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重获自由后立即飞到纽约和“她”住了90天》(桃烟读史 2022-02-04)报道:
“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可能是许多人的梦想和奢望。
但对于东北少帅、民国四大公子张学良来说,这只不过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罢了。
说起张学良张少帅的风流韵事,那可是能说个三天三夜,即使是再写上几本书的内容,也不一定能写得完。
从最愧疚的妻子原配夫人于凤至,到最好的妻子陪伴终生的夫人赵一荻,再到一生红颜知己宋美龄,据张学良亲口讲述,他的女朋友有十几位之多。
赵一荻、张学良
1991年,刚刚脱身囚笼的张学良,离开台湾来到美国。
一生风流的张学良,没有长伴在自己愧对的原配妻子墓前,没去看望屡次救他的红颜知己,却留下陪伴一生的三任夫人,独自一人去美国探望了蒋士云,两人共同相伴了3个月。
后来,张学良说,那是他一生最开心的90天。
一、老年张学良做了最开心的事
1990年,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彻底解除了对张学良的看管和监视。
在被蒋家两代人囚禁了52年之后,张学良终于获得自由。
晚年张学良
已过耄耋之年的老人,在熬死所有对手之后,肯定是愉悦和幸福的。
所以,张学良在出别墅散步时,面带笑容、走路带风。
那一年的风,带着和煦与自由,也带来了大洋彼岸的消息。
没有看押、没有对手,彻底放飞的自我,让张学良更珍惜自由和相聚,更加思念还在世的老朋友。
1991年,张学良决定离开台湾,他变卖所有家产,带着第二任妻子赵四小姐移居美国。
到达美国后,张学良抛下陪伴了自己半个多世纪的妻子,抛下许久不见的儿女,独自一人去纽约寻找蒋士云。
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情感,让蒋士云和张学良的见面十分开心。
蒋士云放下手边所有事情,专心陪伴张学良,他们一同宴会、一起散步、一桌打牌,回忆往昔、诉说思念,无忧无虑地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张少帅与蒋四小姐溢彩邂逅的时候。
在脱离樊笼之后,张学良度过了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
二、京城四美的蒋四小姐
蒋士云是民国外交官蒋履福的女儿,贝祖贻的第二任妻子,贝聿铭的继母,祖籍江苏吴县,出身官宦世家,自幼接受书香门第的熏陶,是典型的江南美女。
蒋士云
蒋士云自幼聪颖、天生丽质,在蒋氏家族排行第四,所以人称其为“蒋四小姐”。
少女时,蒋士云由于父亲的工作变动和求学经历,在苏州、北京、上海、巴黎等地都生活过。
富足的上流社会生活,培养出蒋士云高人一等的眼界和向往自由的浪漫之心。
良好的教育经历,让蒋士云精通英语、法语,了解西方科学、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兼具中西方文化精华,更显得她优雅聪慧、端庄大方。
回到国内,在北京城和苏州城,在汇集着天南地北的精英少年和名门淑女中间,蒋士云始终的占据着亮眼的C位,被好事者称为当时的“京城四美”。
如此出色的蒋士云在宴会和交际中,自然是众多好逑君子的追逐目标。
但眼界颇高的蒋士云对那些凡夫俗子和羸弱书生都不屑一顾,曾经的国外生活让她对英武之气、浪漫之情尤为向往,她希望自己能够遇见一位像童话中那样的勇敢英俊的王子。
1927年夏天,浪漫的事情终于来到蒋士云身旁。
当时,蒋士云父亲蒋履福因事会见老友顾维钧,两人约定时间见面。
顾维钧
顾维钧提议会面时,会给蒋履福介绍一位青年俊杰,也就是当时名声颇高的,东北军后起之秀、奉系继承人的张学良。
蒋履福一听非常高兴,十分期待这次会面,由于顾虑双方年龄差距较大,未免没有共同话题尴尬,蒋履福决定带自己的爱女出席。
在觥筹交错、轻歌曼舞的宴会上,看惯了油头粉面之徒的蒋士云,初次见到卓尔不群、英武挺拔的张学良,感觉眼前一亮。
风流潇洒的张学良一生撩女无数,在宴会中一贯是风度翩翩,一举一停,一言一行,都拨动了蒋士云的少女心。
迫不得已而来的无味宴会,突然变得精彩起来,在蒋士云眼中,张学良就像一位英俊的王子,被周围庸俗的贵族们,衬托得光彩无比。
经过巴黎浪漫文化的熏陶,蒋士云不认为张学良已经娶妻生子是障碍,更不认为两人的年龄差距是问题,她只为追求心中的梦而绽放。
就这样,在谁也不知道的情况下,一颗爱慕的种子,种在了蒋士云的心中。
三、张学良风流一生的最爱
风流少帅张学良,一生有过许多的红颜知己,他曾自傲地说过,此生的女爱颇多,多为被追、很少追人。
在爱慕张学良的女子中,出色的人不知几许,有执着付出的、有一生相随的、有默默支持的……
原配夫人于凤至,从订婚起就对他一心一意,默默地在背后支持他。无论是在东北为张学良管理内府、安排情妇,还是在美国为张学良拼搏商海、挣钱养家,于凤至为张学良的贵公子生活,打理好了所有的一切。
张学良第三任夫人赵一荻,以名门闺秀之身,心甘情愿地独自一人背负恶名,追到奉天做张学良的情妇。
即使是为低做小,即使是后来一并被囚禁了半个世纪,赵一荻也从未动摇,坚持陪伴张学良直到终生。
蒋介石、宋美龄
张学良很早就认识的红颜知己宋美龄,两人相识时间甚至远远早于蒋介石。
在蒋介石逃离大陆之时,下令杀害张学良、杨虎城,是宋美龄一意坚持,把张学良保护下来,救了他一命。
