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17年8月8日星期二

谢选骏:印度为什么不如中国?因为缺乏王者意识!






《印度为什么不如中国?因为它失去了“新疆”“宁夏”“缅甸”》(201781)说:一篇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的分析文章,作者温骏轩将中国内部诸板块与印度进行一一的对应比较,发现了十分有趣的差异。





    其实自1962年中印战争之后,两国在边境线上的小规模冲突可以说一直就没有断过,只不过不一定都见诸媒体罢了。然而这一次的冲突,倒的确有些不同。原因在于,中印两军对峙的那片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洞朗地区),印度本身并不是当事方。真正的争议双方,是中国和不丹两国。印度之所以自认为有资格出头,是因为不丹的外交、军事事务完全交由印度处理,经济上亦严重依赖印度,甚至因此没有和联合国安理会的五大国建交。

   

    印度为什么不如中国?因为它失去了“新疆”“宁夏”“缅甸”   

    中印对峙区域示意图

   

    中国和印度是不丹仅有的两个邻国,并且是两个有矛盾的大国。可想而知,不丹的处境有多么的尴尬。从不丹的角度来说,将自己的命运交由一方,而与另一方为敌是非常不明智的。这些年尽管没建交,中、不两国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甚至有解决边境争议和建交的可能性。对于这种情况,印度显然是非常不愿意看到的。这次与其说是印度为不丹强出头,倒不如说是逼迫不丹明确表态站队。

   

    世界上有五个可以参与全球竞争的一类地缘政治板块,包括有:美国、俄罗斯、中国、欧洲(不包括俄罗斯部分),以及印度。苏联解体之前,美、俄这两个分别代表海洋、大陆势力的前超级大国,是世界地缘政治舞台的主角。冷战之后,除了中国逐渐成长,印度作为欧亚大陆的另一个边缘国家,一直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也已是个众所周知的“秘密”了。

   

    说到中国和印度,可比的东西的确很多:都是文明古国,人口都有十几亿,都被列强入侵过,现在都在复兴阶段······总之比下来无非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印度前景好,一种是认为中国后劲足。印度人认为他们前景好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他的地理位置好,两面靠洋(跟美国多像啊),而中国很难冲出第一岛链。不过从印度本身的位置及周边地缘政治环境来说,却存在无法弥补的短板。这使得印度在与中国的竞争中,注定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包括直接来自中国的压力。

   

    印度为什么不如中国?因为它失去了“新疆”“宁夏”“缅甸”

    中美印海上战略示意图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国和印度在20世纪初的地缘政治状况有很多相似之处。先来看看中国的情况,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直接控制区大体在长城以南,东北方向的“东北平原”,北方的“蒙古高原”,西北的“西域”,西部的“青藏高原”,一直影响着中央王朝的稳定。中国强盛时,这些地方可以采用羁縻、朝贡的方式加以制约。一旦衰弱,居于其上的马上民族便有可能觊觎中原。当某个马上民族入主中原并融入华夏后,新的部落和威胁又开始在上述边缘地区滋生,如此周而复始。

   

    印度为什么不如中国?因为它失去了“新疆”“宁夏”“缅甸”

    中央王朝及周边各主要势力示意图

   

    现在上述边缘地区大都纳入了中国的领土(外蒙古地区除外),中国的国防线得以大幅度推进,中央集权力也得到极大加强。客观上,如果从实际管控的角度来说,中国的内部地缘政治状况,是两千年来最好的时候。

   

    从外部环境来看,历史上中国最大的威胁一直来自于北方,即使在海洋成为全球博弈主战场之后,这一战略威胁也并没有被削弱。在游牧势力被工业革命的力量碾压殆尽后,俄国成为了中国在陆地方面最大的压力源。当然,工业技术也让人口占优的中国,有机会积蓄更多的力量并反制北方(现在就是这种情况)。有鉴于此,蒙古国、中亚五国作为中俄两国之间的缓冲国,客观上为中、俄两国建立互信奠定了基础。以至于建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背靠背”式的战略伙伴关系。

