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2年1月29日星期六

谢选骏:断亲现象是基督教中国的崭新基础



《断亲现象越来越严重的背后:90后开始不再把家当“退路”了》(2021-11-27 网易第一心理)报道:


年关将至,但相比较以往完全没有年味,很多90后的年轻人压根没有回家探亲的打算,他们也从不牵挂家乡的亲戚。


如果不是有血缘关系,那些一年都见不了一次面的人,对他们来说和路人甲乙差不多。


这一现象被称为“断亲”,顾名思义就是随着时间变化亲戚之间断了来往。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让我们感慨,而中国社会断亲现象越来越严重的背后,是90后开始不再把家当“退路”了,我们为什么不再眷恋曾经被当作疗伤港湾的“家”?这三大原因你根本想象不到。


一、不信任感


心理研究发现,我们会更信任那些经常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人。而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使得亲戚朋友之间鲜少有相处的机会,我们不参与对方的生活,对对方没有深入的认识了解。


互不了解的两代人仅凭血缘关系,其实很难产生情感的连接。


双方对彼此都没有熟悉感,自然就会产生不信任,即便逢年过节聚在一起也会觉得消耗时间、消耗精力,没有意义的事情结果当然就是消亡。


二、没有利益维系


人是社会的产物,当社会运作模式转变,人际关系自然就会产生转变。


由于经济发展的差距,年轻人都聚居在经济发达的地方,工作生活和家乡通常不会产生太大联系,也就是说没有利益往来。


而人与人的关系若要长久,要么有极强的吸引和共情,要么有持久的利益往来,如果两项都没有,关系即便存在,也似有若无,不会激起实际生活的涟漪。


久而久之,便没有往来走向断裂。


三、心理创伤


相比较前两项原因,“断亲”如此普遍的最重要原因其实还是心理创伤,如果一个人和亲人之间有良好的亲密关系,他们能在对方需要的时候互相体谅理解,给予安慰,即便没有前两项条件,关系依旧可以维持,人毕竟是一种需要情感寄托的物种。


但不可否认中国传统的亲子模式存在大量弊端,很多父母对子女始终抱着“你是我生的,所以我对你有绝对操控权”的态度。


这种不尊重的模式,使得很多人对家并没有归属感和眷恋。逢年过节很多人宁愿窝在出租屋里煲剧,也不想回家面对父母亲戚。


很多年轻人一回家面对的就是父母的指责催婚,亲戚们的攀比,他们根本不在乎年轻人在外面究竟生活好不好?压力大不大?


年轻人在他们眼里只是一种谈资,和获得一定物质回报的摇钱树,这才是“断亲”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人骨子里刻着权衡利弊,当一件事情不再能带给个体情感或物质的利益,个体便失去了去做这件事情的动力。


过去囿于道德的制衡,即便和亲戚们相处很痛苦,很多人也会忍着,但今天社会流动性的急剧增大,使得道德无法再约束个体的行为。当然就没有人愿意去维系这些鸡肋的感情。


且相比较前几代人,90后是自我意识觉醒的一代,强调“我”的重要性,不会为了场面好看而委屈自己。


如果你让我不舒服我就离你远点是很多人的行事风格。从这个角度看“断亲”未必是件坏事,使个体淘汰掉不舒服的关系,用心经营优质关系。


当人与人的需求无法互相满足,强行维系其实是一件很辛苦且不划算的事情。不如直接清除掉相处不和谐的人,把精力空出来去寻找真正契合的灵魂,提升人际关系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有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对当代青年来说家往往不是退路,当你身处低谷时,亲人反而是压力的来源,他们言辞刻薄、极尽伤害,却说是为了你好。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在经历人生低谷时,给他们信心、鼓励他们的都不是有血缘关系的家人,而最懂得彼此的那两三密友。


人们受教育程度的上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关系的质量不是由血缘决定的,而是性格、价值感、所处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如果这些条件无法契合,继续保持往来就是给人生增加痛苦。


王尔德说:“自爱是人生浪漫的开端。”某种程度上说“断亲”是一种自爱,因为我们人是有限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如果把生命消耗在一些感受不好的事情上,不就没有时间去经历体验真正美好的事情了吗?所以断亲也没什么不好。


谢选骏指出:“家”不再是人的庇护所,这就是为基督教中国的兴起提供了崭新的基础。


《“断亲”现象为什么越来越普遍了?专家认为原因主要有两点》(2021-02-04)报道: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物质水平逐渐增长,但是心和心之间的距离却越拉越远。这种现象有很多原因,也有实利主义观点的影响。那么人们是否应该在闲暇的时候多思考一下这种问题呢?


