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2年3月2日星期三

谢选骏:俄罗斯狼吃羊的痛苦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国际制裁下俄国普通百姓的苦痛》(BBC记者2021年3月2日)报道:


俄罗斯货币卢布暴跌——


“如果我现在能离开俄罗斯,我愿意离开,但我不能辞职,”安德烈说。


现在利率飙升,他将无法支付自己的房屋抵押贷款。


像他这样的数百万俄罗斯老百姓开始感受到西方经济制裁的影响,该制裁旨在惩罚俄国对乌克兰的入侵。


这位31岁的工业设计师说:“我正计划尽快能在国外找到新客户,并用我存下的第一笔钱离开俄罗斯”。


安德烈表示,他在俄国感到害怕。他说,一些人因为反对说“官话”而被捕。他说,他感到羞耻,因为他并没有投那些当权者的票。


与本文其他受访者一样,出于安全原因,我们没有使用他的全名,并改变了有些人的名字。


西方制裁俄罗斯以支持乌克兰。


现在对俄罗斯的制裁被形容为经济战——其目的旨在孤立俄国并让俄国陷入困境。西方领导人希望这些前所未有的措施将能改变克里姆林宫的思维。


普通俄国老百姓面临积蓄消失。他们的生活已经受到干扰。


而针对俄罗斯银行的制裁,包括切断他们与信用卡Visa(维萨卡)和万事达卡,以及随后的苹果支付(Apple Pay)和谷歌支付(Google Pay)的联系。


35岁的达利亚是莫斯科的一名项目经理,他说,这意味他已经无法使用地铁。


达利亚说,他总是使用手机支付,但现在已经不好用了。其他一些人也遇到了同样问题。


原来莫斯科地铁栅栏进出系统是由俄罗斯外贸银行(VTB)所运作, 而VTB是受到制裁的俄国银行之一,因此已无法接受苹果和谷歌支付。


达利亚告诉BBC,他不得不购买地铁卡。同样原因,他也不能再在商店用手机付款。


制裁让俄国百姓坐地铁和买东西都遇到困难。


周一(2月28日),由于俄罗斯货币卢布暴跌,俄国央行为回应制裁上调基准率至20%。但由于担心大规模股票售罄,股市仍然关闭。


克里姆林宫表示,他们有足够的资源来抵制制裁,但此说法不无争议。


上周末,由于担心银行挤兑,俄罗斯央行呼吁人们保持冷静。银行挤兑通常是太多人试图提现时发生的。


20多岁的安东站在莫斯科自动取款机(ATM)队伍中等待取钱,他说,“没有美元、没有卢布 -- 什么都没有! 对了,有卢布,但我对卢布不感兴趣”。


安东表示,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他说,担心俄国现在正变得像伊朗或是朝鲜。


换外币要比一周前贵了大约50%,那还是如果他们能买到外币的话。


2022年伊始,1美元兑换75卢布;1欧元为80卢布。开战之后,卢布贬值,周一(2月28日)曾一度达到1美元:113卢布;1欧元:127卢布。


卢布暴跌,对美元汇率下降。


对俄国人来说,卢布与美元汇率一直是一个敏感问题。


1990年代前苏联解体时,美元是俄国人手中所存的唯一硬通货币 - 最安全的方法就是放在床垫下。当叶利钦(Boris Yeltsin)政府1998年拖欠债务时,凡是那些把钱藏在被褥底下的人觉得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然而,接下来的10年,俄国央行采取各种措施让俄国人对卢布放心。卢布存款开始回升,俄国人对俄国公司的股票投资也开始增加。


但一旦有任何不确定性,俄国人总是会立即跑到最近的提款机去提取美元。这次也不例外。


上周,乌克兰战争一爆发,俄罗斯人立即蜂拥到现金提取处,他们没有忘记之前的教训。


30岁的伊利亚(化名)刚刚还完自己在莫斯科的房屋贷款。他说自己没法“很快”搬迁。


“当顿巴斯行动开始时,我就跑到ATM处取出我存在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Sberbank)的美元存款。我现在真的就把钱放在枕头底下,”他说。


伊利亚表示,他的剩余存款仍在银行:一半是美元,其余为卢布。他说,如果事情进一步恶化,他会取出全部存款。


“我很担心,因为我预计会发生大量盗窃。但现实就是这样,”他说。


社交媒体上的图片显示,最近几天全国的ATM机和货币兑换处都排起了长队,人们担心他们的银行卡可能会不能用了,或者他们能提取现金的数量会受到限制。


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2个小时之内,美元和欧元就开始缺货。从那时起,这些货币的数量非常有限,而且人们能提取的卢布数量也开始设了上限。


人们排队提现。


45岁的耶夫根尼(化名)在莫斯科排队等待取款。他说自己想取现支付房屋贷款。


他告诉BBC,自己认识的每个人都很焦虑。人人都有压力。他说,生活将会变得更糟糕。战争太可怕了。


耶夫根尼说,“我认为所有国家都使用双重标准,现在一些‘大国’正在衡量彼此的力量,以决定哪一个更酷。人人都在受苦”。


35岁的马拉特说,他今天第一次决定取钱,并未遇到任何麻烦。他说,他取现是为了以防万一。他还表示,自己不善于预测,但怀疑生活会更糟,只有时间才能证明。


卢布


现金问题不仅局限于莫斯科,据BBC俄罗斯语报道,包括彼尔姆、科斯特罗马市、别尔哥罗德以及其他省级城市的人们也纷纷提取美元和欧元。


一名匿名IT专家甚至还创建了一个机器人(Telegram bot),该机器人会自动查询尼科夫ATM(一家受欢迎的私人银行)取款机是否有美元或欧元。如果有,它就会向其订阅者分享其地点。


也有许多人试图通过银行应用程序在网上预购现金,它是俄国较先进银行系统的一项功能。


周日晚上(2月26日),当宣布对俄罗斯央行储备金制裁措施时,人们仍能利用应用程序APP购买美元和欧元,虽然汇率极高(1美元对140卢布;1欧元对150卢布)。


但到周一,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的客户告诉BBC俄语组说,他们已经无法用APP预定现金了。他们必须要到银行办公室填表和签字才行。


要取美元必须要在银行填表。


银行否认流动不足现象——分析师们一致认为,提款机中的现金短缺更可能反映了(当局)试图防止银行挤兑现象。


克里姆林宫表示,俄罗斯已经预料到了最新制裁,并为此做好了准备。但它没有说明是否会像新冠大流行期间那样为商家提供额外的帮助。


而普通俄国百姓当中许多人只能从国家控制的电视台获取信息来源(俄国电视不断重复克里姆林宫的口径),预计很快将会注意到他们生活的不同。


莫斯科居民已经报告说,由于担心物价上涨和贸易限制,人们开始抢购那些可能会短缺的食品,食品店已经开始排队。


随着制裁生效,俄国公司可能会缩短工时或停止生产。


除了储蓄贬值外,随着俄国经济被从西方金融市场切断所带来冲击的日益显现,许多俄国人预计还会失业。


对俄国人来说,所有这一切都让他们再次回忆起当普京总统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时,人们排数小时长队取现金的情景。


货币兑换局不得不匆忙购买新的能展现5位数字的外汇板,因为旧外汇板地方不够了。


但那时一美元通常可以换取30-35卢布 - 这在当今简直无法想象。


注:BBC莫斯科俄语组的阿玛利亚·扎塔里对此文也有补充报道。


谢选骏指出:俄罗斯就是一条饿狼,在亚欧各国到处吃羊、搜刮领土,成为“全球第一领土大国”。狼吃不到羊很痛苦,狼吃到了羊也很痛苦——俄罗斯恶狼永远都在苦痛之中……只有仁者杀俄,才能让它解脱。

谢选骏:希特勒勾结苏联自杀他杀



《希特勒闪击战前的演讲: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知乎 2022-03-01)报道:


“几个月以来,我们都在忍受着折磨。这个折磨在不断加剧,直到我们再也难以承受。”


但泽,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德国的城市。入海通道过去是,现在仍然也是属于德国。这座城市和港口的文化发展归功于德国人民。但泽从我们的国土分离了出去,港口被波兰所强占。和德国东部的其他领土一样,在那里居住的德国少数民族,遭受着最为凄苦的虐待。100多万有着德国血统的人,在1919年—1920年被迫离开了家乡。


我一直都在努力,试图通过和平方式把它收回来。我提出建议修改条约,改变这使人难以忍受的状况。外国说我们修改条约唯一的方式是通过施加压力而实现,这是一个谎言。15年前,民主社会党执政时,我们有机会在相互谅解的基础上和平解决这一问题。从最初开始,我不止一次,而是多次提出建议改变这难以忍受的状况。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所有这些建议都被拒绝了,包括最小限度的修订,甚至包括在可能的情况下实行非军事化的建议、限制战争的建议和消除某些现代战争手段的建议在内,都被拒绝了。大家都知道,我的建议旨在恢复德国领土的主权。大家也知道,我曾做过无数次努力,通过和平手段在奥地利问题上澄清事实,达成谅解,此后又对苏台德、波西米亚和莫纳维亚问题提出过同样的建议,所有这一切都是徒劳。


对于难以忍受的状况,都说应该通过和平手段加以改变,而同时和平解决建议却一次又一次被拒绝,所以这种方式提出这样的要求是不符合实际的。如果谁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说谁违背了“法律”。凡尔赛条约对我们来说并不是法律,所以说我们违背法律同样也是不符合事实的。你拿着手枪对着我的脑袋,让数百万人民遭受着饥饿的威胁,强迫我们在合约上签字,然后有着我们签字的文件就这样出笼,被宣布为庄严的法律。


同时,我也曾试图做出努力,提出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但泽和入海通道的问题等。很明显,这些问题已经不得不解决了。对我们来说不难理解,西方大国对什么时候解决这些问题毫无兴趣,但是解决的时间对我们来说却不是无关紧要的问题。而且,对那些饱受痛苦的人,解决的时间不是,也不可能是漠不关心的问题。


从我上次在德国国会的讲话中,大家可以看出我同波兰政治家们谈判时讨论过的想法。无论如何没有人会说和平解决是要在重度压力下才可能实现的。然后我又提出了德国的最终建议(16点提议)。我必须重申,没有任何建议比我的建议更诚恳,更谦虚。我要把它讲给全世界听。只有处在我的位置,才可以提出这样的建议,因为我知道这样做将把我推到无数国人的对立面。这些建议被拒绝了,首先不仅回答是强势的,而且还带着越来越多的恐吓和对德意志爱国者的压力,其次在经济上,政治上放缓但泽作为自由城市的进程,最近几周又用上了军事和运输的遏制手段。波兰把反对的矛头指向了但泽自由城,而且波兰也不准备合情合理地,用双方都认为公正的方式解决入海通道问题,它根本就没有考虑对少数民族承担义务。


我必须在这里明确地声明一件事,德国尽了自己应尽的义务。生活在德国的少数民族没有遭受迫害,没有受到蹂躏,没有被剥夺权利。任何人都不能说我们那样做了!4个月来,尽管我没有停止过对他们的警告,我还是在冷静地观察着事态的发展。3周前,我向波兰大使馆通报,如果波兰继续以最后通牒的方式向但泽发照会,如果波兰方面不结束旨在破坏但泽贸易的海关措施,德意志帝国是不会置之不理的。我觉得,那些把今天的德国和过去的德国同等看待,那他们就是自欺欺人!


为了证明德国人受到了压制,我们指出他们已经采取了挑衅行动。这些妇女儿童受到虐待,有的还自杀了,我不知道他们对这些对妇女和儿童的挑衅是以何种方式实施的,但是有一件事我知道,没有一个有尊严的强大的国家能够长期容忍下去,眼看着这样的事件发生而袖手旁观(著名的布朗伯格大屠杀就是个例子)。


我也曾做出最后一次努力,接受英国政府中间调停的建议。英国建议,应该由他们主持协商,而德国和波兰要直接接触后,再进行谈判。我要说明,我接受了这一建议,确定了谈判的基调,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整整两天,我坐在政府的办公室,看看波兰是否派全权代表过来。直到最后一夜,他们也没有派全权代表来,而是通知我们通过大使来谈判,他们还正在考虑是否接受英国的协商建议,以及他们在谈判中处于什么地位。波兰政府还说,他们将把决定通报英国政府。派副手来谈判,如果德国政府和它的领袖能够耐心地忍受这种对待,那德国就应该从政治舞台上消失。


我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是否我的爱好和平,我的忍耐程度被错误地看成是软弱和怯懦。所以在随后那天晚上,我决定通报英国政府,在这种情况下我再也不愿和波兰政府进行严肃的谈判了。


这一中间调解的建议失败了,此时作为对建议的回应,波兰首先进行了总动员,然后波兰又出现了更多的暴行。这些暴行一直持续到昨天晚上。在最近的一天晚上就发生了21起边境时事件:仅昨天晚上就发生了14起边境事件,其中有3起非常严重。因此,我决定用几个月来波兰对我们使用的语言做出回应。



就我们德国的态度而言,是不会改变的。其他欧洲国家是能够理解我们态度的。我首先应该感谢意大利。意大利自始至终是支持我们的,但是你们要知道,在斗争中我们并不企图向外国做出呼吁请求援助,我们要单独承担这项任务。持中间态度的国家表示他们将严守中立的立场,正如我们对他们做出的保证一样。


西方的政治家宣称,这影响到了他们的利益,对此我只能表示遗憾。这不能使我有一刻对履行职责产生丝毫犹豫。他们还期望得到更多的什么呢?我已经郑重地向他们做出了保证,而且一再重复我对这些西方国家一无所求,从来不向他们要任何东西。我反复地向英国表示友好,如果有必要可以和他们亲密合作,但是这不能只由单方做出姿态,我要从对方得到回应。德国对西方国家没有任何兴趣,我们西部的界墙任何时候都是德国西部的边界。未来在那里我们也没有任何企图。我们这一保证是庄严诚挚的,只要别人不违背他们的中立立场,我们会同样极力去遵循自己的立场。