   

    既然中国在内外地缘政治环境上,都比较乐观,甚至解决了北方压力问题,那么一直对飙中国的印度,情况是不是也是如此呢?并没有那么简单。历史上,“印度”更多是作为一个地理名称,真正统一的时间非常少。大英帝国在南亚、东南亚的殖民史,反倒给了印度一个整合甚至扩张的机会。只不过在上世纪中叶,全球迎来民族独立潮之时,完全被动依赖前宗主国制定整合原则的印度(不同于中国的主动争取),并没有机会将自己的边境线,推进到一个安全的程度。

   

    不管印度当时到底有多大机会做到这点,将英国控制下的南亚地区,包括曾经划入“英属印度”范围的缅甸放在一起,拿来与中国内部诸板块(以及独立的外蒙古)进行一个对应比较,都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由此大家也能够看到,印度和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最终呈现出了什么样的差异。

   

    1、巴基斯坦—西域。从地理结构上看,巴基斯坦的核心区是印度河流域。印度河也是印度文明的起源之地。然而历史上,印度河流域一直处在印度次大陆,抵御外部压力的前线。一支支跨过开伯尔山口的中亚民族,最终使得印度河流域的居民,放弃了印度教、佛教等印度本土宗教信仰,转而成为了伊斯兰世界的一员。也最终导致在1947年的印巴分治方案中,巴基斯坦脱离印度成为了独立国家。

   

    印度为什么不如中国?因为它失去了“新疆”“宁夏”“缅甸”

    印巴分治前印度国土范围示意图

   

    除去与中亚相接的地理位置以外,地理环境的差异也是巴基斯坦与印度渐行渐远的深层次原因之一。与南亚整体所呈现的湿热“热带季风气候”不同的是,印度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区。这一环境特点,使之更容易与同样身处干热气候区的中、西亚民族,在文化上找到共同点。

   

    从位置上看,失去巴基斯坦并与之交恶,意味着印度失去了向欧亚大陆腹地扩张的可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半数居民呈现相同信仰(与巴基斯坦),并且在气候、位置上亦极为相似的西域地区,建立了受中央政权管控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可以这样说,如果中国在上个世纪失去了新疆,那么中国在欧亚大陆腹地的影响力将大打折扣。上合组织、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帮助中国西进的平台,同样难以成型。

   

    2、孟加拉国—西套平原。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孟加拉国所处的恒河三角洲地区,历来是印度的核心地区之一,也是英属印度最初的突破点。70年前的印巴分治方案中,孟加拉国因为信仰的关系,也被划入了巴基斯坦的范围(称之为“东巴”)。然而印度居于其间的格局,使得这一整合完全不具备持久性。1971年,在印度的军事支持下,孟加拉国终结了自己“东巴基斯坦”的身份,成为了独立国家。

   

    由于与印度核心区地缘关系紧密,且远离其它伊斯兰国家,孟加拉国与印度的关系并没有像印、巴关系那么紧张。在中国的母亲河——黄河的上游地区,依托“西套平原”而建立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地缘类型上可以与之对应。很显然,就中国内部的情况而言,无论从民族还是与核心区的地缘关系来看,宁夏地区都较新疆地区更为稳定。当然,无论是宁夏还是新疆,现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使有问题也容易在内部调解掉。至于印度,即使是现实威胁没有那么大的孟加拉国,也同样有可能在地缘政治上为对手所利用。

   

    3、山南地区—蒙古高原。中国的北方强邻是俄国,印度的北方强邻是中国。大国之间需要一条稳定的地理分割线,或者缓冲国来维持平衡。中国北方和俄国之间的缓冲地是蒙古高原;印度则希望最起码能够将中国阻止于喜马拉雅山脉分水岭之北。

   

