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2年1月29日星期六

谢选骏:专制暴君是自由的种子


《秘密报告会场“没有”掌声,而是充满恐惧》(2022-01-28  爱雨一生)报道:

 

1956年2月,临近苏共二十大尾声,当外国代表相继离开后,在14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代表的注视下,赫鲁晓夫给自己那场历史上分量极重的“秘密报告”做了个开场白;几天后,一个名叫维克托·格莱耶夫斯基的年轻人在女友的办公桌上看到了一只印有“绝密”字样的信封,里面的内容摧毁了这位年轻的布尔什维克的信仰。


维克托·格莱耶夫斯基以这份绝密为筹码向以色列换取逃离苏联的承诺,当内容的复印件被递到以色列总理戴维·本-古里安手中时,他忍不住感叹:“苏联以后会成为一个民主国家。”


如今,连职场都能被视为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更不用说1953年后若干年里苏联的政治场了。秘密报告会场的掌声似乎更多代表了一种讽刺的含义:不少人把赫鲁晓夫视为苏联的罪人。然而,恰恰是他为拯救苏联做了尺度最大的尝试。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赫鲁晓夫其实也很难做:一名合格的政治家的理智令他心里清楚,这一步必须要迈出去,但迈大了容易扯到裆,迈小了又不足以震撼人心,很显然,心思缜密的赫鲁晓夫一早就为“秘密报告”这一步做足了准备。

根据资料显示,赫鲁晓夫刚一接过权柄便大量提拔年轻干部。他把前任的许多秘密都摆在这些年轻人的面前,其中的不少深受震撼,如谢列平、谢皮洛夫等,斯大林完美伟岸的形象在他们心中顿时崩塌,转而勤勤恳恳地为赫鲁晓夫的“去斯大林化”服务。后来据专家统计,秘密报告会场的1400余名代表中,有至少40%为后来提拔的“新人”。就在这间不小也不大的会场里,赫鲁晓夫十分“漂亮”地打响了他成为最高领导人后的第一炮。


据后来的描述:当时会场里掌声阵阵,人们随着赫鲁晓夫尖酸刻薄的讽刺而发出窃笑;当演讲进入高潮时,人们都屏住呼吸,生怕错过哪怕是一个字。当报告完成后,赫鲁晓夫获得了与会者们发自内心的长久的掌声和欢呼,由此看来,人们压抑已久的情绪在这一刻得到了彻彻底底的宣泄,它为赫鲁晓夫随后的改革开了个好头。然而事实当真如此吗?我们先不急着揭开谜底,不妨来看看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年轻的遭遇。


秘密报告会场没有掌声,而是充满恐惧


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苏联在理想主义者的心目中是一座光辉的天堂。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爆发后,苏联以稳健的速度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心怀同一个梦想,热情高涨地为这座殿堂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苏联存在的意义已远超一个国家,它已然成为一座丰碑。这一时期,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自发地跑到苏联追逐理想,维克托·格莱耶夫斯基便是其中一位。


维克托原名施皮尔曼,是个犹太人。当时,当局对犹太人的态度并不十分友善,因此,维克托为自己起了个听起来很波兰的名字,他不但借着这个新名字加入了共产党,还在苏联混得风生水起。维克托是一名十分坚定的布尔什维克,他把列宁与斯大林视为自己的偶像,希望能为共产主义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一家都定居以色列,但他偏偏要留在苏联,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奔走在苏联、波兰等国之间。1956年初,维克托与时任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书记的爱德华·奥哈布秘书的露西亚·巴拉诺夫斯基成为了恋人,两人正谈得热火朝天,维克托甚至不顾影响直接跑到露西亚的办公室里拍拖,然而谁能想到,这竟无意间改写了历史。


秘密报告会场没有掌声,而是充满恐惧


1956年4月的一个早晨,维克托在办公室里等待露西亚时看到了一个印有“绝密”字样的信封。他看到里面有本小册子,或许是出于好奇,也或许是记者职业的敏感,维克托竟向女友提出要借走看一眼;荒谬的是,露西亚居然同意了,她要求维克托要在规定的时间里还回来,只要这只信封能按时地锁进保险箱,那么这件事便天不知地不知了。谁料,信封里的那本小册子正是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时用的演讲稿,虽说在刚做完报告的那段时间里,报告内容只是流传在一小撮人内部的小秘密,但也难免走漏一点风声;也正是如此,西方阵营发了疯地想要得到它,CIA甚至出价100万美元作为悬赏。


读完报告后,维克托的信仰被彻底摧毁了。尤其是赫鲁晓夫对前任的百般挖苦,这让维克托开始怀疑自己之前所秉持的主义到底是一堆什么玩意儿。当他心情复杂而沉重地要把小册子交还给露西亚时,心里突然多了一个想法:维克托匆匆地跑进了以色列大使馆,他用这份“厚礼”换来了移民以色列的承诺。随后,露西亚将信封按时锁进了保险箱,而报告的复印件则被送到了辛贝特(以色列国家安全机构)。后来,当辛贝特局长阿莫斯·马诺将复印件递到本-古里安总理手上,后者沉默良久才意味深长地说:“这是一份历史性的文件,苏联以后将会成为一个民主国家。”


随后,以色列当局通过摩萨德将这份报告交给了华盛顿,它很快便传遍了西方阵营。摩萨德依靠这份文件名声大噪,一跃成为世界一流情报机构;西方阵营仍对报告带来的震撼意犹未尽时,苏联人却为此陷入了痛苦的纠结之中。一位叫做雅科夫列夫的代表后来回忆:所谓的“掌声如潮欢呼阵阵”不过是赫鲁晓夫编造出来的华丽说辞而已,实际上,“大厅里死一般的寂静。既听不到坐椅发出的嘎吱声,也听不到咳嗽声和窃窃私语声。”人们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事实”,根本不知道该相信谁,也因此陷入了犹豫、恐慌和压抑。


而苏联作家爱伦堡则直言:“在2月25日的秘密会议上,在赫鲁晓夫宣读报告的时候,几位代表当场晕了过去……我不隐瞒,我在读报告的时候,我也大为震惊,要知道,这不是一个受到平反的人在朋友圈子里说的,而是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在代表大会上说的。”爱伦堡是个作家,但这一次他并没有做任何夸张。后来,专家们根据资料证实:会场上当场晕过去的就至少有30人;报告结束后,以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为例,有若干人因无法接受此事也自杀。


法捷耶夫在自己的遗嘱中写到:“我看不出再活下去的可能,我为之奉献终生的艺术已被党的自负而无知的领导所扼杀,现已无法挽救……‘暴发户们’(指赫鲁晓夫等人)已背离伟大的列宁学说,这令人们对领袖彻底失去了信任,即便将斯大林同志视作‘暴君’,赫鲁晓夫们的罪行仍更加恶劣。”


值得注意的是,打破人们对某一个人的神话并不是赫鲁晓夫一人所坚持的事情。早在1953年,贝利亚和马林科夫便做过类似的事情,只因为阻力太大而不得不放弃。1956年2月9日,几位掌权者就是否要回归列宁“集体领导”做出了激烈辩论。在这次会上,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前任的做法的确违背了列宁的意愿,“但他之后,我们成了一个伟大的政党”。


我们暂且以“小人之心”揣度一番赫鲁晓夫的初衷:即便不是为了彻底摧毁束缚苏联的牢笼,他此举只是为了不活在前任的阴影下。前任的“神化”被打破,赫鲁晓夫自己的神化又立马被建立起来——他的尝试其实根本就没有打破这个怪圈。如今来看,“秘密报告”更像是一次极为危险的政治投资,它并没有为苏联带来太多,而是让赫鲁晓夫在他得势的十余年里赚了个盆满钵满罢了。


上海讀者 2022年01月28日 15:07

此文是彻头彻尾地编造了当年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场景,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时,与会者确实聚精会神地聆听,且会场上掌声不断。

lary 2022年01月28日 13:35

苏联的和平解体说明苏联党和人民是明智的,不能够再拿人民的鲜血维持一个存在不下去的政权和荒谬的意识形态了。尽管普京还想换个方式来维持,但是更大的变化在后面。


谢选骏指出:上文作者机器评论都没想到——专制暴君是自由的种子!试想,要不是专制暴君斯大林热爱自由、胡作非为,苏联神话会垮掉吗?要不是专制暴君赫鲁晓夫热爱自由、拆穿鬼话,苏联暴政会松动吗?要不是专制暴君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热爱自由、推行新政,苏联体制会解散吗?所以我说——专制暴君是自由的种子!因为专制暴君也是凡人,都有极其卑微的欲望,他们心里也有自由的种子,甚至比常人更为强烈——这是由人的原罪造成的,专制暴君也无法脱离……最后,他们心中的罪恶种子就成了自由的种子。所以不要害怕专制暴君扼杀自由,他们越是扼杀,自由就越是强大——因为专制暴君在副总他们自己的权力的时候,也就是在破坏专制制度的时候,这时候,世界就离开自由更近了,而不是更远了!

谢选骏:理论无法指导实践,思想的主权创造实践!



界面新闻《世纪未解之谜:自行车是怎么保持平衡的?它的诞生,完全依靠人类的生活经验!》(差评2019/08/16)报道:


如果要问,迄今为止人类有过哪些“成熟”的发明。


差评君,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行车!


