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1年7月14日星期三

谢选骏全集第131卷: 文明杀手

 文明杀手

Civilization Killer



《外星看地球》第31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31



2021年4月第一版

April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31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31



(另起一页)


内容提要

对于自然来说,文明是一种杀手;但对于文明来说,人性则是一种杀手。人们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毁灭着文明,文明在利用自然的时候也榨干了自然。


Synopsis

For nature, civilization is a killer; but for civilization, human nature is a killer. People are destroying civilization while creating civilization. When civilization uses nature, it also squeezes it out. 



(另起一单页)


“外星看地球”,就是“超越地球观察地球”——从一个“对等的位置”而非“从属的位置”来看地球上发生的林林总总的现象。



(以上黑体)


上帝宗教 God Religion《外星看地球》第1卷

宗教战争 Religious Wars《外星看地球》第2卷

天子与人 The Son of Heaven and Human《外星看地球》第3卷

全球策 Global Strategy《外星看地球》第4卷

G2-中美联合体 G2-Chimerica《外星看地球》第5卷

两个世纪的内战 Two Centuries of Civil War《外星看地球》第6卷

病毒瘟疫 Virus Plague《外星看地球》第7卷

从暴民到暴君 From Mob to Tyrant《外星看地球》第8卷

党府论 On the Party Government 《外星看地球》第9卷

废垃论 On Human Waste《外星看地球》第10卷

历史人物 Historical Figure《外星看地球》第11卷

书面人物 Written Characters《外星看地球》第12卷

新闻人物 News People《外星看地球》第13卷

共产党 Communist Party《外星看地球》第14卷

政权杀戮 Regime Killing《外星看地球》第15卷

国家妖孽 National Devil《外星看地球》第16卷

科学与文化战 Science and Culture War《外星看地球》第17卷

历史力学 Historical Mechanics《外星看地球》第18卷

六四余波 The Aftermath of June 4th Massacres《外星看地球》第19卷

蒙古后清黄俄黄犹 Yellow Russian Yellow Jewish《外星看地球》第20卷

民主攘扰 Democratic Disturbance《外星看地球》第21卷

民族交汇 Ethnic Intersection《外星看地球》第22卷

难民行为学 Refugee Behavior Science《外星看地球》第23卷

权力碰撞 Power Clash《外星看地球》第24卷

人民主权与种族主义 《外星看地球》第25卷

社会窃取 Social Steal《外星看地球》第26卷

猪义社会 Pig Right Society《外星看地球》第27卷

书评文论 Book Review《外星看地球》第28卷

台湾中国 Taiwan China《外星看地球》第29卷

网络主权不是主权网络 Internet sovereignty not a sovereign Internet《外星看地球》第30卷


(另起一单页)


文明杀手 Civilization Killer《外星看地球》第31卷"

香港事变 Hong Kong Incident《外星看地球》第32卷"

犹太渗透 Jewish Penetration《外星看地球》第33卷"

战场经济 Battlefield Economy《外星看地球》第34卷"

哲学辐射 Philosophy Radiation《外星看地球》第35卷

政治抢夺 Political Robbery《外星看地球》第36卷

联邦制就是更为彻底的封建制 The federal system is a more thorough feudal system《外星看地球》第37卷

美国会发生第二次内战吗 Will there be a second civil war in the United States? 《外星看地球》第38卷"

美国与中国 America and China《外星看地球》第39卷

美国和外国 United States and Foreign Countries《外星看地球》第40卷

(另起一单页)



目录

001、《中国文明整合世界》发表十五年之后

002、奥运会那魔鬼的游戏即将结束

003、奥运会缘何走进末日

004、拜占庭帝国与第二期中国文明

005、不会说谎的人是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根基

006、不能整合全球的就不是中国文明了

007、倡导裸体的现代文明必须结束

008、从三星堆遗址看“中国文明”的特质

009、从没落到崩溃的百年西方文明

010、达赖喇嘛也想中国文明整合全球吗

011、言论的颜色体现了思想的健康状况

012、德国担心中国文明整合世界

013、地方政权才是中国文明的温床

014、地球沦为西方文明的垃圾场

015、第二期中国文明的晚钟

016、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扩张力何在

017、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托管地与避难地

018、第三期中国文明需要一点骑士精神

019、电子游戏是精神麻醉剂

020、飞虎队摧毁了中国的文明

021、哈佛大学策动文明的冲突

022、贵族就能领导中国走向文明吗

023、汉服复兴运动是第三期中国文明的幼稚体现 

024、后纳粹主义的文明自杀

025、呼吸机上的现代文明

026、基督教与中国文明的张力

027、甲午战争是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内战

028、鲸鱼搁浅象征现代文明的末日

028、九一一恐怖袭击与中国文明整合世界

030、科技文明的末日将临

031、孔子学院能否实现“中国文明整合世界”

032、来自西方文明的忏悔

033、廊桥城市会导致现代文明的灭亡吗

034、刘水推进了中国的文明化进程

035、六四屠杀是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洗礼

036、罗马的角斗起源于异教贵族的葬礼

037、逻各斯和易道合成第三期中国文明

038、没有奴隶就没有文明

039、没有宗教反叛就没有文明再生

040、魔鬼附体的科技文明

041、女权社会切断人类文明

042、女权主义是长期和平的产物

043、欧洲海洋文明的悲歌

044、让野蛮人文明起来的代价极为高昂

045、日本的汉字译言是中国文明的产物

046、日本内在的中国文明与外在的文明开化

047、日本是第三期中国文明的先锋队

048、日全食带来了改朝换代、文明更迭

049、三期中国文明的共振 中国文明西来说百年

050、三期中国文明的天子

051、三文明模型(谢遐龄)之得失——兼论中华民国何以一再败北

052、杀人祭祀是文明的起点

053、黄俄用陕西神木遗址证明中国文明西来论

054、食品成熟 文明腐败

055、水尽气绝的现代文明

056、死亡是文明的基础

057、苏美尔文明争夺战

058、文明的冲突还是文明的挣扎

059、文明的冲突只是部落文化的最后挣扎

060、文明的思想绝境——神创论与进化论的撕裂

061、文明古国容易接受外来统治

062、文明人应该学会吃塑料

063、文明人只敢用管子里的水

064、文明衰落于人权扩张——汤因比错误兜售“文明解药”

065、文明衰落于入不敷出

066、文明无法突破种族限制

067、文明中心注定沦为垃圾桶

068、文言文是第一期中国文明的载体

069、文艺复兴毫无新意

070、我是第三期中国文明的马前卒

071、我终于穿过了两个文明之间的绝命峡谷

072、西方科技文明要靠原始巫术苟延残喘

073、西方生活方式的终结

074、西方文明残暴不仁

075、西方文明的东方化

076、西方文明的末日警钟

077、西方文明的自恋

078、西方文明何时关掉呼吸机

079、西方文明是一种异教文明

080、西方文明是自掘坟墓的快手

081、西方文明亡于吸毒上瘾

082、西方文明为何正在崩溃

083、西方文明阴谋终结人类

084、西方文明榨干了地球资源

085、西方文明正在吃掉人类

086、西方文明只有十年的弥留期了

087、西方文明终于举起了白旗

088、西方文明重蹈复活节岛绝路

089、现代奴役制度的一斑

090、现代人的极限生活

091、现代人的生命神话

092、现代人落入印第安陷阱

093、现代日本是一个文明的中国

094、现在是创造第三期中国文明的黄金时代

095、现在中国还是一个文明的低洼

096、修昔底德陷阱否定了文明的冲突

097、虚无与颓废是世俗文明的最后归宿

098、虚无主义的海德格尔与铁血主义的纳粹

099、野蛮人对文明的贡献

100、印第安战争塑造了现代世界文明

101、中国的苏美尔文明

102、中国还被落后文明统治着

103、中国海洋文明的最早范例

104、中国首先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种文明

105、中国文明,寓居日本

106、中国文明的遗物在海外销赃

107、中国文明缺乏自由基因

108、中国文明整合欧洲

109、中国文明整合全球的关键一步

110、中国文明整合世界不是毛币行贿全球

111、中国文明整合世界为何受到围攻

112、中国文明整合英国

113、中国文明注定整合全球

114、中华文明与中国政治有何区别

115、作茧自缚的人类文明

(另起一页)

文明杀手

Civilization Killer


《外星看地球》第31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31



【001、《中国文明整合世界》发表十五年之后】


《〈在北京是中午〉:中国时代下的世界》(法广 10/04/2019)报道:

在10月3日星期四下午上市的法国世界报上,该报刊出了一篇和中国有关的书评。相关的书的书名是:《在北京是中午》,由埃里克·乔 和 吉尔·方丹(Eric Chol et Gilles Fontaine)这两名记者撰写。两名记者通过38个采访报道,显示了中国在全球各大陆上的影响,有些是真实的影响,有些则是虚幻的。

这篇由弗雷德里克·勒迈特(Frederic Lemaitre)撰写的书评写道,很正常,中国的崛起让人们在过去的几年中,出版了不少的书籍,探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埃里克·乔和吉尔·方丹两位记者,则利用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契机,出版了这本书,名为《在北京是中午,中国时代下的世界》。书评写道,虽然这本书的时间划分是人为的,但那38份报告说明了中国人在全球的影响力,这是一套令人印象深刻的原创作品。

书评写道,书作者除了那些不能不提的事件,如在吉布提修建的军事基地,对委内瑞拉的财政承诺,对澳大利亚的政治影响,在温哥华获得假释的华为领导人的不幸,等等。除了这些,作者也关注了那些没有引发舆论广泛报道的事件:如南极的部分可以军事化的中汉基地;对全球汽车来说必不可少的刚果钴矿,甚至让美国总统都担忧的对格陵兰的稀土投资。

书评继续写道,中国在原材料,国防,太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量子物理学研究等各个领域,在世界各大洲(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书作者毫不费力地表明:“北京的时代已经来临”, “中国旨在再次成为‘为整个地球腾出时间的帝国’”。但它成功了吗?对于埃里克·乔尔和吉尔·芳丹两位作者来说,“可以肯定的是,在2049年10月1日中国庆祝共产主义革命100周年之际,世界将进入中国世纪。” 书评表示,这些预测确实是有可能的,但仍然是大胆的预计。书评作者说,在阅读本书的38章之后,有可能你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书评继续写道,不论是在哪里,如果不是和当地人民对着干或者是和国际社会的一部份对着干的话,中国真的无法实现其目标。在印度总理掌控克什米尔,国际社会对此几乎完全无动于衷的情况下;中国人则不论是对台湾、还是对南中国海、甚至是对香港的任何干预都有可能引发国际危机。

事实上,就像人们过去不希望是莫斯科时代或华盛顿时代那样,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人也都不喜欢进入中国时代。

[《中国文明整合世界》发表十五年之后,法国人才发现,“整个世界都在与北京对时”——]

从全球38个不同地区,观察中国近年来在海外的发展,展示中国成为无所不在的经济大国的道路。作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时,将当时全国五个不同时区,统一为以北京时间为准的一个时区为比喻,认为70年后,如今整个世界都在与北京对时。从波尔多葡萄园,到稀土矿藏丰富的深渊,北京“压路机”无所不至,几乎在所有地区都留下足迹。作者认为,这样的局面并非偶然天成,而是一种深思熟虑而且速度令人难以置信的努力的结果。60年代的中国还曾因饥荒而自相残杀,如今中国紧追世界第一大国。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摆脱了贫困,中国实现了月球背面探测,在世界各地开辟新的道路。令人敬佩,也令人害怕。

法国《回声报》文章指出,这本书的意义,正在于综合各种有意义的事实,找出内在关联。中国一方面保护自己的森林,另一方面不停地在西伯利亚砍伐桦树、落叶松及松树,中国市场上的木材几乎三分之一来自俄罗斯。这本书中关于西伯利亚城市托木斯克的章节概括出中国新殖民的全貌。非洲国家加纳,当地渔民已经无法获得他们传统食用的小沙丁鱼、马鲛鱼等鱼类,因为面对中国工业捕鱼船,他们的独木舟无法竞争。结果就是,加纳如今需要进口鱼类。《回声报》文章写道,中国的征服故事不单是一种猎取,而且也是要恢复失去的地位。1959年时,中国不是南极条约的签署国,如今中国决心不缺席,利用地理,不放过任何海洋议题,在那里部署人员,部署雷达,美国人常常认为中国在窃听。这未必是空穴来风。新丝绸之路步步推进,讲述着这个征服故事。2009年,有谁知道Khargos在哪里?但那里2009年建成的车站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最大陆地港口之一,从中国各地经过此地,通往欧洲,只需要15天的时间,它的所在地哈萨克斯坦有全球最大的铀矿,其一半产出卖给中国。这个密布各地的中国网络,无所不有,阿根廷的太空基地、刚果的钴矿、里昂的足球队员、加拉加斯的方舟医院、在联合国的超大影响力等等。部署在津巴布韦街头的中国监控摄像头减少了当地车祸死亡人数,但在此之外,也没有什么能逃过北京的眼睛……《回声报》文章结尾时利用文字游戏写道,合上这本书,看看时间,北京已是正午,欧洲还差一小时。

谢选骏指出:这是2019年9月25日法国财经报刊《回声报》在“观点争鸣版”所介绍的法国记者Eric Chol 和Gilles Fontaine合著的新书:《Il est midi à Pékin》(在北京是中午)。不过法国人,不论写书者还是书评者都不懂也无法懂得的是,这个北京还是个没上正轨的中国!或说,这最多只是一个正在逐渐接近上轨的中国。要是有一天中国上了正轨,那就是全球政府形成的日子了——不论这个全球政府由谁担当。为何法国人不懂也无法懂得中国呢?因为说到底,法国不过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区,正如欧洲各国相当于中国的另外一些省区。局部怎么可能看透全局呢?所以传说法兰西最伟人、科西嘉小岛民拿破仑直说“等中国醒来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为之震动”——拿破仑到死也不懂,还没有他的宗主国法国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为中国而震动过几次了。因为拿破仑所在的科西嘉岛,面积8680平方公里,居民有33万人——不过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专区甚至一个县区。局部怎么可能看透全局呢?拿破仑怎么可能懂得中国呢。就像后来的黑格尔、马克思、爱因斯坦,也是一样的无知于此。



【002、奥运会那魔鬼的游戏即将结束】


《奥运会无国愿办 指望中国展现大国风范》2017年6月12日报道说:

中国人的奥运情结,最早可追溯到1993年的申办。当时中国两票之差,不敌悉尼。随后,到了2001年,中国北京再度出发,这次终于成功!萨马兰奇念出“Beijing”的名字时,无数国人激动落泪:中国拿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权。

不过,也是从2008年开始,因为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各个大国都受到不同程度波及。财力衰退的影响,无处不在,申办奥运会的热情,也就随之降低。几个例子可以看出端倪: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2020年东京奥运会,巴西、日本的申办难度,小了很多。

而到了2024年和2028年的奥运会申办,则沦落到无国竞逐的局面!因为两届奥运会居然只有两个国家愿意承办:法国巴黎和美国洛杉矶。其余各国均没有意向。曾经那个扣人心弦的投票过程,将不复存在。国际奥委会只需权衡巴黎和洛杉矶,谁先谁后即可。

有意思的是,2022年冬奥会,也是一样的境遇。当时只有两个国家愿意申办,即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结果中国的北京、张家口毫无悬念的成功了。

令国际奥委会头疼的是,夏季奥运会到了2032年,冬奥会到了2026年,恐将出现无人问津,无人接盘的情况。因为谁都知道,奥运会仅仅只有半个月的比赛期,但却耗资靡费,往往得不偿失。现在各国经济低迷,没有多余的财力来应对和支撑。也因此,奥委会主席巴赫在接受采访时,已经明确提出了意向:希望中国能够发挥大国风范,主动申办奥运会。

谢选骏指出:奥运会是祭祀希腊诸神也就是古代魔鬼的运动赛会,自从它1890年代死灰复燃以后,就意味着西方社会宣告与上帝决裂了。世界开始步入世界大战的死局。我认为,如果有天奥运会那邪恶的死灰复燃的火炬像纳粹运动的火炬一样结束了,帝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也会随之终止。那时,西方世界也许才能重回基督的怀抱。



【003、奥运会缘何走进末日】


《记者卧底:600刀就能贿赂1个世界杯裁判》(2018-06-09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  

正当各国国家队都在进行最后的热身,做最后准备的时候,英国BBC爆料了关于非洲足坛的一系列丑闻。

这些丑闻与世界杯息息相关,其中还关系到足球比赛最为敏感的话题——裁判问题。

非洲裁判难抵600美元贿赂  遭FIFA除名

世界杯开战在即,在这届大赛之前,英国的BBC却爆料了关于非洲足坛的一系列丑闻。最新的爆料是,一位即将执法世界杯的裁判收取了600美元的贿赂,从而失去了执法世界杯的资格,损失超过了2.5万美元。

BBC的《非洲眼》节目放出了一段“钓鱼执法”的视频,画面中,在一场非洲国家联赛的比赛后,一位记者假扮加纳足协官员,和来自肯尼亚的裁判马尔瓦(Aden Marwa)进行对话,当时记者将600美元酬劳给了马尔瓦,而后者说道,“你知道的,感谢你的礼物,最重要的是友谊,彼此了解对方。”

视频曝光后,马尔瓦的“受贿”就成为了事实,这让他遭到了严惩。事实上,在俄罗斯世界杯的赛场上,将有来自全世界的35名主裁判、63名助理裁判和3名视频助理裁判参与执法,而马尔瓦已经入选了执法名单。作为一名边裁,早在2011年起,他就在国际足联U17世界杯执法。

事实上,这一次,只有五名非洲裁判有机会出现在世界杯赛场,马尔瓦就是其中之一,不过在丑闻曝光后,国际足联迅速将他除名。

如果可以顺利执法完世界杯的话,那么马尔瓦会拿到2.5万美元的酬劳,而执法每一场比赛,他也会有2000美元的补贴,可是随着被除名,这位肯尼亚裁判失去了赚取高额收入的机会,而为了区区600美元,他就断送了自己的裁判前程。

41岁的马尔瓦还是一位中学老师,主要教的是化学和数学,这样的丑闻发生后,或许他也无法面对自己的学生。

主席公然受贿  加纳足协被政府解散

在BBC公布的另一段视频里,记者假扮的商人与加纳足协主席恩扬塔基(Kwesi Nyantakyi)在中东一家豪华酒店中会面,恩扬塔基把65000美元“购物经费”放到塑料袋中。

令人感到讽刺的是,自恩扬塔基在加纳足协上台以来,一直把“反腐”当成自己的招牌。除了担任加纳足协主席外,他同时还是非足联的副主席,国际足联委员会成员之一。

▲截自BBC相关报道

根据加纳国内媒体报道,加纳体育部部长Isaac Asiama表示,该国足协将“立刻解散”。

▲北京时间6月8日凌晨,加纳政府发布公告,总统正式签署解散加纳足协的文件

部长进一步表示,由于“如今广为人知的腐败现象”,政府已经决定“立刻就加纳足协的解散采取行动”。而关于加纳足球的过渡性措施则会马上出台,政府计划成立一个新的足球协会。

据了解,按照国际足联的章程,国际足联旗下的各个协会,都要独立管理其内部事务,不得被第三方的控制和影响。此前,包括希腊、尼日利亚、喀麦隆、伊朗、伊拉克、文莱、科威特等国,都曾经因为政府干预足协事务,而致使各级国家队在全球遭遇禁赛。所以,这一次加纳政府在解散本国足协前,采取了与国际足联协商的方式。

有人认为,反腐是国际足联这几年极力支持和推进的行动,再加上加纳足协主席受贿事件铁证如山,因此国际足联赞同了加纳政府的行动,也是表明自己鲜明的态度。

谢选骏指出:奥运会崇拜魔鬼,因该遭到基督教国家的禁止。现在看来,其自身的腐败颓废,就是因此希腊传统的魔鬼崇拜所致——意大利文艺复兴再次呼唤古代的魔鬼出来祸害欧洲了。

网文《古代奥运会》报道:

古代奥运会对普通奥运观众并不意味着欢乐。一个典型的奥运观众,如果是从雅典出发,他必须跋山涉水穿过大半个伯罗奔尼撒半岛,沿着一条崎岖不平的朝圣者古道,头顶地中海夏季的炎炎烈日,步行或借助骡马的脚力,用两个星期的时间才能走完雅典到奥林匹亚的300多公里路程。如果来自海外殖民地,走海路则需要更长时间。  

当筋疲力尽的观众终于抵达奥林匹亚,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奥林匹亚基础设施极为简陋,仅有一家稍微像样的旅店,并且只向外交使团和官员开放,级别不够的贵族只能自己搭帐篷解决住宿问题。至于另外8万名普通观众——其中将近一半是兜售饮食、纪念品的小商贩——不得不到宙斯神庙附近的旷野里自便。于是,奥运期间这里变成了一片卫生状况恶劣的露营地。  

奥林匹亚的运动场不设观众席,也没有树荫遮蔽,因为宗教原因,奥运会上不允许观众戴帽子,人们只能从早到晚站在尘土飞扬的运动场中间,暴晒于烈日底下。由于夏季河水断流,井水供不应求,观众脱水、中暑的情况时有发生。那时,希腊没有完善的排污系统,干涸的河床成了几万人的临时厕所,垃圾就地堆放,再加上遍地的苍蝇,卫生状况可想而知。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古代奥运会连续举办了一千多年。据说,奥运会的脏乱程度令人闻之色变,以至于有这样一种说法——对于不服管教的奴隶,主人会以威胁的口气对他说:再不听话,就罚你去奥林匹亚看奥运会! 

如此不堪的盛会,缘何而起的呢?

公元前884年,古希腊爆发战争,各地战火连绵,瘟疫成灾,农业欠收。希腊平民非常渴望和平,怀念当年的那种庆典活动。于是,奥林匹亚所在的伊利斯城邦国王联络其他几个城邦的国王,达成了一项定期的奥林匹亚举行运动会的协议,并规定在运动会年实行“神圣休战日”。“神圣休战日”期限是三个月。在这期间,任何人不得刀兵发动。即使正在交战的双方,也得放下武器,准备去奥林匹亚参加运动会。从此,就产生了全希腊性的赛会……到公元前776年,第一次用文字记录下获奖者安全名。这就是后人所说的第一届古希腊运动会。之后,这种赛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因此比赛地点在奥林匹亚,也称它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古代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49年,古代奥运会被罗马帝国的皇帝废除为止,古代奥运会一共举行了293届。

谢选骏指出:凡事都有兴衰,按照这个定律,现代奥运会的末日终究也是屈指可数的。尤其现在,体育已经被金牌彻底腐蚀了,就像电视行业一样。



【004、拜占庭帝国与第二期中国文明】


拜占庭帝国,也就是所谓东罗马帝国(Imperii Romani Orientalis,330年–1453年),君士坦丁堡在330年——1204年及1261年–1453年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1204年,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之后,尼西亚帝国曾定都尼西亚,即今日土耳其占领的伊兹尼克。

传统上,成立时间被认为是君士坦丁堡成为罗马帝国首都的时候(324年/330年),虽然其他时间被经常引用东罗马帝国的灭亡普遍被认为是1453年,虽然在摩里亚和特拉布宗帝国分别直到1460年和1461年才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

关于东罗马帝国的人口详细数据参见McEvedy和Jones-- "世界人口史地图集(Atlas of World Population History)",1978;以及Angeliki E. Laiou-- "东罗马经济史(The Economic History of Byzantium)",2002。

罗马帝国自东西分治后,帝国东部罗马政权的延续被称为东罗马帝国(相对于帝国西部的西罗马帝国),16世纪以后,开始有学者称之为拜占庭帝国。其国民在其一千多年的存在期内自称为“罗马帝国”(Imperium Romanum)。帝国位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欧亚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东罗马帝国共历经12个王朝及93位皇帝,首都为新罗马(Nova Roma,即君士坦丁堡)。其疆域在11个世纪中不断变动。色雷斯、希腊和小亚细亚西部是帝国的核心地区;今日的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从4世纪至13世纪是帝国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意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今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阿尔及利亚和今天摩洛哥的丹吉尔也在7世纪之前曾是帝国的国土。

关于帝国的起始纪年,历史学界仍存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罗马、罗马帝国政治中心东移,是东罗马帝国成立的标志。德国东罗马学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这位皇帝首次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为东罗马帝国的起始纪年。其他观点分别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帝国皇权统一归于东罗马皇帝)、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纪(希腊化开始)和8世纪(希腊化完成)为东罗马帝国起始的标志。

东罗马帝国本为罗马帝国的东半部,较为崇尚希腊文化,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更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和东正教为立国基础,在620年,席哈克略皇帝首次让希腊语取代拉丁语,成为帝国的官方语言,使得东罗马帝国成为不同于古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国家。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和神圣罗马帝国成立后,这个帝国被外人称为“东罗马帝国”,尽管其正式国号仍延续着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国号。直到1557年德意志历史学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为了区分其帝国的古罗马时期及神圣罗马帝国而引入了“拜占庭帝国”作为称呼,并被现代史学上所使用。

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国有很大的影响。此外,东罗马帝国在其十一个世纪的悠久历史中所保存下来的古典希腊和罗马史料、著作,以及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1204年4月13日,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和劫掠,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鄂图曼帝国攻陷了首都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历时一千余年的东罗马帝国就此灭亡,罗马帝国也正式终结。

尽管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和语言大多数是希腊的,但其皇帝和臣民却将自己视为罗马人。在从330年到1453年这11个世纪的时间里,东罗马或拜占庭从来没有成为过这个国家的正式或非正式名称,其臣民也从未将自己称为“拜占庭人”,或将首都新罗马称为“拜占庭”。对于那些以罗马帝国正宗继承人自居的东罗马人来说,这并不自相矛盾。尽管他们的语言是希腊语,他们的文化在许多世纪中是希腊文化,但到7世纪为止他们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他们周围的国家(东方的波斯和伊斯兰哈里发,西方的欧洲国家,北方的斯拉夫人)也都将他们称为罗马人。

一直到17世纪,“东罗马帝国”都是西方历史学家对这个帝国的正式称呼。1557年,神圣罗马帝国历史学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Hieronymus Wolf)在其整理编纂的《历代拜占廷历史学家手稿》(Corpus Historiae Byzantinae)中,为了区分罗马时代以前的古典希腊文献与中世纪东罗马帝国的希腊文献,引入了“拜占庭帝国”(Imperium Byzantinum)这个叫法。这个称呼来源于其首都新罗马(即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腊的殖民地拜占庭城。17世纪之后,经过孟德斯鸠等人的使用,这个称呼逐渐被西欧历史学家广泛应用,来区分(实际上相当不同的)古代罗马帝国东半部与中世纪的、希腊化的东罗马帝国。

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东罗马帝国

“拂菻国”是古中国史籍中对东罗马帝国的称谓。古代亦称“大秦”或“海西国”。有时也被称为“此名”。随历史时期之不同,此名有时也指苫国(今叙利亚)等地中海东岸地区。两宋时代又用以称呼塞尔柱突厥人统治的小亚细亚。

此名在《魏书·高宗纪》、《显祖纪》作“普岚”。《北史·西域传》作“伏卢尼”(Fūrūmi)。玄奘著《大唐西域记》卷十一波剌斯国条所附西方诸国作“拂懔”,道世《法苑珠林》卷三九及所引《梁职贡图》作“拂懔”,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作“大拂临”,杜环《经行记》、《隋书》、《旧唐书》等均作“拂菻”,各种异译都是伊朗语族的Frwm(粟特语作Frōm)、Purum(安息语作Prom)、Hrōm 或Hrūm(中古波斯语)等的汉字对音。19世纪末在蒙古高原发现的8世纪突厥文毗伽可汗碑中作Purum。学者们多方考定,以上各种叫法,都出自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对东罗马帝国的名称——Rūm。

杜环的《经行记》和两唐书西域传对拂菻国的物产、建筑、民俗等情况有详细记载,但两唐书中的记载据认为有一部分系从唐代长安情况类推而来。在唐代,长安与拂菻之间,西突厥汗廷与拂菻之间都有频繁的使节和商旅交往,特别是西突厥曾与它联合对抗波斯的萨珊王朝。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当自该地传来。《元史》卷一三四爱薛传有“弗林”、“拂林”,戴良的《九灵山房集》卷九有“拂林”,据学者考证,此“拂林”当是Farang 一词的音译,乃当时阿拉伯、波斯人对欧洲的称谓,亦即《明史》之佛郎机,非北魏、隋唐时期的拂菻。

拜占庭帝国的遗产及影响:

在东罗马帝国的最后一夜中,有一些人趁乱登上拉丁人的战舰,逃到了克里特、摩里亚、爱奥尼亚群岛和威尼斯。一艘热那亚商船保留了它在那最后一夜的乘客名单,上面有六名巴列奥略皇族的人,两个科穆宁皇族,两个拉斯卡利斯皇族,以及一些次要的贵族。这些人和其他许多东罗马人携带着古代的珍贵文献流亡到西欧各国,使得生活在天主教神权世界的人们重新看到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和恺撒,以及其他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光辉思想(但事实上,这些知识和思想大部份保存在西欧修道院中,少部份从伊比利亚半岛的摩尔阿拉伯王国进入西欧;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其他希腊哲学家的学术早在数个世纪前便已在欧洲的天主教经院中受到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了)。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人性战胜了神性,希腊人的理性光明照穿了教皇和封建制度所构成的重重帐幕,给西欧带去了文艺复兴之光。在拜占廷帝国的废墟上,诞生了西欧的新世界。

在欧洲的北方,拜占庭帝国给予斯拉夫民族的文字、礼拜仪式和教会使他们与君士坦丁堡之间产生强大的精神联系。东罗马末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非亚嫁给了俄国的伊凡三世。帝国灭亡之后,俄罗斯以继承拜占廷遗产的名义,宣布莫斯科成为“第三罗马”。这一称号一直延续到1917年俄国革命时为止。

俄国皇帝从来没有放弃过恢复拜占庭帝国的企图。叶卡捷琳娜二世曾经设想以君士坦丁堡为俄国的新首都,以圣索非亚大教堂为自己的皇宫,并把自己的一个孙子命名为君士坦丁(君士坦丁·帕夫洛维奇)。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亚历山大二世和尼古拉二世这些俄国沙皇发起了一系列针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试图光复君士坦丁堡,但是这些企图都被英国(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或德国(1878年柏林会议)等国挫败。

阿索斯山自治修道院州,至今仍然由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直接管辖。许多拜占廷学专家都认为,拜占廷文化在古典文化与西欧文艺复兴之间起到了传承者的作用,拜占廷帝国所留下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453年,拜占廷灭亡了。但是其精神永存。其巨大影响,不仅在曾经是拜占廷领土的那些国家,而且在拜占廷帝国旧疆界以外的国家中仍然存在。拜占廷文化在其国土之外的东欧和西欧甚至具有更深远和强大的影响。”;“1453年5月29日,一种文化被无情地消灭了。它曾在学术和艺术中留下了光辉的遗产。它使所有的欧洲国家摆脱了野蛮,并给予其他国家文化精华。它的力量和智慧在几个世纪中一直保护着基督教世界。君士坦丁堡在11个世纪中始终是西方文明世界的中心。”

拜占廷帝国的文化和宗教遗产至今仍然可以在俄罗斯、保加利亚、希腊等国家看到。在希腊的东正教圣地阿索斯山的20个自治修道院和拔摩岛的圣约翰修道院上,作为拜占廷帝国永存的象征,帝国的金底黑色双头鹰旗至今仍飘扬在这些修道院的上空中。

谢选骏指出:拜占庭让我想起了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六朝(吴晋宋齐梁陈),区别在于,汉字的力量使得北中国迅速统一,并且在汉化的基础上征服了南朝(隋唐)。而拉丁帝国却没有能够吞掉拜占庭,反而伤害了拜占庭,为土耳其人的侵略扫除了障碍,结果让土耳其人提前扮演了蒙古和满洲在中国扮演的角色。最后,蒙古满清帝国和土耳其帝国先后兴起并一同死于二十世纪。



【005、不会说谎的人是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根基】


《“吹哨人”李文亮病逝:维稳凌迟真相的中国故事》(转角24小时 2020-02-06)报道:

被当造谣的求救真话:揭发武汉肺炎,中国「吹哨人医师」李文亮病逝——「政府欠李文亮医师一个永远迟到的道歉。」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中国疫情,6日晚间再度传来重创士气的沮丧通知——第一波对外揭发「武汉爆发了类SARS病毒」的武汉医师李文亮,6日晚间因武汉肺炎病逝,享年34岁。2019年12月30日,李文亮等8名中国医生,曾分别透过社群网路对外发出「病毒警告」。但示警消息不仅遭到中国政府压制,李等8人还遭公安局约谈、被迫签下「训诫惩罚」。直到1月底,中国政府终于坦承疫情,8名吹哨医师才急获舆论「平反」。但李医师却1月8日出现发烧症状,之后又受限于武汉封城、医疗资源紧缩,一直到2月1日才确诊感染病毒。虽然病况一度乐观,但6日却急转直下。最终,没能等到官方认错,李医生就已病逝……甚至在他的心跳停止后,中国还再度引爆了一场「舆论维稳」争议。

李文亮医生的死讯,在6日晚间22时,先由《环球时报》、《央视》等官媒证实。官方说法,李医师是在2月6日晚间因器官衰竭而「心跳停止」,享年34岁。消息传出震撼中国舆论,民间的各种悲愤、懊悔,甚至要求武汉公安厅下跪道歉的讯息,一度成为各大网路社群的「热搜」关键字。

诡异的是,正当中国舆论开始因李文亮之死而悲愤的同时——6日晚间23时《环球时报》却又改口声称「医院已插上叶克膜(ECMO),李文亮医生仍在急救中」——但包括微博在内的中国社群网站,却开始管控「#李文亮」关键字的发文与搜索权限,只有或法人与企业认证帐户不断洗版「#李文亮仍在抢救中」,但其他的关键字都遭锁死。

在各大官媒继续「叶克膜抢救中」的当下,世界卫生组织(WHO)却已在Twitter上公告李文亮的讣闻;与此同时,被迅速消失的另一波微信截图,更出现疑似李文亮医院同僚的悲愤控诉,声称李文亮的叶克膜「是心跳停了,人都死了才故意装上去」,他们指控院方领导根本不管李文亮死活,是看到网路舆论上炸了锅,才赶紧做作样子。

「紧急掉了台机器过来,假装在抢救……抢救一个死人,现在的百姓哪有那麽好骗?已经走了,最终真相都会浮出水面。」

「拖延几分钟,说还在抢救,这是控制舆论的老手段。这叫延宕情绪,直接公布死亡公众愤怒太大,要把愤怒转化为对奇蹟的失望。现在可不就是大家愤怒好很多了嘛。」直到2月7日清晨2点30分为止,武汉政府、中国官媒、以及李文亮服务诊治的武汉中心医院,都没有再更新任何抢救消息。

出生于东北辽宁省的李文亮,生前服务于武汉中心医院的眼科部。2019年12月初,武汉市江汉区的「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传出10数起「不明原因肺炎」,却刻意压住消息不对公布时,李文亮等人就是第一波看到资料、外洩武汉政府「压下疫情」的知情医师。

在这份限制不得外流、名为《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中,武汉当局明确表示知情,并确认以华南海鲜市场为轴心的「高传染风险病毒」存在,却要求收件医院「不得外传」。但文件发出后,武汉医界却先后有多位医生透过社群网路,对外发出警告——包括李文亮在内。

一开始,接获疫情警告与检验报告的李文亮,先是惊讶于「类SARS病毒的重新出现」,接着就不假多想地将通报资料,传上了医界同学的微信群,毫无保留地警告大家有可能重演「人传人」的SARS大爆发险境:

「华南水果海鲜市场确诊了7例SARS……(上传院方的诊断证明与患者肺部X光片)……在我们医院后湖院区急诊科隔离。」

「最新消息是,冠状病毒感染确定了,正在进行病毒分型……大家不要外传,让家人亲人注意防范。」但李文亮的提醒,很快地就被传遍全武汉、全湖北、全中国。「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的疑云,也顺着这波民间警告而开始引发香港、台湾,以及全球医界的高度关注。

儘管在官方的事后褒奖纪录中,第一个发现并「向上通报」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有功医生,是武汉市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但真正对公众发出警告、向外界点破疫情并提出具体威胁证据的,反而是误打误撞、没作他想的李文亮——自此,李文亮遂成了揭发武汉肺炎危机的「第一位具名吹哨人」。

「看到这些我感觉要倒霉了,可能会被处罚,因为这是敏感讯息,又在(湖北省)开“两会”的敏感时刻……。」李文亮事后对《财新》专访表示,自己传播讯息的第一时间并没做他想,只希望大家尽可能地提高警觉,直到微信截图疯传网路、火了,才回神自己已「搞出大事」。

「我之前很生气,(这些人)截图还不打码!」在1月30日的《财新》专访中,已处于重症状态无法言语的李文亮,透过简讯对《财新》的记者覃建行表示:「现在看得澹一些,别人可能也是一时着急,为了提醒家人朋友。」

李文亮的微信通知,在2019年12月30日传遍中国网路。翌日清晨,武汉健康卫生委员会就彻夜开会修理李医生的医院,并于天亮后对李文亮展开惩处。接着武汉市公安局就找上了李文亮,并在审讯中指控他违纪散播不实言论,当场画押、签下了自白的「不再造谣训诫书」——不久后,武汉官方更公开「闢谣」,声称已抓到包括8名「散播假恐慌」的「不肖医生」。

一直到1月20日,湖北两会落幕、武汉疫情的扩散再也无法隐藏之后,中国中央政府才拉出「抗SARS老将」锺南山,向全国证实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严重性,以及高度「人传人」的威胁——自此,包括李文亮在内的「8名造谣医生」,才终于被一夜清醒的民意舆论给平反。

「司法途径恐怕很麻烦,我不想跟公安局找麻烦,我很怕麻烦。大家知道真相更重要,平反对我而言不那麽重要了,公道自在人心……。」不过此时的李文亮,却已奄奄一息地倒在加护病房。

李文亮在签下《训诫书》后,掩耳盗铃的湖北省政府除了扩大「维稳」以外,并未施以同等的力道积极防疫,致使疫情传染于不设防的环境下快速扩散。主职眼科的李文亮,也在1月8日的眼科手术时,接触到「已遭受感染但还未开始发烧」的带原患者,并透过极高速的院内传染,交叉染上了这种暂时无药可医的新型冠状病毒。

在李文亮住进加护病房之后,1,100万人口的武汉市在1月23日宣布封城,1月30日留在武汉的《财新》记者团队透过管道连络上了已不能言语的李文亮,2月1日李文良的病毒检验报才终于判断是「确诊良性」,2月6日中国封城的范围扩大到了55座大型城市、辽宁省甚至全省「封省」——是夜,李文亮「心跳停止」的消息,才悲哀地传开。

比较讽刺的,在同一天湖北省政府才特别高调地表扬了率先上报病毒疫情的武汉医生张继先,大张旗鼓地发佈新闻稿,寄给他「大功一支」;但除了中央官媒舆论对武汉惩罚「防疫吹哨者」的作法公开检讨质疑外,该如何个案处理被「民间平反」的吹哨医生李文亮?官方的态度就显得比较保留。于是当李文亮死讯传开后,中国舆论对于政府防疫无功的愤恨与怨怼,也就以疯传一句怒言作为亮点:「政府还欠李文亮一个道歉。」

「我觉得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该只有一种声音。」在《财新》的最后专访中,李文亮以简讯打字,无声地回答着。

网民哀嚎:  

warara 发表评论于 2020-02-07 06:31:21 

“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温和的批评将会变得刺耳。如果温和的批评也不被允许,沉默将被认为居心叵测。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许,赞扬不够卖力将是一种罪行。如果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那么,唯一存在的那个声音就是谎言。”

——柏拉图

进城见朋友 发表评论于 2020-02-07 00:25:20 

同胞们,用觉醒来纪念李文亮吧!到时候了。有人总说“中共变了”,或者“给中共时间,它会变好的”,通过武汉肺炎这件事、通过李文亮的遭遇,大家看看它变好了吗?依旧隐瞒疫情、依旧打压残害忠良义士,在掩盖真相上甚至还不如17年SARS时,那时它对信息的封锁和民众的打压还不像现在这样让人窒息。更可怕的是,这次病毒人工合成痕迹明显,很可能是它故意策划的事件,美国和国际上很多机构都在调查。中共的邪恶,超出很多善良人的想象,为了利益还在追随它的等于是充当它肌体的一分子在壮大它,是在助纣为虐!人在做,天在看!大难降临,抓紧时间退党脱离邪恶吧,改邪归正才能减去共业,才能获得上天的佑护,才能得享平安!

ld545888 发表评论于 2020-02-06 23:41:32 

仔细想想其实李医生没那么英雄,但老百姓太缺这样瘟疫来临时说这话的人了,所以有一个哪怕是小小声说一句的,就是久违的恩人。

墨迹 发表评论于 2020-02-06 22:28:44 

其实他都不算是吹哨人,只是做了一个普通医生该做的事儿。

tree1889 发表评论于 2020-02-06 21:53:10 

「我觉得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该只有一种声音。」 全民闭嘴。就让一尊一个人看拼音读字好了。 

树没皮怎办 发表评论于 2020-02-06 21:08:28 

相反, 《传染病防治法》第九条规定:国家支持和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有关制度,方便单位和个人参与防治传染病的宣传教育、疫情报告、志愿服务和捐赠活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村民参与社区、农村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活动。八戒曲解传染病防治法。照八戒的歪理,一个村发生鼠疫了,只有村长一个人能上报,由国务院宣布。 这中间村民告诉亲友村里有人因为鼠疫死了,都要违法被派出所传唤?

树没皮怎办 发表评论于 2020-02-06 20:52:26 

《传染病防治法》: 八戒引用的第四条规定:“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这里说的是由国务院公布并实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公布是动词,谓语, 宾语是措施。公布的是措施。 没有说,公民连讨论传染病都不可以。甲村有7个人疑似得传染病了,国务院不公布, 村里一个人给乙村的亲戚朋友发个短信提醒一下也违法了? 

树没皮怎办 发表评论于 2020-02-06 20:51:50 

这个八戒有些无耻了。前一阵儿一直把冠状病毒往美国方面引,说是美国的阴谋,又说这病毒就是美国的流感,美国流感死人更多,所以不需要大惊小怪。现在当人们都为李医生去世悲痛的时候,他又来职责李医生违法了防疫法和刑法。当然这也可能是他受过评论员的训练,故意把话题又引到另一个方面。单看他指责李医生违法方面,是如何的搅混水:刑法:造谣传谣罪,必须有犯罪故意,八戒引用的刑法条文,白纸黑字,是编造虚假的险情、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等。 李医生显然没有犯罪故意。 没有编造,没有故意知道虚假信息还传播。

吃货2001 发表评论于 2020-02-06 19:58:56 

在我的微信圈里,有亲共,反共以及中立的各种人士,过去一谈共产党就会吵起来,过去的12小时我的朋友圈异常活跃,又异常观点一致,“李医生”无疑让党国大大失去了民心。然而我遍寻主要媒体,都没有李医生去世的消息,偶尔有个小报会在第X页的新闻里提一下。大家都很默契的用各种隐讳的方法纪念他。楼下有几位明显就是以舔共为生的,很同情你们。

《李文亮父母哽咽谈儿子:他是不会撒谎的人》(2020-2-8 世界日报)报道:

率先揭发“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武汉医师李文亮,因为在抗疫过程遭到感染,经全力抢救无效,北京时间7日凌晨病逝于武汉中心医院,全面引爆网友舆论海啸。

而他的父母未能见到儿子一面,两老赶到医院整理遗物,母亲哽咽说到,儿子很有才华很有潜力,忠于职守,不是会撒谎的人。

年仅34岁的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过世,父母接到噩耗后,赶到医院整理儿子遗物。因疫情缘故,李文亮的父母没能见到儿子最后一面,成为他们的遗憾。

李文亮的妈妈提及,院方昨晚接他们夫妇二人到医院,儿子离开后遗体直送殡仪馆,他们见不到儿子最后一面,感到非常遗憾。

谢选骏指出:像李文亮这样不会说谎的人,才是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根基!因为第三期中国文明是由基督教主导的文明,是由不会说谎的上帝之子耶稣基督的福音所浇灌的文明!



【006、不能整合全球的就不是中国文明了】


《习近平反驳美“文明冲突论”》(2019年5月15日 转载《联合早报》):

中国今天举行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致辞强调,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法新社)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不同文明的交流应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自认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并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的认知和做法,是愚蠢和灾难性的。

他今天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讲话时表示,亚洲人期待和平、繁荣、开通的亚洲。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他对文明交流提出几个主张。首先是,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就在上个月底,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主任斯金纳在华盛顿一个智库讲话时,把中美竞争形容为中西文明和意识形态的争斗,还把中国称为美国面对的第一个“非白人”的大国竞争对手。

习近平今早以不指名方式反击斯金纳:“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习近平列举世界范围内的不同古代文明与现代建设,说明不同文明都有其吸引力,新加坡的圣淘沙被他列为有韵味的文明之一。

习近平说,他访问过世界上许多地方,最吸引他的就是韵味不同的文明,如中亚的古城撒马尔罕、埃及的卢克索神庙、新加坡的圣淘沙、泰国的曼谷玉佛寺、希腊的雅典卫城等。

他提出,中国愿同有关国家一道,实施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和亚洲影视交流合作计划,帮助人们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习近平也认为,文明交流应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他说,文明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

他重申,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近平介绍,这些年来,中国同各国在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领域搭建了众多合作平台,中国愿加强青少年、民间团体、地方、媒体等各界交流,打造智库交流合作网络,创新合作模式。

他说:“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谢选骏指出:小编不知,现在全球只有一个文明了,那就是现代文明,各国各族,只有文化不同,没有文明之分——国际法、联合国、汇率制度、航空管理……等等都是统一的。所以,正如没有什么“亚洲医学”“非洲医学”,只有“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一样;也没有“亚洲文明”“非洲文明”,只有“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了。对此视而不见,嚼舌区分“不同文明”,恰恰坐实了亨廷顿老朽“文明冲突论”的套路。再说了,不能整合全球的,那还能叫做“中国文明”吗?结果呢,不是“中央国家的文明”,只入四夷部落的野蛮了——哪怕这些部落叫做马恩(德国)列斯(苏联)东条英机(日本)。而我所说的中国文明,就是一种未来的统一世界的文明——这在2004年发表的《中国文明整合世界——全球政府论》的第一页,就写清楚了。



【007、倡导裸体的现代文明必须结束】


《西班牙终于解封!撤侨专机发生事故无人生还》(综合新闻 2020-05-03)报道:

西班牙一直是欧洲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不过好在,这里的疫情看起来已经得到了控制,高峰期也已经过去,现存确诊人数不断下降,在周五,首都马德里收治了约4000名新冠患者的方舱医院也宣布关闭,医院中最后一批患者当日出院。能够在短时间内让疫情得到缓解,得益于西班牙所执行的号称欧洲大陆上最严格的居家令。

从3月14日起,除了上班、去医院,和购买必备的生活物品还有遛狗之外,所有人都必须待在家中,不得出门,因此有很多西班牙人,已经有七七四十九天没有踏出过家门了……在此之前,为了想尽办法出门,还有不少人闹出了笑话,比如说,有人带了金鱼出门想要溜溜弯:还有人干脆溜起了母鸡……不过这些人都收到了来自警察的罚款……好在,这样费尽心思出门的日子已经结束了,从5月2日早上六点开始,西班牙开始逐步解除封锁状态。

居民们可以分批次和时间段外出:成年人可以在早上6点到10点之间,和晚上8点到11点之间出门运动。儿童可以从中午12点到晚上7点出门,而老年人则是被安排在了早上10点到12点,和晚上7点到8点之间。

被憋坏了的人们从家中飞奔而出,在巴塞罗那的海边,挤满了散步和锻炼的人群,人山人海的样子看上去和过去的日子没有什么不同……热爱运动的人们纷纷换上了专业的装备,叫上自己的好友,一起开始进行了阔别已久的户外有氧运动,跑步:骑行:冲浪;瑜伽;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干,就是来晒晒太阳……这位小哥在接受采访时更是兴奋地表示到,解封这天,自己五点半就激动地醒了过来,在家干耗了半个小时之后,六点一过,立马就出了家门,自己终于久违地呼吸到了新鲜自由的空气……

不过,看着街上密密麻麻的人,还是有不少居民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们有人战战兢兢地出门享受了阳光,有人决定要在家中待着一直到危机结束……“人们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很多人出门,而且他们都喘着粗气。”

“今天的我比昨天拥有更多自由,但是一种浓浓的不确定感始终萦绕心头,我们不知道真正发生了什么,那些数字是否是真实的,我觉得自己和现实脱节……”

这样的言论层出不穷,还有不少年纪稍大的人,更是直接表示到“害怕自己被感染”……毕竟,封锁时期的巴塞罗那街头和海滩,是长这个样子的呀……原本已经被海鸥和鸟类占据的街道上,又重新出现了人类的身影,也得适应一阵子是不是……不过也有一些相应的政策推出,从周一开始,每个乘坐公共交通的西班牙居民,都必须佩戴口罩。西班牙政府也将在公共交通枢纽分发600万只口罩。虽然理论上还不能确定这样逐步宽松的措施会不会引起第二波疫情的高峰,但是网友们已经为此吵了起来……“太疯狂了!病毒还没有被消灭干净,这些外出的白痴们会把它传播得更远!”

“历史上来看,大流行病的第二波爆发总是比第一波更严重,这些街道看起来太拥挤了。”“让我们看看下周会发生什么”——不过也有人表示,西班牙人经历了这么多,他们值得这样出来喘口气……“西班牙人民在这过程中承受了特别多的痛苦,他们的处理方式比其他国家要好得多,封锁限制也要多得多。我很高兴看到他们终于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尽管是一步一步逐渐恢复的。”

“西班牙的封锁才叫封锁,英国的封锁就跟个笑话似的。”西班牙的明天究竟会如何,让我们等等看吧……西班牙撤侨专机发生事故,无人生还!新增确诊降至千以下!允许10人以下聚会!

截至5月3日,西班牙共确诊217466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25264例死亡,118902例治愈。疫情覆盖西班牙17个自治区和2个海外自治市:马德里62205例、加泰罗尼亚50234例、卡斯蒂利亚-莱昂17283例、卡斯蒂利亚-拉曼查16017例、巴斯克12938例、安达卢西亚12175例、瓦伦西亚10436例、加利西亚8967例、阿拉贡5164例、纳瓦拉4902例、拉里奥哈3952例、埃斯特雷马杜拉2844例、阿斯图里亚斯2305例、加那利群岛2221例、坎塔布里亚2205例、巴利阿里群岛1908例、穆尔西亚1491例、梅利利亚117例、休达101例。

欧洲时报新冠病毒疫情实时追踪数据统计图,数据截止至5月3日13时。疫情好转趋势明显——综合《国家报》、Ser电台报道,西班牙在过去的24小时内新增164例新冠死亡病例,是自3月18日以来的最低记录,当日新增死亡病例数为107。与此同时,PCR检测的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数为838,已降至1000例以下。

此外,海外自治市休达和梅利利亚以及6个自治区(阿斯图里亚斯、巴利阿里群岛、坎塔布里亚、加那利群岛、穆尔西亚和拉里奥哈)的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少于10例,只有加泰罗尼亚、卡斯蒂利亚-莱昂的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数过百。(马德里自治区由于数据统计延长原因,新增确诊数为19例,但有可能在数据更新后过百)。

西班牙各自治区的累计新冠确诊数、近24小时内新增确诊数、近14天内的新冠累计确诊率。商业活动有限制恢复——戴着口罩的行人走过关门的ZARA店铺。《20分钟报》报道,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2日下午宣布,从5月4日,下周一起重新营业的商店的每名员工,将只允许在同一时间内接待一名客人,以此来防止新冠病毒的传播。他同时强调,在这一阶段开放的商店必须采用预约制,即客人需要提前预约。此外,这些商店必须为6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特别服务的时间表,该时间表需要跟他们外出散步的时间表吻合,即早上10:00至12:00和下午19:00至20:00。

部分地区将开放10人以下聚会——《20分钟报》报道,西班牙政府将于5月4日(周一),公布有关逐步降级的更多措施和细节。目前可以确认的信息是,在降级的第1阶段,不超过10人的聚会是被允许的。这些聚会可以在大街上或者住宅中进行,只要其中没有老年人或病人等高风险人群参与。

谢选骏指出:从十二世纪的小文艺复兴开始,欧洲人又爱上了裸体群聚狂欢纵欲,结果导致黑死病起。十四世纪的大文艺复兴开始,更加疯狂异教文明逐渐把全球拖入了世界大战的灭顶漩涡——而倡导裸体,就是漩涡的伴奏!倡导裸体的现代文明必须结束,否则瘟疫不会止息。古典文明为何结束?就是因为瘟疫——罗马人喜欢集体裸浴,甚至连大便的时候都喜欢群聚——这么下贱的费拉如何逃避灭亡呢?后来基督教来解救,开导他们住进深山,开始禁欲主义,好不容易让欧洲恢复了元气。这是现代文明需要重温的必修课!否则,背叛上帝的结果就是欧洲的再度沉沦和灭亡。

网文《12世纪的文艺复兴》报道:

科技的进步使得建造哥特式建筑变得可能。12世纪的文艺复兴是欧洲中世纪早期和中期的一段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剧变,哲学和科学的源头重新被找回的时期。虽然其受黑死病和政治等其他因素影响迅速没落,但为日后的科学、艺术、文化等领域埋下种子,成为15世纪意大利文学和艺术的变化以及17世纪的科学革命的垫脚石。 

史书记载——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是一位广泛记录1070年开始的文艺复兴的历史学家。他在1927年写道:“从许多方面看来,欧洲在12世纪都处于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时代。在十字军东征、城市崛起、民族国家建立的背景下,罗马艺术达到了最高峰,而哥德艺术也萌芽。白话文学问世,拉丁古典学、拉丁诗、罗马法再兴,希腊科学与哲学经过阿拉伯人的钻研后于欧洲复活,而欧洲第一批大学也建立起来。12世纪在高等教育、经院哲学、欧洲法学、建筑、雕塑、礼拜式戏剧、拉丁诗、白话诗都留下了印痕。”

12世纪的文艺复兴——贸易与商业——1158至1159年间吕贝克城建城以后,汉萨同盟便于12世纪以吕贝克为中心,在欧洲中北部成立。神圣罗马帝国之内的许多城市,如什切青、不来梅、罗斯托克,以及帝国以外的城市如布鲁日、但泽,都加入了同盟。同盟在挪威的卑尔根和俄国的诺夫哥罗德拥有工厂和中介商。日尔曼人在这个时期开始往神圣罗马帝国以外的东欧地区(例如普鲁士和西里西亚)殖民。 

13世纪晚期的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将他经丝路到达中国的游历写成《马可·波罗游记》,从此西方人对远东地区有了更多的了解与好奇,后来许多传教士,例如鲁不鲁乞、柏郎嘉宾、安德·龙如美、鄂多立克、马黎诺里、孟高维诺,以及旅行家如尼可罗·达·康替都受此鼓舞到了中国。 

科学——中世纪早期的哲学及科学教育使用的教材是西罗马帝国瓦解后残存的抄本和注解,而大部分的欧洲人都与过去的知识断了联系。这个情况在12世纪文艺复兴开始后改变。欧洲人在许多的机缘下,包括穆斯林对西西里岛和伊比利半岛的统治、十字军东征、收复失地运动和拜占廷帝国日益频繁的接触,掌握了翻译古希腊和伊斯兰哲学及科学著作的机会,特别是亚里斯多德、欧几里得、托勒密、普罗提诺、贾比尔、花拉子米、阿尔-拉齐、宰赫拉威、海什木、阿维森纳、伊本·巴哲、亚维侯的著作。中世纪大学的发展也提供了翻译工作所需的物质援助,和对日后科学发展有利的下层组织。 

《上帝是几何学家》(God the Geometer):上帝手持圆规创造地球,说明上帝造物充满了科学的真理——到了13世纪初,几乎所有的重要古代著作都已经翻译完成,从此知识迅速地从大学和修道院流传开来。一些著名的经院哲学家,如格罗斯特、罗吉尔·培根、大阿尔伯特、邓斯·司各脱,更将这些著作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精研、发展,其中格罗斯特和培根是现代科学方法的先驱,格罗斯特强调用数学了解自然现象,而培根在他的《大著作》提倡实验的经验方法。 

14世纪前半有许多科学著作问世,其中大多是经院哲学家对亚里斯多德的著作做的注解。奥卡姆的威廉提出了奥卡姆剃刀法则:自然哲学家不应该假设多余实体的存在,所以运动中的物体只是同一个物体而不是多个不同的物体,而且物体的影像传递到肉眼也不需要中介物质的帮助。布里丹和奥雷姆则诠释亚里斯多德力学的原理,布里丹认为冲量是抛体运动的原因,这就形成了后来惯性的概念。同时,有一群号称“牛津计算者”的人用数学分析物体运动而不去探讨运动的原因,发展出了运动学。

在黑死病和其它一连串中世纪晚期危机的破坏下,大量的哲学和科学发展瞬间沉寂了下来,但两个世纪以后,文艺复兴累积的力道又促成了欧洲科学革命。 

技术——Hugh de Provence使用眼镜阅读,莫德纳(Tommaso da Modena)绘于1352年。12世纪的欧洲对于新发明、革新的评价产生了基本上的改变,不管是传统的生产方式或是经济上的成长。不到一个世纪,实用的新发明及发展的数量就胜过前1000年间的全球人类的发明加总。这个时期的主要科技发展包括被普遍化或新发明的印刷、火药、眼镜、更精准的时钟或是天文望远镜,还有更先进的船只,后两项发展促成了地理大发现的来临。 

以下是史学家艾弗瑞·克罗斯比在《现实的计量:1250至1600年间西方社会的量化》(The Measure of Reality : Quantification in Western Europe,1250-1600)描述一些这个时期的科技革新,是其他主要的史学家都有注意到的部分。 

##文献记载最早的风车出现在1185年的英格兰约克郡。

##纸工厂在1270年左右于意大利出现。

##纺车大约在13世纪进入欧洲,据猜测是由印度传入。

##大约在12世纪末欧洲人初次利用磁力指南针。

##眼镜于1280年在意大利发明。

##天文望远镜经由穆斯林控制的西班牙重新传至欧洲。

##比萨的列奥纳多在1202年的著作《计算之书》中向欧洲人引介了阿拉伯数字。

##在教堂中发现西方最早的船尾舵的雕刻,雕刻时间约在1180年。

经院哲学在12世纪末经由重新解读亚里斯多德的学说而兴起。中世纪犹太教和早期穆斯林哲学家都受到亚里斯多德影响,尤其是迈蒙尼德、阿维森纳、亚维侯,接着许多基督教哲学家就受上述人士的影响,像是大阿尔伯特、圣波拿文都拉及彼得·阿伯拉。这些经院哲学家熟于学院的技巧而且支持罗马天主教会的学院教育包括方法、理论及逻辑,信仰经验主义而反对基督教神秘主义,反对柏拉图和圣奥古斯丁的二元并存理念以及世界本身就是有罪的观念。 

最有名的经院派创始者是托马斯·阿奎那,他引领众人离开柏拉图主义及圣奥古斯丁转向亚里斯多德学派。透过经院哲学,阿奎那发展出精神哲学,在其著作中提倡人的心灵从一出生就是一块白板,拥有经由神学思考及辨证的能力的观念。其他有名的经院哲学家还括有洛色林、彼得·阿伯拉。这时期主要的落在宇宙相关的讨论,同时期受到经院哲学影响的还有安瑟伦、圣彼得达米安、圣伯尔纳铎及维克多修道派。

谢选骏指出:欧洲社会在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依靠基督教恢复了元气,然后就像冻僵的毒蛇一样攻击恩人——这只会让自己再度陷入绝境。



【008、从三星堆遗址看“中国文明”的特质】


三星堆遗址位于距中国四川省广汉市城西7公里,距南兴镇4公里的鸭子河畔,南距离成都约40公里,北距德阳26公里,属青铜时代文化遗址。由于其古域内三个起伏相连的三个黄土堆而得名,有“三星伴月”之美名,遗址年代为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100年,分为四期,一期为宝墩文化(前蜀文化),二三期为三星堆文化(古蜀,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400年),四期为十二桥文化(古蜀,主要遗存在金沙遗址),约相当于中原的夏商周时期。

1929年春,广汉县南兴镇真武村村民燕道诚一家在宅旁挖蓄水沟时发现一个长方形的坑道,由石板围成,坑内放满了精美的玉石器。燕道诚后携家人把坑内400多件玉器搬回家中,藏于各个角落,并且不让家人告人。一年后,为将玉器出手,他将一块玉瑗送给当时驻广汉县的一位旅长陶宗伯,此人在得知这块玉瑗的价值后,派了一个连进驻燕道诚挖宝的地方,以军事训练为名,大肆开挖。

成都著名金石学家龚熙台从燕家购买了4块玉器,并写作一篇《古玉考》发表在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校刊的创刊号上,随即消息传出,古董商蜂拥而至,广汉地区掀起挖掘高潮。当时的广汉县县长罗雨苍认为古物出土应归国家所有,随即下令禁止私人乱挖乱掘。1934年3月15日,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美国人葛维汉与副馆长林名均教授组建考古发掘队,在月亮湾进行发掘工作,揭开了中国川西平原考古的序幕。持续十多天的第一次正式发掘工作,一共出土文物600多件。

1953年西南博物院院长冯汉骥等人重新提出三星堆一带有古文化遗产的可能。1956年四川省博物馆的王家佑、江甸潮在三星堆—月亮湾一带进行考古调查。

1960年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研究组全面调查了三星堆和月亮湾等地的文化遗存。1970年始,三星堆和月亮湾一带古遗址搭建起砖瓦工厂,致使大片的古文化遗址遭受破坏。1980年5月四川省考古队对三星堆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龙山时代和3000年-4000年前的房屋基址18座,墓葬4座,出土数百件陶器、石器、玉器文物和数万片陶片标本。1982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决定对三星堆进行专款专项考古发掘。

1986年7月广汉县南兴镇第二砖厂的工人在挖砖坯土时,挖断了一块玉环,工人遂报告给当地的考古队,这里就是三星堆一号祭祀坑。8月四川省考古所在领队陈德安、副领队陈显丹带领下对三星堆进行大规模发掘工作,发现两座与商代同时期的大型祭祀坑,坑内出土了1700多件青铜器、玉器、漆器、陶器等,还有80根象牙,4600多枚当时的货币、海贝、铜贝等。

三星堆文化的分期,可以根据其考古时的发现分为三星堆遗址一期、二期、三期和四期。也可以按研究后文化类别分为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和十二桥文化。三星堆文化的分期对于认识三星堆与当地先秦时期青铜文化和新石器文化的关系有着重要作用,也奠定了完善四川古文化发展谱系,确定巴蜀文明形成的基础。其主要出土的上百件青铜精品,一如青铜立人像年代则在第四期,概括约在公元前1200—公元前1000年之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安阳殷墟遗址。

1933年至1934年的第一次对月亮湾真武宫遗址和玉石器坑挖掘时,已经有人注意到两者年代有所不同。1963年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实习进一步的从地层上论证了不同时期的叠压关系。1980年、1981年第一次发掘时,考古队员将堆积物分为八层,除去表层土(第1层)、间隙层(第5、7层),剩下的五层被称为“第一至第五文化层”。其中第四、五文化层(第6、8地层)被划为第一期,第二、三文化层(第3、4地层)被划为第二期。第一文化层(第2地层)被划为第三期。1982年,通过第二次发掘,发掘者提出存在三星堆遗址第四期。至此,三星堆文化分为四期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三星堆一期文化——标准地层是第一次发掘时的第6层、第8层(第四、五文化层)。1984年西泉坎下层(第4层)和1986年第六次发掘的最下层(第13-16层)等基本与之对应。出土的陶器陶质主要以泥质灰陶为主,出土陶器中大约65%为此类陶质,又包括了泥质青灰陶和灰白陶。其次是夹砂褐陶,另外还有少量不均匀的泥质橙黄陶。器形比较单调,主要是平地器,但也要少量圈足器,大部分皆难以复原。纹饰主要是绳纹,其次是划纹,划纹又包括乐平行线划纹、水波状划纹、几何形划纹,也有在平行划纹上再弄出齿状。另外有少量的锥刺纹和镂孔装饰。这一时期陶器的显着特点之一是器口压成锯齿状花边。这一地层已经出现房屋建筑,平面通常呈圆形或方形,采用挖柱洞立柱桩的方法,中间连结以泥墙。有些房屋的面积只有10-12平方米,据推测可能是干栏式的小房子。

经中国社科院考古所鉴定,在第一次发掘时的第六层所采集的标本距今为4075±100年,树轮校正后为4500±150年,高精度校正后为公元前2590—公元前2340年。其它的一些主要数据有距今4170±85年,4210±80年等。概括约在公元前2800—公元前2000年之间。

三星堆二期文化——三星堆二期文化的标准地层是第一次发掘时的第3层、第4层(第二、三文化层)。第六次发掘的第11、12层也是典型地层。各次发掘中,此地层均有出现,说明这一期文化在三星堆遗址群中有广泛的分布。与第一期文化相比,这一期的文化面貌大有改变。包括特色鲜明的陶器和石器。可以说代表三星堆文化特征的典型器物群已经出现。其与第三期的区别主要是数量比例和个别品种上的区别。

陶器陶质变化为主要以夹砂褐陶为主,其次是泥质褐陶。器形比第一期丰富很多,新出现了小平底罐、高柄豆、平底盘等,也出现了少量鸟头形状的勺柄。纹饰以粗绳纹和细绳纹为主,新出现了凸弦纹、附加堆纹、网纹等。石器包括斧、锛、凿、杵和砍砸器,开始出现石壁和石纺车。建筑房屋单间的平面通常呈长方形或方形,有些数间连接成组,有些房屋墙基内还另有小沟,小沟内再立木桩。年代距今约3990±80年,树轮校正后为4390±130年,高精度校正后为公元前2471—公元前2209年。其它的一些主要数据有距今3525±170年等。概括约在公元前2800—公元前2000年之间。

发现三星堆遗址对历史学的重要意义有以下各点:

1、令人重新认识巴蜀文化。因为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与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巴蜀文化的认识大相径庭,有些地方甚至完全不同。例如历史学界一向认为,与中原地区相比,古代巴蜀地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与中原文明没有关联或很少有交往。而三星堆遗址证明,它应是中国夏商时期前后,甚至更早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并与中原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

2、验证了古代文献中对古蜀国记载的真实性。

3、学者鞠德源认为,古蜀王国三星堆文明是中夏礼仪制度(包括祭蚕神、躬桑、国傩大典、丧礼、礼器、权杖、玉琮等)传承再现的典型记录和实物遗存的最本源的发祥地。《古蜀王国——中华文明的摇篮》

谢选骏指出:从三星堆遗址看“中国文明”的特质,不难发现,所谓“中国文明”,就是不拘一格地吸收各种外来文化并将之融合进入“中央国度”的机制。三星堆文化虽与中原文化一度并驾齐驱,但终因没有获得主导地位而沦为地区文化。因为就其对于中原文明的促进作用而言,位于中国西南方向的三星堆不是孤立的;在东南方向,良渚文化也发挥了同样的作用;在东北方向,红山文化也发挥了同样的作用。所谓中国文明,就是“the Central Kingdom Civilization”,而不是“Chinese Civilization”。我所说的“中国文明整合世界”,就是“Global Integration Under the Central Kingdom Civilization”,而不是“Global Integration Under Chinese Civilization”。是所至嘱。



【009、从没落到崩溃的百年西方文明】


《西方文明可能以何种方式崩溃》(BBC 2017年5月20日)报道:

政治经济学家本杰明·弗里德曼(Benjamin Friedman)曾经将现代西方社会比作一台稳定的自行车,它的车轮依靠经济增长而不断转动。如果这种向前推动的力量变慢或停止,我们的社会支柱——民主、个人自由、社会宽容等等——就会摇摇欲坠。我们的世界将变的越来越丑恶,人们会争夺有限的资源,并拒绝小团体外的任何人。如果我们没有办法让车轮重新开始转动,我们的社会最终将面临全面崩溃。

这种崩溃在人类历史上发生了很多次。不论是哪个文明,不论它多么伟大,都存在导致其终结的弱点。不管现在情况如何,情况总是会发生变化。先排除物种灭绝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核冬天或致命的流行病,历史告诉我们,通常有许多因素会导致社会崩溃。那么这些因素是什么?它们是不是已经开始出现?并不奇怪,人类目前正走在一条不可持续和不确定的道路上,但我们离无法回头的地步还有多远?虽然无法确凿的预测未来,但是数学、科学和历史可以提供关于西方社会长期前景的暗示。

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系统科学家萨法·莫帖夏瑞(Safa Motesharrei)使用计算机模型更深入地了解可能带来当地或全球可持续发展或导致崩溃的机制。根据莫帖夏瑞及其同事在2014年发表的研究结果,存在两个重要因素:生态压力和经济分层。生态原因可能会导致毁灭是一种广受理解和认可的说法,特别是在诸如地下水、土壤、渔业和森林等自然资源枯竭的情况下。而气候变化又使得该问题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经济分层因素可能导致社会崩溃,该发现让莫帖夏瑞及其同事感到有点吃惊。假想的情况是,精英阶层囤积大量的财富和资源,将社会推向不稳定,最终导致社会崩溃。人数上占大多数的普通人,通过劳动支持精英阶层,但分配给他们的资源极少。最终,劳动人口崩溃,原因是分配给他们的财富不足。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力的缺乏,这会导致精英阶层崩溃。我们今天看到的国内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现象已经说明了这种阶层分化。例如,全球收入最高的前10%的人口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几乎与90%的底层人口的总和相当。类似的一个情况是,世界上约一半的人口每天依靠不到3美元生存。

这两种假想情况的模型都定义了承载能力——在给定环境资源下,能够长期维持的总人口的水平。如果超出承载能力过多,崩溃就不可避免了。不过,这种命运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我们做出理性的选择来减少不平等、人口爆发性增长、自然资源的消耗速以及和污染速率——所有这些都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那么我们就可以避免崩溃,并稳定在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莫帖夏瑞说,"但是这些决定不能一直等下去。"

不幸的是,有些专家认为这种艰难的决定超过了我们的政治水平和心理能力。BI挪威商学院(BI Norwegian Business School)气候战略荣誉教授、《2052年:预测全球未来四十年》(2052: A Global Forecast for the Next Forty Years)一书的作者乔尔根·兰德斯(Jorgen Randers)表示:"本世纪世界不会着手解决气候问题,仅仅是因为在短期内解决问题比不作为的成本更高。气候问题会变得越来越糟,因为我们将无法履行我们在《巴黎协定》以及其他场合承诺的事情。"虽然我们都在一条船上,但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将首当其冲。事实上,一些国家已经做起了矿井中的金丝雀。它们所面临的问题可能会最终会直面其他较富裕的国家。例如,叙利亚一度享有极高的生育率,这导致人口迅速增长。不过,叙利亚在二十世纪头十年后期遭遇了严重的干旱——人为的气候变化很可能雪上加霜——同时还出现了地下水短缺的问题,导致农业减产。这场危机导致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失业,不满并陷入绝望。许多人涌入城市中心,压垮了有限的资源和服务能力。原先就存在的种族紧张局势升级,成为暴力和冲突的温床。除此之外,管理也存在严重问题,包括在干旱期间取消水资源补贴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使该国在2011年开始内战,并走向奔溃。

叙利亚的情况——与历史上许多其他的社会崩溃事件一样——不仅仅是一个因素导致的,而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位于加拿大滑铁卢的巴尔西利国际关系学院(Balsilli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全球系统主席、The Upside of Down一书的作者托马斯·荷马-迪克森(Thomas Homer-Dixon)说。他将这些综合力量称为构造压力,因为它是悄悄积累,然后突然爆发,导致原本稳定社会的机制奔溃。

除了叙利亚的例子以外,另外有一个迹象表明我们正在进入危险区域,荷马-迪克森说,专家们称之为非线性事件的发生或世界秩序突然出现的变化,例如2008年的经济危机,伊斯兰国( ISIS),英国脱欧或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当选美国总统。

过去也可以提示未来的发展方向。以罗马帝国的兴衰为例。到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人已经遍布地中海,疆域远至海路最容易到达的地方。他们本应该就此止步。但因为一切进展太过顺利,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通过陆路开拓领土。海上运输成本较低,但是陆路运输既缓慢,又昂贵。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过度扩张,耗尽财富。虽然罗马帝国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保持稳定,但是在公元3世纪,过度扩张开始产生反作用,同时罗马还受到内战和入侵的影响。罗马帝国试图维持其核心领地,甚至当军队预算和通货膨胀率攀升时,政府还让银币贬值,以支撑其高昂的开支。虽然有些学者认为罗马帝国的崩溃始于公元410年,当时西哥特人洗劫了帝国的首都,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多世纪以来的螺旋式衰落,这一戏剧性事件就不可能发生。

据犹他州立大学(Utah State University)环境与社会教授、《复杂社会的崩溃》(The Collapse of Complex Societies)一书的作者约瑟夫·坦特(Joseph Tainter)的看法,罗马衰亡的最重要的教训之一是复杂性要付出代价。根据热力学法则,维持任何处于复杂而有序状态的系统都需要能量——人类社会也不例外。到了公元3世纪,罗马的新事物越来越多——军队的规模翻倍,一支骑兵部队,细分的省份每个都需要一套官僚机构、法院和防御力量——而这只是为了保持现状,不要倒退。最终,它无法继续能够支撑那些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导致帝国衰落的不是战争,而是财政困难。

到目前为止,现代西方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推迟了类似的崩溃诱发因素,主要依靠的是化石燃料和工业技术——2008年水力压裂技术的问世刚好及时遏制了油价的上涨。但是,坦特认为事情不会总是这样。"想像一下,如果我们要在曼哈顿周围建造一圈海堤,目的只是防止风暴和不断升高的潮汐。"他说。最终,把投资于复杂性作为解决问题的战略会到达回报递减的地步,这会导致财政困难,出现崩溃的危险。他说:"除非我们找到一种方式来为复杂性买单,正如我们祖先的社会越来越依靠化石燃料一样。"

荷马-迪克森预测西方社会将发生和罗马类似的情况,在崩溃之前会将人和资源撤回核心的本土。随着越来越多较为贫穷国家在冲突和自然灾害中四分五裂,巨大的移民潮将逃离这些衰败的地区,前往较稳定的国家寻求庇护。西方社会将采取应对措施,限制甚至禁止移民;花费数十亿美元筑起墙壁,设立边防巡逻无人机和边防部队;加强安保,管理入境人员和物品;政府变得更加专制,采用民粹主义的治理方式。荷马-迪克森说:"这简直就是一种免疫反应,国家会努力反抗外界的压力,维持国家的疆界。"

同时,那些已经十分脆弱的西方国家还会面临国内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这会导致社会内部的进一步不稳定。"到2050年,美国和英国社会将分化为两种阶级,少数精英生活美好,但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下降,"兰德斯说,"社会平等将消失。"

荷马-迪克森说,无论在美国、英国还是其他地方,人们越是感到不满和害怕,就会越倾向于坚持自己的团体认同——不论是宗教,种族还是民族。拒斥将会广泛存在,包括否认社会将会崩溃的未来,以及拒绝承认基于证据的事实。如果人们还能够承认存在问题的话,他们会将这些问题归咎于团体以外的人,从而积累仇恨。"这是在建立群众暴力的心理和社会先决条件,"荷马-迪克森说。最后,当局部暴力爆发,或者另一个国家或团体决定入侵时,崩溃就难以避免。

欧洲靠近非洲,有陆地桥梁通向中东,还与政治更为动荡的东方国家相邻,所以将首先感受到这些压力。美国可能会坚持更长时间,因为它被海洋缓冲区所包围。叙利亚的严重干旱导致许多人失业,不满和绝望,尤其是年轻人,这可能是引发内战的一个因素。另一种可能是,西方社会不会遭遇暴力、戏剧性的结局。在某些情况下,文明会悄悄消失——直至成为一段历史,而且不会造成多大的轰动。兰德斯说,大英帝国自1918年以来一直走在这条道路上,西方其他国家也可能会走这条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将变得越来越无关紧要。为了应对那些驱动逐步退化的问题,它们将摈弃今天它们珍视的价值观。"西方国家不会崩溃,但顺畅的运行和友好的本质将会消失,因为不平等将会爆发,"兰德斯辩称,"民主、自由的社会将会失败,而像中国这样拥有更强大的政府的国家将是赢家。"

这些预测和预警信号中的一些应该听起来很熟悉,因为它们已经出现在社会中。虽然荷马-迪克森对世界最近的事态发展并不感到惊讶——他在2006年的书中预测了其中一些——但他并没有预料到这些发展将在2020年中期之前发生。

然而,西方文明并不是败局已定。荷马-迪克森说,通过理性和科学指导决策,并配以非凡的领导力和卓越的商誉,人类社会有可能保持前进,获得更高层次的幸福和发展。只要我们能够度过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能源回报下降的难关,我们就有可能维护和发展社会。但是,这需要我们抵制住本能的冲动,即使面对巨大的压力,仍然要坚持合作,慷慨大方,保持对理性的开放态度。"问题是,当我们经历这些变化时,我们应如何让世界留住某种人道主义?"荷马-迪克森说。

谢选骏指出:1918年的时候,欧洲人意识到并且开始谈论“西方的没落”,一百年过去了,2017年,欧洲人意识到并且开始谈论“西方的崩溃”了——所以我说,这是“西方文明从衰落到崩溃的百年”。



【010、达赖喇嘛也想中国文明整合全球吗】


《达赖喇嘛:我们必须解除武装建立一个70亿人的大联盟》(2018年9月20日 转载西藏之页)报道:

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尊者,于近日抵达此次欧洲四国之行的第三站德国进行访问。

当地时间9月19日,尊者达赖喇嘛在德国达姆施塔特(Darmstadtium)国会中心,与波兰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莱赫·瓦文萨(Lech Walesa)、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成员瑞贝卡·约翰逊(Rebecca Johnson),以及德国联邦众议院副主席克劳迪娅·罗斯(Claudia Roth)间,展开了一场专题座谈会。

此次专题座谈会的主题为“非暴力才是正道”,由“德国西藏倡议组织”和“甘丹颇章达赖喇嘛基金会”共同举办。

会议由达姆施塔特市市长约亨·帕齐(Jochen Partsch)为首的各方与会人士依次发表演讲,同时欢迎尊者到访德国,以及对西藏运动的强力支持。

紧接着,与会嘉宾达赖喇嘛尊者进行了发言。尊者指出,“我一直在强调,非洲和亚洲等大陆应该吸收欧盟精神。最终,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世界性联盟。

“中国的一个词,共和国,显示出某种联盟。”尊者还对印度描述为多民族,多种宗教、语言文字和不同背景结合的光辉典范,并指出要尊重欧洲联盟精神,尊重它对整个欧洲带来的极大的集体利益。尊者表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国家一直在推动非暴力、和平共处的理念。欧洲大陆的人民因战争和暴力而遭受了很多苦难。现在,对和平的渴望在不断增加。

达赖喇嘛尊者当天还提出,以对话和共同利益作为解决21世纪面临的暴力冲突的解决方案,尊者呼吁世界应在全球范围内实行外部裁军,并在个人层面实现内部裁军,并强调我们必须解除武装建立一个70亿人的大联盟。

尊者强调,确保21世纪不再重复过去的痛苦和流血是我们的集体责任。 “因为人性基本上是富有同情心的,我相信从现在起几十年我们将看到一个和平的时代,我们作为人类的一分子必须为此共同努力。”

谢选骏指出:达赖喇嘛所说的“我们必须解除武装建立一个70亿人的大联盟”,其实就是达赖喇嘛所表述的“中国文明整合全球”——所以他特别指出, “

中国的一个词,共和国,显示出某种联盟。”达赖喇嘛的“中道”不就是“中国之道”吗——而他所说的“解除武装”,不就是我所说的“平定主权国家”吗?



【011、言论的颜色体现了思想的健康状况】


网文《如何通过大便颜色判断健康状况》说:

三种方法:不同颜色大便的意义需要就医的情况保持消化系统健康

大便的颜色是我们的健康指标,它能反应身体的一些疾病,或者其它需要我们引起注意的健康问题。大便的颜色有很多,学会辨别不同颜色的大便可以帮助你远离健康小问题,并告诉你什么时候要及时就医。

方法1:不同颜色大便的意义

1

红色或者黑色的大便都可能是消化系统出现问题的表现,重则肠道出血,轻则长了痔疮。

小肠出血,粪便会呈黑色或者柏油样(大便表面附有粘液,而且发亮)。而下消化道出血(比如痔疮出血),粪便则通常带有鲜红的血液。

食物和药物也可能导致大便呈黑色或者红色。如果你因此而担心,最好还是看看医生。

2

看有没有白色、灰色或者浅色的粪便。胆汁会加深大便的颜色,所以大便颜色过浅是没有胆汁的表现。没有胆汁说明胆管堵塞了,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大问题。所以,一旦出现白色或者浅色的大便,一定要及时就医。

白色的大便通常是脂肪痢(排泄脂肪)引起的,可能是胰腺出了问题。

3

棕色的大便是最正常的。当然,棕色、黄色甚至绿色的大便都属于正常范围,但是就健康的大便来说,像巧克力棒那样的棕色是最常见的。

要形成棕色的大便得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消化反应,主要成因是肝脏生成胆红素而分解了血红蛋白。

4

食物同样可以改变大便的颜色,绿叶蔬菜甚至是甜菜都有这样的效果,而这种情况当然也是很正常的。吃了甘蓝或者菠菜等绿叶蔬菜,可能会排出绿色的大便。吃了甜菜,大便可能泛红。所以,你完全不用因为食用了某些食物导致大便变色而担心。

只有极少数情况下,红色的大便是由严重的肠道问题引起的。即使排出了鲜红色的大便,也可能只是长了痔疮而已。

5

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可能会导致大便呈黄色。如果你的大便呈黄色(脂肪痢),可能是消化道吸收脂肪的能力不好。导致脂肪吸收障碍的原因有很多,如果你连续两天以上排出黄色大便,建议到医院去看一看。

特别难闻或者是油亮的大便,可能是谷蛋白过敏的现象。医院可以检查出你是否对谷蛋白过敏。

6

许多药都可能造成大便颜色异常,包括维生素、止泻药甚至是各类处方药,而这些异常都是正常的。长期服用任何药物之前,应当仔细阅读说明书。

补铁剂可能导致绿便或者黑便,而水杨酸铋(一种止泻药)也可能导致黑便。

7

新生儿常常排出黑色柏油状大便。婴儿在刚出生后的几天内排黑便是完全正常的。要完全排出这些胎粪可能需要两到四天的时间。之后,大便可能呈现绿色糊状。

哺乳期的婴儿粪便一般都是绿色或者黄色糊状。这是正常现象。

和喝母乳的婴儿相比,喝奶粉的婴儿排出的粪便更偏向棕色,这也是完全正常的现象。

方法2:需要就医的情况

1

红色或者黑色的大便虽然可能是药物或者食物造成的,但也可能是肠道出血的结果。如果粪便带血,或者持续便血,请尽快到医院治疗。

如果粪便呈现鲜红色或者黑色,而你恰好最近服用了止泻药、含有红色素的食物或者吃了一种新药,建议到医院检查一下,以防出现大问题。医生会通过粪便潜血试验等一系列检查来帮你确定原因。

2

虽然粪便颜色异常确实是健康出问题的征兆,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异常都是一些小问题甚至是食物引起的。并不是说粪便颜色一有异常,你就得马上冲到急诊室去,也不用因此而慌张。

要是粪便颜色出现异常,首先回想一下你最近吃了什么东西,或者看看你最近服用的药物有什么副作用。

3

如果你因为粪便颜色异常而感到担心,可以去医院看看。不管导致粪便颜色异常的原因是什么,最安全也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看医生。是健康出现了问题也好,是正常现象也罢,医生总会帮你找出原因的。

虽然把大便拿给医生检查是有一点尴尬,但如果你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那确实有必要这么做。看看医生,寻求专业的建议总比自己瞎担心的好。

4

在大便颜色出现异常的同时,你是否还出现了其它症状?如果你同时伴有腹痛或者突然腹泻,那粪便颜色异常可能就不是食物引起的这么简单的了。出现其它症状时,请及时就医。 

如果你腹泻,而且排泄物呈黑色或者红色,可能是有严重的健康问题,应该立即给予关注。

方法3:保持消化系统健康

1

补充水分可以帮助消化,还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水能软化大便,帮助解决便秘等问题。

随身携带一个水瓶。喝完之后记得马上给水瓶装满水。每天尽量喝1到2升水。

2

饮食要健康。健康的饮食不仅仅取决于你吃什么,还在于你的进食频率和速度。要保证食物得到充分的消化,你应当细嚼慢咽。狼吞虎咽可能引起肠胃不适。建议少吃多餐,切勿暴饮暴食。

食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多吃蔬菜、水果等高纤维的食物。尽量每餐摄入一半以上的蔬菜,并且尽可能地减少加工过的食品和酒精的摄入。

3

多运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有益于健康。运动能锻炼腹部肌肉,并促进消化,对肠胃有利。坚持每周快走或者慢跑几次。

不乘电梯,改走楼梯。把车停在稍远一点的地方。从这些小事做起,你每天都能得到一定的锻炼。

每周应当进行5次30分钟,或者总共15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

4

关注你的压力水平。压力会损害健康,影响消化系统。压力可能造成便秘、腹泻、腹痛、没有食欲等问题。如果你压力很大,尽量想办法解决压力。试试每天冥想,或者减少造成你不必要焦虑的因素。

警告

如果对自己大便的颜色有所顾虑,请咨询医生的建议。

谢选骏指出:在医学上,大便的颜色体现了身体的健康状况,但在中国人的社会里,言论的颜色却体现了思想的健康状况,所以,所有人的思想言论,都必须是一样的颜色,最好是红色的,不是红色的思想言论,就是缺乏大局意识的,就是不正确的不健康的不主流的不向上的……那么,大便如何才能是红色的呢?除非把肛门或是大肠弄破了,大便如何可能成为红色的呢?除非把嘴唇或是咽喉弄红了,思想言论如何可能成为红色的呢?如果不能红色,那就需要送到监狱里,精神病院里,或是大街上扫地,挤压到社会底层强迫劳动……大便的颜色是“体质的第一要素”。言论的颜色是“思想的第一要素”——这样的社会,怎么可能具有创新能力呢。连跟风都很困难。这就是“思想的颜色决定了社会的地位”。呜呼哀哉。



【012、德国担心中国文明整合世界】


《西方非常害怕习近平模式出现在欧洲》(2018-03-12 德国之声)报道:

中国宪法中有关国家主席任期限制的条款被取消,引起了德语媒体的广泛关注。一些作者担心,中国政治将会重蹈个人专权的覆辙;也有声音认为,只要经济发展,谁执政并不重要;而更多人认为,这一举措将对全世界的经济和政治造成深远影响。

慕尼黑《日报》的评论问道:“谁是习近平?”文章指出,德国媒体每天关心特朗普、普京,大多数德国人都搞不清谁在执掌中国,而习近平其实已经在2012年上任后获取了毛泽东时代之后最大的政治权力。“习近平已经完善了压制体系。昨天,中国的橡皮图章国会取消了毛泽东死后设立的领导人任期限制,这是悄然通往极权统治道路上的一个巅峰。个人崇拜、(通过反腐这一受欢迎的手段)打压批评者、管制互联网:在中国,持续的经济进步,伴随的却是政治上的倒退,退向黑暗的毛时代。”

德国北部小城吕讷堡出版的《乡村报》刊发评论指出,对于西方而言,所谓中国道路即是一记耳光,也是一种威胁。“说它是耳光,是因为它推翻了对于市场力量的迷信,后者认为,市场会带来更多自由、开放和民主。凭借资本主义,中国的经济实力正在超越欧洲,但是中国同时却在越发疏远源自欧洲的人权理念。因此,中国正在争取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从而能够实现对其民众的奥威尔式完美掌控。同样傲慢而谬误的还有西方人的另外一个假设:只有在自由社会中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中国现在的对外姿态更加好斗,其对内姿态也十分危险地越发强硬。就像古罗马帝国一样,当今的中国似乎在打造一个神一样的统治者,其目的是走上一条霸权主义、甚至是帝国主义的道路。”

《斯图加特报》以“大权天授”为题,刊发评论指出,中国国家主席的权力,今后依然取决于政府的经济成就。

“全国人大删除了宪法中限制国家主席任期的条款,这让人产生了一种印象,即国家主席这一职位并不像外人想像得那般诱人。的确,中国的国家主席此前并没有太大的自由度。在第一个任期内,国家主席要与上届领导留下来的人物共事;而在第二个任期内,他则会处在接班人的巨大阴影之下。因此,考虑改革这一制度,是正确的做法。”

“领导任期有限这一模式,引领着中国走过了一段剧烈变革的时期。期间,这个国家变得更加强大。对于习近平,也将会适用同样的标准。只要中国民众能够抱有'今后生活会更好'的希望,他们就会让他们的领导人继续执政。”

明斯特出版的《威斯特法伦新闻报》以“永远的红色帝王”为题,刊发评论指出,尽管习近平通过修宪突破任期限制丝毫不令人意外,但是这一举措依然有着深远的全球政治影响。

“中国共产党由此离弃了邓小平的政策,后者想要通过宪法条款来避免重蹈毛泽东时代的一人专权之覆辙。然而,习近平却不再顾及这一规则,而是大幅巩固其在国内的权力。至少在今后十年,他能够主宰这个巨大国度的政治走向。习近平将继续维持中国的扩张路线,尤其是在当前西方各国经济衰弱、美国政治无法预测的时期,中国的扩张更为容易。只有依靠持续的经济增长,习近平才能克服中国国内的政治以及经济问题。”

《纽伦堡新闻报》的评论则写道:“国际形势让看似不可阻挡的中国崛起变得更加容易。特朗普治下癫狂的美国正在放弃自己的世界大国雄心,并且正重拾贸易战、削弱自身经济。而欧洲则必须先搞清自己的目标。在这种局面下,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可怕的、结果不明的试验:一个专制政权,正在一位帝王或者长期独裁者的带领下,力争比衰落西方国家的自由民主政体取得更大的成就。这般的体制竞赛,世界还从来没有经历过。”

德国东南部小城霍夫出版的《弗兰肯邮报》以“一个新时代”为题,刊发社论指出,中国取消国家主席任期限制,将对西方国家的政治以及经济造成深远的影响。

“北京正在凭借数字化技术打造社会信用体系,完全控制每一个中国人。习近平的对外政策也越发具有攻击性,想要把美国势力排挤出亚洲;而在欧洲,北京也依靠'一带一路'来获取影响力。这是不是预示着一个由中国主导的国际新秩序?也许是的。不论如何,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民主国家正深陷信任危机,这形成了对中国有利的局面。在一个理想世界里,西方国家应能团结一致地抵制中国的扩张。然而,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在威胁开启贸易战,从而埋葬他本应捍卫的自由主义世界秩序。西方国家必须更加仔细的审查来自中国的投资,从而防止其滥用经济实力。习近平攥取权力,对中国而言是一个新时代,而对于世界而言,则意味着更加不稳定。”

《法兰克福汇报》以“欧洲向中国磕头”为题,刊发社论认为,对于欧洲而言,最大的问题是习近平的中国有一个长期计划,而欧洲却没有。作者抨击道:“长期以来,欧洲国家的对华政策就是竞相争夺进入中国市场的许可。而德国则是从中国崛起中受益最大的欧洲国家,因此柏林并无太大的动力去寻求与欧洲伙伴的共同立场。这一错误将会导致严重后果。中长期来看,德国将是最大的输家。北京的计划是成为‘工业超级强国’,在那些德国经济的支柱产业领域成为市场领军者。这正是通过战略性收购欧洲高科技企业来实现的。”文章接着指出,固然,欧盟已经引入一些反制手段,但是北京早已通过“一带一路”在希腊等欧洲小国打入楔子,阻止欧盟在反制中国时采取一致立场。众多孔子学院以及中国资助的智库机构,也在让欧洲的政界、商界越发顾忌北京的敏感话题。

“为习近平叫好的人,早已不只是那些坐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里的人。一些过气的欧洲政客很乐意被北京拉拢。而对强人领袖的狂热情绪,则让看似成功的中国发展模式获得了更多拥趸。”

“最夸张的机会主义者则是欧洲的企业经理人。戴姆勒总裁蔡澈(Dieter Zetsche)因为公司的一条达赖喇嘛哲言广告而向北京磕头,西门子总裁凯飒(Joe Kaeser)则在中国官方电视台的节目中为'一带一路'大唱赞歌。自由民主国家的公信力因此正在丧失,而中国模式则在将自己打造为与其竞争的体制。”

“如果欧洲还想要赢回其吸引力,就必须牢记欧洲的根本。这包括言论自由,也包括对独裁体制的抨击。北京当然有权在欧洲为其理念争取支持者,况且中国也确实为解决一些全球性问题贡献了自己的经验和理念。所以,欧洲的对外发展援助领域必须扪心自问,为什么在过去几十年没有为非洲援建急需的基础设施,反而总是在搞各种研讨会。我们热烈欢迎北京参与一场公开的理念竞赛,但是不欢迎秘密夺取影响力以及威吓手段。”

“欧洲不能再接受北京的双重标准。中国一方面在利用西方社会的开放来传播其威权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又在越发强烈地限制西方学者、记者、文化从业者的工作。向北京磕头并不能保障欧洲在华利益;欧洲应该用更加自信的姿态和更加清晰的战略来抵制中国的干涉。”

谢选骏指出:西方非常害怕习近平模式,因为这是斯大林的干儿子毛泽东王朝的产物。但也正因为如此,西方不必害怕,因为斯大林模式毕竟无法主宰欧洲。值得德国担心的,倒是是中国文明整合世界,因为德国只能在其中扮演一个不大的角色。不过我早就说过了,那是下一个历史阶段——二十二世纪才会出现的事情。至于现在,欧洲还可以享受天天度假的闲暇一百年时间。



【013、地方政权才是中国文明的温床】


《胡锡进:某些人想通过中国剧变寻求政治机会》(综合新闻 2019-06-11)报道:

在北京舆论调转炮口猛轰境内投降派的当口,中国官方媒体人胡锡进暗示内部存在欲通过国家剧变捞取政治机会的“蛊惑做决定性让步者”。

综合媒体6月11日报道,在美国重启对华贸易战,并发动科技战后,北京主流媒体被指获得来自高层的授意,集火炮轰美国政府。

但自6月初以来,北京主流舆论开始将矛头对准中国内部少数人——崇美者、媚美者、恐美者,散布投降论者。

北京时间6月9日,实名认证为中国官媒《环球时报》总编辑的胡锡进在社交媒体亦谈及上述问题。

与上述四类人不同,胡锡进称中国内部存在一类对美“让步者”,而且这些人并非只是简单地要求中国在贸易战中向美国投降。

胡锡进说,这些“让步者”自私,“想通过中国的剧变寻求他们自己的政治机会。”

这位常自诩为复杂中国报道者还在微博写道,如果中共夸了,政府垮了,中国将四分五裂,那时美国可各个击破,把各地方政权变为亲美政权。

显然,胡锡进所说的“让步者”并非崇美者、媚美者、恐美者,散布投降论者之流。胡锡进评价这些“让步者”,称他们太容易被美国的势力操纵,他们即使不是恶毒的,也是幼稚的。

胡锡进还呼吁民众,中国政府虽有缺点,但它是真心为中华民族利益。在当下这样的历史关头,没有第二支能够捍卫民众利益的力量。

继中共党报《光明日报》、中国官媒新华社痛批投降派、妥协派后,中共喉舌《人民日报》于6月11日刊文再批这类人。文章将投降派描述为“一遇风浪,就心慌气短、脚跟发软、六神无主、吓破了胆”,并强调,14亿中国人不可能答应葬送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人民日报》最后还引用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话称,只要保持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就能把一个个坎都迈过去。

谢选骏指出:胡锡进这条胡人赐进的五毛不懂,地方政权才是中国文明的温床——例如春秋列国、南北朝、唐朝藩镇甚至南宋小朝廷等等。即使胡锡进的祖宗“江西苏维埃共和国”,不也是一个地方政权吗?组织北伐的“广州军政府”不也是一个地方政权吗?只有地方政权才能变成中央政权,只有小国才能崛起。这都不懂,还环球时报呢。再说了,“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两个自称“中央”的政权,其实不都是两个地方政权吗?不过一个大点,一个小点而已。要说真正的中央,那是在我这里,因为我提出了“中国文明整合世界”的《全球政府论》,而且还有“思想主权”。



【014、地球沦为西方文明的垃圾场】


《21世纪核能面临的未来挑战》(BBC 2018年3月23日)报道:

2011年3月11日,星期五,下午4点15分,14米高的海啸冲击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防御海堤。但日本东海岸保护核电厂免受海浪冲击的海堤高度却不超过过5.7米。随之而来的一场灾难把管理核能这一巨大挑战摆上了台面。

几十年来,人类一直使用着核电。但能源价格、安全性和可再生能源正在改变人们对核电的看法——引发海啸的9.0级地震后,福岛第一核电站的自供电当天早些时候被关闭了一个小时左右。因此,防止反应堆过热的冷却需要柴油发电机机组。但14米高的海啸冲走了柴油箱,瘫痪了大部分柴油发电功能。三座反应堆陷入崩溃的状态。

地震和海啸夺走了该厂3名工人的生命以及当地近1.6万人的生命。超过10万人被迫疏散,核电厂作为灾后大规模繁重清理工作中的重点,花费高达1000亿美元。经合组织核能署(NEA)总干事马格伍德(William Magwood IV)回忆说:"福岛事故期间我在美国核管理委员会,那天机构中的人都感觉灾难不像在日本,是在美国,犹如亲身体验。"

长期以来,核能界一直努力说服怀疑论者,不需要担心核事故和放射性废料的长期危害。但是目前市场倾向偏好比较便宜的化石燃料(如天然气),而非高昂成本的新建核电站。原子能源能否跟上形势的要求?核能在21世纪会否被继续采用?

1950年代,核能被许多人视为未来的奇迹燃料,但结果是很大的争议。福岛事件后,核电业"重振精神",马格伍德补充道,那以后,监管机构和技术人员一直致力于核安全措施和电厂设计,以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但重要的是不应低估福岛事件对核工业的影响。部分因为这场灾难,德国决定在2022年之前逐步全面淘汰核电。离福岛较近的一些地区受事件影响更深重,甚至花费多年建立起核能产业的韩国也在考虑规模性减缩。支持日本核电的公众舆论也受到严重冲击。

"福岛事件之际,我正在夏威夷,夏威夷人极度恐惧,很怕核污染波及到这里。"先进绿色创新公司(Advanced Green Innovations)的瑞皮尔(Robert Rapier)回忆说:"如果在夏威夷,问当地人是否要建核电站,回答一定是‘绝对不行,绝对不能在附近。’"

2016年3月,800多示威者,包括一些福岛难民,在东京示威,谴责核能——这与1950年代的乐观相去甚远,当时核能的宣传片说核能会提供无穷无尽的能源,而且不仅供应整个城市的用电,还可以为轮船、飞机和火车直接提供动力。当时核电被理论化为大规模能源,科学家们已经知道核裂变的力量。核能利用的可能性似乎无穷无尽。但是今天,在某些地方,核能的发展已无法突破。瑞士最近投票决定禁止核电建设并转向投资可再生能源。这表明至少在某些地区,可再生能源赢得了公众的青睐。然而许多国家仍不放弃核电。

坚持核电政策——今年,中国计划建成五座新反应堆,并开始八座新反应堆的建设。法国仍然非常依赖核能,因为核能提供了其75%的能源。英国最近批准兴建一座3.2千兆瓦的欣克利角(Hinkley Point C)核电厂,将成为英国发电能力最大的电厂。

并非所有的核集会都是反核的。在德黑兰学生举着支持伊朗核计划的标语牌……认为结束核电业是不明智选择的人作出反驳,包括前美国宇航局气候学家汉森(James Hansen)。他们指出,可再生能源的可变性使得对能源的依赖难以为继,特别是大型发达国家。已故的英国前任首席科学顾问马凯(David MacKay)教授也表示,风能、太阳能和源自植物的生物质能需要覆盖大片英国的陆地和海洋,而且成本太高难以提供全国所需能源。

对核能趋势的预测继续是争论的焦点,但支持核能的人认为,实际上核能是获得可靠的基本能源(国家最低能源需求)的唯一途径,而且没有过量碳排放或其他形式的污染问题。

核能利用仍有一些公众印象不佳的问题。对瑞皮尔这样细致的观察者说,电厂可以设计得更安全。他主张采用"无事故保障"系统:即使灾难性的动力损失和备用发电停止,反应堆也能自行降温或进入更安全的运行状态。例如,目前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正在研究的熔盐冷却反应堆。理论上,这种核电厂不会发生传统设计中可能发生的熔穿反应堆事故。、因为将反应堆中的核燃料溶解在熔盐中,达到约700℃的高温。随着这种燃料在核裂变期间膨胀,其中一些燃料就会被抛离主反应炉,进入循环回路。这样可以持续监测反应堆的活动。

天价支出

也许眼下业界更担心的是,与其他能源相比,核能价格太高,尤其是天然气最近价格猛跌。比如近来有报道称,美国最新核电站每千瓦时制造能源的花费比最新天然气厂高两美分。这个差异足以令投资者却步,尤其是建造核能设备的花费比建造天然气站也高很多。

核能的拥护者,如美国核能研究所(US Nuclear Energy Institute)的沃尔德(Matthew Wald),主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必须与投资核能基础设施结合起来。"我们觉得市场并未有效运作。因为清洁空气才是市场想要的好处之一,但目前市场并未为此付出代价,"他解释。"美国一些州定下了明确的减少碳排放的目标。"他建议,美国的电网区域传送机构(这些机构决定如何跨州传送电力供应)可以根据碳排放调整电价,这样才能使清洁能源更有竞争力。但这样很可能需要很强的政治意愿来推动。

马格伍德说,在一些发达国家,这个市场功能已基本"失调",原因在于那些盯着矿物燃料的投资者目光短浅。他觉得这样会搁置核能,不过也承认建立新核电站花费太高。核电站可以运行50到100年,但投资者仍然难以忍受——因为建立如天然气电厂这样的能源设备会便宜太多。比如,有人估计,建造和运行英国最新的核能项目欣克利角需花费370亿英镑(470亿美元)。让旧式核电站报废的过程既危险也成本昂贵,几十年来一直是巨大挑战。这种情况会持续吗?

拆解设备的挑战

如果一座核电站不能再发电,还需要巨资拆解。完成拆解过程要花费数十年,并且由于构造复杂和辐射问题,还存在安全风险。贾维斯(Kym Jarvis)是维利迪安咨商公司(Viridian Consultants)的科学家兼企业家。他设法创立了一种新技术,将来可以帮助拆解核电站。这种技术叫做Viridiscope,它使用激光切割物体,比如拆卸或融掉一块混凝土墙壁的细片,用来作放射分析。这种技术可以安装在机器人身上,机器人可迅速升高到所需高度,不需设立脚手架。Viridiscope将于2018年春季在英国五个核能区实验试用。

贾维斯和她的同事在研究这类工具,希望能使旧核能厂拆解过程更快更安全。这也许会使核能在21世纪的吸引力不减。但她说,传统的核能行业还不能快速采用这种技术。"现在还没能好好利用创新做出改变,我觉得业界知道这一点,"她说。 "不过我们注意到,在过去的12到18个月里,业界对接触创新技术的意愿越来越强。"但是,在这个极其复杂的领域工作会遇到各种麻烦,这是其他行业完全想象不到的。"我们的设备可能会受污染,甚至完全不能恢复,这一点我们也不能保证,"贾维斯说这是将来可能遇到的其中一个麻烦。

亟待降价

核能基础设施的成本必须降价,高甘(Kirsty Gogan)说。她是人类能源组织(Energy for Humanity)的环境运动倡导者。她建议朝反应堆和反应堆组件的方向发展,这样才更容易在工厂批量生产,价格也更低廉。

最近有人提出,小型"模块化"的反应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潜在方式。也许他们会帮助核能设备成为21世纪更可持续的选择。开发这些设备的公司,比如NuScale核电公司认为,如果整个业界能更好的理解这些设计,小型反应堆会更容易生产和安装,甚至更安全。

它们更容易被出口到其他国家,并运往新型市场,不过也有其缺点。这些可移动的小型反应堆便于安装,但需要安全放置。在不同地方建造多个盛放这些小型反应堆的设备,也需要巨额资金。

另一方面,有些人说,在同一地方使用多个小型反应堆比现有大型反应堆设计,令项目在价格和复杂程度上更有竞争力。为了帮助管理已经到位的核能基础设施,我们可以把侦查和净化工作这类危险工作交给机器人。

新反应堆设计?

新型反应堆设计的研究还在继续。另一个选择是行波反应堆(Travelling Wave Reactor)。这种反应堆会使用已剔除掉的铀——浓缩过程的副产品(浓缩提高了铀-235在材料中的比例,因此可用于常规反应堆)。铀-235能够产生核裂变。在行波反应堆中,小部分铀-235被插入大量的铀-238中。支持者认为,这使能源变得更有效、更可靠。"它开始繁殖裂变材料——在建立过程中消耗燃料,"地球能量公司(Terra Power)的首席技术官吉勒兰(John Gilleland)说。他说这样会减少对浓缩工厂的需求。也使核燃料供应链更简单,花费更少。 "可以无限期延续下去。"事实上,这种反应可以持续数十年。 吉勒兰说,地球能量公司已经准备好在几年内就开始在运行中的反应堆上建造。

如何处理废物?

当然,还有如何处理核废物的问题。当核燃料,比如铀棒,其内部的原子被中子轰击后,就变成了废物。棒中的一些原子在这个过程中遭到损坏,改变了材料的元素,形成高放射性同位素。废弃燃料和放射性电厂材料在未来几千年都会是危险物。

许多专家认为,使用深层地质处置库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废物罐被密封起来,埋入混凝土和岩石中。 芬兰和德国在制定计划,推动方案。 但设施的长期稳定性从来没有经过测试——不难理解,会给附近的居民带来担忧。

目前,短期能源市场对核能并不有利,但清洁能源倡导者已经开始关注这一行业。 加利福尼亚州是很好的例子,抗议者最近呼吁维持代阿布洛峡谷(Diablo Canyon)核电站的运作。

开设新工厂的成本还负担不起——当中的投资风险肯定会使这些项目迟迟不能开始,因此业界希望政府推出核能友好政策。但是,核能爱好者有一点说得好, 核电站比许多可再生能源资产,如风力涡轮机等,寿命长得多。

另外,如果精心设计和管理,这种能量资源可以特别干净、安全。 对很多人来说,这就是未来的需要。"你在建立一个可持续80年的财富," 沃尔德说,"必须有长远打算。"

谢选骏指出:除了无法化解的塑胶、核能废物,还有各色各样的电子垃圾……人类及其文明得以滋生地球,已经沦为西方文明的垃圾场了!

《电子垃圾:全球增长最快、回收率极低的家庭垃圾》(BBC 2020/07/17)报道:

小到电动牙刷、电动玩具和智能手机,大到电烤箱洗衣机大冰箱,地球上电子垃圾逐年增多成灾,迄今为止人类非但没有找到有效化解途径,甚至对危机没有足够的关注。

随着5G时代来临,物联网逐步普及,更多带电池或电源插头的废弃产品以更快的速度产生,事实上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家庭垃圾,但回收率却低于20%。

联合国最新统计显示,2019年全球产生的电子垃圾总量为5360万吨,5年内增加21%;预计2030年将达到7400万吨,即16年翻一番。

根据最新公布的《2020年全球电子废弃物监测报告》,全球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率只有17.4%,其余大部分进了垃圾填埋场。报告由全球电子废弃物统计伙伴(GESP)发表;GESP是联合国大学(UNU)、国际电信联盟(ITU)和国际固体废物协会(ISWA)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署)的合作项目。

严重后果

电子废弃物危害健康和环境,含有有毒的添加剂和汞等有害物质,对人脑和神经协调系统有损害。电子废弃物中往往含有黄金、白银、铂、铜等稀金属和稀土等可回收的贵重材料。据保守估计,可回收电子废弃物的价值达570亿美元,超过许多国家的年国民生产总值。现在,这些电子废弃物大部分在垃圾场被焚烧或填埋。

除了资源浪费,焚烧时会造成空气污染,填埋后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源污染。而这部分原材料得不到循环利用,就需更多开采和提炼,造成更大的环境冲击,带来更大的污染风险。GESP估计,2050年全球电子垃圾总量将达到1.2亿吨。

怎么办?造成电子垃圾泛滥成灾的客观原因主要包括这类产品的消耗率更大,使用寿命更短,而维修翻新的选择不多。主观原因主要是对电子垃圾成灾的严重性缺乏认识、缺乏关注,缺乏有效的方法。国际劳工组织曾呼吁各国政府设法扶持电子垃圾回收和循环利用行业,使它成为“体面的工作”。据估计这个行业规模达550亿欧元。

不少国家制定了有关电子垃圾回收的政策,但从回收率从未超过20%来看似乎收效不大。GESP报告指出,2019年,亚洲产生的电子垃圾最多,约2490万吨,其次是美洲(1310万吨)和欧洲(1200万吨),而非洲和大洋洲分别“贡献”了290万吨和70万吨。

从人均产生电子垃圾来看,全球第一是欧洲(16.2公斤),其次分别是大洋洲(16.1公斤)、美洲(13.3公斤)。亚洲和非洲分别为5.6公斤和2.5公斤。

进展和希望

随着日常生活用品越来越多变得“智能”,具有了连接性,“物联网”迅速发展,电子垃圾产生的速度和数量增多毫不奇怪。这方面的监管立法,欧盟走在较前列。欧盟规定电气和电子设备(EEE)的销售商必须向客户提供回收旧产品的服务,比如以旧换新、回收代金券等。

2019年10月,欧盟还通过了新的维修权益标准,这意味着从2021年开始,企业将必须使电器的使用寿命更长,并且必须为设备提供长达10年的备件。英国脱欧后,英国政府承诺“达到甚至超过欧盟生态产品法规”标准。

已有几家备受瞩目的电子产品公司因缺乏备件、升级缓慢,或据称内置过时而受到批评。苹果公司2017年承认故意让某些型号的iPhone随着使用年龄增加而速度减慢,令人怀疑这是变相逼迫消费者升级。苹果承诺将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还在2018年推出一款名叫黛西(Daisy)的机器人用来拆卸iPhone,回收旧手机和材料中的矿物质循环利用。

资本市场也开始注意到电子垃圾危机。越来越多投资者开始把目光集中在那些致力于营造更清洁的全球经济的公司。他们意识到电子产品废弃或寿终之后的故事将成为未来经济领域的重要内容。

谢选骏指出:地球沦为西方文明的垃圾场,其结果就是“人类也将成为其中的垃圾”,甚至,“生命已是西方文明的垃圾了”。



【015、第二期中国文明的晚钟】


《日本公布了“处女率”,举世震惊》(2018-04-06 转载 头条ABC )报道: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的调查报告:

日本18至34岁女性中,有39%还是处女,日本18至34岁的男性中,有36%是童子身。

调查报告还显示:

18岁至34岁的女性中,有一半人没有男朋友;在35岁至39岁的年龄段中,有26%的女性和28%的男性从未有过性经验;而日本34岁以下的女性的处女率达到40%。

这足够说明:日本的男男女女并不像AV片中那样激情奔放,这说明日本社会确实已经进入了无欲望社会。

为什么会导致这种情况发生呢?

自从1991年经济泡沫破灭之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被称之为“失落的20年”。

这导致未满35岁的日本人,从懂事以来就面对“失落的20年”。

所谓“低欲望社会”:是指在一个奋斗不再能改变命的社会里,奋斗主力也就是年轻人群,开始对周围的一切丧失兴趣。

此时,无论物价如何降低,消费无法得到刺激、银行信贷利率一再调低、购房人数依然逐年下降;大多数人不愿意背负房贷,或创业失败的风险。

低欲望社会,不只是反应在性问题上,也反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譬如日本人没有炒房的欲望、没有炒股的欲望、没有结婚的欲望、没有购物的欲望,宅男宅女越来越多,谈恋爱觉得麻烦,上超市觉得多余,一部手机便框定了自己生活的所有。

日本从2005年开始人口负增长时,小城市缺乏就业机会,大量年轻人涌入大城市,小城市房屋大量空置,而大城市一房难求,对于男性来说,没钱没房的经济压力影响最大。对女性来说,除了没钱,排在第二位的阻碍因素是家人是否同意。

在育儿方面,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的研究部长石井太说,新生儿数量再创新低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人们认为抚养和教育子女费用和负担过高,因此无法按理想中的数量生育更多孩子。

和过去不一样的是,孩子得上学到二十多岁才能步入社会上班,对比以前十几岁出去打工养活自己已是天然之别。由此可见,日本年轻人也并非不想生,而是不敢生。

同时,日本年轻人看着自己父母亲辛劳的生活,越来越不愿意结婚,晚婚年龄一再推高。

男人觉得自己婚后就像是一部挣钱机器,拼命努力,还满足不了一家人的美好生活。而女人们也感觉到结婚生子,整天呆在家里伺候孩子伺候老公失去人生的价值。所以,无论男女,更愿意去享受一种自由自在的单身生活。这导致日本男性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女性平均每7人中就有1人终生未婚。

他们越来越倾向于不结婚、不生子,因为他们觉得这会让自己增添一辈子的负担,他们更倾向于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一个人独居、蜗居。低出生率带来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消费萎缩。

日本的年轻人对于买车、奢侈品之类的消费被嗤之以鼻;“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因陋就简。

虽然随着互联网与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但是,除了一部手机,其他商品再也调动不起年轻人购物的兴趣。看不到年轻人买汽车,看不到年轻人买房子,LV包包没人碰,电视机销量大跌。你如何宣传大拍卖、大出血,年轻人就是心不动、脚也不动。年轻人数量逐年减少,消费市场更加趋于饱和和低迷。

你有没有车,有没有房,对于许多日本的年轻人来说,是毫无意义的话题。东京这么一大国际大都市,85%的年轻人结婚时租房子结婚,只有5%的年轻人买汽车,这种地域物质的低欲望,使得银座街头的奢侈品变得毫无价值。甚至,日本的空房子越来越多,总务部2014年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全国住宅总量达6063万户,其中闲置空房820万户,也就是说,每七户住宅中就有一户空置。野村综合研究所表示,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空房比率将在未来10年提高到20%。

但与此同时,日本人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让他们有些哭笑不得的现象数据显示,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首都圈人口正在迅速膨胀。东京爆满,乡村鬼城,这一现象可能将成为未来数十年困扰日本的怪病。

低欲望社会,是资本主义国家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表现,因为资源和资本越来越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些人通过联姻、设置门槛都手段不断巩固自己地位,而大众能够得到的东西越来越少。于是,大家慢慢放弃奋斗,并对周围变得麻木不仁。

不仅日本,我们再看看那些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年轻人是什么状态吧:

在美国,他们叫做千禧一代(millennials);

在英国和澳洲,他们被叫做Y一代;

在瑞典,他们是冰壶一代;

在德国,他们是也许一代;

在西班牙,这代年轻人直接被叫做没没一代。他们既不上学也不上班,成天待在家里无所事事。

英国卫报展开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西方社会年轻人和上一代人的财富鸿沟愈发巨大:在美国,30岁以下的年轻人比退休人群要穷;在英国,退休人群的可支配收入的增幅相当于年轻人收入增幅的3倍;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德国、加拿大也同样存在这种情况;还有一些国家,年轻人工资缩水的而程度甚至超过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

曾经读书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是社会上流行的口号。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努力和奋斗很难再改变命运,勤劳致富作为社会最传统的美德和习惯,正在离世界远去。

有句话说得好:如今的年轻人,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他可能指的是年轻人不够有决心,但是也变相说明了年轻人的无奈。

一套房子,就足以让一个年轻人少奋斗20年,也足以让一个年轻人多奋斗20年。

举一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每月拿着几千块钱的收入,然后租了一个小单间,但这套单间价值却需要你30甚至50年的工资,你是否觉得人生太无望了?

在现实面前,年轻人的理想、价值观、才华、激情,根本都不值一提。于是很多年轻人宁可独处、独居,也不愿意结婚生子。

谢选骏指出:其实,不仅日本和欧美如此,中国也有滑向这一宿命的迹象。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就是“第二期中国文明的晚钟”了,而不会再有第三期中国文明的生长了。



【016、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扩张力何在】


《中国不会创新 对美国没有威胁》(2018-06-08  美国之音)报道:  

中国政府和科技公司相互害怕——

北京大学一名外籍金融学教授(卡内基和平研究所亚洲项目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最近表示,美国不需担心中国会主宰未来的高科技领域,因为中国缺乏创新环境。

来自西班牙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本星期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说,美国不需要担心中国会主导未来科技产业,原因是中国缺乏创新能力,并且面临债务居高不下、人口老龄化严重、收入严重不均的问题。

佩蒂斯在这篇采访中说,中国不会做出重大创新,因为中国政府惧怕改革的代价。他说:“要获得一种创新文化是很难做到的,而且我怀疑这和政治决心有多大关系。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创新中心,这所需要的改革对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是太可怕了。”

佩蒂斯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他说,他常常和学生在创新与思考方面发生观点碰撞。他说:“这些是中国最聪明的孩子,但我还是不能让他们脱离死记硬背这条老路。他们认为,如果学习再刻苦一点他们就能成功。我会告诉他们,‘不,少学习,多思考。’太不容易了,这里(中国)没有这种文化。”

美国新闻网站Axios星期五发表分析文章指出,中国政府和中国的科技公司之间存在一种相互的恐惧感:随着中国科技巨头的实力越来越大,中国共产党感到愈发紧张;中国科技公司则害怕政府可以让它们在一夕之间消失。文章援引美国企业研究所学者、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史剑道(Derek Scissors)的话说,中国公司得到的政府支持和美国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公司(例如波音公司)得到的政府保护相比,在广度上没有太大差异,但区别在于,中国企业往往需要担心来自政府的切实威胁。

史剑道说,美国总统川普在推特上指责某些企业,这些企业可能因此感到焦虑,但中国公司面临的威胁要比这种来自总统在推特上的负面评论要大得多。他说,阿里巴巴CEO马云最近买下香港独立报纸《南华早报》就是一个例证,他说,这实际上是阿里巴巴给自己买了一份保险,目的是为了向党表忠心。

不过,美国也有观点认为,这样过于乐观的看法忽视了科技发展中把握时机的问题:在5G无线通讯网络、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尖端科技领域,中国政府至上而下的产业政策支持将有助于中国企业抢占先机。

来自佛罗里达州的共和党籍联邦参议员鲁比奥星期五在推特发文说:“如果中国科技公司利用政府提供的保护取得5G或人工智能领域的主导,他们就会成为全球的标准,将主导依赖这些技术的一些领域的发展,例如自主驾驶汽车。”

谢选骏指出:西班牙人太懂得缺乏创新只能撅起屁股挨打,不能崛起国家揍人了;看看西班牙的无敌舰队都是因为缺乏创新而破落的。德国日本苏联也是因为领导体制僵化、创新能力不足,而败落的。由此可见,只有第三期中国文明的兴起,才能给中国带来真正的创新,才能消除中国政府和科技公司之间的紧张关系——只有二者的真正结合,才有真正的创新,才能构成对外的扩张力。至于中国政府通过市场垄断成功,这种可能确实存在,就像西班牙一样,通过政府垄断而获得了美洲殖民地——这也是现今的美洲议员们最为担心的。但是长期来看,这种体制的后坐力显然不足。



【017、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托管地与避难地】


“台湾”,作为第三期中国文明的南北朝格局中的南朝根据地,与“江左”作为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南北朝的南朝根据地,可以说是异曲同工。

2017年1月4日网文《曾称台湾为“托管地” 台26万件“蒋介石档案”全数解密四月上线》说,台湾国史馆3日召开“国史馆档案史料查询新制说明会”,其中,受瞩目的26万件“蒋中正总统档案”,在最后一批清查结果函请各机关解密后,将陆续开放数位档案,预计今年4月底完全上线。包括蒋介石于1949年责斥台湾省主席陈诚,并直言台湾是托管地的书信,也可以透过网络阅览。

馆长吴密察表示,“蒋档”是国史馆里使用率最高的资料,共分为11个系列,31万件,其中有5万件已经公布;另有26万件,机密档案共16万件,国史馆从去年10月起,分3梯次函请各机审酌解密。预计今年4月除了部分私人照片、书信因著作权或相关权益约定等因素,需到馆阅览外,其余大部分都可以于互联网阅览。

此外,国史馆也提供“关于蒋中正电责陈诚记者会中“台湾为剿共堡垒”发言失当以中央政策为主张免为人误解”资料,(文件日期1949年1月12日)。信中,蒋介石对陈诚表示:

“关于蒋中正电责陈诚记者会中‘台湾为剿共堡垒’发言失当,以中央政策为主张,免为人误解”第一页

“关于蒋中正电责陈诚记者会中‘台湾为剿共堡垒’发言失当,以中央政策为主张,免为人误解”第一页

“台湾陈主席(诚)。昨电谅达。刻阅报并承重要同志来谈,对弟在记者席上谈话皆多责难,实令中无言以对,且闻弟对何浩若许多主张属其转达在京同志,此种作风仍是过去一套,毫未有自反改过之意,殊为弟危也。若经过已往重大教训而竟对如此之大失败犹不反省,对于本身之处境亦不顾及,此不仅不能成为政治家,而且令人徒增悲叹与绝望也。须知此时何时,台湾何地,尚能任吾人如往日放肆无忌,大言不惭乎。台湾法律地位与主权,在对日和会未成以前,不过为我国一托管地之性质,何能明言做为剿共最后之堡垒与民族复兴之根据也,岂不令中外稍有常识者之轻笑其为狂呓乎。今后切勿自作主张,多出风头,最要当以中央之主张为主张,如对记者所言则与中元文告完全背反,使中外人士对弟有莫名其妙之感,务望埋头苦干,思过自责,再不受人嫉忌,力避为人指摘,则公私幸甚。中O手起 子侵府机”

吴密察说明这份文件的时代背景指出,当时蒋中正还没到台湾,对于台湾省主席陈诚对外面提到台湾的地位,蒋介石觉得并不精准,因此,写信给陈诚,告诉他不能这样讲。

“关于蒋中正电责陈诚记者会中‘台湾为剿共堡垒’发言失当,以中央政策为主张,免为人误解”第二页

“关于蒋中正电责陈诚记者会中‘台湾为剿共堡垒’发言失当,以中央政策为主张,免为人误解”第二页

吴密察表示,1945年8月15日, 虽然战争已经结束。日本在台湾军队根据太平洋军区司令麦克阿瑟令,就地向中国战区司令投降。虽然已经停战,但中、日两国自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宣战,“虽然停战”,但“不是已经解除两国战争状态”,台湾的地位需等到中、日两国签订和约后才确定。吴密察表示,这份资料并非密件,过去已经有人使用过,今天只是拿出来举例。

此外,国史馆也透露,蒋档中有1300多件“党务类”文件仍无法上网,民众必须亲自到馆阅览、抄录或复制。

吴密察解释,蒋中正的大溪档案以前一直放在蒋中正在大溪的别馆,经几次搬迁,搬到阳明山,后来蒋中正过世,经过一段时间,档案进到国史馆,当时的档案有一类叫“党务类”,国民党认为党务类应该由他们分走;国史馆曾去谈,“实体摆你们那边没关系,至少让我们扫描”,也因为双方曾有合作,所以党务类国史馆有数位档。

……

谢选骏指出:

“台湾”,作为第三期中国文明的南北朝格局中的南朝根据地,与“江左”作为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南北朝的南朝根据地,可以说是异曲同工。台湾是“托管地”,江左是“避难地”,托管地与避难地虽然大小不等,但终究都为中国保留了文明的种子。幸甚至哉。所谓邓小平改革开放,其实就是复制台湾的经验到大陆,仅仅排除了“开放党禁与报禁”——共产党中国开始把“山寨对象”,从苏联变成了台湾。所以说,蒋毛之争,蒋介石在军事上输了,在政治上却是赢了——毛泽东建设的国家机器,虽然貌似强悍有力,最后不得不走上了蒋介石铺设的道路,毛死不亦悲乎。因此台湾,从托管地、避难地、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基地。



【018、第三期中国文明需要一点骑士精神】


(一)

蒂尔尼《西欧中世纪史》报道:

根据学者们的见解,中世纪所谓的骑士精神(chivalry),主要是经济发展和基督教会对社会行为规范之后产生出来的。

12-13世纪,西欧的经济有了缓慢但稳定的发展,货币经济逐渐恢复,封建贵族们能够过上更为安逸和体面的生活,这也许从某些方面降低了他们的野蛮程度,因为他们有条件过上更为充裕、更讲品味的生活。新的骑士道德标准就是在这种物质背景下产生的。

1. 骑士首先是职业的武装阶层,骑士精神首先体现在战争行为方面。一个骑士在俘获另一个骑士之后,不再给后者戴上镣铐、将他投入地牢,而须礼貌相待;不久形成一个惯例:抓到俘虏后,若他不能支付赎金、但承诺一旦凑齐便送来,这个俘虏便会被放回。封建时代的骑士,往往顶盔贯甲,但这身装束在夏天让人颇感难受。因此有的骑士出行时会卸去盔甲。但是,根据新的骑士精神,攻击一个未佩戴盔甲的骑士是不体面的,他应该等对手披挂整齐之后才可发起攻击。

2. 荣誉感。实际上,这种作战风范背后的意识是骑士的荣誉感。趁人之危获取胜利是不光彩的。到12世纪末,很多骑士甚至认为他们不是为了利益而战,而仅仅是为荣誉而战:为了在同伴之中获得威望、为了后代的声名。当然,这种论调自然有偏颇的一面,骑士们的军事行为往往是有利益盘算的。

3. 教会的教化。这一点十分重要,它甚至是十字军运动的重要起因。从日耳曼人皈依之日起,教会就一直耐心地向这些粗暴的武士灌输教会道德。教会始终反对并力图抑制封建战争。它宣扬为掠夺财物而战斗是罪孽的。11世纪起,一些地方教务会议努力宣扬”上帝的和平与休战“,尽管未能彻底实施,但至少起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从教理上说,整个中世纪中,教会的理想与封建上层的本能倾向一直是对立的。教会宣扬和平的信仰,而封建上层诞生于战争的需要,它的行为道德植根于对战争的崇尚。从某种意义上说,十字军行动正好将骑士好战的能量引向了教会的敌人。

4. 对妇女的新态度。虽然教会教导说,妇女要臣服于丈夫,但它也要求尊重妇女、对妇女要温文尔雅。12-13世纪,教士们持之以恒的说教可能大大改善了妇女的社会地位。这在婚姻和性行为领域内表现得最为明显。中世纪初期,封建贵族喜新厌旧、休妻再娶的现象司空见惯,而且人们没有任何愧疚感。到12世纪,教会法之下的婚姻关系得以稳固下来。不过,人们通常说的骑士爱情(courtly love),跟教会的教导有些距离,虽然它显然受到后者的影响。骑士爱情的原则是,如果某位骑士忠实并献身于某位贵妇(通常已婚),对她仰慕爱护备至,这位骑士便会获得声誉。提出这个奇特见解的是法国南部的某些抒情诗人,而将它传播到北方的则是两位伟大的女性:阿基坦的埃莉诺和香槟的玛丽。封建上层的这种新情爱观可能也是妇女地位改变的一个标志。据说,13世纪的骑士若要勾引某位女性,需要的手法之复杂是11世纪的粗鲁骑士所不能设想的。妇女应该获得了更多的体贴。而且,这时领主也接受寡妇作为封地继承者向他效忠,这在11世纪几乎是不存在的。

5. 以上所有这类变化都只是相对的。实际上,中世纪的骑士自始至终都是好战的武士,即使闲暇季节他们也举行比武活动,而且这类活动一开始就像真刀真枪的战斗一样危险。当然,教会的反对也发挥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如比武的武器不再像以前那么锋利。另外,妇女地位的改善也是相对的,13世纪的叙事诗中,丈夫仍然在毒打妻子;法庭只在涉及强奸和谋杀亲夫等案件时,才允许妇女当庭作证,除此之外,妇女的证言很少被接受。而在一些拥挤的城堡里,骑士们的生活方式根本无法保障妇女有端庄的仪态,妓女充斥其间,贵族有私生子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

骑士精神规范的基本守则如下︰保护老弱妇孺。为公义而战以对抗不平与邪恶。热爱家园。为防卫教会而冒死犯难。而骑士精神有一样很重要的守则,就是不会伤害女性,当然女巫例外。

骑士宣言:封主把剑放平,封一名青年为骑士。

册封者(领主,主教或者被册封者的父亲)所言——Be without fear in the face of your enemies. Be brave and upright that God may love thee. Speak the truth even if it leads to your death. Safeguard the helpless. That is your oath. And that so you remember it. Rise a knight!(强敌当前,无畏不惧。果敢忠义,无愧上帝。耿正直言,宁死不诳。保护弱者,无怪天理。此汝誓词,永志不忘。起为骑士!)

被册封者所言——I will be kind to the weak.(我会善待弱者)

I will be brave against the strong.(我会勇敢对抗强者)

I will fight all who do wrong.(我誓将抗击一切错误)

I will fight for those who cannot fight.(我将为无法战斗者而战)

I will help those who call me for help.(我会乐于助人)

I will harm no woman.(我不会去伤害女性)

I will help my brother knight.(我会帮助骑士弟兄)

I will be true to my friends.(我会诚挚待友)

I will be faithful in love.(我将忠于爱情)

紧接着,就被国王(实际执政者)或者是公主(女性王室贵族)在肩膀上用宝剑触碰,表示:正式赐封骑士。

骑士八大美德

谦卑礼貌

崇尚荣誉

勇于牺牲

英勇无畏

怜悯弱者

诚实守信

执着精神

大公无私

谦卑(Humility)——彬彬有礼,尊敬他人,谦虚谨慎,这就是骑士日常生活中的待人之道。骑士有其骄傲的一面,因其荣耀与地位,但骑士不等同于其他贵族的地方之一就是他同时还有谦卑的一面。谦逊的态度不仅仅是面对年轻貌美的女士和身份显赫的贵族,在对待平民时,骑士也绝不会恶言相向。骑士尊敬所有善意的人,他的礼貌几乎是与生俱来。我们曾无数次看到影视文学中描绘的那些场面:一个穿着精致软甲、拥有金色卷发的年轻男子,单膝跪在一名心仪的女子裙下,表白着他的爱意;一名仪表堂堂高大威严的男子,半鞠躬地拉开马车的门,面带微笑地目送一位老态龙钟的平民上车。这便是骑士谦卑的写照。尊敬他人,才能得到他们内心的尊重。这个道理我们无需多说了。

荣誉(Honor)——为荣誉而战!甚至不惜牺牲一切!这是骑士恪守的信条。骑士团光亮耀眼的徽章在太阳下醒目地提醒着它的佩带者:这就是你的骄傲。“骑士”这一称号本身就是一个荣誉,获得这样的称号并不容易。一名候补骑士想要成为正式的骑士,需要经过很多严格的考验,那不仅仅是需要高明的骑术,还需要有杰出的统率力、丰富的战斗经验,和一个显眼的标志性成绩。

牺牲(Sacrifice)——骑士,你是否具有这样的勇气,在需要你付出代价来成全大多数人利益时,你敢于牺牲么?也许是牺牲物质利益,也许是牺牲生命。你必须具备这样的勇气和魄力,才是一名称职的骑士。

英勇(Valor)——毫无疑问,怯懦者不配冠以骑士的荣耀头衔。没有勇气的人根本就无法通过骑士的测试。骑士必备的品德之一就是勇敢,无所畏惧地向邪恶宣战,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护弱小,你决不能退缩。

怜悯(Compassion)——同情弱者,骑士要有一颗博大包容的心。骑士肩负着除恶锄奸伸张正义的使命,骑士虽然是效忠于领主或王室,但正义才应该是他们行为的准则。

对于勇于牺牲的对手,骑士内心里充满了尊敬之情,这导致他们敢于违抗王令。我国也有英雄惜英雄的说法,在迫于局势不得已成为对手的两人当中,可能友谊大于仇恨。

精神(Spirituality)——通常说到8大美德的时候,“Spirituality”这个词被称作“精神”,这不太好理解。因为8大美德的其他7种美德,都是一种“精神”。英语中,“Spirituality”这个词还能翻译成为“灵性”。这可能更加合乎原意。因为骑士和宗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对骑士的选拔工作里,对神的信仰、对神旨的领悟也是不可忽略的环节。如果抛开游戏而从历史上来看,中世纪某段时间里,存在着骑在马上的牧师,他们是直接领受神旨并且向骑士解释的人,骑士部队里,这些牧师也是不可缺少的成员。这么看来,“精神”这种美德,可能含有对神旨的领会能力在内,骑士必须敬仰神,要热衷于为神作出奉献。在中世纪被神统治的那个年代里,爱基督爱教义,是一种必须具备的素质。

诚实(Honesty)无论在何处,诚实都是值得称赞的美德。作为骑士,诚实也是一种必须的品质。因为骑士在欧洲贵族阶级里,是最低的一级,一名骑士要想有不错的人际关系,就要有很好的信誉,这必然要求他诚实不欺诈。大部分的骑士团规章里在显眼的位置上也注明了一条:骑士必须忠于自我的灵魂。著名的圆桌骑士——兰斯洛特也正是坚守承诺的代表人物。当他被亚瑟王待为上宾时,其余的圆桌骑士表示出了他们的不满。于是兰斯洛特和他们定下了一年零一天的期限,用这段时间去证明他的勇气和仁慈,接着他出发去除掉了邪恶的加隆爵士和凶狠的巨龙、打败了50个盗贼、杀死了2个巨人,最终在一年零一天的时候返回了城堡。他的诚实令他成为了亚瑟王最伟大的圆桌骑士。在许多游戏和电影中我们都可看见兰斯洛特活跃的身影。

公正(Justice)——公正无私,严守法律,按章办事。这可能使得骑士看起来有点过于严肃了,但事实就是如此。现实社会离不开公正,游戏也同样如此,谁会喜欢在一个颠倒黑白的环境里生活呢?“这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当你感受到了它的脉动之后,就不会再松开手,那就是信仰;时光流逝,岁月匆匆,韶华白首,在时间的长河中起伏的我们,是那么的渺小。岁月冲走了心头的悸动,时光消磨了燃烧的热血,但,总有一种东西,你不想失去;总有一种东西,比你的生命还重要。”

谢选骏指出:骑士精神是西方文明得以崛起的精神要素之一,但在西方已经日趋式微。缺乏骑士精神的西方文明是无法持久的,而女权主义则是骑士精神的克星。有人说,骑士精神来源于日耳曼人,开始于中世纪的墨洛温王朝。主要是忠诚与君主,但是君主要尊重封臣,契约精神,一夫一妻制,尊重妇女。在欧洲文明中骑士文明占重要因素。 我觉得这是不对的。我认为骑士精神来源于基督教,是耶稣基督所启示的。

(二)

《骑士制度》(埃德加·普雷斯蒂奇)报道:

乔叟曾谈到所谓“他的文雅的骑士”,说他“热爱骑士制度,是因为这种制度崇尚真理、荣誉、自由与礼节”,他的这一说法也许巨有宽泛的涵义。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戴维斯(H.C.Davis)教授把骑士制度定义为“11世纪和以后几个世纪里嫁接在封建主义之上的特别的、并常常是非常奇异的礼仪与道德规范”。这就像柯尼斯(F.W.Cornish)所说的,那是“一整套在11至16世纪期间盛行于欧洲大部分地区的统治阶级当中的情感和习惯,包括了法律与风俗”。一位热心的颂文作者说:“这与其说是一种制度,不如说是一种精神”;另一位较爱挑剔的学者说:“它更像一种理想,而不是一种制度。”虔诚的保罗·拉克鲁瓦(Paul Lacroix)则认为,它“代表的是一种职业军人的基督教形式”。另两位法国历史学家虽不如拉克鲁瓦虔诚,但比他更值得信赖,他们同时认为:“骑士制度是一种体系,它缓和并完善了封建制度;它不是一种制度,而是一个伦理的和宗教的团体,它向被无政府状态所腐蚀的社会照射出了一缕理想美之光。”法兰西实际上是骑士制度的摇篮,该制度在这里达到最完美的程度。博学而又审慎的基钦(Kitchin)院长在其有关法兰西的作品中写道:“从其最高境界而言,亦即从理论上来说,骑士制度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了一位完美绅士的形象——出身高贵,彬彬有礼,为人诚实,忠心耿耿,对女士殷勤周到,纯洁、勇敢、无所畏惧、慷慨大方,充满着深深的宗教感情,在上帝和女人面前毕恭毕敬,但在所有其他事物面前却傲慢无比。”

还有一位博学的院长则从较大的理想意义上来分析骑士精神,他发现它是由以下几个要素所构成的——高度的荣誉感、蔑视危险与死亡、酷爱冒险、对弱者和被压迫者充满同情心、慷慨大方,自我牺牲、是一名利他主义者。

再贴一段集中的对骑士制度和骑士精神的批评,作者总结了这些观点批驳“将中世纪骑士制度看成是一种理想生活方式的念头”:骑士制度有如下恶习。

首先,它为了自身的缘故美化战争;鼓吹战争是一名绅士值得去从事的唯一职业;热衷于暴力流血,轻视人类的苦难;与此同时,由于过度强调个人主义,导致军事手段的效率极低,因而便耽误了而不是推动了战争科学的发展。

第二,它是一种排外的阶级制度;它在骑士团和普通老百姓之间设下了一道鸿沟,把行为准则与礼节限制于自己阶级的成员;它对社会的弱势群体产生一种蔑视态度,不尊重他们的感情,这也就解释了——虽然不能证明其正当性——为何农民暴动和扎克雷农民起义等报复性事件会频频出现。

第三,它的宗教生活立刻就变得拘泥于形式并具有蒙昧性质。一方面,它专注于仪式和外在的戒律;另一方面,它对所谓的异教徒展开了无情的斗争,对异端发起了十字军式的讨伐,迫害并镇压思想自由。宗教裁判所在骑士制度中找到了一种最适用和最残暴的工具。

最后,在改善行为举止的外衣之下,它隐藏和传播着一种卑鄙和极其不道德的行为准则:最糟糕的是,在普罗旺斯,它把私通和强奸提高到社会义务的层次上来。(其实,这是法国人尤其受过穆斯林统治的南部法国人的民族性。)

第一章(“骑士制度及其历史地位”)末尾给出的对骑士制度和精神光明的理想化的一面的总结:

什么才是纯粹和理想形式下的骑士制度的典型美德?我们知道骑士制度是由三个因素构成的,即战争、宗教和对妇女献殷勤。三项中的每一项都分别强调和赞美了真正骑士的基本品质。根据其军事的特点,骑士有三个主要的美德,即勇气、忠诚和慷慨。从其宗教信仰中得出三个次要的美德,即对教会的忠诚、服从和贞节。而从其天生的社会性方面则引出了三个第三位的美德,即彬彬有礼、谦卑、仁慈。从理论和原则的角度看,无论如何,骑士制度强调的是骑士的责任和义务,而并不是权利与特权。它提出了一种很高的荣誉标准,并坚持不折不扣的维持下去。它要求忠诚、可靠,忠于誓言和承诺,任何获益的诱惑或借口都不能改变这些承诺。它需要具有慷慨赠予的豪爽胸怀,即使这样会令捐赠者陷入窘困潦倒。它要求遵守宗教信条,按时参加宗教圣事;完全接受天主教信仰;完全服从教士权威及其精神指导,作为上帝选民的完美机构中的一个成员,要尊重婚姻誓约。它灌输了殷勤礼貌的精神,即一种建立在衷心体谅和真正尊重基础上的良好的行为举止的准则,这种准则的内容被大量地加入到社会生活的交际当众。殷勤礼貌——特别是男人对妇女的殷勤礼貌,虽然在基督教以前就曾经出现过,但它在一个艰难困苦的时代和世界里却是一种新的东西。它在高雅、迷人和和蔼可亲方面不同于单纯的礼节、礼仪和文雅。后者(如这些术语自身所表明的那样)是在拥挤和商业化的城市人口当中进化而来的一种良好的行为方式。最重要的是,骑士制度反复灌输社会服务的理想;不计报酬的服务;这种服务,无论多么卑贱,都不会降低人格或遭到轻视;强者为弱者服务;有钱人为穷人服务;地位高的人为地位低的人服务。因此,即使在骑士制度达到其鼎盛阶段,并开始暴露出其严重的和可悲可叹的缺陷时,这种制度仍拥有荣耀的和值得尊敬的名声,它的准则,在剔除了中世纪特有的偶然因素之后,便是属于有助于人类进步的最高贵和最辉煌的宝贵遗产之一:

1、无畏地面对你的敌人。成为上帝护佑的勇敢正直的人。永远诚实,即使会因此招致杀身之祸。保护弱者,勿以恶小而为之。

2、你知道,我们谁都不能选择我们的终点。王命或不可违,父命或不可背。但要记住,即使当国王或手握强权之人以势相逼时,你的灵魂仍是自主的。当你站在上帝面前,你不能说“是别人命我这样做的”或者“当时没能良心发现”。这是不够的,记住。

谢选骏指出:平心而论,现在的中国社会也许要求男性要比西方更多一些“骑士精神”,例如中国社会拒绝AA制。但是在其他方面,恕我直言是乏善可陈。在骑士的八大美德方面,现在的华人能够做到谦卑礼貌,却不能做到崇尚荣誉,能够做到勇于牺牲,却不能做到英勇无畏,至于怜悯弱者、诚实守信、执着精神、大公无私,则一无所能了。但是,这些美德,确实是一个上升中的社会所需要的“社会积累的机制”,如果缺乏这一机制,就会所失多于所得,无法完成上升所需要的“社会积累”。这就是何以“第三期中国文明需要一点骑士精神”的理由。而第三期中国文明需要的骑士精神,又是何某种宗教的精神密不可分的。



【019、电子游戏是精神麻醉剂】


《肺炎疫情下寻找心灵的平静:打电子游戏而冥想万物》(BBC 2020年4月24日)报道:

舒缓情绪的电子游戏《天下万物》被视为令人愉悦的 "角色扩张"。我望向窗外,街上静寂无人,世界变得很怪异,瘟疫过后人类的未来很不确定。此时形形色色的阴谋论信息正在轰炸我的社交媒体,每个人都成了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纸上谈兵专家。但我心情还好,因为我此时正在扮演一头驼鹿,玩的电子游戏叫做《天下万物》(Everything )已上市一段时日——我偶尔点击一个思想泡泡,反主流文化的英国哲学家艾伦·瓦茨(Alan Watts) 就会给我讲几句睿智之语。有时我不做驼鹿,而是选择成为一个太阳系或一个单细胞有机体。我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游戏中四处游走,所做不多,仅偶尔用吠声或叮叮声与其他事物交流。

以前我从不沉溺于任何一种电子游戏,但最近几周,《天下万物》,及其姊妹游戏《山脉》(Mountain同样漫无目的,甚至更没有目的)却让我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这个游戏让人痴迷,宁静而深沉,无聊傻气而又美丽,背景音乐奇怪而又令人愉悦。这两种游戏让我内心平静下来,忘记了网络的疯狂和隔离在家戏剧性般夸张的生活。

《天下万物》这款电子游戏一上市,就将游戏玩家分成了两部分:“快乐的开放玩家”及“废人玩家”。然而,对我这样的人来说,这款游戏是我逃离工作压力和网络偏执妄想的激烈冲击,排遣无聊的美好天地。我把它给了我的侄子和侄女。他们对电子游戏的认识很明智,也比我多经验。他们告诉我,“这款游戏是为了在睡前放松精神,因为不会让你紧张兴奋。”

电脑程序员布丽·寇德(Brie Code)为她新创办的电子游戏公司Tru Luv写了一份开张宣言,当时她可能不知道宣言其中一句话是如此先知般地准确描述了我们当下的生活状态:“我们惊恐地盯着自己的手机,我们都被可怕的消息吓呆了……”布丽·寇德为这家总部位于多伦多的公司所制定目标是,该公司制作的各款电子游戏,将会与电子游戏诞生50年以来主导这个行业的那种以得分和争胜为目的,内容紧张而又刺激的游戏背道而驰。她以挑战的语气宣称,“主导电子游戏行业的大量白人雄性玩家,其推动的游戏体验只是他们感兴趣,而与大多数人无关。”

2018年,Tru Luv的第一款电子游戏上市,这是一款名为“自我护理”(#selfcare)的手机应用程序。在游戏中,“玩家”赖在床上,与各种旨在减压的仪式互动。《自我护理》看起来和感觉都像是一场电子游戏,但却无明确的目标,没有要杀死的怪物,只有要抚摸的爱猫,以及简单但会令人愉悦的任务要完成。Tru Luv推出的电子游戏#selfcare 和刺激肾上腺素打分闯关的紧张游戏南辕北辙。

Tru Luv的伊芙·托马斯(Eve Thomas)说,“从皱巴巴的到光滑的,从缠结的到松散的,从凌乱的到整洁的。我们设计的一款应用程序是一个可以让你逃到手机里的宁静空间,与让人们保持最佳接触沟通的方法是一样的。社交媒体、赌博、电子游戏都遵循一种设计模式,用不断加剧的紧张环境来触发玩家的压力反应。其实,我们本来的生活压力已经够大了。但当我们求助于手机或电脑来逃避现实,发现寻找到的更多是相同的高压力东西。”电子游戏已经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根据娱乐零售商协会(ERA)的数据,2019年英国电子游戏产业的价值已超过了音乐和电影产业的总和。

今年3月因新冠病毒而在家隔离的生活开始后,游戏平台Steam报告称,同时登录的用户数量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但当生活已经是一场选择“战斗还是逃命”的生死噩梦时,这些电脑游戏是不是有点像公共汽车司机在假期日子还不得不开公共汽车一樣?寇德表示,如此多的电子游戏和在线活动都将压力作为必不可少的成分,这令人不快。她说,“利用人类的恐惧感,继续开发驱动这种恐惧的游戏,是一种短视的营销策略。刺激年轻人的恐惧心理可以赚钱。这是懦夫的选择,也是一个令人生厌的选择。我们不需要人为的压力来创造参与体验。爱和洞察力可以创造滋养和引人入胜的体验。”电子游戏SoundSelf的制作者目标是引导玩家进入一种“超然的状态”。 

寇德职业生涯的前8年是主流电子游戏行业的高级程序员,后来在Ubisoft工作,这是一家在全球拥有1.6万名员工的法国视频游戏公司。寇德曾执导过《刺客信条》等畅销游戏,事业很成功,但对游戏的内容形式却感到困扰。“在选择战斗或逃命的生死时刻,你的交感神经系统会启动,释放肾上腺素,接着是多巴胺。如果你喜欢这样的游戏,这可能是因为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释放给人带来快感。这时你瞳孔放大,心跳加快,呼吸道张开,你感到振奋。你感觉活着。你感觉强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这类游戏。我不喜欢。我的朋友也不喜欢。”

心灵之旅——仙女星座娱乐公司(Andromeda Entertainment)将于今年4月晚些时候发布新作品SoundSelf。公司创始人罗宾·阿诺特(Robin Arnott)用了八年时间制作的这款电子游戏,追踪人类的宗教仪式、迷幻药服用、念经诵祷、冥想和催眠的体验。他说,SoundSelf将带着玩家“进行一场‘心灵之旅’,体会一种深层次的宁静。我曾看到电子游戏可以将人导入超越现实的状态。你只需要看着孩子们茫然地盯着屏幕,就能看出这种媒介有多吸引人。只是这种恍惚出神通常只是产生一种非常狭窄的心理状态,而实际我们可以用此来催化人类能够感觉到的任何情感。半个世纪以来,电子游戏产业只为某一种人创造了一种类型的游戏。为什么90% 的电子游戏产品目标只是为了激发人类皮质醇(压力)反应?”

