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4年5月3日星期五

谢选骏:《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之异同


(一)


“你知道《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的本质区别吗?”(网文 2017-03-15)报道:


《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都太有名了!要说两者的共同点,大家一定能够轻易想到:这两部书的规模都极其庞大!


《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汇集古今典籍7000种以上,分为11095册,总字数多达3.7亿字!《四库全书》编纂于清朝乾隆年间,汇集古今典籍3500多种,分为36000多册,总字数不少于8亿字!


这么多字全是徒手抄出来的。


《永乐大典》的编辑和抄写工作动用2000多人,其中既有当朝重臣,也有普通的“抄书匠”。《四库全书》仅抄书匠就招了近4000人,参与古籍收集、整理、编辑的官员更是不计其数。


有趣的是,清朝的编修官必定深知抄书的辛苦,所以特别推出一套“激励机制”。他们从落榜秀才中挑选字迹好看的,规定每人每天至少抄1000字,抄满五年后按字数多少归入不同等次,按等次授予官职——要是抄满200万字,就能直升市领导!


有人要问了:既然抄书辛苦,为什么不印刷呢?


因为这两部书的套数都太少了。《永乐大典》只抄了一套,专供永乐皇帝本人阅读。《四库全书》多一点,抄了七套,但制版印刷的成本仍然远远高于手工抄写。


说了半天,无论是规模庞大,还是套数稀少,都是这两部书的共同点。它们的本质区别在哪里?一定要触及“本质”噢!


只要你翻过这两部书,就能瞬间找到答案。


《四库全书》分为经(儒家经典)、史(史书典籍)、子(诸子百家)、集(诗词歌赋)四部分,所以叫“四库”;内容包罗万象,所以叫“全书”。从本质上讲,这是一套“丛书”,而且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


“丛书”的概念我们并不陌生,最家喻户晓的丛书恐怕要数“四大名著”了。这四部小说各自独立,没有关联性,你取你的经,我造我的反,贾宝玉管不了三国事,诸葛亮进不了大观园。出版社觉得它们都属于古典小说,所以搞了个“捆绑销售”。


《四库全书》不是用来卖的,不用考虑销售问题,但里面包含的每一种古籍同样是独立的,内容是完整的。


“经史子集”四类书册分别使用绿红蓝灰四色封面,象征春夏秋冬四季。


《永乐大典》就不一样了,它不是丛书,而属于我国古代一种极具特色的图书形式:“类书”。


类书是一种工具书。编者把许多书籍中主题相近的语句摘抄在一起,汇编成与各种主题有关的资料集——好吧,肯定有人没看懂,咱们举一个例子:


这是《永乐大典》第2272卷的一页纸。看到“湖”字没有?这就是这一卷的“主题”。编者首先摘录了与“湖”字有关的“诗文”,最先摘抄的是宋代《黄氏日抄》和《家则堂先生瀛州集》这两种书里各一篇文章。


《黄氏日抄》和《家则堂先生瀛州集》是不是总共只有两篇文章?绝对不可能。其他文章可能抄在了《永乐大典》其他书册里,也可能被《永乐大典》抛弃了。


这种编辑方式是不是很像现在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确实被誉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假如你对某一类事物感兴趣,可以顺着一个“主题”(或者说“词条”)一直读下去,会觉得很过瘾——明朝嘉靖皇帝就是这么干的,他崇尚道教,对《永乐大典》里的道教内容百读不厌。


但类书与百科全书还是有区别的。如果翻开《中国大百科全书》,找到“湖泊”这一词条,你会看到与湖泊有关的各种知识,比如湖泊的定义、分类、形成原理乃至世界著名湖泊列表,所有这些内容都经过编者的总结和润色。


类书就不一样了。类书的编辑只负责摘抄原文,绝不删减文字或者添油加醋。《永乐大典》因此保留了明朝以前大量文献资料,而且是原文资料,所以非常珍贵。


有人要问了:《永乐大典》好是好,可一万多册书,如果查阅某个特定的“主题”,岂不是要找昏头?


不用担心。就跟我们查字典一样,《永乐大典》里的“主题”也是按“拼音”排序的——你没看错,明朝也有拼音!


注意到书页右下角的“六模”了吗?“六模”跟“湖”这个主题有什么关系呢?


