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3年1月1日星期日

谢选骏:夏商周秦都是草原民族的入侵所形成的结石


《周秦汉唐:为中国制造最强的“文化基因”》(中国国家地理 2017年第10期)报道:   


夏商周秦的千年兴替,黄土高原始终是中华文明的主舞台。让今人津津乐道的汉唐盛世,更是黄土高原的巅峰之作。全球四大古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至今不曾断绝的一个。是什么“文化基因”,赋予了它绵延不绝的生命力呢?黄土高原给出了答案。


半两币,为战国秦惠文王至西汉初所使用的通行货币。由于传世较多,在一般人眼里并不珍贵,但从货币史的角度看,它是货币趋向统一的标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秦以后两千多年,外圆内方的形制被保持沿用下来。有人说,一枚“半两”重如其文,即重量为半两(一两为24铢,半两即12铢)。不过,大部分秦代半两币,单枚重4至6克,相当于5—6铢,并非“重如其文”。从秦半两完成货币统一始,国家牢牢掌握货币的铸造权和发行权。圆形方孔钱能够通行的优势是:使用中可减少钱身的磨损,贯穿、携带十分便利。很多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将钱币称为“孔方兄”,也是由此而来。

夏商周秦以降的千年兴衰更替中,黄土高原始终是中华文明的主舞台,它演绎了河图洛书的神秘悠远、两周战汉的百花齐放、魏晋风度的玄妙清朗。当然,在农耕的主基调中,夹杂着汉牛与胡马的博弈,中原与塞外的融合——稳健中有飘逸,开放中有内敛。


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都已湮灭,化成碎片融于其他文明,唯独古代华夏文明始终传承不断,维系它的是家国一体、是宗法伦理、是礼乐诗书,以及承载这些“规则”的各种载体——这就是我们的“文化基因”。


谢选骏指出:在我看来,这种“文化基因”乃是地缘政治的产物——夏商周秦都是草原民族的入侵所形成的结石。


《黄土 农牧交错带:中华民族在这里融合》(中国国家地理 2017年第10期)报道:   


农牧交错带又被称为“生态脆弱带”、“生态危急带”或“生态环境敏感带”等,它是农牧业交会过渡地带,也是我国生态环境和地域经济的一个重要分界地段。专家们通过梳理3000 年来多次气候冷暖干湿的变化发现:由于温度变化导致降水变化,降水变化进而导致半农半牧、时农时牧生产方式的转变。这也凸显出一个有趣的现象:农牧交错带就像一个巨大的熔炉,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这里互为砥砺、吸收借鉴,并最终在这里形成极具特色的中国文化融合带。


北方农牧交错带处于东部湿润区与西北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地带


黄土高原北部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核心区域,也是中原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进行大碰撞、大融合的舞台。多数学者把农牧交错带的空间范围界定为内蒙古高原东南缘、东北西部半干旱地区和黄土高原北部。北方农牧交错带处于东部湿润区与西北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处于亚洲季风的尾闾,降水年际变化较大,促使农牧分界线多次进退,并导致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农牧交错带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遏制荒漠化东移及南下的生态屏障。


《黄土 黄土高原:为什么文明在这里诞生延续》(中国国家地理 2017年第10期)报道:  


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文明诞生期开始,黄土高原就是中华文明的根脉所在。到夏商周秦以降的千年兴衰更替中,黄土高原更始终是中华文明的主舞台。这座由黄土堆积而成的高原为什么如此神奇而重要?它到底具备了什么样的特点,才使得它在中华文明的诞生和延续过程中,发挥了如此巨大的作用?除了自然之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又做了哪些努力,让黄土高原的活力一直延续至今呢?


高天厚土 蔚为大观


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黄土厚度最大、黄土地貌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是我国特有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理景观。从空中俯瞰黄土高原,不论是宽广辽阔的黄土大塬,还是连绵延伸的黄土墚,抑或是一座座浑圆的黄土峁,一道道深切的沟壑,无一不让人感到震撼。这是一种雄浑大气的美,有一种震人心魄的力量。


《黄土高原上苍为中国特制的“舞台”》(中国国家地理 2017年第10期)报道:   


作为地球上唯一一座“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诞生可谓是一场造化的奇迹。就像冥冥中有一种力量,精心创造了各种条件,又经过千万年来的悉心打磨,一点点塑造出了一个神奇的“舞台”,让其屹立在东亚大陆上,只等着登上这座舞台的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创造出绵延不绝的辉煌篇章。


拔地而起的大塬,犹如一座天然的舞台


顶部平坦宽阔、四周陡峭的黄土大塬,犹如一座座天然的舞台拔地而起。万年以降,无数华夏先民们在这些大塬上繁衍生息、开垦良田、建立村镇,在中华文明创立的过程中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生在黄土高原长在黄土高原的我,年轻气盛荷尔蒙无处释放的时候,总喜欢在刮大风时爬上村后的黄土坡,迎风嘶吼。我自小五音不全,却希望能唱出振聋发聩的效果,所以每当我吼一曲《黄土高坡》的时候,路人每每侧目而视、避之不及。而我在灌一肚子风、吃满嘴土后,却会觉得自己是陈胜口中的“鸿鹄”、高尔基笔下的“海燕”,旁人都理解不了我的气概,只有那敞天敞地的黄土高原才能安放下我胸中的万丈豪情。


黄土堆积前的古地形条件

黄土高原形成之前,一系列地壳变动为它的形成创造了条件。鄂尔多斯高原以鄂尔多斯台地为基础,四周被河套地堑、银川地堑、渭河地堑、六盘山中山和吕梁山中山所包围,在第四纪时期表现为大面积均匀抬升,地形高差较小,为大面积的黄土堆积准备了古地形条件。

年岁渐长,心也渐渐沉静,我开始思索更多的东西,关于自我,关于人生,关于世界……在走出黄土高原,见识了许多不同的风景,特别是一次北京之行看到中山公园社稷坛“青、赤、黄、白、黑”的五色土后,我才恍然明白,原来土并非理所当然都是黄色,原来我司空见惯的塬、墚、峁,在别处却是难得一见的景观。于是我萌生了强烈的好奇:黄土和其他颜色的土有什么不同吗?人常说“高天厚土”,黄土高原的土究竟有多厚?还有那些大气雄浑的塬墚峁,它们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长城:这里有最典型的农牧交错带》(中国国家地理 2017年第10期)报道:   


在黄土高原地区,长城不偏不倚修筑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上,这条线的西北是游牧人的天空,东南则是农耕文明的乐土。长城不仅要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还是一道事实上的防沙墙。不过,这道边墙最终还是无法阻挡两侧农耕与游牧文明之间的交融,农牧交错带的奇特故事也就此在长城沿线上演……


广武长城的农牧交错带特点非常明显

位于山西朔州市山阴县新广武村的广武长城,这里的农牧交错带特点非常明显:既有牧民放牧的绵羊,也有大片的耕地。广武长城全长10公里,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修建,万历三年(1575年)重建,为内长城,全部为砖石包砌。

我有幸吃到了长城脚下毛乌素沙地里出产的稻米

去年国庆节那一天,我们一群长城爱好者背着大包,在茫茫的毛乌素荒漠之中,沿着黄沙掩埋的陕北榆林长城一侧行走。临近中午时,长城在一个墩台前突然消失,只见脚下望不到尽头的沙地猛地裂开一条大沟。沟内清溪淙淙,绿树成荫,阡陌纵横。紧贴溪水一侧的台地上,还坐落着几处窑洞院子。


当我们筋疲力尽地走下沟谷的陡坡,进入这个“世外桃源”时,一位名叫王德彪的老汉走出窑洞,让我们受到了最隆重的款待:不仅有猪肉、美酒、新鲜蔬菜,最令人惊讶的是,连吃好几天方便面的我们,竟然吃到了王老汉自家地里种的大米。


谢选骏指出:看看以上的内容,就会对1986年出版的《神话与民族精神》、1988年播出的《河殇》,具有了更深一层的体味。夏商周秦都是草原民族的入侵所形成的结石,唯有突破这些结石所造就的长城,中国文明才能整合全球!


