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2年12月1日星期四

谢选骏:特斯拉失控乱撞就像马斯克



《广东一特斯拉失控狂奔2公里:连撞多车致2死3伤》(极目新闻 2022-11-12)报道:


日前,广东潮州饶平县一男子称驾驶特斯拉小车准备停车时,车辆突然失控高速狂奔2公里,接连撞上两辆摩托车和两辆自行车,造成2死3伤的严重后果。11月13日,男子家属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们仍在等待车辆的鉴定结果。


一辆特斯拉从马路上缓缓驶向路边一个商铺门口时,突然转向驶上马路,随后在路上一路高速狂奔。车辆做出紧急避让的动作惊险避开一辆电动自行车后,继续在道路上高速行驶。车辆在撞上一辆同向行驶的两轮摩托车后,又撞上一辆对向车道上的自行车,骑自行车男子被撞倒在地;此后,车辆又撞上一辆三轮摩托车,摩托车几乎被撞散架;失控的特斯拉侧向撞向路边的一根电线杆和一辆货车,最终才停下来。这是网友日前发布的一段交通事故的惊险视频。


11月13日,发生事故的特斯拉司机的儿子詹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们是广东潮州饶平县饶洋镇人。11月5日早上6时许,他的父亲驾驶这辆特斯拉车到达自家经营的水泥店门口准备靠边停车,踩下制动踏板时发现制动踏板很硬,踩不下去,无法停车,按下P档车也没有反应。父亲只好开车继续往前行驶,向左打方向车辆驶上水泥路面后突然加速。中途猛踩刹车也毫无作用,车速越来越快。车辆快速行驶了约1.2公里后,避让不及撞到同向行驶的一辆两轮摩托车,随后又擦碰到对向车道的一辆自行车。特斯拉在左前轮已爆胎的情况下,仍在继续高速行驶了约1.4公里。在此过程中车辆撞到一辆三轮摩托车后又撞上一名骑自行车的高中女生,最后撞上一个商铺门口的大货车和面包车后才停下来。事故造成两轮摩托车驾驶员和骑自行车的高中生当场身亡,三轮摩托车驾驶员重伤,骑自行车的人和父亲三人受伤,多辆车损坏。


詹先生介绍,父亲今年55岁,以前是货车司机,有20多年的货车驾驶经历,身体健康。父亲驾驶的是一辆特斯拉MODEL Y车型,是去年11月初从朋友处转让过来的新车。目前他的父亲仍在医院接受治疗,肋骨断了几根,脑震荡,暂时没有生命危险。


“撞倒三轮摩托车后,车辆气囊弹出,他就陷入昏迷,失去了意识,对此后发生的事情都没有印象。车辆停下后,附近商户将昏迷的他从车里救出来,送往医院急救。”詹先生表示,事发后,当地交警介入调查,他们当天就向特斯拉厂家反映了情况。交警经过检测排除了他父亲酒驾毒驾的可能,表示要对车辆进行检测,目前鉴定结果尚未出来。特斯拉厂家的两名工作人员曾到场调查,目前尚未给出一个确定的说法。


“他从昏迷中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问自己撞了多少人。得知造成2人死亡2人受伤的结果后,父亲一直非常愧疚难受。我们认为事故是因为车辆刹车失灵导致的,希望有关部门尽快给出一个说法。”詹先生表示。


当地居民詹某告诉极目新闻记者,5日上午9时许,他经过现场时看到,发生事故的特斯拉还在现场,车前部受损严重,司机已被送往医院,现场一辆被撞的货车也受损严重,一根电线杆被撞断。


11月13日上午9时许,潮州市交警大队工作人员表示,截至目前,本次事故仍在进一步调查中,“目前鉴定结果还没出来。”


特斯拉中国官方客服人员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目前关于该起事故的具体情况暂不掌握,已将记者反映的情况转给后台专员处理,之后会有专人负责对接。


网民嚎叫:

Riskoff 发表评论于 2022-11-13 08:22:51

惊慌失措,油门当刹车。按parking不能override。

achicod 发表评论于 2022-11-13 06:28:00

刚换车,需要适应。停车时需要换档,看位,很容易出错。

groogle 发表评论于 2022-11-13 06:01:54

是不是要开始砸特斯拉了 把U型车锁准备好

6ba6 发表评论于 2022-11-13 03:51:56

根本就没有手刹这东东,几个按钮,失效的时候,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只能撞墙。跟手机一样,没有主按键,死机只能拔电池,没办法,爱新潮只好有人当白老鼠

驻日评论员 发表评论于 2022-11-13 03:24:43

踩油门当刹车一瞬间有可能,跑两公里不可能(智障除外)。。

攀岩 发表评论于 2022-11-13 02:48:04

特粉洗地真是积极

去看了视频再来叽歪吧

特斯拉都承认司机四次按p档了,你们还这么护主心切

Huilianghu5 发表评论于 2022-11-13 02:29:47

老司机惊慌中踩电门当刹车。

驻日评论员 发表评论于 2022-11-13 01:59:53

主要就应该调查,是否软件操作可能凌驾人的手动操作?。。如果如此,就是一个严重设计错误。。果不是,就是水深不可猜的阳谋。。

hkzs 发表评论于 2022-11-13 01:57:28

感觉司机踩错了踏板。把电门当刹车死踩不放。

驻日评论员 发表评论于 2022-11-13 01:55:43

现场一辆被撞的货车也受损严重,一根电线杆被撞断。。坦克啊?。。

airbus 发表评论于 2022-11-13 01:44:04

最后调查结果肯定是司机的责任。和我党一样,特斯拉是不可能有错的!

___1984___ 发表评论于 2022-11-13 00:11:01

这种车祸通常是脚踩了不该踩的地方。

size0 发表评论于 2022-11-12 23:56:52

特斯拉安全技术不成熟,只不过因为是电车老大,而且美国人敢干,于是跟苹果手机一样全球开花了。安全,汽车跟手机完全是两码事,老车企,尤其是欧洲车企根本不敢技术上冒进,因为那事关人命。汽车,个人还是首选欧洲老牌子。

股未入段 发表评论于 2022-11-12 23:21:00

未撞短路起火,已是感谢特斯拉不杀之恩了

US_Lion 发表评论于 2022-11-12 23:19:57

特斯拉司机自己酒驾醉驾,拉个手闸按喇叭鸣笛不会做吗?狂奔2公里明显的就是司机的问题。

Maui2021 发表评论于 2022-11-12 23:04:39

直觉特斯拉被黑了。

MoonRiverMe 发表评论于 2022-11-12 23:03:55

视频

***twitter***/r1ON1p9PIAasayP/status/1591474269984550915?ref_src=twsrc%5Etfw%7Ctwcamp%5Etweetembed%7Ctwterm%5E1591474269984550915%7Ctwgr%5E72bd657658557cb0798d944605d0c1003f6a588c%7Ctwcon%5Es1_c10&ref_url=https%3A%2F%2Fm.huaren***%2Fshowtopic.html%3Ftopicid%3D2863264fid%3D398

北极星999 发表评论于 2022-11-12 22:05:00

出了车祸还可以继续加速吗

cczz 发表评论于 2022-11-12 21:58:00

我住在美国,也听说过同样的情况,还好事故不严重。

MarsFather 发表评论于 2022-11-12 21:41:00

马斯克往地缘政治的老虎机里扔赌码,会输掉底裤的。

SVChinese 发表评论于 2022-11-12 21:28:00

国内尽是这种无厘头的新闻!开特斯拉,只要脚从电踏板上移走,车就会自动减速

HighEnd 发表评论于 2022-11-12 21:23:39

狠狠地對馬克斯罰款,我天朝是最重視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另外居然沒起火?

弯刀月 发表评论于 2022-11-12 21:19:00

这个事故比较狠


谢选骏指出:特斯拉失控乱撞就像马斯克——


《特斯拉回应车辆失控事故:全程无踩刹车动作》(Tech星球 2022-11-13)报道:


Tech星球11月13日消息,今日,特斯拉车辆失控极速行驶2公里造成死伤事故的消息在网络引发热议。


11月13日午间,博主@小特叔叔 转发了一段特斯拉事故,并称以媒体身份获得回应。在该回应中,特斯拉称从现有事故视频可以看出,车辆高速行驶过程中刹车灯长时间没有点亮。这和后台数据反映的情况吻合。车辆电门被长期深度踩下,并一度保持100%,全程没有踩下刹车的动作。行驶期间驾驶员四次短暂按下P档按钮,又快速松开,同时制动灯也快速点亮并熄灭。


目前警方正在寻求第三方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以还原事故真相,我们会积极提供必要的协助。也请大家不要听信谣言,不要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感谢您的关注。


据悉,该回应内容为博主以媒体身份联系特斯拉给出的回应,特斯拉目前官方暂未对此做出声明。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还有一位自称为事故司机亲属的用户@詹丘比 在社交平台上发布长文介绍了事故的情况,表示特斯拉出现了突然加速制动失灵的问题,车主詹先生目前还在医院里。


据该用户描述,11月5日,车主驾驶车辆到达自家经营的水泥店门口准备靠边停车,当踩下制动踏板时发现制动踏板很硬无法停车,然后按下P档车也没有停下来,继续往前走的路面就是一个缺口,于是向左打了一点方向往水泥路面上开,车子突然加速,中途猛踩刹车毫无作用,车速越来越快,快速行驶了1.2公里左右,避让不及撞到同向行驶的两轮摩托车,后又擦碰到对向车道的自行车,在左前轮爆胎的情况下,又狂奔了1.4公里,撞到三轮摩托车后又撞上骑自行车的一个高中女生,后又撞上停了店铺门口的大货车和面包车,小货车,造成骑摩托车驾驶员和骑自行车的高中生当场死亡,三轮摩托车驾驶员重伤,骑自行车和车主受伤多辆车损坏的严重交通事故。


谢选骏指出:特斯拉失控乱撞就像马斯克,事后矢口否认事故责任,这就更像经常失控乱撞的马斯克了!

谢选骏:虚拟货币只能是虚拟的



《第三大交易所面临死亡:一文读懂币圈“惊天一战”》(华尔街见闻 2022-11-12)报道:


在红杉资本等投资公司宣布将FTX价值减记至零后,FTX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全球第三大加密货币交易所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其创始人Sam Bankman-Fried(SBF)的加密数字货币时代已经过去,但SBF与"华人首富"赵长鹏(CZ)这场"惊天一战"给币圈带来的震动远未过去。


11月3日,有媒体披露了由SBF先后创立的对冲基金Alameda Research及FTX加密货币交易平台之间被"合法化"的业务关系,曾经入股过FTX的币安(Binance)CEO赵长鹏立即称,将要抛售手上超2300万枚FTX平台原生代币FTT,SBF和赵长鹏的大战拉开了序幕。


在这几天里,SBF最强对手赵长鹏一度成为了他唯一的救命稻草,表示愿意解救FTX,但不久便收回了收购意愿。在这场大战中,SBF惨败,截至11月10日16:00,FTT在过去的48小时内,下跌近90%,至2.74美元,同时媒体称知情人士透露,SBF已经告诉FTX的客户,如果没有人愿意收购,公司就需要申请破产。


01、全都是泡沫


SBF一度被称为"币圈央妈",在2019年创立了FTX交易所,此前一直稳居币圈全球排名前三,先后拯救BlockFi,Voyager等陷入困境的公司于危难之时,据统计,SBF的总资产约为156亿美元,但这些资产却在一夜间化做了泡影。


11月3日周三,加密货币新闻网站CoinDesk披露的一份报告称,同样由SBF创立的对冲基金Alameda Research,其资产负债表主要由FTX发行的代币FTT组成,持有约1.4亿枚,占FTT两亿枚流通量的70%,Alameda与FTT相关资产为58亿美元,占其净资产的88%。引发了投资者对于Alameda的经营状况及FTT可能遭遇流动性危机的担忧。


消息一出,11月5日,FTX的最大竞争对手币安立即就这件事发表评论,联合创始人何一在推特上暗讽FTX的操作,表示:


币安不给无抵押贷款,不参与交易,不瞎买公司,不瞎花钱赞助,20%FTX的股权已经卖出,抬头做人,低头做事。


11月6日,Alameda Research联席CEO Caroline Ellison终于在推特上回应称,Coin Desk披露的资产负债表仅为公司资产的一部分,另有超过100亿美金的资产没有反映,并称已经归还了大部分的贷款。SBF也同时高调澄清运营一切正常。


随后区块链上出现大量FTT。币安创始人兼CEO赵长鹏在推特上证实,这些FTT为币安出售,并称担心Luna的"死亡漩涡"重演,将抛售账面上所有的FTT,超2300万枚。大战一触即发。


听闻赵长鹏这么说,为了稳住市场情绪,Alameda立刻表示愿意花22美元/币的价格购买币安所有要抛售的FTT,但对于FTX是否真的能拿出5.8亿美元回购代币不少人都表示怀疑,大战步入了白热化状态。


看到币安的操作,恐慌情绪开始蔓延,认为Alameda可能资不抵债的声音越来越大。


作为FTX最早期也是最重要的做市商,此前市场都普遍认为,FTX会优先给Alameda提供订单流,让后者能够早于其他交易者进行交易来赚取更高利润。但CoinDesk的报道让市场意识到,FTX成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给Alameda大量筹集资金:


Alameda通过低价购买大量FTT,在市场上推高其价格,接着再以高价FTT作为抵押,向FTX客户们贷款,用高杠杆成倍扩大自己交易利润。在高杠杆及币圈巨大的波动下,Alameda的巨大泡沫早有破产预兆。


11月8日,人们纷纷开始从FTX中提取资金,且几乎没有任何人存入资金,FTX遭遇了约60亿美元的挤兑。


FTX立刻于11月8日暂停了以太坊、Solana和Tron区块链上的所有提款,风暴到来了。


面对岌岌可危的Alameda和FTX,SBF不得不向币安发出了求救信号。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无法迅速找到支持者,或在短期内出售其他非流动资产,SBF联系了CZ。


仅几小时后,SBF在推特上表示FTX就与币安的一项战略性交易达成一致,有待尽职调查。


随后,赵长鹏此后也在推特确认与币安签定了无约束力的意向书,有意收购FTX。他发推称:


今天下午,FTX向我们求助。他们存在大量的流动性挤兑,为保护用户,我们有意全面收购FTX,帮助化解流动性危机。我们将在未来几天内进行尽职调查。


赵长鹏在其推特中表示,FTX事件的两大教训是:


1.永远不要使用你创造出的代币做抵押;


2.不要借钱做币圈生意,不要盲目追求资本的有效使用,而应保留大量的储备。


其实在这次大战之前,SBF和CZ就已经兵戎相见许久。最近几个月双方一直在争夺市场份额并互相指责对方在业务上做手脚。因此,有分析指出,赵长鹏是这场挤兑的导火索,将SBF逼入绝境后,再低价收购,这个行为正是以前SBF被指控,对被他低价收购的公司做的。颇有"因果报应"之感。


11月10日,赵长鹏对于"设计陷害"SBF的说法在给员工的邮件中做出了否定,并称此前对于FTX的处境知之甚少,他说:我们没有精心谋划与之相关的任何事情。在SBF给我打电话前,我对FTX的内部情况知之甚少。


我可以根据我们的营收,来猜测他们的营收,但这不会很准确。


02、币安撤回了那根"救命稻草"


毫无疑问,这份无约束力的意向书,赵长鹏给自己留了退路。


11月9日,Coindesk援引知情者的消息称,币安很可能不会再推进收购FTX的计划。在评估FTX内部数据及贷款承诺后,币安就发现了问题,开始反对完成收购交易。


Coindesk此后发文解释称,币安的高管很快发现FTX的债务和资产之间的差距可能超过60亿美元。


不久,币安发布公告,表示放弃收购FTX的交易。币安的发言人表示,FTX存在的那些问题"超出了我们能够控制或者能提供帮助的范围"。


赵长鹏随后在推特上配上了哭泣的表情包说:"悲伤的一天,我们努力尝试了,但……"


有趣的是,币圈投资者也用一幅漫画总结了币安出手救FTX的剧情:有分析指出,放弃这笔交易,币安还避免了随收购而来的监管审查,但美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可能会坚持调查这宗合并。


布鲁姆战略咨询公司(Bloom Strategic Counsel)的反垄断专家Seth Bloom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美国反垄断执法机构认为这对美国客户产生了不利影响,他们可以提起诉讼,要求停止交易。


03、FTX和Alameda现在到底有多糟糕?