电子游戏《动物森友会》(Animal Crossing)配乐轻柔,还有海浪拍打海岸的水声。当然,电子游戏中除战斗还是逃命这类千钧一发的紧张刺激类型,也还有其他类型,而且也并非不成功。还有一种温情的世界构建游戏,玩家可以逃避到自己创造的另类现实中,比如《模拟人生》(Sims)和《我的世界》(Minecraft)。

在模拟游戏《动物森友会》中,玩家扮演孤独避世的人类,生活在一个有许多圆眼睛可爱动物的小岛上。每天的生活就是无事忙,钓鱼、砍柴、找复活节彩蛋和摘水果。其系列的最新一款《集合啦!动物森友会》(Animal Crossing: New Horizons)今年3月底上市发行,因為正直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因瘟疫大流行进入全民居家隔离状态,这款游戏的销量很快就超过了这个系列之前的所有版本。自2001年《动物森友会》发行以来一共卖出了五种版本。《纽约时报》将《动物森友会》称为“冠状病毒肆虐时的电子游戏”。

这个游戏不仅是孩子们在玩。瑞安娜·普纳谢(Rhianna Pratchett)是一位获奖的电子游戏编剧写手。她接受BBC文化频道采访时说,“我的推特账号上有大量关于动物森友会的帖子,很多人都在玩这款游戏。因为来得正是时候,这款游戏有轻柔的音乐,有海浪拍击海岸的浪涛声。这是一种安详宁静、富有创造性,会让人上瘾的游戏。”她提到另一款节奏缓慢而内容温和的模拟型电子游戏《星露谷物语》(Stardew Valley)。她说游戏内容“只是耕田种地和拜访邻居”。但这个游戏非常成功,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 甚至把这款游戏加入其生产的电动汽车特斯拉 汽车的视频,因而驾驶特斯拉的时髦企业高管在等待汽车充电时可在汽车视频螢幕上玩种田游戏,收割防风草。

普纳谢撰写制作的《失落在页面外的文字》(Lost Words Beyond the Page)是一种有智力解谜和奇幻内容的电子游戏。这种节奏平缓和宁静的游戏并不是全新款式,但普纳谢说,“由于主流媒体报道电子游戏都是千篇一律说成是紧张刺激,结果使得整个行业都被妖魔化了,就像摇滚乐、暴力视频,甚至还有小说都曾有过的遭遇一样。过去的5年左右,独立电子游戏制作公司一直在蓬勃发展,因为他们没有股东投资,所以他们一直在制作各种各样比较小型但带有更多情感和反思的游戏。”

普纳谢的最新作品《失落在页面外的文字》(Lost Words: Beyond the Page)是一款有美丽画面的解谜和奇幻游戏。她说,这是“讲一个女孩如何书写故事来逃避现实生活的压力。我围绕着悲伤的七个阶段来写这个剧情。这并不特别难,这是一种抚慰,一种温情,一种美丽。”普纳谢是电子游戏《古墓丽影》(Tomb Raider)的编剧之一,她针对情感更善解人意的一代玩家对《古墓丽影》中的女主角劳拉·克劳馥(Lara Croft) 性格进行了改版,不过也引起一些人的争议。普纳谢说,“我让劳拉更有人情味。给了她脆弱的一面,还加上一个背景故事。她杀了一只鹿后内心很不安,在夺走一个人的生命后心灵饱受创伤。我允许她流露感情。”但这样的改版“使得一些人很不快,他们觉得(劳拉) 因为有人要死了而流泪,是一种软弱的表现。”

普纳谢已经为电子游戏产业写了20年的故事编剧。她说她并不反对“激动人心,刺激肾上腺素的”畅销游戏。“我喜欢玩这些电子游戏,它们会刺激我大脑的不同部位。这些游戏似乎确实合男人的胃口,但许多女性也确实很喜欢,说女性不喜欢刺激的电子游戏是无稽之谈。”普纳谢说,许多不同类型的电子游戏,从最可怕的到最甜美的,她都欣赏,但有一件事她一直很喜欢,“那就是执行支线任务”。就像在《孤岛惊魂4》(Far Cry 4)一样,故事发生在西藏,你可以(解锁)大象,然后在这个郁郁葱葱的山谷中漫步。在《刺客信条》(Assassin's Creed),你可以爱抚猫仔。在一些游戏中,你可以找到一个美丽的登高点,坐下来放松一下,看看周围的风景。电子游戏一直都有这样的内容。有个推特账号就叫“你能摸摸这只狗吗”。

《天下万物》和《山脉》( Mountain)都是爱尔兰艺术家兼动画师大卫·欧雷利(David O‘reilly)创作的。他和他的宠物猫Bel现住在东洛杉矶。“他和Bel都出现在他的游戏目录中,但是否出现在游戏的每一个版本中?对一些人来说,‘游戏’这个词意味着需要达到某种目标,但《天下万物》和《山脉》都是故意的、绝对的、美丽的毫无目标。”大卫·欧雷利把自己创作的‘游戏’比作如同流行音乐和环境音乐之间的区别,美国电视名人凯莉和英国音乐人布莱恩·伊诺之间的区别。他不反对大型商业电子游戏,但他喜欢新人的作品《梦想世界》(Dreams)和《骑士与自行车》(Knights and Bikes ),因为这两部作品有打造"纹理质感世界"的品质。他说,“我在视频游戏中真正喜欢的是那些观众没有注意到的东西:场景,天气变化,以及草木和水如何描绘。有时我会杀死所有的怪物,然后只是探索这个地方。我更喜欢从玩耍的角度来考虑。打電子游戏時,你只考虑做什么就行了。玩游戏不需要有什么目的,也不会有什么失败。”

谢选骏指出:“肺炎疫情下寻找心灵的平静:打电子游戏而冥想万物”——这突出说明,电子游戏是精神麻醉剂。它甚至不如瑜伽功法,可以帮助人们“锻炼身体”。



【020、飞虎队摧毁了中国的文明】


号称“飞虎队”的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大举轰炸沦陷区交通设施的行为,让日本人往沿海撤离部队的速度减缓,并且也增加了国军与日军爆发不必要冲突的机会。因为在战争后期日军为了预防美军在中国沿海地区登陆,已经开始将部队从内陆的占领区撤出。国军完全可以在不与日本人爆发决战的情况下,利用这个机会返回沦陷区。而日军华北方面军也没有增兵华南阻碍国军反攻的打算,而是想要增兵满洲国因应苏联红军即将发起的攻势。 

但是大举炸断的铁路和公路影响了多方面:首先是日军的往东往北撤出调动迟缓导致在内陆与国民党军缠斗战火加剧,平民死伤较多,使同时苏联在东北受到的阻碍较小快速进占,日后将所有关东军收缴的武器甚至医护人员都交与中共,使得共产党之后在东北的优势和战胜有大助益。同时国共两军的特性中,国军是民心较差但装备机械化较先进,共军是装备落后但依靠民心进行游击野战,大举破坏铁公路的做法客观上抵销了国日两军的优势,且加长两军缠斗,而共军趁机得到战略利益。 

飞虎队也叫“中华民国空军美籍志愿大队”(Republic of China Air Force American Volunteer Group),存在时期1941年12月20日—1942年7月4日。飞虎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华民国成立,由美国飞行人员组成的空军部队,在中国、缅甸等地对抗日本。

创建

1937年初,应国民政府邀请,美国陆军航空队退役上尉飞官陈纳德(Claire Lee Chennault)获聘为中华民国空军顾问。陈纳德以其人脉和技术获得蒋中正及宋美龄的信任,并以空军上校的职级礼聘、月薪1000美金,协助发展中华民国空军及训练飞行员。他在1937年中抗战爆发之际尚未发挥所学;但南京政府内迁重庆之后,他利用中国的战略纵深建构出一套原始的预警网防卫重庆抵御日军空中威胁,同时他估计只要手上有100架驱逐机以及优秀的驾驶员就可抵抗日军空中威胁。 

在飞虎队成立以前,中国战场的战斗序列中还有一支由苏联军队组成的苏联航空志愿队。但是在1941年4月,苏联和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苏日双方保持和平友好关系,相互尊重对方之领土完整,不予侵犯;苏方承认满洲国的独立地位及领土完整,日方则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者的战争对象,另一方应在整个冲突过程中保持中立;同年6月22日,德苏战争爆发,苏联已无余力继续支援中国战场,苏联志愿队在同年撤离。 

由于中国飞行员数量有限,受蒋中正所托,陈纳德到美国去宣传中国抗战,并且请他组成由美国飞行员构成的空中武力。在飞虎队之前,西班牙内战期间也曾有少量美国人志愿者组成了洋基中队替西班牙共和国军战斗,因此志愿武力的构想有其前例可循,关键取决在美国决策者的意愿。陈纳德到美国后,成功和美国总统罗斯福会面,获得他的支持及默许,同意美国现役、退役及备役军人改变身份后即可到中国作战。陈纳德的工作之所以可以顺利完成,和宋子文找上罗斯福的个人助理劳克林·居礼、及罗斯福的心腹汤玛斯·加德纳·柯克伦运作有关,在成功的政治游说下,罗斯福立场同情国民政府际遇,并愿意提供相当多的方便使国民政府维持战争力量。 

1941年4月15日,中美达成一项秘密协议,并由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签署行政命令,允许美国预备役军人和陆军航空队,以及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组“退役人员”前往中国参加战斗,并同意中国利用美国“租借法案”货款给中国资金来购买美国战斗机;7月10日,第一批美国战斗机驾驶员自愿从美国旧金山启程前往中国昆明参战,8月1日陈纳德在昆明设立美国志愿航空队总部。除了人力要素打开关键之外,租借法案通过纳入国民政府成为援助对象后,物资也开启了机会之门;宋子文等中国外交官员成功找到了一批为数100架的Hawk-81A2战斗机(P-40B),这批战机是由英国订购,但性能不符需求拒绝接收的型号。但在战力需求孔急之下的国民政府来说有新飞机远比什么都没有要好,因此接手了这批战机。 

陈纳德在美国招募约一百名飞行员,当中40名来自陆军航空队、60名来自海军及海军陆战队。其中多数为后备役军官,也有少数为美国政府授意下自航空队中自愿退役转往AVG服役之飞行员。不过这些飞官有飞过战斗机训练者不到三分之一,大部分是从轰炸机单位招募而来;另外亦招募了约200名地勤人员。飞行员名义上为中国“中央飞机制造厂”雇员。1941年8月1日,美国志愿航空队成立,总部设在昆明,陈纳德为美国志愿航空队司令[2]:62。9月1日,美国志愿队大队部设在云南省垒允中央飞机厂内。中飞厂的首长是钱昌祚,他作为雇主和陈纳德签订了合作协定。防空指挥部的首长是陈一白,垒允的防空指挥部设立了20多部电台就是陈一白将军创建的。陈一白将军负责指挥侦报日机情报,陈纳德负责迎击来犯日机。1941年的夏天至1942年5月期间,美国志愿队的三个战斗机中队多次和空袭的日军作战,陈一白指挥侦报日机情报精确,经常取得胜果,令中国军民士气大增,被称为“飞虎队”。飞行员月薪600美元(1942年美国陆军航空队飞行员月薪最多347美元),小队长月薪650美元,中队长月薪700美元。另外击落每架日机有500美元奖金。原来计划的志愿航空队分三个大队,包括两个战斗机大队及一个轰炸机大队。至偷袭珍珠港时只成立了一个战斗机大队。 

1941年秋夏之间,志愿航空队的飞行员持民间护照陆续抵达缅甸同古换装训练,飞机则由中央飞机制造厂员工在缅甸仰光港组装后飞抵同古接机。10月,美国志愿航空队在缅甸东瓜机场完成难苦训练后,陈纳德率第一和第二中队秘密返回总部昆明。陈纳德被飞行员称为“老头子”(Old Man),飞行员则学习以柯蒂斯-莱特公司P-40与日机作战的技巧,包括以团队作战,高度优势攻击日机,并且避免日机进行水平面的回转缠斗。志愿航空队面对的问题并不少。部分招募的飞行员作战经验不多,空中射击技术不佳,亦有人借故离队。由于运输困难,各项设备及战机很迟才到达前线。志愿航空队最多时只有约62架战机及飞行员处于作战状态。在陈纳德的指挥下,将能力较低或者是拒绝执行战斗任务的飞行员转至文职,并使其中一至两个中队在备战状态。 

名称由来

最初,中华民国空军美籍志愿大队队员中有人在杂志上看到绘有鲨鱼头的澳洲P-40的照片,于是也在飞机头部画上鲨鱼头,用以吓唬日本人。1941年12月,航空队在昆明上空第一次作战取得胜利。飞虎队(Flying Tigers)正式名称为中华民国空军美籍志愿大队(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缩写AVG),因为飞机头部画上鲨鱼头,而未见过鲨鱼之昆明市民称作“飞老虎”而得名。第二天昆明出版报纸记者用“空中飞老虎”来形容美国航空志愿队。航空队里的中国翻译见到后,将其翻译为“Flying Tiger”这个名字告诉给陈纳德,队员们也觉得很好,于是将航空队命名为“飞虎队”。

后来,中华民国代表团向好莱坞的著名的迪士尼公司的艺术家们请求设计一个队标,华特·迪士尼亲自动手,根据“Flying Tigers”一名设计出“一只张着翅膀的老虎跃起扑向目标,老虎的尾巴高高竖起,与身体共同构成了象征胜利的V形”的图案。不过到后来,上面就渐渐不画鲨鱼头了。部分的战机更有飞虎标志的涂装。 

不过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指出,早在志愿队成立以前,宋子文就已经在征求AVG的标志了;本来迪士尼方面是要选择以龙作为主体,不过后来因为中华民国政府方面认为龙象征帝王专制,因而才决定采用了老虎;不过所有的老虎图案一直到1942年2月份以后,才开始被漆到AVG所使用的战斧机身上(请参阅Dan Ford的Flying Tigers一书)。 

作战

在1941年11月,飞虎队的组员已经陆续完训;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对美宣战,点燃太平洋战场的战火。日本帝国陆军随即进驻泰国的机场,巩固占领东南亚的路径;飞虎队在开战后让第一、第二中队移防昆明守卫滇缅公路的交通动线不致受损。1941年12月20日上午9时45分,中国第五路军司令王叔铭向陈纳德通报空袭预警网报告:“10架日本轰炸机于9点30分从越南上空进入云南。”中国空军前敌总司令部电讯监察台侦测到日本82中队10架九九式双发轻轰炸机在毫无护卫下飞昆明,监察台总台长陈一白将军急告陈纳德所有战机都升空迎击。在日军轰炸机机群到达昆明前,美国志愿航空队24架P-40战斗机己升空。日军轰炸机调转机头返回边境。飞虎队号称击落5架,不过日本战报确认损失的只有第二编队的3架轰炸机,其它飞机中阵亡2名机组员。美国航空志愿队仅有德·雷克托因为追赶日机耗尽燃料迫降在昆明东面一块稻田里受轻伤。这次空战胜利让接下来整年西南地区再也没有受到越南攻击的轰炸机队威胁。 

1941年12月23日,“飞虎队”第三中队与日军在缅甸仰光展开空战。同日中午,日军54架三菱双引擎轰炸机群在20架战斗机护航下,轰炸仰光;“飞虎队”第三中队15架P-40战斗机分成2个分队,分别向日军轰炸机群攻击,共击落25架日本飞机;“飞虎队”损失2名飞行员和3架飞机。12月25日,在32架战斗机护航下日本空军出动60余架轰炸机轰炸仰光,飞虎队12架P-40战斗机和英国皇家空军16架布鲁斯野牛式战斗机起飞迎战,空战持续1个半小时,日本空军被击落约26架飞机;“飞虎队”损失2架战机,英国皇家空军损失6名飞行员和91架战斗机。在缅甸仰光仅10个月,“飞虎队”第三中队在缅甸投入约20架P-40战斗机,面对日军为攻占缅甸投入约1,000余架飞机,先后与日军展开空战31次,共击落日军飞机217架;“飞虎队”损失5名飞行员和14架P-40战斗机[2]:80-81。1942年2月4日,日军偷袭“飞虎队”在缅甸东吁基地,炸毁“飞虎队”3架P-40战斗机;2月25日,日军出动200架飞机支援地面进攻,“飞虎队”仅有8架战机起飞,击落日机24架;2月26日,“飞虎队”仅有6架战机起飞,击落日机18架;2月底,“飞虎队”6架战机撤往马圭。1942年3月21日中午,日军27架轰炸机群在20架零式战斗机护航下,袭击马圭机场,“飞虎队”10名队员受重伤和1架P-40战斗机被击中;第二天上午再次袭击马圭机场,“飞虎队”3架P-40战斗机和英国皇家空军4架旋风式战斗机辗转飞往中缅边境中国垒允空军基地。3月23日,“飞虎队”第一中队奇袭清迈机场,击中20架日本飞机,10架被摧毁;第二中队在南邦机场扑空后,沿着清迈-南邦公路击毁日军一个军营、一个卡车队。“飞虎队”在撤离缅甸时销毁了维修中来不及运回的22架P-40。 

由于飞虎队于1941年12月20日的空战中创下了自从零式舰上战斗机肆虐中国战场以来的首次空战胜利,随后在缅甸战场上盟军失利时又算是一支创下较多击落日机战果并且体面撤出缅甸的盟国空军单位,因而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受到美国与中国的大力宣传,官方宣传中声称有299架日军飞机与1000名的日本飞行员在与AVG交手时遭到击落或在地面上被击毁,因此创造了18位王牌飞行员。尤其是新竹空袭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据台湾新竹空军基地首次遭受的盟军空袭攻击,发生于1943年11月25日。 

由于日本方面许多资料在战争结束前随部队调动而佚失,或是在战争结束前遭到销毁,必须依靠许多回忆录或者是间接的资料去重现空战成果。根据当时日本陆军航空队在缅甸战场上的部署以及日方的战损资料来观察,飞虎队所取得的战果不会超过115架以及400多名日本陆航的空地勤人员,当中包括在地面击毁的敌机。直到1942年7月3日奉命解散,飞虎队在中国、缅甸、印度支那作战7个多月,共击落约150架日机,摧毁297架日机。飞虎队到解散前共接收过129架P-40,损失了78架的P-40C与2架P-40E。损失原因包括因各种事故损失23架、自行销毁22架、空袭损失13架、空战遭到击落12架、遭高射炮击落10架。另外90名的飞行员中有21名飞行员战死、被俘及失踪,另有3名于训练过程中阵亡。 

许多人至今认为当年在中国与缅甸上空与志愿队作战的为日本海军的三菱零式舰上战斗机,但事实上那大多是志愿队飞行员将与零战外型极为相似的陆军中岛一式战斗机误认为零式机的缘故。日本海军航空队于1941年8月到12月之间便开始陆续将零战机撤出亚洲大陆战场以支援太平洋战场,日后也有若干零战机在1943年返回中国战场,驻防于广东,上海以及海南岛等沿海基地。飞虎队早在零战机回到中国之前,于1942年7月4日正式解散,除少数飞行员继续留在中国外,大部分的飞行员选择回到美国。 

组成

美国志愿航队下辖3个中队,第一中队是“亚当和夏娃”(Adam & Eves);第二中队是“熊猫”(Panda Bears);第三中队是“地狱之火”(Hell's Angel),配备美国P-40型战斗机。1941年12月美国正式参战时,飞虎队有82名飞行员及79架飞机,但并非全部在作战状态。当中一、二两个中队驻扎在云南昆明,第三中队在缅甸仰光附近,担任保护直接通往中国的最后一个海运和公路运输线的安全。 

所谓的飞虎队一般而言所指的就是美籍志愿大队,这个名称狭义上并不包含之前的第14国际志愿大队以及之后的驻华空军特遣队或14航空队,与后来同样获得飞虎队徽称呼的中华民国空军第5大队也没有直接的关联,然而如今许多两岸的新闻媒体乃至大部分的民众依然一律以“飞虎队”称呼所有抗战期间驻华的美军作战单位甚至连非陈纳德所指挥,空袭东京后降落于中国浙江的杜立德机组人员以及装备B-29超级空中堡垒驻防于成都的第20轰炸机指挥部都以“飞虎队”称呼,形成一些误解。

在美国参战后,陈纳德获恢复美国陆军现役上校,之后升为准将及中将,担任第十四航空队司令。1942年7月4日,志愿援华航空队由第十航空队之下的第23战斗机大队取代。但原来的志愿空军中只有五名飞行员接受任命转往新的单位,多数人转为担任运输机师,或加入军队到其他地方作战。原来的志愿空军解散后,第23战斗机大队成立,尽管大多数飞行员认为自己继承了“飞虎队”的精神,且也有部分志愿队的人员继续在华作战,不过正统的AVG成员大多并不承认1942年7月以后还有所谓的“飞虎队”存在。 

后续

1992年,美国政府宣布承认于志愿航空队服务等同于在美军服役,飞虎队的老兵亦可得到退役军人待遇,并于1996年获颁发奖章。飞虎队则获颁‘美国总统勋奖部队’。根据当年部分美籍飞行员的著作所述,他们确系奉命退伍,以便以平民身份加入飞虎队。 

为了争取飞虎队的名称,以志愿队老兵组成的飞虎协会还有第14航空队老兵组成的14航空队协会甚至在法庭上有过争辩,最后的结果是导致两个协会从此各办各的纪念年会(虽然部分先参与志愿队,后参与14航空队的飞虎协会老兵仍会参加14航空队的纪念活动),形同分裂;此外,台湾方面的空军人士也经常将401联队的前身5大队视为飞虎队,尽管第5大队曾经被编入中美空军混合团由陈纳德指挥参与对日作战,然而事实上5大队是于1943年编入中美空军混合团的,当时志愿队早已解散两年,因而与飞虎队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由于中国人习惯将所有美军驻华单位称为飞虎队,而5大队的美籍老兵对此也并不采取直接否定的态度,因而每当台湾方面派人参加5大队年会时,就习惯将5大队称为飞虎队了。 

由于飞虎队曾经协助中华民国空军抗战,陈纳德并于日军投降抗战胜利前数天离开中国,并在离开中国前,被授予中华民国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大蓝绶带,于在美退役后,1949年后仍然赴台协助国民政府组织民航局,并担任中华民国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直辖空运队并随后改组为控股公司的董事长,公司则位于现今的台北松山机场,随后返回美国后又是台湾在美国的有力支持者,因而长期以来是台湾与美国维系邦交的一段历史象征,而在中国大陆则因为陈纳德的反共态度而对飞虎队采取全盘否定的地步。这一切直到1990年代之后起了微妙的变化,那就是台湾逐渐走向本土化之后,绿营人士于取得政权后为了否定与中国之间的相关联系,刻意逐渐的淡化所有国民党于中国执政时期抗日战争与其他的相关历史,民进党籍的台北市长陈水扁甚至在1997年1月将1950年代即陈列于台北新公园(后称二二八纪念公园)的陈纳德铜像移出,因为二二八公园的成立当时只考虑到一部分的需求,在缺乏考量下,并未考虑到陈纳德将军为美支援人士,且于二战期间对抗日军侵略整个东亚地区的防卫作出的重大贡献,也同为美国民众后续对于战役精神支柱的关键人物,造成飞虎协会的老兵们极大的不满,飞虎协会因而纷纷开始与过去势不两立的中共接触,从而导致现在飞虎协会的成员选择前往大陆参加相关的纪念活动。随后陈水扁卸任后,并由田在劢将军在下一届的台北市长马英九的支持及陈纳德遗孀陈香梅女士的同意下,将被移至台北新生公园的陈纳德铜像迎接到花莲基地安置,并于花莲基地成立“飞虎纪念馆”,该纪念馆成立时,陈香梅女士并与来自美国的廿多名昔日飞虎队飞行员及眷属与会参加揭幕。 

关于陈纳德将军铜像,因为新公园更名为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后,公园纪念对象与铜像有所不符,台北市政府工务局公园路灯管理处发文,将陈纳德将军雕像移至位于新生公园航空轨道下,2005年7月,时任空军第401联队联队长田在劢少将,有鉴于该联队的前身为隶属于陈纳德将军麾下的第十四航空军中美混合联队第五战斗机大队,且基于陈纳德将军对中华民国的贡献良多,随行文致函台北市市长马英九先生及陈香梅女士的同意后,于2005年8月12日完成迁移至花莲基地安置放至于“飞虎纪念馆”馆内收藏,并由陈香梅女士亲自揭像。 

讲到飞虎队,人们往往只关注了陈纳德,常常忽略了对这段史实作出20年执着努力的美国人杰夫-格林(JEEFREY B. GREENE)。据我所知,他是目前掌握但未完全公开的飞虎队相关系统全面记录史料的人。他有可能选择适当时机把他搜集整理编撰的文化产品奉献给大家。 还有一条消息,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二战胜利70周年,美国飞虎队协会于2014年9.25-9.28日组织“飞虎老兵重聚暨二战合作论坛”。美国方面安排了二战时飞虎队的战斗机P-40五架、P-51一架,飞虎队轰炸机B-25一架,驼峰航线运输机C-47一架,在现场作航空飞行表演。本次活动将是大多90高龄的飞虎老兵的最后一次有规模的告别聚会,具有特别纪念珍藏意义。其间,杰夫· 格林先生提议并由他编写提纲,经他指定著名摄影师兰道尔执机,在当时条件并不宽裕情况下,本人出资完成了这次规模聚会现场视频全程拍摄录影。今天2015年3月23日得知,据美中航空历史遗产基金会杰夫格林主席消息:二战时期驻昆明的美军14航空队 B-25轰炸机飞行员杰克· 伦德· 斯科菲尔德(Jack lund Schofield)追悼会于美国时间2015年3月20日下午1点在以他名字命名的杰克· 伦德· 斯科菲尔德中学举行,杰克· 伦德· 斯科菲尔德生于1923年4月 25日,于2015年3月13日去世,享年92岁。杰克· 伦德· 斯科菲尔德于1945年2月22日到达昆明开始作战,之前他在国内作为教官训练飞行员;在中国,他服役的22轰炸机中队当时驻扎在昆明附近的羊街机场。 

为了纪念二战70周年,台湾公共电视推出中美飞虎队联手抗日纪录片,于2014年12月23日至12月26日一连四天晚间10点播出《飞虎传奇》。

克莱尔·李·陈纳德(英语:Claire Lee Chennault,或通常直接称呼为陈纳德,1893年9月6日-1958年7月27日),美国陆军航空队中将,飞行员。陈纳德有法国裔和匈牙利裔家庭背景,陈氏是二次大战时在中国作战的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的指挥官,有“飞虎将军”之称。陈纳德将军的夫人是华裔美国政治家陈香梅女士。 

1893年9月6日出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童年时代在路易斯安那州度过。

1918年秋,陈纳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军中服役,到长岛米契尔机场担任第46战斗机队的副官。

1920年正式成为飞行员。

1923年陈纳德调到夏威夷珍珠港担任第19驱逐机中队中队长。

1930年陈纳德被保送到弗吉尼亚州兰黎空军战术学校学习,毕业后,在亚拉巴马州马克斯韦尔基地的航空兵战术学校任战斗机的战术教官。

1930年代的美国空军流行“轰炸至上”的空军理论。1935年,他编著出版了《防御性追击的作用》其曾于该本论著中指出战斗机的重要性,但未获重视。

1937年初因失去部分听觉,又与上司不和,而以伤残军人身份(上尉衔)退役。同年春天,蒋介石派人到路易斯安那州沃特普鲁夫请陈复出。

飞虎将军

1937年5月,陈纳德应约赴中国,6月3日面见蒋介石及宋美龄后,获时为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宋美龄任为顾问,协助中国发展空军。通过考察,陈纳德得知国民党政府名义上有500架飞机,但实际上只有91架能起飞战斗。

1937年7月7日抗战正式爆发后,为中国志愿服务,蒋介石让陈纳德“即赴南昌主持该地战斗机队的最后作战训练”。根据蒋介石的要求,陈纳德设法雇用了4个法国人、3个美国人,1个荷兰人和1个德国人和4名外籍机械员。陈纳德为中国政府购买的“伏尔梯”、“诺斯罗普”轻型轰炸机和“马丁”重型轰炸机12架到货,就用这些人和飞机于1937年10月组成了由美国人文斯.舒米德为中队长的一支外国雇佣军——国际志愿队(简称“国际中队”)。这支雇佣军虽然为国民政府高薪聘请,但却不受空军指挥,只受航空委员会顾问陈纳德领导,形成了军中之军。到1938年1月,国际中队即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空军轰炸航空兵第14队。编制为:队长1人,翻译4人,副官、军需、军医、书记各1人,司书4人,打字员2人,队员23人(内有中国飞行员14人),机械长1人,机械士26人,射击员15人,看护兵3人,公务员12人,工人20人,共计115人。该队开始驻汉口,后调往孝感。 成立5个月后的1938年2月7日,首次实战,由舒米德率领该队轰炸机7架,在陆军第二师地面人员的指引下对在蚌埠附近的日军阵地实施轰炸,战果是日军阵地5处被炸起火。1938年2月24日,舒米德率5架轰炸机第二次战斗出动,对日军占领的新乡站实施轰炸,战果不详。准备第三次出击的前一天,日军飞机突袭孝感机场,第14航空队的飞机由于加满了汽油和弹药,在跑道上被日机全部炸毁。至此结束了其战斗历程。1938年9月,这支由外籍人员组成的“国际中队”被航空委员会下令解散,外籍人员拿到其工资和遣散费后全部解聘。

1938年8月,根据宋美龄的要求,陈纳德去昆明筹办航空学校,训练中国飞行员,期间同云南省主席龙云将军合作得很好。之后至1940年期间,陈纳德协助中国仅余的空军和“苏联志愿航空队”对抗日军。

1940年,苏联与日本在远东的关系出现缓和,苏联航空志愿队亦从中国撤走。陈纳德受蒋介石之托到美国寻求援助。陈纳德在美国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同年罗斯福总统对日本的政策亦渐趋强硬,于是赞成陈纳德为中国组建空军——这之前,罗斯福反对陈纳德的行动,甚至想在军事法庭审判他。首先以援助盟国武器的租借法案,为中国提供一百架P-40战斗机;同时又准许退役或备役的美军到中国参加志愿队对日作战。

1941年7月中旬,陈纳德回到中国时,已有68架飞机、110名飞行员、150名机械师和其他一些后勤人员到达中国。1941年8月1日,“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正式成立,由陈纳德为大队指挥官。9月1日,美国志愿队大队部设在云南省垒允中央飞机厂内。中飞厂的首长是钱昌祚,他作为雇主和陈纳德签订了合作协定。防空指挥部的首长是陈一白,垒允的防空指挥部设立了20多部电台就是陈一白将军创建的。陈一白将军负责指挥侦报日机情报,陈纳德负责迎击来犯日机。

1941年11月美国志愿大队编为3个中队。第1队为“亚当与夏娃队”,该队飞机均有亚当围着苹果追夏娃的图案。第2队为“熊猫队”,该队飞机未画熊猫而画有飞行员的漫画像。第3队为“地狱天使队”,该队飞机均画有姿态各异的裸体天使图案。

1941年12月20日首战。一批日机向云南方向飞来,昆明机场所有的飞机都升空迎击,并出师告捷。日入侵飞机10架,被击落6架,3架负伤。志愿队无1架飞机损失。

1941年12月日军向英美宣战后,飞虎队曾到仰光协同英军作战,在两个多月的空战中美英战机对日作战31次,共击落日机217架。

1942年2月3日,宋美龄致电陈纳德,要他出任驻华空军指挥官,军衔升为准将。

至1942年5月期间,美国志愿队的三个战斗机中队多次和空袭的日军作战,陈一白指挥侦报日机情报精确,经常取得胜果,令中国军民士气大增,被称为“飞虎队”。

1942年7月3日,陈纳德根据美国陆军部命令,解散美国航空志愿队,而以志愿队部分队员为主组建隶属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的第23大队。美国航空志愿队在中国、缅甸、印度支那作战7个多月,以空中损失12架飞机和地面被摧毁61架的代价,取得击落约150架敌机和摧毁297架敌机的战绩。美国航空志愿队共损失26名飞行员。陈纳德改任美国驻华航空特遣队司令,军衔仍为准将。

1943年3月10日,美国陆军航空队将驻华特遣队编为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陈纳德晋升少将司令。陈纳德上任后,强烈要求罗斯福总统加强驻华空军力量,夺回中国战场的制空权,并伺机攻击日本本土。他在作战计划和指挥权等问题上与美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发生冲突。

虽然陈纳德与蒋介石的关系良好,但却与当时他的直属上司史迪威不和。而当时的美军总参谋长马歇尔、陆军航空军司令阿诺德对陈纳德亦不太信任。蒋介石于1943年7月12日致电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求将陈纳德提升为中国战区空军参谋长。罗斯福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同意让陈纳德担任中国国民革命军空军(而不是中国战区)参谋长。

1943年8月14日,陈纳德提出国军伞兵建军计划,计划以当时国军第五军特务营为核心基干成立。隔年1944年1月1日,国军伞兵“鸿翔部队”正式成立。

1945年7月陈纳德提出辞呈,并在8月1日,日军投降前数天离开中国。陈纳德离开中国前,被授予中华民国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大蓝绶带。抗战期间,陈纳德指挥的第14航空队以500架飞机的代价击毁超过2,500架日机,同时击沉为数不少的商船和军舰。

重返中华民国

1945年12月,陈纳德重返中华民国。

1946年10月,购入剩余军机,成立民航空运队,初期专为行政院善后救急总署运送救急物资。

1947年陈纳德与中央通讯社女记者陈香梅结婚。

1948年在国共内战中,民航空运队为又帮助蒋介石空运国军军队、给养。

1949年又协助空运中华民国政府人员及国军部队到台湾,并且为美国中央情报局提供服务;陈纳德的回忆录《一个战士的道路》在纽约出版。

晚年

1950年民航空运队改组为控股公司,陈纳德任公司董事长。

1958年7月15日,艾森豪总统要求国会晋升陈纳德为中将。18日,美国国会通过晋升他为空军中将的法案;7月27日,陈纳德因病在华盛顿去世,终年65岁,埋葬于阿灵顿国家公墓。

评价

中国国民党方面——由于陈纳德先后协助国民政府与日本还有共产党作战,而且在战后始终坚定拥护中华民国的原因,国民党始终将他视为在美国最忠实的友人看待,对于陈纳德能够以寡击众的在缅甸还有中国战场上击败日本陆军航空队,曾经参加中美空军混合团的前驻美代表夏功权大使表示:“美国空军第十四航空队在陈纳德的指挥领导下非常坚强,他的战斗技术是举世无双的,因为他用英国人不要的老型P-40飞机打了胜仗。”原设置在台北二二八纪念公园的飞虎队陈纳德将军铜像,后来移到新生公园。2006年8月12日,空军第401联队联队长田在劢少将有鉴于该联队的前身为隶属于陈纳德将军下辖的第14航空军中美混合联队之第五战斗机大队,且陈纳德将军对中华民国贡献至钜,故致函时任台北市市长马英九并获同意,遂将铜像移至空军花莲基地第401联队队史馆与相关文物、资料以纪念馆的形式永久保存,并由陈纳德将军遗孀陈香梅女士由美返台揭幕。

中国共产党方面——中国大陆在50年代将陈纳德定为反动的飞贼。人民日报刊登了《陈纳德空运队屠杀中国人民的证据》和《美军曾恣意凌辱劫掠我同胞 昆明市民愤怒控诉 并揭发空中强盗陈纳德罪行》声称他用运输机当轰炸机参与内战和贩毒。并出版了小人书《飞贼陈纳德》(绘画者;江栋良。群联出版社,1951年3月再版。)这些说法一直持续到80年代。称在行政院救济总署空运大队,包运救济物资并走私贩毒,猎取暴利。蒋介石发动内战后,帮蒋空运军队和武器,侦察和轰炸解放区,大量屠杀中国人民。“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在台湾进行活动,并在香港英国当局的庇护下,强夺中国两个航空公司的巨额财产。 

1980年代以来,随着中美关系和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中共对陈纳德的评价逐渐趋于公正和客观。1984年6月,时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称:“陈纳德将军为中国的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09年8月,陈纳德铜像在黔东南州黄平县旧州飞机场旧址揭幕。2010年9月,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一同为坐落在芷江机场飞虎队纪念馆的陈纳德雕像揭幕。2012年5月,时任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称:“在二战期间,陈纳德将军率领‘飞虎队’与中国人民一道抵抗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曾经支持、帮助过我们的老朋友。”2015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向陈纳德的遗孀陈香梅颁发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除此以外,江苏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也有关于陈纳德和飞虎队的介绍。

美国方面——美国历史评价一直以忠诚于美国价值观的军人看待,表示忠实执行了美国政策的指令。本人回忆录《陈纳德将军与中国》(Way of a Fighter)中,他多次为中国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到的痛苦表示遗憾。针对此点北得州大学的金克(Todd E. Jahnke)近年论文《只需仰赖空权:美国在华空中战略(1942-1945)》(BY AIR POWER ALONE: AMERICA’S STRATEGIC AIR WAR IN CHINA, 1941–1945)中表明陈纳德其实在战后的反思中本人和诸多军事学者都分析,其大举轰炸铁路的作法影响了战后中国局势的发展。 

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大举轰炸沦陷区交通设施的行为,让日本人往沿海撤离部队的速度减缓,并且也增加了国军与日军爆发不必要冲突的机会。因为在战争后期日军为了预防美军在中国沿海地区登陆,已经开始将部队从内陆的占领区撤出。国军完全可以在不与日本人爆发决战的情况下,利用这个机会返回沦陷区。而日军华北方面军也没有增兵华南阻碍国军反攻的打算,而是想要增兵满洲国因应苏联红军即将发起的攻势。但是大举炸断的铁路和公路影响了多方面:首先是日军的往东往北撤出调动迟缓导致在内陆与国民党军缠斗战火加剧,平民死伤较多,使同时苏联在东北受到的阻碍较小快速进占,日后将所有关东军收缴的武器甚至医护人员都交与中共,使得共产党之后在东北的优势和战胜有大助益。同时国共两军的特性中,国军是民心较差但装备机械化较先进,共军是装备落后但依靠民心进行游击野战,大举破坏铁公路的做法客观上抵销了国日两军的优势,且加长两军缠斗,而共军趁机得到战略利益。 

谢选骏指出:按照美国方面的看法,飞虎队的轰炸摧毁了中国的交通系统,从而使得共产党游击队得以壮大,进而夺取了全国政权。中华民国是中国在两次亡国期间的一个短暂复国,这个昙花一现的文明因为抗战和轰炸而很快夭折了,结果使得中国大陆沦陷于野蛮势力。飞虎队等于间接摧毁了中国的文明,为文革浩劫埋下了伏笔,留给后人对于中国文明的深深悼念。



【021、哈佛大学策动文明的冲突】


《美国政府吓唬哈佛大学 发出一封信》2017年11月22日 转载美国之音:

在美国最高法院审理有关美国大学招生中平权法案问题的案子时,亚裔美国示威者在最高法院外面集会,手持标语“亚裔美国人反歧视”。

在一些亚裔美国学生对哈佛大学发起法律诉讼之后,作为针对该校招生做法进行调查的一部分,美国司法部威胁起诉哈佛大学以获取招生记录资料。

据美联社报道,11月17日来自美国司法部的一封信,限令哈佛大学在12月1日前交出司法部官员今年9月要求得到的各种记录资料,其中包括录取申请表以及对学生的评估资料。

司法部表示,哈佛大学采取了“拖延战术”,并威胁如果哈佛大学不在司法部规定的最后期限前交出资料就对该校提起诉讼。

这封信说,“我们真诚希望哈佛大学将迅速修正其不配合的做法,转而采取合作的态度”。这封信还说,“哈佛大学目前为止连一份文件也没有提供”。

这一要求与一起2014年由一些学生发起的联邦法律诉讼有关。这些学生指称哈佛大学每年的招生限制了亚裔美国人的人数。同时这些学生也向司法部提出了类似的申诉。

星期二来自哈佛大学的一份声明说,将“肯定履行其义务”,但是同时需要保护与学生和申请人有关的保密记录。

哈佛大学的声明还说,该校一直“寻求与司法部合作的最佳方式”。

很多名校都为考虑包括种族因素在内的各种因素的招生方式和进行辩护,表示只是为了给校园带来多元的视野。哈佛大学曾经表示,该校的招生拥有充分的法律依据。

美国最高法院去年曾经维持德克萨斯大学带有种族考量的招生做法,但同时表示该裁定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学校。

美国司法部今年8月初曾经表示,正在寻求律师调查2015年提出的有关哈佛大学录取政策歧视亚裔美国人的投诉,同时驳回了美国主流媒体早些时候声称司法部将展开更广泛的调查,就一些大学被控歧视白人的政策提出诉讼的报道。

司法部发言人萨拉·伊斯古尔·弗洛雷斯(Sarah Isgur Flores)当时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司法部的民权部门最近宣布的决定,是要调查一个由64名亚裔美国人团体组成的联盟对“一所大学的录取政策和做法”的投诉。

这一在2015年向司法部和教育部提出的投诉,指责哈佛大学的录取政策歧视亚裔美国籍申请者。

教育部后来对投诉结案,称是根据一个针对哈佛的类似的民事诉讼。但弗洛雷斯说,这个案子显然在司法部并“没有得到解决”。

她说,“司法部并没有收到或发出任何与大学入学有关的指引、备忘录、提议或政策。”她说,“司法部致力于保护所有美国人免受一切形式的非法种族歧视。”

提出这一投诉的美国亚裔教育联盟当时对司法部的决定表示欢迎。

该组织主席赵宇空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投诉的目的是为取消对我们孩子的所有非法歧视。”

一名代表另一组亚裔学生挑战哈佛招生政策的律师妮可·越智说,近年来亚裔美国人组织至少提出了五起针对常春藤盟校歧视性做法的投诉。

除了哈佛的案子,其他两个针对北卡罗来那大学和得克萨斯大学的诉讼仍待法庭裁决。

平权法案长久以来一直是美国的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这项政策允许高等院校将学生的种族作为招生的考虑条件,为少数族裔学生提供超越白人学生的优势。尽管支持者说这一政策帮助加强了大学校园的多元化,并给予其他处于劣势的学生实现美国梦的机会,但批评者认为平权法案是一项反而歧视白人和亚裔美国人的政策。

谢选骏指出: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曾经宣传“文明的冲突”这一子虚乌有的谬论,因为我早就说过了,现在世界上虽有许多文化,但却只有一种文明,那就是由联合国——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国际汇率……为代表的统一系统结构,根本不存在其他不同的系统结构。所以,“文明之间的冲突”纯属子虚乌有的造谣。现在看来,亨廷顿鼓吹“文明的冲突”谬论,完全是为哈佛大学的种族歧视政策服务的。因为亚裔学生多数属于“亚洲文化”,而受到“平权政策”优惠的黑人和拉美人,多属“美洲文化”。“文明冲突”实际上配合了“平权政策”,是一个帮闲文人的下流杰作。哈佛大学的种族歧视,现在连美国政府都看不下去了,应该随着亨廷顿老先生的死去而结束了。



【022、贵族就能领导中国走向文明吗】


《习近平同志是一个很有贵族气质的人》(中国数字时代 2020年1月13日)报道:

1月10日,学习时报一篇报道《“近平同志强调要敢做时代的弄潮人” ——习近平在福州(十四)》采访了习近平在福州市工作期间的某位下属干部林彬(现任福建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该名下属面对记者提问极尽吹捧之能,称习近平兼有“平民情怀与贵族气质”,更提到“掉书袋”的由来——“习近平背新华字典”,以下为报道选摘内容:

林彬:上世纪90年代,我曾经在近平同志领导下工作。党的十八大以后,有朋友跟我聊天时问我:“你和习主席接触了那么久,对他的印象是什么样的?以前你都不讲,现在他当了国家主席,总可以讲讲了吧。”

我说:“长说,还是短说?”

朋友说:“短说怎么说?”

我说:“短说的话,我对他的印象可以集中概括为八个字——平民情怀、贵族气质。我就说这么多,你们要自己体会了。”

朋友说:“老林,卖关子可不行,虽然是短说,你也得展开一下啊,到底这八个字是什么内涵?”

我说:“好吧。先说平民情怀。近平同志的平民情怀是‘断崖’式实现的:他一下子就从国务院副总理的‘府邸’到了陕北黄土高原黑魆魆的窑洞,过着最艰苦的生活;一下子就从一名高干子弟,成了一名普通知青,成了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面对这种天壤之别的反差,近平同志没有自暴自弃、悲观绝望,而是努力适应艰苦环境,与农民同甘苦共患难,坚实迈出了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在上山下乡的7年当中,近平同志锤炼了精神和意志,感受了基层民众的疾苦,铸就了宽广博大的平民情怀。所以,今天我们看到,他和老百姓交流的神态是由衷的,是自然流露出来的那种关爱。党的十八大之后,他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相信这是他的肺腑之言,是他平民情怀的集中体现。”

朋友说:“那么,他的贵族气质怎么讲?”

我说:“近平同志的贵族气质,是骨子里透出来的。他讲话沉稳而有哲理,语言平实,却能深入人心;他走在大堂上,有一种气定神闲、不言自威的风采。无论是和英国女王乘坐皇家马车,还是和美国总统奥巴马、特朗普在一起会谈,他的气场都足以镇得住场、压得住阵。他这种贵族气质,又不是‘拒人千里之外’的高傲,而是源于他的平民情怀,以他丰富的执政经历和强大的自信为前提,是长期积累和沉淀的自然外化。平民情怀和贵族气质,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和谐地统一在近平同志身上。”

………

我说:“那好。从我和他一起共事的经历来看,近平同志身上有‘五个实’,这‘五个实’决定了他能够取得今天这么大的成就。”

“第三是厚实。这主要是指他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通过博览群书,通过持续不断的刻苦学习获得的。近平同志爱读书、爱学习是大家都知道的。在福州工作期间,有一个周末,我去给近平同志送材料,之后闲聊了几句,就聊到了读书和学习。我问他:‘你在延安插队时都看什么书?’他说:‘我跟你说我看过什么书,你相信吗?’我说:‘我相信。’他说:‘我背过《新华字典》。’我听后,大吃一惊。近平同志的文化底蕴,不仅仅是通过博览群书,也是通过刻苦勤奋的学习不断积累起来的。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在黄土高原上一页一页地背厚厚的《新华字典》,他是为了把汉字读懂,读懂了汉字,之后才能更好地读懂博大的中国文化。今天,我们看近平同志用典,可以说是信手拈来,随口而出,用得恰到好处,既不是炫技,也不是‘掉书袋’。这都是基于他对中国文化知根知底的了解。”

(报道全文:《近平同志强调要敢做时代的弄潮人》)

以下为中国数字时代编辑摘自部分网友评论:

@rebecca:习近平是标准红二代出身,本来就是“贵族”。文章最后把习近平比作硬币,暗讽其撒币行为。故意说硬币有两面,暗讽其是两面人。

@北美carl:非常贵族 非常的气质(呕)

@balibali:這舔功也是讓人大開眼界了。

@magrabee:这绝壁是高级黑了,共产党里能有贵族吗?这简直就是在骂习近平在当皇帝。

@猫叔:我觉得毛新宇少将比他更有贵族气质。

@戈培爾同志:天降伟人xi主xi,他有着高贵的梁家河血统,有着老司机也为之惊叹的倒车技巧,他是全世界杰出文学家中最伟大的成语专家。他的眼眸里闪烁着高贵的光芒,必将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0fjk9vyWsSiED4a:“跪族气派”还是有的。

@TGtadie:梁家河,中国贵族的发源地。

@bitex2047:一大早先看到 #贵族气质,而后又看到 #谈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  #闲想鹤仪形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Htw2536189:魔幻,共产主义国家居然在吹捧贵族气质。

@MikeTan70270670:他有没有”贵族气质”不敢说,但是既然是这么大张旗鼓地宣传,那他一定是喜欢别人说他有。

 毕竟, 除了他的红色贵族血统,他就什么也不是了。可是一个自称无产阶级的政党,如此肉麻地赞美领袖的”贵族气质”,这份自信与担当,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Kongepingvin:习特勒近平.冯.梁家河,神圣罗马帝国贵族,又称梁家河选帝侯、萨格尔王;在三十年战争中坚守梁家河施塔特kui然不动,挖开化粪池喷粪满脸吓退薄熙米亚大军,故又称喷粪王;战后出任维尼斯共和国总督,修改宪法登基称帝,在位期间通商宽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八千万第纳尔。

谢选骏指出:网民不懂,既然想做贵族就要学得文明一些了。这就不能再学毛泽东了,毛泽东穷横穷横的,大肆推动中国的野蛮化运动,到林彪事件成为黑暗时代的顶峰。现在想做贵族,就要比文明也不能再比野蛮了,不能像毛泽东那样打飞机杀害战友、不能像邓小平那样开坦克碾压学生了。

《中央党校校刊载文盛赞习近平贵族气质引爆网络》(自由亚洲安德烈 13/01/2020)报道:

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日前发文称赞习近平“平民情怀,贵族气质”,引发自媒体爆炸。“跪族”、“哟,有一位最后的贵族哎!” 各种惊叹比比皆是。 

此文是以中央党校校刊『学习时报』采访习近平当年任职福建时的一位老部下林彬之口“见证”的:“近平同志的贵族气质,是骨子里透出来的。他讲话沉稳而有哲理,语言平实,却能深入人心;他走在大堂上,有一种气定神闲、不言自威的风采。无论是和英国女王乘坐皇家马车,还是和美国总统奥巴马、特朗普在一起会谈,他的气场都足以镇得住场、压得住阵。”

这篇表明2017年6月3日的采访,不知为何在元月10日才爆出来?翌日便是台湾总统大选,北京比较嘱意的国民党候选人韩国瑜被打败,被视为台独分子的民进党蔡英文大胜连任。

从网民的反应看,称习近平有贵族气质,令人惊诧。在一般人感觉中,习近平与“贵族气质”无关,他外访时比较喜欢掉书袋,到某国访问时,背出某国一串书名,发言时喜欢引经据典,常常出错外,但言谈举止中,鲜有读书人的感觉。未登大位时,言拙语少,也很少有过“贵族”的表现,倒是“藏得深”,深得江泽民曾庆红赞赏,没想到上台后杀气腾腾,把江泽民多年经营的老窝端掉。习近平执政这几年来,除了把所有的大权一步步集结在手中,还时时刻刻不放心,每次政治局开会,都要对委员们耳提面命,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维护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维护习近平,你说他专制也好,说他容易误判也好,或者如最新一次政治局会议赞赏他为人民的领袖也好,但这一切似乎都跟“贵族气质”连不上。有网民问,“难道坐了一趟英国女王的马车,没有害怕,就算具备贵族气质了?”

有人把英国广播公司2016年5月11日一篇题为“英国女王私聊曝光抱怨中国官员‘粗鲁’”一文翻出来,其中就说的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年访英期间中国官员的“粗鲁”表现。还有网民问:“把习主席说成贵族,这是公开说中国是封建帝制?这是给习主席抹黑吧?”

有网民怀疑:“看来现在再说谁有贵族气质就是骂人的话了呢”。也有人说人家说的没错,贵族指的是“红色贵族”。贵不贵,在中国就那么回事,“如果毛新宇当了国家主席,也照样会得到这样的赞美。”

还有人记得习近平当年做王储,担任国家副主席访问墨西哥说过的那几句流传很广的话,“有些吃饱了没事干的外国人,对我们的事情指手画脚。中国一不输出革命,二不输出饥饿和贫困,三不去折腾你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吃饱了没事干”从此成了一句习氏名言。这话当时就被嘲笑“土得掉了渣”,不过还算“朴实”,但硬要套上“贵族气质”,不太合适。

也有网民把另外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拿出来比较:“一大早先看到贵族气质,而后又看到『谈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上有所感,下必甚焉。”这指的是博士生导师、徐中民教授在『冰川冻土』专业杂志发表的一篇题为《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这篇文章突然刷爆了网络。这应是一篇科学论文,作者却在文中赞美导师“程国栋院士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此文反响太大,导致被捧的导师、《冰川冻土》主编程国栋申请引咎辞职。

谢选骏指出:毛泽东的土匪作风影响了中共的党政军干部,要和贫下中农实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越来越粗鲁野蛮,比英国女王的祖宗还要原始,把中国大陆带回了新石器时代。现在,如果真有贵族了,贵族真能领导中国了,那倒是一件好事了,中国可以借此机会走向文明,深入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殿堂了。



【023、汉服复兴运动是第三期中国文明的幼稚体现 】


《汉服复兴运动令中国观众难以接受〈花木兰〉》(2020-09-20 香港10)报道:

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响,历经波折的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终于和民众见面。在电影宣传期间,迪士尼声称深刻研究中国文化历史,花费心力打造出"真实"的花木兰,以符合华人观众的喜好。但这部让众人引颈期盼的《花木兰》,如同22年前的动画版一般,其剧情、服装、建筑、道具,在在让世界各地华人感到怪异与陌生,上映后随即传出"迪士尼不懂中国"等不满声浪。

尽管《花木兰》导演妮姬·卡罗(Niki Caro)感性把电影称为"送给中国的情书",且剧中运用不少中国古典诗词,如《木兰辞》的诗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但华人依然不买账,除了故事架构本身就有问题外,还与宛如鸿沟的文化刻板印象所造成的视觉效果有密切关系。

魏晋坞堡与福建土楼

首先,便是在预吿片让人吓一跳的福建土楼。

《花木兰》的故事出处——《木兰辞》几乎是每位华人中学时期必读的课文,因此花木兰对于华人而言是个家喻户晓、非常熟悉的故事。姑且不论历史上是否真有木兰其人,其故事虽经历代文人润饰,不过从《木兰辞》中的诗句用词,如称天子为"可汗"、描述的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因此从宋代至今,人们普遍认为《木兰辞》的历史背景应是北朝(386-581年)。

对于华人民众来说,木兰生活在北方是个文化常识,这也是为何真人版《花木兰》出现了五代(907-979年)以后客家人南迁才兴起的土楼,会让人无法接受。

那么,真人版《花木兰》出现土楼的用意何在?是因为每个迪士尼公主都需要一座城堡吗?福建土楼的出现,或许是为了展现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坞堡大约形成于两汉之间的新朝天凤年间(14-19年),最初为边塞的防御辽望建筑。随着东汉社会动盪不安、羌乱蔓延、朝廷无暇顾及民间社会基层,民众便组织地方武装自卫组织、建造坞堡共同抵御外人的侵犯,保护家族或邻里乡党。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184-280年)坞堡大增,如董卓之郿坞,许多豪杰便据坞堡为守。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坞堡逐渐成为常见的村落名称。由于坞堡是人们为了因应战乱,所产生的组织与聚落,为维持坞堡内众人的生活,除了军事防御外,还必须保障其内部的经济供给。

在坞堡内的民众除了担负御敌作战任务,还要从事生产劳动,呈现出兵农合一的生活型态。不少学者研究元代出现的福建土楼与魏晋坞堡,两者在建筑型制、防御功能上非常相似,可能有一定关联。不过坞堡与土楼在外观上有醒目差别,从壁画与考古出土的坞堡模型,可以发现其为方型,而福建土楼则有方有圆。或许迪士尼是出自于一般欧美人士对于中华文化的刻板印象,或为了画面效果而选择使用福建土楼替代历史上的坞堡,但也显示出迪士尼在考据上的不用心。

令人头皮发麻的服装与扮相

真人版《花木兰》另一个让人诟病的就是,上至主角木兰,下至跑龙套的小角色,其服装不仅没有质感,还是中国历代服饰大杂烩,放眼望去像是前几年古装剧中的廉价戏服。

剧中唯一符合历史上的服饰,只有到木兰家宣布征兵的官员,可以看出其参考陕西唐代张士贵墓所出土的武官俑,但也与花木兰故事背景朝代北朝不符。剧中花木兰的相亲妆,与媒婆的妆容,从预吿片释出后就考验着华人观众的审美细胞,为何民众对于这次《花木兰》裏的服装意见这么多呢?

民众除了不满戏服呈现出西方幻想裏的中国风格外,另一个原因还与近年汉服在内地兴起有关。汉服运动自2003年开始,已有十几年的时间,发展至今已成为"汉服经济"是具有高额产值的产业链。在年轻的汉服爱好者的努力推广下,世人逐渐了解这套消失已久的服饰,各个朝代的汉服形制也有了更多的考据与复原。

这也是为何此次真人版的《花木兰》服装比起考据更为失据的1998年动画版,却引来更多批评的原因之一。过去两岸三地在制作古装历史剧时,对于戏服的要求並没有那么高,多将重点放在导演与演员的知名度上,对于服装、道具与建筑並无特别考据。因此过往的古装剧,演员们都穿着相当浮夸、几乎是幻想出来的戏服。

而近年不少戏剧捨弃过去常见的俗气戏服、影楼装,如《长安十二时辰》、《清平乐》等戏剧对于戏服的颜色、质感、整体搭配有更多的要求。

知名的汉服复原团队早于多年前,即复原了十六国时期的女子装束,带领民众了解古人流行的服饰与装容。(微博@装束复原)

知名的汉服复原团队日前复原了北朝男子仪卫装束。图中的两裆甲是模仿当时流行的两裆铠,为男性的外着服饰。(微博@装束复原)

汉服唐服宋服明服之兴起,带动不少年轻人投入相关产业,如饰品、妆发与拍摄。近年更有许多汉服爱好者仔细研究历朝历代流行的装扮,顺势推出复原历代妆容与发型的相关影片,每个造型都能找到相对应的壁画与陶俑。因此,华人民众在这几年的汉服薰陶下,自然对于真人版《花木兰》那俗气的戏服与装扮感到万分不适。

迪士尼由于把《花木兰》改编为真人版,华人民众自然会以古装剧与历史考据的高标准,来一一审视其内容细节。先不论迪士尼是否曾向中国大陆当局过目剧本,导致服装、建筑与道具呈现各朝代大杂烩一事,单从木兰与媒婆的夸张粧容、皇帝服装的不考究,就多少能够明白,西方视野对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仍有着"傅满州"(Fu Manchu)般的负面观感。

这封写给中国的"情书",是书写自不瞭解对方的情况下的一份错爱,以为已经做足功课,细节却仍满是别扭。

谢选骏指出:西方世界对于中国的印象,还是停留在第二期中国文明的末期,也就是清末民初时代,最多也就是延伸到了土共横行的毛泽东蓝蚂蚁——远远没有达到汉服复兴运动的当下,因为汉服复兴运动是第三期中国文明的体现,仍然没有进入两眼泛白的西方文明的法眼。

《中国汉服复兴运动:穿越千年而来的民族主义?》(储百亮, KATRINA NORTHROP 2018年11月23日)报道:

本月在北京颐和园,一名盛装汉服的女子在镜头前摆姿势。北京——他们聚集在一起,穿着丝滑飘逸的长袍,手臂覆盖着成褶垂下如波浪一般的袖子,许多人戴着高高的黑色帽子或者繁复的花朵头饰。

如果你觉得,他们看上去像是从一千年前的中国帝王仪礼上穿越过来的时间旅行者,那么这正是他们想要的效果。

上周末,数百名这种复古打扮的人聚集在北京的大学校园里,他们是“汉服”运动的参与者。他们致力于恢复的,是他们认为中国多数民族汉族在屈服于外国统治者几个世纪前的穿着——并以他们唤起的过去为傲。

“汉服是一个社交活动,所以我喜欢它,但同时汉服也有一种层次更深的民族感情,”29岁的计算机程序员尹卓说,他参加了当天的活动,穿着蓝色长袍以及带着人造皮草流苏的红色斗篷。

中国政府禁止了许多社会活动,但民族主义领导人习近平却提倡复兴传统美德,这对汉服的粉丝来说是一个黄金时期,使其得到了发展所需的官方声望与许可。

现在,全中国数百个团体正在践行汉服,尤其是在大学校园里。支持者称他们有多达一百万粉丝,大多数是女性,年龄多在一二十岁。

互联网商务促进了这股潮流,即使在小城镇,商店也很容易接触到这些爱好者。“人数肯定是增长的,而且是快速增长,”汪家文说,他以嘉林为笔名在中国南方进行了大量汉服推广和研究工作。

15年前在中国中部城市郑州,电力工人王乐天身着款式古旧的长袍走上街头,这件事被当时刚刚在中国兴起的互联网记录了下来,上周六的汉服爱好者集会纪念了这个日子。

他们略带点诗意夸张地表示,王乐天的行走是汉服在现代重生的里程碑。“恢复汉服对于提高汉民民族认同和自豪感有着非凡的意义,”王乐天通过电话表示。

中国官员将汉服作为共产党传统观念的一部分接纳了下来。学校现在常让学生穿着传统的文人长袍列队,作为对成人礼的一种时髦的重新演绎。当习近平去年在北京接待特朗普总统时,两人观看了穿着汉服的中国传统音乐人表演。“汉服正在走向成熟,国家和政府正在给予更多支持,”北京一家手机应用公司的经理姜雪(音)说,她穿着一件仿照几个世纪前的明代服装制作的粉红色长袍。手工刺绣的兔子和花朵是她自己完成的。“习近平一直在推动复兴传统文化,当然也包括服装,”她说。

汉服运动有多达一百万追随者,大部分是一二十岁的女性。汉服利用了这样一种观点: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占全国人口90%以上——应该穿着清朝以前的服装来展现他们的自豪感,也就是北方的满人军队于1644年占领中国并开始其统治之前。

根据汉服支持者的说法,满族皇帝以及后来轮番前来的西方和日本帝国主义者把他们自己的风格强加于人,汉文化于是陷入衰落。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从事中国研究的讲师凯大熊(Kevin Carrico)说,“我见过的汉服运动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民族主义者,寻求的是穿着传统服饰的刺激。”他写了一本关于这一运动的书。

尽管汉服运动逐渐变得流行,并被官方所接受,但身穿传统长袍走过中国的大街仍然需要一点点胆量。很多汉服粉丝只是在特殊的场合才穿着他们的服装出门。只有很少一部分最坚定的支持者几乎天天穿汉服,包括在工作时。

在最近的一个周末,北京东边的一家汉服商店里,新老顾客在一排排长袍、头巾、腰带和头饰间指指点点。当一名20多岁的男子身穿一袭黑色长袍、扎着一条金色腰带出现时,店铺里发出一阵阵的赞叹声。

“我们刚开业那时,人会经常问你是拍戏吗?你是玩儿cosplay吗?”这家商店的老板月怀玉说,“他们是不了解的。”现在,就顾客而言,“了解的是越来越多。”

在传播开来的同时,汉服运动也变得吵闹起来。汉服网站上充满了关于什么才算真正的汉服的争论。“这场运动宣称的许多历史和传统都是虚构的,”作者凯大熊说。“他们在自己编写历史。”

为了适应现代人的审美可以进行多大程度上的改动,也存在争议。

北京一位穿着汉服上班的金融经理顾蒙说,他对“汉服原教旨主义者”感到不满,因为他们不愿意对汉服进行修改,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我问过店家好多次,为什么他们不能在后面加一个口袋,我好放手机和烟,”他指的是自己经常光顾的一家汉服精品店。“他们以为我是异端者。”

上周六,汉服爱好者们在北京聚餐。

上周六,汉服爱好者们在北京聚餐。 YAN CO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汉服的重点是民族主张、培养古老的价值观,还是借由绣了龙或花卉的长衫做出大胆的时尚宣言,尤其存在分歧。

“有民族主义者,也有人纯粹是出于好看和审美的原因,还有一群人是被古代传统所吸引,”在一个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网站担任编辑的辅仁君说。“现实中,大家可能每个原因都有一点。”

和许多穿汉服的人一样,顾蒙形容自己在网上发现汉服运动的那一刻,可谓豁然开朗。他回忆说,中国正进入一个充满自信的民族自豪感的时代,而汉服是一种与之相匹配的外表。

“汉族变成了一个受压迫的民族群体,”穿着一件浅蓝色丝绸长衫的顾蒙说。“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这可能是一种反抗。”

汉服爱好者对汉人身份的彰显,在维吾尔族和藏族等中国少数民族看来,也许构成一种沙文主义。

中国对这些少数民族的政策招致了国际社会的批评,但许多汉人认为自己是少数民族的慷慨保护者,他们指出,其他民族的人如果愿意,是可以选择自己的传统服装的。

“我们的民族主义是正能量的,”汉服研究者汪家文说。“关于民族政策,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汉族要当好老大哥,才能带好、保护好少数民族弟弟妹妹。”

39岁的服装设计师郑琦来自中国西南部。她说,自己几年前当妈妈后就不再穿汉服了,她发现很少有汉服是为身材丰满的女性设计的。

但今年,她在网上发布了一组照片后引发轰动。照片中,她身上的华服和脸上的妆容,都借鉴了1100年前统治中国的唐代的绘画。

“唐朝它可能在中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比较能接受胖或者丰满的一个朝代审美,”她说。

她说,在她看来,成为一名汉服爱好者是一件自相矛盾的事情。

“一方面我们很喜欢我们自己的文化,但是我们个性其实是很现代的,”郑琦说。“性格也很传统的话,我想他不会在大街上穿汉服,因为是个异类,传统性格的人他们不敢的。”

谢选骏指出:“根据汉服支持者的说法,满族皇帝以及后来轮番前来的西方和日本帝国主义者把他们自己的风格强加于人,汉文化于是陷入衰落。”——就此而言,汉服复兴运动还太幼稚,不足以担负天下的兴亡。因为,他们竟然没有看到苏联及其共产党对中国构成的绝大危害。因此,汉服运动虽是第三期中国文明的体现,却离成熟十分遥远。



【024、后纳粹主义的文明自杀】


网文《分析:欧洲穆斯林政策的两大弊病》说:

“文化”与“制度”优劣的错乱——如果说,欧盟在土耳其入欧“考试”上严格要求过于理想主义,那么欧洲人在另一方面的过分就更为奇怪。如今土耳其虽不能入欧,土耳其移民却已经到处都是,尤其在历史上有传统关系的德国等地,土耳其移民社区已经形成很大规模。而他们在这里享受到高度的“文化自治”和“传教自由”,甚至可以自由传播各种极端伊斯兰教派,宣传对基督徒的“圣战”,而这样的教派在土耳其本土却是被严禁的。

早在2009年,笔者赴德国参加法兰克福书展的活动,就在柏林纽科伦土耳其移民聚居区看到过这种极端派的清真寺,它的门前赫然贴着当地政府专为保障移民维权发布的鼓励“文化多元”、保护信仰尊严的“护身符”,而传道的内容却是如何不择手段地消灭基督教!

我还得知,当地政府给移民的维权“护身符”是一套共四条:1.“无歧视:没人可以因为他的性别、出身、种族、语言、祖籍、来历、信仰、宗教或政治观点而受到歧视或偏爱。”2.“平等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男人、女人具有平等的权利。”3.“尊严不可侵犯:每个人都有自由展现个性的权利,只要他没有违背宪法原则或道德淮则。”4.“教养是义务:对孩子的照顾和教养是父母天然的权利,也是他们最首要的义务。”

但是,当地的一些清真寺却选择性地只贴出其中的一部分,例如只贴第1、4两条:他们可以“无歧视”地宣传对基督教进行圣战而不受干预,并把“对孩子的照顾和教养是父母天然权利”解释为家长有权强制子女信教。但对强调个人自由,尤其是强调男女平等的两条则不予理会。

我问道:这四条是可以这样“有选择地”宣传和实践的吗?没有个人自由和男女平等的体制是否可以在移民中“无歧视”地畅行?德国朋友说:他们的文化不能接受这些,我们也只能尊重。我说:这些教派的极端宣传在他们本国都不被允许,为什么这里却可以?朋友自豪地说:这就是我们的胸怀!土耳其不是还达不到欧洲的水平嘛!

笔者难以理解这样的怪诞。如果欧洲人对如此极端的伊斯兰教派强制传教都能宽容,为什么他们却不能接纳土耳其入欧?如果土耳其入欧的门槛如此严格,为什么连土耳其本国都不能允许的“反西方”暴力宣传,在西方却可以被宽容?

尤其西方一些教会领袖,对基督教过去的不宽容“过度反省”,唯恐在“文化多元”方面不够时髦。

如英国国教最高教职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姆斯在2008年甚至说:欧洲现在穆斯林已经很多,我们应该考虑为此改革法律,“部分接受沙里亚(伊斯兰法)”!结果引起轩然大波。

穆斯林的信仰自由和文化当然要保障。但什么是“伊斯兰法”?那是一种严格排他的宗教戒律,犹如中世纪基督教修道院戒律一般。英国绝大多数居民是基督徒,但如果把修道院戒律当成民法,那就不是什么基督教国家的问题,而是回到中世纪政教合一神权政治去了!

同样,“沙里亚”如果作为一种“伊斯兰文化”的内容可以在现代存在,那也如现代基督教修道院戒律一样,你自愿入院苦修受戒当然可以,但岂能要求别人?如果可以把它作为国家法律,那还有什么信仰自由(包括穆斯林的信仰自由)、政教分离可言!

欧洲如今的一种可虑现象,就是一些欧洲人(通常被视为“左派”)从“文化多元”的“政治正确”出发,把一些神权政治取向也当做“文化”来接受,或者至少态度暧昧不敢坚决抵制。而这种取向造成的种种问题又给另一些人(通常被当做“右派”)提供了排斥“异文化”、“异教徒”乃至“异族”人的口实,从而使欧洲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排外和种族歧视、宗教文化偏见重新抬头。

为了对付这种“右派”偏见,“左派”就更强调“文化多元”,而“多元”掩盖下伊斯兰神权恐怖的威胁又使一些基督徒对穆斯林的偏见更严重。另一方面,感受到“右派”偏见压力的一些穆斯林移民认为受到歧视,就更易于接受被“左派”宽容的神权思想影响,而接受这样的影响又进一步使人们对整个穆斯林群体的偏见更严重。如此互相反馈,使得两种问题都越来越严重。

在我看来,这两种问题尽管一“左”一“右”,其实根子是一个,就是受“文化(文明)决定论”影响,把“制度”与“文化”混为一谈,特别是把神权政治、政教合一、信仰强制这类中世纪制度与伊斯兰这种文化类型混为一谈。“左派”因主张“文化多元”善待穆斯林,就对神权制度因素的威胁视而不见,“右派”又会把对神权的恐怖转化为对伊斯兰文化乃至穆斯林族群的厌恶。

这种混淆是有远因的:近几十年来,由于“后现代”倾向对普世进步价值的怀疑,从“右”边滋长着文化类型史观和“文明冲突论”;他们把普世文明的成果都当做“西方”甚至“美国”的专利而自傲,把普世性邪恶对普世文明的挑战都看成是“东方”对“西方”、伊斯兰对基督教、有色人种对白人、甚至白人中其他族裔对WASP的挑战,从而培养出一种排外思潮。由于“政治不正确”,这种思潮在知识界并非主流,但在普通人心里的影响却通过选票体现出来。

而知识界的主流、高举自我批判大旗的“左”边,则在以往西方经济繁荣和民主福利进展与苏联等“替代模式”负面信息影响下,对西方内部的社会经济批判退潮(直到皮凯蒂几年前开始改变这一点),其批判话语除了似是而非的“南北问题”外,从法兰克福学派到布迪厄,对西方本身的批判越来越转向了所谓的“文化”,如过度世俗化导致人生意义的迷失或人的“一维化”、“媒体宰制”、“品味的区隔”、“象征的暴力”、“符号权力”与“文化资本”的不平等,以及对“他者”的“文化殖民”或“后殖民”之类。

所谓“一维化”既然成了罪过,“文化多元”自然成了无条件的好事。而在“特殊文化”名义下无条件维护一切“非西方”的东西成了部分知识界的时髦。他们其实已经失去马克思那一代左派对西方实行革命改造的信心,却转而反对西方对“他者”的影响,乃至反过来无条件欢迎“他者”的反向影响。他们把老左派对“进步”的崇拜变成了对“多元”的崇拜。

马克思相信“最好的世界是可能的”,而他们相信的是“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至于“另一个”是否最好甚至是否相对较好就无所谓了,因为反正是不能以“西方价值观”论好坏的。他们本来对西方主流政治经济体制不感冒,过去曾经认为苏联什么的更好,现在不这么看了,变成把制度当“文化”,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谁也别排斥谁。

更有甚者,一些“左派”对世俗化本身并无好感,因为世俗化常被等同于“资本主义化”或“西方化”,而这些“批判精神”有些过剩的人并不喜欢这种“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状态。于是“激进的”左派反而容易与极端保守的传统尤其是“非西方”的传统发生隐约的共鸣。

前面曾提到德国纽科伦当局对土耳其移民区中极端教派圣战宣传听之任之的情形,后来又有朋友告诉我一个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情况:当时土耳其世俗民主政府曾经支持“亲政府”的主流温和教派派人来德国土裔社区传教,以抵制极端教派的影响(土耳其本身也把这种影响视为威胁),不料德国地方政府却抵制这些主流温和教派,甚至找茬把一些温和派阿訇给赶走了。理由是这些教派过于亲土耳其政府,违反“政教分离”,他们进入土裔社区会影响土裔的“信仰自由”,而极端教派宣传圣战倒是“信仰自由”的体现!

这实在太匪夷所思了:“政教分离”并不等于宗教必须“反政府”,如果不反政府乃至“亲政府”就违反政教分离了?这样理解政教分离,也有点走火入魔了吧。据了解,当时的土耳其政府虽然与主流教派关系不错,但并非“教派政府”,也不搞“官办教会”。当局打击极端教派的圣战宣传也只是针对煽动暴力,并不影响土耳其的教派多元。

这种政教关系其实与欧洲的政教分离差不多,而与霍梅尼那种严酷的神权国家主张不可同日而语。可是,当年正是西方长期保护了流亡中的霍梅尼,并对伊朗一心“西化”的世俗主义巴列维国王施加压力。巴列维确实不民主,但他的世俗威权比伊斯兰神权政治相对进步也是没有疑义的。

后来推翻他的“革命”最初是国内世俗民主派和温和穆斯林联手发难,但是西方这时却送回霍梅尼去摘桃子,他从西方回到伊朗就发动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狂潮,把世俗民主派和温和穆斯林都镇压下去,并立即就对西方翻脸号召“圣战”。今天欧洲对土耳其的政策,会不会又重蹈覆辙呢?

谢选骏指出:现在事情很清楚了,纳粹主义是西方文明的衰落,但后纳粹主义的德国和欧洲甚至美国,并没有迎来一个真正意义的文明重振,相反陷入了更深的落败。从1960年代喘息稍定之后,美国立即从民权运动走向了文明的自杀。这种自杀的主要特点,就是“反基督教”,包括“世俗化”、“嬉皮士运动”、“同性恋吸毒合法化”。这一颓废所造成的精神真空,就由伊斯兰极端主义来填补了。由此可知,这不是伊斯兰社会强大,而是由于“基督教社会”放弃了基本的人伦底线。基督徒如果背叛了上帝,必将招致较之异教徒更为严酷的处罚,犹太人的悲惨命运就是前车之鉴。有关这一点,《圣经》上已经说的明明白白了。



【025、呼吸机上的现代文明】


《肺炎疫情:呼吸机为何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BBC 2020年3月27日)报道:

戴森公司设计的呼吸机原型——在世界各国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医疗系统是否备有足够的呼吸机决定了无数重症患者的生死。意大利一名72岁牧师感染新冠后把呼吸机让给别人,等于放弃自己生存的希望,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西班牙医院呼吸机不够,医生面临在老人和年轻人之间做令人心碎的选择。

确实,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并出现了呼吸困难,最重要的是能及时得到医治和使用适当的辅助呼吸。对那些重症患者而言,呼吸机就是他们的生命线,关系到他们的生死存亡。因此,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准备好足够的呼吸机至关重要。英国政府已经购置了大量呼吸机,以应付可能到来的疫情高峰。那么,到底什么是呼吸机?它怎么使用?

史密斯公司出产的 ParaPac 呼吸机的设计充分考虑到运输方便问题——呼吸机原理——简单来说,当肺部衰竭无法呼吸时,则由呼吸机来顶替人自身的呼吸过程。这可以让患者得以抵抗感染,最终康复。世界卫生组织(WHO)说80%的新冠肺炎患者症状轻微,不需要住院治疗,但每六个人中会有一人出现重症和呼吸困难。如果到了这一步,就表明病毒对肺部造成了损伤。这时,人体免疫系统察觉到了病毒入侵,开始启动对病毒的围剿。

在这一过程中,人体的血管会扩张,以便更多免疫细胞进入血液。但同时,它也会让液体进入肺部,导致呼吸困难,引起内体氧含量下降。

输氧面罩可减少疾病传染风险——有创和无创呼吸机——为了缓解病人呼吸困难,医生就会用呼吸机将氧气注入患者肺部。呼吸机还配有加湿器,加湿器可以调整呼吸机向病人输送氧气中的湿度和温度,以保持和患者的体温一致。与此同时,医生还会给使用呼吸机的患者用药,放松呼吸道肌肉,来配合呼吸机的使用。症状轻微的患者不必使用这种有创呼吸机。医生可以为他们使用面罩、鼻罩和口罩这种无创呼吸机来辅助呼吸。

还有一种整个罩住头部的面罩式给氧装备,它的好处是能减少呼吸中飞沫传染病毒的机会。这些都是无创呼吸机,因为不需要插管子。重症监护病房中使用的通常是有创呼吸机,以确保病人身体中的血氧能够保持正常水平。

临床辅助呼吸仪器的操作需要经过专门培训——极富挑战——英国重症监护协会的专家拉哈博士对BBC表示,大多数新冠肺炎患者不需要使用有创机械呼吸机,可以在家治疗,或是使用辅助吸氧就可以了。拉哈表示,尽管使用呼吸机存在风险,例如,不知道谁有可能会出现长期影响。但有时呼吸机是“将氧气送入患者体内的唯一方法”。此外,还要确保有足够的熟练人手来管理这些到时需要的所有辅助呼吸设备。拉哈解释说,这是因为呼吸机的操作十分复杂,操作不当会导致患者受伤。拉哈表示, 操作呼吸机技术上极富挑战性。 虽然医护人员有经验,也可以让麻醉师们帮忙,但在给新冠病患使用呼吸机时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医生们平时更习惯于为相对比较健康的人进行手术室准备工作,而新冠重症监护的病人更脆弱。英国国民保健系统NHS目前共有8000多台呼吸机,但英国政府相信在疫情高峰时可能会需要多达3万台。英国政府目前已经向戴森公司(Dyson)订购了1万台新款呼吸机。另外,政府还可能从史密斯集团再订购5千台便携式呼吸器。英国另一家科技公司Gtech也设计了一个呼吸机原型,它可以无需电源提供所需全部供氧。

谢选骏指出:呼吸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大量病人的存在;现代文明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大量人口的存在——现代文明对于现代人类的续存功能,就像呼吸机对于呼吸困难的病人的急救功能……在这种意义上,明显可以看出“现代人类的病态之深”,因为现代文明犹如呼吸机,让人仰赖犹如病人仰赖呼吸机——这就是“呼吸机上的现代文明”,或曰“呼吸机一样的现代文明”。呼吸机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现代文明关系到群众的生死存亡。



【026、基督教与中国文明的张力】


《基督教与罗马帝国的文化张力》(赵林 中图分类号 B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39-8041(2015)04-0025-07)报道:

基督教最初是在罗马帝国的残酷迫害之下生长起来的,在“上帝”与“恺撒”、基督教信仰与异教文化之间,始终存在着巨大的张力。在经历了长达250年的大迫害之后,基督教终于被罗马帝国所认可,但是二者之间的深刻矛盾并没有因为短暂的和解而消除,而是演化为中世纪错综复杂的教俗之争。在合法化之后,基督教面对顺境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应战方式:大公会议表现了确立统一教会和争权夺利的积极姿态,修道运动则表现了与异教文化和世俗生活彻底决裂的消极姿态。

一、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生长历程

公元前30年,屋大维战胜了劲敌安东尼,统一了罗马的东西部,并将托勒密王朝治下的埃及并入罗马版图,由此实现了从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化。到了公元1世纪末和2世纪初的图拉真时代,罗马帝国的疆域达到了极盛状态,其领土东起美索不达米亚和亚美尼亚,西讫西班牙和不列颠,南自埃及和北非,北至莱茵河与达西亚(今罗马尼亚),成为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名副其实的大帝国。就在罗马人忙于政治上实现建立世界帝国的伟大抱负时,基督教的使徒们也正在耶稣关于“传道给外邦人”的教导的感召下,走出以色列的狭隘范围,要把上帝的福音“传遍全地”。从某种意义上说,罗马帝国的征服者和基督教的传道者

都在从事着同样的工作,那就是建立一个普世性的王国。二者的差别仅仅在于,这个王国的统治者究竟是“恺撒”还是“上帝”,到底是依凭刀剑还是依靠信仰。公元2世纪下半叶,一位基督教护教士萨迪斯的麦利都(Melito of Sardes)这样对罗马皇帝奥勒留说道:

我们的哲学首先在野蛮人中发展起来,但是在你的先祖奥古斯都统治的伟大时期,它这朵花蕾在你的国家绽放,而且对于你的帝国来说,它是一个好兆头,因为从此刻起,罗马人的权力将伟大而璀璨。你现在成了他那愉快的继承者,而且你的孩子也将如此,前提是你保护这与帝国一同成长并以奥古斯都为始的哲学。

罗马人用武力统一了地中海世界,但是他们并没有、也不可能用武力来把罗马帝国境内的各个民族和各种文化统一起来。这个更加具有本质性的统一工作只能交给基督教会来完成。然而,尽管基督教会与罗马帝国都被历史选择来承担同一个伟大使命,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却形同水火。不仅在基督教最初传入罗马帝国的那几百年间,而且即使在基督教在罗马帝国获得了合法化和国教地位之后,“上帝”与“恺撒”这种紧张关系一直延续到中世纪和近代早期,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教俗之争构成了一条贯穿西欧历史的红线。当麦利都在基督教传播的第二个世纪里向奥勒留皇帝说出上述那番话时,他的本意是想让这位酷爱哲学的罗马贤君改变对基督徒的迫害政策,将基督教接纳为罗马的国教。

但是基督教的苦难历程在奥勒留当政的时代(公元161-180年在位)才刚刚开始不久,更加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

基督教在罗马帝国传播的最初三个世纪里,充满了血和泪的悲惨印迹。从公元64年尼禄皇帝第一次公开迫害基督徒,到公元313年君士坦丁皇帝颁布承认基督教为合法宗教的《米兰敕令》,在250年的时间里,基督徒遭受了罗马官方多次大规模的迫害,以及罗马一般民众数不胜数的欺凌、侮辱和歧视。公元2-3世纪的拉丁教父德尔图良说道:“基督徒的鲜血成为教会的种子。”这句话尽管有些夸张,但是也大体上反映了大迫害时代的情况。基督教最初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殉道史。虽然罗马大公教会在中世纪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力机构后变得越来越专横跋扈和不宽容,开始大规模地迫害所谓“异端”,但是它最初却是在罗马帝国的残酷镇压之下顽强地生长起来的。在最初的那几个世纪里,当手无寸铁的基督徒们面对着罗马统治者的残酷迫害时,他们为了坚持信仰而前仆后继地走向十字架,表现出一种视死如归的殉道精神。

基督教在公元1世纪40-50年间传入希腊罗马世界时,信仰者多为居住在罗马帝国境内的犹太人。在当时一般罗马人的眼里,基督教只不过是一种来自东方的愚昧迷信,他们往往把它与犹太教混为一谈。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幅员辽阔,文化混杂,东方各种稀奇古怪的宗教信仰随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一起涌入罗马帝国,令罗马人目不暇接。对于功利主义的罗马人来说,这些外来宗教只要不威胁罗马帝国的政治统治,不危害罗马人的物质利益,他们通常都采取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并不予以干涉。但是不久以后,基督徒所奉行的种种奇怪信条和仪式(如聚众祈祷、领取圣餐等)开始激起罗马人的反感和厌恶,尤其是由于他们拒绝敬拜皇帝的偶像和罗马人世代尊崇的神明,有些基督徒甚至拒绝履行一些必要的义务如服兵役等,这样就极大地触犯了罗马人的传统观念。但是,罗马人对基督徒的迫害最初还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布林顿等人写道:“基督徒所认为的‘迫害’对罗马统治者而言,仅是他们维护公共秩序的责任,防止一些在他们看来似乎是一群叛徒或胡闹的疯子的男男女女……最初几个世纪的基督徒对有教养的希腊人与罗马人而言,是任性的与粗鄙的狂信者;对一般人民而言,他们是危险的怪物,这却是实实在在。”

罗马帝国对基督徒的第一次大规模迫害发生在尼禄当政时期。公元64年,罗马城遭受了一场火灾的袭击,大火持续了六天。许多迹象表明,这场大火是尼禄皇帝自己指使人放的,目的是要在废墟上建造一座新的宫殿。但是当罗马人民觉察到这场大火是受人指使的时候,尼禄为了推卸责任,就把令罗马人颇为反感的基督徒当作了替罪羊。于是,许多被指控为基督徒的人,包括著名的使徒彼得、保罗等就成为第一次大迫害的殉道者,“他们被披上了野兽的皮,然后被狗撕裂而死;或是他们被钉上十字架,而在天黑下来的时候就被点着当作黑夜照明的灯火”。

在公元1-2世纪沉溺于物欲享乐的罗马人看来,基督徒是一些具有反人类倾向的狂热分子,他们信仰的神(基督)是一个被罗马人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罪犯,他们对现实世界充满了仇恨和嫌恶,却狂热地向往一种虚幻的彼岸生活。早期教会团体的宗教活动也被罗马人误解为邪门歪道的妖术和伤风败俗的恶行,“对圣餐中基督临在说的误解导致人相信对基督徒食人肉的指控;深夜举行秘密的宗教仪式又使人相信他们放荡纵欲”。这样就使早期基督教会在罗马社会中成为一个居心叵测的邪恶团体,罗马人很容易把诸如火灾、瘟疫、饥荒甚至战争失利等罪责都归咎于基督徒。这种误解长期存在于罗马帝国统治者和一般公民之中,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虽然罗马帝国最初迫害基督徒的主要原因不是由于宗教方面的考虑,而是出于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但是罗马一般民众对基督徒的种种乖戾行径的厌恶,也极大地助长了帝国政府对基督徒的迫害。基督教会作为一个与世俗社会格格不入的特殊群体,基督徒对家庭生活和国家义务的轻视,以及他们面对死亡威胁时的不屈态度,这一切都令罗马人深感惶惑和憎恶。爱德华·吉本写道:

他们的阴沉、严峻的神态,他们对正当谋生活动和各种人生乐趣的厌恶,加上他们经常散布的大难即将临头的预言,使得异教徒们不免忧心忡忡,担心这个新教派定会带来某种危害,而由于对这一切完全感到玄妙莫测,因而也更加感到可怕。普林尼曾说过:“不管他们的行为的宗旨是什么,只凭着他们的桀骜不驯的态度就理当受到惩罚。”

在尼禄皇帝公开迫害基督徒之后的两三百年间,罗马帝国对待基督教的态度基本上是否定的,但是迫害的力度却往往因人因时而异——有些皇帝(如马可·奥勒留等)出于政治或文化方面的原因对基督教深为嫌恶,另一些皇帝(如图拉真等)则对基督徒采取较为宽松的怀柔政策。最为严酷的大迫害发生在公元250-260年间,当时的罗马皇帝德基乌斯和瓦勒良出于对日益衰败的罗马帝国和传统宗教的保护,开始对日益壮大的基督教会大开杀戒,掀起了迫害基督徒的高潮。他们用酷刑、监狱和恐吓来迫使基督徒向罗马诸神的偶像献祭,禁止教徒们聚会,没收教会财产和墓地,一些主教和神父被处以极刑,平信徒则遭到凌辱、流放和财产充公的惩罚。面对着罗马统治者的新一轮大迫害,许多狂热的基督徒为了坚持信仰而以身殉道,其中最著名的如迦太基主教西普里安、希腊教父奥利金等人。这一轮残酷的大迫害持续了十年之久。随着公元260年瓦勒良皇帝在战争中被波斯人俘获,罗马帝国陷入了分裂和混乱的状态,皇帝成为雇佣军将领手中的傀儡,像走马灯似的不断变换。在这种情况下,自身难保的罗马统治者们再也顾不上去迫害基督徒了,于是基督教会就获得了长达四十年之久的和平发展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基督教会逐渐发展壮大,加入教会的人数迅速增长,基督教信仰开始向军队、政府和贵族阶层蔓延。但是另一方面,基督教的迅猛发展和狂热情绪也引起了罗马异教群众的极大不安,他们决心起来捍卫传承了千年之久的多神教信仰。受罗马民众这种忧虑情绪的影响,以及对连续发生的宫廷纵火案的原因的猜忌,戴克里先皇帝在公元4世纪初又开始对基督教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迫害。他一连发布了四道敕令,拆毁教堂,没收教产,用酷刑强迫神职人员献祭,并对军队和宫廷中的基督徒进行大清洗。然而,此时的基督教会已经羽毛丰满,并且在罗马民众和上层人士中赢得了普遍的同情。因此戴克里先的迫害政策并没有持续多久,更不可能从根本上消灭基督教了。公元305年,戴克里先从罗马政坛退隐,基督教的苦难日子也走到了尽头。八年以后,西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在米兰与东罗马帝国皇帝利西尼乌斯共同颁布了著名的《米兰敕令》(又称《宽容敕令》),公开承认基督教为合法宗教,并且发还了戴克里先时代没收的教会财产。《米兰敕令》标志着基督教在遭受了250年的迫害之后,终于在罗马帝国获得了扬眉吐气的合法地位。

《米兰敕令》签署后不久,君士坦丁又借重基督徒的支持而战胜了利西尼乌斯,统一了整个罗马帝国。

此后他更是大张旗鼓地扶持基督教,任用信仰基督教的官员,毫不掩饰地表现出对基督教的好感。君士坦丁对于基督教的扶持最初并非出于宗教信仰,而是由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考虑。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他深切地认识到基督徒的忠诚、纪律、顺从和忍耐精神,这与信奉多神教的罗马人的散漫、腐化和麻木不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君士坦丁希望以一个强有力的君主专制来结束长期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他相信一种新兴的宗教信仰将有助于实现他的政治理想,所以他力图把“恺撒”与“上帝”统一起来。“罗马帝国只有一个皇帝,一部法律,一切自由民只有一种公民身份,因此也应该只有一种宗教。”这种信念使君士坦丁对基督教格外偏爱,他赋予教会团体以极大的独立权力,捐资建造教堂,豁免教会赋税,甚至违背《米兰敕令》关于信仰自由的原则,压制其他宗教的活动,试图用基督教来取代已经形同虚设的罗马多神教的国教地位。由于君士坦丁的大力推崇,到了公元4世纪末叶,基督教终于被另一位罗马皇帝狄奥多西确立为罗马国教。

经历了漫长的磨难之后,基督教终于在日益衰朽的罗马帝国中获得了合法地位甚至国教地位。在君士坦丁时代,基督教的天国理想对于那些在精神上陷入百无聊赖状态的罗马人来说,早已不再是先前几个世纪的谵妄迷信,而是一种具有强大感召力的真实理想。而基督徒们的洁身自好也与罗马社会的骄奢淫佚形成了鲜明对比,从而赢得了越来越多民众的敬仰。当然,基督教之所以在罗马帝国获得成功,除了罗马统治者和一般民众的态度改变之外,主要还是由于它自身的原因。爱德华·吉本把这些原因归结为五个方面:1.基督徒的狂热的宗教信仰和选民意识;2.基督教的天国理想的巨大精神感召力;3.原始基督教会所标榜的驱邪祈福的神奇法力;4.基督徒所具有的崇高道德和殉道精神;5.早期教会内部的团结、纪律和平等制度。

正是凭借这些文化特点,经过几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基督教才从一个倍受摧残的“邪教”发展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与此相反,曾经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却逐渐病入膏肓,不得不借助那个曾经被凶残的暴君尼禄恣意蹂躏、被严肃的历史学家塔西佗斥为“有害的迷信”的基督教来维护岌岌可危的统治。“恺撒”与“上帝”之间的这场旷日持久的较量,终于以“上帝”的全面胜利而告终。“在那个巨大的机体或外遭强敌入侵,或内部缓慢腐败的情况下,一种纯洁、低级的宗教却于不知不觉中深入人心,在沉静和隐蔽中逐渐成长,因遭到反对而精力倍增,终于在朱庇特神庙的废墟上竖起了胜利的十字架的旗帜。”

当君士坦丁皇帝颁布《米兰敕令》和决心扶持基督教时,他显然是看到了基督教所具有的朝气蓬勃的生命力和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但是他却没有意识到,基督教会与罗马帝国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深刻矛盾——“上帝”之国虽然借助“恺撒”之国作为寄生的宿体,但是它却注定了要成为罗马帝国的断命毒鸩。

自从耶稣被罗马总督彼拉多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上帝”与“恺撒”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格格不入的对立关系,罗马帝国对基督徒的长期迫害使得这种对立关系更加雪上加霜。君士坦丁与基督教会的暂时妥协并没有从根本上消解二者之间迥然而异的精神旨趣,“恺撒”与“上帝”的握手言和也只是一种审时度势的权宜之计罢了。随着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和封建时代的来临,基督教会与罗马帝国之间的对立又进一步演变为旷日持久的教俗之争,极大地影响了西欧中世纪乃至近代社会的基本面貌。

二、大公会议与修道运动——基督教合法化后的两种应战姿态

《米兰敕令》颁布之后,当基督教会已经不用再为争取生存权利而奋斗时,它就开始面临两个全新的时代问题:一是如何把彼此独立的各个教会团体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统一起来,以顺应合法化的处境和君士坦丁皇帝重振罗马帝国的政治理想;二是如何在顺境中保持早期基督教的信仰和美德,以避免与邪恶的异教文化环境同流合污。这两个新问题,前者导致了基督教大公会议的召开,后者推动了基督教修道运动的开展。

罗马帝国幅员辽阔,从帝国的东部到西部,生活着很多不同的民族,存在着殊异的文化背景。当罗马征服者们用武力把这些异质的民族统一为一个大帝国时,他们并没有、也不可能将它们在文化和宗教方面完全统一起来。尤其是在帝国东部的希腊文化圈与西部的拉丁文化圈之间,存在着极大的文化抵牾与隔阂。

与这种文化分裂的状况相比,旨在万邦之中传播天国福音的基督教却表现出超越各种文化差异的普世性特点。如果说罗马人试图通过武力来完成地中海世界的政治统一,那么,基督教则志在通过信仰来实现地中海世界的文化统一。然而,在《米兰敕令》颁布之前,基督教长期处于地下状态,再加上罗马帝国版图广阔,各地的教会不可能在罗马全境范围内进行太多的思想沟通和组织联系,只能满足于各自为阵的闭塞状态。

因此,基督教一旦获得了合法地位,并得到了皇帝的大力支持,统一思想和统一组织的问题就必定会被提到教会日程上来。既然基督徒信仰的神灵只有一个,而教会又被看作圣灵的身体,那么上帝设在人间的教会当然就应该具有统一的组织机构,基督教的信仰也必须落实为一些被所有信徒共同接受的基本教义。

由此可见,基督教世界最初的几次大公会议,正是为了顺应这种时代要求而召开的。这些大公会议在表面上是为了维护教义的正统性,消除“异端”思想;实际上,在繁琐的教义之争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加实质性的问题,那就是各教会之间的组织关系和权力归属。

吉本认为,基督教的生长是致使罗马帝国断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基督教与蛮族内外联手,共同摧毁了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

对于基督教来说,异教文化泛指一切非基督教的文化,尤其是在罗马帝国流行了一千年之久的希腊罗马多神教文化。

教会在教义问题上基本达成了共识(虽然东方教会与西方教会在教义的理解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分歧),但是在组织方面却造成了严重的分裂。这种分裂一直延续到中世纪,最终导致了东西方教会的公开决裂(1054年),造成了具有希腊文化特色的希腊正教会(Orthodox Church,即东正教会)与具有拉丁文化特色的罗马公教会(Catholic Church,即天主教会)的分道扬镳。

基督教合法化以后,教会内部的教义之争最初发生在宗教信仰最狂热、同时也最富于哲学思辨精神的埃及亚历山大教会。该教会的主教亚历山大与神父阿利乌就耶稣的本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场发端于亚历山大教会内部的教义之争,很快就在已经合法化的罗马各个教会之间蔓延开来,激起了神学辩论的轩然大波。从基督教内部来说,这场争论对于确立正统教义、维护教会在思想上的统一性,是绝对必要的。

但是在尚未皈依基督教的君士坦丁皇帝看来,这种繁琐抽象的神学争论是极其无聊的,而且在政治上也不利于罗马帝国的统一大业。为了尽快解决这种麻烦的教义争端和教派分裂,公元325年,君士坦丁以罗马皇帝的身份,在帝国东部的小镇尼西亚主持召开了帝国全境内的基督教主教会议。尼西亚会议成为基督教世界的第一次大公会议,与会的各教会主教达300多人,其中绝大多数来自东部教会。会议的费用全部由皇帝来承担,尽管君士坦丁本人是会议中唯一一个非基督教徒,但他仍然受到了参会主教们的热烈欢迎和高度崇敬。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辩和皇帝的最终裁决,确定了圣子与圣父“本体同一”、耶稣“受生而非被造”的正统教义。阿利乌派的观点被会议谴责为异端,该派信徒被禁止在罗马帝国境内传教。遭到沉重打击的阿利乌派追随者们不得不离开罗马帝国,来到边境之外的日耳曼蛮族地区继续传播他们的信仰。这个在当时看来是迫于无奈的举动,后来却对日耳曼蛮族的皈依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尼西亚大公会议确立了“父子同体”等基本教义,但是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杜绝基督教会内部的分歧和分裂。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间,东西方教会又相继召开了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381年)、以弗所大公会议(431年)和卡尔西顿大公会议(451年)以及一些规模较小的大公会议。在这些大公会议中,正统教会先后谴责了阿利乌派、阿波利拿里派、聂斯脱利派和一性论派等异端思想,形成了《尼西亚信经》《卡尔西顿信经》等重要文献,确立了“三位一体”和“基督神人二性”的正统教义,并且树立了大公会议在基督教世界中的权威地位。

如果说大公会议的召开表现了基督教会顺应合法化处境的一种积极姿态,那么修道运动的开展则表现了虔诚的基督徒们应对顺境的一种消极姿态。当大多数主教和信徒们都利用皇帝支持的大好时机来扩张教会势力和争夺权力资源时,另一些对教会内部日益显露的腐败现象忧心忡忡的虔诚基督徒却选择了一条退出主流教会的个人隐修之路。

在基督教合法化之前,基督徒们既要面对罗马统治者的屠刀,又要面对无处不在的异教文化。在这种双重压力下,基督徒们往往把殉道当作最好的应战方式,它既可以使虔诚的信仰经受十字架的考验,又可以使摆脱了肉体的灵魂一劳永逸地免遭异教文化的玷污。但是到了君士坦丁时代,基督徒的敌人已经不再是手持利剑的“恺撒”,而只剩下尘埃一般萦绕在身边的异教文化。《米兰敕令》颁布之后,教会的领袖们不再为基督教会的生存问题担惊受怕,转而为基督教会的纯洁问题深感忧虑。由于皇帝的支持,大量势利的罗马人纷纷加入教会,从而使得基督徒的信仰和道德状况日益松懈。在此情况下,合法化和国教化的基督教会就面临着一个严峻考验,那就是当有教养、然而却腐败成性的罗马人纷纷涌入教会时,如何保持一个基督徒的纯正信仰和圣洁道德?

面对着这种时代变化,大多数基督徒都缺乏思想准备。在一个不再需要为信仰而走向十字架的环境里,“殉道”一词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那就是与四处泛滥的异教文化彻底决裂。朱庇特的神殿虽然坍塌了,但是异教文化的阴影却无处不在,希腊罗马世界的公共教育、文学语言、建筑风格乃至庆典仪式,无不沾染了浓厚的异教色彩。面对着这种无形、然而却是巨大的文化挑战,基督教会的首要任务就是把斗争的矛头从有形的罗马帝国转向无形的异教文化,从魔鬼的形形色色的化身(朱庇特、阿波罗等神祇)转向滋生魔鬼的文化土壤。如何与汪洋大海一般泛滥的异教文化彻底决裂?这就是在基督教合法化之后,严肃的主教们所思考的主要问题。

当“殉道”一词已经不再表现为直接的献身行为时,它就采取了另一种表现形式,那就是与人欲横流的世俗社会和堕落邪恶的异教文化彻底决裂的禁欲生活。在这种表现形式中,一个殉道者需要面对的不再是树起十字架的罗马迫害者,而是无处不在的罗马物质主义和纵欲主义文化。“抵抗肉体诱惑的人也是一个殉道者”,这句话盛行于君士坦丁时代以后的教会之中。这种把萦绕四周的异教文化和自身蠢动的肉体欲望都当作是魔鬼诱惑的看法,驱使一些虔诚而严肃的基督徒们远离堕落的罗马凡尘,隐匿到人迹罕至的荒僻旷野,去过一种自我反省和自我折磨的圣洁生活,结果就导致了推崇独身和禁欲的基督教修道运动。

关于修道运动产生的原因,教会和学界一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解释。除了基督教处境改变以后一些虔诚的信徒要与堕落的异教文化彻底决裂的圣洁愿望之外,基督教会内部日益出现的纪律松懈和信仰蜕化也是促使修道运动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早在公元3世纪后半叶的长期和平时期,处境好转的基督教会内部就开始滋生出腐败现象,一些富有的主教把持了教会的大权,使教会从一个平等互助的民众社团转变为一个等级制的权力机构。再加上大量势利的罗马人纷纷加入教会,造成了教会内部鱼龙混杂、良莠不分的情况。

这样就使得一部分严肃的基督徒产生了独善其身的愿望:由于在260至303年的和平时期以及君士坦丁皈依基督教后,大批人涌入教会,教会道德状况随之降低,这导致一些严肃的基督徒更加看重禁欲生活。为教殉道的事已不再有,禁欲主义便成为基督徒可能达到的最高造诣。在这个世界上,违背基督教道德的事随处可见,最好避而远之。古人把沉思冥想的实践看得比积极的德行更值得尊重。而更重要的是,公共崇拜中的形式主义日渐增加,在3世纪末进一步发展,这导致个人较自由地接近上帝的愿望的产生。

有学者认为,滥觞于埃及的修道运动乃是埃及民族主义抵制希腊罗马文化的一种另类尝试。然而,修道运动虽然发轫于埃及,却很快就在整个罗马帝国境内蔓延开来,并且在中世纪的天主教会和东正教会中不断地变化和更新。这个事实充分说明,修道运动主要不是埃及土著文化主动对抗希腊罗马文化的结果,而是纯洁性受到侵蚀的基督教信仰面对异教文化和内部腐败而采取的一种消极应战姿态,它的基本宗旨就是要维护基督教信仰的纯洁性。在这场产生于公元3世纪的清修苦行活动中,虔诚的基督徒们为了上帝的缘故而折磨自己的肉体,以独身、清贫、禁欲和脱离尘世的沉思冥想来与骄奢淫佚的罗马生活方式相抗衡。

按照教会史的一般说法,修道运动的创始人是埃及的安东尼(Antonius),他20岁时因有感于耶稣让财主变卖财产分给穷人的劝勉,散尽家产,孤身来到尼罗河畔的沙漠荒冢中进行个人隐修。在几十年的隐修生活中,他克制情欲,靠着对上帝的坚强信念抵御了魔鬼的种种诱惑。由于安东尼的表率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基督徒们的效法,同时也助长了一种苦行竞争的变态风气。到了基督教合法化以后,埃及和西方的许多教会领袖如阿塔那修斯、杰罗姆、奥古斯丁、本尼狄克、大格利高里等人纷纷加入到修道运动的行列。

他们把个人隐修发展为集体修道,建立了规模宏大的修道院,制定了严苛的修道教规,使修道运动走上了制度化的轨道。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摧残人性的修道运动在西罗马帝国崩溃之后的“黑暗时代”里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历史后果——公元5-8世纪散布在西欧土地上的修道院不仅是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坚强堡垒,而且也成为保存古典文化火种和教化日耳曼蛮族的重要基地。“在黑暗时代,它们保持了学问的灯光长明不熄。在它们的图书馆里,保存了我们今天所有的古代罗马和早期基督教拉丁文文献。隐修院的学校培养的不仅是修士和教士,也有世俗人家的子弟。条顿民族接受基督教和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它们。”

修道运动的产生固然有其重要的现实原因,但是它的思想根基却早已埋藏在基督教的唯灵主义理想之中。使徒保罗在《罗马书》《加拉太书》等书信中曾多次谈到“肢体的律”与“心中的律”交战、“情欲与圣灵相争”的情况。当基督教尚处在罗马帝国的迫害之下时,虔诚的基督徒可以通过走向十字架的殉道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天国理想的坚定信念;但是当基督教已经被罗马帝国所接受时,“为天国的缘故自阉”的禁欲主义就成为基督徒们表现纯洁信仰的最佳方式。因此,在罗马帝国崩溃之前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主动要求与异教文化和教会腐败相决裂的基督徒们,纷纷采取了修道运动这种极端的做法。虽然在安东尼、杰罗姆、本尼狄克等修道者的身上,可以看到令人肃然起敬的坚定信仰和克制精神,但是这种自我摧毁的禁欲主义价值观却极大地悖逆了人的本性。在灵魂与肉体、“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二元对立的神学思想的影响下,偏激的修道士们把整个现实世界都视为魔鬼的陷阱。高雅优美的异教艺术、科学和哲学遭到了谴责,感性欢快的世俗生活被蒙上了一片阴森晦暗的罪孽阴霾,绚丽多彩的古典文化被视为魔鬼精心设计的阴险诱惑。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就应该自觉地与这些邪恶的世俗浊流彻底决裂。圣徒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描写了自己在战胜了情色之欲、口腹之欲以及芬芳、美声的诱惑之后,如何又在上帝的帮助下终于克服了“双目的享受”。另一位圣徒本尼狄克则记载了自己在荒野修道时,如何通过残酷地折磨肉体来医治灵魂创伤的可怕事迹。这种极力诋毁一切感性之美和世俗享乐的禁欲主义倾向,正是在基督教的崇高圣洁的唯灵主义精神氛围中所孕育的,并在修道运动中被推向了变态的极端。

从文化挑战与应战的角度来看,大公会议和修道运动分别表现了基督教在面对顺境时的积极回应和消极回应——前者表达了基督教会与罗马帝国握手言和之后主动觊觎权力的愿望,后者则以一种消极避世的方式延续了基督教与罗马帝国以及整个古典文化之间的深刻抵牾。从大公会议的权力角逐中,不仅最终酿成了中世纪罗马公教会与希腊正教会的彻底决裂,而且也由于东、西罗马帝国的不同历史命运而形成了迥然而异的教俗关系。从修道运动的禁欲实践中,则不断地凸显出基督教理想与世俗生活之间的紧张关系,一次又一次地演绎了教会理想在世俗欲望的诱惑之下沉沦和重振(甚至酿成各种宗教暴戾)的历史悲喜剧。

〔本文为澳门科技大学项目“基督宗教对西方文化发展演进的深刻影响”(0398K)的阶段性成果〕

谢选骏指出:上文作者是无神论者,而且他的作文目的就是为无神论机构服务——这使得他的论述无法深入到“文明再生”的层次。而在我看来,正是基督教拯救了贪婪血腥的罗马鬼子及其地狱里的子孙后代,使得他们获得了一种新的张力——不是帝国的张力,而是文明的张力。这也是我着眼于中国文明的再生之处——如果从“基督教与中国文明的张力”的角度考察,当能发现,在第三期中国文明的周期里,只有基督教可以给予中国文明新的张力。



【027、甲午战争是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内战】


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是第二期中国文明圈内的三个国家的战争,可以说是一场“内战”,这三个国家就是满清、朝鲜、日本。日本人对此最为清楚,所以他们称此次战争为“日清战争”。满清灭亡之后,一些糊里糊涂的华人,追随共产国际改称此战为“中日甲午战争”,甚至“第一次中日战争”,真是语无伦次。因为,甲午战争包括了蒙古、西藏、台湾等“满清属地”,而抗日战争并不包括蒙古、西藏、台湾等“满清属地”。

甲午战争中,日军因战斗死伤人数仅为964人,1658人死于疾病,25人死于自杀。但日军在条约签署后进入台湾的乙未战争,面对以猎枪、土制大炮为武器的民军,战斗死伤人数达4600人以上。由此可见,满清八旗的腐化堕落到了不如台湾土著的地步。中国文明的重组势在必行了。

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称清日战争,共产国际称第一次支那-日本战争(First Sino-Japanese War),是大清和日本在朝鲜半岛、辽东、山东半岛及黄海等地进行的一场战争。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按照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丰岛海战是战争爆发的标志。最终大清战败,并于1895年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至8月1日大清帝国政府对日宣战和日本明治天皇发布宣战诏书,1895年4月17日以签署《马关条约》而告结束。战争持续近9个月,依据战场转换及双方作战态势变化,大致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从1894年7月25日到9月17日。战争分陆战与海战双向进行,陆战主要是在朝鲜半岛上的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黄海海战是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海军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又执行李鸿章避战保船的命令,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陆面战斗在三个战场同时展开:大同江南岸战场、玄武门外战场、城西南战场。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九千五百馀人,日军也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战力相差甚远。日军第九混成旅团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军发起进攻,太原镇总兵马玉崑奋勇抗击,日军无功而返。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战场位于辽东半岛,以陆战为主。9月25日,日军在鸭绿江上搭浮桥抢渡成功,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清军守将马金叙、聂士成被迫撤出阵地。日军攻陷虎山。山县有朋即将第一军司令部移于虎山。鸭绿江防线决战刚要打响前光绪帝拿问平壤之战逃跑主将卫汝贵。圣旨到,造成清军全军崩溃。26日,日军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同日日军在庄河花园口登陆,10月9日,攻占金州,10日陷大连湾,至此清军在鸭绿江防线全线崩溃。25日旅顺陷落,日军执行旅顺大屠杀,对城内进行4天3夜的抢劫、屠杀和强奸,大批平民死亡。李鸿章曾经提出“若水师至力不能支时,不如出海拼战,即战不胜,或能留铁舰等退往烟台。”但是受到丁汝昌的坚决反对,从而使得北洋水师继续困守在港内。[11]旅顺口的防御工事,经营10余年,耗费白银数千万两,驻守兵力达14700人,日军仅用不到一天时间,付出426人的伤亡,就拿下这座重兵把守的要塞,清军则付出3600多人的伤亡。

第三阶段,从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12月24日,镇远退入威海卫时触礁,经抢修才不至下沉,但已不可再出深海作战,管带林泰曾引咎自尽。1895年1月20日,日本第二军共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岸炮台。营官周家恩阵亡,炮台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攻陷威海卫城,刘公岛成为孤岛,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曾致书丁汝昌劝降。10日,定远号弹药告罄,刘步蟾下令将舰炸沉,随后刘步蟾生吞鸦片自杀。11日,丁汝昌自杀。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在英国籍海军军事顾问建议下,由最年轻管带、日后民国第一任海军总长萨镇冰向伊东中将献降,济远,广丙,镇中,镇东等10舰为日军所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随后萨镇冰驾驶康济舰并载著丁汝昌等六人灵柩离开刘公岛。北线日军与清军满洲部队主力进行的战役有五复海城,与湘军、淮军、毅军进行的战役有牛庄之战(又名佯攻辽阳,实取牛庄之战)。日军佯攻辽阳,光绪帝中计,亲自下令围攻海城的清军主力救援辽阳,结果日军迅速调动进攻清军交通枢纽牛庄,围歼孤立在牛庄湘军主力。最终双方主力爆发田庄台决战,宋庆在清军主力被围歼前下令撤退。清廷被迫议和。

自鸦片战争至英法联军之役为十五年,自英法联军之役至日军初次侵台为十五年,自日军初次侵台,中经马嘉理事件、伊犂交涉以至中法战争约九年,自中法战争至中日战争亦为九年,其间中国多少尚可喘息苟延。中日战后,情势急转直下,外来的凶猛压力,跟踪而至,片刻未弛,直可谓危急存亡之秋。

——郭廷以

清国战败,只得向日本求和,签下《马关条约》。1895年间,清廷派李鸿章前往日本签约。条约指明,清方须承认朝鲜为独立国,撤出朝鲜半岛。割让台湾、澎湖及其附属岛屿予日本。条约又要求清方向日本开放多个清国内陆的港口城市,包括沙市、重庆、苏州、杭州。要求向日本赔款,日本便获得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其中三千万两为清国换回辽东半岛的费用)。还规定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上述个通商口。日本货物在清国内地必须免去内地税。这使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改变东亚地区由英国和俄国对立和争霸的原有格局,导致1902年的英日联盟及1904年的日俄战争。

甲午战争后所签订的《马关条约》是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来对清国危害最大的不平等条约。条约签订后,台湾和澎湖沦为日本殖民地,巨额赔款亦加重清国人民负担及增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力量。允许在华设厂、增辟通商口岸便于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大大加深清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清军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北洋水师的覆灭)标志着清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再次成为列强鲸吞蚕食的对象。同时,甲午战争也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使大清帝国内部的改革派对自身弱点有更深认识,促使后来政治制度的改革,即1898年的戊戌变法。此役后大清帝国在国际地位上急转直下,而日本则跻身为列强之一。

日本海军在1895年甲午战争的胜利,基本上完全摧毁了满清王朝的军事力量,严重地削弱了他的经济实力,使满清政权元气大伤,日本也为了取得战争胜利及保持住胜利的成果,在清国内部制造混乱,对革命党人提供了大量的秘密资助,所以客观地说,日本海军的这次胜利为后来孙中山及其他革命团体领导的革命创造了胜利的先决条件。

日清战争是日本从“被压迫国”向“压迫国”过渡的转折点,因此在日本近代史上是一次划时代的战争,具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相片敌的意义。

——藤村道生

与大清帝国开战前,日本国内朝野上下曾经对与清国开战感到紧张和困惑。甚至连明治天皇本人也曾经对是否与清国开战感到踌躇。但于战胜大清帝国后,随着不停的捷报与多次举办战胜祝贺会,国内的舆论风向便开始有所改变,“帝国万歳”等赞扬天皇的口号成为一时间的流行语。日本国内为了纪念这次战胜,也在在国内多处树立纪念碑。同时在战斗期间,受到社会整体风气影响,青少年的日常娱乐和玩乐也几乎完全与战斗有关,甚至出现小孩子往清国人丢小石头的事情。

同时,新闻媒体也以大幅报道这次战争为契机,在日本国内得到前所未有的普及。在当时,各家报社为了及时得到第一手的消息,纷纷往战场派遣随军记者,使国民首次透过新闻媒体得知战斗的最新情况。反之,那些没有对战斗进行跟踪报道的报社,也在这次战争后走向没落。各家媒体在报道有关战争的新闻时,经常使用把无名士兵“英雄”化的报道手法(忠勇美谈),以及以激烈的文字描述战况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大量新的读者群,也让日本人首次意识到新闻和媒体这两种现代化的吸收资讯渠道。但是同时,媒体的报道只集中在报道片面的内容,使读者的价值观受到单一化的影响。例如说,当时的报纸与杂志便以这次战争为例,不断的提出“日本文化比清国先进”等民族优越论的观念,对日后一段长时间日本人对清国人的看法产生严重的影响。

以甲午战争为契机,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第一次经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对日本成为近代意义上的国民国家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透过战争过程中,国家机关不断重复的强调“国民”的义务和贡献,使得日本人开始意识到自己作为国家国民的一部分,应该不分地位的去支持军队,也是所谓的战争的“统合作用”。在这个统合过程中,作为军队统帅的明治天皇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他与开战时把大本营转移到広岛的举动,使日本国民强烈的感受到御驾亲征的威严。反之,战胜清国的消息,则对日本人的清国观做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也是从当时开始,日本国内开始产生蔑视清国的情绪,并一直延至后代。同时以此为契机,日本国内开始有人提倡脱离汉字文化圈,也同时为了日后的海外拓张,确立日语标准化教育的普及。

不仅如此,汉化的日本词汇,从此大量涌进中国大陆,彻底重塑了现代汉语。

如果说“甲午战争是第二期中国文明的闭幕内战”,那么“抗日战争则是第三期中国文明的开幕内战”。日本虽败,但日本元素帮助塑造了战后的共产党专政,对第三期中国文明的形成,影响不小于苏联。



【028、鲸鱼搁浅象征现代文明的末日】


《最新数字:美国经济成长惊人 失业率追平1969》(世界日报 2018-06-01)报道:

劳工部1日上午公布最新报告指出,今年5月美国失业率为3.8%,追平1969年以来最低失业率纪录。在5月份里,美国增加了22万3000个工作机会。

受到经济蓬勃成长的带动,过去几个月来,美国失业率一路走低,在今年3月为4.0%,4月份降到3.9%,5月更进一步来到3.8%,不仅是2000年迄今的最低点,更追平了近半世纪以来,美国在1969年写下的最低失业率纪录。

劳工部失业率报告是在美东时间1日上午8时30分公布,川普总统在报告出炉之前的1小时,抢先一步在推特发文写道:“期待着今早8时30分看到失业率统计。”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经济学者估计,美国失业率接下来仍有继续降低的空间。

软件厂商首席经济学家怀特(Josh Wright)指出:“美国经济在过去这段期间,出现了惊人成长。”

根据统计,美国经济已经出现连续9年的成长,美国雇主在过去7年半里,每个月都有新增职缺。过去一年之间,平均每个月增加19万1000个职缺。

工资方面,今年5月间劳工工资较去年同期相比,平均增加了2.7%。

若以产业区分,劳工部报告显示,今年5月全美零售业增加3万1100个职缺,医疗照顾业增加3万1700个职缺,建筑业增加2万5000个职缺,制造业则新增1万8000个职缺。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来,工厂职务(factory jobs)共计增加25万9000个工作机会,其中成长幅度最大的是与保久商品有关的厂务工作。

谢选骏指出:世人认为,时代的挑战在于贫穷和物质匮乏,其实相反,时代的真正挑战在于疯狂地追求物质财富——因为现代文明越是富裕,就越接近自己的末日了——那不是地球的末日,甚至不是生物圈的末日,也不是人类的末日,而主要实现村生活方式的末日。这就是鲸鱼的搁浅,所象征的现代文明的末日——

《鲸鱼搁浅 抢救五天 胃里竟然都是……》(2018-06-03 神州观察)报道:

一条雄性领航鲸在泰国的运河奄奄一息,多名兽医尽全力抢救5天,依然无法挽回它的生命。解剖后,当局更发现它体内有80个胶袋,总共重8公斤。有海洋生物学家警告,泰国作为全球使用最多胶袋的其中一个国家,已严重损害海洋生态。

领航鲸上周一(5月28日)在泰国邻近马来西亚边境的一条运河中被发现,当时已病入膏肓,救援人员用浮标协助它继续漂浮,又用雨伞替它遮挡阳光。兽医团队随即加紧抢救,期间它曾呕出5个胶袋,但最后还是返魂乏术,于上周五(6月1日)宣告不治。

当局对它进行解剖,赫然发现它胃内有80个胶袋。一个个胶袋铺在地上,场面骇人。泰国海洋和海岸资源部门在社交网站讲述他们尝试拯救这条领航鲸的经过,官员认为,鲸鱼可能把胶袋当成鱿鱼等食物,于是不断把其吞下肚。领航鲸以鱿鱼为主食,也会吃鱼及八爪鱼等。该局希望在周五(6月8日)的世界海洋日,呼吁民众注意有关问题。

海洋生物学家那瓦沙瓦(Thon Thamrongnawasawat)指出,领航鲸胃中的胶袋令它完全无法吸收任何有营养的食物。他说:“如果你的胃内有80个胶袋,你必死无疑。”

那瓦沙瓦透露,每年最少有300只海洋生物,包括领航鲸、海龟和海豚等,在泰国水域因为吞下塑胶制品死亡:“这是个大问题,我们用太多塑胶制品。”泰国民众耗用胶袋量大,当局近日表示,考虑征税改善情况。全球而言,则每年有八百万吨塑胶被丢入海洋,进入野生动物食物链。

谢选骏指出:青年是未来的风向标。也许美国青年已经预感到文明的末日,所以率先退出了金钱游戏——

《美国贫穷问题加剧 青年贫穷比率最高》(2018-06-03 中央社)报道:

联合国人权调查人员指出,美国在总统川普执政下,贫穷有扩大和深化的趋势。川普政府的政策用意似乎要移除数百万计穷人的安全网,并同时奖励富人。

路透社报导,联合国极端贫穷问题特别报告人员艾斯顿(Philip Alston)呼吁美国当局,提供稳固的社会保障,解决根本问题,而不是“惩罚和监禁穷人”。

艾斯顿的报告提出,穷人的福利津贴和健保保障遭到削减之时,川普推行的税改给超级富豪和大公司带来“意外之财”,进一步扩大不平等。他说,自前总统詹森 (Lyndon Johnson)1960年代对贫穷宣战以来,美国的政策并不注意贫穷议题。

艾斯顿说:“过去一年来推行的政策,看似蓄意要删除最贫穷的人的基本保障,惩罚失业的人,甚至基本健康照护都变成要争取的特权,而非公民权。”他又说,近4100万人或12.7%人口生活贫穷,且有1850万人极端贫穷,孩童占了贫穷人口的1/3。美国与其他工业化国家相较,青年贫穷比率最高。

不过,艾斯顿仅引用美国人口调查与统计局到2016年的资料,并未比较川普2017年1月就任之前和之后的贫穷数据。

澳洲籍的艾斯顿是联合国资深人权专家,现任纽约大学法律系教授,他本月稍晚将到联合国人权理事会(UNHRC)发表这分报告。

谢选骏指出:饿狼才会捕食,吃饱了就会无所事事,整天犯困——甚至饱暖思淫欲了!



【028、九一一恐怖袭击与中国文明整合世界】


(一)

网文《在911恐怖袭击中的美国华人》说,在美国“911”恐怖攻击中,一条中国格言居然救了一个华人的命,这就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一位雷姓工程师回忆说:事发当日8时,他照常到世贸中心南大楼上班,8时45分赫然听到对面的北大楼爆炸,火光扑面迎来,冲击波随即摧毁了南大楼的玻璃窗,他以为遭火箭炮袭击。其他同事仍议论纷纷之际,雷先生第一反应就是逃生,他立刻跑向后楼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离开大楼。期间,他感到奇怪,整个大楼竟没有响起警铃或任何广播,甚至保安人员也没有惊觉灾难已经来临,还叫大家不用跑得太快。雷先生说,部分职员听到保安员没有任何指示,亦没有响起警报,都不知大祸临头,反而跑回工作岗位。当他从91楼逃到到65楼时,已上气不接下气。此时,第二架被劫的客机突然向该大楼顶部拦腰撞入,令整座大楼发生巨响和震动,此时是9时3分。与此同时,雷先生意识到死神逐渐逼近,他不顾一切拼命随着人潮往外跑,跑了45分钟,终于到达大楼最低层。雷先生形容由65楼跑到底层的45分钟,恍如隔世。正当大家以为已经逃出一劫、离开地狱、逃出大楼外休息、看热闹的时候,雷先生心中一个闪念:“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于是继续奔跑,不久,他身后的两座大厦便陆续开始倒塌,不少已跑出来的人又全被压在下面……。

这位雷先生至少有三点判断正确:一是北大厦爆炸后,他就本能地联想自己所在的南大厦也可能会有同样的命运;二是迅速往下层跑,事实上除了他,80层以上的没有其他任何人活下来,因为飞机撞击以后,所有的通路都被撞毁或大火封死了;三是到了底层后迅速离开,事后统计,很多人都是在大楼附近遇难的。南大厦后被撞(9时3分〕,却先崩塌(10时3分〕,满打满算一共只有60分钟,若他迟疑分秒,都可能葬身于瓦砾之中,甚至任一小块飞扬的碎片都足以致命。最生死攸关的是,北大厦被撞是8时45分(一说是8时46分〕,也就是他从91层到65层共25层(此时南大厦被撞〕只有18分钟逃生机会,平均每层43秒,若只要稍有决断犹豫或行动迟缓就可能被飞机正好撞上(飞机约从70多层至80多层之间撞入〕或被困在80多层以上。第二阶段,他从65层跑到底层用了45分钟,也就是平均一层用约41秒,当时途中还有各种阻碍。

后来我在一座大厦做了试验,跑下10层,每层大约20-30秒,若遇到阻碍,就必须放慢,而连跑60层一定很累,速度就会递减。很为叹惜的是,有一些人本来可以得救,跑了一半,却又回去取自己的提包、化妆盒、手提电脑,甚至其他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以致耽误了最佳逃生时间。还有人跑了一半,累了,便找了一处沙发休息。在这次事件中共有2,986人死亡,包括双塔在内的6座建筑被完全摧毁,其它23座高层建筑遭到破坏。 

911中,还有来自上海陈思进先生的逃生也令人印象很深。他回忆,8点15分到北塔80层上班,刚坐定,整个楼就晃了,过了一会儿,有人叫撤。整楼的出口都变形,无法打开,等了15分钟,有人就撞门,15分钟后打开一门,一共有三百到四百人,就慢慢从78层到底层走了一个半小时。楼梯窄,大家紧挨着,上了年纪的和妇女走里道,因可以转弯快;男的走外道。到了18层就有很多救火队员、警察扛了许多器械在朝上面冲。陈先生下来时,二号楼已倒,只有北门通,一出来就跑。天上灰蒙蒙的,到处都是废墟。他用两分钟拼命跑到一个桥下,楼就倒了。很多人在对过的店里躲避,照样死亡;有一大商店中约有100多人,楼一倒把商店封了,里面的人全部罹难。陈先生是幸运的,只要再晚2分钟,他就必死,因为北塔虽先撞,但后倒塌,比南楼多出半个多小时。

……由于在1993年世贸双塔地下楼发生过恐怖爆炸案,有一段时期那里的租金降低,后来听说一些中资公司乘机搬了进去,因为觉得物美价廉,在那里办公很有派头。我曾问过纽约的一些朋友,那为什么这些人都幸免于难呢?谁知他们的回答使人哭笑不得:因为这些人是替公家办事,工作起来懒懒散散,双塔受攻击时,他们可能还在床上睡大觉呢。要不然,外国人中怎么似乎德国人或日本人死的多呢? 

(二)

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大厦从自由女神眼前消失了,我本人曾在1994年登上其中的一座,并在上面吃了一个高价饭盒。我俯看下面的世界,楼房就像火柴盒子,大货车就像蚕豆,人们就像蚂蚁。和帝国大厦相似,为了避免有人跳楼,大厦顶上特地架设了防自杀网。当年登上过的世贸大厦顶端,而眼下所见是一片巨大的深坑。

九一一恐怖袭击之后,我开始着手完成1975年开始酝酿的主题《黄金时代的重来——论礼制的天下统治》,并易名为《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

2004年1月开始发表,当年发表百万字之多。

2005年全部完成电子版的第一版。

2006年出版了印刷版的第一版。

2015年出版了电子版的第二版。

2016年出版了印刷版的第二版(分为五册)。

以下为2015年出版的电子版第二版目录。

Monday, May 25, 2015

目录《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 

《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

On Global Government──Global Integration Under the Central Kingdom Civilization

目录

Table of Contents

前言

Forewords

泰坦尼克号沉没

the Titanic sank

第一部 全球一体 

Part I Global Integration

第一章 历史的鸟瞰  

Chapter One Historical Overview

一,“走出非洲”与“r-K理论”

1.“Out of Africa”and the“r-K Theorem”

二,飞跃的“K策略”导致农业出现

2. The Leap of the “K─Strategy”paving  the way for agriculture

三,文明·城邦·聚合作用  

3. Civilization and Polis,The Effect of Aggregation

四,两类“聚合”,三个结果

4. Two Types of Aggregation and the Three 

Consequencies

五,轴心时代的启蒙造就世界国家

5.  "Enlightenment" of the Axis Period giving rise to World State

六,帝国与传播

6. Empire and Communication

第二章 文明的形态 

 Chapter Two The Forms of Civilization

〔航海文明与内陆文明〕

(Oceanic Civilization and Inland Civilization)

一,航海文明是人类自由的导体

1. Navigation as Path to Liberty

二,开放社会与长城社会

2. Open Society and Society of the Great Wall 

三,城邦与王国

3 City-State vs. Monarchy

四,崇拜技术与崇拜人力

4. Worship of Technology vs. Worship of Human Labor

五,伦理社会爱好喜剧、粉饰太平

5. Preference of Comedy in Ethical Society as Facade of Peace

六,海权与法治的关系

6. Connection between Sea Rights and Rule of Law

七,个人主义是海权的意识形态

7. Individualism as Ideology of Sea Rights

八,海权的重要在“经济发达”之上

8. Sea Rights as Priority over Economic Development

九,旧传统的顽固和新文明诞生之艰难

9. The Strong Resistance of Tradition against Birth of

New Civilization

……

(三)

九一一恐怖袭击,确实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事件,因为它让人们理解到了:中国文明整合世界的必要性,以及全球政府出现的必要性。



【030、科技文明的末日将临】


《气候灾难的极端预测。什么将拯救人类?》(2019年7月13日 编译)报道:

突破性的国家气候恢复中心(Breakthrough National Centre for Climate Restoration)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我们对环境的轻率地处理的后果是多么具有破坏性,以及我们迄今为止如何不假思索地使用我们地球的化石资源。科学家认为,文明的死刑判决可能已经签署。曾经的某年某日,当气候变化可能意味着世界末日和我们的结束,当然,仍然只是一个预测,但最新的分析数据显示,这种情况正在变得更加严重。根据futurezone.de的信息,科学家今天说,到2050年,仅仅30年后,人类可能开始灭绝。

气候变化:从2050年开始致命的热浪

根据2019年5月公布的突破性国家气候恢复中心(国家气候恢复中心)的研究,气候变化已经是“人类文明的生存威胁”,从2050年开始,这一过程将是不可避免的和不可逆转的。因此,对人类的影响是灾难性的。科学家说不多也不少,如下:

消灭智慧生命

或者大幅度缩减智慧生命的力量

这份文件是气候变化的严重后果的一个假设,如果主管当局没有适当考虑这份文件,并且不需要采取具体的激进措施来防止环境灾难并预测世界灭亡的各个阶段,它将成为我们的悲剧现实。

2020-2030年:环境政策的彻底失败最终导致全球变暖1.6摄氏度。

2030-2050年:2030年的峰值排放将导致全球变暖2.4摄氏度到2050年。此外,0.6摄氏度升温与一些碳和云循环的反馈以及更高水平的冰混响有关。总体而言,气候变化将在2050年以3摄氏度的温度上升结束。

荒漠化和水资源短缺

如果我们达到这些激进的高潮,人类和地球就会受到致命后果的威胁,这些后果将同时影响数十亿人的生活。

海平面上升了0.5米,到2100年,海平面总共可以上升2-3米。

世界总面积的35%和世界人口的55%每年遭受20天以上的致命高温,超过了人类生存的门槛。

荒漠化影响到世界表面的30%以上,特别是在南非、西亚、中东、澳大利亚和美国西南部。

最贫穷的国家和地区不再适宜生活,因为它们不能人为地为生活创造一个凉爽的环境。

超过十亿人将需要从热带地区搬迁。

全世界有20亿人面临缺水的风险。在干燥的亚热带地区,农业正变得不可行。

在世界大多数地区,粮食产量显著下降,洪水、高温和风暴等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食品不再能足够的全人类,有一个爆炸性的价格上涨。

事情可能会更糟

据Sciencealert.com的报道,这个世界末日的预测,尽管它的规模过于可怕,但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尽管专家们仍在争论2050年世界末日预测的现实性,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气候变化应该早就开始了。因此,许多现有的气候变化模式非常保守,没有考虑到,例如临界点和由此产生的反弹。然而,正是这些时刻反过来,可以加速气候变暖和根本气候变化的进程。这些影响包括永久冻土中温室气体的泄漏和西南极冰川的消失。

研究的作者还表明,所描述的世界末日情景“远非极端”。到2050年,气候变化引起的全球变暖在2050年可能会超过3.5–4摄氏度。

另一个致命的生态灾难的预测?

有一点是清楚的:专家们一致认为,人类迟早会被气候变化摧毁。还有其他理论认为气候变化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不早于140年之后。而且,尽管这样一个声明听起来更加乐观,但世界末日推迟了几年的日期,绝不能使局势的危险性降到最低,因为如今局势如果不直接威胁我们,它肯定会影响未来几代人的幸福和舒适的生活。虽然这个世界末日的情节看起来更像好莱坞电影的剧本,但我们不能对现实视而不见。

政策如何解决?

“环境政治家们在气候冲突背景下描绘的画面大多是黑白的。这一方面是对我们新生代对其未来的无辜恐惧,另一方面是肆无忌惮的能源问题,它破坏了任何进步的气候运动,并在自私的政客的不断支持下游说他们”—《BILD》经济学编辑丹尼尔·韦茨勒分析了德国和世界的政治局势。

5月初,德国民盟党领导人安格雷特·克兰普-卡伦鲍尔反对对CO2征税,许多观察家认为这是这种黑白世界观的确认。唯一的问题是,它是一个与现实无关的讽刺漫画。因为破坏气候的能源公司正在瓦解。甚至石油跨国公司现在也在高举旗帜,成为气候倡导者,甚至像埃克森美孚和英国石油公司这样的石油公司也在推动征收气候税,当然也一定不会忘记自己的利益。

据Ahios报道,最近有75多家大型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推动特朗普总统在美国国会上提出的征收碳税的要求,应该将碳税作为“碳红利”返还给公民。美国人争取碳红利(AFCD)运动使用数百万来自跨国公司的捐赠,这些捐款迄今被绿色运动定义为“邪恶王国”:埃克森美孚,康菲石油公司,壳牌,英国石油。

“美国人对碳红利运动的要求反映了社会越来越需要以深思熟虑的方式解决气候问题”,-壳牌在WELT的要求下说。“我们希望,我们对AFCD和类似组织的支持将最终导致通过立法确定CO2排放的国家价格”。

并不只是荷兰-英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持有这个态度。就连美国市场领导者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也反对以征收CO2排放税为形式,反对积极的国家气候政策,尤其是环保主义者的攻击。“我们相信,有效的气候政策只能通过对温室气体排放征税”,——公司发言人在WELT的要求下解释道。“碳税,除其他事项外,将提供一致和可预测的碳成本,在经济中,降低监管的复杂性和行政成本,以最大的透明度”。

英国石油公司(BP)的观点也并非根本不同:“我们相信CO2定价是一个有效的长期市场信号,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对未来投资的更多安全规划。此外,CO2排放的价格可以激励所有人进一步提高能源效率和低碳能源的吸引力,如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燃料,并将其推向市场”。

当然,大多数石油公司都希望扩大产量。但是,他们倾向于依赖天然气生产商,更多地依赖一种比石油更有利于气候的产品,至少在煤炭的逐步淘汰期间。此外,几乎所有跨国石油公司目前都在开发高投资可再生能源投资组合。壳牌最近收购了德国著名的太阳能集团Sonnen的股份。即使是德国最大的清洁电力供应商之一,来自汉堡的Lichtblick,也可能很快成为壳牌的子公司,招标过程已经开始了。

该集团覆盖了全球能源需求的3%,希望到2035年将排放量减少20%,到2050年减少一半。预计石油业务在中期内的份额将减少到三分之一,并且不会超过石油和天然气业务的份额。在与植树造林和创造的程序相结合的CO2地下储存这一目的,根据壳牌的计算,是与全球气候目标在巴黎协定的兼容。为了确保这些声明不保持空头承诺,壳牌推出了额外的奖励,以奖励壳牌高管,这是与实现这些目标相关联的。

“全球气候变化是我们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诺贝尔奖获得者乔·斯蒂格利茨呼吁进行彻底的环境变革,并将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新一次世界大战的情景进行比较。

全球温度不可逆转地升高导致自然资源稀缺。特别是在世界政治不稳定地区,气候灾害对全世界的安全和政治稳定构成威胁。

各国寻找非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能源,导致武装冲突和政治不稳定。首先,它涉及到水力发电。过去50年来,在两国之间发生了507起冲突,为争夺水资源而爆发敌对行动21次。

在咸海、约旦河、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已经出现了爆炸性的情况。1975年,一座水坝封锁了叙利亚的幼发拉底河,伊拉克立即向边境派兵,只有联合国的干预阻止了战争。1990年,伊拉克与土耳其处于战争边缘,当时它减少了幼发拉底河的流量。2002年,以色列威胁说,如果黎巴嫩在约旦上部修建水坝,它将对黎巴嫩使用武力。

目前,地缘政治冲突正在增加,主要与争夺石油和天然气的斗争有关。拥有大量石油储备的伊拉克、伊朗、利比亚和委内瑞拉就是这方面的生动例子。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尤其重要的是能源政策的问题:重点应放在寻找替代能源和将其流向消费市场。改用替代能源将有助于缓解潜在不稳定地区政治环境的紧张状况,甚至防止因拥有自然资源而发生冲突。

谁将堵住押在“绿色科技”?

最有希望的是,尽管发现和研究新的清洁电源的最具争议的方向是研究将不可见辐射光谱的空间粒子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可能性。

实验室测试的轰动的结果使得德国-美国公司中微子能源集团(Neutrino Energy Group)在首席执行官霍尔格·索尔斯滕·舒巴特(Holger Thorsten Schubart)的领导下多年工作,他为自己设定了解决气候问题的任务,寻求新的清洁能源,没有限制且每个人都可以获得。

已经创造出一种极其密集的新型分层材料,能够转换中微子动能的千分之一。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铝箔喷涂了几层极薄的掺杂石墨烯和硅的涂料,其密度以纳米单位进行测量。当中微子穿过这些层时,它们不被“捕获”,而是发射垂直脉冲到石墨烯,而硅颗粒在水平方向移动。当层为最佳厚度时,这些原子振动会产生一种共振,并转移到铝箔上,产生的动能被转换成电能。喷涂基板的一侧为正极,未镀膜面为负极。

NEUTRINO POWER CUBE基于所发明的技术创造的电能,包括多层铝箔压在一起并涂有特殊喷涂涂料,并且能够像光伏电池(可见光辐射光谱)转换成能量一样产生电能。但NEUTRINO POWER CUBE 有一个不容置疑的优势,因为能量可以连续产生24小时,一年365天,因为即使在完全黑暗时,宇宙辐射也能到达地球。

A-4大小的箔片覆盖着一层掺杂稠密纳米颗粒的涂料,在实验室中提供2.5-3.0w的稳定输出电能。硅层和掺杂碳层被喷洒在金属材料上,这种介质使中微子对它们的影响导致原子振动的共振。同时,电力来源非常紧密。

为了生产4.5-5.5千瓦/小时的电力,所需的铝箔量将与“公文包”大小相仿。NEUTRINO POWER CUBE其设计是在电力消耗时发电,这意味着电网的传输没有损耗,并且比太阳能电池板便宜至少三倍。

“我们距离将技术用于人类整个能源供应的工业应用还很远。然而,今天已经进行了重要步骤。研究将继续,并在未来有可能使用中微子能源显着避免在原材料(如石油,天然气,清洁饮用水)上的地缘政治冲突”,——中微子能源集团的首席执行官霍尔格·托尔斯滕·舒巴特说:

今后,不仅稀缺的化石燃料资源完全可以被来自太空的无限可获取的粒子能量所取代,而且气候变化等环境灾难也是可以预防的。现在是将科学成果转化为实际、技术和政治解决方案的时候了,从今天开始,将发生能源供应革命。”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窗户背后是郁郁葱葱的开花之美,而不是已经灭绝的沙漠,早晨鸟儿们快乐地唤醒我们。不管怎么不想阅读并相信世界末日的预言-似乎这一切都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而是在一个平行和虚幻的邪恶世界的某个地方,我们的蓝色舒适和肥沃的星球,其繁多的植物和野生动物,美妙的山和海的景观——这是永远的。不幸的是,不是永远的。要拯救这个世界,请从你自己开始!

附加信息:https://neutrino-energy.com

谢选骏指出:不可逆转的致命高温,只是科技文明的末日降临的一个缩影和一个方面——而科技文明的末日将迫使人类寻求另外一种生活方式,那就是天子的降临。



【031、孔子学院能否实现“中国文明整合世界”】


2004年1月,谢选骏发表《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其中有专论“文化战”的章节:

第二十八章 新文化战  

Chapter Twenty-eight The New Cultural War

一,文化战的定义 

1. The definition of cultural war

二,文化战的最古范本和最新动向 

2. The oldest model and newest change of cultural war

三,文化战与军事战的区别 

3.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ultural and military

warfare

四,超越国际主义的天下文明 

4. Global civilization beyond internationalism

五,防止大规模侵战的锁钥 

5. The key to prevention of large scale invasions

六,整合的杠杆是异源的文明 

6. Alien civilization as a leverage of integration

七,文明的圈回之“圆” 

7. The returning cycle of civilization

八,摆脱血气,获得文明 

8. Giving up militancy for the sake of civilization

第二十九章 文化战的战略  

Chapter Twenty-nine Strategy of Cultural War

一,战略的定义 

1. Definition of strategy

二,战略的失败与成功 

2. The success and failure of strategy

三,中国文明的战略观念 

3. The concept of strategy in Chinese civilization

四,新文化战的战略观念 

4. The concept of strategy in new cultural war

五,破坏现存的平衡结构 

5. The break down of existent structure of balance 

六,中国政略的集成〔《书经》〕

6. “Book of Documents,”(Shujing) the ultimate collection of Chinese political strategy

七,“王略”论 

7. On strategy of rulers

八,文化战可以借鉴的战略 

8. Strategies that may be helpful for cultural war

九,文化战可以借鉴的战术 

9. Tactics that may be helpful for cultural war

还有,文化战的目标也很明确:

第四十一章 孔孟荀的见证

Chapter Forty-one Testimony of Confucius,Mencius and Xun Zi

一,谁是儒家三剑客

1. Who were the Three Musketeers of Confucianism 

二,“述而不作”的启迪者

2. The initiator of “commenting without authoring”

三,礼乐思想二十一条

3. Twenty-One points of Rites and Music

四,塑造人类心灵的价值标准

4. Forging the value standard for human spirit

第四十二章 尚书经典整合全球

Chapter Forty-two Global Integration by “Documents of the Elder(Shangshu)” 

一,孔子毫不掩饰地追求权力

1. Confucius openly pursued power

二,世界政府的官方文件汇编

2. The official compilation of documents by the global government  

三,中国的三权分立与《逸周书》

3. The Chinese version of separation of powers and “The Lost book of Zhou(Yinzhoushu)”

四,道统与治统

4. Moralistic rule vs. administrative rule

五,“全球民族”

5. “Global race”

六,“存祀主义”

6. “Kinship Protectionism”

第四十三章 礼教的纪年

Chapter Forty-three The Chronology of Etiquette

一,从《山海经》到《五经》

1. From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Seas”(Shanhaijing) to Five Confucian Classics

二,社会控制的机械方式与教化方式

2. The mechanical and instructive methods of social control

三,《礼记》《仪礼》《周礼》《大戴礼》

3. “Records of Rites” “Etiquette and Ceremonial” “Rites of the Zhou”“Records of Rites by Dai Senior(Dadai Liji)”

四,秩序与仁爱

4. Order and compassion

五,阿育王、汉武帝、君士坦丁一世

5.Asoka,Emperor Hanwu,and Constantine I

六,礼制的复兴

6. The revival of rule of etiquette

七,礼制的毁灭

7. The demise of rule of etiquette

八,暴君具有异族背景

8. Tyrants with alien ethnic background

第四十四章 中国文明的普世功能

Chapter Forty-four The Universalit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一,割礼的梦魇如何结束?

1. When would the nightmare of circumcision come to an end·

二,种族三特性同归一路

2. Three racial characteristics converging into one

三,全球融合集团的整合功能

3. The integral function of the global integrating groups

四,科举与全球文官制度

4.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the global system of civil servants

五,书院与全球大学制度

5. Academy of classic leaning and global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第五部 尘蒙之光

Part V Covered Light

第四十五章 王国时代诸子

Chapter Forty-five Various schools of scholars in times of kingdoms

一,五经是中国文明的结晶

1. The five classics are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二,中国五经与两河圣经

2. The Chinese Classics and the Bible

三,哲学就是“怀疑感觉的真实性”

3. Philosophy is “questioning the reality of sense perceptions”

四,孔墨显学

4. Prominent scholarship of Confucianism and The Mohist Canon 

五,庄子的天籁

5. Zhuangzi’s music of nature

六,从庄子角度阐释的《老子》

6. “Laotz” interpreted by Zhuangzi

七,从韩非角度阐释的《老子》

7. “Laotz” interpreted by Hanfeizi

八,《韩非子》与主权国家的灭亡

8. “Hanfeizi” and the demise of sovereign states

九,郭店楚简与《太一生水》

9. Chu Tablets from Guodian and “The One that gave birth to water”

十,《太一生水》与海洋中国

10. “The One that gave birth to water” and Oceanic China

十一,从宗教神话到历史神话

11. From religious mythology to historical mythology

十二,中国历史神话的大背景

12. Background of Chinese historical mythology

第四十六章 帝国时代诸子

Chapter Forty-six Scholars of Imperial Times

一,董仲舒与中国精神

1. Dong Zhongshu and the Chinese Spirit

二,《新序》的历史教精神

2. The spirit of historicism in the “New Introductions(Xinxu)”

三,帝国精神的四次变形

3. Four times of mutation of imperial spirit

四,《文心雕龙》的文明论

4. Theory of civilization in “Mind of Literving Dragons(Wenxin Diaolung)”

五,禅宗祖师的绝处逢生

5. Reemergence of Zen masters

六,新儒学的准备阶段

6. Preparatory period of Neo-Confucianism

七,宋明理学与帝国精神

7. Neo-Confucianism of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and the spirit of imperialism

八,理学的开山者周敦实

8. The Pioneer of NeoConfucianism,Zhou Dunshi

九,诚与天理决非论古必恕

9. Integrity and the way of heaven do not mean forgiveness in historical studies

第四十七章 圣人教化刺破了黑暗时代

Chapter Forty-seven Instruction of Sages piercing through the dark ages

一,宗教圣战与政治原则

1. Religious holy war and political principles

二,经礼与变礼

2. Classic rites and flexible rites 

三,《礼三本》与中国宗教

3. “Three Roots of Rites”(Lisanben) and the Chinese religion

四,《周礼》的战略理解

4. “Rites of the Zhou〔Zhouli〕” and the strategic understanding

五,怎样看待中国现有景况

5. How to assess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China

六,以法代礼是文明的危机

6. Replacement of rites with law is a crisis of civilization

七,圣人教化再造文明生机

7. Life of civilization renewed by instructions of sages 

八,礼的节制及生命的绵延

8. Constraints on Rites and the continuation of life

2004年11月17日,美国马里兰大学与中国南开大学签署协议在马里兰大学建立北美洲第一家孔子学院——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汉城正式挂牌成立。2005年,欧洲第一所孔子学院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成立。截至2012年1月,全球已有358所孔子学院,另有500个孔子课堂,分布在105个国家和地区。

显然,孔子学院属于“文化战”的组成系统,那么,孔子学院能否实现“中国文明整合全球”的宏伟蓝图呢?

大概不能。

因为,孔子学院是被共产主义控制的。

孔子学院既然是马列主义的作品,它怎么能够推进“中国文明整合世界”呢?

附录

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是一个非营利性机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下属正司局级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管理,总部设在中国北京,中国境外的孔子学院都是其分支机构。其章程表示,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为了向世界推广汉语,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而设立的官方机构,其最重要的工作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正规的汉语教学渠道。

宗旨

《孔子学院章程》称孔子学院作为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其宗旨是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自己力量。

课程设置

课程内容

纵观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课程设置大体可以分为:

语言类课程:

在各类孔子院校中,语言课在所有课程中比例最高,通常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 按学习者的水平划分:初级汉语,中级汉语和高级汉语;

- 按照教育体系划分:小学汉语,中学汉语,高中汉语,大学汉语;

- 按照年龄划分:幼儿汉语,成人汉语;

- 按照专项技能划分:交际汉语、口语、会话、阅读、写作;

- 按照专门目标划分:社区汉语、家庭汉语、教职工汉语、公司汉语、夏令营、HSK考试等。其中初级汉语课程约占一半以上,在汉语课程中比例最高。

文化类课程:

文化类包括汉语文化、中国茶文化、太极语言文化班、中国文化研究、汉字演变与汉字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等。课时量在孔子学院课程体系中位居第二位。 文化类课程应充分体现多元化特征、不同时代特征,不能仅仅局限在儒家文化或者东部地区的传统文化,教学中要有“大文化观”。

文史哲课程:

文史哲课程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类课程,其中文学类课程居多,包括:中国文学、论语选读、中国古代文学。历史类课程包括:中国历史和中世纪中国。哲学类课程包括:中国哲学课程、中国宗教信仰、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哲学主题。这类课程总的学时量不大,开设的学校亦不多,以欧美国家的孔子学院为主。

特色课程: 特色课程指商务、艺术、电影、太极、茶艺、书法、相声、烹饪、音乐、舞蹈、剪纸、绘画、戏曲、表演、医疗、旅游课程等。这类课程是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首选课程,但特色不明显,整体发展情况良莠不齐。各地学校应明确自身定位,突出办学特色,侧重商务、中医、武术、烹饪、艺术、旅游等特色教学。

汉语教师培训课程: 包括本土教师培训班、汉语教师培训班等,这类课程对当地汉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开设的较少,与孔子学院人力、物力、财力有限有关。海外汉语教师缺乏一直是汉语教学发展的一大瓶颈,而孔子学院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本土汉语教师培训的基地,在孔子学院开设教师培训课程,可以为海外汉语教学提供师资支持,也可以为中外汉语教师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和合作的平台。

课程资源(教材、学习资源)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吸纳相关领域专家参与制定孔子学院的教学大纲,研发配套教材和教学法材料,2009年出台了第一部国际通用的对外汉语水平测试标准。随着“ 汉语热” 的不断升温,为了适应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需求,孔子学院的教材编写越来越丰富灵活。一方面,作为提高各国孔子学院实际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本土化” 汉语教材是孔子学院教材编写的热点话题。目前孔子学院教材内容涵盖语言知识、诗词、书法、中医、传统工艺等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多个方面。但由于中外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教材内容并不一定完全被国外的学生所理解。中外合作编写教材可以最大限度地切合当地国教学对象的需求,真正做到教材本土化,避免输入教材“水土不服”。

教学方法

在汉语教学中,汉字是汉语的基础,也是帮助各国人民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把汉字教学和认知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寻求科学有效的方法,依据实际情况组织汉字教学,突破汉字教学与学习的瓶颈,用汉字教学促进汉语教学。常见的几种实用的汉字教学方法包括拼字、读字卡、猜字谜和成语接龙等。

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根据所在国的国情和当地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合作伙伴

孔子学院可采用总部直接投资、总部与国外机构合作、总部授权特许经营三种形式设立。现阶段主要以中外合作方式建设孔子学院,具体合作方式由孔子学院总部与国外合作方共同协商确定。

孔子学院的合作伙伴主要是国内外大学、中学、教育机构等,其中国际伙伴既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荷兰莱顿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一品世界一流大学,同时也包括一些高中等教育机构。

截止到2015年10月,全球已经建成493所孔子学院,998个孔子课堂,合作伙伴遍及世界上133个国家和地区。

孔子学院日

孔子学院日指的是2014年9月27日,为庆祝孔子学院成立10周年而诞生的节日,旨在提高孔子学院在各国的认同度和影响力。

2014年9月27日,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孔院“开放日”

2014年9月27日,全球孔子学院共同庆祝了自己的首个节日——“孔子学院日”。这一天,孔子学院总部也首次举办了“开放日”活动,主要包括:全球“孔子学院日”启动仪式、文化沙龙、名家讲座、汉语体验课、书法、绘画、中医、剪纸、舞蹈、武术、戏曲、民乐、故事会、知识竞赛、电影放映等,同时举办了孔子学院10周年展览、各国孔子学院纪录片展播、教学资源展览和业务咨询等。

经费

根据官方报导,每所孔子学院的开办费用共50万美元,由中国政府分五年支出,每年10万美元,之后自负盈亏。

办学影响

批评者认为孔子学院威胁学术自由,并认为孔子学院是一支全球思想斗争的舰队、以达到“弱西强中”的战略目标。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说:“孔子学院是中国海外宣传机构中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日报》则引用李长春的话“孔子学院的建立促进了汉语在国际上的普及,增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国走向世界,也有利于世界更好了解中国”,表示中国不会以孔子学院为工具从事任何秘密的政治宣传活动。

孔子学院在其所在地备受批评。部分评论家指,和其它文化学院(如英国文化协会和法国文化协会)不同的是,孔子学院一般是在大学内运作,并在这些机构的课程上行使一定的影响力。更指,这样可能威胁它们的诚信。

孔子学院亦引起西方诸国政府的关注。瑞典国会成员表示,孔子学院为中国政府提供了政治宣传的平台。加拿大国家安全情报局称,孔子学院是中国意图渗透西方的一步。

印度及日本的官员也曾怀疑,孔子学院本身不仅传授汉语,同时也亦传授有利独裁和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意图影响各国对中国的评价。

与英属哥伦比亚理工学院合办的加拿大温哥华市孔子学院也引起两极评价。支持者认为,教授中国语言语文化是好的;反对者认为,这是中国渗透、影响外国民众与政府的工具。

美国华盛顿智库“2049计画研究所”2013年10月公布一份报告,指孔子学院在传授汉语的同时,也在灌输有利中国的意识形态,借此影响对中国的评价。

争议与抵制事件

2009-2012年

2009年芝加哥大学设立孔子学院时,该校174名教授联名反对。

2012年5月17日,美国国务院向全美的孔子学院发布公告称,目前在美国持有J-1签证的孔子学院中国教师必须在6月30日离境,并不会得到签证续签,但可回到中国再申办适当的交流项目签证。美国官方2012年年初曾对持有J-1签证人员情况进行过调查。5月27日,经中方与美方交涉和磋商,美国务院承诺采取灵活态度,妥善解决有关美国大学孔子学院的中国教师签证问题,而且孔子学院也不需要进行资质认证。

2013年

2013年2月,加拿大哈密尔顿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宣布于当年7月31日关闭校内的孔子学院,因为招聘过程涉及宗教歧视,违反了加拿大法律。。公告表示,该校与北京语言大学合办孔子学院,中方负责在中国招聘教师,然而招聘标准不符合加拿大大学的标准,存在信仰歧视与言论控制的问题。

2013年9月,法国里昂第二大学及里昂第三大学关闭孔子学院,因为孔子学院是中方意识形态输出的工具,孔子学院干扰西方学术自由,中方以政治立场来影响学术。

2013年11月,芝加哥大学教授马歇尔·萨林斯在《国家》杂志发表文章,指出孔子学院以政治敏感为由干预学术的几个例子:如2009年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因孔子学院反对而取消达赖喇嘛的访问;2013年雪梨大学因孔子学院反对而一度考虑取消达赖喇嘛的访问;滑铁卢大学的孔子学院动员学生声援中国镇压西藏抗暴[中立性 有争议];麦克马斯特大学与台拉维夫大学因为孔子学院的反法轮功活动而遇到法律问题。

2013年12月17日,加拿大大学教师协会在网站上刊文,呼吁加拿大各大学和学院切断与“中国威权政府资助、监督的机构”的联系,呼吁各高校终止与孔子学院的合作。该协会是加拿大众多高校教师工会的联合组织,会员6万多。协会执行总监托克(James Turk)批评:“孔子学院本质上是中国政府的政治机构。他们限制讨论中国政府认定有争议的话题,因此,不应该出现在我们的校园。”

2014年

5月,芝加哥大学100多名教授请愿芝大校方不与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继续签订孔子学院合约,理由是担心大学的学术自由会受到有中国政府背景的孔子学院影响。组织这项连署行动的芝大宗教历史教授林肯(Bruce Lincoln)认为中国政府要推广其文化应另外成立自己的机构,孔子学院这种模式可能会使以色列、沙乌地阿拉伯等国效仿。

7月,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出席在葡萄牙召开的欧洲汉学学会第20届双年会时,在开幕典礼上当场要求将所有大会手册上有关蒋经国基金会的介绍整页撕去,引发与会国际学者不满。

9月,《经济学人》指出孔子学院在美国招致越来越多批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黄进兴表示,《经济学人》刊登的该文章引起欧美学术界的广大回响。

9月25日,芝加哥大学宣布中止与孔子学院继续合作;10月1日,宾州州立大学跟进,宣布将在年底中止与孔子学院长达5年的合作。

10月29日,多伦多教育局终止与孔子学院继续合作。

2015年

1月,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宣布将关闭孔子学院。

2017年

5月3日,美国全美学者协会发表《外包给中国:在美国高等学府的孔子学院及软实力》调查报告,揭发中共政府通过孔子学院向海外国家地区,输出其意识形态,干预美国高校学术自由情况,并呼吁关闭所有孔子学院。该协会并与美国捍卫自由联盟还举行纪录片《假孔子之名》美国首映会。该纪录片反映加拿大民众对于孔子学院态度。导演秋旻希望影片也能引起美国观众思考。全美学者协会研究项目主任雷切尔·彼得森( Rachelle Peterson)认为,有开办孔子学院的全美所有大学,都应将其立即关闭。若不关闭,这是对中共政府的不应有的妥协,也是对美国高等教育入侵。雷切尔·彼得森呼吁是该停止把大学课堂外包给外国政府行为。

7月,法国第一所孔子学院因贪腐被实名举报。七年期间,中方院长和教师均由无任何相关学历、教学经验的人员担任。并且存在虚报学生人数,通过虚假项目、伪造契约骗取资金等行为。

12月27日,美国《纽约时报》发布评论《中国伸向西方的手伸得太长了》,文章写道:“在美国的大学校园里,接受来自受北京支持的孔子学院的资金,已经带来了失去学术自由的代价:孔子学院资助的语言和文化中心禁止讨论用批判性眼光看待中国的议题,引起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担忧。”

2018年

2月13日,在美国国会一个年度公开听证会上,在美国遍地开花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成为了一个讨论中国是否对美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的话题。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表示,孔子学院的确是一个担忧,联调局目前正处在谨慎的观察阶段。

2月18日,美国专栏作家、外交和国家安全方面的媒体人乔希·罗金,在《华盛顿邮报》发表题为《认识中国对美国大学的渗透》的评论,表示中国对美国的大规模影响行动,在美国大学中采取了长远的播种的方式,意图多年甚至几十年后开花。而孔子学院正是中国政府与美国高校建立合作的重要方式。除了可能是中共的间谍窝点,孔子学院构成的更严重的挑战,是危害美国下一代领导人了解、思考和谈论中国现实及中共政权真实性质的能力。

032、来自西方文明的忏悔

实验科学,一向被认为是西方文明的核心,至于基督教,那并非西方文明特有的,而是起码六个其他文明社会的共同传统,例如希腊正教会、亚美尼亚正教会、埃塞俄比亚正教会、叙利亚正教会、埃及科普特教会、罗马天主教会,其中代表西方文明温床的罗马天主教会,虽然目前势力最大,却是成立最晚的,直到11世纪(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Schism)以后,分出了希腊正教(东方正教会)和罗马天主教(罗马普世公教会)两大宗,西方文明才全然独立出来。正因为西方文明独立于伊斯兰文明之后,所以受其强烈影响,并在随后展开的十字军东征中(Cruciata;1096年-1291年),获得独立表现。希腊正教(东方正教会)的主干是希腊费拉和斯拉夫蛮族的混合,罗马天主教的主干是拉丁费拉与日耳曼蛮族的混合。而代表西方文明的精神,就是不惜与魔鬼交易的“浮士德”。

《世界首次:全球600多个城市在地球日举行科学家大游行》2017年4月23日说,鉴于基于证据的科学知识在世界上受到越来越多的政治攻击。科学工作者采取了一项前所未有的行动,在世界各地600多个城市游行 。世界第一场“科学家游行”(March for Science)在世界地球日(Earth Day)举行,全球数千名科研人员上街抗议科学事实在现今的政治环境下不被尊重。

BBC的报道说,科学家游行的目的在于让科学家与他们的研究更加贴近社会大众。组织者认为科学家与大众沟通有其难度,他们甚至鼓励科学家从政,让科学界的声音被听见。

从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再到医药,支持科学家的人不分男女走上街头,希望他们的声音被听见。

据美国之音报道,游行地点包括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开普敦,伦敦,马德里,尼日利亚和首尔。

在柏林,组织者说,约有一万人向勃兰登堡门走去,举起的标语牌上写着“靠事实不靠感觉”,“我们爱专家—— 有证据的专家” 。

日内瓦的游行群众携带的标语说:“科学—— 黑暗中的蜡烛”和“科学是答案”。

在伦敦,示威者从科学博物馆走向威斯敏斯特的议会广场,举着支持科学的标语牌。

科学家们的新角色

科学大游行激励了那些平时避免大声疾呼而把工作基于公正实验的科学工作者,让他们走到聚光灯下。

对于核物理学研究生切尔西·巴特拉姆来说,白宫顾问凯利安·康威所谓的“另类事实”是“最后的稻草”。

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巴特拉姆说:“我知道的许多科学工作者,包括我自己在内,在实验室里花了这么多时间,耗费了这么多生命时光,就为了一个抽象的观念“,那就是,理解现实可以使人类文明受益。但是“然后有人说:‘那已经不重要了’,这太有破坏性了”。

所以巴特拉姆参加了在华盛顿的科学大游行,支持科学在政府在健康、安全和经济等方面决策中发挥作用。

英语老师凯伦·坦耶和她十岁的儿子迈克尔,从新泽西州的埃弗罗来到华盛顿,参加了游行。这是因为他们认为 “科学影响一切”。

在华盛顿特区,国家大草坪上有人演讲,还有大型教学帐篷,科学和教育工作者以及各种学科的领导人讨论了他们的工作、有效的科学交流策略和公共传播培训。主办方表示,这次活动是无党派的,不是针对川普行政当局或任何政界人士或政党。

拟议中削减预算的工作项目

尽管如此,科学大游行实际上是抗议特朗普及其行政当局提出的对联邦科学和研究预算的大量削减以及他们对气候变化的怀疑。

国际科学大游行正巧赶上了地球日,特朗普在地球日发表声明说,他的行政当局致力于支持科学和保护环境。声明说:“严格的科学对我的行政当局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至关重要。”

科学大游行的组织者说,这是承认和捍卫科学在日常生活中重要作用的全球运动中的第一步。

科学大游行的全国共同主席卡罗琳·温伯格(Caroline Weinberg)说:“科学延续了我们的生活,保护了我们的星球,把食物放在了我们的桌子上,并为经济做出了贡献。”

温伯格说:“决策者在制定政策时忽视科学证据,从而威胁了我们的现在和将来。他们削减预算,并通过让科学家沉默来限制公众的知识,从而威胁了科学进步。”

第一代伊拉克移民Mona Hanna-Attisha博士是儿科医生,是这位医生警告密西根州弗林特的官员说,该市的水被铅污染了。她是科学大游行的全国荣誉共同主席。

Hanna-Attisha说:“我们举行科学大游行,使科学家拥有像我这样的自由,说出来,摆脱政治化,继续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主办方尚未发布游行人数。但是,人数方面的争议只不过是科学家们看到的一个更大模式的一个小例子。

在美国总统竞选期间,特朗普不接受关于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科学共识。他任命的环保署署长普鲁特(Scott Pruitt)也不接受气候科学。普鲁特在上任前,曾一再与环保署发生冲突。

但是科学家们说,他们的挫折感已经有数十年了。

科学大游行的全国共同主席卡罗琳·温伯格说:“现在我们可能已经达到了临界点”。

但是科学大游行的批评者说,公众抗议活动,存在着进一步把科学政治化的风险,把科学工作者变成另一个利益集团。

谢选骏指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科学家就是西方文明的巫师”。“地球日举行科学家大游行”,表明了西方文明的忏悔。何以如此?因为科学家们乃是“毁灭地球环境的元凶”。现在连“科学家都在举行地球日大游行”了,西方文明的末日也就屈指可数了。



【033、廊桥城市会导致现代文明的灭亡吗】


《重庆横向摩天大楼8栋连一起 城市变三维》(2018-06-09 澎湃新闻)报道:

英国《卫报》网站6月4日刊登题为《重庆“躺着的摩天大楼”是城市解决拥挤之道吗?》一文。作者为海伦·罗克斯伯格。文章摘编如下:

在中国西南部大城市重庆,6000名建筑工人忙碌在一片俯瞰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的大工地上。八幢摩天大楼将从江边拔地而起:其中两幢高度超过350米,其他六幢250多米。

重庆来福士广场项目由世界知名设计师摩西·萨夫迪设计,总建筑面积将达13.4万平方米,集住宅、办公楼、商场和娱乐会所为一体,整合各种公共交通设施,另外还有一座公园。它还有一个更加著名的独特之处:一幢长度超过300米的“躺着的摩天大楼”横跨四幢塔楼,在42层楼(中文报道是60层楼)高空把它们连接起来。

中国每一个地标性建筑都创造过世界纪录,而重庆来福士广场拥有世界最高、连接塔楼数量最多的廊桥。旁边的塔楼也有较小的廊桥相连,人们不用下到地面就可以在八栋塔楼之间穿梭。

萨夫迪说这个项目是迄今为止他设计过的最复杂的项目。他说:“它将成为城市中心。在像重庆这样人口稠密的城市,(地面上)没有空间修建大型公园,因此我们不得不把它们搬到空中。”

在这个建筑工地外面,街道两旁分布着菜市场、批发市场、小商小贩和小吃摊。建筑工人们挤在一起吃着味道很辣的面条,小贩们肩上挑着水果篮,与顾客讨价还价。

萨夫迪说这个项目反映了城市规划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长期以来直立修建的摩天大楼开始横着开发了。

他说:“我认为城市规划更加三维的时期已经到来。城市规划将开始要求人们把各个物业彼此连接起来--最初会在地面,然后转移到空中,而不再以二维的眼光看待地块。”

来福士广场的廊桥将有公共观测台、居民会所、酒店和餐馆,另外还有一个室外观景台。萨夫迪和他的团队早已在新加坡做过把塔楼用廊桥连接起来的尝试。

世界上还有其他一些类似项目。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架通道系统——在香港和曼谷等亚洲城市,空中连廊是公共运营的设施,把建筑物、车站和人行道连接起来。这些设施通常距离地面只有几层楼高--但是随着塔楼高度上升,空中连廊的高度也随之升高。

北京当代万国城的一些塔楼在12层至18层楼的高度由空中连廊连接起来。新加坡的达士岭组屋是一个大型公租房项目,七栋51层的公寓楼由空中连廊和空中花园相连。首尔的Velo Tower有两栋摩天楼在30层楼的高度由空中连廊连接。

萨夫迪补充说:“连通需求理念可以延伸——你甚至可以规划一条25层楼高的街道。你完全有机会在某个地块实现这些理念,我想这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

如果空中连廊代表未来,那么科技将加速它的到来。德国工程企业蒂森—克虏伯公司去年展示了一款新型水平-垂直电梯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摆脱高度限制,实现在建筑物之间平移。建筑物可以建得更高,可以相互连接,形成遍布整个城市的连接网络。

蒂森—克虏伯公司电梯系统主管迈克尔·塞萨尔兹说:“这让我们有机会从不同角度理解建筑。对于我来说,作为一名设计师和工程师,我不再需要考虑把电梯安在建筑物中心位置——我可以把它们安装在大楼的任何位置。实现平移创造新的自由度。你可以让人们在同一栋楼或者相连的大楼自由移动。你甚至都不用换电梯。”

仲量联行亚太区能源和可持续服务部门主管马修·克利福德认为,高层建筑相互连接具有积极影响——例如避免地面污染和交通拥堵。

在重庆来福士广场,大部分空中连廊设施将对公众开放。这个项目包括一座环绕各座塔楼的公园,同时项目还直通地铁站和公共汽车站。

谢选骏指出:空中连廊的大型设施会导致廊桥城市的出现,这似乎是解决新的城市拥挤问题之道。既然如此,我为何问道“廊桥城市会导致现代文明的灭亡吗”?这是因为,古代曾有类似的教训和轨迹可循。

那就是著名的“巴比伦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称悬园。这个建筑到了穆罕默德的《可兰》(“古兰经”)里,甚至成为乐园的蓝本。

网文《巴比伦空中花园》报道:

巴比伦空中花园相传在前6世纪由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伦城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Amyitis)修建的。现已不存在,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位置尚未明确得知的遗迹。空中花园据说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系著齿轮的把手。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

空中花园这名字纯粹是出自对希腊文paradeisos一字的意译,而不是吊于空中的花园。但就字面原意paradeisos直译应作“梯形高台”,所以推测“空中花园”实际上就是建筑在“梯形高台”上的花园。希腊文paradeisos(空中花园)后来蜕变为英文paradise(天堂)。

伊拉克摩苏尔附近出土的尼尼微古壁画上一个类似高台花园的图片雕刻。

然而所有巴比伦文献中并未有任何这座壮观建筑的纪录显得不寻常,加上长达数十年的考古都无法发掘到位置,使得更多人认为这只是虚构传说。2010年后一个契机让新理论诞生,一批冷战年代早期的美国日冕卫星照片解密,学者发现当时的伊拉克卫星照上有一条60英里的古运河遗迹,部分地段深度还超过苏伊士运河,认为这是一个国家力量的产物,位于古亚述境内,今日该遗迹已经因为破坏与农业革命变成不明显而未被发现,但在1960年的冷战早期却明显存在所以被拍摄到,加州理工大学古埃及学家AMANDA博士等人于是提出一个新理论认为巴比伦空中花园实际上位于巴比伦以北300英里之外的亚述首都尼尼微,亚述王西拿基立(704-681BC)建立于现代城市摩苏尔附近的亚述首都尼尼微。其建造者是亚述王西拿基立,而不是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应该更正为亚述空中花园。

其主要理由如下:

因为巴比伦空中花园一词其实是数百年后的产物,而当时的罗马与希腊等欧洲知识中心的人其实多数分不清亚述与巴比伦的差别,可能因此而误植于较有名的巴比伦国。且亚述国王在西元前689年征服巴比伦后,亚述首都尼尼微曾被称为“新巴比伦”。

亚述人其实是美索布达米亚平原上当时唯一擅长修建水利设施的人,巴比伦人并不擅长,而常理推论空中花园的构想与实践可能出现于擅长水利的工程师。

当时该地区只有巴比伦和亚述两大国有能力修建,所以若真有花园存在那答案只能这两者二选一。

只有该条古代水利设施是整个区域中唯一在当年代可大量供水给空中花园的,而巴比伦境内全无此类遗迹。

尼尼微古壁画上曾发掘一个类似高台花园的图片雕刻。

现代建筑元素

现代不少大厦、屋苑都采用空中花园建筑元素,又名为平台花园、天台花园或者花园平台等。

网文《空中花园(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报道:

空中花园,又称巴比伦悬苑(Hanging Garden of Babylon),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传说是在公元前6世纪由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在巴比伦城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Amyitis)修建的,现已不存。

据说空中花园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系着齿轮的把手。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由此得名空中花园。

巴比伦文献中,空中花园始终是一个谜,甚至没有一篇提及空中花园。现在科学家证实巴比伦空中花园实际上位于巴比伦以北300英里之外的尼尼微,其建造者是亚述萨尔贡王朝第二王辛那赫瑞布(Sennacherib),而不是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王(King Nebuchadnezzar)!