谢选骏:极权主义起源于自由主义——蔡英文《导读》批判




《极权主义的起源·导读》(蔡英文(东海大学历史系及政治研究所副教授))报道:


汉纳.阿伦特( Hannah Arendt, l906-1975)于 1949年写成,于1951年出版的《极权主义的起源》初版的名称为《我们当前的负担》(The Burden of Our Time),在 1958年的修订版,阿伦特增加了一篇类似结论的文章,题名为“意识形态与恐怖统治”,分析极权主义政制跟过去的专制政体本质上的差异,书名也改成现在的名称。


《极权主义的起源》是阿伦特生前出版的第一本主要著作,一如其它所有的论著,如《伊赫曼在耶路撒冷》(Eichmann in Jerusalem)、《论革命》(On Revolution)与《人间条件》(The Human Condition),这本著作所建立的极权主义理论,及其历史根源的解释与叙述,激发学院的历史与政治学学者的严厉评论。尽管如此,阿伦特的论述构成理解西方现代之法西斯主义和极权主义现象的一重要的解释观点。


这本论著结合了历史的解释、叙述与概念之形构(即:建立极权主义之理论)。在了解《极权主义的起源》,我们必须以这两个层面为方向。


依阿伦特的解释,极权主义是史无前例的新的统治形态,过去任何专制独裁制,无论如何残暴,都没有如极权主义一般,把人区分成“理应消灭的人种或阶级”,而以“集中营”或“劳改营”为场所,进行集体的改造与屠杀;过去的专制政权仅止于迫害反对此政体的“政治敌人”,但极权主义毫无留情地歼灭服从它的“顺民”;过去没有一个政体公然取消人的道德信条,如“你不应杀人”与“你不能做伪证”,而把杀人与说谎转变成公民应该服从的法律命令;过去没有一个政权的领导者如此狂妄地认为人的力量无比伟大,而得以从事人性的改造,跟这相对,过去也没有一政权的领导者那么谦卑自称是执行“历史或种族必然法则”的工具。


这样崭新的政权,阿伦特进一步解释,乃是建立在一套“意识形态”(ideology)的统治支配,这套“意识形态”,在极权主义者的运用下,表示一套讲求前提与推论必须首尾一贯的演绎逻辑,这套逻辑以不讲自明的“种族斗争”与“阶级斗争”为前提,而对人类整体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做全盘的解释,同时认定人类整体的历史意义在于一终极目的,意即“无阶级社会”或“纯粹人种”,的实现。极权主义者运用这一套“意识形态”塑造或者改造生活世界的“事实”或“现实”,在讲求首尾一贯之一致性之逻辑推论,此“意识形态”拒绝实质之经验与事实的否证,其结果把它支配的世界砌造成一封闭的“虚构世界”;同时,为了确实实现这套“意识形态”所揭示的历史之究竟意义或目标,极权主义者自认是这一人类伟大的目标的执行者,但他们也知道这个目标并非一蹴可即,而是为“百年大计”,执行此目标的任何阶段也都不会是绝对完美的,因此,“意识形态”的法则,不论是历史的或者是种族的法则,必然是动态的,在此动态的运动法则的支配下,极权主义者名正言顺地摧毁一切阻挠此运动的既成制度与宪政的结构,扫除人间世界的任何法律与道德伦理的界线;偏执于绝对之历史目的之达成,极权主义者不断在他们发动的所谓运动的历史过程,寻找与肃清偏离或颠覆此运动法则与过程的“危险分子”。据此,在阿伦特的解释,极权主义的本质乃是抹平人间世界的所有界线,以及把人之多元性压缩成单调如一的集体同一性,俾能释放非人性的自然或历史之势力。


这套“意识形态”显现在极权主义者身上的性格,一力而是表现“凡事皆可为”的虚无作风,一种认为人的力量无比伟大的狂妄;另一方面则是自认为执行历史或自然之动态法则的工具,一切作为因此不是自发性的,或是自律性的,而是法则支配下的傀儡,这造成极权主义者全然丧失“政治责任”的理念与承担。


在《极权主义的起源》 1958年版的《意识形态与恐怖统治》一文,阿伦特从理论反省的层次,表述极权主义的本质,但整部著作的重点在于解释极权主义如何可能在西方现代社会中形成:极权主义的以逻辑演绎与历史目的论为宗旨的“意识形态”如何可能塑造社会之力量,得以蛊惑人的心思,愿意放弃一己之私奉献于它不断造成的运动?作为一位犹太人,阿伦特特别关注:基于甚么历史条件,犹太人成为纳粹的“民族社会主义”决意整体铲除的对象?对于这些基本问题的解释构成《极权主义的起源》的复杂、精微,且不时闪现高度之历史想象的叙述整体。


就历史叙述体的构成,阿伦特在此书的第一部分,“反犹主义”,从西方现代“民族国家”与资本主义金融体系的历史形成,解释犹太人——这没有建立一政治共同体而飘泊无根的民族——如何取得金融掮客的地位,成为欧洲金融界的显赫人物;但是作为一无国籍民,犹太人无法培养政治意识与参与政冶事务的能力,造成犹太人政治冷感与被动反应政治现实的习性(这是阿伦特解释犹太人现代命运的基本论点,也是激起她同胞之严厉批判的观点)。生活于非他们所属的国度里,犹太人不是成为政治社会的边际人物,就是戮力跻身上层社会的暴发户。在西方现代早期的发展,由于国际间金融借贷的需求,这无国籍的犹太人,因这性格,可以替各国政府穿梭引线,解决金融之问题,是为各国政府所需要的“有用之物”,同时,在讲求人权与法治的现代民族国家里,犹太人可以获得社会政治地位的保护,但犹太人所置身的安全处境只是暂时性的。到了 19世纪,西方的现代政冶社会产生了无可化解的危机,犹太人丧失了他先前享有的安全稳固的地位。


阿伦特把犹太人的命运与西方现代性的发展及其危机相互关联,在《极权主义的起源》的第二部分,阿伦特探讨西方现代性的进展中,“潜伏的暗潮”如何导致人本主义与启蒙之文明的崩溃,以及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造成纳粹的“民族社会主义”的兴起。她的论述不像学院之历史家探讨如“法国大革命之历史起源”的方法,她不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特殊历史处境,去寻求纳粹之极权主义的根源,而是把它视之为可以表露西方现代性之阴暗底层的“巨大事件”,基于这样的解释立场,阿伦特也把斯大林的共产主义的极权统治,由于它奠基于马克思式的意识形态,解释为西方自启蒙以来的现代性之产物,依此,我们可以说:阿伦特探讨极权主义的历史起源,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西方现代性之困境的反省与批判。


关于极权主义的起源,阿伦特思考的问题是:到底是甚么势力蕴藏于西方现代文明之社会,而导致极权主义可以把人性转变成动物族类的属性?阿伦特以资本主义的经济生产体系的运作为起点,说明资本主义如何把人固定的、满足其生存之必需的“私产”(property)转化成不断投资和再投资之无限流动的“资产”(wealth),这种转化也是孕育“资本主义意识”的过程,为扩张资产之原故而进行无休止的资产之扩张,以及以征服全地球为目的,构成了此意识的本质。


资本主义的无限扩张一方面动摇了有一定疆域与宪政法治之一定结构的现代“民族国家”体制,使国家逐步丧失在它治理的疆域里保障公民权与超越人种族群之上的功能作用;另一方面,执行资本主义扩张的所谓“帝国主义”在亚非的殖民经验中,孕育出“种族主义”,藉此合理化他们对殖民地的征服,同时,“种族主义”让他们确立以人之生物属性为本的政治共同体理念,而侵蚀了“民族国家”的政治公民权。除此之外,这些“帝国主义者”在执行资本主义的扩张原则时,所扮演的若不是以行政命令取代法治的官僚,就是隐匿身份的秘密特工,他们作为的取向即是破坏既定的法律或道德原则,这种帝国主义殖民经验塑造出另一种态度与理念:否定或隐藏自己的认同身份,以及认为自己的使命是服务历史与生物之必然性的潜藏的势力,此种心态与理念(包括殖民地的“种族主义”)成为 20 世纪中叶极权主义运动的动力资源。


在解释与论述从资本主义之扩张和帝国主义心态之形塑转向极权主义运动与支配的历程,引人兴趣的说明主题是20世纪的群众社会与极权主义之支配两者的关联,阿伦特的论述表现了她对人之道德心理的洞识。依阿伦特的分析,资本主义的“资产积累”的生产方式与不断扩张的原则造就了西方现代社会一大群“孤单”、自觉“多余无用”,以及跟生活世界疏离的“群众”,拚命地追求物欲之满足,充满物欲之激情,罔顾公共事务,但是生活之支离与意义的丧失,使他们成为绝望之存有,他们既无法彼此结合成政治的团体,共同参与政治之事务,更甚者,他们隔绝了其它人,也隔绝了使他们生活有意义的共同世界,在这种“隔绝”(isolation)与“孤单”(loneliness),意即:丧失生活之共同世界)的存在处境,他们不但丧失了现实感,也丧失了合理健全地判断经验的能力,他们极易被任何势力所鼓动。从群众出来的激进分子(所谓的“暴民”)在 19 世纪中叶跟“帝国主义者”串联,在无法治的“蛮荒世界”从事各种巨大的罪行,而被动的“群众”则受各种运动的“意识形态”所蛊惑,帝国主义的“暴民”在亚非地区的罪行,以及“群众”在欧洲大陆热衷信服各种“意识形态”,这样的经验间接地造成孕育极权主义的温床,最后,极权主义的封闭的逻辑推论系统与自称能解答人类历史之究竟意义的“意识形态”,终究能在这共同世界丧失与个人“单原子化”(atomization)的现代处境吸引“群众”,他们服膺这套“意识形态”至少让他们认为身属某一声势浩大的“部落团体”,不论是自称“人种之主宰”或者自称“历史必然性之领导”的“部落团体”,而能感受到生活的一点点尊严。


犹太人的命运随着这样的历史的转变逐步被推向深渊。护卫他们之政治社会地位的“民族国家”,其宪政法治结构受帝国主义扩张而动摇,以及它所保障之人权与法律之平等抵挡不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及随之而起的民族或种族歧视之压力,在这种处境下,犹太人具有的文化特殊性及他们在现代历史中跟“民族国家”的紧密关系,遂变成种族之歧视与仇恨的显著目标。


