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11年11月11日星期五

谢选骏◆仰望基督、受苦的上帝◆第二章上帝与人

第二章上帝与人




第1节 神国

第2节 福音

第3节 悔改

第4节 祷告

第5节 恩典

第6节 运动

第7节 世界

第8节 灵魂

第9节 上帝





第1节 神国



(081)



神话(Myths)、神秘(Mystery)、神秘主义(Mysticism)这三个词汇之间,有语源学上的联系,都从希腊文动词“Musteion”衍生而来,意思是“闭上眼睛和嘴巴”,这是“进入黑暗”、“体验静默”的起码要求——所以“仰望上帝”、“祷告上帝”只能是灵性的、超越肉体感官的,也就是说,在关闭感官的深刻静默里,与上帝同在的状态才是可行的。



魔鬼与邪恶,被诅咒者所在的地方,应该是在尽可能远离天使所在的地方,而与无常距离最近的地方就是“地球的中心”,也就是地核。这一解释并不可笑,因为我们知道古代有信仰有关“地狱永火”的描述是与现代科学中有关球心熔岩的描述,十分相似。这种相似是令人震惊和骇异的,也许这不仅仅是人类的经验所致?



(082)



我们能说出前无古人的话语?不能。我们能写出后无来者的书籍?不能。那么我们说话、撰述的意义何在?也许仅仅在于赞美上帝、荣耀耶稣基督、彰显圣灵的大能。于是,灵性活动的本质不是“认识上帝”(因为这是不可能的);而是“赞美上帝”(因为这能让我们得救):像赞美诗的歌咏,那般具有深深的感动,虽然并无新意,但是唱了,就有了生命。正如太阳底下没有新的东西,但是却有新鲜的东西:人的歌唱,是刷新了人自己,而不是刷新了世界,更不是刷新了上帝(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于是,灵性活动的本质就不再是“认识”,而仅仅是“赞美”。就像是赞美诗的歌咏那样。我们所说的,虽无新意,但说了与唱了,我们就得救了。



上帝既然是完满的,就不需要我们做什么以完善他。基督是永恒的,就不需要我们做什么以承继他。圣灵是普遍的,并不需要我们做什么以宣传他。需要完善的,仅仅是我们和同伴的关系,所以“爱人如己”成为仅次于“爱上帝”的诫命。



(083)



上帝既不是“有”,也不是“无”,而是超越于“有无对应”之上的“灵”。



上帝的国乃是“灵的国度”,而不是“零的国度”。



假若我们宣称自己能够了解上帝的全部奥秘,那么这样的“上帝”肯定是与我们一样有限而不完善的。我们人类可能拥有的最接近正确的上帝观念是:上帝是不可思议而且完全超出我们本性的力量。也许我们可以用肯定的语言谈论上帝在世界的影响,但上帝的本质却永远是我们无法捉摸的。因为耶稣说,“但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独父知道。”(《马太福音》二十四章36节)连圣子都不知道,何况是神职人员?何况是神学教授?何况是查经小组的成员?



耶稣还说:“我所喝的杯,你们必要喝。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赐的,乃是我父为谁预备的,就赐给谁。”(同上二十章23节)我们人类可能拥有的最为“接近正确”的上帝观念是:“上帝是不可思议的而且完全超出我们理解的力量。”也许我们可用肯定的语言谈论上帝在世界的影响,但是上帝的本质永远是我们无法捉摸的。



我们需要学习人子耶稣对于至高者的态度:“耶稣出来行路的时候,有一个人跑来,跪在他面前问他说,良善的夫子,我当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马可福音》第十章17—18节)这就是永生神的独生圣子才能说出的圣言,这就是神给人的启示。而有些经师却歪曲说,这是耶稣不满对方称他为“夫子”,而暗示对方耶稣自己就是神。但是如此理解圣经却完全违背了圣经文本:因为耶稣这里是说“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而不是说“除了神三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经师们如此理解圣经不仅违背了圣经的文本,而且违背“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腓力比书》第二章7节)的要旨。这些经师胆大妄为,经常要召开比耶稣召开的布道会规模更大的布道会,耶稣召集五千人,他们要召集五万人,可是经师们再怎么胡闹,其召集的人数还是比不上伟大的道士在天安门召集“百万人检阅”。人头的多少有什么意义呢?那个号称伟大导师的道士,其门徒现在何处呢?



这些召集“万人布道会”的人们也许不知道,耶稣召集的五千人之所以胜过天安门召集的百万人大会,其前提就不一样,起码是因为耶稣有“五个饼,两条鱼”的奇迹伴随着:



“耶稣出来,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于是开口教训他们许多道理。天已经晚了,门徒进前来说,这是野地,天已经晚了,请叫众人散开,他们好往四面乡村里去,自己买什么吃。耶稣回答说,你们给他们吃吧。门徒说,我们可以去买二十两银子的饼,给他们吃吗?耶稣说,你们有多少饼,可以去看看。他们知道了,就说,五个饼,两条鱼。耶稣吩咐他们叫众人一帮一帮的,坐在青草地上。众人就一排一排的坐下,有一百一排的,有五十一排的。耶稣拿着这五个饼,两条鱼,望着天祝福,掰开饼,递给门徒摆在众人面前。也把那两条鱼分给众。他们都吃,并且吃饱了。门徒就把碎饼碎鱼,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吃饼的男人,共有五千。”(《马可福音》第六章34—44节)。



而且这五个饼、两条鱼的奇迹,还有旧约圣经的事迹作为呼应和“预表”:“大卫到了挪伯祭司亚希米勒那里,亚希米勒战战兢兢地出来迎接他,问他说,你为什么独自来,没有人跟随呢?大卫回答祭司亚希米勒说,王吩咐我一件事说,我差遣你委托你的这件事,不要使人知道。故此我已派定少年人在某处等候我。现在你手下有什么。求你给我五个饼或是别样的食物。祭司对大卫说,我手下没有寻常的饼,只有圣饼。若少年人没有亲近妇人才可以给。大卫对祭司说,实在约有三日我们没有亲近妇人。我出来的时候,虽是寻常行路,少年人的器皿还是洁净的。何况今日不更是洁净吗?祭司就拿圣饼给他。因为在那里没有别样饼,只有更换新饼,从耶和华面前撤下来的陈设饼。”(《撒母耳记·上》二十一章1—6节)



这样的奇迹,天安门会有吗?任何人组织的布道有过吗?



上帝的存在,无法以人的经验和理性来验证,但这并不等于信仰上帝是“非理性”的。而只是表明,以常识、逻辑和科学来证明(或证伪)上帝的存在,会因为缺乏超验的灵性价值、奇迹的灵性意义,而归于失败。



(084)



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主使主所爱的人在这世界、这“罪恶的世代”上,成为最小最小的,以便在天国里成为稍大一点的。愿主让我们的思索被时间的流沙所埋没,愿主救我们脱离名利的诱惑和胜利的陷阱。我们在天上的父!愿我们的书写,仅仅是对主的赞美或是自己的认罪。愿我们在基督的钉刑里看到主的万全,并让我们卑微的理性顺服主的荣耀。



我们本是来自“天上的灵体”?可是现在却坠落在物质世界的尘埃中。我们起源于遥远的尘埃,后来却在主的爱里,变成了这里的生命。所以即使在尘世的绝望中,我们依然能够知道神的存在,我们的生命体会到如下的神秘:



1、有神;



2、神是活的;



3、神干预我们的生活;



4、神爱我们,这包括肉体生命本身的确证以及来自灵体生命的信息;



5、神喜悦我们的悔改重生,这包括耶稣复活和他必定赐给信徒的永恒生命。



以前,我们曾是“神的仇敌”,因为不认识耶稣而以为神是残酷的,并决心反抗这样维护世俗压迫者的老天爷。自从二十岁开始,读了福音书,惊讶耶稣怎样区分了恺撒和上帝,颠覆了我以前的世界观,这就不由我不去仰慕耶稣的人格。我看耶稣如同“伟大的教主”,但不视他为我的救主,也不视他为独一的圣子。三十七岁我在日本,却尝到了一个“基督教国家”的冷酷,于是自认受到上帝的启示,要反对西方这种败坏了的基督教。尽管我一直尊敬耶稣个人,却反对奉他的名为圣,“我怎么能拜一个犹太人为主呢?这不是偶像崇拜吗?”我更担心基督教和共产主义的配合,会让中国在亡国灭种的漩涡里越陷越深,会让我自己蒙受更大的耻辱。感谢神!四年多以后在美国,神秘的力量彻底改变了我,通过一系列特别的经历,迫使我归入圣子耶稣基督的名下,成为他的仆人。



(085)



神秘的力量,蹂躏我,使我颤栗!践踏我的心脏,使我蒙尘!撕碎我的颜面,使我灰心!生活的颠簸,和颠簸中的极度巧合,最后都使我不得不称颂主,并把荣耀归于主,因为我的苦难证明了主的能力……“他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哥林多后书》十二章9节)



十字架已经成为茫茫苦海中最后剩下的救生圈。请不要离弃我。如果我们的肉体注定死亡,那么,请接纳我们的灵魂吧!人子临终的时候说:“父阿,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路加福音》二十三章46节)让我们记住这样的圣言。



当我被流离颠沛所困,不由祷告说:“主啊,我多么辛苦。”这时我仿佛听见主对我说:“你有我辛苦吗?”“可是我比那么多人都苦呢。”我说。“你为什么不和我比呢?”主说。于是我被感动了,说:“我是一个罪人。”



我没有意识到,耶稣基督的印记已在我的身上。如果我拒不承认耶稣基督是自己灵魂的救主,就在无形中参与了谋杀耶稣的血腥事件,就是至今还把耶稣基督的爱钉在自己罪性之中。因为耶稣基督就是为了救赎世人,来到世间,并被钉死的。如果我们至今依然拒绝耶稣基督,岂不还把耶稣基督钉在自己身上?岂不等于在继续虐待我们的救主?



而意识耶稣基督的印记就在自己身上,承认耶稣基督就是自己的救主,我们就能战胜那一直辖制我们的恶魔,就在我们身体这个十字架上,放下了受难中的耶稣基督,并使他在我们身上复活,使我们与神和解,成为神的儿女:“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他在世界,世界也是借着他造的,世界却不认识他。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不是从情欲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神生的。”(《约翰福音》第一章9—13节)



成为神的儿女,其前提是与神和好:“我们既借着我圣子耶稣基督,得与神和好,也就借着他,以神为乐。”(《罗马书》第五章11节)在与神和好之后,“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神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如果我们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荣耀。”(《罗马书》第八章16—17节)



神的儿女这一身份,是一种“归化”的结果;因此不是从祖先那里先天遗传的,而是根据自己的行为后天获得的:“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也不因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就都作他的儿女。惟独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这就是说,肉身所生的儿女,不是神的儿女。惟独那应许的儿女,才算是后裔。”(《罗马书》第九章6—8节)



《加拉太书》第四章详细讨论了“肉身所生的儿女”(犹太人)与“那应许的儿女”(基督徒)的本质区别:“因为律法上记着,亚伯拉罕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使女生的,一个是自主之妇人生的。然而那使女所生的,是按着血气生的。那自主之妇人所生的,是凭着应许生的。这都是比方。那两个妇人,就是两约。一约是出于西乃山,生子为奴,乃是夏甲。这夏甲二字是指着亚拉伯的西乃山,与现在的耶路撒冷同类。因耶路撒冷和她的儿女都是为奴的。但那在上的耶路撒冷是自主的,她是我们的母。因为经上记着,不怀孕不生养的,你要欢乐。未曾经过产难的,你要高声欢呼,因为没有丈夫的,比有丈夫的儿女更多。弟兄们,我们是凭着应许作儿女,如同以撒一样。当时那按着血气生的,逼迫了那按着圣灵生的。现在也是这样。然而经上是怎么说的呢?是说,把使女和她儿子赶出去,因为使女的儿子,不可与自主妇人的儿子一同承受产业。弟兄们,这样看来,我们不是使女的儿女,乃是自主妇人的儿女了。”(22—31节)



新约的关键在于基督的恩典:“基督释放了我们,叫我们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稳,不要再被奴仆的轭挟制。我保罗告诉你们,若受割礼,基督就与你们无益了。我再指着凡受割礼的人确实的说,他是欠着行全律法的债。你们这要靠律法称义的,是与基督隔绝,从恩典中坠落了。我们靠着圣灵,凭着信心,等候所盼望的义。原来在基督耶稣里,受割礼不受割礼,全无功效。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加拉太书》第五章1—6节)这不仅因为圣子的地位超过了律法和先知,还因为圣子成全了律法和先知。



“神的儿女”不是新约的发明,而是旧约的传承,早在《申命记》就有这一概念的出现:“你们是耶和华你们神的儿女。不可为死人用刀划身,也不可将额上剃光。因为你归耶和华你神为圣洁的民,耶和华从地上的万民中拣选你特作自己的子民。”(十四章1—2节)读到这里我不禁猜想:清朝最后禁止基督教,是不是因为《申命记》上明确批判、并且禁止了“剃光额上”这一满洲风俗?尤其这一风俗因为满洲鞑汗的强暴推广,已经在中国占领区变为极其恶劣的暴政。



耶稣基督以他“空前的牺牲”说服我们与“公义的上帝”和解,而能够再度成为“神的儿女”,就是他赐予信徒的最大恩典。这恩典迫使我们每个人作出抉择,不是做主的仆人,就是做主的敌人,反过来就是说,拒绝耶稣基督的牺牲,就只能继续做撒但的仆人、上帝的敌人,因为耶稣所付的赎价不仅是为信徒付出的,也是为了让人类明白父神的心意而向父神付出的。也许这样表达并不恰当,但经上记着说,耶稣是无罪而死的,他的血洗净了一切的罪。血染的事实证明了墨写的预言。哪怕这预言不被撒但的营垒采信。人不能论断神,魔鬼的话语无法抵消耶稣的刑罚。





(086)



“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马太福音》第三章2节)的预言,两千多年了,是否算是失验?信仰不允许我们这么认为。那怎么办呢?难道用“天国就在你们心里(或中间)”来解释?因为《路加福音》记载说,“法利赛人问神的国几时来到。耶稣回答说,神的国来到,不是眼所能见的。人也不得说,看哪,在这里。看哪,在那里。因为神的国就在你们心里。心里或作中间。”(十七章20—21节)



那么是仁慈的主改变主意了?因为有的传道人竟然说,是因为仁慈的主看到,听从这一呼召而悔改的人数还不够众多,于是不忍撇下绝大多数迷途者,不让他们就此坠入地狱、永劫不复。这些传道人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用了使徒彼得的话来佐证:“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误,甚至不是耽误,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得后书》第三章9节)



但是,我自己却看见《马可福音》上清清楚楚记着说:“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要看见神的国大有能力临到。”(第九章1节)我的思想经常因此陷入混乱。



后来我慢慢发现,其实这些疑惑都是因为我自己忘记了《马太福音》上的另一段话:“我若靠着神的灵赶鬼,这就是神的国临到你们了。”(十二章38节)原来神的国早已降临了。耶稣靠着神的灵赶鬼的时刻,神的国已经临到人间了。如此看来,末日论者、末世教派,其实都是多此一举。主再来或是主不再来或是主何时再来或是主如何再来的争论,都是无关紧要的了:因为“我若靠着神的灵赶鬼,这就是神的国临到你们了。”在这种意义上,耶稣基督的到来,其实就已经是“末世审判”了!



(087)



主是唯一的。主的一,加在我们所有的“零”之前,就给予一个“零”以十倍的价值;给予两个“零”以百倍的价值。“零”像是灵魂,在主那里复活且升天;“零”越多,数越大;灵魂越多,意义越大;主的能力,将尘土化出巨大的荣耀。对主的信仰,因此是出死入生的,一如真正的行动。对主的信仰,也只能建立在耶稣基督出生入死且又出死入生的福音上。



“出死入生”,不仅是对价值观念,而且是对人的生物本能的完全颠覆。正是这种颠覆,迎来了上帝的恩典,并为生命重新定义。它使惊涛骇浪还原为宁静的湖泊,就像圣子耶稣踏波而来,嚣腾的万象突然寂静下来,匍匐在地,口称基督是主。



生命之主并不回避死亡,而是贯穿死亡、越过死亡、进入灵的永生,也就是进入某种更高更纯粹的生命。



伟大的宗教与伟大的艺术,也都带有出生入死且又出死入生的特点。但出生入死之后乃得复活的,唯有耶稣基督。主的忠贞使徒,口中承认耶稣基督是救主,心中相信耶基督的复活,并非一次性或多次性的,而是终身性和普遍性的:这需要克服自己的局限、怀疑、软弱、动摇。也就是说,承认一次和相信多次并不难,难的是永远承认、相信,一次也不否认和怀疑。我现在理解,许多殉道者,就是为了保持一贯的忠贞、拒绝一次否认,而献出了肉体的生命。他们所要克服的,与其说是自己的对手,还不如说就是自己的怀疑。“主为什么离弃我?”——不仅是耶稣在十字架上的七言之一,也是许多基督徒的疑问。所以,“做个基督徒”并不难,难的是黑暗来临的关头,依然是个毫不动摇的基督徒。



这种坚定的信仰状态,需要一个特殊的生存状态,那就是“不敢不相信”:我的头脑和理性,不敢相信耶稣基督的复活;我的灵魂和感情,却不敢不相信耶稣基督的复活。因为,如果没有耶稣基督的复活,这个万花筒的世界最后不过是一堆垃圾;如果没有耶稣基督的复活,生命的最后希望就被断绝,我们就会落入存在主义的陷阱中,有关“荒谬人生”的种种烦恼就会带来种种灭顶之灾——现代人在身体上的吸毒上瘾,就是在心理上缺乏信仰、盼望、精神、人生目标的最终结果。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一词源出拉丁文的existentia,意为存在、生存、实存。一般认为,“存在主义哲学论述的不是抽象的意识、概念、本质的传统哲学,而是注重存在,注重人生。但也不是指人的现实存在,而是指精神的存在,把那种人的心理意识(往往是焦虑、绝望、恐惧等低觉的,病态的心理意识)同社会存在与个人的现实存在对立起来,把它当作唯一的真实的存在。”



上述的解说,其实不得要领,常常让人如堕五里雾中,结果更加增加了存在主义的神奇、扩大其流行的广度。后来我发现,存在主义其实就是一种“极端的个人主义”,是完全从个人处境出发的。简单说,存在主义是从中世纪的神本主义,堕落到近代的人本主义,才达到了取消一切“本质”(神本、人本)的“存在”(实存、生存处境)。



欧洲人怎么会堕落到存在主义的深渊中的呢?我认为,那是从教会(神本主义)、堕落到国家(人本主义)、再堕落到个人(存在主义),这一生存处境的体现和说明(意识)。萨特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他提出的“存在先于本质”“他人即地



萨特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他提出的“存在先于本质”、“他人即地狱”等论断,影响了很多人。 这是因为,在二战期间,社会结构遭到空前瓦解,个人强烈感觉到的孤立无援,不安笼罩人类。萨特的哲学正是战乱的产物,他认为,人生没有本质,本质是后天由意识选择的,所以人的本质并不固定,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意识的选择是很纯粹很个人的事情,每个人的选择都不相同,所以人的本质也各不相同。尤其法国人,为了在占领军的皮靴下苟活下去,必须不断地变节图存。理解了这个前提,人生存在于世为何会有不安全感,就可以解释了。存在主义在二战期间风靡欧洲大陆,人们苟活在一片废墟中:过去的一切已经破碎,人们自求多福,选择变节。但是人还有尊严,这是最为麻烦的地方;虽然人能选择自己的本质,但是人不能忍受自身本质的不确定性。不确定会导致不安,所以人们努力想让自己的本质固定下来,免受否定自我的虚无之感。



现代人把存在主义一直追溯到克尔凯廓尔。在其代表作《恐惧与颤栗》的结尾处,克尔凯廓尔写道:“要么存在着一个悖论,作为个体的个人处于与绝对的绝对关系之中;要么就是亚伯拉罕输掉。”《恐惧与颤栗》主要是讨论亚伯拉罕杀子献祭的相关问题的。。其要点在于用个人主义的观念来判断神本主义、质疑神本主义,进而解构神本主义。



然而圣子耶稣基督的福音,不是在十字架上终结的个人主义、英雄主义,而是从十字架上开始的神本主义。受难与复活,使主得到了荣耀和胜利,并被授予“天上地下的所有权柄”。在此之前的耶稣言行,还是作为“人子”出现的,也就是上帝口中的先知(如《以西结书》、《但以理书》所示)——那还在耶稣被授予天上地下的所有权柄之前。



不难想象,耶稣的受难,印证并成全了他的宣讲,一如他的宣讲,印证了先知、成全了律法。耶稣的复活,印证并成全了他的受难。若是没有耶稣的复活,他的受难就成了人的殉道而缺乏救赎的能力了。若是没有耶稣的受难,他的宣讲则仅是传道而已,而与神汉、教授、游方僧的夸夸其谈并无本质区别了。是“受难―复活”的救赎计划,使拿撒勒人耶稣成为圣子耶稣基督,并因上帝的大能,而使他的宣讲成为福音。



(088)



我们每个人,在本性上和处境上,都是“从上帝的国里逃逸出来的”。我们即使在口上赞美“他的国和他的义”,行为上却是拒绝重回他的国。例如有的传道人说自己“每天早上醒过来都感谢上帝让我多活了一天”。他为什么不请求上帝早点接他去天家呢?他解释说那是因为他在地上的工作尚未完成。但其实我们是以这个“从上帝的国里逃逸出来的”的亡命生涯为美,甚至把路线中的惊险、耸动、受苦,奉为人的高峰体验。



上帝的国不是“精神上的”,而是“属灵的”。用现代语言说,那是“灵界”,是与“世界”对立的另一个存在。而我们这些堕落的罪人所居住、所构成的“世界”,则是二元的,区分为“精神”与“物质”两部分,具有“光明”与“黑暗”两特质、“好”与“坏”两属性。但我们不要忘了:“精神”、“光明”、“好”依然是属世的。在这种意义上,耶稣并非“精神人物”、“光明前途”、“好人”,而是“圣子”、“灵体”、“上帝的化身”、“永恒的生命”。他不是任何意义的“社会改革家”,尽管他从本根上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结构、文明形态、历史趋向。



(089)



主祷辞:“愿你的国降临,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说法表明:



(1)上帝的国还没有降临;

(2)在此之前上帝的旨意是行在天上,还没有行在地上;

(3)“愿”一词表明,除了祈祷之外,我们实际上并不能做什么“有效的”也就是“可按我们自己的意愿去改变世界的”事情。





第2节福音



(090)



如果我们相信福音的传播力,是来自上帝——即基督的受难救赎与复活带领,是来自慈爱天父的永恒计划。那么,我们就不难知道福音传播者的分寸:他不能逾越上帝的计划,也无法让不能得救的多人虔信主的福音。所以,不要为“挫折”而灰心,在主的无限宝座面前,是自有限制的,那里没有挫折,只有拣选:不是“你传得不好”,而是“他不能得救”。



另外一个方面,信福音不是一种“功德”,传福音不是一种“事业”;否则,那就是信赖自己而不是信赖上帝了。如果真是那样,那就难免“执者失之,为者败之”了。我要切记,尤其不可为了达到别样的目的而玩弄信仰,“玩耶稣”的人注定要“下地狱”——如此不择手段,会导致说谎、做假见证;假的见证也许能愉悦人的耳目,虽然讨好了人的贪欲,却得罪了上帝的公义;结果最终只能适得其反。为什么有的传道人犯罪,却导致信徒们瓦解?因为这些“信徒”信的不是上帝,而是那些巧言令色的传道人。



我始终相信:该信的人,靠上帝的力量,自然会信;不信的人,任你磨破了嘴,他还是不信。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必处心积虑地去“做工作”,而只需要在尽了“传信”的责任后,把结局交还给信的主人。不要越俎代庖,就不会言过其实,更不需要伪造见证、传递假信。墨写的语言,要靠血写的事实来显明,保罗的血证明了他所传扬的真理,比圣奥古斯丁的理论,高出甚多。



(091)



“爱你的仇敌”而不是“爱上帝的仇敌”,这首先是要懂得爱自己的牧人,因为牧人是羊群的首要对象,是先于野兽侵袭而产生的“主”。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对经过“阶级分析法”洗脑的现代中国人,人们会想:“难道不是牧人让羊群失去了自由,再反过来扮演保护者的角色?羊却不得不爱他。其实牧人从羊群身上获得的,远比恶狼从羊群身上获得的多。‘好牧人为羊舍命。’但这舍命却不是‘为了羊’,而是‘为了牧人的需要’。”“牧人与羊群”的关系,在这里多少可以比喻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好父母可以为子女舍命的。而除了耶稣基督以外的好牧人,却不会为羊舍命。在这种意义上,“好牧人”特指耶稣基督而言,神职人员是无法企及的。尤其是那些有了家室之累的神职人员。在这种意义上,独身确实有助于提升神职人员对于教会的归属感,进而增进他们尽忠职守、一心行善的能力。



但是我总是不会忘记,圣子耶稣不是异己的,不是由外部进入我们的力量。圣子耶稣本来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在世界创造的起初:



“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就有了我。从亘古,从太初,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没有深渊,没有大水的泉源,我已生出。大山未曾奠定,小山未有之先,我已生出。耶和华还没有创造大地,和田野,并世上的土质,我已生出。他立高天,我在那里。他在渊面的周围,划出圆圈,上使穹苍坚硬,下使渊源稳固,为沧海定出界限,使水不越过他的命令,立定大地的根基。那时,我在他那里为工师,日日为他所喜爱,常常在他面前踊跃,踊跃在他为人预备可住之地,也喜悦住在世人之间。众子阿,现在要听从我。因为谨守我道的,便为有福。要听教训,就得智慧,不可弃绝。听从我,日日在我门口仰望,在我门框旁边等候的,那人便为有福。因为寻得我的,就寻得生命,也必蒙耶和华的恩惠。得罪我的,却害了自己的性命。恨恶我的,都喜爱死亡。”(《箴言》第八章22—36节)



基督说,“那时,我在他那里为工师,日日为他所喜爱,常常在他面前踊跃,踊跃在他为人预备可住之地,也喜悦住在世人之间。”如此看来,耶稣不仅是羊群的所有主,而且是羊群的创造主。难怪其他的牧人不会像耶稣那样为羊舍命,其他的人为羊舍命都是在乔装打扮、追随基督,只有基督是为羊舍命——所以世界上只有一位“好牧人”,那就是耶稣基督。这是本于神的恩典,显为人的灵性。当我们不意识、不承认耶稣基督是我们灵魂的救主时,就意谓着我们依旧是“魔鬼附体”,把主钉在我们的身上。而当我们承认主,就与魔鬼决裂,把主从我们身上的十字架安然放下,主就在我们身上复活。在这之后,我们得以效法主,再度从已经堕落的人类,复归为上帝之子。



(092)



“这是奉耶稣基督的圣名祈祷,阿们。”——这不是“超越”,而是“在基督里”。人既然不能使自己脱离地心引力,又从何超越呢?又超越什么呢?人如果能够“超越自己”,岂不是能“依靠自己就做出不在自己能力以内的事”了?这是一个矛盾。“超越自己”意义的“超越”,最多只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状态;而“在基督里”就不一样了,那就可以简单地、没有矛盾地,使自己升入一个更高的状态,而不是勉为其难地去努力,不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或“超越”,而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似是而非”。“在基督里”,我们什么都没有做,但什么都做了。这时,人唯一需要继续做的,就是“保持在基督里的状态”也就是类比于“无为”。这好像是无为但不是无所作为,因为这状态将把信徒带到一个无所不能的神秘状态——包括在一切可见的事之外的平安、在一切可见的事之上的喜乐。这就达到了“无不为”的境界,但其实也不是无所不为:而是因为信徒是“在基督里”,所以分享了基督的生命和力量。……这当然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如老子的“无为无不为”所暗示的,这是一个神迹,需要特别的恩典才可以企及的神秘状态。



(093)



我走过二十二年的福音之路,才接受耶稣基督为灵魂的救主。二十二年来,我的罪越犯越大,心地越来越沉重,行为举止越来越乖戾——因为世界的事实一再显示,不犯大罪就无法成功,心地善良如何存活下来?为什么上帝允许我们如此堕落、败坏,然后才让救恩临到?为什么不让我在二十二年前还没有变得败坏的时候就接受基督?这二十二年的弯路都有什么“特殊的意义”?难道说,上帝竟有这样的美意:先让我怀疑上帝、批判救恩、作恶多端、增大犯罪的活动能量,然后才在悔改中作见证,以显明上帝的道路、真理、生命?以格外显明救恩及其无所不及的力量,用来征服其他顽固不化的人?——我这是不是给自己的不幸寻找合理化的理由?



(094)



我走过一个又一个教堂,找寻梦中的十字架。没有。每个教堂都是空空如也,只有人造的装饰,没有活的、爱的灵体所充满的十字架。我的眼泪渐渐流下:正因神不在现场,所以神无所不在──无所不在的上帝,上帝的灵已经通过耶稣基督,永久性地赐给我们了。



命运把我们抛入山穷水尽、孤立无援的绝境,迫使我们彻底信靠上帝。面对上帝,我们信靠多少,就可以获得多少平安喜乐:彻底绝对地信靠上帝,就有了彻底绝对的平安喜乐。真正的平安喜乐,不是“现在没有危险”,而是“永远也不会有危险了”。平安不是外在的、可见的安全保障,喜乐是内在的、不用检验的信靠。



只有当我们陷入绝对孤独,也就是“彻底脱离一切事务”的时候,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本身的存在,那就是生命在静静地流逝或曰静静地延伸:向后看是流逝,向前看是延伸。这时,我们突然发现自己可以直捷地触碰永恒的真理;不需经过任何世界性质的中介,我们就可走上通往上帝的道路。世界性质的中介,在通往上帝的道路上,现形为世界性质的阻碍。



绝对的孤独,既包括属世的孤立也包括属灵的孤单,有时候就是上帝赐给我们的转机。属世的痛苦而不是属世的幸福,使人亲近上帝。远离上帝的人,一定是依然幸福的人,他们拥有可见的安全保障和只多不少的亲情,以致你们感觉不到对父神的真切需要。亲近上帝的人,是在祈求失而复得的幸福:失去了属世的亲情与安全,才能获得格外赐予的、属灵的爱与平安。所以耶稣说:“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爱我胜过爱”原文作“恨”)。”(《路加福音》十四章26节)这属灵的爱是永远不会再度失去的,直到世界的终了。



(095)



上帝的光照,在不同的人身上,结出不同的果子……这并不表明上帝的光照是歧视性的、“等级制度”的……与上述猜测相反,上帝的普照与催化是“多元性的”、按部就班的。这样才能造成世界、创生世界──如果上帝结出的果子都一样,世界的结构性在哪里呢?如果上帝结出的果子都被保留在一个水平上,这个世界岂不是过于平面也过于拥挤了?