简介

空中花园是公元前 6 世纪新巴比仑国王尼布甲尼数二世为其妃子所建花园,位于新巴比仑城北面伊士达门西侧。据希腊历史学家狄奥多罗斯描述:该园在不同高度逐层收小的台层上布满带拱廊的建筑物,台层面植各种树木花草,远看宛如悬在空中,故称空中花园。该园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基本结构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当然从来都不是吊于空中,这个名字的由来纯粹是因为人们把原本除有“吊”之外,还有“突出”之意的希腊文“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错误翻译所致。由古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取悦其王后(米底的公主米蒂斯)所建。现在科学家证实巴比伦空中花园实际上位于巴比伦以北300英里之外的尼尼微,其建造者是亚述王西拿基立(Sennacherib),而不是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王(King Nebuchadnezzar)。

空中花园总周长500多米,采用立体造园方法,建于高高的平台上。假山用石柱和石板一层层向上堆砌,直达天空。从远望去,花园就像在天空中一样。假山共分上中下三层,每层都用大石柱支撑,层层盖有殿阁。为防止渗水,每层都铺上浸透柏油的柳条垫,垫上再铺两层砖,还浇注一层铅,然后在上面培上肥沃的土壤,种植了许多来自异国他乡的奇花异草,并设有灌溉的水源和水管。

城墙有两种,以泥砖或砖砌成,间有塔楼,其中外墙最宽处有7.1米。城的正门是伊丝塔尔门,高12米,双重,是为献给女神伊丝塔尔而建。进正门是南北向的游行大街,街道以石或砖铺筑。伊丝塔尔门和大街两侧均装饰有彩釉动物浮雕,动物横向排列。

游行大街以西,伊丝塔尔庙西南方是主要宫殿区,即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南宫,由5个院落组成,中心第3号院落里饰有彩釉砖拼成的狮子图形及各种花木几何图案。南宫东北角有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城中有神庙多处,城中心是马尔杜克神神庙和塔庙。城东有母神宁玛赫庙和女战神伊丝塔尔庙。城中出土遗物有陶器、玻璃器、装饰品、圆筒印章、泥板文书等。

建筑特色/供水

巴比伦空中花园最令人称奇的地方是那个供水系统,因为巴比伦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园的遗址相信亦远离幼发拉底河,所以研究人员认为空中花园应有不少的输水设备,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紧着齿轮的把手,把地下水运到最高一层的储水池,再经人工河流返回地面。

当年巴比伦人用土铺垫在一些小屋坚固的拱顶上,层层加高,栽种花木。至于灌溉用水是依靠地下小屋中的压水机源源不断供应的。这两排小屋每个平均只有6.6平方米。两排小屋由一走廊分开,对称布局,周围被高而宽厚的围墙所环绕。西边那排的一间小屋中发现了一口开了三个水槽的水井,一个是正方形的,两个是椭圆形的。根据考古学家的分析,这些小屋可能是原来的水房,那些水槽则是用来安装压水机的。

考古学家经过考证证明,那时的压水机使用的原理和链泵基本一致。它把几个水桶系在一个链带上与放在墙上的一个轮子相连,轮子转动一周,水桶就跟着转动,完成提水和倒水的整个过程,水再通过水槽流到花园中进行灌溉。

保养

另一个难题,是在保养方面,因为一般的建筑物,要长年抵受河水的侵蚀而不塌下是不可能的,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Mesopotamian plain)没有太多石块,因此研究人员相信空中花园所用的砖块是与别不同,它们被加入了芦苇、沥青及瓦,更有文献指石块被加入了一层铅,以防止河水渗入地基。

据说空中花园本来看起来像是由泥砖塑成的绿色高山,由城市中央升起。由于花园比宫墙还要高,给人感觉像是整个御花园悬挂在空中,因此被称为“空中花园”,又叫“悬苑”。当年到巴比伦城朝拜、经商或旅游的人们老远就可以看到空中城楼上的金色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空中花园是上古时代巴比伦人的卓越成就,带给人民无比的骄傲,来到巴比伦的旅人们经常记录下这座伟大的奇观。空中花园代表了工程学上的惊人表现,层层叠叠的花园中栽种了各式各样的树、灌木、以及藤蔓。

历史传说

千百年来,关于“空中花园”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II,在位:公元前605年—公元前562年)娶了米底的公主安美依迪丝(Amyitis)为王后。公主美丽可人,深得国王的宠爱。可是时间一长,公主愁容渐生。尼布甲尼撒不知何故。公主说:“我的家乡山峦叠翠,花草丛生。而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巴比伦平原,连个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么渴望能再见到我们家乡的山岭和盘山小道啊!”原来公主得了思乡病。于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区的景色,在他的宫殿里,建造了层层叠叠的阶梯型花园,上面栽满了奇花异草,并在园中开辟了幽静的山间小道,小道旁是潺潺流水。工匠们还在花园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楼,矗立在空中,巧夺天工的园林景色终于博得公主的欢心。

考古发掘

公元前18世纪前半期,古巴比伦王国汉穆拉比王统一两河流域,即以此为国都,同时这里成为祭祀马尔杜克神的中心。建筑了巴比伦城(Babylon)。在今伊拉克巴格达以南约90千米处。巴比伦在阿卡德语意为神之门。后成为加喜特诸王的都城。

公元前689年为亚述王西拿基立所毁,不久又经新巴比伦王国重建。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时(前605~前562),该城达到极盛。新巴比伦人学会了用色彩明快的上釉砖建造主要纪念物,所以巴比伦城的色彩令人吃惊。著名的例子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城墙。城墙以亮丽的蓝色为底色,由白、黄两色组成的狮子;公牛和龙的图案散布在城墙各处,由上到下一层一层地排序着,昂首阔步,栩栩如生。

约于公元前539年成为波斯帝国的都城。公元前331年马其顿军队入侵,巴比伦成为马其顿在东方的首都。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巴比伦城逐渐衰落。古希腊历史学家对巴比伦城多有记载,其中以希罗多德的记载最早。

到公元2世纪,希腊学者在品评世界各地著名建筑和雕塑品时,把“空中花园”列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从此以后,“空中花园”更是闻名遐迩。

直到19世纪末,德国考古学家发掘出巴比伦城的遗址。他们在发掘南宫苑时,在东北角挖掘 出一个不寻常的、半地下的、近似长方形的建筑物,面积约1260平方米。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地方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空中花园”的遗址。

1899~1917,对巴比伦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开始进行。根据史料和考古资料,可大致复原尼布甲尼撒时期的城市布局。当时幼发拉底河可能从城的中部流过,主要建筑集中在河东。

发展历史/巴比伦诞生

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两河之间的地方)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5500年前),就孕育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早的文明――古巴比伦文明。还制定了一部法典名叫《汉莫拉比法典》;这个地区由于没有天然的屏障,所以产生了古巴比伦多样化的文化发展趋势。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间的地方叫“美索不达米亚”,意思就是“两河之间”。每年春天,高原地区的积雪融化,这两条河就在美索不达米亚泛滥成灾。特别是下游一带,地势低凹,几乎全被淹没。一个流传到今天的巴比伦神话,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情形:一位巴比伦国王的祖先梦见他遇到了神仙。神告诉他,洪水就要淹没大地,来惩罚人类的罪恶。因为他一向对神十分虔诚,所以神要搭救他。这个人听从神的吩咐,造了一只方舟,把全家人都搬到舟上,还带了几只动物和一些种子。没过多久,乌云布满天空,黑暗笼罩了大地,狂风暴雨袭来,滔滔洪水淹没了一切生命,只有那只方舟在茫茫无边的水面上漂行。到了第七天,风住了,河水平静下来。这时候,方舟漂到一座山旁。舟上的人把动物放出方舟,将种子撒在山上,大地的生命重新开始了。人类许多民族的神话都受到巴比伦这个古老传说的影响。西方著名的诺亚方舟的故事并没有受它的影响:一个叫诺亚的人按照上帝的命令造了一只方舟,全家人坐上去,躲过了水灾。当洪水退落的时候,诺亚放出一只鸽子。不久,鸽子衔着一片新拧下的橄榄叶子飞回来,使诺亚知道洪水已经退去,万物又恢复了生命。后来,西方人就把鸽子和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诺亚方舟的故事来自圣经的创世纪,早在公元前1513年就已经写下了,在圣经中详细记载事情的经过和方舟的精确尺寸。

当然,无论是神仙还是和平鸽,都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安宁和幸福。想要战胜洪水,还得靠人们自己。巴比伦人在和洪水斗争中,学会了修堤筑坝,开渠造河。当洪水被制服以后,他们和埃及人一样,也享受到了河流定期泛滥的好处。泛滥的洪水带来大量淤泥,使两岸的土壤变得十分肥沃。再加上这里阳光强烈,水量充足,庄稼年年丰收。据说,小麦最早就是生长在巴比伦的。

巴比伦被征服

住在巴比伦北面的亚述人十分强悍。公元前8世纪(中国已经进入春秋时代),亚述成为一个庞大的军事帝国。巴比伦被它征服了,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埃及,也都先后归入它的版图。除了希腊和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几乎都被它占领了。亚述的首都叫尼尼微,那里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宫殿。公元前612年,居住在巴比伦的迦勒底人联合东边的米堤亚人进攻亚述。他们手执带血的长矛和盾牌冲进了尼尼微。全城居民遭到屠杀,甚至连儿童也不能幸免。亚述最后一代国王辛沙立希孔和他的宫殿一起被烧成灰烬。从此,这个庞大帝国连同它的首都就从地面上消失了。

卡拉被发掘

底格里斯河边有两堆很大的荒丘,据说是尼尼微的遗址。1845年,英国人拉雅得在这里发掘出两座亚述王宫,发现了著名的带有双翼的人头牛身巨大雕像和许多精美的石版雕刻。后来他继续挖掘,三年中又挖出28座王宫大厅。但是,这里并不是尼尼微,而是亚述的另一个城市,叫卡拉。真正的尼尼微在卡拉以北六七十公里的地方。1849年,拉雅得在这里找到了西努基立王(公元前700多年)的大宫殿遗址。这座宫殿曾经遭到米堤亚人的焚毁。许多刻有图画和楔形文字的泥版还有大火烧过的痕迹。王宫的两间藏书室堆满刻有楔形文字的大大小小的泥版。最大的一块长3米,宽2米多,最小的还不到1寸长,只刻着一两行文字。这些泥版就是2500多年前亚述的图书,内容很丰富,包括历史、法律、宗教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过了几年,考古学家拉萨姆又发现了亚述巴尼拔王的王宫大殿和另一处王宫藏书室。藏书室内收藏的泥版文书上,刻有许多关于亚述和巴比伦的神话。亚述的宫殿是由成千上万的奴隶修建的,他们多半是亚述人在战争中掠夺来的俘虏。奴隶劳动的时候,有的带着锁链和脚镣,有的被铁索相互牢牢地系在一起。旁边还有手执武器的兵士监视着。反映这些场面的图画也被发掘出来了。在尼尼微发掘出来的大量文物,使人们能够清楚地了解亚述帝国兴衰的历史。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战胜了亚述的迦勒底人在巴比伦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为了和那个被亚述灭掉的古巴比伦王国区别开,人们把它叫做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把首都巴比伦城建成一座堡垒般的城市。它的规模就是用今天的标准来看,也是非常壮观的。城市是方形的,每边长22.2公里。围绕城市的城墙大约有8.5米高,是用砖砌和油漆浇灌而成的。四匹马拉的战车可以在宽阔的城墙上奔驰。全城有100扇用铜做成的城门。城墙周围还有很深的护城河。幼发拉底河从城墙下流进来,穿城而过。巴比伦城里还有一座很大的皇宫,皇宫内修建了一个“空中花园”,被后世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国王尼布甲尼撒在位期间(公元前605-公元前562年),巴比伦的国力最为强大。他率兵攻打叙利亚,出兵巴勒斯坦,夺占耶路撒冷,灭掉犹太王国,强迫犹太人迁居巴比伦当奴隶,成为“巴比伦之囚”。在晚年,他还侵入埃及。在这几十年里,巴比伦城人口达到10多万,还有来自亚洲各地的商人,奴隶制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强盛的背后,已经埋伏了危机,被征服的外族人对巴比伦奴隶主的仇恨和反抗不断发生,本族的贫民和农民因破产沦为奴隶,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尼布甲尼撒死后,国内政局立即动荡起来,6年中8个国王被废,其中两个被杀。在东面,力量越来越强大的波斯帝国征服了巴比伦的盟邦米堤亚,对巴比伦形成了大军压境的局面。

巴比伦的奴隶主们忙于争权夺利,纵情享乐,他们以为他们的城墙是那样高大而坚固,谁也攻不破。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敌人会利用穿过城墙的幼发拉底河打进来。一天晚上,巴比伦的一个年轻王子正在举行狂欢宴会。波斯王居鲁士下令在幼发拉底河中修筑了一座水坝,把河水放到坝的一边去。他的军队从另一边放干水的河床中偷偷进到城里,未经交战就占领了巴比伦。据说,有一些巴比伦商人做了波斯人的内应。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538年(中国春秋末年)。

存在仅仅88年的新巴比伦王国灭亡了。巴比伦的繁华,巴比伦的奇迹,巴比伦的高墙铜门和它的“空中花园”,都变成了一堆一堆的荒丘废土。巴比伦遗址从1899年开始逐渐发掘出来,使人们能够更准确地研究它的过去。但是,挖掘工作碰到了难题,地下水的冲击使古巴比伦城有完全被毁的危险。如何降低河水水位,成为许多国家的专家们研究的课题。

巴比伦“空中花园”不在巴比伦城?

英国研究人员依据考古新发现认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不在巴比伦城,而是位于今伊拉克北部的尼尼微,与其传说中的所在地相隔400多公里。

声明

英国牛津大学一位历史学家研究发现,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确实存在,但所在地是古亚述王国首都尼尼微(Nineveh),而非传说中的巴比伦。

提出这一理论的是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的斯蒂芬妮·达蕾(Stephanie Dalley)博士。斯蒂芬妮博士说,传说中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实际上位于巴比伦以北300英里之外的尼尼微,其建造者是亚述王西拿基立(Sennacherib),而不是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王(King Nebuchadnezzar)。

如今空中花园

令人遗憾的是,“空中花园”和巴比伦文明其他的著名建筑一样,早已淹没在滚滚黄沙之中。我们要了解“空中花园”,只能通过后世的历史记载和近代的考古发掘。不过也有些记载,虽然提到了“空中花园”,但认为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并不是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建造的,而是一位叙利亚国王为取悦他的一个爱妃而特意修筑的。有些记载甚至认为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实际上指的是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在其都城尼尼微修筑的皇家园林。

空中花园复原

为了发展旅游业,1978年,伊拉克政府制定与实施了一项修建巴比伦遗址的计划,在遗址上仿建了部分城墙和建筑,在城内修建了博物馆,陈列出土的巴比伦文物,其中,犹以一块高逾2米的黑色闪绿岩石碑的复制品最为珍贵,石碑的上半部是镌刻太阳神将权标授予汉穆拉比情景的精致浮雕,下半部则为用楔形文字记载的《汉谟拉比法典》全文。这部由古巴比伦国王汉莫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领导制定的世界第一部法典的石碑原件现保存在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此外,伊拉克政府还在巴比伦遗址和巴格达市内仿古重建了宁马克神庙和空中花园,修葺一新古城的淡蓝色城墙高数丈,重现了这座古城昔日的风韵。

而且,考古学家也的确在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种植花木痕迹。然而,到目前为止,在所发现的巴比伦楔形文字的泥版文书,还没有找到确切的文献记载。因此,考古学家的解释是否正确仍需进一步研究。总之,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它的真实面目依旧隐身于历史的迷雾之中。

“伊拉克文明优越论”是萨达姆产生“阿拉伯领袖欲”的心理基础。伊拉克历史上曾创造了苏美尔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亚述文明、新巴比伦文明,在辉煌的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伊拉克又充当了中坚,这份遗产让历代伊拉克人自豪不已,萨达姆更是继承了这份遗产,并在新的时代里大加兜售。他曾对外国记者们自豪地说:“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这是毫无疑问的。”在一次公开演说中他提到,伊拉克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盏闪光的指路明灯”。他上台以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发掘、整理、保护和恢复历史古迹,在全国设置了1万多处古迹保护场所。在巴格达的枣拉公园原样复建了新巴比伦王国的“空中花园”。巴格达市内博物馆众多,其数量在中东各大城市中首屈一指。其中的巴格达博物馆可位列世界最大博物馆的行列之一,里面收藏了远古时期曾经在两河流域生活过的各个民族的文物,反映了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塞尔柱和萨珊等各个时代的文明情况。伊拉克复兴党领导集团通过这些手段激发国民的历史自豪感,向世界展示伊拉克民族超人的智慧。这些做法为世界各国所共用,无可厚非,但确实也折射出伊拉克复兴党领导集团强烈的民族优越感,这一点,联系到他们的一系列政治主张和行为,便可一目了然。

谢选骏指出:萨达姆侯赛因太太太可笑了——彼伊拉克人非此伊拉克人也!因为“古代伊拉克人”说的是各自不同的语言,写的是各自不同的文字;“现代伊拉克人”说的写的都是阿拉伯的语言文字!这笔古代中国人和现代中国人的差别还大,而且是“质的区别”了。现代伊拉克人为古代伊拉克人张目,难怪现场如此不伦不类了。巴比伦空中花园不仅导致“古代伊拉克文明”的毁灭,还导致了“现代伊拉克文明”的毁灭。



【034、刘水推进了中国的文明化进程】


《国保传唤记》(刘水 2019年9月)报道:

9月5日,我被传唤至晚23时许,广州市海珠区华洲派出所技术室。在采集我的虹膜过程中,电脑出现故障。我站在技术室门口吸烟。警察张雷(山东人,四十多岁,大学毕业从警)在侧,也点燃一支香烟。

此前,我问他是所长吗?他自称是跑腿的小警察。他应是派出所内勤警察。 

下午4时许,我在家被警保包围控制时,是他从派出所急送至空白传唤证。 

半天不见修好电脑,我给张雷说,先看你制作的取证文档。返回讯问室。他拿出一厚沓打印的文档。大多是从网上下载并打印的我所发的推特文字,这是传唤的主因。其余是虚构的手机和电脑勘验证据、权利义务告知书、扣押物品清单和传唤证等等。总共几十页。我逐页逐句仔细阅读。然后签上姓名和日期,按盖右食指指印,将近100个。 

海珠区公安分局国保廖,最先在我家里,就尊称我“老革命”。我一时没反应过来,以为他看到我家里相框、八路军父亲军装照,说我父亲是老革命。当然,家父无愧这个称号,只是父子不是革命同道,革命目标与方式也迥然相反——父亲革命所创建的,正是我革命所致力于打碎的。在去派出所警车上,他又称我“老革命”。我仍然没反应过来。他简单说句话,我才恍然大悟。我投身民运30年,先后七次入狱和羁押,算得上民运“老革命”。对手的敬重才是最真实的。不过,这不重要,我一点都不看重。 

审讯过程中,国保廖称我”刘先生”。在我家时,他最早自我介绍是网警,与我同龄。他还突然说,自己头发全白了,染的黑发。他发现茶几上我出版的一本书,索要一本。并说,我年轻时真帅。故意自讨没趣。我手头只剩一本,不能送人。他也没勉强。 

在审讯当中,我指出,你是国保,不是网警。他没吭声。他开始自称网警,是想故意麻痹我放忪警惕,或以国保身份为耻吧,才故意隐瞒真实身份。我跟多个省份、多座城市的国保面对面打过交道,也在海外公开发表过多篇介绍国保并遭其政治迫害的专文,在此不多述。 

国保即秘密警察,全称“国内安全保卫”,前身叫政保,更符党警的制度属性。国保等同于臭名昭著的前苏联契卡、克格勃,希特勒党卫队、盖世太保,前东德的斯塔西。它们已随着这几个邪恶国家同步灭亡。因为国保的肆意妄为,乱抓滥捕,镇压民意,中国是全球少数几个“警察国家”之一。国保组织也即将从中国消亡。 

在驶往派出所警车上,国保廖紧贴我左侧落座,我被夹坐在后排中间位置。我讲述六四经历。他提出一个惊人的“事实”,否认六四的民主爱国意义。但这是一个屁股决定大脑的幼稚观点,不值一写。 

(图片说明:安装在我住家楼下小巷口的公安摄像头,至少已有5个年头。) 

5日下午四时许,我正在家炒菜做饭。难得睡个午觉,错过午饭时间。突然,听到房东敲门。心头闪过念头,可能是警察,但也仅仅是闪念。径直打开门。门口围满六、七个警察、便衣和保安。 

几天前,我曾接到户籍地甘肃省庆阳市警察电话,让我去派出所接受讯问。我有足够心理准备。 

小洲村10年隐居生活结束了。 

我跟庆阳市局、区分局国保队长打交道无数次。每次回家探亲,我都会主动去公安局。不是认罪报到,而是索办护照和出入境通行证,但每次均空手而归。即使依照宪法,我从不认为自己的言行属于犯罪行为。正气在身,又有何惧。 

便衣、警察和保安,即刻涌入房间。矮小的房东老头,吓得脸色煞白。自称辖区警察的中年男警,出示警察证,宣布以“寻衅滋事”罪名口头传唤。我瞥见他枪套里有枪。 

我伸手索看警察证,他闪一下即收起。我记住他的名字:蔡展军。我每天路过小洲警务室,时常会遇见他,只是从未打过交道,也从未把警察当个人物。他惯常干的恶事,就是纵容保安,在村口乱查行人身份证,甚至随意拦人查看手机。 

我回答,第一,请出示书面传唤证;第二,你们未带任何司法文书搜查证、传唤证,未经我允许,私闯民宅,你们违法在先;第三,我不认为自己构成寻衅滋事罪。 

这时,站在旁边,未说一语,身穿白色T恤的高个中年男子,自我介绍,是海珠区分局网警,姓廖。他手里拎着一个黑色大提包。我马上明白过来,他才是主角。 

蔡警给我背有关传唤的法律条款。我大声斥责,你们违反执法程序,违法在先;警察不代表法律,只是执法者,在法律面前,你我是平等的;警察法哪条哪款让你们可以私闯民宅?笑话;再说,传唤不具强制力,不能限制人身自由…… 

两人面对面、口对口,争辩。他手指插在左肩的执法记录仪说,我开着执法仪呢。我要打消警察的嚣张气焰。与警察交锋,心理战很重要。当然,需要懂得基本执法程序和法律规定。 

房东夫妇趴在门框上,探进半个身子张望,脸色依然煞白。刚才,男房东只是接到警察电话,让他下楼开门,再敲二楼我家门。他们不明白眼前突如其来发生的一切。 

我点燃一支香烟。瞥见房东被惊吓的面容,走过去说,不要怕,没事,我没干啥违法犯罪的事,不好意思,吓着你们啦!

6日,我向房东仔细说明原委并道歉。我虽也是受害人,但因我而起,我须承担自己该承担的那部分。 

我自顾自去卫生间蹲坑。蔡警与网警用广东话交谈。走出卫生间,网警廖说,刘先生,喝水吧。他们自带的矿泉水。我拿起自己的水杯喝水。吃咽炎药。坐下。 

蔡警站在旁边还在啰嗦,颇不服气的样子。一下激怒我,手指他呵斥:“你给我闭嘴,这里没有你说话的份!”边说边挥手,让他靠边站。他无趣地退开。 

网警才是今天的主使者,辖区警和保安就是马仔。不知蔡警是真傻,还是想在上级面前有所表现,再或者一贯飞扬跋扈成为习惯。他大概没想到,我不怕他,压根没把他放在眼里。 

我真正心想的是,怎么用手机发出紧急信息。警察虽没收扣手机,但放在工作台上。只要我一靠近工作台,他们就非常警觉。我还是走过去拿起手机,称要联系律师。警察发出口头警告:放下手机。依法,传唤不能扣押当事人物品。手机被警察夺去。他们就是如此赤裸裸地耍流氓。 

我随便扒拉了几口饭。 

半小时后,一个警察送来书面传唤证。警察查看身份证,手写传唤证。我拒绝认罪、签名。笔记本电脑也被抄押。 

我穿着拖鞋、大裤头被带去派出所。我跟网警走在前,屁股后面跟从警察和保安。路上遇见熟人,打招呼。网警没话找话,问我为啥理个光头。中国就是个大监狱啊!步行到村口,我提出买香烟和饮水。网警喊来警察,交给我手机,我扫码付款。手机又被收回。 

一路上,廖警提起六四话题,并问起我的记者生涯。我边安慰身旁的房东老头,不用怕。 

走出警车,登上派出所门口高高的台阶,走在身后的廖警说,刘先生,你的后背怎么全湿了?又自问自答,警车没开空调啊! 

派出所二楼密封的不锈钢栅栏讯问厅,大约20 平米。厅两边排着四个讯(询)问室,技术室和卫生间各一。搜身,没收香烟和钥匙。然后一个多小时,没人理我。大厅里有三个保安看守。我坐在大厅椅子上。对面讯问室关着四、五个男子,聚在门口与保安聊天。 

我对一个刚才搜身的小保安说,你们没有执法权,你拿着扫描仪乱扫个啥,看你年龄还不到20岁。小保安撇嘴,谁说没有执法权?另外两个50岁出头的保安,温和许多。其中一个表情尴尬地说,你不要为难我们,没办法,还不是为了这个。然后用右手做出数钞票的动作。 

晚六时许,开饭时间到。保安拿出羁押者被扣押的手机,让各自扫码买饭。保安说是派出所食堂做的饭。我反倒没了食欲,没吃晚饭。 

一小时后,网警廖开门进入询问大厅。问他为啥不马上处理。他若无其事地答说,看你火气太大,还是先冷静一下。 

我问起房东老头怎么样了,网警答说,放走了。我悬着的心,算是放下。我怕房东的出租屋未做登记而被罚款。 

房东夫妇,善良仁厚。新楼建成,我即入住,七个年头。我还欠着10个月房租。自从2005年从深圳出狱,我被当地警方限期强制离开。后来,隐居广州石溪,又被警察和居委会骚扰,一年内搬家三次。再后来,海外朋友提供帮助,住进客村一家研究所大院。 

我的写作全被切断,大陆网络平台全被封号。永久限制出国。当局的目的,迫使我屈从淫威而放弃民主信仰。我的信念是: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讯问过程中,国保廖试探问我,写个保证书,三天内必须搬离海珠区;或者回甘肃休养。被我强烈拒绝。他见硬的不行,又来软的:哪怕你搬去小洲村附近的番禺区大学城,我都管不着,只要领导不叼我就行。 

他还透露:“这次传唤你是公安部统一部署的清网行动,各地都是按名单抓人”;“谁给我发工资,我就给谁干事!” 

他又自言自语:你说我容易吗?今天为找你,我坐公交车一个多小时,才赶到这荒郊野外;局里几辆公车不够用,我也没私家车啊;刘先生,你不要为难我。 

又说到我被限制出境。国保说,决定权在你户籍地警方具体经办人,就算拿到护照和通行证,全国海关都联网,不会放你出境,是不是户籍地问你要……你没给。说着,他做出数钱的动作。 

宪法第35条规定言论自由,就算宪法被虚置,你们已经错在先,不该违背宪法,以捏造的寻衅滋事罪传唤我;其次,我没犯法,却坐在老虎凳上,被你审讯。第三,你拿着工资,审讯一个良民,还有啥心理不平衡的?第四,我作为无辜受害人,关在这里,人格和声誉遭辱,浪费时间,精神受损,谁赔偿我?第五,难道我给你钱,你才心理平衡?你说,到底是谁为难谁?你们这不乱套胡来吗?抛开法律和执法程序这两个大前提,只谈个人利益算计,标榜的所谓“执政为民”的政府,完全乱套了。 

有罪化、污名化,制造罪感,这是中国警方非常纯熟的镇压理念和手段。少有人能逃出这个严密的系统圈套。 

国保讯问兼扯淡问的问题:“你们甘肃都是沙漠吗?”“你在海南工作过,海口小姐可真多啊!”“你父亲是高干呢!”“你是党员吗?” 

我坐在讯问室里侧不锈钢囚笼里的不锈钢老虎凳上。刚进囚笼,警察要扣上我胸前的钢板。我反对,才未扣。隔着栅栏缝隙,我接受对面国保审讯。审讯室里无法律、无正义、无善恶,唯有交锋。 

讯问,依法要有两名着装警察同时在场。国保廖命令一名穿黑色保安制服的老年保安,当场换穿便服T恤,冒充警察参与审讯。讯问室暗设摄像头。依法所有审讯,都须录音录影。但这是一次伪造的审讯。 

讯问大厅墙上,公然贴有保安冒充警察参与审讯、如何换衣的纸张。纸张上还写着:保安还可将保安服里外反穿,参与审讯。 

我如厕,保安跟从看守。 

隔着栅栏,国保压低声音说:“寻衅滋事罪就是个口袋罪,你懂的,别当真!”“说白了,你就是文字狱惹的祸!”这还算是人话。 

按刑法、刑诉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被传唤人不属于犯罪嫌疑人,不得限制人身自由,查扣私人物品,传唤最长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但在事实上,警察才是践踏法律的罪魁祸首。 

近年,全国大批异议维权人士、作家、记者、律师和艺术家等公民先行者,被以“寻衅滋事”罪名,污名化、扩大化惩处。有的被判刑数年。在所谓法治中国,普遍存在的政治迫害、人权灾难,都被以“寻衅滋事”等刑事罪名掩盖。政治迫害刑事化,造成的最大恶果是:绝大多数不知情的中国人,会把这些为社会公义付出的人士当作坏人、罪犯,甚至认为是罪有应得。 

张雷提出两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刘水,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将来变了,你最少可以当一个国家部长。 

我答道:第一,全球有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一百多个民主国家,我的目的就是让中国民主化,和平实现民主制度转型,就像欧美、苏东和台湾、韩国,总统民选、新闻自由、司法独立、军队国家化、三权分立,人民享有免于恐惧和匮乏的自由。难道你和子女不想生活在这种民主自由制度之下? 

第二,我个人对从政当官没有兴趣,当然也就不会贪恋权力和地位。我曾有很多次进入体制的机会,我都主动放弃。不说我凭个人才干,可以进入官场的几次机会。几年前,就有国保队长劝说我,安排我进报社,有编制,交换条件是我不写揭批政府的文章。我拒绝了。就算没提任何条件,我都不会进入体制。我生长在中共官员家庭,太知道党国的黑暗,官场的邪恶。我最大的志趣,就是做一个自由知识分子,独立作家,推动中国政治清明,社会进步。金钱、权力和美色,都收买不了我,虽然我单身,十分清贫。 

旁边穿便服的年轻技术员,听我说道,停修电脑,望着我傻笑。 

张警低头躲开我的视线,嗫喏说:“我(当警察)就是为养家糊口!” 

贪官贪财也是为养家糊口,但养家糊口不是作恶的理由。做人要有良知和敬畏之心。 

我内心非常悲凉。非为他,而是作为纳税人、公民。 

23:30,我最后决定在传唤证上签名。该捍卫的权利我已得到。若再耗下去,无异于自取其辱。这是一伙打着执法者招牌的流氓执法者。 

讯问中途,我提出吸烟,国保廖命保安取来我的两盒香烟。审讯结束,狐假虎威的一名保安,却限制我吸烟、走动。小鬼难缠。 

我进入派出所不久,市局派来两个年轻精干的技术警察。试图从我电脑和手机,搜取证据。他们要我删除推特号。这才是今天传唤的主要目的。如何翻墙,如何登录推特,他们似乎做不到,也懒得动手。 

我几次质问:央视、新华社和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都有推特号,凭什么查封我的推特号?即使我的推特有不合规言论,那也是美国推特公司处理,中国警察凭什么删号?我的推特言论违反哪部哪款中国法律?你们在滥用警权。 

国保插话,不用删号,删除全部推文就行啦。 

如果中国大陆翻墙者全都销号,国保岂不要失业。再者,他们还要通过推特,随时掌握民运维权舆情和动态。每年高达千万亿的维稳经费,远高于军费开支,都被他们浪费在监控人民上,不如投给贫困人口和边远山区。 

技术警没打开电脑,让我回家后自己删除所有推文,我当然不会删除;国保和技术警提前离开派出所,收尾的脏活留给了派出所。技术室小伙子跑来问我手机密码,我告诉了他。审讯时,国保问我是否建、加微信群,我对微信群向来不感兴趣,当然就没有。也不用手机翻墙。我的手机没啥秘密。 

我问过国保,今天怎么找到我的位置、住址?网络和信号定位。民间都能做到,何况警方。

看得出来,技术警也是应付差事,蒙混了事。大半夜加班,不能回家,牢骚满腹。他们当差佬,就为混碗饭吃。其实破解手机密码,没啥技术含量。 

最后,我在传唤证签上字。万没想到,张雷却拒给我传唤证并威胁我。公然耍流氓,毫无底线。太让我吃惊。他竟然厚颜无耻地说:“我给你,你就拍照发在网上,传到海外,对警察形象多不好。”小人难缠。 

此前,国保廖和警察,均承诺会交给我传唤证。在讯问中,我二次拒绝在传唤证上签名、拒认罪名。 

传唤证下端印制:按法律规定:传唤证一式两份,受传唤人存一份。法无禁止即可为。没有法律规定不能传播司法裁决文书。我被非法拘押近八个小时,谁来保障我的合法权益? 

张雷送我到派出所门口说,你坐公交、摩的回去吧。我臂下夹着电脑,走下台阶。面对昏黄光影下狰狞丑陋的派出所大楼,吐口痰,然后点燃一支香烟,转身截停一辆摩的离去。 

每次跟警察打交道,我都有非常强烈的法律带给我的耻辱感,和执法者的邪恶性存在——我们唯一可依仗而对抗国家暴力的却是法律,也无法逃避警察执法者。我所能做的,就是昌明我的自由信念,保全人格尊严。 

自由从来都是抗争而来——一个人,一个国家,概莫能外,没有捷径。 

此次被非法传唤,我例行被做了尿检(当场检测是否吸毒)、拍照、 十指和全掌模、DNA基因和虹膜采集。

此次被传唤,我有三个最大的体会:1.警方收集个人信息的技术十分先进完备,DNA基因、虹膜检测收集,十指、全掌指纹掌纹,尿检,正侧三面拍照;2.警察国保忠诚度的衰退,诱供等非法行为,有增无减;3.政治迫害刑事化,愈加严重。 

9月10日上午,先有保安登门,后有警察给房东电话,强制我搬家。房东迫于威胁,我家已停电停水。我致电广州市海珠区华洲派出所电话(020)89888836,寻找警察张雷,值班者仅登记我的名字,未能与张本人通话。 

我已向12389警务督查专用电话(省公安厅和市公安局)分别投诉:1、警察未给传唤证;2.警察国保威胁房东让我搬家。 

依法玩玩。 

补记: 

11日,国保再次以同罪名传唤,连同房东带去派出所。强制我必须在当日离开广东。《传唤记》威力巨大。你有抢,我有笔。我在广东居住生活已有22年。2006年6月,曾因出狱后揭露深圳狱中黑幕,而被深圳国保以所谓“诽谤罪”传唤,继而,限期三天内离开居住10年的深圳,被国保押送至深圳火车站离开。当日,广州两名国保将我押送至广州火车南站,并购买车票,强迫离开居住12年的广州。现在大陆四处流亡。

谢选骏指出:刘水在保护个人权利的同时,有力推进了中国的文明化进程。七十年来,中国经历了野蛮化过程,但是正是靠着无数人的抗争与牺牲,才能逐步吸收几百万“农村包围城市”的野蛮人,使得他们逐渐地开化了。刘水父子两代人就是一个典型——父亲代表了野蛮化过程,儿子代表了文明化过程。也许,正因为刘水所对抗的野蛮势力畏惧他父亲的经历,所以才没敢对他这个文明化的作家猛下毒手吧。



【035、六四屠杀是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洗礼】


《美媒:不要再把香港与六四天安门相提并论了》(2019年8月21日 纽约时报)报道:

这个充满政治冲突的香港不眠之夏,时间过得很慢,似乎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人在提起1989年的北京,另一群民主抗议者被镇压的事件。在推特上令人透不过气的帖子里,人们分享近在香港边境另一侧的中国军队演习的照片,述说或暗示着这里的抗议运动终点将近。但谁知道那些照片究竟是在哪里或何时拍摄的,或者它们被公之于众的目的是什么。

在其他社交网络上,朋友和联络人们则在为在他们看来不可避免的下一步暴力升级而嗟叹着:中国军队踏上香港土地,掀起一场血洗。他们这么做带着一种古怪、置身事外的悲观意味——一面担心并希望被证明是错的,一面又渴望看到又一场历史性灾难的发生,以便标榜自己的准确预测。

天安门事件留下久久不能磨灭的印记,决定了我们会如何看待香港持续数周的抗议,这本可以理解,甚至也无可避免。1989年的示威活动之初,也是年轻抗议者带着创意与机智走上街头,要求政治改革和民主。今日的香港尽管有自己的政府,但实际上处于30年前对自己的公民使用军队和坦克的同一个中共控制之下。

天安门广场的镇压事件发生在互联网之前,那或许是第一场在全世界进行电视直播的国家策动屠杀。它在集体记忆中铭刻下很多标志性画面——固执地站在坦克前的年轻男子,被朋友举起、光着上身对黑色的天空挥舞着胜利手势的男孩。镇压行动说明,中国的极权政府为保证它的权力愿意做到什么地步——它甚至不惜毁灭它自己的年轻人,无论他们多么坚定、勇敢与正确。

我有时也很难避免将那一刻和现在相比较:1989年我是北京的一名学生,目睹了6月初发生的屠杀。像今天的这里一样,持续数周的示威活动中,有希望和局部的胜利,也有绝望和痛苦。当坦克在6月3日至4日夜间隆隆驶入,我被寝室窗外高喊的人群猛地惊醒。我进入人群,看到一车车死者和伤员被拉到大学医院。很多旁观者和我一样穿着睡衣,冲着军人大喊,他们的罪恶永远不会得到宽恕。创伤无疑无法忘怀:我认识的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无一不怀着揪心的忧虑,唯恐反对北京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只能以流血告终。

但要分析当前香港的局势,天安门不是一个有用的棱镜。它可能会对观察者造成几近既定的误导,使他们乃至参与者以为永远无法避免暴力。并且它可能会让我们注意不到此时此刻已经发生的事的意义所在。

不仅今天的香港不是1989年的北京,整个中国也不再是那个时候的中国。重要的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不再是一个跌跌撞撞走出几十年政治动荡的笨拙新手;它已成为一个领导力量,完全融入了世界经济。中国共产党仍然拥有全部的政治控制权,仍然通过镇压来平息或阻止异见。但如今,虽然它已更加肆无忌惮,一场针对平民的血洗也会给它带来更多损失——比如令人们不再相信其制度可以成为西方民主政体的可行政治替代品。

北京不需要承担任何这样的风险。要想让中国或香港的民众屈服于它的意志,中国拥有的武器远比使用蛮力要多得多。是的,它确实已经传播了展示中国军队实力的照片和视频。但中国政府也可以通过简单的胁迫或立法来镇压异见人士——或许很快,由于复杂的高科技控制体系,香港也会像中国大陆一样压制异见人士。中国政府还鼓励狂热的民族主义,这样它就可以利用民众愤怒来对付某个企业或某个国家。它可以不流血就制造受害者。

如果沉迷于天安门事件在香港重演的前景,我们还有可能忽视当前危机所揭示的东西——包括中国如何真正处理它与世界其它地区的关系。它如何处理自己签署的协议,比如1984年与英国的联合声明,该声明旨在确保1997年英国移交香港后,香港享有高度自治和司法独立,至少持续到2047年。还有中国如何处理与香港达成的许多协议,包括承诺实行普选的香港小宪法。中国没有信守自己的承诺。

去年,中国共产党庆祝了“改革开放”40周年,但在香港,它却没有展现出这样的姿态。经过11周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北京仍然拒绝与示威者进行任何形式的对话,也拒绝直接或通过该市领导人林郑月娥解决他们的任何诉求。尽管它本可以做出一些小小的让步,并称之为自己在外交和现实政治中取得的胜利——比如彻底撤销引发危机的引渡法案,或者成立一个调查警察暴力的委员会,但它没有这样做。相反,它猛烈抨击,指责一些抗议者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一些抗议者是“黑手”或者是台湾派来的,还有更多的抗议者被指责不爱国。它的回应是蔑视、谴责和政治宣传。

中国政府还在发出越来越多含义不明的威胁:在上周抗议者占领机场后,中国政府称他们为“恐怖分子”。但这些说法不仅预示着一场强有力的摊牌即将到来,还揭示出北京与许多香港人之间的巨大分歧。展现毫不妥协的权威这一套对大陆的民族主义者很有效,但只会进一步疏远香港人,令他们为香港争取更多民主的决心更加坚定。

因此,先把天安门事件放在一边,想一想此刻在香港发生的事情真正揭示了什么:中国的政治领导人仍然无法理解思想自由的人民。

谢选骏指出:纽约时报也懂得香港抗议无法与六四天安门相提并论,因为八九民运带来的六四屠杀是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洗礼;而浴血重生则是中国文明的生命法则。



【036、罗马的角斗起源于异教贵族的葬礼】


角斗最早起源于欧洲异教时代的一种殡葬仪式,在那个时期,人们相信用人血可以慰藉亡灵。

来自帕埃斯图姆(Paestum)的墓室壁画,记录了亡者葬礼上的角斗士战斗起源,在这里,角斗士战斗是宗教事件。每天,这个游戏都会以带神坛祭祀的“庄重游行”为开始。帕埃斯图姆是一个希腊殖民地,是意大利坎帕尼亚地区的城镇,它位于奇伦托地区北部,在那不勒斯东南方85公里萨莱诺省靠近海岸的地方,以古希腊建筑多立斯柱式神庙而闻名。该城由来自希腊锡巴里斯的殖民者创建于公元前7世纪末。帕埃斯图姆现存三座多立克风格的希腊神庙:2座赫拉神庙和雅典娜神庙,建于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帕埃斯图姆城占地120公顷,但已挖掘的三座神庙只占地25公顷,其余95公顷土地仍属于私人所有,没有进行挖掘。环绕城市的城墙仍在存在,大约长4750米,厚5—7米,高15米。

谢选骏指出:我把这些希腊罗马的异教庙宇叫做“鬼庙”,拒绝入内参观,因为它们都有邪灵。

可能受此影响,在古罗马人的殡葬仪式上经常要杀死一些战俘、奴隶和牲畜。罗马的角斗比赛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4年。那个第一次正式的角斗比赛(mu-nera gladiatoria)是这样登场的:罗马当时的执政官布鲁特斯(Deimus Junius Brutus)为其父亲的葬礼举行的仪式上,迫使3对角斗士互相厮杀。而此前,角斗士游戏(munera [穆内拉],拉丁文munus的复数形式,意为“礼物”)。而半个世纪以后,公元前216年举行的雷必达的葬礼上,在广场上搏斗的角斗士已经达到22对。直到到了罗马共和国晚期,国家才承认了角斗士的搏斗,并为其颁布了规则。

罗马角斗场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市内台伯河东岸,为古罗马的象征。角斗场建于公元72-79年,强迫8万名犹太俘虏作劳役,用工8年完成。整个建筑占地2万平方米,周长527米,可容纳9万观众。它是罗马帝国征服耶路撒冷后,为纪念皇帝威斯巴西安的丰功伟绩而建的,甚至一直影响着现代大型体育场的建筑。

角斗士(gladiator),又译“剑斗士”,古罗马时代从事专门训练的奴隶、被解放的奴隶、自由人或是战俘,他们手持短剑、盾牌或其他武器,彼此角斗,博得观众的喝彩。

谢选骏指出: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基督教的化育,欧洲人是多么残暴不仁。

《关于罗马神秘角斗士的10个真相》(2015-04-26 前十网)说:

罗马角斗士深受大众喜爱,是古代劳动阶级心中的偶像,上层社会往往对其嗤之以鼻。650多年里,人们横跨罗马帝国,蜂拥来到竞技场,观赏那些手执利刃、训练有素的角斗士上演血腥而精彩的表演,这些表演带来的感官刺激绝不亚于体育竞技和戏剧以及屠杀。角斗是古罗马最著名的娱乐项目,以下与神秘角斗士有关的十大真相。

10.角斗士既是名人也是性偶像

虽然罗马历史学家认为角斗士是野蛮的象征,角斗士在平民心中依然是神一般的存在。角斗士的画像是许多公共场合的装饰;孩子也很扮演角斗士,用陶制武器决斗;甚至像当今顶尖运动员一样,那些最成功的角斗士明星会为产品做代言。另外,他们拥有令女性心醉神迷的能力,也因此而广为人知。在庞贝古城的壁画上画着一个角斗士“在晚上把姑娘们擒入网中”,另一个被“一堆姑娘围着”。许多女性喜欢佩戴浸过角斗士鲜血的发夹或其他首饰,甚至有的女性会把角斗士的汗当作春药,混到面霜等化妆品里面使用。

9.许多罗马皇帝也曾参与角斗比赛

古罗马时期,举办角斗比赛是皇帝用来赢得民众喜爱的一个简单方法,更有的直接参与比赛。统治者卡里古拉(Caligula)、提图斯(Titus)和哈德良(Hadrian)等都在竞技场上表演过——尽管大部分情况下都拿着很粗钝的刀片,在非常安全的范围内格斗。疯狂的康茂德大帝(Emperor Commodus)是一个手执长矛的神枪手,常常从一个安全的凸起的平台上屠杀熊和黑豹以博得观众的欢呼。他也数次参与角斗,但通常对手都是一些经验不足的角斗士,甚至还会从装备不足的胆小观众里挑选对手。在这种情况下,康茂德也很好意思地给自己数目庞大的奖励。

8.角斗士们组成不同的集团

尽管角斗士通常被迫参与这些生死较量的格斗,但他们视彼此为兄弟手足。一些角斗士甚至组建团体或成立“委员会”,每个团体都有属于他们的领袖和保护神。集团内有战士倒下,其余成员会为他们这位亲爱的朋友举办一场得体的葬礼,并在角斗场内篆刻墓志铭,以纪念他在这里的荣耀功绩。如果这位朋友身后还留有妻儿,集团成员也定会给予他的家庭财物补偿。

7.女角斗士也曾叱咤竞技赛场

与男性奴隶一样,女性奴隶也会被送入角斗场,但也有一些女居民自愿举剑参与格斗。历史学家们还没有确定女性究竟从何时起就身穿盔甲、参加角斗,但到公元1世纪,她们已经成为竞技场上的常驻角色。在古罗马的父权制文化中,人们对女战士抱以轻视的态度——图密善皇帝(Emperor Domitian)就喜欢让女人与侏儒进行角斗。但即便如此,仍然有一些女战士在战斗中显现出英勇风姿。在一块可追溯至大约公元2世纪的大理石浮雕上,描绘着一场两位女性之间的角斗画面。铭文上记载,这两位分别被称为亚马逊(Amazon)和阿契利亚(Achillia)的女角斗士光荣地打成平手。彼时的女性也曾参与动物狩猎,但大约在公元200年,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皇帝(Emperor Septimius Severus)颁布禁令,不许女性参与此类活动。从此,女角斗士们叱咤竞技场有限却光荣的岁月也落下了帷幕。

6.角斗士鲜少反对动物

罗马圆形大剧场和其他罗马竞技场经常伴随着可怕的动物狩猎,但是角斗士牵涉其中,则是不常见的。捕杀野兽是“venatores”和“bestiarii”这两个类别的骑士的专属,猎物包括鹿、鸵鸟、狮子、鳄鱼、熊甚至大象。动物猎杀是游戏开幕的特别节目,仅仅一场动物猎杀就能造成许多动物的死亡,观众也早已习以为常。在庆祝罗马圆形大剧场开幕式中,100天里就有9000头动物被杀死。随后,公元2世纪末,在图拉真皇帝(Emperor Trajan)举办的为期123天的节日里,另外11000头动物也被杀害。在大多数的动物死于运动竞技的同时,其他动物会与另一动物争斗。野兽也因此成为执行死刑的“工具”之一。把已定罪的罪犯和基督教徒扔到角斗场是人们当时的娱乐方式之一,这些动物通常是狗、狮子或熊。

5.角斗士多样的组别和类型

罗马圆形大剧场在公元80年开放的时候,角斗士游戏已经从随心所欲的死亡斗争变成了一种组织有序的血腥竞技运动。角斗士将按照他们的战斗记录、技能等级和经验等进行分类,格斗风格和武器装备是最普遍的两种分类方式。剑斗士(thraeces)和盾斗士(murmillones)是最出色的两个类型。此外,还有骑着马进入竞技场的马背骑士(equites)、在战车上作战的战车斗士(essedarii)、同时使用两把双刀的斗士(dimachaerus)。在所有出名的类型中,最不同寻常的就属仅持网和三叉戟上场决斗的网斗士(retiarius)。这些勇士们尝试着在敌人进攻之前将其引诱进那张网,不过一旦失败,他们便完全失去了防备。

4.著名的“大拇指朝下”手势可能并不意味着死亡

在角斗士重伤或投降的情况下,他的命运是掌握在观众手中的。在罗马竞技场的比赛中,皇帝是决定角斗士生死的最后发言人,但统治者和比赛组织者通常会把决定权交由观众。绘画和电影中通常展示人群以“拇指向下”的手势来示意结束战败者的生命,但事实可能并不是这样的。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示意将对手打死的手势可能是拳头伸展两指、其中拇指向上,拇指向下、挥舞手帕都可能是表示“怜悯”。无论使用哪种手势,通常都会伴随着刺耳的叫声,不是“别杀!”就是“杀!”。如果观众决定败方的死亡,获胜的角斗士就会从两肩胛部或者颈部刺向对手的心脏。

3.他们并不总是战斗至死

好莱坞影视中常把角斗以血腥的混战场面表现出来,但事实上大多比赛都在严格的规则下进行。决斗通常是两个体型和实力相当的男人之间的单独战斗。裁判监督比赛,并在某一方严重受伤的时候喊停。如果双方僵持不下,比赛无聊漫长,并因此引起人群骚动,比赛也可因此结束。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决斗双方向观众展示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比赛,那么参赛双方都可以自豪地离场。

培养角斗士需要投入大量金钱进行收容、喂养和训练,所以投资者并不希望出现毫无意义的死亡。教练教授的是“打伤”对手的技巧,而不是“打死”技巧。而决斗士也会遵循这个规定,尽量避免重伤对手。然而,角斗士的一生充满暴力,并且也十分短暂。他们中的大部分只能活到25岁左右,据历史学家估计,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的赛事会导致死亡。

2.角斗较量最初是丧葬仪式的一部分

据一些古老的史料记载,这种搏斗较量来自于伊特鲁利亚(Etruria),但如今大部分的史学家则认为角斗士搏斗最初起源于贵族葬礼的血液祭祀。在贵族死后,为了祭奠他们在世时展示的美好品德,他们的家人会在其坟墓边为他们举办一场奴隶与战俘之间的竞技搏斗。据罗马作者特土良(Tertullian)和菲斯提斯(Festus)讲述,这是因为罗马人相信人类的血液能清洗逝者的灵魂,而角斗自然就成为了人祭的替代品。这种为葬礼而进行的活动在尤里乌斯·凯撒(Julius Caesar)统治时期得到迅猛发展,为了祭奠其父亲和女儿,他举办了规模达上百人的搏斗活动。这项竞技很快风靡罗马,在公元前一世纪末,国家开始投放资金来表示对这一活动的支持。

1.角斗士并不全是奴隶

并不是所有戴着枷锁走上竞技场的角斗士都是奴隶。早期这些角斗士来自战俘和罪犯。公元一世纪起,这一参赛成员结构开始改变。受竞技刺激与观众欢呼的吸引,同时为了获得名声与财富,自由公民开始自愿加入角斗竞技的队伍。这些自由派勇士通常是一些极端分子或是一些战斗力超强的退伍军人。但同时,一些上层贵族、骑士、甚至是参议员也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英雄气概。

你知道吗?

一些古罗马的角斗士并不是很强壮。勇士们经常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极限训练,但是他们大麦粥里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却可以增加他们上腹部的脂肪,这种脂肪其实是有实际用途的,它能承受一些不深的伤口,从而在格斗者受伤时的起到保护其主要器官的作用。

谢选骏指出:很清楚,角斗士运动主要是在罗马帝国时代蓬勃发展的,因此可以说是大规模战争的后果,也就是说,它的宗教起源并不能掩盖其军事背景。我觉得,这是“杀红了眼”的结果,是侵略战争的副产品。直到基督教在罗马获得了优势地位之后,325年,尼西亚大公会召开,基督的仁慈战胜了帝国的残暴,罗马才明令禁止角斗士表演。又过了一个半世纪,嗜血成性的罗马帝国就灭亡了。

但是,随着基督教在欧洲的衰落,角斗行业死灰复燃了。

《捷克冒出现代角斗士表演》(东方网 2003年7月31日)报道: 

据斯洛伐克《民族复兴报》报道,奴隶社会流行的角斗士表演正在捷克新贵中间流行。《民族复兴报》的一位记者走进了捷克秘密的角斗场,报道了这一残酷的“斗人”游戏。 

森林中的秘密游戏 

经过与角斗组织者多日的沟通,2003年6月的一个傍晚,这位记者获准前往角斗场。一路上,他的眼睛被蒙着。但据他判断,这个角斗场地处捷克北部一片茂密的针叶林中,从林中木屋上写着的旧标语看,那是一个废弃的旧军营。到达目的地后,两个彪形大汉将他身上的采访设备全部收走,此后的28小时,两人一直监视着他。

一位自称巴维尔的秘密角斗组织者接待了这位记者。巴维尔40来岁,精力充沛。他告诉记者,在周围的路口都布有巡逻的岗哨。岗哨之间有约定的暗号。一旦有异常,角斗可以马上变成一场野餐会。在房子前面的空地上,甚至准备了几只正在烘烤的乳猪。据说,一些废弃的厂房或地下车库也常被用作角斗场所。 

看客经过严格挑选 

记者到军营后,见木屋前停着20多辆豪华越野轿车,它们是中东欧国家新贵的典型标志。从车牌上看,大多数看客来自捷克首都布拉格,还有几个来自德国。 据巴维尔介绍,他有一个有200多人的看客俱乐部,那些车都属于他的会员。他自诩挑选客人的标准“比国家安全部门挑选特工还严格”。看客大多是有钱的暴发户,其身份严格保密。新贵们既花钱买了刺激,又维护了体面。

角斗一般每月举行一次,每张2000克朗(27克朗约合1美元)的门票对新贵们来说不算什么,为角斗士下注才是大手笔,每人的赌注至少5万克朗。巴维尔组织的角斗每场看客有20至30人,其收入可想而知。 

角斗场中鲜血淋漓 

夜幕降临时,角斗开始了。两个膀大腰圆的角斗士站在一块约10平方米的场子内,场子四周是一人高的栅栏。耀眼的灯光照在他们身上,按照规定,他们不得在身上涂抹任何油脂,不得戴头盔、没有护牙套,也没有手套。这种“斗人”游戏惟一的规则是,用一切手段把对手打倒在地。 

据场内一位角斗士医生兼赌注登记人透露,当天的最高赌注达30万克朗。角斗开始没几分钟,场内就人声鼎沸,台上是痴迷的看客,台下是带着头皮的乱发四处飘散,飞落到脚边的牙齿鲜血淋漓。几小时后,这场野蛮的肉搏才结束。这位医生说,在角斗中骨折、牙齿被打掉、脑袋被缝上30几针,都不算重伤。 

出售自己的人 

什么人愿做这种把生命当儿戏的营生呢?记者发现,角斗士多为来自乌克兰等东欧国家的失业者。 

角斗组织者开出的诱人条件让这些难以生存的失业者铤而走险。一般来说,每赢一场,角斗士可以拿到3万至5万克朗;输者最多可得5000克朗,医药费自理。角斗士的身价随着赢的场次增多而提高。巴维尔手下有4位“精英斗士”,他们每人至少已赢过15个回合,每赢一场可得10万克朗。 

巴维尔说,最理想的角斗士是30岁以下、身高185公分以上、体重不超过90公斤的强壮男子。最好是单身汉,没有财产,文化程度低。找到合适的人后,要对他们进行1个月的搏斗“训练”、强化饮食和体检等准备工作。这一切都是在与外界隔绝的状况下进行的,被选中的人直到最后才得到通知。此时,他们想不干也不行了,因为付不起巨额罚款。 

警察苦无对策

巴维尔并不认为这种“斗人”游戏有何不妥,他说自己经营的是体育活动。警方对此也没有办法,因为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约束它,惟一近似的条款是:禁止未经许可的博彩活动。但捷克警方从未放弃调查,甚至派人扮演角斗士“卧底”,这也正是巴维尔等人不敢过于嚣张的原因。

谢选骏指出:基督教的衰落,使得欧洲再度野蛮,基督教化的中国不无可能引领世界前进。



【037、逻各斯和易道合成第三期中国文明】


《要严肃对待文革的宗教意义——从逻各斯向易道回归》(2017年11月26日——2018-06-25)

原标题:从逻各斯向易道回归

作者:谢遐龄

我把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80年阶段,1840年—1919年,是西方文明大举进入时期;第二个阶段,60年阶段,1919年—1978年,是苏俄文明大举进入时期;第三个阶段,至今有40年,1978年到现在,是向本土传统回归时期。

前两个阶段,140年,是外来文明进入,概念是逻各斯;这40年,回归本土传统,即易道。紧接着这40年的前面,是文革,看作外来文明的一次冲击;现在转回到先王之道,而且在先王之道上走得越来越确定和自觉。所以拟了这么一个题目。

这就先要讲一讲文革内涵的概念。刚才讲了,文革的概念是外来文明冲击。这与当前大多数学者的理解迥异。人们大多认为文革是传统复辟。我的看法与之截然相反。

按照上述80年、60年、40年三阶段划分,位于长约60年的第二阶段末期的文革是苏俄文明,或者称作列斯主义,在中国的最后一次冲击。谈40年,不可避免地要对文化大革命做一个概念论断。文革是带给中国人民巨大伤痛的灾难,在这种情感感受上,我与人们完全一致,没有异议。现在的问题是要提出一个概念,也就是说,要对文革的文化意义或曰文明意义下个判断。

有人会说,文化大革命是破坏文化,哪有什么文化意义!确实,文革中破坏了许多文物。然而,驱使人们行动的是思想,那就要问:是什么思想?我说的文化意义就是指支配人们行动的思想,可以提炼为概念的思想。历时十几年的一个历史事件,不可能没有文化意义,而且,其中或许还能辨识出某种文明的存在。

亲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民众表现过强烈而持久的宗教热情。许多对文物的破坏都是这种宗教激情发作的结果。这种激情不属于中国传统,而属于外来文明。我在2014年提出“三文明论”,把当代中华文明看做近代两个支流,一个是西方基督教文明,还有一个是苏俄文明,汇入作为干流的本土传统,整合起来。把当代中华文明看作三个流的整合。我的这个说法是受了汤一介先生文化源流论的启发,但把文化改为文明,只谈流不谈源。不妨称作“文明干支论”。

当然,本土文明作为干流也是多个不同源头的流在历史上逐渐汇入形成的,需要梳理清楚,现在不可能详细说,只是说,在近代两个外来文明进入时,汇入五千年以来形成的这么一个干流。大致人们有个共识:本土的干流有相当稳定的传统。这个传统我以易道标记。

目前人们不太接受我的看法,认为没必要从西方文明中划出个苏俄文明。我这样区分,一是依据汤因比的《历史研究》,所列当代全世界存在的五大文明,东正教文明与西方基督教文明赫然并列。苏俄属于东正教文明。

有人说,列斯主义是反对东正教的,苏俄怎么会属于东正教文明?这涉及文明在概念上与文化的区别。(诸如宗教、哲学、政治理论,可看作文明体内部的文化。把苏维埃政权与东正教教会之间的斗争看作东正教文明内部的事件。)还有人说,苏联也做了不少西方化的努力,例如大力推进工业化,应当归属西方文明了。

我想,这理由不能成立。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可以说是全盘西化,然而涉及社会领域、文化存在方面,却无论如何化不到西方去。

二是从我们自己的切身体验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元采用了耶稣纪元,应当是从苏俄来的。新建国家,纪元是件大事。中华民国的纪元是传统加创新。中华民国没有举行祭天大典。认为权力是民授,不是天授,所以,以一个民字作为国号。民国,意思是权力为民授。以国号纪元,保留了一半中国传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元没有沿袭民国的创例,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年”,而是用了耶元,又回避耶稣的名号,改称“公元”。我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以耶稣纪元不是源于西方基督教文明,而是随的苏联,是苏俄文明的影响。

我这么猜测,有一个证据是,在赣南试验建立的国家名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明确无疑地学苏联。当然,最后的确证还须依据史实考证,比如,当年决定纪元时政协里是怎么讨论的。党内实行的民主集中制也是仿照苏俄来的;联共(布)的制度有东正教的影响,并作了创造性的转化。

我国制度制定时的主要思路是从苏俄来的。列斯主义以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二元对立划分国民,毛泽东发展为人民-敌人的二元对立;而列斯主义来源于东正教基督徒-异教徒的二元对立。苏俄文明汇入中国社会成为当今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是一个确定无疑的事实。学界目前通行的古今中西模型,有的学者以中西为重心,有的以古今为重心。

我要问:古今的“今”指什么?这个似乎不容易回答。今,如果从实证角度讲,列斯主义强势影响要不要算在“今”之中?应该说是“今”的主要成分吧?如果把“今”作理念看,“今”似乎代表现代性。

由此可见,古今之“今”到底指什么,还是有点模糊的。有的把古今说成传统与现代化,有的把今解说为后现代,古今说为传统与后现代。无论是现代性还是后现代性,“今”都是设想的或者说理想的目标,表达的是论者的诉求。这就是玄机所在。我们分析现状还是应该按照实证原则,对面对的事实做价值中立的描述。这些年我尽量地保持价值中立。虽然比较难,但是力求做到用中性的语言叙述事实。

古今中西:古今,义涵闪烁不清,看似论实事,实则藏诉求;中西,不全,还须加个苏俄,当为中西俄。所以我提出“文明干支论”,主张以三文明模型替代古今中西模型。

文革有三项目标,第一,在经济发展方面贯彻列斯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否定商品生产;顺理成章地,否定市场经济。

按照原教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没有商品,没有货币,按照劳动量分配,其方式可以像人民公社记工分一样发劳动券。当年斯大林就甚感为难,晚年勉强在理论上承认社会主义社会还要有商品生产,而实践上对商品生产的限制还是很多的。《共产党宣言》讲,夺取全社会生产资料后,组织为国家的无产阶级掌管全部生产。怎样操作?《共产党宣言》没讲。这个主张对卢森堡这一类西欧小国或许行得通,到俄罗斯已经难以实行,到中国是完全行不通,无法操作。这么大个国家,不分级、分部门,生产无法管理。就算分级、分部门,也还太大,要分单位。

这就遇到一个问题:生产是由人实行的,人有私心、私利。这样讲比较促狭。中性地讲——人们都要谋生吧!至今为止,绝大多数人还是为谋生而劳动的。马克思有条基本原理:为谋生的劳动生产私有制。所谓私心、私利,其实是讲,人们很可怜,不得不为生存去从事自己没兴趣因而不愿意投入的生产劳动。那么,组织、管理生产,就必须要论责任。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每个企业要有个法人代表。除非全体人民劳动不为谋生,只是纯兴趣,按马克思的说法,为了“实现自身本质力量”,那就共产主义了。不过恐怕还会有企业这种组织形态。

中国社会历来是分君子、庶民的。毛泽东时代把人民划分成干部和群众,与君子-庶民划分大体一致。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界限十分清晰。凡工人编制不得担任干部。确有需要且确有能力担任领导工作的工人“以工代干”,必须经过组织部门审批。原来属于群众的,只要考上大学,就进入了国家干部行列。所以阶层划分在毛泽东时代与古代中国对应得相当清楚。顺便说说,现在办大学的思路不太清楚,不明白大学有为人群分类的功能。扩招把阶层界线打乱了。

划分干部-群众,就是说,承认国民中大部分是庶民,他们属于为谋生而劳动的类别。这种条件下怎么可能中止商品生产!马克思在理论上讲得明明白白的,没有学清楚啊。做企业管理的要让他负责任。像现在这样,设立法人代表,负起责任。文革前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种种具体问题归结起来就是思想理论上没有搞明白。

毛泽东读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社会主义部分时写的批注,虽然根据本国经验觉察到斯大林对商品重视不够,也没有在理论上搞明白。文化大革命前甚至荒唐到把工矿企业搞经济核算也称作走资本主义道路,归于不正当。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知青回城,仍然不管是否有用人需要,就往工厂和商店中塞人。名曰“安排就业”,实际上是把企事业单位看作发饭票的机构,塞进去给个终生有效的领饭票的资格。还把这种做法称作社会主义按劳分配。

第二,坚持建设中国为世界革命根据地,准备与国际资本主义做“谁战胜谁、谁消灭谁”的搏战,这是继续革命理论的终极目标。

我在2000年到江西赣南做社会学的课题《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来源》,顿悟毛泽东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的思路是把整个中国建设为世界革命根据地。这是到现场观看当年为夺取全国政权建设根据地的史迹激发的。由此我在方法论上得到了启发,认定现场观看有激发灵感的意义,明白了为何司马迁著史要临场实地考察。早年发动群众有“翻身求解放”的话头,导致许多参加革命的农民提升为干部后翻身做老爷。〖翻身,就是从你压迫我改变为我压迫你。〗由文化大革命可见,那是一时的“俗谚”,“真谛”其实还是解放全人类。“继续革命”意在经由世界革命解放全人类,并非整人之口实。

第三,党组织之为信仰体,在文革由隐性转为显性。

党组织是信仰凝聚的,并且成为民众的信仰对象,所以称之为信仰体。“灵魂深处爆发革命”、“要斗私批修”,高扬了理性主义(或译合理主义)原则,显示了西方社会中世纪的特性。解放后宣传无神论、唯物主义,排击或限制各种宗教,加之共产党以拯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为旗帜,给予人民利益,《东方红》歌颂毛泽东为救星,民众信仰转向共产党和毛泽东。1957年反右、林彪发起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运动,党内生活会制度、职工学习制度等等,综合效果是党组织完成为信仰体,列宁党概念之外化至此接近于完全实现。

上述三个目标就是文革实际上的文化内涵,都是从列斯主义来的。

列宁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是对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的创造性修改,即发展。按马克思的学说,要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旧生产关系再也不能容纳,才可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列宁在俄国二月革命成功的情况下,要推翻临时政府必须提出新口号,于是举起社会主义旗帜。但是第二国际领导人认为这样使用社会主义旗号是机会主义。

考茨基指出,俄国无论是生产力还是文明程度都没有达到进入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列宁翻斥考茨基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叛徒,反驳道:为什么不可以先搞社会主义,然后再发展生产力和文明?提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概念,把原本作为社会主义前提的东西,解释为搞社会主义要达到的目标。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标志。这个创造性的发展得到东方各国革命家的热烈欢迎——原来没资格搞社会主义的,现在也可以搞了!列宁愤于第二国际“不准革命”的批评,自己成立第三国际,给予第二国际沉重打击。

东方诸国纷纷采纳列宁建党思想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引发社会结构激烈重建。中国社会就有这么一个断裂,社会主义革命引发的断裂——把原有的社会结构粉碎性地拆除,再根据理论重建社会结构,各种社会组织和制度。这个断裂造成的后果是极其深刻、极其巨大的。要有足够的估量。

境外学者、较为年轻的学者,容易忽视,或估计不足。我这一辈学者身处局中,亲身体验,前后有比较。有亲历、有听闻。所听闻的由于时代切近,较易领会。有些学者以为中国社会目前的状况是从来如此的。其实在这个历史断裂前后大不相同。比如,现时奸商很多,社会组织公信力严重不足。我接触过一些公证机构,收费不客气,调查却不去做,晾你几天,就开公证书。极不负责。这些事,人们说是“道德沦丧”。实际情况是,过去较好的状况,是几百年、上千年的积累。现在重建才几十年,从业人员要提高素质并在相互交往中逐渐获得公信力,积累还不够。要经过一个历史过程。由此可见,断裂的破坏性有多么强。

这场革命影响中国社会结构的产物我称之为伦理社会,就是党组织和社会的一体性结构。党组织类似骨架和神经系统,各种社会组织和社区滾雪球似地一层层裹上去。这是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其建构是由党组织把中国社会整合为一个实体。中国社会像“一盘散沙”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与此对比的是经济发展方面的挫败。

邓小平困居江西时期,如文王拘羑里,对中国社会遭遇的困境作出创造性的回应。他抓住了问题的核心——社会主义。在列宁手里内涵已经改变为发展道路的社会主义概念,如果还拘泥于马克思赋予的涵义——生产力已经发展成熟因而可以取消商品和货币——,那就不可避免地捆绑住自己的手脚,阻碍发展。拨乱反正意在重新解释社会主义概念。用邓小平原话说,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我看来,邓小平面临的问题之实质是怎样处置列斯主义。

从三文明理论角度看,文化大革命是东正教-苏俄文明的一次冲击;由于文化大革命遭到否定,加之可以看作这股外来文明进展的顶峰,所以我把这一历史事件断为最后一次冲击。

第二,以文革引发的信仰和宗教问题找到思路,确定中华文明之本、或曰中华文明之体,在易道。

文化大革命不仅有文化意义或者更确切地说,有体现外来文明冲击之意义,还有宗教意义。文化大革命调动起来的力量带有狂热的宗教激情,何况在一段时间里还发展起了一些宗教仪式,有一定的创新。40年来,这些现象或者被忽视了,或许是故意被淡化;或者被简单地否定,仅仅当笑料看。缺少严肃的学术分析。这样重要的现象摆在面前,居然没有得到认真研究,是很不应该的。

我认为,其原因是现象较为复杂,涉及信仰;而且难度大,涉及对文明深层的哲学分析。而淡化、回避态度已经造成巨大后遗症,恶果目前已经凸显出来——直观可见,近二十年邪教迅速蔓延。而应对失措,居然用科学对抗邪教。〖口号: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缺少康德哲学的基本常识,不明白科学知识与宗教信仰是两个领域;无论知识多么丰富、多么正确,也无能解决信仰问题。而真正重大的失误在于主动撤离信仰空间——其理解根源或许也在于把信仰归结为认识上的正确与深刻。

所以,有必要从文革引起的信仰问题作深入分析,理清思路。

众所周知,佛教信仰与基督教信仰是不同的信仰,然而二者同样属于信仰。那么容易了解,文革期间的信仰与敬天祭祖的传统信仰,同属信仰,但不是同样的信仰。不同信仰之区别,要讲清楚,就须涉及文明体用之哲学问题。

中体西用还是西体中用?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话题。那么,究竟体是什么?张之洞的说法,似乎体是制度、思想,用是器物。现在的讨论涉及改变深入到哪个层面的问题。意思似乎体是根本,不能变;用之层面就让它与时俱进吧。可是究竟什么是根本?

有些人认为,哲学基本范畴是体。那么不好了,现在讲哲学,基本范畴是精神、物质,早就没人讲理、气了。即使研究中国哲学的,也是满口的精神、物质,用精神、物质解说理、气。立足点早就移到西方思想那边去了。岂不早就西体了!但是,虽然这样了,我们到哪里还是中国人,并未改变为西方人。我们的精神气质行为规则思路作派仍然是中国人。体用不二。有此用则有相应的体。哲学基本范畴不能担当体。到底这个体是什么?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有个“指标”〖这个词不恰当,无词可用,姑且用之〗可以确定:体必定是不变的;可变的不是体。不变,意思是不可能变;即使人们努力让其变,也变不成。这是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之根本。

这就是道。由于现在西体也用道字翻译,例如《新约·约翰福音》开卷就是“太初有道”,原文是“太初有逻各斯”,把逻各斯改写为道,中国化了。为避免混淆,我加个字,称中华文明之体为易道。理由也充分,毕竟《周易》阐发道最称原典。

文革展示的民众激情迸发还告诉我们,中国人有信仰,也有宗教需求。然而目前普遍流行的说法是大部分中国人没信仰。许多文革期间狂热过的人士,现在问他,也多半自称没信仰。若说有信仰,多半是他皈依了佛教或基督教。这现象说明,人们把信仰与特定的宗教联系在一起。

我问过许多自称没信仰的人士,清明节是否上坟。答曰上的。问是否摆祭品,比如馒头、菜蔬之类,答曰有时会的。是否烧纸,曰或有之。我问:这算不算信仰?无语。不是语塞,而是不知该怎样评断。算信仰,不算信仰?自己也说不清。然而心中觉得是件该做的事。深入地问:如果你以贪腐罪妻离子散会否觉得对不起祖宗?答曰:会的。这能说清楚算不算信仰了吧!

一是把信仰与某个有确定僧团组织的宗教关联;二是唯物主义、无神论的强势话语,人们没把敬天祭祖当作信仰,内心深处对天命、祖先的敬畏处于晦暗状态。

最近,我看到上海大学一个教授主持的一项社会调查。这项调查发了五千多份问卷,调查中国人的信仰状况。其中一项数据是:约70%被访声称自己没有信仰。我对这个调查给予好评,它得出的结果相当精确。需要改进的主要是,对这70%自称无信仰者作进一步的提问,直至问清他们实际上的信仰。我认为他们绝大多数是有信仰的;他们信仰的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传统的天命、祖先。

持这样的认识的有一批学者。只是这种信仰不容易说清楚。有的称之为民间宗教,有的称之为儒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事人大多说不清信仰什么,甚至干脆认为自己没信仰。

这种情况,不妨称之为信仰、宗教的模糊状态。在学者,是概念和认识上的模糊;在民众,是信仰晦暗造成的迷惘。

认识清楚的专家学者还是有的。在此举两位。一位是中央民族大学的牟钟鉴教授,他的观点在我国宗教学界有代表性。还有一位是匹兹堡大学的旅美人类学家杨庆堃教授,他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教和中国人的信仰状况的研究结论,有权威性。〖顺便说一下,他对改革开放后中国重建社会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这两位学者观点的共同处是都认定中国社会自古存在的、自皇帝及各级官员、覆盖全体人民的宗教,一直在发展完善中,直至清朝末年。不同点是称呼不同。这是因为这个宗教自古就自然而然地存在着,没有特别地起过名字。不像道教、佛教、基督教,有个人站出来挑头,发展起组织,因而有名称。自然而然存在,故而无须命名。只是从事研究的学者在论著中需要给它起个名字,于是称呼不同。牟钟鉴教授称之为国家宗教。初看似乎专属于朝廷,实则覆盖全民。无论神祇体系,还是祭祀体系,都是全社会的。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元首,也是宗教上的元首。

杨庆堃教授1961年出版了英文专著《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根据翔实的可靠资料,详细透彻地讨论了各个方面,堪称该领域的经典著作。他同样确认中国社会自古至今一直存在着这个覆盖全体国民的宗教,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创始人〖佛教有佛陀为明确的创始人、基督教有耶稣〗、没有清晰的组织形态,因而称之为“弥漫性宗教”。

我认同他们的观点。这个宗教是在若干万年之前形成的,一直起着作用。由于宗教这个概念是西方传过来的,而西方学者大多数不知不觉地以基督教为蓝本理解宗教,因而对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宗教“视而不见”。他们如果问中国人信什么教,被访如果不信佛教、道教,往往会回答说:我不信教。而实际上他的信仰属于这没有专门名称的传统宗教。他可能会说:我信老天,我祭拜祖宗,但不信教。

上述上海大学的那项调查,所谓没有信仰的70%被访,大概也属于这种状况。他们不信五大宗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佛教),所以自称没信仰。然而他们大多数应该仍然保持着对老天、祖先的敬畏。因而,他们是有信仰的;他们仍然是传统宗教的信徒。

在我们现在的学术视野中,中国古代似乎不存在这个宗教。除了少数的几个宗教学家以外,大家都没把这个传统宗教当宗教看,有的学者称之为民间宗教。叫民间宗教也对,因为现在国家不主张这个宗教,只剩下民间还有它的残余存在。〖在此用“残余”一词或许会引起宗教学家的质疑:剩余多大份量才可以叫做“残余”?需要做精确的实证研究。一般使用“残余”意思是剩余很少。但依我粗陋观察,这残余还很大。所以,“残”在此指不完整。这种不完整相当严重。牟钟鉴称之为“国家宗教”,没有祭天、封赏神祇等,即缺少国家行为,程度还不严重吗?〗

中华民国没有举行祭天仪式,然而纪元还沿袭了中国的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样没有祭天。中华民国意思是民授的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认为立国是历史的选择。历史的选择和天授比较接近。邹衍以五行讲天授,其后各朝立国时都要确定自己的五行属性,决定吉祥数字、朝服的颜色等等。可见,中国自古就把天命和历史沿革关联在一起,牢牢扎根在政治思想中。

尽管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没有祭天,民众对上天的信仰仍然保持着。所以,要理解当今我国的文化冲突、文明冲突,不得不从信仰冲突这个维度考虑。目前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可以说是已经全盘西化了。

我们讲哲学基本范畴,一开口就是精神、物质。全部教育都在灌输西方文化,连汉语教学也依照西化的语法实施,更不用说数理化了。这些方面中华民族是与时俱进的,没有问题,我们都可以接受、采用。当然也不能说完全没问题,只能说是没有大问题。像生育,生了孩子以后怎么养,怎么保护产妇。似乎传统方法比西医认定的方法较为适合中国人。还有饮食。有时候用“火气”之类的说法给食品定性。有些疾病治疗好像完全按照西医的思路还是不行。这方面我不懂,具体问题该怎么评判要专家来去讨论,我能说的是,总体上已经西化了。

科学技术全盘西化,医药养生基本西化,现在分歧严重的在人文(含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重要的问题在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方面和各种制度方面。这个领域难以西化。要着重观察的是其中内涵的精神。一切文化产品,包括看作文化产品的制度,都内涵着精神。中华文明的精神是易道。易道又称天道,既是道理所在、文化传统,又是民众信仰所在。因而不能不关注和研究宗教。

刚才已经讲过:这个内涵的精神,道,易道,是稳定不变的。它也就是传统。传统这个概念,其基本义涵就是自古至今一贯接续,也即不变。换句话说,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就是易道。具体的文化产品可以变,外来的文化产品也尽可引进,它们都与时俱进地更替不息。唯有道不变。

这是中华文明的特性,就是道不变。董仲舒说天不变道亦不变。我们把他的这句话翻一下:中华民族存在为中华民族,则其道不变。这是中国不可能西化之根所在。

中华文明之道与基督教文明之道区别何在?——这就是问题焦点,必须搞清楚。

中华文明之道:易道;基督教文明之道:逻各斯。这四十年之概念演进是从逻各斯向易道回归。然而,目前仍然有认识模糊之处,从而影响发展。易道与上天信仰之内在关联处于晦暗状态,从而造成生存之迷茫。迷茫表现为情绪上烦燥、焦虑,行为上拜金主义、暴力倾向。

干扰中华民族复兴的外来文明之道是天主教的抑或东正教的,有些人士与我有分歧。这类问题可以继续讨论。然而有些人把专制的帽子扣在本土传统和儒家思想头上,就属于没搞清楚概念。这是涉及大道的题目,是深刻到文明之根本、灵魂的深密处的题目,必须经由哲学辨析才能明了。

易道,中华文明的传统,其特性用最简单的话讲就是一阴一阳——《周易·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是翕,阳是辟。辟可以理解为开拓、解构之势用。阴翕,是建构、收凝。一阴一阳,凝聚、再开辟,遂健进。

基督教传统是抽象化。代表性言论是《约翰福音》开篇劈头就说太初有逻各斯。基督教文明把逻各斯看作宇宙人生最根本之道。采用亚里士多德抽象化思路,在阴阳两种势用中偏执阴,即收凝后执着不化,阻滞解构。最明显的是把形式、质料两个逻辑概念抽象化,把这两个思想物看作独立存在,割裂并对立。以致后世哲人或执形式为源、或执质料为源,以之建构宇宙、社会。坚执逻各斯的基督教文明自称掌握真理,其他思想则是异端,以基督徒-异教徒模式划分人群——刚才讲到把人群划分成人民-敌人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而中华传统是和谐共存,并行不悖;中庸之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继续革命理论要与资本主义作“谁战胜谁、谁消灭谁”最后决战。当代领导提出世界文明多样性理论,认为各国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是各国人民的选择,要互相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且引用孔子的话“和而不流”。这就是用儒家的思想,或者更深刻地说,中华文明的易道,宣布为全球政治哲学最高原理。

我参加过一个研讨会,讨论中华文明的精神是什么。有的学者提出自强不息,有的学者主张是厚德载物,还有的学者主张是中和,中庸之道。我说:这三个都在《周易》里。自强不息是乾道;厚德载物是坤道;乾道包含保合太和,“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就是《中庸》的无过而不及,“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所以这三种说法汇总起来就是易道。当代领导还提出继承传统、切勿割断精神命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说法落实中华民族对大同的向往,并且以大同融合共产主义。

如果同意我的看法,把这40年的大势表述为从逻各斯向易道回归,那么,在看待面对的现象时,首先要判断其归属——体现逻各斯,还是体现易道。

这40年把过去的信仰解释为个人崇拜,实行淡化方针。无疑,过去的信仰中掺杂着个人崇拜。然而,这是两件事物。把二者看作一体,当属对现象未理解透彻。在正确地反对个人崇拜同时离弃了信仰。这是撤退,而且是主动的撤退。这样的主动撤离留出了巨大的信仰空间,给邪教兴起提供了机遇。由此获得的历史教训是:不要把信仰当作个人崇拜。

文革时民众的宗教激情,当前民众的生存迷茫,以及邪教猖獗,我们可否下一个判断:种种问题核心是信仰问题。

在中华民族经受140年逻各斯冲击之后重振易道时,唤醒民众处于晦暗状态的上天信仰,激扬中华民族的天道信仰,不要再让世界各族人民以为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异类。我认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历程下一步应该是这样的。

谢选骏指出:我记得小时候听谢遐龄把文革比作“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教改革”——大家凭借一本毛语录就可以大造共产党委的反,就像新教徒手执一本圣经就可以大造基督教会的反。现在我把“文革的宗教意义”、“逻各斯向易道回归”,看作“逻各斯和易道合成的第三期中国文明”的一些步骤。就像三民主义是拾美国林肯之牙慧,毛泽东思想是拾马恩列斯之唾余,而美国与苏联,毕竟不脱基督教文明的范围,两个中国的撕裂不过是中国基督教化的里程碑——最后合成的,是基督教化的第三中国文明,它虽不同于佛教化的第二中国文明和儒道化的第一期中国文明,但还是一种中国文明,这样的中国文明,或许可以整合全球。



【038、没有奴隶就没有文明】


《买卖家佣:硅谷的网上奴隶市场》(BBC 2019年11月2日)报道:

在中东非法网络奴隶市场中,成千上万的妇女通过应用程序被当作家佣出售。

在科威特(Kuwait)的大街上开车转一圈,你看不到这些女人。她们被剥夺了基本权利,被人藏在门后无法离开,还有可能被卖给出价最高的人。

拿起智能手机,你就可以滚动浏览她们的照片。成千上万张,按种族分类,让人以几千美元的价格购买。

BBC阿拉伯语在科威特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有人在黑市上买卖家佣,产业蓬勃发展。而这项买卖可以通过谷歌应用商店(Google Play)、苹果商店提供的应用程序,以及在脸书旗下的Instagram上由算法推动的话题标签来实现。

奴隶市场

联合国当代奴隶问题特别报告员乌尔米拉·博呼拉(Urmila Bhoola)说:“他们正在推动网上奴隶市场。不管是谷歌、苹果、脸书,还是其他公司,托管了这样的应用程序,就必须承担责任。”九成的科威特家庭有家佣。这些家佣来自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他们来到海湾地区,希望挣钱养家。

BBC阿拉伯语卧底小组假扮一对刚到科威特的夫妇,采访了57名应用程序的用户,并走访了十几名试图通过一款名为“4Sale”的流行应用程序向他们兜售家政服务的人。这些用户几乎都主张没收女佣的护照,并让她们很少或根本无法使用手机。4Sale应用程序让用户可以根据种族进行筛选,不同类别提供不同的价格等级。卧底团队经常听到这样的评论,“印度人最脏”,用来形容这些女佣。联合国特别报告员乌尔米拉·博呼拉(Urmila Bhoola)称之为网上奴隶市场。 

侵犯人权

程序用户以这些女性的“所有者”自居,敦促设计团队剥夺她们的基本人权,比如不给她们放假,“一天、一分钟,甚至一秒钟”都不行。有一名警察用户想给工人减压,他说:“相信我,她人很好,笑起来很友好。即使让她工作到凌晨5点,她也不会抱怨。”他告诉BBC团队,家佣如何被当作商品使用。“你会发现有人以2000美元的价格买下女佣,然后以3300美元的价格转手。”东主还给买家提示:不要给她护照。你是她的赞助商。为什么要给她护照?”

东主给了BBC团队一个16岁的女孩,我们称她为法图(Fatou)。这个案例令人震惊。法图从西非的几内亚被卖到科威特,做了六个月的女佣,而那里的法律规定,家佣必须年满21岁。法图的卖家这样推销她:没有休息时间,护照和电话被没收,不允许独自离开房间。这些在科威特都是非法行为。

BBC新闻阿拉伯小组录制了与科威特家佣卖家的对话。博呼拉说,“这是现代奴隶制的典型例子。我们在这里看到,孩子像私人财产一样被买卖。”在海湾地区的多数地方,家佣由中介机构带进这个国家,然后在政府注册。潜在的雇主向中介机构支付费用,成为家佣的正式担保人。在这种被称为“卡法拉”(Kafala)的制度下,家佣不能辞职,也不能在没有担保人许可的情况下离开这个国家。

2015年的一项法律使科威特成为海湾地区保护家佣最严格的国家之一。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欢迎这项法律。像4Sale这样的应用程序可以让雇主将家佣的赞助权卖给其他雇主,从中获利。这个程序绕过中介机构,创造了不受监管的黑市,令妇女更容易受到虐待和剥削。这种网上奴隶市场不仅仅在科威特才有。调查发现,在沙特阿拉伯,数百名女性在一款名为“Haraj”的流行应用程序上被买卖。在脸书旗下的Instagram上,还有数百名女性被买卖。目前有哪些回应?科威特当局表示,他们已正式传唤几个社交媒体账号的所有者,这些账号被用来将家政工人贩卖为奴隶。

BBC阿拉伯语的一项调查发现,在谷歌和苹果批准和提供的手机应用上存在在线奴隶市场,包括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女性被通过诸如“#女佣转让”或“#女佣出售”的标签出售。当局表示,相关人员已被要求撤下他们的广告。他们还被迫签署了一项法律保证,承诺不再参加这项活动。Instagram表示,在与BBC联系后,他们也采取了行动。它表示,已删除了Facebook和Instagram上的更多内容,并将阻止用于在线奴隶市场的新账户创建。

许多被广泛使用的家政人员买卖账户似乎已经停止了活动。科威特公共人力部门负责人穆巴拉克·阿齐米(Mubarak Al-Azimi)博士表示,他们正在调查BBC报道中提到的一名妇女,她通过一款应用程序将一名来自几内亚的16岁女孩(我们称她为“法图”)出售。一名报道中提及的警官也正在接受当局的调查。

美国的国际律师金伯利·莫特利(Kimberley Motley)接过了法图的案子,她表示:“我认为,应用开发者肯定需要为法图提供赔偿。包括苹果和谷歌。”“苹果商店宣称对上架的一切内容负责。所以我们的问题是,这种责任意味着什么?”莫特利还呼吁对那些参与向科威特贩卖法图的人提起刑事诉讼。谷歌和苹果表示,他们正在与应用开发者合作,以阻止在其平台进行非法活动。

“一个真正的地狱”——BBC团队前往几内亚,试图联系法图的家人。团队发现,法图是在科威特被买卖。每年都有数百名妇女被贩卖到海湾地区做家佣。一名做过女佣的人说,“科威特真是个地狱。”另一位说,“那的房子非常糟糕,睡不成觉,没有吃的,什么都没有。”科威特当局发现了法图,将她带到政府为家佣开设的收容所。两天后,她因未成年被遣返回几内亚。她告诉BBC:“他们过去经常对我大喊大叫,不把我当人看。我很伤心,但无能为力。”现在她回到了科纳克里(Conakry)的学校。“我很开心。现在说起来还是很开心。生活好多了。感觉从奴隶制中解放回来了。”BBC团队跟随法图回到了她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的家。 

科威特政府表示。“正在与这种(买卖)行为作斗争”,并坚称将“严格审查”这些应用程序。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采取重大行动,也没有任何法律行动来对付出售法图的人。卖家从未回应BBC的置评请求。BBC团队就此调查结果联系了应用程序和科技公司,4Sale随后取消了家佣一栏,脸书也禁止了标签“#买卖女佣”。沙特的应用程序Haraj没有置评。谷歌和苹果都告诉BBC,应用程序商店不允许买卖家佣的行为。他们正在与应用程序的开发人员合作,以更好地防止此类非法活动在平台上发生。

谢选骏指出:为什么科威特流行非法行为?因为那里是阿拉伯世界的文明国家!至于受害者,想得到苹果和谷歌的赔偿,那肯定门都没有。——这是因为,人类的原罪使得“人剥削人、人压迫人”成为不可避免的选项,而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和实践则表明,企图消灭这种丑恶现象的结果,只会带来更大的奴役和苦难。事实证明,没有剥削就没有财富,没有压迫就没有创造,没有奴隶就没有文明……



【039、没有宗教反叛就没有文明再生】


《谢遐龄:董仲舒给儒家的定位:宗教还是神学》(2019-06-13 谢遐龄 《衡水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报道:

确定董仲舒历史地位的前提之一是确定儒家是否宗教,而这有待辨明宗教概念。依方法论,现在流行的宗教概念在建类之始就有误——以基督教为典型。以这样的宗教概念看古代中国社会,自古及今一直存在的国家宗教成了“无宗教”,如若有宗教则以“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的儒家当之。其实,祭天祭祖等重大宗教活动,都由国家举办,都属国家事务,证明古代中国社会有宗教;宗教活动是治国活动,主体是国家,不是儒家。秦汉时期的社会整合要求宗教整合。作为国家宗教教主的汉武帝向儒家寻求理论支持,求教于董仲舒。道家主张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儒家主张天道为仁。董仲舒坚守儒家立场,确认天地大道一阴一阳,阳者天德,阴者天刑,阳顺阴逆,德主刑辅,为君王行仁政奠定理论根据。当时的宗教整合已完成天与五帝的神祇体系,董仲舒吸收、综合各家学说,以“天不变道亦不变”论断,论证三代改制不变道,确立了天高于五帝之原理。以五行失序、相干与君王失德之间的关联,以及天象示警,系统化天人感应理论——既然君权天授,治国理政就必须理解天意、遵奉天道;以宗教思想制约帝王,防止其滥用权力。董仲舒提供的儒学宗教性显著,但本身不是宗教,而是神学。或者,把儒者比作犹太教的拉比,更为接近。

董仲舒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崇高地位,是西汉今文经学家代表人物、儒学统治地位确立者。论公羊学的学者皆给其高度评价。关于他对中华文明的积极贡献和“消极”影响,学者们多有研讨,共识与争议并存,无须赘述。本文的立论前提是,董仲舒确立了儒家独尊的地位;要讨论的议题是,董仲舒给儒家做的贡献,是把儒家确定为宗教,还是确定为神学?

要回答这个问题,前提是清楚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宗教状况,以及孔子是否儒教教主。盖因康有为立说称孔子是创教者,如果孔子创教,董仲舒或可看作继承并完成孔子创教事业者。孔子是否教主与儒家是否宗教,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

一、孔孟儒家不能看作宗教——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国家宗教

康有为坚持孔子创儒教、孔子是教主,意图在模仿耶稣创立基督教,自己创立孔教。不过,把儒家看作宗教并非自康有为始。长远以来,就有儒释道三教并称的流行语。也就是说,儒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并不清晰。何况今日话语中宗教一词其实是个西方概念之中译,所以对儒家定位再增加了一重困难。

要解决这个问题,至少要做两件事。一是根据社会科学的方法论,辨析确定学术概念意义的思路。简要地说,把一个存在体划进宗教这个集合,根据的是对其特征的实证研究,以及这些特征是否符合宗教(这个集合中的单元)概念之规定。然而,研究宗教概念之规定,先须判定把哪些存在体归入这个集合。这就是说,当研究某类事物的特性时,先要做建类的工作——把一些存在体圈为一个集合。过程是:(1)1圈一些存在体建立集合,称作建类。在本例中就是把道教、佛教、基督教等存在体圈在一起,建立一个集合,称作宗教。(2)2抽象出其共性,看作这类存在体区别于其他同种存在体的特征。(3)遇到新的类似存在体时,在本例中就是儒家,比对特征,判定其可否归入这个集合。人们对儒家能否归入宗教,就是按这个思路做研究的。由以上分析可见,初始时是否把某个存在体圈进集合是个重要步骤。如果起初就把儒家圈进,那么抽象出来的特征就会有所不同。所以,在实际的思想史上,建类、抽象特征,是交替进行的。用康德哲学的术语叙述就是,规定性判断与反思性判断交替开展。

这就是说,要提高自己的方法论水平,了解学术研究中概念是怎样确定、修正、发展的,从而对宗教概念有深入地把握。

第二件要做的事是,摆脱以基督教为典型,直观出宗教模型的思维定式,从犹太史价值中立地看待基督教。从犹太民族自身立场看,基督教是叛离正统宗教的邪教,为本民族不容;到外邦传教,成为全世界最大宗教,其势力之大,非基督教各国纪年都以耶稣立元,逼迫犹太人也不得不使用耶元。

做好以上两件事,再看古代中国,就可了解,中国社会自古就有宗教。按照人类学家杨庆堃的术语,称作原始宗教,而基督教、道教、佛教等,称作自愿性宗教3。

西方社会的经典作家对中国社会的宗教状况有十分清楚的了解。例如黑格尔,在讲历史哲学时明确地讲道:“天子是一国的元首,也是宗教的教主。结果,宗教在中国简直是‘国教’。”[1]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一书有同样清晰的表述,只是他称这“国教”为儒教。

本文赞同杨庆堃及我国以牟钟鉴教授为代表的一些宗教学学者的看法,认为中国社会自远古以来直至清朝末年,存在着一个覆盖全社会的宗教。其成形在夏商周期间(这个说法稍嫌粗糙。夏商周历时近两千年。周亡至今也才两千多年。不过,西周时这个宗教已经规模严整,是可以确定的)。其后也未停滞,而是逐渐完善。有本大学教科书描述得相当好(虽然不免有可商榷之处),照抄如下:“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以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为核心,以社稷、日月、山川等自然崇拜为羽翼,以其他多种鬼神崇拜为补充,形成相对稳固的郊社制度、宗庙制度以及其他祭祖制度,成为维系社会秩序和家族体系的精神力量,成为慰藉中国人的心灵的精神源泉。这种宗教在中国人心目中占有崇高的地位,它不仅在实际生活中为官方所遵奉,为民众所信仰,而且为学者和史家所关注。在《尚书》《周易》《诗经》及《春秋》三传中,特别在《周礼》《仪礼》和《礼记》中,有着关于早期宗教祭祖活动、理论和制度的庄重的记述。这种在夏商周三代形成的宗法性国家宗教,在秦汉以后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在向前发展,不断走向完备。”“宗法性传统宗教没有独立的教团体系,它的宗教祭祀功能由各层次的宗法组织兼任,这可视为该宗教的特点。由皇族、宗族、家庭所构成的宗法血缘组织,其功能是多重的。当它肩负起宗教祭祀组织功能的时候,它就是作为一种宗教组织在起作用。它也可以再现出作为政治组织、社会组织的特性。”4

确认国教存在,就可以讨论孔子的活动是否创立新宗教。耶稣在犹太人中的活动有两个鲜明特点是孔子不具备的。一是他面向民众传播新的宗教思想;二是他的活动具有反叛性。而孔子是为当时的统治者培训干部——他的学生出路是到诸侯或大夫那里去担任家臣。与众不同的是,他要贯彻自己对大道的理解,不是单纯找工作。那么,古代中国社会是否有与耶稣类似的创教者?有的:道教(于吉、张角等)。面向民众、反叛性,以及对本己传统的重新阐释,与基督教一样。耶稣对犹太教的经典作新的阐释,以至他创立的基督教把它们一并收入,作为自己经典的组成部分,称作《旧约》。道教以中华民族本己的天道、大道为标帜,从《老子》《庄子》《淮南子》中搜罗一些篇章充当经典,也未丢弃《易经》。

凡有明确创始人的宗教,如道教、基督教、佛教,都对本土传统宗教有反叛性质,因而形成边界清晰的组织。这是因为这些宗教必须从原有的国家宗教中动员、吸收成员参加到自己的教派中来,想方设法留住他们。如刻画标记、制作一些象征性物件供成员佩带或设计与众不同的发型(干脆全部剃光更是鲜明的反传统),凸显成员与国教的区别。

除了反叛性、组织性,民间性是又一特征,即上述要组织新的宗教,必须面向民众争取教徒。再一个特征是重视布道——为争夺民众,必须提出新的宗教观念,并注重宣教。第五个特征:布道内容是宣布过去是黑暗时代,自己承诺给民众带来光明和幸福。道教: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基督教:许诺信众得救。

所有上述六个鲜明特征(第一个是,有明确的创始人),儒家均属阙如。不错,儒家重视教化。然而,教化并非布道。

主张儒家是宗教的学者,想必是知道中国社会有宗教,却未把国家看作宗教组织,于是让儒家承当名头。他们都未达到黑格尔那样清晰的认识。有的学者依照传统的“三教”说,把儒家看作与道教、佛教并列的宗教;而国家则被看作纯粹的政权和行政中枢。天子的教主地位也被移植给孔子。

对这样的主张,我们要问:最重要的宗教活动——祭天大典,是国家的事,还是儒家的事?

而且,这等重大宗教活动,自古就有。《尚书》中有记载,如舜接过天子之位后的一系列祭祀活动,那时还没有儒家吧?按《汉书·艺文志》的说法,“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确定为国家职能部门的官员5,后世或流散民间。按当代学者的研究,追溯到殷商时代,认定为源出于帮贵族办理丧事的人士6。无论按照《汉书·艺文志》说法,儒士参与国家祭典,甚或担当主事者,祭祀天地山川的重大宗教活动毕竟是国家的事,不是儒家的事。儒士是工作人员而已。如若按照当代学者的说法,儒者为民间主办丧事混饭吃的打工者,更无涉国家祭祀活动,因而在国家宗教中无地位可言——至多有极为低下的地位。

孔子的活动与耶稣迥然不同。耶稣与国家宗教(犹太教)处于对立状态,孔子却不与国家宗教对立,而是做“补台”之事。他一方面积极寻找体制内的位置,另一方面培训人才为完善体制提供优秀干部。孔子为人,温润含蓄,被奉为万世师表。孟子身处乱世,思潮混乱,邪说盛行,故而富于战斗性,被宋儒批评为“有些英气”“甚害事”。孔孟儒家与国家宗教的关系可见一斑。

总之,不能把孔孟的活动看作另立宗教的活动。

二、董仲舒论证天在神祇体系中的地位

从董仲舒的活动反观孔孟,可以认为孔孟的活动是阐释国家宗教,有着争当国家宗教阐释者的意义。孔子为当时的统治者培养管理工作人员,或者说,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员。他的目标是培养君子。对于君子的要求,他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把敬畏天命置于第一位。这就是说,孔子认为干部的宗教虔诚是最重要的品性。这是合乎国家宗教要求的。孟子的性善论意图是教导君子们注重修养。至于修养的目的则是宗教的事天。“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也与国家宗教合拍。

汉武帝独尊儒家,意义是确定儒学为国家宗教的唯一阐释者。当然,这儒学是吸收、综合了众多学派的元素的处于新发展阶段的儒学。其旗号是儒学则无疑。

观董仲舒答复武帝咨询的对策,二者关系相当清晰。皇帝是天子,即天之子,担任教主。董仲舒是智者,是理论家。天子要了解天意,咨询怎样知道天意。理论家的答复提供学说。董仲舒确实在为国家宗教工作,然而他的工作并非把儒学建设为宗教,而是吸收各学派精华发展儒学,论证、阐释国家宗教。在这里,儒学是在为国家宗教做理论解释。与基督教比较,儒学相当于神学;与犹太教比较,儒者接近于拉比。我的浅见:做比较宗教研究,以国家宗教与犹太教做比较(于是儒家与拉比做比较),以道教与基督教做比较,配对更佳。

秦统一中国,未做宗教上的统一。其宗教行为主要在祀帝,显现僭端(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论之甚明)。秦的统一中国,须看作中华民族的一次大规模整合。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这个角度看,就是一个整合过程。中华文明在整合中形成和发展。仅仅在领土、行政上统一,对于文明体而言,只是整合的初级工作。精神上的统一,除了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统一等制度的和文化的生活要素,还须有宗教上的整合。历法有宗教意义,也有确定农时的实用意义。信仰的整合与统一是“纯粹”精神层面的要素。乃至有的研究者认为,秦二世而亡,除了暴政,未做宗教整合是又一重要原因。单只祭天还不够,还须把分散的地方信仰整合进一个体系之中。

汉初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天与帝的关系。帝是天之别称?抑或天是高于帝的存在?

殷周之际似乎已有这个问题。殷崇拜上帝,论者曰,乃是祖先神。或曰,祖先所配的神。周代殷,以祭天代替祀帝。此是否确论,可进一步研究。可以确定的是,殷周革命,信仰统一是一问题。

董仲舒曰:“天者,百神之大君也。”(《春秋繁露·郊语》)“天者,百神之君也,王者之所最尊也。”(《春秋繁露·郊义》)百神,是否包括帝在内?

时已有五帝之说。一般认为乃邹衍创说。盖五帝配五行、五色。当看作中华文明神祇体系整合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吕氏春秋》十二纪每纪之首列出当值天帝。五帝之名称儒者后有争论(这些争论的神学性质十分明显):

《周礼注疏》“祀五帝”贾公彦疏引“释曰:五帝者,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光纪”7。孙诒让按语称:“贾说深得郑恉。但五帝之名,依《月令》即太皥、炎帝、黄帝、少皥、颛顼五天帝。郑《小宗伯》注,依《春秋纬·文耀钩》说,谓苍帝名灵威仰等,非也。贾疏亦沿其误。”[2]《月令》所述,即《吕氏春秋》十二纪之说。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中写道: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所以明易姓,非继人,通以己受之于天也。

故汤受命而王,应天变夏作殷号,时正白统。亲夏故虞,绌唐谓之帝尧,以神农为赤帝。……制质礼以奉天。文王受命而王,应天变殷作周号,时正赤统。亲殷故夏,绌虞谓之帝舜,以轩辕为黄帝,推神农以为九皇。……制文礼以奉天[3]185-187。(殷礼质,周礼文。)

三王、五帝、九皇、六十四民在董仲舒此学说中为诸先王与本朝亲疏关系。无论神农、黄帝、尧、舜,皆已为神,且神农、黄帝已列入五帝,有称其为上帝时(当认定其为当政朝代之受命帝时)。其地位及所享祭祀视朝代更迭而升降。

董仲舒在答武帝策问“三王之教所祖不同”的对策文中写道:舜“改正朔、易服色,以顺天命而已”,“王者有改制之名,亡变道之实”“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可见《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篇所述改制,变动诸天帝位置(享祀待遇),无涉天道地位。也就是说,天凌驾于诸帝之上。可见,天统领百神,包括统领五帝。

确定天在神祇体系中的统帅地位,把各位地方性的神祇整合在一个系统之中,这对汉朝政权稳固作出重大贡献,对巩固刚刚完成的统一打下坚实基础,也为中华民族共同信仰的确立迈出决定性的一步。

三、董仲舒关于天道的论述是为国家宗教建设神学体系

前文以武帝策问、董仲舒对策之关系说明,儒家在向国家宗教提供阐释性理论,并非借机把自己转化为宗教。其功能确如《汉书·艺文志》所说“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

武帝清楚了解自己面对的治国难题,他提的问题,既是行政学的、哲学的(怎样看人之情性),也是宗教的。他的问题是:天命怎样落实到面临的乱局——是否要改变治理之道?(对先王之道是全盘继承还是改动?大改动还是稍作调整?)

上天信仰(按:即天命、天道信仰;宋儒从《乐记》中抉出天理二字重新阐发,推进其理性化)自古以来就深深地在民众心中扎下了根。观察古代可以理解当代;观察当代也可以理解古代。读书多的、自诩知识丰富的,较易倾向于不信鬼神、不信天命。孔子说“君子有三畏”,要求君子畏天命,或许是针对这类人士的不信态度。

董仲舒以研究《春秋》闻名于世,足见他精通史学。他的学说不可视为迷信而一概排斥,其中不少内容,尤其主要精神,是出于对历史的体悟。天人合一包含着历史体现天道,可以从历史中领会天道之义。

中国思想自古就认为天命存在着,更进一步,认为天命是可以认识的。天命可知是极其重要的设定。就方法论言之,当代,认定世界可知,从而各门科学有了建立之前提;古代,认定天命可知,就可以探索、求解、立说。卜筮就是认知天命的活动。卜筮活动及其成为专业部门、产生专业人士从业,其前提就是天命可知。

儒家把知命列为君子的基本能力——“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作为最重要的训诫置于《论语》结尾处,让学习者牢记。知命包含知天命义(另义是知自身遭际)。孔子自称五十知天命,足见儒家对知天命的重视程度。

担当天子,最重要的莫过于遵奉天命。诗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文王之德之纯,在于充分地知天命,完善地遵奉天命。

对天命的认知,有两个途径:一是理论分析;一是感应。卜筮的理论前提与实践过程就是专业人士对天命的感应。

理论分析之基础是哲学的认知。中华民族先祖的哲学思考从认知天道始。“唯初太始,道立于一”。如果传说无误,伏羲画卦,那么从写出“一”字时,中国哲学就开始了8。这比古希腊泰勒斯早至少千余年。问题也不同。西方哲学起源,按亚里士多德说法,乃是追问万物所由出且终返归之“第一原因”。而中国哲学自始就探寻天道,立意深矣。

“道立于一”,即为太极。太极生两仪,即有阴爻、阳爻。

有论者谓:董仲舒非纯儒,乃阴阳家耳。此大谬。《周易》乃中华文明原典,也系儒家遵奉的思想源头。孔子赞易或有争议。然而,孔子五十学易,又自道,五十知天命。此二事有何关联?吾臆:易经,探测天命、解说天命之书也。通易则能推衍天命。其广大悉备,称之为天命全书亦不为过。孔子示范:知天命才可能深通《易经》。

可见,以阴阳解说天命,乃儒家本色。质疑者谓董仲舒吸收邹衍以五行解说历史为阴阳家。董仲舒本人精《春秋》,探索历史规律乃当行本色。五行学说是时已成为社会流行观念。评论为“援他说入儒”可,评论为儒学进一步吸纳、综合诸家思想亦可。只要坚守基本立场,则其为纯儒乃不易之论。

何谓基本立场?坚守仁政。

与道家对比,《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无为而治,放任民众自生自灭耳。此当代放任商人随意定价之思路也。定价原则当为成本加些许利润(例如15%);决不可以人们能容忍的最高价定价,还美其名曰“市场决定”。实际上,前者才是健全的市场行为。市场当贯彻市场精神——合乎理性。合乎理性的表现之一就是自觉地限定价格。对于逸出理性制约超限定价的企业家当有监管。自由的市场由企业家组成的行业协会贯彻其共同意志及内涵的市场精神;不成熟的、尚未达到自由的市场,则政府不能放任自流,在行业协会未成熟之前,不可推卸责任。道家与儒家在当代的分野,此其一也。

儒家以天道为仁(用当代的科学方法论话语叙述,为:儒家设定天道为仁——对比道家设定天地不仁)。董仲舒写道:

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天覆育万物,既化而生之,有养而成之,事功无已,终而复始,凡举归之以奉人,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春秋繁露·王道通三》)[3]329

天地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使喜怒必当义而出,如寒暑之必当其时乃发也。使德之厚于刑也,如阳之多于阴也。(《春秋繁露·阴阳义》)[3]341-342

是故阳行于顺,阴行于逆。逆行而顺,顺行而逆者,阴也。是故天以阴为权,以阳为经。阳出而南,阴出而北。经用于盛,权用于末。以此见天之显经隐权,前德而后刑也。故曰:阳天之德,阴天之刑也。阳气暖而阴气寒,阳气予而阴气夺,阳气仁而阴气戾,阳气宽而阴气急,阳气爱而阴气恶,阳气生而阴气杀。是故阳常居实位而行于盛,阴常居空位而行于末。天之好仁而近,恶戾之变而远,大德而小刑之意也。先经而后权,贵阳而贱阴也。(《春秋繁露·阳尊阴卑》)[3]327

这段话描述阳气性质为暖、予、仁、宽、爱、生,阴气性质为寒、夺、戾、急、恶、杀,乃是对天道的具体解说。依据天道阴阳性质的理论阐述治国理政时经权位置,确立德主刑辅原则,充分展示董仲舒思想中国家治理的宗教内涵。古代中国的国家机器具有宗教内涵,也就是说,国家机器承担着教会功能。皇帝称作天子,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宗教元首。职能部门中有些有宗教功能,有些直接执行宗教职能。董仲舒提出的理论,揭示国家并非纯世俗的,而是有宗教性质、宗教功能的。

人伦关系亦归之于天道。儒家认为孝乃为人之本。董仲舒以五行学说论证孝为天之经、地之义(《春秋繁露·五行对》[3]314-315。文多不录)。孝之本亦归属天道。

以上所述即所谓“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意思是天道即人道,或曰,正确的行为皆合乎天道——“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文王之德之纯,即天人合一:全然合于天命。

小结:何谓天道?气之运行也。气之运行,一阴一阳。五行亦气之运行也。行,运行也。依木、火、土、金、水次序各当值(用事)72天,其气则青、赤、黄、白、黑(《春秋繁露·治水五行》[3]381)。故而天道即气之阴阳五行。阴阳五行皆气之运行特性。在董仲舒,阴阳五行皆属运行,未看作实质。等阴阳五行实质化,解释为阴气、阳气,木、火、土、金、水之材质,就过渡为科学概念。医学理论、命相学所用五行,皆作材质看。与董仲舒所论阴阳五行,概念内涵有明显差异。

四、天人感应是以天道约束天子的宗教学说

气之运行或会出差错。依据五行理论,五行行差则出现异常气象:

火干木,蛰虫蚤出,蚿雷蚤行。土干木,胎夭卵毈,鸟虫多伤。金干木,有兵。水干木,春下霜。(《春秋繁露·治乱五行》[3]383)

天,气也;人亦气也。故而天人合一。天、人,一气也。天人又能相感。卜筮之所以能行,不仅天道可知,还须有知之之法。卜筮即知天意之法。怎样知之?感应。

自古以来就把感应作为认知天意的方法。只有少数人具备这种能力,可以从事卜筮。董仲舒扩大感应的义涵。人,气也。人的错误行为即气之运行性质出偏差,于是影响天之气:

王者与臣无礼,貌不肃敬,则木不曲直,而夏多暴风。风者,木之气也,其音角也,故应之以暴风。王者言不从,则金不从革,而秋多霹雳。霹雳者,金气也,其音商也,故应之以霹雳。王者视不明,则火不炎上,而秋多电。电者,火气也,其音徵也,故应之以电。王者听不聪,则水不润下,而春夏多暴雨。雨者,水气也,其音羽也,故应之以暴雨。王者心不能容,则稼穑不成,而秋多雷。雷者,土气也,其音宫也,故应之以雷。(《春秋繁露·五行五事》[3]387)

犯错误的人不是一般人。普通人没那么大的感应能量。必须王者才会有征应。天之气感应之,现之以异象,有警示之意。

这五件事,皆属天道: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何谓也?夫五事者,人之所受命于天也,而王者所修而治民也(笔者案:可见是天道)。故王者为民,治则不可以不明,准绳不可以不正(笔者案:此则“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之义)。王者貌曰恭,恭者敬也。言曰从,从者可从。视曰明,明者知贤不肖,分明黑白也。听曰聪,聪者能闻事而审其意也。思曰容,容者言无不容。恭作肃,从作乂,明作哲,聪作谋,容作圣。何谓也?恭作肃,言王者诚能内有恭敬之姿,而天下莫不肃矣。从作乂,言王者言可从,明正从行而天下治矣。明作哲,哲者知也,王者明则贤者进,不肖者退,天下知善而劝之,知恶而耻之矣。聪作谋,谋者谋事也,王者聪则闻事与臣下谋之,故事无失谋矣。容作圣,圣者设也,王者心宽大无不容,则圣能施设,事各得其宜也。(《春秋繁露·五行五事》[3]389-392)

王者的貌言视听思五事影响天之气,因而皆属国家大事:

王者能敬,则肃,肃则春气得,故肃者主春。……于时阴气为贼,故王者钦。钦不以议阴事,然后万物遂生,而木可曲直也。春行秋政,则草木凋;行冬政,则雪;行夏政,则杀。[3]392

王者态度端正则气正。气正,影响上天(气)运行健全,此天人感应之义。

王者能治,则义立,义立则秋气得,故乂者主秋。秋气始杀,王者行小刑罚,民不犯则礼义成。于时阳气为贼,故王者辅以官牧之事,然后万物成熟。秋草木不荣华,金从革也。秋行春政,则华;行夏政,则乔;行冬政,则落。秋失政,则春大风不解,雷不发声[3]392-393。

王者能治,为天下确立义,于是上天感应为秋气正。秋气杀,乃感受到的天道(我在北京生活20年,在上海生活45年,对比之,北部感受秋杀明显)。对应天道,“王者行小刑罚”。意在“立义”(维护礼义)。人道顺天意也(天不言,行四季示天意)。

下亦相仿:“王者能知,则知善恶,知善恶则夏气得,故哲者主夏。”“王者无失谋,然后冬气得,故谋者主冬。”文多不录。

天子貌似尊荣,实则责任重大,貌言视听思皆牵动天气。想必吓唬皇帝不轻,做皇帝乐趣全无。董仲舒下狱,原因或在此乎?

其实上天概念在董仲舒那里颇似当代中国的大自然,无所不包,却又无形态;看似极抽象,却是极实在——就在身边。天人感应运用甚广。求雨、止雨,皆依此原理。行之甚易:“止雨之礼,废阴起阳。……夫妇在官者,咸遣妇归。女子不得至市。”[3]439当代认为大自然自带规律,或曰大自然之运动就是规律。古人则认为天为气、理与气同在;甚至可以解释为,天即气也(氤氲),气之运行即道,故而气即道也。当代科学设定大自然中万物相互作用;旧学则设定氤氲(上天)之阴阳五行感应。思路异向耳。董仲舒曰:“天者群物之祖也,故遍覆包函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汉书·董仲舒传》)又曰:“天地者,万物之本、先祖之所出也。”(《春秋繁露·观德》[3]269)直接理解为大自然,不亦宜乎!

参考文献

[1]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136.

[2]孙诒让.周礼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135.

[3]苏舆.春秋繁露义证[M].钟哲,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2.

注释

1、杨庆堃《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修订译本,范丽珠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89-90页:“原始宗教……是从传统中诞生并发展起来的,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创始人,其公众特征是基于民众对共同信仰体系的普遍接受,这种共同信仰在原则上让民众别无选择。但自愿性宗教……却是基于一种个人对信仰的选择,然后皈依,完全可以和社群普遍接受的信仰没有关系。”他又在该书第228页把中国的原始宗教描述为“弥漫性宗教”,把自愿性宗教描述为“制度性宗教”。

2、王晓阳《宗教学基础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7页。这本教材是北京大学发起、全国16所重点大学和一些科研单位协作编写的大型《大学素质教育通识课系列教材》中的一种。

3、《周礼注疏》(整理本,赵伯雄整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7页记“大宰之职”:“以九两系邦国之民。……四曰儒,以道得民。”司徒属地官,太宰属天官。此处所列太宰之职,涉及的是管理诸侯之路数。儒属于诸侯国的官职,故而提及;但其职能对应司徒直辖的保氏。又,述“大司徒之职”,于第310页“以本俗六安万民。……四曰联师儒”提及。

4、王钧林《中国儒学史》第一卷“先秦卷”(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作者从胡适认为“儒是殷民族的教士”引申,征引徐中舒研究甲骨文得出的结论“甲骨文中儒字的本义为濡,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历史事实:儒家的起源绝不是班固所说的‘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专门替殷商奴隶主贵族祭祖事神,办丧事,当司仪的那一批人,才算是最早的儒家”“殷灭于周后,儒者作为殷遗民的一部分,仍然活动于社会之上,他们就是后来儒家党派所从由来的前身”。王钧林认为:“徐中舒的发现,最终解决了儒之由来的问题。这是徐中舒的一项重大学术贡献。”(80-81页)。不知这些专事祭祖事神办丧事当司仪的人士是国家体制内的工作人员(如果是,还要问:属于哪个部门?),还是游离于社会之中的“自由职业者”,或已经组织为NGO(非政府组织)?徐中舒的论文发表于1975年,因而有“奴隶主”之说。

5、《周礼注疏》整理本,第55页。五帝方位是中国的,名称似是外来语之汉字注音,疑为外来宗教之神。

6、《周易·系辞上》:“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简述作卦之源。《周易·系辞下》更详细地叙述道:“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太初立一为道乃统说。起于何时,先于阴阳爻,抑或数字卦?尚待推究。无论河图洛书八卦,皆先民对天道的探究,则无疑也。

谢选骏指出:从“压制”(压抑)和“反制”(反压抑)的“历史力学”的角度看,世界上有两种宗教,一种是统治的、压制的压抑型宗教,一种反叛的、反制的反压抑宗教。如此看来,董仲舒所定位的儒家,不论是宗教还是神学,都是一种统治的、压制的压抑型宗教,因此属于官方。与此相反,黄巾军的太平道那样的宗教,则是反叛的、反制的反压抑宗教。在我看来,一般而言,反叛的、反制的反压抑宗教,经常促成了文明的再生;而统治的、压制的压抑型宗教,则更有利于文明的延续。



【040、魔鬼附体的科技文明】


《跌停!6年来最惨淡一夜:苹果“霉”了》(2019-01-03 每经记者)报道:

有人说, 上帝有三个苹果:

第一个苹果,诱惑了夏娃,人类自此繁衍开来。

第二个苹果,砸中了牛顿,人类步入工业时代。

第三个苹果,被乔布斯咬了一口,人类有了iPhone。

这话说得也许有点夸张,但不可否认的是,以2007年诞生的iPhone为标志,人类迈入了智能手机时代。

在此之后,每年的苹果新品发布会都能吸引到世界的目光,人们渴望从新款iPhone中看到创新的力量。

而靠着iPhone打下的江山,苹果公司在2018年成为全球首家市值破1万亿美元的科技公司,一时风光无限。

但苹果公司也被iPhone“绑架”了(iPhone占苹果公司60%的营收),让公司的市值也会随着iPhone的销量起起落落。 就在2019年美股的首个交易日之后,苹果CEO库克意外地发布一封致投资者信,并在信中表示将下调2019年第一财季的营收指引和毛利率预期至840亿美元,大幅低于市场预期。

库克在信中总结了四个下调业绩的理由:

iPhone出货时间影响,美元强势,产能限制以及新兴市场需求疲软。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苹果公司近20年来首次下调营收预期,北京时间3日晚间,公司股价开盘即大跌约9%,市值瞬间蒸发660亿美元(约 4536亿元人民币)!截至发稿(北京时间1月3日23:44分左右),其跌幅扩大至9.85%,成为继2013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如果以股价最高点算起,至今苹果总市值已累计蒸发掉4300亿美元,其也从全球上市公司总市值第一滑落到第四,排在微软(97.4, -3.72,-3.68%)、亚马逊(1500.28, -38.85, -2.52%)、谷歌(1016.06, -29.79,-2.85%)母公司Alphabet之后。

苹果公司4300亿美元市值蒸发是个什么概念?这已经相当于一个阿里(130.6, -6.10, -4.46%)(总市值3396亿美元)+1.5个百度(154.71, -7.54,-4.65%)(543亿美元);与北京市2017年GDP相当(2.8万亿元人民币)!

此刻苹果公司的暴跌,让巴菲特恐怕也坐不住了。具体来看,苹果公司是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的第一大重仓股。在去年三季度小幅增持了52.3万股后,总持股增至约2.525亿股。上个交易日收盘时,苹果股价为157.92美元,伯克希尔所持有的头寸市值约为398.7亿美元。9%的跌幅意味着,伯克希尔持股市值瞬间抹去35.8亿美元!

墙倒众人推。CNBC报道中称,华尔街多家投行下调了苹果的目标价,具体来看:

美银美林将目标价从220美元下调至了195美元;

摩根士丹利将目标价从236美元下调至了211美元;

高盛(169.51, -2.52, -1.46%)将目标价从182美元下调至了140美元;

瑞银(12.39, -0.16, -1.27%)将目标价从210美元下调至了180美元;

花旗将目标价从200美元下调至了170美元;

富国银行(46.57, -0.37, -0.79%)将目标价从210美元下调至了160美元。

过去三个月一直做空苹果的基金经理William Fleckenstein更是直指,苹果过去几年销量增长乏力,市场份额流失,一直仅靠狂热的市场情绪支持,而现在“泡沫终于破了”。

另外,Raymond James分析师Chris Caso也将他对2018年四季度iPhone出货量的预估,从先前的6950万部下调至6500万部,并且他认为,尽管该公司有许多处理库存的渠道,但到了三月份,iPhone出货量下降的情况会更加严重。

投行们翻脸比翻书还快,要知道,2018年9月,高盛还在研报中表示,此前对苹果股价的判断失误,并将新的目标价由200美元调至240美元,上调幅度曾高达20%。

覆巢之下无完卵。苹果庞大的供应链体系,也紧随苹果的命运共呼吸。

由于库克的致投资者信是在北京时间3日凌晨发布的,因此亚洲市场的苹果产业链相关个股率先受到“冲击”。A股市场方面,截至3日收盘,苹果概念板块下跌1.58%,个股如信维通信下跌8.77%,大族激光下跌5.97%,菲欧科技下跌5.12%;港股市场方面, 舜宇光学科技3日收跌6.76%,报61.4港元。

美股市场,Qorvo跌超9%,Skyworks暴跌超8%,西部数据(35.65,-2.61, -6.82%)暴跌6.7%,台积电(34.36, -2.16, -5.91%)也跌近5%。

苹果进退失据,iPhone盛景不再

苹果也不是不努力。近几年的苹果发布会上,库克在介绍新款iPhone时候都会表示,这款手机拥有最强劲的计算能力……

但从大环境看, IDC上个月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为3.552亿台,同比下降了6%,而这已经是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第六个季度同比下滑了。

中国手机品牌竞争力的崛起或许也是苹果在华营收下滑的原因之一。

数据统计公司Counterpoint公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排名显示,以华为、vivo、OPPO、小米等中国手机厂商为代表的品牌稳占第三季度销量排行榜Top 5,五个品牌的市场份额总和超过78%。而苹果由于新品iPhone XS及iPhone XS MAX价格高昂、与前代旗舰iPhone X相比创新不足,首发销量乏力,第三季度同比下降17%,排名跌落至第六,市占率仅为7.7%。

而为了提振iPhone销量, 苹果近期在其中国官网推出了折抵换购的活动:iPhone XR 4399元起,iPhone XS仅6599元起。以抵消的折扣计算,这也是苹果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所推出的最大优惠活动,华为等品牌的手机也可以参与抵扣活动。

苹果的未来,拿什么支撑?

当然,与其他科技公司不同的是,苹果公司拥有着富可敌国的现金流。截至2018财年Q3,苹果持有的现金储备高达2371亿美元,比埃及2017年全年的GDP还多。

此前多家外媒报道,大型的收购并不是苹果的风格。迄今为止,苹果最大一笔收购交易就是30亿美元收购耳机制造商Beats Electronics。尽管苹果称在研究一些潜在大型收购目标,但是公司更有可能把大部分现金花在原创内容、降低iPhone的制造成本以及回馈股东这三大领域。

记者还注意到,过去的2018年,苹果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成绩也让人刮目相看——光是自动驾驶汽车领域发布的新专利方面,苹果公司在数量上就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最值得市场注意的包括苹果在2018年申请的增强现实挡风玻璃系统、自动调整驾驶模式、手势控制技术,和新型车辆警报系统等专利。但据外媒报道,最新的数据显示,美国加州自动驾驶汽车658辆测试车中,苹果仅有72辆排在第三。

在下调对苹果的目标价后,加拿大皇家银行(68.63, -0.29, -0.42%)研究分析师阿米特·达里亚纳尼也为苹果提供了三个可以让股价“翻身”的锦囊:

出租高端iPhone、发布新的流媒体服务、加大分红代替回购。

同时他还强调了苹果的现金流优势:

“在避险情绪上涨的环境中,苹果有着强健的资产负债表,激进的回购,以及维持高毛利、核心大盘科技股地位的能力。”

谢选骏指出:以苹果公司为代表的科技文明十分邪恶,它们为了蝇头微利竞相制造电子垃圾,毁灭人类生存的自然空间!不和的金苹果,你是特洛伊灭亡的原因!魔鬼附体的科技文明,犹如特洛伊木马,正在无情地发酵——正在催促人类走向自杀,这就是万恶的现代化!



【041、女权社会切断人类文明】


《揭秘大象社会:你所不了解的年长公象的角色》(BBC 2020年9月4日)报道:

在博泰蒂河流(the Boteti River)聚会的雄象。……大象是聪明、长寿的群居动物,象群通常是由一名母象族长为首,带领母象和幼象过着稳定的母系社会生活。

人们过去往往认为,年长、孤独的公象(雄象)意义不大,因此,它们也成为那些战利品狩猎者(trophy hunters)射杀的对象。

重要角色

在the Makgadikgadi Pans国家公园,一头年轻雄象和一头年长公象在一起。但BBC环境事务记者布里格斯(Helen Briggs)报道,对非洲大象的最新研究表明,年长公象对象群的生存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负责向年纪较轻的公象传授知识和技能。

公象在象群中长大后会“离家”,而研究人员发现,成熟公象在教育和领导年轻公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由于偷猎和狩猎让这些年长的公象成为牺牲品,对象群来说其损失可能是“灾难性的”。

这份发表于《科学报告》上的研究称,年长公象在雄性大象社会中可能扮演着与母象族长类似的角色。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和慈善机构“非洲大象”的艾伦表示,他们的研究证明,年长公象和母象族长一样,为象群提供丰富的经验和领导力。

研究人员是在调查和观察了非洲国家博茨瓦纳的1250多头非洲雄性大象之后得出这一结论的。研究人员在大象经常出没的沿线设置了摄像镜头,结果发现独行的公象占大象出没次数的五分之一,但年轻雄象出现的次数却没有预期的那么多。

这一现象显示,对那些年轻、经验不足的雄象来说,独行的风险更大。与此同时,成熟有经验的公象更有可能走在公象群的前列。这也说明它们是具有宝贵生态知识的重要领袖。

生存秘密

研究人员的这一发现推翻了猎象者用年长公象对象群生存没有多大意义为借口而射杀它们的理由。新研究显示,射杀雄象群中的年长公象这一重要成员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艾伦表示,他们的研究显示,年长公象有着丰富的经验,它们知道如何利用环境和寻找关键资源,更有可能成为雄性象群的领导者。

如果没有了这些年长、有经验的公象,不仅会对雄性象群造成灾难性影响,还会干扰大象代际之间的信息传承等。之前,人们一直以为当雄象成年、离开家庭后就基本过着独处的生活,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成年后的雄象跟母象一样有着丰富的社交生活。人们之所以对此了解较少是因为雄象漫游的地盘更辽阔,而且追踪其行踪也更难。

埃克塞特大学的克罗夫特教授表示,该项研究凸显年长公象可能担当生态知识宝库的作用。例如,它们知道在何时何地可以找到食物和水,为那些跟它们在一起的年轻雄象提供生存优势。克罗夫特教授指出,这一发现有助于人们认识到保护年长公象的必要性。同时,也让人对那些偷猎和战利品狩猎行为感到担忧,因为这些人认为,射杀年长公象问题不大。

谢选骏指出:大象社会的这一现象,同样存在于人类社会。由于女权社会压抑甚至毁灭男性的生存空间,无形之中也就切断人类文明的传承。在女权社会里,青少年得不到成年男性的教导,因而失去了社会规范。

《为什么说大象社会生活比人类的要复杂?我们有些珍贵品格正在流失》(原创怪罗科普2020.1.31)报道:

大象是一种具有高智商的生物,生活在高度发达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大象的社会活动中拥有复杂的关系和丰富的互动,因此很多人甚至认为,大象的社交生活比人类更复杂。

这是真的吗?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是有很多证据表明大象的社会生活和我们人类一样复杂,在某些方面,它们甚至更复杂。

以有秩序的方式旅行,并可以远距离保持联系——在野外,非洲象能走很长的路,一天能走近64千米。尽管大象以笨拙而闻名,但是当它们开始长途旅行时,实际上是非常有秩序的,比在火山站挤来挤去的我们好太多了。它们排成单行,领头的是母象,幼崽会抓住母象的尾巴。因为经常远行,大象已经发展出了一种远距离沟通的机制。大象互相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含义,能够传递近70种独特的信息,有的信息在28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都能听到。

而长距离的叫声实际上是由次声组成的,次声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低频声音。大象甚至知道什么时候声音传播得最远,经常等到黄昏或黎明,那时空气是最冷的,较低的温度使得声音可以传播得更远,大象已经能够熟练掌握这种技巧。

在大象的世界里,女人说了算,祖母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使是最进步的人类文化,女性也还是经常要面对比男性更大的挑战。但是在大象的世界中,完全是由雌性主导,雄性在青春期就离开象群去寻找自己的天地,有时也会加入类似兄弟会的雄性团队在外游荡,家里只剩下雌性和孩子。一起旅行往往是以家庭为单位,通常是家族中最年长的雌性家长为领导,负责家庭的所有决策,包括决定何时何地寻找食物,以及如何与其他大象家族保持联系。

大象祖母的作用,印证了人类的“祖母假说”。

大象的寿命和人类一样长,有些在野外能活到70多岁。这意味着大象可以在有生之年看到几代人相继出生,而祖母们在养育孙辈方面扮演着积极的角色。

大象祖母的存在增加了小象的存活率,据研究报道,与祖母一起生活的小象的存活率是不与祖母一起生活的小象的8倍。最重要的是,大象祖母拥有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整个家庭的生存非常有价值。

有战术头脑,可以协调团体的防御——拥有一位年长女家长的好处之一是,年长家长在应对危险时拥有丰富的经验。研究表明,与年老的母象相比,年轻母象对狮子等食肉动物的反应较弱,年长的女家长可以帮助一个家庭根据各种威胁调整防御行为。所以,大象越老,越能保护家人。大象可以用声音警告其他家庭成员危险来临,第一反应是聚集在一起进行防御。

互帮互助,有一个复杂的保育系统——大象的家庭关系非常亲密,母象在抚养孩子方面都很投入。不仅如此,大象还会轮流照顾彼此的孩子,所有的年轻母象都会参与其中,除了照顾自己的孩子,它们还会给别人的孩子喂奶,可见大象之间的家庭关系是多么根深蒂固。

和人类一样,大象可以是内向的,也可以是外向的。

和人类一样,大象个体也极其复杂。

除了人类之外,大象的颞叶是所有陆地动物中最发达的。颞叶是大脑中处理和存储信息的部分,这就是大象记忆力惊人的原因。然而,与人类的相似之处并不仅限于此。

大象的个性因人而异,这意味着大象可以是内向的,也可以是外向的。有些非常害羞,有些则非常喜欢社交,而有些是彻头彻尾的混蛋,会伤害人类。

大象和人类一样,有能力发展彼此之间深厚而持久的关系,可以和远方的好朋友保持联系,在分开很长一段时间后互相问候。这种关系可以持续一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会悼念死者——目前还不确定大象是否能真正理解死亡的概念,但有一些证据表明,大象能感受到失去一条生命的巨大悲痛。大象很少会忽视同伴的尸体,它们甚至会停下来观察人类的尸体。当一个家庭遇到一头死去的大象,它们会聚集在一起,用鼻子温柔地抚摸和检查尸体。会默哀,有时甚至会用树叶或泥土覆盖尸体。

令人惊讶的是,大象甚至会选择特定的墓地。曾有一只大象被宰杀后,它的家人赶到并捡起倒在地上的大象骨头,放在大象被宰杀的地方。

会举行精心准备的欢迎仪式——大象家族是非常多变的,不同的群体相互融合,创造出复杂的关系。这些动物具有高度的社会性,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维持很长的距离。当分开的大象重新团聚时,它们会做出复杂的问候行为。

有人观察到,它们兴奋地拍打耳朵,整个家庭都会发出低频的隆隆声,它们用这些隆隆声来识别对方。

安慰有压力的朋友——众所周知,大象是世界上最善解人意的动物之一。研究人员发现,大象对彼此的情感非常敏感。当大象感到紧张时,它们会表现出某些特定的行为,如嘶吼声、自发排便和耳朵的剧烈扇动。当这些症状出现时,附近的大象会冲过去帮助它们,并开始安慰这个压力巨大的同伴。

它们经常会用鼻子轻拍压力大的大象,特别是在嘴巴和生殖器周围,向大象保证一切正常。在极端的情况下,多头大象会聚集在一起,在大象周围形成一个保护圈。

最后,研究大象的社会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保护大象提供很重要的科学依据。这些生物彼此之间形成终身的联系,一起工作解决问题,甚至在事情不顺利的时候,或者当它们中的一个死去的时候,互相安慰。可以说,大象有一般动物不具备的类似“人类社交”行为,它们非常聪明,有些科学家甚至认为大象对彼此有同理心。

谁知道呢,也许研究这些奇妙的巨人可以教会我们一些东西,一些我们本该有却慢慢流失的珍贵品格。

谢选骏指出:无论大象多么优秀,由于它是一个女权社会,排斥男性于主流之外,所以也就无法发展出更高的社会形态来了。因为女权社会以重复为主,常常切断文明的嬗替。



【042、女权主义是长期和平的产物】


《专挑女人下手!极右翼分子多仇恨女性?》(2018-11-05 加拿大必读)报道:

很多人都认为,一般的极右翼极端分子主要仇视少数族裔和移民,喜欢鼓吹白人至上。可实际上,如今越来越多的极右翼分子明显表现出了仇视女性的特征。这是一种很怕的倾向,因为每多仇视一种人群,他们对社会造成的伤害就更深一层。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前两天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塔拉哈西一家瑜伽馆里的枪杀事件。案发过程并不复杂,但是结果惨烈。

40岁的斯科特·保罗·贝尔勒(Scott Paul Beierle)持枪冲进一家瑜伽馆,对里面的学员开枪。最终导致两名女性身亡,5人重伤,他自己随后自杀身亡。两名死者一位是20多岁的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学生,一位是60多岁的该校工作人员。为什么他会突然冲进瑜伽馆行凶呢?事后美国媒体陆续报道了这名凶手的情况。他此次袭击应该是专门针对女性的,因为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针对女性下手。法庭记录显示,2016年,贝尔勒被警方以殴打罪名起诉,原因是他在一处公寓综合泳池里拍打并抓了一名女子的臀部。记录显示,在贝尔勒遵循暂缓起诉协议的条件下,这些指控最终被撤销。2012年,贝尔勒还因在大学食堂袭击一名女性臀部以殴打罪被指控。

2014年,他在YouTube上发布过一些列的视频,根据这些视频内容基本可以判断出他属于仇视女性的极右翼分子。因为他通过视频抨击女性、少数族裔、同性恋和警察。在一段视频中,他还专门把自己比作22岁的埃利奥特·罗杰,这个罗杰曾在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附近枪杀了6名学生,打伤了10余人,之后于2014年自杀。罗杰称自己是“非自愿独身主义”。(就是不自愿的单身者)换句话说,可能性最大的情况就是,作为一名仇视少数族裔、同性恋群体的极右分子,贝尔勒因为长期单身所以也仇恨女性,于是选择了一家瑜伽馆专门对女性进行凶残报复。

在目前的极右翼人群中,对女性的仇恨似乎愈演愈烈。典型案例还有巴西新当选的总统博尔索纳罗。他在竞选期间,就发表了大量歧视女性的言论。比如,“我有五个孩子,四个是男孩,到了第五个,我有一丝的软弱,然后就生了一个女儿。”“该死的,这个女人戴了一个戒指,她很快就会怀孕,她将休六个月产假…谁来支付账单?”可现实告诉我们,针对女性的仇恨往往会带来很大的伤害。

1989年12月6日,是加拿大蒙特利尔工程学院期中考试的前一天,在学校里上课的学生不是很多。25岁的马克·勒平(Marc Lépine)带着半自动步枪和猎刀进入学校后,看了几间教室,直接上到2楼,挑选了最大的一间教室B311。在进教室之前,他打开了手里的袋子,取出里面的一把装满了子弹的步枪,在教授和学生惊讶的目光中,马克·勒平要求教室里面的人按性别分开站好,开始并没有人按照他说的去做,直到枪手对着天花板开了一枪,人群开始慌乱,随后有大约50名男性站到了教室的左边,9名女生站在了右边。马克·勒平要求所有的男性离开教室,在枪口的威胁下,所有的男生和教授乖乖照做,随后他问剩下的女生们:你知道我为什么会来这里么?当有人说不知道以后,他说:我是在向女权主义者宣战。

这时,一名女生说:我们并不是女权主义者,我们只是普通的学生,我们没有任何要反对男性的意思。马克·勒平听后说道,你们是女生,未来你们要成为工程师,那么就是一群女权主义者,而我最恨的,就是女权……话音未落,他当着所有人的面,像这名女生胸部开枪,并迅速从左到右向所有的女生射去,很快,当场九人全部身亡,另外三人身受重伤,在离开这间教室之前,他还在一个女生的作业本上写上Shit。马克·勒平来到学校餐厅后,一路上对看见的学生开枪,他的目标全部是女性。这时学校餐厅里面聚集了上百名学生,杀红了眼的马克·勒平开始对所有人无差别扫射,不再遵从之前只杀女性的规则,从餐厅出来以后,他进入另一间教室,枪杀了两名企图逃跑的女生,这时距离他发动攻击已经超过了20分钟,他打伤了在讲台上的一名女生以后,用随身带的一把猎刀将她捅死,随后自杀。最终,马克·勒平枪杀了14名女性,射伤10名女性和4名男性。

这一事件被称为“蒙特利尔工程学院大屠杀 cole Polytechnique massacre”,也是加拿大历史上最惨烈的枪击案。据了解,马克·勒平的母亲是法裔加拿大人,父亲是阿尔及利亚人。曾受父亲虐待的马克·勒平在遗书中表明了他的政治动机:他认为女权主义毁了他的生活。他还留下了一封女权主义者的魁北克女性名单,清晰表达了杀死她们的愿望。

不少专家都对事件进行了不同不同方向的解读,有人认为这是一场反女权主义的攻击,也有人认为这是主流社会对移民群体孤立而导致悲剧。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仇恨女性造成的悲剧。所以,作为一个文明的现代人,我们应该始终平等宽容的对待所有人。否则人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谢选骏指出:这位枪手到死不知——女权主义是长期和平的产物,因为只有战争才能显出英雄本色,烧杀淫掠的社会动荡足以摧毁任何女权主义。而在和平时期,就凭你这几条枪,是无法扭转大局的。因为有权有势的首领都是男的,他们在战争时期需要男人替他们卖命,他们在和平时期需要女人替他们卖身。这就是男子主义和女权主义的由来。这位枪手自己生不逢时,没有了用武之地,要恨就恨没有卖命机会的自己吧,和几个卖身的女生较劲有什么用。



【043、欧洲海洋文明的悲歌】


《威尼斯77%被淹 水利工程 30年未完工》(2018-10-30 观察者)报道: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0月30日报道,著名的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在一场由风暴引发的洪灾中再次被淹没。周一的洪灾使涨潮时水平面上升1.6米,这意味着77%的威尼斯处于水下。

威尼斯市长称,“摩西”水利工程拖延完工造成了这一结果。“摩西”计划自1987年开始论证,2003年立项,原定在2011年投入使用,但工程连续经历成本超支和工程贪污,目前项目预定完工日期已拖延至2022年。

威尼斯的标志,圣马可广场已然变成湖泊——可能是五十年来最大水患!

世界文化遗产、意大利城市威尼斯以运河和贡多拉水上公交、还有富丽堂皇的宫殿教堂而闻名。这个城市在每年10月到12月期间经常被水淹没,但星期一的这次洪灾格外严重。

《华盛顿邮报》援引城市统计数据显示,周一最高水位1.6米是自2008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威尼斯有数据统计以来遭受过的最大洪灾,是1966年11月的1.94米。

水位高涨下商店都被浸水,店主用桶排水——周一的洪灾是由意大利北部低压天气所引起,这次低压导致强风由南向北席卷整个意大利,同时将潮水灌入威尼斯泻湖。

据卫报报道,目前意大利大部分地区暴雨成灾,许多河床缺乏维护使灾情更加严重。目前罗马城内,竞技场和广场等重要观光景点都已经关闭。《华盛顿邮报》称,因洪水和风暴掀翻树木,目前已有6人死亡。

目前的威尼斯,游客和居民只能在及腰的水中涉水前进,因为门口屏障无法遏制洪水,商店和餐馆都已经被水淹没。著名的圣马可广场,已经变成了一个湖泊。

据今日俄罗斯(RT)称,总督宫和城市其他地方铺设了高架人行道,但水位已经超过了高架人行道。CNN称洪灾到了周二可能会减轻,但仍然有1.1米,如果风暴持续可能还会更高,这意味着12%的城市仍将处于水下。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威尼斯市长布鲁尼亚罗(Luigi Brugnaro)周一表示,在威尼斯泻湖中设置的水利工程“摩西”可以防止洪水泛滥,但这个代号“摩西”的计划却因为成本超支和贪污腐败而拖延已久。布鲁尼亚罗表示,他已经要求与意大利总理朱塞佩·孔戴(Giuseppe Conte)进行会谈,以强调项目紧迫性。据称,“摩西”可以阻挡超过1.1米的洪水,该级别洪水每年会发生四次。

威尼斯城建立在威尼斯泻湖中一百多个岛屿上,但因为长久发展,威尼斯城在过去百年中已经下沉了约28cm。再加上全球暖化,南北极冰川溶解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威尼斯可能在数十年内面临灭顶之灾,到2050年将不再适合人类居住。

计划预定在威尼斯泻湖的三个入口设置分水闸门——2003年1月,为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威尼斯城,当时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启动了“摩西”计划(用典摩西开海拯救犹太人民),该计划旨在修建活动水闸阻挡海潮以保护威尼斯。

在正常的潮汐条件下,闸门模块将灌满水并沉在水面下。潮水高于1.1米时,闸门模块将灌入压缩空气,排空海水,陆续升起以此阻挡潮水进入泻湖。

当78个模块组成的四扇闸门全部升起时,威尼斯泻湖将与亚德里亚海隔绝,令威尼斯城不再受到洪水侵袭。

拖延11年的计划,贪腐超支接连不断——据相关资料显示,“摩西”计划在2003年4月29日正式奠基,最初预计花费42亿欧元,但今天项目预算已经升至55亿欧元,比最初超支13亿。完工时间也从2011年拖延到了2022年。

据中国日报2008年12月报道,当时威尼斯遭遇20年来最大规模洪水,当时城内水位达1.56米。和今年一样,威尼斯政府发言人称“几乎没有不被淹的街道”,“水上公交形同虚设,因为“下船站台也被淹没了”,而作为城市最低点的圣马可广场,自然也和今年一样被完全淹没。据当时报道称,“摩西工程”预计在2011年完工,为了筹措资金,威尼斯政府还忍痛拍卖了13座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古建筑。

当时大洪水重新引发了人们对“摩西”计划的讨论,执政的意大利中左派政府备受指责,保守派批评威尼斯市政府没有为洪水做好准备,市民们则抱怨当局预报不及时。当时威尼斯市长卡西亚里称,这项政府支持的计划将会按时完工。

2008年的圣马可广场,似乎和2018年没有任何区别——2011年,计划并没能完工,据《water-technology》网站报道,截止2012年6月,工程的75%已经完成,当时预计项目在2014年全部完工。

但到了2014年,不仅“摩西计划”又没能按时完工,据BBC当年6月报道,威尼斯市长乔治·奥尔索尼(Giorgio Orsoni)还深陷丑闻,被指借“摩西”计划敛财2500万欧元。

检方称经3年调查,“摩西”计划的2500万经费被转入海外账户,用于贿赂官员。最终包括奥尔索尼市长在内35人被捕,同时项目预计2016年才能投入使用,计划耗资也被修正为55亿欧元。

2013年至2014年,威尼斯水务局与其公司管理机构发生法律诉讼,意大利政府对“摩西”计划进行特别干预,在威尼斯水务局重新任命三名特别首席执行官。据BBC当年的报道称,特别行政官的任务是确保“摩西”计划在2018年顺利完工。

2017年12月,意大利媒体《LASTAMPA》发表文章《威尼斯和摩西:失败的故事》。文章提到,经过三年半的浸泡,很多大门模块被海洋生物(比如藤壶)侵蚀,模块铰链存在开裂风险,无法上升大门模块。而还有很多大门模块则因为基座内的沉积物,无法收回,同时管道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最后认为,那些旨在保护我们土地(尤其是气候变化风险)的公共工程是基础的,但是“摩西”计划却成了“不当之事(what should not be done)”的象征。

谢选骏指出:天灾往往是人祸的产物,腐败往往是富裕的结果,颓废往往是文明的下场——威尼斯是一个典型的欧洲海洋文明样板,其命运也就在无形之中谱写了海洋文明的悲歌。这有点像是中国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最终淹没在洪水之中,成为考古发掘的绝妙材料。



【044、让野蛮人文明起来的代价极为高昂】


《发现希腊古城泰涅亚》(BBC 2019年10月4日)报道:

去年10月,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发现了传说中的泰涅亚城遗址。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我坐在一辆汽车里,穿过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Peloponnese)上引人注目的山丘和茂密的植被。“看看这整座平原,”开车的科尔卡(Eleni Korka)指着窗外说。在我们的左边是一大片平坦的区域,被橄榄树和灌木丛覆盖着。平地的尽头是森林覆盖的山脉。 

“泰涅亚城(Tenea)就埋在这底下,”她告诉我。那时的古城建筑高于海平面,有凉爽的微风,所以度夏的行宫很可能建在这里。她指了指一家坐落在独特的、几乎是方形山脚下的传统餐厅。“这个餐厅的位置当时就是个水磨,”她说。

科尔卡是希腊裔美国人,也是顶尖的考古学家。她最近公布了她40年职业生涯中最大的发现。泰涅亚这座失落之城,在许多希腊神话和历史文献中被提到,比如俄狄浦斯(Oedipus)的古老传说。传说中这位底比斯(Thebes)国王无意中杀死了他的父亲,娶了他的母亲。如今这座古城遗址在去年十月被科尔卡团队发现,就在我们开车经过的这片土地之下。

根据传说,这座城市大约在公元前1100年由特洛伊战俘建造。选择在这个地方建城,是因为它在连接科林斯(Corinth)和迈锡尼(Mycenae)这两座古代城池的公路上。据说俄狄浦斯是在婴儿时期被带离家乡后,在这里长大的。它是伯罗奔尼撒半岛北部古科林西亚地区(Corinthia)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之一。然而,直到现在,还没有人能确切地知道它在哪里——或者它为什么消失了。 

搜寻泰涅亚的工作始于1984年。那时科尔卡刚刚工作五年。她接到当地村民打来的电话,说开挖水道时碰到一具古老的石棺,把它砸成了两半。科尔卡去看了看,“当我看到它的那一刻,我就明白它的独特,”她说。“有时候,某人有一个发现,几乎是天意。棺材呈花瓶状,内部绘有精美的狮子图案,里面有一具骨架和祭品”。她解释说:“我们此前未曾见过这样的图案”,“我们也不知道古代绘画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没有其它来自古代的样本”。

但科尔卡根据古代历史学家的记载,知道泰涅亚就在这个地区,它位于科林斯和迈锡尼之间。但由于她年轻,缺乏经验,又缺乏进一步的证据,她不可能获得许可继续挖掘。她说:“我没有信心和能力去解释为什么这一点如此重要——那就是一种直觉吧。”

然而,文物贩子多年前就知道了这个地方,他们经常花钱向当地农民收购古代花瓶和硬币。2010年,科尔卡与警方通过线人,截获了附近被盗卖的两尊雕像。她说:“这些雕像证明泰涅亚曾是一座名城,艺术水平很高。”她最终获得了在该地区考古挖掘的许可,并于2013年开始挖掘。 

我们在附近的契里奥莫迪(Chiliomodi)村停下来喝咖啡,吃点心。这里最古老的房子有大约200年历史。科尔卡解释说,其中许多房子使用的古老岩石,很可能来自于旁边的泰涅亚遗址。当地教堂的墙上镶嵌着古希腊酿酒和戏剧之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的雕像。“我们认为这是古老剧院的一部分,我们仍在研究,”她说。

契里奥莫迪是一个宁静、美丽的地方,基本上没有受到旅游业的影响。附近发现古城,给社区带来了活力。在面包房里,我注意到几瓶当地产的橄榄油,名字就叫泰涅亚(Tenea),附近还有一家以此命名的商店即将开业。

科尔卡和她的同事拉各斯(Konstantinos Lagos)以及科索(Antonio Corso)跟我们同一辆车,他们告诉我,这个项目并没有按照计划完全展开。“我们的团队很小,资金也很少,”他们说。对泰涅亚的勘查始于1984年,当时科尔卡刚刚工作五年。 

第三方利用科技仪器对该地区进行了地球物理探查。但当他们开始挖掘时,却什么也没发现。探查仪器中看到的有形状的物体实际石灰岩土壤。“所以我们回到发现第一个石棺的地方,”她说,“在附近我们还发现了大约40只石棺,一个接一个从地下冒出来。就像阿里巴巴的故事里描述的一样。”

接下来,他们发现了一个古老的道路的一部分。沿着这条道路,团队发现了大约公元前100年的一座罗马陵墓,那里埋葬了一个家族的几代人。团队还挖掘出一个蓄水池,可能是用于仪式和献祭:“我们知道这是在城市以外,所以我们决定在北部继续挖掘。去年10月,团队开挖出一些房屋,意识到终于找到了这座城市”。拉各斯说:“大部分地表遗迹已经被抢劫者拿走了”,“但城市的大部分被埋在地下2米至3米处。”

如何参观特尼厄

在9月和10月进行挖掘的同时,科尔卡团队组织了导赏和教育活动,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脸书”账号“Tenea Prjct”与他们交流。

我们在契里奥莫迪的一所房子前停了下来,这所房子被改建成了保护中心。该团队在9月和10月进行挖掘,接下来就是分析文物和研究历史文献。拉各斯告诉我,在这个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硬币,证明泰涅亚曾经非常富有。他说:“我们发现了大约200枚硬币,通常情况下,只有在多年的考古挖掘之后才能获得这么多。”他给我看了一些叶子形状的金币,这些金币和死者一起埋入地下,作为给阴间接引者的礼物。他说:“(当时)大多数人下葬时都有硬币陪葬”,“但在特尼厄他们使用金子”。

其它发现还包括精美的彩绘花瓶、雕刻的灯和运动员使用的金属工具(用来刮去他们用来清洁身体的油),这让团队相信他们还有一座体育场尚未找到。

科尔卡说:“在泰涅亚,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支持了研究小组从历史文献中了解到的关于这个社会的情况:“这里的人是不同的——他们是特洛伊人,有自己的文化特征。”特洛伊城位于现今的土耳其境内,距此约600公里。除了来自不同的地方,目前的发现还包括——与住在附近的科林斯和迈锡尼的居民不同,特洛伊人使用不同风格的陶瓷;特洛伊人有不同的葬礼传统,比如把硬币放在胸部而不是嘴里,后者是古希腊很常见的丧葬习俗。科尔卡团队在泰涅亚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硬币、花瓶、灯和工具。 

关于泰涅亚最大的谜团是它为什么会消失。大多数其它的主要古希腊城市,如斯巴达、雅典和科林斯,至今仍有人定居。像泰涅亚这样有大约10万居民的大城市,被完全废弃是很不寻常的,而且没有任何历史文献可以提供线索,解释原因。

我们回到车上,朝山上开去,此时拉各斯开始解释他们团队的理论,“我们知道西哥特人(Visigoths)的国王阿拉里克(Alaric)在公元397年对希腊发动了突然袭击”。历史学家认为,他摧毁城市的部分原因是为了获得财富,但也为了传播基督教。“我们发现了一枚阿拉里克的族人发行的硬币。我们还发现了一所房子,大约在那一年被炮弹摧毁。”

科尔卡团队认为,当斯拉夫人入侵该地区时,居民们逃到了山上。 然而,这并不是泰涅亚故事的结局。“我们已经发现了在这场袭击发生之后200年有人在那里居住的证据,但看起来泰涅亚已经失去了很多财富,” 拉各斯继续说,对那一时期的考古发现并不像最辉煌时期那么宏伟或有价值。“但在那一时期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汽车沿着一条蜿蜒的道路爬升,我们看到了山脉和平原,景色壮丽,它们的下面就掩埋着泰涅亚古城。我们在一座美丽却摇摇欲坠的拜占庭时代的修道院停了下来。“我们知道斯拉夫人(Slavs)大约在那个时代入侵了这里。我们相信泰涅亚人抛弃了城市,逃到这附近的山上,”拉各斯指着周边对我们说。就我们所知,斯拉夫部落袭击了这个地区,并与当地人发生暴力战争,所以泰涅亚的居民认为山区更安全。泰涅亚城周围有很多河流,没有人治理,于是淤泥冲进城市,变成泥土,最终淹没了城市。 

泰涅亚的发现已经解开了许多谜团,比如这座城市位于何处,以及为何被遗弃。但对科尔卡团队来说,最兴奋的莫过于古城还留下了什么。他们希望在未来几年能找到更多的房屋、寺庙、剧院和古希腊语称之为“阿果拉”(agora)的城市广场。“这就像一座冰山,我们刚刚触碰到一角,”拉各斯说,“在未来的100年里,关于古城将继续会有有趣的发现。”

谢选骏指出:斯拉夫人是野蛮人,他们是现在东欧多数国家的祖先,这些东欧国家现在算是半开化的了,但是,让野蛮人文明起来的代价极为高昂的——那就是文明世界的毁灭和消失!看看现代中国吧。在斯拉夫人杂种的率领下,1949年灭族的毛泽东带着一群野蛮人进城了,让这群野蛮人开窍,整整花了三十年时间,到1979年他们才开始反省,发誓要脱离新石器时代的野蛮。可是现在2019年,又过了四十年,一切都还是反反复复的——由此可见,让野蛮人文明起来的代价极为高昂,其中之一就是亿万人的死难、无数文明中心的毁灭!让野蛮人文明起来,先是要让少数人先富起来,还要再让少数人先自由起来,而要度过这个阶段,可能还需要又一个三四十年。因为,让野蛮人文明起来是“富裕、自由、文明”这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代价历来都是最为高昂的。



【045、日本的汉字译言是中国文明的产物】


“知乎”上有关“日本外来词影响中国”的讨论中,有人指出:

上海的学者白珉写过一个帖子《驳所谓“离开了日本外来词,中国人无法说话”的谬论》,这个帖子在网上很容易搜索到,非常有利的反驳了汉语里大量词汇来自日语的说法,经过学者们鉴别,许多我们误以为是日本汉语词汇的原来是唐朝跟随佛经传入日本后我们近代一些白话文学者学回来,还有一些科技词汇是明末和清末一些有识之士和传教士们共同翻译的汉语词汇传入了日本又传了回来,也被误认是日制汉语词汇,经过统计,汉语里的日制汉语词汇只有那么区区小几百个,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会夸大成70%,要知道一个大学文化的中国人的词汇量最少也有10万,而78年-02年中国新增汉语词汇2万个,都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比如“电脑”,“手机”什么的都翻译的让日本人钦佩不已。

“关于物理这个词你看看人家是怎么考证的。”

“物理”一词始见于明末学士方以智的《物理小识》,1872年出版的由美国传教士卢公明主持编纂的汉英字典《华英萃林韵府》已经将“物理”与英语的“physics”对译(日本是1875年出版的小学教材《物理阶梯》首先使用“物理”一词的)等等。这些无可辩驳的事实明摆在那里,怎么能算是日本人创制的日本外来新词呢?据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教授朱伟京统计,《汉语外来语词典》中74个词是明清之际来华传教士及中国学者著译书籍中出现过的,有11个词是晚清来华传教士罗存德编《英华字典》中已有的,还有93个词的古今词义基本没有变化的,不应视为日本借词(外来词)。

物理居然被人说成什么格致,这就是无知的人以讹传讹。

[“词尾以“主义”、“论”、“化”、“式”、“力”,或词头为“泛”等等构成的新词,如:~主义、~论、~化、~式、~力、泛~等等,全应该属于日语外来词。]我不能同意这样的观点,因为这样的观点有着自身无法解释的矛盾。比如,持这样观点的公认“哲学”一词是日本人利用汉字创作的新词典范,属日本外来词。但是,该词显然是用有“睿智”之义的汉字“哲”和词尾“学”构成的新词,而“学”这个词尾在中国古代就常常用来与其它的词组合构成学科名称,如“玄学”、“理学”等等。在明末清初及晚清,中国学者和西方人士合作,也创作了诸如“数学”、“化学”、“植物学”等现代学科名称,并为日本人所采用。如果按照上述观点,那么日本人用汉字“哲”和词尾“学”构成的新学科名称——“哲学”,应该属于日本引进的汉语词汇,而不是中国引进的日语词汇。非但如此,凡是日本人以词尾“学”构成的新的学科名称,如美学、经济学等等,也都应该属于日本引进的汉语词汇。可持上述观点的却把“哲学”等又归结为日本外来词,这就产生了无法解释的矛盾。而且,这样的构词法是中国古代就有的。因此,所谓“词尾以‘主义’、‘论’、‘化’、‘式’、‘力’,或词头为‘泛’等等构成的新词,均属于日本外来词”的观点,也是根本无法成立的。”

非常有意思的是,日本在战后(也许是明治维新后),性格大变,从一个热衷将西方词语翻译成汉字词的民族变成了一个极端厌恶汉字词的民族,直接就将西方科技词汇直接用假名拼写,再也不学他们的祖先那样绞尽脑汁的翻译成汉语词汇了,这种感受只有去日本留学的留学生有所感触。不信,我将一些日本化学词汇发给大家看看,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日语 英语 汉语

水酸 hydroxy 羟

チオール thiol 硫醇

アミノ ammonia 氨

カルボキシ carboxyl 羧基

アミド amide 酰胺

スルホンアミド sulfolipid 磺胺

スルホ sulfo 磺基

アルキル alkyl 烷基

二トリル nitrile group 腈基

カルボン酸エステル carboxylate 羧酸酯基

アルコキシ alkoxy 烷氧基

フルオロ fluoro 氟 

メトキシ methoxy 甲氧基

フェニル phenyl 苯基

アクリル acrylic 丙烯

エチル ethyl 乙基

ベンズアルデヒド benzaldehyde 苯甲醛

プロピオン propione 二乙基甲酮

ヒドロキシ hydroxy 羟基

オクタン octane 辛烷

チオール thiol 硫醇

クロロ chloro 氯基

メチル methyl 甲基

ブロモ bromo 溴基

フェノール phenol 苯酚

プロピル propyl 丙基

チアゾール thiazole 噻唑

アミン amine 胺

アセトフェノン acetophenone 苯乙酮

エタノール ethanol 乙醇

ジェチルエーラル diethylether 二乙醚

ヘキサン hexane 己烷

ジメチル dimethyl 二甲基

プロパン propane 丙烷

オン ketone 酮

安息香酸 ethyl benzoate 苯甲酸乙酯

酢酸 acetic acid 乙酸

ベンゼン benzene 苯

ナフタレン naphthalene 萘

シリカゲル silica gel 硅胶

カラム column 柱

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 chromatography 色谱

メタノール methanol 甲醇

ジイソブチル di-isobutyl 二异丁基

アルミニウム aluminum 铝

チオ sulfur 硫

ナフト naphtho 萘并

プロパンアミド propanamid 丙酰胺

ピリジン pyridine 吡啶

塩化プロピオニル 丙酰氯

テトラヒドロフラン tetrahydrofurar 四氢呋喃

ジメチルビフェニル dimethylbiphenyl 联甲苯

ボロン boron 硼

トルエン toluene 甲苯

アルゴン argon 氩

ホスフィン phosphine 膦

パラジウム palladium 钯

フェノキシ 苯氧

ベンジル benzyl 苄基

オキシ 羟基、氧

アルコル alcohol 乙醇

トリエチルアミン triethylamine 三乙胺

マグネシウム magnesuim 镁

ジメチルスルホキシド dimethyl sulfoxide 二甲亚砜

ブトキシ butoxy 丁氧基

カルボニル carbonyl 羰基

インドール indole 吲哚

カルボン酸 carboxylic 羧酸

ジイソブチル diisobutyrin 二异丁基

クエン酸 citric acid 柠檬酸

ベンゾチオフェン benzothiophere 苯并噻吩

メチルベンジル methylbenzyl 甲苄基

ベンジルオキシ benzyloxy 苄氧基

ビフェニル biphenyl 联(二)苯

ジメトキシフェニル dimethoxy biphenyl 二甲氧基联苯

プロペン酸 crylic acid 丙烯酸

ジメトキシ dimethoxy 二甲氧基

ベンズアルデヒド benzal dehyde 苯甲醛

ベンジルアルコール benzyl alcohol 苄醇

トリブチルホスフィン tributyl phsphine 三正丁基膦

メタン methane 甲烷

ジオキソラン 二氧杂戊环

ヨウ素 idine 碘

シラン silane 硅烷

アセトニトリル acetonitrile 乙腈

グラジエント gradient 递减

アンモニウム ammonium 铵

トリフェニルホスフィン 三苯基膦

イソブチル isobutyl 异丁基

チオ尿素 硫脲

ジメチルホルムアミド dimethylformyluracil 二甲基甲酰胺

フェニルエタノン phenylethanone 苯基乙基酮

イソプロピル isopropyl 异丙基

ヘキシル hexyl 己基

ブチル butyl 丁基

臭化水素酸 氢溴酸

エーデル ether 醚

フェニルアセトアルデヒド phenylacetaldehyde 苯乙醛

m-クレゾール m-cresol m-间甲酚

キノリン quinoline 喹啉

塩酸 muriatic acid 盐酸

ジメトキシエタン 乙二醇二甲醚

ホウ素 boron 硼

ベンゼン benzene 苯

ブロモベンゾイルクロリド benzoyl chloride 苯甲酰氯

ホルムアミド formamide 甲酰胺

ナフチル naphthyl 萘基

ナフタレン napthalene 萘

ホルミルフェニル 甲酰苯

テトラキス 四

セライト celite 硅藻土

ベンジルブロミド benzyl bromide 苄基溴

アニリノ anilino 苯胺基

アニリン anilin 苯胺

セシウム cesium 铯

トリス 三

ベンジリデンアセトン 苄叉丙酮

ビス 双

フェニルホスフィノ 苯膦

ビナフチル binaphthalene 联二萘

リチウム lithium 锂

テトラゾール tetrazole 四唑

プロパンニトリル propionitrile 丙腈

アジ 迭氮

オキサジアゾールー oxadiazole 恶二唑

イミド imino 亚氨基

アミド amide 酰胺

ジイミダゾール imidazole 咪唑

ジオキサン dioxan 二恶烷

プリズム 棱晶

オキサ oxa 恶

チアジアゾール 噻二唑

オキシド oxide 氧化物

チオニル thionyl 亚硫酰

ジメチルアセトアミド dimethyl acetamide 二甲替乙酰胺

ブタノン butanone 丁酮

ジシクロヘキシル 双环己基

ホルミル formacyl 甲酰基

ホスホニウム 鏻

重曹 sodium bicarbonate 碳酸氢钠

アセトキシ acetoxy 乙酸基

ピぺリジン piperidine 哌啶

アゾジカルボン酸 azoformic acid 偶氮甲酸

へキサン hexane 己烷

ヘキシル hexyl 己基

ビニル ethylene 乙烯基

エトキシ ethoxy 乙氧基

シアノ cyan 氰基

ブデン butylene 丁烯

ブタノール butanol 丁醇

ベンゾトリアゾール benzotriazole 苯并三唑

カルボジイシド 碳化二亚氨

ベージュ 浅驼色

トルイジン toluidine 甲苯胺

スルホニル sulfonyl 硫酰

ピロリジニル pyrrolidyl 吡咯烷基

ペンチル amyl 戊基

イミダゾ imidazole 咪唑并

マンガン mangan 锰

塩酸塩 hydrated oxide 氢氯化物

ホスホノ phosphono 膦酰基

ョージド iodide 碘化物

シクロヘキシル cyclohexyl 环己基

接触還元 催化还原

プロホキシ 丙氧基

ブトキシ 丁氧基

ニトロ 硝基

アルカン 链烷烃

オキシイミノ 肟基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科技词汇全部来自日本简直是笑死人的谣言,汉语自己有一套给科技词汇翻译的东西,而日本显然没有这种文化就比较弱,他们就把西方的科学词汇就按照音译写成假名就完了。

日本人在开始学习西方科学的时候,非常虔诚,对于外来词都精雕细雕的写成汉字词,比如前面说的经济,就是来自古汉语经世济民,日本人提炼出经济这个词对应西方的economical是非常贴切的,梁启超对此不服气,把economical翻译成“理财”,显然就比日本学者就差了一大截。我也不得不佩服老日本人的翻译之精当。共产党这个词,是日本人翻译communist party的汉字词,又是非常精当的写法,直到今天也找不出更好的翻译方式了,老百姓在民国的时候一看到这个词就明白这群人是想干什么的,因此全国人民都接受了这个词。日本人在早期接触西方科技和文化的时候,非常用心。能够把留存在日本的汉唐文化和西方文化很好的结合起来,但是到了后来,极端民族主义出现在日本了,日本人认为日本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居然满篇都是从中国来的汉字非常没面子,因此极大的限制汉字在日语里的使用,日本人规定日语里出现的汉字不能超过大约1900多个。这就导致为什么后代的日本人无法把外来词写成汉字词而只能写成假名。时代越发展,新事物越来越多,1900多字显然是不够的。

只要百度一下徐寿这个名字就能知道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汉字的来历。鄙人找了一点史料,供大家参考元素周期表中的汉字是如何来的。

如果说民国时期,的的确确是有几十个几百个的汉语词汇是从日本引进的,但是近一二十年中兴起计算机科学中的词汇,这种情况就完全没有了。

我列举一些中国和日本的计算机词汇大家互相对比,这些词汇大家应该是非常熟悉的。

空き領域 あきりょういき space 空间:物理可存储的数据内容大小

記憶装置にする  きおくそうちにする access 存取:向物理记忆体写入数据或从物理记忆体读出数据

圧縮 あっしゅく compress 压缩:按照一定规则把大的数据变成小的数据

移植 いしょく replant/repot 移植:把代码从一个程序转移到另一个程序

端末 たんまつ terminal 终端:没有CPU、内存等,借用其他电脑的CPU、内存等,键盘、 显示器、网络传输部件的设备

上書き うわがき bestrow/mantle 覆盖:一个文件被另一个文件取代

お気に入り おきにいり favorice 收藏夹:IE浏览器的一个菜单,用于记忆许多网址

解像度 かいぞうど distinguishability 分辩率:每平方英寸最多能显示的光点数

解凍 かいとう decompression 解压:与压缩相反,把小的数据还原成正常的数据

価格性能比 性价比Hira = かかくせいのう

拡張子 extension 扩展名

仮 かり dummy 虚拟 

画 pixel/painting 像素 

画 ikon 图像 

壁 wallpaper 壁纸 

記憶装置 storage 存储器 

起動 setup 启动 

掲示板 callboard 公告板 

携帯電話 handset 手机 

広帯域 wideband 宽带 

交換機 compatible machine 兼容机 

交換性 compatibility 兼容性 

ごみ箱 ごみばこ recyclebin 回收站 

作成 さくせい formation/install 建立 

辞書 じしょ wordstock 词库 

周辺装置  しゅうへんそうち peripheral 外围设备 

入力 にゅうりょく input 输入 

出力 しゅつりょく output 输出 

情報 じょうほう message 信息 

情報化社会 informationbased/society 信息化社会 

情報家電 信息家电 

新規作成 しんきさくせい new 新建 

設定 set up 设置 

専用回線 leased line 专线 

外付け そとづけ outlay 外置 

帯域幅 たいいきはば handwidth 带宽 

大容量通信網 宽带网路 

電子商取引  でんししょうとりひき  electronrc commerce 电子商务 

転送 てんそう transportation 转送 

閉じる とじる cut off 关闭 

内蔵 ないぞう built—in 内置 

2000年問題 电脑2000年问题 

開く あく open 打开 

復号化  ふくごうか declassify 解密 

変数 へんすう parameter 参数 

放熱板 ほうねついた cooling plate 散热板 

文字列 もじれつ charstring 字符串 

容量 ようりょう copability 容量 

二、混合型的词汇(包括英日混合和外来语与和语混合) 

IPアドレス IP address IP地址 

アドレス帳 adress 地址簿 

Eメール E-mail 电子邮件 

Eコマース E-commerce 电子商务 

インターネット専用 せにょう internet 上网专用 

OA化 office automation 办公自动化

隠しファイル かくしフェイル file 隐藏文件 

拡張スロット かくちょうスロット slot 扩展槽 

仮想ディスク かそうディスク disk 虚拟盘 

感熱式プリンタ かんねつしき printer 热敏式打印机 

クロック周波数 しゅうはすう clock 时钟频率 

携帯型パソコン けいたいがたパソコン personal computer 便携机 

最小化ボタン さいしょうか button 最小化按钮 

最大化ボタン さいだいか button 最大化按钮 

CD-ROMドライブ driver 光驱 

自己解凍ファイル じこかいとう file 自解压文件 

情報スーパーハイウェイ じょうほう highway 信息高速公路 

3D画像 がぞう three-dimensional 三维图像 

赤外線ポート せきがいせん port 红外线接口 

ダイアルアップ接続 せつぞく dial-up 拨号上网 

ディスクの最適化 さいてきか disk 磁盘碎片整理 

テレビ会議 テレビかいぎ television 电视会议 

電子メール でんしメール mail 电子邮件 

電子マネー money 电子货币 

添付ファイル てんぷファイル file 附加文件 

DOSモード mode DOS模式 

ドメイン名 ドメインめい domain 域名 

ドライブ名 driver 盘符 

キー入力 key 键入 

ネット商店 ネットしょうてん net 网上商店 

バッチ処理 しょり batch 批处理 

左ボタン ひだりボタン button 左键 

ピンイン入力 pin yin 拼音输入 

VCDプレーヤー player 影碟机 

プログラミング言語 progrmming 编程语言 

ペンティアムⅢ pentium 奔腾Ⅲ 

ペンティアムMMX pentium 多功能奔腾 

右ボタン みぎボタン button 右键 

メモ帳 memo 记事本 

モバイル型パソコン モバイルかたパソコン mobile 掌上电脑 

USBポート port USB接口 

ユーザーID user 用户标识符 

ユーザー名 user 用户注册名 

読み出し専用メモリ memory 只读存储器 

SA:分析 コンサルタント、 ぶんせき

BD:基本设计、 きほんせっけい

DD:详细设计(机能设计 论理设计) しょうさいせっけい(きのうせっけい.ろんりせっけい)

PD:フロケラム设计、

PG:フロクラミンケ、

PT:フロケラムテスト、

ST:システムテスト 

OT:运用テスト、運用(うんよう)

OP:运用(オぺしーシヨン)、オペレーション 动作,作用,工作,作业

SES:システムユンジニフリングサボー 

三、外来语词汇

アイコン icon 图标

アウトプット output 输出 

アカウント account 账号

アクセサリ accessory 附件

 アクセス access 访问

インターネットへの internet 上网

サイトへの site 访问站点

アクティブ ウィンドウ active window 活动窗口 

アクティブにする active 激活

アダプタ adapter 适配器

アップグレード upgrade 升级

アップロード upload 上传

アドレス address 地址

アナログ analog 模拟

アニメーション アプレット animation applet 动画小应用程序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 applicaiton 应用软件

アンインストール uninstall 卸载 

ウイーサネット ethernet 以太网

インク カートリッジ ink 墨盒

インクジェット プリンタ ink jet printer 喷墨打印机

インク リボン ink ribbon 色带

インストール install 安装

インターネット internet 因特网

インターネット カフェ internet café 网络咖啡屋

インターネット バー internet bar 网吧

インタフェース interface 界面,接口

インタラクティブ interactive 交互

イントラネット intranet 局域网

インプット input 输入

ウィザート wizard 向导(小精灵)

ウィルス virus 病毒

ウィンドウ window 视窗 

ウィンドウズ98 windows98 视窗98

ウィンドウズ2000 windows2000 视窗2000

カオフライン offline 离线

オブジェクト object 对象

オプション option 选项

オンライン online 在线

オンライン ショッピング online shopping 网上购物

オンライン ショップ online shop 在线商店

カーソル cursor 光标

カーボン コピー carbon copy 复印,拷贝 

カット アンド ペースト cut and paste 剪贴 

カレント current 当前 

キーボード keyboard 键盘 

キーワード keyword 关键词 

キャッシュ メモリ cache memory 高速缓存 

ャラクタ character 字符 

クールサイト cool site 酷站 

クライアント client 客户 

クラッカー cracker 解密高手 

 グラフィックス アクセラレータ graphics accelerrate 图形加速卡 

クリック click 点击 

クリックボード clipboard 剪贴板 

クロックアップ clock up 超频

ケース case 机箱 

ゲーム game 游戏 

コスト パフォーマンス cost performance 性价比 

コピー copy 复制 

コマイド command 命令 

コントロール キー control key 控制键 

コントロール パネル control panel 控制面板 

コンピュータ computer 计算机,电脑 

ンピュータ ウィルス computer virus 电脑病毒 

サーチエンジン search engine 搜索引擎 

サーバー server 服务器 

サービス プロバイダ service provide 服务提供商 

サイト site 网站 

サウンド カード sound card 声卡 

サウンド ブラスター soune blaster 声霸卡 

サブ ディレクトリ subdirectory 子目录 

サポート support 支持 

システム system 系统 

シフト キー shift key 变换键 

シミュレーション simulation 仿真,模拟 

ジャンパー jumper 跳线 

シェアウェア shareware 共享软件 

ジョイスティック joy stick 游戏杆 

ショートカット shortcut 快捷方式 

ショートカット アイコン shortcut icon 快捷图标 

ショートカット キー shortcut key 快捷键 

ショートカット メニュー shortcut menu 快捷菜单 

シリアル ポート serial port 串行口 

スキャナー scanner 扫描仪 

スクリーン screen 屏幕 

スクリーンセーバー screen saver 屏幕保护程序 

スクロール scroll 滚动 

スクロール バー scroll bar 滚动条 

スタート ボタン start button 开始按钮 

スタート メニュー start menu 开始菜单 

ステータス バー status bar 状态栏 

スピーカー speaker 音箱 

スペース キー space key 空格键 

スロット slot 插槽 

セキュリティ security 安全性

セクタ sector 扇区

セットアップ setup 设置,安装

ソースディスク source disk 源盘 

ソフトウェア software 软件 

 ターミナル terminal 终端 

ターミナル アダプタ terminal adapter 终端适配器 

ダイアログ ボックス dialog box 对话框 

タイトルバー title bar 标题栏 

ダイナミック dynamic 动态 

ダウンロード download 下载 

タブ tag 标记 

タスク バー taskbar 任务栏 

タブ キー tab key 制表键 

ダブル クリック double click 双击 

タワー ケース tower case 立式机箱 

チップ chip 芯片 

チップセット chip set 芯片组 

チャット chat 聊天 

ツール tool 工具 

ツール バー tool bar 工具栏 

ディスク disk 磁盘 

ディスプレイ display 显示器 

ディレクトリ directory 目录 

データ data 数据 

データベース database 数据库 

テキスト text 文本 

テキスト ファイル text file 文本文件 

デジタル digital 数字 

デジタル カメラ digital camera 数码相机 

デジタル ビデオカメラ digital video camera 数码摄像机 

デスクトップ desktop 桌面 

デスクトップ パソコン desktop personal computer 台式机 

デバイス device 设备 

デフォルト default 默认 

トーン tone 音频 

ドキュメント document 文档 

ドット マトリクス dot matrix 点阵 

トップ top 页首 

トップページ top page 首页 トナー toner 墨粉 

ドライブ drive 驱动器 

ドラッグ drag 拖拽 

ドラッグ アンド ドロップ drag and drop 拖放 

ニュース グループ news group 新闻组 

ネチケット netiquette 网上礼节 

ネチズン(ネット シチズン) net citizen 网民 

ネット サーフィン net surfing 冲浪 

ネットワーク network 网络 

ネットワーク コンピュータ network computer 网上邻居 

ノート パソコン note personal computer 笔记本电脑 

バージョン version 版本 

バージョンアップ version up 升级 

パーティション partition 分区 

ハードウェア hardware 硬件 

ハードディスク hard disk 硬盘 

バイナリー ファイル binary file 二进制文件 

ハイパーテキスト hyper text 超文本 

バグ bug 错误(臭虫) 

パス pass 路径 

バス bus 路线 

パスワード password 口令(密码) 

パソコン personal computer 个人电脑 

 ハッカー hacker 黑客 

バックアップ backup 备份 

バックスペース キー backspace 退格键 

パッケージ package 软件包 

バッチ ファイル batch file 批处理文件 

パラメータ parameter 参数 

パラレル ポート parallel port 并口 

パリティ チェック parity check 奇偶校验 

パルス pulse 脉冲 

ピクセル pixel 象素 

ビット マップ bitmap 位图 

ビデオ カード video card 显卡 

ファイル file 文件 

ファジー fuzzy 模糊 

ファンクション キー function key 功能键 

フォーマット format 格式化 

フォーラム forum 论坛 

フォルダ folder 文件夹 

フォント font 字库 

ブックマーク bookmark 标签 

フッター page footer 页脚 

ブラウザ browser 浏览器 

プラグ アンド プレイ plug and play 即插即用 

プラグイン plug in 插件 

プラックボックス black box 黑匣子 

プラットホーム flat roof 平台 

フリーズ freezes 死机 

フリーソフト free soft 免费软件 

プリンタ printer 打印机 

プルダウン メニュー pull down menu 下拉菜单 

プレビュー preview 预览 

フローチャート flow chart 流程图 

プログラマー programmer 编程员 

プログラミング programming 编写程序 

プログラム programme 程序 

プログラム ファイル programme file 程序文件 

プロセッサ processor 处理器 

フロッピーディスク floppy disk 软盘 

フロッピーディスク ドライブ floppy disk driver 软驱 

プロテクト protect 保护 

プロトコル protocol 协议 

プロバイダ provider 服务提供商 

プロパティ property 属性 

プロンプト prompt 提示符 

ペイント paint 画图 

ヘッダー header 页眉 

ヘルプ help 帮助 

ポインター pointer 指针 

ポータルサイト porter site 门户网站 

ポート port 端口 

ホームページ homepage 主页 

ホスト host 主机 

ホットキー hotkey 热键 

ポップアップメニュー put up menu 上拉菜单 

ボトルネック bottleneck 瓶颈 

マイクロ プロセッサ microprocessor 微处理器 

マイコンピュータ my computer 我的电脑 

マウス mouse 鼠标 

マクロ macro 宏 

マザー ボード motherboard 主板 

マルチ ウィンドウ multiwindow 多窗口 

マルチ タスク multitask 多任务 

マルチメディア multimedia 多媒体 

ミラーサイト mirror site 镜像站 

メイン ボード mainboard 主板 

メーリング リスト mailing list 邮件列表 

メニュー menu 菜单 

メニュ― バー menu bar 菜单栏 

メモリ memory 内存 

モデム modem 调制解调器 

モニター monitor 监视器 

モジュール module 模块 

モバイル mobile 移动通讯 

ユーザー インタフェイス user interface 用户界面 

ユーティリティ utility 实用程序 

ライブラリ library 程序库 

リアルタイム real time 实时 

リセット キー reset key 复位键 

リセット ボタン reset button 复位按钮 

リターン キー return key 回车键 

リンク link 链接 

レーザー プリンタ laser printer 激光打印机 

ログアウト log out 退出 

ログオン log in 进入 

ワークステーション workstation 工作站 

ワードパッド word pad 写字板 

ワードプロセッサ word processor 文字处理机 

ワープロソフト word soft 字处理软件 

ワールド ワイド ウェップ world wide web 环球网 

ワイルドカード wildcard 通配符 

コンピュータ  computer 计算机,电脑

プリンター printer 打印机

キーボード keyboard 键盘

ケーブル cable 电缆

マウス mouse 鼠标

フロッピー floppy 软盘 

ドライバ driver 驱动器 

       ルーター   router 路由器

カーソル cursor 光标

 モデム modem 调制解调器

スピーカー speaker 音箱 

ショートカット shortcut 快捷方式

サウンド カード soundcard 声卡

ゲートウェイ gateway 网关

カウンター counter 计数器

ダイナミック dynamic 动态的 

コンパイラ compiler 编译器

ビジュアル visual 可视的

インターネット internet 国际互联网

ネットワーク network 网络

アクセス   access 连接,访问

アカウント account 帐号

アドレス address 地址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 application 应用软件

イントラネット intranet 内部网

インストール install 安装

インタフェース interface 界面

インプット input 输入

ウイルス virus 病毒

オプション option 选择

サーバー server 服务器 

エラー error 错误 

コピー copy 拷贝 

クリック click 点击

コマンド command 命令

キャラクタ character 字符 

クライアント client 客户

パソコン personal computer PC 

携帯型パソコン 笔记本电脑

コントロール control 控制

解像度 かいぞうど 分辨率

解凍 かいとう 解压

価格性能比 かかくせいのうひ 性价比 

コストパフォーマンス cost performance 性价比 

隠しファイル かくしファイル 隐藏文件

サポート support 支持  

ボタン button 键,按钮

シミュレーション simulation 模拟 

情報 じょうほう 信息 

作成 さくせい 建立

セキュリティ security 安全性   

セットアップ setup 设置,安装

ソフトウエア software 软件

せってい 設定   设置 

 ターミナル terminal 终端 

開発 かいはつ  开发

試作 しさく 试作

計画 けいかく 计划

プロジェクト  project 项目

プロセス process 过程,程序

仕様 しよう 要求 规格

画像 がぞう 图象

圧縮 あっしゅく 压缩

音声 おんせい 声音

伝送 でんそう 传送

プロトコル protocol 协议

処理 しょり 处理

モジュール module 模块

プログラム program 程序 

テスト test 测试

オブジェクト object 对象

設計 せっけい 设计

管理  かんり 管理

ツール tool 工具

技術 ぎじゅつ 技术

コーディング coding 编码

コード code 码

ソースコード source code 源码

ユニット unit 单元

確認 かくにん conform 确认

タスク task 任务

レビュー review 评审

谢选骏指出:上文陈述的现象确实存在,而且日益明显。这说明,二十世纪的美国占领之后的日本日益西化,不再使用汉字翻译西方名词。我曾和一位日本教授讨论过这一问题。他已经开始对汉译西方名词的“意译”做法表示不解,反问我为何华人不以音译来解决西方名词,他认为,世界各国都用音译来解决外来语,只有中国沿用了意译的方式。我告诉他,这是由于汉字的特点决定的,因为中文不能使用假名那样的拼音方式来翻译来外语,而如用汉字音译外来语,一是音译不会很准,二是音符难以普及,这就使得汉字的意译成为首选。其实,中国在意译的同时,也会顾及音译的。尤其是在一些专有名词的翻译上。如此看来,十九世纪出现在日本的汉字译言,其实中国文明的产物——因为这些汉字译言符合汉语的规则,而不合日语的规则,所以进入二十世纪以后,随着日本的日益西化,就被逐渐摈弃不用了。



【046、日本内在的中国文明与外在的文明开化】


日本内在的中国文明是从先秦两汉开始的汉化运动开始的,到了隋唐已经具有规模和体制了。

日本外在的文明开化则是从明末开始的欧化运动开始的,到了清末已经具有规模和体制了。

《日本从何时觉得比中国文明?》(2015年11月30日 和讯网)报道:  

陆奥宗光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日本政府外务大臣,《蹇蹇录》是他在1895年甲午战后写的回忆录,书中所述涉及从朝鲜东学党起义到三国干涉还辽期间的日本外交史,披露了大量日本高层在甲午战争中的外交决策内幕。虽然陆奥宗光撰写此书的出发点是炫耀自己的事功,其中对日本的侵略行径不乏粉饰之辞,但作为事件的亲历者,这本书也保存了甲午战争前后东亚及欧美各国的外交活动资料。

日本从何时觉得比中国文明?

