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5年1月4日星期六

谢选骏:维基百科与加密货币


《马斯克为何财大气粗挑衅维基百科》(上报 2025-01-03)報道:


2024年12月24日,马斯克在X平台发文呼吁停止捐款给维基百科(Wikipedia),批评该平台过于觉醒,并要求恢复“编辑平衡”。 不过,他的呼吁不管用,甚至有反效果:维基百科基金会近日获得的各界捐款激增。 在马斯克发出呼吁之前的几天,每天捐款金额约为80万至90万美元,但在圣诞节假期,这些金额每天增加到超过100万美元。 12月27日,当日捐款甚至超过170万美元!


最近,在回应维基百科创办人吉米·威尔斯(Jimmy Wales)对X平台和马斯克的批评时,马斯克也再次重申他对维基百科的捐款提议继续有效,前提是改名必须维持一年以上,因为他不是傻瓜。


所谓“捐款提议”,发生在2023年10月22日,马斯克在其社交媒体X平台上声称,如果维基百科愿意将名称改为“鸡基百科”(Dickipedia)(“dick”在英文里有“”等意涵),他将向维基媒体基金会捐款10亿美元。 马斯克近日重申此提议继续有效的同时质疑:“为何维基媒体基金会需要如此多的钱?”该言论不仅被批评为轻视维基百科的营运成本与社会价值,更引发关于信息中立与真相控制的激烈讨论。 一名用户回应,引用了维基百科上关于马斯克的段落,指出马斯克在X平台有散布虚假信息、支持阴谋论及容忍仇恨言论的记录,并声称这些内容“可以付费找人撰写”。 马斯克转发并表示认同此说法,但这也显示他对维基百科的误解甚深——它是一个非营利平台,且其内容编辑与基金会资金之间并无关联,没有人可以因为撰写维基百科的条目而获得报酬。


马斯克与维基百科之间的冲突,实际上是一场围绕数字时代价值观的辩论。 


这不仅显示马斯克对维基百科运作逻辑与核心价值的误解,也凸显他对公共知识共享平台的僵固偏见。 他财大气粗的挑衅言论,意在损伤维基百科的公信力,并试图将其标签成一个带有偏见、浪费捐款的信息平台。 然而,正如《卫报》专栏作者佐伊·威廉斯(Zoe Williams)所言,维基百科的成功象征着人类集体慷慨的最佳表现,其运行依赖于透明的机制与跨文化的协作,而非单一权威或巨额资本。


维基百科作为一个非营利、开放的知识分享平台,向来是全球集体智慧的象征,也是可实现的“真实乌托邦”(real utopias)的例证之一。 作为全世界访问量第四名的网站,月访问量曾经高达67亿次,维基百科在促进信息流通与社会公平上扮演关键角色。然而,马斯克近日对维基百科的攻击彰显右翼科技大亨与公共知识平台间的价值冲突。


公共平台的角色与挑战


维基百科自2001年创立以来,以编辑志愿者的集体协作为基础,形成一个跨语言、跨文化的知识共享宝库。 平台的透明机制与单一条目编辑方式,使其成为信息查证与相对中立表达的重要来源。 以2021年美国国会暴乱事件为例,数百名编辑迅速行动,准确记录事件演变,充分展现平台对中立与事实的坚持。然而,随着规模的扩大,维基百科也逐渐面临偏见、信息超载以及编辑志工多元性不足等问题。


部分研究指出,维基百科在描述政治人物时可能存在偏见。 例如,《新闻周刊》(Newsweek)引述的一项研究发现:维基百科对右翼人士的描述较左翼更为负面。 这种现象可能表示平台编辑志工的组成不够多元,例如白人男性占主导地位,以及编辑志工的全球地理分布不均,尤其在涉及敏感政治事件或地缘冲突时,维基百科的条目内容偏向容易引发多方争议。此外,随着虚假信息在全球各地的扩散,如何在维持开放性的同时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已逐渐成为维基百科在运营上的重大挑战。


此外,马斯克声称,维基百科的所有内容完全可以储存在一支手机中,暗示维基百科的高额营运成本是不必要的。然而,此一说法低估了维基百科在营运上的真实需求:该平台每月处理超过25亿次页面浏览量和4,400万次编辑操作,这对服务器基础设施及网络运行的稳定性构成极大挑战。同时,维基百科需要面对全球各地的法律与政策风险,而且其透明审核和内容协作机制也需要大量人力与资源来维持。马斯克的言论显然简化了这些复杂的运营需求,无法反映维基百科作为全球性知识共享平台的真正价值。