我非常乐意能够告诉你们一个最近所发生的事件。你们都知道俄国和德国是有着不同信条的两个国家,我们和他们之间只有一个问题需要澄清。德国没有企图向他们输出自己主义。假如苏维埃俄国没有输出他们自己主义的企图,我看就再也没有相互对抗的理由了。双方都很清楚这一点。两国人民之间的争斗,都是因为一方对另一方占有优势,因此我们下决心和他们达成默契,永远排除在我们两国之间使用武力。这一默契为我们规定了义务,在欧洲特定的问题上共同协商。这就可以使我们之间有可能进行经济合作,最重要的是它将使这些大国不会用武力来对付对方。西方国家想改变这一状况的每一个企图都必将失败。同时我还想在这里宣布,这一政治决定意味着开启未来,这是一个最终的决定。俄国和德国在世界大战中曾发生过战争,但是绝不会再发生第二次战争。在莫斯科,这一条约也像你们欢迎它一样受到欢迎。我能够把俄国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的讲话一字不漏的背诵出来。


我下决心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但泽问题,二是海上通道问题,三是期望德国和波兰的关系能够保证做到和平共处。我决心继续争取现在的波兰政府同意实现这种改变,直到下一届政府也准备这样做。我下定决心排除德国边界上的任何不确定因素,结束那种长久的像内战一样的气氛。我将努力使东方的边界像西方边界一样和平。我在国民议会所做的建议全世界都知道了,我将采取措施保证不受到他们的反驳,也就是说不会对妇女儿童发生战争。无论如何,敌人认为他们可以签署一张空头支票,而用其他方式开战的话,那他得到的回答将是:他聋了耳朵,瞎了眼睛。昨天夜里,波兰正规部队的士兵首次在我们的领土上开了火。从上午5:45 起,我们进行了回击,那里从现在开始将炮火连天。谁要是使用毒气瓦斯,那他将受到毒气瓦斯的回击。谁要是脱离了人道战争的轨道,他等待的只能是我们的以牙还牙。无论是对谁开战,我都将把战争进行下去,直到我们的国家的安全和权利得到保障!


6年来我一直都在构筑德国的防御体系。在建设德国防御武装上我们的花费超过了九千万德国马克。现在我们这支部队已经是1914年的德国不对所不可比拟的了,他们有了最好的装备,我对这支部队的信心不可动摇。当我要召集这支部队的时候,当我要他们为德国人民做出牺牲,必要时甚至牺牲一切的时候,我有权力做得到,因为我已经完全做好了准备,像过去一样,做出所有的牺牲。我不要求哪个德国人做的比我自己在过去4年中任何时候所做的更多。对德国人来说没有什么困难,我也不会向困难屈服。自此以后,我的整个生命将永远属于我的民族。从现在开始,我就是德意志共和国的第一个战士。我又一次穿上军装,对我来说神圣而又珍贵的军装。我将永远不再脱下军装,直到我们胜利,否则我将不会再生存下去!


如果我在战争中有什么不测,我的继承者将是我党的戈林同志;如果戈林同志有什么不测,下一个继承者将是赫斯同志。你们有责任像对待我一样,把他们作为国家元首无限忠诚和服从。如果赫斯同志有什么不测,按照法律将召开议会,从中选出最适合的人—也就是最勇敢的继承者。


作为一名国家社会党人,也作为一名德国战士,我将怀着一颗勇敢的心去参加战斗。我的整个生命不是别的,就是一颗为我的民族而战,为它的复兴而战,为德国而战。这场战争只有一个口号:忠诚于民族。有一个字我从来没有学会:那就是“屈服”。如果有人认为我们正面临着困难时期,那么我就要他记住,曾经有一个普鲁士君王,以一个极其弱小的国家同一个强大的军事联盟相对抗,三场战争下来,最终胜利了,因为这个国家有一颗勇敢的心,我们时代所需要的勇敢的心。我想向全世界做出保证,1918年12月将永远不会在德国历史上重现。正如我自己已经在任何时候都做好了准备拿我的生命做赌注,为了我的民族谁都可以拿去它,所以我也要求其他德国人都这样去做。


任何人,要想和这个全国统帅相对抗,直接地或者非直接地,他必定要失败。我们和叛国者毫不相干。我们都遵循着我们古老的信条,我们是否能活着,这一点并不重要,但是我们的民族在活着,这才是至关重要的,德国要活下去。现在要求我们做出的牺牲并不比很多先辈们已经做出的牺牲更多。如果我们用誓言建立一个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那就做好一切准备吧,下决心永不屈服,这样我们就能征服一切艰难困苦。我愿意重温我在德意志共和国就职时做出的誓言。那时候我曾说:“如果我们的意志足够坚强,没有什么艰难和痛苦可以使我们屈服,我们的意志,我们的德国将横扫一切!”


网民嚎叫:


viBravo5 发表评论于 2022-03-02 06:54:56

"从现在开始,我就是德意志共和国的第一个战士。我又一次穿上军装,对我来说神圣而又珍贵的军装。我将永远不再脱下军装,直到我们胜利,否则我将不会再生存下去!"

====================

希特勒这点上是说到做到。

说说也罢 发表评论于 2022-03-02 06:54:13

普京的讲话(谈不上是演讲)才能跟希特勒的演讲才能差了不止一个数量级,普京的讲话每次都是又臭又长,得耐着性子才勉强听完,其实他要表达的意思十句八句就能讲清楚,这次入侵乌克兰也是学希特勒结果学成了个四不像,照着猫化成了猪。

走遍北美的小猫 发表评论于 2022-03-02 06:53:00

演讲要靠个人激情,演讲要靠个人能力,演讲要靠应急反应,演讲要注重听众的反应反馈来调整和引导。包子不但跟好的演讲比不了,更和真情无关。想想写稿子的人的痛苦吧,给习近平当幕僚给他写讲稿儿什么状况?你让他理解高一级的思维还要求用他自己的情绪表达打动听众,可能吗?这是我们要求过高,不是他的错儿。


谢选骏指出:苏联是个魔鬼,希特勒勾结苏联就死定了。希特勒的奶奶是个女佣,遭到犹太雇主的强奸,生下了一个孽种,那就是希特勒的老爸了。所以希特勒天然喜欢犹太人的马裂主义,和斯大林沆瀣一气,把日寇发动的亚洲战争扩大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了。但是希特勒最终也没有能够逃避两线作战的宿命,不得不重蹈他所要逃避的大国陷阱——这是因为,他天生具有“自杀他杀”的原罪。而勾结苏联,不过是他自杀他杀的一个方式罢了。现在,普京这个蒙古杂种也是忧郁症缠身,要发动核子战一了百了——这是对现代文明的彻底清算吗。可惜的是,普京大蒂是个整容小丑,为了他那张不三不四的狗脸,他敢于按下核按钮吗?我希望他有点男子气概——学学希特勒钻入地堡,迎接俄罗斯匪帮的自杀他杀的灭绝。

2022年3月1日星期二

谢选骏:蠢猪看不见全球政府



《分析人士:全球化最终或走向一条这样的道路…》(美国之音 2022-03-01)报道:


中国高级外交官员呼吁改善美中双边关系,表示华盛顿与北京需要选择合作而不是冲突,选择全球一体化而不是脱钩。分析人士说,美中之间的大国竞争将会重新塑造国际经济的基本结构,全球化最终可能走向一条“基于价值观的集团化”道路。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星期一(2月28日)在纪念美中《上海公报》发表和尼克松访华50周年的一次论坛上,敦促华盛顿“恢复合理务实的对华政策”,与中国合作,使双边关系走上正轨。这位中国最高级别的外交官表示,美中双方需要“以更广阔的视角、更具包容性的态度来看待两国之间的关系,选择对话而不是对抗,选择合作而不是冲突,开放而不是孤立,一体化而不是脱钩”。


美中竞争对全球化的影响



拜登总统上台之后,华盛顿将美中两国关系描述为“在应该竞争的时候竞争,在可能合作的时候合作,而在必须对抗的时候对抗”,这一策略让北京感到恼火。中国外长王毅说,尽管双方存在尖锐的分歧,但是双方应该展开全面的合作,美国应该真正将中国视为发展过程中的伙伴。然而,新冠疫情危机引发了关于疫情对全球化、国际秩序,以及不断加深的美中战略竞争未来影响的持续辩论。


许多美国人认为,全球化的发展和历史上的周期性危机,与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条件息息相关。在当前许多能够重塑国际体系的力量中,最重要的是新冠疫情时代美中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和经济脱钩,给全球化和国际经济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


分析人士说,即使在2019年底中国爆发新冠疫情之前,关于全球化的未来,以及美国在世界上的角色的辩论基调,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美国已经必须去面对一个快速崛起的中国。


持续两年多的新冠疫情加剧了这一趋势,全球政治中的几乎每个问题,都被放置在新冠疫情危机的语境下进行讨论和分析。人们越来越多地讨论经济脱钩和新冷战的话题,以及美中之间日益激烈的大国竞争,将会对全球化和国际秩序带来的冲击。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商学院教授陈朝晖告诉美国之音,由于地缘政治冲突主导着经济的发展,美中之间的这种竞争凸显了地缘政治冲突的重要性。因此,美中竞争将会重新塑造国际经济的基本结构。



“更具体地说,日益加剧的竞争将会削弱甚至瓦解美中之间的经济关系,特别是在高科技行业。换句话说,美国将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产业,从中国转移回美国及其盟国。美国及其盟国将会重组其供应链,以便它们不再会依赖中国和俄罗斯等竞争对手,”他说。


此外,陈朝晖认为,由于安全和意识形态的考虑,两国之间的知识和文化交流也将会大大减少。国际经济正在重新迈向冷战时代。


不过,前美国国防语言学院“文化意识”教官白伊丽(Elizabeth Bowditch)博士认为,因为有太多的变量和因素会影响未来的发展,所以目前任何对全球化未来的预期都是揣测性的。


“在后新冠疫情时代的世界秩序中,中国可能会发展得比美国更强大,因为全球供应链的大部分都来自中国。前总统特朗普的领导下开始的,将这种生产带回美国的努力,由于劳动力成本的差异而失败,”她说。


但是,白伊丽同时指出,中国作为超级大国崛起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其人口的老龄化。中国政府不太可能扭转出生率下降的趋势,而这种情况将迫使更少的工人支持更多的退休人员,从而抑制其国内消费。


全球化未来走向何方?


在这场关于美中之间的大国竞争对全球化影响的讨论中,人们所关注的焦点,落在了全球化趋势未来走向何方的揣测上。


自冷战结束以来,先进工业民主国家的政治、商业和意见领袖,都倾向于相信和接受这样一种观念,即扩大商品、资本、信息、思想和人员的跨境流动,是不可避免的、不可逆转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积极的发展。


人们普遍认为,全球化,即世界经济和社会日益密切的一体化,将导致效率的提高,所有国家的收入和福利水平的提高,富国和穷国之间生活水平的差距缩小。而反过来,这些趋势将促进跨文化理解,鼓励自由民主规范和制度的传播,并增强国际合作与和平的前景。


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政治与国际事务教授亚伦·弗里德伯格(Aaron Friedberg)认为,即使这些更广泛的政治利益没有立即到来,人们仍然普遍认为,在技术的推动下,全球化的进程将会继续下去。


弗里德伯格星期一(2月28日)在华盛顿研究机构汉密尔顿学会(The Alexander Hamilton Society)宣讲了自己发表在《德克萨斯国家安全评论》(Texas National Security Review)2021/2022 冬季号上的一项研究。


弗里德伯格探讨了美国和中国之间日益加剧的竞争,可能影响并受到国际经济结构演变的影响,预期经济全球化可能会走向五条道路: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再全球化(reglobalization);中国特色霸权化(hegemon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区域集团化(regional blocs);以及基于价值的集团化(value-based blocs)。


所谓去全球化不难理解。一种霸权稳定理论认为,建立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需要一个单一的主导力量,但在极端情况下,一个开放的世界经济可能会完全崩溃,分裂成为一系列的国家各自追求自给自足,或狭隘的国家自力更生。


而再全球化,是指全球化体系的主要成员共同努力,特别是如果它们能够利用多边机构来加强沟通和锁定合作,就有可能保持开放的全球经济秩序。例如,如果美国放弃单边主义,中国承诺走自由化道路,各方同意加强现有争端解决机制,遵守裁决,也许可以挽救目前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心的体系。


而所谓中国特色霸权化,可能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太会走向的一条道路。弗里德伯格认为,纵观历史的角度来看,一个霸权衰落之后,最终又会出现一个新的霸权,这种现象最常见的是在一场破坏制度的战争之后。


所谓第四条道路,区域性集团化,是说全球经济不是完全分裂成一系列自给自足的国家,而是分裂成为日益独立和不同的集团。这是理论家们在1970年代就曾经预期过的一种情形。


基于价值观的集团化,是弗里德伯格提出的第五条道路。他说:“在这一个世界中,欧洲、亚洲和西半球的先进工业民主国家,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自由贸易区,或者是一个完整的经济集团。”正如标签所表明的那样,这样的分组类似于美国在冷战期间建立的部分“西方”体系。


按照这条路线组织起来的新贸易集团,将为美国及其伙伴带来许多经济和战略利益。而建立一个主要由先进工业民主国家组成的“大型自由贸易协定”可能会提高所有成员国的增长率,同时扭转一些本来可能流向中国的贸易。民主贸易集团的成员可以共同努力,逼迫北京修改其贸易和工业政策,否则将拒绝或限制中国进入它们的共同市场。


弗里德伯格认为,假以时日,持续的集体压力最终可能成功地促成耐心谈判和美国单方面行动迄今未能带来的变化。


弗吉尼亚大学教授陈朝晖对美国之音表示,他认为这种“基于价值观的集团化”是全球化发展最有可能走向的道路。美国及其盟国,将组成一个庞大的经济集团,以继续全球化进程。而中国、俄罗斯和其它被排除在美国集团之外的国家将会组成它们自己的集团。


“由于安全问题和价值差异,两个集团之间将几乎没有交流。正如以上提到的,这更像是冷战时代,而不是全球化时代,”陈朝晖说。

网民嚎叫:

MovingTarget 发表评论于 2022-03-01 18:38:42

五分觉得中美贸易关系是个施舍,那么就脱钩好了。

另外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价值观相同的国家大打出手。近代战争也多半如此,包括现在的俄乌之战。

新加拿大居士 发表评论于 2022-03-01 18:31:45

Re:价值观和文化认同 - 正统的中华文明在大陆早已经消灭,如果说有什么和五百年前一样的,那就是卖人、纳妾,只不过现在干了还不敢承认。只有脱离了大陆的华人,才保存了许多珍存的中华文化。在这种意义上说,保持和现在的ZG文化有差别,是每个有良知的华人力所能及能做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海外华人能看到想看的、想自己愿意想的,大家都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不需要有人在一个论坛里作动员

那夜的雨 发表评论于 2022-03-01 18:07:10

厉害国该摒弃美帝

封泥巴 发表评论于 2022-03-01 18:04:00

民主和专制怎么可能统一或者折中,美国领导人同意老百姓也不会同意。

己千之 发表评论于 2022-03-01 17:54:06

競爭的目的就是要分出輸贏。如果雙贏那就失去意義。必須讓中國知道說話要算數。這難嗎?對他們很難,那就繳學費嗎。問題是你學了,沒學好,反而學壞了。那就對不起了!

