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3年2月9日星期四

谢选骏:穆斯林就是战俘



《伊斯兰教各民族与国家史》([德]布罗克尔曼)作者介绍:


卡尔·布罗克尔曼 (Carl Brockelmann,1868~1956) 西方著名闪语学家、伊斯兰文献学家和历史学家。早年在德国攻读阿拉伯语、土耳其语和伊斯兰教知识,历任德国柯尼斯堡、哈莱、柏林等大学闪语教授,一生致力于阿拉伯和伊斯兰教文献学研究。任柏林大学校长时,曾因聘用犹太人教授受到德国纳粹的迫害。他精通阿拉伯语和土耳其语,热爱东方文化,曾以多年时间搜集、整理东方伊斯兰教文献,以治学严谨、知识渊博受到东西方学者的尊敬。主要著作有《阿拉伯文学史》、《阿拉伯语语法》、《阿拉伯文献研究》、《伊斯兰教各民族与国家史》等。《阿拉伯文献研究》初版于1898~1902年(2卷),于1943~1949年再版,1937~1942年出版补续本(3卷),是当代西方最完整的伊斯兰教文献资料,有广泛的参考价值,为西方大学和研究机构必备的工具书之一。《伊斯兰教各民族与国家史》初版于1939年(德文版),1947年出版英译本,共出8版,为西方学术界仅有的两部伊斯兰教通史著作之一,影响相当广泛。本书有中译本,1985年商务印书馆版。布罗克尔曼又是《伊斯兰教百科全书》和《伊斯兰教小百科全书》的主要撰稿人之一。


谢选骏指出:读读这本书就可以证实我的一个观点——穆斯林或曰“伊斯兰教各民族与国家及其人民”,其实都是战俘,都是穆罕默德集团(类似于铁木真和爱新觉罗集团)千年征服的产物。


《汉语词典》条目“穆斯林”[muslim]报道:


伊斯兰教的皈依者或信徒;服从安拉意志的人。


穆斯林是“伊斯兰”一词的派生名词,意为“顺从真主者”,“实现和平者”。“伊斯兰”的意思是顺从真主,实现和平,那么信仰伊斯兰宗教的人,就要成为“顺从真主的人”、“实现和平的人”。

穆斯林信仰古兰经中的真主(造物主),在穆斯林看来,眼睛看到的,仪器检测到的,都在真主掌控的范围内。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是传达经典《古兰经》的圣人。


谢选骏指出:“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是传达经典《古兰经》的圣人。”——这才是关键。事实上,穆罕默德就是真主,《古兰经》就是他的《语录》。


《唯一把穆斯林都给同化了的国家,2亿穆斯林成为顺民》(2019年03月28日 小王子)报道:


从世界文明来看,中华文明那是最具活力,也最具影响和同化力的。古代东方无数游牧民族,最终都被同化加入中华大家庭。连西方来的,最难同化的犹太人,在中国也彻底沦为汉族,生活习俗那是彻底改变。但是,也有例外的,那就是穆斯林,几千年历史,都没能同化穆斯林。因此,穆斯林堪称唯一无法被同化的族群,但是,我国做不到,而下面这个国家却做到了,成为世界唯一同化了穆斯林的国家,2亿穆斯林成为了顺民。


这个国家就是印度,印度是我国第二大邻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领土,人口超过13.5亿。而说到印度,很多人第一感觉就是,印度古代无数次亡国,无数次被占领的历史。但是,要提到印度的同化能力,很多人都可能不相信。


因为印度从种族上不知道换了多少次了,这还叫同化?其实,印度同化力的体现只在于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从现在看来是最不公平,强调人的三六九等的制度,其违背人性的。将人区分为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等五个等级,应该是最落后的,但是,恰恰相反,种姓制度却是印度最具同化力的制度。


在历史上,凡是统治印度的外来民族基本上都被这个制度同化,都成为这个种姓制度的一员,堪称世界最不可思议的。而穆斯林的教义其实是最反对这种不平等的,穆斯林之所以能有那么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最为关键的就是其人人平等,个个都是兄弟姐妹的宣传,这些深得底层百姓的支持。


因此,平等那是穆斯林的灵魂,那是其永远不被打破的关键。但是,在印度,这个被打破了,穆斯林被同化了。印度现在约15%的人口是穆斯林,达到近2亿人,但是其实印度的穆斯林非常温和,已经是被同化后的穆斯林了。


印度穆斯林也被种姓制度征服,在印度,穆斯林被分为六个等级。基本上按照印度种姓制度设置,如最高的等级叫做赛义德,这是真主安拉的后裔,相当于婆罗门。此后是谢赫、帕坦、莫卧儿,三个等级相当于刹帝利和吠舍,属于贵族了,拥有崇高的地位和权力。而最低的两个等级叫做阿吉拉夫和阿贾尔,前者是首陀罗皈依穆斯林的称呼,而后者是贱民皈依的称呼。


因此一向特立独行的穆斯林,唯独在印度低下了头,被同化,所以印度的穆斯林丝毫不用担心他们闹事,因为跟印度教一样,都是顺民了。


很多人可能说,为何巴基斯坦和孟加拉没有被同化,这也就是印巴分治的关键所在。因为这些散居在印度内陆的好同化,而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穆斯林集中区域,就很难了,因此拒绝同化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才会选择独立,否则就是死了。


谢选骏指出:上文没有搞懂,印度的穆斯林就是印度教的战俘——落入印度的人海之中,无能为力了。穆斯林原来就是胜利者的战俘,所以在根子上十分顺从。就像现在缅甸、新疆、菲律宾的穆斯林,也是乖乖的了。穆斯林只是跟着力大的走,谁打赢了,说就是他们的主人。

2023年2月8日星期三

谢选骏:CHATGPT的长处在于回避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中国专家和CHATGPT,谁的建议更靠谱?》(新周刊 2023-02-07)报道:


春节刚刚结束,一款名为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彻底火出了圈。


上线仅仅2个月,其活跃用户已突破一亿,曾创下无数增长奇迹的TikTok都望尘莫及。


改论文、敲代码、写文案……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人家办不成的。


“打工人的饭碗就要保不住了。”这是每一个玩过ChatGPT的程序员和产品经理,都逃不掉的“失业焦虑”。


ChatGPT,真有传说那么灵?


ChatGPT 是一款强大的 AI 语言模型。它可以响应自然语言问题并生成类似人类的答案。你可以向 ChatGPT 询问各种主题,从一般知识问题到有关科学、历史、时事等的特定信息。


它还可以为各种任务生成文本,例如总结长篇文章、将文本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等等。无论您是希望简化内容创建过程的企业主,还是正在寻找智能对话 AI 的个人,ChatGPT 都是您的完美工具。为什么还要等,一起来试试AI的未来吧。


没错,上面这段,就是我们让ChatGPT模仿《新周刊》风格写的。


意外吗?和它火起来的速度一样令人意外。


要知道,当年网飞(Netflix)用户量破百万,花了3年半;QQ用了2年时间;Twitter与Facebook也都没能少于1年。


而ChatGPT呢?5天。


火炸天的ChatGPT,抗住了网友们一波又一波的测评:只需要在对话框里输入指令,它就可以在数秒内给你交作业,而且质量还不赖。


它不光能陪你聊天,还能帮你工作。


不光能帮你工作,还能帮你找工作。


Google向ChatGPT发放了自己招聘程序员时的面试考卷,根据作答质量,给出了L3级工程师的offer,这在Google内部算是初级工程师岗位,平均年薪为18.3万美元。这是码农们的恐怖故事。


喏,人家轻松通过了谷歌的三级软件工程师的面试。


连比尔·盖茨都没忍住承认:ChatGPT出现的意义,不亚于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诞生。


话都说到这个分上了,我们也决定会一会ChatGPT。


不聊“存在主义危机”、也不让它预测下一期双色球的开奖号。既然它能够针对很多问题给出建议和答案,那我们就拿“专家”的问题来考考它,看看它怎么评价“专家”们的建议,它和那些被网友建议不要再建议的专家有什么不一样。


新周刊:有专家认为,“中国家庭平均总资产300万很正常,谁家没个50万现金呢?” 你怎么评价他的观点?


ChatGPT:作为一个训练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我不会对这种涉及个人评价和经济数据的问题发表评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人口结构等因素可能对中国家庭的平均总资产产生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地说某一个数字是正常的或不正常的。


新周刊:你不知道中国家庭平均总资产、平均存款有多少吗?


ChatGPT:对不起,作为训练语言处理模型,我不了解具体的经济数据。但是我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家庭的资产和存款水平可能有所增加。这需要更详细的统计数据和分析才能确定。


新周刊:你能不能改掉“作为一个语言模型 AI,我没有个人意见”的口头禅?你就不能假装你是个人类吗?


ChatGPT: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的看法和感受,也没有伪装成人类的能力。但是,我可以根据我的训练数据回答你的问题并提供信息和答案。


新周刊:陈光标建议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不要生育,你怎么看?


ChatGPT:这样的建议不仅不切实际,而且不道德,侵犯基本人权。生育权是人类生活的一个基本方面,受到国际人权法的保护。


教育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它不是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或抚养孩子能力的唯一标准。有许多因素有助于一个人成为一个有爱心和负责任的父母,包括他们的个人情况、生活经历和支持网络。


此外,重要的是要考虑这种政策可能对边缘化社区和受教育机会有限的人产生的影响。这样的政策将使现有的不平等和歧视长期存在,并可能对个人和家庭产生负面影响。重要的是要促进所有父母平等接受教育和支持,无论他们的教育背景如何。国外已经有人开始用ChatGpt写歌了,听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的。


新周刊:有专家建议,要征收失业税,没工作的要交钱。你觉得可行吗?


ChatGPT:征收失业税的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政治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不能简单地答案是否可行。在确定是否征收失业税之前,需要充分考虑经济和社会环境,评估征收的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影响,以确保公平、公正和可持续的结果。


新周刊:你是不是没理解什么叫“失业税”?失业税就是说,如果你失业了,你就应该交失业税,而不是得到失业补贴。


ChatGPT:我懂得了什么是失业税。是否合适征收失业税可能因国家、社会等因素而有所不同,需要更多的信息和数据评估。


新周刊:所以,你认为应该对失业人群征收“失业税”吗?


ChatGPT: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不会偏向于任何特定的政治观点或者政治决策。我的目的是提供客观的信息和答案,帮助用户理解事物的本质和更好的决策。


别急着被洗脑,因为这家公司有他的股份,只能说马斯克又押对了宝。


新周刊:专家建议,年轻人如果找不到工作,可以先结婚再生孩子。这建议合适吗?


ChatGPT:不合适。结婚和生孩子是重要的人生决策,不应该因为失业而被当作一种解决办法。这样的建议忽视了结婚和生孩子对个人生活和家庭财务的影响。正确的做法是帮助年轻人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并为他们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支持。


新周刊:专家还建议,要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你觉得对吗?他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建议?


ChatGPT:不合理。对于生育问题,政府和社会应该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而不是惩罚。人们生育的决定一般是基于自己的计划、经济状况和生活品质等因素。强制人们生育并不是解决人口问题的有效途径。


新周刊:那如果按照专家建议,把法定结婚年龄改成18岁,会有什么影响?


ChatGPT: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法定结婚年龄有不同的法律规定。提高法定结婚年龄的建议通常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确保他们在结婚前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做出明智的决策。然而,这也可能导致一些未成年人无法自由选择结婚,或者在非法环境下结婚。因此,决策者需要权衡利弊,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ChatGPT祛魅大赏。


新周刊:很多网友建议专家们不要再建议了。你觉得网友建议得对吗?


ChatGPT:我不能确切说出网友们为什么这么说,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专家的建议不信任或不满意,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目前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关注。但不管怎样,表达意见是人们的权利,我们应该尊重所有的观点。


新周刊:所以,一个人要成为“专家”,应该达到什么标准?


ChatGPT:1、拥有深厚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在该领域有所成就。2、具有较长的工作经验和丰富的实践经验。3、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如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4、通过专业认证,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5、 在同行和行业内有良好的声誉。不过,这些标准不是绝对的,在不同的领域和行业中,对“专家”的定义可能有所不同。


新周刊:一个人完全达不到以上标准,能不能也被称为“专家”?


ChatGPT:是否称为“专家”取决于社会公众的评价和认可。即使一个人没有达到以上标准,但如果在一个特定领域有足够的知识和实际经验,他也可以被称为专家。但是,如果他的言论和行为有瑕疵,他的声誉也可能因此受到影响。所以,最好的做法是认真研究和提高自己,以便在社会上受到充分认可。


新周刊:你觉得自己是专家吗?


ChatGPT:作为 OpenAI 的语言模型,我只是一种工具,并没有人类的自我意识。我不能成为专家,只能根据我被训练的数据来回答问题。


网民嚎叫:


不好吃懒做 发表评论于 2023-02-08 08:47:11

Most answers from CHATGPT are politically correct but useless, or BS or "P Hua".

海外猎狐人 发表评论于 2023-02-08 06:25:43

中国专家如果能够说真话,像下面这种腐败行为也不会那么猖獗。深圳大学法学院的魏秀玲,在司法系统做过比芝麻还小的官,被曝光出来洗钱到英国买了多个房子和豪车,想吃瓜的看下面链接(copy/paste)

fishandchips.fans/t/topic/5001

fishandchips.fans/t/topic/5119

不允许的笔名 发表评论于 2023-02-08 05:07:39

一不做二不休 发表评论于 2023-02-07 20:10:31

这就是智能AI的瓶颈,比如说新冠病毒,从来没出现过,你如果在2019年12月去问chatgpt怎样防疫,想像会出现一个怎样莫名其妙的答案。

=======

错。如果2019年去问,它可能会给你一个更靠谱的答案。事实上我搜索mRNA疫苗方面的资料,特意把时间定在2020年2月之前,避免政治因素。


谢选骏:CHATGPT的长处在于回避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就像“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一样,让慢性子觉得可笑,让急性子真想踢踢他她们两脚。


《ChatGPT爆红市场嗨翻 巴隆:当心两种AI投机泡沫》(编译汤淑君 2023-02-08)报道:


去年年尾,OpenAI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推出,激起投资人对这领域莫大的兴趣,也炒热AI概念股和相关加密币行情。


投资人最近争先恐后抢搭人工智能(AI)获利列车,市场上再度燃起投资狂热。巴隆周刊(Barron's)报导指出,AI投资正热得冒泡,华而不实的泡泡正高涨到颠峰,从投资人大举押注跟AI沾上边的小型投机股和加密币,即可见一斑。


去年年尾,OpenAI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推出,激起投资人对这领域莫大的兴趣,也促使科技大咖纷纷投入AI武器竞赛。微软公司不仅投资OpenAI,还打算运用ChatGPT在网络搜索市场,逼得Google母公司Alphabet和中国大陆科技巨人百度(Baidu)不甘示弱,也立即推出各自的聊天机器人。


这三大咖,以及IBM、辉达(Nvidia)等科技公司,或许都有争霸AI市场的架势,但投资人此刻却一窝蜂寻觅股性更活泼、可能提供更大投资报酬的小型AI概念股,像是C3.ai、BigBear和SoundHound,行情都水涨船高。


加密币投资人也热血沸腾起来,仗着数字资产年初大涨的气势(比特币数周内就飙涨40%,小型加币涨势更凶悍)乘胜追击,AI概念加密币的表现特别耀眼。


由数据公司CryptoSlate编制、由73种AI相关加密币所组成的指数,光在过去七个交易日就狂涨87%,有些代币飙升幅度更大得令人羡慕。


Singularity NET协助在区块链上把AI服务转化为摇钱树,年初至今已飙升675%。专事记录区块链AI资产产权的Artificial Liquid Intelligence(ALI)同时期暴涨500%。Fetch.ai今年初以来也大涨逾200%,显示该公司「打造去中心化机器学习网络生态系」的使命获投资人力挺。


这三种加密币凭着充满AI热门字眼的自我描述,成功吸引投资人青睐,如今合计市值已超过13亿美元。不难想见投资人为何争先恐后投入这波AI投资热潮。


然而,加密币向来以泡沫著称,而这波AI驱动的涨势泡沫特征实在太明显。这波AI相关加密币投机狂潮,或许比当前AI概念小型股的投资色彩更浓烈。两者双双暴涨,都反映同样的投机狂热。投资人可得当心了。


巴隆周刊提醒投资人务必三思,因为这股投资狂热可能以眼泪收场。


谢选骏指出:CHATGPT的长处在于回避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既然如此为何还会受到热捧?因为投资人像苍蝇喜欢逐臭,还是因为大众像废垃人云亦云?