在如此缤纷的美意面前,亏欠上帝的等于亏欠了自己,因为上帝就是那唯一无条件爱我们的圣灵。如果我们使得圣灵感到了痛,就会使神的仇敌感到快乐,这样的日子我们如何能够维持长久呢?说来神秘,也许不是“我自己有能力羞与某人为伍”,而是“上帝拒不领我走上某人的道路”——主为不同的人所预备的路,就是如此毫不雷同。尽管主对所有人都是充满了爱与扶助的。《罗马书》的“愿恩惠平安,从我们的父神,并圣子耶稣基督,归与你们。”(第一章7节),尤其是“愿荣耀因耶稣基督归与独一全智的神,直到永远。阿们。”(十六章27节),所代表的观念,是否像有的教授神学所言,“有诺斯替派的影子”?不。愿圣灵充满我们,不要另立新说;已有的启示和恩典,已经足够我们用了!有的人喜欢追究上帝的来历,却不知道这已经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这些人哪,却不去追究自己祖先和祖母们的来历,也不追究自己是否父母的亲生还是私生……可是他们为什么偏偏喜欢拿上帝和基督来胡乱“考证”一气呢?他们为什么不首先去考证一下自己族谱是否确凿可靠呢?难道这些人不在乎自己的祖宗而在乎上帝和基督?我看情况正好相反。他们是不怀疑自己的祖先谱系而怀疑上帝和基督。事实上,他们的祖先比上帝和基督远为可疑。



而作为一个信徒,我最大的祈愿就是:求上帝坚定我们的信心,求基督按照自己的方式引导我们,让我们脱离罪的捆绑和自己的局限,让我们在抵抗这个世界的过程中不被世界吞没。因为抵抗世界先要战胜自己。求主帮助,让我们不要沦为一个“成功的失败者”,一个“宝座上的奴隶”。



(096)



在《旧约》中,上帝和撒但打赌,却以正直的人约伯的幸福为赌注。约伯说,“他虽杀我,我还是要信靠他!”为什么?就因为“我”是人。凭什么?就因为“他”是神。人是不可以“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否则就会落入魔鬼的手,成为黑暗势力的工具。因为“人”是有限的、有罪的。人不配与天公试比高,人没有资格掌握自己的命运。所以“他虽杀我,我还要信靠他。”



只要把时间的度数放长一点,就能看到,凡背叛基督、欺骗上帝者,必受咒诅、必得恶报。但那咒诅并非发自仁慈的救赎之主,而就隐藏在背叛的言行本身。那恶报也无需天使或恶魔自己动手,是“背叛者把自己交在魔鬼手中”。在我看来,背叛与欺骗本身即是最大的恶报,使受报者活埋在地狱里。



相反,信主的人则特别能战斗,他不仅善于战斗,而且勇于战斗。勇敢的战斗只是他的外表,他的内心却是平安的,被无边的宁静所充满。即使面对死亡,他都无甚恐慌,他仿佛知道死亡线那边的风景,知道那灵体世界的消息正在接近──这是多大的恩典、多大的奇迹!这不是“自力更生”的结果,而是承受了上帝的地土、上帝的灵性。



“为上帝而死去的人”,即刻就活在上帝的记忆中,并且永远活在上帝的国里。上帝的记忆就是上帝的国,这国是良善仁慈的、具有无限的容量,并斡旋无限的时空。但问题是,怎样才算“为上帝而死去”呢?“用心灵亲吻基督的宝座”,是人生的至福。求主不要离弃我。如果由于罪,我生前不配,那么就在我死后,给我这样的平安、这样的奖赏。



人若不死去,就无法完全归入基督,因为活人可能变坏、堕落、失去恩典。活的时候做基督的门徒,只是打上了基督的印记,并作为死后归入基督的前提;但那决不等于“一次得救永远得救”,因为肉体的罪恶随时可能背叛属灵的基督。







第3节悔改



(097)



悔改与赦罪是一对应体,它们合起来就构成为“恩典”:认罪、悔改,则是赦罪永生的前提。“一次得救永远得救”强调了赦罪的终极性,但弄得不好却近乎是撒但的诡计:“一次得救永远得救”完全忘记了犹太人怎样被主遗弃。说“神的审判而不讲恩典”,则是撒但的离间,因为神的审判就是主的恩典。甚至连“下地狱”的处分,也是一项恩典的体现,因为这是基于公义。对人而言的“恩典”,是“宽恕”而不是“纵容”,宽恕是精神性质的,纵容是法律性质的,惩罚之后的怜悯,就是恩典,是人该得到的。



信主、受洗、上教堂、听布道、痛切忏悔、改过自新……这些活动本身不能完全使我们得救。使我们得救的唯一道路,是圣子耶稣基督特别赐下的恩典,而这作为神的奥秘是难以言说的,是不让那些职业化的、支领薪水的“牧会专家”们讲说得清楚的。



悔改认罪并不能使人变成上帝,甚至不能使罪人变成圣人、先知、使徒或别的什么纯洁的灵体,因为赦罪的权柄不在罪人自己手里。信仰不是法术,不是用来操纵神的,仿佛玩弄一下认罪仪式就可以“立地成佛”。认罪仪式本身并不能使人得救;因为赦罪的关键,不是认罪仪式的运用,而是上帝的可能的怜悯。而这怜悯中,始终包含某种不可能,那就是我们通晓不了的奥秘、我们无从把握的权柄。



忏悔如同睡眠,一觉醒来,才可以重新出发。忏悔仿佛沐浴,可以免除内疚与挫折的毒化,使人再度凝聚“生命的实力”。而生命的实力,往往又天生带有犯罪的功能。所以这是一个奇怪的逻辑:有时懂得忏悔的人也具有更强的犯罪能力;所以那些自以为在干好事的坏蛋,其作恶的能力则会倍增——这就是“理想主义者”的可怕之处。



外在的悔罪是一种羞辱,内在的悔罪却是灵魂的体育,它通过灵魂拷问的运动,锻炼、锤击,引领灵魂进入天国。而要达到有效和有益的锻炼,必先寻找一个运动目标和锤击指标,只有外在的目标和客观的指标,方能激起内在的潜能、神赐的善良。这灵魂的外在目标就是上帝,就是耶稣基督的受难、复活和救赎。



(098)



认主、信主有两条归途:a,基于生;b,基于死。而“基于死”的信仰,似乎更难颠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基于生”的信仰,是因为自己解决不了“生的难处”而求于主;这样的信仰,是比较容易动摇或变质的:在生存的难处解决了或无法解决时,世事的浮沉就会带来“对于信仰的反证”。“基于死”的信仰,却是在自己可以解决生的难处时,赫然看见了死的宿命。死亡这一“难处”,可不比生存的“难处”,那是任谁也解决不了的“难处”,彭祖亦然,万岁亦然。基于死的信仰,因此较难崩溃,也因此较能说服上等人和统治者。基于死的信仰,是为迟早要注定崩溃的人生,预备了一条一贯到底的道路。



对于一个盼望“一条一贯到底的道路”的灵魂来说,上帝“创造世界和人”这一动作,是出自不可遏制的冲动和必然无改的计划呢?还是出自一个即兴的游戏甚至一个或然的失误?神是为了让人荣耀神自己才造人的?但是神为什么在乎人是否荣耀他呢?



我常常愧疚地想到:我们赞美、荣耀上帝,不是为了上帝,而是为了自己、为了分享上帝的荣耀。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分享,也可以使得我们心满意足,尤其是“屈膝与仰望中的分享”:“我因所和能力得的启示甚大,就过于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体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击我,免得我过于自高。为这事,我三次求过主,叫这刺离开我。他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哥林多后书》十二章8—9节)。要知道,上帝是完满的,何须我们的赞美?我们的赞美若不恰当,也许还得罪了他。



“门徒问耶稣说,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约翰福音》第九章2—3节)这是人子在复活前说的,他对弱者充满怜悯。因为“生来”的缺陷,人自己没有责任。但是后天的灾难,有时就是出于自己的罪性,所以俗话说,“人的命运就是他的性格。”亚当与天使的堕落,是后天的,因此需要自己负责。堕落之后造成的人性败坏,却不是亚当后裔的直接责任。人的原罪,就好像“生来的瞎眼”,也不是这人的责任,也不是他父母的责任,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人的犯罪,不是出于神的安排;人的得救,却是要显出神自己的作为来。基督的救赎就是这样安排的。



只有堕落的天使,才知道纯洁的价值。“纯洁”,意味“回复原初的天使状态”。这不是退缩,而是进取:现有的堕落,已无任何悬念价值,因而失去了诱惑,如同失了咸味的盐巴,只剩下残渣和污垢。尽管堕落的天使比普通的罪人和没有堕落的天使,更知道上帝的良善与大能。



(099)



“神就是爱。”——这句话的意思不仅是让我们祈求爱,而且是让我们付出爱:“住在爱里面的,就是住在神里面,神也住在他里面。这样爱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我们就可以在审判的日子,坦然无惧。因为他如何,我们在这世上也如何。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人若说,我爱神,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有古卷作怎能爱没有看见的神呢)。爱神的,也当爱弟兄,这是我们从神所受的命令。”(《约翰一书》第四章16—21节)



这是神的奥秘,是我们“封闭而自私的头脑”无法理解的,只有用“开放而无私的心灵”去感受,才接近这神的爱,并能感受“神对我们的爱”。神的奥秘,很难用人的意思去体会。因为这种理解需要跨越不同的维度、不同的层次,因此很难以人去思议神。意会都难,何况是言传?何况是笔录?“《圣经》上的每一句话,都是出自上帝的意思”,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极端的奥秘。因此很难以我们的头脑,也就是已经被科学实证条理化洗过了的头脑,去理解它。除非,我们接受洗礼,把“遭到洗脑的头脑”重新洗一遍!



(100)



没有人能够拒绝福音──如果上帝给了他足够的恩典。这就是人的可怜之处。没有人真正接受福音──如果福音使他痛苦。这就是人的可怜之处。福音是“使人快乐的声音”,“接受福音”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上帝所赐予人的最大恩典和祝福。难道我们还有必要进一步奢求身外之物或灵魂(以及复活、永远的生命)之外的种种吗?但主知道我们的软弱,所以他勉励我们说:“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



[《马太福音》第六章24—36节:“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或作使身量多加一肘呢)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神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鹰飞得再高,也还是要落到山崖上;风筝飘得再远,也还是被线牵引;自我意识发展得再离谱,也还是要回到造物主面前。在一切无神论、科学主义、人性论、物欲主义的招魂幡后面,都有主宰者的一个祭坛,这就是“万王后面的实相”,“万王之王”。



崇拜有形的万王,就是拜偶像,就是对人类能量的极度混乱、张扬和耗散。敬畏无形的上帝,不是拜偶像,是对人类能量的极度净化、保合、收聚。拜偶像,因此是纵欲行为中最大的一项;爱上帝,不仅是积聚在天上的财宝,也是生命课程的提炼、升级,是达到“更高的竞技状态”。



如此看来,上帝“限制我们的幸运或能力”的种种措施,实际上也正是加给我们的一大恩典,为的是让我们保持正路、更深地沉潜于神秘。让我们通过“认识并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状态”,从而更紧地信靠神,并因信靠神而得平安,免除“树大招风”的危险、脱离“人心唯危”的漩涡:世俗的苦难与折磨,从此不在话下。





第4节祷告



(101)



命运把我们置入某种“深刻的病态”,以致我们“若非颂扬上帝就活不自在”;我们若不充满感恩地赞美神,起码的幸福也就与我们绝缘了,哪里还谈得到恩惠、平安与内在的喜乐呢。



而颂扬上帝就是向神祈祷:祈祷是无形的崇拜仪式;崇拜仪式是有形的祈祷。这样的仪式,是感恩与赞美,也是对生命的肯定与提拔。这样的“祈祷”,与“乞讨”毫无共同之处。



不论是无形的祈祷,还是有形的崇拜,都因为凝思于上帝、交感于基督,而获致无上的沉静,无垠的镇定:时间凝止,进入永恒。这时我知道:永生的上帝不仅在属灵的彼岸,而且就在我们追随圣灵的此刻。这样的祈祷,就是追随圣灵;这样的脚踪,就是心灵的步履。



仅仅赞美上帝,是不够的;基督徒还要把自己钉死在十字架上:以对生命的全部热爱,转变出百般的忍耐。仅仅钉死自己,是不够的;一个基督徒要学习主,从十字架上复活:以对痛苦的百般忍耐,发展出新的生命。



(102)



在这个罪恶的世代,这个离弃主而皈依魔鬼的世俗文明中;以贴近魔鬼的“文明方式”,和魔鬼的使徒争夺信众,以便尽可能地挽回应该得救的灵魂,归向创造宇宙、运行宇宙并超越宇宙的主──是信徒对基督的义务?



按照某种理论,真正的败类是不会寻求主的,因为他们已经丧失了寻求的能力;寻求属灵的需要,可说是上帝“预先”放在人的内心的密码。反过来说,凡得以真心信主的败类,都还是灵性未泯的,上帝没有剥夺他们的信仰能力,没有剥夺他们领受恩惠平安的机会。



(103)



我被置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窘境中,思想成为悬念的化身,应了“今天晚上不知在哪里过夜,这样的日子才有挑战性”的大言不惭。我好像被扔在撒但魔鬼的手里,呼求神,却得不到回应。我知道至上的神是仁慈的,我也知道人的漫长等待在神那里只是瞬间。……



命运把我曾经炫耀过的东西,如“今天晚上不知在哪里过夜,这样的日子才有挑战性”等,加倍地、加十倍地给予我,使我餍足,并使我因餍足而生恐惧,以便我皈依在神的名下,顺服在神的手中?——这多少让我知道:神是活的,干预我们的生活,仿佛万能而仁慈的主。



我由此似乎知道了,人之所以被扔在撒但魔鬼的手里,是因为人曾经祈求过它,有意无意地“烧香引鬼”;而不是因为神把我们弃置在毫不顾念的绝境中。原来我们咎由自取、理当受罚。





(104)



现在,我有属灵的盼望,而无属世的期待──这样的日子充满平安,以致喜乐。有属灵的盼望,可使人的平安延伸于未来;无属世的期待,则令人的喜乐盈溢于现在。



无属灵的盼望,而有属世的期待──这样的日子难免忧虑,以致焦躁。属世界的盼望,将使人的忧虑延伸到未来:无属灵的期待,则令人的焦躁膨胀到现在。



愿上帝赦免我们。赦免我们的“罪”,也就是免去我们“属世的期待”。因为这期待无论落空或落实,作为“目的”来说总是徒然的、虚妄的;作为过程来说则无异于反复折磨。属世的期待并不等于世间的努力;相反,如果把世间的努力建在属世期待的沙滩上,那样的努力是无法持续的。我们期待,即使是世间的努力,也还是立足于属灵的盼望,并因而把自己的生命归于独一全智的上帝──这样,也只有这样,我们就从罪中脱出,成就了活泼的新生命。





(105)



上帝可以敬拜、赞美,不可分析、评论。分析得出来的“上帝”,可以被理性把握的“神明”,只能是属世的权柄而不是属灵的至尊。世人所谓的“超我”,仅仅是权力的阴影,甚至不及上帝造人时吹在人身上的那一口灵气。



而当面对上帝时:一个虔诚的罪人所产生的感情是内疚,一个不虔诚的罪人所产生的感情则是恐惧。上帝将赦免前者而惩诫后者?世上只有“虔诚的罪人与不虔诚的罪人”之分,而没有“有罪的人与无罪的人”之分。上帝将赦免“虔诚的罪人”而惩诫“不虔诚的罪人”?



上帝不是“供人利用的资源”,无论人多么虔敬,哪怕经常禁食祈祷。相反,“人是供神使用的器皿”,人是“不用则废”的有限之物。上帝越是取用人,人就越是丰盈,直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基督里与神合一”。人类的活动的唯一价值,因此就是赞美上帝、被神利用。



——“即使没有神,人也只是命运手中的玩偶,反正人永远也决定不了任何东西,甚至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



——所以我知道了:上帝就是公义。人在上帝面前,本来只有沉沦的权利。但是上帝还有爱和怜悯,于是人获得了救赎的机会。在沉沦和救赎之间,人出于罪性不断地犯罪。但是我们知道,凡是与沉沦相反的东西,都是上帝为救赎我们而实施的恩典。



(106)



“灵体”不同于“灵魂”,而是某种兼具“灵魂与实体(如肉体)”之双重性质的存在,如复活之后的耶稣基督。如果没有灵体,肉体的每一点衰老、损失和伤害,都会让人耿耿于怀并引起伤感。而有了对于灵体的盼望,哪怕仅仅是一个概念,肉体的无常变化就不那么要紧了。所以,肉体离不开灵体的支持。《哥林多前书》因此说:“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十五章14节)



如果没有上帝和灵体所构成的天国,现象世界和肉体生命的来源,还是科学家的谜。如果没有上帝和灵体,世界和肉体就是充满讽刺的肥皂剧,连悲剧都不够格。



在这些剧中演戏的世人,透露着灵性的印迹,但人的躯体,却为撒但这个“控告者”工作:年轻时,为青春的蛊惑;年老时,为病死所消磨。所以根据人与控告者的关系 ,灵性的印迹也受制于灵,或是圣灵或是邪灵。控告者又有多重面具。有时是国家,有时是社会,有时是家人,有时是朋友,有时是情人,有时是老板……“青春偶像”,岂不也是一件魔鬼的杰作?因为这偶像经常驱使人们去死,甚至鞭策一个民族奔赴枉死之城。



人生如白马过隙,藏舟虽固,金玉满堂,莫之能保。要想获得安全感?最好的道路莫过于自我放弃,当你承认人所面对的无非虚空,一切属世的烦恼就涤荡了。再者,虚空中升起唯一真神:“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生命或作灵魂下同)必丧掉生命。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马可福音》第八章35节)──看来,灵魂的事业并不总是高尚的,希望拯救灵魂的人往往反而丧掉了自己的灵魂。只有顺服基督、回归福音,天国之路才指明了宇宙真理。



祈求属灵的恩赐,其对象并不总是上帝。祈求属世的恩赐,其对象并不总是魔鬼。这是圣子耶稣在受难──复活之前的生活经历显明了的。所以基督拒绝了撒但许诺的万国繁华;耶稣为上帝的计划走上了十字架。



(107)



玉不琢,不成器:大理石若非遭到块块切割甚至凿下,美仑美奂的雕像也不会出现。上帝的击打苦待,是要顽强的本能俯首称臣,通过自我放弃,离开属世的心。归向主,并在归主之后,动员强大的属世能力,投注于属灵的活动。



相比之下,那些缺乏顽强本能的人,其拣选过程反倒相对平顺简单了,因为少了属世能力方面的干扰。而强大的属世本能之所以得到召唤,很可能是用来粉碎这个罪恶的世代,帮助奇迹的力量救出多人,脱离这罪恶的世代、重新进入上帝的国。



属世的胜利是击败对手,并获得掳物与“战利品”。属灵的胜利则是怜悯对手,并放弃掳物。如果命运让一个人击败了对手却迟迟不让他获得“应有的掳物”、“该得的利润”,那可能是命运过于眷顾这个人了,不让他沉沦到属世的陷阱中;而要他继续前进,永远做一个开创者。于是,他就需要在内心怜悯对手,在内心放弃掳物,并把到手的东西淡然处之,把自己的生命引向属灵的领域、赞美万能的主。奉主名来的,是值得称颂。而尽心尽意尽力爱自己的神,才是这尘土般生命的“最大战利品”。



(108)



荆轲刺秦王:燕太子丹预先款待荆轲三年,尽情满足他的欲求,以断绝他的属世之念。红尘飘逝,易水这边;黑旗高扬,易水那边。



上帝也会款待他的爱仆?但不是“让他从此就过着幸福的生活”,而是让他厌烦这幸福、以感恩的心走上祭坛?上帝最珍爱的祭品是什么?“信心。”使徒保罗说,“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罗马书》十二章1节)这个献上自己,做神的活祭,不是杀生的死祭,而且信心的活祭。活祭比死祭更难持守到底,因为它不是一次性的、无法后悔的;而是多次性的、可以赖帐的。正因为是活祭,等于给了那些人“重新选择”的权利,同时也为魔鬼的试探、肉体的诱惑,敞开了大门。但是,“活祭”的概念不仅是灵魂的陷阱,也是生命的机会,还是主对人的尊重、基督对门徒的信托。“活祭”,仿佛一张属灵的空白支票,任由我们自己填写金额!信心大的,所获必大;信心小的,所失必大。因此,上帝赐予的恩典,没有信心的人是接取不到的。



仅仅“有信仰”是不够的,还必须“守信用”;这样才能找到“面对上帝的正确信仰”,才能保持“面朝天国的信仰”,否则人如何一步一步地超越自己?



仅仅“有宗教”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爱的皈依”,还要有“对他人的谅解与容忍”,否则,宗教信仰很可能流于作奸犯科的藉口,请看今日的北爱尔兰与前南斯拉夫以及中东地区的血流成河:不是由于没有宗教信仰,而是由于没有爱心。宗教信仰太多而爱心太少,那就会产生文士、法利赛人以及犹太人等“魔鬼的子孙”。



做耶稣基督的门徒,首先是基于爱而不是基于义务,其次是作为一种义务而不是作为一个逃避。“受洗成为基督徒”,如果仅把耶稣基督当作一个避难所而不是效法的榜样,不准备跟从主“走十字架的路”、成为活祭,那多少就是个文士、法利赛人以及犹太人。不幸的是,文士、法利赛人以及犹太人并没有绝迹,所有的人在不同程度上,都遭到了某种感染。



相传,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建立在使徒彼得殉难之处。彼得先是在囚禁中,使得四十多人归信了主,连狱卒都被感动,放他逃走。彼得逃到荒野里,走不一会儿,突然明光高照。他定心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圣子耶稣基督向着罗马走来。彼得就问:“主啊,你要往哪里去?”基督面带愁容地说:“因你离弃我的羊群,我要前往罗马再钉十字架。”彼得突然清醒过来,立即回到罗马监狱,坦然就刑。将钉十字架时,他要求倒过来钉:“我不配与圣子耶稣同样钉死。”而他的就刑之处,后来成了罗马教会奠基的地方——圣彼得大教堂。



偏离主的道路,对基督徒来说,应该是比死亡更大的恐惧对象。“主的道,已是最后的救生艇,向我开启了另一个世界的奥秘,使我心醉神迷;我要紧紧抓住你,不让黑色的涡流吞没我。”我们的余生还有什么确切的内容吗?没有。仅仅除了这样“等候上帝”之外?



等候。永远在期待中。忍耐。永远在平安喜乐中。除此之外的焦虑都是多余的。因为除了等候上帝之外,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也是无从确定的。



这时,特别需要祷告的帮助。祷告虽然不能改变上帝作出的决定,但可以改变人对上帝决定的接受状态,并使祷告者的心,合于上帝的意思。凡是人的祷告失灵、“不管用”的时候,并非“上帝死了”或“神已退出世界”;而是我们的罪性遮蔽了与神的交流,结果阻碍我们的祷告上达。或是,我们祷告所祈祷求的内容,违背主的意思、不合神的奥秘。耶稣被捕前在橄榄山上独自祷告,展现了祷告者应该具有的无我态度:“父啊!你若愿意,就把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加福音》二十二章42节)难怪“有一位天使,从天上显现,加添他的力量”。(同上43节)耶稣的“超我”,是以巨大忍耐作为代价的:“耶稣极其伤痛,祷告更加恳切。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上44节)



主的意思是人应该远离诱惑?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追随主的道路上”,远离各种乔装打扮的功利心。为此,不仅需要苦行来磨练自己的意志,还需要苦工来养活自己的肉体,以便剩下一个灵魂,随时准备上路。一旦灵魂偏离了主道,绝望甚至疾病就来了,驱赶之、挫折之,让他知罪、让他归正。





第5节恩典



(109)



何以《旧约》所描述的上帝,时而忧心忡忡,时而怒火万丈,却不能使败坏的以色列人完全变好,无法让犹太人继续跟随真神——那带领他们脱离埃及奴役的独一真神?



上帝的恩典像雨水,可以向一切人开放、普施,而人对上帝的信仰像容器,能否收到并珍藏上帝的恩典,全在自己,不在上帝。信仰小的人,只有浅浅的碟子,只能存蓄少量的雨水;无信仰的人,只能在雨中洗洗脸,喝几口,无法积蓄上帝的雨水。信仰越大,容器越大,仿佛开挖了深水池,承受巨量的水,用也用不完,甚至可以超越今世,留存未来,直到永永远远。愿我们以最大的信仰领受上帝的恩典,以最大的容器承接上帝的雨水,滋润生命,直到永永远远。



(110)



有高于个人命理之上的命,有高于个人运程的运,这是国家、民族甚至某某集体事件(如一次空难、战争、地震、水灾等等)。还有高于这一切的之上的命运,那就是上帝的意志!上帝意志,随时可以定夺和更新一切命理、运程、并操纵一切如儿戏!



医学心理的测验表明,无信仰者临死之际,脑电波全部陷入混乱,其情状一个撒谎的人在测谎器下的反应。这是否表明,无信仰者的一生,都是在极力维持一个漫长的谎言,害怕面对生命的真相?甚至极力拒绝别人向他们揭示生命面对的真相?所以他们拒绝认识上帝,一味否认耶稣基督的救赎。但在面对确确实实的死亡、另个世界的审判面前,他们终生维持的这个谎言,已经不攻自破,所以他们的内心陷入了极大的恐慌和迷乱。这时在他们的脑电波上,就体现出了异常的混乱状态,就像说谎者一样。所以《约翰福音》上记着“耶稣对信他的犹太人说”:“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你们父的私欲,你们偏要行,他从起初是杀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里没有真理,他说谎是出于自己,因他本来是说谎的,也是说谎之人的父。我将真理告诉你们,你们就因此不信我。”(第八章44—45节)



为什么耶稣要对“信他的犹太人”说这样的话?为什么信耶稣的犹太人依然是魔鬼的子孙?我查找了一些解经师所写的著作,对此都没有解释。或是大家没有看见这里面的亮光,或是大家没有听见这里面的消息,或是大家故意回避这里面的问题……我看见了,我听见了,我不想故意回避,因此我试图理解:这“信耶稣”的犹太人,仅仅是信耶稣是一个普通的拉比,而不信耶稣是神的圣子。那些不信耶稣是神的圣子的犹太人,为什么还可以被称为“信耶稣”的?看来,“犹太人”是一个特定的称呼,是特指那些信奉犹太教的人,他们对圣经进行片面地错误地理解,拒绝承认耶稣的圣子身份。“犹太人”因此不是一个血缘概念,所以亚伯拉罕的子孙并不都是犹太教徒,有许多是异教徒。而接受了耶稣的圣子身份的犹太教徒,就改宗成为基督徒了,就不再被称为“犹太人”了。



所以耶稣要对只信他是拉比尔不信他是圣子的犹太人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他们回答说,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从来没有作过谁的奴仆。你怎么说,你们必得自由呢?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奴仆不能永远住在家里,儿子是永远住在家里。所以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知道你们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你们却想要杀我。因为你们心里容不下我的道。所说的,是在我父那里看见的。你们所行的,是在你们的父那里听见的。他们说,我们的父就是亚伯拉罕。耶稣说,你们若是亚伯拉罕的儿子,就必行亚伯拉罕所行的事。我将在神那里所听见的真理,告诉了你们,现在你们却想要杀我。这不是亚伯拉罕所行的事。你们是行你们父所行的事。他们说,我们不是从淫乱生的。我们只有一位父就是。耶稣说,倘若神是你们的父,你们就必爱我。因为我本是出于神,也是从神而来,并不是由着自己来,乃是他差我来。你们为什么不明白我的话呢?无非是因你们不能听我的道。”(同上第八章31—43节)



(111)



“犹太人”就是“不承认耶稣圣子身份的旧约读者”,他们以为自己可以通过阅读旧约而得救,但其实不能。不仅犹太人不能,其他人类也是不能,人类无从而不仅仅是“无法”超越自己的区区欢乐和区区痛苦,除非奉圣子耶稣的名,就不能与神和好,不能进入永恒。



魔鬼煽动人类的骄傲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托起整个地球。”据说这是通过希腊人阿基米德的口,在主前二百多年就说过的。然而,一个连自己也托不起来的可怜虫,可能获得托起整个地球的支点吗?给你支点,你也看不见、抓不住。因为唯一能够托起整个地球的支点只能是三位一体的神,是那十字架上的救赎者:人若不首先俯首称臣,不可能获得支点;而俯首称臣之后,托起地球的就不再是你,也不是任何脱离了救赎就必定朽坏的人,而是主。而只有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人方能托起自己,托起自己,那就是进入上帝的国。



(112)



为获得属灵的恩典和为获得属世的恩典,而分皈依敬拜主的人们,看起来很不相似,其实没有绝然不同。因为他们都是为“获得赏赐”才“奉献忠诚”的,这进行“交易”的是罪性的人。然而,有不为寻求恩典而为寻求苦难,前来扳依敬拜主的吗?有不存罪性的人吗?所以牧师的儿子尼采先生看穿了这一点,他说,“只有一个基督徒,就是死在十字架上的那个人。”正如我在《人子的意义》一文中所指出的:“人子”一词是旧约中的神用来称呼特殊的先知的,而在新约中则是耶稣的自称,所以“人子”不是一般意义的人。如此看来,尼采虽然是牧师的儿子,其神学根底其实是很差的,他的那句话应该改为:“只有一个基督,就是死在十字架上的那个人子。”他不能因为看到了自己的“吃宗教饭”的父母所作出的坏见证,就去否认基督的神性;他也不能因为听到了自己的父母的好宣传,就误以为基督徒可以像基督一样完美。其实再好的基督徒,都不会一直都比尼采的父母更好,虽然他们没有“吃宗教饭”;因为基督徒的本质就是罪人,虽然是在悔改中的罪人。



主知道我们软弱,天天都在犯罪,亏欠了主的荣耀,所以求主帮助我,坚强起来,让我们免受诱感,让我们面对诱感的时候切记主的启示、战胜撒但的诡计。神有这样的力量,因而完全信靠神,我们才能获得平安。



(113)



关于有神论,我有几点思考:

a.证明有神易,证明无神难。

b.神不等于我们或前人“有关神的认识”。

c.神是活的,不像人这样活着,而是超越宇宙地活着。

d.神有大能力,神不仅创造宇宙,而且干预我们的生活。

e.神是仁慈的,所以我们可以活着,还能够感觉他的存在。



由于我们拒绝仰望上帝,所以百病丛生。如果遇难者拒绝救援,何从接受拯救救赎的恩典?我们已经永远地自绝于上帝了?不是上帝抛弃了我们,而是我们弃绝了慈爱的天父,为此,我们注定要永远蒙受流亡之苦。



我们把上帝的圣子钉在自己身上的罪里?我们因此从超然的天使地位堕落。我们像是扑火灯蛾般地不断自杀。上帝的圣子却因我们的罪而死,且死在十字架上。从此我们罪上加罪,以致没有任何善行义举,可以抵消这样的罪上加罪?