张学良被这么多或温柔、或贤淑的美女倾慕,自然有他的魅力之处。
除了个人能力略有不足之外,张学良不同常人的,是具有那个时代难得的坚强性格和个人操守。
丢失东北后,张学良悔恨不已,为发奋振作,他一举戒掉了毒瘾。
在任何时候,任何人戒掉毒瘾,从来都不是易事。
在张学良下定决心后,戒掉了吸食9年的毒瘾这件事上看,他的毅力和坚韧,是超越了绝大多数人的。
统帅大军的英武和坚毅果敢的性格,让张学良的形象,在蒋士云心目中一直非常高大。
在初遇张学良后,蒋士云将从前少女对爱情幻想的样子,变成了现实,即使一时间两人的情感难以有所发展,但她也念念不忘。
对于张学良来说,蒋履福的女儿蒋士云,只是某一次宴会中,遇见的一位精致的小姑娘而已,他暂时还没有把她放在心上,更没有产生出什么男女情感。
两人间这种小女孩对心目中王子的单相思感情,持续了好久。
直到三年后,蒋士云在上海又一次遇到了张学良。
长大的蒋士云已经褪去了少女的稚气,出落成亭亭玉立、落落大方的佳人,让见惯了东西方佳丽美女的张学良为之侧目。
蒋士云为张学良所吸引,张学良也为蒋士云所动,交谈之下才发觉两人的看法相同、思想相近,突然感觉双方情投意合、默契无比。
在这之后,两人频频约会,感情迅速升温,在大上海的上流舞会中,温文尔雅的张学良和美丽秀雅的蒋士云,携手进出、互通情愫。
张学良的英俊潇洒和温柔体贴,让蒋士云的心沦陷了。
在蒋家人得知两人情感事情的苗头后,认为张学良已经娶妻,怎会舍得蒋士云做小,马上插手干预。
蒋士云不得已,再次赴巴黎读书学习。
但情感的事,不是那么容易就割舍的,张学良和蒋士云即使远隔千里,依旧是情丝牵连书信不断。
书信、照片、明信片,鸿雁寄情、相思难耐,两人文字间逐渐透露出的情爱,炙热得仿佛要燃烧起来。
其间,张学良邀请蒋士云赴东北相见,还将卢梅坡之诗《雪梅》,亲笔写就赠与蒋士云,表达了自己对蒋士云的不同情感和爱慕之意。
蒋士云轻声读到,“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闲笔费评章。梅需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心中的执念也像白雪消融,暗下决心待一年学业完成后,就奔赴相见。
张学良和蒋四小姐的情感逐步发展之时,另一位四小姐突然插足进来。
京城四美中的另一美,赵一荻赵四小姐,对张学良有着同样的炙热情感,并且更加勇于突破世俗束缚,她只身奔赴奉天,宁可作为情妇,也要待在张学良身边。
赵一荻出身富贵、柔美清丽,其父赵庆华为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也是一位容貌出众的大家闺秀。
一时间,张学良被赵一荻的勇敢和热情所征服,与蒋士云的联系次数降低下来。
在得知赵四小姐的“壮举”后,蒋士云暗自神伤,考虑再三后,割舍了这段感情。
张学良毕竟是风流少帅,红颜知己环绕在身边,就顾不上安抚和挽回蒋士云的感情。
但是,两人感情缠绵时的情真意切、心灵相通,让张学良、蒋士云都是难以忘怀,并在两人之后的人生中愈酿愈陈、愈酿愈香。
也许是,永远得不到的,才是人最爱的。
张学良心中的最爱,就是永远相恋的蒋士云。
四、张学良与蒋士云的柏拉图之恋
当张学良和蒋士云的感情出现波澜时,正好蒋士云的父亲蒋履福将赴意大利任使馆代办。
黯然情伤的蒋士云,决定用学习来磨灭感情,她随着父亲来到了意大利罗马。
也许这段感情的伤害,在蒋士云心中是很难磨灭的,所以在拒绝张学良的书信后,翻覆不已的她决定开始新的生活。
在意大利,情伤后的少女蒋士云,遇到温柔大叔贝祖贻。
贝祖贻是民国时期中国银行行长,而贝家是在苏州扎根了六百年的名门大族,在当地和民国金融界,具有很高的地位与影响力。
贝祖贻自幼接受精英教育,虽然已经结婚并育有六子,但他正当壮年、风度翩翩,也是男人最有魅力的时候。
蒋士云与贝祖贻
大叔和少女的情感之路很顺畅,贝祖贻成熟的包容和体贴,让蒋士云得到了伤感后的休憩港湾。
很快,蒋士云与贝祖贻就共结连理,成为了贝祖贻六个子女的继母,也成为了雍容端庄的贝太太,并以贝蒋士云自居终生。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将军共同举行的兵谏,迫使蒋介石同意共同抗战、一致对外。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撕毁承诺,宁可每年花费巨额费用,也要将张学良软禁起来。
从此,囚禁一生的风流少帅张学良空有报国之心,却无处施展报国之力,看不到头的囚禁生涯,贯穿了张学良的中年生活,直至老年。
在这漫长的囚禁生涯里,张学良的众多红颜纷纷离去,但蒋士云却在割舍两人情感后,再次与张学良书信联系,鼓励和支持他。
在蒋士云的心中,也许再没有情感上的爱慕,但对于爱国英雄的钦佩之情,却又一次萌发。
张学良被囚困时,蒋士云的书信和鼓励让张学良倍感温暖,两人情爱不在,但心灵间的相通和契合依旧。
1979年的时候,蒋士云突破阻力,到台湾看望张学良,让他深深地体会到,红颜虽改、知己不变。
所以,张学良获得自由后,马上独自来到蒋士云的身边,重温两人半个多世纪的默契和感情。
在那三个月里,蒋士云与张学良又携手共赴宴会,在那里他们还是那么的情投意合、无比默契。
蒋士云与张学良的心灵之情,经过双方一生的陈酿升华,无比醇厚又韵味悠长。
在蒋士云年轻时,与张学良从精神、地位到感情上,都是那么的平等和契合,这也造就出少帅和淑女间终生牵扯、依恋不已的爱情。
在情感上,张学良与蒋士云谁也没有点破关系,他们的情爱成为一生的柏拉图之恋。
纯精神的旷世之爱,理想式的浪漫之情,蒋士云成为张学良无法实现的,永远的最爱!