近期,上海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蹇蹇录》,澎湃新闻采访了本书译者、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徐静波,请他谈谈甲午战争前后的日本东亚观。

澎湃新闻:近代以前,在传统中国为中心的华夷秩序下,日本如何看待中国、朝鲜,以及其自身在东亚的地位?

徐静波:其实,大约在17世纪初开始,以传统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朝贡体系、华夷秩序就逐渐呈现出瓦解的趋势。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西方人开启的大航海时代,改变了既有的世界格局,也逐渐改变了日本人的世界观。

16世纪中叶以后,西洋人依循大航海时代开拓的海路,陆续将势力伸展到东方,带来了那一时代欧洲的知识和宗教,尤其是地理发现的新知识(比如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开拓了日本人认识外部世界的视野,对传统的华夷秩序,也产生了质疑和异议。

在1709年出版的西川如见(1648-1724)所著的《增补华夷通商考》中所附的“地球万国一览之图”中,“唐土”虽是一个大国,却也只是世界的一部分,且并非居于世界的中央。这部在京都出版的著作后来多次重版,被许多文献引用,在江户时代后期广泛流传的《地球万国全图》、《地球万国山海舆地全图说》等都明显受到它的影响。顺便说及,创始于利玛窦的世界各主要地区的汉文译名,整个江户时期乃至明治中期在日本都一直被作为权威的译名。

另一个原因是,18世纪下半叶,经过一百多年的锁国之后,日本本土的思想和文化越加成熟,因而诞生了由本居宣长(1730-1801)等确立的“国学”,对外来的风靡朝野的儒学和佛学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弹。崇尚日本本土古典的“国学”,不仅是研究日本古典的学问,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贬斥外来思想、抬举本国民族精神的“日本”意识。

在与外来的(这里主要是指来自中国的)强势文化的对抗中,“本朝”或“日本”的主体意识第一次明确地觉醒了,由本居宣长、平田笃胤(1776-1843)等倡导的“复古神道”,在内在的精神理路上,与“国学”完全是同属一脉的,它强调的都是日本作为一个“神国”的独特性。

江户时代虽然采取了锁国政策,却在18世纪中叶前后,在与荷兰开展的有限的贸易中,接触到了西洋的近代医学和其他科学知识,形成了以西学为主体的“兰学”。虽然江户时期以朱子学为核心的儒学思想一度成为幕府的官方意识形态,但对于儒学的怀疑和批判也一直没有停息,再加上与中国王朝之间的官方联系完全处于断绝状态,对于日本而言,事实上朝贡体系早已不存在。

19世纪中叶出版的《坤舆图识》和《地学正宗》,亚洲的部分分别降到了22%和9%,对中国的称谓也一直是“支那”。1857年刊行的《万国一览》,按国家的强弱和人口的多寡为基准,用相扑的名位排列法进行了排序,东西两边的大关(当时相扑中最高的级别)分别是俄国和英国,“满清十八省”则被排在了很下面的表示行将退役的“年寄”一列。由此可知,中国的地位在日本人心目中的逐渐陨落,并不始于19世纪末期的甲午战争之后,实际上在大航海时代以后就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有意思的是,虽然处于锁国状态,但是日本与朝鲜却保持了长期的以“朝鲜通信使”为形式的官方往来。但日本对于朝鲜,在骨子里一直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俯视姿态。

江户时期的日本人在与中国人、朝鲜人、各色西洋人以及东南亚的土著居民交往的经历中,在对世界了解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国际意识,同时也形成了比较清晰的日本人意识。这一意识主要是在与他人的比较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产生的。

澎湃新闻:实现近代化之后的日本,其东亚观有何变化?

徐静波:清朝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引起了日本朝野的震惊,因此当1853年、1854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将军两次率领黑船舰队来敲打日本国门的时候,江户幕府不敢盲目地将其拒之门外。

早年的一批知识先进在欧美诸国的游学和历访,尤其是1871年11月至1873年9月代表了明治政府最高层的岩仓具视出访团在海外历时近两年的深入考察,使得社会的精英阶层看到了包括日本在内的欧美圈之外的国家与欧美国家之间在物质和精神上存在的巨大差距。于是,以先进的欧美诸国为楷模,一场以思想启蒙运动为引导的思想层面的革新,以自由民权运动为政治实践的社会变革,以及由政府主导的“殖产兴业、富国强兵”的建国方略在全国范围内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地广泛推行。

经日本朝野近三十年的励精图治,日本在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教育水准乃至医疗卫生等软实力的层面与近代工矿业、铁路交通、军备实力等硬实力方面,都接近、达到了欧美“文明国家”的水准,同时,以神道为核心的日本传统文化也在日本国家向近现代演进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它在民族认同意识和民族凝聚力上的巨大魅力。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和朝鲜等国家因固守旧习、拒绝变革而导致的国运日衰。这极大地激发了日本人的“优等生”意识和对外扩张的欲望,事实上,自丰臣秀吉时代起,对外扩张的欲望就一直未曾泯灭,1874年的出兵台湾,1875年的染指朝鲜,1879年的吞并琉球,就是这样的意识和欲望的前奏。

日本在饱尝了西方列强压迫的苦楚的同时,却也衷心地羡慕他们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帝国主义大国的做派。以“强”、“大”国家为根本旨归的“大日本”情结,也由此在大部分日本国民的心头萌生。

在对待东亚邻国的态度方面,在明治中期(1885年前后)大致形成的既彼此乖离而又相互交错叠合的“脱亚论”和亚洲主义是最主要的两种主流意识。“脱亚论”的倡导者是福泽谕吉(1853-1901),这一点我在下面再展开。以“东亚同文会”等为代表的亚洲主义本身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思想集合体,它本身也呈现出斑驳的色彩,但倡导以日本为盟主携手中国等东亚国家来共同振兴亚洲以抵抗欧美白种人势力扩张大概是其基本的主调。而每当日本的利益与中国发生冲突时,张扬国权又是它的基本归宿。在这一点上,它与“脱亚论”可谓殊途同归。

陆奥宗光在他的《蹇蹇录》中,几乎毫不掩饰日本对中国的鄙视,在他的感觉中,日本俨然已经成了一个熟悉国际规矩、遵守国际规则的文明国家,而中国则对于“文明世界”中的基本作法相当生疏,也缺乏所谓国际法的常识,因此在日本胜利的背景下,他傲慢地拒绝了中国的第一次媾和代表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陆奥宗光的对华态度,更接近“脱亚论”者。

日本从何时觉得比中国文明?

澎湃新闻: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中国以及周边国家学习的对象,这对日本的自我认知和对外决策有怎样的影响?

徐静波:严格来说,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虽然受到了中国的关注,但中国还不屑于将其视作学习的对象,中国对日本态度的重大改变,主要始于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从甲午惨败中,看到了日本励精图治以后的强大,于是在1896年开始向日本派遣留学生,后来又有受日本影响的“戊戌变法”。

朝鲜则在1880年代,就产生了一批考察日本新气象后主张向日本学习的“开化党”,其领袖人物是金玉均(1851-1894),但后来其发动的受到日本支持的政变受挫,金玉均等也逃往日本。

至于西方,一开始是把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同样看待的,但明治维新带来的新气象也使得西方国家对日本刮目相待,明治时期留下来的一大批西方人士的日本考察记是其明证。

甲午战争中日本的胜利,彻底改变了西方对日本的感觉,明治以后日本一直试图修改与西方国家的不平等条约,但西方列强对此不加理会,日本的这一努力直到甲午战争后才显出了效果。本来已经自我感觉不错的日本人,直到甲午战争以后,才觉得自己已经与西方列强并驾齐驱了,于是对外扩张的欲望进一步被刺激起来,甲午战争时期出版的德富苏峰(1863-1957)的《日本膨胀论》就是典型的代表。

在陆奥宗光的《蹇蹇录》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日本非常在意欧美列强对日本的态度,也十分留意西方舆论对这场战争的报道和评价,日本也试图通过甲午战争来向欧美各国显示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强大国力,以及作为一个“文明国家”的存在感。

澎湃新闻:甲午战争中,日本国内“文明日本”对“野蛮中国”的舆论是如何产生的?

徐静波:说到“文明日本”的概念,我们首先要来说一下福泽谕吉。

福泽在晚年的自传中回忆到,他少年时的精神学养主要是来自以中国古典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知识体系。但在他接触到了西洋文明后,他将这些传统的东方思想归入了负资产的范畴。“洋学”,即西方近代知识成了他审察和评价日本和世界的基轴。

福泽20岁时进入兰学家绪方洪庵开设在大阪的“适塾”,在这里接触到了荷兰语的文献和近代西方的理化学科。1858年他来到江户游学,在已经对外开放的横滨亲身感受到了欧美文明,并且了解到当年的海洋强国荷兰业已陨落,如今的世界通用英语,于是发奋自学英文,希望汲取世界新知识。

1860年2月,他作为随员乘坐“咸临丸”前往美国,福泽也成了近代第一批游历西方的日本人,在美国待了四个月之久,直接体会了西方近代文明的实相。1962年又去欧洲游学,行踪遍及英、法、德、俄、荷兰、葡萄牙诸国,考察了欧洲的银行、邮政、议会、法院及工厂等,在伦敦恰逢世博会,集中见识了西方文明的成果,1867年2月,再度访问欧洲,由此服膺西方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1866年撰写的《西洋事情》,差不多是第一本向日本读者全面介绍西洋文明的书籍,以后又将美国的独立宣言译成日文刊发在杂志上,1875年刊行的《文明论之概略》,成了明治日本的主要精神脉络之一。

福泽认为:“若论现今世界的文明,欧洲诸国及美国是最先进的文明国家,土耳其、支那、日本等亚洲诸国,可称为半开化的国家,非洲和澳洲可看作野蛮国家。”(《文明論之概略》、《福沢諭吉全集》第4巻,岩波書店1959年,16页)他进而指出:“现今世界各国,无论它是处于野蛮状态还是半开化状态,若要谋得本国文明的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其为评论的标准。”(同上,19页)

以此为视角,他甚至觉得以儒学为核心的思想遗产是一种病态的历史因袭,对于东亚国家的现代文明进程起着阻碍的作用,他认为“古代的儒教主义已不适合当今的时代”,要予以摈弃(《儒教主義》,《福沢諭吉全集》第9巻,273页)。1884年12月,朝鲜“开化派”领袖金玉均等在日本势力的支持下发动的政变,因中国方面的武力干预而导致失败,这使得福泽谕吉在感到愤懑的同时,对中国和朝鲜的“开化”已经彻底绝望,于是发表了引起后人瞩目的《脱亚论》。

明治以后,日本朝野同心戮力推行迈向文明的维新国策,开办近代的矿山,兴建近代工厂,铺设铁路,推行近代义务教育,以普鲁士等为范本培训近代军队,1889年制定了明治宪法,翌年开设国会,这一切都让日本朝野感到自己已经迈入了文明国家的行列。

1894年7月下旬,日本为了获取在朝鲜半岛的霸权地位,悍然发动了甲午战争,但福泽却从文明论的视角出发,将这场战争看作是文明与野蛮之间的战斗:“战争本身虽然发生于日清两国之间,探其根源,则是谋取文明开化的进步一方,与阻碍其进步的一方之间的战斗,绝非简单的两国之争,日本人原本对支那并无私怨,并无敌意,……无奈他们顽冥不化,不解普通的道理,目睹文明开化的进步不仅不感到欣悦,反而要阻碍其进步,蛮横地表现了对我反抗之意,无奈之下才有如今之举。日本人眼中并无支那人支那国,只是出于世界文明进步的目的,要打倒反对这一目的并对此加以阻碍的力量。(中国人应因这场战争而)对文明引导者的日本人感恩戴德,行三叩九拜之礼。”(《日清の戦争は文野の戦争なり》,《福沢諭吉全集》第14卷,491-492页)

福泽的这一观点在日本朝野极具代表性,这一时期的报刊舆论几乎异口同声地认为,甲午战争是文明日本惩治野蛮中国的正义战争。陆奥宗光在《蹇蹇录》中也多次表示,要通过这次对中国的开战来惊醒中国,迫使中国认识到自己在国际上衰败的地位,从而向“文明国家”的日本低头。但实际上这是一场以文明为幌子的对外侵略战争。

澎湃新闻:从“脱亚入欧”到“东亚共荣”,日本的对外政策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在甲午战争前后有何体现?

徐静波:“脱亚论”上面已经说到了,“东亚共荣”则是亚洲主义的主张,当年近卫笃磨(1863-1904)主导的东亚同文会以及犬养毅(1855-1932)一派的主张,是想联手中国等亚洲邻国来共同对抗西方列强,但其核心是日本必须成为盟主,日本是亚洲的领袖,由日本来帮助和改造中国等周边邻国。

在东亚联手的前提下,孙中山的革命党曾与亚洲主义者发生过密切的关系,辛亥革命的进行,曾得到来自日本的支持。日本在甲午战争以后,主动接受了大量中国留学生,又曾有不少日本教师到中国来任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具有革新意识的革命党,试图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但日本的真正目的,还是在于控制和主导中国等亚洲邻国,确保乃至扩大日本在该地区的国家利益,其对韩国的吞并以及对华“二十一条”的提出,就暴露出了他的真正用心。

甲午战争后日本提出要霸占中国的辽东半岛,前者的目的主要是以辽东为基地,遏制俄国势力的南下,并进一步向北推进,视“满蒙”为日本的生命线,于是才有了1927-1928年的济南事件,试图阻止北伐军对东北格局的改变,以及“九一八事变”的发动,伪满洲国的政纲,是所谓的“日、满、朝、汉、蒙的五族共和”,实际上完全是日本人一手掌控。后者则是企图扼守通往南方的门户,为日本进一步向南推进做准备。

因此从《马关条约》最初的方案,我们已可看出日本后来的“大东亚共荣圈”的雏形。近卫文麿(1891-1945)主掌内阁时期,曾提出“东亚协同体论”,后来终于演变为“大东亚共荣圈”。请注意,所有这些主张的实现,都是以武力为背景的。

但这一主张也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当日本的军队向南推进时,主要不是与当地的民众发生战斗,而是与原先统治着这些地区的英国、荷兰等国的殖民者发生军事冲突,因此给部分当地人造成了一种错觉,仿佛他们是自己的解放者,但事实上,日本人对当地民众的统治,其严酷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原先的殖民者。

近现代日本的对外扩张,甲午战争不完全是一个始发点,在此之前已经有了出兵台湾、吞并琉球的武力举动,但甲午战争确实是日本走上帝国主义道路的一个里程碑。甲午战争,彻底改变了日本对自我和他者的感觉,日本对外的军事扩张,也从此开始变得肆无忌惮起来。(文/于淑娟)

谢选骏指出:上文忽略了“内在文明”与“外在文明”的区别。事实上,从蒙古灭亡南宋而日本熬过了蒙古来袭之后,中日之间的软实力的力量对比就开始逆转了。到了满清入关之后,中国作为一个上国,在日本心目中就更加不复存在了。这一变化,根本无须等到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内在所具有的中华文明,甚至直到今天,都还领先于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的,看看下面一个实例,就可以说明很多侧面了——

《中国古诗词浸润日本文化 “汉诗热”渐升温》(2017年2月18日 参考消息网)说:

日本人与中国诗词的缘分可谓源远流长。隋唐时期,随着中华文明传入日本,中国诗歌开始受到日本人喜爱,当地人自己也开始创作汉语诗词——统称为“汉诗”。如今在日本,不仅中小学教材有汉诗,汉诗教室、汉诗讲座也随处可见。更有全国性的汉诗创作团体“全日本汉诗联盟”,常在各地举办汉诗创作大赛、吟咏大赛等。

对部分日本文人来说,和歌如母亲,汉诗如父亲,他们倾向于用和歌的形式表达细腻感情,而以汉诗明心志。中国古诗词已经深深浸润到日本文化之中。

《春望》最受欢迎 创作良莠不齐

汉诗以表意文字汉字为载体,一首五言绝句,短短20个字,意境深远,这是最受日本人赞叹的地方。李白、杜甫、王昌龄、白居易、苏轼等大诗人对日本人来说耳熟能详。如今,在日本的各种汉诗读本中,除《诗经》中的诗歌外,《敕勒歌》、《七步诗》也都能看到,中国人平时不太熟悉的一些汉诗,也被日本人吟咏。

2004年10月,《SINICA月刊》进行的“汉诗国民投票”评选了最受欢迎的汉诗,杜甫的《春望》位列榜首,第二为杜牧的《江南春》,第三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第四是孟浩然的《春晓》,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李白的《静夜思》并列第五。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王翰的《凉州词》分列第七、八、九位,张继的《枫桥夜泊》和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列第十。

日本人很推崇汉诗,自古以来皆是如此,即使是反华的日本右翼分子也毫不掩饰对汉诗的喜爱。具有强烈反华倾向的石原慎太郎,公开表示唐诗宋词会勾起自己的“乡愁”。

日本人写汉诗的历史也相当悠久。公元751年,日本人创作的第一部汉诗集《怀风藻》面世。日本涌现出不少汉诗的名家,诸多汉诗佳作流传于世。例如,藤原宇合的《奉西海道节度使之作》:“往岁东山役,今年西海行;行人一生里,几度倦边兵。”菅原道真的《山寺》:“古寺人踪绝,僧房插白云。门当秋水见,钟逐晓风闻。老腊高僧积,深苔小道分。文殊何处在,归路趁香薰。”不过,也有不少人创作的汉诗似通非通,连打油诗都算不上。

小学开始吟咏 高考常出试题

日本的学校教育非常重视汉诗的学习。汉文(文言文)、汉诗与日本的俳句、和歌等古典文学在国语教育中非常受重视。

从2011年4月开始,随着文部科学省修改《学习指导要领》,小学也开始学习古典文学。小学低年级了解传说、神话等,中年级了解简单的短歌、俳句、惯用词、成语故事,高年级了解古文、汉文。如今,记者的女儿虽然刚一年级,但是已经开始朗诵《小仓百人一首》这样的和歌了。四年级则开始了解“画蛇添足”、“五十步笑百步”等成语的意义,五年级开始学习古文和汉文,了解《论语》的章节。

由于日本非常重视书法教育,小学即开始学习毛笔字,而很多学龄前儿童在私塾学习书法,所以作为书法的基础,也会了解一些汉诗。日本的汉诗教育非常注重吟咏,体现汉诗的音韵美。各种吟咏和歌和汉诗的教室在东京非常常见,虽然小学没有学习汉诗,但是很多小学生也会去吟咏教室学习。日本小学放学很早,有的学校还会开设吟咏教室,让感兴趣的小学生学习汉诗、和歌的吟咏。

日本初中二年级开始学习汉诗,俳句、短歌等。包括孟浩然的《春晓》、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春望》等汉诗,主要是《唐诗选》的名篇。学习汉诗主要的是要理解诗的情景和诗人的心情,体会用极少的文字表达情景和心情的妙处。初中三年级开始学习《论语》章节、《史记》章节等。

此后一直到高中,还要继续学习《登鹳雀楼》、《静夜思》、《凉州词》等汉诗。高中学习的汉诗主要是《诗经》、《白氏文集》、《三体诗》、《唐诗选》等名篇。

在日本高考的全国统考试题中,必然会出现汉文(文言文),有时也会出现汉诗。而各大学自己单独的考试内容中,有时也会出现汉诗,例如东京大学2016年的入学考试中,文科和理科的国语试题中,都考了苏轼的《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一诗。

可见,要想考上名牌大学,无论文科理科,汉文和汉诗都是必备的素养。

多个组织推广 汉诗热渐升温

除了校园教育,日本还有多个意在推广汉诗的组织。日本吟剑诗舞振兴会是1968年成立的,目的是振兴作为日本传统技艺的吟咏、剑舞和诗舞。2003年3月成立了一个推广汉诗创作的全国性组织——全日本汉诗联盟(以下简称汉诗联盟)。总部位于东京,各地都有分部,举办讲座和演讲会,分享汉诗创作方法和海外信息等。

汉诗联盟希望团结全国的汉诗爱好者,实现日本的汉诗研究、普及和交流,并与中国、亚洲、欧美各国的同好进行友好切磋。会长石川忠久在汉诗联盟成立宗旨书中指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的文化如果去除汉诗简直没有办法再谈论。”

汉诗联盟还举行全日本汉诗大赛,并拥有自己的会刊《全汉诗联会报》。如今,汉诗联盟的会员已经由2003年设立初期的约600人增加到2015年5月的2155人。在上述组织的助力下,汉诗热在日本悄然升温。学习汉诗的网站很受欢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创作汉诗。除闲暇时间较多的退休老人,不少年轻人也参与进来。

互联网的出现也为汉诗的复兴助了一臂之力。汉诗联盟理事铃木淳次在1998年开设了免费汉诗网站“桐山堂”,每年都收到300多首汉诗投稿。铃木淳次会仔细指出作品的优劣之处,鼓励投稿者继续创作。

近年来还不断有新的汉诗参考书出版,例如解说汉诗中常用汉字音调的《平仄字典》和能查阅汉诗中二字惯用词的《汉诗诗语词典》等。

有趣的是很多喜爱读汉诗、甚至会写汉诗的日本人并不懂汉语。原来日本早就发明了训读法,通过这种方法,汉语实词被原封不动保留在日文中,而虚词则与日本文言助词、助动词一一对应,即使不懂汉语的日本人也能自如地掌握汉诗的诵读、理解和写作。当然,平仄、押韵这些,就只能靠死记硬背了。

谢选骏指出:上述现象所展示的“日本具有内在的中国文明”的程度,远远超出现今的华人世界。由此可知,日本其实比现在的中国更加具备“中国文明”。至于福泽谕吉、陆奥宗光等人,虽对日本的欧化起了很大作用,但是不能改变日本拾人牙慧的历史命运——只是把模仿对象从中国变成了欧洲。所以日本这一外在的欧式的文明开化,并不比日本内在中华文明,更具自我超越的性质。因此,日本依然摆脱不了学生和属国地位,最多只是第三期中国文明的先锋部队罢了。



【047、日本是第三期中国文明的先锋队】


网文《日本人用100多年让妹子在冬天露出大腿》说寒冬大雪,日本街头依然能看到少女穿着可爱的迷你裙,露出光滑洁白的大腿。到底是什么练就了她们如此抗冻耐寒的能力?据说,他们用过了足足100多年。

明治维新时,日本改革学生校服,脱掉和服,初衷是为了让孩子从精神好体力上得到改善。(谢选骏指出:在这种意义上,身穿西式军服的“明治天皇”真像一个德国下等兵。)

从全身包裹、密不透风的传统和服,到膝盖以上五厘米的迷你短裙,日本女学生的衣着变化是整个社会变迁和经济形势的缩影,从和服到洋装,从军队水手服到迷你百褶裙,见证了日本文明开化的历史。

脱掉和服,改革学生校服的初衷,是要让孩子从精神和体力上彻底改善

明治维新后,当时的国师福泽谕吉一派,深受科学技术和民主制度等现代文明影响,对传统文明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这位强硬的改革者,曾在他创办的《时事新报》中撰文《脱亚论》:“中国朝鲜深受儒家思想毒害,因循守旧、不知进取,长期以往必将亡国。”(谢选骏指出:所以日本人要把他的遗像印在日本纸钱上面。)

而日本要与欧美国家平等沟通,进行废约交涉,外交官和政府官员们得先在着装打扮、生活习惯上先学习起来。

“合洋折中”的思潮最先影响了当时的日本上层社会,他们先脱下了和服,穿上了洋装。明治16年(1883年)鹿鸣馆落成,日本高官贵族们常常穿着西洋式的锦衣华服出入,举办舞会,邀请各国驻日外交官和家眷们参加,名噪一时,掀起了日本从上到下的服饰变更风潮,从军服到礼服各行各业的制服都变换了样式,包括学校里的学生校服。(谢选骏指出:这其实也是在无意识中实践“易服色”的中华思想。)

除了1873年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明治政府的另一个改革覆盖范围最广的就是学校,在小小的校园里囊括了明治政府现代化最主要的政策:公民化、普及初级教育和军事训练。

一开始明治政府政策里校园体育课程并不能算是严格的“军事训练”,当时日本官方唯一指定的体育项目是一种起源于瑞典的人形金字塔体操运动。这项运动的发明者是一位叫做Per Henrik Ling的瑞典物理治疗师。他曾担任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击剑教练,常年饱受关节劳损和风湿病的痛苦,后来他发现每天靠轻度的体操训练可以改善他的痛症。后来他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建成了皇家体操研究所,而他的学生将这种体操推广至英国、美国和日本。

传播到日本学校的课堂上的“团体操”(gakko taiso),被日本教育部在1872年纳入正式课程,并在1879年成立国家体操研究所,培养专业的体操老师以及研究体操的动作设置。

除了体操,日本中小学的体育课上还开始流行击剑、骑马、滑雪等现代运动,无论是穿日本武士宽松的“袴”,还是女士们的重达十几公斤的和服,都是不适合的。19世纪晚期,为了学生训练方便,日本学校首先借鉴了陆军的军队制服制作了男生校服。而前者服又主要模仿自1860年代的法国军队和1870年代的普鲁士军队。1879年,日本男学生穿上了第一款带着普鲁士长披肩风格的校服。

而日本女生的校服在四十年后才真正普及开来。20世纪20年代,作为互补,女生的校服参考自日本海军制服,又叫做“水手服”,这种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英国海军的水手服,彼时正是欧洲少男少女们的流行爆款。

这种流行风潮最初来自英国皇家。1846年9月,四岁的威尔士王子在跟随母亲维多利亚女王的游艇出巡之前,收到了一份来自英国皇家游艇船员服装店的礼物:一套迷你版的水手服,短上衣、喇叭裤、领结、帽子一应具全。威尔士王子的可爱模样,被肖像画家温特霍尔特记录了下来,广为流传。此后至十九世纪初期时,从英国皇室到普通人家的年轻男女,短上衣加喇叭裤或短裙的水手服搭配风靡一时。

与日本海军学员自嘲的“John Bull”(英国佬)式的水手制服不同,引进入日本校园的校服更能展现女性之美:短及膝盖的百褶裙搭配长袜,与传统日本和服将女性的身体包裹得严严实实截然相反,水手服曾一度引起日本社会的抵抗:身体暴露太多了。直到20世纪30年代的十年里,在日本教育和文化省的支持下,从中学学校到百货公司,社会公众逐渐接纳女学生的水手服,才成为了一种“统一的制服标准”。

军国主义教育下,中小学生的抗寒耐受训练,能抵御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

19世纪80年,日本教育走向民族主义运动,1885年教育厅改组为国家文省部,新上任的部长森有礼提出了在全国中小学实行“准军事化训练”,来自瑞典的轻型体操运动被改造为“既能维持健康又能训练人格”的军国主义体操,同时力推的还有试图全民激发爱国热情的传统运动,武士道、柔道、相扑等等。

提出“准军事化训练”与森有礼的个人经历密不可分。森有礼曾经是萨摩武士的一员,一个从5岁训练至26岁的青年武士团体,他们每天从凌晨4点开始长达14个小时的击剑和体能训练,时刻怀揣着对侵略者的复仇,爬山、游泳进行耐力测试。

尽管“准军事化训练”主要实行对象是小学和中学里的男生,但在东京、大阪等地高等中学的“体育俱乐部”热情更盛。1921年,滋贺县立男子高中剑道俱乐部的“冬季清晨日志”中记录了他们的耐寒训练:“赤裸着上身,只围着白色的头巾,穿着黑色的袴,忘记刺骨的寒冷,汗水大肆横流,才是真正的男子气概”。

从1925年开始,军事官员开始被分配到日本的每一所小学,尤其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学生们在训练中被当作未来的士兵、水手和飞行员一样培养。

太平洋战争结束后,1945年7月26日日本签署《波茨坦条约》,日本帝国海军和陆军被迅速解散。美国派遣教育使团协助日本教育改革,其《美国赴日教育使节团报告》援引了《波茨坦条约》,“把不负责任的军国主义从全世界范围内消灭”,要求日本教育部废止了出农业教育外所有的“劳动服务课”,禁止学校进行军事训练以及传统的柔道、武士道课程,日本学校里的军事官员们也被撤出,取而代之的是来自欧美的网球、橄榄球运动。

1947年8月29至31日,大阪举行了 “麦克阿瑟” 杯网球、橄榄球及乒乓球比赛,这场大型运动会实际上是对日本体育改革的一次检验。主办者鼓励公开竞赛,打破了战前日本一些体育协会只允许会员参赛的惯例。

虽然日本的军国主义体操被取缔了,但体操的形式仍保留下来,并传入中国,发展至今成为了成千上万中国中小学生每天操练的“时代在召唤”。战前军事教官们留下的空缺被政府派遣的新式运动教师和教育家接管,学校的改革象征着日本从军事帝国主义国家转变为“教育家社会”,但学生们的校服多延续使用了下来。身着制服出没在校园和街上的孩子们,成为了的一种文化符号,不断提醒着日本人战前曾经历过的军国主义、教育和社会制度。

战后日本校园里的极端抗寒训练只是个别现象,但冬季穿着短衣短裤锻炼已成为传统

战争后日本校园依旧看重体育锻炼,但并不是网络上妖魔化的“军国主义残余”。去年,一组日本幼儿园小朋友赤裸着上身、集体跑步的图片火遍了网络。但赤膊跑步活动并不是日本所有幼儿园都有,这是一家名为“走向明天保育园”推广的一种独特教学方式,称为“裸保育”。这种教育方式主要是针对幼儿进行耐寒训练,其中一项运动就是赤裸上身在校园里跑步。根据年龄的不同,跑的长度也不同,如3岁孩子要跑400-800米,5岁就要跑1200-2000米。

这种“裸保育”运动的开创者平井谦次,和瑞典物理治疗师Per Henrik Ling有着相似的经历,上中学时他患上心脏病,为了治疗,他开始坚持少穿衣服、洗冷水澡,意外改善了他的身体状况。后来平井谦次开设了推广其理念的幼儿园,但入园条件规定,除了感冒、哮喘、38度高烧之外,即使身体不适也不能休息,坚持接受裸保育等。

不同于“走向明天保育园”这类极端耐寒训练,在冬季的日本校园里,大多数学生不用脱了衣服再跑步,但穿着夏季的运动服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

在冬季,孩子们在幼儿园里跑步时都必须换上白短袖和藏蓝短裤的“体操服”,有些不喜欢穿袜子的孩子,甚至还赤着脚。在经过差不多一个冬天的训练之后,一般在元旦寒假结束之后,学校会组织一年一度的类似冬季马拉松的“冬季马拉松大会”,凡按要求跑完马拉松全程的,都会获得学校颁发的证书,证书上写着马拉松全程距离、所花时间等,作为一份成长记录。

日本有强大的供暖设备,一点点拉高了日本女生的裙摆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尽管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日本女学生的裙边从膝盖处开始以每年一公分的速度上移。这似乎与沃顿商学院教授乔治·W·泰勒著名的“裙摆理论”似乎并不一致:泰勒认为,经济越不景气,女人们的裙摆越低。

裙摆理论在日本似乎失灵了。在东京涩谷,作为日本堪比英国伦敦的卡纳比大街和法国圣米歇尔大道一样的时尚圣地,最著名的风景之一就是穿梭在人群中的、身着迷你裙的日本高中女生,她们口袋里的零花钱是所有商家的梦想。

90年代末期,尽管日本经济出现低迷,但她们是富裕的。根据日本青少年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日本68%的青少年有固定的零花钱,平均每月零花钱为20000日元,近100磅。而随着日本出生率的下降,越来越少的孩子可以享受到越来越多的父母和家长的关爱。在涩谷商人的眼中,她们简直有“六个零钱袋”,分别来自父母和两家的祖父母。

因此,涩谷女生并没有因为经济短暂的下滑,而改变她们追求时尚的速度,并迅速淘汰了7、80年代流行的热裤,转向长靴配短裙。此外,裙摆理论面对走在时尚最前端的日本女生,真的不一定准确。在纽约FIT时装营销系的教授看来,“上世纪60年代,每个人都穿短裙,是因为工厂只为女性生产短裙”,而在今天真正影响女生裙摆长度的并不是经济形式,而是服装品牌的设计,以及制造工厂的用料和成本多种因素的影响。

除了服饰流行的因素,日本女生能够在大雪天露大腿,更重要的是靠完善的供暖设备,足以让她们在冬季不用套上厚重的保暖棉裤。

在1960年之前,“空间加热”型的取暖设备对于大部分人日本人来说都是陌生的,彼时日本人家中都靠传统的“暖桌”过冬,泡个热水澡,再钻进冰冷的被窝。根据1993年日本经济计划署的报告,短短三十年间,家庭空调的安装率从1967年的3%猛增至1988年的100%,到1993年就已经突破150%,取暖能源总消耗也增长了一倍。

尽管日本很多建筑没有集中供暖的设备,主要靠地暖、空调或电热炉取暖,但是地铁车厢里都配备有供暖设备,保持26℃左右的恒定温度,甚至连最老式的两节式电车都装有的空调。例如日本银座线运行的里程为14.3KM,每小时每千米平均耗电量在745kw左右,而其中用于空调设备的耗电量就达到了298kw。

最近几年,日本地铁也在逐渐尝试更换新能源。2014年11月,东京地铁公司开始在江东区研修所和中野车辆基地调试利用浅层地热能的空调设备。浅层地热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与地球梯度增温,储量大,能够迅速再生。通过热泵技术采集后,可为建筑或公共交通工具供暖制冷。根据日本环境技术研发机构的研究报告,利用浅层地热能制冷比普通空调节能35%-40%,采暖节能20%。

使用清洁能源,意味着未来日本的公共交通可以用更少的能耗保证车内温度。为了能让爱美的日本妹子们在寒冬里继续露大腿,日本人也是拼了。

……

谢选骏指出:正如我在《我看第二期中国文明——五十视角的百科全书》一书里所说,显然,在创建第三期中国文明的过程中,日本人和苏联人发挥了比欧美人更为直接的作用。就像在创建第二期中国文明的过程中,鲜卑人发挥了比西域人和印度人更为直接的作用。在这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日本这个国家,已经从第一期中国文明(汉朝魏晋)的属国、第二期中国文明(唐宋元明清)的边区,变成了第三期中国文明的中心地带了。清朝的洋务运动似乎更像第二期中国文明的余波,日本的明治维新似乎更像是第三期中国文明的初潮。如此看来,日本作为第三期中国文明的一分子,应该不是问题。换言之,第三期中国文明,正在“中日战争”和“中西交融”的涡流里,日益绽开。所以,中国要经历两次中日战争之后,才得以加入国际社会、逐步走上了重新整合的道路;而不再是作为一个被侵略蹂躏的对象,任人宰割。在这种意义上,毛泽东感谢日本的侵略,帮助他夺取了政权。也是在这种意义上,孙中山、汪精卫也可以把他们投靠日本的汉奸行为,解释成为了“为了促进大东亚的共同事业”。因为大东亚共荣圈,实际上也是“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活动区域”。

我把近代日本叫做“第三期中国文明的先驱”,例如现代汉语里的书面语言,基本上都是从日本“出口转内销的”。日本是第三期中国文明的先锋队,先锋队难免罪恶累累,但先锋队还是需要的。

我看第二期中国文明——五十视角的百科全书

My Way of Looking at the Second Pha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 An Encyclopaedic Analysis in Which Issues are Examined From Fifty Different Angles(以上用斜体)

谢选骏 编著

2014年在线版

2016年印刷版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谢选骏从神话传说、宗教、哲学、政治、科举、科技、农业、建筑、宫室、起居方式、园林、服饰、道教、景教、理学、类书、诗词格律、音乐、绘画、雕塑、佛理诗、玄言诗、田园诗、山水诗、骈文、音韵学、白话文学、近代汉语、双音词、雕版印刷、亡国遭遇、日本侵略、蒙古征服等五十个视角考察了“第二期中国文明”,阐述了“第二期中国文明”与“第一期中国文明”和“第三期中国文明”之间的异同,所以也称“五十视角的百科全书”。

Synopsis

What follows are the fifty angles from which issues concerning the second pha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re examined by the author Xie Xuanjun: 

mythology, religion, philosophy, politics, system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riculture, architecture, palace chambers, daily life, gardens, costumes, Taoism, Nestorianism, idealist Confucian philosophy of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reference books, poetical meter, music, painting, sculpture, Buddhist poetry, metaphysical poetry, pastoral poetry, scenic poetry, rhythmical prose characterized by parallelism, phonology, literature in the vernacular, modern Chinese, disyllabic words, wood-block printing, experiences in a fallen country, Japanese aggression, the Mongolian conquest, etc. 

The book examines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among the second, the first and the third phase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s, and offers a encylopaedic view from fifty different angles. 

(另起一页)

(目录)

导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虚妄

第一章  我看一、二、三期中国文明

第二章  我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三章  从汉唐之间社会与国家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四章  从名山大川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五章  我看唐宋与元明清的区别

第六章  有关“南明”和“东汉”的历史比较法

第七章  从皇帝外衣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八章  从政治制度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九章  从科举制度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十章  从神话传说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十一章  从科技高峰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十二章  从农业历史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十三章  从建筑历史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十四章  从宫室历史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十五章  从起居方式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十六章  从园林历史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十七章  从服饰历史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十八章  从高级宗教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十九章  从哲学思想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二十章  从道教形成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二一章  从景教命运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二二章  从三经论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二三章  从精神变形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二四章  从人心惟危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二五章  从诚与天理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二六章  从宋明理学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二七章  从论古必恕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二八章  从类书发展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二九章  从诗词格律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三十章  从音乐历史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三一章  从绘画历史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三二章  从雕塑历史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三三章  从佛理诗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三四章  从玄言诗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三五章  从田园诗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三六章  从山水诗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三七章  从骈文兴衰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三八章  从文心雕龙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三九章  从音韵学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四十章  从白话文学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四一章  从近代汉语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四二章  从双音词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四三章  国语统一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四四章  从华夷译语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四五章  从汉译洋书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四六章  从雕版印刷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四七章  从亡国遭遇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四八章  从日本侵略看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第四九章  蒙古征服并非中国第一次亡国

第五十章  从第二期中国文明看第三期中国文明的存在

后记

作者

谢选骏

Xie Xuanjun

2016年3月第二版

March 2016 Second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二十八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Xuanjun

Volume XXVIII



【048、日全食带来了改朝换代、文明更迭】


《日環食6月21日即將登場:日食與災變的古今談,一同見證天地人間的「常」與「變」》(2020/06/19 太空天文文明足跡社會群體)报道:

今年全球疫情蔓延,甚至被稱為二次大戰以來人類最大的危機。所幸臺灣防疫有成,本月大規模解禁,6月21日民眾可以輕鬆地出外觀賞日環食。在這樣的光景下,日食可以帶給我們什麼呢?它只是稍縱即逝的美景嗎?我們先來談談日食與災難的歷史。

日食在歷史上經常與災難關聯,就先來看個令人玩味的故事。

在南宋滅亡前夕,發生了一次日食,《宋史·天文志》如此記載:「德祐元年六月庚子朔,日食,既,星見,雞鶩皆歸。明年,宋亡。」這段話記錄了1275年6月25日的日全食,所謂「既」意思是「盡」,即指全食。在日全食期間,不但天色暗下而看見星星,動物也出現歸巢的行為。

每次日全食的「全食帶」很窄,地球上只有極少數地方可以看見全食。1275年那次日食,全食帶正好通過南宋國都臨安(今杭州),且全食階段長達近六分鐘。要是我們了解時代背景,就會知道這次日食必定令人慌張。那年三月,元軍已經攻陷建康(今南京),江南各城相繼陷落,臨安局勢非常危急。

1275年6月25日,日全食的範圍。擷取自全食互動地圖

在那危急存亡之秋,朝臣藉言日食大作文章。王爚上奏:「日食不盡僅一分,白晝晦冥者數刻。陰盛陽微,災異未有大於此者。」接著又說,大臣應該「理陰陽」、「鎮諸侯」,現在卻「生民塗炭而未能拯」,於是請求辭官。可以看出,日食是臣子批評朝政的好時機。

隔年,元軍終究攻下臨安,擄走宋恭帝。《宋史·天文志》並沒有明講其中關聯,但是在日食紀錄後面寫下「明年,宋亡」,留給讀者自行解讀。

從文明之初,被視為災難的日食

人類對於日食的天然畏懼,也許與其他動物沒有太大差別。在文明之初,日食就與災難聯結在一起,並且與政治難分難捨。

最著名的例子是《詩經》這段話:「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醜。」又說:「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國無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則維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日食是不祥之事,且人們將日食與政治相提並論。

西元前535年3月18日發生日食,《左傳》記載了一段對話,晉平公問士文伯誰會承受日食之災,又問他《詩經》那幾句話的意思。士文伯說,「不善政」才會遭受日月之災,因此告誡晉平公為政「不可不慎」。意思是說,日食是否引發災難,是取決於人事。

《春秋》經文有37次日食紀錄,其中33次經現代天文學的檢驗都屬實,相當可靠。這些紀錄多半是簡單地寫下「日有食之」,而不明白詮釋其象徵意涵。不過一般認為,《春秋》之所以會將日食記下,是把它當作「異常」的事情來看待。

《左傳》也記載了面對日食這種異象的「救護」禮儀。日食發生的時候,天子「不舉盛饌,伐鼓于社」,而諸侯則要「用幣于社,伐鼓于朝」。所謂「伐鼓」就是擊鼓的意思,歷朝歷代延續「救日伐鼓」的禮儀。直到清末,各地官員仍要擊鼓、燒香祭拜,並且在日食的初虧、食甚、復圓三個時刻分別行禮。

不再突如其來:日食預報的重大突破

看到這裡,我們很容易把「迷信」、「不科學」的標籤貼在古人身上。然而,古時候關於日食災異的認識,恐怕沒這麼簡單。

事實上,中國古代很早就發現日食有規律,並發展出預報日食的能力。至少到了東漢的《乾象曆》,已經可以初步預測日食。到了西元6世紀,北齊天文學家張子信更在日食預測上取得重大突破。

張子信為了躲避葛榮起義的戰事,隱居海島中,鑽研天文。他大量分析預測與實際觀測的日月食時間,發現二者的差值與季節、節氣密切相關,稱之為「入氣差」。據此,他發現了太陽視運動的不均勻性,也就是太陽在一年四季運行速度不同,「日行春分後則遲,秋分後則速」。

現在我們知道,夏季太陽接近遠日點,視運動較慢;冬季太陽接近近日點,視運動較快。張子信就指出這件事,計算太陽位置不能只用平均值,必須加入「入氣差」的修正,才能準確得到太陽真實位置,進而推算日食。初唐的劉焯編寫《皇極曆》,運用張子信發現的原理,發展出推算日食的公式,奠定重要的理論基礎。

是否發生日食,需引進「食限」的概念。《隋書》說明張子信的理論:「合朔月在日道里則日食,若在日道外,雖交不虧。」日食必定發生在「朔」,也就是日、月在同一經度上。不過黃道(太陽視運動軌道)、白道(月球視運動軌道)不在同一個平面上,有5度左右的交角,因此只有當「朔」發生在黃白道交點附近時,才可能出現日食。如下圖,日、月兩圓相切時進入「食限」,才會發生日食。

於是,日食預測需仰賴太陽位置的精準推算,而張子信、劉焯的理論取得重大突破。

已經可預測,中國古代政治仍持續視日食為災異?

日食既然能被預報,那麼還會被視為災變嗎?我們容易設想,人們逐漸清楚日食的規律之後,日食應該與人事、政治漸漸脫鉤。事實卻是相反,隨著日食預報越來越準確,朝廷反而有更多時間可以準備「救日儀式」,儀式越來越細緻。

讓人不禁疑惑,如果日食是「常態」,為何中國古代反而發展出如此的救日儀式呢?

陳侃理研究中國古代的日食觀念,指出了「天行有常」與「休咎之變」的辯證關係。日食預報的發展,並沒有終止「天人感應」觀念。他進一步說明,所謂「科學知識」與「傳統性知識」其實是可以共存的。

我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日食成為可預報的「常態」之後,如何以「休咎之變」的姿態繼續呈現。在日食可預報之後,許多人確實開始質疑「人事會影響日食」的觀念,例如北魏孝文帝就不相信其中有所關聯。

而後出現了一種觀點,是將日食災異看作「神道設教」。例如唐代經學家孔穎達認為日食是常態,與人事根本無關,但是他仍然主張將日食作為災異,這是因為聖人為了教化人們,「假托日食以為戒」,特別是警戒君主。

北宋名臣富弼也極力主張維持天象災異,他認為:「人君所畏惟天,若不畏天,何事不可為者!此必姦人欲進邪說,以搖上心,使輔拂諫爭之臣,無所施其力。是治亂之機,不可以不速救。」意思是說,在帝王之上、能夠讓帝王害怕的只有「天」而已,如果去除天變,帝王恐怕沒人制約。

即使天象與人無關,需要藉此機會讓帝王修省。北宋的皇帝遇到日食,還要先「避正殿,減常膳」十幾天。不論是否相信人事影響天象,日食作為「天」的力量展示,是約束帝王的力量。這不僅是一種「手段」而已,天人合一的觀念還深深作用著,要求帝王敬天而愛民。再想漢文帝曾發布〈日食詔〉,因為日食而檢討自己、宣布選舉「賢良方正」的新制度,若非帝王對天有所敬畏,這些政治改革從何而來呢?

若要帝王在日食十幾天前就開始修省,沒有夠準確的日食預報是做不到的。帝王對於災異的謹慎態度,則促使天文官準確預報日食。我們乍看之下「迷信」的儀式,竟然是以「科學」的進步為基礎,而且又反過來促成「科學」的進步。由此可見,天象與人事之間不單是「有無影響」而已,而牽涉到科學與社會更深刻的交織。在另一個時空下,「科學知識」可有我們今天意想不到的「應用」,而這些應用層面或許是促成人們進一步探究自然的原因。而且,其中不只是「迷信」而已,展示著人對天的敬畏、自然規律與人的關係。

情況到了清末,則又不同。清末輿論開始批評救日儀式,認為那是「官樣文章」、「愚民之術」,早該廢除。官員也知道救日儀式不會真的救到誰,儀式變得像是兒戲,為人笑柄。人們批評王朝的陳舊制度,因而主張讓日食與人事脫鉤。其實,這些主張本身就具有深刻的政治涵義。天象並不從此與人事失去連結,它將有新的、現代的意義。

戰亂中的日食:科學使命與黎明的隱喻

到了民國時期,現代天文學的機構建立,日食觀測的意義大不相同,成為科學發展的重要工作。那日食又與一般民眾有何相關呢?日食的「災難」色彩,又如何轉變呢?

最有意思的是1941年9月21日的日全食。那時正值中國對日抗戰期間,日食仍然備受矚目。當時的中央研究院天文所已經從南京撤到昆明,仍然組成觀測隊,前往西北觀測日食。率隊的是時任天文所所長張鈺哲,他形容此行是一趟「長征」,沿路頻繁遇上日軍空襲,路途險阻,費盡千辛萬苦終於抵達甘肅臨洮。蔣介石也特批軍機飛至臨洮,如遇天候不佳,可飛至雲層上方做日食觀測。值得一提的是,李國鼎先生也是這次觀測隊的一員。

為何戰亂之中還要堅持觀測日食?張鈺哲說明,太陽是一切地球生命之母,日食是研究太陽的良好時機,有重要的科學價值。特別是戰爭期間,外國科學家無法前來觀測,於是他們有重要使命,要將這次日食的科學紀錄留下來。

這次日食的「科學」工作,不僅是學者的事。報章雜誌紛紛教導民眾如何觀測日食,將天文科學的知識推廣給民眾。學者和報刊也都關注,這次日食發生時民間是否能「破除迷信」。好比《申報》在日食隔天的報導中,標題指出「積習難移,仍有鳴鑼擊鼓之聲」,不過內文仍肯定所見情況「亦足證明科學之已漸普遍」。

1941年9月21日《申報》介紹日食的原理與觀察方法。

1941年9月22日《申報》報導重慶觀測日食的情況。

此外,戰亂中還重新建構另一種日食與人心的關聯。《益世報》指出:「一般長者咸謂日全食為抗戰接近勝利之預示,良以明朝嘉靖二十二年之日全食,曾為名將戚繼光戰滅倭寇建立殊功之徵兆云。」人們將1941年的日食與明代的日食連結起來,視為抗戰接近勝利的徵兆。

這或許還可說是民間的迷信不曾消失。再來看天文學家的論調──學者並不主張迷信,卻仍然將日食與抗戰連結起來。

張鈺哲〈抗日四年後之日食〉一文,引用敘拉古突破迦太基人的故事,說明日食激勵士氣的史實,並引作抗戰「勝利即在目前的證明」。此外,張鈺哲還寫了一篇〈天文與日食〉,談到戰亂當中觀測日食、研究天文的意義:「由研究天文知道地球之外還有無數的星球,還有無窮大的空間,自然也要發生同群的熱愛,而不至於互相殘殺,而能夠彼此相安,共信互助,向著和平的道上走去,這一點是研究天文更偉大的意義。」

在二次大戰的亂世之中,人們自然將日食與時局聯想。日食與人事的關聯,不再是傳統上約束帝王的災異,而是一方面作為科學使命,另一方面作為黎明的隱喻或精神啟發。

1941年的日食那天,語言學家林柷敔雖然不懂天文,但是也拿了個臉盆,裝水摻墨汁,觀察太陽的倒影。他在《宇宙風》雜誌發表了一篇〈日蝕記〉,除了談日食與抗戰的關係,也談到自己見證日食的旨趣:大宇宙中一個自然變化,對於這樣一個小我,倒底有什麼關係?我不是學者,記錄日蝕又何益?我燃了一支烟,對自己說:“下一次的日蝕我將在那裏?也許就是被後代觀察者足尖所踐的泥土吧!趁我沒有變成泥土前記它一筆吧!”我心安,又欷歎。烟繞繞上升,我的心境跟著它上升,漸漸愉快起來了:在我生命終結的時候,在我呼吸停頓的時候,我將逢到最後的審判者,他將問我:“你在世上見過什麼東西?”我無疑地會笑著回答:“我看過了四世紀來的那次日蝕!”

一期一會的臺灣日環食!錯過再等195年

在自己的家園遇上日全食或日環食,是極其罕見而幸運的事。在亂世中見證日食,則彷彿渺小的生命與天地同在。

日全食、日環食在地球上幾乎年年都有,然而每次的全食帶、環食帶都很窄,所以特定地點要見到相當困難。我們大可以買機票飛出國,年年都可看日食,然而要體驗日食與鄉土的緊密結合,恐怕機會難得。今年6月21日,臺灣獲得難得的「天機」,可以見到日環食,我們多麼幸運。下次在臺灣要看到日環食,要等到2215年。如果2012年錯過臺灣北部的日環食,那這次真是「一期一會」了!

更特別的是,這次日環食剛好發生在夏至,而且環食帶在臺灣通過北回歸線。夏至當天正午,太陽直射嘉義一帶的北回歸線,下午同樣地點則發生日環食,這相當罕見。擷取自2020年6月21日日環食互動地圖,點擊地圖畫面可以查看各地日食發生詳細的時間。

人間無常,天行有常

日食的意義隨著時代而變化,但是當每天照亮我們的太陽,罕見地被遮擋,總能使人反思天地人間的「常」與「變」,而其中「科學」的觀念也與人事、時局複雜地交織。

再回來想想,今年臺灣疫情趨緩後的日食,意義同樣非比尋常。筆者常舉辦天文活動,凡事都可以延期,但是日食等天象是不能延期的,在疫情緊張期間實在令人擔憂。所幸疫情暫時緩和,觀賞日環食的活動足以照常舉行。在一波三折之後,我們清楚感受到,即使人間混亂,日食依然會按照規律準時發生。

我們看到天地之間具有無人能擋的規律,即使人間遭逢亂世、人心失落,天地仍然運行不悖,照常發生日食。即使你對日食原理了解還有限,這總是一次非比尋常的見證。你將在因緣際會之下,見證宇宙運行的偉大展演。它所展示的不必然是「正義戰勝邪惡」這類道德勸說,卻在混亂變動的時代裡,給人「常」的想像與信念。「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即使人間似乎失序,宇宙並非無序,太陽依舊升起!

期待6月21日下午,我們一同見證日環食奇景。

參考資料

不知撰人,楊伯峻注,《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1990。

魏徵等撰,《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

脫脫等撰,《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7。

〈久雨初霽之陪都 昨晨日食奇景〉,《益世報》,1941年9月22日,第2版。

〈日蝕的觀察和實驗〉,《申報》,1941年9月21日,第13版。

〈重慶觀測日蝕記〉,《申報》,1941年9月22日,第2版。

林柷敔,〈日蝕記〉,《宇宙風(乙刊)》第56期,1941年,上海,頁32-34。

張鈺哲,〈天文與日食〉,《科學教學季刊》第2卷第1期,1942年,成都,頁1-3。

張鈺哲,〈抗戰四年後之日食〉,《大公報》,1941年3月23日,第3版。

江曉原、吳燕,《紫金山天文台史》。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4。

李林,〈「救日」與救國——1901年辛丑日食的政治史及文化史意蘊〉,《清史論叢》2017年第1期,北京,頁255-272。

陳久金,《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陳侃理,〈天行有常與休咎之變──中國古代關於日食災異的學術、禮儀與制度〉,《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83本,2012年9月,臺北,頁389-443。

龍涌霖,《天變何可畏——從十月看儒家災異文化的發展》。廣州:中山大學碩士論文,2016。

關增建,〈日食觀念與傳統禮制〉,《自然辯證法通訊》1995年第2期,北京,頁47-55。

谢选骏指出:上文似乎没有注意研究——日环食与改朝换代、文明更迭之间,具有某种潜在联系。

《6月21日的“夏至日环食”为何被称为“金边日食”?》(2020-06-18 华网)报道:

作为2020年最值得期待的天象,“日环食”天文景观将于6月21日“夏至日”下午在天宇上演。与以往“日环食”不同的是,此次“日环食”非常接近全食。因为太阳整个圆面将有超过99%的面积被遮住,太阳剩下的一圈金边儿会非常细,所以本次“日环食”也被称为“金边日食”。

那么,“金边日食”是如何形成的呢?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解释说,通常在预报日食与月食时,除了要预报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时刻外,还要预报食分。所谓食分是指食甚时日面或月面被掩食的程度。“日全食”的食分大于或等于1,而“日环食”和“日偏食”的食分在0和1之间。食分越大,太阳被掩盖的面积越大,环食阶段太阳的亮边儿就越窄,形成的“指环”也就越细。此次“日环食”我国境内食分最大的地方在西藏措勤县附近,可达0.997。

食分大小取决于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史志成进一步解释说,就日食来说,被遮挡的太阳离地球愈远则其视直径愈小,而遮挡太阳的月球离地球愈近则其本影愈大,所以当太阳处于远地点而月球处于近地点时食分就最大。

不过,食分太大也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精彩的环食阶段持续的时间会很短。“此次我国境内环食带覆盖的西藏中部、四川中部、贵州北部、湖南中部、江西南部、福建南部、台湾中部,环食阶段均不到一分钟。”史志成说。

史志成表示,此次“日环食”,我国处于绝佳的观测位置,环食带以外的地区还可以看到不同程度的偏食。“‘日环食’发生时恰逢周末,如果天气晴好,感兴趣的公众一定不要错过。”

谢选骏指出:2020年最值得期待的天象“日环食”,就与2020年这个最值得期待的历史时刻,具有密切关联——改朝换代、文明更迭!



【049、三期中国文明的共振 中国文明西来说百年 】


1894年,在第二期中国文明系统接近全面崩溃的时刻,法国汉学家拉克伯里(Terrien de Lacou-perie,1845—1894年)出版《中国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一书,讲述了关于第一期中国文明(中国上古文明)起源的假想故事:

黄帝率巴克民族进入中国后,击败了土著蚩尤,土著们部分逃往南方,成为后来的苗族,其余的就变成征服者的奴隶。中国古籍中的“百姓”即指的是巴克族的征服者,“黎民”则指黑发或黑肤的土著。巴克族的征服者演变为华夏族、汉族,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

论者有谓:拉克伯里主汉族西来说,本意上并不想论证汉族拥有与欧洲民族同样的“种姓”,但客观上却被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者用之为此方面的论据,这恐怕是他始料未及的。此外,为了论证汉族“种姓”的高贵,刘师培不仅吸纳拉克伯里之论,还曾借鉴古希腊和古印度的种姓等级制度,他说:“昔希腊区国人为三级,印度别国人为四类,而震旦上古之初,亦各以种类区贵贱。试观《尧典》一书,有所谓亲九族者,有所谓平章百姓者,有所谓黎民于变时雍者,百姓、黎民何以区之为二级?刘光汉曰:百姓者,汉族之民,乃贵族及公民也(九族即皇族);黎民者,异族之民,乃贱民及奴隶也。”并把历史上的强盛归功于“百姓”,衰弱归咎于“黎民”。这种华夷观具有强烈的种族民族主义色彩,显然是服务于当时申言“夷夏大防”、视满族为异种这一排满斗争的需要的。可见,对于立志排满兴汉的国粹派民族主义者而言,吸取拉克伯里之说以及相关学说,是有着他们特殊的政治关怀的。

清季,政治上民族主义风行之时,学术上的潮流则是中西交融,走向世界。此时正值中国古典学术开始向现代转型之际,融入国际学术潮流是不少学者努力的目标,而拉克伯里为代表的中国人种、文明西来之说恰是以人类学、人种学、民族学、考古学的名义对中国历史文明所作的独特解释,是西方学者的所谓“前沿”学术成果,它以不同于中国固有学术的“科学”面目出现,正与中国知识界寻求国际认同的期望相符,自然令得人们兴味颇浓。

表面看来,寻求学术上的国际认同是一种世界主义的追求,与民族主义背道而驰,但究其实际,仍未脱离民族主义的轨道。当时所以要走中西学术交融之路,是因为有识之士已认识到,与西学相较,中国学问本身有致命缺陷,“中土之学,必求古训。古人之非,既不能明,即古人之是,亦不知其所以是。记诵词章既已误,训诂注疏又甚拘,江河日下……”这样的学问,“吾得一言以蔽之,曰:无用。非真无用也,凡此皆富强而后物阜民康,以为怡情遣日之用,而非今日救弱救贫之切用也。”即无益于救国。反观西方,“其为事也,一一皆本诸学术;其为学术也,一一皆本于即物实测,层累阶级,以造于至精至大之涂,故蔑一事焉可坐论而不足起行者也。”故非引进西学并以此为准绳改造中学不可。因此,引入西学,实现中西学术的相通相融,是为了使中国学术走出误区,在新的时代重新自立,再创辉煌,从而获得国际认同。这样的努力,实有民族主义的考量在内,与政治上的民族主义目标是一致的。在这方面,国粹派之所为就是典型例证。

国粹派不光是个政治上的革命派别,更主要的是个学术、思想流派,该派知识分子既有自己的民族主义政治目标,更有自己的学术理念。所以,他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不同于那些纯粹的政治人士,在虑及政治理想的同时,离不开自身的学术理念。就学术立场而言,国粹派的宗旨为“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且主张“古学复兴”,但对西学并不排斥,而是力主“会通”和“借西学证明中学”。这在《国粹学报发刊辞》和《国粹学报略例》中都有阐发,即:“学术所以观会通也……海通以来,泰西学术输入中邦,震旦文明不绝一线,无识陋儒,或扬西抑中,视旧籍如苴土。夫天下之理,穷则必通,士生今日,不能借西学证明中学,而徒炫皙种之长,是犹有良田而不知辟,徒咎年凶;有甘泉而不知疏,徒虞山竭,有是理哉?”“本报于泰西学术,其有新理精识足以证明中学者,皆从阐发。阅者因此,可通西国各种科学。”有人推断《发刊辞》是刘师培所撰。不管是否刘师培所撰,作为刊物的《发刊辞》和《略例》,其所提出的观点至少代表了包括刘氏在内的主办人的主张。

这种既要“研究国学,保存国粹”,又要“借西学证明中学”的主张,表明国粹派知识分子既想守护中国国粹,维护民族文化特性;又深知在当时西风东渐的世界潮流之下,原封不动地固守下去无济于事,只有“借西学证明中学”,才会使国粹获得一种相对普遍的价值而延续下去。章太炎、刘师培等人能接受中国人种、文明西来说尤其是拉克伯里学说的逻辑依据和学理依据正在此。一方面,拉克伯里学说是通过尊重和信任中国古典经籍的途径来实现的,合于国粹派学者“研究国学,保存国粹”的初衷。拉克伯里在著作中大量征引《尚书》、《诗经》、《山海经》等中国古典经籍,依赖这些经籍证明己说,而非仅是考察巴比伦文化的遗存。这种做法,相符于国粹派“保存国粹”的目标,对章太炎、刘师培等人颇具吸引力。所以,章太炎、刘师培不仅接受拉氏之说,而且以己之深厚的国学素养,为该说补充古史资料和文字音韵学方面的旁证材料。另一方面,拉克伯里对这些古典经籍所给予的具有西方科学性的肯定意义,以及他对中国制度、思想自古与西方相合的认可,为中国国粹的国际认同铺平了道路。拉克伯里所引用的古典经籍,不少被今文经学家斥之为“无稽”,而他相信这些文献,在号称是“科学”的研究中大胆使用。在中国学者眼里,这无疑是给了这些古典经籍来自西方的科学性肯定,而且站到了康有为“上古茫昧无稽考”之说的对立面。不仅如此,他还反对今文经学家强调孔子地位的态度,同意古文经学家对孔子的基本估计。这些自然对属古文经学家阵营、从中学出发吸纳西学的章太炎、刘师培颇具鼓舞作用,使他们将拉氏视为同道,并通过征引其说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学术立场。另外,承认拉克伯里中国人种和文明自西方迁入,中国制度、思想自古与西方相合的说法,也为他们所倡导的东西方历史类比提供了可行性基础,为学术上的中西互释奠定了基石,同时亦为中国国粹的国际认同铺平了道路。进而言之,承认中国人种、文明自西而来,实际上反映出以章太炎、刘师培为代表的国粹派知识分子的一种两全心态——保持民族特性的同时获得国际认同。这恐是其他派别知识分子亦愿追求的目标。

总之,在甲午战后民族危亡之际,树起民族主义旗帜,张扬民族主义,是走出满族贵族专制统治、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以与列强抗衡之需,而拉克伯里学说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学术上,都能于此有所助益,故易为人所接受,并成为民族主义者的思想武器。

谢选骏指出:现在,2016年,一百二十二年过去了。第三期中国文明已经崭露头角了。全球化的浪潮也正在进一步整合世界各国。这时候,我们重温一下百年前的西方人所假想的第一期中国文明的起源,可能对于我们更好地走向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深处,不无裨益吧。由此,我们似乎能够同时感受到“三期中国文明”的脉搏在共振着。

—————————

附录

《中国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 

拉克伯里自序 / Frazer翻译(摘要)

历史科学的研究还向我们表明,人类的迁徙和旅行要比我们之前想象的要广泛的多的多,从来没有所谓 “一个国家的历史”这回事。智慧的民族从来就是只要有机会,就会从其它文明哪里借取新鲜的元素。我们目前的工作同样说明,这个法则对中国来说也不例外。历史研究的结果揭示出一个重要的事实,即在我们所有的研究案例中,文化总是来自外部,而非什么本地自发演化的结果。

从呼罗珊( Khorasan,西南亚古地区名)巴达克山( Badakshan,阿富汗,青金石的主要产地)和东突厥向卡尔迪亚王国( Chaldea,古巴比伦人建立的一个古王国)出口天青石、红宝石、绿松石、银、锡、石棉和黑、白软玉( nephrite jade)使得西方(指西亚,下同)的文明能够在公元前2300年后传入中国。如本书首次揭示,自公元前2300年开始,同样还是贸易,虽起初不规则和偶发,开始独立发生,后来和宗教一起,先是通过陆地,后来在公元前700年之后通过海路,促进了西亚和东亚之间不间断的交流,所以尽管地理上相隔甚远,尽管传播需要时间,中国从来没有不了解西方的文明进展,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利用这些知识。

中国人聪明但缺乏原创力,深深浸淫在对古人的崇拜之中,特别是引入文明的那些先人。他们保守而尊崇先例和旧制,贪睡于旧梦,活在过去之中,倒也在古籍和文明中保留了他们恰巧有机会在历史上进行过接触的那些古老文明的残余。当然,对这一点并不能提供如合约那样的绝对证明,但巧合和相似之处实在是太多了,中华文明与西亚文明往往成类相似,历史和资料非常相符,使得我们不得不相信中华文明其实来自西亚文明,虽然在传播适应过程中,中华文明获得了某些特有的性质。

几乎在所有方面,只要能够核实,我们发现在西亚的创新和变化都会后来以某种方式找到通向中国的道路。反过来的情况倒是没有发生,这种单向影响的状况一直没有变化,因为上古中国能够反哺西亚的东西极为有限,例如丝绸。可是即便是丝绸西亚在很长时间内也没有什么大需求,主要是因为有印度人的棉花布匹进口(译者注:棉布在公元前5000到6000年在印度发源,丝绸约在公元前3500年在中国发源)。还有一些水果通过古代贸易传到了波斯。大众消费类商品因为运输困难而不值得买卖。古代的贸易由一些小贩进行,主要还是买卖稀有珍贵商品。

这里需要加以说明的是,中国官方常把中国西北部的历史作为自己文明的一个主要部分,其实并不介意承认其文明的外来影响,如果真实情况就是如此的话。倒是近代的一些历史编纂学者因爱国情怀而罔顾史信原则和史料矛盾,系统地把每个进步和创新都归功于本国的古代圣贤,而他们编纂的这些书籍又成了研究中国上古史的汉学家的唯一资料来源。

这些问题吸引国外学者的关注已有不少时日,他们企图根据手中所掌握的有限资料找到一个答案。最早的解释是耶稣会教士Jesuits, J. Edkins在1871年和McClatchie在1856提出的迁徙理论,即中国人祖先从希纳尔平原(译者注:Sennaar,或Shinar,《圣经》中提到的名称,即苏美尔或巴比伦尼亚地区)迁徙过来。后来有埃及学学者Deguignes在1758年提出埃及祖先殖民理论,这个理论后来又被埃及学学者Goodwin 在1869年提出的埃及说所继承。在破译楔形文字取得进展的压力下,1868年又有Pauthier,、De Eosny和Fr. Lenormant三人提出塞族人——巴比伦人起源说。这个领域后来又被不断扩充,有Hyde Clarke于1878和W. St. Chad Boseawen于1879提出的埃及起源的新理论。另一方面,James Legge在1865年、John Chalmers在1866年的一本小册子中,Wells Williams以及Freiherr von Eichthofen在1877年,则断言中国文明肯定有个说不清的西方起源,也许是通过土耳其传过去的。中国的历史文献中有各代注释家和学者的理论大量交织在一起,每代人对前人理论均有改进,使得外国学者或汉学家们既被中国历史文献的错综复杂弄得晕头转向,又摆脱不了它们的控制,因而看不清历史中的虚幻,只能退而不言,宁愿保持盲目和危险的怀疑主义态度,几乎对任何问题都持疑议,包括孔子是否在历史真正存在过。

这个领域最新的学者是C.J.Ball, 他在1890年到1893年间在《巴比伦和东方档案》(这是19世纪一个杂志,专门研究东方考古)上发表了几篇论文,被收入英国圣经考古协会的论文集。他的文章开头完全不提我在这个领域以往的研究成果,就下结论说阿卡德语(Akkadian)和中文之间有某种紧密关系,而后者的文字是从古迪亚王(Gudea)到汉莫拉比王(Khammurabi)时期的巴比伦人文字的衍生物(这个观点其实是我在1888年提出的),而这个期间有开化了的阿卡德人迁徙去了中国。 

在1880年,经过之前12年的艰苦劳作(其中有10年花在研究各种早期理论的缺陷上),借助新的亚述学研究成果,我已经能够首次对公元前23世纪经东南亚到达中国的文明人群提出一个框架性的描述,而东南亚与中国的交流就是西亚和中国之间最早的交流,这个在本书中将会加以论证。这个观点是我首次提出的,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人这么提过。我的理论少数人赞同,大多数人误解,某些人恶言攻击,绝大多数人根本没听说过。我仍坚持我的研究,并且越来越坚信我的方向是正确的:中国人,这个对人类未来的物质生活将有重大影响的族群,在古代并没有置身于文明的大合唱之外。

拉克伯里

Fulham, 1894年6月

 [“奇家”是法国汉学家拉克伯里(1845年-1894年)为了区分原始道家的稷下学宫和老子所代表的哲学流派道家而人造出来的一个词汇。拉克伯里相信中国文明受到了早期来自厄立特里亚海和印度洋的贸易者的影响,他们在公元前675年在中国东部建立了一个聚落,地点在周朝时期的齐国(山东境内)的琅琊(靠近临沂)和即墨(胶州湾东北和西南)。在古代中国的钱币历史中,即墨是个重要的铸币地,齐刀(春秋战国时期由齐国铸造的刀币。最迟在春秋中期,齐国已大量铸行刀币,直至 秦朝统一货币,齐刀一直是齐国最主要的 流通货币。)就是在这里铸造的。这些外国人,包括赛伯伊人(Sabaeans,是首先开化的阿拉比亚人,从事印度洋和地中海沿岸之间的贸易)、叙利亚人和印度人带来新的观念,例如天文学和迷信,通过这些水手的故事唤醒了当地人对神奇食物的好奇心。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气候特别适合这种观念的传播。中国的各诸侯( Princes)非常渴望新奇的事物来表示他们独立于他们曾经崇拜但现在已经失敬的周朝的宗主权。据拉克伯里说,这支学派和早期的哲学道家相结合而产生了宗教性的道家。奇家产生于印度洋贸易殖民者的影响。这些殖民者定居在山东即墨,传授天文学和自然的神奇变形力量,和老子的纯道家相结合而产生了所谓新道家,而老子对此十分反对,努力抵制奇教、道教和萨满教的扩张。孔教的兴起将这些不同教派的成分吸入其中。此词已经过时不用。宗教性的道教以后均用新道教来表示,通常带有玄学成分。] 



【050、三期中国文明的天子】


第一期中国文明的光是夏商周三代的文化英雄。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光是吸取了西域佛教元素的王者。第三期中国文明的光是吸取了基督教元素的天子。

谢选骏:第一期中国文明的天子崇敬祖先,其祖先常在上帝左右。

第二期期中国文明的天子崇尚涅槃,其灵魂西天极乐。

第三期中国文明的天子崇拜上帝,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他本有上帝的形象,不以自己与上帝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上帝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上帝。

我在《天子的归来——怎样给耶稣基督报仇》(2017年01月08日)里写过: 

世界“四大哲人”,孔子做官最为成功但少深度,释迦牟尼出家最无人味,苏格拉底和耶稣基督两个死刑合成西方文明最有创造,前者服毒而不流血,后者十字架上流血赎罪——深刻影响各自的社会和文明发展。

人格典范对于文明的影响具有催眠性质,例如基督教具有殉教传统,因为耶稣基督是被杀殉道的,伊斯兰教具有圣战传统因为穆罕默德是杀人传教的,主导三期中国文明的人格典范分别是:

第一期中国文明的原创人格典范孔孟老庄,都是现世性质的,社会态度积极消极互见。

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参与人格典范释迦牟尼,具有来世精神,社会态度和作用以消极为主。

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渗透人格典范耶稣基督,具有来世精神,社会态度和作用以积极为主。

(二)

在各种宗教所体现的人格典范中,耶稣最能激起人们的悲剧感和生命力,因为他的生活最为贫穷,他的死亡最为惨痛。

耶稣最能激起人们的内疚,从而给文明注入最大的持续力量。

怎样给耶稣基督报仇?虽然人是无法给神报仇的,虽然耶稣临死的时候赦免了杀他的人,但杀他的人还是有罪的,耶稣的信徒还是有为他报仇的义务的。

怎样给耶稣基督报仇的最好方式,就是传播他的爱。

“他是爱我,为我舍己”,现在我也要为他舍己。

(三)

第二期中国文明的时候,佛教在印度和中亚等发源地先后灭绝了,反而在中国保存下来,并通过中国传到日本、朝鲜、西藏、蒙古。

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时候,也许基督教也会在欧洲和美洲趋于衰亡,反而在中国保存下来,并通过中国传到日本、朝鲜、西藏、蒙古。

未来中国如果成为基督教的大本营,就像过去成为佛教的大本营,并向亚洲积极输出基督的福音,就像隋唐的时候向中国传到日本、朝鲜、西藏、蒙古输出佛教……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那时候,就是天子的归来。



【051、三文明模型(谢遐龄)之得失——兼论中华民国何以一再败北】


“三文明模型”是谢遐龄提出的一个理论模型,用以观察解释现代中国,并据此可以制定相应的社会对策。

所谓“三文明模型”,是指“西方新教自由主义(文明)、东正教列宁-斯大林主义(文明)、汇入中国传统(文明)。

对于“三文明”理论模型,赞赏者有之,隔膜者有之,质疑者有之。

下面一一述及。

(一)

在《“三文明模型”视角下看现代中国》一文中,谢遐龄指出:

“古今中西”这一惯用的“两文明模型”有缺陷,因而提出中华文明是三种文明汇合而成的“三文明模型”,即西方新教自由主义和东正教列宁-斯大林主义汇入中国传统。运用该模型,他从社会结构、人格性、中国传统三个角度,对比联系三大文明在这三个方面的作用,不仅让听众看到了当下中国如政党、法律等实际问题的文化渊源,同时也追溯到其思想源头即无执和坚执,谢遐龄认为这是“伦理社会、理性社会,还有人格性问题的根据”。在解读的过程中,他始终强调法哲学与结合中国实际的重要性。

面对三个文明冲突激烈的现状,谢遐龄依然坚持“中华文明未来发展道路就是三个文明相互磨合的过程中来寻找”,而融合更是一种挑战,需要哲学反思,同时也需要心存敬畏。

互为异质文明的苏俄文明、西方文明、中国传统文明构成“三文明模型”:

谢遐龄认为,人们普遍采用的“古今中西”模型是不全面的,忽视了近代汇入的一个大支流即苏俄文明。人们或者将其归入西方文明;或者视而不见;也有将其划归中国传统的。

他以汤因比的方案为启发依据,认为苏俄东正教文明和西方基督教文明是两种文明类型。虽然他认为新教和天主教也应加以区别,施于中国的西方文明影响多半属于日尔曼民族,是新教国家;而拉丁民族大体是天主教国家。“一个是从现实的感悟,还有一个就是根据汤因比的文明划分”,由此,谢遐龄向听众们提出了自己的新文明观“三文明模型”即包括西方新教自由主义、中国传统、东正教列宁-斯大林主义。

对比之下,苏俄文明与中国传统似乎较易融合。

(二)

对于“三文明”理论模型,赞赏者有之,隔膜者有之,质疑者有之。而本人谢选骏就属于隔膜者和质疑者。

谢选骏认为:对于“三文明”理论模型的质疑与隔膜,主要来自对于一个事实的思考:

东正教列宁-斯大林主义(文明)在其本土和绝大多数卫星国里,已经流产,在中国及其附庸国(朝鲜、越南)里也运转不灵,近乎名存实亡,何以与其它两文明(“西方新教自由主义文明、中国传统文明)相提并论?这是其一。

其二,当今西方文明除了“西方新教自由主义”,还有天主教集权主义传统(如墨索里尼、希特勒,都是天主教徒,拉丁国家的集权主义力量也较英美、北欧为强),在这种意义上,东正教国家也日益进入西方文明势力范围,最近有的乌克兰,较远的则有希腊。此外即使“各民族的大监狱”俄罗斯帝国,自从彼得大帝改革以来也日渐西化,列宁-斯大林主义的源头也在德国甚至英国(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的原产地)……

这样的观察之下,不免对“三文明模型”产生了质疑。至少是产生了隔膜。

在隔膜者和质疑者看来,“三文明模型”大可不必为了迁就中国目前的军事管制状态,而为“尊者”讳,而迫使笔杆子的思考,服从枪杆子的指挥。

更有甚者,还会认为所谓“三文明模型”,抬高了已死的或垂死的东正教列宁-斯大林主义(文明),来与“西方新教自由主义(文明)和中国传统(文明)相抗衡,其实是在为残存的共产党专政寻求合法性辩护,企图给他益寿延年……甚至,是在使用学术研究追认暴力征服,为军事管制中国进行涂脂抹粉。殊不可取也。

(三)

不过,对“三文明模型”的赞赏者,则反对隔膜者和质疑者的看法,他们认为这一理论有效解释了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在“社会主义阵营”崩溃之后“一枝独秀”的奇怪现象。因为无论如何,作为东正教列宁-斯大林主义(文明)在中国的党代表,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明显的存在;对它无法视而不见,也不能存而不论。

这是从“政治现实”的角度,所提出的“事后聪明”。在我看来,这多少类似于“成王败寇”,在历史研究的领域可以说是难以为继。

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在问题的另一方面,则可能看到一种不同于“事后聪明”的景观,那就会看到“中华民国何以一再败北”的选择题。

1、中国国民党何以一再败北

中国国民党一个“堂堂中国大党”,何以屡战屡败于一个“蕞尔台湾民进党”?

无他,主要因为中国国民党是一个“汉人党”,在台湾错综复杂的族群状态下,中国国民党始终无法代表多数人利益。

2、中华民国何以一再败北

中华民国一个“堂堂大国”,何以屡战屡败于一个“蕞尔日本”和“红色割据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无他,主要因为中华民国是一个“汉人国家”,成立伊始就遭到蒙古、西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叛离,在分裂状态下,抵御不了统一外扩的日本和共产国际的渗透。与中华民国相比,其前任满清的统治集团不是汉人,故能组成满汉二元帝国;其后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权力来源也不是汉人,而是国际共产主义阵营,故能蓄积庞大的能量。

3、满洲以及辽金元诸朝的二元帝国

满汉二元帝国不是满洲人的发明,而是袭自北魏、辽、金、元等“畜牧——农耕”二元帝国。他们统治汉人用的是儒家法家甚至道家,但其权力结构却得利于萨满教的原始和军事统治的残暴。这一组合虽然不同于列宁—斯大林主义的苏联,却可以进行历史研究比较。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元性质

如果从上述角度观察,“三文明模型”用来分析共产党中国(谢选骏在《辛亥革命百年透视 现代南北朝的曙光》一书中称之为“现代北朝”)的社会,不无道理。

“三文明模型”,在我理解就是传统中国的“二元帝国”再加上一个西方文明。当然,现在的“传统中国”,不再是“满汉二元”,而是“苏俄华人二元”;他们不是八旗,而是“红二代”,也称为“黄俄”。如果黄俄们愿意西化,则“三文明模型”可以融合,如果黄俄们不愿西化,则“三文明模型”无从融合。

(四)

对于“三文明”理论模型,赞赏者有之,隔膜者有之,质疑者有之。而本人谢选骏原属隔膜者和质疑者,现在如果通过上述的理解,则可以变为一个有条件的赞赏者了。

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三文明模型”不仅解释了中国的现实(包括现代南朝台湾),也合乎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按照这一线索,也就指引了中国的未来。



【052、杀人祭祀是文明的起点】


网文《古婆罗门 玛雅人 殷商祭祀 采取了恐怖主义的统治策略 最突出的表现是大量使用人牲 并将杀人祭祀宗教化》(无心道人无耻之徒)报道:

1.印度古婆罗门教的祭祀,人祭。施祭的目的是企求在马祭中所没有获得的东西。很多学者都认为马祭是代替人祭的一种形式,在吠陀文献中屡次提及以人作为牺牲的事实。21世纪初的考古发掘也证实了这种祭祀仪式的存在。如《白耶柔吠陀》中曾列举可作牺牲的184种人,并各有献祭的特定对象,如对阎摩神用石女;对暴风神摩录多用农民;对天神用秃头翁;对地神用跛者;对死神(米利多)用猎人;对眠者用盲人;对舞者用诗人;对歌者用职官;对地狱用杀人犯;对黑暗用盗贼等。作牺牲的方式不一,有的可自投于水;有的在礼拜太阳神后永远隐遁山中等。但吠陀文献中也规定可用牲畜、谷物等替代……

2.人殉,是古人认为人死亡后只是去了另一个世界,在生前享受的待遇,生前众人服侍,也想带到另一个世界,所以在祭祀等时候就会出现人殉,他的动机算是古人的一种想实现美好愿望的想法。是一种祖先崇拜,商朝人殉的文化很深远。

西周时期,比较重视对天地、山川和社稷的祭祀。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众多的神灵,但概括起来不外乎天神、地祇和人鬼三种。周人的祭祀比殷人更加复杂,并且具有系统化,而且设有专职去应付庞杂的祀典。周人除了用人祭祀自然神灵以外,也用人祭祀祖先神灵,但用人的数量和规模,都比商代少得多和小得多。有些西周贵族墓地很少见到用人祭祀或用人奠基的现象,但有些地方的西周遗址,用人奠基和用人祭墓的现象仍然比较流行,考古资料中曾发现过这样的例证。

在第一次东征后,周武王回宗周镐京祭祖时,就使用很多的俘虏和牲畜祭祀。《世俘》中说周朝祭祀时,小牲羊、豕多达2701头,牛504头,人牲至少达100人!

《春秋》中出现说宋襄公为了讨好东夷人,让邾国抓住了鄫国国君,以他作为人牲来祭祀土地神。春秋时期这样的人殉是第一次出现,当时是个大事。

3.玛雅人为了祭祀神灵,每年屠杀掉许多的奴隶来祭祀神灵,玛雅人相信众神是由人血供养的,所以他们敬献鲜血给神灵,希冀神灵赐予他们充足的粮食收成作为回报,并认可他们的王拥有神圣的地位。

4.弗雷泽《金枝》记述以下事实——

在远古时候,祭司和国王(世俗政权统治人物)往往是一身多任,是神职与王权的结合——这在远古社会是一个普遍现象,国王兼有占卜、祭天等属于祭司的职权。但是到了一定时期,比如他的任期届满、他的精力衰竭或遭遇旱涝饥馑、战争失败之时等等,都必须被处死。这在古希腊、古罗马、古巴比伦、古阿拉伯的文史记载中都有发现。而在非洲某些部落,祭司或首领在任期届满时会被处死,并且在任职期间也有可能被强有力的对手刺杀身亡,而刺杀者继任其祭司职位或王位。这便是弗雷泽称为有限君主制政体的古老习俗。

胡厚宣先生在上世纪70年代,统计的考古数据是:发现的殷商时代人殉、人祭,能找到尸首骨头的是3684人,连同一些散落无法复原的骨骸,大概是四千人:殷墟的面积大约是36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每平方公里的地下埋着111.11个死亡的人牲。[见:胡厚宣《中国奴隶社会的人殉和人祭(上篇)》《文物》1974,0(7)]

胡厚宣同时统计了甲骨文卜辞中的数据:记录人祭的卜辞是1350片,卜辞1992条,仅在商王武丁时期(42年)的人祭卜辟就有甲骨673片,卜辞1006条,祭用9021人,另外有531条未记用人数。其中一次最多用五百个奴仆作祭祀。也就说武丁在位的42年里,差不多每天杀0.6人用于祭祀。[见:胡厚宣《中国奴隶社会的人殉和人祭(下篇)》《文物》1974,0(8)]

杀人祭祀称为「用」。如:《合集454》、《合集456》。甲骨文中有「杀」字,但是,杀羌人祭祀,连「杀」都不叫,而是叫「用」,好像用个东西一样平常。

悲催的姜人——说起「用羌」,就想起悲催的羌人。甲骨文卜辞中,人祭被杀死的人牲很大一部分是羌人。我曾在我的头条专栏写过一篇文章讲过这个问题:商代羌人的简直是「杯具」,从甲骨文来看,羌人受了商人惨无人道的迫害,各种酷刑施加在羌人身上,除了被用做人牲,还被阉割、殉葬、活埋、火刑、奴役等等。这不是我脑补臆想,从甲骨文的「羌」字,就可见一斑。

商代的「羌」字有多种异体字:在脖子部加「手」字形,表示「擒获羌人」:在颈部加绳子捆绑、加石锁(执)的字形:还有一种「脚镣手铐」的字形——脖子系绳子,脚上绑石锁:还有一种更恐怖——加「火」加「系」的字形,是商人[燎祭]祭祖的人牲。

[燎祭]是什么?就是火烧牺牲,教廷烧死圣女贞德也是这样被绑着!这就是为什么武王伐商以「吊民伐罪」自居,而羌人是周人的铁杆同盟,灭商最坚定的支持者。商灭以后,这样的字形完全消失,体现了周代羌人政治地位的提高,羌人跟随周人,大部分融入了华夏文明。

花样百出的杀人方法——我之所以说,商人相比玛雅人只有过之而无不及,玛雅人不过挖心挂头,而商人的人祭有几十种,杀人方法花样百出,你能想到的古今中外酷刑:活埋、火刑、活寡,活寡对商人来说是很平常的。

学者王平在《甲骨文与殷商人祭》中一共总结了几十种人祭中杀死人牲的方法,这要一一讲的话,十万字也讲不完,我只简单说我认为最不人道、最残酷的一些杀人方法:火刑——如果我要被商人杀死,我最不愿意的就是被活活烧死。人牲被施以火刑,主要就是在燎祭中,燎祭是很古老的祭祀仪式,把玉帛、牺牲放在柴堆上,焚烧祭天。

甲骨文中有表示燎祭中烧人的专用字:烄。这个字甲骨文是上下结构,下面是「火」,上面是一个被火烧的已经扭曲的人。《合集12842》就是在占卜,用烄法烧人祭祀神灵,是否会下雨:甲骨文中,另一个与燎祭火刑有关的字如,也是「人在火上」,不过这是一种求雨的祭祀。

汉字「黄」也是一种用来求雨被烧死的「人牲」,不过是一种有佝偻病的残疾人。古代叫做「尪」,「尪、黄」一声之转。《左傳.僖二十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尪。」杜預注:「或以為尪非巫也,瘠病之人,其面上向,俗謂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為之旱,是以公欲焚之。

烹煮法——汉尼拔博士在商人面前都相形失色。甲骨卜辞中的「胹祭」,就是煮熟食祭祀祖先和神灵。而人经常是被烹煮的对象,如:《合集499》,将动物和两个羌人一起煮熟了,祭祀祖先:是不是在一个青铜鼎里煮熟的呢?是的话,还真有点恐怖!随着锅里汤水翻滚,一会浮上来一只羊,一会一只猪头,又浮出来一个人头!

其实,殷墟真的出土过两个装着人头的青铜鼎:一开始曾经让考古工作者大惑不解,经过鉴定,发现这些人头被煮熟过。一些媒体开始脑补,商人是食人族,商朝贵族吃人肉云云。其实这就是「胹祭」,用来祭祀神灵和祖先的。

戠杀——这恐怕是最藐视生命的一种杀人方法。「戠」这个字在先秦古文中,假借意义指「肉干」,后起字为「膱」,也就是今天的腊肉,「戠杀」就是把人制成肉干,也是卜辞中常见的一种杀人方法,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认为这就是后世所称的「胣」。胣,读作chǐ,汉字,意为剖肚后拽肠子。见《汉语大字典》(第二版,页2210)的解释:很多南方方言,如:湖北、江西,把杀鱼去内脏肠子,就叫做「胣鱼」。所以,第二片卜辞所说的就是先把人的内脏肠子,拿出来,然后再做成人肉腊肉。商人把人做作成肉干,难道其目的是让祖先慢慢享用?真的很难理解。

用人牲最多的两次祭祀:五百人和一千人——上文提到胡厚也就是上文提到一次杀死五百人的人祭,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合集》562正癸丑卜, 贞,五百〔僕用〕,旬壬戌侑用僕〔百〕。其实,人祭最多一次是[册(上)口(下)]祭,杀死了畜牲1000,人牲1000,是目前甲骨文所见最大规模的祭祀,也就是《合集1027》。

累累白骨堆积成山,小孩也不放过——看胡厚宣先生《中国奴隶社会的人殉和人祭》(上、下篇)论文,简直看得令人揪心,殉人大多数是在下葬的时候,被当场杀死,虐杀方法非常残忍。……上文说过,商人根本没有把异族人当人看的意识,竟然将人骨和猪骨埋在一起,脚手都被砍断的殉人。今天所称的[殷墟王陵区]是当时殷商贵族的墓地,又大大小小200多个墓葬,大一点的贵族墓葬里,几乎都有几十上百个殉人被杀死陪葬。

殷墟王陵区1001号大墓,殉葬人牲有三、四百人,虐杀的残酷冷血,非常像[卡廷惨案],还包括儿童,最小的甚至头顶的囟门都没有长合。即便是玛雅人也不杀儿童祭祀,殷商统治者残忍冷血令人发指。

以上的残酷暴行,仅仅是九牛一毛,有很多更残酷,一时记不起来,以后记起来了再补上去。看完这些以后,读者能不能跟我得出相同的结论?商人不是不尊重生命,而是根本不把异族人当生命看!

当然,对待历史切忌以今度古,在三千多年前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我并不是指责古人,何况,商人也是我们的祖先,相信至今中国有很大一部分人,流淌着商人的血液。唯殷先人,有典有册,我们使用的文字,也是从商人那里承袭而来。

前面说过,商人人祭、人殉主要是取悦神鬼!古埃及人、古巴比伦人,也取悦鬼神,那么,商人为什么要如此残忍,大规模的进行人祭、人殉?《考古》网站登载的一篇论文很有意思,题目叫:〈商王朝恐怖主义策略起源与兴衰的背景谈——同中美洲阿兹特克帝国恐怖主义策略比较分析》。这篇论文的结论是:历史上,中国的商代和美洲阿兹特克帝国都因为卑微和受屈的起家历史而采取了恐怖主义的统治策略,最突出的表现是大量使用人牲,并将杀人祭祀宗教化。

综观商王朝恐怖主义策略在商代政治领域的兴衰及其背景,结合同中美洲阿兹特克恐怖主义策略及其历史背景的对比观察,我们认识到恐怖主义在国策中作用的兴衰,同有关统治者的统治自信心强弱程度以及周围政治环境对他压力的大小息息相关。

说简单一点就是商人之所以这么残忍,一是,自己壮胆,二是,震慑敌国。不管有无道理,一家之言,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我个人觉得,原始蒙昧思想是主因,其次,应该就是宗教的原因,政教合一不管多么冠冕堂皇,最后往往会演变成野蛮、荒唐、残暴的政权。

历史上黑暗中世纪,西方社会比今天的[伊斯兰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反而是回教世界比较文明。比如:大名鼎鼎的「女巫之锤」也是残忍至极,背后驱动力其实人类的邪恶,神鬼只是借口和工具而已。但是,从宗教改革以后,教权被制衡,古希腊理性和人文精神,才开始在西方复苏,之后是民族国家(nation)建立,世俗政权主导,西方才开始崛起。

重人伦,讲礼仪,君子自强不息,是华夏文明的核心价值观,而这都是得益于周公创设礼制,使得中国在三千多年前开始,渐渐摆脱政教合一的噩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世俗社会。

先周、早周也有人殉现象,但规模很小,人祭目前我好像没有看到这方面的考古资料;到东周人殉基本上很少,主要是贴身奴隶为主,有些甚至是自愿的,或者都用人俑代替。秦穆公搞人殉还被中原诸侯取笑。总之,周礼遏制人殉、人祭非常明显,这是巨大的进步。所以,孔子即便是殷商后裔,但他一生都执着的从周,其实,周公才是中国严格意义上的人文始祖。如果真的是商人主导华夏文化,很有可能不会延续到今天。

谢选骏指出:上文说,“即便是玛雅人也不杀儿童祭祀,殷商统治者残忍冷血令人发指。”这并不正确。

网文《房子翻修竟挖出700多颗人头 而且越挖越多》(2020-12-16 综合新闻)报道:

人类历史源远流长,许多地方埋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2015年,墨西哥一处建筑翻修竟然发现大量人类头颅,最初发现了650多颗,如今越挖越多,近日又发现119颗。专家表示,其中许多死者是妇女和儿童。

据英国媒体12月13日报道,近日,考古学家在墨西哥的“骷髅塔”中发掘出数十具阿兹台克人的遗骸。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和历史研究所(INAH)表示,还发现了119颗人类头颅。2015年,墨西哥城一栋建筑物进行翻修,结果发现了这座五米高的“骷髅塔”。根据专家的说法,这些死者包括被俘的战士,还有一些是妇女和儿童,他们可能在祭祀时被杀死以安抚众神。考古学家巴雷拉-德里格斯表示:“我们无法确定其中有多少人是战士,不过可以确定一些俘虏被留作祭祀用。”

最初,在该地点发现了650多个头骨,近日又挖出119颗。这被描述为该国多年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文化部长亚历杭德拉-弗劳斯托在一份声明中说:“这令我们感到惊讶,毫无疑问,这是近年来我国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考古发现之一。”专家表示,在中美洲,人类的牺牲被视为确保世界继续存在的一种方式。因此,专家认为这座塔是“生命的建筑”,而不是“死亡的建筑”。阿兹台克人和其他中美洲人进行牺牲仪式,作为对太阳的奉献。

阿兹台克人从14世纪到16世纪统治着墨西哥中部的大部分地区。考古学家表示已经确定了“骷髅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86年至1502年之间。

谢选骏指出:阿兹特克人虽然不同于玛雅人,但毕竟也算近邻近亲,所以一味怪罪殷商残暴,似乎并不公允。在我看来,杀人祭祀似乎构成了文明的起点,因为那是一种“种族精选”的方式。此外,也算限制人口、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策略之一。因为毕竟,古代文明的衰落,大多由于其基地周边生态环境破坏所致,这与人口膨胀的关系极为密切。



【053、黄俄用陕西神木遗址证明中国文明西来论】


《考古实证中华文明有5000年 教科书将改写》(2018-05-28 北京日报)报道:

4月3日,陕西神木。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山梁上的石峁遗址,是目前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 

5000年前的中国什么样?昨天,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项目发布最新成果:在距今5000年前,中国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已进入文明阶段,出现了国家,进入“古国时代”。据此发现,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也将修改。

“探源工程”起于2001年,已实施4个阶段的研究工作,2016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4期完成结项。研究团队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牵头,联合国内近70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地方考古研究机构参与。

亮点发布

多处巨城遗址还原“古国文明”

文明起源与国家产生,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事件之一。关于文明起源,国际学术界很早就开始关注,提出许多观点和理论,但对于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古代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在相当长时间里,既缺乏资料,也缺乏系统的认识。

“探源工程”逐渐揭开了中国上古史的神秘面纱。

截至目前,“探源工程”已取得多方面重要进展: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前后,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巍透露,中华文明探源实施的十几年里,研究人员在距今5500—3500年的都邑性遗址开展了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这些重要遗址分别是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陕西神木的石峁遗址和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

其中位于浙江北部的良渚遗址修建于大约5000年前,该遗址是在沼泽上修建的,为了防止北边山洪对城的侵害,在修建之前先动员人力修了一个长3.5公里、宽达10多米的巨型水坝,或叫水利工程。据水利专家研究,这个水坝除了具有防洪的功能外,因为有高坝、低坝,还有的是根据不同水位蓄水灌溉,是一个水利工程。后来,在作为城的中心部位修建了一个630米长、450米宽、10多米高的大型土台,土方量大约200多万立方米,都是用草包泥从别的地方运来修建的。同时,围绕这个高台又修建了长1900米、宽1700米的大型城址,面积大约300万平方米。

由于建在沼泽上,先要从别的地方运来大量石块作为基础,然后从别的地方运来黄土进行修建。“我们最新发现表明,在内城外面又有一个更大规模的城址。这样总的工程量,据初步估算是1200万立方米,如果动用1万个劳动力也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完成。能组织这么大规模的人力,来进行这么大规模的工程,如果仅仅是一个部落或者一个联盟是不可想象的,应该是动员了相当广阔地方的人力。”王巍说。

除了高等级的宫殿之外,高等级的墓葬也在祭坛上修建。一座墓里往往有上百件随葬品,尤其是有制作精良的玉琮玉璧这样和宗教有关的玉器和制作非常精致的武器——玉钺,甚至有的短柄钺上还有玉质装饰,显然是军事指挥权力的象征。所以说这是一个阶级分化相当严重的社会,是一个产生了权力、王权的社会。以这个为代表,在长江下游地区,距今5000年前后,已经进入了“古国文明”的阶段。 

另外,在中原地区,如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分别发现了面积在280万乃至400万平方米的巨型城址。这些城址内社会分化严重,高等级的建筑周围有高高的围墙围绕。像石峁高等级的建筑区皇城台城墙高达9米,军事防御色彩浓厚,高等级建筑中不仅规模大,而且制作非常精致。陶寺的宫殿还有可能用了陶制的建筑材料,相当于后世的瓦之类。这一时期,墓葬当中反映的阶级分化非常明显,小墓一无所有,或仅有一两件武器、陶器;但是大型墓葬,随葬上百件随葬品,不仅制作精美,而且有表明等级身份的随葬品。

王巍称,像这样的社会,显然不再是原来我们认为的部落联盟,应该已经进入到国家阶段。而且,陶寺遗址发现了冶金术应用的实例、最早的空腔铜器以及能够确定为文字的材料。虽然只是少数人拥有,但是说明这些先进因素已在当时被使用。“所以我们觉得,中原地区在这个时期已经进入到初级文明的阶段。依据这几个巨型的城址,以及他们稳定的控制范围,相互之间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我们认为当时的社会整体上虽然还没有形成王朝,但是应该进入了王朝之前的‘古国文明’的阶段。”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距今5000年前后,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包括西辽河流域等一些文化和社会发展比较快的区域,已经率先进入到文明阶段。”王巍称。

“古国时代”文明填补历史空白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另一重要成果是丰富了对人类文明起源的认知。对此,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表示,中国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是一段没有被文字直接记录下来的历史。换句话说,是传说时代有些古人对更古时代的传说,这个传说有的不那么牢靠,有的有历史真实的影子,而且数量不多。经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此前多年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积累,到现在,终于可以对这段历史做出一番描述了,从而填补了中国历史上非常关键的空白。

赵辉指出,“探源工程”启动至今,已经确认,在距今5000年前后,以良渚文明为代表,中国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这个大范围里面,一些地方率先进入到文明阶段,有了自己的国家。而以此为起点,一直到距今3800年左右,在1000多年的时段里,各个地方的社会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步入了文明。这种诸多地方文明并立的现象有点像我们传说中所描述的,那个时代是天下万国、天下万邦的情景相吻合,所以我们借用这个意境,把这个时代叫做“古国时代”。

总结“古国时代”各个地方文明特征,赵辉称,这些文明都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有相当发展的基础之上;社会阶层、社会成员、阶级的明显分化现象,如出现了专门为贵族服务的、由贵族专享的手工业生产,以及由大型建筑或不同丧葬行为所表现出的社会等级制度;出现了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城市里面不光是人口多,城市里面居民的构成也不像一个普通的以血缘、氏族为主的农业村落,而是按照行业、按照不同的功能组织居民,还有最高等级的统治阶层等。这样就出现了明显的城乡分化,城和乡之间又有明确的隶属关系,这个社会在宏观结构上也不再是一个平等、平均的现象。另外,在这些城市,特别是中心性城市这样的大型遗址里,可以看到,大型建筑是需要动员很多社会资源修建的。而这些大型建筑以及由战争、暴力来褫夺人的生命等现象,背后意味着这个社会存在着一个强制性的权威,换句话说就是王权,以及中心城市和附近的区域性隶属关系。

“探源工程”最近十来年最新的发现表明,尽管中国文明的起源、早期形成和发展过程由于地理的原因处在东亚地区,是相对独立、自己摸索向前发展的,但是在“古国时代”的晚期,中华文明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和其他外来文明有了接触,源自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小麦栽培技术、黄牛和绵羊等家畜的饲养以及青铜冶炼技术逐步融入中华文明之中,并改造生发出崭新的面貌。这说明,中华文明在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兼容革新能力,成为了其长期生长的起点,从中孕育出的共同文化积淀、心理认同、礼制传统,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基础。

相关揭秘

遥感等技术辅佐“探源”

昨天,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透露,“探源工程”中,新技术发挥了很多关键作用,比如将遥感、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移动实验室等现代科学技术广泛运用到空间数据的采集、遗址的寻找发现、现场文物信息的提取等工作中。

举例来说,发现良渚文化5000年前大型水坝遗址,就和遥感技术的应用非常密切,应该说是遥感技术助力发现了这样一个大的历史遗迹。

在研究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年代的测定问题,碳十四测年技术就可以进行比较准确的年代测定,所测定的年代对初步建立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序列和都邑性遗址及其考古学文化兴衰的绝对年代,发挥了支撑作用。

另外,现代生物技术在生物物种的起源测定上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小麦、黄牛、绵羊从何而来,主要依靠的就是现代生物技术。

新闻延伸

历史教科书将修改

“最新的考古发现表明,我们国家是水稻和粟、黍的发源地。这也是‘探源工程’一个重要内容。大约在一万年前,南方已经开始种植水稻,北方开始种植粟、黍,就是小米和黏的黄米,我们应该把这样的知识也加入到课本当中。”王巍说,“要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祖先为人类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发布、发表,我们也在积极对接,把这些新的成果及时反映到教科书里面。”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透露,现在初中用的历史教科书对照“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修改方案已经确定,内容也基本确定下来了。

修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根据工程新成果,增补一些过去教科书中没有的知识,比如像石峁文化、屈家岭文化、宝墩遗址等;对原有的表述进行细化,如良渚遗址中发现的大型水坝、古城遗址等内容;更新教科书里的一些图表。“原来有一些遗址图里没有,现在做了修改补充,有些照片采用新的考古照片。”据介绍,目前初中教科书已经修改完成,高中历史必修教科书关于中国史这部分也编完了,也对照研究成果进行了充实,高校《考古学概论》教材也做了适当的调整。

将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下一步,国家文物局将积极与科技部等部门协商,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后续研究工作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尽快完成指南的编制、发布,精心组织实施。并积极配合教育部和相关部门,加强成果整理与宣传。同时,继续对相关重要遗址有重点地进行系统考古发掘和有效保护,积极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全力做好良渚等重要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各项准备工作,充分发挥古遗址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据了解,目前国家文物局已经公布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还有若干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在建设中,像良渚遗址就是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很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经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比如安阳殷墟、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今后我们将积极推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

“探源工程”揭秘中国上古史

1、距今5800年前后

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

2、距今5300年前后

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

3、距今3800年前后

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谢选骏指出:《北京日报》相当愚蠢,因为,用陕西神木的遗址来宣传“考古实证中华文明有5000年”,还声称“教科书将改写”——反倒证明了中国文明的西来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明明看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山梁上的石峁遗址,这个“目前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是西方式样的石头建筑,且是建立在山上的军事堡垒;而非中国流行的土木建筑,不是建在平原上的礼仪中心。用陕西神木的遗址来宣传“考古实证中华文明有5000年”,还声称“教科书将改写”——是因为这些蚂蚁国教徒本来就是马克思主义者,是引进苏联武装入侵中国的黄俄鹦鹉。



【054、食品成熟 文明腐败】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社会的食品越是“成熟”,其文明就越是腐败。而喜欢生食的“野蛮人”,其文明才相对更有活力。这样的野蛮人,在欧洲是日耳曼人,在亚洲则是倭岛居民。

《法国美食 古老的遗产》说法国人崇尚美食,与世界其他民族同样,有悠久美食传统。而且在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法国美食列入非物质类文化遗产之列。现在不同电视节目邀请法国厨师参与,更让法国美食成为法国人生活中重要一部分。

法国美食传统

一些法国人喜欢把法国美食的历史追溯到法国人祖先高卢人时期,因为当时高卢人喜欢饮酒,吃肉。而且在中世纪,国王,公爵等着结婚典礼,庆功,生日和结盟的时候都要举行盛宴。这一方面显示自己显赫的地位,财富,另外一方面也是巩固自己的政权。中世纪用餐的时候,经常是把不同的法国菜一起摆在桌上。而且,贵族和普通人在可以享用的菜肴种类上没有多少区别,只是贵族拥有更多数量的食物。当时一些国王和领主们会带着大批随从在领地巡游,每到一个封爵的官员城堡中就会大吃大喝。在中世纪的宴会上经常是一边吃,一边跳舞,进行娱乐表演等。当时还没有现代人使用的刀叉,人们用手抓菜。

法国太阳王崇尚美食

到了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高级烹饪的蓬勃发展,而且开始变得非常重要。当时路易十四国王不仅重视舞蹈,也非常重视皇家的餐饮。太阳王向欧洲其他国家的国王显示君主专制的至高无上和辉煌。路易十四国王经常举行宴会,邀请贵族们参加,其目的就是要巩固自己皇权,削弱贵族势力。就这样,路易十四不仅将贵族吸引到自己的周围,让他们成为虔敬的廷臣,而且以各种严格的宫廷礼仪将他们完全控制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从当时国王用餐礼节就可以看出端倪。国王的一日三餐有专门的膳食总管安排,国王吃饭如同一场名副其实的戏剧化表演,非常气派,也让法式餐饮服务在18世纪达到巅峰。从那时候开始出现享用法餐的几个步骤:从汤和前菜开始,随后上烤肉,最后以其他菜肴和甜点作为结束。而且,餐具都是精美的瓷器和银质刀叉,高大的蜡烛台点缀晚宴餐桌。随后的路易十六国王更是把发扬美食的传统。

现代餐馆产生

法国大革命时期社会动荡,推翻了皇权,也让那些为皇家烹饪的大大小小的宫廷厨师失业。为了谋生,他们开始在民间开餐馆。法国餐馆数量从大革命时期的100家发展到帝国时期的600家以及王朝复辟时期的3000家。

19世纪科学进步,法国厨师们通过融合或者分解各种食材希望发掘出最佳和最精致的味道以便达到各种味道之间的极致和谐。

进入20世纪初,埃斯科菲耶(Auguste Escoffier)著书,通过更加简单和自然的菜肴呈现方法,显示自己烹饪新方式。

60年代以当时一批最著名的厨师,法国涌现一些著名厨师,其中以保罗.博古斯 ( Paul Bocuse)法国主厨为代表。被评为世纪主厨并且创办了博古斯金奖(Bocuse d’Or)国际烹饪大赛,让在厨房中主厨的职业走出阴影,成为现在吸引年轻人的职业。博古斯为法国美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做出贡献。

20世纪末,阿兰 杜卡斯(Alain Ducasse)、季萨瓦(Guy Savoy)等更是法国优秀厨师代表,这批厨师知道如何精心发扬昔日的精美烹饪的遗产,并且注重选用高本土产品。

现在法国的美味佳餚、进餐仪式和菜点的呈现方式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模式,成为世界需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谢选骏指出:其实法国人不是和别国“同样”喜欢美食,而是特别喜欢美食,所以法国军队对战的国军队总是望风披靡,甚至连半日耳曼化的英国军队,也总对法军百战九十九胜……当然,比法国食物更加讲究的意大利,就更是腐败了,简直不堪一击。

这样的事例,在亚洲也同样上演。中国不是日本的对手,众所周知,就是因为食物煮得太烂。但是就连中国内部,也是越讲究饮食的地方,越是腐败。人们的印象似乎北方人不及南方人讲究饮食?为什么北方甚至更加腐败?这是因为,北方人特别喜欢吃烂菜,不喜欢生食。

总的来说,质朴的文明一般饮食简单。



【055、水尽气绝的现代文明】


《生命奥秘:没有水我们可以活多久?》(BBC 2020年12月22日)报道:

水是地球上生命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如果我们突然无法获得宝贵的生命之水,会有什么事发生在我们身上?

赞比西河就在咫尺之遥。查兹·鲍威尔(Chaz Powell)可以看到河水在他下面几百公尺深的峡谷中冲击着巨大卵石翻滚咆哮,但河水虽近在眼前,他却无法抵达。“我无法形容我有多么的干渴,”鲍威尔说道。那时,他身子发抖,站在赞比西河峡谷高高的悬崖边缘。他的水已喝完,但没有办法下到深深的河谷取水喝。鲍威尔回想他身处危险的那个时刻,为找水解渴救命而焦虑不已,他当时感受到巨大的恐慌。他回忆说,“那个时候,我开始感到非常难受。我身体开始过热,体温达到了疯狂的程度。”鲍威尔是一位来自英国什罗普郡的探险向导,他即将体验到没有了这种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理所当然拥有的物资而陷入生死一线困境的滋味。

在大多数发达国家,获得干净的水很简单,只需打开水龙头就行了。这些国家的居民每天刷牙、淋浴和冲厕所,不加思量地把大量的水倒进下水道。但是,全世界却大约有11亿人缺乏安全的饮用水,而且全世界共有27亿人一年至少有一个月缺水。

水是地球上生命的基本成分之一,我们的身体主要由水组成。当我们陷入缺水状况时,形势会急剧恶化。

鲍威尔在沿着赞比西河顺流而下独自徒步两个月的旅行中亲身体验了这一点。他的旅行始于赞比亚河的源头,然后沿着赞比西河穿过安哥拉东部,越过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的边界,到达赞比亚和津巴布韦边界的峡谷河段,最后抵达维多利亚瀑布。在这里,地形崎岖险峻,徒步穿越变得很困难。鲍威尔说,“赞比西河峡谷在大地上深深地凿出长达150英里的悬崖绝壁。”当时是2016年8月,是当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白天的气温高达50摄氏度。”但当年38岁的鲍威尔不得不在这个最炎热的时候上路,以避开上游巴罗茨洪泛平原的泛滥期。因为赞比西河流域的这个上游湿地,除了这个时候,一年90%的时间都被淹在水下。

鲍威尔的长途跋涉一直进展顺利,他每天大约走36公里。但一进到峡谷地带,鲍威尔的的速度就慢了很多。他说,“我每天大概只能走几英里,这几里路就是不断翻越河岸的大卵石。速度实在太慢了。”以如此缓慢的速度,鲍威尔估计需要一个月才能走到峡谷的另一端,由于方圆几英里都没有人烟,他的干粮得不到补给开始耗尽。他说,“我走到那里,唯一看到的是在扔石头的狒狒,以及穿过这个巨大峡谷的浩荡急流。”

经过两周的探路,鲍威尔决定他需要找到另一条路线穿过峡谷。在他的地图上,他可以看到另一条流入赞比西河的支流,看起来这条河也相当大。他说,“我对自己说,我能爬上峡谷顶上,到另一条河大概要20公里。但当时我并不知道悬崖上会是什么样子,我只是想'这可能需要4个小时的快走,我办得到'。”

鲍威尔凌晨4点出发,带着装有两公升水的瓶子爬出峡谷。沿河而行时,他已经习惯了直接喝赞比西河的河水,所以他没有预见到两公升不够,需要带更多的水。动身之时,气温已经是48摄氏度,三个小时后,他成功爬出了峡谷,他认为走了大约是750公尺到1000公尺的上坡路。这时,他只剩下一瓶水。但当他到达峡谷崖顶时,情况却出乎他的意料。鲍威尔说,“在我的脑海中,峡谷上方的路会非常平坦,很容易走,但实际是荆棘丛生,而且是通到峡谷的连绵起伏的山丘。”寻找道路转了三个小时的圈后,他的水喝完了。他说,“看来,我大概只走了两公里,我甚至还没有走出峡谷,所以我决定试着下坡回到原来峡谷底的河岸。”但他已经不在刚才爬上来的缓坡,他是在陡峭的悬崖边。他可以看到河流在他下面很深的峡谷中,但他没有办法下到谷底。

一般来说,水分约占人体的60-70% ,至于究竟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年龄。我们的身体通过尿液、汗液、粪便和呼吸排出水分,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通过吃喝来补充水分,我们消耗的水大约有三分之一来自食物。如果不补充,我们的身体就会脱水。

脱水的第一阶段是感到口渴,体重下降2%的时候口渴就会出现。研究液体和电解质平衡的胃肠外科教授迪利普·洛博(Dileep Lobo)说,“出现口渴的时候,你的身体会抓住所有剩余的水分。因此肾脏输送到膀胱的水分会减少,导致尿液颜色变暗。出汗越少,体温就会上升。你的血液变得粘稠缓慢。为了维持体内的含氧量,心率会升高。”

脱水的速度因身体所处的极端环境而异,如果在50摄氏度的气候下不能补充水分,再加上极端运动,脱水很快就会致命。洛博说,“人类的耐热性有一个上限,超过这个上限,我们就会中暑,甚至死亡。死亡率在极寒冷的日子里会上升,但在极炎热的日子里上升更快。”

在炎热的天气中运动,人体每小时会因为出汗而流失1.5到3升的水分。另外还会因呼吸释放水分到空气中而流失200到1500毫升,流失多少取决于空气的湿度。

脱水对人体的影响很严重。即使是轻微的脱水也会让我们感到疲惫,身体活动能力也会下降。当失去更多的水分,我们通过出汗为身体降温的能力也会下降,这就增加了身体过热的危险。

由于身体水分的失去多于补充,人体血液就会开始变稠,变得更集中,这意味着我们的心血管系统必须更加努力工作来防止血压下降。

在脱水状态下,肾脏会减少排尿来保留更多的水分,水也会从我们的细胞中涌进血液,导致细胞缩小。因脱水体重减少4%之时,血压就会下降,人就会晕倒。

脱水第三个阶段是器官损伤,这时体重会减少7%。洛博说,这时“你的身体无法维持血压。为了生存,身体会减缓血液向非重要器官的流动,比如肾脏和肠道,从而对这些器官造成损害。如果你的肾脏无法过滤你的血液,细胞废物会迅速堆积。你就要为缺少一杯水而死。”

然而,有些人不仅能在严重的脱水情况下生存,甚至还能保持高水平的体能。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天气闷热,出赛的长跑选手兼田径教练阿尔贝托·萨拉查(Alberto Salazar)每小时出汗约3.06升,体重减少了8%。不过,萨拉查在马拉松比赛后身体很快就补充了水分,并有一个医疗专家小组照顾他。但鲍威尔的情况就很危急,由于找不到水源,他决定寻求帮助。他激活了随身携带的一个SOS卫星电话,这个紧急呼救电话是联到一家提供紧急救援服务的美国公司。但当他终於接通电话,却获知他所在之处附近没有人家,他无法得到帮助。恐慌开始袭来。

绝望之下,鲍威尔在干燥的土地上挖了一个洞藏身,以保持凉爽,并开始喝自己的尿液,他将尿液和一小袋脱水补液盐混合在一起饮用。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的尿液95%是水,其余是肾脏排出的代谢废物,如无机盐和尿素。当一个人脱水时,尿液中水的含量会明显减少,此时喝尿就像喝海水一样。洛博说,“虽然短期内喝尿补充水分可能是安全的,但脱水时人体的生理反应是保存身体的盐分和水分。排尿量因此减少,最终会导致急性肾损伤和无法排尿。因此,脱水中期的尿液量将不足以提供所需水量。”

在大量缺水的情况下添加补液盐可以帮助鲍威尔补充电解质,但这也有可能导致身体水盐平衡进一步失衡。在极端情况下,盐含量失衡可能导致癫痫发作,甚至脑出血。鲍威尔躲在他的洞穴里,身体凉快下来,但脱水也加快。他记得自己看过一部纪录片《远征尼罗河》(Walking the Nile),在这部纪录片中,记者利维森·伍德(Levison Wood)在沿着尼罗河流域徒步探险时中暑死亡。鲍威尔说,“我记得当时我想很快这事就会发生在我身上。认为事情进展得很快。所以,在我的脑海中,我想'我身体过热了,这正发生在我身上,我真的病了。”

最后SOS服务告诉鲍威尔,他们可以派一架直升机去接他,但这需要4个小时。鲍威尔回忆说,“再过四个小时我就要死了。最后,我对自己说,我宁愿跌落悬崖而死,也不愿在这里坐以待毙。”他查看了一下自己身处的悬崖,发现岩壁上有几根暴露在外的树根可以抓住,于是决定往下爬,但一下就跌落了15英尺,划破了他的鼻子。

他会作出攀下悬崖的大胆决定,部分原因可能是出于脱水反应。当脱水恶化时,会影响大脑的工作方式,扰乱我们的情绪和清晰思考的能力。流向大脑的血液,以及大脑的容量都会减少。轻度至中度脱水时,身体水分会流失2%或更多,这会损害我们的短期记忆、警惕性、算术能力和协调能力,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活动时更是如此。一些主要针对老年患者的研究还发现,脱水也可能导致幻觉。

然而,在肾上腺素和求生欲望的刺激下,鲍威尔抓住悬崖上任何他能抓住的东西,继续往下攀爬。他到达一个突出的地方时,昏了过去,昏迷了一会儿又苏醒过来。他说,“我的手在流血,满脸也全是血,我的腿也被擦伤。”即便如此,鲍威尔还是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不断从悬崖向下爬,他最终回到了河边。他不得不在河边坐了一个小时,一边冷却身体,一边喝水,直到他能够通过卫星电话告诉救援人员他已安全了。

在伦敦工作的急救医疗培训医生娜塔莉·库克森(Natalie Cookson)说,“鲍威尔找到了水和阴凉的地方而保住了命。阴凉处休息可以降低体温,减缓脱水过程。”她说,最重要的是,鲍威尔终於喝到水,补充了他失去的水分,“脱水是可逆的,通过补充体内水分,身体可以完全恢复。”

如果鲍威尔没有及时补充水分,他的肾脏就会开始衰竭。如果没有足够的水量通过肾脏,毒素就会在肾脏积聚,导致肾脏停止正常运作。这可能导致一种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的肾脏损害,即使补水也需要数周才能恢复。脱水时心脏承受的额外压力还会导致心跳不规则、血压下降,甚至痉挛。脱水还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的重要部分,如血管硬化,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在炎热的气候下脱水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库克森说,因为“天气炎热,身体无法调节,会破坏正常代谢起关键作用的酶,结果会导致像大脑、心脏和肺这样的器官失去功能。”最终会造成癫痫、昏迷,随后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人类在没有水的情况下究竟能活多久?对此问题,至今争议很大。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没有食物和水,人只能活几天而已。1944年,两名科学家拿自身做戒水实验,分别戒了三天和四天,其间只吃干燥食物。在实验的最后一天,这对科学家出现了吞咽困难,他们的脸变得“紧绷和苍白”,好在他们早在情况恶化到危险的程度之前就停止了实验。

不同的人在缺水情况下生存的能力也有很大差异。例如,有一些证据表明,人体可以调整适应个人所需的摄水量。

已知的最长时间不喝水的人是奥地利的泥瓦匠安德烈亚斯·米哈维奇。1979年,这位当年18岁的男子被警察关在牢房里长达18天没有食物和饮水,因为执勤的警察完全忘记关他这回事。他的个案甚至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虽然世上很少有人会有这种极度脱水的经历,但全球大约有40亿人每年至少会有一个月严重缺水。而且气候变化也可能使世界上许多地方获得清洁水更为困难。据估计,到2025年,多达三分之二的世界人口将面临水资源短缺。

至于鲍威尔,他遭受了酷热中10个小时滴水不进的磨难。但他有幸活了下来。回到维多利亚瀑布旁的小镇利文斯顿休息一周后,他身体复原,能够继续其旅程,但走的是另一条路线。他最终用137天走完了赞比西河全程。鲍威尔這次历险给他上了一堂忍受磨练的课,也让他明白水对于人的生命来说是多么生死攸关。他说,“我肯定不会再认为有水喝是理所当然的一回事。”

谢选骏指出:空气和水是人体存活最需要的物质,但由于获得容易而遭到忽略。可是现代文明正在耗尽地球环境中的空气尤其是水,所以,我们正在面对一个“水尽气绝”的现代文明。

《取水新概念:从空气中的巨大湖泊里取水喝》(BBC 2018年9月21日)报道:

从干燥的沙漠到潮湿的城市,所有空气中都含有水汽,全球估计有3,100立方英里(1.29万立方千米)的水以湿气的形式漂浮在我们周围的空气里,水量多于北美最大的湖泊苏必利尔湖(Lake Superior,1.16万立方千米),或者差不多相当于5个维多利亚湖(Lake Victoria,非洲最大湖泊,2700立方千米)。或者,是尼斯湖(Loch Ness)的418倍之巨。

但我们说的并不是云,而是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中的湿气,它可以化成冷饮杯身上的水珠,或是草叶上的晨露。将这些湿气作为饮用水加以采集的技术竞赛,眼下正在展开。如果新出现的“空气水”设备能够破解这个难题,将会在解决世界淡水问题上大有作为。

到2025年,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而且在快速增长中)将严重缺水。目前,已经有21亿人缺乏干净的饮用水。最贫穷的人明知道水不安全却别无选择不得不喝,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受污染的饮用水每年导致50万人死于腹泻。而富裕些的国家,因为集约化的农业和工业,比贫穷国家消耗的水量更多,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消耗速度均超过了补给速度。

除此之外,还有信任问题,民众怀疑当局在水质安全上不说实话。在美国密歇根州弗林特市,人们发现自来水含有放射性物质,以及砷和铅。中产阶级转而喝瓶装水。自2013年以来,全球瓶装水市场每年增长10%,2017年销售量达到3910亿升(比15万个奥运游泳池的水量加起来还要多)。

减少疾病和贫困迫切需要一个可行的、无需电网供电的淡水来源,而且对富裕消费者也很有吸引力。在美国密歇根州弗林特市,民众对水质的担忧引发了大规模抗议。

从无形的空气中抽出水来并不是什么新概念,你家里可能有除湿机,它就在做这件事。但它收集的水不干净,也不含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耗能对于满足一户家庭的用水需求也是不现实的,就更别说整个社区了。

不过,有几家企业采用了除湿机的技术来收集饮用水。机械除湿设备包含充满了制冷气体的制冷金属盘管,跟厨房的冰箱非常像,制造出一个“露点”(指空气中的水汽饱和,水从气态变成液态的温度,冰镇饮料杯身上的水珠就是这种变化)。进入空气水装置的水汽以相同的方式冷凝在制冷盘管里,但还要经过过滤、紫外线消毒、矿化,然后才储存在食品级的水箱中以供饮用。

加拿大的水务顾问沃尔格伦(Roland Wahlgren)一直在自己的网站Atmoswater.com上更新着空气水的最新成果。在他数据库中保持活跃的71家企业当中,有64家专注于机械制冷,令机械制冷成为了市场的主流技术。沃尔格伦估计,耗电量大多为每升水0.4千瓦时(按美国目前的电费计算为每升水5.2美分)。

以南非企业Water from Air为例,它生产的家用空气水饮水机每天可以生产32升水。与传统饮水机相比,好处是不用总换塑料水桶,它可以自己从无形的空气里汲取水。还有印度的WaterMaker公司,产品型号从小型到大卡车尺寸的都有,后者"适合村庄(和)封闭社区"。

然而,要想发挥最佳效能,很多设备还需要一些重要条件。比如,效率高低通常取决于相对湿度——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与达到饱和所需水量的百分比。对于大多数设备而言,相对湿度超过60%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如果你住在哥斯达黎加就没问题,湿度通常达到90%甚至更高;如果你住在伊朗,就不那么理想了,伊朗的湿度可能会降到17%。但一家名为Requench的英国新企业将于今年(2018年)晚些时候进入市场,它推出的设备大小相当于一个集装箱,据说在相对湿度只有15%的情况下也能运转。样机在潮湿环境下每天可生产2000升水,即使气候干燥也不少于500升。

另一种解决方案则可能采用完全不同的空气水技术。它不使用制冷盘管,改用“干燥剂”材料,像一块化学海绵般从空气里吸收水分,而且零耗能。这种技术最近才从研发走向商品化,沃尔格伦说:“干燥剂系统可以采用更便宜的原材料,所以生产同样多的水,成本可能比机械除湿技术更低……(而且)对湿度的要求也没那么高。”

2014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材料科学副教授弗里森(Cody Friesen)创办了Zero Mass Water公司,产品Source是一块小型屋顶太阳能板(他称之为“水力板”),里面放入了干燥剂。“我们的干燥剂由我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研究小组研发,”弗里森说。他在亚利桑那的荒漠环境里长大,对节水天生就感兴趣。“需要一种能在湿度极低时吸收水分的东西,哪怕湿度只有5%。”例如,如果不盖上糖碗的盖子,糖就会结块。糖是一种天然的干燥剂,但速度很慢。试想现在有一种工程材料,干燥的速度非常快。

干燥剂的材料成分是商业机密,不过他说里面混合了氯化锂和有机离子。太阳能板本身含有光伏材料,发动一个小风扇将空气吸入系统,但制水主要是靠太阳能将水从“化学海绵”中蒸发出来,以便冷凝和收集。它不需要制冷盘管来冷凝,因为外部的"环境"温度本身就低于太阳能板的温度。水力板利用太阳能从"化学海绵"中吸出水分,而海绵则从空气中吸收水气。

Source的售价从4000美元起(约合3100英镑),平均每天生产3~5升水,远远少于机械方式。但它的能耗也少得多,仅需要100瓦的太阳能供电,无需电网(相比之下,Water From Air的造水机每天生产25~30升水需要电网供电500瓦和80%~95%的湿度)。Source设计感和功能性兼备,弗里森希望它能够吸引那些每年已经在瓶装水上花费数百美元的消费者。他说:“全球每年售出的瓶装水有5000亿升,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和塑料垃圾。”

使用5年后,Source生产每升水的平均价格约为16美分,还替代了大约3万个500毫升的塑料瓶。到目前为止,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农村家庭买的最多,墨西哥的一些学校、黎巴嫩的一所孤儿院和波多黎各的一个消防站也有购买(2017年的飓风过后,一名消防队员告诉弗里森,“军队撤离后……我们唯一能喝的就是这个水。”)

还有一种空气水的收集方法也不需要用电——不管是太阳能发电还是其他方式——这是为世界上最贫困地区设计的。在埃塞俄比亚和多哥乡村,伫立着近10米高的瓦尔卡塔(Warka Tower),很快在海地也会有。这是一个巨大的花瓶状竹架,上面有数百平方米的细密化纤网,像是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Glastonbury Festival,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露天音乐节)上的东西。细网收集晨雾,并通过一个用石头搭建的过滤系统将水滴入地下水箱。它的设计者、意大利建筑师维托里(Arturo Vittori)在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设计月球基地时,产生了这个想法。“为外太空那样的极端环境做设计时需要从地球带水去,然后在封闭的系统中回收和再利用,”维托里解释说:“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地球上——水循环为我们自然而然做了这个事情。”

一座意大利制造的瓦尔卡塔,它能从清晨的薄雾中吸收水分。第一座瓦尔卡塔于2015年在埃塞俄比亚建成。当雾季到来时,塔就会不断地生产水。“但即使没有雨和雾,夜间时冷凝也会发生,”维托里说:“(我们的)水箱容量从1600升到10万升不等。”这座塔由当地村民按传统方法、用当地的竹子建造。“在海地和多哥,我们正在试验其他当地材料……包括棕榈叶。”瓦尔卡塔是"另一种"获取空气水的方式,他说:“要理解当地的传统和材料……并不仅仅是部卡车送来的机器。它零耗能,没有机械部件,一切都只依靠重力、空气和风来完成。”

不过,这样的露水采集方法需要非常高的湿度和浓雾。沃尔格伦认为,这种又名“辐射冷却”的方法“很挑地点……全球只有极少数地方合适”。对于这些极少数地方来说,瓦尔卡塔的方式很值得赞赏——它易于维护,使用的是本地技术和材料。维托里希望,当地工匠能在无需他参与的情况下,继续在周边的城镇和村庄建造更多这样的塔。但如果最终目标是为无法获得洁净水的21亿人服务,仅仅指望瓦尔卡塔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

维托里估计,一座(小型)水塔可以满足约50人的用水需求,(5米高的塔)前期建设成本至少为3000美元。一座更大、25米高的塔将耗资3万美元,可以满足约250人的需求(显然会对景观造成重大改变)。在特别干燥的夜晚,就没有水滴到塔下面的水箱,但使用制冷剂和干燥剂则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水。它们虽然不是零能耗,但像Zero Mass Water这样的太阳能方案能自行发电不用电网,算是能量中立,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成为主要的淡水供应方式。

也许未来还会出现更多新发明。国际XPRIZE创新大赛前几年就已经包含了人工智能和亚轨道飞行项目,目前拿出175万美元(约合140万英镑)奖励“从空气中获得淡水”的最佳新发明。甚至有人建议将空气水项目扩大到海水淡化厂或太阳能发电厂的规模。

空气水会有什么不利影响吗?会影响当地的降水和云的形成吗?在亚利桑那州跟我通话的弗里森笑了起来。他说,即使每个人都拥有一台空气水设备,也消耗不完交通尾气产生的水蒸气,“所以绝对不会影响天气系统。”也许重新布线的冰箱、化学海绵和从空气中收集水的巨大竹塔现在看起来很奇怪,但目前地下水系统每况愈下,我们需要新的解决方案。

谢选骏指出:上述末日方案似乎聪明,但却没有想到,从空中取水之后,人们无形之中就可以继续破坏地球环境了,直到把天空也变成一个大染缸——那时候,水源耗尽的现代文明就会进化成为一个气源耗尽的后现代文明。那样一来,水尽气绝的文明,就能把人类送入彻底的圆寂状态了。所以我想,在使用那个“从空气中收集水”的末日方案真正实行之前,人们就该及早抽身出来,不要一步步走到死胡同的尽头!



【056、死亡是文明的基础】


《假如我们知道了自己的死亡日期和方式》(2018年7月4日 BBC)报道: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人们会坚持某些信念来驱赶对死亡的恐惧。 

你和你认识的每个人终有一天会离开人世。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这一令人不安的事实一直潜伏在我们的脑海里,并支配着我们的所作所为,包括做礼拜、吃蔬菜、去健身房、生孩子、写作和创业等等。

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死亡总是盘踞在我们的脑海深处,并从潜意识层面对我们产生影响。费城儿童医院和费城大学儿科医生伦理学家福特纳(Chris Feudtner)说:"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也不会去思考死亡的问题。人们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应对眼前更加迫切的问题上。"

如果死亡问题上的这层模糊的面纱被摘去,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突然知道了自己的死亡日期和方式,将会发生什么?虽然这根本不可能,但是仔细考虑这个假想的场景,将会为个人和社会带来启发,指引我们如何更好的度过自己有限的人生。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死亡是如何影响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20世纪80年代,心理学家们开始研究,人们在意识到自己这样的本质后如何处理潜在的焦虑和恐慌,如纽约斯基德莫尔学院的一名心理学教授所罗门(Sheldon Solomon)所说 ,我们只不过是会呼吸、排便和有意识的肉块,随时会死去。

"恐惧管理理论"是由所罗门和他的同事们为新发现创造出来的术语。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为了缓解与生俱来的死亡恐惧,人们会信奉文化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使人感觉每个人都是这个有意义的世界中有价值的一员。

在1,000多次经过同行评议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当人们知道自己即将离世时,会更加坚守基础文化信念并努力提高自我价值感。同时,人们还会变得愈发捍卫自己的信仰,并对任何威胁信仰的事物做出带有敌意的反应。

任何关于死亡非常微妙的细节都足以触发行为的变化。比如,电脑屏幕上仅闪烁了42.8毫秒的"死亡"一词,或发生在殡仪馆附近的对话。

这些变化会如何表现出来?当得知死亡迫近,我们会对那些在相貌、政治倾向、出生地和宗教信仰等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更加友善,而以更轻视的态度和暴力的方式对待那些并没有什么相似点的人。我们会对三观相同的伴侣做出更深刻的承诺,而且更倾向于支持煽动恐外情绪的魅力型领袖。

对于死亡的思考使我们更加爱国,同时也使我们对外来者的同情减少。 

我们还会变得更无所事事,沉迷喝酒、吸烟、购物和暴饮暴食,对环境则变得越来越漠不关心。

如果每个人都突然知道了自己的死亡日期和方式,那么社会极有可能变得比现在更加充满种族歧视、仇外情绪,暴力和战争威胁会更加严重,自残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也会更加多见。

然而,这一切并非命中注定。 像所罗门这样的研究人员希望,人们意识到对于死亡的焦虑会引发广泛负面影响后,能够想办法消除这些负面影响。

事实上,科学家已经记录了一些逆势而进的例子。

例如,韩国的佛教僧侣并没有以这种消极的方式回应死亡的召唤。

佛教僧侣对死亡的召唤似乎并没有做出典型的自我防御反应,这与"恐惧管理理论"的预测相反。 

研究人员对一种叫做"死亡反思"的思维方式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让人们不仅仅以一种普遍的、抽象的方式思考死亡,同时还让他们思考自己将如何死去以及死亡对家庭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变得更加无私。例如,不管是否社会急需都愿意捐献血液,也更愿意反思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好事和坏事。

这些发现揭示,知道死亡日期可能会让我们更关注生活目标和社会联系,而不是下意识地固步自封。

萨尔斯堡大学(University of Salzburg)的心理学教授约纳斯(Eva Jonas)表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倡导一些策略,帮助我们接受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并将这些知识融入我们的日常选择和行为中;了解生命的宝贵可能会加深人们对其价值的认知,并让人们产生'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的感觉,增进宽容和同情之心,并将防御反应降至最低。"

死亡究竟是什么感觉

如何确认"有心跳的尸体"已经死亡

以一种特定的、明确的方式思考自己的死亡,可以鼓励人们的利他行为,比如献血。 

病态的人格

不管整个社会是否会经历一个糟糕的或美好的转折,我们在个人层面上如何回应死亡的召唤取决于个人性格和重大事件的具体情况。

诺丁汉大学(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心理学助理教授布莱克(Laura Blackie)表示:"你越神经质、越焦虑,你就越受控于死亡恐惧,无法专注于其他有意义的生活变化。但另一方面,如果有人告诉你,你将于90岁在睡梦中安详地死去,那么你可能也不会太陷于其中,或者只是不屑地说一句,'哦,没关系,继续。'"

然而,无论生命是在13岁还是113岁结束,对绝症患者的研究可以揭示人们对于死亡的典型反应。

福特纳说,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通常会经历两个思考阶段。首先,他们质疑诊断结果,询问是否无药可医,还是他们可以与之抗争。

之后,他们会考虑如何充分利用剩下的时间。大多数人属于以下两类:要么决定把全部精力放在尽一切可能战胜疾病上;要么选择反思自己的生活,尽可能与所爱的人在一起做能带给他们快乐的事情。

有些人可能会决定不与自己的死亡日期抗争,而是花时间做一些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情。

在假设已知死亡日期的情况下,同样的过程可能会发生。"即使你知道自己还有60年的寿命,但你在最终的几年、几个月甚至几天内也会有所体验," 福特纳说,"一旦时钟走得越来越近,我想人们会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

那些选择逃避死亡的人可能会沉溺于此,尤其随着时间的流逝更是如此。例如,一个知道自己注定要被淹死的人可能会不停地练习游泳以获得生存的机会,然而一个知道自己会死于交通事故的人可能会选择不惜一切代价避开所有车辆。

然而,另一些人却可能背道而驰——以自己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打破他们的预期死亡时间。在某种程度上,这能使他们对于整个过程拥有更多控制权。乔纳斯和她的同事发现,当要求人们想象他们会饱受痛苦并渐渐死于疾病时,选择用自己的方式结束生命的人会有更多的控制感,表现出更少的防御性偏见与对死亡的焦虑。

有些人的反应可能会是把自己推向更高的创造性。 

那些选择坦然面对死亡的人可能也会有不同的反应。一些人将会精神饱满地充分利用剩下的时间,在创新、社会、科学和创业领域达到更高的高度。所罗门说:"我认为,知道自己的死亡日期能使激发出我们的潜能,同时还会带给我们心理上的自由,让我们能够为自己,为我们的家庭和社区做更多的事情。"

的确,创伤幸存者的案例足以表明,意识到所剩时间是有限的,可以激发自我提升。虽然很难收集这些幸存者的基线数据,但许多人坚持认为,他们身上发生了深刻、积极的变化。"他们认为自己更坚强、聪明,更能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也愈发珍惜生活,"布莱克说,"他们开始意识到,'生命如此短暂,总有一天我会死去,我应该充分利用它。'"

有时创伤性事件的幸存者的恢复能力更强,比如奥兰多枪击事件。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表现出最好的一面。相反,许多人可能会选择脱离现实,不再对社会做出有意义的贡献,这不一定是因为懒惰,而是因为不知所措的感觉淹没了他们。作为一名殡葬业者,《善终的秩序》的作者及创始人道蒂(Caitlin Doughty)说:"如果你知道自己明年6月就要死了,你还会写这篇专栏吗?"(可能不会)。

虚无感也可能导致许多人放弃健康的生活方式。既然死亡时间是命中注定的,道蒂认为:"我干嘛还要吃有机食品,我要喝普通的可乐,而不是健怡可乐。也许我会尝试吸毒,吃一整天蛋糕。我们的很多文化的主题都是如何延缓死亡,如何通过维护法律和秩序来避免死亡。"

讽刺的是,知道自己的死亡时间会引发吸烟、酗酒和暴饮暴食等虚无主义行为。 

所罗门认为,大多数人很可能会在极度兴奋和虚无之间徘徊。可能前一个星期选择颓废地窝在家里,吃一堆沾有乳酪的饼干,在网飞(Netflix)上看下一季的《法律与秩序》,下个星期就跑去救济厨房做志愿者。但不管如何选择,即使是最想得开的人,偶尔也会情绪崩溃,尤其是当死亡逼近的时候。

福特纳认为:"改变是有压力的。这里我们讨论的是每个人身上会经历的最大的变化——从活着到死去。"

宗教的干扰

实际上,无论我们生活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我们都会因为知道何时和如何死去而根本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

更多的人可能会选择接受治疗,这将催生出一些与死亡相关的特殊领域。这可能会导致新的社会仪式和活动的出现。比如说,死亡日可能会像生日一样被庆祝,但日期是倒数而不是增加。

宗教将被彻底动摇。 

现存的宗教将被彻底动摇,当精神觉醒被抛弃,邪教可能出现。道蒂说:"我们是否会开始崇拜这个告诉我们何时将死的系统?是否会向此系统提供祭品?把我们的处女女儿送出去?这绝对会破坏现有的宗教信仰。"

人际关系也必然受到影响。对于许多人来说,找到一个与自己的死亡日期很近的人将成为必然需求,而恋爱约会的应用程序将对合适的人进行筛选。道蒂说:"人们惧怕死亡的原因之一,是害怕失去所爱的人。这种恐惧总是大过死亡本身。如果我89岁才离开人世,那我为什么要和一个40岁就会死去的人在一起呢?"

