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0年12月8日星期二

谢选骏:第三美国之亡不是美国的灭亡



《川普拜登支持者竟指向同一结论:美国将会灭亡?》(上报 2020-12-08)报道:


单凭一两届大选恶斗,就主张放任日后的严厉管制舆论操作,将会毁灭真正理智投票平衡的「流动派」选民,使他们最终彻底归边。


当人在儿童至少年时期,常容易以「黑白分明」的观念看人看事,好像古代原始宗教——琐罗亚斯德(Zoroaster)创立的教派,他们深信捍卫自身部族利益的神灵,是光明善念之神,至于伤害他们利益,经常来偷牛的人所信的只是黑暗邪恶之神,于是琐罗亚斯德説服信徒们,族群、部落的斗争是「光明与黑暗」、「正邪之间」的对决,唯有自己是光明的一方。


实情古代原始部落,偶尔都会面对粮食不足等严重问题,为求生存,有时是对方率先侵扰,有时是自己发动偷袭;然而大部分时间又可以相安无事。人性兼有善良与阴暗面貌,当一个人、一个派别、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面对令人恐惧的挑战,认为身处危急存亡的困境,都会触发双方阴暗一面,图不择手段击倒对方。


像美国民主党人普遍相信,川普那种飘忽多变,不守规则的强人政治,有令美国走向灭亡的忧虑,相比之下,回应中国崛起倒是变得次要。著名作家汤玛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属于较为极端一派,他认为川普一旦连任,势必如「土耳其、匈牙利、波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以及菲律宾」等国家的民粹领袖,在第二任期会设法赖著不走,成为千秋万世的领导人,于是美国民主体制宣告结束,今届大选犹如「最后一次美国大选」。


而共和党人则普遍认为,当下的世界已进入「大国竞争」时代,美国经济前景与全球政策密不可分,应延续川普任期强硬的对华政策,而且中共对美国乃至世界的衝击,已变得隐性和细腻,不再是二战和苏联时期直接的军事和外交衝突,却是全面和隐性的科技经济战,前事已反映中国强逼美企技术转移、留美中国人窃取专利技术等问题,政治与经济变得密不可分,放鬆围堵中共形势必功败垂成,川普频用「行政命令」可谓必然之恶。较极端一派认为,一旦拜登这种滥讲规章规条的人胜选,国内的程序规条便成制肘,难以一致抗中,美国将会受中共摆布而沦丧。


弔诡的是,两种较偏激的看法,不管是支持川普抑或拜登,皆直指同一结论:美国将会灭亡。也许,「破坏力」三字能贯穿这种弔诡:支持川普的人,集中谈论他对中共的破坏力,反对川普的人(或希望拜登当选),集中谈论他对美国民主的破坏力。


不过,随著美国总统大选投票日渐远,不少人开始觉醒起来,与其説这次选举像宗教般的正邪之战,不如説是「权衡利害」,无他,数十年以来,美国舆论向来就争论到底把主调放在外交,还是摆在内政,这根本是相当寻常且可以平心静气讨论的议题。


川普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实际意义,这是传统精英、消极外交积压多年问题的重要反扑,不管为川普套上「民粹主义领袖、美国史上最极端的共和党领袖」,也改变不了他将全球局势和美国政治拨往新的「平衡点」。


以下笔者将会逐一印证,美国社会长期激起的「傲慢与偏见」均属片面,不会是事实的全部或真相,在后半部分,将会揭示中国、俄罗斯扰乱社会舆论的手段和布局。


传统学者、精英讨厌川普的盲点


说起「傲慢与偏见」,先谈典型左派/传统学者史蒂芬·华特(Stephen M. Walt)的激烈观点。华特在《以善意铺成的地狱》(The Hell of Good Intentions)一书用了相当篇幅,痛斥川普怎样衝击美国既有价值,除了列举他辱骂传媒、狠批司法裁决、动辄辞退有经验的白宫官员等事,亦把他的外交政策説成满盘皆错、无一可取。譬如,华特批评川普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完全是漠视当地「和平进程」,只有添加更大祸乱。


结果呢?事隔两年,中东局势并未有比小布殊、奥巴马时期来得混乱,以巴战争没有发生,在川普调停下,以色列甚至与阿联酋、巴林建交。另一边,伊朗即使愈见孤立,加上苏莱曼尼将军在美军斩首行动中身亡,亦未见川普刻意把美伊推上大型战争。主要原因在于,阿拉伯世界开始明白到,川普对中东定位在「防范」,洗去了前两届领导人对中东「扩大、深入、改造、建设」的弊端。


説穿了,假如不是川普顺著当地逊尼派沙特等大国的默许,掌握文化脉搏,根本不可能促成阿拉伯世界更多的建交。日前,川普有意轰炸伊朗核设施,最终也遵循幕僚的劝告没有这样做,足见,川普所做的是「有分寸的国家安全」战略,在惩罚与缓和之间达致新平衡。答案显然易见:实际上,在川普治下中东局势并未变得更坏。


又例如,华特认为川普在北韩问题上摇摆不定,一事无成:「但是面对新一轮的核试,川普(川普,下同)政府并没有採取军事行动,而是发起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无异议通过一项决议,对平壤施加新的一轮制裁。美国官员继续警告‘时间正在流逝’,暗示美国是有可能行使军事选项,但是川普仍拒绝发动战争。川普的问题与其他总统一样,若想要清除北韩的核武兵工厂或摧毁它的弹道飞弹试射装置,就很可能引发一场杀害几十万名南韩人民的全面战争,与中国公开衝突,并且令全亚洲质疑美国保护的价值。……三月,一场由金正恩与南韩总统文在寅所进行的双边领袖高峰会,导致金正恩向川普发出会面邀请……或许这样的衝动回应对川普来説是很典型的作风,但它也突显出川普本人已勉强地认知到,美国与北韩之间的嫌隙还是以外交手段处理为佳。」


华特对川普的指责既暧昧又矛盾,既然他知道草率发动战争会带来灾难,到底他是否希望川普提早发动战争?为甚麽摆出强硬的外交姿态和口吻,就必须按照字面的意思划时开打?川普不断「按形势」变化收放,一步步威吓北韩在战争与和平之间抉择,最后产生鲜明效果。实情呢?川普不断「按形势」变化收放,一步步威吓北韩在战争与和平之间抉择,最后产生鲜明效果,是南北韩主动促成三方会谈,金正恩了解川普的外交定位后,至今从未打算以核武实际威胁美国国家安全,这跟南韩方面的情报如出一辙,川普敢于试验,并向全世界展示了北韩的「底牌」,反而令东亚各国认知到北韩没想像中狂热和神秘,只要逼到最后,北韩并不希望与美国同归于尽。可见,若愿意排除一己偏见,在华特眼中川普「飘忽、摇摆不定」的手段,是充满问题和缺失,实质应看成是他灵活变通的优点。


带有强烈喜恶的偏见,永远是人们无法「对准」认清真相的心魔。谁説川普「飘忽」等于「任意妄为」?其实早于2006年,律师乔治·罗斯(George H. Ross)已出版《向川普学谈判》(Trump-style negotiation)一书,总结川普毕生在商界的谈判手段。川普曾为罗斯亲撰序言,承认其有代表性。当中,罗斯把这些技巧大致化约为「变色龙(Chameleon)、齐夫(Ziff)」两大法则:所谓「变色龙」法则,意思对谈判对象做整全的研究,了解对方的性格弱点,同时先保持友善,试探他的态度,在漫长的谈判期,尽量「见人讲人话,见鬼讲鬼话(投其所好)」(“Different strokes for different folks”),若他不在乎你的友善而斤斤计较、凌驾对方,你便立即放下友善变得计较、凌驾对方;若他喜欢建立了私交再谈判,你便花时间跟他做朋友;若他不好言笑、不懂幽默,你便严肃认真火速处理细节。


在川普27岁的时候,把船长酒店改造为君悦大酒店(Grand Hyatt Hotel)一役,全数运用了变色龙法则。川普必须以低于市价收购船长酒店,然后游说持有那幅土地的铁路公司,转让给纽约州都市发展公司,再要说服纽约市给一份长期租约,酒店除了缴付租金之外一起分红。问题是在七十年代纽约市严重萧条,尤其官僚,对年轻川普完全没有信心:赚钱分红?你懂营运酒店吗?


川普知道自己面对迂腐、担惊受怕的官僚体系,看穿他们不会相信漂亮的承诺,必须拿出更实在的规划研究,他很快草拟一份酒店计划书,再叫人打造一座精美贵价的建筑模型,送到市长那里;接著,川普还请来具声望的维克多.巴米里(Victor Palmieri )做中间人,知道自己「牙力不足」,就让巴米里代为说服市政府给予租约。


而齐夫法则亦包含其中,罗斯借鑑这位研究员的发现,说明人人都希望在谈判减少心力损耗,要做到这点,了解对象之馀,谈判之前便要做足准备,一切数据和蓝图俱备,减少对方不必要的怀疑,不必私下消耗心力自行研究,更容易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框架。可见,箇中存在若干心理陷阱。正是川普对人性、心理的掌握,活用法则,他用友善态度谈好酒店收购,却评估同一种方法对官僚无效,便细心将他们想要的东西做好准备,以及设法找到够说服力的人帮忙。


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变色龙法则是充分了解对方,在谈出明文协议「之前」,任何态度和方式均可转变,自行按情况威逼利诱,一切在于你面前的是甚麽人,总之,必须出现实质条文,事情才算是确定,然后可以不计前嫌,回复双方稳定又舒服的关係,并尽力保证会兑现条文,否则就持续商议直到大家满意、够烦为止。


明白了变色龙法则,自然清楚川普颠三倒四的口舌伎俩背后,最实在的盘算是甚麽,如何把商界数十年的经验,融入他步入政坛后的做法。但无可否认的是,川普灵活多变、不择手段,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会带来巨大破坏力。


川普只在乎目标,也深信只有他才是实现那些目标的最佳人选,对严厉反对他的人都绝不信任。从商时,川普只会採用忠心的员工为他打拚,务求赢得一次又一次的竞争;从政时,他也把白宫当作自己的企业看待,所以,任何人阻碍他都必须「扫除」。


正如川普刚担任总统一职,他很快就把前国务卿雷克斯.提勒森(Rex Tillerson)革职,也逼走了国家经济会议主席加里.科恩(Gary Cohn),因为川普要求所有政策和纲领「一致对外」,无论当面或私下批评他,意图阳奉阴违的人,都无法接受。不久前,川普为集中强硬路线,革除国防部长马克.埃斯帕(Mark Thomas Esper)职务,也不满网络保安及基建安全局(CISA)局长克雷布斯(Chris Krebs)否定大选可能舞弊,将其革职。而且,对于任何传媒确认拜登已经胜选,或断言选举安全、没有舞弊,都会狠批是「假新闻」(fake news),说到底,这一切一切都成为川普眼中「阻碍他达成目标、一致对外」的绊脚石,不管是个人或传媒,都要不惜一切压倒。还是德州农工大学政治修辞史学家珍妮花.梅西卡(Jennifer Mercieca)説得好:「很多人不喜欢这种説法,但川普是个修辞天才。」


川普灵活多变、不择手段,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会带来巨大破坏力。她的意思是,川普对自己言论的威力掌握得很妙,他绕过所有官方或传媒渠道,直接在社交平台透过修辞感染支持者的情绪,需要攻击任何对手时,令他们毫不犹豫齐心一致,成为他击倒任何舆论平台的强大工具。


分别在于,川普身为总统可以完全代表美国制订一致的外交手段,能够有效压制中国;但是,一旦面对是多元的美国国内纷争,他的手段便会大打折扣。


俄罗斯制订多项计画製造「资讯末日」,中国照单模仿今届美国总统大选,俄罗斯、中国、伊朗便利用川普的性格缺点和强硬手段,从社交网络之中推波助澜,激化两党恶性斗争,令美国乃至东亚社会舆论大混乱,造成我们当下已经置身其中的「资讯末日」(infocalypse)。但「资讯末日」与川普勾结俄罗斯的指控并无关係,穆勒(Robert Mueller)的调查报告已在听证会下了明确结论:「我们并未提及‘勾结’一词,因为这不是法律名词。我们关注的是,相关证据是否充分,能以参与阴谋的罪名,起诉川普阵营任何一位成员,而答案是否定的。」当然,各界是否全信穆勒调查,就是另一回事了。


重点是俄罗斯单方面干预美国舆论和大选,已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中央情报局(CIA)、国家安全局(NSA)与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ODNI)查明为真,并发表过联合声明:「莫斯科当局长期企图颠覆以美国为首的自由民主秩序。影响2016年总统大选的俄罗斯势力,就是最新一波行动。然而,相较过去,这次行动的针对性、层面以及影响规模都有显著增长。」


到了2020年10月底,联邦调查局记招再一次警告,俄罗斯、伊朗试图干预美国大选。政治作家妮娜.叙克(Nina Schick)虽然对川普充满偏见,但是,她在新著《深度造假》(Deep Fakes and The Infocalypse)总算如实罗列各种证据,而且在重要部分亦尚算「公道」指出,川普赢出大选并非俄罗斯真正目的,在那些渗透与攻击的操作之中,先后有组织攻击「所有参选人」,对象包括川普,即使大选过后亦不会完结,因为俄罗斯当局旨在引起美国境内不同党派人士,互相猜忌、怀疑、动员和斗争,严重的社会撕裂才是它要达致的「终极目的」。


那麽,到底俄罗斯是怎样做到的呢?香港人可能意想不到,这种社交网络渗透需要筹备数年,近年亦见中国複製俄罗斯做法套在两岸三地使用,这里重点谈俄罗斯的「拉赫塔计画」(Project Lakhta)。早在2013年,俄罗斯成立了「网路研究局」(IRA),2014年先在乌克兰造乱小试牛刀,并开始筹备针对2016年美国大选。据情报显示,2014年IRA人员亲身到美国搜集资料,主要是不著痕迹取得许多美国社交平台的贴文、资料和头像。


这些资讯会带回圣彼得堡的相关办公室,IRA的情报人员会修改那些头像和资讯,制订极似美国人的身分,展开网络渗透。他们会透过跟美国人或社群互动,留言亲善,平常日子增加熟悉和亲切感,建立大家都是伙伴的假象,长时间交流用语尽量正面,让当地美国人不会起疑心。到了时机成熟,这些仿真度极高的「帐户」,会不断留言推高社群组织的激情,开始猛烈批评不够归属感的人,令他们愈来愈多纷争和疏离。