扼要地说明《极权主义的起源》的论述主题,提供读者简略的纲领,希望有助于读者阅读这部被视为西方现代经典名著。最后,让我们思考的问题是:阿伦特在这部著作中处理 1890年代西方现代的困境与极权主义的本质与历史根源,对我们能提示甚么反省之资源?细读这部论著,不难发现:阿伦特透过历史的解释与叙述,说明西方现代之“民族国家”(它的契约论式的个人主义基础、它对人权之保障与形式之平等的承诺……等被视之为西方现代性之成就)本身具有的脆弱性格,如上所说,“民族国家”的宪政法治结构经不起经济的无限扩张,更甚者,它抵挡不了各种以血缘关系、语言文化、区域认同为基础组合成的“族群”所揭示之“政治认同”的意识形态的攻击,最后,代表启蒙理念、法治伦理与宽容原则的西方现代性是否如我们想象的如此根基稳固?同时,西方现代之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与科技所承诺的繁荣富庶,是否证明祇是梦想?如果说西方的现代性在某种程度上构成我们的传统,阿伦特在《极权主义的起源》中的深刻反省是值得我们去阅读与理解的。


谢选骏指出:上文作者虽然不是犹太人,但却和“作为欧化的犹太人”之阿伦特一样,不知“极权主义起源于自由主义”。因为自由主义摧毁了一切传统,所以就为极权主义的兴起扫清了障碍,并且提供了一个强烈的需求——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这在当今二十一世纪的美国同样变得十分明显了。否则就无法解释“川普现象”的泛滥。在我看来,阿伦特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令人不齿的过去,因为就无法明白“极权主义起源于自由主义”,更加无法明白所谓的极权主义正是他的犹太同胞卡尔·马克思的作品——而马克思本人,也曾经是一个极端的自由主义者。

谢选骏:无神论者只能充当替罪狗


网文《为什么是替罪羊而不是替罪狗》(十万个为什么)报道:


当一个人替别人“背了黑锅”我们说这个人就是“替罪羊”,为什么替罪羊要叫“替罪羊”,而不是替罪狗或者是替罪牛呢?其实,替罪羊之所以叫替罪羊是有典故的。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为什么是替罪羊而不是替罪狗,为什么是替罪羊而不是其他


替罪羊是什么意思?


“替罪羊”一词是舶来品。替罪羊指的是古代犹太教祭礼是替人承担罪过的羊。比喻代人受过,替人服罪的人。羊是古代祭祀中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祭品。羊除了用作献祭上帝的牺牲,还承担了一项任务,就是给人类“替罪”。


典故一:


《圣经》中有个叫亚伯拉罕的闪族人,他99岁得了一个儿子取名以撒。上帝为了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要他杀子献祭。正当亚伯拉罕准备杀他儿子时,有个天使飞来阻止,说:“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前面林子有一只山羊,你可用它来祭献上帝。”于是,亚伯拉罕便改用小树林中的山羊来做祭品。这就是替罪羊的来历了。


典故二:


古犹太人把每年的七月十日(即:犹太新年过后第十天)定为“赎罪日”,并在这一天举行赎罪祭。


仪式是这样的:通过拈阄决定两只公羊的命运,一只杀了作祭典,另一只由大祭司将双手按在羊头上宣称,犹太民族在一年中所犯下的罪过,已经转嫁到这头羊身上了。


接着,便把这头替罪羊放逐到旷野上去,也就是把人的罪过带入无人之境。最后,再把那赎罪的羊烧死。“替罪羊”一说由此传开。


典故三:


在我国古代也有类似的记载,《孟子·梁惠王上》中写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注:新钟铸成,宰杀牲畜,取血涂钟的仪式)。’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棘,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欤?’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齐宣王不忍心看见牛恐惧战栗的样子,而命人以羊替换牛祭钟。从此以后,“替罪羊”作为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词汇就流传开来了。


替罪羊用英语怎么说?


替罪羊的英文:scapegoat、whipping boy


如何避免成为职场替罪羊?


在职场上,我们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不公平,有些时候,明明不是自己的错,却无缘无故成为了别人的替罪羊,有些时候别人的错误自己稀里糊涂的买了单,那么,如何避免成为职场替罪羊?我有几点建议:


1、遵守规定、严于律己


很多人成为别人的“替罪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视企业管理制度为儿戏,把“人情”放在了首位,觉得自己不承担责任面子上过不去,其实,只要遵守企业的相关制度,严格履行工作流程,即使出了问题责任也不是你的,你不替别人承担别人也不会怪罪于你。


2、公事公办、冷静处理


职场上,讲究“对事不对人”,所以,要把个人情感、同事情面放在一边,履行自己的职责,用职业的态度来解决问题。不要因为义气就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一定要公事公办,该进行沟通协调就沟通协调,不可意气用事,不和自己的饭碗较劲,是一种基本的自保和素养。


3、不要站队,不搞派系


职场上,很多企业都有“派系之争”,很多人在不知真相的情况下,被人拉进自己的派系,这很容易被别人当枪使。要知道,职场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今天,你对别人掏心掏肺,说不准什么时间就被别人当成“替罪羊”。所以,不要站队,不搞派系,坚持原则,通常不会有人为难于你,即使当时做了“替罪羊”,过后也会真相大白的。


网文《替罪羊》报道:


“替罪羊”一词是舶来品。对应英文有scapegoat、whippingboy。世界各地都习惯于用“替罪羊”一词,比喻代人受过的人。羊是古代祭祀中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祭品。羊除了用作献祭上帝的牺牲,还承担了一项任务,就是给人类“替罪”。


用羊替罪来自古犹太教。古犹太人把每年的七月十日(即:犹太新年过后第十天)定为“赎罪日”,并在这一天举行赎罪祭。仪式是这样的:通过拈阄决定两只公羊的命运,一只杀了作祭典,另一只由大祭司将双手按在羊头上宣称,犹太民族在一年中所犯下的罪过,已经转嫁到这头羊身上了。接着,便把这头替罪羊放逐到旷野上去,即将人的罪过带入无人之境。最后,再把那赎罪的羊烧死。“替罪羊”一说由此传开。


为什么是替罪羊而不是替罪狗?


这源自一个宗教典故。传说圣经《旧约》:在挪亚之后,有个信心之父叫亚伯拉罕,他99岁得一子。有一天,耶和华突然降临,要他杀子以撒献祭。儿子以撒并不知自己是祭品,跟随父亲上山。


亚伯拉罕准备好一切,正将儿子放上祭坛欲动刀时,天使急忙拉住其手,不准他杀子。告诉他这只是耶和华的考验,并改用羊来做为祭品。这便是替罪羊的来历。


原文:《圣经》创世纪22


神要试验亚伯拉罕,就呼叫他说:“亚伯拉罕!”


他说:“我在这里。”


神说:“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所要只是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fán)祭。”


亚伯拉罕清早起来,备上驴,带着两个仆人和儿子以撒,也劈好了燔祭的柴,就起身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到了第三日,亚伯拉罕举目远远地看见那地方。亚伯拉罕对他的仆人说:“你们和驴在此等候,我和童子往那里去拜一拜,就回到你们这里来。”


亚伯拉罕把燔祭的柴放在他儿子以撒身上,自己手里拿着火与刀,于是二人同行。以撒对他父亲亚伯拉罕说:“父亲哪!”


亚伯拉罕说:“我儿,我在这里。”


以撒说:“请看,火与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里呢?”


亚伯拉罕说:“我儿,神必自己预备作燔祭的羊羔。”


他们到了神所指示的地方,亚伯拉罕在那里筑坛,把柴摆好,捆绑他的儿子以撒,放在坛的柴上。亚伯拉罕就伸手拿刀,要杀他的儿子。耶和华的使者从天上呼叫他说:”亚伯拉罕!亚伯拉罕!”


他说:“我在这里。”


天使说:“你不可在这童子身上下手,一点不可害他。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这是你独生的儿子,留下,不要给我。”


亚伯拉罕举目观看,不了,有一只公羊,两脚扣在稠密的小树中,亚伯拉罕就取了那只公羊来,献为燔祭,代替他的儿子。亚伯拉罕给那地方起名叫耶和华以勒(意思就是”耶和华必预备”),直到今日人还说:“在耶和华的山上必有预备。”


我国类似记载


《孟子·梁惠王上》中载:“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注:新钟铸成,宰杀牲畜,取血涂钟的仪式)。’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棘,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欤?’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齐宣王不忍心看见牛恐惧战栗的样子,而命以羊替换牛来祭钟。从此以后,“替罪羊”作为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词汇就流传开来。


谢选骏指出:上面二文,都与宗教有关。所以在现代无神论政权那里,为上级顶包送死的狗官,就不应叫作“替罪羊”,而只能叫做“替罪狗”了,是为“无神论者只能充当替罪狗”。

谢选骏:普京陷入了希特勒的处境

 



《泽连斯基闪电式访美:俄罗斯批美对莫斯科发动间接战争》(费兰·查特吉(Phelan Chatterjee)BBC记者 2022年12月23日)报道:


俄罗斯强烈批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泽伦斯基)的华府之行,并指控美国是对莫斯科发动“间接”战争。与此同时,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承诺向乌克兰再提供18.5亿美元的军援,包括帮助乌克兰防卫俄罗斯攻击的先进导弹系统。


泽连斯基在华府对美国议员的演讲中对美国的军援表示欢迎。


但是,俄罗斯驻美大使安东诺夫(Anatoly Antonov)说,这些 “挑衅性行动”将导致军事行动升级,带来严重的后果。他告诉俄罗斯国家媒体,莫斯科正在“所有层面努力申诉”,但有关美国向基辅提供爱国者导弹系统的谈话“令人深感不安”。


泽连斯基访问美国:“乌克兰永远不会投降”

乌克兰多个城市遭俄军导弹轰炸,普京或再加强进袭

战争中求生存:七名普通乌克兰女性的故事

为什么这么多国家对俄罗斯的入侵持观望态度?