网民嚎叫:
mcsquare 发表评论于 2022-02-05 07:46:00
张学良让中国民主陷入泥潭的罪魁祸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渣男而已。
8421 发表评论于 2022-02-05 07:36:58
[ZT 摘要] 长期以来大陆通行一种说法: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对日本关东军的进攻未予抵抗,是张学良“忍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命令,使他蒙上“不抵抗将军”骂名,做了蒋的“替罪羔羊”。研究中存在一些误区,需要澄清。1. 蒋介石、张学良之间并非简单的上下级关系,张学良具有相当的独立性,他与蒋的意见不同时,对蒋的命令可以不听,防守锦州问题即是如此。2. 这一观点主要靠一些回忆录作依据,而许多回忆资料的说法存在种种漏洞。3. 事变前中国一方对日军挑衅采取“力避冲突”方针,对此蒋张二人具有共识。事变前蒋氏指示对日军挑衅采取“力避冲突”方针,对事变后张学良实行不抵抗政策不无影响,但事变前“力避冲突” 与事变发生后“不抵抗”方针,二者有明显区别。4. 事变发生后,张学良和荣臻等人的电文均证明,是张学良对东北军下了不抵抗命令。5.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处置事变的方针,并非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不抵抗政策。国民政府对事变的处置是,诉诸国联,并准备抵抗。四个月后就发生了一·二八淞沪抗战,采取的是“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方针。6. 张学良晚年一再说过,下不抵抗命令的,是他自己,而不是中央政府。
潜伏999 发表评论于 2022-02-05 07:36:00
张学良的卖国反动行为,让中国陷于黑暗
8421 发表评论于 2022-02-05 07:33:22
XYZ94538 发表评论于 2022-02-05 00:18:42
别洗地了,蒋介石命令张学良不抵抗的手喻被蔡英文挂在网上了。
========================================
在网上没有找到,能不能给个连接?
龙头铡刀 发表评论于 2022-02-05 07:28:00
不忠不孝!犬彘不如!千古罪人!!
9烙外 发表评论于 2022-02-05 07:08:45
千古罪人!
NotALawyer2 发表评论于 2022-02-05 06:56:03
张太渣了,坐着大船,还脚踏n只小船。
就做了一件壮举,放荡,风骚,到处孔雀开屏的张少爷就被美化了。吸毒也成了优点。这文章也太舔屁股了吧,
花有意1999 发表评论于 2022-02-05 06:46:50
老蒋当年如果统治中国,中国百姓的日子应该不会那么惨,饿死几千万,文化革命又整死了几百万。
wlwt123 发表评论于 2022-02-05 06:43:00
那些民國美女也挺無聊的,個個都是爭風吃醋,只想笑到最後。
4657238 发表评论于 2022-02-05 06:22:38
恶心
出来看看挺好 发表评论于 2022-02-05 06:13:00
一个垃圾竟然成为了传奇,被追捧、被称颂
云一片 发表评论于 2022-02-05 05:49:00
能不能不要侮辱江南美女?看照片还以为蒋是个男人
莫言无语 发表评论于 2022-02-05 05:47:19
功盖共产裆国,中华千古罪人,中华第一纨绔子弟,祸国第一人。好人命不长,祸害千万年。不忠不孝不义之徒。
springdale 发表评论于 2022-02-05 05:39:10
张学良早就应该被杀了。老蒋重庆谈判时优柔寡断,放跑了毛泽东,大饥荒直接导致几千万中国农民被饿死。
aaron1970s 发表评论于 2022-02-05 05:16:51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
pandali 发表评论于 2022-02-05 04:14:29
去查了图片。。。小编瞎了吗。。把磨盘脸夸成这样?!