由于祖先和我们自己所犯下的不可赦免的罪,我们已经背叛了主,并因此与主隔绝了。现在,我在异乡中的异乡,在孤独中的孤独,格外体认到我们的罪,是无法赦免的,也不可能仅仅因为尊主的名为圣,并心怀自利去做些“好人好事”就可以换取主的赦免。人与神的关系,不是一种交易的关系,因为人在神的面前,实在缺乏可以用来与神交易的筹码。



由于我们的罪,我们只懂得交易不懂得爱:使自己与上帝隔绝,并置自己于必死之地,因此被偶然的、属世的命运推来搡去,彻底支配。但是,我们终将记起:在属灵世界的终极处,却必然要面对上帝的审判。基督的救赎、上帝的美意,是要救人脱离这罪恶的世界。这就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区别、人与神的区别、暂时与永恒的区别。



由于我们在上帝面前犯下的罪,死后被归入地狱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仁慈的主竟然判定我们上天堂,那么我们反而会有多么沉重的负疚感?与其在天堂里负疚、忐忑不安;不如在地狱里赞美上帝的公义、仁慈,倒比较心安理得?且因对上帝圣父圣子圣灵的无条件的感恩和爱以及服从,而得平安。地狱里的平安,比天堂里的平安更珍贵:“不论他是否继续爱我,我都永远爱他。”爱比信靠更重要,因为爱是无须证明的。



(114)



世界已经进入又一个所多玛时代,我们因为罪行而弃绝了上帝,任何口头的呼吁、祈祷、哀求,并不能拯救我们于丝毫。属世的赐福已经足够,但无助改善人的处境,唯有属灵的、帮我们尽量脱离这世界的“救赎”、而不是推动我们继续深入这世界的“拯救”,才是所多玛时代的解药。



在虔诚者看来,我们始终只能生活在罪中,完全仰靠上帝救恩的赦免。因此,我们在这个罪恶的世界上所觅到的幸福和所受到的苦难一样,都是在罪中。相反,如果我们把合乎我们欲望的属世幸福当作上帝的恩典,而把不合我们欲望的属世苦难当作上帝的苛待:这种划分及其态度,本身就是一种罪,而且是一种特别大的罪,是陷在罪中而不知自拔的超级大罪。



爱我们的上帝,是救赎我们脱离这个罪恶的世界,并救赎我们那个陷入罪中而无法自拔的灵魂……正因为上帝和基督如此爱我们,才不让我们陷入这世界、这罪恶,从而永无出头之日。所以当魔鬼诱惑耶稣,要给他以世上的幸福时,耶稣基督作为上帝的圣子,理所当然地拒绝了他。



而我们则不同,由于我们犯罪在先,我们往后所受到的一切苦难,都是应得的、“合乎逻辑”的。这是就纵向上说。就横向上说,我们没有权利指责上帝赏罚不公;“为什么犯罪更大的人受的惩罚反而小于我?”——这种质疑实在不属于我们的主权范围,而是属于上帝的主权。上帝的法庭不是人间法庭,它是按照我们不能完全理解的规则进行审判的,它也不需要律师和陪审团,否则它就不属于上帝而属于人了。此外它杜绝了一种投机取巧的可能:以人的行为去贿赂或蒙骗上帝,以图属世的福利,继而利用上帝满足我们自利的犯罪的天性。如果我们是用这样的罪,作为尺子去衡量上帝,就无从体会上帝的意思,而只能体会撒但的意思了。



(115)



有人说,充满魔鬼力量的地方,祈祷会受到干扰;而为了达到与上帝的交流,必寻求一处干净的角落,面对永生无限的主,跪下忏悔。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反过来说:使人无法安心祈祷的地方,必是魔鬼出没之地,哪怕那地方曾是教堂、祭坛,只是现在却遭到玷污?但是我想,信徒所寻求的,不应是人或人群,哪怕是最“属灵”的人或人群,也不应该是社会组织和文明成果,哪怕是最宗教性的社会组织和最精神化的文明成果……因为这些都不免沾染了人的罪性和罪行。“ 耶稣说,妇人,你当信我,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约翰福音》第四章21节)信徒所崇拜的,只能是永生的神并独生圣子,圣子是不朽的、无罪的,所以人们崇拜父子圣灵,没有条件也没有副作用:“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神是个灵(或无个字)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同上23—24节)



埋头写作,只为荣耀自己;仰面赞叹,是在荣耀上帝:荣耀自己,终必致病,且将毁灭。荣耀上帝,终能解脱,进入神域。



能荣耀上帝者,必曾荣耀过自己;如果人连荣耀自己的气象和能力都不具备,他又如何荣耀上帝。第一步是不使自己蒙羞,然后方能事奉上帝、彰显上帝的名、把上帝表明出来,这是主所启示的道路。



主,爱我们的天父,你是明镜,你的仁慈像太阳,像明镜,照见我们的罪恶,历历在目,并教我们懂得悔改,渴望救赎,并把荣耀归于天父上帝和圣子耶稣。





第6节运动



(116)



我是如此热爱旅行,所以我最喜欢的工作就是充当信使。如果能做上帝的信使,该多么美妙。我的思索也喜欢旅行,不愿停止在一个点上,不论这个“结论”多么完美。我喜欢否定,否定之否定,然后再否定,就像星空那么斑驳复杂,永无穷尽。所以我害怕受到诱惑,以致背离基督恩典。求神不让我们受到诱惑。而在这不停变幻中却永远不离正道,唯有充当上帝的信使,才可以兼顾达到。



孤身一人旅行,对环境全神贯注,敏感而记忆深刻。独身一人生活,也是如此,且离上帝最近。时时祷告,凡事感恩。有人说,独身生活损害健康、缩短寿命。但是,为了主的缘故,让我们认命吧。基督因为我们而自愿死在十字架上,难道我们可以逃避与主亲近的机会?



独自的时候可以对自己说:“愿上帝保守你平安、喜乐,赐给你宽容、恬静的心。没有人比我们在天上的父和耶稣基督更爱你──他的爱可以化险为夷,使你的道路四通八达。愿上帝保守你平安、喜乐,给你和全家都带来佳美的声音;愿你不断前进,不断上升,永远保守一颗年轻的心;愿你不和那些不值的人与事缠斗,而从事别人无法取代的业绩。”



如果信仰的基础仅仅是一个神话,那么信仰就发挥不了“神话般的作用”了。如果安慰的基础仅仅是一个安慰,那么安慰也就发挥不了安慰作用了──真正能起到神话与安慰作用的,乃是信靠上帝,那就像用电线接通了电流。信靠上帝的基础,是得到电流的“活水”,而不是握住电线本身;这样一来,上帝的电流治愈一切,甚至使得治愈本身也成为多余的。



(117)



唯有相信上帝的话语,才能活在上帝的爱里。“上帝爱世人,把他的独生子赐给我们,让一切信他的,不被灭亡,反得永生”──这样的平安,正是立足于上帝话语,不可置疑的虔信。



否定物质世界的所可能具有的圣洁性,拒绝属世意义的“拯救”,而一心仰望属灵世界的“救赎”──并非所谓的“二元论”,而是真正的一元论:属灵的一元论。上帝是属灵的创造者,基督不是属血气的救赎者;而属世的诱惑者则是撒但,属肉体属血气的拯救者则是假先知?



不错,上帝创造了世界,但那世界原本是属灵的。自从那世界被人的罪所玷污而沦为“这世界”的时候,它的灵性就破坏了,取而代之的则是血气、肉体的属世性质。“这世界”因此只能受到审判而不能得到拯救。



严格地论,对“这世界”的唯一拯救,就是在上帝的法庭上把世界判处死刑——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末日”、“末世”。所有的信仰无不承认这一点。拒不承认这一点,反而诱人祈求现世的拯救、代替超然救赎的,多是伪善的神汉,他们仅仅属于血气和肉体,且为骗取更多的血气和肉体而信口雌黄。



(118)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第三章16节)这样的“信”,就是永生了。除此之外,有关永生的一切许诺,对于现代人的知识来说其实都是不确定的。尤其因为,信的实体并不在肉眼可见的这世界,而在肉眼不可见的那世界;信的实体并非属世的,而是属灵的。信的对象既然就是灵,我们又怎么可能眼见为实呢?



属灵的上帝不是可以用天文学的方法证明或是反驳的。属灵的基督不是可以用医学的、社会学的方法证明或反驳的。属灵的思想不是可以用属世的成王败寇、幸福苦难之类来支持或反驳的。属灵之道与属世之道,不相与谋!



唯有对上帝的爱,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爱,可以使一个堕落的个人或民族恢复自爱。唯有这样基于上帝的自爱,可以使人或民族恢复尊严,并基于维护尊严的动机、再度强盛起来。这其中,也包括了基于爱神的“爱人如己”。相反,仅仅追求强盛,反而无法如愿以偿,因为外在强盛,其实只是内在尊严的投射。



(119)



写见证,怎么可以添枝加叶甚至随意杜撰呢?见证不是英雄传奇,不是模范报告,不是对人的宣传,而是“写给上帝的信”,其前提必须是“诚实”、”信实”。谁能欺骗全能者呢?所以作假见证的,其实并无真信。同理,如果一个人所写的有关他人信仰历程的见证,竟也采取了“报告文学”式的欺骗手段,那么他有关自己信仰的告白,还能有多少真实性与可靠性呢?



应该赞美上帝而不是阿谀上帝。那么,赞美与阿谀的分野又何在呢?在于诚实与否、信实与否。以不诚实的态度、不信实的方式“赞美”上帝,即为阿谀。上帝讨厌阿谀,可能甚于讨厌怀疑与攻击,因为怀疑与攻击,会达到越辩越明的效果;而阿谀却使得真金蒙尘。信实的主,自然喜欢诚实、信实的人。所以,让我们学习主的风范,满足于内心的赞美,而不要热衷于表演式的阿谀吧!



(120)



我们自绝于上帝,所以落入撒但之手。以致信实的信徒每当想起基督的恩,就悄然落泪:愧疚之情油然而生。尽管如此,还是摆脱不了撒但的辖制。也许只有死亡,带着信仰走入末日,为基督而死在十字架上,才能得到属灵的平安?才能回报基督之爱?



我们原本是尘土,上帝的爱赋予我们灵性。可是我们的罪行却破坏了灵性,使我们从灵体堕落为肉体,这肉体必归于尘土。因玷污而被破坏的灵性,经由基督的舍命赎罪和我们的认罪悔改,或许得以重整,脱离肉体的牢笼,脱离这罪恶的世界,重新返回圣洁的天庭。拯救肉体的方式也许就是死亡。而多余的医治使得肉体苟延残喘,反而等于拖延了灵体的复活。



细细想来,我真的信靠上帝并归入圣子耶稣基督了吗?正确的答案可能是“没有”。因为我的信是小信,我的信靠是自利的,因而是随时可能崩塌的。“神爱世人,叫一切信他的人,不致灭亡,反得永生。”其前提必须是“信”,而不是小信、假信。活着的人,受到肉体的束缚,如何免于小信、假信,如何得到永生?



在前往永生的路上,会有怎样的阻力?永生的寻觅者如何克服这些阻力?



运动和风险是孪生姐妹,人爱运动,不甘寂寞,故风险巨大,甚至苦难深重。《老子》曰:“归根曰静”,但人只要活着,就无法归根,不能真的安静下来,故苦难迭起就成了家常便饭。“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是一种苦难,外在的;“肠一日而九回”是另一种苦难,内在的。因为运动本身所带来的兴奋,常在过后分泌出相应的疲倦、消沉以致失落、苦难。例如想象力:想象力不仅是知识的必要基础,也是信仰的依托。缺乏想象力的人,不仅难以获得知识的领悟,亦难深入信仰的奥秘。但是想象力的运动也会带来疲倦、消沉以致失落、苦难。



唯有向日葵那样的“定向的想象”,可以在对基督之光的向往中,获得陶醉,并在陶醉中,获得永恒。哪怕是自己终于凋零在这种陶醉的向往中,那也是一个真实的永恒!与光同浴的永恒,与造物主同在的永恒。





第7节世界



(121)



世界是上帝创造的,现在却落在魔鬼的掌握中。因此说魔鬼是窃贼,是理所当然的;但说全能的上帝竟然是无可奈何的“失主”,显然是亵渎的。正如不能认为耶稣是受害者,而必须视之为得胜的君王。然而,说上帝暂时把权力让渡给魔鬼,又何尝不是亵渎呢?



事实也许是:这个世界自己犯了罪,自绝于上帝,对魔鬼投怀送抱。而上帝仅仅是出于爱,而且也是由于他永恒计划的无限时空跨度,才允许罪恶势力的君临成为短暂的王者,尽管这短暂对更短的人生来说,已经太长了。



我们在魔鬼统治的世界中!能得到基督赐予的恩惠、平安,这真是奇迹!可见,上帝的力量足以穿透一切魔障,沁入一切爱他的人心中。这是统治着世界的魔鬼也无法剥夺的自由……爱上帝,因而是人类所可能获得的最大的思想自由。这自由终将粉碎魔鬼的秩序,迎接基督的末世审判。



(122)



“爱上帝”,是爱自己(自爱)的最好归宿;爱这样的自己(一个爱上帝的自己),是爱上帝的最好基础。一个不爱上帝的人,是陷入自我毁灭的人:自我毁灭就是毁灭上帝的造物,就是亵渎上帝的创造。信靠上帝的人,请首先珍爱自己吧!如果你连自己都不爱了,失去了自爱和尊严,你又怎么可能去爱别人,又哪里有本钱去怜悯那些比你更不幸的人们呢?如果失去了尊严,那么。这人就将是世界上最不幸、最需要别人怜悯的人了;如果真是这样,自我解救的途径只有一个了:那就是认罪悔改。



面对基督,认罪悔改,是自我解救的第一步。自我解救要想奏效,就需要上帝的爱。例如我戒烟的时候,几度失败;最长的两次分别是两年和一年,最后还是恢复了抽烟;因为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可以剥夺吸烟的快乐。我没有试过祷告戒烟的方法,因为我不信上帝会干预这样的琐事。但是在第三次也就是最后一次戒烟频临失败的时候,我向主祷告了,求他帮助我戒烟!而以前我一直对“祷告戒烟”不以为然的。接下来就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情,那就是祷告确实能够治疗烟瘾。总的来说就是我向主祷告戒烟这件事本身,克服了我最后的烟瘾。其过程是这样的:



1、由于我已经为戒烟的事情向主祷告过了,所以我一旦重新抽烟,就等于我在证明主不存在或主的能力不够;



2、我不能自己证明主不存在或主没有能力,否则就等于我自己再次把主钉上了十字架;



3、我求主帮我戒烟的祷告,反过来成了我必须戒除烟瘾的最大理由,这个理由很难逾越,不像“吸烟危害健康”那样可以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异——如果快乐都没有了,健康还有什么意义!



4、每当我因为烟瘾的折磨很想抽烟的时候,就仿佛听到主的责备:“你有我痛苦吗?”我的烟瘾一下就消失了。



5、让我忍受一下烟瘾的折磨吧,让我记念主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所受的痛苦……



6、主的存在,成为我戒烟的意义;我的戒烟祷告,成为我戒烟的理由。



7、现在我还有烟瘾,还能感受到吸烟的快乐,但是我不再受到烟瘾的折磨;相反我能从烟瘾的回忆中感受主的恩典。



(123)



对于某些不幸的人来说,身陷不幸的遭遇,并不是“上帝的惩罚”,而仅仅是自己在承受自己昨日行为的后果。这些不幸者的痛苦,是对过去的债务,所作出的偿还——这不仅不是坏事情,还是好事情。就像泡沫经济若不破裂,经济状况就无法健康起来:破裂是对泡沫的治疗,维持泡沫只会使得病态更加持久。这就像是触电者并非遭到上帝的惩罚,而是由于自己行为不当;横穿马路遭遇车祸,也是同样的道理。



一切苦难源于自己的罪恶,一切幸运源于克制了自己的罪恶。克制罪恶,就能体现上帝的荣耀。如果忘记了上帝的恩宠甚至否定基督的爱,谁能避免“从幸运走向苦难”的必由之路呢。忘记上帝甚至否定基督,并不能伤害上帝和基督,而只能伤害我们信徒自己。当我们背叛上帝的时候,其实只会更深地陷入上帝的能力之中;正如在黑夜,我们其实是更深地敏感于阳光,甚至是怀念阳光。上帝的造物必将回到上帝面前,这是再凶恶的魔鬼也无法阻挡的。爱上帝的人们,是恢复了自己天性中的高贵一面。



(124)



背叛基督并宣告“上帝已死”的海盗子孙们,忘记了他们的祖先是怎样从主的荫蔽中成长壮大的……结果他们就会日益衰落。这些忘恩负义的人,无异是用他们的命运来提请全人类注意:万能的上帝具有普世性质,永久掌握着宇宙的命脉。在世俗化的“众神黄昏”中,基督将复临,以“属灵的核武”审判一切。世俗化的众神: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科学主义,以及民族主义、帝国主义、极权主义──以及与它们高度结合的“财阀主义”这一妖怪,都要匍匐在地,再度口称耶稣基督是主。



顺服上帝,意味着顺服死亡、顺服苦难、顺服我们并不理解也不可能理解的命运。在必要的时刻,这还意味着我们必须服从属世的罪恶、服从国家、服从人民、服从市场、服从异教的法律,并心甘情愿地接受由此引起的全部后果和“特别惩罚”。这样无条件的顺服、愚忠,使死亡、苦难、命运、罪恶与惩罚的总和,经常会动摇我们对于主的信心……每当这样的时刻,我们应当想想:我从无中来,还到无中去能够见主的面固然最好,不能见主的面,主也不欠我们,我们在主的面前始终不过是尘土;感谢主,竟然有这样的恩宠,让我们这样的尘土,有了知觉,能够知道主的奇妙。



赞美主,这样想想,那么“顺服上帝”就不再是仅仅遵循法利赛人的戒律,而是在一切事物中都可以看到上帝的恩惠,甚至看到即使上帝把我们交在魔鬼手里,也还是具有创造的美意,那是我们的头脑不能参透的奥秘,却是我们自绝于上帝之后的必然遭遇。上帝的惩罚,是明载于圣经的,像是所多玛等等的覆灭。



(125)



对上帝的爱,不容一丝不纯。一丝不纯欲念,足以败坏全部。例如,在任何逆境中,都不得怀疑以致抱怨上帝对我们的爱,这时我们需要的是沉默而不是抱怨。一块纯净的巧克力,必须没有杂质,杂质越多品质越是低劣。沉默是没有,抱怨是杂质——宁可巧克力小一点,不要巧克力有杂质。对上帝的爱也是如此,宁可小一点,不要有杂质。这没有杂质的爱,超越于人际关系,而仅仅是神人关系。……“与天地参”的圣人时代已经结束,羊的纯净之门就此打开了。



阳光从机窗外射入,眼下是初冬的大地:紫色原野、点点白霜,在远处闪耀;河川、道路,在脚下延伸;手边布列着朦胧的寰宇。我说:感谢主恩,虽然我们还在魔鬼手里充当人质,空难可能随时发生,但主的爱却与羊群同在,我们相信这爱会存到永远。……在魔鬼的手里赞美上帝,多么奇特;也许,上帝的手正在托着飞机?这是因我们意识到:即使落在魔鬼的手里,也还是要赞美上帝。人要因为自己的罪,而更加热爱基督。我们原来是不值得拯救的,是主格外怜悯了我们。正因为如此,我们也格外需要主的救赎、医治、

属灵的带领。



我需要主的带领。这个世界没有出路,它的尽头只是坟墓。永恒的基督像透明的飞碟一样自由出入,他手持另一世界的护照,并为我们一一打上印记。我们身上已有基督的印记,他的血迹,他的钉痕,历历在目——他的爱不仅刻在肉体,乃是镌于灵魂。



“在基督里”,就是“进上帝的国”,这“二者之间”并不需要长途跋涉,而是只有瞬息。这奇迹就在原地,甚至就在无需运动的突然中,原罪得以变质,人被洁净了──罪人就与神国契合了。神国为了基督的缘故接待了原先的罪人,这个接待,是那些肉体虽然活着但灵魂却已死了的人们可望而不可即的——“可望”是因为就在身旁,“不可即”是因为未得救赎的人们是无法获取的。不是“立地成佛”,而是“在基督里”;不是“自己得道”,而是“靠着耶稣的救恩”。



在基督里,“永生”是为人们的理解而设的比喻。在常识中,死是生的结束,有生必有死,生与死,因此宛如各半的符节,彼此依存: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所以“永生”是逻辑上的矛盾,“永生”是人的理性无从求解的奥秘。



什么是人的感官绝对抓不住的?时间。什么是人的肉体绝对逃不了的?死亡。那么,永生的上帝和圣子耶稣基督,怎能超越生死,亦如超越善恶、超越祸福?这是因为,上帝的意义就是时间的创造者,而圣子耶稣基督则是——“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就有了我。从亘古,从太初,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没有深渊,没有大水的泉源,我已生出。大山未曾奠定,小山未有之先,我已生出。耶和华还没有创造大地,和田野,并世上的土质,我已生出。他立高天,我在那里。他在渊面的周围,划出圆圈,上使穹苍坚硬,下使渊源稳固,为沧海定出界限,使水不越过他的命令,立定大地的根基。那时,我在他那里为工师,日日为他所喜爱,常常在他面前踊跃,踊跃在他为人预备可住之地,也喜悦住在世人之间。”(《箴言》第八章22—31节)这段经文是使我归信耶稣的三段经文之一,它使我相信,耶稣是圣子,而崇拜耶稣不算偶像崇拜。崇拜耶稣,并非因为人们希望中的“永生上帝”不是空的,而是因为确有圣经依据。基督的救恩,因此也是有效的实在,因为耶稣基督确有这个能力,至少定义上就是如此的了。崇拜耶稣和崇拜独一真神,在逻辑上因此并不矛盾,只是人的罪性限制了自己:“得到了什么,什么就成为空的。只有未经感官体验的悬念,才有激励人心的异能。”所以人们注定了无法看到上帝,基督的救恩也必须因而变得十分神秘。



(126)



信仰基督,使我的思想从辩证唯物主义笔下的“主观唯心论”变成了“客观唯心论”,即从半个属灵者变成完全属灵者。而辩证唯物主义,正是完全属世者的标志。至于我二十多岁时自己领悟的“压抑论”,重点则在“反馈”,我现在把它定义为“属灵与属世二元之间的激荡”。



从字里行间看,《新约》与《旧约》似乎是有冲突的:“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翰福音》第一章18节)一语,似乎扬弃了《旧约》的基础。《约翰一书》也说,“从来没有人见过神。我们若彼此相爱,神就住在我们里面,爱他的心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了。神将他的灵赐给我们,从此就知道我们是住在他里面,他也住在我们里面。”但是,把《新旧约》合并为一书,还是对的,且是出于上帝启示的高度智慧:因为在人的理性看来,即使同一部福音书内的耶稣话语,也有“前后矛盾”、“彼此冲突”之处。然而,这正是“上帝启示”的“奥秘性所在”。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为了更深地理解福音,我们也需要听一听魔鬼的话语?为了忠贞地追随基督,我们也需要尝一尝撒但的诱惑?因为似乎在魔鬼的手里,才能更真切地体会到上帝的仁慈;似乎只有明白了撒但的诡计,才能知道基督赐予的平安喜乐,其价值真的无与伦比。这也许就是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积极意义”?1990年代,有学者已用遗传学技术考证,中国人原出非洲,这为著名的“夏娃理论”提供了证明。夏娃理论认为现今人类同出一源,时间在十万年前,此前,确实发生过“挪亚洪水”,导致世界各地的古人类基本灭绝。对此两种新理论,考古学界的保守主义者正在全力反击,但是其实,这种“新理论”不过是证明圣经上的“古神话”。



我们的罪孽,也是成长的其标记之一:从上帝那里分离出来的愿望。这多少有些像儿女要从父母那里分离出来的时候,所经历的“反叛期”。现在人们研究发现:反叛的儿女平均要到二十二岁,才开始与父母和解,更多地理解父母为他们付出的一切,并从内心加以感谢。从父母那里分离,叫做“长大成人”;从上帝那里分离出来,叫做“沦为罪犯”。在沦为罪犯以后,像浪子那样到处走了一遭,四面碰壁,再回到父母身边,以感恩、奉献、赞美来“赎罪”,以此减轻负疚感。但是就像子女虽然在二十二岁以后开始理解父母,悔改者在悔改之后也还是并不愿意真回上帝那里,而更愿像“下凡的仙女”那样在人间游荡,混水摸鱼。浪子即使回到家中,也不再是过去的那个小孩子了。悔改者们其实更愿意通过感恩、奉献、赞美,来强化自己继续活动的潜力并尽量做到“问心无愧”。他可能不会再从事“有组织的犯罪”,但却免不了“习惯性地犯”,反正“开创期”也已经过去了。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人是无可救药的;因为他所寻求的,其实并不是彻底的医治,而是治标不治本,以便争取时间来继续无聊的日子,拖延时间、吃喝等死。



“我看到好东西就赞成,但我其实却追随坏东西。”──



1、“我觉得有个律,就是我愿意为善的时候,便有恶与我同在。”



2、“因为按着我里面的意思。(原文作人)我是喜欢神的律。但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叫我附从那肢体中犯罪的律。”



3、“故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作。若我去作所不愿意作的,就不是我作的,乃是住在我里头的罪作的。”



4、“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



上述四点是引自《罗马书》第七章,极为精彩的心理分析,也是所谓“原罪论”的基础和证据。



这里体现的心身冲突、灵肉两极,是“有教养的人们”的基本处境;即所谓“既想立牌坊,又在当婊子”。这种“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实际上并不仅仅是虚伪,而是基本人性。



基督徒也面临这一基本人性的陷阱,如保罗所说的——“但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叫我附从那肢体中犯罪的律”。如果没有基督的恩典,没有圣灵的支持,我们是无法通过自己的力量战胜肉体之律的,因为使徒保罗都是如此备受煎熬的:“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故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作。若我去作所不愿意作的,就不是我作的,乃是住在我里头的罪作的。我觉得有个律,就是我愿意为善的时候,便有恶与我同在。因为按着我里面的意思。(原文作人)我是喜欢神的律。但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叫我附从那肢体中犯罪的律。我真是苦阿,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感谢神,靠着我们的圣子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这样看来,我以内心顺服神的律。我肉体却顺服罪的律了。”(《罗马书》第七章)



上面引用的《罗马书》第七章之末句(“这样看来,我以内心顺服神的律。我肉体却顺服罪的律了。”),表明“一次得救永远得救”论的虚妄。“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感谢神,靠着我们的圣子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但即使如此,信徒的肉体还是顺服罪的律:“这样看来,我以内心顺服神的律。我肉体却顺服罪的律了。”所以,人需要不间断地仰望上帝、信靠基督。“得救”是一个不断的过程,否则即使做了天使长,岂不是还会堕落为撒但?《罗马书》的杰出之处就在于承认并描写了许多人性的挣扎,而不是掩盖和粉饰这些挣扎、把尘土一般的自己自吹成为好得无比。如第五章12节至19节:



“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没有律法之先,罪已经在世上。但没有律法,罪也不算罪。然而从亚当到摩西,死就作了王,连那些不与亚当犯一样罪过的,也在他的权下。亚当乃是那以后要来之人的预像。只是过犯不如恩赐。若因一人的过犯,众人都死了,何况神的恩典,与那因耶稣基督一人恩典中的赏赐,岂不更加倍地临到众人吗?因一人犯罪就定罪,也不如恩赐。原来审判是由一人而定罪,恩赐乃是由许多过犯而称义。若因一人的过犯,死就因这一人作了王,何况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赐之义的,岂不更要因耶稣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吗?如此说来,因一次的过犯,众人都被定罪,照样,因一次的义行,众人也就被称义得生命了。因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照样,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



人的苦难,起源于亚当受了夏娃的诱惑,但岂是仅仅因为亚当一人的罪过呢?从亚当堕落以来,我们也都按照亚当的样式一一堕落,无一幸免这“罪恶的原型”。人的得救,岂是因为耶稣一人的义行呢?十字架的救恩是上帝永恒计划的组成部分。这样的上帝不是感情用事的上帝,不是因一人之罪而殃及无辜的上帝,也不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上帝。



使徒保罗所获得恩典在于:基督圣灵亲自的显现。这样他才没有与其他逼迫基督的罪犯一同沉沦。上帝救赎了万劫不复的灵魂,使肉体的死亡与殉道,成为灵体得以进入天国、归入基督的前提。活着的人,只能在耶稣基督的爱里,仿佛归入圣子耶稣基督,但并不能真的与主合一。因为我们时时犯罪,甚至连祈祷和赞美,也是基于自利的、犯罪的动机。



生命中最大的美好:上帝竟然赐给我们这些根本不配的浮游生物以能力,去感知上帝,并有一颗赞美他和感恩的心。“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因为赐生命圣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我,使我脱离罪和死的律了。”(《罗马书》第八章)有时,为了赢得这样的赐福,需要准备一些受福的条件,如,把我们置于异国他乡,尤其是陌生的绝境中,以便认识上帝的荣耀是无所不在的。即使在龌龊的封闭的死角里,道路也存在着。这时,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反而呈现了出来:不是从上帝那里得到什么(因为我们每分钟都在如此得到),而是愿意回报上帝,哪怕只是感恩与赞美,或进一步,愿意为了上帝而采取一些行动,一些超出我们自己愿望的行动。





第8节灵魂



(127)



人的“灵魂”并不是“精神”的同义语,所以灵魂不是附属于肉体之律的影子(如条件反射)或波澜(如情绪起伏),而是先天的、独立于我的神的律。灵魂类似“通神的道路”(如“耶稣基督是人类通向天国的道路”),灵魂也是进入另一世界的“可能”。灵魂虽非进入另一世界的“保票”,但若失去它或损坏它,人又如何进入另一世界──“上帝的国度”呢?人必须遵循神的律,才能进入神的国。



“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他本有上帝的形象,不以自己与上帝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已,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上帝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于父上帝。”(《腓立比书》2:5—11节)



我们都像顽童,不得已时才顺服,因为我们是罪人的后裔、撒但的俘虏,只有永生上帝的儿子才能“存心顺服”,实践上帝的属灵计划,所以上帝赐给他天上地下的一切权柄,叫所有属血气的,无不口称耶稣基督是主。



我们知道,“被选的人”,在词义上高于“伟大的人”。因为“神的选民”要大于“人的领袖”,所以耶稣的仆人是一个值得下手的猎物。在更高和最终的意义上,选民也就是“受膏者”,而未经受膏的领袖人物,无疑是僭越者、篡夺者,类似于窃国大盗或“人民救星”。但我们还是要切记,被选之初的人,其处境其实格外的危险:他们既因耶稣的名归入上帝,但如果没有如亲眼目睹一样相信耶稣复活的奇迹,那魔鬼必前来加倍攻击。因为他恨上帝、恨耶稣基督,但又慑服于父子圣灵的威力,就以报复的心思专挑信心软弱的耶稣仆人下手,必置之死地、使之背叛基督而后快。