忧我忧民 发表评论于 2022-03-01 17:50:52

royalflush

海外华人不是反中,他们是反党。你是不懂呢?还是故意混淆民族与政党这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Kristall 发表评论于 2022-03-01 17:48:39

中共是对外喊合作,对内骂死美国。

西方应该醒醒了,要合作可以,先拆墙!

这墙再不拆,有朝一日从里面钻出十多亿纳粹,没有一个国家能吃得消!

花和尚团 发表评论于 2022-03-01 17:47:00

和我差的远的时候是可以合作的;离我越来越近时要竞争的;要超过我了必须对抗;价值观是为了维持现有秩序服务的,秩序一旦打破就要由新老大定规矩

laocaige 发表评论于 2022-03-01 17:13:50

royalflush 发表评论于 2022-03-01 17:08:00laocaige太明显的五毛了。这种工作质量实在太差,换人!

@@@@@@

我劝你们这群人还是不要砸中国了。价值观和文化认同都不一样。

9D 发表评论于 2022-03-01 17:13:37

基于价值观的集团化

是海外反中势力最渴望的道路

赶紧努力吧

再磨叽就来不及了

royalflush 发表评论于 2022-03-01 17:08:00

laocaige太明显的五毛了。这种工作质量实在太差,换人!

laocaige 发表评论于 2022-03-01 17:06:56

随着世界再次区块化。我们海外爱国华侨要坚定发声,为祖国发声。爱国华侨要彰显我们的中华民族属性,要勇敢地和反华华人做斗争,同时也要接受反华华人这个新的族群,适当地拉开和反华华人族群的距离。坚持民族属性,放弃统战幻想,保持民族距离,为中国赢得发展的机遇。

laocaige 发表评论于 2022-03-01 17:00:13

海外华人的分裂

西方反中势力是长期存在的,但是海外反华华人的出现则是一个新的现象。这个怪象的横空出世超出了人们对旧有的“民族”的认知。我们以为“民族”是以地缘为基础,同时以血缘和文化为共同纽带结合在一起的族群。

海外华人中的反中分子,和中国没有了地缘的联系,在文化上也逐渐西化,特别是在美欧强势的价值观下,他们出现了新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产生了,既即西方价值观和文化认同。

历史上的民族是不断组合的。我认为海外反华势力,也会逐渐形成一个松散的民族。

世事沧桑 发表评论于 2022-03-01 16:53:16

五十年前,美國覺得中國封閉,神秘,貧窮,可以合作打擊蘇聯,現在這一切都不存在了,王毅還抱著五十年前的舊夢不放。還有那些靠中美關係吃飯的人,就一輩子生活在這個迷夢裏吧。

ca_lowhand 发表评论于 2022-03-01 16:50:09

以后会是欧盟对付俄罗斯,美国对付中国。新冷战结构,中俄白俄朝鲜伊朗古巴委内瑞拉新轴心,对抗欧洲北美澳洲联盟。

roliepolieolie 发表评论于 2022-03-01 16:49:00

“基于价值观的集团化”道路,很正确 也是必然的趋势。

tony0101 发表评论于 2022-03-01 16:48:00

土共吃着美国的饭,心里盘算着咋砸美国的锅。美国可别再上当了,克林顿那个废物让中国无先决条件的加入wto

tony0101 发表评论于 2022-03-01 16:46:00

川普从来没指望将富士康产业链移到美国,只是逼产业链移到其他较友好国家如东南亚和印度,同时阻止科技业移到中国。中国一旦获得高科技业,那包子一句话,美国就得断供

hppyny 发表评论于 2022-03-01 16:42:00

连尼克松都后悔了,中美合作搞出个“科学”怪人:虽然经济科技军事变强大了但政治上思想上仍然落后不文明。

laocaige 发表评论于 2022-03-01 16:40:38

全球化最终可能走向一条“基于价值观的集团化”道路。

基本同意。也许我们不能求其利益最大,但是我们要争取伤害最小。

fll2012 发表评论于 2022-03-01 16:35:00

全球化是到了重新划分的时候了,俄罗斯中国北朝鲜伊朗阿富汗可以组成一个朋友圈,其他民主国家组成新的全球经济体。各过各的吧

XM25 发表评论于 2022-03-01 16:33:52

全球化需要和平的环境。谁破坏就砸了大家饭碗,被群殴是肯定的。你不想被新殖民主义剥削,你可以不参加。想参加的排着队呢。

wx3000 发表评论于 2022-03-01 16:29:46

全球化最终或走向一条这样的道路:反人性的集团或个人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林海雪原3677 发表评论于 2022-03-01 16:28:05

分家,各过各的,简单粗暴,但有效

wang5zhao6 发表评论于 2022-03-01 16:26:39

全球化就是精英集团掠夺世界财富的战车,只要可以让精英集团得到最大利益,什么东西都可以被冠上全球化的招牌;一切阻碍精英集团掠夺的组织个人都被冠与反全球化而被战车碾压。



谢选骏指出:上面这些蠢猪,各个有眼无珠,没有一人看见全球政府——他们所说的道路,因此都只能是死路。

谢选骏:美国的国债都到了俄罗斯的腰包



《$12万亿!俄罗斯权贵和家人的纽约财产被曝光》(2022-03-01 龙汉资讯)报道:

 

美国、欧盟、英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或组织在近日对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及其它政要进行经济制裁后,美国正在制定新的制裁名单,里面包含普京圈里的“海外35人”名单。


乌克兰战争爆发之后,美国制裁了普京和俄罗斯的一些政要。英国、加拿大和其他超过 15 个国家已经同意禁止俄罗斯富豪们的私人飞机飞越这些国家的领空。尽管如此,俄罗斯许多著名的经济金融寡头并没有受到影响,他们目前仍在享受他们的私人飞机和超级游艇。


制裁不只是伤到了这些寡头们的钱包,旅行禁令也损害了他们的全球地位。


乔治梅森大学主任路易丝·雪莱说:“寡头们对旅行禁令深感担忧,因为这损害了他们的声誉和慈善事业,他们通常用这些来提升自己的公众形象。”


在这份“海外35人名单”中,位居榜首的是被称为“普京的银行家”的亿万富翁寡头和英国足球俱乐部老板罗曼·阿布拉莫维奇(Roman Abramovich)。据称,其身价超过 138 亿美元,最近获得葡萄牙公民身份。2017 年底,就在美国在 2018 年对其宣布新一轮制裁之前,阿布拉莫维奇将价值 9200 万美元的纽约市财产转移给了他的前妻达莎·朱科娃(Dasha Zhukova)。


雪莱说,寡头向他人转移财富的能力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漏洞。“他们将财产转移给朋友和家人的做法,是绕过法律的一种方式,我们需要立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上周五(2月25日),英国将阿布拉莫维奇列为普京政权的“关键推动者”之一——阿布拉莫维奇过去否认了这一点。他还被有效地禁止进入英国,他在英国的肯辛顿宫和切尔西足球俱乐部附近拥有价值 1.7 亿美元的豪宅。(上周六,他将俱乐部的直接控制权交给了别人。)


他还拥有一艘价值 6 亿美元的巨型游艇 Solaris,这艘游艇拥有导弹探测系统;消息人士告诉《华盛顿邮报》,本周早些时候,他的另一艘巨型游艇 Eclipse 被发现停靠在圣马丁岛。据报道,英国外交大臣利兹特拉斯表示,不排除将来会将他加入英国的制裁名单。


据报道,俄罗斯的经济金融领域的寡头们在纽约拥有巨额财产。他们成功地将自己的身份隐藏在多层匿名空壳公司和信托背后,这是因为20年来,纽约房地产行业已经成功地获得了美国反洗钱法的“临时豁免”。


“本周受制裁的人——在第一次制裁八年后——在他们的名字中没有可追踪的财产,这使得查封变得困难。”企业高管和内部调查业务的联合主席莱文表示。


调查秘密离岸世界的非营利组织 Global Witness 表示,寡头们的离岸账户中至少隐藏着 12万亿美元。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美国在2020年疫情大流行以来推出的三轮经济刺激法案总额不过才5.5万亿美元,这些寡头们的资产够美国再向企业和民众发三轮钱了。


以下是这些隐藏在纽约的俄罗斯金融寡头的财产:


罗曼·阿布拉莫维奇(Roman Abramovich)估价:138亿美元


目前不在美国制裁名单上。拥有两艘游艇,并在英国拥有切尔西足球俱乐部。被誉为“普京的银行家”。在 2018 年较早的一轮制裁之前不久,阿布拉莫维奇将价值 9230 万美元的房地产转让给了他的前妻达莎·朱科娃,她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 The Shed 的董事会成员。


朱科娃现在与航运业大佬斯塔夫罗斯·尼亚尔乔斯结婚,她还是纽约的一名房地产开发商。她目前正在第 125 街和第五大道 2033 号建造一栋 21 层的新建建筑“雷哈林”,该建筑拥有 222 套公寓,还拥有一个国家剧院。此外,她是莫斯科车库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创始人, Garage 杂志和数字平台 Artsy的老板。


与他有关的房产:*东75街9号、11号、13号 (7400 万美元)


* 东 75 街15号(1650 万美元)*215 东73栋215号四楼($900,000)


*以上三处房产的所有权均已转让给朱科娃。


奥列格·德里帕斯卡(Oleg Deripaska)估计价值:41亿美元


在美国制裁名单上:被禁止进入美国。美国官员称,德里帕斯卡因谋杀、洗钱、贿赂和敲诈勒索而被通缉。


美国冻结了他的资产。当他将资产的所有权(但据称不是他的控制权)减少到 50% 以下时,他的公司被从制裁名单中删除。他的合作伙伴包括阿布拉莫维奇和莱恩·布拉瓦特尼克( Len Blavatnik )。


2000 年,德里帕斯卡创立了俄罗斯铝业( Rusal )集团, 2007 年,俄罗斯铝业与 SUAL 集团合并,该集团由受制裁的寡头维克托·维克塞尔伯格及其合伙人和朋友、乌克兰出生的美国公民和英国公民 Len Blavatnik 所有。


与他有关的纽约房产:


*东64街11号(2008 年以 4250 万美元的价格购买)。


*Gay街12号 450 万美元,曾于 2021 年 10 月被 FBI 查封。


*上述两处房产的所有权已转让给德里帕斯卡的亲属。


莱恩·布拉瓦特尼克(Len Blavatnik)估价:342 亿美元


目前不在美国制裁名单上。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据说是英国最富有的人,他还拥有英国女王给予的骑士勋章。布拉瓦特尼克是一位金属和能源大亨,他还拥有华纳音乐的股权。哈德逊研究所、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牛津大学等曾因接受他的捐款而遭到各界的批评。


随着前苏联解体,布拉瓦特尼克通过收购前苏联国家的自然资源和公司获得了他的第一桶金。他的商业帝国版图现在扩展到世界各地的房地产、电影、音乐、生物技术和酒店。

2013 年,俄罗斯政府向布拉瓦特尼克支付了 75 亿美元,以换取他在俄罗斯石油公司的一些股权。


与他有关的纽约房产:


* 东63街2号,75英尺宽的联排别墅,于2005年以3125万美元购买下这座前纽约科学院大楼后,他的家庭基金设立了一项青年科学家奖,由纽约科学院管理。


* 东64街15号,2007 年以 5100 万美元购买。在买下布朗夫曼的联排别墅后,布拉瓦特尼克以 33 亿美元收购了华纳音乐的股权。


* 第五大道 834 号合作公寓,2014 年 8000 万美元购买,当时他多花了500万美元况价成功。


*东64街19号,在 2018 年支付了当时创纪录的 9000 万美元。


*第五大道 998 号,#4W,合作公寓,大都会对面, 2007 年以 2750 万美元购买。


他还在汉普顿拥有一座庞大的海滩豪宅。


阿列克谢·库兹米切夫(Alexei Kuzmichev)估价:58亿美元


目前不在美国制裁名单上。他是俄罗斯最大的私人银行和该国第四大私人银行阿尔法银行的联合创始人。阿尔法银行在美国和欧盟的制裁名单上。


万亿!俄罗斯权贵和家人的纽约财产被曝光


与他有关的纽约房产:


东74街33号:2016年,他以4200万美元买下了这栋7层豪宅的前四层,外加1550万美元买下了另一栋楼的三居室单元;他计划将这些房产打通连接起来。


尤集恩史维德勒(Eugene Shvidler)估计净资产:17 亿美元


目前不在美国制裁名单上。


与他有关的纽约房产:


第五大道 785 号,17AB房间:2018 年 5 月,以 2450 万美元买下了这套复式公寓。


迪米楚 雷博洛列夫(Dmitry Rybolovlev)估计净资产:67 亿美元


目前不在美国制裁名单上。雷博洛列夫是肥料业寡头,也是摩纳哥足球俱乐部的主席。


2008 年,他以 9500 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北乡村路 515 号的棕榈滩豪宅——比当时棕榈滩有史以来最昂贵的房屋销售高出 1300 万美元。


他还在北卡罗来纳州拥有一家电池工厂,然后对其改名重组,这样可以加入美国电网供电。政策专家表示,这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与他有关的纽约房产:


中央公园西 15 号:以 8800 万美元购买了前花旗集团大亨 Sanford Weill 拥有的顶层公寓。


谢选骏指出:12万亿美元!简直可以偿还美国国债之半了。看来美国国债都到了俄罗斯的腰包里了——通过“通俄门”的美国内奸的运作。难怪俄罗斯可以和美国作对!

