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3年7月1日星期六

谢选骏:印度联邦解散就能超过中国了


《亞洲這國能成為下個超級大國?外媒挖出3大猛料:慘輸大陸》(2023/06/29 中時新聞網 吳美觀)报道: 


外媒引述,新加坡總理李光耀10年前預言,稱「印度不會成為下一個中國」。(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外媒引述,新加坡總理李光耀10年前預言,稱「印度不會成為下一個中國」。


今年4月印度人口突破14.28億,超越中國的14.25億人,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且近2年印度經濟成長超過中國,首季印度GDP成長率為6.1%,中國則為4.5%。乍看這些數據,印度似乎有望超越中國,成為下一個全球超級大國,但外媒披露,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曾直言,「印度不會成為下一個中國」,從四個事實面來觀察,這種情況確實不太可能發生。


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期刊報導,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上周與美國總統拜登會面,「印度能否超越中國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的問題變得更加重要。


從美國的角度來看,若世上最大民主國家印度能戰勝中國,那是可喜的事,中國在亞洲的競爭對手越強大,越有利於美國的權力平衡。


然而在深入了解印度迅速崛起前,人們該停下腳步,思考四個令人難以忽視的事實。


《外交政策》指出,首先,分析家過去對印度崛起的看法錯誤。


在1990年代,分析家稱印度年輕人口的成長將推動經濟自由化,創造「經濟奇蹟」;2006年,時任印度貿易部長說,「印度經濟很快就會超過中國」,但美國的印度分析家Fareed Zakaria表示,儘管印度經濟確實成長,但這些預測並未實現。


其次,儘管過去2年,印度經濟表現亮眼,不過,印度經濟規模仍然小於中國。2000年代初,中國的製造業、出口、GDP大約是印度的2至3倍,如今拉高到5倍,中國GDP為17.7兆美元,而印度GDP只有3.2兆美元。


第三,印度在發展科學與技術,以推動經濟成長的競賽中一直落後。中國的科學、科技、工程、數學畢業生人數幾乎是印度的2倍。中國將GDP的2%用於研發,而印度只有0.7%。


以營收來計算,全球前20大科技公司中,其中四家是中國企業,而沒有一家總部設在印度。


中國生產全球超過半數的5G基礎建設,而印度僅占1%。中國社交影音平台抖音國際版TikTok及中國打造類似應用程式已成為全球領先者,但印度尚未開發出一款走向全球的科技產品。


在人工智慧(AI)領域開發上,中國是美國唯一的競爭對手,中國「商湯科技」AI模型的關鍵技術,近期擊敗美國人工智慧實驗室(簡稱OpenAI)開發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印度沒有參賽。


中國擁有全球65%的人工智慧專利,而印度僅有3%。從2013年至2022年,中國人工智慧公司已獲得950億美元的私人投資,而印度僅為70億美元。頂尖的人工智慧研究人員主要來自中國、美國、歐洲,而印度相對落後。


第四,若衡量一個國家的實力,相較於總人口數,更重要的是勞動力素質,中國勞動生產力高於印度。國際社會大讚中國消除赤貧的「減貧奇蹟」,1980年,中國10億人口中,有90%收入低於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赤貧線,如今,這個數字大約為零。


相比之下,印度的貧困和營養不良程度仍然很高。印度的14億人口中,仍有超過10%生活在世界銀行每天2.15美元的赤貧線以下。據聯合國最新的《世界糧食安全及營養狀況》報告,2019年至2021年,印度有16.3%的人口營養不良,而中國這個比例不到 2.5 %。


《外交政策》認為,美國政府全力幫助印度實現更美好未來的同時,也應該思考亞洲最具洞察力戰略家、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的評價。


李光耀希望幫助印度強大到足以制衡中國,但他分析,印度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是精英政治的敵人,加上官僚制度龐大,精英階層不願解決多個民族及宗教群體之間相互矛盾,這些種種因素,讓李光耀做出結論:印度永遠不會成為「未來國家」,因此10年前,當《外交政策》問李光耀印度是否會成為下一個中國時,他直接回答:「不要把印度與中國相提並論。」。


谢选骏指出:李光耀愚蠢,印度可以和中国相提并论的。为何印度联邦不济但美国的印度人却比中国人表现出色?不论原因为何,似乎都指向了一个方向——印度社会就像一个监狱,把印度人绑在一起等死,所以整个印度联邦都乌烟瘴气。那么结论呢?自然只有一个——印度联邦解散掉了,印度就能超过中国;就像在美国的印度人一样各显其能了。因为这个印度联邦,本来就是英国人的道具,就像列宁、孙文、毛狗的僵尸。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美国已经陷入两條路线的斗争、临终病人的死磕

《百日新政 川普將優先實施減稅 還有終止疫情補貼、限制糧食券、驅逐無證…》(記者胡玉立綜合報導 2024-12-01): 共和黨全面執政後,白宮與國會計畫推出新政,在川普上任百日內推動減稅、限制社會福利、削減預算赤字等重大施政。 川普與國會共和黨人贏得大選並全面掌權後,正雄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