    就中国北方的情况而言,蒙古高原因中间的大漠戈壁分割,结构上分为漠南、漠北两部分。历史上,为保护长城以南核心区的安全,中原王朝一直试图控制漠南诸游牧部落。今天,漠南地区加上漠北的呼伦贝尔地区,形成了内蒙古自治区。

   

    与之相比,印度在喜马拉雅山南坡(山南地区)的收获也差不多。在喜马拉雅山东、西两端,印度的控制线大体都推进到了喜马拉雅山分水岭,这其中就包括与中国有争议的藏南地区。在中段,尽管大英帝国在19世纪将尼泊尔、锡金、不丹三个王国,纳为了自己的保护国,却没有将此三国变成“英属印度”的一部分。这也导致印度,在独立之时无法顺势得到整个山南地区。

   

    不过印度还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在1975年通过策动公投的方式,将锡金王国变成了印度的锡金邦,从而在尼泊尔与不丹之间,打开了一个与中国相接的缺口,此次中、印爆发冲突的地点正位于此。除此之外,印度还在极力阻止尼、不两个缓冲国倒向中国。从战略防御的角度来说,这一点并不难理解。就像上世纪中苏交恶之后,身处苏联阵营的蒙古国,加重了中国的北方压力一样。

   

    4、锡兰岛—台湾岛。与台湾岛情况类似的是,锡兰岛的绝大多数人口和文化,源自于对应的大陆,亦是同样位于大陆东南角最重要的外岛,战略位置显著。需要说明的是,在大英帝国控制南亚期间,这颗南亚明珠在行政上并没有纳入“英属印度”的范围,而是成为了英国王室的直属领地。

   

    与印度人主要信仰印度教不同的是,锡兰岛上的主体民族“僧伽罗人”信仰的是佛教。在印度独立前夜,印度曾试图将锡兰拉入印度联邦。不过坚持以宗教信仰作为分治标准的英国并没有同意。独立之后的锡兰在1972年将国名变更为了现在的斯里兰卡。失去这个机会之后,在可能预见的将来,印度再想吞并斯里兰卡的机会基本为零。

   

    相比之下,中国这边海峡两岸虽未统一,但绝大多数国家都承认一个中国,统一只是时间和技术问题。成功将台湾问题拉回到“内政”范畴的中国,在外岛控制上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5、缅甸—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在地理位置上,并不属于东亚的一部分,而属于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一部分;缅甸也同样不属于南亚版块,而属于东南亚。在中国现在的版图中,青藏高原目前大体被分为两部分: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其中除了青海省会西宁所在的河湟谷地以外(这部分可追溯到西汉),青藏高原绝大部分地区接受中原王朝统治时间点,起始于清朝。可以说,是最晚纳入中央之国范畴的边缘板块。

   

    缅甸与印度发生政治联系的时间则要更晚些。公元1886年,英国在征服缅甸之后,将后者变身“英属印度”的一个省,完成了英属印度的最后一块拼图。然而在英国势力衰退之后,这种基于外部力量的强行整合并无法持续。1937年缅甸脱离印度,直接接受英国的统治,并在1948年获得独立。

   

    从技术上看,如果中国失去了青藏高原,哪怕仅仅是南部的西藏,印度的北方压力都将不复存在。反观印度,如果得到了缅甸,则不仅能够在争夺东南亚影响力的问题上占得先机,更能从云南方向直接威胁中央之国的核心区。此消彼涨,地缘力量的天平在这个点上,开始明显向中国方向倾斜。

   

    6、印度东北地区—中国东北地区。基于气候原因,除了南部少量土地以外,中国东北地区在大部分历史时期,都是大规模农业开发的禁区。由此导致的后果,就是东北地区在文化上,长期无法融入华夏。清朝建立之后,更是从留后路的角度出发,将东北地区圈禁为政治保护区。

   