谢选骏:英国的花木兰不是花木兰



《英国“花木兰”:女性被允许行医前,她假扮男性做了几十年手术》(2020-11-11 麦金农医生)报道:

 

1865年,一位名叫詹姆斯·贝瑞的外科医生,死于痢疾。当一个女佣准备埋葬贝瑞的尸体时,她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贝瑞在生理上是位女性。近50年来,詹姆斯·贝瑞医生一直男扮女装,成为19世纪最顶尖的外科医生之一。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一直在猜测詹姆斯·贝瑞的真实身份,以及为什么这位外科医生能够隐瞒身份近几十年。


詹姆斯·贝瑞医生的原名是玛格丽特·布勒,是一个爱尔兰杂货商的女儿。在一个女性不允许上医学院的时代,詹姆斯·贝瑞接受了一个新的角色,并成为了一名外科医生。即使在毕业后,詹姆斯·贝瑞博士也隐藏了自己是女性的事实。贝瑞是如何成功地完成了这个骗局的?又有多少人私下知道贝瑞其实是位女性?贝瑞到底是想从事医学工作,还是想要活得像个男性?


詹姆斯·贝瑞一直隐瞒着真相,直到最后一刻


当著名的外科医生詹姆斯·贝瑞于1865年去世时,他的女仆索菲亚·毕肖普,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詹姆斯·贝瑞在生理上是一位女性。


毕肖普的尖叫声惊动了屋子里的其他人,随后殡仪馆的人很快就确认了贝瑞的秘密。而且这个消息很快也传遍了整个大英帝国。


詹姆斯·贝瑞成功地隐瞒了自己是女性的事实,长达数十年,但这是为什么呢?一些人认为贝瑞是跨性别者的先驱,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贝瑞之所以接受男性角色,是因为医学院禁止女性入学。之后贝瑞的秘密生活,引发了许多问题,比如一个接近1.6米高的女人,是如何在几十年里,像男人一样生活。


一个爱尔兰杂货商的女儿,在他叔叔去世后,就改了自己的名字


玛格丽特·安·布勒克利,于1789年左右出生在爱尔兰的科克。玛格丽特是一个杂货商的女儿,由于性别的限制,她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挫折。玛格丽特在她18岁的时候,对她的哥哥吼道:“如果我不是女孩,我就会去当兵!”

 

十几岁时,玛格丽特和母亲搬到了伦敦,和她的叔叔詹姆斯·贝瑞住在一起。作为皇家学院的一员,巴里把他的侄女玛格丽特,介绍给城里的贵族和其他有权有势的人。而巴里也相信玛格丽特的才智,会使她走得很远。


1806年,詹姆斯·贝瑞去世后,玛格丽特以他的名字,进入医学院就读。


贝瑞进入了医学院


1809年,詹姆斯·贝瑞来到爱丁堡医学院,这是欧洲最好的医学院之一。贝瑞穿着一件长大衣,她的同学们都记得贝瑞说话的声音很尖。


事实上,在允许女性进入医学院之前,玛格丽特·布莱克利利用一个新的名字和性别来解除限制。贝瑞从不脱大衣,即使在夏天也不脱,只要有人对她的故事提出质疑,他就会瞪大眼睛盯着他。


其他医学院的学生,怀疑贝瑞撒谎了——她谎报了年龄,而不是性别


爱丁堡的其他医科学生都对詹姆斯·贝瑞有疑心。但他们并没有怀疑贝瑞是一个乔装的女人。


相反,人们主要怀疑贝瑞的年龄。由于怀疑个子高,声音又尖,皮肤光滑,因此许多人认为他实际上还是个孩子,可能是一个只有12岁的男孩伪装成男人的。在爱丁堡待了几年之后,医学院怀疑贝瑞年纪太小,并试图禁止他参加考试。不过幸好詹姆斯·贝瑞的朋友厄斯金勋爵出面干预,以确保贝瑞能够参加考试。

 

贝瑞计划去委内瑞拉,那里的妇女可以行医


在变成詹姆斯·贝瑞(James Barry)之前,玛格丽特·安·布勒(Margaret Ann Bulkley)与委内瑞拉的弗朗西斯科·德·米兰达(Francisco de Miranda)将军交上了朋友。米兰达几乎肯定知道,玛格丽特的伪装。玛格丽特给自己改名时,称自己为詹姆斯·米兰达·斯图尔特·贝瑞以表示对米兰达的尊敬。


1812年获得医学学位后,贝瑞决定去委内瑞拉。这个国家允许女医生执业,所以贝瑞可以放弃伪装。但是到了1812年,米兰达将军已经被关进了监狱,这使得贝瑞除了继续欺骗之外别无选择。


随后贝瑞加入了英国武装部队,成为一名外科医生。


这位外科医生咒骂了一顿,并赢得了“讨女人喜欢的男人”的名声


詹姆斯·贝瑞脾气很坏。她在伊斯坦布尔对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大喊大叫,因为她没有保护自己免受太阳的伤害。她还在医院里对病人大喊大叫,还以把药瓶往墙上砸而出名。贝瑞甚至向一位船长提出决斗的想法。


在她漫长的职业生涯中,贝瑞不停地咒骂女人,还和女人调情,有一位男性指责这位外科医生,对他的妻子“不当的献殷勤”。


有一次,当有人说:“你看起来更像女人而不是男人。”时,巴里就用手抽了他的脸。

 

有传言称,贝瑞与南非州长有染


作为一名军医,詹姆斯·贝瑞在南非开普敦服役了10年。在南非期间,贝瑞与殖民地的英国总督查尔斯·萨默塞特勋爵交上了朋友。


最后,贝瑞搬进了州长官邸。因此谣言四起,说这位外科医生和州长有暧昧的关系。甚至有人指责萨默塞特“骚扰贝瑞医生”。这桩丑闻导致了一个委员会,对这段关系进行调查,结果证明,两人都是清白的。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贝瑞进行了第一次成功的剖腹产手术


据说贝瑞是一位伟大的外科医生,她在1857年晋升为监察长,相当于准将,让贝瑞负责军队医院。


贝瑞的职业生涯中有一项重大的突破,而且这也证明了她的技术水平:她是第一个在母亲的腹部成功实施剖腹产手术的外科医生。1826年,贝瑞在开普敦的一张厨房桌子上,进行了紧急剖腹产手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贝瑞的病人和她的孩子都活了下来。


贝瑞还推动了南非的社会改革,对监狱和收容所的恶劣待遇进行了改变。这位外科医生还主张改善开普敦的水卫生条件,并为包括奴隶和穷人在内的所有人提供治疗。


就在贝瑞改头换面的几周后,她在写给一位家族朋友的信中,透露了秘密……

 

在爱丁堡医学院的第一年,詹姆斯·贝瑞给布勒克利的家庭律师丹尼尔·里尔登写了一封信。就在贝瑞伪装自己进入医学院几个星期后,她在信中小心翼翼地隐藏了他的秘密。然而,当她把这封信存档时,里尔登在寄信人的名字上,潦草地写上了“布莱克利小姐”几个字。


直到最近,迈克尔·杜·普雷兹在耶鲁大学档案中,发现了这封信,这条线索才被证明詹姆斯·贝瑞就是玛格丽特·安·布勒。信上的笔迹也与玛格丽特早些时候的信件相吻合。


这封信还揭示了另一个重要事实:许多人从一开始就知道贝瑞的伪装。


贝瑞医生的旅行行李箱里,藏着真相的证据


詹姆斯·贝瑞作为英国军队的一名外科医生周游世界。在那些旅程当中,贝瑞带着一个旅行箱,里面藏着她的秘密。


在贝瑞死后,行李箱的新主人在盖子里,发现了一幅拼贴画,里面有女性的时尚车牌。贝瑞把杂志上的照片剪下来,粘在箱子里。


作家杰里米·德伦菲尔德(Jeremy Dronfield)解释道:“就在这里,在这个秘密的神龛里,‘贝瑞’收集了所有她从未有机会穿戴的长袍、帽子、缎带、披肩、拖鞋和发型的图片,并充满爱意、渴望地粘在上面。”


甚至在故事结束后,贝瑞还试图隐瞒这个秘密

 

1865年,贝瑞70岁了。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贝瑞宣称她不希望任何人在他死后,为她穿衣服。并且贝瑞还要求她的下葬衣服要和他死时的衣服一样。


但当贝瑞去世后,他的女仆索菲亚·毕晓普检查了尸体,发现了贝瑞的女性身体结构。毕晓普还发现了贝瑞隐藏的另一个秘密——尸体腹部有妊娠纹,这是之前怀孕的迹象。


贝瑞的伪装也掩盖了一段痛苦的过去。在十几岁的时候,玛格丽特·安·布勒克利(Margaret Ann Bulkley)曾被一位家庭成员侵犯。之后,玛格丽特生下了孩子,并由母亲抚养。


贝瑞的医生说,她的秘密“与我无关”


麦金农少校是詹姆斯·巴里的医生。1865年贝瑞去世时,麦金农在死亡证明上签了字,证明贝瑞是个男人。


在写给总登记办公室的信中,麦金农说,贝瑞的性别“与我无关”。


今天,贝瑞在伦敦肯萨尔格林公墓的墓碑上,丝毫没有透露这位外科医生的秘密。


贝瑞去世后,妇女们战胜了传统限制,进入了医学院

 

詹姆斯·贝瑞在英国医学院开始招收女性学生之前,就去世了。在她去世四年后的1869年,爱丁堡大学终于录取了索菲亚·杰克斯·布莱克。不过哈佛大学是拒绝的,原因是“哈佛大学的任何院系,都没有为女性提供教育的规定。”


但对杰克斯-布莱克来说,在爱丁堡大学的道路并不平坦。她不得不支付更高的费用,仅仅因为她是一个女人,而且许多教员拒绝教一个女学生。


爱丁堡大学拒绝让杰克斯-布莱克获得学位,直到1894年,才授予第一个女性医学学位。


为什么贝瑞选择像男人一样生活?


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猜测贝瑞的身份,以及为什么这位医生以男性身份生活了这么多年。一家报纸声称,贝瑞是英王乔治三世的私生子。查尔斯·狄更斯宣称,贝瑞“仍然是个谜”。而现在的很多小说和戏剧,还在不断地讲述着贝瑞的故事。


今天,我们知道贝瑞原名玛格丽特·布勒。我们也知道玛格丽特·布勒以男性身份进入医学院。在我们探讨贝瑞时,我们应该用什么代词(他还是她)?贝瑞是跨性别者的先驱吗?或者贝瑞的故事,是关于女性被排除在职业世界之外的?


