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1年5月9日星期日

谢选骏:亚里士多德一窍不通

《人类中心简史》(2021年04月16日 秦朔朋友圈)报道:


现代天文学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530年,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认为自然界(包括天体)的运行是有秩序的,可以通过理性来理解,而不是不可理喻的。


实际上,源自希腊语的英文单词cosmos(宇宙)就是chaos(混乱无序)的反义词。


人类对于自己在宇宙的地位的理解过程反映了人类的某些根本特质。


公元前350年,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在其著作《论天》中阐述了他对宇宙的理解,天体是静止的、不变的,圆形的、静止的地球在宇宙的中心。


公元150年,托勒密(Ptolemy)编撰了《天文学大成》(Almagest),体系化地阐述了地心说,地球居于中心,日、月、行星和恒星围绕着它运行。托勒密的体系非常复杂,计算方法也非常复杂,但是推算出来的天体运行的位置和实际位置十分接近。此书在中世纪被尊为天文学的标准著作;从13世纪到17世纪左右,地心说也一直是天主教教会公认的世界观。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神父哥白尼出版《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早在1508年,哥白尼就开始构建他的日心说模型,到1530年已经全部完成。但是为了避免遭受教会迫害,他一直到去世前几个星期才完整发表他的理论。


实际上,哥白尼并不是第一个提出日心说的人,早在公元前220年,也就是亚里士多德提出地心说之后130年,就有一个叫亚历斯塔克斯(Aristarchus)的人质疑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不过没有被人们接受。


到后来,地心说被天主教教会接受为教义,任何人提出质疑都被认为是对上帝的挑衅,很容易受到宗教迫害,所以历史几乎没有记录下几个质疑者的名字。


科学革命开始后100年,1600年,布鲁诺因为捍卫、宣传、发展哥白尼日心说而被作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注重观测的伽利略继续捍卫哥白尼日心说,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日心说实际上与圣经文本如“他(耶和华)奠定了大地的根基,永远不要移动它”等并不矛盾,圣经是信仰和道德的权威,但不是科学的权威。


1615年,伽利略关于日心说的著作、言论被提交给罗马宗教审判庭,他被认为试图重新解释《圣经》,和新教相似。他接受了教会的训诫,表示放弃捍卫哥白尼。1633年,他再次被审判,被要求“反对、诅咒和憎恨”日心说;教会禁止出版他的任何作品,包括他将来可能写的任何作品;他被终身软禁。


从亚里士多德提出地心说到地心说最终被推翻,两千年间,太阳和所有其他天体都围着地球转,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不相信这一点的人被认为不应该活在这个地球上。


随着科学革命呼啸向前,地球实在无法再呆在太阳系中心了,只得让位于太阳。然而太阳系总归是银河的中心吧?银河应该就是宇宙的全部了吧?


1907年,哈佛天文台的聋哑女计算员(那时候还没有计算机)亨丽特·李维特(Henrietta Swan Leavitt)发现了造父变星周光关系,人类终于找到了一种测算宇宙天体间距离的方法,后来的天文学家完善了这套方法,并用它确定了宇宙的规模和结构。


天文学家们发现,太阳系并不是银河的中心,而是位于边缘,在银河系的第三旋臂(猎户旋臂)上,银河系的中心在人马星座的方向。银河也不是宇宙的全部,银河之外还有很多很多星系,被称为河外星系,河外星系的数量成千上万亿。离银河系最近的肉眼可见河外星系——大麦哲伦星系和小麦哲伦星系距离我们银河系有16万多光年。银河系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在不断地膨胀。也不知道宇宙之外是否还有宇宙。


人类在这个浩渺得无法想象的宇宙中渺小到无法想象,然而人类曾经认为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人类或许可以自称是地球上最牛的物种,但是自称是宇宙的中心,未免太妄自尊大了。地球不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系不是银河的中心,银河不是宇宙的中心。


可见,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有着妄自尊大的毛病;此外,它的组成部分,比如部落、种族、民族、国家也同样有这个毛病,还有完全以虚拟想象的故事为联结纽带的组织,宗教。


几乎每一个部落都曾经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包括与世隔绝的孤岛塔斯马尼亚岛上生存繁衍了上万年、在库克船长抵达后短短一个世纪被有组织有计划地灭族的塔斯马尼亚人。


人类学研究中有一个名词叫“塔斯马尼亚岛效应”,在没有外部技术输入、且人口过低的情况下,某些地区的技术水平会被永远锁死在某一水平,甚至还会发生倒退。当然,就算塔斯马尼亚人没有退化,也敌不过库克船长们的坚船利炮,就像很多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