同样的,如果能够通过生物样本确定死亡日期,一些父母可能会选择流产注定会夭折的胎儿,以避免失去孩子的痛苦。而另一些知道自己活不过某个年龄的人可能会选择不生孩子,或者相反,尽快多生几个孩子。

许多人可能会优先寻找一个与自己死亡日期相近的伴侣。

我们还必须努力应付新出台的法律和规范。艾弗莱斯(Rose Eveleth)是Flash Forward播客的创始人和制作人(其中一集探讨了类似的死亡日期假设)。据她所说,为了避免雇主和服务提供者的歧视,人们将起草关于死亡日期隐私的法律。另一方面,公众人物可能会被迫在竞选前公开他们的死亡时间(如果拒绝可能会引起公愤)。艾弗莱斯指出:"如果一位总统候选人将在上任后三天去世,那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即使没有强制要求,一些人可能会选择在手臂上纹上去世日期,或者将其记录在军牌上。发生紧急事故时,医疗救助人员就能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抢救。

殡葬业也将受到深远的影响——这个行业将迎合活着的人,而不是他们去世的亲人。艾弗莱斯说:"殡仪馆没办法再从那些沉浸在丧亲之痛的人身上拼命刮钱。消费者能更好的利用这个权力。

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有些人可能会精心筹办一场聚会,就像那些选择安乐死的人一样。另一些人,尤其是那些认为自己的死会为他人带来伤害的人,可能会被迫在道德上或情感上孤立自己。艾弗莱斯说,还有一些人可能会选择利用死亡来达到更高的艺术造诣或个人目的。比如,参演一部戏剧,剧中最终所有人都会死去的;或是为了所信仰的事业献身。

如果我们知道自己的死亡时间和方式,生活方式将会发生深刻的改变。

道蒂说:"人类文明确实是围绕死亡和死亡的概念发展起来的。我认为这(知道自己的死亡时间和方式)会彻底破坏我们的生活。"

谢选骏指出:专家言说“人类文明确实是围绕死亡和死亡的概念发展起来的。我认为这(知道自己的死亡时间和方式)会彻底破坏我们的生活。”——这显然是语义矛盾的,估计说者自己也是被吓糊涂了。实际情况呢?实际情况是,知道自己的死亡时间和方式不仅不会破坏我们的生活,反而有助于建立我们的文明——因为按照圣经所说,人类失去乐园走向死亡之后,才开始了文明创造的道路。如果没有死亡,人就没有创建文明的动力,就不愿付出建立文明所需要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了。所以我说,死亡是文明的基础——例如,所有伟大的建筑,都不是为活人建立的,而是为了纪念死者。因为死亡是文明的基础。



【057、苏美尔文明争夺战】


(一)

网文《苏美尔与石抹》(舒穆禄2012-07-30)报道:

在思考东西方文明是否有内在联系的时候,有一个族名应当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就是《辽史》中的后族贵姓“石抹”,笔者之所以采用这个后起的汉字注音族名,乃是因为人们对此族名相对比较熟悉些。

其实这个族名早就在先秦古籍中出现过了,《史记·夏本纪》中有“三苗大序”的记载,良渚古国以“鄋瞒”为国名,笔者以为都是“石抹”的同名异写,蒙古语这个读音的意思是“箭”,以箭来标识部族国家是阿尔泰游牧文化的一个特征。

古罗马人记载,远古时代南俄草原上就有“萨尔马特”人,也是“石抹”的一个蒙古语复数读音。 

中亚历史上最重要的城市叫作“撒马尔罕”(“罕”是“可汗”的意思),也是从族名“石抹”而来,“撒马尔”是突厥语读音,突厥语常常在词尾带一个“儿”音,撒马尔罕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枢纽,换言之,这个“石抹”似乎一路西去,或遥远东来都留下了痕迹。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叫做“苏美尔文明”,因为创造这个文明的人自称苏美尔人,西文写作sumer,竟与“石抹”读音相同,这可能不是一种偶然巧合。苏美尔之“尔”是突厥语常有的后缀音,如突厥语“鞑靼”就读作“塔塔尔”,因此“石抹”读作“石抹尔”是不奇怪的。

比苏美尔文明稍迟一点的西方远古文明是“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这两个古文明由于有《圣经·旧约》的记载,早就为欧洲人所了解,但在此之前两河流域是否有过更早期的文明,则一直不为世人所知,直到100多年前,西方考古学家通过考古挖掘才得知远古时代二河流域还存在过一个更古老的人类文明“苏美尔文明”,距今已经超过了6000年。

苏美尔文明出现的时期与我国的红山文化相当,苏美尔文明消失之时我国进入了三皇五帝时期,两河流域继苏美尔文明而起的是闪米特人创造的更加辉煌的巴比伦文明,正是苏美尔文明为巴比伦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考古显示苏美尔人与闪米特人是不同族类,说完全不同的语言,两种语言的语法特征相差甚远,并且苏美尔人是外来民族,所有这些已为西方考古学家所公认。巴比伦人没有继承苏美尔人的语言,他们只是继承了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用以拼写闪米特人自己的语言。

苏美尔文明的形态是众多城邦国家同时存在,纷纷扰扰,互相攻战不休,但常常有一个实力强大的城邦国家居于盟主地位,跃升成为盟主,受众邦国的朝拜贡献则是所有城邦主子们的追逐目标,西方考古学家已经在那里发掘出了12个城邦国家的都城遗址。

西方考古学家说,所有这些城邦国家的统治者都自称是苏美尔人,说同一种语言,他们祭祀的是同一个神灵,所建筑的祭坛式样相同。邦国主要标志是一个祭坛,每个邦国都有一个用沙土和砖块砌筑出来的巨大祭坛,国王就是最高的祭司。苏美尔人是一些极其讲究等级地位,严格区分血缘贵贱的人。苏美尔城邦全都是奴隶制国家,统治者可能是同一种族,但来自不同的部族,苏美尔人都自称“黑头人”。

苏美尔人的历法,一年有12个月,其中6个月为29天,还有6个月为30天,这样每年只有354天,他们又以8年3闰来调整历法,这与《颛顼历》非常相似。苏美尔人还留下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西方考古学家称之为《乌尔纳姆法典》,出现时间大约在4130年前,与《禹贡》出现的时期相当。

苏美尔人说他们的统治权来自上天,是“从天上降下来的”,这与“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是同一种表达方式。 

西方考古学家说,苏美尔人自称他们的祖先来自一个叫做“埃里都”的地方,笔者怀疑这个“埃里都”并不在美索不达米亚,可能与《史记》记载中帝尧之“幽都”为同一个地方,是“斡儿朵”的异写,苏美尔人或许来自遥远的蒙古高原。

苏美尔文明最著名的城邦有“以力”,“乌鲁克”,“温马”,等等,笔者怀疑这个“以力“可能是“耶律”的异写;“乌鲁克”(中文圣经中译作“埃雷克”),这在蒙古语和突厥语中是“国家”“宗族”或者“故乡”的意思。“温马”与“乌麻”读音相同,女直语意思是“圣祖”,如此就与古籍记载的良渚古国名“汪芒”相同了。

乌鲁克人还留下了说唱史诗《吉尔迦》,记叙的是乌鲁克的英雄“吉尔迦”艰难经历,他最后终于战胜名叫“基什”的城邦,登上苏美尔城邦盟主的宝座。这篇史诗以征服、献俘、欢宴、殉葬为颂唱对象,内容与蒙古说唱史诗相同,笔者甚至怀疑这个“吉尔迦”可能是“主儿扯”的异写。

西方考古学家说,“温马”统治者们自称“恩西”,笔者怀疑可能是女直语“爱新”的异写,本义是“金”,就是说他们可能姓金。 

苏美尔文明中的殉葬现象很突出,考古学家曾在“乌尔”城邦中挖掘出一个王陵,殉葬着64个年轻妻妾,穿戴完好,排列整齐,每个尸骨边放有一陶杯,可能是被灌毒之后一齐死去的。这种大规模殉葬现象的存在也是笔者怀疑苏美尔人是匈奴出身的一个原因。

在有记载的2000多年里,阿尔泰游牧民族对二河流域的入侵是断断续续发生着的,新的入侵者与旧的入侵者之间并无血缘和历史上的明确传承关系,但他们很可能来自同一个地方,从同一种文化背景中走出。可以肯定,在无记载的史前时代,如此这种由东而来的入侵无数次发生过,匈奴可能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起源的重要参与者。

在苏美尔城邦国家中占人口大多数的必定是土著闪米特人,而作为统治者的苏美尔人则极有可能来自遥远的蒙古高原。相对于土著民族,入侵者总是占少数,但“文明”所呈现出来的总是统治阶级的文化习俗,此乃文明一般规律,这些统治者最后会消融进土著民族中,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

古埃及人有人死制成木乃伊的习俗,还有为死人脸上罩上金银面的习俗,这种习俗竟在契丹人中延续着,北宋《虏廷事实》曰:“北人丧葬之礼,盖各不同……惟契丹一种,特有异焉,其富贵之家,人有亡者,以刃破腹取其肠胃涤之,实以香药、盐矾,五彩缝之,又以尖苇筒刺于皮肤,沥其膏血,且尽,用金银为面具,铜丝络其手足,耶律德光之死,盖用此法,时人目为帝羓。”辽人如此葬俗显示,他们的祖先可能曾远征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圈中,并在那里长期生活过,而辽王朝后族“萧氏”本姓“石抹”。

可以想见,古代的亚洲马背民族既然能从蒙古高原征战到两河流域,也有可能从两河流域返回蒙古高原,在这种迁徙征战的过程中,两个遥远文明之间的历史通道,会在不经意间产生出来!

(二)

网文《华夏文明的起源探索——关于苏美尔文明和夏商周文化的几点思考和猜想》(2012-04-28)报道:

中国文化究竟是独立起源的?还是受别国文化的影响?第一派主埃及说,谓不但中国文化自来埃及,国人也是埃及苗裔。第二派主巴比伦说,如丁谦、蒋智田、章炳麟、刘师培等人皆是。刘师培主张尤烈。第三派主印度说,谓中国文化系由阿利安种之首陀罗人传入。第四派主中国文化必源於另一较古民族苏美尔,谓巴比伦、印度、中国的文化,均为苏美尔民族传授。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的《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说:“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伟大创建者——苏美尔人,似乎既不是印欧人的一支,也不是闪米特人的一支,这一点很可奇怪,他们的语言与汉语相似,这说明他们的原籍可能是东方某地。”没有知道苏美尔人怎么来的,但也可能他们就是我们的祖先,从东方迁徙到西方去的;后又重新返迁回到东土。

我们先看看古埃及的壁画,明显有四种皮肤的人种,其中就有苏美尔人种的存在。

苏美尔文明是“迁徙的文明”。谱系如下:苏美尔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玛雅文明和三星堆文明。当然,无论是非洲、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古美洲都有可能有自己的土著人群和文化,有自己的信仰和工具、语言。但是文明出现最重要的标志:象形文字、城市、和青铜器,却是经苏美尔人传播的。

苏美尔文明的出现我们无从得知,极有可能也是从非洲迁徙来的(早期非洲不一定全是黑人),也可能和外星人或者史前智慧有关。他们创造了苏美尔文明,影响了古埃及文明和巴比伦文明,被巴比伦打败后,往东迁徙,并且善于经商,途中创造了印度、殷商两大文明。青铜器就是最好的线索。殷商人也善于经商,“商”也因此而来,商人都喜欢迁徙,不仅陆地还有海洋。

殷商被周武王打败后,沿着海岸线转移迁徙,一直到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其中一支可能因为遇到大风暴或者其他原因沿着俄罗斯海岸线一直迁徙,一直到达北美洲,然后定居,这就是印第安人。他们创造了奥尔梅克文化,继而产生玛雅文明,他们也有青铜器和象形文字。另一支人群可能就沿着中国内陆迁徙,一直到古蜀国,发展成为发达的青铜文明——三星堆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文明出现的标志毫无疑问都是象形文字、青铜器(也包括金、银、铅、锡等金属的冶炼技术)和城市的出现。而这都是拜苏美尔人所赐。我们今天也许很难考证苏美尔人的来源和后裔,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苏美尔人的文明创造了世界文明的开端。自此,人类才摆脱散居、石器和结绳记事。

现代考古资料证明:苏美尔人是黄种人;他们发明了人类最早的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刚开始用图形将猪,牛,马,羊,庄稼等各种事物画下来,发展到後来,图形越来越简单,於是就将图形符号固定下来形成文字,用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刻写在泥板上,然後晒乾,可以长期保存(这与以后由白种人腓尼基人创造的字母文字有本质的区别。

他们的语言接近于汉语;他们创造了农业,培植农作物,发明了犁与轮子;他们开挖沟渠,创造了最早的灌溉系统;他们发明了冶炼技术,加热矿石成为液体,炼出了青铜,用於制造工具与武器,只是受到资源与技术条件限制,一直没有发现铁,青铜器也不能普遍推广,大部分农人还是使用木制农具;他们创造了最早的星象天文学,非常相信迷信占卜,这和商周文化极其相似.他们采用泥砖建造房屋,这和巨石文化有着本质区别,和我们汉人很相似。

他们创造了城市,建立了12个城市国家(12是个重要的数字,十二个月,十二星座,十二时辰……),最大的国家有5万人;建筑的特点是:城墙是土石结构,房屋是土木结构,会使用经过晒乾的泥砖(这与白种人的巨石房屋结构有很大的区别)。

苏美尔文明的开端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约结束在公元前2000年,被闪族人建立的巴比伦所代替。最古老的楔形文字石板(公认的最早的文字记录)可以被定期为约前36世纪。

苏美尔人称自己为“黑头发的人”(sag-gi-ga),称他们居住的地方为“文明的君主的地方”(ki-en-gir)。最早的苏美尔时期由数个独立的城市国家组成,城市国家之间有运河和界石分割。每个城市国家的中心是该城市的保护神或保护女神的庙。每个城市国家由一个主持该城市的宗教仪式的祭司或国王统治。苏美尔的每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神和神学。同样,我们汉人也是多神信仰,财神、灶神、土地神……

苏美尔人和殷商人的相同点:黑头发、黄眼睛,青铜器、象形文字,语言相近、迷信占卜,土石城墙、土木房屋,有星相学、信多种神,都有关于大洪水的传说。苏美尔灭亡的时间是:公元前2000年前。公元前1763年,最后一位苏美尔民族的君主瑞穆辛的首都拉尔萨城被巴比伦军队攻陷。从此以后,苏美尔人便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后来,辗转迁徙来到中国建立殷商。

公元前1766年,殷商建立。这也是中国土地上第一次出现一种有文字、青铜器、城市的文明。这之前,我们都是黑陶文化、玉石文化,根本没有文字和青铜器。这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连续继承关系。夏朝也似乎是个传说,没有信史。之前中国的文明程度肯定很低,还处在石器时代。突然就到了青铜时代。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是苏美尔文明的后裔,最起码也是受到苏美而文明的直接影响。

我们炎黄子孙在古代四次寻祖之旅:周穆天子西行古埃及(寻祖,见西王母、拜黄帝宫——金字塔、拜神斯芬克斯——人面虎[狮]身)、张骞出使西域(寻祖,开辟丝绸之路,重新打通被秦始皇长城割断的故土之路,抵达中亚、西亚、地中海附近)、大唐西域记(说是取经,其实也是寻祖,抵达中亚,开辟新寻祖之路)、郑和下西洋(建文帝?到达地中海周边,寻祖无疑。)

商人的殉葬习惯不是中国自己的习惯;这是与两河流域接触的结果。两河流域远在比商朝早二千年就有杀人殉葬的情形;并且所有铜器时代的文化都有杀人殉葬的事,例如墨西哥如此,早期希腊如此,米索不达米亚如此,埃及也如此。因为有了青铜刀,砍人容易,结果杀人就如杀一头猪或一头羊一样;杀人殉葬也就是人类发明了利器以后也发明了自己杀自己。

青铜之路:青铜之路活跃于夏商周三代,主要是由西向东传播青铜与游牧文化。丝绸之路繁忙于汉唐宋元时代,主要是由东向西传播丝绸与定居农业文化。青铜技术的传播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与羊、羊毛、牛、牛奶、马、马车等技术的传播密切相关。青铜之路将欧洲和东亚纳入了以西亚为中心的古代世界体系,丝绸之路又加强了东亚与西亚、欧洲的联系。现代中国与西亚(阿富汗)接壤,可以说是零距离。欧亚大陆通过青铜与丝绸之路形成一体,并不存在明显的自然或文化的分界线。在西亚和东亚之间传播青铜文化的主要是一些游牧民族。从新疆等地青铜时代文化遗址看,他们大都属于印欧人。印欧人很早就来到中国,殷墟遗骨亦有印欧人的成分。山东临淄春秋战国时代墓葬出土的人骨中有些经DNA测验属于印欧人。事实上,东亚早期青铜器均无特色可言,只不过是西亚或中亚青铜器的翻版而已。只有到了商周时代中原青铜器才独具特色。这是技术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分化现象。人们常有一种错觉,似乎东亚、西亚之间相距万里,会妨碍古人的迁徙和交流。其实东亚和西亚通过中亚紧密相连。古代的草原犹如现代的海洋,千山万水不仅不会阻碍人类的迁徙,而且有利于文化的交流。曾经有人认为青铜铸造西亚用的是失蜡法,而中国用的是范铸法,在技术上有本质不同。事实上,西亚几乎同时发明了范铸法和失蜡法,东亚亦同时使用范铸法和失蜡法。考古学界流行一种假定,即自古存在一个以礼器或容器为特色的中原或中国青铜器传统,到了后来才受到北方或外来青铜文化的影响。而且铜以外的其他金属如金、银、铁等冶炼东亚亦不早于西亚。青铜冶炼和铸造是高度复杂的技术活动,必然有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在旧大陆不大可能存在两个独立的起源。也就是说,中原地区的青铜器是从西向东传入东亚的。在西北新疆地区发掘青铜时代遗址,研究表明大约四千年前新疆部分地区已进入青铜时代,且与中亚、西亚、中原均有联系。而巴尔干到安纳托利亚一带早在7000年前已开始冶金实践,5000年前已发明范铸法和失蜡法,不同比例的砷青铜、锡青铜、铅青铜或铅锡青铜也相继发明。也就是说,4000年前西亚已进入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主要的青铜冶铸技术均已发明,并对周围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无论红铜冶炼、范铸法、失蜡法还是砷青铜、锡青铜、铅青铜、锡铅青铜都是西亚早于东亚。这条通道不但为东亚引入了游牧文化,也为东亚引入羊、黄牛、马和青铜技术。中国最早的铜制品,是陕西临潼县姜寨遗址出土的1件黄铜片和一个由黄铜片卷成的管状物,年代为公元前4700年左右。在甘肃东乡的林家村,出土了1件属于马家窑文化的青铜刀,保存完整,这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时代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人类历史上的文明古国都先后经过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西亚早在5000年前便进入了青铜时代,比东亚早近1000年。商周之际东亚青铜文化达到鼎盛时期,而此时的西亚赫梯王国已进入铁器时代。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易华撰文认为,东西方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前早已存在一条“青铜之路”。

我们的中原在当时很可能就是殖民地。秦始皇如果是不是殷商的后代,那么他最有可能是中原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憎恨殖民者,也就是夏商周三代,他从来不认同三皇五帝(三皇五帝神话成于殷周时期),更不认同周礼和儒生,儒生就是周朝宗教遗民,有人推测,儒教可能也是犹太教的一个分支,周朝人也就是犹太人的一个分支。汉灭秦,独尊儒术,其中玄妙啊!

我们发现周朝这些爵位和西方爵位何其相似。这种政治体制的联系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一定有某种紧密关系,都化为五个等级。到了秦始皇,他不干了,要做皇帝,彻底摆脱西方的控制,修了长城阻断了和西方的交通,也就是青铜之路。他灭六国很残忍,往往灭族,也说明他的恐惧,六国都是一些老贵族。他焚烧六国史,也是割断此前来自西方的历史。

公、侯、伯、子、男五等,这是西方的爵位称呼,在中国周代爵称为天子、公、侯、伯、子男五等。年代稍晚的《礼记·王制》则将天子除外,子男分列,即所谓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商制,文献所记有侯、甸、男、卫、邦伯,均属地处王畿之外的“外服诸侯”。在国语、左传中就有郑伯、秦伯等称呼。周文王姬昌成为西伯侯,他的国家也处于商朝西方。

周文王称为西伯侯,而不是国王或皇帝。处于统治地位的商周领导人也都自称为王,而不敢称皇帝。到了秦始皇,他才敢这么称呼自己,叫作始皇帝,那很明显以前从来没有人敢称作皇帝。但是皇、帝的称谓在中国古代的的《诗经》中明显存在,很明显夏商周三代的人都不敢称帝。因为,有人是皇帝,这就是西方地中海的国家。他们只能称作侯。

他们为什么迁徙到中国的原因我们并不能确切的知道,很可能和地中海地区种族斗争有关。这就需要对地中海进行考古研究。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古代的青铜之路就是通过青藏高原,传说中西王母的昆仑山也就是周边的山脉。黄帝、西王母很可能都来自于西方。我们在周朝的传说中,明显看到一个信号,在灭纣王的时候,西方有人来助阵:这就是接引道人、准提道人。

周《穆天子传》记载了周穆王西游见西王母的故事,这个故事可能是真的。而且去的地方就可能是古埃及,西王母就是示巴女王。这很可能是一次国事访问,但更有可能的是一次寻亲之旅。在中国神话中关于五帝的记载,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特点,就是都记载了他们的出生母亲是谁,这很可能就是古埃及女王体制传统的遗存。西王母很可能就是周朝的祖先或亲戚。

商朝青铜器的纹饰都是各种动物,造型夸张,极具生命欲望力;周朝的则是几何图形偏多,造型严谨,具有理性禁欲特征。很明显属于不同的信仰体系。我们可以遥想所罗门王、大卫王,或许他们之间确实存在某种联系,最起码在文明上具备很大的相似性。基本上,文字和青铜技术来自于两河流域文明,而政治体制则来自于古埃及文明,宗教信仰来自于古以色列。

秦始皇焚书坑儒很明显有强烈的针对性,那就是针对周朝,他烧的书就是六国史,而其他的都不烧。并且还修造了万里长城,这不为别的,就是为了阻断当时西方周朝的祖先返回来报仇。周朝的祖先很可能和商朝一样也是外来民族,他们的祖先就是来自中东地区,和商朝人一样,但是很可能属于同一种族的不同分族,信仰也存在差异,这可以从青铜器纹饰看出来。

赢政是个奇特的名字,他的父亲也一直是个谜。有人说他是商人吕不韦的后代,也有人说不是。但是,一个商人它可能就是殷商的后代。秦始皇灭六国也恰恰是报当年周武王灭商之仇。我们可以发现,周朝重礼,讲求禁欲式的政治管理,而商周重商,酒池肉林,秦朝同样重视商业,商人地位并不低。他统一中国、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最有利的就是便于经商。

夏商周就可能是三个宗族之间的斗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可能都是外来民族。也正因为如此,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十分憎恨的灭六国史、独留秦史,尤其是对待儒生,更是手段残忍,而儒生的目的就是克己复礼,恢复周礼。六国都是周朝的遗民。秦始皇很明显对他们恨之入骨。这份仇恨说明历史上一定有过严重的种族斗争和战争仇恨。

宗族斗争在中国古代也十分明显。夏、商、周很明显是同时并存的,有可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三代文明共存,并形成当时中国最为强大的三个国家,但是当时也存在很多小国家,据说夏时有万“国”,到商时减到三千,经过武王灭商,西周还余下八百。夏商周虽然为最大的三个国家,但是它们之间也是存在差异的。具体差异得等考古学和资源学、民族学考证。

尽管这种文明并非中国独立起源,但是还是明显的和西方地中海文明有着明显的差别。我们的古代文明延续下来了,这就是以政治和权力为核心的文明,而不是技术和贸易为核心的文明。这种文明今天仍然是我们中国文明的主要特征。而西方文明则主要是以技术和贸易为特征。商朝就很可能是地中海迁徙来的一族,他们善于经商,商人也就因此得名。

基本可以肯定青铜之路的存在。就像丝绸之路。中东地中海周边就是世界古文明的发源地,古印度、古中国都是这一文明的产物。在史前就已经存在一个庞大的海海文明,这种文明的标志就是象形文字、青铜器、城市和萨满教。这是一个统一的世界体系。古文明体系。

存在一个巨大的古文明体系,一个世界范围的古代文明.蜀丝之路从今天广汉三星堆出发,途经云南、缅甸、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约旦、以色列等国,一直延伸到两河流域的古埃及.周穆王还曾经和古埃及女王西王母建交.我们的文明就是苏美尔、古埃及文明的遗存,这就是为什么1840年之前,我们始终领先于世界的原因,我们是古老文明的唯一延续.

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余太山认为允姓之戎、大夏、禺氏可以分别溯源于少昊氏、陶唐氏和有虞氏,且与月氏或吐火罗关系密切,不能排除他们属于印欧人的可能。如此看来,上古印欧人即活跃于中国,且不局限于西域。学者蒲立本通过对上古汉语和印欧语的比较研究,亦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而且,三星堆青铜群像、西周蚌雕人头像、白浮西周墓葬中出土青铜人面像等均有明显的印欧人特征。现在普遍认为,历史上最初的印欧人是吐火罗人。他们是中国境内最早的游牧民。吐火罗人大约于公元前3000年,离开波斯西部来到中国。他们一部分定居下来,其他仍过着游牧生活,即后来中国史书中常见的月支。

以政治和权力为核心,还是以技术和贸易为核心?这就是两种文明的斗争。一种是古文明,比如苏美尔、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创造了最初的基本的政治框架,一些主要的原则依然通过各种形式遗留到现在,在启蒙运动之后,渐渐被一种现代政治文明所替代;一种是现在文明,在人类早期腓尼基、殷商人那里就已经萌芽,几经变化,经英国亚当·斯密发扬创建,延续至今。

一项新的研究就必须首先打破所有既定理论框架的约束,打碎各种结论性的论断和人为的时代划分,紧紧依靠考古、史料文献说话。我们把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这本来就是一种主观的见解。我们认为他们很落后,也许不过是我们自己的现代文明中心主义论调。也许,古代人的智慧远远高出我们的估计。从某种程度上,我开始相信各种神话故事、宗教故事的真实性。

谢选骏指出:以上所言,皆非信史,多属一鳞半爪、牵强附会,目的与其说是为了探求真相,不如说是为了争夺苏美尔文明的“版权”。当然,以上所言,也不能说绝对和历史学无关,因为历史研究的一个动机,就是为了要给自己的存在、民族的命运,寻找一个合理的解释、可靠的原因。



【058、文明的冲突还是文明的挣扎】


意大利窃贼甚多,在意大利东北角上的那个号称最好的意大利城市的里雅斯特(也就是最不像意大利而像奥地利的意大利城市),超市里面连三块钱的东西都要仔细盘查,这不是“文明的冲突”,而是“文明的挣扎”。从意大利开始的西方文明(文艺复兴),正在从意大利开始死亡。

至于意大利的其他城市,都是更加脏乱差的。而奥地利呢?连厕所的收据都做得那样精致。罗马中央火车站的上网服务竟然是坏的!而且修复不了!由此可见意大利人的不负责任。至于奥地利的维也纳,上网服务不仅是好的,而且自动上网,甚至不像瑞士的苏黎世那样还需要一套复杂的手续。由此可见,人们把瑞士理想化了。瑞士其实各方面都不如奥地利。

的里雅斯特位于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北端的里雅斯特湾的顶点,伊斯特拉半岛的西北侧,靠近斯洛文尼亚边境,而跨过斯洛文尼亚到达克罗地亚也仅有数十千米的距离。在行政上隶属于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大区的里雅斯特省的首府。人口为207,069人(2001年)。

的里雅斯特(Trieste),或译的里雅斯德、的港。是意大利东北部靠近斯洛文尼亚边境的一个港口城市,位于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湾的最深处,也是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大区和的里雅斯特省的首府。人口为207,069人(2001年)。

在1372年到1918年间,的里雅斯特曾是神圣罗马帝国及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因而这座城市虽然在地理上显然属于南欧,但在语言、文化方面却具有明显的中欧特色,与其他意大利城市有着明显的区别。尤其是在1867年到1918年期间,的里雅斯特作为奥匈帝国的主要出海口,曾是地中海沿岸一个繁荣的港口城市和音乐与文学的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匈帝国崩溃,的里雅斯特并入意大利,随之经济文化衰落下去。

现今的里雅斯特是边界城市的代表。的里雅斯特的人口混合了邻区的人种。的里雅斯特市区占优势的方言称为的里雅斯特语(的里雅斯特语:Triestin,意大利语:Triestino),是威尼斯方言在当地的变种;而在紧邻市区的部分近郊,已经开始使用斯洛维尼亚语。意大利语以及斯洛维尼亚语都被认为是本地语言,而弗留利语以及克罗埃西亚语也有少数人使用,由于地理位置以及历史缘故,在该城也有很多人使用德语。

的里雅斯特的经济主要依赖港口贸易以及与邻近地区的商业交易,是意大利邮船公司(Lloyd Triestino)的发祥地。在冷战时期,的里雅斯特因为地处东西方对抗前沿成为次要港口,但目前正在重振它昔日的商业影响力。在2006年的里雅斯特被选为意大利最适合居住的城市。

的里雅斯特的景点主要是众多奥匈帝国时代存留的新艺术以及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以其明显的中欧特色在意大利众多城市中独树一帜。该市还拥有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和的里雅斯特大学。

今天的里雅斯特所在的地区最早的居民是属于印欧语系的Carni人。后来伊利里亚人的一支Histri在此定居,成为这里的主要文明,直到公元前2000年Palaeo-Veneti人到来时。自前177年,罗马共和国控制了该市起便是一个繁荣的港都。前51年,恺撒使的里雅斯特获得了殖民地地位。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的里雅斯特仍然是拜占庭帝国的军事中心。788年,它成为法兰克王国的一部分,774年,由一名主教管理。12世纪末发展成一个自由公社。威尼斯共和国通过与邻近强国的200年战争(从1369年到1372年短暂占领),Triestins将该市赠予哈布斯堡家族的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三世,1372年10月,在村庄apud Sisciam(今天是卢布尔雅那的一个市区)的圣巴塞洛缪(巴多罗买)教堂签订了cessation协定。直到17世纪,市民保持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奥地利的统治(1382年-1919年)

在1382年到1919年之间,的里雅斯特属于奥地利的一部分。发展成一个重要的港口和贸易中心。1719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给予其自由港的特权,这一地位一直保持到1891年7月1日。在查理六世的继任者玛丽亚·特蕾西亚和约瑟夫二世统治之下,的里雅斯特进入了它最为繁荣的一段时期。

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军队曾经三次击败奥地利军队,占领该市(1797年;1805年-1806年;1809年-1813年)。在最后一次被占领期间,拿破仑·波拿巴通过熊布鲁恩条约,将的里雅斯特并入伊利里亚行省(省会设在卢布尔雅那)。这一时期,的里雅斯特最终失去了自治权(甚至在1813年返回奥地利帝国后也未恢复),自由港的地位也被取消。这一时期,的里雅斯特的商业受到拿破仑的针对英国的“大陆封锁”政策的沉重打击。

拿破仑战争以后,的里雅斯特继续作为“的里雅斯特帝国自由市”(Reichsunmittelbare Stadt Triest)又恢复了繁荣,并且成为奥地利海滨地区的首府,称为Küstenland。的里雅斯特是奥地利的主要港口和造船中心,1836年,按照英国劳埃德公司模式成立了奥国邮船公司(sterreichischer Lloyd,该公司1919年改名为Lloyd Triestino-意大利邮船公司,1998年被台湾长荣集团(Evergreen)控股,2006年改名为意大利海运公司(Italia Marittima Spa)。1857年,连接维也纳-的里雅斯特的奥地利南方铁路完工。

20世纪初,的里雅斯特是一个喧嚣的国际性都市,詹姆斯·乔伊斯、斯韦沃和翁贝托·萨巴等艺术家在此活动。该市是奥地利里维埃拉的一部分,并显然是中欧的一部分。数种语言在此同时使用,包括的里雅斯特语(威尼斯方言的一个变种)、德语和斯洛文尼亚语,其中的里雅斯特语是大多数人使用的语言,德语是奥地利的官方语言,而斯洛文尼亚语是附近乡村所使用的语言。至今的里雅斯特街头仍可看到维也纳风格的建筑和咖啡馆。

并入意大利

的里雅斯特和特伦托都是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的主要基地,该运动旨在将所有由意大利人居住的地方统一成一个意大利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匈帝国瓦解,1920年,的里雅斯特和整个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被移交给意大利。但这次合并剥夺了该市传统的腹地,使其重要性大为下降。1922年10月30日,贝尼托·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执政,斯洛文尼亚裔(占人口的25%)开始受到镇压,达到顶点。意大利民族主义团体在1920年4月13日烧毁的里雅斯特斯洛文尼亚人的文化中心(Narodni dom、National House)。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3年7月,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三世罢黜并软禁了墨索里尼,向盟军秘密投降,这时隆美尔率领德国军队攻占意大利,救出墨索里尼,帮助他在9月23日在意大利北部成立了意大利社会共和国。起初的里雅斯特在名义上属于这个政权,不过不久就正式割让给德国,和阜姆、乌迪内、普拉、卢布尔雅那组成亚得里亚海滨管理区。1944年4月4日,纳粹占领军在的里雅斯特附近建起了意大利唯一的灭绝营。该市还受到游击队活动骚扰以及盟军的轰炸。

1945年4月30日,3000名意大利反法西斯志愿者发动抵抗纳粹的起义。5月1日,铁托的南斯拉夫游击队占领了大半个的里雅斯特。次日,新西兰第2师也沿着亚得里亚海北岸的14号公路抵达的里雅斯特。最终,德国军队在5月2日夜晚宣布投降。

南斯拉夫决心要吞并的里雅斯特,迅速开始组织共产党军事管制,开始逮捕意大利抵抗力量成员,制造了Foibe屠杀。1945年5月5日,南斯拉夫派员武装袭击一个支持意大利的示威活动,至少五人死亡。6月12日,在当地新西兰第2师和丘吉尔的政治压力下,南斯拉夫军队最终被迫撤出该市。

意大利城市

1947年,在签订对意和约时,规定的里雅斯特成为一个独立的的里雅斯特自由区(意大利语:Territorio Libero di Trieste;德语:Freies Territorium Triest;克罗地亚语:Slobodni teritorij Trsta;英语:Free Territory of Trieste),面积为759平方千米,由盟军(英军为主,也有一些美军)政府统治了数年,由英国军官特伦斯·埃尔雷爵士担任长官。1954年,伦敦备忘录签订,的里雅斯特自由区解散,的里雅斯特市和A区归属意大利,南部的B区(527平方千米),包括伊斯蒂利亚和喀斯特的一部分归属南斯拉夫。同年10月26日,正式宣布与意大利合并。

1975年,意大利与南斯拉夫政府签订了奥西莫条约,的里雅斯特地区的边界问题和少数民族地位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南斯拉夫解体后的2004年,斯洛文尼亚加入欧盟。

归属南斯拉夫的土地,部份位于今日的斯洛维尼亚科佩尔市。

人口

在1700年,的里雅斯特有5000人口。1960年代人口达到最高峰,此后由于郊区化的影响,人口有所下降。的里雅斯特的人口构成中,意大利人占62%,斯洛文尼亚人占14%,德意志人占10%,此外还有希腊人、英国人、亚美尼亚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华人等。的里雅斯特占优势的方言称为的里雅斯特语(的里雅斯特语:Triestin,意大利语:Triestino),是威尼斯方言在当地的变种。的里雅斯特的市区内使用的里雅斯特语与意大利语,而在紧邻市区的部分近郊,已经开始使用斯洛文尼亚语。意大利语以及斯洛文尼亚语都被认为是本地语言,而弗留利语以及克罗地亚语也有少数人使用,由于地理位置以及历史缘故,在该城也有很多人使用德语。

的里雅斯特是欧洲的一个缩影,在那里,可以目睹欧洲文明的慢性死亡。这不是文明的冲突,而是文明的挣扎。美国人不懂这个,还在徒劳地挣扎,大叫“文明的冲突来了”。



【059、文明的冲突只是部落文化的最后挣扎】


《美国政治对话已经破裂》(2018-12-24 美国之音)报道:

离任的参议员抨击美国毒化的政治对话氛围——从国会山传出的信息直截了当:美国政治对话已经破裂,让国家的健康受到威胁,也可能让民主本身受到威胁。这是美国即将离任或者已经败选的参议员在本届国会即将结束前发表告别演说时传达的信息。

民主党参议员比尔·纳尔逊:“我这辈子有幸报效国家,有幸为佛罗里达居民效力。”

共和党参议员杰夫·佛雷克说:“我会永远珍惜在参议院结下的友情。”

民主党参议员克莱尔·麦卡斯基尔说:“我爱这里,也爱你们,你们几乎所有的人。”

参议员们经常忍住热泪。

参议员们向同僚告别,反思他们任职的参议院。民主党参议员比尔·纳尔逊曾经搭乘“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傲游太空,此时他以参议员的身份发出了呼吁。

民主党参议员比尔·纳尔逊说:“拒绝党派刻薄的诱惑,拒绝分裂的势力。部落文化是我们的麻烦。如果不纠正这种文化,我们的国家就会滑坡。”

代表犹他州的参议员哈奇(Orrin Hatch)是美国任期最长的共和党参议员,1976年就当选参议员了。共和党参议员哈奇说:“如果我们分裂,这个国家就会分裂。如果我们放弃文明礼貌,我们的选民们就会效仿。所以,这个国家要进行改良,就必须首先改良参议院。我们必须恢复参院曾有的礼让文化、妥协文化和相互尊重的文化。我们要改变国家,就必须从自身做起。”

民主党参议员克莱尔·麦卡斯基尔的发言更加直率。

民主党参议员克莱尔·麦卡斯基尔说:“美国参议院有太多的大叔令人汗颜。很多事情都很丢脸。美国参议院不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议事殿堂。我们必须摆脱这个阶段的党派两极分化,对投下艰难一票的政治后果不再担忧,才有资格说我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议会。”

代表北达科他州的民主党参议员海迪·海特坎普也呼吁参议员们不要恐惧。

民主党参议员海迪·海特坎普说:“我们必须摆脱两党都存在的失败文化,认为我们无法进步。我们可以进步。我们一旦相信自己能够进步,一旦拒绝接受失败,我们就能真的大有作为。”

代表亚利桑那州的共和党参议员杰夫·佛雷克经常公开批评特朗普总统。他表示,参院改革事关国体。

共和党参议员杰夫·佛雷克说:“民主之路并非不可逆转,在莫斯科可以逆转,美国可以逆转,其他任何地方同样可以逆转。美国此刻政治机能障碍,政治动荡。我们应该好好想想我们来之不易的传统,好好想想我们的民主规范。我们必须不断提醒自己,这一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为之奋斗才能延续。”

并非所有的发言都如此冷峻。不少参议员都十分忧伤。

民主党参议员比尔·纳尔逊说:“与朋友告别,与我热爱的工作告别,的确难分难舍。”

共和党参议员杰夫·佛雷克说:“我此时充满感激,也十分乐观。”

有些过去常说的话语很快就不会再用了。

民主党参议员克莱尔·麦卡斯基尔说:“非常感谢,我的发言就此结束。”

共和党参议员哈奇说:“主席先生,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民主党参议员海迪·海特坎普说:“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民主党参议员比尔·纳尔逊说:“这是我无比的荣幸。主席女士,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共和党参议员杰夫·佛雷克说:“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谢选骏指出:民主党参议员比尔·纳尔逊说:“拒绝党派刻薄的诱惑,拒绝分裂的势力。部落文化是我们的麻烦。如果不纠正这种文化,我们的国家就会滑坡。”——说的多好,尽管他们做不到。但毕竟证明了,哈佛大学所鼓吹的种族主义的“文明的冲突”只是一种落伍的“部落文化的最后挣扎”!全球现在只有一个“现代文明”了,以及这个文明所包含的各种部落文化——拒绝部落文化的分离作用,全球才能走向统一的和谐!不论这种部落文化是以传统宗教的面目出现的,还是以前卫浪潮的面目出现的——“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韩非子·五蠹》)

《五蠹》原文及翻译

[原文]

(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日有巢氏。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有人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啦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不足为多也。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夫山居而谷汲者,媵腊而相遗以水,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重争土橐,非下也,权重也。故圣人议多少、论厚薄为之政。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战,铁铦短者及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是干戚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事异则备变。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齐将攻鲁,鲁使子贡说之,齐人曰:“子之言非不辨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谓也。”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故偃王仁义而徐亡,子贡辩智而鲁削。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去偃王之仁,息子贡之智,循徐鲁之力,使敌万乘,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

夫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如欲以宽缓之政,治急世之民,犹无辔策而御驿马,此不知之患也。今儒墨皆称“先王兼爱天下”,则视民如父母。何以明其然也?曰:“司寇行刑,君为之不举乐;闻死刑之报,君为流涕。”此所举先王也。夫以君臣为如父子则必治,推是言之,是无乱父子也。人之情莫先于父母,父母皆见爱而未必治也,君虽厚爱,奚遽不乱?今先王之爱民,不过父母之爱子,子未必不乱也,则民奚遽治哉?且夫以法行刑而君为之流涕,此以效仁,非以为治也。夫垂泣不欲刑者,仁也;然而不可不刑者,法也。先王胜其法不听其泣,则仁之不可以为治亦明矣。

且民者固服于势,寡能怀于义。仲尼,天下圣人也,修行明道以游海内,海内说其仁,美其义而为服役者七十人,盖贵仁者寡,能义者难也。故以天下之大,而为服役者七十人,而仁义者一人。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民者固服于势,势诚易以服人,故仲尼反为臣而哀公顾为君。仲尼非怀其义,服其势也。故以义则仲尼不服于哀公,乘势则哀公臣仲尼。今学者之说人主也:不乘必胜之势,而务行仁义,则可以王;是求人主之必及仲尼,而以世之凡民皆如列徒,此必不得之数也。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故十仞之城,楼季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牂易牧者,夷也。故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辔金百溢辔,盗跖不掇。不必害则不释寻常,必害手则不掇百溢。故明主必其诛也。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今则不然:以其有功也爵之,而卑其士官也;以其耕作也赏之,而少其家业也;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以其犯禁也罪之,而多其有勇也。毁誉赏罚之所加者相与悖缪也,故法禁坏而民愈乱。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知友被辱随仇者贞也,廉贞之行成,而君上之法犯矣。人主尊廉贞之行,而忘犯禁之罪,故民程于勇而吏不能胜也。不事力而衣食则谓之能,不战功而尊则谓之贤,贤能之行成,而兵弱地荒矣。人主说贤能之行,而忘兵弱地荒之祸,则私行立而公利灭矣。

[译文]

(一)

上古之世,人民稀少而禽兽众多,人民敌不过禽兽虫蛇;有圣人兴起,在树上构筑巢棚以躲避禽兽的危害,人民喜欢他,便推举他为领袖统领天下,号称有巢氏。人民吃的瓜果蚌蛤,腥臊难闻,伤害脾胃,人民多病;有圣人兴起,钻木取火,用火烤煮食物除掉腥臊,人民喜欢他,推举他为领袖统领天下,号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洪水泛滥,鲧和大禹开掘河道疏导洪水。近古之世,夏桀、殷纣凶暴,祸国殃民,成汤王、周武王征讨桀、纣。如果夏朝有人构木为巢,钻木取火,一定会被鲧、禹耻笑;如果殷、周时有人开河道排洪水,一定会被成汤王、周武王耻笑。然而有人把尧、舜、汤、武、禹王的治国之道用在当今而加以赞美,一定会被新圣人耻笑。因此圣人不是期望学习古代,不是效法古代的制度,不是遵行古法一成不变,而是根据世情的变化发展,经过分析研讨,设施和制度才完备起来。宋国有一个耕田的农夫,田中有个树桩,一只兔子跑来,一头撞在树桩上,脖子折断而死。农夫放下翻土的工具而守着树桩,希望再来兔子。兔子不能再得,而他却被宋国人耻笑。如今想要用先王的政治,来治理当今世上的百姓,都是守株待兔一类的人。

古时男子不耕田,草木的果食足够人吃了;妇女不纺织,禽兽的皮毛足够人穿衣了。不必用力而营养就会充足,人民稀少而财货有余,所以百姓没有纷争。因而丰厚的赏赐无处用,严厉的刑罚无处使,人民就能自治。而今一个人有五个儿子不算多,每个儿子又有五个儿子,爷爷还没死就有二十五个孙子了。因而人口多而货财少,为了生存用力多而供养薄,所以人们争夺:尽管加倍赏赐,加重处罚,还是免不了作乱。

帝尧治理天下时,苫房上的草都不修剪,椽子也不雕刻;吃的是粗米饭,喝的是野菜汤;冬天用小鹿皮做袄,夏天用粗葛布做衣,就是看守城门的小吏的吃穿也不会低于帝王的。大禹治理天下,亲自带着锹叉,作为人民的首领,大腿上磨得没有汗毛了,小腿也不再生毛,就是奴仆也不比这更苦了。由此而言,古时揖让天子之位,那是辞去看门的俸禄而远离奴仆的劳作,所以让天子之位并不足为怪。如今的县令,有那么一天死了,子孙几辈子都驾他用过的车,故人们十分看重。因此人们对于推让,可以轻易辞去古时的天子,而难于辞掉当今的县令,这是由于供养厚薄不同的缘故。在山里居住的人要到河谷里去挑水,腊月祭神时相互赠水;住在低洼沼泽的百姓,困于水涝,还要雇工排水。所以在饥荒的春季,有了吃的连小弟弟都不让;而丰收的秋天,关系疏远的来客也必须吃了饭再走。这不是对待骨肉不亲而喜爱过客,是由于收成多少的缘故。因此古时看轻财货并非仁义,是由于财货丰盛;而今争夺,并非卑鄙,而是财货不足。轻易辞去天子,并非品德高尚,而是势薄;看重为官,寻找依托,并非品行低下,是因为官位权重。所以圣人治国首先要考虑的是财货多少,然后制定权势的轻重。因而惩罚轻微不是仁慈,诛杀严厉不是暴虐,这是根据习俗而定的。所以事物都是本着世情而行的,各种条例都是适应实际情况而制订的。

古时周文王处在丰、镐之间,地方不过百里,推行的是仁义之道以安抚西戎,于是统一天下。徐偃王地处汉水之东,地方五百里,推行仁义之道,割地献土而朝见徐王的有三十六国,楚文王怕他有害于自己,举兵攻打徐国,就把徐国灭了。所以周文王推行仁义而一统天下,徐偃王也推行仁义而灭掉了自己的国家,这是仁义适合古代而不适合当今的缘故。所以说:社会变了,而治国方略也得变。当帝舜之时,有苗不服,禹要举兵征讨,帝舜说:“不可,君主的德行不够而动用武力,是不道德的表现。”于是修教行德三年,举行干戚舞以庆功,有苗这才臣服。帝尧时与共工作战,铁铦短的都打倒敌人了,铠甲不坚的身体都受伤了,这是由于干戚用于古代而不适用于今天。所以说:世事变了而军事装备也得跟着变。上古追求道德,中世角逐智谋,当今较量气力。齐国将要攻打鲁国,鲁国派子贡去游说,齐国说:“你的话不是没有道理,我们要的是土地,不是要你说的那些空话。”于是举兵伐鲁,距离鲁国都门十里划为国界。所以偃王推行仁义而徐国灭亡,子贡有辩才又有智谋而鲁国被削弱。据此而言,仁义辩智并不是保护国家的工具。抛弃偃王的仁义,放弃子贡的辩智,依靠徐、鲁两国的实力,让他们对抗大国,那么齐、楚两国的意图,在徐、鲁就很难实现。

古今的社会情况是不一样的,新旧的设施也不一样。如果用宽缓的政治,治理困窘急迫的百姓,如同没有缰绳和马鞭而要制服烈马一样,这是不明智的。如今儒家、墨家都讲“先王兼爱天下”,那么看待百姓就和父母一样了。怎样才能证明这点呢?有人说“司寇行刑,君主为此而不让奏乐了;听到有人被处死的消息,君主就为之流泪。”这就是所举的先王兼爱的例证。君臣的关系有如父子,国家就必然会治好。由此类推,就是没有父子关系不正常的了。个人的感情,没有比父母与子女的感情更早的了,父母虽都被敬爱而家庭未必就治理得好;君主虽厚爱百姓,怎么就能不乱呢?而先王之爱百姓,怎么也不会超过父母爱子女,子未必不乱,百姓怎么就能治理得好呢?况且依法行刑而君主为之流泪,用这种办法去表明仁义,这不是治国的好办法。流泪而不愿行刑是仁义;然而不可不行刑的是法。圣王战胜仁爱而施行法治,而不去听那哭泣,这样说明仁爱是不可以作为治国之法的。

况且百姓本来就是慑服于权势的,很少能以仁义为胸怀。仲尼是天下的圣人,修道讲德而游说海内,海内看重他的仁爱,赞美他的节义,而为他服役的才七十人,这就是说以仁为贵的人太少了,遵循节义太难了。因此,天下之大,为他服役的才七十人,而讲仁义的只有一人。鲁哀公是一个下等的君主,面向南的朝堂掌握一国之政,境内的百姓没有敢不服从的。百姓本来就是慑服于权势的,权势也确实容易服人,所以仲尼反而得称臣,哀公反倒称为君。仲尼不是服从于哀公的仁义,而是服从于他的权势。所以按仁义来说,仲尼是不服哀公的,而依靠权势哀公就能使仲尼服从。如今所谓有学识的人游说各国君主,不是依靠必胜的权势,而是致力于仁义,说这样就可以统一天下了;这是要求君主都和仲尼一样,而以世上的普通百姓都如仲尼的弟子了,这种道理根本行不通。

如今有一个不肖之子,父母申斥他他不改,乡里父老责备他他不理,师长教导他他不听。要说父母的爱,乡里父老的德高望重,师长的智慧,三种美德加在他身上,根本不能动其心,连一根汗毛都没有改变;等到州里的官吏,带着刀剑,来执行公法,追查坏人,然后才知道恐惧,遂改变他的陋习,改变他的劣行了。所以父母的爱是不足以教育儿子的,必定要在州衙的严刑管教之下,百姓本来就是越惯越骄,越严越老实的。所以说,十丈高的城墙,就是楼季都无法翻越,那是太陡峭了;一千丈的高山,瘸腿的母羊都可以放牧,那是坡度小而平的缘故。所以明王制法严峻,刑罚严厉。为了几尺布,一般人也不会放手不要;闪烁的黄金百镒,闻名的盗跖却不去取。没有什么危险,几尺布也不放弃,要断手就是黄金百镒也没有人去拿。所以明主不得不厉行诛罚。因此,奖赏一定要厚而且坚决守信,让百姓得利;刑罚一定要重而且不能赦免,使百姓畏惧;法令一定要统一而稳定,让百姓都明白。因此君主的奖赏决不改悔,行刑决不宽赦。有美名就给与奖赏,有毁谤紧接着就受惩罚,贤与不肖就都能尽力遵法了。

而今就不是这样:因为有功才授予爵位,却又因他求官而受轻视;因为尽力耕作而给予奖赏,却又轻视他的家业;因为不愿为官而疏远了他,然而又看重他隐居的清高;因犯法而判刑,却又赞叹他的勇敢。毁誉、赏罚之所行如此相矛盾,所以法律禁令都被破坏,百姓更加混乱。如今兄弟受伤害,必然帮助兄弟还击,就认为是正直;朋友受侮辱就与朋友一起报仇,就认为这是坚贞的行为,然而却犯了君主的法令。君主尊重正直、坚贞的行为,却忘记了犯禁的罪行,所以百姓逞强斗勇而官府禁止不了。不费力就能得到衣食就叫能,不上战场立功而受到尊崇就叫贤,贤与能的行为盛行了,军队就会疲弱,农田就会荒芜。人君喜爱贤能的行为而忘记了军队疲弱、农田荒芜的祸患,于是私人的行事成立了而公利也就灭绝了。

[原文]

(二)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无所定,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害功;工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社稷之福,必不几矣。

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已以知之矣。今以为同利者,不察之患也。然则为匹夫计者,莫如修行义而习文学。行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此匹夫之美也。然则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有政如此,则国必乱,主必危矣。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拔城者受爵禄,而信廉爱之说镰;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富国以农,距敌恃卒,而贵文学之士;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举行如此,治强不可得也。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

且世之所谓贤者,贞信之行也;所谓智者,微妙之言也。微妙之言,上智之所难知也,今为众人法,而以上智之所难知,则民无从识之矣。故糟糠不饱者不务梁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夫治世之事,急者不得,则缓者非所务也。今所治之政,民间之事夫妇所明知者不用,而慕上智之论,则其于治反矣。故微妙之言,非民务也。若夫贤良贞信之行者,必将贵不欺之士;贵不欺之士者,亦无不欺之术也。布衣相与交,无富厚以相利,无威势以相惧也,故求不欺之士。今人主处制人之势,有一国之厚,重赏严诛,得操其柄,以倚明术之所烛,虽有田常、子罕之臣不敢欺也,奚待于不欺之士!今贞信之士不盈于十,而境内之官以百数,必任贞信之士,则人不足官;人不足官,则治者寡而乱者众矣。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故法不败而群官无奸诈矣。

今人主之于言也,说其辩而不求当焉;其用于行也,美其声而不责其功焉。是以天下之众,其谈言者务为辩而不周于用,故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行身者竞于为高而不合于功,故智士退处岩穴,归禄不受,而兵不免于弱,政不免于乱。此其故何也?民之所誉,上之所礼,乱国之术也。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而国愈贫,言耕者众,执耒者寡也。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战者多,被甲者少也。故明主用其力不听其言,赏其功必禁无用,故民尽死力以从其上。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日“可以得富”也。战之为事也危,而民为之者,日“可以得贵”也。今修文学,习言谈,则无耕者之劳而有富之实,无战之危而有贵之尊,则人孰不为也?是以百人事智而一人用力,事智者众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此世之所以乱也。

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是故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此之谓“王资”。既畜“王资”而承敌国之舋,超五帝,侔三王者,必此法也。

今则不然,士民纵恣于内,言谈者为势于外,外内称恶以待强敌,不亦殆乎!故群臣之言外事者,非有分于从衡之党,则有仇雠之忠而借力于国也。从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而衡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皆非所以持国也。今人臣之言衡者,皆曰:“不事大则遇敌受祸矣。”事大未必有实,则举国而委,效玺而请兵矣。献图则地削,效玺则名卑;地削则国削,名卑则政舌乙矣。事大为衡,未见其利也,而亡地乱政矣。人臣之言从者,皆曰:“不救小而伐大则失天下,失天下则国危,国危而主卑。”救小未必有实,则起兵而敌大矣,救小未必能存,而交大未必不有疏,有疏则为强国制矣。出兵则军败,退守则城拔。救小为从,未见其利而亡地败军矣。是故事强则以外权士官于内,救小则以内重求利于外:国利未立,封土厚禄至矣;主上虽卑,人臣尊矣;国地虽削,私家富矣。事成则以权长重,事败则以富退处。人主之听说于其臣,事未成则爵禄已尊矣;事败而弗诛,则游说之士孰不为用矰缴之说而徼倬其后?故破国亡主以听言谈者之浮说,此其故何也?是人君不明乎公私之利,不察当否之言,而诛罚不必其后也。皆曰:“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夫王者,能攻人者也,而安则不可攻也。强则能攻人者也,治则不可攻也。治强不可责于外,内政之有也。今不行法术于内,而事智于外,则不至于治强矣。

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故治强易为谋,弱乱难为计。故用于秦者,十变而谋希失;用于燕者,一变而计希得:非用于秦者必智,用于燕者必愚也,盖治乱之资异也。故周去秦为从,期年而举;卫离魏为衡,半岁而亡。是周灭于从,卫亡于衡也。使周、卫缓其从衡之计,而严其境内之治,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利以多其积,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天下得其地则其利少,攻其国则其伤大,万乘之国莫敢自顿于坚城之下,而使强敌裁其弊也,此必不亡之术也。舍必不亡之术而道必灭之事,治国者之过也。智困于外而政乱于内,则亡不可振也。

民之政计,皆就安利如辟危穷。今为之攻战,进则死于敌,退则死于诛,则危矣;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穷危之所在也,民安得勿避?故事私门而完解舍,解舍完则远战,远战则安。行货赂而袭当涂者求得,求得则私安,私安则利之所在,安得勿就?是以公民少而私人众矣。

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今世近习之请、行则官爵可买,官爵可买则商工不卑也矣;奸财货贾得用于市则商人不少矣。聚敛倍农,而致尊过耕战之士,则耿介之士寡而高价之民多矣。

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其言谈者为设诈称,借于外力,以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其患御者积于私门,尽货赂而用重人之谒,退汗马之劳。其商工之民,脩治苦窳之器,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此五者,邦之蠹也。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

[译文]

(二)

儒生以仁义扰乱法制,游侠以武勇触犯禁令,而人君都加以尊敬,这就是国家混乱的根由。违法是有罪的,但是那些儒生因为有学问而被录用;犯禁是要处罚的,但是群侠却受到豪门的豢养。因而法令所反对的,却是君主所看重的;官吏要诛戮的,却是权贵所豢养的。法之所办,君之所重;上之所爱,吏之所诛;这四种情形,全然相反,而君主又没有定规,就是有十个黄帝也治理不了。所以提倡仁义的,对他们不能赞许,赞许就会影响为国立功;所谓有学问的,根本没有用场,任用他们就会扰乱法治。楚国有个叫直躬的人,父亲偷羊而他报告了官府。令尹说:“把他杀了!”以为对君主虽然正直,对其父却是叛逆,所以就加罪于他。由此看来,君主的正臣,却是父亲的暴子。鲁国有人随同君主去作战,三次参战三次逃跑,仲尼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有老父,我死了没有人养活他。”仲尼认为这是孝行,把他举荐给君主。由此看来,父亲的孝子,却是君主的叛逆之臣。所以楚国令尹诛戮了偷羊之父的儿子,而楚国的坏人,君主就无从知道了;仲尼奖赏了逃兵,而鲁国的百姓一作战就逃跑。上下之利如此不同,而人君对百姓的行为均加赞美,这样要想国家幸福,就必然无法做到。

古时苍颉造字,把围绕自己谋利叫做“私”,和“私”相反叫做“公”。公私根本相反,苍颉早就知道了。时至今日人们还以为是同利,这真是不明察的祸患。然而如今还有人为百姓打算,就不如修行仁义而学习儒学了。修行仁义就会被信任,信任就有了官职;学习儒学就可以成为明师,成为明师就能光荣显达:这是个人的美事。那么没有功劳就可以得到官职,没有爵位还能显荣。如此理政,国家必然混乱,君主也一定会遭到危害。所以互不相容的事,不能两立:杀敌者受奖赏,却又崇敬慈惠的行为;攻占城池的得爵位,却又相信墨家的兼爱学说;坚甲利兵以防危急,然而却以儒生插笏为光荣;增加财富要依靠农民,作战抗敌要依靠士兵,然而却以学习儒学为贵;抛弃敬上畏法的百姓,却豢养游侠剑客之辈。有如此举动,想要富国强兵是不可能的。国家太平时豢养儒侠,有了危难才去依靠士兵,应该用的人不用,所用的人得不到国家利益。因此从事耕战的人懈怠了本业,而游学的儒生日益增多,这就是社会混乱的原因。

况且社会上所谓贤良的人,要有坚贞守信的行为;所谓智人,要会说那些玄奥微妙的言词。微妙之言,即使是最聪明的人也很难知晓,却让众人来效法,而最聪明最有才学的人也很难知晓,那么民众更无从识别了。所以连糟糠都吃不饱的人不会去想什么细粮鱼肉,连破布短袄都穿不上的人根本不会去想什么绫罗锦绣。所以治理国家,紧急要办的事没办,不急之务就根本谈不到去办。如今的国家之政,民间尽人皆知的要做的事不做,却羡慕那最聪明的人的言论,这对治国来说是背道而驰了。所以这种微妙的言论,并不是百姓所需要的事务。如果说要用贤良正直守信的人,就一定得尊重不欺之人;而不欺之人,没有不被别人欺负的办法。布衣百姓相互交往,没有富厚的钱财相互利用,也没有威势相互畏惧,所以需要不欺之人。而今君主有制服人的权势,有一国的财富,又有赏罚大权在握,只要明察上下,虽有田常、子罕一类奸臣也不敢欺君,何必去求不欺之人呢?现在正直守信的人不过十人,而全国的官吏数以百计,一定要用正直守信的人,则人不够用;人不够用则治国的人少而乱政的人就多。所以明主之道,是统一于法治而不求有智谋的人,坚守法术而不羡慕有信义的人,所以法治不受破坏,而群官也就没有奸人了。

如今君主对于言谈者,喜欢他的辩才而不问是否正确;对于他的使用,只是赞美他的名声而不责求功效。因此天下众人,在言谈上只务巧辩而不顾实用,所以称颂先王、宣扬仁义的满朝廷,而政治还是混乱;修行德的互比清高而不顾功效,所以智谋之士退居山林,弃政归禄,而士兵还是不免于疲弱,政治还是不免于混乱。这又是为什么?就因为百姓所赞颂的,君主所尊贵的,都是败坏国家的事。如今国内很多人谈治国,收藏商鞅、管仲之书的几乎家家都有,而国家却越来越贫穷,这是因为讲耕田道理的人很多,而实际耕田的人极少。国内很多人讲兵法,收藏孙子、吴起兵书的家家都有,然而士兵疲弱,就是因为讲战事的人多,而实际披甲作战的人极少。所以明主使用他们的力气而不听他们的言谈,奖赏他们的功劳而禁绝无用的活动,这样百姓才能尽死力而听从君主的法令。耕田要费力,也是辛苦的,而百姓努力耕田,说这样“可以富足”。作战是相当危险的,而百姓愿意从军,说这样“可以尊贵”。而今学习儒家的学说,练习言谈,没有耕作的劳苦,而有富足的实效,没有作战的危险,而有尊贵的荣耀,这样谁不愿意做呢?因此上百人追求智谋而一人用力,追求智谋的人多而法治又遭到破坏,出力的少而国家贫穷,这就是社会混乱的由来。

所以明主之国,没有书简文籍而用法制教导百姓,没有先王的语言而以官吏为师,没有剑客的凶悍而以冲锋陷阵为勇。是以国内之民,言谈一定要符合法令,行动要见功效,勇敢的人尽力去作战。因此无事时国家富足,有事时兵力强盛,这就叫做“王业之资”。既然有了“王业之资”的储备,那就可以乘敌国混乱之机,超过五帝,赶上三王,一统天下,一定是这种法治。

而今则不是这样,士民在国内肆意行动而无视法令,游说之士在外造成声势,外内放纵而待强敌,不是非常危险么!所以群臣谈论外事的,不是与合纵连横各党徒,就是有复仇之心而要借助国家之力的。合纵是合众弱以进攻一强,连横是事一强国以攻众弱,这些都不是维持国家安定的方略。如今人臣之谈论连横的人,都说:“不侍奉大国而遇敌就会遭殃。”侍奉大国未必就能保住国家,一旦有难那就只好捧出版图献上玉玺而请兵相助了。献图就得割地,纳玺则国家地位更为卑下;领地小了国家就削弱,名位低下政治就会紊乱。侍奉大国是连横,并不见得有利,反而得失掉土地而政治紊乱。人臣谈论合纵的,都说:“不救小国以征讨大国,就会失掉天下;失掉天下,国家就会危殆;国家危殆,君主就卑微。”救援小国未必有实效。而起兵与大国为敌,救小国未必就能保住小国,而结交大国也未必没有疏忽,稍一疏忽就会被强国挟制。出兵就会打败仗,退守则城池也会被攻占。救援小国而合纵,未见收益而会失败被割地。因此侍奉强国要依附外国的权势,救援小国就会有国内的重臣求利于外:国家的利益还没有得到,这些人就已经得到封地和厚禄;主上低微而人臣尊贵;国家失去领地而私家富足。事情成功,这些人权重而且长久稳固;事情失败,这些人富足而退。人主听凭大臣的谋划,事情未成而爵禄已经尊贵;事情失败也不诛戮,则游说之士有谁不用矰缴之说谋取功名富贵而希图在事败之后能侥幸免祸呢?所以破国亡君愿听言谈者的浮说,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原是人君不明公私之利,不察对与不对,而诛罚又不能在罪名成立后坚决执行的缘故。他们都说:“外交活动,大可以一统天下,小可以安定一国。”所谓称王称霸,是能进攻敌人,而国家安定又是不可攻的。国力强才能进攻,国家太平是不可攻的。国家强盛,不是靠外交活动,而是国内治理得好而取得的。而今在内不施行法治和权术,而讲求智谋于外交,就不可能得到国家强盛。

谚语说得好:“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这就是说钱多就容易把生意做好。所以说国家强盛就容易谋划进攻他国,国家弱小而又混乱就难于运用计谋。所以用于秦国,谋划改变十次事变而很少失利;用于燕国,一次计谋也难以成功。并不是用于秦国的谋划就必然明智,用于燕国的就必定是愚鲁,总之是治还是乱,国家基础不同。因而周室离开秦国而讲合纵,一年就被秦国吞并;卫国离开魏国而讲连横,半年就灭亡了。这就是说周室灭亡于合纵,卫国灭亡于连横。假如周、卫暂缓使用合纵连横之计,国内严加管理,严明法规禁令,赏罚有信,尽其地利,备足粮草,使百姓以必死之心坚守城池,天下得到他们的土地而利少,进攻他们的国家伤亡要大,就是万乘大国也没有敢于进兵而困顿在坚城之下,而使强敌受挫,这才是根本的不亡之术。舍弃根本不亡之术而采取必亡的行动,这是治国者的过错。智谋困于外交,政治紊乱于内,这是灭亡之路,也就无法解救。

为了百姓谋划计策,都是要平安、有利而避免危难和穷困。如今为了攻战,进则和敌人拼死,退则死于诛戮,这太危险了。放弃个人的事而去争汗马功劳,家里困穷而不加抚恤,那就没有路可走了。穷困危急之所在,百姓怎能不逃避?所以侍奉于私人门下就可以免除兵役,免除兵役就能远离战场,远离战场生活就安定了。给当道重臣行贿就可以得到所求,得到所求就可以安生了,这是个人利益之所在,怎么能不去争取呢?因而公民少了而私人门下的人就多了。

明王治国治政,就是使商工游食之民少而且名位卑下,因为从事根本农业的人少而趋向末业游食之民多。而今世上近侍的请托而买官卖官之风盛行,官爵可以购买而商工就不卑下了;奸人的钱财、商贾的财货得以上市流通,商人就多了。奸人商贾囤积居奇、搜刮民财而得以尊贵,且超过耕战之士,于是耿介正直的人少而奸商就多起来了。

以此混乱的国家的社会风气,所谓的学者称颂先王之道而依托仁义,穿戴华丽而又粉饰他们的巧辩,惑乱当世的法令,而迷惑君主之心。纵横家设下诈伪,借助外力,以谋其私欲而损害国家的利益。带刀剑的人聚集徒党,立下节操,以显示他们的名声而触犯官府的禁令。逃避兵役的人群聚集在权贵门下,送尽贿赂而请托重臣,以摆脱汗马之劳。商工之民制造粗劣的器皿而聚不义之财,蓄积待时而谋农夫之利。这五种人是国家的蛀虫。君主不除掉这五种蛀虫,不养正直之士,则海内有破亡之国和灭亡的朝代,也就不足为奇了。



【060、文明的思想绝境——神创论与进化论的撕裂】


人权、自由、民主、博爱,这些范畴都是神创论的产物,是基督精神的延伸;而现在西方所流行的教育却是科学主义的进化论。

按照进化论的逻辑,人权、自由、民主、博爱,这些范畴都是不科学的,因为它们保护弱者和病人,在根本上维护了贫贱的生命。因此,必须听凭更为旺盛的生命弱肉强食,这样来提交给自然选择。

现在的西方社会,神创论的传统死而未僵,进化论的传统不断在进攻神创论的战场上撕裂社会。

这就是西方文明所陷入的“思想绝境”。

(一)

神创论是一种相信宇宙,地球以及地球上的生物是由一个智能人类或者生物所创造出来的宗教信仰。宗教神创论和智慧设计论是神创论的两种理论类型。 

神创论的类型

主流的思想信仰的类型与创世界的表现形式(也就是宇宙,生物体,人类)所不同。通用神创论是主流一神论信仰的基础理论。人类创世论同样是其所暗指蕴含的。有些将上帝看作创造者的生物神创论普遍地被主流一神论的信徒们所相信。由于进化论被大多数知识分子所接受,生物神创论失去了影响。但是近十年出现了在神学,哲学和科学领域上抵制神创论的趋势。这些通常被叫做神创论。 

不同类型的神创论也因为不同的理论依据的争论而著名。因此出现了宗教神创论,哲学神创论,和科学神创论。实际上,这些不同类型的神创论经常相重复。不管怎样,科学神创论,特别是智慧设计论,利用科学论据而且避免宗教或神学的涉及。 

通用神创论:相信宇宙是上帝在没有预先存在实体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理论学说。与所有泛神论相对立。 

生物神创论:相信各种生物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自然形成的产物的理论学说。通常创造者被称为上帝,宇宙的创造者。与进化论相对立。 

人类创世论:相信人类灵魂是由上帝创造的理论学说。与灵魂遗传论相对立。 

宗教神创论:相信宇宙和地球上的生命是由全能的神所创造的理论学说。这种学说有着很深的根基,对世界的历史也有着很深的见解。在神创论里可以找到新天新地。 

哲学神创论:对抗神创论的理论。哲学神创论依靠哲学论点争论上帝的存在并且成为自然神学的一部分。 

科学神创论:以科学理论对抗神创论的理论。在进化论产生之前,以圣经地质学家为例,是最著名的反对进化论和生物神创论的一个或多个科学理论。这些包括了新地球神创论,旧地球神创论和智慧设计论。 

智慧设计论:推断仅凭自然法不足已解释所有的自然现象。智慧设计不是被宗教理论所控制,也并非声明谁是造物主。智慧设计在编写世界历史的时候并没有运用宗教理论。它只是假设宇宙拥有证据证明它是由高智能设计的。 

受限智慧设计以和人类设计的比较来寻找智慧设计的证据。

综合/一般智慧设计论:认为所有的自然过程都是智慧设计的。

外星神创论:一种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由外星种族创造的古代宗教观点。而这些外星种族被人类供奉为上帝。

(二)

演化论或曰进化论

演化或曰进化思想史:在达尔文提出演化论前,西方社会普遍都接受创造论,相信上帝创造世界、并一次就创造出所有的生物,同时上帝也赋予每种生物各自的角色,而每个物种的设计都非常完美,所以物种是永恒固定不变的。

达尔文并不是最先提出演化观念的人。在达尔文之前,有一些学者已具有进化思想,包括他的祖父伊拉斯谟斯·达尔文。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在1809年发表了《动物哲学》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理论,即通常所称的拉马克学说。书中提出了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两个法则,并认为这既是生物产生变异的原因,又是适应环境的过程。但长久以来没有科学证据可以证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特征可遗传」的假说,然而近来有研究表明,过往的生存经历会一定程度上改变修饰遗传基因,从而影响后代的神经系统。

1831年12月达尔文参加了海军舰艇小猎犬号前往南美洲从事自然调查研究工作,「天择」的概念逐渐在达尔文五年的考察过程中形成。在他的航行中,达尔文观察和收集了大量的生物,在南美沿岸和邻近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各种形式的生命使达尔文非常感兴趣。在1836年回到英国后,达尔文慢慢将他的看法写成文章,然而没有发表,原因之一就是担心引起教会势力的强烈反弹。1858年,达尔文接到在马来群岛调查的博物学者华莱士有关物种形成的文章;华莱士对于物种形成的看法与他有很多相似之处,增加了达尔文对其学说的信心。于是两人在1858年的伦敦林奈学会中,以两人共同署名的方式,发表有关物种形成的看法。接着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

在《物种起源》最后第六版本,达尔文用了「Evolution」这个字多次,还很直接明显地称他的理论为「Theory of evolution」。当代英语字典有「发展」、「从经历中获取」之义。达尔文在结语中说:“从大自然的战争,从饥荒和死亡,我们有能力构想的最崇高目标,即产生高等动物,是直接结果。”这一思想直接引导了现代种族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的形成。

达尔文主义的进化论:以天择说和地择说为进化理论基石。达尔文晚年将进化论加入性选择,有别于天择,以强调交配竞争对于进化的重要性。由于各种基因的变异,同一个族群中,不同个体的生存方式和繁殖方式有所不同,当环境发生改变,便会产生天择作用。天择并非如基因漂变或基因突变一样随机,当环境改变发生时,将只有某些带有特定特征的群体能够通过环境的考验。若这种特征性状具有优势或劣势,劣势者不利于生存而被环境淘汰,优势者得以繁殖而将优势性状遗传后代。地择说则说明了同一物种受到地形障碍分隔,比如地壳大陆移动或海洋隔开的岛屿,在够长时间之后,物种产生了性状特征的差异,比如亚洲象和非洲象。

以天择的定义来说,一般中文大众都将演化等同于进化,但非达尔文进化论者认为这并不完备:因为性状特征的优势或劣势取决于地球当时期的客观环境,比如冰河时期的生物的厚毛皮和脂肪可能利于生存,但一旦到了冰期气候转温的时候,这些性状可能不利于调节体温。因此漫长时间演化,决定哪种性状特征是环境的「适者」。 他们的演化观乃「代代相传,略有差异」之意,他们认为进化没有特别的目的;没有方向,不一定朝着更高等的事物进化;生物只为了要更能适应生存环境,其中并无所谓的进步或退步的观念。

对生物的现在和过去存在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生命的发展脉络是有一定的方向性的,正是这个脉络的存在才使得进化论成为一门条理清晰的科学而非无方向无结论的散乱的统计数据陈列,这个进化脉络的方向就是:扩大适应范围,增加生存余地,就是产生更有利于生存、发展的资源与效率的利用组合。

由于这些特殊的选择机制,导致对于生物适应环境有益的特征,并非在进化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或是被保留。例如拥有更多的手指对人类的生活可能会更加方便,但是这种方便需要消耗更多资源,不利于增加生存余地。更广泛的例子:动物体形越大占有资源越多,但利用效率是体形越小越高。资源量更受环境制约,所以灾变期小型化物种更容易延续生存,稳定期大型化物种更容易拓展资源。

近代进化论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和魏斯曼的种质学说相结合的一种生物进化理论。新达尔文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创立者是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美国遗传学家T.H.摩尔根﹑英国遗传学家J.A.汤姆逊也是有影响的新达尔文主义者。1896年﹐G.J.罗马尼斯首次将这种理论称为“新达尔文主义”。

(三)

科学和宗教冲突自西方启蒙时代开始已经争闹不休,双方都企图控制话语权。西方中世纪教会拥有极大的权力,政教是合一的。教会和皇权操控社会一切活动和个人生活细节。学术研究更加不能够逾越教会正统信仰的教导。基督教教会,包括天主教和宗教改革产生的宗派,相信人是神按神形象创造,人在一切创造物是至为尊贵的。因此,当时的人都是按照圣经的教导解释所有对自然现象的理解,教会传统教导是无误的,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哲学等学科,都是教会权威,不可以挑战。学术的责任是发展知识服务教会﹑去支持教会和圣经无误的教导。

思想冲击:进化论给人文领域带来了一场颠覆性的革命。在达尔文之前,人们普遍认为人是万物之灵,并非自然界的一部分,而是超越了自然。例如犹太教及基督教神学把人看成上帝根据自己的形像创造出来的特殊作品,在世界万物中只有人才被赋予了灵魂,世界万物都是被创造出来为人服务的,人与其他动物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达尔文指出,人类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偶然产物,是大自然的产物。今天的一切生物都是人类的亲属,人类与其他生物特别是与类人猿并无本质的区别,我们认为人类特有的属性——例如智力、道德观等精神因素——都可在其他动物中找到雏形,也必定有其自然的起源。演化论推翻了人类自以为与别不同的地位。人类和猿猴分享同一个祖先,这是难以令人接受的。对于信奉基督教的人士而言,这一点更与圣经的创世故事有冲突。

西方国家一些宗教团体认为演化论与创世理论有冲突,一些地区的学校甚至不开设演化论的课程。一些地区开设演化论课程是与宗教团体妥协的结果。美国佛州规定必须在公立学校教授演化论,作为一种“理论”。天主教对于演化论持较为开明的态度。

神导演化论:有些宗教信仰的科学家认为“演化论只是阐明了神是如何创造生物的,并非否定创造论。”现代多数教会(包括天主教会)认同此观点。

2005年,在美国一封由1万多名基督教牧师签名的牧师公开信(英语:Clergy Letter Project)说: 「……我们相信进化论是科学的基本事实,它经受住了严格的检验,人类许多丰富的知识和成就都建筑在这个理论之上。拒绝这个事实,或者认为它只不过是‘许多假说中的一种’,是对科学无知的蓄意容忍,而且将把这种无知传递给我们的后代。我们相信,能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大脑就是上帝给予我们的珍贵礼物之一,拒绝充分使用这个礼物就是拒绝造物主的意愿……我们敦促学校董事会成员肯定进化论教学是人类知识的重要部分,并因此维护科学课程的完整性。我们要求,把科学作为科学来对待,把宗教作为宗教来对待,这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相互补充的真理。」 

从哥白尼到伽利略,回顾人类历史,你可以看到一系列科学与宗教产生冲突的例子。在历史上许多宗教主导政治的时代,科学需要为宗教让路。令人遗憾的是,直到今天,这样的情况仍在持续——在美国的一些学校,演化论却仍不被允许公开讲授。

在一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文章中,美国国家数学和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尼古拉斯·马茨克(Nicholas J. Matzke)回溯了美国反进化论者的发展史。讽刺的是,那些认为演化并不存在的神创论者自己的言辞,在漫长的岁月里也发生了“演化”。

(四)

谢选骏指出:人权、自由、民主、博爱,这些范畴都是神创论的产物,是基督精神的延伸;而现在西方所流行的教育却是科学主义的进化论。

按照进化论的逻辑,人权、自由、民主、博爱,这些范畴都是不科学的,因为它们保护弱者和病人,在根本上维护了贫贱的生命。因此,必须听凭更为旺盛的生命弱肉强食,这样来提交给自然选择。

现在的西方社会,神创论的传统死而未僵,进化论的传统不断在进攻神创论的战场上撕裂社会。

这就是西方文明所陷入的“思想绝境”。

从“科学进化论或曰自然演化论”而非“宗教蒙昧主义”的立场看,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确实是最好的事业——因为这可以帮助人类进化。而人道主义确实不好,因为那会拖慢人类进步的后腿。按照科学主义的逻辑,世界大战应被列为人类最为崇高的事业,所有的人都可以在那里得到净化!

但是,这一统治着现代文明的“科学进化论或曰自然演化论”思想,却是和它实际上反对的人道主义结合在一起的。

也就是说,“科学进化论或曰自然演化论”的意识形态应该是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而不该是人道主义。因为人道主义的前提其实是宗教性质的,完全得不到“科学进化论或曰自然演化论”的支持。

西方文明或曰现代文明的这一内在矛盾,就构成了一个“思想绝境”——神创论与进化论在撕裂西方文明或曰现代文明。

如果现代文明想要维持人道主义和政治正确,必须回到上帝的怀抱。

否则,科学主义只能走向优生学和种族灭绝。



【061、文明古国容易接受外来统治】


在我看来,文明古国似乎容易并且注定要遭受外来统治。

中国表面上比埃及、巴比伦甚至希腊(亡于回教)、印度(亡于回教)幸运,保持了王朝的延续和史籍的完整,但那是由于“中国概念”和“汉字载体”起了作用,就“古国”的意义,还是亡国了的。一次亡于蒙古,一次亡于满洲。这其中的机理,大约和“合久必分”相似,叫做“兴久必衰”、“多行夜路必逢鬼”,难怪近代华人把欧洲人叫做“洋鬼子”、日本人叫做“东洋鬼子”,因为那是些新兴民族,专门靠蚕食老大发家致富的。

网文《四大文明古国为何只有中国延续下来?》说:

四大文明古国,是国际上认可度较高的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简称。分别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实际上对应着世界四大发源地,文明分别指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中国这四个大型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而同一时期的爱琴海文明未被包含其中。

四大文明古国都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在北半球的两河流域、尼罗河、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恒河流域相继产生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印度代表了恒河与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古埃及代表了尼罗河流域的文明,中国即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明,而巴比伦只是两河文明的一个重要时期。

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他们利用神话来加强自己的专制主义统治。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古巴比伦的统治者汉穆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中国的君主自称“天子”。

古巴比伦——巴比伦古城,它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交汇处。在古巴比伦国最出色的国王汉漠拉比死后,巴比伦不断受到外族的进攻,历经了500多年战乱,直到公元前7世纪末,才在尼布甲尼撒领导下,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然而,88年后,新巴比伦王国又被波斯人彻底毁灭。战争,能破坏文明,王朝更替能消亡或转化文明。没战争就没王朝更替,没王朝更替就没古巴比伦文明消亡。

古埃及——我认为古埃及消亡的最大原因是他们的文明是祭司文明,所有的知识都掌握在神职人员手中,普通老百姓不识字,也不能在学校里上学。所以一旦被占领,祭司阶层一垮,没人传承文明。古埃及消亡的其他几个因素:其一,尼罗河的水位;二,地方的动荡;三,和其他国家和城邦的商贸中断。埃及最后被阿拉伯人占领,文明被阿拉伯文明取代。

古印度——关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突然”消亡,其中也有两种情况,一是入侵的文明非常先进,而社会都会向进步的方向发展,所以造成了前一种文明的消亡。另一种情况是入侵的文明具有极强的毁灭性或唯一性。因为中途政权的侵入,他族文化也被带进了古印度,他们被那时的侵略者被迫学习他族文化,于是自己文化就没能很好的传程下来。即使有些文字等记载,因为长时间的不使用,因此现在几乎没人理解那些记载,所以他们的文化就此败落。

古中国的延续——

1、地理因素:封闭性和区域性。东临大海,西北是沙漠,西南是高山,南方是原始森林。唯一的威胁就是北方游牧部落,所以筑长城,且游牧部落的文化落后于中原。

2、政权形式:中央集权,政治相对稳定

3、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强,很多次的入侵外来文化被传统文化所同化,相对强势。祖先崇拜的传统:中国人非常重视历史,国有国史,家有家谱,地方有地方志。

4、中国的人口优势,汉民一直在数量上远超入侵民族。

5、朝代更新频繁,不利于对文化的大量变更。

6、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自给自足。对于外来的侵略,表现出的是强力反弹,有限扩张。

7、中国的外儒内道是关键,儒家在规范社会,维护稳定有一套方法,儒家的政治思想把当权者和老百姓的关系比作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加上忠孝的观念和一整套相对应的制度设计,非常有利于统治阶级,即使是外来的统治者也乐于采纳。因此国家虽然没有了,但文明却保存下来了,很有包容性。道家哲学:老子的“以柔克刚”的辩证法,庄子的“活命哲学”,在屡屡亡国之际,是中国人活下去的精神支柱。以前提倡自我牺牲精神,受到过批判。

8、中国自汉代就成功赶上世界先进文明,从隋唐到明朝的一千年间,中国遥遥领先。

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之中国独有的文化氛围,使中华文明长久的延续下去。虽然在这其中有几次外族入侵,但是最终中华民族的根没有断,直到现在还顽强的开枝散叶。

谢选骏指出:上述文字类似“中华复兴宣言”,不见得合乎历史。

网文《中国算不算“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就说,在中国的教科书里,称古代中国和古埃及、古巴比伦(也是泛指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这种说法在官方一直是主流。但网络时代来临后,一些不同的声音通过网络出现,称“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说法,只是梁启超1900年为提振民族自信心提出来的,并未得到国际主流学术界认可。因为中国的文字、青铜器、城邦出现的历史只有三千多年,在全世界古文明中并不突出,而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文明史都有五千年以上,同时期的古中国黄河流域还处于新石器时代(初中历史书中有大家熟悉的半坡遗址),古代中国是配不上“四大”的。

古中国甲骨文:“公元前14——11世纪”,按3250年计算;

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埃及在大约6000年前就已经有了象形文字”,按6000年计算;

古巴比伦楔形文字:“约公元前3200年左右苏美尔人发明”,按5200年计算;

古印度印章文字:“公元前3000年代中叶,古印度居民就创造了印章文字”,按5500年计算。(注:以上为学者依靠文字发展规律及相关证据考证的该文明“成熟的文字体系出现时间”,有其他考证结果的欢迎提出,但请附上证据。)

照这样看来,就文字历史(文字的出现是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言,古中国甲骨文和其他三个不在一个量级,是否应该称为“三大文明古国”呢?(要并称X大必须是同一量级(请勿混淆中文中的量级和数量级)。“三大”中历史最短的楔形文字,5200/6000=0.87,而3250/6000=0.54,要把这些数据并列难度比较大,最起码在数轴上画出来,差距会比较明显。)

甚至,连古希腊的文字都要来得比甲骨文早(大约公元前20世纪,按4000年计算),而公元前9世纪(按2900年算),古希腊也已经有了《荷马史诗》这样的过万行文字的长篇史诗巨著。

谢选骏指出,这样也好,看来中国的起源比希腊还晚,这样一来,中国作为“最年轻的文明古国”,大概还可以多蹦跶一些世纪。所以我提出了“第三期中国文明”、“中国文明整合全球”等等学说。这不仅因为中国思想流行世界主义,而且因为,中国现实已经惯于接受外来统治,从而为世界征服者提供了可资利用的人力资源——就像蒙古、满清、共产党所展示的样板!



【062、文明人应该学会吃塑料】


《到2050年全球海洋中塑料重量将超过鱼类重量》(2016年01月20日国际在线)报道:

据美国CNN网站1月19日报道,世界经济论坛(WEF)周二警告称,到2050年,全球海洋中塑料的重量将超过鱼类重量。由于令人叫绝的实用性和较低的生产成本,塑料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常用的材料。塑料的使用量在过去50年增加了20倍,预计在未来20年还将翻番。超过四分之一的塑料用于包装。但只有14%的塑料包装被回收利用。几乎三分之一的塑料包装没经过收集系统回到大自然中或堵塞在基础设施中。据WEF预测,到2050年,全球生产的塑料总量将增加3倍至112.4万吨。

2018年12月4日,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挪威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玛丽·斯卡勒、第73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埃斯皮诺萨、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理加斯顿·布朗在新闻发布会后合影。

第73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埃斯皮诺萨4日宣布启动全球反塑料污染行动。埃斯皮诺萨当天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记者会上说,八成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最终会进入海洋,预计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将超过鱼类。联合国大会主席办公室将全力支持全球反塑料污染行动。她表示,希望联合国的办公场所不再出现一次性塑料制品,联合国目前已就此有了内部行动路线图。

此次行动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安提瓜和巴布达、挪威等机构和国家发起。其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联合国系统内减少塑料垃圾;二是与联合国会员国和联合国机构开展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提高公众意识。

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理加斯顿·布朗在记者会上表示,安提瓜和巴布达在过去两年已经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取得了积极效果,希望能带动其他国家也采取类似举措。挪威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玛丽·斯卡勒说,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对海洋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消费者、企业、政府等应采取一致行动,为人类共同的未来找到恰当、清洁的解决方案。

谢选骏指出:消灭老鼠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会吃它,这是野蛮人的生活方式;消灭塑料的最好办法也是学会吃它,这是文明人的生活方式。二十多年前刚到日本的时候,我对他们的消费方式感到震惊——为了喝一杯水,竟然制造一个易拉罐的垃圾!但现在这种消费方式已经普及到了中国和其他不发达国家,因此整个地球已经快被“不能承受之轻”的人造垃圾淹没了。这就是现代文明的世界末日。联合国对此只能叫唤,其实是无能为力的。在我看来,文明人如果不能吃掉这些垃圾,就不该再制造这些垃圾了——否则就是自掘坟墓了。为此,应该运用基因技术培养一种能吃垃圾的新新人类,以便取代现有的只会制造垃圾而不会吃掉垃圾的废垃人类。否则,现在制造塑料垃圾的文明人确实应该自己学会吃塑料,从而避免自己的灭绝。



【063、文明人只敢用管子里的水】


《古罗马城的供排水系统与城市文明》(2017-09-08 中外水利)报道:

古罗马以完备的引水渠网建设闻名世界。古罗马的供水系统被认为是古代历史最辉煌的奇迹之一。罗马城扩展所到之处也是引水渠的所到之处,这几乎成了罗马帝国向外扩张的标志。古罗马的引水渠建设主要还不是为居民提供饮用水或出于提高卫生质量的考虑,而是提供逃生通道或军事需要。当然,其他功能也是同时具备的,如提供家庭用水、花园浇灌、水上表演、推磨、喷泉景观等。古罗马的工程师因地制宜地在任何可以获得稳定的山泉水或地下水供应的地方都建设了渠道。

古罗马以完备的引水渠网建设闻名世界

虽然建渠输水不是罗马人的首创,这一技术已包含在东方文明包括希腊文明中,但罗马人无疑是渠道输水最完美的建造者。罗马人恢复了亚述人的渠道工程建设并把亚述人的文明理念应用到所有为罗马人建造的设施中。罗马人是“城里人”,能方便地享用数量最多的渠道饮用水。在整个罗马帝国时期,每个罗马人每天可以享用1100升的水,而现在一般居民用水每人每天仅为200—300升。

可以说,古罗马的渠道建设和管理跟现代的渠道建设和管理没有什么不同,因为现代的渠道建设技术基本上都来自于古罗马的建设工程。输水渠道建设首先是寻找水源。从四面八方来的地下水渗透到建好的拱形的储水库收集起来,水渠跟储水库连接,空气通过水面上方进入储水库,储存水通过露天的混凝土水渠自然引流出来。在输水过程中,罗马人还建设了许多坚固的高架输水渠、虹吸管、隧道以避开深谷和悬崖。最后,水渠里的水注入混凝土做成的水窖里净化,净化以后又通过水渠自流到分水池。分水池中有许多隔层把水分开。

分水系统主要是把水库里的水或输水渠里的水分流到终端用户。罗马的分水系统就是把来自水源地的水用渠道分流到城市中。供水时,供应的水量超过了实际的需求,一是为保证水流的压力;二是冲洗街道。绝大多数的输水渠道由砂石建造而成。

水渠在经过松碎的岩石地面时用石灰、陶土、碎砖铺设渠道,经过松软地段就用四方的石块铺设。水渠有不同的交叉形状的设计,但大多数为矩形(俗称三面沟),在水沟上面覆盖条形石板或三角形石板。进入居民区后,各个城堡之间的供水是用铅或铜管连接成,在足够的水压下可以保证持续的水流,各个城堡用不完的水又可以通过渠道回到主水渠。按照规定,城堡里的人只能使用渠道输送来的水,不允许从沟渠里直接取水。详细的渠道管理制度保证了供水的稳定性。

通过对庞贝古城遗址的研究,为清楚了解古罗马城供水系统提供了极好的例子。从储水库开始,有三条输水渠将水引到城市中不同地方的水塔中,再输送到由铅铸造而成架设在6米高的砂结构水池中,水池往往建在十字路口,跟居民小区住户连接。当然,水塔也为公共喷水池供水。庞贝古城水池最简便之处在于喷泉水源源不断地跌落在配备好的椭圆形的石盆里面,这样石盆里的水时时刻刻都是满的。庞贝古城的排水系统也是闻名遐迩的。即使在维苏威火山爆发的时候,庞贝古城广场的排水功能也还在独自发挥作用。庞贝古城的街道其实又是一条开放的渠道,可以把喷水池里的水、雨水、污水排掉。

古罗马人以引水渠的建筑设计为自豪,它也为城市饮水提供真正的价值。罗马人常常以他们宏大的供水系统为豪,但最重要的或许是这些建筑让罗马人认识到利用水力学的原理建造排污系统和对污水的集中处理上,并且随着新城市的不断扩张,排污系统也在一年一年得到延伸。古罗马城大量的清洁饮用水、街道上的污水都要通过渠道处理,最后才排到第伯尔河。我们不仅发现了古罗马城输水系统的现代化程度,而且也解释了世界其他城市瘟疫流行的原因。事实上,只有建设排污渠道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足够的水流冲刷渠道,渠道也就成了流不动的粪便池和毒气室。另外,古罗马人还精心设计了路面排水系统。在四通八达的公路上铺设了用于排水的路牙子和沟槽,引导路面的水流到石头砌成的露天排水沟里,稍微倾斜的路基就能把路面上的水排到沟渠里去。

城市供水同样在古罗马人的卫生用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厕所可以分为两种:公共厕所和私人厕所。一般来说,公共厕所建在浴室附近或在浴室里面,方便人们从浴室外面或里面入厕,然后用大量浴后水来冲洗厕所。而修建管道引水来冲洗私人厕所的情况在当时是极其少见的。

罗马帝国普通居民能够充分使用露天沟渠里流动的饮用水并且利用地下渠道把他们的生活污水带走。虽然不是刻意设计的,但罗马人做到了城市供水和排污有机联系在一起,也就是供水渠道多余溢出来的水流把城市的污水带到地下排水管里去。古罗马人供水和排水的有机结合为城市动态水环境的建立奠定了最早的榜样,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该城市的改观直接得益于供水系统,新的供水系统把水更加便捷地输送给市民。例如,庞贝市把位于塞里罗的奥古斯丁水渠的一条支流引入城市,使该市大为改观。从奥古斯丁水渠引入的水用于庞贝市的公共澡堂、私人住宅用水,特别是公共喷泉系统。在庞贝古城的大街上每间隔100米就有一个水池,人们走路不超过50米就可以取到水,如此短的取水距离对于今日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是叹为观止的。

第二,持续、畅通的供水系统保障了城市的清洁卫生。城市公共喷泉的水也用来清洗街道,从这个角度而言,公共喷泉发挥了溪流的功用。此外,为了解决喷泉水溢到路面上影响行人通行的问题,城内遍布着帮助人们跨越街道的三维斑马线。源源不断的供水冲洗着城市厕所的污水坑,古罗马的厕所里随时有流水冲洗粪便。在罗马帝国时期,充沛的供水系统保证了需要大量用水的公共澡堂的正常运营。公共澡堂在古罗马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不仅是市民的洁身之地,也是城市不同阶层的交流和融汇之地。

谢选骏指出:文明人只敢用管子里的水,其实,管子里的水可能是最危险水;文明人只敢接受学校里的教育,其实学校里的教育可能是最有害的。罗马的衰落显然是“文明的后果”,而不是“野蛮的后果”。在我们这个时代,城市的水污染也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远远超过了自然状态下的危险。



【064、文明衰落于人权扩张——汤因比错误兜售“文明解药”】


《“德国的中国城市”:一带一路进入欧洲的大门》(2018年8月03日 转载BBC)报道:   

中国的“一带一路”基建规划把杜伊斯堡当作欧洲物流中枢,使那里成了世界最大的内陆港。

每周约30列来自中国的列车抵达杜伊斯堡(Duisburg)巨大的列车货物集散地,列车集装箱满载来自重庆,武汉和义乌的服装,玩具和高科技电子产品而来,满载德国造汽车,苏格兰威士忌,法国葡萄酒和米兰的纺织品而去。

杜伊斯堡是德国传统的鲁尔工业区重镇,位于莱茵河的鲁尔河交汇处,杜伊斯堡港也是欧洲最大的内陆港。上世纪末,杜伊斯堡传统的钢铁工业没落,大批工人失业。1980年代末克虏伯钢铁厂关闭在当地引发大规模工人抗议。

现在中国领导人倡导的跨越欧亚的“一带一路”宏伟规划突出了杜伊斯堡这个内陆港的重要性。在这里,货运列车直抵莱茵河畔,列车货物被装船,或者送进巨大的仓库(每个库房有足球场大小),或再由火车或卡车转运到希腊,西班牙或英国。

《卫报》在德国的记者奥尔特曼(Philip Oltermann)报道说,中国的“一带一路”基建规划把杜伊斯堡当作欧洲物流中枢,杜伊斯堡已经成了世界最大的内陆港。到达那里的列车80%来自中国,那里成了中国货物抵达欧洲的第一站。这些列车经过古代丝绸之路的北线,经过中国-哈萨克斯坦边界的霍尔果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抵达欧洲。

19世纪德国著名旅行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男爵在1877年的著作使“丝绸之路”这个词广为流传。“丝绸之路”指从古代起连接中国,中亚和欧洲,横跨欧亚的商路。一个半世纪后,德国传统工业城市杜伊斯堡又开始积极拥抱新丝绸之路的概念。

杜伊斯堡社民党市长林克(Soren Link)说,“我们是德国的中国城市。”多年来他治下的这个城市一直是个鲁尔地区工业面临长期结构性挑战的典型:1987年全世界都看到了杜伊斯堡工人抗议的照片,照片显示成千上万来自克虏伯钢铁厂的示威工人封堵了莱茵河上的一座大桥,抗议关闭工厂 。

据《卫报》报道,2018年,杜伊斯堡的失业率为12%,差不多是德国平均失业率的4倍,但至少没有了过去那种火爆抗议的图片。4年前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在杜伊斯堡逗留,在那里的欢迎仪式上,交响乐团演奏了传统的采矿歌曲。杜伊斯堡市长说,“很多迹象表明这个城市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我们欢迎中国把这里当做进入欧洲的门户,和欧洲走出去的跳板。”

不过《卫报》记者奥尔特曼说,返回到列车却成了杜伊斯堡的一个薄弱环节。从中国到欧洲的每两个满载的集装箱中,只有一个满载返回中国,那里的陆地港对返回的空集装箱的收费只有满载集装箱的1/5。

奥尔特曼说,西方对中国制造的用品的胃口有增无减,欧洲运往东方的一个主要产品是奶粉,原因是2008年中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丑闻损害了消费者对中国国内品牌的信任。如果中国品牌重新赢得消费者信任,那么从杜伊斯堡运往东方的空集装箱只会进一步增多。

货物港的总裁埃里克·斯塔克(Erich Staake)说,“这个比例(满载集装箱和空集装箱)过去是4:1,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但仍然不平衡。” 斯塔克从前是一个电视频道的经理,他当仁不让地把成就归功于他们港口的创业精神。自从他1998年走马上任后,杜伊斯堡港的就业从19000增加到了50000。

货物港的总裁埃里克·斯塔克对《卫报》记者说,如汉堡等德国其它港口都像“房东”那样只管收租金,而杜伊斯堡则主动吸引新业务,对其物流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甚至还成立了自己的铁路公司。他们还建造了面积两万平方米的新仓库,中国铁路公司能够在新仓库中存放2000个集装箱。

斯塔克的雄心还不止这些。他说要确立杜伊斯堡在新丝绸之路上的永久性地位,让连接欧洲和中国的铁路运输发展超过其它的货运方式。

“从中国重庆到德国杜伊斯堡的铁路货运费用几乎是海上航运的两倍,但是铁路运输只需要12天,而海上航运却要45天。但是航空货运的费用至少是铁路运输的两倍,而且平均时间需要5天。如果我们能进一步把货物交付周期缩短到10天以内,那么就能释放更多潜力。”

《卫报》记者奥尔特曼说,杜伊斯堡当地的政客对该地16世纪制作地图的历史引以为豪,现代中国地图作者也受到他们的赞扬,因为在上海飞机场展示的一幅地图上,这些德国人注意到显示杜伊斯堡的字体比伦敦,巴黎或柏林都大。

德国的热情与猜疑

但是《卫报》记者说,在德国有人对杜伊斯堡的乐观表示怀疑。他们警告说,如果让德国西部有待恢复的工业过分依赖中国,就会让中国这个专权国家取得了对西欧更大的地缘政治影响力。最近有人发表文章说,“对杜伊斯堡有利的事情,未必对世界有利”。

《卫报》报道甚至认为,至少在现在,中国的软实力在欧洲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报道说,在过去8年当中,在杜伊斯堡居住的中国公民数量增加了一倍,从当初的568人增加到了一千多人。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现在是吸引来最多中国学生的德国大学,那里现在也有了孔子学院,中国学生大部分在学习工程和经济学专业。随着中国人增多,那里也开始有了相对正宗的亚洲快餐店,他们对老一辈外来移民带来的土耳其烧烤形成了竞争。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2014年访问杜伊斯堡后,那里的中国商业机构增加了一倍,不过总数也只有90家。和新丝绸之路上的其它地方不同,杜伊斯堡港的经营权仍然掌握在德国人手中。

在杜伊斯堡港总裁斯塔克看来,自中国的运输时间仍然太长的原因主要是欧洲铁路公司的工会阻力,问题同亚洲的合作伙伴无关:列车从波兰-白俄罗斯边界上的布雷斯特到杜伊斯堡跨越1300公里的行程所需的平均时间为6天,而从重庆到白俄罗斯队1万公里的行程通常需要的时间却只有5天半。斯塔克说,“中国人和哈萨克人的列车每天行进数千公里,他们工作非常努力。真的很可笑。当然我们也在努力弄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你知道我们这边有多少火车司机工会,波兰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

在杜伊斯堡的城市博物馆,参观者仍然能够听到罢工工人喊口号和欢呼声,那是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钢铁厂关闭引发的工人抗议。在博物馆中用鲁尔谷地产地煤制成的一堵墙上暗藏一个启动录音的按钮。

在博物馆入口大厅里面对入口的一面墙上用该市外籍劳工所用的各种语言写着“欢迎”,有库尔德语,希腊语,波兰语等。但是《卫报》记者特别提到,现在上面还没有汉语写的“欢迎”。

最近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报道说,被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称为“百年大计”的一带一路规划在需要中国基建投资的国家中受到欢迎,但是在对中国心存畏惧的人看来,习近平的一带一路背后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旨在建立中国主导的新世界秩序。

谢选骏指出:为什么欧洲的生产效率比较低下?我认为,这是因为人权扩张,福利增加,财政透支,文明就衰落了。总结起来,可以直接就说“文明衰落于人权扩张”。所谓人权扩张,就是庶民拿到了贵族的权利,穷人拿到了富人的权利。人权扩张的后果,相当于货币贬值。

要说明这一点,首先看看什么是文明的兴起与衰落。

汤因比认为,文明的起源必须具备有创造能力的少数人,他们是应战的先行者和领导者,然后大多数人加以模仿。缺少这个条件,文明也是不会出现的。文明生成的过程最终归结为这个社会内“自决能力”的不断增长,而这正是由那些富有创造性的少数人所促成的。文明出现后并不一定都能发展起来,有些也可能陷人停滞状态,因此,文明生长还必须具备4个条件:第一,挑战和应战的不断循环往复。第二,挑战与应战的场所逐渐从外部转向内部。第三,社会内部自决能力(对内部挑战进行应战的能力)的增强。第四,少数杰出人物的退隐与复出。总之,少数人创造,对一系列挑战进行应战;多数人模仿,使整个社会保持一致,这就是文明起源和生长的一般规律。那么文明的衰落呢?汤因比《历史研究》把文明衰弱的本质概括为三点:1、少数创造性群体,丧失了创造能力,2、大多数人不再进行相应的模仿,3、随后整个社会出现分裂。什么意思呢?创造始终只是少部分人的专利,大部分人只是在新的创造上进行模仿。

汤因比的眼光独到,但不够深刻。为什么呢?因他仅仅看到了文明的积极方面,没有看到文明消极方面。所谓积极方面就是创造方面,创造方面也可以叫做责任方面;消极方面就是消费方面,消费方面也可以叫做权利方面。

例如企业家总是少数,但即使做企业的人在其一生中也只有少数时候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这些时候,他才是有创造力的人。这是他的创造方面与义务方面。随后他赚到了钱,就开始独占和腐化,就不再是企业家,而成为寄生虫了。这是他的消费方面与权利方面。这个从积极方面到消极方面的过程,是他的创造行为的报偿和权利,也是他的人权——但是,他的这一发展过程却带来了变质,结果推动了社会的分化和成长的终止。

企业家的积极创造(责任)引起的仿效,产生了“产业革命”;企业家的消极消费(权力)引起的仿效,产生了“阶级斗争”——也就是说,企业家—资产阶级的人权,引起了雇员—无产阶级的仿效,通过革命,最终导致“人权扩张”。人权扩张则会导致权威解体和文明的衰落。所以说,文明衰落的原因既非“自杀”亦非“谋杀”,而是寿终正寝;虽然各个文明的寿限不一,但想长生不老,无异白日作梦。汤因比的谬误,来自于他的作伪——他企图欺骗西方人,向他们证明西方文明是可以长生不老的;以此兜售自己的“文明解药”。

网文《汤因比的历史哲学思想》(三马评论历史研究2013-11-04)报道:

汤因比在《历史研究》开篇就尖锐地指出,以往历史研究的一大缺陷,就是把民族国家作为历史研究的一般范围,这大大限制了历史学家的眼界。事实上,欧洲没有一个民族国家能够独立地说明自身的历史问题。因此,应该把历史现象放到更大的范围内加以比较和考察,这种更大的范围就是文明。文明是具有一定时间和空间联系的某一群人,可以同时包括几个同样类型的国家。文明自身又包含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其中文化构成一个文明社会的精髓。文明具有两个特点:第一,都经历起源、生长、衰落、解体和死亡5个发展阶段。第二,文明和文明之间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或称“亲属关系”,就像几代人生命的延续,每一个文明或者是“母体”,或者是“子体”,或者既是母体又是子体。但这种文明之间的历史继承性并不排斥它们之间的可比性。首先,从时间上看,文明社会最多只不过三代,历史进人文明阶段也不过刚刚超过6000年,而人类历史至少已有30万年。两者相比,文明的历史长度只占整个人类历史长度的2%,因此,在哲学意义上,所有文明社会都是同时代的;其次,从价值上看,如果与原始社会相比,所有文明社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如果同理想的标准相比,这些成就又都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所有文明社会在哲学上又是等价的。从这些界定出发,汤因比把6000年的人类历史划分为21个成熟的文明:埃及、苏美尔、米诺斯、古代中国、安第斯、玛雅、赫梯、巴比伦、古代印度、希腊、伊朗、叙利亚、阿拉伯、中国、印度、朝鲜、西方、拜占廷。俄罗斯、墨西哥、育加丹。其中前6个是直接从原始社会产生的第一代文明,后15个是从第一代文明派生出来的亲属文明。另外还有5个中途夭折停滞的文明:玻里尼西亚、爱斯基摩、游牧、斯巴达和奥斯曼。

汤因比认为,要揭示文明的起源,首先要了解原始社会与文明社会的本质区别,这一本质区别就是模仿方向的不同。在原始社会,人们模仿的对象是已故的祖先,传统习惯占据统治地位,所以社会停滞不前。在文明社会,人们模仿的对象则是富有创造性的人物,传统习惯被打破,社会便处于不断的变化与生长之中。由此看来,文明起源的性质就是从静止状态到活动状态的过渡。这种过渡之所以能够实现,既不是由于种族,也不是由于地理,而是由于人类面对某种困难的挑战进行了成功的应战。对第一代文明来说,挑战主要来自自然环境,对第二、三代的亲属文明来说,挑战主要来自人为环境,也就是垂死文明的挣扎,只有克服了这种挣扎,新的文明才能诞生起来。但是,这种挑战必须适度,挑战太大,应战就不能成功;挑战太小,又不足以刺激人们起来应战。另外,文明的起源还必须具备有创造能力的少数人,他们是应战的先行者和领导者,然后大多数人加以模仿。缺少这个条件,文明也是不会出现的。文明出现后并不一定都能发展起来,有些也可能陷人停滞状态,因此,文明生长还必须具备4个条件:第一,挑战和应战的不断循环往复。第二,挑战与应战的场所逐渐从外部转向内部。第三,社会内部自决能力(对内部挑战进行应战的能力)的增强。第四,少数杰出人物的退隐与复出。总之,少数人创造,对一系列挑战进行应战;多数人模仿,使整个社会保持一致,这就是文明起源和生长的一般规律。

但是,文明的生长并不是无止境的,只要应战敌不过挑战,文明就可能在其生长的任何一点上衰落下来。文明衰落的实质主要在于少数创造者丧失了创造能力,多数模仿者撤销了模仿行为,以及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失去了统一。总之是社会自决能力的丧失。文明衰落的结果,就是社会有机体的分裂,社会分成少数统治者、内部无产者和外部无产者三部分。他们分别是原来的少数创造者,多数模仿者和文明社会周围对于文明社会充满敌意的蛮族军事集团。

随着社会的解体,旧的母体文明便开始向新的子体文明过渡,这一过渡经历了四个阶段:首先,列强纷争,战乱不已。其次,统一国家时期,特点是一个强大的势力削平群雄,建立大一统帝国,带来暂时的和平和繁荣。第三,间歇时期,特点是宗教思想产生并在社会上迅速蔓延。第四是统一教会时期,特点是一个强大的宗教组织出现,但国家却摇摇欲坠,最后蛮族军事集团冲破了原有的军事分界线,摧毁了统一国家,新的文明开始了,以统一教会为代表的新社会又具备了对挑战进行成功应战的能力。

但是,文明衰落之后,并不一定马上导致旧文明的死亡和新文明的诞生,中间很可能出现千年甚至数千年的僵化状态。比如埃及文明衰落于公元前16世纪,而其解体和死亡要到公元5世纪,中间经过了两千年。苏美尔文明和印度文明也分别僵化了1000年和800年。现代中国文明在公元9世纪唐朝灭亡后就开始了衰落和解体的过程,先是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接着出现宋代统一国家,但蒙古的入侵使这个过程中断,社会没有进人间歇时期,而是处于僵化状态,这种僵化状态一直持续到今天仍然没有结束。汤因比显然是想用这种文明僵化理论补充他的四阶段理论,使其能够自圆其说。

汤因比的历史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西方史学的两个趋势:一是19世纪传统的叙述型历史已转向整体型、分析型历史;二是非西欧地区的历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在对文明起源的解释上,汤因比提出了挑战与应战的理论,这是他比斯宾格勒高明之处,也比传统的种族论和环境论大大前进了一步,因为他注意到了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注意到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主体的能动作用。但这一理论也有两个致命缺陷:一是过分强调了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作用;二是忽视了挑战应战过程中物质因素的存在。汤因比看到科学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问题,注重道德的进步和人类自身的完善,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他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夸大了宗教在历史上的重要性。汤因比用他的文明衰落理论硬套其他文明的历史,是不符合事实的。但他在晚年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指出仅用一个西欧模式并不能说明一切问题,还应再加一个中国模式或犹太模式,并对中国的未来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从汤因比的理论和体系中,也可以看到当代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强调潜意识和直觉的作用。但他仍然认为人的理智和良心是高于一切的。在对西方前途的解释上,汤因比也与斯宾格勒不同,他认为西方文明虽然发展到了顶点,但还没有理由说它已走向死亡。西方将来的命运如何,取决于西方人能否面对挑战进行成功的应战,能否解决那些西方文明生存的各种问题。这种比较乐观和现实的态度,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时代和西方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1、希腊模式: 

要素一:先是文化统一,政治分裂,然后分裂的政治造成一系列破坏性战争,接着出现政治统一。这一模式出现在安第斯文明,中美洲文明,叙利亚文明(在亚述帝国及其后继者新巴比伦帝国和阿黑门尼德帝国时出现统一),中华文明(战国后的秦的统一),印度文明(列国战争后统一于孔雀帝国),苏美尔-阿卡德文明(阿卡德帝国和后来由乌尔第三王朝建立的帝国,以及再由汉莫拉比突然重建的帝国),俄罗斯东正教文明(莫斯科帝国),日本的远东文明(德川幕府统一)。埃及文明也有类似模式,诺姆时众多独立的主权国家,彼此不断发生战争,后来从上埃及到第一瀑布以下的整个尼罗河流域都在政治上统一到所谓的古王国中,但是其政治统一与文明的破晓时期同步,甚至是反其道而行之。 

要素二:希腊文明解体后的社会史结构。统治阶级越发仰仗武力,一个崩溃的社会分离出内部和外部无产者集团,而无产者的数量膨胀。 

要素三:宗教。内部无产者创立基督教,使希腊世界以及蛮族入侵者都皈依了它。它轻易的击败了来自本土文明的反教会势力(新柏拉图主义)。获胜的教会还孵育了两种新的文明,即东正教文明(拜占庭)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这一点与大乘佛教史很相似,大乘佛教来源于印度在中国光大,基督教来源于叙利亚文明在希腊世界发展。基督教遭到新柏拉图主义的抵制,佛教遭遇道教反对,它们都来自于地方哲学,都试图仿效外国宗教的特点以增强感召力,从而窃取外国宗教的巨大影响力。但是,基督教在西方世界和拜占庭世界垄断长达数个世纪,而佛教即便是在最鼎盛时期也未将道教和儒教排挤出局(我觉得是跟佛教慈悲宽宏的理念很有关系的)。“直至1911年,中国的大一统国家依然故我,受过儒学教育的文职官员仍旧治理着国家。这种大一统的国家,治理国家的传统制度,知道使这个制度如何运转的文职人员,儒家思想熏陶下的贵族绅士作为文职人员长期的招募来源,所有这些构成了一个绝无仅有的、完整伟大的体制。这一体制的连续性即使是在中华文明的其他要素发生最严重断裂的情况下,也没有出现任何中断。”——汤因比胸怀也体现在对东方文化的客观和包容上。他不止一次的肯定东方文化,而不是像其他西方学者那样把东方看成异类。他在后面还特别称道中国长久以来的稳定性,并希冀能有一天这种东方的稳定性与西方的爆发性结合起来。 

要素四:外部无产者(蛮族人)所起的作用。在军事上征服了希腊化的大一统国家,但是对于创建新文明的贡献比起内部无产者是微乎其微。 

要素五:两种希腊化文明——拜占庭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历史过程中,一系列希腊文化的复兴。

2、中国模式: 

中国史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结构。它具有漫长的跨度,表现为一个大一统国家的理想不断变为现实,中间又不时被一些分裂和混乱的局面所打断。这两种局面在时间长度上有很大差别,所以二者更替的节奏是没有任何定规的周期性循环。从汉代上溯到中华文明初起,中国史的结构类似于希腊模式。中国最伟大的思想文化运动发生在兵祸连年的春秋战国时代,儒学最终被推崇为经典,而后秦实现了政治统一。传统的中国模式从汉代开始,跟古埃及类似,即在历史的开端就有一个统一的政权,然后统一和分裂轮流交替。这一段模式适合于希腊以及随后的拜占庭历史,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流域和伊朗历史,勉强适合印度史。 

希腊模式广泛适用于各文明史的早期阶段,而中国模式则是用于各文明史的晚后阶段,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则可以得到一个改良模式。这一模式显示社会在开始时存在着文化统一,却没有政治统一。这种政治局面有利于社会和文化的进步,但代价是地方各国之间的不断战争。随着这个社会的成长壮大,这种战争变得越来越惨烈,迟早要引起社会的崩溃。在旷日持久的“麻烦时期”过后,混乱局面为一个大一统国家的建立所治愈。在最初的统一过去后,一定有某种强大的力量维持治乱交替的过程,统一被修复的现象再三发生。这种模式适用于大多数文明,除了埃及文明在历史开端便实现政治统一。 

希腊模式的社会拥有更多的创造和进步,人们依恋这一精神刺激性,因此忍受长年的战乱,当最终忍受不了社会崩溃后,大一统国家的和平与秩序将赢得人心,尽管刺激力会减少,但却无法与稳定带来的实惠相比。(汤因比后文说尽管“统一”已经意味着文化多样性和创新性减少,但人们对统一带来的安定有一种留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想要恢复统一)。 

对于这种治乱交替,汤因比总结为经济的原因。一个统一的国家对文明的经济是沉重的负担,因为要培养收入颇丰的文职人员和常备军。如果出现体制腐败和蛮族犯境,那这些开支将日益增大,如果没有提高生产率的办法,大一统国家很可能就崩溃了。 

3、犹太模式: 

犹太人散居在世界各地为建立一个离散类型的社会模式提供了最好的材料。 

尽管没有国家性的政治结构或以地域为寄出的家园,犹太人却聪公元前586年到现在,作为一个民族,设法保住了自己的民族特征。他们并不是唯一被根除了家园却幸存下来的民族。景教徒、部分东正教徒、摩洛坎教派等都是被驱逐却幸存的民族。 

要素一: 

首先要有在各种散居的环境中保持自身历史特性的决心,而大多数社会在那种环境中都会失去自己固有的特性。这个无根的社会维持自身凝聚力和连续性的手段就是自愿遵守严格的宗教仪式和教规律法。 

要素二: 

流散社会要有不愿融入当地多数人社会的冬季。它自信自己的特性蕴含着无与伦比的意义和价值的宗教启示。 

要素三: 

认识到如果没有充分的经济基础,就不可能幸存下来。他们没有从事农业的可能,被排挤或被禁止参与公共生活(因为拒绝多数人的宗教)。所以对他们限制最小的职业就是零售业。 

这样,犹太模式作为流散社会的代表,希腊模式作为从地方国家向大一统国家过渡的典型,中国模式作为一个保持者治乱交替韵律的统一国家的缩影。

谢选骏指出:汤因比错误地认为——“中国史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结构。它具有漫长的跨度,表现为一个大一统国家的理想不断变为现实,中间又不时被一些分裂和混乱的局面所打断。这两种局面在时间长度上有很大差别,所以二者更替的节奏是没有任何定规的周期性循环。”汤因比的上述错误看法,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这个谬论,提供了历史学方面的“理论根据”。汤因比不懂第一期中国文明和第二期中国文明,具有明显的春夏秋冬、生老病死,并非治乱更替的、没有任何定规的周期性循环。



【065、文明衰落于入不敷出】


汤因比的历史哲学认为:“文明的衰落”文明衰落的原因就是“自决能力”的丧失。这句模棱两可的话似乎不大好懂。这可能因为,汤因比本人对此也不甚了了。即使在他对此做出了以下罗列的时候,依然不得要领:

(一)模仿的机械性;

(二)旧瓶装新酒;

(三)创造性行为的报应;这又包括(A)对一个凡人的崇拜;(B)对一种人间组织的崇拜;(C)对一种人间技能的崇拜;

(四)军事行为的自杀性;

(五)胜利的陶醉。

(参见A·J·汤因比,《历史研究》第四部《文明的衰落》)

其实,“丧失了自决能力”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不得要领的。因为,“自决”这个东西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所以,即使拥有自决能力,也不能保证文明不会衰落。那么,如何对“文明的衰落”进行定性,乃至定量,以便让“文明衰落”可以成为一项可以检测的生命指标呢?

有网文指出:危机大都出现于“帝国对外扩张的停滞”之后。停滞是由于战斗动力的消失,以及帝国变的太大,大到无法管理。知名的例子有蒙古帝国,以不可阻挡之力在欧亚大陆打下了难以置信的巨大国土,但这帝国太大了,蒙古文明如此原始, 基本无法管理,所以一但停止扩张,立刻就消亡了。再以日不落帝国为例,全球都有领土的大英帝国其实无法管理好所有的殖民地,在各殖民地都面对很大的挑战,殖民地纷纷要求摆脱统治,帝国最后由于管理困难,只好不再扩张,最终回到不列颠自己的岛上去。其内部的成本越来越高,最后帝国经济上不能支持自己,变得衰弱,导致敌人有机可乘。中华帝国是最稳定的帝国,但每个朝代灭亡基本都起源于经济上入不敷出。清王朝之所以那么脆弱,在于清朝有永不加赋的祖训,导致通货膨胀后收入一直减少,国家财政面对危机基本没有恢复能力。伊斯兰帝国在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富饶而传奇,但事实上帝国开支非常之大,根本不能长期维持。历史上以前的帝国之所以衰落, 王室和军队的开支太大都是主因。(据统计,历史上的帝国普遍是精英群体要消耗掉GDP的三分二以上)。但目前的西方世界虽不存在王室贵族,而是人民对政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美国为例,在建国初期本来是一个小政府的国家,政府没什么权力也不干涉民政,连国家银行都没有,但是随着一波又一波的国内危机 ,政府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渐渐地向福利国家演变。现在,每一届总统为了当选,都给人民承诺更多的好处,就像奥巴马不顾后果的让医保普及 到每一个人的头上,这样实际上是让帝国的成本不断的增加而帝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是有限的,总有一天帝国将不能承担自己的成本,面临崩溃的危险。也由于国内人民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成本太大,全球的扩张必须要收缩,西方帝国基本在海外的势力都渐渐收缩。奥巴马不顾一切把中东的军队收回国内,面对叙利亚危机也不再过问,也体现出这个不愿承担全球部署成本的趋势。再看 欧洲,在这些年里面,经济一直停滞增长,而高福利的政策基本无法改变。国家实力总会走向渐渐被耗尽的地步。文化上,在帝国扩张的过程当中,国内的种族多元化,而被容纳进去的每一个民族都要求平权。当最后,多民族融合,大家都获得平等权利后,这个文明最初的面貌和特色就消失了。罗马帝国在扩张的过程中,每一个被征服的民族都要求平权,当罗马不给予被征服的人民平等权,他们就从内部造反,掀起西班牙叛乱等军事行动,为了帝国稳定,罗马逐渐的给予各个民族 平等权利。这个趋势在今天也十分明显。美国的西班牙白人、黑人、墨西哥人都在 不停的要求更多权利。欧洲发达国家则面对黑人、穆斯林在国内数量和势力的不断增长。由于这些移民人数不断增多,要求权利扩张是必然的。随着平权的不断实现。白人精英统治的西方实际会被消灭。黑人总统出现了,拉美人甚至穆斯林的总统也有一天会出现。

谢选骏指出:以史为鉴,衰落与否的指标就在于是否已经“入不敷出”。具体说,就是一个文明也好,一个社会也好,一个组织也好,一个家庭也好,一个个体也好,如果它经常“入超”或“透支”,进入了“经常性赤字状态”,结果变得“入不敷出”,那么就将深陷衰落状态,并将走向持续的解体。

由于文明衰落的原因就是“自决能力”的丧失,那么“自决”失败的后果,就使得文明只能按照下坠的路线不断堕落。汤因比反对斯宾格勒有关西方文明的发展前途的悲观预测,而认为只要处理得当西方文明就可以避免解体的命运——但这显然是人类的力量做不到的“永生梦想”。但是,有一点还是可以努力去做的那就是尽量避免入不敷出,拒绝透支、抵挡赤字。



【066、文明无法突破种族限制】


《我们是否真的比祖先更长寿》(BBC 2018年10月31日)报道:

罗马的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享年75岁——这进一步反应了人类祖先平均预期寿命与实际寿命的落差之大。

全球人口预期寿命在过去几十年里有了显著增长。1960年联合国第一次统计人口预期寿命,彼时全球人均寿命为52.5岁。时至今日,这个数字已经飙升到了72岁。而在英国这个统计预期寿命历史源远流长的国家,增长率更为惊人:1841年,女性平均寿命为42年,男性为40年。到了2016年,女性平均寿命有望达到83岁;而男性则大约是79岁。

不难推断,人们的寿命增加得益于现代医学的奇迹,以及出色的卫生保健措施——甚至有人说,我们可能用尽了所有能够延长寿命的手段。2018年9月,英国国家统计局表示,国民寿命已经停止增长。而在全球范围内,人类寿命增长也在放缓。

人类平均寿命已经达到顶峰——这一观点甚至能从神话里找到细节佐证:例如古希腊罗马时代,五六十岁的人出街可能会引得路人侧目连连。医学的进步确实使得医疗保健在诸多方面得以改善,但这并不足以说明人类寿命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内急剧增加。

上述报告中提到的总体预期寿命其实并没有增加太多。我们之所以能看到数据的增长,不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活得久了,而是能活得久的人变多了。

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家谢德尔(Walter Scheidel)是古罗马人口学的领军人物,他说:“预期寿命和实际寿命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预期寿命是一种统计学概念,实际人口寿命与之不同,实际上也没增加多少。”

预期寿命反应的是人口的平均值。如果你有两个孩子,一个孩子刚出生就不幸夭折,另一个孩子活到了70岁,那么他们的平均预期寿命就是35岁。

站在数学角度说,这个数据是对的——我们还能从一定程度上分析这对孩子的家庭背景如何。但只看数据毕竟是管中窥豹。尤其在婴儿死亡率高的时期和地区,这个数据就变得十分不可靠了。历史上人类曾饱受婴儿早夭之苦,而不少国家至今仍没解决这个问题。

单看平均值,人们很容易就会认为古希腊罗马人只能活到30或35岁。但平均值真的能证明,逃过夭折、幸存下来的人只要活过35个年头,就能被归为“长者”了吗?假如人过三十就已到了风烛残年,那么古代的作家和政治家一定是有豁免权了。公元前7世纪初期,希腊诗人赫西奥德(Hesiod)写道,一个男人的结婚时间“应当在30岁,不多不少”。再者,古罗马时期的政治官晋升体系“荣耀之路(cursus honorum)”规定,年满30岁者才能够成为财务官,也就是体系内的第一个正式职位。(按照奥古斯都皇帝的规定,后来降到了25岁;奥古斯都享年75岁。) 如果要担任体系内的领事一职,则必须要熬到43岁——比竞选美国总统的最低年龄要求整整多了8岁。

公元1世纪,普林尼(Pliny)在写《自然历史》(The Natural History)一书时,用了整整一章描述了当时的寿星。领事科维努斯(M Valerius Corvinos)享年100岁,西塞罗(Cicero)的妻子特伦西娅(Terentia)享年103岁,克罗地亚(Clodia)享年115岁,有15个孩子;而女演员卢卡西亚(Lucceia)到了期颐之年还登台表演。

各种墓碑铭文和隽语也能够作证这一点。例如,这块墓碑下面埋葬的女人死于公元前3世纪的亚历山大港。她的铭文上刻着“她年过八旬,但能用最尖的梭子编织出最细的纱”,读起来十分让人钦佩。但这并不足以证明,当时的人们即使老去,依旧能够行动自若。普林尼曾说过:“万物朝生暮死,而上天让人长寿,并不算庇佑。有时人还活着,但知觉已经迟钝,四肢早已麻木,视线、听觉模糊,腿、牙齿、消化器官,都已经早早进入坟墓……”能够安享晚年的,他只认识一个人,那人是个音乐家,活到105岁寿终正寝。(普林尼死于56岁,只活到了别人一半的岁数。有学者认为,他死于维苏威火山爆发时喷射出的火山气体)。因此,古代人能活到今天现代人的岁数并不是难事。但是,能活到这个岁数的到底有多少人?

帝国时代

1994年,有人专门开展了一项研究,把《牛津古代词典》中提到的古希腊罗马人,以及《钱伯斯传记词典》里近代人的平均寿命做了一个对比。两本词典中一共涉及的人数为397人,其中99人死于谋杀、自杀或战争。在剩余的298人里,出生于公元前100年的人,平均年龄达到了72岁;而近代人的平均年龄则只有66岁。(研究者推测,铅工业的盛行可能导致寿命明显缩短。)

1850年至1949年间,寿命的中位数是71岁,比公元前100年出生的人还要少一岁。当然,数据样本存在明显的问题。 第一,样本里只有男性;第二,记录在案的人都妇孺皆知。 所以研究的结论应该是这样的:在名留青史的王公贵族中,只要是自然死亡,其古今平均年龄几乎没有变化。

谢尔德并没有全盘推翻这一研究结果。他说:“我们能够推测,一定存在比知名人士更长寿的普通人,人数也更多。”

古罗马皇帝提比略(Tiberius)在77岁时去世,有记载说是被人谋杀。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加扎尼加(Valentina Gazzaniga)任教于罗马第一大学,是一位医学历史学家。她说:“古代罗马,穷人和精英阶层的生活方式有着巨大差异。生活环境、医疗条件、甚至卫生状况——一定是精英阶层的更好。”

2016年,加扎尼加在研究2000多具古罗马人的遗骨后,发表了一项科研结果。这些骨架都出土于寻常坟地,主人们生前都属于工人阶级。研究显示,这些人的平均死亡年龄为30岁,不仅如此,大量遗骨的骨龄都在30岁前后。大量遗骨上有劳动创伤的痕迹,还有如关节炎等现代人会得的“老年病”。

男性劳工的伤病大多源于生前的劳役或参军。但值得注意的是,遗骨的分析显示,女性也没能幸免,她们也需要从事大量的体力劳动,如在田间做农活等。纵观历史,由于生产时卫生条件过差,产妇还面临着特殊风险。 而怀孕本身也曾一度威胁女性性命。

牛津大学历史学家汉弗里斯(Jane Humphries)说:“我们知道,怀孕的过程基本上是在肚子里养活另外一个人,因此妊娠期的免疫能力会大打折扣,这就加大了产妇的患病风险。因此,肺结核等疾病极大威胁了产妇的健康,患肺结核的女性死亡率远超男性。”

公元14年,罗马贵族朱莉娅长老去世,享年54岁。多处记载,她的死因与流放和监禁脱不了干系。产妇生命安危也受其他因素的威胁。加扎尼加说,“女性的胃口通常更小。”而营养不良会导致盆骨结构发育不全,从而增加了分娩的困难和风险。加扎尼加说:“生育率下降后,罗马妇女的平均寿命增加了。女性越是多子,预期寿命就越低。”

消失的平民

由于缺乏数据,无论是古代还是史前的平民百姓,我们都无法得知其寿命。人类学家要确定古罗马人的平均死亡年龄,往往要用到罗马帝国下埃及行省的人口普查数据。埃及人把数据写在莎草纸上,用以征税,因此经常出现漏报男丁的情况,大量妇女儿童也不在普查范围内。罗马人拥有成千上万的墓志铭,给获取数据提供了另外一个的途径。但问题是,很少有人给夭折的孩子立碑,穷人则没这个钱,甚至还有全家死于瘟疫,无人收尸的情况。

除此之外,依靠墓志铭统计数据还有另一个问题。谢德尔说:“活在世上,我们需要各种身份文件,这样才能证实一个人的年纪。但过去还没有这种材料。所以,就算当时有人真的活到111岁,那个人自己也不一定清楚。”

奥古斯都的皇后利维娅,享年86/87岁。因此,我们对古代罗马人预期寿命的了解,大部分都源于贵族阶级的寿命数据。数据显示,一岁前夭折的新生儿大约占到三分之一;剩下的孩子半数活不过十岁。但十年之后的幸存者,只要活到了60岁,再多活10年基本上不是问题。

总而言之,罗马人的寿命和现代人可能没什么差距。谢德尔说,可能就是稍微短了一点儿。“因为罗马人没有续命药丸,在油尽灯枯的时候帮上点小忙。我们也可以说罗马人平均寿命很短,因为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夭折率确实没法回避。但同时,有的罗马人也能够活到八、九十岁。只是由于大批人没熬过去,活到这个年纪的人没现在多。”

熬不过去也是人之常情。2018年的婴儿、育龄妇女和工人,生存条件要比2000年前要好的多得多。活到这个岁数的人多,并不意味着人类在生命极限上有了突破。

登记在案的百姓

后来,政府开始登记公民(首先肯定是贵族)的出生、婚姻和死亡状况。数据收集难度也就大大下降了。记录中显示的儿童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对于一个当时年满21岁的男子来说,只要不出意外(事故致死、暴力致死或被毒杀),那他的寿命几乎和现代人一样:1200年到1745年,活过21岁的人基本上寿命在62到70岁之间——14世纪是一个例外,当时黑死病肆虐,寿命预期一度缩减至45岁。

有钱有权就能延年益寿吗?也不尽然。有研究分析了11.5万名欧洲贵族的情况,结果发现,国王的平均寿命竟比骑士和贵族少六年。而人口历史学家在查看县教区登记册后发现,在17世纪的英格兰,普通村民的预期寿命甚至比贵族长。研究中写道:“尽管英国的贵族家庭物质条件优渥,又有专人服侍,但他们的寿命预期一直落后于人口平均水平。这个情况一直到十八世纪才得以改变。”这可能是因为王公贵族更倾向于生活在城市里,而城市里疾病肆虐,因此患病的风险更高。

有趣的是,率先享受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革命成果的,往往是精英阶层。17世纪末,英国贵族与平民的平均寿命相差25岁之多——即使贵族往往生活在危机四伏的城市里。

在狄更斯那个时代,烟灰雾霾笼罩了全英国。那么当时是否所有人都疾病缠身、寿命短暂呢?也不尽然。美国普利茅斯大学的研究员罗博瑟姆(Judith Rowbotham)和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的克莱顿(Paul Clayton)在研究中写道:“一旦度过了危险的童年时代……维多利亚时代中期的人口的预期寿命与如今没有明显差距”。五岁过后,女孩预计能活到73岁;男孩则为75岁。

数据显示,当年人口的平均寿命不仅能与今日一较高下,甚至可能略胜一筹。如今,工薪阶层的(这样对比更加精确)男性平均寿命约为72岁,女性约为76岁。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于1901年去世,享年81岁。其统治期间,女子平均寿命约为73岁,男子则为75岁左右。

罗博瑟姆和克莱顿的研究显示,“现代人的寿命并没有增加,这个结果着实令人吃惊。特别是考虑到维多利亚中期的医学水平:显然,当时没有发展起现代药学,疾病排查和外科手术也难以实现。”他们说,人们之所以认为寿命有所延长,可能是只把数据追溯到了20世纪——这一时代人们的营养水平下降,又有很多人开始吸烟,数据极具误导性。

史前人物

那么假如换个角度来看——史前时代的人寿命如何呢?在数据收集上显然有巨大的难度,但人类学家从现存的狩猎-采集部落里找到了切入点,收集了巴拉圭阿切人(Ache)和坦桑尼亚哈扎人(Hadza)的数据作为替代。他们发现,虽然存活至15岁的新生儿比例有所不同(哈扎男子为55%,阿切男子则为71%),但只要熬过这个年纪,两个部落的人都能活到51至58岁。当代部落原住民(modern-day forager)过着远离现代食品药品的生活,在对他们进行研究后,古尔文(Michael Gurven)和戈麦斯(Cristina Gomes)表示:“若以出生日期为基准,这些人的平均寿命为30至37岁;若考虑活到45岁的女性,平均寿命则增加了22至22岁。”也就是说,能活到65至67岁。

最近,澳洲国立大学的考古学家卡芙(Christine Cave)和奥克斯纳姆(Marc Oxenham)也有类似的发现。通过研究1500年前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牙齿磨损,他们发现,这174具骨架,大多来自于65岁以下的人;65岁到74岁之间的有16人;超过75岁死亡的则有9人。

人类寿命的极限可能没有太大变化,甚至根本没变。这么说,并不是否定了近几十年来医学的卓越进步,它在帮助我们过上健康生活之余,也让许多人达到了最高寿命。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当被问到想穿越去哪个年代时,牛津的汉弗莱斯(Humphries)不假思索地说道:“我哪也不会去的,当下的生活最好。因为就算侥幸能熬到老死,我也讨厌过粗暴野蛮的生活。”

谢选骏指出:正如“种族相异三特性模式”〔three─way pattern of race differences〕所揭示的,文明无法克服人类不同种族之间的限制因素;同样,文明也无法突破人类共通的种族限制——因此现代文明也不能让人的寿命限制真的有所突破。一百多岁也就到头了。如此来看,”彭祖八百岁“之类的说法,应该是缺乏在生物学支持的了。因为,文明既然无法突破种族限制,野蛮大概也是不能的了。



【067、文明中心注定沦为垃圾桶】


《巴黎,就是这么脏!模范城市是如何沦落的》(大象公会 2019-12-10)报道:

一个全球模范城市,是这样沦落的。

七八十年代,刚富起来的日本人,蜂拥巴黎朝圣,拍照留念,排队买包包,但是,部分人会眩晕、冒汗、心悸甚至精神崩溃。

1986年,日本心理学家Hiroaki Ota将之称为巴黎综合症。研究发现,日本游客的巴黎综合症,是因为现实与想象之间落差过大,游客们精神上无法接受巴黎居然是这样。

巴黎,城市的榜样。全球有40多座城市因为漂亮被冠以巴黎之名,比如上海和哈尔滨曾被称东方巴黎。

今天,朝圣者在巴黎最先闻到的,不是香水,而是弥漫全城的尿骚,钻进香榭丽舍大街两侧的小巷,你会直接穿越到印度。

日本驻法大使馆统计,每年至少有20例以上的巴黎综合症。忍无可忍的日本游客,会当义务清洁工。这才是真实的巴黎!

提起巴黎,你眼前会浮现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但是,这些经典标志物全球仿冒,巴黎应该换新的视觉形象了。

这种巴黎街头常见的装置,其他城市并无仿冒,你能猜到它是做什么用的吗?这是露天男用小便池。

巴黎全城只有140座公厕,而面积相同的北京二环内,公厕约有2300座。为缓解如厕难,巴黎人有两个发明:找厕所APP和露天男用小便池。

巴黎还有一种常见装置,齐腰以下高度,是镜面反光材料,你能猜出它是干什么的吗?这种装置叫防止墙根撒尿保护器,有了反光镜,那些喜欢对着墙根撒尿的人,没法再背对着人撒尿了。

西方很多城市的骑警让人印象深刻,而巴黎街头的特色骑手,穿着绿色制服,手持特殊装置,巴黎人叫他们「便便先生」。「便便先生」拿的是真空泵,是吸狗屎的。巴黎有30万条狗,每年生产7000吨狗屎,相当于埃菲尔铁塔的钢材重量。

另外,巴黎现有8万只鸽子,它们活下来,主要是靠垃圾桶上自力更生。鸽子的便便清理起来更难。

巴黎至少还有800万只老鼠,它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下图草地上幸福晒太阳的老鼠一家子,是在埃菲尔铁塔脚下。老鼠每年消化掉近30万吨城市垃圾,也算是对巴黎环境卫生的一点贡献。

1984年,巴黎新桥附近的管道工觉得下水道里的老鼠好像变少了。直到妇女节的前一天,消防员接到报警,才在新桥下发现一位默默灭鼠的英雄:鳄鱼。如今,这头传奇鳄鱼在布列塔尼瓦讷市养老,当地动物园完美还原了当年它的生活环境。

巴黎是座宽容的城市,大约三万名流浪汉散布在火车站、地铁站、公园,徜徉街头,你很容易看到他们,闻到他们。

巴黎是个烟灰缸,每年巴黎街上的烟头约350吨,相当于17亿5千万根。城市脏乱差,北京人喜欢怪罪「王德彪」,上海人喜欢怪罪「硬盘」,但巴黎人才最有资格怪罪外地人。

巴黎市(小巴黎)人口221万,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面积刚好与北京东城区加上西城区相当。巴黎市2017年接待外国游客1610万,是北京的四倍(390万),全中国2017年的国外游客也只有2917万人。

素来不以热情、好客闻名的巴黎人,一直觉得巴黎这么脏,是外地人太多且不讲卫生的缘故。巴黎是美丽、时尚的代名词,因为现代城市是巴黎定义的:第一个邮政系统、第一个公共交通系统、第一个路灯系统都出现在巴黎……因为巴黎有个艾菲尔铁塔,于是东京1958年也有了自己的铁塔:然后,上海、广州有钱修塔了,也纷纷有了自己的塔。

巴黎很多街道、桥梁和城市广场的整体样貌与两三百年前完全一样。在塞纳河边,你看到的巴黎新桥和周围的建筑是这样的:它与1850年(林则徐去世那年)巴黎明信片上绘制的景观几乎完全一样。它虽在巴黎被称为新桥,实际上是1606年建成的,这年,未来的农民军领袖李自成和张献忠出生。

被誉为「巴黎的良心」的封闭下水系统,1894年完工,全长2400公里。1900年7月,巴黎地铁系统开通运营,当时清军和义和团正在天津抵抗八国联军。今天,中国还没有一个城市有真正的垃圾分类,但下图中巴黎街头的垃圾车,运送的已经是分类垃圾了。因为1884年3月7日,巴黎推行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垃圾分类政策:所有房东必须为房客提供三个带盖容器:一个装易腐烂的厨余垃圾;一个装纸和破布;还有一个装玻璃、陶瓷和牡蛎壳。

但先行者会落后于时代。巴黎人均垃圾生产量持续上升,1980年代,每年就接近半吨,而且垃圾构成中,塑料、纸张占比急速增长。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纸张(蓝)、塑料(绿)在巴黎垃圾中的比例一路飙升,今天占用垃圾量的四成——当年巴黎领先世界的系统今天很难彻底推倒重来。今天最先进的城市公共卫生系统的标杆,已变成2002年竣工的东京「首都圈外围排水系统」。

但是,巴黎满地垃圾、满墙涂鸦、尿味熏天,并不都能怪系统老旧、外地人太多。

巴黎的公共卫生一直是政要们的重点议题。1970年代,希拉克任巴黎市长,曾发起大规模「爱巴黎卫生运动」,巴黎环卫系统的竹绿色,就是希拉克的遗产。「便便先生」是整治狗屎专项运动的产物。看到狗屎,拨打电话,十五分钟后「便便先生」就会抵达现场。「便便先生」因此得到一个昵称——「小希拉克」。

2003年,「爱巴黎卫生运动」因为得不偿失惨淡收场。「便便先生」一年就要耗费450万欧元(3600万人民币),但只收拾了街头狗屎中的20%。2015年10月,巴黎向烟头宣战,他们学习伦敦经验,罚款从35欧元升到68欧元。带灭烟小平台的新式垃圾桶,覆盖全城。但是,新式垃圾桶自己很快都变成废物这样。必须软硬两手一起抓!于是,「打击不文明大队」成立。巴黎来真的了。

听到砰砰有人敲门,窗外是呈战斗队形展开的纪律部队,清一色深蓝制服、战斗帽、黑马甲、短皮靴、皮手套——反恐特种兵?不,这是「打击不文明大队」上门执法:「夫人您好,你家垃圾桶满到盖不上,罚款!」「打击不文明大队」由巴黎市长直接管辖,下设「飞行大队」。这是一支精英部队,由原属巴黎警察署署长领导的1800名巴黎警戒员和预防、安全与保护局的人员组成。

2017年,巴黎市政派发了108452张卫生罚单,比2016年几乎翻倍,成就斐然。但2017年因此增加了7000个清洁工。为严查烟头,增加了近3000个检查员。2018年6月,因为巴黎的卫生问题,社会党元老雅克朗和现任巴黎市长安娜·伊达尔戈就在推特上吵了起来。

雅克朗:亲爱的@安娜·伊达尔戈,我刚从东京回来。你真应该去那儿呆几天。看看模范式的整洁,巴黎应该可从中获得启示。为了回应责难,安娜·伊达尔戈市长直接换上黄背心上街大扫除去了。

巴黎不可能像东京那么干净,也许有一万个理由。其中一个理由,你站在大街上就能看到。巴黎环卫工是世界上最文艺的环卫工:他们往往头戴耳机,手端咖啡,累了抽支烟,边劳动、边享受。巴黎缺少足够的环卫工人,而他们的工作量严重不饱和。巴黎环卫系统分为市政公营和私人公司两部分,20个区中10个区归市政管理,剩下的一半由三家私营公司打理。

公营部门分到的是最好的区和最烂的区。富人扎堆的第8区和16区,垃圾堆里有半新的家用电器、iphone手机,东边移民扎堆的第20区,垃圾堆里针头多。私营机构分管的地方总是更干净一点儿,但公营部门的环卫工人才是典型的法国劳动人民:几乎所有罢工都是公营的10个区发起。

为什么公营的环卫工反而更爱罢工?因为法国是劳动人民的祖国。

1998年6月,法国通过周35小时工作法案,再加上35个法定带薪节假日,算下来,法国人每年仅工作188天,而中国每周40小时工作,11天法定带薪节假日,每年工作250天。减少工作时间,不是为了让劳动者变成有闲阶级,而是为了逼雇主雇更多人,提高就业。巴黎市政环卫部门从战后就常年编制不满,70年代的「鼎盛时期」,环卫队伍中75%是没编制的临时工。提到编制,必须提法国的不定期(长期)劳动合同CDI(Contract Duration Indeterminée)。2016年法国劳工法改革之前,CDI就意味着铁饭碗。

从1973年7月起,CDI便成为法国劳动合同的原则:只要没有特别签订其他类型合同(CDD定期合同、CDT暂时合同),一切劳动合同原则上都是铁饭碗,没有字面合同都行。如果没有「严重」工作过失,雇主休想开掉雇员。

环卫工人能有啥「严重」工作过失?所以,巴黎永远缺少足够的环卫工人,而他们的工作量严重不饱和。

为法国劳动人民撑腰的还有工会爸爸。1864年5月25日,法国通过《奥利维尔法》,工人们立刻建立了法国总工会CGT,还与英、德、意的工人兄弟们成立了国际工人联合会,也称第一国际。大到产业工会、行业工会,小到50人以上企业的企业委员会,工会渗入几乎所有行业和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工会领导由会员选出,企业不能开除。除了对抗雇主,他们还负责职工的旅游度假、职工孩子的夏令营、冬令营、公司图书馆、体育比赛和冲洗照片等福利。

法国电力公司这种国营事业单位,有30万员工和法国最大的企业委员会,公司收入的1%固定用于委员会预算,每年约4.07亿欧元。它被用在380个度假中心、270个公司餐厅、5个医疗中心、两个疗养院、两个养老院,以及各种节假日礼物、集体活动、员工结婚、孩子教育补助、休假补助上。法铁、法航、巴黎公共交通联合机构,在法国最以高福利著名。它们恰好也是法国最容易罢工的组织。工人越能当家作主,就越敢和全社会对抗。法航工人2018年2月22日罢工,当天一半飞机没能上天;4月,法铁工人罢工,法国人民立即穿越到了春运的中国。

但是,法航、法铁之怒,不过人山人海,长途旅行停摆耳,环卫工人之怒,则是垃圾成山、屎尿遍地、全城掩口色变。当然,警察的意见也是很重要的,2016年10月17号,巴黎警察罢工,香榭丽舍大街被警车堵死。但是,虽然同为劳动人民,环卫工人很不喜欢其他劳动人民罢工游行,道理其实很简单:街头抗争不管成功与否,总是把巴黎搞得一塌糊涂;即使环卫工人自己罢工,最后收拾现场的还是自己。以及,那些膜拜巴黎的日本游客。

谢选骏指出:膜拜巴黎的日本游客哪里懂得,文明中心迟早注定沦为垃圾桶!只是因为,日本没有文明中心,只有奈良、京都、东京那样的山寨城市,所以倭岛居民无法理解巴黎的命运。文明中心注定沦为垃圾桶,而后新的文明中心才会崛起。



【068、文言文是第一期中国文明的载体】


《观察:为什么高中国文课要学文言文?》(2017年9月14日BBC中文网)报导:

争议再起的原因是台湾教育部审议2019年将实施的12年国民教育课纲,其中国语文课纲进入教育部课审会程序后,高中分组建议将文言文调降至最多30%。文坛及学界的重量级人物纷纷出面为支持或反对阵营背书。

台湾教育部在9月10日决议,维持原课纲草案内容,将文言比例订为45%至55%,必读选文20篇。此次虽然看似“保卫派”的“胜利”,但高中课文中的文言文比例在几次修订以来,已从七成以上逐次降低。

在台湾调降文言文比例时,中国大陆从2017年9月份开始,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统一采用由教育部直接编写的全新“部编本”,小学课本文言文比例占30%,中学文言文课文占五成,来到历次修订文言文课文比例的新高,亦引发讨论。高中课程则没有大改,仍维持必教古文20篇,诗词曲50首,文言文占课文比例的五成。

“文言文是基础”

台湾教育部课纲审查委员会计划降低文言文的教学比例。

超过20年教学经验的台湾北一女中国文教师欧阳宜璋对BBC中文说,文言文是中文学习者的语文基础,许多现代中文都有文言文的元素在内。她进一步说明,文言文比较精确、构造比较紧密。而白话文是“辐射的发散、让学生自己去联想与诠释”,能运用在创作,但文言文仍是基础。

而高中国文教育的核心为何?欧阳宜璋认为“语文应用能力”的基础应该在小学及初中时培养起来,高中则应在此基础上学习文学、文本分析能力。

欧阳宜璋也曾在国立台湾大学师资培育中心开设国文科教育实习课,她认为国文老师的专业就是要“把学生不懂的文言文转化成能应用”。现在很多高中国文老师会在文言文教学时,辅以现代散文及时事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文言文只要做到两件事”

陈茻认为,钻研文言文在被写作当时的时代意义,是文化菁英做的事。

“要跟当代有关,文言文一定竞争不过白话文。所以我觉得文言文不应该是义务教育这么重视的东西,文言文应该是文化菁英经营教育。”陈茻对BBC中文说。

陈茻毕业于台大中文系,目前在体制外教室带学生读人文经典、探讨社会问题,曾受邀至香港书展谈他的著作《地表最强国文课本》。

陈茻认为义务教育中的文言文只要做到两件事就好:一是能够引发有潜力成为“文化菁英”的人对古文的兴趣,二是要能更够与当代文学及文化接轨。

他认为文言文存在现代的价值应该是做为史料,而不是因为与当代现象相似而有价值。而钻研文言文在被写作当时的时代意义,是文化菁英做的事。

陈茻认为“对社会议题的解读能力”是高中国文教育的核心。在资讯爆炸的时代,学生的阅读量不一定比老师少,因此他认为,要能够思考并清晰表达出自己意见才是学生必须学的。

他认为如果声称“文言文对语文能力有帮助”的一方有使用文言文的语法教导学生写出“更精炼、语法更正确”的白话文,这样才能证明文言文对现代作文的帮助,但他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教法。“如果要学生写出简洁的白话文,就让他们看好的白话文范文就好了,为什么要绕一大圈读古文?”

“对现代汉语有帮助”

冯老师表示,文言文是现代语法的根源

在中国广东省担任语文教师20多年的冯老师对BBC中文表示,文言文是现代语法的根源,把根源巩固好了,对现代汉语语法更有帮助。冯老师举例,从古文中能明白一些字词的意义、出处,特别是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就能更准确的运用,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在课堂上,冯老师会让学生认识到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密切关系,让学生不会感觉文言文距离遥远。而在文言文上也要扎实下功夫,该默写背诵的不能遗漏。冯老师说,学生的文言文水平提升之后,他们现代汉语写作会慢慢进步,“在学生尝到进步的甜头后,学生都还是很有兴趣学习文言文的。”

冯老师认为“文言文必须要传承”,他曾经到过台湾,他认为台湾保留下的汉语本源比大陆多,是一个好的现象。

而高中语文教育的核心为何?冯老师认为应该是“学习传统文化”,不仅仅停留在文字,而是通过文字文段的建构,深刻的去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

香港:中文的外语教学法

在两岸三地的语文教材中,集结孔子语录的《论语》当中的篇章是必选文。

香港自2015年开始,高中中文科引入12篇文言范文,2018年文凭试(DSE)开始考核,分数占中文科总分6%。香港中文科新制考试2007年开始试行,取消高中26篇范文,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没有范文无从准备,一些学者则认为这导致学生中文水平下降,文言文表现特差,要求重设范文。

在香港担任中国语文老师7年的陈老师接受BBC中文采访时说,香港把中文当成外语来教学。 她解释这是因为受到外国语言学的概念影响,所以必修的“中国语文”,考题分成听、说、读、写。“中国文学”则是选修科目。

陈老师认为香港的语文能力教育强调的是“能力”,但训练不是以文言文为基础,而是以文义理解及考试技巧的操练为主,现代白话文在文义理解中占大比例,因此上课也会教到。但在考试制度引导教学之下,考试触及到的内容太多,因此只能填鸭式的教学。

而中学语文教育的核心,陈老师认为“文学素养”是最重要的。“你欣赏这么多美文,你不可能是一个脑袋空空的人,也不可能是一个完全不懂得写句子的人,你可能不会写得很好,可是你会有一个基础能力。”

考试引导教学

在台湾街头可见补习班贴出的榜单。

BBC中文发现,两岸三地的国文老师都不约而同表示,文言文在大考中占有重要地位,熟读文言文可以帮助学生拿到一定程度的分数,因此分配给文言文的教学时间一直居高不下。

北一女国文教师欧阳宜璋透露,很多现当代的创作者是自由发挥,因此在大考题目出到新诗或现代文的文义理解时,会发生原作者也“答错”的情况,学生多次向她反应过“不知道白话文的精准度怎么拿捏。”而文言文的题目从写作目的到文句理解,都比较能有具体、标准的答案。

中国的冯老师说,古文是语文考试中比较容易拿分的项目。香港的陈老师也表示,学校会要求学生熟背指定的12篇范文,“反复的背,反复的考,因为这是学生最有安全感的一部分。”

谢选骏指出:为什么高中国文课要学文言文?因为文言文是“第一期中国文明的语言”。如果不学文言文,中国文明就会发生类似越南、朝鲜、韩国那样的文明断裂现象。这对夷蛮小国也许可以忍受,但对泱泱大国是无以为继的。而且,第二期中国文明期间,民间语言虽受西域佛教和夷蛮小国的渗透而有很大改变,形成了所谓的“近代汉语”(区别于第一期中国文明的“古代汉语”和第三期中国文明的“现代汉语”);可是文言文的变化则相对较小,只是把《周易》《尚书》中的“先秦文言”,通俗化为《左传》《史记》中的“先秦口语”。在这种意义上,文言文的学习尤其重要,因为这意味着文明的薪传,而不仅仅是文字的修养。正因为如此,保留了汉字的日本人也就保留了文明,而废除了汉字的韩越也就废除了文明。



【069、文艺复兴毫无新意】


《半裸王妃激战天鹅!庞贝城尘封2千年壁画出土》(联合新闻网综合 2018年11月20日)报道:

「丽达与天鹅」(Leda and the swan)重现斯巴达王妃与化身天鹅的宙斯交欢的场景。 

考古学家16日在庞贝城挖出尘封1939年的壁画,画中描绘古希腊神话「丽达与天鹅」(Leda and the swan)。 

意大利庞贝(Pompeii)古城在西元79年因火山爆发而被掩埋,考古学家16日在庞贝城挖出尘封1939年的壁画,画中描绘古希腊神话「丽达与天鹅」(Leda and the swan),重现人兽交欢的场景。

据《太阳报》报导,一群考古工作者16日在清理与修复庞贝古城第5区一条主干道时,在一间高级住宅的浴室内发现一幅壁画,描绘古希腊神话「丽达与天鹅」的故事。

相传天神宙斯爱上斯巴达王妃丽达,于是化身天鹅引诱她发生关系,后来丽达产下两颗双黄鹅蛋,一颗蛋孵出卡斯托耳和波卢克斯,也就是双子座的两神,另一颗蛋孵出克吕泰涅斯特拉和海伦,海伦正是荷马史诗《特洛伊战争》中那位世界最美丽女人。虽然庞贝古城在近两千年来遭风吹雨淋,但这幅壁画仍保有鲜艳色彩,且画中的丽达以挑逗眼神望向进入卧室的人,反映庞贝城当时的社会风气。庞贝考古公园(Pompeii archaeological park)主任奥萨纳(Massimo Osanna)更称赞这幅画「独树一帜」。公元79年时维苏威火山(Vesuvio)爆发,逾摄氏500度高温的火山灰及有毒气体入侵并掩埋庞贝城。直到16世纪,世人才从约6公尺厚的火山灰层下挖掘出庞贝城。

谢选骏指出:意大利有庞贝这样一座死人的城,就像埃及有《亡灵书》这样一本死人的书。意大利人现在就靠这个赚钱,一张门票要卖三十几个欧元。不过这个行当也泄了意大利的老底,原来文艺复兴毫无新意,只不过是挖掘出了希腊化时期的东西,重新临摹到处张贴而已,什么文艺复兴三杰,他们的原版都在庞贝废墟的坟墓里。

传统上,“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是指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公元十四世纪,处于萌芽状态的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意大利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和人民大众在一起,展开了政治,文化上的反封建的斗争,欧洲历史上就出现了称之为文艺复兴的文化运动。

复兴即“再生”的意思,文艺复兴目的称号在于恢复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艺术。但其实质是资产阶级要建立新的上层建筑,为了借用前人文艺这个武器来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在美术上,当时的“复兴”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是人性的复兴,此前的美术家无法表现自己的艺术追求,只能千篇一律地表现神——基督和他的门徒。世间的人是匍匐于神脚下的芸芸众生,在美术中得不到应有的位置。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家意识到人的尊严,敢于面向活跃的现实社会,敢于描绘生活中的人和事,使美术的内容有了巨大的变化。二是古典艺术的复兴。意大利的故地是古代罗马,它遍地有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遗迹。经千年沉睡之后,许多遗迹被发现。在艺术家面前焕发出崭新的光辉。于是,美术造型有了楷模,要重归,“复兴”古典艺术的风格。

“文艺复兴”是古希腊之后人类从未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在这一变革中,出现了不少伟大的人物,最有代表性的“三杰”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他们的出现,集中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高度成就及其重要特征。

莱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作卓越的代表人物,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达芬奇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芬奇镇。他是一位 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他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

达·芬奇的启蒙教师是著名的雕塑家兼画家委罗基奥学艺,委罗基奥是一位用数学、透视学和解剖学等应用科学的方法从事艺术探索和实践的艺术家,对于达·芬奇的影响不仅在严格的绘画写实方面,主要还在于培养了他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这是决定他日后成为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绘画奇才和多种科技研究家的关键。达·芬奇的兴趣极为广泛,除了绘画,他研究 科学与哲学问题。他曾一个人亲自解剖了三十多具尸体,具有丰富的解剖知识。

《蒙娜丽莎》描绘了一位端庄秀美的西方妇女肖像,她面庞秀丽,形象逼真,似乎是真人的存在。坦然自信的神态流露出不可捉摸的带有神秘的微笑,呈现出一种高贵而不可侵犯的尊严,看的人仿佛也随之自尊、自重起来,这是对人的一种赞颂。《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此前是中世纪宗教统治的时代,是对人类压抑的时代,其作品都是以神为题材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反传统,画的是活生生的人,以真人为表现内容,此可以领悟到其思想意义的内涵,这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打碎教会精神枷锁的革命。

《最后的晚餐》是他接受米兰圣马利亚·德烈·格拉契修道院的订件时作的。这是一个传统的圣经题材。两个世纪来,许多著名画家在这一题材上尝试过,但都存在某种不足,首先是人物缺乏心理冲突,故事的戏剧性展开不生动。而达·芬奇这幅画,已扬弃了过去所有这一题材的表现缺点,从人物的活动、性格、情感和心理反应等特征上,深化了故事的寓意性,通过耶稣与犹大的冲突反映出人类的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对立。实际上它所展现的,正是当时意大利社会上凡是正直的人们,都能看到的光明与黑暗的斗争的缩影。坐在正中央的耶稣推开双手,把头垂向一边,作无可奈何的淡漠表情,这就加强了两边四组人物的变化节奏感,使场面显得更富有戏剧效果。而这十二个人,由于各自的年龄、性格和身份不同,他们的惊讶与疑虑表情也得到各自贴切的表现。人物之间互相呼应,彼此联系,他们的感情不是孤立的,这是大画家达·芬奇最重要的、也是最成功的心理描写因素。古代所谓“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至达·芬奇的这幅画上才获得了空前有效的体现,其艺术成就也即在此。作为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艺术家,达·芬奇的民主主义立场在意大利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是坚定的。事实上也证明,他的这幅《最后的晚餐》一直在鼓舞着世界人民为反对邪恶的势力而斗争。

文艺复兴时期第二位大艺术家米开朗基罗,不仅是伟大的雕塑家、画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建筑家、军事工程师和诗人。

米开朗基罗生于1475年3月6日靠近于佛罗伦萨从小父亲把他送到佛罗伦萨附近乡间的石匠家寄养,在击石声中度过了童年,因此米开朗基罗开玩笑说自己的雕刻天才,就是得自于这位石匠的恩赐。后来米开朗基罗的生父因为丧妻,移居至佛罗伦萨,将米开朗基罗送进学校学习拉丁文和优美的意大利文。米氏学会了诗词的创作,不过他在童年时期一向不爱念书,上课的时候常常偷拿速写本画画,让米氏的父亲非常头痛。所以在米氏13岁时,将他转送至一位画家处学画。一年之后,跟随一位雕刻家学习雕刻,这位雕刻家为佛罗伦萨贵族美第奇家族管理美术作品与石雕。在这里,米氏遍览了古代艺术珍宝,也有机会接触到诗人和学者,由于环境的感染,他开始研读但丁的雄伟诗篇,而柏拉图的博大思想对他的影响尤其深远。这使得米氏不但是一位伟大的画家、雕刻家、建筑师,也是一位诗人。

《大卫像》是米开朗基罗整个艺术中最重要的雕像之一。创作这尊雕像时,还不到30岁,但他的艺术风格已趋于成熟,他已被公认为是艺术大师了。他的雕像大部分都是表现健美人体的。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一种人文主义思想的表现特点。人们刚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下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赞美人体的美,是对古代希腊艺术的一种“复兴”,其实,它的更深刻意义在于反对宗教的虚伪,重视人及其现实的力量,这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的一种反映。而米开朗基罗由于深刻感受到意大利政治的动荡,他的苦闷与精神意志往往只能在自己的雕像中得到最深刻的发挥。人体是最能表现内在力量的形式。他要赋予大理石以新的生命,必须向它灌注一种属于人的肉体的力量,使它具有精神的象征性。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之所以叱咤风云于16世纪,是因为他在这个以人为中心的文艺复兴运动中,把人与战士两个概念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了。他所有的伟大雕塑,其最重要的品质也在于此,即一尊雕像,也是一个建功立业的英雄丰碑。1505年,米开朗基罗被教皇请到罗马工作。朱理二世让米开朗基罗来设计“世界最大的”陵墓,供教皇死后享用。陵墓工程巨大,雕像颇多。艺术家把多年的抑郁、愤懑和屈辱,全部寄托在这座陵墓的各个雕像上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陵前雕塑,即是《垂死的奴隶》与《被缚的奴隶》这两尊作于1516年的奴隶像。《垂死的奴隶》双目紧闭,左手枕在仰起的脑后,右肘弯曲在胸前。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想再一次醒来与暴力与死亡搏斗。那个《被缚的奴隶》的运动节奏就更强烈了。他的壮实的躯体呈螺旋形拧起。他力图挣脱身上的绳索,这种动势的转折,体现了巨大的内在激情。似乎这个奴隶将要迸发一股无比强大的反抗力。面部表情显露出坚强不屈的意志。有人称这尊雕像是“反抗的奴隶”。在这里,人的尊严得到了高度体现。艺术家以卓越的技巧使这两块冰冷的石头产生出生命的活力。这种优美的造型感受,正是米开朗基罗所期望达到的效果。

罗马西斯廷小教堂内的天顶画,是米开朗基罗的绘画艺术丰碑,。西斯廷天顶画以圣经《创世记》为主线,绘画总面积接近600平方米,人物有几百个。在拱顶上按照它的长矩形(全长40米,宽14米),在中央分割成九个画面,分别描绘《神分光暗》、《创造日月与动植物》、《创造水和大地》、《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原罪·逐出乐园》、《挪亚祭献》、《洪水》、《挪亚醉酒》等九个主题。象这样大规模的壁画,如此壮观的天顶画,画得又那样精确、和谐,多彩多姿,并且是出自画家米开朗基罗的一人手笔,这在16世纪以前是不能想象的,它所存在的精神价值在整个艺术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当拉斐尔看了这幅巨大的天顶画之后,不禁感慨地说:“米开朗基罗是用上帝一样杰出的天赋创造这个艺术世界的!”