红辣椒66 发表评论于 2022-02-05 03:58:29
恶心死人了。俩老朽丑死了,还浪漫呢。真膈应人。
空城之主 发表评论于 2022-02-05 03:47:07
这种文章太臭。
XYZ94538 发表评论于 2022-02-05 03:35:58
蒋介石把东北军弄到关内一直与红军作战,要东北军与红军互相消耗。
吃货2001 发表评论于 2022-02-05 03:31:00
没吃到的总是最好的
flysa 发表评论于 2022-02-05 02:52:49
民族罪人!不是他,共产党不会这么轻易上台
小矛 发表评论于 2022-02-05 02:23:00
民族罪人!不过最大的罪人当然还是祸国殃民的共产党,张学良造反也是受到他身边共产党卧底的蛊惑,这实际上也证明了世袭的军阀靠不住,说明蒋介石本身不够狠,不够强,在当时群魔乱舞的时代想要成功还是要有共产党那样不择手段和残酷无情。这个世界还是动物的世界,弱肉强食,太残酷了,这公平吗?
安拉 发表评论于 2022-02-05 02:04:01
一个身高162cm的猥琐男, 该抗日他入关,该拥蒋他联共,该投共他去南京, 一手好牌打了个稀巴烂,智商有问题
Dalidali 发表评论于 2022-02-05 01:25:34
那个时候,仍然是军阀割据,名义上能服从蒋介石就不错了!如山西的阎锡山,东北的张学良,四川的刘湘,桂系的李宗仁等,当然还有苏联支持在延安的共产党!即使长个朱脑袋也能明白,蒋介石当然乐意看非嫡系的东北军和日本开战,互相消耗!张学良带领东北军陆续撤出东北三省的过程不是一个冲突,不是一战,不是一天……从开战到全部撤出让日本占领东北三省近6个月!张学良当时所做的,也和其它军阀一样,保存自己的实力!虽然张学良后来发动西安事变救了共产党,但张学良获得自由后,大陆多方争取他回大陆,回东北看看,但张始终没有回大陆!再,张获得自由后有许多采访视频,想为他洗地的小丑岂能改变历史!
jidushan 发表评论于 2022-02-05 01:10:07
中共的牺牲品
己千之 发表评论于 2022-02-05 01:06:08
纨绔子弟一个。除去花边新闻,乏善可陈。
urgentcare 发表评论于 2022-02-05 00:49:00
说东北军一枪没放的是不是历史盲啊。这么著名的江桥抗战没听说过?抗日第一枪?大名鼎鼎的马占山
XYZ94538 发表评论于 2022-02-05 00:18:42
别洗地了,蒋介石命令张学良不抵抗的手喻被蔡英文挂在网上了。
人间不值得007 发表评论于 2022-02-05 00:17:00
美个屁 一个跟宋美龄上床 一个是妓
truth_hurts 发表评论于 2022-02-04 23:43:09
张学良当时拥有全中国最强的几十万军队,飞机就有几百架,结果一枪没有放,把整个东北拱手让给了日本人,这让军国主义在日本政坛占了绝对优势,从而导致了日本全面侵华。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iapplebee 发表评论于 2022-02-04 23:22:52
而九一八前后,日本内部也是矛盾重重。日本军队一直有“下克上”的传统,少壮派军官经常不听大本营的命令。少壮派军官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陆军参谋本部连下四道命令,要求关东军返回原驻地。日本政界更是有一些人认为,关东军这点兵力想吞并整个东北是痴人说梦。所以日本关东军当时可以说是内外交困,只要中国军队反击,关东军但凡顶不住开始溃败,日军内部矛盾马上就会激化。这就造成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畏首畏尾,加上迟迟得不到参谋本部的进攻命令,所以从当年10月到1932年初的几个月时间里,日军只是派飞机轰炸锦州,却没有真正派部队展开进攻。如果这时候张学良发动反攻,历史也许会改写。
mudanxianzi 发表评论于 2022-02-04 23:22:12
花花公子,狗屁将军
urgentcare 发表评论于 2022-02-04 23:15:00
某些恍然大悟派还真以为东北军真能和日本军队有一拼。学学历史。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基本控制了东北。你所说的东北军其实也是日本教官帮助训练出来的。连士兵都是日本教官训练出来的。满铁和东北工业都是日本搞起来的。东北军是个代理人而已。那种架空历史还真以为一人能够改写历史的,其实恰恰对历史比较无知。张在918也就是一个替罪羊。
内务府 发表评论于 2022-02-04 23:12:57
》urgentcare 发表评论于 2022-02-04 23:08:00
中国打赢日本不是靠中国人打赢的。是靠时间差和站队打赢的。
=====
精准。中国靠地雷战地道战这些鸡鸣狗盗的东西打赢日本吗?
内务府 发表评论于 2022-02-04 23:08:16
这位是真正的焊尖卖国贼。物贸諸位,学学历史。
urgentcare 发表评论于 2022-02-04 23:08:00
其实恰恰是张学良和蒋介石的隐忍克制,给民国政府一点点喘息的机会,黄金十年,勉强打了个底子。这种以空间换时间的方式,是对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因为恰恰这段缓冲期终于让对日战争赶上了二战这个历史大车。 中国打赢日本不是靠中国人打赢的。是靠时间差和战队打赢的。 看不到这个,就是自欺欺人。
roliepolieolie 发表评论于 2022-02-04 23:05:00
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罪人
urgentcare 发表评论于 2022-02-04 23:04:00
张学良 一生做了三件事。都是影响历史的事件。第一个是东北易帜,完成了国家统一。第二次是经历九一八。第三次是发动西安事变
xyz99 发表评论于 2022-02-04 23:01:36
不学无良
内务府 发表评论于 2022-02-04 22:59:30
不才N年前,经人介绍,和此贼见面。没好意思去。当面骂一个老人,不忍心。但是真想搧他!