“模”(念mu)正是明朝“拼音”里的一个韵母,表示普通话里念第一声或者第二声的“u”。


你也许还记得语文老师曾经说过,古人把汉语发音称为“四声”,分别指平声(相当于普通话第一声和第二声)、上声(普通话第三声)、去声(普通话第四声)、入声(普通话里没有)。在明朝“拼音表”里,“模”(也就是“u”)是排在平声部分的第六个韵母,所以称为“六模”——这一大圈子够绕吧!


“湖”字的拼音是“hu”,韵母是“u”,对明朝人来说属于“六模”。如果你熟练掌握“明代拼音表”的韵母排列顺序(就跟我们熟知英文字母表一样),再结合《永乐大典》的目录,就能很快找到自己想要的那册书。


这张书页的主题是“斋”字,归入平声第七个韵母“皆”,也就是念第一声或第二声的“ai”。


不过,现在查阅《永乐大典》就不用担心书册太多了——因为这套书96%的书册没能保存下来。


《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后来嘉靖皇帝下令誊写了一套副本,永乐那套便神秘消失了,不知是遭了火灾还是被嘉靖带进了坟墓。清朝末年,嘉靖本《永乐大典》屡遭偷盗和战火,流传至今的只有400多册。其中最大一部分,即222册,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幸好乾隆皇帝做了一点补救,让《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做了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交流。


再次回到这张记录“湖”字的书页。大家还记得《家则堂先生瀛州集》吧。


“则堂”是南宋理学家“家铉翁”的号,《家则堂先生瀛州集》是家铉翁的诗文集,到清朝乾隆年间已经失传了,幸好这部书的内容被分散抄录在《永乐大典》的不同书册里。


当时宫里收藏的嘉靖本《永乐大典》还有8000多册,算是比较完整。于是乾隆皇帝做了一件大善事。他要求编修官把分散在《永乐大典》各处的失传古籍篇章重新抄录在一起,编入《四库全书》,《家则堂先生瀛州集》因此“复活”了!


如此复原的古籍被称为《永乐大典》辑佚本,总数多达385种,可以说代表了《四库全书》最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比支离破碎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的运气实在要好很多。


乾隆命人抄写了七套《四库全书》,流传至今的有三套半。保存在圆明园文源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扬州天宁寺文汇阁的三套基本毁于战火。原藏杭州圣因寺文澜阁那套仅存三分之一,重抄补齐后移交浙江省图书馆。紫禁城文渊阁和沈阳故宫文溯阁的两套基本完整,现藏于台北故宫和甘肃省图书馆。


但最完整的一套还要数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文津阁《四库全书》。


凭什么说国家图书馆这套最完整?因为只有这套《四库全书》不只有书而已。


顾名思义,文津阁《四库全书》原本收藏在承德避暑山庄内的文津阁,是乾隆皇帝为自己消夏避暑准备的读物。1909年,清政府决定将这套书拨给筹建中的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五年后,文津阁《四库全书》被整体调运至北京。


文津阁,承德避暑山庄


什么叫“整体调运”?就是除了书册以外,装书的木制书函、盛放书函的书架也要统统运来!甚至连包装用的夹板、丝带、铜环都是清代原物!


保存如此完整的《四库全书》仅此一套!


文津阁《四库全书》的另一个珍贵之处是校勘质量高。


据记载,乾隆皇帝曾亲自参加校阅,总纂官纪晓岚更是校对多达三次,非常罕见。台北故宫和甘肃省图书馆那两套都出现过零星散佚的情况,都根据文津阁本进行了补抄。至于散失大半的杭州文澜阁本更是补充了大量文津阁本的内容。


2013年9月,国家图书馆打开文津阁《四库全书》库房的展示门,全部36304册书籍、6144件书函、128个书架完整呈现在普通读者面前。时光倒流两百年,曾经映在乾隆皇帝眼中的,或许就是这般光景。


(二)


《所有古书都收录在四库全书中吗?》(网文 2014-02-25)报道:


1,《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编纂《四库全书》时,将“著录书、“存目书”逐一撰写提要,于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汇编成此书,200卷。收录古籍计10289种,是内容丰富、较系统的研究古典文献的重要工具书、解题式书目的代表作。为便于翻检,次年另编《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不收存目书,提要从简。中华书局一九六五年新印《四库全书总目》。《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简称四库全书总目、四库总目、四库提要,共二百卷,是中国清代纪昀等编纂的一部大型解题书目,是中国古典目录学方法的集大成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20卷,著录图书3470种。)