米开朗基罗创作之始,因为天纵才气,常常遭人眼红;在他年轻时,因遭人嫉妒而被打坏了鼻子,使得他终身对自己的容貌自卑。26岁时在佛罗伦萨完成举世闻名的“大卫”雕像;30岁时因为盛名远播,传到了罗马教廷的教皇耳中,教皇立刻邀请米氏前来罗马建造陵墓。米氏也深知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开始为教廷工作。这一做就做了整个下半辈子;在当时一切教廷至上的时代,这是无上光荣的工作。他在罗马陆续完成许多世界闻名的杰作,诸如现今珍藏于梵蒂冈博物馆的圣西斯廷大教堂的湿壁画、劳孔像、慈母哀子像、摩西像、圣彼得大教堂,以及卡波多立广场等等,都是游客前往罗马时的必游之地。

米开朗基罗的创造力与活力惊人,直到去世之际仍坚守创作岗位,享年89岁。米开朗基罗终其一生给人的印象,可以用“悲壮”两个字来形容。虽与达·芬奇和拉斐尔身处于同一个时代,但境遇却大不相同。米开朗基罗的悲壮是属于天才的,含有戏剧性的英雄式悲壮。构成米开朗基罗的悲壮生涯,虽有其时代的因素,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因天才而产生的自负。米氏个性高傲倔强,不阿谀奉承,深具艺术家气质。

拉斐尔:(1483-1520)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由于高超的艺术造诣而被神化了的拉斐尔,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最高峰。

拉斐尔父亲是宫廷的二级画师。他从小随父学画,七岁丧母,十一岁丧父,进画家画室当助手。学习了十五世纪佛罗伦萨艺术家的作品,走上了独创的道路。从二十二岁到二十五岁创作了大量 圣母像,从此声名大扬。他没有达·芬奇那样经验丰富博学深思,也没有米开朗基罗的雄强伟健的英雄气概。可是他虽然只活了三十七岁,却成为文艺复兴盛期最红的画家。他的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他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的聪明特别表现在善于汲取他人之长,而后加以综合的创造。他一生创作了不少作品, 其中《大公的圣母》和《教皇利奥十世》等,还作了一些建筑设计,并为西斯廷小教堂设计画稿。他的才能又表现在他创造出最合乎当时人们的口味的形象风格被特称为一种“秀美”的风格,不仅使当时人倾倒,并且延续了四百年之久,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认为不可企及的典范。

拉斐尔的一生虽然像莫扎特那样短促(两人的生平有许多相似之处),可是有关他的传说及提供的范例却是非常之多。这些传说和范例一方面肯定了这位画家无可争辨的才华,另一方面却也可能阻碍了对这位画家的了解。一提起拉斐尔其人,提起拉斐尔的艺术风格,总离不开“超凡入圣”、“尽善尽美”这些始于瓦萨里的形容词,这使广大公众对拉斐尔(世界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的作品无法深刻领会并与之沟通,无法立即把拉斐尔的作品与那些总想用“天才”、“天才表现”等词句来标榜的蹩脚作品分开,从而在他的作品中体味生命的苦闷、浪漫的热情及感情的折磨。

拉斐尔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和谐、协调、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作品确实可被称为“人文主义及文艺复兴世界的顶峰”。人们往往忘记或忽略的是这样一种情况:拉斐尔是在历史的中心、在一系列重大事件及某种只持续了很短时间的思想风潮上攀登了顶峰,这个奇迹的创造者是一个年轻人,而这个年轻人以偏巧不得于两位最伟大的巨匠——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相较量,三人生活的年代前后差不了多少年。拉斐尔找到了“第三条路”,就是对他那个年代所有艺术成就的综合与超越。这正是拉斐尔的光荣及历史作用,那是他凭借艺术与思想、努力与理性,通过坚持不懈的检试、体验与思考而获得的。他的成功归因于他那非凡的才能:把来自艺术的那一崇高的革命性时代(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任何一种激励和启示加以提炼和消化。这表明了他的巨大智慧和高超的造谐。这种能力确实异乎寻常。

谢选骏指出:以上关于“文艺复兴三杰”的陈词滥调,说明了人类确实是一种健忘的动物,并非理性的记忆体——只知其子,不知其父。悲哉。



【070、我是第三期中国文明的马前卒】


邹容之所以不同凡响,因为是教会学校培养的,可以出污泥而不染也。

生平

1885年在出生四川省巴县的邹绍陶,幼年曾就读于英国伦敦基督教公谊会(又称贵格会)于1892年创立的广益中学,是第一届毕业生。

1902年自费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同文书院,开始参加革命运动。

1903年因与同学张继、陈独秀等人一同剪去清政府留学生监督姚文甫的发辫,事后被迫回国。至上海后,与革命志士章太炎、章士钊等人结为挚友,积极参加拒俄运动与爱国学社的革命活动。是年出版《革命军》和《流血革命》,亟言排满反清,号召人民起来革命,诛杀清帝及满人,建立独立自由的“中华共和国”。

不久,苏报案发,因清政府的要求,邹容与章太炎一同被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通缉。后邹容被租界判处2年有期徒刑,遭到迫害死于狱中,年仅二十岁。

身后

《革命军》一书风行海内外,畅销一百余万册,是清末革命书刊中流传最广的,对散播革命思想有很大贡献。蒋中正、胡适等在青少年时期都曾阅读过此书并受其感召反清。

1912年3月29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追赠邹容为陆军大将军。

1943年12月,重庆市政府将城内的新生路改名为邹容路。

1946年6月,在重庆市区南区公园建立起邹容烈士纪念碑。

评价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杨瑞松指出,从学术研究和思想文化中的探究角度而言,邹容的著作《革命军》可谓只是出自于一位热血青年的未成熟之作,其中所提到的思想观点大多缺乏原创性,甚至有明显的转借拼贴之斧凿痕迹。邹容在挪用其他思想家的过程中并未照单全收,除了有意地删减若干论点外,其论述的主要用意仍是要明确界定所谓汉族和满洲人的敌我分明界线。他亦指出,对于许多阅读《革命军》的读者而言,该书最大的吸引人之处正是其鲜明的排满言论和仇满意识。

关于邹容对于“汉人如何遭受满洲人严重迫害和奴化”的各种革命宣传控诉,日本学者桑原隲蔵曾于辛亥革命刚结束后针对这些指控提出一些观点,在革命党指控满人“残暴屠杀”,以及严行剃发令的指控上,桑原虽然认为这些指控有夸大的嫌疑,并且缺乏和历史上其他类似事件的比较视角,但他基本上同情汉人针对这些屠杀和压迫事件有强烈的情绪反弹现象。然而在有关“政治权力分配上是全由满人垄断而汉人沦为奴隶”的指控上,他认为和事实大有出入,清统治期间满汉政治势力的分配,远比先前的异族政府(例如元朝)公平得多,特别在同治中兴后,内政外交的大权大半已由汉人官僚所掌控。因此以“主奴”的关系界定满汉之间的政治权力分配情况并不符合事实。

谢选骏指出:杨瑞松缺乏常识,不知“主奴”的比例永远是“主少奴多”“主寡奴众”的。满清时期的旗人和现在的中共党员一样享有特权,而人数巨大的汉人却只能充当配料。滥竽虽然可以充数,决策还要察言观色。以至于邹容的反满大作《革命军》还要匿名才能出版;即使匿名了,即使在租界里,还要遭到洋人逮捕、关押致死,和现在的异议者同等待遇。由此可见西方殖民者的卑劣被作为西方的真理系统地继承下来了。现在,百年过去了,第三期中国文明已经开始,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我们无需再像邹容一样用匿名的方式委曲求全但却还是无法自我保全,因此有幸成为第三期中国文明的马前卒。



【071、我终于穿过了两个文明之间的绝命峡谷】


《日本房价暴跌95%!中国几十年后的缩影?》(2018年2月16日 白小新)说:

在日本出现了一种很可怕的现象,有人说:这种可怕的现象,值得中国警惕……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日本有一个地方叫越后汤泽的小城,那里以温泉和极佳的滑雪场闻名,也是日本最优质稻米和清酒的产地。

除了有玩有景有吃,而且地理位置优越,坐高铁去东京只需1小时15分钟。

但,就是这么一个具备一切有利条件的小城,却出现了糟糕的现象。

现在,这座小城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泡沫时代的高峰期相比,周边山谷里的公寓价格已经下跌95%以上。

据房地产经纪人估计,该地区有75%的公寓处于空置状态,75%什么概念?似乎都可以称为鬼城了。

大约在30年前,该地的发展风风火火,建筑规模极大。

在对比如今,有75%的公寓处于空置状态。有人说:此地和日本农村其他地区的房地产价格可能再也恢复不到原来的水平了。

这糟糕的现象有多可怕呢?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向城市迁移,需求量也在减少。

据数据显示,2017年,日本人口减少了40.3万,按照目前的趋势,到2115年,日本人口将从1.265亿下降到5100万。

而当人口不断下降,就意味着许多地方将成为无主之地。也就是说,越后汤泽现在的现象,很可能就是日本未来的缩影。

而日本的缩影,中国需要警惕。

尽管中国在2015年年底取消了实行数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但2017年出生的婴儿总数是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63万人。从1980年到2012年,

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了大约3.8亿人,而这可能是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实现惊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原因。

尽管中国的总人口正在缓慢增长,但劳动人口的数量从2012年开始不断减少。

美国银行美林金融管理部的分析师们估计,到2050年,劳动人口将减少2.12亿人,大约相当于当前中国总劳动人口的1/3。

这样的人口下滑可能发生在住房和建筑繁荣之后,而中国的这种繁荣将使日本的泡沫时代相形见绌。

因为,在2012年到2016年的短短5年里,中国生产的水泥总量是美国在整个20世纪总产量的将近3倍,其中相当一部分水泥用于建设公寓楼。

如今,大家乘车旅游、回家的路上,透过车窗会看到大部分行程中不少建了一半或者空置的楼房。

越后汤泽阴森可怖的空置酒店和公寓是日本泡沫时代和人口减少的纪念碑。

再过几十年,中国的这些楼房会不会成为同样的见证呢?不管会不会,这都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事情……

谢选骏指出:上述忧虑说明,中国已经可以和日本相提并论了?如果真的如此,那是一种多么大的成就啊。因为那就意味着,“中国终能穿过两个文明之间的绝命峡谷”。整个1970年代,我都被一个问题困扰——在现代史上,和日本相比,中国为什么会这样悲惨?整个1960年代和1970年代,二十年间,中国几乎没有新建一座像样的大楼!以至于中国甚至落后于许多非洲国家了。经过系统研究之后我发现,现代中国的悲惨是由三个部分的困难,错综叠加而成的:第一是改朝换代造成的巨大破坏,第二是文明周期之间的断裂峡谷,第三是现代化的挑战。而日本所需要应对的,主要只是现代化的挑战。日本采取举国一致的现代化策略,不过二三十年,就击败了清朝和俄国,又用了不到四十年,竟然可以向西方各国挑战,争夺西部太平洋的主导权。这就是因为,日本没有受到前面两个困难的阻遏。而中国则陷入了两个文明之间的一道绝命峡谷!而且,中国应该相当于10个日本的规模,无论从人口、领土还是从历史的厚重而言。经过研究和思考,我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历史任务,那就是帮助中国穿过两个文明之间的绝命峡谷,那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那就是一件我们的一生所能遇到的最大事业。这是一件“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的事情,只有上帝可以帮助我。于是,我开始跋涉了。让我自己先在思想上超越这一“两个文明之间的绝命峡谷”吧。



【072、西方科技文明要靠原始巫术苟延残喘】


《抑郁症治疗:来自澳大利亚土著的六万年古方》(BBC 2019年10月12日)报道:

作者参加了一个水振动疗愈仪式,这是为了放大一个人的精神振动。 在深秋一个寒冷而晴朗的日子里,我除了泳衣什么也没穿,躺在一堆袋鼠皮上,在神圣河岸边的一棵薄荷树上,被冒着浓烟的树叶团团包围着。

数千年来,库拉布(Kwoorabup)一直是举行仪式的地方。这条河在丹麦小镇附近,位于西澳大利亚首府珀斯东南面360公里处,由当地的诺加(Noongar)命名,他们相信这条河是由瓦格(Wagyl)形成的,瓦格是一条来自造物时期的巨蛇。

大多数人前往西澳大利亚南部这片偏远的沿海地区,是为了参观葡萄园,品尝美味的农产品,并在迷人的海滩边度假。但我去那里,是为了让我的精神在当地传统治疗师威廉姆斯(Joey Williams)的帮助下恢复平静。

澳大利亚土著居民拥有地球上最古老的生态文化。大约6万年来,他们对生态的复杂理解确保了他们的生存。他们通过与所有生物和非生物保持健康、平衡的关系,来实现自我身体、精神和情感方面的健康。

土著居民社区的核心是传统治疗师。自从土著文化存在以来,他们就一直受到尊重,并被认为是土著社区的福祉,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直到今天,人们对他们知之甚少。现存留的几个治疗师,威廉姆斯就是其中之一,他们有丰富的土著文化知识,并被认为具有超自然的能力。他们能用丛林药物、吸烟仪式和精神重组来治疗身体、精神和情感上的疾病。精神重组是治疗抑郁症的一种常见疗法,澳大利亚土著人称之为“精神疾病”。澳大利亚土著居民通过与周围世界的平衡关系来实现身体、精神和情感上的健康。 

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一项研究数据,称2015年抑郁症患者总数估计超过3亿,比2005年增加了18.4%。

最近,澳大利亚医学协会(Australian Medical Association)与全球主要卫生组织达成协议,宣布气候变化为“健康紧急情况”,将导致更高的精神疾病发病率,以及其他与健康相关的问题。现代生活显然对人类的精神健康和地球构成了威胁,而且我本人也曾与抑郁症作过斗争,我曾想,能否从回顾世界上最古老的智慧和延续至今的文明中找到答案。

一位土著长者的穆巴林(mubarrn),在当地诺加语中意思是“医术”或“传说”。威廉姆斯告诉我,他的治愈能力是从他的祖先那传承下来的。对他和其他土著治疗师来说,治愈过程中最重要的第一步是恢复与土地联系的能力,对土著澳大利亚人来说,与土地的联系代表着与他们文化的联系。出于这个原因,我们在前一天就在斯特林岭国家公园(Stirling Range National Park),位于库拉布以北90分钟车程的地方开始了治疗仪式,在他所属的科伦(Koreng)部落传统土地上的一个古老圣地,我们体验了重新连接的仪式。少数存留下来的土著传统治疗师被认为拥有超自然能力,威廉姆斯(Joey Williams)就是其中之一。 

西澳大利亚唯一的南部山脉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区。它是该州为数不多的几个降雪的地方。春天,这里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有近1500种植物,很多是其它地方所没有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植物区之一。

许多本地植物都有药用价值,威廉姆斯早年就和家人一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难怪现在50多岁的他,仍然把这片土地称为他的“超市”和“药房”。

在没膝高的草丛中,威廉姆斯向我展示了如何挖掘血根草(治疗牙痛的麻药),以及如何从一棵美叶桉树(marri)中收集渗出的红色无菌汁液形成的树脂。奇怪的是它从裂口中渗出,却有类似治愈开放性伤口的作用。威廉姆斯说:“它还能治胃痛。”

我们在行走时,威廉姆斯用歌声向我们和其他澳大利土著人证明,这片土地充满了生机,在它的肌肤上到处散落着歌曲(歌曲是文化记忆的代码,承载着一个地方的知识,也定义了亲属关系和学识相关的责任)。威廉姆斯唱完与我们所站地点相关的歌后,又带我“读”了这片土地,像章节一样指出山峰。他说:“这就是布拉·迈尔峰(Bulla Meile),为瞭望之峰。”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布拉夫·诺尔峰(Bluff Knoll),西澳大利亚南部的最高峰,科伦人认为他们死后返回的地方。“就在我们前面的是塔卢伯鲁普山(Talyuberlup)。看到她的脸、胸和肚子了吗?”他一边在空中画着曲线,一边问道。“意思是美丽的女人在睡觉。她是这一带的保护者。”在他的指视下,起伏的山峰看起来确实是像一位满怀期待的母亲在休息,并提醒人们,土著人把土地视为“母亲”也是互惠健康的向导。

回到车里,我们继续前往韦克伦普湖(Wickelenup),这是一个半干燥的盐湖,也是一个“能量场”,数千年来,科伦人一直在这里举行重新连接的仪式。韦克伦普的意思是“多种颜色的湖”,它的名字来源于它旁边的赭石坑。这些大量的粘土沉积物会产生从淡黄色到深红色的颜料,当人们举行仪式时,把这些颜料涂在身体上,就代表了土著人与土地之间有了重要联系。

进入韦克伦普,威廉姆斯用拍手棒和他所谓的“保护之歌”召唤他的祖先来保护和祝福我们在地球上的活动。穿过一层看起来像是从天上掉下的巨大的红色和黄色黏土后,他带我找到一块形状奇特的火山岩,把它当做研磨赭石的平台。威廉姆斯闭着眼睛站在那里,唱着属于他那个家族的歌《卡维尔·普尔朗格》(Kaarl Poorlanger),意思是“火之人”,然后在石头上混合赭石,用一种被称为“污迹”的技术在我的皮肤上涂上一种黄褐色颜料。他说:“这是你的标记,你与这片土地的联系。你可能以后会洗掉它,但我知道它在那里……你也会的。”

看着我手臂上的符号,我问他为什么选择了看起来像水波纹样的图形。他说:“我没有。是你在脑海中选择了它。”察觉到我的困惑,威廉姆斯进一步解释道。“我只要听你半个小时,我就了解你了。土著居民对这片土地的认知是通过歌曲传承下来的,这是一种文化记忆代码,它定义了亲属关系的责任。无论治疗师是否真的拥有心灵能力,土著人几千年来磨练了一项关键技能,一种高级的聆听方式。

来自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的土著活动家、教育家和艺术家昂冈梅尔—鲍曼(Miriam-Rose Ungunmerr-Baumann)认为,“达迪(dadirri)是土著人的礼物”是世界所渴望的。在她的朗格库尔(Ngangikurungkurr)语言中,达迪的意思是“内心深处的倾听和宁静的意识”,根据昂冈梅尔 鲍曼的说法,达迪是一种正念和相互同理心的形式,我们可以与土地、彼此和自己一起发展。她在自己的网站上写道:“我们呼唤它,它也呼唤我们……这有点像我们所说的‘沉思’。”

对于澳大利亚土著居民来说,这种精神倾听的活动提供了一种观察和遵循自然规律行事的方式,而现代世界似乎忘记了这一点。她告诉我:“我们观察灌木丛中的食物,等它们成熟后再采摘。当亲人去世时,我们会悲伤地等待很久。我们承认自己的悲伤,让它慢慢愈合。”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从2005年到2015年,抑郁症患者的数量增加了18%以上。 虽然许多古老的土著人的智慧和文化已经消失,但像昂冈梅乐 鲍曼这样的长者仍在努力让留下的东西存活下去,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第一批英国殖民者于1788年抵达澳大利亚时,澳大利亚的土著人口大约为75万。10年后,由于新疾病的出现,以及与欧洲殖民者的暴力冲突,人口大约下降了90%。今天,土著澳大利亚人只占总人口的3.3%。(土著居民儿童重新安置计划)强迫家庭分离和将土著人从传统领地、文化和习俗中赶出,影响了文化知识的传承,并导致了今天仍在经历的代际创伤。

潘齐罗尼博士(Dr Francesca Panzironi)是一位来自罗马的女性人权学者,她主张更多地承认土著传统的治疗原则、做法和医学。她是澳大利亚第一个土著传统医学组织的首席执行官,她在2012年与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地区的治疗师尼岗卡利(Ngangkari)合作,组建了安南古·尼冈卡利·安塔克土著传统医学组织(Anangu Ngangkari Tjutaku Aboriginal Corporation; ANTAC)。潘齐罗尼说:“对土著人来说,这是一种重新连接文化和获得不同于西方医学的治疗技术。西方医学从机械的角度看待身体,而土著治疗师则强调每个人都有一种与身体和情感密切相连的精神。”

土著治疗师“尼岗卡利”(Ngangkari)现在与西方医生和一些公立医院的心理健康专家一起工作。虽然在澳大利亚不承认传统土著医学是一种替代医学(由于难以规范精神活动和缺乏对灌木丛药物的检测),但尼岗卡利治疗师通过2009年的《精神健康法》在南澳大利亚立法中得到承认。现在安塔克(Antac)的治疗师在一些公立医院里与西医和心理健康专家一起工作。他们为土著澳大利亚人的医疗保健提供“补充”治疗,这对那些从殖民时代的创伤中恢复过来的人尤其有益。潘齐罗尼说,非土著人的兴趣也在增加,他们对主流治疗模式不满意,正在寻找替代方案。“在我们这里接受治疗的一位中年妇女,她通过咨询家庭医生,在6个月的常规帕米尼(pampuni)(传统治疗师用于精神调整的按摩技术,尤其对胃部不适,认为与精神有关)治疗期间,减少了抗抑郁药的摄入量,她感觉到精神状况明显改善。”

目前,安塔克拥有一个移动诊所,可以让尼岗卡利的治疗师前往澳大利亚那些无法获得服务的地区,但潘齐罗尼希望看到类似于南澳大利亚的医院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她告诉我:“我们的目标是让土著传统医学被确认为一种替代医学,并让治疗师的治疗成为一种可行的选择,通过医疗保险(澳大利亚的全民医疗体系)成为每个人的可行选择。”在重新联系的仪式上,科伦人用粘土涂自己的身体,这种做法被称为“污迹”。 

回到库拉布,威廉姆斯正在为我的精神重建仪式做最后阶段的准备。他用烟来净化和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免受恶灵的侵袭,这是土著人的传统仪式,然后他在我的肚脐上放了一块小石头,他说,这是一种吸收我的“振动”或精神的工具。威廉姆斯说:“我们都是由振动组成的。它在出生时通过脐带连接。这是我们的本质。”这种水振动疗愈仪式,是该地区穆巴林所特有的。当他把石头放到河里时,我能感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得到了提升。威廉姆斯说:“高振动意味着焦虑,低振动就是抑郁。我将通过打开你背部的一个入口,来释放你的振动并使之平衡。”

我知道水会很冷,但这仍然没有让我做好准备,当我到了把自己浸入河里时,我感到震惊。我仰面漂浮,威廉姆斯抱着我,我试着放松一下,听着我的“振动”,石头现在靠在我的脊椎上,但我颤抖的身体不肯配合。冰冷的水使我的疼痛加剧,我感到不舒服,因为我不习惯被支持的感觉。一种莫名的恐惧袭上心头,如果我不挣脱出来,按我习惯的方式自己移动,我可能会沉下去。但接着我感到一股奇怪的力量从我身下往上推,我意识到不仅是威廉姆斯在支撑我,河流本身也在支撑着我。

按照威廉姆斯的要求,放弃控制,承认痛苦和信任,我仰起头,专注于温暖的阳光。我记起我之前读过的昂冈梅尔 鲍曼的一篇文章。她写道:“我们不能赶河过去。我们必须跟上潮流,了解它的方式。”片刻之后,令我难以置信的是,我的耳朵里充满了一种声音,像是远处一艘动力船的马达声,声音越来越大,在我的内心产生了共鸣,就像威廉姆斯之前描述的那样,这声音听起来很像是焦虑。松开了,我喘了一口气,然后就沉下去了。

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从抑郁中恢复过来有点像从冰冷的河水中浮出水面,精神就像颜色和声音一样,似乎更明亮、更响亮、更清晰。即使没有治疗精神疾病的灵丹妙药,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也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我们肯花时间去倾听。他们能更深层地意识到,只有与土地建立互惠关系,才能确保身体和精神的安宁。

昂冈梅尔—鲍曼告诉我:“你需要问问自己,你是谁,你为什么在这里,你要去哪里。作为原住民,我们知道自己是谁。以及我们的语言,梦想,土地。我们在等待所有人和我们一样倾听,这样才能建立联系,共同归属。”

谢选骏指出:西方科技文明已经毁灭了地球环境,所以现在幻想可以殖民火星……而要在这个地球上继续挣扎,就不得不乞灵于原始巫术了。这不是西方文明的过错,而是一切文明的共同命运——任何文明都有局限,背负着“兴于斯而灭于斯”的宿命,没有一种文明可以兴盛千年以上,这就是类似于“七十年周期”的文明周期千年。在西方科技文明倒下的时候,一种新文明如果可以取代,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但愿这种新的文明不是澳大利亚土著的六万年古方。



【073、西方生活方式的终结】


《哈佛大学新冠最新研究, 揭示了疫情的绝望未来》(2020-11-30 INSIGHT视界)报道: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Science》科学杂志上发布的一篇文章,描述了一个很丧的未来,根据论文中的描述,无论是否能研发出疫苗,新冠病毒都可能会陪伴人类到2025年。没想到人类还没攻克癌症、艾滋病,而大规模传染病就已经成为新的挑战。潘多拉的盒子打开,疫情在全世界蔓延,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五年、十年,甚至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前不久,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了一篇Science:我下载了预印版,读完后脑子里产生了比较吓人的想法:新冠病毒可能要陪伴人类很久,很久了……根据论文中的描述,无论是否能研发出疫苗,新冠病毒都可能会陪伴人类到2025年。

那么,2025年以后人类能摆脱新冠病毒吗?不,只是到时我们就已经习惯了这种隔离的生活方式了……

具体来说——

1、被我们寄予厚望的疫苗,作用很可能会非常小!因为人类感染者产生的抗体有效期可能只有40周(〈300天),比疫苗的研发周期都要短!如果疫苗不能起作用,那么新冠将会变成一个10-50倍致死率的流感,在全世界范围内反复爆发收割人头。

2、未来各国的策略,就是尽可能采用疏离措施,把感染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以确保医疗体系不崩溃。

3、新冠会长期成为老年人类的头号杀手,而人类整体的医疗支出会大幅上升,预期寿命会降低。

现在看来更可能的情况是:以后的每一年,病毒都会呼啸而来,直到地老天荒……哈佛大学的仿真结果:每一年新冠病毒都会卷土重来。

这下我终于理解为什么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了!

闲言少叙,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这篇牛逼闪闪的Science里的到底说了点啥……

一、论文的思路和方法

这篇paper的题目是:翻译过来就是“预测大流行后的新冠病毒会如何传播”。

顾名思义,论文先假设各国能成功把这波疫情大流行控制住,然后预测未来病毒会如何传播。

注意,这篇文章不是预测最近几个月的感染人数,而是预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五年,甚至更长)疫情的爆发情况。

果然从视野上,哈佛大学的论文就跟外面那些妖艳的paper不一样!但是,一个问题是,这篇文章是在3月初就已经发布了pre-print版本,所以数据主要是基于2月份中国、伊朗和韩国的数据,并没有统计之后一个月欧洲和美国那种惊心动魄的大爆发,那么他们是如何得出结论的呢?因为他们找了其他4种冠状病毒作为新冠的“参考物”。

我来解释一下,这其实是非常普遍的思考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经常用这种方法来得到一些很难获得的数据。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参照物进行测量。具体到这篇论文,作者一共找了四个备选的β冠状病毒属作为参考物,它们分别是:

① SARS;② MERS;③ HCoV-OC43;④ HCoV-HKU1。

SARS的病死率9%,MERS的病死率可达36%,而HCoV-OC43和HCoV-HKU1 则只能引起普通的感冒症状,病死率极低。

用“病死率”和“传染性(R0)”两个指标来描述四种冠状病毒的位置:如果看传染性,新冠与OC43和HKU1接近,但如果看病死率,则远远高于后两者。所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OC43和HKU1的传播情况建立冠状病毒的模型,再模拟预测新冠病毒在未来的传播。

在初次爆发后,HKU1和OC43每年冬天都会卷土重来,“群体免疫”并没有什么用。而同样的剧本,新冠也可能会上演。作者通过美国呼吸和肠病毒监测系统(NREVSS)拿到2014-2019年五年的抽样数据,以此确定HKU1和OC43分别在流感季中检测为阳性的比例。

接下来的工作就很简单了,只要通过美国门诊流感监测网络(ILINet)就可以获得ILI(也就是流感)每周就诊的数据,结合这个数据就可以知道HKU1和OC43的就诊数据。

再通过CDC(美国疾控和预防中心)的FluView Interactive网站,就可以获得美国整体的流感数据,同样也就按比例获得了OC43和HKU1的感染者数据!

接下来的工作就更简单了,相信每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都能做到:只要构建一个“发生率模型”,把OC43和HKU1的传播数据代入模型,确定模型的参数,就可以预测新冠在未来的传播情况!

这个“发生率模型”需要考虑3个参数:

1、季节性传播参数:HCoV-OC43和HCoV-HKU1主要在温带地区冬季爆发,说明冬季的气候和人类生活习惯可能有助于冠状病毒的传播。也就是说,不同季节新冠的传播能力可能是不同的。

2、免疫力持续的时间:HCoV-OC43和HCoV-HKU1免疫力只能持续大约40周,而SARS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力可以相对更长,但由于缺少具体的数据,所以无法准确判断。免疫力持续的时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

3、交叉免疫程度:很神奇的一点是,不同的β冠状病毒可以诱导相互之间的免疫反应。当初祸害人类几千年的天花,就是死在了牛痘这个猪队友的交叉免疫之下!

如果对于“交叉免疫”这个概念不理解的话,我可以打一个比方:比如你买了郭麒麟的皮肤,就不光能获得郭老师的父爱,还很有可能获得于谦老师的遗产!调整以上三个模型参数,再通过计算机模拟,就可以得到OC43和HKU1两种病毒的传播数据,结果发现与实际的传播情况拟合得非常好!所以,这个模型是非常靠谱的!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想必各位已经非常清楚了……就是把发生率模型应用在新冠肺炎的预测中。

二、论文的主要结论

1、新冠病毒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扩散!在论文的设置的所有季节,SARS-CoV-2 都!爆!发!了!但前文说过,不同季节还是略有差异,比如秋冬季相交时的疫情会非常猛烈,而冬春季相交时的疫情则爆发和缓,但持续时间比较长。新冠在秋冬之交的爆发会更猛烈一些,新冠病毒在四季均有可能爆发,但烈度会有所不同。

2、如果感染者痊愈后不能获得长久的免疫力,那么新冠肺炎将会和其他的人类冠状病毒一样,在人类社会中一直存在,不停爆发。

1)如果抗体的免疫力只能维持40周,那么新冠必然每年都会爆发一次(这种情况下的群体免疫策略就是一个彻底的笑话)。

2)如果抗体的免疫力能维持104周(两年),那么新冠会2、3年出现一次大爆发,但每年也仍然会有小规模的疫情出现。

以上两种情况,意味着抗体起作用的周期与疫苗研发的周期相当,或甚至远远短于疫苗研发周期,那么疫苗研发就必须成为一个常态性工作,永远持续下去,尽可能地帮人群建立抗体。未来每个人每年都要至少注射一次疫苗!

也许是这篇论文的结论太丧,于是四位作者又给了一个最乐观的情况下的预测:

3)如果人类获得的免疫力是永久性的,新冠的感染率会大幅下降,病毒会消失五年或更长时间。

最乐观的预测:疫情从明年开始彻底消失。但是,众所周知的是,RNA病毒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变率非常高,因为复制RNA时很容易出错,这也造成了RNA病毒对环境极强的适应性。比如HCoV-OC43和HCoV-HKU1就只能维持大约40周的免疫力。所以,这种最乐观的情况,基本上是不太可能发生的……

三、人类的“幸运”已经结束了

潘多拉的盒子打开,疫情在全世界蔓延,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五年、十年,甚至可能一直持续下去,这意味着:彼此间的隔离将成为常态,人与人之间日常的交际会显著减少,甚至传承了成百上千年的很多风俗习惯也会彻底消失。

未来的服务业将受到极大的抑制,人们会压缩非必须的服务业需求,除了医疗、教育等必须的服务需求外,其他都将尽可能地抑制。例如对于人类的旅游业、餐饮业、院线、商业地产等等以及其他一切服务业相关行业可能都是重大的打击,可能彻底改变旅游业的业务逻辑。

又比如NBA的收入结构可能要发生根本的变化,人类体育运动最吸金的产业,可能会变成网络游戏。这类观众密集的体育赛事可能永远都不会出现了。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远程服务、VR、AR产业将迎来一波大发展,行业估值的逻辑已经完全改变了……所以,时代真的变了,你准备好了吗?

谢选骏指出:简单一句话,那就是“西方生活方式的终结”。不用共产主义,不用伊斯兰恐怖主义,病毒比谁都厉害。

《哈佛调研显示:乘坐飞机感染新冠的风险低于外出购物或就餐》(Staff Writer Nov 9, 2020)报道:

达美航空在航旅中针对新冠病毒采取的多重防护举措有效保证了乘客的安全,使搭乘飞机出行的安全性比其他日常活动更高。

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达美航空等美国航企为保护客户及员工的安全而采取的多重防护举措,能够将乘客在航旅中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降至极低。这是公共卫生学院的科学家们在逐个登机口对乘客进行调研后得到的结论,也是迄今为止该领域最全面的研究。截至目前,美国疾控中心尚未发现曾在美国民航飞机上发生过新冠病毒感染病例。

哈佛大学研究人员总结说:“疫情期间,相较于外出购物或就餐等日常活动,在飞机上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更低。实施此类多重举措降低风险……需要乘客与航企严格遵守,但的确有助于确保疫情期间的航旅安全,或者让航旅远比日常活动更安全。”该研究发现,全面佩戴口罩、坚持执行清洁标准以及采用先进的通风和过滤系统等措施,对防止新冠病毒传播有着显著作用,从而将机上感染的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乘客及机组人员须佩戴口罩

研究表明,佩戴口罩是“减少航旅感染风险的众多措施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环”。达美航空是最早要求客户及员工在机场及机上各接触点佩戴口罩或面部遮挡物的航企之一。这是达美航空对于安全承诺的进一步延伸。对于强制执行,我们拥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达美航空要求客户在办理登机手续时,须承诺全程佩戴口罩。针对由于某些原因无法佩戴口罩的客户,达美要求其在到达机场时完成“Clearance-To-Fly”(准许飞行)的申请流程。

对飞机高频接触区域进行深层清洁,去除污染源

该项研究也证明了达美航空所采取的一系列清洁举措是有效的,包括使用高等级消毒剂,通过业界领先的静电喷雾消毒,每天对航班的高频接触区域进行消毒。对于每个达美航班,在乘客登机前,客舱内部都采用静电喷雾进行彻底消毒——洗手间也不例外。

在达美航空每个航班上,乘务员都会对机上洗手间的高频接触区域进行高频率的擦拭,确保洗手间干净、整洁,并且补给充足,让乘客放心使用。乘务员通过使用消毒喷雾、消毒湿巾、手套等工具,确保在登机前进行彻底的消毒后,洗手间在飞行过程中仍然时时保持清洁。

客机上的通风系统能有效过滤、更换空气

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指出,机上的通风系统是“高度有效”的,其可通过快速并持续地对客舱内空气进行过滤和更换,减少乘客暴露在病毒中的风险。在达美航空保护乘客和员工的多重举措中,在航班全程保持空气干净安全是其中最为根本的举措之一。达美航空致力于通过以行业专家所推荐的两倍频率更换HEPA过滤器,确保机上空气清洁。同时,我们也致力于确保机场设施空气清洁。

在登机廊桥,达美航空正在以LEED铂金级认证MERV14过滤器替换现有系统,现有系统是把外部空气注入登机廊桥及停放着的飞机客舱内,而全新的过滤器则能够使乘客登机和离机时这些区域内的空气微粒减少40%以上,从而让空气更加清洁。

多重风险缓释举措确保航旅与其他日常活动一样安全或更加安全

该研究结论指出,需要采取“多重感染防控组合举措”,才能够降低新冠病毒传播的风险。达美航空采取了多重防护举措,从值机到提取行李,全程为客户提供全新清洁标准、更大的空间(包括至2021年1月前继续锁定中间座位、限制每个航班的乘客数量)及更安全的服务,同时确保客户和员工的航旅安全。

谢选骏指出:上述报告显然是航空公司的造谣——外出购物比外出就餐的风险小,但两者的风险加起来也不到乘坐飞机感染新冠的风险的十分之一!道理很简单,那就是交叉感染的时间长短。购物最短,就餐其次,航班最长——而航班是一种典型的西方生活方式!

《感恩节后「50州同爆天灾」新冠住院9.3万人 前官员:年底前1/3人可能染疫》(编译陈韵涵 2020-11-30)报道:

公卫专家指新冠疫情在感恩节假期后再度大爆发,严重情况可能高于今年初的第一波的情况。

不顾联邦疾病防治中心(CDC)限制旅游的警告,全美数百万人涌进各地机场,光是29日就有120万人;布朗大学急诊医学助理教授梅根·瑞尼(Megan Ranney)形容,感恩节后「50州同时发生天灾」;「新冠肺炎追踪计划」数据显示,截至11月29日至少9万多人住院再创新高,也是该周末以来第二度刷新纪录。

不甩警告 1天就有120万人搭机

联邦食品暨药物管理局(FDA)前局长高特里布(Scott Gottlieb)表示,年底前全美三成的人可能染疫;美国11月病例逾400万,高于多数国家全年病例;许多返家者面临防疫新措,洛杉矶郡实施居家避疫,硅谷所在的圣塔克拉拉郡关闭学校并要求离家150哩者居家隔离。全美约600万人在感恩节假期期间,不顾CDC警告通过各地机场,光是29日就有120万人,创3月以来新高。

佛奇:感恩节集会让疫情恶化

防疫专家佛奇(Anthony Fauci)警告,不负责任的感恩节集会,可能让我们所处的已经加剧的疫情危机更加恶化。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截至11月30日,美国至少1352万5889人确诊、已知26万7888人死亡;29日死亡逾266人,30日又有826人病殁。

感恩节以来,美国添加逾50万56例,29日就有13万8903人检验确诊;全美新冠肺炎病患就医人数在感恩节周末超过9万3000例,较10月多出一倍。在罗德岛医院工作的瑞尼说,「基于我们面临的现况,医院不可能完全准备好;这就像‘50州同时发生天灾’,没有足够的床位和医护。」

「新冠肺炎追踪计划」数据显示,截至29日,9万3238人因新冠住院,继前一日通报9万1635人住院后,连两日创下高峰。

添加住院人口集中在东北部

各地分布图显示,添加住院人口集中在东北部,中西部的住院情况稍有和缓。部分州的住院情况堪忧,「加州住院病患从11月12日的4000人,月底就达到8000人。」各地30日的最新通报数据显示,添加感染及死亡病例稍降,但专家认为这可是节后延迟通报的假象。

高特里布接受CNBC「财经论坛」(Squawk Box)节目访问时说:「今年底前,可能会有30%国人感染;看看南北达科他州,可能有30%、35%,恐怕高达50%。」美国总人口约3亿3000万人。收假返家者面临许多防疫新规,洛杉矶郡对1000万居民下达居家避疫令,圣塔克拉拉郡关闭学校并要求假期间曾离家150哩者居家隔离;夏威夷郡则要求无法出具检验阴性的旅客先隔离14天,就算有检验阴性证明也可能在落地时面临随机抽检,新泽西则关闭所有青年体育场馆。

谢选骏指出:西方生活方式正在进行猛烈地垂死挣扎,不惜吞灭大量的人口。如想挽救生命,就得终结它!



【074、西方文明残暴不仁】


《A68a冰山迫近英属南乔治亚 南大西洋小岛野生动物恐遭灭顶》(BBC科学事务记者2020年11月5日)报道:

从太空中俯瞰,A68a冰山的外形像一只伸出食指的手。

世界最大冰山A68a正向英国海外属地南乔治亚岛漂移。这块来自南极洲巨大的冰山与南大西洋南乔治亚岛的大小相似,冰山现在极有可能撞上这座野生动物天堂。如果发生撞击将对当地的企鹅和海豹构成严重威胁。

这些动物的正常觅食路线可能被切断,从而妨碍牠们正常喂养幼仔。

不用说,A68a的撞击会压碎所有生活在海底的生物,这种干扰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扭转。

英国南极调查局(BAS)的杰林特·塔林(Geraint Tarling)教授说:“生态系统当然可以,而且一定会反弹。但如果冰山被卡住,它会待在那里十年。这对南乔治亚岛的生态系统和经济都有很大影响。”

南乔治亚岛以野生动物众多著称。南乔治亚岛就像是南极洲大冰山的坟墓。

这些扁平的巨型物体会被强大的洋流冲离南极大陆,它们的底部随后会卡在偏远岛屿周围的大陆架浅滩上。

这种现象一次次发生,这些巨大的冰雕在这座岛屿前慢慢萎缩。

自从2017年中旬脱离南极大陆以来,A68a(它的外形像一只人类的手,食指指向一方)一直在这条“冰山巷”上驰骋。现在就在这块英国海外属地西南几百公里处。

这座冰山的面积大约相当于英国萨默塞特郡(4200平方公里)的大小,重达数千亿吨。但它相对较薄(水下深度大约为200米或更少),这意味着它有可能在停靠前漂流到南佐治亚岛的海岸。塔林教授解释说:“一座近在咫尺的冰山对陆地掠食者的觅食场所将产生巨大影响。”“企鹅和海豹的幼崽喂养期很重要,它们觅食所需要通过的实际距离很关键。如果必须绕道而行,意味着他们不会及时回到幼崽身边,幼崽可能会在过渡期间饿死。”

庞然大物A382004年在南乔治亚岛着陆时,在当地海滩上发现无数死去的小企鹅和海豹幼崽。

英国南极调查局的研究人员正努力组织资源研究漂向南乔治亚岛的A68a,判断它是否会带来最糟的情况,是否会在当地的主要野生生物和捕鱼业产区搁浅。他强调说,潜在影响有多方面,但并非全部都是负面的。例如冰山会带来大量尘埃,这些尘埃会给周围的海洋浮游生物施肥,而这种好处将使食物链层级上升。

尽管卫星图像显示A68a正驶向南乔治亚岛,但仍可能脱离路线。 英国南极调查局遥感和制图专家彼得·弗雷特威尔(Peter Fretwell)博士说,一切皆有可能。

他告诉BBC:“洋流应该带着它沿南乔治亚岛南端绕一个奇怪的圈,然后沿大陆架的边缘旋转回到西北方向。但很难确切判断将会发生什么。”A38冰山2004年分裂漂浮时,无数海豹、企鹅觅食困难,挨饥抵饿。他的同事安德鲁·弗莱明(Andrew Fleming)博士说,正向欧洲航天局要求提供更多卫星图像,特别是来自其“哨兵一号”(Sentinel-1)雷达航天器的图像。

这些成像仪的工作波长可以让它们穿过云层,这意味着无论天气如何,它们都可以追踪冰山。弗莱明博士说:“A68a非常壮观。它仍呈完整形状令人惊讶,因为雷达图像中可以看到有巨大裂缝贯穿其中。我原以为它现在会破裂。如果它绕南乔治亚岛旋转并向北前行,它将开始破裂。它将很快进入温暖水域,波浪作用会开始让其融化。”

谢选骏指出:A68a冰山迫近英属南乔治亚——南大西洋小岛野生动物恐遭灭顶——这凸显了西方文明的残暴不仁。万恶的殖民主义,不仅毁灭了古老的人类,而且毁灭了更加古老的野生动物!



【075、西方文明的东方化】


《浙大博导“内丹修炼者”实验被叫停,未通过伦理审查》(间2018年4月24日 转载澎湃新闻)报道:

浙江大学博导孔令宏招募“内丹修炼者”参与科学研究的课题已被悄然叫停。近日发现,尽管孔令宏在4月初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已招募到7名高水平的内丹修炼者,但由于涉及到人体实验,该课题在申报过程中未通过伦理审查。

“年前曾有过讨论,但是没通过伦理审查,现在已经停了。”4月11日,孔令宏课题合作方、浙大求是高等研究院的一名工作人员回应澎湃新闻时说。但他未披露具体是哪里的伦理委员会予以否决。

不过,浙大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韩松涛4月4日对一家关注此事的自媒体“有槽”表示,虽然第一次申请被医学伦理委员会否决了,但仍在尝试第二次申请;4月6日孔令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还在介绍招募的进展事宜。

“(需要考量)被试者的健康是否风险、是否受益,以及风险和受益的可测量和可评价,每一个伦理委员会的成员都是独立的,他们有权否决。”从事医学伦理学研究的浙大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施卫星向澎湃新闻表示。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4月初媒体聚焦此事后,孔令宏已删除招募修炼者的文章,对于是否会继续这场研究,他表示“不知道”。浙江大学方面向澎湃新闻表示,暂时不再针对此事接受媒体采访。

受国外禅定神经机制实验研究启发

浙江大学佛教、道教文化研究中心的办公室位于西溪校区拥有百年历史的图书馆5楼,办公室仿古木门上拴挂着一把铜锁。很多第一次“误闯”的学生都会惊讶:在巨大的圆形镂空雕花隔断之外,青石板和仿古式厢房门让人顿生“穿越时空”之感。

浙大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孔令宏的办公室在长廊北侧的第一间,他也是浙大道教文化研究中心的主任。因最近发招募道教内丹修炼者参与“冥想神经机制实验”研究,他被置于舆论的聚光灯下。

根据浙大人文学院官网介绍,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的孔令宏于1998年任职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是中国第一个博士后研究人员,次年9月受聘为浙大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孔令宏发表过《道教新探》《从道家到道教》《儒道关系视野中的朱熹哲学》等专著。

2018年2月3日晚间,孔令宏在其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篇发布在“道教与数术”公众号上的文章《招募内丹修炼者参与科学研究》,署名浙大道教中心。根据该招募令,实验将在核磁共振仪器所在的浙大华家池校区进行。

据文章,“冥想神经机制实验”由浙江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一同发起,对于被试者的要求方面,除了体内无金属(金属假牙、骨钉、支架等),非孕妇,无纹身、幽闭恐惧症、发热等症状,无既往精神病史及脑外伤,是右利手外,还要求被试者是“具有丰富经验且有较高修为的内丹修炼者”。

澎湃新闻注意到,转发该链接仅10分钟后,孔又在下面补充评论:“这个实验重在神经生理学的研究”。

根据孔令宏此前向媒体的描述,研究项目将通过核磁共振系统来测试脑电波,以找到内丹修炼对大脑神经网络结构的变化影响,而实验的启发则来自于国外学者对于佛教禅定功夫的神经科学研究。

对于“内丹”,他解释,简单来说,“内丹”就是一个高能量的气团。中医领域中讲人的真气,“内丹”就是真气组成的一个团,能量比较高。

“此次实验结合了最先进的核磁共振技术,目前全国只有这一台(核磁共振系统),价格超过200万。”孔令宏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了把这台仪器运到华家池校区,费了很大功夫。

孔令宏的同事、浙大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李恒威也曾对相关话题有过关注,他告诉澎湃新闻,西方哲学家、心理学家、认知神经科学家对东方“心学”(包括宋明理学、儒道思想)的研究并不陌生,在19世纪末便有了面对面的议题对话。

李恒威说,目前来看,最充实、有效、有影响力的议题研究出现在超个人心理学、神经科学与东方佛教传统(如禅宗、密宗、唯识学、南传佛教等)之间,并且已经有一些成果发表。

较近的一次研究成果,是2015年发表于《细胞》杂志的一篇题为《重建和解构自我:冥想练习中的认知机制》的文章,由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理查德·戴维(Richard J.Davidson)、法国国家健康和医疗中心研究人员安托万·卢茨(Antoine Lutz)等一同署名,他们都是冥想科学领域的带头人。

上述实验开始于2000年,15年间,100多名佛教人士,以及大量冥想初学者参与了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等大学的科学实验。

通过对比资深冥想者、初学者和非冥想者的大脑扫描,研究者发现冥想带给人们脑部的变化——大脑某些区域的体积会变大。科学家们基于这一结果开始解释为何冥想有可能增强人们的认知能力,并带来情感上的好处。

上述研究认为,特定的冥想机制有治疗不良自我体验(抑郁症、疼痛)以及提高幸福感的可能性。

孔令宏团队发布在道教与数术微信号上的招募文章,该文现已删除。

报名者修为高低如何衡量?

支持者表示,国外对于佛教禅定的研究已经开展多年,国内也应该进行类似的研究,学术研究就应包罗万象。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是这方面的前驱:该校麦迪逊分校研究团队从2000年开始对佛教禅定冥想机制进行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冥想会使得大脑某些区域的体积变大,并科学地解释了冥想有可能增强人们的认知能力,并带来情感上的好处。这项成果2015年发表于《细胞》杂志。

反对者则认为,“内丹修炼”是神秘主义行为,登堂入室成了高等学府的研究对象,颇有些不可思议。

陕西省社科院宗教研究员潘存娟向澎湃新闻解释,目前学界对于内丹的研究大多在典籍研究上,涉及到具体修炼的并不多,从大的方向上来说,道教的修炼讲究“外在能量的摄取和内在精神的升华”,“外在的摄取就是通过吃(丹药),内在的精神升华可能与佛教禅定颇有类似”。

一位不愿具名的医生对澎湃新闻说,一些道教人士结庐炼丹,伴有汞、铅等影响人体健康的重金属摄入,“在神经科学介入之前,先从消化科学研究起吧”。

孔令宏的实验能否将内丹的修炼与外丹的摄入隔离开呢?

多名相关学者认为,可能修炼者在外丹和内丹上各有侧重,但是根据道教典籍所言,大部分是同时进行的。

“丹药的辅助加上内功的修炼,道教的终极追求是成仙。”浙大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李恒威介绍说。

今年4月6日,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孔令宏称,在前期报名的50多人中已筛选出7名修为较高的修炼者,7人大致属于炼气化神结束、炼神还虚刚刚开始的阶段(道家内丹修炼共五个阶段,分别是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得道)。

还有道教人士发声,认为浙大仅通过告示来招募内丹修炼者,难以对其“修为”高低进行评判。公开发声的“网红道士”“全真教龙门派玄裔弟子”梁兴扬对此事表达了批评态度。

“我很惊讶于孔教授说已经通过微信文章招募到7位达到‘炼气化神’结丹期的高人。”梁兴扬向澎湃新闻表示,据他所知,从全国范围内看,能练到这一层次的修炼者都很少,“即使真的有这样的高人存在,也不会浪费时间参与实验,更不会主动通过微信号去报名参与”。

梁兴扬称,道教内部一直有内丹修炼的传统,但是直至今日并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衡量标准,很难不让人质疑,作为学者的孔令宏如何区分报名者的修为高低?梁兴扬还担心,浙大教授进行的玄学研究,可能会让伪科学借机招摇撞骗。

孔令宏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了筛选过程:让有意向的报名者填写表格,根据表格的详细情形进行筛选。“因为我们长期做类似的研究,通过他的信息,大致可以判断他达到了什么程度。”

前述公众号发表招募文章后,曾有网友也对此问题提出质疑,对此公号作者的回复是:“以前判别修为是由张天师来做的,现在确实不知道哪个是权威的了。”该文章目前已被删除。

对于实验招致外界诸多质疑,浙大人文学院何善蒙教授承认,“是个麻烦的事”,“道教的传授着重经验论,而科学实验是以量化为标准的,在实际的实验中如何去客观描述需要严格的实验方法”。

不过,另一名浙大哲学系教授王志成则认为,研究尚未开始就进行指责,这会给研究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作为博士生导师,他(孔令宏)没有发论文的压力,研究什么是他的兴趣,为什么不能研究呢,我也曾经研究过很多奇怪的东西,你让他研究去,能不能研究出来到时候就知道了……”

发起伙伴称项目已停止

澎湃新闻注意到,2017年12月24日,求是高等研究院认证微信公号发布曾发布文章《“冥想与脑活动探测”项目研讨会顺利召开》。

此次研讨会的报告内容包括:如何运用科学手段客观地阐述禅修在大脑内产生的变化、冥想的脑科学基础及神经调控技术背景调研、高频功能核磁共振揭示冥想状态中的频率特异性活动研究等。

研讨会结束两个月后,具有道教文化研究背景的孔令宏和求是高等研究院合作,一同招募内丹修炼者参与研究。

4月11日,澎湃新闻记者来到核磁共振仪器所在的华家池校区中心大楼北楼一楼,这幢挂有“转化医学研究院”牌子的大楼由于涉及医学研究,所有大门均装有门禁,与开放的南楼截然不同。

一名门卫说,求是高等研究院的核磁共振机器就在一楼西侧,但必须要有预约才能入内。

据求是高等研究院英文官网介绍,该研究院是浙江大学的直属科研机构,于2006年在查济民名誉博士的支持下创立。研究院目前有三个研究所,分别涉及脑机接口、神经科学与技术,以及生物材料和生物通路。

4月11日,澎湃新闻致电求是高等研究院,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学院曾对相关研究话题进行讨论,但是在课题申报过程中被伦理委员会驳回了,“目前我们已经停止了这个项目,不会再做了”。

对此说法,孔令宏于4月14日以“不知道”简短回复澎湃新闻,同时他还表示,媒体前期的报道给了很多压力,“令我们很多正常的工作无法开展”。

从事神经内科研究的华中科技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教授张珞颖对澎湃新闻说,自己对于道教内丹研究并无了解,但从伦理审查角度考虑,实验是否对被试者的健康有害是很重要的部分。

“据我所知,佛教的禅定冥想对健康无害,(因此可以进行实验),但是道教内丹修炼是否有害尚不知道,如果是可能有害的话,那么我认为实验便不适合进行。”张珞颖说。

从事医学伦理学研究的浙大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施卫星则向澎湃新闻表示,临床医学实验因伦理审查驳回的案例很多,确切的原因很难一一追究,但从根本上来讲,“伦理审查以被试者(或病人)的利益至上,考察实验的科学性和伦理性”。

施卫星说:“(需要考量)被试者的健康是否(面对)风险、是否受益,以及风险和受益的可测量和可评价,每一个伦理委员会的成员都是独立的,他们有权否决,具体是哪一点无需追究。”

谢选骏指出:浙江大学招募“内丹修炼者”参与科学研究的课题——所体现的却是西方文明的东方化。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勾当都是从西方传来的。表面上,这是“对佛教进行科学研究”,实际上,这是“西方文明对佛教的吸收”。西方文明的东方化,不仅体现为对于佛道的吸收,还体现为对于伊斯兰教的宽容。

附录

网文《内丹》报道:

内丹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以人体为鼎炉,精气神为药物,注重周天火候炼药,而在体内凝练结丹的修习。是宋代至现代主流的修行方式,主张内炼成丹(内丹),外用成法(雷法)。从中华道教宗祖轩辕黄帝求道于广成子记载算起,内丹已经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丹道祖经丹道的发源,是非常早的事。《周易参同契》、《悟真篇》、《列子》、《苏东坡集》、《内业》、《心术》、《楚辞·远游》以及黄老学派作品可是说是所有丹经必本的祖经,后世一切丹经均从其中发挥而来,一直是内丹法诀的纲要。内丹一词常见于道教。如道教全真派便是以修内丹而闻名天下。

理论思想

丹者,单也,一者,单也。惟道无对,故名曰丹。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长生。中华气功修炼术源远流长,气功通过内炼精气,修炼内丹的理论思想与中医思想不谋而合,经过丹能在经络里的不断疏通,从而达到“经络全通、百骸俱暖”高质量生活状态,其修炼步骤是“炼己筑基、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从中华道教宗祖轩辕黄帝求道于广成子记载算起,内丹已经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可见远古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开始修炼金丹大道了。

内丹出现

随着南北隋唐老庄与佛教融合所产生的本土禅宗大行其道。为此自宋代张伯端对道教弊端改革。其《悟真篇》指出当时魏晋道教法术众多:“如炼五芽之气,服七耀之光,注想按摩,纳清吐浊,念经持咒,噀水叱符,叩齿集神,休妻绝粮,存神闭息,运眉间之思,补脑还精,习房中之术,以至炼金石草木之类。”然而效果却是“于修身之道率多灭裂,故施力虽多,而求效莫验。”而性命双修的内丹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

修行原理

内丹修行就是积聚能量疏通自身经络,练功时间越长,正气越多,病、邪、秽气等不干净气态自然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从而内气充盈,病气无存,达到神清气爽的精神状态,继续修行能量互相感应形成人体生物场,尤其是练功时候这个生物场会无限制扩大,与宇宙不断重叠,直至合一,这就是道家内丹说的天人合一,此时念的咒语会跟波一样随时来影响宇宙,这时人处在自身的生物场中无比的舒服愉悦,身心达到极好的调整。

原指用铅汞等矿物炼制而成的红色或丸状的药物,被认为服之能长生不死,羽化成仙。据称,道教信徒炼制这种理想中的长生不死药的过程,须经“七返九还”,最后复归于“道之初始”,故称“还丹”,《周易参同契》云:“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又此丹以金(实为铅、汞)为主要原料,故称“金丹”,并取“金性不朽败”之义,以喻还丹能令人永生不死。

内丹介绍

亦称“还丹”、“金丹”、“内金丹”、“大丹”,为道教重要的炼养方术。内丹是指在人体内炼成的长生不死药,其所需原料精、气、神,亦用外丹术语喻称铅汞,其炼制过程亦如外丹之经七返九还而复归本初之道,故亦称还丹、金丹。张伯端《金丹四百字》云:“以火(喻神)炼金(喻气),返本还源,谓之金丹也。”内丹炼养之道,渊源于先秦以来稷下黄老道家的精气、行气、守一等术,是此类方术在实践和宗教化过程中发展成熟的产物。

「七窍相通」,是用来形容悟道后,感官可以互用,甚至不用感官而能知能见外界事物。这种悟后的体验,在先秦典籍中也有类似之记载。《列子·黄帝篇》,叙述列子学道九年后之悟道境界,耳目口鼻无不同,与此经所说者相似,文云:

「自吾之事夫子友若人也,三年之后,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夫子一眄而已。五年之后,心庚念是非,口庚言利害,夫子始一解颜而笑。七年之后,从心之所念,庚无是非;从口之所言,庚无利害,夫子始一引吾并席而坐。九年之后,横心之所念,横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夫子之为我师,若人之为我友,内外进矣,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竟不知风乘我邪,我乘风乎?」

又,《列子·仲尼篇》载亢仓子悟道后,也有类似的境界,而所述悟道次第,更与内丹修炼次第,有惊人的巧合,今录于下:

「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鲁侯闻之大惊,使上卿厚礼而致之。亢仓子应聘而至,鲁侯卑辞请问之。亢仓子曰:『传之者妄,我能视听不用耳目,不能易耳目之用。』鲁侯曰:『此增异矣。其道奈何?寡人终愿闻之。』亢仓子曰:『我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乃不知是我七孔四支之所觉,心腹六藏之所知,其自知而已矣。』」

文中亢仓子所言之「体合于心,心合于气」,颇似内丹修炼之「炼精化气」阶段;「气合于神」,则似内丹家之「炼气化神」;「神合于无」,则为炼内丹所说之「炼神还虚」先秦时期的《列子》与唐宋后的内丹书,年代相隔悬远,而所述修道次第,则若合符节。

贡献

内丹之学,源远流长,传于稷下黄老、阐发于汉末,盛行于晚唐不断趋于成熟,并逐步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和多种多样的修炼途径。它宗依《道德经》《冲虚经》《南华经》等经典,融摄易、儒、医等学,实践体验,形成了基于人体生命顺逆升沉的独特理论,对气功、医疗、人体科学诸方面,都有广泛的影响和启发作用。

内丹详说

汉末魏伯阳撰《周易参同契》,隐晦而又系统地阐述了内外丹炼化之道,被尊为“万古丹经之祖”。该书明确区分还丹与其他炼养术,认为还丹之外的内视历藏法、阴道(房中术)、食气、步斗宿、祭祀等,皆“悖逆失枢机”、“前却违黄老”,属不堪得长生不死的旁门小法。

《周易参同契》奠定了中国传统内外丹学的理论基础。其炼化的主导思想,是糅合易、老哲学于一炉的天人合一论。认为炼丹应遵循自然界天地日月生成运转之法则,以乾坤(阴阳)二卦为本,逆自然之易,夺造化之功,由阴阳和合而返本归元,复归于虚无之道。就内丹而言,应先追究人生命之本元,所谓“将欲养性,延命却期审思后末,当虑其先。人所禀躯,体本一元,元精云布,因气托初,阴阳为度,魂魄所居。阳神曰魂,阴神曰魄,魂之与魄,互为室宅。”虚无乃人生命之本元,精气神(魂魄)为人身之阴阳,炼丹之药物,取法乾坤二卦,“乾动以直”、“坤静以翕”,令气布精流,摄情归性,而归根返本,为结丹之要。具体修炼,则先“筑垣城郭”(摄情归性),固塞耳目口三宝,意守“规中”,“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专心不二,渐臻身体强健,颜容润泽,阴邪辟而正阳立,内气周流于身中,“淫淫若春泽,液液象解冰,从头流至足,究竟复上升,往来洞无极,怫怫被容中。”对修炼中内气周流等体验,描述颇为真切;并运用卦象易理,对修炼中用意的火候法度和精、气、神生发变化的轨迹,作了相当详尽的阐述。后世内丹学逆炼归元的理论模式,及筑基、三关炼化等修炼法则,无不本于此书而发挥。

魏伯阳之后,从魏晋至南北朝,外丹与服气、服食等方术盛行,内丹之道似乎隐而不彰,大概只在民间秘传。至中唐,魏伯阳一系的内丹说

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唐玄宗朝道士张果、罗公远,修炼内丹被认为卓有成效。张果《太上九要心印妙经》,运用道家哲理,对内炼法则作了更为明晰的阐述。罗公远、叶静能注《真龙虎九仙经》等。但直到此时,道教界和社会上盛行的炼养之道,仍为外丹与服气,内丹相对沉寂。一类题为内丹的道书,如《道藏·太玄部》所收的《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其所言内丹,实际上是上清派的集神存想之道,与魏伯阳一系内丹不同,有些服气类道书中,也称服气为内丹。

魏伯阳一系内丹的盛行及其学说的发达,是晚唐以后的事。大概由于盛行数百年之久的外丹服食成仙实验的多次失败,及服气一类炼养术的深化发展,内丹开始盛行,呈总摄和取代道教的一切传统炼养方术之势。

天师道

第一、二、三、四代天师得太上老君道法亲授全部成仙。

第五代张昭成119岁

第六代张树100余岁

第七代不明

第八代张迥90岁

第九代张符93岁

第十代张子祥120岁

十一代张通97岁

十二代张恒98岁

十三代张光104岁

十四代张慈正100余岁

十五代张高93岁

十六代张应韶不明

十七代张顺87岁

十八代张士元92岁

十九代张修85岁

二十代张谌100余岁

二十一代张秉一92岁

二十二代张善87岁

二十三代张季文87岁

二十四代张正随87岁

二十五代张乾曜85岁

二十六代张嗣宗81岁

二十七代张象中不明

据张源先说,“第1代天师张道陵是跟太上老君学道,得天独厚,道法高强。历代天师所学,当然比不上第1代天师。"而且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到了宋代道家养生功法改革,宋朝之前道教所修功法多是从黄老列庄等道家诸子书中所体悟与发展,按教法说这是太上法脉嫡传。

内丹思想

南北隋初时期,《周易参同契》在社会上公开传布,促进了内丹学的发展。据《罗浮山志》载,青霞子苏元朗于隋开皇中,来居罗浮,归神丹于心炼,“自此道徒始知内丹矣”。唐代丹家以张果与司马承祯对内丹学之发展贡献最著。

自唐末、五代至北宋初年,内丹学突放异彩,在道教修炼方术中占据统治地位。著名内丹家崔希范、钟离权、吕洞宾、陈传、刘操、施肩吾、陈朴、谭峭等高道以内丹学传功度人,使内丹功法趋于成熟和完善。崔希范所著《崔公入药镜》歌诀,为历代丹家推重。实是阴阳双修秘诀。钟离权和吕洞宾之事迹被后世道士神化,各派丹家多认钟、吕为开山祖师,内丹学的历史舍钟、吕则无从谈起。施肩吾为吕洞宾弟子,撰《钟吕传道集》、《西山众仙会真记》述钟、吕丹法,对后世影响甚大。另有《灵宝毕法》、仗破迷正道歌》等,皆题名钟、吕所作。其中相传吕洞宾所著《敲爻歌》,为阴阳双修功夫法诀。钟吕丹法为性命双修、形神并炼的人体系统工程,以凝结精、气、神为基本功,以摄取先天一炁为要诀,次第分明,步步有验,吸引了不少修道者终生去从事这项人体实验。件说钟离权得丹诀传吕洞宾、陈朴等人,吕洞宾之徒又有刘操(海蟾真人)、麻衣道者、施肩吾、何昌一、张中孚等。陈朴著有《陈先生内丹诀》,收入《道藏》,其法诀直指玄关,九转成功。吕洞宾之徒刘海蟾又传张伯端、曹迥、马自然、蓝元道、王庭扬、张继先等,为内丹大师。内丹学史上的关键人物,还有著名道教学者陈传。陈传字图南,自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得麻衣道者所传钟吕丹法,又从何昌一学锁鼻术,隐居华山。陈拎之学传种放、张无梦、火龙真人等,谭峭亦与陈传相师友。陈传著《指玄篇》并传《无极图》,奠定了“顺则生人,逆则成丹”的还丹原理和“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的基本步骤。陈传又传“蛰龙法”,后世各派丹法俱受陈传影响。

钟离权

晚唐五代,钟离权、吕洞宾、施肩吾、崔希范、彭晓、刘海蟾、陈抟、张无梦等一批内丹家活跃于山野民间,传法授徒,著书立说,掀起了一股“内丹热”,把魏伯阳一系的内丹学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批内丹家的丹法皆渊源于钟离权。

钟离权的内丹思想,直承《周易参同契》,依道教传统的“人身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论,以逆炼归元为结丹成仙之诀要。认为人生命之形成,亦如道、真气之造化天地,“乾坤相索而生六气,六气交合而分五行,五行交合而生万物”,万物各“阳中藏阴,其阴不消,乃曰真阴”,“阴中藏阳,其阳不灭,乃曰真阳”。人亦各以禀自父母真气的真阴真阳为性命之本,元阳真气藏于肾府,元阴真液源于心海,阳升阴降,气液传导,水火既济,推动人的生命活动。炼丹之士盗取了逆转生命之机,以真阴真阳为药物,摄心离境,保守性命之本不令耗散,始则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生成之数,从守窍、静定入手,引出肾海中所藏元阳真气,“先要识龙虎,次要配坎离,辨水源清浊,分气候早晚,收真一,察二仪,列三才,分四象,别五运,定六气,聚七宝,序八卦,行九州”,认为必须严循法则度数,令精气沿任督二脉,运转于下中上三丹田中,阴阳顾恋和合,五气(五脏气)朝元,三华(元精、元气、元神)聚顶,凝成胎仙,返归虚无之道,“阳神”能从顶门上自由出入,从而生死自在,与道合真,获得永恒的仙寿。具体修炼,入手有少年、中年、老年之不同;修炼次第,分小、中、大“三成”法:小成法从炼形入手,按摩导引,坚固下田,得安乐延年之果;中成法肘后飞晶,还精补脑,得返老还童,留形住世之果;大成法五气朝元、三阳聚顶,得脱质升仙之果。总之,从炼形入手,以精、气、神为药,依次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合道,为基本的修炼路径。

晚唐以来,三教合流,成为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总趋势。钟离权一系的内丹学,以融合先秦道家与玄学为其发展的基本路线。《钟吕传道集》就以玄学术语“真空”为修炼之要,有云:“若以绝念无想,是为真念,真念是为真空,真空一境,乃朝真迁化而出昏衢超脱之渐也。”至钟离权的门人吕洞宾,道为其内丹说的基本特质。其《敲爻歌》等总结内丹之纲宗为“性命双修”,单修性或单修命,皆失于偏颇,单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单修命不修性,“恰如鉴容无宝镜”,只有性命双修,方为稳当。此所谓性命双修。

吕洞宾性命双修的思想,成为后世内丹学发展的基本路线。北宋以后的内丹学诸家,几乎无不渊源于吕洞宾。性命双修的内丹学,至北宋神宗朝的张伯端趋于成熟。张伯端先作《悟真篇》丹词,发挥钟吕一系的传统丹法,发挥老庄性命之功,作为《悟真篇》的续篇。《悟真篇》(包括续篇)被公认为《周易参同契》以后影响最大、水平最高的内丹撰述,古今注疏发挥者达数十家之多。

重要人物

从苏轼的道教养炼方式表中可以发现以下现象:

苏轼几乎涉及了道教发展数千年来所有的炼养方式。不论是丹鼎派还是符箓派,不论是内丹还是外丹;不论是服食药物,还是炼养丹砂;不论是吞咽津液,还是屏闭呼吸;不论是按摩,还是饮食;亦或是修性修命,还是性命双修。苏轼都殷勤的探讨,小心的实践。而这些炼养方式绝不是哪一个道教门派一时所能够全部拥有的,也是不可能在不同的教派之间互相交流传播的。这从苏轼获得这些方术的途径也可以得知,他的途径有三:读过全部《道藏》。(事见《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读道藏》);以恳切的态度从道士那里获取,包括一些外丹的炼养、气息的搬运、津液的吞咽等等;从生活经历——读百家书、膜拜求签、行医经验等处获取,包括性情的修养、签言的理解、医药保养以及生活的体悟等等。

用自己亲眼所见、卓有功效的按摩、搬运、胎息等进行养炼。不仅如此,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医药学者,他用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得来的养生原则绝对而严格地控制着自己的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并且不自私,不隐藏,毫无保留、热心地介绍给自己的朋友,甚至政敌。苏轼重视对于生命的爱护,但更重视对于心性的修炼,也就是在执行性命双修的同时更服膺于“性”的修养。

从他炼养的选择态度来看,他是一个道教徒的实用主义者。苏轼对于道教可谓终身迷恋余秋雨《苏东坡突围》只说佛教的力量,“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其实道教也是功不可没,苏轼用道家的与世无争,清净无为来显示自己的置身事外,摆明一种姿态给当局者看。《送沈逵赴广南》中言:“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功名如幻何足计,学道有涯真可喜。勾漏丹砂已付君,汝阳瓮盎吾何耻。”苏轼大多数的道教炼养方式也肇起于斯时,《与刘宜翁使君书》说:“轼齿龀好道,本不欲婚宦,为父兄所强,一落世网,不能自逭。然未尝一念忘此心也。今远窜荒服,负罪至重,无复归望。杜门屏居,寝饭之外,更然一事,胸中廓然,更无荆棘。窃谓可以受先生之道。”(《苏轼文集·第四十九卷》)在黄州时大量的书信可以证明这一点。

翻开他的文集,可以说不但道家的学说思想,而且道家人物、道家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也俯拾可得。

苏东坡谪居惠州,前后四年时间,但“杖履罗浮殆居其半”。他和儿子苏过在葛洪炼丹灶附近搭起一间“东坡山房”,并在山房附近炼丹。东坡希望如葛洪一样:“绝庆吊于乡党,弃当世荣华”,入名山以求长生之道。他崇尚葛洪说:“学道虽恨晚,愧比稚川翁。”在给他儿子苏过的一首诗中,称“东坡之师抱朴老,真契早已交前生。”苏轼在梦中与葛洪谈论炼丹之事,他将之写成诗曰:“析尘妙质本来空,更积微阳一线功;照夜一灯长耿耿,闭门千息自蒙蒙。养成丹灶无烟火,点尽人间有晕铜j寄语山灵停伎俩,不闻不见我何穷。”竟自认为前世是抱朴子之徒转世,今生依旧奉为老师。内丹思想是东坡着重发扬的,遵照“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的道学思想,“安心守玄牝,闭眼觅黄庭”,默念着《黄庭经》,加功静观,进行气功吐纳。更以丹法隐喻作诗留了颇多内丹篇章,开启了内丹史浓墨重彩的一篇,对当时内丹从上至下的发展传播历史上有不可取代的地位。白玉蟾也深受苏轼影响并把苏轼当成本家。白玉蟾祖师诗文之中常称苏东坡为“坡仙”,可为了解苏轼者也。

宋后宗派

内丹诸家对性命、精、气、神的先后天之分及相互关系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进一步完善了内丹学的理论体系。诸家丹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修性、修命的次第及侧重点不同,有先修性后修命、先修命后修性、性命齐修、以性带命等歧异。二,清修与双修二途,有主张阴阳具足于自己一身,强调一己清修者;有主张阴阳分禀于男女,倡男女双修者。从这两方面着眼,近代的内丹学者,把宋代以来的丹法,按主张与风格的差别,分为南、北、东、西、中五派。

南宗一派

指张伯端后学。此派丹法的共同特点,是修习次第上,先命后性,即先从传统内丹法入手,循序炼化精、气、神,至炼神还虚阶段,参究老庄,了彻性源。在修行方式上,又分为清修、双修二系。清修一系以白玉蟾为代表,以张伯端《青华秘文》阐述丹法最为详明。其法从闭息入手,渐入静定,于恍惚杳冥之际用忘心、觅心法体认真心、元性,从真心中生“真意”炼化精、气、神。宋白玉蟾更以一“忘”字为炼形、炼气、炼神三关的诀要,初关炼形忘形养气,中关炼气忘气养神,上关炼神忘神养虚。其《海琼传道集》分修炼全程为采药、结丹、烹炼、固济、武火、文火、沐浴、丹砂、过关、温养、防厄、工夫、交媾、大还、圣胎、九转,换鼎十九诀。南宗双修一系,源出广益子刘永年,(据传出张伯端门下)有翁葆光、若一子、陈致虚等传承其学,主张“真铅”须采之于同类之女体,采药之后,炼化精、气、神之法,与清修派略同。代表作有《悟真篇三注》。金丹南宗近道,北宗近禅。南宗思想分为两体第一阶段张伯端。第二阶段石泰、白玉蟾等,但是如果不计《悟真篇》前后序等部分有争议的内容,则金丹南宗思想实为一体,非常统一。

北宗一派

即王嚞所创全真道及祖述王嚞门下七大弟子之七真派。该派在修炼次第上与南宗相反,主张先性后命,先做除情去欲、摄心守念、明心见性的功夫,以清净心地、不受欲尘污染为诀要。此后从真心中生真意,循序炼化精、气、神。北派皆主清修,提倡出家、禁欲、苦行。北派丹法,在元代以后融摄南宗、理学之说,以明末伍守阳、清代刘一明、闵一得等阐述最为明晰。伍守阳的《仙佛合宗语录》《天仙正理直论》等所述丹法,分筑基、初关炼精化气、中关炼气化神、上关炼神还虚四阶。筑基以炼己为要,炼己即做对景无心的功夫,以识心见性,次则循序炼化精、气、神。闵一得的《古书隐楼藏书》搜罗诸多内丹撰述,于炼丹中黄直透、活子活午等密义,指陈甚详,并有从意注顶门等入手的方法。清初中兴全真道龙门派的王常月,则强调修丹以持戒为先,须严循戒定慧的次第,以伦理修养和明心见性为要。

内丹中派

指元初从南宗合流于全真道的李道纯之说。李氏总结南北二宗之学,宗承发挥陈楠之说,将道教的全部炼养术分为旁门九品、渐法三乘、最上一乘三大类。其中后二类属内丹。渐法三乘者,下乘“以身心为鼎炉,精、气为药物,心肾为水火,五脏为五行,肝肺为龙虎,精为真种子,以年月日时为火候,咽津灌溉为沐浴,口鼻为三要,肾前脐后为玄关,五行混合为丹成”。此为安乐延年之法。中乘“以乾坤为鼎器,坎离为水火,乌兔为药物,精、神、魂、魄、意为五行,身心为龙虎,气为真种子,一年寒暑为火候,法水灌溉为沐浴,内境不出、外境不入为固济,太渊绛宫精房为三要,泥丸为玄关,精神混合为丹成”。称此属养命之法,可得长生久视之果。上乘“以天地为鼎炉,日月为水火,阴阳为化机,铅汞银砂土为五行,性情为龙虎,念为真种子,以心炼念为火候,息念为养火,含光为固济,降伏内魔为野战,身心意为三要,天心为玄关,情来归性为丹成”。称此为上乘延生之道,可证仙果。这种丹法,即是白玉蟾所传融有理学的性命双修之道。最上一乘“以太虚为鼎,太极为炉,清净为丹基,无为为丹田,性命为铅汞,定、慧为水火,窒欲惩忿为水火交,性情合一为金木并,洗心涤虑为沐浴,存诚定意为固济,戒、定、慧为三要,中为玄关,明心为应验,见性为凝结,三元混一为圣胎,性命打成一片为丹成,身外有身为脱胎,打破虚空为了当”。称此为上品天仙之道,修习成就,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李氏认为三乘渐法,分别宜于下、中、上三士修炼,最上一乘,“至士”可以行之,并谓夙有根器的至士,可不经修命之渐道,而“一直了性,自然了命也”。中下之士宜修先了命后了性的渐道。李道纯的内丹说,标志着南北宗内丹说在元初融合后,已臻于高度成熟

内丹之东派

指明代陆西星之说。陆氏自称得吕洞宾亲传,所撰《方壶外史丛书》论述内丹,颇多独到见解。主张从筑基炼己、摄心修性入手,见性后男女双修,采药临炉,取坎填离,循序炼化精、气、神,实际发挥了北宗与南宗双修一系的丹法。

内丹之西派

指清代四川嘉州李西月之说。李氏自称遇张三丰、陆西星等得法,撰《三车秘旨》等阐扬内丹。其丹法主要宗承张三丰、陆西星,统摄诸派精义,主张双修,对炼心、炼气之法则,发挥甚为精到。

其他

除上述五派外,内丹自成一家风格者,还有陈抟所开创的老华山派丹法,及统摄龙门、崂山等多家丹法的崂山金山派丹法等。

另外,自唐宋以来,内丹家即根据男女生理之别,强调女子修丹应与男子不同,创编了专用于女子修丹的“女金丹”。金代王嚞弟子孙不二开创的全真道清静派,专传女丹。历代的女丹撰述,如《孙不二女丹诗》《坤元经》《女金丹》等,多达三十余种。一般都认为女子炼丹应从炼形始,先作“斩赤龙”的功夫,炼血化气,然后或可依男丹法炼气炼神。

气功术语

一般指气功家尤其是道教内炼者修炼的高级成果,是于矿物所炼的外丹相对而言。

内丹术是气功家、宗道家逆修返源、长生驻世之旨,以人身作炉鼎,以精、气为药物,神为驭能,经一定的炼养步骤,使精、气、神在体内凝聚不散,致某种有形之物结于丹田而成内丹。其炼养核心是性命双修。

内丹术语多借用外丹名词,但其意义完全不同。修炼内丹者,谓人身即丹鼎,以身中之精气为药物,以神为运用,在自己身中烧炼,使精、气、神不散而成“圣胎”。所谓圣胎,即是内丹。南宗白玉蟾说:“自家精血自交媾,身里夫妻真妙哉”,《参同契·养性立命章》形容内丹“类如鸡子,白黑相符,纵广一寸,以为始初,四肢五脏,筋骨乃俱,弥历十月,脱出其胞,骨弱可卷,肉滑若饴”。道教中人相信内丹成,可以离人体而出,人体可以分身,可以成仙,道教提倡炼养内丹。大概从隋唐到宋、金时期,兴起了以炼养内丹为主的南宗和北宗,其口诀旨圭不外《参同契》与《悟真篇》。《道藏》中亦收有论内丹的书一百二、三十种,著名的有《入药镜》、《玄珠歌》、《玄珠心镜注》、《灵宝毕法》、《钟吕传道集》、《大丹直指》、《天乐集》等。明前内丹书隐密难读,明后多为发微阐幽,但良莠不齐,让人难以取舍。道教中人对炼丹之法,大都师徒相承,解说也不一致。

关于内丹术修炼的阶次,各家方法有差,一般可分为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五个阶段。元代陈致虚《金丹大要》卷四曰:“是皆不外神气精三物,是以三物相感,顺则成人,逆则生丹。何为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虚化神,神化气,气化精,精化形,形乃成人。何谓逆?万物含三,三归二,二归一,知此道者怡神守形,养形炼精,积精化气,炼气合神,炼神还虚,金丹乃成。”

影响

内丹术至宋元时期大为盛行,成为道教炼养功夫的核心,形成我国古代气功史上最重要与最有价值的流派,影响深远,至今仍值得深入发掘与研究。内丹与我国古代生理卫生学、医学有一定关系,修持得法,能达到健康长寿。

内丹修炼

概述

关于清净孤修派丹法的步骤,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筑基入手功夫,称为道术筑基阶段主要是补足全身生理机能一亏损,同时初步打通任督和三关的径路,直至气通、全身经络通畅,达到精满、气足、神旺,为内丹仙术作准备。第二阶段为炼精化炁,称为初关仙术(百日关)。这段功法以元精为药物,包括调药、采药、封炉、炼药、止火几个步骤,属小周天功夫。第三阶段为炼炁化神,称为中关仙术(十月关)。这段功法先要经过“大死七日”的入圜过渡步骤,随之“采大药”、“养胎”,进入无为的入定功夫。第四阶段为炼神还虚,称作上关仙术(九年关)。炼神还虚纯为性功,约九年,前三年神超内院、哺乳温养;后六年调神出壳,直至虚空粉碎,合道成仙。下、中、上三关仙术各约需百日、十月、九年等时日。但亦因人而异。今依《上品丹法节次》简述如下:

(一)炼己存诚。

其要诀为惩忿窒欲、虚寂恒诚;扫除后天之习染,独露先天之真体;使识神退位,元神呈现;息断俗缘,退藏于密。丹家收拾身心,凝神定虑,即归中宫祖窍,养自我本来一点灵光,常应常静,二年三年,积久益善,促开玄关一窍。

(二)筑基培药。

其功法为择地入圜,身心意不动,收摄精气神三宝归于中宫,时时觉照,刻刻规中,借假修真,以玄关一窍立基敛藏神炁,行抱元守一之诀。此法纯熟,更复坐忘内视,行凝神入炁穴之功,活子时至元阳生,勃然机发,于恍惚杳冥之中,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龙生于离,虎生于坎,当虚极静笃之时,将元神沉于羔穴,听其自呼自吸,采有气无质之壬水(坎中真阳),以真意摄入中宫,与离中真阴会合。

(三)坎离交靖。

其功法要心息相依,身心不动,神羔凝结,于虚极静笃中,忽觉海底蠕动有光透出,似初三新月,或如粟如珠,照在腹部,乃金炁初现之象。而后以真意引药穿尾间,经夹脊,透玉枕,入泥丸,游九宫,自上腮滴下鹊桥,似醒酗甘露,沿赤道复归炁穴,行归复法,为胎息入手功夫。

(四)采药归鼎。

丹家于虚寂杳冥、渊默混沌之际,顿起雷声如裂帛,丹田火热,两肾汤煎,即将药物聚于海底,以真意引转尾间,雷声轰轰透过三关,翁聚泥丸宫。此时月窟风生,绛宫月明,两眉间内涌圆光,药物不知不觉由鹊桥下重楼,凉如冰片薄荷,沁人心脾,送归土釜。此为炼取谷神之法,取坎填离之功。

(五)周天火候。

丹家循任督运小周天炼药,自子时至巳时进阳火,应乾之策二百一十六数,除去卯时沐浴三十六策不用,实行一百八十息。自午时至亥时退阴符,应坤之策一百四十四数,除去酉时沐浴二十四策不用,实行一百二十息。连同沐浴六十息,闰余二十四息,合计三百八十四息,故日周天息数微微数。丹家须于平时调准,临炉炼药之际,只要心息相依,自然运用,不可唱筹量沙,刻意追求。小周天功成,得玉液还丹,补足后天破漏亏损,复归童真之体。

(六)乾坤交靖。

丹士行足周天火候,填回先天乾坤之位,于凝神大定之中,勃然机发,玄关一窍大开,顿觉虚灵空朗,进入齐天地、泯人我、混混冥冥的境界。此时先天炁复,凝为大药,一点落黄庭,遍身酥绵畅快,只觉圆陀陀、光灼灼,如珠在玉盘,为虚灵独露的金液还丹。

(七)十月养胎。

神炁凝结为圣胎,又名婴儿,须洗心涤虑、绵密寂照、常定常觉,如龙养珠,如鸡抱卵,暖气不绝,始得灵胎日渐坚固。十月养胎是大周天炼羔化神功夫,其火候要炉里自温温,镇日玩真空,念不可起,意不可散,十个月如一日,方能神全胎化。十月养胎为入定功夫,如遇丹田火热,可存想两眉间有一黑球如碗大,收摄入神室,其热自退。

(八)移神换鼎。

头部泥丸宫,又名天谷,乃阳神本宫。灵胎纯为先天凝结之阳神,乃人之法身,婴儿现象,须出其胞,由下田炁穴移至泥丸宫,行炼性之功。阳神能超越时空障碍,透金穿石,隐显随心。移神天谷后,丹士应端拱无为、正位居体、寂以定之、慧以镇之,继行入定之性功。

(九)泥丸养慈。

泥丸为全身至清至灵之地,上应太空之镇星,丹家法天象地,以真心合天心,要居尘出尘,须入尘磨炼,静以养慧,动以炼慧。法惟冥心寂定,诀在一“诚”字,诚于静者神自明,诚于动者性自彻,天下无撇不下之凡情,无识不破之物理,乃由诚而明之性功。丹家于此际,静极生动,定极生慧,开发出人体潜能,得大智慧、大神通。

(十)还虚合道。

内丹学炼至阳神脱体,未为究竟,躯体仍在,终难脱生死。丹家于具神通后,不可常动不还、用慧神疲,更应于群动之中,独抱静观自得之趣,一如得鱼而忘荃,行物我无间的还虚功夫。便进一步,粉碎虚空,真幻两忘,道合自然,神证太虚,与天地同其阖辟循环,浑化与无垠,动与天俱,静与天游,则为天仙功成。

科学研究

现代科学认为,内丹的炼制是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即任何物体都在向外辐射电磁波。所以现代学者推测,内丹的实质应该是反物质即负熵。因为人体的生命活动即是一种熵增加的过程,而内丹的修炼就是减少熵的增加。(此处有误,热力学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封闭系统,而生物体不属于此类,生命本身就是一种负熵现象。)

内丹特征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中有云:其聚则有,其散则零。 七窍相通,窍窍光明,圣日圣月,照耀金庭。

一得永得,自然身轻,太和充溢,骨散寒琼。 得丹则灵,不得则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游戏内丹

梦幻西游内丹

内丹是合成法宝时的必须材料,在领取到法宝任务后,通过完成任务获得。内丹不可转让、出售。

大话西游内丹

召唤兽的内丹技能共有17种,不同技能适合不同的召唤兽学习。天魔解体、分光化影、浩然正气、隔山打牛四个技能的效果和召唤兽的法力有关系,同等级情况下,召唤兽法力越低,这四个技能的效果越强。修罗内丹的四个技能的伤害也和召唤兽的法力有关,同等级情况下,召唤兽的法力越高,修罗内丹的四个技能效果越强。

魔界内丹

分光化影

此技能通过牺牲自己的HP给对手造成MP伤害。

天魔解体

此技能通过牺牲自己的HP给对手造成HP伤害。

小楼夜哭

此技能通过牺牲自己的MP给对手造成MP伤害。

青面獠牙

此技能通过牺牲自己的MP给对手造成HP伤害。

修罗内丹

乘风破浪

此技能在物理攻击的时候有一定的几率产生风系法术伤害。

霹雳流星

此技能在物理攻击的时候有一定的几率产生雷系法术伤害。

大海无量

此技能在物理攻击的时候有一定的几率产生水系法术伤害。

祝融取火

此技能在物理攻击的时候有一定的几率产生火系法术伤害。

天界内丹

红颜白发

此技能在使用仙法攻击的时候有一定几率出现狂暴,使伤害增加。

梅花三弄

此技能在使用仙法攻击的时候有一定几率出现法术连击。

开天辟地

此技能在使用仙法攻击的时候有一定几率忽视对方的法术抗性。

万佛朝宗

此技能有一定几率将伤害反震。

人界内丹

浩然正气

物理攻击对手让对手的气血按照自身的法力的百分比降低一定数值。

暗渡陈仓

此技能在物理攻击的时候能够忽视对手一定的躲闪和反击进行攻击。

借力打力

此技能在受到物理攻击的一回合内有一定的几率产生反击效果。

凌波微步

此技能提高召唤兽一定的躲闪率。

隔山打牛

物理攻击的时候有一定几率对攻击对象周围的某个目标造成伤害。

谢选骏指出:从“内丹之学,源远流长,传于稷下黄老、阐发于汉末,盛行于晚唐不断趋于成熟,并逐步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和多种多样的修炼途径”的发展路径看,内丹之学托名于道家,得力于佛学;所以说“它宗依《道德经》《冲虚经》《南华经》等经典,融摄易、儒、医等学,实践体验,形成了基于人体生命顺逆升沉的独特理论,对气功、医疗、人体科学诸方面,都有广泛的影响和启发作用。”在这种意义上,内丹可说是典型的“东方化”的结果,是佛教东传的产物。



【076、西方文明的末日警钟】


《全球逾15000名科学家发出“人类警告”》(2017年11月15日 转载界面)报道:

时隔25年后,来自全球各地的科学家再次发出“人类警告(warning to humanity)”,提醒公众尽快采取行动,应对地球所面临的各种危机。

这是科学家们第二次发出“人类警告”。1992年,1500名科学家发出了首个“人类警告”,提醒人们警惕地球面临的危机。如今,全世界超过15000名科学家再次发出了警告。

专家们表示,和25年前相比,如今情况的严重程度远远超过了1992年,当时科学家们提出的问题如今都已经恶化。

科学家们警告说,由于人口增长迅速,人类依然面临着有限资源被过渡消耗带来的生存问题,“科学家、媒体和公众在应对相关问题上做得还不够”,如果全世界不立刻采取行动,生物多样性将面临灾难性的损失,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痛苦。

这次的“人类警告”最早是由俄勒冈州立大学(Oregon State University)的William Ripple发起的,他去年2月份看到了第一份人类警告,注意到今年恰好是该警告颁布25周年,于是他带领研究生学生一起重新研究了当时科学家提出的警告,并收集了相关数据分析过去25年的趋势变化。

Ripple发现1992年至今很多情况都出现了恶化:全世界人均可使用的淡水数量减少了26%;海洋渔业难以持续发展;海洋中由于污染和缺氧导致生物无法生存的“死亡区域”增加75%;森林面积减少了近3亿英亩,其中多数是为了给农田让路;全球碳排放持续显着增加,平均气温明显上升;人口数量增长了35%;生物多样性降低,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鸟类数量总计减少了29%。只有一个好的消息:臭氧层空洞正在迅速减少。

根据他的发现,Ripple警告说,这些趋势值得警惕,他们本身就是证据。不过,他也表示,臭氧层空洞的改善表明,在必要的时候,人类是可以带来好的改变的。

Ripple将这份报告发表在《生物科学》(BioScience)杂志上后,他决定看看能否像1992年那样再次搜集到大量科学家的签名支持。于是今年7月,他先是把文章发给了40位同僚看,结果第二天,就有600名科学家在上面签名了。在之后两天,签名数迅速增加到了1200个。

截至目前为止,他已经收集到了来自184个国家的15364位科学家的签名,其中包括很多诺贝尔奖得主。

Ripple说,这次发出“人类警告”的目的是要唤醒人们对地球脆弱环境的认识,“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很担心全球的状况、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这个活动让他们能有集体发声的机会。”

“我们希望这份报告能够激发公众对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广泛的讨论”,他说。

谢选骏指出:这个15000名科学家发出的“人类警告”,其实不是人类的末日警告,而是西方文明的末日警钟,是这一文明无以为继的里程碑。这个文明尽管具有种种优点,但是在“地球限制”“生物限制”的瓶颈之下,却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了。否则,生物圈报废之后,地球就会走向“火星化”了。



【077、西方文明的自恋】


达·芬奇是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 (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的简称,出生于儒略历1452年4月15日(公历4月23日),毕业于意大利理工学院,1519年5月2日逝世,是意大利学者、艺术家。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画家,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但是事实证明,达·芬奇是一位极度自恋的人,因为他最大的成就、绘画的杰作《蒙娜·丽莎》,表面上是一位女人,实际上是他的自画像。他认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画家应以人为绘画对象的核心。这种观点一向被西方人奉为真理,其实不过是自恋者的呻吟。

蒙娜·丽莎又称《佐贡多》。公元15、16 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画家达·芬奇的著名肖像画。作於1503—1506 年。巴黎卢浮尔美术馆藏。这幅画描绘了一个新兴的资产阶级妇女的典型,充分表现出这个新女性自信乐观的情绪,端庄温雅的性格。画面虽然保留着宁静、端庄的古典画风,但已消除了中世纪绘画中那种抽象化的呆板,僵冷的面孔。画家敏捷地抓住所描绘对象一刹那间微笑的表情,表露了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被后人称之为“永恒的微笑”。作者把刻画人物的脸部、胸部和手作为画像的主体部分,用柔和细腻的笔调表现出富有生命力的肌体。为了衬托主体,把服装处理得很朴素,省略任何华丽的装饰品。画家还用明暗法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光影、空间以及体积关系,追求一种完整的艺术效果。这幅作品,不仅成为文艺复兴肖像画中的经典之作,而且对后辈画家的人物画创作影响深远。

长期以来,《蒙娜·丽莎》的生活原型是谁?传说纷坛,莫趋一致。一种说法认为,她是乔康达伯爵的妻子。另一种说法认为,她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的妻子。

1986 年底,美国新泽西州贝尔实验室的电脑专家莉莲·施瓦茨发表新说,认为《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自画像。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莉莲·施瓦茨的观点虽饶有兴味,但论据能不能成立,仍令人怀疑。其一,据考证,此画作於1504 年,画家52 岁,已是一位老人。根据达·芬奇一贯的艺术主张和工作作风,他非常注重科学,注重写实。为了提炼绘画的艺术法则,他深入研究了解剖学、光学和力学。他不断探索征服自然的道路,通晓生理学、物理学、数学、天文学。他为了研究人体的构造,不顾教会的禁例,解剖了人的尸体。所以说,很难想象,他会开这么大的玩笑,在画像中把自己的龙钟老态转化为娇媚动人的少妇。其二,画像中的人物,无论面部的各个部位,包括躯体和手势,都无懈可击,具有宁静之美、柔和之美,显示了女性特有的气质和风度。很难想象一个活生活现的原型没有的情况下能够创造出如此完美无缺的艺术形象。画中人物和画家本人所以相似,一方面不能排除两个人物之间在面部轮廓上有某些相似的可能;另一方面要考虑到画家在创作时,很有可能注入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可以推想,《蒙娜·丽莎》的原型一定是实有其人的。但达·芬奇很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或多或少地把自己的面部特征渗透到画像之中。

为了弄清楚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是否是达芬奇经过伪装的自画像,意大利文化遗产国家委员会下属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与有关各方进行谈判,要求允许发掘达芬·奇的遗骨,以便对达·芬奇的面容进行复原。达·芬奇的埋葬地法国方面已“原则同意”了挖掘计划,具体工作有望在2010年6月展开。

据悉,美国画家施瓦茨就曾通过计算机技术将《蒙娜丽莎》与达·芬奇的自画像进行了对比,发现两者的眼睛、发际线与鼻子等轮廓竟然完全重合。施瓦茨因而得出结论,认为《蒙娜丽莎》其实就是经过伪装的达·芬奇自画像。

意大利专家格鲁皮奥尼表示:“如果我们能设法找到达·芬奇头骨,我们就能复原他的真容并与蒙娜丽莎的面容进行对比,看看他们究竟是不是一个人。”

谢选骏指出:看来,达·芬奇终于要在他自己死后几百年后为他自己的故弄玄虚而付出代价了。我也觉得,《蒙娜·丽莎》多半是达·芬奇的自画像——不仅因为透视分析图确实很像,而且由于《蒙娜·丽莎》的真身向来扑朔迷离,更为重要的是,作为西方文明的代表人物,“自恋”确实符合其身份,因为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文明就是一种极为自恋的思想系统,它爱人体自己超过了爱上帝。



【078、西方文明何时关掉呼吸机】


《肺炎疫情:“我关掉呼吸机让病人死得平静一些”》(BBC 2020年4月21日)报道:

重症监护病房的医护人员有时要面临艰难的决定,比如决定关闭人工呼吸机。对于一些新冠肺炎(COVID-19)重症病人来说,人工呼吸机是一个能够起死回生的医疗设备。

当病人自己无法将氧气吸入肺部和将二氧化碳排出时,呼吸机能够帮助他们做到。只不过,这种呼吸机并不能挽救所有人。有时候,世界各地的医护团队会面临一些艰难的选择,在患者无法好转时,他们不得不停止治疗。“关掉病人的呼吸机是令人非常痛苦的。有时候,我感觉自己要为另一个人的死负责,”胡安妮塔·尼特拉(Juanita Nittla)说。尼特拉是伦敦皇家自由医院(Royal Free Hospital)重症监护室(ICU,即深切治疗部)的护士长。作为一名重症监护的专责护士,南印度出生的尼特拉为英格兰国民保健署(NHS)工作了至少16年。“但关掉呼吸机是我的工作之一,”这名42岁的护士在一个休班日里向BBC表示。

最后的愿望——4月的第二个星期,尼特拉刚刚早班到岗就接到ICU的登记处的通知,要她去终止一个新冠病毒病人的治疗。这名病人恰好是一名50多岁的社区护士。尼特拉和病人的女儿谈论了一下流程。“我向她保证,她妈妈没有痛苦,并且看起来很安详。我还问了她妈妈的愿望和宗教上的需求。”在ICU,病床都是靠在一起的。她这名病入膏肓的病人周围,是其他同样处在昏迷状态的病人。“她是在一个8个床位的房间,里面所有病人都病得很重。我拉起了帘子,然后关上了所有的显示器。”

新冠疫情给全球医护人员带来挑战——养老院死亡未列入统计 英国真实新冠病死人数或更高——医疗团队也全都静默了片刻。“护士们都不说话了,病人的尊严和平静是我们最看重的,”尼特拉说。然后,她将电话放到病人的耳边,让她的女儿说话。“对我来说,这只是一个电话,但是对于那家人来说却是意义重大。他们想做一次视频通话,但是很不幸,ICU里不允许使用手机。”

关机——依照病人家属的请求,伦敦皇家自由医院(Royal Free Hospital)重症监护室(ICU,即深切治疗部)的护士长胡安妮塔·尼特拉用电脑播放了一首指定的音乐视频。然后,她就把呼吸机关掉了。“我坐在她旁边,握着她的手,直到她离开,”她说。停止所有呼吸辅助设备和一切治疗的决定,是在医疗团队的仔细考虑之后才会作出。他们会分析过病人的年龄、潜在健康状况、病人的反应以及康复的机会等等多种因素。尼特拉关闭呼吸支援器械之后五分钟内,这名病人就死去了。“我看到监视器上的闪灯,还有心率仪显示为零——变成屏幕上的一条横线。”

独自死去——然后,她就拔开了输送镇静剂的管子。病人的女儿并不清楚程序的进度,还在电话的另一边和妈妈说话,并且祈祷。尼特拉怀着沉重的心情,拿起话筒,告诉对方,一切结束了。她说,作为护士,在病人死去之后,她的工作任务并未完成。“在一名同僚的帮助下,我给她做了一次擦浴,用白布将她裹起来,把她放入一个裹尸袋里,”她向BBC表示,“封上袋子之前,我在她的额头上做了一个十字的记号。”

在未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时候,病人亲属会与医生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来商定最后的做法。在生命支援器械被关闭前,最亲的家人还会被允许进入ICU。不过,在当前的世界大部分地方,这种程序已经不再适用。“看着一个人那样独自死去,真是很悲伤,”尼特拉说。她觉得,去照顾那些在她看护下死去的人,能令她自己身心上得到抚慰。她看见过病人痛苦挣扎,拼命想要呼吸,而那画面“令人看着非常压抑”。

床位都满了——由于入院人数的大量增加,这家医院的重症治疗部床位已经从34个增加到60个。现在,全部住满了。ICU里有一个175名护士组成的团队。“通常在重症室,我们会保持一对一(一个护士对一个病人)。现在,是一个护士负责三个病人。如果情况继续恶化,就将会是一个护士对六个病人。” 她团队里的一些护士也出现了症状,正在自我隔离。医院在培训其他后援护士去重症监护室工作。“在一次轮班开始前,我们会握着彼此的手说‘注意安全’。我们互相照顾,确保每个人都戴好了手套、口罩,并穿好了防护服,”尼特拉说。

胡安妮塔·尼特拉和两位护士同事——呼吸机、输液泵、氧气瓶以及很多药物都短缺,但是她的医院还是有足够的保护装备给整个团队使用。ICU平均每天都会有一个人死亡,比起他们在全球大流行之前的平均数要高得多。“这很吓人,”尼特拉说。 作为护士长,她有时候要去压抑住自己的恐惧。 “我会做噩梦,我会睡不着。我担心我会感染病毒,我们同事之间说起来,每个人都害怕。”

去年,她曾经因为结核病而休息停工好几个月。她知道,自己的肺功能是有所损伤的。“人们跟我说,我不应该再工作的。但是,这是一场全球大流行疫情,我把一切都放在一边,去做我的工作。”“在我结束一班的工作时,我会去想想那些在我照料下死去的病人,但是我会试着,在走出医院的那一刻就让大脑关机。”

谢选骏指出:武汉肺炎的全球大流行不是偶然的,而是现代西方文明已经病入膏肓、无以为继的一个结果。“居家隔离”、“社交距离”成为生命延续的必须,说明大众社会的末日狂欢已经结束——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医生何时关掉病人的呼吸机”、“医护人员走出医院的那一刻就让大脑关机”,而是“西方文明何时以及如何关掉自己的呼吸机”了。等到西方文明关掉了呼吸机,新的文明模式就会登场,并且收拾残局、整合全球了。



【079、西方文明是一种异教文明】


《欧洲中世纪教会如何塑造了当今的“西方思想”》(BBC 2021年2月4日)报道:

个人主义和从众心理的程度在不同社会各有不同,而这种差异早在几百年前已开始产生。

人类心理学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当今西方社会,其实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家庭结构的变迁。

在这个心理学实验室,你是一小组参与实验者之一,你和其他参与者的任务是将你身边的一条直线与另外三条长度不等的直线相比较,找出三直线中与你身边直线等长的直线。然后参与者须依次大声说出你认为你已找到的正确直线。有时候其他参与者的选择和你一样。但有时他们彼此似乎一致,却与你找出的直线不相同。

最后才轮到你大声说出你的判断。此时,你是跟随实验伙伴们的选择而人云亦云,还是始终坚持自己的最初判断?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来自何处。

这项从20世纪中叶开始就吸引了心理学家和大学生纷纷投入的实验显示,有很大一部分实验参加者会按照同伴们不准确的判断作出选择。即使正确答案是显而易见,他们也会随大流选择错误的答案。而如果是独自一人或是一组人中第一个先回答,则给出正确答案的几率超过98%。

上述发现引发两个问题。首先,尽管心理学教科书提到参与实验者时,使用的是泛指一词“人们”,但实际上几乎所有这类研究都是在特定的人群,即美国学生中进行的。然而,自十九世纪法国思想家亚历克西斯·德·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以来,历代的社会评论家们都指出,美国人特别崇尚个人主义和独立自主。那么,是否像教科书所暗示的,美国人的心理代表了智人这个物种的普遍心理状态?第二,为什么这个结果对研究人员和参与的学生都感觉震惊?

在一些文化中,特立独行被视为有创见,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则被视为离经叛道的坏行为。

为了解答第一个问题,研究人员在20世纪90年代分析了17个国家的上述实验(AschConformity Task即著名的阿希从众实验)的研究结果,发现在这17国实验参与者的从众程度比分中,美国的实验参与者的从众比分位于最低端。法国和北美的学生跟随同伙的判断作出判断的从众比为20%,而加纳和斐济的学生为50%。来自其他文化,包括日本、香港和黎巴嫩的学生,其从众比例则介于上述两组学生之间。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认知科学家克里斯汀·勒加雷(Cristine Legare)领导的研究进一步研究了这些模式,其研究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人类的从众心理程度让心理学者也感到震惊。勒加雷的团队让美国和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的两组成年人观看两段儿童制作项链的视频。在这两个视频中,都有一位孩子首先观看制作示范,然后被要求自己制作。不过,在其中一个视频中,这个孩子用珠子串了一条项链,珠子颜色和排列顺序都与示范者完全相同。而在第二个视频中,孩子制作的项链彩色珠子排列顺序则不一样。

被问及哪个孩子“更聪明”时,瓦努阿图88%的成年人指的是亦步亦趋的“从众”孩子,而美国作出同样回答的只有19%。美国的成年人被问及为什么他们认为不按照示范者顺序串珠子的孩子“更聪明”时,回答说这个孩子“有创见”。

如果问,两个孩子哪一位表现得较好,78%的瓦努阿图成年人认为是从众孩子,而美国受访者中只有不到一半(44%)的人有同样的感觉。相反,大多数美国人(56%)认为按照示范串珠子的孩子和不按照示范的孩子表现得都一样好。

这彰显了一个事实,在很多地方称某人为“循规蹈矩者”是一种赞赏,但在美国不是。

然而,从众心理并不是文化差异的特殊情况,只代表人类心理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我们认识人类心理现象的数据

主要(事实上大约达95%)来自西方的、受过教育的、工业化的、富裕的和民主的人类群体,即称为WEIRD(Western, Educated, Industrialised, Rich and Democratic)5个英文形容词的首字母缩写,而英文weird一词也有怪异之意) 的社会,而WEIRD社会人口在很多方面有其独特性。

与今天世界上的许多人,以及曾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不同,WEIRD社会的人其思想高度强调个人主义,有自尊自爱倾向和负罪感,并善于理性分析。他们对自我,即自己的个性、成就和抱负的看重强于对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的重视。WEIRD社会的人在思考时,倾向于抽象归类事物来认识世界。他们会将复杂的现象分门别类为不同的元素和属性,或设想成基本粒子、病原体或人类个性的诸多类型,以此来简化复杂的世界现象。

欧洲人的婚姻和家庭结构模式导致欧洲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于世界其他地区的人类。

尽管WEIRD社会的人看起来比较自尊自爱,但他们也倾向于坚持公正的原则,能信任和公平对待异乡人,并能够与其合作。在情感上,WEIRD人群相对来说少羞耻感,因此不那么在乎他人的眼光,但又会经常因无法达到自己强加的人生标准而感到内疚自责。

这些心理差异从何而来?

为什么欧洲人,以及他们在北美等地的文化后裔,会位于全球心理分布的另一端?越来越多的研究将这些心理差异追溯到家庭结构,即人类学家所称的亲族组织。这类研究表明,我们的思想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去量度记录并适应我们生活的社会。直到最近,世界大多数社会都以紧密的亲族制度为基础,其核心是多代同堂大家庭、宗族、堂表亲婚姻、一夫多妻制和其他诸多亲族家法等,所有这一切规范着并凝聚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如今,这种以亲族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在世界许多地区仍然存在,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与世界主流不同的是,至少从中世纪末期之后,许多欧洲国家主要实行的是一夫一妻核心家庭制度,这种社会构成模式历史学家称之为“欧洲婚姻模式”。

科学分析验证了这一观点,发现生活在以亲族为基础的人比较从众随大流,较少个人主义,群体认同思维较重,内疚自责感较低,也不太信任异乡陌生人。无论我们是比较国家之间、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之间,还是比较居住在同一个地方来自不同国度的第二代移民,都会发现这样的模式。我们人类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个接触到,通常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制度就是家庭网络结构,而家庭制度用于解释全球心理多样性原因,可起到核心作用。

但是,为什么不同社会的家庭组织方式会有如此的不同?而欧洲的家庭制度为什么在中世纪末期就已经独树一帜?

虽然影响全球各地亲族婚姻制度多样性的因素甚多,但若追溯欧洲婚姻模式之源,会发现主要来自一种宗教突变因素。基督教其中一个宗派,即影响欧洲数百上千年的罗马天主教,从欧洲古典时代晚期开始,逐渐颁布一系列关于婚姻和家庭的禁令和规定。例如,罗马天主教会禁止堂亲表亲婚姻、包办婚姻和一夫多妻等。与其他基督教教派不同的是,罗马天主教会将"乱伦"关系定义不断扩大,到11世纪时候已扩展到第六代堂表兄妹。

罗马天主教会推行的严格一夫一妻婚姻制度尽管常常遭到顽强的抵抗,但最终逐渐瓦解了原欧洲以亲族为基础的复杂部族制度,最终形成一种为欧洲文化理想和共同模式的独立核心家庭制。

全世界不同文化有不同的群体认同程度,但为何90%的有关心理学研究只着眼于西方的人口?

为了验证中世纪教会塑造了现代西方心理这一观点,我们可以通过追踪公元500年至1500年天主教在欧洲的传播分布,来探索这一历史过程所形成的不平衡性。分析发现,在欧洲,天主教会最早传播,受教会影响比其他区域早了几百年的地区,今天这些地区的欧洲人不太从众随大流,他们比较特立独行,对待异乡客和外人表现较信任和公平。

从全球范围来看,在历史上受到罗马天主教影响较久的国家,其国民不仅亲族制度较弱,而且现在其人民心理上也比较接近“WEIRD”群体。

我们大多数人可能更愿意认为自己是生而独立的理性思考者。但其实,我们思考、感知和推理的方式,包括我们的从众心理倾向和性喜理性分析的偏好,无一不受到历史事件、文化传统和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婚姻禁忌的影响。

了解历史如何塑造我们今天的思想,是探索和拥抱今天人类社会多样性的方法之一。

*乔·亨里奇是哈佛大学人类进化生物学系教授,著有《探讨全球WEIRD性格最强的群体:西方文化心理特立独行和繁荣之谜》一书(The WEIRDest People in the World: How the West became psychologically peculiar and particularly prosperous.)

WEIRD的西方

这篇文章是我们《WEIRD的西方》系列的一部分。早在2010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就指出,心理学研究存在一个重大缺陷,即大部分研究样本完全来自西方、受过教育的、工业化的、富裕的、民主的社会,即WEIRD社会。研究人员常常误认为他们的研究发现是放诸四海而皆准。但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在分析这些研究发现,从思考风格到视觉感知,WEIRD社会的成员实际上是"最不具代表全人类普遍心理的群体"。

然而,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学术界,仍然普遍将WEIRD思想模式视为"通例",或者至少作为审视其他文化、其他人类群体的"标准"。在本系列中,我们将深入了解WEIRD思想模式在日常生活中的状态。了解在WEIRD社会中,哪些习惯和思维方式是常见不怪的,但生活在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可能会觉得怪异(weird,与WEIRD谐音)?这对我们有何启示?是否能告诉我们何为文化差异,以及我们为何成为今日的我们?从什么时候洗澡到如何购物,这个系列会重新审视那些经常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日常行为,并探索为什么所谓的"标准"罕有是最好的标准,也并非是唯一的标准。

谢选骏指出:上文等于是在说,“普世价值”或曰“普适价值”,是一种最不普世和最不普适的价值。同时也佐证了我的一贯看法——西方文明是一种异教文明。因为表面上,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科学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文明,是由中世纪天主教会发展出来的;但实际上,那却是一种“背叛基督教”、“回归希腊罗马异教文化”、“殖民主义扩张运动”的混合产物。WEIRD社会的结局,就是堕入了无神论的虚无主义,流行吸毒等大众文化。这样的西方文明,能不是一种是一种异教文明吗?



【080、西方文明是自掘坟墓的快手】


《气候变化:哪些地球上的物种能逃过劫难》(BBC 2019年9月6日)报道:

我询问谢菲尔德大学的植物分子生物学家朱丽·格雷,如果人类不对气候变化危机采取彻底行动,她认为地球上哪些物种将有可能逃脱气候灾难而存活下来。她大笑着回答我,“我认为不会有人类在内。我们人类会一早灭亡。”即使人类有巧夺天工的非凡创造力和适应力,但可能也无法成为幸存者。

部分原因是人类繁殖后代的速度实在太慢,通常人一生只能养育繁殖一两个后代,类似一些特别受人类青睐的动物,比如熊猫。具备快速生殖大量后代能力的生物逃过灭绝的几率较高。

这看来只是一个臆想实验。但有关地球各物种逃过气候变化而生存下来几率大小的讨论,却是令人不安的。最近一份引起各方重视的的生物多样性报告声称,目前地球上每四个物种中就有一个面临灭绝之灾。地球生物今天如此之脆弱,很大程度与当今的气候变化有关。气候巨变造成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而且出现更多极端反常的天气。

必须发出一些警告。虽然无人否认气候变化会带来严重后果,但也无人能精确认识气候变化将如何影响物种的脆弱性,尤其是在遥远的未来。预测哪些物种难以经受气候变化冲击的方法在不断进展,不过预测获得的数据却很有限,而且有矛盾之处。加上政策、土地使用变更和生态影响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意味着预测并非很准确,并非不需修改。就像人类通常的行为一样,人类对易受气候变化冲击物种的评估也存在偏见和盲点。此外,还有一些引起不少气候变化的间接因素,也对物种数量产生影响,例如生物食物链方面的影响,这比气候的直接影响更难以建立预测模式。

澳大利亚一些袋鼬属动物已经因为入侵物种在当地灭绝,随着气候的变化,这一灭绝趋势将会加剧。 

另一个不确定性因素与物种的生命适应能力有关。以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所属的变温动物或冷血动物为例,这些变温动物在演化历史上不如恒温动物那样能很快适应气候的变化。原因之一是,变温动物无法调整自己的体温。不过也有例外,比如美洲牛蛙,可能更适应气候变暖的栖息地。

当然,地球物种的命运也有另一种选择,但这要取决于人类。如果我们人类万众一心,采取措施,改变生活方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就可以阻止气候危机像滚雪球一样地急速下滑加剧。但我们在预测不同物种受气候暖化冲击的回应和结局时,是假设这没有发生。

强不可阻的趋势

即或有上述的不确定性因素,我们也可以对大致的模式做出一些有根据的猜测。

耐高温耐干旱的植物,比如生长在沙漠而不是雨林中的植物,存活的可能性就会比较高。存活率较高的还有种子可以远距离传播的植物,比如靠风或洋流传播种子,如椰子,而靠蚂蚁传播种子的相思树就不会那么幸运。此外,能够调整开花周期的植物也能更好地应对气温的升高。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的生物学家Jen Lau认为,这可能会让非原生地的植物具有适应气候变化的优势。

我们也可以在地质史中找寻向导。生物化石藏有物种如何应对地球以前气候变化的踪迹。化石中也能找到生存历时久远的遗传线索,比如改变自身去适应盐度更高的环境而生存了数百万年的耐寒绿色微藻。这是美国新泽西罗格斯大学的科学家法蒂玛?佛隆格(Fatima Foflonker)和她的同事刚在2018年9月的新发现。

然则,重要的是,当前人类造成的气候危机独有的毁灭性,意味着我们不能完全依照远古地质时代物种的气候适应变化为基准。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存续委员会气候变化专家小组的外联官员吉米?卡尔(Jamie Carr)指出:“我们在未来看到的气候变化将在很多方面都有别于过去的气候变化。”

化石确切记录了蟑螂生命适应力之坚韧顽强。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的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家艾斯莫雷提?贝赫(Asmeret Asefaw Berhe)说,这种很不受人喜爱的小动物“经历了地球史上每一次物种灭绝事件都存活了下来”。例如,蟑螂在数千万年前开始向土壤深处挖洞来适应日益干旱的澳大利亚大地。

国际林业研究中心(CIFOR)主任罗伯特?纳西(Robert Nasi)说,蟑螂显示了物种适应变化的两个特性,一是“善于找到缓冲环境,如地下,而自我隐藏和保护的能力”,二是其漫长的进化史,因为一般来说,“古老物种似乎比年轻物种更有适者生存的能力”。纳西说,这类特性使得这类物种能够熬过引发气候巨变的大型灾难性事件而继续生存下来。

此外蟑螂也不挑食。什么东西都可以用来饱腹。这意味,对食物不太挑剔的物种,如老鼠、机会主义的鸟类和适应人类城市生活的浣熊,气候变化对它们的食物源威胁不大。

相比之下,挑食的动物就难以适应气候的变化。比如澳大利亚的树熊,或曰无尾熊,仅以桉树叶为食。但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桉树叶所含的营养也越来越少。结果,气候变化增加了树熊挨饿的风险。

澳洲树熊除了食物的单一化,其遗传多样性也很低,这也是致病微生物衣原体为何能蹂躏野生树熊的原因之一。这些都是令人担忧的可导致物种灭绝的特性。卡尔说:“在很多个案中,我们特别关注的物种是那些我们预料会首先消失的物种。”这些脆弱物种包括生活在微小生态中的物种,如高海拔山地森林,或栖息在狭小区域的生物,如一些热带鸟类或仅出现在某些小岛的植物。依赖原始环境的物种也很易受到气候变化而绝种。

这可用来与在生态受破坏的栖息地,如草原和新生林等地,能成功生长繁育的“早期演替”物种做比较。明尼苏达大学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的环境研究所所长杰茜卡?赫尔曼 (Jessica Hellmann )说,这些早期演替物种“在气候变化中可能适应较好,因为这类物种就是在环境变化和过度的状态下茁壮生长。比如在美国,经常在城市郊外出没的鹿,在森林被砍伐或经常受到破坏的地方鹿也能繁衍后代。”

卡尔称之为“移动的多能者”之物种,能够迁徙和适应于不同的生态环境,因此遭遇气候变化时其存续的时期也会较长。虽然这类物种的适应性通常是正面的,但也可能让一个生态系统的其他部分付出代价。像美洲巨蟾蜍这种有毒的物种入侵澳大利亚,导致了澳大利亚一些原生物种的灭绝,比如一种食肉有袋动物袋鼬和一种大型蜥蜴。赫尔曼说,入侵植物的本事是多样性,这“不由得让人担心,气候暖化不仅会让一些脆弱的物种消失,还会让这个世界只有杂草才能繁茂生长”。在路边小道上常见的杂草,野火烧不尽,春分吹又生,生命力远远超过其他植物。

在生态变化和过渡的状态下仍然繁衍兴旺的鹿,是自然界适者生存的强兽。 

当然,许多生物体本质就不具迁徙性或迁徙性甚低。地球上大多数植物虽然已能适应过去比较缓慢的气候变化,但将无法跟上气候的急剧暖化步伐而做出快速的回应。

缓冲区

利好的消息是,一些特殊物种可能拥有称之为气候变化避难所的缓冲区,即相对而言不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比如深海海谷。尽管深海区域的海水升温,氧气浓度下降,但旧金山州立大学的海洋环境生理学家乔纳森?斯蒂尔曼 (Jonathon Stillman)认为,深海热泉生态系统在基本上是一片黑暗无光的世界中可能是一个亮点。

他说,这个深海中的生态系统“与地球表面几乎没有关联,我怀疑气候变化会对它们有任何影响。人类是到了1977年,才知道海洋深处有这样的生态系统存在。深海热泉生态系的能量来自地球的核心,而不是太阳,因此其本来就极端的生命栖息地不太可能被海洋表面的生态变化所影响。”

挪威生命科学大学热带森林生态学家道格拉斯?希尔 (Douglas Sheil) 也提到类似的独立于地表生态系统而免受气候变化所影响的物种。他说,“在未来的某个时候,非洲唯一能幸存的脊椎动物有可能是生活在地底深处的盲穴鱼”。与深海热泉系统一样,生活在地底洞穴的“许多物种仍未被人发现,自然也不为人所知。欧洲的第一条洞穴鱼直到2015年才在德国被发现。”

生活在极端生态中的耐热性有机体和微生物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可能较小。 

生活在火山热泉等极端环境中的嗜热生物,或曰耐热有机体,也可能较少受到地表温度变化的影响。正如我访问过的许多科学家所言,最能适应恶劣环境而生存的生物是微生物。电脑模拟说明,只有微生物才能承受不断增加的太阳热力而生存下来。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家比尔赫(Berhe)提到一种主要的微生物类型古生菌,说“这类微生物已经学会如何在最极端的环境中生存”。

虽然细小,但也并非微细如微生物,也一样大难临头不会死的是一种俗称为水熊虫的缓步动物。环境生理学家斯蒂尔曼(Stillman)兴奋说道,这种小动物“能在外太空的真空状态,以及极度脱水和高温下存活。如果你是《星际迷航》(Star Trek)的粉丝,你应该会在片子的科幻场景中见识到这一物种,但它们不是科幻,是生活在地球上大多数栖息地的真实生物。”

未来的地球不仅会有更多的极端自然环境,而且会有更多的城市和人为改造的空间。因此,菲律宾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爬虫学展厅的总管阿尔文·迪莫斯 (Arvin C Diesmos)说,“能抗极端环境的物种很可能是这样的物种,能安居于人类改造过的栖息地,比如城市公园和花园、农业地区、农场、人工林等等。”

国际林业研究中心的纳西作了这样的总结,“如果脊椎动物适应力强,能够杂食,或能在极端条件下生存,其中的赢家将是非常小的动物,希望是恒温动物。”

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卡尔的话来说,“这样的地球听起来不像是一个美丽多彩的世界。”

因气候暖化,像紫灯花这样的濒危植物可能会更加不堪一击。 

当然,人类已经或多或少知道需要有什么样的行动来减缓未来自然世界的黯淡前景。这些行动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各栖息地之间的连通性,停止无止境地建造水坝、道路和围墙,减少污染和土地开采等会伤及其他领域的生态破坏。只要人类能尽到环境保育的责任,即使是濒临灭绝的物种,比如大鼻羚羊,也能从灭绝的边缘被挽救回来。为了向世人宣示生态可持续保护的力量,科学家们正在制定一份正在起死回生恢复全面健康的物种绿色名单,以补充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单。

阻难行动的政治障碍望之令人生畏。但是,在地球将会被拱手让给微生物之际,看来只要我们能排除掉这些障碍,就能力挽狂澜,救回我们的地球。

谢选骏指出:从来没有一个文明像西方文明崛起得如此壮观,但是也从来没有一个文明对地球环境的伤害如此之深!这是同样一个事情的不同两面——“凡兴于斯的,也必亡于斯”,这也是我所总结的中国历代兴亡的基本法则。西方文明是自掘坟墓的快手,它的伟大光荣正确在其灭亡的过程中,也把整体人类一同送上了不归之路。



【081、西方文明亡于吸毒上瘾】


现代西方文明的基础是“大众民主”,而“民主政治”基于“人民主权论”,由此获得的合法性好像可以使得自己永远不死。其实不然,人民主权就像一切主权一样,会亡于自己,亡于自己的贪欲。就目前的趋势来看,会亡于虚无主义和吸毒上瘾。

(一)

2016年11月,美國四州通過「娛樂用大麻」合法化,料加州2020年將成全球最大大麻市場。

11月8日,美國9個州就大麻是否合法化進行公投,其中加州等4個州通過了娛樂用大麻合法化提案。

11月8日,美國各州選民就總統選舉投票的同時,還就死刑、税收、最低工資等各項議題進行了公投;其中,有9個州就大麻是否合法化,以及種植、製造與販賣大麻的規章制度進行了表決。最終,加利福尼亞州、麻薩諸塞州、內華達州和緬因州通過了娛樂用大麻(recreational marijuana)合法化提案,這4個州的21歲以上公民未來將可以合法地吸食大麻;但亞利桑那州的娛樂用大麻合法化提案未獲通過,儘管之前民調顯示這一法案得到該州多數人支持。

同時,佛羅里達州、阿肯色州、北達科他州投票通過醫療用大麻合法化;蒙大拿州則在2004年醫療用大麻合法化的基礎上,投票通過取消對醫生向病人推薦大麻的限制,並摒棄執法機構可以對使用大麻場所進行突擊檢查的規定。

在這之前,娛樂用大麻已在美國阿拉斯加州、科羅拉多州、俄勒岡州、華盛頓州與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合法化,允許成年人將大麻用於消遣。至此,美國已有過半數州份可以將大麻用於醫療,而其中的8個州份更可以將大麻用作娛樂消遣;據統計,目前美國約四分之一人口居住於成年人可合法吸服大麻的州份。

美國人民已經發言,而且說得非常清楚,他們拒絕已經失敗的禁止大麻政策,並希望用合法化與監管替代懲罰與監禁。——美國全國大麻法規改革組織(NORML)執行主管 Erik Altieri 

雖然降低大麻的毒品等級,進而合法化的議題在美國仍然充滿爭議,但合法大麻是美國成長最快的行業之一,大麻行業研究公司 ArcView Group 的調研報告預計,美國娛樂與藥用大麻市場的銷售額將從2015年的70億美元猛增至2020年的220億美元,其中加州的合法大麻銷售額將從2015年的27.6億美元增至2020年的65億美元,單獨來看加州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麻市場。

加州在1996年率先通過法案,確認醫療用大麻的合法地位,是美國最早通過類似法案的州份。加州州政府稱,從農業種植與銷售大麻中獲得的税收,將會被用於支付幫助青少年、保護環境及加強執法的開銷。不過反對者認為,大麻合法化使青少年很容易從各種媒介接觸到推廣大麻的節目,是「完全不顧兒童的健康與安全」。

美國大麻合法化活動組織則認為,這次各州大麻投票的勝利將成一個新的開始,隨着越來越多的州批准就大麻合法化進行立法,美國國會將出現越來越多來自大麻合法化州份的議員代表,美國聯邦和各州政府在大麻管制政策上的差距將越來越難以維繫。

57%: 

據美國獨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數據,有57%的美國人贊成將大麻合法化,而10年前支持大麻合法化的比率為32%。 

支持吸毒者的聲音:現在還不是自滿的時候,當我們慶祝成功時,必須提醒自己合法化並非必然到來,它有賴於我們持續的抗爭,而反對大麻合法化的勢力也並未消失,我們應該做好繼續戰鬥的準備。——美國全國大麻法規改革組織(NORML)執行主管 Erik Altieri 

我們真誠地期待一波淘金潮的到來。——在大麻公司 Greenbridge 擔任法律顧問的律師 Khurshid Khoja 

從對個人的影響這一角度來說,(大麻)並不比喝酒更危險。——美國第44任總統奧巴馬 

(二)

其实,早在2014年3月31日就有报道指出:美国超过一半的州考虑大麻合法化!

现在距离科罗拉多州和华盛顿州的大麻被合法化已过去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此刻,美国有超过一半的州都在考虑把这种毒品无罪化,或是合法用于医疗或消遣的目的,南部一些保守的州也在考虑之列,在一场是否应像接受酒精那样接受大麻的战役中,这无疑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有两个州极有可能在今年跟随科罗拉多州和华盛顿州的脚步,全面合法化大麻,它们是自由派民主党占统治地位的俄勒冈州和秉持自由意志论的共和党占上风的阿拉斯加州,这一点显示,大麻已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两党议题。

凯文·A·萨比特是“明智应对大麻”组织的执行董事,该组织带头发起了许多制止大麻合法化倡议的行动。 

支持更宽松的大麻法案的倡议者表示,他们意图维持目前这种成功的势头,有几个原因让他们倍受鼓舞,包括全国性民调和州级民调显示,公众对大麻合法化的接受度提高了,还有,奥巴马总统最近正在考量大麻诉讼引发的歧视性效应,再有就是,财政部下发的指导方针有意降低银行和合法的大麻企业做生意的难度。

不过,他们的反对者也把今年视为关键性的一年,这些人怀着同样的热情希望延缓大麻合法化的行动。许多州长和议员的观望态度让他们受到了鼓舞,他们似乎对过快地推进大麻合法化态度谨慎,因为他们还没看到科罗拉多州和华盛顿州的合法化措施登场后效果如何。

带头发起多项制止大麻合法化倡议的组织“明智应对大麻”(Smart Approaches to Marijuana)的执行董事凯文·A·萨比特(Kevin A. Sabet)说,“我们感觉,如果能阻止俄勒冈州或阿拉斯加州的大麻合法化,就能打破这些团体声称合法化是不可避免的整体论断。我们能制止这股势头。”

虽然按照联邦法律,大麻依然是非法的,不过奥巴马政府已表示,出于几个原因,联邦政府不会干涉各州初步推行的大麻合法化行动,包括不会干涉这些州是否成功地让大麻远离了未成年人。

据支持大麻合法化的“大麻政策项目”(Marijuana Policy Project)透露,至少有14个州在考虑于今年推出新的药用大麻法案,其中就有佛罗里达州,该州的一项新提案已符合投票标准。哥伦比亚特区及其他12个州在斟酌大麻的无罪化,在无罪化法案下,大麻依然是非法的,不过惩罚措施会更温和,或者会被减轻为罚款。药用大麻在哥伦比亚特区和其他20个州已经合法。

甚至还有为数更多的州——至少有17个——已经推出提案,或者提出了要按酒精合法化的路线,开始合法化供成人使用的大麻,科罗拉多州和华盛顿州就采取了这条途径,不过,人们认为,大多数举措都不太可能在今年取得成功。

在某些州,税收诱惑也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卖点,尤其是在科罗拉多州州长约翰·W·希肯卢伯(John W. Hickenlooper)于上周说,在即将到来的财年,合法的大麻销售将贡献高达1.34亿美元(约合8.26亿元人民币)的税收,比2012年提案通过时预计的要高得多。

在陷入财务困境的罗德岛,呼吁大麻合法化的本地倡议者和其他国内倡议者表示,科罗拉多州的消息肯定对当地于今年2月推出大麻合法化提案有帮助。

罗德岛法律提案的倡议者、民主党参议员乔舒亚·米勒(Joshua Miller)表示,“有些人感觉,在大选年提出这个议题不合适,有些人想要等等,看看科罗拉多州的进展。不过,还有许多人非常迫切希望把税收这个方面重视起来。”

与此同时,提案的反对者正在动员全国上下减缓这股势头,他们在死盯科罗拉多州,留意新法案推出后在那里是否出现了任何问题。

萨比特说,“为了让人们觉醒,意识到他们不想让大麻合法化,合法化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也许让人奇怪,不过我们觉得几个州的合法化法案也许是件好事。”

加州一直在考虑通过投票提案在年内实现大麻合法化的可能性——类似的单一提案在2010失败了——不过,一直主导该提案的药品政策联盟(Drug Policy Alliance)于本月决定,要到2016年再行动。

即使最近有大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些立法提案上,药用大麻还是有可能在今年迈过一个被支持者看重的门槛——最显眼的门槛在南方,那里的阿拉巴马州、佐治亚州和南卡罗来纳州都在考虑类似的法案。

《纽约时报》和CBS新闻频道(CBS News)上周展开的民意调查显示,有占微弱多数的美国人——51%——认为大麻应该是合法的,这一结果和CBS新闻频道上个月的民调结果相符。1979年,当《纽约时报》和CBS新闻频道第一次提出这个问题时,只有27%的民众希望大麻能合法化。

不过,新民调存在惊人的差异。年龄在30岁以下的被调查者中,有72%支持大麻合法化,然而,在65岁的被调查者中,这个比例只有29%。有约三分之一的共和党人目前支持大麻合法化,该比例远低于民主党人中60%的支持率和中立人士中54%的支持率。(谢选骏指出:这一世代更替的图谱,显示“西方文明正在自杀”。)

阿拉斯加已经收集到足够多的民众签名,可以将立法提案带入表决程序。

“在阿拉斯加像规范酒精一样规范大麻行动(Campaign to Regulate Marijuana Like Alcohol)”的发言人泰勒·比克福德(Taylor Bickford)说,“阿拉斯加是倾向支持共和党的州,不过却带有浓厚的自由意志论倾向。自由和责任的理念把意见相左的阿拉斯加人团结在了一起。”

不过,根据州法律,对大麻合法化的表决将在今年8月19日的初选中进行,而不是在大选中进行。

(三)

看看有关“毒品禁制政策”的情况,就不难理解“西方文明的自杀步伐已经不可阻挡”了:

毒品禁制政策,是世界各国为了防制毒品之危害,而以法律规定之一切制裁措施,或是预防、治疗措施,毒品是指基于“非医疗及科学研究目的”而使用、而足以产生“依赖性”(即成瘾性)的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目前大部分国家对于涉及毒品之犯罪皆采取严刑峻罚等严格禁制措施。主张合法化者,会以“娱乐性药物”等名称来称呼毒品合法化的场合。

处罚吸毒者的论点日趋没落:毒品戕害身心健康非常严重,使人上瘾后戒除极为困难,其戒断症状发作时,甚为恐怖毒瘾发作时,往往丧失理性判断,为求立即满足毒瘾而容易不择手段(包括以偷窃、盗用公款等财产犯罪,甚至抢夺、强盗、绑架等暴力犯罪以获取钱财购毒)吸毒后无法控制自我而失去理智或异常举止,或诱发精神症状、幻觉、违反社会常规的思考与行动等。

吸毒虽为对自己身体进行慢性伤害或自杀,但是未来仍然会以社会生产力巨大损失与医疗费的庞大支出而无力负担,造成巨大社会资源的浪费,知名口号“拉K一时,尿布一世”即为一个例子。

处罚提供毒品者的论点日趋没落:提供毒品者是以危害社会的非法方式来获取利益,本身即违反伦理道德,包括使吸毒者与其家庭造成持续伤害,而有上文"处罚吸毒者的论点"的情形。毒贩间为了争夺利益而相互厮杀,2015年初在台北市西门町发生的枪击命案即为一例。

部分毒品也会用于其他犯罪行为,包括:以FM2等迷幻药将人迷昏借此性侵害、人蛇集团运用毒品控制手下成,控制人口贩运的客体、操控“性工作者”……等

社会需承受治安败坏及生产力降低,并增加巨大社会成本(包括:失去理智或心智异常、无法控制行为、慢性身体伤害“拉K一时,尿布一世”)等,即使吸毒者认知其为慢性自杀,也有同"帮助自杀罪"般的法理。

吸毒者(娱乐性药物使用者)除罪、合法化或改以替代处遇的论点日趋高涨:侵害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不是他们吸毒的目的,他们并无意要造成家庭或社会的负担,这不构成可以刑事处罚的理由。

“你对上瘾的所有认知都是错的”影片指出,造成毒品上瘾的成因并非毒品的成分,而是人人都需要连结,当连结断裂时,需要找寻具有吸引力的事物所造成,1970年代有科学家做老鼠乐园实验证实此点。

若娱乐性药物使用者财力充裕,或"娱乐性药物"(毒品)价格低廉,能够能买到需要的娱乐性药物,则“为了满足毒瘾而容易不择手段”的论点可能不会成立了,部分吸毒合法化的主张,更表明:若吸毒者无法低价买到需要的娱乐性药物,就是其被禁制所造成。

娱乐性药物使用者,可能是用自己合法取得的钱购买娱乐性药物,不一定要透过非法、犯罪的行为才能够取得毒品,若娱乐性药物使用者财力不足,依照刑法的一般原理,对于大部分罪名而言应该等到其著手时,对于少数罪名而言应该等到预备阶段才处罚;因为大部分犯罪,例如窃盗、抢夺、强盗等罪并不处罚预备犯,而仅是吸毒根本连预备阶段都还没达到,而且也不是使用娱乐性药物就必定会犯窃盗、抢夺、强盗等罪,因此也不是预备行为。

不应以成瘾做为处罚娱乐性药物使用者的理由,成瘾属于失去人际连结所造成的心理特质,也适用于网路、赌博、电子游戏、智慧型手机、Facebook等社群网站、零食、酒精以等各类消遣活动。

即使娱乐性药物使用者真的对自我身心健康造成损害,但大部分国家既然不罚自杀行为,则等同于慢性自杀或身体伤害的娱乐性药物使用行为亦不应罚。

在个人优先于国家的民主法治国家里,人民没有义务贡献社会生产力,所以社会生产力的损失不应成为犯罪处罚的理由。

所谓的“治安败坏”,若是指娱乐性药物使用者有后续的实害犯罪(非法侵犯他人法益),则应如上述原则处理,跟一般非娱乐性药物使用者的实害犯罪处理一致。若“治安败坏”是指娱乐性药物使用者言行放浪,令人反感、害怕、或观感不佳等未等视,亦不应成为犯罪处罚的理由,因为一个尊重多元文化的社会也必须尊重各式各样与众不同、令人看不习惯的异类;看不习惯的人可以选择少跟他们接触,但不能以法律处罚他们,否则就是主流文化霸凌少数,而违背基本人权。

荷兰

荷兰法规允许少量持有吸食软性毒品,但绝对禁止贩卖。

美国

197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药物滥用与管制综合法案》。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森启动了举世闻名的“向毒品宣战”政策(英语:War on Drugs),采取“2年-10年最低强制量刑”,持有毒品者至少是2年有期徒刑,随著量增加而提高最低强制量刑,超过一定的量就会提升到至少10年有期徒刑;不过这个总统最后却被迫辞职。

自1980年以来,美国人口成长了1/3,但监狱人口却成长了8倍。至2013年,美国联邦监狱约有219,000受刑人,州层级监狱有约200万受刑人,其中一半是毒品犯。所有监狱平均超收40%容量,人满为患,生活品质低劣。这些都造成联邦与州层级难以负荷的天价监狱财政支出,事实证明也没有解决犯罪率上升的问题。有些州为了减轻财政负担,从2007年开始尝试以矫治、戒瘾等方式取代监禁,数年下来收到公认的良好效果:犯罪率维持在低点,监狱支出却因监禁人数大减而大减。各州群起效法,以致大概从2010年开始,美国州层级的监禁人数已经逆转40馀年来的爆炸上升曲线,开始连续三年下降。

2013年8月12日,美国联邦司法部长宣布了政策转弯:若毒犯没有使用暴力和武器,不是犯罪组织的干部,跟大型帮派没有紧密连结,没有严重的前科(以上条件都要具备),则检察官在起诉和审判时,可以对于毒品的数量含糊其词,让法院因此无法使用强制量刑准则的较高级别,达到减轻判刑的效果,以减少入监人数和长度。并加强以戒瘾和矫治取代监禁,期望最终能收到锐减监狱支出,同时降低毒品犯罪率的效果。

墨西哥

因毒品帮派间与官府毒枭间长期武力冲突,自2006年起发动墨西哥毒品战争,已造成至少十万人死亡。(墨西哥无死刑)

替代措施

部分国家对认为施用(吸食)毒品成瘾是医疗问题,而不采用刑事措施,而是进入医疗院所戒治,让贩毒无利可图,就可以有效解决毒品与监狱拥挤问题,还比。另外,部分主张毒品除罪化之主张,是部分毒品的危害,实为政府的禁制政策所致,故有以提供安全、干净、卫生的方式,或是用有条件开放,而以社会其他力量解决之。温哥华采用“指定地点,安全针具”(Insite)的方式,让毒品成瘾者有安全卫生的地方可以使用,减少因共用针具所造成的感染。

谢选骏指出:毒品泛滥不是出于无知,而是由于虚无主义、丧失生命的目标。现代西方文明的基础是“大众民主”,而“民主政治”基于“人民主权论”,由此获得的合法性好像可以使得自己永远不死。其实不然,人民主权就像一切主权一样,会亡于自己,亡于自己的贪欲。就目前的趋势来看,民主会亡于虚无主义和吸毒上瘾。



【082、西方文明为何正在崩溃】


《西方文明可能以何种方式崩溃》(BBC 2017年5月20日)报道:

政治经济学家本杰明·弗里德曼(Benjamin Friedman)曾经将现代西方社会比作一台稳定的自行车,它的车轮依靠经济增长而不断转动。如果这种向前推动的力量变慢或停止,我们的社会支柱——民主、个人自由、社会宽容等等——就会摇摇欲坠。我们的世界将变的越来越丑恶,人们会争夺有限的资源,并拒绝小团体外的任何人。如果我们没有办法让车轮重新开始转动,我们的社会最终将面临全面崩溃。

这种崩溃在人类历史上发生了很多次。不论是哪个文明,不论它多么伟大,都存在导致其终结的弱点。不管现在情况如何,情况总是会发生变化。先排除物种灭绝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核冬天或致命的流行病,历史告诉我们,通常有许多因素会导致社会崩溃。那么这些因素是什么?它们是不是已经开始出现?并不奇怪,人类目前正走在一条不可持续和不确定的道路上,但我们离无法回头的地步还有多远?

虽然无法确凿的预测未来,但是数学、科学和历史可以提供关于西方社会长期前景的暗示。

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系统科学家萨法·莫帖夏瑞(Safa Motesharrei)使用计算机模型更深入地了解可能带来当地或全球可持续发展或导致崩溃的机制。根据莫帖夏瑞及其同事在2014年发表的研究结果,存在两个重要因素:生态压力和经济分层。生态原因可能会导致毁灭是一种广受理解和认可的说法,特别是在诸如地下水、土壤、渔业和森林等自然资源枯竭的情况下。而气候变化又使得该问题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经济分层因素可能导致社会崩溃,该发现让莫帖夏瑞及其同事感到有点吃惊。假想的情况是,精英阶层囤积大量的财富和资源,将社会推向不稳定,最终导致社会崩溃。人数上占大多数的普通人,通过劳动支持精英阶层,但分配给他们的资源极少。最终,劳动人口崩溃,原因是分配给他们的财富不足。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力的缺乏,这会导致精英阶层崩溃。我们今天看到的国内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现象已经说明了这种阶层分化。例如,全球收入最高的前10%的人口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几乎与90%的底层人口的总和相当。类似的一个情况是,世界上约一半的人口每天依靠不到3美元生存。

这两种假想情况的模型都定义了承载能力——在给定环境资源下,能够长期维持的总人口的水平。如果超出承载能力过多,崩溃就不可避免了。不过,这种命运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我们做出理性的选择来减少不平等、人口爆发性增长、自然资源的消耗速以及和污染速率——所有这些都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那么我们就可以避免崩溃,并稳定在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莫帖夏瑞说,"但是这些决定不能一直等下去。"

如何应对世界末日,重建文明?

不幸的是,有些专家认为这种艰难的决定超过了我们的政治水平和心理能力。BI挪威商学院(BI Norwegian Business School)气候战略荣誉教授、《2052年:预测全球未来四十年》(2052: A Global Forecast for the Next Forty Years)一书的作者乔尔根·兰德斯(Jorgen Randers)表示:"本世纪世界不会着手解决气候问题,仅仅是因为在短期内解决问题比不作为的成本更高。气候问题会变得越来越糟,因为我们将无法履行我们在《巴黎协定》以及其他场合承诺的事情。"

虽然我们都在一条船上,但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将首当其冲。事实上,一些国家已经做起了矿井中的金丝雀。它们所面临的问题可能会最终会直面其他较富裕的国家。例如,叙利亚一度享有极高的生育率,这导致人口迅速增长。不过,叙利亚在二十世纪头十年后期遭遇了严重的干旱——人为的气候变化很可能雪上加霜——同时还出现了地下水短缺的问题,导致农业减产。这场危机导致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失业,不满并陷入绝望。许多人涌入城市中心,压垮了有限的资源和服务能力。原先就存在的种族紧张局势升级,成为暴力和冲突的温床。除此之外,管理也存在严重问题,包括在干旱期间取消水资源补贴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使该国在2011年开始内战,并走向奔溃。

叙利亚的情况——与历史上许多其他的社会崩溃事件一样——不仅仅是一个因素导致的,而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位于加拿大滑铁卢的巴尔西利国际关系学院(Balsilli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全球系统主席、The Upside of Down一书的作者托马斯·荷马-迪克森(Thomas Homer-Dixon)说。他将这些综合力量称为构造压力,因为它是悄悄积累,然后突然爆发,导致原本稳定社会的机制奔溃。

除了叙利亚的例子以外,另外有一个迹象表明我们正在进入危险区域,荷马-迪克森说,专家们称之为非线性事件的发生或世界秩序突然出现的变化,例如2008年的经济危机,伊斯兰国( ISIS),英国脱欧或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当选美国总统。

过去也可以提示未来的发展方向。以罗马帝国的兴衰为例。到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人已经遍布地中海,疆域远至海路最容易到达的地方。他们本应该就此止步。但因为一切进展太过顺利,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通过陆路开拓领土。海上运输成本较低,但是陆路运输既缓慢,又昂贵。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过度扩张,耗尽财富。虽然罗马帝国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保持稳定,但是在公元3世纪,过度扩张开始产生反作用,同时罗马还受到内战和入侵的影响。罗马帝国试图维持其核心领地,甚至当军队预算和通货膨胀率攀升时,政府还让银币贬值,以支撑其高昂的开支。虽然有些学者认为罗马帝国的崩溃始于公元410年,当时西哥特人洗劫了帝国的首都,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多世纪以来的螺旋式衰落,这一戏剧性事件就不可能发生。

据犹他州立大学(Utah State University)环境与社会教授、《复杂社会的崩溃》(The Collapse of Complex Societies)一书的作者约瑟夫·坦特(Joseph Tainter)的看法,罗马衰亡的最重要的教训之一是复杂性要付出代价。根据热力学法则,维持任何处于复杂而有序状态的系统都需要能量——人类社会也不例外。到了公元3世纪,罗马的新事物越来越多——军队的规模翻倍,一支骑兵部队,细分的省份每个都需要一套官僚机构、法院和防御力量——而这只是为了保持现状,不要倒退。最终,它无法继续能够支撑那些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导致帝国衰落的不是战争,而是财政困难。

到目前为止,现代西方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推迟了类似的崩溃诱发因素,主要依靠的是化石燃料和工业技术——2008年水力压裂技术的问世刚好及时遏制了油价的上涨。但是,坦特认为事情不会总是这样。"想像一下,如果我们要在曼哈顿周围建造一圈海堤,目的只是防止风暴和不断升高的潮汐。"他说。最终,把投资于复杂性作为解决问题的战略会到达回报递减的地步,这会导致财政困难,出现崩溃的危险。他说:"除非我们找到一种方式来为复杂性买单,正如我们祖先的社会越来越依靠化石燃料一样。"

荷马-迪克森预测西方社会将发生和罗马类似的情况,在崩溃之前会将人和资源撤回核心的本土。随着越来越多较为贫穷国家在冲突和自然灾害中四分五裂,巨大的移民潮将逃离这些衰败的地区,前往较稳定的国家寻求庇护。西方社会将采取应对措施,限制甚至禁止移民;花费数十亿美元筑起墙壁,设立边防巡逻无人机和边防部队;加强安保,管理入境人员和物品;政府变得更加专制,采用民粹主义的治理方式。荷马-迪克森说:"这简直就是一种免疫反应,国家会努力反抗外界的压力,维持国家的疆界。"

同时,那些已经十分脆弱的西方国家还会面临国内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这会导致社会内部的进一步不稳定。"到2050年,美国和英国社会将分化为两种阶级,少数精英生活美好,但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下降,"兰德斯说,"社会平等将消失。"

荷马-迪克森说,无论在美国、英国还是其他地方,人们越是感到不满和害怕,就会越倾向于坚持自己的团体认同——不论是宗教,种族还是民族。拒斥将会广泛存在,包括否认社会将会崩溃的未来,以及拒绝承认基于证据的事实。如果人们还能够承认存在问题的话,他们会将这些问题归咎于团体以外的人,从而积累仇恨。"这是在建立群众暴力的心理和社会先决条件,"荷马-迪克森说。最后,当局部暴力爆发,或者另一个国家或团体决定入侵时,崩溃就难以避免。

欧洲靠近非洲,有陆地桥梁通向中东,还与政治更为动荡的东方国家相邻,所以将首先感受到这些压力。美国可能会坚持更长时间,因为它被海洋缓冲区所包围。

另一种可能是,西方社会不会遭遇暴力、戏剧性的结局。在某些情况下,文明会悄悄消失——直至成为一段历史,而且不会造成多大的轰动。兰德斯说,大英帝国自1918年以来一直走在这条道路上,西方其他国家也可能会走这条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将变得越来越无关紧要。为了应对那些驱动逐步退化的问题,它们将摈弃今天它们珍视的价值观。"西方国家不会崩溃,但顺畅的运行和友好的本质将会消失,因为不平等将会爆发,"兰德斯辩称,"民主、自由的社会将会失败,而像中国这样拥有更强大的政府的国家将是赢家。"

这些预测和预警信号中的一些应该听起来很熟悉,因为它们已经出现在社会中。虽然荷马-迪克森对世界最近的事态发展并不感到惊讶——他在2006年的书中预测了其中一些——但他并没有预料到这些发展将在2020年中期之前发生。

然而,西方文明并不是败局已定。荷马-迪克森说,通过理性和科学指导决策,并配以非凡的领导力和卓越的商誉,人类社会有可能保持前进,获得更高层次的幸福和发展。只要我们能够度过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能源回报下降的难关,我们就有可能维护和发展社会。但是,这需要我们抵制住本能的冲动,即使面对巨大的压力,仍然要坚持合作,慷慨大方,保持对理性的开放态度。"问题是,当我们经历这些变化时,我们应如何让世界留住某种人道主义?"荷马-迪克森说。

谢选骏指出:人算不如天算,所以作者不懂,西方文明不是可能崩溃,而是正在崩溃!西方文明为何正在崩溃?因为吸收了现代中国这个巨大的肿块。这个痞结撤成性的废垃社会。在地中海文明的历史上,谁占领吸收了埃及,谁就面临了死期的倒计时;在“海中地”(中国)文明的历史上,谁占领吸收了中原,谁就进入了死期的倒计时。现在,在全球范围里,地中海和海中地会合了,并演化出了一个规模更大的埃及肿块和中原肿块——中华人民共和国。西方文明的铁扇公主试图吞下这个变形的猴妖,结果消化不良,不胜超载负荷,系统崩溃在即!所以我说,“文明死于他杀而非自杀!”



【083、西方文明阴谋终结人类】


《可能意外终结人类的时刻》(BBC 2021年3月4日)报道:

三名宇航员漂浮在太平洋上的太空舱里等待被接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宇航局需要作出一个决定,这可能决定人类的命运。阿波罗11号登月后,三名宇航员漂浮在太平洋上的太空舱里等待被接走,他们很热,很不舒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官员决定为这三位国家英雄做些好事。但缺点呢?有些许可能在地球上释放致命外星微生物。

几十年前,一群科学家和军方官员也面临类似的转折点。他们等待观看第一次原子武器试验,这时意识到潜在的灾难性后果。这个实验有可能意外点燃大气层,摧毁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在上个世纪的几个瞬间,很少很少的人掌握着世界的命运,他们有可能造成巨大灾难。尽管可能性很小,但却是真实存在的。这不仅意味着他们自己生命的终结,而是一切的终结。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决定?这些经历告诉我们,当面临今天的风险和危机时,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

当人类在20世纪中期首次制定向太空发射探测器和人类计划时,污染问题就出现了。

首先,人们担心“前方”污染——地球上的生命可能会意外搭上便车进入宇宙。航天器在发射前需要消毒和仔细包装。如果有微生物潜入飞船,将会使探测外星生命的尝试陷入混乱。如果有外星生物存在,我们可能会无意间用地球上的细菌或病毒杀死它们,就像世界大战结束时外星人的命运一样。这些担忧在今天和太空竞赛时代一样重要。

一架起重机将阿波罗11号太空舱抬到飞船上,而宇航员已经在飞船上了。

第二个担忧是“后方”污染。该理论认为,宇航员、火箭或探测器返回地球后可能带回生命,这些生命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要么打败地球上的生物,要么消耗掉我们所有的氧气。

反污染是美国宇航局在阿波罗登月计划期间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如果宇航员带回了危险的东西怎么办?这种可能在当时并不高,几乎没有人认为月球可能孕育生命。但这种情况仍然需要探索,因为后果十分严重。当时一位颇有影响力的科学家说:“也许有99%的人可以肯定,阿波罗11号不会带回月球生物,但就连这1%的不确定性也太大了,不能满足于此。”

美国宇航局采取了几项隔离措施——在某些情况下做得有点不情愿。美国公共卫生服务部门的相关官员主张采取比原计划更严格的措施,并指出,他们有权拒绝受污染的宇航员入境,从而向航天局施压。在国会听证会后,美国宇航局同意在船上安装昂贵的隔离设施,将这些人从太平洋上中接回来。双方还同意,月球探险者将被隔离三周,然后才能与家人拥抱,或与总统握手。但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的法律学者乔纳森·维纳(Jonathan Wiener)表示,隔离程序存在重大漏洞。他在一篇关于对灾难性风险的误解的论文中提到了这一事件。

当宇航员从太平洋上个溅落下来时,最初的协议规定他们待在宇宙飞船内。但是,当宇航员在闷热的太空中等待,受到海浪冲击时,他们的健康受到关注,美国宇航局重新考虑了这一问题。官员们决定打开门,用筏子和直升飞机把这些人救出来。他们穿着生物污染防护服进入船上的隔离设施,但在海上,胶囊一打开,里面的空气就被淹没了。

幸运的是,阿波罗11号任务没有把致命的外星生命带回地球。但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将船员的短期舒适放在首位的决定,可能会在短暂开窗时将外星生命释放到海里。

核毁灭

24年前,美国政府的科学家和官员们站在另一个转折点,涉及一个微小但潜在的灾难性风险。在1945年第一次原子弹试验之前,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们进行了计算,指出一种令人寒心的可能性。在他们描绘的场景中,裂变爆炸产生的热量非常巨大,可能引发失控的核聚变。换句话说,该测试可能会意外地点燃大气层,烧毁海洋,摧毁地球上的大部分生命。

随后的研究表明,这不太可能的。但就在测试当天,科学家们反复检查了他们的分析。“三位一体”测试的日子终于到了,官员们决定继续进行测试。

第一次核武器试验标志着一个险峻时代的开始。

当闪电比预期时间更长、更亮时,至少一名观察小组成员认为最坏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其中一位是哈佛大学校长,他最初感到敬畏,但很快变成了恐惧。“(他)不仅对爆炸没有信心,而且即使爆炸成功,他还相信将产生灾难性后果”。他说,他正在目睹“世界的尽头”,他的孙女杰尼特·柯南特(Jennet Conant)在写了一本关于该项目的科学家后告诉《华盛顿邮报》。

对牛津大学的哲学家托比·奥德(Toby Ord)来说,那一刻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时刻。他确定“三位一体”试验的具体时间和日期——1945年7月16日05:29——是人类新时代的开始,标志着人类毁灭地球的能力逐步改变。奥德在他的《悬崖》(The Precipice)一书中写道:“突然之间,我们释放了如此多的能量,创造了地球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温度。”他指出,尽管曼哈顿的科学家们十分严谨,但这些计算从未受到非关联党派同行的评议,也没有证据表明有民选代表被告知其中的风险,更不用说其他政府了。科学家和军事领导人索性自行采取了行动。

奥德还强调,1954年,科学家们在另一次核试验中的计算结果出现了惊人错误:他们得到的不是预期600兆吨的爆炸,而是15兆吨。“在那年夏天进行的两项主要的热核计算中……他们得到了一对一错。由此得出的主观风险高达50%的结论是错误的。但这肯定不是能让人类未来冒险的可靠水平。”

脆弱的世界

从我们在21世纪的开明立场来看,很容易精准评判这些决定以及他们的时代。关于太阳系污染和生命的科学知识要先进得多,盟军和纳粹之间的战争也早已过去。现在没人会再冒这样的风险了,对吧?

遗憾的是,无论是偶然还是其他原因,现在发生灾难的可能性比过去更大。

阿波罗11号宇航员在着陆后被隔离,但当他们从海上被接走时,出现一个空隙。诚然,外星人带来的灭绝并不是世界面临的最大风险。不过,尽管可能会有“行星保护”政策和实验室来防止外星人污染,但这些规定和程序在如何适用于访问太阳系其他行星和卫星的私人企业方面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除了外星灾难带来的威胁外,向银河系广播人类存在可能会有与外星人相遇的潜在危险,尤其是当他们比人类还要先进。历史表明,糟糕的事往往发生在那些技术更娴熟的文化的人身上——看看土著居民遇到欧洲定居者的命运就知道了。

更令人担忧的是核武器威胁。大气燃烧或许不可能,但类似于导致恐龙灭绝的带来气候变化的核冬天却情况不同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核武库的数量和威力都不足以引发这场灾难,但现在已经足够了。

奥德估计,20世纪人类灭绝的风险约为百分之一。但他认为现在风险更高了。他说,除了一直存在的自然风险外,人为死亡的可能性在过去几十年明显上升。除了核威胁,人工智能的前景已经出现,碳排放飙升,我们现在可以干预病毒的生物学,使它们更具致命性。

正如新冠肺炎大流行所显示的,全球互联互通、错误信息和政治不妥协也使我们更加脆弱。“根据我所知道,本世纪的风险约为六分之一,”他写道。他说:“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如果人类继续让实力增长超过智慧增长,可以预期,下个世纪以及接下来的每一个世纪,这种风险会更高。”

风险研究人员还有另一种方式描述这种迅速发展的风险,想象从一个巨大的瓮里捡球。每个球代表一项新技术、发现或发明。这些球绝大多数是白色或灰色。白球代表人类进步,比如肥皂的发现。灰球像社交媒体一样,代表好坏参半。但在瓮里还有黑球。黑球非常罕见,但只要挑出一个,人类就毁灭了。

这被称为“脆弱世界假说”,关于为未来非常罕见、非常危险的事件做准备。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黑球,但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它们太罕见了——当我们把手伸进瓮里,已经碰到了一两个。简而言之,我们很幸运。

有很多技术或发现可能是黑球。有些我们已经知道了,但还没有实施,比如核武器或生物工程病毒。还有一些是已知的未知数,比如机器学习或基因组技术。还有一些是未知的未知:我们甚至不知道它们是危险的,因为还没有被构思出来。

不平凡的悲剧

为什么我们不能严肃的对待这些灾难性风险呢?维纳有一些建议。他将人们对极端灾难性风险的误解描述为“非公有悲剧” (tragedy of the uncommons)。

你可能听说过“公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它表示自私自利的个人对公共资源管理不善的方式。每个人都做对自己最有利的事,但最终每个人都在受苦。这是气候变化、森林砍伐或过度捕捞的根源。

幸运的是,“三位一体”试验地点的大气层没有被点燃。

维纳解释,非公有悲剧是不同的。与其说人们对共享资源管理不善,不如说人们误解了罕见的灾难性风险。

他提出以下三个原因。第一个是罕见灾难的“不可获得性”。最近发生的重大事件比从未发生过的事件更容易让人忆起。大脑倾向于将过去的记忆拼贴在一起来构建未来。如果新闻报道了一种风险——比如恐怖主义——公众担忧就会增加,政客就会采取行动,科技就会发明出来,等等。然而,预见非公有悲剧的困难在于,我们不可能从经验中学习。它们不会出现在头条新闻上。但一旦发生,游戏就结束了。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误解了罕见灾难,即大规模灾难的"麻木"效应。心理学家观察到,人们的担忧并不随着灾难的严重程度线性增长。或者更直白地说,如果你问大家,有多关心地球上所有人死亡,他们的关心程度不会比关心一个人死亡的程度高。他们也不考虑失去后代的生命。大量证据表明,人们对个人悲剧的关注会下降。在BBC Future最近一篇关于麻木心理的文章中,记者蒂芬妮·文(Tiffanie Wen)引用了特蕾莎修女的话:“如果我看着弥撒,就永远不会行动起来。如果我只看那个人,我就会采取行动。”

最后,维纳描述了一种“威慑不足”效应,即鼓励那些承担风险的人采取放任态度,因为没有责任可担。如果世界因你的决定而毁灭,那么你就不会因为疏忽而被起诉。法律和规则没有力量阻止终结物种的鲁莽行为。

也许最令人不安的事情是,非公有悲剧可能偶然发生——无论是由于傲慢、愚蠢还是疏忽。

“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没有多少人愿意毁灭世界。即使是不知名的公司、爱管闲事的政府、鲁莽的科学家和其他末日代理人,也需要一个世界来实现他们的利润、秩序、任期或其他邪恶目标,”人工智能研究员埃利泽·尤多科夫斯基(Eliezer Yudkowsky)曾经写道。“如果我们的灭绝进程缓慢到足以让人们惊恐地意识到这一点,做事的人可能就会停一停……如果地球被毁灭了,很可能因错误而毁灭。”

我们应该感谢,阿波罗11号的官员和曼哈顿科学家不是那些被吓坏的人。但在未来的某一天,有人会到达另一个转折点,届时物种的命运将由他们来决定。或者,也许他们已经在这条路上,闭着眼睛奔向灾难。当时机到来时,希望他们能为了人类的利益做出正确的选择。

谢选骏指出:表面看起来,是“可能意外终结人类的时刻”;追究下来看,则是“西方文明阴谋终结人类”——亚洲人民和美洲人民是最先牺牲的,然后就是澳洲人民……一次大战和二次大战则把欧洲人民也变成了种族灭绝的对象。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西方文明可能意外终结人类的时刻,也就是西方文明阴谋终结全体人类的时刻,终于逼近了!天国近了,你们必须悔改!