当时俄罗斯重点选择LGBTQ、非裔美国人、拥枪派群组下手,在Facebook付费投放数千个广告,触及超过一千万美国人,并创建不同类型的专页,发数以万计的构图和贴文,以影响近一亿两千万群众。这些专页不一定只有明确社群议题,部分则是轻鬆、幽默、恶搞专页,包括非常中性的专页,它们用以测试怎样的语句和图片能「掳获」主流网民的喜好,将相似受欢迎的模式,转换内容在有激烈主张的群组发表,达至「最佳疯传」效果。例如,Facebook有过名为「黑人很重要」(Black Matters)的专页,IRA精心布置了三位遭美警击毙的年轻黑人照片,附上标语「永不遗忘」(Never Forget),长期累积共同理念的非裔美国人。直至接近选举时期,专页会突然变得热衷发表政治言论:「随著大选将近,IRA用大量偏颇的报导轰炸目标社群,例如指控希拉莉不在乎黑人,黑人也不该捲入川普和希拉莉的竞争。事实上,拉赫塔计画产出的内容并非全都偏向川普。在左翼的同温层,也有支持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的言论。


……连川普阵营都上了当,在川普的脸书专页宣传IRA发起的假活动。甚至在选举结束后,IRA仍继续发起反对川普的集会!IRA的‘黑人很重要’专页在某次活动中,成功在曼哈顿的联合广场召集了约五千至一万名抗议群众。?这些愤怒的示威者游行至川普大楼前抗议选举结果。脸书活动页写著:‘和我们一起走上街头!阻止川普和他自以为是的政策!’‘对立是我们这次落败的原因。我们必须克服彼此的歧见,团结一致,才能阻止仇恨统治这块土地!’而最讽刺的莫过于此,‘对立’正是俄罗斯人所期望的结果。」


除了「黑人很重要」之外,还有「耶稣的军队」(Army of Jesus)以及一些「迷因」(Meme)製图专页。他们会看准机会,偶尔嘲笑「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是无稽之谈,主张谈论其他更重要的事,表面上,好像説了些有意义的事叫美国人注意,实际愈令美国人减低警觉,不在意俄罗斯人在分化。因为稍为心思明透的人便知道,没有任何主题相比「关注俄罗斯人的干预」更能团结美国人,这才是一致对外的主题,而不是美国人内部分散的议题。今届美国总统大选,俄罗斯、中国、伊朗便利用川普的性格缺点和强硬手段,从社交网络之中推波助澜,激化两党恶性斗争。


整个历史源头,是俄罗斯延续了苏联时期的资讯战,诚如1984年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KGB)叛逃人员尤里.贝兹梅诺夫(Yuri Bezmenov)所指:「(散播不实资讯,作为打心理战的武器)这是个缓慢的过程,我们称为‘颠覆意识型态’或‘积极措施’——其实就是改变所有美国人对现实的认知,让他们即使有充分的资讯,仍然无法得出合理的结论,来捍卫自己、家人、社群或国家。」


分散、碎片化,就是瓦解对手力量的重要战略。叙克提及,上述相似的诡计,已被中国所模仿与複製。强敌在外:中俄联手或成自由世界「最大祸患」——我们会看到,中共在2019年反修例风暴的网络攻势愈来愈强,也愈见成熟,在2020年爆发武汉肺炎疫情更见庞大和深入,他们不但在Facebook、YouTube动员新旧帐户留言带风向,也会製造阴谋论转移视线,例如,声称新型冠状病毒是美军去年带到中国,又在不同阴谋论之间,混入许多真真假假又难以证实的故事,言之凿凿,令支持和反对者激辩、互相羞辱后心灰意冷,变得更加疏离。


这次美国大选期间,香港民主自由阵营在2019年起累积了愈来愈多的媒体/评论专页,直至2020年后半年,不同的管理者几乎在最近同一段日子,察觉到专页突然涌现一批有强烈立场的帐户,那些帐户塑造对阵营忠诚度极高的印象,逐字逐句据引管理者的言论,疯狂留言质问对方立场。不但批评反对川普人士,亦会出言怀疑支持川普人士的拥戴程度。这期间,不少论者亦留意到批评中共的言论变得次要,过往黄蓝的界线变得模糊,是否「支持川普」成为「真香港人、爱港」的首要关键。情况恰如「拉赫塔计画」的翻版,只是铺排时间较短,动用真假帐户的特徵较明显,整体比俄罗斯人的手法更为粗疏。


要对症下药,自由社会公民在参与讨论之前,应先做好恰当的立场定位,不避忌跟人议论理据,维持既有尺度和分寸,鲜明拒斥对方「必须抱持最激烈观点」的要求,因为这类不断推高团体归属感的苛求,挑衅的用词,旨为诱发双方沉迷互相攻击,久而久之、潜移默化之下,愈会假定对方整个阵营必然全数盲目,不可理喻,势成水火。


如同叙克总结:「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2019年夏天,香港的抗议行动成为了分水岭,中国就此展现『侵略』企图(製造分化、斗争),开始渗透西方的社群媒体平台,包括脸书、推特及YouTube。研究人员认为,这样要‘民主世界提高警觉’。——中国政府已迅速掌握了更有效利用资讯末日的方法。」


同时,俄罗斯、中国、伊朗大举操弄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平台触动了相关高层,加上几年之内,随著一次又一次「国家介入」调查证据浮面,包括:●剑桥分析事件(Cambridge Analytica,大型资讯分析和造势团队,成功透过广告战为川普赢得上届大选);●假新闻诱发Pizza店枪击案(指希拉莉协助性侵儿童);●俄罗斯骇取民主党内部电邮在《维基解密》散播(事前先透过专页宣传创办人亚桑奇是英雄);●联邦调查局、中情局揭露「拉赫塔计画」;这使美国几大社交平台、传媒及Graphika分析公司在2020年3月破天荒形成「联盟」,压制了俄罗斯新一轮干预大选计画:双重骗局计画(Operation Double Deceit)。调查发现这次总部不再在莫斯科,而是在西非迦纳(Ghana)聘请人员操作,2019年起筹办了足足九个月,准备在2020年大选再次介入。看来,川普曾温馨提示普京「不要干预美国大选」,最终没起作用(相信朱克伯格也不想再次出席听证会)。


有了这些演练和前事,便不难理解,为何今届美国大选,许多人感觉Facebook、Twitter、主流传媒(尤其左翼甚或右翼Fox News)彷彿有全面站边之势,不然就是充满顾忌,连侧面报导、可议论的消息一併付之阙如。


这些板块几乎用上「网络舆论战争」的规模应付大选舆论,严管资讯散播、大力推高审核程度,可惜造成矫枉过正,也事与愿违,管理愈严换来斗争愈激烈,惹起大众不满反而主动浏览遭管制的主题,四处寻找网站和发放,也比以前更关注川普发布的讯息,演变成资讯大混战,一时真假难分,成为了「资讯末日」的临界点。它象徵著庞大、杂乱且对立的讯息,令大众疲劳得无法消耗分辨,更遑论得出客观结论,效果只是加剧本身已相当严重的撕裂。


美国人在斗争中自己灭亡自己,不必劳烦外国发动战争——显然,此刻人们仍在舆论斗争之中,已鲜人有细心追问:当选举结果争议传言满天飞时,到底FBI调查选举舞弊、法庭最终裁决是否国民和两党共识?双方能否制订一条退无可退的互信底线?


独裁政权成功造乱,皆因看准「人性斗争弱点」——连名闻美媒的佛理曼也未能消化这全新乱局,他竟然极力赞同日后传媒主持人听到失实言论须「立即中止直播」,对上至总统下至大众都要这样做,他看来仍未弄清,美国并非中国、俄罗斯等全面科技监控社会,如果议题经常有庞大的人数持反对意见,愈刻意禁制,只会愈禁愈反弹,愈禁愈好奇,亦只会迫使他们另建平台不顾一切争斗散播。


就直播一事,主流传媒理应採取「细腻的平衡」,假如认为直播内容真有严重问题,只需临时盖声澄清,然后继续放声再播,透过盖声、放声等手法,便不会变成盲目标籤身份和阵营,全面禁止他们合法在平台讲出各种意见,尤其某些説法有问题,不表示之后整段讲话都是错误和毫无意义,道理根本相当显浅,绝不应用全面战争的态度回应两党生态。


若未明此理的人,建议参考学者马克.海瑟林顿(Marc Hetherington)、强纳森.伟勒(Jonathan Weiler)合著《极端政治的诞生》(Prius or Pickup?)一书。二人强调在政治斗争激烈的美国/民主社会,儘管有「狂热派」支持者,却也有「流动派」支持者。所谓「流动派」通常分散于两大党之中,他们并非盲目、永远支持某一政党,只是随著时代和社会需要,每届或会改变投票意向,绝不是「一党死忠」。一如上届美国总统大选,一些民主党人因为不满希拉蕊恶意拉倒桑德斯,宁愿弃投或投给川普作为「即时惩罚」,亦有流动派共和党支持者表示,会支持任何足以「改变现状」的参选人,不管是川普、桑德斯都可选择,既然民主党并非桑德斯代表,最终他唯有投予「另类」非传统政客出身的川普。


换言之,单凭一两届大选恶斗,就主张放任日后的严厉管制舆论操作,将会毁灭真正理智投票平衡的「流动派」选民,使他们最终彻底归边,无奈恶斗,只会适得其反,完美符合了俄罗斯、中国渴求的结果:美国人在斗争中自己灭亡自己,不必劳烦外国发动战争。


最后,请一再记起前KGB成员尤里.贝兹梅诺夫(Yuri Bezmenov)的话:「(散播不实资讯,作为打心理战的武器)这是个缓慢的过程,我们称为‘颠覆意识型态’或‘积极措施’——其实就是改变所有美国人对现实的认知,让他们即使有充分的资讯,仍然无法得出合理的结论,来捍卫自己、家人、社群或国家。」(※作者王陽翎 香港作家)


谢选骏指出:上文所说的“美国灭亡”,只是第三美国的消亡;但是上文却不懂得,第三美国之亡不是美国的灭亡,而是第四美国的开始!而在我看来——第四美国,就是从联邦体制走向帝国体制的美国。所以我说了,第三美国之亡,不是美国的灭亡,只是联邦体制的灭亡。

谢选骏:爱因斯坦为纳粹灭犹提供炮弹



《爱因斯坦一生"艳遇无数":公然偷情,出轨女助理…》(蓝里 2020-12-06)报道:


"他更在乎的,是能遗留在世的东西,是自己如何能被这世界记住。"——《天才》


1922年,德国柏林。


43岁的爱因斯坦,正在洪堡大学任教。


一天清晨,他来到办公室。悄悄地,从背后一把抱住自己的女助理。


女助理没有惊讶,也没有反抗。


随后,便是一场酣畅淋漓的鱼水之欢。




事情结束,爱因斯坦恳求:"亲爱的,来和我一起生活吧。"


女助理整理了一下衣领,断然回绝:"你疯了?你是有妻子的人!"




随后,爱因斯坦摆出一段"清新脱俗"的说辞:


那有什么关系呢?


我喜欢莫扎特,也喜欢哈巴;


我喜欢瑞士的阿尔卑斯山,也喜欢波兰的海。


那我为什么不能同时爱着你和爱沙(妻子)?


他还说:


一夫一妻制,那是宗教下的产物。


任何对权威的盲信,那都是真理的头号大敌!




这个爱因斯坦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提出"相对论"、"质能方程",然后一举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无疑是智慧的,光辉的。


他是世纪伟人。


智商爆表。


也是继伽利略、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


……


这些评价他当然配得上。


只是,卓越成就之下,很少有人谈论他的私生活。


他一生情人无数。


甚至曾抛妻弃子,负了真心人。直至晚年,仍流连花丛,乐不思蜀。


01


爱因斯坦的初恋,发生在1895年。


那一年,他16岁,读高中。


当时他成绩严重偏科。


哲学不及格,历史不及格。总之,除了数学和物理,其他都没有达到升学要求。




不过爱因斯坦求学心切,立志一定要成为科学家。于是,决定复读。


并经人推荐,找了一位老师补课。


那天下午,欧洲街道人声鼎沸。爱因斯坦举起手,敲了敲补课老师的大门。


"我是爱因斯坦,老师在家吗?我来求学的学生。"


开门迎接的,是一个18岁少女。


皮肤白皙,眼眸清澈。举手投足之间,颇有教养。


"您好,我叫玛丽。"




四目相对,电光石火。


两个少年的心,不自觉为之一动。


在补课期间,爱因斯坦经常告诉她一些奇思怪想。


他极度讨厌教条主义。


"我只是想成为物理学家,却为什么要学习历史?这不很荒诞吗?"


他告诉玛丽关于自己偏科的原因。


他还表示,自己已经注销了国籍。


玛丽问:"你疯啦?为什么离开自己国家呢?"


爱因斯坦说:"因为我是世界的公民。"




不拘一格。


特立独行。


这就是早年的爱因斯坦。


或许,这也是玛丽为之倾心的原因——他太不一样了。


那天下午,两人骑着自行车,飞驰在道路上。


"玛丽,我现在就是光速,请追上我!"


"追上你会怎么样?"


"如果和光速平行,奇迹就会发生。"


"好,我来了。"


······




荒野之上,两个少年激情热吻。


并在荷尔蒙的作用下,给出了彼此人生的第一次。




一年时间飞逝。


爱因斯坦成功获得瑞士理工学院入学资格。


他需要去往另一座城市就读大学,瑞士苏黎世。


离别时,玛丽哭成泪人。


爱因斯坦很善于说情话。


他告诉玛丽,"我会发明冻结时间的方程式,然后,让我们幸福永驻。"




玛丽破涕为笑。


她虽然不知道世界的奥秘,但深知眼前这个男人的抱负和执着。不可阻拦,也无法阻拦。


她只是说:"我等你。"


但爱因斯坦,终究还是辜负了玛丽。


进入大学没多久,他就移情别恋。爱上了一个叫米列娃的女同学。


两人相识于入学的第一天。


见到米列娃那一刻,爱因斯坦颇为好奇。


他问:"你好,你也是苏黎世理工学院的学生吗?"


她说:"是的,我是这里唯一的女学生。"


因为19世纪末,欧洲对女性偏见依然根深蒂固。她们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读大学的权利。


但米列娃,是个例外。


大学教授告诉爱因斯坦:


米列娃不只是全校唯一的女学生,还是全校数学成绩最优的学生。比你分数还高。




顿时,爱因斯坦被米列娃的聪慧所吸引。


他决定,追。


这里需要提一下爱因斯坦的颜值。


年少时,他也是眉清目秀。


五官立体,身材挺拔。尤其是那双深邃的眼眸,不知勾走了多少女人的魂。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爱因斯坦还是莫扎特的忠粉,弹的一手好琴。


这也成了他吸引女孩的特质之一。




一来二去,两个天才生出情愫。


关系暧昧不已。


坦白说,在对待女人的态度上,天才爱因斯坦和一般渣男并无不同。


在学校,他和米列娃你侬我侬。


离开学校,他又会找初恋女友玛丽潇洒。


他甚至还和玛丽许下婚约。


那天晚上,宴席上宾朋满座。有男方的朋友,有女方的父母。


爱因斯坦当众承诺,定娶玛丽为妻。




但订婚没多久,爱因斯坦就悔婚了。


因为米列娃发现了真相。


一天傍晚,米列娃去宿舍找爱因斯坦。


但开门的不是他,而是他的室友。


"你找谁?"


