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3年4月24日星期一

谢选骏:扶弟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女生要求软卧没男人,男生择偶要求女方没弟弟》(每日怡见 2023-04-24)报道:


最近热议的两条新闻,放到一块来说。


咱们先来说第一条:“软卧车厢分配3男1女”,“按性别分配软卧车厢有必要吗”。


这两个话题最近非常火,起因是这样的,有一名女生在网上发帖,说她购买了过夜车次的软卧车票,可是上车后发现包厢内其余三位都是男性,觉得很尴尬。所以,她就建议12306在购票时增设性别选项,让乘客自行选择是否接受与异性同车厢。


这条帖子一经发出,立刻就火了。


随着各大媒体的相继转发,很快就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观点主要有两大类。


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自然是支持和不支持的。


因为一边倒的观点,赞扬的那叫正能量,那叫树立时代新风,雷锋在身边。


如果是网上一边倒的都在骂一个人,那叫义愤填膺,严重的可能叫网暴。


相反,这种一半对一半的,才最容易火,因为它容易引发大家的讨论啊,你一言我一语,你抛出观点,我再驳斥回去,这样的才有话题性。


咱们先来看支持的。


我没有选取那种打拳的,当然,这种话题下面可能有那种恶臭打拳的。


我只是找了两条比较平和的观点,说的也确实是有点道理。


一个女性和三个男性在狭小的空间里呆一个晚上,好像是有点不安全哦。


万一有人心存歹念怎么办?


我看到网上就有人拿女性乘坐网约车来举例,巴拉巴拉说了好一通,好建议铁路上也搞一个一键报警的功能。


可问题是,这不是网约车,这是在火车上啊。


网约车里只有你和司机两个人,他要是再给你开的偏僻一点的位置,孤男寡女就你们俩,是挺危险的。


可是,这里是火车,是公共场所,虽然一女三男在一个小包厢里,但火车上是有乘务员巡视的,是有乘警的。


你大吼一嗓子,可能对方还来不及施暴,同车的乘客就先给他拿下来了。


所以,咱们得明确一点,火车是公共交通,一节一节的火车车厢是一个小型的公共场所。


在清楚这一点之后,支持者们的观点,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火车是国有资产,是社会公共资源,不应该浪费,假如火车上分了男女,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单性别的铺位没有卖出去怎么办?


如果这趟车乘坐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但因为火车上了分了男女铺位,那么,就会造成男性的铺位早就已经卖完,可是女性的铺位却还空着,很多买不到票的男性无法购买的问题。


那样一来,资源岂不就白白浪费了?


还是那句话,火车作为国有资产,公共资源,那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将所有的座位全部都售卖出去,尽力去满足更多的人的出行需要。所以,对于这件事情,铁路方面12306的回复是:暂无这一功能,如果乘客不满意车厢安排,可以看看其他车次位置,或者看看其他交通工具。


有人觉得这不近人情,怎么回复起来这么冷冰冰。


但不这么回应,还能怎么样?


难道就为了你们去修改要求吗?真的去按照性别划分车厢?


哎,别说,其实在中国铁路运输史上,还真的就出现过为了女性专门开辟的“女性包厢”。


早在2006年,原铁道部曾要求在京沪线的Z5/6、Z21/22次列车上开设“女宾软卧”。


当时的“女宾软卧”专门针对的是独自一人乘火车的女性乘客。由于女宾软卧包间为女性“专用”,所以,只要每个包间有一张票售出,该女性专用包厢即可成行。


并且,还很人性化呢,车厢里面还有女性专用的洗漱用品、卫生巾、化妆镜等设施,以提高女性乘客的出行安全和舒适度。


但是,但是这一措施并未得到广泛推广和落实,在短时间内就被取消了。


为什么呢?


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那个,运力浪费,女性购买力的问题。


其实,并非是女性乘坐火车的人不多,而是女性独自去乘坐火车的人不多。


所以,自开设专窗后,北京站卖出的“女宾包厢”票寥寥,“诞生”不到十天,北京站停止对外销售“女宾包厢”的软卧票。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点。


还有第二个原因,这一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遭遇了很多的反对声音和批评,当时就有很多人批评:这是一种歧视女性、分裂男女的做法。


看到了吧?


不开辟女性车厢,说不尊重女性,开辟了之后又说分裂女性。


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不光如此啊,子啊当时的网上还有人质疑女性包厢实施的实际效果,担心女性包厢会成为性骚扰和性侵犯的“靶子”,反而会增加女性乘客的风险。


本来一个车厢里面有男有女,人家还不敢下手,现在一看是女性车厢,知道这里面肯定是女性,这不就等于是把出门在外的单身女性树成了一个靶子,反而会增加风险吗?


所以啊,从当年的事情,咱们就能看出来。


女性车厢这事咱们不是没有搞过,但是因为经济效益,运力浪费,以及网上认为分裂男女,造成女性更不安全等原因给取消了。


现在呢,又有人旧事重提啊,怕是2006年提倡和反对的那帮人已经变老了,新一代的没经历过当年的事情,又来旧事重提了。


咱们退一步说啊,假设,这按照性别去划分车厢真的可以实现了。


那么问题来了?你怎么能只划分男女?


不是说了按照性别去划分吗,我身体是男生,可我认为自己是女生,那你觉得我应该在哪个包厢?


还有我身体是女生,但我做了变性手术,变成了男生,可手术是我爸妈逼我去的,我现在后悔了,我现在心里面还是认同我是一个女生。


那么请问,我又将分配在哪个包厢里?


除此之外,其他那些性别多了,参考国外某社交网站,你在填写个人的资料的时候,在选择性别这一栏,对方就会很贴心,很照顾的给你下拉出几十种性别。


难道以后我们坐火车买票的时候,也要下拉几十种性别供大家选择吗?


年轻人倒是无所谓啊,这要是父母那代人过来看了,怕是连眼珠子都要掉在地上吧。


不光是这样啊。


如果真的可以按照性别去分配车厢了。


那么,有网友就说了:那是不是还应该能选择不和打呼的、磨牙的、脚臭的一个车厢,毕竟坐火车的时候,经常碰到一些大哥睡觉的时候那呼噜声大的,简直要把隔壁人给送走。。。


还有那种带小孩的,夜里小孩哭的,建议也不要在一个包厢里。


如果真要按照这样去划分的话,那恐怕以后一节车厢就只能容纳一个家庭出行了,如果是单人出行的话,怕是一节原本容纳100多人的车厢,现在只能坐你一个人了。


这样一来,岂不是就乱套了?


这到底是公共交通工具啊,还是你私人的火车专列呢?


所以,这件事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概念:火车那是国有资源,火车车厢里那是一个小型的公共场所。


就像我们每个人融入社会,一定要收起自己的那些坏习惯,坏缺点一样,当你没有能力改变这个世界的时候,那么,就先适应这个世界,让他去改变你啊。


当你真的有了这个本事,可以一个人包下一节车厢,一架飞机的时候,那么随便你怎么整,都没人会管你。


说完了第一条新闻,那咱们再来看第二条。


我给他的评价是,“用魔法打败魔法”。


因为如果你真的能接受火车上按照性别划分车厢的话,那么,男方在择偶的时候要求女方没有弟弟。


这似乎也就变得很合理了。


在今年的千佛山相亲大会上,一位90年的男嘉宾在信息牌上明确了自己的择偶条件。


他希望女方除了工作稳定、有车有房,工作生活在东部,无体育训练经历,无境外学习工作生活经历外,还特别要求对方“无弟弟”。


不仅是部分男生介意女生有弟弟,一些有弟弟的女生也怕相亲对象会介意,特别提前说明。


一位96年的女嘉宾在个人信息牌中介绍道,自己有一个弟弟在读大学,学习比她好,并强调“自己不会是伏地魔(扶弟魔)”。


“扶弟魔”呢是一个网络用语,指多子家庭中的哥哥姐姐,通常因受到家庭的影响,会对自己的弟弟不计成本地奉献。


因为原生家庭从小就被家庭的观念所影响,终身倾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去扶助他,甚至是供养他。


在欢乐颂里面,樊胜美就是一个典型的“扶弟魔”。


为什么现在相亲市场上,男方会开出这样的条件呢?


这还不是那些天价彩礼给闹的?