爱国者飞弹

爱国者飞弹能力强、有效且昂贵。白宫表示,这款武器将帮助保卫乌克兰人民免受 “俄罗斯对乌克兰重要基础设施的野蛮攻击”。


ADVERTISEMENT


莫斯科则抱怨,在泽连斯基的华盛顿之行中没有听到和平的呼声。俄国发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将美国此次军援形容为华盛顿参与针对俄罗斯的“代理战争”之证据。佩斯科夫又抨击,运送爱国者飞弹给乌克兰不会妨碍俄罗斯“在特别军事行动中完成目标”。“华盛顿的会谈表明,乌克兰和美国都没有寻求和平。他们只是打算继续战斗,”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Maria Zakharova)说。


Graphic showing how the Patriot system works

俄罗斯媒体评论都认同此论点。它们一再指责美国“输入乌克兰大量武器”。来自莫斯科的一些媒体报道嘲笑乌克兰领导人。莫斯科官媒将他比作一个乞讨钱财的脱衣舞娘或马桶刷。


事实上,这是泽连斯基在乌克兰今年遭遇入侵后首次出国访问。他告诉美国国会,他的国家“还活着”,绝不会向莫斯科投降。但有迹象表明,美国的支持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政治审查。共和党人对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援助的支持在减弱。在今年11月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只有刚刚超过一半的共和党选民支持对乌克兰的援助,已经低于3月份的80%。将于1月控制众议院的共和党已警告说,不会为乌克兰开出一张“空白支票”。


但拜登誓言要继续支持乌克兰,“只要它需要”。


泽连斯基乘坐美国空军飞机从波兰城市热舒夫(Rzeszow)出发访美,他说,“无论美国国会变化如何”,相信美国两党都会支持乌克兰到底。


他在国会联席会议前的演讲,以情感丰沛的话语提出了乌克兰的请求。 除了一些没有鼓掌的共和党议员外,几乎所有国会议员都起立鼓掌,演说共被鼓掌打断了 18 次。他用英语告诉美国国会议员,他的国家仍在“排除万难”,他并预测明年的冲突将出现转折点。



视频加注文字,

泽连斯基突访美国:与拜登会晤获支持 赴国会演说称“乌克兰没有倒下”


为了说明战争的残酷性,泽连斯基还回忆起二战期间与纳粹作战的美军。


“俄国人的策略很原始。他们烧毁并摧毁了他们看到的一切。他们把罪犯送到前线,投入战争。他们把一切都用来反对我们,类似于其他暴政,譬如纳粹为了在突出部战役(Battle of the Bulge,又称亚尔丁战役)中想摧毁自由世界, 莫斯科此刻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就像勇敢的美国士兵。在1944 年圣诞节坚守阵地,并击退希特勒军队一样,勇敢的乌克兰士兵也在今年圣诞节对普京的军队同样回击......乌克兰坚守阵地,绝不会投降!”他说。


演讲结束时,泽连斯基向美国国会赠送了一面由乌克兰东部前线城市巴赫穆(Bakhmut)防卫军签上名字的战旗。他在访美之行前夕访问了该城市。


未来战略计划

在一次联合新闻发布会上,拜登告诉媒体,对于将全球联盟团结在一起这一点,他“一点也不担心”。


尽管忧虑美国一些盟友可能会感受到冲突成本,和全球粮食和能源供应中断的压力,但拜登表示,对支持乌克兰的共同行动感到满意。作为乌克兰最重要的盟友,美国已承诺提供基辅 500 亿美元的人道主义、财政和安全援助——远远超过任何其他国家。


3月20日,马里乌波尔资料照片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马里乌波尔的大部分地区在战争中被摧毁。自从俄罗斯于今年 2 月 24 日入侵乌克兰以来,美国军方估计大约 4万名平民死亡。


在从华盛顿回国的路上,泽连斯基将在波兰停留,在那里他会见了他最强大的盟友之一波兰总统安杰伊·杜达(Andrzej Duda)。泽连斯基说,两人讨论了美国之行以及他们未来的战略计划。


自俄罗斯于今年2月24 日入侵乌克兰以来,美国军方估计至少有10万名俄罗斯士兵和差不多相同数量的乌克兰士兵伤亡,还有大约4万名平民死亡。联合国记录显示,欧洲包括俄罗斯在内,流入了780万乌克兰难民。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那些被迫逃离家园但留在乌克兰境内的人。



谢选骏指出:俄罗斯批美对莫斯科发动间接战争,这是因为普京陷入了“希特勒的处境”——当年美国也是通过租借法案大力援助英国抗击希特勒入侵,慢慢消耗德国的实力,直到诺曼底反攻一举击溃了德国的反扑。现在普京也在期待,共产党中国像日本天皇一样犯下致命错误,向美国宣战来拯救自己。现在就看看中国共产党日本天蝗虫一样愚蠢了。至于美国,它的最高国策就是防止欧亚大陆出现任何霸权,以免危及美国的利益,正如英国的最高国策就是防止欧洲“大陆”出现任何霸权,以免危及英国的利益。可是呢,共产党的“一带一路”正好宣告了美国的边缘化,美国岂能容你?折正如希特勒的“欧洲新秩序”正好宣告了英国的出局,英国岂能容你?希特勒宣称,他把大海让给英国,换取英国不干涉他在欧陆的行动,但是英国笑了,这不过是个既成事实,何须德国的让步?现在的事情也是类似,共产党中国宣称他不想取代美国的位置,只要美国不干涉他的崛起……但问题是,你过早宣告了自己的战略目标,犯了兵家的大忌。因为一切成功的前提,就是制造悬念、保持神秘、通过不宣而战的间接路线,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

谢选骏:民主党共和党在州权的立场上完全反转了

 



《由于一个令人惊讶的原因,许多共和党人不支持全国堕胎禁令》(12月 2, 2022 克莱尔·康威)报道:



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历来在堕胎问题上存在分歧,以及美国应该如何处理堕胎政策。然而,这些分歧并不仅仅存在于双方之间。自从推翻罗伊诉以来,事情一直在升温。韦德和共和党人发现,随着11月8日的临近,他们的目光转向了内部,而不是穿过过道。


现在是各州的问题


根据MarketWatch进行的一项调查,超过50%的共和党人认为每个州都应该制定自己的堕胎政策。这一统计数据包括55%的温和共和党人和69%的保守共和党人。只有34%的温和民主党人和17%的自由民主党人有同样的感觉。


大多数民主党人希望有一个适用于所有州的单一国家政策。83%的自由派民主党人和66%的温和派民主党人持这种观点。在过道的另一边,45%的温和派共和党人和31%的保守派共和党人支持国家政策。


根据古特马赫研究所的说法,在罗伊诉。韦德被推翻,44个州通过法律禁止在怀孕一段时间后进行堕胎。当涉及到美国的个人时,56%的美国人希望有一个单一的国家政策,而43%的人更喜欢每个州都有独特的政策。


怎么回事?


克里斯·卡尔波维茨和杰里米·C·波普为 2022 年美国家庭调查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或所有情况下支持合法堕胎的美国人倾向于单一的国家政策,而那些在大多数情况下赞成堕胎仍然是非法的人倾向于基于国家的政策制定。


对3,000名美国人进行了调查 - 涵盖了所有性别,种族,年龄和教育水平。


调查发现,只有7%的美国人始终支持不堕胎。这种类型的政策将禁止在所有情况下进行任何堕胎程序。另有7%的美国人表示,他们认为人们应该在所有情况下都有完全的访问权限。


“在理解和传达美国人堕胎信仰的复杂性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可能会为在这些问题上寻求新平衡的政治家带来成果,”作者总结道。


正面和中心


预计在今年11月投票时,堕胎问题将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前沿和中心。来自南卡罗来纳州的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已经提出了一项全国堕胎禁令法案。他的法案将禁止怀孕15周后的任何堕胎程序,只有少数例外。与许多已经实施的州堕胎禁令相比,该法案显然不那么严格。


格雷厄姆说,该法案的目标是在中期选举之前团结共和党。其他人则声称,这将是民主党需要推动吸引更多堕胎权选民参加11月的民意调查。尽管共和党长期以来一直反对堕胎,但据称共和党在多布斯裁决后“步履蹒跚,不确定下一步行动”。据报道,全国各地的共和党人正试图减轻该裁决对他们在11月重新夺回国会的机会造成的损害。


林赛的法案遭到民主党人和白宫的强烈反对。一些共和党人也决定投票反对该法案。由于民主党在众议院拥有多数席位,该法案不太可能成为法律。


损害管制


据报道,自从多布斯决定以来,共和党候选人一直在回溯堕胎,以挽救他们的竞选活动。


亚利桑那州参议员候选人布莱克·马斯特斯(Blake Masters)删除了他的竞选网站上谈论“严格的堕胎限制”的部分。今年六月,参议院少数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似乎淡化了全国堕胎禁令的可能性,称他“即使在共和党的控制下,也不会预见国会也会通过全国堕胎禁令”。


WPA情报民意调查发现,51%的战场州选民表示共和党人在堕胎方面更为极端。结果还表明,在多布斯决定之后,41%的可能选民现在更有可能投票给民主党。只有24%的人表示,这使他们更有可能与共和党人站在一起。54%的受访者认为“支持选择”,而39%的受访者认为“支持生活”。


