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选骏
出版说明
1987年,我写了一本《秦人与楚魂的对话——对〈展望二十一世纪〉的诘难》(1988年山东文艺出版社),因为当时的政治限制,只能出版有关哲学与社会的部分,无法出版有关历史与政治的部分,因为后一部分的写作就耽误了下来。紧接着就是1989年的“八九民运”和“六四屠杀”,天地翻覆,改朝换代,摧毁了一切出版和写作的可能,于是我回到“整理旧稿”的工作里,整整十年。
1999年,我发现网络的兴起可以突破出版限制,于是开始重新发表与写作。
2005年,在写完了《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之后,我开始考虑继续尚未完成的《秦人与楚魂的对话》,而由于脱离了中国大陆的出版限制,已经不必再用“对《展望二十一世纪》的诘难”这类标题来作为掩护。进一步而言,由于脱离了“对《展望二十一世纪》的诘难”这样的“掩护”,也就不必再围绕汤因比和池田大作的对话录《展望二十一世纪》来展开我自己的话题和讨论了。
于是第一步,我把《秦人与楚魂的对话——对〈展望二十一世纪〉的诘难》改编为《历史之穹──秦人楚魂说》,并列为《王者之言五色海》的第三卷“西方白色──秋天的书”。我把原著里的汤因比和池田大作的对话录《展望二十一世纪》的对话以及对这些对话的讨论,悉数删除。最后,把原著里的三十六节合并为九个章节。
第二步,由于不再需要围绕汤因比和池田大作的对话录《展望二十一世纪》来展开我自己有关历史与政治的话题,因此我就把《秦人与楚魂的对话》的续篇定名为《秦人与楚魂的问答》。这样就省却了在中国大陆出版时必须考虑的“迂回和隐蔽”,而得以用更为直接的方式来讨论相关话题,因为政治审查已经无法威胁我们的生存了。
2006年6月27日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世界大国和区域小国
1、文化圈中的“世界大国”和“区域小国”
2、破除“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的伪证
3、世界大国是如何解体的
4、美国这个超强也会解体吗?
第二章 蕞尔小国
1、宗教是文明兴起的要素
2、文明形态是地域的产物
3、中国与西方的差异
4、骑士精神与俄国东侵
5、普希金的叹息
6、自治城市与小国崛起
第三章 欧洲突围
1、扩张需要精神要素
2、欧洲突围与海盗行动
3、“地理大发现”是个神话
4、“歧视”可为扩张提供理由
5、俄国由三个要素组成
6、蒙古对罗斯的摧毁
7、俄国的反扑过分残暴
8、俄罗斯应让西伯利亚独立
第四章 殖民漩涡
1、殖民旋涡的复杂性
2、殖民过程使得小国变大
3、非政府组织的效率最高
4、政府机构的效率和精神最差
5、宗教组织和避难团体
6、宗教组织的殖民特点
第五章 瓜分世界
1、殖民时代是全球冲突
2、希腊殖民不同于欧洲殖民
3、民主由资本来定义
4、美国也有“战争引起革命”?
5、非洲的殖民故事
6、亚洲的殖民故事
7、新的三十年战争
第六章 全球战国
1、“全球战国”说的是什么?
2、大国的掘墓人
3、英国两次殖民香港
4、新兴帝国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
5、“社会主义”是一个谎言
6、核武器造成小国时代
7、美国帮助苏联成为超级大国
8、《雅尔塔协定》是万恶之源
第七章 人类同源,全球一体
1、全球化时代1990年代开始
2、1990年代出现人类同源的夏娃理论
3、澳大利亚黑人和欧洲白人是同种
4、我们正在经历的沉默时代
5、反恐战争与大国解体的关系
6、非法移民导致大国解体
7、和平崛起与大国解体
8、中国的崛起吸取了西方的资金技术、规范和价值观
第八章 资本特性与技术扩散
1、互联网与技术扩散
2、互联网扩展导致社会转型
3、地球再度变成平的了
4、在虚拟的空间里
5、全球企业时代
6、外包现象方兴未艾
7、欧盟与大中华朝贡圈
8、WTO与主权国家怪兽
9、政治要为经济服务
10、领土争夺导致共同毁灭
11、如何避免世界末日
12、取代“大国崛起”的方案
第九章 人权如何征服主权
1、“泡沫”与“愤青”
2、“主权”与“王权”
3、世界潮流还会逆转
4、文明其实很脆弱
5、公民权不等于人权
6、贸易可以促进人权
7、红色高棉与打狗运动
8、“中共”和“苏联”
9、中国的关键演变在2019年
10、孟子诠释的人权高于主权
11、“人是全球动物”
第十章 普世民主与逆向殖民
1、美国如何逃避历史规律
2、正在消失的美国世纪
3、普世民主与大国解体
4、“逆向殖民”结束了“欧美霸权”
5、文明世界拒绝生育
6、精子下降的严峻形势
7、计划生育是民族自杀
8、全球人口问题面面观
9、二十一世纪不会是中国世纪
10、大国蚁民与全球盲流
第十一章 种族特性与全球民族
1、种族三特性
2、族裔事实不是种族歧视
3、族裔特性不是种族偏见
4、种族特性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5、汉人和其他的“全球民族”
6、科举制比种姓制更加仁慈有效
7、印度种姓制度的现状
8、印度是个伪民主国家
9、谁能建立全球联邦政府
附录·相关评论
1、当今世界,究竟是何格局?
2、大国崛起的末日记录
3、 “大国”时代的消亡
4、大国分庭抗礼是小国时代的前提
5、后G20权力格局之“小国崛起论”
6、小国时代的贫富两极化
7、世界进入了“小国玩大国时代”?
8、法国重返北约并非“小国时代”的结束
9、小国时代的宿命:日本已沦为“贫穷大国”
10、日本作为“经济大国”,正趋解体?
11、李强:中国崛起于小国时代
12、谷歌事件与大国崛起的代价
13、国富民穷不算富,大国寡民难崛起
14、大国难崛起——中国,易碎的大饼
15、“金砖四国”是大国崛起还是大国解体?
16、基辛格:中国已经无力约束北朝鲜
17、小国时代:中国会遭北朝鲜拖累
18、“国殇日”核爆:小国时代解体大国权力
19、小国时代精神:安重根的百年核爆炸
20、小国朝鲜突破所有大国的围堵
21、群狼伺虎:“小国时代”与南中国海争端
22、小国越南也加入解体中华大国的运动?
23、拉小国抗中国 越南打什么算盘?
24、小国新加坡击败超级大国的无冕之王
25、希腊危机,小国决定大国命运
26、小国希腊是第二次金融海啸的雷曼公司
27、小国时代下的莫斯科地铁连环爆炸
28、俄著名政治学家赞同《小国时代》主题
29、裴敏欣赞同《美国衰败,中国崛起?》
30、中国到底是大国还是小国?
31、“中国”是“庞大的小国”还是世界强权?
32、美国开始研究中国政治模式?
33、美国将亡于“向我们的敌人输出资本”
————————————————————
序言
如果从国家主义的角度看问题,历史的实情是“小国崛起、大国解体”,“大国崛起”反倒是事后聪明的广告用语。细致阐释一下“小国崛起”,可以看到欧洲列强在崛起之前都是小国。
欧美列强包括美国与俄国,崛起之前都是小国。美国是十三个小殖民地的组合,后以此为基础,扩大为五十个州。至于俄国,开始扩张前比中国四川省面积还小。其他荷兰、葡萄牙到现在都是小国就不必说了,就是英国、法国、西班牙,崛起的时候最多也只是“强国”,说不上是大国。
这还需要给“崛起”定义。如果说二战以后美国才崛起,那么它显然就是“大国崛起”而不是“小国崛起”了。
不错,二战以后的美国确实是获得了世界霸主的地位,但也是完成了崛起过程、开始走向衰落的过程,而不是“开始崛起”了。美国开始崛起是1823年发表《门罗宣言》,过了七十五年才在1898年发动美西战争,扩张到海外,并吞关岛、波多黎各、菲律宾,控制整个拉丁美洲,实行门罗主义。现在又过了一百多年,开始进入2007年了,在苏联解体、美国独大的表面下,其实已经开始了美国的“大国解体”的过程。这个解体过程是从反恐战争开始的,内部分裂、形成了“两个美国”,还有移民问题,西班牙语起来和英语分离,从内部撕裂美国;在外部有些很明显的小国,就是北韩啊,伊朗啊,阿富汗啊,伊拉克啊,相当成功地挑战了美国,比欧盟、俄国、中国、印度这些所谓的大国更加有效地挑战了美国。
从上述观点推演,再结合“小国时代”的特殊条件,是否可以说,“创造性的‘小国’常常能够出其不意地击败竞争性的‘大国’?”
完全正确。我还要补充说:是“创造性的蓝色小国常常能够出其不意地击败竞争性的红色大国”。这特别值得中国人警惕。反观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优势,就在于日本比中国更加具有海洋国家的要素,不仅具有经营海洋的传统和经验,也拥有地理、历史、科技等方面的海洋能力。结果目前,日本控制了西太平洋北部的许多岛屿,势力广袤;小小倭国,它控制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倒比中国要大上好几倍,它对太平洋所做的科研足以与美国争雄。日本海岛群的南部与属于美国的北马利亚纳群岛连接,日本即使在战败以后,依然有足够的海洋能力,利用美国、控制西太平洋,阻止中国进入西太平洋纵深海域。
如果在陆上,有百分之一的土地被外国窥伺或占领,成为争议领土,国民的危机感早就升到沸点了,但是中国不能控制海洋领土,不能拥有其资源,并没有引起国民注意。中国的学生学地理,讲中国的陆上邻国,但是不讲海域的四至和邻国。可以看出中国人的海洋意识薄弱。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将走向海洋发展方向。不能了解和不向这个方向努力的民族,必然是步步走向失败。要走向海洋,国民必须有那种意愿,有积极的意志,有海上冒险的精神,有适应海上生活的知识和能力。面对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挑战,必须把自己转型为兼具海洋精神的民族。在教育上、生活上,精神上,自觉转变为一个适应海洋时代生存的民族。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的“行动”,可以看作蓝色文明的重大突破。五年多来的演变发展,证明当时许多新左分子担忧的“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多少是个耸人听闻的无稽之谈。
我认为,全球化就像蓝色文明的到来一样,是不可避免的。既然不可避免,那么海权观念的淡漠,必定使得近代中国吃亏。中国地形的特点是西边是喜马拉雅山、昆仑山,东部整个被大海包围。在以蒸汽动力为基础的远端航海出现之前,征服大海要比征服中国还要困难,因此大海也成了东部中国天然的保护屏障。大海的保护使得中国一直感觉到只有北部的游牧民族才是威胁,而忽略了海上的“洋人”同样危险。
在全球化进程中,拥有工业资本优势的国家,也往往是拥有强大海权的国家。自从英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主导世界经济潮流之后,海权就成了工业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助推器和国家发展战略极重要的部分。海洋为这些国家提供了最廉价的运输载体。比如从欧洲陆上运货到中国要穿经多个国界,而海上航行则没有国界障碍,在公海上它是畅通无阻的。从军事角度看,与陆上运输比,从海上集中调动装备、军力等所需时间应是最快的;与陆地防务相比,由于海洋的天然屏障,在广阔的海上拥有基地可大大减少战时所用守备兵力:只要掌握了海上运输线,就可以最机动的方式集中优势兵力在海外某一区域实施作战。在陆上取得每个军事胜利都要部署大量守备兵力以巩固成果,海上同等数量的部队,比陆地使用起来会更加高效。
有人认为,海洋时代的中国不再像过去面对游牧民族的时候,即使亡国还能把少数民族慢慢同化。今后中国如果不能自我转型,兼具海洋民族的素质,势必沦为二等民族。几百年来的世界史已经说明,大国都在海上称霸,掌握海权。
其他方面,例如淡水是空气外最重要的生命要素。现在世界上几乎一半人口面临着生活淡水不足的问题,中国即是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有人预测二十一世纪将发生许多为争夺水资源的国际战争。海洋拥有地球上97.5%的水。如果海水化为淡水的技术能够支援人类对淡水的需求,拥有海洋资源就拥有淡水资源。
我们观察一下中国,东面和东南面是海,其他大部分是陆地,向海洋发展存在先天局限。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农业社会安土重迁的大陆型文化,历史上的中国王朝很少发展海洋事业。尽管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从事海上远航贸易,但对社会没有深远影响,几百年来不再有任何类似的尝试,海权思想一贯受到压制甚至镇压。结果中国只能被动地接受来自海洋的外部打击。中国人的抵抗只是以驱逐侵略者为最高目标,从来没有出海反击的念头。保守派认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不足以做这样的强国梦,中国国民没有能耐离开陆地、去海洋发展,但其实,现代中国人是因为没有海洋精神,才丧失了海洋能力,因为古代中国本来曾经具有海洋能力的。
“海洋能力”一般指一个社会驾驭海洋和运用海洋资源的能力,但事实上,驾驭海洋和运用海洋资源的过程,会激发一个社会的创造能力,所以对“海洋能力”、“蔚蓝色的海洋文明”还可以做更加宽泛的理解。
帮助中国成功进入蓝色文明,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有多种方法,这里先介绍一种。2005年,钱·金〔W. Chan Kim〕与勒妮·莫博涅〔Renee Mauborgne〕合著的《蓝海战略》一书出版,形成所谓“蓝海热风”:此书在全世界一百八十二个国家用三十二种语文翻译出版,成为世界畅销书。蓝海战略的成功奥秘在于进一步阐释了“蓝色文明”:开拓超越恶性竞争的新市场空间,避免陷入激烈竞争的红海斗争。蓝海战略是作者在1990年代逐步思考的,它倡导:摆脱抄袭和模仿,拒绝人海战术。人海战术只能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战略,并在根本上破坏国家发展战略,而所谓“阶级斗争”,显然就是红海战略。
蓝海战略搜集了海洋时代一百二十年〔1880—2000年〕来各国政府和企业机构所进行的各种创新案例,进行了实证的研究。以瑞士钟表企业斯沃琪为例:用“红海战略”即“竞争战略”在劳务费很高的瑞士,经营劳动密集型的钟表产业是无法成功的,但斯沃琪公司却通过“蓝色战略”即“创新战略”创造出钟表的新的价值,如时尚、生活品位,从而超越了恶劣的竞争环境。相反,韩国的服装和制鞋企业,只是埋怨本国环境恶劣而要转向中国进行生产,就是未能理解斯沃琪的成功。
回到国家问题上来。为什么会出现“小国崛起、大国却不能崛起了”这种情况?
因为大国从统治中心到边境的距离过于漫长,内部情况也因此复杂,维持自己都很困难,进一步扩张就太难了。美国和英国相比就是个例子,英国很小所以海外扩张的力量很强,而美国却经常奉行孤立主义,不太倾向于海外扩张。
中国本来是一个大国,结果被西方小国压制,沦为官方描述的“半殖民地”。后来经过不断的内乱和日本侵略,又经过共产党统治的各个政治运动,现在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但是中国到底应该怎么崛起,如何在国际社会定位,这是一个大家都在思考和关心的问题。这可以帮助中国离开某种历史的陷阱。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列强包括小日本这些国家开始崛起时,没有一个国家是像中国现在这样的大国,相反,其中面积最大的俄国开始也不到一个四川省那么大,其余都是更小的小邦。相反,殖民时代〔1600—1789年〕的世界大国如奥斯曼、莫卧儿、明清等三大帝国,却都是作为“病夫”,遭到列强的肢解,所以我想“大国崛起”只是一个简略的说法,完整的说法应该是“小国崛起,大国解体”。我持有一个说法,“小国崛起才是历史的定律”。其实中国如果能够崛起成为世界头等强国,就违背了近代史的规律,因为前面已经讨论过,近代史只提供了“小国崛起、大国解体”的范本,而没有提供相反的东西。何况现在的中国社会已经完全失去规范,其经济增长主要是作为跨国公司的生产流水线在发挥作用,而不是一个社会内在生命力在向外膨胀。此外,我想不论大国崛起还是小国崛起,都是国家本位的,但是国家主义已经失败了。至于中国的发展战略,我认为应该避免国家主义,而面向全球主义,也就是力争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尽可能取得一个有利的位置、尽可能占有更多的份额,从而给每个国民创造更好的机会。
2007年2月
第一章
世界大国和区域小国
1、文化圈中的“世界大国”和“区域小国”
2、破除“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的伪证
3、世界大国是如何解体的
4、美国这个超强也会解体吗?
本章分析中国现代化过程的两难处境,并提出中国的两全之策。联系比利牛斯半岛的葡萄牙开创欧洲殖民主义路线和关闭欧洲的海外殖民帝国现象,深入探讨“小国崛起与大国解体”的现象,指出:1、“第一次世界大战消灭了四个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2、“第二次世界大战消灭了四个帝国: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法兰西帝国和大不列颠帝国”;3、“冷战消灭了一个帝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4、思考“反恐战争是否正在消灭最后一个帝国:美利坚合众国”?其结果很可能造成“世界平面化:俄、美两国即欧洲东西两翼的殖民历史结束”。
1、文化圈中的“世界大国”和“区域小国”
秦人:围绕“小国时代”的话题,你总结小国时代的特点是“小国崛起·大国解体”。这样就凸现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大国”,什么是“小国”?我觉得首先应该说明一下大国小国的基本定义。是政治意义上的定义,还是文化意义上的定义,还是军事上的定义或经济上的定义?还是仅仅是国土上的定义?所以我希望你能在这里说明一下“小国时代”的概念。
楚魂:“世界大国”、“区域小国”的称谓,不是泛泛的形容词和某一方面的定义,而是着眼其全局功能。“世界大国”和“区域小国”这两个概念,来自文化圈理论。文化圈指的就是“汉字或儒教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基督教文化圈”、“伊斯兰教文化圈”之类的大圈子,文化圈意义的世界大国就是统一了某个文化圈的政治实体,如汉字文化圈的元明清帝国、印度文化圈的莫卧儿帝国、伊斯兰教文化圈的奥斯曼帝国。文化圈意义的区域小国就是基督教文化圈内部的欧洲国家,像是英、法、德、义大利、西班牙、奥地利等虽然喧嚣一时,但其实都是区域小国,而且是由更小的国家兼并而来、由再小的封建领地发展而来的。这些都是文化圈内部的分裂国家,不同于统一国家。直到它们征服了那些古老的世界大国,自身才被推上殖民大国的宝座,直到殖民帝国瓦解,它们又从“大国”的位置上跌落了下来,重新沦为区域小国,当然在彻底还原之前,它们目前是“中等国家”,而其实,即使在殖民帝国的全盛时期,它们也还不是世界大国,即没有统一它们自己的文化圈。拿破仑和希特勒有些苗头,但是没有成功。
就公元1500年前后开始的世界近代史看,恰恰是欧洲的区域小国崛起,通过蚕食,解体了横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囊括了整个印度文化圈的莫卧儿帝国、瓜分了中国文化圈的大清帝国。这就叫做“小国崛起·大国解体”,所以我在上一集结束的时候曾经提到,“小国崛起才是历史的定律”;这一定律不仅是今天的总结,也是历史的法则。
秦人:按照上述定义,英国法国当然都不能算是世界大国。美国、俄国、中国好像可算世界大国,但实际上也不都是文化圈意义的,因为美国、俄国虽然起源于基督教欧洲的两翼殖民地,但是包括了复杂的黄种人世界的内容,可以算是政治的世界大国。例如俄国的哥萨克正如美国的牛仔,都是蒙古化和印第安化的欧洲白人,因此无法用“欧洲人”定义他们,如同无法用“欧洲区域小国”来定义美国俄国,但实际上美国俄国又不能统一欧洲,不能统一基督教文化圈,所以并非完整意义的世界大国。现代中国也是如此,它虽是过去的世界大国〔元明清帝国〕的主要碎片,好像可以算作世界大国,但事实并非如此;中国现在不要说是统一汉字文化圈或曰远东文化圈,就连自身也统一不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比美国俄国更加不配“世界大国”这一称号。
楚魂:历史上的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已经崛起过了:秦两汉与元明清。中国在春秋战国和两宋时代都是分成为十几个互相竞争的小国,就像近代的欧洲列强那样,但后来分别统一于秦两汉与元明清。秦、元都是起源于区域小国,就像巨大的唐朝也是起源于鲜卑小国。至于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则明显是处在一个解体过程中,1945年的二次大战的“对日惨胜”虽然为中国延缓了中国的进一步解体,但很可能类似1917年的苏联延缓了俄国的瓦解一样,只是一个回光返照。战后的中国其实还是在日本的实际经济控制下喘息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路线事实证明是一场灭顶之灾,根本谈不上向外扩张。1945年比1917年晚了28年,苏联1991年解体,1991年之后的28年以后即2019年,中国会不会进一步解体?现在难说,但很有可能。至于目前中国的经济起飞,是全球化的结果,是跨国公司的成就,是美国市场的引导所致,中国自身的努力不是唯一作用。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好好与国际资本合作,不在乎环境破坏与劳工保护,都可以获得这样“亮丽的成绩”。
2、破除“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的伪证
秦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无论中国如何衰弱,作为一个连续的传统,毕竟延续下来了。我记得1983年左右四川人民出版社走向未来丛书出版的《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一书,其中金观涛先生曾经提出一个假设理论叫做“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似乎觉得中国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后面有一个超稳定的东西,你如何看待你的理论与“超稳定结构”结构的不同?还是觉得“超稳定结构”的说法不能成立?
楚魂:金观涛是学习自然科学的,1970年大学毕业的。他对中国历史并不熟悉,所以用自然科学中的“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来解释中国历史,以回避对马列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正面分析,但这种把人的活动等同于“物质活动”、用“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来解释中国文明的停滞现象,还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一个拷贝。其实质,还是科学主义、欧洲中心论的。例如,书中所说的“封建社会”完全是拿欧洲历史模型来套中国社会,而书中描述的中国“封建社会”恰恰位于中国先秦封建社会以后的统一帝国时代,书中大谈特谈的“封建王朝”如秦汉直到明清的政治实体,其主流恰恰不是封建的、更不是诸侯的,而是统一的、郡县的,其制度也是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而与先秦的、欧洲的、日本的封建制度,完全不同。盛行在这些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之下的,不是世袭的贵族制度,而是考试的官僚制度,经济上则不以土地依附的农奴为主,而是以自耕农为主,奉行土地可以自由买卖的“商品经济”。
应该说,过去的作为世界大国的,要比当前的奉行土地公有制的中国,更加现代化的;土地公有制,其实就是农奴制。
秦人:你这种讲法不仅和金观涛不同,而且和一般中国人开口闭口“中国封建社会如何如何”的习惯不同,也使我觉得很特别。可以不可以再继续解释一下。
楚魂:“中国奴隶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郭沫若之辈杜撰的概念。那么中国这两千年的“后封建社会”,我称之为“长城时代”的郡县制度,有没有封建的时候呢?仅仅在蛮族入侵的时候有过。例如五胡乱华、辽金元清,都带来他们本族的封建制度,什么贝勒议政、选举大汗之类,但对中国历史这是倒退,是野蛮化。像史达林主义的集体农庄、人民公社就相当于北魏的井田制和满清的圈地运动,把自耕农变成了农奴。俄国与中国不同,1860年代才废除农奴制度,而中国则有两千多年的自耕农传统,土地一直可以自由买卖。
至于你一开始谈到的中国社会比欧洲社会来得稳定,我想可能是因为中国保留与容纳了更多的氏族制度的要素。先秦中国所谓的“家”,其实就是氏族。家、家族、氏族、部落的要素,在新的郡县制的社会形态及其意识形态,被“五四”时代以来的人们叫做“家族主义”,并目之为中国传统社会的“百病之根”与“万恶之源”。后来更形成所谓“四大家族”、“八老治国”的奇观。中共能在“文革”与“六四”后,“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甚至“凤凰涅盘、周而复始”,与其说是马列主义的功劳,不如说是家族主义传统造成的。
对比一下中国的秦、汉与罗马的共和国、帝国;对比一下五胡乱华与蛮族入侵;对比唐宋与拜占庭;对比一下元明清与奥斯曼帝国:就能够破除“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的伪证,就可以消除中国文明的原罪论。常识告诉我们:“超稳定”的外表是所有陷入停滞状态的晚期文明所具有的特点,如非洲的埃及、欧洲的拜占庭、亚洲的印度,莫不如此;更是所有“停止发展的原始文明”如澳洲土人、北极爱斯基摩人的共同特点,因此,“超稳定”的不是中国社会的结构,而是停滞不前的化石状态,而根据已故的张光直教授的研究,这其实是人类社会的常态,仅仅西方社会比较例外。
秦人:那么根据你的研究,导致“小国崛起、大国解体”的根本要素是什么?换言之,统一的官僚社会容易现代化,还是分裂的封建社会容易现代化?
楚魂:我们观察一下,就看到所谓“发达国家”都是从封建国家发展来的,包括欧洲各个封建国家和亚洲唯一封建国家日本。1988年12月13日的《光明日报》,我发表了一篇专栏文章叫做《贵族主义与官僚主义》,已经谈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我那时指出,在文化反思的热潮,“封建主义”成了一个垃圾桶,但其实,封建社会所拥有的阳刚的贵族精神,比郡县社会所拥有的阴柔的官僚精神,更有利于现代化,所以,封建的日本可以现代化,郡县的中国无法现代化,因为封建社会分裂成很多小的自治领地,内部的不均衡使得一些地方可以先行现代化,较少受到中央官僚制度的扼杀。人才的流动、政治犯的逃亡、思想的传播、技术的更新,都比较容易。这个国家禁止我的书,就到另一个国家出版,伏尔泰、卢梭他们经常干这个事。
古代的世界大国中国与区域小国日本,表面流行的意识形态相似,儒、佛、道,但在社会形态上日本却是贵族型的,日本的道教也是崇拜贵族祖先的神道。这注定了日本式以封建贵族为动力的维新道路,无法适用于中国的俯首贴耳的官僚制度,所以康、梁依靠官僚去效法日本的变法,就犯了一个逻辑方面的错误。 谭嗣同的血只能白流。
贵族的日本在文化方面仿效中国,但在是否采行科举制这一贵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分水岭上,却始终与中国保持距离。迄止明治维新前,选拨统治人才的方式,始终保持着注重世袭的非选拨的特征。
3、世界大国是如何解体的
秦人:我是个中国人,大国人,就比较关心大国怎样解体的,甚至超过关心小国怎样崛起的。我们下面还有十集之多可以细细讨论小国崛起的问题,现在我很想请你从历史的时段谈谈,世界大国是如何具体解体的。
楚魂:欧洲列强这些区域小国通过技术发展和贸易手段,逐渐把奥斯曼帝国、莫卧儿帝国、元明清帝国等世界大国掏空,变成近东病夫、南亚病夫、东亚病夫,其中动用了土地诈骗和鸦片贸易那样的非常手段。然后等到适当机会,区域小国再用战争把世界大国一一解体,自己成为殖民大国,但在文化圈的意义上,殖民帝国基本上同属一个文化圈,所以再大也不是世界大国,只是殖民大国。殖民大国彼此还没有统一,因此必然趋向统一、造出一个世界大国,这样一来,世界大战就不可避免了。
世界大战发生的时候,文化圈意义的世界大国基本解体了,沦为欧洲殖民列强的势力范围。这样一来,本来是区域小国的列强,就成为殖民帝国。世界大战是在这些殖民帝国之间爆发的,日本进攻中国的目的还想取代清朝以前在远东的支配地位。中东现在为什么特别乱?就是因为奥斯曼帝国瓦解后没有出现一个地区强权,像现在的印度和中国,结果陷入地区无政府状态,所以各个区域小国都来争当小霸。
秦人:你能不能从一个 一个具体的时段比如说世界大战来谈谈大国的解体?我想知道你怎样阐释世界大战与大国解体的关系。
楚魂:一次大战消灭了四个大国。
秦人:哪四个?