在很多天价彩礼的新闻下面,女方都会找借口:哎呀,我还有个弟弟要上学,要结婚呢,毕竟都是一家人,多给点怎么办了。


于是久而久之,有弟弟就等于天价彩礼,就等于是伏地魔,这种的观点就形成了。


可是,先别着急否定我,回过头想想,软卧包厢里3男1女共处一室,女生会有危险。


因为另外3个是男生啊,男生就等于会对女性图谋不轨,就有性骚扰的肯呢个。


这种观点,不也是同样错误的吗?


可为什么那么多人就会秉持这种错误的观念,反而还去支持按照性别划分车厢呢?


还是我前面说的那句话:如果你真的能接受火车上按照性别划分车厢的话,那么,你男朋友在择偶的时候要求你家里没有弟弟,你也就同样可以接受。


这就是所谓的:用魔法打败了魔法。


要么咱们就都不要弄,既然要弄个标准,那叫一视同仁,可好?

网民嚎叫:


无闲散人 发表评论于 2023-04-24 07:56:00

帮官方说话

俺是农民 发表评论于 2023-04-24 07:52:53

两个不能一概而论。少量地安排两个女性车厢,家庭车厢,以及床头安一个报警的按钮,还是可以考虑的。


伏地魔这件事,是广大的重男轻女家庭的产物,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重男轻女的思维,还需要不知道几百年的教育。


谢选骏指出:由上所述,扶弟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尤其在战乱百年至今未已、仍在准备时刻打仗的中国大陆,民不聊生是理所当然的——在表面光鲜的外衣下,隐藏的还是千疮百孔社会民情。

谢选骏:共产党败家子,中国人冤大头



《压力之下,中国或对贫穷国家债务重组作出让步》(ALAN RAPPEPORT 2023年4月17日 BBC)报道:


中国通过贷款项目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超过50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债权国之一。


华盛顿——面临来自国际高层政策制定者越来越大的压力,中国本周似乎准备作出让步,启动在全球范围内重组贫穷国家数千亿美元债务的努力。

中国通过贷款项目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超过50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债权国之一。包括非洲多国在内,许多国家在疫情之后经济陷入困境,面临债务违约的危险。由于俄罗斯在乌克兰发动战争导致利率上升和食品能源供应中断,这些国家的处境雪上加霜。

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一直在向中国施压,要求后者允许部分国家重组债务,并减少债务总额。但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中国坚持要求其他债权人和多边贷款机构来承担债务重组的损失,这使得关键的债务减免进程陷入僵局,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数成百上千万人口陷入更深的贫困。

在脆弱国家经济增长乏力、金融财政不稳定之际,打破僵局将为这些国家带来一条经济生命线,也意味着中国对经济外交的重新关注。


对于中国是否当真有意缓和贷款减免僵局,并且言出必行,经济学家和发展专家都在谨慎观望。根据一些计算,全球贫穷国家对富裕国家、多边开发银行及私人债权方欠下债务约为2000亿美元。近几个月来,世界发达国家的领导人都在商讨如何避免赞比亚、斯里兰卡和加纳等国岌岌可危的市场出现金融危机。

根据伦敦政策研究机构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数据,非洲私人和公共外债在过去20年增加了五倍多,达到7000亿美元,其中12%来自中国贷款机构。促进绿色及普惠复苏债务减免项目的研究人员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估计,有61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面临债务困境,超过8000亿美元的债务必须重组。

近几个月来,世界发达国家的领导人都在商讨如何避免赞比亚、斯里兰卡和加纳等国岌岌可危的市场出现金融危机。

“中国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来自包括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内的各方压力,要求其在债务重组谈判中发挥更具建设性的作用,”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区负责人埃斯瓦尔·普拉萨德表示,他说中国的不妥协姿态导致其“愈发孤立”。

本周,在全球各国高级经济官员齐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的春季会议之际,有迹象表明中国准备结束这种孤立状态。与会者乐观表示,中方代表似乎准备放弃原来坚持的立场,即要求多边贷款机构——包括向贫困国家提供低息贷款和补助的世界银行——承受债务种重组中的损失。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认为我们正在朝着新阶段迈进,”周四,即将离任的世界银行行长戴维?马尔帕斯在新闻发布会上谈及“在平等义务分担上取得的进展”时表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在加快救济赞比亚、加纳、埃塞俄比亚和斯里兰卡等国的问题上已“达成共识”,令她“深感鼓舞”。

“我常说一句话,那就是实践出真知,”格奥尔基耶娃说。

一般来说,如果要进行国家债务重组,债权人必须同意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或取消部分债务。过去三年,中国面临各种国内经济困难,一直不愿承担债务损失,并要世界银行等其他贷款机构来负担。

对于最需要缓解债务负担的国家,拿出解决方案的紧迫性显而易见。赞比亚在2020年已经债务违约,并一直试图通过20国集团设立的一个项目来重组84亿美元的债务。该国欠中国贷款机构的债务约60亿美元,欠外国贷款机构的债务总额近200亿美元。

周五,加纳财政部长肯·奥福里-阿塔哀叹33个非洲国家背负债务的利息接近或超过其政府在卫生和教育方面的支出。

“赞比亚迫切需要减免债务,”赞比亚财长西通贝科·穆索科图瓦内对《纽约时报》表示。“延迟债务重组会令我们的货币压力重重,将赞比亚排除在资本市场之外,难以吸取急需的外国直接投资。”

今年,加纳通过“共同框架”这一新项目向20国集团提出了债务减免申请,此前,加纳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30亿美元贷款已获得初步批准。这笔贷款的发放取决于加纳能否得到保证,重组其欠外国贷款机构的约300亿美元债务。加纳官员一直在与中国官员进行会谈,商讨其对华20亿美元债务的重组事宜。

周五,对于33个非洲国家的利息支出接近或超过其政府的医疗教育支出这一事实,加纳财长肯·奥福里-阿塔深感遗憾,他也对迟迟未能拿出行动的发达经济体表示失望。

“老实说,看到非洲这样挣扎令人心痛,特别是考虑到,如果非洲经济在令人窒息的债务重压下崩溃,未来十年生产力可能会下降,”奥福里-阿塔周五在大西洋理事会的一次活动上说。

但中国的意愿程度尚不能确定。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布拉德·塞瑟表示,目前尚不清楚北京在重组债务时会接受什么样的财务条款,但它似乎正在采取“积极的步骤”,消除“任何进程中不必要的金融障碍”。

1月,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在赞比亚的一个农场。她本周表示,她将继续向中国官员施压,让重组过程进展更加顺利。但是鉴于谈判进展缓慢,新兴市场的大投资者并不指望快速解决问题。

“我们开始看到中国在主权债务重组立场上表现出的灵活性,但复杂性层出不穷,”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新兴市场投资组合经理亚科夫·阿诺波林表示。“短期内,对于中国是否愿意承担损失的问题,我们预计不会有明确的解决方案。”

中国的勉强态度是中美关系紧张的另一个原因,美国担心北京繁重的贷款条件和拒绝重新谈判会加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金融问题。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本周表示,她将继续敦促中国官员改善重组进程,但她对中国最近表示愿意帮助斯里兰卡重组债务感到鼓舞。

熟悉中国经济政策制定的人士表示,中国的国内政治使其在去年秋天和冬天很难决定是否接受潜在贷款损失。

去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五年一次的全国代表大会,并选择了一个新的党内领导班子与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共事。随后,政府高层开始进行调整,这项工作已被预期到会在今年3月初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年度会议期间进行,然而一些金融政策制定者的人事变动出人意料地被推迟了。

知情人士称,中国现在准备集中精力解决广泛的经济问题,包括国际债务问题。然而,北京仍面临其他挑战,这些挑战可能限制其议价的意愿,它的商业银行体系面临着房地产开发商贷款带来的巨大损失,不想同时接受发展中国家贷款的巨额损失。

本周,中国官员对债务减免举措表示了大体上的支持。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周五表示,中国提出了三点建议,其中包括呼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在改善债务可持续性分析信息分享上尽快付诸行动,并要求债权人尽快详述他们“可比参与”重组的具体执行方式。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与赞比亚财长穆索科特瓦内在华盛顿会晤后,中国央行发布了一则简短声明。


谢选骏指出:5000亿美元的欠款!再加上上万亿美元的债务——十几亿中国人,等于每个人平摊了上千美元的损失!正所谓“共产党败家子,中国人冤大头”!