2,《钦定四库全书》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纂,历时9年成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据文溯阁本79897卷),36304册,近230万页,约8亿字。整套书收録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一部分古籍(一部分被列为禁书),涵盖了古代中国几乎所有学术领域。编撰四库全书,收书3503种,同时禁、毁图书3100多种。编纂《四库全书》时,清廷为维护统治,大量查禁明清两朝有所谓违碍字句的古籍,见四库禁书,据统计,在长达10余年的修书过程中,禁毁书目3100多种(另一种说法为2855种),15万部以上。并且大量篡改古籍。现存文渊阁本、文溯阁本、文津阁本、文澜阁(剩半部);文源阁、文汇阁、文宗阁及底本翰林院本均毁于战火。


3,《四库全书荟要》


乾隆四十三年,第一部《四库全书荟要》完成,藏于紫禁城坤宫宁御花园的“摛藻堂”。次年,又誊缮一部,藏于圆明园内的“味腴书屋”(此本毁于火烧圆明园),以备乾隆随时阅鉴。《四库全书荟要》共463种,20828卷,11178册,下设若干子目。其中,经部173种,3576卷;史部70种,6535卷;子部81种,2866卷;集部139种,7851卷。《荟要》从编纂宗旨与《四库全书》不同,《四库全书》面向世人,而《荟要》仅供皇帝御览,从未流向过民间,因此,《荟要》有着《全书》无法与之相匹的特色。第一:选编慎重,卷帙精约。《四库全书荟要》所收书籍的种类只有《四库全书》的七分之一,而册数是《四库全书》的三分之一,可谓“全书中的全书,精品中的精品”。第二:内容真实,少经删篡。《荟要》供仅皇帝御览,其所收图书在内容上也就务求完整,没有大量删改的必要。在原本保存、内容真实方面,《荟要》胜于《全书》。第三:书品精美,质量上乘。由于清廷十分重视这部丛书,修书务求精美而不计资费,因此,《荟要》的书品达到了极为精善的境界。第四:校勘翔实,版本珍贵。《荟要》依据底本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内府刊刻本,这些刻本主要来自于清内府图书刊刻机构“武英殿”;二是内府所藏历代善本和抄本;三是乾隆三十八年以后在民间征求到的书籍,在内府藏本和民间奉献的遗书中自然不乏宋元时期的旧本。


4,《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商务印书馆1935年出版,沈阳出版社翻印,以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影印蓝本,采用仿古线装书样式,繁体竖排,分22函,110集,16开,9000余万字。影印工作开始于1934年7月,由故宫博物院,中央图书馆,商务印书馆及有关各方代表组成的临时监察委员会同至上海,监视开箱,按目检出各书,点明册数、页数,分期交付商务印书馆就地影印。至1935年7月,《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共计231种,分装1960册,先后分四期陆续出齐。


5,《四部丛刊》


由近人张元济主编,主要收集了古代主要经史著作、诸子百家代表作、历朝著名学者文人的别集。所谓“四部”,即将书籍按照中国古代的图书分类法分成经、史、子、集四大类别,而丛刊是指丛书。清政府灭亡之后,《四部丛刊》作为一个小型的《四库全书》,在当时的目录学界起主导作用。 从1922年到抗战爆发为止,《四部丛刊》共出了初编、续编、三编,共502种书,前后有三编:初编初印2100册,二印2112册,精装报纸本110,平装报纸本440,初编二编三编合编本3122册,续编510册,三编500册。是二十世纪初期中国新出版规模最大的丛书。


6,《四部备要》


中华书局1920-1936年陆续编辑排印。这部丛书收书336种,依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用丁氏仿宋活字排印,个别影印。这部丛书性质和《四部丛刊》相仿,但《四部丛刊》着眼于选择宋元明珍本影印,而《四部备要》则偏重于实用——选印较有代表性的校本、注本,可以说是学习和研究古代文献的常备书籍。


7,《四库未收书辑刊》


主要根据本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余位国学大师编订的《四库未收书分类目录》所收录的清乾隆四库馆臣未见和清乾隆以降至清末问世的书籍,几乎网罗了当时存世《四库全书》以外的优秀书籍,共收录典籍近2000种,分十辑精装影印出版,每辑据所收部类按经、史、子、集排序,版本均力遵“分类目录”著录的版本征访,每种书前均加书名页,其中著录书名、卷数、作者、版本等。《四库未收书辑刊》以“尊重历史、保存典籍,择善而从、整旧如旧”为编纂出版的宗旨,于1997年12月由北京出版社影印出版,16开精装300册。