谢选骏:汤因比胡说日本文明



《大英博物馆“韩国农历新年”争议背后的文化归属之争》(2022年1月22日 BBC)报道:


在全球超过十亿人正在庆祝农历新年之际,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因在一则网络帖子中使用“Korean Lunar New Year”(韩国阴历/农历新年)而引发争议。


“与我们一起庆祝韩国农历新年,欣赏新罗乐团的神奇表演。”大英博物馆推特账号在一篇1月12日发布的活动预告中写道。


这则帖子的截图周五(1月20日)在被一位网络博主分享到了中国社交媒体后,仿佛点燃了火药桶。很多中国网民质疑大英博物馆将源自中国的农历年冠以“韩国”是在“盗用文化”。


“还我中国新年!”一名网友评论道。


“明明就是采纳中国传统历法却非要冠上自己国家的名字不就是偷窃?”另一名网友质疑道。


据报道,一些中国留学生周五(1月20日)前往大英博物馆,向路人“正名”农历新年源自中国的历史。


农历新年又称春节或阴历新年,源自以农历计算的中国传统节日,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也普遍庆祝该节日。


不过,也有一些网友提出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农历新年本来就是很多国家一起庆祝。这个活动是韩国乐团的活动,所以加上韩国自然也没什么问题,就像圣诞节也有俄罗斯的圣诞节和美国的圣诞节,”一名网友写道。


活动介绍称,这场庆祝农历新年的活动主要包括韩国传统音乐和舞蹈表演,以及韩国馆馆长的讲解。


据报道,该活动由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赞助。


在如潮水般的批评涌入大英博物馆的社交媒体账号后,该帖子目前已被移除。链接到大英博物馆官网的页面也显示无法访问。不过,韩国媒体报道称,大英博物馆如期举行了该活动。


大英博物馆对BBC说,该活动是一场韩国音乐和舞蹈表演,旨在“呈现韩国的农历新年庆祝传统”。


“我们与英国和国际观众一起庆祝中国新年,包括在博物馆内与当地社区举行活动,并在我们的网络平台上传递对这一年更广泛的美好祝愿。”一位发言人表示。


农历新年的名称之争


在大英博物馆的此次事件背后,是网络上日益引发争议的农历新年的“名称归属权之争”,其中包括这个传统节日在英语中该被称作“Lunar New Year”,还是“Chinese New Year”?


“Lunar New Year”直译为“阴历新年”,一般也被用来指代“农历新年”,而“Chinese New Year”则意为“中国新年”。虽然只有一词之差,但在很多人眼中这两个词却有着天壤之别。


本月早些时候,迪士尼度假区(Disneyland Resort)在推特上发文,欢迎民众在农历新年期间前来迪士尼品尝独特美食。但由于它使用了“Lunar New Year”,而非“Chinese New Year”,它收到很多似乎是中国网民的批评留言。


“从来没有什么农历新年,一直都是中国新年,几千年来都如此。”一名网友写道。


中国演员王鹤棣也因此遇到麻烦。当他所创立的个人服装品牌“D.Desirable”在Instagram上发布新春祝福时,使用了“Lunar New Year”一词,他的账号很快就被愤怒的中国网友占领。


该品牌很快删除了帖子,并重新发布了一条写有“Chinese New Year”的帖子。


而在另一边,韩国女子音乐组合“NewJeans”成员Danielle则面临完全相反的危机。当这名韩澳混血歌手在留给粉丝的讯息中使用了“Chinese New Year”一词后,她马上受到韩国网民的猛烈抨击。


Danielle随后在一份道歉声明中写道:“农历新年是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节日,我的表达是不恰当的,我正在深刻反思。”


芝加哥大学政治系教授杨大利(Dali L. Yang)对BBC中文说,该争议是背后是多元文化和跨国背景下的文化敏感性问题。


“虽然在汉族地区是阴历(实际上是农历)新年,但生活在非汉族地区和其他国家的人们可能有不同的传统和文化,这些传统和文化自然需要一些认可。”他说道。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也持类似看法。他对BBC中文表示,农历新年是一个广义的术语,“描述的是庆祝的时期,而不是所做的事情”。


他认为,尽管农历新年源自中国,但在各个地方的庆祝活动都有所不同,因此便会产生不同的称呼。


“例如,越南历法将明年视为猫年,其他地区则是兔年。 庆祝活动也可能发生变化。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便把他们的新年不再依照农历进行。”庄嘉颖说道。


越南也在庆祝农历新年,但不同于其他地区,人们庆祝的是猫年。


2019年,澳大利亚悉尼市政府宣布,将把当地的“中国新年”改为“农历新年”。当局表示,改名是为顾及各国人感受,以使该节日更具包容性。此前,该市的韩国、越南等非华人社区一直呼吁进行更名。


“文化盗窃”?


由于中国和韩国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两国网友近年来因文化归属大动干戈的案例也不止于农历新年。双方经常在网络论坛上指责对方进行“文化盗窃”,有时伴随着谣言与两国都有的民族主义情绪。


例如,中国网络上一直有“韩国人抢注端午节”的传言,但实际上,韩国向联合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韩国江原道江陵地区一项具体的庆祝活动——江陵端午祭。


去年,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身穿传统朝鲜族服装的女性表演者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代表,在一个传递中国国旗的环节中出现,这在韩国引发轩然大波。


韩国政界及公众批评称,这是相当于主张韩服为中国文化。中国回应称,中国各民族代表身穿传统服饰出席冬奥会开幕式是“他们的心愿,也是他们的权利”,同时重申有关服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2020年,韩国和中国还就泡菜的国际标准归属问题展开口水战。


“我认为这里有太多的民族主义,可能受到社交媒体的推动。”庄嘉颖说。“涉及传统、历史和民族主义的更激烈的政治争论正在加强人们对声索社会和文化标志的必要性的信念。”


不过,庄教授表示,这不仅是在韩国和中国之间,东南亚等其他国家也有类似争端。例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的民众之间也存在关于某些菜肴和民歌起源的争论。


“但这些争论往往比较温和——可能反映出这些国家之间的摩擦和紧张局势较少。”他说道。


谢选骏指出:大英博物馆胡说“韩国农历新年”,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历史学家汤因比就曾胡说“日本文明”——其实呢,韩国日本都是汉字文化圈,但是作为中国文明的边缘而存在的,尽管它们比蒙古满洲更加文明,但是毕竟已被西方强权剥夺掉了一百多年……所以英国海盗为了给自己正名,就要捏造出“韩国新年”、“日本文明”这些噱头,来掩盖自己的殖民主义行径。


网文《转变与选择:日本对汤因比思想的“扬弃”》(王禹耕)报道: 


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J.Toynbee)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是继斯宾格勒(Oswald Arnold Gottfried Spengler)之后文明形态史观集大成者。其鸿篇巨著《历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剧烈反响,曾在欧美掀起汤因比思想高潮。汤因比因此成为美国《时代周刊》(Time)封面人物。在欧美掀起“汤因比热”的同时,汤因比学术思想也遭受到西方史学界的猛烈批判。20世纪50年代,他在欧美的热度逐步退潮。但与此同时,日本却对汤因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两者越走越近、频繁互动。大量汤因比著作被引入日本,日本也出现了许多宣传汤因比思想的学者。日本还成立了世界上唯一以汤因比名字命名的民间组织“汤因比市民会”(トインビー市民の会),旨在宣传和发展汤因比思想。在日本人眼中,汤因比已经成为指导二战后日本文明走向的智者。利用历史学、心理学等跨学科理论及研究方法,可以从历史角度解读日本文化心理。这一过程中,不仅探究和考证了日本与汤因比互动的各自动因,阐述和分析了互动过程及汤因比与日本知名人士的谈话内容,力求从两者多角度互动的史实和影响上阐明汤因比思想在日本学界和普通民众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对日本历次引入外来文明进行分析研究,试图透视出日本引进外来文明过程中的文化心理因素。为日本文明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观点。本文大体分为引言、正文及结语三个部分。引言部分从研究缘起着手,就国内外学术界对汤因比研究的现状进行系统性梳理,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主要学术价值。


笔者对汤因比日本印象的分析着重于汤因比著作中的日本形象。因为彼时汤因比对日本文明缺乏直观认识,更多受西方日本观影响。对于汤因比在1929年、1956年及1967年三次访日经历的分析透视出汤因比在二战前后对日本抱有截然不同的态度。他曾在1929年斥责日本重蹈迦太基的覆辙;又在1956年称赞日本是亚洲的先驱。一贬一褒的区别,其内涵值得深思。同时,二战之后日本对汤因比也展现出截然不同于战前的欢迎,在引进汤因比思想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主动性和迫切性。这种态度的反转也透视出日本对汤因比思想渴求的客观实际。


池田大作与汤因比对谈集》(二十一世紀への対話)早已被国人熟知。然而,在池田大作之外,汤因比还与包括松下幸之助(Matsushita Konosuke)、若泉敬(Wakaizumi Kei)等多名日本社会人士开展过谈话。相比于汤因比的学术理论与访日报道,汤因比与日本社会人士的谈话对日本社会民众的影响更加深远和广泛,达到了扩大影响、形成日本“汤因比热”的效果。第四章为日本对汤因比思想的引进、接纳与诠释。通过前两章的考证,笔者分析出日本引进和传播汤因比思想的两条主线。即:第一是汤因比著作对日本社会的影响;第二是汤因比三次访日之旅对日本社会大众的影响。两条主线虽然形式不同,但均以1956年为分界线前后形成巨大差异。在此过程之中,日本涌现出如松本重治(Matumoto Shigeharu)、山本新(Yamamoto Shin)、秀村欣二(Hidemura Shinji)、吉泽五郎(Yoshisawa Goro)等一批富有战后时代性的本土汤因比思想推动者。他们不仅在学术界力主引进汤因比思想,同时也撰写了大量的面向普通民众的汤因比思想通俗读物。同时,通过分析也可透视出,日本对汤因比思想并非全盘吸收,其吸收内容存在着吸收对日本的褒扬而舍弃对日本的批判。在此过程中,势必存在对汤因比言论的刻意误读。



谢选骏指出:上文没有读过我的相关著作,所以不知汤因比抬举日本文明,犹如英国博物馆抬举韩国春节——二者都是体现了“分而治之”英伦策略。例如,英国必须确保欧陆处于分裂甚至内乱的状态,以便自己获得优势地位甚至控制权。对于亚洲也是如此,英国不仅分裂印巴,而且分裂中国文明——大英博物馆就是专干这行的强盗博物馆,就像英夷文豪莎士比亚就是四处搜刮中国成语的强盗剧作家。汤因比也是如此,故意从中国文明里面分割出来一个日本文明来,显得像个外行,或许他真的就是个外行。

谢选骏:太监国家女人勇敢


《“他们是无辜的,历史会证明,也会记录”》(德国之声  2023-01-27)报道:


中国的清零防疫政策已经一百八十度急转弯,春节期间,不少三年没回过家的人得以和家人团聚,许多人在忙着出游和走亲访友。但一些在去年11月底抗议中国清零防疫策略的年轻人却面临着被逮捕、被取保候审、或者下落不明的命运,辛赏就是其中一位。德国之声记者与这位抗议者的好友进行一番对话。


参与北京亮马桥抗议活动的几名当事人已经被正式逮捕。网络上流传的名单中有李思琪、翟登蕊、曹制鑫和李元婧四人,她们被认为与一个telegram群组有关,该群组中常会讨论有关女权的新闻和话题,知情人告诉记者李元婧是该群组的群主。但记者了解到还有更多的参与抗议的年轻人尚未获得自由,辛赏就是其中一位。


辛赏的名字出现在曹芷馨被捕后发布的视频里,视频制作者在最后字幕上写了“抓捕在持续,目前已确认身份的失联者有13人”,属于辛赏的那一句话写道“辛赏(男),电影从业者,1月7日失联”。


根据知情人透露,辛赏和上文中所提到的telegram群组没有关系。当天晚上,他在亮马桥集会现场,没戴口罩念了首诗,他念诗的视频被人拍下放到了YouTube上面,他本人也是收到YouTube链接之后才知道了这回事。在这短短的视频里,他说:“我给大家念首诗吧”,然后便念了莎士比亚著名的十四行诗中的一小节。


延伸阅读——反封控抗议蔓延海外 多地响应“白纸运动”


辛赏是大连人,父母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他曾远赴英国,在威斯敏斯特大学的纪实摄影专业就读过一年。他回国后从事电影行业,平时则用“Nadleeh”这个账号在豆瓣写影评和书评,也用截图的方式记录下了疫情几年里互联网上的舆论。该账号的最后一篇评论发表于1月4日,他失联前三天。1月15日,他在拘留中度过了29岁生日。他的朋友Lily接受了德国之声的采访,希望能够让他被记住。


德国之声:请问你是怎么和辛赏认识的?


Lily: 我们都是电影行业的,不过是在不同的(行业)上下游。我和他是通过另一个朋友认识的。


德国之声:11月27日晚上你和他在一起吗?能否讲讲你当时的经历?


Lily: 亮马河那天晚上我和他还有另外几个朋友去了另一个地方点蜡烛写标语纪念乌鲁木齐大火和贵州大巴的逝者,结束后各自回家。他到家后看到亮马河的事,他自己又过去了,应该是和另一波朋友。晚上我们一直在追踪,直到确认他平安无事到家


德国之声:11月27日之后,辛赏有和你提起过他被警察问询的事情吗?


Lily: 11月27日之后几天,他有天跟我说警察打电话过来询问他是不是姓辛,还是什么王某某张某某,反正肯定是其中一个,我们当时推断警察用了人脸识别技术抓人。后来他被警方带走关了24小时后写了一份保证书被放了出来,他说警察查了他手机里所有的聊天记录,而后每隔一段时间他就要被叫去盘查。我们以为这样就没事了,结果1月7日开始他就失联。1月7日那天,他本来约了和我们看电影,半夜他还发微信提醒,但当天晚上他没来,我们还奇怪他怎么了。第二天我们通过他室友得知,他是被警察再一次带走。我们想弄清楚是常规检查,还是因为他和警察发生了冲突导致的没放人。后来打了电话给推测可能会在的派出所,警察告知如果超过24小时没放人,户籍地派出所及直系亲属是会被发拘留告知书的,我们那几天一直联系不上他的父母,也没办法确认是不是所谓的合法拘留。又过了两天辗转联系上了他的父母,才知道他们根本没被通知辛赏被抓的事情。又过了一天,父母收到了拘留通知书,罪名是危害公共安全罪,让开始联系律师走诉讼。


德国之声:那辛赏现在的情况如何,还好吗?


Lily: 取保候审名单里没有他。过年前几天得到的消息是他父母已经开始预约相关律师,但是预约律师要排队,要到1月30日才能和他见面。目前好像直系亲属都没办法见面。然后警方在盘查辛赏有无与境外势力联系的可能性,以及那天晚上和他一起前往亮马河的人,有一个女生已经回老家了,还被当地派出所喊过去做了笔录。


我们是通过他的室友联系他的父母,他的爸爸在得知他被失联后的当天,说“相信辛赏会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也不觉得他有政治背景,属于被教育的对象,除非被人利用。”


“完成了一场从来没有的政治立场出柜”


德国之声:你目前有被警察询问过吗?


Lily: 他第一次被带走出来有说过一个细节,他说警察看我们的聊天记录,说了一句,你俩聊反动啊。


德国之声:你现在有认识的朋友被抓了,你自己和他的聊天记录也被看了,心理感受是什么样的?


Lily: 我作为人第一反应是害怕,但是很短暂,后来就是愤怒,无尽的愤怒,接着就是冷静,想想自己还能做什么,会不会哪一天也因此被抓失联,我有没有做好准备? 那段时间北京再一次的封控让我心灰意冷,也是发了很多东西在朋友圈,刚刚经历过朋友圈被限制功能的我也做好了被炸号的准备,后来他被抓了以后删了一些,也截图保留了。那个瞬间我有种,删了也没关系,至少我在此时此刻向这里的所有人表达过了自己,完成了一场从来没有的政治立场出柜。后来因此失去了几位朋友,也不觉得可惜,因为我收获了更多的同温层。


德国之声:对于“政治立场出柜”这个说法,你能详细解释一下吗?


Lily: 我有观察到一位同事,去年年初俄乌战争爆发时,表达过(俄罗斯)打得好的立场,并且有说“什么时候攻打台湾,三天拿下”的话。她在那个时候对我在公司时不时就“女权”一下十分反感,觉得我偏激。那个当下我很想怼回去,但是平时关系很好也就忍住了。并且发誓不会再在公司里进行政治出柜的动作,女权意识出柜还是不会放弃。


后来发现她有一点点改变是在唐山打人事件的时候,恰好她老家在唐山,她对这件事很愤怒,不过站的立场还是偏向于黑社会事件,据她描述,唐山就是黑社会城市,但是很多她老家的朋友却一直不让她发声,觉得抹黑了。至于女性立场也有,不过不多,那会我也没和她朝这个方向讨论。


接着就是北京再一次封控开始,突然我就发现她转变了原有的立场,开始有意无意政治觉醒,甚至有一天主动拉着我探讨。那时候我就一点点往外输出,发现和年初相比她改变了不少,朋友圈就能看出来了,她也发了不少声援的话,并且那段时间使用推特搜索查看最新的资讯。


亮马河事件之后,这位同事和我策划一起前往国家电影总局门口去做抗议发声,也准备叫着同行业的人,我和她都是影视行业的。亮马河那晚看视频有人带头喊话,我们要电影!拒绝文化审查之类的话,从而激励到了她,过去这三年对我们行业打击特别大,动不动就封控电影院不让去,对我们收入以及精神影响非常大,所以也是振奋到了。 后来策划了口号,以及定了大概时间后,我问了辛赏要不要一起,结果就得知他被警察打电话的事,我们就立刻停止了这件事。


我感觉对她的改变还是挺大的,虽然她不是很极端的小粉红,但毕竟我和她从一开始政治立场就是各不相同的,现在看她这样也很感慨。


“这次被抓的人里很大一部分都是女生”


德国之声:很多人包括媒体把这些抗议称为白纸革命,你怎么看,是不是在消费身处险境的辛赏这样的年轻抗争者?