2023年4月23日星期日

谢选骏:美国面对亡国危机——参照一下“迦太基兴衰的历史宿命”



《迦太基兴衰的历史宿命》(群学书院 2020-10-25)报道:


地中海横跨欧、亚、非,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将它塑造成一个独特的历史大舞台。在古代史上,沿地中海而居的各个民族依托自身的地理水文,尽现才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环地中海文明。埃及人、亚述人、腓尼基人、犹太人、希腊人、罗马人、土耳其人等,都曾在这个舞台上你来我往,演绎兴与衰、战与和的历史剧目。两千多年前堪比“地中海女王”的迦太基,更是早于希腊、罗马,曾一度掌控地中海世界的贸易,享有制海权,创建迦太基式的商贸帝国,但最终未能逃脱灭亡的历史宿命。

今天我们回顾历史时难免会对此感到遗憾,遗憾之余,应该进一步思考迦太基兴起与灭亡的原因。


01、迦太基的兴起:自由贸易的商业环境


关于迦太基建城的历史由来,有各种各样的传说。从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人(Punic)”来看,迦太基与腓尼基人(Poenus)之间有着深厚的渊源。据说当时腓尼基人的城邦推罗(又名泰尔、提尔或苏尔)国王柏拉斯去世时,将推罗交给儿子皮格马利翁和女儿艾丽莎共同执政,但推罗人担心此举会引发政局动荡,所以只承认皮格马利翁的君主之位。皮格马利翁为了稳固王位,杀害了艾丽莎的丈夫阿克尔巴斯。艾丽莎不得已带着财物与随从逃亡至北非,利比亚国王称呼艾丽莎为狄多(Dido,意为“流亡者”),并盛情款待了他们。


在商量购买定居地一事时,利比亚国王却玩弄诡计,答应艾丽莎可购买一块牛皮大的土地。艾丽莎则想出将牛皮剪成细条,绕比尔萨山丘围地的妙计。利比亚国王被艾丽莎的聪明才智所深深吸引,要娶她为妻,但是艾丽莎坚决忠于亡夫,最终以火祭殉情,时间大约为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前三十八年。

虽然此类传说不完全符合史实,但我们从中可以捕捉到一些信息。艾丽莎殉情的时间与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相差三十八年,我们由此推断,迦太基大约建立于公元前814年(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公元前776年举办),这一点恰好与考古学中关于腓尼基人定居迦太基的时间的历史证据相吻合;至于腓尼基人为什么要在此地建立城邦,可能是因为政治斗争所致,这与之后希腊人殖民运动的原因相似。迦太基建立与兴起的深层原因在于当时和平稳定和自由贸易的商业环境。公元前12世纪末,地中海世界的东部地区遭受了大批游牧民族、半游牧民族及被遣散的雇佣军的大规模侵袭,很多旧有的统治集团分崩离析,希腊文明进入“黑暗时代”,赫梯帝国覆灭、亚述王国和埃及则急剧衰落,地中海西部还未有大的势力出现,这为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城邦发展海上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推罗、西顿、比布鲁斯等是腓尼基城邦中的佼佼者,它们外无强权压制,内无王权控制,各城邦之间相互独立,借助本地盛产的木材、紫红色布匹、家用器具、兵用武器等特产,结合自身擅长造船和海上航行的优势,逐渐在地中海这一横跨欧、亚、非的水域平台上构建起一张巨大的贸易网。正因为这些城邦中的人善于经商和制作紫红色布匹,希腊人就用“腓尼基”(意为“紫红色的”)一词来称呼他们。推罗人除了会经商,还善于借助王权势力来发展贸易。公元前10世纪,推罗王先后与以色列王大卫、所罗门签订商业协定。公元前9世纪亚述军队由东而来,推罗的贸易虽遭受了一定的胁迫和压力,但亚述人也极为明智地认识到腓尼基人的财富对亚述王朝的重要性,于是保留了推罗的自治权,推罗的势力因而一路飙升,超过了腓尼基的其他城邦。

在这种略有外来压迫但总体平稳的大环境下,推罗打算进一步扩展贸易范围:一方面试图缓解来自亚述的贡赋压力,另一方面想将地中海世界完全打通,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贸易网。于是他们开始谋划在北非沿岸建立一座殖民城市——迦太基。从贸易战略的角度来看,这座城市的选址可谓上佳。就迦太基本城而言,它坐落于北非沿岸(今突尼斯)一个由砂岩山丘构成的半岛上,三面环海,南面平原由坚固的城墙、壕沟和壁垒守护,东边岬角处有军用和商用的港湾,是易守难攻、适合商贸的天然贸易港和供给站;从整个贸易网来看,迦太基位于从黎凡特地区(地中海东岸一带)往西班牙的东西黄金航线和自北非至第勒尼安海的南北航线的交汇点上,是整个地中海世界贸易的集散地和中转站。外无强敌、内无强权、地势优越、实力过硬——这些条件注定了迦太基会成为地中海世界的“商贸骄子”。


02、迦太基的争权:竞相崛起的新兴势力


公元前9世纪末,迦太基凭借其自由的商业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在与其母邦推罗的协作中逐渐成为地中海世界的重要商贸城邦,被誉为腓尼基殖民地中的“女王”。迦太基不仅拥有母邦的紫红色染料、木材和象牙等原材料物品,还有深受贵族阶层喜爱的橄榄油和葡萄酒等加工类物品。至公元前8世纪,迦太基已经成为辐射圣伊比尼亚、伊特鲁里亚等地区的重要贸易城市,吸引着不同种族的人前来定居。在制度上,迦太基则依旧小心翼翼地保留着“推罗式”的传统。


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地中海世界的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亚述王辛那赫里布上台后,一改以前要求腓尼基人“纳贡”的政策,用武力攻陷推罗,后来新巴比伦王于公元前573年再次攻陷推罗,逼迫推罗签订了屈辱的条约。推罗独立商业政权的地位就此终结,其国势逐渐衰落。大约在同一时期,推罗在地中海西部建立的包括迦太基在内的殖民地陷入经济危机,到了公元前6世纪初,黎凡特地区与西班牙之间东西航线上的贸易的利益也因此被削弱。


另一方面,在爱琴海海域,希腊逐渐走出“黑暗时代”,诸多城邦逐渐形成;希腊还在地中海中部和东部进行大范围的“拓殖运动”,而它在意大利南部地区实施的“大希腊”移民政策,对迦太基在地中海的贸易地位形成了挑战。

在最初,迦太基还是拥有一些优势的。推罗的衰落虽然给迦太基的贸易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但也促使迦太基摆脱了母邦对其独立发展的钳制和限制,而黎凡特地区与西班牙之间东西航线的衰落,不仅使迦太基可以借此运用自身拥有南北航线的优势,将迦太基与西西里岛、撒丁尼亚、意大利、希腊大陆和爱琴海海域相连,形成一个辐射范围极广的巨大贸易圈,而且还在客观上削弱了西西里岛、撒丁尼亚等对迦太基的潜在威胁。东边希腊的复苏虽然开始对迦太基构成威胁,但希腊的殖民运动也为迦太基的南北线贸易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在这样的天时与机遇中,迦太基的国势开始逐渐恢复,其繁华程度甚至超过了以前。


推罗的衰落是迦太基进一步扩张贸易网络、重建贸易格局的一次重大机遇,成为德国学者所称的“超级强权的崛起”的催化剂。迦太基逐渐加强了和撒丁尼亚、伊比沙岛以及西西里岛之间的联系,如公元前5世纪末,迦太基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和撒丁尼亚之间的经济联系,使后者逐渐成为迦太基的粮食供应地,而且还用宗教信仰深刻地影响了撒丁尼亚人的宗教格局。

不过,没有迹象表明迦太基曾以行省的方式管理过撒丁尼亚。在西西里岛,迦太基则主要控制了利利贝乌姆、莫提亚等西部和西北部地区,南部和东部海岸上的叙拉古(即今锡拉库萨)、马扎拉等城市是希腊人的势力范围。随着双方势力范围的扩展和财富的增加,迦太基与希腊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公元前480年,迦太基趁希波战争之机进攻希腊在西西里岛的城邦叙拉古。希腊因在内耗外争中逐渐衰落,故在公元前338年的新协定中承认迦太基对西西里岛西部大部分地区的掌控权。在争权中获胜的迦太基看似获得了胜利,其实折损很大,更何况此时地中海世界出现了一个更可怕的对手——罗马,“商贸骄子”的命运开始扭转。