“你已经是辆成熟的自行车了,当然可以自己骑自己了!”


只要速度够快,哪怕是在布满了石头崎岖不平的山间小路上,自行车也可以自如前行(对,在无人的情况下)。


自行车可以说是人类发明过的最高效、万能的人力驱动交通工具了,也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之一。


在荷兰,自行车的人均保有量曾一度飙到每100人就有109辆自行车的惊人数量。带菜篮子购物用的,户外对付山地用的,可以载孩子给妈妈专用的,一个人备上好几辆,妥妥的车比人多。


不过差友们可能想不到的是,“自行车到底是怎么保持平衡的”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是个困扰科学界一个多世纪的“未解之谜”!


要知道,自行车在18世纪末就已经被法国人发明出来了。


而这个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的玩意儿,其实跟“自行”没有半毛钱关系。


它没有驱动装置,没有脚踏板,看上去就是个长了两个轮子的长条板凳,得靠脚在地上“行走”才能带动它前进,而想转向?好,人先给我下来,抱着车体再换方向吧。


这设计瞅着安全系数有点低


还好这个让整个屏幕都透露出原始气息的设计,没过几年就得到了改良。


在1817年,来自德国的森林管理员德莱斯发明出了可以控制车子方向的车把子。


虽然还是得靠人脚蹬地来驱动,但好歹,不用搬运转向了。


至于它骑起来是什么样子——


既然是靠全靠双脚蹬地驱动,人在上面动起来的样子,应该差不多是这样的吧↓


接下来的几十年的时间里,自行车的设计经过了欧洲多个国家的人不断改进,代代演变,期间一度变成了非常反人类的造型,比如,下面这个版本的自行车,想坐上去,简直比翻上马背还难。


自行车的驾驭难度,曾一度和杂耍齐飞


终于在1874年的时候被一个英国人劳森改造出了人人都可以使用的正常模样。


劳森发明了一种精密的机械结构,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铰链,利用铰链,前轮可以在后轮的传动下运动,比马背还高的座椅也终于有机会从直径超过一米的前轮上移向更低更靠后的位置。


看到这里,估计差友们也多多少少体会到了,自行车,从一开始就不是依托缜密的物理学、数学理论公式设计出来的。


它的诞生,完全依靠人类的生活经验!


不过存在即合理,自行车不仅存在了快两个世纪,而且还不断“进化”,到现在已经可以不借助人力自己保持平衡了,如此神奇的现象,肯定应该有个能用来解释它的科学依据吧?


于是乎,科学家们开始倒回去反推它的设计原理,结果发现,诶?这玩意儿玄学了,居然没法儿用现有的科学理论去解释!


从19世纪末开始,科学界就已经发布了各种论文来解释自行车的稳定性。其中最主流的一种观点认为,自行车的平衡原理是“陀螺效应”。


差友们小时候应该都玩过陀螺吧?


高速旋转状态下的陀螺,不管遇到怎样的外力干涉,它的平衡都很难被破坏掉。


这是因为物体在快速旋转状态下,会产生一种叫做“角动量”的物理概念。


还是拿陀螺来举例子。当陀螺不转动时,它会因为重力倒下,但一旦它开始高速旋转,就会产生一个方向唯一的角动量。


在下面这张图中,红色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旋转中陀螺角动量的方向。


用右手定则判定角动量方向


角动量方向一旦形成,就非常难以改变,也就是说如果它的方向是向上的,那就很难把它改变成朝向右上,或者左上。


角动量不是一种力,但它可以表达物体旋转时的状态。


差友们理解到这里其实就差不多了。


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遵循“陀螺效应”,比如打水漂,很多人打水漂失败的原因,多半是因为石头的旋转速度还不足以形成让它保持方向的角动量。


以及玩儿飞盘,飞盘从被扔出去到落回到你的手里,过程中一直遵循角动量方向不变的规律。


自行车当然也一样了,只要轮胎的旋转速度足够高,不管车上是否有人操控,它们都会保持一个几乎恒定的方向平移前进,(这也是为什么,速度越快的自行车突然转向,越容易翻车)


这套理论是不是足够完整,足以说服你——自行车的平衡原理就是因为“陀螺效应”了呢?


实不相瞒,差评君也差不多完全被说服了,这套理论也主导了自行车研究界好长一段时间,但在1970年,突然有个叫琼斯的人突然跳出来说:根本不是因为“陀螺效应”!


琼斯不仅说了,还设计出了一个不带陀螺效应的自行车,做了实验发布在了一本叫《今日物理》杂志上!


这辆特制自行车特别之处在于它有一大一小两个前轮!大前轮在小前轮的传动下,会以不同的旋转方向转动,也就是说这两个轮子的角动量是完全相反的,并且相互抵消,所以这辆车成功在理论上消除了“陀螺效应”!


可神奇的是,这辆车也能成功保持平衡。。。差评君感觉三观受到了冲击。。。


如果不是因为“陀螺效应”,那自行车又是因为什么才能保持平衡的呢?


琼斯提出了一个新理论——“前轮尾迹”理论。


听上去倒是挺高级的,简单来说就是因为车轮轴心比车的方向把更靠前,当车倾倒时,车头也会朝同一个方向歪掉。


这就意味着在自行车行进的时候,倾倒的自行车靠着歪掉的车头,把重心改回到了自行车重心的下方,得以保持平衡。


差友们仔细回想一下,骑车的时候,如果车就要朝着左边倒了,是不是本能地会把车头把向左边,来维持平衡?


这套理论看上去也很有道理,看得差评君又几乎信了。


可在2011年,又有人跳出来,做出了一个挑战极限的终极版自行车——它不仅挑战了“陀螺效应”,同时也推翻了“前轮尾迹”理论。


这辆自行车的特别之处有两点:它有四个轮子;同时前轮的轴心比车把靠后!


前轮、后轮分别由两个轮子组成,而这两个轮子的旋转方向是相反的,也就是说前后轮的角动量都被抵消了。


红色箭头表示角动量的方向


而车把比前轮靠后,意味着靠“前轮尾迹”改变车体重心,保持自行车平衡的理论也站不住脚跟了。


问题来了,这辆车真的还可以不靠人体掌控,自己保持平衡吗?


答案是:当然可以。。。


据说,看了的科学家都哭了。。。而在此之后,直到今天,依然没有人找出能完美解释自行车保持平衡的原理。


可能看到这里,差友们想问了,科学家为啥非得和自行车过不去呢?


因为这正是他们毕生努力的意义所在啊:探索这个世界的真相,找到这个世界运转的真相。


在这一点上,几百年来我们都做得很成功,从宇宙运行到微观粒子,科学家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


但低下头,盯着自己从家里骑到实验室通勤用的自行车,发现自己竟然连这么个简单玩意儿都没弄懂,这对他们来说简直就像强迫症在一张平整的白纸上发现了一条抹不平的折痕一样,难受啊。。。


而也正是因为科学家们这样锱铢必较、上下求索的精神,我们的科技才得以不断被突破,常议常新,不是吗?


也许自行车保持平衡的真正原因,就藏在竞技精神里吧!


谢选骏指出:自行车的历史告诉人们,理论无法指导实践;相反,理论不过是实践的总结。但是思想就和理论不一样了——思想创造了实践,而不是实践创造了思想。


《自行车如何保持平衡?诀窍都在大脑中》(休亨特 Hugh Hunt 剑桥大学2016年6月6日BBC)报道:


英语里有一句谚语叫“像骑自行车一样容易”。但是人们究竟是如何在自行车上保持平衡的?很多试图尝试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会谈到“陀螺效应”,但实际上并不准确。


简而言之,陀螺效应的产生是由于轮子在旋转中能保持轴的方向的能力,就像一个旋转的陀螺,或者围绕轴心旋转的地球。摩托车手由于驾驶飞速旋转的重型机车会更容易意识到陀螺效应的作用,但是普通的骑车人由于使用的轮胎轻得多,速度不够快而不会注意到陀螺效应的存在。


如果脚踏车可以因为陀螺效应而保持直立,那么任何新手都可以坐在上面不用蹬车,被人推着前进了–因为陀螺效应本身就可以发挥作用促使车辆前进。简单来说,你必须学会如何骑车,就像你必须学会如何走路一样。驾驭一辆自行车的关键全在大脑中。


想象一下,你沿着一条完全平坦的笔直的道路骑行。非常容易是不是?嗯,并不是,基本上人很难沿着一条狭窄的直线骑行,就像不可能走出一条完美的直线一样,即便是在你完全清醒的情况下,不信你可以试试。


自行车的设计允许骑行者不扶把,通过身体微倾保持平衡。


现在尝试这个小实验:一只脚站在球上,用你的手臂来保持平衡。非常难。现在试着从一只脚跳到另一只脚。这样保持平衡容易的多。这个过程叫做跑动。你的大脑所做的是每次你起跳的时候根据位置进行调整,这样如果你朝右边倒了,下一步大脑就会指导你往左跳一些。