媒体称据知情人士透露,SBF告诉FTX的客户,他搞砸了一切,现在FTX面临高达80亿美元的缺口,知情人士说:FTX正试图以债务、股权及两者结合的形式筹集救援资金。


SBF在电话会议上对投资者表示"他搞砸了",如果投资者能提供帮助,他将"非常感激"。


有分析指出Alameda可能一直在向FTT提供资金,但没有人会借钱给Alameda,这正在引发一些列连锁反应。分析称:


币安可能会拯救FTX,但肯定不会拯救Alameda。这意味着每个提供贷款给Alameda的人都会发出一系列追加保证金通知,如果Alameda违约,那么贷方很可能只会得到毫无价值的FTT。已经有传言称BlockFi对Alameda发出了24小时内追加保证金通知。


伴随着Alameda破产,将会导致贷款给Alameda的公司随之破产,以及那些试图弥补资产负债表漏洞的公司出现问题。FTX的崩盘可以说是币圈‘雷曼时刻’,无疑会产生比Terra(Luna)陷入"死亡漩涡"后更大的币圈地震。


就在今年1月,包括软银愿景基金(Softbank VisionFund)在内的3只基金以对FTX320亿美元的估值,投资了4亿美元,因此FTX崩盘的"蝴蝶效应"甚至还将蔓延至币圈之外。已经踩雷FTX的投资者更是只能无奈"认亏",其中就包括知名投资机构红杉资本。


红杉资本在11月9日发布邮件称,公司已经将其FTX投资的价值减记至零。红杉资本告知投资人,去年公司在FTX的国际和美国业务上投入约2.14亿美元。


除红杉资本外,贝莱德、老虎环球、软银集团、常年位列加拿大前五大养老基金的安大略教师退休基金、知名美国橄榄球运动员Tom Brady和超模Gisele Bündchen夫妇等都投资了FTX,此次也或将一道蒙受损。


04、Margin Call蔓延!FTX危机正在拖垮整个币圈


FTX顷刻间化为乌有意味着什么:脆弱的生态,中心化平台的消失,监管的介入及一连串追加保证金通知。


一些股票分析师表示,FTX的疲软可能会给Coinbase等交易平台带来短期好处,但FTX的麻烦引发了人们对该行业整体脆弱性的关注,这种脆弱性带来的伤害可能大于帮助。


Needham分析师John Todaro表示,尽管FTX的问题给Coinbase带来了新的客户,但散户投资者"可能会考虑在集中化交易问题持续的情况下将资产转移到私人钱包"。


Coinbase首席执行官Brian Armstrong周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与币安的交易失败,这就意味着FTX客户将蒙受不少损失,并强调"这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赵长鹏也在周三给员工的邮件中写道这并不是胜利。


随着FTX的消失,一定程度也意味着中心化交易所走到了尽头,但这引发了,市场更深层的对于币圈仍然存在的中心化问题的担忧。


尽管币安一直强调自己的"去中心化"转型,但就在10月,币安因"跨链桥"漏洞被黑客攻击,受到了关于中心化的质疑。


币安的公告显示,BNB智能链当时共有44个验证者分布在不同时区,其中活跃的验证者有26个。有分析认为,由于验证节点太少,而大部分验证节点又是由币安控制。所以,BNB智能链属于币安控制的一条链,不够去中心化。


与此同时,监管纷纷开始进入加密货币市场,有分析指出,加密货币将告别野蛮无监管的发展时代,行业内的资产管理机构将普遍实施一套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和完整的审计。


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早在几个月前,监管方就开始调查FTX与FTX.US以及Alameda Research的关系。


此外,世界各地的金融监管机构已就币安无照经营或违反洗钱法发出警告,据媒体11月4日消息称,币安因可能违反反洗钱相应规定而受到美国司法部调查,这是今年针对币安在金融监管合规问题上的一系列调查之一。


赵长鹏在周三的备忘录中强调,监管机构将更加严格地审查全球各地的交易所,许可证将更难获得,他说:我们必须显著提高透明度、储备金证明、保险基金等,未来监管在这个领域还会有更多行动。有很多艰巨的工作摆在我们面前。


与此同时,摩根大通策略师Nikolaos Panigirtzoglou团队在其11月9日报告中表示,鉴于FTX与同样由Sam Bankman-Fried(SBF)创立的姐妹公司Alameda Research,以及加密货币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币圈可能会面临"一连串MarginCall"。


该团队表示:"让加密货币去杠杆变得更成问题的是,币圈资产负债表较强、能够拯救那些低资本、高杠杆者的实体数量正在减少。"


摩根大通策略师表示,受到数字资产交易所FTX危机的影响,加密货币市场面临持续数周的去杠杆行动,或将推动比特币跌至13000美元。


摩根大通指出,通过比特币的生产成本就能衡量出比特币还会下跌多少。他们说:"比特币的生产成本主要是运行比特币网络的强大计算机所需的电力。目前,这个生产成本为15000美元,但可能会重新回到夏季的13000美元低点。"


目前比特币已经止住了连续四天的跌势,截至发稿,报16664美元,加密货币市场总体上保持平稳,但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其他风险仍保持警惕。


Vertical发表评论于2022-11-1210:51:36

美元不会消失,只是转移到其他领域,默写程度上是对富人的一次洗劫。

ztgp3614发表评论于2022-11-1206:18:00

中国在这方面做对了,禁了!加拿大养老基金竟然炒垃圾币,腐败愚蠢!

弟兄发表评论于2022-11-1204:08:37

浪費了电


谢选骏:虚拟货币只能是虚拟的,永远无法变成真正的货币,因为它没有政府的支持担保。正如股票只能是赌博的工具,永远无法变成真正的投资,因为股市受到内线交易的控制。更加恐怖的是,没有积极参与股票赌博的,事实上也被政府强制进行消极赌博——股市的波动会左右货币的价值,慢慢蚕食国民财富。甚至应用恶性通货膨胀,把国民财富洗劫一空——这就是目前正在发生的恐怖袭击。

谢选骏:希特勒为何不胖



《BBC医学实验告诉你:到底什么才是肥胖的元凶?》(2022-11-10 BBC)报道:


到底什么会让你发胖?这是很多人关心的一个问题,BBC纪录片“Sugar or Fat”试图揭开这个问题的真相!他们做了一个试验,让同卵双生双胞胎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分别进食大量高脂肪或者高糖分食物,最后得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结论!


一个人吃的是各种含油量高的食物,包括奶酪,牛排,带皮鸡肉,油炸食物等等。另一个人吃的是各种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包括面包,甜圈,意面,土豆,米饭,水果,甚至可乐,白糖等等。


他们两个人全都不允许摄入太多蔬菜,以确保饮食当中没有太多纤维。


他们必须这样坚持1个月时间,实验人员详细记录了他们身体的变化。


1/日常工作的表现


吃碳水化合物完胜吃肉的!因为缺少碳水化合物,大脑就难以吸收足够的营养,记忆效率变得低下。简而言之,缺少碳水化合物,会让人变傻!


2/饥饿感


吃肉的完胜吃碳水化合物的!在进餐三小时后,吃碳水化合物的已经饥渴难耐,面对美食开始了狼吞虎咽。此时,吃肉的还是饱饱的感觉,没有进食欲望。


在早餐热量相同的情况下, 午餐,碳水君摄入1250大卡,而肉肉君,仅仅是825大卡!因为油腻的食物更容易让人产生饱腹感,相对碳水化合物,油脂也能大大延长消化吸收的时间。简而言之,吃碳水化合物更容易让你感觉饿,更容易让你吃得多,更容易让你胖!


3/体能测试


在坚持极端饮食三周后的体能测试中,吃糖的小伙伴反应迅速,中途补充碳水化合物之后也能立刻加速。而吃肉吃黄油的小伙伴,则被远远甩在后面。因为为身体直接供能的物质,是碳水化合物。如果饮食中没有的话,只能通过油脂,蛋白质,甚至是肌肉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为身体供能的话,效率非常低下,对健康也极为不利。


简而言之,运动健身的人,如果不吃碳水化合物,只吃肉,反而会变得非常弱,并且损害健康!


4/体重变化


吃碳水化合物的小伙,体重居然减轻了1公斤!0.5公斤是脂肪,0.5公斤是肌肉。吃肉的,体重减轻了3.5公斤!1.5公斤是脂肪,2公斤是肌肉。吃肉,减掉的体重更多!但其中更多的是肌肉,所以这样的减肥结果并不算健康。


既然糖和油都不能让人发胖,那么让人发胖的究竟是什么呢?


真相是:50%糖+50%脂肪的食品!


蛋糕,冰激凌,炸薯条薯片,饼干,奶油巧克力,奶油面包等等,食品商业最大特点就是高糖高脂!这种致命组合并不是自然存在的,它只出现在人类的精加工的食品中,现代食品工业的大发展,正是全球变胖的原因所在!


你觉得这种食物仅仅存在于西餐或者西点中?too young!中国的传统美食也无不是这种5/5开的“巧妙”设计:糖醋排骨、小笼包、狮子头、油条、油饼、锅贴、煎包等等等等。所以,胖人有自己的祖国,而肥胖却没有国界!


所以,怎样才能从肥胖世界逃离出来?远离深加工食物,避免5/5的“黄金组合”,确立健康饮食习惯,多多运动!


谢选骏指出:据传记作者,希特勒素食,不喜欢运动,但却喜吃蛋糕甜点……可是却一点不胖——完全违背以上所说。这是为何。关键在于“量”!我认为,人可以吃任何东西,只要适量就可以了。即使是所谓的“致癌物质”,只要适量,也许还有益于健康。那么,为何所有的“减肥指南”里都不提及这关键的“适量”二字呢?因为减肥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盈利产业,它奉行的是“加法”,而不是“减法”。

谢选骏:任剑涛教授的精准预测完全错了



《任剑涛教授撰文谈国际规则与全球化的中国方案》(2019-02-28)报道:


清华政治学系长聘教授任剑涛博士近日撰文专论国际规则与全球化的中国方案。原文发表在《探索与争鸣》2019年第2期,下文为主要内容:


[内容摘要] 从晚清至今,中国一直处在适应、拒斥与重构国际规则的矛盾状态,这直接制约了中国国家治理的态势与结果。从历史演进来看,这一时段的中国经历了由崇尚德性到尊崇规则的国际认知变化,与国际条约体系遭遇后的立约、废约与修约的复杂过程,最后在国家独立具有保障的情况下,经过一段自陷孤立,终于走上融入国际规则的轨道。正是在顺应国际规则的40年中,中国的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国家治理绩效明显提升。在经济增长的鼓舞下,中国再次萌生修订甚至重构国际规则的强烈愿望。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旨归,导向新的国际规则体系,正成为中国近期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全球化 国际规则 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


[正文] 自从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设想以来,国际社会就对中国发挥的全球作用关注有加。“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出自中国的国际社会构建理念,同时也是中国旨在改变近代以来被动接受国际规则体系定势的尝试,更是崛起的中国致力打造适应国家利益需求的新国际规则体系意愿的显露。欲理解中国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带动的新型国际规则体系构建尝试,需要从中国历史着手。在了解中国从德性传统转变到规则体系的复杂历史变迁的基础上,方能知晓中国何以凝心聚力修正现行国际规则体系,努力凸显与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相称的、不同于发达国家已经打造出来的另一种全球治理方案。


从德性到规则:全球化的中国体认


站在17世纪的现代边缘,中国的天下体系遭遇西方的世界体系。从历史的长过程来看,天下体系逐渐被世界体系所瓦解。从两者碰撞的最终结果来看,天下体系被世界体系势如破竹地瓦解。曾经的“天朝上国”,长期在远东地区精心构建的朝贡机制,不再能够自如地发挥作用;一旦天下体系与朝贡机制运作不再衔接,中国就必然要艰难重寻自己在国际社会的位置,由此陷入了在世界体系中寻找自己国家位置的艰辛摸索过程之中。一个古老帝国,自斯开启了被迫适应已经确立起来的国际条约体系的进程,欲迎还拒地接受从外部楔入中国的“国际”与“全球化”这类理念。两幅鲜明不同的历史画面由此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幅是中国的悠久历史画面。中国本无“国际”的理念,也无万国互动形成的“世界”理念,中国只有“天朝上国”与“朝贡国家”即圈层形式建构起来的“五服制度”之“天下”理念。在这一体系中,现代的民族国家并不是国际社会的主体。中国之为“中国”,主要是一个竞争性的文明概念。在其文化辐射的范围内,地理意义上的“中央之国”,具有其独特的含义;而文明意义上的“中华之国”,是愿意承诺中华文明理念与制度的国家都愿意使用的复杂概念。尽管按照当下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三大指标,即硬实力、软实力与巧实力来讲,作为昔日的古代帝国、今日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最具有影响这一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状态的硬实力,尤其是明清的政治史证实了这一点。但以政治正当性样态浮现出来的“天下体系”局面,似乎主要以德性感染为驱动力量。这样的状态,由两个密切相关的因素所促成:


一是中国政治统治结构呈现出的“霸王道杂之”特点,以及在提供政治合法性辩护时的“阳儒阴法”观念体系。从前者讲,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掌权者都是信奉硬实力的。但他们深知,仅仅依靠硬实力是不能让臣民们臣服的,因此以霸道的一手攫取权力,而以王道的一手软化人们对权力的抗拒,并心甘情愿地接受帝王家族的统治。历朝历代的帝王们对臣民一者施以暴力统治,一者施以“与民休息”的政策,确实达到了有效延续其统治地位的效果。就后者论,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建构,在实际权力运行的设计与辩护上,主要依赖的是法家。法家倡导的帝王以法术势强有力掌权为进路,以秦始皇阅读韩非子一书时的赞叹得到最佳表述——“寡人得见此人与游,死不恨矣”(《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典型反映了法家帝王术深得帝王的偏爱。但法家在权力面前毕竟显得太过恋权,对权力迷恋的表现也太过直接,因此,儒家适时出场。儒家在“博施济众”(《论语·雍也》)、“老安少怀”(《论语·公冶长》)的权力德性限定上,在“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孝经·广扬名》)的忠孝政治伦理建构中,为权力的合德性运转提供了系统论证。这是对“打天下者坐天下”的暴力皇权一种上佳的矫正与修饰。儒家对权力合法性的限定或辩护,确实提供给古代皇权以不可替代的合法性理由,甚至是正当性说辞。这对掌权者来讲,不啻一件省心省事的大礼。“阳儒”作为台面上的政治合法性与正当性辩词,确实也从台面上广泛影响了中国人的政治思维,以至于成为中国人总是从道德的角度看待政治事务的刚性定势。


由于古代中国人的这一思维模式是建立在“天下”的基础上的,因此,它自然会具有超出特定政权控制范围的扩展效应。在朝贡体系、五服制度的实力波及范围内,它一方面成为中国看待受其影响的这些国家的固定眼光,另一方面也会成为这些国家与中国打交道的基本方式。一种居于“中心”的中国自认与一种源自“边缘”的朝贡国默认,让类似于宗主国的中国与藩属国之间的关系,成为创制中国文明与接受中国文明的关联体系。在古代,中国实力可以征服对方的时候,中国一直是诉诸实力的。而在实力所达范围且被承认的情况下,中国的靖边政策呈现出仗义疏财的道德性,即中央皇权愿意提供给朝贡国以物质支持表示自己并非单纯索取的压榨者。所谓古代中外关系史上长期存在的绥靖论与战争论,以及二者的相辅相成,就很好说明了这一点。诉诸战争的实力原则,经典的表述是:“戎狄无亲而贪,不如伐之。”(《左传·襄公四年》)基于安抚的绥靖原则,经典的表述是:“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左传·僖公七年》)而后者为儒家孔子、孟子所阐扬,因此在儒家成为中国政治合法性与正当性辩护的主流以后,也就对中国人的对外政治思维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这可以说是中国德性化的政治与外交思维的内驱动力。


二是近代以来国家“被动挨打”处境中对国家治理模式的体认。在近代中国遭遇列强入侵之后,被欺凌的政治经济现实遭遇塑就了崇奉实力的思维定势,也塑就了站在被欺凌者地位抵抗强者就是无条件合乎道德的知行模式。这一定势,在长期绵延的“落后挨打”处境中,进一步被塑造成为中国的历史陈述模式:中国古代国家是以德性原则对外的,而西方现代国家则是以物质实力对外的。因此,实力政治是不道德的政治形式,德性政治才是唯一道德的形式。尤其是中国获得政治独立以后,长期处在国家硬实力不济的状态,就更是以一种德性抗拒实力的道德担当意识确立内政外交政策。在这样的精神氛围中,基于一种极为强烈的对比效应,固化了近代中国以来国人确信自己国家从来都是以德性治国的思维定势,并且将这一认定作为自己处理国际关系问题的准则。只要看看改革开放以前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在外交事务中义正辞严地谴责帝、修、反的言论,就可以知晓这一点。


另一幅是现代世界的中国处境画面。中国对现代世界的感知非常复杂:在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早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前30年,开初,中国是向苏联“一边倒”,以为跟苏联结成同盟,就可以跟西方世界对垒。“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国,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后来,中苏决裂,中国一段时间内向苏美同时挑战,但这样处理国际事务,让中国自陷危险境地。因此,中国一方面在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基础上,以自己代表被压迫、被剥削、被欺凌的落后国家自认;另一方面争取摇摆的第二世界同情第三世界的反抗事业;再一方面,就是努力建构一个抗拒苏美霸权的国际阵线。这样的国际理念,背后仍然隐约透露了实力思维,但留给人更深印象的还是德性思维:联合弱者对付强者,是基于道义原则,而不是依托于实力原则。在这里,国际规则,哪怕是基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阵营对垒的局部意义上的国际规则,都不为中国所重视;或者,已经达成的国际规则,都仅仅是中国谴责强者欺凌弱者的文本依据。中国每每对一个重要的国际谈判期间、国际规则文献制定或达成之际做出的外交反应,都可证明这一点:总是强烈谴责两个超级大国,总是伸张第三世界国家诉求的正当性。中国处理国际事务的总体特点,就是将原则声明置于规则制定之上,并将之视为国际事务得到有效解决的前提条件。“世界上的事就是要商量商量。国内的事情要由国内人民自己解决,国际间的事要由大家商量解决,不能由两个大国来决定。”商量的原则,就将中国视为超级大国强加的国际规则悬置起来,而有了国际事务处理的一事一议的灵活余地。这对中国处在落后状态下寻求国际空间是有帮助的。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世界体认呈现出尝试走出德性思维,努力融入世界的趋势。尤其是这个世界在1990年展现出从分裂到统一的趋势——随着苏东的剧变,两个阵营的对垒彻底瓦解,一个由“现代”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引导的、相对于冷战时期更为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呈现在世人面前。如果说此前由分裂的全球化运动所推动的世界历史进程未能有效整合的话,苏东剧变后便开启了一个整全意义上的全球化进程。这对中国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此前,中国依违于两个阵营之间,对于完整意义上的国际社会、国际规则缺乏严格意义上的体验;此后,中国融入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全球社会,在加入各种双边、多边国际协议的过程中,中国终于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时候,进入体验国际规则体系的高峰时刻。


面对全球化,中国走过的历程,从总体上可以描述为国人从以德治国的德化自认转变为依法治国的规则崇奉的艰辛过程。这一历程,可以区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一是明清之际到晚清阶段的“厉行海禁”,这是对早期全球化的一种严厉拒斥态度,也是中国自己掐断现代早期的历史进程,拒绝国际规则体系构建初创时期的种种尝试的时期。二是晚清到人民共和国前30年,这是一个中国对全球化欲迎还拒的阶段。最终的结果,是中国融入了一个所谓反资本主义的局部全球化格局之中。“一边倒”地向苏联学习,实乃一种局部全球化的中国尝试。但绵延长久的中国对待国际社会的道义原则绝对主导了中国的国际思维。中国大致形成了一个以原则代替规则的处理国际事务的定势。三是近40年来中国融入1500年以来形成的主流全球化格局。这是一个渐次、全面进入国际规则体系的阶段。与此同时,中国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体系,浮现一种对自己明显不公的感觉。因此,中国处在一个试图进入国际规则体系,但又修正国际规则体系的新状态。最终,中国提出了自己的全球化方案,尝试重新订立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际规则体系。这是一个需要全面描述和深入分析的重大变化:它不仅极其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进程,也正在出人意表地影响世界历史的当下进程。但会不会因此出现一个“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也就是由中国主导国际规则的重要时刻,还无法准确加以预测。


条约体验:立约、废约与修约


中国的全球化体认,从远景看,与中国自身的历史变化具有高度关联。尤其是考虑到有人指出,成吉思汗的征服是1300年以来这一长波的全球化进程的原创起点,那么当时被深度卷入其中的中国,就更是在全球化蹒跚起步的时候,就处在这一历史巨变的风暴中心。但至少有两个理由,让我们不打算从这一历史时期开始考察中国的全球化体验:一是因为成吉思汗的征服,对中国来讲,并没有带来具有制度性意义的结构化改变,也即是说并未真正开启中国的现代转变进程。二是因为成吉思汗的征服如果说促成了亚欧大陆的物种大交换、族群大流动、政治再组合,但并没有在中国范围内引发相应的变化。相反,作为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再次征服,中国不过进入了新一轮的治乱循环。这样的循环,不仅是在一治一乱的历史周期意义上而言的,也是在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族际争战中一进一退而言的,更是在中国不断修复自身的历史文化与社会政治机制的意义上而言的。


中国迫不得已进入的西方国家构建的世界体系(world system),是一个在独立的民族国家之间构筑的国际体系(international system),它由一套复杂的国际条约体系维系。这是一个极为典型的现代事件。所谓现代事件,就是说这样的事件,在现代以前,即便是存在,也仅仅是一个萌芽状态的东西,远不是成型的社会结构;只是在特定的现代历史时期,也就是自1500年以来的这个历史阶段,它才破土而出,凸显其全方位区别于过去的人类历史活动模式,展现出由工商经济、民主政治与多元文化共存的现代面目。如果人们执意要将其归为远古历史发展至今的结果,那就只能是一种历史癖好的结论;如果人们要将之视为东西方社会共同努力的产物,那么也只能是一种平等对待全球各个区域与族群的政治正确结论。人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就其成为一个由不同民族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而言,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塑造世界的结果;就其成为一个诉诸国内法体系和国际法规则的趋同性全球社会来讲,那是现代法治建构的成果。其原生形态,降生于西方国家。西方以外的国家,对之确实作出过历史贡献,但也确实没有发挥多少现实动力。


就西方国家的勃然兴起带给全球令人震惊的变化而言,历史学家基于“人类共同体史”的视角给出了比较令人信服的结论。“150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实际上应当被看作一部竞争史。一方面是西方不断增长的干扰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一方面是其他民族为赶走欧洲人而进行的越来越绝望的努力,这种努力包括比以前更起劲儿地固守自己的文化遗产,或者是在这样做失败了以后,接受西方文明的某些成分,主要是技术,希望以此来获得维持独立的手段。”[12]这可以说是非西方国家接受或拒斥西方全球化的结构性成果。其先在的历史前提是,基于欧洲国家内部的竞争,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为全球带来了崭新的民族国家整全建制,从而促成了国家间竞争的全球化国际体系。三十年战争对欧洲造成了重创,参战各方不得不在承诺主权的前提条件下,以谈判为手段,达成实际上由一系列文件构成、但称之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国际条约。这一条约,至少从三个方面塑造了现代国际体系:一是战争不再是解决冲突的唯一手段,谈判订约开始成为寻求国际和平的重要方式;二是基于神圣不可侵犯的主权观念建立起来的民族国家,彻底断送了基督教世界社会或世界帝国建制的旧式国际体系;三是世俗主权国家体系的兴起,预示了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将主导国际社会的相关行动。此后的世界,可以说是欧洲之外的所有地区被卷入其中的扩展性产物。中国正是其中一个显示出自身传统极强韧性,但也不得不进入其中的国家。换言之,中国也是在全球化已经被给定的情况下,被动卷入全球化进程的。


从历史视角看,中国自有处理古典国家间关系的传统。在中国古代国家关系的传统中,国人熟稔于心的是盟约关系。为人熟知的战国中晚期的“合纵连横”,可以作为经典证据。但人们似乎不能将之作为主权国家之间的现代国际体系看待。如果说这是诸侯王之间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方式,换言之,也就是处理没有主权纠纷的诸侯国之间关系的方式,因此不足以说明中国古代用以处理诸侯国之间关系的盟约形式,可以直接用来处理现代国家间关系。那么,中国古代的朝贡体系,就真正可以被视为一个旨在依靠朝贡关系结盟的力证:朝贡体系其实就是一个灵活多样的与周边国家打交道,而使之不与中国发生纠纷或战争的手段。中国与朝贡国由此成为利益相对一致的国际体系。朝贡体系的维持,可以遵循利益往来惯例,也可以接受中国的儒家思想为标志,还可以表面表示臣服,甚或只是在中国实力强大时慑服对手朝贡。这明显不是一种规则体系,而是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古代的联盟关系,不是一种可靠的政治盟约体系,而是基于种种实利或观念的考量结成的利益共同体。它不像现代条约体系维持的国际社会,具体的条约条款可靠性虽然缺乏保障,但依靠订约维持国家间与国际社会秩序的进路,基本是不变的。


站在现代历史的边沿上,可以说中国人对现代国际社会的条约体系是极为陌生的。这种陌生,主要是它与中国古代悠长历史上处理国家间关系的一诺千金大思路相去甚远;也与中国古代即便经历无数战争,但并未催生国家间依靠立约来确定主权地位,进而依据主权原则来处理内政与外交事务的国家习性有关;进而也与中国地域广袤、资源丰富,很难体会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借助战争夺取资源,或者经由订约获得市场准入以获取所需资源的重要性有关。就国内外事务相比而言,这让中国古代国家更擅长处理国内的行政事务,而不太适应复杂的国际社会处理国家间事务的需要——所谓远交近攻,似乎就敲定了处理国际事务或我者与他者间关系的实用原则。


从中国与国际条约体系的关系史来看,开初的体验就是负面的,接着陷入对峙的国际体系中而难以接受已经形成的主流国际条约体系。后来好不容易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局部接受了国际条约体系,但在高峰时的体验所促成的是重建国际条约体系的念想,中国与国际条约体系的蜜月关系迅速进入张力状态。简而言之,中国与国际条约体系的互动关系可以订约、废约与修约来概观。