iapplebee 发表评论于 2022-02-04 22:56:53
918事变当时东北军的武器装备:武器装备上,东北军占有绝对优势。东北军是全国第一个拥有成规模空军的部队,全盛时期有300架飞机,共5个航空兵队。即使后来因为配件不足减员,也还有200多架,这个数字比当时全国军队的飞机还要多。除了空军,东北军还有全国第一支装甲部队,拥有30多辆法国产雷诺坦克。除了这些重武器,东北军还从欧洲购买了大量轻型武器,包括最先进的捷克式冲锋枪。当时,日本军从来没见过这么先进的玩意。而以上这些装备,有相当一部分成了日军的战利品。除此以外,当时亚洲最大的兵工厂——沈阳兵工厂,也落入日军手里。刚刚生产出来的包括重炮、迫击炮、步枪等在内的各类轻重武器几十万支,全都喂了狗。最可恨的是,从九一八事变后到1944年,沈阳兵工厂成了侵华日军装备生产基地,仅步枪就生产了约90万支,可以装备日军90个师团、160万人。14年抗战中,日军70%的武器弹药都是这里生产的!
内务府 发表评论于 2022-02-04 22:56:20
妥妥的国贼。
心囚 发表评论于 2022-02-04 22:51:49
国人楷模。
走出非洲67 发表评论于 2022-02-04 22:45:58
千古罪人
悟空是女的 发表评论于 2022-02-04 22:36:59
此君是典型的纨绔,一幅好皮囊,包裹着一颗自私,龌龊,软弱且无能的灵魂。----千古罪人!死有余辜!
Redcheetah 发表评论于 2022-02-04 22:35:45
渣男代表,賣國逆賊!
一骑绝沉 发表评论于 2022-02-04 22:33:34
此人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智不勇最无耻的民族罪人!共产党感谢他不是因为他要抗日(他要真想抗日,就不会一枪不放就放弃东北了),而是因为他挽救了即将灭亡的共产党,更是最终夺取大陆政权。蒋介石晚年说过他对民族的伤害太大了,他晚年也亲自证实蒋从来没有下过命令让他不抵抗,而是相反。是他自己下令不能抵抗的,他也因此被许多东北军旧部抛弃。他自己也深知他对中国,对中国人民罪孽深重,所以获得自由后,即使共产党再怎么邀请他,他都没有脸面回大陆见父老乡亲。最后落得客死他乡的结局。
西雅图eagles 发表评论于 2022-02-04 22:33:07
被共产党吹捧的一个渣滓。
rayofday 发表评论于 2022-02-04 22:30:50
此君是典型的纨绔,一幅好皮囊,包裹着一颗自私,龌龊,软弱且无能的灵魂。
charley3 发表评论于 2022-02-04 22:18:00
滥情
谢选骏指出:人说顾维钧是个“杰出的外交家”,我看顾维钧的外交活动的重中之重就是拉皮条了!若不拉拉皮条,他怎么可能在官场上那么如鱼得水呢。
网文《顾维钧》报道:
顾维钧(1888年1月29日-1985年11月14日),字少川,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中华民国外交家。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1912年任袁世凯总统英文秘书,历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署理大总统、国民政府驻法国、英国大使,驻联合国首席代表、驻美大使,海牙国际法院副院长。被誉为中国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注2]。1985年于美国纽约逝世,享寿97岁。
早年的顾维钧
1888年1月29日,顾维钧生于江苏省太仓州嘉定县,父亲顾溶曾任交通银行总裁,顾出生时在招商局工作。三岁被送去读私塾。1899年,十岁时姐姐结婚,和姐夫蒋昌桂一起到卫理公会的上海英华书院上学,顾维钧也跟随姐夫到英华预科学习。1900年暑假,顾维钧得了疟疾因此休学,到10月病情好转,但已经错过了第二学期,于是在姐夫的劝说下一起报考了圣约翰书院。1904年初,圣约翰调整中国教师,学校里也处处谈论改革。施肇基的侄子施炳元和施赞元和顾同学,他们准备赴美留学,劝顾维钧一同前往。决定之后他剪了辫子,1904年8月,由施肇基领队和施氏三兄弟、朱榜生、孙嘉禄、杨诵清赴美。和孙嘉禄同入纽约库克学院。1905年9月,考入哥伦比亚大学,主修政治学和外交。1906年冬,五大臣出洋到美国,顾维钧作为纽约中国学生联谊会主席陪同他们参观了哥大。在哥大时,顾维钧参与法学社主办的演讲和辩论,还在《旁观者》、《哥伦比亚月刊》担任编辑。1908年夏,顾维钧取道欧洲回国,奉父亲之命成亲,秋,返回哥大。年底,学校通知他毕业,但顾维钧不愿离开哥大,1909年初,重新注册为法学院学生,夏,同时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911年秋,开始认真写作以准备博士的口试,辛亥革命时,虽然学业紧张,但仍然尽可能的了解国内的事态。1912年2月,受到唐绍仪邀请,要顾维钧回国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的英文秘书兼外交秘书。3月,完成口试,4月底,经欧洲返回北京。6月初,获法学博士学位。[2]
外交生涯
回国后就到内阁秘书处任职。6月,唐绍仪辞职,顾维钧也辞去了职务,卸任后唐绍仪和顾维钧都搬到天津居住,顾常常到唐家做客,唐也非常欣赏顾的能力。不久顾维钧南下上海探亲和唐绍仪女儿唐宝玥同行,从上海回来后二人订婚。由唐绍仪的介绍到陆徵祥刚刚建立的外交部任职。1915年2月获悉中日“二十一条密约”,无奈之下将其泄露,以期获得舆论的支持而为中国争夺权益。同年10月赴美国任驻美公使。1915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名誉法学博士[3]。
巴黎和会
