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震: 二十年来的经验教训如何降低损失》(傅东飞(Rupert Wingfield-Hayes)BBC News 发自花莲2024年4月7日)报道:
当灾难发生时,尤其是当大地震发生时,全世界的媒体就会像苍蝇一样被吸引到遭破坏最严重的地方。这可以理解。但它这种关注会让公众曲解所发生的一切。
在花莲市就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摄影小组挤在一栋10层高的大楼周围,大楼倾斜的角度让人感到害怕,看起来诡异而恐怖。但这只是这座数万人口的城市中,为数不多结构受损建筑中的一栋。
在警戒线100米开外,花莲的街道看起来完全正常。商店和咖啡馆都在营业,车水马龙。驱车穿过这座城市,如果你不曾知道几天前发生过一场大地震,你一定不会留意到有什么异常。
这座城市基本安然无恙的事实,立即引发了人们对地震原因的讨论。
就在一年多以前,我们看到土耳其和叙利亚也发生了震级差不多的地震,造成5万多人死亡。当然,这些国家的资源要少得多。但是,2011年新西兰基督城发生了一次规模小得多的 6.7 级地震,几乎整个市中心都被夷为平地。
台湾花莲外海发生7.2级强震 921大地震25年来最大震级
台湾处于断层上,它在应对地震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许多人认为,1999年的台湾集集地震(9·21南投地震)敲响了警钟,这是台湾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造成2400多人死亡,数以万计的建筑物被毁。
我亲眼目睹了那场灾难的后果。在中部的南投县,许多公寓楼被震倒。最令人震惊的是,其中有许多是新建的。
我记得有一栋20层高的大楼地基断裂,平躺在一侧,几乎仍然完好无损。
这场灾难性的破坏引发了人们的愤怒和反思,为什么这么多崭新的建筑会倒塌。专家说,这些建筑的设计存在根本性缺陷。基础支柱不够大,钢材用量太少。
他们的发现并不完全令人吃惊:20世纪90年代我在台北居住时,建筑业的丑闻屡屡发生。
1999年地震造成的生命损失引发了公众的强烈抗议,并要求采取更有力的行动。
我学生时代住过的一栋楼被曝光是用海砂制成的混凝土建造的,因此遭到了谴责。海砂比河砂便宜得多,但含盐量却高得多。这会腐蚀钢筋,导致混凝土癌症。即使是中等强度的地震也可能导致大楼倒塌。台北市长的另一项调查发现,旧油罐被放置在一栋新楼的混凝土支柱内。
建筑公司被指控使用这种伎俩节省混凝土,增加利润。
自那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集集地震后,建筑规范发生改变。
现在,所有新建筑都必须达到基本的抗震等级,这意味着它们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晃动,而不会出现重大的结构性故障。
政府也在不断修订建筑物的抗震等级要求——找出那些需要升级的建筑物。1999 年后,政府开展了一次全面的抗震改造——通常包括在建筑物外部增加钢梁框架,或增加额外支柱等加固措施。这也适用于桥梁等基础设施。
国立台湾大学的吳逸民教授在救灾和防灾部门工作了几十年,他说:“台湾频繁遭受危险的地震袭击,(以至于)大多数劣质建筑已经消失。”
腐败的建筑行为也会受到起诉。2016年,台湾岛西南部发生地震,一栋17层的高楼倒塌,造成数十人死亡。涉案的五人被起诉并入狱。
在本此地震中,迄今为止报告的十几起死亡事件中,只有一起悲剧是由于建筑物倒塌造成的,即我之前提到的花莲那栋10层高的建筑物。其他都与山体滑坡和落石有关。
这也说明了台湾此次受灾有限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运气发挥了作用。
周三的地震先从近海开始,然后才袭击了最近的主要人口中心花莲的南部。
地震学地图显示震中位于花莲市以南30公里处,因此花莲及其周边地区没有受到最严重的震动。
相反,地震发生在南部、西部和北部山区,造成巨大的岩石滑落,毁坏了道路和桥梁,并不幸造成人员死亡。
周三发生的地震与1999年的南投地震、去年的土耳其和叙利亚地震形成鲜明对比,当时的地震发生地非常靠近人口稠密地区。
尽管如此,7.4级地震的威力仍然令人难以置信,不仅震撼了台湾岛,也震撼了岛外其它地方。