"我找爱因斯坦。"


"喔,他正在和玛丽共度良宵呢。"


"玛丽是谁?"


室友察觉到什么,直言道:"爱因斯坦的未婚妻。"


米列娃顿时泪目,仓皇而逃。




她决定要这个男人撇清关系。


可是,一个真正动了心的女人,想绝情,何其难。


她走到哪,爱因斯坦就跟到哪。


她说自己担心学业,爱因斯坦就承诺:"我可以帮你补习,一起获得学位。"


他还给米列娃许下承诺:


和玛丽分手,钟情你一人。


最终,在爱因斯坦强攻之下,她渐渐丧失了抵抗力。


又一次栽了进去。




大学期间,两人同居。度过一段相当美好的时光。


爱因斯坦很懂调情。


他给米列娃取了一个别名,洋娃娃。


"你平时很严肃,身体却如此的柔软,那我就叫你洋娃娃吧。"




他告诉米列娃,自己身体每个部位,都被她的聪明才智所吸引。




他们一起翘课,一起堕落。


在教室的书堆上做爱。




那么,未婚妻玛丽呢?


爱因斯坦回答:"一个无法对事物本质进行深入对话的女人,我无法和她共度一生。"




玛丽,已成前任。


沉溺于男女之情,很大程度影响了爱因斯坦和米列娃的学习。


两人成绩一落千丈。


苏黎世理工大学的毕业考试,爱因斯坦只是勉强及格。


而米列娃,失之交臂。




值得一提的是,米列娃出身社会底层。父母都是农场主,文化水平有限。


再加上社会对女性的歧视,米列娃几乎没有接受什么正而八经的教育。


全靠自学。


但是,她居然考上了一流的理工学院,苏黎世理工大学。成绩甩别人几条街。


以至于有世人感慨:米列娃是被爱因斯坦毁掉的另一个"世纪天才"。


得知没有通过毕业考试,米列娃哭得昏天黑地。


她的科学梦,碎了。


因为在当时,想从事科研,就必须要取得相关的大学学位。否则,一切都与你无关。


彼时,爱因斯坦给米列娃指了另一条路——家庭主妇。


一条通往地狱之路。




1903年,两人成婚。


那时,24岁爱因斯坦还籍籍无名,只是专利局一个小职员。收入低,前途渺茫。


除了必要的工作,他把所有时间都投注在学术研究上。


对妻子没有陪伴。


对子女也未尽父亲的责任。


有一次,他离家数月。


米列娃相思成煎熬,却没有收到丈夫一丝一毫的关心。


心寒至极。


某个晚上,爱因斯坦一声招呼没打,突然出现她面前。然后,一个深情的拥抱。


米列娃喜极而泣。


她想,对方还是爱自己的。


但不过三分钟,爱因斯坦就说:


量子辐射,我一直寻找的重大突破。里面有一些难题,需要你帮我计算。


喜悦顿时崩塌。


米列娃咆哮:"你不是想我,你只是想让我帮忙!"




或许,爱因斯坦至始至终,爱的都只是他的头脑,而非完整的人。


1905年,在科学界,爱因斯坦一夜爆红。


他相继发表了《量子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并解决了光电效应。震惊全球。


百度百科对此的注解是: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


客观说,爱因斯坦有此成就,离不开妻子米列娃的功劳。


做家务之余,米列娃时间全部都用于协助丈夫。


一堆令人头疼的数学难题,也多亏她的出手。




而爱因斯坦也承认,"没有妻子做搭档,我可能什么都做不成。"


但是,在论文发表之际,爱因斯坦却拒绝加上"米列娃"三个字。


妻子崩溃:"为什么?"


他回答:"我们是一体的,爱因斯坦是我们共同的名字。我的荣耀就是你的荣耀,没必要再加一个名字。"




图片来源:微博


这分明就是诡辩!


但米列娃身为家庭主妇,没有名望,没有话语权,只能被迫接受。


她以牺牲自己梦想的代价,成全了一个世纪伟人。


而自己,成为伟人背后的影子,悄无声息,无人知晓。


04


之后,爱因斯坦的科研之路,一路飙升。


名利滚滚而来。


而两人婚姻却走向相反的方向——爱因斯坦,出轨了。


他爱上了自己的表姐艾尔莎。


艾尔莎比爱因斯坦大3岁,已离异。


她和米列娃不同,既不懂科学,也不想知道世界的奥秘。


她热情奔放,活跃于社交场合。很会撩人。




爱因斯坦告诉朋友:"跟表姐在一起,便觉时间飞逝。"


这段不伦恋,一发不可收拾。


爱因斯坦夜不归宿,经常半夜出入艾尔莎的公寓。


到最后,连艾尔莎的女儿受不了了。


她痛斥母亲:"你知道邻居怎么评价你吗?跟已婚男人偷情,无耻!"




这时,爱因斯坦呈现出两副面孔。


对于新欢艾尔莎,他极尽温柔。


对于妻子米列娃,他表出决绝冷酷的一面。


他告诉米列娃:"我们离婚吧。"


米列娃拒绝。


几天后,米列娃告诉爱因斯坦自己的"艳遇"。


"今天我邂逅了一个数学家,他想和我上床。我差一点就同意了。"


显然,米列娃是故意激怒爱因斯坦。想以此挽回婚姻。


但爱因斯坦的一番话,令她彻底绝望。


你应该和他上床的。


离婚其实不足为过,互相伤害才是。




那时,爱因斯坦仅三十几岁。柏林大学教授,普鲁士科学院院士,名利俱有。


而米列娃,一无所有。


也许是出于爱,也许是出于不甘,米列娃打死不同意离婚。


爱因斯坦也不做勉强。


为了方便和新欢来往,他拟了一份分居协议,给自己的妻子。


一,照顾我的衣食起居。


二,你要宣布放弃和我的私人关系。


三,你不能和我有任何亲密互动。


四,如我有要求,你必须立刻停止和我说话,必须立刻消失在我的视线。




协议内容,字字诛心。


米列娃含泪答应。


从此,两人婚姻形如摆设。


爱因斯坦公然出轨,丝毫不顾及妻子感受。


而没有事业、没有未来的米列娃,整日以泪洗面。活成怨妇。


有一次争吵,米列娃将茶几全部打碎。


爱因斯坦问:"你恨我吗?"


米列娃说:"恨,但更我恨我自己。为什么就因为你沦为今天这种地步!"




是啊,如果没有遇见爱因斯坦,如果当初坚持不考学位,如果没有成为家庭主妇……


谁又能保证,她不会成为另一个爱因斯坦?


但世间没有如果。


她拽着已断气的婚姻死死不放,维持数年之久。


直到1919年的某一天,爱因斯坦再次提出离婚。


他说:


我的论文已经被诺贝尔奖提名。


如果获奖,奖金将全部归你和孩子所有。只要你答应离婚。


这一次,米列娃没有摇头。


她终于选择放下。


离婚后,爱因斯坦迅速娶了表姐艾尔莎。


1919年,英国剑桥大学。


爱因斯坦婚礼上座无虚席。


宾朋都是科学界的泰山北斗。


面对新欢,年过四十的爱因斯坦,再次许下诺言:"我将忠诚于我的妻子……"可是,在爱因斯坦的世界里,怎么可能会有"忠诚"二字?他很快又有了新欢。那是他的女助理。论年纪,两人差一个辈分。但经常在办公室寻欢作乐。


爱因斯坦还和继女的闺蜜有染。那是一个比爱因斯坦小15岁的女人。两人曾一起去英国旅游。令人意外的是,艾尔莎却没有像米列娃一样哭喊大闹。甚至连吃醋都没有。因为她很清楚爱因斯坦的风流本性。所以,对于"忠诚",几乎没有抱有任何奢望。对于外人的询问,她坦然承认:"能以伟人的妻子出席重要场合,这件事我感到很骄傲。"


艾尔莎要的,更多是虚荣。爱因斯坦渴望的,更多是一种理解,一种自由——即,不受世俗道德所约束。两人一拍即合。几十年婚姻,相守也算愉快。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爱因斯坦老了。而前妻米列娃,也老了。


爱因斯坦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并没有将奖金全部交给米列娃。只给了一部分。具体金额多少不得而知。可知的是,离异后的米列娃,过得颇为凄凉。大儿子离开欧洲,去了美国。小儿子患上重病。为支付医疗费,她卖掉房子,花光所有钱财。


不得已,到了晚年,米列娃仍要靠打工谋生。1948年冬天,在一个漫天大雪的夜里,米列娃去探望病重的小儿子。她不慎摔倒了。从此中风瘫痪,卧床不起。备受身体与心灵的煎熬——她担心自己死后,小儿子无人照料。彼时,年过六旬的爱因斯坦博士,正在和一个苏联美女特务谈恋爱。爱因斯坦博士说:"我要学苏联语言。"苏联美女问:"这是为什么?""这样我就可以用你的母语对你说,我爱你。"两人接吻,做爱。


爱因斯坦的风流,至死方休。只是,女友一任又一任,许下的诺言一遍又一遍。在某个时刻,他可曾思念,那个叫"米列娃"的天才女子,如今过得如何?是否安好?又是否会想起,当年那个叫"玛丽"的女孩,如今在何方?我想,应该还是忘了。


就像爱因斯坦助手的总结:他更在乎的,是能遗留在世的东西,是自己如何能被这世界记住。而今,斯人已逝,丰功永存。教科书上,人们将只见伟人的智慧与神话。世代传颂。但神话背后的自私、无情、不负责,却成一捧泥沙,吹散于历史风中。一如云烟,消失无痕。


谢选骏指出:据纳粹的反犹太宣传,说犹太人各个色情狂,开妓院除外,还到处诱奸日耳曼妇女——爱因斯坦的行为,为纳粹提供了炮弹。


《爱因斯坦:丈夫、情人、父亲》(2006年07月16日金羊网-新快报)报道:


引子


7月10日,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爱因斯坦档案馆正式对外公开了爱因斯坦的数百封私人书信,使得世人又多了一个掀开他衣角的机会。这次公布的共计3500页的私人书信使人们重新认识了作为丈夫、情人和父亲的爱因斯坦。根据爱因斯坦继女玛戈的遗嘱,这些信件只有在她去世20年后方能公之于世。玛戈是在1986年7月去世的。


公开信件写于1915年4月到12月,彼时的爱因斯坦正经历着一场家庭危机和对广义相对论进行最后阶段论证的双重煎熬。


1、婚姻阴影下的父子情


1915年4月初。


写信人:爱因斯坦的长子汉斯·艾伯特(小名阿杜)


收信人:爱因斯坦


亲爱的爸爸:


你知道吗,泰特(爱因斯坦的小儿子)已经学会乘法和除法了,而我现在正在学习几何。平时妈妈会给我们出题,而我们也准备了一个小本子答题。到时候你也可以出题让我们做。可是,最近你为什么都不写信给我们呢?我一直在想:复活节的时候你过来这里,到时候我们就又能和爸爸在一起了。


阿杜(在信中央求父亲在春假时前往苏黎世看他和弟弟)


亲爱的爸爸:


今天我和弟弟告诉对方各自的梦想。泰特忽然说:“我希望爸爸能出现在这里!”然后我想:“如果你能呆在这里和我们一起就好了。”现在,我的钢琴比以前弹得好多了,几天前我还弹了海顿和莫扎特的奏鸣曲。总之,现在我也能和你一起弹琴了。考试快到了,不过复活节也快到了。去年复活节我们过得很孤单,难道今年我们也要这么过么?如果你写信告诉我你能来的话,这将是我们复活节中最完美的一只兔子。我们能在这里过得很开心。还有,妈妈要是病了,我会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身边除了女仆以外什么人都没有,你在的话一切都好办。


阿杜


1915年,是爱因斯坦事业中最关键的一年。在此前较早的10年间,爱因斯坦专注于对狭义相对论的研究,可是这一年,爱因斯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给他带来无上荣誉、也许还是世界上最美妙的理论———广义相对论。


1915年,也是爱因斯坦生命中最难熬的一年。他与他的物理学者妻子米列娃的婚姻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这个曾在数学上帮过爱因斯坦大忙的塞尔维亚女人带着她和爱因斯坦的两个儿子———11岁的汉斯·艾伯特和5岁的爱杜阿德离开柏林,前往苏黎世生活。而因一战食物短缺导致胃病恶化的爱因斯坦最终也与悉心照看他的表姐埃尔莎·爱因斯坦结了婚。


1915年的这些信件揭示了这位天才在生活和科学上的挣扎。


写信人:爱因斯坦


收信人:两个儿子


“如果你在每次写信时告诉我你学习的进度,我可以给你出一个小问题让你解答啊。”“我很注意刷牙,你看现在我还留着一排健康的好牙齿。”


爱因斯坦多么希望能教儿子数学,遗憾的是他连这样小小的要求也没法做到。他只能通过信件来稍作弥补。他还给每个儿子都邮去了一个小玩具,玩具上附有叮嘱他们俩好好刷牙的留言。


写信人:爱因斯坦


收信人:长子汉斯


“夏天我会和你一个人单独旅行。以后我们每年都会一起旅行,当泰特年纪足够大时他也可以加入我们。”


爱因斯坦原本准备前往苏黎世看望儿子,可是战事的发展让一切泡了汤。不过,他答应在7月份带大儿子阿杜去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度假,这是他在明信片上写的话。他还对自己的儿子喜欢几何表示高兴,还说在自己像阿杜一样大时,几何是他“最喜欢的娱乐消遣”,“可是那时候没人可以演示给我看,所以我只能通过看书学习”。


1915年6月下旬。


写信人:长子汉斯


收信人:爱因斯坦


亲爱的爸爸:


你要跟妈妈好好说说度假这件事,因为这事我做不了主。可如果你跟她处不好,我也不愿意和你在一块了。虽然我们计划的旅程很好玩,可我宁愿不去。你要记得我们约好要在7月初见面并呆上一个暑假啊。


这段时期,爱因斯坦和妻子米列娃的关系却在急剧恶化中,他们反复在信中争论着金钱分配和假期安排。儿子阿杜寄来了一封简短的明信片,回复了他们曾经订下的暑假旅游之约。


爱因斯坦觉得这封信是米列娃教儿子写的,来自妻子和儿子的双重打击让他伤心得无法面对。因此,爱因斯坦决定取消和儿子的约定,转而与新欢埃尔莎去度假。


1915年7月。


写信人:爱因斯坦


收信人:桑戈(爱因斯坦的朋友,苏黎世医学博士,一直帮爱因斯坦调解他们夫妻间的矛盾)