事实是,这几种种情况都有:贝瑞无法在不改变性别的情况下追求医学,并且用男性身份生活了几十年。至于这位外科医生的真实性别身份,那是贝瑞带进坟墓的秘密。


谢选骏指出:显然,英国的花木兰不是花木兰——她不是为了一个崇高的使命去乔装打扮的,而是为了掩盖一个令人作呕的秘密。


《詹姆斯·巴里》报道:


詹姆斯·米兰达·斯图尔特·巴里(James Miranda Steuart Barry,约1789年-1865年7月25日[a])是一名英国陆军的军事外科医生,出生于爱尔兰科克。巴里从爱丁堡大学医学院获得医学学位,曾在南非开普敦和大英帝国的许多地方服役。在退休之前,巴里的职位是负责军队医院的监察长(相当于准将),这是英国陆军中第二高的医疗职位等级。巴里不仅改善了受伤士兵的条件,也改善了当地居民的条件,还在非洲进行了第一次剖宫产手术,手术中母亲和孩子都活了下来。[7]


尽管巴里成年后作为一个男性来生活,但出生时名为玛格丽特·安·布克利(Margaret Ann Bulkley)[8],童年时一直是女性。巴里在公共和私人生活中都是一个男人,至少部分原因是为了成为一名大学生并从事外科医生的职业,巴里的出生性别在死后才被公众和军人同事所知。[7]

早年生活

在对巴里早年生活的详细研究中[6],Michael Du Preez认为巴里1789年出生于爱尔兰科克,出生日期是根据Bulkley夫人在1805年1月14日的一封信中对她15岁的孩子描述推测的。[9]其他各种来源的出生日期分别为1792年[2][3],1795年[4]和1799年[5],但这些日期几乎肯定是巴里后来在官方文件中用来谎报年龄,来帮助自己假扮男人。[6]


巴里是耶利米(Jeremiah)和玛丽-安·布克利(Mary-Ann Bulkley)的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名为玛格丽特·安妮(Margaret Anne)。[9]玛丽-安·布克利是著名的爱尔兰艺术家,也是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绘画教授詹姆斯·巴里的姐妹。耶利米·布克利在科克商船码头经营秤量房。然而,反天主教的情绪导致他被解雇。财务管理不善导致他因债务而进过监狱,玛丽-安和巴里也没有得到他的支持。[10]第三个孩子出生并被命名为Juliana。尽管她被描述为巴里的妹妹,但也很可能是巴里因为童年性侵犯而生下的女儿,因为在处理巴里遗体的并发现巴里性别的女仆说巴里身上存在怀孕妊娠纹。[11]


十几岁的巴里在接受教育时希望成为一名家庭教师,但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巴里似乎很难找到任何合适的职位[12]。巴里、玛丽-安·布克利和已故詹姆斯·巴里的一些有影响力、思想开明的朋友(弗朗西斯科·德·米兰达将军,后来成为巴里私人导师的Edward Fryer医生和家庭律师Daniel Reardon)共同策划让十几岁的巴里进入医学院。[13]玛丽-安和巴里选中了爱丁堡大学,1809年11月30日乘船去利斯。[14]因此,玛格丽特·安妮·布克利成为了已故爱尔兰浪漫主义画家詹姆斯·巴里的侄子詹姆斯·巴里,并在接下来的56年里一直使用这个名字。[15]巴里在12月14日寄给Daniel Readon的一封信中,要求把寄给玛格丽特·布克利的信转寄给玛丽-安·布克利(巴里现在称之为“我的姑姑”),并提到“……对我姑姑来说,让一位先生在去一个陌生国家的船上来照顾她是非常有用的[原文如此]。”,…尽管这封信上署名“詹姆斯·巴里”,律师却不加区别地在信封背面写着“12月14日,布克利小姐”;这一关键性的证据使研究人员最终确认玛格丽特·布克利和詹姆斯·巴里是同一个人。[16]


巴里于1809年11月抵达爱丁堡,作为一名“文学和医学学生”开始在医学院学习。巴里身材矮小,声音细腻,容貌娇嫩,皮肤光滑,许多人怀疑巴里是一个未过青春期的小男孩,大学理事会最初试图阻止巴里申请期末考试,因为巴里显得太过年轻。[17]然而,Fryer医生和巴里舅舅的朋友Buchan伯爵劝说理事会让步,巴里在1812年获得了医学士学位。[18][b]巴里随后搬回伦敦,报名参加了1812/1813秋季课程,成为盖伊医院和圣托马斯医院的学生,其老师包括Henry Cline和著名外科医生Astley Cooper。[19]1813年7月2日,巴里成功通过了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的考试。[20]


职业生涯


詹姆斯·巴里的肖像,大约画于1813年-1816年

加入军队后,巴里于1813年7月6日被委任为英国陆军的一名医院助理,在切尔西和普利茅斯的皇家军事医院担任职务,1815年12月7日晋升为部队助理外科医生,相当于中尉。[21][22][23]


在这次军事训练之后,巴里于1816年被派往南非开普敦。[24][25]通过Buchan勋爵巴里获得一封给开普殖民地总督中将Charles Henry Somerset勋爵的介绍信。[26]在成功治疗Charles勋爵生病的女儿后,巴里受到了他们一家的欢迎[27],与总督保持着密切的友谊,并成为他的私人医生。1822年,Somerset任命巴里为殖民地医疗检查员[28],巴里的低军衔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责任。在开普敦工作的十多年,巴里实现了医疗的重大变革,其中包括改善卫生和供水系统,改善奴隶,囚犯和精神病患者的条件,以及为麻风病人提供庇护所。巴里还进行了已知的第一次成功的剖宫产手术,其中母亲和孩子都存活下来[29];这个孩子因为巴里的缘故而被命名为詹姆斯·巴里·穆尼克,这个名字传遍家族,后来的南非总理詹姆斯·巴里·穆尼克·赫尔佐格也因此得名。巴里还因为批评地方官员和他们处理医疗事务的方式而多了许多敌人,但与总督关系密切的优势意味着这些直言不讳的观点的影响通常会被平息。


巴里于1827年11月22日晋升为军队外科医生。[30]巴里随后在1828年被派往毛里求斯。1829年,巴里冒着巨大的风险擅离职守回到英国,治疗生病的Somerset,一直呆在那里直到1831年Somerset去世。[31]巴里随后被派往牙买加,然后在1836年来到圣赫勒拿。在圣赫勒拿,一次与军医同事的冲突导致巴里被捕,军事法庭以“不符合军官和绅士品格的行为”的罪名进行军事审判。[32]


1840年,巴里被派往西印度群岛的背风群岛和向风群岛,在那里专注于医疗,管理和改善部队的条件,并获得晋升为首席医疗官。1845年,巴里患上了黄热病,于10月请病假回到英格兰。病好后,巴里于1846年被派往马耳他。在这里,巴里因莫名其妙地在当地教会中为神职人员保留席位而受到严厉谴责,他不得不应对1850年爆发的霍乱疫情的威胁。[33]


1851年,巴里被派往克基拉岛,并于5月16日晋升为医院副总督察,相当于中校。[34][33][35]巴里休假时临时访问了克里米亚 — 正式访问的请求被拒绝 — 在那里的Scutari医院和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发生了争执。最后,在1857年,巴里被派往加拿大,并于9月25日被授予当地医院监察长(相当于准将)。[36]在那个位置上,巴里为囚犯和麻风病人以及士兵及其家人争取到更好的食物,卫生设施和适当的医疗服务。[33]该地方军衔于1858年12月7日被确认为实质性军衔。[37]


巴里来到大英帝国服役的每个地方,都改善了卫生条件以及普通士兵和其他代表性不足的群体的条件和饮食。巴里对不必要的痛苦感到愤怒,并采取严厉的,有时甚至是不加思索的办法,要求改善穷人和弱势群体的条件,这往往会激起官员和军官的愤怒;有几次巴里因这种行为的极端而被逮捕和降职。巴里的营养学观点非常严谨并与现代近似,采取彻底的素食主义并滴酒不沾,巴里非常注意与他人保持距离,但是却非常喜欢宠物,尤其宠爱其贵宾犬Psyche。[33]剧作家Jean Binnie的广播剧《巴里医生》(英国广播公司,1982年)确认John Joseph Danson是巴里在南非雇佣的黑人仆人,他一直陪伴巴里直到巴里去世。[38]


去世

尽管抗议这一决定,但由于健康状况不佳和年老,巴里于1859年7月19日被军队强行退役,并由David Dumbreck接替担任医院检察长。[39][40]退休后巴里回到伦敦,于1865年7月25日死于痢疾。[41]发现巴里生理性别的真相的女人的身份是有争议的,可能是女仆。[42]这个女仆在没有得到工作报酬的情况下,以另一种方式寻求补偿;她拜访了巴里的医生D.R.McKinnon少校,少校签发了巴里被确认为男性的死亡证明。这位女仆声称巴里的身体是生物学上的女性,并且有迹象表明巴里曾经有过一个孩子。[43]当McKinnon拒绝付钱给她时,她把这个故事告诉媒体,情况就公开了。通用登记处的George Graham和McKinnon医生之间在一次信函交流中讨论了这一问题。[44]


先生,


据我所知,1865年7月25日在玛格丽特街14号去世的监察长詹姆斯·巴里医生在去世后被发现是女性。


当你提供关于他死因的证明时,我冒昧地问你我所听到的是否属实,以及你是否自己确定他是一个女人而且显然是一位母亲?


也许你可以拒绝回答这些问题;但我要求他们不要出版我自己要的信息。


您忠实的仆人


George Graham


McKinnon的回应如下:


先生,


在伦敦和西印度群岛,我多年来一直非常熟悉这位医生,我从未怀疑巴里医生是一位女士。我在他最后一次生病的时候照顾过他(以前是因为支气管炎和腹泻)。巴里医生去世后,有一位女士等着和我说话。她希望获得一些先决条件[原文如此,但必须是她的工作的特权“津贴”],巴里死后出租房屋的女士拒绝给她。除此之外,她还说巴里医生是一位女性,我是一位医生却不知道这一点,她也不想让我照顾她。我告诉她,巴里医生是男性还是女性,这不关我的事,而且我认为可能不是,也就是说巴里可能是一个发育不全的男人。然后她说,她已经检查了尸体,是一个完整的女性,而且还有痕迹表明他很小的时候生了一个孩子。然后我问她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那个女人指着她肚子下半部分,说‘就是从这里的痕迹看出的。我是一个结了婚的女人,是九个孩子的母亲,我应该知道。’


这个女人似乎认为她已经知道了一个很大的秘密,并希望得到报酬。我告诉她,巴里医生的所有亲戚都已经死了,这不是我的秘密,我自己的印象是巴里医生是一个雌雄同体。但是,巴里医生是男性,女性还是雌雄同体,我不知道,我也没有任何发现这个的目的,因为我可以正确地宣誓身体的身份,我作为医院总检察长已经认识他很多年了。


您忠诚的,


D.R. McKinnon


这件事公之于众后,许多人声称“自始至终都知道”。英国军队试图掩盖巴里的故事,在接下来的100年里封锁了巴里的所有记录。[7]历史学家Isobel Rae在20世纪50年代获得了军队记录,并得出结论,画家詹姆斯·巴里确实是巴里的叔叔。[45]巴里被葬在Kensal Green公墓中,名字叫詹姆斯·巴里,军衔齐全。有几位消息人士声称,一直照顾巴里的男仆返回牙买加,但他后来的经历未知。


性别和个人生活

在一封信中,巴里责怪哥哥John Bulkley放弃了军队的法律研究,19岁的巴里写道:“我不是一个女孩,我会成为一名士兵!”。[46]


巴里对医学的兴趣可能是受到已故叔叔詹姆斯·巴里思想开明的朋友们的鼓励,1809年,巴里在前往爱丁堡报读医科学生之前,就假定自己是男性。[47]巴里身材矮小,体形瘦小,声音细腻,五官娇嫩,皮肤光滑,让其他人怀疑巴里不是男人,而是前青少年期的男孩。[48]这一男性身份是通过外科训练和招募进入英国陆军来维持的,在军官级别上,英国军队不需要进行体检。[49]


在巴里首次出国前往南非开普敦期间,巴里成为总督Charles Somerset勋爵及其家人的密友。有人认为Charles勋爵发现了巴里医生的秘密,这段关系不仅仅是友谊。[50]1824年6月1日,他们的亲密关系导致了谣言,在开普敦的一个桥柱上短暂出现了一项指控,作者称“发现Charles勋爵在骚扰巴里医生”,这导致了法庭审判和调查,因为当时同性恋是严格违法的。[51]尽管有这些指控,在Somerset知道巴里的性别的情况下,他并没有透露这一点。


尽管巴里努力表现出男性气概,但见过巴里的人评价巴里很女性化[52],巴里有一种有些矛盾的名声——以不得体、不耐烦、爱争论和固执己见而著称[33],但也被认为有良好的医患关系和顶尖的专业技能。[5]巴里的脾气和虚张声势导致了一场著名的与第21轻龙骑兵队的Josias Cloete上尉手枪决斗。巴里的枪法更好,子弹击中了Cloete的军帽,并打掉了它的尖顶。[53]


在克里米亚战争(1854–1856)期间,巴里与弗洛伦斯·南丁格尔产生争执。[5]


巴里永远不会允许任何人在其脱衣服时进入房间,并重复一项常规指示,“如果他去世,应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以防止对他的尸体进行任何检查”[33]以及“尸体应裹在[床单]中,无需进一步检查”,[54]这表明巴里希望在生前与死后都隐藏自己的性别。一本LGBT杂志认为,这是巴里曾是一个跨性别的有力证据,因为“他的愿望是作为一个男人去死亡和被铭记。”[55]


雌雄同体争议

Kubba & Young 2001,第355页提到了McKinnon少校的声明,他不知道巴里是“男性、女性还是雌雄同体”,并认为巴里是“雌雄同体[或双性人]”,而不是“女性”,“可能有不明确的生殖器”。这些假设是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在英国军队中隐瞒一个人的性别40年,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然而,du Preez & Dronfield 2016展示了巴里如何能够向除了少数人以外的所有人隐瞒这个秘密,并且让那些知道的人在巴里活着的时候不透露这个秘密。N. Turner对Kubba和Young的结论发表了评论,认为巴里是双性人的想法是基于“极其微弱的证据”。[56]


Holmes 2003也提出了巴里是双性人的可能性,但也承认不可能知道真相,对这么多人来说这是个问题表示惊讶。巴里可能是双性人的说法因生理和社会原因而受到批评。在对Holmes传记的回顾中,Loudon 2002坚决反对巴里可能是双性人的暗示。


Funke 2017,在其他LGBT理论家中,已经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即双性人理论试图将“顺性别男性”特征强加给巴里,以便破坏跨性别可能像巴里那样取得成就的结论。[57][58]


大众文化

1982年BBC广播四台制作第一部有关巴里的戏剧。Jean Binnie的45分钟戏剧“巴里医生”最近于2018年重播。[59]


1994年,Anna Massey在BBC文献纪录片《The Experiment》的一集中饰演巴里。[60]巴里被比作Hannah Cullwick,Hannah Cullwick是“Arhur Munby的实验对象,她相信从事奴役劳动的妇女可以获得灵魂的高贵。”[61]


巴里的生活是Patricia Duncker的历史小说《詹姆斯·米兰达·巴里》(在美国时出版名为The Doctor)的主题。[62]


2004年的塞巴斯蒂安·巴里的戏剧“Whistling Psyche”,设想了詹姆斯·巴里和弗洛伦斯·南丁格尔之间的会面。[63]


2012年,英国民谣组合Gilmore和Roberts在他们的专辑The Innocent Left中收录了一首关于巴里的歌曲,名为Doctor James。[64]


在2018年4月,蕾切尔·薇兹说她正在开发巴里的传记片,并打算制作并出演它。[65]


2019年2月,E.J. Levy关于巴里的小说被Little, Brown and Company收购。[66]该公告引发了争议,因为Levy将巴里称为“她”和“女主角”[67],尽管Levy声称该小说也将巴里称为“他”和“我”。[68]出版商表示,他们“将与E.J. Levy合作,在发表小说时谨慎面对提出的问题,包括使用合适的代词来描述巴里医生在其生命的不同时刻的化身。”[68]


注释

 Various sources give birth dates of 1792,[2][3] 1795,[4] and 1799,[5] but these other dates are almost certainly the result of Barry later lying about age on official documents to aid passing as a man.[6]

 Barry's thesis was about 股疝, a condition that is much more common in women than men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第218页.