楚魂: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奥斯曼帝国,前面三个是当时的殖民大国,后面一个是过去的世界大国。第一个倒下的是俄国,1917年世界大战还没有结束,它就先结束了。然后奥匈帝国界分成很多国家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的大部分地区;奥斯曼帝国的肢解,北非和中东的领地被欧洲殖民大国占领瓜分。本来连土耳其自身也不能幸免的,后来因为一场民族革命发生,在凯末尔将军领导下经过几年战争终于保住了小亚细亚,但是奥斯曼世界大国也就变为土耳其区域小国,变成所谓的民族国家,尽管其民族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世界大国一般都包含很多民族,而区域小国则主要是民族国家,就像我们前面说的,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英国法国是民族国家,美国、俄国、中国则比较复杂。
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签字。它规定重划德国的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区由国际联盟代管十五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十五年,东岸五十公里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的独立,不得同它合并;承认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上归还波兰。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战胜国以“委任统治”形式加以瓜分:其中的非洲和中东部分归英法等国,太平洋上的岛屿大多被日本占有。在军备上,德国要接受严格的限制。德国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协约国不许德国代表对草案作任何口头上的争辩,只许在十五天的期限内提交书面意见。接着,协约国又接连对德国施加压力,并以武力相威胁。这样,摆在德国当局面前的两条路,一是无条件签署和约,一是准备重新作战。在这种讹诈下,德国政府被迫决定无条件接受和约。和约对德国的军备规定:德国的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用于维持国内秩序和边境安宁;海军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不得拥有空军;此外,解散总参谋部,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关于德国的赔款总数,和会没有达成一致协议,规定建立赔款委员会,在1921年5月以前确定赔款总数,而在这以前德国就应交付相当于200亿金马克的实物或现金。德国人因此认为这是“强加的和平”,后来成了纳粹德国〔第三帝国〕崛起和二次大战的基础。
秦人:那么二战呢,又解体了那些大国?
楚魂:二战解体了四个帝国:法兰西帝国、第三帝国、日本帝国和大不列颠帝国。首先是法兰西帝国受到第三帝国的致命一击,亚洲和北非殖民地都失掉,连本土都被占领,战后虽然号称战胜国,其实再没有恢复元气。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的本土则被盟军占领了几十年,德国失掉全部殖民地,本土还被分割;日本失掉大部分殖民地,仅仅保留了琉球和北海道。由于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英国和法国对抗非殖民化运动很有成效,殖民体系瓦解很慢,二十多年后才基本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主要差别在于欧洲殖民地的结局。欧洲对殖民地的控制因一战而削弱,但没有遭到彻底破坏,实际上欧洲还因为托管阿拉伯地区而扩大了殖民范围。相反二战之后的 独立浪潮席卷殖民地,迅速结束了欧洲的统治。1939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只有利比理亚和南非是独立的国家,前者由解放了的美国黑奴居住,后者由土生的少数欧洲人控制。正如欧洲在19世纪最后20年中迅速获得大部分非洲殖民地那样,二战后同样短的时间又失去了大部分殖民地。
秦人:是否可以说,是世界大战引起了非殖民化运动,促成了民族解放的风潮?
楚魂:是这样的。受英法殖民体系普遍解体的影响,葡萄牙的海外帝国就成了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孤岛,终于支撑不住,在1975年宣告解体。我称之为“比利牛斯现象”,就是欧洲殖民主义的事业由葡萄牙从非洲开始,也由葡萄牙在非洲结束。这是由于北非与欧洲在地中海两岸遥遥相望,而中部和南部非洲根本缺乏国家保护。
五百年来欧洲扩张史与收缩史,集中体现在葡萄牙这个弹丸国家上,既开其绪,又告其终。作为早期殖民强国,葡萄牙虽在十六世纪末叶就衰落了,但葡萄牙殖民帝国的最终崩溃,却在大英帝国之后。1415年 葡萄牙占领休达,葡属非洲帝国开始。1511年葡萄牙占领了麻六甲。非洲黑奴运到美洲。1571年葡萄牙在安哥拉建立殖民地。1628年葡萄牙灭非洲的姆韦内穆塔帕帝国。以上是欧洲殖民扩张的史略,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断了欧洲的扩张势头。
下面就是扩张中的收缩:公元1578年卡斯尔卡比尔战役:摩洛哥人摧毁葡萄牙人在西北非的势力。1808年反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造反遍及中美和南美,在1828年建立了十三个独立国家。1975年 葡萄牙允许莫三比克和安哥拉独立。1976年摩洛哥和茅利塔尼亚分割西班牙属撤哈拉。〔以上参见《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The Times Atlas of World,1979]〕。
人们注意到,首先打击欧洲的,也是欧洲最早侵入的地区:北非。接下来,直到二百年以后,欧洲的宗主国才开始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功反抗。从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发表,到1976年比利牛斯国家在非洲失去最后的“海外领地”,整整两百年间的历史,就是大扩张与反扩张的斗争史,这场斗争,最后演化为全球规模的战国时代的降临。
第一次世界大战,挫伤了欧洲扩张的锐气;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把欧洲的殖民帝国体系给消解掉了。穷凶极恶的德国和日本,反倒成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战败自杀的希特勒对民族解放运动的贡献,可能反倒大于美英苏的赢家三巨头。
秦人:我记得有一个外交秘密,1975年葡萄牙革命后,要把澳门还给中国,中国却不要,说是管不了。令人感叹。从另外一方面,香港的新界和九龙规定1997年租借期满,没有办法只好收回,其实从整个中国的发展看,如果晚点回收,对中国的发展更加有利。
楚魂:这是因为在事实上,殖民地是强国对弱国的力量输出;好像在剥削奴役,其实也在刺激。二战以前,世界上的独立国家仅有七十多个,其中欧洲又占了一半,那时非洲、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许多地区沦为英、法、荷、美、日等国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德、意、日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就是企图用武力改变政区的地图。
秦人:二次大战到底有哪些新的国家独立出来?
楚魂:1944年至1970年间,总共有六十三个国家赢得了独立。这些国家拥有十亿多人,大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欧洲人在海外取得那么多非凡的胜利和成就之后,到二十世纪中叶似乎又在退回到五百年前向外扩张之前的欧洲半岛:这是叙利亚〔法国,1944〕、黎巴嫩〔法国,1944〕、约旦〔英国,1946〕、菲律宾〔美国,1946〕、 印度〔英国,1947〕、巴基斯坦〔英国,1947〕、缅甸〔英国,1948〕、北韩〔日本,1948〕、南韩〔日本,1948〕、以色列〔英国,1948〕、锡兰〔英国,1948〕、印尼〔荷兰,1949〕、利比亚〔义大利,1952〕、柬埔寨〔法国,1954〕、老挝〔法国,1954〕、北越〔法国,1954〕、南越〔法国,1954〕苏丹〔英国,1956〕摩洛哥〔法国,1956〕、突尼斯〔法国,1956〕、加纳〔英国,1957〕、马来亚〔英国,1957〕、几内亚〔法国,1958〕、刚果共和国〔比利时,1960〕、索马里〔义大利,1960〕、尼日利亚〔英国,1960〕、喀麦隆〔法国,1960〕、马里〔法国,1960〕、塞内加尔〔法国,1960〕、马达加斯加〔法国,1960〕、多哥〔法国,1960〕、赛普勒斯〔英国,1960〕、象牙海岸〔法国,1960〕上沃尔特〔法国,1960〕、尼日尔〔法国, 1960〕、达荷美〔法国,1960〕、刚果民主共和国〔法国,1960〕、中非共和国〔法国, 1960〕、乍得〔法国,1960〕、加蓬〔法国,1960〕、茅利塔尼亚〔法国,1960〕、塞拉里昂〔英国,1961〕、坦噶尼喀〔英国,1961〕、阿尔及利亚〔法国、1962〕、布隆迪〔比利时,1962〕布隆迪〔比利时,1962〕、卢旺达〔比利时,1962〕、乌干达〔英国,1963〕、肯雅〔英国,1963〕、桑吉巴〔英国,1964〕、马尔他〔英国,1964〕、马拉维〔英国,1964〕、尚比亚〔英国,1965〕冈比亚〔英国,1965〕、马尔代夫群岛〔英国,1965〕、新加坡〔英国,1966〕、圭亚那〔英国,1966〕、博茨瓦纳〔英国,1966〕、莱索托〔英国,1966〕、巴巴多斯〔英国,1967〕、南也门〔英国,1968〕、毛里求斯〔英国,1968〕、斯威士兰〔英国,1968〕、赤道几内亚〔西班牙, 1968〕
秦人:这么看来,联合国虽然有五大常任理事国,其实是被小国统治的,因为它毕竟是票决制的。现在世界上到底有多少国家?
楚魂:截止到2006年6月,联合国共有会员国一百九十二个。其中亚洲三十九个,非洲五十三个,东欧及独联体国家二十八个,西欧二十三个,拉丁美洲三十三个,北美、大洋洲十六个。连同尚未取得会员资格的国家或政治实体,现在全球国家应该超过二百个。1945年的原始会员国仅仅五十一个,1961年破百,1978年超过一百五十。2002年永久中立国瑞士加入为一百九十个。这就构成一个十分典型的“小国时代”,而联合国就是“小国俱乐部”,难怪美国要踢开联合国奉行单边主义。
秦人:上述的小国独立浪潮好像都是冷战期间发生的。小国独立和冷战之间有无关系呢?
楚魂:我想是有关系的。美国和苏联在二战以后的强大,是以别的殖民大国的解体为前提的。双边的冷战取代了多边的热战,美苏双方都要讨好小国,就像现在台湾海峡两岸的政权推行的外交政策那样,其结果给小国独立以极大空间。这个小国时代的逻辑一旦推行下去,苏联和美国这两个殖民大国本身就会面对解体的危险。由此可见“两个超级大国”的说法多少是个伪概念。
4、美国这个超强也会解体吗?
秦人:那么你如何看待俄罗斯的未来?
楚魂:俄罗斯开始对外扩张的时候,不过四十多万平方公里,比四川还小;经过三百年的侵略战争,到1890年代,达到两千多万平方公里。之后花了一百年时间,完成第一步解体,失去四分之一领地。如果再过一百年呢?我认为现有的俄罗斯联邦会进一步解体,分成二十一个民族独立的国家。
秦人:为什么俄罗斯以后可能会不多不少正好分裂为二十一个独立国家?
楚魂:因为先前的苏联就是按照十六个加盟共和国的模式来进行分裂的。我们发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盟共和国制度”,是弄假成真——本来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用来欺骗被压迫民族的幌子,最后却真的变成了民族独立的平台和行政分离的现成构架。回顾一下历史好了:早先,当西欧人向海外扩张到世界各地时,俄国人在陆上进行横贯欧亚大陆的扩张。对西伯利亚和中国边境的控制,可与美国向太平洋岸的西进相提并论。不断向前推进的疆界给俄国留下了如同它给美国人留下的类似标记。1895年,中亚最后一个穆斯林汗国被俄国征服。俄国全盛时期比美国、加拿大和中美洲加在一起还大。当东欧剧变,俄罗斯剥去了“社会主义大家庭”这第一层外壳,随后苏联解体又剥去了第二层外壳,如今俄罗斯幅员不仅远不及帝俄全盛期,而且仅为苏联时期的76%;但即使如此,剩下的俄罗斯联邦本身还有八十九个“联邦主体”:二十一个共和国、六个边疆区、四十九个州、两个直辖市、一个自治州和十个自治区。姑且不论这些边疆区、州、直辖市、自治州、自治区,那二十一个共和国显然都有资格获得独立。
秦人:俄罗斯的走向,大家都很关心;但它到底如何发展,确实包含着巨大的未知数,而现在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以后十五六年,大家更加关心的是原来同为超级大国、现在是唯一超强的美国如何发展。美国自己是主张单边主义,而其他地区大国尤其是中国和俄罗斯都主张多极社会。那么我想直接问一个问题:像美国这么一个超强也会解体吗?也许我们可以看到夏威夷有些人示威游行说“我们要独立!我们要独立!”但我们目前似乎看不到美国的解体迹象。确实,美国目前在伊拉克战争中陷入了泥潭,但是从整体上讲,你觉得它会按照你的理论趋于解体吗?
楚魂:不错。冷战解体了苏联体系,现在美国体系也面临这样的危险。本来人们拿海外扩张的英国和大陆扩张的俄国对比,认为英国失去殖民地但俄国不会,结果苏联还是崩溃了。苏联不仅一分为十六,而且俄罗斯联邦还在继续分化中。现在俄国利用美国的反恐战争来打击车臣共和国的独立势力,不知道能维持多久,因为很明显,俄罗斯人口在持续下降,五百年的殖民扩张彻底损坏了它的民族精神,尤其俄国男人,酗酒成风,早夭,而且不生育。主要因为“区域小国——殖民大国”的游戏玩过头了。英国、法国也有这个问题,表现为殖民地居民的“内住”即逆向殖民。俄国最近驱逐中国移民,但是却不敢阻挡前加盟共和国也就是殖民地的移民。苏联既然在陆地上无法控制殖民地独立,美国就绝对能够阻挡“小国时代”的浪潮?
秦人:按照这样的逻辑,反恐战争是否正在逐渐消融最后一个殖民大国:美利坚合众国?
楚魂:很有可能。当然可能是在五十年以后才有结局,因为苏联的解体也非一朝一夕,而是花了将近半个世纪。事实上,世界正在“平面化”,失去“立体感”,俄、美两国即欧洲东西两翼的殖民历史的结束,已经带来深远的后果。美国作为一个五十州联合体的国家,当然没有立即解体的可能,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并不仅仅是这个五十州联邦,而是一个很大的世界体系,一个势力范围远远超出五十州的世界超强,所以美国才会经常强调,在世界很远的地方“美国利益受到了威胁”。尤其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独一无二的世界体系。就世界体系的美国而言,我看到美国正处在解体的过程中:
第一,在北约内部,欧洲大陆最重要的国家德国和法国,与美国离心离德,以伊拉克战争为理由,对美国分庭抗礼;这表明西方联盟也就是美国体系在苏联解体后,失去了外部压力而开始内部解体。随着北约东扩,苏联的前加盟共和国逐步加入,但内在解体却日益深重。
第二,布什政府不大谨慎,退出保护环境的《京都协议》,也是美国国际体系一道裂痕。所谓单边主义,其实就是国际体系、世界体系开始解体的另外一个说法,已经不能再担任领袖了,不能带领西方联盟的兄弟们一起前进了。就五十州联邦的美国而言,也有着比夏威夷示威危险百倍的征兆,例如,最近炒得很热的非法移民合法化问题。如果非法移民合法化的议案顺利过关的话,那就是为五十州联邦的解体运动,打响了起跑的第一信号枪。美国从此步上苏联和其他各个殖民大国的后尘,走向不可避免的解体。当然,这个运动可能像冷战一样需要半个世纪来完成。首先,美国会分裂为英语的美国和西班牙语的美国;其次,美国会分裂为白人的美国和少数民族的美国。这都不是暂时的政治分裂。
秦人:好。我们假设你讲的美国解体变成了现实,那么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楚魂:世界会进入一个深不可测的全球格局,漩涡中不再有任何稳固的中心。2007年1月23日纽约市长援引谘询公司麦肯锡的一份报告,指出纽约正在丧失竞争力,很有可能在十年之内失去“全球金融之都”的地位,华尔街人员进行的研究报告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秦人:那就是“小国时代”向纵深度全面展开了?
楚魂:对。微软创办人盖茨预言,互联网将在五年内颠覆电视的地位;难道小国群体再花五十年还不足以解体几个残余的大国吗?网路时代的精神是每个人都可表达心声及创意,甚至成为举世焦点,也可以随时选择心爱的节目。个人如此,国家亦然。小国时代的精神是每个国家都可表达心声及创意,甚至成为举世焦点,也可以随时选择心爱的节目。
第三集
蕞尔小国
1、宗教是文明兴起的要素
2、文明形态是地域的产物
3、中国与西方的差异
4、骑士精神与俄国东侵
5、普希金的叹息
6、自治城市与小国崛起
本章描述了地中海文明的“中世纪格局”。欧洲的社会政治的破碎,造成了仰面朝天、祷告姿势的谦卑性格,而这一谦卑帮助了欧洲:1、从回教的入侵小亚细亚、西西里、比利牛斯等一系列灾难下解脱出来;2、从查理曼帝国的瓦解与北欧海盗的袭击下幸存下来;3、从塞尔柱人的侵略和两百年十字军运动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4、探讨了蒙古帝国的入侵如何诱发了欧洲近代文明、蒙古人与黑死病的关系、黑死病与香料贸易的关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如何引起了西欧的文艺复兴并刺激了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
其中意大利城邦热内亚、威尼斯、佛罗伦萨的命运显示了“小国崛起”而非“大国崛起”的经典案例;而葡萄牙与荷兰作为较之城邦为大的小国,其崛起及其组织方式的扩散,对于后来居上的中等规模的西班牙、法国、英国的海外殖民,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欧洲西翼美洲与澳洲殖民地、欧洲东翼的西伯利亚和远东殖民地,同样如此,而日本和纳粹德国的残暴性,在早期殖民者对待西伯利亚和远东居民、对待美洲和澳洲原住民的行径中,已经有所展示。希特勒《我的奋斗》是企图把“澳洲经验”变成“东欧经验”的结果。
1、宗教是文明兴起的要素
秦人:欧洲文明为什么在其发展过程中间虽也经历过如此曲折,但毕竟发展出了其他文明没有能够发展出的现代文明?其根源究竟何在?有何值得总结吸取的正反两方面经验?相比之下,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强国,但是我们为什么由盛而衰?
楚魂:欧洲史和中国史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它的中世纪特别漫长。一般认为它有将近一千年,从470年代到1490年代,而中国只有三百年左右,从310年代到610年代。正因为西方中世纪漫长,所以西方文明比中国的隋唐文明更为新颖。
秦人:你认为在这些文明兴起的元素里,哪几个是最为关键的?宗教是不是最关键的?
楚魂:宗教是中世纪决定性的因素。不论是在中国魏晋南北朝的那个四百年还是在欧洲那个中世纪一千年。在欧洲,基督教是主导性的,但是和宗教同样重要的是所谓“蛮族入侵”。在中国则发生了类似的事件叫做“五胡乱华”。以鲜卑部落为主入侵中原的。鲜卑是一个很大的民族,它的故土是“鲜卑利亚”,也就是现在翻译的“西伯利亚”,目前被俄国占领的北亚地区殖民地,面积比现在的中国还大,超过一千万平方公里。鲜卑人不断往南方入侵,就像后来的蒙古人和满洲人那样。他们的压力造成了东亚地区的民族大迁移,也就是五胡乱华。在欧洲史上,类似的作用是由日尔曼人完成的,这就是蛮族入侵造成的小国时代。在这些小国之间,宗教的元素发挥了巨大作用。
秦人:你的研究发现,宗教是如何发挥其巨大作用的?是否给业已解体的世界一个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使得分裂的人们可以彼此维系在一起?
楚魂:是的。在欧洲,先是罗马帝国接受基督教为国教,但是过了不到二百年,罗马就被蛮族攻陷,西罗马帝国就灭亡了。日尔曼蛮族刚刚侵入罗马帝国,烧杀抢劫,什么都干,但是后来接受了基督教,就比较有分寸了。当西罗马帝国这个大国终于解体之后,基督教会就成为社会秩序的基本元素。蛮族的流动性很大,打打杀杀,但教会却扎根在固定地点,不走的。他们离开城市,在荒野里建筑了教堂和修院,成了新文明的温床。
2、文明形态是地域的产物
秦人:我们在讨论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的时候,发现很多类似的东西,毕竟我们都是人类,具有共通的人性;但有些地方东方和西方却正好是相反的。比如说,在地形上。于是你就提出了一个“地中海与海中地”的对应。实际上你所说的“航海文明”与“内陆文明”的区别,在于扩张时期眼界更加开阔,能更好地走向世界,而中国恰恰相反。你所以提出“海中地”,指出中国的古话“四海之内皆兄弟”,那么四海之外呢?显然就不是了。我们把本土叫做“海内”,把世界的其他部分叫做“海外”。那么你觉得中国与欧洲的这种对地域的文化观念区别是怎么形成的?此外这种形成对于东方和西方的文明发展,又有什么影响?
楚魂:地域对文明的影响是基本的影响,就像种族对于文明的影响也是如此。地中海周围的地形是破碎的,这不能不影响到人们的政治现实和思想观念。地中海南部是北非的海岸地带,再南就是撒哈拉大沙漠了。撒哈拉沙漠在一万年前还是不错的,有大片的绿洲,但在最近几千年已经沙漠化了,没法住人,因此,在北非沿岸要建立强大的帝国是很难的,因为其腹地太小,不足以养活足够的军事力量。这也是为什么埃及最终会被外来征服而无法翻身的原因所在,而早期埃及的安全,是因为当时的技术限制,使长途征服比较困难。
地中海北部是欧洲,而欧洲本身又是一个半岛的连环套:丹麦是半岛,挪威和瑞典是半岛,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半岛,义大利是半岛,希腊则是一堆错综复杂的半岛,再往里,小亚细亚半岛虽然地理上属于亚洲,但在文化、历史、种族上从来都是欧洲的一部分,还有克里米亚半岛等等,而整个欧洲除俄罗斯以外,就是一个处在波罗的海、北海、大西洋、地中海、黑海的连环包围之中的大半岛。欧洲的地形如此破碎,要从外部入侵他是十分困难的,远的不说,单说最近八百年,中国被两次蛮族入侵所灭亡;同时期欧洲也遭到两次蛮族入侵,一次是蒙古,一次是土耳其,但都被联军挡在西欧外面。东欧就很不幸被占领了,所以直到现在东欧都比西欧落后上百年。再远一点,阿拉伯回教在欧洲也远远不如在中国这么成功,例如回民是汉人以外中国人数最多的群体,新疆的伊斯兰化也是最近八百年的事情。中国这么容易遭受侵略,就是因为地形太完整。同时,完整的地形也容易形成专制集权的帝国,像是中国这样。破碎的地形容易造成民主制度的共和国,像是希腊那样。至于美国,主要是从破碎分裂的英伦三岛移植过来的,你看一个小小的不列颠岛,还分成三个国家,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而英格兰内部又有许许多多的封建领地,这样才能形成民主制度。
地中海周围如此破碎,很难形成一个中心,所以最自然地就是围绕地中海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格局。地中海作为内陆海也提供了这个可能性。怎么说呢?因为内陆海比较风平浪静,不像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那么波涛汹涌;内陆海容易形成稳定的海上交通,所以航海文明在那里发展壮大和人类在东非裂谷发展壮大,同样有其地域上的条件。
秦人:所以欧洲人比较勇敢走向大海,因为他们面对的只是地中海,这样就帮助他们完成了早期的训练?
楚魂:对。地中海性质上也就是一个大湖,后来在罗马时期就被叫做“罗马湖”。围绕地中海,形成了古代历史上一系列重要文明:埃及、克里特、赫梯、希腊、腓尼基、以色列以及影响世界最大的现代西方文明,也是起源于义大利和西班牙这两个半岛,而这两个点,正好也是回教入侵的跳板;因为连波斯、两河流域、阿拉伯世界的发展,也和地中海息息相关。相比之下,中国就完全不同了。中国周围的海除了渤海都是汪洋大海,缺乏爱琴海那样的美丽宁静,其令人恐惧多于令人神往。虽然有人说过,中国沿海和西伯利亚的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日本、琉球、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构成一个“亚洲地中海”,但这不过是个类比,在文明史上没有相应的意义,因为中国以外的海岛链和中国并不能构成一个对等的交流。
3、中国与西方的差异
秦人:这样局面下,古代中国人想要做海盗都困难,因为没有地方可以去。孔子说“乘桴浮于海”也不是真的计划,而是绝望的表达。中国古代的航海因此主要是在大陆沿海地区之间进行,所以中国神话传说里也很少有海盗的故事,西方国家的小孩则不同,从小就熟悉海盗。
楚魂:东亚海上贸易的发展,主要是印度人开辟的,八世纪以后阿拉伯人也来到了。公元400年到七世纪,印度尼西亚是印度的殖民地和受印度影响的多民族杂居地,不太开化。到十六世纪以后,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取代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夺得东方海权以后,中国才首度面临来自海上的武力威胁,在这以前倭寇的侵袭基本上缺乏国家支援。中国北部蒙古沙漠,西部青藏高原,南部和东部则是太平洋。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以华北平原为核心,形成了“中国”的概念。“中国”就是在四面比较荒凉的“四夷”地区之间,有一个较大的内陆板块。虽然在四夷和这个板块内部曾经出现过许多文明,但由于这个板块的相对封闭和内聚,最终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文明,就是“中国文明”。其实中国文明的来源也是相当复杂的,但是在这个“海中地”的超强同化过程中,被挤压到一起了。“趋同”而非“求异”成为中国生活的基调。不论政治还是文化都是如此。地中海生活当然要靠贸易靠航海,海中地生活当然要靠农耕靠游牧。
秦人:你的意思正因为西欧缺乏较大的内陆板块,海上贸易成为必须,结果造成了分权乃至离心的多元格局?而地中海不同权力中心之间的冲突和碰撞,擦出了火花,所以才出现了文明的互相激励、加速进步?
楚魂:是这个意思。比方希腊,众多城邦始终无法统一,只好被异族马其顿和罗马征服,后来还有土耳其,都是希腊的克星。为什么?因为希腊全是小盆地,一个盆地一个城邦,彼此之间都没有足够的力量互相统一,而那些克星就不同了,都是来自比较大的板块,虽然和中国没法比,但欺负一下希腊是足够了。
秦人:我们所理解的中世纪,是欧洲的黑暗时代,和中国文明很大的一个不同,就是有宗教战争,包括十字军东征,是决定历史的重大事件。还有回教入侵欧洲,对欧洲的影响和后来的发展,究竟有多大?
