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2年1月29日星期六

谢选骏:专制暴君是自由的种子


《秘密报告会场“没有”掌声,而是充满恐惧》(2022-01-28  爱雨一生)报道:

 

1956年2月,临近苏共二十大尾声,当外国代表相继离开后,在14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代表的注视下,赫鲁晓夫给自己那场历史上分量极重的“秘密报告”做了个开场白;几天后,一个名叫维克托·格莱耶夫斯基的年轻人在女友的办公桌上看到了一只印有“绝密”字样的信封,里面的内容摧毁了这位年轻的布尔什维克的信仰。


维克托·格莱耶夫斯基以这份绝密为筹码向以色列换取逃离苏联的承诺,当内容的复印件被递到以色列总理戴维·本-古里安手中时,他忍不住感叹:“苏联以后会成为一个民主国家。”


如今,连职场都能被视为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更不用说1953年后若干年里苏联的政治场了。秘密报告会场的掌声似乎更多代表了一种讽刺的含义:不少人把赫鲁晓夫视为苏联的罪人。然而,恰恰是他为拯救苏联做了尺度最大的尝试。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赫鲁晓夫其实也很难做:一名合格的政治家的理智令他心里清楚,这一步必须要迈出去,但迈大了容易扯到裆,迈小了又不足以震撼人心,很显然,心思缜密的赫鲁晓夫一早就为“秘密报告”这一步做足了准备。

根据资料显示,赫鲁晓夫刚一接过权柄便大量提拔年轻干部。他把前任的许多秘密都摆在这些年轻人的面前,其中的不少深受震撼,如谢列平、谢皮洛夫等,斯大林完美伟岸的形象在他们心中顿时崩塌,转而勤勤恳恳地为赫鲁晓夫的“去斯大林化”服务。后来据专家统计,秘密报告会场的1400余名代表中,有至少40%为后来提拔的“新人”。就在这间不小也不大的会场里,赫鲁晓夫十分“漂亮”地打响了他成为最高领导人后的第一炮。


据后来的描述:当时会场里掌声阵阵,人们随着赫鲁晓夫尖酸刻薄的讽刺而发出窃笑;当演讲进入高潮时,人们都屏住呼吸,生怕错过哪怕是一个字。当报告完成后,赫鲁晓夫获得了与会者们发自内心的长久的掌声和欢呼,由此看来,人们压抑已久的情绪在这一刻得到了彻彻底底的宣泄,它为赫鲁晓夫随后的改革开了个好头。然而事实当真如此吗?我们先不急着揭开谜底,不妨来看看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年轻的遭遇。


秘密报告会场没有掌声,而是充满恐惧


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苏联在理想主义者的心目中是一座光辉的天堂。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爆发后,苏联以稳健的速度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心怀同一个梦想,热情高涨地为这座殿堂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苏联存在的意义已远超一个国家,它已然成为一座丰碑。这一时期,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自发地跑到苏联追逐理想,维克托·格莱耶夫斯基便是其中一位。


维克托原名施皮尔曼,是个犹太人。当时,当局对犹太人的态度并不十分友善,因此,维克托为自己起了个听起来很波兰的名字,他不但借着这个新名字加入了共产党,还在苏联混得风生水起。维克托是一名十分坚定的布尔什维克,他把列宁与斯大林视为自己的偶像,希望能为共产主义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一家都定居以色列,但他偏偏要留在苏联,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奔走在苏联、波兰等国之间。1956年初,维克托与时任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书记的爱德华·奥哈布秘书的露西亚·巴拉诺夫斯基成为了恋人,两人正谈得热火朝天,维克托甚至不顾影响直接跑到露西亚的办公室里拍拖,然而谁能想到,这竟无意间改写了历史。


秘密报告会场没有掌声,而是充满恐惧


1956年4月的一个早晨,维克托在办公室里等待露西亚时看到了一个印有“绝密”字样的信封。他看到里面有本小册子,或许是出于好奇,也或许是记者职业的敏感,维克托竟向女友提出要借走看一眼;荒谬的是,露西亚居然同意了,她要求维克托要在规定的时间里还回来,只要这只信封能按时地锁进保险箱,那么这件事便天不知地不知了。谁料,信封里的那本小册子正是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时用的演讲稿,虽说在刚做完报告的那段时间里,报告内容只是流传在一小撮人内部的小秘密,但也难免走漏一点风声;也正是如此,西方阵营发了疯地想要得到它,CIA甚至出价100万美元作为悬赏。