8,《续修四库全书》


该书沿袭《四库全书》体例,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用绿、红、蓝、赭四色装饰封面,16开本、精装1800册,分经部260 册,史部670册,子部370册,集部500册。它与《四库全书》配套,构筑起一座中华基本典籍的大型书库,中国古代即1911年以前的重要典籍,可大致荟萃于此。《续修四库全书》总共收书 5213种,比《四库全书》增加51%。在编纂、出版过程中,曾向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82家藏书单位商借底本,每种入选图书,均选取最佳版本影印,其中大量的宋元刻本、名家稿本,为四库馆臣所未见。 《续修四库全书》的收录范围包括,对《四库全书》成书前传世图书的补选,《四库全书》成书后著述的续选。补选之书主要是:被《四库全书》遗漏、摒弃、禁毁,或列入“存目”而确有学术价值的图书;《四库全书》已收而版本残劣,有善本足可替代的书籍;四库馆臣对戏曲、小说持鄙视态度而未予收入的书籍。《续修四库全书》从1994年开始启动,历时8年,到2002年4月完成了全部1800册的编纂出版工作。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9,《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根据《四库全书》卷首所载乾隆帝有关编纂工作的历次上谕和凡例,当时四库馆臣将内府所藏和全国各地督抚学政及私家进献的图书中,含有批评清王朝统治内容者,含有反礼教、反传统或宣传异端倾向者,“未越群流”的平庸之书、“归于小道”的无谓之书、“难以考信”的伪托之书,以及著作时代切近者、重复之书均列为存目。列为存目者达6793种、93551卷。历经300年来的天灾人祸,存目之书亡失严重,现存4000余种、6万余卷,分藏在全国200多个图书馆,三成以上已成孤本。1992年夏,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历史文化分会正式提出编纂出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计划,1992年12月23日获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批准,列为国家级重点项目。1993年1月组成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由季羡林担任总编纂,有全国5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台湾、日本、美国等地的近百位文史专家和古籍学者参加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开始编纂工作。编纂出版工作于1997年10月全部完成。该书共收录散藏于国内外116所图书馆、博物馆及少数私人藏书家手中的四库存目书4508部中,其中宋刻本15种,宋写本1种,元刻本21种,明刻本2152种,明抄本127种,清刻本1634种,清抄本330种、稿本22种,有三成以上为孤本或稀见本。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经部收录734种,史部收录1086种,子部收录1253种,集部收录1435种。卷帙浩繁,洵为大观。 1997年10月由齐鲁书社影印出版,16开精装1200册。


10,《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


2001年,齐鲁书社又影印出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所遗存目书200余种,其中国图藏19种。多为稀见的珍本秘笈(包括罕见的海外藏品)。全书共100册,并附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正编、补编综合索引,包括书名索引和著者索引及总目录。


11,《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


四库禁毁书丛刊是编修《四库全书》期间被抽毁和全毁的书籍,其中以集部书占多数,部分著作实属中国文化之精品。其次是史部的书籍,其禁毁重点是关于辽事(入关前满汉关系)和南明史的著作,目的是企图抹杀、毁灭、篡改历史事实。经部、子部和丛书中的一些书籍在禁毁狂潮中也未能幸免。《四库禁毁书丛刊》具体地是以姚观元《清代禁毁书目》、孙殿起《清代禁书知见录》、雷梦辰《清代各省禁书汇考》和陈乃乾《索引式的禁书总录》所著录的图书为主要收录范围。它不是清代所有禁书的总汇,不收录清乾隆以后的各种禁毁小说、戏曲。所收禁毁书以刻本、活字本、抄本为主,石印本、铅印本、影印原刻本酌情收录,点校本不予收录。本书共分十期,每期内依经、史、子、集四部排列。1997年6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16开精装310册。2008年出版补编90册,经部三册收书十二种,史部二十七册收书七十三种,子部十二册收书三十八种,集部四十八册收书一百六七七种,九十册共收书二百九十种。正编、补编正文合计四百册,收书九百三十四种。目前网上未见补编的电子版。


