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5年1月30日星期四

谢选骏:蛇年比龙年更恐怖


《美国航空客机华盛顿上空撞军机后坠河 机上共64人已发现19具遗体无人生还》(BBC 2025年1月30日)報道:


1月29日当地时间晚上9点(格林威治标准时间02:00)左右,一架美国航空公司客机降落过程中在华盛顿特区半空与一架直升机相撞。


警方对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表示,截止目前已在现场发现19具遗体,无人生还。


里根国家机场(DCA)声明称已经叫停了该机场所有起降航班。


华盛顿特区消防和紧急救援服务部官员约翰·唐纳利(John Donnelly)表示,救援人员在美国东部时间20:58就赶到了现场,救援面临“极端困难的局面”。他在记者会上表示,目前有300名救援人员在河上的船只和附近区域工作。


美国航空首席执行官罗伯特·伊索姆(Robert Isom)对撞机事件表示深深的歉意。他在公司官网上发布的视频中说,“我们正在尽所能做任何事。”


美国的花式滑冰管理机构在一份声明中证实,该协会的几名滑冰运动员登上了该失事航班。


声明中写道:“这些运动员、教练和家人刚从堪萨斯州威奇塔举行的与美国花式滑冰锦标赛联合举办的国家发展训练营返回家中。”


“这场无法形容的悲剧让我们深感悲痛,我们深切哀悼遇难者家属。我们将继续关注事态发展,并将及时发布更多信息。”


BBC当地记者报道称,目前通往机场的所有通道已经关闭。


华盛顿特区市长穆丽尔·鲍泽(Muriel Bowser)表示,很难预估事故原因调查的时间线,急救人员将在河上搜寻一直到找到机上人员为止。


当被问及幸存者时,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消防和急救部门负责人约翰·唐纳利(John Donnelly)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有幸存者,但急救人员正在努力寻找受害者。


“我们不知道是否还有幸存者,”他说。


唐纳利说,虽然急救人员的首要任务是寻找幸存者,但他们也将与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合作,以协助保存证据。


他还表示,目前来说,救援难度主要来自大风天气,以及水上的浮冰。


“而且因为光线不太好,你必须搜寻每一寸空间,”他说。“对于救援人员来说,这种潜水条件非常艰苦。”


他说:“当我们对情况有更清楚了解后,明天早上我们将重新评估救援行动的进展。”


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一份官方声明中表示,他已“全面了解情况”。


事故发生后不到四小时,他就在自己的“真相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贴文。


特朗普写道:“飞机正以完美且正常的路线接近机场……直升机一直朝飞机直冲过来,持续了很长时间。那是一个晴朗的夜晚,飞机上的灯光闪闪发光。为什么直升机不上升、下降或转弯?为什么控制塔不告诉直升机该怎么做,而是问他们是否看到了飞机?这种情况看起来应该可以避免。不好!!!”


BBC刚刚听取了航空顾问杰弗里·托马斯(Geoffrey Thomas)的意见,他说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安全的航空系统,“这种事情在美国不会再发生了”。


托马斯告诉BBC,空中相撞本应成为过去,新技术使得飞机之间能够透过电子通讯来警告飞行员即将发生相撞。


这个系统被称为交通防撞系统(TCAS),托马斯说,该系统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他补充说,所有商用飞机和大多数军用飞机都配备了这项技术。


“从技术上来说,(这次坠机)根本就不应该发生。这令人困惑,也令人悲伤”。


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 报道,在坠机前不久,可以听到一名空中交通管制员询问直升机是否“看到”了这架美国航空公司的客机。


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再次发出警告,几秒钟后就发生了碰撞。


该音讯发布于Live ATC,该网站专注于1,200多个机场的航空通讯。该消息尚未得到BBC的证实。


音讯中无法捕捉到直升机对空中交通管制警告的任何反应。


美国上一次发生重大商业空难是在2009年2月,当时一架由科尔根航空运营的大陆航空航班从新泽西州纽瓦克起飞,在接近纽约州布法罗机场时撞上了一所房屋。


该飞机为庞巴迪Q400型飞机,坠机事件造成49人死亡。


美国航空公司最近一次大规模坠机事故发生在2001年11月约翰甘迺迪国际机场附近。


美国航空 587 班机一架空中巴士 A300客机起飞后不久坠毁,机上265人全数罹难。


此前,美国媒体称,美航失事客机坠入了河中并断裂称了两段,直升机则坠落在客机残骸附近,倒插入水中。


美国航空(American Airlines)在声明中确认了客机上的人数和其它信息。声明说,美鹰航空(American Eagle)5342航班从堪萨斯的威奇塔(Wichita, Kansas)飞往华盛顿,但在里根机场发生事故。该航班由太平洋西南航空(Pacific Southwest Airlines,简称PSA)的庞巴迪CRJ700支线客机执飞。机上有60名乘客和4名机组人员。


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声明表示,事发时,一家太平洋西南航空(Pacific Southwest Airlines,简称PSA)的庞巴迪CRJ700支线喷射机在接近华盛顿里根国家机场33号跑道时,与一架西科斯基H-60直升机(亦称黑鹰直升机)在空中相撞。


BBC合作夥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称,该客机载有60名乘客,以及4名机组成员。


一名美国陆军官员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证实,一架陆军黑鹰直升机卷入了这起碰撞事故,机上有三名美军士兵。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还从五角大楼官员处获悉,这架黑鹰直升机是从位于里根国家机场西南部距离约15英里(24公里)的维吉尼亚州贝尔沃堡(Fort Belvoir)起飞的。


乘客在美国的里根国家机场发生商业客机与军用直升机碰撞后,机场关闭期间等待。碰撞事件后机场关闭,其他乘客在苦苦等待。


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声明表示,事发时,一家太平洋西南航空(Pacific Southwest Airlines,简称PSA)的庞巴迪CRJ700支线喷射机在接近华盛顿里根国家机场33号跑道时,与一架西科斯基H-60直升机(亦称黑鹰直升机)在空中相撞。


BBC合作夥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称,该客机载有60名乘客,以及4名机组成员。


“PSA的航班号码为5342,事发时由美国航空公司营运。该航班从堪萨斯州威奇托出发。美国联邦航空局和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将展开调查。NTSB将领导调查。”


一名美国陆军官员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证实,一架陆军黑鹰直升机卷入了这起碰撞事故,机上有三名美军士兵。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还从五角大楼官员处获悉,这架黑鹰直升机是从位于里根国家机场西南部距离约15英里(24公里)的维吉尼亚州贝尔沃堡(Fort Belvoir)起飞的。


一个萤幕显示已取消的航班,因为一架商业客机与一架军用直升机于1月29日在里根国家机场发生碰撞。


华盛顿特区紧急救援人员已经涌入里根机场,现场可以看到十多辆消防车和救护车。


目前,华盛顿特区紧急救援人员已经涌入里根国家机场,现场可以看到十多辆消防车和救护车。


据华盛顿消防和紧急医疗服务部门称,飞机坠毁在流经华盛顿的波托马克河。


该部门在X上的一篇贴文中表示,消防船正在搜寻河道。


副总裁万斯在X上发文称,他正在监视事件情况,并希望一切顺利。


他在X网站上写道:“请为今晚里根机场附近空中相撞事件中的所有人祈祷。”


BBC记者在弗吉尼亚州北部机场对面的楼顶上远眺事发地,能清楚听到警笛,并看到两架直升机包围坠机现场。


“我住在这栋大楼两年有余,从未见过机场有如此大规模的应急情况,”BBC记者瑞秋·陆客(Rachel Looker)这样说。


美国航空(American Airlines),简称美航,是全世界载客量、客运总里程和机队规模最大的航空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德萨斯州的沃斯堡。公开资料显示,美鹰航空和PSA航空均为美国航空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谢选骏指出:人説“美国航空客机华盛顿上空撞军机后坠河 机上共64人已发现19具遗体无人生还”!——我看“蛇年第一天就發生如此嚴重的天災人禍,預示著蛇年比龙年更恐怖”!


《华府64人客机撞黑鹰直升机后坠河 坠机地距白宫仅3哩》(世界新闻网辑 2025-01-29)報道:


1月29日,在美国华盛顿雷根国家机场附近,应急车辆在客机坠河事故现场待命。


一架美国航空(AA)区域客机29日晚间在雷根国家机场附近与一架美军黑鹰(Black Hawk)直升机在空中相撞后坠河,有议员表示有人员伤亡。


坠机地点在白宫和国会大厦以南仅3哩处(4.8 公里),这里是全美监控最严格的空域。


CNN指出,根据美航说法,出事的编号5342班机从堪萨斯州威契塔(Wichita)起飞,机上有60名乘客和4名机组人员。


这架庞巴迪CRJ-701客机在落地前几分钟,空中控管人员曾询问是否降落在雷根国家机场较短的33号跑道上,机师表示可以。随后,管制人员允许飞机降落在33号跑道上。


根据华盛顿邮报报导,周三晚上,波多马克河西岸的「乔治华盛顿纪念公园大道」沿线的几处草地变成了临时停车场,驾驶们纷纷把车停在雷根国家机场对面,想知道坠机事故的最新状况。


媒体工作人员忙着架起摄影机捕捉画面,有些人拿出手机疯狂拨打电话;有些车子已无法进入封锁区,有些人停车试图靠近机场,有些人持手电筒闪躲车子冲过马路。车道附近的出口,红色和蓝色的闪烁灯光,照亮了夜空。


夜空中,带着强大灯光的搜索直升机正在往南飞向亚历山大老城,或许是那里有飞机碰撞之的碎片。


一名「华盛顿邮报」记者在波多马克河西侧,也就是维吉尼亚这一侧,和同业们沉默又紧张地观察着河中的动静。


一名国防资深官员表示,事故发生时,直升机上至少有三名士兵。这位官员补充说,当时黑鹰直升机上没有资深高级官员。


这不是波多马克河首度发生飞机意外坠河事件。1982年1月13日佛罗里达航空公司一架航班,因天候恶劣坠入波托马克河,造成78人死亡。


国土安全部长诺姆(Kristi Noem)在 X平台上发文称「海岸防卫队全力支持搜救工作」。


谢选骏指出:人説“华府64人客机撞黑鹰直升机后坠河 坠机地距白宫仅3哩”——我看這離“恐怖襲擊”只有一步之遙了。


《美航空难 华府消防首长:两机相撞事故研判无人生还》(中央社华盛顿综合外电报导 2025-01-30):


美国航空子公司一架载64人客机昨晚在雷根华盛顿国家机场附近与一架美军黑鹰直升机空中相撞后双双坠河,华盛顿特区消防首长唐诺利今天说已寻获28具遗体,研判不会有生还者。


法新社报导,失事班机是美国航空(American Airlines)子公司PSA航空(PSA Airlines)执飞的庞巴迪(Bombardier)区域客机。

客机从堪萨斯州威契塔(Wichita)起飞,美东时间29日晚间9时左右于雷根华盛顿国家机场(Ronald Reagan Washington National Airport)准备进场时,与一架UH-60黑鹰直升机(UH-60 Black Hawk)在空中相撞。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BBC News)报导,华盛顿特区消防和紧急医疗服务当局首长唐诺利(John Donnelly)于这起空难的第2场记者会表示,他们目前正从救援行动转为打捞作业。


他还指出:「我们不认为这起事故有任何生还者。」


唐诺利提到,他的团队已寻获失事客机27具遗体,并从黑鹰直升机找到1具遗体。


美国运输部长达菲(Sean Duffy)在记者会声称,客机和黑鹰直升机都依照标准模式飞行,两者都没有出现异常,他还认为这起空难事故「绝对」可以避免。


华盛顿大都会机场管理局(Metropolitan Washington Airports Authority)方面则表示,雷根华盛顿国家机场将于当地时间30日上午11时开放。


美航客机与美军黑鹰直升机29日晚间在华盛顿特区雷根国家机场相撞后双双坠河。当局出动直升机和消防船进行搜救。


谢选骏指出:人説“美航空难 华府消防首长:两机相撞事故研判无人生还”——我看是全軍覆沒,一個不剩……蛇年比龙年更恐怖!尤其因为、死掉六十四人、正和六十四卦----等于死掉了一个世界!!