几乎每一个种族、民族都曾经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是最优秀的种族、民族。走得最远的是纳粹,纳粹认为,远古时代,智人能够胜出就是优胜劣汰的结果,人出现后分化成几个不同的人种,“优异”的智人淘汰了尼安德特人等“低劣”的人种,统治了世界。


现在智人已经分化出几个不同的种族,而雅利安人拥有各种最优秀的特质,具有让人类进化为超人的潜力。不能让犹太人、黑人等劣等种族繁衍和雅利安人通婚,污染这个“人类的希望”的种族,而导致智人灭绝。所以必须将这些种族消灭。


纳粹一边白天享用着美食、晚上念诵着《圣经》的经典章句“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一边将几百万犹太人送进毒气室,眼睛都不眨一眨,眉头都不皱一皱。


他们的胃口和睡眠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把犹太人看成是和自己一样的人。就像库克船长看到塔斯马尼亚人时根本就不认为他们是人一样。


二战前的日本纳粹也十分膨胀,有日本生物学家专门改写了生物学教科书,从生物学的角度论证了日本人比其他种族的人优异,特别是比日本周边的种族(如中国人)优异。这也是日本纳粹杀人不眨眼的心理基础。


然而,20世纪中叶兴起的基因科学发现,所谓的雅利安人、犹太人、黑人、塔斯马尼亚人、日本人、中国人都是同一种人,他们之间的差异远远不至于形成不同人种。


实际上,不需要基因科学,人们也应该知道这个道理。马和驴子杂交出骡子,骡子和骡子无法生出后代,所以马和驴子不是同一个物种。但是雅利安人和犹太人、白人和黑人没有这种生殖隔离,混血儿和混血儿之间依然具有生育能力。显然,大家都是一个人种。然而,总是有人希望“我们”比“他们”优异,而且是生来就优异,不需要后天努力的那种优异。


不幸的是,现代基因科学发现,所有种族的人的基因差异十分微弱,而且没有优劣之分。实际上,从人口比例来讲,犹太人是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种族。但是在科技大发展之前,人少就是最大的劣势。现在则不同了,几百万人的以色列在十几亿穆斯林的汪洋大海中如一叶小舟,然而凭着最先进的科技,对周边一切明察秋毫,威慑控制,依然能安然度日。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曾经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是最牛的国家。亚洲的各大帝国更是如此。1775年时,亚洲占了全球经济总额的80%,光是印度和中国就占了全球生产量的2/3。相比之下,欧洲简直不值一提。然而,在1500年至1750年间,西欧意气风发,地理大发现后到处攻城掠地,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就宣布这块土地归自己所有,成为“外部世界”(指南北美洲和各大洋)的主人。


欧洲人之所以能成功征服美洲、在海上称霸,一个主要原因是亚洲帝国对这些地方根本不感兴趣,或者说对自己国家以外的地方都不感兴趣。地中海的奥斯曼帝国、波斯的波斯帝国、印度的莫卧儿帝国、中国的明清,坚信这个世界是以亚洲为中心的,完全没有打算和欧洲人争夺美洲或大西洋(3.170, 0.05, 1.60%)、太平洋(3.450, -0.01, -0.29%)的新航道。


当时,甚至像苏格兰、丹麦这种国力不振的欧洲王国都曾经几次前往美洲探索征服,但亚洲这些强大的帝国却无动于衷。在中国发行的地图上,一直要到1602年才终于出现了美洲,还是欧洲传教士画的。


整整300年,欧洲人逐步主宰了美洲、大洋洲、大西洋、太平洋,互相之间为了争夺地盘时不时发生冲突。他们积累了大量财富和资源,能力大增,最终入侵亚洲,击败了亚洲各大帝国,坐地分赃。等到奥斯曼、波斯、印度和中国回过神来,惊觉形势不对时,早已无力反抗。


几乎每一个宗教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直到现在有一些教派的信众还认为,如果他们不祈祷,地球就会停止转动。一神论的宗教为了证明到底谁是主宰世界的唯一的神,几千年来发动了无数场战争,无数人惨死,最后也没能证明哪个神最牛。