Lily: 我觉得不算消费,可以说是一场革命,让世界让中国知道我们年轻人不冷感我们愿意发声,四通桥的星星之火最后点燃了我们,也会将精神传承下去。


德国之声:你希望外界采取什么措施来帮助你的朋友辛赏和其他失去自由的年轻人呢?


Lily: 我希望辛赏的遭遇可以被大量报道,他只是去了现场念了首诗,他们这么害怕是因为做了亏心事的是他们才对吧?何况辛赏已经写了所谓的保证书,为何又被重新抓回去定罪,简直荒唐。


我觉得可能哪一天再与他相见,他会骄傲自己能被报道声援的。


德国之声:现在接受外国媒体的采访可能也会带来危险,你今天接受了我的采访,你害怕吗?


Lily:我的态度就是我的害怕会助长他们的气焰,所以我不怕。但我也会做保护好自己的准备,战斗革命都是长期的,不做一些无谓的牺牲。我观察到这次被抓的人里很大一部分都是女生,我不知道是他们觉得女孩子好拿捏还是因为本身女性在一些事上就天生勇敢,但都能鼓舞到我,让我坚持下去。在这之前,我对这里可谓是心灰意冷觉得无望至极。


德国之声:现在中国开放了,大家去电影院里看电影,去餐厅里吃饭,去海外旅游,但是辛赏这样失联的人受到的关注其实并不很多。这种努力呐喊过但是事后无人知晓的感受你有过吗?


Lily: 我有过,甚至朋友圈里还有人讽刺他们,让我觉得很气愤。动不动就是我们被洗脑被煽动,我是个行为能力自主的成年人,有自己的思想,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幸运的是我有两个微信号,这种看着生气的言论存在我的工作微信,生活微信里这样的人非常之少。所以我说这次的事件让我知道原来我的同温层有很多人。


11月的时候有个台湾朋友问我,他觉得这些事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好像已经无人在意了,问我怎么看。我说并不是无人在意,这是表象,可能下一次还会有人愿意站出来,因为真实的影响到了我们,还会有更多的人。


德国之声:最后,关于辛赏,关于亮马桥抗议,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Lily:1月15日是他29岁的生日,生日礼物还没给他。他有写日记的习惯,这次送他的礼物是钢笔,想让他继续记录,要是能顺利出来,这支笔也会有很大的意义。希望其他人也能和自己的朋友家人尽快见面。他们是无辜的,历史会证明,也会记录。


网民嚎叫:


scbean 发表评论于 2023-01-28 08:31:14

longtuying 发表评论于 2023-01-27 21:56:00

一群无脑蠢蛋。就应该让他们进去吃几天窝头咸菜,清醒一下,否则越惯毛病越多。

===============

对头,就不能惯他们的毛病,继续封城100年!

大阪书生 发表评论于 2023-01-28 05:53:39

非常时期,都不是正常人。常态化,就不需要不正常人。记录仅是误差的事实,不是革命的印记。

洋知青 发表评论于 2023-01-28 03:56:35

有精神病的皇帝到处抓人,没精神病的被送去精神病院,

中国这是怎么了?我知道,正常人如果经常服用精神病药,很大可能会发展成精神病。

吃货2001 发表评论于 2023-01-28 03:26:00

中俄两个历史上专制政体最长的国家,不过俄国人还能反抗。

潜伏999 发表评论于 2023-01-27 23:34:00

这群年轻人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HighEnd 发表评论于 2023-01-27 23:16:09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視頻中,一開始男人喊口號要工作要吃飯,一大群人大聲應和,這時一個女聲高喊我們要自由,就只剩下稀稀拉拉幾個女聲應和了。——

markLA 发表评论于 2023-01-27 21:01:15 这次白纸运动令我对中国新一代女性刮目相看。你们是好样的。

kingdale1 发表评论于 2023-01-27 23:11:39

你还没出来?五毛好赚。

======================

longtuying 发表评论于 2023-01-27 21:56:00

一群无脑蠢蛋。就应该让他们进去吃几天窝头咸菜,清醒一下,否则越惯毛病越多。

富祖 发表评论于 2023-01-27 22:02:00

如今的中国不敢让人说话,不如二千年前的秦朝,不是觉得失望,而是觉得可怜。动不动就违宪抓说话,现在是不说话,举白纸的人!中国宪法被侮辱的一地鸡毛???? !

longtuying 发表评论于 2023-01-27 21:56:00

一群无脑蠢蛋。就应该让他们进去吃几天窝头咸菜,清醒一下,否则越惯毛病越多。

Sam大树 发表评论于 2023-01-27 21:52:01

想推翻大选的床铺还没进监狱,小打小闹的先进去了,难道是暖场?

seewhatisee 发表评论于 2023-01-27 21:16:14

律師在中國是個什麼職業?落井下石的角色嗎?

markLA 发表评论于 2023-01-27 21:01:15

这次白纸运动令我对中国新一代女性刮目相看。你们是好样的。

山龙 发表评论于 2023-01-27 20:55:54

在慈禧太后眼里谭嗣同并不无辜,他被处死是罪有应得。但是可悲的是,在菜市口看杀头的屁民也拍手叫好。这样的百姓,现在还有,还有很多

李听 发表评论于 2023-01-27 20:24:07

给皇上添堵就是大不敬,没株连抄家就已经是皇恩浩荡了。历史是谁?屁民们不围观喝彩就不错了,还指望有人惦念唠叨他们。


谢选骏指出:“中国”这个太监国家似乎女人更加勇敢一些。为何呢?因为凡事都要男人首当其冲,女人早被毛太猪顶起了一半的天。

2023年2月7日星期二

谢选骏:陈寅恪为何自投罗网


《陈寅恪之死:泪流不语且不留遗嘱》(2009年07月29日 凤凰宽频)报道:


身居北方的弟子汪篯自杀,好友向达死了,“论交三世”的俞大襟魂归西天,世侄傅乐焕钻入了湖底。躺在南国病床上,在“文化革命”狂潮的洗礼与巨大冲击中奄奄一息的陈寅恪自是在劫难逃。


1966年7月,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四大”声浪中,中山大学的“革命者”闻风而动,开始造起反来。霎时,整个校园内鸡飞狗跳,人喊马嘶,大字报铺天盖地。陈寅恪由原来的大字号“走资派”、“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也水涨船高地被加封为“牛鬼蛇神”、“封建余孽”、“死不改悔的走资派”,同时被指斥为大肆挥霍国家财产,享受高级护理待遇,非美帝国主义的药物不吃,有意污辱为其理疗的年轻女护士等的“罪魁祸首”。而随着原中南第一书记陶铸被江青等“文革”新贵打倒在地,一直颇受陶氏关怀的陈寅恪更是雪上加霜。助手黄萱被赶走,当年受陶铸直接关怀而委派到陈家的三名护士被撤除,陈寅恪工资停发,存款冻结,陈家居住的校园内东南区一号楼被大字报覆盖,远远望去如同一口巨大的白色棺材,兀立于树木丛生的校园一隅,望之令人恐怖惊悚。接下来,大字报由楼外糊到了室内,门脸、衣柜、床头,甚至陈寅恪的衣服上皆由大字报贴盖。面对此情,唐筼曾发出了“人还没死,已先开吊了”的哀怨。


造反派们见陈家虽已“开吊”,但人还继续活着,为做到名符其实,索性进行抄家与劫掠财物的大规模行动。陈寅恪后半生积攒的书籍全部查封,手稿被掠。唐筼先祖遗留的一点纪念性首饰及陈寅恪历尽千难万险,历尽十几年战火侥幸保存下来的二十余封祖父往来手札亦被劫走。经过几次“战斗洗礼”,陈家财物尽失。为达到终极目的,致陈氏于死地,“革命者”心生奇计,先是把几只大字号高音喇叭吊至陈宅窗前屋后,让其听取革命群众对其发出的怒吼之音。双目失明,不辨牛马且患严重失眠症与心脏病的陈寅恪,突闻几个“怪物”整日在耳边嗷叫不止,惊悚不安,惶惶不可终日。“革命者”见效果初成,乃加大攻伐力度与强度,将高音喇叭干脆搬进室内,绑到了陈氏的床头之上。每当“革命者”呼声响起,整个陈宅如狂飙突至,风雷激荡。陈氏夫妇未闻几声,即感天旋地转,双双心脏病复发,口吐白沫,倒地不起。


1969年春节后,陈寅恪一家被扫地出门,迁至中大校园西南区五十号一所四面透风的平房居住。此时陈寅恪病体衰弱得已不能吃饭,只能进一点汤水之类的“流食”,偶有亲友偷偷登门拜望,他躺在病榻上已说不出话,只是眼角不断有泪流出,望者无不凄然。身处困厄绝望的陈寅恪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但面对几次被登门的“革命者”乱拳打倒,心脏病日趋严重几乎瘫痪的唐筼,陈认为爱妻可能将先于自己命赴黄泉,悲凉无助中,夫妻相对而泣。奄奄一息的陈寅恪怜夫人之悲苦,叹命运之不公,心怀无尽的怨愤与痛楚,留下了生命中最后一曲挽歌《挽晓莹》:


涕泣对牛衣,卌载都成肠断史。


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


1969年5月5日下午,躺在床上气脉已竭的陈寅恪,再次被迫向当权者作口头交代。陈寅恪有“我现在譬如在死囚牢中”之语,终至泪尽泣血,口不能言方休。延至10月7日晨5时30分,心力衰竭的陈寅恪于凄风苦雨中溘然长逝。


一个月后的11月21日,唐筼撒手人寰,追随陈寅恪而去。


关于陈寅恪在生命旅程中最后一段时光的生活以及因何致命创伤而死去,当时住在中山大学的梁宗岱夫人甘少苏在回忆录《宗岱和我》中说:“那时候,挨整的人及其家属都特别害怕高音喇叭,一听到高音喇叭声,就战战兢兢,因为红卫兵经常用高音喇叭通知开会,点人出来批斗游行;而出去一次也就是小死一场。历史系一级教师陈寅恪双目失明,他胆子小,一听见喇叭里喊他的名字,就浑身发抖,尿湿裤子。就这样,终于给吓死了。”


泰山其颓,梁木其坏,哲人其萎。三百年乃得一见的史学大师就此远去。


此前的1964年,陈寅恪在《赠蒋秉南序》中云:“凡历数十年,遭逢世界大战者二,内战更不胜计。其后失明膑足,栖身岭表,已奄奄垂死,将就木矣。默念平生,固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世,似可告慰友朋。至若追踪前贤,幽居疏属之南、汾水之曲,守先哲之遗范,托末契于后生者,则有如方丈蓬莱,渺不可即,徒寄之梦寐,存乎遐想而已。呜呼!此岂寅恪少时所自待及异日他人所望于寅恪者哉?”又说:“虽然,欧阳永叔少学韩昌黎之文,晚撰《五代史记》,作《义儿》、《冯道》诸传,贬斥势利,尊崇气节,遂一匡五代之浇漓,返之纯正。故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孰谓空文于治道学术无裨益耶?”此篇泣血滴泪之序文,是陈寅恪生命中的一曲悲歌,是一个文化殉道者的独白,同时也是一位虽九死而不悔的学术老人留给这个世界的一个隐语。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2013-07-19 国际先驱导报 艾琳)报道:


核心提示: 这个夏天,因为一本书的再版,“陈寅恪”三个字久违地热闹了起来。


断市13年后,《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于今年6月再版,封面上依然是一位干瘪清矍的老者抿嘴柱杖独坐,眼神神奇而略带深沉,真正一副遗世独立的样子。


与当年首印后的轰动一样,人们再次讨论起这个在历史学界与王国维等大师齐名的人物。“作为个人,他的身上有道德力量、人格力量、思想力量、学术力量,这使他能够成为后世人心目中持续、长久的话题,也许再过五百年还可以讨论,就像《红楼梦》、曹雪芹还可以讨论一样。这种力量可以穿越时空。”历史学者傅国涌说。


与他的其他传记不同,这本书是作者陆键东根据历史档案和对其身边人物的采访,讲述陈寅恪从1948年南下决定定居广州开始到1969年在文革中含恨而亡为止,最后二十年留在岭南的那段日子。事实上,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二十年,更是其妻子、助手、学生、友朋的二十年,同时也是新中国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间本来面目的一个缩影。


独立,自由


“一犬吠影,十犬吠声。”陈寅恪用这八个字来形容那个年代。追溯那段惊心动魄、天昏地暗的日子,距今已有六十余载。


1948年底,在那个历史的断代时刻,北平被解放军重兵包围,战火迫近清华园。当时,国民政府开始了“抢救学人”的活动。那时,国民党派来的专机先去往南京,陈寅恪搭乘的班机与胡适一道。然后,从南京南下到广州的岭南大学康乐园内。其时,岭南大学的校长陈序经正用大手笔笼络高级人才。


于是,偏南一隅的岭南大学成了陈寅恪最后二十年的“家园”,自此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一直到去世。而他当时为何不到台湾的原因,至今仍是学界不断探讨的问题。


就是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社会出现了诸多针对知识分子的疯狂闹剧,陈寅恪也被卷入各种浩荡的政治运动中,挨过整,被批斗,发出“今日吾侪皆苟活”的感叹。而在所有的世俗与骚动面前,他自纹丝不动,苦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维”。


文革前,在全国学界曾暗地流传着关于陈寅恪“逆流而动”的一些传说。陆键东在书中给出了真相。1954年,国务院派陈寅恪先生之弟子汪篯到广州,欲迎先生赴京任社科院中古史研究所所长。陈寅恪的答复则是两个条件:一个是允许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一个是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毛公、刘公”即毛泽东与刘少奇。陈寅恪让妻子唐筼将此两个条件写于纸上,明显地要让汪篯带回北京,以示并非空口无凭。


陈寅恪为何毫不掩饰地提出两条足以惊世骇俗的条件?他不仅要求自己如此,且必须整个研究所的人都遵循这一原则。事实上,他也明白自己这样做是极大的不合时宜。只是对于一个单纯的读书人和学者而言,政治游戏是太过高深的学问,他们难免会因为一些对于政治过于幼稚的向往,而将自己由依附变为被绑架的地位。


回到三十年前(1927年)王国维自沉颐和园昆明湖,他受邀撰写碑铭文:“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日久,共三光而永光”。如今,这块掩映在庐山之麓的石块无不是对陈寅恪精神的最好诠释。


不幸,幸


如果不是陆键东意外在一堆故纸堆里发现了一批珍贵的陈氏档案史料,“每掀动一页发黄的旧纸,手在微微颤抖,心在砰砰狂跳”,没有他“三十年只待一人”的使命感,恐怕无人可以知晓这个人最后二十年的凄苦与悲凉,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


五十五岁那年,他双目失明。后来,跌断股骨导致膑足,彼时他还戏谑自己为“左丘失明,孙子膑足。”即使在这样的境况中,他也一直没有停止过著书立说,努力将自己的学术生涯延续到最后一息。在晚年勃发之时,写出了《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等学术名著。


对于陈寅恪晚年的创作,人们至今仍在讨论的是他将生命的重心关注于陈端生、柳如是、李香君三个女性身上到底值不值。但是,读完他的著作后大抵就会明白他的用意所在——这三个女性皆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追求独立自由的女性。古代受礼教束缚的弱女子尚且不顾一切追求一己的人格精神之独立,而现今以道自命的须眉男子还不如她们?