03、迦太基的衰落:农与商竞争的必然结果


相比较而言,迦太基与希腊有共同之处,即因各种原因(最直接的原因是缺乏足够的可耕种土地)导致农业不发达,于是依靠自身的地理优势广泛种植经济作物,开展海上商贸活动,并通过商品流通与商品交换获得最大化的利益。因此,追逐商业范围和至高利益成为迦太基与希腊在地中海世界进行争权的核心内容,也成就了古代地中海世界的“奴隶制商业文明”。罗马的兴起与发展,与迦太基和希腊的有很大区别:虽然意大利至少四分之三的地方是丘陵,但仍有大片的平原,如北部有辽阔而富饶的波河平原,西部则有埃特鲁利亚、拉丁和坎帕尼亚平原,南部的山脉也趋于平缓、土质肥沃;域内还有波河和台伯河等河流穿过;其海岸线虽然较长,但比较平直,缺乏岛屿与港湾,故其更适合发展农业而非商贸活动,早期罗马更具有发展农业文明的潜质。


商业文明更注重贸易发展,而农业文明更多关注的是土地。虽然迦太基为了构建贸易网,也在西西里岛、撒丁尼亚以及北非沿岸建立了贸易点、中转站或殖民地,但它们之间至多是一种松散的利益联盟。从推罗建立的东西方黄金航线到迦太基建立的第勒尼安贸易圈来看,推罗或迦太基看似控制了地中海世界的制海权,建立了一个“无形”的贸易帝国,但是这样的帝国是不稳固的,缺乏强大的政治支持和基础。在文明发展的初期或和平自由的环境下,这种独立自由的贸易发展是可能发展壮大,甚至出现繁荣昌盛的局面的——前罗马时期,腓尼基人、希腊人、迦太基人在城邦林立和环境相对自由的条件下充分发展了海上商贸活动,其商业发展的繁荣景象可以证明这一点。

在古代,城邦特别是农业城邦发展的趋势,多是在兼并战争中走向王国,罗马的发展就具有这一明显特征。从罗马城到波河流域再到整个亚平宁半岛,在不断扩展势力范围的过程中,以农业起家的罗马所关注的重点并非商贸上的利益关系,而是如何将被征服的土地纳入罗马的统治范围,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公元前509年罗马与迦太基签订的协议条款中看出端倪。虽然罗马可能是因为力量弱小才签订的协议,但从它欣然接受“非必要(即除船只维修或献祭用品之外)不经过迦太基北部的卡本半岛(也叫加蓬半岛)”的条款,我们似乎可以看出罗马对海上贸易并不关心。更有意思的是,直至与迦太基发生正面海战,罗马都没有像样的海军。那么,在对西西里岛的争夺以及三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在将才、资源、实力方面都不逊色,缘何以农为主的罗马最终以绝对的优势消灭了以商为主的迦太基?


在西西里岛的争夺中,罗马与迦太基的不同之处更加凸显。罗马更看重这里是发展农业的天赐之地,迦太基则更注重这里的贸易优势。因此,罗马一开始就希望将西西里岛变为罗马的“粮仓”,而迦太基只要求将此地变成自己的贸易站。罗马的目标是稳扎稳打,逐步占有;迦太基的目标是小心守护,坚强维持。在土地占有的过程中,占有者通常是不允许威胁其权力的其他任何势力存在的,而在贸易发展的过程中,贸易者一般会允许其他参与者按比例共享和分配利益。因此,在这场争夺中,罗马的目标就是从根本上消灭迦太基,老加图在元老院中倡议的“迦太基必须毁灭!”(Delenda est Carthago!)的口号应该是罗马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这对于擅长经商的迦太基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


罗马文明的农业特征塑造了罗马人务实、上进的精神,罗马人尤其善于总结教训,学习先进经验。如前所述,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伊始,罗马甚至都没有像样的海军,仓促建立的海军在公元前260年的战斗中惜败迦太基军队,但是罗马人会想尽办法弥补自己的不足。据希腊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记载,罗马人发明了一种名为“乌鸦钳”的装备,这种装备是一种长板制桥梁,作战时罗马人将它伸出并牢固地勾在敌方的船只上,如此这般将海战变成陆战,削弱迦太基的海战实力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了罗马人陆战的优势。反观以商业为主的迦太基人,利益至上的追求塑造了其喜欢投机的性格。罗马军队致力于总结教训和改进,迦太基却一味盲目相信自己的实力。当罗马军队带着乌鸦钳装备再次发起进攻时,迦太基仍不把罗马军队放在眼里。迦太基轻战、傲战的心理,最终导致其在与罗马的交战中屡屡失败。


在对外征服的过程中,罗马每征服一地,都会施以有效的管理和统治。换言之,罗马从最初只有弹丸之地的罗马城到公元前3世纪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它推行的虽然是共和体制,但是从罗马城邦向外拓展的那一刻开始,其内外有效的统治制度就不断地将它推向王国或者帝国的中心,而罗马稳定且不断完善的政权体制又成为它向外征服的有力保障。反观迦太基,它虽有一些殖民城邦的支持,但城邦之间毕竟只是因利而结的松散体系。正如中国“因利而聚,利尽而散”的古语所言,迦太基的殖民体系不仅不稳固,甚至还有可能发生某些城邦倒戈而成为迦太基衰落之路上的一剂毒药。这也注定迦太基与罗马之间的战争,是一场商业城邦与农业区域王国之间的对决,“成农败商”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规律,迦太基最后被毁灭的结局只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而已。昔日的希腊人、腓尼基人,这些地中海世界曾经光彩夺目的弄潮儿,都和迦太基人的命运一样,或早或晚地融入地中海世界的统一体之中去了。


04、既相同也不同的历史教训


虽然希腊人和迦太基人都是商业民族,都曾是地中海世界的佼佼者,就连结局也相差不大,二者对后世的影响却大为不同。希腊文明依旧是后世之人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迦太基则仅作为罗马的被征服者而捎带被提及。同为被罗马征服的城邦,其结局为何如此大径相庭?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希腊人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并未放弃对现实生活的享受和对未来人生的思考,于是其哲学、文学、历史、教育、宗教等在希腊世界大放异彩。后来在外族征战的迫使下,希腊城邦纷纷陷落,但希腊文化深深地影响了罗马人,故而有“罗马人在军事上征服了希腊人,而希腊人在文化上征服了罗马人”的说法。现在看来,希腊文化何止征服了罗马人,希腊人创造的文化成就已经通过历史的传播成为今天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

反观迦太基人,他们一直奉行经济利益至上的原则,将发展商业看作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目标,忽视了对文化教育的发展,所以迦太基虽然在经济上曾经很富有,但其文明方面的浅薄与脆弱使它缺乏自己的根与魂,留给后世的也只能是“曾经很有钱,结局很悲惨”的印象。与希腊人和迦太基人不一样,罗马人虽然不擅长海上贸易,但其务实的精神使他们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最终凭借强大的武力和强有力的国家组织,书写了另一番地中海世界的帝国事业。


正如《迦太基启示录:海洋帝国的崛起与覆亡》作者森本哲郎所言,我们不是要学习历史,而是要从历史中学到东西。迦太基的兴亡本身就是一部令人震撼的历史启示录,其彻底消亡的结局很大程度上源于过度地追求“利”。“人类不能只为金钱而活着”的启示和教训,不只适合警示国家,对社会和个人亦有很大的训导意义。


谢选骏指出:人说“迦太基的兴亡本身就是一部令人震撼的历史启示录,其彻底消亡的结局很大程度上源于过度地追求“利”。 “人类不能只为金钱而活着”的启示和教训,不只适合警示国家,对社会和个人也是。”我看这给美国做出了最好的警示——面对“迦太基兴衰的历史宿命”,美国绝对不能见利忘义;否则难免重蹈覆辙。“民主”绝对不能挽救美国,因为民主国家迦太基和罗马的对决,很像民主国家雅典和斯巴达的对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迦太基和雅典都是奉行了民主的和联邦的制度,而斯巴达和罗马奉行的则是寡头的和中央的制度。而美国,则“恰好”兼而有之,同时奉行了民主的和联邦的制度!这种恰好,很可能正是一种“恰坏”——埋下了美国的亡国危机。美国面对亡国危机——参照一下“迦太基兴衰的历史宿命”!