(128)



现代人主要从哲学布道、心理治疗、最后希望等角度来看待耶稣基督,因为人们不怎么相信他的复活是关于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层面的。如果耶稣复活是未曾发生的,那么福音就仅仅相等于哲学布道?如果耶稣式的复活是不可重复的,那么基督的功能就仅仅相似于心理治疗?如果耶稣复活的权柄只是精神上的,那人类得救的最后希望就是巴斯卡式的?但我愿意相信耶稣复活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事件,因为我在主后1996年间曾多次经历过他,并逐渐因此改变了生命。但是我仍然顽固拒绝相信和接受一个人而且还是一个犹太人做我的救主,因为这是一种十分低俗的偶像崇拜。在这样的相持不下里,让我万分感动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在复活节期间,我得到了圣经三段经文的启示,使我归信耶稣使我相信耶稣基督绝对不是一个凡人,而是永生上帝的圣子。这三段经文既然能使我能够迅速皈依耶稣基督,也许还能借此救赎许多灵魂,因而我把它记在下面:



1、耶稣在殿里教训人,就问他们说,“文士怎么说,基督是大卫的子孙呢?大卫被圣灵感动说,主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大卫既自己称他为主,他怎么又是大卫的子孙呢?”众人都喜欢听他。(《马可福音》十二章35—37节)



2、耶稣回答说,“我若荣耀自己,我的荣耀就算不得什么。荣耀我的乃是我的父,就是你们所说是你们的神。你们未曾认识他。我却认识他。我若说不认识他,我就是说谎的,像你们一样,但我认识他,也遵守他的道。你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欢欢喜喜地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见了,就快乐。犹太人说,你还没有五十岁,岂见过亚伯拉罕呢?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约翰福音》第八章55—58节)



3、《箴言》第八章则有关于耶稣基督神性的更为完全的表达:“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就有了我。从亘古,从太初,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没有深渊,没有大水的泉源,我已生出。大山未曾奠定,小山未有之先,我已生出。耶和华还没有创造大地,和田野,并世上的土质,我已生出。他立高天,我在那里。他在渊面的周围,划出圆圈,上使穹苍坚硬,下使渊源稳固,为沧海定出界限,使水不越过他的命令,立定大地的根基。那时,我在他那里为工师,日日为他所喜爱,常常在他面前踊跃,踊跃在他为人预备可住之地,也喜悦住在世人之间。众子阿,现在要听从我。因为谨守我道的,便为有福。要听教训,就得智慧,不可弃绝。听从我,日日在我门口仰望,在我门框旁边等候的,那人便为有福。因为寻得我的,就寻得生命,也必蒙耶和华的恩惠。得罪我的,却害了自己的性命。恨恶我的,都喜爱死亡。”



显然,这里的“我”不是神,但却是与神同在的,而且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如果这个“我”不是圣子,那么又是谁呢?仅仅是没有位格的“智慧”?这显然是说不通的。但是如果这个“我”是圣子的话,显然《旧约》就不是“纯粹的一神教”了——如果排除了“三位一体”的神秘的话。《箴言》属于《旧约》,不可能是基督徒为了证明耶稣的神性而创作的,因此比《新约》的《约翰福音》和其他三个“对观福音”,更有“证明耶稣神性”的说服力。



[和上述第一段话相似的记载还见于马太福音二十二章:“法利赛人聚集的时候,耶稣问他们说,论到基督,你们的意见如何?他是谁的子孙呢?他们回答说,是大卫的子孙。耶稣说,这样,大卫被圣灵感动,怎么还称他为主。说,主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把你仇敌,放在你的脚下。大卫既称他为主,他怎么又是大卫的子孙呢?他们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一言。从那日以后,也没有人敢再问他什么。”(41—46节)以及《路加福音》二十章:“耶稣对他们说,人怎么说基督是大卫的子孙呢?诗篇上,大卫自己说,主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大卫既称他为主,他怎么又是大卫的子孙呢?”(41—44节)]



(129)



当人开始承认完全无法自救、而只有仰仗上帝的恩典方能得救时,他就已经得救了。得救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是圣灵在人里面所做的工。事实上,爱我们的上帝已经通过耶稣把一切的救恩赐给所有人类了──只是许多人拒不相信这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恩惠,并因此拒绝了上帝的仁慈。



魔鬼──撒但的本质就是骄傲──僭妄。他本是尊贵的天使长,但因骄傲僭妄、企图凌驾上帝,而遭受贬斥、放逐。由此可以想见,受魔鬼诱惑的首要危险即在于骄傲僭妄。所谓自立为王,也都是从骄傲僭妄中派生出来的。耶稣“尽心爱上帝,爱人如自己”的教义,也在于除掉人的骄傲僭妄。



在我的猜想中,上帝的本性趋静,高高在上;天使的本质趋动,具体入微。过于主动的天使则不免冲昏了头脑,自以为高于上帝、强于上帝,这是下级应该避免但常常犯有的错误。不动而能、不怒而威的上帝为了维护秩序,不得已而放逐了天使的首长,使之堕落如魔鬼。



天使首长撒但的犯罪堕落史,也显明了人类犯罪堕落的本相:位大的更容易犯罪,势强的更容易堕落。俗话所谓“爬得越高,摔得越重”。在当代中文里,处境极其危险的“首长”却成了一个令人肃然的名号。只是按照上述看法,“首长”和“魔鬼”、“撒但”,应该离得最近。



耶稣的“登山宝训”,也是首先要听众能够谦卑、清,这就是在去除首恶,在釜底抽薪撒但的作为。谦卑的美德,可使无知的孩子成为“天使”;而僭越的恶行,可令天使的首长成为恶魔,何况是一些“穷措大出身的无产阶级领袖”或是“地主富农资产阶级家庭的叛徒”,岂能免俗?



谦卑,不是畏服强权、向位大势强者俯首称臣;谦卑,是通晓自己的局限、认自己的罪;谦卑是不夸耀自己,只敬畏上帝。谦卑,还是追随基督,不是以先知的定位、牧者的职份、门徒的自许,而是以一个罪人,仅仅是一个罪人、连罪魁都算不上的身份,去追随基督、因信称义。除此以外,“就如经上所记,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因我们已经证明,犹太人和希利尼人都在罪恶之下。”(《罗马书》第三章)



(130)



天天到海里洗澡就可以洗净自己的罪吗?不。就是淹死在海里,罪人也还是一个罪人。要认识这一点,要承认自己罪大恶极。连不知福音的孔子都知道“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何况是基督徒。《论语·八佾》的相关记载,表明孔子已经对普遍性的真理有所认识,他的话是这样说的: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如果一个基督徒对于普遍性的认识还比不上孔子,那么他口中的“上帝”其实并不是圣经上的那一位至高者。



基督徒应该比孔子更进一步:在认识到了自己“无所祷也”的绝境之后,属灵的恩典才会显明。意外的赦免,不是因为这堆垃圾必须赦免和值得拯救,而是因为上帝要显出他的仁慈、基督要成全他的怜悯。



“传道人”应该明白:自己都没有洗净而要想洗净别人,可能吗?“传道人”应该明白:只有圣父、圣子、圣灵能洗净人,用我们所不知道的属灵的方式。除此之外,任何“圣人”都不能拯救我们,不论他如何鼓起如簧之舌,运用多么精妙绝伦的属世药方──因为“圣人”都是连自己也救不了自己的可怜虫,他们又如何救得了别人的灵魂?“传道人”应该明白:这世界里统治人们灵魂的“神”,还不是上帝,而是上帝的叛臣;这世界的统治人们身体的“王”,还不是基督,而是基督的敌人。所以,在这世界上越大的,到天国里反而越小,这是耶稣在福音书里明确说过的。



在我们这个“末世”,耶稣揭发的上述事实甚至已经蔓延到了信仰的核心地带。这虽然令人痛心,但也证明了耶稣真是永生上帝的儿子,可以洞悉并预言一切隐密的事情。我们背离了上帝的恩典,落在魔鬼的辖制中,如果没有耶稣基督的救赎,肯定归入永远的死亡,且死在荒郊野岭,无人记念。耶稣的爱能救我们脱离被诅咒的命运,使我们获得真自由。在基督里的平安,使我们逾越了死亡线,与上帝和解。



我们本来已经脱离了永生的造物主,甘心成为上帝的敌人,自取灭亡还沾沾自喜。是基督的福音、耶稣的圣灵开启了我们的眼,赐给我们真自由,凡信他的,就不在黑暗中行走了。基督的福音使人透明、使人液化,耶稣的圣灵使人失重、甚至使人气化:“与上帝和解”不是一个姿态,而是一个状态──那个状态是:“没有任何欲望但任何欲望都已经满足了。”这就是“平安”,就是“进入安息”,就是“与永恒合一”。



(131)



与上帝为敌者,需要知道:不是上帝抛弃了我们,而是我们背叛了上帝,所以注定遭受沉沦、流放之苦。但基督之爱的印记,已经打在我们身上,只有我们不亲自抹煞这一印记,基督的爱是永不止息的。耶稣比约伯更彻底,他无须天平,而是一边倒地信靠父上帝。



感谢基督,给我整整一年时间与你亲近、单独相处。愿这一年我所受的灵命无限,足以渡过有限的时空,抵达上帝的星际。小店八年,使我获得终生动力;与主独处将近一年,给我进入天国的信靠。感谢主的亲自带领,求主不要离弃我,因为那是可怕的处境,更甚于肉体死亡。



死亡本身并不能帮助我们进入上帝的国,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进入的条件,即,透过变形的奥秘,以进入另一“维度”、属灵的世界。人通过耶稣到了上帝那里以后,该做些什么?继续纪念他。纪念他的受难与复活,直到世界的末了。



由此我知道,人对上帝所可能拥有的知识,就是“知道他是爱我们的”。人对上帝的知识之极限,就是“承认自己不可能最终地知道有关上帝的奥秘”,并“在承认自己的无知之后,对有关的奥秘,保持必要的敬畏和缄默”。“缄默是仆人的最重要的美德”,除了对主的感恩外,我们其实不应讨论关于主的奥秘;甚至是连对神的感恩,也应该是庄重的、注意场合的,而非廉价的、四处张扬的。



(132)



爱上帝、难;爱人如己,更难;在爱中经历并完成生命的转变,难上加难。而若无生命的完全转变,爱上帝的见证又在哪里呢?如果不爱上帝,爱人如己也不过是一种克己,一种修养,甚至只是一种伪装罢了。“生命的完全转变”,这很重要。



拿自己的生命为上帝作出见证,从世俗观点,其实是很冒风险的,甚至可说是得不偿失的。真作见证,最为艰辛的事。对一个忠实信徒来说,这决不是什么有利可图的事情,而实在是一个奉献与牺牲。在这方面,耶稣基督无疑是个典范,而使徒们则是紧随其后的榜样,他们的命运恐怕是多数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即使是圣子,在临上十架时,也还是一度流露出“人的软弱”,体现了人子的真实性。喀西马尼园的祷告是耶稣最后战胜人性、克服诱惑的见证:他很快就靠着祷告,在行为上控制了这种软弱,为神做出了美好的见证。尽管在思想的闪念上,他显示了人子的特点,但十字架的道路表明:“人子并不是凡人。”



(133)



人活着,在肉体的牢笼、隔绝下,可能做到“全然与神合一”吗?当然不能。甚至耶稣也需要通过祷告来与父神沟通、获得力量。否则,这“全然与神合一”,与中国式的“天人合一”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常常思想:说耶稣是一个“百分之百的人”,到底是什么意思?没有罪的圣子如果是百分之百的人,那么寻常的罪人是百分之多少的人?难道只是百分之五十的人,还有百分之五十是兽?



我自己的思想理不出一个头绪,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神秘的力量还是在我们身上显出他的信实来──让我们与他一起亲自经历了生命的改变。那是一种“朝向至上者的转折”,就如向日葵朝向阳光那样不由自主地旋转。



朝向上帝,也就是进入天国,这不是“烈火中的永生”,而是“在基督里与上帝契合”。这样的天国不是“我的永生”,而是“上帝天国”,也就是说,“我不再是主体,甚至不是主语,而仅仅是客体和宾语,是被荣耀而不再是荣耀的东西。”这是基督教与“拜上帝会”的基本区别。“拜上帝会”炮制的“洪秀全主义”是一种自我崇拜的恶劣示范,是一种“披马列之皮、执秦皇之法”的混合主义,是一种没有圣灵同在的行尸走肉。







第9节上帝



(134)



“伟大的上帝”怎么会和“伟大的世界”同列?创造者怎可与被造物同等?由此可见,在上帝面前口称世界伟大者,辜负基督的救恩,无异于向魔鬼下拜。因世界是在那恶者的掌中,并注定要被神圣三位一体的末日审判所摧毁。



对一个基督徒来说,他对上帝有两个基本义务:一是信靠上帝,灵魂得救;一是传播福音,爱人如己。这两个义务包括在同一种关系之下——也就构成了“神人关系”的两个方面。而爱人如已的第一要义是传播福音,而不仅仅是“做好人好事”,因为,魔鬼也会做好人好事。而且好人好事不能救人,只有追随上帝能够救人。



就传播福音说,在未来中国,基督徒的目标是“要福音占据人们灵魂的主流”呢,还是以“政教分离”为借口,干脆不要主流地位,只要支流甚至末流的地位?如果不要主流地位,那是否意味着“取法乎下”、甚至自甘堕落?是否“向撒但屈服、给魔鬼留地步”?如果要主流地位,中国社会是否需要经历一个“基督教的国教化的阶段”?以便基督教在意识形态领域,获得与儒教、佛教、道教、马列主义的同等话语权利,可以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说话。因为儒教、佛教、道教、马列主义,在中国社会都曾经获得过国教地位或接近国教的主流地位,如果基督教没有获得这样的地位——哪怕短短的几十年,基督教就无法与儒教、佛教、道教、马列主义“站在平等地位上发言”。



我们呼吁给予基督教同等权利:要求把《圣经》的内容纳入中小学教科书,就像儒佛道马列毛曾经获得并一直获得的那样。这样,就可以让属灵的战争无远弗届了。“救救孩子”的匕首不该刺向弱势者如1918年那个时候的“仁义道德”,而应该指向绑架儿童的语言暴力如1968年那个时候的“毛泽东思想”。而我所说的“把《圣经》的内容纳入中小学教科书”,即使从“文化多元化”的平衡角度看,也是必要的。至少,中小学生应该得到一个接触属灵真理的机会!否则,福音真理岂不等于“在灵性之争中预先投降”?



历史的证据表明:人性软弱,易于向罪恶屈服,一切良善的信仰若不经历某种国教化阶段,便无从占据人类灵魂的主流,甚至连支流、末流都难企及。观察一下古代中国,儒佛道三教都曾有过它们各自的国教化时代,更不用说那种本来就是国教的、起源于先秦礼制的“天地社稷崇拜”了。三教后来之所以可能合一,是因为它们都曾经获得过国教地位这一平等权利。而没有获得过国家地位的景教、回教、摩尼教等,就只能排除在正统之外了。所以在未来中国,为了获得“进入主流的平等地位”,基督教在中国必须争取发起一个国教化运动!让马列主义和无神论也都尝尝上帝的滋味、福音的甘甜。



(135)



有人说上帝专横,如要求亚伯拉罕献上以撒。然而,那只是表明上帝要亚伯拉罕与迦南宗教保持距离。希伯莱语属于迦南语族,犹太人是一种迦南人,亚伯拉罕献上以撒,其实是迦南人把自己的头胎儿子献祭给他们的邪恶神灵的一种习惯方式,现代考古甚至发现了他们烧烤孩子进行燔祭的证据。而圣经里的上帝其实是中止了这个残虐的迦南方式。这样我们来看待上帝对于迦南人的憎恶,也许有了新一层的理解。但是犹太人却和迦南人混血,结果使得犹太人自己成为保存迦南人大杂烩。直到旧约的末了,还有这样的预言:“凡耶路撒冷和犹大的锅,都必归万军之耶和华为圣。凡献祭的都必来取这锅,煮肉在其中。当那日,在万军之耶和华的殿中,必不再有迦南人。”(《撒迦利亚书》十四章21节)可见犹太人从来就没有好好服从耶和华神的指示。



犹太人对迦南人进行集体屠杀、实行种族灭绝,这被认为是上帝的旨意;但是当犹太人自己在三千年后按照《申命记》上的预言受到德国人集体屠杀、种族还没有灭绝时,却诅咒上帝,宣称上帝已死,甚至在集中营里组织犯罪法庭,判处上帝死刑──这是什么逻辑?这是什么启示?显然,这是撒但的逻辑,这是魔鬼的启示。而犹太人自己却选择性地遗忘了:在这两次种族灭绝之间的三千年中,上帝给了犹太人无数次机会,但却被他们一一拒绝。而且犹太人组织甚至进而谋杀了圣子耶稣,使自己沦为地狱的选民。



上帝有求于人吗?没有。但是人要想得到上帝的恩惠,必须服从上帝的指示。拿了货物却不付钱,签了合同却想办法曲解文字,这被说成是“犹太人的聪明”,但如此玩弄神人关系,这必然引起灭顶之灾。在耶和华神和以色列人的纠纷中,错误一定是在以色列人一边。因为上帝不可能从“对人的剥夺”中,得到任何好处;所以上帝只会爱人们,而不会害人们。如果他害了某些人们,一定是这些人们先做了对不起圣约的事情。有关神的逻辑就是如此。人类则与神不同,人可以“从其他人那里获利”,所以人与人最后反而变成了仇敌。而人造的偶像,则是人与人之间的仇敌关系的工具。这些偶像需要人的祭祀,因为有求于人而变得不再公正,可以用贿赂来加以收买。



如果说上帝爱人的方式是“专横”的;那无非是说我们理解不了这样的爱。因为上帝对人的关系,是只有“予”,而没有“取”,所以上帝从人类的、属世的、物质的存在中,无从得到任何有益于上帝的收获,而只有付出。于是,神人关系就超出了只懂得“互利”及“自私”这一体两面的人类理解,因为即使互利行为也只是自私动机的一个延伸。



仁慈的上帝经常动用天使和圣灵来做他神圣的工作。对普通人而言,天使的引导和圣灵的训练起了重要作用;对更有活动力的人而言,圣灵的引导更是必不可少。有时,我们从反基督分子那里,反而可以更清晰地体会到基督的爱;因为他们对基督的否认,是出于无知,这种无知当其体现为博大的理论系统如黑格尔的哲学和古怪的的思辩如马克思的主义时,就可以更深地见证出来基督的奥秘确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这属灵的奥秘不在物体的世界以内,而在其外,岂能以“理”来“论”之?



保罗深知人类的这一处境,他在《罗马书》中写道“正如经上所记,雅各是我所爱的,以扫是我所恶的。这样,我们可说什么呢?难道神有什么不公平吗?断乎没有。因他对摩西说,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据此看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神。因为经上有话向法老说,我将你兴起来,特要在你身上彰显我的权能,并要使我的名传遍天下。如此看来,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这样,你必对我说,他为什么还指责人呢?有谁抗拒他的旨意呢?这个人哪,你是谁,竟敢向神强嘴呢?受造之物岂能对造他的说,你为什么这样造我呢?(第九章13—20节)



(136)



上帝既然是全能的,为何用先知来劝谕百姓?何不以异能直接穿透百姓、改变他们的心怀意念?也许:上帝只有对他特别眷宠的人民,才派先知来,以革新他们;对次等的人民,则直接打击之,以逼其悔改;对劣等的人民,则直接毁灭之,一如挪亚时代之所为。因为人在神的心目中,原来只相当于窑匠心目中的器皿:



《诗篇》说:“你(神)必用铁杖打破他们。你(神)必将他们如同窑匠的瓦器摔碎。现在你们君王应当省悟。你们世上的审判官该受管教。当存畏惧事奉耶和华,又当存战兢而快乐。”(第二章9—11节)



《以赛亚书》说:“你们把事颠倒了,岂可看窑匠如泥吗?被制作的物,岂可论制作物的说,他没有制作我。或是被创造的物论造物的说,他没有聪明?”(二十九章16节)“耶和华阿,现在你仍是我们的父。我们是泥,你是窑匠。我们都是你手的工作。”(六十四章8节)



《耶利米书》对于“上帝的作用”、窑匠和器皿的关系,表达得更加完全,以下两大段落分明可见:



1、“ 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说,你起来,下到窑匠的家里去,我在那里要使你听我的话。我就下到窑匠的家里去,正遇他转轮作器皿。窑匠用泥作的器皿,在他手中作坏了,他又用这泥另作别的器皿。窑匠看怎样好,就怎样作。耶和华的话就临到我, 耶和华说,以色列家阿,我待你们,岂不能照这窑匠弄泥吗?以色列家阿,泥在窑匠的手中怎样,你们在我的手中也怎样。我何时论到一邦或一国说,要拔出,拆毁,毁坏。我所说的那一邦,若是转意离开他们的恶,我就必后悔,不将我想要施行的灾祸降与他们。我何时论到一邦或一国说,要建立,栽植。他们若行我眼中看为恶的事,不听从我的话,我就必后悔,不将我所说的福气赐给他们。现在你要对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说,耶和华如此说,我造出灾祸攻击你们,定意刑罚你们。你们各人当回头离开所行的恶道,改正你们的行动作为。”(十八章1—11节)



2、“你要在同去的人眼前打碎那瓶,对他们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要照样打碎这民和这城,正如人打碎窑匠的瓦器,以致不能再囫囵。并且人要在陀斐特葬埋尸首,甚至无处可葬。耶和华说,我必向这地方和其中的居民如此行,使这城与陀斐特一样。耶路撒冷的房屋和犹大君王的宫殿是已经被玷污的,就是他们在其上向天上的万象烧香,向别神浇奠祭的宫殿房屋,都必与陀斐特一样。耶利米从陀斐特就是耶和华差他去说预言的地方回来,站在耶和华殿的院中,对众人说,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必使我所说的一切灾祸临到这城和属城的一切城邑,因为他们硬着颈项不听我的话。祭司音麦的儿子巴施户珥作耶和华殿的总管,听见耶利米预言这些事,他就打先知耶利米,用耶和华殿里便雅悯高门内的枷,将他枷在那里。次日,巴施户珥将耶利米开枷释放。于是耶利米对他说,耶和华不是叫你的名为巴施户珥,乃是叫你玛歌珥米撒毕(就是四面惊吓的意思)。因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使你自觉惊吓,你也必使众朋友惊吓。他们必倒在仇敌的刀下,你也必亲眼看见。我必将犹大人全交在巴比伦王的手中,他要将他们掳到巴比伦去,也要用刀将他们杀戮。并且我要将这城中的一切货财和劳碌得来的,并一切珍宝,以及犹大君王所有的宝物,都交在他们仇敌的手中。仇敌要当作掠物带到巴比伦去。你这巴施户珥和一切住在你家中的人都必被掳去。你和你的众朋友,就是你向他们说假预言的,都必到巴比伦去,要死在那里,葬在那里。”(十九章10节—二十章6节)



上面是旧约的记载,在新约里,窑匠和器皿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阐释:



“如此看来,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这样,你必对我说,他为什么还指责人呢?有谁抗拒他的旨意呢?你这个人哪,你是谁,竟敢向神强嘴呢?受造之物岂能对造他的说,你为什么这样造我呢?窑匠难道没有权柄,从一团泥里拿一块作成贵重的器皿,又拿一块作成卑贱的器皿吗?倘若神要显明他的忿怒,彰显他的权能,就多多忍耐宽容那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又要将他丰盛的荣耀,彰显在那蒙怜悯早预备得荣耀的器皿上。这器皿就是我们被神所召的,不但是从犹太人中,也是从外邦人中,这有什么不可呢?”(《罗马书》第九章18—25节)



在窑匠和器皿的理论阐释中,进一步申明了神的主权意味着神的心意时可能随着更改的,而外邦人的地位即将超过以色列人,“以色列人虽多如海沙,得救的不过是剩下的余数”。这不是新约的发明,而是旧约的预告:“就像神在何西阿书上说,那本来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称为我的子民。本来不是蒙爱的,我要称为蒙爱的。从前在什么地方对他们说,你们不是我的子民,将来就在那里称他们为永生神的儿子。以赛亚指着以色列人喊着说,以色列人虽多如海沙,得救的不过是剩下的余数。因为主要在世上施行他的话,叫他的话都成全,速速地完结。又如以赛亚先前说过,若不是万军之主给我们存留余种,我们早已像所多玛,蛾摩拉的样子了。这样,我们可说什么呢?那本来不追求义的外邦人,反得了义,就是因信而得的义。但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义,反得不着律法的义。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他们不凭着信心求,只凭着行为求。他们正跌在那绊脚石上。(《罗马书》第九章26—32节)有的“时代主义”查经班,受到犹太人的洗脑,故意不读这段经文,而是断章取义地引用下面的《罗马书》十一章26节“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来曲解上述经文中的“以色列人虽多如海沙,得救的不过是剩下的余数”,荒唐地声称,这些“以色列人”是包括那些已经死去的以色列人——死人的人数当然要比活人少,所以说“以色列人虽多如海沙,得救的不过是剩下的余数”!他们故意不看“以色列人虽多如海沙,得救的不过是剩下的余数”一语之前,有“以赛亚指着以色列人喊着说”这一前提,以赛亚难道会和死人说话吗?以赛亚难道会指着死去的以色列人喊着说吗?这些受到犹太人洗脑的“时代主义者”更加不提,“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的前提是“如经上所记,必有一位救主,从锡安出来,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恶。又说,我除去他们罪的时候,这就是我与他们所立的约。”原来,犹太人想要得救的前提,就是“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恶”。但犹太人不愿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恶,反而杀害救主,因为他们不愿得救,只愿意沉沦。



如此看来,“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罗马书》八章33节),犹太人能。犹太人不仅能够控告神所拣选的人,还能杀害神的圣子。所以许多信仰“成王败寇”的“基督徒”,十分推崇敢于杀害圣子的犹太人,十分推崇《犹大福音》中出卖基督耶稣的叛徒犹大,说他是典型的犹太人,在执行上帝的计划。由此可见,一个中国基督徒,最终还是要出来参加属灵的争战。他要对魔鬼说不。即使这魔鬼如此强大,一直控制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一动手就可以让我们粉身碎骨。面对魔鬼的信徒,不论他们是拜物教的,还是拜恶灵的,基督徒不给自己留后路。在这意义上,死在十字架上的主,就是最好的典范:钉死自己,就是用行动在赞美上帝;对魔鬼说不,就是在荣耀基督的名;不给自己留后路,就是服从圣灵的权威。



(137)



既是人,就有限;既有限,就不免落于罪中;既在罪中,就与禽兽相去不远,甚至物我同一了。一个人不可能脱离自己的天性和教养去崇拜上帝,否则,便构成了某种“矫情”以致“虚伪”,这种虚伪甚至无法达到“伪善”的程度,就在“伪”那里停止下来,企及不了“善”的边缘。于是,在上帝的启示面前,人与人的差异体现出来,国与国的差异也体现了出来。以往我们思想“国民性问题”,现在我们关注“信与不信的问题”——国民性是基于风俗与制度的差异,难道信与不信会是基于天性的差异?



然而上帝并不在我们的感官中存在,他超越存在。而我们的一切语言和思想,又十分可怜,无一不是基于感官存在并指回感官存在的。所以,上帝的本质难用人的语言来谈论甚至无法思想。明白了这一点,便可知道“我们的上帝”是一个“我们所理解的上帝”,而不等于真实的上帝,而只有真实的上帝才会赐给我们启示,和基于启示的知识能力。



既然上帝不受时间束缚、且位于时空的彼岸,那么,他又如何与自然、与包括人在内的各种时空形式的总和交流呢?他又怎能是“最高的存在”或“一切存在的总和”呢?由此可见,泛神论的“神”、自然神论的“神”,不可能是上帝,也不可能是属灵的真神。



我们不是为了获得那些上帝还没有给予我们的权利,如赐上天堂或免下地狱,而爱他;而是为了上帝报答已经给予我们的,如上帝的爱或能认识上帝的能力,而爱他。我们虽然还是自私的,但毕竟不是为了行贿的动机而爱上帝。



用真实的神人关系去看待各种自称“基督教”而其实是混合主义的宗教大杂烩,可以发现它具有以下几个代表特点:



(1)成功神学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因为它无法解释耶稣十字架的受苦,……“成功”是对殉道者的否定,是对基督徒的误导。成功神学引导基督徒世界化、世俗化,而其尽头是物欲、是堕落的无底洞。在这种意义上,成功神学不是基督教神学,而是比佛教和儒教的更肤浅的精神处方。



(2)社会福音是极大的混淆,因为它把肉体的舒适等同为灵魂的救赎,把上帝的启示变质为福利和金钱——这明显是“旧酵”,不能做成“无酵的面团”。



(3)“工作就是事奉”的教条乃是导致社会福音和成功神学的逻辑开端,因为人的自然天性原来并不把世俗的工作当成对于上帝的事奉,现在却在“工作就是事奉”的误导下,把对上帝的事奉变成对世界的谄媚,从而把世界里的成功等同于神的祝福,甚至等同于天国的降临。事实上,“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是上帝让我们成长,而不是成功神学──世界里的成功只会使人变得自满,产生的是骄傲、停滞与腐败,而不是生命的成长。



所以,我总结了加尔文神学的三阶段:(1)工作即奉献──(2)社会福利──(3)成功神学:工作狂是加尔文神学的恶果;“极力挣钱,极力地奉献”是成功神学的口号,也是导致现代世界严重的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的的罪魁祸首。



全球化的时代,历史的航程转向;错误的神学也会得到整合,而整合的第一步,就体现为“清算”;整合的第二步,就体现为“终结”;整合的第三步,就体现为“回归”。



(第二章全部结束)

谢选骏◆仰望基督、受苦的上帝◆第三章人本主义

第三章人本主义




(138)



“我是谁?我为什么会在这里?”问得好,这个问题道出了人生最大的秘密。



一个完美主义者,要靠着“基因还活着呢”来安慰自己;于是他“善待自己,就是善待祖先活在自己身上的那一部分基因”,保存好自己也就是“保存好自己身上的祖先”,也就是在尽其最大的孝道。



换一个角度。既然死亡是每天进行的:例如,我目前好像“平安无事”,但其实我已经死去百分之六七十了,也许更多,明天如果发生车祸,我就会死去剩下的百分三四十了。理解了这一层,于是就明白了:一个已经死去百分之六七十的人,还可能达到完美吗?不过使徒保罗安慰并激励我们说:“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力比书》第三章13—14节)忘记背后的,努力前面的,这种说法很好。但是用唯物主义的语言来表达则很糟:“努力花掉剩下的百分之二三十”。不过不要紧,能够被唯物主义花掉的,其实也只是“意识”的部分——“基因不死”、“转世投胎”;正如灵魂,永远绵延。



在肉体意义上,每个人都源于(或曾在若干世代之前源于)难以想象的“杂烩”,因为我们祖先的遗传关系有时会是暖味不明的,哪怕这种暧昧不明只有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的机会。在这方面,“遗传库”的概念并不能帮助我们澄清一切,有时反而使得情形更形混乱。因为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差别也是那么巨大!因为出自“同一遗传库”(同父同母)的个体基因组合,却是那样的不同!但是“在灵魂意义上”,情况则别样:每个人不再是转世投胎的基因组合,而纯粹是“属于自己的”。这样说来,灵魂与肉体的定义可以清楚一些了:肉体就是遗传因子的、普遍的、浑沌的组合,灵魂就是遗传密码的、特殊的、精密的创造!