谢选骏:“通貨緊縮好”是毛澤東思想


《大饥荒以来最严重局面!习的无知害惨中国》(RFA 2025-01-17)報道:


彭博:中国正面临大饥荒以来最长通缩周期 评论:习近平对经济无知令通缩问题恶化


上月美媒《华尔街日报》揭露,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无法理解专家警示通货紧缩风险的报告,发问“通缩有何不好,大家难道不喜欢物价更便宜?”就在中国统计局宣称去年中国GDP为5%的增幅时,《彭博》引述经济学家再发出中国将延续通货紧缩的警告,并称“这是自毛泽东大饥荒时代以来,最长的通缩周期”。而中国金融学者认为,川普上台后这种情况加剧。


《彭博》(Bloomberg)周三(15日)引述分析人士消息,指中国用去年底的经济增长上升数字,掩盖了关键性弱点,即中国未能打破通缩循环,目前正处于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最长的经济整体价格下跌周期。


通缩将至少持续到2025年一整年


很多经济学家警示道,中国在2024年的通货紧缩状态将持续。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团等一些主要的华尔街银行也预测,通缩将至少持续到2025年一整年,而这种情况自毛泽东“大跃进运动”结束以来未曾出现。


《彭博》调查了15位分析师的分析数据,预测中国平均物价指数(GDP deflator),在2025年为-0.2%,该指数是衡量经济价格变化最常用的指标。而中国在新冠疫情爆发前10年的平均值为3.4%,这显示了中国当前通货紧缩的状况。


美中贸易战可能令中国困境雪上加霜


《彭博》也指,美中贸易战可能会使中国的困境雪上加霜。美国当选总统川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宫后,威胁将对中国征收高达60%的关税,这将严重打击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贸易。而中国出口企业在海外遇阻后,将寻求国内市场。


《彭博》也分析,中国难以摆脱通缩困局,主要也是因为房地产危机,导致家庭财富损失估计达到18万亿美元,这促使人们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消费。


尽管中国政府为保GDP增长推出一系列刺激措施,但中国国内生产和疲软需求之间的持续失衡仍然存在。


标普全球评级(S&P Global Ratings)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路易斯.奎斯(Louis Kuijs)表示:“中国经济的一个结构特征是,许多企业即使在利润低甚至亏损的情况下,仍然愿意并维持甚至扩大产量和产能。在这方面,通货紧缩情况不会很快改变。”


无论是在北京的闭门会议还是公开场合,经济学家都表示,中国需要解决低通胀问题,或更多关注价格和名义增长。通货紧缩在长期内,可能成为商业和消费的“无声杀手”。


上月,《华尔街日报》揭露习近平对通货紧缩风险的无知。(中国发改委)


习近平:通缩有甚么不好,大家难道不喜欢物价更便宜吗?


上月,《华尔街日报》(WSJ)披露,一家谘询机构去年为习近平撰写报告,提示通缩危机时,习近平不为所动,还提问:“通缩有甚么不好,大家难道不喜欢物价更便宜吗?”显示习近平对中国经济通缩恶果一无所知的态度,令人对中国当局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产生担忧。


法国时事评论员王龙蒙指出,习近平对此议题的认知程度,将会导致通缩危机持续蔓延。


王龙蒙说:“圣上轻松说出『通缩有甚么不好,大家难道不喜欢物价更便宜吗?』这种小学生水平的话,可见作为国家的掌舵人,他毫无经济常识和认知能力。他根本不知道通缩比通膨还要危险,虽然商品价格更低,但人们也会持币推迟购买,因为会期待价格还会下降,消费疲软会引起连锁反应。企业无钱可赚,失业率上升,造成更大的收入不平衡,最终会导致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


评论:通缩源于中国得罪具购买力的“大客户国家”


中国知名金融学者贺江兵早在2023年3月,就曾发文警示中国的通缩即将来临,而如今已成既定事实,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与民主国家为敌,得罪了具有购买力的“大客户国家”。


贺江兵说:“我在2023年3月10日预测中国即将进入通货螺旋,现在已成现实了,就是通货紧缩。它主要是产业链的外移,产业链转移后失业得多,失业得多后没有消费能力。因为你是世界工厂,你现在把西方、美国、欧洲、日、韩、台湾都得罪了,包括印度,生产后你卖不出去。外面你卖不出去,里面的买不起,那你不通缩螺旋吗?”


贺江兵也指出,中国政府目前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包括电动车企业还产能过剩,而政府刺激措施方向出错,本应将钱发给百姓却给公务员加薪等。因此其很难像日本一样,从通缩困境中走出来。


贺江兵说:“中国的通货紧缩跟日本的还不一样,这不是好事。你产能过剩你还生产,比如那个新能源汽车,全世界都消化不了。日本通缩32年,怎么走出来的?她就是给老百姓发钱,只有这个水到老百姓手中才能走出通缩。我们这个刺激好笑,她给公务员发钱,这个南辕北辙,舍本逐末,你放再多的水都没用。”


贺江兵也预测川普上台后,美中贸易战升级,将加重中国通货紧缩危机。


贺江兵说:“川普上去以后会对中国会更狠,他说的不是闹著玩的,他说的那个60%(加税),将来100%都有可能。”


评论:应对通缩就需要触及中共政权


王龙蒙也指出,中国的通缩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源自政治体制的障碍,因此应对该危机就需要触及中共政权。


王龙蒙说:“中国统计局今天公开的数据,宣称去年GDP增长为5%,经济学家付鹏早就指出中国GDP造假的问题了,中国政府这么吹牛也无非是安抚国内韭菜们的情绪。但她能解决通货紧缩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吗?她有具体可行的措施吗?她有应对川普贸易战的筹码吗?完全没有。中国通缩问题症结就是习近平,就是中共体制性的原因,如果不触及这个政权,我不认为有甚么刺激性措施能解决。”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GDP比上年增长5%,更特别强调去年第四季增长5.4%。中国当局也宣称,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该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最新评论

洋知青1

中国人民币发行了313.53万亿,是所谓GDP(134.91万亿,水份很多)两倍还多。这放在任何国家都得通货膨胀的不得了了,可中国却是通缩,老百姓无钱可花,是不是很奇妙?实际道理很简单,贪官们储存了太多票子,花又花不完,所以这样啦。


让我们算一算,313.53万亿票子相当于中国人每人22.34万,也就是三口之家67万。请记住,这是随时变现的钱,不包括房子和财产。如果除去房子和汽车,中国人有多少人有这么多钱?


所以中国就出现这种怪现象,贪官们钱多的花不完,高档场所,高档消费品商店到处都是中国人,而中国的消费主力老百姓却无钱可花,造成通缩。更有意思的是,傻红们还拿这些来这里吹牛,脸呢?


中国经济增长率一低于8%就好多人找不到工作了,美国经济增长率一超过3%就好多公司招不到人了,多么神奇统计数据!


捅鸡局没让傻红们失望,总是亩产万斤,正能量满满的。


蠢包子根本不懂百姓们都要面对的几座大山:住房,医疗,教育和养老,那样不需要花好多钱!


练功师傅为中国的事操碎了心,还假冒圣旨,捏造圣上的旨意,唉,你不好好练功,还想着参政议政?


谢选骏指出:人説“大饥荒以来最严重局面!习的无知害惨中国”——我看説這話的人似乎不懂,“通貨緊縮好”是毛澤東思想……從1950年代開始就這樣一直哼哼叫道的。


谢选骏:新母系社會特有的死亡威脅


《“当男性认为我在游戏中使用女权手势时,我收到了死亡威胁”》(吉恩·麦肯锡(Jean Mackenzie)BBC驻首尔记者2025年1月14日)報道:


那天深夜,达琳(Darim,化名)的动画工作室刚完成了韩国人气线上游戏《枫之谷》中一位角色的新造型设计。


达琳对她的作品感到自豪。她独自坐在小型单人公寓的地板上,将宣传影片发布到社交媒体。几乎立刻,她就收到了成千上万条恶意讯息,其中包括死亡与性侵威胁。


年轻男性玩家对影片中的一个画面感到不满。片中女性角色拇指和食指靠近虚空一捏的动作,让他们联想到近十年前,某个激进女权网络社群用来嘲笑韩国男性生殖器尺寸的手势。


“那些侮辱是我前所未闻的,既恶心又不人道。”达琳说。其中一条留言写道:“妳刚刚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很快,达琳的工作室和游戏开发公司也收到了大量讯息,指责她是女权主义者,要求将她解雇。几个小时内,该公司下架了宣传影片。


达琳成为韩国“女巫猎杀”的最新受害者。在这种恶毒的网络攻击中,男性针对他们认为有女权观点的女性进行谩骂,并试图让她们丢失工作。


这是韩国社会反女权风潮的一部分。女权主义者被贴上“仇男者”的标签,被认为应该受到惩罚。这些“猎巫”行动对女性造成了寒蝉效应,许多人不敢承认自己是女权主义者。


这迫使女权运动进一步转入地下,而性别歧视在韩国依然根深蒂固。韩国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性别薪酬差距最大的国家。


一个绿色的标志,上面有一只白色的手,手指和拇指并拢

图像加注文字,一个现已不复存在的线上女权主义社区的标志被用来嘲笑男性阴茎的大小。

这些行动通常由年轻男性玩家发起,针对例如达琳般身在游戏行业中的女性。不过近来“猎巫”已经蔓延至其他行业。


他们寻找任何类似于“捏手指动作”的举动,并将其作为厌恶男人的女人正在暗中嘲笑他们的证据。


一旦发现所谓的“证据”,猎巫行动便会展开。“他们认为一个邪恶女权主义者藏在公司里,而她的生活应该被毁掉。”22岁的男性玩家金敏成(Minsung Kim,音译)解释道。他因担心这些“猎巫”行动,成立了一个组织来支持受害者。


猎巫者会追踪公司中所有女性员工,并翻查她们的社交媒体,寻找任何可能表明女权观点的蛛丝马迹。他们甚至在达琳的时间轴上一翻出了一则“冒犯”贴文。


事实上,达琳与动画中的争议部分毫无关联,但她的工作室因大量恶意攻击而受到冲击,尤其是当游戏公司纳克森(Nexon)突然撤下工作室的所有作品和向顾客道歉之后。


“我的公司和总裁都陷入恐慌。”达琳说。“我以为我会被解雇,并永远无法再从事动画工作。”


此时,金敏成的组织会出手干预。他们敦促达琳的工作室无视玩家的攻击,并提出支付达琳法律费用,让她能够举报这些恶意行为。“我们告诉他们,这种要求不会停止,你必须及时制止。”金敏成说。工作室采纳了建议,达琳保住了工作。


然而,类似的猎巫行动在游戏产业和其他领域屡屡得逞且愈加频繁。例如,一位年轻插画师在一群不满的玩家冲进公司办公室要求解雇她后丢掉了工作。


不仅是韩国公司屈服于这种压力。去年,国际汽车制造商雷诺(Renault)因一名女性员工被指在推广演示中做出疑似的“指尖手势”,被暂停了工作。


“这些反女权主义者的组织性越来越强,他们的套路也越来越具体。”金敏成说。“他们将人人都可能做出的手势变成一种‘红字’,可以给任何人贴上邪恶女权主义者的标签。”


正因公司屡屡对这些毫无根据的指控妥协,猎巫者愈发有恃无恐。“现在,他们坚信只要指控某人是女权主义者,就能毁掉她的职业生涯。”


金敏成深知其中的原因,因为不久前他曾是这些人之一。他年少时加入反女权论坛,并参与攻击行动。“我们很小就接触到未经审查的互联网。”他在九岁时就加入了这些论坛。


直到金敏成从电子游戏转向现实中与人交往,例如玩《龙与地下城》这类角色扮演游戏时,他才开始接触到女性,观点也因此转变。他自称成为一名“忠实的女权主义者”。


在韩国,女性在工作和家庭中普遍遭受歧视和厌女情节。然而,随着她们努力争取权利,许多年轻男性开始认为自己才是被歧视的对象。


这场反弹始于2010年代中期,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而加剧。这段期间,女性走上街头抗议性暴力和广泛存在的偷拍行为,受害者多数是在使用厕所或更衣室时被偷拍。每年约有5,000到6,000起案件。


“年轻男性看到女性变得更加敢于发声,因而对女性的崛起感到威胁,”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社会学教授杨明知(Myungji Yang)说。她采访过数十名年轻韩国男性,“他们通过网络论坛了解女性主义,而这些论坛呈现的却是对女性主义者的极端刻板印象,这给了他们一种扭曲的女性主义观念。”


其中一项不满情绪,源于男性必须服满18个月的兵役。延世大学文化人类学教授金贤美(Hyun Mee Kim)指出,退伍后,男性通常认为自己“应得”一份好工作。但随着越来越多女性进入职场,工作机会变得更加稀少,一些男性认为自己的机会被不公平地夺走。


这些情绪得到了韩国现已停职的总统尹锡悦的认可。他在2022年以反女性主义为竞选平台上台,声称性别歧视已不存在,并试图解散政府的性别平等部门。


更令人意外的是,持这些观点的男性在大公司中竟然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删除手指动作


2024年的一项针对31个国家的民调显示,只有24%的韩国女性认为自己是女性主义者。


我前往韩国的“矽谷”——板桥(Pangyo),采访一位在游戏行业工作了20年的女性。自达琳事件后,她的公司开始修改所有游戏,删除角色手部的细节,把手势改为拳头,以避免争议。


“这样的工作既让人筋疲力尽又令人沮丧,”她以匿名方式接受采访时说。“将一个普通的手势视为对男性的攻击是荒谬的,公司应该忽略这些指控。”


当我问为什么公司没有这样做时,她解释说,许多开发者分享了反女性主义玩家的观点。“外面有抗议的人,但内部也有认为情况糟糕的人。”


此外还有经济成本的考量。这些男性威胁若公司不采取行动,他们将抵制游戏。


“游戏公司认为反女性主义者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金敏成说。在达琳工作的普里工作室(Studio Ppuri)被攻击后,该公司表示失去了近三分之二的游戏公司合同。


普里工作室并未回应我们的问题,但游戏开发商纳克森和韩国雷诺公司则对我们表示,他们反对一切形式的歧视和偏见。


证据显示,政府部门也在迎合反女性主义者的要求。当达琳向警方报案时,他们拒绝受理她的案件。他们表示,由于“捏指手势”属于禁忌,“她作为女性主义者遭到攻击是合乎逻辑的。”达琳说:“我感到震惊。为什么当局不保护我?”