1840年是中国进入国际条约体系的元年。这一年中英之间发生鸦片战争。战争的前因后果已经为历史学家所揭示,在此不赘。就笔者的论题而言,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人在两个国家政府间以条约的形式处理国际事务的开端。这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因为它是强势国家英国对弱势国家中国施加的协议。这一施加,不仅是强权对落后的强加,也是一个已经在国际条约体系中游刃有余地行动的国家,对一个完全不熟悉这一体系的国家的施加。虽然在该条约的英文文本中出现了敦促清政府保护中国人权的字眼,似乎保住了现代条约体系的底线,但整部条约基本上是以中国割地、赔款、通商为主要内容。评价《南京条约》,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清朝政府是不识大势、自食其果,而开放中国门户,对中国开启现代历程并非坏事;从具体历史处境来看,则是中国不情不愿进入全球化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一个自以为自足的农耕国家的政府,一定会被寻求国际市场的工商国家政府所攻击。但这一攻击的形式,不再是古代单纯的军事征服,而是在军事力量介入之后,形成以双方至少是形式上自愿达成的双边协议为准则确定下来的占优或失败。由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第一次尝到了国际条约体系中强弱处境的不同在订约时必然品尝的苦果。此后中国政府对条约体系的排拒,就此可以得到理解。


1840年以后的数十年,都是中国与先发的西方各国,接着是跟后发的东方日本,先后签订不平等条约的高发时期。这些条约,让中国的国家利益受到极大损害,按照论者的概括,体现在十大方面:割让土地、勒索赔款、强迫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公使干政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控制中国海关、划分势力范围、输入资本、进行广泛的文化侵略。因此,从总体上讲,进入条约体系的国人对这一体系满怀愤慨就是再正常不过的感情了。“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凭借这些条约,为其经济、政治、文化侵略广开大门,迫使中国在不断丧失主权、利权的情况下,对侵略者实行开放,对中华民族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劫掠和侮辱。在迫签条约前后,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烧杀与奸淫,将中国践踏得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它们还通过索取赔款和其他经济侵略,榨尽中国人民的膏血,是造成中国一穷二白的根本原因。”这样的表述,大致反映了晚清以来中国人面对国际条约体系的共同心声。


因此,当中国出现废约运动时,此情此景就成为废约的社会心理土壤。废约的高潮,出现在北伐前后革命政府、五四运动时期、国民政府建都南京阶段和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北伐前后的南方革命政府,在对待国际条约体系的态度上,与北方的北洋政府态度似乎相反。后者主张修约,前者主张废约。废约,当然是一种远比修约要激进的国际事务立场。在废约面前,修约显得苍白得多。一是因为国人早就觉得国际条约体系是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因此废除这些条约,理所当然。二是因为革命风雷激荡之际,群情汹涌,越是激越的态度,就越是具有社会号召力,因此废约的社会呼应远在修约主张之上。南方革命政府宣告,革命目的一是“造成独立、自由、平等的中国,所以必须对外废除不平等条约”;二是“为废除不平等条约,当先召开国民会议,把国外帝国主义和国内军阀夺取的主权收回”。在废约的同时,南方革命政府自觉抵制北洋政府的修约尝试,认为那是对帝国主义特权的一种承认,事关主权,绝难接受。这样的主张,为后起的革命运动所继承,因其广为人知,兹不赘述。


如果说晚清政府的订约(尽管订立的都是不平等条约),革命政府的废约,开启了中国面对国际条约体系的两条路径的话,那么北洋政府倒是开启了与之不同的第三条路径,那就是前面提到的修约一途。晚清订约让中国在进入全球化时代的初始时期陷于不利境地,废约会让中国承受不信守约定的名声。修约,可能是一条务实地面对国际条约体系、理性面对中外已经签订的条约且保住守约信誉的进路。修约,实际上面临两个相关的问题,一是对期中和到期条约的修订,二是为了体现修约的精神而寻求平等订立新约。北洋政府修约的方式并不是简单一律的。在一战成为战胜国的时候,对战败国如德、奥,采取的是废旧约、定新约的办法;对战胜国即协约国提出的才是修约要求。对既定的不平等条约,中国提出的修约主张是站在道义与信约的两个制高点上的。“中国代表爰提出说贴,胪列诸问题,冀依主权国所不可少之土地完整、政治独立、经济自由诸原则,而加以纠正,庶障碍消除,而发展得遂自由。”修约,基于的基本立场是现代国际法理念,因此站在道义高地;而主张的是修改不是废除,因此站在支持现代国际条约体系的法政高地。这是聪明之举。这一进路长期消逝在革命的凯歌猛进之中,但埋下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重启理性的条约意识与订约行动的种子。


汇入全球:顺应国际条约规则


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夕,中国对国际条约体系的排斥态度是显而易见、引人瞩目的。这不仅是因为中国长期处在革命激情的精神氛围之中,也是因为中国没有出现持续发展,处在落后挨打的总体处境中,道义原则总是更具有社会感召力的缘故。而且,由于中国在百年的时限内,生成了三个政治体(晚清、民国与人民共和国),国家权力在交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导致内政外交大政方针的中断,缺乏理性、稳定和持续的国际政治思维与行动,因此陷入一个积累一定外交经验便中断,然后开始一轮新的摸索的循环,因此总显得与国际社会打交道的经验不足。


人民共和国是中国自1840年以来最稳定的政权体系。不过共和国的历史依然被清晰地区分为两个历史阶段:一是共和国建政的前30年,一是共和国发展的后30年。“两个30年互不否定”是基于共和国的政治连贯性作出的断定。但两个30年的构成性特点不同,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从前30年看,中国对国际条约体系的态度与采取的行动,在初期是极为鲜明的废约主张,在中后期是重寻回归国际条约体系的路径。建国初期,中国政府就特别强调:“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与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由于向苏联“一边倒”,与西方国家签订的条约,事实上基本处于废弛状态。但与苏联的订约,一定程度上让中国积累了经由谈判达成国际条约,并成为与国际社会打交道基本依据的经验。不过,这种“一边倒”除了获得利益的实际考量以外,主要依托的并不是国家间条约的互利条款,而是一种自认的平等理念。“究竟‘一边倒’对不对?我们一边倒是和苏联靠在一起,这种一边倒是平等的,我们信仰马列主义,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我们中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不是硬搬苏联的经验。”这不是对条约条款的重视,而是对国家间政治意识形态一致性关系的看重。


这让人民共和国前30年处理国际关系的时候,呈现出引人瞩目的显著特点:这是一个以原则代替规则的时期。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是这一时期中国处理国际问题,实际上也就是中国参与国际事务治理的基本理念。这五条原则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这些原则,完全显示出中国已经准确把握住了现代国家间交往的基本准则。但也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原则只是为民族国家间打交道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处理双边或多边关系的基础,但还不是实际规范或约束国家间处理相关事务的协议条款。这些原则是高度抽象的,与具体处理国家间政经利益的协议条款存在相当距离。自然,不是说人民共和国的前30年不存在处理国家间关系和国际事务的条约关系,中外签订的条约甚至数量不菲。但这些条约在国家处理相关事务中的重要性程度,远远赶不上上述五项原则。这一方面是因为,原则的实施灵活性比条款的执行既定性在维护国家利益的时候更为便利。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与西方国家的废约与订约并不顺畅;即便是建国初期顺畅签订自认平等的中苏条约,执行上也因为迅速到来的中苏冲突而让这些条约实际废止。


人民共和国前30年对某些国际条约体系的尊崇,让中国仍然处在现代国际条约体系之中,而没有完全疏离现代条约维系的国际社会。其中对维护全球化政治经济秩序发挥重要作用的联合国机制,就因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而让自己具备了练习适应国际规则体系的机会。尽管恢复中国的联合国席位主要是一种国际政治斗争,而不仅是经过艰苦谈判达成的协议结果。但联合国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机构,中国重回这一机构,并且经由友好国家倡议,成功列入联合国议程、最终获得多数票支持而成功解决席位恢复问题,且杜绝了“两个中国”方案,可以说是人民共和国前30年晚近阶段最重要的适应国际规则的练习机会与经验积累。


人民共和国的第二个30年,是国家顺应国际规则,从而汇入全球化潮流的阶段。这样的进路,导出两个令世人瞩目的后果:一是中国的国家治理尤其是经济增长绩效让人称奇。二是中国国力的提升,让中国开始慎重思考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这是理性兼综合国内与国际事务的结果。从治国基本理念的转换上,已经体现出了这一基本特点:邓小平自觉扭转了为时不短的、闭关锁国的政策方向,强调中国的发展必须坐实在三个面向的原则基础上,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为中国真正融入国际社会指明了前路。1980年代改革开放的全面启动,让中国正式进入符合现代常态的发展轨道:一是在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上,经过经济形态的意识形态之争,终于落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政方针。这奠定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接轨的基础。二是在政治发展的目标上,确立了“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基本目标,这就确定了与国际社会主流的国家治理模式,进而与法治化的全球治理模式接轨的导向。三是在国家内部问题治理与全球问题治理的贯通上,中国逐渐凸显出积极介入全球问题治理的新型国家治理思路,因此,接受并实行通行的国际规则就在情理之中。


因此可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其实就是顺应国际条约体系的转变。其中最为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在政治领域中,就是加入《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在经济领域中,就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全球问题治理中,就是积极加入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巴黎协定》。这是中国大力度、全方位接受国际规则体系的鲜明表现。分析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政以来,前后签署的国际人权条约数目不少,但改革开放前仅限于有关武装部队人员与战时平民权利的寥寥几项公约。而改革开放以来,签署的人权公约数以之前的倍数增长,而且加入的都是前面提及的两项以及相关的重要人权公约。以这样的力度加入政治性的国际公约,是自晚清以来的首次。尤其是两项国际社会的基本人权公约,其中的一些条款与中国的现行制度存在冲突,而中国政府都同意签署,这是中国立意融入国际规则体系的一个重要标志。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融入现代世界商约体系的鲜明标志,也是中国以融入国际商约体系而融入国际政治规则体系的重要标志。诚如论者指出的,“中国加入WTO,无疑将给中国带来利益,但中国同时还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至于这种利益和义务的具体情况,则主要取决于具体的协议条款及其履行,以及在协议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在这里所说的义务,主要是指中国政府必须遵守的WTO基本原则,以及中国在加入WTO时所做出的承诺。WTO的基本原则贯穿于WTO的各个协定和协议中,而这些基本原则构成了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础。这些基本原则是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这些原则,无论哪一条都与对外贸易关系上的政府行为密切相关。特别是透明度原则、公平竞争原则以及为保障这些原则的法制化,对中国政府运行具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可见,加入国际商约体系,对中国全面融入国际规则体系发挥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签署《巴黎协定》,是中国加入国际环境治理规则体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气候变化尤其是温室效应,是近期广为国际社会关注的全球重大问题。在《巴黎协定》之前,国际社会于1992年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显然,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不是一个国家的国内治理可以奏效的事情,非得依赖国际社会同心协力的全球治理,才有望解决气候变化的难题。《巴黎协定》对气候变化治理的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都加以了明确规定,是全球治理的互惠协定之一。中国加入其中并发挥积极作用,正是中国在全球治理时代努力实践以国际法规则治理全球问题的体现。正如论者所说,“从1997年通过、2005年生效的《议定书》就全球减排确立了区别责任为主的附件一国家第一和第二承诺期减排规则,到2015年通过即将生效的《巴黎协定》确立的以共同责任为主的自下而上的自愿减排规则,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法正展开从原则到规则的全方位改革”。就此可以说,中国对国际规则体系的主动承诺、实际介入和积极实践,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极进取的全球政策的必然选择。


由上述三大典型事件呈现出来的中国之汇入国际规则体系的趋势,已经充分显现出中国对国际规则体系所持态度与行动方式的根本性变化。这在改革开放前完全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从这一选择的相应国家治理绩效来看,中国近4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疾速增长,恰好与之伴随,两者的对应关系以及相辅相成,毋庸多言。从中可以找到中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的动力所在。理解这样的选择,就可以理解近期中国崛起的秘密。


中国在顺应国际规则体系中获得了极为宝贵的发展契机,也确实由此收获了发展奇迹。但融入国际规则体系的中国特色,一定会导致两种有些悖反的结果:一方面,中国接受既定的国际规则,是因为看到接受这些国际规则带给中国的发展机会,中国也确实在加入国际规则体系的过程中,赢得了极为重要的发展机缘、所需资源和多赢局面。另一方面,当加入国际规则体系确实促成了中国发展以后,中国对国际规则体系必有的优势与缺陷了然于心,尤其是对其给中国更为长远和高级发展所带来的限制表示不满,为中国重提修约话题提供了理由。事实上,中国顺应国际条约体系,不等于承诺遵从国际条约体系的所有条款,矫正国际条约中对中国不利的条款,就成为中国进入国际条约体系后的重要事务。众所周知,中国加入国际人权公约,在政府签署公约之后设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过滤机制,即便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人权公约,也对某些条款提出了特别声明,以示保留,或有条件执行,或缓行,或不行。加入国际商约体系,也对中国的优惠待遇特别关注,相应的义务规避为人熟知。在签署国际气候变化应对协定的时候,也对中国承担的总体义务明确揽下,但对一些具体义务提出了履约的条件。中国近期对国际规则体系的态度变化,便可从此寻到轨迹。


重新立约:在原则与规则之间


中国改革开放时期,面对国际条约体系采取的融入态度,显然比之前采取的对峙姿态,要对中国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有利得多。中国的迅速发展证明了这一点,不再需要繁复的论证来对这一结果加以确证。但无论是从近代以来的历史经历上看,还是从中国古代传统重视交往原则甚于订立刚性协定而言,或者是从中国对国际协定总是将信将疑的一贯看法上考量,中国长期自认受到不公平对待的既定国际规则的约束,就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观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融入国际规则体系的历程,自始就行走在一条原则与规则并行的灵活道路上:融入国际社会的原则,就是人民共和国建政初期立定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确定的三个面向原则。这些原则是高于国际条约体系制定的规则的。