这和蹬着自行车一样。在整个骑行过程中你总是在不断的做调整。如果你朝右边倒了,潜意识里你就会朝左边倾斜一些以使车轮在你脚下移动。然后,不用想你又回到了路径上。


这个“摇摆”是很正常的。在初学者中更为明显(大部分是儿童)会一直不停的摇摆,但是从专业骑手上基本上看不到任何摇摆。然而,这些小的摇摆都是学会骑车的过程的一部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行走,或者骑行,出一条笔直笔直的直线是不可能的,因为你很难一直不停的做出精确的矫正。


有一些非常聪明的设计可以使自行车骑起来更容易。最重要的事实是,转向柱(“头管”)是倾斜的,因为前轮和地面的着力点,是在转向轴线与地面接触点之后的。这两点之间的距离称为“骑行痕迹”。


这个轨迹有助于你在骑行时保持平稳,当你骑车不扶把的时候,当你身体右倾斜时,在人行道上的接触点的力量会促使前轮转向右边。这有助于你将毫不费力的通过身体微倾来控制方向。


但人们也设计了一些垂直头管的自行车,而且也完全可以骑。事实想造一辆不能骑的自行车是很难的,很多人都尝试过了。


那是因为保持自行车直立主要是靠你和你的大脑来进行控制,而这点很容易证明。尝试交叉双手,你恐怕很难骑起来,即便是在骑行中间尝试换手,注意,你会马上摔倒-如果自行车是通过陀螺效应保持直立,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小丑和街头艺人骑反向齿轮转向的自行车。要花几个月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需要你把骑普通自行车的方法都忘掉。大脑的工作能力令人惊讶。


那么我之前提到的陀螺效应呢?难道不能起作用么?嗯,并不能,除非你骑得特别快。有一个著名例子显示了陀螺效应在车轮上是如何发生作用的,但是如果你自己算算你就会发现那个效果远不足以支持你骑自行车。


为了证明陀螺效应不重要的,我造了一辆拥有第二个反旋转前轮的自行车。我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人,琼斯戴维(DavidJones)早在1970年就造过了。我们的想法一样。基本上来说,反旋转的轮子将正向旋转的轮子产生的陀螺效应抵消,证明了陀螺效应并不重要,而真正使你能够直立的是你的大脑。这个实验非常有趣,大家都可以尝试。


那么,最好的学骑自行车的方法是什么呢?嗯,看小孩子们用训练专用的自行车学习让我很苦恼,因为每一次保持平衡训练轮着地的时候就意味着又白学了。要想学会骑自行车,你的大脑必须要学会摇摆,所以把训练轮子拆除吧,摇摆的越厉害你就学得越快。骑自行车的诀窍真的都在你的大脑中。


谢选骏指出:不仅骑自行车的诀窍在人的大脑中,造自行车的诀窍也在人的大脑中——这就是思想的主权。理论无法指导实践,思想的主权却能创造实践!

谢选骏:断亲现象是基督教中国的崭新基础



《断亲现象越来越严重的背后:90后开始不再把家当“退路”了》(2021-11-27 网易第一心理)报道:


年关将至,但相比较以往完全没有年味,很多90后的年轻人压根没有回家探亲的打算,他们也从不牵挂家乡的亲戚。


如果不是有血缘关系,那些一年都见不了一次面的人,对他们来说和路人甲乙差不多。


这一现象被称为“断亲”,顾名思义就是随着时间变化亲戚之间断了来往。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让我们感慨,而中国社会断亲现象越来越严重的背后,是90后开始不再把家当“退路”了,我们为什么不再眷恋曾经被当作疗伤港湾的“家”?这三大原因你根本想象不到。


一、不信任感


心理研究发现,我们会更信任那些经常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人。而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使得亲戚朋友之间鲜少有相处的机会,我们不参与对方的生活,对对方没有深入的认识了解。


互不了解的两代人仅凭血缘关系,其实很难产生情感的连接。


双方对彼此都没有熟悉感,自然就会产生不信任,即便逢年过节聚在一起也会觉得消耗时间、消耗精力,没有意义的事情结果当然就是消亡。


二、没有利益维系


人是社会的产物,当社会运作模式转变,人际关系自然就会产生转变。


由于经济发展的差距,年轻人都聚居在经济发达的地方,工作生活和家乡通常不会产生太大联系,也就是说没有利益往来。


而人与人的关系若要长久,要么有极强的吸引和共情,要么有持久的利益往来,如果两项都没有,关系即便存在,也似有若无,不会激起实际生活的涟漪。


久而久之,便没有往来走向断裂。


三、心理创伤


相比较前两项原因,“断亲”如此普遍的最重要原因其实还是心理创伤,如果一个人和亲人之间有良好的亲密关系,他们能在对方需要的时候互相体谅理解,给予安慰,即便没有前两项条件,关系依旧可以维持,人毕竟是一种需要情感寄托的物种。


但不可否认中国传统的亲子模式存在大量弊端,很多父母对子女始终抱着“你是我生的,所以我对你有绝对操控权”的态度。


这种不尊重的模式,使得很多人对家并没有归属感和眷恋。逢年过节很多人宁愿窝在出租屋里煲剧,也不想回家面对父母亲戚。


很多年轻人一回家面对的就是父母的指责催婚,亲戚们的攀比,他们根本不在乎年轻人在外面究竟生活好不好?压力大不大?


年轻人在他们眼里只是一种谈资,和获得一定物质回报的摇钱树,这才是“断亲”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人骨子里刻着权衡利弊,当一件事情不再能带给个体情感或物质的利益,个体便失去了去做这件事情的动力。


过去囿于道德的制衡,即便和亲戚们相处很痛苦,很多人也会忍着,但今天社会流动性的急剧增大,使得道德无法再约束个体的行为。当然就没有人愿意去维系这些鸡肋的感情。


且相比较前几代人,90后是自我意识觉醒的一代,强调“我”的重要性,不会为了场面好看而委屈自己。


如果你让我不舒服我就离你远点是很多人的行事风格。从这个角度看“断亲”未必是件坏事,使个体淘汰掉不舒服的关系,用心经营优质关系。


当人与人的需求无法互相满足,强行维系其实是一件很辛苦且不划算的事情。不如直接清除掉相处不和谐的人,把精力空出来去寻找真正契合的灵魂,提升人际关系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有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对当代青年来说家往往不是退路,当你身处低谷时,亲人反而是压力的来源,他们言辞刻薄、极尽伤害,却说是为了你好。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在经历人生低谷时,给他们信心、鼓励他们的都不是有血缘关系的家人,而最懂得彼此的那两三密友。


人们受教育程度的上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关系的质量不是由血缘决定的,而是性格、价值感、所处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如果这些条件无法契合,继续保持往来就是给人生增加痛苦。


王尔德说:“自爱是人生浪漫的开端。”某种程度上说“断亲”是一种自爱,因为我们人是有限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如果把生命消耗在一些感受不好的事情上,不就没有时间去经历体验真正美好的事情了吗?所以断亲也没什么不好。


谢选骏指出:“家”不再是人的庇护所,这就是为基督教中国的兴起提供了崭新的基础。


《“断亲”现象为什么越来越普遍了?专家认为原因主要有两点》(2021-02-04)报道: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物质水平逐渐增长,但是心和心之间的距离却越拉越远。这种现象有很多原因,也有实利主义观点的影响。那么人们是否应该在闲暇的时候多思考一下这种问题呢?


人们身边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交圈子,有的人喜好交朋友,身边关系亲密者众多;有的人虽然比较内向,却也依然能有三五知己。


但是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当我们放眼身边的社交圈,并且深思我们与其之间存在的联系时,我们会发现,他们大多都是朋友以及同学,亲戚似乎比较少。


并且在所谓“九零后”一代的生活当中,这样的情况似乎愈发的明显了。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社会变迁


相比于现如今的科技日新月异、高楼大厦林立,几十年之前的社会生产力相对比较低一些,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如今天。


大多数家庭都会居住在乡村、居住在镇子上,一般都是在平房或是村庄当中,联系比较密切。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在频繁地交流和走动当中,人们渐渐变得熟络了起来,交往也十分的自然。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寻求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而走出乡村,走进城市。寸土寸金的城市存在的居住方式是纵向的,大家不能拥有很广阔的空间,转而住进越来越高的大楼当中,想要见一面都是很不容易的。


渐渐地,邻里之间关系变得疏远,不再像之前那样亲密了,这也是难免的。


除了结交关系,维持一种关系也是需要付出一些代价的:想要与朋友亲近,需要多互动;想要与异性维持关系,需要多约会;想要与亲戚亲密,要多走动。


但是随着众多迁入城市当中的人事业愈发蓬勃,能够拿出来进行社会交往的时间与精力也越来越少,人们之间更多的只是象征性的做一些交流。


所以人们的社会关系基本都会建立在自己最需要、最常接触的一个圈子当中,放在今天,大多数人的圈子中便都是同事了。


所以即使有机会与自己的一些亲戚见面,聊天、互动时也会尴尬地发现:彼此之间没有什么话题,除了老生常谈的一些事情之外,似乎每次说的话也就那么几句,于是慢慢地,这种互动也减少了。


自我地位认知的改变


对于“九零后”这一代人而言,相信大多数都是在“独生子女政策”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从小到大面对生活的只有自己,没有兄弟姐妹为自己排忧解难,生活比较孤独。


所以在他们的内心当中,世界的主角其实就是自己,没有别的角色。即使是遇到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他们能够想到的亲人也就是父母了。


而之前的几代人以及之后的几代人却并没有这样的一种体验,他们往往都是家庭当中有多个子女的情况。所以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他们会受到彼此十分深刻的影响。


相信很多人会感同身受,尤其是对于那些独生子女的“九零后”而言,自己的父辈和叔叔伯伯之间应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遇到大大小小的事总是会在一起进行商量,竭尽所能的去帮助对方。


但是在很多年轻人当中,这种互动已经不复存在,一个是没有互动的对象,再一个就是没有这种趋势和习惯。


很多年轻人本身的生活已经很忙碌了,面对压力很大的学业和工作,将时间腾出来给亲戚其实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所以在很多年轻人眼中,参加家庭的宴会其实无异于一种“负担”,自己能够腾出时间做别的事情是再好不过的了,为什么要去给自己寻找尴尬呢?