我亲爱的朋友桑戈:


由于我妻子的缘故,我和儿子这几年来的关系日渐疏远。我妻子是一个报复心很重的人,她的狡猾手段足以欺骗任何一个外人,尤其是男人。如果你知道我们相处情况的话,你会支持我跟她分居。这次汉斯寄来的明信片让我清楚认识到,如果不照她所说的去做的话……我尝试写信给儿子,可他根本不回信。种种迹象表明,即使我按原计划7月份去了苏黎世,也见不到孩子们。因此在最后时刻,我在格廷根进行广义相对论的演讲时,决定去塞林放松一下心情,我的表姐(埃尔莎)和她的孩子已经在那里租好房子了。


A.爱因斯坦


2、爱情阴影下的相对论


爱因斯坦在信中提到的格廷根演讲之旅是应数学物理学家大卫·希尔伯特之邀前往的。当时他正急于向世人介绍伟大而又复杂的广义相对论,事实证明爱因斯坦的这次演讲之旅是成功的。他在给桑戈的信中表达了这种对成功的喜悦:“我终于成功让希尔伯特领略并信服于广义相对论的精妙了。”


然而,正当爱因斯坦为家庭忙得焦头烂额时,他在广义相对论的创立上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他苦于寻找正确的方程式来描述新理论———这些公式需要定义物体在空间内是如何运动的以及空间是如何被物体弯曲的。


在1915年的夏天快要结束时,爱因斯坦才意识到,自己三年来苦苦求索的数学方法是有瑕疵的。这个认知使爱因斯坦一下子就要面临一个很严峻的形势———他担心,希尔伯特在听了自己的演讲后得到灵感,并很有可能早一步发表广义相对论。


这是一个浩繁而又复杂的工作。尽管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天赋很高,但在数学上面对希尔伯特也要甘拜下风。因此,在1915年10月,爱因斯坦花了整个月的时间回到最初对数学公式的证明、改写和更新上。期间,他不仅试图和儿子和解,每周四晚上还要到柏林普鲁士科学院进行讲学。


1915年11月4日,爱因斯坦发表了第一次有关广义相对论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他阐述了自己的新理论,但他承认自己还没有得出精确的数学公式来证明广义相对论。当天下午,他一结束自己的演讲,就给大儿子写了一封充满感情的信。


1915年11月4日。


写信人:爱因斯坦


收信人:长子汉斯


“我将尽量每年抽出一个月的时间在身边陪伴你,爱护你,你可以从我这里学到很多别人不可能教给你的知识。我通过艰苦努力所获得的这些知识不仅对陌生人、对我的儿子也尤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过去的几天时间里,我完成了有生以来最优秀的论文之一,当你长大后我将告诉你有关它的内容。因为我常常专注于工作,以至忘记了吃午饭。”


3、和竞争对手“勾心斗角”


在反复修改广义相对论的这段时间里,爱因斯坦还要抽出时间来提防他的竞争对手希尔伯特。由于担心被捷足先登,他把自己在11月4日关于广义相对论的演讲稿寄给了希尔伯特。在信中,爱因斯坦用一种防备的语气这样写道:“我对你是否喜欢这个新方案很感兴趣。”言下之意可能是,广义相对论是我的,没你什么事。


紧接着,11月11日,他又把第二份论文寄给了希尔伯特。这时,他仍然没能找出正确的方程式,但他感觉到已经离成功越来越近了。他再次在信中写道:“如果我这次的修改是合理的,那么,重力就一定会在物体的构成中担当一种最基本的作用。我自己对此的好奇心正在干扰我的工作。”12日,希尔伯特就给他回了信,这封信让爱因斯坦身心交疲。希尔伯特说,他准备帮助爱因斯坦“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但在取得进展之前,他不准备和爱因斯坦讨论这个问题。“但既然你对它这么感兴趣,我也愿意在下周二向你展示我的研究成果。”


11月16日,他邀请爱因斯坦到格廷根,在向爱因斯坦讲述了他的研究成果后,希尔伯特说:“就我对你论文的理解程度而言,你提出的方案和我的有明显不同。”


在写给希尔伯特的信中,他拒绝了希尔伯特让他第二天前往格廷根的邀请。他也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忧虑:“我对你的分析真的非常感兴趣。然而,我此时必须坚持不去格廷根,因为我已经非常疲倦,还要忍受胃病折磨。如果可能的话,请你把研究修改后的论据寄给我,这样会减轻我的急躁。”


11月18日,爱因斯坦收到了希尔伯特的新论文。让他沮丧的是,希尔伯特的论文和他的是何其相似。在给希尔伯特的回信中,爱因斯坦干脆地表明了要捍卫自己成果的决心:“就我所知,你所提出的体系和我在前几个星期就提出来的理论以及送交学术研究会的东西非常一致。”


第二天,希尔伯特就给爱因斯坦回了信。这次,他表现得相当友善和大方,声称自己不会剥夺爱因斯坦的优先权。然而,一天后,他就把自己的论文寄给了一份科学期刊,论文的标题是“物理学基础”。


11月25日,爱因斯坦在普鲁士科学院发表了关于相对论的第四次演讲,他的题目是“TheFieldEquationsofGravitation”。虽然比希尔伯特的论文晚了几天,但爱因斯坦的观点更完整,而且,一些根本性的概念是他独自完成的。


但爱因斯坦和希尔伯特间的关系最终还是获得了改善。当希尔伯特的最后论文定稿时,他明确而大方地将创立相对论的功劳归功于爱因斯坦。很快,他们又开始进行了互访。


写信人:爱因斯坦


收信人:希尔伯特


“我们之间曾心存芥蒂,我并不想分析其中的原因。我一直与因此而带来的怀恨心理做斗争,但现在我已经完全释然。现在我由衷地重又燃起往日的思念,希望你也能做到像我一样。想到游离于这个卑鄙世界之外的两个知心朋友不能够为对方提供快乐,真是件羞耻的事情。”


4、神秘的M夫人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有过两段婚姻,一段是与大学同学米列娃的婚姻,另一段则是与表姐埃尔莎结成的婚姻。但实际上,在这两段婚姻之外,他还有10个情人。


对于自己丰富的感情经历,爱因斯坦对第二任妻子埃尔莎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坦诚。和埃尔莎结婚后,爱因斯坦大部分时间都在欧洲或者美国进行演讲。不在家的时候,他几乎每天都给埃尔莎或者继女玛戈写信。


在这些信里,他至少提到了6个出现在他生命里的其他女人,其中包括著名的苏联女间谍情人玛加丽达·科涅库娃,还有一个玛格丽特、一个埃斯特拉、两个托妮和一个贝蒂。他和这些女人一起出海、阅读、参加音乐会,度过了愉快的时光。对于这些经历,爱因斯坦毫不讳言。


在此次公布的这些私人信件里,一位被爱因斯坦称为M夫人(Michanowski)的秘密情人也首次浮出水面。M夫人是上世纪初德国社交界的一位名媛,她的全名叫爱塞尔·米卡诺斯基。在遇上爱因斯坦后,30岁的她对当时已经45岁的爱因斯坦展开了热烈的追求,甚至一路从柏林追到了英国。爱因斯坦在1931年5月给继女玛戈的信里这样写道:“我给你写这封信是因为你是家里最通情达理的人,你可怜的母亲已经快疯掉了。M夫人确实跟我来到了英格兰,她对我的追求已经失去控制。但是第一,我不能阻止她;第二,我下次看到她的时候会告诉她让她马上离开。在所有这些女士中,事实上,我只喜欢L夫人,她温和又得体。”


在写给女儿的另一封信里,为了掩人耳目,他甚至要求玛戈替他向他的苏联情人玛加丽达传递纸条。他还曾在给一位友人的儿子的信中写道:“我尊敬你的父亲,因为他一生只陪在一个女人身边。这是我难以做到的。”


5、诺贝尔奖金换来自由身


与此同时,爱因斯坦和家人的关系仍旧处于一种动荡不定的状态。汉斯曾经给父亲写过一封冷冰冰的信。


写信人:汉斯


收信人:爱因斯坦


亲爱的爸爸:


我将会在12月31日到1月2日过来。我不想呆的时间太长,因为圣诞节最好还是呆在家里。另外,我刚刚得到一个滑雪橇,我想利用假期向我的朋友们学习如何滑雪。这个滑雪橇花了70法郎,是妈妈买给我的,当然,钱是你给的。我把它当成是你送给我的圣诞节礼物。


爱因斯坦在收到信后,立即取消了旅行计划。“你在信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友好的语气,深深地伤害了我。”在完成最后一次关于相对论的演讲后的几天,爱因斯坦给汉斯回信:“我想我的拜访不会给你带来什么高兴,因此我认为坐2小时20分钟的火车前去看你是错误的决定。”


1915年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到高潮的一年,却以这样一种夹杂着喜悦和悲伤的复杂感情结束。他在一封写给朋友桑格的信中描述了这种复杂心态。


写信人:爱因斯坦


收信人:桑格


亲爱的朋友桑格:


我刚刚收到小艾伯特寄来的信,却让我很伤心。这个男孩的心正在一点一点地中毒,他不再信任我了。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试图接近他都可能会间接地伤害他。来吧,我亲爱的老朋友,给我唱起那首你最熟悉的老歌,这样我还可以躲在角落里继续默默地旋转。


就这样,爱因斯坦在他位于柏林的公寓里独自度过了圣诞节。可是,第二天早上一醒来,他就拿出书包,里面装着汉斯以前寄给他的几幅画。他再次提笔写信给汉斯,告诉他他将会在复活节前去看望他们。他还做了保证。


1915年末,爱因斯坦的家庭情况终于出现了转机。次年的复活节,正如爱因斯坦保证的那样,他去苏黎世看望了孩子们,孩子们也很高兴能和父亲再一次团聚。


如大儿子所愿,爱因斯坦单独带他去一个山区胜地徒步旅行,这个地方可以一览卢塞恩湖的美丽风光。在他写给堂妹、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埃尔莎的明信片中,他表达了自己的快乐。


写信人:爱因斯坦


收信人:埃尔莎


亲爱的埃尔莎:


昨天我和孩子一起去远足,我和他在一起感到非常快乐。他心地善良,值得信任,求知如饥似渴,也很聪明。我和他的关系正在日渐升温。


然而,他和妻子米列娃的婚姻已经走到尽头。为能解除与米列娃的婚姻,爱因斯坦和妻子做了一笔交易:如果她同意离婚,爱因斯坦将会把他已经完全预料到未来某天会获得的诺贝尔奖的奖金全部送给米列娃。她考虑了一周的时间,最后接受了这一条件。


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的诺奖奖金是2.8万美元,大概相当于今天的28万美元。她用这笔钱在苏黎世买下了3幢公寓。


最终,小儿子泰德出现了精神问题,被送进了苏黎世附近的精神病院,并在那里度过了余生。汉斯·艾伯特后来的境况出现了好转,进入苏黎世瑞士联邦理工大学这所父母曾经在此相遇的高等学府继续深造,主攻工程学,后来成为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名教授。


后记


加州理工学院的爱因斯坦信件项目小组准备将这些信件整理成册,并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在2007年出版。


谢选骏指出:爱因斯坦自己随处大小便,他干完坏事就溜掉了,从德国到美国继续勾当,但那些走不掉的犹太人却为他付出了惨重的,被纳粹灭活了数百万之多。所以我说,爱因斯坦为纳粹灭犹提供了炮弹。

2020年12月7日星期一

谢选骏:美国为何不对中共进行金融制裁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因美国制裁家藏现金 中资银行为何“爱莫能助”》(BBC 2020年11月28日)报道:


林郑月娥称因无银行账户自己只能使用现金。香港特首林郑月娥表示,因为美国制裁,作为香港特首却无银行账户,收入支出只能用现金。中资银行为何无法为林郑开设账户呢?


林郑月娥最近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表示,由于美国对她的制裁让她无法拥有银行账户,因此不得不把工资以现金形式保存在家中,结果导致家中“现金成堆”。因为香港实施《国安法》,美国财政部对林郑月娥等香港和中国大陆负责香港事务的高官实施了制裁。


今年8月,美国对林郑月娥等11位中港官员实行制裁,以回应中国对香港实施的国安法。据公开报道,香港特首的工资待遇是全球各国和地区领导人中收入最高之一。林郑月娥此言一出,引起了社交媒体的热议。


特首高薪

作为香港特首,林郑月娥的年薪约为520万港币,一个月的工资就有约40万港币。林郑月娥周五(27日)在接受香港当地一家英语频道香港国际财经台(HKIBC)的电视采访中说,自己每天都用现金付账。林郑月娥对HKIBC表示,坐在你面前的是一位没有银行账户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还表示,由于没有银行账户,政府只能用现金支付她的工资。同时,她还补充道,受到美国政府“不公正的制裁”,让她感到“非常荣幸”。


国安法争议

被制裁的一些中港官员——香港特区维护国安委员会成员中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的包括骆惠宁、林郑月娥、郑若骅、陈国基和邓炳强。今年7月,中国在香港开始实施具有争议的《国安法》。批评人士称该法威胁香港的言论自由和自治。国安法的实施让政府更容易惩罚抗议者,人们担心它可能对香港的司法独立构成威胁。


为此,美国8月决定对11位中港办官员实行经济制裁,包括冻结和没收他们在美国的资产等。在美国宣布针对11名中港官员实施制裁后,这些官员先后发声批评美方的行动,又指自己在美国没有资产,也不会到美国旅行,因此自己不会受影响。


中资银行为何无助

所有有国际业务的银行都要考虑违反美国金融制裁令可能给自己的国际业务造成的影响。控制了全球80%以上的跨境支付的金融机构间金融信息传递系统SWIFT被认为是一个受美元控制的跨境金融系统,也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金融制裁的强有力工具。


SWIFT是一家由全球银行共同拥有的合作组织,其董事会的名额总额不超过25人,每个国家不超过2家银行的2名代表,美国的花旗银行、摩根大通,德国的德意志银行,法国的法巴银行,英国的劳埃德银行,中国银行都在上述25席之列,代表着各自国家的SWIFT用户的利益。


截至2019年12月,SWIFT数据显示,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为42.2%(几乎等于欧元、英镑和日元的总和)。美元这样的绝对主导地位成为美国实施金融制裁的有力工具。只要美国决心制裁某个国家或者机构,可以直接切断该金融机构(或其对应的美元代理行)与美元跨境结算系统(CHIPS)的连接,从而使其无法进行任何与美元相关的交易。因此,美国如果宣布对某个人或机构制裁,全球几乎所有国际性银行都需要检视自己有没有与被制裁人士有业务往来。


所有中资大小银行都需要防止因与被制裁人士、公司或机构的业务来往本身国际业务受到影响。大型中资银行为了国际金融业务不受影响,也无法违反美国的制裁令。伊朗、朝鲜等国家的银行因受到美国金融制裁,其国际贸易活动因此受到打击。


早些时候,香港《南华早报》还引述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一名前官员本纳(Jeremy Paner)说,外界往往低估美国制裁的效力,认为自己在美国没有资产就不受影响。


谢选骏指出:既然美国的金融制裁如此威力十足,那么一个问题就令人不解了——为何声称全力对抗中共的川普政府,迟迟不对中共进行金融制裁呢?是否川普真是一个口是心非的地痞无赖呢?