到了现代社会,这种证明的企图已经失去意义。如果天不下雨,人们不再向神祈雨,而是诉诸灌溉系统;如果生病了,人们不再去教堂、神庙,而是去医院,吃抗生素、打疫苗,有时都忘了向神祈祷。全球的教堂、神庙各有特色,但医院都差不多。穆斯林占领一个异教地区后会捣毁当地的教堂,但不会捣毁当地的医院,因为还需要这些医院救治他们的伤兵。对于异教社会,他们什么都要消灭,除了抗生素和美元。


总之,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有着妄自尊大的毛病,它的组成部分,比如部落、种族、民族、国家也同样有这个毛病,还有宗教。它的终极组成单元,个人也有这个毛病。


认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有过于自信的倾向,觉得自己最牛、最厉害。大多数的人认为自己高于中位数身高,大多数的人认为自己开车比大多数人更娴熟更安全,大多数的人认为自己比大多数人更有运动才能,大多数的人认为自己比大多数人更能与人相处……


这种过于自信的倾向在投资者中更为严重,大多数投资者认为自己能够比大多数投资者更了解股市,赚更多钱。这个心理倾向加上选择性记忆的心理倾向(只记得自己赚钱的例子),是韭菜代代兴旺、绵绵不绝的基础。


行为金融学对这个问题有系统的研究,除了过于自信,其他主要的几种非理性倾向是判断偏差、从众、厌恶损失、好面子,等等。这些系统性的心理倾向加在一起,一个人要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简直难于上青天。所以,投资成功的关键是克服人性的弱点,至于经济、金融知识和技能还都在其次。经济学的前提假设是理性经济人,然而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在,或者只存在一小会儿。


人的这种非理性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婴幼童完全以自己为中心,不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三山实验是心理学家皮亚杰做过的一个著名的实验。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座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


三山试验证明了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即儿童完全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观点去认识事物。


当然,大多数人长大后就不再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了,知道玩具娃娃看到的山是什么样子,知道这个世界不是围着自己一个人在转。不过有些人在这方面的发展停滞在五六岁的阶段,一直是个超级自我中心者,到老都是个“巨婴”。


这种巨婴现象在种族、民族、国家、宗教中也频频出现,自我中心,不顾事实,唯我独尊,“我们的种族、民族、国家在最中心、发展最早、最牛”。


了解了这些背景,再看最近大家关于三星堆的争论,就不奇怪了。有一种观点认为,神秘的三星堆文明的故事是这样的:西亚一支逃逸的部落通过某条路线来到了四川盆地,殖民了当地的部落,带来了先进的青铜器冶炼等技术,创建了三星堆文明;后来,当地部落打败了这些殖民者,焚烧、掩埋了所有代表殖民者权力的器物,遗弃了三星堆,整个部落迁移到了金沙,这就是古蜀国的前身,后来古蜀国被秦所灭。


古蜀国被秦所灭这段历史有文字记载,应该不会有错了,但是古蜀国的起源这段故事,这个版本是否为真,很难确定。不管怎样,这个版本的真实性、可信性不比其他版本高,也不比其他版本低,但是这个版本激起了人们的强烈抗议。


原因有三:


1、这个故事版本认为三星堆文明是独立出现的,这挑战了传统“华夏正统”观念,牵涉到“如何看待中华文明”的问题。在许多国人的观念里,中华文明是从商周(甚至有人说是从夏)一直流传至今,商周文明最早在河南一带,在河南外面的土地都是蛮夷,没有文明才对;


2、这个故事版本认为这个“蛮夷文明”不比“华夏文明”晚,只会更早,这更叫人受不了;


3、这个故事版本认为这个文明来自西亚,而不是本地发展出来的,这简直叫人忍无可忍,难道中国这块土地上最早的文明竟然不是本地文明,而是外来文明?这个故事也太大逆不道了。


然而,就算真的是这样,又如何呢?没有人规定文明必须是本地产的,实际上现在地球上的人这个物种都不是本地产的,除了非洲。


非洲智人三次走出非洲,前面两次没能走出多远,第三次枝开叶散,走到了全世界,包括当时的北京。他们把北京人(亦称北京山顶洞人,属于直立人)都吃光了(周口店的山洞里还有他们的头颅,早知道,真不应该把他们命名为北京人),成了现在我们中国人的祖先。


不仅是中国人,全世界的人(除了非洲人)的祖先都不是本地人,都是第三次走出非洲的非洲智人。


这一点也让很多人难以接受,但是上世纪中叶获得大发展的基因科学提供了实锤证据,不能不接受。全世界的人都源自250万年前埃塞俄比亚一个叫Lucy的老奶奶(Lucy是人类学家给她取的名字)。