信息控制权与真相之争


马斯克对维基百科的攻击,并非单纯基于对资金使用的质疑,而是反映他对信息控制权的渴望。他以挑衅的言论削弱维基百科的公信力,嘲讽其过于觉醒,称其为觉醒百科(Wokepedia),并试图将其定位为带有政治偏向的平台。 正如Reddit平台上的一位网友所评论的,“像马斯克这样的人,很少有事情是他无法拥有或控制的。他的目标是尽可能地摧毁它们,以获得对它们的控制,或限制它们对他的控制。”这段话直指马斯克行为的核心意图,也就是他企图重塑公共信息平台的影响力,以符合其自身利益。


另一位Reddit用户评论道:“因为它们涉及事实,而他不喜欢事实。”此一评论揭露了马斯克与维基百科的根本矛盾:维基百科致力于在事实基础上共享知识(虽然在实际操作上无法做到完美无瑕),而马斯克及其控制的平台却企图以私有化方式操控信息流通与叙事,想要削弱非营利性质的集体智慧创造与知识共享。


此外,马斯克对信息市场的垄断野心日益明显。有位Reddit用户评论指出:“他希望将信息私有化,以便他和他的亿万富翁伙伴可以控制叙事。”此一言论显示,马斯克之所以卯上维基百科,其实是出于更广泛地主导数字时代信息权力结构的意图。他所追求的,不仅是控制信息的内容,更是希望重塑公共信息的运作模式,从而实现对社会叙事的全面掌控。


科技巨头vs.公共领域价值守护


马斯克与维基百科之间的冲突,实际上是一场围绕数字时代价值观的辩论。虽然科技巨头如马斯克在推动技术创新方面有其贡献,但我们也必须对公共领域受到的潜在威胁有所警觉。 马斯克对维基百科的攻击,凸显在信息私有化/商品化与非营利/公共集体协作间的深层矛盾。


维基百科的存在提醒我们,集体智慧与透明机制仍是数字时代不可或缺的力量。在一个信息爆炸与虚假信息充斥的数字世界中,如何守护维基百科这样的平台,不仅涉及知识共享的未来,也关乎数字公共领域的公平性与多元性。


谢选骏指出:人説“部分研究指出,维基百科在描述政治人物时可能存在偏见。”——我看不僅如此,维基百科在描述其他人物时也都存在偏见和誤報。维基百科雖然自稱開放,其實是受到控制和操縱的;就像加密貨幣那樣——表面上人人可以參與,實際上人人是被參與。


《首次下滑!马斯克栽跟头,川普也不完全可靠》(凤凰网科技 2025-01-03)報道:


1月2日,特斯拉公布的交付数据显示,该公司2024年汽车销量遭遇了十多年来的首次下滑。彭博社观点栏目的专栏作家利亚姆·丹宁(Liam Denning)对此发文称,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2024年风光无限,但是特斯拉的销量下滑表明,他的政治权力有其局限性。


上个月,特斯拉市值达到创纪录的1.54万亿美元,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马斯克的新盟友、川普的胜选,以及市场对于马斯克靠近美国政治权力中心将有利于特斯拉发展的心理预期。


然而,投资者似乎没有意识到,川普对于电动汽车的反感可能会抑制特斯拉在美国本土市场的销量,也忽略了马斯克不断高调支持川普及各种右翼事业,可能对这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标、此前主要受蓝州(支持民主党)欢迎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带来的销售阻力。元旦当天,一辆特斯拉Cybertruck在拉斯维加斯的一座川普旗下酒店外发生爆炸。这次事件中同时包含了特斯拉和川普的二重元素,发人深省。


从数据来看,特斯拉第四季度的汽车销量比产量多出大约3.6万辆。从积极一面看,这有助于特斯拉清理过去两年积压的大量未售库存,同时在本月稍晚时候发布财报时拿出更漂亮的现金流数据。但是从另外一面看,生产放缓会推高单位成本,而清理库存意味着需要打折销售,压缩利润率。去年第二季度,特斯拉销量比产量多出的数量与第四季度类似,结果基础毛利率环比下降了13%,每辆车的毛利润降至不足6000美元,创下至少六年来的最低水平。


回到Cybertruck上。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高端车型的销量在第四季度同比仅增长了3%。换句话说,尽管到2023年底时,特斯拉的高端产品线已从两款(Model S和Model X)扩展至三款(Cybertruck加入),但是它在这一细分市场的整体销量基本持平。Cybertruck不仅未能推动特斯拉高端电动汽车销量的增长,反而产生了自我蚕食效应(内部车型竞争)。


谢选骏指出:人説“特斯拉首次下滑!马斯克栽跟头,川普也不完全可靠”——我看馬斯克出爾反爾,食言而肥……就像他操縱加密貨幣。但是,如此投機,能混幾時?天知地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2021年1月6日指引美国未来的方向

《对我们许多人来说1月6日从未结束》(《纽约时报》2025-01-05)報道: 对于那些没有经历过暴力的人来说,2021年1月6日可能感觉已经成为过去——但对我而言并非如此。我一直在重温那个寒冷的星期三下午发生的可怕五小时,当时我试图保护国会大厦内的民选官员(不分政治理念)及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