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18年2月16日星期五

谢选骏:挖掉共产党中国的文化老根



《紫气东来,“良渚”唱响五千年华夏文明!》(2017-12-29 作者:理智透世)报道:
2017年12月8日,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在上海举办。世界著名考古学家、英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科林·伦福儒先生,在上海博物馆做《两个图符的故事:史前社会复杂化的不同途径》学术报告:确定中国早在五千多年前的良渚社会,就已经进入早期国家文明阶段,以考古学科学的证据,将中国的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
考古学家们齐聚良渚古城,考证“水与古代文明”。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遗址是迄今已知的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水利系统,也是世界最早的拦洪水坝系统,距今约5100-4850年。
正道沧桑,历经坎坷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东西方思潮交相激荡的大舞台,“新”字派唱主角:新文化、新生活、新史学、新教育、新国文---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民性改造运动。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发《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和《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其中关于小学课程方面的最大变革就是废止读经科。
1920年,教育部下令,国民学校从讲授文言文改为讲授白话文。
1922年,教育部颁布了“壬戌学制”。
此后,西方教育思想和体系占据了中国教育的绝对主流地位,切断了中国文化传承的脉络。
安德森(BenedictAnderson)称之为“印刷资本主义” 的蓬然兴起,导致教科书的发行泛滥。《新国文》初小第八册1912年10月出版,到1913年4月印刷三十八版,到1927年多达九百四十六版。教科书连同挂图、标本、画像、模型、地球仪等教具取代了四书、五经、戒尺、醒目。
从此,即使是开门见山的农家子弟,都熟识卢梭、华盛顿,神游古希腊、亚细亚,浑然不觉的融进了一套我们至今不辨菽麦的教育系统中。
如此坚决彻底地毁传统文化达其极点,义无反顾地全盘西化,其结果是糟粕未弃,精华尽失。至此,中华文化自信崩溃,跪倒在西方文化面前。
“中国新史学”肇兴于清末,“德国新史学”输入中国的主要路径有二:一是由日入华(梁启超、章太炎、钱玄同等),一是由美入华(何炳松、蒋廷黻、胡适等)。
洋派新史学导致了中国百年史学观紊乱,点燃了新文化运动之火;导致了中国传统考据粉碎性骨折,历史虚无主义蔓延,流毒寰宇!
虽然,先驱们中不乏本着救国启智初心,倡导除故习布新宪致富强者,但也有不少是披着现代启蒙思想的外衣,迎合潮流四处招摇的投机者,更有借机“清儒”“全盘西化”的窝藏祸心者。
1909年7月10日,清政府颁布《遣派游美学生办法大纲》,庚款留学计划启动。
美国退还庚款的目的除了争夺留学生源之外,主要是:
1、”避免将来中国再次发生类似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和1905年的抵制美货运动。“
2、”造就一批为美国从知识和精神上支配中国的领袖,以最精巧和最令人满意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
20世纪初,哥伦比亚大学已经在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享有盛誉,成为了“德国新史学”移植美国的策源地。约翰·杜威把持的哥大师范学院,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教育研究中心,也是培养中华民国精英大师的大本营。
杜威不仅是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也是一位热衷于推动社会改革的所谓自由主义派人士,还是美国共济会33级别大师。其中国弟子回国之后,皆在学术教育界呼风唤雨。
郭秉文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东南大学校长
蒋梦麟 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北京大学校长
蒋廷黻 南开大学第一任历史系主任,南开大学史学的奠基者,开设了西方史学
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
郑晓沧 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浙江大学教育系主任、浙江师范学院院长
陈鹤琴 南京师范学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张伯苓 南开大学创立人,西南联合大学创办人,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
李建勋 北京高师教育研究科主任、北京高师校长
在民国大学的校长、师范学院的院长中,有过哥伦比亚大学求学经历的就有三十多位。
1924年9月,由退还庚款组成的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成立,十五人的董事会中,杜威及其哥大信徒占据了6席,加上专职秘书任鸿隽,及1927年6月29日进驻董事会的胡适,“哥派”已达半数。
胡适为“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留学于共济会办的康奈尔大学,任“世界学生会”会长,后转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师从约翰·杜威,经杜威介绍入会为石匠学徒,中年晋升到23级别以上。若非其特殊身份和身后的主子,身为基督徒的蒋委员长岂能敬畏其三分?