之所以原则具有这样的地位,一是因为这些原则是执政党领袖确立起来的政治准则,二是因为这些政治准则既是中国处理国际事务的指南,也是官员在执行过程中以绩效获得升迁的政治依据。表面上看去,这些原则是很难作为具体举措执行的,因为它们并不是规范如何行动的规则。但在中国,一个官员是否违背了这些原则,以及违反这些原则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大家似乎总是心照不宣、心知肚明的。这就让规则的地位相形下降。而且因为“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这种国人的惯性认知传统,让规则在执行中变形走样势成必然——“对规则,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在执行中修正”,这一流行话语是对国人执行规则、章程的态度所作的精准概括。这不是说国人完全将规则当儿戏,而是说国人并不认为规则具有神圣性。中国人是崇尚实用智慧的,实用不实用,关键由规则发挥的实际后果来检验:如果规则有利于提升行为绩效,那么它就会被尊崇;倘若规则对提升行为绩效的效果较弱,甚或无益于提升绩效,那么规则就会受到轻忽。换言之,规则的地位不高,是中国文化的基因锁定的事情;原则的地位很高,也是中国传统思维形成的定势。这与断言中国人完全不愿守规的评价结论具有天渊之别。


但是原则并不以解决具体问题为宗旨,规则则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目的而制定的。这就注定了以签署国际条约、承诺实行相关国际规则,并寻求这些规则给国家发展以支持的中国,终究会将国际条约体系制定的种种规则尤其是促进中国发展的规则,放置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上来。于是可以说,自人民共和国建政以来,政府致力于平衡处理国际事务的原则与信守国际条约的规则,从而让中国既能进入国际条约体系,又以信守国际规则进入国际市场、国际组织与国际社会;并且在规则不及或不利的时候以伸张原则来抽象应对,在原则太过高远的时候以守持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一个千方百计寻求发展的国家来讲,也许是一个进退有度的方略。


须知,规则总是针对在特定时空条件中发生关系的双方或多方而制定的条规。一旦制定规则的条件发生重大改变,就确实需要重新制定新的规则。关键的问题就是制定规则与信守规则的初始条件不出现结构性的差异,且能维持相对条件的一致性。对中国与国际规则的关系而言,改革开放的中国,以融入国际规则体系为基本导向,即使处理国家事务的原则是高于规则的,但并不采取改革开放前那种以原则代替规则的做法。因此,信守国际规则的中国形象得以逐步树立起来。但是,对中国看待国际规则的态度出现明显变化发生驱动作用的结构性因素一旦出现,就注定中国对国际规则的信守方略会出现显著变化:改革开放进程关键时刻由邓小平阐述的国际政策原则,即“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这正是邓小平坚持信守既定国际规则且服务于中国发展需要的一贯立场的体现。不过这句话本身也埋伏了一个国家发展变局中的以我为主的理念,因此预示了中国低度发展的状态一旦改变,“有所作为”的寻求发展之义就可能转变为引导发展的意思,被动适应国际规则就会转变为主动改良国际规则。


中国在经济总量做大的基础上,对国际社会加予自己的条约体系感到不满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一方面,犹如前述,中国在签署各种国际条约的时候,就对硬性约束中国的条款秉持保留态度。这是自近代以来中国觉得自己吃尽了条约规则的亏而必然出现的行为迟疑。据此,中国在融入国际规则体系时保有的抗拒国际条约的心理,完全是有其理据的。这当然不是中国自古至今一直心存的契约心态,而主要是近代以来国家处于落后状态的心理塑造结果。即便中国存在对这种心理塑造发生潜移默化作用的重视临时联盟、善于表述原则的传统,但这些传统的绵延性,也长于一时吃亏而促成的反抗心态。反抗心态中形成的疑惧交往对象的心理定势,会引发疑惧者对所有打交道对象的不信任心理,因此也就潜在地诱发抵制长效规则的情绪。受这些持续时间愈益绵长的心理状态的影响,一旦塑就吃亏心理的某种外部因素发生强化作用,那么就会催生一种反向报复性行动。这是近年人们不断被刷新记忆的拒外颠踬所印证了的事情。如果说社会心理反映拒外心态是基于偶然事件,而且难以作为论述中国人对待国际规则体系的正式论据的话,那么在国家的国际政策上,如果出现刻意塑造的朋友与对手,就让人们有理由认定,所谓敌我阵线不因经贸关系的改变而重塑其既定圈子划分。这也就表明,接受规则体系的中国,并没有完全按照规则重组国家行为模式,而在信守规则之外保留着反抗、重塑甚至颠覆规则的选项。这是一个国家在自觉矛盾的处境中必然会出现的矛盾心态,不能以中国人的狡猾、算计来解释。不经历中国近代以来那种被欺凌的深重屈辱,是很难理解这样的国家心态与国家举措的。


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逐渐意识到融入国际规则体系的好处。因此,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并扩大影响力,在不影响国际组织运作目标的前提条件下谋求国家利益,使之发挥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的作用,成为中国直面全球治理的一项重大举动。其一,这体现了中国履行自己国际责任的国家理念,不再作为此前那种虽加入国际组织实则几乎是旁观式成员的角色。其二,加入国际组织尤其是如能担任组织领导者的角色,对维护中国的国际利益与国际形象,有百利而无一害。由此可以理解改革开放的晚近阶段,中国显得越来越积极地加入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原因,进而也可以理解中国为什么愈来愈主动地为国际组织推荐领导人选。世界卫生组织(WHO)前领导人陈冯富珍的当选,离开中国政府的积极举荐,缺少中国政府人士的积极助选,恐怕就是难以设想的事情。而陈冯富珍当选之后,也确实发挥了维护中国利益(如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的作用。现代国际组织,当然是建立在国际认可的规则基础上的跨国组织,中国积极介入国际组织的行动,体现了中国对国际规则体系的积极认可的心理态度和诚心合作的行为取向。这与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总是怀疑国际组织是帝国主义、修正主义与反动派反对中国的工具的心理定势,相去难以道里计。这是中国仍然对国际条约体系心存疑虑的情况下一种可贵的积极进取姿态:与其自外于国际条约体系而被排斥,不如进入其中让其发生有利于中国的转变。


再一方面,尽力利用国际条约体系的非限制性条款,寻求国际条约体系中的中国国家利益最大化。在国际条约体系中最大化国家利益,这样的说辞在中国的德性思维中似乎显得有些不道义。其实,现代国际条约体系,自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来一直就是签署各种各样条约的各国利益均衡和妥协的产物,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绝对抽象的道义理念基础上的信仰教条。就此而言,签署国际条约的各个国家,只要信守达成的约束性条款,就可以在不违反基本规则的前提条件下,努力寻求自己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一般而言,在国际条约体系也就是国际规则体系中,只要不颠覆基本的国际规则,即便是退出、不承认,甚至是推翻某个具体协议,希望就此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都不是国际社会完全不可接受的事情。况且违背某些国际规则而旨在维护其国家利益的国度,常常总是以一副遵守国际规则的模样来正当化违反规则的行动,这就更增添了具体国家在国际规则体系中维护国家利益的勇气。对中国而言,在加入国际商约体系,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如何在谨守相关规则的基础上,将国际商贸规则作为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初期困扰国人的大问题。但15年左右的实践表明,中国是有能力适应并运用国际商贸规则为中国发展服务,而又同时促进国际经济共同发展的。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尝试重造国际体系。这是由两个动力促成的国家行动:一是前面多次提到的中国近代以来面对国际规则体系的创痛经历。可以说,中国对重造国际规则体系的冲动,一直就埋伏在整个国家的社会心理深处。长期没有释放这一重造规则的能量,主要是因为中国国力的不够强大。一旦中国的国力呈现出与重造规则相对匹配的状态,那么这一冲动的释放,就势不可免。二是中国国家状态的结构性变化,确实也改变了国际政治经济的构成版图。这样的改变,是不是已经到了中国系统重造国际规则体系的关键时刻,是可以争论的问题。但中国确实蓄积了重造国际规则的能量,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从一个历史的较长过程来看,中国重造国际规则体系的尝试,并不自今日始,而是有超过半个世纪的实践历程:自人民共和国建政初期,中国领导集体就一再声明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尤其是强调互利互惠原则的重要性。这就意味着中国已经立定了改变此前中国单方面输出利益的不利局面的决心。只不过那时这样的主张主要还流于一种愿望或政治图景,因为国家实力太弱,不足以真正支撑其所思所想的互利互惠的国际规则体系。即便如此,这种绵延下来的强烈愿望,在中国国力发生变化之际,总会转变为国家的实际政策导向和国内公众的现实诉求。早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毛泽东意识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苏联的严重威胁时,就试图提出有利于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新方案,“三个世界的理论”便是对之的集中表述。不过这是自认穷国的中国一种弱化的国际理念表达,无法对国际实力结构和规则体系发生实质性影响。


在改革开放初步呈现发展成果的时候,中国开始尝试从国际规则的基本共识上挑战既定国际体系。与“华盛顿共识”对应浮现的“北京共识”,可以视作这方面努力的标志性事件。以国家带动发展的北京共识,与诉诸市场经济的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这两种全球治理方案的差异性,一者被鲜明地呈现出来,二者被作为可选择的两种全球治理方案提供给当今世界。这至少表明,中国已经不安于模仿既定国际规则体系与发展模式的学生身份了。中国试图提出自己的全球化、全球治理方案。在中国取得进一步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一带一路”这一旨在显示与西方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模式不同的替代方案,便正式由中国领导人提出,并且在之后被系统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中国为国际社会重新立约的意愿开始付诸现实的行动。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新规


从总体上讲,改革开放的中国,对国际规则的守护与履行,是国家行动的主调。愈到晚近阶段,由于中国愈来愈自觉认识到自己是这一波全球化浪潮的“受益者”,因此维护全球化、支持全球自由贸易、维护既定国际规则的意愿与行动,就愈是自觉和强烈。这样的倾向性,不仅在学术界表现出来,更是在政界得到明确阐述。中国近期捍卫自由贸易的原则,对WTO体系的努力维护,有目共睹。国家领导人在不同的国际场合都一再明确强调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而习近平在2017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讲话,对之进行了立场最为鲜明的阐述。“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不能一遇到风浪就退回到港湾中去,那是永远不能到达彼岸的。我们要下大气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这是中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国际规则体系最具正面意义的阐述和最有现实针对性的维护。


维护既定的国际秩序,当然包括维护既定的国际惯例、规则与章程,这成为当下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国家政策与国际政策。但这不等于说中国是在无条件维护和支持现行国际体系或全球化方案。基于前述分析可知,中国本身对这一体系的不满蕴积已久。在国力不够的情况下,只能以顺应的态度适应之、利用之。在国家实力明显增长之际,中国重造国际体系或提出中国的全球化与全球治理方案,就从台底的意愿走上了台面的构建。这样的尝试,体现为维护现行国际秩序与规则的同时,大力倡导中国版的全球发展布局和人类发展方案。前者即中国版的发展布局,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代表;后者即中国版的人类发展方案,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标志。


就“一带一路”的倡议而言,中国政府的意图是确立所涉国家与地区共同发展的战略理念。“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水平再平衡。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如果能够使顺周期下形成的巨大产能和建设能力走出去,支持沿线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的迫切需要,有利于稳定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这提示人们,“一带一路”倡议既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全球经济持续景气的保障。其维护和实践既定的国际经济发展规则是显而易见的。


就“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言,中国政府的意图是在比经济发展的更大范围与更多主题上,提出一套影响人类命运与前途的总体方案。这远比“一带一路”倡议在气势上更为宏大,在布局上更为系统,在实施上更为复杂。“我们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不能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这样的表述,抓住了全球治理的关键难题:如何超越一强独大、“诸侯”并立、强弱分明的权力化治理现实,寻求全球国家与地区成员的公平共治,实在是只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才能兑现。


至今为止,“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还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倡议。实现这样的倡议,至少需要满足三个前提条件:一是由此构建有系统完整的新型国际规则体系保障的崭新国际机制,以便形成“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共识,以及建立在这一共识基础上的制度机制。二是“一带一路”范围内的各个国家与地区,“人类命运共同体”涉及的全球各个国家与地区,能够普遍接受这一理念,并在一国与一国、一国与多国的艰苦谈判基础上,签署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双边与多边协议。而且这一协议要经得起不稳定国家的政治与社会变动的考验。三是需要构建支持“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资源机制。这样的机制,不但涉及关键的经济金融机制,更为重要的是涉及双赢与多赢的诱人前景与严峻现实的落差。


这就需要冷峻地看待实现中国这一极具气魄的全球治理布局的困难。这样的审视不是要泄人底气,而是基于实现宏伟目标的扎实工作需要。客观地讲,“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尝试构建与国家利益相一致的国际规则的全球化谋划。“一带一路”尚未形成以条约体系呈现的国际组织。因此,铺陈国际关系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与其中一些积极加入的国家制定双边规则,就成为目前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进路,这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但这样的原则主要还是基于中国方面的战略意识所作的陈述。无论是“思想统一”“切实规划”,还是“统筹协调”,这一倡议涉及的对象国家与地区都还处在被动的位置上,有待中国去激活,将其转变为主动投入的一方。这需要付出时间代价,也需要显著区别于源自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际理念,需要构建各方同时进入并制定和执行的崭新国际规则,需要凸显一个规则的资源配置系统与利益分配机制。这是一个自500年前启动的这一轮全球化历史长波以来最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由中国发出,体现了迅速发展的中国具备了不同以往的人类意识,也体现了中国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愿付诸行动的决心。同样以客观的眼光衡量,这一共同体构建的原则性取向还需要坚强有力的规则构建才能支撑起来。坚持协商对话,坚持共建共享,坚持合作共赢,坚持交流互鉴,坚持绿色低碳,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信守的基本原则。不过原则常常只是表达原则的一方对道义逻辑的宣示,它首先需要落实为涉事各方的共同原则,其次需要付诸极为艰苦的多边谈判以制定具有刚性约束力的国际规则,如此才能够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功构建。


“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提出这样的方案,其必要性与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不仅因为中国发展需要促成对自己有利的国际规则体系,也是因为国际社会确实需要区别于西方提出的现存治理方案且具有竞争力的替代性方案,更是因为既定的全球治理方案确实出现了必须直面的严重问题。从1500年以来的全球化进程来看,即便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500余年的西方方案,也经历了各式各样的挑战,且一直就未能被国际社会所心悦诚服地普遍接受。中国方案是提出不久的新方案。相对于既成方案来讲,全球化与全球治理新方案面临的挑战只会更强:一是因为新方案的理念与设计如何将多方共赢的初衷准确传达给涉事各方,本身就是一个难题。“一带一路”定位上经历的中国战略、中国规划到中国倡议的提法改变,已经呈现出这一困难。“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国际社会实质分歧的规避,对全球治理以问题呈现覆盖政经难题的做法,实际上也显示这一倡议的前路漫漫。