幸运的是,这次台湾准备充分。
台湾对地震的响应:
预警系统:遍布全岛的传感器能够捕捉到地震的第一波震动,并在2-8秒前向震中附近的公众发出手机和电视警报。但该系统仍然存在缺陷——一些台北居民没有警报。
公众意识:台湾人对地震习以为常,知道该怎么做,1999年后,学校和工作场所都被强制要求进行地震演习。
快速反应: 岛内的救灾团队积极跟踪社交媒体,并能通过监控摄像头评估损失,从而确定向哪些地点提供援助。
谢选骏指出:人说“就在一年多以前,我们看到土耳其和叙利亚也发生了震级差不多的地震,造成5万多人死亡。当然,这些国家的资源要少得多。但是,2011年新西兰基督城发生了一次规模小得多的 6.7 级地震,几乎整个市中心都被夷为平地。”——我看台湾完胜新西兰地震,黄种人不比白种人差。
《台地震损害低,引中国网友对大陆建筑质量的关注》(RFA 2024-04-06)报道:
2024年4月4日,台湾花莲地震后的建筑物倒塌现场。
台湾周三(4月3日)发生7.2级地震,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国际媒体争相报道,台湾本地地震造成的建筑损害和人员伤亡大大低于25年前的921大地震,并将其归因于台湾多年来对建筑抗震标准的重视。这也引发不少网友对中国大陆建筑抗震标准和质量的关心和讨论。
本次以台湾花莲为中心的地震还未完全结束,这两天余震不断,而且失踪人员还在搜救中。周五(4月5日)上午,美国东北部新泽西州西北方向又发生了4.7级地震,比邻的纽约市曼哈顿岛也有明显震感。很快,位于曼哈顿岛中心的帝国大厦在社交媒体X的官方账号上发帖说,“I AM Fine(我很好)。”但到截稿时为止,这次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还没有明确消息。
发展太快
虽然接连发生了两起地震,但媒体以及社媒上主要讨论的焦点还是台湾地震。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纽约时报》等国际媒体先后发文指出,台湾本次地震相比于1999年以南投县为中心的地震造成的房屋损害和人员伤亡显著降低。这些报道还援引专家的说法称,出现这种差别,一方面是因为本次地震本身破坏性较小;另一方面,台湾政府自1999年地震后,加强建筑的抗震标准的实施,为降低损害打下了良好基础。
台湾地震也引发了中国网友对大陆建筑抗震标准和房屋质量的讨论和关心。在中国网络防火墙内外,都有不少网友以简体中文表达对台湾建筑质量的羡慕,同时也有人对比说,“大陆建筑物能做到吗?”
曾在中国参与二十多个建筑项目设计的德国KSP建筑设计事务所慕尼黑分部负责人克里斯蒂安·艾希格(Christian Eichinger)向记者介绍说,中国多年来城市建设迅速发展,确实引发了对建筑质量的担忧,“长期以来,中国建筑市场就不是以质量为核心追求。这方面可能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但这个变化的过程还是太慢了。”
克里斯蒂安说,作为一个旁观者,他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更主要受投资动机的推动,和德国市场的逻辑似乎不一样,“中国建筑行业长期以来的主要目标是在修建大量的建筑,而不是建筑高质量的房屋,”他强调,这种倾向所导致的结果并非是最好质量的建筑。
据《第一财经日报》2022年的一篇文章披露,从2004年至2020年,建筑业口径统计,中国共竣工350亿平方米的住宅。按全国14亿人口计算,也就是在这17年里,建设的住宅面积能提供全国所有人平均每人25平方米的居住空间。
一位在美国纽约州某大学建筑系从事结构抗震功能研究的华裔教授对本台记者说,由于中国的建设速度太快,质量很难保证,“这是很无奈的地方,中国发展太快,很多技术层面上的东西跟不上。”出于安全考虑,这位教授以匿名接受采访。
这位教授在2000年代初曾参与北京一栋综合功能性大厦的设计,那次设计的交稿速度让他至今记忆犹新,“就很复杂的一个结构,这样一个建筑在美国设计至少要3年,但当时我们在北京,5个月就出了8套图纸。”他分析说,这种速度对人员的消耗等等肯定有跟不上技术要求的地方,也很有出纰漏的可能。他强调,设计如果出错并不代表明天楼会塌,但很有可能十几、二十年后,这里或那里就会出问题。
规范与设计的问题