谢选骏:辩证法玩弄加拿大


《特鲁多与基督徒小伙辩论:你还是多祷告吧》(加国君  2023-04-17)报道:


就在前天,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Justin Trudeau)在大学校园里与一位小伙展开了辩论。


这一切都发生在4月12日,特鲁多访问温尼伯的曼尼托巴大学的期间。当特鲁多在校园里与视频中的小伙争论时,他似乎开启了"教师模式"。


在一段最初由u/NoahFromCanada发布在Reddit上的视频中,然后被转发到了一条有数百万人观看的推特上:特鲁多在一群人中,正和一个用手机录他的人说话。


虽然不清楚俩人开始对话的契机,因为视频是在他们的谈话已经开始的时候开始的,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中发生的情况描述~


总理问他们是否支持将帮助低收入家庭的新牙科护理计划,这个人说他们 "没有完全了解",但他们反对堕胎。


"先把这个放在一边,"总理说。"你认为低收入家庭不应该获得牙科护理?"


"我认为他们应该。"小伙子回答说。


特鲁多回复:"你认为他们应该?好吧,皮埃尔-波利耶夫(Pierre Poilievre)和保守党对此投了反对票。所以,你已经看到,你支持的党不支持它了。"


接着小伙告诉特鲁多,他们与加拿大人民党(PPC)的想法更一致。于是,特鲁多便好奇地问他们为什么支持那个党。


"他们大多是基督徒,我反对疫苗任务……"


"他们大多是基督徒,"特鲁多说,打断了这个人的话。"所以,你认为我们不应该支持穆斯林?"


"我认为我们应该支持所有人,"对方回答。


特鲁多接着问道,妇女是否应该有权选择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


"我认为,如果她们在外面随便一夜情,就不应该允许她们打掉孩子,个人认为,"这个小伙子说。


"哇,"特鲁多一脸震惊地回应。


小伙子接着说:“我支持选择。”


"哦,等等,"总理说,看起来有点激动。"你刚才说你是支持妇女选择权的吗?"


这下小伙子立马改口,澄清他们的意思是支持生命,而不是支持选择。


"你是支持生命的,"特鲁多说。"那么,你不认为妇女应该对她们的身体做出选择?"


"对于堕胎,不应该。就我个人而言,不。"


"为什么不呢?"


"因为这是她们的选择,和别人睡一觉--"


这时的特鲁多虽然还是面带微笑,但迅速打断了小伙子接下来想说的话,问他们:"如果一个女人被强奸,她是否应该/能够堕胎?"


"这就是它变得复杂的地方,"小伙子说。


"不,不,不,它不会变得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堕胎)应该被允许。"特鲁多说。


当小伙子表示,这是一个超具体的例子时,总理驳斥了他的观点。


"这是个太常见的例子。妇女经常被强奸,这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事情,"他严肃地说。


于是,他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对方说他们对这种情况下的堕胎感到五五开。特鲁多说:"你不赞成,一个被强奸的妇女应该能够选择不生那个孩子?"


"呃,说实话,我不知道。"小伙子这回愣住了。


"听起来你需要在这方面也多做一些思考,多祷告,"特鲁多说,带着一点得意的微笑。


然后他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潇洒地走了~


有趣的是,加拿大人民党领袖马克西姆-伯尼耶(Maxime Bernier)回应了转发特鲁多谈话视频的推特。


"贾斯汀,不要欺负我的支持者!如果你想和我辩论,任何时候,我都在这,"他在推特上发视频说道。


"我们支持常识和更多的自由,"伯尼耶谈到他的政党时说。


这下网友们可炸锅了:有瓜吃!这篇Reddit上分享特鲁多和小伙子辩论视频的帖子得到了一千多条评论~


网友们纷纷表示:“天,我不是总理的粉丝,但他这次真的很帅,给小伙子狠狠上了一课。”


“爱了爱了,好优雅的辩论!”


"哈哈哈这孩子把自己拍得很难堪,"一个网友说。


另一个人提到,这次谈话是他们多年来看到的特鲁多"最人性化"的一次。


"绝对让这个小伙子看起来像个小丑,"他们继续说。


"他反对被迫接种疫苗的选择,但却想强迫妇女必须保留孩子,这里的逻辑是混乱的,"有人说。


还有网友担心小伙子以后的桃花运:“这孩子以后在学校里估计难找对象了。。”


网友们还形容加拿大人民党的支持者看起来像 "偏执的、不可容忍的"人,而特鲁多好好给这个小伙子上了一课。


就在这次在曼尼托巴大学的谈话发生的几个月前,这位总理与不同意他观点的人进行了另一次激烈的互动。


特鲁多在多伦多举行的支持乌克兰的集会上发表演讲时,叫住了一个对他大喊大叫的嘲讽者,随后通过表达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聚集在现场的人们沸腾的掌声和欢呼声。


网民嚎叫:


弯刀月 发表评论于 2023-04-18 07:14:00

大阿訇有真主加持,小娃崽子哪里是对手?

黛二的柳叶刀 发表评论于 2023-04-18 05:19:05

小土豆就是吃这碗饭的,辩论训练是职业,每天在国会和人吵架,对付这种头脑简单校园小右当然游刃有余,同理,你看Ben Shapiro 和校园小左辩论,对小左也是啪啪打脸,左右开弓。。这个只和辩论技巧有关,输赢都和辩论内容对错无关。就土豆在这次辩论里面所用的内容,事实没啥亮眼的,都是前人讲烂了的。所以那个啥人民党头子才跳出来让他pick on someone your own size….当然小土豆在形式上,还是蛮帅的。

smart321 发表评论于 2023-04-18 04:43:50

挺好的,辩论都是理性讲道理的,这样的辩论很好,还是给民主国家领导人点赞,亲民


谢选骏指出:特鲁多使用拙劣的辩证法,就成功玩弄了加拿大人,真不愧是白求恩的孙子辈。辩证法的特点就是偷换概念、转移话题、又到敌人犯错误、落入自己预先埋设的陷阱里——马恩列斯毛邓全集加起来,全是这种玩意儿。辩证法玩弄加拿大人绰绰有余,因为他们尚未受到马猎猪意的魔鬼训练……

2023年4月22日星期六

谢选骏:《斯大林全集》无疾而终

佚名网文《斯大林全集》报道:


《斯大林全集》(Collected Works of J.V.Stalin)中文版由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根据1946年俄文版翻译、人民出版社1953年9月~1956年4月间出版,作者是斯大林。

《斯大林全集》收录了诸如《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论列宁主义基础》、《问题和答复》、《论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德国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的谈话》等重要著作。


俄文版斯大林全集


俄文版的斯大林全集原计划出版16卷,于1946年开始出版,到1951年出至第13卷,以后各卷未能出版。

在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苏联档案发生了两次奇怪的外流。1966年3月美国《生活(Лайф)》杂志刊登了沙皇俄国“警察署特别科”收藏的关于斯大林的照片材料;第二次流失是196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用俄语刊发的3卷斯大林的文章。这些文章最初收录在《斯大林全集》的14、15、16卷中,这几卷原本是准备由马列主义研究院出版的。但是直到斯大林死后也一直没有出版。众所周知,斯大林生前他的全集仅有13卷面世,这里面包括战前的一部分作品。在1997年,俄罗斯出版了16卷本的《斯大林全集》,这套书是由科索拉波夫(Р.Косолапов)校订出版的。 这是十六卷本斯大林全集的翻版,它包含有战争时期的材料。

上世纪九十年代,俄罗斯国内的一些学者就已在研究斯大林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首先要讲一讲斯大林的遗著的发掘、整理和出版。一些报刊陆续发表了斯大林的不少鲜为人知的文章和讲话。以科索拉波夫为首的一批左派学者开始为出全斯大林文集而努力。1946年联共(布)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院着手编辑出版《斯大林全集》,本来计划出十六卷,并在《斯大林全集》第1卷的出版说明里对各卷内容作了预告。斯大林在世时出到了第13卷,他逝世后,赫鲁晓夫下令终止出版,并毁了已制好版的其他几卷。根据第1卷出版说明里的预告,第14卷为1934~1940年的著作,第15卷为《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第16卷则为卫国战争期间的著作。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胡佛研究所出版了《斯大林全集》的后三卷,不过对这几卷的内容作了重大改变。原计划收入第15卷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没有全文采用,只取其中斯大林撰写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文,将其放到第14卷,第15卷则改为收卫国战争期间的著作,第16卷也改为收战后的著作。科索拉波夫等人同意这种做法,不过对各卷的内容作了较大的增补。他们在1997年十月革命八十周年之际推出了这三卷,只印了两千册,在一两个月内就销售一空。

