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选骏:登山与朝圣
以下数字显示了截至2015年10月,丧命于珠峰的人数:有6人死于前往大本营途中;36人死于大本营;120人死于准备途中;11人死于撤退途中;90人死于下山途中;20人死于登顶途中。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6月8日发表的题为《触目惊心!珠峰之上死尸遍野的严酷现实》的报道称,想要征服珠峰的登山者们必须面对一个可怕的事实:一旦身有不测,自己的尸首通常会长久地留存在山上。报道称,目前,已有200多具死者的遗体留存在珠峰之上:这是因为,一旦登山者不幸遇难,他们的尸首往往很难回收。此番情景正如蕾切尔·努维尔去年所写的那样:“登山者和夏尔巴人的尸体被太阳晒得发白,面目狰狞,四肢扭曲,有的隐藏在冰川的裂缝中,有的掩埋在崩落的积雪下,还有的直挺挺地横陈在积水盆地的斜坡上。”而珠峰顶峰更是出现尸体堆积,以至于在某些情形下,为了登顶,登山者不得不跨过其中部分尸首。
英国广播公司的新闻报道称,在四天之内,又有三名登山者遇难,他们分别是:来自印度的苏巴什·保罗、来自荷兰的埃里克·奥里以及来自澳大利亚的玛丽亚·斯特赖敦。此外,报道还称,保罗的同伴们自5月21日起失踪,至今踪迹未明。
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已经被征服过太多次了,以至于人们很容易就将其致命的危险性抛诸脑后。虽然许多登山者葬身于暴风雪或摔落山谷,但对于其他登山者而言,光是这样的海拔高度,就已经让人吃不消了。在珠峰顶峰附近的“死亡地带”里,登山者的身体机能已经瘫痪,同时,大脑思维也停滞,由此而产生的就是极度的嗜睡和决策上的失误。
为了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珠峰的危险,以下数字显示了截至2015年10月,丧命于珠峰的人数:有6人死于前往大本营途中;36人死于大本营;120人死于准备途中;11人死于撤退途中;90人死于下山途中;20人死于登顶途中。
有时候,死亡事故太过频发引发不安,以至于登山活动被迫暂时停止。但是,总有一些甘冒风险的登山公司想大赚一笔。而且,那些用生命去“世界屋脊”朝圣的登山者们似乎永远不乏跃跃欲试的后继者。
……
人们似乎觉得:
1、惟有经历过世俗的富足感并因此而幻灭之后,因此而登山看见变容,人才更能涤除玄览、拜见主宰。
2、教义与仪式像是山,遵循教义、履行仪式,仿佛登山:在山上,观看日出日照,气象万千,清晰无碍。
但是《约翰福音》说了:“耶稣说:‘妇人,你当信我。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
看来,这么多人冤枉死了。因为山上空空如也,除了稀薄的空气,什么也没有。
谢选骏(Xie Xuanjun 1954年-)@中国旅美学者、自由撰稿人。1978年凭借文革前连小学都未毕业的同等学历,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是当时中国年龄最小的研究生之一。1981年硕士毕业。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哲学、历史、神话、宗教。1987年受邀参与中央电视台政论纪录片《河殇》的撰稿,完成第一稿。1989年六四事件后,《河殇》遭到禁播、批判,定为“反革命暴乱的蓝图”——谢选骏也因参与《河殇》的制作过程而受到牵连入狱,以后不能继续举办讲座、发表文章、出版书籍。@谢选骏没有放弃,相反用三十五年时间,出版完成史無前例的《谢选骏全集360卷+》兩億漢字。其中主要著作为《神话与民族精神》、《五色海》、《天子》、《新王国》、《现代南北朝的曙光》、《全球政府论》、《思想主权》、有关基督教的十卷书籍等最初百卷;《宇宙朝聖》10卷、《外星看地球》60卷、《硅基時代》60卷;古今中外著作點評130餘卷以及歷史回顧7卷。其中最有创见的著作是《思想主权》,他把《思想主权》比喻为其著作的塔尖。@【思想主权】的概念,来自圣经【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以上是对《维基百科》等失誤記載的點滴糾錯。
2016年8月29日星期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孔傑生像是空姐生
《吃不了兜着走,川普2.0瓜果旺季》(孔捷生 2025年3月28日)報道: “信号门”泄密漫山遍野都是瓜秧,只要打开电视和社媒,就算无心吃瓜,也会被瓜蔓绊倒。我就不凑这热闹了。 川总这才登基两个月,日日爆雷,日日焦点话题都是他和他前无古人的举措。这正是他想要的。 须知川普从商并不...
-
《中国官方寻求调停巴以冲突,民间反犹反以情绪高涨》(DAISUKE WAKABAYASHI, TIFFANY MAY, CLAIRE FU 2023年10月30日)报道: 随着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冲突加剧,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战争,中国正加紧努力,将自己定位为中东和平的中立调解人。 中...
-
儒教病 (一) 《到底要怪儒教到什么时候?》(韩升勋 2023-03-07)报道: 2016年3月16日上午,“2016年春期释典”在首尔钟路区成均馆路成均馆大成殿举行。“释典”被指定为韩国第85号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20多年前传奇畅销书《孔子死了国家才能生存》发行以来,韩国...
-
认同的重量:《想象的共同体》 [1] 导读 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公正地表现自我;我们尚未形成一致的思想境界,因为这种境界需要直言的批评、真实的创新以及真正的努力,而我们既未曾创造也未曾经历过这一切。 [2] — — 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Said) 同情弱小民族的“入戏的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