1919年,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巴黎和会。会上日本政府要求以战胜国的身份接管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顾维钧为此准备了《山东问题说贴》,力陈中国不能放弃孔夫子的诞生地山东,犹如基督徒不能放弃圣地耶路撒冷[来源请求],震撼欧美代表,扭转了舆论形势并博取列强同情。后由于意大利王国因达尔马提亚问题而退出和会,英法美害怕日本的退出威胁生效而导致和会流产,于是将德国于山东的本有权益割让给了日本。此时中国代表团团长陆徵祥离开巴黎。因此顾维钧实际上暂摄团长职权,在他的主持下,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由于顾维钧在会中毫不退缩,与日本代表牧野伸显双方唇枪舌战数十回合,完全未居于下风,让牧野伸显左右支绌、不能招架。使与会者震惊,获得了三巨头之二的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赞赏,连法国总理克列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也佩服。克列孟梭在其回忆录上写道:“顾维钧对于日本,有如灵猫戏鼠,尽显擒纵之巧技。”因此顾维钧获得“中华民国第一外交官”的美名,国际舆论盛赞。
1920年顾维钧改任驻英国公使。1921年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之一,参加华盛顿会议。
国务总理
1922年起,顾维钧历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财政总长,并于1924年和1926年两度代理内阁总理。1926年10月顾维钧代理内阁总理并署任大总统,1927年1月正式组阁任国务总理并继续署任大总统,至6月张作霖改组军政府,顾维钧辞职,寓居天津英租界。
1928年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统一全国,顾维钧被国民政府通缉。1930年经张学良斡旋,加入国民政府,重返外交界。
国联调查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顾维钧受中国政府委派,参加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他不畏日本阻挠甚至生命恐吓,坚持进入中国东北实地考察并且独立进行了许多工作,向调查团提出了揭露日本侵略行径的长篇备忘录,对调查团施加影响,为中国争取利益。
1936年3月,顾维钧与厉麟似、王正廷等人一同被推举为国际联盟中国分会——中国国联同志会理事。[4]
1937年1月21日,国际联盟行政院第九十六届会议开幕,中国代表顾维钧任主席[5]:5345。4月9日,国民政府特派顾维钧为出席国际联盟特别大会代表[5]:5400。7月23日,国民政府特派顾维钧、郭泰祺、钱泰为出席国际联合会第十八届大会代表[5]:5513。
二战前后
参见:中华民国与美国关系
1941年4月,顾维钧被任命为中国驻英国大使。在按照惯例征询英方意见时,英方长时间未予答复,原因是英国驻重庆大使寇尔向英国政府建议:最好由一位国民党高级人士作驻伦敦的代表,而顾维钧不是国民党党员。因此在蒋介石的劝说和其他人的安排下,顾维钧于194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
1945年6月26日,中华民国代表团赴旧金山会议,获得签署《联合国宪章》的第一顺位,顾维钧代理宋子文担任首席代表,成为第一个签署《联合国宪章》的人,其后签署的顺序分别是国民参政会主席王宠惠、中华民国驻美公使魏道明、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吴贻芳、中国青年党代表李璜、中国民主社会党代表张君劢、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大公报总编辑胡霖,而原定一同出席的宋子文和胡适则因事缺席。同年9月,随王世杰等人出席在英国伦敦召开的五国外长会议[6]。
根据典藏于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顾维钧档案显示,顾维钧在抗战与内战时期曾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邓发等人会晤,接触内容及结果不详。1946年6月顾维钧担任中国驻美大使,对游说美国支持中华民国政府贡献甚多。赴美上任前,蒋中正与顾维钧谈话,讨论国共问题时顾表示,为实现政治上的统一,使用武力不失为一项办法。
1947年1月9日,驻美大使顾维钧在世界问题协会讲演,指责雅尔塔协议使苏联重新进入中国东北及东北亚[5]。11月16日,顾维钧与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会晤,就日本对华赔偿等事磋商[5]:8267。2月17日,顾“访晤马歇尔商谈中美经济互助”[7],讨论中国财政危机,希望日本赔偿早日实行,并提出美国援助中国之五项要求[5]:8290。2月18日,驻美大使顾维钧在纽约中美工商会议上发表演说,促请美国增加对华援助[5]:8291。6月17日,顾维钧访美国副国务卿克莱顿,商讨亚洲经济复兴问题;顾提议将“马歇尔经济援助欧洲计划”扩展至亚洲,并提出中国分享日本国内工业资产赔偿计划[5]:8372。6月23日及25日,顾维钧在华盛顿先后会晤美国助理国务卿索普和马歇尔,要求延长5亿美元货款之拨款期,此外至少再提供2亿美元贷款,无果[5]:8374。7月3日,顾维钧致电外交部,已向美国国务院提出货款具体计划[5]:8378。8月7日,顾维钧与美国助理国务卿亚莫尔会晤,顾表示中国同意尽早召开对日和会,惟正式和会须在中国举行[5]:8394-8395。