 Kubba & Young 2001,第352–356页.

 Leitch, Robert. The Barry Room: The Tale Of A Pioneering Military Surgeon. usmedicine.com. 2001-07-01 [2007-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8).

 James Barry Biography. Dictionary of Canadian Biography. [2007-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4).

 Barry, James (c.1799–1865). 牛津國家人物傳記大辭典 线上版. 牛津大学出版社. doi:10.1093/ref:odnb/1563. 需要订阅或英国公共图书馆会员资格

 du Preez 2008.

 Pain, Stephanie. The 'male' military surgeon who wasn't. NewScientist.com. 2008-03-06 [2008-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14).

 Five British heroes overlooked by history. BBC News. 2009-11-17 [2010-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4).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第5页.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第7页.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第7,8页.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第43–45页.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第56页.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pp. 62–63 reproducing a letter dated 14 December 1809 from Mary-Ann to Daniel Readon.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第58–60页.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第407页.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第75–77页.

 Barry 1812.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第82–93页.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第97–100页.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第101–105页.

 第17096號憲報. 伦敦宪报. 1816-01-02.

 第17106號憲報. 伦敦宪报. 1816-02-03.

 Kubba & Young 2001,第352页.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第115–118页.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第119页.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第123页.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第167页.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第215, 216页.

 第18424號憲報. 伦敦宪报. 1827-12-18.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第228,231页.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第268–271页.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pp. 251, 252 citing Bradford, Edward, 'The Reputed Female Army Surgeon', The Medical Times and Gazette vol. II for 1865, p. 293..

 Report of commissioners for inquiring into naval and military promotion and retirement. THE SESSIONAL PAPERS OF THE HOUSE OF LORDS: SESSION 1840 Vol XL (London: Her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 1840: 199 (英语).

 第21210號憲報. 伦敦宪报. 1851-05-16.

 第6740號憲報. 爱丁堡宪报. 1857-09-29.

 第22214號憲報. 伦敦宪报. 1858-12-31.

 Binnie, Jean. Dr Barry. BBC Radio 4 Extra. 1982 [2018-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1).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第364–365页.

 第22289號憲報. 伦敦宪报. 1859-07-19.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第371–374页.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第390-391页.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第378–379页.

 Kubba & Young 2001,第354–355页.

 Maguire, Stephen. She's a beauty... and just perfect to play the role of the most amazing MALE doc ever; EXCLUSIVE HEARTACHE BEHIND NATASCHA'S SMILE.. Sunday Mirror. 2008-09-28 [2013-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30).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第50页.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第51, 59页.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第75, 76页.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第101页.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第154页.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第182页.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第125页.

 du Preez & Dronfield 2016,第155–159页.

 Loudon 2002.

 Rota, Jess. James Barry, unsung hero. We Are Family Magazine. 2014 [2017-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Turner, Neil. James Barry.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2014-09-12 [2019-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5).

 Hacker 2001.

 Dr. James Barry and the specter of trans and queer history.. This Journey Without A Map. 2015-11-24 [2017-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6). Even A Gender Variance Who's Who, which identifies itself as "the most comprehensive site devoted to trans history" doesn't even bring up the idea that Barry was trans. Instead they consider several theories put forth in the 1970s that suggest Barry was intersex. Which has nothing to do with anything as far as I'm concerned since intersex does not equal gender identity, either assigned at birth or lived

 BBC Radio 4 Extra – Jean Binnie – Dr Barry. BBC. [2019-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1).

 A Skirt Through History: An Experiment. BFI Film & TV Database. British Film Institute. [2008-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3).

 An Experiment (1994). BFI. [2019-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英语).

 Duncker 2000.

 Lopaz, Andrea. Whistling Psyche, a CurtainUp London review. CurtainUp. 2004-05-18 [2017-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1).

 folkradiouk. Folk Radio. Folk Radio UK – Folk Music Magazine. 2013-10-28 [2019-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31) (英国英语).

 Dowd, Maureen. Rachel Weisz Has a Big Surprise. The New York Times. 2018-04-20 [2018-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Flood, Allison. New novel about Dr James Barry sparks row over Victorian's gender identity. 卫报. 2019-02-18 [2019-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Baker-Whitelaw, Gavia. Writers want this book canceled for misgendering its protagonist. The Daily Dot. 2019-02-15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5).

 A Forthcoming Book about Surgeon Dr James Barry Has Sparked Important Conversation about Trans Stories. [2019-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2).

参考书目

Barry, James. Disputatio Medica Inaugralis, de Merocele, vel Hernia Crurali [An inaugural medical dissertation concerning merocele or femoral hernia] (Doctoral thesis). 爱丁堡大学. 1812. hdl:1842/417 (拉丁语).

du Preez, Hercules Michael. Dr. James Barry:The early years revealed. South African Medical Journal. January 2008, 98 (1): 52–54 [2019-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31).Tex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u Preez, HM. "Dr James Barry (1789–1865): The Edinburgh Years". Journal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of Edinburgh, 2012; 42:258–6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u Preez, Michael; Dronfield, Jeremy, Dr James Barry: A Woman Ahead of Her Time, London: Oneworld Publications, 2016, ISBN 978-1780748313

Duncker, Patricia. James Miranda Barry. Picador. 2000. ISBN 978-0-330-37169-8.

Funke, Jana. Obscurity and Gender Resistance in Patricia Duncker's James Miranda Barry. European Journal of English Studies. 2017-04-08, 16 (3): 215–226. ISSN 1382-5577. PMC 4214389 可免费查阅. PMID 25400502. doi:10.1080/13825577.2012.735410.

Hacker, Carlotta. The Indomitable Lady Doctors. Formac. 2001. ISBN 978-0-88780-543-1.

Holmes, Rachel. Scanty Particulars: The Scandalous Life and Astonishing Secret of James Barry, Queen Victoria's Most Eminent Military Doctor. London: Penguin. 2003: 323. ISBN 978-0-375-50556-0. OCLC 49320500.

Kronenfeld, Anne and Ivan: The Secret Life of Dr. James Miranda Barry (historical fiction) ISBN 1-59431-090-4

Kubba, A. K; Young, M. The Life, Work and Gender of Dr James Barry MD. 爱丁堡皇家内科医学院. 2001, 31 (4): 352–356 [2019-08-14]. PMID 1183358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3).

Loudon, Irvine. Scanty Particulars: The Strange Life and Astonishing Secret of Victorian Adventurer and Pioneer Surgeon James Barry. BMJ :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02-06-01, 324 (7349): 1341. ISSN 0959-8138. PMC 1123295 可免费查阅. doi:10.1136/bmj.324.7349.1341.

Ouellette, Sylvie: Le Secret du Docteur Barry (historical fiction) ISBN 978-2-89431-449-4 (Canada) and ISBN 978-2-812909-436 (France)

Racster, Olga; Grove, Jessica. Dr James Barry: Her Secret Story. Lane. 1932.

Rae, Isobel. The Strange Story of Dr James Barry: Army Surgeon, Inspector-General of Hospitals, Discovered on Death to be a Woman. Longmans, Green. 1958 [2019-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23).

Rose, June. The perfect gentleman: the remarkable life of Dr James Miranda Barry, the woman who served as an officer in the British Army from 1813 to 1859. Hutchinson. 1977. ISBN 978-0-09-126840-4.

Town, Florida Ann. With a Silent Companion. Red Deer Press. 2003. ISBN 978-0-88995-211-9.

延伸阅读

Beukes, Lauren. Maverick: Extraordinary Women from South Africa's Past. Oshun Books. 2004. ISBN 978-1-77007-050-9.

Copley, Hamish. Dr. James Miranda Barry. The Drummer's Revenge. 2007-12-02 [2017-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Hume, Robert. THE ANATOMY OF A LIE – The Irish woman who lived as a man to practice medicine. Irish Examiner. 2014-08-01 [2017-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31).

Phillips, Howard. Home taught for abroad: the training of the Cape doctor, 1807-1910. Deacon, Harriet; Phillips, Howard; Van Heyningen, E. (编). The Cape Doctor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 Social History. Rodopi. 2004: 105–. ISBN 978-90-420-1064-2.

Robb, Colin Johnston: "The Woman Who Won Fame in the British Army as a Man" (article published in The Northern Whig and Belfast Post, Friday, 16 November 1846)

Sweet, Helen. The Cape Doctor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 Social History. Social History of Medicine. 2005, 18 (3): 504–506. ISSN 1477-4666. doi:10.1093/shm/hki059.


谢选骏指出:英国的花木兰不是花木兰,那么她是什么呢?这也许只有英国女王才知道。

谢选骏:普京大蒂是个整容小丑



《大蒂也爱美?医美达人普京 脸上都做了些啥》(凤凰网  2022-02-28)报道:


本来我心都碎了看到这画面我真是哈哈大笑,真的是蜡像有轮回,苍天饶过谁!做不做表情都肿,又僵又肿,这明显是针ju多了嘛。可能还会有同学说:你怎么知道人家是打针打肿的不是吃土豆吃胖的呢,我觉得对这个问题还不明白的,要多翻翻牛脑丝以前的文章来看哦。


说起来普京是医美老司机。


当然,国际上还有好几个大哥也是,但普京跟他们最大的不同是,他做的项目准确来说不是整容,而是「面部年轻化」,可以说集中代表了现在最流行的小清新的微整形文化。而且作为最爱出风头的大哥,普京的曝光相当多,所以不管你是中年少男or少女,想知道这些年面部年轻化项目有什么技术特点、优点、缺点、类型,都可以从他脸上去找。总之,普京是我们积累微整形经验的好对象,千万别不学哦。


我先大致给大家捋下他做过啥。


普京最早被发现在做医美应该是2010年:


他这时58岁。左是年初他参加柔道比赛时的照片,满脸皱纹,看起来很憔悴,结果才过了几个月,他就变成右了,皱纹与松弛都不见了,与几个月前形成鲜明对比。


11年,普京宣布竞选总统,人也随之变得更精干年轻、容光焕发。这是我个人觉得医美带给他最黄金的时期:


12年宣布就职时,就年轻得有点过火了:


13年,脸开始肿起来啦:


15年3月,又从公众视野中消失10天(他拒绝回答这10天自己去哪儿哈哈哈哈哈哈),再出现时眼睛都只能半眯了:


过了一个月接受电视采访,状态又恢复了点:


到今年3月,糟了,大哥都变得有点像网红了:


7月,世界第一网红欢迎大家。。。


那么,这一路走来普京都做了些啥呢?


之前说过多次,脸上最显老的部位是?对,眼。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户,也是青春的坟墓!当开始变老,眼部会出现非常非常多的问题:松弛、下垂、眼袋、泪沟、黑眼圈、皱纹……普京重点对付的也是这些。


第一,做了上眼睑提升。


可能有同学还不知道这个项目是啥,其实就是把松弛的上眼皮割掉,再往上提点。大家看,普京还年轻的时候,眼睑是比较厚的,眼皮露出來的也多,但现在上眼皮的组织已经很少了,而且那里的皮肤非常紧绷:


大家不要以为只有年龄很大的叔叔阿婆才需要做这个手术,这里我崩溃地宣布:我,一个年仅35的花季少女,上眼睑今年已经下垂了,妈的去年都还是好好的!上眼皮下垂这件事有多可怕呢,都不说素颜没化妆很不精神了(注意看侧面,更丑哦),妆都没法化!因为眼皮耷拉下来就堆在眼中和眼尾,大家知道这恰恰是画眼妆层次的地方啊……所以现在我才明白之前搞亮晶晶活动,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割友不割双眼皮,来割「上眼皮」。我现在也要割!