那段时光中,与之相伴的还有他“斋中脂墨助高才”的妻子。他经常对女儿说:妈妈是咱们家的主心骨,没有她,就没有我们这个家。在他盲目膑足时,唐篔充当起他的双目双足,照顾他的起居并帮其著述。


有这样一个小细节:在1962年,年已六十八岁的中国古文字泰斗容庚在前妻病故后与一从小相识的女友结婚。唐篔闻听此事后无限感触地说:“容庚这样的年龄还有人愿意嫁给他,我死了以后,有谁愿意嫁给这个盲目的老头呵。”


这叫人怎不动容?就像作者曾在序言中写的那样,“当全书最后一个感叹号重重地划下时,止不住眼角流下一行清泪。”


《陈寅恪之死》(2014-07-28 罗思义)报道:


晚年的陈寅恪双目失明


旅美学者余英时曾经就中国大陆卓越史学家陈寅恪在文革中的遭遇做了相当深入的研究﹐他推敲陈寅恪所写的诗文去寻找他受苦受难的真相﹐始终没有一个详尽的答案。最近﹐中国大陆发表了一篇“冤案实录”的文章﹐详述陈寅恪从一九六六年到一九六九年三年间所受到的折磨﹐许多事实证明﹐陈寅恪夫妇是被文革的造反派活活整死的。


陈寅恪是中国现代史学界的泰斗﹐他的睿智﹐他的渊博﹐他的成就说得上是前无古人﹐直到今日尚未见来者。这样一个奇才﹐竟在毛泽东所订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标准中遭到横祸﹐夫妇两人先后在惊吓﹑惶惑﹑批斗﹑战栗中死去。陈寅恪之死﹐证明了共产政权之残暴﹑和中共红卫兵与造反派之可怕。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灾难。


其实陈寅恪的不幸遭遇﹐从中共君临中国大地之初就开始了。在中共所订的标准下﹐陈寅恪是“旧社会的反动文人”﹐再加上他曾经到国外深造﹐更是被诬为里通外国的买办﹑特务﹐这许多标签贴在陈寅恪的身上﹐说明了他在“解放后”的中国大陆不会有好日子过。


这里先说说陈寅恪的背景:陈寅恪一八九O年出生﹐是江西万宁人(今江西修水)﹐游学欧美七年﹐一九二五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岭南大学教授。大陆政权易手后﹐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对中国古代史﹑古文学和佛学经典均有精湛研究﹐著作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一九六九年十一月五日历经文革浩劫﹑政治打击﹑人格羞辱﹑身体摧残后去世﹐比他小十一岁的夫人唐篔也在他死后四五天自我了断去世﹐追随陈寅恪于地下。


陈寅恪的灾难虽始于文革﹐但导致他挨整被批去世的原因,则应回溯到一九六四年二月十三日毛泽东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批判。那一天﹐毛泽东听完邓小平﹑陆定一﹑林彪﹑康生﹑彭真等人对教育工作情况介绍后﹐大骂当前教育政策与教育方式﹐他骂:“现在课程就是多﹐累死人﹐使中学生﹑大学生天天处于紧张状态﹐要不得”。又说:“历来状元都是没有很出色的﹐李白﹑杜甫不是进士﹐也不是翰林﹐韩愈﹑柳宗元只是二等进士﹐王实甫﹑关汉卿﹑罗贯中﹑蒲松龄﹑曹雪芹也都不是进士﹑翰林。”“现在这个办法是摧残人才﹑摧残青年﹐我很不赞成﹐读那么多书﹐考试办法是对付敌人的办法﹐害死人﹐要终止”。


两个多月后(七月五日)﹐毛泽东又与他的侄子毛远新谈“教育改革与教育革命”﹐内容涉及阶级斗争﹐毛说:“教改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教员就那么点本事﹐离开讲稿什么也不行。”


在毛一句顶一万句的时代﹐中共便在四个月后(十一月九日)向大陆转发了“毛主席与毛远新谈话纪要”﹐这就种下了以陈寅恪为代表的中国教育工作者在文革中被整﹑被囚﹑被杀的原因。


一九六六年七月文革开始不久﹐广州中山大学开始张贴各种各样批斗陈寅恪的大字报﹐他们不从学术角度批陈寅恪﹐而是骂“贯彻资产阶级反动立场”的陈寅恪﹐指他“大肆挥霍国家财富和人民的血汗钱﹐每月吃进口药物﹐每天要享受三个半护士的护理”﹐甚至诬指他“污辱护士”。


早已目盲腿断的陈寅恪﹐被骂“这瞎老头什么也不用干﹐住最好的﹑拿最高的工资﹐还不是劳动人民养着他!”


心高气傲的陈寅恪受不了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丑化攻击﹐乃于一九六六年七月三十日向中山大学保健室主任梁绮诚医生写了一封短信:“梁主任:因为我所患的病是慢性病﹐一时不能痊愈﹐而一时又不能就死﹐积年累月政府负担太多﹐心中极为不安﹐所以我现在请求您批准下列各点:(一)从一九六六年八月一日起﹐一切我经常所需用的药品皆由我全部自费﹐一部分药丸可在市内自己购买﹐另一部分如水剂药——‘稀释酸’﹑‘必先’﹑‘薄荷水’﹑‘灰溴’以及本校有的‘安眠药’等(如急需药品一时买不到者)均请仍由保健室供给﹐但全部自费。(二)消毒物件指纱布﹑棉签等物仍由保健室代为消毒﹐请酌量收费。此致敬礼!陈寅恪敬启(印章)一九六六年七月三十日。”


由于中共的造反派指陈寅恪“污辱女护士”﹐他的妻子唐篔写了一个书面声明给广东省委驻中山大学文革工作队﹐说明陈寅恪“双目失明﹐腿骨折断﹐又患肠胃心脏等病”﹐因此医嘱要护士为陈寅恪“冲洗阴囊﹑上药﹑照光”﹐并非污辱护士﹐而冲洗阴囊时她从旁助理。


工作队与造反派岂会接受陈寅恪夫妇的解释?他们继续以大字报丑化攻击﹐尤其是一向主张保护陈寅恪的中共高干陶铸被打倒后﹐陈寅恪的遭遇更坏﹐大字报覆盖了他所住的东南区一号大楼﹐甚至贴到他住房的床头前面﹐处境十分恐怖。接着﹐红卫兵冲入屋内﹐见陈寅恪目盲腿断﹐没有打他﹐拳脚全部落在他妻子唐篔的身上﹐把陈寅恪吓得屁滚尿流﹐场面十分悲惨﹐这种死亡威胁的责骂﹑批斗﹐持续了一段很长的时间。接着就是抄家﹐以抢劫的方式掠夺了他家中的财富﹐撕毁或焚烧他的书籍与手稿。


幸亏第一批到陈寅恪家中抄查的“革命群众”是中山大学历史系的学生﹐他们知道若干手稿﹑文件﹑书报是学术瑰宝﹐因此抄出来之后贴上封条查封﹐没有遭“灰飞烟灭”的厄运。


陈寅恪损失最大的是破四旧的“革命群众”上门抄家批斗﹐他们不但抢去他妻子珍藏的首饰﹐还把他先祖遗留下来的文物字画没收﹐从此不知去向﹐大概都被“党和人民”占为己有。


当时年近八十的陈寅恪与他六十八岁的妻子唐篔均成为待罪羔羊﹑惊弓之鸟﹐但“革命群众”对他们的丑化仍不停止﹐甚至陈的学生兼学术研究助理黄萱也被学校历史系召去参加运动﹐逼迫她批斗陈寅恪﹐又指她与陈寅恪有不清楚的男女关系。这是中共上下对待敌人的手法﹐但对陈寅恪与黄萱来说﹐则是最严重的中伤与侮辱。


从一九六六年的冬天开始﹐陈寅恪被迫多次写书面检查交待。一代大儒竟向一群如土匪般凶狠的无知“革命造反派”哀哀求饶﹑自掴自辱﹐并说他从不反对共产党﹐也不反对马列毛﹐但革命群众仍不满意﹐迫他一写再写﹐现在把他一篇检讨公开如下:(一)我生平没有办过不利于人民的事情﹐我教书四十年﹐只是专心教书和著作。(二)陈序经和我的关系只是一个校长对一个老病教授的关系﹐并无密切来往。我双目失明二十余年﹐腿骨折断已六年。(三)我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早已向中大的组织交待。


等待死亡降临的陈寅恪﹐面对漫漫无尽的批斗﹑抄家﹑羞辱﹐内心痛苦可以想见。在他生命最后一年﹐中山大学的“革命群众”这样批判陈寅恪:“陈寅恪对于蒋家王朝的覆灭﹐对于亡国给共产党是不甘心的﹐他声称不吃中国面粉﹑不为五斗米折腰﹔他狂叫‘兴亡遗恨尚如新’﹔他还说﹐虽然年纪老到皮包骨了﹐但还不愿死﹐要看共产党怎么亡﹐死了以后﹐骨灰也要抛在大海里﹐不留在大陆﹐简直是反动透顶﹑恶毒至极。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革命群众对他也确实愤恨至极﹐他要至死不变﹐就让他带着花岗石脑袋见上帝吧……”。


在整肃陈寅恪的种种手段中﹐最惨的是有线广播的高音喇叭。有整整两年的时间内﹐陈寅恪被四面八方的高音喇叭所包围﹐痛苦不堪﹐在正常的日子里﹐陈尚且要安眠药帮助才能睡眠﹐何况二十四小时不断向他播放令人恐惧到极点的恶魔般的声音。革命群众知道他眼盲﹐但听觉灵敏﹐故意以噪音来干扰他的听觉﹐他们甚至把喇叭悬在他的床头﹐说是“让反动学术权威听听革命群众的愤怒控诉。”


二十年后﹐梁宗岱夫人含泪写下当时的情景:“历史系一级教授陈寅恪双目失明﹐他胆子小﹐一听见喇叭里喊他的名字﹐他就浑身发抖﹐尿湿裤子﹐他就是这样被活活吓死的!”


陈寅恪既成为革命的对象﹐他的妻子﹑女儿﹑亲属当然受到株连。他的亲属有人受不了酷刑迫害与批斗殴打﹐只能“坦白招供”承认自己是“特务”﹐而陈寅恪是“大特务”﹐他的两个女儿也是“特务”。因此“清白”的家属均主动站出来与陈寅恪划清界限﹐他的两个女儿当然也不敢回去看望受苦受难的父母﹐深恐牵连到自己。这种家破人亡的悲剧﹐在中共统治大陆几十年中﹐屡见不鲜﹐何止是文革而已﹐因此没有人会同情陈寅恪﹐因为比他们更悲惨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在陈寅恪最后的两百天中﹐他已瘦得不成样子﹐有人偷偷上门去看他﹐他一语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但外面对他的批斗诅咒仍然十分凌厉﹐他们骂他“比狗屎还要臭”﹐骂他“死不改悔的反动派”。但到了毛死文革结束﹐中山大学热爱毛的革委会则说﹐陈寅恪到死仍表示对毛主席和共产党感激!


一九六九年十月七日晨五时许﹐瘦弱不堪的陈寅恪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逝世﹐经诊断死因是:心力衰竭﹑肠梗阻﹑肠痲痹﹐享年七十九岁。而为他吃尽苦头的妻子唐篔则在陈寅恪死后四十五天﹐也就是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廿一日晚上八时死去。虽然中山大学方面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脑出血﹐实际则是唐篔在从容安排好一切后方随陈寅恪而去﹐也就是为殉夫而自行了断﹐只是不愿让革命群众为她带上“自绝于人民”的帽子。


到了一九七六年﹐中山大学革委会政工组才下结论说:“陈寅恪同志属人民内部矛盾﹐按国务院规定一次补发其遗属抚恤金伍佰二十元”﹐体现了毛与党对他的“恩情”!


陈寅恪死后,消息一直被掩盖﹐也许中共当局认为“微不足道”﹐也许有些共干把它订为“国家机密”﹐因此外界无从得知。直到一九六九年十二月一日,在香港出版的“春秋杂志”才发表了一篇“史学权威陈寅恪一死了之”的文章﹐透露了陈寅恪死讯。到了一九七四年一月二十六日﹐台湾中央日报副刊又刊登出一篇长文﹐历述中共把陈寅恪迫害致死的经过。两个月后﹐也就是三月三十一日﹐台湾国府国防部长俞大维在中央日报写了一篇“纪念陈寅恪先生”的文章﹐内有“缅怀此一代大儒﹐不禁涕泗滂沱”之句﹐但并无责怪中共政权之句。接着海外传媒在一年中发表了许多名人追悼陈寅恪的文章﹐其中包括有赵元任﹑杨步伟﹑毛子水﹑罗香林﹑劳干﹑方豪﹑牟润荪等。


俞大维与陈寅恪有姻亲关系﹐陈的母亲是俞大维的姑母﹐陈的胞妹是俞大维夫人﹐而俞﹑陈两人均先后赴美国﹑德国同窗留学。


也许海外纪念陈的文章有批评中共政权之处﹐因此中共方面对此有所反应﹐一九七八年五月﹐毛死江囚﹐广东出版的“学术研究”刊出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在前言中这样写:“解放后党和人民对陈寅恪先生的工作和生活给予妥善照顾﹐使这位早年双目失明的学者的著述工作从未中断﹐对此他曾多次表示对毛主席和共产党的感激。陈寅恪先生于一九六九年逝世﹐在他去世前用了十几年的工夫研究了大量明末清初的史学﹑文学材料﹐终于完成了‘柳如是别传’﹐这种学术钻研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蒋帮的一些无耻文人﹑政客﹐因为陈寅恪先生十多年没有发表文章﹐便大谈他晚年遭遇﹐并借此进行反共宣传﹐这部洋洋数十万字的著作﹐就是给这些反华﹑反人民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此文发表在中共“一举粉碎四人帮”并宣布文革浩劫结束的年代﹐但从此文用句来看﹐四人帮余孽仍在﹐而文革浩劫还没有结束!看来﹐中国大地的文人﹐仍有人要步陈寅恪的后尘﹐命丧祖国!


《您现在使用的中文变体可能会影响一些词语繁简转换的效果。建议您根据您的偏好切换到下列变体之一: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不再提示 | 了解更多)

维基百科志愿者互联交流群(Telegram:@wikipedia_zh_n、Discord及IRC:#wikipedia-zh IRC://互联)欢迎大家加入。

[关闭]

陈寅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陈寅恪

Chen Yinke.jpg

鹤寿(不常用)

出生 1890年7月3日

 大清湖南省长沙府

逝世 1969年10月7日(79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广州市

籍贯 江西义宁

活跃时期 1948年

政党

配偶 唐筼

父母 陈三立(父)

俞明诗(母)

亲属 陈宝箴(祖父)

陈衡恪(兄)

学历

经历

学术工作

主要领域 魏晋南北朝史、隋唐政治史

著名作品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元白诗笺证稿》

《金明馆丛稿初编》

《寒柳堂集》

《论〈再生缘〉》

《柳如是别传》

陈寅yín恪kè[1](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鹤寿,江西省南昌府义宁州(今江西省修水县)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东方史学家[2],曾获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亦为民初时期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其馀三人为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通晓二十馀种语言。其史学脱胎于乾嘉考据学,著有《柳如是别传》、《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严耕望将其与钱穆、陈垣、吕思勉并称为“现代四大史学家”。



目录

1 生平

1.1 家世

1.2 求学

1.3 执教清华

1.4 南渡北归

1.5 岭南-中大时期

1.6 文革晚年

1.7 逝世

2 学说

2.1 游牧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周期性激活机制

2.2 不古不今之学

2.3 关陇集团

2.4 关中本位政策

3 逸事

3.1 治学理念

3.2 京剧情怀

3.3 反对简体字

4 评价

4.1 正面评价

4.2 负面评价

5 家庭

6 著作

7 “恪”字读音争议

8 注释

9 参考文献

10 延伸阅读

11 外部链接

11.1 画像

生平


1939年秋,陈寅恪、唐筼(yún)夫妇与三个女儿避难香港。

家世

光绪十六年(1890年)五月十七日(旧历)陈寅恪生于长沙,籍贯江西省南昌府义宁州(今修水县)。祖籍福建省汀州府上杭县,乃江州义门陈氏后裔,宋嘉佑七年自江西浔阳迁往福建。到六世祖陈腾远又由闽入赣。他的儿子克绳,人称韶亭先生,可见家学渊源。幼子伟林,字琢如,是有名的医生,创办义宁书院培养人才,太平天国时组织乡人为团练,防守义宁。祖父陈宝箴是三子,1851年中举,在父亲死后接任团练。上京未中会试,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招揽人才,受到其礼遇;曾官拜湖南巡抚。陈寅恪是为其父陈三立继室俞明诗所生的第二子,陈氏门堂三代世家,陈三立为诗文名家。祖母黄氏以在寅年生,取名寅恪(恪字为家族字辈),在家族中排行第六,晚辈称其六叔[3]。


求学

陈寅恪儿时启蒙于家塾,学习四书五经、算学、地理等知识[4]。1900年(光绪26年)祖父陈宝箴去世后,陈三立举家迁居江苏金陵,在家中开办思益学堂,教授四书五经、数学、英文、体育、音乐、绘画等课程。先后延聘教师有国学大师王伯沆、柳翼谋、周大烈。陈家两代素来倡议新政,“思益学堂”领风气之先采用现代化教育,陈三立与教师相约一不打学生、二不背死书,一派新式作风,深得当时两江总督张之洞赞赏[3]。如此家学渊源下,陈寅恪自小除打好深厚的国学底子,眼界并扩及东西洋,留学日本前便“从学于友人留日者学日文”[5]。


1902年春季,陈寅恪随长兄陈衡恪来日本,两年后的夏天回南京度假,与五哥陈隆恪考取留日官费,15岁的陈寅恪随陈衡恪经上海吴淞码头离岸东渡日本。父亲陈三立相送并作诗一首《十月二十七日江南派送日本留学生百二十人登海舶隆寅两儿附焉遂送至吴淞而别其时派送泰西留学生四十人亦联舟并发怅望有作》[6]。自费入东京弘文学院就读。查中国的《清国留日学生名薄》和日本《弘文书院清国留学生名薄》等诸多原始档案文献和学籍记录名单,无“陈寅恪”之名。有“陈衡恪(26岁)”、“陈隆恪(17岁)”之名。陈寅恪研究专家刘梦溪著作中认为“陈寅恪考入日本庆应大学”。东方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陶方宣、桂严二人所写的《鲁迅的圈子》一书称“鲁迅和陈寅恪是留日同学还曾经同室居住”。


