下乡”,“废除高考”,“批林批孔”等等);

6. 总而言之,俘虏(“解放”)中华民族尽情凌虐愚蛮之(1949 - 1976)!

还有杀人。毛泽东是杀中国人最多的屠夫,历史上无人可比。

洋知青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6:08:30

XYZ94538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6:01:45

邓的路线把七亿人艰苦奋斗30年所创造出来的几百万亿财富被少数人无偿掠夺,这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无耻地抢夺人民大众的财富。

人民大众的财富本就是个伪命题,共产党时代什么时候有人民大众的财富了?老百姓连说句话的权力都没有,更没有权力动用任何人民大众的财富,那算什么人民大众的财富,那算什么共产主义?

实际上的人民大众的财富就是共产党权贵所有,就是毛皇帝所有。毛皇帝可以不顾大批中国人饿死,去盖韶山滴水洞别墅,毛万岁可以把他的胡说八道卖成天价,人民大众的财富的价值在哪里?凭什么毛泽东可以无限动用所谓人民大众的财富,而老百姓连添饱肚子都成了奢望?

当年的国有财产养活了毛泽东等共产党权贵,后来的国有又被共产党权贵分的精光。虽然后者同样不光彩。

诚信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5:52:12

毛主席执政的两个最主要特征是极端恐怖和极端贫困:

1. 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无休无止的运动迫使人民三十年如一日生活在极端恐怖中。

2. 粮票布票强制推行,铁证了全国人民三十年如一日生活在缺衣少食的极端贫困里。

百家争鸣2012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5:24:55

@衡山老道 你对毛和邓的看法不敢苟同。邓的政策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长远的前瞻性。而毛却不同,前瞻性非常强。毛执政于刚建国,那时候的中国刚经过两千年多的封建社会和百年黑暗,最应该改造的是人的思想,同时要大力发展经济。这些毛都做到了,虽然他将很多人折腾得很苦。至于毛对资本主义的理解。看看他说过的话就明白:“你太高看他们了,他们懂什么是资本主义?最多倒退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资本主义是靠侵略和掠夺别的国家而积累资产的,他们敢侵略谁呀?不被侵略就阿弥陀佛喽。”

衡山老道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4:30:23

作为一个科学家,方励之对西方民主制度过于迷恋,以至于看不到它内在的重大缺陷。方对国家管理根本没有洞察力,眼睛只看到自由,民主,人权。当然,这些东西都是好的,是人类追求的重大目标,但更为重要的目标是发展科学和经济。一个贫穷的国家,不可能有良性民主和人权,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

士季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4:18:05

理科头脑、 思想敏锐。

诚信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3:58:16

对方老师的观点完全不敢苟同!在他的时代, 他太了解他周围那些掌握大权的人们了, 跟他一样有品德和智慧的人很少, 那些人整日思考的都是如何确保自己的万户侯爵位和威福传给子孙并世代不绝。邓的基本看法与思路很清楚,如果那时共产党倒台,中国不仅不会建立起自由民主政体,而且会倒退70年,国家将再次大乱,致使军阀混战,甚至核扩散,世界也将无宁日。共产党继续当政,但须保持改革开放,随着经济的改善与教育的提高,中国自然会走向民主,而一个稳定发展的中国也是符合世界的利益。这正是当时世界能够容纳和支持中国发展的原因,也正是其后40年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SayNothing 发表评论于 2020-12-27 03:37:41

我不能说谁有错,只是时间不对,某些人更为自私而已,真正的问题不是出在谁执政,而是一个正在自我造血的政党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整个中国正在为了改善生活举全国之力发展,而作为吃饱了撑的没事干的教授不是以以全国一盘棋,8亿同胞为出发点考虑问题,为一己私利,所谓的,至少7亿人不明白的不理解的自由民主为导向,欺骗当时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害惨了一代人。

MovingTarget 发表评论于 2020-12-26 23:28:54

方教授的文章有他自己的角度。我们很多人都经历了64,和64以后的30年。我们对64和CCP有一个更加成熟和接近本质的看法。在我看来,邓的确不能容忍反对CCP的自由。但是另一方面邓并非一定站在自由的另一面。


谢选骏指出:方励之可以说是“美国安插在中共的第五纵队”,傅高义可说是“中共安插在美国的第五纵队”。那么,同样的第五纵队的干活,第五纵队为何攻击第五纵队呢?显然,各为其主也!而多数网民却见不及此,就事论事,难免一事无成矣!第五纵队为何攻击第五纵队?缘于背后主子的唆使。

谢选骏:台湾完胜新西兰地震

《台湾地震: 二十年来的经验教训如何降低损失》(傅东飞(Rupert Wingfield-Hayes)BBC News 发自花莲2024年4月7日)报道: 当灾难发生时,尤其是当大地震发生时,全世界的媒体就会像苍蝇一样被吸引到遭破坏最严重的地方。这可以理解。但它这种关注会让公众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