之前的老一辈人喜欢强调一点,那就是亲属关系往往只会存在于三代人之中,三代之后如果不再进行来往,那么关系就会慢慢地变淡了。


所以很多长辈会有意地培养下一代的这种意识。


之所以关系会疏远,其实就是因为彼此之间交往和接触变少了,没有什么共同话题以及共同情感了。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物质水平逐渐增长,但是心和心之间的距离却越拉越远。这种现象有很多原因,也有实利主义观点的影响。那么人们是否应该在闲暇的时候多思考一下这种问题呢?


答案是肯定的。


谢选骏指出:专家不懂,断亲就是断奶——小子长大了还不断奶,那就是个变态了。


2022年1月28日星期五

谢选骏:马斯克作死



《上万亿灰飞烟灭投资人血流成河世界首富却笑了…》(鸣金网2022-01-27)报道:


这是一个比卖粉赚钱,却比躺赚更容易的生意。


这也是一个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人类最大赌场!


一、


又崩盘了!无数投资人血流成河!


砰的一声,超级黑色星期四在无声中炸响,那是大A脊梁碎裂的声音,也是1亿多中国股民关灯吃面的声音,同时也是数百万币圈赌徒撞墙抓狂的叹息声。


但与股民的不幸不同,币圈赌徒们已经看到了回本的希望,因为"币圈教主",同时也是世界首富马斯克,又开始整活了。


1月26日,马斯克突然在推特上发文给狗狗币站台,声称希望麦当劳接受狗币支付,作为回报,他将在电视节目上直播吃一顿麦当劳的"开心乐园套餐",堪称双赢。


几个小时后,麦当劳"识相"的回复了首富的提议:除非特斯拉接受"鬼脸币"支付。


果不其然,两大巨头一唱一和后,狗币顿时反弹8%,鬼币更是离谱,当天就飙涨了53倍,复制了去年马斯克让Shib(俗称屎币/柴犬币)上天的奇迹。


首富就是首富,横行币圈无人能敌,收割财富于无形当中。


二、


一币一别墅,原来都在首富一念之间。


类似的收割姿势,马斯克早已驾轻就熟。


老鼠仓是首富最惯常的玩法,就是先自己买进,再号召韭菜接盘,从而给自己出货抬轿子。


2020年底,特斯拉先悄悄大手笔买进比特币,随后马斯克开始在社交平台大肆造势,宣称特斯拉支持比特币购买,又把比特币的价值吹到太空上,声称自己打算一直持有比特币。


一众全球粉丝沸腾了,争先恐后冲进赌场送钱,币价从2万美元出头的价格,一路飙升到超过6万美元。


毫无征兆之下,首富突然承认特斯拉已经卖出部分仓位,币价闪崩如期而至。


出尔反尔,在币圈没有什么承诺是可信的。2021年3月,马斯克高调宣布:现在你可以使用比特币购买特斯拉。


仅仅不到两个月后,为攒币买特斯拉的炒币客们,又遭到迎头痛击,首富的脸说变就变了:特斯拉不再支持比特币支付!


币价暴跌后,还是暴跌,瀑布一时深不见底,至于首富手上有没有空头仓位,他不说谁也不知道。


但当首富又开始给狗币站台时,还是同样的配方,还是同样的套路,照样赢得了无数币圈韭菜的疯狂追捧。


吹爆狗币,币价3个月飙了120倍,首富却突然在电视节目上公开"处决"狗币,坦然承认这就是一场骗局。


正反手两面收割,得名"币圈教主",马斯克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马斯克放个屁,都能成为币价上涨的燃料,他就是有这样不可思议的能量。


三、


是时候撕下这个"币神"的假面了!


有媒体对马斯克反复无常操纵币价的行为,称为是"一场操纵人性和人类群体行为的恐怖试验"。


这么说没错,但资本是不讲情面的,对马斯克这样典型的资本家,别在意他说了什么,关键要看他做了什么。


其一,马斯克盯上狗狗币,绝非偶然,同比特币一样,早已提前埋伏好。


就在两天前,狗狗币开发者罗斯·尼科尔公开了一个惊天秘密:自2019年以来,他们始终与马斯克保持合作,但他们没有接受马斯克的资金援助,而是借马斯克的地位和名声进行宣传。


众所周知,一个山寨币问世之初,都会免费送出大量的币用于推广,而狗狗币一开始的发行量就达到惊人的1000万亿,随便送送都只是改个数字的事。


而狗狗币的持有量非常集中,有报道称前20名地址合计持有50%的狗币,更有人追查到其中一个持仓400亿的地址被怀疑被马斯克控制,其账户名包含了马斯克的生日,而且从马斯克发布狗狗币的推文和该地址的交易对照来看,也印证了这一推断。


其二,马斯克是一个精明的资本家,深谙美国的监管套路,一边倒的唱多,只会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此前就因为持续唱多比特币,马斯克被美国证监会请去喝茶,还被罚了点小钱,连推特都给关了一阵子。毕竟比特币背后有众多美国基金参与投资,虽然也能做空,但大涨大跌是他们不愿看到的。


于是马斯克学乖了,用半开玩笑半认真的方式搞左右互搏,监管自然很难找他的茬,总不能说不让人开玩笑吧,除了被冲昏头脑的赌徒们,你们难道看不出来是在开玩笑?


其三,马斯克突然"背叛"比特币,主要在于他还不想放弃特斯拉造车这个"副业"。


在全球碳中和的背景下,特斯拉依靠"清洁科技的机会"项目,拿到了很高的ESG评级(社会及公司治理),这一评级高低对企业融资难易度和碳积分售卖都有影响。


特斯拉这几年的财报最主要靠的就是卖碳积分在硬撑,今年一季度更是赚了5.18亿美元,而特斯拉纯利润才4.38亿美元,就是说如果没了碳积分,特斯拉卖车就是亏的。


而比特币超高耗能人人皆知,马斯克不想因为特斯拉同比特币的挂钩太重而影响ESG评级,进而暴露了特斯拉难看的真面目。


其四,马斯克发现,在币圈融资圈钱比任何渠道都来的容易,最主要是不用还。


不管是旗下的特斯拉,还是火箭发射,或者是星链计划的实施,都需要相当庞大的资金支持,以往靠正当手段在华尔街融资,却受尽屈辱,导致特斯拉几次濒临破产边缘,马斯克早已受够了。


但在币圈却如鱼得水,一通忽悠就有成百上千万的全球拥护者给自己抬轿子,只需要悄悄藏好,等着账上财富达到自己需要的数字就行了。


一次火箭发射,成本估计在10亿美元,按狗狗币当下0.5美元的价格来算,卖20亿个就够了,还有比这样自由的融资来的更轻松的方式吗?


当然,马斯克不需要钱的时候,币价最好是熊市,否则钱更容易被投机客卷走,自己想割的时候就更费劲了。


所以看币价什么时候涨,看马斯克旗下的公司什么时候缺钱了,比盯着他说什么话更有参考价值。


四、


没有买卖,才能没有伤害!