【084、西方文明榨干了地球资源】


《法国荒原化:15年间鸟类数量锐减三分之一》(2018年3月21日 转载法广RFI 呢喃)报道:

法国以其土地多样生态庇护着超过570种鸟类的繁衍生息。长期以来,田园风光和枝头鸟鸣相呼应,成就了这个欧洲大陆农业大国令人心驰神往的独有四季景色。然而,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名生物学家近日表示:“我们的郊外正在变成荒原”。

此语并非危言耸听,因为不仅法国,整个欧盟都正在被卷入“生物多样性的灾难性减弱”的漩涡。

这个春天,法国的郊外与乡村注定异常沉寂。根据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和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各自推出的报告,“法国乡村的鸟类数量正在以令人晕眩的速度消失”,“鸟类数量在15年间锐减了三分之一”。两家机构严肃呼吁重视“生态灾难脚步的愈发临近”。

国家科学研究院和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报告在3月20日发布。这两家机构长期以来追踪法国境内鸟类的生存环境与状态。法国农业活动在过去25年间变得愈发频繁,人为干预环境的手段也更多。在一份联合报告中,两家机构指出:“从2008年开始,法国鸟类种类与数量出现了显著的减少趋势,这个时间点还出现了此前强制性需要遵守的欧洲农业休耕制度告于段落、小麦行价大幅增长、法国重新大力制裁能让小麦更加富有蛋白质的硝酸盐农药使用等事件。”类似的农药可作用于生物的神经,进入体内便会异常顽固,已经被证明与蜜蜂数量锐减、普通昆虫数量减少的现象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更令科学家担忧的是,最近两年间,法国境内的鸟类数量又在已经减少的情况下,再次加速减少。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与自然历史博物馆是两家独立的机构。研究人员使用的方法包括在法国境内的城市、森林、郊外等不同地点进行监控,从1994年开始进行。两家机构的报告指出,云雀、燕雀、斑鸠、乌鸫、野鸽等数量急剧减少的局面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云雀属于平原农业区的特定物种,而其余几种鸟类却并不属于农业区特定类别,也不处于农业生态环境圈之内。

此外,根据研究院的报告,1990年以来鹧鸪群体已经开始出现八成至九成的数量缩水现象,而报告完成之际,鹧鸪已经可以说基本上告别了研究院20年以来监控研究的450平方公里平原农田区了。

除了鸟类数量的减少,2000年以来法国境内昆虫数量的全面加速减少也令人忧心忡忡。研究人员表示,从经验角度来看,这和新烟碱类的农药,尤其是作用在小麦上的农药使用情况增多不无关系,此类农药的使用会加剧本就已经在减少的昆虫数量继续加速走低。2017年秋季,德国与英国研究人员首次量化了非脊椎动物的大规模数量减少现象:根据他们的报告,飞行昆虫的数量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德国境内减少了75%到80%。而法国较为常见的甲壳虫也在过去23年当中锐减85%。昆虫数量的减少极大地影响到鸟类生存,因为很大一部分以谷物为生的鸟类在初期阶段都有以昆虫为食的现象。鸟类食物出现缺口并不会在短期内引发鸟类数量骤降,但积少成多,总有一天会出现新增鸟类数量无法填补空缺的问题。

农业生态链的问题不止于此。昆虫与鸟类数量骤降的同时,也有越来与多的野生植物正在消失。研究院生物专家表示,鸟类出现异常,意味着整个食物链出现了异常。这包括土壤里的微动物群,而微动物群则是让土壤保持活力、可耕作的重要前提。

谢选骏指出:欧洲号称“地球花园”,法国又号称“欧洲花园”——尚且如此“追赶中国”、沦为荒原,可见西方文明确实榨干了地球资源。他们首先榨干了无人负责的“次殖民地”(美称“半殖民地”),然后榨干了殖民地,最后通过自相残杀的世界大战榨干了自己——在以后,战后七十年,西方文明榨干了地球资源、掏空了自己存在的生态基础,迫使全球步入了一切文明的归途,那就是废墟状态。西方文明的没落,与基督教在西方的衰落,是同步的。我在1990年写就的《零点哲学》,就是对此的预告。



【085、西方文明正在吃掉人类】


《微型塑胶污染:大西洋上的塑胶废料总重“或达2100万吨”》(BBC 2020年8月19日)报道:

塑胶使用量最大的领域是包装——这种用途通常都是一次性,之后便丢弃。科学家发现,目前在大西洋上漂浮的微型塑胶碎片共计重1200至2100万吨。

由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领头的一个项目,在大西洋中部进行考察研究,探索了海面至200米(650英尺)深的区域。得出的发现是,2100万吨这个量级的塑胶,可以完全装满近1000艘集装箱船。该发现已经刊登在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科学家指出,这次“筛查”所发现的微塑胶藏量远远超出此前推算。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领导此次研究的卡茨亚·帕波尔茨亚娃博士(Katsia Pabortsava)表示,通过测量海洋最表层5%范围深度内的极小型塑胶碎片,她和同事们估算,“整个大西洋的塑胶量”比此次估计的数字要“大得多”。“之前,我们没有能够平衡计算我们在海里找到的塑胶量与我们认为自己投入海中的量,”她说。“那是因为我们当时并没有测量那些最小型的粒子。”

关于塑胶的研究是通过探索大西洋来进行。在他们从英国到福克兰群岛的考察途中,她和同事们在每立方米海水中探测到多达7000个碎片。他们从样本中分析三种最常用也最常被丢弃的聚合物——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它们都经常在塑胶包装中使用。研究团队希望,这个发现对未来测量塑胶碎片造成的生态和环境破坏有所帮助,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更加“有力的测量手段”,来了解塑胶在远洋区域的堆积。

曼彻斯特大学的塑胶污染专家詹米·伍德沃德(Jamie Woodward)向BBC表示,这项发现证实了较早前的一些研究结论,海洋的微型塑胶量“比此前估计的要多得多”。“这次研究的地理范围令人印象深刻,”他说。“报告作者们推算的是65年里的输入量。这很重要,因为微型塑胶涌入海洋已经有好几十年了。”“我们现在需要了解这种污染在海洋各处造成的生态影响,因为它们在海洋各个深度上存在已经很长时间了。”

塑胶可能要经过数百年才能降解。在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疫情期间,一些环境保护组织已经报告,可丢弃的口罩现在成为最常见的塑胶丢弃品之一。总部在坎布里亚郡的慈善机构莫克姆湾合作伙伴(Morecambe Bay Partnership)致力于组织海滩清理工作,该组织的苏珊娜·布里克利(Susannah Bleakley)向BBC表示:“我们现在找到的口罩要多于塑料袋。”“我们真正要问的是,人们能不能尽可能减少使用一次性的塑胶,以及在丢弃的时候小心一些。”

谢选骏指出:人们不仅不能“减少使用一次性的塑胶,以及在丢弃的时候小心一些”,而且还会“越说越邪”——“你越是不让我干什么我就越想干什么!”这就是“自我中心”。看看大街上的对垒就知道人们互相仇恨的程度了——因为,邪恶的西方文明正在吃掉人类。

《谁吃谁:人吃塑料还是塑料最终吃掉人类》(2018年10月24日 BBC)报道:

英语中有一句话叫: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大意可以理解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或者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这句话在形容我们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塑料垃圾和污染问题上可能再恰当不过了。

塑料污染已经到了如此严重地步。因此,为了阻止塑料对海洋的进一步污染,欧洲议会刚刚投票通过全面禁止在欧盟国家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

虽然我们每天用过的塑料垃圾被运走、清理掉,似乎眼不见心不烦。但塑料并没有在地球上消失。

这些塑料大部分最终会进入海洋生态体系,之后又回到处于食物生物链顶端的人类。塑料污染几乎无处不在,触目惊心。

"塑料入口"

然而现在,科学家首次证实人体正受到塑料微粒的污染。换句话说,塑料已经入侵到我们的身体中。英国几大报纸星期二(23日)都报道了这一消息。

奥地利科学家做了一项试验,看看我们每天通过食物和饮料(包括水)能够吃、喝进去多少塑料?在所有参加试验的8名参与者中,每个人的肠道中都含有塑料微粒。不仅如此,每份被检查的粪便样品中都含有9种不同的塑料微粒,这些微塑料的主要来源是塑料瓶装水。同时,研究报告说,这8名志愿者都吃过用塑料包装的食品,以及饮过塑料瓶装水。其中6人吃过鱼。研究人员对这一发现也感到非常意外。

潜在危害

不仅如此,根据《每日邮报》今年的调查发现,就连空气中都漂浮着塑料微粒,成为我们每天呼吸的一部分。

活动人士说,当今塑料污染的程度之高意味着人们已经无法逃脱塑料的侵袭。而这些塑料污染物所含的有害化学物质无疑对人体、肠道以及免疫系统都会产生影响。

研究小组负责人施瓦布表示,这一研究证实了他们长久以来的猜测。但关键是他们到底会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怎样的影响,尤其是对胃肠疾病。

根据研究,最小的塑料微粒还能进入人体血液,淋巴系统甚至可能到达肝脏。

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塑料在自然界所造成的危害和污染。但这次,研究人员第一次证实人类也在“吃塑料”,而且有些塑料碎片还可能会卡在人体内部不同器官内。

因果关系

根据科学家最近对全球9个不同国家250瓶瓶装水进行的最大规模检测发现,这些所谓名牌瓶装水普遍含有塑料颗粒。美国一家名叫Ormedia的调查媒体机构去年所发布的一项报告称,我们平常饮用的自来水中,含有肉眼看不见的塑料微粒。

据悉,该机构对全球各地14个国家的自来水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平均83%的自来水样品中都含有塑料微粒。有研究显示,塑料微粒的污染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水质、土壤和海洋的污染,让处于生物链顶端的人类及其后代将最终成为污染的受害者。

正像近期红遍网络的《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一文最后的警语:“那些被你扔掉的,总有一天会还给你”。

人类已经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塑料人”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将就摄入大量塑料颗粒到底能对人体造成多大伤害,进行进一步调查。与此同时,如果我们能少用一点塑料就尽量从自我做起吧。

谢选骏指出:不是“人吃塑料”也不是“塑料最终吃掉人类”——而是西方文明正在吃掉人类!只有已经中了西方文明之毒的人们,才不敢承认这么浅显的真相!



【086、西方文明只有十年的弥留期了】


《最后警报:气候变化12年后可能失控》(BBC 2018年10月8日)报道:

科学家说,地球气温如果比工业革命前上升2摄氏度,全球的珊瑚都将绝迹——相当长时间以来,科学家们一再拉警报,气候变化导致地球升温,再不采取行动,地球和人类以及其它地球生命都将毁灭,而拯救地球所剩时间屈指可数。国际社会和许多国家政府都承诺要采取行动保护地球,减缓气候变暖速度。

与此同时,情况在继续恶化。2018年夏季世界许多地方遭遇异常酷暑,一个令人心悸的概念问世:热室地球(Hothouse Earth,又译温室地球)— 如果气温再升2摄氏度,地球就可能变成一个巨大的"热室",引发一系列灾难性的变化。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仁川会议发出警报,“最后的警报”,宣告全球变暖将引爆气候和生态环境灾难,留给人类化解这个危机的时间不多了。

还剩12年,再不行动就太晚了。

气候议题之紧迫和重大,甚至惊动了诺贝尔奖。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10月8日颁给了两位在解决气候变化难题方面做出独到贡献的美国经济学家,一位研究气候经济学,另一位研究健康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率。

“热室地球”什么概念?

热室条件下巧克力将稀缺甚至绝迹,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迫使岛国搬家,以及旱涝的极度异常等。这些只是瑞典斯德哥尔摩社会生态系统应变及发展研究中心(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re)科学家描绘的部分灾难性场景。

巧克力缺货

因为气候变化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变化,种植可可树变得愈发困难,用来制作巧克力的可可豆将成为稀缺原料。当然,这只是因气候变化而濒临灭绝的物种之一。由于土壤里的养分、气温、水流和日照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虽然可可树和其他类似植物生长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但地球升温的结果是适宜种可可树的地方越来越少。

北冰洋冰盖融化

另一个完全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北极附近的冰盖彻底融化。那时不但北极的动物大难临头,地球其它地方也无法避免冲击。北极冰川融化将引发一个恶性循环:地球表面能够反射热量的冰盖越少,地球升温速度就越快,而这又导致更多冰层以更快的速度融化。

岛国沉没

冰盖融化变成海水,海平面上升,一些岛国便会沉到水面之下,比如马尔代夫。这些岛国整个国家要搬迁。0.5摄氏度的区别是海平面是否多上升10厘米。这些岛国搬去哪里,怎么搬,租用别国土地是什么条款,跟东道主国家应该是什么关系,等等,还有一大堆相关的问题。

旱涝更难预测

气温上升的影响和其它人类活动,比如砍伐森林,结合在一起,对水循环的影响不但巨大,而且难以预测。这意味着干旱和洪涝灾情比以往更严重。

珊瑚绝迹

面对气候变化,地球变暖,珊瑚的绝望已经广为人知。IPCC报告明确断言,如果升温2摄氏度,那么全世界海底的珊瑚将百分之百消失绝种。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信息

耶鲁大学气候经济学教授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1994年提出一个气候经济学模型,DICE(Dynamic Integrated Climate- Economy),将经济学、碳循环、气候科学等一系列研究对接,使得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的成本和收益可以量化衡量,为制定行动计划提供依据。他认为解决温室效应的最有效方式是全球范围征收碳税。另一名获奖经济学家保罗·罗默(Paul Romer)是斯坦福大学教授,经济增长理论专家。他的获奖成就涉及健康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诺贝尔奖委员会表示,正值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50周年,两位关注气候、环境和增长的经济学家得奖,就是希望传达一个信息:气候变化问题是全球问题,需要全球性的解决方案。

个人可以做什么

既然行动刻不容缓,那么从哪里着手?全球四大领域需要迅速、深远的变革:能源、土地利用、城市、产业。个人可以从衣食住行开始。具体而言,IPCC联合主席黛博拉·罗伯茨博士说,个人也许无法决定土地怎么用,种什么,却完全可以决定自己餐桌上要什么不要什么。个人可以决定步行、骑自行车还是开车,如果开车也可以选择电动车、混合动力车、汽油还是柴油车,或者搭乘公交车。

节约用电、用煤气也是个人力所能及的:可以用晾衣绳,不用烘干机、空调温度设高一点,暖气温度降低一点、有可能的话选择太阳能热水器,等等。

餐桌上可以少一点肉类和乳制品,多一点蔬菜水果;尽量买本地的农产品和应季果蔬。循环利用,节约用水,分享和相互提醒,这些也都是个人可以做到的。

政府可以做什么

联合国说,遏制气候变化,1.5摄氏度是个标杆,这个刻度只需要12年就会被超越,也就是2030年。IPCC公布了一份“0.5摄氏度”特别报告,强调把气温控制在工业革命前水平的1.5摄氏度以上,而不是2摄氏度,对拯救地球至关重要。这是3年的研究,加上科学家和政府官员在韩国仁川一周的辩论的结果。纸上数字减了0.5,到现实中则意味着人类社会发生全方位各层面的迅疾而深远的变化。0.5的差别凸现了科学家的坚持和政府官员的经济和民生利弊考虑。科学家认为形势刻不容缓,再等就太晚了,也许特别想大喊一声:"快行动!傻瓜!"

仁川会议的特别报告为这声呐喊提供了数字和事实依据。尽量使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同时也要用得节省——1.5摄氏度这个目标是可以达到的,但需要大家真的立刻行动起来,从政府到个人,还需要连续20年每年为此投入相当于全球经济产值2.5%的钱。而且,还需要依靠树木植被和机器捕捞空气中的碳,然后深深地、永久性地埋到地底下。

这项巨大的人类工程估计耗资巨大。

报告为各国决策者列出了5个步骤:

到2030年,全球碳排放在2010年基础上减少45%;

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全球发电量85%;

煤炭使用减少到接近零

能源作物种植面积达到700万平方公里(比澳大利亚面积略小)

到2050年全球实现碳净排放为零

这个计划可行性多大?科技进步和政治意志很关键。BBC科技事务编辑戴维·舒克曼(David Shukman)认为, 归根结底,决策者有两个选择:让民众相信那些激烈的变革是必需的,而且刻不容缓,或者无视报告提出的警告和行动建议,对民众说科学家们搞错了。

谢选骏指出:BBC 2018年10月8日发出最后警报说气候变化12年后可能失控——到现在两年快要两年过去了,只剩下十年时间了。这意味着,西方文明只有十年的弥留期了!



【087、西方文明终于举起了白旗】


网文《迫于审查压力,剑桥大学出版社在华删除敏感内容》(张彦 2017年8月21日)报道:

北京——世界上最古老、最受尊敬的出版社之一剑桥大学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屈服于北京的压力,移除了其在华网站的敏感内容。这些内容刊登在该出版社旗下的学术期刊《中国季刊》(China Quarterly)上。杂志主编提姆?普林格尔(Tim Pringle)周五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的一封信中表示,剑桥大学出版社已经通知他,中国当局下令对300多篇与1989年天安门广场大屠杀、西藏、新疆、香港和文革问题有关的文章进行审查。信中表示,剑桥大学出版社的网站如果不照办,就会被关闭。

……

作为对中国政府的回应,该刊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深切关注和失望”。声明说:“我们也注意到,这种对学术自由的限制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举动,而是对压缩中国社会公众参与和讨论空间的政策的进一步反映。”

普林格尔博士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在该刊发表文章,损失最大的是他们。“这不仅是原则上的倒车,而且对中国学者的影响尤其大,”他说,因为他们无法从中国了解世界学界的动态。他说:“在中国走向世界的同时,却伴随着对学术自由的限制,这真是可惜。”

剑桥大学出版社在一份声明中对删除予以了证实,称它这样做是为了保护旗下的其他出版物。它还表示要在下周和当局举行的会议上提出审查问题。出版社说:“我们不会为了让内容在中国变得可以接受而改变我们出版活动的性质,我们仍然致力于确保在这个市场上,让学界人士、研究人员、学生和教师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内容。”

一些遭到审查的文章可以追溯到该杂志1960年代成立的时候。在中国以外的订阅用户可以看到它们,但在中国境内无法搜索到它们。普林格尔博士的信中说,除此之外,出版社还主动从网站上删除了1000多本电子书。

在这之前,外国学术出版社基本上都不受这种审查制度的影响。近年来,大多数外国新闻机构的网站在中国被屏蔽,像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这样的社交媒体,以及搜索引擎谷歌也被封锁。但由于读者人数少,订阅费用高(《中国季刊》订阅费用超过20美元,相当于130元人民币),学术期刊之前没有受到波及。

中国政府的新举措似乎和习近平主席2016年2月发布的声明有关,即各平台上的所有媒体内容都必须听共产党的“指挥”。

“同样的规则也适用于中国境内可以访问到的任何外国内容,无论是不是学术内容,”柏林罗伯特博世学院(Robert Bosch Academy)研究员、“中国传媒研究计划”联合总监班志远(David Bandurski)说。“鉴于习近平决心在信息空间中控制异见,外国出版商如果自以为可以逃脱像《中国季刊》面对的那种压力,就是在误导自己。”

在该刊主页上搜索“天安门”,可以得到50个结果,前两个涉及“天安门论文”,指的是2001年的一份秘密文件汇编,被广泛认为是了解89事件的必要文献。其他靠前的搜索结果包括在这场学生主导的运动之后,一份对中国大学的评估,以及镇压活动对两岸关系的影响。然而,在中国境内进行相同的搜索时,只能看到5个结果,不是对该广场的侧面提及,就是城市规划类文章。

遭到阉割的不只是剑桥大学出版社的网站,通过JSTOR等第三方数据库进行搜索的时候也是如此。JSTOR是一个数字图书馆,全球学者可以用它来对近2000种期刊进行全文搜索,《中国季刊》也在其中。截至周五晚上,尚不清楚JSTOR是否彻底遭到中国屏蔽。审查的消息传出后,国内外学者表示了震惊。“审查制度蔓延到学术界,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展江说。他表示,对于中国学者来说,“这意味研究工作受到限制,变得更加困难”。

这种封锁可以通过虚拟专用网络VPN软件来绕过,它会使得用户好像置身于其他地方。外国人和少数中国互联网用户通常会使用VPN来访问遭到屏蔽的网站。但是,包括学术界人士在内的广大中国互联网用户无法获得可靠的VPN,而且这些VPN需要一些国外的支付方式来购买,比如信用卡。而且,政府最近也声称要打击VPN在中国的使用。例如在上个月,苹果遵行政府命令,从应用商店中移除了VPN。

这类决定突显了包含任何敏感内容的服务在中国做生意的困难。因为政府的屏蔽,使其难以吸引中国读者,导致广告营收下滑,《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等外国媒体已经压缩了在中国的商业计划。

谢选骏指出:上述动态表明,西方文明终于举起了白旗。

《言论自由遭侵犯?公理战胜强权?》(2017年8月23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承认:

剑桥大学出版社周一做出决定,重新登出日前被删除的数百篇文章。此前该社屏蔽《中国季刊》的部分论文后,不少曾在该期刊上发文的学者发起请愿活动,要求取消屏蔽决定,并表达对言论自由遭干涉的强烈担心。中国官媒则反驳,西方价值观获推崇“不是道义,而是强权”。

周一下午(8月21日)剑桥大学出版社做出决定,重新登出日前被删除的数百篇文章。该出版社上周承认,大约有300篇论文以及书籍介绍本已发表在《中国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上,但在上周因中国政府的要求而从中国的网站上被删除。

《中国季刊》主编普林格莱(Tim Pringle)在推特上发言:“作为主编,我原意支持剑桥出版社做出的重新登载这些文章的决定”。但删除论文事件带来的反弹已扩展到学术界,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教授鲍尔丁(Christohpher Balding)发起网络请愿。他以关注中国议题学者之名义表达了对剑桥大学出版社行为的忧虑,并认为中国正在向全世界输出其审查模式。

鲍尔丁在请愿书中要求剑桥大学出版社拒绝一切来自中国当局的屏蔽请求,”如果出版社迎合中国政府的要求,我们学者以及学术机构保留采取其他行动的权利,包括抵制剑桥大学出版社以及相关学术期刊。“这一请愿发表在Change.org网站上,发起人鲍尔丁特别请求,只有学者以及高校职员才能在请愿书上签名。该请愿书周五(8月18日)夜间发布,截至周一清晨已经获得了大约330余名支持者签名。

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鲍尔丁表示,发起这一请愿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剑桥大学施压,而是向所有和中国有往来的外国学术机构以及中国本土的高校“奋起抗争中国政府的屏蔽审查制度”。他认为,中国高校近年来聘用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这让当局十分担心高校不再与北京保持意识形态上的一致性,“中国当局的动机就是要控制,并且强调只有他们的思想是正确的。”尽管中国学者依然能通过翻墙等手段阅读这些被屏蔽的文章,但“北京当局的信号非常明确,就是不希望中国学者再就那些话题发表论文。”鲍尔丁估计,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境外的学术期刊上相关敏感话题的论文发表数量将明显减少。

哪些文章上了“黑名单”?

《中国季刊》主编普林格莱(Tim Pringle)在周五晚间的一份声明中也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国高校“走出去”战略的推行,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学者向《中国季刊》提交论文。

剑桥大学出版社在其官方网站上贴出了进行了屏蔽处理的全部约300篇论文的列表。德国之声在检索后发现,一些中国大陆高校的中国籍学者确曾在《中国季刊》上刊登“文革”“民主化”等中国当局认为的敏感议题之学术论文,而这些论文也在此次遭屏蔽之列。不过,在这份“黑名单”中,绝大多数的文章都是由中国大陆境外高校的学者所发表。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国际政治学教授、中国问题专家福莱维尔(Taylor Fravel)则在推特上发布了对“黑名单”的分析结果,其中,有关“文化大革命”的遭屏蔽论文数量最多,达125篇。有关新疆、西藏等“民族与边境”议题的文章数量则有87篇,“天安门”、“台湾”等议题紧随其后。

这份“黑名单”中的部分论文,甚至是在60年代初发表的“古董”,其中包括1960年杂志创刊号中的论文“中国与西藏:革命的背景”一文。而最近的一篇则是2017年发表的“香港回归后‘本地主义’之崛起与公民身份认同:对中国民族国家的质问”。

环球时报:外国出版机构应“削足适履”

本周一,中国官方媒体《环球时报》亦对此话题发表了社论,认为《中国季刊》只是“被一些媒体称为海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顶级学术刊物”,但“该杂志文章读的人并不多”,“那些媒体借此攻击中国‘加强审查制度’”。该报认为,中国屏蔽了境外互联网上一些“对中国社会来说有害的信息,这样做是为了中国的社会安全,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

评论还称,《中国季刊》在国外发行,“双方井水不犯河水。剑桥大学出版社本来也可尽享英国法律所赋予它的出版自由,但外电报道说它在中国设立了一个服务器,希望开发中国市场,这样一来,它就与中国法律产生纠葛。”作者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审查法规对于外国出版机构提供了“自由选择”,“如果它们认为中国互联网市场很重要,进入这个市场是无论如何也要做的,那它们就需要尊重中国法规,削足适履也得干。”文章最后还强硬地指出,“西方的价值观和西方的利益长期处在人类社会的中心位置,这是西方的超强实力所造就的规则。这根本就不是道义,而是强权。”“谁的原则更契合这个时代,这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而是力量的博弈。时间会最终裁定谁对谁错的。”

谢选骏指出:剑桥大学出版社在投降之后,又逃离了战俘营,这和英国大兵在二战中的表现如出一辙。好在还有印第安战争化的美国祭出了“租借法案”进行支撑,否则,英国早在1940年代就扛不住了。



【088、西方文明重蹈复活节岛绝路】


(一)

“侨报网”嚎叫说:“地球上每5个人将有1个百万富翁——准备好当富人吧!未来60年内,这个地球上将诞生超过10亿位的百万美元富翁。” 

据《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报道,瑞士信贷发布的2013年全球财富报告显示,自从2000年以来,全球财富增加了一倍,达到241万亿美元,这是历史最高水平。

“分析师”表示,在2代人之间,全球可能诞生超过10亿位百万美元富翁,占全球成年人口的20%。前,全球百万美元富翁为1500至3500万之间,所以,依据这一报告,在未来57年之内,地球上将会新增98500万个。

“研究人员”写道:“如果这种假设成为现实,10亿美元富翁将不再罕见,也很有可能诞生几位万亿美元富翁。”

万亿富翁是谁

据网易报道,世界首富比尔·盖茨(Bill Gates)的个人净资产约为750亿美元,他距离成为史上首位万亿美元身价的超级富豪还差9250亿美元。但硅谷公认最牛孵化器的Y Combinator的掌门人萨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认为,万亿美元富翁的诞生将不可避免,而且这个人不一定是盖茨。

“不平等分析师、税务律师”鲍勃·洛德(Bob Lord)认为,最早在25年到30年内,财富就会发生变化。但可能并非盖茨这样的人首先成为万亿美元富翁,因为他正忙着捐钱。他说:“我认为首位万亿美元富翁不会是像盖茨这样的人,而更像洛克菲勒。”

约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非常幸运地进入赚钱的石油行业,在他最富有的时候,其财富相当于今天的3500亿美元。洛德说,谁将成为首位万亿美元富翁无法预料,但很有可能是像伊隆·马斯克(Elon Musk)这样的人,他涉足多个领域。他说:“有人正创造此前没有的东西。这就是机会,将为这样的人带来空前的财富。”

瑞士信贷的报告预计,未来50年内,世界上最多可能诞生11位万亿美元富翁。

谢选骏指出:与此同时,世界上正在发生什么大事件呢?环境急剧恶化、大规模生物灭绝!这一惊人的反差,使我想起了“西方文明重蹈复活节岛绝路”的主题。那就是,人们在竞相积累不必要的财富,其方式是刺激有害的物欲,其代价是挖掘人类生存的根基。从“圣经批判”到“大气污染”、“土地毒化”……

(二)

谢选骏在《思想主权——对笛卡儿以来西方思想的终结》(Sovereignty of Thoughts——A Concept that Terminates Western Thinking Since Descartes)指出:

复活节岛的生态灾难起源于人们的虚荣心:“这些雕像与波利尼西亚其他地方祖先崇拜雕像相似,不同的是它们用石头而非木头雕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雕像的制作变得越来越大,十足的竞争推动了文化成本的上升,两个世纪之后,这种文化注定崩溃。”谢选骏指出:这也许就是西方文明过度消耗地球资源的预演;当今世界,大多数的生产都是浪费和犯罪。

“北太平洋沿岸的美洲印第安人的炫财冬宴(Potlatch)的竞赛里,这个部落会被邻近部落举行的炫财冬宴所压倒。”谢选骏指出:这多少有些近似现代主权国家所推行的军备竞赛、GDP主义,也有些近似复活节岛上的石像雕刻竞赛。

谢选骏指出:在“走向末日狂欢”的意义上,现代中国呈现出一种特别激进的现代文明特征。这种激进主义的特征可以被描述为“汉奸比日本鬼子更残暴”、“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顶峰”。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激进主义又披上了“GDP至上”、“挣钱第一”的外衣,导致”土地财政驱使全国规划新城超3500个”,“可以容纳34亿人口”:在中国特大城市限制人口、中小城镇扩容的情况下,一些中小城镇迫切希望加速发展,纷纷提出2020年、2030年人口倍增的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调查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5月,全国县以上新城新区超过3500个,规划人口达34亿,可装世界约一半人口——

[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6.1%,“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佐军说:“目前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9.9%,未来还要提高5个百分点,相当于有1亿人在城镇落户,任务艰巨。”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比起这个艰巨的任务,一些地方提出了更加宏伟的目标。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县及县以上的新城新区数量3500多个,其中国家级新区17个;各类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综保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旅游度假区等约500个;各类省级产业园区1600多个; 较大规模的市产业园1000个; 县以下的各类产业园上万计。“规划人口34亿,约相当于中国目前人口规模的2.5倍,足以装下全世界约一半人口。”

如何落实这个激进的人口规划?西部、西南部几个地市规划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抢人!”除了进城农村转移人口,一些城市也把人口引进目标聚焦在区域和城市间人口流动上。

近期出版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显示,中国农民工流向地市级以上的占70%以上,流向小城镇的不到10%。一些地方不仅面临引进人口难,还处于人口净流出的“失血”状态。记者近日在“小吃之乡”福建沙县看到,在县城新区,数十个楼盘正在促销,即使一些售出的房子,入住率也并不高。福建沙县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沙县人口26万多,按照规划,到2030年城关人口要达到35万。“现在四分之一的人口都外出从事小吃行业,人口不净流出就不错了。”

“规划人口的激进扩张,背后是地方政府对土地指标的狂热追求。”每多一个人进入城镇化序列,与此对应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就多。例如,按照目前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计算,20万人口和40万人口的土地指标差别很大,潜在的土地出让收益就多,根由还是土地财政在作怪。

最新公布的 《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显示,“十二五”时期全国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约20%,远高于同期城镇人口11%的增幅,城镇建设用地增长速度约为同期城镇人口增幅的180%。规划、土地、人口三者紧密联系,规划人口“画大饼”,直接的影响就是房地产过度开发,去库存艰难。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的研究显示,云南某城市一个新区,招拍挂土地中,住宅高达74.63%,商业服务业设施项目只占15.53%,工业项目只有5.24%。

目前一些三四线城市的新城发展过多偏重于住宅这一单一模块,“34亿的人口规划”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又要恶性膨胀,将进一步增加难以消化的“鬼城商品房库存”。]

(三)

谢选骏在《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On Global Government──Global Integration Under the Central Kingdom Civilization)第三十九章 历史教的医治功能(Chapter Thirty-nine Healing Power of Historicism)第二节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2·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Fail or Succeed)里写道:

在《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Collapse: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Fail Or Succeed,2005〕一书中,戴蒙德指出,人类文明在地球摇篮里已经生存了很长时间,如今在一种“增长的绝望情绪”之中才开始反省:我们到底要一个什么样的地球?享受了地球哺育的人类,有必要进入一个反哺时代,而这也就意味着必须改变现有的文明:人类社会的应对、决策,对环境和社会的命运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而这种决定性在未来的时代里只可能更强。说到底,地球和社会的命运掌握在我们手中,成败都怨不得别人,因此关键是要具备远见和避免群体决策失误,而这需要全社会认识的深化以及意见的公开讨论甚至博弈。

戴蒙德文明和社会为单位,以法医解剖的方式来做病理分析。他对复活节岛和格陵兰两个孤立文明的论断尤其带有死亡诊断书的味道,并带着一种隐喻的方式暗示人们:如果仍然那么愚蠢,那么这两个地方的遭遇就可能成为整个地球文明的命运。尤其复活节岛的命运,昭然若揭。

1772年复活节当天,探险家罗泽维恩在南太平洋发现一座小岛。他万分惊讶地找到了数百座背朝大海的石刻人像,“如房舍般高大”。罗泽维恩意识到,不管这些岛民用何种方式竖起这些雕像,他们需要重木料和坚韧的树皮来搓成绳索。但是他随即发现,这座日后以“复活节”命名的岛屿只是一块荒地,岛上找不到一棵树,灌木和杂草高不过三米。 

复活节岛上的谜题令早期的到访者困惑不已。离它最近的陆地是两千公里外的皮特凯恩岛;而三九七座巨大石像竟然矗立在如此荒蛮而遥远的角落,人们猜测这也许是外星生物让石像从天而降的。但是如今谜题已被解答,而答案令人不寒而栗。 

大约在公元十世纪,来自波利尼西亚的移民搭乘着木筏,满载着甘蔗、香蕉、蕃薯和鸡,还有用以食用的老鼠,于此定居。在五六百年的时间里,岛上人口增长到一万人。他们有了各自的氏族和阶级,像切蛋糕一样把这个岛划分为十二块。十二个氏族起初和平相处,直到有一天,酋长们决定以令人敬畏的石刻雕像来荣耀自己的世系。 

基于对埃及的金字塔、英国的巨石柱群的认识,我们知道只要有巨大的木材作为辅助,搬运巨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科学家通过孢粉测试证明,复活节岛上曾有过高二十米,直径一米的智利酒松。实际上,直到人类定居岛上的早期,复活节岛一直是被高大树木和繁茂灌木覆盖着的温带森林。但是人类的到来让森林遭受了灭顶之灾。几百年间,复活节岛上的酋长们争相比较,比谁的石像更巨大更壮观。有人竖起五个平排巨像,随即有人竖了十个;有人雕出一座最高的人像,随后对手就在自家人像头上加个十二吨的大石冠。这种毫无意义的浪费使得我们了解:现代资本主义生产的市场竞争,所导致的极端浪费,并不是一项专利,而是人性中的贪婪造成的,早在“史前时代”就根深蒂固了。

单以人力完成这么浩大的浪费工程并不简单,因为既要砍伐无数巨木当搬运工具,还得拼命伐林造田养活劳动力。岛上的石像一代大于一代,砍伐树木的速度也胜过了树木的生长速度,再加上移民时带来的老鼠以种子和幼苗为食,成片的树林开始毁灭。智利酒松大约绝迹于1440年:从火口湖的年沉积层中,已完全找不到树木花粉的踪迹。科学家对炉灶和垃圾堆中的样本进行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显示,大约在1640年前后,居民炉灶里的木柴已经被草本植物所取代,即便是酋长家也是如此。

复活节岛上的故事是太平洋地区砍伐森林最极端的例子:成片的森林就此消失,二十二种原生树木从此灭绝。缺乏燃料、野生食物资源的消失、土壤流失是最直接的后果,随之而来的是饥荒和氏族之间为争夺灌木丛的战争。没有了巨木制造的舟船,战争的幸存者再也无法远航渔猎,他们开始转向从未使用过的食物来源:人类本身!在复活节岛后期废弃物堆遗址中,人类骨骸随处可见,有些骨头被敲碎以便吸取骨髓。岛民的口头历史中至今仍充斥着人吃人的故事,而对敌人最具攻击性的辱骂莫过于:“你妈的肉塞了我的牙缝。” 

戴蒙德的复活节岛的故事讲到最后,就像是世界末日的图景。在戴蒙德的笔下,玛雅、维京这些曾经盛极一时、灿烂辉煌的人类社会一一在我们眼前重现,然后轰然崩塌。他们或不敌严寒或干旱的考验,活活饿死;或为了争夺土地或食物,拔刀相见,甚至以敌人的尸体果腹;华美的宫殿、神庙最终都崩塌成一堆乱石……相比之下,复活节岛的覆亡比起任何一个史前社会更让人触目惊心。

在戴蒙德看来,复活节岛的故事更像是一个隐喻。在全球化、国际贸易、喷气客机、互联网的推动下,地球上二百左右的国家像复活节岛上十二个氏族一样,共享着资源,又同样面临着环境的考验。今天的地球何尝不是宇宙中的孤岛?末日来临之际,谁又能独善其身? 

曾有学生问戴蒙德:“当那些岛民砍下最后一棵树的时候,他们在想些什么呢?难道人能蠢到这个地步,可以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行为把自己推到灭绝的边缘吗?”戴蒙德的答案指出,砍掉最后一棵树的岛民并没有见过最初的森林,这种“景观失忆”是人类常犯的毛病。危机并非绅士,它不会礼貌地敲敲门,说“先生,我来了”。危机通常不声不响,徐图缓进。全球变暖是最好的例证。最近一百年的数据显示,全球温度正以年均〇.一七摄氏度的速度上升。但这只是平均数,实际情况是每年的温度在无规律地上下波动。今年升3℃,明年降2℃,后年升2℃,第四年再降1℃,如此往复,让人捉摸不定。直到几十年之后才会有人惊呼:“我小时候的感觉比现在好得多!” 

实际上在我看来,人们对于环境的破坏,经常是文明的发展所不必要,因而是可以避免的。换言之,这种不必要的破坏,常常是出自过度的浪费,过度的浪费是出自虚荣,而虚荣则是出自无聊。

无聊找事干,不仅会触发恶性竞争,还是触发战争。

前面说过,叔本华说,人生是一个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动,所以人生要不是感到痛苦就是感到无聊。

实际上,叔本华还是缺乏创意,不过是在重复佛家的古老说教。其实对人生来说,无聊是比痛苦更为可怕的敌人:无聊代表一种最深刻、最不可消除的痛苦,当然它首先是精神上的痛苦。我们知道,无聊更容易使人自杀,但痛苦却较能激起人们的抵抗精神。痛苦而能使人自杀者,其背后的动因是“绝望”,绝望的底蕴依然是无聊。单纯的痛苦难以使人陷于自杀的绝境。尝试一下把无聊与痛苦分开考察:

1、痛苦是生命的属性,既是生命之子,也是生命之母。不仅“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痛苦”,而且“哪里有痛苦,哪里就有生命”。痛苦因此也是积极的,因此“愈高等的生命,痛苦也就愈多”。痛苦也能使人生“更加有意义”,因为是“解除痛苦”的希望给予人生以意义。

2、与痛苦不同,无聊并不总是和生命相联的,唯有人类尤其是具有醒觉意识的人才有突出的无聊感觉。这不仅是因为这些人的生活优裕到了胖得发愁的地步,而且由于他们比动物“高了一筹”,“具有自我意识”,所以特别容易受到无聊感的侵袭。动物则由于缺乏自我意识而只有种族本能,且需要不断地捕食,而免除了无聊这一苦刑,但是关在动物园里的动物,也会受到人类影响,因无聊而患上神经官能症。在我看来,无聊感的消极成分多一些,正如痛苦感的积极成分多一些,无聊也容易导致生命的堕落而不是生命的亢进。

同样,对于一个社会甚至一个民族的历史,也有“痛苦时代”与“无聊时代”的分别,其原因略同于上述。痛苦时代充满希望,因为具有这样一帖解毒剂,还可忍受,生命还可支撑下去。无聊时代则是一个繁荣的时代,富庶的时代,但却不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时代。社会的“幸福”也许就是从痛苦时代向无聊时代的过渡,社会的“不幸”也许就是从无聊时代向痛苦时代的过渡。

痛苦是可以医治的,通过希望和时间、忍耐和等待;那么,对无聊的医治又是什么?其处方可以两个字来概括“冒险”。是的,通过寻找危险的游戏来解决无聊的问题。“精力过剩而又无处发泄者”,是危险的邻人。其实,关键不在于“精力过剩”,而在于外在压力过于松弛。医治无聊病的良方,因此就是“加强压力”。同样,对于一个社会甚至民族也是如此。当其发展已进入“无聊时代”,必有伤风败俗及秩序崩解的过程随之而至。现代社会就是一个极其无聊因而伤风败俗的国际化环境。

要医治这样社会,“加强社会压力”,将是最后解决方案。这个必然反应并非哪个人的意念使之然的,而是解除无聊的“生理需要”。当今世界,不就是处于这么一个“无聊时代”吗?可以预料,随着全球经济、文化形态的进一步平衡及整合,整个世界都将继欧洲之后步入这一“无聊时代”的大门。那时,会出现什么景况呢?那时普遍的停滞将席卷整个地球。这不是上进的运动,而是堕落的运动。不是探索欲的暴动,而是解脱欲的弥漫……所以不难发现:人类文明起源于奴役制度。为什么文明一天不毁灭,奴役现象就存在一天?这是由人性决定的。因为正是社会的压力,为优秀人物的不断前进,提供了必要动力。

人需要压力。如果没有压力,人就会觉得无聊,很是无趣甚至烦闷而死!压力并非“坏事”,而是人生的必需品,甚至是日用品。“如意”是人的理想,但“如意”不就是压力的消失?可是试问,如果真的“如意”了,那么人如何续存?“意”是继续扩张还是归于消失?所以我们永远渴望着“如意”,但却永远也不能得到“如意”,唯独如此,我们才能继续征战。但愿征战永远不停。征战停止时就是生命终止时。只有厌世者,被压力击毁的碎片,才对压力充满恐惧,千方百计寻求逃避。其实失却了压力,一切有价值的解脱也都不复存在了。

即使为了文明的扩展,也请我们迎接奴役,不论多么勉强,都请为奴役“喝彩”一下!欢迎它所掀开的清晨与朝霞。因为人生的健康,要抑制无聊的感觉、医治空虚的心态,从而有效避免本该避免的恶性竞争。没有压力和压力过度,同样是有害的。

《谢选骏全集第二卷》(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II)

以及《谢选骏全集》第四十六卷——五十卷:

46卷:《全球一体——全球人类的往与来》(The World as a Whole-- Mankind, Its Past and Present)

47卷:《西方文明的解体》( Disintegration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48卷:《中国文明的生死》(Life and Death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49卷:《新文化的战争》(New Cultural Wars)

50卷:《历史教的降临》(Arrival of Historicism)

(四)

附录

(一)复活节岛

复活节岛是智利的一个小岛,距智利本土3600多千米。据说,1722年荷兰探险家雅可布·洛吉文在南太平洋上航行探险,突然发现一片陆地。他以为自己发现了新大陆,赶紧登陆,结果上岸后才知道是个海岛。正巧这天是复活节,于是就将这个无名小岛命名为复活节岛。1888年,智利政府派人接管该岛,说来也巧,这天又正好是复活节。

复活节岛呈三角形状,长24千米,最宽处17.7千米,面积为117平方千米。岛上死火山颇多,有3座较高的火山雄踞岛上三个角的顶端,海岸悬崖陡峭,攀登极难。复活节岛是地球上最孤独的一个岛屿。这个面积仅有163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小岛位于东太平洋,往东越过3600公里的海面才能见到大陆(智利海岸)。它离太平洋上的其他岛屿也相当遥远,离它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岛屿是皮特凯恩岛,远在西边2000公里处。迟至1722年4月5日,该岛的原居民才与外界有了接触,人类学界一般将它叫做拉帕努伊岛(Rapa Nui),这是十九世纪中叶波利尼西亚人对它的称呼;岛上原居民被称做拉帕努伊人,他们讲的方言被称做拉帕努伊语。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原居民除了把这个岛屿称做特凯恩加(te kainga)意即“大地”之外。据说,有一种从其祖先传下来的名称叫“特-皮托-特-何努阿”(Te-Pito-te-Henua),它一度被译成“世界的肚脐”,这个说法引起了许多人浮想联翩,复活节岛的居民称自己居住的地方为“世界的肚脐”。

这种叫法,一开始人们并不理解,直到后来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从高空鸟瞰地球时,才发现这种叫法完全没错--复活岛孤悬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确实跟一个小小的‘肚脐’一模一样。难道古代的岛民也曾从高空俯瞰过自己的岛屿吗?假如确实如此,那又是谁,用什么飞行器把他们带到高空的呢?

文明悲剧

当美国科学家亨特首次踏上复活节岛,他和荷兰人雅可布·洛加文一样为四周的荒凉景象而感到震惊。岛上至今没有一棵树,地上的野草也稀稀落落,只有3个盛满雨水的小湖是淡水的惟一来源。那些建造了巨人石像的人怎么能在这种自然环境下生存呢?为了弄清这个曾经高度发达的文明消亡的原因,亨特在岛上度过了不止一个野外考察季节。

美国科学界在科考中用的是放射性碳年代鉴定法,首先是对碳14的放射性同位素含量进行测定。这一同位素是在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形成,并蓄积在有机物中。专家们从当地最古老地层收集了用来作年代鉴定所必需的材料,有木片、木炭和奇迹般保存下来的植物种子。

泰里·亨特将得到的年代顺序去同原有的进行比较,并对其作出一些重要的修正。问题是图尔·海耶达尔1950年上岛考察时,当时的仪器还相当简陋。据亨特说,他的先辈在编制年表时有不少欠精确的地方,经他修正后,岛上开始住人的时间往前提了800年,而且岛上的文明史也比过去认为的时间短。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卡尔·利波认为,复活节岛沦为波利西尼亚人殖民地的时间相当晚,大约在公元1200年。为证明自己的实力,也为了恐吓敌人,大家都争相建造石像。

凭着这些新的数据,科学家对这一神奇文明的产生和衰败有了个大致了解:建造巨石像的结果是耗尽了自然资源。

文明起步

在欧洲人来到岛上的500年前,波利西尼亚人的木筏在拉帕努伊岛靠岸,这些人很可能是为逃避部落间的冲突和战争来这里寻找新的栖身之地。波利西尼亚人带来了生活的必需品,有家畜和各种农作物的种子。

岛屿兴盛

一段时间之后,岛上人口增长到数千,形成了具有复杂社会结构的地区性文明。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头领,而且还有祭司。有一段时间岛上的生活相当稳定。根据孢粉学数据,在波利西尼亚人上岛初期,岛上覆盖着浓密的亚热带森林,到处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灌木和野草,绝大多数是一种岛上已经绝迹的棕榈树。这种棕榈树同智利高达25米、直径达180厘米的酒棕榈有亲缘关系。没有枝叶的高高的棕榈树树干很适合用来建造大型独木舟、运输石像和盖房子。肥沃的火山土壤给拉帕努伊人带来了丰收。岛上还种植香蕉、芋头、白薯和甘蔗。再加上养家畜、捕鱼,岛上居民生活已经过得相当不错。

部落纷争

但是,时间一长岛上开始了部落之间的纷争。每个部落和它的祭司都在力求表现自己强于邻居。为证明自己的实力,也为了恐吓敌人,大家都争相建造石像。哪个部落建的石像大,就证明它实力强。那些弱小和贫穷的部落雕凿的石像就小得多。

大量伐木

18世纪初期,最初踏上这块土地的欧洲人看到这些石像后大为震惊。巨大的石像有些高达几十米,重达82吨,几乎是遍及全岛。有不少是躺在地上,像是途中扔下的。人类学家一直都在琢磨,到底是谁建造的这些奇迹,又是如何让这些庞然大物挪动地方的。有些石像得送到十几公里开外的地方,这也不是个轻松的活儿。有可能是用滚轮来运送,这就需要大量的滚圆的原木和人工。也有可能是靠“滑板”运输,这也缺不了原木。看来,就免不了得大量伐树。岛上的石像文化于公元1500年左右到达巅峰,但求大求高的倾向导致岛上的经济和生态灾难,有限的自然资源就这样被白白浪费掉了。树被砍光之后,接踵而来的是饥馑年代。美国考古学家通过对各个时间段的花粉数量进行分析之后,清楚看出正是在建造石像的高峰期岛上的植物急剧减少。据估算,在拉帕努伊人日子好过的年代,岛上的棕榈树总量可达1600万棵之多,到1400年只剩下好几千棵。

资源耗尽

除了岛上居民大量砍伐棕榈树之外,波利西尼亚人带到岛上来的老鼠把种子都吃掉了,极大地影响了这种植物的传播。等岛上只剩下一小块棕榈林,拉帕努伊人就再找不到原材料来建造渔船,捕鱼也就发生了困难。候鸟也不愿再到岛上来休息,这就使得当地飞禽的种类在急剧减少。森林减少会导致什么呢?拉帕努伊人为了养家糊口,开始利用带草的土壤表层。由于没有了树木,风雨加速了破坏肥沃层的进程,土壤贫瘠化开始了。

疾病流行

岛上开始出现纷争与混乱,人食人的现象也多了起来。如果说当人口减少到近2000人的时候,局势好歹还算稳定,可这时欧洲人又来了。岛上居民本来对客人还持欢迎态度,同他们分享为数不多的食物,可并没料到自己已处在灾难边缘。航海家还带来了鼠疫、斑疹伤寒和天花,疾病夺去了 90%岛上居民的生命……

仍需证实

当然,美国科学家提出的理论还需经科学界最后证实,还不能说“拉帕努伊人为什么会死绝”这个问题只有惟一的正确答案。

俄罗斯科学院人类学和民族学博物馆资深科研人员伊林娜·费奥多罗娃认为,在一些老地图上复活节岛周围还有其他一些岛屿,口头传说中都说这些岛屿是慢慢沉到水底下的。所以,为了得出正确结论,有必要对所有假设来一番验证。而且,由于众多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付出了不少劳动,对复活节岛文明的研究必将会出现新的成果。

(二)复活节岛上的摩艾

摩艾(Moai),另译:摩阿仪、摩埃、毛埃,是位于复活节岛(Easter Island)的一群巨型人像,遍布全岛,是智利的旅游景色与世界遗产之一。有些摩艾会被放置在名叫“阿胡(Ahu)”的石头站台。

这些摩艾只有上半身,具有一对长耳,双目深凹,削额高鼻,下巴棱角分明,表情沉毅,也有一些石像被安上了“珊瑚眼”。许多摩艾的外观都是完全相仿,只有一个被称为“图库图利(Tukuturi)”的石像拥有下半身并跪在地上,他还有胡子和一对短耳。这两种类型的石像可能与岛上传说的“长耳人(Hanau epe)”与“短耳人(Hanau momoko)”有关。

有部分石像的头顶会加上一块“普卡奥(Pukao)”。普卡奥是一种圆柱形雕塑,是用非常轻的红色火山岩制作而成。石帽与石像不是一体的,是另外雕刻之后戴上去的。普卡奥的存在意义一直不明,有人认为是象征权力的头饰或当地土著的发型。

关于这些石像的来历,在岛上的原居民连自己也说不清,考古学家们有多种说法,但至今没有定论。在复活节岛的全境内,已知约有887尊的摩艾,多数的摩艾被破坏与推翻倒地。岛上也有留下许多未完成的石像。

景区介绍

复活节岛里最具神秘色彩的是岛上的摩艾石像。全岛发现1000多尊巨大的半身人面石像,其中600尊整齐地排列在海边的石岛上。石像大小不等,高6-23米,重约30-90吨,它们形象奇特,神情严肃,面对大海,似乎若有所思。

这些巨大的石雕像大多在海边,有的竖立在草丛中,有的倒在地面上,有的竖在祭坛上。石像一般7-10米高,重约90吨。它们的头较长,眼窝深,鼻子高,下巴突出,耳朵较长。它们没有脚,双臂垂在身躯两旁,双手放在肚皮上。这些石像是用淡黄色火山石雕刻成的。

摩艾的大小等级 

有的还戴着帽子,帽子是用红色岩石刻成的,高几米,形状像个圆柱。有的石像身上还刻着符号,有点像纹身图案。除此之外,还发现了比这些巨大的石像还要大一倍的石像,但它们多是半成品。

在2011年的发掘行动中,对位于Rano Raraku地区的两座身体埋在土里并且只露出头部的摩艾展开挖掘,发现了2尊摩艾不仅拥有非常高大的身体,它们的背部还有精细雕纹。

据考察测定大约雕凿在公元1100-1680年间。这些巨大石像使人惊叹,这些雕像代表什么?是谁雕刻的?怎样雕刻的?怎样雕刻、运输、排列的?这些问题众说纷纭。

雕凿目的

复活节岛是一个智利的小岛,距智利本土3600多千米。一提起复活节岛,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矗立在岛上的600多尊巨人石像。石像造型之奇特,雕技之精湛,着实令人赞叹。人们不禁要问,这么多的石像是什么人雕凿的?雕凿如此众多的石像的目的是什么?是供人瞻仰观赏,还是叫人顶礼膜拜?近些年来,一些国家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都曾登岛考察,企图弄个水落石出,结果虽提出种种解释,但也只能是猜测,不能令人信服。

岛上居民对于这些石雕丝毫没有历史记忆,也不知石像是在刻谁 ,一点都不像当地的土著,是纪念什么人?或是神呢?还是有“人”曾经教导过他们一些我们不曾知道的知识,而令他们难忘,感恩之余,雕刻这些石像,以资纪念呢?或者是否暗示着石像所看方向有什么重大的秘密等待人类发掘?石像建造的猜测石像用火山岩雕成,竖立在平台上。有些石像的头上有一块红石头,就像戴了一顶”帽子”。这些石像是由公元400年左右来到岛上的人雕成的。

建造过程

复活节岛上的石像,一般高7—10米,重达30—90吨,有的石像一顶帽子就重达10吨之多。石像均由整块的暗红色火成岩雕凿而成。所有的石像都没有腿,全部是半身像,外形大同小异。石像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它的眼睛是专门用发亮的黑曜石或闪光的贝壳镶嵌上的,格外传神。个个额头狭长,鼻梁高挺,眼窝深凹,嘴巴噘翘,大耳垂肩,胳膊贴腹。所有石像都面向大海,表情冷漠,神态威严。远远望去,就像一队准备出征的武士,蔚为壮观。

面对这一尊尊构思奇巧的巨人石像,游客们自然会有一连串的疑问:石像雕于何时?如此高大的石像又用什么办法搬到海滨?一些尚未完工的石像,又是遇到什么问题而突然停了下来?考古学家推断,最少每天要动用30个劳工,工作8小时,约用1年时间才雕凿出1个石像。不过,这还未计算搬运石像到海边的工程,估计需要90人,于两个月时间内可将石像搬运出来。最后,还要3个月才能将石像耸立起来。

可是考古学家怎样也想不到,原来还在人像头上的石帽子。石帽子是由西面的火山Puna Pau取材的。因为Puna Pau的火山岩石是砖红色的,非常特别。红帽子由此处雕好再运往海岸,怎样升起,放在足有10米高人像的头上呢?为揭示这些谜,科学家们进行了长期调查,对于一些问题已有了初步的答案。

据有关学者考证,人类登上复活节岛始于公元1世纪,石像的底座祭坛建于公元7世纪,石像雕凿于一世纪以后。到12世纪时,这一雕凿活动进入鼎盛时期,前后历经四五百年。大约到1650年前后雕凿工程停了下来。从现场环境看,当时忽然停工的直接原因可能是突然遇到天灾,比如说火山喷发,或是地震、海啸之类的自然灾害。至于石像代表了什么,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代表已故的大酋长或是宗教领袖。

石像搬运

接下来的问题是石像是怎么运到海边的。在岛的东南部采石场,还有300尊未雕完的石像,最高的一尊高22米,重约400吨。据当地人传说,要运走这些石像,是靠鬼神或火山喷发的力量搬到海边的。

还有的说,是用橇棒、绳索把躺在山坡上的石像搬到大雪撬上,在路上铺上茅草芦苇,再用人拉、棍撬一点一点移动前进的。但是,一些考古学家真的组织人这样做了。但2013年,有美国研究团队提出了另一种说法,认为石像是“走”到海边的。

现代研究

要揭开这些环绕整座岛屿神秘石像的秘密很困难,虽有文字记载但仍没人能解读其中含义。不过从被推倒、摧毁的石像遗迹,考古学家解开了巨石像的秘密。在文明全盛时期,复活节岛巨石像一度有八百多座,但仅剩一百五十座。而这些石像消失的原因,记录拉帕努伊人对信仰神圣力量坚定执迷和走火入魔的过程。 巨石像建造时间约于西元一千年前,当时的复活岛为一浓密棕榈森林覆盖的岛屿,岛上有三座死火山,火山岩质地软、重量轻,易于搬动雕刻,拉帕努伊人相信岩石可以象征他们神圣信仰的永恒不灭,因此利用火山岩在六百年间完成八百多座巨石像。

拉帕努伊人将这些石像视为守护神,以保佑作物丰收及好运,因此每个部落都拥有自己的石像。但随着人口增长,拉帕努伊人全盛时期曾高达七千人,巨石像的尺寸和数量也随着增加,有些石像体积甚至大到无法搬离采石场。不同于英国的巨石阵有无穷尽的森林木材足以移动巨石,复活节岛的棕榈林规模小,巨石像却庞大无比,最终树木被砍伐殆尽,生态系统完全摧毁,食物逐渐短缺,也无法建造船只离开,被困在岛上的拉帕努伊人,甚至相互残杀取食人肉,并将情绪发泄在巨石像,巨石像一一被推倒,成为今日残存的遗迹,徒留后人凭吊。

石头巨人真的这样重吗?不见得,复活节岛的石像远没有人们所传说的那样重。我们知道,海洋中的火山岛都是由玄武岩构成的。玄武岩十分坚硬,很难加工,比重一般为3-3.2克/立方厘米。若按此计算,复活节岛上最大的石像高21.8米,肩宽2.5米,截面近5平方米,扣除砍掉的30-40立方米岩石,剩下来的石像重量就有50-80吨,甚至上百吨重了。听起来这很有道理,但事实如何呢?用来雕刻石像的材料不是玄武岩,而是凝灰岩和层凝灰岩,有的甚至是浮石,它们之中只有某些岩石的比重达到1.7克/立方厘米,而大部分岩石的比重都小于1.4克/厘米3。至于浮石,它的比重就更轻了,它干燥后,比水还要轻,会浮在水面上,所以才叫浮石。因此,最大、最重的帽子至多也不超过5吨。复活节岛的大部分雕像高度为3-5米,10-12米的雕像并不多,只有30-40尊,它们的重量至多也不过10多吨,大部分雕像的重量还不到5吨。想当初,水手们毫不费力地把一尊雕像装上小船,运到轮船上去,因为它根本就没那么重。不久前,人们对复活节岛上的雕像进行修整,15吨的吊车就把最重的雕像吊起来安放到阿胡上去了。可见雕像并非人们说的那么重。

不仅石像的重量被大大夸大了,普卡奥的重量也被夸大了。看上去直径达3米、高为2.5米的大帽子的确令人肃然起敬,重量似乎是惊人的。海尔达尔认为一个普卡奥足有5只大象那样重。但不要忘记,普卡奥是由普那帕奥火山的黑色凝灰岩,即浮石造成的。这种浮石晒干后就会浮在水中,只有里面吸足了水才会沉下去。

拖运这种由比重比水还轻的岩石制成的大帽子用不了花费太大的力气,五个人就能搬动一顶直径为1米的普卡奥。而且,用来制造普卡奥的岩石也很容易加工,用普通带锯齿的刀就能把它切割下来,用锤子敲击它,岩石表面虽不致碎裂,但也会出现皱纹。很明显,复活节岛上的古代雕刻家非常了解浮石的这种特性,他们制好帽子后,不是搬着他到处跑,而是把它滚向阿胡,再放到石像的头上去。因为当普卡奥在地上滚动的时候,它并不破碎,而是棱角都没了,变成了圆形。况且,复活节岛上的雕像并不都是戴帽子的,戴帽子的雕像只不过是一种例外。迄今为止,人们只发现30座戴帽子的雕像,而且这些戴帽子的雕像又都站立在有浮石层的地方。

毋庸置疑,帽子就是在石像附近造好的,然后再顺着用石块叠成的脚手架滚到雕像的头上,而不是抬上去的。许多人认为,复活节岛巨大的石像先是在拉诺洛拉克火山采石场里雕刻出来,然后再运到海边,并在那里为它们修建阿胡。雕像的帽子是在普那帕奥火山采石场里制成的,然后再运到海边。最后,人们把巨型雕像放到阿胡上,再给它们戴上帽子。这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我们已经说明了普卡奥是怎样制成,又是怎样戴到石像头上去的。

[最新研究:复活节岛石像是“走”到海边的]复活节岛位于南太平洋,以矗立在海边数百尊巨型石像闻名于世,关于这些石像的来历及搬运之谜,众说纷纭。2013年6月中旬,有美国研究团队推翻了之前的“圆木移动说”,推断石像是“走”到海边的。

谢选骏指出:是的,西方社会的有识之士也已经认识到了:现代文明正在重蹈复活节岛的绝路。但是他们无法阻止这个过程。就像瘾君子知道自己正在走向死亡,却无法戒除自己的赌瘾。只有上帝能够拯救他们以及我们。但是他们以及我们愿意不愿意接受上帝的拯救呢?如果不能得到相应的救助,这一次赔上的,将不是一个复活节岛,而是整个的地球。



【089、现代奴役制度的一斑】


网文《北大博士致女儿:对不起 爸爸无能》(2019年2月25日 魏雅华)报道: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师翟继光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亲爱的女儿:

爸爸是个无能的人。很多事情都办不好,请你原谅。爸爸把你带到这个世界可能是个错误,当然,更大的错误是爸爸自己来到了这个世界。

当听说你妈妈怀孕时,我感到意外的惊喜。

但随后的事情让我感到,把你带到这个世界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凭你爸爸这个小小的北大博士、小小的中国政法大学的教师、一个月可怜巴巴的五六千块钱,是不可能给你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的。

爸爸还有点常识,听说生孩子要“指标”,如果没有“指标”,将来孩子就不能上户口,就一辈子是个黑户。

大约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我就先到中国政法大学计生办以及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办事处,咨询办理准生证的问题。

得到的答复是,如果女方是北京市户口,可以在北京市办理准生证,如果女方是外地户口,但男方是北京市独立户口,也可以在北京办理准生证,但如果男方是北京市集体户口,就不能在北京办理准生证。非常不幸的是,你妈妈是江西省新余市户口,也就是外地户口。你爸爸虽然是北京市户口,但属于集体户口。因此,只能在你妈妈的户口所在地去办理准生证。可能你会问:为什么你爸爸是集体户口,而不是独立户口呢? 公安局的回答是,因为你爸爸没有在北京买房。

换句话说,也就是说你爸爸无能,都博士毕业了,连个房子都买不起。北京的房子千千万,空房子也有千千万,但你爸爸只能“望房兴叹”,没有一个是属于你爸爸的。你爸爸没本事挣钱,更没本事骗钱、偷钱、抢钱,买房子只能是“将来时”。

我也曾向其他老师请教这个问题,有的老师给我支了一个招,找学校的资产管理处要一个房号,然后把户口迁出来,就可以在北京办理准生证了。当你爸爸找到中国政法大学资产管理处时,得到的答复是,以前可以,现在不可以。你爸爸不是校领导,也没有熟人关系,就凭一个刚来的毛头小子,哪有这么大的脸去要一个房号呢?

由此又可以看出你爸爸的无能。后来,你爸爸又找了一些朋友,想通过其他途径在北京办理准生证。由于要花不少钱,而你爸爸又没有这么多钱,一些途径只好作罢。另外,托了一个北京的亲戚,也说不好办。说到底,还是由于你爸爸不是领导,也没有相当硬的熟人关系,更没有钱去打点。忙活了一个多月,你爸爸还是灰心了。承认自己的无能吧。

可能你又会问了,为什么一定要在北京领准生证呢?在哪里领不都一样吗?你不知道,在哪里领准生证关系可大啦!如果你在北京领,将来就可以办理北京市户口,你以后就可以在北京上学、考大学。而如果你在江西领,将来就只能办理江西的户口,你以后就应当在江西上学,如果在北京上学,就要交很多钱,而这些钱可能是你爸爸交不起的。

即使可以花钱在北京上学,将来考大学时,还要回江西考大学。同样的分数,在北京可以上北大、清华,而在外地,只能勉强上一个最差的本科,甚至连本科学校都上不了。上哪个大学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都很大,你说爸爸能不尽量在北京领准生证吗?

可惜一切努力都是白费,最终你爸爸和妈妈决定在江西新余市领准生证。没想到,江西新余市计生办要求你爸爸和你妈妈必须回新余,才能发给准生证。当然,在北京还要盖很多章,为此,你爸爸跑了很多次,还憋了一肚子的气。给你讲其中的一件事情吧。

记得新余市计生办给你外公一张表,要求你爸爸所在地的计生办盖章。你外公用特快专递将那张表寄到北京,你爸爸填好了,先到中国政法大学计生办盖了章,然后到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办事处计生办盖章,办事的一个工作人员说:“你这张表要重新填写,因为你没有用签字笔填写。”

你爸爸还是能买得起签字笔的,只是当时填表时没有带签字笔,就随便用一支圆珠笔填上了。我跟那位工作人员解释:“这是从新余快递过来的,如果重新寄过来时间会比较长,而且孩子都快生了。”那位工作人员说:“即使给你盖了章,回去也不能用,还会让你再来盖章。”

我说:“那就先帮我盖上吧,如果需要修改,到时候我再来盖。”那位工作人员说:“那可不行,章可不是随便盖的,你想好了,如果现在你坚持要盖,我可以给你盖,但以后就别想再找我盖了。”你爸爸想,万一这个表格真的不能用,现在盖了章,以后人家就不给盖了,那可怎么办呢?

没办法,你爸爸只能回到学校。从学校到城北街道办大约是3里地,爸爸走着去,又走回来。天气已经比较热了。当然,后来爸爸想了一个方法,用签字笔把表格上的字重新描了一遍,又走着去城北街道办盖了章,那位工作人员看到我的方法心里暗暗佩服,很不服气地在表格上盖了章。

从法律上讲,那位工组人员属于公务员,从政治上讲,那位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在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办事处的大门上写着这样几个大字:“为人民服务毛泽东”。

由于北京和新余距离很远,坐火车要20多个小时,而且当时你已经在你妈妈的肚子里八个月了,你妈妈坐火车已经很不方便了。你爸爸也要上班,很难抽出时间回新余领准生证。你外公托了好多关系,送了好多礼。

你妈妈曾气愤地说,干脆不办理准生证了,看政府能把我们怎么样,我们又不是超生,难道正常生一个孩子还有罪吗?中国还有人权吗?你爸爸只好劝你妈妈,政府还是好的,因为是“人民政府”嘛,只是其中的个别部门和个别人比较可恶而已。

最后,你外婆和你妈妈还是回新余了一趟,坐飞机回去的,但耽误了好几天才拿到准生证,原因是计生办的人去参加党的活动了,都不办公。新余市的计生办也是这样为人民服务的。

大约在5月20日左右,北京市公安局宣布,男方是北京市集体户口,即使没有买房,孩子也可以随父入户,办理北京市户口。真是老天有眼啊,爸爸看到了一线希望。

否则,爸爸真想不明白,我是北京户口,为什么我的孩子就只能是江西户口呢?或许,这只能怪你爸爸娶了一个江西的老婆,你爸爸应该娶一个北京的老婆。不过,如果那样的话,现在就没有你了。你爸爸在北京恐怕也很难找到一个像你妈妈那样好的老婆。

因为你爸爸就是一个小小的北大博士,一个小小的中国政法大学的教师,一个月只有可怜的五六千块钱的收入。或许也应该怪你爸爸没有进入国家机关,当个干部。其实,你爸爸就是因为知道当领导的好处太多了,才不敢去当领导。爸爸希望每天晚上都能睡着觉。

5月24日,你来到了这个世界。你爸爸也开始了艰苦的给你办户口的历程。先是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办出生证,先后就去了四次才办成。第一次去,是周五,人家说,周二周四办理,其它时间不办理。

你爸爸因为周二上午要在昌平给你可爱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讲课,只能等下周去办理了。第二次去,你爸爸没有把集体户口封面的复印件带去,不能办理。人民医院在办理出生证的说明中并没有强调集体户口要把封面复印件带去,这也不能怪你爸爸。

只好等下个周四再去。第三次去,办好了,但不能当天拿,只能等周三下午去拿。而周三下午你爸爸还要到昌平给你可爱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讲课。为了不再往后拖一周,只好辛苦你外婆去帮你领证了。据说,你外婆在人民医院也费了一些周折,你外婆领了号以后,先要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打印,然后再回来盖章。

真不知道人民医院是怎样为人民的。如果不为人民,为什么还叫人民医院呢?拿到出生证时,你已经快满月了!

有了准生证,你爸爸就马不停蹄地去中国政法大学计生办以及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办计生办、北京市昌平区松园派出所咨询如何办理随父入户手续,由于是北京市新出台的政策,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办理。

他们之间互相打电话咨询,总算相信北京市已经有这样一个政策了。他们心里可能在想:“北京市怎么出台了这样一个政策,真便宜了这小子!”他们所说的“这小子”就是你亲爱的爸爸,北京大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师,一个月五六千块钱。

虽然可以上户口,但必须首先将新余市的准生证变成北京市的准生证,为了这个变更,他们又给你爸爸列了十几个证明,让你爸爸去办理。你爸爸一看,头又大了。何时能够完成这些要求呢?这次又需要辛苦你外公了。

因为需要你妈妈老家的三级计生办盖章,而且证明的内容必须打印,手写无效。你爸爸打印好了内容,为了节约时间,你爸爸托了单位的一位叔叔将证明材料传真给你外公,你外公到长林居委会计生办一问,人家说只能手写,不能打印。这可难坏了你外公和你爸爸,我们想了很多对策。甚至想到自己私自刻个公章盖上去,而我们都知道这是违法的。

为了你,我们把一切都抛开了。后来,你爸爸柔声细语、和颜悦色、不耐其烦并且差点就低三下四地跟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办计生办的工作人员解释这个问题,最后她同意手写的也可以。

拿到新余市三级计生办的这个证明,本以为就万事大吉了。但当你爸爸到中国政法大学保卫处去盖章时,保卫处的老师还没听说过这个政策,又亲自打电话询问派出所的人,最后让我去人事处盖章。

你爸爸到人事处时,那天正好赶上学校为新入校的老师联合办公,人事处只有一个学生在值班,没法盖章。你爸爸又去中国政法大学计生办去盖章,那天又是老师体检,计生办没有人。

第二天,你爸爸又去学校给你办户口。人事处的老师也不敢任意给盖章,又打电话咨询了学校保卫处户籍科的老师,说我必须有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办计生办盖章的准生证才能给盖章。你爸爸只好先去办理北京市的准生证。

先到中国政法大学计生办盖章,计生办的老实态度还很好,很快给你爸爸盖好了章,写好了证明。接着你爸爸又去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办去盖章,一打听,盖章的那位工作人员休假了,下周四才能回来。而下周四和周五,你爸爸必须去外面讲课,没有时间去昌平。昌平离你爸爸妈妈当时住的地方大约有40公里,这个忘记告诉你了。

其实,你爸爸不应该出去讲课,应该天天在家里等着那位工作人员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回来上班。可是爸爸不去外面讲课,你的奶粉钱,你的学费,你的玩具,还有我们将来的房子谁给我们呢?就靠你爸爸可怜的五六千块钱?现在我们的房租是1500 元,再加上我们一家三口的生活费,每月剩不了多少了。你妈妈辞了工作,专门在家照顾你。

7月16日,星期一,也就是今天,你爸爸再次去昌平给你办户口。到了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办计生办,那位工作人员拿着我的材料看了看,说:“北京市的准生证呢?”我说:“我现在就来办啊?”那位工作人员让我把当时给我的材料清单拿出来,然后指着上面的文字说:“你是不是老师?这上面写得这么清楚,到你所在地的居委会办理,看不懂吗?”

我说:“这个很专业,你没给我解释,我以为就是到这里办理呢。”

她说:“你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怎么能看不明白?还要怎么解释?”

你爸爸不敢和人家吵,否则人家就更不愿给你办事了。你爸爸只好“灰熘熘”地走出来,去找中国政法大学居委会。

中国政法大学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还比较好,很顺利地办好了各种手续,由于手续比较多,还是办了接近一个小时。填了好多表,给你爸爸传达了计划生育政策,给了避孕套(如果在新余办户口,你妈妈要先上环才能给你上户口,据说这个和生孩子差不多那么疼,我怎么忍心让你妈妈再受一次苦呢)。

出来后找中国政法大学计生办盖章,计生办没有人,我找了几个地方,又等了一会,终于来人了。刚要给我盖章,电话响了,她接了电话。接着又来了一位学生,说是帮一位老师来领东西的。办好这些事情后,才给我盖了章。盖好章已经接近10点了。再到城北街道办去盖章。

由于天气太热,今天到城北街道办两次,都是坐一站公交车,当然还要走一段,因此,衣服还是湿透了。由于各种证明手续都已经齐全了,这次城北街道办计生办没有说什么,二十分钟办完了手续,盖好了章。

由于必须有城北街道办计生办的公章,政法大学人事处才给盖章。因此,我从街道办回来急忙去人事处。上次接待我的老师今天不在,我只要找另外一个老师。她对这个业务不熟,又去问领导。

我事先已经打好了一个证明,这是按照昌平区松园派出所的要求写的证明。人事处的老师请示回来以后说,有两个地方必须修改一下,才能给盖章。我仔细看了一下,两处修改并不是实质性的,改不改问题都不大。

但领导说要改,我也不敢说不改啊。大凡任何领导签字或盖章之前都要稍作修改吧,不然怎么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和权威呢?说实话,这样的领导,打死我,我也不做。

我到财税法所的办公室借了一台电脑,把证明按照要求重新打了一遍,此时已经是11:20了。

我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舍不得浪费,因为快到下班时间了。我急忙赶到人事处,那位老师又认真看了一遍,最后终于帮我盖了中国政法大学人事处的公章。盼了这么多天的公章终于有了结果,我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我猜测此时派出所已经午休了,但我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向松园派出所走去。早上出来就吃了一点东西,书包里带了本来应当是早餐的面包,早上没有吃,现在吃吧。看样子是没有时间吃午饭了。头上是炎热的太阳,嘴里是干硬的面包(两天前买的),手里是沉甸甸的证明材料,下面是沉重的步伐和发酸的两条腿。

到了派出所,又是一位女同志,今天真倒霉,所有给我办事的全部都是女同志。这难道和我办的事情有关?女民警看了看我的材料,说还缺一个派遣证的复印件。我准备的材料都是上次来松园派出所咨询时一个女民警(真晦气!又是女的!)给我列的清单,里面可没有这一项啊。

没办法,和她争论也没有用,我一声不吭地回学校办手续吧。太阳还是那么热,嘴里的面包还是那么干硬 (刚才路上没吃完),手里的材料还是那么沉甸,步伐还是那么沉重……

回到学校已经是12点半了,人事处人事科的门已经锁上了。估计都去吃饭了吧。我回到教师休息室,躺在沙发上打个盹,两个可恶的女老师在那里大声说着话,太可恶了,又是女的!实在是很累,我还是睡着了。一觉醒来,已经 1:50 了。

我想,人事处应该上班了吧。到了人事处,说明情况后,他们说到图书馆的综合档案室去复印。我又来到图书馆三楼的综合档案室,复印了相应材料。重新又走到了松园派出所,由于到松园派出所只有一站地,但没有公交车,所以,只好步行。

这次换了一位女民警接待,再说一遍晦气,因为又是女的。她说:“你这张申请书应当改一句话。”我说,这是按照你们贴出来的标准格式写的。她说:“你办的事情比较特殊,和他们不一样。”我还能说什么呢?他接着说:“父母双方必须亲自来办理户口,户口是大事。”我说,现在住在城里,孩子她妈来一趟不容易。

她说:“必须两人亲自来,实在不行就等出月子再来办理。” 我说,你们一定要她来,她可以来。我心想,就是人快死了,也给你们抬过来。依法办事嘛!最后,她又说:“办理这件事的民警出差了,你们下周再来吧。”

我已经没有什么话可说了,你们出不出差,和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关系?你出差,我就得等一周,她休假,我也得等一周。把老百姓当猴耍呢!

可惜,周末我还要回家一趟。不知下周什么时候能够回来。

孩子,至今我还没有帮你办好户口。办个户口真难啊!将来等你爸爸有钱了,爸爸给你办个美国户口,中国的户口太复杂了,咱办不起。

孩子,等你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孝敬你妈妈和你爸爸,你爸爸为你办户口,不知走了多少路,流了多少汗,憋了多少气。如果你爸爸活不到70岁,那就是上面所提到的那帮人给气的。

你爸爸很无能吧,自己没本事,没钱,还去生别人的气,是不是很无能啊?

孩子,你已经快60天,希望你快快长大,将来给你自己的孩子上个美国户口吧,中国户口太难!

爱你的爸爸

谢选骏指出:上述种种,体现了共产党建立的“现代奴役制度”的一斑,虽然令人不快,但比起毛泽东那个“老逼样的”活着的时候,已经不知道好了多少了。现在至少,可以破财消灾,实在没钱,还可以打富济贫,不像毛泽东老逼样的那时候,连出门都要检查路条介绍信,买个早点都要排队上交粮票。至于农民,除了活活饿死,就没有别的出路了。你还想“上美国户口”?仅仅凭这条言论,就可以判处十五年徒刑了。



【090、现代人的极限生活】


《美国历任前总统的“后白宫岁月”可以安排些什么活动》(2020年11月15日BBC)报道:

离开白宫后,美国前总统们可以给自己安排些什么活动?

每过四年或八年,美国就有一位新总统进驻白宫,老总统卸任当回普通百姓。严格说来,前总统跟一般平头百姓还是有点区别的,至少积累的政治资本常人难以企及。那么,美国历史上那些前总统们离开白宫后,给自己安排过哪些活动让自己怡然自得,让后人津津乐道?

写回忆录、发表讲话,很常见;尝试虚构文学创作,也不止一人。BBC中文曾梳理发现二本小说出自美国前总统之手:吉米·卡特的历史题材小说《马蜂窝》(The Honet's Nest, 2003),比尔·克林顿的《总统失踪》(The President is Missing, 2018);亚伯拉罕·林肯年轻时曾写过诗,巴拉克·奥巴马当选总统前出过儿童绘本。

特朗普2016年当选总统之前,还是商人和电视真人秀主持人的时候,曾经与人合写过一本小说《川普大厦》(Trump Tower,2011),还改编成电视剧,自己在剧中客串以自己为原型的角色。不过小说第二版时他的名字已经从作者栏消失了。

那都是往事。正值许多人为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总统卸任后可以做些什么事来打发时间,BBC历史杂志主编罗伯·阿塔尔(Rob Attar)翻开历史,拣出几样前人尝试过的“后白宫岁月”可以做的事,轻重大小不论,从梅开二度再次坠入爱河,到创建大学,范围极广,或可提供一些启发。

1.探险打猎

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1909年卸任后,非洲旷野上的野生动物王国受到不小的惊吓,因为那一年,整整一年时间,罗斯福就在非洲狩猎,且行且收藏战利品。同行的有他儿子克米特(Kermit)、史密森尼学会(也译作史密松学院,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几名科学家,还有200多名挑夫。

毛公仔玩具熊泰迪的名字就是罗斯福总统给的,他的名字西奥多的昵称是泰迪(Teddy)。那是1902年,他对一头小熊动了恻隐之心,不忍杀它,还把自己的昵称给了它,这就是后来风靡世界的玩具泰迪熊。但是,过了七年,罗斯福在扣猎枪扳机时似乎不再多愁善感,而是更不假思索。他和随行众人在非洲大陆东北部各处驰骋狩猎,动用各种交通工具,轮船、火车和宿营车,一应俱全。

这支狩猎队伍那一年在非洲收获的猎物包括大象、犀牛、河马、斑马、猴子、蛇,还有许多其它动物,这些尸骸中有许多被运回美国用作科学研究。这是泰迪熊,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用自己的昵称“泰迪”为它命名。它的原型是一只因为罗斯福动了恻隐之心而没有猎杀的小熊——1913年下半年,罗斯福再次出征,到南美洲探险狩猎七个月。

那次远征前一年,罗斯福本人一度成为暗杀目标:他有一次去密尔沃基发表讲演时,一个当酒保的德国人朝他胸部开枪。令人吃惊的是,他决定按计划完成演讲后再去医院。所幸子弹没有击中要害,罗斯福保住了性命,但南美那些后来被他打死的动物就没那么幸运了。

2.打理农庄

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平生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料理他在弗吉尼亚州的农场弗农山庄(Mount Vernon)。1783年,他率领美国打赢了独立战争,满心希望可以就此回到弗农山庄,像一位体面的农场主那样愉快地度过余生。过了六年,华盛顿再度出山竞选总统,其实是有点犹豫的,后来被选入白宫,他还是对农业劳动念念不忘。比如,1795年,他给托马斯·杰佛逊(Thomas Jefferson)写信,花了很多笔墨讨论怎样巧妙地利用荞麦,把它作为农田的肥料。

1797年,华盛顿卸任总统,旋即返回弗农山庄,看到了他不在期间的荒芜迹象。后来有一次冬天他顶着暴风雪骑马巡视自家的种植园,染上恶疾,两年后不治身亡。华盛顿家的威士忌酒作坊现在还在运作,华盛顿家弗农山庄的威士忌酒作坊当时产量居全美之首。

3.挑战不公

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离开白宫后又当选众议员的前总统。他是美国第六任总统,1829年任满,1830年进入众议院,一直当了17年众议员,还得了个“雄辩老人”的绰号。他最广为人知的政治事业是争取废除黑奴制。当时国会有一条臭名昭著的规矩,任何涉及反对蓄奴的提案都一概不予讨论,亚当斯议员就盯住这一条,源源不断地把来自废奴运动阵营的提案呈交国会,直到众议院告饶妥协,1844年决定废弃那条不讨论/不辩论规则。还有1997年斯皮尔伯格获奖影片《断锁怒潮》(Amistad)讲述的那起运奴船在海上遭遇风暴黑奴造反事件。

1839年夏,关着53名非洲黑人的西班牙运奴船“阿米斯塔德号”在古巴海岸不远处遇风暴,黑奴首领辛克带头造反控制了全船,然后设法返回家园。两个月后这艘船在康涅狄格州海岸被美国海军拦截,造反的非洲人被控谋杀船员罪诉诸法庭。当时走私黑奴已经被法律禁止,法庭判53人无罪,但美国南方农场主代表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1841年,亚当斯出手干预,最高法院最终裁决维持原判,53名被告重获自由。

4.谈婚论嫁

美国第23任总统本杰明·哈里森(Benjamin Harrison )体态矮壮敦实,留着大胡子,在罗斯福看来简直一无是处,冷酷无情,心胸狭隘,满脑子偏见又委琐土气。但是,别人也许觉得哈里森很有魅力。比他小25岁的姑娘玛丽·迪米克(Mary Dimmick)就是其中一位。哈里森总统任满离开白宫三年后,1896年,他和这位迪米克小姐喜结良缘。

这是他第二次婚姻。第一任妻子卡罗琳1892年死于肺结核。迪米克是卡罗琳的助手、侄女。当时哈里森正在竞选连任,选战进入最后两周。妻子去世后不久,哈里森和迪米克的罗曼史开始。他们结婚时,哈里森62岁,他的两个已经成年的儿子强烈反对,拒不参加老爹在纽约的婚礼。两人育有一女,伊丽莎白,出生于1897年。哈里森1901年去世时,40万美元身家中大部分留给了妻子和4岁的幼女,两个儿子几乎没有分得什么遗产。丈夫去世后,迪米克又活了将近半个世纪。她1948年去世时美国总统是杜鲁门,东西方冷战已经开始。

5.创办大学

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Thoas Jefferson)的最爱是科技,他可以从科学探索中获得“至高的愉悦”,但命运之神想法不同,结果杰斐逊被自己所处的时代裹挟着进入了政坛。

1809年,杰斐逊总统任满离职,于是可以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他最了不起的成就是积10年之心血成功创办了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他不但亲自设计了教学大纲和科目课程,还设计了教学大楼,包括那个仿造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圆型建筑。弗吉尼亚大学是美国唯一一所没有宗教瓜葛牵连的高等学府,这完全符合创办人作为《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的形象和精神。

6.疗愈世界

2005年,时任美国总统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第39任)说了一句话:“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前总统的我比当总统的我更好。”说这句话时,距离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在竞选中大胜,卡特败选离开白宫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卡特对于自己总统任期内乏善可陈的业绩很明白,也很失望,卸任后便投身于外交和人道事业,1982年创办了卡特中心。

后白宫岁月对卡特来说是忙碌的。他在全世界奔波,调停战争、冲突,还为此获颁诺贝尔和平奖。不过,麦地那龙线虫病,又名几内亚线虫病(GWD)的几近灭绝,或许是他最重大的贡献。

卡特卸任总统后参与的活动也不是没有一点争议,但在历任前总统当中,离开白宫后的职业生涯比总统任期内更精彩、出色的,似乎找不出另一个了。卡特79岁开始动笔写历史小说《马蜂窝》。

7.河边垂钓

美国前总统喜欢钓鱼的不只一人,但最热衷于此的当属第31任总统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2005年出版的一本胡佛传记,书名就是《胡佛,钓鱼总统》(Hoover, the Fishing President)。他当总统时就喜欢到河边垂钓,享受几个小时的安静,放松心情,舒减压力。1933年大选败给弗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之后,总统不当了,但钓鱼的爱好保留下来,伴随他度过离开白宫后的政治和外交生涯。

胡佛卸任总统后还在政坛活跃了很多年。他写了很多文章,分析评论国际事务,针砭国内时弊和问题。不过,他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书却跟时政丝毫不沾边。1963年,也就是他去世前一年,《钓鱼的乐趣》(Fishing for Fun)一书出版,书中坦陈他毕生对钓鱼的热爱。有一句最广为流传的名言:“鱼儿面前人人平等。”

8.最不济,还可以再去竞选总统

前总统过几年东山再起再度竞选的也有过几位,但最后成功的只有一位,1892年当选的格罗弗·克利夫兰(Grover Cleveland)。他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非连任两次当选总统的人,分别是第22任和第24任总统。美国历史上非连任两次当选总统的仅此一例,也就是说,第23任总统打破了他的连任梦,他没有放弃,终于扳回一局。

1888年,克利夫兰竞选连任,但败在哈里森手下。那次失败并没有削弱他在民主党内受到的拥戴和支持,过了四年之后又重振旗鼓,获得党内提名,然后一举取得大选成功,将哈里森挤出白宫。他第二个总统任期结束时决定退休,退出政治江湖。现在,他的名字在世界各地不少酒吧的競猜选题中传承。

谢选骏指出:美国总统号称“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这些人在最有权势以后的生活,就可以称为“现代人的极限生活”了。看看他们,就知道现代人的最多看你如何生存了吧。对此,我要说的只有三个字——好无聊!好无聊!这就是现代人的极限生活。难怪虚无主义和行为解构会成为大流行!



【091、现代人的生命神话】


《人体老化可以逆转 返老还童或许不是梦》(BBC 2018年2月21日)报道:

人类已经成功战胜的疾病清单非常惊人——在全世界的很多地方,小儿麻痹症、伤寒、麻疹、破伤风、黄热病、天花、白喉和水痘已经几乎销声匿迹。疫苗和强效药帮助人类抵抗威胁生命的细菌、寄生虫和病毒。但是有史以来人类从来都无法逃避一个病症——衰老。随着人渐渐变老,细胞的工作能力下降,有可能会停止工作,导致癌症、心脏病、关节炎和阿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等。全球每天有10万人因为与衰老相关的疾病而死亡。全世界各地人们每年花费数十亿来试图减缓衰老进程。

不过,有研究人员认为我们对衰老的看法可能是错误的。他们表示,我们应开始把衰老本身视为一种疾病——它是可以被阻止和治疗的。在BBC Tomorrow的最新一集World播客中,埃莉·科斯格雷夫(Ellie Cosgrave)和我一起与一些正在探究延缓、甚至阻止衰老过程方法的研究人员对话。

我们能否阻止与衰老相关的疾病?他们的希望是建立在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基础之上。研究者认为生物学上的衰老有可能是完全可避免和可治疗的。从生物学的视角来看,身体根据基因和环境因素按照不同的速度衰老。我们的基因中的微小错误会逐渐累积,于是细胞开始出现错误,进而累积成组织损坏。这些变化的程度在一段时间之后可能意味有的人可能健康度过晚年,而有的人会受到慢性病的困扰,必须长期在家中休养。

希望在该领域有所成就的科学家仍属于主流医学界的边缘人群。但是现在全世界已经有一些研究中心把探索预防生物学衰老的方法放到优先位置。动物研究表明某些物种大幅延长寿命确实是可能的,所以人类也有望实现这一点。

一种平常的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能够延长啮齿类动物的寿命。20世纪90年代初,谷歌支持的抗衰老研究公司Calico Labs的副总裁辛西娅·凯尼恩(Cynthia Kenyon)曾演示过,只需通过修改蛔虫基因密码中的一个字母,它的寿命就可以从自然的三周延长到六周。

在Tomorrow's World播客关于衰老的一集中,人类寿命研究领域的领袖人物奥布里·德·格雷(Aubrey De Grey)告诉我们人类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延长寿命。他是美国可忽略衰老研究工程战略基金会(Strategies for Engineered Negligible Senescence (Sens) Research Foundation)的首席科技官。这是加州的一家再生医药研究基金会,专注于延长人类的健康寿命。他解释说,他们的目标是为中年人和老年人开发一套疗法,让他们重新成为在生理和心理上不到30岁的人。"当然,我们不会消除他们的记忆,"他补充说。德·格雷说,他们希望"解决三十岁到七十岁之间发生的人们不喜欢的那些改变"。他提出有七个生物学要素构成细胞受损的主要原因,而细胞受损伴随着衰老及与衰老相关疾病。

这些要素包括组织中的细胞修复速度不足;细胞复制像癌症一样不受控制;细胞的死亡时间过晚,这也是癌症中的一个问题;细胞内小型发电厂线粒体遭到破坏;细胞内垃圾的累积;细胞外垃圾的累积;细胞外晶格结构变僵硬。这种结构被称为细胞外基质,它能够让细胞伸展和弯曲。

德·格雷和他在美国可忽略衰老研究工程战略基金会的团队说,他们已经找到了方法逐一应对这些问题,并且正在开发相应的疗法。"第一个问题细胞太少的解决办法是干细胞疗法,"德·格雷说。可以为组织提供新一批年轻细胞,替代那些在衰老过程中死去的细胞。其他问题,比如细胞死亡过晚,可能需要较为复杂的解决方案。

人类的衰老也可以像其他疾病一样被治疗吗?"原则上,我们可以利用基因靶向引入自杀式基因——这种基因的表达方式是产生会杀死细胞自身的蛋白质,"德·格雷说。难点在于基因设计必须做到当基因的增长方式弊大于利时才会产生致命蛋白质。德·格雷认为,即使使用这些方法,也不可能完全阻止衰老,但是这会让患者多活30年左右。他设想的未来是,老年人可以通过接受"恢复青春科技"疗法,把细胞逆转为年轻时的状态,延长细胞的寿命。这个理念就是当患者在60岁接受治疗时,他在生物学上能够回到30岁的状态。但是,因为这些疗法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所以再过30年,这些细胞还是会变成60岁的状态。但是到那个时候,德·格雷希望可以施用第二代技术,让同一批人再度回到年轻状态。所以,他们的细胞要到150岁时才会变成60岁的状态。但是我们需要谨慎对待这样的说法,因为没有实验证据表明我们的身体会对这种"软件升级"作出反应。就像电脑一样,如果升级太多,我们的身体可能就会陷入宕机状态。

但是德·格雷深信这种看法,一种被他称为"在恍惚中默认衰老"的观念正在阻碍抗衰老科技的进步。他说,问题在于我们在文化上接受衰老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所以阻止细胞损坏的尝试常常被斥为伪科学。不止他一人相信与衰老有关的疾病是可以治愈的。哈佛医学院的基因学家乔治·丘奇(George Church)告诉我们,虽然他的同事辩称很多与衰老有关的疾病非常复杂,以至于无法治愈,但是他觉得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如果你能够同时控制环境和基因,那么你就可以让人活得年轻又健康,而且寿命比其他人长很多,"丘奇说,"在工业化国家,大多数疾病都与衰老有关,我觉得这些疾病是可以应对的。"

输入年轻血液能减缓衰老吗?在延长寿命的著名方法中有一种听起来毛骨悚然的疗法,通常被称为"吸血鬼疗法"。在最近的一次试验中,老年痴呆症患者在获得18至30岁年轻人的献血后,病情有所好转。这些早发型老年痴呆症患者从此恢复了穿衣或洗澡的自理能力,有的还能够完成家务等其他事项。虽然这个试验仍在进行中,美国一家名为Ambrosia的创业公司已经开始为老客户提供获得16至25岁年轻人献血的机会,一次治疗费用为8000美元。该公司称,这种输血能够增强老年人懒惰细胞的表现。另外,公司还声称它改善了早发型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病情,还有让一位60多岁的患者头发变黑。不过,他们的研究尚未发表到任何同行评议的期刊上,还被批评没有纳入计算安慰剂的作用。但是有动物研究表明这些疗法产生的效果可能存在生物学基础。2013年哈佛干细胞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年轻血液中名为GDF11的生长因素有可能增强老鼠的肌肉力量,尽管这些研究结果无法重现。BBC Future此前报道过延长动物寿命的其他方法。同时,还有人认为长寿的关键非常简单,就是削减每天卡路里的摄入量。

但是什么能真正"治愈"死亡?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在人刚刚死亡时冷冻大脑或者身体,这样就可以等待日后技术足够进步以后再重生。一些公司甚至为富有的客户提供冷冻保存身体的机会,比如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Alcor Life Extension Foundation)。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客户从冷冻储藏单元中被复活。再比如奇点理论家、谷歌首席工程师雷·科兹威尔(Ray Kurzweil)赞成通过"上传大脑"的方法实现永生(至少在数字化的意义上)。

这些怪异的想法很容易与德·格雷等人的长寿实验混同起来,看似更像是科幻小说,而非现实。但是,不论它将如何实现,如果人类寿命延长数十年或者甚至数百年,那么社会现实就会出现一些麻烦。BBC Future曾探讨过这个话题,如果人们都开始延长寿命,可能会出现重大社会影响。一些人担心寿命延长可能会导致人口过度增长,让人担忧地球能否支撑庞大的人口规模。德·格雷说,常有人问他这些技术会不会被富有的独裁者滥用,为他们自己延长寿命,还有人会问如果生命可以不断延续,我们会不会觉得无聊。他几乎没有时间回答这样的问题。他相信其他技术——比如人造肉、海水淡化、太阳能等其他可更新能源——将增加地球的承载能力,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长寿生活。但是这一原理受制于某些不确定的技术困境,它可能无法以平均分配的方式减轻痛苦。

然而,如果类似这类担忧当年束缚了疫苗和抗生素的研究先驱,那么如今的我们有很多人都不太可能活过40岁。过去两个世纪,医学的进步告诉我们,人类有能力战胜疾病。如果我们去尝试,也有可能战胜衰老。

谢选骏指出:人类自古以来既有长生不老的神话,上述理论可以成为“现代人的生命神话”——神话具有两面,科学的一面与想象的一面,而且两面经常混合,难以分析。正因为如此,想象可以引导科学——现代人的生命神话,也许就包括了未来人的科学,当然,也有伪科学。成功的伪科学就是科学,失败的科学就是伪科学;但是成功又是互相转化的,例如,现代科学的发展正在造成生态环境的重大变迁,弄得不好就会构成对于人类生存基础的全面毁灭。



【092、现代人落入印第安陷阱】


《比流感更可怕的神秘病毒竟然有这么多》(BBC 2020年1月27日)报道:

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是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流行传染病之一。但还有一些传染病甚至更致命。这种疾病随着英格兰新国王的军队一起到来。几天前,成千上万的人在莱斯特郡(Leicestershire)博斯沃思(Bosworth)的沼泽地里奋战。1485年的夏天,亨利·都铎(Henry Tudor)和理查三世(Richard III)之间的激战终于见分晓——理查三世在博斯沃思原野战役(Battle of Bosworth Field)中阵亡。

刚登基为亨利七世(Henry VII)的胜利者亨利·都铎率领他的部队意气风发地进入伦敦。他不知道的是,他们即将面临另一个与战场完全不同的致命危险。此病最初的症状是一种莫名的紧张不适,很快开始寒颤、疼痛和头痛,然后开始出汗。患者出汗量很大,从而导致极度口渴和精神错乱。最后,他们会感到极度嗜睡。如果没能扛住,最终可能会死亡。此病死亡率高达50%。

亨利七世军队带来的是一种奇怪且未知的疾病。这种令人惊恐被称为“英国汗热病”(The English Sweat) 的瘟疫席卷伦敦,短短6周就导致15000人丧命。虽然瘟疫最终销声匿迹,但在此之前曾蔓延到欧洲,留下大量失去亲人的哀悼者。

疾病的阴影一直持续到都铎王朝的下一代,在下一个世纪惊人地爆发了四次。

亨利七世的儿子亨利八世(Henry VIII)被吓坏了。在一次特别毁灭性的爆发中,他每晚睡在不同的床上,大概是想以此躲过瘟疫。这是一种可能在任何地方突然爆发的传染病,通常几个小时内就能致人死亡;一个记录者写道,你可能“晚餐时还很愉快,夜宵时就死了”。更让人不安的是,这种传染病似乎格外青睐贵族,导致宫廷里许多人死亡,还差一点就终止了国王与王后安波琳(Anne Boleyn)的风流韵事。

时至今日,没有人清楚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神秘的英国汗热病。但主导理论认为,该病的大爆发不是由流感(flu)病毒、埃博拉病毒(Ebola)、或任何我们经常听到的臭名昭著的病原体引起的。其罪魁祸首是汉坦病毒(hantavirus),属於一种罕见的病毒科,通常经啮齿类动物传播。并不是所有的流行病都是由明显的怀疑病原体引起的。尽管媒体煽动我们迁怒于一些被挑选出的臭名昭著的病原体,但下一次传染并全球大爆发的元凶,可能潜伏在看似最不可能的地方,甚至也许还没有被发现。

生态健康联盟(EcoHealth Alliance)的疾病生态学家奥利瓦尔(Kevin Olival)说:“我认为下一次大流行病很可能由一种新型病毒引起,如果你看看非典(Sars,也翻译为沙士),这个21世纪的第一场流行病,在进入人们视野蔓延全球之前,是一种人类从未听说过的病毒。所以是有先例的——这些病毒群里有许许多多另我们担心的病毒。” 生态健康联盟总部位于美国,专研究人类和环境健康之间的联系。奥利瓦尔不是唯一发出此警世之言的人。微软(Microsoft)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2018年也曾警告说,下一次大流行病可能是我们从未见过的传染病。他建议我们像应对一场战争一样,为其出现做好准备。

同时,世界卫生组织(WHO)坚信,他们已经更新了最有可能导致大规模致命疾病爆发的病原体的名单,包括“X疾病”(Disease X)在内。所谓X疾病指的是一种还没有进入我们了解范围的致命神秘微生物。当然,要发现那些隐藏的致命微生物,或找出我们已知的奇怪病原体中哪些会对人类构成威胁,绝非易事。我们能做什么去追踪它们?我们又如何辨别哪些微生物会引发流行病?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科学家2018年曾发表一份报告,旨在回答上述紧迫的问题。团队负责人阿德加(Amesh Adalja)说:“我们之所以开始这个研究,是因为每个在此领域的科学家都提出他认为会导致下一次大流行病的病原体,或者因为这些病原体很可怕,或是它们已经引发过瘟疫,但没有人试图理解为什么这些病原体会有此可能。大家只是一直在接受他人列出的(潜在威胁)的病原体名单,然后做些添加,但不是很严谨。为什么流感要排在名单的首位?为什么2016年之前我们没有想到寨卡病毒(Zika)?为什么我们以前没有想到过西尼罗河病毒(West Nile)会在美国爆发?”

流行病病原体习性怪异而难以捉摸,这一观点是流行病学研究的核心。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病毒中,只有极少数曾经引起了流行病大爆发。阿德加和他的同事们一起,鉴定出了让这些病毒得以肆虐的几个特征。

首先,流行病原体几乎都是病毒。部分原因是病毒数量绝对的大,而且无所不在。它们是地球上数量最大的生物实体,跟随着地球上的每一个生态系统并入侵每一种生物体。它们可以穿越地球各大洲,每天有数万亿的病毒会从天而降。地球上每平方米地方的病毒多达8亿个。当你把它们庞大的数量和自我复制的闪电速度结合起来,你一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病毒具有自然界无与伦比的进化速度。这不仅意味着它们可以战胜我们的免疫系统,而且人类很难开发有效的疫苗和抗病毒治疗。虽然有一些广谱抗生素可以杀死多种细菌,目前尚没有任何真正能发挥作用与抗生素等效的抗病毒药物。

一组核糖核酸(RNA)病毒——从核糖核酸而不是脱氧核糖核酸(DNA)中提取的基因组——将病毒这些特征体现到极致。当这些超级病原体在复制自己的遗传指令时,没有检查复制是否错误的校对步骤,所以突变很常见的,因而新的病毒变异体不断被创造出来。

世界上许多最臭名昭著的病原体都属于这一类,包括流感病毒、艾滋病毒(HIV)、非典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寨卡病毒、埃博拉病毒、脊髓灰质炎(polio)和鼻病毒(rhinovirus,引起普通伤风感冒的最普遍原因)。但也包括有我们很少听说的一些危险病毒,如68型肠病毒(Enterovirus 68),这是一种罕见的脊髓灰质炎相关病毒,感染者多为婴儿、儿童和青少年。该病毒只在1962年冬天被发现过,当时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的四个孩子因感染此病毒患肺炎死亡。并不是说这种特别的病毒会突然造成数百万人死亡,但它的确满足所有的危险标准——包括最后的条件,即它可以感染呼吸道。阿德加说:“这些病毒更难进行干预,因为呼吸是生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难阻止人们呼吸。这和通过血液或体液感染不是一回事。”68型肠病毒在美国人口中潜伏下来后,几十年来基本上没有被发现,而最近一直发现有人感染。该病毒与一种神秘的、类似脊髓灰质炎的障碍症的发病有关,2014年在美国中西部地区爆发,造成4人死亡,其中包括一个10岁的女孩。2018年11月,美国中西部有更多孩子感染到这种病毒,症状是突然有一个或多个肢体麻痹瘫痪。到目前为止至少有12人检测出对罕见的肠道病毒如68型呈阳性反应。

阿德加认为肠道病毒是我们应该密切关注高度警惕的病毒。他说:“这个病毒族群的致病性可能被严重低估。除了脊髓灰质炎外,其他肠病毒没有预防疫苗。甚至可能还有我们还未发现的肠道病毒。”然而,也许最神秘的病毒是那些除人类外还会感染其他动物的病毒。这些人畜互传的病原体包括艾滋病毒、尼帕病毒(Nipah)等所有曾触发人类历史上大瘟疫的恶名昭著病毒。就像最近爆发的禽流感(avian flu)和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两者最初都是先在鸟类中爆发。西班牙大流感造成全球5000万至1亿人死亡,

于是,病毒猎手,即像奥利瓦尔这样的科学家登场,他们走遍世界,寻找下一次大流行病的潜在元凶。他说,在美国政府疾病监测计划的第一阶段,从2009年到2014年,“我们发现了大约一千种新病毒”,未被发现的病毒是什么?“哦,我们估计种类可能数以百万计。可能有成百上千万的病毒感染其他哺乳动物,有的可能会传染给人。”

大自然中还有大量的病毒未被人类发现,要从可能成为全球杀手的病毒中找到那些会传染到其他物种的病毒,是很困难的。但也有一些线索可循。例如,某类病毒的基因能够贴近并潜入人体细胞,科学家就去找带有这种基因的病毒,或找出哪些动物容易携带这种病毒并与人类很接近,比如说大多数人接触到鸡的可能性相对于接触到鹰而言,要大些。奥利瓦尔说,“我认为这是此领域现在最激动人心的科学问题之一,从找出病毒的基因序列到确定病毒对人类或其他动物中的潜在传染性,以及其潜在的致病性。从基因序列到得出明确的答案,这仍然是我们追求的一个最高目标,因为每种病毒都是不同的,我们要依照其基因和基因标记来辨识。”

2017年,奥利瓦尔和他在生态健康联盟的同事就决定调查未被发现的最危险病原体的最可能藏身之处。团队研究了成千上万已知会感染哺乳动物的病毒,包括188种也会传染给人类的病毒。一个不那么意外的发现是,下一次大流行病可能会出现于蝙蝠中。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但是蝙蝠身上绝对有很多恶意病毒。蝙蝠已知是许多人类大瘟疫的来源,包括非典和埃博拉病毒。我们已从生活在中国的窑洞里的蝙蝠身上提取到了非典病毒。

另一个预报因素是病毒可以感染的动物范围。一种名不见经传的病毒群 “布尼亚病毒(bunyaviruses)”现升到了危险病毒的榜首。因为这种病毒传播对象非常广泛,其潜在的受害者从昆虫到植物,形形色色,这意味着他们也能够感染人类。有趣的是,被怀疑造成了中世纪汗热病的汉坦病毒,就属于布尼亚病毒群。奥利瓦尔说,“这些病毒大部分人从未听说过,但它们的潜在致病性非常高。”

一旦发现一个潜在的病原体,也许最大的挑战是让政府部门能认真对待。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流行病学家莫尔斯(Stephen Morse)认为,对待像埃博拉病毒这样臭名昭著的病毒甚至都存在这个问题,奇异的新布尼亚病毒就更不用说了。莫尔斯说,“我不想说埃博拉疫情本可以避免,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2014年西非的埃博拉疫情爆发的第一份报告用一种寻常平淡的语言说,一次快速发展的——这本该是危险信号——埃博拉疫情发生,有43例。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几个月后他们才作出回应,此时病毒已经传入了多个城市。他说, “我认为我们今天有能力更有效地应对大流行病,但部分问题是调动资源和政治意愿来认真对待它们。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并不是病原体——而是人类满足于现状。”

最后,在大流行病的威胁名单中如果没有提到天花就是不完整的。虽然这种病毒刚在1977年后才在自然环境中灭绝,但这种疾病的绝对恐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遗忘了。这里有一个快速提示:在天花病毒3000年的肆虐期间,杀死人类数亿人,包括一些欧洲的国王和王后,以及几乎全部北美原住民人口。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Ramesses V)的木乃伊头上留着痘疤,这是出过天花的特征,苏联独裁者斯大林(Joseph Stalin)也一样,他要求所有他脸部的照片都要进行编辑来掩饰那些痘疤——据报道,他会枪毙那些真实照片的拍摄者。

天花具备主要流行病的所有元素:这是一种少见的脱氧核糖核酸病毒,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的飞沫微粒传播,很容易在不同的动物物种中间快速传播。虽然自从宣布天花灭绝后没有出现过任何自然传染病例,但一年后天花病毒的最后一个受害者出现,一位医学摄影师于1978年在伯明翰(Birmingham)的一个实验室感染了天花。这样的事还可能再次发生。到今天,仅有的天花病毒分别存放在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Atlanta)和俄罗斯中部的科学城市科特索瓦(Koltsovo)两个实验室。回到20世纪70年代,那时大多数人在童年时期都接种过天花疫苗。但今天所有国家的天花病毒疫苗接种项目已经终止,唯一有免疫力的人口都已到中年,或年龄更大。以防万一,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还有疫苗储备。即便如此,诸如此类的接触性传染病的爆发很容易在全球蔓延,杀死数百万人。

还有生物恐怖主义的风险。现在只需要使用基因序列指令,就可以从零开始构建病毒,所以你不需要成为政府科学家也能接触到世界上最致命的病原体。病毒一旦被释放出来,将会永远改变世界。正如比尔?盖茨去年所说 “拥有核武器,你认为你可能会杀掉1亿人以后停下来。而天花不会停止。因为人类是天真的,并没有真正做好准备。如果它被释放并传播,死亡人数将会更多。”

距离1485年那场可怕的汗热病已过了几个世纪,但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一瘟疫吸取教训。流感病毒被认为可能是造成下一次瘟疫大爆发的候选凶手——但流感病毒不会是唯一的候选者。如果科学家们是对的,未能认真对待那些致命病毒可能是灾难性的错误。

谢选骏指出:现代文明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尸骨堆上的,但是现代人发现自己正在落入印第安陷阱——那就是面对未知的病毒。现代人侵犯了野生动物的生存权利,正如欧洲人侵犯了印第安人的生存权利——欧洲人不仅害死了印第安人,也让自己陷入了梅毒等世纪绝症的痛歼。正如欧洲人侵犯了非洲人的生存权利,不仅害死了非洲人,也让自己陷入了艾滋病等世纪绝症的痛歼。这就是历史的报应。



【093、现代日本是一个文明的中国】


《肺炎疫情:日本捐赠物上的汉语诗词意外引发文化讨论》(BBC 2020年2月13日)报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自中国爆发以来,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送去一批批救助物资和暖心话语获得了中国网友称赞,还意外引发一场关于汉语文化的讨论。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披露,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7日,日本国内各界累计捐赠防护口罩633.8万余个、手套104.7万余副,累计捐款约合3060.2万人民币。

“愿举全国之力”——日本执政党自民党的干事长二阶俊博周一(2月10日)表示,因为新型肺炎疫情感染扩大,自民党将从国会议员经费中扣除一部分支援中国。二阶俊博说:“将从(自民)党所属的国会议员3月的经费中统一先行扣除5000日元(约合人民币318元)。”

而这只是日本这些天来对中国提供帮助的一小部分。

据日经中文网报道,日本大型医疗临床检查企业Miraca控股日前宣布,该公司将向武汉市和当地的医疗机构提供医用口罩9万个、一次性防护服3800个、护目镜3000个。该公司还称,如果疫情长期持续,会讨论提供进一步支援。日本理化学仪器制造商岛津制作所也捐赠100万人民币,以及一台用于诊断肺炎的移动式X光机。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披露,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7日,日本国内各界累计捐赠防护口罩633.8万余个、手套104.7万余副、防护服及隔离衣17.9万余套、护目镜及镜框7.8万余个、大型CT检测设备1台(价值300万元人民币)、体温计1.6万余个,以及防护帽、鞋套、防护靴、消毒用品等,累计捐款约合3060.2万人民币。二阶俊博会见中国驻日本大使时还表示,日方愿举全国之力,不遗余力地向中方提供一切帮助,与中方共同抗击疫情。

诗词刷屏——引发最多讨论和关注的是日本捐赠物资箱子上印的一句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是日本汉语教学考试机构HSK事务局向中国湖北捐赠的口罩等物资。随后新华社报道,日本青少年育成协会理事、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长林隆树要求在箱子上印上这句诗,他希望将古人相通的情感寄托在口罩之中。

日本横滨港外的“钻石公主”号邮轮,目前已有超过百人感染。日本是受此次疫情传播影响较早的国家。随后,媒体和网友们发现了越来越多与日本支援物资一同抵达中国的动人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些诗句在中国网络上反响热烈,有网友为其中传达的爱心和情意感动,也有网友开始审视为何中国的诗句却被日本人所弘扬。“一系列动作可以说明日本已然成为一个会反思有大爱的民族,民族当然应该记住历史的伤痕以避免重蹈覆辙,但是也无需永远以恨意教育年轻人,总之文明的进程真的跟多少GDP盖了多少楼多少领土面积没有绝对关系。”一名微博网友评论。

另一名网友评论:“我们只会:武汉不哭,武汉加油……”在日本居住20年的华人作家唐辛子对BBC中文表示,这并不是第一次日本慷慨解囊援助中国,以往2003年非典以及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日本对中国的援助也非常多。但她观察到,与以前不同,如今自媒体报道活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传播。“以前如果新华社、《人民日报》不报道,大家就不会知道。”

帮中国也是帮自己——唐辛子分析,日本此次大力援助中国,一方面是因为日本的人道精神,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自保。“怎么阻止疫情不在日本扩展?就是支援中国,给予最大的帮助,让中国及时把疫情控制住。把源头控制住了,对日本的影响就会比较小,”唐辛子说。

中日两国建交已经近50年,但历史的伤痕从未真正愈合。中日关系近年来不断出现风波和矛盾:日本修订教科书中有关两国战争历史的内容引起中国的批评,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中国的谴责等。对于日本这次的慷慨帮助,中国官方给出了肯定的回应。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月初在一次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注意到了日本人民“温暖人心的举动”,“在当前抗击疫情的艰难时刻,我们对其他国家人民给予中国的同情、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铭记在心”。“病毒无情人有情。疫情是一时的,友情是长久的,”华春莹还说。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也报道了日本的“真诚善举”。“一批批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防疫物资陆续抵达中国各地,缓解了中国抗疫的燃眉之急,也让中国民众感受到邻里守望相助的浓浓善意和暖意。”报道称。

谢选骏指出:我在日本的时候,看见日本电视台在黄金时段讲解赏析汉语诗文,旁边的日本人惊叹中国诗文如此悠久动人!我跟他们说,我在日本看见很多以杨贵妃命名的商店,他们跟我说,日本人觉得汉唐也是他们的祖先……于是我觉得,日本和中国的关系,有点像英国和意大利的关系——日本人崇拜古代中国,但蔑视现代中国——因为,现代日本是一个文明的中国,而现代中国却是一个野蛮的中国。正因为如此,日本才成了“第三期中国文明的先驱部队”——甚至日本对中国的祸害,也开创了“愚公移山”的先河。



【094、现在是创造第三期中国文明的黄金时代】


《栗战书:学术研究不能公开发表违反宪法的言论》(2018年4月04日 转载栗战书:在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3月27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举行座谈会,主要是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意见》(中发〔2018〕10号),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要求,认真做好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各项工作。

刚才,国家监察委、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中宣部、司法部、教育部的同志从不同角度,围绕宪法的有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修改宪法的意义、主要内容和特点、如何学习宣传和实施宪法等先后作了发言,讲得都很好,体现了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表达了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修改宪法重大决策的高度认同和拥护。这次座谈会也是一次工作部署会议。5家单位都在发言中提出了下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宪法的具体思路和工作考虑,我都同意,希望大家抓好抓实。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按照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的建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宪法修正案,完成了宪法修改的崇高任务。会议期间,全体代表对修改宪法的认识高度一致,对具体修改内容的认识高度一致,这充分说明,修改宪法是时代所趋、事业所需、民心所向。我国现行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我国宪法确立的一系列制度、原则和规则,确定的一系列大政方针,具有显著优势、坚实基础、强大生命力,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贯彻。同时,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根据新时代新形势新实践作出适当修改,实现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才具有持久生命力,从而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宪法修正案有21条内容,全面体现了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实践创新成果、制度创新成果。我们要全面准确领会和把握这次宪法修正案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宪法修正案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调整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完善了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充实了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内容,调整了国家主席任职方面的规定,增加了有关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这些修改,更好适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对于进一步加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影响。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修改宪法是为了更好地实施宪法,让文本上的宪法“活起来”“落下去”,充分发挥国家根本法的作用。这里,我就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中的5个重要问题、学习宣传的主要工作讲些意见。

第一,要把宪法确立的国家指导思想落实到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确立的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这次宪法修正案确认的国家指导思想。这一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证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理论力量。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赋予其最高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对我们党通过宪法实施领导,更好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至关重要、影响深远。我们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之中,就是要把这一思想作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用以引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是要坚持用这一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谋划和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各方面工作;就是要用这一思想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破解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二,要确保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我国宪法确认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确认了党在国家政权结构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这是我国宪法最显著的特征,也是我国宪法得到全面贯彻实施的根本保证。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党领导人民制定体现党和人民统一意志的宪法,人民自觉接受宪法确认的党的领导,党自身也在宪法范围内活动,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和法理逻辑。

我们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就是要落实宪法确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重要原则,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权威和核心地位,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要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实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高度统一,确保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国家运行机制和各项制度中得到充分体现。要通过实施宪法,把坚持党的领导的制度规范、工作机制转化为国家治理的制度优势,推动党的领导有效落实到国家治理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要通过实施宪法,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的法律权威,增强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的领导的自觉性。一切弱化、反对、否定党的领导的言论和做法都是从根本上违反宪法的,必须从法律上进行抵制和追究。

第三,要确保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任务、发展道路、奋斗目标的全面贯彻。我国宪法同一些外国宪法相比较,一大特色就是明确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发展道路、奋斗目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各方面事业,在宪法中都有体现、都有要求。这是我国宪法能够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国家和人民能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根本法治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都离不开宪法的保证和推动。比如,宪法提出“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等,凝聚了全国人民在国家发展上的统一意志。宪法还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许多方面作出了规定,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宪法中都有体现。设立监察委员会,这是为了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目的是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公职人员监察的全覆盖,也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我国宪法对国家发展作出权威性描述,用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国家未来发展的蓝图。我们贯彻实施宪法,就是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按照宪法确定的国家发展目标,持续奋斗,长期奋斗,不断把党和国家事业推向前进。

第四,要在宪法统领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我国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领导是宪法确认的。国家机关行使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也是由宪法赋予的,都必须按照宪法确定的原则和程序运行。一切法律法规都以宪法为依据,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权威,都必须在宪法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都没有超越宪法的特权。

党的领导与依宪治国是高度统一的。宪法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是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依据。只有以宪法为遵循,才能维护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捍卫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全面依法治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正确道路;只有以宪法为准绳,才能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我们要把宪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党的领导下,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断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提高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水平。

第五,要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使得我国人民享有的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丰富的参与实践,不仅有选举、投票的民主形式,也有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的民主形式,人民不仅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激发和弘扬中国人民的伟大民族精神,实现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保证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国家治理中,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方面、各层级的工作中,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人民对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发展中。

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是实施宪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把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十分突出的位置,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和全面贯彻实施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在全社会开展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活动,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使全体人民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一要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这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也是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和贯彻实施的关键。这次宪法修改,增加了一个新的内容,就是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面对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面对13亿多全国人民,庄严进行宪法宣誓,充分体现了尊崇宪法、维护宪法、恪守宪法的高度政治自觉,充分体现了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坚定意志和决心,为各级国家工作人员作出了示范和表率。我们要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增强国家公职人员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把宪法法律教育纳入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体系。特别是乡级以上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都应当有组织地集中学习宪法,坚持原原本本、逐章逐条学宪法,真正吃透宪法精神、宪法原则、宪法规定,各级人大、政府、监察委、法院、检察院等国家机关更要把学习宪法作为履行职责的基本功和必修课,真正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

二要加强宪法理论研究,增强我国宪法的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宪法作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推动我国宪法理论和实践达到新的历史高度。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和要求,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宪法研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科学性、实践性,必须坚定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从国情和实际出发,运用辩证的、历史的方法,探寻和把握宪法规律。要认真研究和阐释我国宪法制定、完善、发展的光辉历程,研究和阐释我国宪法的精髓要义、独特优势和巨大功效,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我国宪法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要研究和阐释我国宪法同西方“宪政”的本质区别,坚决抵制和反对鼓吹西方“宪政”概念和模式的错误观点,增强坚持走我们自己的宪法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宪法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紧密相连。要把宪法研究同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理论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多出成果。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没有正确的法治理论引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法治实践。”“我们有我们的历史文化,有我们的体制机制,有我们的国情,我们的国家治理有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有我们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在法学学科体系建设上要有底气、有自信。”广大法学研究者,无论是专门研究宪法学的同志还是研究部门法学的同志,都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我国宪法为基本遵循开展法学研究,学术问题可以研究,但不能公开发表违背宪法的言论,始终把握法学理论研究的正确方向。

三要丰富宪法宣传教育形式,使宪法走入日常生活、走入人民群众。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把每年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已连续开展4个国家宪法日活动。从1986年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就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作出7个决议,一以贯之把宪法宣传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我们要继续组织好国家宪法日活动,实施好“七五”普法决议,认真履行普法责任,落实好法治宣传教育的制度化安排。宪法宣传教育一定要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力戒形式主义。要不断创新宣传教育的理念、载体、方式方法,通过灵活多样的手段、喜闻乐见的语言、鲜活生动的事例,把宏大叙事和具象表达结合起来,讲好中国宪法故事,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宪法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使宪法深入人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把宪法法律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从小掌握宪法法律知识、树立宪法法律意识,养成尊法守法习惯。要结合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分类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对普通群众,要重点做好宪法序言、总纲的学习宣传,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宪法确认的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和坚定性;对少年儿童,要着力培养宪法观念、树立宪法意识;对中学生和大学生,要进一步抓好学习宪法的整体性、系统性,确保一切社会组织和个人都自觉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四要做好解疑释惑的工作。宪法规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第一条职权就是“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原有法律委员会基础上设立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就是要强化宪法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发挥人大作为立法机关的职能作用和权威性、专业性作用,通过主流媒体、国家智库、权威机构进行正面引导,做好解疑释惑工作,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对错误和不当言论,该引导的要有效引导,该批驳的要及时批驳,该澄清的要立即澄清,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牢牢把握主动权和话语权。

同志们,1954年6月14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作关于宪法草案的讲话时说:“用宪法这样一个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固定下来,使全国人民有一条清楚的轨道,使全国人民感到有一条清楚的明确的和正确的道路可走,就可以提高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十三亿多人民养成人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观念和习惯,这是一个伟大的力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体现了人民意志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的宪法,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保证它的实施,就一定能够在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胜利发展中发挥伟大的作用。

谢选骏指出:上述文字可以说是“代表中国大陆政权的发言”,它表明现在中国大陆已无学术研究和思想发展的环境,所以只在海外中国,才有学术研究和思想发展的空间。

孔子说了,“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

[《论语·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

孔子还说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中国,就在我们身上了。

现在是创造第三期中国文明的黄金时代。



【095、现在中国还是一个文明的低洼】


《习近平宣布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措施》(2019-04-26 美国之音)报道:

在美中贸易战和两国就公平贸易反复谈判磋商可望缩小分歧接近达成一揽子协议的背景下,中国领导人习近平4月26日周五宣布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措施,引起了褒贬不一的各种反应。

中国本年度规模最大的主场外交活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周五正式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多国领导人以及商界人士出席了开幕式。

习近平在讲话中倡导多边主义,表示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而在美中贸易谈判仍在进行之时,习近平在讲话中再次提到了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降低关税壁垒,反对保护主义等,显然意在回应美国的贸易政策。

在扩大开放方面,习近平做出多项承诺,包括扩大外资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国际合作等。习近平表示,未来将大规模缩减负面清单,新布局一批自由贸易试验区,杜绝强制技术转让等。尽管他强调这些承诺或者举措是中国政府自主作出的决定,旨在满足改善人民生活的美好愿望等,但其中大部分改进都是美国特朗普政府期待和要求的。

习近平在讲话中多次提到“互联互通”, 并且表示还将支持各国企业合作推进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互联互通水平。

原中国青年报冰点副刊主编、资深媒体人李大同表示,中国官方的互联互通是“狼来了”的谎言,不可信。

李大同说:“你互联互通,先把防火墙拆了。互联互通,互联互通,别信这些,这些东西早就骗不了人了。谁在隔离?谁在把中国跟世界隔离开呀?”

由于中国网络防火墙的存在,会议主办方为外媒记者和参会的外国代表发放了用于翻墙的上网卡,可在媒体中心和相关会场等指定区域内使用,但是内媒记者不享受这一待遇。

捷克代表团成员、农业企业家米歇尔·佛吉提克表示,他注意到一些网站如Google、Facebook等无法使用,但是可以使用类似服务代替。

下周,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和财政部长史蒂芬·姆努钦将前往北京与中国副总理刘鹤展开新一轮贸易谈判。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中贸易谈判进展顺利,不过到目前为止,双方谈判的细节还没有披露。习近平在周五一带一路峰会的讲话中称,中国将更大规模增加进口,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不搞汇率贬值,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分析人士指出,习近平的表态呼应了美中贸易谈判过程中美方的诸多诉求。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到了“推动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不过这番表态与特朗普所指的“结构性改革”似乎相去甚远。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中国当前最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中国宣称一带一路在实施过程中开放、透明、符合国际规则,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机遇,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

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向海外扩张也引起了一些国家的警惕,批评人士指中国通过一带一路转移过剩产能,使部分国家陷入债务陷阱,损害主权,北京对此予以否认。

习近平在讲话中表示,一带一路要确保商业和财政上的可持续性。而周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也称要充分考虑一国总体的债务承受能力。在2017年5月举办的首届一带一路论坛上,习近平承诺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人民币,提供上千亿人民币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并且提供600亿人民币援助用于民生项目。不过在本届论坛上,习近平在讲话中没有做出类似提供资金支持的表态。去年,他在中非论坛上宣布了600亿美元的援助项目并解除部分非洲穷国债务,引起了许多中国民众批评和不满。

此次来华参会的外国领导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大多西方国家领导人没有出席会议。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会见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后于25日夜间抵达北京赴会。清华大学周五为普京授予了名誉博士学位,习近平出席了学位授予仪式。

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周三表示,美国不打算派官员参加一带一路论坛,同时呼吁所有参加论坛的国家确保其开展的经济外交活动符合国际惯例和标准、促进可持续和包容性的发展,以及推进优质管理和强健的经济体制。

尽管如此,欧洲的瑞士和意大利的加入被认为是中国在实施一带一路过程中的重要进展。

捷克农业企业家指出,中国对外投资的能力对欧洲一些国家有吸引力。

米歇尔·佛吉提克说:“我们欧洲的技术发展得慢,因为缺钱。所以来自中国的投资能够帮助我们在欧洲的计划实施更有效、更快。没有钱就干不了大事,中国人有钱,所以他们投资欧洲。”

另外,习近平表示将增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人文交流,未来五年将邀请一万名外国代表到中国,继续实施“丝绸之路”奖学金项目等。

港资企业一带一路(国际)研究院艺术研究员邓良华认为,在实施一带一路过程中,文化和艺术的交流不可缺少。

邓良华说:“一带一路经济的相通和政治的相通,我认为首先是文化和艺术的相通,只有人文和艺术融为一体,增加共同的认识,共同认识这个世界,第二,共同认识每个国家的价值观,你的地位和整个世界发展的方向,这都是要通过艺术和文化来交流的。”

不过,资深媒体人李大同对习近平提出的包容和廉洁等说法并不认同。

李大同说:“包容?是中国国民不包容吗?他们(当局)一天到晚把普世价值视为仇敌,把人类文明视为仇敌。全是他们自己干的事。他现在要包容,呵呵。”

在本届一带一路论坛期间,中国高调宣布成立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以及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

出席智库研讨会的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院长周谷平表示,一带一路实施几年来成效显著。她表示,中国坚持加强习总书记提出的“五通”,即政策沟通、 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来解决一带一路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

周谷平说:“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主要是中国和沿线的国家,更多还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特别是在全球化的逆流,怎么样通过多边和双边的合作跟世界上更多的国家一起共同发展、合作共赢,我觉得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和中国围绕中国电信设备企业华为和中兴等公司的违约失信以及一些留美学人卷入技术机密失窃等问题互相指责。

习近平在周五的讲话中若有所指地表示,希望世界各国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平等对待中国企业、留学生和学者,为他们正常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活动提供公平友善的环境。

中国媒体人李大同认为,中国当局首先应该在自己国家为中国学者和学生提懂公平友善的环境。

李大同说:“动不动现在就一套特务制度在那鼓励学生告密,告完密就把老师开除教职。这种倒行逆施都超过了毛泽东时代。”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峰会上的讲话最后表示坚信,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进步和繁荣的中国和世界。他强调,中国扩大开放的举措,是根据中国改革发展客观需要作出的自主选择。

谢选骏指出:李大同批判习近平骗人,因为他没有体会到“共产党中国还是一个文明的低洼”——如果全面开放,这个低洼就会被外来的文明淹没掉了。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共产党中国这个文明的低洼变成文明的高峰呢?我认为那就是放弃共产、投奔上帝,积极建设第三期中国文明,其开端就是实现一个基督教中国。那样,中国就会变成文明的高峰,就再不用害怕遭到外来的淹没,就可以实行全面的开放、全面的提升、全面的扩张了。那时,中国文明就可以整合世界了。而现在呢,作为文明的低洼,中国汇集污泥浊水,各种洋垃圾照单全收;而文明高峰则可以承接天上之水,纯净自然成为万邦趋附的源泉。



【096、修昔底德陷阱否定了文明的冲突】


《中美两强爆发战争 可能性比你想的还要高》(天下杂志664期 2019-01-01)报道:

哈佛大学冷战问题专家艾利森早在2015年指出,「修昔底德陷阱」将使中美两国无可避免的走向战争,尤其回顾历史类似陷阱的案例,16起中有12起以战争收场,这对中美关系日益严峻的今天,不是个好数字。

修昔底德陷阱大概是近年国际事务公共论述中,曝光度最高的关键字之一,意指崛起中的新强权挑战旧强权,将无可避免地走向战争,是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艾利森根据西方历史学之父、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巨著《伯罗奔尼撒战史》,所延伸的国际关系理论。

艾利森是美国最知名国安专家之一、闻名全球的哈佛大学甘乃迪政府学院创院院长,曾在柯林顿政府担任助理国防部长,也长期担任国防部和国务院的政策顾问。2015年他在《大西洋月刊》发表「修昔底德陷阱:美国和中国正在走向战争?」一文,从此成为国际讨论中美关系的话题。文章后来出版成书,马上成为国际畅销书,被《纽约时报》、《金融时报》等国际媒体选为年度最佳书籍,也获美国前副总统拜登、澳洲前总理陆克文和美国前国务卿季辛吉等重量级政治人物的专文推荐。艾利森认为,从人类历史经验来看,快速崛起的中国必将冲击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美中战争爆发的可能性,比大家愿意承认的高很多。但他也强调,战争并非是完全不可避免的。以下是本书内容摘要:

两个世纪前,拿破仑警告说:「让中国睡吧!因为当她醒来,必将撼动这个世界。」今天中国已经觉醒,世界开始颤抖,这对美国意味着什么?

这本书的核心观念是一个术语,也就是「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当一个崛起强权的力量强大到足以威胁目前占据主宰地位的统治强权时,「小心危险」的警钟就会响起。除非双方采取艰巨和痛苦的行动来避免冲突,否则中国和美国将走向战争。(延伸阅读:贸易战和谈? 不,现在中美巨象开始玩阴的)

过去已发生12起战争

随着中国一步步挑战美国习以为常的优势,这两个国家有可能陷入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首先阐明的致命陷阱。他的著作记录了一场2500年前毁灭古希腊两个主要城邦的战争,并解释说,「是雅典的崛起,以及斯巴达挥之不去的恐惧,使战争不可避免。」

这个洞见描述一种危险的历史模式。我在哈佛指导的「修昔底德陷阱计划」回顾过去500年纪录,发现16起崛起强权破坏统治强权的例子,有12起是以战争告终,只有4起没有。这对于21世纪最重要地缘政治竞赛,实在不是个让人安心的数字。

这不是一本关于中国的著作,而是关于中国崛起对美国与全球秩序影响的一本书。二战结束以来的70年,华盛顿领导的框架建立了目前的世界秩序,创造了一个在大国之间没有战争的时代。大多数人现在认为这是正常的,历史学家则称这是一种罕见的「长期和平」。今天,愈来愈强大的中国正在拆散这个秩序,使得数代人对这个理所当然的和平,陷入怀疑。

「修昔底德陷阱」这个历史譬喻,为当今的中美关系提供了最好的视角。2015年第一次提出来后,引发了相当多争论。欧巴马和习近平在当年的高峰会中,曾详细讨论了这个陷阱。欧巴马强调,尽管中国崛起造成结构性压力,但「两国有能力管理分歧」。

用习近平的话来说,他们同时也承认,「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悲剧性脚步可能止住?

我同意「美中之间的战争并非不可避免」,事实上,修昔底德也同意,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战争,并非一定要发生。从《伯罗奔尼撒战史》上下文的脉络来看,他夸大其必然性,是为了强调他想要强调的重点。「修昔底德陷阱」之说并非宿命论,也不是悲观主义,相反的,是要提醒,在头条新闻和官方言论之外,我们应该认知到,北京和华盛顿若想要构建和平的关系,必须要面对深层的结构性压力。

美国和中国这两个伟大国家即将发生的冲突,是否会导致战争?川普和习近平,或是他们的继任者,是否会踏上雅典和斯巴达领导人、或80到100年前英德两国领导人的悲剧性脚步?或者,他们是否能像一个世纪前的英美一样,成功避免战争;或像美国、苏联那样,进行40余年的冷战?答案显然没人知道。然而我们可以肯定,修昔底德指出的那个促成冲突的动能,未来几年还会日甚一日。

面对历史上最严酷的一个发展趋势,我们得尽一切力量,让星火不致燎原。

谢选骏指出:从美国畅销书的热度,足以呈现一个混乱的思想市场。只有明眼人看得出来——修昔底德陷阱否定了文明的冲突!因为“修昔底德陷阱”讲的是一个文明内部的冲突,而不是文明之间的冲突。这是因为,《修昔底德陷阱》的作者比《文明的冲突》年轻一个世代,脑子还没有那么昏聩。不过,在更为年轻的世代看来,在核武器之下,“注定一战”是无从谈起的。可能发生的,只是一个局部冲突罢了。至于全球格局,还是文化战争比较现实!中国文明整合全球,不是支那野蛮弥漫全球。

[《注定一战?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DESTINED FOR WAR: 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 Trap?)/ 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



【097、虚无与颓废是世俗文明的最后归宿】


《旧金山地铁站“到处毒品”流浪汉聚集吸毒》(2018-04-29 综合新闻)报道:

据美国新闻媒体CBS在旧金山当地的电视台报道,在旧金山地铁线(BART)市政中心站,美国的两大公共健康危机,无家可归与滥用毒品,每天都在上演令人憎恶的一幕。

市政中心站是湾区地铁线最繁忙的车站之一。CBS旧金山湾区的地方电视台报道说,每天早上,一群吸毒者就在车站的走廊里聚集,在那里公开注射和吸食毒品。在电视台录下的视频里,可以看到瘾君子正在向手上的静脉注射毒品,或者在一堆呕吐物和其他不明体液上昏昏欲睡的样子。

旧金山大众捷运交通系统的警察说,他们资源有限,无法阻止每天这样的聚集活动进行。捷运系统的警察说,他们需要旧金山市警察局的帮助,来阻止这些吸毒者把地铁站的走廊变成公开吸毒场所。据CBS电视台报道,旧金山地铁的的一些车站完全无人看守。

CBS电视台采访了旧金山地铁的乘客。一位举报聚集吸毒的乘客说,在地铁站里,到处都是“可卡因和海洛因”。

“一些人被这些视频震惊,另一些人觉得已经是每天的日常普通事情。”

“每天,每个早晨,从5:30到6:00,你能看到几十个吸毒者。到处都是针头,可卡因,海洛因。”

“我想,有一天我必须用摄像机把这些拍下来。我的朋友们不会相信我的。”

旧金山通勤系统的发言人在观看了CBS录制的视频以后,表示他们只能用他们有限的资源尽最大努力。

这位发言人说,“这对我们的乘客来说是个真正的问题,我们感激你们所做的。但是我们必须做的是让我们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利用我们有限的资源。”

旧金山代理市长Mark Farrell对CBS电视台说,旧金山地铁站的情况是“让人无法接受”。

“旧金山地铁站的情况就是让人无法接受的。这是灾难的边缘。”

2017年7月,旧金山市政府公共卫生当局曾展开整治行动,发出通知,在地铁出入口50英尺范围内的地区因出现涉嫌毒品销售,引起对公众健康滋扰等治安问题,宣布凡在该地区流荡无业者,限令他们必须在72小时内迁出。

当时,政府当局发言人说,警察部门与公共工程部门的工作人员将在措施出台后72小时内,完成整个清理工作,然后努力保持该区域的整洁卫生。然而,现在看来,至少在市政中心车站,整治行动收效甚微。

在网络上有很多人抱怨在街头随处可见注射过毒品的针头。就在本周,旧金山市政府宣布拨款75万美元,增加雇用10名市府员工专门负责清理这些针头。

到底有多少针头用来注射吸毒呢?根据旧金山市政府专门给吸毒者发放清洁针头的项目统计的数据,从2017年7月1日到2017年12月31日的半年时间,旧金山市发放了303万个清洁针头,其中有大约一半,167万个,通过清扫和回收箱收回。也就是说,每半年旧金山市各处就会增添160万个没有回收的针头。

谢选骏指出:美国的两大公共健康危机,无家可归与滥用毒品,而且是发生在在旧金山地铁线(BART)的市政中心站——这不是孤立的偶然的,而是虚无主义与颓废人生的象征,是类似于希腊化晚期或战国晚期的社会现象,这是世俗文明的最后归宿……统一全球的秦始皇与凯撒,就像闻到文明腐尸气息的兀鹰和拾荒者一样,正在迫近。在历史上,救世主的出现,是在凯撒带来的更大绝望之后。



【098、虚无主义的海德格尔与铁血主义的纳粹】


(1)

网文《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说:

……

3.海德格尔以“存在本体论”来回答“存在”问题:要破解“存在”的意义,必须从一种特殊的存在者着手。这种存在者是“为存在本身而存在”,而不是为成为什么东西而存在。作为“存在”问题的发问者,“人”便具有这样的特性。海德格尔因此赋予“人”一个特定的名称,叫做“亲在(Dasein)”,意思就是说:人必须不断地亲临“存在”。

4.“亲在”:“在世界的存在”或“存在于世”。人的偶然性,其在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被给予的”,他必须以此为前提,进入自己的实存之中。也因此,人的基本特性不在于“我思”,而是在于他不仅“存在”,而且能够思索并理解“存在”的意义。这点决定了“亲在”在本体论上的优先地位:因为“存在”并不是既定的实体,无法从实体的属性来理解;唯有透过“亲在”的询问,“存在”的意义才能展现出来。因此海德格尔颠倒笛卡尔的命题:“我在,故我思”。

5.“亲在”探究“存在”必须透过语言。海德格尔将语言区分为本真的“言说”(Rede),和一般的“谈话”或“闲谈”。他认为:“存在于世”就是存在于言说之中。闲谈是一种非本真的“存在”方式——唯一功能是“传递语词”——它会妨碍“亲在”的探索,并将“存在”的显现封闭住。本真的言说则不然,它以自觉和领悟为基础。所谓“言说”,就是将“存在于世”而已经获得证明的东西,用语言的形式,“有意义地”连结起来。

……

谢选骏指出:海德格尔颠倒笛卡尔的命题为“我在,故我思”,是极其肤浅的,这说明海德格尔既不知道什么是“在”,也不知道什么是“思”。至于他认为“存在是有时间性的”,更说明他的思想退化已经达到了中学生的水平。因为正如谢选骏说过的,时间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时间只是“空间的变动”而已——这一点早在《易经》时代已经揭示。而从虚无主义的角度看,“出自于事物本身,而非人所赋予的价值”之间的区别也是不“存在”的。“事物本身”和“人所赋予的价值”之间区别仅仅在于,“事物本身”是多数人赋予的,“人所赋予的价值”是少数人赋予的——多数人赋予的,就是“出自于事物本身”;少数人赋予的,就是“人所赋予的”。

(2)

网文《海德格尔与纳粹》([美]理查德·沃林)说:

过去几年中,有关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国家社会主义信念的论争异常激烈。在这些论争中,许多重要的事实逐渐显露山水。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赞成或反对”的党派指控的纷争之中,以上争论中一些至关重要的大都避而不谈。 

比如,海德格尔对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忠诚,是否和他在《存在与时间》以及其他著作中精心阐述的“生存哲学”有某种本质联系?假如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种 联系的特性是什么?从其介入国家社会主义运动实践的失败中,海德格尔最终得出了——如果有的话——什么历史-哲学结论?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结论在海德格尔 对其1936年以后的哲学研究的基本前提的重新评价方面,扮演什么角色?奥托·波格勒发现,“海德格尔坠入某种与国家社会主义的接近之中,这决非偶然,正是通过其思想明确的导向而体现出来的”。这一发现有力地提示,我们关于海德格尔哲学与其政治介入之间不可分割关系可能性的最初疑问,可以得到肯定的回答。不过,在结论部分中,波格勒又提出了一个更加宽泛甚至有点儿令人震惊的说法:海德格尔从未真的通过这种对国家社会主义的“接近”而博得名声;波格勒在这一上下文中使人倍感兴趣而又悬而未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海德格尔30年代早期的纳粹经历持续不断地对其思想产生某种显著的影响。以下事实似乎可以作为波格勒看法的辅助性佐证,即在海德格尔的后期著作中,他决不提及其早年曾拒绝公开效忠国家社会主义。

然而,要想判定有关海德格尔论争的“哲学上的要害”更为重要,而新近披露的海德格尔传记资料却“不重要”,这显然是不公正的。在这方面,新近面世的由维克多·法里阿斯(Victor Farias)和雨果·奥特(Hugo Ott)写的两本书(尽管以及因为不具有哲学上的重要性),在这方面做出了极有价值的贡献:这一贡献基本上是两人孜孜不倦地翻检挡案资料的结果,它进一步激发了人们重新评价海德格尔的整个哲学遗产。他们的发现公诸于世带来了一个最重要的变化,是被海德格尔的门徒所淡化(遵循这位大师的掩饰策略)或否认的有关他政治介入许多事实,已经能够无可辩驳地加以确证。总而言之,这要归功于法里阿斯和奥特同时收集到的许多无可争辩的证据。在相当程度上海德格尔献身于纳粹运动,这已是有公开记录的事实。

实际上,正像现在许多人意识到的那样,是证据问题并没有呈现出引起警醒的足够理由。当现代德国大学体系的全体一致(the Gleichschaltung,纳粹消灭政治反对派的委婉用语)实现时,这个体系的起源一直可以骄傲地追溯到哲学家维廉·冯·洪堡和其他德国唯心主义思想家,作为弗莱堡大学校长,海德格尔的职责几乎就是“比国王更加忠诚于保皇党”)——这里的roi(国王)就是希特勒。或者,就像我们在1933年5月20日海德格尔给希特勒的一份私人电报中所读到的那样:“我诚挚地要求您推迟计划好的德国大学联盟执行委员会会议,直到该联盟的领导人实现了非常必要的全体一致。”在同年8月,海德格尔个人帮助重新起草了在州一级水平上与“领袖原则”的要求相一致弗莱堡大学分会草案。尔后,以前由大学理事会选举的校长,如今则作为大学的Fuhrer(领导人)而闻名遐迩,直接由州文化部长委任——这样一来,弗莱堡大学具有长久历史的自治传统也就寿终正寝了。许多院长也同样被称为他们令人尊敬的学科领导人,并由新的“校长-领导人”委任。

海德格尔也是这种新体制政策的狂热鼓吹者。他在海德堡大学的一篇演讲中明确表示,现在的大学教授这代人是不能胜任的;所以,有必要在10年时间里以新一代人来取而代之,只有新一代人才能适应“民族觉醒”的各种要求和挑战。这种右翼-激进姿态正是决定海德格尔和卡尔·雅斯贝尔斯14年友谊命运的标志,当时雅斯贝尔斯正坐在观众席中聆听海德格尔的演讲。或者,像他在另一篇演讲中所声称的,弗莱堡大学应该“融入民族共同体),与国家结为一体”。在1933年10月上旬,海德格尔在三个不同场合,为希特勒关于德国退出国际联盟的全民公决问题,作了热情洋溢的公开呼吁。在这些演讲中,他这种意识形态上的狂热并没有在听众的想象中留下多少东西。他是这样开始演讲的:“国家社会主义变革正在导致我们德国人此在的根本改变。”在全民公决中投下“赞同”的一票,这足以表明海德格尔“本真性”的决心。

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校长-领导人”,海德格尔政治上“受责难”的不幸情况,已被法里阿斯和奥特用材料所证实。海德格尔在坚持新帝国的目标时,从不掩饰他的以下信念,即在做出有关任命和提升的决定中,“政治”标准是压倒一切的。诚如他在某个场合所说的:“就以后的人事任命而言,那些假定具有科学上和人格上的合适性的候选人,要强调的首要问题,乃是能够证明他是实现国家社会主义教育目标最重要的保证。”或者,就像1933年10月发给弗莱堡大学各院长的一份备忘录中,海德格尔以一种不加掩饰的直率阐述了他在纳粹体制下的“教育哲学”:“从我接受校长职位第一天以来,(我履行校长一职的)明确原则和本真的(但愿逐渐可以实现)目标,始终是在这个国家社会主义国度的力量和要求基础上,实现学术教育的根本转变。……个人是微不足道的。在这个国家里,我们的民族命运才是压倒一切。”

有关海德格尔的反犹太主义这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曾经被认为是这位哲学家的某种偏好,不是什么问题——最近又旧话重提(这是一个在奥特的整个研究中被忽略的问题)。这样的责难最初出现在托妮·卡西尔(Toni Cassirer)1950年出版的一本传记《和恩斯特·卡西尔一起生活的日子》,在这本书中,作者写到她曾听说早在1929年海德格尔就有“某种反犹太主义的倾向”。另外,长久以来一直有传闻说,海德格尔担任校长期间,禁止他以前的老师胡塞尔使用大学图书馆,原因为胡塞尔是犹太人。海德格尔曾在1966年《明镜》杂志的一次访谈中,把这些指责当作无稽之谈而予以否定。海德格尔的支持者指出,到1933年,这位哲学家仍在指导许多犹太裔学生,其中包括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汉斯·约纳斯(Hans Jonas),卡尔·勒维特(Karl Lowith),赫伯特·马尔库塞。在《明镜》的那篇访谈中,海德格尔强调了他在希特勒统治早期对陷入困境的犹太裔教授的支持。

然而,新近披露的资料有力地驳斥了这位哲学家证明自我清白的努力。我们现在知道,海德格尔在1933年7月为两名被解职的犹太裔教授说情,一位是古典学教授爱德华·弗兰克尔(Eduard Fraenkel),另一位是化学教授格奥尔格·冯·海维泽(Georg von Havesy,他于1945年荣获诺贝尔奖)。这一说情有一个明确的实用主义目的:海德格尔关心的只是基于种族的原因而立即将这两名国际知名学者解雇,这对德国的外交政策利益会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在1933年7月12日的一封信中,海德格尔向教育部长保证,他完全支持国家社会主义关于在公共服务职业中清除犹太人的条例——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清洗”(the Sauberung)行动。

尽管海德格尔的支持者总是把托妮·卡西尔关于德格尔反犹太主义说法,视为不实之辞,但托妮·卡西尔的说法的一个有力确证最近被披露,这是1929年海德格尔为其学生爱德华·鲍姆加腾(Eduard Baumgarten)写的一封推荐信。在这封推荐信中,海德格尔力图以下述评语来明确支持鲍姆加腾的申求:“至关重要的是必须意识到我们正面临着一个选择:要么再次为我们的德意志精神生活提供真正的、本土人力资源和教育者,要么明确地任凭它……越来越犹太化。”如果我们把两者结合起来看,托妮的证言和海德格尔为鲍姆加腾写的推荐信提示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海德格尔20年代后期的政治态度,受制于一整套明显的传统文化偏见;有越来越多可以确证的证据表明,他在1933年投入纳粹运动看来决非偶然的怀抱决非偶然。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另一个关于海德格尔反犹太主义行为有据可查的重要证据,也和鲍姆加腾有关。当时,鲍姆加腾又成了海德格尔这种糟糕观念的受害者,而非受益者。所以在1933年12月两人思想出现冲突之后,海德格尔曾写了一封多事的信给哥廷根大学的国家社会主义教授组织的头头,试图阻止这所大学对鲍姆加腾的任命。海德格尔提出,鲍姆加腾来自海德堡大学的那种“自由-民主的”环境,并曾在美国作过短期停留,已变得非常“美国化”了,另外,也是由于他和“犹太人(爱德华)弗兰克尔有联系”,就此而言,他没资格获得那个职位。

最近有证据表明,当海德格尔1933年5月即将获得校长任职时,他与其所有犹太裔研究生的关系很快变得冷酷了。依据哲学家、海德格尔以前的学生马克斯·米勒(Max Muller)的说法,“从海德格尔当了校长那一刻起,他就不再允许那些已经开始论文写作的学生在他指导下接受学位。”按照海德格尔另一个30年代早期的学生莱奥波迪内·魏兹曼(Leopoldine Weizmann)的证词,当听到海德格尔以下说法时,他那些很想成为博士候选人的希望顿时破灭了。海德格尔说道:“弗劳·明兹,你知道,由于你是犹太人,所以我不能管你的提升问题。”

尽管海德格尔反犹太行为是完全可以证明的事,但得出以下结论显然是轻率的,即“种族主义的思想”在海德格尔的“世界观”中占有核心地位——更不用说在他的哲学中显得多么重要了。事实上,正像一位评论家所指出的,海德格尔的反犹太主义很可能是某种“习惯的文化上的变种”。然而,如果否认以下看法显然也是一种误导,这种看法认为,所谓传统的“文化反犹太主义”,实际上构成了自19世纪后期以来德国社会发展出来的种族-生物学的反犹太主义必要的历史前提条件;因为这种反犹太主义的有害倾向,已证明就是国家社会主义的种族信条的直接先驱。就我们对海德格尔政治上的成熟的理解而言,反犹太主义情绪的这种令人无法容忍的展露,实际上在提醒我们,他思想的世界观远比人们最初所认为的更加深刻地受到激烈而明显的法西斯式“现代性批判”的影响——亦即对“西方”价值、启蒙运动和“世界主义”等方面的批判——而这种批判正是德国思想界的士绅(intellectual mandarinate)和偏狭的民族性所共有的。更进一步,这就提出了一个从当下研究立场出发来看非常重要的问题:即这种反现代的世界观,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海德格尔哲学观本身那种假定的纯粹性?

1945年,弗莱堡大学的“清除纳粹化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有说服力的判决前的总结报告,这个报告既是有关海德格尔任校长时期活动的,也是关于他的行为动机的。对海德格尔最严厉的指责是这样描述的:

在1933年激烈的动乱之前,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生活在一个完全非政治化的精神世界中;然而,他与那时的青年运动保持了密切的关系(也是通过他的儿子),并和某些德国青年的发言人保持某种亲密关系,如恩斯特·荣格尔,他曾宣称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的时代已终结,新的德国社会主义正到来。他希望从国家社会主义的革命中出现一个建立在民族基础之上的德意志生活的精神复兴。像许多德国知识分子一样,在面对共产主义的威胁时,他希望各种对抗的社会力量能够协调,并使西方文化价值得以保存。关于国家社会主义者攫取权力以前的议会制政治形式,海德格尔并没有清醒的认识;他相信,希特勒的历史使命正是实现他自己(海德格尔)所想象的某种精神变革……

(在校长就职演说中)他曾经把“劳动力服务”、“军事服务”说成是和“知识服务”一样具有同样的合理性。正是由于这一点,他为纳粹宣传提供了某种手段,借此可以利用他的演讲来为某些政治目的服务。当他想象着德国大学体系的某种精神深化和重建时……国社党利用了以下事实,在那些作为很受欢迎宣传工具的公开演讲中,一位著名学者已加入该党行列,并欢庆了它的胜利。他力图在青年学生中确保一批可靠的追随者,并使自己处于一种煽动学生来反对所谓的“反动”教授的有利位置上,就此而言,他所做的工作是轻而易举的。他希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改革计划,也希望在国社党内获得某种显赫地位。这就有可能使他维持自己的职业,并有可能以一种有益的方式影响国社党的内部发展。很自然,这些希望旋即就破灭了,因为学生是傲慢无礼的,大多数教授也被他那种往往不策略,甚至在他们眼中显得厚颜无耻的命令所激怒,因而很快站到了对立面去了。国社党也疏远了海德格尔,并逐渐认识到在大学政治领域,海德格尔的目标是和他们的设想内在地对立着。海德格尔也曾热情地参与和那种“新领导原则”相一致的该大学体制的改革,并把希特勒主义的某些外在形式(比如,所谓“德国式的致敬”[嗨!希特勒!])引入学术生活,解除或揭发具有反纳粹倾向的人,甚至借助报纸来直接参与国社党的选举宣传。但这些并不能改变这一疏远疏远。……尽管后来有这种疏远,对毫无疑问,海德格尔在其关键的1933年中,有意识地以自己的学术声望和独特的话语风格来为国家社会主义革命服务,因而为这一革命在有教养德国人眼中的合法化立下了汗马功劳。

经过一系列长时间的听证会,弗莱堡大学“清除纳粹化委员会”做出了一个严厉的裁决:海德格尔(在诉讼过程中他已神经崩溃,并接受了医院的治疗),被剥夺了在大学教授课程的权利,并剥夺了他的名誉教授头衔,但他仍被允许参加大学的其他活动。从根本上说,他的大学生涯实际上被中止了,尽管这个判决在1951年被废止,因为那时德国的政治气候已经稳定了。

我们有关海德格尔“案件”确凿认识的这些重要进展,实际上提出了一些有关他所有哲学著作的整一性的新问题。波格勒以这样的口吻暗示,这一问题只有通过彻底地审视海德格尔哲学观的各种前提,他政治承诺的思想基础才能第一次真正搞清楚。假如隐藏在海德格尔政治介入后面的动机实际上有其哲学根据的话,那么,这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对他的哲学成就进行抨击呢?固然,提出这类问题的尝试显然和更为固执的海德格尔的捍卫者相抵牾。他们的反应从对这类坏消息传递者的愤怒痛斥——比如对法里阿斯——到即使在最好的条件下,矢口否认哲学会在影响实践行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或者,就像以前的情况一样,当提出海德格尔的纳粹主义问题时,否认这一问题偏爱的策略之一,就是宣称海德格尔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他难免有错,并总是有限的),和他的哲学著作之间总是有所区别的。后者是“真理”的作品,它本身就是“永恒的”。但是,对海德格尔过去所做的新的传记研究结果,却证明了海德格尔的国家社会主义倾向在这位哲学家的一生中并不是一时的现象,它至少一直到40年代中期仍萦绕在他的思想中——显而易见,海德格尔的纳粹经历与其整个哲学研究有着某种“本质性”的关联,如今要回避这样的结论已变得越发困难了。

此外,正如尼古拉·特图里安(Nicholas Tertulian)和于尔根·哈贝马斯令人信服地所揭示的那样,从海德格尔1933年校长就职演讲开始,他的哲学本身就经历了重要的转变:这一哲学不再是一种原来的“第一哲学”;它而且变成为一种真正的世界观。至此以后,就越发难以为海德格尔思想的那种假定的纯粹性或“哲学自足”加以辩护。相反,这些思想逐渐和某些意识形态的和历史哲学的考虑融合起来了。以下我们将证明这些考虑和海德格尔哲学本身的内在逻辑是不可分割的。人们只需要涉猎一下这一时期海德格尔的讲课内容(比如,《形而上学导论》[1935]和《荷尔德林的赞美诗“日耳曼人之歌”和“莱茵颂”》[1934-1935]),便足以确证这一问题。诚如温弗里德·弗兰岑(Winfried Franzen)所提示的,在这个意识形态重新定型的过程中,关键的一步也许是海德格尔在1929年的演讲《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在这篇演讲中,海德格尔和保守革命派的思想家——比如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路德维希·克拉格斯,最重要的是恩斯特·荣格尔——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对于我们的考察来说,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与其政治介入的轴心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弗兰岑评论道:“(海德格尔的)行为越是显现出真的热衷于国家社会主义,在海德格尔哲学中是否能发现这种参与的特殊根源就显得尤其重要。”海德格尔生命中的这两个侧面——哲学和政治——也许是彼此依存互动的。然而,在他一生劳作的这两个侧面中,任一侧面进入另一侧面,都不会不留下印迹。当人们依照每一侧面自身来正确地评判时,把它们视为一种相得益彰的哲学生涯的不同层面也许是颇有启发性的。所以,不求助于另一方,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得到完满的理解。哲学思想必须视为一个总而言之对其政治“后果”负有责任的观念基础。当我们说只依据“相异”领域(实践生活领域)中产生的“后果”来评价那个思想是不合适的,那么,某种思想本身也不能理解成存在于观念的真空中,与其后果完全无关。因此,在生活实践领域的中哲学思想的种种回响,不禁会显著影响到后期的海德格尔作为一个哲学家的自我理解。同理,求诸于这类所谓的“外在因素”或实际“后果”,来逃避对其哲学的本质以致命一击几乎是不可能的。有鉴于此,有意避开对这些方面的完整考察很难说是公正的。

哲学和生活行为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是直接的,这种关系总是高度中介性的。在海德格尔这一个案中,中介因素是由他的“政治哲学”所提供的;或者更准确地说,基于某些以下将逐渐明确起来的原因,因为海德格尔从未借助于某种“政治思想”来明说一种政治哲学本身,但正是通过这种“政治思想”,他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政治形势的理解寻找哲学上的根据。哲学与政治行为密不可分,这决不意味着它是一个文化史中自明的真理。人们常常把逻辑学家弗雷格引证为反驳这种因果关系的典型例证,他碰巧也是一个强烈的反犹太主义者。有人对我们说,可以肯定,弗雷格的反犹太主义决不会殃及到损害他的逻辑学理论。至少不能说反过来这些理论包含了他的反犹太主义的种子。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因为认识到他反犹太主义的不正确倾向,进而瞧不起弗雷格这个历史上存在过的个人。但是,毫无疑问,就弗雷格而言,说哲学与生活行为的联系比较疏远并不为过。

但为什么在海德格尔身上情况有所不同呢?这乃是由于后者的哲学特性本身所导致的。海德格尔哲学的一个核心因素是宣称存在与时间密不可分,存在本身就包含了一个无法除去的时间维度。作为一种“生存哲学”,它意味着人的戏剧——此在的“现实的”到达在场——不只出现在历史中,它本身就是历史的。“历史性”是海德格尔创造的一个术语,用以描述人生在世的固有历史特征。然而,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论及一种哲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无足轻重的“生存哲学”,或两者被说成彼此远离的“生存哲学”——就像弗雷格的情况一样——那将是毫无意义的。再者,这种结论尤其适合于海德格尔的哲学,因为在他的哲学中,克服“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两者研究传统上的哲学划分,已转化为一个有计划的理论目标。确实,海德格尔总是不断地告诫我们,在慎重地面对世界时,此在就已经是哲学性的了,而“思”本身也已是实践性的了。就认识论、美学和逻辑学而言,服务于实践生活行为的哲学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它们相互关系的特性却往往并不是中介性的和间接的。相反,生存哲学极力要克服的理论和实践的传统分离,并表明在这两个领域之间存在着更密切和更完整的联系。

海德格尔自己对哲学和政治生活关系总的理论表述比较分散,而且是不断变化的。尽管如此,但这些论述毕竟是严密的,是富有“哲学意味”的。比如,《存在与时间》很难说已包含了一种独立的政治理论。然而,它在某种程度上却也蕴含了一种实践生活的哲学,这种哲学暗示了据以推测政治存在构成的重要端倪——亦即一种正在形成且隐而不现的政治行为哲学。一方面,如果我们把海德格尔30年代中期的政治参与带回到1927年那种显然非政治性的论著中加以解读,这也是极不公正的。在其他各种理由中,由于这些年海德格尔哲学的自我理解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转变,就此而言,谨防这样的解读应该说是合理的。另一方面,依据某种确凿的证据,海德格尔曾把他自己30年代中期的政治努力看作是与其哲学密切相关的。即是说,他确信在《存在与时间》以及后来的著作中精心阐述的基本的本体论理论,本身就提供了某种哲学的律令或根据,正是依据这些律令或根据,才有可能对他的政治参与做出评判。佐证这一说法常被引用的话正是海德格尔1933年校长就职演说《德国大学的自我宣言》。在这篇演讲中,海德格尔极其明确地表达了哲学可以从这个民族革命中期待什么——以及反过来,这个民族革命可以从哲学中得到什么。他以同样的口吻在和卡尔·勒维特的谈话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勒维特说道,“他的国家社会主义党派性就存在于在他的哲学精髓之中。”

当然,把《存在与时间》中的“实践生活理论”,还原为大约1933年海德格尔所承认的特定历史理解,这是不公正的。但考察上述理论的哲学基础在多大程度上激发(或限制)了海德格尔对第三帝国的忠诚,这显然是完全合理的。这就是说,重建一种内在逻辑显得尤为必要,正是通过这种逻辑,海德格尔的早期生存哲学提供了某种促使他转向国家社会主义的观念动力。另外,这种理论的重建工作也许会向我们提供一种有价值见识,亦即有关海德格尔整个早期哲学的内在弱点及局限性的见识。

在海德格尔看来,存在在整个时间过程中的到达在场,就意味着存在具有一种历史。“存在史”(Seingeschichte)的理论后来在海德格尔30年代的哲学发展历程中具有某种催化作用。海德格尔越是明显地依赖于这一自律的和自生的“存在史”概念——这个概念只是含蓄地体现在他1927年的那部重要著作中——《存在与时间》中阐述的实践生活的理论就越是陷入局部的消逝之中。为了和海德格尔哲学发展中的这种“转折”保持一致,“天命”就很少是本真此在决心的产物了,更多的是被存在本身已判定的神秘“命运”的结果;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是一种存在的天命。

然而,假如存在可以说成有一种“历史”,它也许并不具有一种“政治”?这意味着并不存在一种存在的政治(Seinspolitik)吗?或者换一种问法:是否并不存在特别制约着存在之历史性“在场”的政治生活的决定性形式?我们知道,海德格尔哲学所表达的最悲哀的事情就是针对存在被遗忘现象,亦即存在的忘却。假如在进入历史过程时,忘却存在的过程是明显的历史和现世现象的话,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在由此而克服忘却存在的历史-形而上过程中,政治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呢?具有任何似可信性的政治,能否被说成在存在真理的历史发现过程中起“助产士”作用呢?有关这些政治结构——这些结构被证明对存在的重新出现来说(即使不是对立的),是很难单独接受的——这类同样的问题,当然也可以用某种否定的方式提出。于是,人们也许会进一步追问这一政治哲学的特定形态结构,它是海德格尔所构想的本体论拯救规划所特有的。虽然海德格尔并未向我们提供一个成熟的政治理论,但他的存在史的观念却显然包含了这样一种理论前兆性的萌芽。

海德格尔具有哲学根据的信念是,只有日耳曼人此在的复兴才能把西方从持续的虚无主义没落中挽救出来(这是他直到1943年所写的著作中所提出的一个信念)。有一点可以完全肯定:到了1945年,这种信条彻底失败了。海德格尔“西方-日耳曼历史此在”单一性(the singularity)的理论,其历史后果已被证明对这个世界,对德国以及对他个人来说,都是灾难性的。所以,对这些基本的哲学前提的重新评价看来受制于这些事件。但是,世界灾难对其哲学可能有的直接影响,是一种从整个实践哲学范畴中退却出来——因为后者看来不可避免地被历史过去的事件所玷污。因而,我们理当进一步追问:对这个世界范围空前的灾难负有责任的正是实践哲学本身吗?——对海德格尔来说,这种哲学是和类似于尼采的“权力意志”范畴联系在一起的。或者,假如获得某种对这一灾难的真知灼见,必须指责的不是实践哲学范畴的历史上的特殊堕落吗?欣赏海德格尔的国家社会主义体制正是通过这种堕落来大唱赞歌。更进一步,这难道不是海德格尔在其后期哲学中对实践理性的整个抛弃吗?这种立场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他1966年在《明镜》杂志上的访谈中所做的厚颜无耻的申明——“只有神才能拯救我们”——说实话,这不过是一种放弃和听天由命的药方而已:是一个曾经伟大的思想家无能为力的哀叹。

海德格尔后期轻率地放弃了政治哲学反思的所有希望,但哲学家莱奥·斯特劳斯(Leo Strauss)对此并不关心,他提醒人们说:“海德格尔的研究并没有给政治哲学留有空间”;他继续说道,这也许是由于“思考的空间已被一些神或某些神占据了”所导致的。所以,在海德格尔后期的著作中,被存在所抛弃——同时意指被神所抛弃。他的“思”(Denken)占据着由某种双重抛弃(double forsakenness)所腾空出来的空间,这种双重抛弃正是现代时期的典型特征:这是一个介于“已逃逸之神的不再与到来之神的尚未”之间那非人大地上已无可救赎地终止了的时期。于是,正如海德格尔自己所指出的那样:“对我们来说,唯一有效的可能性就是通过思和诗化,我们为神的出现做好准备,或为在(我们的)沉沦中神的缺席做好准备,从缺席之神的角度来看,我们正处于一种沉沦的状态。”在这方面,斯特劳斯关于海德格尔后期明显缺乏政治哲学反思的评述,看来完全是正确的。因为在海德格尔的后期研究中,传统上留给政治思考的空间或场所,却让位于某种沉思冥想,即关于一神或诸神之缺席而引起的我们不可救赎的世俗无能为力状况的思考;让位于神与人、天与地“四重性”(das Geviert)别出心裁的玄思。所以,假定说海德格尔提供了某种对人类状况普遍有所启发的诊断的话,那么,致力于对什么构成了人类事务领域中“最佳政体”这一问题的系统思考,将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实际上是一种无拘无束的思想上的傲慢行径而已。我们被神抛弃已如此严重,以至于无法再尊从人的思想或意志的自足力量的决定。所以,“只有神才能拯救我们。”

然而,海德格尔囿于哲学而对政治理论不感兴趣,这相对说来是他较后期的一个发展:它揭橥了只是在德国1945年崩溃以后,随着其思想的“转变”而逐渐变得激进时海德格尔哲学的特征。然而,在海德格尔较早的(这对于从1933年到1936年的“中间阶段”也同样如此)论著和演讲中,就含有不少“存在史”的例证(这个词从字面意义上说,就是从存在的历史的某一立场来看),或者说,含有不少对政治现实所作的历史-形而上学基础上理解的例证;亦即一种理解政治生活的方法,这种政治生活就是我们所说的“存在的政治”。

不过,有人也许会说,海德格尔“存在的政治”是以牺牲其本质为代价,来重新把握政治哲学反思维度。海德格尔式城邦(polisis)的主要目标在于使这个世界变得安全,当然这不是为了人的行动的兴盛,而是为了存在的兴盛。我们认为,存在和人的行动这两者的利益不但不可能一致,而且实际是彼此抵触的。在他的政治思想中,海德格尔情愿为了古老的伊利亚学派图腾祭坛——“存在”的图腾祭坛——而牺牲人类实践生活的多样性和差异。所以,作为生活的自足领域的的人类行动,在面对本体论追寻的那种一切耗尽的本性时,其必要条件被证明是无法实现的。正是由于海德格尔,基本的本体论工作和政治哲学特有的工作便混为一谈了。其结果是,政治理论的关注最终机械地服从于“存在的追问”(Seinsfrage)的关注。政治生活那不确定的可能性因此而在这种神圣的本体论追问的阴影中日渐衰微。在面对“存在的追问”及其无可置疑形而上学的“本原性”时,人类努力的一切其他方面都必然显得是附带的和次要的。

本书研究的焦点是隐含在马丁·海德格尔思想中的政治哲学,而不是他的哲学本身。因然,对他思想的这一特定方面的考察,离不开并受制于对他整个哲学研究的理解。不过,有必要强调的是,这种部分的或“局部的”研究结果,也许只能证明可以用一种非常合理而尝试性的方式转换为哲学本身的核心问题。但由此得出结论说,由于海德格尔的政治思想有严重问题,进而认为把同样的判断也可用于他的整个哲学,这显然是草率的。

然而,诚如我们已经指出的,海德格尔的政治思想与他对人类存在、基本的本体论以及存在史等问题的系统反思密不可分。确切地说,他的政治判断和见解就来自于其哲学,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在提及海德格尔诸多哲学著作时,我们所采用的解释策略——由于只限于把焦点对准政治理论方面,这种策略可以描述成对最合理辩法的追求——这可以使得具有批判意识的公众敏锐地感悟到这位哲学家及其著述的某些更一般的弱点。

“海德格尔与政治”这个问题,已经并仍将可能继续成为20世纪思想史中最令人费解的难题之一。在这个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至少在欧陆传统上说是这样),和人类已知的最野蛮的政治体制之间所出现的,是一个恶魔交易的传说——或悲剧。因此,理解海德格尔的政治赌博的特性,就要求一种对悖论和矛盾的宽容。最重要的一点或许可以作如下追问:这位西方思想传统所认可的继承人,让自己的哲学天才被这一传统所绝对否定的专制权力来支配,这又是如何可能的呢?