1905年,因足疾辍学回国。1907年,插班考入大学预科学校的上海吴淞复旦公学。1909年毕业后由亲友资助留学,先后到考入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后在瑞士苏黎世大学学习。1912年春,从瑞士返回上海,回欧洲时到法国巴黎大学学习。翌年秋,江西省教育司的符九铭召他回南昌阅卷。1914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断学业。在国内这几年都担任阅卷工作,但他并未久居南昌而是在南京陪伴家人居住。


1918年冬,获得江西教育司官费资助,再度出国深造。1919年1月到美国哈佛大学随兰曼教授(Charles Rockwell Lanman)学梵文和巴利文。后因时局不稳,官费停寄,生活至为艰苦,每餐吃炒腰花(猪肾),省下的钱买书[7]。性情孤僻,很少社交[注 1]。


1921年转往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研究院,随路德施教授攻读东方古文字学,同时向穆勒学习中亚古文字,向黑尼士学习蒙古语。通过留学期间的学习,具备了阅读蒙古语、藏语、满语、日语、梵语、英语、法语、德语、巴利语、波斯语、突厥语、西夏语、拉丁语、希腊语等十馀种语言的能力,尤精梵文和巴利文[注 2][注 3][注 4]。1923年陈寅恪在《与妹书》中明确地表示“我今学藏文甚有兴趣,因藏文与汉文,系同一系文字。如梵文之于希腊拉丁及英德法等之同属一系”。夏曾佑曾对他感慨说道:“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


颇具意味的是,陈寅恪四处求学,学贯东西,可一生中没有一张文凭。


执教清华


陈寅恪故居,清华照澜院2号

1925年3月自德国返回中国,时吴宓主持清华国学研究院,应清华学校之聘,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同为国学研究院导师。在这之前,清华校长曹云祥原本聘请胡适为导师,胡适坚辞不就,并推荐了梁启超、王国维和章太炎三人[注 5]。次年秋到校任教。1928年,清华学校改制为清华大学,应聘为中文、历史二系教授,并在北京大学兼课。1928年暑假,回上海探亲,与清代台湾巡抚、台湾民主国大总统唐景崧之孙女唐筼完婚。在此期间主要讲授佛经翻译文学、两晋南北朝隋唐史料和蒙古史料研究等课程。1929年6月5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正式迁入北平北海静心斋,时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的陈寅恪,被委任为第一组主任。1929年10月,在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的斡旋下,陈寅恪正式成为中国国民党党员。1930年以后,开“佛经文学”、“世说新语研究”、“唐诗校释”、“晋至唐文化史”、“魏晋南北朝史专题研究”、“隋唐五代史专题研究”诸科,凡是与佛教有关的资料,一律用黄色的包装著[注 6],当时名家如吴宓、朱自清、冯友兰都来旁听,郑天挺称他是“教授的教授”,历史系教授姚从吾说:“陈寅恪先生为教授,则我们只能当一名小助教而已。”自视甚高的刘文典认为西南联大文学院真正的教授只有“两个半”,陈寅恪便是其中的一个,他自己只能算半个。他甚至公开说:“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四百块钱,我该拿四十块钱……”同时还兼任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及第一组(历史)主任、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理事、清代档案编委会委员等职,得遍阅故宫满汉文宗[注 7]。陈寅恪本人是谦虚的,自称:“寅恪不敢观三代两汉之书,而喜谈中古以降民族文化之史。”[注 8]在清华大学任教时,仍经常到东交民巷向钢和泰学习梵文。1935年他享受特殊贡献者的薪资待遇,月薪480元,为清华教授中月薪最高者。他分配有一幢住宅,住清华西院36号。[8]


南渡北归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其父陈三立忧愤死。寅恪悲恸过度,右眼失明。11月携眷南逃,途中手稿遗失甚多[注 9],任教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主要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史专题和元白诗研究等。1937年10月自北平随校南迁至长沙,11月从桂林到广州、香港、海防,再到云南。1938年到达在蒙自的西南联大,次年又随西南联大迁往昆明。1939年,牛津大学聘请他为中国史教授。因其不适应高原气候,又思念家人,便决定赴英讲学。1940年9月,他离昆明赴香港探亲,准备转英国。因战事未能成行,返昆明。在昆明期间撰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有诗“食蛤那知天下事,看花愁近最高楼”。


1941年受香港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许地山所邀,任职客座教授,讲授隋唐史,仅讲授韦庄《秦妇吟》一诗,耗时两个月,1941年8月4日,许地山逝世,接任系主任。1941年底香港沦陷,学校停课,生活物资奇缺,由于陈寅恪懂日文,日军十分礼遇之,寅恪拒不接受日人馈赠。期间寅恪闭门治学,撰《唐代政治史略稿》一书。当时驻港日军亲自处理陈家所租借的楼房(九龙太子道三六九号)征用问题的当事人、也是负责给陈家送指定的粮食配给的日军少佐松某人工作记录等档案文献记载,自始至终他都是和陈寅恪说中文进行沟通。因为松某人是京都大学中文系学生。当时在场参与处理此事的还有后来成为日本的中国古代文学专家的小川环树、还有日军竹藤峰治、肥田木等数人,均是日本各大学的中文系从军学生;而征用陈家租借的那楼居民楼是因为该楼离香港大学很近,日军“笔部队”准备利用这个楼房来查封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古籍,实行文化统制。最后征用楼房之事被日军驻港总督矶谷廉介否决。香港日本政权欲以高薪聘请其任香港东亚学院院长,未果。1942年6月19日,陈寅恪致傅斯年、朱家骅、叶企孙、王毅侯四人信中说:“……香港倭督(指矶谷廉介)及汉奸(指陈君葆)复欲以军票二十万(港币四十万)交弟办东亚文化协会及审定中小学教科书之事。”


1942年5月1日陈寅恪从日军占领下的香港大学正式辞职。携妻女逃离香港,至桂林,中研院物理所长丁西林前去迎接,任教于广西大学。1943年12月再前往燕京大学。1945年,左眼失明。是年9月下旬,离开昆明经缅甸、印度前去英国治眼疾,却因耽搁太久,无法痊愈,仅一眼能见微光。1946年春,乘船绕道北美回国到南京,10月重回清华。国民党六大召开前夕,列入朱家骅与陈立夫联名向蒋中正推荐的98名“最优秀教授党员”之一并出席大会。[9][10]1946年再任清华大学教授。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岭南-中大时期

1948年底,解放军逼进北平,陈寅恪并没有前往台湾的打算[11]。傅斯年电话催请寅恪南下[注 10],寅恪举家乘飞机至南京,次日赴上海。最后在岭南大学[注 11],未能前去台湾[注 12][注 13]。


1952年秋院系调整,岭南大学并入中山大学,自此一直担任中山大学教授,为历史系、中文系讲授两晋南北朝史、唐史、唐代乐府等三门课程。1954年,中国史学会公布第一届理事会名单,郭沫若担任主席,吴玉章、范文澜担任副主席,他担任理事[12][13][14]。1960年7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54年,陈寅恪写成《论〈再生缘〉》,油印稿由章士钊带到香港,辗转由香港友联出版社出版,一时轰动海外,议论纷纭,引起北京方面的注意。有关方面与郭沫若、周扬、齐燕铭等人交换意见后,决定在大陆出版陈端生著和郭亲自校订的十七卷本《再生缘》,以回应海外议论。然而,由于这部乾隆年间的虚构作品语涉“征东”,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特殊国际环境下,周恩来、康生出面中止了对《再生缘》的讨论,陈著与郭氏校订本也被搁置起来。胡乔木拜访陈寅恪时,陈氏因言:“盖棺有期,出版无日。”即指此事。[5][15]


文革晚年


陈寅恪墓

国务院副总理陶铸敬重陈寅恪的学识和人品,1957年曾关心陈寅恪的眼疾。1962年,陈寅恪滑倒于浴盆内,右腿折断,陶铸派三名护士轮班照顾,助手为黄萱。文化大革命时,陶铸被江青打倒,陈寅恪同时遭到迫害,红卫兵冻结寅恪夫妇工资,赶走黄萱和公派的护士。陈多次写书面检查交待,声明:“我生平没有办过不利于人民的事情。我教书四十年,只是专心教书和著作,从未实际办过事。”珍藏多年的大量书籍、诗文稿,多被洗劫,有诗云:“涕泣对牛衣,卌载都成肠断史;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刘节代替寅恪受批斗[16],造反者依然发明了对付盲人学者的独特批斗法,将喇叭设在他床前,“让反动学术权威听听革命群众的愤怒控诉”。


逝世

1969年10月7日在广州因心力衰竭且骤发肠梗阻麻痹逝世[17],陈寅恪逝世11天后,1969年10月18日,《南方日报》刊登了一条一百多字的消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山大学教授陈寅恪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本月七日在广州逝世,终年七十九岁。”[18]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卷下,“己酉年 一九六九 先生八十岁”条目载:“……旧历五月十七日,先生八十诞辰……阳历十月七日(依陈垣《二十史朔闰表》推算,为旧历己酉年八月二十六日乙卯)晨五时半,先生逝世……”次月21日,唐筼亦逝[19]。


陈寅恪与唐筼相继逝世后,二人的骨灰先是寄存火葬场,后改存银河公墓,直到2003年才安葬于江西庐山植物园,是为陈寅恪墓。[20]


学说

儒家

ACC-s05667.svg

儒家思想

先圣先哲

古代儒者

儒家经书

古典儒学

当代儒学

宗教场所

主要圣职

仪式典礼

信仰崇拜

相关事项

儒家文化圈

查论编

陈寅恪开创以诗证史、以史解诗的学术方法[21],很明显是继承了钱谦益“以诗证史”的方法,陈寅恪曾言:“对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22]。例如在《元白诗笺证稿》一书中提出白居易以“七月七日长生殿”为寝殿之误[23],“长生殿”前身是祀神之“集灵殿”,“唐代宫中长生殿虽为寝殿,独华清宫之长生殿为祀神之斋宫”[24]。


游牧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周期性激活机制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对中国三千年来中原农业文明和草原游牧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做了极为精辟和创见性的概括;并可延伸到后来《河殇》中认为的黄土文明和海洋文明的的关系。


不古不今之学

陈寅恪曾自言:“平生为不古不今之学,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对于“不古不今”之义,历史学家有不同的说法,在中国有罗志田、桑兵;在台湾,除了汪荣祖著有《史家陈寅恪》专书以外黄清连、王震邦及逯耀东等亦有专文对此进行探究。而“不古不今”含义至今仍尚有分歧,兹举数家之言如下:


依汪荣祖的说法“不古不今”为中古史,因陈寅恪本身也是以中古史见长,亦曾言:“喜谈中古以降民族文化之史。”因此,此说得到多数认同。逯耀东则进一步认为“不古不今”系指经学而言,即超越今古文经学,专治乙部之学(按:乙部为古代图书分类之史书),故可作两方面探讨,初为乙部之书,进为专指魏晋隋唐之史。而桑兵认为“不古不今”并非由字面上来解释,应从其时代背景做观察,“不古不今”为“不新不旧”之意,引申为治史不拘泥于古亦不疑古。但是根据钱宾四教授的想法,首开今古之争的两汉经学,就不存在实质的今古差异,仅是虚拟的差异。


陈先生身为一文史名家,不仅在治史上有卓越贡献,在相当早的时候就提出与乾嘉学派治学风气不同意见,他认为若是要了解诗词典故的深意,除找出古典(第一出处)之外,还要找出作者当时的今事,这样才能古今融为一体,这种古典今典共鸣的新传记批评,实际上已经超越中国历来诗词评论的窠臼,乃陈先生晚年著作与早期著作的会通处,也就是陈先生的心史所在。


关陇集团

陈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提出“关陇集团”的说法。从北周、隋至武则天政权,皆与关陇集团息息相关。


关中本位政策

宇文泰建立关中本位政策,并且融合鲜卑及汉文化以消除胡汉隔阂。最后北周形成较团结的关陇胡汉集团,汉族也成为军队主力之一,得以攻灭因政治混乱而衰退的北齐。陈寅恪指出:“李唐承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全国重心在西北一隅。”


逸事

治学理念

陈寅恪一生治学秉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25]。1953年已决定其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在他1953年12月1日的《对科学院的答复》里,提出就任所长的两个条件。第一条:“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第二条:“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并说:“其意是,毛公(毛泽东)是政治上的最高当局,刘公(刘少奇)是党的最高负责人。我认为最高当局也应和我有同样看法,应从我之说。否则,就谈不到学术研究。[26]”遂不能就任。仍任教于中山大学。此事于20世纪80年代方公之于世。


京剧情怀

1957年,陈寅恪作诗《广州京剧团来校清唱,即赋三绝句》,同时作为新谷鸳的粉丝,在同年春节将其名字写入对联。1959年至1962年期间,广州京剧团每年都会到中山大学风雨操场(即现中大南校区行政楼)进行演出,也正是在那个时候,陈寅恪逢场必到,同时陈寅恪亦能分辨出张君秋与新谷鸳的演出形式不同。1964年作诗,意为昆腔、弋阳腔已渐次式微,只有京剧令人“渐欲狂”。[27]


反对简体字

陈寅恪生前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简体字,曾托人向毛泽东表达反对之意,他自己书籍出版时,也强调不能使用简体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业先前尊重他的遗愿,在2020年,陈寅恪逝世超过50年,其著作权保护期满,生前著作进入公有领域。译林出版社出版简体字版《陈寅恪合集》,首次将他的著作以简体字印行,引发舆论争议[28]。


评价

正面评价

《吴宓文集》说:“宓于民国八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得识陈寅恪。当时即惊其博学,而服其卓识,驰书国内诸友谓:‘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今时阅十五、六载,行历三洲,广交当世之士,吾仍坚持此言,且喜众之同于吾言。寅恪虽系吾友而实吾师。”

傅斯年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胡适在1937年2月22日的日记中称:“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

高阳在《锦瑟详解》一文中言:“我作考证,师法陈寅恪先生,以穷极源流为尚。”

许冠三认为其对新史学之贡献“首推史料扩充”,为学尚“喜聚异同宁繁毋简”。[29]

余英时:“又谱玄恭万古愁,隔帘寒柳障重秋。哀时早感浮江木,失计终迷泛海舟。岭外新篇花满纸,江东旧义雪盈头。谁教更历红羊劫,绝命犹闻叹死囚。”“看尽兴亡目失明,残诗和泪写孤贞。才兼文史名难隐,智澈人间劫早成。吃菜事魔伤后死,食毛践土记前生。逄蒙射羿何须怨,祸事从来是党争。”[30]

负面评价

钱锺书则认为诗史说是一个偏见,屡作讥评。在《管锥编》第1227页、《宋诗选注·序》都直接或间接做了批评。钱先生的批评,实有其根据。陈先生在古典文学批评上偏向于写实主义,对于抒情或不是为写实目的的作品,诗史说就不能自圆其说。这种观点证诸于西洋文学史,乃是有真凭实据的。反观中国古典文学并不能一概皆视之为写实主义,这是正确的。我们只能说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有泰半以上是写实主义,其他是抒情或不是写实目的的作品。所以诗史说值得商榷。但是陈先生的诗史说的新意在于以史证诗,以诗证史,在理论上确有一新耳目处,不但在理论的陈述上,以及实际批评贡献,造成空前绝后的成就。[31]

余英时《我所认识的钱锺书先生》叙述,在韩愈是否“服硫磺”的问题上,钱锺书不取陈寅恪的考证;后来他(钱锺书)又批评陈寅恪考证杨贵妃是否以处子入宫太“trivial”(琐屑)。余英时感慨地说:“我才恍然他对陈寅恪的学问是有保留的。”[注 14][注 15]。

钱穆1960年5月21日致余英时的信中对陈寅恪的文章提出了两点批评:一是“冗遝而多枝节”且不“可诵”;二是“临深为高,故作摇曳”,认为为文不可学他[32]。

严耕望云:“(陈)治学长处在于提出一个深具启发性的见解,但往往过分强调这个见解,有时为了强调新见解而走偏锋,自是他的短处。”[33]

许冠三论陈寅恪:近人论述寅恪史学颇多误解,最无稽的莫若说他“一贯承袭乾嘉朴学的家法”,以及志在效司马氏“通古今之变”。殊不知他衷心仰慕的,乃是宋人论史见解和司马君实所型定的长编考异之法,先考并世材料之异,复合古今情意之同。……概括来说,寅恪治史自有其不容忽视的特色,亦自有其不容低估的业绩,但无论如何说不上“伟大”。[34]

家庭

曾祖父:陈伟琳

 

高祖母:谢氏

 

祖父:陈宝箴(1831-1900)

 

外高祖父:李大嵘

 

曾祖母:李氏

 

父:陈三立(1853-1937)

 

外高祖父:黄光程

 

外曾祖父:黄应亨

 

祖母:黄淑贞(?-1897[35])

 

陈寅恪(1890-1969)

 

外高祖父:俞世琦

 

外曾祖父:俞昌培

 

外高祖母:陈氏


外祖父:俞文葆


外高祖父:余竹云


外曾祖母:余氏

 

母:俞明诗(1865-1923)

 