(139)



《三段论》:



a.如果我是从无中来的,我怎能可能死去呢,因为我既不可能“生”,也就不可能“死”。



b.如果我是从祖先(父母)来的,我活着,祖先怎么可能死去了呢,祖先既然不可能死,我又如何“死”呢。



c.如果我是从上帝生的,我便与永生的神同在,尽管存在的方式日新,只要我的源泉也就是上帝还存在,我虽死也不会枯竭的,因为还有其他的我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从“种族的基因库”之中……



“死”是意识的产物。不生者固然不死,无意识者亦不会死。只有生者的意识涉死,如有梦者可以梦见死,无梦者如何梦见死?死是生者的概念。——故生者有死,死者无死。所以人们(生者)描述他人(死者)出生之后的故事时,不用“生后”一词,也不用“死前”一词,反用“生前”一语!



令人惊奇的不是“人怎么会死”,而是“人怎么会意识到自己会死”!意识到死,是意识的产物;没有意识,就不会意识到“死”;没有自我意识的人,结果就会“永远不死”?所以《圣经》如此说人:吃了智慧果,就注定会死。



(140)



泪水的价码,必须由鲜血来标明?难道全球时代的伊斯兰教,正在成为希腊化时代的犹太教?难道它的内部,正在酝酿新的教主?然而,当我们唱《主祷文》至“全是父的”一语时,不禁热泪盈眶。这种感动不是出乎我们的圣洁,而是发自我们的邪恶:我们是因为意识到“金玉满堂,莫之能保”而哭泣的!我们自己的生命也并不属于自己——不仅自己无法支配和主导,而且本来就是两个毫不相干的人偶然碰撞之间所偶然带来的!我们为什么如此珍视他人的即兴之作?我们由此知晓:“我自己不过是一个傀儡,是永生上帝无限主权下的灰尘罢了。”我们的热泪盈眶,是因为对于世俗的贪恋受到了无情的摧折,并因此而伤怀的?



光年:当我们在地球上看见星系相撞、融合以及星云诞生、消失和超新星爆炸……时,已经“距其实际发生”的日子,过去几百万几千万甚至数亿数十亿光年了,也就是说,在现代科学看来,那时人类尚未出现。宇宙的每一动、每一静,无不以“光”的方式向外投射,并形成永不歇息,永世绵延的“流”──我们今日的活动,当然,也包括对于古昔的和未来的人类活动的意识,也会如此:在“近乎永存”的宇宙的光流和“暗流”中,永不歇息、永世绵延。



人的思想会不会形成物理的“光”或“电”?我们并不真的知道。但据生理学,那可能是有的,而且可以通过脑部活动测量到电波,也许有一天还可以收集、储存、发送,甚至支配世界的运动。如果真是那样,那么福音就真的成了“永不消逝的电波”,一直射向宇宙的深处……而且反过来说,福音本是神的大能,本来就是从宇宙的遥远处射来地球、救赎人类的。



很明显,人的声音是可以传递的,不仅通过声波,还通过无线电波,以及许多我们今天并不知道的“波”、“流”、“光”……可以一直传送到“近乎无尽”的宇宙彼岸,到我们完全陌生、以致无法想象的星际和“国度”。



这就是祈祷的奥秘所在。



耶稣基督为什么要我们到秘室中去祷告?因为那可以专心,不受干扰地把你的信息送到最遥远的至高处?相反,不信的人只会公祷,大声喧哗、震耳欲聋、让别人听见祷告,以便从人而不是从神,获得帮助。但我相信,我们的祈祷或能穿越我们的肉体,进入千万光年的旅程。我们的祈祷还能折返回来,呈现为圆型的弧度,折射并且渗入属灵的国度,并在那里蒙主垂听。即使“没有传统意识理解下的上帝”,我们的祷告也许能穿越陌生的地方,录在我们未知的“光碟”上,超越“现代技能工具”,抵达我们无法想象的星云和国度。“时空不能隔绝他的爱,世界无法阻挡他的爱。”



(141)



多元牵引、势力均衡,虽然可以在政治上抑制专横独裁,在哲学上开创百家争鸣,但在属灵的意义上,却因为刺激了而不是催眠了原始欲望,所以可能导出更多的罪恶纷陈。在这种角度上,民主自由比之专制独裁,并没有更多的救赎功能,所谓“中国人离上帝多远就离民主有多远”是一个伪命题,上帝和民主毫无关系,因为民主和撒但一样,都是反抗上帝的。因此,民主社会不是使得人们离上帝更近,而是使得人们离上帝更远了,因为民主与自主,使得大多数人的败坏更加广泛化、表面化了——



基督的福音之作为“精神鸦片”与“属灵道路”的区别:对世界是支持还是颠覆?对属世的权威是谄媚还是疏离?支持世界的原则,福音就沦为精神鸦片;颠覆世界的原则,福音则是通往永恒生命的唯一道路。



为掌权者祷告,并不是求上帝让他们更罪恶、掌握更大的权力;而是求上帝怜悯他们、赦免他们因掌权而格外犯下的滔天大罪。顺服掌权的,并不是顺服他们的正义,而是顺服他们的邪恶;这仅仅因为他们的恶行是上帝永恒计划的一部分,我们要用自己的忍耐和谦卑来验证一下,自己到底是不是上帝的仆人。



利用上帝,是诸多“宗教罪恶”、“信仰骗局”的渊源。如果说,为了自己而利用上帝,还潜含着一份“对上帝的尊重”;那么,替人利用上帝,则连这份尊重也被化为牟利的工具,罪莫大焉。难怪利奥十世要得梅毒,大肆贩卖赎罪券的教宗们不得好死,死后还下地狱。我们许多人都自觉不自觉地利用过上帝,甚至还替人利用上帝,这其实是一条相当危险的道路,超过普通的诈骗罪。



虔诚者比较容易上当受骗,这或许是因为他的天性憨厚,或许是由于他先前积累了过多的罪,厚积薄发,致使他心虚,不再敢于以身试法,以致虔诚,以致变得似乎圣洁。虔诚者,你的虔诚属于哪一种虔诚?



(142)



哲学乃至神学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能“自圆其说”,即,对断续的生活之流,作出首尾一贯的说明,这就是所谓“吾道一以贯之”。以前我赞颂“零点哲学”,盖着眼于此。因为伟大的哲学无不是如此,“消解性的”;即“圆性”、“圆形”的。即便连佛教,也以“圆融”为至境。圆,不是虚无主义,而意味着自己承认有限甚至自限。



然而,“神的话语”却非如此,他是射穿时空的箭;而不是圆形的、自圆其说的;神的话语最多只有四分之一圆的弧度,有如导弹发射时的抛物线,是指向无限的,神的话语不是废去圆,而是成全圆,所以耶稣不是废去律法和先知(圆),而是成全律法和先知(圆)。耶稣的成全,乃是根本的超越,是离开一切圆,而成全一切圆。所以,如果人们以圆(逻各斯)解读福音,不免以为福音自相抵牾甚至前后矛盾之处甚多。



在人本主义的文化中,人们个个都被迫或希望扮演上帝,如“孝”与“慈”式的人际依赖,甚至隔断了人与上帝的交往,父母被迫在儿女面前扮演无所不能的上帝,而被寄予厚望“成龙”的子女则希望有朝一日成为家族的大救星。大家都因为要充当英雄面使生活不堪重负,在私有万物的千斤重担和生儿养老的终生捆绑下,永远为奴,不得超生。



尤其在中国这个家天下(其伪装是“党天下”)的社会中,“人民的大救星”往往只能是“人民的大灾难”。家天下支配下的世界观,其“良心”必然是反对圣子基督的,因为我们的良心不能把自己和万物分别开来,而主却要求我们认识自己的罪,承认自己是上帝的儿女。我们以前的“良心”充满骄傲,而主却要求我们谦卑。我们的良心具有洁癖,而主却要求我们背上十字架。我们内心的魔鬼正在以“良心”的名义作最后的挣扎,他吼叫说:“看看你自己,以前你是个多么杰出的人,现在竟然堕落到这种地步:与白痴、病人、心理变态者、身上有异味的人们为伍,还要求自己爱他们、宽容他们,并说这体现了基督的爱!你不该这么放纵自己,你应该站起来!”



──“不。支那人的良心。永别了。因为《马太福音》二十五章40节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我已经宣誓:效忠圣子基督。



(143)



科学与技术越发展,人所发现的世界越大,人面对的疑团不是少了,而是更多。因为眼睛越亮的人,就越能看见上帝的奥秘无所不在,从而知道人的渺小,虔敬之心油然而生。就上述意义而言,科学与信仰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在反馈中彼此推向高潮。



可能的冲突是发生在“科学系统”和“信仰系统”之间,而不是发生在“科学之流”与“信仰之流”之间。科学之流与信仰之流永远都在互辅,从而使人对上帝的奥秘日益亲近,日益敬虔,日益合一。



由科学例如遗传学和医学的角度看,美国小说家厄内斯特·海明威家族的自杀,属于家族遗传史的病态。也许这一病态成就了天才;但经由启示的真理看,天才也许就成了魔鬼的附体。确实,任何属世的天才,若不领受上帝的救恩,只会比常人更加悲苦;他的辉煌作品,成了对他命运的反讽。“精神的事物”并不总是属灵,更非理所当然地属灵;它往往是属世的,受到各种外在条件和物质利益的驱动——有时天才不幸地隶属于魔鬼,遭到某种名利之外的无名绞索的控制,直到勒毙,于是人们称此名利之外的无名绞索为“病态”,因为人们能够彼此沟通的,只是名利。



(144)



我们这个时代,是个“人对人像狼一样凶狠”的“罪恶的世代”。难怪耶稣说:“凡在这淫乱罪恶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当作可耻的,人子在他父的荣耀里,同圣天使降临的时候,也要把那人当作可耻的。”(《马可福音》第八章38节)



由羊(或人)变成狼都是个难难的过程,何况由狼再度变回为羊(或人),就更难了,甚至有点不可思议。但是让我们都从狼回归为羊,恢复我们身上的“高贵的天性──上帝的形象”吧。那时候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创世记》第一章26节)并且上帝还用自己的灵气,催活了泥土所造的人偶:“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耶和华神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同上第二章7—8节)



至于人间,“好心没好报”,实际上是非常正常的,而且也是某种意义的“罪有应得”——因为这里的所谓“好心”,经常是基于投资意识或还债心理,因而是属世的;由于人的罪性的作用,这“好心”经常意味某种不纯的甚至是狡黠的、并不那么好的动机,它只无法得到好报,不过是“投资失败”甚至“上当受骗”。然而,“不想占便宜的就不会吃亏”;反过来说,吃亏是由于占便宜失败引起的。甚至在我们的悔罪中,也起始于罪的动机并隐含着罪的内容,有时,是想让罪圆罪,让罪繁殖!有时,甚至在多数情况下,悔罪成为罪的“午休”,安息过后,容光焕发的罪,重新出发,更加肆虐。



任何淫妇身上都有某种少女的纯真。任何邪教中都有某种变相的敬畏。任何罪犯身上都有渴望得救的心思。……但是,他们并不因此就不是淫妇、邪教、罪犯。为什么“好人倒霉而坏人飞扬”?在“投资失败”的解释之外,“报应”学说有时也解释不了,于是佛教式的“前世报应”和“来世报应”发明出来,作为“延伸的理解”。但这些强解,不仅在导向上是非不分,而且具有人的理性至上、冒充判官的嫌疑。实际上,这些难解的疑团,最好列为“神的奥秘”而不予追究。“上帝的意志和恩典”,是不容置疑的,这是因为,只能因信称义,无法因为好心而称为义。尤其考虑到,任何好心不仅立于沙滩,且为一柄锋利的两刃之剑,一旦反转过来,杀害无辜绰绰有余。



如果说,针对个人的“过度好心”,所起的副作用还较小一点;那么,针对社会的“过度好心”,由于人的罪性的放大作用,就会演为不受控制的庞大恶势力,造成不可挽回的历史悲剧。例如许多“革命者”、“伟大领袖”的个人罪恶,就被社会运动、历史过程,放大为“社会需要”、“历史必然性”,在“正义事业”的金字招牌下,做的却是“魔鬼工程”。没有对于至高者的信仰和敬畏,由于人的罪性的发酵与放大,也会演为不受控制的集体罪恶。“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



所以我们看到,再是自信、骄傲的人,再是凶恶、有权的人,轮到自己听审判、上电椅的时候,都很可怜。秦始皇、隋炀帝、毛泽东临死时,都不像龙,而像虫。只有耶稣征服了死亡,因为他的一生都是在为上十字架作准备的——“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马太福音》十六章18节)。“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马太福音》二十八章18节)



让我们都从狼回归为羊,恢复我们对上帝的先天认识和后天顺服,就像始祖犯罪以前那样纯粹,我们的灵气是本于上帝的。这样,“现代”这个“罪恶的世代”的痛苦和污染,将日渐清除。



(145)



人的身体成长,有个限度;人的精神发展,也有限度。过限的疯长的身体,是“巨人症”;过限的扩张的精神,必受神的报应,反弹回来,走上自杀之途。我们过限扩张的精神啊,除了皈依上主、匍匐在地以限制自我,从而获得必要的平衡,你还能干什么?



耶稣基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因为他是解放者──把我们从拼命向前所构成的社会冲突、权力意志和自相践踏中解放出来,上主把我们提升向上,到一个前所未见的新世界。但是由于人们的罪性,常常误用了福音,把“上帝”作为一种使人走向自我放松的道路甚至自我放纵的借口来使用了,信仰成了不良的自我催眠术。



现在,事情已经十分清楚了:人不可能经由自然理性而认识上帝的真理,更不可能经由此自然理性去认识上帝的现场性质、认识到上帝就活在我们中间。所谓“自然理性”,近于“普遍启示”,如基于对天地万物的观察和对人间事务的思考。尽管人自身的理性力量也是神的恩赐,但它不像“特殊启示”那样直接的、具体的,是个体化的恩赐。经由自然理性,人们可以确认迷信、科学、虚无主义,甚至达到其极限的、最高的成就,并理解永恒的轮回;但经由自然理性,人们终究不能认识“另一维度的上帝”。认识上帝,只能经由上帝在自然之外赐予的恩典──“特殊启示”。在特殊启示面前,现象世界的全部结构、平衡、合理性,都建立在我们生物遗传甚至是罪性的基础上。“主再来”,是要清除我们的罪性,这同时意味,这个世界的全部基础将遭到瓦解,原有的结构、平衡、合理性荡然无存──这就是“最后审判”的意义?



立此为托马斯·阿奎那主义者鉴。



(146)



“青春永在”的意义在于:



一、“今天是青春”——无论你是十八岁还八十岁,和明天相比,“今天是青春”;无论你是十八岁还是八十岁,和明年相比,今年是青春。



二、“基督是青春”——正如过去是青春,未来是青春,现在是青春──如果你活在耶稣基督的爱里,就分享了十字架上的永恒与生命。



(147)



我们具有“人力无法消除的罪性”,所以便需要梦想、艺术、宗教来减轻犯罪所引起的焦虑不安。没有罪性,就无须文明:文明不仅是罪的产儿,而且是罪的弥补。总之,“在罪中”的感觉,使我们格外需要高尚的洗涤、净化;而无意识的“在罪中”,则为“无聊”,那就构成了一种“视平安为烦恼根源”的病态。这种病态是独见于人而不见于其它物种的。甚至乡居、山居的人民也是相当难以乐天知命的,尽管他们表面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鼓腹而歌,像人类学家笔下的萨摩亚岛民那样氓之蚩蚩,但人性却受到内在焦虑的压力,迟早会爆发出来,推动理性的觉醒。“意识到生命短暂,倒不如放手一搏。”人在内心于是把“丧失博奕的机会”与“实在无聊”等同起来,视同最大的人生失败:“比赌输了更惨的是,连赌博的机会都没有”。



人的这一罪恶根性,导出这样的荒唐局面:同样一得与同样一失,所得时的快乐要小于所失时的痛苦,快乐与痛苦既然如此不能平衡,人生的快乐在总量上因此少于痛苦。为了渡过这个痛苦大于快乐的人生,人不能没有信仰,不得不依赖信仰来平衡上述“不能平衡的收支”。



(148)



谎言并不是人特有的罪恶。几乎全部的动物和许多高等植物,在生存战略的逼迫下,都以某种“行为谎言”、“身体谎言”来为自己谋求幸福。于是,谎言不再是耻辱,而以等同于“聪明”、“智慧”、“技巧”乃至“艺术”等美名的姿态,催化文明。只有高级文明,才在社会内部抑制谎言的泛滥,以便减少内耗,减少管理成本。除此之外,人类文明的几乎全部基础,都是建立在谎言之上的。只有被拆穿的谎言,才是耻辱。这就像斯巴达人训练孩子盗窃财物,被抓住了一定要接受惩罚,不是因为他们偷窃,而是因为他们偷得拙劣。技术、巫术、神话、科学、哲学乃至宗教都是如此遵循着这一自然法则。所以,拒绝谎言的主,必被钉死在十字架;也必再来摧毁谎言──因而就摧毁了文明社会的基础甚至摧毁了现有的自然界。,为自然界就是奉行“行为谎言”和“身体谎言”的大本营。至于人们所欣赏的“文学艺术”,更是“特种谎言大赛”,那里盛行的就是“斯巴达式的偷窃法则”:受到嘲笑的不是谎言,而是谎言的穿帮。



(149)



我们是一种多么堕落而又伪善的生灵啊。我们表面上寻求神,实际上却是寻求自己的愿望,甚至是欲望,有时竟向神祈求赤裸裸的肉欲!“上帝”经常成为我们的幌子。“基督的受难”经常成为我们逃避责任的藉口。甚至连“复活和救赎”也被单独提出来证明我们自己的优越性——以至于值得神的儿子为我们作出如此的牺牲、显出我们多么重要等等。……



我们一边犯罪,一边自称为上帝的信徒,以便逃避可能的惩罚;我们一边巧取豪夺,一边把掳物的十分之一拿来奉献,以换取良心的平衡,甚至是为更大的犯罪打掩护。我们甚至标榜自己的忏悔,四出作见证,然后收取讲演费,还说这是在为上帝作工……我们不仅寡廉鲜耻,而且以耻为荣,还说这是谦卑,这是“放弃自己”,其实是放弃自己的责任和廉耻。这样子做基督徒,不过是伪装成基督徒的小人:难怪在中立的观察家看来,基督教的小人,比儒家的君子,更远离上帝的真理。吃洋教的基督徒,比“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屠夫,更远离基督的救赎。因为人格卑劣的家伙,实在无法成为好基督徒。



任何真实的信仰和伟大的宗教,最后也是被人的罪恶所利用的?不是用以敬拜上帝,而是通过敬拜上帝来为卑劣的家伙谋福利,这就是隐匿、转化、并继续滋养自己的罪性……这就是我们这些“堕落的天使”在信仰问题上表现得最为狡猾的地方。



(150)



对基督教和基督徒的许多责难和咒骂,实际上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赞颂了福音和主耶稣。反基督者和敌基督,有时比假基督徒更好地为主作了见证:并不是律法、上帝、社会的制裁等等摧毁了人的自信,而是人的罪行本身摧毁了人的自信,因为所有的罪行,都要大量地额外地消耗人的精力:“情欲的事,都是显而易见的。就如奸淫,污秽,邪荡,拜偶像,邪术,仇恨,争竞,忌恨,恼怒,结党,纷争,异端,嫉妒,(有古卷在此有凶杀二字)醉酒,荒宴等类。”(《加拉太书》第五章19─21节)。而耗尽精力后的衰弱状态,便可以看作是对罪行的报复了:“我从前告诉你们,现在又告诉你们,行这样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国。”(《加拉太书》第五章21节)社会的制裁,其实也正是建立在这样的“病理学的基础”之上。良心、内疚、追悔等紧箍咒,事实上是为“保全生命”效劳的,是为了免于过度的、无益的消耗,而设立的安全阀。良心、内疚、追悔等紧箍咒,并不像撒但教徒所设想的那样“是戕害生命的”。所以说,“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样的事,没有律法禁止。凡属基督耶稣的人,是已经把肉体,连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了。”(《加拉太书》第五章22—24节)



禁欲主义者之所以提倡禁欲,是因为希望借此来遏制欲念的(恶性)膨胀;而禁欲主义者之所以力行禁欲,也并非出自外部的理念或启示的进入,而是由于自身欲念过度的因而是恶性的膨胀与冲动,已经危及禁欲主义者的生活平衡,甚至毁坏了禁欲主义者的健康──使他不得不走上禁欲主义的道路。上述情况尽管有千变万化,但都是被人的罪性决定的。



以下的诡辩其实是无法成立的:──某个机能健康、生存平衡的人,由于误信某种禁欲邪说而中了毒,“违反自然本性”地厉行禁欲、压制正常机能,结果导致“病──罪──病──罪”的恶性循环。这个道理同样简单:人的罪性,避难趋易,决不允许不利于生存的思想扎根在自己的丹田,这当然包括禁欲主义的思想。我们的理智、怀疑、良心是罪性的最后庇护所,为了和罪性斗争,有必要承认理智、怀疑、良心本身的局限性也就是罪性,重新检讨“我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如果我们承认,罪性的初级庇护所是习俗、经验、常识甚至科学,那么对这些初级庇护所

进行适当的清理、必要的抑制,就会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放松而不是更加沉重。



(151)



文化是民族的意志?不然。这只是世俗主义、人文主义的甚至是“异教”的典型定义,它甚至在逻辑上都不能成立:例如,个体怎么能够判断“民族”不是自己的想象、洗脑的结果?再如,假定“文化是民族的意志”,那么“野蛮是不是民族的意志”?难道自我为中心还要扩大到“民族”、“文化”的领域?难道学者也要模仿领袖,用“民族意志”来表达自己的“个人欲望”?如果不是这样,也许如此表达反倒恰如其分一点:文化是上帝的恩典,文化的毁灭也是上帝的恩典;文化病亦是上帝的恩典。一如个人的生老病死。



(152)



“靠理性反对上帝的人,已经无路可走。”



同样,靠理性测度上帝、衡量上帝,尽管这体现为“理解”上帝、“拥戴”上帝,难道就不是走上一条错误的、终将绝望的路?



只有把自己与上帝的关系,建立在“凡事感恩”而不是“理性判断”之上的人,方能得救。不论这事情体现为何、落实成何并引伸出何──我们都把它当作恩典予以接受。这样的信心才能无往不胜。因为万能的主,永远是对的,永远是仁慈的,永远是活的:坚持这样的信、望、爱,才能得救;坚持着这样的信、望、爱,就是“得救了”。



(153)



“精神”并不总是属灵的,毋宁说,它经常是属世的。当有人以属世的精神来冒充属灵的精神,就无异是在崇拜撒但魔鬼的同时却标榜自己崇拜上帝。确切地说,属灵的精神是指向上帝的领域(“天国”),属世的精神则指向魔鬼的领域。属世的精神比单纯的物欲和肉欲更难救药──因为后者还只是“肉体的软弱”,而前者却是基于肉体的软弱而发展出来的“刚强”与“心硬”。我们周围比比皆是的“科学”、”艺术”、“政治”、“知识”、“智慧”、甚至“宗教”──都是这样的“刚强”与“心硬”,都是这样充满危险的属世精神,都是这样为了荣耀自己而不是为了荣耀上帝而发作的。



良知,是属世的,它不仅体现在社会关系中,也体现在慎独的行中,但无论如何,良知都是从属于肉体并从属于这个世界的。灵魂则不是属世的,它是为这个世界的旅程结束之后,寻求新的旅程的。灵魂因此不仅在层次上高于良知,而且在人生流程中的主要功能,要晚于良知出现。



(154)



科学、艺术、政治、哲学、知识系统、理性的光照等等,都是解决人的生活问题的:让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得更美好、更惬意、更从容;也就是让人在这罪恶淫乱的世代,更具耐力。主的救赎因此不可能通过科学、艺术、政治、哲学、知识系统、理性的光照等等来实现,强为之名,毋宁说是能过背弃上述诸端,通过谦卑、通过放弃(包括在心理上彻底远离),来实现。



知识阶层拥有较为强大的属世手段,从科学到传媒,但都远离了主的救赎;财团和政客则通过金权挂钩操纵立法,设立假基督以代替救赎。属世的权能不仅与属灵的救赎背道而驰,而且正在侵蚀后者,导致西方社会长期以来的内在平衡遭受破坏。这是比“伊斯兰教的外患型威胁”远为根本的内乱型危害。



西方主流社会,受到世俗化支配,已经堕落为偶像崇拜的市场了。从自由女神到体育健将、影视明星的“日益加深的沦丧系列”……其上流社会的行为,已经实际落入无神的地狱。这依靠金权和毒品支撑的帝国,从街头毒贩到战地凶犯,无不典当最后的、所剩无几的灵魂。



被人说成是“以基督教立国”的社会,背叛上帝和辜负耶稣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三天两头地纵火焚烧教堂,竟成为“法治”之下必不可少的景观。而色厉内荏的警方,对此竟然束手无策。这里面许多人的良心已经腐烂了,一切都开始恶性循环、环环相报,“上帝的责罚”因此不久就会接踵而至。例如艾滋病泛滥,从主后1983至1996年的短短十三年间,从百人染病,传染到一千四百万人。这里面如果没有道德败坏的助纣为虐、火上浇油,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是背叛上帝的恶果之一。



狂牛病开始,有预测认为,新传染病的为害规模将超过艾滋病。这一切都是由于现代的属世文明过于僭妄,已经破坏了人与上帝的关系,甚至毁弃了人与自然的平衡,结果导致了人的鼠目寸光根本就无从逆料种种危害,直接导致文明走入“竞相自杀性的发展”,历史上所有昌盛一时的文明,最后都毁于形形色色的自杀过程:有的是黩武杀戮,有的是滥垦滥伐,有的是纵欲败德。现代世界可能还要加上一条:科技的“和平发展”,比古代的争战、近代的杀戮,更具毁灭性。



现代世界的末日已经不远,因为科学狂人和人文智士正在设计新的僭妄:他们企图改变物种甚至改造人自身的基因,其动机是以神自居,自比自然过程还要高明。如此之深地“掉入魔鬼的陷阱”,能避免“魔鬼的戕害”吗?到最后,不是仁慈的上帝“惩罚”了我们,而是我们自己“活得不耐烦了”,选择了自杀以终结文明。“文明的冲突”,就这样让位给了“文明的终结”。



(155)



古人说“万恶淫为首”。为什么?参照一下圣经,就知道“淫”本身并非单纯的邪恶,它能挑动人们放肆的本能、犯罪的天性,故可以触发多种邪恶:骄纵、贪婪、忘恩、背信、邪念、窃盗、杀人、嫉妒、纷争,使人无所不为、无恶不做,使本来还有些许良知的人,彻底堕落为魔鬼的俘虏。所谓“淫”,无非就是彻底的、赤裸裸的贪欲,因此我们知道,“淫”的首要意义,即在于彻底地、赤裸裸地沉缅于对象之中,所以“浸淫”也是一种淫。所以使徒保罗说:“有贪心的,就与拜偶像的一样”(《以弗所书》第五章5节)其来由是:“至于淫乱,并一切污秽,或是贪婪,在你们中间连提都不可,方合圣徒的体统。淫词,妄语,和戏笑的话,都不相宜,总要说感谢的话。因为你们确实的知道,无论是淫乱的,是污秽的,是有贪心的,在基督和神的国里,都是无分的。有贪心的,就与拜偶像的一样。”(同上3—5节)贪心也会引导人们沉缅物欲而背离基督。哪怕是打着“传福音”、“建立教堂”、“开办神学院”等等旗号聚敛财富的贪得无厌。



聪明人,尤其具有领袖气质的传道人,能够动员别人和自己一起犯罪,甚至煽动别人为自己火中取栗,因此具有更大的罪性并常常犯下更大的罪行。这样的人特别需要救恩,一方面得到自已的救赎,一方面帮助别人得到救赎。但可悲的是,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哥林多前书》第九章27节)要避免“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就需要打掉自己属世的淫邪。这样,传道人才可以成为上帝的“道具”,用更加合乎教会传统的话来说,是“器皿”。



(156)



人,不是“符号的动物”,而是“信仰的生灵”。而符号之所以能支配人,其主要基础,也在于人对符号具有信心,相信符号与实体世界之间具有某种实质联系。正是这一信心,赐给人们能力,超越现象、透穿灵明、直抵符号彼岸的实体世界。



人的罪性使他总是趋于小利益而搁置大利益,如果二者有冲突的话。事例:个人利益与家庭利益冲突,则攫取前者而搁置后者;家庭利益与集团利益冲突时,亦然,攫取前者而搁置后者;集团利益与阶级利益、阶级利益与国家利益、国家利益与世界秩序、世界秩序与永恒的正义,同样攫取前者而搁置后者……。所以,人们总是趋于属世的生命而搁置属灵的生命、总是趋于凯撒的国而搁置上帝的国,总是趋于撒但的陷阱而搁置基督的十字架:在陷阱里人才感到安全、热闹,十字架却树大招风、百年孤独。



草木随风摇,畜生都会随机应变,唯有正直的人保持自己的信仰。如世界上没有一个义人,但因着基督的救赎得称为义。信,是使人区别于万物的标志、特性。信,还是历史的动力、人生的中枢,因为信提供了连续性。



是连续性使得人们敬畏上帝,连续性是公义与爱的保证。缺乏连续性的暴君只是激励抗拒的意志,而具有连续性的明君才会使人由衷赞叹。近代中国的最大失败,就来自于误认“革命是连续性的中断”。其实革命是连续性的修复。只有“连续性的修复”才是“上帝的意志”。即使在《约伯记》那样的极端情况下,连续性最后还是得到了恢复。上帝对待我们,要比对待约伯温和多了。感谢主,没有让那样严酷的考验落在我们弱不禁风的头上,免得我们承受不起。因为说到底,我们不仅不如约伯,甚至不如约拿。



(157)



靠情绪(“士气”)打仗的部队一定是拙劣的部队;今天士气高昂,明天就会一败涂地。说到底,战争的本钱不是缺乏连续性的“士气”,而是拼命的习惯、战斗到底的精神、武装到牙齿的装备。一个不舍得在武器装备上花钱的民族,肯定是一个不敢战斗到底的民族,就是一个做什么事情不具有拼命习惯的民族。这样的民族缺乏连续性,遇到危机,死伤狼藉。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死亡几千万人,而日本在中国的关内地区不过死亡了四十多万人,在中国关外的东北地区死亡了二十多万人,其中多数还是死在苏联手下,关内关外加起来还不到百万。日本人最大的死伤是由牺牲最小的美国人造成的,不是由牺牲最大中国人造成的。这是为什么呢?观察一下:这三个国家中,美国的历史虽然最短其行事为人却最有连续性、日本次之,中国的历史最长其行事为人却最缺乏连续性。难道这还不足以让我们领悟到一些什么东西吗?当然我们知道,古代中国人并不是这样的,否则就不会有什么“中国”和“中华文明”了。