在女性主义组织发出愤怒声后,警方态度反转,目前正展开调查。瑞草区警方对BBC表示,他们最初结案的决定“不充分”,并表示“正尽一切努力追查嫌疑人”。


这一案件让达琳的律师裴宥京(Yu-kyung Beom)感到难以置信。“在韩国,如果你想说自己是女性主义者,你要不非常勇敢,要不就是疯了,”她说。


因留短发遭殴打


2023年11月,吉久(Jigu,化名)在便利店被一名男子袭击,原因是短头发“看起来就像个女性主义者”。


2023年11月,暴力事件从网络蔓延至现实生活。一位年轻女性吉久(Jigu,化名)在深夜于便利店独自值班时,被一名男子闯入并开始袭击她。


“他说:‘喂,你是女性主义者吧?你这短头发看起来就像个女性主义者,’”吉久回忆那一晚时忐忑地说。该男子将她推倒在地,不断踢打她。“我几度失去意识,以为自己会死。”


吉久并不认为自己是女性主义者。她只是喜欢短发,认为这很适合自己。这场袭击给她留下了永久性伤害。她的左耳受损,需佩戴助听器。


“我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人,”她说。“我不再那么爱笑。有些日子,只是活着就已经痛苦不堪,那天的记忆依然历历在目。”


该名袭击者被判入狱三年,韩国法院首次裁定这是一宗出于厌女动机的犯罪:换言之,吉久因看起来像女性主义者而遭受攻击。


袭击期间,该男子称自己是极端反女性主义团体“新男性团结”(New Men's Solidarity)的成员。该组织领导人裴仁奎(In-kyu Bae)曾号召男性与女性主义者对抗。因此某晚,当他在首尔的江南举行直播活动时,我去试图与他对话。


“我是来告诉大家,这些女性主义者正在用仇恨玷污国家,”他站在一辆装有扬声器的黑色货车顶部大声疾呼。


“那个(袭击吉久的)精神病患者不是我们组织的成员。我们没有成员,我们只是一个YouTube频道,”他一边对数千名订閱者直播,一边对我说。一小群现场观看的年轻男性欢呼助威。


“我们从未鼓励任何人使用暴力。实际上,暴力的是那些女性主义团体。他们在羞辱男性的生殖器,”他补充道。


去年,裴仁奎和他的几名支持者因骚扰一位女性主义活动家超过两年,被判诽谤和侮辱罪。


由于反女性主义观点的蔓延,韩国女性贸易联合会(Korea Women's Trade Union)主任金由里(Yuri Kim)最近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专门追踪所谓的“女性主义审查”案例。她发现,一些女性在求职面试中被询问对女性主义的立场,而在工作中,女性经常听到类似“所有女性主义者都该死”的言论。


根据女性主义学者金教授的说法,男性在办公室利用女性主义威胁来骚扰和控制女性同事,这是他们在传递“我们在监视你,你应该小心行事”的讯息。


这种骚扰被证明是有效的。去年,一对学者提出了“安静女性主义”的概念,描述这种“无所不在的日常反弹”的影响。


郑高云(Gowoon Jung)和文敏英(Minyoung Moon)发现,尽管女性拥有女性主义信念,但她们在公共场合中不敢表露。受访女性表示,甚至害怕剪短发,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女性主义与仇男主义划上等号,因此不再认同这一理念。


2024年的一项针对31个国家的民调显示,只有24%的韩国女性认为自己是女性主义者,低于2019年的33%,远低于全球平均45%的比例。


金教授担心,后果将会十分严重。她认为,女性被迫隐藏女性主义价值观,剥夺了她们抗争性别不平等的能力,这种不平等渗透于工作场所、政治及公共生活中。


女性主义者目前正积极寻求结束这些猎巫行动的方法。一个明确的答案是法律变革。韩国目前尚无保护女性及防止因其观点而被解雇的全面反歧视法。


该法案屡次遭到政客阻挠,主要原因是它将支持同性恋和跨性别人士,而反女性主义者甚至部分排除跨性别的女性主义者现在正在反对该法案。


金敏成认为,对抗这些猎巫者的唯一方法是公司和当局要勇敢站出来。他指出,这群人只是韩国男性中的一小部分,只是声音很大且影响力异常巨大。


自遭受袭击后,吉久现在骄傲地称自己是女性主义者。“我想伸出援手帮助和我一样的受害者,如果哪怕只有一位女性愿意抓住我的手,我也想帮助她。”


BBC韩语组权赫(Jake Kwon)、李浩水(Hosu Lee)和崔李铉(Leehyun Choi)补充报道。


谢选骏指出:人説“当男性认为我在游戏中使用女权手势时,我收到了死亡威胁”——我看這究竟是收到了死亡威胁還是發出了死亡威胁?不論是哪一種死亡威脅,這都是“新母系社會特有的死亡威脅”。


2025年1月29日星期三

谢选骏:中国每人的剩余价值每年五千人冥币

《中国2024年贸易顺差创新高,达7万亿人民币》(KEITH BRADSHER 2025年1月14日)報道:


中国周一公布了去年的进出口总值。由于向世界各地的出口剧增,而国内企业和家庭在进口产品消费上谨慎支出,中国的贸易顺差去年达到了逾7万亿元。

根据通货膨胀的情况做出调整后,中国去年的贸易顺差远超包括德国、日本或美国等出口大国在内的任何国家在过去一个世纪里达到过的水平。自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度主导全球制造业以来,中国的工厂正在以任何国家未曾有过的规模占据全球制造业的主导地位。

来自中国工厂的商品大量涌入全球市场,已在越来越多的中国贸易伙伴那里引发批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加征关税,试图减慢中国商品涌入的速度。中国已在许多情况下采取了反制措施,让世界与一场可能会进一步破坏全球经济稳定的贸易战越来越近。

候任总统特朗普下周就将上任,他威胁要升级本已富于攻击性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


中国海关总署周一公布了去年的进出口总值,中国去年的出口货物达到25.45万亿元,进口18.39万亿元。由此产生的贸易顺差为7.06万亿元,打破了之前的记录,即2022年的5.86万亿元。

12月的强劲出口,包括一些可能是赶在特朗普上台并开始提高关税前匆忙向美国出口的商品,导致中国的单月贸易顺差创下历史新高,达到7529.1亿元。

虽然中国在石油和其他自然资源的进口上存在贸易逆差,但制成品贸易顺差已占中国经济总产值的10%。与之相比,美国对制成品贸易顺差的依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达到峰值,当占美国生产总值的6%,当时,欧洲的工厂大都转向了战时生产,不再制造商品。

许多国家谋求制成品贸易顺差,因为工厂可以创造就业机会,而且对国家安全也很重要。贸易顺差指的是出口总值超出进口总值的金额。

中国出口从汽车到太阳能电池板等各种商品,为本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出口不仅为工厂的工人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岗位,也为高收入的工程师、设计师,以及从事研究的科学家创造了就业机会。在通胀调整基础上,中国工人的工资在过去十年增长了近一倍。

与此同时,中国已大幅放缓了工业品的进口。过去20年来,中国一直在推行自力更生的国策,最引人注目的是通过《中国制造2025》战略,政府承诺为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投入2万亿元。

中国已从汽车进口国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超过了日本、韩国、墨西哥以及德国。为了有朝一日取代空客和波音飞机,中国的一家国有企业已开始制造单通道商用喷气式客机。中国公司生产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太阳能电池板。

随着国内经济停滞不前,中国正在大力发展出口经济。贸易顺差已部分抵消了房地产市场崩溃给企业和消费者造成的损失。房地产市场崩溃已导致数百万建筑工人失业,让中国中产阶级的资产大幅缩水。这使得许多家庭不愿花钱购买进口商品或国产商品和服务。

中国工厂的过度建设已开始给许多中国公司造成损害,它们正面临价格下跌、巨额亏损甚至贷款违约的问题。


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已对它们的对华贸易不平衡做出强烈反应。各国政府担心本国制造业由于无法与中国的低价竞争,将面临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的问题。

去年,欧盟和美国提高了对中国汽车的关税。但对中国出口设置了一些最广泛壁垒的国家是依赖制造业的中等收入国家,比如巴西、土耳其、印度,以及印度尼西亚。这些国家正在走向工业化,但担心机会可能会消失。

中国的货物出口总量每年以逾12%的速度增长,但以美元计算的货物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只有6%,原因是中国企业生产的商品数量远高于外国买家准备购买的数量,导致商品价格暴跌。

拜登政府沿袭了特朗普第一次担任总统时的做法,批评中国政府通过对国有银行的控制对工厂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这种批评已成为美国的两党共识。在新冠病毒大流行前的2019年,中国的银行全年增加了5912亿元的工业贷款。到2023年时,这个数字已增长到4.82万亿元,尽管去年前九个月的工业贷款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中国正在犯一个重大错误,在无论是钢铁、机器人、电动汽车、锂电池,还是太阳能电池板等不少领域生产两到三倍于国内需求的产品,然后将过剩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美国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说。

中国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周一的新闻发布会上驳斥了这种批评。“这本质上是保护主义,旨在遏制中国的发展,”他说。


中国自1993年以来就未见贸易逆差。根据通货膨胀的情况作调整后,中国2024年的贸易顺差使得以前的记录相形见绌。例如,日本的贸易顺差在1993年达到960亿美元的峰值,按今天的价格计算相当于1850亿美元,不到中国去年近1万亿美元贸易顺差的五分之一。

在欧洲十年前发生金融危机之后的几年里,德国曾有过巨大的贸易顺差。德国的贸易顺差在2017年达到顶峰时,按今天的价格计算相当于3260亿美元。

日本和德国的贸易顺差最高时各约占全世界经济产出的1%左右。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高级研究员布拉德·布拉德·塞策说,按这个标准衡量,中国的贸易顺差是它们的两倍。

“中国已从2021年起大走回头路,转向靠出口提升经济,其出口增长越来越多地以牺牲世界其他主要依赖制造业的经济体为代价,”他说。

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的研究人员表示,美国在从1870年至 1970年的那段时间里一直保持着贸易顺差。按今天的美元计算,这些贸易顺差都相对地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东亚的大部分地区严重受损,美国的工厂从生产坦克和步枪,转向生产汽车和洗衣机。美国“二战”后的贸易顺差在1947年达到120亿美元的峰值,以今天的美元计算约为1300亿美元。但由于世界其他地区那年的经济产出严重低迷,美国当时的贸易顺差约占全球经济的4%。中国的贸易顺差尚未达到这一水平。

中国扩大的贸易顺差最多贡献了去年一半的国内经济增长。为出口建设新工厂的投资贡献了其余经济增长的大部分。预计中国政府将在本周五发布的报告中称国内经济去年增长了约5%。

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数据,中国目前生产约三分之一的全球制成品,超过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以及英国的总和。

中国通过大量投资教育、工厂以及基础设施来增加出口,同时对进口保持着相当高的关税和其他壁垒。中国大学每年的工程学和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人数高于美国大学所有专业的毕业生人数总和。

问题是,如果其他国家提高关税的话,中国还能否保持出口领先地位。不过许多进口商发现,中国仍是最有竞争力的商品采购地。

埃里克·波塞斯是All Things Equal公司的拥有者和首席执行官。这家总部设在迈阿密海滩的公司发明和销售桌游和电子化桌游,其供应商在上海。在美国印刷桌面游戏的成本是中国的两倍,而美国根本就不生产电子化桌游所需的许多电子产品。

“我倒是希望能在这里找到有成本效益的供应商,但这根本不可能,”他说。


谢选骏指出:人説“中国2024年贸易顺差创新高,达7万亿人民币”——我看這就説明中国十四億人,每人的剩余价值每年五千人冥币!這可是一塊大肥肉,難怪共產黨死不撒手!中国每人的剩余价值越多,中國民主化的可能性也就越小了!