楚魂:我认为回教是欧洲中世纪历史上第一支试图整合欧洲的外部力量。在回教七世纪兴起之前约一百年,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大帝,526到565年在位,也几乎整合了欧洲、重新统一罗马帝国。他曾经镇压平民起义,征服汪达尔王国和东歌特王国,使拜占庭进入法制时代,并且一改以往军队以步兵阵推进为主的战术,但他最终失败了,他留下的权力真空为回教的崛起准备了道路。565年,查士丁尼逝世。610年,阿拉伯先知穆罕默德开始创立伊斯兰教了。使得阿拉伯人这个长期作为拜占廷与波斯两大帝国的棋子和工具的民族,走向世界征服者的道路。
回教从三个地方侵入欧洲,一个是小亚细亚,一个是西西里岛和义大利半岛,一个是西班牙的伊比利亚半岛。718年,回教军队由北非攻占了西班牙,开始进攻高卢〔今日法国〕。732年,法兰克王手下的大将“铁锤查理”率领军队,在都尔平原挡住了回教精锐的骑兵,才挽救了西欧,但是基督教已经元气大伤,失去了小亚细亚、中东及北非一半以上的教区及信徒。当时整个基督教世界受到动摇,还有一本史诗《罗兰之歌》,颂扬法国的骑士终于坚持住了,从异教徒手里拯救了欧洲。现在我们从“小国崛起,大国解体”的角度看呢,这其实是一次重新把欧洲统一起来的努力,只是“分裂势力”赢了。
一千四百年以后的今天,回教徒又在源源不断地进入欧洲了,不过这次是和平的,和平崛起,叫做“逆向殖民”,由殖民地向宗主国殖民!反侵略成了反向侵略,而一千四百年前〔八世纪〕的那次回教入侵欧洲,则是则是对那之前一千年〔前四世纪〕亚历山大入侵亚洲、罗马帝国对亚洲的殖民等活动,所进行的一个反动,结果把所谓希腊化时代以后欧洲人从中东和北非夺取的全部土地,完全收回了。历史就是如此奇妙,报应丝毫不爽的。按照同样的道理,俄国殖民地西伯利亚,也终将回到亚洲人自己的怀抱。
回教对欧洲的这次整合虽然失败,但影响却留了下来:自从632年穆罕默德年死后,百年之内回教建起一个庞大的帝国。在第七世纪末,回教已囊括了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和北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个强大的对手,查理曼帝国。这就是罗马帝国之后西欧内部试图整合欧洲。“铁槌查理”之子丕平于751年篡位,并被教皇认可,丕平于是为教皇收复了被蛮族伦巴人占据的义大利土地,捐给教皇为领土。丕平还在宣教士波尼法修的协助下,进行教育。
丕平的儿子查理继位后,于800年被教皇加冕,被称为“查理曼”即“伟大的查理”。他将回教势力推到比利牛斯山之外;又打败德国北部的撒克逊人,强迫他们接受基督教,但他死后帝国逐渐分成三块:西法兰克帝国,演变为后来的法国;东法兰克帝国,演变为后来的德国;中部帝国是一个窄条,从现在的义大利半岛一直往北,到北海沿岸,其北部后来演变成瑞士、阿尔萨斯、洛林、比利时、荷兰等国。帝国至今再也没有重新统一过,尽管这是三个名副其实的兄弟国家。这是失败的整合。
还有一个失败的整合就是“神圣罗马帝国”。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德意志王。公元1157年,这一帝国得到了“神圣帝国”的称号,公元1254年,帝国第一次开始使用头衔“神圣罗马帝国”,此后作为官方名称沿用直至1806年。其地域包括今天中欧的大片土地,它的版图内有大小林立的封建诸侯国和各种大主教领地、主教领地等。各种部落首领、城堡主、庄园主纷纷发展自己的武装,保卫自己、劫掠别人,征战不休。当时欧洲实行封建采邑制度,从国王往下层层分封,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都拥有土地,其底层既是土地的所有者,又必须是战士,一遇到战事,他们就自备马匹、武器,参加到领主发起的战争中。神圣罗马皇帝虽然只是一个虚衔,但表现了试图整合欧洲的努力。
4、骑士精神与俄国东侵
秦人:后来欧洲就兴起了十字军运动,让我们想到了骑士精神,给人的感觉好酷啊,十分强有力的英雄气概。你认为十字军的骑士精神对整个文明有什么作用?是不是一个兴奋剂?
楚魂:对。十字军就是骑士制度发展到高峰时期的一个产物。636年,四出扩张的阿拉伯回教徒控制了圣城耶路撒冷。由于阿拉伯人对基督徒实行怀柔政策,因此两个宗教一度能够和平共处,这个局面一直延续到土耳其人在中东一带兴起之后。到十一世纪中期,取代了阿拉伯人再度扩张的土耳其的回教徒连番征战胜利,势力直接威胁欧洲的基督教国家。在中东,当地的基督教徒不断遭受迫害,许多信徒被勒索或杀害,另一些人被迫改信回教。土耳其人几次逮捕耶路撒冷总主教,然后拉着他的头发到街上游行,以达到恐吓的目的。缺乏宽容精神的土耳其人切断了东西方交通,朝圣的基督徒到耶路撒冷的道路被封,朝圣者受到回教徒侮辱,拜占庭帝国也被回教势力包围。这样,教皇乌尔班二世,在1095年11月26日发表演说,呼吁信徒组织自卫武装,反抗异教攻占圣地耶路撒冷的侵略行为。后来人们因为参加战争的民众佩有基督受难的十字标志,因此称他们为“十字军”。
十字军东征是骑士之风最盛的时候。当时除骑士外,统领骑士的采邑领主还要举着自己的旗帜,他们也因此被称为方旌骑士,但后来骑士制度衰落了,主要原因是国王和大公们建立了正规军。后来建立的圣殿骑士团,马尔他骑士团、条顿骑士团,也都不是原始意义上的骑士组织,而是由教皇建立、享有教士薪俸的僧侣军事组织,实际上就是正规军。骑士制度虽然衰落,但骑士名称以及它的精神象征意义,却如烙印一样,永远留在了西方文明史册中。
说来有趣,骑士也是东西方交流的产物,是马镫的发明与流传造成的。最早发明马镫的是纵横欧亚草原的游牧民族。直到八世纪,欧洲战场上的主角一直是步兵,他们排成密集的队形,长矛如林,盾牌如墙,很容易就可以打败难以在马上骑稳的骑士。后来马镫从东方传到了西方。七世纪阿拉伯骑兵已使用马镫,711年,阿拉伯骑兵越过直布罗陀海峡,杀入欧洲。法兰克人和日尔曼人很快学会了使用马镫。马镫不但使骑兵和战马更好的融为一体,而且使骑兵的双手彻底解放出来,可以随心所欲使用兵器,这样,骑兵就成了冲击力极强的“人体枪弹”。当时有句谚语:“一个骑在马上的法兰克人能把巴比伦城墙冲个窟窿。”骑兵的崛起,逐渐替代了步兵在战场上的统治地位。……然后,蒙古人过来了。
秦人:一说起蒙古人,我们中国人就有比较复杂的情结,因为现在说起来蒙古人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但是在当时的历史上,其实完全是一个异族,蒙古征服中国,是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侵略。稍微看一下历史就会知道蒙古人是非常勇猛、骠悍,而且在成吉思汗时代攻击欧洲和中国〔北方〕时可说极度的残暴。对此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蒙古人能够这么迅速地征服欧亚大陆如此众多的民族?第二,蒙古的这一冲击对后来欧洲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楚魂: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我觉得蒙古的侵略扩张是导致欧洲后来五百年殖民扩张的一个原动力。它不仅把鼠疫传入欧洲,让欧洲许多地方人口稀少,而且“黄祸”让欧洲各族人民谈虎色变,从此缺乏安全感,好像不跟踪追击、犁庭扫穴,自己就国无宁日、家无完卵了。最明显的就是俄国的扩张,完全是对蒙古的反侵略、反向侵略,在1550年代到1980年代之间,连续四百多年,造成世界第一土地大国。
秦人:我看过一些书,讲到俄国人为了躲避蒙古人,逃进森林里面避难。
楚魂:是的。后来连森林也不安全了,干脆完全投降,做了蒙古人的藩属。1240年11月,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领蒙古铁骑侵占了古罗斯首都出基辅,两年后,他们在伏尔加河下游建立了金帐〔钦察〕汗国,俄罗斯各公国成了它的藩属。此后蒙古人在古罗斯领土上实行宗主统治,他们允许几个斯拉夫国家存在,但要求他们顺从并定期进贡。莫斯科公国就是靠充当“俄奸”、为蒙古人收税起家的。
蒙古人两百年统治俄国,很多俄国人的脸都有亚洲人的样子,毛泽东说斯大林是父亲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大家都和蒙古人有关。说苏共是中共的兄弟党、老子党,其实从蒙古时代就开始了这一类似的听命于北方民族的关系。蒙古人有一个风俗,就是对占领地区的人民要实行强暴和配种,杀光男人,占有女人,然后让她们生孩子,就像美国南方人让黑奴生孩子。后来俄国人也继承了这个风俗,打败德国强暴了两百万德国女人,远远高出纳粹的暴行记录;甚至进入中国的东北也无恶不作,到处找“玛达姆”,也就是日本人所说的“花姑娘”。这是因为蒙古人和哥萨克都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都是用看待动物世界的眼光来看待人类的,而日本人、朝鲜人也和蒙古人同属“阿尔泰语系”。在他们看来,世界上的人可以分为这么几种:第一种就是“人”、蒙古人自己,第二种是“朋友”、类似牧羊和打猎的鹰犬,第三种就是“百姓”、类似牛羊马骆驼等牲口,第四种就是“敌人”、类似狼。这就是后来中国和苏联“阶级分析法”的起源。不屈服的人就是敌人,就是狼,必须消灭;屈服的人就必须接受奴役和配种,像牲口一样变成“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鲁迅那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鹰犬,可能作为干部得到使用,但也最终不能幸免“狡兔死、走狗烹”。
5、普希金的叹息
秦人:所以我们也要经常把自己叫做“蒙古人种”,也许我们的祖先就真的是蒙古人。
楚魂:对,所以现在的汉人和俄国人对蒙古人都不那么反感了,因为自己身上都有蒙古人的血统,还说什么呢?
秦人:现在的蒙古族也比较平和比较温顺一点了。
楚魂:对,他们信了喇嘛教。我听过一个西藏人和蒙古人辩论,蒙古人说喇嘛教不好,让蒙古人失去了战斗性;但西藏人说,喇嘛教保存了蒙古人,不信喇嘛教的蒙古人都消失了。很有意思。现在还有很多“清宫戏”专门歌颂满清的,说满清入关是兄弟民族,这也不奇怪,因为清宫戏的许多参与者本身就是满族人或有满族血统的人。虽然已经汉化了,但内心还是向往满洲的,一有机会就歌颂满清大汗万岁万万岁。这种奴性一直延续到文革,古代汉人原先不这么谄媚权力的,否则哪里会有四大发明和四书五经呢。
秦人:是不是南方汉人的马来人种比较多一点,北方汉人的蒙古人种多一点?
楚魂:对。另外,北方汉人还有西域胡人也就是部分高加索人种的混血,例如吐火罗人、突厥人和新疆人等。
秦人:你认为俄国的扩张是学习蒙古人的结果,那么其他欧洲殖民者是否也是如此呢?
楚魂:俄国人殖民扩张的先锋是所谓“哥萨克人”,就是蒙古化的俄国人,好像白种的蒙古人。在美国,类似的殖民者就是西部牛仔,牛仔就是印第安化了的白种人。在欧洲本土,原先没有类似哥萨克和牛仔那样的殖民先锋,后来才有的,那就是纳粹。纳粹之所以受到谴责,就是因为他们对东欧人包括东欧犹太人,使用了哥萨克人对待东方人的残暴手段,进行种族灭绝、掠夺生存空间。日本人对中国人残暴,说穿了就是企图把中国人也当作印第安人来对待。最近2007年第四期《文艺春秋》月刊公开了日本皇室侍从人员日记,其中记载裕仁说:“中国的强大超出预想。每个人都对这场战争作出了错误估计,尤其是那些军事专家。”美国历史学家赫伯特·比克斯〔Herbert P.Bix〕在其普利策获奖著作《裕仁和现代日本的形成》〔《Hirohito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Japan》〕中,认为裕仁是精明的战争策划者。为什么中国人现在对日本人比对蒙古人还要反感?这不仅是“新仇”与“旧恨“的区别,还因为中国人把蒙古人看作化外之人,而把日本人看作忘恩负义的人,而日本和纳粹的残暴性,在欧洲殖民者对待西伯利亚和远东居民、对待美洲和澳洲原住民的行径中,已经有所展示。希特勒《我的奋斗》是企图把“哥萨克经验”变成“东欧经验”的结果。
秦人:你现在可以回答第一个问题了:蒙古人为什么能够那么迅速地征服了大片地区?
楚魂:蒙古征服的成功首先得力于它“厚颜无耻的外交策略”——空口许诺、挑拨离间、背信弃义和欺诈成性等四项基本原则相结合的心理战。有意识地利用谎言作为一种战斗工具,具有你死我活的斗争意识。其次,善于运用第五纵队,先派出间谍了解受害者的情况,同时放出谣言搅乱对方,包括满清也学习这种手法,离间计杀害了袁崇焕。第三,他们善于骑射,运用机动部队远距离奔袭包抄,但围城战就比较差了,但他们很快就学会使用火炮攻击。蒙古人是优秀的猎人,他们把其他民族当作猎物,运用前面说过的阶级分析法无情剿杀。第四,蒙古人全民皆兵,用自己的“人民战争”去打败对手的“阶级阵营”,有如饿虎扑食。这些是内因。至于外因,蒙古兴起的时候,正好周边的国家都比较衰弱,所以他能够从“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没有后顾之忧,东征西讨、左右开弓。当时的两大文明就是阿拉伯文明和唐宋文明,都已经高度成熟、趋于腐烂了,所以蒙古人正好下山摘桃子来了。倒是那些比较偏僻和生番一点的民族,蒙古人反倒没有办法。
秦人:蒙古扩张到这么大的范围内,对后来的欧洲扩张起到直接的刺激作用,但为什么自己却没有站稳脚跟,被迫退回到原先的草原?是不是成吉思汗家族衰退了?
楚魂:这和蒙古人的性格有关。把蒙古人和同为游牧民族的阿拉伯人比较一下,就发现阿拉伯人由于有自己的宗教,扩张出去以后就把别人变成了阿拉伯人,也就是同化了别人,形成了一个全范围的新民族;而蒙古人没有自己的宗教,就把自己变成了别人,也就是被别人同化了。大部分蒙古人最后并没有回到草原,就像大部分阿拉伯人并没有回到沙漠,但结果却是完全不同。此外,阿拉伯人似乎更有求知欲,正如普希金感叹的:“鞑靼人不同于摩尔人,他们征服了罗斯,但既没有给它带来代数学,也没有给它带来亚里士多德。”
6、自治城市与小国崛起
秦人:除了地域因素、宗教战争、蒙古入侵,欧洲的小国崛起是否也得力于贸易和商业的发展?
楚魂:对。欧洲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地中海,所以他的海运始终没有断过,包括蛮族入侵,也经常利用海洋进行的。在欧洲中世纪的时候兴起了很多自治城市,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的,但古希腊就有这可以看作地中海文明的一个特点。自治城市是独立的,不受周围封建领主的管辖,有市议会,自己选举,还可以收养逃亡农奴,几年以后,农奴就成自由民了。有学者甚至认为中世纪西欧工商业城市,并不是从古代历史中现成地继承下来的,而是十世纪以后由逃亡农奴重新组成的。美国也继承了这个避难权传统,例如黑奴只要逃到非蓄奴州,就可以获得自由,比中国的文革时期要自由得多。后来美国的黑奴制度也是由于这一古老的避难权传统而瓦解的,包括现代西方国家提供的避难权,也在瓦解极权国家,东德就是这么被西德瓦解的,但是东方国家就没有这个传统,甚至学都学不会,例如“民主的”日本和台湾都不向外族甚至本族人提供避难权。新加坡也是如此。
秦人:你的意思是这些自治城市就是后来小国崛起的基础?
楚魂:对,是一些胚胎,但是制度都在其中了。
秦人:通过地域因素、宗教战争、蒙古入侵、贸易和商业的发展,这些自治体之间既能够独立,又能够交往,从而达到了互相激励的结果?这种竞争性达到了内在的互利的效果?既有相同,又有相异,不像中国这个大板块,同质性太高,不容易发展出新的东西。
楚魂:对。欧洲的这个多元性表现最明显的,举一个例子就是德国。一般认为德国有军国主义传统,像日本一样。其实不然。军国主义只是东德的特点,西德和南德、北德,都不是的,西德亲法,北德重商,南德浪漫,不像日本那么单调的。何况日本还是个岛国,本来应该丰富多彩一点才对。
秦人:这一集我们话题广泛,你最想表达的一个核心思想是什么?
楚魂:我想说历史非常偶然,由很多具体事件组成,不是人们可以控制的。举个例子,《大国崛起》中谈到香料贸易对欧洲殖民历史的重要影响,但是它却忽视了香料贸易背后的原因:蒙古人带来的黑死病导致欧洲人对于香料的疯狂需求。当时欧洲人发现,好像经常和香料打交道的人,染病机会比较少,于是相信香料可以免疫甚至治病。由于当时人们并不了解黑死病的传播方式,误以为水是病原,所以他们就不再洗澡。包括王公贵妇,都只是用香料来涂抹自己,掩盖浑身臭气,而土耳其人攻陷拜占庭帝国以后切断了香料来源,欧洲人就疯了,以为自己无可救药了。于是他们必须绕道非洲或直取印度来获得香料,这样就意外发现了美洲大陆。
秦人:你认为的偶然中如何体现了小国崛起、大国解体的定律呢?
楚魂:偶然性也是要符合定律的。小国显然比大国更加灵活,更善于吸收新东西;但它兴旺发达为大国之后呢,就容易尾大不掉,效率低下,管理成本提高,走向衰落了。其实生物物种就是如此的。恐龙比壁虎更容易灭绝,虽然它们是同类。人类历史也是生物史的一个延续。
第三章
欧洲突围
1、扩张需要精神要素
2、欧洲突围与海盗行动
3、“地理大发现”是个神话
4、“歧视”可为扩张提供理由
5、俄国由三个要素组成
6、蒙古对罗斯的摧毁
7、俄国的反扑过分残暴
8、俄罗斯应让西伯利亚独立
本章比较欧洲的“地理大发现”与史前文明的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其实只是在欧洲和世界各地建立了定期航线,而不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发现,因为欧洲人“发现”的世界,都是前人早在几万年以前就到达过的已知土地,作为“发现”显然是虚构的,但即使如此,探险家们把世界连成一个网络的努力,依然具有巨大意义。
从1453年拜占庭的陷落到1578年摩洛哥对欧洲殖民者的反击开始,不论是欧洲突围的西线葡萄牙与西班牙,还是欧洲突围的东线奥匈帝国与俄罗斯,都是对于前一个时期欧洲遭受的外来侵略所进行的抵抗,“反侵略”就这样成为“反向的侵略”。
1、扩张需要精神要素
秦人:我们总是喜欢标榜“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历史”,其实我们只是互相残杀的历史比征服别国的历史要多一些。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唐僧跑到外国去,结果还是去取经的,不是去殖民的。我们的疆土扩张,多是外来侵略以后联带进来的,像是元朝和清朝最为典型。
楚魂:甚至连所谓“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秦始皇,严格说也不是中国人,不是华夏族,而是西戎,是少数民族,所以他特别残暴。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后来的元朝忽必烈统一中国,区别主要在于,秦始皇是所谓“熟番”,祖先就已经华夏化了,而忽必烈还是“生番”,到晚期才开始汉化。例如,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生女真”与“熟女真”之分,就是依据女真人的汉化程度来划分的,汉化程度深的,就是“熟”番;汉化程度浅的,就是“生”番。那些能够入主中国的“番人”,是熟番程度开始超过生番程度的,如鲜卑人、女真人、蒙古人、满清人、日本人、苏联人,而彻底汉化了的少数民族,就不再是番,而是汉了。这在台湾历史上也有显见:明代称台湾土著为“东番”,清代称“深居内山,未服教化者”为“生番”,称“杂居平地,遵法服役者”为“熟番”。清代书中发现生番﹑化番、熟番的用语,指那些处于生番和熟番之间的半开化民族为“化番”。文明的进展使得生番渐成熟番。熟番被称为“平埔番”,主要分布于台湾西部平原及宜兰平原。平埔族原为南岛语系民族,正是由于汉化才在明清时期就被称为熟番与化番。生番归化、生番的区划与隔离、从消极隔离到积极利用熟番的结盟政策,都是统治者以番制汉、以熟制生的策略运用。
秦人:相比之下,欧洲的历史就有不同。尤其是西欧人,它自己对外扩张,而不是靠外族来给自己打天下。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人不能离开自己的本土而只能坐以待毙?所以我们这一集里,特别想探讨一下,欧洲的这些小国,它们为什么要不断地流动,而且能够一再离开自己的本土?这是他们在生产力发展上的需要?还是某种精神的作用在驱使他们?
楚魂:生产的因素与精神的因素都有,但根本上是一个精神因素。根据我对历史的观察,是精神创造了生产力而不是生产力创造了精神;生产力可以创造教育程度,但创造不了进取精神。我经常想:中国人即使不能走向海洋文明,那么像俄国一样从事大陆扩张也行啊!可是在与游牧民族斗争的几千年中,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像哥萨克或牛仔那样的反击力量?显然,不是没有生产力,而是没有精神,而且从汉代与明代的对比看,后来的格局还越来越小
。
秦人:你这个看法正好和老马——卡尔·马克思的观点背道而驰,他是主张生产力决定精神状态的。
楚魂:对。这也可以看作是对马克思的一个补充吧,因为他过于强调“人是物质”的一面,但是一百多年以来的各种知识进步,已经证明马克思的错误不少,所以墨守其教条在二十一世纪是非常愚昧的。人不是物质,人是生命,是能动的,所以能够预测自然现象的科学规律,无法用来预测人。依照我的理解,人要有一个比“过日子”更高的目标,才能使日子变得生机勃勃,哪怕这个目标本身是虚幻的或说是无法证明的。这就是人与物质不同的地方,也是人与动物不同的地方,也是人与马克思所说的“人”不同的地方。
秦人:那你能否举些例子,说明欧洲文明在对外扩张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精神因素在推动他们?是风俗?是思想?是哲学?或是教义?是到远方去开发化外之地?
楚魂:这些因素都有。比方说基督教,它的基本教义就是要传教。耶稣升天之前嘱咐他的门徒,要把福音传到地极。地极就是尽可能远的地方吧。当然具体说来,对“地极”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其范围随着人类知识的进步可以不断扩大。在古代可以指中东地区的边角地带,在现代可以指北极南极,在未来也可以指外太空,所以欧美人比古代的希腊人和腓尼基人更加具有探险精神,不以占领地球为止境,还要瓜分外太空,要打星球大战;不像我们汉人,很容易满足,有了点钱就互相炫耀,窝里斗,炒地皮,把饭店当作宗教场所,完全缺乏探险精神,最强的也只有投机精神,只会搜刮别人的钱,而不懂得创造财富。
2、欧洲突围与海盗行动
秦人:但是据我所知,欧洲殖民者走向海外时,并不是拿着一些经文去的,也有很多是海盗啊。比如英帝国就是从海盗起家的,出去看一看形势,做一些贸易,有机会就掠夺一下。
楚魂:你说到一个很好的题目了:海盗。最著名的就是北欧海盗了,那时他们还没有信仰基督教,就创造了一个贸易的新世界,原来的渔夫在变成战士后再次变成了商人,开始全球贸易,将军事胜利变成商业成就。后来哥伦布这些人虽然信仰基督教,但同时也是海盗,虽然他拿着西班牙国王的许可令,后来甚至得到教皇的追认,但他们对美洲的管辖权是欧洲人自封的,对于其他民族这是不折不扣的海盗行为。
北欧海盗和希腊殖民者、腓尼基殖民者有一个区别:他们虽然还没有接受基督教,却受到基督教民族的很大影响。他们的侵略行为不早不晚,偏巧在基督教逼近北欧的时候发生,很像是北欧神话精神的回光返照。北欧人的扩张比哥伦布早五百年,两者之间的精神不同:前者信奉没落的北欧神话与宗教,所以无法持续扩张、很容易被人同化;后者信奉基督教,所以能够持续扩张、同化别人。
北欧海盗曾经到过美洲、格陵兰、冰岛,还流窜并殖民整个欧洲,英国、法国、义大利都有他们的据点和领土,而俄罗斯这个国家都是他们创立的。本来相当无能的斯拉夫人,被北欧海盗一刺激,竟然可以站立起来的,“Slave”的原意仅仅是“奴隶”的种族。可是北欧人自己呢,后来却像蒙古人一样融化了,连北美洲都放弃了。为什么?因为缺乏传教精神!基督教就不一样了。他们占领了一个地方,不会撤退的,还要改造那个地方。毛泽东说“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其实是受了基督教影响。愚公根本没有改造中国的思想,有的只是让自己生活得方便一些,是自扫门前雪,毛泽东照搬马克思的教条“哲学的任务不是认识世界而是改造世界”,用西化的方式解释国粹,其实没有读懂愚公移山的内心世界,仅仅是“自扫门前雪”。
秦人:我们这一集叫作“欧洲突围”,你为什么定这么一个题目来讲欧洲十五十六世纪的扩张过程?这些蕞尔小邦一面自相冲突,一面对外侵略,但你怎么会提出“欧洲突围”这个概念的呢?
楚魂:《欧洲突围》看欧洲是怎样从西线和东线两个方向,进行突围,走出蒙古人和回教徒设下的贸易壁垒,结果无意中成就了地理大发现的神话。
这是因为在我看来,所谓“地理大发现”和由此启动的殖民扩张,都是对于欧洲受包围状态的一个突破,就是反向的侵略。例如比利牛斯半岛上的国家通过反抗回教入侵,而乘胜追击,入侵非洲和美洲、进而殖民的故事,就很典型。他们是先受到回教徒的侵略,西班牙半岛被回教北非人占领八百年,还没有解放,小亚细亚又失去了,巴尔干半岛又被占领了,回教徒一直打到维也纳城下。西亚和北非至今还在回教徒的手里,这就不算了,因为历史上那就是欧洲人和闪族人互相争夺的地方。
从1453年拜占庭的陷落到1578年摩洛哥对欧洲殖民者的反击开始,不论是欧洲突围的西线葡萄牙与西班牙,还是欧洲突围的东线奥匈帝国与俄罗斯,都是对于前一个时期欧洲遭受的外来侵略所进行的抵抗,“反侵略”就这样成为“反向的侵略”。
土耳其人1453年灭亡拜占庭帝国,1514年回头亚洲征服了波斯、叙利亚与埃及,1526年,回到欧洲灭亡匈牙利王国,1529年土耳其第一次围攻维也纳,领土范围达到极点。1683年第二次围攻维也纳,二十万大军兵临城下,维也纳危在旦夕,波兰国王率领七万大军兼程赶来解围,土耳其人才未能得逞。由此可见,这两百三十年间欧洲承受了多大的压力!甚至蒙古人对西欧都没有这么持久的威胁,而与此同时,正是欧洲海外殖民的黄金时代。试想,要不是“突围”造成了殖民扩张,而只是单向的侵略扩张,欧洲怎样没有力量把土耳其人赶出去呢?