无论是“一带一路”,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提出的这两项全球治理方案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国际贸易体系的重建问题,也不是国际关系的重塑问题,亦不是国际政治的格局再造问题,而是中国是否可能走出情感化融入国际社会的旧格局,确立起制定并遵循国际规则的新理念的问题。这对中国来讲,关涉近代以来逐渐固化的国际理念的全面重构:如果说这一重构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社会体制诸方面的规则制定已经很繁琐冗杂的话,那么告别悲情主导的中国看待世界的近代意结,是全面重构全球治理体系的最深层次的精神再造,这不啻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凤凰涅槃。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在重构国际规则体系的时候完全拒斥强有力塑造这一体系的战争之手,使中国在构建全球治理的新型方案之时,在手段和方式上只能诉诸和平、发展这两手,这无疑需要作出前无古人的艰难探索。因为依靠非战争的手段重构国际规则体系,乃是一场依靠软性手段制定硬性规则的开创性尝试。在战争、和平这硬软两手同时塑造世界的时候,国际社会尚且难以规约到各个国家都承诺并实施的规则体系之下,只有和平的手段且要达到从前没有能够达到的目标,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而且在这一波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留给国际社会的印象是,善于利用国际规则的便利推动中国的现代转变,尤其是推动中国进入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中获取国家发展所需要的种种资源。但中国尚未作为国际规则的产出者进入各个国家的视野。这就意味着中国还必须付出不少代价,才能积累必不可少的创制国际规则的经验,避免重蹈此前国际规则制定中的惨痛教训。加之需要超越人民共和国建政以来自己设定的重视原则超过制定规则的定势,因此,“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要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国际规则体系,还需要国人意识到它的艰难性和漫长性。那种一蹴而就,以为中国取代发达国家已经制定的国际规则指日可待的心理必须严格加以克制,一种在经年累月的渐进状态中为两个方案积累规则资本的意识需要明确树立起来。恰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与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一句老话又在耳畔回响:“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文清整理)


谢选骏:任剑涛教授的精准预测完全错了


谢选骏指出:youtube上面有段《任剑涛教授10年前精准预测#习近平》的录像演说,说到五十年代出生的是红卫兵,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是红小兵,这些人都毫无人格魅力,因此未来二十年(2012-2032年)的中国,必定是毫无生气的。我查了一下,这是从“人大任剑涛教授2012年瑞信年会演讲”中节取的。在这个“瑞信中国投资研讨会”上,人大教授任剑涛说:“30年来中国经济将没有预警性崩溃,权势集团挟持国家,政策调试变成利益集团的妥协结果,期望体制改革不可能。”显然,任剑涛教授的这个“精准预测”实际上完全错了——因为最近十年(2012-2022年)的中国,比此前二十年的中国(1992-2012年),显然更有“生气”得多——2019年以来的天翻地覆,更是跌碎了多数人的眼镜儿。接下来的十年,更将是“百年(1921-2021年)未有之大变局”。


《任剑涛:当代知识界的悲剧——以颂扬国家代替限制权力》(2021-10-22 经济观察报书评删减)报道:


民国以来,回应中国危机——中国向何处去,可以说提问成功,而方案失败。所谓“提问成功”,包括三个问题:


第一,中国传统政治已经遭遇了根本性危机,激进主义通过革命来凸显,保守主义想通过价值重建凸显,自由主义想通过西方现代性发展的引进来凸显——总而言之,现代性转型不可规避。


第二,中国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不是通过西方力量的介入或者帮助来解决中国问题。包括政治人物在内,像蒋中正发表的《中国之命运》,既拒绝美国的道路,又拒绝苏联的道路,要开辟一条符合礼义廉耻的儒学之路。中国知识分子也认识到,中国的转型之路必须依靠本土化的方案才有未来。这种追求被概括为:“花果飘零,灵根自植”。并且,这一点无论是激进主义、还是保守主义、自由主义,三派是有共识的:既不归宗于祖宗无能,也不归宗于外面的侵略,最关键的是归咎当下我们自己的无能,中国所有问题没有解决,是当代人在当下作出的现实反应不到位。


第三,多派竞争之后让人明白,中国的问题不能由一家包揽。虽然直到今天各派的自我期许依然很高,大家依然在批评中国的左右分裂,但是现在基本上各家都意识到科斯的思想市场已经在中国出现了,各派互不买账。


在这个意义上,三家竞争最大的价值在于不要以为谁能够包办中国问题,不要以为自己站在正确和真理的一方和制高点上,也不要以为中国是先建立共识再开始共识性改革。各派打破这个幻想之后,思想竞争会非常强烈。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社会是在分裂性的思想聚变下去设计、构想中国未来,去展开谋求中国未来的蓝图。在实现这个蓝图的过程中,这几个方面是多元竞争,他们想解释一个中国结构性转变,开始往下走,因此三派的提问,是非常重要的。


但说提问成功实际上也就埋伏着没有解决问题的潜台词。这三派都有一个幻想:靠思想文化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直到今天也是如此。比如,大陆新儒家自认为把儒学拿出来就能够解决问题——葛兆光的断定实在是太正确了:异想天开。因为新儒家手里没有什么资源和政策,也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资本。激进主义也是如此。陈独秀是激进主义的鼻祖,他认为中国自古以来的伦理道德都是不可靠的,所以激进派的思想都是服务于暴力夺取政权的政治实践——这一系列都是从陈独秀的“最后之觉悟”思想里推导出来。但是激进派也还是看重笔杆子。迄今,中国社会不愿意去解决主要问题,而对文宣高度看重,其实就是激进主义没有明白中国并不可能靠他们的激进方案来解决问题。这种看法也是一种严重的自恋,因此他们和新儒家是一个面向的。自由主义当然表现的最苍白,属于调和折中派,属于第三党,这都是自由主义尴尬的命名,说白了就是无能。但是自由主义也认为,自己的设计就能够解决问题。所以,当国共两党军事和意识形态之争在1945年激化之后,第三党以为自己的方案最可靠,这是一个最悲剧化的表现。


这三派共同的幻想在今天应该终止了——你可以设计方案,但是丝毫不发挥影响。这就使得争论的三派变得更冷静一些。三派都不要以为自己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天下问题一蹴而就地解决,这不可能。这是第一个自我开解的、单方面解决不了的中国问题——思想界有其影响力,但是一个非常缓慢、渐进和积累的启蒙过程。并且,思想界的启蒙也不能靠哪一流派来解决,而靠互相竞争。中国人意识到自己的现代复杂的思想处境,需要推动国人形成理性、客观、合乎现实的现代判断。所以需要公众、企业、知识界、政界携手慢慢去解决,但是逼近的目标一定是自由民主,是依宪治国。


历史地看,中国的政治人物推卸责任,对思想界也有负面影响。“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是我们的行政习惯;“打天下者坐天下”,是我们的政治习惯。这两个习惯毒化了中国政治人物。我们要谈的是反过来他对思想界造成的影响:中国思想界有种独断专行之风,三个流派都自命能够一览无余的解决中国问题。更关键的是三个流派都以知识权力的争夺、政治表态优先于解决问题。在我看来,儒学可以说是在三大脉络里面发展最完整的,气势最宏大,在理论上贡献也最值得关注的,因为只有他们现在拿得出像样的作品。激进主义没有像样的理论作品,自由主义也是。但是他们三派都掩盖了中国真正的问题所在。


这种掩盖问题的现象与论述者的知识背景有关。解释中国向何处去的,主要不是社会科学的学者,而是人文学科的学者——他们谈论原则的热情过高,而对制度的研究、分析、指引、设计和向社会渗透的能力非常低下。社会科学没有全面进入三个流派的讨论——这是在学术构成上来讲,没有解决的问题。


但是社会科学进入核心问题讨论,一个最大的问题是社会科学支离破碎的实证研究,从而缺乏社会理论。中国今天所缺的理论其实不是政治理论,而是社会理论。社会理论是针对整个人类传统社会结构转变为现代社会结构建立起来的,最重要的涂尔干、马克斯·韦伯等人。卡尔·马克思往前走了一步,把社会理论变成了社会革命理论——他是颠覆社会现代秩序的。中国现代学术没有社会理论,用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论充作社会理论。到今天,中国谈论社会理论最热情高涨的其实是激进主义的衰变产品,就是大陆的新左派。比如汪晖。


因为中国根本就没有一个社会,所以基本的设计就是国家主义的假设。因而国家主义在实际上的行为当中被无限扩张,国家在操作层面吞噬了社会。汪晖说他提出了中国社会理论的新起点,最大的争议不是他具体论证的正确与否,而是他误植了对象,是一个伪社会理论、是“强扮社会理论”,他在解构社会的时候,反而认为自己是在建立一个社会。因此他愤怒地批判中国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时候,实际上是抵抗现代社会而要从前现代社会直接变成一个后现代社会。


当社会理论不能出场的时候,出场的都是国家理论,二者本来应该是相携出场。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之前,西方在整体性上的社会理论都得到了很好的建构:一方面是国家权力;另外,社会是两个轮子,一个是盈利性社会就是现代企业,另一个是非盈利性社会——公民的自治组织、公益组织。但对中国来讲,社会学把社会建构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的复述。比如,《江村经济》写得是很好,但是对裂变状态表述到位之后就结束了,而更关键的这个表象变化是怎样的实质变化过程,社会学理论家没兴趣,也没有人把转型社会说清楚。因而中国思想界的国家理论就极度发达,但国家理论的发达并不是自约翰·洛克开始到现在的复杂国家的演变过程,而是一个颂扬国家的理论。


再比如,李泽厚所谓的“救亡压倒启蒙”。启蒙错了对象,基本问题都误植了。那么“救亡”也救错了:把独立主权,误解为国家权力、中央王权,人们崇敬的是权力重建,而不是国家机制重建——国家机制重建首先强调权力要分割,社会要制约国家。但是中国的社会科学家对这些都没有兴趣。因为这对现实中已经强势建立的国家机构来说,是不讨好的——这是知识界的集体思维,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


所以,知识界总体上对国家-社会的分割是麻木的,但这个知识界虽然麻木却又是自负的,这非常要命,还把自己对国家的希望紧贴到国家权力层面——中国的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都在盯着国家权力重建,而国家权力重建的现代性问题与中国期待圣君出现的传统型问题一扣合,就变成期待一个圣明君王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于是中国不可避免的陷入个人崇拜。


这些问题中国思想界都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而正因为没有很好的解决,思想界应自我清理、残忍地剖析自己的责任,并抑制跳出战壕为国家筹划的冲动。但今天思想界是极不严肃的,还是一幅自己拯救天下的冲动,想去解决中国往何处去,这应该说知识界的一个悲剧。


谢选骏指出:十年过去了,任剑涛教授的精准预测却完全错了,所以只能自我检讨“当代知识界的悲剧”了。至于“以颂扬国家代替限制权力”,那是“吃党的饭”的必然后果。否则砸了党的锅,岂不也是砸了知识界自己的寄生的锅。

谢选骏:观测结论和观测对象是由观测方法和观测手段决定的


《南极冰层下发现中微子 揭示不寻常信息》(2022-11-08 查看)报道:


一个埋藏在南极冰层中的巨大观测台帮助科学家们捕捉到如幽灵一般的中微子,并将其来源追溯到一个距离地球约4700万光年的星系中心,为研究暗藏其中的超大质量黑洞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南极冰层下发现中微子 揭示不寻常信息


根据11月3日发表在《科学》杂志(Science)上的一项新研究,中微子正从一个名为Messier 77(M77)的螺旋形星系中心向地球飞来。在那里,一个物质和辐射密集的区域围绕着一个质量为太阳数百万倍的黑洞。


M77所处的位置,被黑洞周围的尘埃和气体遮蔽,以至于用光学望远镜从地球上观察时看不到,


该国际研究的发言人、乔治亚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伊格纳西奥‧塔博阿达(Ignacio Taboada)说:“我们从侧面观察这个星系,发现黑洞隐藏在绕其运行的物质后面。”

研究人员说,中微子——宇宙中最丰富和高能的粒子——穿过这样的气体和尘埃时却不受影响,因其少与其它东西相互作用,包括磁场、物质或重力。这种幽灵般的特性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方法,来探测黑洞周围发生的情况,包括它如何加速附近的超高温带电气体和物质。


“中微子是观察宇宙的另一种方式。每次你以新的方式观察宇宙时,你都会学到一些用旧方法无法学到的东西。”塔博阿达说。


参与这项研究的密歇根州立大学博士后助理汉斯‧尼德豪森(Hans Niederhausen)说,中微子保留了其产生时所留下的信息,包括其能量。相同的能量随着中微子一起被带到地球。


尼德豪森说,既然我们已经知道这些中微子的来源,研究人员已经开始研究它们以更好地了解在M77内产生并加速这些中微子的相互作用,以及黑洞本身的行为和性质。


他们还计划梳理在宇宙中来自其它星系的中微子,这些星系具有类似于M77的活跃超大质量黑洞。这个星系“让我们非常清楚下一步该朝哪里观测,”他补充道。


研究中使用的中微子探测望远镜又叫“冰立方中微子观测台”(IceCube Neutrino Observatory),埋在美国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周围的10亿吨冰层中。当中微子穿过地球时,偶尔会与冰中的原子发生碰撞。观测台的五千多个篮球大小的传感器可以检测这些罕见碰撞产生的副产品,并将这些数据发送到地表的计算机。


这个耗资2.79亿美元的观测台主要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于2011年完工,每年可探测到大约10万个中微子。


观测台探测到的几乎所有这些中微子都产生于地球大气中,但观测台每年也检测到大约数百个来自太阳系以外的中微子——它们为称作“天体物理中微子”。


由于中微子可以穿透物质而不受影响,所以会从其产生地点准确无误地以直线传播。因此,通过绘制天体物理学中微子穿过冰层的行进方向,研究人员可以重建其穿越宇宙返回源头的路径。


来自逾50个机构的近400名科学家组成了国际冰立方合作项目,分析了观测台在2011年至2020年期间收集的数据,以确定有79个中微子来自M77星系。


没有参与这项研究的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物理学教授内田耀司(Yoshi Uchida)博士说,“这一天观测在运行了10年之后,把针对中微子的观测变成了另一个信息来源。”