《Shein是怎样崛起的?走进廉价快时尚服装背后的中国工厂群》(碧嘉兰(Laura Bicker)BBC驻中国记者 发自广州2025年1月14日)報道:

在广州这座位于中国南方珠江沿岸的繁荣港口城市的一些地方,总是可以听到缝纫机传出的蜂鸣声。


这些声音从早到晚透过工厂的窗户流出,厂房里的工人们忙着生产T恤、短裤、上衣、长裤和泳装。从他们手上生产出来的衣物将被运送到超过150个国家的买家衣柜中。


这就是番禺的声音,这个被称为“希音村”(Shein Village)的城镇,拥有驱动全球最大快时尚零售商的工厂。


“如果一个月有31天,我就会工作31天。”一位工人告诉BBC。


大多数工人表示,每月只有一天休息。


BBC在这里待了几天,走访了10家工厂,并与4位业主和20多位工人交谈。我们还访问了劳动力市场和纺织品供应商。


我们发现,这个快时尚帝国的核心是每周在缝纫机前工作约75小时的劳动者,而这有违了中国的劳动法。


事实上,这样的工时在广州并不罕见,这里是寻求更高收入的农民工的工业中心。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无可匹敌的世界工厂。


如今,这种情况加深了人们对希音的质疑。这家公司曾是一家鲜为人知的创办于中国的企业,却在短短五年内发展成为全球零售巨头。


希音是一家私营企业,估值约360亿英镑(600亿美元),正准备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


然而,这家公司的迅速崛起却伴随着工人待遇的争议和强迫劳动的指控。去年,希音承认自己的中国工厂中发现了童工。


该公司拒绝接受采访,但在一份声明中告诉BBC:“希音致力于确保我们供应链中所有工人得到公平和有尊严的对待”,并且正投资数千万美元加强治理和合规性。


声明补充道:“我们努力设立最高的工资标准,并要求所有供应链合作夥伴遵守我们的行为准则。此外,希音还与审计师合作以确保合规性。”


希音的成功在于其销量——线上库存达到数十万件——以及极具竞争力的折扣价格:10英镑的连衣裙、6英镑的毛衣,平均价格徘徊在8英镑以下。


收入激增,超越了H&M、Zara以及英国的Primark。这些低价销售主要由希音村驱动,这里拥有约5000家工厂,大多数是希音的供应商。


厂房的内部被清空,以容纳缝纫机、布料卷和装满布料碎片的袋子。工厂的地下室门口总是敞开,迎接似乎无休止的交货和布料进出的循环。白天,工厂的货架上堆满了运往仓库的透明塑料袋,上面标注着如今响亮的五个字母:S-H-I-E-N。


即使过了晚上10点,缝纫机及其驻守的工人仍然不停地运转,新到的布料透过卡车送来,车上装得满满的,以至于有时彩色的布条会滚落到工厂的地板上。


“我们通常每天工作10、11或12个小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49岁江西女工说。“星期天我们大约少工作三个小时。”


她站在一条小巷中,周围有十几个人围着一排公告栏。大家正在閱读公告板上的招聘广告,同时检查挂在上面的休闲裤的缝制情况。


这就是希音的供应链。工厂依据合同生产服装——订单有大有小。如果这条休闲裤受到欢迎,订单将增加,生产也必须跟上。因此,工厂会雇用临时工来满足正式员工无法完成的需求。


这位来自江西的农民工正在寻找短期合同,而缝制这条休闲裤的工作是一个选项。


“我们赚得太少,生活成本现在太高了,”她说,希望能赚足够的钱寄回给与祖父母生活的两个孩子。


“我们是按件支付工资,”她解释道,“这取决于物品的难度。像T恤这样简单的每件工资是一到两元(不到一美元),我一小时能做大约十几件。”


这条休闲裤的缝制(难度)对于做出决定至关重要。在她周围,工人们正在计算制作每件衣服能赚多少钱,以及他们每小时能做多少件。


番禺的小巷如同劳动力市场。清晨时分,工人和摩托车匆匆穿过卖早餐的水饺摊、热腾腾的豆浆铺,还有卖鸡鸭蛋的农民。


BBC发现,这里的标准工作时间大约是从早上8点持续到晚上10点之后。


这与瑞士倡议组织“公共眼”(Public Eye)的报告一致。该报告基于对13名希音服装工厂工人的访谈,发现一些员工的加班时间过长。报告指出,在不加班的情况下,基本工资为每月2400元人民币(265英镑;327美元),低于劳工组织“亚洲基本工资联盟”(The Asia Floor Wage Alliance)所称的“基本生活所需工资”的6512元人民币。


我们访问的工人表示,他们的月收入在4000到10000元之间。“这样的工时并不罕见,但显然这是违法的,侵犯了基本人权!”该组织的赫奇非尔德(David Hachfield)告诉BBC。


他补充道:“这是一种严重剥削,必须让大家看到。”


根据中国的劳动法规,每周的平均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并且雇主应确保工人每周至少有一天休息日。如果雇主希望延长工时,必须有特殊理由。


虽然希音的总部目前位于新加坡,但无可否认的是,其大部分产品仍然是在中国制造。这家公司的成功引起了华盛顿的关注,后者对中国企业愈加谨慎。


去年6月,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 川普)选定的美国国务卿马可·卢比奥(Marco Rubio)曾对外表示,他对希音与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深厚联系”感到“严重的道德担忧”。他写道:“奴隶劳动、血汗工厂和贸易伎俩是希音成功背后的肮脏秘密。”


虽然并非所有人都会同意卢比奥用来形容希音供应商条件的词语,但许多劳工团体表示,对于许多广州人而言,长工时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情况是不公平且剥削工人的。


工厂机器的运作节奏主导着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午餐和晚餐时间,工人们手持金属盘和筷子,排队进入食堂购买食物。若没有座位,就只能在街上站着吃饭。


“我在这些工厂干了40多年了!”一位仅用20分钟吃完饭的女性告诉BBC。对她来说,这只是一个普通日子。


我们参观的工厂内部并不拥挤。光线充足,并设置了工业级风扇以保持凉爽。大型海报敦促员工举报未成年人工作,这可能是对去年在供应链中发现的两起童工事件的回应。


BBC了解到,希音在计划于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之前,已加强对供应商的监控。


“这关乎他们的声誉,”美国德拉瓦大学(University of Delaware)时尚与服装研究系教授卢胜(Sheng Lu)表示,“如果希音能成功实现首次公开募股,这意味着他们被认可为一家正派的公司。但如果他们要保持投资者的信心,就该承担一些责任。”


事实上,希音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被指控从中国新疆地区采购棉花。


曾被誉为全球最佳纺织品(原材料)之一的新疆棉花,在被指控使用维吾尔穆斯林少数民族的强迫劳动生产后,已不再受到多数时尚品牌青睐——这一指控一直被北京否认。


卢教授表示,应对这一批评的唯一途径是提高透明度:“除非你完全公布工厂清单,除非你让供应链对公众更加透明,否则我认为这将对希音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


他补充道,希音的主要优势在于其供应链位于中国:“很少有国家拥有完整的供应链。中国拥有这一优势,没有人可以竞争。”


越南和孟加拉等渴望成为竞争对手的国家,从中国进口原材料以制作服装。但中国工厂完全依赖本地货源,从面料到拉鍊和钮扣都如此。因此,他们能够快速生产众多款式的衣服。


这对希音尤其有效,因为其算法能够决定订单。譬如,如果在网上一个购物者反复点击某条连衣裙,或在一件毛衣页面上停留的时间较长,这家公司就会知道去要求代工厂快速生产更多的毛衣。


对于广州的工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挑战。


“希音有其优缺点,”一位工厂老板告诉BBC,“好的一面是订单最终会很大,但利润却很低且是固定的。”


由于希音的规模和影响力,这家公司在议价时非常强势。因此,许多工厂老板不得不在其他方面削减成本,这通常导致工资下降。


“在希音之前,我们自己生产和销售服装,”一位拥有三家工厂的老板告诉我说,“我们能够预估成本、决定价格并计算利润。现在希音控制了价格,你必须考虑降低成本的办法。”


然而,当订单达到高峰时,这却是一场盛宴。根据物流咨询公司ShipMatrix的数据,该公司平均每天发货约一百万个包裹。


“希音是时尚产业的支柱。”供应商郭青娥(Guo Qing E 音译)向BBC表示。


他又说:“我在希音刚成立时开始工作。我见证了它的崛起。说实话,希音在中国是一家了不起的公司。我认为它会变得更强大,因为它按时付款,这是它最值得信赖的地方。”


“如果我们的货款到期日是15号,无论是几百万还是几千万都会按时支付。”


尽管希音的工作时长艰苦且有时工资较低,并不一定能为所有工人带来安慰,但对于一些人来说,却是一种自豪感。


“这是我们中国人能为世界做出的贡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33岁广东女主管告诉BBC。


夜幕降临,工人们在晚餐后陆续返回工厂,准备进入最后的工作阶段。这位女主管承认工时很长,但表示“我们彼此相处得很好。就像一家人。”


几个小时后,当许多工人回家休息时,几栋建筑的灯光仍然亮着。


一位工厂老板告诉我们,有些人工作至午夜——因为他们想赚更多的钱。毕竟,在伦敦、芝加哥、新加坡、杜拜以及许多其他地方,总有人在寻找下一个特价品。


人説“奴隶劳动、血汗工厂和贸易伎俩是希音成功背后的肮脏秘密”——我看“中国2024年贸易顺差创新高,达7万亿人民币”,這一“成功背后的肮脏秘密”,也同樣是“奴隶劳动、血汗工厂和贸易伎俩”……它們的基礎就是禁止言論、取締工會!


谢选骏:美国患上了呼吸暂停症

 《特朗普政府暂停联邦资金拨款,涉及超万亿美元》(华尔街见闻 2025-01-28)報道:


特朗普政府的代理预算主管1月27日发布了一份备忘录,指示所有相关机构暂时停止联邦财政援助,以便政府审查这些支出是否符合近期颁布的一系列行政命令。


媒体分析称,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举措,可能会在全美引发连锁反应,因为美国各州、城市及学区等都严重依赖联邦资金。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上述联邦资金暂停令威胁到超过1万亿美元的资金流向各州、市政及其他地方政府,使交通基建、住房项目等都面临风险。


周一晚提交的备忘录在美国各级政府和国会内部引发恐慌。该指令要求各机构“暂停所有与联邦财政援助的承诺或支付相关的活动”,但并不影响社会安全保障(Social Security)和医疗保险(Medicare)福利。暂停措施于1月28日周二美东时间下午5点生效。


特朗普政府随后被迫澄清,该指令并非适用于所有联邦支出,主要涉及终止多元化项目及绿色新政相关的拨款。白宫新闻秘书还表示,这一暂停不会影响个人援助,如食品券或社会福利。


尽管如此,上述暂停联邦资金拨款,遭到美国民主党人的猛烈抨击。俄亥俄州民主党代表Allison Russo表示:


审查支出是可以的,但全面暂停支出是极端不负责任的,这将对人们造成切实的影响。据估算,俄亥俄州的近30%运营预算来自华盛顿的拨款。


美国参议院拨款委员会副主席Patty Murray和众议院拨款委员会资深成员Rosa DeLauro表示,这一命令令人震惊、史无前例,并将带来毁灭性后果。这两位民主党官员表示,这已在美国全国范围内引发混乱。


根据Peter G. Peterson基金会的报告,美国联邦政府向各州和地方政府的拨款总额达1.1万亿美元,占联邦总支出的18%。过去40年间,这类拨款平均占各州和地方政府总收入的17%。


上述暂停令的影响范围广泛。从纽约到旧金山,美国各地预算都受到影响。由于各地财政结构不同,部分机构受影响更大:


纽约市预计在2025财年(截至7月1日)将收到96亿美元的联邦拨款,占其预算的约8.3%。然而截至去年11月底,纽约市仅收到年度联邦拨款的13.5%,凸显财政面临的不确定性。负责儿童福利项目的纽约市儿童服务管理局的预算有50%依赖于联邦资金,纽约市紧急管理部门的四分之一的预算来自联邦拨款。


在旧金山,联邦资金占市政府159亿美元预算的约11%。


在德克萨斯州,卫生和交通部门是联邦资金的重要拨款对象。


美国各州州长、市长及其他政府官员正紧急评估上述命令的影响,并试图弄清资金何时会被切断。多地官员在回应媒体询问时表示,他们仍在审查该指令,但尚不清楚哪些项目或多少资金会受到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这并非特朗普首次利用联邦资金这样操作:


2017年,特朗普首次上任后曾提出预算案,计划削减1.9亿美元纽约警察局用于反恐及国土安全的拨款,但美国国会基本上未通过这些削减。


2020年,他威胁削减对“无政府管辖区”(指当时因弗洛伊德事件爆发抗议的民主党控制城市,如纽约)的联邦援助。


特朗普第一届任期时也曾尝试切断对“庇护城市”(不配合联邦移民执法的城市)的联邦资金,那时多家法院阻止特朗普第一届政府这样做,不过美国司法部在一定程度上成功限制了这些法院裁决的影响范围。


特朗普的最新暂停令料遭遇法律挑战:


美国非营利组织全国理事会(National Council of Nonprofits)和美国公共卫生协会(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等机构周二提起诉讼,要求法院阻止资金冻结,直到法庭能评估所谓的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的行动是否违法。


纽约州总检察长Letitia James在X平台上表示,她的办公室即将采取法律行动。


谢选骏指出:人説“特朗普政府暂停联邦资金拨款,涉及超万亿美元”——我看這是“美国宪政呼吸暂停”。至於美国宪政是否就此壽終正寢,我看時機尚不成熟,帝國體制爲時過早。


《特朗普新措施再碰壁 美法官暂缓冻结联邦援助》(2025-01-28 新聞)報道:


美国总统特朗普1月27日要求冻结全美的联邦援助款项,由于影响涉及教育、医疗保健、救灾和住房补助等多个层面,引发舆论争议。在生效前最后一刻,一名联邦法官发出暂缓令。这也是继特朗普取消“出生公民权”受阻后再次受挫。


特朗普冻结数千亿联邦援助金的计划原定在週二(1月28日)下午5点生效,但随即引发多州政府及倡议团体不满、提出诉讼。美国联邦法官阿里汗(Loren AliKhan)在听取倡议团体主张后,同意特朗普此举可能会破坏医疗保健到道路建设等一系列项目,裁定暂缓实施,并计划在2月3日重新审理。


27日晚间,特朗普政府向联邦机构下达了暂停联邦拨款及贷款的命令,可能会冲击教育、医疗保健、住房援助、救灾和其他依赖联邦资金运转的计画。


白宫发布给各政府机构的备忘录中则表示,公务员“有责任让联邦支出和行动与美国人民的意愿保持一致,也就是总统优先事项所传达的”。备忘录也称,这些措施包括“结束‘觉醒’和政府武器化”等目标,其中有部分命令旨在削弱环境保护以及“多元、平等和包容性”(DEI) 的努力。


根据路透社看到的政府文件,司法部将暂停40亿美元的资金,其中包括对国家失踪和受虐儿童中心的援助。但目前尚不清楚是否会影响其他包含科学研究、高速公路建设、教育和戒毒协助计划等,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资助项目。


28日,国家非营利组织委员会、美国公共卫生协会等,多个非政府组织提起诉讼,称特朗普政府冻结联邦预算的计划“仅透过记者的报道公开,几乎没有提前24小时通知”,批评该命令“缺乏任何法律依据或最基本的理由”。


负责监督美国联邦预算的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代理主任表示,冻结资金是“暂时的”且“必要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所有资金符合特朗普就任后签署的行政命令。


医疗补助受冲击


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28日向记者指出,冻结援助金并不是全面停止支出,而是为了确保“花费的每一分钱都不会与总统的行政命令和行动相冲突”,强调向年长者提供的社会安全或医疗保险不会受到影响,直接针对个人提供的援助,例如针对低受入者的福利计划和粮食援助也会持续进行。


但纽约州检察长詹姆斯(Letitia James)表示,包括纽约州在内的20个州已被排除在医疗补助系统之外,该系统为数百万低收入美国人提供医疗保健。


俄勒冈州民主党参议员沃登( Ron Wyden)也表示,各州的医疗补助在线入口网站均已瘫痪。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这是公然企图在一夜之间剥夺数百万美国人的医疗保险,会导致人员死亡。”


莱维特则在社群媒体上发文澄清,医疗款项仍会获得处理,“我们已经确认没有任何付款受到影响”,并说网站“很快就会恢复服务。”


据统计,美国有超过7000万人透过医疗补助获得医疗保险,由各州和美国联邦政府共同支付。


冻结资金引“违宪”争议


在特朗普宣布冻结联邦援助金后,在野的民主党人士批评,该项措施“非法侵犯”国会在联邦支出方面的权威。不少民主州检察长也针对该命令提起诉讼,主张冻结联邦资金违反美国宪法,并将对大部份依赖联邦援助的州产生“毁灭性影响”。


法律专家表示,特朗普冻结联邦资金可能违反美国宪法,因宪法赋予国会“财政权”,意味著国会可以决定如何使用政府资金以及资助哪些项目的权力。


但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宣称,他认为总统有权为“不喜欢的项目扣留资金”。由他提名的白宫预算主任沃特(Russell Vought)尚未获得参议院投票确认,此前,沃特领导的智库曾主张国会不能要求总统支出。民主党议员试图持续延后对沃特的提名进行投票,但仍需要共和党支持才能否决该项提名。


这也是特朗普上任以来,法院第二度针对他提出的命令实施暂缓决定。此前,美国联邦法官裁定特朗普取消“出生公民权”的行政命令“公然违宪”,宣布暂缓实施。


谢选骏指出:人説“特朗普新措施再碰壁 美法官暂缓冻结联邦援助”——我看這次“美国宪政呼吸暂停”——要不是法官攔截得快,就差一步,美國歷史就倒退回了英國革命以前的狀態了!比殖民地時期都不如了!

美国患上了呼吸暂停症——鼾聲大作,睡不踏實,血壓升高,心臟驟停!這可能嗎?

谢选骏:以色列哈马斯战争推升金價将近50%——谁是受益者


《鏖战15个月近5万人丧生后 以色列哈马斯终达成加沙停火协议》(2025年1月16日新聞)報道:


在加沙中部代尔巴拉赫地区(Deir al-Balah),巴勒斯坦人对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的消息作出反应——随着协议消息传开,加沙各地的人们都在庆祝。


卡塔尔与美国的调解员表示,经历了15个月的战争之后,以色列与哈马斯已经达成停火及人质释放协议。


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勒·拉赫曼·阿勒萨尼(Sheikh Mohammed bin Abdul Rahman Al Thani)表示,只要获得以色列内阁批准,该协议将于星期日生效。


美国总统拜登表示,协议将会“停止加沙的战斗,为巴勒斯坦平民提供急需的人道援助,并让人质与家人得以团聚”。


协议细节尚未公布


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表示,仍有几项悬而未决的条款,他希望这些条款能够在周三晚上敲定,但他感谢拜登对此作出的“推动”。


协议一旦实施,加沙战争将停止,人质和囚犯将得到交换。


哈马斯领导人哈利勒·阿尔·哈亚(Khalil Al Hayya)表示,这是巴勒斯坦“坚韧不屈”的结果。


许多巴勒斯坦人以及以色列人质的家属对于这个消息感到欣慰,并且进行庆祝。然而,加沙地面上的战争并未因此缓解。


由哈马斯运营的民防机构报告称,在卡塔尔宣布消息后,以色列的空袭造成超过20人丧生,其中包括住在加沙城谢赫-拉德万(Sheikh Radwan)街区一栋住宅楼的12名居民。目前以色列军方尚未对此发表评论。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发动了前所未有的越境袭击,造成约1,200人死亡,另有251人被劫为人质。以色列随后展开了摧毁哈马斯的军事行动。哈马斯被以色列、美国及其他国家列为恐怖组织。


由哈马斯营运的加沙卫生部报告,自那之后,已有超过46,700人丧生。该地区约有230万居民,大部分人流离失所,基础设施亦遭到大规模破坏,并因援助难以送达而面临严重的粮食、燃料、药品和住所短缺。


以色列表示,目前仍有94名人质被哈马斯扣押,并推测其中34人已经死亡。此外,战前有4名以色列人被绑架,其中2人已确认死亡。


停火协议如何实施?


虽然双方据称现在都已同意该协议,但以色列安全内阁和政府需要批准该协议才能实施。


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表示,只要获得批准,该协议将于星期日生效。


第一阶段


美国总统拜登在周三确认已达成协议时表示,第一阶段将持续六周,并实现“全面彻底停火”。


拜登表示,哈马斯扣押的“一些人质”,包括妇女、老人和病人,将被释放,以交换被关押在以色列监狱中的数百名巴勒斯坦囚犯。


他没有具体说明第一阶段将释放多少人质,但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在当晚稍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释放人质数量为33名人质。


卡塔尔首相呼吁双方在停火协议的第一阶段展开前保持克制。


以色列军队还将会撤往东部,远离加沙人口密集的地区,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将被允许开始重返家园,每天也将有数百辆援助车辆被允许进入加沙地区。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的谈判将于第16天展开,目标是释放剩余人质、以色列全面撤军以及实现“可持续的平静”。


拜登表示,第二阶段将“永久结束战争”。包括男子在内的其余活着的人质将被释放,以换取更多的巴勒斯坦囚犯。


据信,以色列已同意释放1000名巴勒斯坦囚犯,其中约190人已经服刑15年或以上。但是一名以色列官员先前告诉BBC,被判谋杀罪的人不会被释放到被占领的约旦河西岸。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为最终阶段,包括将会重建加沙,这可能需要数年时间,以及归还所有仍被扣押人质的遗体。


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表示,协议的第二、三阶段有“明确的谈判机制”,详细内容将在“未来几天”公布。他补充说,卡塔尔、美国和同样参与斡旋的埃及将会共同努力,确保以色列和哈马斯履行各自的义务。


“我们希望这将会成为战争的最后一页,也希望各方都能切实履行这项协议的所有条款。”


拜登谈协议达成的原因


拜登表示,这个在他八个月前首次提出的计划之所以成功,除了因为哈马斯正在面临的极大压力、黎巴嫩停火后的区域局势变化、以及伊朗力量的削弱之外,还因为美国持之以恒和细致入微的外交努力。


声明中还补充道:“尽管我们欢迎这个消息,我们也铭记在哈马斯10月7日袭击中遇害的所有家庭,以及战争中牺牲的无辜平民。战争已经过去,现在是开始建设和平与安全的时候了。”


在随后的记者会上,拜登还感谢了候任总统特朗普的协助。特朗普在他就职前的星期一,曾向双方施压要求释放人质。


拜登表示:“在过去的几天里,我们是作为一个团队在共同努力。”他还指出,该协议有大部分的执行将在他卸任后进行。


另一方面,特朗普是最早确认有关消息的人,抢先于白宫和卡塔尔正式宣布达成协议。他随后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试图为这项“史诗般的”协议邀功,并称这是“只有在我们11月的历史性胜利之后,这结果才能够发生。”


以色列:预计将会获内阁批准


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的办公室感谢特朗普“在推动人质释放方面的帮助,并协助以色列结束数十名人质及其家属的痛苦。”声明中表示:“总理明确表态,他承诺将以任何必要手段带回所有人质。”声明中也对拜登表示了感谢。


随后内塔尼亚胡的办公室表示,只有在协议的最终细节完成后,才会发表正式声明,目前相关工作仍在进行中。


以色列总统艾萨克·赫尔佐格(Isaac Herzog)表示,这项协议将带来“极其痛苦”的时刻及“带来重大的挑战”,但强调这是“正确的决定”。


该项协议预计将会获得以色列内阁批准,可能最快于周四早上通过,尽管内塔尼亚胡的极右翼联合政府夥伴表示反对。


随后,以色列政府将公布所有即将会释放的巴勒斯坦囚犯名单,遇害者家属将有48小时的时间提出上诉。其中一些囚犯因谋杀和恐怖主义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哈马斯的首席谈判代表兼加沙代理负责人哈利勒·哈亚(Khalil al-Hayya)表示,该协议是“在与敌人冲突中的一个里程碑,是实现解放与回归目标道路上的重要一步。”他补充说,哈马斯现在将努力“重建加沙,减轻痛苦,抚平创伤。”但他也警告说:“我们不会忘记,也不会原谅”在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所承受的痛苦。


民众有何反应?