1453年之后不到四十年,欧洲就往西部扩张了,在我看来这也是一个“战略退却”,为自己找后路呢。尤其值得重视,为西班牙人发现美洲的哥伦布就是义大利人,而义大利当时就是感受土耳其威胁最大的地方,是拜占庭人逃亡的第一站。其实早在1453年之前一两个世纪,土耳其就封锁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而土耳其北面的蒙古人还没有退却,所以欧洲东面的交通要道完全被亚洲的武装集团封锁了,贸易通道遭到对手的全面垄断,所以他们只好向西突围。义大利人在地中海和土耳其人周旋,葡萄牙人向东进入印度;西班牙人向西进入美洲。
在711—1492年间的“收复失地”时期,伊比利半岛上的基督教王国和回教王国争战八百年,因此产生了一个习惯战斗的社会,推动西班牙人进入美洲,但是当传教士报导了西班牙殖民者对于印第安人的暴行,西班牙王室也曾经考虑有无法律根据将其侵略行动正当化。他们知道,征服美洲不同于“收复失地”。回教徒被认为是反基督的,更是入侵者。相反美洲印第安人只能算为是异教徒,但却是自己王国的主人。当时就有人认为,只有当原住民自愿接受西班牙统治,并皈依基督教,征服才算合法。
3、“地理大发现”是个神话
秦人:在一般的教科书包括中国的教科书里,常常用“发现新大陆”这一概念来概括那个时代的历史。这是否属于欧洲中心论?
楚魂:这显然属于欧洲中心论的说法。实际上中国人可能更早到达过美洲。例如中国古代文献中的“扶桑国”的许多景物很像是墨西哥而不是日本。《梁书·东夷传》记载说:“扶桑国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扶桑叶似桐,而初生如笋,国人食之,实如梨而赤,绩其皮为布以为衣,亦以为绵。”更明显的,说“文身国,在倭国东北七千余里”。那除了美洲还能是哪里呢?另外,从美洲海底发现的石锚和陆上发现的土墩文化,到秘鲁的虎神石雕和墨西哥出土文物上的象形文字,都曾经引发过“殷人东渡”的推论,说三千年前就曾有中国人跨越太平洋到达了美洲大陆。当然,所有这些还只是推论。
秦人:姑且不论中国人是否先于欧洲人到过美洲,难道印第安人不是人吗?新大陆新在哪里?只是因为你们几个欧洲人不知道?如此自我中心,是不是把别的民族都当成化外之地?欧洲中心论是否含义种族歧视的味道?尽管在美国,强调政治正确主义,对种族问题相当敏感,但好像没有修改“发现新大陆”这个历史的谬误。
楚魂:说“1492年发现美洲新大陆”,肯定是错的,除非当成欧洲中心论的笑话来听。这就和说我“谢选骏1992年发现美洲新大陆”一样,讲着玩玩还是可以的,不能当真,因为,即使连欧洲人自己,也早在十世纪就到过美洲了。八到九世纪,北欧人急剧扩张,他们就从丹麦的沙滩扩展到挪威最北部的角落,从瑞典的湖泊延伸到加拿大的海岸,从直布罗陀海峡发展到格陵兰岛的冰荒地,是海盗船让他们如此轻易地征服了世界。海盗船使他们避免了危险的陆路旅行,成为他们成功的关键。今天在博物馆里仍能看到这些中世纪的技术奇迹,而且北欧人在印第安神话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美洲各地的印第安人普遍信奉一位神,主管光明、学术、文化,是伟大的组织家、城市的建立者、法律之父和历法专家,他精通各种技艺还与播种、收获、五谷丰登有关。这位神的皮肤非常白晰,脸上蓄着胡子,身上穿着长袍。传说指出他当初是从远方渡过“东海”来到中美洲,人们相信他可能是一个历史人物,后来受到追思,被尊为神。他不容忍血腥祭典,下令禁止杀人祭神。后来一个邪神要求恢复杀人的祭典,并着手推翻他仁政,迫使他离开美洲。他伤心离开,扬帆远去,返回故乡。临走时他庄重地许诺总有一天会回来,而他的伙伴则身材挺拔,举止优雅,穿着体面的亚麻布黑长袍,敞开胸口,没有披肩,领子开得很低,短袖子只遮住上臂……他离开后,当地人又恢复了杀人仪式,而且变本加厉。尽管如此,连最热衷杀人祭神的阿兹特克人,也对他的时代充满怀念和向往,所以当欧洲殖民者1492年以后来到美洲时,印第安人看到白人就以为“善神”的伙伴又回来了,对待白人像对待救世主一样,毫无设防,坦诚相待,而且尽量容忍其日益嚣张的胡作非为,结果酿成亡国灭种的惨剧。欧洲殖民者甚至扬言说:“好的印第安人就是死去的印第安人。”被欧洲人征服后的印第安人很快就接受了欧洲人为他们安排的厄运,并温顺地服从至今。这也许就是“精神的力量”吧。
秦人:可见“发现新大陆”这个概念完全错误。
楚魂:对。其实欧洲人所说的“地理大发现”整个就是一个神话。不要说美洲了,就是澳洲,连动物都和世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袋鼠的故乡,也不是欧洲人首先到达的。就算新西兰,毛利人到达很晚,也比欧洲人早了几百年。澳大利亚土人则在四万年以前就“发现澳洲”了,比印第安人发现美洲还早一万年。还有非洲东岸的大岛马达加斯加,公元一到十世纪从南洋群岛横跨整个印度洋进行移民,史无前例的。
当然,即使如此,但探险家们把世界连成一个网络的努力,依然具有巨大意义。“地理大发现”的贡献是在欧洲和世界各地建立了定期航线,而不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发现;因为欧洲人“发现”的世界,都是前人早在几万年以前就到达过的已知土地,这作为“发现”显然是虚构的神话。
秦人:前些日子有人炒作“中国人发现美洲”之说,其实都没有意义,而且都是歧视的来源,把别人都列为次等民族,就像你刚才介绍的熟番、生番的说法,都是根据自己的标准和需要来归类别人。
楚魂:对。这是人类的通病。比如新西兰的毛利人〔Maori〕说自己是“大地之子”,应该拥有特权;毛利这个词是“正常”或“普通人” 的意思,当时欧洲人问他们应该怎么称呼,他们就回答说自己是正常人,他们把欧洲人看成是不正常或反常的人〔Pakeha〕。科学家发现毛利人与台湾原住民的DNA很接近,语言文化也有相同之处。他们相信有一位上帝,和其他太平洋岛民不同,他们比较容易接受基督教的一神信仰。日本的少数民族埃努人自称“人”,不把日本的和族人当人;汉人把少数民族的称呼都戴上反犬旁,连“犹太人”都不能幸免,犹太的犹,本来是兽名,猴属,也叫“犹猢”。用来咒骂叛徒犹大还可以,用来称呼一个民族就是歧视了。
4、“歧视”可为扩张提供理由
秦人:我为什么注意“歧视”问题呢,我发现文明上的优越感,可以为自己的扩张提供一个强有力的理由。这种理想的扩张,需要把别人变成所谓化外之民,然后来进行拯救,强求对方进入自己文明的模式。
楚魂:人对人的“拯救”其实就是“征服”,是自我中心的,把别人贬为工作对象,其实反而是征服者自己靠了被征服者的劳动才能生活下去,被征服者如果没有征服者带来的这种“文明”,本来是可以活得更好的更自由的。例如美洲印第安人被欧洲人杀害很多,五百多年过去了,现在的人口还没有恢复到当初那样多。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人则完全绝种了。这就是“欧化”、“文明开化”的结果。
秦人:从欧洲突围的另外一个方向看,我们对俄国的殖民扩张更有兴趣,因为那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存亡,既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从历史来讲,俄国从一个弱小的蒙古附属国发展起来,充满戏剧性。后来彼得大帝还化妆到西欧学习技术,引进西方文明,但是在俄国的发展过程中,军事性质十分明显,其扩张和蒙古一样基于武力,而不像中国基于文化。中国是俄国军事扩张的直接受害者之一,尤其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更大。虽然列宁宣布放弃侵略中国的一切所得,但实际上并没有做到。比如说西伯利亚,它到底属于谁的?
楚魂:西伯利亚现在还是俄国的殖民地,就像美国、加拿大、澳洲、新西兰、南非在脱离英国独立以前是英国的殖民地。在侵入西伯利亚之前,俄国首先侵占了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山区、北高加索等殖民地,侵占西伯利亚之后,又相继侵占了波罗的海沿岸、外高加索、中亚、哈萨克斯但和中国的远东地区。可见西伯利亚的殖民化是俄国扩张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环。这种广泛的侵略活动,甚至使得俄罗斯人自身形成了若干个不同的支系,就像英国人形成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不同的支系。英国与俄国这两组殖民体系的区别在于,英国从事海外扩张,俄国从事大陆扩张。正如蒙古占领把古罗斯分成了三族〔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殖民扩张又把俄罗斯人四大支系:第一是南方支系,第二是北方支系,两者不仅在语音、服饰、礼仪上有差别,就是在建筑风格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第三是南北两大支系之间兼有两者特征的中部支系,第四支系是哥萨克人,原是逃避农奴制压迫而从俄国中央地区逃到边疆的农民和城镇工商民,后来充当俄国政府的雇佣兵,在俄国向西伯利亚、中亚、高加索扩张过程中充当鹰犬,长期享有各种特权。按地域分,哥萨克人又可分为顿河、库班、乌拉尔、西伯利亚等几个族群。此外,哥萨克还在白海沿岸形成了沿海族群,在阿尔泰地区形成了旧教派族群,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形成了带有当地亚洲民族特点的若干族群。一般认为,哥萨克相当野蛮、残暴,是蒙古化的俄罗斯人。
秦人:是啊,这里面有很大的讨论空间,所以我希望你能花一些时间描述一下,在“欧洲突围”的概念下,俄国的扩张过程。
5、俄国由三个要素组成
楚魂:俄国由三个要素组成的:第一是阳刚的北欧人的精力注入了阴郁的斯拉夫人的土壤,第二是这帮混血人吸收了拜占庭的文明包括宗教和文字,第三就是蒙古入侵和两百多年的蒙古统治建立的统一国家。蒙古人对俄国人影响远远超过蒙古人对中国人的影响,因为中国被蒙古占领时已经具有统一成熟的国家体制,而俄罗斯则没有,只有一些分散的小城邦,所以后来的俄罗斯帝国基本上是参照蒙古汗国的专制制度方式建立起来的集权国家。俄罗斯还因此比较方便地通过反抗蒙古入侵、乘胜追击后反向入侵亚洲、进行殖民活动。
秦人:蒙古人来以前,俄罗斯大概有多大?
楚魂:很小,那时它叫做“古代罗斯”也称”基辅罗斯“,是一支被称作瓦良格人的北欧人建立的,其首领名为留利克,故称为留利克王朝,882年定都于基辅,1598年,留利克王朝绝嗣。 这些人组成武装商队,亦商亦盗,控制着从北欧经第聂伯河出黑海到君士但丁堡的商路 ,这条商路就叫做“从瓦良格人到希腊人之路”,沿商路的斯拉夫人向他们纳贡。 882年算是其建国年代。从860年到1043年罗斯六次进犯君士坦丁堡,想维持或恢复中断的通商关系,结果往往是签订商约,但当时罗斯的领土面积是很难统计的,因为和草原民族犬牙交错,就像中国的东周列国那样,但连同犬牙交错的辐射地带加在一起,我想面积也不会超过十万平方公里吧。例如当时的草原上的突厥族佩切涅格部落不但阻塞罗斯的通商水道,同时还不断侵袭罗斯的边境。佩切涅格人有八个汗国散布在第聂伯河下游两岸,每个汗国分成五个支系,十世纪中叶,佩切涅格人就在距基辅一日路程的地方放牧!经过半个世纪的战争,到十一世纪初期,草原敌人被赶到距基辅两日路程的地方。988年,基辅王公弗拉基米尔与拜占廷皇帝的妹妹安娜公主结婚,加入希腊正教派基督教。
古罗斯国家并不是在单一民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是在统一宗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054年基辅大公雅罗斯拉夫死后,罗斯由其五个儿子分治,混战和分裂开始,逐渐形成多个封建中心。从1061 年起,突厥族的波洛夫齐人开始不断入境侵扰。1096年他们攻进基辅城,冲进了城郊的佩切尔修道院,洗劫并烧毁了它。罗斯对付突厥人的手段逐渐枯竭,任何和议与协定都阻挡不了他们的掠夺。1097年柳贝奇王公会议决议,“各地王公得以确保其世袭之领地”,从而正式承认各封建中心拥有独立自治权。基辅罗斯曾和波洛夫齐人订过十九次和议,给过他们大量服饰和牛羊,全都无济于事。基辅王公们出于乞和的目的,迎娶可汗的女儿们为妻,可是“丈人”还是照样抢掠罗斯“女婿”,置亲戚关系于不顾。这样俄国人在早期、在蒙古人入侵之前两百年,就有了大量的突厥血统,俄国不少著名家族都是鞑靼人后代,像打败拿破仑的库图佐夫、“沙皇的爸爸”鲍利斯·戈东诺夫和著名哲学家沙阿达耶夫等,列宁家族也有这样的鞑靼血统。
整个十二世纪,罗斯王公们年年带着部队从基辅出发,护送和出迎走希腊的罗斯商人。直到1147年,人们才开始知道有个莫斯科小城。 到十二世纪后半期,王公与亲兵队已无力应付来自草原的侵袭,只求能将通过草原的通商航道保持在自己手里就行了。很快,比突厥人更骠悍的蒙古人就来了。
6、蒙古对罗斯的摧毁
秦人:你能否描述一下蒙古对罗斯的摧毁性征服?
楚魂:蒙古人对俄国人就像对中国人一样,杀人、抢劫、强暴、纵火,简单说就是“四光政策”,比日本的“三光政策”还多了一项,许多地方大军过后就没有人烟了。1246年,罗马教皇的使节路过基辅到伏尔加河,他记载原先繁华的商业中心、罗斯首都基辅城只剩下不足二百幢房屋!蒙古人的四光政策不同于日本的三光政策,日本推行三光是为了清剿,出于战争需要;蒙古推行四光是为了治理,出于和平需要:蒙古人总是想把农业区变成牧区,这样就需要杀光所有的居民,这样才能让蒙古人自己觉得消灭了脏、乱、差。另外看一个细节,就知道蒙古把俄国弄得多么惨:蒙古时代结束之后,俄国就很少纯种的白人了,你看俄国人的脸,都有亚洲人的轮廓,比较柔和,不像西方人那么棱角分明,就连沙皇本人也是如此。著名的“恐怖的伊凡”伊凡四世,其母叶莲娜就是蒙古金帐汗国大汗的后裔,嫁给了年近五十仍未有子嗣的瓦西里三世之后,终于生下了继承人“恐怖的伊凡”伊凡四世,伊凡四世出生时正好电闪雷鸣,因此也被称为“伊凡雷帝”,但他这个名字恐怕更主要来源于后来一次次令人恐怖的大清洗。
蒙古人热衷于扩张领土的天性,也由叶莲娜传给了伊凡四世。1533年,瓦西里三世死,遗诏由叶莲娜同七位大贵族组成摄政会议,在伊凡四世成年之前代理朝政,但叶莲娜很快就与许多大贵族水火不容,她废除了摄政会议,独揽大权,并逼死了瓦西里三世的两个弟弟。1538年,叶莲娜猝然离世,据传为政敌所毒死,这一年,伊凡四世刚刚八岁。伊凡四世从小就显示出嗜血的一面,喜欢残忍折磨小动物并看着它痛苦地死去。他后来对待人类也是如此,所以美国法律禁止虐待动物有其道理,残暴行为会蔓延的,从动物蔓延到人身上,从敌人蔓延到人民身上。对敌人特别残暴的人,对人民也不会仁慈的。
俄罗斯歌曲有一种内在的忧伤,民族的早期经历实在不好;不像汉人,被蒙古人乱搞的时候已经成熟了,甚至老了,不那么在乎了,所以都说中国人健忘,老人不健忘行吗?中国人被蹂躏了一百多年,俄国人被蹂躏了两百多年,但是中国人后来的反应不如俄国人积极,没有培养出自己的哥萨克,所以再加上两百多年,让满清再来蹂躏一下,看你积极不积极。结果还不积极,即让日本人再来一下,让苏联再来一下,现在中国终于跃跃欲试了,但是依然不够积极。俄国人向东方扩张才避免了第二次亡国的可能,明朝不向北方扩张所以就亡了国。即使满清,向北扩张也是不够的,不敢和俄国硬碰硬,所以丧权辱国,还是亡国,所以俄国殖民扩张的“突围”色彩也是很重的。
中国现在为什么抓住蒙古、西藏、新疆不放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前受过这些地方势力的内侵,不控制住它们就没有安全感。在这种意义上我就想,总有一天中国会把日本占领的,变成中国的一个省、一个特区。如果中国做不到这一点,中国永远不会再有安全感,总是觉得日本还会卷土重来,总是觉得日本老在酝酿什么阴谋,军国主义要复辟了,什么时候日本又要入侵中国进行大屠杀了。从前日本能够置身中国的事外,是因为它没有侵入过中国,所以可与中国相安无事,但以后不可能了,说“中日不再战”是骗人的,双方谁也不会相信的。终有一天中国要和日本摊牌,决一雌雄。凡是侵略过、占领过别个国家的国家,只要那个遭到侵略、占领的国家不灭亡,这个侵略、占领别国的国家总有一天要被那个受害国家反过来侵略、占领的。其逻辑就是“一体化”:你日本既然把我中国当作“自己的地方”来入侵占领,我们怎么就不能反过来做呢?例如俄国和蒙古的关系就是这样。十五世纪蒙古人撤退以后,由于其统治的分化作用,古罗斯族分化为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三个东斯拉夫民族。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比较温和,俄罗斯人就比较凶残,因为俄罗斯人就是蒙古化的了罗斯人。
秦人:看来人们永远都是在互相歧视中生活,历史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中生活,互相歧视又互相影响。
7、俄国的反扑过分残暴
楚魂:是的。俄罗斯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十三世纪莫斯科公国通过充当俄奸,骗取了蒙古鞑靼统治者的信任并依仗教会势力,开始对邻近的俄罗斯公国进行兼并。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后,俄国人宣布自己是“正统”的基督徒,宣布莫斯科为“第三罗马”,伊凡三世还与拜占庭末帝的侄女联姻,并采用拜占庭的双头鹰作为“第三罗马”的标志。1480年,莫斯科公国和蒙古人翻脸,战胜了蒙古鞑靼军队,结束了蒙古人对基辅罗斯的两百四十年统治。1485年,莫斯科大公正式称为“全罗斯大公”,莫斯科公国也逐渐发展成为东北罗斯的中心。
从十六世纪起,莫斯科的俄罗斯人沿伏尔加河以东翻越乌拉尔山,向东扩张。1552年,经过七周的浴血抵抗,喀山汗国还是被俄国人占领,城中全部男人被杀,妇女儿童沦为农奴。好像从反面重演一百年前拜占庭被土耳其人攻陷的悲剧。1556年俄国征服阿斯特拉汗国,整个伏尔加河流域并入俄罗斯,俄罗斯成为一个多民族的殖民主义国家。1581年,俄军占领西伯利亚汗国的首都西伯尔。1636年〔明崇祯九年〕俄国殖民者到达鄂霍次克海,西伯利亚全境沦为俄国殖民地。仅仅用了八十四年,俄国就完成了对于东方的殖民化过程,成为世界上第一领土大国。
在二十世纪的非殖民化过程中,人们多注意十六到十九世纪西欧殖民者在侵占美洲、澳洲大陆时对原住民的种族灭绝,却没有注意到同时地球的另一面亚洲,也进行着同样的殖民扩张和种族清洗。希特勒在俄国干的坏事,俄国三四百年以前就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干过了,但是欧洲人只谴责希特勒,不谴责俄国人,为什么?因为歧视亚洲人,觉得亚洲人不算人,应该遭到灭绝。
圣彼得堡的俄罗斯美术馆有幅油画,作者是著名的巡回画派画家苏里柯夫,油画名字:“叶尔马克在西伯利亚”。画面生动纪录了军阀叶尔马克的私人部队和西伯利亚汗国军队遭遇时的情景。战斗发生在河流上,叶尔马克的士兵用长枪射击另一条船上的西伯利亚民族,那些民族没有长枪,只有弓箭和大刀。长枪对弓箭,弱势一方挣大惊恐的眼睛,像飞蛾扑火般在长枪射击下一批批倒下,鲜血染红了东方的河流。画家苏里柯夫是哥萨克后人,他作这幅画,个中滋味只有他自己知道。是为他的祖先杀人而骄傲?还是为他的祖先杀人而内疚?不太清楚,但是俄国人现在想掩盖某些东西,俄罗斯美术馆里,其他油画复制品都可以买到,只有这幅画没有复制品卖。好在现在有了互联网,可以在网上很方便地查到。
显然,当今世界上,只有中俄边境河流两岸的人种分布才是如此分明,河流北方和东方全是斯拉夫人,河流南面和西方全是亚洲人……这种分布是哥萨克人造成的,他们用蒙古式的四光政策,烧杀掠夺,迫使当地原住民迁移到江对岸的中国境内,或者就被杀害。俄国人占据了西伯利亚后,强制当地的原住民长途迁徙,又将大批俄罗斯罪犯迁到这里定居,使得当地居民成分发生很大变化。今天西伯利亚的民族结构已经与几百年前完全不同,蒙古人的村庄“成吉—图拉”的种族变迁就是一个例子:叶尔马克死后一年,即1586年,俄罗斯人在这里兴建了一个城堡秋明。四百多年过去了,今天蒙古人在今天秋明的总人口中只占9.4%,俄罗斯族倒占人口总数的83%以上。
8、俄罗斯应让西伯利亚独立
秦人:回到我们“小国时代”的主题上,在“欧洲突围”的探讨中,你觉得有些什么结论是需要加以留意的?
楚魂:我认为既然是“突围”往往就带有非理性成分,甚至有其盲目性和过激性,比如说,为了自己的安全,俄国完全没有必要扩张这么远,甚至入侵中国的东北,因此和日本冲突,导致沙皇体制的解体。这和后来苏联入侵阿富汗,导致自身解体一样。压断了骆驼背的虽然是最后一根稻草,但其前因却是两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实在超出俄罗斯的消化能力,迟早会把俄罗斯这个民族累死。小国崛起为大国之后,其实都不能持久的,何况成为超级大国?弄不好很快就面临解体,所以我有一个结论认为:俄罗斯已经成功实现了突围,如果能够吸取历史的教训,应该主动让西伯利亚独立,至少像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那样获得高度自治。否则,俄罗斯可能重蹈蒙古汗国的覆辙:赖着不走,最后被人追击到本土,连莫斯科都会不保。西伯利亚的原住民现在很老实,处在大屠杀之后的被催眠状态,但他们总有一天会苏醒过来。如果他们起来驱逐殖民者,那么俄国人的本土都会变得很危险的。
秦人:好的,下一集你准备讨论什么问题?
楚魂:准备讨论《殖民旋涡》,看看欧洲在突围以后是如何进行扩张的,又是如何在海外殖民过程中由小国变成大国的。我发现,其扩张多是由非政府组织牵头的。
秦人:你用了一个现代概念:“非政府组织”。
楚魂:“非政府组织”这个名词是现代的,但这种非政府组织绝对不是现代的新生事物。你看那个“东印度公司”,荷兰有,英国有,瑞典也有,它是个国际现象,而且也不完全是商业机构,也不仅仅是政府的代理人,情况很复杂,很值得研究。包括那位贪婪残忍的哥伦布,其活动也是私人性质的、非政府组织的,后来才拿到了政府的资助。哥伦布与伊莎贝拉女王签订了历史上有名的《圣塔菲协定》,哥伦布得到任命他为行将发现或获得的陆地和海岛的“副王”地位。在这些地区得来的一切黄金、白银、珍珠、宝石、香料及其他商品他都可以征收和保留十分之一,并且一概免税。还有非洲的赞比亚,其境内自旧石器时代即有人类居住,公元九世纪开始境内先后建立过一些部族王国,十九世纪末,英国殖民者塞西尔.罗得斯在此建立“英国南非公司”逐渐控制了东部和东北部地区,1911年英国将两地区合幷,以罗得斯的名字命名为“北罗得西亚保护地”,直到1924年,英国政府才接管该地区的行政管理权,派总督直接统治。这是欧洲殖民扩张的西线。至于欧洲殖民扩张的东线俄国,那个蒙古化的集权国家,也是如此,你说奇怪不奇怪?但事实就是如此:最初从西边入侵西伯利亚的不是俄国正规军,而是斯特罗加诺夫家族雇佣军。1558年,因为乌拉尔山脉以西的毛皮日渐减少,沙皇授权斯特罗加诺夫家族率哥萨克在乌拉尔山脉以东开发商栈,攫取当地丰富的毛皮资源。1572年,西伯利亚汗国拒绝用毛皮向俄国朝贡,这成了俄国进攻西伯利亚的借口。在我看来,打头阵的哥萨克军阀叶尔马克、斯特罗加诺夫家族、罗德西、东印度公司乃至哥伦布的探险队,都是某种形式的非政府组织。他们发挥的侵略作用往往是政府所没有的,类似于中国沿海的“倭寇”,但又和本国政府配合默契。
秦人:你讲到“非政府组织”,提到东印度公司。有一种看法认为“非盈利的公益团体”才算非政府组织,商业机构不算。
楚魂:其实“盈利与非盈利”只是一个法律概念,任何组织都要盈利,否则都无法生存。从“非盈利组织”的角度看,最早的非政府组织应该说是教会、修道院等宗教组织,但是它们也还是要盈利的,否则如何积攒庞大的财富?而像现代的基金会,它的盈利方式就是免税,甚至是洗钱。许多非盈利组织都在从事盈利的工作。
第四章
殖民漩涡
1、殖民旋涡的复杂性
2、殖民过程使得小国变大
3、非政府组织的效率最高
4、政府机构的效率和精神最差
5、宗教组织和避难团体
6、宗教组织的殖民特点
本章比较西欧殖民运动与古代希腊殖民过程,发现1600年间的三大帝国奥斯曼、莫卧儿、明清,没有一个是欧洲国家,相反,欧洲的众多小国都是依靠蚕食这些老大帝国而迅速发迹的。这正合乎“小国崛起·大国解体”的历史定律。例如英国与荷兰的两个“东印度公司”,以及不太有名的瑞典等国的东印度公司,就是作为“国中之国”的经典小国,击败一个个老大帝国,开辟了广袤的东方殖民地。到达美洲“五月花号”所代表的新型殖民运动,是整个家族甚至整个社区移民的大规模迁徙,这不同于以往的商业移民。在这样的“英国殖民模式”下,英、法两国的全球争霸,自然注定以英国的胜利和法国的失败告终:法国失去美洲和印度。殖民战争的失败导致法国出现内部革命。
1、殖民旋涡的复杂性
秦人:对于一个被人殖民的民族而言,遭到殖民当然是一个耻辱,是一种不可接受的管制方式,但是殖民活动对于国际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多元的,所以中国曾经有些学者讲过,中国要现代化,最好像香港那样,而且需要再当三百年殖民地。确实有些社会现象给我们带来很复杂的思考,譬如香港,本来是个很破落的渔村,被英国殖民了,给中国带来百年的耻辱,但是这个百年耻辱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又是很深远的,不仅有西方的文明输入进来,而且在后来的改革开放过程中间,香港扮演的角色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怎么去看待一个殖民过程对现代化的影响,对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演变所发挥的作用,是我们今天要谈论的话题。那么殖民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同一个国家对不同的国家的殖民方式也有不同。你给这一集取的名字叫作“殖民旋涡”,你为什么不叫它“殖民时代”、“殖民主义”或是“殖民帝国”,而要用“旋涡”这个词来表达你的观念呢?