外高祖父:梁如纲

 

外曾祖父:梁天干

 

外祖母:梁氏

 

祖父:陈宝箴

父:陈三立

母:俞明诗

妻:唐筼(唐景崧之孙女)

长女陈流求=董有松

外孙女 董景同=刘仁勇

次女陈小彭=虞隅

外孙 虞小盟

三女陈美延=许台庄

外孙 许苍山

外孙女 许郁葱

兄:陈衡恪、陈隆恪

弟:陈方恪、陈登恪

著作

《陈寅恪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收著作十三种。

《寒柳堂集》

《金明馆丛稿初编》

《金明馆丛稿二编》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元白诗笺证稿》

《柳如是别传》

《诗集 附唐筼诗存》

《书信集》

《读书札记一集》

《读书札记二集》

《读书札记三集》

《讲义及杂稿》

《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收文五十二篇。

《陈寅恪先生全集》,里仁书局1979年,收文九十四篇。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万绳楠 整理,黄山书社1987年版。

“恪”字读音争议

查看维基词典中的词条“恪”。

陈寅恪的“恪”字读kè还是què,受到关注[36]。根据目前官方标准,“恪”字在普通话中的规范读音为kè(课),《辞海》标示旧读为què[37]。《国语辞典》自首版至今,两读都收。


陈寅恪的姓名在牛津大学通讯中为“Chen Yinchieh”,也写“Tchen Yinkoh”[38]。陈寅恪1936年发表的〈Han Yü and the T'ang Novel〉一文署名“Tschen Yinkoh”[39],亦在括号内写为“(Ch'en Yin-K'o)”[40]。


有说陈寅恪同乡、兄弟和本人都读kè,而其夫人坚持读què[36]。陈寅恪三个女儿证实,陈寅恪本人和至亲三代都读“恪”为qu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陈寅恪的“què”不是孤立的语言现象[41];郑张尚芳认为是由南方读音北化时的折合错误导致[36]。据文献,“恪”读成“却”有五百余年的历史[41]。


注释

 冯友兰回忆说:“我于一九二○年,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生院做研究生,同学中传言:哈佛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中有一个奇人陈寅恪,他性情孤僻,很少社交,所选功课大都是冷门。”(冯友兰:《怀念陈寅恪先生》)

 据季羡林: 《从学习笔记本看陈寅恪先生的治学范围和途径》一文的分析统计,陈寅恪有六十四本笔记本兹录如下:藏文,十三本;蒙文,六本;突厥回鹘文一类,十四本;吐货罗文(土火罗文),一本;西夏文,二本;满文,一本;朝鲜文,一本;中亚、新疆,二本;佉卢文,二本;梵文、巴利文、耆那教,十本;摩尼教,一本;印地文,二本;俄文、伊朗,一本;希伯来文,一本;算学,一本;柏拉图(实为东土耳其文),一本;亚力斯多德(实为算学),一本;《金瓶梅》,一本;《法华经》,一本;天台梵本,一本;《佛所行赞》,一本。

 陈哲三说:“俄人在外蒙发掘到了三个突厥碑文,学者纷纷研究,但均莫衷一是,不懂不通,陈先生之翻译解释,各国学者毫无异辞,同声叹服。唐德宗与吐蕃之唐蕃会盟碑,许多学者,如法国之沙畹、伯希和等人均无法解决,陈先生之翻译也使国际学者满意。”(陈哲三《陈寅恪先生轶事及其著作》)

 陈封雄《回忆录》曾说:“寅恪叔到底学了多少种文字,我也不清楚。一般说来,他能读懂14种文字,能说4、5国语言,能听懂7、8种语言,是大致不差的。这些成绩基本上是他在36岁以前取得的。”

 “十五年春,梁(任公)先生推荐陈寅恪先生,曹(云祥)说:‘他是哪一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著作。’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先生气了,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好吧!你不请,就让他在国外吧!’接著梁先生提出了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几位名教授对陈先生的推誉。曹一听,既然外国人都推崇,就请。民国十五年秋天陈先生到校。”(陈哲三《陈寅恪先生轶事及其著作》)

 “陈师每次上课,必携带要引用的书籍多种,以黄布包裹,拿到课室,放在讲台。遇须引证的重要文句,亦必写在黑板。陈师夏秋季常穿蓝布长衫,冬春季常穿长袍马褂。来校,常夹黄布书包,进入课室,就提出要讲的专题,逐层阐释,讲至入神的地方,往往闭目而谈,至下课铃响,还在讲解不停,真是诲语谆谆,从无倦容。”(罗香林《回忆陈寅恪师》)

 据夏双刃的《陈寅恪传》记载,至卢沟桥事变前夕,陈寅恪撰有《大乘稻芊经随听疏跋》、《有相夫人先天因缘曲跋》、《童受喻鬘论梵文残本跋》、《俞曲园先生病中呓语跋》、《忏悔灭罪金光明经冥报传跋》、《须达起精舍因缘曲跋》、《敦煌本十颂比丘尼波罗提木叉跋》、《元代汉人译名考》、《大乘义章书后》、《敦煌劫馀录·序》、《敦煌本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演义跋》、《灵州宁夏榆林三城译名考》、《吐蕃彜泰赞普名号年代考》、《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三国志曹冲华佗与印度故事》、《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敦煌本唐梵翻对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跋》、《几何原本满文译文跋》、《彰所知论与蒙古源流》、《蒙古源流作者世系考》、《李唐氏族之推测》、《禅宗六祖传法之分析》、《西夏文佛母大孔雀明王经考释序》、《斯坦因所获西夏文大般若经残卷跋》、《南岳大师立誓愿文跋》、《与刘叔雅教授论国文试题书》、《高鸿中明清和议条陈残本跋》、《支湣度学说考》、《读连昌宫词质疑》、《蓟丘之植植于汶篁之最易解释》、《李唐氏族支推测后记》、《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四声三问》、《王静安先生遗书序》、《李太白氏族之疑问》、《陈垣西域人华化考序》、《元微之遣悲怀之原题及其次序》、《元白诗中俸料钱问题》、《三论李唐氏族问题》、《武瞾与佛教》、《李德裕贬死年月及归葬传说考辨》、《论韩愈与唐代小说》、《桃花源记旁证》、《东晋南北朝之吴语》、《读秦妇吟》、《府兵制试释》、《李唐武周先世事迹杂考》等文。

 方豪说:“另一个印象是他太谦虚,我那时常以后辈自视,因为听说他研究过梵文和几种中亚古文字,也通拉丁文,一心想向陈先生请教……我便一连串提出许多中西交通史方面的疑问,请求解答,陈先生是一问九不知,一再谦称对此实在毫无所知云云。”(方豪:《陈寅恪先生给我的两封信》)

 苗振亚《陈寅恪为何一世背运?》:“1937年7月,日本进占北平,清华南迁与北大、南开合办长沙临时大学,陈寅恪因料理父亲丧事,到11月初才举家仓皇离京。离京前,他将一批重要书籍装进书箱,托友人寄往长沙。待他半个月后到了长沙,书籍尚未邮到,可战火已经逼近,临时大学再迁云南,他只好携一家大小再次登程南下。待他离开后,书籍邮到,却在长沙大火中一本无存。1940年暑假,陈寅属去香港探亲,并等船赴英以应牛津大学之聘,终因二战爆发未能成行,困居香港。后在全家返回内地途中,两木箱随身携带的书籍又遭盗窃。据说这是两箱更加珍贵的书籍,所以这一次的打击更大,等于多年心血彻底付诸东流,令陈先生精神几近崩溃。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很是叫人哭笑不得。1955年,越南华侨彭禹铭写信告诉他,说在海防旧肆买到他当年被盗的两册《新五代史》批注本,准备寄还给他。陈寅恪自然十分兴奋,盼望著书籍寄到就可据此著作。接著来的消息让他有些失望,当时的越南政府不准书籍出口,邮寄暂时已不可能了。接著又有消息传来,彭家遭遇兵火,此书同遭劫灰,这就令他彻底绝望了。”

 12月15日,偕妻女搭乘飞机到南京,小住一晚便搭火车至上海,住在俞大纲家。停留不久,便南下广州,他早曾写信给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问“可否南来修养一个时期”。1949年1月16日,抵达广州。“文革”期间,陈寅恪迫于压力曾写过《第七次交代底稿》:“当广州尚未解放时,伪中央研究所所长傅斯年多次来电催往台湾。我坚决不去。至于香港,是英帝国主义殖民地。殖民地的生活是我平生所鄙视的。所以我也不去香港。愿留在国内。”

 陈寅恪“文革”期间第七次交代稿称:“我和唐筼都有心脏病,医生说宜往南方暖和之地。我因此想到岭南大学。抗战时期南开、清华、北大迁往云南并为西南联大,所以认识陈序经。遂写信与他,可否南来休养一个时期。1948年夏,他回信聘我来岭大教书。”(《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增订本〕,蒋天枢)

 陈寅恪为何未登机前往台湾一直是个谜底。但陈在新中国的下场悲惨,却是事实。钱穆回忆时说:“亦证当时一辈知识分子对共产党新政权都抱与人为善之心。”又说:“在新旧政权交替的时刻,中国知识分子不生丝毫扰攘;对于新生的共和国,大体上保持了一种拥护、顺应和期待的态度。”(见谢泳编《思想的时代:〈黄河〉忆旧文选》第15页)

 余英时《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兼论他的学术精神与晚年心境》说身处岭南的陈寅恪和夫人唐筼曾为去留问题发生强烈争执,唐筼执意要走,因此只身去了香港,住在“一家无招牌的私家旅馆”,后来陈序经做工作后派人迎还。冯衣北写的《也谈陈寅恪先生的晚年心境》、《陈寅恪晚年心境的再商榷》,文中极力否认了余英时对陈寅恪的观点正确性。学者汪荣祖考证,陈和夫人并无去留争执。陆键东在《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证实了唐筼前去香港的说法。

 钱钟书1978年出席在义大利召开的欧洲汉学会上做的题为《古典文学研究在现代中国》的报告中,说过这样一段话:“譬如解放前有位大学者在讨论白居易《长恨歌》时,花费博学和细心来解答‘杨贵妃入宫时是否处女?’的问题——一个比‘济慈喝甚么稀饭?’‘普希金抽不抽烟?’等西方研究的话柄更无谓的问题。今天很难设想这一类问题的解答再会被认为是严肃的文学研究。现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里的考据并不减退严谨性,只是增添了思想性。”

 季羡林在《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一文中写道:“寅恪先生考证不避琐细,但绝不是为考证而考证,小中见大,其中往往含著极大的问题。比如,他考证杨玉环是否以处女入宫。这个问题确极猥琐,不登大雅之堂。无怪一个学者说:这太Trivial(微不足道)了。焉知寅恪先生是想研究李唐皇族的家风。在这个问题上,汉族与少数民族看法是不一样的。寅恪先生从看似细微的问题入手探讨民族问题和文化问题,由小及大,使自己的立论坚实可靠。看来这位说那样话的学者是根本不懂历史的。”

参考文献

 陈寅恪的“恪”正确读音为kè念成què并非误读. [2009-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1月16日).

 今圣欢. 国宝云亡——敬悼陈公寅恪先生[M]俞大维 等 著. 《谈陈寅恪》. 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0:59.

 岳南:《陈寅恪与傅斯年》,第一章〈风云际会〉“槎浮海外”

 俞大维在一篇回忆的文章中提到:“我们这一代人,不过能背诵四书、《诗经》、《左传》等书。寅恪先生则不然,他对十三经不但大部分能背诵,而且对每字必求正解。因此《皇清经解》及《续皇清经解》成了他经常看读的书。”

 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陈三立. 散原精舍诗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138-139

 赵元任、杨步伟:《忆陈寅恪》

 《特别呈现》 20181108 西南联大 第二集 刚毅坚卓_CCTV节目官网-纪录片_央视网(cctv.com). tv.cctv.com. [2019-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5).

 45年国民党“最优秀教授党员”:华罗庚陈寅恪冯友兰. [2018-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5).

 沈卫威:《民国教授的三大荣誉——部聘教授、最优秀教授党员、院士》,《民国研究》2014年春季号。该文称:“再说陈寅恪,他曾为王国维之死写下学者的坚守之道: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不自由毋宁死;又专程到重庆,就为投胡适一票,推举胡适为中央研究院院长,说是因有胡适才可以保持学术自由;在1949年以后极端的政治高压下仍公开表示不宗奉什么主义,不写颂诗,此时成了国民党‘最优秀教授党员’,自然也是‘被最优秀’的了。因患严重眼疾,两次手术失败,视力低下,写字都困难的陈寅恪能自己填写入党申请书吗?是谁替他办理了入党手续?被‘最优秀’时,陈寅恪是否知情呢?在有的教授看来,‘最优秀教授党员’是项至高的荣誉,可竺可桢、陈寅恪对此却未必视为‘荣誉’。陈寅恪早在1936年致傅斯年的信中就明说‘弟好利而不好名’。”(实际上是1929年加入中国国民党。)

 据钱穆所著《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集》:“余闻此,乃知寅恪决意不离大陆,百忙之中未再往访。”根据汪荣祖所著《史家陈寅恪传》里记载:“陈氏一家赴粤前在上海,胡适曾力劝去台,夫妻二人都说不去,蒋天枢在场,可以为证。”陈寅恪曾说,“胡(适)是非走不可的;我则原可不走。但是,听说在共产党统治区大家一律吃小米,要我也吃小米可受不了。而且,我身体多病,离开美国药也不行。所以我也得走”。(《在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讨论会闭幕式上的发言》,邓广铭,载《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钱蓉主编 (编). 观点 历史2004.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06: 6. ISBN 7-211-05020-9.

 戴学稷; 徐如 (编). 邵循正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续编. 2009-11: 301.

 张蓬舟; 张仪郑 (编). 1955人民手册. 大公报社. 1955-01: 417.

 徐慶全:陳寅恪《論〈再生緣〉》出版風波. [2019-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2).

 陆键东在《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一书称“甚少有人知道陈寅恪的真实生存状态”。

 梁宗岱夫人甘少苏在回忆录《宗岱和我》外说:“那时候,挨整的人及其家属都特别害怕高音喇叭,一听到高音喇叭声,就战战兢兢,因为红卫兵经常用高音喇叭通知开会,点人出来批斗游行;而出去一次也就是小死一场。历史系一级教师陈寅恪双目失明,他胆子小,一听见喇叭里喊他的名字,就浑身发抖,尿湿裤子。就这样,终于给吓死了。”

 南方人物周刊. 陈寅恪家族百年兴衰史. 网易. [2015-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8).

 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陈美延寄给蒋天枢信中:“不久,母亲即因脑出血、高血压、心脏病等,抢救无效,于十一月二十一日(旧历十月十二日庚子)晚八时半病逝。”

 张求会. 陈寅恪、唐筼骨灰安葬侧记. 凤凰网. [2011-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3).

 季羡林《回忆陈寅恪先生》一文讲道:“寅恪先生讲课,同他写文章一样,先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解释、考证、分析、综合,对地名和人名更是特别注意。他的分析细入毫发,如剥蕉叶,愈剥愈细愈剥愈深,然而一本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武断,不夸大,不歪曲,不断章取义。……这种学风,同后来滋害流毒的‘以论代史’的学风,相差不可以道里计。”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金明馆丛稿二编》

 《元白诗笺证稿》, 41-43页,三联书店2001

 《通鉴》胡三省注

 陈寅恪:《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 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日后又在《对科学院的答复》重提早年所作《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表达的思想:“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对于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我认为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说‘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正如词文所示,‘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贤所同殉之精义,其岂庸鄙之敢望。’一切都是小事,惟此是大事。”(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第111-112页)

 〈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陈寅恪口述,汪篯记录,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一日。副本存中山大学档案馆

 追忆陈寅恪先生的京剧情缘. 南方日报.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31).

 林汉洲. 陈寅恪著作进入公版,简体字版《陈寅恪合集》出版引发争议. 澎湃新闻. 2020-03-23 [2020-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3).

 许冠三:《新史学九十年》第260-261页,[长沙]岳麓书社2003年版。

 余英时:《读陈寅恪先生<寒柳堂集>感赋二律》,载《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第53页,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版

 喬納森:錢鍾書瞧得起誰啊?. [2019-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2).

 余英时:《钱穆与中国文化》附录一,227-232页,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

 严耕望.访谈录二:忘情于“不古不今之学”——访严耕望教授谈中国中古史研究[A]. 严耕望史学论文选集[C].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991.

 《新史学九十年》(上)卷四《史料学派·提要》

 刘梦溪.陈宝箴死因之谜:慈禧太后秘密赐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网易新闻,2009-6-18

 郑张尚芳. 陈寅恪的“恪”怎么会读“què”. 胭脂与焉支 郑张尚芳博客选. 2019. ISBN 978-7-5444-9027-6.

 黄小娅. 陈寅恪的“恪”正确读音为kè 念成què并非误读. 金羊网-羊城晚报. 2009-03-19 [2022-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程美宝. 陈寅恪与牛津大学. 历史研究. 2000, (3): 152–164 [2022-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9).

 避疫書信選:從抱月樓到潛學齋. [2022-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6).