随着协议消息的传出,在加沙中部的迪尔·巴拉赫(Deir al-Balah)以及南部城市汗尤尼斯(Khan Younis),一些照片显示人们正欢呼雀跃,并且挥舞巴勒斯坦旗帜。


住在加沙城北部的17岁女孩萨纳贝尔(Sanabel)告诉BBC:“我们所有人都感到很高兴。”她说:“我们已经等待这一刻很久了。我终于可以安心地把我的头放在枕头上,不再需要担忧……是时候疗愈了。”


在以色列军队为营救两名人质而展开行动时,纳瓦拉·纳贾尔(Nawara al-Najjar)的丈夫是其中超过70名遇难者之一。她表示:“停火后,我希望给我的孩子最好的生活。”


“我希望他们能摆脱我们所经历的恐惧。我的孩子们真的很害怕,恐惧已经深深植入了他们的心中。”


莎隆·利夫希茨(Sharone Lifschitz)是一名拥有英国、以色列双重国籍的女子,她84岁的父亲奥德德(Oded)是仍被扣押的人质之一。她的母亲约切维德(Yocheved)在10月7日的袭击中也遭到绑架,但在被囚禁数周后获释。


当得知协议消息时,她在伦敦告诉BBC:“这感觉像是有一点理智的回归。”但她也坦言:“我知道我父亲的机会非常渺茫。”


“他已经是一位老人,但奇迹是会发生的。我母亲回来了,不管怎样,我们最终会知道。我们会知道他是否还与我们在一起,是否能让我们来照顾他。”


她警告说:“还会有更多的坟墓需要面对,更多受创的人需要回来,但我们会照顾他们,让他们再次看到光明……希望这是一个更好事情的开始。。”


奥姆里·米兰(Omri Miran)的妹夫莫谢·拉维(Moshe Lavi)告诉BBC,奥姆里是两个年幼孩子的父亲,今年47岁。对于大多数人质家属来说,这是心情非常复杂的一天。


他说:“我们希望看到我们的家人从他们的大规模囚禁中回家。但我们也明白,这只是阶段性协议,仅仅是在第一阶段达成了共识。”“我们必须继续奋斗,作为家属,继续向所有领导人和我们自己的政府呼吁,他们必须释放所有人质。”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表示:“当务之急是缓解这场冲突带来的巨大痛苦。”


分析:迟来的停火可能会停止杀戮,但无法结束冲突


BBC国际事务编辑杰里米·鲍文(Jeremy Bowen)分析指出,这次停火是一项相当重要的成就,但已经拖延许久了。


自去年5月以来,类似的协议就已经被提出。哈马斯和以色列相互指责对方拖延协议。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的袭击这成约1,200人丧生,大多是以色列平民,以色列对此袭击的回应,是将加沙变成废墟。超过200万的加沙人口中,大多数已被迫流离失所。


根据由哈马斯运营的加沙卫生部数据,以色列的攻击已导致近50,000人丧生,包括武装人员和平民。知名医学杂志《刺针》最近的一项研究则认为这个数字可能被大大低估。


目前首个重大的挑战是确保停火能够持续。西方高级外交官担心,在第一阶段的42天结束后,战争可能会重新爆发。


加沙战争在中东引发了巨大的影响。


虽然没有像许多人担忧的那样引发地区全面战争,拜登政府宣称这是他们的功劳,但却导致地缘战略的剧变。


哈马斯仍然具有战斗能力,但已大不如前。


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及其前国防部长被国际刑事法院指控犯下战争罪行。


国际法院正在调查由南非提交的诉讼申请案件,指控以色列进行种族灭绝。


在黎巴嫩真主党介入战争后,以色列的进攻最终将其击溃。这也是导致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崩溃的一个因素。


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直接交火削弱了伊朗的力量。伊朗所谓的“抵抗轴心”联盟及其代理人网络已经被摧毁。


也门的胡塞武装几乎停止了欧亚之间经过红海的航运。随着加沙停火,他们是否会信守承诺、停止攻击,目前仍有待观察。


至于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人之间的长期冲突,还是像以前一样苦涩。


在幸运的情况下,这次停火或许能够停止杀戮,让以色列人质和巴勒斯坦被拘留者、囚犯回到家人身边。


但这无法结束这场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冲突。


谢选骏指出:人説“鏖战15个月近5万人丧生后 以色列哈马斯终达成加沙停火协议”——我看平民都是喜歡和平的,因爲無論誰來統治,他們都是被割的韭菜;只有當權派才喜歡戰爭,因爲這是一場賭博的狂歡,可以決定誰來掌刀割韭菜!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開戰以來,黄金价格自2023年10月5日的每盎司1831美元,上涨至12月4日的历史新高2152美元,2个月间涨幅17.5%。


到了2024年10月24日,现货黄金开盘2717.54美元/盎司,最高触及2727.98美元/盎司,最低触及2715.50美元/盎司,截止发稿金价报2727.50美元/盎司,涨幅0.46%。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不過一年,國際金價就升值了将近50%。


谁是受益者?

2025年1月28日星期二

 谢选骏:普世價值是一種宗教,普適價值是一種交易


《普世价值观真的“普世”吗》(STEVEN ERLANGER 2023年9月28日)報道:


本文来自雅典民主论坛与《纽约时报》合作的特别报道。

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在西方被颂为自由民主对威权共产主义的胜利,这在当时引发了关于世界已经到了所谓历史终结的讨论,这种观点认为,无论好坏,自由民主是大多数人过上更好生活的默认设置。

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强调所有人的个人权利和自由——被联合国奉为圭臬,用美国《独立宣言》的话来说,它被视为“不言而喻”的真理。换句话说,它被广泛接受,以至于无需证明。

但真的是这样吗?这个问题现在变得更加重要,因为自由民主似乎在文化、宗教和种族问题上正堕入激烈的两极分化,尤其是在被全球视为典范的美国。


这是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保卫民主联盟主任劳拉·梭顿的观点。

“文化两极分化是件大事,但民主却没能解决问题,”梭顿说。她是本周在希腊雅典民主论坛上发表演说的嘉宾之一,该论坛是与《纽约时报》合作举办的。“人们觉得这个体系腐败,金钱的影响力太大,存在精英俘获——这个体系不能推动个体的进步”,或者说曾经可以,现在不行了。

而世界上的所有威权领导人无论多么追求自身利益,都认为更严格的控制和“共同体”能提供更多更快的发展,给普通人带来更大利益,即使他们的个人权利和声音被纳入更大的集体利益之中。


无论是在俄罗斯、中国,还是在非洲甚至欧洲的部分地区,专制领导人和极右翼政客都可以辩称“今天看来,民主是一团糟,效率低下,无法带来经济增长”,梭顿说,“他们认为,他们需要威权政府来让人们摆脱贫困,他们认为社会的健康、增长和繁荣比个人的权利更重要。”因此,地缘政治又回来了,尤其是在华盛顿的霸权日益受到挑战之时。

诺贝尔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最近表示,西方民主国家推动的经济理论“是全球化的基础,也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基础,这些理论已经完全失去了信誉”,并导致了巨大的不平等。


“我们错了,”他在今年的一场辩论上,以及随后在意大利切尔诺比奥举行的年度国际经济会议安布罗塞蒂论坛上的一次谈话中说。“规则是美国制定的,但旧的基于规则的国际贸易体系已经破裂,很难修复。”

《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都没有提到民主。但德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主任、经济学家冈特拉姆·沃尔夫指出,《联合国宪章》确实描述了普世价值,尽管威权主义者坚持认为,自由和人权应该更多地从整体上去理解。“民主可能是一个西方概念,”他说。“但这也是东方许多人——甚至大多数人——希望拥有的东西。”

他还说,讨论全球南方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不满是一回事,这些不满主要是经济方面的。“但这种辩论也会被一些独裁者利用,他们希望保住自己的权力,避免与争取自由的国内民众发生冲突。”

德国高级外交官托马斯·巴格在《华盛顿季刊》(Washington Quarterly)上发表的一篇重要文章中写道,就连对1989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解释也是不全面的,甚至是傲慢的。那一年也代表了后苏联国家主权的回归,这意味着它们有能力为自己创造价值观,或者对自由民主国家所接受的价值观持不同意见。


例如,在匈牙利,对“非自由主义民主”的拥护对法治和司法独立构成了重大挑战,更不用说对欧盟决定的权威性构成的挑战了。波兰也拒绝了日益世俗化的布鲁塞尔定义欧洲价值观的努力,认为建立在主要宗教传统基础上的传统价值观更为重要——举一个明显的例子,波兰人坚信婚姻必须只存在于一男一女之间。

这是伊万·克拉斯蒂夫和斯蒂芬·霍姆斯在《失败之光》(The Light That Failed)一书中提出的一个尖锐论点,他们在书中描述了新的民主领导人在刚刚摆脱苏联几十年的意识形态强加的束缚后,又犯下了“模仿西方化”的错误。他们认为,结果是一种广泛的政治怨恨,以及对民族身份和尊严的重申,以及对自由民主和被视为强加给本国的所谓的“普世”价值观的强烈抵制。


1989年,西方也普遍认为,一个更加繁荣的中国将走向更民主的自由主义。只有允许更多的个人和企业自由,中国才能保持奇迹般的经济增长。现在看来,这个假设存在极大的偏差——无疑是言之过早了。

作为回应,在1959年至1990年期间担任新加坡开国总理的李光耀反对普世价值的理念,声称亚洲或“儒家”价值观同样有效,这种价值观更强调家庭和社区,而不是个人权利。在一些人看来,他的观点是在为人们普遍视为的新加坡家长式作风和高压政府辩护。但这也是对许多人眼中的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回应,这种文化帝国主义是老一辈传教士努力使世界皈依基督教的延伸。

长期担任马来西亚威权领导人的马哈蒂尔·穆罕默德常说,所谓的“普世价值观”是西方价值观,而亚洲价值观才是真正的普世的。

这是中国热切支持的一个论点,它以共产党及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所定义的安全和集体利益为名,越来越多地压制个人的言论、集会甚至行动的自由。

中国重塑国际体制的行动引发了与西方的明确对抗,除此之外,巴黎智库蒙田研究所的多米尼克·莫西说,这其中还关系到一种情感上的强烈怨恨。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当韩国和日本领导人在戴维营与拜登总统见面时,中国外长王毅在中国发表讲话时说,“不管你把头发染得再黄、鼻子修得再尖,你也变不了欧美人,变不成西方人。”

王毅说,西方人分不清亚洲人谁是谁,并告诫“要知道自己的根在什么地方”。他呼吁日本和韩国这两个民主国家与中国合作,“如果中日韩三国携手合作的话,符合三国的共同利益,可以共同繁荣,振兴东亚,振兴亚洲,造福世界。”


在莫西看来,中国是在扬“地理价值观”、抑“价值观地理”,日本和韩国则代表着亚洲西方。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的中国专家陆克(Philippe Le Corre)说,从文化角度的论证现在不像效率角度那么普遍。这家智库就与亚洲建立更紧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中国人近年喜欢说,他们甚至有一种自己的民主,而且由党来挑选最佳领导人可以避免出现某些国家那样“投票选择脱欧或选上唐纳德·特朗普或走向极左或极右”。

“他们的说法是,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有一些知道如何掌权的、负责任的领导人,”陆克说。但是近来随着经济放缓、新冠防疫政策受指责和党内领导层出现突然的、未加解释的人事变动,中国的体制似乎显得比较脆弱。“我们的民主不完美,但至少我们有透明度,”他说。俄罗斯和中国这样的专制国家“完全没有”。

中国人和像新加坡的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这样的知名亚洲知识分子经常指责他们的批评者把人权问题当武器,假装在论证自由和普世价值,实际上却是在运作他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议程。

这一看法目前在全球南方得到了更多支持。虽然并非铁板一块,但全球南方认为应该摒弃当下由西方主导的二战后多边全球秩序,转向一个更多元、开放的系统——这个系统要承认世界已经改变,新的势力已经崛起。

乌克兰战争加剧了不满,穷国被迫承受更高的食物和能源价格。印度外交官希夫尚卡尔·梅农在2月的《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上写道:“许多发展中国家怀着疏远和愤恨的情绪,在它们看来,乌克兰战争和西方与中国的对抗背离了那些紧迫的问题,如债务、气候变化和大流行的影响。”