12,《四库提要著录丛书》


《四库全书》的底本中大量“抵触本朝”、“非圣无法”、“离经叛道”的内容,所以在编纂《四库全书》时,对底本进行了无数多的篡改、删节和重写,以符合其政治、社会、教化的需要,致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的3461种典籍大多面目全非,失去了文献原貌,流传至今,真伪莫辨,极大损害了其文献价值。因此, 2008年始纂《四库提要著录丛书》,丛书为一部“原生态”保存中国古代典籍的旷世丛书,为还原《四书全书总目提要》“著录”的3461种古代典籍原貌,用10年时间以国家图书馆所藏善本为核心,旁及海内外百余家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及私家藏书,征访到3000余种未被200多年前四库馆臣遵乾隆旨意篡改、删节和重写的存世“原生态”典籍。分经、史、子、集四部出版,各自独立编号。各部正文排序因典籍征访之先后并完全按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排列。该丛书收书3000余种,分装约1200册/套,,每册700页左右,每册分上下两栏,精装16开影印,2012年底全书完成,北京出版社出版。


13,《四庫文叢》


是整理和研究中國歷史文獻的學術叢刊。以各地館藏未刊文獻为基礎,以目録、版本、辨僞、考釋、輯佚及文獻學家的研究爲重點,集中刊發有關文稿、題跋、日記、函牘、年譜、家譜、方志、檔案、文書、石刻等文章。崇尚樸實文風,尊重學術發展脈絡和前人研究成果。


14,四库禁书


四库禁书是《四库全书》禁止收录之书。禁书书目2855种,与《四库全书》所收录3461种著作相差不远,是修纂四库全书之同时对扫荡对于满清先史与夷夏之防等可能挑起反政府思想著作的结果。清朝乾隆帝纂修《四库全书》,搜集全国藏书之际,伴随着查毁禁书,自乾隆三十九年,到乾隆五十七年,并有诏令禁止鼓吹反政府以及违背儒家道德伦常的野史、笔记、文集等诸多书籍收入《四库全书》。清政府也销毁其中少数禁书,主要针对特定文人,如乾隆三十四年六月,钱谦益所著《初学集》、《有学集》;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十七日上谕将某些书籍抽去,“止存书名”,不收其书,汪子祜《西四集》因“卷五吊岳武穆诗语意偏谬”遂列入禁书;魏焕《九边考》,因“多指斥文句”,予以禁毁。宋人王柏《诗疑》、《书疑》,因质疑儒家经典《诗经》、《书经》内容,被四库提要指责“师心杜撰,窜乱圣经”;夏允彝《幸存录》、夏完淳《续幸存录》因带有强烈反清思想,遭到禁毁。然而仍有部分禁书为私人收藏,如天一阁与其他江南官宦大族之藏书;其他诸多未销毁之禁书则秘密保存于清宫内府。且各省地方蒐罗禁书的宽严不一,地方官往往有疏漏,致使乾隆帝于乾隆三十九年八月怀疑选书过程有所隐瞒:“乃各省进到书籍不下万余种,并不见奏及稍有忌讳之书。岂有裒集如许遗书,竟无一违碍字迹之理!”


(三)


《四库全书与古今图书集成的区别》


四库全书与古今图书集成

两者主要的异同点在哪里?为什么清朝要编纂两套图书总集?个人认为乾隆对康熙的感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是敬佩,另一方面又总想超越,也许这也是原因之一吧。


(一)两书相同点:

1、都是清朝的官员奉皇帝的命令进行收集和编纂的。

2、都含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多数方面。

3、都是钦定的官方书籍。

(二)不同点我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来:

《古今图书集成》VS《四库全书》

朝代:康熙VS乾隆

历时:28年VS 9年

类型:巨型类书VS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

来源:资料VS文献

(这点需要说明,所谓资料是指成书的和不成书的都有,而文献主要是指成书的。)

分类:6编32典VS 4部44类66属

侧重点:各家篇幅比例平均VS儒家占主导

编纂人数:人数较少VS数量庞大

清朝要编纂两套图书总集的原因:

1、《古今图书集成》是采取各家思想所占总书比例平均的做法(只是大致上的平均),至乾隆年间,统治阶级需要更进一步地控制文人思想,加大了儒家文化的比例,使儒家思想巩固了主导性地位。

2、上面的是我高中历史老师给我的解释,个人觉得还和康熙与乾隆的个性有关。

康熙是一个文化修养非常高的人,他对各方面知识都有相当程度的研究,所以在他治下修出的典籍,就有了这种“平均”的直观印象。

而乾隆,在他的手上查出了清朝最多的文字狱,他对所谓“异”文化有天生的排斥;再加上这个家伙有严重的大头症(看他“十全”的称号就知道了),喜欢显摆,想要立不世之功,所以就又在文化领域横插了一杆子。