币圈里都是赌徒,区别只是有人是开赌场的,有人是赌场雇来的掮客和托,当然还有熟知赌场规矩百战百胜的赌神,比如首富马斯克。


99%的赌徒都是韭菜,至于什么信仰,不过都是被套牢后自欺欺人的谎言罢了。


能逃得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


你唯一避免被收割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只当一个看客,否则钱包被掏空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同样的道理套用到大A身上,也大抵适用。



谢选骏指出:首富的财产来自投资者们的尸体,正如领袖的权力来自追随者们的骨灰。


《发生了什么?特斯拉一夜暴跌近7000亿!》(中国基金报2022-01-27)报道:


困扰市场许久的俄、乌局势终于有缓解了,双方谈好了,维持停火协议。俄罗斯股市也"嗨"了,一度暴涨8%。


而美股却表现不佳,道指盘中一度重挫765点。科技股龙头特斯拉也大跌,即使发布了亮眼财报,去年全年净利润实现665%的增长,市场还是不满意,疯狂砸盘使得特斯拉暴跌11%。


除了股票市场有大幅波动,能源市场深夜也不平静。美国天然气2月合约突然出现历史性疯狂轧空,盘中暴涨70%,创造有史以来最大涨幅。


深夜,近期大幅下跌的俄罗斯股市突然暴涨,俄罗斯RTS指数盘中一度上涨8%。


消息面上,俄罗斯和乌克兰在谈判中同意维持停火协议。


莫斯科方面表示,与乌克兰、德国和法国官员的会谈"并不简单",尽管存在分歧,他们还是支持2014年乌克兰东部的停火协议,即使双方的军队都在为战争做好准备。


乌克兰谈判代表安德烈·耶尔马克表示,会议各方都支持永久停火,乌克兰准备全天候进行谈判,以避免战争并缓和边境地区的紧张局势。


此前,随着东欧紧张局势升级,乌克兰和俄罗斯周三在巴黎爱丽舍宫与德国和法国代表举行了诺曼底会谈。这也是莫斯科最近一次在乌克兰边境开始军事集结以来的第一次会谈。


在会谈之前,乌克兰总统沃洛蒂米尔·泽伦斯基的顾问安德烈·耶尔马克就曾说过,这次会晤是"为和平解决做好准备的强烈信号"。


谈判在巴黎进行中时,法国外交部长让·伊夫·勒德里安就对法国参议院说,"我们正在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启动缓和进程。"


据悉,这场会谈持续了8个多小时。


俄罗斯股市暴涨之际,美国股市的表现却不是很好,科技股龙头特斯拉盘中就突然大跌。


特斯拉刚刚公布了强劲的季度业绩,但供应链方面的利空因素却使得其股价大跌超11%。当天,其市值蒸发1087亿美元,约合6900亿人民币。


据特斯拉公布的最新季报,2021年第四季度,特斯拉实现营收177.2亿美元,同比增长65%;实现净利润23.21亿美元,同比增长760%;实现每股盈利2.05美元,去年同期为0.24美元。


从全年来看,特斯拉2021年实现总营收537亿美元,同比增长71%;实现净利润55.19亿美元,同比增长665%。


交付量方面,2021年第四季度,特斯拉共交付电动车30.86万辆,全年共交付93.6万辆,与2020年相比增长87%。特斯拉还预计,2022年电动车交付数量将同比增长50%。


虽然业绩整体超预期,但特斯拉方面表示,受芯片短缺等供应链因素影响,2022年不会生产新车型,这使得市场对其更长期的业绩表现充满担忧。


马斯克表示,这些因素(指芯片短缺等供应链问题)预计在2022年仍将存在,明年才会得到缓解。


市场对特斯拉电动皮卡Cybertruck充满期待,但特斯拉宣布今年不会生产新车型,这使得Cybertruck的问世时间再次被推后。此前,该车型最早计划于2021年上市。


特斯拉的大跌严重拖累了大盘走势。


美股原本高开,道指盘中一度触及34773.32高点,但临近尾盘,道指一震荡下行,一度触及34007.78的低点,与高点相比跌了765.54点。


截至收盘,三大股指均收跌,道琼斯指数跌0.02%,报34,160.78点;标普500指数跌0.54%,报4,326.50点;纳斯达克指数跌1.40%,报13,352.80点。


股市下跌之际,黄金也在下跌,跌破了1800美元/盎司关口。


股票市场大幅波动之际,能源市场也有大事。


美东时间周四下午,美国能源市场突然出现了历史罕见的疯狂轧空行情,美国天然气期货(2月合约)盘中突然暴涨70%,飙升至历史最高水平。


收盘时,其涨幅回落至38%左右。


据彭博,CME集团的一位发言人证实了价格的上涨,这是自1990年天然气期货合约推出以来的最大涨幅,而交投更活跃的3月合约涨幅不到10%。


天气预报转冷,再加上合约即将到期时交投量稀少,导致天然气期货2月合约突然暴涨。据气象频道报道,从周五晚些时候开始,大西洋西部将出现一场名为"诺尔复活节"的强风暴,给东海岸部分地区带来大雪和强风。随着供暖需求的攀升,这场风暴可能会推高对天然气的需求。


此外,能源库存的下降也是天然气价格飙升的重要原因。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U.S.EnergyInformationAdministration)周四报告称,截至1月21日的一周内,国内燃料供应减少了2190亿立方英尺。IHSMarkit曾预测下降2090亿立方英尺。有分析师指出,每周的燃料供应下降使美国的库存比去年低10%以上。


PriceFuturesGroup的高级市场分析师菲尔·弗林(PhilFlynn)评论称,"这就是为什么在冬季做空天然气如此危险的原因。"该分析师还补充说,2月份合同的这一暴涨是天然气市场著名的又一次经典卖空,押注低价的人没有考虑到现在是冬天,"在即将到期的时候做空尤其危险。"


堤喀资本顾问公司(TycheCapitalAdvisors)全球宏观项目投资组合经理塔里克·扎希尔(TariqZahir)则表示,天然气价格像周四那样飙升并不令人意外。


美股高开低走之际,中概股周四也普跌。京东跌6.23%,拼多多跌6.01%,哔哩哔哩跌5.79%,滴滴跌4.18%,爱奇艺跌4.07%,微博跌3.58%,百度跌3.08%,网易跌2.29%,阿里巴巴跌1.39%。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幅达4.5%。


网民嚎叫:

ln2020发表评论于2022-01-2806:54:37

勇敢点或保守些都问题不大,不过学会灵活才能从韭菜毕业成老草。

ln2020发表评论于2022-01-2806:24:45

以往大盘调整到低位一般不超过3天就拉起,这次5-6天了还趴着,弱势隐现,歇歇很可能继续跳崖。中概高成长下跌,往往是大盘前兆。

卤鸡爪发表评论于2022-01-2805:07:00

我进了


谢选骏指出:《中国基金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特斯拉一夜暴跌近7000亿——其实很简单,这是马斯克在作死。所以买他的股票或是币圈,等于跟着他一起死。

谢选骏:掐拿烫人民为何不能当上大法官



《新任大法官拜登提名谁?呼声最高三人是她们》(星岛日报 2022-01-27)报道:


据称,总统拜登正在考虑至少三名潜在非裔女法官替换人选,包括地区法官柴尔兹(左)、加州最高法院大法官克鲁格(中)及巡回大法官杰克逊(右)。


消息人士透露,现在获提名呼声最高的3人都是非裔女性,借此展示总统拜登的多元化原则。这3人分别是联邦巡回上诉庭法官杰克逊(Ketanji Brown Jackson);联邦地区法院法官柴尔兹(J. Michelle Childs);以及加州最高法院法官克鲁格(Leondra Kruger)。


综合CNN与美联社报道,知情人士形容,拜登竞选总统时曾经承诺,若有机会将提名非裔女性加入最高法院,因此在大法官布雷耶宣布退休前,白宫已经开始讨论这个问题,并由白宫法律顾问办公室准备人事档案,一旦时机成熟时便供拜登参考,然后经参院民主党护航通过提名。官员预料,只要民主党参议员立场一致,就算没有共和党议员倒戈,仍能取得50比50的结果,然后由副总统贺锦丽投下关键一票。目前的3名可能人选中,51岁的杰克逊年轻时毕业于耶鲁法学院,又曾为布雷耶担任法律书记,后来经前总统奥巴马委任为联邦地区法院法官,去年获拜登擢升至首都华盛顿的联邦巡回上诉庭。众院开始调查国会骚乱的案件后,她曾批准议员调阅特朗普时代的白宫文件。


55岁的柴尔兹曾在南卡担任联邦地区法院法官,上月才刚获拜登提名,成为华府联邦巡回上诉庭法官,但该项提名仍待确认。值得注意的是,柴尔兹并非出身于常春藤名校,而是来自公立大学。支持者表示,拜登若能提名柴尔兹,可以打破基层民众认为民主党精英垄断的观感。


3人中最年轻的克鲁格只有45岁,2014年获时任加州州长布朗(Jerry Brown)委任加入州最高法院,创下加州最年轻高院法官的纪录。而在奥巴马时代,克鲁格曾任副助理司法部长,代表政府12次前往联邦高院参与诉讼,随后并获得司法部颁发卓越服务奖。


据了解,其他可能人选尚包括民权律师伊菲尔 (Sherrilyn Ifill)、北卡州最高法院法官埃尔斯(Anita Earls)、明尼苏达州联邦地区法院法官赖特(Wilhelmina Mimi Wright)等。

网民嚎叫:


wd01702 发表评论于 2022-01-28 06:46:52

金博士“我有一個夢想”最最基本的就是按內容,而不是膚色來看待每一個人。民主黨把金奉為聖人,卻完全違背了他的夢想。其實民主黨提名的法官都一樣,無關膚色,格蘭差點被奧巴馬推成大法官,而這人證明完全沒有法官該有的素質,政治黨派掛帥,把不同意見的家長當作恐怖分子,美國頭號敵人。最後,大法官裡面已經有一個黑人,完全符合美國黑人構成的比例。

r41866 发表评论于 2022-01-28 06:45:18

这就错了。关键是不能民主党。换个纽约的白左法官一样差劲。

蓝靛厂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4:49:44

黑不黑无所谓,关键不要搞加州的,你看加州司法这个鬼样子,有一个哈哈帝祸害联邦就够了,不要再搞法官霍霍最高法院了。

missC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22:44:19

Judge people by their skin color, start from Democrats.

zhirui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20:37:05

for example ? ........