楚魂:用“旋涡”这个词我是经过一番考虑的。我看到这次西方的殖民主义和古代的殖民主义是不一样的。它是多元性的、多层次的,在激烈竞争和互相挤压中造成了某种混乱的局势,这样的结果就形成了复杂而丰富的西方殖民旋涡。譬如你刚才列举的某些人所说的“中国要现代化,最好像香港那样,而且需要再当三百年殖民地”,这个话就很外行,没有理解到近代西方的殖民活动是个多元性而且是旋涡型的东西。比方香港,还有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受到英国管治的地方;但是在其他国家管制之下,“中国要现代化,最好再当三百年殖民地”这个话就不对了,比方说西伯利亚、印度、印度支那、印尼、阿拉伯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那些也都是殖民地啊。我看当过殖民地的越南还比如没有当过殖民地的泰国呢。日本也没有成为殖民地,但是比当过殖民地的南北朝鲜都要进步很多,所以殖民是个非常复杂的现象,不可一刀切。还有一个最切近的例子是澳门,澳门虽然也当过殖民地,就和香港没法比了。
秦人:但是澳门毕竟比珠海好点。
楚魂:对,因为它避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内乱。还有一个要远但是鲜明的例子,就是南美洲的那些国家,起步比北美还早,为什么迄今为止举步维艰?所以这个西方殖民的旋涡特点,造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样性,与古代的例如希腊人的、腓尼基人殖民就很不一样。
秦人:对,我恰恰就是想到了这一点,西方的殖民与古希腊殖民到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我们这一集的重心虽然是近代西方的殖民,因为它对中国人至关重要、影响深远,但是我们也许要花一些时间讨论其他的殖民方式,以便总结西方殖民的特点,这样才能看清楚事情的全貌,幷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
楚魂:古希腊的殖民事业是由城邦主持的。希腊世界虽然也像西方世界一样有很多国家,但它的国家都是城邦形态的,规模比较小,向外殖民的城邦就成了“母国”或是“祖国”,他们开辟的殖民地就成了“子国”,这不同于一般的民族迁移,更与近现代的欧洲殖民国家有别。希腊的母国把部分公民迁到海外某地另立殖民子国,这种殖民是国家活动,是城邦的自我繁殖;参加殖民的是母国的公民团体,殖民后便是子国的公民团体,而子国和母国在政治经济关系上是平等的。所有城邦都是希腊世界的新成员,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和希腊本土诸邦类似,殖民城邦最近的小亚细亚,文明程度甚至超过了希腊本土的许多地区;殖民城邦最集中的海外地区是意大利南部,获得了“大希腊”的称号,因为那里的航海条件和耕作条件比希腊本土还好。
公元前750年左右希腊人向西航行,来到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皮提库萨岛建立了殖民地,组成一个最早的殖民子国,其后不久又在此岛对面的意大利半岛上建立了丘米城。这些殖民活动已为近年的考古发掘证实。从此直到公元前六世纪的200多年间,希腊殖民者在地中海区域广泛殖民。在东方的埃及、叙利亚建立商站,在南面到非洲利比亚至突尼斯沿岸,在西面的西班牙和法国南部沿岸建立殖民子国,在北面则进入色雷斯,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黑海广大地区,在小亚细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及高加索等地光广泛殖民,在大于希腊本土好几倍的海岸地带建立了众多的殖民子国和“孙国”,也就是子国产生的子国。据统计,参加殖民子国的希腊母国和参加再殖民“孙国”的希腊子国,共有44个,在上述各地共建殖民城邦至少有139个。
向欧洲的海外进行殖民的西方世界就不同了,其基本单位是王国〔Kingdon〕而不是城邦〔City state〕,即使葡萄牙、荷兰这样相对很小的国家也是王国而不是城邦,包括丹麦这样最早的北欧海盗时代就开始活跃的殖民国家,都不同于古希腊城邦和中世界意大利热内亚、威尼斯等以共和制为主的城邦,因此,西方殖民宗主国不能平等对待殖民地,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不是母子关系,而是主仆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在地理大发现以前,甚至连德国北部的相当强大的汉萨同盟,也是建立在城邦基础上的平等关系,所以有理由认为,除了君主制的因素以外,“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与美洲、非洲、澳洲的文明发展的悬殊,可能也是造成这种主奴关系的原因之一。
我们还要考虑到,远洋航行需要更大的资源支持,无论是葡萄牙去印度洋,还是西班牙去美洲,以及后来大西洋沿岸的国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之间的持续争霸……这与希腊的内海航行是不同的,即使腓尼基人,虽然出了直布罗陀,开始绕行非洲海岸,本质上还不算远洋航行,对船只的要求也比较低。这种远洋航行显然比地中海航行更加困难,也更加需要王国而不是城邦的支持。我们都知道西班牙王后为了支持哥伦布远航,甚至卖掉了自己的首饰;而像郑和下西洋那样规模的远洋活动,甚至不是小小的王国政府能够负担的,而必须一个庞大的帝国作为后盾,才能独立完成,而欧洲的海外殖民,还和其本身的争霸战争的一环,紧密相关,所以形成相当复杂的“旋涡”。
相比之下,中国先秦时代的殖民活动,既不同于希腊的商业殖民,也不同于西方的多国殖民。西周王室主要是通过政治殖民,控制更远的领土和人民,采取封建“宗室”和“功臣”的办法,进行殖民建国,这就与希腊不同。周武王虽然封建诸侯八百多位,但是诸侯们的殖民活动则比近代欧洲更有组织,在领主带领下,带着武器、农具、礼乐制度,进行开拓,因为西周统一王国的秩序,所以没有形成西方的多元性、多层次的殖民旋涡。中国的殖民旋涡是在东周列国时代才开始的,那时周室衰微,诸侯失控,天下大乱,更像我们所认识的西方世界。
2、殖民过程使得小国变大
秦人:在这些欧洲小国成为殖民强国之前,如何以小搏博大,把能够支持郑和下西洋幷有满清十全武功的中国、以及能够攻占拜占庭帝国幷控制阿拉伯国家的奥斯曼帝国、能够独霸印度次大陆的莫卧儿帝国,逐一击溃、蚕食的?
在这些专吃大国的小国崛起的过程中,是如何处理与那些被吃的大国之间的关系的?
楚魂:你涉及的问题是核心问题,因为西方的殖民过程是很独特的,它把殖民地当作劣等地方,经常用来流放犯人和异议人士,但古希腊人的做法就完全不同,他们从自己的半岛出发,往东方的小亚细亚、克里米亚或是往西方意大利、西班牙殖民;但用现代标准看,他们与当地土著居民的差距不是太大的,虽然他们也像古代中国人一样,把其他民族叫作“蛮族”。起码希腊和中国的殖民者与当地人的种族区别不大〔印度就很大〕,技术和文化水平的差距,也不像后来的欧洲人与美洲人和非洲人那么大,地理上也比较接近。
近代西方就不同了,他们横跨大洋,到了历来基本隔绝的土地,发现自己具有巨大的优势。他们通过这种古代殖民者所缺乏的绝对优势,掠夺海外殖民地,迅速致富。举个例子:英国和爱尔兰自古为邻,但一直不能征服它,但是在打败西班牙之后仅仅21年,夺取海上霸权带来了巨额财富和超强国力,英国就在1609年轻易征服了爱尔兰岛上的许多王国,完全占领了爱尔兰。1801年以前,爱尔兰由一个由新教徒支配的爱尔兰议会统治,这个议会拥有相当大的自治权,但新教徒在爱尔兰却是少数人。1801年爱尔兰议会被解散,爱尔兰成为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一部分!没有被罗马帝国征服过的爱尔兰,却被英国彻底灭亡。直到今天,爱尔兰共和国已经独立很久,北爱尔兰仍然被英国霸占。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英国掌握了古代殖民者所没有的技术优势,所以,技术扩散会导致技术优势丧失,进一步会导致殖民帝国的瓦解,但是资本主义的性格是追求利润的,它无法阻止技术扩散,还鼓励技术扩散、寻求更低的成本。这就是“兴于斯,亡于斯”的原理,西方凭借资本主义而兴,西方也将因为资本主义而亡。可以预言,北爱尔兰归还其祖国的那一天,就是英国彻底丧失技术优势的那一天,也就是苏格兰甚至威尔士从英格兰独立的那一天。
由于资本主义带来的活力,尤其是工业革命开始以后,欧洲殖民国家与东方的三大世界帝国,就是我们一再说到的明清中国、莫卧儿印度、奥斯曼土耳其之间的差别,就日益扩大。用反殖民主义的语言说,就是通过经营或说通过掠夺美洲和非洲,欧洲对亚洲建立了空前的优势,取得了摧毁三个世界大国的历史性胜利。结果近代的殖民列强取代古代的世界大国,甚至成为整个地球的主宰。
秦人:我们谈欧洲殖民,最熟悉的一个词叫作“东印度公司”,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有两个东印度公司,一个是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一个是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他们的经营范围在所谓“东印度”,也就是印度和中国以及两国之间的印度支那与印度尼西亚,这个“东印度”是与“西印度”对称的,而“西印度”指的实际上是美洲,因为一开始欧洲人把美洲误认为是印度了,后来发现了但约定成俗了,于是改口叫“西印度”。鸦片战争、香港的殖民化,都与东印度公司有关。东印度公司在整个国际化、全球化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很是关键,因为这些公司表面上是公司,但实际上它的实力很强,因为要渡海殖民,就要防止海盗侵害,这样就需要建立自卫武装,其结果就会和当地的政府产生冲突,直到演变为战争。这就使得东印度公司不仅仅是个贸易公司、运输公司,而且是个政权机构。你看英国东印度公司一旦膨胀起来,其军队好像比英国本土的军队还要强大;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也具有非常大的实力。我想请你给我们阐述一下,两个东印度公司在亚洲殖民活动中扮演的角色,然后谈谈你自己如何评价他们的活动。
楚魂:英国东印度公司是十七到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对印度和中国及其中间地带即现在东盟十国进行商业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的组织,总部设在伦敦。它成立于1600年,得到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特许状,有垄断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权。最初它在马来群岛一带进行贸易,以后在印度建立据点,逐渐扩展势力,进而把印度变为自己的殖民地。其进展很快:1609年,该公司在印度西海岸的苏拉特建立第一个商业事务所,1612年该公司的舰队在苏拉特附近打败葡萄牙舰队,莫卧儿皇帝为对抗葡萄牙势力在1613年颁发敕令,允许该公司在苏拉特设立商馆幷给它种种贸易特权,1615年以后该公司获得在莫卧儿全国进行贸易的特权,1639年该公司以每年600英镑的代价向当地王公租得马德拉斯帕塔村周围的土地,筑成圣乔治堡〔后发展为马德拉斯市〕,1661年葡萄牙国王将孟买作为公主的陪嫁赠予英国国王查理二世〔1660—1685年在位〕,1687年查理二世把孟买转让给东印度公司、后者将苏拉特的商馆迁至孟买,1689年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决定:在印度增加税收、扩大贸易、保持武力、建立国家,从此东印度公司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贸易公司,而是一个拥有武装的政权机构。
半个多世纪以后,18世纪中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建立了150处商站和15家大代理站,幷通过战争排挤法国势力,由一个商业强权变成了一个军事的、拥有领土的强权。它向印度发动一系列殖民战争,在19世纪中期,占有整个印度。公司以洗劫宫廷国库、强征田赋、垄断贸易〔盐、鸦片、茶叶和槟榔等商品〕、勒索贡赋、奴役手工业者和农民等方式,掠夺印度的财富。此外,东印度公司的商业活动还扩大到波斯湾、东南亚和东亚,进行鸦片贸易,攫取巨额利润。这些财富源源不断流入英国,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金。
秦人:那么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呢?
楚魂:荷兰人应该说比英国人动手更早。1590年代一群荷兰商人派出霍夫曼〔Cornelis de Houtman, 约1540—1599年〕至葡萄牙刺探商情,因为那个时候葡萄牙是东印度的老大,掌握着航海地图和各地要塞。霍夫曼回国后这群商人便利用其提供的资讯成立一家公司,往东印度地区发展。从1595年4月至1602年间,荷兰陆续成立了14家以东印度贸易为重点的公司,为了避免过度的商业竞争,这14家公司逐渐合幷为一家联合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荷兰议会授权该公司在东起好望角、西至南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具有贸易垄断权。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由70多人组成,但真正握有实权的只有17人。它是第一个可自组佣兵、发行货币的公司,也是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幷被获准与其他国家定立正式条约,幷对该地实行殖民与统治的权力。
“东印度公司”实际上不仅荷兰和英国有,丹麦和法国也有东印度公司,甚至瑞典也有个东印度公司。可见那时的东印度公司就像现在的南北极探险和外太空竞争一样,是一个列强的游戏。当时欧洲各国之所以麕集在东印度也就是中国、印度及其两者之间的现在叫做“东盟国家”的整个东南亚地区,是因为那里当时具有很大的生产能力,远远超过非洲和美洲、澳洲这些比较原始的地区。
3、非政府组织的效率最高
秦人:葡萄牙有没有东印度公司?它在印度和中国都有殖民地。
楚魂:还没有查到有。西班牙好像也没有东印度公司。作为最早的殖民国家,西班牙、葡萄牙的活动是由政府主导的,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非政府组织除了教会以外,不如荷兰与英国那么强大,尤其是商业方面的。用马克思主义的教条说,就是资产阶级的力量不够强大。正如你刚才所说,相关国家为了互相竞争的需要,纷纷赋予东印度公司以某些特许权,甚至使之具有部分政权职能。一开始在亚洲拓展殖民地的,幷不是荷兰、英国、法国、瑞典这些国家的政府,而是它们这些国家所授权的公司。1773年英国政府确立鸦片政策,给予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鸦片专卖权,1797 年东印度公司又获得制造鸦片的特权,不到半个世纪就触发了英国和清朝之间鸦片战争。
东印度公司有军队还有警察,其实就是影子政府,可以废立王公,就像日本驻满洲国的“特命全权大使”,或是共产国际驻在江西苏区和延安边区的代表一样。东印度公司带头向中国贩卖鸦片,结果把英国政府也卷入其中,导致两国兵戎相见,开辟了中国“近代历史”的篇章。英国等于被东印度公司拖下鸦片战争的脏水的,虽然赢得不少利益,但毕竟是不光彩的。当时英国国会有反对党成员是反对为了鸦片而开仗的,但是没有用,就像美国民主党不少成员反对伊拉克战争,但是不管用,因为国家利益是由大公司代表的。
在历史传承的意义上,东印度公司和现在的跨国公司有些神似。一方面它要遵守自己国家和所在国家的法律,同时由于它是在国际间活动的,因此拥有极大的自主权,可以大打法律的擦边球,甚至违法乱纪、扭曲规则、创造历史,因此许多跨国公司在国际上的实际影响,要超过所在国政府,而有些国家干脆是为跨国公司提供后勤服务的机构。如果跨国公司利益受损,第一个起来维护它的就是被它损害的国家。这真是奇怪。这很像以色列和美国的关系,如果以色列利益受损,第一个起来维护它的不是它自己,而是美国。不过东印度公司最后还是不行了,随着英国工业力量的增长,英国议会对公司事务的干涉越来越多。英国政府于1813年取消公司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1858年干脆撤销了东印度公司。除股本外,公司的全部财产归英国国家所有;英国内阁设印度事务大臣;印度总督改称副王,为英王驻印度直接代表,但是从这“国有化”措施以后,英国殖民事业显然走向了衰落。
在中国方面,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垄断权,在道光十三年〔1833年〕因期满而被撤销。特权取消后,来广州十三行贸易的英国商人从原来统一由东印度公司组织而变为散商,英国政府特派出官员与中国政府交涉商务事宜,使原来商人与商人之间的交涉一变而成为政府间的交涉,由此而埋下了中英两国冲突的种子。
秦人:这是公私合营啊,但是他们最开始为什么会采取私人公司的贸易公司的形式而不是政府行为来推进殖民运动呢?是这些官僚们觉得不方便,还是这些官僚们想获得自己的额外利益?
楚魂:你的意思是英国政府也推行官倒路线?是官员用东印度公司作为白手套,来掩盖自己的不法利益?所以让一支军队瓦解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去经商,更快的方法就是让军队走私甚至开设舞厅妓院?好像不是这样的。荷兰、英国政府这样做,幷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自然形成的,就像他们的三权分立一样,但总的来说,非政府组织的效率确实高于政府,例如,就拿中国来说吧,明朝末年的福建海盗颜思齐、郑芝龙及其郑氏集团包括日本混血儿郑成功在内,横行海上甚至驱逐荷兰、占领台湾,其成就和效率也大大超出同时期的东亚各国政府的实力。可以说,如果明朝政府有郑成功一半的效率,就不会亡于李自成和满洲人了。
秦人:不仅英国官员,好像连英国女王都投资给一些敢于冒险的航海家和贸易家,幷且获利了。这些事业到后来都成为官方行为,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在印度,但我们想知道开始的时候为什么是私人性质的公司占了上风,而到后来又是什么原因使得东印度公司又被解散了?
楚魂:想回答“为什么”是很难的,这是意见领域的事情,不同的人理解不同。我想还是从事实领域入手,描述一下现象,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这样就比较好解释了。从现象上看,荷兰与英国的殖民一开始就是不同于希腊的城邦主导和葡萄牙、西班牙的政府赞助,而是采取了“非政府组织”的形式,所以荷兰东印度公司到1669年,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拥有150艘商船、40艘战舰、五万名员工、与一万名佣兵的军队,股息高达40%。认购股份的热潮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共释出650万荷兰盾供人认购,当时的10盾约等于1英镑,而1660年代荷兰一位教师的年薪约280盾,光阿姆斯特丹一地就认购了一半的股份。
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约有35个据点,在日本的据点获利为38.8%,排名第一;在台湾的据点获利为25.6%,排名第二。这些都是私人财产和私人活动,不是政府的,所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这些地方的获利主要是配送给荷兰的股东,而非用于当地的建设。当时在台湾经营贸易的国家除了荷兰,还有日本人,鉴于日本人的经济竞争,荷兰对日本商人征税10%,引起不满,1628年双方终止贸易,1632年才又恢复,但日本在不久之后就进入了锁国时代。
西方与希腊的不同而拥有强大的私人公司,表明欧洲中世纪的社会发生了某些重大的改组,例如行业垄断性的行会的出现,还有一些公司制度与信托制度、银行制度的确立,这些都是在意大利城邦中首先完成的。在欧洲国家内部交往时,人们就发现这种非政府组织的制度比政府组织的国家制度的效率要高。
有个真实的故事,说一个西方的商队运货经过北极地带,结果不幸迷路,被迫在那里过冬,期间他们的补给品很缺乏,但是他们坚持不打开客人委托的货物来寻找生存资源,于是春天到来以前他们死了好多人,但春天到了以后他们终于把货物送到了客户手里。他们把“完成任务”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这就是“企业家精神”,这样的精神是古代人没有的。我估计是在基督教的殉教精神的熏陶下形成的,西方人结果用一种宗教精神来从事商业、从事战争、从事科学,这样的人很难战胜,除非你自己也变成这样的人。这样的生命才能走向完美。你想想,欧洲非政府组织有这样的精神和这样的效率,世界不让他们征服都不行,世界自己会投怀送抱的。中国商人就是缺乏这种精神,只会制造假货,简直是南辕北辙,两个极端。至于原因、为什么,我不知道,因为太复杂了,我只知道现象如此。现象如此,有人解释说因为人种不同,有的说是文化原因,有的说是历史造成的。天晓得,但不同是真的。
4、政府机构的效率和精神最差
但我们也看到,社会主义国家花言巧语加上强迫劳动,让人民苦干几十年,最后还是垮掉了,竞争不过资本主义。为什么?这个为什么比较简单一点,尝试解答一下:因为资本主义是依靠非政府组织推动的。政府一插手事情就办不好,美国也是一样的,政府机构的效率和精神状态都是最差的。政府只应该做好裁判、进行监管,而不是自己来从事经营。像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政府在主导一切,所以其最后失败是不可避免的。除非整个人类文明全都走向没落,社会主义才能胜利。我其实不喜欢用“资本主义”这个词,而喜欢用“非政府组织”这个词。“资本主义”给人误解,好像为了钱什么都可以做,其实资本主义的基础也就是所谓“企业家精神”,恰恰是敬业的,而不是“为了钱”的。什么时候,西方社会一切向钱看了,什么时候就是它的末日。
相比之下,古希腊的城邦殖民呢,就有点像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国家主义的,国家资助移民,公民都可以得到利益。近代许多国家也是如此,像是日本到中国的拓植团,就是由政府主导的,幷且作为日本的“七大国策”之一,计划对中国大陆移民五百万。日本的方式是把移民组成强化的武装集团,侵入中国农民居住区,形成由日本人组成的特殊村落或“移民团”,以监视和镇压当地人民。这与蒙古的保甲制度、满洲的八旗制度,有某种相似性。“移民团”依其规模分为“集团移民团”、“集合移民团”、“分散移民团”,日本还把农家没有继承权的次子、三子以下的未成年人集合起来,经过训练后派往中国东北,成为所谓的“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据日本估计,伪满人口将在三十年内由当时的三千五百万人增至五千万人,而日本人必须成为“满洲国”的五族之一,其人口至少应占到十分之一,即五百万人。据日本史料记载,伪满时期仅黑龙江地区就有日本移民十三万人。显然,这是古代性的官方殖民,不是近代性的民间殖民,所以它结束起来很快,没有持续性。苏联往远东和西伯利亚的移民,也有这个特点。
我猜测,如果欧洲航海活动一开始就是政府统一控制的,那结局很可能就是郑和下西洋、日本殖民中国一样虎头蛇尾。好在欧洲还有多个政府在互相竞争,任何国家都不能一手遮天,任何政府都受到别国牵制幷因此受到国内的监督,否则像明清、莫卧儿、奥斯曼那样,再怎样伟大光荣正确都会迅速腐化的。这就是生命的原理吧,就是确认了世界上有比生命更加高贵的东西,那么生命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荷兰、英格兰这些弹丸之地,对后来欧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没有这些制度,没有这些制度组织以来的非政府组织的强大活力,殖民运动不可能成为全民运动,而政府垄断的结果,肯定会导致事业的衰退,例如,当从事殖民事业的私人公司遭到“公私合营”和“收归国有”以后〔十九世纪中叶〕,不过一个世纪,殖民帝国就瓦解了二十世纪中叶〕。也许导致失败的幷非殖民主义,而政府插手干预。
那么政府是不是完全是废物和害虫呢?也不尽然的。政府应该在非政府组织后面,起一个支撑、监督、执法的作用,而不直接下海。二者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巧妙结合在一起,互相补充的,就像国家资本主义那样。日本明治维新走的也是这条道路,比中国的社会主义成功得多,但国家资本主义的前提是规定官员不能经商,官员经商就是黑金政治,是腐败的温床。
英国政府,决不会和东印度公司作对的,东印度公司也不会拆英国政府的台,他们双方都把所谓“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这样就比较容易合作了。注意,政府幷不等于国家,它只是经理而不是老板,当然非政府组织就更不是老板了,所以双方需要合作,来谋求最大的国家利益。法国为什么在殖民事业中一再败北?因为“朕即国家”只能导致国家机能的衰退。德国虽然不民主,但国家主义就比法国更盛,它主张“国家高于国王”,把国王贬为经理而不是老板,国家就得救了,所以德国的希特勒虽然霸道,却不腐败,不像斯大林、毛泽东那样追求个人享受。这是因为不论“民国”还是“共和国”时代的汉人,还是把领导人当作“老板”而不是当作“经理”,所以国家始终上不了轨道。
欧美的非政府组织,我研究大致有三种类型:1、商业会社,除了东印度公司,还有北美的哈德逊公司在加拿大搜刮毛皮,俄国人在西伯利亚也组织了这样的公司,不过相对来说,俄国公司的官办性质更重,所以后来布尔什维克推行共产主义有其基础。2、宗教组织,天主教会或新教差会等“非盈利组织”;3、避难团体,包括饥民,例如1847年的爱尔兰大饥荒饿死40万人,又有50万饥民涌入北美。爱尔兰人口在1660年约有50万, 1688年约125万,1760年约150万,1840年约900万。从1660年到1840年的180年里,人口增加了18倍。1847年爱尔兰总人口900万人,损失十分之一人口,按照人口比例超过中国集体化造成的大饥荒,1960年代中国六亿五千万人,饿死人口和逃亡人口按照不同统计数字大约4000万到5000万,不到十分之一。不幸的是,中国得以逃生人口很少,因为逃生受到严密禁止,如果开放逃生道路,可能也会有数千万难民。
上述三类非政府组织,还可以细分,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就像它们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一样,在多数情况下也不是互相拆台的,而是以良性竞争为主,因为有公众的舆论监督,大家都想争取中立的公众,不能做得太过分。相比之下,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失败呢?因为我们除了家族企业和黑社会以外,几乎没有非政府组织存在。现在中国人也移民,但是很多人是通过偷渡的方法。为什么不组织正规的移民呢?有人说,进入美国用非法的方式比合法的方式还容易,是真的吗?无论如何,所谓“偷渡”本质上就是用反对政府的方法进行的,而不是与政府合作、获得政府支持来进行的,这样就事倍而功半,效率低下了,这是显而易见的。这里的原因解释起来不仅复杂,而且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但现象却是十分显著的。
5、宗教组织和避难团体
秦人:除了商业公司以外,还有宗教组织和避难团体。例如很著名的“五月花号”,它显然不完全是商业性的。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历史记载就是102个英国人,他们最初租了一艘船,尝试着想到美洲来,才开始还有几次失败了,经过反复曲折的过程,花了60多天,终于到了美洲。他们在美国的著名遗迹就是“五月花公约”,人们了解美国精神的起始点,还是在“五月花号”上,尽管还有许多其他先贤。“五月花号公约”现在读起来很简单,没有多少修饰,但是它有一个最核心的价值,就是“这个管理者是我们选举产生的,我们听命于他是因为他依法来管理我们”。这样的法律概念和赋予管理权的概念,在“五月花号公约”里确立下来了。这和东印度公司经营殖民地的方式可以说是完全不同,所以很多人说美国的法治、人权、民主,都是从五月花号开始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楚魂:我同意说美国的法治、人权、民主都是从五月花号它开始的。“五月花号”公约这样说:“我们这些签署人,在上帝面前共同庄严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以上帝的名义,阿们。我们这些签署人是蒙上帝保佑的大不列颠、法兰西和爱尔兰的国王──信仰和教会的捍卫者詹姆斯国王陛下的忠顺臣民。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强基督教信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誉,我们漂洋过海,在维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显然,这还不是“人民主权论”的,而是上帝主权论、国王主权论的。连船上的妇女都不被允许签署,那时她们作为女人没有获得政治权利。
五月花号公约的诞生,其实很偶然,是一次航行失误造成的:1620年11月11日,经过在海上66天的漂泊之后,“五月花号”大帆船向陆地靠近。船上有102名乘客。他们的目的地本是哈德逊河口地区,但由于海上风浪险恶,他们错过了目标,于是就在现在的科德角外普罗温斯顿港抛锚。由于那时已是深秋,他们决定就在那儿登陆而不再继续航行。由于他们不再是到一块他们持有执照的领地上,所以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到约束的自治基础”,他们在上岸之前签订了一份公约。一个错误就这样创造了历史。
这些乘客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是英国分离主义教会的成员,他们早先曾逃到荷兰的莱登去寻求宗教自由,但是后来这批英国殖民者其余三分之二全都也被称为“朝圣者”,这是又一个错误,但无论如何,他们与伦敦的维吉尼亚殖民公司谈判幷达成了一项协议:即维吉尼亚殖民公司授权他们,在该公司辽阔的土地上任选一块地方定居幷管理自己。41名男乘客在船上签了这份公约。
在这份后来被称为《“五月花号”公约》的文件里,签署人立誓创立一个自治团体,这个团体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而且将依法而治。 这份公约是由“五月花号”船上的每一个家长、每一个成年单身男子、大多数男仆签署的。不论是少数分离主义的教徒还是其他多数人,都参加了这个签署。圣诞后一天,102名定居者在现在的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上岸。
秦人:难道“五月花号”毫无新意吗?一般认为,那些参加签约的人组成了普利茅斯殖民地的自治体,这个自治体具有选举官员、通过法律和吸收新的投票委员的权力。正是在那年的11月1日,在下锚于荒凉的海港的一条船上所达成的这项公约,为在新大陆上建立自治和法治打下了基础。为什么你的说法有所不同?