读完报告后,维克托的信仰被彻底摧毁了。尤其是赫鲁晓夫对前任的百般挖苦,这让维克托开始怀疑自己之前所秉持的主义到底是一堆什么玩意儿。当他心情复杂而沉重地要把小册子交还给露西亚时,心里突然多了一个想法:维克托匆匆地跑进了以色列大使馆,他用这份“厚礼”换来了移民以色列的承诺。随后,露西亚将信封按时锁进了保险箱,而报告的复印件则被送到了辛贝特(以色列国家安全机构)。后来,当辛贝特局长阿莫斯·马诺将复印件递到本-古里安总理手上,后者沉默良久才意味深长地说:“这是一份历史性的文件,苏联以后将会成为一个民主国家。”


随后,以色列当局通过摩萨德将这份报告交给了华盛顿,它很快便传遍了西方阵营。摩萨德依靠这份文件名声大噪,一跃成为世界一流情报机构;西方阵营仍对报告带来的震撼意犹未尽时,苏联人却为此陷入了痛苦的纠结之中。一位叫做雅科夫列夫的代表后来回忆:所谓的“掌声如潮欢呼阵阵”不过是赫鲁晓夫编造出来的华丽说辞而已,实际上,“大厅里死一般的寂静。既听不到坐椅发出的嘎吱声,也听不到咳嗽声和窃窃私语声。”人们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事实”,根本不知道该相信谁,也因此陷入了犹豫、恐慌和压抑。


而苏联作家爱伦堡则直言:“在2月25日的秘密会议上,在赫鲁晓夫宣读报告的时候,几位代表当场晕了过去……我不隐瞒,我在读报告的时候,我也大为震惊,要知道,这不是一个受到平反的人在朋友圈子里说的,而是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在代表大会上说的。”爱伦堡是个作家,但这一次他并没有做任何夸张。后来,专家们根据资料证实:会场上当场晕过去的就至少有30人;报告结束后,以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为例,有若干人因无法接受此事也自杀。


法捷耶夫在自己的遗嘱中写到:“我看不出再活下去的可能,我为之奉献终生的艺术已被党的自负而无知的领导所扼杀,现已无法挽救……‘暴发户们’(指赫鲁晓夫等人)已背离伟大的列宁学说,这令人们对领袖彻底失去了信任,即便将斯大林同志视作‘暴君’,赫鲁晓夫们的罪行仍更加恶劣。”


值得注意的是,打破人们对某一个人的神话并不是赫鲁晓夫一人所坚持的事情。早在1953年,贝利亚和马林科夫便做过类似的事情,只因为阻力太大而不得不放弃。1956年2月9日,几位掌权者就是否要回归列宁“集体领导”做出了激烈辩论。在这次会上,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前任的做法的确违背了列宁的意愿,“但他之后,我们成了一个伟大的政党”。


我们暂且以“小人之心”揣度一番赫鲁晓夫的初衷:即便不是为了彻底摧毁束缚苏联的牢笼,他此举只是为了不活在前任的阴影下。前任的“神化”被打破,赫鲁晓夫自己的神化又立马被建立起来——他的尝试其实根本就没有打破这个怪圈。如今来看,“秘密报告”更像是一次极为危险的政治投资,它并没有为苏联带来太多,而是让赫鲁晓夫在他得势的十余年里赚了个盆满钵满罢了。


上海讀者 2022年01月28日 15:07

此文是彻头彻尾地编造了当年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场景,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时,与会者确实聚精会神地聆听,且会场上掌声不断。

lary 2022年01月28日 13:35

苏联的和平解体说明苏联党和人民是明智的,不能够再拿人民的鲜血维持一个存在不下去的政权和荒谬的意识形态了。尽管普京还想换个方式来维持,但是更大的变化在后面。


谢选骏指出:上文作者机器评论都没想到——专制暴君是自由的种子!试想,要不是专制暴君斯大林热爱自由、胡作非为,苏联神话会垮掉吗?要不是专制暴君赫鲁晓夫热爱自由、拆穿鬼话,苏联暴政会松动吗?要不是专制暴君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热爱自由、推行新政,苏联体制会解散吗?所以我说——专制暴君是自由的种子!因为专制暴君也是凡人,都有极其卑微的欲望,他们心里也有自由的种子,甚至比常人更为强烈——这是由人的原罪造成的,专制暴君也无法脱离……最后,他们心中的罪恶种子就成了自由的种子。所以不要害怕专制暴君扼杀自由,他们越是扼杀,自由就越是强大——因为专制暴君在副总他们自己的权力的时候,也就是在破坏专制制度的时候,这时候,世界就离开自由更近了,而不是更远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绿色技术下面隐藏着血红的机密

《中国加快开采绿色技术所需金属 但在多国引发焦虑》(BBC 2024年4月30日早上8点46分)报道: 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位于“锂三角区”,是锂的重要产地。 今年早些时候的一个夜晚,在位于阿根廷北部的宿舍里熟睡的艾清突然被屋外愤怒的口号声惊醒。 她向窗外望去,看到阿根廷工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