《冻结、解冻、再冻结:许智峰银行户口的遭遇》(2020-12-07 BBC中文网)报道:


香港前民主党立法会议员许智峯上周四(12月3日)正式宣布流亡欧洲后,他与家人的银行户口成为当局目标,其中他和家人的银行户口分别在周六及周一两度遭到冻结,中间有一段时间获短暂解冻,许智峯称已与家人把一些积蓄转移到安全地方。


香港警方称,冻结其帐户是怀疑他把85万港元的众筹款项存入自己户口,但许智峯否认指控。另外,香港警方指控他涉嫌勾结外国势力危害国家安全,许智峯在丹麦时呼吁欧洲国家制裁侵犯香港人权的人,以及为香港示威者提供安全港。分析估计,今次许智峯以公务理由外访后宣布流亡,香港当局在往后政治人物申请保释时,将向法庭要求加以更多的限制,避免重蹈复辙,让被捕人士借机逃亡。


众筹洗钱?


许智峯原本在香港面对九项控罪,分别与反对香港《逃犯条例》修订引发的示威浪潮以及香港立法会冲突有关,当时并没有一项控罪与《国安法》有关。他获准保释,法官容许身兼区议员的他以公务理由出境。他在11月30日以报称出席气候变化活动前往丹麦,原定12月4日返港,但他此行会见多名丹麦议员和政客,讨论香港人权问题为主。他在12月3日在一片猜测声音中宣布流亡海外,并前往英国,遭香港保安局不点名谴责他公然弃保、畏罪潜逃。据香港媒体报导,他由于仍未返港,违反保释条件,遭香港警方通缉。


许智峯表示暂时会先安顿家人,短期内会留在英国,再考虑会否有其他停留地点,他表示不会申请庇护,希望有一天可以返回香港,但暂时未知他香港护照到期后,会以什么身份在海外定居。他周六表示自己及家人银行户口被冻结,涉及三间银行及五个户口,包括他的数百万港元积蓄。但翌日,许智峯表示户口已遭解冻,他转移了一些积蓄到安全地方,但在周一,香港媒体再引述消息,称他和家人的户口再度被冻结。


香港警方国安处高级警司李桂华表示,怀疑许智峯挪用早前网上众筹的款项,存入自己和他人的户口,案件中冻结约85万港元,与许智峯弃保潜逃无关,冻结款项以作日后检控之用。许智峯此前曾发起众筹,希望筹得足够资金以私人检控方式,追究在去年示威中在西湾河开枪的警员。警方指控他涉嫌触犯“洗黑钱”罪行。


香港国安法通过,市民反应大相迳庭


李桂华不评论为何户口曾遭解冻,只强调警方只是要求银行处理涉案款项。不过,许智峯否认指控,称有关众筹款项全数存入律师楼户口,与他个人及家人户口无关,暂时相关律师楼并没有回应。


香港警方此前表示,许智峯涉嫌勾结外国势力危害国家安全。香港国安处的李桂华认为,许智峯有意寻求外国对香港施加制裁,表面证据已显示许智峯触犯港区《国安法》。许智峯在丹麦出席活动及接受媒体访问时,促请欧洲政府支援香港示威者并制裁侵犯香港人权的人士,这番言论被视为违反港区《国安法》,他宣布流亡时强调要“拉阔香港的国际战线”。


香港警务处处长邓炳强不点名批评许智峯潜逃因不想负责任,以被逼害作为“美丽的借口”离开。他指,潜逃人士对不起自己、家人和社会上受煽动犯法的年轻人,应感到羞耻。他表示,会再调查相关人士是否有进一步犯法行为,如是否作虚假声明或众筹是否犯法。


许智峯:政权以经济压迫作政治报复


许智峯表示,警方若指控其金钱流向有可疑,应公开细节,说明可疑之处,否则只是对异见者的打压。他表示,众筹所展开的私人检控等案件已经展开,警方突然在他宣布流亡后冻结其户口,时间上的吻合显示警方是政治报复,因为他所发起众筹针对的是警员,警方打压有他所称的利益冲突之嫌。


许智峯又批评,警方至今没有解释其户口为何冻结又解冻,贸疑警方处事儿戏,为了政治打压流亡议员而放弃整个银行体系的信誉。许智峯称,涉及的银行包括汇丰银行、恒生银行和中银香港。


香港的汇丰银行表示不评论个别个案,但就指相关事实被歪曲,感到非常失望,强调会密切留意市场的负面消息报道,并因应情况加强对相关账户的审查,强调银行的营运要符合各地的法律法规。香港恒生银行表示不作评论。中银香港没有回应。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不合适就个别个案作出评论,相信监管机构会跟进和了解。


许智峯在社交网站质疑汇丰没有交代什么事实被歪曲,他表示,户口被冻结时帐户结馀显示为零,不能存入、转帐和在柜员机提取现金,已向汇丰作出投诉。他说,银行户口被冻结,“明显是政权以经济压迫作政治报复,以连坐法打压我家人以逼害反对的声音”,“政权以为这样可打压异己,却不知道做法直接冲击全世界对香港银行体系及司法制度的信心,自我揽炒”。“我认为事件极其严重,反映《国安法》下银行竟可随意因政治压力而冻结市民资产,严重冲击香港的银行及金融体系可信性,以违反香港《基本法》下对市民及法人私有财产的保障,我呼吁香港本地及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就事件作彻底调查,将滥权的执法人员及银行管理人员作严厉惩处。”


谢选骏指出:上面这些银行仗势欺人,为何不怕美国的制裁?因为美国不敢对中共进行金融制裁?


谢选骏:消除贫困人口是一个波将金工程

《中国官宣脱贫?知情人士:贫困人口问题已积重难返》(VOA 2020-11-28)报道:


在中国西南部四川省成都市的一家酒店里,一名男子拿着雨伞走过一张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少数民族的照片。


在2020年即将过去之际,中国官方宣布全国所有贫困县实现脱贫。在今年实现农村和农民脱贫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宣布的宏伟目标。与此同时,了解情况的人士则表示,中国农村和农民贫困问题以及中国贫困人口问题积重难返,中共当局的不作为和乱作为是中国人贫困的主因。


官方的宣传与中国的现实


11月23日中国官方媒体报道说: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贵州宣布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不仅标志着贵州省66个贫困县实现整体脱贫,这也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在今年内实现中国全面脱贫是习近平亲自提出的目标。官方媒体近年来为此进行了大力宣传,其中包括本星期一(11月23日)中共的宣传喉舌新华社宣传说:“(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中共操控的中国官方媒体几年来大力进行的这种宣传似乎也让美国《华尔街日报》的记者詹姆斯·阿莱迪(James T. Areddy)觉得至少部分可信。在11月17日发表的一篇报道中,阿莱迪写道:“中国农村的穷人自从(中共已故的领袖)毛泽东召集他们参加其革命以来一直是中共战略的工具,然后他们又被强迫参加人民公社生产,结果是灾难性的。几十年之后,邓小平让他们到城市地区的建筑工地和工厂工作。习近平则第三次征用他们服役。为了缩小中国城市富人和农村穷人的差距,他试图让中国乡村城镇拥有企业主和消费者。”


然而,对中国的农村和农民问题下过一番研究功夫的中国经济学者胡星斗表示,官方媒体的宣传使许多中国人或外国人对相关的问题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胡星斗在以个人身份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说,“我想,(中国即使是官方宣布所有的贫困县摘帽之后)贫困人口肯定还多得很,特别是以美国的标准来衡量那就更多了。如果按照联合国或世界银行每天收入两美元来衡量,中国也要有好几亿贫困人口,是好几亿,不是几千万的问题。”


胡星斗解释说,中国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确实是在脱贫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这个仅仅从农村的住房条件就可以看出来;虽然现在依然有贫困地区,但跟以往的普遍贫穷不可同日而语了,这应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但应当特别指出的是,中国的脱贫还是低水平的脱贫,并不是脱贫了之后就进入了富裕或小康水平;中国现在的贫困标准现在跟联合国的赤贫标准齐平了,大致相当于每天收入在大约1.25或1.30美元之间。胡星斗说,这个水平跟美国的贫困标准无法相比;有人说美国还有四千多万贫困人口,那些说这种话的人大概很多不知道那是美国的标准,美国的贫困标准比中国的高二十多倍,不是高两倍,而是二十多倍;这些人不知道这里的标准差别,就错以为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还有贫困人口四千万,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才一千来万,而且今年就全部脱贫了,比美国强多了。


习近平是否关心中国农民贫困


中国还有几千万或数亿的贫困人口,中国贫困人口大都是农民。当今中国农民为什么贫困是一个复杂的政治、经济、政治经济学问题。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共1949年在中国大陆武装夺取政权之后,建立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奴隶制,将数亿中国农民一举变成中共政权的农奴。这些农奴必须为中共政权劳作,中共政权使他们年复一年地劳作,不给他们提供生产工具、工资、住房、衣着、医疗,甚至不给他们提供口粮。在几十年里,许多中国农民/农奴一年辛苦下来不但没有得到任何收入,甚至反而倒欠中共政权口粮钱。


这些分析人士还指出,这些现代中国农奴自己是农奴,他们的子孙也是生下来农奴,不能改变身份,他们是中共统治之下的人下人,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在中共已故的独裁者毛泽东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初一意孤行瞎指挥导致的经济大灾难和人造大饥荒中被饿死的数千万人几乎全部是农民。中国历史研究者宋永毅搜集的中共和中国政府内部文献显示,当时的死亡者很多不是饿死的,而是被打死的,因为他们不肯放弃自己和家人可以用来活命的口粮就被中共地方官员打死。


批评者说,在中共1970年代末位开始实行所谓的“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中国农民情况有所改善,获得了有限的迁徙自由,可以到城市打工,由原先几乎毫无权利可言的人下人变成中国的二等公民,但他们到城市打工的一个先决条件是中共政权可以对他们任意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北京当局2017年11月底12月初把大批在北京打工谋生的农民工/移民工在大冬天的半夜里把他们从合法租住的居所驱赶到大街上,把他们驱赶出北京。中国还有其他城市跟北京有样学样驱赶农民工/移民工。


由于事情是发生在习近平所在的北京,许多中国人一度期望反复声言关心大众福祉、关心基层群众困难的习近平能为那些移民工/农民工说点公道话,对残暴的北京政府官员提出批评。但习近平在北京当局驱赶移民工之际自始至终一言不发,过后也没有任何批评。


习近平的这种镇定自若导致许多批评者说,尽管他掌控下的中国官方媒体不断宣传说他“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但显然他并不在乎群众的困难。与此同时,也有批评者说,习近平对他所任用的酷吏残害农民工/移民工的做法不管不问并不是他的疏忽或怪癖,而是中共统治中国70多年来肆意役使农民的一贯思路使然。


因工作关系跟中国农村人口有经常性接触的大陆资深媒体人王先生对中共政权的农民和农村问题的思路提出批评说:“农村的资源是非常贫瘠的,出于(政治和政权安全)稳定考虑把农民约束到土地上,是不明智的,也是不道德的,也就是说无论农民多么辛苦,在农村就业都非常艰难,所以鼓励农民去城市就业才是正路;就业主要靠农村是非常有限的。”


还有批评者指出,中共虽然靠农民和农村在中国大陆夺取了政权,但在掌权之后对农村和农民的歧视和歧视性政策始终一贯,至今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在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教育。中国的教育资源大都集中在大城市,农民子女的教育被中国政府轻视或忽视,得不到多少国家资源。


但在高考的时候,来自农村地区的考生不但不能因国家造成的不利条件受到补偿,反倒要受到进一步的歧视,他们报考同样的高等学校考分要比大城市的考试生高出许多才能被录取。与此同时,中共当局严禁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到城市上学或参加高考。当局也禁止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自办子弟学校给自己身边的孩子提供最基础的教育,将农民工子弟学校封闭,甚至夷为平地。


批评者说,对于这些跟农民脱贫密切相关的非常现实的农村和农民的问题,声言要竭尽全力使中国贫困人口脱贫的习近平从未展示出任何的关心甚至兴趣。


当今中国农民/农民工困境


已故的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务院总理赵紫阳的秘书鲍彤有长期在中国农村工作经验。在鲍彤看来,过去70年或100年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说来说去可以很复杂,但也可以很简单。他说:“中国的农民问题,过去(1911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开创者)孙中山讲过,根本问题就是耕者有其田的问题,这个观点(中国)共产党是认同的,因此后来就搞土地改革。中国的土地改革的结果是(后来)耕者无其田。我看这个事情大家都是知道的。”


鲍彤接着说,中共把土地改革给农民分配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当作自己的功绩,也把后来剥夺农民土地实现“耕者无其田”当作功绩,当作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功绩,中共对此并没有隐瞒。在鲍彤看来,中国的农民和农村问题有一种世界其他国家都没有的特殊性。他说:“现在(中国)农村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就是农民丧失了土地之后涌入城市。有一段时间农民是不能进入城市的,现在是有条件地可以进入城市。有条件进入城市的农民很多人身份变了,变成了农民工。但他们的家人还在农村,因此中国农村现在有一个特殊的、全世界都不存在的问题,这就是农民家庭的破碎,夫妇不在一起,或父母跟子女不在一起。”


中国的农民/农民工为中共政权主导的经济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中包括他们在城市打工交税,却不能获得跟城市居民平等的居住、医疗、教育、养老的权利,他们被迫为了谋生而将自己的父母和孩子留在农村。鲍彤的说法是,“全世界的孤儿都是失去了父母,父母死亡了,但中国的孤儿不是父母死了,而是父母离开了子女,子女离开了父母,父母还活着,但家庭却不能团聚。子女是一个问题,老人也是一个问题。”


鲍彤在这所说的农民工家庭子女和老人问题,又名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问题。他接着说,中国的传统习惯是子女要赡养父母,父母失去了劳动力,子女要赡养。中国的农民工为了生存就这样跟父母和子女分开。这是牵涉三代人的悲剧,是一个社会现象,而且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