楚魂:五月花号是有新意的,是创造了历史的。例如,东印度公司的态度是“宗主国式的”,而五月花号则是“殖民者式的”。这两种态度在五月花号抵达后一个半世纪终于爆发冲突,演变成美国独立,因为东印度公司的垄断手段,直接导致了波士顿茶叶事件的叛乱、激发了美国革命,但在美国独立后,东印度公司式的态度幷没有消失,只不过是用来对付印第安人,对付黑人,对付“中国猪崽”了;另方面,五月花公约也不是在海上的产物,我们都看到了,那是英国社会产物的延伸。甚至可以说,正是后来150年间英国对美洲殖民地的“训政”,促成了美国革命。
回顾一下五月花号的历史,有些方面可能也是被后人理想化了。很快,寒冬到来了,这些新移民没有粮食,没有衣服,很多人忍受不了饥饿和寒冷冻死了。剩下来的人也感到了绝望,但随着春天的到来,他们的希望也来到了:一名印第安人来拜访他们。好心的印第安人知道了他们的情况后,就立刻送来了粮食和衣服,幷教他们种植、捕鱼和饲养火鶏。生活问题解决了,新移民们经过一年辛勤的劳动终于盼来了丰收。1621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他们举行一场盛大的庆祝会,庆祝他们的丰收,同时向对上帝和帮助他们的印第安恩人表示感谢。人们一连庆祝了三天,后来,这个庆祝会固定下来,每年举行,称为感恩节。
从这以后,“五月花”号上的人们开始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后来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到达这里,在这里开始新生活,以后就有了美国。美国人民永远记住他们的祖先是如何到达这片新土地的,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宣布感恩节是美国的国定假日,但是,“五月花号”所代表的,毕竟是一种殖民方式,而不是理想国;它就是我们所说的非政府组织的第三类型:避难团体。既然是避难来了,他们的自治就是为了更好地殖民,是反客为主,而不是和印第安人永远友好合作下去。英国人与印第安人的“友好关系条约”只维持了半个世纪,然后废止条约,开始战争。“一个好的印第安人就是一个死了的印第安人”的口号,取代了“感恩”,响彻北美大地。
美国作家菲尔布里克〔Nathaniel Philbrick〕的《五月花号》〔Mayflower〕写道:“那些反叛的印第安人几乎整个民族都被灭绝。第一个感恩节预示的美好前景最终让位于那场恐怖的总体战争。在《独立宣言》签署的一百年之前,菲利普王战争让种族、暴力、宗教身份和经济机会等诸多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让人深感不安。美国那一场不可阻挡的西进运动也存在着这些问题。”
6、宗教组织的殖民特点
秦人:你为什么把“五月花号”归类为避难团体而不是宗教组织?
楚魂:因为显然,这些人幷不是神职人员,他们的目的也不是去传教,只是自己去生活,虽然他们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
秦人:这倒是真的,他们明确宣布“我们漂洋过海,在维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又说“我们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这表明他们是殖民者,而不是传教士。
楚魂:对,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在美洲过上那种他们在欧洲无法过上的生活,就像现在的中国偷渡客也一样。区别只是,中国偷渡客是来找钱的,英国避难者是来找地的。中国偷渡客信仰财神,认同“有钱能使鬼推磨”;英国避难者信仰上帝,认同“拼命地赚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捐钱”,但毕竟避难者只是避难者,还算不上教会组织,和天主教会、新教差会甚至地区教会、新兴宗教组织等职业神职人员的机构,具有不同性质和不同功能,而像后来的爱尔兰饥民、犹太难民还不如五月花号,许多幷不是组成避难团体,而是自己一人一家偷渡进来的。
这些避难团体在美洲组成了形形色色的自治殖民地,在上面进行自己关于“理想社会”的实验。这里面情况相当复杂,这些“理想社会”的实践,不仅对后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有直接作用;而且像1978年11月18日在圭亚那首都乔治敦附近的一个营地里九百多人集体自杀的毛派“人民圣殿教”、1993年4月19日在德克萨斯州韦科荒原的卡梅尔庄园同联邦警察对峙51天后,被大火烧死许多信徒的大卫教派,都是“五月花号”的精神传人。他们的理想都是想建立一个新社会,和以前的欧洲不一样的新大陆,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生活,建立理想主义的家园。
而美洲印第安人的防务虚弱松弛,正好提供了这种可能性,让殖民者们乘虚而入。南美洲就有好些共产主义实验田,那些人随便买块地,就可以在里面随心所欲地生活。这在欧洲就不行,不可违背所在国的法律。美洲当时无法无天,殖民者什么事都可以干,因为他们可以自己制定法律,甚至可以推行多妻制度、共产共妻。如果从印第安人的角度看五月花号公约,就是为白人殖民者“以上帝的名义,我们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只要在一起定一个彼此同意的法律就行,至于你同意不同意,与我无关,有本事就开战”,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借口;其目的是既不让欧洲的法律也不让印第安人干涉殖民团体。如果21世纪有群新移民想在美国重复五月花号的行为,显然要遭到镇压,就像大卫教派那样。
秦人:这些避难团体之间的区别何在?
楚魂:这些避难团体形形色色,五月花号是比较正面的,确立了一种自立自主的生活方式。在这一点上,英语民族与西班牙语民族显然不同。西班牙人甚至法国人多是男性单身闯到美洲冒险,因此不作长期打算,临时性起,就干脆和印第安人混血一下。许多人一走了之,扔下私生子不管。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后,与印第安人混血生出“梅斯蒂索人”〔mestizo〕,白人与黑人混血生出“穆拉托人”〔Mulato〕,印第安人与黑人混血生出“桑博人”〔Zambo〕,而这些混血种又互相混血,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无法分清的其来源的新混血人种。加拿大的“梅蒂人”〔Metis〕,则是印第安人与法国人的混血儿,是法国人皮货贸易的副产品。欧洲殖民者不同于希腊殖民者,种族歧视非常严重,甚至不能平等对待殖民地的土生西班牙后裔“克里奥约人”〔Criollo〕人,而日耳曼人包括英国人多是全家一起殖民的,因此干脆驱逐和灭绝了当地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却以不同方式与黑人混血出现代美国“黑人”,现代美国“黑人”其实是一种混血民族。他们身上的白人血统有时还会超过黑人血统。
秦人:当时的主要的殖民国家,英国、荷兰、法国,他们之间的争霸,使得荷兰衰落下去了,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3月20日,1799年却解散了,没有熬过两百年。英法战争,法国失败,只好回头支持美国独立,结果触发了法国自身的革命。对这些复杂的过程,你可否作一个概述,说明一下,小国如何通过殖民方式变成强国,而扩张过度又会再度分裂成为小国?从而体现了“殖民旋涡”的特点?
楚魂:我觉得,决定一个近代国家能否成功的因素,是其“非政府组织”、民间社会的强大程度。例如西班牙原来是殖民强国,拥有庞大的舰队,但其王权过于强大,把民间力量压制住了,最后整个社会趋于没落,而英国的王权相对较弱,不敢和西班牙正面交锋,就鼓励非政府组织,采取海盗手段打击西班牙,对西班牙商船甚至军舰大肆劫掠,作战得力的,还可以封官进爵;这就给了民间的非政府组织留下较大余地,所以英国的海盗很厉害,不断袭击西班牙商队,慢慢把西班牙掏空了。
西班牙决定复仇。1588年5月,拥有130多艘战舰、3万多人、1124门火炮的“无敌舰队”,却由没有海战经验的西多尼亚公爵统帅出航。7月到达英吉利海峡,英国舰队尾随前进,不断以分队骚扰,逐渐耗尽了西班牙军舰的弹药,英舰经过重新补给后于7月28号夜间用火船偷袭了在敦克尔克附近驻泊的“无敌舰队”,西班牙舰队大乱,英舰队全速追击,第二天上午9时双方交火,英舰以纵队靠近西班牙舰队,利用侧舷炮密集射击,“无敌舰队”混乱不堪弹药耗尽,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被彻底击溃。西班牙自此丧失了制海权,逐渐沦为二流国家。
在英法争霸中也有这个问题。法国比较中央集权,压制了非政府组织的活力,所以在世界各地的殖民竞争中都败于英国。不论在美洲,在印度,还是在非洲,法国对英国都是连战连败,就是在中国,法国也分不到英国那样好的长江流域和广东作为势力范围,只能拿到广西这样的边角地带。如果明朝政府能够和中国沿海的海盗结合起来,向欧洲列强发动反击,而不是一味清剿“倭寇”他们,历史的结局就会不同。可惜,不会利用民间海盗的中国政府,与海盗两败俱伤,结果让欧洲入侵得逞,历史就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了。今后的中国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则可以强大起来,否则仍然会落入历史的宿命之中。
秦人:那么宗教组织呢?他们的殖民有些什么特点?
楚魂:应该说,宗教组织大大缓和了殖民者的残暴行为。尤其在南美洲,天主教会对印第安人的帮助是很大的。例如耶稣会派到美洲的传教士1610年至1767年间在巴拉圭建立了一个耶稣会国家,幷将基督教会的社会体系引入印第安人社会中,但是欧洲殖民者对耶稣会在南美洲的传教工作幷不赞同,尤其西班牙和葡萄牙,认为耶稣会妨碍他们的殖民活动,结果西班牙在1767年将巴拉圭的耶稣会成员驱逐出境。
有时候教会的作用也很复杂。1862年,西班牙王室颁布法令,规定西班牙语为殖民地基础教育的必修课,但却遭到菲律宾圣马科斯教会大学校方的反对。他们声称:“至今为止,不同的语言和种族之间形成了一种对我们有利的对峙,比如,卡戈扬人反对他加禄人,潘潘果人反对依洛卡纳人,政府瓦解了各种起义,而语言的统一则会造成感情的统一,使用同一种语言,个别人就能够向群众发表煽动性的演说。”
第五章
瓜分世界
1、殖民时代是全球冲突
2、希腊殖民不同于欧洲殖民
3、民主由资本来定义
4、美国也有“战争引起革命”?
5、非洲的殖民故事
6、亚洲的殖民故事
7、新的三十年战争
本章讲述了“工业革命的逻辑”:全球趋向一体化。从1815年维也纳会议的瓜分欧洲到1812年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再到1890年代欧洲列强的瓜分非洲、以及日本开辟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瓜分完毕的世界终于在1914年迎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890年代,全球白种人的出生率开始下降;本来他们应该趁这个机会偃兵息武,但帝国主义或曰“大国崛起主义”却不此之图,反而变本加厉地争相掠夺,结果飞驰而来的殖民列车迎头相撞,造成车毁人亡的历史惨祸。
1、殖民时代是全球冲突
秦人:上一集我们讨论了殖民时代,表明殖民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球范围内不同文明的冲突。其首要结果是建立了全球各个文明的定期航线,其次是造成殖民者与被殖民民族的全面冲突,也造成殖民者之间的冲突激烈化,最后结果是带来了欧洲文明的全球化和全球文明的形成。引人注目的是,有些殖民国家相当成功,使得自身日益强大,如英国就是;有些则不那么成功,损兵折将且劳民伤财,结果引起国内革命,如法国就是。在不同的殖民国家之间日益激烈的争霸现象,形成殖民旋涡,最后造成瓜分世界的格局,因此你上次预告说,我们这一集现在要讨论“瓜分世界”,我想先请你谈谈,为什么瓜分世界是在殖民主义几百年以后才发生,而不是殖民初期就发生的?
楚魂:其实殖民初期欧洲人就想瓜分世界的,例如西进的哥伦布和东进的达·伽马〔Vasco da Gama,1460—1524年〕当时关于新发现地区的主权归属问题的争论,就体现了瓜分世界的计划。当时流行两种观念:第一,基督教国家有权力占领异教徒的国土;第二,教皇有权力决定尚未被基督教统治者所占领的土地的主权归属。
早在1454年,教皇尼古拉五世就颁布一道敕书,把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发现”的领土送给葡萄牙人。也就是不让别的欧洲人来和葡萄牙人争夺殖民权利。当哥伦布在第一次探险中发现美洲后回到西班牙时,他相信他所到达的地方就是印度,西班牙宫廷害怕葡萄牙和它争夺这个新发现的“印度”,便要求教皇亚历山大六世〔1492—1503年在位〕承认西班牙对于这块土地的主权。1493年5月4日教皇作出仲裁:确定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league,1里格合3海里,约为5.5千米〕的地方的子午线为分界线,从北极到南极划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Papal Meridian〕。线西属于西班牙人的势力范围;线东则属于葡萄牙人的势力范围。根据这条分界线,大体上美洲及太平洋各岛属西半部,归西班牙;而亚洲、非洲则属东半部 ,归葡萄牙。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1481年—1495年在位〕对此表示不满,要求重划。1494年6月7日西、葡两国签订了《托德西利亚斯条约》,将分界线再向西移270里格,巴西即根据这个条约被划入葡萄牙的势力范围。到现在五百年过去了,除了巴西讲葡萄牙语之外,绝大部分拉丁美洲都讲西班牙语。这条由教皇作保规定的西、葡两国同意的分界线,开创了近代欧洲殖民列强划分势力范围、进而瓜分世界之先河。后来,当麦哲伦的船队航抵摩鹿加群岛〔今马鲁古群岛〕以后,西、葡两国对该群岛的归属问题又发生了争执。1529年双方又签订《萨拉戈萨条约》,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处再划出一条线,作为两国在东半球的分界线,线西和线东分别为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这样,西、葡两国首次瓜分了整个地球。 但我们知道,这种瓜分只对他们自己有约束力,被瓜分的对象还没有在武力征服下被迫同意。
西、葡两国当时虽然称霸海上,但是它们在欧洲本土却算不上实力雄厚,尤其是葡萄牙。海权如果没有足够的陆权基础予以支撑,也是不能持久的。在西班牙占领了多米尼加1496年〕、波多黎各〔1509年〕、牙买加〔1509年〕和古巴〔1514年〕之后,1530年到1559年,波多黎各岛成了欧陆强国法兰西海盗的天下。1554年,法国海盗弗索瓦斯率领他的船队来到海地和波多黎各,接着袭击了古巴。第二年他还占领了哈瓦那,撤离之前放了一把大火,把哈瓦那化为灰烬。在西欧列强争夺新大陆的背景下,从1530到1630年,加勒比海的海面上,就像一个连绵起伏的舞台,法国、英国、荷兰等国的海盗,在这100多年中粉墨登场。结果,英国也占领了牙买加、特立尼达和洪都拉斯的一部分,荷兰则占领库拉索岛,法国则夺得海地岛的西半部和马提尼克、瓜德罗普等岛屿,这三国还联合分割了圭亚那。西、葡两国瓜分世界的计划,被打了折扣。
秦人:是不是因为殖民初期欧洲与美洲等地的文明落差很大,这种文明的不对称状态造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战略相持阶段?
2、希腊殖民不同于欧洲殖民
楚魂:对。上次我们说过,希腊殖民活动的一个特点就是母国与子国完全平等,但欧洲殖民宗主国与殖民地却完全不平等,因此造成殖民活动的特别残暴。这一区别就是由于近代欧洲与美洲、非洲、澳洲的文明落差过大造成的。结果非常荒谬,在南美洲,更加熟悉本地情况的土生西班牙人,其地位低于欧洲来的西班牙人,在澳门的葡萄牙人那里也是如此,在北美的英国人和法国人那里也是如此,结果殖民地的白人殖民者被迫起来闹独立,脱离那个歧视自己的“祖国”。祖国不爱我,我为什么要爱祖国? 所以我们就起来,创造一个新的祖国!
殖民者的这个觉醒显然会反过来影响宗主国,所以美国独立对法国大革命起了催化作用。如果说英国革命还有一些宗教势力参与进来,那么法国革命则是完全世俗化的,像美国独立一样。这一“作用力的反弹”,正如开发殖民地的巨大需求,促成了工业革命,而农业机械化的最大推广地却是在美洲而不是在欧洲,所以开发殖民地三百年之后,才迎来了法国大革命和工业大革命。我把这个进程看作“殖民地对宗主国的反作用力”。这有点像中国近代的“华侨是革命之母”、“留学生主导社会进步”。
秦人:这样,殖民地反过来推动了欧洲的进步。
楚魂:是这样。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激发了民族主义,在欧洲本地形成了许多民族国家,这在当时是一股革命力量;还有一股革命力量就是工业革命所创造的技术进步。这样产生的综合力量,导致整个地球在十九世纪被瓜分,因为有工业力量作为后盾,这次瓜分是实际的,不再仅仅停留在条约上了。
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十八世纪的英国,“珍妮纺纱机”、“骡机”的出现,提高了纺织品的产量和质量,加速英国全球贸易的扩张,也拉开英国与其他强国之间的差距。蒸汽机出现,英国把其他国家远远甩在后面。引发工业革命的是蒸汽机,《全球通史》作者L.S.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
1712年,苏格兰铁匠纽克曼发明了空气蒸汽机。瓦特是几十年后才见到纽克曼蒸汽机模型,从此开始研究如何改良它,1760年代瓦特成功了,前后花了30多年。到1800年左右,英国的煤和铁的产量比世界其他地区产量的总和还多,是世界上唯一的钢铁出口国。1826年,英国已经拥有1500台蒸汽机,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占领了欧洲市场。1814年,史蒂芬逊制造蒸汽机车也就是火车幷运货成功。到1850年,英国铁路总厂已经超过了2.35万公里。为了垄断技术优势,蒸汽机发明后,英国不许蒸汽机出口,1810年前后,英国甚至颁布一个法令,凡是蒸汽机和机器出口的,处以死刑。德国人采取了一个对策,就是请英国人到德国办工厂,这是高明的商业间谍方法。
为什么英国推行自由主义贸易?因为他们有实力也就是扩张的力量,可以通过“自由”的名义把英国产品输送到全世界,幷把欧洲其他各国的产品排挤出去。反观闭关自守,往往不是衰落的原因,而是衰落的结果。拿破仑在战争期间推行大陆封锁政策,封锁英吉利海峡,不许英国商品进入欧洲大陆。这不是他的态度不对,而是他的实力不够,但英国商品太便宜了,结果走私猖獗,英国商品照样运进欧洲大陆。以至于拿破仑部队的军装都是英国制造。法国的海外市场也被英国人占领了,拿破仑大陆战争的赢家是英国,就像中美对抗〔韩战、越战〕的赢家是日本。中美关系解冻不过十几年,日本就趋于“泡沫化”,进而失去了扩张势头。
秦人:拿破仑是在经济上输给了英国。为什么欧洲的王权和拿破仑独裁不能保证国家经济持续繁荣?相反我们中国好像是稳定压倒一切倒带来了繁荣。
楚魂:在拿破仑以前欧洲是所谓“王朝战争”时代。这种有限战争不把全民卷入,不强制征兵,尊重“体面的投降”。那个时候,欧洲还有骑士精神的遗风,国王之间盛行通婚,以致欧洲王室之间得了共同的遗传病。当时有一种瑞士雇佣兵,专门帮助欧洲各国打仗。法国革命时,帮助王室防守的就是这帮人,结果死了好几百人。你看,来自自由民主国家的瑞士人,竟然帮助法国国王镇压自由民主的革命!而且还得到瑞士国内人民的纪念,帮他们树碑立传!这就是资本主义的逻辑,要利润。至于我的自由是不是建立在对别人的奴役上,那是第二位的事情。首先是要我自己的自由和繁荣。
3、民主由资本来定义
秦人:对,所以资本主义在国际上推行民主的价值观念的时候,为什么会被认为是有双重标准或是多重标准的呢?因为它的逻辑结构虽然复杂,但是它的首要价值还是资本。资本家一方面要讲人权民主自由,但另方面和独裁者、军事政权做起生意来也是很热心的。
楚魂:因为商业的原则就意味着,一方赚钱多了,对方的利润就会下降,所以需要“双赢”,但既然要双赢,就不能给独裁者和专制制度太大的压力,免得他们承受不起而崩溃了,那就无法做生意了。这就是自由民主的一个悖论。
秦人:在瓜分世界的过程中,不同的殖民国家之间势力的消长,结果造成的不是“新的欧洲”,而是“新的世界”,历史没有按照殖民主义的逻辑来发展。我们发现,亚洲、美洲、澳洲,其原先的文明程度一个比一个低,但是其现代化成果却是一个比一个高,这是为什么?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北美,为什么建立了一个新的美国,而不是一个新的欧洲?当时殖民北美的欧洲国家有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本来有机会形成一个多元格局的。
楚魂:美国不是新的欧洲,而是一个新的英国,一个超级英国,也是民主的、联邦制的。我认为这里面其实有极大的偶然性在内:英国人的殖民多是全家人一起来的,你前面说过“五月花号”最明显了。另外很多德国人也是如此,这大概是日耳曼人的共性吧,因此全家移居北美的荷兰人和德国人作为日耳曼人的分支,很容易与英国人融合。反正拉丁人包括西班牙、葡萄牙、法国人就不是这样的,多是男多女少,然后与当地人杂交混血。在北美州正好印第安人口比较稀少,大部分遭到驱逐和消灭,把土地空出来留给白人就行了,而法国人和西班牙人最后也被英国人逐步排挤,结果造成北美洲“独尊英语”,没有形成欧洲联邦。法国和西班牙在现今美国领土上的领地面积,本来远远超过过独立时的美国几倍,其中最大的有两块,一块是路易斯安那,就是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河西地区,超过200万平方公里,一块是美国从墨西哥那里夺取的领土,也超过200万平方公里,而留给墨西哥的残余领土还不到200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美国吃掉了大半个墨西哥,难怪现在墨西哥人偷渡到美国都是理直气壮的;他们觉得那是回家,不是偷渡。
回顾1776年7月4日,北美13块英国殖民地宣布脱离英国独立时的领土面积,只有约80万平方公里。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幷先后把13个州以外大西洋沿岸的大部分土地划归美国,美国领土达到230万平方公里,也仅有现在美国本土面积的30%。这就是美国主要领土的三个来源,分别来自英国、法国、西班牙—墨西哥。美国的幸运和拿破仑战争有关,因为拿破仑先是从西班牙那里夺走了路易斯安那,后来又占领了西班牙本土,西班牙人焦土抗战,拿破仑无计可施,但西班牙对美洲殖民地的控制却动摇了。结果美国不仅趁机吃进路易斯安那,还顺手牵羊了佛罗里达。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还纷纷独立,掀起了历时十六年的南美独立战争〔1810—1826年〕,其中就包括后来赔本一大半国土给美国的墨西哥,因为这些新独立的西班牙领地都是七零八落的,完全无法和统一的美国抗衡,所以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对比:西班牙语美洲走向分裂,英语美洲却走向统一,后来包括英属的加拿大也与美国越走越近。可以说,拿破仑这个野蛮的科西嘉人成为法国僭主,不仅改变了欧洲的一切,也改变了美洲的一切。也许美洲的改变将被历史证明比欧洲的改变更为关键,不过这是拿破仑本人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拿破仑说过,中国觉醒的时候将震惊世界,但是绝对没有想到,收购其领土的美国,比中国崛起得更早、更有力量。拿破仑〔Napoleon Bonaparte,1769—1821年〕和他的前辈路易十六〔Louis XVI,1754—1793年,1774—1792年在位〕〕,通过领土转让和支援美国独立,培养了美国这个二十世纪的最大霸权。拿破仑战争过后八十多年〔1898年〕,美国终于给了西班牙最后一刀,发动美国—西班牙战争,抢走了关岛、波多黎各、菲律宾和古巴等西班牙殖民地,还顺手幷吞了独立的夏威夷王国。
秦人:南美洲国家的独立浪潮与拿破仑战争的关系,是否表明西班牙帝国是第一个解体的欧洲殖民大国?