塔博阿达说,他认为研究将继续从这个星系中获得更多的中微子。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物理学家、兼项目首席研究员弗朗西‧哈尔岑(Francis Halzen)表示,未来的探测不仅可以帮助解析有关M77超大黑洞的更多细节,还可以帮助回答“天文学中最古老的问题”。


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已知宇宙射线的存在——高能质子流和原子核以接近光速运动,并在撞击地球大气层时产生电磁辐射和亚原子粒子阵雨。但是这些射线来自何方?是什么机制加速并将其发送到地球的方向,谜团仍旧未解。


“宇宙中的某些东西猛踢了它们一脚,让其跑得飞快,”尼德豪森谈到宇宙射线时这么说。


中微子是宇宙射线与高能物体(如超大黑洞)周围的物质和辐射相互作用的副产品,因此,哈尔岑和塔博阿达说,将幽灵粒子追溯到其源头或可协助解决宇宙射线的起源问题。


谢选骏指出:观测结论和观测对象是由观测方法和观测手段决定的——长着什么样的眼睛就看见什么样的东西。这就是“主客观的统一”。

谢选骏:2022年的政治赌博在美国


《政治赌注正在激增。预测即将变得复杂。》(里克·梅斯 2022年11月2日)报道:


(尼古拉斯·奥尔特加为《华盛顿邮报》)


由于国会在下周的中期选举中受到威胁,政治观察家和民意调查数据都表明,共和党人很有可能重新夺回众议院,而参议院的争夺被认为竞争非常激烈。然而,选举博彩市场看到的模棱两可性较少,已经基本上将众议院议长的木槌交给了众议员凯文麦卡锡(加利福尼亚州),并给了共和党人大约三分之二的机会来控制参议院。


这些数据点不仅被竞选活动和政治分析家所消耗,而且被越来越多的赌徒所消耗,他们研究比赛并试图通过挑选赢家来获利,这与赛马场或拉斯维加斯式体育博彩的投注者,甚至是观察股市涨跌的日间交易者不同。


虽然押注美国大选在海外是一项蓬勃发展的业务,但政治赌博长期以来一直被美国联邦禁止,没有一个州试图对其进行监管。相反,这里的选举投注更像是股票市场,而不是体育博彩,因为人们买卖候选人的股票,其价格随着新闻而波动。但是,即使随着中期选举的临近,市场继续进入主流对话,这种追求现在仍然不稳定。联邦监管机构正在打压,权衡这些市场是否真的在赌博,以及它们是否服务于公共利益,这些问题可能会严重限制从下一个选举周期开始的法律选择。


虽然顽固分子每天多次检查市场,但联邦监管和重新审查对依赖市场进行研究、行动、实时数据和娱乐的赌徒、投资者、竞选活动和分析师构成了重大障碍。


“当你告诉某人,‘是的,我押注政治’时,他们的眼睛会发光。比如:‘等等,这是一回事吗?这是开玩笑吗?这甚至合法吗?’”共同主持“星条旗赌徒”播客的亚历克斯·基尼说。


体育博彩公司正在为他们数十亿美元的营销赌注出汗


虽然一些玩家是休闲爱好者,喜欢在他们喜欢的候选人身上投入几美元,但其他许多人则以日内交易员的身份运作,他们积极转移资金,希望在候选人低价出售时进行投资,并在候选人的价值可能达到顶峰时兑现。已经有很多钱押在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是赢得投注市场上下一届总统大选的最爱——但喜欢冒险的人也可以押注坎耶·韦斯特和巨石强森等远投。


“这很有趣,”PredictIt首席执行官约翰菲利普斯说,该公司曾是领先的选举市场之一,但现在面临政府强制关闭。“这是一种非常吸引人的方式,可以奖励自己——或者,如果你不那么幸运,奖励他人——准确预测政治事件。我们喜欢认为这是假新闻的解毒剂。你知道,如果你根据假新闻下注,你会输钱。所以它真的磨砺了头脑,让你在某种程度上将情感与事实分开。


交易员认为,参议员米奇·麦康奈尔(R-Ky.)将在中期选举后再次成为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杰奎琳·马丁/美联社)


经验丰富的博彩玩家抛开他们的政治倾向,痴迷于关注头条新闻和新闻报道以获得洞察力。在选举市场上,交易员通常可以购买候选人的股票,价格在1到99美分之间。像股票一样,投资者希望低价买入,然后在价值高得多时卸货。或者,他们可以持有股票直到选举日之后,并为获胜的候选人获得每股1美元的报酬。因此,如果一名交易员本周以每股60美分的价格购买了佐治亚州共和党候选人赫歇尔·沃克(Herschel Walker)的100股股票,那么如果沃克最终赢得现任参议员拉斐尔·沃诺克(Raphael Warnock)的竞选,那么60美元的投资将价值100美元。


当然,那些在市场上有钱的人会押注任何一方,大多数人会在选举日到来之前多次兑现。与体育博彩不同,没有赔率制定者或算法设置赔率。买家和卖家设定市场价格。


“这个周期我赚了大部分钱,只是因为看到,‘哦,哇,人们对通货膨胀感到不安;打赌这对共和党人有好处,’”基尼说,“我会骑这个。然后在某个时候,你开始想,‘好吧,民主党的情况不会变得更糟,所以让我们卖掉所有这些股票,开始押注民主党。’最好的交易者经常翻转一边。”


政治观察家研究不断变化的市场,以评估候选人获胜的机会。虽然传统的民意调查数据可能会衡量最近特定时期的选民情绪,但研究人员表示,博彩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实时快照,因为博彩玩家对事件、代言和失误做出了反应。市场被竞选活动、政治学家和学者所利用,并越来越多地被主流媒体的政治报道所引用,这是Five Thirty Eight的Nate Silver等分析师的另一个宝贵工具。


“我认为它们非常有价值的是,把未来事件的不确定性表达在当下:这对今天意味着什么?”罗格斯大学(Rutgers)统计学教授哈里·克兰(Harry Crane)说,他撰写了关于博彩市场预测性质的研究。“你可以看到这个事件发生,然后市场立即移动。


穆罕默德·奥兹(R)在与约翰·费特曼(D)辩论后在交易市场上大放异彩。(Mark Makela/Getty Images)


例如,在宾夕法尼亚州的美国参议院竞选中,Mehmet Oz(R)在上周与John Fetterman(D)辩论之前在PredictIt交易所的交易价格为53美分,后者的交易价格为50美分。辩论结束后的第二天,奥兹的价格飙升至66美分,费特曼的价格跌至37美分。


“我甚至没有看辩论,”克莱恩说,“但看起来奥兹比预期好,或者费特曼比预期差,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以至于市场朝着奥兹的方向移动了这么多。


民主党人担心中期地图正在溜走


在这个选举周期中,美国的博彩市场的活动和受欢迎程度激增,但政府监管机构在下届总统选举前两年有效地颠覆了该行业。PredictIt自2014年以来一直在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无行动救济”信函下运营。该网站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之前拥有约22,000名交易者,但现在拥有超过177,000名交易者。PredictIt表面上是一个学术研究项目,由新西兰一所大学拥有,由一家名为亚里士多德公司的营利性公司运营。CFTC在8月撤销了其不采取行动函,称该大学“没有按照信函条款运营其市场”。它没有透露这些条款是如何被违反的,CFTC发言人也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PredictIt被命令在2月15日之前结束其业务,并回应对CFTC提起诉讼,并要求在美国德克萨斯州西区地方法院待决的案件中发出初步禁令。在法律文件中,CFTC表示,“2014年的信件不是许可证,从未确定PredictIt符合美国法律,也没有授予合法的经营权。


CFTC在过去的裁决中表示,商业政治市场“涉及游戏”并且“违背公共利益”。CFTC今年对一家名为Polymarket的类似交易所处以120万美元的罚款,原因是它提供政治选择,上周工作人员建议该委员会拒绝一家名为Kalshi的纽约初创公司运营受监管的政治交易所的努力。这一决定可能会使其他希望发起类似努力的人的希望破灭,并让投注者和投资者寻找其他渠道。


这种不确定性引起了交易员、学者和政治观察家的兴趣,他们都出于不同的原因依赖市场。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杰森·弗曼(Jason Furman)曾担任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时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他给CFTC写了一封信,支持卡尔希的申请,称白宫“将定期参考选举结果和特定事件的预测市场,以帮助我们了解政治和经济发展将如何影响经济决策。


杰森·弗曼(Jason Furman)表示,奥巴马白宫将提及博彩市场,“以帮助我们了解政治和经济发展将如何影响经济决策。”(苏珊沃尔什/美联社)


虽然PredictIt的案件正在联邦法官面前审理,但菲利普斯表示,他希望该交易所将继续在政治话语中发挥作用,其交易员社区将能够将资金投入候选人。


“无论如何,我们都会从中走出来。这不会消失,“他说。“这是关闭PredictIt的半生不熟的努力的讽刺之一。如果PredictIt不存在,这一切都会离岸。然后没有研究价值,没有消费者保护,没有预测价值。


传统体育博彩也在关注监管事宜。可能有很多钱可以拥有。多年来,英国的账目一直在提供美国大选的赔率,估计有10亿美元押注2020年总统大选。仅欧洲最大的博彩公司Betfair就在这个周期内获得了超过6.3亿美元的政治赌注。


美国的大部分传统政治赌博都是通过不受美国监管机构(如BetUS和Bovada)约束的非法博彩公司或离岸运营商完成的。


“美国有我认为非常过时的赌博法律,”英国政治障碍者保罗克里希那穆蒂说,他共同主持了“Get Out the Bet”播客。“我觉得这真的很奇怪和虚伪。看,美国人正在押注这些东西。离岸产业规模庞大,来英国度假的美国人带来了一大笔钱,因为他们想押注总统竞选。


随着越来越多的州将体育赌博合法化,网站试图改变他们的投注选择,希望扩大和多样化他们的受众。DraftKings是美国最大的体育博彩公司之一,能够在一些州发布奥斯卡奖的赔率,甚至在7月4日的热狗吃比赛中提供优惠。虽然政治在其美国网站上完全不在董事会之外,但Draft Kings确实通过其安大略省业务提供各种美国选举赔率。


加拿大博彩玩家可以将钱押在马克·扎克伯格赢得民主党总统提名(50-1)或伊万卡·特朗普成为共和党候选人(40-1)上。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以100-1获胜,略低于乔·罗根(Joe Rogan),保罗·D·瑞安(Paul D. Ryan)和兰德·保罗(均为150-1),但不如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和亚历山大·奥卡西奥-科尔特斯(均为65-1)。


特朗普以3-1的比分成为DraftKings在2024年大选中的最爱,其次是罗恩·德桑蒂斯(+330),乔·拜登(+500),卡马拉·哈里斯(+1,200)和迈克·彭斯(+1,800)。名单上排名较低的名字包括:米歇尔·奥巴马(+3,500),巨石强森(+4,000),迈克·蓬佩奥(+5,000),希拉里·克林顿(+5,000)和塔克·卡尔森(+6,500)。


谢选骏指出:以上就是“2022年的政治赌博在美国”。在自由选举的民主社会,政治赌博是大众参与的事情,输了就是赔钱;在操纵选举的专制社会,政治赌博是小众参与的事情,输了就是赔命。在这种意义上,专制社会的赌注更大,更有意思,具有致命的吸引力。现在随着中国影响的增大和美国的中国化,“民主在黑暗中消亡”(《华盛顿邮报》的哀嚎)的进程开始了。


谢选骏:民意调查为何不如政治博彩结果可靠



《押注选举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为什么它大多是非法的?》(《纽约客》丹尼·芬特11月3日2022年)报道:报道:


美国唯一一个规模如此的市场正处于被关闭的边缘,尽管研究表明,这些市场可能比民意调查更能预测选举。


1980年,约翰·亚里士多德·菲利普斯在康涅狄格州的一个选区宣布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他将在选举前几个月年满二十五岁,这是担任该席位的最低年龄。四年前,在普林斯顿大学读大三时,耶鲁大学工程学教授的儿子菲利普斯(Phillips)不太可能成为媒体轰动人物,这要归功于他写的一篇关于如何制造原子弹的论文。联邦调查局没收了它;在一名巴基斯坦官员向菲利普斯索要一份副本后,他提醒了他钦佩的参议员,威斯康星州的威廉·普罗克斯米尔(William Proxmire),后者后来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了这一事件。“约翰·菲利普斯是一个了不起的年轻人,”普罗克斯米尔在菲利普斯宣布参选后说。据报道,吉米·卡特总统和参议员泰德·肯尼迪当时在民主党总统初选中挑战卡特(?),寻求菲利普斯的支持。11月,菲利普斯以25分之差输给了他的对手,一位连任四届共和党的现任总统。两年后,他再次参选,再次以两位数的差距输掉比赛。


菲利普斯错误地估计了他的前景。但这次失败帮助他发现了一个未满足的需求:预测性政治数据。1983年,他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兄弟迪恩(Dean)创立了亚里士多德工业公司(Aristotle Industries),帮助将计算机软件引入政治。他们的首秀节目“竞选经理”分析了民意调查、竞选捐款和筹款策略。在一年之内,近两百名国会议员成为客户,其中包括两次揉搓菲利普斯的共和党人。亚里士多德从康涅狄格州的南诺沃克搬到离美国国会大厦一个街区的地方。“民主是一项增长业务,”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


三十年后,亚里士多德受雇帮助菲利普斯称之为“我参与过的最有趣的项目”。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经济学家正在研究允许交易者买卖与政治事件相关的期货合约的市场,他们创建了一个名为iPredict的实验易所。但新西兰的政治吸引了相当少的交易员,因此,在2014年,他们向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申请许可,以经营与美国选举和经济指标相关的市场。几年前,C.F.T.C.拒绝了一家名为Nadex的注册美国交易所提出的提供政治活动合同的请求,裁定此类合同符合联邦对赌博的定义:“任何人在他人竞争的结果上押注或冒险购买有价值的东西。”2013年,CFTC实际上关闭了Intrade,这是一家总部位于爱尔兰的交易所,该公司接受了数百万美元的美国大选押注。


但这条规则有一个小的、非商业性的例外:爱荷华大学在CFTC的许可下,自1993年以来一直监督爱荷华电子市场——该市场接受参与校园的学生和教师的交易。维多利亚大学提议扩大爱荷华州的模式,向公众开放其新交易所,进行有限的广告,并允许人们在交易所提供的任何给定合约上下注多达八百五十美元,比爱荷华州项目的五百美元限额有所增加。C.F.T.C.以一封所谓的不采取行动信回复了该提案,表示只要维多利亚州不从中获利,“展示市场信息收集和预测能力的学术活动”将被允许。维多利亚将新在线交易所的管理外包给亚里士多德。该公司将其称为PredictIt。