谢选骏指出:海德格尔“误入纳粹”,是因为海德格尔的投机性格所致。海德格尔以为纳粹胜利了,他想成为官方哲学家,势必需要投靠之——因为根据我的研究,所有影响巨大的哲学都必须是官方的哲学。同时,海德格尔误入纳粹,也是因为海德格尔的肤浅哲学所致。海德格尔以为“存在是有时间性的”,所以他既然想,像孔子的门徒那样成为时髦的圣人,就需要抓住当下。因为他并不知道:……时间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时间只是“空间的变动”而已——这一点早在《易经》时代已经揭示。而从真正的哲学角度(而非投机钻营的角度)看,“出自于事物本身,而非人所赋予的价值”之间的区别也是不“存在”的。“事物本身”和“人所赋予的价值”之间区别仅仅在于,“事物本身”是多数人赋予的,“人所赋予的价值”是少数人赋予的——多数人赋予的,就是“出自于事物本身”;少数人赋予的,就是“人所赋予的”。……所以,纳粹的人多势众,并不能证明他们握有真理。这才是真正的哲学精髓,可惜这不仅海德格尔不懂,现代中国哲学界也没有几个人懂。

一般的哲学史家,在研究哲学思想的时候,往往是从概念到概念去推导哲学家的概念发展,而没有从哲学家的生平遭遇去研究他的概念和思路是怎么发展的。结果不仅使得自己糊里糊涂,也使得读者和学生更加糊里糊涂。这种错误的途径是由于,多数哲学史家只是教授,还有一些是学者,但却甚少哲学家具有耐心来研究哲学史也就是别人的学说史。这样,由于二流的哲学思考者(教授和学者)无从了解一流的哲学是如何产生并发展的,也就无法设身处地思考哲学问题了。设身处地思考哲学问题,也就不只是“从概念到概念、思路录的思路的演变”来推究哲学,而且要“从生平遭遇到概念和思路的演变”来推究哲学。从这种意义来说,海德格尔晚年所说的“神”,并非基督教的神,而是虚无主义的神。



【099、野蛮人对文明的贡献】


多数文明都毁于野蛮人的入侵,野蛮人对文明会有贡献吗?

在我看来,野蛮人对文明的贡献,就像社会下层对上层的贡献一样,也像进化迟缓的种族对于进化迅速的种族的贡献一样……提供了后坐力。

社会下层对上层的取长补短,延缓了社会的腐化衰落。

进化迟缓的种族对于进化迅速的种族的混血杂交,延缓了人类的过度进化。

野蛮人对文明的入侵,更新了文明的周期。

网文《文明的生命周期——当我们这样看文明时》(2017-3-26)就是没有理解到“野蛮人对文明的入侵,更新了文明的周期”:   

夏商周时代时代是中华文明的孕育期,伏羲八卦、象形文字、神话传说都诞生在这个时代,中华文明的底色就是这个时候打下的。这些东西传承到现在,成为文化的根本。就好像母亲怀中的胎儿,生长着肌肤骨骼神经与血肉,胎儿时期的生长情况决定了出生以后的身体素质。

东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这个时代像极了人成长过程中的婴幼儿时期。孔子、老子、韩非子等等文化名人在这个时候出现,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主体意识,儒家、道家、法家等等学问一直传承到现在。这就好像三四岁的孩童思考着这个世界,当时时形成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会影响他的一生。

秦汉时期,分裂的中国走向了大一统的时代,作为一个帝国的形象不断创造辉煌。这个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少年儿童”时代,渐渐长大,也可以自己探索这个世界,不用想太多,没有束缚,所以这个时候有着很多的奇迹,长城、兵马俑、强大到让异族闻风丧胆的汉军……,“自古英雄出少年”对于一个国家同样适用。

魏晋南北朝是中华文明的“青春期”,这个时代政权更迭频繁,五胡乱华、烽烟四起,当时的世人喜欢谈玄论道,崇尚“追求自我”,于是活出了“魏晋风骨”。这跟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何其相似,迷茫懵懂,对世界充满好奇又充满恐惧,厌烦眼前的苟且,追求诗与远方的田野。兵荒马乱的青春永远让人怀念,记得那天夕阳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

经过了青春期的热血与混乱,中华文明进入了成熟稳重的“中年期”。隋唐宋,一个接一个的朝代创造着奇迹。隋征高句丽、开大运河,存储的粮食几代都没吃完;唐灭突厥、平西域,将丝绸之路推向历史定点,创造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四大发明发展和完成于宋代,宋朝GDP占当时全世界份额超过一半,当时的人活得比现在要舒服得多。这就好似一个人的黄金事业期在中年,一辈子的成就主要在这个时候完成了。

豪迈了一生的中华渐渐步入晚年,宋朝灭亡,是中国第一次灭国,后来朱元璋赶走蒙古人,但满人又来了。中华文明在这个时候好像越来越力不从心,充满着老无所依的无奈感,并且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封闭、越来越保守。越到后面,这种情况越是严重。

清朝时期的中华感觉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失去了行动自由,需要被人照顾着,尽管很多东西非他所愿但也没可奈何。

而到了民国现代,西方殖民者带着舰船利跑来了,中华“面临着5000年未有之变局”。其实这是一次涅槃,就好似凤凰浴火重生。

我们平时总说着要复兴复兴,但是我们都知道历史已是历史,再也回不去了。“复兴”是建设一个全新的中华,如汉般强盛如唐般昌盛,这需要我辈继续努力!

在我平时写历史,看史书看资料的时候,然后洗澡的时候就会冒出这样的脑洞……其实这样想一想真的感觉很有意思,大家也可以试着来这样看一看历史就活起来了,跃然纸上,而不是那一些故纸堆。

谢选骏指出:上述短文《文明的生命周期》虽然意识到文明是一种生命现象,但是却还不知道我所指出的“文明周期”——因为,从“文明周期”的角度看,中国至少已经经历了“三个文明周期”,而不是所谓“一个文明的生命周期”。看来,谢选骏的文明历史洞见,还有待继续传播给尚未开化的中国野蛮人。那时,就可以看出“野蛮人对文明的贡献”来了!



【100、印第安战争塑造了现代世界文明】


许多人知道,美国塑造了现代世界的文明;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印第安战争塑造了美国;然而完全没有人知道,印第安战争塑造了现代世界文明。

(一)

网文《印第安人战争》说:

印第安人战争是殖民的白种人和美国原住民印地安人族群之间爆发的一系列冲突,十七世纪终至战争。1890年最后的印第安领袖「坐牛」和苏族人在伤膝谷因为有起义的嫌疑被屠杀告终。 

印第安人战争(1622年——1890年)

参战各方

印第安人部族(土著居民)

欧洲移民

美利坚合众国军队

战争动机:开拓移民领地;保护移民不受印第安人袭击。

过程:1622年--1644年: 詹姆斯敦之战, 弗吉尼亚

1637年:印第安佩科特族人之战, 康涅狄格州和 罗得岛

1640年--1655年:纽约、 新泽西之战

1675年——1678年:“菲利普斯之王之战”,马萨诸塞和罗得岛

1676年:培根事件,弗吉尼亚

1689年——1697年:“威廉王之战”,第一次英法 殖民战争,若干印第安部族参与

1702年——1713年:“ 安妮女王之战”,第二次英法殖民战争

1740年——1748年:“乔治王之战”,第三次英法殖民战争

1754年6月4日:大草地战役

1754年——1763年: 法国——印第安人战争,即“ 七年战争”,第四次英法殖民战争

1763年:《 巴黎和约》:法国、西班牙败北,将北美殖民领地让与英国

1774年10月10日:许多印第安部族被驱赶过 俄亥俄河

1794年8月:法伦廷 贝斯之战

1811年11月7日:普洛菲茨敦(先知镇)之战

1814年3月27日:霍斯舒本德之战

1817年:第一次塞米诺尔战争, 佛罗里达。西班牙将佛罗里达割让予美国。

1830年5月28日:美国国会通过《印第安人迁移法》,强迫所有印第安人迁往 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区

1835年——1842年: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佛罗里达

1854年——1876年:苏族人之战,为反抗移民和强制迁移、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

1876年6月25日: 小大角河战役

1890年12月29日:翁迪德尼之战:印第安人反抗移民的武装起义结束

结局:印第安人被驱赶到今日的218个指定居留地(保留地)移民遍及整个北美大陆

1975年:美国国会通过《印第安人自我决断法案》

战况

伤亡人数:印第安人:两千万(估计)

移民:超过10万(预计)

历史背景

“印第安人战争” 的概念是指今日美国所在地区北美土著居民与欧洲移民之间的战争。印第安人战争时间跨度超过150年,早在今日美国建国以前即已开始。1492年,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首先是 西班牙人到了北美,并在这里营建了临时居民点。1513年,西班牙人发现了当今的佛罗里达以后,于1565年在该地,即后来的美国建立了名为圣·奥古斯汀的第一个常设殖民地。在此以后的50年,其他欧洲航海和贸易强国也不断的来到此地:1605年,法国人在 新斯科舍建立了他们的第一个 罗亚尔港,直到两年后英国殖民者才在弗吉尼亚建立了詹姆斯敦城。荷兰移民于1613年在 曼哈顿建立贸易据点。这一时期与北美土著居民互相影响相对来说还很小,两方面和睦相处。虽然偶尔也有奴役印第安人的现象或小冲突出现,但相互间主要还是进行贸易。

随着英国传教士与1620年在美国东海岸普洛罗温斯顿登陆,掀起了欧洲流亡者涌入美洲大陆的浪潮。印第安人一开始对欧洲移民是友好的,相反是欧洲移民设法分化,绑架,攻击,欺骗,挑衅他们。所以战争主要责任在于欧洲人,他们捉住印第安人贩卖为奴,印第安奴隶是黑奴的成因,白人传教士拉斯卡萨斯因为怜悯印第安人,提议运送黑人代替(他后悔了一辈子)于是1638 年,第一批黑人被从西印度群岛运到那里,以调换那些来自康涅狄格的土著印第安人。1712 年,纽约市四个居民中就有一个是奴隶,而四个奴隶中就有一个是北美印第安人。1730 年罗德岛的南金斯敦的一项人口普查显示,该地有 935 名白人、333 名非洲奴隶和 223 名土著印第安人奴隶。

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极大的影响了白人,很多著名制度如联邦制度,就是仿效印第安人议会,直到1890年丧失民族独立为止,不断有白人投奔,加入印第安人。

华盛顿执政期间,美洲印第安人战争耗尽了联邦全部收入的 80%;对于其继任者们来说,印第安人问题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都构成一个主要问题,成为一项主要的开支。荷兰人找到坎纳西土人用一些价值大约今天的2400 美元以上的金属壶、钢刀和钢斧、枪支、篮子,换取了曼哈顿的拥有权,然后把一直居住在曼哈顿的曼哈顿真正拥有者,维克魁斯基克人赶走,建立一个大墙防止他们反攻,该墙所在位置就是今天的华尔街。

历史影响 

这场战争无疑是残酷, 凶狠和不义的,美国人公然悬赏购买印第安人的头皮,制造种族灭绝。希特勒“经常向自己的身边人夸赞美国有效的种族灭绝政策——饥饿、以多制少的战斗” ,并把它作为自己对犹太人及吉普赛人(罗姆人)实行灭绝政策的榜样。

谢选骏指出:上文表达错误。不该把屠杀印第安人的叫做“美国人”,而应该叫做“欧洲殖民者”。

(二)

网文《法国-印第安人战争》说:

法国-印第安人战争(英语:French and Indian War),或魁北克所称的征服战争(法语:La guerre de la Conquête),是1754年至1763年间英国和法国在北美的一场战争。1756年,战争扩大至世界范围,成为七年战争的一部分,加拿大英语区和欧洲使用“七年战争北美战场”称呼此战。印地安人在这场战争中与法国结盟,攻打英国。1760年英国攻陷蒙特利尔,战事结束。

1763年2月10日英法等参战国缔结巴黎条约,西班牙割让佛罗里达给英国,法国割让密西西比河以东法属路易斯安那给西班牙作为补偿。这场战争是法国在北美势力的转折点,并确认了英国在北美东半部的控制地位。 

背景简述 

从北美洲阶段算起,法、英两国之间的战争(1754—1763)。它决定对殖民地区的统治权。更复杂的是欧洲阶段的七年战争(1756—1763)。这场漫长的争夺海外统治权的较量的前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威廉王之战(1689—1697)、安妮女王之战(1702—1713)、乔治王之战(1744—1748)。这场战争的争论是∶究竟俄亥俄河上游河谷是属于大英帝国,还是属于法帝国。这个问题后面隐藏着一个巨大得多的问题∶即北美心脏地区将以哪国文化为主。在这个双方觊觎的地区,英国血统的居民在人数上占优势,但法国的勘探、贸易及其与印第安人的联盟领先。1754年,法国人逐走了英国军队,华盛顿上校突然发动了一次战斗。不久,被包围在宾夕法尼亚州尼塞雪蒂堡,被迫投降。到1757年法国仍占优势。1758年英国增加军队装备,在路易斯堡、弗隆特纳克堡及迪凯纳堡(今匹兹堡)和获得重大胜利。英国在魁北克战役(1759)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一年以后,蒙特娄和整个新法兰西失陷。根据“巴黎条约”(1763),法国把北美领地割让与英国。

详细过程 

十八世纪,西班牙、法国和英国在北美大陆三雄鼎立。西班牙控制着佛罗里达,法国在北部和中部地区势力强大,而东部地区则是英国的地盘。这三个欧洲大国都知道,他们无法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这种局面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为了争夺土地和财富,它们的冲突遍及世界各地,前后延续了一百多年,包括威廉姆斯国王战争、安妮女王战争、乔治国王战争,还有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法印战争。

法印战争是由土地控制权引起的,是一场英国和法国在北美大陆争霸的战争,交战双方是法国殖民者和英国殖民者以及跟它们结盟的印第安部落。法国探险家是率先抵达大湖区、俄亥俄、以及密西西比河的欧洲人,他们在这些地区安置商人和捕兽人,并建立了交易中心。然而,英国认为这片土地是英国的。英国国王的赐地,范围横贯北美大陆东西海岸。随着东海岸人口的增加,殖民者开始向西移动,白人的西进,损害了印第安人的猎区,印第安人担心会丧失土地的使用。

如果联合起来的话,印第安部落本来是可以地抵御殖民者的西进运动的,但是印第安各部落间也存在矛盾,因此缺少凝聚力。英国和法国开战后,印第安部落也分成了亲英和亲法两派。法国殖民者主要居住在所谓的新法国地区,是今天加拿大的一部分。那里的生活跟南面英国殖民地的生活截然不同,没有宗教自由。法国领地里的所有定居者都必须是法国人,并属于罗马天主教会。因此很多信奉新教的法国人只好住到英国殖民地去。此外,法国人对建立殖民地不感兴趣,他们关心的是皮毛生意。英国人高价向印第安人收购动物皮毛,损害了法国的经济利益,也引起了法国的不满。

法国在今天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地区建立过一个贸易点,称为迪凯纳堡。但是英国人说,这个城堡位于维吉尼亚,是英国的领地。维吉尼亚总督1754年派遣22岁的乔治·华盛顿前去跟法国人交涉,让他们离开。这位年轻的乔治·华盛顿后来成了美国的第一届总统。对于英国人的要求,法国人一口回绝。乔治·华盛顿决定诉诸暴力,他率领150人对一群法国人发动袭击,打死了其中的十人,从而引发了法印战争。

英国部队在爱德华·布雷多克将军的率领下,赶赴迪凯纳堡参战。布雷多克将军打算打一场欧洲式的战争,也就是两军将士在开阔地里正面冲突,一边向对方推进,一边开火。但是法国人和印第安人却藏在树丛后面,向英国人开枪射击。虽然英国人在人数上占据优势,但还是输掉了迪凯纳堡一战,布雷多克将军也战死疆场。

法印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在今天美国纽约州靠近加拿大边境的两个湖泊一带。一个是乔治湖、另外一个是乔治湖以北的尚普兰湖,一直通到今天加拿大境内的蒙特利尔。这两个湖泊为法印战争提供了运输部队和给养的最佳手段。当时,北美大陆上还没有多少道路,控制这些湖泊和河流的军事力量同时也控制着北美大陆的大部分地区。

法国人在魁北克和蒙特利尔有军事基地,英国人的军事基地设在纽约的哈得孙河沿岸,中间地带就成了巨大的战场。1755年最后几个月英国军队在乔治湖附近击败法国部队后,冲突进一步升级,法国人随即兴建了一个新的军事基地,控制尚普兰湖和周围地区。这个军事基地位于尚普兰湖南端,是一个坚固的城堡,被称为卡里永堡。法国人修建卡里永堡是为了控制尚普兰湖和通往乔治湖北部的地区,在受到进攻时提供坚强防御。法国人修建了两座相隔几米的木墙,在中间填上土,后来又用石头在外面加固了一层,城堡里的士兵非常安全。与此同时,英国人也在乔治湖南端修建了一座类似的城堡,叫威廉姆·亨利堡。

法国把最好的军事指挥官蒙卡尔姆将军派往美洲指挥战斗。蒙卡尔姆将军1757年对英国的几座城堡发动攻击,其中之一就是乔治湖畔的威廉姆·亨利堡,英国指挥官被迫投降。蒙卡尔姆将军保证,只要英军投降,就能受到优待,但是印第安人却没有遵守这种承诺,大肆杀戮英国士兵和殖民者。死者没有确切人数,可能有一千多人。

1758年,一支强大的英国军队对尚普兰湖畔的卡里永堡发动猛攻,蒙卡尔姆将军组织防守。卡里永堡坚不可摧,法国军队以少胜多,击退了英国的进攻。英国人次年卷土重来,在阿默斯特将军的率领下,终于击败了法国人。英国人把卡里永堡改名为泰孔德罗加堡,成为法印战争中一个重要的军事中心。泰孔德罗加堡在后来的美国独立战争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战争意义 

魁北克战役是法印战争的转折点。英法两国1763年在法国巴黎签署了停战协议。英国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收回了对相关土地的控制权。法印战争结束后,从北美大陆东海岸一直到密西西比河的大片土地都归英国所有,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区归西班牙。为了不让英国人过来,法国把西部自己控制下的所有土地都给了西班牙。除了今天德克萨斯和新墨西哥一带的西班牙殖民地外,西部的大片土地仍然在印第安人的控制之下。

今天,在法印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两座城堡都对外开放,供人们参观。虽然原始建筑几乎完全没有保存下来,但是后人根据城堡的设计图纸重新修建,再现了城堡当年的面貌。城堡周围乔治湖和尚普兰湖的景色美不胜收。很多人到这里来渡假,享受户外生活。当地还有美国国家历史公园之一萨拉托加,以及乔治湖州立沙滩公园。没有什么人会想起250年前这里曾发生过恐怖的战斗。

谢选骏指出:人类是健忘的,所以历史必须不断改写。

(三)

网文《北美的这片土地上印第安人战争死了多少人》说:

在美国这块土地上的移民也很多,那么这些移民之间的冲突也是会发生的。而印第安人战争指的就是美国北部的土著居民和欧洲移民者这些人之间的冲突,印第安人战争之间的时间有着很长的跨度,那么印第安人战争背景是怎样的呢?

印第安人战争

最先到达北美的是西班牙人,西班牙人就发现了当今的佛罗里达,后来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第一个常设殖民地。后来很多强国和贸易各国都涌入了美国,后来法国人也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罗亚尔港,位于荷兰的移民也在曼哈顿建立了自己的移民据点。这一段时间内的移民与北美土著民之间没有什么很大的冲突,两个地方的人都算是相处的挺好的,虽然偶尔也有着奴役印第安人的现象出现。后来欧洲的流亡者们都涌入了美洲大陆,北美的印第安人本来是对这些欧洲的移民者是挺好的,反而不好的是欧洲的这些移民。

这次战争的主要成因还是在欧洲人身上,因为一开始欧洲人想着将印第安人给抓起来贩卖为奴隶,但是有个传教士因为很同情印第安人就提出了一个建议,就是因为这个建议让这个传教士后悔了一辈子。这些印第安人变成了奴隶,在4个当地居民里面就有一个是印第安奴隶。这次的战争是本土居民和外来人口的斗争,但是欧洲人的做法无疑是毁灭人权的,因为将印第安人赶尽杀绝这种做法真的很没有人道主义。

印第安人战争经过

印第安人大屠杀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本来印第安人是北美的本土居民,他们的日子也应该是很好的,但是随着欧洲的民众涌入了北美开始掠夺印第安人的利益和自由,将他们贩卖出去做奴隶,这场印第安人战争经过是怎样的呢?

印第安人战争

美国对于印第安人的屠杀是很可耻的,本来在美洲生活的印第安人是很多的,但是到现在整个美国的印第安人不超过20万人。在很早之前西班牙人就已经进入北美建立自己的地盘,在这个时候西班牙的殖民者就和印第安人产生了矛盾,但是当时的印第安人战斗力十足,没有让西班牙军队占到一丝便宜。西班牙军队本来有一千多个人的,但是战争过后只剩下几百个人,而法国也经历了一样的被易易洛魁部落给击败。在“菲利普王之战”中印第安人也进攻了新英格兰,这次战役扫荡了50多个新英格兰的移民据点。

这几次战役都让印第安人元气大伤,因为战争的地方十分多,所以印第安人的伤亡人数也达到了殖民者伤亡的一倍多。印第安人在欧洲人进来之前也有着很多的部落,这些部落之间也有着残杀,因为他们还是属于原始部落而不是一个文明社会。尽管是这样欧洲人对印第安人的所作所为也是十分不妥的,他们贩卖和收买印第安人才得到的胜利,让印第安居民的人数骤减,这种违背人类准则的事情是很被社会反感的。

印第安人战争死了多少人

在18至19世纪上的那片美洲大陆上,曾经发生过一件十分残暴的事情,就是印第安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本来生活的很好的印第安人招来了一场无妄之灾,并且差点被灭族,不仅是和欧洲移民间的斗争,最后被美国人追捕,在这场印第安人战争死了多少人呢?

本来印第安人都是有着自己的部落,但是虽然美洲大陆被发现一些欧洲的移民来到了这块土地上,其实在这个时候白人和印第安人之间就有着一些冲突了。后来美国想对印第安人实行灭族活动,就在美国西部有着大量的野牛,这些野牛曾经是印第安人的食物,但是后来欧洲人为了野牛皮就大量的捕杀野牛,而美国人单纯是因为想要苏族人失去粮食。后来美国拨了一块地方想要印第安人待在里面,一切的粮食等物品由美国提供,还教印第安人们种地等生活技能,但是习惯追捕野牛的印第安人还是一直离开居住地外出捕捉野牛。

后来南北战争的爆发,导致印第安人被全面捕杀,因为美国人想要将印第安人灭族。美国的野牛政策让印第安人彻底失去了自己的生活来源,而白人对印第安人的头皮政策也让人不能接受,后来美国政府建立的时候,就对印第安人开始了大规模的捕杀活动,本来在北美生活着很多本土的印第安人,但是经过这么大规模的屠杀之后,印第安人就被杀了两千万之多,现在在整个美洲大陆生存着的印第安人不超过400万人。

印第安人战争影响

印第安人战争指的就是北美的原住民印第安人和从外国流入的白种人之间发生的冲突,这些来自殖民地的白种人一直都很强势的对待着这些原住民。最先进入北美的就是西班牙人,因为这些人发现了新的地方并且占领了,这段时间内大家也都算相安无事,但是随着欧洲的移民们到来,战争就开始了,那么印第安人战争影响有哪些呢?

印第安人生活

虽然印第安人并不是像在历史中那样子的温和,他们也是有部落的,并且在战争中所爆发的那种热血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其实西班牙人来到北美的时候就和印第安人发生了冲突,那个时候印第安人在大多数战役中都是胜利了的,只不过殖民者在战败之后就想出了收买印第安人的办法,一个部落的首领被收买了之后还要怎么继续战斗呢?后来欧洲的殖民者们涌进了北美,在对待印第安人的问题上都选择了屠杀,不仅仅是杀戮,更多的是想灭绝整个印第安人的部落。后来就发生了印第安人战争,印第安人从战争正式的落到了一个被动的状态。

那些殖民者们,用了最残暴的方式来对待这些印第安人,他们这些平时的清教徒,在对待印第安人的问题上是无比残暴的,后来在悬赏印第安人的头皮上加大了赏金,加成了100磅新币。这场印第安人战争影响是很大的,因为这场战争十分残酷又很暴力,美国人公然的在整个大陆上悬赏印第安人的头皮,这种没人性的方式是会被后人唾弃的。

谢选骏指出:上文表达错误。不该把屠杀印第安人的叫做“美国人”,而应该叫做“欧洲殖民者”。因为真正的美国人是印第安人,所以你不能说“印第安人公然的在整个大陆上悬赏印第安人的头皮,这种没人性的方式是会被后人唾弃的。”你应该说“欧洲殖民者公然的在整个大陆上悬赏印第安人的头皮,这种没人性的方式是会被后人唾弃的。”——但是无论怎样说,印第安战争塑造了现代世界文明。因为,印第安战争不仅早于白人殖民者之间的互相残杀,而且早于贩卖黑奴,早于独立革命,早于美墨战争(两伙殖民者之间的战争),早于南北战争(两伙殖民者之间的战争)……在印第安战争结束之后,美国迅即加入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因此可以说,美国是带着印第安战争的残酷遗产参与世界大战的,这就使得具有印第安精神的美军所向无敌了。美国是通过世界大战赢得世界霸权的,这就使得印第安战争最终争塑造了现代世界文明。看看好莱坞电影中的血腥暴力变态残忍,就知道印第安战争多么深刻地塑造了现代世界文明。



【101、中国的苏美尔文明】


《“中华第一凤”的源流,兼论苏美尔文明已辐射到河姆渡》(博文2013-08-14)报道:

我在《龙凤是殷巴的最高级形式》短文里给出论断:龙凤是中东文明鹰蛇图腾在中国殷巴区的继承与演化的高级形式。上篇文章我对中国新石器文化的“中华第一龙”已经砍了一刀。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与龙同为华夏-汉族民族图腾,本篇也要对“中华第一凤”砍上一刀。到底是吹牛“第一”还是来自于中东文明传播呢?

1、“中华第一凤”

1971年,被考古学家吹牛为“中华第一龙”的红山碧玉龙在赤峰市发现,“震惊了史学界和考古界”,然而它只不过是起源于古埃及的环食蛇文化在中国殷巴区的一种玉化实物而已!

无独有偶,同样还是在赤峰,2004年6月2日,新华社发布了一条消息:内蒙古考古专家在赤峰市出土的一个属于新石器时期的陶杯上发现凤造型,其头、冠、翅和尾的造型与中华传统的凤极为相近。考古专家断定,这个距今6800多年的陶凤杯上的凤造型,堪称“中华第一凤”,研究价值极高。新华社的这则消息立即被全国各大媒体争相转载,一时间,“中华第一凤”艳惊天下。报道还称“中华第一凤”“又将我国凤文化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对于我国新石器文化的断代时间,我现在还不是很讲究,因为第一:中国新石器的考古时间有可能部分地区存在故意被拔高嫌疑,第二:有可能利用考古区最早文化灰层来断最早年代,但最早文化灰层与后期各文化层的年代不可同日而语,一些考古实物大部分都出自于后期。

2、河姆渡的“双凤朝阳”

在此之前,河姆渡的“双凤朝阳”图案中的双鸟被认为是我国最古老的凤凰图案。“双凤朝阳”图案来自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期双凤朝阳纹象牙雕刻。

据说距今约7400年的湖南洪江高庙文化遗址中,还出土了一件白色陶罐,其颈部和肩部各戳印有东方神鸟(包括兽面、太阳)图案,一只朝向正面,一只侧面回首。据考古专家鉴定,这件陶器上的神鸟图案即“凤凰”,要比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凤凰图案至少要早400年,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凤凰图案”。

3、龙凤与鹰蛇

之前已经有许多博文论证中国的龙是来自于古埃及,是古埃及的蛇加上鹰的翅膀后演化而来。而中国的“鸟文化”根本也是来自于苏美尔-古埃及体系的鹰。中国传说中,黄帝部落以蛇为图腾,炎帝部落以朱鸟为图腾,因此后人推测所谓的朱鸟有可能就是后来的凤。下埃及对应炎帝部落,上埃及对应黄帝部落。下埃及以蛇为图腾,上埃及以鹰为图腾,给蛇插上鹰的翅膀,就变成中国的龙。那么鹰到了中国又是怎么变成凤的呢? 凤不同于一般鸟的主要特征是头顶上有三个或多个标志性的卷曲的顶毛和长长的尾部:这里当然有多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凤是古埃及头戴红白双冠的鹰的象形,红白双冠正好向上有三个突出的部分,尤其是前面那个顶端弯曲钩子样的东西很象凤的顶部:第二种可能性,崇拜鹰的下埃及附近有象山样的吉萨金字塔群,看到一个鸟的图案顶部有个山,这个象形不知出自哪里,有可能下埃及的鹰+山形的金字塔群纪念就形成了后来的凤: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因为猪狗鸡很可能都是在中国驯化的,那么会不会鹰文化进入中国后,把本土驯化的鸡的鸡冠安到了鹰的头上,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这样,当然公鸡的尾巴也挺象凤:很可能真是情况是,苏美尔文明传播早期,凤是公鸡头形状,体现本土化改造,从红山“中华第一凤”的公鸡头可以看出来。但是炎黄体系的姬周人过来后,进一步发展了凤的形状,带来了更多古埃及印象。

4、“双凤朝阳”来自于苏美尔鹰翼太阳轮盘

鹰的头部换成太阳轮盘,这个造型非常古老,最早来自于苏美尔文明,很可能就是苏美尔-虞朝的朝代名称(参见: “夏”可直追苏美尔-虞朝)

那么这个鹰翼加上太阳到底怎么来的呢?它可能来自于对日食时发生日冕喷发现象的一种描绘:也可能真是来自于外星人的有太阳能电池板的“众神战车”形象:有时候,鹰翼+日轮中的日轮可以用八芒星替代:八芒星形象是不是也是来自于日食时发生的现象呢?

5、苏美尔鹰翼太阳轮盘的传播

(1)简化Enki蛇杖:

最早的Enki蛇杖可能是这样子的:双鹰拿着双扙,中间是双螺旋。用鹰翼太阳轮盘+双螺旋蛇来组成蛇扙。因此蛇杖顶端的球除了代表松果体外,也代表了太阳。

(2)苏美尔的双头鹰与“双凤朝阳”

苏美尔人文明对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伊朗、意大利等邻近地区影响极大。苏美尔人和后来赫梯人继承了双头鹰。后来双头鹰成了拜占庭帝国的象征,左(西边)象征罗马,右(东)象征君士坦丁堡。那么河姆渡这种“双凤朝阳”造型很可能就是苏美尔人的鹰翼太阳轮,然后与双头鹰形象结合的结果:凌家滩出土的胸部带有八芒星日轮的玉鹰,它会不会也是苏美尔人的鹰翼太阳轮?这个玉鹰似乎还加上了本土化元素猪,鹰翼两尖是猪头形象。凌家滩这个双猪头的鹰翼太阳轮造型结构与上图中河姆度造型结构几乎完全一致,只是在两翼尖地方,一个是两鸟头,一个是两猪头。它与苏美尔人的八芒星鹰翼太阳轮何其相似。

我在《 中国新石器文化之“外来文化”影响与时代分段》博文中把中国新石器时代粗略地分成五段,其中7000-5500年前之间左右应该为苏美尔文明影响阶段。而河姆渡文化正是出于这个阶段内。说明那时苏美尔文明已经传播到东亚,或通过海路或通过陆路。

(3)中东地区后来这对苏美尔鹰翼太阳轮盘造型的继承与改变:后来在新亚述时代中东地区的人又在苏美尔鹰+日轮造型中间加入一个人,这个人叫Ashur,他是亚述宗教的主神和战神:后来这种造型又称了古代伊朗袄教(拜火教)的标志之一。

(4) 古埃及(炎黄集团)对苏美尔鹰翼太阳轮盘的继承与发展

古埃及人对鹰翼太阳轮盘最大的改变,来自于上埃及的黄帝集团统一下埃及的炎帝集团之后,把黄帝集团崇拜的两条蛇也给挂到太阳轮盘上,后来又给蛇身上挂上古埃及安卡生命符,就形成了象形文字“夏”:(参见: “夏”可直追苏美尔-虞朝)

(5)鹰翼太阳轮盘在近现代继续被模仿。古埃及的“夏”标志也被被一些现代建筑所模仿。被一些汽车厂商和航空公司等用来设计Logo。

谢选骏指出:上文纵论“苏美尔文明已辐射到河姆渡”,却没有给出路线图——我们知道,河姆渡来自海洋文明;如果说“苏美尔文明已辐射到河姆渡”,那么势必拥有海上航道。从苏美尔到印度河流域,大概可以经过海路,达到中国,是否也是如此呢?中国的苏美尔文明,还需要论证。



【102、中国还被落后文明统治着】


《强大到令人窒息?中国为什么能在5年内再造一个日本?》(2017年3月1日搜狐)报道:

不管日本有多发达,中国都能在5年内再造一个日本。

2015年中国GDP是10.5万亿美元,日本GDP是不到4.2万亿美元。从2016年到2020年,中国保持6.6%的平均增速,经济总量会比2015年增长37%左右,增量为大约4.2万亿美元,相当于在地球上新创造出一个日本这样的国家。而且这个新创造出的4.2万亿美元GDP的“国家”在2020年还会以6%以上的速度增长,而日本的增速则肯定达不到这个速度。

日本民族从明治维新以来100多年一代代人奋斗,不惜通过战争死亡上千万日本人,不惜二战后过劳死一代人达到的成就,现在的中国5年就可以达到,这也表明现在中国的实力达到了多么强大的程度。这也是中国领土,人口和资源对日本压倒性规模优势的体现。

实际上五年再造一个日本并非只是个预测,在过去的五年,这已经真实的发生了,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第一次超过了日本,而2015年,中国GDP总量已经是日本的2.44倍,过去五年中国经济的增量等于1.44个日本。

如果是美国呢?美国2015年GDP大约17.9万亿美元,如果未来五年美国保持2.5%的增速,8年就能再造一个日本。

要知道日本是世界前三的经济大国,中美两国都可以在8年内轻易的在地球上造出一个世界第三。这也说明中国和美国已经把地球上的其他国家拉开了多大的差距,只有中国和美国达到了10万亿美元级别,其他“经济大国”全部在1万亿-4万亿美元这个区间。实际上,2016年中国如果实现了6.7%的增速的话,今年的GDP总量将几乎是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之和。

我们再看看体现一个现代国家力量的工业,我们对日本的优势比GDP对日本的优势更大。

2015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28974亿元,占GDP的33%,按照2015年平均6.5的汇率,就是大约3.43万亿美元。而日本2015年不到4.2万亿美元的GDP中,只有19.5%是工业,工业产值大约8200亿美元,中国是日本的4.18倍。

如果中国工业增加值继续保持6.5%的增速, 那么到了2019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将增长29.1%,增量为9980亿美元,4年增加的工业产值就相当于一个日本工业的规模。

中国工业4年的增量=1个日本工业的总规模, 4年再造一个日本工业。

我们再看看中国工业的利润情况。

2015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为63554亿元,折合美元为9778亿美元,中国工业的利润超过全日本工业的总产值。

我们再看看代表着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科技情况,在你的脑海里是不是会直觉一样的认为日本科技实力比中国强?接下来的数据相信又会给你冲击。中国的科技产出在几年前就超过了日本。

首先是代表着一个国家对科技投入的R&D经费,中国2013年超过日本。

然后我们再看2015年的情况,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2015年中国的研发支出已经是日本的两倍了。

投入超过日本了,甚至已经是日本两倍了,那科技产出呢?

2005-2014年,十年间世界前1%高被引论文数量中国世界第四,占全球比例11.9%,前三位是美国,英国,德国,中国超过了日本。

如果我们再看发表在国际顶级科学刊物上的文章计算,我们只统计各学科排名第一位的科学刊物。2014年中国发表在各学科最具影响力国际期刊上的论文,数量为5505篇,排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也超过了日本。

有人问,那为什么日本这几年能得十几个诺贝尔奖,而中国除了屠呦呦,却没有获奖的呢?

其实非常简单,诺贝尔奖得奖都是二三十年前的成就,具有滞后性,日本2008年--2016年诺贝尔得奖人数增加,并非是因为最近几年发生了科技爆炸,而恰恰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鼎盛时期他们GDP和研发投入冲到世界第二的结果。

中国GDP,工业产值,工业利润,研发投入和科技产出全面超过了日本,但是这还不是让日本人最绝望的,最绝望的是双方的差距还在越拉越大,而日本永远没有追上的可能。

中国的GDP是日本的2.5倍, 2016年还在保持6.5%以上的增速,相当于日本一年增长16.25%。

中国的工业产值是日本的4.18倍,2016年还在保持6.5%以上的增速,相当于日本工业一年增长27.2%。

中国的工业利润是日本工业产值的1.19倍,注意我是拿中国工业的利润比日本工业的总产值,中国工业利润在2016年保持8%以上的增速,相当于日本一年增长9.52%。

中国的研发投入是日本的2倍,2016年中国研发投入还会增长大约10%,相当于日本研发投入增长20%。

中国的1%高被引顶尖论文和发表在世界顶级科研杂志文章数量,2016年还在保持15%以上的增速,日本大约需要增长20%才有可能不被中国拉开。

2016年,日本GDP要增长16.25%,工业产值要增长27%,研发投入要增长20%,科技产出要增加20%,才能跟上中国的脚步,日本有可能做到吗?

没有丝毫的可能。这已经超出了日本民族能力的上限。

而这一切就算做到了,也只是保持差距不被中国拉开而已。

实际上,日本2016年的工业产值和利润为负增长。

中国劳动力总量从2012年开始逐年下降,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人口红利已经在中国消失。中国现在的发展是靠人口受教育程度提升的教育红利,资本红利和劳动生产率提升实现的。

这个问题下很多回答,罗列了日本种种发达的数据,很多人表示“差距太大了”“完爆大国重器”,“看完后还学什么习,纯粹追不上了”“日本发展到这个程度登峰造极了”。看完后哑然失笑,这是对世界缺乏清醒认识的体现。很多回答里面有很多错误,角度展示的不全面,难免会让人对全貌有一个认识。

日本那么牛逼,为啥人均GDP从90年代巅峰期的4.3万多美元,下降到2015年的只有3.2万美元呢?

首先我们要肯定日本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这个世界上,真正公认的西方发达国家总共22个,这些国家都靠着自己发展的科技,经济和政治体系实现了现代化,其他180来个国家都是靠着向西方现代化国家学习来实现自身的进步,其中有不少佼佼者,陆续被认定为发达经济体,例如日本,新加坡,以色列,韩国,香港,台湾,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等等,当然我们不难发现,日本是在这些国家中发展最早,也是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也就是说,在180个向西方学习的国家中,日本可以算是第一名。

日本也在现代化进程中,在历史上第一次压倒了中国,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100多年的时间,日本对中国都处于领先地位。这也让不少国人对日本产生了崇拜。在二战时期,中国战场中国兵死亡大约150万,而日本阵亡仅为44万,中国在有美苏援助下,也要四条人命换日本一条人命。

二战后,中国在前三十年的发展速度尽管比世界大部分国家快,但是比日本却相对较慢,进一步拉大了差距,到了1990年,日本的GDP是3.05万亿美元,而中国只有3570亿美元,人口是日本10倍的中国,经济总量却只有日本的八分之一不到,人均差了八十多倍,这种几乎让人绝望的差距,让不少国人都感到,日本不仅在过去一个世纪领先我们,而且在以后的一个世纪也会继续领先。知乎上70后,80后应该记得,彼时中国人家庭省吃俭用半年甚至一年,才能购买一台日本生产的电视机。我家在1990年购买一台18英寸的用日本零部件组装的长虹电视机,售价高达2500元,如果是日本品牌,价格更是达到惊人的3000元以上。而彼时国人月工资,普遍在100元左右甚至更低。这也侧面说明日本技术优势的强大。

中国人面对日本是羡慕的,崇拜的,甚至是自卑的,日本几乎是不可超越的存在。

我们把中国人对日本和美国的态度对比下,美国比日本强大的多,中国人反而对美国没有那么敬畏,非常简单,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中国都取得了胜利。而对日本,中国在过去日本强大的100多年里面,从来没有真正的战而胜之。甲午战争我们失败了,一战期间我们的山东省被日本占领了,北伐战争期间日本在济南屠杀中国军民,1931年更是四个月占领了东北三省,八年抗战期间更是一直压制着中国,如果没有美国,今天的中国都不再是960万平方公里。因此中国人对日本普遍有一种敬畏甚至崇拜的态度。今天中文网络上充斥的各种言论就是证明,例如“如果不是美国压制,日本分分钟造出XXX”,“日本科技世界第一”等等。

然而今天已经时过境迁了。

我们一点点来看:

日本的海外净资产

一个常见说法:日本海外净资产高,日本好有钱。

日本的海外净资产确实是世界第一,有大约3万亿美元,德国是世界第二,中国世界第三,都差不多是1.6万亿美元,这样看日本确实很强,有钱毕竟是好事。

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把海外净资产和国力强大挂钩,海外净资产主要是三个来源,一个是企业对外实业投资,一个是政府持有的国债,股票和存款,一个是个人和财团持有的海外资产,这其中只有企业对外投资这一项最有意义,这才是真正的体现国力的数据。

因为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力量是科技的进步和企业在市场竞争力的增强,而不是你在海外买了多少房地产,买了多少股票和债券玩金融业,单看海外净资产,美国还是负的2万亿美元,能说明美国很穷很弱吗?

中国和日本都拿了大量外汇储备买美国国债,例如日本大约持有1.15万亿美元美国国债,收益率并不高,倒是美国因此获取了大量的资金用于自身发展。

由于日元贬值的预期和对日本经济前景的不看好,日本的财团和个人投资者也持有大量美元资产,把钱都给别人用,这对日本有意义吗?增加日本的就业率了吗?促进日本的科技进步了吗?提升日本的劳动生产率了吗?中国国籍的有钱人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大量购买房地产,也是中国的净资产,然而这对中国有多大意义?

真正最能反映一国国力的是企业对外投资,到2015年底,对外投资存量第一位是美国,有7万亿美元,日本大约1.5万亿美元,中国1万亿美元。而增量方面,2014年中国超过日本了,由于中国惊人的对外投资增长率,日本只会被远远超过。

2015年中国对外非金融投资是1180亿美元,日本是多少?日本2011年到2014年的海外并购交易金额分别为670亿美元、512亿美元、640亿美元和534亿美元,一直在低位徘徊,2015年因为日元贬值,日本企业出于避险海外并购创造历史记录达到900亿美元,仍然比中国少。

2016年前8个月,中国对外非金融投资就已经超过了2015年的总和,今年预计增长达到70%,远远超过日本。

即使计算总对外投资金额存量,今年中国超过日本也没有悬念。

中国和日本最大的不同,是中国是一个全面能力型选手,日本是一个局部能力型选手。

日本传统优势产业逐渐被中国等侵蚀

液晶面板产业,1995年,日本占据了全世界液晶面板90%的出货量,而2015年已经迅速下降到10%以下,韩国占有率39%,台湾30%,中国20%。这不是失去的20年是什么呢?

夏普在2015年已经以35亿美元价格被富士康收购,日本面板产业只剩下JDI一家还在勉力支撑。

看下全球液晶产业的利润,韩国的三星+LG获得了整个行业超过一半的利润,剩下的利润第三和第四是台企,第五,第七和第八是中国企业,日本利润份额最小,已经不如中国的京东方,华星光电。

半导体制造业产值已经被中国和台湾超过,台湾不用讲了,这是台湾最值钱的行业,中国中芯和华虹营收合计为29亿美元,富士通仅为8.45亿美元。

日本已经彻底溃败,全球前五已经看不到日本企业,日本NEC的笔记本电脑已经被中国联想收购。(NEC也是2015年入选全球百大创新企业的日本公司)

2016年联想不仅在全球市场占有21%的市场份额,在日本本土,联想电脑占有接近30%的市场份额,比VAIO+富士通+东芝三家日系企业加起来市场份额差不多。是的,以前中国人习惯在本土看到索尼和东芝笔记本,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到了。现在日本人已经习惯在本土看到联想。

家电行业

日本的松下,索尼市场份额已经急剧萎缩,与之相对的是中国家电三巨头格力,海尔,美的,以及韩国三星,LG的急剧发展。三洋家电被海尔收购,东芝被美的收购。

10年20年前,中国市场上家电都是日本货,现在不仅中国市场上日本货极少,日货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已经跌到了可怜的3%-5%左右。在日本市场也开始出现中国货,中国已经反攻到了日本,华为平板电脑是日本市场占有率第二名,市占率9.2%。

海尔日本2014年营业额人民币26亿元。

美的2016年3月收购日本东芝之后,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达到多少了呢?

呵呵,东芝也是被评选成全球百大创新企业。

是的,不仅30%的日本人购买联想笔记本,现在连15%-20%的日本人冰箱和洗衣机也买中国的。

日本的家电三巨头,夏普已经被收购,我们看看松下和索尼(这两家是日本全球百大创新企业)

2015年松下净利润是16.3亿美元,索尼净利润是12.3亿美元。而2015年中国三巨头净利润海尔集团是29亿美元,美的是20亿美元,格力也是大约20亿美元。

我们要看到,松下索尼的净利润还是包含了汽车零部件,游戏,手机,音乐等业务的结果,而中国三强则主要是集中在家电业务,足见日本公司运营情况之糟糕。

我们再看看2016年上半年的情况,美的净利润增长14%,格力净利润增长12%,海尔净利润增长21.2%,都获得稳健的增长。而反观松下2016年第二季度净利润下滑63%,索尼2016年第二季度净利润下滑75%。

我们再看看世界份额情况,2016年上半年,中国三大家电厂家海外销售额,美的50亿美元,增长15%,海尔22亿美元,增长31.3%,格力17亿美元,增长24.5%,都获得高速增长,注意这是上半年,那么日本的索尼,松下呢?以松下为例,截止到2016年第一季度的整个财年,其海外销售额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

高铁+轨道交通

曾经,日本的川崎重工和日立多么强大,日本在2007年世界市场份额是22%,2015年只有9%了,下降了一半以上。这两家都是2015年被评选进世界百大创新企业的日本公司。对比之下,中国中车的世界市场份额2015年占到70%。

日本高铁技术在海外输出目前为止只有台湾高铁项目,而且连年亏损。 中国已经完成了土耳其高铁(让土耳其的高铁长度进入全球前十,位居全球第八),已经中标印尼雅万高铁,建设了巴西奥运会轻轨项目,制造了波士顿地铁车辆。中日已经在同一起跑线上。

没错,日本在系统的份额下降了,还可以向中国卖高铁零部件,然而不幸的是,中国高铁的国产化率在逐年提高,这同时意味着日本零部件的市场在不断萎缩。

核电

毫无疑问,中国的核电技术已经在寻求对外输出,中日核电技术已经在同一水平线上竞争。日本核电技术自从2011年福岛事故之后,基本丧失了输出海外能力。

入选了日本全球百大创新企业的日立公司的核电技术,在和中国中核集团的海外竞赛中全面处于下风。

世界上投资最大的英国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于2016年9月15日批准,中国出资60亿英镑,大约500亿人民币。

造船

日本造船曾经在二战后稳坐世界第一半个世纪,一度世界份额占到40%以上,然而世界市场份额在2000年被韩国超过,又在2009年被中国超过。市场份额一度大幅跌落到10%以下,日本从2000年-2016年没有新建过一个船坞。下面是2016年上半年新接造船订单,日本只占8%左右,而按照修正总吨计算中国占了38%的世界市场份额。

入选了全球百大创新企业的三菱重工,在民航领域技术竞赛比不过中航工业,在造船领域上半年只能拿到几条船的订单。

机床产业

曾经的日本是世界机床产业产值第一大国,产值占全世界25%。

我们看下中国,德国,日本机床产业产值的变化,日本占世界机床产业产值比率从最高峰的25%下降到了20%,而中国从不到10%,增加到了30%。

没错,中国2015年机床进出口仍然是逆差,然而我们要看创造的总价值,日本相比中国在不断下滑,已经低于中国。

有人会说了,日本机床高端,中国机床处于中低端,这句话确实是没错,然而100元里面,以前中国赚走了10元,日本赚走了25元,中国那10%确实是低端,而现在100元里面中国赚走了30元,日本赚走了20元,已经不能简单把中国生产的机床就叫低端了。中国在逐渐往上升级,多赚了20元,其中有10元本来是日本的,那么请你告诉我,这从日本转移到中国的10元产值是高端还是低端呢?

日本现在仅存的优势较大的大型行业,如果说机床算一个,那么剩下的就是汽车和机器人了,从规模来说,主要是汽车行业。然而实事求是的说,日本的这两个行业也面临着中国的挑战。

机器人产业

机器人产业目前是个小型产业,2015年作为世界最大机器人市场的中国,市场规模也就是109亿元人民币,2014年机器人四大公司发那科,安川,库卡和ABB来自机器人业务的营收加起来也就是55亿美元,全球整个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仅110亿美元,跟手机产业4000亿美元,家电产业超过5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比较。日本目前机器人技术的领先,对其带来的收益还没有那么大,更何况中国机器人产业也在迅速发展。

即使在这个小产业,中国也在迅速进步,2012年国产品牌机器人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仅有8%,可谓惨不忍睹,到了2015年,国产品牌机器人占有率就上升到15%了,三年几乎增加了一倍。到2016年机器人四大企业之一的德国库卡公司90%以上股份被中国美的公司收购。

汽车产业

汽车产业以及相关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可以说日本工业最后的支柱,正如半导体制造的台积电和联电是台湾最后的光荣,如果汽车产业跨了,日本将会彻底沉沦。

汽车行业对日本有多么重要呢?我们看下2015年福布斯评出的日本上市企业2000强,我们筛选出净利润高于30亿美元的日本企业,总共有13家,其中以软银为代表的金融投资类4家,烟草公司1家,房地产公司1家,电信公司2家,制造业五家。

这五家日本净利润最高的制造业企业是谁呢,按照净利润排名,丰田,本田,日产,三菱,日立。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制造业净利润前四名都是汽车公司,即使利润在第五的日立集团,也有卡车业务。其中丰田汽车净利润高达191亿美元,高居日本所有企业第一位,也是日本唯一一家净利润过百亿美元的制造业企业。

如果我们计算下日本汽车七大汽车公司的总利润,丰田191亿+本田56亿+日产43亿+三菱38亿+马自达18亿+五十铃11亿+铃木10亿,总共有367亿美元净利润,如果加上其下游的轮胎,玻璃,钢铁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利润,其总利润几乎占到2000强日本制造业总利润的接近一半。

可见汽车工业是日本实实在在的支柱产业。如果汽车产业跨了,日本净利润在30亿美元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只有日立一家,其他全部在25亿美元以下。

2015年日本净利润在10亿美元—25亿美元的制造业还有24家,除掉采矿和石油,只有22家,我们耳熟能详的信越化学,小松机械,佳能集团,普利司通,立邦涂料,爱普生,富士重工,三菱重工,新日铁,日本钢铁,发那科,大金工业,村田制作所,久保田机械,武田制药,住友电工都在这里面,可以说是日本制造业的精华。

我们也可以看到,这22家公司里面只有佳能和爱普生两家还属于消费电子领域,这也充分表明了作为日本支柱产业之一的家电和电子工业的衰落,夏普,索尼,松下,奥林巴斯,京瓷,尼康,东芝,NEC…….都退出了盈利大户行列。

有意思的是,这里面索尼,松下,奥林巴斯,京瓷,东芝,NEC都是2015年被汤森路透集团评选的全球百大创新企业。

实际上2015年佳能和爱普生的净利润也仅24亿美元和11亿美元,是日本家电和电子工业净利润的前两名。

客观科学的认识日本

日本现代化成就的确很高,然而在总体实力上已经被中国超越,并且永远不可能再走在中国的前面。中国自公元前221年由秦始皇统一后的2200年里,只有在近代不到150年的时间总体实力落后于日本,日本等待了2000年才有机会领先中国100多年,具有高度的偶然性。

日本现在科技和经济总量都落后中国,不能因为日本人均高于我国,不能因为日本在局部工业对我国还有优势,就得出“追不上日本” “日本登峰造极了”这样的错误结论,我们明明总体在前面啊。要认清楚“总体超越,局部追赶”,这才是符合事实的结论。日本民族文化和环境先天的缺陷,注定了其能达到的上限远远低于中国。

中国现在重新超过日本,回到自己敢有的地位,该有的自信要有。

除非中国再来一次满清入关,被落后文明统治300年,否则日本下一次超过中国,也许要1000年,也许要1万年,也许永远看不到了。

谢选骏指出:上述文章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却隐瞒了一个基本的但是重要事实——中国现在还是被“落后文明”统治着,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政权所坚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机器。

如果,中国能够摆脱马列主义这一落后文明的桎梏,中国力量才能突破瓶颈,得以实现自我更新。

中国必须摆脱马列主义这一落后文明,才能造就一流社会、进入第三期中国文明的全盛时期。

是所至盼。



【103、中国海洋文明的最早范例】


网文《跨湖桥遗址》报道:

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浙江省萧山城区西南约4公里的城厢街道湘湖村,是因古湘湖的上湘湖和下湘湖之间有一座跨湖桥而命名。

遗址堆积厚2-3米,文化内涵丰富,面貌独特,碳14测年距今7000-8000年。出土遗物有稻谷米及形制别致的各种陶器,另有堪称“中华第一舟”的7500年前的独木舟。其有机质文物保存良好。遗存的茎枝类草药传说是中商初重臣尹伊发明的药方,这一珍贵资料对研究我国中草药的起源尤其是煎药起源具有 重要价值。

遗址内的文物保存比较完整,现存于湘湖边的跨湖桥遗址博物馆。2006年5月此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遗址介绍

遗址的西南约3公里为钱塘江、富春江与浦阳江三江的交汇处,在此形成曲折之形,往北再折向东流入东海。遗址南北均为低矮的山丘,往北越过山岭可见钱塘江,南面为东西向连绵不断的会稽山余脉。

遗址原有面积数万平方米,已发掘1030平方米。遗址堆积厚2-3米,文化内涵丰富,面貌独特,碳14测年距今7000-8000年。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和木器,有机质文物保存良好。釜、豆、盆、钵、甑、罐为常见的陶器群,形制别致,彩陶较多,分内彩和外彩两种。发现千余粒栽培稻谷米,出土7500年前的独木舟,堪称“中华第一舟”。

跨湖桥遗址文化内涵不同于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出土的栽培稻实物将浙江的栽培稻历史提前1000年;出土的独木舟是迄今我国年代最早的。跨湖桥遗址的发掘是我省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个突破,对研究浙江省早期新石器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遗址发掘

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萧山市博物馆

跨湖桥遗址经过1990年、2001年和2002年三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000平方米左右,出土有大量的陶器、骨器、木器、石器以及人工栽培水稻等文物,经碳14测定和热释光测定,其年代在8000-7000年之间。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是中华民族药文化的渊源。在处于新石器时代的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盛有煎煮过的草药的小陶釜,说明史前期人们早已认识到自然物材的药用价值。

跨湖桥遗址1990年曾作发掘,所取标本的14C测定年代距今七八千年,超过著名的河姆渡遗址,这在东南沿海的新石器时代考古中是一个重要的发现。2001年5—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市博物馆对跨湖桥遗址进行第二次发掘 ,出土了一大批陶、石、骨、木器,其中陶器复原器近150余件,器物形态及其组合迥异于河姆渡、罗家角等附近地区发现的早期文化遗址,可明确为一个新的 、独立的考古学文化类型。

此次考古发现一件稍有残缺的绳纹小陶釜,口径11.3厘米、高8.8厘米,外底有烟火熏焦痕,器内盛有一捆植物茎枝,长度约5—8厘米,单根直径一般在 0.3—0.8厘米间,共20余根,纹理结节清晰,出土时头尾整齐地曲缩在釜底。 从现象观察,当属因故(陶釜烧裂)丢弃的煎药无疑。标本送浙江省药品检验所中药室检测,定为茎枝类。传说中商初重臣尹伊发明“复方”草药,而这次出土的显然是“单方”,这一珍贵资料对研究我国中草药的起源尤其是煎药起源具有 重要价值。

2002年11月又发现了独木舟及相关遗迹,独木舟标本经碳14测定,其年代达8000年左右。这是目前发现的国内最早的独木舟相关遗迹。

2003年5月,在湘湖区域的下孙自然村又发现了与跨湖桥文化同类型的遗址——下孙遗址。

出土茶籽

考古发掘报告《跨湖桥》称,2001年发掘的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T0510探方的第7层中,发现“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植物种实”,该书公开了彩版茶籽的图片及“跨湖桥遗址出土古茶籽茶Camellia sinensis”字样。茶籽:其表皮呈黑褐色,略有炭化迹象,但并不粗糙,较为平滑;其形状为1.42×1.58厘米的圆形,种脐端微圆突,种脐处营养器官部分已消蚀为空,故呈现一条裂口。从种籽较圆,种脐位于圆中并呈圆突来判断,应为单室茶果(一个茶果中只有一颗种籽)的种籽;其外观,与今杭州地区的龙井茶树的单室茶果种籽形状非常接近,而体积大小,则完全相符合,而与皮糙个大的油茶子或西南某些较原始的大茶树茶籽差别较大。

由于遗址深埋于古泻湖底部,长期的浸水环境及深厚淤土的隔绝作用,一些有机骨质的骨木器很好地保存下来,这颗古茶籽也是幸存物之一。

这颗茶树种籽出土于文化层中,是与橡子、陶器等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物一起发现的,是人类的采集物,而不是自然的遗落。

遗址评价

浙江传统的考古学文化分为河姆渡文化与马家浜—良渚文化两支,分处钱塘江南北的宁绍、杭嘉湖平原,两支文化的相互传播、相互融合以及认识上的相互说明构成了浙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基本线索,并对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的史前文化研究发生着重要影响。地处古浦阳江流域的跨湖桥文化类型将成为一种“第三力量”。从跨连肩颈的双耳罐等因素看,竟似与湘赣地区有更多的联系,这就将本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存在置于一个更为开放的系统中。跨湖桥文化的分布还不清晰,特别是遗址很快就被淹没,在时空上更显示出某种“孤独”性。作为本地区最早的史前遗址,跨湖桥文化以何种角度、何种方式影响与介入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进程,尚是一个谜。

学术意义

跨湖桥文化遗址要早于河姆渡遗址1000年,是当时发现的浙江省境内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跨湖桥遗址的文化面貌非常独特,是一种独立的文化类型。这一发现,把浙江的文明史提前到了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是浙江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重要证据,她也再次有力地证实了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首先,跨湖桥遗存距离浙江境内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都很近,但其面貌又如此迥异,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跨湖桥文化。它的发现表明,浙江境内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情况绝非以前认识的那么简单,而是由多个源流谱系组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成为今后史前考古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其次,针对跨湖桥遗存和长江中游文化有较多相似因素,这为探讨两地的文化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研究当时整个长江流域文化格局以及此后的变迁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其三,由于跨湖桥遗存和长江中游文化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又地处浙江中北部,和本地文化也有一定关系,因此,它的发现,第一次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考古学问题直接联系起来了,对日后整体上研究长江流域的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延伸阅读

2002年4月12日,在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考古学会和中国文物报社承办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中,由于跨湖桥遗址的文化面貌非常独特新颖而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实现了萧山文物考古史上零的突破。

正式命名跨湖桥文化

2004年12月16日~17日,在杭州市萧山区召开的“跨湖桥考古学术研讨会暨新闻发布会”上,著名的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先生代表与会的40多名考古专家向新闻媒体宣布了“跨湖桥文化”的命名。

为了保证这次会议能成功举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博物馆在半年之内就完成了《跨湖桥》考古报告的编写,并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跨湖桥》考古报告结合了人文和自然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是一部较为完备的考古研究报告,2004年度被评为“全国十佳文博图书”。

“跨湖桥文化”的命名,是萧山文物考古史上一项重大突破,也是萧山文化事业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跨湖桥文化”是萧山先民留给我们的巨大财富,她必将为萧山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是一座综合反映跨湖桥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的专题性博物馆,集中收藏和展示出的骨、木、石、陶等器物。建筑面积6800多平方米,投资一亿元。博物馆建筑整体以船为造型,造型形态从发掘的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中获得启发,从平面形态到立体面造型都采用“舟”形形态组织。仿佛沉湎历史的一叶小舟正欲划向远方,体现了跨湖桥文化的精髓——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外墙面采用充满历史沧桑感的锈蚀质感的材料,充分展现8000年文化的厚重和沧桑。 跨湖桥博物馆是浙江省省继河姆渡、良渚之后的又一家史前遗址博物馆。它的建成开放,是萧山文博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萧山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博事业、保护利用文化资源的具体举措,对于弘扬地方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于2009年9月28日建成开馆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湘湖路978号(近湘湖)。搭乘K716(跨湖桥站下,向北步行220米)、K707(跨湖桥站下,向南步行380米)均可到达。

谢选骏指出:堪称“中华第一舟”的7500年前的独木舟的出现,说明跨湖桥文化和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一样,和太平洋关系密切,都有海洋文明的背景。众所周知,独木舟曾经纵横太平洋和印度洋,四五千年前已经抵达澳大利亚。

南宋向来遭到嘲笑,杭州是南宋的首都,而在这里建都却让中华亡国了。不过在文化与科学方面,南宋却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也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次达到了全球先进水平。南宋的这个领先,可能与杭州这个地方有些关系,否则,定居河南开封的北宋怎么没有这么大的创新能力呢?因为和开封依靠河运的开封不同,杭州还有海运,更有海洋文明的传统。而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正是中国海洋文明的最早范例。



【104、中国首先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种文明】


《中国回族穆斯林的生活:管制宽松,相对自由》(杰安迪,2016年2月2日)报道:

去年10月,中国吴忠市板桥倒淌河伊斯兰学校的回族学生在晚祷之前。 Adam De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在临夏县附近的大塬顶村,回族牧羊人赶羊回家。 Adam De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宁夏吴忠市——宣礼声在经文学校的高墙内回荡,召集大家前去做礼拜,周围的村庄也能听到。几十名戴着同样的紫色小帽的男生涌出宿舍,向清真寺走去。

在吴忠市万绨旎民族服饰公司的厂房里,回族妇女在绣花机边工作。该公司专门从事传统回族伊斯兰服装的制作。 Adam De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这天下午的礼拜仪式,和1000多年前中东商人穿越丝绸之路,第一次抵达中国西部时的情形几乎没有什么不同,既日常见惯,同时又引人瞩目。

这是因为在官方推行无神论的中国,很多地方都进行了宗教限制。在那些地方,开办伊斯兰教经文学校是一种犯罪,18岁以下不能进入清真寺。

当被问及中国政府对这里的宽松管制时,37岁的刘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他是板桥道堂的大阿訇。

「来自中国其他地区的穆斯林,尤其是来自新疆的穆斯林,不敢相信我们过得这么自由,他们都不想走了,」他说。「回族过得非常好。」新疆地处中国西部边陲,是处于困境的维吾尔族的家园。

中国估计有2300万穆斯林人口,伊斯兰教信众比许多阿拉伯国家都多,其中大约有一半生活在新疆。面积广阔的新疆地处中亚,石油资源丰富,暴力活动和政府镇压的循环在那里一再发生,让人权倡导者警觉,也令北京坐立不安,担心伊斯兰极端主义的蔓延。

但是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几乎没有那样的冲突,也几乎没有宗教限制——批评者称宗教限制助长了维吾尔族的不满情绪。这里是回族穆斯林社群由官方认定的中心聚居区,也是成立较晚的一个行政区域。

纵观宁夏和相邻的甘肃省,即使身处最小的村庄,抬头也能看到装饰一新的清真寺,正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宗教学校里学习《古兰经》,宣礼员用扩音器召唤信徒——这与新疆的清真寺形成了鲜明对比,新疆地方当局常常禁止用扩音器召集人们祈祷。

甘肃省临夏市被称为中国的「小麦加」,在类似这样的回族聚居区,每隔一条街就有清真寺,女人有时会蒙面,而在新疆这样的穿着可能会被拘留。

「在这里过上氛围浓厚的穆斯林生活很容易,」67岁的退休卡车司机马哈比布(音)说。「这里就连政府官员都十分虔诚,每天学习《古兰经》。」他的姓氏「马」,与穆罕默德读音相似,很多回族人都姓马。

古代波斯和阿拉伯商人在丝绸之路上安家落户,娶中国女子为妻,他们的后裔就成了现在的回族人。中国有1000万回族人口,定义这个少数民族的主要特征在于宗教信仰,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只是烹饪习惯。与维吾尔人相比,他们表现出了与共产党共处的非凡能力,共产党骨子里就不信任那些首先信仰神的人。

维吾尔族讲一种突厥语族的语言,有着欧亚混血的容貌,与中国人口占多数的汉族明显不同。回族则讲汉语,而且往往与非穆斯林的邻居看不出什么差别。在中国很多地方,只能靠男子戴白帽,妇女戴头巾来辨认出他们是回族。许多地方的回族同化得如此彻底,与伊斯兰教的唯一联系,就只剩下了讨厌猪肉这一条。

大多数回族人都属于伊斯兰教温和的派别,不过回族传统上不赞成与外界通婚——打破传统、娶了异教女子的回族男子,往往会要求妻子皈依伊斯兰教。

「回族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群非常多样的人,尽管遭受了巨大压迫,但却以某种方式生存下来——而且很有活力,」波莫纳学院(Pomona College)研究回族的人类学家德鲁?C?格拉德尼(Dru C. Gladney)说。「他们在1200年的时间里学会了如何与汉族共处,他们小心翼翼,不跨越政治界限。」

他们对共产党的忠诚带来了良好的回报。据当地居民说,在临夏这样的地方,人们申请护照很容易,大约一半的高级官员都是回族。而在新疆,最重要的政府职位都由汉族担任,维吾尔族青年很难拿到护照出国旅行。新疆的政府工作人员如果前往清真寺,或者在斋月封斋,往往会丢掉工作。

但即便是在宁夏和甘肃,官方的容忍也是有限度的。最近,记者用五天时间,走访了零散分布在青藏高原脚下的干旱山丘中的回族群落。受访的几位阿訇称,向非穆斯林传教是禁止的,接触国外的伊斯兰教团体也是禁止的。为修建清真寺而接受海外捐赠的话,也肯定会在政府那里遇到麻烦。

「我觉得政府不需要担心穆斯林或回族变成恐怖分子,但官员们担心,目的不可告人的外国人,可能会通过给中国的穆斯林捐钱而煽动事端,」北方民族大学研究回族穆斯林的教授丁明俊说。

宗教领袖表示,对于压制伊斯兰教不同派系之间潜在的竞争和冲突,政府变得尤为关注。几名阿訇称,共产党官员最担忧的是萨拉菲派。这是逊尼派中一个极端保守的分支,它对宗教文献的严格解读,与极端主义联系在了一起。

「萨拉菲耶在中国的影响迅速蔓延,这让我们和政府都感到担忧,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宗教是正确的,」临夏有300年历史的苏菲派圣地大拱北的王敬成老师说。

回族与当局及其他民族的共处并不总是这么和谐。19世纪,穆斯林领导的反叛受到残酷镇压,导致数十万人被杀。后来在1966年到1976年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拷打关押阿訇、亵渎清真寺、关闭宗教院校。

近年来,回族和汉族之间出现过零星的冲突。2014年,河南省发生的民族流血事件据称导致数十人死亡;2012年在宁夏,政府认定非法的一座清真寺被拆除,民众因此举行抗议,有数十人被警方打伤。

2008年,藏族暴徒在拉萨攻击穆斯林餐厅,并冲击了一座清真寺,起因是他们不满于回族在当地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非穆斯林邻居时而表现出的鄙视,加深了这些苦恼,也让很多回族人切实认识到了自身的特殊性。

接受采访时,很多回族人表示,对卫生和品格源于宗教的坚守,以及禁烟酒、不赌博的习惯,使他们不同于汉族。

「回民过去住在单独的社区,但如今,因为受到干净的食物和道德制度的吸引,非穆斯林纷纷搬去穆斯林聚居地,」吴忠市一家帽子厂35岁的生产经理马友明说。他所在的帽子厂向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其他一些穆斯林国家出口穆斯林帽。

共产党越来越想利用这种善意,手段是把回族塑造成通向穆斯林世界的商业使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针对新丝绸之路发起的全国性计划「一带一路」,加强了这种角色。这一计划希望重振中国与亚洲、欧洲和中东的古代贸易路线。

在吴忠和临夏这样的地方,官员设立了特别的「穆斯林产品」工业园。工业园土地费用便宜,税收水平低。马友明所在的伊佳民族服饰有限公司,就是一个享受政府优惠政策的企业。

站在哒哒作响的电脑刺绣机中间,马友明说,伊佳民族服饰有限公司的三家工厂,一年能生产5000万顶帽子,在全球低价穆斯林帽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二。

这样的成功促成了该公司的一个新项目:位于临夏的一座以穆斯林为主题的房地产项目。项目中包括6000套住房、两座清真寺、多家博物馆,还有一个占地190英亩的清真食品展销中心。

记者最近前往该公司的办公室时,该公司高管马春波称,这个项目瞄准了回族企业家日益增多的财富,但表示他也希望吸引非穆斯林。

「我们希望向世界表明,伊斯兰教是一个宽容、热爱和平的宗教,不是人们在新闻上看到的穿黑袍、扔炸弹的宗教,」他说。

他身后便是该项目的模型,里面有世界各地标志性清真寺的缩小版复制品。「我们也想表明,在临夏,我们充分享受着政府宽松的民族政策,」他说。

谢选骏指出:传统的中国首先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种文明,所以政教合一的朝廷可以允许回教这样的异端宗教的存在,只要它们不作乱就行。佛教、道教、景教、明教甚至后来的天主教、基督教都是如此。但是这并不说明中国“宗教平等”,因为这些受到宽容的教派之上,都一个至高无上的宗教,那就是天子崇拜,以及由“祭天仪式”所代表的王权道统及其自然崇拜——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社稷土地祖先等等。类似日本的神道教但又不同,因为受到了儒家理性主义的熏陶改造。

在当代,天子崇拜被马列主义暂时取代了,这是因为天子崇拜早被皇帝权力绑架劫持了——所以中国陷入了精神内乱和思想中空,但是这也为中国基督教化铺平了道路。我认为,中国只有在充分吸收了基督教文明的长处之后,才能形成自己根深叶茂的第三期文明。在此,一个基督徒和一个中华主义者可以合一了。(奥古斯丁等教父学和西欧和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其实都有他们各自的民族背景。)



【105、中国文明,寓居日本】


《徐静波:我看了江歌被害的案卷》2017年11月14日转载报道:

因为新京报《局面》拍了一个视频节目,江歌遇害案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局面》做了一件好事,终于在江歌遇害一周年之前,劝说刘鑫与江歌妈妈见了面道了歉。 

虽然一起生活在青岛的即墨市,但是刘鑫父母自从在江歌被害的第二天,到过江歌妈妈的地方接听到刘鑫的电话,知道江歌遇害而自己女儿没事时,留下一句:“刘鑫没事,那我们就走。”从此就再也没有露面。刘鑫也随后切断了与江歌妈妈的联系。

我跟我们亚洲通讯社的日本员工讨论过这一问题:“假如,这件事发生在日本人身上,会如何处理?”他们告诉我,虽然刘鑫已过20岁,属于成年人,父母可以不承担监护责任,但是在日本的话,父母亲不仅会拿出一笔钱表示“救了我女儿”的感谢之意,而且会自始自终参与丧事活动,头七、四十九天、周年时一起上坟祭奠。而刘鑫本人一定会经常陪伴江歌的妈妈,尽一份“女儿”之职。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不仅会承担很大的道义责任,而且还会遭到亲戚朋友的指责。因为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我举日本的例子,一定会有人反感。但是,我觉得这才是正常人应该做的正常事。

但是,刘鑫和刘鑫父母选择了逃避,甚至说出了“你女儿死与我们无关”、“你女儿命短”这样的话来。所以,我们有时候真的不能怪刘鑫,因为家庭道义甚至人性的缺失,只会导致刘鑫采取逃避的行动——虽然她自己也已经是20多岁的人。

人只有当自己做了父母,有了孩子,才会真切体验到失去孩子的切肉之痛。江歌妈妈跟我说:“如果不是为了给江歌讨一个说法,我一定早已经随江歌而去。”在江歌的坟边,江歌妈妈给自己留了一个空穴。所以,能够支撑这一位单亲母亲活下去的勇气,就是这一场官司。而最能抚慰这位母亲孤寂痛苦心灵的,应是刘鑫和她的家人。

但是,刘鑫和家人不仅屏蔽了江歌妈妈的电话,切断了与江歌妈妈的联系,甚至说出不少难听的话,还搬了家。

“我女儿是为刘鑫死的”,这一念头,一直缠绕在江歌妈妈的心头,随着刘鑫一家越躲越远,这种愤怒也自然是越积越重,最终导致江歌妈妈在即墨市的街头张贴传单,一定要找到刘鑫。这种做法是不是合法?也许不合法,但是,如果换成另外一位母亲的话,也会这样做,因为合理。

正因为有这一份传单,终于有人告诉江歌妈妈,刘鑫一家的新住址和电话,于是也有了《局面》的登门采访,也有了江歌妈妈与刘鑫的第一次见面。

刘鑫说,日本警方规定不允许证人与受害者家属见面。为了这句话,我去请教了日本律师。律师说:“日本法律没有这一方面的限制性规定。”

刘鑫最终能够与江歌妈妈见面,并说出“阿姨,对不起”这句话,我还是要肯定她,说明她已经懂事,已经知道做人的道理。作为这一案件的一名当事人,刘鑫也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血淋淋现场的记忆冲击。但是,如果她从一开始,就坚定地站在江歌妈妈的身边,也许,情况就会不一样。一开始错了,以后就不能再错。我想,社会舆论也可以给刘鑫一个改正自己过失的机会,她也要生活下去。

到今天上午,声援江歌妈妈的网上签名,已经超过了150万。日本是一个司法独立的社会,签名不一定会对公正审判构成影响,但是,会给法官和陪审员们一个民意的参考。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让江歌的妈妈感悟到身边还有人在帮她、在支持她、和她一样没有忘记已经变成骨灰的美丽侠义的女儿。因为事实上,她身边除了一位与她一起饮泪的老母亲,没有其他可以商量和依靠的人。因为江歌妈妈不懂日语,日本警方和检察院的所有调查案卷的复印件,都送到了我的办公室,我把厚达一尺的案卷看了几遍,包括凶手陈世峰的供词、刘鑫的证词、警方保留的刘鑫报警时现场录音和刘鑫与江歌最后对话,刘鑫与陈世峰、刘鑫与江歌微信联络的记录。因为涉及守秘义务,我目前还无法透露细节内容,但是,在整个案件,尤其是江歌被害过程中,刘鑫是负有很大责任的。假如,陈世峰的供词是靠谱的话,江歌妈妈估计一辈子都不会原谅刘鑫!

我看了江歌被害的案卷

所以,有时候,道义的责任,比司法的责任更重大!很期待,刘鑫能够到庭作证,面对已经变成杀人犯的前男友,勇敢地负责任地说出真相!就像被你称为“三叔”的江歌那样,侠义、正直、善良!

江歌妈妈到日本的第二天,拿了一包东西来我办公室,她跟我说,这是日本警方给她的有关江歌被害的照片,她没有勇气看,但是又很想知道女儿最后是怎样死的。我按住她的手,对她说:“一辈子都不要打开,你只要记住女儿的美丽就行。”她哭了。

其实,我已经在检察院提供的案卷中都看了,十几刀,很惨很惨!为了不让江歌妈妈看到,我把那一部分案卷预先抽走了。看了之后,杀陈世峰的念头都有!

下个月开庭的时候,我会陪伴江歌妈妈走上法庭。

我想,我代表的不是我本人,而是所有关心支持江歌母亲的朋友们。我们需要支撑她打完这一场官司,并最终帮助她走出案件的阴影!

[江歌事件]江歌,女,1992年出生在山东省青岛的即墨市农村,成长于一个单亲家庭。2015年,母亲用拆迁费所得送她到日本留学。读完1年语言学校后,考入日本法政大学大学院攻读研究生。2016年10月,江歌的同乡好友刘鑫与同居的男友陈世峰闹翻,江歌接纳刘鑫搬到江歌的公寓同住。11月2日下午,陈世峰找到江歌的公寓,并要求与刘鑫见面。江歌接到刘鑫的求救电话后赶回家中,劝走陈世峰。当夜,刘鑫接到陈世峰威胁微信后,联系江歌在车站等她陪她一起回家。江歌在车站等刘鑫时与妈妈通了长时间的微信电话,一直等到刘鑫走出车站后才挂断。在江歌和刘鑫回家后,刘鑫先进家门,江歌半个身子进家门后,遭到潜伏的陈世峰的袭击,身中十余刀遇害,年仅25岁。刘鑫在屋内无恙。

谢选骏指出:如果上文说的情况基本属实,那么可以再度证明文明与野蛮的分野常在不同的地区与民族之间流动——日本由于接受了中国文明、抵抗了蒙古元、满洲清、苏联共等“朝代”,而从野蛮的夷狄变为文明华夏,以至于日本贵族都自称“华族”;中国由于接受了蒙古元、满洲清、苏联共的暴政,而从华夏文明变成了野蛮的夷狄,以至于一帮狗官草民,心甘情愿地为敌酋成吉思汗、努尔哈赤、列宁斯大林大唱赞歌,甚至感到自豪。



【106、中国文明的遗物在海外销赃】


网文《美国哪些博物馆的中国文物藏品最吸引人?》(2014-05-19)报道:

美国大型的博物馆几乎都有东方馆或者专门的中国文物馆,主要集中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等等。美国各大博物馆对于中国文物的热情相当之高,来源大部分都是不合法的走私物品,当然目前看来也没法追回了。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各大博物馆偏好的类型也不一样,比如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的中国绘画、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古籍善本、芝加哥美术馆的青铜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陶瓷和玉器、 哈佛大学的莫高窟文物等等。

下面选几件知名度最高的或者最为珍贵的流失文物来look look~

1. 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及塞克勒博物馆馆藏莫高窟壁画残片及彩塑

莫高窟第323窟佛教史迹画:八人乘船运送一尊佛像

公元7世纪唐代壁画  尺寸:H. 50.8 x W. 94 cm

哈佛艺术博物馆/赛克勒博物馆,第一福格中国远征(1923-1924年)

敦煌莫高窟335窟南壁菩萨头像壁画

H. 37 x W. 43.5 cm (14 9/16 x 17 1/8 in.)

哈佛艺术博物馆/赛克勒博物馆,第一福格中国远征(1923-1924年)

7世纪唐代彩塑供养菩萨造像

规格:H. 122 x Diam. approx. 71.1 cm (48 1/16 x 28 in.)

半跪的供养菩萨,神情虔恭文静,造型严谨细致,气质端庄典雅,

充分表现了菩萨聆听佛法时,对佛发自内心的崇拜和敬仰。

这尊造型优美的7世纪唐代彩塑-供养菩萨像是华尔纳于1924年1月,以70两银子的价格从敦煌藏经洞王道士处购得,现收藏在美国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

哈佛的莫高窟文物主要来自于华尔纳当年组织的远征活动。

1923年,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组成了由博物馆东方部主任华尔纳任领队的哈佛大学考古调查团。1924年1月华尔纳来到敦煌莫高窟,当时藏经洞中的遗物早已被瓜分得一干二净了,所谓的经卷和绢画已成为了传说。但华尔纳不甘心因迟到而一无所获的结果,在他组织考察队的时候就决心一定要在敦煌带回点什么。在经过一番参观考察之后,他决定采用剥离的方法对壁画下手。

为了能够如愿盗取壁画,华尔纳给了当时看管莫高窟的王道士一些礼物之后,王道士同意他揭取壁画。他们用特制的胶布——涂有粘着剂的胶布片敷于壁画表层,剥离了莫高窟第320、321、323、328、329、331、335、372等窟的唐代壁画精品十块。这些壁画如今保存在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赛克勒博物馆。

link:[哈佛大学敦煌壁画欣赏]华尔纳盗取的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下)

[美国华尔纳莫高窟第328窟]唐代彩塑

按题主要求与国内藏品对比:

莫高窟112窟《伎乐图》局部 即最有名的反弹琵琶

2.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馆藏中国绘画

《历代帝王图》唐 阎立本

绢本,设色,纵51.3厘米,横 531厘米。

《历代帝王图》阎立本人物画代表作。又称《古帝王图》。全卷共画有自汉至隋十三位帝王的画像,其中前六人距阎立本时代较远,后七人则较近。陈叔宝及杨坚父子等人,阎立本都有可能亲自会见过,字文邕虽是他的外祖父,因去世较早,恐未及见,但对他的了解可能是较真实具体的。从画像来看,虽仍有程式化的倾向,但在人物个性刻画上表现出很大的进步,不落俗套,而显得个性分明;画中按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观念,处理人物的大小。《历代帝王图》用重色设色和晕染衣纹的方法,有佛教艺术的影响。

国内兄弟篇:

《步辇图》唐 阎立本 现藏故宫博物院

《捣练图》 唐 张萱

画作原属圆明园收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捣练图》卷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地从布底下窜来窜去。 此图为宋徽宗摹本

国内姐妹篇:

《虢国夫人春游图》 唐 张萱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黄居寀 五代/宋 杏花鹦鹉图

他爹就是画大名鼎鼎《写生珍禽图》的黄筌,果然虎父无犬子。。

国内兄弟篇:

黄居寀 五代/宋 山鹧棘雀图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五色鹦鹉图》 宋徽宗赵佶

图绘折枝杏花两枝,枝头栖五色鹦鹉一只,用笔细劲工致,设色浓丽,与《蜡梅身禽图》想类,是一种精巧典雅的风格。因有徽宗赵佶的亲笔题词,历来系于徽宗名下,但当代学者普遍认为实出当时画院职业画家之手,体现了徽宗时画院花鸟画创作的水平。画幅的右侧有赵佶瘦金书诗序并诗,其形式与《祥龙石图》相近似,有的学者进而推测此作当为《宣和睿览册》中之一种。画上钤有元文宗「天历之宝」印,清戴明说、宋荦藏印及清乾隆、嘉庆内府鉴藏印,《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赵佶这幅《五色鹦鹉图》在宋徽宗的作品中是数一数二的代表作。

国内姐妹篇:

《瑞鹤图》宋徽宗赵佶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link:盘点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中的十三位帝王(高清)

流失到波士顿美术馆的中国古画

3. 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博物馆馆藏昭陵六骏

飒露紫

高169、长207、厚40厘米

拳毛騧

高165、长207、厚44厘米,重量均为4700公斤。

唐太宗李世民生前即选定距京城长安以北百余里的九叟山北麓为墓地,是为中国陵墓“因山建陵”之始。到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下葬,昭陵营造共历时13年。为了向后人夸耀他统一天下的赫赫战功,特在陵的最前面东西石室的祭坛两庑置放征战立国的六匹战马浮雕,相传为当时充当营山陵使的工部尚书、著名画家阎立本起稿,由筑陵石工中的高手雕刻,李世民亲手题赞,令书法家欧阳询书写铭刻于石座。昭陵六骏由六块高约170厘米、宽200厘米的长方形石灰岩雕刻而成。六骏是:拳毛娲(图31)、飒露紫与丘行恭(图32)、什伐赤、特勒骠、青骓、白蹄乌(后四骏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一匹站立,为飒露紫;两匹作行走状,为特勒骤、拳毛骗;其他三匹作奔走姿势,为青骓、什伐赤、白蹄乌。

民国初年,局势未稳,“昭陵六骏”国宝为中外奸商、“学者”所垂涎觊觎。民国3年(1914年)至4年,古董巨商卢芹斋经与袁世凯二公子过从甚密的古玩商赵鹤舫勾结(一说是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派毕士博来华与古董商勾结),第一次到昭陵,把“六骏”浮雕的拳毛,蜗、飒露紫盗走。卢芹斋又与袁二公子勾结,将盗来的“昭陵六骏”二骏,在袁世凯的庇护下,以合法名义出口美国,售予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以下简称宾州大学博物馆)。当时开价15万美元,这在近百年前的美国已是个天文价码。

以上系据《文物天地》的报道。又据中央电视台四频道2005年11月“国宝档案”说,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东方部主任毕士博于1915~1916年间来中国,深入华北各地15个月,调查了许多石窟并盗走一批雕刻作品。其时他向北京的古董商赵鹤舫提出要求,经赵鹤舫策划并串通袁二公子,由袁世凯的亲信陕西督军亲自前往昭陵盗取“二骏”。他们得手后再与卢芹斋联系,由卢转售美国,经还价以13.5万美元售予宾州大学博物馆。

国内兄弟篇:

昭陵六骏其他四骏(左二左三为复制品) 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link: 中国历代外流的雕塑及其艺术(中)

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2)

4.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藏中国文物

广胜寺壁画 元代

关于广胜寺壁画的故事,华夏地理11年十一月的那本《中国文物的故乡和他乡》里面有详细记载,还专题录入了不少散落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文物,杂志在家里没带来,附不了图了,有兴趣的可以去找来看看。

国内相关文物:

《赵城金藏》 金代 现藏国家图书馆

广胜寺早在八百多年前即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就供养有一部《金代大藏经》简称《金藏》,因广胜寺原属赵城县,故定名《赵城金藏》。1933年被僧人在寺中发现,经历日寇扫荡重重转运保护。 抗日战争结束后,《赵城金藏》才被运出送到涉县长乐村,交由专人看管。一直到1949年4月,新中国成立前夕,硕果仅存的4300卷《赵城金藏》被送到北平图书善本部保存。《赵城金藏》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由国家拨款的大型古籍整修项目。1949年4月30日,当4300多卷、9大包《赵城金藏》运抵北平时,人们难过地发现,由于多年保存条件恶劣,多数经卷潮烂断缺,粘连成块,十之五六已经不能打开。国家专门调来4位富有经验的装裱老师傅帮助修复,历时近17年,终于在1965年修复完毕。《赵城金藏》共有6980卷,六千多万字。今存4000余卷,全世界只此一部,因而被视为稀世瑰宝,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并称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

link: 广胜寺爱国僧人与八路军共护《赵城金藏》事迹

北魏皇帝礼佛图  北魏

规格:208.3cm × 393.7cm

约北魏公元 522-523年间 石灰石浮雕

浮雕以孝文帝为中心,形成前簇后拥的礼佛行进队列。画面构图严谨,错落有致且和谐统一,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1500年前,北魏皇室贵族崇尚佛教,列队礼佛的恢宏场面,是北魏社会宗教生活的生动再现,更是佛教造像汉化的代表之作,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大都会获得这件国宝的方式相当的不光彩,指定向北京古董商岳琳购买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的北魏皇帝礼佛图,岳就派人去凿下来,卖给了大都会。

国内姐妹篇:

卢舍那大佛  洛阳龙门石窟

据说是根据武则天的容貌雕刻的。威严霸气。

link:北魏孝文帝礼佛图

西周夔纹铜禁

花了快半个小时终于在某美国华人网站上的游记里找到这件西周铜禁的实物图了,为自己感动到流泪。。。

禁是西周前期的承尊器,是古代贵族在祭祀、宴飨时摆放卣、尊等盛酒器皿的几案。《仪礼·士冠礼》记载:“两庑有禁”。郑玄注:“禁,承尊之器也。”放置酒器的几案为什么会被称作禁呢?对此人们一直众说纷纭,据古代文献记载,西周初期曾厉行禁酒,“名之为禁者,因为酒戒也”,禁这个名称源于戒酒,出于更有效的督促民众实行禁酒的考虑,当时的统治者就把安放酒具的器座命名为禁。

传世的西周铜禁仅见两件,此其一。夔纹铜禁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出土于1901年,禁上及周围摆放了各式青铜器酒具。禁这种形制的铜器在国内外均十分罕见,极其珍贵。(注:一说为三件,近代又重新出土一件)

国内兄弟篇:

夔纹铜禁 西周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可以发现这件只剩下架子,其完整程度远比不过大都会那一件,但是尺寸要大些。另外我总觉得在哪个博物馆见过这个像灶台一样的东西。。。但是忘了。。。

此件西周夔纹铜禁高23厘米,长126厘米,宽46.6厘米。整体呈扁平立体长方形,中空无底,禁面上有三个微凸起的椭圆形子口,中间的子口略小于两边子口,禁前后两面各有两排镂空的长方形孔十六个,左右两面各有两排镂空的长方形孔四个,禁的四周都饰有精美的夔纹,纹饰生动,造型端庄,铸造精良。

link: 纽约之大都会博物馆,帝国大厦

西周夔纹铜禁鉴赏

《照白夜》 唐 韩干

韩干(706—783前后),唐画家,陕西西安人。年少时为酒店雇工,王维赏其有天赋,资助二万。使其十年而有成就。擅肖像、人物、鬼神、花竹等,尤善画马。师曹霸而重写生,天宝年被召入供奉,官至太府寺丞。

《照夜白》,马名,为玄宗爱马之一。干之师曹霸曾写生,杜甫有诗曰:“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此图画照夜白系于木桩,有马不受羁,矫姿似去之感,其有动感向上,势若凌云,意境高远。使之成为中国古代画马的精品。 

《照夜白》流传有序,历朝历代都有著录。图左上“韩干照夜白”几字系南唐后主李煜所题。左上方“彦远”二字似为唐代著名美术史家张彦远的题名;左下有米芾题名,并盖有“天生真赏”朱文印;卷前有何子洇、吴说题首;卷后有危素及沈德潜等十一人题跋。

国内兄弟篇:

《牧马图》 唐 韩干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牧马图》和《照白夜》是韩干唯一传世的两幅真迹,其国宝级程度可见一斑。

link: 唐 韩:《照夜白图》  纸本设色

鎏金青铜弥勒佛 北魏

北魏正光五年(524)的鎏金青铜弥勒佛造像是不可多得的珍品。造像保存得相当完整,包括弥勒佛、佛像前和两侧的菩萨、随侍、力士、狮子和佛像身后镂空的背光。佛像通体鎏金,虽历经千年,仍然光彩照人。是北朝青铜佛像的杰出代表。

《双松平远》元  赵孟頫

纸本墨笔,26.7×107.3cm。 图中近景画苍松立于怪石枯木之中,远景写平坡矮山。写山石空勾轮廓,不加皴染,间有飞白。画双松则用细笔双钩,简约古雅。以书法线条入画,笔简墨淡、清雅秀丽,开创了中国文人画的先河。

国内兄弟篇:

《秋郊饮马图》元 赵孟頫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秋郊饮马图》是赵孟頫的鞍马人物画的代表作。画面是江南初秋时节,放牧人赶着一群马到岸边饮水的情景。放牧人身穿红色长袍,手持马鞭,转身看着正在嬉戏的两匹马。在牧人的前方有五匹马步入到河中饮水,在河岸上还有两匹马在互相追逐。整个画面树木清秀,河水平缓无波,马的造型生动,表现了自然景致的优美。

link: 孙志新(美国)提案摘要

《秋郊饮马图》

5.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馆藏中国文物

炽盛光佛壁画、南海观音与智华寺藻井

背面就是炽盛光佛壁画,同样出自广胜寺。中间为一尊来处不明但极为精美的南海观音雕像。顶端为智华寺藻井。图片为11年11月华夏地理封面,这期真的超赞。

上个藻井大图。

万佛阁斗八藻井造型独特,并且八层斗拱都有独特的装饰,也是寺内结构最精美的部分,力度感较强,有一定的负重能力,称得上是巧夺天工,为我国藻井装饰的极致精品。

link:智化寺藻井 源流一脉漂泊海外的中华瑰宝(图文)_禅林

再补一个辽代南海观音大图

link:美国纳尔逊- 阿特金斯博物馆:中国辽代《南海观音木雕像》

国内兄弟篇:

木有。

广胜寺壁画一分为三,全在美国。落户大都会博物馆的壁画来自广胜下寺主殿的东壁,修复后的壁画有70多平方米。广胜寺壁画的其它残片,在刚漂流到美国时为中国古董商卢芹斋购得。后来卢氏将原属主殿西壁的壁画卖给了位于美国堪萨斯城的纳尔逊博物馆,而将原属前殿东、西两壁的壁画卖给了位于费城的宾州大学博物馆。现存纳尔逊博物馆《炽盛光经变》长约15.2米,也占据了纳尔逊博物馆庙厅一面墙。现展于宾州大学博物馆的《炽盛光经变》与《药师经变》图题材与前述二博物馆所藏壁相同,每一幅壁画原长约9.14、高约5.48米,但时代较晚,绘于明代。

智化寺的两个藻井被分别陈列在美国的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和费城艺术博物馆。

link: 纳尔逊博物馆的中国宝藏

《后赤壁赋图卷》 北宋 乔仲常

《后赤壁赋图卷》不仅是乔仲常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现存最早的以苏轼《赤壁赋》为题材的画作。因为在画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以白描的手法描绘山水、抒情叙事,元代以后屡见不鲜;但是在北宋时代,还是一种比较独特的绘风。这里看以看到李公麟的影子。乔仲常是以李公麟为师的。据文献记载,李公麟和苏轼交往很密,曾以苏子的《赤壁赋》为题材进行过创作。据此推测,乔仲常这幅《后赤壁赋图卷》所本的也许就是李公麟的原作。有研究者认为,此画是今天十分鲜见的北宋“士人画”的重要作品。北宋士人的绘作,简约粗犷,清雅脱俗,返朴归真,是后世中国文人画创作的先声。

国内兄弟篇:

木有。《后赤壁赋图卷》是乔仲常传世的唯一作品。

link: 纳尔逊宝藏(北宋乔仲常《后赤壁赋图卷》)

6. 克利夫兰艺术馆馆藏中国文物

《乾隆帝后和十一位妃子肖像》 清 郎世宁

绢本着色,高52.9厘米、长688.3厘米 为圆明园旧藏

展开画卷,为首者是乾隆皇帝弘历。其画像旁正楷书写“乾隆元年八月吉日”8个小字,标明了作画的时间,当为乾隆登基时的“御容”。画面上,乾隆头戴冬季服冠,身着明黄五彩云金龙冬装龙袍,面目清秀,神采奕奕,风华正茂。 这幅画乾隆一生祗看过三次,即绘制完成之时、七十岁时和他退位之际。可见乾隆对这幅画的珍视。 画卷上所绘的13位人像,均为头戴冬季服冠、身着冬季龙袍的半身肖像,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乾隆皇帝等大幅全身朝像,如出一人手笔。 

国内兄弟篇:

《清高宗乾隆皇帝朝服像》 清 郎世宁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两幅画像人物几乎一模一样,特别像陈道明有没有

link: 再赴美国(八) 参观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

汝窑洗 宋

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汝窑的价值。千金不换汝瓷一片。全世界加起来也就六七十件完整的吧。

国内姐妹篇:

汝窑无纹水仙盆  宋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物也是现存的唯一一件釉色匀润、通体无纹的汝窑极品。有幸在台北故宫见过两次,震撼之情难以言表。全世界汝窑六七十件,其中21件在台北故宫,老蒋跑的时候还真会挑细软。。。

7.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藏中国文物

小臣艅犀尊

小臣艅犀尊,是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中知名度最高的中国藏品,因为国际上许多有关青铜器的学术书刊都把它作为中国青铜器的象征,刊登在书的封面上。这件出土于山东寿张的文物是商代唯一一件以犀牛为造型的青铜器。

国内兄弟篇:

铜犀尊 西汉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图是自己拍的)

长58.1厘米,高34.1厘米,重13.5公斤,犀牛的形象栩栩如生。这是一头体态雄健、肌肉发达的犀牛,它正昂首伫立,尖尖的双角竖直向上,双眼专注地望着前方。犀牛的眼睛由珠饰镶嵌而成,虽然不大,但却神采奕奕。四只粗壮结实的腿有力地支撑着健壮的身体。虽然是以青铜制成,但犀牛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具有强烈的质感:颧骨和肘部突起,仿佛可以透过皮肤感受到骨骼的形状和起伏;口部和腹部的皮肉虽然肥厚,但结实有力,富有弹性。铜犀尊是1963年在陕西出土的,据专家考证,铜犀尊应当是西汉时期尊贵的礼器,为庙堂、朝廷宫室之重宝,非民间所能享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镀金青铜造像 魏晋

青铜镀金规格:H. 40 cm x W. 24.1 cm x D. 13.3 cm

魏晉十六国后赵石虎建武四年(公元338年)时期

此件中国青铜制佛像,据考证为公元338年的作品,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中国青铜佛像,被博物馆视为镇馆之宝。

谢选骏指出:在生活方面,成王败寇;同样,在文物方面——成则销赃处变成博物馆,败则博物馆变成销赃处。



【107、中国文明缺乏自由基因】


网文《自治城市》报道:

自治城市(City status),直译应该是城市地位,是由英国君主特许的一类社区。自治市不以任何特别的标准为基础。传统上只颁发给有主教座堂的市镇,2者之间的这种联系开始于1540年代初,亨利八世在6个市镇建立教区,颁发给它们特许状,成为自治市,但一些英国城市在日期上甚至早于古代君主,自从“远古时期”就被当作自治城市,自治城市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好处,其实却是西方文明的关键。

现在的英国,共有66个被承认的自治市(包括30个设大市长的城市):英格兰50个(23个有大市长的城市),威尔士5个(2个有大市长的城市),苏格兰6个(4个有大市长的城市) ,北爱尔兰5个(1个有大市长的城市)。其中8个设于2000年以后庆祝新千禧年和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金婚纪念时。

直到16世纪,一个市镇要被君王恩准成为自由城市的不变的界限是其是否拥有主教座堂。这使得一些自治市今天非常小,因为它们在工业革命期间人口没有增长——显着的如Wells,人口只有1万(见英国最小城市)。从16世纪直到19世纪,没有新主教区设立,也就没有设立新的自治市,只是1836年因为设立Ripon主教区才恢复设立。此后又设立了一系列新的主教区和自治城市。这种程序在1888年被改变,特许伯明翰和其他没有主教座堂的大居民点成为自治城市(伯明翰的教区礼拜堂后来成为主教座堂)。20世纪成为主教座堂的市镇,如吉尔福德和布莱克本,并未自动成为自治城市。

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一些城市拥有比普通市长身份更优越的大市长(Lord Mayor;苏格兰:Lord Provost)。大市长有权力被尊称为 "极其尊敬的大市长"。贝尔法斯特、加的夫、爱丁堡、格拉斯哥、伦敦市和约克大市长还有进一步的权力,可以尊称为"极其荣耀的大市长",“极其荣耀的(Right Honourable)”这个尊称通常是针对枢密顾问官和侯爵以下的贵族。

自治城市的特许已经被用来标明皇家和其他的特殊原因。1969年,康沃尔公爵查尔斯受爵成为威尔士亲王时,斯旺西恩准成为自由城市。1977年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银婚纪念时,德比获此殊荣。现在使用竞争方法以获得自由城市地位。第一次竞争发生在1992年,标志女王登基40周年。森德兰获胜。1994年2个历史悠久的主教座堂所在地—St David's和Armagh—得到自治市特许状。它们在历史上曾是自治城市,但该地位已经失去。

谢选骏指出:其实,自治城市不是从英国开始的,而是从苏美尔城邦开始的,然后一直贯穿到希腊罗马中世纪欧洲大陆,不绝如缕。只有自治城市才能保障自由思想的传播。

网文《自治、分享、参与:改造城市三大构想》(Mike Childs)报道:

城市该有哪些作为,才能协助迈向更永续、更美好的明天?「地球之友」组织发起「大构想改变世界」计画时,就提出这项问题,主要概念有三:自治(城市掌握更多权力)、分享、促进草根民主及参与,希望各界一同测试及挑战这些想法。

自治:我们曾访问英国伦敦前市长李文斯顿(Ken Livingstone),讨论市政单位的执行力,他提到英国城市及地方政府权力正一点一滴流失,过去「只要没有法律明文禁止,市政府若可筹得财源,即可自主推行政策」。

李文斯顿认为,城市具备带动变化的潜力,「800万人口创造大大改变世事的机会,能自行制造能源,而且极具效能,因为人口规模庞大,回收制度变得容易许多」。

英国德伦大学教授布可利(Harriet Bulkeley)及同僚认为,都市自治共有四种形式,整体而言好坏各半,负面形式包括:

当国家赋予城市权力,却不提供资源,同时剥夺城市财源,并阻止城市自筹经费。

自主权交给菁英,却排除社会底层贫民的声音与影响力,布可利提及印度Bhagidari计画,将权力下放给「居民福利协会」,会员固定缴交费用,可获得废弃物管理、治安巡守、改善公园等服务;但这些机构政治权力增加后,却排除居住在违章建筑的贫民心声。维多利亚时期的英格兰亦然,拥有资产的阶级掌控权力,贫民生活环境却相当恶劣。

她认为自治的正面形式为:

网络式自治:由地区或团体握有权力,透过彼此合作增进全体福祉,例如印度孟买周遭拾荒者形成的非正式经验,大家一同努力,并获得地方政府及工会支持,不仅改善生计,也创造更安全的工作条件。「贫民窟居民计画」(Slum/Shack Dwellers Initiative)让这项策略跃入国际,分享知识与经验,催生更好的居住环境与服务。李文斯顿建立的C40城市计画亦为范例,各地市政单位分享知识,纵然欠缺中央政府支持,亦致力减少碳排放量。

分散式自治:权力经过通盘规划后下放,布克利提到巴西阿雷得里港的参与式预算案例,社区接受财务技能与知识后,参与地方预算决策过程,改变政策优先次序,在贫困地区提供基础医疗服务、增加学校与护校数量、在多数家庭增设供水及污水系统。

「地球之友」相信,若提高城市自主性,将是未来一大关键,城市将彼此串连推动变革,各位对增加城市权力有何看法?哪些权力应下放地方?为什么?我们也好奇,城市对形塑未来的重要性是否将胜过中央政府?

分享:如sharable.net网站所示,分享风气日益普及,未来将愈来愈常见,分享绿地、分享汽车与单车、分享办公空间、分享工具、分享发电等资产都是重要契机,运用数位分享趋势可大大提升资源效能,并协助创造社交网络。

但分享不仅止于物品,群众募资与微型信贷也愈来愈兴盛,任何良好的民主制度皆与分享权力有关,也涉及以下第三项概念,鼓励人民参与城市及决策。

参与:教学哲学家福瑞(Paolo Freire)曾表示,「教育可做为工具,促进年轻一辈融入现有体制,创造一致性;或是藉由教育让自由成习惯,人们不分男女均能以批判及创意思维面对现实,并发掘参与改造世界的方式」。

城市若真心要改变,民众就得参与塑造城市,草根参与及民主教育是我们的第三项大构想。

「大构想改变世界」计画将持续探索及发展这些构想,希望他人也加入对话,共创美好明天的愿景。

(Mike Childs为「大构想改变世界」计画经理。)

谢选骏指出:其实,自治城市不是从英国开始的,而是从苏美尔城邦开始的,然后一直贯穿到希腊罗马中世纪欧洲大陆,不绝如缕。相比之下,中国文明从来没有自治城市的事实或城市自治的思想,因此可以说是“缺乏自由基因”。因为只有自治城市才能保障自由思想的传播和创新能力的培育。



【108、中国文明整合欧洲】


《欧洲这件大事 中国2000年前就干完了》(2017-10-10 观察者网)报道: 

欧洲在很多关键问题上犯了错。

首先是制度能力的问题。欧洲一体化之初,欧洲政治精英设计一体化模式时,是要在过去代议制为基础的民主国家之上附加一层精英政体,用欧洲人的话讲,就是一个“亚里士多德式主义”的政体,让它不受大众的干扰,由一些政治精英、专业人士来推动一体化向前走。所以,欧洲一体化很像一座古希腊神殿,上边是一个房顶,下面有不同的柱子,每个柱子下面是不同的一体化的领域,比如经济社会领域,走得比较快,司法内务相对就慢一些,共同外交安全政策可能就更艰难。

这样一个制度,不是来自于民众的选票,那么它最大的合法性来自哪里?。欧盟里面有个机构,叫欧洲议会。它从1979年才开始由人民直接投票选举议员,直到今天,欧洲议会都不拥有国家层面上完整的立法权。它就是为了把人民的意识隔离到精英决策的圈子之外。从这一点讲,和美国当时的制宪过程非常接近。

这样一个制度既然不是由人民投票,人民决定,那么它的合法性就来自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欧洲有一个原则,叫辅助性原则,就是说在某一个层次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拿到上一个层次来解决。欧盟最大的合法性就在于,能解决越来越多的问题,把基层、国家能够解决的问题留给你,我能解决的问题留给我。安全问题,恰恰是欧盟最应该解决的问题,但是很多欧盟很多政治家犯了错,在欧盟经济一体化领域往前走。所以,这是欧洲今天出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是政治家的能力。在欧洲一体化的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关键危机时刻,能够推动历史向前走的是一代代非常伟大的政治家,他们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如舒曼、戴高乐、丘吉尔、施罗德、希拉克、科尔、密特朗,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敢于承担历史责任,想到问题该怎么做时,敢于推动这个事。而之后的欧洲政治家,普遍陷入丧失政治能力的一种状态,从萨科齐、布莱尔之后,政治家更关注如何迎合选民和当时的政治正确,而不敢真正回应真正的问题。所以,这是今天欧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英国、法国很多人支持退欧,就是因为欧盟不能解决问题。为什么现在很多新生代的政党冒出来,也是一样的原因,老的政党已经产生不出好的领导人。这是今天欧洲非常危险的一个迹象。

欧洲的前景,不是特别乐观。欧洲人如果能够进行重大的政治改革,一体化能够找到新的动力往前推动,那么欧洲还有可能走得更好一些。

欧洲问题也为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第一,统一是真正的普世价值,统一所带来的秩序和安全,是人类政治生活的一个基本前提。中国在秦朝就实现了车同轨书同文,欧洲一体化走了这么多年,可以说在制度、器物、标准层面,很多都逐渐实现了一体化,但书同文没实现,就是因为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欧洲从拉丁文化走出来的时候,走上了各个民族往自己民族文化前进的方向。欧洲今天面临的问题恰恰是书同文解决不了的,欧洲一体化最大的障碍也在这。

第二个启示是,民主未必是好东西。从定义上,民主如果定义为“多党竞争、以大众选举制度为基础”,它未必是好东西。欧洲历史就说明了这一点。政党选举会陷入“为反对而反对”的状态。另外,大众选举中也存在民意和民心的问题,两者有时候会有矛盾。不断地把重大事务交给人民来公投,反应了政治家缺乏历史责任、不自信,没有责任心来服务于人民的长远利益,服务于民心,而过于急于迎合短期的民意。

第三个启示是,自由要慎重。自由主义以个人为本位,和社会的总体利益经常会处于一种冲突的张力之中,导致的结果是社会的解体。一方面,欧洲的命运是需要实现更大的统一;另一方面,欧洲的价值观却在让社会不断地原子化、碎片化。这个矛盾是没法调和的。

网民评论:

文先生  评论日期:2017-10-11 07:15:42

欧洲各国都使用面向语音的拼音文字,而语言和语音统一不了,则文字统一不了,但如果为强制统一,就意味着多数各国以语言和语音为基础的文化彻底消亡,所以各国人民绝对不可能接受。

而中国过去和现在始终是使用象形文字,是跳过语音直接面向客观对象,各地虽然方言不同,但文字类似,都是在模范客观事物,所以容易经过修改而走向统一,而统一文字不会对各地的语言文化造成很大冲击,因此秦才能够统一文字。

所以要统一欧洲和世界的文字,只有大力推广象形文字:中文。 

谢选骏指出:“观察者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可惜了长的却是一副猪脑子,那是从属于猪头的。所以它只能拾人牙慧去怀念“统一中国”的秦始皇,而不能开拓我所宣告的“中国文明整合世界”——而整合世界的第一步,就是整合欧洲,而不是什么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等到中国整合了欧洲,欧亚大陆就连为一体了,那时,非洲就成为欧亚非大陆的一部分了,美洲又像五百年前那样,成为世界的边缘地带了。这是“中美联合体”之外的另一个选择。



【109、中国文明整合全球的关键一步】


《专家:“一带一路”是为了打造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秩序》2017年8月4日报道说:   

“一带一路”在中国被描绘为国家的顶层设计和顶层战略,目的是实现欧亚大陆的互联互通,打造“命运共同体”。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虽然中国希望外界将“一带一路”视为一项旨在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倡议,但是这项计划实际上是中国的一个大战略,最终目的是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打造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秩序。一位学者说,在这个秩序中,开放、民主、自由这些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并不是其中的一部分。

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的势头似乎正猛。土耳其和中国就安全合作达成共识,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还说,中国的安全就是土耳其的安全,并承诺将在土耳其国内媒体中消除反华报道。中国媒体还报道说,菲律宾、缅甸和印尼也有强烈意愿参与“一带一路”。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5月的“一带一路”论坛上说,“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工程。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的那次峰会,其中有近30个国家是国家元首出席。

中国承诺在欧洲、亚洲和非洲60多个国家的包括铁路、港口和能源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万亿美元。

新瓶装旧酒 独缺民主与自由

美国亚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纳德吉利?罗兰(Nedege Rolland)说,让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构想并非中国首创。她表示,在冷战结束后,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西方国家也尝试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来形成各国间的相互连通并促进经济发展,并希望借此将后共产主义的欧亚大陆打造成一个不仅是商贸自由流动,而且也是政治和思想上民主开放的地区。

罗兰说,虽然现在中国拾起了曾经的旧命题,但是中国目的却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

她星期三(8月2日)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一个讨论会上说:“中国所谓的连通是与中国连接,这个想法的背后不是开放,不是让所有思想理念开放争鸣,绝对不是。”

罗兰:“一带一路”意在构建以中国为中心的秩序

她指出,中国的“一带一路”不仅仅是基础设施建设,而是一个大战略,终极目的是实现中国的“复兴”。她说,“一带一路”既是一种愿景,也是实现这种愿景的手段,包括在经济上帮助国有企业找到新的市场、输出过剩产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让中国不必通过改革就能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不过罗兰说,其中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个战略的政治和地缘政治意图,也就是通过经济利益来吸引他国,让中国获得更大的地区影响力。她说:“命运共同体简短地说,实际上是以中国为中心这样的一个想法,也就是21世纪数字时代的唐朝秩序:中国在经济和文化上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国家围绕着中国。”

罗兰的这些观察来自于她三年多来对中文资料文献的梳理分析和在中国的采访考察,也是她最近出版的《中国的欧亚世纪?——“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与战略影响》(China's Eurasian Century? Political and Strategic Implications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一书的主要观点之一。

中国的欧亚世纪会是怎样的?

如果中国真的实现了这样的欧亚秩序,那将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罗兰在书中花了一小部分篇幅进行了想象:坐标是2035年,欧亚地区人口50亿,其中33亿中产阶级使用阿里巴巴和京东的电子商务平台以及银联系统进行人民币消费;由于贯穿欧亚大陆的高铁,中国的货物到达西欧只要不到10天,速度远远快于海运。

欧亚地区被中国的北斗系统覆盖,人们使用的5G网络由中国国有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提供;人们不用谷歌,没有脸书和推特账号,不看BBC或CNN而是使用百度、微博,看中国全球电视网(CGTN),看中国的肥皂剧和大片。

新的欧亚互联网由自动和人口的审查员进行监控,控制网络领域的公众讨论,打压对中国和地区伙伴的批评。

“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通过区域和一系列的双边安排与中国相互联系,如果他们与中国发生争端,他们不能通过任何的超国家(supranational)的法律机制解决,而是必须与北京进行双边谈判;中国控制着位于香港的争端解决和仲裁系统,任命仲裁法庭的检察官、法官和律师,而且和中国国内的司法体系一样,不遵循正当法律程序(due process)这个西方标准。

中国的地区影响力已经由近及远,甚至辐射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西欧这些发达地区,并依照友好伙伴关系、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全面友好友好伙伴关系、战略伙伴关系以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样等级秩序进行划分和打交道;中国注重“发展权“而不是个人自由的权利,中国的投资、经济援助和安全合作不像西方国家一样附加任何条件,因此,中国在帮助其专制邻国发展经济的同时,也维持了这些国家的统治,并让他们能够不断改善控制社会的技术。

简言之,罗兰写道:“西方的自由思想被扫除了,民主没有在欧亚传播,中国的周边地区稳定了。中国在区域秩序的至高之位上君临天下,无人挑战,其他在经济、政治、安全上依赖北京的国家向北京俯首,尊重北京的利益。”

西方国家如何因应?

未来是否真的会如此发展?没有人知道。但是罗兰说,由于中国主导的投资项目不附带其他条件,这些项目受到专制领导人的欢迎。她认为,如果放任不管,“一带一路”也许会助长专制做法在欧亚大陆的盛行,放慢普世价值的传播。她还指出,当“一带一路”国家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之后,他们也许会越来越难以在政治问题上挑战中国。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几个月前,欧盟原计划在日内瓦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发表声明,谴责中国的人权状况,但最终因为希腊的反对,计划流产。在此之前,希腊总理访华,期望可以从中国那里获得更多投资以缓解其财务压力。

那么,西方政府应当怎么做?

罗兰认为,西方政府面临的问题不是他们是否应当开展一场反“一带一路”运动或是试图破坏北京的努力,而是应当思考如何将“一带一路”潜在的危害最小化、利益最大化。

罗兰说,对于那些想要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在与中国合作时应当审慎,不应仅考虑商业利益,而是要更加全面地看问题。其次,她认为,西方国家虽然不能像中国那样出手阔绰,但是可以整合资源,在一些国家需要的时候,为他们提供中国主导项目之外的其他方案。她说,尤为重要的是,西方国家的方案应当坚持一贯的高标准,包括强调透明度和善治。

“一带一路”是否会成功?

自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这个计划已经成为了中国对外政策的核心。从中国媒体的宣传来看,中国对这个“世纪工程”似乎是信心满满。

不过罗兰说,她在中国接触到的一些学者虽然没有公开提出批评,但是私下里认为习近平的这个项目“太自负”、“野心太大”。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政治经济学项目主任马修-古德曼(Matthew Goodman)表示,他在最近访问中国的过程中,也听到一些质疑之声。他说:“如果习近平招致许多批评,比如由于很多项目失败,或是因为引发外界对中国新殖民主义的担忧,或是中国民众说,为什么把钱撒到其他国家而不用于自己国家,如果他招致那种批评,这对习近平来说可能是个问题。我认为,到那时他就不得不改变路线。但是我觉得,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我感觉,会有足够多的成功项目和积极因素让中国去宣传展示,并宣称‘一带一路’是一项成功的倡议。”

罗兰说,对于中国在推进过程中会遇到那些挑战与阻碍,中国的专家学者们都已经分析地很透彻。这些挑战包括欧亚达多社会、种族、宗教和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经济投资的可行性,安全因素,以及美国、日本、印度以及中国周边小国的负面反应。

她说,中国也正在思考解决方案。

不过她说,如果中国想要以“一带一路”为基础构建一个未来的新秩序,那么中国必须说服其他国家中国领导地区秩序的合法性,而且中国在其中展现出的价值观与规范也应当具有普世性。

谢选骏指出:罗兰说,“虽然现在中国拾起了曾经的旧命题,但是中国目的却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但是从大趋势来看,“命题”和“目的”其实不如“后果”来得重要。因为“命题”和“目的”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后果”却构成了某种“客观的东西”。那么,什么是“客观的东西”呢?

我认为,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首先,全球有两个“世界岛”:1、亚非拉板块;2、南北美洲板块。其次,谁控制了亚非拉板块说就控制了南北美洲板块。这是因为亚非拉板块比南北美洲板块的分量大得多。

那么这在现实政治之中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美国绝对不能允许亚非拉板块整合起来,否则的话,美国即使控制了美洲也无法与之抗衡的。至于澳洲和日本,当然只能依附亚非拉板块而无法依靠美洲板块的。

现在,中国的“一带一路”不论有意还是无意,都是在推进亚非拉板块的一体化。如果中国和西欧都能整合到一起了,那么这两极之间的地区也就整合到一起来了,就是最不情愿归顺欧洲的英伦三岛、最不情愿归顺中国的日本四岛,也不得不归顺未来那个实现了一体化了的“亚非拉板块”——这就是美洲板块遭到边缘化甚至“出局”的前景,当然也是美国这个美洲板块头领的最大噩梦。所以,美国不能容忍“一带一路”的成功,也不会促成和帮助“一带一路”,除非美国愿意自宫,无条件地奉献自己的优势地位。毕竟,现在的“亚非拉板块”四分五裂、乱七八糟,远远不及美洲板块整合有序,所以没有一个强国可以和美国抗衡。

美国人罗兰现在没有把话说透,仅仅指出“一带一路”是为了打造“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秩序”。但我不相信罗兰没有读过地缘政治的基本书籍,因此不知道“一带一路”的实际后果会是“整合欧亚非板块”。我认为,罗兰不把这个话说透的目的,是不想为“一带一路”做义务宣传。因为“一带一路”要是真能做成了,那就不是“打造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秩序”了,而是在“打造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秩序”了——那就是中国文明整合世界、全球政府开始诞生了。

至于现在开始推行“一带一路”是否时机成熟,那就见仁见智了。

至于“开放、民主、自由这些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其实是古代希腊城邦殖民主义和现代西方民族国家殖民主义的基础。但是,开放、民主、自由的希腊城邦,后来被不那么开放、民主、自由的希腊化王国所并吞和取代了,最后被完全封闭的罗马共和国和日益专制、独裁的罗马帝国并吞和取代了……那么,谁是未来世界的罗马呢?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110、中国文明整合世界不是毛币行贿全球】


《中国原油期货上市:“石油人民币”取代“石油美元”?》(2018年3月29日 首发乐尚嘉)报道:

正当中美贸易战貌似要大动干戈之时,正当美国特朗普在要求中国履行加入WTO的承诺、对中国出口至美国商品征收巨额惩罚性关税、在台海、在南海等许多方面对中国步步严逼之时,正当中国除了口头上“奉陪到底”的硬话以骗骗国内子民以外、只能步步退让步步妥协之时,3月26日中国原油期货(代码SC)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交易。首日迎来开门红。截至下午收盘3点整,主力合约涨幅仍有3.34%,成交量达4万多手,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合约成交总价值金额超过170亿元。 

中国官方高调庆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中国证监会主席及一应中国财经界大佬悉数到场,高呼其意义深远。而中国境内外的蓝金黄、五毛、红粉、“爱国网民”则更加兴奋的直白:“这是石油人民币,这是中国对美国的釜底抽薪的战略反击,动摇了石油美元的地位,也就是动摇了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甚至有位老龄小粉红说:“如果让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石油天然气交易中用人民币结算,这对美国来说,是开了一个坏头,树立了一个坏榜样,以后其它贸易包括民用百货、飞机导弹军用品交易都可能用人民币来结算。谁还来买美国国债?谁还存储美元货币?美国人民高福利高收入让全世界人民买单的好事再也难以继续了。美国还不豁出命来跟你干?”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事情果真如此吗?

国际硬通货是依靠平等的市场交易创立的

首先从美元世界霸主地位说。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可能有相当比重的政治力量使美元成为世界霸主。可是,七十年代初美国宣布美元不再是金本位,与黄金脱钩,五十年来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依然没有动摇。这与美国维护世界和平和国际贸易市场秩序的稳定的综合力量强大有关,然而市场交易毕竟是平等的,美国国债的长期稳定及其它一切市场信用,是美元成为世界最硬通货的最主要原因,当是毫无疑问的。

这不是谁想动摇就动摇的。一段时期内,欧元有可能成为可与美元相媲美的国际硬通货,可就现在看来,一二代人的时间里欧元也不能挑战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

看人民币现状,别说去挑战美元世界霸主地位,就是要成为国际货币、国际硬通货都极其困难。

任何货币都有四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但是这些职能的前提是其流通性。就国际范围内,人民币的流通性恰恰是受限制的。

本来,2016年底IMF同意人民币加入SDR,且比重据美元、欧元之后,占10.92%,高于日元、英镑。人民币自动成为五大国际货币之一。作为国际货币市场上的新人,人民币当下的国际流通量低于SDR占比比自己低的老牌国际硬通货日元、英镑,那是正常的。可是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竟然在IMF承认其是国际货币之后还在下跌!就在IMF同意人民币次年初,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表示,与2015年相比,人民币国际支付额下滑了29.5%,在2016年各币种国际使用量排行榜上,人民币仅排在第六位。

按照SDR的标准,被列入国际货币的都应该是可以自由兑换的。可能因为中国经济体和国际贸易量的庞大,再加上人民币国际化一直在进行,已经只有最后一步便可自由兑换了,IMF对中国有所迁就让中国加入SDR?

依据克鲁格曼三元悖论,在稳定汇率、独立货币政策和资本账户开放这三个目标之中,一个经济体只能同时达到其中两个目标。中共一直强调主权(也就是他们垄断的权力),中国不可能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中国央行曾经一再承诺将继续开放资本账户, “三元悖论”预示着中国必须实施浮动的汇率政策。

可是,中国经济自几年前出现明显下滑势头且看不见重新上升希望,资金大量流出,外汇储备急剧下跌,中共当局不是通过积极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难题,而是进一步管控境内资金严控外汇出境。这样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国际化改革便都在走回头路了。

中国如果严控资金流通,任意操控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就难以树立必要的信用,人家就不会储存、支付、流通人民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规定的人民币占SDR比重的10.92%并不会天然生成,并不必然能扩大人民币的国际流通。要人家愿意使用、储存、支付、流通才能实现。否则人民币的流通量甚至会萎缩,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下降,成为SDR货币篮子中的僵化的死货币。

不是硬通货岂能形成石油人民币?

上海石油期货交易所规定了原油期货将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同时规定境外特殊非经纪参与者、境外客户可以使用美元作为保证金。换句话说,境内客户间交易必须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而境内客户与境外客户交易,计价用人民币,最后结算可以用人民币也可以用美元。

石油卖方现在基本上都是境外客户。中国现在严控资金外流,流通性受到严格限制的人民币,境外客户会去大量捏在手里吗?如果真有境外客户手里滞留大量人民币于境外,那么在中国严控资金向境内外流动时,势必拉低境外人民币汇率。谁会那么傻拿一大叠必然要贬值的不易流通的钞票?而且境内外人民币汇差,给人民币管理当局也会带来不小的麻烦。如果境外客户获得人民币,只是准备购买中国商品,那么所谓石油人民币其实就是以货易货,比现代贸易后退了一大步。

说上海石油期货交易所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可以避免汇率风险。不用美元当然就没了美元汇率风险。可是,以长期看美元,美元的汇率风险其实是不大的。反过来不用美元用人民币,从以往的十几年或二十几年看人民币汇率风险,那就是很大了。现在以严控外汇严控资金流动来维持人民币汇率,但一旦行政力量不能压住累积的市场力量,那人民币恐怕就是IMF规定的五大货币中汇率风险最大的一种货币。在此情况下,有几个敢做长期人民币石油期货?

当谁都看得出人民币国际化在倒退时,靠设立一个石油期货交易所就能推广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扩大使用吗?就能出现石油人民币吗?我们在上海石油期货交易所规定的外汇保证金里,看到的仿佛仍然是石油美元。

当然,开设上海石油期货交易所对中国不是一点好处没有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石油购买国,却在国际市场上一直没有定价权。这在市场交易上是说不通的。

表面上看好像是国际石油供应商过分狡猾,各个击破中国石油购买企业。实际上却是中国国有石油企业垄断价格和垄断石油进口权,逼得中国中小企业只能答应国际石油供应商的价格,因为它比中国国有大企业卖出的还便宜些。

现在中国有个石油期货交易所,可以自由的市场方式的来形成一个统一的中国购买石油价格,使中国包括中国中小企业客观上有了国际石油市场上一定的定价权。但是,如果中国仍然坚持政府与国有大企业一体,让国有石油大企业把持上海石油期货交易所,那么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定价权还是有限的,随时会被中国自己的企业破坏。

谢选骏指出:如果“石油人民币”真的取代了“石油美元”,那么名为人民币实为“毛币”就会红色渗透全球,毛泽东的死人头就会到处流通,污血四溅、到处紫红……毛泽东钱币行贿全球不是中国文明整合世界,中国文明整合世界不是毛泽东钱币行贿全球。



【111、中国文明整合世界为何受到围攻】


网文《难以想像! 一千年前中国与世界差距这么大》(2018年1月20日转载动态网)说:

一千年前,西安是世界第一大城市,亚洲文化中心,宗教中心,贸易中心!(pixabay.com) 

一千年前中国遥遥领先于世界,一千年前中国人会自豪的说:〝我幸福,因为我是中国人,而不是蛮族人;我幸福,因为我生活在全世界最美好的城市洛阳。〞一千年前的中国人自信得一塌糊涂,而一千年后的中国人没有了这样的自信。

一千多年前的夜晚,全世界的城市都是一片漆黑,只有中国的城市灯火辉煌、光明灿烂。一千年前世界与中国差距有多大?

一千多年前欧洲还很乱很穷很落后,美洲未开发、非洲很原始。一千年前世界与中国差距不是一点半点,不是一倍而是十几倍。

一千多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超过百万以上的超大城市。11世纪,欧洲最大的城市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的规模都不过万人。而中国的洛阳有一百五十万人。

到14世纪,西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只有十万人口,欧洲的伦敦只有4万人,巴黎也只有6万人。而中国杭州、苏州、成都人口都超过百万。

一千年前的中国城市就已经有施药局、慈幼局、养济院、漏泽园等城市现代化的特征。一千年前,西安是世界第一大城市,亚洲文化中心,宗教中心,贸易中心!

一千多年前欧洲最富裕的意大利威尼斯人有幸来到泉州,不禁感慨中国城市是光明之城;见到杭州,感慨杭州是世界上最优美最高贵的城市,是天上的城市。

一千多年前威尼斯人见着中国的商船不仅感慨:〝中国的商船也是人们能够想像出的最大的船隻,有的有6层桅杆,4层甲板,12张大帆,可以装载1000多人。这些船不仅拥有精确得近乎奇迹般的航线图,而且,它们还拥有几何学家以及那些懂得星象的人,还有那些熟练运用天然磁石的人,通过它,他们可以找到通往陆上世界尽头的路,对于他们的天赋,愿上帝受到赞美。〞

一千多年前意大利人见着中国的面条,于是他们发明了今天的意大利面条;见着中国的冰激凌,于是今天他们认为自己发明了冰激凌。

一千多年前中国华北的钢铁业年产就达125万吨,而公元1788年欧洲工业革命开始英国钢铁业年年产才有7万6千吨。

一千多年前,11世纪,中国开始使用纸币,中国的货币比今天的美元、欧元要坚挺,中国的钱币物超所值。而欧洲17世纪后才开始使用纸币,公元1661年,瑞典才发行纸币,成为欧洲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

一千多年前宋朝人用泥土(把泥土烧成瓷器)就轻易换来大批金银珠宝。一千多年前的中国人都很值钱,中国的工匠是世界各国急需的人才,是世界的宝贝。

一千年前的中国经济、政治、科技、工艺、文化、娱乐、学术、数学等等都是世界第一,军事也是数一数二。

一千年前的中国佛教、道教儒教、大放光芒,远远超过外国。一千年前的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当之无愧叫中国。

祖先的智慧与勤劳孕育出了一千年前伟大的中国,而现在呢?一千多年前中国人用高科技挣钱,一千年后的中国靠低廉的劳动力挣钱。

一千年后的西方人说:〝一千年前的中国经济总量最高的时候,占当时世界的百分之八十。〞一千年后的中国人震惊的说:〝这怎么可能?〞

一千年前世界与中国差距有多大?作为一个一千年后的中国人,知道的人太少了!感叹这个千年的差距是为了让世人惊醒。可叹我泱泱中华,几千年的华夏文明,被西来共产幽灵摧毁,总有一日,势必铲除红魔,复兴中华!

谢选骏指出:我在2004年发布《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的时候,引起轩然大波,遭到多方围攻,这是因为那些人缺乏对于历史的基本了解。而开路先锋永远是会受到孤立和围攻的,这是一个物理现象。而首先发表这一巨著的“多维网”后来竟然被人买断,并且删除了所有刊登《中国文明整合世界》的网页。内幕深深,不可告人——但是可见《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确实震撼了世界了。好在互联网络时代的思想,是任何黑手无法斩尽杀绝的。而且封杀越大,出击的力量就越是强大了——因为说明那思想正中要害了。



【112、中国文明整合英国】


《风水轮流转 伦敦有钱小孩流行学中文》(中央社台北2017年10月10日)报道:

英媒报导,愈来愈多伦敦富裕家庭热中于让孩子从小就接触中英双语教育,这类学校除了标榜双语教学,也在教学法上引进中英不同的训练方式。英国金融时报说那前财政大臣奥斯朋(George Osborne)曾拨出1000万英镑让英国小学引进中文课程,相关趋势在私立小学上更为明显。

9月在伦敦新成立的肯辛顿韦德学校(Kensington Wade)标榜沉浸式中文教学,一名家长说明为何将3岁半儿子送入这所学校时表示,「它开发智力,教文化,还能保障前途」,她并认为,即使未来很多中国人将说很棒的英语,「但中文是一块敲门砖」。

英国首家中英双语托儿所「望子成龙」(Hatching Dragons)宣称让幼儿到5岁时能够流利使用双语。这所学校创立于2015年,刚在伦敦开设了第2家,马上还将开设第3家。

肯辛顿韦德学校校长说,学生家长主要是一群对自己孩子期望颇高、与中国打交道或明白中文重要性的商界人士。

在教学方法上,该校标榜用纪律严明的「上海模式」教数学,同时用英式教育培养创造力和批判思维。

不过,报导引述语言学教授索雷斯(Antonella Sorace)表示,认为双语教育会让孩子们更聪明是一种误解,教学效果也无法100%保证,因为受到很多因素影响。

谢选骏指出:双语教育让孩子无所适从,变成非驴非马的文化骡子。我亲眼所见,双语教育使得不少孩子很晚才能开口说话,很多还变成了口吃或俗称大舌头。所以,与其说学中文的作用在于使得英国人变得更加聪明,不如说这是“中国文明在整合英国”。两百年前英国学了科举制度发展出了现代文官制度,创造了大英帝国。但英国不仅没有知恩图报,反而向中国输出鸦片、恩将仇报。如此多行不义,必自毙也。这次英国人学了中文,可能没有好运当头了,反而可能变成大舌头。

附录参考

大舌头 (口语病的一种)

大舌头是口语病的一种,医学上称为言语不清,又叫吐字不清,俗称“大舌头”。原因在于发音器官生理异常或发音气流方向排出异常,就会出现各种形式的发音不准。也有因方言形成的发音不准,也被称呼为“大舌头”。形成因素:1. 遗传因素,如父母,近亲里有大舌头;2. 先天性生理发育不良,有各种畸型,如先天性腭裂;3. 发音器官有疾病、生理有缺陷,如舌头过大、过小、过扁宽、过厚、舌系带过短;4. 发音器官出现器质性病变;5. 舌系带强直、声带痉挛、咬肌痉挛;6. 发音位置不准确;7. 发音方式、方法错误;8. 方言形成了语音的结构定型。

特征

①发音不准确、吐字不清晰、最典型代表性的字音如:老、拉、来、兰、狼、勒、累、力、六、楼、龙、李、乐、哥、科、喝、基、欺、希、知、吃、诗、日、二、儿、耳、资、雌、思、恋等;

②习惯性;

③经常性;

④普遍性;

⑤发音器官生理异常

症状

一、先天性主要指:由于身体发育不健全,有缺陷,尤其是语言中枢和发音器官曾有过病变,多数是由于胚胎药物中毒所致,也有一部分是在胎儿期营养极度缺乏或过剩造成发育器官畸形或不完整。如腭裂、唇裂[兔唇]声带残缺直接影响发音和语言表达。二、后天性主要指:[个别音发不准,其它音没问题]机体功能完全正常,只是发音器官的肌肉力量不足、张力不够或协调性差,在发音时就会不准确,久而久之默认了这一错误信息,养成了错误的发音习惯,造成了发音的正误混肴。

大舌头的具体症状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某个单音系的字音说不清楚,有的是较多音系的字音说不清楚,有的是所有音系的字音说不清楚。

1. 舌尖中音 d 、 t 、 n 、 l 作声母的字说不清楚。例如:达到、歹徒、东单、梯田、踢腿、他听到、那年、奶娘、铁头、狼来了、唠一唠、啦啦连、梨烂了、刘老师上六楼了、姥姥累了、那乐乐不来了、66006060。

2. 舌根音 g 、 k 、 h 作声母的字说不清楚。例如:哥哥高喊着开车、归国华侨、夸口、旷工、刚果、高官、喝水、空壳、各国。

3. 舌面音 j 、 q 、 x 作声母的字说不清楚。例如:交警、机加车间、江西、京津、七千、请求、秋千、西夏、鲜虾、星星、行凶、小心、下雪、贤妻。

4. 舌尖前音 z 、 c 、 s 作声母的字说不清楚。例如:住在、巢穴、做贼、最脏、参差、此次猜测、草丛、三思、洒水、十四、四所、三岁、算术。

5. 舌尖后音 zh 、 ch 、 sh 、 r 作声母的字说不清楚。

例如:住宅、庄主、挣扎、长爪、车臣、茶水、厂长、山上、说书、十双、受伤、二人、儿歌。

类型

1. 按语流障碍程度划分而分为: a 轻度患者 b 中度患者 c 重度患者;

2. 按外部症状划分: a 舌尖音 b 舌面音 c 舌根音。

形成原因

1.先天性生理发育不良,有各种畸形,如:先天性智障,脑瘫后遗症等其他疾病,包括压迫语言神经疾病,这类患者的发音不准,是生理现象引起的。

2.后天性构音障碍,表现为声母韵母说话时,声母运动不到位,导致韵母独立发音,造成失真现象,再加上气流排除方式的错误(嘴出气窜到了鼻腔里),舌面音发到了舌的两侧,舌部运动差等诸多原因,都是发音不准的因素。

3.对发音不准的错误认识:有的天生就没有发准过,就会认为是先天的。这是一个对语言发育阶段不了解,造成的错误观念。其实儿童期语言发育会出现两个阶段。

(1)两岁左右从对词的认识到词组,多数儿童发音都不是很准确。

(2)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会自动消失(大多数儿童)。

(3)只有百分之一的儿童没有达到正确的发音,造成了部分声母的不准确,形成了构音障碍。他们仍然延续2—3岁的发音习惯,久而久之发音方法的错误条件反射便形成了。

(4)但有些人是因为舌体本身灵敏度就低下,运动不灵活而导致舌体运动不到位所以发音不准。

手术矫治

舌系带过短须手术矫治的特征是,舌不能伸至上唇并且舌底中有凹陷(舌系带稍短不须治疗)。手术非常简单,麻醉剪断系带即可。早期手术对以后语言影响不大。如果年龄大了再手术,会形成语言习惯,手术后声音也难以纠正,因此手术应该越早越好。

治疗方法

1. 矫治仪器对咬字、呼吸、发音器官的矫治

2. 矫治仪器对舌神经进行矫治

3. 矫治仪器对舌经络矫治

4. 矫治仪器对发音器官的穴位进行矫治

5. 舌、喉、唇、齿功能性矫治

6. 呼吸器官功能恢复矫治

7. 语言中枢神经功能恢复矫治

谢选骏指出:双语教育虽然不好,但也没有办法,因为大家都在全球化的漩涡之中,近乎没顶了。



【113、中国文明注定整合全球】


《西方分裂与世界失序》(2018-01-04 转载 金融时报)报道说:

我们已经来到了西方主导的全球化经济时代和冷战后“单极时刻”地缘政治时代的终点。这正是我一年前说过的。问题在于,这个世界将经历美国打造的二战后自由秩序的瓦解,从而进入去全球化和冲突时代,还是走向一个合作复兴的时代。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担任美国总统一年后,我们应该回顾这一问题。简单地说,瓦解的可能性甚至更大。

过去一年的经历突显了特朗普总统任期的特性。他每天的所作所为都与世界对美国总统行为和态度的预期格格不入。但是,为个人利益利用职权、漠视真相以及攻击一个法治国家的制度,都是人们早该预料到的。只有参与者认可其他参与者的合法性时,自由民主制度才会存续。一位号召手下官员起诉昔日反对者的领导人是一名准独裁者,而非民主主义者。

特性是一回事;行动又是另一回事。到目前为止,特朗普的主政方式主要还是一名传统的共和党“富豪民粹主义者”——一边向富豪输送政策,一边向愤怒的基础选民发表迎合言论。然而,在他对美国的联盟体系一贯唯利是图的态度以及狭隘的重商主义贸易论中,他的特性还有待观察。

特朗普担任总统削弱了自由民主(建立在中立法治之上的民主)大业。在东欧的前共产主义国家,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治下俄罗斯“全民公决式独裁”(被委婉地称为“非自由民主”)风格吸引了崇拜者,鼓励着效仿者。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在围绕总统权力的公投中以微弱优势获胜,使土耳其朝着这一方向更进一步。

然而,2016年的英国脱欧公投迄今并未在欧盟内部吸引效仿者。在法国,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遏制了民粹主义和排外浪潮。但德国大选削弱了该国呼应马克龙的能力,而即将到来的意大利大选可能会证明不仅对意大利、而且对整个欧圜区都具有破坏性。

可以说,2017年最重要的政治发展发生在中国。在那里,习近平显然已确立了其对共产党至高无上的地位,并巩固了党对国家、国家对人民的最高权威。他已成为全世界政治强人中最强的那一个——一个正在崛起的超级大国的领导人。

2017年,独裁政权还在崛起。“民主衰退”仍在继续。

与此同时,全球合作又发生了什么?在这方面,我们也目睹了意义重大的变化。其中之一,是特朗普决定退出美国盟友们(尤其是日本)投入了大量精力打造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并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另一变化是特朗普政府决定退出《巴黎气候协定》。

另一面我们看到了习近平为扛起全球化大旗频频发声。总体而言,反对合作的势力和反对民主的势力去年都得到了加强。当世界的领导国家出现一位将冲突视为常态的总统时,出现这种局面不足为奇。

这些形势发展必须放在更长期的趋势下审视。最重要的是,如今高收入国家虽然仍非常强大,但地位正处于相对衰落之中。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军费开支正急剧攀升,尽管仍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自本世纪开端以来,高收入国家在世界产出中的份额按市场价格算下降了约20个百分点,在世界商品贸易中所占份额下降了17个百分点(见图表)。

如下是上述形势发展的影响:

首先,这些政治发展造成了西方作为一个意识形态一致实体的分裂。高收入国家之间的紧密合作过去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意志和权力的产物。这一权力的中心如今却在抛弃支撑这一理念的价值观和利益观念。这几乎会改变一切。

其次,现代西方民主和自由全球市场的理想已经丧失了威望和吸引力——不仅在新兴和发展中国家,高收入国家自身也是如此。虽然目前还没有其他替代性经济体系占据上风,但仇外的民粹主义者和威权主义者(往往是同一类人)的吸引力已经上升。

第三,管理世界经济、全球公域(特别是气候)和安全问题需要高收入国家与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之间的合作。领先的高收入国家作主导的旧时代已经结束。但在如此迥异的国家之间寻求合作极为困难。

最后,正如哈佛大学(Harvard)的格雷厄姆·阿利森(Graham Allison)在《注定一战》(Destined for War)中所言,美中之间的的确确存在爆发冲突的风险。乐观主义者会(合理地)辩称,经济相互依赖与核武器使战争行为变得十分愚蠢。悲观主义者将回应说,人类拥有在犯错中走向灾难的巨大能力。或许,特朗普身边的将军们将无法控制他不乱作为。或许,他们甚至会对朝鲜发动毁灭性战争。

谢选骏指出:阿利森不能明白的是,不论“注定一战(Destined for War)”的结果如何,中国文明注定整合全球。因为,即使西方胜利了,那也是一种新的凯撒主义抬头并出而收拾残局——这将是一个新的中国也就是新的中央国家出面整合全球。而这个“广义的中国并非China”的意思,是我在2004年发表的《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全球》一开始就阐明了的。



【114、中华文明与中国政治有何区别】


网文《关于中华文明分期和第四期经典》(东海一枭(余樟法) )说:

台湾吴展良教授在《第三期中华文明的经典体系与经学的建构》(《文化纵横》2017年8月号)一文中,将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分为三期,摘要如下:

“第一期是封建时期,虽然有天子,可是其下各国相当独立,有数以百千计的国家,共同组成一个依中央礼制所建构的天下型国家。第二期是大一统的帝制时期,从秦一直到清末,大体上实行或企图实行由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的郡县制。第三期则是民国与共和国时期。”

这个分期法不妥当,我认为应该如是分期:尧舜禹是古典大同王道时期,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为中华文明第一期;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历史进入古典小康王道。夏商周是小康王道的封建时期,为中华文明第二期;汉唐宋元明清为小康王道的郡县时期,为中华文明第三期。

第四期刚刚开始,民国与共和国时期只是进入第四期之前的过渡期。

中华文明的背后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主统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是儒家经典。三期文明背靠的都是儒家文化,然经典依据有所不同。尧舜禹夏商周汉唐侧重于六经(乐经缺失,实为五经)。尧舜禹夏商周,作为六经诞生期,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实践诞生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相得益彰。汉唐为五经实践期,五经指导政治实践。宋朝始,重心从五经转向四书,宋元明清都侧重于四书,先四书而后五经。

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认为,《四书》是直接的“圣人本意”的。他有一个比喻很形象:“《语》、《孟》、《中庸》、《大学》,是熟饭,看其他《经》是打禾为饭。”所以要先读《四书》,后读《五经》。同时,朱熹又对五经都有微词。他说《易》《诗》:

“易非学者之急务也,某平生也费了些精神,理会易与诗,然其得力,则未若语孟之多也。易与诗中所得,似鸡肋焉。”(语类一百四)

他说《春秋》:

“春秋只是直载当时之事,要见当时治乱兴衰,非是于一字上定褒贬。”(语类卷八三)

他说《书》:

“书中可疑诸篇,若一齐不信,恐倒了六经。如金縢亦有非人情者,“雨,反风,禾尽起”,也是差异。成王如何又恰限去启金縢之书?然当周公纳策于匮中,岂但二公知之?盘庚更没道理。从古相传来,如经传所引用,皆此书之文,但不知是何故说得都无头。且如今告谕民间一二事,做得几句如此,他晓得晓不得?只说道要迁,更不说道自家如何要迁,如何不可以不迁。万民因甚不要迁?要得人迁,也须说出利害,今更不说。吕刑一篇,如何穆王说得散漫,直从苗民蚩尤为始作乱说起?若说道都是古人元文,如何出于孔氏者多分明易晓,出于伏生者都难理会?”(语类卷朱子语类卷第七十九)

可见朱熹精于四书而疏于五经,对五经重视程度不够。因此,理学的思想原则和命题,与五经既大体相同,又别具特色。

但四书五经毕竟都是正经,原则不二,精神一致,所以,中华一二三期文明精神完全一致。而民国与共和国时期就大不一样了。民国弃了儒家文化,另辟三民主义蹊径,已去中国化;此后复抛弃三民主义,另行马路,更非中华。儒家是中华之魂,中华是儒家之体,两者同命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实践中道,才有王道政治;只有独尊儒家,才有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的重建与儒家文化的复兴同步。故中华文明第四期,只能说刚刚开始。关于第四期的经典,我的看法与吴教授大同大异。大同是同以四书五经为根本经典,以佛道和自由主义经典为辅助性经典;大异是对于古代诸子、西方百家及启蒙派名家著作的选择。吴教授主张,将三民主义、社会主义经典和鲁迅、陈独秀、胡适等西化派的著作选择性纳入“发展中的现代中华新经典”。那样的话,将正邪善恶杂烩在一起,用来指导国家建设,难免思想混乱精神分裂。

我以为,中华文明第四期的经典可分为正经、副经和辅经三类。正经即主体性经典,当然是四书五经。副经,从自汉朝至民国历代圣贤大儒的代表性著作中选取。如董仲舒、二程、朱熹、王阳明、王夫之等等大儒的代表作和他们编订的著作。辅经,辅助性经典,从齐法家、佛家、道家和自由主义四家经典中选取。

注意,要纳入中华文明经典的范畴,是需要相当的文化道德资格的。也就是说,其价值观念和标准要有相当的正确性正义性,要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和道德资源。古今中外各家各派的经典浩如烟海,但具有这个资格的颇为稀有,也就齐法家、佛家、道家和自由主义四家的代表作,可以择优纳入。

说明一点,在中华文明前三期中,唯独齐法家,在春秋时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正面作用,其它诸子百家在政治上所起的作用,基本上都是负面的。例如,暴秦昙花一现的强盛和统一,是秦法家作祟;五胡乱华,与佛道凌驾于儒家同步。

佛道两家情况比较特殊,作用有正有负,在两可之间。概乎言之,儒家衰败的时候,它们仿佛抱薪救火,负面作用急遽上升;儒家兴盛的时候,它们或可锦上添花,起一定的正面作用。(2017-11-3余东海首发儒家网)

谢选骏指出:上述两种观点虽有不同,但是所谈的都不是中华文明,而仅是中国政治。例如,吴展良的“第三期中华文明”就齐全是从政治制度的分期来分析中国历史的分期的,所以分中国历史为封建、帝制、共和等三期。再如,余东海谈论“中华文明”的时候,确实比吴展良较为全面深入,但是也仅仅停留在经学的层面,完全没有涉及“文明”的其他方面。文明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只是一家一派或各家各派的经学,更不能仅仅局限在政治制度——而是比这些事物的总和还要深广久远的社会生活的总体。这就是“中华文明”与“中国政治与经学”的基本区别。



【115、作茧自缚的人类文明】


《人造卫星正在成为我们探索宇宙的障碍》(BBC 2020年12月20日)报道:

想像一下你是一个天文学家:花大量的时间观察银河系远端的新星球和星体;收集目前所知的宇宙最远处的数据;还要监察彗星。

你的视野如同宇宙一样广阔;你有世界上最先进也最昂贵的天文望远镜可用……可是,你的视线却受阻。

这正是梅甘·多纳休教授(Megan Donahue)面临的事情。她研究银河系的群聚,也在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天体物理学。

“有10万颗光明、闪亮,还会移动的‘星星’在天上会造成灾难,”她说。她指的是一群正要发射上天环绕地球的人造卫星,它们形成了一片人造的巨型星座。多纳休教授同时是美国天文学会(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会长,该学会最新的报告得出结论,“由于(人造卫星)严重的干扰,一些天文现象将肯定会被错过。”所以,什么类型的重大观察将有被错过的风险?“我们监察天空中飞过来的小行星,”她说,“这将左右人类的生存。”

“它在破坏我的研究”

最近数周,几乎每一天都有私营公司发射卫星上天的消息。美国航天制造商SpaceX(由伊隆·马斯克所有)已经将650枚“星链”(Starlink)卫星发射上近地轨道,这个计划总共有1.2万枚卫星要发射;全球通讯公司一网(OneWeb)则已将其计划的4.8万枚航天装备中的74个发射上天;亚马逊(Amazon,美国线上零售及跨国科技公司)表示,他们亦想发射自己的3236枚卫星。

一旦它们全都按计划完成,仅此三家公司就已有超过6.3万枚新卫星。这还不包括在俄罗斯、中国等各个地方的其他机构,它们也在排着队准备发射它们自己的设备。理论上来说,这应该是一件好事——天上飞行这些机器,主要用于改进地方上的电子通讯。但是,这些人造卫星群有一个负面作用:它们会遮挡天文学家的视线。

多纳休教授说,卫星几秒钟的闪烁,可能就会令多年的研究付诸东流。

我们应该担心吗?当然应该! 因为从研究远方星系当中所能了解到的信息(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它的密度以及质量等)可能会为带动更先进的技术开发,从而令所有人的生活更美好。但是为了做到这一点,多纳休教授不得不首先要捕捉到一些你所能想象的最微弱的光——这样做需要最特别的天文望远镜。而这些设备,在人造的光源面前是极度脆弱的。

“在我试图要从离我们几十亿光年远的星系那里捕捉到那些微光时,人造卫星会造成一些过度曝光的巨大光线,穿透非常敏感影像,”多纳休教授说。换句话说,她那些精密的图片被卫星的强光给烧毁了。有时候“通常要很多分钟完成的整个曝光会被破坏,然后它甚至影响之后用同一个设备进行的曝光,”她说。

“光弹乱入”是“天文学的灾难”

那么,我们真的可以说,是人造卫星在“乱入”破坏天文学研究吗?“是的,那是其中一个理解,”多纳休教授说,“它实实在在地用光架设了一道屏障,阻止公众资助的宇宙科学研究:星球、小行星、星体、星系,一切东西!”

这位天文学家表示,“不用很多家公司一起,就能使夜空充满各种光线”,从而破坏“数十亿美元的公共经费”。一个重大牺牲品可能就是薇拉·鲁宾天文台(Vera Rubin Observatory)——过去曾被称为大型综合巡天望远镜(LSST)——仍在建造中的它位于智利的艾尔基谷,这个地点的选择是因为它原本清净的天空。“这对于美国来说是最首要的新望远镜,而它将会悲剧性地受到这些卫星的影响,”多纳休教授说,“(人类)需要有所行动来令它们对天文台带来的灾难少一些。”

关乎人类存亡

但是,受影响的可能不仅仅是她的工作。“它关乎人类的存亡的事,”多纳休待援说,“我们监察天空中飞过来的小行星和彗星。”现在,这些东西撞击地球的机会非常低,但仍然是有切实可能性的。

就在9月,两颗体积相当于半个埃菲尔铁塔的小行星——被浪漫地命名为2010 FR和几天后的2020PT4——以每秒八英里的速度掠过我们的星球(这个速度相当于在7分多钟里从纽约到达伦敦)。

美国太空总署(NASA)将这类太空石块列为近地物体(NEO),称它们是“潜在危险”,因为在未来它们的轨道有可能更靠近,从而与地球相撞。

这就是为什么太空总署一直在监察很多其他被认为有风险的小行星——尽管它们撞击地球的机会非常小——并且有机制会在需要时将它们击出地球范围。

这也是为什么提前预警能够大大地增加你生存的机会,多纳休教授说:你越早发现一个模糊的物体向你移动,你就越有机会避免灾难性的撞击。

夜空中的污染

“谁拥有天空,谁又有资格说谁有权在天上放光?”多纳休问。她说,各企业用人造卫星挤满太空,“破坏了地球上每一个人的夜空”。她还表示,除了生存威胁,我们可能还会因此错过无数令人兴奋——而且有用——的新发现,“不可逆转地永远失去一些机会”。

但是,卫星有可能被送到一个没那么多问题的轨道吗?“即使这些公司的所有人都同意只使用近地轨道(海拔500至600公里以内),”多纳休教授说,“这些物体仍然会被看到,并且在日出前和日落后的很多个小时里能够在太空中反射太阳光。

如果这些公司选择使用高海拔的轨道呢?“那问题就会更严重。像薇拉·鲁宾天文台(VRO)这样的天文台,在夜间拍下的照片里,将几乎每一张都会有杂物,”多纳休教授说。而这不仅仅是在智利有发生,它真的有国际性的影响。

记得那张突破性的黑洞照片吗?距离5亿万亿公里,地球上没有任何足够大的天文望远镜能够捕捉到那些太大、太远或者太大又太远的东西。但是如果你将几张用地球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连接起来——就像他们在黑洞项目上所做的那样——你实际上就是在制造一个超大天文台,将彼此获得的数据和其他讯息拼起来,拼出一个过去不可能拼出来的天空。“VRO是一个天文台系统里的一部分,”多纳休教授说,其他建在地面上的大型天文台,比如极大望远镜(Extremely Large Telescopes)和巨型麦哲伦望远镜(Giant Magellan Telescopes)等,将会依赖VRO的各种发现。

从智利到印度,如果一个项目失败了,就会有很多受到影响。“不仅是一个天文台,一个地方,”多纳休教授说,“像欧几里德卫星(Euclid)和最近重新命名的南希·罗曼太空望远镜(Nancy Roman Telescope)一直是计划使用将会从VRO得出的重要数据群。”

天文学家说,在1960年代末,对核战的恐惧促使很多国家签署了一些法案,监管对太空空间的使用,以避免核灾难,对于无线电波频的使用也一些有限的国际监管,“但是没有任何国际法律直接监管太阳光反射。”

天文学以及地球的未来

如果有那么多的太空设备围绕地球,我们还要多久就会被太空垃圾所围绕?“我们已经被一个有点像垃圾场的东西围绕了”多纳休教授说。“太空总署和其他相关利益机构在追踪轨道上有很多小东西,为的是避免和废弃的火箭相撞,”这位航天物理学家说。“然而,这些据称有10多个的卫星比上面的那些垃圾要大得多也光亮得多。撞击永远是一个担忧。”

不过,多纳休教授希望对未来保持乐观。“科学上来说,我们在基础物理学上的一些最大的进步,都是从研究天空得来的,而其中特别是夜空,”她说。“了解物质本质、重力、黑洞、时间的起始、元素的产生以及代表宇宙总能量约70%的暗能量的存在等,”多纳休教授说,“暗能量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如果我们只关在地球上的实验室里,我们永远都不会找到答案!”

“我希望我们能够有一些监管,从而让未来的世代有跟我们曾有过的同样(或者更好)的天空视野,”她说。“我的希望寄托在这些公司的工程师甚至领导者和天文学家和天文台工程师有别,不会这么疯狂:我们都是太空极客,我们很多人进入这一领域,就是因为我们爱太空,”多纳休教授说。

解决办法可能就在那些一开始制造这个乱局的人们手上:“设计和建造太空船、天文台的同一类人,要站起来面对时间、成本和太空局限的挑战。”天文学(以及地球上的生命)能够度过这一关吗?

“或许一些人会决定,他们不想作为当代天文学的终结者而被记住,”多纳休教授说,“而我只能希望,这是做正确行动的最大动力。”说到底,“天空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

谢选骏指出:“人造卫星正在成为我们探索宇宙的障碍”,这好像十二分的反讽,但实际上却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缩影——“作茧自缚”,这就是人类文明的命运,你的努力都将成为你下一步的障碍或是陷阱。这也就是为何《周易》把“君子日新其德”列为最更高的理想,因为这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人造卫星正在成为我们探索宇宙的障碍,正如人们的成就正在成为人们突破自我的障碍。



(另起一页)

书名

文明杀手

Civilization Killer


《外星看地球》第31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31


作者

谢选骏

Xie Xuanjun


出版发行者

Lulu Press, Inc.

地址3101 Hillsborough St.Raleigh, NC 27607—5436 USA

免费电话1—888—265—2129

国际统一书号ISBN:

定价US$最低


2021年4月第一版

April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31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3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专栏作家是个危险的职业

[《光明日报》资深编辑董郁玉因“间谍罪”被判刑七年](王月眉 2024年11月29日)報道: 2017年,董郁玉在哈佛大学。他在中国政府鼓励与外国人交往的时代开创了自己的事业,但现在,这种交往受到了极大的怀疑。 周五,中国一家法院以间谍罪判处一家主要党报的高级编辑和专栏作家七年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