不过埃塞俄比亚没有喋喋不休地宣称“我最早、我最牛、我是世界的中心”,颇有自知之明。2020年,埃塞俄比亚GDP为1000多亿美元,人均GDP约为1000美元,主要出口商品是咖啡、油籽、黄金、皮革制品和活体动物。比起我们中国,他们弱爆了。2020年,中国GDP是15.55万亿美元,世界第二;人均GDP10,000多美元,世界第59。


当然GDP只是经济总量的概念,并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更不能反应整个社会发展的其他“软”的方面,比如教育、医疗,更不能反应一个社会将来发展的动力——创新能力。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很少看到中国人移民去埃塞俄比亚的,只看到埃塞俄比亚和很多其他国家的非洲兄弟们成群结队地来到中国。


不过,埃塞俄比亚是非洲有望成为下一个制造业中心的国家,因此也被西方媒体称作“非洲版的中国经济”。世界银行2021年度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在接下来的两年间,经济增速最快的三个国家将依次是南美洲的圭亚那和非洲的卢旺达、埃塞俄比亚。


全人类祖母的故乡在250万年后或将再次迎来发展的春天。或许它终于可以炫耀一把了:“我最早、我最牛、我是世界的中心!”


谢选骏指出:“公元前350年,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在其著作《论天》中阐述了他对宇宙的理解,天体是静止的、不变的,圆形的、静止的地球在宇宙的中心。”——亚里士多德对于天文的这种描述,可谓胡说八道——可是他竟然对此自信满满。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的学问真是一窍不通。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政治学、伦理学、修辞学,基本上也是这样的东西。


网文《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报道: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形而上学》奠定西方哲学思想

《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335年的重要著作,奠定了当时西方思想理论。二十世纪,形而上学成为逻辑实证论者们争论的议题,提出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赞同奴隶制

他赞同奴隶制及女性所受的不平等待遇,认为这是自然界的安排。提出具有时效性思想如,立法者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青年上。

提出重物较轻物下坠快错误观点

亚里斯多德认为较重物体的下坠速度会比较轻物体的快,这个错误观点直到16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实验推翻。


个人经历

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出生于色雷斯的斯塔基拉。这座城市是希腊的一个殖民地,与正在兴起的马其顿相邻。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御医,从他的家庭情况看,他属于奴隶主阶级中的中产阶层。17岁时,他赴雅典在柏拉图学园就读达20年,直到柏拉图去世后方才离开。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对生物学和实证科学饶有兴趣;而在柏拉图的影响下,他又对哲学推理发生了兴趣。

他于公元前367年迁居到雅典,曾经学过医学,还在雅典柏拉图学院学习过很多年。公元前366年亚里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图学院学习,此后20年间亚里士多德一直住在学院,直至老师柏拉图去世。

从18岁到38岁——在雅典跟柏拉图学习哲学的二十年,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又受教于柏拉图。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中,亚里士多德表现的很出色,柏拉图称他是“学园之灵”。但亚里士多德可不是个只崇拜权威,在学术上唯唯诺诺而没有自己的想法的人。他同大谈玄理的老师不同,他努力的收集各种图书资料,勤奋钻研,甚至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图书室。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亚里士多德在雅典继续呆了两年。由于学园的新首脑比较赞同柏拉图哲学中的数学倾向,令亚里士多德无法忍受,便离开了雅典。此后,他开始游历各地。

离开学园后,亚里士多德先是接受了先前的学友赫米阿斯的邀请访问小亚细亚。赫米阿斯当时是小亚细亚沿岸的密细亚统治者。亚里士多德在那里还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为妻。但在公元前344年,赫米阿斯在一次暴动中被谋杀,亚里士多德不得不离开小亚细亚,和家人一起到了米提利尼。

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又被马其顿的国王腓力浦二世召唤回故乡,受国王腓力二世的聘请,担任起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当时,亚里士多德四十二岁。根据古希腊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记载,亚里士多德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灌输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的教育。同时,亚里士多德也运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对亚历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非常关心,对知识十分尊重。

公元前335年腓力浦去世,亚里士多德又回到雅典,并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学校。学园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罗神殿附近的杀狼者(吕刻俄斯)来命名。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边讲课,边撰写了多部哲学著作。亚里士多德讲课时有一个习惯,边讲课,边漫步于走廊和花园,正是因为如此,学园的哲学被称为“逍遥的哲学”或者是“漫步的哲学”。亚里士多德在这一期间也有很多著作,主要是关于自然学和物理方面的自然科学和哲学,而使用的语言也要比柏拉图的《对话录》晦涩许多。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以讲课的笔记为基础,有些甚至是他学生的课堂笔记。因此有人将亚里士多德看作是西方的第一个教科书作者。