1948年8月17日,驻美大使顾维钧晤访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催促美国加速接济军需物资[5]:8660。在国共决战到了分出胜负的最后关头,顾氏选择国民党。在回忆录中写道:“许多中国的自由主义分子确实认为可以同共产党共事,甚至到了1948年他们也还是这样想,以求实现变革,因为他们对当时的政府十分厌恶和不满。”“想不到共产党人所作所为竟完全背离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我只是认为他们打仗是为了夺取政权……不会象诸如俄国革命时俄国共产党人那样行事……我没有想到他们竟会走极端,他们的行事竟完全违反我国的传统和我国的政治哲学。”1948年9月24日济南被华东野战军攻克。9月29日,驻美大使顾维钧收到蒋介石致杜鲁门的密电,呼吁美国提供特别援助。顾氏感到:“密电措辞极为迫切,语气近乎告急。”争取到更多的美援,已成为挽救国民党政权的唯一指望,顾维钧倾全力游说美国朝野。1948年9、10月间,顾氏在与访美的中国财政部长王云五的两次谈话中,主张不惜以国家主权为代价,以求将美国拖入中国内战。9月,顾对王说:“今后争取美援不必拘泥于货币的形式,而是要求美方“派遣军事技术人员进行支援。重要的是使美国参与我们的军事行动并得到他们全面合作”;“当我们寻求美国全面援助时,应避免提出我国的主权问题”,因为“美国在本质上并不是帝国主义”。10月,顾再次对王说:“我重申在中国面临共产党进攻的严重关头,不必担心美国干涉或侵犯中国主权的问题。我们应该担心的倒是美国不愿与我们通力合作,唯恐卷入我们的反共斗争。不必担心美国的帝国主义,因为共产党的叛乱被镇压下去以后美国将非常急于撤退它的人员。”顾氏特地以美国主动撤离菲律宾,恢复菲律宾独立地位的事实,来证明不必担心美国侵犯中国主权,以及美国不是帝国主义的论点。顾在美国频频发表演讲和谈话:“中国与中共作战,这实际上已经是在反抗苏联的扩张。”“我们和共产党战斗一天,就意味着为美国和东南亚各国争取到一天的时间。”此类谈话多不胜举。
当时美政界对蒋介石不满,一再试图扶持副总统李宗仁逼宫,顾氏一再出面为蒋辩护说:“在中国没有人比蒋委员长更爱国,更想为建设中国出力。他为人正直,工作勤奋,不过他的工作方法可能过时了。”1948年11月11日,顾氏拜访代理国务卿洛维特,探询美国对南京政府的援华要求,包括:“派遣美国军官到战场上指挥中国军队”、“需要几乎所有级别的美国军官,直至少尉”。对此洛维特的答复是:“问题本身实际已含有答复,就是‘不行’。中国在遭受巨大挫折之后,要求美国政府指挥中国军队,这是没有道理的。”、“美国接到这种请求是在战局恶化之后,而不是以前。美国派军官指挥中国军队无异于为打内战负责,这自然是办不到的。”顾氏探询驻青岛美国海军的去留问题,洛维特答:“如果中国共产党进攻青岛,美国海军将不负防卫责任。那要由中国当局进行抵抗以保卫该市。这个原则也适用于上海或南京。”“美国当前在青岛和上海的地位和1943年以前不同,因为已于1943年放弃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因此,美国无权也没有责任保卫青岛、上海或中国其他任何地方。那是中国政府的责任。”顾氏对这些答复颇觉“令人沮丧”。顾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我逐渐弄清楚这些情况之后,尽管有内部消息,我自己仍不能解答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在我们完成抗战大业后,为什么下坡路走得如此快,以致危及政府的继续存在,和为什么共产党会得胜?直到目前我还不大能理解这一点。”
中共在《人民日报》发布的第一批43人“内战战犯”名单上,顾维钧位列第22。[8]
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北后,顾维钧与外交部长叶公超曾代表中华民国于1954年与美国磋商《中美共同防御条约》。
晚年
顾维钧1956年从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职务退休,转任海牙国际法院法官、副院长。1967年于海牙退休,赴美定居。
晚年口述了计13卷,600余万字的《顾维钧回忆录》,该著作后成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外交的重要资料。顾维钧与家属另委托哥伦比亚大学保管其私人信函与文件,并未出版,研究者需专项申请方能阅览。
1971年,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入主“中国”席位。1972年,出席第二十七届联合国大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成员章含之,受毛泽东之托做统战工作,章含之拜见顾维钧,并邀请顾访问中国共产党统治下的中国大陆,顾维钧以“身列共产党战犯名单”为由拒绝。
1985年11月14日,顾维钧在美国病逝。后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鹿野前往麦克逊大道坎培尔殡仪馆吊唁[9]。考量到与当时中华民国政府高层家族的密切关系,遗孀将顾的遗体葬于有孔祥熙、宋霭龄、宋子文的纽约芬克里夫墓园。
家庭
顾维钧有过多段婚姻:
原配张润娥,父亲是上海著名中医张云骧,双方家长很早就订亲,1908年结婚。婚后与太太同赴美国,1909年顾提离婚,张不置可否。1914年友好离婚后,张落发陆家观音堂。
二婚唐宝玥,唐绍仪(中华民国首任国务总理)与妾室所生庶女,1912年,唐宝玥看上已婚的顾维钧,要求顾离婚与其结婚。1914年顾维钧与原配妻子离婚,与唐宝玥结婚。唐宝玥外形不出众,但通晓英语,受过良好的西方教育,在顾维钧担任驻美公使期间,积极出席各种社交活动。但不幸在1918年,唐宝玥一次代替丈夫到费城出席外交场合,感染当时肆虐欧美的西班牙流感在美国病逝,留下一双稚龄儿女,男孩顾德昌才两岁,女孩顾菊珍出生才几个月,令顾维钧十分悲痛。