这项调查的结果与OnMessage,Inc.最近的另一项研究一致。OnMessage民意调查显示,“支持选择”的选民人数比“支持生活”的选民多出17个百分点。


孤狼


尽管格雷厄姆试图利用他的法案在中期选举前团结共和党人,但许多党员在宣布该提案后立即与该提案保持距离。“我的会议的大多数成员都希望这个问题在州一级处理,”麦康奈尔周二告诉记者。


过去,格雷厄姆提出了一项禁止在20周内堕胎的法案。自格雷厄姆于 2020 年当选南卡罗来纳州参议员以来,他已经五次提出这项特别法案。为了捍卫他的法案,格雷厄姆声称有“重要的科学证据表明,20周时堕胎会导致胎儿疼痛。


“我很自豪地再次推出《疼痛能力未出生儿童保护法》,”参议员格雷厄姆说。“只有七个国家允许在20周内进行大规模堕胎,包括中国和朝鲜。美国不应该在那个俱乐部。据报道,之前的提案统一了共和党人,但由于中期选举如此接近,候选人更关心的是保护其竞选活动的完整性,而不是支持一项可能破坏他们上任机会的法案。


谢选骏指出:在堕胎问题上,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分歧,一大原因,是来自“对于州权的立场”不同——民主党主张限制州权,共和党主张维护州权。这与废奴运动期间的两党立场完全反转——民主党从维护州权的农村奴隶主,变成了限制州权的城市代表人。共和党从激进改革派,变成了传统保守派。在州权的立场上完全反转,不过是“两党政治这个轮盘赌博”的随机应变、临时下注罢了。


谢选骏:两党政治就是轮盘赌博


《驴象之争》报道:


驴象之争(Donkey vs Elephant),又称“驴象赛跑”,是美国两党制的喻词,通常代指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和共和党的竞争。“驴子”是民主党的党徽,“大象”是共和党的党徽,两党分别以驴和象作为自己的象征,源于德裔美国政治漫画家托马斯·纳斯特的讽刺漫画。

漫画起源

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的《哈泼斯周刊》上,曾先后出现了政治漫画家托马斯·纳斯特的两幅画,分别以长耳朵的驴和长鼻子的象比拟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后来,纳斯特又在一幅画中同时画进了象和驴,比喻当时的两党竞选。画中,两只动物分别坐在以白宫为支点的跷跷板的两端,忽上忽下,极富讽刺意味。不料漫画问世后,两党出人意料地都欣然接受了这两种动物:民主党人认为驴子其实是既聪明又有勇气的动物;而在共和党人的心目中,大象却代表了尊严、力量和智能。自此,驴和象就逐渐成为美国两大党的象征,两党也分别以驴、象作为党徽的标记。每到选举季节,海报和报纸铺天盖地是驴和象的“光辉形象”,竞选的会场上也时常出现充气塑料做的驴和象。

后来,人们干脆就用“驴象之争”来形容美国的两党政治。托马斯·纳斯特(Thomas Nast)。这位漫画家出生在德国,他的绘画作品为现代的山姆大叔(Uncle Sam)和圣诞老人形象奠定了基础。纳斯特在6岁时随家人搬到纽约市,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艺术天分。由于他生长在繁华的纽约,因此常常会在艺术作品中加入自己对政治和社会的理解。

背后故事

想要弄清驴子是怎样成为民主党的象征的,您首先要对托马斯·纳斯特所处时代的政治情况有所了解。尤其要指出的是,纳斯特很鄙视在南北战争中同情南方的北方民主党人(Copperhead Democrats),他们从一开始就反对内战。纳斯特认为他们是反对统一的种族主义者,而且他们在北方有着极高的声望和影响力。

纳斯特于 1870年发表了第一幅关于驴子的漫画,画中是一头驴子在踢一只死去的狮子。他在驴子和狮子身上分别写上了“Copperhead Press(意为在南北战争中同情南方的北方人所操纵的媒体)”和“Edwin M. Stanton(埃德温·M.斯坦顿,林肯的战争部长)”,埃德温·M·斯坦顿在漫画发表时刚刚过世。这幅漫画是对民主党媒体的直接回应,在纳斯特看来,这些媒体一直抱有反战思想,对斯坦顿很不尊重。

1874年,为了回应民主党人对共和党总统尤利西斯·S.格兰特(Ulysses S. Grant)的不满,纳斯特在他的漫画中再次使用了驴子。当时大家普遍认为格兰特想第二次连任总统,甚至有的民主党人还把他比作凯撒大帝,说他是个试图掌握皇权的贪婪独裁者,而纳斯特对此却有不同看法。他于1874年11月7日发表了题为“第三个任期的惊慌(Third Term Panic)”的漫画,影射民主党的媒体,尤其是《纽约先驱报(New York Herald)》,是一头披着狮子皮的驴子。画中驴子身上写着“Caesarism(意为专制统治)”,它把其他动物吓得四散而逃。从这幅漫画中我们不难发现,在纳斯特看来,民主党的媒体不过是在制造恐惧——表面上看来它们是凶猛的食肉动物,实际上却是一群处于惊慌之中的愚蠢无害的动物。

尽管这一次纳斯特针对的仍然只是民主党的某些媒体,而不是整个民主党,但驴子最终还是成为民主党人的同义词。接下来,这位漫画家又多次在漫画中使用了该标志。在 1879年的一幅漫画中,他画了在大选中领先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紧紧抓着一只驴子的尾巴,驴子身上写着“民主党”。候选人正试图阻止驴子飞奔向写着“财政危机”的大坑。这则漫画其实是对美国1880年大选前夕的金本位和通货膨胀现象的暗讽。到19世纪80年代,纳斯特在漫画中对驴子的描绘已经使它成了民主党的全国性标志,不过民主党并未接受这个符号。

就在纳斯特那幅候选人拉着驴子尾巴的漫画中,还出现了另一个经纳斯特之手而出名的政治符号——共和党大象。它躺在地上,身上带有伤口,看上去很呆滞。虽然在纳斯特的眼中民主党驴子只是个傻瓜政党的标志,但共和党大象是另一回事。它代表着一个背离了其植根的社会自由主义的政党,而纳斯特始终支持着社会自由主义。

您可能会感到疑惑:既然托马斯·纳斯特偏爱社会自由主义,他又为何会是共和党党员呢?这是因为,纳斯特是在两党转变各自宗旨之前加入共和党的。那么,这个转变是怎么发生的呢?两党的历史都很复杂,转变是逐渐发生的,而民主党人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当选为总统是转变过程中的转折点。在罗斯福提出新政(New Deal)自由主义政策后,很多共和党人转而加入民主党。同时,该政策也引发了很多南方保守派开始为共和党投票。

和驴子一样,大象也是通过托马斯·纳斯特的政治漫画出名的。但是纳斯特对大象的感情和驴子不一样,大象代表着他一直崇拜的政党。在他的绘画背后有着深刻的共和党理念。可是,纳斯特在19世纪70年代开始对共和党感到十分失望,因为他认为该党已经偏离了社会自由主义。这种失望,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共和党大象形象的基础。

在“第三个任期的惊慌”这幅漫画中,纳斯特第一次使用大象来表示共和党。漫画中,一头驴子披着狮子的外皮(中部)在恐吓其他动物,其中包括了大象(左上方),它代表了共和党选票。

在成为政党标志之前,大象在漫画中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1864年林肯的竞选文献中,另一次是在1872年的《哈勃周刊》中。纳斯特在1874年的“第三个任期的惊慌”这幅漫画中首次描绘了大象,在这幅漫画中,一头伪装成雄狮的驴子在追逐被吓坏了的动物们;一只身上写着“Republican Vote(共和党选票)”的大象笨拙地跳向一个写着“Inflation(通货膨胀)”和“Chaos(混乱)”的大坑。大象代表着在南北战争中同情南方的北方民主党人的恐吓战术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纳斯特认为已经感到恐慌的共和党选民和媒体。

有很多人误解了“第三个任期的惊慌”这幅漫画,他们认为它是在影射《纽约先驱报》1874年11月发表的一则关于从中央公园动物园(Central Park Zoo)逃出来的动物的假新闻。很多人认为漫画中四处逃散的动物正是纳斯特对这条假新闻的回应。不过,纳斯特很可能在这条新闻刊登之前就已经画了这幅漫画,而且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事先知道这则新闻。

在发表了“第三个任期的惊慌”这幅漫画之后,纳斯特接着使用大象代表共和党人。他于1876年发表了题为“政治局势(The Political Situation)”的漫画,画中是困惑的山姆大叔,他的身上写着“The Vote of the People(人民的投票)”,他的下面是一只被迫要在“民主路”和“共和路”之间做出选择的双头象。另一则漫画发表于1876年总统大选之前不久,表现的是笨重的共和党大象踩踏在民主党老虎的身上。

纳斯特首次用大象来代表整个共和党是在1877年3月,当时极有争议的总统大选刚刚结束,他就画了一幅受伤憔悴的大象蜷缩在民主党墓碑前的漫画。纳斯特是想借这只虚弱的大象表明,尽管共和党的拉塞福德·B·海斯(Rutherford B. Hayes)在失去了民选投票后仍然赢得胜利,但是这个胜利是痛苦且具有破坏性的。1884年,纳斯特甚至将一则漫画命名为“神圣的大象(The Sacred Elephant)”,也就是他曾经仰慕的政党的怀旧符号。和民主党不同的是,共和党最终采用了大象作为其官方标志。