信仰的战争也是如此,爱主,不是靠热情,而是靠信心,靠着那种拼命护主的习惯,靠着那种战斗到底的精神,靠着那种武装到灵魂的装备,并且配上你的最原始的克服对方的制胜本能!这就是生命的连续性。



(158)



十五年前(1981年)我意识到世界的趋向,开始结束“哥伦布时代”,着手批判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本主义与科学万能,倡言“中世纪万岁”的历史转型。



十五年后(1996年)我终于接触到神秘的力量,不是“我找到了上帝”、“我信了耶稣基督”,而是我受到永恒生命的触摸:我因此理解中世纪的优点,原是得自福音的恩赐、发自十字架的救赎之光。



共产主义的集中营、法西斯主义的一体化乃至纳粹清除异己的毒气室──是对十五世纪文艺复兴、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十七世纪人本主义、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十九世纪的科学万能等世俗主义思想在历史逻辑上的完成。人本主义意义的终极拯救,就是阶级灭绝、种族清洗,是秘密处决和街头屠杀。二十世纪的人间天堂的许诺,变成了人间地狱的兑现。



集中营首长指着他的俘虏说:这些人只配死。但是他忘了,他自己也是一样的。因为从罪性上说,所有的人都是“只配死”,而且终得自己的报应而死去。正如保罗所说,“罪的工价乃是死”。而列宁对资产阶级的措施、希特勒对犹太人的措施、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措施以及毛泽东对待阶级敌人的措施,实际上让现代世界回到了奴隶社会之前,回到了史前时代。那就是对待俘虏不要活口、格杀勿论。



凡此种种,似乎证明了人在上帝面前仅有的权利:就是“沉沦”。沉沦的人不仅只配死,而且已经就是死人了。对此,《罗马书》第六章23节说: “罪的工价乃是死。”《马太福音》第八章22节记载:“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跟从我吧。”前一个“死人”就是指活着的沉沦者,后一个“死人”才是指停止了呼吸的尸体。“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跟随我吧!”——跟随主,进入永恒的生命,因为这人已经接受了主的救恩:“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加福音》二十三章43节》)



(159)



我们可以胜过世界,却无法胜过自己。如果不是凭藉基督的救恩。想利用基督的圣名去战胜那自己对付不了的世界,堪称懦夫的心愿;以信靠基督来战胜这世界征服者的自己,姑名之曰“勇士”。



胜过世界,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以毒攻毒,青出于蓝;一是涤除罪性,不战而胜。但胜过自己,只有一条道路:“奉父子圣灵的名”,涤除罪性。事实证明,胜过世界容易,胜过自己难。所以说“自胜者强”──这意味着强者需要降伏于基督的名下,事始有成。



(160)



回顾自己信主之前所写下的数百万言,有时依然会被那些“精采的句子”打动。其中有些段落,确实体现出人类精神与意志的强大张力。然而现在看来,那却是一种“魔鬼式的智慧”,是灵魂堕落在肉体中、并为肉体服务的证据。虽然也有些段落也体现了信心和信实,但那也多少是偏差的,其基本动向是荣耀自己和自己的同类项。



展读我二十年间的心血(1976──1996)灌铸的象牙之塔,我知道自己经历过类似于“魔鬼附体”的日子。“不是我们说语言,而是语言说我们”,德里达所说的这个“语言”,就是我这里所说的“魔鬼”,他操纵我们的心智,利用我们的虚荣和骄傲、贪婪和躁动——作为马刺,激励我们,让我们跌入他的陷阱,丧尽天良,完全忘记了“毋丧我”的古训,而自以为得计。



感谢主!亲临寒舍,来揭破这世界的虚妄,蓬壁生辉,让我知道“超越死亡”是不可能的,因为“超越”二字隐含了“自力更生”的全部虚妄。毛泽东自力更生了几十年,最后还是一穷二白;还要仰仗邓小平出卖廉价劳力,进入国际市场分一杯羹。这个比喻说明,人的唯一出路,还是要被外部的力量提升,才能脱离自己的局限、死亡的掌握。



属灵的抒写,仿佛活水注入山涧──天然储水池,若有出口(发表出去),则随注随流,流失无余;杜绝出口,方能节节升高,形成波澜壮阔的水面——这不再是人造的水库,而是赞美上帝的浩歌,自发的镜泊,天然的涛声!这样的书写,是为来荣耀上帝,愿它存于永恒的记忆。



属世的文字,“不发表就写不出新作来”,不能发表,那写作的动力,就阙如了。这就好像是水池里的水满了,如果不在腾空它,新的泉水就无法进入。这是因为,属世著作的动力来自尘世的虚荣,为的是荣耀自己。或者更为低下,根本就是在进行一个交易:商品还没有卖出去,当然也就不必制造新的了,以后如果连企业也都倒闭了,工作人员还要全部遣散如牛马。



属灵的著作则相反,一旦发表出来反而发展不出新的内容了——因为发表的后果、可能的反响,会构成一种社会的沉淀甚至噪音、污染,反过来就可能破坏了源头的活性,至少是搅乱了水的纯净。



属灵的抒写可以引导灵性的真实。感谢主,把如此自然、毫不勉强的生命,射入我的胸臆,使我得以俯视既往的境界:那小人国里的争战、小人国里的智慧……“失去了上帝之灵的泥土”,这就是莎士比亚以来的人们以崇拜的口吻所颂扬的“人”甚或“超人”。感谢主,让我摆脱了这样的“人”,看见了天国的朦胧。



(161)



“抽象的痛苦”乃是“灵性的标志”,是灵性被囚于肉体时必定发生的一个现象。沉沦的人没有灵性,因此没有抽象的痛苦而只有具体的痛苦。沉沦的人是因为肉体的不满与牢骚而痛苦的,不是因为灵性的反照带来了肉体的痛苦。



爱情中的几乎所有痛苦,都来自误解,现在的误解或往昔的误解。所有误解,都源于自我中心的判断。所有信仰中的平安,都来自放弃理解,现在放弃并永远放弃。这样,就会入水不濡,入火不热——不是凭着自己的修养,而是通过信靠上帝。



至于真正的、无条件的爱,不是人的努力可以达到的,而完全来自上帝的恩典:“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他本有上帝的形象,不以自己与上帝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已,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式,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力比书》第二章6—8节)在基督的受难面前,让我们感谢基督的恩德,而不是宣传自己的爱心:“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同上9—11节)



教堂里的感恩赞美说:感谢主带领我来到这里,感谢主赐给我如此美好的时光,我知道凭自己不能得救,知道一切心身调理的技术手段包括瑜珈、气功、忘坐等等全都无济于事,只有彻底信靠主,并通过衷心的赞美,人才能在平衡世界之后,战胜自己!因为主的大能,足以匡正最危险的“心”,直到永远,阿们。所以使徒保罗说:“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然而我蒙了怜悯,是因耶稣基督要在我这罪魁身上,显明他一切的忍耐,给后来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样。但愿尊贵、荣耀,归与那不能朽坏不能看见的永世的君王、独一的神,直到永永远远。阿们。”(《提摩太前书》第一章15─17节)



“罪魁”的出现表明,在上帝面前,即使“人人同等”,也不是“人人平等”。何况人只是在“受造”的意义上同等。上帝给人的恩赐不同,所造就的人岂能平等?所以同样的泥土,有的做了高贵的器皿,有的做了卑贱的器皿。我因为主拿我做了卑贱的器皿而感谢主,正如保罗因为主拿他做了罪魁而感谢主。受造的同等,是具有齐一的起跑线。同时,由于人人都有的罪性,也使人人在上帝面前同等——同等地作为有限的人,或,作为罪的奴仆的同等。



(162)



“劳动创造世界”,就是“以罪与罚来创造世界”。“奴隶创造历史”,就是“未终悔改的罪犯的堕落史”。我们要以仁慈来摆脱罪与罚的循环、实现向上的生命;我们要以仁爱来帮助罪犯悔改,免除堕落的痛苦。这样的仁爱,是来自上帝的创造而不是来自我们的意志;而我们的仁慈只是发自对于神的感恩。



罪与罚:劳作不休,满脸尘土。劳作不休,不是由外在匮乏、物质贫困造成的,而是内在匮乏、精神贫困造成的。所以任何外在的、可见的满足,只能暂缓但却无法消除人的上述焦虑。饱食无虞的现代人,只能在漩涡中日益颠簸,满脸尘土变成了五内俱焚。



电脑病毒的诞生,凸显了人的罪恶天性造成的五内俱焚状态。人的罪恶天性“酷爱游戏”以至于“酷爱恶作剧”。这种游戏本能却不幸地经常会导致自杀的后果。在罪性看来,如果降低罪性,人生将趋于单调;但如果升高罪性的水平,将导致水淹良田、局面富于爆炸性。所以,在福音看来,承受了原罪的人类,注定要在这世上受苦。



难道现代人受电脑的折磨,比古代人受锄头的折磨来得少吗?不见得。只是换了另一种折磨的方式。驱使人奔向电脑的,和驱使人拿起锄头的,是同一的力量:罪与罚。从憎恶电脑到依赖电脑,从逃避锄头到热爱锄头,是因为拒绝劳作也不能免除惩罚,因为罪与罚的真理已经决定:逃避劳作者,将被补上一枪:或是饥饿,或是刑罚,或是空虚无聊、以至于死。怎么办呢?中世纪早期的修道士们发明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把祈祷和劳作结合起来,他们认识到,“逃避罪与罚”这种命运的唯一方式,就是赞美上帝,以敬畏、赞美和感恩,来给劳作不休以神圣的意义。



在许多情况下,所谓“繁忙”,就是“陷入罪的捆绑”。其结果,越忙就陷在罪的捆绑中越深。繁忙,也是因罪而受到的惩罚,结果越忙,就意味着受到的惩罚越重。劳作,因为就是赎罪,但罪其实是赎不尽的。我的体会是:唯有敬畏的态度,赞美、感念上帝的恩,可以超越劳作,代替赎罪。



当人弥留之际,他会领悟此生的空虚性,面对真正迷茫的去路,人会陷入恐慌。这时,“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成为过时的描述,因为将死者已经无法表达善意了。世界遥远了,周遭的人、物,模糊了,但通往另一时空或超越时空的道路却洞开了:“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从今以后,你们认识他,并且已经看见他。”(《约翰福音》十四章6—7节)弥留的人终于了悟人生的归途,但他已无法传递此一信息,也许父神是要让人们在没有看见末日之前就知道真理。可惜有多少人在末日到来之前,有眼睛却看不明白、有耳朵却听不清楚,结果失去了与神合一的最后机会。



面对死亡,意识终于意识到: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上帝,反而就是不可理解的。因为人生过于荒诞——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上帝,反而是不合逻辑的;这个世界如果没有基督,反而是不值得活下去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个世界如果没有圣灵,就是无从升级的甚至无法更新的,一切都在老化并且坠落,远离原初的美丽。



为了“成就”,我们犯下多少“罪行”!不属圣灵的成就,岂不就是罪行?圣徒,在属世的意义上也许是病人,所以,他们追求属灵以为弥补,以为终极的救赎。如果有谁觉得自己对比恶者之下,仍在内心觉得自己显然吃亏,因而激起了竞争作恶的念头;如果有谁觉得自己对比恶者之下,觉得自己在犯罪的道路上意犹未尽的话:那么他就不必勉强自己为善,因为善意是勉强不来的。恶棍们,敬请继续发作自己的邪恶吧,你们必得“功德圆满”,收获到足量的“罪的反弹”及其惩罚。魔鬼所喜悦的事,必在恶者手中享通,并以他的身体和灵魂,为血腥的祭坛献上祭品。



在我看来,偏执地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其实构成最大的自我伤害。相反,承认自己犯罪且是罪大恶极之人,倒有助于恢复健康。这是对于天性比较善良的人类类型而言的,对他们来说,生活的痛苦不是源于内疚、悔恨,而是来自被损害的感觉,也就是说,来自“犯罪不够”、”上当受骗”的吃亏感。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如果以一种“对神的亏欠感”来取代“世界欠我太多的感觉”,那么强烈的罪恶感就可以成为一种有益的解放感,不仅无害,而且有益于恢复自信、自尊、自律。



爱人如己、爱你的仇敌──说的是要除去私欲。这不是说要无视他人的罪,而是把他人的罪与自己的罪同等对待,不要律己宽、待人严。另外一面,爱人如己也并不是爱鬼如己,不是纵容恶势力,不是混淆邪灵与圣灵的区别。“爱你的仇敌”,不是“爱主的仇敌”;相反,“爱自己的仇敌”,应该和“恨主的仇敌”互为表里。恨恶他人身上的魔鬼一如恨恶自己身上的魔鬼,“和解个人恩怨”与“和主的仇敌实行决裂”是一体两面,都是与魔鬼保持距离。



属世的人则相反,仿佛被魔鬼玩弄于股掌之上的木偶──就像股民在股市的浮沉中走向末日。人们自以为自主甚至自由,其实却是随波逐流。可怜极了的生平却极尽荒诞之能事:怀胎艰难,父母养育艰难,自己成长艰难,持续奋斗艰难,抗争疾病衰老艰难,最后仍入死亡之门,手抓住棺材不肯入内,甚至为“治病”而被医院千刀万剐,仿佛凌迟,体无完肤,榨干最后一滴油,受幻灭、绝望的最后撕裂……这就是人生?这就是属世者的一生。不甘愿被魔鬼操纵的人们,除了皈依属灵的道路,走投无路。不是我们偏爱属灵,而是属世确非一个归属!属世没有出路,或曰出路的尽头只是墓地与毁灭!



(163)



爱主你的上帝是相对容易的,因为上帝圣洁公义又握有赦罪的权柄。爱人如己却相形很难,因为人不完善又各怀鬼胎──我们能爱他们身上的罪恶吗?举一个例子:传道人不能“赦免罪人”反倒向罪人索取财物,结果反倒“唤醒”了别人身上已被催眠的恶势力。所以,爱上帝容易,爱人如己却难。因为爱上帝起码不会受到反证;而爱人如己却会被人为因素破坏掉。其结果就是有人这样写道:“只有主的福音能驯化我身上的魔鬼,而各种领袖、信众和教会却不能。因为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也都各怀各的鬼胎。若非奉主你的名,谁也没有能力,学富五车的博士和目不识丁的文盲,同样不认识主!这正是福音的力量:定期更新教会,不断激励新思想与新崇拜。回归福音,就是最根本的创造。”



一个坏人,可以成为一个好基督徒,如果圣灵感召的话。但一个坏人,不可能同时是一个好基督徒,而只能同时是一个假基督徒。人都做不好,哪里能做基督的门徒?基督的门徒之“不是常人”,不是比常人更坏一些,而是比常人更好一些。至于圣徒,那就是好得全然改观,好得不可思议。一个人如果在“信教”之后比他自己“信教”之前还要败坏,那么他的信仰就只能是假的、“职业化”的。



为了两亩地,发明了多少主义!这就是人为他自己制定的生活目标、人为他自己制造的生命意义。只是他不知道,在两亩地之外,还有七重天。如果按照神的意思追求无限的天国,首先就意味着超越人的生命意义、不再局限于有限。但这种超越的能力,并非人所能修炼具备,而要通过神的恩赐。所以保罗书信说,“就如经上所记,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他们的喉咙是敞开的坟墓。他们用舌头弄诡诈。嘴唇里有虺蛇的毒气。满口是咒骂苦毒。杀人流血他们的脚飞跑。所经过的路,便行残害暴虐的事。平安的路,他们未曾知道。他们眼中不怕神。”(《罗马书》第三章10—18节)



从七重天而不是从两亩地的角度看问题,“背十字架”,不是寻求死亡,而是征服死亡并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十字架,是死亡尽头的一处盼望、一个出路。在没有出路的地方,发现了登天游雾的峰顶。



除此之外,我们的生命终成孤旅,属世的意义只能带来孤独──因为无论梦想如何辉煌,终将归于破灭;而生命的老化也会带来挫折日深的磨难;我们所能交往的越来越是我们“不屑与之交往”的,青春偶像被退还给了青春。山外青山楼外楼,所以失望、悒郁、焦虑,随之而来,所以人被无形的压力粉碎掉。粉碎之后的人可以重生,但唯一的方式是被迫转向永生的上帝,并在耶稣基督中,在耶稣基督中与那些我们原本不屑与之为伍的人们的联合中,突破遭到封锁的生命。毫无生气的生命,于是得以完全,得以在更高的意义上,“破镜重圆”。



但在问题的另外一面,把属世的欲望和属灵的祈求混在一起,又是极度危险的。以属灵的祈祷去交换属世的欲望,鲜有不落空的。上帝难道是批发商?上帝需要人们“拿虔诚来作交换”?人有什么可以贡献给上帝的?赞美?



不背十字架,人也会死的,而且仿佛是遭到追杀:终其一生都在死亡恐惧的阴影下,最后还是狼狈不堪地屈辱死去。观察这样的人生,不难发现,人对死亡的恐惧,很大程度上来自“以生测死”,即,以生的短暂(一年、十年、百年)来度量死的绵长(万年、亿年、万亿年)。于是相对于生,死就成了无底洞甚至某种“永恒”,足以吞噬一切有形无形。其实事实可能不是这样的。其实事实可能是:死后的存在不同于生前,死后的一昼夜与生前的百万年,可能反而更加相似。经过上述“时间的还原”,死可能并不那么可怕,我们与古人(如七十代以前的孔子)和来者(如一万年以后的庸众),相距可能并不如时钟、年历和古迹、废墟所指示的那么遥远。实际上,古往今来,可能仅有一墙之隔。



人的一生,不管自己是否意识到,实际上始终处在一种“弥留状态”。“黄泉路上无老少”,从落地几天的婴儿到垂垂百岁的人瑞,谁都面对随时可能的死亡。甚至连胎死腹中的婴儿也参与了这一生命的进程,所以杀婴和堕胎绝对是一项谋财害命的行为。认识到这一点,就能知道生命其实是神所造的。尽管千、万、亿被“计划生育”给杀害的婴儿尤其是可爱的女婴,没有来得及见证这一美好。但我们却通过自己的不幸见证了:能够不被专制制度“做掉”而活着,还能赞美上帝,则是格外美好!这美好源于上帝打在人身上的印记,尽管专制制度辜负了上帝的美好。



生命都在向前走,富有冲劲和创造力的人们,因此称为“前卫”。然而只在肉体活着,只是唯物主义的前卫。人不能原地不动,而只要向前,就连植物人都在“创造前卫的业绩”呢:这个植物人比别的植物人多活了十年,创下了植物人存活的新记录。相形之下,只有向上走的生命,日益接近上帝、得以与神合一的生命,才是向上的而不仅仅是前卫的。向上的人生而不是前卫的人生——才可能进入天国、活在基督里。他分享基督的爱,爱上帝,爱人如己,爱一切上帝的创造物……并因这种分享,使自己成为神的活祭。



向前走,是平面的生命;向上走,是立体的生命——立体的生命因为接纳了活生生的上帝,而有灵性。向上走,此生只是走向“天国审判”的短暂过渡,人间仅存的生命意义于是就只剩下了“赞美上帝”,感谢他对我们的爱。向上走,就是变人生为“朝圣之旅”——并以此接近宇宙的本体。



(164)



二十世纪的欧美主流社会,是崇拜物质的、现世的,是一种用十字架打扮起来的异教——人文主义交叉着科学万能。这些异教徒假冒为基督徒,用十足的伪善和卑鄙,把基督教脱胎换骨为撒但教——把耶稣的宝血化为魔王的资本;把道成为肉身化为生财之道。



这个世界有许多美丽绝伦的部分,实际上却是撒但的杰作而不是上帝的杰作。破坏成性的撒但,正借此离间我们对上帝的信靠,煽动我们的欲望、野心、骄傲,使我们远离上帝,并最终毁掉我们的存在。



“上帝的仆人”就是那拒绝扮演任何社会角色的人。不论扮演主人还是扮演奴隶,不论扮演成功者还是扮演失败者,不论是扮演愚夫愚妇还是扮演哲人大师。孤独的甚至无望的人生,是走向主的救恩的捷径,所以希腊教父奥瑞根割下了自己的器官,以去势的决绝告别红尘。他知道,由于人的罪性,“在基督里”的超然恩宠,只能来自属世的绝望;并来自绝望中的祈祷与信靠。他相信基督的灵性磁场,能够保护虔诚的求告者与祈祷者,所以他反而被某些教会势力目为异端。



圣洁,意味着某种自我阉割,即终极意义的舍命。“舍命陪君子”,是一种社会的美德;那么“舍命陪上帝”,显然就是属灵的恩典了。对于一个好爱思考的人来说,最大的圣洁就是在面对永生上帝时,放弃自己的神学思想;面对永恒的沉默,放弃自己的喧嚣。能够放弃自己的喧嚣,才会做出行善与让步。



行善与让步是一种很好的心理治疗,因为行善与让步比起算计与进取来,较少遇到社会的阻力,较多遇到社会的接纳甚至赞扬。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行善者与让步者因此很少遭到挫折感的鞭打。相反,算计者与进取者则更多与挫折、愤怒甚至伤害,相互伴随——更遑论行恶者与争斗者。所以,对于体弱多病的人、心理脆弱的人、年老力衰的人,行善、让步,比算计、进取,更加有福;而行恶、争斗,对朝不保夕的人更是大忌。到了最后,“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当然,我这里指的“行善与让步”并不是慈善事业,因为慈善事业既然是一种事业,其本质上还是一种“算计与进取”。



超越于慈善事业的“行善与让步”,确实是一种很好的心理治疗,因为行善与让步比算与进取较多“施比受更有福”,常常少受期望落空的“坠地感”打击。



祈祷也应该秉持“施比受更有福”的原则,这样的祈祷不会使人失望的。尤其应当注意,不在祈祷中要求、恳求具体的事务,而是求主使自己行在主看为正的道路上,求主看顾自己、怜悯自己,学会奉献给神一颗单纯的心。相反,如果提出具体的要求,就会时刻活在殷切的盼望中,反而会让自己承受莫名的压力,而极不利于心理的健康。



(165)



拒绝进入市场,是需要一点勇气的:抗拒诱惑的勇气。拒绝进入剧场和“舞台”所需要的勇气可能更大,需要抗拒的诱惑也必定更大。而“上帝的仆人”则是那些拒绝进入历史、成为楷模的人,他们甚至拒绝了“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知道:效法基督,决不是沦为表率、沦为偶像;而个人崇拜,恰好是微笑着的魔鬼为“我的奋斗”所挖好的陷阱。无论他是格鲁吉亚的神学生,还是湖南的省立师范生。



人性也就是基本罪性,是贪食与贪色。一切纵欲无不以此食色为基点。而纵欲的极致则是权力与吸毒,权力与吸毒兼有贪食、聚敛、狂嫖、滥赌的功能:贪食的镇定、聚敛的满足、狂嫖的癫乱、滥赌的迷醉,皆在权力与吸毒的狂欢中满足了:它们的共同秘密都是“忘却死亡”。



人性所可能拥有的圣洁,就起源于克制食的欲壑与性的贪婪,也就是说,抑制了有限的亲近,才能迫近无限以致溶于无限之中。而克制的极致便是禁欲:消极的禁欲不能成功,便诉诸积极的禁欲,那就是苦行。于是,苦行便是一种转变了方向的“纵欲”:从基本人性转变为特殊人性。那就是从有限转向无限、从罪性换为圣洁、从时间的恶魔归入永生的上帝……永生,不是“永远陷入有限中”,而是趋向无限、合于无限。



(166)



人的反复无常,是因为人的渺小。人背叛上帝,于是被剥夺了终极的智慧,并从此失去了终极的生命。人偷食智慧果而被剥夺了生命树?仁慈的上帝并非事后剥夺人的生命,而是人因为自己的限制而预先放弃了生命。和无知相比,死亡并不那么可怕,谁愿意像动物甚至植物那样永远轮回?“士可杀而不可辱”,连人的屈辱都不愿接受,又怎能像动物甚至植物那样轮回不死呢?所以佛教不能成为我们的一个选项。我们拒绝用“轮回的模式”及其“摆脱轮回的模式”来思考问题。我们同时看到:软弱的人类哪有能力主动犯罪呢?人只是中了撒但的圈套,被剥夺了“信靠上帝”这一终极的智慧──人是被罪污染,而不是创造了罪。



吃掉智慧果,也就是破坏了“终极的智慧──信靠上帝”。而蛇所说的“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创世记》第三章5节),虽然是真的,却是为了诱骗人们从事犯罪活动。破开了智慧果,在细节上“聪明了”,在大节上却昏聩了。如果说吃了智慧果就破坏了人的平安,那么欲获平安者,必先在自己身上封闭终极的智慧──即,吐出智慧果,信靠永生上帝的圣子基督。



(167)



向上帝乞讨属世的恩赐?那么也好,不过一定小心,不要过分。否则仁慈的主一不留神给得太多,让乞讨者“吃不完,兜着走”,结果像罗马巨头革拉苏那样,被人用熔化的黄金从喉咙里灌浆下去,活活烫死、“获得圆满”。



我既然已经求主了,就应该放下一切盼望,把所有的结局交在主的手里。这样才能避免“试探主你的上帝”,同时又摆脱了诱惑的烦恼。在神面前,“施比受更有福”:因为“富足”的人才会施舍能奉献,乞讨的人“变得”穷酸。此外,在乞讨的时候,人就好像“从神分别出来”;而唯有奉献的时候,人才可能“仿佛与神合一”了。这时,唯一的烦恼是,我们很难找到向神奉献的地方,因为窃贼和骗子经常盘踞在最为神圣的地方。



(168)



“我不比别人逊色”、“人所能做,我都能做”,甚至“我开创了这一历史进程”……人们的骄傲如是说。然而,我们是看到了这一切表象后面的奥秘?──“这一切都是要毁灭的,并且不会太久。”──神的主权如此默示:“有一个财主,田产丰盛。自己心里思想说,我的出产没有地方收藏,怎么办呢?又说,我要这么办。要把我的仓房拆了,另盖更大的。在那里好收藏我一切的粮食和财物。然后要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哪,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只管安安逸逸的吃喝快乐吧。神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凡为自己积财,在神面前却不富足的,也是这样。耶稣又对门徒说,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因为生命胜于饮食,身体胜于衣裳。”(《路加福音》十二章16—23节)



一个人是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的,不论是民族、国家、阶级、社区还是家庭,都是它们选择了我,而不是我选择了他们。这正如人也无法选择自己的遗传,不论是天资、禀性、体能还是寿命等等。但是有的传道人为了突出自己的重要性,经常鼓吹人的重要性,他们说:“一个人可以选择自己的信仰,并决定自己在信仰的道路上行进多远、飞升多高。”但是人真的能选择自己的信仰吗?我的经历很怀疑这一点,而且《约翰福音》里耶稣也明确说过:“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并且分派你们去结果子,叫你们的果子常存。使你们奉我的名,无论向父求什么,他就赐给你们。”(十五章16节)信仰是一种超越自身意志的力量。所以人们发明了“预定论”来总结这一现象。“预定论”是否在宣扬出身和遗传互相匹配的力量?不过我们要记住:信仰的对象、至高的存在、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具有随时改变自己心意的能力,按照圣经所说,他会经常“后悔”的;这样的至高者,不会一次性的通过出身与遗传预先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以下是“上帝后悔大事记”:



1、“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耶和华说,我要将所造的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除灭,因为我造他们后悔了。”(《创世记》第六章6—7节)



2、“于是耶和华后悔,不把所说的祸降与他的百姓。”(《出埃及记》三十二章14节)



3、“耶和华的话临到撒母耳说,我立扫罗为王,我后悔了。因为他转去不跟从我,不遵守我的命令。撒母耳便甚忧愁,终夜哀求耶和华。”(《撒母耳记上》十五章10—11节)

4、“于是,耶和华降瘟疫与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就死了七万。神差遣使者去灭耶路撒冷,刚要灭的时候,耶和华看见后悔,就不降这灾了,吩咐灭城的天使说,够了,住手吧。那时,耶和华的使者站在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场那里。”(《历代志》二十一章14—15节)



5、“主耶和华指示我一件事。为王割菜之后(菜或作草),菜又发生,刚发生的时候,主造蝗虫。蝗虫吃尽那地的青物,我就说,主耶和华阿,求你赦免。因为雅各微弱,他怎能站立得住呢?耶和华就后悔说,这灾可以免了。主耶和华又指示我一件事。他命火来惩罚以色列,火就吞灭深渊,险些将地烧灭。我就说,主耶和华阿,求你止息。因为雅各微弱。他怎能站立得住呢?耶和华就后悔说,这灾也可免了。”(《阿摩司书》第七章1—6节)



6、“耶和华的话,二次临到约拿说,你起来,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话。约拿便照耶和华的话起来,往尼尼微去。这尼尼微是极大的城,有三日的路程。约拿进城走了一日,宣告说,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尼尼微人信服神,便宣告禁食,从最大的到至小的,都穿麻衣(或作披上麻布)。这信息传到尼尼微王的耳中,他就下了宝座,脱下朝服,披上麻布,坐在灰中。他又使人遍告尼尼微通城,说,王和大臣有令,人不可尝什么,牲畜,牛羊不可吃草,也不可喝水。人与牲畜都当披上麻布,人要切切求告神。各人回头离开所行的恶道,丢弃手中的强暴。或者神转意后悔,不发烈怒,使我们不至灭亡,也未可知。于是神察看他们的行为,见他们离开恶道,他就后悔,不把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了。这事约拿大大不悦,且甚发怒。就祷告耶和华说,耶和华阿,我在本国的时候,岂不是这样说吗?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怜悯的神,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并且后悔不降所说的灾,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耶和华阿,现在求你取我的命吧。因为我死了比活着还好。耶和华说,你这样发怒合乎理吗?于是约拿出城,坐在城的东边,在那里为自己搭了一座棚,坐在棚的荫下,要看看那城究竟如何。耶和华神安排一棵蓖麻,使其发生高过约拿,影儿遮盖他的头,救他脱离苦楚。约拿因这棵蓖麻大大喜乐。次日黎明,神却安排一条虫子咬这蓖麻,以致枯槁。日头出来的时候,神安排炎热的东风。日头曝晒约拿的头,使他发昏,他就为自己求死,说,我死了比活着还好。神对约拿说,你因这棵蓖麻发怒合乎理吗?他说,我发怒以至于死都合乎理。耶和华说,这蓖麻不是你栽种的,也不是你培养的。一夜发生,一夜干死,你尚且爱惜。何况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万多人,并有许多牲畜。我岂能不爱惜呢?(《约拿书》第三章1节—第四章11节)



看来上帝的后悔原则,主要是怜悯(第2、4、5条),也有惩罚(第1条),还有维持秩序的考虑(第3、6条)。



上帝无中生有、创造一切,所以即使他惩罚了、毁灭了,也并不亏欠人们什么。相反,信仰的力量告诉我们:是人亏欠了上帝的荣耀。如果上帝从我们手中取走一切甚至包括我们的生命,这也是理所当然地“物归原主”。万物,包括我们的身体,原就是主借给我们使用的,其主权与所有权皆在于神,随时可以收回。我们只能祈求神延长我们的使用期,却无法请神赐给我们所有权。正如《主祷文》所说,“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



(169)



正确的信仰是上帝给人的恩典,没有正确的信仰就是没有恩典,而错误的信仰则有如负债。有些人终生无信,结果其生命异于禽兽者几希。禽兽般的人只知道经验,有恩典的人方能获得体验并进而得到启示,从而拥有了充满信实的仰望。仰望基督乃是人生的最大恩典,也是最奇妙的体验。对基督的信仰,又是出自启示,这与其他的信仰出自体验及经典全然不同。体验及其经典再是完备,也是污泥之于荷花,是外来的养分,而不是内在的生命。领受启示的能力却是内在的生命,是上帝造人之初就放置在人心之中的“灵犀”。启示是直接来自神,体验则是间接来自于神。经验和经典的价值,则视乎它们与体验和启示的关系而定。



但是常人所说的“创见”、“创造性”却有一个误区:其幅度往往是与“人背离上帝”的程度成正比的。创见越大,罪恶亦大;创造性越强,犯罪性亦强。在全能的造物主面前,人的“创造”除了与“犯罪”同义之外,还能有什么别的意义呢。除非,仅仅是“展现主的美意”。例如,有关太阳能技术的运用,实际上都从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动物的体能转换中,受到启示的。如此看来,有关人类命运的一切叹息,都是未能了解主“创造世界却让我们受苦”后面的真正美意?