三婚黄蕙兰(1889年-1992年),是号称“亚洲糖业大王”的印尼华侨富商黄仲涵元配妻子魏明娘所生的次女。1904年(15岁)赴美留学,1909年与英国驻三宝垄领事馆的官员结婚,生下一子,二人1915年分居,1919年正式离婚。1920年8月在巴黎的晚宴上与丧偶的顾维钧相识,两人随后在10月10日双十国庆酒会上宣布订婚,11月9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中华民国领事馆结婚。生子顾裕昌、顾福昌。黄蕙兰对于丈夫外交工作的帮助有极其重大的帮助。她擅长交际,通晓英、法、荷、马来等语言,擅长音乐、舞蹈、书法、骑马、开车。加上娘家钜富,金钱用之不尽,让顾维钧与各国王公政要往来,毫无后顾之忧。在顾维钧任驻美大使后的某一场合,一次几位来访的国内官员对他大加称赞时,蒋宋美龄却指著黄蕙兰,提醒大家:“别忘了大使夫人也起了重要作用呀。”,黄蕙兰当时的时尚,艺术和当代文化均有重要影响。不过这段婚姻却在1956年划下句点:黄蕙兰晚年回忆,顾维钧事业心重,一心一意为工作打拼,经常冷落妻子;自己也因为出身富豪而太骄纵,被丈夫抱怨开销奢侈、生活随便,两人逐渐貌合神离。顾黄二人1956年离婚。病逝于103岁寿辰当天。
四婚严幼韵(1905年-2017年),严子均与续弦杨俪芬所生,出身上海富家千金,是复旦大学第一批女生。严幼韵是顾维钧下属杨光泩之妻,二人从1930年代开始婚外通奸,在黄蕙兰要求下,杨光泩1938年被调职中华民国驻菲律宾总领事,携严幼韵同往。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攻占马尼拉,杨光泩遭杀害,严幼韵携三女前往纽约,继续做顾维钧的情妇,靠顾维钧介绍担任联合国下属机构做文员。1956年顾维钧与黄蕙兰顾离婚,1959年与严幼韵结婚。2015年严幼韵庆祝110岁生日,特出版口述自传《一百零九个春天:我的故事》。[10]
外国勋章奖章
PRT Order of Christ - Grand Cross BAR.svg 基督大十字勋章(葡萄牙,1940年8月5日公布[11])
著作
《外人在华之地位》
《顾维钧回忆录》
注释
唐德刚常说近百年中国史上只出了两个半外交家。周恩来和李鸿章两个之外,顾维钧算是半个[1]。
参考文献
唐德刚《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综论》
唐德刚. 顧維鈞回憶錄. 天津: 中华书局. 2013-08-11. ISBN 9787101090963.
Who's Who in China, 3rd ed. Shanghai: The China Weekly Review. 1925.
杭州鲜为人知的外交传统. 人民论坛. 2016-09-05.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韩信夫、姜克夫主编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美国国务院. Record of the First Meeting of the Council of Foreign Ministers, Lancaster House, London, September 11, 1945, 4 p.m.. [2019-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0).
〈民国三十六年大事记〉,《中央日报》,南京,1948年1月1日
陕北某权威人士谈战犯名单问题 蒋介石等应列为头等战犯 全国身受战祸的人民均可酌情提名. 人民日报. 1948-12-27.
《金陵秋梦》:外交奇才顾维钧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无效连结)
顾严幼韵口述自传在京发布 周明伟出席发布会. 中国网. 2015-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葡萄牙文)ENTIDADES ESTRANGEIRAS AGRACIADAS COM ORDENS PORTUGUESAS. Presidência da República Portuguesa. [2021-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8).
延伸阅读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 《游美同学录·顾维钧》,出自《游美同学录》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顾维钧
评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金光耀的“顾维钧传”,1999,河北人民出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金光耀:“顾维钧与美台防卫大陆沿海岛屿的交涉(1954.12~1955.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金陵秋梦》:外交奇才顾维钧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前任:
魏道明 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
1946年-1956年 继任:
董显光
前任:
杜锡珪 中华民国大总统(代总理署任)
1926年10月1日-1927年6月16日 继任:
无
前任:
杜锡珪 中华民国国务总理
1926年10月1日-1927年6月16日 继任:
胡惟德
(代总理)
前任:
孙宝琦 中华民国国务总理(代理)
1924年7月2日-1924年9月14日 继任:
颜惠庆
谢选骏指出:张学良本来是个土匪的狗崽,如若不是顾维钧一类的狗官予以护持皮条,如何可能兴风作浪呢?顾维钧不仅给别人拉皮条,他自己就是靠着皮条爬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