对中国农民为中共控制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所付出的这种生离死别的沉重代价,中共控制下的中国官方媒体要么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要么是避而不谈,回避任何深入具体的报道。但因为这一问题牵涉中国千百万家庭,中国公众非常关心,也深有痛感。


中国这种痛感在2013年3月下旬习近平上台之后不久访问俄罗斯的时候呈现出罕见的爆发。偕同习近平访问俄罗斯的习近平妻子彭丽媛到莫斯科一个孤儿学校访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说,彭丽媛“看望俄孤儿——代表中国千万母亲”。


这种官方报道在许多中国网民当中招致强烈的反感和抨击。一些批评者谴责彭丽媛和中共政权伪善,批评她作为一个母亲对中国成千上万的留守儿童跟父母分离的困境不管不问,还盗用中国千万母亲的名义到国外假装关心孤儿,假扮富有爱心的母亲。中共当局对网民的这种批评没有做出任何正式或非正式的回应,并对有关的批评意见进行封杀。


是促成还是毁坏农村经济发展


中共政府自己也承认中国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城乡贫富差距还很大,即使是今年全国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中国离真正的脱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此同时,有许多观察家和评论家指出,中国农村和农民之所以整体上比城市和城市居民贫穷得多,主要并不是因为中国农民懒惰或愚笨,而是因为中共掌权70多年始终一贯地实行一种将城市和农村区别对待、在户籍、土地、金融、财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歧视农村和农民的政策。


对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有研究的经济学者胡星斗说:“应当逐渐地拆除户籍的篱笆,不仅要准许农民进到城市里来,而且也要准许城市的人到农村去。城市的人到农村去,他们就会投资农村的幼儿园,小学,投资农村的医院,这样才能把农村带动起来,这样才是建设新农村的一条途径。”胡星斗又说:房地产也是一样,城市和农村是两套土地制度,城市人还不能到农村去买房子,买房子是小产权房,都是违法的,这些障碍都要破除;只有破除将城市和农村区别对待、歧视农村的二元制度,才能使农村经济发展繁荣起来,中国才能真正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观察者指出,胡星斗的这种城乡融合的美好愿景能否实现令人怀疑。就在胡星斗接受美国之音采访发表上述评论之际,北京昌平小汤山镇当局对北京市居民到那里建设的农业科普示范园及附属的自建住房切断天然气,随后再发出拆迁通牒,声言他们要在11月29日到来前自行拆除他们的建筑,否则将予以强拆。


尽管当初那些北京居民是被当地政府招商引资发展当地农村经济招引过去的,尽管他们用自己的积蓄资金在那里的建设都获得了当地政府的许可,他们也有昌平县政府颁发的“土地经营权证书”,有效期从1999年至2049年,但这一切并不妨碍当地政府出尔反尔对他们实行强拆驱赶。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北京郊区一直在进行这种强拆驱赶,与此同时,在毗邻北京的河北省,当地地方当局拘留了著名农民企业家孙大午,并夺取接管了他的企业。这一局面使人们再度对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共当局所声言的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脱贫的说法的诚意产生怀疑。


孙大午这不是第一次被抓捕。2003年,当局曾经以批评者所说的莫须有的非法集资的罪名抓捕他,并将他判刑三年,缓刑四年,当时在中国引起广泛的批评和抗议,中国当时相对自由的媒体也有报道。当局后来在抗议的压力下释放了他。


这一次孙大午被抓,中国的媒体已经没有当年的自由,没有批评或抗议的报道。一度长期担任中共高级干部的鲍彤说,孙大午的具体情况,他不了解,但听说孙大午口碑很好,在他的村里很受爱戴,因为他不但自己发家致富,更乐善好施,散财济贫,喜欢跟众人分享他的财富。


鲍彤谈孙大午和农民企业家问题


鲍彤说:“我有一个朋友叫姚监复,姚监复原来是在中央农村工作研究室工作的,后来老了,跟我年纪一样,就进养老院了。养老院很贵。后来听说孙大午的养老院很便宜,他就去了,去了之后很高兴,说孙大午那个地方对老人照顾很好,不光是照顾一般的生活,也包括疾病治疗都很好,费用很低。我不知道孙大午出事之后,像姚监复这样的老人还能不能找到这么好的养老院吗?”


河北当局为11月11日抓捕孙大午提出的理由是他涉嫌寻衅滋事、破坏生产经营。来自中国的报道说,警方当天抓捕了28人,其中包括孙大午夫妇、孙大午的两个儿子、两个儿媳等家人以及一些公司高管;知情人士说抓捕孙大午的导火线是孙的企业与当地一个国营农场有土地纠纷。鲍彤说:“有人说,问题主要是国营农场跟孙大午有土地纠纷,因此(当地政府)就把孙大午抓起来了。什么有土地纠纷就要把纠纷的一方抓起来,我不懂。如果有纠纷就要抓起来,那应当也把国营农场的人抓起来呀。当然我是反对这种情况的(反对这么随便抓人的)。说有土地纠纷就要抓起来,我看抓任何一方都是不对的。有土地纠纷应该依法办理。”


在鲍彤看来,孙大午这个农民企业家的企业与国营企业发生纠纷,中国政府当局抓捕孙大午,国营企业一方则安然无恙,这种明显的法律面前不平等的景象显然不是一种失误或偶然现象,而是当今中国根深蒂固的问题。鲍彤说,“刚刚结束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讲了一句话,说是有一个远景,就是到2035年,也就是再过15年,争取这个国家基本上建成一个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法治政府。这就是说,从现在到未来15年以内,(中国)基本还没有法治,基本上公民在法律面前不可能人人平等。”鲍彤表示,中共的这种说法,这种好似充满艰辛的法治远景展望是令人难以理解的。他说,法律面前不能人人平等是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农村经济发展不能一蹴而就,农民脱贫不可能一夜之间实现,这些都可以理解,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应当是立马就可以实现的。他说,连“万恶的资本主义”的国家都可以做到的事情,中国更可以做到;让孙大午也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不需要15年,只要一天,甚至1分钟就可以做到,关键是看你想不想做。


中国人的贫困问题与常识


谈到中国农村和农民贫困问题,鲍彤认为,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不需要高深的学问,只需要常识,也就是英语世界的人所说的常识(common sense)。他说,中国农民的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皇粮拿工资的干部(官员)越来越多造成的。鲍彤在1950年代作为中共干部到安徽去,安徽,河北,一个乡只有一两个,最多三四个干部,还有的只有一个半干部。当时乡会计是全职的干部,乡长只是半职干部,乡党委书记不是干部,还是农民。甘肃有的地方只有半个干部。现在则是每个乡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干部。鲍彤说,这种靠劳动人民养活、不从事生产又旱涝保收的干部/官员越来来越多,政府财政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是取之于民用之于人数庞大且持续迅速增加的官员,这不仅是农村的问题,也是城市的问题;中国城市也有低端人口,城市贫民,人民负担太重了;贫富差别在中国特别表现为官民差别。鲍彤所说的官员太多令劳动人民难以负担的说法也是许多前任和在任中共高级官员的说法。


谈到中共当局眼下大力宣传农村脱贫的问题,因工作需要经常到农村的大陆资深媒体人王先生说,“(中国)大陆对农村的扶贫方式大多比较原始,帮助当地农民找项目找贷款,或提供捐助帮助农民迅速致富,这其中有三个方面的情况:1,确实引进有价值的项目,能够持续造福当地农民;2,引进一些短平快的项目,让农民短期获益,迅速拉高其实际收入;3,通过农业补贴贷款和对口支援单位捐助,让农民短期收入上升,甚至没有实际项目支持,包括短期项目,基本上是一种造假行为。“现在无法判断哪种情况的权重更大。根据我对农村多年了解的经验,造假和短期行为应该是主流。也就是说,这种运动式扶贫只会产生短期效益,不可持续太久,农民返贫的可能性还是很大。”


在这方面,美国《华尔街日报》11月17日的报道呈现了一种有趣的景象。中国官方媒体过去几年来宣传说,习近平2016年4月下旬考察了安徽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与当地村民讨论了脱贫问题,随后大湾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红红火火的旅游地。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说:“这部分是因为习近平的到访使大湾成了旅游点。当时他和村民围坐在一起的座椅给固定在地上,还有当时摆出来的花生的复制品,以及挂在他身后墙上的一块腊肉。日前的一个下午,那个山村来了三辆满载游客的大巴。”


谢选骏指出:美国之音假戏真做,避而不谈“消除贫困人口”本来就是一个“波将金工程”。难怪连美国政府都要谴责美国之音是“中共大外宣”的组成部分。呜呼哀哉。


网文《波将金村庄》2015年3月28日报道:


波将金村庄(俄语:потёмкинские деревни),有时又被译作波特金工程。在现代政治和经济中,“波将金村庄”指专门用来给人虚假印象的建设和举措。


这个词原指用来骗人的村庄。1787年,在叶卡捷琳娜二世出巡因为俄土战争获胜而得到的克里米亚的途中,格里戈里·波将金在第聂伯河两岸布置了可移动的村庄来欺骗女皇及随行的大使们。在现代政治和经济中,“波将金村庄”指专门用来给人虚假印象的建设和举措。


格里戈里·亚历山德罗维奇·波将金(Grigory Alexandrovich Potemkin;1739年10月11日-1791年10月16日),是叶卡捷琳娜二世著名情人之一,俄罗斯帝国公爵,曾任克里米亚总督。传说他统治当地时为应付女皇巡查而刻意营造当地开发颇上轨道的假象,下令在她巡游经过的地方搭建了许多造型悦目的假村庄,因而有“波将金村”的典故。


波将金1739年生于奇若沃镇(今属斯摩棱斯克州杜霍夫希纳区),1756—1760年在莫斯科大学附属中学学习。1755年编入禁卫骑兵重骑兵部队,为骑兵大士。后因参加1762年宫廷政变,拥戴叶卡捷琳娜二世称帝,晋升为禁卫军少尉。1768—1774年俄土战争时期,因在霍京之战中有功,并在福克沙尼、拉尔加河和卡古尔河诸地的交战中连战皆捷,获将军衔。

1774年奉召回圣彼得堡,擢升上将,被委任陆军院副院长,封为伯爵,担任非正规军统领。1774年策划了对普加乔夫的讨伐。1775年借口可能成为新的民众举事的策源地,而积极提议撤销了扎波罗热营地。1776年任新罗西斯克、亚速、阿斯特拉罕3省的总督。1783年因实现了将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版图的计划,被封为“英明睿智的塔夫里亚公爵”。他在黑海北部沿岸地区的经济开发和这一边陲地区的赫尔松、尼古拉耶夫、塞瓦斯托波尔和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等城的建设方面,颇有劳绩。

1784年就任陆军院院长。在决定战略问题方面,倚重鲁缅采夫、苏沃洛夫、列普宁等俄国军事长官。1787—1791年俄土战争时期,任集团军司令,但优柔寡断,主要负责作战部队的给养、补充和预备队的训练工作。1791年在今罗马尼亚雅西市附近去世。

波将金系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宠臣,在宫廷和国家机关中身居高位,却是一位有才能的行政领导和陆海军建设的组织者,因而成为叶卡捷琳娜二世推行巩固专制制度政策的亲信。还从事过俄国经济生活和加强其国际地位问题的研究。在他的领导下,完成了黑海舰队和商船队的建设,它们在对土耳其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还对俄军的队列勤务和装备实行了部分改革;如停止使用香粉,剪除发辫和卷发,给士兵配发轻便靴等。


谢选骏指出:波将金惯于弄虚作假、曲意逢迎,是个典型的俄罗斯人。只有这样断了脊梁骨的“孬种”,才会发明“消除贫困人口”这样的波将金工程——在这种意义上,现在的中国,仅仅相当于十八世纪的俄国……怪不得中国大陆的黄俄那么猖獗。

谢选骏:对话和倾听已经结束了——中国内战即将演化成为全球内战


《中美面临互相倾听的困境》(2020-12-07 自由亚洲电台)报道: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上周末在一次会议上驳斥了外界给中国“战狼外交”的标签。这正好符合美国学界的观察,即中国政府没有在倾听外界的意见。但也有专家指出,美国对中国的倾听也不够。


乐玉成的这次发言是在12月5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上的主旨演讲。他说,“‘战狼外交’实际是‘中国威胁论’的又一翻版,是又一个话语陷阱。目的是让中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中国外交从来都只有风骨,没有软骨,更没有媚骨。”


中国的阿喀琉斯之踵


“战狼外交”一词语出中国影星吴京2017年拍摄的电影《战狼2》,外界以此来描绘习近平治下,中国强硬外交的风格。


乐玉成驳斥“战狼外交”的说法,显示北京方面并不愿接受外界、尤其是西方媒体和政府对中国外交的批评。


北京的这种态度,早已看在西方学界的眼中。就在乐玉成发言的前一天(12月4日),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教授沈大伟(David Shambaugh)在华盛顿智库威尔逊中心的研讨会上说,倾听不是北京的风格。“这个国家不擅长倾听,也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设性批评意见,调整自身的外交政策。这不是北京做事的方式。”


沈大伟在这次研讨会上发布了他的新书《大国碰撞:中美在东南亚相遇》(Where Great Powers Meet: America and China in Southeast Asia)。他直言不讳地说,“我没有看到任何证据表明,中国的官员们在倾听外界的批评。这可能是中国最大的弱点,这将是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阿喀琉斯之踵。”阿喀琉斯之踵是形容希腊神话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的致命弱点,最后英雄也因为射中脚踵的毒箭而亡。


作为华盛顿政策圈层内有名的中国问题专家,沉大伟对中国的说法并非从来都如此尖锐。沈大伟是中美两国1979年建交后,第一批前往中国的美国留学生之一。2008年,沈大伟在有中国官方背景的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专著《中国共产党:收缩与调适》中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够克服自身矛盾,继续前进。但在2015年,也就是习近平上台两年后,沉大伟在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即将到来的中国崩溃》,措辞严厉地说,中共可能正在进入最后的崩溃阶段。


沈大伟的这种说法表达了当时华盛顿对习近平独裁体制下的中国的普遍担忧。自那以来,在川普总统主导下,美国政府调整了对华战略,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也开始陷入多重危机。沈大伟说,现在的中国是一个不平衡的中国。他强调,中国的外交尤其呈现出很多弱点,“这体现在中国的软实力、安全环境,以及中国的外交和所谓的统一战线,以及与海外华裔的关系,还有南海问题,这些都是中国在对外关系上的弱点。”他的说法得到了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的认可。在同一个研讨会上,芮效俭指出,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并不控制在中国手中,中国外海的第一岛链也在其控制之外,这对中国实际是弱点。“这意味着中国必须依靠外交手段,才能保证其通达世界各国的渠道,以实现其世界大国的地位。”