    然而受益于美洲高产农作物的引进,中国内地人口在18世纪时就开始出现爆炸式增长,人口压力加上清朝开始进入衰弱期,导致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来自山东、河北等地的上千万人口快速填充了这片土地(史称“闯关东”),也使得中国东北地区仅仅用了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就从低人口密度的边缘板块,彻底升格为中央之国核心区的一部分。

   

    在中国开始利用人口优势,融合东北地区之时,印度则刚刚在英国的帮助下,将印度东北地区纳入“英属印度”的范围内(1838年)。在此之前,印度东北地区并不是印度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一个叫“阿萨姆”的独立王国。今天享誉世界的阿萨姆红茶便是出产于此。

   

    基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印度东北地区一直是中南半岛民族迁居之地。阿萨姆王国的建立者“阿萨姆族”,便是源于来自中南半岛的泰民族的一支。由于印度东北地区历史上,并不存在中国东北地区那样的农业瓶颈(导致有足够数量的土著人口),且种族迥异,使得印度开始想融合这片土地时,面临非常大的障碍。以至于今天的印度东北地区,成为了印度分离主义思想最严重的地区。

   

    更为致命的是,由于孟加拉国的独立,印度东北地区与核心区之间,仅仅依靠一条狭长的“西里古里走廊”相连,而这条与锡金相连的走廊,又在中国(亚东)的威胁之下。可想而知,即使没有种族、文化融合问题,印度东北地区也会天然产生分离倾向。

   

    印度为什么不如中国?因为它失去了“新疆”“宁夏”“缅甸”

    西里古里走廊位置示意图

   

    通过上述对比,以及中国和印度在世界地缘政治舞台上的定位分析,相信大家心目对这场龙-象竞争今后的走势已经有了答案。客观说,在从古老文明迈向现代文明的这个历史转折点上,中国抓住了更多的机会,印度则多少有点输在起跑线上的感觉。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两国当下的地缘政治结构环境上,更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及合法拥核国家身份,是显示大国身份的两个重要指标,也是印度这些年的努力方向。中国则早在上个世纪中期,就已经做到了这两点。

   

    事实上,以联合国席位及拥核国身份这两个指标来说,中国也是唯一以“发展中国家”身份,跻身世界政治舞台中心的国家。正常情况下,作为一个未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国家,本是没有机会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取得如此好的身位的。这一切,包括今天中国领土的形成,都不是因为当年那些列强的施舍,而是100年来中国人民从未间断的抗争及巨大的牺牲换来的。

   

    反观印度,70年前的“非暴力不合作”及听从宗主国安排的做法,固然为其求得了一个独立地位,但当印度希望自己成为世界一极时,就会发现付出和回报其实是成正比的。即使今后能够通过合纵连横,解决两个大国身份认证的问题,但对于印度来说,将自己国境线推进到一个更完美的程度,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





【谢选骏指出:印度为什么不如中国?不是因为它失去了“新疆”“宁夏”“缅甸”;而是因为印度缺乏王者意识。所谓王者意识,也就是统治意志——中国的王者意识十分强烈,不仅在政治方面,而且在文化方面;不仅在现实层面,而且在历史层面;不仅不仅在社会层面,而且在文字层面。例如,“中国”的概念本身就是王者意识和统治意志的鲜明表达;再如,甚至连汉字也是王者意识和统治意志的工具。所以通过法国和日本殖民统治而获得了独立的越南和朝鲜,不得不废除汉字,以脱离中国的王化。如果没有汉字这一王者意识的载体,中国汉人就会像印度和欧洲那样分裂为许多民族。】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白宫里的黑社會還是一個想要翻盤的受气包

《特朗普向世界强硬宣告:美国不会接受任何人说不》(纽约时报 2025-01-21)報道: 在就职演说中,特朗普总统使用了一种咄咄逼人的语气。 “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 特朗普总统用这九个字的誓言描述他计划如何让自己的第二任期与第一任期有所不同。如今,经历了始于政治流亡、终于不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