在这之后,科索拉波夫等人继续进行发掘、整理和出版斯大林著作的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苏联当年出版《斯大林全集》时根据斯大林本人的意见,没有把他的全部著作收进去。科索拉波夫等人经过努力,于2004年和2006年先后编辑出版了第17卷和第18卷,前者收集了斯大林从十九世纪末到1932年12月的诗歌、书信、电报、他起草的决议、命令和声明等,后者则包括1917年到1953年的讲话、报告、书信、电报、谈话记录、批示、命令等。他们还有可能再编辑出版第19卷。与此同时,他们还对1997年出版的第14、15、16卷的内容作了调整和增补。已于2007年出版的第14卷增订第2版收入1934年3月到1941年6月战争爆发前的著作,篇目增加了一倍多。现在只见到第15卷第1部分,其中收入了从1941年6月战争爆发到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的各种著作和文献。预计这一卷将分为三部分,内容将大大扩充。编者为他们采取这样的做法解释说:“我们预计文集会因‘过于’详细和收入从学院派的观点来看‘多余的’文件而受到责备,但还是有意这样做。我们通过这种做法彻底埋葬了赫鲁晓夫制造的‘斯大林是按地球仪制订作战计划的’这样的低级神话以及以下重复多次的谎言,即断定胜利‘不是有赖于’最高统帅发挥作用、而是‘违背’他的意志取得的。”科索拉波夫等花这样大的气力从事这项工作,大概是因为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斯大林自从受到批判以来,他已发表过的著作失去了重版的机会,他的手稿被抛在一边,没有人去进行整理和研究,更不用说发表出来了。在大约四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如此,结果人们对他的思想观点和活动已不甚了了,尤其是年轻一代更是这样,他们变得比较轻信,这使得反对斯大林的人便于进行歪曲和捏造,各种流言蜚语和歪理邪说容易传播开来而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随着斯大林著作的整理出版,人们就有可能直接听一听斯大林本人是怎么说的,了解他的行为的动机和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这就有助于对事情的是非曲直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样一来,听信造谣诬蔑和赞成无端攻击的人就会减少。而对研究者来说,全面了解和熟悉斯大林的著作是一个先决条件,不具备这个条件,研究就无法进行,更谈不上深入研究了。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斯大林时期的各种档案材料陆续解密。学者们在整理和编辑出版这些材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们把材料分门别类,按照某一重要问题或某一重大事件汇编成册付梓,例如关于大家关注的大清洗和劳改营的材料就出版了厚厚的几册。有些不属于机密、甚至说不上是档案的材料,因其能说明某些事实而具有一定的价值,也整理出版。这里要说一下克里姆林宫斯大林办公室的日志,这日志从1924年7月到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前逐日记载了他会见的人员,具体写明每个前来会见的人几点几分进办公室,几点几分离开。这些日志的片段曾在杂志上发表,现在全部记录已汇编成册于2008年出版。别小看这简单的记载,它纠正了某些讹传,对恢复历史真相起了一定作用。例如,1990年某些媒体引用一份据说是美国档案馆收藏的文件,大肆宣扬1939年10月17日斯大林曾在利沃夫会见希特勒,而根据日志记载,斯大林这一天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好几个人;又如有人曾散布说,斯大林在战争爆发时惊慌失措,放弃了领导,一个人待在别墅里,谁也不接见,而日志逐日记录了他会见的人,在战争爆发的那一天他就会见了二十九人次,随后几天也都是如此,显然这几天他一直在进行紧张的工作,为开展抗击德国侵略者的斗争作各种决策和部署;再如马林科夫的儿子在回忆录里说,1941年10月所有政治局委员都撤离了莫斯科,斯大林也离开了十天,只留下马林科夫一人。但是只要翻一翻日志就可知道,在10月份政治局委员常到斯大林办公室来,斯大林还接见其他许多人。由此可见,大量档案材料的解密和公布,可以起纠正被歪曲的事实的作用,同时为研究者提供了最可贵的第一手材料。

俄罗斯学者经过多年的努力,为进一步研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斯大林本人的绝大部分著作已公开出版,大部分有关的档案材料已经解密并公布,其他文献资料以及当事人的回忆录大量涌现的情况下,再要凭空编造就会变得比较困难。由于这个原因,对斯大林持反对和否定态度的人将会不同程度上改变他们的手段和方法。他们之中有的人将会从他们否定斯大林的观点出发,带着偏见选择和剪裁各种文献和档案材料。有的人则将更多地采用抽出个别事实加以歪曲和夸大,从中得出普遍的结论的做法。也有人则将在被迫承认某些事实的同时,脱离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来加以说明,目的也是为了用这些事实来证明他们的观点。对诸如此类的做法必须坚决反对。为了使研究建筑在科学的基础上,必须像列宁所说的那样,“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实的联系去掌握事实”,必须“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在全面掌握事实的基础上,作历史的具体的分析。这里还要特别强调用什么样的思想来指导研究的问题。应该用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来评价像斯大林这样的人物,反对用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的观点来看待斯大林,不把他视为抽象的个人,而视为一定阶级的代表;不把他的活动看作偶然的、纯粹个人的行为,而将其看作是由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列宁还说过:“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在评价斯大林时,也应该这样做。只有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才能正确认识斯大林这位复杂的重要人物,科学地说明他的全部活动,对他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价。

中文版

中文版由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根据1946年俄文版翻译、人民出版社1953年9月~1956年4月间出版,中文版也翻译出版了13卷,其卷次、分篇完全与俄文版相同,主要收集了1901~1934年期间斯大林的著作、报告、演说和命令,编入各卷的所有著作均按写作或发表的时间顺序排列,并附有说明、注释和著作年表。第1~3卷是斯大林在十月革命以前的著作(1901~1917年10月),共收入斯大林的文章158篇,附录1篇,阐述了斯大林在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派别和机会主义派别作斗争中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布尔什维克的任务和策略、民族问题等;第4~7卷是十月革命以后到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著作(1917年11月~1925年)。共收入斯大林的著作172篇,附录2篇,斯大林论述的主要问题有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巩固加强、苏维埃政权的民族政策、国际形势、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工农联盟、社会主义教育问题及布尔什维克党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总路线等;第8~13卷是苏联实行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的著作(1926年~1934年1月),共收入斯大林的著作161篇,斯大林主要阐述了关于继承和发展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可能在个别国家胜利的学说,论证了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论述了列宁主义的地位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前景,提出造就工人阶级出身的、掌握科学技术的新干部的任务,论及了社会主义苏联和各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并提出了苏联维护和平的政策等。

《斯大林文选》实际上是中共中央编译局对苏联未按计划出齐的《斯大林全集》的一种补救。俄文版的《斯大林全集》,原来计划出版16卷,但在出版了13卷后,因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就停止出版了。由此,完全按照俄文版翻译的汉文版的《斯大林全集》,也只能是出了13卷就停下来了。

《斯大林全集》第13卷收文的截止时间是1934年1月。后来,中共中央编译局把斯大林在1934年至1952年底(斯大林逝世于1953年3月)在苏联报刊上公开发表过的大部分文章、言论汇编成了一部共103篇的文集(46万字),称《斯大林文选(1934~1952)》,于1962年8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文选》第一次印行时,出的是一卷本的精装本,到同年11月,出了上、下两册的平装本,到1978年9月时,又出了一卷本的平装本;这几次印本,都是内部发行的。到1985年12月,该《文选》改称《斯大林文集(1934~1952)》,由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了。

至于《斯大林选集》,其收文范围和篇目均不同于《斯大林文选》(亦即1985年出版的《斯大林文集》),它收入了斯大林从1901年至1952年各个时期的重要著作,共56篇(部),分为上下两卷,总计字数近103万。《斯大林选集》初版于1979年12月,至1981年8月,为第3次印刷,历次印本,都是两卷精装本。


谢选骏指出:《斯大林全集》无疾而终,因为斯大林自己病死或是被人谋杀了。对此黄俄似乎要比苏俄更加如丧考妣,赶紧出版《斯大林文选》予以补救。《斯大林全集》无疾而终,说明偶像一旦倒塌,就像“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但是苏联瓦解之后,《斯大林全集》反而得以继续出版,充满了讽刺挖苦的意味——作为政治偶像或是政治妖魔的斯大林烟消云散了,《斯大林全集》反倒败部复活了。

谢选骏:碳基生物只能看见地球上的浮光掠影

 


《宇宙入口?夜空惊现“神祕螺旋”震撼美景 专家解密》(中时新闻网 2023-04-19)报道:


“极光猎人”萨拉特(Todd Salat)15日凌晨2时在阿拉斯加拍到“神祕螺旋光”与绿色极光共舞的震撼画面。


15日凌晨不少在阿拉斯加追极光的人都目睹了天空出现神祕蓝色“螺旋光”,甚至有人拍下山头上巨大螺旋光与绿色极光共舞的震撼美景,令人惊叹,不少人希望这道光是外星人降临或是宇宙入口,不过他们失望了,专家解释,这道光源自于SpaceX火箭发射后释放多馀燃料所致。

15日凌晨不少在阿拉斯加追极光的人都目睹了天空出现神祕蓝色“螺旋光”,甚至有人拍下山头上巨大螺旋光与绿色极光共舞的震撼美景,令人惊叹,不少人希望这道光是外星人降临或是宇宙入口,不过他们失望了,专家解释,这道光源自于SpaceX火箭发射后释放多馀燃料所致。 综合美联社、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CBS News)报导,拍摄极光多年的“极光猎人”萨拉特(Todd Salat)15日凌晨2时许目睹了此生首见的奇景,他在脸书分享的照片显示,极光的绿色光影点亮夜空、照耀覆盖著白雪的山头,不过绿色夜空中还有一团巨大蓝色螺旋光,画面相当震撼。 几英里外,出外赏极光的威丝娜尔(Elizabeth Withnall)也目睹了同样奇景,她在脸书分享蓝色神祕螺旋光漂浮夜空的多张照片,形容是“天空中看过最疯狂的事”,“我经常在空中看见奇怪的事,但这简直是疯了。” 这道螺旋光出现几分钟后旋即消失,神祕的螺旋状令人联想到宇宙入口,威丝娜尔坦言她真希望是外星人降临。

综合美联社、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CBS News)报导,拍摄极光多年的“极光猎人”萨拉特(Todd Salat)15日凌晨2时许目睹了此生首见的奇景,他在脸书分享的照片显示,极光的绿色光影点亮夜空、照耀覆盖著白雪的山头,不过绿色夜空中还有一团巨大蓝色螺旋光,画面相当震撼。


几英里外,出外赏极光的威丝娜尔(Elizabeth Withnall)也目睹了同样奇景,她在脸书分享蓝色神祕螺旋光漂浮夜空的多张照片,形容是“天空中看过最疯狂的事”,“我经常在空中看见奇怪的事,但这简直是疯了。”


这道螺旋光出现几分钟后旋即消失,神祕的螺旋状令人联想到宇宙入口,威丝娜尔坦言她真希望是外星人降临。


不过外星迷要失望了,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University of Alaska Fairbanks)地球物理研究所(Geophysical Institute)太空物理学家汉普顿(Don Hampton)说,这道螺旋光只是3小时前,从5000公里以外的加州范登堡太空基地(Vandenberg Space Force Base)发射的SpaceX火箭释放的多馀燃料所致。


他解释,有时火箭必须释出多馀燃料,当在高空释出时,燃料就会变成冰。如果释放燃料时正巧有阳光照射,地面又处于黑夜时,从地面上来看,这些燃料会像是一大团云,有时呈现螺旋状。


汉普顿说这种景象并不常见,他这辈子看过三次。


网民嚎叫:


蠢才闭嘴 发表评论于 2023-04-19 10:40:50

有光明就一定有未来

paladindancer 发表评论于 2023-04-19 10:38:20

人造垃圾而已


谢选骏指出:碳基生物看见了地球上的浮光掠影,就以为是“宇宙之门”或是外星人了。她他们不懂,地球只是一粒沙子,人类和所有的碳基生物加起来,仅是一层沙子的表皮。宇宙之门怎么会对它们显现呢?碳基生物只能看见地球上的浮光掠影——即使眺望外太空,也都是以地球为观测中心——这就是我所说的“地球中心说屹立不摇”。

2023年4月21日星期五

谢选骏:英国的祖宗是强奸犯

《“我是因强奸生下来的孩子,但我不会让这件事定义我”》(艾玛·艾尔斯(Emma Ailes)BBC记者 2023年4月19日)报道:


英国政府表示,不久之后,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因强奸而受孕出生的孩子将会被认定为犯罪受害人。在这里,一些人分享了他们因为母亲被强奸而生下自己的故事——他们还解释了,他们为什么拒绝让往事主宰他们的人生。


亲爱的塔丝:


现在你出生只有10天,但当你读到这段文字时,你或许已经长大很多了。


我非常爱你。


第一次读到母亲露西(Lucy)的日记时,塔丝宁(Tasnim)感觉到自己的眼泪夺眶而出。她此前根本不知道这些日记的存在,更别说她还是个婴儿时,一场火灾夺去露西的性命后,日记竟然还存活了下来。


塔丝宁脸颊上一道隐约的烧伤疤痕,是那天晚上留下的唯一印记。大灾笼罩着整座房子时,塔丝宁的爸爸将她抱出险境,用一张毯子包裹着她,将她放在花园的一棵苹果树下。


他救了她的命——但他也是那个倾倒汽油并点上火的人,大火还烧死了塔丝宁的阿姨和祖母。


塔丝宁一直都知道,她爸爸被判谋杀罪,被终身监禁。


但是这些日记一直被遗忘在警察库房里长达18年,直到塔丝宁请求翻看她母亲案件的证据文件,才发现当中包含着另一个令人震撼的秘密。


塔丝宁读着这些日记,才发现她的出生原来她父亲性侵她妈妈的结果。


图像加注文字,

来自什罗普郡泰尔福德的露西,死时年仅15岁,照片中抱着的婴儿是塔丝宁。


露西日记纸页上除了她对未来的憧憬与梦想,还详细记录了她私下的遭遇。她从12岁起就被塔丝宁的父亲、年长她10岁的出租车司机阿扎·阿里·梅伍德(Azhar Ali Mehmood)诱骗和虐待。


真相令塔丝宁心烦意乱。她感觉仿佛自己是世界上唯一经历着这件事的人,但是资料搜查却显示,她远远不是唯一。


很难说英国有多少人是出生自强奸和性侵,但是据杜伦大学和女性公义中心(Centre for Women's Justice)的估计,仅在202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就可能有多达3300名女性因为强奸而怀孕。


英国政府表示,英格兰和威尔士即将出台的《受害人法案》(Victims Bill)将会正式将因强奸而受孕的婴儿列为犯罪受害人。据相关政府部门官员指,这将令他们获得额外的支援——包括心理咨询和治疗,还有准予获取相关案件的信息。他们还获得许诺,将在酒精和药物依赖、教育和住房福利等相关服务上得到“更大的认可”。


但是,由于英国没有专为强奸受害人子女而设的慈善机构或者支援服务,像塔丝宁这样的人常常不得不在没有任何专业协助下经历复杂的情感。


如果你受到本文中所提及的任何问题影响,你可以通过BBC Action Line寻求相关机构协助


“你想要幻象你父母是幸福地相爱的,”她说。


“这会改变你所知的一切,还有你如何理解有关你家庭还有你自己的各种事。因为我和一名杀人犯是亲属,他还是一个强奸犯,我曾经会想一些可怕的事情,我长大了会不会也像他一样?”


日记当中有一些内容令塔丝宁痛苦得不忍读下去。她试着将焦点放在对她的爱上,露西的日记中如此清晰地表达了这一点。日记本上满是诗歌,和她们在一起生活时的故事。


“我不应该为自己感觉糟糕,因为她不会希望是那样,”塔丝宁说。


尼尔(Neil)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打开了信封。


在西约克郡伊尔克利被收养长大的尼尔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却总是对自己的亲生母亲感到好奇。他想象的是一个童话里的公主,梦想着有一天他们会重逢。


现在,27岁的尼尔打开一封来自聘请来寻找生母的私家侦探的来信。读着信件,他感觉好像一道鸿沟裂开了,正在向下坠落。


尼尔的母亲还是个少女时,在一个公园里被一名陌生人强奸。尼尔因此出生。


“没有什么能让你准备好迎接这个消息,”尼尔说。


发现自己是以这样一种充满暴力、仇恨的方式被生下来,感觉“几乎像是被人一拳打在胸前,将你的内脏拉扯出来”。


尼尔说:“你感到羞耻,感到悲哀,感到困惑,所有你对自己能有的那些最黑暗、最恶劣的感觉。我整个人都崩溃了。”


尼尔以为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被撕碎了。不敢照镜子,害怕镜中那张脸会是一个不认识的暴徒看着自己。


因为暴力而出生,不是因为爱,这意味着什么?尼尔的生母会愿意见面吗?