摇摇欲坠与远大野心


相比于前两位专家,华盛顿智库企业研究所亚洲研究项目主任卜大年则另辟蹊径,他在11月底发布的新书《中国噩梦:一个摇摇欲坠政权的远大野心》(The China Nightmare: The Grand Ambitions of a Decaying State)中指出,国内危机四伏的中国,不减其对外的战略野心,将是美国和世界的噩梦。


与沈大伟相似的是,卜大年也有在中国访学的经历。他曾长期在美国政府担任东亚以及中国政策方面的要职;从2006年开始,卜大年一直兼任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专员。


与众不同的是,卜大年并不认为中国是处于上升期的大国,相反,由于危机丛生,中国是处于衰落期。他以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打比方,认为衰落期的大国与上升期的大国同样危险。


卜大年还强调,中国的战略目标不仅仅是成为地区性大国,而是全球性强国,这正是最危险的地方。


卜大年的分析与中国官方的说法大异其趣。


中国外长王毅今年5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公开阐释了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不管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不会在国际上称王称霸,都会站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点,站在历史发展潮流的正确一边。”


世界也要倾听极权主义的庞然大物


中国官方的类似说法已经在不同场合得到了表达。但美国方面的理解却完全不同。芮效俭在12月4日的研讨会上指出,美国方面也需要倾听,“当我听到沉大伟说中国的行为方式与美国一样时,我自己就在笑。我也认为中国需要学习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但美国在这方面也不是老师,应该和中国一起做学生。”但芮效俭所指的倾听,显然并非是仅仅倾听中国官方的说法。而美国舆论界也认识到了倾听中国不同想法的必要性。


被中国政府驱逐的《纽约时报》前驻华记者张彦(Ian Johnson)上周在英文媒体SupChina.com上发表文章,介绍了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历史学教授王大为(David Ownby)主持的中英文翻译项目,“读懂中国梦”。


这一项目把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40多位不同立场的知识分子的文章翻译成英文,让西方对中国思想界有全景式的了解。文章引述台湾中央研究院钱永祥教授的说法指出,世界已经把中国当成了极权主义的庞然大物而忽略了倾听,这对双方的正向交流是不利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被翻译的作者中包括被中国官方禁言的清华大学教授郭于华。这意味着,中国政府虽然希望外界倾听他的想法,却连自己内部的不同声音也不愿意倾听了。


谢选骏指出:上文的报道不懂,倾听是为了对话,如果没有了对话的意愿,那么倾听就是多此一举了。至于当下,对话和倾听都已经结束了,剩下的只是鼓噪与宣传。对话的意愿成了遗愿,倾听的人们进了医院——对话和倾听已经结束了,已经结束了。因为双方都已知道了对方的底牌,战略模糊与回旋余地都已荡然无存了。这是一种战时状态。正如中国未能结束百年内战,从今以后,中国内战即将演化成为全球内战了。


《月内三提“备战打仗”,习近平用意何在?》(2020-12-07 美国之音)报道:

  

过去一个月内,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及政治局和中央军委三次提及“备战打仗”。其中,习近平日前在中央军委军事训练会议表示,当前中国安全环境发生新变化,要“坚持聚焦备战打仗”,提高训练水平和打赢能力。


稍早,中国人大拟议修改国防法,在主权、统一、领土完整之外,增加“发展利益遭受威胁”作为开战条件。习近平要求全军“要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备战打仗上,保持高度戒备状态。”


中国的安全环境及国际局势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共增加“发展利益”受损作为开战条件是何居心?习近平为何如此热衷于“备战打仗”?中国备战打仗的矛头指向何方?《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表示,习近平强调备战打仗,既有对内的意思也有对外的意思。他说:“习近平讲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部队绝对忠诚。这些话显然是对内的,是为了强化对军队的控制,进一步强化他个人的权力。再有习近平好大喜功,他想在任内打一仗,因为他知道只有打一仗才能确立自己的地位。毛泽东自不必言,邓小平也是。邓小平除了在内战期间打过仗,在中共高层他是一个没有元帅头衔的元帅。另外他第三次复出也在越南打了一仗,也由此进一步确立了他的地位。所以习近平想打仗立威。他现在都已经是政治家、思想家了,还缺个军事家的桂冠。尽管有官媒已经叫他统帅了,可是你连仗都没打过,这个统帅名不副实,所以他有个打仗的想法。另外他觉得个人是如此,要打仗立威,国家也要如此。一个国家要证明你成为超级大国了,除了GDP,除了登月,还需要用战争来证明这一点。所以他有这样一个意图。最近这段时间我们看到,现在中国的安全环境和国际形势很紧张,应该说,很大程度上是中共当局主动造成的。”


11月25日,中央军委军事训练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战略分析杂志社社长李伟东认为,习近平强调备战的意思就是要准备跟美国打仗。他说:“他(习近平)认为各种各样的威胁多了,所以好像非要打一仗不可了。没有向印度主动打仗的意图,印度方面他一直在采取缓和策略。在东海方面的势头也不强,因为跟日本之间是一个长期的纠结,你宣示主权他也宣誓主权这样一个过程。也没有跟日本挑起武装冲突的这样的意图。但是在台海和南海这两个地方,因为背后的支持力量或者说反对中国的力量都是美国,在这两个地区加紧军事备战包括航母的建造以及舰队的编演、编训,以及‘东风’各种型号导弹的试射。这些都有跟美国要一较高低的势头在里面。所以准备打仗这个含义其实说白了就是要准备跟美国打仗。但是是不是要开第一枪,这不一定。因为美国方面也显示了雄心勃勃要压制中国军力增长的势头。双方都在叫板,现在是一个叫板阶段。”


除了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之外,北京现在经常提到的是所谓“发展利益”不容侵犯,给自己的对外要求提供正当性和合理性。《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认为,北京所说的“发展利益”是对外扩张的表现。他说:“我觉得当然他是一个主动的对外扩张的表现。发展利益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它弹性很大。尤其是全球化时代,中国崛起在全世界都投射,发挥你的影响力和力量。这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南海。因为中国承诺不在南海岛屿搞军事化设施,结果你在那儿大搞特搞。美国反对你在那儿搞军事化设施,那你中国有什么理由反对美国的反对呢?因为这个问题显然不涉及到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安全这些问题,就这叫发展利益的问题了。中共就可以解释我们在南海诸岛搞这么多军事设施是为了中国的发展利益,你反对这点就是在侵犯我们的发展利益。这么打起仗来就师出有名了。按照这个逻辑,如果没有发展利益这一条,南海问题上你自己都答应过的不搞军事化设施。别的国家反对你因此而发生军事冲突,那你中国方面是师出无名的。可是你加了发展利益这一条,你就师出有名了。你不但不理亏了,反而还显得理直气壮了。所以我觉得这就是它加了发展利益这一条的目的所在。”


但中国战略分析杂志社社长李伟东表示,还不应该过高估计习近平的对外扩张企图,至少他还不会像希特勒那样发动世界大战。他说:“中国从至少习近平这一任上看不出来有这样的意图,他现在声称的还是传统上他认为是中国领土的部分。和要保家卫国,守卫原来传统的中国领土,比如南海那些岛礁,台湾钓鱼岛,这样几个范围内相关联的。并没有说要像希特勒那样的扩张。至少习近平有生之年的执政当中,我们不会看到习近平主动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重新占领南亚,或者占领欧洲、占领中东,不存在这么高的风险。存在着他以守卫自己原来固有的领土,适度地往外扩张蔓延。比如说他造了些人造岛,本来那些东西是礁或者下边的暗沙,他把它变成了人造岛之后就多出了12海里,然后又多出了200海里经济区,他说这一块是我的。为了守卫这些东西,他要跟别人开战。12海里也好200海里也好,可能跟菲律宾跟越南、马来西亚都发生某种摩擦。发生摩擦后,他说这快领土是我的。本来这个岛根本就不存在,是人工修葺的,然后他要去履行这个。顶多是在这些角度上会发生冲突。我们不低估他是对的,但是过度高估也是有问题的。”


谢选骏指出:上文不懂,在核子战争的时代,希特勒战争当然不复可能,统一世界的,将是文化战!

谢选骏:老大哥的困境



《中国多地通知拆除人脸识别设备》(2020-12-07 界面新闻)报道:

  

有人在大批量购置“黑科技”刷脸机,有人却在拆除人脸识别系统。就在前几天,南京多家售楼处的人脸识别系统面临拆除,这源于南京住房保障与房产局通过的一则内部文件通知,致力整改当地房地产商收集购房人个人信息的现状。


就在前后脚,天津在12月1日通过《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传达出当地相关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会等被限制采集人脸、指纹、声音等生物识别信息的信号。


近期,我们看到各地纷纷推出关于人脸识别的规范,受到质疑的不仅仅是售楼处,而是各行各业人脸识别被滥用的情况。


当下,AI技术落地的广度和深度在拓展,同时AI技术的阴影面——数据隐私问题也暴露出来,令产业不得不担忧。就在过去的一个月,央视《新闻1+1》已经连续三次报道信息泄露和人脸识别滥用相关新闻。人们担忧很直接,最基本的问题是,“为什么你在我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我的信息采集了?”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落地标杆技术,人脸识别引发了什么样的争议?在民潮涌动、媒体关注、地方纷纷采取规范举措背后,行业面临什么样的考验?在政策、技术层面又有哪些解法?我们来看看这些集中出现事件背后的深层逻辑。


01.戴头盔看房引争议售楼部人脸识别系统拆不拆?


一位知名房地产商的市场营销人员告诉我们,公司正打算在售楼部推人脸识别,但现在看来可能要搁置了。


近年来,一些地产售楼部开始试用人脸识别技术来进行客户比对,以防止“飞单”。简单来说,凡是渠道带过来的客户,开发商都会通过人脸识别摄像头进行人脸比对,如果发现这个客户之前主动到访过,则会判定中介带看无效,不付佣金,能很好地防止“飞单”。采用这一技术,有的售楼部每年甚至直接节省千万元佣金。


但这却为一些看房者造成了困扰。11月中旬,济南一人戴头盔看房防人脸信息采集的视频引起舆论的喧然大波,宣称“被售楼处人脸识别拍到,买房要多花30万”。虽然有些行为艺术的意思,但也反映了人们对这样不明不白地人脸信息被采集的行为的不满。


南京对售楼处人脸识别系统拆除的通知,为房地产人脸识别技术应用释放出新的信号。我们得知,南京市房管部门在11月27日启动了对全市安装人脸识别系统的售楼处进行检查,南京本地的部分开发企业在过去两天陆续接到相关部门的通知,要求拆除人脸识别系统。


南京市住房保障与房产局给出了官方回应指出,为加强住房消费者权益和个人信息保护,规范和净化南京市房地产市场环境,对购房人身份识别,收集、使用购房人个人信息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南京市要求商品房销售现场禁止使用人脸识别系统。


地方行业已经开始关注解决人脸识别技术的滥用问题,获得一片叫好。有人大呼“早该下架了”、“支持拆除人脸识别”,同时也有声音指出“正常的安防监控没意见”、“人脸识别系统没问题,希望只用在公检法司”。


02.人脸识别进入各行各业人脸信息滥用引担忧


当下,除了房地产商,包括商场、餐馆、美容院、动物园等许多商业机构及学校、养老院、车站等公共服务场所都在探索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


以商场营销为例,以人脸为特征的识别已经贯穿到注册、到店、跟踪、管理的会员运营全流程。


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的同时,部分地区、行业对技术的滥用、强制使用也引起了一些群众的不满,诉诸法律。


以“人脸识别第一案”郭兵投诉杭州野生动物园人脸识别一案为例,2019年4月,原告郭兵在购买了野生动物世界年卡后,多次被告知要求激活人脸识别系统,否则将无法正常入园。多次沟通无果后,郭兵将该动物园告上法庭。


2020年11月20日,郭兵与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有限公司服务合同纠纷案一审宣判。野生动物世界赔偿郭兵合同利益损失及交通费共计1038元,删除郭兵办理指纹年卡时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信息。许多人对这一案件的审理结果并不满意,当事人也表示自己将继续上诉。


杭州野生动物园这类案件之所以广受关注,一方面体现了人们对知情权、选择权的意识,另一方面则是对人脸信息会去向哪、为谁所用等问题的深刻担忧。


在关于企业使用人脸信息采集的一组街访中,受访者表达了担忧“不能保证开发商安全保护人的人脸信息”、“相比于个人信息安全,不在乎这个便利”。其实民众的诉求很简单,并不是反对人脸识别,只是要把使用的权益讲清楚。


毕竟人脸只有一张,不像手机号、密码那样可以修改,也不像指纹那样需要主动操作,而是本身公开外露,在无感的情况下就能被采集;另外,照片、视频、伪造3D头套等有时都能被识别,也增加了人脸识别应用的不可控性。人脸信息一旦落入不法分子之手,后果不堪设想。


03.地方、中央法律法规在路上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滥用受到关注,我们也看到各地不约而同地采取措施。除了前面提到的南京房管部门通知拆除人脸识别系统的通知,还有多地正在制定法律法规。


最近进入人们视野的是12月1日,天津市推出的《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这一条例并不是数据隐私方面的专门法规,却传出了关于生物识别信息隐私的重要信号。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不得采集自然人的宗教信仰、血型、疾病和病史、生物识别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也就是说,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会等在未经本人同意并约定权益的情况下,禁止采集人脸、指纹、声音等生物识别信息,这样的意识引起许多民众的认同。


其实除了南京、天津,其它许多城市在近期也采取了类似措施。比如继南京之后,徐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也向部分新开楼盘和续销楼盘项目发出口头通知,要求售楼处不得使用“人脸识别”系统;审议中的《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规定,物业服务人不得强制业主通过指纹、人脸识别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设施设备……


追溯我国法律法规对人脸识别技术的规范,在2020年5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将在2020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简称《民法典》)就已经定调。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五条规定,处理生物识别信息等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除了《民法典》,2020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也明确提出:收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前,应单独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收集、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以及存储时间等规则,并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示同意。


2020年10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发布,强调只有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


可以看到,中央其实此前就在法律层面对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处理进行了指示,尤其是新中国唯一被冠以“法典”名称的社会基本法《民法典》对此早已做出明确规定。但法律普及是一个过程,还有很多企业、公民、地方机关对于生物识别信息安全的意识并不充分。


而当下随着人脸识别技术滥用被推上风口浪尖,各地推出的规范措施更多是对已有法律原则的强调和落实。也就是说,许多困扰人们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难题已经有解答。


举个例子,许多商家在自己在店铺中立一个牌子,写到“本店在使用人脸识别”就可以放心大胆地采集人脸信息了。对此,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信安中心测评实验室副主任何延哲指出,这是敷衍了事的典型做法,并不合法合规。


何延哲解释到:“以为告知就合法,不仅有告知还有选择权、删除权,你的人脸被收走之后,我不买这个楼房,信息怎么处理?什么时候删除?他以为那个牌子可以,反而证明做法已经合规了,因为这个牌子没有把很多的权利讲清楚,只讲了有摄像头这个事。”


04.保护人脸隐私安全,技术能做什么?