楚魂:对,而且它的解体都是美国引起的。比西班牙殖民强权晚熟、后进的英、法殖民强权,又多活了一个半世纪到二十世纪中期才结束。英法殖民帝国的解体,也是美国在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期间,从它们背后插了一刀。西班牙的厄运很像英荷战争时期的荷兰。例如第二次英荷战争时期〔1665—1667年〕,按原先的条约,法国有义务援助荷兰,但是法国却同英国秘密谈判,两国达成了秘密谅解:英国不反对法国侵入尼德兰,法国则以撤回对荷兰人的援助作为酬报。两国签订协议之后,法军随即越过了尼德兰的边界,占领了边界城市。荷兰海军在德·路特的统率下,打败了英国人,甚至冲入泰晤士河,威胁伦敦,但是法国却背信弃义地侵入荷兰,迫使荷兰不得不和英国议和。1672年春,英国和法国联合对荷兰作战,荷兰为了抵御陆上法国大军的进攻,决堤放水,海水淹没了自己的国土。荷兰遭受了一系列的失败,以后沦为二流国家。
荷兰被路易十四在内陆打击之后一百多年,轮到西班牙被拿破仑从内地祸乱,陷于破产,其海外领地自然也就不保了。可是法国打击西班牙、荷兰,却使英国及其前殖民地美国坐收渔利,自己最终一无所获。这就是拉丁人的聪明反被聪明误,所以,后来英国为了避免重蹈荷兰与西班牙的覆辙,就决不容忍一个欧洲霸权的出现。英国反对德国称霸欧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此。
4、美国也有“战争引起革命”?
秦人:后来美国和墨西哥也发生战争。
楚魂:美国吃掉路易斯安那之后,过了30多年,消化好了,又感到饥饿,就把目光转向刚刚获得独立不久的近邻墨西哥,美墨战争1846年5月13日美国国会向墨西哥宣战。美国北部和辉格党基本上反对这场战争,而南部和民主党则赞成这场战争。辉格党人相信美国军队越界挑衅。宣战后美国从多个战线入侵墨西哥领土。美国海军占领加利福尼亚幷将它划入美国领土,另一支美军入侵墨西哥中心,最后攻占墨西哥首都。1847年1月13日美国与墨西哥签署条约在加利福尼亚停战。1848年2月2日最终停战,签署“瓜达卢佩·伊达戈尔条约”,美国获取对加利福尼亚、内华达、犹他三州的全部土地,以及科罗拉多、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和怀俄明四州的部分地区。美国向墨西哥支付1825万美元,这相当于2000年的627,482,629美元左右。墨西哥在战争中失去了其疆域之半,以后不得不加速对北部空旷地区的殖民,以防止领土继续丧失。
秦人:我看到一种说法,认为“美墨战争是美国南北战争的前奏”,这是为什么?
楚魂:因为美国北方各州大体上反对这场战争,只有南方各州支持。意见不同的原因在于二者对奴隶制度的态度分歧。当时墨西哥是禁止奴隶制的,因此北方反奴隶制的人士认为这场战争是美国南方奴隶主试图扩张奴隶制和控制联邦政府的阴谋。美国作家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年〕写了《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1849年〕,号召拒绝交税,来抵制这场战争,据说此文对托尔斯泰和甘地的影响很大。
战争第一年,众议员戴维·韦莫特提出了一个立法草案:任何从墨西哥新占领的领土,应该禁止奴隶制。这个草案立刻就遭到了南方的反对。这个法案在众议院通过了,但没有在参议院通过。在两院投票的结果都显然体现出了南北之间的矛盾。支持奴隶制的民主党在1848年建议每个州公投决定该州是否允许奴隶制。反对奴隶制的人则在同年组织了美国共和党。这样美墨战争就种下了南北战争的根源。
秦人:我们再来看看南美的情况,那里比美国的殖民色彩远为浓厚,在美国,西班牙、法国、荷兰甚至英国的遗迹已经不多了,但是南美不一样,殖民遗留的问题到今天还在发酵。南美的混乱,南美各国的内乱及其彼此之间的冲突,很不稳定。2007年布什到南美访问,中国也开始进入南美与台湾和美国进行角逐……你认为南美为什么会形成今天这个样子?
楚魂:中国国内近年来很流行一个说法:“警惕拉美化”,因为中国尤其是台湾的特点,显示华人社会有些接近南美而不是北美,所以引起普遍的忧虑。南美之所以走不上美国的路,而只能在原地踏步,我们一再说其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日耳曼人多是全家殖民,而拉丁人则是男性移民和当地土著女人混血。很不幸的,根据最新的遗传学调查统计研究,华人的殖民方式好像是拉丁式的,而不是日耳曼式的。例如,南中国的汉人包括台湾汉人,其父系虽然来自中原,但其母系却多为各地土著,因此成色不一。南洋的华人也是如此,例如,新加坡的李光耀,其母系就是马来人而不是华人。当然,华人移民欧美则只能采取全家移民的方式,否则在当地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女人,是个例外。日耳曼式的殖民社会容易造成种族隔离,如美国〔尤其是南部〕、澳大利亚,最明显的是南非;拉丁式的殖民社会,容易造成种族混杂,如南美,而古代印度则先是拉丁式的,后是日耳曼式的:在种族混杂的基础上再推行种族隔离。
秦人:南美州的种族分布情况如何?
楚魂:西班牙人征服南美后,1、白人与印第安人混血出“梅斯蒂索人”〔mestizo〕,2、白人与黑人混血出“穆拉托人”〔Mulato〕,3、印第安人与黑人混血出“桑博人”〔Zambo〕,4、而这些混血种又互相混血,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无法分清的新的混血人种,5、再加上土生白人,当然还有比较纯种的6、印第安人和7、黑人,至少有七大类,南美洲因此可谓“人种博物馆”。
至于语言,南美洲除了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还有英语、法语、荷兰语等,例如一个小小的圭亚那,就分属英、法、荷这三个国,而其中属于法国的一块,现在还没有独立,其面积91000平方公里,人口177562人〔2001年7月〕,其中66%为黑人和黑白混血人,12%为白人,22%为印度人、中国人和印第安人等。法语为官方语言,也讲克里奥尔语。“克里奥尔”一词原意是“混合”,由葡萄牙语、西班牙语、英语、法语以及当地语言混合幷简化而生的新语言。够复杂的吧。
秦人:如果加上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南美一共有六种官方语言了。
楚魂:对。还有许多印第安语言。这样看来,南美似乎有点欧洲的多元化味道了,但其实不如欧洲,因为欧洲多为民族国家,是“国际多元化”的格局;但南美却是每个国家内部不同,是“国内多元化”的格局。一个南美小国,就比中国的种族还复杂,结果造成内部分歧,效率低下,而且人种差异造成等级森严,社会内部的交流机制薄弱;不像美国比较平等,种族之间虽然疏离但还有交流。
5、非洲的殖民故事
秦人:对。非洲的情况也值得注意,出现过一个白人主导的南非种族主义社会,其他非洲国家虽然殖民历史很早,但欧洲人留下的文明基因好像幷没有发展起来。南美虽然混乱、复杂,但是殖民过程已经深刻改变了人种;但非洲却不同好像连黑白混血儿都没有多少。这种区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楚魂:非洲的混血特点体现在,东非的人不像西非的人那么黑,因为自古以来从印度洋飘过来的亚洲人,冲淡了东非的黑色。相比之下,黑白混血的情况就比较少,但还是有一些。在马达加斯加岛,生活在海岸边的人们,其血统来自白人海盗和当地原始居民的混血。17世纪末,英国海盗与来自丛林地带的“公主”结婚,他们生的儿子被送到伦敦上学。不久之后这个年轻人返回了马达加斯加,收编了附近的海盗,他们称自己为“Zana malata”就是“黑白混血儿”。他们一路向南,统一了常年处于征战之中的小族群。
在南非人口4690万〔南非统计局2005年中估计〕中,“有色人种”为410万,是殖民时期白人、土著人和奴隶的混血后裔,主要使用荷兰后裔使用的“阿非利卡语”。最有意思的是,白人统治时期的南非政府把华人也算作“有色人种”,而黑人统治时期的南非政府又把华人算做“白人”,都是为了剥夺华人的权益,而现在的南非华人正在力争使自己享受“广义黑人经济力法案〔Broad-Based Black Economic Empowerment Act〕”的各项权利,也就是争取做一个黑人。他们悲伤地说:“以前我们左脸被打了一巴掌,但现在右脸又被打了一巴掌,而且更重。”
秦人:直到19世纪,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仍被欧洲人视为“黑大陆”,这不仅因为非洲人黑,也因为非洲自然条件严酷,内情不为外界所知,但是工业革命改变了一切,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非洲进军。1814年,英国以600万英镑从荷兰手中强买了南非的开普殖民地,这样就与荷兰人的后裔布尔发生了冲突,破坏了布尔人的自治……是否只有这样,英国才能确立它的非洲“帝国”?
楚魂:对。早在1652年,第一批荷兰移民就抵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定居。1795年和1806年,英国两次占领好望角殖民地。1814年至1815年的维也纳和会上,英国以600万英镑的价格从荷兰手中购买了好望角地区,开始对其加以统治。好望角地区又称作开普〔Cape〕。英国从荷兰手中取得开普殖民地后,布尔人北迁,在开普殖民地北部另外建立两个政治实体,一是德兰士瓦,一是奥兰治。1850年代,德兰士瓦与奥兰治先后与英国签约,取得了事实上的独立。钻石矿发现后,大批英国人拥入这两个地区,对布尔人的生存再度造成了威胁。
秦人:发现钻石的故事一定能够和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同样精彩。
楚魂:是的,但是结局却很悲惨。1867年,一个孩子在奥兰治河畔捡到一块有光彩的石子,结果证实是真钻石。这个发现立刻引发欧洲人“去发财”的狂潮,结果导致两次血腥的布尔战争。1900年3月13日,英军占领奥兰治首府布隆方丹,5月31日攻占约翰内斯堡,6月5日占领德兰士瓦首府比勒陀利亚,9月英国宣布吞幷德兰士瓦。布尔军开始进行游击战,袭击英军、破坏交通线,英国再次增兵围剿,实施焦土政策,烧杀破坏,将布尔平民关死在集中营达数万人,1902年5月31日双方签约,英国给予布尔人经济补偿,幷给布尔人提供了一起压迫黑人的特权。战后双方共建种族主义的殖民政权南非联邦。
秦人:我以前读历史书,记得谁说过这个布尔战争是“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你对此如何评价?
楚魂:这主要是列宁主义的观点,其实白人之间殖民者争夺战,在这之前已经进行了四百年。布尔战争无非是体现了工业时代的特点,但其残酷性远远比不上在这之前二三十年发生在美国的南北战争。另外,种族隔离制度是“拒绝混血”的必然产物,而这是日耳曼人的特点,这个特点后来在欧洲本土演变为纳粹主义,用来对付白种人自己了。
总的说,欧洲人殖民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北美和澳洲〔包括新西兰〕,基本上是白人主导的;其次就是南美〔包括墨西哥〕,基本上是白人领导的;再其次就是非洲,有白人的移民据点;最不成功的就是亚洲〔除西伯利亚〕,从海路来的白人殖民者基本上没有在亚洲留下来。现在只有俄国的远东和西伯利亚,还留在白种人手里。
6、亚洲的殖民故事
秦人:不过在亚洲各地,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欧洲殖民者的许多遗迹。许多国家流行欧洲语言,拥有很漂亮的欧洲建筑,都是殖民时代留下来的,而且在亚洲出现了一个“殖民时代的精品”,那就是香港。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殖民城市达到了这样的经济繁荣,作为亚洲明珠,对世界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
楚魂:对。在香港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之前,优势是在上海的。在日本侵华战争毁掉中华民国之前,上海号称“东方的巴黎”,比东京还要漂亮,因为无论香港也好,上海也好,都是靠着吸收整个中国的养料而膨胀起来的。中国锁国,香港就繁荣了;中国开放,香港就萧条了,而在殖民主义的原始意义上,香港留下的混血儿和纯种白人幷不是很多,所以英国对香港的“殖民”和对印度的“殖民”、荷兰对印尼的“殖民”一样,都不成功。这在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和南美的对比上,同样突出。
秦人:长期以来中国把自己说成是“半殖民地国家”。为什么旧世界最先进的中国和旧世界最落后的非洲,在最后一个时期即十九世纪末才被瓜分?而其他国家却先于此?
楚魂:这是因为非洲的自然条件严酷,比较难进入;而中国的满清政权是少数民族统治,排斥外国人进入,担心西方人影响汉人,会威胁满洲人的特权。当时孙中山称中国是“次殖民地”,比殖民地都不如,因为殖民地还有一个宗主国对它负责,例如印度饥荒,英国还要救济,但中国就不同了,各国都跑来掠夺,却都不必负责,但实际上,半殖民地、次殖民地的处境,毕竟要比殖民地的处境好一些,否则孙中山死后中国为什么还要抵抗日本,干脆学习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学习孙中山推行联俄政策,躺在地上作三百年殖民地,不是更加省力吗?
秦人:我们先不从政治上着眼,你认为从文化上看,中国为什么没有被全面殖民化?
楚魂:其实从文化上看,中国已经被殖民化了,先是易服剃发、作了满洲人的奴才;后是信了苏联的一套,全盘改造中国,而且俄国马列主义的文化殖民统治,比西方自由主义的政治殖民统治,应该说是更加彻底和无情。此外比较小的方面,我们现代汉语的诸多语汇,多是从日本这个“东洋”输入的,而且日本试图对中国进行全面的政治殖民化,只是由于它对中国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去冒犯它的现任老师英美两位霸权国家,结果才战败亡国。从日本的例子我们醒悟到,中国虽大,但也是可以被列强独吞的。近代列强之所以未能灭亡中国,不仅因为中国的抵抗,而且因为列强之间的恶性竞争抵消了他们共同殖民的力量。例如俄国与英国的竞争,使西藏、新疆得以保持中立;日本和俄国竞争,使东北得以保全,就像泰国、伊朗、土耳其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得以保持“独立”。从历史上看,中国虽大,灭亡起来却越来越容易,从五胡乱华,辽国、金国殖民北中国,到蒙古亡宋、满清亡明,殖民全中国。当然,这些殖民化的共同特点是把自己的首都搬到中国境内,叫做“入主中国”,但近代欧洲的殖民化却不同,是遥控式的,这也是中国近代抗拒殖民化的原因之一。
秦人:所以有一种说法,认为日本侵略中国不能被接受,但如果日本成功占领中国,其最后结果可能是日本变成中国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国变成日本的一部分。
楚魂:对。中国这个板块很大,不进入中国怎么控制中国呢?从外部遥控很难消化中国的,就像苏联,虽然成功地对中国进行了文化殖民,但在政治殖民上却失败了。中国虽然取号苏式卫星国的“人民共和国”,但却拒绝成为苏联的卫星国。中国人不像印度人那么好管,比较争强好胜,不进来住下,从外部是很难进行统治的。
秦人:有些事情很搞笑的,比如韩国人,动不动长白山是他们的,上海也是他们的,山东也是他们的,孔子也是他们的,所以网上言论说,干脆你们韩国把整个中国都算做你们的吧!
楚魂:韩国人这么说恰恰是他们的中国意识在起作用,说明他们汉化程度相当高。他们每个人都必须有一个中文名字的,怎么解释这个事实又不伤害“民族自尊心”呢?于是中国就需要成为韩国的。日本也是这样,他们认为黄河文明是日本的精神故乡,他们不觉得秦始皇、杨贵妃是外国人,相反认为中国被满清灭亡,已经夷狄化,日本于是成为正宗的中国。事实上,在1600年前后,日本毕竟也比满清更加接近中国。中国人和日本人还可以“笔谈”,互相沟通一下;和满洲人就不行,不能沟通。日本有“九州”,有“中国”,还有“京都”,都是中华意识在起作用。为了解释这个事实又不伤害“民族自尊心”,日本就需要“进出中国”,就需要“你弄我一下,我也要弄你一下”,这样才平衡。将来中国如要取得平衡——迟早也要“进出日本”。
7、新的三十年战争
秦人:对。观察一下欧洲各国瓜分各个大洲的情况,结果尽管不同,但最终改变了世界政治的板块,推出了一些殖民强权,这是因为占有殖民地,显然可使宗主国变强,但是变强以后,又回到古代中国人体认到的政治逻辑了,那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们下一章要讨论的是,殖民强权在瓜分世界以后,是变得更强,还是走向衰落?它们是否给世界带来了稳定与和平?
楚魂:我先预告一下:瓜分世界完毕,殖民强权之间失去了缓冲地带,其冲击力就迎头相撞了,它们给世界带来的是全面的失控与总体的战争。那就是1914年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休战二十一年〔1918年—1939年〕之后继续进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加起来总共三十一年,这被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称为“新三十年战争”。讨论这历时一个世纪的全球规模的战国时代,讲述我们经历过的二十世纪国际争霸战。
第六章
全球战国
1、“全球战国”说的是什么?
2、大国的掘墓人
3、英国两次殖民香港
4、新兴帝国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
5、“社会主义”是一个谎言
6、核武器造成小国时代
7、美国帮助苏联成为超级大国
8、《雅尔塔协定》是万恶之源
本章比较1914年开始的“全球战国”与两千多年前的“中原战国”的格局:1、一次大战以后的民族解放运动;2、新型帝国主义与解放运动的结盟〔苏联—中国、德国与伊斯兰世界、日本与东南亚〕;3、同盟国—轴心国/合纵—连横;美国摧毁英帝国;4、冷战作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继续动员民族解放运动,造成全球范围的非殖民化;5、小国林立的时代,其特点是200多个联合国会员国,对大国霸权的清算;6、欧洲殖民帝国的瓦解有两翼之分:A. 欧洲殖民帝国的西线消灭:1975年葡萄牙革命;B. 欧洲殖民帝国的东线瓦解:1989年“六四”与苏东波。
1、“全球战国”说的是什么?
秦人:这一集我们定的题目是“全球战国”〔1914—1989年〕,我首先问一下,为什么定这个题目?因为“战国”好像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词,而你却称“全球战国”,你是怎么考虑的?你试图给人们提供一个怎样的想法?
楚魂:在中文里,“战国时代”是有特定含义的,指的是公元前五至三世纪的那一段。当时,整个华夏文化圈扩张为而不是分裂为数十个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国家;其中佼佼者号称“七雄”:秦、齐、楚、燕、韩、赵、魏。这些国家被称为“战争国家”,其最高意志,就是自保独立幷伺机兼幷他国的领土、资源和人口。为此,它们动员了从意识形态到经济技术的全部力量,进行搏杀。其典型事例是残暴的秦国竟然一次坑杀〔活埋〕赵国降卒四十余万,几乎是后者的大部分壮丁,而最后一位贵族、灭秦英雄项羽,后来竟也仿效秦人的暴行,以暴易暴,一次坑杀秦军降卒二十余万。按照当时的人口比例,这样的屠杀规模要远远超过现代史,例如日寇炮制的南京大屠杀三十四万和德国炮制的灭犹五六百万。
有趣的是,中古日本历史上也有其“战国时代”:十二世纪末,源赖朝受封第一代征夷大将军,幷在镰仓建立幕府,从此诞生了武士政权,由此产生了武家〔幕府将军和各地军事贵族〕政治和公家〔指天皇和朝廷的公卿贵族〕政治的对立。十四世纪的前半期,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稳定了京都的室町幕府以后,两个多世纪内在政治、文化方面,武家都压倒公家,处于优势。应仁元年〔1467年〕一月,应仁之乱爆发,全国各地的大名〔相当于中国的诸侯〕纷纷起兵,室町幕府遥遥欲坠,日本进入战国时代。战国大名的领地成了事实上的主权国家。十六世纪中叶,决心以武力统一日本、结束乱世的织田信长出现,他的家臣后来被天皇赐姓“丰臣”幷受封“关白”一职的秀吉,以及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三人合称“战国三雄”。德川家康最终于庆长八年〔1603年〕建立德川幕府,结束绵延一个半世纪的日本战国时代。由上述可见,日本的战国幷不是单纯模仿中国战国的称谓,而是由于它和中国的战国历史确实有其相似性。
“战国”虽然是中国名词,但是战国现象却是各个文明普遍存在的现象。从中国、日本的例子再去看世界各大文明板块,也能发现他们都有各自历史的“战国时代”:这是由区域国家的多元竞争,向当时的世界政府之一元统治的过渡。这一生吞活剥许多主权国家的战国现实,使得其间的思想感情和制度行为,充满了血腥的光彩。在战国期间,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迅猛的增长,“唯生产力论”泛滥成灾,各国拼命增加生产,其背景是战国列强互相兼幷的疯狂压力。无论是中国战国,还是日本战国,或是希腊历史上的战国时代〔伯罗奔尼撒战争到亚历山大统一希腊〕,还是两河流域历史上的战国时代〔亚述帝国称霸前后到居鲁士大实现统一帝国〕──所有这些战国时代的一个共同而显著的特征,就是由于军事压力和技术改进的齐头幷进,带来了生产力和人口的迅猛增长,其后果是不断普遍的争夺与战乱、版图的不断重新分割、大规模的种族灭绝等等。
刚刚过去不久的二十世纪,整个世界呈现了战国逐鹿的全球格局;作为战争机器的主权国家,名为“列强”,实为“战国”,它们为所欲为,草菅人命。杀人如麻的主权国家,以保家卫国和阶级斗争的名义,在二十世纪鼓动教唆策划执行了许多复杂的计划,在血腥厮杀中屠宰了几亿反应迟钝的人民,使得肮脏的集中营和腐臭的万人坑,星罗棋布于全球。这一切到底由于什么?仅仅由于人口过剩或杀人机器的生产力空前提高了?