纳斯特成功地使美国人接受了驴子和大象这两个政治符号,但是没人能清楚地解释它们为什么在近140年后仍然如此受欢迎。也许对此最好的解答是纳斯特本人的影响力。他是罕见的政治漫画家,他的作品影响了当时的政治。这一点可以从那个时代的名人口中得到证实。林肯称呼纳斯特是他1864年大选中“最好的征兵军士”;在1868年的选举中,格兰特也对“纳斯特的那支笔”赞不绝口。马克·吐温说纳斯特已经“为格兰特总统赢得了大选,更具体地说,是在文明进步方面打了个打胜仗。

两党宗旨

两党政治主张无实质区别。在每四年一次的全国总统选举中,由两党最高组织机构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本党总统候选人和总统竞选纲领。两党以在国会大选中获席位多少区分多数党和少数党。两党党员人数不定,视投票情况而定。但是两党历史和具体主张有所不同。

民主党

民主党党徽

民主党党徽

建于1791年,由部分种植园主和与南方奴隶主有联系的企业家组成,当时叫共和党。1794年改为民主共和党,1840年正式称民主党。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后民主党一蹶不振。1933年罗斯福利用经济危机引起的人民不满情绪竞选总统获胜并连任四届总统,民主党因而连续执政20年。民主党群众基础主要是劳工、公务员、少数民族和黑人。

共和党

共和党党徽

共和党党徽

成立于1854年,由反对奴隶制的东北部工商业主及中西部开发各州的农业企业家代表组成。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共和党开始执政,并在南北战争中击败南方奴隶主势力平息了内战。1860年至1933年70多年中,除20年(4任总统,5届任期)外,美国均由共和党执政。该党群众基础主要是郊区和南方的白领工人及年轻人。二战后中产阶级为其新的支持力量。

党徽变更编辑 播报

民主党旧党徽

民主党旧党徽

美国民主党在2010年11月2日中期选举前推出新党徽,取代沿用逾百年的驴子党徽。新党徽是一个简单的大写英文字母“D”,代表民主党,外面加上一个圆圈,颜色仍是沿用多年的蓝色,下面分别以蓝色写着民主党人(Democrats)字样、以红色写着“需要的改变”(Change That Matters)的口号。

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凯恩形容:“这是民主党的新身份,紧密团结我们的精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巧妙地用新党徽作比喻,指“驾车前进时,要把排挡放在D上;若放在R(意指共和党)上,就会后退!” [3] 

总统选举编辑 播报

历届美国总统选举中的“驴象之争”

民主党候选人

届次

共和党候选人

史蒂芬·A·道格拉斯(北方)

约翰·C·布雷肯里奇(南方)

1860年美国总统选举

亚伯拉罕·林肯

乔治·B·麦克莱伦

1864年美国总统选举

亚伯拉罕·林肯

霍拉肖·西摩

1868年美国总统选举

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

塞缪尔·蒂尔顿

1876年美国总统选举

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

温菲尔德·斯科特·汉考克

1880年美国总统选举

詹姆斯·艾布拉姆·加菲尔德

格罗弗·克利夫兰

1884年美国总统选举

詹姆斯·G·布莱恩

格罗弗·克利夫兰

1888年美国总统选举

本杰明·哈里森

格罗弗·克利夫兰

1892年美国总统选举

本杰明·哈里森

威廉·詹宁斯·布莱恩

1896年美国总统选举

威廉·麦金莱

威廉·詹宁斯·布莱恩

1900年美国总统选举

威廉·麦金莱

奥尔顿·帕克

1904年美国总统选举

西奥多·罗斯福

威廉·詹宁斯·布莱恩

1908年美国总统选举

威廉·霍华德·塔夫脱

伍德罗·威尔逊

1912年美国总统选举

威廉·霍华德·塔夫脱

伍德罗·威尔逊

1916年美国总统选举

查尔斯·埃文斯·休斯

詹姆斯·M·考克斯

1920年美国总统选举

沃伦·G·哈定

约翰·威廉·戴维斯

1924年美国总统选举

卡尔文·柯立芝

阿尔·史密斯

1928年美国总统选举

赫伯特·胡佛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1932年美国总统选举

赫伯特·胡佛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1936年美国总统选举

阿尔夫·兰登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1940年美国总统选举

温德尔·威尔基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1944年美国总统选举

托马斯·杜威

哈里·杜鲁门

1948年美国总统选举

托马斯·杜威

阿德莱·史蒂文森

1952年美国总统选举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阿德莱·史蒂文森

1956年美国总统选举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约翰·肯尼迪

1960年美国总统选举

理查德·尼克松

林登·约翰逊

1964年美国总统选举

巴里·戈德华特

休伯特·汉弗莱

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

理查德·尼克松

乔治·麦戈文

1972年美国总统选举

理查德·尼克松

吉米·卡特

1976年美国总统选举

杰拉尔德·福特

吉米·卡特

1980年美国总统选举

罗纳德·里根

沃尔特·蒙代尔

1984年美国总统选举

罗纳德·里根

迈克尔·杜卡基斯

1988年美国总统选举

乔治·H·W·布什

比尔·克林顿

1992年美国总统选举

乔治·H·W·布什

比尔·克林顿

1996年美国总统选举

鲍勃·多尔

阿尔·戈尔

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

乔治·沃克·布什

约翰·克里

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

乔治·沃克·布什

贝拉克·奥巴马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

约翰·麦凯恩

贝拉克·奥巴马

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

米特·罗姆尼

希拉里·克林顿

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

唐纳德·特朗普

约瑟夫·拜登

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

唐纳德·特朗普


谢选骏指出:如果把政治斗争比作一场赌博,那么显然,两党政治就是一场轮盘赌博了——非红即黑或曰非红即蓝,不是共和党就是民主党了。


《听众信箱:美国为什么只有两大党?》(2010年2月4日 

美国之音 王南)报道:


驴对象说:你失我得(历史漫画 Clifford K Berryman)。


听友任先生发来电子邮件,问了一系列和美国政治有关的问题,包括:美国为什么只能有民主党和共和党?还有其它政党吗?美国人是如何加入民主党或共和党的?


美国是有结社自由的国家,全国各地大小民间组织林立,包括众多的政治团体。那么,为什么人们常用“两党制”来形容美国呢?这是因为:实际主控美国政治的是彼此竞争的共和党与民主党这两大政党,不过这并不是说美国没有其它政党。


*两党政争 历史久远*


美国政治史上的两党竞争,可以说从独立建国不久后就开始了。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手下的两大要员在国家发展方向上相争不下。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主张加强法治,强化联邦政府,并设立国家银行,而国务卿(国务部长)托马斯.杰斐逊则力主捍卫个人权利,不能让政府的权力之手伸得太长,而且要尊重各州权利。两位开国先贤身后都聚集着拥护者,两大阵营的争议构成了美国两党政争之始,而美国历史发展轨迹,实际上正是这两种观念的互动和妥协。


美国历史上,两大党名称有所变化,但是两党制衡的格局一直没有改变。1792年,杰斐逊为了推动人权法案和反对汉密尔顿的联邦党人成立了民主党,这被如今的民主党追溯为本党的前身。共和党的正式成立是在1854年。民主党的象征是一头驴,共和党的象征是一头大象。


目前,在政治光谱上,相对而言,民主党靠左,共和党靠右,不过两党内部都有中间派,而一些民主党人可能会被称为极端自由派,一些共和党人可能会被称为极端保守派。


*党门大开 来去自由*


两大党都有自己的组织制度和机构,不过都不像某些国家的政党那样有列宁主义式的严格“党纪”,大家入党退党自由,也没有什么手续,也不用交党费---当然,政党和候选人总是在恳请支持者捐款。


民众在选民登记时,标明自己是什么党,也许就算“入党”了,不标明党派,照样有选举资格。在有些州,只有事先注明是某党成员的选民才有资格参加该党初选,而在有些州,平时以某党自居的选民,临时跳槽去参加另一党的初选,也没人阻拦。


在大选时,以某党自居的选民投票支持另一党的候选人,这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即使是民选的政治领袖,比如国会参议员,他(她)可以在任上突然宣布脱离原来的政党,成为独立人士甚至倒戈加入另一党。


当然,对政治人物来说,脱党和跳槽要考虑到政治后果。要想赢得选举和推行主张,必须充足的人力财力,这时候,政治人物往往需要政党的集体力量。


*赢者通吃 不利小党*


那么,为什么美国只有两大政党呢?这和美国的选举制度有关。美国总统选举是实行按州计算的选举人票制度,在绝大多数州实行“赢者通吃”制度,也就是说,某位候选人如果在某州得票最多,那么不管他(她)的优势多大多小,全州的选举人票都纳入其名下。在这种制度下,要想在全国范围取胜,必须依靠大党。


同样,美国的国会选举制度也不利于第三党形成势力。一些民主国家的议会选举实行比例制或者部分比例制,某些能够拿下一定比例选票的小党,在议会多少也有一席之地。而美国参议员每州两个席位,众议员每个选区设单一席位,选举时“赢者通吃”,得票第一者全胜,第二名哪怕只差一票,也与议席无缘,更不用说第三名了。


美国各地从极左到极右的形形色色大小政党为数不少,但是,在这种选举制度下,难以形成问鼎白宫和进军国会的声势。许许多多利益和理念不尽相同的人,为求最大公约数,或者加入民主党,或者投身共和党,而同时,两大党内部也远不是铁板一块。