“人生,进一步是座上宾,退一步是阶下囚”;人生,再进一步是座上囚,再退一步是方外人。方,就是世界。座,就是世界的统治者。



由于人性的贪婪,座上囚几乎是座上宾的逻辑发展。有时是心囚,有时是身囚,有时是身心双重的囚犯。相反,那阶下囚如果奉主的名,再退一步,则不再受魔鬼势力的捆绑,而从属世的统治权力面前离开,从而升格为属灵的人,甚至成为殉道者。



属灵的殉道者如此思考自己的命运:



“我”是谁?──撇开一切社会属性,“我”,不过是个从一出生开始,就注定且不停地走向死亡的一个躯体罢了。然后围绕着这一躯体,产生了“我的意识”。然后,我的意识才可能有幸发现了自己的灵魂。



“主”是谁?──主是我们灵魂的对象,是唯一能够救出我们灵魂的。他因为要救赎我们这些被囚禁在“注定且不停地走向死亡的罪的躯体”中的灵魂,而代赎并免除我们灵魂所犯的罪,而自己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听起来似乎费解,但我通过自己的经验和体验相加的经历,知道若无主的恩典、圣灵的引导,读书乃至读经并无益处。更有甚者,梁元帝所谓“读书亡国”,也是可能的。



人在自我设计的道路之尽头,看见了神所指引的预设之路。这是不可抗拒的,没有另个选项的,除非你选择死亡,而且是孤独的、充满罪恶感和失败感的死亡。



(170)



人只能依据历史和经验去“预测未来”,因此,这种本于人的“人本主义”、自我中心的预测,就得出了并不可靠、进退失据的“社会科学”。这不仅因为人们的历史经验和个人的体验都太有限,且由于测量者的动机总是利己的,因而无法客观,无法达到“科学地观测”。在人的自私面前,“客观的自然科学”,只能变成“主观的人体科学”,无法克服属世的、物质的壁垒,更加谈不上属灵的、洞彻的见地。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固然有理。但是“能知天下事”,并非“能行天下事”,能知不能行是文明人的通病,奈何秀才,徒呼负负。但是未来世界特别需要的,并非知者,而是行者。“知行合一”也许只是理想,如果知与行只能择一,让我们选择行而不是选择知吧!



汽车文明,电视文化,电脑技术,尤其是其综合起来的效应及趋势,正在培养“未来的世界公民”,在此之前,超民族的文明集团,业已出现。新的教养,新的信仰之光,也将以此为基础。基督不会逝去,但他的变容也许令人吃惊。



一个基督徒,不会崇拜“自由女神”。十分明显的一个事实,自从“自由像”于十九世纪的某日在纽约的一个小岛上树立起来并作为“美国的象征”受到崇拜的时候,这个被误解为“基督教立国”的美洲利维坦,就开始了外强中干的过程。二十世纪后半期,这一名为“自由”实为外强中干的过程,加速发展,其间种种恶状,不过只是这一“精神病症的躯体反应”罢了。人在孤独的时候,表现比较好;一旦成帮结伙,定然为非作歹。个人如此,国家亦然。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是比较美好的。孤独时,则非不为也,实不能也。人在悲伤的时候,表现比较好;一旦志得意满,定然轻狂。人在弱势时,比较富于人性;强势时,就会兽性大发。因为人的罪性是如此深不可拔,一旦得到养份,必定滋长无疑。



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也不难发现:在同一信仰的面具下,隐藏着形形色色的个性。“好人”、“坏人”,说穿了并不是信仰的产物,而是个性的体现。任何信仰集团中,都有它的“好人”与“坏人”——甚至到了这样一个骇人听闻的程度:黑手党中有义士,教会里面却不乏败类。



在这所多玛时代,人们都在生活中追求相反的需要……真实愿望反被当作牢笼甚至讨厌的负累,加以责难。有时,人们为了追寻抽象的甚至想象的快乐,忍饥挨饿以致自蹈死地。同时又为了逃避抽象的甚至相似的痛苦,而走向黑暗、走向深渊。



社会主义者的深渊就是如此。他们的名言是:“目的是没有的,运动就是一切”。这显示了社会主义者和他们的言行,浸泡在虚无主义的毒液中,所以他们的政治运动正如他们的文化运动,不是为了建立稳健的社会,而是为运动而运动,为寻求刺激而末日狂欢,为玩世不恭而言行分裂,所以社会主义者们还有一句名言,叫做“与人斗,其乐无穷”。



“过程就是一切,目的是没有的”——这是魔鬼的口号,是“不和的金苹果”。尽管这个口号的每个毛孔都散发着诱惑力,我们还是得拒绝它!如果没有目的,那么过程就堕落为感官之旅——堕落为“体验”,而不再是“灵魂的操练”,而这个“无目的体验”的病态思想,正是现代文明刺激起来的多种并发症的总病源。



幸福仅仅依赖于“忘记自己”?如许多贤人所言?不。这样的幸福只是主观的幸福,尽管它还有待生存环境提供某些使我们可以忘记自己的、哪怕是暂时的把注意力从自身引开的条件如诱饵、“目标”等等——但基本上,它还是某种“幸福感”,而非幸福本身。



幸福,除了要忘记自己,还要记住自己,记住自己的归宿是在那不能朽坏的属灵国度。这样的运动是具有意义的:一幅星系撞击的画面,一堆人间角逐的场景……相似的运动,相似的意义;不同的规模,不同的尺度。如果局限在属世的、物质的、必死的层面,大至星系、小到蚁蝼,似乎“意义是没有的,运动就是一切”,只能这样。但灵界呢?在上帝的国度,未必如此。由此可见,“没有意义,只有运动”——这只是动物语言,是灵性被幽闭在肉体牢狱时,所发出的哀鸣。它比动物的嗥叫略高一筹之处是:它还懂得“失去意义”的痛苦。



(171)



人,就是那种小心翼翼保持平衡即保持自利状态的家伙?两足动物笑四足动物,有信仰的人笑无信仰的人──五十步笑百笑。其实,五十步(两足动物和有信仰的人)的可笑程度,往往因其“能笑而不能改变”,反而是更深了一层而非更浅了一层:从肉体层面深入到了心理层面。



既然是人,就天生带有局限甚至负债累累,其“人生不留白”的愿望往往是和某些邪念甚至罪行连在一起的。那么,怎能控制“人生不留白”的冲动呢?遗憾是永久的,满足只是暂时,只要智能够用,只要心存诚实,就知道事情本来如此……例外的是:皈依基督,可使苍白的人生,因耶稣为我们流出的宝血,在刹那间变得红润,变得完满,变得毫无遗憾?



这时,真正的无神论者被一个他前所未有见的新奇世界的景象给震慑住了,他此时还没有发现这世界(如科学世界)的内在极限;于是他便从获得不久的自由中,依人性原则,自由落体,沦为一个拜偶像者、拜物教徒,尽管是“无神论的拜物教徒”。这个过程,会一直延续到他发现了新世界的极限与紊乱的时候为止。那时他便需要新的神学,以打破自己的孤立,摆脱命定的绝境。于是他放弃了“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之类的“哀鸣理论”,否则他就无法解释“圣战”、“殉道”、“社会批判”等社会事实的历史功能。事实上,即使连卡尔·马克思这样的酒鬼,其“哀鸣论”中涵有的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过激性”,也还是从他们所指控的“鸦片”中转换得来的。



(172)



最伟大的征服力是什么?爱。马克思主义只有“科学”而没有爱,注定征服不了世界。



男女双方对异性的“征服”也是通过爱而不是强制来实现的。民族扩张的最稳定方式,不是军事征服也不是文明传播,而是通婚以致杂交。上帝使人臣服的最有效形式是爱而不是惩罚。——虽然在这期间,惩罚、军事征服、强制训练的作用也是存在的。



在罪人看来,爱是没有力量的表现,而冷峻、冷酷的恨,才是强有力者的表微。在罪人看来,宽恕是无能的同义语,而策划、计谋、报复,才是男子汉的血性。按照罪人的逻辑,我们必然落入魔鬼的圈套:这样,我们是赢了,但却不是赢得了胜利,而是羸得了失败,羸得了世界之罪,成为罪恶的成功者、所多玛的君主。于是,这个世界的本质就是欺骗和遗弃,尽管它打着动人心弦的漂亮旗号:吐故纳新、推陈出新、长江后浪推前浪,甚至“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但是基督来,是要以上帝的爱,消解时间的魔咒:欺骗与遗弃的妖法,全部破除。



世界有什么意义?除了爱,一无所有。



人在日光下的一切劳碌有什么价值?除了爱,一无所有。



世界是上帝藉着爱而创造的,人生是基督藉着包容而救赎的,万物都是上帝藉着他造的。上帝的爱是我们完全不能理解或不完全理解的,但我们却可以藉着上帝放在我们心中的爱,敏感到这爱,并与之共振。这共振,填满了宇宙的虚空,并使黑暗的时间熠熠生辉。



世界的快速生长过程,对灵界无异于慢性的损耗。换言之,远离灵界就体现为世界的生长。在这种意义上,说这世界的统治者“撒但同志”原是天使长,真是太准确了。因为是撒但集中体现了灵与肉和从灵到肉的堕落史。在失乐园以后的日子里,甚至个人的历史也是如此:他本是灵(“爱情”),然后落于肉(“行动”),最后生出新体(“后裔”)。在这个因为尔虞我诈而充满仇恨的世间,新的肉体如果接受了“爱”与“宽容”的教育,又会反过来因为善行而受到恶报,并充满了挫折感。他(或她)的积极性格有时会因此也转而趋向恨,甚至趋向复仇;他(或她)的消极的性格有时也会趋向冷漠,甚至趋向疏离。而那些希望不偏不倚、继续其爱与宽容的神圣义务的人们,有时也会因为性的局限而趋向虚伪。



在这个洪水滔天的日子里,如果没有上帝的支持,爱与宽容的火焰,怎能不告熄灭呢?所以,耶稣把“爱上帝”置于“爱人如己”之上,是因为如果不爱上帝,我们最终就无法爱邻人——有时不是由于我们缺乏善良,而恰恰是由于我们曾经善良过,所以对邪恶特别不能宽容,尤其不愿被人利用,不愿受人欺侮,不愿被当成傻瓜和软蛋,并因此走上了憎恨邻人的报复之路——“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在这种仇恨的环环相报中,上帝征服人心的最大利器,已经不再是恐惧,而是内疚:恐惧与内疚,这是“高级宗教”与“原始宗教”的根本区别,因为文明人比原始人较不容易产生恐惧,而较易产生罪恶感。这可以部分说明,为什么福音对现代人的心灵依然可以产生巨大的冲击力量,因为基督的福音比较各种人造的宗教,更能有效激起人们的内疚,尤其是当人面对耶稣的受难的时候。这时,“上帝的责备”比“上帝的惩罚”更能令人折服。惩罚可能激起反感、反弹、反抗等等“反压抑”。而责备尤其是无言的责备则会激起内疚,并由内疚而造成顺服与献身──这就是基督与君王的区别。



在基督所表达的上帝面前,国家真是邪恶得厉害——国家缺乏爱却规范文化的样式,其主要方式是强制国语和文字统一、以传播相同的传统观念、流行风尚。这样一来,即便在欧洲小邦的边界两边,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我怀疑它不仅定型人的仪态、相貌,而且导向对人种的某些筛选和培育。结果不仅“种族造就了国家”,而且“国家也造就了种族并且更甚”。就这样,在许多不同的领域,国家尤其是现代国家等于侵犯了上帝的主权,因而成了魔鬼的代言人、行刑吏,它甚至杀害婴儿、推行种族清洗。



有人说中国人的脸上较少兽性而较多奴性……而游移、窥视、缺乏安全感、试图随时投机取巧、“凄惶如丧家之犬”,似乎是对此奴性的更为具体的注释。这都是因为,中国人在漫长的亡国奴生涯里,失去了对于自身以外事务的关怀,失去了对宇宙终极的爱。说到底,贪生怕死还是“恋旧”者的脾性,它的根底是“对场景转换的畏惧”,它的形态是“舍不下”,既舍不下大餐,也舍不下鸡肋,唯有对眼前明显的灾祸,它才会产生逃难本能。针对这种性格,“破釜沉舟”、“置之死地”、“断其后路”才是唯一的药方,所以中国人上了战场,必须要有“督战队”、“政治委员”予以鞭策。



而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对于自身以外的事务具有延伸性的关怀,对于宇宙终极有着延伸性的爱。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梦想超出了求生需要;而拒绝追求名利的纯粹精神,倒是最能打动人心的,甚至能打动敌对者的心。这样的梦想本身虽然不必属灵,但毕竟显示了人具有向心宇宙终极的潜能。这种潜能可以召唤相似的潜能,超越生存需要和角逐名利的日常活动,结成超越性的神圣同盟。



当然,神的能力也常渗透在人的事务中,例如,谁说世俗的“三权分立”中,没有“三位一体”的影子?按照某种比喻,立法是从圣父来的,司法是从圣子来的,行政是从圣灵来的,按照这种逻辑,“主权在民”也是从“主权在神”中蜕化衍生出来的。但说到底,连自己的寿命都不能决定的人们,怎么可能握有主权呢?结果“主权在民”的口号还不是为一小撮骗子窃取政权,打开方便之门。在这个悖谬的“民主时代”,这个蜕化变质的三一结构里,我们还是要切记:圣父预备救恩的计划,圣子道成肉身来成全救赎的计划,圣灵就把它运行在众人的心里。



(173)



再漂亮的鞋子,都只能穿在脚上,踩在地上,除非鞋子自己甘愿虚度一生,另作无用的摆设。再难看的帽子,也都是被戴在头上,除非只作观光,不作实用。但是,充当一双漂亮的鞋子难道不比充当一顶难看的帽子,更有价值,更有神采吗?



只是,人心却比鞋帽更加复杂:大言不惭自己是俗人的,往往真是人格卑下的;而自称不俗甚至嫉恨庸俗的人,往往也充满俗气。只有宁死也不愿沦为俗人的,才可能从人的基本罪性中,超凡脱俗。而这,还要靠上帝的特别恩典,绝非一己的努力甚至不是刻苦修行可以达致的。



“士可百般,唯不可俗”;唯不俗者,方有可能亲近基督;唯不惧属世的咒诅,方能获得属灵的祝福。不怕孤独,方能矜持,方得清高;若惧孤独,必随波逐流,迎合世俗,每下愈况,下斯滥矣。



(174)



母亲十月怀胎,父亲碌碌劳作,自己辛勤努力、百折不挠……直到死亡。这样的一生也许并不漫长,相比之下,通向主的道路、与宇宙的灵命合而为一的朝圣之途,可能会是十倍的曲折、百倍的漫长?充满更多难以逆料的挫折、绝望和跌倒?因此我知道,充当长途司机,需要爬行类动物那种“迟钝与警觉的高度结合”——睡觉时也睁着一只眼睛,而醒着时也像在梦游。有信仰者,也当如是:心灵的平安与行动的敏捷,并举。



(175)



主后2000年左右,在我们周围,一种新的犯罪中心的温床已经形成了:国际互联网络。互联网既然是以人为中心的,也就是以人的罪性、罪行为中心的,在很大程度上,它的匿名性使人更容易脱离对上帝的属灵的向心,因而更远离基督的救恩。骇客们——黑客与红客,是这个时代的宠儿和“人民代表”。假先知甚至假基督就难免趁虚而入,通过病毒软件复制自己、兴风作浪。这个时代的属世意义,其要旨于是成为:“决不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不论这个党是什么党,是什么教团,是什么黑社会的“中央”。因为这个扁平的世界是魔鬼统治的,而基督的启示却是:耶路撒冷圣殿上,终究连一块石头也不剩下,一切属世的中央,终将倒塌。



(176)



我在1990年代世界上恶名昭著的犯罪率极高的城市,得到了基督的看顾,并因为圣灵的感动而口称耶稣基督是主。这个城市充满形形色色的罪行,像是丛林,人人有可能受到人人的谋杀与抢劫……但是奇怪的是,全球人类却对这个城市趋之若鹜,犹如灯蛾扑火一样奔向这里,为此不惜投奔怒海,甚至卖身为奴。这是为什么?因为这个城市“自由”,甚至对非法移民也网开一面,很少追究。由此可见:自由是与风险乃至危险,是并存的。既然人们宁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寻求自由,那么在自由之邦也就不得不充满了风险乃至危险。



我自己也是在当今世界上这个最大的凯撒国家的心脏地带,领悟到这个世界的完全堕落,领悟到自己的完全堕落,领悟到只有彻底脱离完全败坏的“我与世界”,才有可能进入上帝的国。好像人生就是充满这样的矛盾:只有通过人间地狱,才能体察上帝天国;只有在弥留状态,才知道生命的特质。



在最为自由的地方,人才能完全体察到:这个世界是没有也不可能有终极意义的,因为人已经看清楚了人生的全部可能性。人们对自己的生命“不断投资”,但生命的过程除了在形式上有如“投资过程”和“收取红利”的过程,“回收本金”的终极可能几乎是零,这本金就是我们的生命。现在再来考察一下“时间就是金钱”的格言,发现其中的“时间”是生命的本金,而“金钱”只是生命的利息——但是人生的投资只是“用时间换取金钱”,其结果却是:只能拿到利息,却收回不了本金!这样的人生,难道不是一个“庞氏骗局”吗?



庞氏骗局(Ponzi scheme)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是金字塔骗局的变体,很多非法的传销集团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的,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庞齐(Charles Ponzi)的投机商人“发明”的。查尔斯·庞齐生活在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是意大利人,1903年移民到美国,1919年他开始策划一个阴谋,骗人向一个事实上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许诺投资者将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然后,狡猾的庞齐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齐成功地在七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这场阴谋持续了一年之久,才让“被利益冲昏头脑的人们”清醒过来,后人称之为“庞氏骗局”。但是“庞氏骗局”并没有因为“庞氏”的死亡而破局,“庞氏骗局”之所以历久不衰、一再得手,就是因为人生就是一个巨大的“庞氏骗局”。



而且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还不得不投资、不得不下注,这就是我们预定的、可怜的、可笑的“庞氏骗局中的命运”。尤其可怕的是,人生还是一个摆脱不掉的“庞氏骗局”——所以,为了让自己活得更轻松一些,我们还被迫忘掉这命运的可怜、可笑的预定性质……陷入“庞氏人生”的人们,不得不在苦中作乐,在注定朽灭的生活中发现真、善、美和其它镀上了金箔的垃圾。我们无耻地称之为“享受人生”、“体验过程”,其实是在玩弄死亡的游戏。只有少数人有幸离开“庞氏人生的骗局”,终于在圣灵的感动下,恢复了记忆,并决心摆脱这种“庞氏骗局”的命运。这样的摆脱,就是寻求终极的意义、终极的投资、终极的安慰、终极的回报。



(177)



“异化”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一个概念,并以描述大工业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但最后,马克思主义者自己造成的异化如古拉格群岛的惨剧,比资本主义不知道厉害多少倍。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这些犹太裔者的理论家反倒忘了圣经的启示:劳动异化、智力异化其实根殖于人性异化,即我们的祖先“偷食禁果”之后,所开始的堕落过程。如此看来,《旧约·创世记》可能真的不是“犹太人的作品”,而是真正的上帝的启示。在形式上,这不仅体现为犹太人从别的民族所接受的启示中,收集并吸收了不少东西;也体现为犹太人自己倒不熟悉圣经的基本原则,以致圣经远远超越了犹太意识形态的深度。对此可以进行佐证的是:耶稣基督并不具备起码的犹太意识形态,因为他来到世上,就是消除人性的异化,而不像马克思主义者那样加深了人性的异化。消除异化,就是带领人们回到天父那里去:“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从今以后,你们认识他,并且已经看见他。……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你不信么?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作他自己的事”。(《约翰福音》十四章7─10节)难怪坚持异化的犹太人要杀害耶稣基督,难怪消除异化的基督耶稣要称坚持异化的犹太人为“魔鬼的子孙”。



人的“原罪”类似于“潜伏在肉体和精神中的力比多”,那就是“疯狂的内驱力”;它产生焦虑这一“罪的源泉”,也产生为破除焦虑而动员起来的“罪的行为”。属世的胜利,犯罪的顺利──往往也为其后的惩罚准备了打击的力度。越大的胜利、越踌躇满志的犯罪果实,会招致越大的贪婪、越强的骚动,及其伴随而来的更大失落与绝望空虚!这甚至不能以“报应”一语概括,而应称为“激发”──不仅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且是“种一得十,连锁反应”。所以我们看见,凡是在赌场输掉很多的人,都曾经赢过,甚至赢过大头。而从来没有赢过或赢得很少的人,也就没有机会输掉很多。



人类生存的主要苦难,是来自这样一种误解:不是把自己的生命视为“上帝赐给的意外礼物”,而是视为“不可剥夺”也“不该失去”、“只应永远享有”的私人财产。这种错觉以为生命是必然的,所以就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其实,生命是偶然的,死亡才是必然的,而最为必然的则是生都不生,想死的机会都没有。在上述对于生命的误解下,对失去财产所怀抱的担忧和恐惧,代替了对获得礼物所具有的喜悦和感恩。于是,生者的精神压力就使人百病丛生了。



“和这个世界比起来,我以为自己是圣洁的;但在基督面前,我却知道自己是污秽的。”因为我的圣洁,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污秽;而如果自夸自傲于这圣洁,那就是一种特别的污秽了,一种“特殊材料”做成的污秽,一种自己以为自己可以和神媲美的罪恶污秽。任何人,不论他看起来多么好,他和最坏的人在上帝面前一样,还是具有同一的本质,这就是有限、自利、堕落、死亡──生、老、病、死,即使他是那种特殊材料做成的非人物质和“先锋队”。



这个世界由于其堕落的本性,而把堕落常态化了,而不视之为病。因此,这个世界在上帝面前整个就是一场病,一个虚构,一连串的弥天大谎。能从这流行病,这统治着的瘟神手中逃脱的,只有极少数人。虽然上帝爱每一个世人,但却极少有人自爱,凡不自爱者,如何能接受上帝的爱,并逃离瘟神的管辖呢?



“不归之路”。这个世界的所有通道,其实都是指向一条不归之路。只是我们往往被视觉、期待、想象所激励、鼓舞,而故意不去意识这一点罢了。指向“不归路”,这不仅仅指向死亡,而且是指向万象的不可复现,指向“春天不再来临,夏天也将过去”的冷酷事实:再来的春天已经不是春天了——“人面不知何处去”洞察了事实的真相,“桃花依旧笑春风”只是诗人的感想。



(178)



宗教战争、神学辩论,与其说是灵性与灵性之间的战争,不如说是罪性与罪性之间的磨擦。因为耶稣说,人不该论断人,正如某人怎么可以论断别人的仆人呢?每个基督徒都是上帝的仆人,基督的门徒,所以基督徒不可以彼此争战,更不该彼此诋毁、杀戮。这是奉圣子耶稣的圣名。



人性是多么复杂啊!我发现,如果我们“祝福别人”,而且是按照对方的缺憾为他祈祷、求上帝帮助他──结果可能倒是在无形中为他求罪,而不是为他求罪的赦免。我同样发现:如果我们为自己求福,在许多情况之下其实是在为自己求罪,而不是求罪的赦免……难怪上帝曾经默示:“你们便回来,在耶和华面前哭号。耶和华却不听你们的声音,也不向你们侧耳。”(《申命记》第一章45节)对这样的祈祷,神要塞耳不听。但是作为凡人,我们应该拒绝祝福和求福吗?我不知道。



人如何做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很难很难。因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性是多么复杂啊!我们自己又如何呢?其实人性又很简单:“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往往,皆为利往”——这就是人们所能做到的“惟精惟一”。那什么是“允执厥中”呢?我认为那要取决于自己能否记住:“利益最大化”往往是一条通向灭亡的道路,因为“地力不可用尽”、“机会不可强求”、“战争边缘的恐吓战略不可经常使用”。



为了避免“地力用尽”、“机会强求”、“经常使用战争边缘战略”的陷阱,我们需要经常提请自己注意:所有人类本是兄弟姐妹、同出一源,所以不克心机用尽、算计别人。但我们却分别为恶,互相区分、逼迫、残害,劣胜优异,自以为得计。于是,我们从上帝的儿女堕落为魔鬼的子孙。只有在基督的爱里,我们得以藉着基督的血与上帝和解,并接受他的赎罪与恩典,得以分别为圣,从罪恶的捆绑下掉头回转。从分别作恶到分别为圣,再到统一于基督之爱──这是堕落与救赎的历程。



在这个有形、有限、有罪的世界上,暂时与永恒、痛苦与幸运、缺憾与满足,经常是互为一体、彼此勾连的。顾此者,则失彼:拥有了暂时,便疏远了永恒;承受了人间的痛苦,便分享了上帝的幸运;而贪图满足的,难免继之缺憾。我不是要自己追求痛苦与缺憾(这种追求实际上也不在我的能力以内),我只是以此告诫自己:不要畏惧痛苦与缺憾。因为你正在经历的一切(如痛苦与缺憾或反过来说幸运与满足),很快将以翻转过来的面目重新向你显现,宛如人生的魔方。所以,不要贪婪,只怕时候到了,你得“吃不了,兜着走”。



“自己当家作主”的另外一面,就是“到头来多么空虚无益”!自己当家作主,其过程多么紧张焦虑!自己当家作主,是件多么累人的勾当。而把一切交还给神,就像自己重行变成小孩,让上帝的主权重新主宰我们的生活,一切尘世苦难都会因为属灵的祝福,不仅轻如鸿毛,而且往事如烟。



如果把自己看得伟大重要,则人生只能是一场失败与堕落的过程。只有降高为卑,还原自己罪人的面目,并在基督面前俯首认罪、悔改称臣,人生才是“走向胜利”的,并通过奉献的仪式变得洁净。这,就是“信仰的秘密功能”。



依靠上帝的人,不是为得着属世的缘份,而是为了进入灵体的彼岸,归回上帝的爱中。这样就能克服死亡的阴影,切近上帝的天庭。那时,我们不仅拥有“心灵”,也不仅仅拥有“灵魂”,而是具有“灵体”!“心灵”也许人人都有,而“灵魂”却只有少数人可得,至于“灵体”,除非上帝的特殊赐福,则无从寻觅。耶稣基督,是我们唯一可以确认其有灵体者;众多圣徒,是我们可以确认其有灵魂者──愿我们把属世的心灵,转化为属灵的灵魂,并以此仰望基督的灵体,就是那复活的基督。



在魔鬼的手掌里仰望基督,在人生的泡沫中默想上帝。我们无法凭藉自己的力量克服自己的罪,正如无法凭藉自己的力量脱离地心引力──但凭着永生上帝的信实,凭着耶稣基督的救恩,就可以了:我们的肉体在他的灵体中净化,并进入永恒的生命。



(179)



用现代科学的观念说,灵魂乃是“信息”、“密码”。如果没有载体(如电脑、肉体、电波、质地等等),信息是“无”,密码等于零。正如没有肉体,灵魂无从“体现”。但不要忘了,最新的研究也已证实:是信息决定了载体本身的构成,正如密码决定了肉体的生长。



关键词(Keyword)不仅是打开电脑的钥匙,有时也是打开人脑的钥匙;成为唤醒久经魔法催眠的思想之神器。



我的关键词是;抽象的信仰,信仰的抽象化过程,抽象之极与具象之极合而为一的基督耶稣。世界信仰史是走向抽象的历史,基督的福音是由抽象之巅下降到具象之渊的救世。圣哉,圣哉,主的荣光充满天地,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高高在上和散那。



神用言创造了世界,正如耶稣之道成肉身。道就是上帝的信息,言就是基督的密码,而载体如肉体以致欲望等,不过是信息的体现。而道的支离破碎即分化到头的体现,有如具体的软盘、硬盘、光碟。



灵魂不仅仅是信息(“遗传密码”),更是深入肉体的某种东西,灵魂是决定信息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而后决定此人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某种东西。身体的质地是容易改变的,而信息的结构却很难改变,灵魂则更难改变,这恰恰因为,灵魂是某种更深刻也更隐蔽的东西。



恐龙灭绝了,而与之相关的某些信息(遗传密码)却遗留了下来。人们据此可以发现,许多哺乳类分头继承了爬行类过去的角色,许多继承者甚至在身体形态上也与其前辈有几分相像,这用进化论是解释不清楚的,尽管可以说“这是受到环境适应方面的影响”。但从神秘的角度看,这也许可以解释为:是造物者的言(遗传密码),借用了不同的质料以构成物种的生命。



换一个角度看,一个人身上的细胞质料(“物质”),大约六七年就新陈代谢、换过一遍,但其遗传密码(“信息结构”)却沿袭下来,他的记忆储存也随之传递下来,因而这个人还是这个人而不是别的什么人。所以,决定此人是此人的并非他的物质材料,而是他的结构或密码。而唯物论者却把“密码”等同于“精神”——这是极其肤浅的,也是十分愚妄的。



事实上,精神只是密码的最表象,几乎是其影子。密码不仅创造了精神,也创造了物质,而密码本身却不是一种物质。在这种意义上,想通过身体的修行来改变灵魂的品级,非愚即诬。表面的影子怎能改变内部的实体的构造呢?正如人的后天习得,是很难通过生殖行为而遗传下去一样,类似遗传密码的灵魂,怎么可能能过最表层的修行来更改呢?但这话不宜广为宣告,免得摧毁许多人的梦想,尽管那些梦往往也是充满贪婪欲念的。



(180)



“人本主义的兽性”这句话听起来很不舒服,但恰恰说明了人对自身的骄傲,是以兽为标准的。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通过他剧中人物的口,赞美人类说:“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外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时,他实际上是拿禽兽作为座标,来实行“人的发现”的!如果完全不提人的堕落与原罪,而仅仅与兽性相比,人类确实值得骄傲,他有科学、艺术,还有武器、权能。但几万年来的技术进步,并没有帮助人的道德完善起来,只是使人变得更加虚伪,更会乔装打扮,这还是一种“技术的进步”。



在《暴风雨》一剧里,莎士比亚又通过女主角米兰达的口赞美人类说:“神奇啊,这里有多少好看的人,人类是多么美丽!啊,新奇的世界,有这么多出色的人物!”而这位米兰达却是从小就与世隔绝,没有受过世俗污染的,这是她首次见到人们时,发出的惊叹。莎士比亚通过米兰达颂扬了自己的同类,因为人类很容易骄傲,却很难顺服下来。而顺服,才是进入上帝属灵国度的前提条件。在顺服方面,顺服可见的利益容易,顺服难见的荣光不易——而一个社会必须学会服从抽象的“荣誉”,才能走向文明与强盛。而要顺服荣光,必须时时提醒自己:我们都亏欠了上帝的荣耀,思想不出善,实践不出善,所以基督才降卑为人,来救我们,但如果我们固执、骄傲、拒不卑微顺服,又怎能虚己以待上帝荣光的引导呢?