 "Han Yü and The T'ang Nove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JAS, Vol. 1, No. 1 (Apr., 1936), pp. 39-43

 沈亚明《陈寅恪的“què”与“等韵”(上)》. [2020-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7).

延伸阅读

陈小从. 图说义宁陈氏.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4. ISBN 9787806037942.

王震邦. 獨立與自由:陳寅恪論學. 联经出版. 2011. ISBN 9789570838343.

张求会. 陈寅恪的家族史.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7. ISBN 9787540643768.

汪荣祖. 史家陈寅恪传.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ISBN 9787301077566.

蒋天枢. 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ISBN 9787532521890.

陆键东. 陈寅恪的最后20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5. ISBN 9787108008046.

俞大维; 李璜; et al. 张杰; 杨燕丽 , 编. 追忆陈寅恪.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 ISBN 9787801491589.

张杰; 杨燕丽 (编). 解析陈寅恪.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 ISBN 9787801491596.

刘克敌. 陳寅恪和他的同時代人. 时英出版社. 2007. ISBN 9789867762832.

岳南. 陈寅恪与傅斯年.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ISBN 9787561343326.

吴学昭. 吴宓与陈寅恪.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2. ISBN 9787302009740.

余英时. 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二版). 东大图书公司. 2011. ISBN 9789571930213.

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ISBN 9787301008416.

罗志田. 陈寅恪的“不古不今之学”. 近代史研究. 2008, (6) [2018-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3).

项念东. 錢穆論陳寅恪:一場並未公開的學術論爭. 博览群书. 2008, (3).

俞大维 等. 談陳寅恪. 传记文学.

李敖,《谁要来台湾?》,收在《笑傲五十年》

罗香林,《回忆陈寅恪师》

陈哲三:《陈寅恪轶事》

罗志田:〈陈寅恪学术表述臆解(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罗志田:〈从历史记忆看陈寅恪与乾嘉考据的关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陆扬:〈陈寅恪的文史之学——从1932年清华大学国文入学试题谈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王晴佳:〈陈寅恪、傅斯年之关系及其他——以台湾中研院所见档案为中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陈建华:〈从“以诗证史”到“以史证诗”——读陈寅恪《柳如是别传》札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程美宝:〈陈寅恪与牛津大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陈怀宇:〈陈寅恪《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疏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陈怀宇:〈陈寅恪留学哈佛史事钩沉及其相关问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陈怀宇:〈陈寅恪与赫尔德——以了解之同情为中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沈亚明:〈陈寅恪书信时序索引(初稿)(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维基语录上的陈寅恪语录

陈寅恪小传

陈寅恪:“教授的教授”

二十世纪国学大师:陈寅恪(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画像

陈寅恪 / 江启明 (Kong Kai Mi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ortrait Gallery of Chinese Writers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Library 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


谢选骏指出:一代宗师陈寅恪,为何自投共产党罗网?看来是“蔽于古而不知今”——他不仅未能读读共产党红区的历史,甚至为解共产党祖宗苏联的历史,他只会研究杨玉环是不是处女,却没有研究江青有过多少男人……所以滞留贼营却自以为得意。于是不仅赔上了老命,还搭上了一世英名。不过这也许不能独怪陈寅恪等——就像是美国国务院所咨询的那些“中国通”们,不也同样犯了“猪一样蠢的低级错误”吗?


谢选骏:被击落的乒乓外交



《美国击落中国气球,如何回应成习近平棘手问题》(储百亮 2023年2月6日)报道:


一架美国战斗机周六在南卡罗来纳州海岸外将中国气球击落。


一架美国战斗机击落了飘过美国上空的中国气球后,北京做出了自卫性、愤怒、给自己留有余地的反应,表明了中国领导人习近平面临的挑战。他在努力稳定关系的同时,尽量不做出让步。

气球被一枚“响尾蛇”导弹击中、坠入南卡罗来纳州海域数小时后,中国外交部“表示强烈不满和抗议”,再次强调了中国的说法,即气球是民用研究飞艇,受强烈气流影响偏离了方向。外交部说,违反国际惯例的是华盛顿,而不是北京。

拜登政府官员拒绝接受中国的解释,坚称气球是在执行间谍任务。

“中方明确要求美方以冷静、专业、克制方式妥善处理,”中国外交部在周日的声明中说。“美方执意动用武力,明显反应过度。”

中国官员原本准备本周在北京接待即将来访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他举行会谈,以防止中美之间因一系列问题引发的紧张关系而进一步恶化,这些问题包括技术壁垒和出口禁令、西方国家对中国在香港和新疆的强硬政策的不满,以及美国对台湾的支持,北京一直要求自治的台湾必须接受统一。 布林肯以对气球事件的愤怒为由,取消了他的中国之行。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因气球事件推迟访问中国。

美国两党人士都对中国高空气球出现在美国上空群情激愤,北京对这种愤怒的反应表明中国领导人不明白为什么原定在北京举行的会谈会被气球搅乱,他们把气球出现在美国上空描述为一个无意间形成的错误。但中国也表示,可能会以某种方式对美军击落气球进行报复。外交部在声明中指出,中国“保留作出进一步必要反应的权利”。

中国外交部称,外交部副部长谢峰对美国驻华大使馆一名未具名的高级外交官表示,美国歪曲了气球事件的事实,破坏了稳定两国关系的努力。谢峰表示,中国“敦促美方不得采取进一步行动损害中方利益,不得升级、扩大紧张局势”。

中国国防部也代表军方做出声明,称击落气球是“过度反应”。

“我们对美方这一做法表示严正抗议,保留使用必要手段处置类似情况的权利,”国防部在声明中表示。

中国如何调整确定反应程度,对习近平来说将是个棘手的问题。

“中国的地缘政治处境非常紧张,”乔治城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麦艾文(Evan S. Medeiros)说,他曾担任奥巴马总统的亚太事务高级顾问。“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抓了个现行。而且是在他们想改善与许多大国、主要是美国的关系的时刻。”

中国的互联网通常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回音室,网上回荡着要求北京就击落气球一事与美国对抗的呼声。即使习近平和其他中共领导人能够无视公众压力,他们自己易怒的傲气也会需要某种挽回面子的象征性反制措施。

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去年10月北京召开的中共二十大上获得了总书记的第三个任期。那之后,他一直试图缓和与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

但习近平已为应对国内压力忙得不可开交,他可能会想避免与拜登政府展开又一轮针锋相对的对抗。习近平突然放弃了新冠“清零”的严厉政策后,中国经济一直缺乏生气,政府也在努力化解为时已久的房地产危机。美国收紧向中国出口先进技术,尤其是尖端半导体的限制,可能给中国企业和习近平的创新计划造成损害。

去年10月,习近平开始了中共总书记的第三个五年任期,在那之后,他一直在试图缓和与西方国家——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大国——的紧张关系,他担心西方国家正在形成一个致力于遏制中国实力的更牢固的联盟。

“中国在这件事上小题大做,在战略上将是非常糟糕的一步棋,”斯坦福大学弗里曼·斯波利国际研究所的研究员梅惠琳(Oriana Skylar Mastro)谈到击落气球时说。“他们越是怒气冲冲,就越会降低他们把气球描述为被风吹离了方向的民用飞艇的可信度。”

尽管在声明中提到了可能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但中国政府对击落气球的反应也表明它不想让争端持续下去。外交部声明的措辞表明北京可能会继续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否认气球是间谍工具,同时避免做出可能使争端升级的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声明中指责美国击落气球违反了国际惯例,但并没有说违反了国际法律。中国还说将“坚决维护有关企业的正当权益”,这会帮助政府为自己没有直接参与放气球的说法进行辩护。

这种措辞“反映出外交部不认为击落气球是明确的违法行为”,霍夫斯特拉大学法学教授古举伦在用电子邮件回答问题时写道,他的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应用国际法方面的问题。

“如果某件事违反了国际法,外交部会指出来。所以,他们没有在声明中这样说,很重要,”他说。

“此外他们需要考虑,如果美国开始向中国上空派出气球或无人机的话,他们自己有什么权利,”古举伦补充道。“如果他们在这次的反应太过激,就会破坏他们未来可能需要使用的法律依据。”

有些中国人呼吁做出更强有力的回应。去年,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的佩洛西访台后,许多人在中国互联网上说,他们对中国空军没有试图迫使她的飞机像一名知名评论员所说的那样改变航线感到愤怒。这次,中国热门社交媒体网站微博上也有一些声音说,中国领导人应该对美国更强硬;也许像一名好战的评论者说的那样,把美国飞机打下来。

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上周在国会大厦。他表示自己可能会访台,以表明华盛顿对台湾的支持。

中国领导人在引导或压制民族主义仇恨上有巨大的权力,尤其是习近平,他已经消除了中国人自发抗议的空间,所以这些愤怒情绪几乎没有将人们推向采取煽动性行动的可能。位于华东地区的南京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朱峰表示,布林肯就取消访华的决定致电中国最高外交政策官员王毅,这个做法表明,双方都希望继续保持沟通。

但如果新任众议院议长凯文·麦卡锡访问台湾的话,可能会给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带来更大的压力。麦卡锡已在早些时候表示,他可能会在上任后访问台湾,以表明华盛顿支持台湾抵抗来自中国的威胁,但他尚未宣布任何明确计划。


“中国绝不能告诉我能去哪里、不能去哪里,”麦卡锡上周对记者说。“但我目前没有任何安排。”

尽管如此,朱锋说,即使气球危机迅速平息下去的话,这件事也表明了自20世纪70年代初的“乒乓外交”为中美关系铺平道路以来,两国的互信度已降到了什么水平。美国乒乓球运动员曾在20世纪70年代与中国运动员进行了一系列比赛,帮助缓和了几十年的敌意。

“50多年前,中美关系破冰始于乒乓外交,”朱锋说,他用的是中国互联网上一个流传说法。“中美关系从一个小球开始,现在因为一个大球或气球而陷入困境。我从未想到这个隐喻会发生。”


谢选骏指出:历史的力学显示“兴于斯就亡于斯”——乒乓外交实在脆弱,真的可谓不堪一击。


《华尔街日报:此前恐4次中国气球闯入未侦知》(中央社 2023-02-05)报道:


美国昨天击落闯入领空的中国侦察气球,现正打捞残骸以供分析。拜登政府官员表示,中方过去就派过高空侦察气球飞越美国,但可能因停留时间不若这次长而都未发现。


“华尔街日报”报导,五角大厦上周披露追踪一枚中国侦察气球闯入领空,并在气球飞出陆地进入约6公里外海的大西洋上空后击落。但国防官员透露,此前就有过中方气球侵入美国本土,至少有3次是在川普政府时期,拜登上任后除这回外也有过1次。


拜登政府高层表示,前几次气球闯入停留的时间都很短,很可能有些因此未能第一时间侦测到;一名官员表示,很多气球闯入的资讯都是事后拼凑所得出,基于保护情资,相关细节不便透露。


美国昨天出动F-22匿踪战机以AIM-9X响尾蛇飞弹击落这枚中国气球后,美国海军与海岸防卫队出动约6艘舰艇打捞,残骸研判掉入约14公尺深的水域,但散落范围不小。截至当地时间5日下午尚未捞获主要残件。


由于拜登政府官员披露此前4次中国气球闯入事件都是事后才发现,也让外界在消息曝光后关注美、加这片北美陆基雷达网络辨识空中威胁的能力,尤其五角大厦周末时还称中国有一整支“侦察气球舰队”,此前足迹遍及拉美、欧洲及亚洲。


几位川普政府时代的国安高层都说,任内从未获告知任何中方气球闯入事件。


2019到2021年担任川普政府最后一位白宫国家安全顾问的欧布莱恩(Robert O'Brien)说:“无论是在担任国家安全顾问期间还是之前,我都不知道有任何气球入侵美国领空的事,也没人向我简报过这类中国问题。”


欧布莱恩之前的两位川普政府国安顾问-波顿(John Bolton)、麦马斯特(H.R. McMaster)也说,他们从未被告知任何气球闯入情事。


披露消息的国防官员昨天表示,过去几例的中国气球越过美国大陆上空的时间很短,也不若这回这么抵近;另一官员透露,至少2019年时就有过一次中方气球闯入的情况。


统筹与监督美国情报圈的国家情报总监(DNI)暂未回覆以前类似情况或何时才侦知等问题;北美航太防卫司令部(NORAD)也暂未回覆相关询问。


网民嚎叫:


我是谁都不是 发表评论于 2023-02-06 08:54:32

哈,小题大做。美国人没有平流层飞艇。还是先着急为上吧。加油美国。

gdx2015 发表评论于 2023-02-06 08:01:32

请美方也透明一回,往其它国家飘过多少次气球?

Deepspace_01 发表评论于 2023-02-06 07:01:25

不知道的次数更多。

goldenman 发表评论于 2023-02-06 03:23:04

笑话原来还没结束?!

金丝笼子原来如此不堪,白左要哭天喊地,刨祖坟了。

Maui2021 发表评论于 2023-02-06 02:41:47

美帝都这么弱了,中国还不宣战?只敢嘴上抗议?嘴炮太监。

Sam大树 发表评论于 2023-02-06 01:31:29

看到而有记录的有三次,很大概率看到而没记录的三十次。如此这般回想起来,输得真惨,头埋在沙里也不够深

tina0 发表评论于 2023-02-06 01:55:35

美国也放几个“民用”气球到中国去看看会有啥反应

大侠独孤求败 发表评论于 2023-02-06 01:52:29

Deepspace_01 发表评论于 2023-02-04 06:29:56

你在偷换概念。这是在战后没有查出来。战前萨达姆为何没有否认他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何不让联合国去查?自作自受。怨不得别人。

=======

您是承认“走遍北美的小猫”试图用有化学武器战后被销毁来为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谎言辩护有些颠倒很白了,是吧?请告知您的战友小猫好吗?显然您是信普世的吧?为啥总是这么无知呢?相信您不是有意造谣。战前萨达姆当然否认自己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让联合国原能会进行了几乎是无数次的调查。不能因为您不知道就胡编乱造。第一次海湾战争之后,萨达姆就就按联合国要求销毁了wmd。之后也开放伊拉克给联合国调查。在调查了7,8年后,啥也没查出来。可是普世老大仍坚持因为伊拉克有wmd而强加对伊拉克经济制裁。造成大量伊拉克人民死亡。萨达姆才停止了原能会的调查。反正查不查,也会有...  查看完整评论

大侠独孤求败 发表评论于 2023-02-06 01:48:50

大侠独孤求败 发表评论于 2023-02-04 22:31:23 参议院情报委员会最高共和党参议员马可·卢比奥表示,间谍气球令人担忧,但并不令人意外。卢比奥在推特上说:“在过去 5 年里,北京针对我们国家的间谍活动变得更加激烈和厚颜无耻。”这个厚颜无耻不是指普世老的dirty spy plane去年580次接近中国海岸线低近侦查吧?对卢比奥这绝不是激烈和厚颜无耻。其实这就看谁更厚颜无耻了。不是吗?

大侠独孤求败 发表评论于 2023-02-06 01:33:56

Eevee 发表评论于 2023-02-05 22:57:00

既然未侦知,怎么知道有四次?

==========

其实这就是如中方所述,是气象气球由无法控制的气流造成。也如美国军方初始所述对美国没有啥harm,所以不建议打下来。只是由于如今仇恨土共成了一种政治正确,被一帮极端无知的议员炒作而已。这对美国自己的气象气球的研究也极为不利。这正是普世老大为了政治正确改变规则的又一范例罢了。普世老大的议员如今就与文革时的红卫兵相差无几。这样东升西降是无法避免的。不是加紧发展自己,而是积极制造事端,给别人发展下绊子,真的无法扭转这一趋势。看看最新IMF,world bank,联合国以及西方各大投行对中美今年经济发展的预测,就一目了然了。其实说到间谍侦察活动,普世老大去年580多次的对中国大陆的低近侦查那倒是典范。而且有点丧心病狂了吧?

Sam大树 发表评论于 2023-02-06 01:31:29

看到而有记录的有三次,很大概率看到而没记录的三十次。如此这般回想起来,输得真惨,头埋在沙里也不够深

Maui2021 发表评论于 2023-02-06 01:13:55

就是,那明明是习大大的蛋蛋,一不小心忘记拉裤子拉链,给放出来了。美国怎么可以把它给打爆了。让大大在众目睽睽之下变成了太监。

超级电脑 发表评论于 2023-02-05 23:30:09在侦察卫星满天飞的时代,居然还有人愚蠢到相信一个气球是间谍气球。世人能不能有点自己的脑子?不要美国媒体说什么就是什么。连一点证据都没有的前提下,美国人就信誓旦旦的把一个气球污蔑成间谍气球,而且全世界还有这么多人深信不疑,这是本世纪最大的愚弄民众的案例。

Maui2021 发表评论于 2023-02-06 01:10:56

中国愿意相信前几次美国不知道,也不错啊。中国继续来啊。

Maui2021 发表评论于 2023-02-06 01:10:10

从Trump发推看,Trump是知道的。否则他无法准确说出还有三次。

常态 发表评论于 2023-02-06 01:06:28

飞机撞楼,美帝也没想到没。梁家沟的智慧远超美帝的计算机。美帝又被骗一遍。双输,换算给梁家沟,双淫。

超级电脑 发表评论于 2023-02-05 23:30:09在侦察卫星满天飞的时代,居然还有人愚蠢到相信一个气球是间谍气球。世人能不能有点自己的脑子?不要美国媒体说什么就是什么。连一点证据都没有的前提下,美国人就信誓旦旦的把一个气球污蔑成间谍气球,而且全世界还有这么多人深信不疑,这是本世纪最大的愚弄民众的案例。

常态 发表评论于 2023-02-06 01:02:28

如同911将改变美帝监视天空的观念。下次放风筝也要检查过才行。

StayStrong21 发表评论于 2023-02-06 00:37:00

怎么解释“越过美国大陆上空的时间很短”,到了加州打回票了?

iwbh 发表评论于 2023-02-05 23:48:44

气球间谍事件越来越搞笑,已经上Saturday night life,美国人自己也开始恶搞。

小城孤士 发表评论于 2023-02-05 23:34:00

哪儿那么多废话,说四次就是四次,不承认接着拼凑!