*第三党人 偶露头角*


其实,第三党也不是全然悄无声息。目前,国会参议院有两名议员属于“独立党派”或者无党籍人士。他们都来自小州。约瑟夫.利博曼参议员来自康涅狄格州,他原本是中间派民主党人,在州民主党推出另外的候选人后,他以独立党派身份脱党竞选,获胜连任。来自佛蒙特州的伯尼.桑德斯参议员以“民主社会主义者”自居。当然,地方政府中的小党成员就更多了。


明尼苏达州曾选出改革党州长


在总统选战中,第三党候选人虽然屡战屡败,但不时也引起公众和媒体注意,有时据信还起了“搅局”作用。1992年,以独立党派候选人资格竞选总统的罗斯.佩罗赢得了超过18%的普选票。他的支持者成立的改革党推出的候选人杰西.文图拉曾在1998年赢得明尼苏达州州长职位。在2000年总统大选期间,绿党候选人拉夫.纳德虽然只获得2.7%的普选票,但是很多民主党支持者都大骂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挖走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戈尔的关键选票。


有人批评说,美国的选举制度扼杀小党出头机会,让民众没有充分选择,但是也有人说,这样可以避免党派林立政坛混乱的局面。


谢选骏指出:美国具有世上最为典型的两党政治,严重程度甚至超过英国——这可能由于美国赌客性急简单,不喜过于复杂博彩方式。


网文《两党制》报道:


两党制,也称为双党制(英语:Two-party system),是指政党体系由两大政党组成:两党皆有相近的竞选实力,能够胜选,可以组成政府;其他政党没有获得足够选票及议席支持组织政府的实力。也有学者将两党制视作多党制的一个特例。两党制典型案例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不少随英国奉行西敏制的前英国殖民地国家也有不少是倾向两党制。通常两党制国家的两党意识型态分属左派与右派,分别是倾向市场经济与严格保障私有财产权的右派、保守派,和主张国家介入市场经济并强调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左派、自由派。一般而言,两党制是政党经过不停合并而成,亦是受选举制度影响的结果,例如简单多数制,在所在国宪法中一般没有明文规定。


美洲


北美国家与欧洲国家不同之处是,北美没有如同欧洲一般悠久的阶级对立与社会主义工人运动传统,因此两党制中的左派,并非具社会主义背景的工人阶级政党,也非欧洲的传统自由主义政党。


两党的不同


北美的自由派政党,主张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提供较多社会福利,实行多元文化政策,鼓励宽松和包容的态度解释个人自由,例如倾向同情少数族裔,支持妇女堕胎和同性恋权利,医疗上的克隆(基因复制技术等等)的自由派政党。美国民主党与加拿大自由党及新民主党是其代表。


与自由派相反,这些国家的保守派政党,一方面强调经济自由,反对经济干预,主张减税,也就是个人处分私有财产的自由,反对大规模的社会保障措施,另一方面则是强调传统社会道德和宗教价值,反对妇女脱离家庭(即反对离婚及向单亲家庭提供更多补贴),反对同性婚姻。北美两党制当中的保守派政党美国共和党和加拿大保守党与基督新教中的福音派有密切关系。


美国


民主党和共和党所形成的两党制强度大于本条目所指的其他例子。因为这两党不但包揽了的所有参众两院席次之外,也包揽了99.53%的州下院席次及99.49%的州上院席次。


拉丁美洲


在拉丁美洲,自1980年代民主化以来,由于和北美同属总统制国家,故在政党上,特别是总统选举中,可以呈现左右两派最大政党的竞争,倾向两党制,或由两大政党所领导的政治联盟,像是左派的民主社会主义政党,与多个右派政党组成的联盟构成对立竞争关系。在拉美民主国家的政治制度现在分成两大政党联盟或集团,总统选举形成两党制,以简单多数制和两轮投票制为主,但在国会选举因比例代表制形成多党制。


这种特殊性的一些最初表现形式是自由派和保守派,他们经常在拉丁美洲争夺权力,导致大多数拉美国家的第一个两党制通常导致内战,如哥伦比亚、厄瓜多、墨西哥、委内瑞拉、中美洲共和国和秘鲁,战争的目的是反对或捍卫天主教和克里奥人贵族的特权。


然而,与其他地区一样,自由派与保守派之间更关注经济差异而非文化和宗教差异。而拉美的基督教民主主义政党很多是偏向左派,如智利的基督教民主党。其他主要政党包括巴拉圭红党与巴拉圭自由党、乌拉圭红党与乌拉圭民族党、哥斯达黎加的民族解放党与基督教社会团结党、阿根廷的正义党与激进公民联盟、哥伦比亚自由党与哥伦比亚保守党、巴拿马民主革命党与巴拿马主义党、宏都拉斯自由党与宏都拉斯国民党。


90年代中美洲危机结束之后,中美洲民主化后的前左翼游击队和前右翼专制政党参与选举,形成类似的两党制,如尼加拉瓜的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和尼加拉瓜自由党及萨尔瓦多的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和全国共和党联盟。传统的两党制在一段时间后开始打破,特别是在21世纪初; 由其他小型政党赢得选举,打破了长期两党制的传统,包括于1993年委内瑞拉大选胜出的拉斐尔·卡尔德拉·罗德里格斯(国家融合党籍)、2002年哥伦比亚大选中胜出的阿尔瓦罗·乌里韦(哥伦比亚第一党籍)、2004年乌拉圭大选中胜出的塔瓦雷·巴斯克斯(广泛阵线党籍)、2009年于巴拿马大选中胜出的里卡多·马蒂内利(民主变革党籍)和2014年哥斯大黎加大选中胜出的路易斯·吉列尔莫·索利斯(公民行动党籍),这些例子都来自第三党。


英国


英国是欧洲的两党制代表。1922年前英国的两党制代表是自由党和保守党。1922年后,工党取代自由党的地位。和其他欧洲国家不同,英国的议会制奉行单选区制,即使两大政党最多能各获约40%选票,但却获得下议院绝大部分的席位。自由党此后一直是第三大党,其实力也一直未能与工党和保守党竞争。自由党在1988年与从工党分裂派系组成的社会民主党合并为自由民主党后,实力有所增强。2010年英国大选后,自由民主党和保守党组成联合政府。近年主张脱离欧盟的英国独立党的崛起,使英国将来可能走向多党制。自由民主党在2015年英国大选受到重创,议席及得票率皆大减,独立党虽获得逾13%,却只有一席。保守党和工党作为两大政党及占议席逾九成,得票率合共仅67%,使英国可能或是走向多党制。但在2017年英国大选后,保守党和工党作为两大政党,占议席逾九成,保守党虽失去议会多数,但两党均得票上升,保守党得票43%,工党得票40%,得票率合共83%,英国实际上重回两党制。


法国


法国的两大政党直至2017年是社会党和共和党(戴高乐派)。法国两党制形成自1958年第五共和时期,由比例代表制改行两轮选举制多数决,使法国走向两党制,俾政府不容易倒阁及解散重选。但在2017年的总统大选和议会选举之后,两大党都受到重创,共和党虽保第二大党地位,议席及得票率皆下降,社会党更近乎被灭党,得票更较共产党及梅朗雄的左派政党小。总统大选中,社会党排在第五位出局,第二轮两位候选人都不是来自两大党。现时法国执政党为中间派亲欧盟自由主义共和前进!其未清楚将来法国会否走向新的两党制或是走向多党制。或为中间偏左与中间偏右轮替但不属固定两党轮替的左右交替制。


亚洲


亚洲近年来各国政治形态演变,各国有不同的意识形态,但不一定以左派、右派区分,有不少地域主义的因素。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自2000年首度政党轮替以来开始走向稳定两党制,中国国民党与民主进步党在在大多数的选举中均获得超过40%以上选票,成为稳定的两大政党。值得注意的是,两大政党非以左派、右派区分,而是以国家认同作为区分。在经济政策上,两党皆主张自由的市场经济,并支持与美国及日本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差别在于国民党倾向经济自由主义,加强与中国大陆及美国的合作关系,主张一中各表;而民进党倾向社会自由主义,加强与南向国家及美国的交流发展,部分主张华独,部分主张台湾独立。台湾政坛有些因为亲中与相对反中的来区分。或者有些是地域主义的因素,过去的选举长期出现南绿北蓝的格局。


南韩


大韩民国自朝鲜战争以来,大部分时间均为两党制,1980年代后期民主化以来,也逐渐有多党制的竞合,1997年首度政党轮替。现时主要由两大政治阵营组成,保守阵营(右派,以国民力量为首),自由或进步阵营(中间偏左,以共同民主党为首)。自由派支持主要来自全罗道及光州,而保守派支持主要来自江原道、庆尚道、釜山等地区。在首尔首都圈、忠清道等,两大阵营维持竞争的关系。


其他


日本在战后出现五五年体制,长达三十八年维持作为执政党的自由民主党一党独大,和第一大在野党日本社会党的政治格局,直至1993年。社会党的最大反对党地位先后被新进党及民主党取代。2009年大选实现政权更迭,但2012年大选,民主党遭到毁灭性的惨败,自民党连同公明党和支持修宪的右翼小政党掌握三分之二的参众两院绝对多数席次,日本重新回到自民党一党独大的状态。民主党此后改组为民进党,但之后再分裂为偏左的立宪民主党和偏右的国民民主党,直至2020年合并成为新的“立宪民主党”。