撒但诱惑人堕落的方法是“鼓励”;“你们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恶。”(《创世记》第三章5节)这样一来,追求“像上帝一样”的努力,就成了一切灾难的开始。而使徒劝人重生的方法也是鼓励:“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立比书》第二章5节)保罗还作了一些容易引起误解的比喻:“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以弗所书》第四章13节)“你们作仆人的,要惧怕战兢,用诚实的心听从你们肉身的主人,好像听从基督一般。”(《以弗所书》第六章5节)“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加拉太书》第二章20节)“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腓立比书》第一章21节)“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哥林多前书》十一章1节)



“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以弗所书》第四章13节)——这还可以说仅仅是一个美好而空洞的祝愿。



“你们作仆人的,要惧怕战兢,用诚实的心听从你们肉身的主人,好像听从基督一般。”(《以弗所书》第六章5节)——这则是让信徒像服从基督一样服从奴隶主。



“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加拉太书》第二章20节)——这还可以说仅仅是一个美好而空洞的自我鞭策。



“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腓立比书》第一章21节)——这还可以说仅仅是一个美好而空洞的自我鞭策。



“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哥林多前书》十一章1节)——这则是让信徒像服从基督一样服从保罗。也许保罗的意思仅仅是“你们该基督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



不过,我们原则上可以承认保罗的比喻,因为这些书信毕竟是被归入了圣经的,被等同于神的话语。但是比喻毕竟是比喻,“……像基督一样”当然还是假象,而非真的可能达到基督的实相。但后来的教父们则将此比喻冒充了实相,把保罗的追求当成了平安,仿佛肉体的人真的可以在这撒但统治的、罪恶的、物性世界上,达到基督的圣洁。这样一来,追求“活出基督的样子”也就是企图通过努力,成为天国的钥匙或至少掌管天国的钥匙——这是亵渎、这是僭越、这是偶像崇拜、这是背叛基督而归顺撒但、这是我们绝对不能赞同的。



但是如何区分撒但的诱惑和使徒的劝勉?这是千古之谜。而我仅仅知道:是卑微,使我们像尘土一样得以上升,见到上帝的国。而富贵,却以黄金般的的沉重分量,把落水者带到河床的泥沙中,形同“富贵只能使人下地狱”。如果我们自封为圣,甚至自立为神,那我们就永远沉在河床的泥沙之下了。相反,我们越是自己卑微,就越容易见到上帝的伟大、救主的圣洁。卑微等于是在开发自己的潜力、接近自己的永恒。儿童为什么进步迅速?因为卑微。成人为什么日趋腐朽?因为失去了卑微。而处在儿童与成人之间的“青春期”、“反叛期”,则是失去卑微的关键过程。青春期一过,人的创造性也就结束了:因为失去卑微的过程,已经把人固定、使人僵化了。由此可知,如果我们骄傲了,我们的前途也就封顶了。我们除了面对“顶峰的绝望”之外,还能面对什么呢?“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这不仅独裁者面对的末日(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也是一切自命为“顶峰”的蠢才,所面对的绝境。自我神化,不是自我毁灭的开始,而是自我毁灭的完成——所以奉行个人崇拜的社会会,实际上就是僵尸统治的社会,它们需要僵尸和木乃伊来坐镇“国家”,这样的国家当然充满了邪恶,而且需要经常流血作为邪灵的祭祀。



例如现代南北朝格局之下的中国,就是由两块僵尸分别统治的,第一块是统治现代南朝中华民国的孙中山,第二块是统治现代北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毛泽东,两块僵尸坐镇“国家”,而僵尸统治的起源是个人崇拜。唐朝人章碣在《焚书坑》一诗中曾经如此描写个人崇拜所造成的社会病态:“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这首诗就秦末的群雄并起,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



(181)



人类社会是个“坏个市场”,不论在“买方市场”还是在“卖方市场”的意义上,都是由坏人主导的市场。在这里,越坏的东西越出众,越邪恶的事物越受赞扬。领跌领涨的都是不择手段、坑害别人的投机家。而在上帝的国度里,一切都是相反的。因为那是为“义人”也就是像小孩子一样的人准备的。



“能顺利签证到美国的中国女人,形貌大都欠佳”,人们说“这是由美国领事们的嫉妒心决定的”。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很多都被嫉妒心支配,嫉妒心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结果,免得被邻居的优势所危害。尤其考虑到,优势者的心地大都已被训练得很黑,所以嫉妒心作为“弱者的心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和同情。例如靠女人养活的男人,在对待不靠女人养活的男人的时候,往往特别凶残。靠魔鬼养活的人们,在对待不靠魔鬼养活的人们时,也是如此。嫉妒心造成了数量巨大的“伤害”,其数量远远超过了大宗货物进出的“上海”,这是由撒但魔鬼的恶作剧决定的。



在我看来,对福音的“不需要”这一状态,从世俗生活的角度看其实也是很幸福的,这表明上帝一直很恩待人,使人觉得足够,不再需要格外的恩典。而对福音“有需要”,就更幸福了。因为那将给人带来属灵的境地。有了属灵的国,就看淡了属世的国,故能“入火不热,入水不濡”,可以登天游雾,与造物者同在。生存是生命的一种波动、波长、波光;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波光、波长、波动。对于那些在基督里的生命而言,死亡只是生命的波动而非生命的结束。基督已经收容了一切因信他而变得美好的生命,已使死亡包容成全在基督的生命里,这正如基督成全包容了律法与先知。



世界上有三种知识:启示的知识,科学的知识,人文的知识(包括“社会科学”和“艺术”)。人文主义者拒不承认启示,而将之归入人文知识的范围。如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年)以“找出来”和“塞进去”来概括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特性,他没有提到还有一种更为高级的“启示的知识”,而在我看来,启示的知识具有重要的特性:与其说启示知识接近人文知识,不如说启示知识接近科学知识——启示的知识和科学知识一样没有国界、不被民族特性所束缚。



启示的知识不是以人为本位的,所以其本性既非以人为本位的“找出来”,亦非以人为本位的“塞进去”,而是以神为本位的“光照”的结果,故可以称之为“照进来”。启示的知识是无国界的、不被民族特性的束缚的,因为它比科学知识更客观,更具有全人类的、乃至超人类的普遍性。



(182)



学生时代的富足感乃是基于一种世俗意义的无知,而不是基于一种神圣意义的洞识。惟有经历过世俗的富足感并因此而幻灭之后,因此而登山看见变容,人才更能涤除玄览、拜见主宰。



“信仰就意味着你在这个世界上减少了许多权利,而不是赢得了许多权利。”──也许这样表达更中肯:“信仰就意味着你在这世界放弃了一些机会。而这将使你得到平安,而不是赢得赞扬。”福音所传扬的,不是“奴隶道德”,而是“远离危机”、“放弃危险的机会”等平安至福。所以福音在那些通过危机甚至通过制造危机来控制他人的绑匪看来,是一种革命的精神与颠覆的思想;所以任何升格为王者的绑匪,都本能地不喜欢福音所传扬的平安至福。升格为王者的绑匪,都喜欢通过危机来诱惑并驱赶“下家入场”,从而让百姓在“恭喜发财”中沦为他们“庞氏骗局”的鱼肉。现在传扬平安至福的福音来了,怎么办?不要紧,把它改造成奴隶道德!所以,在升格为王者的绑匪所统治的社会中,“远离危机”、“把当权派放在火上烤”,就被篡改成了“服从上级”、“尊重在位掌权的魔鬼”。



当然,福音所传扬的平安至福,其实并不是革命精神、颠覆思想,因为平安至福不是类似革命精神和颠覆思想的“你往我来”、“你下我上”的权力更迭,而是属灵的信息,是根本取消世界统治者的宝座。因此在这个魔鬼统治的世界上,属灵的信息在表面上也就成了“革命与颠覆”。但平安至福其实宣告的是:只有一个中心,那就是上帝;种族中心论可以休矣。只有一个中心,那就是基督;文明中心论可以休矣。只有一个中心,那就是圣灵;国家中心论可以休矣。据此,欧洲中心论当然是魔鬼的东西。中国中心论亦然。白人至上论和其他种族的至上论同样是属于撒但的诡计。爱国主义和帝国主义其实是一体两面的陷阱——因为除了上帝崇拜之外,一切其他崇拜都是偶像崇拜。



拜约柜算不算拜偶像?拜圣殿算不算拜偶像?拜西奈山算不算拜偶像?甚至崇拜《圣经》的文本算不算拜偶像?──尽管,这些物体并非属于“他神”的异教偶像。



由于我们的有罪的存在,人也如普通动物无异,若不透过物的媒介,无以达到灵的领悟,此“物”或为形象或为文字(包括语言)。上帝的消息,化为人的语言;但人的语言,并不足以表达上帝的消息──这就是各种圣书的极限。由于我们有罪的存在,我们已经和上帝隔绝开来,所以崇拜某种圣物,便成为罪人的较好的选择,好于在神面前的骄傲与僭越。



(183)



绑票、杀人、强暴、窃盗……这些都不是终极的恶。因为即使不干这些,即使德高望重,也还是得死。“罪的工价乃是死”,终极的恶就是令人走向死亡的东西。这种东西因此也不是凭藉人自己的力量和修养可以克服的,甚至无从逾越一次,因为人只能以待罪之心、带罪之身,默想基督、祷告上帝。



其实,我们所有的人都是“生活在魔鬼的绑架、勒赎之下”。不论我们是否决定交付赎金或如何交付赎金,最终注定仍要被他百般凌虐以致于死。因为这是一个毫无心肝的、超然物我的家伙,他不让任何见过他的人走出他的城堡。这就是罪人的宿命。尽管他常常看不到这一点,而拼命赚取钞票、交付赎金,并在兴高采烈的希望和日复一日的盼望中,走向终极的灭亡。



生命是靠杀生来延续的?在魔鬼看来肯定是如此的。因为属世的、属物质的、属肉体的“现象学原理”似乎就是如此呈现的。动物要吞吃植物,食肉动物要吞吃食草动物和其他食肉动物。但从爱的角度看来,事情也许恰恰相反:生命的转换和代谢,需要这一食物链的存在,食物链的合理范围内的代谢并不等于杀生;因为这样的代谢虽然看起来有些残酷,但不仅可以帮助生命的世界维持必要的清洁和活力,也可以帮助它们维持必要的循环。



人类的社会也是如此,具有自己的食物链:“搜刮民脂民膏”,也许是在帮助人民进行“有助健康的减肥运动”。民之堕落,不以其贫穷,而以其油多;油多不减肥,百病就丛生。不仅个人、家族如此;社会组织、国家政权亦然,甚至连政治的乃至精神的革新运动,都需要某种减肥功能。



“这个腐化的物质世界”——是个多么恰当的表达,它描述生命本身就是趋于腐化的,而且生命的循环还要取决于物质腐化的过程,这被叫做“进食”、“消化”、“新陈代谢”。灵的境界是肉眼看不见的,而灵界的堕落状态便是火,星球是火的堕落,熔岩是星球的堕落,大地是熔岩的堕落。大地的腐化则为山川气土,山川气土的腐化则为植物,植物再腐化为动物。



文明的力量、社会的系统,并不能救人脱离灭亡;相反,由于自恃这种力量,可能反倒“速其死耳”。因为自恃必招致敌对,自恃的力量越大,敌对的力量越大。而即使毫无文明的装备,只要有爱,就有和解,就可以化敌为友,化险为夷。因为宇宙的主是全能永生且爱我们的,凡信靠他的,就不在黑暗里走。既然宇宙的主是良善且爱的,一切邪恶势力最终无不蜇伏于他之下,爱上帝者,苦难终将消亡。所以在关键时刻,懂得信靠上帝而不自恃,是最大的智慧所在。



“人所能在自己身上成就的最深入的事情,是信靠永生的上帝,从而获得灵魂。而不是仅仅“获得灵魂的平安”;因为不信靠上帝,就意味着根本就没有灵魂之可言了。人所能在这个世界上成就的最大规模的功业,无非是神权国家对文明的总结清算。科学──技术、宗教──艺术,也在其掌中。更深一层看,这些事情的总和,在上帝的灵里又算什么呢?他的灵超然物象,远在人所见的世界以外,近在咫尺,远在天边,不可预计、企及,也无从污染、摇撼。千福年,于灵界何有哉!新文化战、神权国家的复临,于千福年又何有哉!”(《胜利者的书》[现名《全球政府论》结束语)



而在物质和肉体世界之上,还有灵界和属灵的奥秘。信仰对于这些奥秘常常难以言明,更无从“开释”得头头是道。因为信仰虽是自明的,却非自我证明的;它不是投向信仰者自己,而是投向信仰的对象──而信仰的对象无论如何肯定要大于信仰者自己,所以,信仰者如何能说清信仰对象的奥秘呢?于是这信仰便需要仪式:平时是自己做主,举行崇拜仪式的时候却是让上帝的法则、上帝的代理人来替自己做一下主——因此,参加崇拜仪式是“最好的放松”、“最好的涤除”;而在神秘超验仪式中,虔诚者可以获得恬美的镇静、忘我的交流。



(184)



世界正在走向日益广泛与深入的全球一体化进程,全球政治的雏形,已经出现。与此同时,这也是“国际罪恶的空前集结”。齐头并进、迎头相撞的世界需要一个刻不容缓的属灵运动,作为全球一体化中“空前苦难”的解毒剂。属灵运动,是要树立另一重标准,即属灵原则;以便人们在根本上无视那无法回避更无从“解决”的罪恶。



全球公民的意识,只能以全能的、全知的、具有普遍之爱的上帝为前提,这样的上帝超越家族与国体、种族与文明的限制;把人类连结起来。相形之下,希腊──罗马式的城邦神明,只能保证小集团的公民政体,而无法提供广袤领土上的公民政体,所以城邦宗教只能与所谓“奴隶制”连襟,而旧约的圣经信仰也被解释成为歧视外邦人的“地契”。但是从先知那里,“外邦人的光”已经出来了。在耶稣基督那里,和外邦人对立的犹太人,已经被定罪为“魔鬼的子孙”。到了使徒那里,基督成为全人类的救赎。



信耶稣复活并奉基督为主,常被无神论者打上“失败者”的标签,无神论者还把虔信者叫做“精神失败者”,仿佛世界上只有无神论者自己真勇敢,敢于对抗整个世界并坦然面对自己的死亡。其实这都是表面的,只是由于他们经历浮浅,没有尝过弥留或破产的极境罢了,更没有尝过“主的甘甜”,这个甘甜的至福像是微微的通电,带有一种奇特的甜甜的麻酥酥,比吸烟、喝酒的感觉更加强烈,因为带有一种强烈的感动。



在一个真正的基督徒看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灵性诞生、精神转折,并非所谓“神秘主义的训练”所致,而是“圣子耶稣亲赐的恩典”,是真正的圣餐,可以激发内在的吗啡,但是其源头却绝对是外来的而非内省的;是灵魂的而非技能的——如打坐、瑜珈、气功等技能造成的自我感觉。即使基督徒的所谓“自省”,也是指“与外来的源泉接通”,基督徒的“祷告”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185)



《新约》上的文字,如果从希腊文学写作的角度来看,是“过于通俗甚至平庸”的,难怪异教的古典作家们会认为它的流行乃是文学上的哲学上的末日,是古典文明的世界崩溃和坍塌的开始。然而,如果你有了属灵的信仰,面对《圣经》,就耳目一新了。那些平实的文字,终于以愚拙而不是以聪明,把你带入上帝的灵界,至少是抵达其边缘……所以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作为启示,人不能用艺术的眼光去审视它。



相反我们要记住:只要我们自己活在这罪恶的世代中,人的两重性就始终存在并折磨我们:灵与肉,趋向上帝与趋向魔鬼。人的祷告与赞美因此并不能消除人的沉沦,有时反而以暂时的解脱与休整帮助他在下一步,沉沦得更深。这样的情形,使得祈祷与赞美的唯一功能,仅在获得上帝的怜悯,从而赦免而不是消除人的沉沦与罪。



谁要是忘记了这一点而一心指望自力更生,指望脱离了上帝随时随地的光照,仍然凭着修持和律法可以达到圣洁并保持下去,他便落入了耶稣痛斥的法利赛主义的圈套。而法利赛主义之于中国,与儒释道相去各各不远,都是“行为得救”的律法主义、伦理模式,但其实“那是救得了肉体救不了灵魂”的:那能助人在这世界得胜,却无法让人进入上帝的国。



利用信仰、利用自己与上帝的关系来自利,这是人的“神圣的罪恶本能”。这种罪恶本能可以区分为两种形态:(1)自欺;(2)欺人。自欺者是为隐士,欺人者是为神棍。在这光谱两极的中间,绵延着无数群众,他们有些是作为神棍的追随者出现的,有些则称赞隐士的自私。但凡此种种,都行不出义来,因为他们的义本非上帝的义,只是为了(1)自欺,(2)欺人。



(186)



谈论信仰──进入信仰──实践信仰(“行出来”),是人与信仰的三层关系。谈论信仰,主要是一种审美活动,是“艺术”,接近“高明的欺骗”;进入信仰,则是孤独的浸入,是“洗礼”,接近“纯粹理性的洞观”;实践信仰,是为新造的人。这三环之中,“信仰”是关健,“实践”是成果——如果仅仅“谈论”,弄得不好,极易流于玩世。



科学诚然无从证明上帝是虚无的,正如科学亦无从证明上帝是实存的。所以在我看来,以属世的科学证明属灵的上帝,正如其否定式,具有十分浓重的渎神嫌疑。类似的证明是两刃剑的方法论,尤其在现代世界,拙劣地证明有神,反而为证明无神,开辟了道路与空间;拙劣地证明有神,无疑是以无神论为前提而展开的。



统治世界的魔鬼无处不在,甚至就在教会里向我们进攻。他常以令人讨厌的人与事,侵袭我们,这些魔鬼,其中也不乏居于“被压迫地位”的——统治世界的恶势力常是以被统治的可怜、被压迫的善良等形态,显现出来,目的是俘虏人心,以曲折变态的方式,肆其荼毒,达到最大的破坏力。他们的目的,是以不择手段的“正、反、合”,迫使我们变得和他们一样:或通过屈服,或通过反抗。



人不如势(友人不如强势),势不及神(强势不及上帝的怜悯);跟人不如顺势,顺势然后应神——所以基督徒在世上的活动,没有比祷告更重要的;立德、建功、著文章,在最好的意义上,不过是“祷告过后的作为”。恶人说性善,善人说性恶;以其座标皆出于已,故恶的尺度量人为善,善的尺度量人为恶。不仅如此,善人常被人谋害,损之又损,世界对他因而多显出恶意;恶人常谋算人,并因而得益,世界对他相与为善,狼狈为奸。性恶抑或性善,争论千古,无有定论,盖因人性不同如此。



有人尖锐地指出:现代风俗使其居民喜欢和狗同居并和狗交流思想感情,因为人们的互相“独立”使得他们和狗在一起比和人在一起更加自在,有些过分的人因此视自己宠物权利高于他人的权利,这不能不说是人本主义正在走向自己的反面,是一个病态的成就。但这样“爱狗如己”的成就,距离“爱人如己”的上帝教诲,却相距甚远,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有人尖锐地指出:如果没有基督示范的服务精神(“凡为我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来的。”《马可福音》第九章37节),像美国这样“半犹太化半黑人化”的国度,是无法体面地屹立迄今的。“耶稣坐下,叫十二个门徒来,说,若有人愿意作首先的,他必作众人末后的,作众人的用人。于是领过一个小孩子来,叫他站在门徒中间。又抱起他来,对他们说,凡为我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来的。”(《马可福音》第九章35—37节)但现在流行的人本主义、东方宗教、巫术爱好已经大大瓦解了健康的生活,所以现代人才会热爱自己的狗和猫,远远超过了爱邻人。许多人以诉讼为生计不说,连学校的校工都克扣孩子的饮食,下一步的堕落会否恢复吃人的巫术?



犹太人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造了一座大博物馆,来控诉上帝。难道,具有四分之一犹太人血统的希特勒一意孤行的屠犹政策,不正是迦勒底王与巴比伦王们的屠犹、掳犹政策在二十世纪的继续和发展?如果按照圣经的《申命记》和先知书所传达的启示,这岂不是上帝对犹太人的背叛所进行的回答和管教?奥斯维辛,本当成为犹太人悔改信主的起点,但不幸犹太人在总体上却丝毫没有学到什么教益,而只记住了仇恨。他们完全拜倒在马克思式的历史偶像面前,用纳粹对待它们的方式去对待别的民族,而拒不承认历史偶像不过是上帝手下的的区区造物,是根本经不起崇拜的。他们眼中没有上帝,他们也不敬畏神。犹太人表面上咒诅上帝的鞭子,实际上是咒诅上帝的管教,正如他们咒诅迦勒底王和亚述──巴比伦的铁蹄。这实际上等于拒绝了上帝的启示。而上帝是怎样对待敢于背离上帝旨意去抵抗巴比伦王的“犹太人的王”的?当面杀光他的所有儿女、挖去双眼、一步一步地把他牵到宰杀之地,然而却不杀他,把他囚禁到死。



有一个事情作为旁证是很有说服力的。美国第三十五任(四十一届)总统肯尼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1917—1963年,1961—1963年在位)的家族,受到了“肯尼迪诅咒”,结果不断有家族成员非正常死亡:肯尼迪总统的哥哥小约瑟夫·肯尼迪二次大战期间(1944年)担任空军轰炸机飞行员时殉职;肯尼迪总统本人1963年于任内至德州达拉斯访问,遭到枪击头部而死;三弟罗伯特·肯尼迪参议员于1968年在参加党内总统初选活动记者会上,遭阿拉伯裔伊斯兰教激进分子枪击,隔天伤重不治。 “肯尼迪诅咒”十分犀利,在小约瑟夫·肯尼迪死后,他妹妹凯瑟琳于1948年在法国坠机身亡,年仅二十八岁。罗伯特·肯尼迪的儿子大卫于1984年吸毒过量而死,也是二十八岁,另一个儿子麦可1997年滑雪时撞树身亡。肯尼迪总统的儿子小约翰·肯尼迪也在1999年带着妻子驾驶飞机时一头扎进大西洋,失事身亡。肯尼迪总统的小弟弟爱德华1964年乘坐的飞机意外坠落,他虽逃过一劫,但脊椎因此受伤,自此终生承受脊椎的病痛;1969年他车载一名年轻女子夜归,车身意外从桥上坠入河中,车上女子溺毙,而他匆匆离去未向当局报案,也让自己形象重挫,甚至被判缓刑,入主白宫之梦就此破灭。 几年后,爱德华的儿子被诊断罹癌切除一腿,第一任妻子也因饮酒过量、酒精中毒而让婚姻出现裂痕,两人终以离婚收场,之后爱德华再娶。



看似光辉耀眼的肯尼迪家族为何遭到“诅咒”?报导指出,肯尼迪总统的父亲约瑟夫·肯尼迪在银行界发迹后进入政坛,在二次大战期间曾经担任驻英大使时,因为拒绝五百名犹太人的签证申请,导致这些犹太人后来惨死纳粹集中营,结果种下了“肯尼迪诅咒”之因。



为什么屠杀犹太人超过五百名以上的纳粹分子,并没有遭到类似的诅咒,而无意导致犹太人死亡的肯尼迪家族却要遭此厄运?



有种解释指出:这是因为,《申命记》判决背信弃义的犹太人命中注定要流亡,但约翰·肯尼迪却不给犹太人签证,等于阻止犹太人流亡,这就违反了神的旨意。相形之下,纳粹虽然大量屠犹,但这一屠杀却是迫使犹太人流亡的极端措施,并没有干扰犹太人的流亡,反而推行了犹太人的流亡,因此纳粹仅仅受到了人间的审判,反而没有像肯尼迪家族那样受到神秘的诅咒。



(187)



世界在“进步”,个人在“堕落”,其实这二者是统一进程的两个侧面描述。正如物质文明的进步和灵性虔敬的堕落是同步的。现代社会的风尚堕落,说到底其动力是人本主义。人本主义表面上爱人,实际上恨人,因为它没有更高的爱。“为逼迫你的人祷告”甚至“爱你的仇敌”都是违反人本主义的,因为那是以神为本的精神、是以上帝之爱为终极依据的。



人本主义和现世精神,除了加剧争竞嫉妒、点燃仇恨的火花、走向种族清洗与文明灭绝之外,岂有他哉。个人灵性的堕落,尤其是由一些外部因素加剧的,如文字的发明、印刷术的普及、报纸、广播、电影、电视,现在又上演了最大的魔剧:电脑及其网际网络。未来的百年间,极可能还有更大破坏力的新技术出现。这些发展都削弱了灵性回归上帝的国,并混淆了真理与道路。



这时候有一句话开始流行了:“神迹必须有人的参与”──但其实,这是人本主义者诱惑神的信徒去参与他们的犯罪活动的话。这些人本主义的罪犯们进一步说明,耶稣变水为酒的神迹,竟然是因为有人尤其是有密切关系的人们在场,从而使得这次神迹得以发生。



我们需要思考:这些谬论得以扩散的非个体化的、非个性化的传播手段,是否几近魔鬼的专制?这是因为,这种传播手段说到底还是按照某些人的利益、某些人的意志,制定并运作的。而神对人的启示则经常是独特的、个别的,具有出人意外的特质。所以,“耶稣对信他的犹太人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他们回答说,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从来没有作过谁的奴仆。你怎么说,你们必得自由呢?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奴仆不能永远住在家里,儿子是永远住在家里。所以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我知道你们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你们却想要杀我。因为你们心里容不下我的道。我所说的,是在我父那里看见的。你们所行的,是在你们的父那里听见的。他们说,我们的父就是亚伯拉罕。耶稣说,你们若是亚伯拉罕的儿子,就必行亚伯拉罕所行的事。我将在神那里所听见的真理,告诉了你们,现在你们却想要杀我。这不是亚伯拉罕所行的事。你们是行你们父所行的事。他们说,我们不是从淫乱生的。我们只有一位父就是神。耶稣说,倘若神是你们的父,你们就必爱我。因为我本是出于神,也是从神而来,并不是由着自己来,乃是他差我来。你们为什么不明白我的话呢?无非是因你们不能听我的道。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你们父的私欲,你们偏要行,他从起初是杀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里没有真理,他说谎是出于自己,因他本来是说谎的,也是说谎之人的父。我将真理告诉你们,你们就因此不信我。你们中间谁能指证我有罪呢?我既然将真理告诉你们,为什么不信我呢?出于神的,必听神的话。你们不听,因为你们不是出于神。”(《约翰福音》第八章31—47章)



只有在基督里,人才能得到自己的真自由,因为在那里上帝对人的启示和保护,是个别的、灵性的,具有明显的“拣选”性质。



(188)



为什么“在后的却要在前,在前的却要在后”?为什么无神论教育可以培养出基督的仆人,宗教教育却可能产生了魔鬼的随从,例如神学院就培养出了约瑟夫·斯大林这样一个典型的病例。



从生理学上解释,是“气质”、“禀赋”;从社会学上解释,是“遭遇”、“命运”;从神学上解释,是“灵命”、“恩典”……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有些是我们的经验与理性可以解释的,有些则离奇难解──于是“预定论”便有了它的合理性,因为预定论正是从耶稣的“窄门”论中派生出来的。



这不是虚伪。所谓虚伪,所谓儒家式的礼貌、和亲、秩序,正是企图在爱与恨、宽容与报复之间保持平衡与兼顾的属世智慧。有人胡说“伪善比不伪善好”,其实不然,因为在一个伪善后面,往往隐藏了一个阴谋,一个更大的罪恶。



神秘家们一再强调修行路上的危险,而且对歇斯底里的精神状态提出警告:祥和与平静才是真正的神秘主义表现。但现代世界却是一个毫无祥和、毫无平静的马蜂窝,因为现代世界拥有一切,却惟独没有任何一个稳定的权力来源和精神中心,因此一切权力都必须随时处在高度的竞争和紧张中,它怎能有祥和与平静呢。



(189)



计划不等于异象;意志不等于信心。然而我们周围有多少假冒为善的“教友”在高谈阔论“异象”和“信心”。他们把自己的计划叫做“上帝的异象”,称自己的意志为“属灵的信心”。这种“名词的颠覆”和毛派分子把奴役叫做“人民的民主自由”、把特权独揽称做“无产阶级专政”一样,加剧了世界的混乱,而非表明了上帝的恩赐。



假冒为善的“教友”,应该想想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奥秘:当圣子耶稣被钉十字架时,慈爱的全能的天父在哪里?在做什么?他的表情和心意又是怎样的?如果你们解答不了这样的奥秘,你们就应该承认自己无知,不要强作解人,不要再售卖自己的“异象”和“信心”。



主受难的图像,与我们的本能中有关祭司、君王的模型,是多么格格不入。由此可见,本为良善的信仰历史和宗教传统,也会造成作茧自缚式的困扰。这里难道没有一种“劣币逐良币”的人性在起作用?

谢选骏:《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之异同

(一) “你知道《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的本质区别吗?”(网文 2017-03-15)报道: 《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都太有名了!要说两者的共同点,大家一定能够轻易想到:这两部书的规模都极其庞大! 《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汇集古今典籍7000种以上,分为11095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