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近日决定邀请中东、非洲和拉美的六个新成员加入,充分体现了这种不满情绪之强烈。其核心是对美国霸权的不满,尤其是让华盛顿可以通过贸易制裁施展巨大影响力的美元。

金砖国家的扩张,现在看来也许只是象征性的,但在这六个国家加入后,该组织将包括37亿人口,占了全球经济的一大部分。此外它的民主成分也将大幅减少——这个由中国主导的组织引入了俄罗斯、沙特和伊朗。全部加起来共有六个民主政体、两个专制政体、两个君主专制政体和一个神权政体。

除了中国以外,这些国家财力上都相对较弱,但它们认为自己可以联合起来对抗美国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西方,反对西方对国家行为规范的阐释——也就是反对西方对普世价值的认知。

“许多发展中国家踊跃加入金砖的现象,不只是体现了中国的价值中立全球化的吸引力,也体现了西方国家没能建立起一个更包容的国际秩序,”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分析中心的牛犇(Neil Thomas)在邮件中说。

欧洲议会议员、中国专家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说,“中国的主导地位会增强,金砖国家会成为一个明显倾向于专制的组织,”并且“越来越针锋相对”。

他在采访中说,这样的扩张对美国和欧盟“构成严峻挑战”。“我们需要向贫穷的、发展中的国家证明,欧洲想成为一个可信、可靠、公平的合作伙伴,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他说。“如果做不到,这些国家中有许多可能会把注意力放在金砖上。”

保卫民主联盟的梭顿说,历史上不是没出现过这样有鲜明分野的时期,不过“我们这样的老民主政体僵化了”,她说,这里指的是北美和西欧的民主国家。“它们没有创新;它们固守几百年前的做法与过程,而守护权力的政党”越来越无法代表一个多元的社会。

在莫西看来,关于价值观的争论在今天引起的共鸣要尖锐许多。

“民主的危机让这个话题变得格外热门,尤其是美国,”他说。“在法国,我们已经陷入两极和对立,在欧洲有匈牙利、波兰和意大利这样非自由主义的民主政体,但都不至于像你们那样。已经到了恐怖的程度。这对欧洲来说是个挑战,但也是个振作起来的机遇。我们别无选择。”


谢选骏指出:人問——普世价值观真的“普世”吗?我看——普世價值觀當然是普世的,否則就不叫“普世價值觀”了。但是,普世价值观又不是普世的,因爲它不是所有人都公認服從的。因爲,普世价值观是一種宗教。


《所謂普世價值》(紫翼的神學筆記 2023/06/25)報道:


最近聽到一些政治人使用這個詞彙,呈現一種頗有喜感的畫面,是說,你真的知道普世價值是什麼嗎?

很多人會認為,普世價值是超越文化、國界、種族、宗教……等等面向的一種最高原則,是人類應該共有的一種價值觀。

但這定義其實是錯的,而且大錯特錯。

實際上,普世價值的概念完全是基督教式的,而且就是基督教的宗教觀念。

或者說,是一神論的觀念。

如果你想要認同普世價值成立,那麼先決條件就是先弄清楚「誰賦予這個價值的?」

有些人說(例如維基百科),普價值是人類社會定義出來的……是喔!那光這個定義就註定無法普世了,而且會變成比的是拳頭——這完全與普世價值想要倡導的相反。

如果是由社會(人類)來定義,那麼普世價值就會隨著時間地點與權力移轉變化,變成單純的權力道具而已。

普世的概念原本就是從基督教開始,意指「上帝賞賜給人類的原則」,這代表一切價值觀有個「最終標準」,而且是「不可變動」、「永世不變」而且「全宇宙皆然」的。

這當然代表只能有「單一且唯一」的源頭,而且這個源頭是「不可能被挑戰」的,因為萬事萬物全都「由祂定義」。

因此這個詞彙全然是宗教性的,而且僅限於一神論。

如果你本身的信仰態度是多神論、無神論或者不知道,那你其實對於普世價值的概念就不可能完整,因為普世價值如果你要真的認識而且相信,而且跟你的個人價值觀契合(也就是你真的完全相信而且願意信奉普世價值的真實存在),那你的價值觀也必須同時是一神論的。

有個概念很常從普世價值裡獨立出來講,就是「天賦人權」,對,「天」是誰?可以「賦權」給全人類?當然不是人類給人類自己的,所以叫「天」,其實指的就是上帝那個「唯一」的主宰。

可不是「天子」,對,中國式的華儒價值觀之所以很奴,就是因為對於權力的想像完全不同的緣故,因為多神論基本上都是階級論也就是奴化固化的概念,無神論則因為比的是人類本身的拳頭,同樣是階級論,只是更原始暴力。

因此根本無法「普世」。

簡單說,普世價值的源頭在於你相信權力的來源有一個至高、唯一、不變而且超然的存在,在祂「之下」一律平等(對,甚至及於外星人,假如有的話),才能普世。

而因為涉及「價值」,因此這位造物主必然有「位格」,不會是某種單純的原始力量。

而這個造物主,創造的「真理」不是只有普世價值而已,所有的數學、物理原理原則當然也都是祂的「真理」的一部分,因為祂創造「一切」,因此研究科學,也是研究上帝的真理「一部分」(科學只有發現,沒有發明,只能發現上帝的發明)。

至於覺得科學終將勝利的人,這想法本身就很不科學,變成笑話,因為科學從來都沒有那麼驕傲過,只是神學底下的一個基礎知識體系。

至於同樣才被搞混的「多元」,對,比方說中國很愛說中國式的民主,表示多元,其實這不是多元,這就是單純的比拳頭。

真正的多元,是因為有個絕對標準存在,然後在這之下有各種「不踰矩」的多樣化面貌,那種隨便把多元掛在嘴邊的,其實往往想的是我現在很弱小先要求多元,再來就要求只能照我的,露出獨裁真面目了。

這幾年的SJW就是這樣搞砸的,雖然出發點看來很漂亮(而且原始處出出幾乎都是基督教社群的自我反省),但只要脫離一神教的根基,基本上全都會歪掉。

喔是的,他們甚至痛恨基督教,結果變成笑話。

要先理解的一個觀念在於,上帝的真理以人類的能力是不可能徹底理解的,你只能追求逼近,努力提昇,同時「保持懷疑」,因為人「一定」會犯錯,因此更需要民主制度的制衡。

簡單說,在上帝的「絕對」之前,人類「一定會犯錯」,因此「多元包容」是必要的,因為沒人是無瑕疵的。

當你的信仰是多神的階級制或無神的拳頭制,是的,我願意相信不管是那種價值觀的大眾「基本上」還是好人,但思考路徑絕對會走鐘就是了,因為就算你很清楚一神論的脈絡,也照樣會走鐘,只是偏差多寡而已,但這些個別差異,在上帝的無限大之前,其實都一樣,所以基督徒也不用高興得太早,因為亂七八糟的傢伙其實也不少,例如否定科學這種神學基礎內容的人,其實也同樣在否定神學。

其實現代社會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全都是要擺在基督教思想下面才能成立,不然絕對會有人會胡亂解釋,用來圖利自己。

例如參加女權運動的男性性侵或誘姦女性運動夥伴有夠常見的,因為他們把權力來源轉移到他自己頭上,然後接受者也沒理解在普世價值上,上帝的權柄不可取代這件事情,於是變成偶像崇拜,就被騙了。

這也是為何進步圈偶像特別多的緣故阿!原本期待促成多元思考的進步活動,成了獨裁進化的權力工具……想要不走偏與不想要被騙,根源都只有一個,就是先搞清楚普世價值的核心是一神教的,而人類永遠沒資格擁有那個絕對權柄,永遠都沒有。

對了,教會性侵也一樣,有人把上帝的權柄移到自己頭上,然後有人相信這件事情……類似的權力轉移很常見,例如各種霸凌,關鍵就在於你對這件有多少理解——你的權力是上帝賦予的,跟其他任何人都一樣,不多也不少,一律平等,因為上帝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

只能說,認識真理可以保平安。倒不是說你會一帆風順,差得遠,搞不好你還會更倒楣,因為你會想跟不公不義衝撞。但你會知道權柄與救贖的來源,然後從新得力。



求真者多馬

常有人說台灣的學生不發問,這被視為一種教育缺失。但場景換到教會,卻變成「不要疑惑,總要信」(約20:27)。耶穌這句話,讓多馬被稱為懷疑者,但別忘記就連耶穌也懷疑上帝過。 多馬不信的對象其實是那些師兄弟,畢竟才剛出一位猶大。所以多馬說出他的懷疑,一如過往。多馬常把懷疑說出口,是個追求真相的人,不會裝!


輕跟重的擔子

擔子相關的符號在聖經裡多次出現 ,雖然可能使用不同詞彙,例如「重擔」,或者提到「背負」,但基本上指的都是人扛了某些重物的形象,而且大多指的是無形的壓力與責任(加6:5)。 這是很容易理解的勞動形象,古今中外皆然,聖經裡有時候也會使用牛負的軛來指涉類似概念,總之都代表著一種「外加」的東西,是辛苦勞動的!


你們要在外院待到幾時?

上帝何時會說話,我們其實無法預料。前幾周參加聚會的時候,敬拜讚美一如以往的喧嘩吵鬧,這種聲量加上電子樂器,對聽力不但有傷害,其實老年人聽力衰退之後,聽到的聲音容易混雜在一起,這種流行音樂的模式結果會是根本聽不清楚。這都是簡單醫學常識而已。我總覺得,教會這樣聚會,到底是在配合誰?


谢选骏指出:無神論者不承認上帝,卻把自己當作了上帝,否則它怎能否認上帝呢?反對上帝宗教卻崇拜普世價值,這就是一種邪教了。


《从“普适价值”到“普世价值”》(《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1期)報道:


一、“普适价值”与“普世价值”的区别


在讨论这一全球化时代的重大问题之时,中国学者常常将“普适价值”与“普世价值”两个词作为同义词使用。这也许是因为人们认为这两个词不但读音相同,而且意思相近,所以可以互换。


然而,从有关这一主题的诸多论述中可以发现,这两个词在使用时会带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背景或意图,尽管它们各有各的用处,但在理解时却必须进行明确的概念区分。而且更重要的是,其间会涉及到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


例如,不少论者常常谈到“中华文化的普适价值”,意思是说中华民族的文化具有普遍适用性,即适用于全世界或全人类的价值。然而,由此类推,其他的民族也可能说他们民族的文化具有普遍适用性,或适用于全世界或全人类的价值。换言之,在这种情况下,“普适价值”是指某一民族的文化具有普遍适用性、即适用于全世界或全人类的价值。进一步说,如果我们主张民族平等和文化平等,如果我们不能说只有中华文化具有普适价值,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所有民族的所有文化都具有普适价值呢?这显然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2008年夏天,在北京举行的“普世价值高端学术论坛”上,绝大多数与会学者都认可并高度评价“普世价值”对于日益全球化的当今世界和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按照论坛组织者的说法,这些价值包括“民主、自由、公平、正义、权利、博爱、环保、和平、和谐、慈善、慈悲、仁爱、人性、平等、宽容、科学、理性”等等。


显然,这些价值是出自世界各族、各国、各种文化,但又不是某一个民族或某一种文化所特有、所独具的,它们是当今全世界各国各族人民追求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普世价值”这个概念所强调的,就是全人类共同的理念,共同的理想;这些理念或理想是超越于民族界线之外,超越于民族分野之上的。就其已经蕴含在各种文化之内而言,可以将其比喻为各民族文化价值的公约数;就其实际包括了各民族文化的理想而言,又可将其比喻为各民族文化价值的公倍数。


看来,“普适价值”与“普世价值”,这两个概念确实在使用环境中会各有侧重,不可互换,尽管各有各的用处,但视角或立场、视野或境界,会有重大的区别。


二、“中华文化的普适价值”


考虑到上面那个“不能回避的问题”,这个概念显然应该加以厘清。


一是要厘清“文化”的概念。什么是文化?文化学家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有的侧重物质文化,有的侧重制度文化,也有的侧重精神文化。但是,比较能综合各种看法,又能为非专家的广大民众理解的,是文化学大师克拉克洪的定义——文化是人类的生活方式,以及“最后一个儒家”梁漱溟的说法——文化是生活的样式(二者意思相同)。所以,我们有饮食文化、服装文化等等物质文化,有政治文化、礼俗文化等制度文化,也有道德、哲学、宗教等精神文化。


其次,要厘清“中华”的概念。什么是“中华”或“中华民族”?至少在现代,这个概念当然不仅仅指汉人及其民族、国家,而是指一个包括56个民族的巨大集合。


澄清了“文化”和“中华”概念之后,在回答上面那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时,我们必须说,并非所有民族的所有文化都具有普遍适用的价值。因为,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生活方式或文化,对于现代社会显然不适用,也有许多民族的许多生活方式或文化,对于其他民族和全球社会不适用。