被蒋称为“最无品格之文化买办”的胡适,哥大肄业,借新文化运动,上位北大;借整治国故运动,分化北大各学术派,壮大英美派势力;借美国中基会之力,执北大学术之牛耳,废掉评议会,大肆清除异己,被称为“学阀”。钱鐘书的老师温源宁曾夸赞胡适“毫无阴谋气“,亦难逃被罢免系主任之职。
胡适醉心于成立研究院,扩大文化话语权,为此不惜向梁启超宣战。在学阀晋位中,胡适可谓是所向披靡,无奈五卅运动、日军全面侵华、新中国成立,三次中断其“北大情结”进程。
“东周以上无史”的论点滥觞于胡适,类似这种没有经过“小心求证”的“大胆假设”, 在胡适哪里,不存在其“有疑处不疑”的政论与其“无征不信”的治学方法的相互矛盾。在胡适和钱玄同诱导下,顾颉刚的古史辩运动,将经日本间接输入的西方神话学纳入了史学研究范畴,掀起疑古潮,以洋套中,抹煞历史,摧毁国民在历史文化上的自尊自信。
顾颉刚一句成名的“大禹是条虫”,实际上是1909年日本东京文献学派创始人白鸟库吉“尧舜禹抹杀论”的翻版,这应归功于最先鼓动废除汉字的钱玄同,钱乃疑古派的灵魂人物,顾不过是前台木偶。而殷墟甲骨文的发现,鞭了白鸟、钱之流的僵尸。
“层累古史观”起源于欧洲“古典学”,“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的鼻祖是英国史学家康诺普·瑟尔沃尔,顾颉刚加上"中国古史"就算首创了?其所学既非考古考据,又未留过洋,其时正为还债四处奔波,哪来的突发奇想?胡适的恩典让顾颉刚终生铭记。同样让其终生铭记且惊诧的还有:1929年,胡适不“疑古”了!
原本,西方的“层累古史观”旨在截断古希腊源于东方文明的脉络,理顺纯正古希腊——日耳曼种族伪史。经日本传到中国后,却演变成了中国“疑古派”的利刃,充当了列强绞杀中华文化的最佳工具。西方造假与中国疑古所采用的“古史辨”之法如出一辙,一式两用,足以让西方意外并雀跃了。
回顾几千年中华文化史,“新文化运动”是最严重的文化毁灭活动;
辛亥革命不但终结了清王朝的统治,同时也终结了国学传承;
中华文化崩溃的最大受益者,无疑是对中国觊觎已久的西方。
韬光隐晦,负重致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盛行的所谓“新文化史”,不过是民国时期“新史学”的变种和死灰复燃。西方借着改革开放之机,利用中西方经济科技的落差,倒灌西化普世价值。
国内知识精英普遍文化自卑、自虐和自残,陷入崇西贬中的“河殇式”思维,人为制造出“信仰真空”。他们咒骂母语文明落后、劣根,膜拜西方宪政,迷信市场万能。唯对历史以颠覆为能事,对传统欲尽净而后快。
披着华人皮囊的土狼海归顶着各种光环,越洋纷至。洋装穿在身,心早已是西方魂的香蕉们,挟洋自重,一边得意忘形地享受着国人的仰慕,一边贪婪疯狂地盗挖着东方的宝藏,一边处心积虑地抹杀中华的文化。
时间来到九十年代,中国的公共舆论进入了一个非常独特的时期,知识权成了学阀权,那些统驭中国公共话语权的学术官科们,用自由主义编织“金缕玉衣”,用社会舆情打造明枪暗箭,四处流淌着西方吸血鬼的秽脓污液。
2005年,北大的彩票硕士事件沸沸扬扬,名校野鸡化,北大当先锋?!高等学府涉外成风,沦落为藏污纳垢之地;抑中崇洋充斥中小学课本;诡辩之声盈满网络。教育文化娱乐金融各领域,全方位泛化。
各种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比名著本身更占据我们的记忆;
各种历史戏说的文艺创作,比历史本身更融入我们的史观。
这种有系统有计划地渗透,是“庚子退款”战略的升级版。至此,源于西方的现代性因素不但在中华文明土壤中扎下了根,而且已经是野稗丛生,遮天蔽日,华夏文化则青黄不接,零落残缺。民族文化的指挥棒几乎二次易手。
而冰火两重天的另一面:
2017年12月11日,联合国发布《2018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的1/3依仗中国。
2017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连发四文评析当前中国经济,一份振奋国人的高颜值成绩单呈现在世人眼前,中国经济总体平稳!