法律法规是人脸信息的一道保险锁,数据安全技术是另一道保险杠。


即使企业在尊重公民知情权、选择权的情况下合法合规采集人脸特征,就定能保证人脸信息安全吗?答案是否定的。


令人们担忧的还有,企业刷脸系统技术过不过关。具体来说,即使企业承诺妥善处理用户人脸数据,但企业的人脸识别系统技术是否足够安全?2020年2月27日,美国拥有超30亿人脸数据的创企Clearview AI被黑使整个客户名单被盗的事件仍令人毛骨悚然,而这一信息泄露情况在全球范围内并不少见。(《毛骨悚然!拥有超30亿人脸数据的美国AI公司被黑,600多家客户名单被盗》)


慧盾安全研发负责人吕明说,类似人脸信息泄露的安全事故已经比较普遍。“应用为先”的思路由来已久,但生物信息是难以改变的,一旦泄露,引起的隐患远大于过去的身份证号、手机号,因此需要从技术层面加强安全保护,做到“应用、安全并重”。


那么如何从技术层面保障人脸信息的安全?


吕明告诉我们说,这和具体的系统组成有关。从云管端的逻辑来说,如果人脸比对数据在闸机、小区入口等终端,就需要围绕分散的防护点把数据保护起来,使业主、使用单位等各方即使将数据导出也没法使用。如果人脸比对数据放在云端,则比较方便做数据的集中保护,但数据的流动性更大,更易受到内外黑客入侵攻击和合法人员非法使用。


总的来说,就是需要围绕关注的数据流动过程的各个薄弱环节做防护。


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房地产、零售商等企业天然加固安全措施的意愿并不强,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一位业内人士称,企业用户需要方案满足安全的同时易用性高、性价比高,但放眼看来这样的方案还很少看到。不过,一些前沿的网络安全企业已经在关注企业级市场,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在与行业联合制定相关行业标准,规范人脸识别技术市场。


05.结语:AI落地潮中,人脸隐私推到风口浪尖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机器视觉技术落地的主要载体,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潮已经涌向了人们生产生活的众多领域。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人脸等生物识别特征的隐私安全意识也越来越强。


不论是民众的个体反应、媒体关注还是地方政府的措施,都让我们感到人脸隐私已经被推到风口浪尖。这些社会的现象和反馈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代表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面临的三要素之一——数据从哪来、到哪去的核心问题。


针对这一关键问题,我们从国家机关此前推出的相关法律条文看到,相关法制法规已经早有准备,而在技术层面也已有完备的生物识别信息安全技术。下一步,则需要相关部门、企业、民众共同加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意识,在把握底线的条件下促进人工智能行业稳健成长。


谢选骏指出:英国共产党匪徒乔治·奥威尔写过一篇小说《1984》,他以为老大哥的监控是万能的,却不知道技术的发展可能使得老大哥的监控适得其反——监控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的!最后可能监控了老大哥自己及其团伙。这就是我所说的“老大哥的困境”。

谢选骏:一人消灭五个中央——习近平五马分尸中国共产党

《学者:为什么说习近平将成一党专制的掘墓人》(newtalk 2020-12-07)报道:


美中关係今年降至历史最低点,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係也持续恶化,近期和澳洲、印度等国衝突不断,根据《美国之音中文网》报导,美籍华裔政治学者裴敏欣指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台后加速集权、清除异己、打压民间,反而会削弱中共的一党专制。报导中表示,裴敏欣认为:「习近平可能并未真正吸取苏共崩溃的教训,他选择独裁而非改革的新斯大林主义可能使他成为中共一党专制的掘墓人。」


裴敏欣长期研究中国民主化议题,他将习近平的政治路线称为「新斯大林主义(Neo-Stalinism)」,他在美国民主基金会和加拿大驻美使馆联合举办的全球民主年度讲座上表示,习近平执政八年,策画了一场新斯大林主义的政治革命,但他认为,这种斯大林主义的统治反而可能会加速中国未来的民主化,因为新斯大林主义具有自我毁灭性。


裴敏欣提出三大要点:


第一、权力过度集中使习走上不归路。裴敏欣表示,权力过度集中导致中国官僚普遍消极懈怠,决策过程缺乏多样性观点,採取过度冒险的政策,以及无法自我纠正错误;习近平在过去八年间实行一带一路计画、在南海建造军事化人工岛礁、在新疆对穆斯林实施大规模监禁、在香港实施国安法破坏「一国两制」,这些都已经对中共政权产生诸多不利后果。而习近平试图通过灌输意识形态来加强党的努力,在实际执行面上也无可避免地 :「沦为党员为了假装忠诚和遵纪守法而执行的毫无意义的政治形式。」


第二、高层权斗不可避免。裴敏欣指出,在2018年初习近平取消国家主席任期限制后,一场接班权斗已经浮现,结局无法预见,裴敏欣分析,习近平对潜在强大竞争对手的担忧会促使他只安排弱小忠实拥护者为接班人,而以斯大林和毛泽东去世后的历史经验来看,继任者很可能爆发权力斗争。「如果习近平的继任者输掉权斗,他的遗产可能像赫鲁雪夫和邓小平那样面临风险。后习近平时期的权斗胜利者将被激励去开闢新的道路,并会毫不犹豫地放弃他的遗产。」


第三、经济发展遭遇内外阻力。针对中国的经济问题,裴敏欣表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习近平的经济政策是否会以合理速度维持增长。」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第五次全体会议中时表示,希望2035年经济总量再翻倍,而经济学者预估,2035年经济总量要翻倍的话,中国年均成长率必须要达到4.7%左右。但是由于中国人口结构恶化,裴敏欣认为可能不会成功,他指出,中共最新经济蓝图没有包含任何能提高效率的根本性改革,「如果没有真正的改革,中国在未来十年中要维持增长将面临巨大困难。」


此外,中国和美国的战略竞争加剧同样也将造成中国巨大的损失,裴敏欣表示:「中国在国内的倒退和外交政策的激进,使之处于跟美国及其民主盟友的碰撞过程中。」而在围堵战略的驱使下,中美间全面经济脱钩不可避免。「如果美国成功地与其盟国团结起来,对中国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


至于国家安全方面,裴敏席则认为,美中紧张的局势升级将引发军备竞赛,从中国国内需求中转移资源、美国的战略竞争在地缘政治上的紧迫性、还有其他主要为专制的政权会要求中国投入资源支持、一带一路计画……都将消耗中国国库数千亿美元。


裴敏欣预测:「在习近平时期结束前——为论证假定是2035左右,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几乎肯定会比今天更加有利于民主化。如果前苏联和东欧共产专政的命运,为思考中国未来提供了任何指导的话,那麽今天值得推测的是,从毛主义极权主义绕道后极权主义,进入新斯大林主义的漫长旅程,只会拖延而不能阻止其与民主未来的会合。」(美籍华裔政治学者裴敏欣在2020全球民主年度讲座发表演说。图:翻摄自美国之音中文网脸书)


谢选骏指出:上文不懂,2012年习近平上台前后,中国大陆红区就已形成了五个中央(毛邓江胡习)互不相属的局面。当时我撰文写道,这是一个五马分尸的格局。不到十年,我的先见之明应验了,现在果然,一人消灭了五个中央,这就是习近平五马分尸了中国共产党。


《“刀刃向内”:习近平对政法系统进行“整风”》(纽约时报储百亮2020年8月21日)报道: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希望加强国内的纪律,为两年后的领导层换届以及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持续冲突做准备。


中国各地的警察、法官、检察官和令人生畏的国安人员已在学习毛泽东的政治清洗做法,将其吸纳为中共打击腐败、滥用职权和对党不忠的新运动的指导方针。随着中共领导人习近平为两年后的领导层换届做准备,以及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冲突持续,这场运动正成为他加强党内纪律的有力工具。

中国政法机构的官员们已收到命令要“刀刃向内、刮骨疗毒”,放下私人间的忠诚,揭露有问题的同事。领导告诉他们应该以“延安整风”为这次“教育整顿”行动的样板。延安整风是毛泽东在20世纪40年代发起的一场运动,运动巩固了他在根据地延安对中共的统治地位。

“清除害群之马,”教育整顿行动负责人陈一新在上月的动员会上说。“清查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两面人’。”中国各地的法院、公安局、监狱管理部门,以及讳莫如深的国家安全机关都在召开类似的动员会。国安部控制着中国的间谍队伍,也是负责对国内的老百姓进行监控的机构。这些机构和其他政法部门都归中央政法委员会管辖,它与军队负责捍卫中共的权力。习近平把对安全系统的控制说成是将“刀把子”掌握在党手中,这个吓人的说法出自毛泽东。

中共仍崇拜毛泽东,这种跪拜反映出习近平希望利用这场运动在可能出现的动荡中,帮他确保自己和党的权力。

“延安整风就是一切都要听毛的,这点也是这次学习延安整风最大的信号,”现居美国的中央党校校报前编辑邓聿文在接受采访时说。“清理政法委系统应该说最核心的目的就是要它一切听习的。”

八年前上台后不久,习近平就通过一批打击腐败的案件拿下了数百名高级官员。曾经担任国家安全机构负责人的周永康在2015年因腐败罪名被判处无期徒刑。2017年,北京用被判有罪的国家领导人的材料办了一个展览。尽管处理了一批案件,但专家以及中国最近的研究表明,中共领导层仍难以管理警察、安全机关、法院、检察院和监狱等错综复杂的官僚机构。去年年初,中共发布了加强对政法系统自上而下控制的新规定。中国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认为,政法系统仍存在各自为政和内部竞争的问题。

去年香港持续数月的抗议活动,以及今年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危机,似乎加强了习近平把坚定的权威一直推行到地方公安部门的努力。“坚决把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落实到行动上,”公安部部长赵克志本月在视察东北地区运动执行情况时说。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秦前红说,最让中国领导人担心的似乎是中下层警察和执法官员。他说,2018年开始的另一场旨在打破犯罪团伙与官员勾结的运动,加剧了高层官员对地方政法机构仍存在着严重腐败问题的担忧。“尽管中国查职务犯罪、反腐败弄了一批人,但是政法主体结构,大部分的没有换,中层、大部分没换,”秦前红说。提毛泽东的延安整风并不意味着官员们正在使用那次运动的严厉手段,他说。“表明我们这一次整顿需要来真的,是要能够解决问题的,”他说。“但是,延安,要树立核心培养忠诚,这个要做到的。”“坚决把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落实到行动上,”公安部部长赵克志本月在视察东北地区运动执行情况时说。

教育整顿运动将持续到2022年年初中共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前夕,这次党代会将任命一批新的中央官员,而且很可能将延长习近平掌权的时间。在有关教育整顿运动的宣传中,描绘了地方官员在“公安夜校”学习习近平的文章和讲话的情况。

调查组查处了被控腐败和其他滥用职权的干部。据官方宣布,已有21名政法干部在教育整顿运动的第一周接受调查。调查人员本周透露,上海市公安局局长龚道安正在接受调查,但未公开说明他所受的指控,他因此成为这场运动开始以来落马的职位最高的警官。

最近落马的官员还包括中国北方内蒙古的一名监狱管理局原局长、中国南方城市江门市的公安局局长,以及曾长期在东部的江苏省担任政法部门官员的人。政府没有公开针对他们的具体指控。

公安部副部长孙立军已在今年早些时候接受调查。有关退休的中央安全部门领导可能被调查的未经证实的传言,已在北京的政治圈子里传开,并传到了互联网上。“这暗示了习近平把中国的强制机器变成完全听从他指挥的政治力量的一种持续努力,”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副教授希娜·彻斯特纳特·格里藤斯(Sheena Chestnut Greitens)说,她研究中国的治安,即将发表关于清理中国政法官僚机构的文章。

习近平要在2022年的党代会前“把他的权威一直推行到政法系统的更底层”,她说。反腐败运动也证实了陈一新地位的上升。现年60岁的陈一新已在过去两年里处理了一系列政治上棘手的任务。他还领导了打击地方犯罪保护伞的行动。今年2月,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开始失控时,他被派到当地去控制疫情。“这些广受关注的角色当然给了他很高的知名度,也给了他一个建立部下基础的机会,”维也纳大学研究中国政法的专家李玲用电子邮件回答提问时说。“看来他在准备担任更重要的角色。”

去年,北京一个市场上出售的毛泽东纪念品。习近平把对安全系统的控制说成是将“刀把子”掌握在党手中,这个吓人的说法出自毛泽东。一些分析人士已把这场运动看成是习近平清洗对手派系的努力。但行动涉及范围之广表明,习近平想彻底调整政法系统,研究中国反腐败政策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克里斯托弗·J·卡罗瑟斯(Christopher J. Carothers)说道。“习近平有一个受高度控制社会的愿景,这个愿景需要一个执行这种控制的强大机构;腐败对其是一个威胁,”他在电子邮件中说。“即使这些机构中没有出现很多新的不忠诚或滥用职权行为,中共领导层对它们有效地处理不断增长和迅速变化任务的能力可能仍不满意。”

习近平还发出信号表示,他让政府准备过几年的苦日子。

中国已经走出了新冠病毒危机,经济也在复苏。但习近平和其他上月底在北京开会的高级官员警告说,中国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他们用了毛泽东“持久战”的说法来强调这一警告。

今年早些时候,中共还成立了一个名为“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的治安政策委员会,以加大打击动荡和犯罪的努力。

“对中国来说,将来五年是个很关键的窗口期,”前编辑邓聿文说,他提到中美两国的竞争日益加剧,以及中国让经济进入一个新增长阶段的努力。“按习近平的观点,政法系统的整风运动就要保证没任何问题能够变成为国内的一个重大的危机。”


谢选骏指出:习近平一人消灭了五个共产党中央——包括习近平自己的中央在内,现在的“中共中央”,已非2012年的习近平党中央,因为它就剩下了核心一个光杆司令,别的都是稻草人了。

谢选骏:美国已经陷入两條路线的斗争、临终病人的死磕

《百日新政 川普將優先實施減稅 還有終止疫情補貼、限制糧食券、驅逐無證…》(記者胡玉立綜合報導 2024-12-01): 共和黨全面執政後,白宮與國會計畫推出新政,在川普上任百日內推動減稅、限制社會福利、削減預算赤字等重大施政。 川普與國會共和黨人贏得大選並全面掌權後,正雄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