人们身边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交圈子,有的人喜好交朋友,身边关系亲密者众多;有的人虽然比较内向,却也依然能有三五知己。


但是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当我们放眼身边的社交圈,并且深思我们与其之间存在的联系时,我们会发现,他们大多都是朋友以及同学,亲戚似乎比较少。


并且在所谓“九零后”一代的生活当中,这样的情况似乎愈发的明显了。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社会变迁


相比于现如今的科技日新月异、高楼大厦林立,几十年之前的社会生产力相对比较低一些,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如今天。


大多数家庭都会居住在乡村、居住在镇子上,一般都是在平房或是村庄当中,联系比较密切。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在频繁地交流和走动当中,人们渐渐变得熟络了起来,交往也十分的自然。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寻求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而走出乡村,走进城市。寸土寸金的城市存在的居住方式是纵向的,大家不能拥有很广阔的空间,转而住进越来越高的大楼当中,想要见一面都是很不容易的。


渐渐地,邻里之间关系变得疏远,不再像之前那样亲密了,这也是难免的。


除了结交关系,维持一种关系也是需要付出一些代价的:想要与朋友亲近,需要多互动;想要与异性维持关系,需要多约会;想要与亲戚亲密,要多走动。


但是随着众多迁入城市当中的人事业愈发蓬勃,能够拿出来进行社会交往的时间与精力也越来越少,人们之间更多的只是象征性的做一些交流。


所以人们的社会关系基本都会建立在自己最需要、最常接触的一个圈子当中,放在今天,大多数人的圈子中便都是同事了。


所以即使有机会与自己的一些亲戚见面,聊天、互动时也会尴尬地发现:彼此之间没有什么话题,除了老生常谈的一些事情之外,似乎每次说的话也就那么几句,于是慢慢地,这种互动也减少了。


自我地位认知的改变


对于“九零后”这一代人而言,相信大多数都是在“独生子女政策”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从小到大面对生活的只有自己,没有兄弟姐妹为自己排忧解难,生活比较孤独。


所以在他们的内心当中,世界的主角其实就是自己,没有别的角色。即使是遇到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他们能够想到的亲人也就是父母了。


而之前的几代人以及之后的几代人却并没有这样的一种体验,他们往往都是家庭当中有多个子女的情况。所以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他们会受到彼此十分深刻的影响。


相信很多人会感同身受,尤其是对于那些独生子女的“九零后”而言,自己的父辈和叔叔伯伯之间应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遇到大大小小的事总是会在一起进行商量,竭尽所能的去帮助对方。


但是在很多年轻人当中,这种互动已经不复存在,一个是没有互动的对象,再一个就是没有这种趋势和习惯。


很多年轻人本身的生活已经很忙碌了,面对压力很大的学业和工作,将时间腾出来给亲戚其实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所以在很多年轻人眼中,参加家庭的宴会其实无异于一种“负担”,自己能够腾出时间做别的事情是再好不过的了,为什么要去给自己寻找尴尬呢?


之前的老一辈人喜欢强调一点,那就是亲属关系往往只会存在于三代人之中,三代之后如果不再进行来往,那么关系就会慢慢地变淡了。


所以很多长辈会有意地培养下一代的这种意识。


之所以关系会疏远,其实就是因为彼此之间交往和接触变少了,没有什么共同话题以及共同情感了。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物质水平逐渐增长,但是心和心之间的距离却越拉越远。这种现象有很多原因,也有实利主义观点的影响。那么人们是否应该在闲暇的时候多思考一下这种问题呢?


答案是肯定的。


谢选骏指出:专家不懂,断亲就是断奶——小子长大了还不断奶,那就是个变态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绿色技术下面隐藏着血红的机密

《中国加快开采绿色技术所需金属 但在多国引发焦虑》(BBC 2024年4月30日早上8点46分)报道: 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位于“锂三角区”,是锂的重要产地。 今年早些时候的一个夜晚,在位于阿根廷北部的宿舍里熟睡的艾清突然被屋外愤怒的口号声惊醒。 她向窗外望去,看到阿根廷工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