亚历山大去世后,雅典人开始奋起反对马其顿的统治。由于和亚历山大的关系,亚里士多德不得不因为被指控不敬神而逃到加而西斯避难。他的学园,则交给了狄奥弗拉斯图掌管。

就在这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里,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在那里一住就是二十年,即从亚历山大出发远征的前一年到亚历山大去世的那一年。

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可能肩负有说服雅典人服从马其顿的政治使命。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受到了很多的优待,除了在政治上的显赫地位以外,他还得到了亚历山大和各级马其顿官僚大量的金钱、物资和土地资助。他所创办的吕克昂学园,占有阿波罗吕克昂神庙附近广大的运动场和园林地区。他在这里创立了自己的学派,这个学派的老师和学生们习惯在花园中边散步边讨论问题,因而得名为“逍遥派”。当亚历山大去世的消息传到雅典时,那里立刻掀起了反马其顿的狂潮,雅典人攻击亚里士多德,并判他为不敬神罪,当年苏格拉底就是因不敬神罪而被判处死刑的。但亚里士多德最终逃出了雅典。

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因身染重病离开人世,终年六十三岁。去世的原因可能是一种多年积累的疾病所造成的。同时还存在他被毒死,或者由于无法解释潮汐现象而跳海自杀致死的猜测。

成就著作

1.逻辑学:《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题篇》、《辩谬篇》,以上六篇逻辑学著作总称《工具论》。

2.形而上学:《形而上学》。

3.自然哲学:《物理学》、《气象学》、《论天》、《论生灭》。

4.论动物:《动物志》、《动物之构造》、《动物之运动》、《动物之行进》、《动物之生殖》、《尼各马克伦理学》、《158城邦制》。

5.论人:《论灵魂》、《论感觉和被感觉的》、《论记忆》、《论睡眠》、《论梦》、《论睡眠中的预兆》、《论生命的长短》、《论青年、老年及死亡》、《论呼吸》、《论气息》。

6.伦理学和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优台谟伦理学》、《政治学》、《雅典政制》、《大伦理学》、《欧代米亚伦理学》、《论美德和邪恶》《经济学》。

7.美学著作:《修辞学》、《诗学》、《亚历山大修辞学》。

理论

亚里士多德把科学分为:

1.理论的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和后来被称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

2.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和修饰学);

3.创造的科学,即诗学。

哲学

亚里士多德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赖于实物而独立存在。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世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就像是有一只鼓翅乱飞的鸡,这只鸡的“形式”是它会鼓翅、会咕咕叫、会下蛋等。当这只鸡死时,“形式”也就不再存在,唯一剩下的就是鸡的物质。

柏拉图断言感觉不可能是真实知识的源泉,亚里士多德却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这些思想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 认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过程的指导原理。可是亚里士多德对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图的更为丰富,因为他接受了一些古希腊时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他指出,因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质料因,即形成物体的主要物质。第二种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质被赋予的设计图案和形状。第三种是动力因,即为实现这类设计而提供的机构和作用。第四种是目的因,即设计物体所要达到的目的。

亚里士多德本人看中的是物体的形式因和目的因,他相信形式因蕴藏在一切自然物体和作用之内。开始这些形式因是潜伏着的,但是物体或者生物一旦有了发展,这些形式因就显露出来了。最后,物体或者生物达到完成阶段,其制成品就被用来实现原来设计的目的,即为目的因服务。他还认为,在具体事物中,没有无质料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质料,质料与形式的结合过程,就是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这一理论表现出自发的辩证法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最大的贡献在于创立了形式逻辑这一重要分支学科。逻辑思维是亚里士多德在众多领域建树卓越的支柱,这种思维方式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他在研究方法上,习惯于对过去和同时代的理论持批判态度,提出并探讨理论上的盲点,使用演绎法推理,用三段论的形式论证。

天文

亚里士多德认为运行的天体是物质的实体,地球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体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地球上的物质是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组成,天体由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