2、大国的掘墓人
秦人:对。你刚才讲的还是一些区域性国家或是某些大国的扩张,但我们这一集是要讲“全球”的战国现象,它将全球性的野心膨胀与裂变突现出来。它与以往区域性文化圈的不同,就在于把全体人类都牵扯了进来。二十世纪很有意思,因为历史上还没有想把自己的版图和意识形态强加给全体人类的先例,但是二十世纪有了。不仅独裁国家,民主国家也是如此。同时以往的历史也没有出现过如此悲剧性的结果:与“世界革命”的主观愿望正好相反,这个世界整合得更大,而是分裂成更多的碎片。表面上看经过一战、二战,经过几次瓜分,尤其二战以后,形成了两大板块就是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但实际上等到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冷战结束以后,人们才猛然发现,出现了两百多个国家!所以这是政治家们和野心家们绝对没有想到的,而这个结果就恰恰发生在列强企图幷吞世界的二十世纪。
楚魂:这就是“大国崛起变成大国的掘墓人”。
秦人:一战以后尤其是二战以后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楚魂:一次大战、二次大战、冷战,构成了二十世纪的基本历史。这三个阶段过去之后,全球时代就开始了。一次大战以后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说明西方势力衰落了,这是似乎是必然的;但是一战的爆发本身又是偶然的,是一次暗杀事件引起的。
这些特征,在十九世纪的殖民地战争和二十世纪的世界大战中,同样屡见不鲜、一览无余。“世界大战”其实就是“宗主国之间的战争”,等到这些宗主国家火拼结束,民族解放运动就登场了。1900年入侵中国的“八国联军”,就代表了十九世纪的春秋群雄幷预示了二十世纪的战国群雄;但其中除了美、俄两个边缘国家拥有广袤的半开化腹地外,其他几位都由于资源有限、版图局促,而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沦为二等国家。冷战结束后,苏联也宣告初步瓦解,只剩美国独大,而今在美国以下的二等国家除了大部分“八国联军的残渣余孽”合组“欧盟”外,又多了当年被迫充当慰安妇的中国、印度、阿拉伯联盟等板块〔还有个日本左右为难〕,隐然似有“X雄争霸的格局”,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假像,世界正在走向松散化与平面化,走向丧失结构的后现代主义。
秦人:这种适得其反的现象说明什么?值得研究。不过我倒是观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中国这么一个庞然大物的周边,竟然长期存在两个弹丸殖民地:澳门和香港,而且能自外于民族解放运动,而我们强大的人民解放军也竟然按兵不动,四十八年都不收回,一直到合同到期之后,才来了一个“回归祖国”。我觉得中国领导人在这个问题上有点厚颜无耻。第一是等到合同到期才收回被占领的殖民地香港、澳门,这离开1920年代到1940年代的民族解放运动已经半个多世纪了。这说明他们在政治上已经认可了中国惨遭殖民的被奴役状态,认可了欧洲国家在中国进行殖民活动的合法性。第二是我们很清楚葡萄牙1975年革命成功后,新政府正式提出要把澳门这个被占领的领土归还中国,中国领导人周恩来反而说不要,你们继续管理下去。第三,对于中国领导人应该感到羞耻的地方就是,这两个被欧洲殖民国家侵略的中国领土,本来只是小小的渔村,结果通过殖民经营,其繁荣程度还要超过其欧洲本土。这个现象很奇怪。其实早在二战的时候,美国就比较同情民族解放运动,也支持香港回归中国,因为当时的香港已经不在英国殖民统治之下,而在日本军事占领之下了。
楚魂:是日本首先攻占了西方在东亚的殖民地,而日本“取而代之”的失败,更为后来东南亚的民族解放运动打开了前进的道路,所以除了中国和朝鲜、韩国以外,其他东亚国家对日本侵略的态度是矛盾的,但我看是以感激为主,怨恨为辅。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在中国人看来是一个无耻的宣传,但在东南亚的那些欧洲殖民地看来却有几分真实。这些前欧洲殖民地现在组成了“东盟十国”。
3、英国两次殖民香港
秦人:是的,所以英国实际上两次殖民香港,一次是二战之前,一次是二战之后,而我们两次都认可它了。这个第二次是尤其不能原谅的,因为连现在的东盟国家都在二战以后纷纷独立了。1997年我在香港,感觉非常荒唐。当时官方主导了一场举国欢腾的闹剧,好像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却不让人们来反省这是一件多么羞耻的事。第一次允许英国殖民香港是迫于无奈,第二次允许英国殖民香港则是自甘堕落。是什么原因阻止中国收回香港?是什么原因还把这一延迟吹嘘成“伟大的战略眼光”?从政治现实的既得利益来讲,很多人认可这一做法,因为一个遭到殖民的香港,就是比满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治理下的祖国各地,都要建设得更好,但是从民族尊严、从政府责任来讲,就完全不同了,绝对不是光荣的事情,而是羞耻的事情。当然我们不是来讨论这个问题的,所以还是回到开始的话题:为什么二战结束会激发如此强烈的民族解放运动?其原动力到底何在?尽管许多新独立的国家不得不分头依附于两大阵营,但是它们毕竟不再是殖民地,而是独立国家了。
楚魂:有个现象不知你注意没有:二战以后许多国家从西方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而中国这个半殖民地、次殖民地,竟然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获得一个较好的国际地位,所以中国人民幷不是1949年站立起来的,而是1945年站立起来的。我听我的父母说,1945年抗战胜利时,重庆的街头庆典如何热闹,蒋介石都上街了,宋家三姊妹也露脸了,和人民一起欢庆胜利,也不怕有人暗杀了。“双十谈判”时,连毛泽东都高呼“蒋委员长万岁”,这是称臣和效忠,所以国民党后来说共产党“叛乱”,而国民党要“戡乱救国”。那时中国人民的欢乐,幷不是苏联导演安排的欢迎队伍,这是真正的解放,是中国1840年战败以来一连串战争的第一次胜利。
秦人:对,抗战胜利的自发欢庆和解放军进城的组织欢庆,这一区别是非常明显的。
楚魂:但是在这以后,在这些获得了民族解放的国家里,西方化的过程却是加快了而不是放慢了。例如中国就是如此。共产党领导人在中国发动的历次运动,表面上是在反对西方,其实都在加快西方化过程,这不仅是出尔反尔,而且是相反相成。表面上他们反对帝国主义,实际上他们是在完成帝国主义在中国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情。比如毛泽东推行全盘苏化,中小学都学俄语,整个大学都按照苏联方式来“院系改造”。党政军机构就不用说了,国营企业都用苏联顾问,一起来跳交际舞。苏联对中国的奴化,远远超过日本要求袁世凯接受的“二十一条”。更加过分的是用“反苏”的罪名杀害了很多人。这些劣迹是帝国主义在中国都不敢做的。毛泽东以共产党为工具,系统而彻底地做了社会帝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想在中国做而没有力量做到的事情,全盘苏化就是全盘奴化,比帝国主义列强直接占领中国更加有效地改造了中国。后来毛泽东他们也意识到,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投靠美国比投靠苏联更好,所以他们提出“十五年超英赶美”的口号,要比资本主义还要资本主义。“邓小平改革”其实是“回到毛主义的五十年代”,也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江泽民则重温了中苏蜜月,签订了承认割让中国领土给俄国的边界协议。
蒋介石多少也是如此,先是追随孙中山投靠苏联,后来发现俄罗斯人太危险,太不可靠,连蒋介石的儿子都被扣押、当作人质予以洗脑和劳改;于是蒋介石改走英美路线,到了台湾更是只能推行亲美路线,在台湾推行民主政治和宽容自由主义,使得台湾的西化程度要超过日本殖民时期。其他二战之后新独立国家也是如此,其维护国家主权的言论和行动,一开始以苏联为榜样,但最终还是以西方为蓝本的,它们也都推行工业化政策,进行社会改造运动,扫盲、妇女解放,这些都是西方化的活动。这是很矛盾的,反对殖民主义的人自己在大力推行殖民主义,看来不是“西化不好”,而是“由谁来西化”?本质上这还是一个争夺控制权的问题。如果西化过程可以由独裁者自己来掌握,独裁者们就会比帝国主义更加穷凶极恶地推行殖民主义战略,动不动就可以饿死几百万几千万的人民群众。这是因为,独裁者用“民族解放”、“人民解放”的名义,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
于是我们发现了一个全球战国时代的奥秘:表面上是几个大国在争夺霸权,实际的动力因素却是技术扩散。可以说,是技术扩散的不均匀性,造成了这些国家之间的冲突和战争。技术扩散导致原材料供应的紧张,加剧了市场争夺,所谓“投资”就成了一种排他的垄断行为。这些争夺当然也包括殖民和反殖民,在这些殖民和反殖民的争夺中,西方文明不是衰退了,而是普及了,全球化了,从西方人的文明变成了全球人的文明;与此同时西方人也在全球化过程中逐渐削弱了自己的特质,结果在世界范围形成了一种混合型的文明,这种混合型的文明现在被叫做“美国式的”。说来反讽意味十足:反殖民主义的运动,反倒把殖民主义“进行到底”了。毛泽东的“把革命进行到底”,最后就变成了“把苏联殖民主义进行到底”。
4、新兴帝国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
秦人:这种出尔反尔的现象确实很有意思。我还发现,新兴帝国主义国家如苏联、德国、日本,还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推波助澜,甚至具有结盟关系,例如苏联与中国、德国与伊斯兰世界、日本与东南亚国家。这种结盟除了基于某种价值观或是互相同情外,其背后的支撑力量是新兴帝国主义国家如苏联、德国、日本的更为强烈的殖民主义想法。
楚魂:新兴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主义野心,时机一到就暴露出来,所以列宁不仅没有归还沙俄侵占的中国领土,斯大林还进一步夺走了中国的外蒙古,布尔什维克比老沙皇还要凶恶,所以叫做“新沙皇”,而日本在东南亚的劣迹也是臭名昭著的,比荷兰、法国、英国、美国等殖民国家更加残暴。同样,德国对待犹太人和东欧人的手段,也比欧洲人对待美洲人、澳洲人、非洲人更激烈。
秦人:对。拿中苏关系来讲,1950年代的中国其实已经沦为苏联的卫星国。当时所有的苏联卫星国都要加上“人民”、“民主”、“社会主义”的形容词,中国也不能例外,否则就是造反了,所以我们的国号到现在还留有卫星国的痕迹,这是可耻的。可以说1949年解放以后到1959年中苏交恶之前这个阶段,整整十年,中国在某种意义上应该就是苏联的新殖民地。新殖民地表面上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其实主权有限,而且管理成本很低,不需要派一个总督,只要通过“儿子党”从其内部来控制就够了。斯大林过生日的时候,儿子党的领袖们都要像参拜父王一样前去贺寿,甚至还要发表社论予以歌功颂德。卫星国的领袖们诚惶诚恐,怕一言不当,就会触怒主子。英国殖民地的代表晋见英国女王的时候,彼此之间还有一种贵族精神,但毛泽东到苏联拜见斯大林,斯大林却故意不见他,毛泽东还撒娇闹脾气。这不是什么民族气节,而是邀宠。
楚魂:这其实比宋朝皇帝先后向辽金元称臣纳贡还要卑躬屈膝,是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忍受的奇耻大辱。
秦人:我最近研究苏联党史,看到一些中国的专家发现,列宁时代苏联经济十分雕敝,人民生活极其困苦,但是列宁和他的团队的生活却是极为奢侈、甚至是腐败的。一个普遍现像是以权谋私。新经济政策给了苏联高级官员分配和操控物资的机会,于是贿赂就成了风气。他们不断地收受钱和物包括钻石项链、金表、金烟盒、名贵皮毛等等。也有利用职权为家人创造谋利的条件,银行系统领导人用国家资金让自己的兄弟发财,自己也过上了奢侈放荡的“共产主义生活”。相比之下,西方领导人倒是比较廉洁。养成较好的生活习惯,因为他们时刻受到监督,要是行为不端,第二天就可能被赶下台了。回到前面的话题,反西方的人上台以后却大力推动西方化,社会主义者自己却热衷于资本主义生活方式,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
楚魂:除了人性中的贪图享受和虚伪奸诈以外,我想政治上的原因就是中国确实需要欧化、西化,所以不论走苏联道路还是走美国道路,都是为了达到比较快速的工业化、现代化乃至信息化,而运用的一种手段。既然无法走回封闭时代,就只有自己来推行西化、欧化,自己来完成帝国主义的未竟之业了。
秦人:例如大炼钢铁,在我们今天看起来非常荒唐,但是它背后的因素,那种推动性的力量,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我最近见到许多中国的官员,跟他们聊天,发现他们还敬重毛泽东,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认为假如没有毛泽东,在那个时候使用了非常手段,那么中国的重工业基础就很难建立起来。如果中国没有强大的重工业作为支撑的话,中国就没有卫星,没有原子弹,没有重型武器,在国际上的地位就完全不一样的。这是一个基本逻辑。
5、“社会主义”是一个谎言
楚魂:这个逻辑说出了一个现象,同时这个逻辑也说明社会主义是一个谎言。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一个谎言,而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骗局呢?因为中国根据苏联的指示所推动的社会主义革命,说是为了消灭三大差别,结果却是比资本主义更加恶化了三大差别。社会主义在欧洲起源的时候,是为了限制资本主义竞争所造成的社会弊端,使得社会比较人性化一点。结果呢?如此“后现代主义”的社会主义,却只能在“前现代主义”的俄国和中国这两个相当缺乏资本主义的地方发展、扎根,其结果是社会主义在国内变成了国家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急先锋,在国际上变成了社会帝国主义。这表明“社会主义是极端地反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实践是极端地反社会主义理论的。事实就是如此荒谬,所以说社会主义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大骗局。现在骗局破局了,社会主义的反社会性质,终于暴露出来了。工人的劳保取消了,农民的土地没有了,但是极端恶化的三大差别粉碎了整个社会。那些中国官员所说的“基本逻辑”,就是完全没有逻辑。
秦人:中国现在高速的经济发展,除了中国这个民族非常勤奋、上进,很能够吃苦,而且脑子聪明、双手灵巧等等,其最大因素就是禁止工会存在、资本不受制约,新闻媒体也不可以检举弊端,任何可以制衡的社会集团都被取缔,也没有独立的司法机构可以执行法律、保护社会公正。这种一切看钱的无法无天状态,在短期内确实可以刺激经济高速发展,就好像没有刹车的飞车一样,尤其运气好的时候,没有碰上塞车,一路发飙狂奔下去,仿佛天助我也……但是有许多人非常担心这种状况不能持续,因为这种高速没有建立在一个规则之上,缺乏可靠、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一味依赖人口众多的廉价劳力。回到全球战国的议题上,中国现在其实是为了美国在打工,为跨国公司在充当下手,而美国却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庞大帝国,其科技、金融、价值观、信息网络掌握了整个世界,而且有超级武力作为后盾。其经济巨掌深入了全球每个角落,其好莱坞文化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流行,其快餐店虽然危害健康但却风靡世界。现在大家热烈讨论的伊拉克战争,其实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过程里,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东西。当然这个微不足道的东西对如此强大的一个国家最终会发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不知道。
我对你的一个提问是:为什么在二十世纪整个一个充满混乱的时代,许多帝国崩溃了,但结果却出现了美国,这个人类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大国?这好像幷不合乎你所总结的“小国时代”的本质特征?
楚魂:我理解你的疑问。按照历史上以往文化圈、文明板块的发展脉络推论,战国时代的结局就是进入一个统一帝国的时代了,也就是罗马帝国和秦汉帝国的一统天下了,但是现代世界被一个偶然因素改变了,那就是核武器的发展和应用。核武器的存在使得大国之间的武力摊牌成为两败俱伤的自杀举动,这样一来,武力兼幷就被大大延缓了,甚至被中止了。其结果,是“形成统一帝国的趋势”突然掉头,向“小国时代”急速滑落。世界虽然没有发生核大战,却在精神领域却被原子弹炸成了碎片。“精神原子弹”的碎片,就是二百多个主权国家。
核武器限制了常规战争,从而避免了两大阵营的最后摊牌,而社会主义阵营这个战争机器在不能发动战争、消灭资本主义的历史尴尬中,反过来却被和平竞争给击败幷颠覆了。在常规战争时代,小国要独立,大国就打你,民族要解放,强权就灭绝之,但是核武器的出现给了小国和弱国一个绝妙的保护伞,让他们可以和大国平起平坐。“冷战”的出现幷不是因为对立的双方不想打仗掠夺,而是不敢打仗掠夺,因为知道战争的结局就是共同毁灭,只有缓和关系才能共同富裕。是恐惧让人类变得文明一点了。
秦人:“威慑”成为和平最重要的保障。
6、核武器造成小国时代
楚魂:对。如果没有核武器,就不会有小国时代了,历史将走另一个方向。什么方向?我猜测,武装到了牙齿的社会主义阵营,凭借其军事共产主义的战争机器,很可能已经在19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中打败了美国,1960年代已经从柏林攻陷西欧,幷且通过民族解放运动控制了非洲、中东和印度,而且在1970年代通过内部政变拿下了英国和日本两个侧翼群岛,完成了对于美国和澳洲的最后孤立和包围。1980年代,拉丁美洲各国首先瓦解,脱离美国势力范围,紧接着,澳洲也追随英国发生共产主义政变,加拿大左右为难,宣告中立。于是到1989年不是北京的抗议瓦解了社会主义世界,而是华盛顿的抗议最后埋葬了资本主义世界。共产主义的世界革命终于胜利,莫斯科帝国复兴了罗马帝国,红色凯撒宣告人类开始了新的纪元……
但是核武器的出现中断了莫斯科社会主义帝国的霸权,因为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军事体制,用军事强制来强行推动国家工业化战略。这种军阀政治下的农奴制、工奴制可以维持一时,但难维持长久;军事体制遇上了不能打仗的核威慑,英雄无用武之地,就和秀才遇见兵一样,优势变成劣势,就日益僵化,运转失灵,走向灭亡。社会主义这种制度,需要灾难来刺激自己的活力,因其缺乏制衡而不适于和平时代的发展。像中国的体制,在抗震救灾中是最有效的。“工农兵”,“兵”是决定性的因素,用军事管制,强迫工农劳动。
秦人:这叫“团结紧张”,有事情的时候大家都紧张,只有紧张才能团结,乱世出英雄。
楚魂:小国时代的逻辑是:有了核武器就不能发动全面战争,所以产生冷战时代;冷战抑制了野蛮,催化了宣传,两个阵营纷纷放下身段,忸怩作态,吸引小国从事“代理战争”;结果弄假成真,小国时代粉墨登场。像是越南这样的低级代理人、代理人的代理人,也变成了时代的英雄;现在的伊拉克、阿富汗、北朝鲜等几个“流氓国家”,也是如此。先前的“欧安会”,卢森堡这样的小国也来一票,真是太可笑了;现在欧盟也是一国一票,不论实力。这不是什么民主自由,而是被核武器给吓破了胆,因为核武器毁灭起大国来,和毁灭小国一样容易,而且杀得更加痛快。尤其是那个中子弹,杀人不见血,杀人不毁东西,真是聪明绝顶、残酷透心。
冷战结束以后,表面上美国取得了胜利,获得独大地位,像你刚才说的那样确实控制了世界的大局,但是有一个东西他没有改变也无法改变,那就是核武器。核武器配上远程导弹,一个像北朝鲜那样的流氓小国就可以叫美国放弃原则,而且将来情况会越变越坏,核国家越来越多,核小国的态度越来越流氓。可以预见,未来的“核俱乐部”将是“流氓国家俱乐部”。流氓投票决定人类的未来,因为任何国家有了核武器就敢于耍流氓,没有核武器就不敢耍流氓,至少到了关键的时候要服软,否则就是伊拉克、南斯拉夫的下场。
苏联虽然解体,但其核武器系统却是“革命自有后来人”,传给了俄罗斯联邦,所以美国不敢压迫俄国太甚,害怕俄国进行核讹诈。结果俄国真的进行核讹诈,输出核武器,把世界搞乱,以便乱中取胜。我这么说幷没有十足的证据,只是看到苏联崩溃以后,世界上就冒出了不少的核国家,而且态度一个比一个蛮横。除了以前就有的俄国、英国、法国、中国四个大少爷,冷战以后又出现了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北朝鲜四个小少爷,现在还有个伊朗等着排队进入,连美国自己一共十个,将来的世界会被这群核武器狂人弄成什么样的鬼画符,我连想都不敢想。
面对此情此景,美国再强都是虚的,因为消灭不了人家的核武器,你就是编制一百个反导弹体系,也无法避免关键性的毁灭。比如在华盛顿特区来一个无人宣布负责的“核子恐怖袭击”,你找谁去?再大的军事、政治、文化、经济力量,也没有用。
秦人:人人都想当老大,其实不知道当了老大比当老二老三难很多。美国到底怎么发展,可能是全世界都在讨论的话题。美国这么强大,一个小小的伊拉克它都不能搞定。以前的越南更把美国搞得稀里哗啦的。
楚魂:这还不是因为苏联和红色中国这两个核国家在后面给小越南撑腰。“小国时代”,就是“核恐怖时代”,就是“核恐怖下的和平”。
7、美国帮助苏联成为超级大国
秦人:这就是全球战国,一群用核武器武装起来的妖怪利维坦。如果回过头去探察其来源,不难发现其根源就在“国际无政府状态”。国际无政府状态导致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国家为敌。例如,美国和英国是盟国,但有人说是“美国摧毁了英帝国”?国际无政府状态导致每一个国家背叛每一个国家,有人认为其结果竟然演化为“美国帮助苏联成为超级大国”,这该如何理解?
楚魂:1941年6月,德国和苏联两个专制盟国分赃不均,爆发战争,英美却宣布片面支持苏联,其逻辑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一种毫无原则的实用主义。1941年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纽芬兰海面的一艘军舰上举行会谈,发表了关于对德作战目的和战后和平的宣言,即《大西洋宪章》。宣言声称,两国不谋求别国领土,尊重各国人民选举自己政府形式的权利,恢复被暴力剥夺的各国人民主权,在平等基础上实现战后全作等。9月,苏联发表声明,支持宪章的精神,但实际上,英美两国尤其是罗斯福领导的美国却支持苏联谋求中国领土,纵容苏联剥夺东欧各国人民选举自己政府形式的权利,伙同苏联一起挤压各国人民的主权,拒绝在平等基础上实现战后合作。结果使得苏联可以夺取东欧、中国、朝鲜、印度支那的主权,在欧亚大陆建立了一系列号称“人民”、“民主”、“社会主义”的卫星国。
秦人:据我所知,正如公元十世纪以后俄国从来被来自西方的敌人征服过,公元十一世纪以后英国也没有被来自欧洲大陆的敌人击败过,所以瑞典的查理十二、法国的拿破仑、德国的希特勒,都无法征服俄国、苏联。
楚魂:正是如此。消灭了沙俄的列宁其实是个鞑靼人,只有不多的白人血统;斯大林不用说了,根本就是一个格鲁吉亚人,而瓦解了苏联的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也都来自东方的“高加索的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甚至亚洲边境的乌拉尔地区,而十世纪以后成功占领俄国的,就是来自东方的蒙古人。
回顾当代历史,冷战是作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在美英两国尤其是美国的罗斯福对新兴帝国主义国家苏联的扶植下,开始的。另外一方面,轴心国作为新兴帝国主义国家〔德、意、日〕虽然战败投降,但是它们和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英美法〕斗争,却激发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尤其日本占领东南亚、德意占领北非,直接刺激了亚洲民族主义与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兴起,造成全球范围的非殖民化,而民族解放运动的必要代价,就是希特勒自杀的地下室和日本原子弹爆炸的现场。这也是大国崛起的必然归宿。苏联作为新兴帝国主义国家,继承了德、意、日的扩张意志,用社会帝国主义抗英美的民主帝国主义,继续鼓动颠覆现存国际秩序。
秦人:正如你所说,英美之间是有区别,也有矛盾的,例如美国幷不支持英国和法国的“老牌殖民主义”。1947年的经济危机迫使克莱门特·艾德礼的工党政府放弃继续维护英国作为世界一流强国的野心,而被迫接受美国的霸权。二战摧毁了英国原本就开始减弱的经济与财政领导能力,突显了美国的重要性。战争结束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于1951年加入了美国主导的澳新美地区安全条约,使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在太平洋地区新的军事主导力量。
英国的颓势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中表露无遗:在这场近乎羞辱的事件中,英法两个老牌殖民国家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被迫结束对埃及的干预,以维护美国在中东的利益,英帝国因此趋向解体过程。
楚魂:我同意你的看法。可以说英国的瓦解是咎由自取。英国的败落首先是丘吉尔的投机造成的。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突袭苏联,希特勒与斯大林这两个独裁者开始撕咬,但是当天晚上,丘吉尔这个投机家就发表了支持了苏联独裁者的声明。本来,无耻的丘吉尔奉行“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无耻战术,也在情理之中,但他不该昧着良心撒谎,说什么“我看到了守卫在自己国土大门和保卫自古以来他们父辈耕耘过的田园的俄国士兵……我看到了成千上万个俄罗斯庄稼汉正蒙受罪恶的纳粹军事机器的蹂躏。”因为我们知道,俄国士兵和俄罗斯庄稼汉早就被斯大林的铁蹄子消灭光了,沦为红军和集体农庄的奴隶了,丘吉尔首相大人去哪里看得见他们呢?丘吉尔最后为他的谎言付出了应有的代价,那就是为斯大林这头恶虎作伥,最终导致大英帝国的死亡。
大英帝国死亡之后,1975年所发生的葡萄牙革命,堪称“欧洲殖民帝国的西线终结”;而1989年以“六四”为标志,苏联集团开始粉碎,“欧洲殖民帝国的东线”也瓦解了;到二十世纪末叶,全球小国林立,联合国会员将近二百,这无疑是对大国霸权的清算。
8、《雅尔塔协定》是万恶之源
秦人:1940年12月8日,即珍珠港事件之前整整一年,丘吉尔给美国总统写了一封长信,坦白讲出英国在船只、飞机、物资和美元等项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要求罗斯福“想方设法”为了共同的事业援助英国。这正是罗斯福期待的机会。不到两个星期,罗斯福向自己的顾问们提出了《租借法案》的设想,不到一个月,他又把它提交国会。丘吉尔曾说他当首相不是为了使大英帝国瓦解,可是这封信却使大英帝国走向瓦解了。这不仅因为他承认英国已经没有力量继续统治下去了;而且在战后,美国通过向英国索还贷款,把英国逼上了破产、解体的道路。
楚魂:《租借法案》创造了历史,因为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陷阱。一方面扼杀了德国,一方面勒死了英国。美国总统要求国会赋予他这样的权力:可以随心所欲地向任何地方运送任何数量的武器和战争物资。在通过这一法律的时候,斯大林还是希特勒的朋友,美国国会做梦也没有想到独裁的苏联后来也在这一法案的受援行列。希特勒与斯大林狗咬狗的战争一在东线爆发,罗斯福根本不与国会商量,就把物资无偿供给苏联,但苏联人从来也没有表示过应有的感谢,后来更是用冷战来回报美国。不过那时罗斯福已经死了,没有看到他行为的恶果。许多人认为,《租借法案》是极其高明的作战方法,对美国人民来说,它意味经济繁荣;对美国政府来说,由于国防公债,战争代价被毫无痛苦地推迟到了遥远的未来,而别的列强国家则在进行到底的争霸战争中两败俱伤,但实际上,《租借法案》却培植了苏联这个危险的敌人,让美国在未来半个世纪的“冷战”中吃尽了苦头。这就是短视的美国政治家经常犯下的原则错误。
正如你前面提到的“英国人二次殖民香港”的问题,这也是和美国的态度密不可分的。在二战后期,美国、英国和中国围绕香港的战后地位问题展开激烈争论。美国政府支持战后由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罗斯福总统为此作过许多外交努力,但是英国拒绝战后将香港主权交还中国。这样,蒋介石将希望完全寄予美国的支持上,但是在战争结束前夕,美国与苏联开始进行冷战,美国需要英国的支持,因此放弃了原来的反殖民主义政策。其结果是英国在战争结束时重新占领香港。同时,雅尔塔协定却把蒙古割让给苏联保护。《雅尔塔协定》出卖了中国,比《凡尔赛和约》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中国已经被国共两党所分裂,再也没有力量形成一个新的五四爱国运动来抗议苏联的无耻行径,因为中国受到英国和苏联的南北夹击、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双重打击,即将亡国了!
号称“远东慕尼黑协定”的《雅尔塔协定》规定:1、大连港国际化;2、苏联租用旅顺口为海军基地;3、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4、中东铁路由中苏合办,共同经营。苏联特别强调要保证它在中东铁路上的“优越权益”。八年抗战换来的就是这个“让中国再次丧权辱国”。这次的黑手不是日本,而是苏联。
秦人:看来《雅尔塔协定》是《慕尼黑协定》的邪恶翻版,是战后历史的万恶之源。
楚魂:不错。2005年,布什总统为纪念二战结束六十周年访问欧洲。5月7日到达波罗的海国家拉脱维亚,在其首都里加发表了以民主自由为主题的演讲。他批评《雅尔塔协定》导致苏联“吞幷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幷统治东欧”,幷发誓要“埋葬雅尔塔遗产”,不允许牺牲小国的事情重演。他承认自己的前任主导在1945年签署的《雅尔塔协议》“承袭了慕尼黑和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密约的不义传统”。可惜他没有提到中国受到的损害。正如拉脱维亚总统瓦伊拉·维基耶·弗赖贝加〔Vaira Vike-Freiberga〕对布什的讲话所作的回应所说那样:“希特勒统治结束,则是斯大林专制的开始。”她认为“布什总统的拉脱维亚之行,凸现二战结束六十周年的双重意义。”那就是美国终于承认了自己以前勾结苏联、瓜分世界的历史错误。认错是改错的开始,这也是美国作为一个民主国家,能够改过自新的可取之处。
谢选骏(Xie Xuanjun 1954年-),中国旅美学者、自由撰稿人。1978年凭借著文革前连小学都未毕业的学历,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是当时中国年龄最小的研究生之一。1981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哲学、历史、神话、宗教。1987年受邀参与中央电视台政论纪录片《河殇》的撰稿工作,1988年完成第一稿,1989年六四事件后,《河殇》遭到禁播、查封、批判,幷被定为“反革命暴乱的蓝图”——谢选骏也因参与《河殇》的制作过程而受到牵连入狱,以后不能继续举办讲座、发表文章、出版书籍。但谢选骏没有选择放弃,相反,用了三十五年时间,孤军奋战至今——完成《谢选骏全集》三百六十卷。其中的主要著作为《神话与民族精神》、《五色海》、《天子》、《新王国》、《现代南北朝的曙光》、《全球政府论》、《思想主权》、有关基督教的十卷书籍,以及《外星看地球》60卷、《硅基時代》60卷。其中谢选骏自认最有创见的著作是《思想主权》,他把《思想主权》比喻为其著作的塔尖——因为【思想主权】的概念,来自圣经记载的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以上是对于《维基百科》的修正。】】
2011年4月3日星期日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谢选骏:西方文明的根基正在連根拔除
《不止中国,全球文科倒闭潮已经来了》(南风窗 2024-12-28)報道: 不止中国,全球文科倒闭潮已经来了 哈佛大三学生安吉丽娜发现,自己选修的一门秋季研讨课从课表中消失了,她本以为是教学网站出现了技术性问题,直到她发现了,并不只有她遇上了这个问题。 在今年秋季,哈佛本科生学...
-
《中国官方寻求调停巴以冲突,民间反犹反以情绪高涨》(DAISUKE WAKABAYASHI, TIFFANY MAY, CLAIRE FU 2023年10月30日)报道: 随着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冲突加剧,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战争,中国正加紧努力,将自己定位为中东和平的中立调解人。 中...
-
认同的重量:《想象的共同体》 [1] 导读 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公正地表现自我;我们尚未形成一致的思想境界,因为这种境界需要直言的批评、真实的创新以及真正的努力,而我们既未曾创造也未曾经历过这一切。 [2] — — 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Said) 同情弱小民族的“入戏的观...
-
儒教病 (一) 《到底要怪儒教到什么时候?》(韩升勋 2023-03-07)报道: 2016年3月16日上午,“2016年春期释典”在首尔钟路区成均馆路成均馆大成殿举行。“释典”被指定为韩国第85号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20多年前传奇畅销书《孔子死了国家才能生存》发行以来,韩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