兔比兰伯王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5:19:17

abraham007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2:47:30老白说提个女的黑人法官,这就有三个够格的人选。假设老白说的是华人女的,你在法院系统都找不着合适的人选,总不能去掐拿烫找个美甲的凑数吧。这就是差距,呵呵

-------------

华裔女的做律师,法官的也不少!

挺没劲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20:09:00

有些人上去对美国绝对是一种灾难

gamlastan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7:47:31

败灯老年痴呆病情严重。居然选择大法官用肤色来决定。霉体大肆渲染,恶心程度达到最高点。

nyfan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6:06:00

不知道有没有同性恋或双性恋的,如果时变性的就更符合猪党政治正确要求了!

shanghai70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5:40:00

任何时候,只要对肤色和族裔有偏向就是歧视,所以故意选黑色女性完全违背平权

阿拉丙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5:31:38

应该提名芝加哥市长,再也不可能比她(他?)更政治正确了。

zxxxz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5:24:16

什么时候肤色成了大法官的能否获任的决定因素了?这不是明显的对其他种族的歧视吗?

glasslake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5:21:06

中國人最狹隘

兔比兰伯王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5:19:17

abraham007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2:47:30老白说提个女的黑人法官,这就有三个够格的人选。假设老白说的是华人女的,你在法院系统都找不着合适的人选,总不能去掐拿烫找个美甲的凑数吧。这就是差距,呵呵

-------------

华裔女的做律师,法官的也不少!

河西海龟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5:19:00

为什么一定要黑女?拜登病得不轻

兔比兰伯王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5:17:40

天黑请闭眼,狼人请睁眼!

昨晚是平安夜!

黄雀在后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4:52:00

俺觉得应从逼熬木里面挑。

蓝靛厂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4:49:44

黑不黑无所谓,关键不要搞加州的,你看加州司法这个鬼样子,有一个哈哈帝祸害联邦就够了,不要再搞法官霍霍最高法院了。

abraham007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4:36:30

我们海华宁可做收入最高,寿命最长的种族

--把你推到火车道上就看你寿命还长不长,呵呵

abraham007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4:24:42

我们海华宁可做收入最高,寿命最长的种族

--收入最高?寿命最长?哈哈哈哈哈哈

abraham007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4:23:37

你怎么知道全美国找不出三个合格的亚裔女法官?

--你知道?那就说说吧,那几个上诉法院里有华人女法官,呵呵

nanoptics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4:18:00

楼下的,我们海华宁可做收入最高,寿命最长的种族,住在黑人区高尚种族你去和亲吧

秦城典狱长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4:13:29

Skin Color

laocaige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3:52:21

黑人从非洲到美国都是母系氏族的家庭结构。

吃素的狼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3:47:21

呵呵,不行,不行。

第一,要纯种的雅利安人,不不,非洲人。

这些还是不够黑,要掉进煤堆里找不着,除非开口才能发现的那种。

第二,要宣布自己是性别不确定的那种,单一性别,既不时髦,也不政治正确,OUT。

gege59866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3:45:00

美国版委内瑞拉快了。白人为什么不扶白人??

laocaige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3:44:17

yezhu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3:19:00黑人当法官没问题,女人当法官也没问题。黑人女性当法官更没问题。问题是Justice这个对国家来说最重要的位置,能力和经验应该是

@@@@@@#@

第一句话就是漏洞。当然后问题!

laocaige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3:43:09

使劲生老黑。挡不住了。

我一直踢美国老白操心,但是女权同权和墨黑联太火了。

美国的三百年前的制度是给老白男设计的,里面有种族和性别的漏洞。被希拉里克林顿给破了。

cwang28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3:37:00

要我说就该最黑的

yezhu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3:31:03

希望共和党赶紧把Joe Machine和/或 Kyrsten Sinema 拉过去,把这个任命挡住!

inforeader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3:30:52

还记得当年奥巴马为拜登助选那句话吗?Vote! 同样的话几乎铁定几个月后要用在民主党身上了。

走出非洲67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3:27:39

痴呆傀儡这是要毁了美国。要则优录用,能力第一,而不是为政治正确推黑女人,猪党简直太混蛋。

yezhu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3:20:15

你怎么知道全美国找不出三个合格的亚裔女法官?

-------------------

abraham007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2:47:30老白说提个女的黑人法官,这就有三个够格的人选。假设老白说的是华人女的,你在法院系统都找不着合适的人选,总不能去掐拿烫找个美甲的凑数吧。这就是差距,呵呵

yezhu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3:19:00

黑人当法官没问题,女人当法官也没问题。黑人女性当法官更没问题。问题是Justice这个对国家来说最重要的位置,能力和经验应该是唯一的考量。皮 和 生殖器 根本不应该成为考虑的因素,更不应该成为首要的考虑因素。

小毛er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3:09:43

太过分了。凭什么一定要是黑人女的?

glasslake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3:06:08

拜登好样

abraham007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2:59:53

做官的多少和大小是反映一个种族在美国地位的最有效的指标,没有之一。从这个指标上看,华人乃至所谓的亚裔(不含三锅)就是生活在最底层。

Ken99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2:58:55

别急,下一波提名就是LGBTQ

nanoptics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2:49:00

nice color, so correct!

iCall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2:47:37

如果多元化是对的,应该由亚裔来占这个位置。

abraham007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2:47:30

老白说提个女的黑人法官,这就有三个够格的人选。假设老白说的是华人女的,你在法院系统都找不着合适的人选,总不能去掐拿烫找个美甲的凑数吧。这就是差距,呵呵

Gooddevil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2:47:00

谁能生孩子就听谁的

Gooddevil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2:46:00

民主就是如果这个国家大部分人是白痴,选出的总统就是白痴

Gooddevil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2:45:00

美国以后是属于黑人的,黑人选的总统,黑人定制法律,你们不是喜欢民主吗

Gooddevil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2:44:00

以后黑人可以放心的屠杀亚裔了,以后没地方说理了

来此一聚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2:40:00

跟副总统一样,先决条件必须是黑的,女的。

Muenchennerd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2:38:00

美国真的有点过了。。。。

奔跑的森林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2:34:00

可怕!!

Deepspace_01 发表评论于 2022-01-27 12:32:46

不对啊,咋没有变性的?太不进步了!


谢选骏指出:网民哀嚎“你在法院系统都找不着合适的人选,总不能去掐拿烫掐拿烫(China Town,中国城)找个美甲的凑数吧”,却不懂得掐拿烫人民只能美甲却不能当上大法官——因为掐拿烫人民在自己的本国就只会美甲,没有机会当上大法官。因为中国没有法官,只有书记——来了美国或祖上来了美国,骨子里还是美甲的,不是法官的干活。就算当上了律师法官检察官,也是美甲风格的——这就是“差距”。

谢选骏:世界上所有的人不是渐冻人就是速冻人

《当妈妈开始加速衰老:每一次分离都可能成为永别》(中国青年网 2022-01-27 尹海月)报道:


过去两年多,张浏浏目睹了妈妈身体的坍塌:她先是上肢无力,不能抬重物,然后连头绳都扎不上。她走路速度越来越像老年人,再后来,无法独立起卧、行走,话也说不清了。


起初,家人们都以为她的身体乏力源于过度劳累,直到2020年4月,妈妈确诊渐冻症。在此之前,张浏浏对这个病了解不多。妈妈确诊后,他才知道,那意味着,未来3到5年内,妈妈的身体会一点点被“冻住”,直到“只能眼睛眨一眨”,最后,因为呼吸衰竭而亡。那一年,妈妈张玉红还不到50岁。


这个在南京林业大学读大三的年轻人意识到,和妈妈的“每一次分离都可能成为永别”。


除了照顾妈妈,他开始“抓紧时间记录和妈妈在一起的瞬间”,在妈妈坐在椅子上左右摇摆身体时,他推着轮椅带妈妈出去晒太阳时,还有每一次和妈妈微信视频时,他都把妈妈“笑得最好看的样子”截图保存。


2021年年末,张浏浏把记录妈妈的视频和在学校的生活,剪成一条视频。视频里的他戴着一副眼镜,斯文,白皙的脸上总挂着笑容。视频时长8分20秒,这个数字是妈妈的农历生日。


视频在B站播放量高达150多万,5000多人留言。人们从这则视频解读出“勇气、希望、乐观、英雄主义”,并在屏幕下方,分享自己的故事。张浏浏几乎给每一条评论点赞,还给一位网友留言,“生命宝贵,不能浪费”。


他自认已经“遭受了生活的捶打”,但依然觉得“21岁,是我的黄金时代”。


1、


1月初,张浏浏放寒假,回到江苏盐城的家。白天,护工照顾妈妈,到了晚上6点后,他的时间属于妈妈。先是喂妈妈吃饭,因为妈妈咀嚼功能弱化,吃一顿饭要三四十分钟,他中途要热三四次饭。吃完饭,妈妈嘴里有碎屑,他用牙刷清理后,再帮她漱口。