改革开放四十年,亚洲中国成为了世界的中国。在西方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下,西方三百年工业化的壁垒,居然被中国的加工产业集体突围逾越了,中国不但打造了全世界最完备的工业体系,还从产业链低端一路吞噬到高端,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这太匪夷所思了,拿着中国必然崩溃的精准数据,崇尚数字的西方心里没数了!
世人只盯着欧美日获诺贝尔奖的比例,却漠视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海,典型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理智透世】认为:中国的优势是不乏人才,中国的劣势是人才太多!中国不仅有人口红利沉淀到低端产业的庞大肚量,更有人才红利攀升至高端产业的澎湃动力。
——西方非常清楚:华夏子孙的儒家贯通皆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个人的主观人生价值和国家、民族、天下的功能性价值的意义归一。
中国言必“形势”,既注重当下稳定的形,又着眼于趋变的势。
纵观“改开”,一直是沿着国富民强的箭头矢志不渝前行的,是按照“衣食住行”次第顺序满足人民需求的。航空高铁网络化,不只是制造业的升级,更是为下一步的“行”(旅游、物流、文化)安上了翅膀和飞毛腿。中国智慧中的“器”,始终都是人天合一的耦合剂,而非西方霸权的剔骨刀。
——西方非常清楚: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内生文化,具有人类社会唯一的创新机制。对外来文化进行潜移默化中,始终保持着自己完整的内涵和日趋完善的系统,非但能自我消化内忧外患,还能经过中庸调节而自我修复,以至自我平衡。
——西方非常清楚:世人普遍以经济强弱和科技水平高低定性文化的优劣,而中国人病态般厌恶自己的历史文化,从而“抑中扬外”、“抑古崇洋”,是可以预见的。
市场全球化下,“经济国界”日渐抹去,“文化国界”才是最后的壁垒。近代的西方全球扩张,文化战都是前锋,文化殖民成为首选。正是因为西方非常了解中国,才数百年如一日的如此“惦记”着中华文化。
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进程中,中国文化是唯一不曾中断的、具有连续性的文化,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优越的地理环境,归功于秦始皇的大一统。
秦始皇被知识分子骂了2000多年,但国人至今仍在其余荫之下:建立了一个统一的超级大陆型帝国。
2500年前,秦汉之际,中国就告别了封建制度,进入郡县制,或者叫做中央集中制。汉初的分封引发七王之乱,于是汉承秦制,继续郡县。从此,中国都是双轨机制,一是皇权设到县,二是县下乡绅自治。这两套治理机制天衣无缝的整合在一起,维持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国家和文化国家的共生。
中国的大一统,早已告别了封建制,而欧洲在宗教束缚下才是暗无天日的千年封建,直到17世纪才出现国家的概念,拿欧洲史来套中国,是最大的历史虚无。
西化的教科书理论,能给国人一双慧眼吗?
奔腾岁月,砥砺前行
“一个有深厚文化自信的民族,才有长久屹立的精神支撑,才能拥有复兴之魂。”
回顾历史,世界上的古老文明,其兴虽勃然,但其亡亦勿勿,唯中华文明永生不灭。中国曾多次陷于危机而落入低谷,但每次都能自我造血,走出逆境而民族复振。
“改开”以来,国家制定的经济、军事、工业化诸方面的战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树立了理论、制度、道路的中国模式标杆。在完成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螺旋上升过程之后,文化自信,则必然成为夯实改开成果不可或缺的压舱石。
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纽带,文脉与国脉相连,中国文化战略上的策马奔腾,开始呼唤文化认同的回归。“中国梦”专题片震撼国人凝聚民心,《中国诗词大会》网综清流沁人心脾,《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普及融入激活经典,熔古铸今,打造广泛认同!


谢选骏指出:上文的目的可能是想高呼“今上万岁”,但其实却挖掉了共产党中国的文化老根。至于他所批判的“崇西贬中的‘河殇式’思维”,其实《河殇》乃是一种“借古讽今”——借长城精神批判了义勇军进行曲的草菅人命和豆腐渣工程,借龙批判了个人崇拜和老人政治,借黄河心理批判了延安精神和南泥湾的鸦片制造……难怪王震之流怀恨在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與gemini討論死亡與人生

(一)如何理解“死亡幫助我們認清了自己作爲碳基生物的這一處境”? 如何理解「死亡幫助我們認清了自己作為碳基生物的這一處境」? 這句話乍聽之下有些抽象,但其實蘊含著深刻的生命哲學。讓我們來逐層剖析: 1.碳基生物的本質 物質組成:所有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包括人類,都是以碳元素為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