据《纽约时报》报道,台湾在1999年南投地震后,修订了建筑规范,加强了地震标准的落实:较新的建筑按更高的标准建造,较旧的建筑则得到强化。本次花莲地震中,距部分倒塌建筑不远的一些老楼房就是靠后来的翻修和强化挺过了地震。
前述那位华裔教授介绍说,实际上中国在建筑抗震方面的规定也在更新,“这些规范大概每隔几年都要更新一次,因为科技在不断发展,尤其中国在土木方面目前在全世界最领先的,抗震方面的技术也一直在进步。”
记者查询了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标准)》的更新情况,发现这一标准分别在2001年,2010年,2016年和2023年出了新的版本。此外,还有相关的一些规范性文件,包括《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和《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等等。
这位不愿具名的教授分析说,中国的规范与世界是同步的,但规范是一致的,并不等于设计水平一致。他介绍说,中国不乏高水平的设计单位,“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或上海华东设计研究院,还有中建设计研究院,这三家单位出来的图纸绝对是世界一流,”但他说,中国的问题是工地太大,高水平的设计单位数量有限,水平较低的设计单位出来的图纸就难以保证质量。
这位教授借此还谈到这次台湾的地震与建筑质量。他对外界这么快肯定台湾二十年来提高建筑抗震质量持保守态度,“震后灾情的评估是一项很复杂的技术工作,跟地震发生本身的各方面机理(深浅远近、震中所在区域的地质地表地貌、人口密度等等)、结构设计规范、施工质量、以及灾后救援能力等等都相关,不能一概而论就下评断二十年来抗震能力变好了。”
这位教授对比台湾前后两次地震说,1999年那次地震发生在南投这样的小地方,“南投那个地方建筑抗震设计水平未必赶得上花莲,花莲是地震多发的地方,他们的抗震设计一直保持很高的水平,虽然这两个地方遵循的标准是一样的。”他说,同样的道理,在中国北上广这些地方,设计和建造的水平可能很高,但其他地方就可能赶不上。
更严重的问题
这位教授说,除了设计方面的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偷工减料。中国在这方面的问题可能比较突出。
一位曾在中国从事房地产开发十多年的企业负责人匿名对本台分析说,中国建筑质量的监管本身存在很多潜规则,最重要的就是这种监管不是以质量为标准,而是以监管人自身的利益为标准,“这些质检站,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利益输送,无论你做得多么标准,多么到位,质检单位是不会在你的工程上签字的。”他暗示,如果工程质量有问题,只要送钱送到位,也可以通过。
他说,这种现象在中国建筑行业非常普遍,这使得中国建筑质量的监控形同虚设,“所以,建筑质量取决于开发商对自己声誉的重视程度,不取决于监管部门。因为监管部门只要收钱,他就可以给你开绿灯。”
这位前房地产企业老总介绍说,如果建筑质量出了问题,要追责,一般情况下会去抓开发商,“对政府来说,它去抓这些老板也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平息民愤。而且抓人的目的也还是为了利益,把人抓起来就可以问你要钱。这些企业老板再给政府负责人行贿,他就又没事了。”而那些本来应该对建筑质量负责的质检部门的负责人却不会受到惩罚。
他悲观地说,在这样一种氛围下,中国房屋建设质量难以保障;如果真的要按标准严格去查,这些年中国的建筑没有不存在问题的。
网民嚎叫:
臺灣人沒有被習思想干擾,建築質量就會好。
历史又一村 发表评论于 2024-04-07 09:48:00
下面的Routard/Retard又出來噁心人了。
不好吃懒做 发表评论于 2024-04-07 07:58:32
台地震损害低,引中国网友对大陆建筑质量的关注 - 谁都知道中国近几十年到处都是豆腐渣工程,不然政府高官/奸商怎么发大财,关注有P用!
谢选骏指出:人说“台地震损害低,引中国网友对大陆建筑质量的关注”——我看台湾不仅完胜新西兰地震,而且完胜中囶豆腐渣工程,本土化不比共产党专政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