随着监狱那道沉重的门在她身后猛然关上,塔丝宁感觉心脏在她的胸口狂跳。一名警卫领着她进入一个又小又冷的房间。等候她的是一张桌子和两张椅子。


房间另一边的门打开,塔丝宁第一次见到她的父亲。穿着灰色的囚服,他比她想象的要矮。


阿扎·阿里·梅伍德因三项谋杀和一项意图谋杀罪在2001年入狱。


但他的举止却很大方,整个房间都能感觉得到。他拥抱了她,还给她带了一个巧克力蛋糕,当是“庆祝”。


这不是塔丝宁要的,她想要自己是掌控场面的那个人。她想要他明白,他所做的一切所带来的影响。


但是现在,她亲眼见到了,那个曾经操纵和控制她母亲的男人。


塔丝宁从监狱里走出来,再也没有回去。她已经得到她需要的一切答案。


在火车站外等着第一次见亲生母亲时,尼尔觉得胃里在翻江倒海。对于这一刻,想了无数遍,还反复练习过要做什么和说什么。


她出现的那一瞬间,尼尔就知道是她。


两人看着对方的眼睛,尼尔在替她担心。


“如果我长得像那个对你做过那种事的人,”尼尔说,“那我现在就走开。”


“你不像,”他妈妈说,于是尼尔觉得心里一块大石头放下了。


母亲和儿子一边走一边聊,怯生生地分享着各自的人生故事。她谈到家庭,那些尼尔不知道自己有的异父兄弟姐妹。两人说话的语气、神态和笑声都一样。


尼尔没有问那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不需要知道,也不想要她去回忆那件事。对于尼尔来说,没有亲生父亲。


尼尔有一个亲生母亲,这就够了。


“妈妈,我是个强奸犯的宝宝吗?”


萨米(Sammy)在车里转过头去看坐在她旁边的大儿子。她想帮他,想保护他不受这种痛,但她不知道怎么做。


“不,”她说,“你是我的宝宝。”


那是2013年,萨米最近才刚刚向她12岁的儿子说明过去发生过什么,还有他是如何被怀上的——被他叫做爸爸的那个人,阿西德·侯塞因(Arshid Hussain),如何从她14岁起就强奸和虐待她。他诱骗她相信他们在谈恋爱。当时24岁的侯塞因对很多其他女孩都做了同样的事。


但是萨米最终逃脱了他的控制。她开始发声,谈论南约克郡罗瑟勒姆那些服务机构未能保护她,还有其他1000多个遭受性剥削的孩子。


侯塞因正在接受警方调查,而萨米儿子的DNA正是指控他的证据之一。


但是萨米能够看到,她儿子对于明白这一切意味着什么有多难。他对一切都有疑问——他是有人想要的吗?他是被爱的吗?


案件出现在全国的新闻报道中。一切都如此公开,而他们感觉又是如此孤单。


萨米试着尽力做最好的妈妈,但是她感觉,这一切好像都是她的错。


她在厨房的地板上坐下来哭。她是那么爱她儿子,但是她觉得,没有她,他会过得更好。


就像塔丝宁和尼尔一样,萨米多年来一直独自挣扎,没有人真正知道她的感受。


直到2021年,她遇到另一位母亲曼迪(Mandy),她才终于能够找到一个真正懂她的人来倾诉。


现在,侯塞因正在监狱里服35年的刑期。萨米坐在哈得法克斯的曼迪家厨房里,曼迪的狗——“太妃糖”蜷在她椅子下。曼迪向萨米说出她的故事。即使过了30年,这仍然很痛苦。


曼迪对于那场侵害的最初记忆是在11岁。她那个当志愿警察和救世军成员、在社区里备受尊重的父亲脱下衣服,和她一起泡进浴缸里。


从那时候开始,隔天晚上他就会悄悄溜进她的房间。曼迪不敢告诉任何人。他很令人害怕,她觉得自己被困住了。


然后有一天,她发现自己怀孕了。


“就像你把毒药注射进一个人的身体里一样。这就是我父亲对我做的事,他把我们自己的基因注入我身体里,”她告诉萨米。她不知道怎么办。


但是,当父亲发现之后,曼迪没有得到选择的权利。她要生下孩子,然后孩子要叫他爸爸。


她生产时,她父亲就在产房。助产士把她刚生下来的孩子送到他手里。


“那简直把我毁了。他首先抱了我的孩子,”曼迪说,“我当时在想:‘你的手放开他,走开。’”


“他是我的宝宝,他是珍贵的。我要永远保护他。”


于是当曼迪找到机会时,她就往婴儿车里放了一些尿布和婴儿奶粉,走出门,再也没回去。


萨米问她,她觉得生下一个因为性侵而受孕的孩子,相比起一个生于一段幸福关系里的孩子,是不是不一样。


“是的,”曼迪说,“他不是用爱制造出来的。他不是用我的爱制造出来。他是被一个魔鬼制造出来。”


“但是上帝作证,我爱他。”


曼迪的儿子被他的丈夫皮特(Pete)正式收养。他们现在和他们的其他孩子一起快乐地生活着。


但是,虽然曼迪逃离了父亲的侵害,但她却逃不开事情造成的后果。她的儿子有天生残障。


30年后,她仍然每天24小时地照顾他。他喜欢玩PlayStation游戏和摔跤。他没有能力理解他是生于一次侵害,曼迪也庆幸她不用去说明。但是这却是影响了他一生。


“我总是说,我是幸存者,我儿子才是受害人,”曼迪告诉萨米说。


“他没有要求这样被生下来。因为一宗罪行发生在我身上,于是它也发生在他身上了。”


直到她和萨米遇见彼此之前,两人都觉得自己是孤身作战。


“曼迪向我展示了一点,就是无论你经历了什么,你都能够向前走,变得幸福,”萨米说,“人们需要谈论这一点。”


倡议者们表示,这个问题终于得以被放在聚光灯下。活动人士说,英国政府对于《受害人法案》的改革议案是姗姗来迟。它跟随1970年代一名因为强奸而出生的倡议者名字,被称作“黛西法”。


对于尼尔和塔丝宁来说,这项改革计划也是一种认可,像他们这样的人发出的声音,被听见了。


他们也希望,这些发声会告诉其他因为强奸而被生下来的人,他们并不孤单。


“对此有很多污名,但这是不应该有的,”塔丝宁说,“重要的不是你是谁的亲属,我是我自己。而这不是我的错,我只是受到了它的影响。”


公开谈论事情,就是她让妈妈的记忆活下去的方式。塔丝宁相信,她们的故事并非注定要是一个悲剧。


“我想如果我能和我妈妈说话,我会想让她知道,她有多勇敢,”塔丝宁说。


更多相关内容

GHB

性侵与所谓的“迷奸药”:GHB到底是一种什么药物?

在英国被判终身监禁的性侵者雷纳德·辛纳加几乎肯定在侵犯受害者前对对方使用了GHB,但这到底是一种什么药物?


谢选骏指出:英国的强奸犯特多,英国的私生子也特多。这是因为,英国的祖宗就是强奸犯——来自诺曼底的“征服者威廉”是英国人的祖宗,他先是个走投无路的私生子,然后被迫铤而走险,成了英国国王的祖宗。他既然是个私生子,他的爸爸就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强奸犯了!历史表明,不仅英国的祖宗是强奸犯,许多国家的祖宗都是强奸犯,例如缔造大蒙古国的铁木真,就是一位强奸犯;秦始皇他爹,也是一位强奸犯,因为嬴政也是一个私生子——所以他被迫自大,横扫六国、自称皇帝。皇帝都是强奸犯,他们的孽种遍布世界。英国的强奸犯并非最多,英国的私生子也并非最多——因为这个恶劣的传统也遗传到了美国……所以反对最高法院支持堕胎合法化的一大理由就是——“为什么不能堕胎强奸犯的孽种?”

谢选骏:美国已经陷入两條路线的斗争、临终病人的死磕

《百日新政 川普將優先實施減稅 還有終止疫情補貼、限制糧食券、驅逐無證…》(記者胡玉立綜合報導 2024-12-01): 共和黨全面執政後,白宮與國會計畫推出新政,在川普上任百日內推動減稅、限制社會福利、削減預算赤字等重大施政。 川普與國會共和黨人贏得大選並全面掌權後,正雄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