PredictIt现在拥有大约八万活跃用户。在2020年大选之前,近亿五千万美元流经其市场。它与世界各地的数十名研究人员共享市场数据,有时还应学者的要求创建市场。但是,在幕后,亚里士多德一直与监管机构就其继续扩张的愿望存在分歧。C.F.T.C.认为,选举市场类似于游戏,它们违背了公共利益,因为交易员可能会根据哪个候选人会让他们赚更多的钱来决定投票。有人可能会争辩说,选民已经这样做了。菲利普斯坚持认为,这种交流具有积极的公民影响,相比之下,他指出体育赌徒的痴迷参与,根据一项研究,他们观看的比赛数量大约是非博彩玩家的两倍。 “如果人们在游戏中有一点皮肤,他们通常不注意某事,现在他们更多地阅读报纸, 或者更多地专注于吸收和批判性地分析他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内容,这很棒,“他告诉我。当然,批评者说,这相当于把政治当作一场游戏。一位专注的PredictIt用户,纽约三十四岁的公设辩护人特雷弗·博克曼(Trevor Boeckmann)告诉我,他的消遣使他成为“一个消息灵通的公民”。他说,在爱荷华州长大的博克曼一直对政治感兴趣,但研究行业使他精通参议院封闭规则和其他政治细节。


2019年,菲利普斯写信给CFTC,认为选举市场收集信息“有利于参与者和非参与者”,并恳求监管机构不仅要定义“道路规则”,还要允许不仅仅是“小规模的学术举措”。他从未收到过回应。相反,今年八月,CFTC突然撤回了其不采取行动的信函,宣布维多利亚州违反了协议条款。该委员会没有具体说明违反了哪些条款;彭博社援引多位匿名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说,CFTC的工作人员认为,该机构“允许PredictIt偏离最初的职权范围太远,即作为一个旨在促进学术研究的小规模市场。(C.F.T.C.拒绝了多次对此报道置评的请求。它命令PredictIt在明年2月中旬之前关闭现有市场。理查德·希尔茨(Richard Shilts)是CFTC市场监督部门的前主任,现在为亚里士多德提供建议,他告诉我,他对这一激烈的步骤以及缺乏具体说明的原因感到惊讶。他说,“如果他们认为需要重新审视,他们本可以以某种方式修改不采取行动的信”。菲利普斯告诉我,他对CFTC的决定感到措手不及,称八月的那一天是“我一生中最糟糕的日子之一”。他说,他的公司恳求CFTC就如何关闭与2024年总统竞选有关的市场提供指导——这些市场已经交易了大约五千万股。


三周后,CFTC又发布了另一个令人惊讶的公告:它将接受公众对初创公司Kalshi的要求的评论,该请求提供合同,决定哪个政党将在中期选举后控制众议院和参议院。Kalshi的首席执行官塔雷克·曼苏尔(Tarek Mansour)宣布这个机会是“事件交易的圣杯”。Kalshi允许交易者在给定的合约上投资高达两万五千美元,远远超出了PredictIt允许接受的范围。如果其请求获得批准,Kalshi——与监管机构会面三十次,讨论“交易”是否是游戏的委婉说法以及选举市场是否民主赎回——将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家托管选举市场的受监管的美国交易所。


得知美国政治有着悠久的传统,这也许并不奇怪。令人惊讶的是,主流政治报道曾经为这种消遣投入了相当大的篇幅。早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报纸就报道了与总统竞选有关的投注市场,几乎每天都在选举临近时报道。大约一半的交易发生在纽约,在华尔街办公室外或证券交易所的台阶上。经济学家保罗·罗德(Paul Rhode)和科尔曼·斯特朗普夫(Koleman Strumpf)发现,这种交易在1916年达到顶峰,当时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击败了前最高法院大法官查尔斯·埃文斯·休斯;经通货膨胀调整后,当年有组织的纽约市场对选举的赌注约为二亿七千万美元,是总统竞选本身花费的两倍多。(在某些日子里,投资者在政治上的风险比在股票和债券上的风险更大。“华尔街投注的最爱总是赢得总统大选,”泰晤士报在选举日指出,休斯在纽约市场以10-8收盘,尽管威尔逊迟到了钱。据报道,石油大亨爱德华·多赫尼(Edward Doheny)通过押注威尔逊的复选赚了五十万美元。


这些博彩市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消失了”,特朗普告诉我。这次失踪恰逢科学民意调查的兴起,科学民意调查在1936年获得了可信度,此前乔治·盖洛普(George Gallup)预测了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的重新演唱,而有影响力的《文学文摘》(Literary Digest)读者调查则选择了他的对手阿尔夫·兰登(Alf Landon)获胜。这并不是说民意调查的表现比市场好,市场也有利于罗斯福。但一些美国人不赞成所有形式的赌博,民意调查现在似乎提供了一种替代的预测性衡量标准。对体育赌博的打击可能有助于推动政治博彩市场转入地下,1936年《商品交易法》的通过也是如此,该法规定了期货交易的法规。


在许多其他国家,政治博彩仍在继续。自2010年以来一直担任澳大利亚议会议员的经济学家安德鲁·利(Andrew Leigh)告诉我,“我总是关注预测市场,而不是民意调查。但这些市场直到1993年爱荷华大学开始小规模实验后才以任何合法形式回到美国。如今,尽管PredictIt很受欢迎,而且记录良好——多项研究表明,PredictIt比民意调查更能预测选举结果——但记者们似乎仍然对市场持怀疑态度。我采访的一位国会山记者说,他不认识一个关注他们的记者,我采访过的其他记者也有类似的印象。“市场更加基于氛围,”《华盛顿邮报》前政治记者、现在为新闻创业公司Semafor撰稿的大卫·韦格尔(David Weigel)说。“他们可能会被传统智慧的变化所感动。


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经济学家贾斯汀·沃尔弗斯(Justin Wolfers)在澳大利亚读本科时就为赛马博彩公司工作,他认为新闻媒体青睐民意调查的部分原因是它们的波动使观众保持参与。沃尔弗斯和其他与我交谈的市场爱好者脾气暴躁地指出了FiveThirtyEight的内特·西尔弗(Nate Silver)的影响,他被誉为“美国的世俗预测之神”,因为他基于民意调查的预测系统在2008年总统大选中正确地称呼了四十九个州。在西尔弗的《信号与噪音》(The Signal and the Noise)一书中,他描述了与沃尔弗斯和沃尔弗斯门生大卫·罗斯柴尔德(David Rothschild)的会面,后者将Intrade的价格与西尔弗2008年的预测进行了比较。在调整了已知效率低下的市场价格后,例如长期偏差——就像民意调查纠正抽样不平衡一样——Intrade领先。沃尔弗斯问他,如果市场更优越,为什么要费心出版模式呢?它们“在智力上很有趣”,西尔弗在他的书中回答道,“它们有助于为我的博客创造流量。”


西尔弗没有回应多次置评请求,他写道,“对人群的智慧越来越怀疑”,主要是因为有效的市场需要独立的交易员,而今天的交易员一直在沟通。但体育博彩也是如此,但赔率制定者是出了名的难以击败。研究表明,博彩市场预测NFL的结果比大约百分之九十九的个人让分手更准确。“导致人们押注足球的过度自信也导致人们拒绝预测市场给出的建议,”沃尔弗斯告诉我。他接着说,对于那些生计依赖于感知专业知识的人来说,“很难”承认你不能像“网页上的数字”那样一致地预测未来。


今年早些时候,PredictIt的业余爱好者特雷弗·博克曼(Trevor Boeckmann)以每股6美分的价格购买了大约两千六百只“是”股,预计共和党将在11月中期选举后拥有四十九个参议院席位。PredictIt的股价从一美分到九十九美分不等,可以理解为赔率,这意味着博克曼在共和党人只有百分之六的机会离开席位的时候买入。但博克曼认为,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可能会与2018年类似,正如他所说,当时“反对特朗普的浪潮很大,但共和党人设法保住了参议院,因为他们在与不太好的候选人竞争时处于有利位置。他认为民主党需要在亚利桑那州,佐治亚州,内华达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竞选,威斯康星州可能会发挥作用。


6月,在最高法院推翻罗伊诉民主党案后,民主党的前景有所改善。韦德,博克曼押注的“是”价格攀升至十三美分。堕胎地震发生几周后,他查看了Five Thirty Eight的预测,发现民主党人获得11%席位的几率,这表明PredictIt的交易员现在可能略微高估了民主党的机会。Boeckmann 卖出了高价,使他在该网站的年初至今收入达到大约三大。去年,他在网站上赚了不到一万五千美元。他巧妙地把握了参议院市场的交易时机;PredictIt交易员再次看好共和党重新获得多数席位。


由于PredictIt的投资上限,加上5%的提款费和10%的利润费,押注shoo-ins的微薄回报对许多交易者来说不值得麻烦。因此,对确定性候选人的“是”赌注往往被低估;例如,J·B·普利兹克(J. B. Pritzker)有百分之九十四的机会再次当选伊利诺伊州州长,但大多数观察家认为,这比这更不容易。Five Thirty Eight预计他有超过百分之九十九的获胜机会。Boeckmann 有一个耗时的策略来利用这种低效率:在他的 PredictIt 职业生涯中,他使用尽可能多的信用卡在交易所存入了大约七万九千美元;他对Sure Things的赌注可以赚取少量利润,他用这笔钱及时偿还信用卡债务以达到注册奖金门槛,同时积累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信用卡积分。他说,今年夏天我们交谈后,博克曼在柏林呆了一个星期,酒店和机票完全由他的PredictIt信用卡支付。


对于全职交易者来说,找到定价错误的政治市场比找到估值错误的股票或失常的体育赔率要容易得多。一位被PredictIt忠实人士称为Domer的交易员声称,去年在政治和时事上押注赚了大约五十万美元。除了PredictIt之外,Domer还通过加密平台Polymarket以及Kalshi在离岸交易所下注,Kalshi目前提供的市场涵盖拜登的支持率和国会通过的主要立法,但没有提供基于选举的市场。多默在大学毕业后不久于2006年开始在Intrade上下政治赌注。很快,他就多带了一部手机来管理他的投注组合;不到一年,他就辞去了日常工作,全职打扑克和下注。“扑克基本上是模式识别,”他告诉我。“政治也是一样。”但是,他补充说,特朗普总统任期使政治变得不那么可预测;多默现在“更赞成远射和押注混乱”。特朗普还带来了经验丰富的PredictIt交易员所说的“愚蠢的maga资金”:众所周知,特朗普的粉丝通过押注不太可能的结果来扭曲价格。(例如,maga的资金似乎将拜登在第一个任期结束前辞职的几率推高到百分之二十三。


在Kalshi的公众意见征询期开始之前,多默告诉我,他认为该公司“最多有五五成的机会”获得CFTC的批准,为今年的选举提供合同。与我交谈过的多人都注意到,前CFTC专员布莱恩·昆滕茨(Brian Quintenz)非常了解该机构法规的来龙去脉,他是卡尔希的交易所董事会成员。(去年离开该机构的共和党人昆滕茨长期以来一直赞成监管新型活动合同。Kalshi的联合创始人塔雷克·曼苏尔(Tarek Mansour)认为,与其他市场一样,该交易所允许交易者对冲某些财务结果——也就是说,如果你担心选举结果会在经济上伤害你,你可以通过押注来抵消这些损失。C.F.T.C.将这种对冲与游戏区分开来,并允许这样做。


C.F.T.C.将10月28日星期五定为宣布对卡尔希提案做出决定的日子,但这一天来了又去;几天后,事情仍然悬而未决。与此同时,纽约国会议员里奇·托雷斯(Ritchie Torres)以及一小群进步活动家、记者和民意调查专家向该机构发送了一封支持受监管的选举市场的信。但是,随着选举日的临近,与我交谈过的大多数人并不乐观。


如果交易者不能使用Kalshi或PredictIt对选举下注,他们将把他们的业务带到不受监管的加密货币交易所或离岸博彩公司,或者找到一些新的东西来投注。“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喧嚣出现,”Boeckmann说。这对依赖PredictIt的学者来说并不是什么安慰。“在周期中期关闭它,对于那些使用和信任来自这些市场的数据以更好地了解政治世界的人来说是毁灭性的,”沃尔弗斯的前学生、现任微软研究院经济学家大卫罗斯柴尔德说。“C.F.T.C.一直是一堵砖墙,”特朗普告诉我。“他们认为这应该去哪里?我现在知道的并不比二十年前多。


CFTC的约翰·菲利普斯(John Phillips)说:“如果监管机构想要的是迫使这种活动离岸——不透明、不受监管、受到操纵、没有消费者保护——也许他们会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该机构似乎已经决定,至少目前是这样,政治预测市场的好处——由多年的数据支持——被投机性的担忧所抵消,比如候选人为了赢得赌注而举行选举的可能性。这在澳大利亚并不为人所知,那里的赌博受到监管,使用博彩市场来跟踪政治是司空见惯的。“预测市场让赛马变得不那么有趣了,”澳大利亚经济学家、议员安德鲁·利(Andrew Leigh)告诉我。“与其每天进行新的民意调查冲击,不如说你有这个连续的指标,谁将在后台冷静地获胜。他补充说:“我实际上喜欢预测市场的沉闷本质。它们使我们能够将注意力重新放在想法上。


谢选骏指出:民意调查为何不如政治博彩可靠?第一,民意调查的对象比较业余,不如政治博彩的投注者那么专业;第二,民意调查的对象比较随意,而且往往并不诚实回答问题,而政治博彩的投注者则是在用自己的钱币进行赌博,比较实事求是,不会拿自己的利益开玩笑、做宣传。第三,第四……大家都可以进一步发挥想象力……

谢选骏:凍結存款就可以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出口国

《纽约时报:中国是如何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出口国的》(纽约时报 2024-12-03)報道: ​​​​​​ 仅仅二十年前,中国还几乎没有生产小汽车的能力,拥有汽车也被认为是一种新奇事物。如今,中国生产和出口的汽车比任何国家都多。 候任总统特朗普承诺对中国征收更多关税。包括美国在内的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