不丹的选举法规定,国民议会的选举实行两轮选举制,首轮选举先由全国选民选出得票最多的两个政党,然后进入次轮选举的两个政党各自在全国所有选区派出候选人,以单议席单票制决定胜负,再由取得多数议席的政党组成政府,因此国民议会总是只有一个执政党和一个反对党,可以说是严格意义上的两党制。


大洋洲


澳大利亚的两大政党分别是澳大利亚工党和保守派自由党-国家党联盟。众议员选举制度采取排序复选制,因此形成两党制,而参议院则是每州产生6席,连同2地区各2席,每三年改选一半议席,因同时应选,故形成有利小党的名单比例代表制。


新西兰过去的选举制度是单一选区制,因此形成两党制,分别是新西兰工党和新西兰国家党。自1996年改行名单比例代表制以来,两党均难以单独取得过半数议席,需要与小党合作组成联合政府。但因只有工党与国家党能够筹组政府,因此也是多党合作的两党制。


两线制


两线制指政党体系虽然由多个政党组成,然而政党之间会结盟,因而仍会发展成两大政治联盟,而政治联盟以外的政党,只有极有限的政治影响力。马来西亚及香港皆有两线制的现象。


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两党制”并不(按它的字面意思)是一种制度;没有任何法律或规定,要求一个国家“实行两党制”。“两党制”仅仅是一种在许多国家发生的现象。


谢选骏指出:除了美国之外,其他的两党政治都是极不稳定的。因为这些国家都不喜欢豪赌,所以只能成为美国的附庸,无法进入“一锤定音”、天翻地覆的狂喜状态。更加重要的是,两党制所体现的性急简单的国民性,也会投射到外交领域,所以美国人喜欢简化复杂的国际政治,非红即蓝,非红即黑——结果说,和美国交友的都发财了,和美国交恶的都贫困了。法国人最懂这一点,所以他们从来没和美国交战,结果直到现在还有机会和美国叫唤叫板。


谢选骏:各地各省独立的中国共产党

 



《乱了:青岛单日新增50万人感染 山东报告只有31例》(12/24/2022 古莉)报道:


山东省青岛市的一名官员在一篇迅速被审查的文章中报告说,青岛市单日新增感染新冠病例约50万。而山东省官方公布的新增记录只有31例。中国卫生部周六报告全国单日新增也只有4103例。


据法新社12月24日发自北京的报道,中国青岛一家共产党经营的媒体12月23日周五援引一名该市卫生官员说,青岛市单日记录的新病例"在49万至53万之间"。


拥有千万人口的青岛市的官员Bo Tao(音译鲍涛)表示,青岛"正处于接近高峰前的快速传播期",“感染率预计在本周末将再上升10%”。


这篇文章被其他几家新闻机构分享后,今天周六上午被审查修改,删除了这些数字。


山东新增31例


中国卫生部今天周六报告全国新感染病例只有4103例,没有新的死亡病例。而青岛所在的山东省,官方只记录了31个新病例。


法新社说,中国政府对该国的媒体进行了严格控制,有大量的网络审查员负责删除被认为是政治敏感的内容。


政府大多数出版物都淡化了感染浪潮的严重性,而是将当局放弃"清零"政策描述为一种合理的、可控的措施。


虽然一些媒体报道了药品短缺和医院紧张的情况,但对实际病例的估计仍然很少。


据江西省政府周五在社交媒体上发信息说,其80%的人口--或约3600万人--将在明年3月前受到感染。并说,在过去两周里,该省主要卫生机构收治了18000多名新冠患者,其中包括近500名重症患者,但没有死亡报告。


中国南部制造中心东莞市周五说,对疫情的建模表明该市每天有30万的新感染者,而且增长速度正在加快。


拥有1050万人口的东莞市卫生办说  "许多医疗设施和工作人员面临前所未有的严重的困难和巨大的压力"。 该办还发布了一段视频,显示挂点滴的病人在诊所外排队,或一名连续几天工作到深夜的医生趴在桌子上睡觉。


在海南,该省一位卫生官员周五说,海南将"很快"达到感染的高峰。


据中共党媒《人民日报》报道,在上海,因"发烧"而接受治疗的病有超过4万。


重庆是一个受到爆炸性病例打击的中部大城市,其当局发起了一场使用可吸入疫苗的运动。


法新社记者在这个拥有3200万人口的城市看到:医院里挤满了感染冠状病毒的患者,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还在一些火葬场内看到数十具尸体被丢在那里。


谢选骏指出:大局失控,青岛似乎已从山东独立,东莞也从广东获得独立了。


各省独立的中国共产党






谢选骏:各省独立的中国共产党


《国家卫健委停发疫情通报 浙江省日增百万确诊》(德国之声中文网 2022年12月25日)报道:


中国国家卫健委宣布不再发布每日疫情信息,改由疾控中心公布每日数据。比起中央发布的信息明显与现况不符,山东省青岛市和浙江省等地方政府都开始提供较为接近真实情况的数字。


在过去三年来几乎每天发布疫情通报的中国国家卫健委于12月25日宣布:「从即日起,不再发布每日疫情信息,将由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相关疫情信息,供参考和研究使用。」国家卫健委并未解释做出此决定的原因。


改由疾控中心发布


中国疾控中心在同天发布的声明称:「从即日起,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网站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重症、危重症和和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病例信息以及全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等相关信息,供公众了解和相关科研机构研究使用。」根据疾控中心数据,12月24日0至24时,中国新增确诊病例2983例,无新增死亡病例。


尽管近几周感染人数创下新高,但在国家卫健委停止发布每日感染和死亡数据之前,就已经不再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医院数据。据路透社报导,在世卫最新的两周报告数据中,都缺乏了中国新冠肺炎的住院人数。事实上,从12月中旬起,中国官方发布的正式疫情数字就不包括无肺炎症状的阳性感染者,各地也已经不再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许多感染者未被纳入统计。 


数字引起质疑


国家卫健委停止发布疫情通报一事在网上引起了讨论,有中国网友表示:「虚假信息不发也罢!看了让人生气。」也有人认为:「其实从放开那一刻,从停止核酸那一天,就没必要发布那个数据了。每天一个省就增长几十例,还没有大家的朋友圈多,消耗自己的公信力。」


此外,中国的新冠死亡数字也遭质疑与事实脱节,官方发布的死亡病例数12月至今只有十余起。国家卫健委本周还对外界表示,目前的死亡数字只统计直接死于新冠病毒引起的呼吸衰竭病例,至于新冠感染造成的原有基础疾病恶化而死亡之患者则不在统计之内。 


青岛、浙江数字较真实


不过,也有一些地方政府公开发布相对真实的疫情数字。山东省青岛市卫健委主任薄涛12月23日对外界表示,按照监测数据推测,青岛目前每日新增感染量为49万人-53万人,且今后两天会在此基础上以10%增速增加。青岛市常住人口约为1000万,相当于每天新增感染约5%的人口。 


另外,一位浙江省卫健委官员也在12月25日的疫情发布会提到,目前浙江省每天新增报告的阳性人数已突破100万例。预计浙江的高峰将提前到达,在元旦前后进入高位平台期,期间日新增阳性人员最高将达200万,高峰期将在春节前逐步回落。


最危险的几周


自从松绑防疫政策后,中国各大城市出现感染者激增的局面。药品供不应求、医院人满为患,由于死亡人数上升,火葬场和殡仪馆也出现排队等候的景象。中国的医疗系统近来一直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下,医院员工被要求带病上班,甚至退休医务人员也被召回帮助基层工作。


英国经济研究机构凯投经济一份研究报告提到:「中国正在进入新冠疫情最危险的几周。 当局目前几乎没有做出任何努力以减缓感染的蔓延,而且随着农历新年接近,返乡『春运』即将开始,中国任何尚未到达新冠高峰的地区都将很快进入这种状态。」


据健康数据分析公司Airfinity估计,目前中国每天可能有超过5000人死于新冠疾病。该公司称,借着依照中国各省区数据基础上建立的模型,得出的数字表明,目前中国的每日新增感染人数在百万以上。华盛顿大学下属的美国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的最新模型预测,中国的病例将在4月1日左右达到峰值,至2023年将有超过100万人死亡。


中国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在东亚各国中垫底,让这一群体成为了防疫政策放松后的最薄弱一环。中国国家卫健委要求提高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率。但是,由于有关疫苗副作用的资讯不透明等原因,很多老年人疑虑重重。


《世界报》刊评指出,在疫情早期,德国出现了一些混乱,但和中国如今的乱象相比,德国依然称得上优等生。《南德意志报》则担心,中国汹涌的新一波疫情会酝酿出危险的新病毒变种,而北京又一次玩弄数据的做法则让全世界面临疫情从头再来一遍的风险。


谢选骏指出:德国人只懂“北京又一次玩弄数据的做法则让全世界面临疫情从头再来一遍的风险”,不懂现在中国大陆经过武汉起疫,很像经过武昌起义的清朝,各省纷纷宣告独立,自己通报自己的疫情。这就是预示着百年之后的共产党,正在面临“各省独立”的最后阶段。

谢选骏:美国的真孤立配合了中国的假开放

《美国“孤立主义”与中国“单边开放”: 表象之下的政治现实》(陈岩 BBC中文记者 2024年12月2日)報道: 特朗普的当选,在太平洋对岸的中国激起两圈相互矛盾的涟漪:中文社交媒体上,有众多特朗普的拥趸者,他们欢呼这个特立独行者的强势归来;另一边是忧心忡忡的精英人士,他们恐于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