第二,做了祛眼袋。


这个手术有直男瑰宝马东的示范,就不用我多说了。大家可以对比一下,15年前,普京46岁的时候因为眼下这几条小虫而显得憔悴,现在虫虫统统不见辣。


除了这两手术外,普京还做各种注射来实现眼部年轻化,我放到下面跟面部一起讲哈。


第三,做了全脸除皱。


说真的,从了解医美至今,我心中最伟大的变美术就是肉毒素,从来没变过。安全,无痛,无恢复期,只需5分钟,就可以挣5年青春回来,这不是上帝是什么,这不叫躺赢叫什么!更不要说还能瘦脸瘦腿瘦肩治狐臭了。所以,面对带头大哥们也相当需要肉毒来回春,不过像普京这样,全脸打这么多——从额纹到川字纹,从鱼尾纹到眼角细纹,几乎全部打没的,还是相当少见:


看到现在普京的脸这么光滑这么平整这么僵,好想上去抱住他的腿说,大帝,克制!克制!不能把皱纹全打没啊!比如说上下紧挨着眉毛的地方,就不要打,因为我们一做表情就会牵动眉毛,如果往眉毛上下打肉毒,表情就会变怪。不信您注意一下,现在一抬眉毛,您都有点像女人了诶(特工不要杀我!)。不过话说回来,这点常识难道给大帝打针的师傅没跟他讲吗,我觉得不是,所以,从打肉毒这件事,就知道大哥多么的,哈哈哈自恋。


第四,玻尿酸填充。


好了,终于来到这个把普京变网红的项目了。在有多少脂肪填充可以重来里,我已经充分表达过对填充这个项目的看法,只是妹想到,有一天,带头大哥都会成为佐证我观点的案例。


如果说填充下巴还可以接受(确实变得更帅),但泪沟、苹果肌、颧骨这些位置的填充,基本就跟我们在无数个女明星脸上看到的一样,可以让原本无论什么轮廓、脸型、气质、五官的人都变成:像在水里泡了好几天的(死人)。。


真的,不管哪个角度,整张脸都毁了,连眼睛都快要被挤没了:


动态也是我们知道的那样,那些肉嘟嘟的肉是蜡像,瘫的,不能动的:


所以啊,连普京的脸都肿,大家做微整形要不要多三思呢?


综上,就是目前我观察到的,比较确定的普京做过的医美项目。说实话,写到这里,纵观一个带头大哥近十年的医美之路,我突然感到好茫然啊。医美要做好真的太难了!妈的连普京都把自己的脸整成这几把样了!我还会有什么好下场!!


大家别急,牛脑丝把关键的知识点总结出来了,要怎么避开头号大哥踩过的医美坑呢?


第一,针打多了男女都会变蜡像。


之前写女星多,男星少,后台时不时有朋友来问,为什么很多女星做完调整没多久就僵了肿了残了,让人一眼看出来假脸了,但同样的情况男明星就少得多?做完自然得多?


我觉得这跟男女没关系,跟项目有关系。在娱乐圈,大家对男明星「年轻」、「小脸」、「皮肤好」的要求没女星那么苛刻,所以男明星普遍微整形做得没女星频繁,假脸就没那么多。但今天普京大大让我们彻底清醒了,只要你对减龄有执念,对打针有迷恋,不管你是男是女,是大哥还是网红,在玻尿酸和肉毒素的面前人人平等!


第二,普京的医美还是做得太晚了!


有的同学就说了,那普京是不是就不应该打针不应该做微整形。不是,是打得太晚了!他58岁才开始进行医美保养,太可以说这时任何微整形对他都没有实质性的效果,所以才需要更频繁更大剂量去治疗去实现年轻化。


反过来,如果尽早开始,早预防,早治疗,总体的治疗量就会大大减少,假脸出现的概率也会少。所以我真的希望大家能够领悟到这篇文章的灵魂,不是说打针最后一定会残,而是我们要更智慧地打针,不管是玻尿酸还是肉毒素,掌控好它,你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医美之路!


最后,男士医美的做法跟女士完全不同。


谢选骏指出:普京大蒂是个整容小丑!比他的狗搭档川普大蒂还要过分。总的来说,这对小丑太没自信了,所以才需要侵略扩张,需要整容和假发来给自己打气,就像他们迫切地需要谎言和贪腐一样。

谢选骏:毛匪泽东的送肉下乡运动



《中国一线城市“女追男”,女生相亲交2万才见四个》(腾讯新闻棱镜 2022-02-28)报道:


情人节的前两天是一个周末,北京气温低至零下10度,但在望京一家咖啡馆里,从这座偌大城市各个角落赶来的60多位单身男女青年,仍将现场的氛围烘托得喧嚣且燥动。


他们均毕业于国内985高校,其中不乏清北、剑桥、斯坦福等国际名校,绝大部分是硕士及以上学历,目前就职于各大金融机构、央企、互联网公司等。女生平均年龄30岁,平均身高166cm;男生平均年龄33岁,平均身高177cm——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称得上是相亲市场最优质的人群。


他们正在参加一项“经典8分钟约会”的相亲活动。简单来说,将两男两女分成十几桌,聊完8分钟后,男生起身换到下一桌,这样能保证每个人相互都有交流的机会。“8分钟约会”来源于一项国外研究:8分钟是陌生人见面一个恰到好处的时间,足以对异性产生好感并建立联系,如果无感的话也不至于漫长而太无聊。


“脑袋嗡嗡的。”在分别和30多位男生聊天结束之后,小苒感叹道。黑色呢子大衣配上一副黑框眼镜,干练的打扮让她看上去更像是一位面试的HR,但因为第一次来参加线下相亲活动,手里始终拿着主办方提供的嘉宾资料,以方便寻找共同话题。


长达三个半小时的活动结束后,她坦言并没有特别中意的男生。“相亲太难了!”她向作者吐槽。


高学历导致毕业时间晚、高压力工作导致交际圈缩小……多重因素作用下,90后如今已经成为一线城市相亲市场上的主力。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下,如前文描述的这种高效、精准的相亲活动开始备受青睐,各种新型的以校友圈子、互联网大厂圈子为受众的相亲公众号或小程序开始涌现。


当然,残酷的供需关系也决定着相亲的价格不菲。网上投一次简历“应征”就需要花费50元-200元不等,一些1V1高端相亲套餐动辄上万元起步,平均见一名相亲对象需要花费4000-5000元。


把“为自己找对象”做成了事业


91年的林怡24岁起就开始给自己相亲,彼时她刚刚研究生毕业来到深圳,举目无亲,工作又特别忙,去哪里找对象成为她最关注的事情之一。在朋友的推荐下,她开始参加一些互联网相亲活动,大约一个月一次的相亲频率,持续了好几年。


随着最年轻的一批90后都已经大学毕业,婚恋需求直线上升,像林怡这样的90后开始成为相亲市场上的主流群体。招商证券在一份云相亲市场专题研究中,援引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数据称,2018年中国单身人士已达2.4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65%,90后成为单身群体主力军,占比47.68%。


在梳理了300万注册用户的数据后,“单身青年自救平台”近期发布的一份《2021年高学历青年婚恋交友行为报告》(下称《交友报告》)显示,在当前的婚恋市场中,25-33岁的男女最多。其中30岁及以下的女性用户占比60%;30岁及以下的男性用户占比51.9%。女性相对男性更早进入婚恋市场,婚育方面所面临的年龄压力更大。


单身青年自救平台是一家起源于互联网大厂的相亲平台,成立于2019年,因其头像是一个狗头,被用户戏称为“二狗平台”。据其官方介绍,其用户主要涵盖北上广深的互联网大厂、金融、高校等机构的员工。


与“单身青年自救平台”将用户定位于某个特定的圈层类似,创办于2015年的“陌上花开HIMMR”是一个专门为985高校以及海外顶尖名校的学生与校友提供相亲服务的平台,创始人是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两位90后女生。创始人之一的月亮告诉作者,当初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是为了给自己和身边的人找对象,没想到需求远远超出预期,用户从最初身边的十几个同学,到如今已经发展为几十万注册会员。


“陌上花开HIMMR”的公众号每周会有3个嘉宾来“挂牌”(即公开发文交友征婚),对嘉宾的要求之一是必须来自985院校或者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的海外高校。即便条件如此苛刻,但公众号的排期通常也排到了2个月之后。


“没想到有朝一日会成为一门事业。”月亮向作者介绍,今年她们开始搭建全职团队,并在北京、上海分别成立了分公司,加上部分兼职人员,团队规模目前已接近50人。


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胡小武曾撰文分析,根据现在普遍的大学本科毕业22岁、硕士研究生毕业25岁、博士毕业28岁的标准年龄,如果硕士毕业三年内未婚,那么女性年龄将达到28岁。这种因为毕业年龄的推迟而导致的婚姻年龄的延迟,成为当今大城市“剩人时代”一大主要原因。大城市所呈现出来的高工作压力、高生活成本与职业高流动性,让越来越多的白领、蓝领在为“三十而立”奋斗不息,从而不得不推迟自己谈婚论嫁的年龄。


花5000元去见一个相亲对象


据作者了解,目前互联网相亲的收费方式主要分为线上、线下两种。线上的普通会员费通常在几百块钱,此外会有一些按次收费的项目。


在互联网大厂工作的文婧,很久之前就关注了一家相亲平台的公众号,她发现平台推送的男嘉宾少之又少,后来,一位前来“挂牌”的男医生嘉宾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她兴冲冲地在平台付费了50元,只为将自己的“简历”在线递交给这个男生。


然而,令她沮丧的是,由于收到的“简历”太多,这名男生根本都没有点开她的那一份。按照平台的规则,50元被原路退回来。


“太不靠谱了!”她向作者吐槽,这次失败的经历让她不再相信这种相亲方式,“还是回归传统方式,让身边的朋友帮忙介绍,感觉更值得信赖”。


不过,与线上几十块、几百块的付费相比,线下1对1的高端会员,才是真正的“烧钱”模式。


到了27岁之后,林怡想脱单的心情更急迫了,她也去考察了一圈互联网相亲机构。按照她设定的一些要求,报价均在2万元起步,她自己默默在心里算了一笔账,就自己身边的男同事那种条件的男生,她需要花至少6万块钱才能在相亲机构见上面。


在考察了三年之后,30岁的她终于成为了一家新型相亲平台的付费会员。一次交13999元的会员费,保证安排约见4个人,平均见一个人需要花费3500元,这在行业里算是比较低的价格了。


对林怡来说,当下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价格贵一些也能接受,而且这个价格包含了红娘的咨询费。她认为自己之所以单身到30岁,一定是有一些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情感问题或者障碍存在,希望能从红娘这样的专业人士处得到建议。


幸运的是,相到第二个男嘉宾的时候,她就成功牵手脱单了。兴奋的她还在小红书上分享了自己和身边的几个朋友30岁+脱单的经历,获得了几百条评论和点赞,让她惊讶不已。


与林怡相比,35岁+的王妍的相亲史更加漫长。从2010年开始,她就在世纪佳缘等传统平台上相亲,从一开始几百块钱购买普通会员服务,到2020年在销售的极力劝说下花13800元买下高端会员套餐,王妍依然没有成功“脱单”。


这两年各类相亲小程序和公众号兴起之后,王妍也积极尝试过不同的渠道来相亲。在她看来,这些渠道会给人一种错觉,让大家认为可以选择的机会更多了,很多人甚至会看花眼,“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样”,然而她仍旧单身至今。


作为年薪近百万的高级白领,王妍先后在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工作。高强度的工作之下,让她很长一段时间无暇顾及“终身大事”。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王妍发现找对象越来越难。


她甚至认真考虑过,自己要不要嫁到国外去?因为国外对女性的年龄没有这么大的偏见,“他们会首先看到你是一个很有能力、很积极向上的女生,而不是关注你的年龄”。


一线城市“优质男”稀缺


92年的上海白领苏慧从27岁开始在网上相亲,因为见证了亲姐姐在相亲市场的“残酷”经历,让她认识到“越早越有选择权”。她注意到,在上海相亲市场上,女多男少的现象非常严重。


在上海本地一家线下相亲机构缴纳了近两万元会费,历时3年之后,苏慧的姐姐终于成功牵手。令苏慧吃惊的是,这家机构只对女生收费,对男生则是免费,背后的原因也是由于市场上优质男生太稀缺。


事实上,不只是上海,一线城市相亲市场普遍面临“女多男少”的性别失衡现状。在“单身青年自救平台”、“陌上花开HIMMR”举办的线下活动报名时,女生的名额基本上秒光,而男生则需要“千呼万唤始出来”。


以“单身青年自救平台”的数据为例,其用户的男女比例为46:54,在广州和深圳,这一比例悬殊更大,达到43:57。


“陌上花开HIMMR”五周年用户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在该平台“挂牌”的嘉宾男女比例约为29:71。之所以会如此悬殊,平台分析称,一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男追女”社会规则,使得女生挂牌和男生应征成为一种更为自然的认识方式;二是女性受到的年龄社会压力大于男性,也促使她们在压力之下选取平台挂牌这种方式;三是社会舆论对于女性的自我表达更为宽容,女性也更擅长在聚光灯下自然地展现自己。


如前所述,毕业年龄的推迟影响了如今90后们的婚育年龄,一线城市高学历女生越来越多,或许也是造成相亲市场上女多男少的原因之一。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自2010年全国女硕士首次超过男生起,至2020年这十年中,仅2017年硕士研究生的男生比例超过女生0.12个百分比,其余年份都是女生比例高于男生。例如,2020年硕士研究生女生占比52.53%,本科生女生占比53.7%。


此外,很现实一点是,在相亲市场上,年龄这一评价尺度对于女生而言会苛刻许多,成为女生“被剩下”的主要原因。前述《交友报告》显示,女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均收到的申请次数和申请他人时的被通过率,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37岁之后,女生的申请通过率和收到的申请数又会突然逆势回升。


“陌上花开HIMMR”在这方面的数据大同小异。其五周年用户报告显示,29岁成为女性的一个关键分水岭,29岁之后女性应征者成功率呈显著下降趋势,早于男性的33岁,这与当前社会都市女性面临的年龄焦虑交相辉映。但焦虑是暂时的,35岁之后,女性应征者的成功率出现反弹。


月亮对作者分析称,在择偶标准上,大家还是会受到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例如男生更关心女生的年纪,女生则更关心男生的身高。但一些可喜的变化是,35岁以上的女生受欢迎程度大幅提升,主要原因在于一些优秀女生在35岁之后,对于年龄这件事情会更加自信和认同;另一方面她们的经济条件、眼界都已经相对成熟,会更加纯粹地去追求感情。