饭后,他和爸爸抱着妈妈去上厕所、喂妈妈喝中药,帮她清理口中的痰。之后,每十几分钟,他把妈妈拉起来,扶着她在屋里走动。


晚上9点,是按摩的时间。通常需要按二三十分钟,然后,他打开电热毯,调好温度,把妈妈抱上床,帮她调整好睡姿,都忙完,已经到晚上10点。


张浏浏在两年内,看着妈妈一步步变成现在的样子。2020年1月,他放寒假,妈妈来火车站接他,脸上挂着笑容,看起来和正常人没什么不同。


后来,他才意识到,那是妈妈第一次接上大学的他回家,也是最后一次。


征兆是从2019年夏天显现的。张浏浏的小姨注意到,姐姐总说没劲,炒菜时手抬不起来,切菜也很慢。


2020年初,张浏浏回家后,发现妈妈总是无力,手臂抬不起来,没法扎辫子,有时候骑电动车,车一晃动,人就摔跤。起初,张玉红以为是颈椎病,去盐城一家三甲医院看病,没什么问题。


2020年4月,见症状没有好转,张浏浏陪妈妈去上海一家医院看病,查出来是渐冻症。母子俩都不相信,又挂了一次“专家特需”,结果还是渐冻症。


刚开始,两人都抱有希望,觉得只要配合治疗,能减缓发病速度。妈妈总对他说,“一切都会好的”。


但随着时间推移,妈妈开始不能做饭,洗衣服,说话也吐字不清。因为疫情,张浏浏半年多没有去学校,一边在家上网课,一边陪伴妈妈。


那段时间,家里没有找护工,爸爸很少回家,他全天照顾妈妈,每天给妈妈熬两次中药,熬一次需要两三个小时,每隔二三十分钟查看一次。2020年8月,张浏浏察觉到,妈妈走路像老年人,无法跨上电动车。


为了延缓身体的萎缩,张浏浏经常给妈妈按摩。妈妈生病前,自学会计,给银行做账。生病后,妈妈不能敲键盘,张浏浏不上网课时,就在妈妈指导下做表格。


张浏浏说,那段时间很辛苦。一年下来,他瘦了16斤,头上冒出很多白头发。


疾病不仅夺去了妈妈的健康,也剥夺了他社交、娱乐的时间。


朋友叫他出去玩,他常以照顾妈妈为由拒绝,只出去过一两次。他喜欢视频创作,曾计划大二从金融专业转向广电方向的专业,也因为妈妈生病而搁置。


妈妈几乎成了他的全部,而在这之前,他是妈妈的全部。张浏浏说,这些年,妈妈几乎没有自己的生活,平时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家里打扫卫生,不看电视剧、不刷抖音,也不买护肤品,家里很少添置新衣服。


她唯一的爱好是看书,大多是教育类的。以前每年过生日,妈妈送给他的礼物都是书,还有新华书店的充值卡。莫言获得诺贝尔奖那一年,妈妈买了一本《蛙》送给他,但实际上,妈妈并不了解莫言,“她的爱有时候很笨拙”。


张浏浏很少和朋友谈及妈妈的病情,认为倾诉“无法解决问题”。有时候在家烦闷,他晚上打一两个小时游戏“排解”,或者吹十几分钟口琴,陪妈妈练习走路时,放一会儿钢琴曲。


他很少看到妈妈脆弱的一面。他去上学后,外婆照顾妈妈。有一次,家人吃饭,张玉红吃着吃着掉泪了,说大家都好好的,她还要人照顾。


2020年10月,张浏浏去上学。当时,妈妈下楼需要两只手扶着扶手,一个个台阶下,稍不注意就摔跤。她不会用筷子,但还能独自上厕所,走路。


那时的张浏浏还未意识到,渐冻症摧毁妈妈身体的速度之快。3个月后,他回到家,发现妈妈已经不能独立起卧、行走,说话也连成一片。


2、


张浏浏形容当时看到妈妈的感受,“一下子有了紧迫感和失去感”。


他再次当起了妈妈的护工,“心态比以往更加积极”。扶妈妈走路时,他和妈妈面对面,让她的双手搭在自己的腰上,她向前走一步,他往后退一步,走1米需要1分钟。


时间长了,他熟悉妈妈的行为语言:眼神一瞟,是想要喝水。坐着时摇头,是想起来活动活动。


一天晚上,他扶着妈妈从客厅到房间,房里没有开灯,暗暗的。两人坐在床边休息,看到对面楼人家的客厅亮堂堂的,一家四口都在家里,妈妈盯着对面看,说,“你看,女儿放假回来了。小的那个在地上到处跑。真好啊。”说完,又盯着窗户外面看了很久,脸上透露出羡慕和向往。


这一幕,都被张浏浏看在了眼里。他没说话,也盯着对面看,越看越觉得难过,想到妈妈“善良美好”,却患上重病,再也无法获得这样“简单的幸福”,“窗户两侧是两个世界。”


那个冬天,他真正感受到了渐冻症的无情和残酷,“妈妈一个月就变一个样子,今天你发现她好像不能走了,再过一阵子你发现她必须卧床了,再过一阵子,你就发现她呼吸都困难了。”


影像是他留住妈妈的方式。早在妈妈确诊时,他就开始记录,第一个视频是妈妈叫他起床,看到妈妈摇摆着胳膊,活动身体,他觉得很可爱,拍了下来。他也拍妈妈在窗户边晒太阳、吃烧饼、锻炼,都是一些“快乐和有意义的时刻”。


记录妈妈之外,他觉得妈妈“一天到晚很无奈地被局限在屋里”,“想给她一些不一样的感受。”他的方式看起来天真又真挚,当着妈妈的面洗衣服、拆快递、装台灯,买不同颜色的衣服给妈妈穿,买电影海报展示给妈妈看,坐在院子里弹吉他给她听。


在所有和妈妈做的事情里,他觉得最浪漫的一次,是把妈妈抱到窗户边的椅子上,陪她看窗外的蓝天和白云。


想到没有和妈妈外出旅游过,他觉得遗憾,在微博写下,“想把世界带到你面前”。每去一个地方考试,他都和妈妈分享见了哪些朋友,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回学校后,他考雅思、六级、计算机二级。每次考试,他把考点定在其他城市,“体验不同城市的风土人情”,他去了武汉、长沙、重庆、苏州,最长的一次旅途,坐了25小时的绿皮火车。


他一直牵挂着妈妈。在学校时,早饭吃了什么,花了多少钱,去图书馆看了什么书,“不管大事小事都和她分享。”他每晚跟妈妈视频,聊聊今天做了哪些事情,并保存和妈妈聊天的画面。


他每月回家一次,给妈妈送长寿花、握力球、袜子等各种各样的小礼物。他仍然注意到妈妈生命的流逝,最明显的是走路,“步伐迈得越来越小,脚抬得越来越低。”


因为张玉红的状况越来越差,2021年5月,家里请了护工,白天照顾她。到了晚上,家人们照料张玉红。


2021年10月,张浏浏回家给妈妈过生日,买了一个生日蛋糕,上面写着“全世界最好的妈妈”,那时,妈妈连蜡烛都吹不动了。月末,他在学校图书馆学习,给妈妈发拥抱的表情,妈妈回复给他一个拥抱。一个星期后,他才知道,那是妈妈用一只手的关节敲出来的,是她自己能发出的最后一条信息。


后来,妈妈去医院治疗,张浏浏总担心妈妈不会走路,小心翼翼问,你今天站起来没?


今年寒假回家,他发现妈妈还可以走路,“心里很开心”。此时的妈妈走1米的时间超过2分钟,但张浏浏觉得,只要妈妈能走,就意味着“还没有丧失行动能力”。


3、


2021年年末,在朋友的鼓励下,张浏浏决定创作一条视频,纪念21岁。他想过视频里不出现妈妈,但后来觉得,“这才是我真实且完整的21岁。”


视频里的妈妈总是笑。他说,妈妈生病后,他每天只做一件事,“让她开开心心度过每一天。”他把考证、旅游、和妈妈相处的点滴时刻都剪到视频里,配上欢快的音乐。


剪完后,他没发给妈妈看,“怕妈妈看到后伤心,自己在学校,没办法安慰她。”几天后,视频上了热搜,亲戚们看到后转给妈妈,妈妈才看到。


他给妈妈看有关他的新闻报道,跟妈妈说,“报道是对你的认可,都知道你对儿子的教育很好,你是个好妈妈。”听到这话,妈妈哭了。有的报道里写着“迟早一天不能行动”的字眼,他给妈妈看时,迅速滑过。


视频发布后,很多人跟他分享自己的经历,说被他的生活态度打动,“一起加油”的弹幕占据了屏幕。


妈妈生病后,家里积蓄渐渐被掏光,要靠亲戚帮衬,有网友私信张浏浏,想给他捐款,张浏浏婉拒,“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他还谢绝了一家公司主动递来的offer,准备考研,并为此去电视台实习,导演话剧,读学术类书籍。


突如其来的社会善意让他“诚惶诚恐”,但更多的是感动,他激动地跟朋友说,“我一定要改变社会,为中国的文化事业献身”。


他想拍一部科普渐冻症的片子,“让更多人了解渐冻症患者这个群体。”更长久的一个梦想是,拍一部电影,把妈妈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很多人问他,是什么支撑他走过这两年。他总说,是妈妈的爱。以前,他在盐城读一所私立高中,妈妈专门去陪读。那段时间,妈妈没有工作,白天在学校做清洁工,晚上自学会计,后来才开始给银行做账。