物理

亚里士多德关于物理学的思想深刻地塑造了中世纪的学术思想,其影响力延伸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虽然最终被牛顿物理学取代。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述过力学问题。他已经具有正交情况下力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他解释杠杆理论说:距支点较远的力更易移动重物,因为它画出一个较大的圆。他把杠杆端点重物的运动分解为切向的(他称为“合乎自然的”)运动和法向的(“违反自然的”)运动。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运动的观点是:“体积相等的两个物体,较重的下落得较快”,他甚至说,物体下落的快慢精确地与它们的重量成正比。这个错误观点对后世影响颇大。后来法国人N.奥尔斯姆等给出正确的见解,但没有加以验证。16世纪末S.斯蒂文和伽利略不仅从理论上说明,而且用实验证实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

亚里士多德还认为:“凡运动的事物必然都有推动者在推着它运动”,但一个推一个不能无限地追溯上去,因而“必然存在第一推动者”,即存在超自然的神力。这里的运动是指一般意义下的运动,也包括力学运动在内。

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运动的论述见于《论天》(De Caelo),他在另一著作《物理学》(有中译本,198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中曾多次应用他的落体定律。这是一本关于自然哲学的著作,主要讨论运动。

亚里士多德认为地上世界由土、水、气、火,四大元素组成。其中每种元素都代表四种基本特性(干、湿、冷、热)中两种特性的组合。土=干+冷;水=湿+冷;气=湿+热;火=干+热。

亚里士多德认为白色是一种再纯不过的光,而平常我们所见到的各种颜色是因为某种原因而发生变化的光,是不纯净的,这种结论直到17世纪大家对这一种结论坚信不移,为了验证这一观点,牛顿把一个三棱镜放在阳光下,阳光透过三棱镜后形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照射在光屏上,牛顿得到了跟人们原先一直认为正确的观点完全相反的结论:白光是由这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这七种光才是纯净的。

生物

在动物科学方面,他的一些意见仅在19世纪被确信是准确的。他对五百多种不同的植物动物进行了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指出鲸鱼是胎生的,还考察了小鸡胚胎的发育过程。

他是将生物学分门别类的一第一个人,并为之写出了专门著作(如动物分类,动物繁殖等等),他首先发现了比较法的启发意义并理所当然地被尊称为比较法的创始人。他也是详细叙述很多种动物生活史的第一个人。他写出了关于生殖生物学和生活史的第一本书。他特别注意生物多样性现象以及动植物之间的区别的意义。

虽然他没有提出正式的分类(法),但是他按一定的标准对动物进行了分类,而且他对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比两千年后林奈的分类更合理。在生理学上他大都采用了传统观点因而并不出色。和他的前辈比较起来,他是一个坚定的经验主义者。他的推论总是植根于他过去的观察。他在《动物繁殖》(De generatione animalium 760b28)一文中曾明确表示从感官所得到的信息(知识)是首位的,超过理智思考所能提供的信息。在这一方面他和经院哲学家中的亚里士多德派完全不同,后者认为单凭推论就能推论出一切问题。

亚里士多德的显著特点是追究原因,他并不满足于仅仅提出“怎样”的问题,而且还提出“为什么”的问题,这在当时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为什么有机体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完整的成体?为什么生物界中目的导向的活动和行为如此之多?他清楚地了解仅仅构成躯体的原材料并不具备发展成复杂有机体的能力。必然有某种额外的东西存在,他称之为eidos。和柏拉图所下的定义完全不同,亚里士多德的eidos是程序目的性原则,在他的思想中这词所表示的意思和现代生物学家的遗传程序所表达的完全一样。

和柏拉图相反,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物按本身的性质而行动,所有的自然现象都是作用过程或过程的表现。由于任何过程都有目的,所以他认为对目的的研究是研究自然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亚里士多德来说,一切结构和生物性活动都有其生物学意义,或者就像我们所说的,有其适应意义。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解释这些意义。亚里士多德的“为什么”问题在生物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为什么?”是进化生物学家在其研究中所提出的最重要的问题。

亚里士多德坚信世界基本完美无缺从而排除了进化的观点,他的先进思想只是近几十年才得到充分肯定。他在过去几个世纪中之所以声名狼籍有几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托马斯主义者奉他为他们的权威哲学家,后来当经院哲学声誉扫地时,亚里士多德就受了牵连。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十六,十七世纪科学革命时期中几乎全部着重点都放在物理科学上。