对于相亲市场上女多男少,尤其是优质女性多于男性这个话题,月亮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她提到,社会舆论对于优质男生的标准其实更苛刻,女生只要外貌端正、有一个良好的学历和不错的收入,就会被定义为优秀。但是对于同样条件的男生,社会的评价尺度里还会增加“是否有房有车”等条件。


向上兼容与向下兼容错配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始终存在“男下娶,女上嫁”的择偶梯度。简单来说,男生可以向下兼容条件不如自己的女生,女生则只会向上兼容比自己条件好的男生。这样就导致两种适婚人群在婚姻市场上存在割裂:大龄优质女性嫁不出去、经济实力较差的男性娶不到老婆。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对作者提到,一线城市的单身女性受教育程度比较高,收入也比较高,能带给自己比较舒适的富足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她对结婚没有什么紧迫感,对于另一半的要求也比较高,宁缺毋滥。“宁愿要幸福的单身生活,也不要蹩脚的婚姻。”


学者邹小华、李明桧在《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大城市“剩女”》一文中则提到,不能简单地把大龄优质未婚女性较高的择偶标准归结为她们的观念问题或者是“拜金”行为,而应该看到这实际上是社会结构的原因。


在他们看来,在中国以二元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劳动力市场的多重分割,造成了薪酬制度、就业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使得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城市劳动力以及农村劳动力很难流入城市中较高层次的劳动力市场,也就难以享受高层次劳动市场所具有的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各个方面的社会福利。而处在较高层次劳动力市场的大龄优质女性,不愿意选择较低层次劳动力市场的男士作为其配偶,在没有满足其期望指标的男士出现的情况下,她们宁愿单身。


胡小武也提到,从根本上看,中国城市“剩人社会”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竞争加剧而导致的平均学历提升和工作年龄推迟。与此同时,还在大龄时期承受着城市高房价、高工作负荷、高生活成本压力,更糟糕的是,越来越多的大龄青年必须面对城市性所产生的低社会交往频率、缩小的交往圈、异变的婚恋观、择偶观等残酷的社会现实,这也让成千上万的都市青年陷入了一个“高压力、低交往、难交往、高压力”的恶性循环漩涡。


“如果要打破这种‘剩人怪圈’,还需要从就业观念、住房保障、婚恋观念、价值观等层面进行系统的改变。”胡小武称。


林怡向作者坦承,不会考虑去向下兼容,因为自己的站位还不够高。“等我财务自由了应该可以吧!”她笑称。


谢选骏指出:城里的女人嫁不出去,乡下的男人娶不到老婆——湘潭出身的毛匪泽东感同身受,因为具有切肤之痛,于是一旦进城就要发起“文化革命”,其中重中之重,就是“送肉下乡运动”的项目——


网文《上山下乡》报道:


“上山下乡”一词最早见于195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这个概念,这也成了知青上山下乡开始的标志。

真正意义上的上山下乡始于1955年,(为了缓解城市就业压力),这年的8月9日,北京青年杨华、李秉衡等人向共青团北京市委提出到边疆区垦荒,11月份获得北京市团委的批准与鼓励,随后引起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垦荒的热潮,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群众路线运动。(外文名Young people go to poor areas)。

上山下乡

上山下乡有两大模式:农场(包括兵团、干校)和插队。与农场模式不同:插队属于集体所有制,无需政审体检等手续,也没有严格的名额限制(赴边疆除外),顾名思义就是安插在农村生产队,和普通社员一样挣工分、分红分口粮。1968年以前的上山下乡以农场模式为主。因文革造成了中学生滞留学校,到1968年中国出现了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六届初、高中学生(即“老三届”)一起毕业的奇景。这年的冬季起,插队模式就成为上山下乡的主要模式。人数规模之大、涉及到家庭之多、动员力度之强、国内外影响之深,都是空前绝后的。“插队”从此成为一个特殊意义的词汇,提到“插队”就不用提“知青”,不用提“上山下乡”了。一代人到了国外也叫“洋插队”,而没有、也不会有“洋农场”、“洋兵团”、“洋干校”之类。

插队模式不同于农场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没有后勤,因此就有一个非过不可的“生活关”,一些尚未成年又在当地没有亲属帮助的知青所处的生存困境,给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结束上山下乡的理由中若干个“不满意”也主要来自1968年以后的插队模式。

插队模式带有明显的“待业”性质,可通过优先当地农民的“农转非”途径回城。兵团(农场)知青为回城提出“我们不是农工,我们是知青”的口号,也间接证实了插队模式“待业”的实质。

上山下乡

上山下乡并非始自“文化大革命”,它从20世纪50年代便被倡导,至60年代而展开,70年代末结束。对当时的知青来说,他们到农村去,是为了消灭“三大差别”(即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体力与脑力劳动差别),带有积极的理想主义色彩,邢燕子、侯隽、董加耕等一大批青年,便是他们的典型代表。 文化大革命时期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中去,摒弃传统教学,过分提高实践作用的政治运动。所有适龄青年除了当兵以外,基本上都属于征召范围。

苏联模式

上山下乡

苏联在1954年大规模垦荒运动中,改变了过去移民开荒的办法,而以城市青年为垦荒主体,两年里一共动员了27万城市青年移民垦荒。此举既解决了粮食短缺,又解决了城市青年就业问题。 而在1955年4月,团中央代表团访苏时了解到到了苏联的城市青年移民垦荒运动,回来后就向党中央汇报了苏联的做法,认为“从城市中动员年轻力壮、有文化的青年去参加垦荒工作是有好处的,也是今后解决城市中不能升学和无职业青年就业问题的一个办法”。这个意见得到毛泽东的首肯。

运动起始

序幕

上山下乡运动最早可以追溯到 1955 年,以杨华为首的六十名北京青年组成了青年志愿垦荒队,远赴关东的北大荒去垦荒。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于 8 月30 日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会。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在欢送会上把“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的队旗授予这批青年。中共政府鼓励当时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自愿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去锻炼自己”,把邢燕子等人做为典型模范在青年人中大为宣传。在黑龙江省萝北县(现今黑龙江农垦共青农场)开垦出1200亩荒地,第二年生产了13.5万公斤粮食、30万公斤蔬菜,还盖起了宿舍和食堂。

随后北京第二批、第三批青年志愿垦荒队以及河北、山东的2000多名青年,也以志愿垦荒队员的身份来到黑龙江垦区。上海青年则要求去淮北开荒种粮。 在北京、上海的影响下,1955年、1956年,浙江青年去开发新疆、广州青年去开发海南、江苏和四川的青年去开发青海,从而奏响了城市青年上山下乡的序幕。1958年,美术家朱宣咸创作的作品《知识青年出工去》,就非常典型生动的记录了在那个特定时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画面。

高潮

真正有组织、大规模地把大批城镇青年送到农村去,则是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毛主席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文化大革命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

回城

进入70年代以后,开始允许知识青年以招工、考试、病退、顶职、独生子女、身边无人、工农兵学员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名义逐步返回城市。1978年底,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决定在今后若干年内,还要继续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979年后,绝大部分知青陆续返回了城市,也有部分人在农村结婚“落户”,永远地留在了农村。

据统计由于各种原因滞留农村边疆的知青约有数十万人。

利益补偿

1985年,劳动人事部发文《关于解决原下乡知识青年插队期间工龄计算问题的通知》将下乡知识青年的工龄从其下乡之日算起,也算是对他们利益的补偿。

历程记录

第一阶段从1968年到1969年,主要是将大部分“老三届”毕业生分配到农村、边疆。

“上山下乡”的“知青”当中,大部分是到农村“插队落户”,但还有一部分虽然也是务农,过的却是“生产建设兵团”的准军事化生活,他们的状况与 “插队知青”有很大不同。“上山下乡运动”前期,全国各地组建了许多“生产建设兵团”,有一大批“知青”到这些“生产建设兵团”参加“屯垦”。“生产建设兵团”虽有“屯垦”的功能,但却非正规军队,它同时兼具安排城市失业青年就业和备战的目的。

1968年底,中苏关系对立,毛泽东向全国发出了“全民皆兵”,“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等一系列关于备战的指示。城市里开始修建防空洞,沿海地区不少军工企业纷纷西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组建了以“知青”为主要成员的大量“生产建设兵团”。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从1969年初到1970年,原有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大规模扩大建制,同时新成立了内蒙古、兰州、广州、江苏、安徽、福建、云南、浙江、山东、湖北共10个“生产建设兵团”以及西藏、江西、广西的3个农垦师,加上50年代组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国共有12个“生产建设兵团”及3个农垦师。

第二阶段从1970年到1973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人数锐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又一次发生经济“过热”,出现了所谓“三突破”,职工队伍的迅速膨胀,使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大部分留城,一部分在乡知识青年也通过招工回城。

第三阶段从1974年到1976年,1973年1月全国计划工作会议提出采取经济“紧缩”政策,其中一条措施就是严格控制职工总数的增长。城市中学毕业生的出路,又开始以上山下乡为主。

我国从1966年开始有了知青,1977年是最后一批下放知青。

结论

1.经济方面

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知青是农民的一个负担。只有在那些缺乏基础教育的地方,极少数能够从事这种工作的知青才有益于农村的发展。但这些有限的贡献远不能抵消知青给农村社区造成的损失。而且它们为时甚短,如果像80年代初那样培训当地青年承担这些工作,从长期来看效率更高。更重要的是,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漏洞百出的情况下,下放知青的努力并不能给农村的发展带来多少好处。知青离开后实行的大刀阔斧的农村改革,才为农村带来了实质性的改进。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给接收知识青年地区的农村、农民在经济上带来一定的压力,给知识青年家长造成负担,同时给一些知识青年带来不幸。在“接受再教育”的过程中,他们丧失了接受正常教育的机会,成为在文化知识方面准备不足的一代人,加重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人才断层”。由于“文化大革命”中法制被践踏,知识青年的人身权利往往得不到保障,使得不少下乡知识青年受到迫害。

2.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

1968-1969年的大规模下乡运动的目标虽然没有明说,显然是为了结束红卫兵运动,就此而言它是成功的。但从长期来看,它的后果确实是消极的。下乡政策导致的不满、林彪事件之后出现的幻灭感,以及农村地区社会和政治控制力的相对薄弱,使知青一代滋生出文化和政治上的叛逆倾向。

至于根据革命品质而不是专业成绩选拔精英的方法,以及藉此实现一个平等社会的目标,也没有取得什么积极成果。除了在战争或革命时期,以道德作为提拔精英的社会制度难免导致伪善和因循守旧。

“文革”时期大规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发生和延续,既有经济原因,也有当时的政治原因。从经济方面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主要是为了缓解城镇青年就业危机,安置城镇中学毕业生。从政治方面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又是“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及其利用毛泽东某些思想理论的产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演变成一场政治运动,与毛泽东认为要对青年学生进行“再教育”的想法和他试图以此来缩小三大差别的思想有关。毛泽东希望知识青年要在革命的大风大浪中“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培养和造就成为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正确的路线指导之下,由工农兵给他们以再教育,同工农相结合。

文艺作品

小说

梁晓声的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雨》和长篇小说《雪城》及据此改编的这两部同名电视剧反映了关东的知青(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战士)的生活。

叶辛所写的著名小说以及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孽债》,描述的1990年代时,上海知青在西双版纳插队时所生的儿女,来到上海寻找亲生父母的故事。早期叶辛的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及其后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阿城:中篇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

姜戎:长篇小说《狼图腾》,以自己在内蒙古插队时的见闻写成。

史铁生: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王小波:中篇小说《黄金时代》

老鬼:长篇小说《血色黄昏》 电影

舒淇和刘烨主演的电影《美人草》演绎了云南知青的一段爱情故事。

导演张暖昕拍摄的知青电影《青春祭》,描写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在西双版纳的知青生活。

陈冲导演的电影《天浴》描写了一位上山下乡到西藏的姑娘的悲惨命运的故事。

1983年出品的由谢飞导演的电影《我们的田野》是第一部知青电影,描述了当年北大荒的知青生活。影片由周里京和林芳兵主演。

电视剧

《血色浪漫》是以这次上山下乡为背景的一部电视剧,局部反映了当时的一个城市知识分子下乡的背景,可以说是近年来下乡运动描写最真实的一部电视题材的作品。本剧的主演有刘烨和孙俪。

《北风那个吹》主演闫妮、夏雨、马苏,是高满堂根据自己年轻时下乡的真实感受创作,讲述七十年代知青的真实生活,以二十多载的命运跨度,以笑泪交融的独特讲述方式,闫妮在剧中扮演了憨厚朴实的大队长牛鲜花,她爱上了由夏雨饰演的知青帅子,两人由此开展了一段跨越20年的姐弟情缘。

纪实

《无声的群落:大巴山老知青回忆录(1964-1965)》,邓鹏主编

邓贤著有纪实作品《中国知青梦》,描述在云南知青的抗争故事。


谢选骏:上面提到的这些人与文,都没有涉及到“毛匪泽东的送肉下乡运动”这个概念——因为这些人都是多余的垃圾,不敢涉及真相。这个真相就是,毛泽东集团本质上和苏联集团一样,都是由强奸犯组成的黑社会党团组织——他们打着共产主义的旗帜,从事着杀人放火奸淫掳掠的的勾当。送肉下乡,不过是“消灭三大差别”的一环——他们消灭文明制造野蛮,让社会一穷二白,让自己肥得流油。

谢选骏:四大自由来源于四大家族

《“罗斯福家族”风云300年,1人连当4届总统,2人跑中国猎杀大熊猫》(2018-11-15 子屠龙)报道: 17世纪初,当英国在北美开拓殖民地的时候,罗斯福家族就漂洋过海来扎根。 这个在新大陆超过300年历史的家族,最终发展成为美国赫赫有名的政治家族,尤其是诞生2位美国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