每天晚上,他放学回家,桌上都摆好饭菜。有一次,妈妈的右手出现腱鞘囊肿,还要操持家务,张浏浏很心疼,但妈妈坚持用左手给他做晚饭。


妈妈从来没有让他感觉到压力。读高中时,他有段时间无法适应学校生活,回到家,情绪低落。妈妈用写小纸条的方式和他交流。


“亲爱的儿子,妈妈昨晚又犯啰嗦病了,妈妈一忙就记不得控制了,真对不起。我今后要改正,争取不啰嗦,好吗?”“爸爸妈妈都很爱你,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要有信心。”“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随时可以跟妈妈说,妈妈愿意听。”


即使生病,妈妈带给他的,也是“正面的反馈”,夸他饭做得好吃,捶腿捶得好。他记得,有一次午睡,隐约听到妈妈屋里传来“哼哼哈哈”的声音,他以为妈妈在哭,悄悄走到门口看,一推开门,妈妈冲他笑。


他一直在和时间赛跑,让妈妈在身体完全被冻住之前,感受更多的快乐。视频发布后,一位摄影博主说,想给他的妈妈拍一套写真。他立即联系那位博主,商量着,通过搭配妈妈的衣服,给她拍20岁到70岁的样子,让她提前体验人生的每个阶段,“至少60岁,她肯定过不到了”。


他还在给妈妈制造惊喜。1月23日晚上,他听到邻居放烟花,也去超市买了一束烟花,在对着妈妈窗外的楼梯台阶上点燃,烟花蹿出的火苗溅到屋里,外婆和妈妈都笑出了声。他把妈妈房间里的灯换成“颜色更暖更亮的”,“让妈妈在房间里心情好。”


他们在抓紧时间表达对彼此的爱。2021年寒假开学前两天,张浏浏喂妈妈吃中药,妈妈喝了两口药,说要写信给他,让他用手机记下来。


母子俩用了二三十分钟才完成那封口述信,起初只有16条,后来他每次回家,妈妈都让他念一遍,又增加到19条。信里是一个母亲能想到的所有内容,从“不能熬夜、赌博、喝酒”的叮嘱到“做人要诚实、守信,人品第一”的告诫,她还嘱咐儿子,将来成家后,“要把教育放首位,把小孩培养成功了比有钱好”。


第一条是,“妈妈很爱你”。在此之前,爱不是他们生活中常见的词汇,但妈妈生病后,坐着没事,就对他说“我爱你”。后来,他们总是说“我爱你”,在吃饭时,睡觉前,聊天时。他记录的很多条视频都以“我爱你”结尾。


张浏浏明白,妈妈说这几个字,是害怕“有一天说不出来了”。他笑着跟妈妈说,“我也爱你呀。”


网民嚎叫:


linda1999发表评论于2022-01-2804:13:31

这样的人生对这个孩子和妈妈都不容易,感动他们始终细心体会彼此的感受,没有在病痛中失去亲人之间温暖的呼应。

追求永生发表评论于2022-01-2720:55:52

谢谢分享!浏浏你做得很好。对这种明知后果的病人只有给与力所能及范围内最大的关爱,才是最好的对待。为了妈妈最后的路程,若有必要,建议你接受急需的帮助,无论是哪个方面。

道心通明发表评论于2022-01-2719:36:00

疑难杂症需要从前世因果去治,找通灵人!


谢选骏指出:《中国青年报》也开始卖惨了,好像装睡,好像不懂,世界上所有的人,不是渐冻人就是速冻人——有像霍金那样极端漫长的渐冻人,维持了将近半个世纪;也有一夕冻了的急速速冻人……但是人人难逃动不了或是冻了的命运——人一旦受孕就走向了死亡。所以要想不死,就先别受孕——对于想要后代的人们来说,要来的也是渐冻人,或是速冻人。所以说,受孕一个人,就等于杀死了一个人!因为世界上所有的人,不是渐冻人就是速冻人——满街都是这样的人,就像冻了的饺子一样来回翻滚……

2022年1月27日星期四

谢选骏:专制制度的敌人是专制制度自己



《惊传中国火箭专家叛逃美国 极音速武器机密恐外泄》(信传媒 2022-01-27)报道:


英国媒体近日揭露,有一名中国火箭科学家在MI6、CIA协助下,带著重要武器机密逃至美国。(图片来源/央视截图)


英国《每日快报》(Daily Express)报导,根据其消息来源,英国秘密情报局(Secret Intelligence Service)「军情六处」(MI6)协助一名中国籍飞弹科学家从北京辗转逃至美国。


这名科学家在中国发展极音速武器上扮演关键角色,他的叛逃将有助美国、英国进一步发展「反极音速飞弹」(hypersonic missiles)防卫计画。同时,中国或需两年时间大幅调整相关系统,才能使该科学家可能透露的情报失效。


中国极音速武器资讯外洩


据称,该科学家协助国有企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研发了中程极音速飞弹发射滑翔载具,能装载东风-17(DF-17),范围达到2000英里(约3200公里)。


他参与了中国最近发展的「极音速飞弹运载系统」,该系统能让飞弹先在太空环绕地球运行,然后以跟踪热源技术锁定地面上任何目标。


《每日快报》的消息来源表示,拜这名科学家所赐,英国获得关于极音速武器操作性的特定细节,让英国大幅推进至他们之前完全没有预期的位置。


「这或许能为我们争取到两年时间。我们估算,中国得花两年时间才能大幅修正其计画,使我们获得的情报无效」消息人士透露,「在这意义上,两年是一段非常长的时间」。


极音速武器的速度超过5马赫(Mach 5),比起传统弹道飞弹,其发射滑翔载具更能追踪难以预测的轨迹,因此要拦截它将十分困难。


根据美国国防部2020年报告,2019年美国在这方面落后俄罗斯和中国;英国海军参谋长拉达金(Tony Radakin)1月初则证实,英国已经加入这场极音速竞赛。


青年火箭专家未获升迁心生不满


「他决定联繫(英国情报单位),不是出于意识形态,而是深信自己的才能应该受到更多认可和赏识」消息来源指出,这名30几岁的中国「火箭专家」非常聪明、十分合作,但对自己在中国的待遇感到委屈。


据悉,这名科学家并非政治异议人士,而是因没有获得升迁,心生不满之下于去(2021)年9月底和英国在香港的情报机构搭上线。


双方初步试探阶段,科学家告诉中间人自己拥有中国极音速技术最新发展细节,但有鑑于一旦东窗事发自己绝对会被判处死刑,他要求给予他和妻儿政治庇护。


MI6接获通知后,由两名情报官、一名技术专家组成的三人小组前往香港处理这件事,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同样收到通知。


由于这可能是北京故意设下的陷阱,MI6相当谨慎,接下来几天经过一番「欲擒故纵」、审核和调查,他们终于确定该科学家的身分「安全可靠」──儘管他只能将大部分技术资讯记在脑中,但他仍设法走私出一些数据。


MI6、CIA联手安排逃往美国


最后,一项计画成形:该科学家及其家属透过一条专门为相关目的开闢的路线,飞往某前英国殖民地。


抵达该地后,他们被带至一处安全地点,接受MI6及CIA人员盘问。经过一整天讯问,MI6接著安排他们前往德国某美国空军基地,接著经过英国飞往美国。


消息来源补充,这名中国科学家曾在英格兰求学,是板球的狂热粉丝,比起啤酒更喜欢Jack Daniels威士忌。


《每日快报》亦向英国外交部求证这起叛逃事件,但该部表示他们不会评论相关事件。


MI6局长:中国是单一最高优先问题


英国情报单位近来动作频频,其对内情报机构「军情五处」(MI5)日前才罕见警告国会,一名中国籍律师李贞驹是「中共代理人」。


MI5甚至公布了李贞驹的照片,指她受中国政府聘僱,以「克丽丝汀.李」(Christine Lee)之名在英国政治圈活动,试图影响国会议员。


此外,2021年12月英国MI6局长摩尔(Richard Moore)才强调,中国崛起属于MI6「单一最高优先处理」级别。


摩尔也证实,北京正透过间谍活动对抗英国,尤其是在政府及技术方面,同时中国官方人员也监控并试图对中国侨民施加影响力。


谢选骏指出:大家都不明白,专制制度的敌人不是自由制度和开放社会,而是专制制度自己——更深一层地思考告诉我们,比“专制制度的敌人是专制制度自己”更为致命的——老大哥本人就是彻底的自由化分子,因为世界上没有老大哥更加极端的个人主义者了。这是英国共产党作家奥威尔的《1984》做梦也没有能力想到的“历史力学的消长原理”。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而第一个沦陷的地方,就是老大哥的内心深处——这就是上帝的安排。

谢选骏:美国已经陷入两條路线的斗争、临终病人的死磕

《百日新政 川普將優先實施減稅 還有終止疫情補貼、限制糧食券、驅逐無證…》(記者胡玉立綜合報導 2024-12-01): 共和黨全面執政後,白宮與國會計畫推出新政,在川普上任百日內推動減稅、限制社會福利、削減預算赤字等重大施政。 川普與國會共和黨人贏得大選並全面掌權後,正雄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