逻辑

他的学术领域还包括早期关于形式逻辑理论的研究,最终这些研究在19世纪被合并到了现代形式逻辑理论里。亚里士多德认为分析学或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他是形式逻辑学的奠基人,他力图把思维形式和存在联系起来,并按照客观实际来阐明逻辑的范畴。亚里士多德把他的发现运用到科学理论上来。作为例证,他选择了数学学科,特别是几何学,因为几何学当时已经从泰勒斯想对土地测量的经验规则给予合理说明的早期试验阶段,过渡到后来的具有比较完备的演绎形式的阶段。但是,逻辑学的三段论法对实验科学确实毫无用处的。因为实验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是发现,而不是从公认的前提得到形式证明。从元素不能再分割为更简单的物体的前提出发,在1890年未尝不可提出一个正确的已知元素表,但是到1920年,再运用这个前提就会把一切放射性元素排除在外。前提既然已经改变,“元素”一词的意义也就改变了。但是,这个事实并不能证明三段论是没用的,也不能就此认定现代物理学是错误的。

在形而上学方面,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和神学思想在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传统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世纪,它继续影响着基督教神学,尤其是学术传统的天主教教会。 

希腊和中古时代的科学界在亚里士多德的权威下,运用演绎法把许多错误的权威说成是绝对正确的,并用欺骗性的逻辑形式进行了许多错误的推论。

教育

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地发展。在教学方法上,亚里士多德重视练习与实践的作用。如在音乐教学中,他经常安排儿童登台演奏,现场体验,熟练技术,提高水平。在师生关系上,亚里士多德不是对导师一味言听计从,唯唯诺诺,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敢于思考、坚持真理、勇于挑战。他那“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品格,鼓舞着他把柏拉图建立起来的教学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亚里士多德的教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人性论、认识论及其对于儿童身心发展考察的基础之上的。他把人的灵魂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非理性灵魂,其功能是本能、感觉、欲望等,二是理性灵魂,其功能是思维、理解、认识等。他认为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灵魂的主要功能是感觉和思考。灵魂借助于感觉器官而感知外界事物,那被感觉的东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而承认感觉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他又认为感觉在这里只起到一种诱发的作用,真理和知识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才能获得。因此,亚里士多德的教学目的是发展灵魂高级部分的理性。

他的伦理学,虽然自始至终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后来也随着新兴现代美德伦理的到来获得了新生。

亚里士多德为其哲学学校设立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他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且在不同时期各有所侧重。幼儿期以身体发展(体育)为主;少年期以音乐教育为核心、以德、智、美为主要内容;高年级要学习文法、修辞、诗歌、文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以及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学科。但不管怎样,重心都应放在发展学生的智力上。他特别强调音乐在培养儿童一般修养上的作用。认为音乐具有娱乐、陶冶性情、涵养理性三种功能,它能使人解疲乏、炼心智、塑造性格、激荡心灵,进而通过沉思进入理性的、高尚的道德境界。在体育教学中,他不同意教师只让学生进行严酷甚至痛苦的训练,要教“简便的体操”和“轻巧的武艺”,着重于让儿童身体正常发展。

政治

同柏拉图一样,他认为城邦高于公民,但是他也主张人有自己的权利,要求实现城邦和公民利益的平衡。他还确立了公平的正义和交换的正义的均衡正义原则。一方面对于不同出身、财产、地位、能力的人要平等对待,另一方面对于特殊的任务也可以给予特殊的优待。为此他非常推崇民主制和君主制的结合,在立法问题上实行民主,行政上实行君主制。他希望借此在维护城邦整体利益时保证公民的各种利益,并提出了分权学说。

《政治学》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 

其他

他还是类型学大师,依据统治者人数多少和是否维护全体公民利益把城邦分为六大类。并论证了各种整体的演变,其演变是逐渐变坏,其原因则是那种综合的正义原则被破坏。 

亚里士多德是现实主义的鼻祖。不同于他的老师柏拉图以自己假定的理想国衡量现实,他主张从现实的国家出发,防止国家堕落和促进国家的发展。他对人性和理性持怀疑态度,主张法治,而法律的来源也不是人的理性或者学者的思考,而是来自于历史和传统中为人们所遵循和认知的东西,也就是历史的理性。他对变法和改革持一种十分谨慎的态度,非到万不得已不宜改革。

社会影响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很大。他还是一位真正的哲学家,他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

在哲学方面,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西方文化根本倾向以至内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上古及中古时期,他的著作被译成拉丁文、叙利亚文、阿拉伯文、意大利文、希伯来文、德文和英文。以后的希腊学者研究及推崇他的著作,拜占庭的学者也是如此。他的思想是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和伊斯兰经院派哲学的支柱。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阿威罗伊,将伊斯兰的传统学说与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主义融合成自身的思想体系。最有影响的犹太教思想家迈蒙尼德,用理性主义解释犹太教义,在调和科学、哲学和宗教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亚里士多德显示了希腊科学的一个转折点。在他以前,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力求提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来解释自然现象。他是最后一个提出完整世界体系的人。在他以后,许多科学家放弃提出完整体系的企图,转入研究具体问题。