同样地,就“中华文化”而言,其中有诸多古老民族的古老文化或生活方式,从游牧经济文化到农奴制度文化,对于现代社会并没有“普适价值”;从“怕不辣”的饮食文化到宽袍大袖的服装文化,对于许多民族和许多社会的民众也并不普遍适用。


当然,一般人所说的中华民族文化,我想主要是指精神文化。至于提到某些物质文化或制度文化,例如饮食、服装文化或真正局限于家庭的“家长制”文化(现在即使在中国城市里还称孩子的父母为“家长”,而西语中的“家长”即patriarch一词,却不会用于一般的小孩父母,而另有含义),则含有让其他民族自由选择去欣赏去借鉴的意思。然而,即使只就精神文化而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神文化遗产,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对于其他民族或社会而言,同样也不能说全部都具有普遍适用的价值。即使只对我们中国人自身来说,也永远有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任务。


这个任务的必要性,具体说来有无数的例证。我们在此且举一例。例如,在曾经作为汉族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中,“三纲五常”既兼有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内容,又被视为具有根本地位的基本原则。但是,这一原则本身却既包含着精华,又包含着糟粕,就是说,其中既有“普适价值”的成分,又有无法普适的成分。


这一原则中的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既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又反过来加强了封建宗法制度,甚至成了这一制度的简明表述。姑且不说“三纲”原则在中国历史上造成了无数的血泪悲剧,形成了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仅仅从理性分析来看,它是把一种过时而荒谬的自然观(乾即天,相对于坤即地来说,具有主宰性),不合逻辑地比附到男女关系上,再不合逻辑地引申到父子关系上,又更加不合逻辑地引申到政治制度上。换言之,这项原则的基点或前提不合理,推理或推论过程也不合理,而且把几个不同的论域,即具有不同性质和不同关系的自然领域、家庭领域和政治领域全部混淆了。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三纲”原则还把人类在原始氏族时代狭隘环境下形成的血缘至上观念,不合时宜地运用到了文明时代的复杂环境下,即远远超出了血缘宗族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的环境中,这就造成了中国历史上甚至今天现实中所谓人情大过契约甚至“人情大过王法”(指国法)的现象,导致了法治观念淡薄以及相关的种种恶果。所以,它绝不适用于现代社会,不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民族的现代社会,即最常见和大量需要处理的社会关系不是亲属关系,而是陌生人之间关系的社会。


另一方面,这一原则中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却显然具有普遍适用的价值。我相信,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所有民族和所有社会,都不会从根本上拒绝这一原则。因为事实上,至少是那些源远流长延续至今的传统文化,如印度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等等,本来也以不同的语言概念和表现形式,蕴含着这一原则中的五项内容。它们都有强调亲人之爱、朋友之爱甚至超出亲友之间的博爱之类内容,接近于我们所说的“仁”;也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适宜关系,特别是正义的人际关系或社会关系之类内容,接近于我们所说的“义”;还有强调不同的人之间要以一定的礼节习俗来调节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包括宗教性的和世俗性的礼仪在内,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礼”;至于对知识或智慧的追求,对诚信或信用的鼓励,更是这些古老文明或文化的重要内容,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智”和“信”。一句话,中华文化中的“五常”原则之所以是精华,之所以具有普遍适用的价值,甚至是人类社会存在多久就需要多久的永久适用的价值,恰恰是因为它与其他文化中一些重要的、同样优秀、同样普适的原则相类相通。


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精华或糟粕,所谓普适不普适,往往是同其是否可在其他文明其他文化中找到类似或相通的流传久远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的。这几乎可以成为一个判断的标准!


三、“普世价值”的逻辑和层次


综上所述,“中华文化的普适价值”,应指中华文化中有一些东西(我们所谓“精华”或“优秀”文化)具有普遍适用的价值。“普世价值”中的“价值”一词,则应理解为具有重大价值的东西。换言之,普世价值是指对于全人类或世界各族人民均具有重大价值的那些事物或原则。


这样的事物或原则当然很多。前面第一节引用“普世价值高端学术论坛”的邀请函,列举了十七项,也许,其他的学者专家或贤人智者,还可以列举出更多。虽然它们在不同的文明、文化之中,在不同的民族、国家之中,在不同的地域、时期之中,必然有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表达方式,虽然它们在一些文化或民族或时期之中比另一些表达得更充分、更丰富,虽然它们在不同的文化、民族或时期中有一些比另一些得到了更多、更甚的强调,但是,它们绝不是仅仅属于某一文明或文化或民族或地域,而是属于全人类的经验总结,属于各民族的共同财富。在地球正在日益缩小,各族各国日益靠拢的当代世界上,它们应该为所有民族的所有人民所共享。


然而,许多的、甚至是太多的“普世价值”并列在一起,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令人无所适从,甚至可以随意增减。这就会使人忽略其中应有的逻辑和层次,忽略其所具有的生死攸关的重要性质。


在此,我谨尝试对普世价值的内容作一点性质分析,并据此将其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


在实用伦理层次上,国外一些神学家、哲学家多年来做了大量工作。他们在诸多宗教中找出的共同点,最后表达在各宗教6000多位代表通过的世界宗教议会《全球伦理宣言)》中。这些共同点一共有四条:一不要杀人,二不要偷盗,三不要撒谎,四不要奸淫。这是佛教五戒、基督教十诫和其他不少宗教中都有的,是所有文明传统或文明社会都承认的。它们关系到人性和社会的根基,是最低限度的、无法取消的,因为否认这几条,人就不成其为人,取消这几条,社会就无法存在。


针对全球现代社会的需要来说,这四条可以正面表述为:一不杀人,就是要和平、非暴力,不管是个人、家庭暴力,还是集团、政府暴力都不要,要和平解决各种争端;二不偷盗,就是要构建公平的经济秩序,无论国内国际的经济制度都要公平,因为不公平的经济制度导致贫富悬殊,实际上是对弱势群体的偷盗;三不撒谎,就是要诚信,媒体和政府有义务、有责任通报全部真相,维护人民的知情权;四不奸淫,就是在夫妻和男女之间的伙伴关系中,不要把对方当作性的利用对象,推广开来就是不要把别人当成利用对象,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是伙伴关系,或曰平等友好的关系。


地球村的现实和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全球伦理成了底线伦理,就是说,不守住这条线,人类社会会崩溃,人会没法过日子。同样,地球村的居民必须就一种全村共同的价值观形成共识,就是说,要有一种超越于各人各户的价值观,即“普世价值”。普世价值不能随意而定,而应是理性要求的、历史形成的。所以,相应于上述既是理性要求又是历史形成的全球伦理,可以总结出最基本或最低层次的普世价值——“和平、公平、诚信、友善”。


就历史形成而言,这四项在几千年人类生活的经验教训之后,确实成了公认具有基本价值的东西。就理性要求而言,这四项之间具有理性的逻辑关系:人的生命是已经存在的事实,人要活下去,也就是要继续我们的人生,那么,就有以下需要:


(1)人生需要和平,因为没有和平就没有人生(如果我可以打你杀你,你怎么生活呢);


(2)和平需要公平,因为没有公平就没有和平(“不平则鸣”、则斗、则“拔刀”);


(3)公平需要诚信,因为没有诚信就没有公平(如果我可以随便欺骗你,怎么还有公平呢);


(4)诚信需要友善,因为没有友善就没有诚信(如果我对你的态度是不友善、冷漠甚至敌对的,还会讲究诚信吗)。


总之,低层次或曰基础层次(伦理层次)的普世价值,包括“和平、公平、诚信、友善”这四项内容。


再看“中层次”或中间层次,即精神层次的普世价值。它包括“自由、平等、人权、正义”这四项内容。关于这四项内容的普世性,就“平等”和“正义”而言,恐怕没有人会认为这两项是西方的发明而中国人与之无缘,因为中国虽有等级森严和不平等的传统制度,但也有追求平等、正义的悠久传统和包括儒、释、道思想在内的关于平等和正义的论述,从“不患寡而患不均”到“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不计其数。


然而,就“自由”和“人权”而言,这两项却被一些人说成是西方人的发明和专利,中国人既不向往之,亦无权享受之。这显然不符合事实,至少不符合中国精神文化或优秀文化方面的事实。就是说,尽管中国古代的制度文化或糟粕文化中忽视人的自由,践踏人的权利,尽管中国古代的话语中,人权概念并不突显,但是,中国文化中并不是根本没有这两种概念,中国人并不是不要自由甘被役使的天生奴才,并不是毫无权利意识可以任人宰割的低等动物。这一点,从庄子到梁启超关于自由的精彩论说,从董仲舒关于“天地之性人为贵”的论述,到路温舒痛斥诏狱维护人权的奏章,都是生动的例证。


人与动物之不同在于具有精神,而精神的本质就在于自由;自由既是人人天生而有,也就是人人平等的,也就要求承认人人平等的权利;而人人平等的权利,又只有在正义的原则之下才能得到保障。在此,这四项内容同样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的精神性要求自由,自由要求平等,平等要求人权,人权要求正义。这四项内容都是人的精神性注定了的,所以属于中间层次或精神层次的普世价值。


这四项内容同社会政治有密切的关联,但是我们为什么不把“民主”、“法治”列入其中呢?我们是不是不要民主、法治呢?不是不要,但这两项不是价值本身,在逻辑上不宜与这四项并列。民主只是一种程序,但它是保障平等的程序,保障自由的程序;法治只是一种手段,但它是保障人权的手段,保障正义的手段。它们是最适合于实现这些价值的操作工具或制度设计,但不是我们所思考的普世价值本身。


最后,我们来看“高层次”或最高层次,即宇宙层次的普世价值。它包括“天下一家、众生平等、万物一体、敬天爱人”这四项内容。这四项同样在中华文化中有源远流长的丰富表达。当然,“天下一家”的典型表述,有儒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之说;还有墨家的“兼爱”(“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国,若视其国”)之说。“众生平等”的表述,以佛教本生经中佛陀“舍身饲虎”、“割肉贸鸽”的故事最为典型,基督教中关于狮子与羊群一同生活的理想状态,以及圣方济各(圣弗兰西斯)关于自然万物皆为天主所爱的著名理念也表达了这一思想。“万物一体”则在道家和儒家中均得到大量的论述,其中最精彩的有张载此语:“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还有程颢此语:“若夫之仁,则天地为一身,而天地之间,品物万形,为四肢百体。夫人岂有视四肢百体不爱者哉!”王阳明的说法则触及了这种博大的仁心所来自的本源:“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最后,关于“敬天爱人”,尽管各大宗教均以这一精神为其根本,但我们在这里使用的语言是典型的儒家训诫,它甚至高悬于帝王的办公场所。它也同基督教“诫命的总纲”,即耶稣总结的“爱上帝爱邻人”(或“爱人如己”)完全一致,而且都进一步涉及到了博爱或泛爱的超越此世的根据。所有这四项内容,各大宗教和各大文明尽管说法各不相同,但是精神却相互贯通。


最高层次或宇宙层次的普世价值,第一项涉及整个人类社会的人际关系;第二项扩大到了生物之间的关系;第三项又扩及无生物和整个宇宙内部的关系;第四项则延伸到了人与宇宙本源的关系,以及以上所有关系的本体根据。所以,这四项内容之间也有一种逻辑上的递进和层次上的上升。


最后,回到中国社会文化的现实上来,我想说,所谓“爱祖国”,应该落实到“爱人民”上来,所谓“爱国”,应该落实到“爱人”上来。而在社会层面上,爱的表现又不应该止于情感,而应该走向伦理层次的正义,努力反思社会公正的缺失及其原因,并以行动去促进人间的正义。


谢选骏指出:人説——从“普适价值”到“普世价值”;我看——所謂“普適價值”,其實就是“等價交換”、“公平交易”;而‘从“普适价值”到“普世价值”’,其實就是‘從“等價交換”、“公平交易”到“形成道德”、“建立宗教”’。所以説,普世價值是一種宗教,普適價值是一種交易。


谢选骏:猶太人爲何反對猶太人創立的共產黨國家

《可萨犹太与华夏文明的千年之战!》(2023-08-12 智库政治)報道: 导读:在可萨集团金元策动下,这个双王制陆续在大西洋两岸建立。表面来看,英国、法国、加拿大、美国等国是独立国家,但实际上已经全部落入可萨犹太贵族的控制之下,这种控制甚至已经渗透到中国的安身立命之所——西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