四库全书不收的古书大约分为以下几类:

1 没有收录价值所以不收

2 被清朝统治者禁毁所以不收

3 四库全书编修同时代或更晚,所以不收

4 不属于以上3种情况,由于其他原因不收


谢选骏指出:人说——

1,流传过程中缺失。2,官方禁毁。3,官方修改。……大部分官修的类书、丛书,都对原本的内容进行了删改编撰,为了符合统治阶级的需求。而在清代这样一个异民族统治的朝代,所需要禁毁的东西相对得更多了。四库全书的编修,很大的目的就是寓毁于修。


如雍正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一般认为是伟大的文化建设积累,盛世修史,有大的气魄。这是通常的评价。从文化史的角度看问题,也有其道理,大家都接受。但鲁迅不以为然,把此举视为一种“文化统制”,是“以胜者的看法,来批评被征服的汉族的文化和人情”,“文字狱只是由此而来的棘手的一种”。鲁迅认为官修史书往往把历史上的真实抹去了:明人刻古书而古书亡,清人修四部全书而古书亡,在他看来,这就是所谓篡改历史,强迫遗忘。——《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刚好看到这段了,就贴上来。


《四库》版本不太好,搞文献学的人如果不是实在找不到好的本子,一般是不用四库的。


毁禁篡改就不用说了,鲁迅总结:“ 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之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


怎么看待鲁迅的说法?


我读书少,就只举一个满清糟蹋正经书的例子。下面是四库馆臣在《四库总要》里记录的一本明代书籍:


《周礼训隽》·二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陈深撰。深字子渊,长兴人。嘉靖乙酉举人,官至雷州府推官,是书略无考证,而割裂五官归于《冬官》,则沿俞庭椿辈之谬论,无足录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经部二十三 礼类存目一


这本书是一本明代学者关于《周礼》的学术著作,馆臣认为此书“沿俞庭椿辈之谬论”,所以没有收入进四库里面。也就是说当时(以及后世)的读书人是不太容易看到这本书的,四库馆臣对这本书的提要也几成定论。


但是,九十年代共和国重修《四库存目》,重新把这本《周礼训隽》收录了,陈子渊的观念也就得以被广大普通贫寒的研究者和爱好者看到。


然而,我们看到的是:陈子渊其实是俞庭椿等人持有的“冬官未亡说”的反对者。


而且熟悉经学历史的朋友可以发现,考虑到本书的年代,他可以算是明代最早明确反对“冬官未亡说”的人之一了。


原来四库馆臣原来不仅仅是毁禁篡改书籍,还有这种信口开河,杜撰瞎编的爱好。实在是让人齿冷。


12月2日增补


先生提到了《翁方綱纂四库提要稿》 我之前未曾读过 现摘录此条目于下:


这种文字,以纪昀的经学功底,哪怕是匆匆忙忙看上半分钟,也不会发送误解吧。这个条目,我觉得反而更加能证明“清人的用心不正”。2016-12-01


​谢选骏指出:还有人反对上述说法——


一些人就是无限夸大毁书的危害。其实细想想毁的都是什么书,不过就是一些很少有人涉及的杂书,根本上不了台面,就比如现在的三流四流的作家写的烂小说、励志文、鸡汤文。正统的儒家经典、周易、道德经、诸子百家、史书、诗词歌赋、医等哪有丢弃的?还洗脑,也是呵呵。真要洗脑的话,学秦始皇的焚史书、诸子书啊。2016-01-14


在我看来——《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虽然都是“钦定的僵尸”,犹如汉墓出土的标本虽经阉割改制,总算聊胜于无。相比之下,《谢选骏全集360卷》就避免了这个缺点,我是照单全录网文以及读者的跟帖评论,看起来良莠不齐,实际上保存了完整风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我看华盛顿庄园的黑人住房还不如中国的猪圈

网文《苦难的时代:美国奴隶制经济学》报道: 《苦难的时代:美国奴隶制经济学》是罗伯特·威廉·福格尔(Robert William Fogel)、斯坦利 L.恩格尔曼(Stanley L. Engerman)写的。 图书简介 经济计量史学上的革命性作品,改写了美国经济史 。如果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