随着亚里士多德作品的不断被发现,中世纪出现了一个研究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新时代,学者们以此作为求得各方面真知识的基础。

人物语录

·优秀是一种习惯。

·法律是没有激情的理性。

· 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 幸福属于满足的人们。

· 幸福就是至善。

· 幸福在于自给自足之中。

· 人生颇富机会和变化。人最得意的时候,有最大的不幸光临。

· 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 在不幸中,有用的朋友更为必要;在幸运中,高尚的朋友更为必要。在不幸中,寻找朋友出于必需;在幸运中,寻找朋友出于高尚。

· 羽毛相同的鸟,自会聚在一起。

· 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

· 事业是理念和实践的生动统一。

·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 谬误有多种多样,而正确却只有一种,这就是为什么失败容易成功难、脱靶容易中靶难的缘故。

· 在科学上进步而道义上落后的人,不是前进,而是后退。

· 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东西的人。

· 上帝所做的、胜过一切想象中的幸福行为,莫过于纯粹的思考,而人的行为中最接近这种幸福的东西,也许是与思考最密切的活动。

· 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但如果他一意孤行。目无法律和正义,他就成为一切禽兽中最恶劣的禽兽。

· 对于美德,我们仅止于认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努力培养它,运用它,或是采取种种方法,以使我们成为良善之人。

· 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事实上,习惯有些像天性,因为“经常”和“总是”之间的差别是不大的,天性属于“总是”的范畴,而习惯则属于“经常”的范畴。

· 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 真正的美德不可没有实用的智慧,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没有美德。

· 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

· 怜悯是一个人遭受厄运而引起的,恐惧是这个遭受厄运的人与我们相似而引起的。

· 政治学并不制造人类,然而它使人类脱离了自然,并驾驭他们。

· 有人问:写一首好诗,是靠天才呢?还是靠艺术?我的看法是:苦学而没有丰富的天才,有天才而没有训练,都归无用;两者应该相互为用,相互结合。

· 吾爱我师,吾更爱真理。

·有战争才能带来和平。

·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对上级谦恭是本分,对平辈谦逊是和善,对下级谦逊是高贵,对所有人谦逊是安全。

·幸福来源于我们自己。

·智慧不仅仅存在于知识之中,而且还存在于运用知识的能力中。谎言自有理由,真实则无缘无故。

人物评价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博物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

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最早论证地球是球形的人。

亚里士多德的某些思想显得有些极端。例如,他赞同奴隶制及女性所受的不平等待遇,认为这是自然界的安排,当然,这些思想是他所处时代的写照。但是,亚里士多德的许多思想,今天看来依然具有时效性,如:“贫穷是革命与罪孽之母”、“立法者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青年上;忽视教育必然危及国本。”亚里士多德关于教育的思想显然是超前的,在他生活的年代还没有公共教育。

亚里士多德:思想家玩地理,主宰地理学1000多年

亚里士多德将地球分为五个气候带:两个极地,两个温暖的、可居住的地区分布在赤道两侧,还有一个顺着赤道延伸、因为酷热而无法居住的中央地带。这种划分依据巴门尼德的思想,也是第一次尝试建立气候人种志。


谢选骏指出:亚里士多德玩地理,主宰地理学1000多年,简直误人子弟,难怪西方科学停滞千年!亚里士多德玩天文,主宰天文学1000多年,简直误人子弟,难怪西方科学停滞千年!亚里士多德玩地理,主宰地理学1000多年,简直误人子弟,难怪西方科学停滞千年!亚里士多德玩地理,主宰地理学1000多年,简直误人子弟,难怪西方科学停滞千年!亚里士多德玩逻辑学、政治学、伦理学、修辞学,并且主宰了1000多年,简直误人子弟,难怪西方的逻辑学、政治学、伦理学、修辞学停滞了千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美国已经陷入两條路线的斗争、临终病人的死磕

《百日新政 川普將優先實施減稅 還有終止疫情補貼、限制糧食券、驅逐無證…》(記者胡玉立綜合報導 2024-12-01): 共和黨全面執政後,白宮與國會計畫推出新政,在川普上任百日內推動減稅、限制社會福利、削減預算赤字等重大施政。 川普與國會共和黨人贏得大選並全面掌權後,正雄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