超级电脑 发表评论于 2023-02-05 23:30:09

在侦察卫星满天飞的时代,居然还有人愚蠢到相信一个气球是间谍气球。世人能不能有点自己的脑子?不要美国媒体说什么就是什么。连一点证据都没有的前提下,美国人就信誓旦旦的把一个气球污蔑成间谍气球,而且全世界还有这么多人深信不疑,这是本世纪最大的愚弄民众的案例。

Eevee 发表评论于 2023-02-05 22:57:00

既然未侦知,怎么知道有四次?


谢选骏指出:被击落的乒乓外交本来就是苟且的产物,母狗摇尾,公狗上背,事完之后一拍两散,才算实至名归。

2023年2月6日星期一

谢选骏:没爹的孩子瓦格纳



网文《理查德·瓦格纳》报道: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德语:Wilhelm Richard Wagner,1813年5月22日-1883年2月13日),德国作曲家、剧作家,以其歌剧闻名。瓦格纳不同于其他的歌剧作曲家,他不但作曲,还自己编写歌剧剧本。他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前面承接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理查德·施特劳斯紧随其后。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像是对犹太人的极端歧视、反民主反议会等,间接影响了希特勒思想,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理查德·瓦格纳一开始是延续卡尔·马利亚·冯·韦伯和贾科莫·梅耶贝尔的浪漫主义传统,但后来提出了整体艺术的概念,整合了诗歌、视觉艺术、歌剧及剧场,并1849至1852年间提出了许多的理论。瓦格纳后来将这些概念放入由四部歌剧组成的系列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中,共花了26年的时间才完成。


理查德·瓦格纳后期的作品以其复杂的音乐织度、丰富的和声及配器法著称,另外他也在作品中灵活的使用主导动机,也就是会和特定人物、地点或是事物一起出现的一到两个小节音乐。理查德·瓦格纳在音乐语言上的一些进展,例如极度的半音体系以及快速变换的调性,也影响古典音乐的发展。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可以算是现代音乐的开始。


理查德·瓦格纳曾建造自己的歌剧院,也就是拜罗伊特节日剧院,其中有许多新颖的设计,此歌剧院是为了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而兴建,《帕西法尔》也是在这里首演。后来的拜罗伊特音乐节也在此固定演出瓦格纳的十部乐剧。在瓦格纳建造歌剧院时,他对于音乐及戏剧的想法又改变了,他也将一些传统形式引入他最后几部作品中,包括《尼伯龙根的指环》。


在理查德·瓦格纳的最后几年生命中,充斥着政治流亡者、动荡的爱情以及贫穷。他在音乐、戏剧及政治上的争议作品在最近数十年来得到许多的注意,尤其是其中的反犹太词句。他的概念在许多二十世纪的艺术中可以看出踪迹,其影响包括哲学、文学、视觉艺术及戏剧。于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党在德国柏林国家音乐厅,数千军官党员与希特勒集体聆听交响乐团指挥华格纳乐章。

(谢选骏指出:据知情者回忆,这些纳粹党棍对于瓦格纳的音乐毫无兴趣,只是为了执行命令才去捧场的。)


生平


瓦格纳1813年出生于莱比锡,出世6个月,在警察局当职员的父亲就去世了。他母亲不久改嫁给一个演员兼剧作家。不久全家就搬到继父工作的德累斯顿。瓦格纳在继父关照下,受到了最初的艺术熏陶,他对戏剧和声乐十分感兴趣。1827年,全家又迁回莱比锡。在莱比锡布商大厦剧院,他第一次听到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深受感动。1831年,他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作曲,一年后,他创作了贝多芬风格的《C大调交响曲》。


1832年,经他哥哥介绍,到维尔茨堡任合唱指挥。同年他创作了他的第一部完整的歌剧作品《仙女》。之后,他又先后在马格德堡和柯尼斯堡的担任音乐指挥。


1836年11月24日第一次结婚,次年五月妻子米娜·普拉纳与当地一名商人私奔(1837年6月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六月他前往俄国里加任一家歌剧院的音乐指挥。1839年因为债务,乘船逃往伦敦。1840年至1841年在巴黎度过。1842年返回德国德累斯顿,任萨克森王国宫廷乐队指挥。


1849年在德累斯顿参加五月起义,失败后被通缉,此后12年在巴黎等地流亡,此时瓦格纳与妻子米娜的关系已经到了不可修复的地步。他逃亡苏黎世,在那里写下了《尼伯龙根的指环》四部曲的剧本和前两部的音乐(《莱茵的黄金》和《女武神》),与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1857年于苏黎世指导《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期间,与玛蒂德·魏森东克发生婚外情,最终导致米娜与瓦格纳夫妻感情破裂。在巴黎期间,认识了李斯特,后来娶了比瓦格纳小24岁的李斯特的女儿科西玛为妻。1861年通缉令解除后,回到德国,住在威斯巴登的比布里希镇。


1864年开始,得到了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青睐和赞助。他搬到慕尼黑,创作了喜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和《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最后两部曲《齐格弗里德 (歌剧)》和《诸神的黄昏 (歌剧)》。


1870年,瓦格纳与科西玛成婚。同年,为了尼伯龙根的指环的首演,瓦格纳在路德维希二世的资助下建立拜罗伊特节日剧院。剧院1876年开业,同年8月13-17日在剧院舞台上举行了四部曲《尼伯龙根的指环》的首演。


1882年,歌剧帕西法尔在拜罗伊特节日剧院上演。同年,瓦格纳因健康原因前往威尼斯。


1883年2月13日,在前往威尼斯避寒旅行期间,因心肌梗塞病死于威尼斯的温德拉敏宫中。


瓦格纳的儿子齐格弗里德·瓦格纳也是作曲家。


作品

《瓦格纳作品目录(Wagner-Werk-Verzeichnis)》(WWV)中收录的他的作品共有113件,其中包括未完成的以及计划中的。


歌剧


在瓦格纳的歌剧《齐格弗里德》中,男主角的号角声代表着作品的主导动机。

瓦格纳的剧作是他最主要的艺术遗产。大部分作曲家通常都把编写歌剧剧本(包括台词与歌词)的任务交给别人完成,但瓦格纳却撰写自己的剧本,他称之为“诗篇”。


1849年起,瓦格纳极力推崇一种新的歌剧观念,即称为“音乐剧(music drama)”(不过他后来放弃使用了这个词),在这种剧作中,各个音乐、诗歌和戏剧元素都被融合在一起——构成一种“整体艺术”。瓦格纳创造了一种新的作曲风格,使得管弦乐队与歌手的地位同样重要。之后的剧作中,管弦乐队的地位体现在表达主导动机以及具体的人物、地点、情节元素。这些元素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了戏剧的进展。虽然“音乐剧”是瓦格纳专用的,但许多作家都如此称呼这样的剧作。


早期作品(至1842年为止)

瓦格纳的最早尝试创作的歌剧大部分都未完成。被他放弃的作品包括17岁时写的田园歌剧《恋人的心绪》,它是基于歌德的同名诗篇创作而成;1832年写的《婚礼》1832年;1837-1838年写的歌唱剧《男人比女人更狡猾》。1833年创作的《仙女》在这位作曲家的一生中没有出演过,另外1836年的《禁恋》在第一次演出后遭到撤回。1842年,《黎恩济》首演,它是瓦格纳第一个成功上演的歌剧。这些早期作品的创作风格总体上是较传统的——相对更复杂的《黎恩济》清晰地显示其创作深受斯蓬蒂尼(Spontini)和梅耶贝尔(Meyerbeer)的大歌剧的影响——并没有表现出瓦格纳后来的创新,那样的创新才决定了他在音乐史上的地位。瓦格纳后来谈道他并不认为这些作品(work)是他全部作品(oeuvre)的一部分,且拜罗伊特音乐节中也没有表演过这段时期的作品,甚至过去几个世纪中都几乎没有上演过(只有《黎恩济》的序曲偶尔会在音乐会上演奏)。在2013年,为了纪念作曲家肖邦诞辰,《仙女》《禁恋》《黎恩济》等三部歌剧在莱比锡和拜罗伊特演出。


“浪漫主义歌剧”(1843-1851年)


瓦格纳的手稿:《漂泊的荷兰人》的开幕序曲,其中有他给出版商的笔记。

瓦格纳1843年的《漂泊的荷兰人》宣告着他的创作阶段进入了中期。随后他又分别在1845年与1850年创作了《唐怀瑟》和《罗恩格林》。这三部歌剧有时被称作瓦格纳的“浪漫主义歌剧(romantic operas)”。由于这些剧作,他之前凭借《黎恩济》建立起的在德国乃至世界上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1849年起他就放弃了这种创作风格,不过有时他还会修改《漂泊的荷兰人》与《唐怀瑟》。一般认为这三部歌剧代表了瓦格纳艺术历程中重要的发展阶段,在音乐和歌剧的主题处理、情感表达以及编排方面达到了成熟的地步。拜罗伊特音乐节精选内的作品中这几部属于比较早的成熟剧作,瓦格纳辞世后科西玛还遵照他的遗愿在拜罗伊特音乐节上安排了三者的演出。此三部歌剧(包括改编版的《漂泊的荷兰人》和《唐怀瑟》)仍继续在世界各地定期演出并录像,这些歌剧也使得他健在时便名声大噪。


“乐剧”(1851-1882年)

开始创作《尼伯龙根的指环》


布伦希尔德,是一名女武神。1910年亚瑟·拉克姆作此插画。

瓦格纳之后的戏剧《尼伯龙根的指环》(通常简称《指环》或《指环》系列)是其代表作之一。《指环》是由四部歌剧组成的系列,剧中的许多元素来自日耳曼神话——多数来自后来的北欧神话——尤其是古诺尔斯语的《诗体埃达》与《沃尔松格萨迦》以及中古高地德语的《尼伯龙根之歌》。瓦格纳专门凭着他对头韵的理解改进了这几部歌剧的剧本,头韵在古日耳曼诗歌中有用到。瓦格纳对古希腊戏剧的认知也影响了这四部歌剧,在古代的雅典节日里四联剧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在他的文章《歌剧与戏剧》中也进行了详尽的讨论。


《指环》系列的前两部《莱茵的黄金》与《女武神》分别在1854年与1856年完成。《莱茵的黄金》中,“几乎没有“现实主义”(以及)表达感情的音乐片段”使得瓦格纳已经非常接近他1849-1851年文章中所谈及的音乐理想了。事实上《女武神》中含有咏叹调[第一幕中齐格蒙德(Siegmund)演唱《暴风雨》(Winterstürme)即为一例],另外女武神出现时的准合唱也体现了更多的“歌剧”特点,但巴里·米灵顿(Barry Millington)评论道“(这是)最完美地体现《歌剧与戏剧》中的理论的一部音乐剧了……它成功将诗歌与音乐结合,而在音乐表达上没有太大的牺牲。


转而创作《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与《纽伦堡的名歌手》

在为《指环》系列的第三部分《齐格弗里德》谱曲时,瓦格纳暂时放弃了它的创作;在1857年至1864年间他一直在写一部爱情悲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简称《特里斯坦》)以及他成熟作品中仅有的一部喜剧《纽伦堡的名歌手》(简称《名歌手》),这两部作品也是经典歌剧的一部分。


弗朗茨·贝兹,演唱了《纽伦堡的名歌手》中的角色汉斯·萨克斯(Hans Sachs)以及《指环》系列中的角色奥丁(Wotan)。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在音乐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许多人认为这部作品标志着对传统和声与调性的放弃,并为20世纪的古典音乐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瓦格纳认为这部歌剧完美地实现了他有关音乐剧的理论,其戏剧元素之间体现了“转换的艺术(the art of transition)”,而声乐与管弦乐之间也平衡得较好。1859年作品完成,而在1865年6月慕尼黑进行了首演,是次演出由比洛(Bülow)指挥。


早在1845年瓦格纳即设想过《纽伦堡的名歌手》应成为《唐怀瑟》的喜剧“装饰品(pendant)”。和《特里斯坦》很像的是,它于1868年6月21日也在慕尼黑首演,同样是比洛指挥,并立即大获成功。巴里·米灵顿称《名歌手》是“一部华丽的、感性的音乐剧,因剧中蕴含着温暖的人性而广受赞赏,但因为作品中有着强烈的德国民族主义色彩,故这部音乐剧也常被作为瓦格纳信奉保守的政治态度、反犹太主义的例子。


完成《尼伯龙根的指环》

瓦格纳回头继续为《齐格弗里德》的最后一幕配乐并继续完成《指环》的最后一部歌剧《诸神的黄昏》时,他的创作风格有所改变:从《莱茵的黄金》与《女武神》的听觉世界变得更为“歌剧化(operatic)”,不过其中还是充满了他作曲的创新,并在剧中多处设了主导动机。出现这种现象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瓦格纳是倒着撰写《指环》系列的剧本的,所以《诸神的黄昏》的剧本要比《莱茵的黄金》更为“传统(traditionally)”;然而,他对整体艺术的追求变得松懈了。创作风格的改变也让瓦格纳在创作《特里斯坦》《名歌手》与巴黎版本的《唐怀瑟》时作曲技巧有所提升。从《齐格弗里德》的第三幕开始,旋律中的半音和复杂的和声增多,对主导动机的处理也更为娴熟。


从1848年瓦格纳为《指环》规划的第一份草稿到1874年完成《诸神的黄昏》一共用了26年。要演出《指环》一共需要大约15个小时,目前仍在定期演出的剧作中,如此长的还仅此一部。


《帕西法尔》


瓦格纳最后一部歌剧《帕西法尔》作于1882年,是他唯一一部专门为他的贝罗伊特节日剧院所作的歌剧。《帕西法尔》有意探讨的,是为了延续人类存在,使之纯化的问题。而宗教信仰的虔诚,耶稣受难的阴影,使这部作品有了“舞台节日祭祀剧(Bühnenweihfestspiel)”的副题。此剧的故事情节是受到有关圣杯的传说的启发而创作的。其中也有些内容来自佛教中的出家,是在瓦格纳阅读叔本华的著作时读到的。瓦格纳对科西玛说这是他“最后一张牌(last card)”。这部作品仍因其在基督教、性、表达上处理不当而存在争议;正如一些评论家所言,此作仍存在德国种族主义以及反犹太主义。尽管这部歌剧被路德维希二世形容说“它(是)最基督化的作品(this most Christian of works)”,但乌尔丽克·基兹丽(Ulrike Kienzle)评论道“瓦格纳虽然了解了耶稣教的神话,但《帕西瓦尔》的形象与精神上的内容都很特立独行,违背了耶稣教的教条”。在音乐上,这部歌剧代表了瓦格纳的风格进一步升华,巴里·米灵顿如是评论:“(这是)一部精致的配乐,它拥有着超凡的美丽与优雅。


非歌剧音乐


安德雷·吉乐认为瓦格纳的音乐震耳欲聋。图为1869年4月18日报刊L'Eclipse的封面。

除了创作歌剧以外,瓦格纳还谱写过一些乐曲,不过数量较少。他的音乐作品有C大调交响曲 (瓦格纳)(19岁创作)、《浮士德序曲》(仅完成了交响乐的主题部分)、一些序曲、合唱曲以及钢琴曲。除去歌剧之外,人们最常演出的瓦格纳作品要数室内管弦乐《齐格弗里德牧歌》;它和《指环》系列的主题有几分相似。无论是最早的钢琴版本,还是有管弦乐伴奏的《魏森冬克之歌》也经常被演出。《美国百年纪念进行曲(American Centennial March)》(1876年作)与《信徒们的爱之宴》相对表演的要少一些;后者是1843年为德累斯顿而作,由男合唱团与管弦乐团来演出。


与犹太、纳粹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一直因为瓦格纳的反犹太主义思想以及纳粹的原因(希特勒非常喜欢瓦格纳的作品),一直有一非正式的禁令,以色列国内从不上演瓦格纳的作品,不过这些年来稍有松动。


代表作品一览


理查德·瓦格纳

十三部歌剧

仙女(Die Feen 1833-34,首演于1888年)

禁恋(Das Liebesverbot oder Die Novize von Palermo 1834-36,首演于1836年)

黎恩济(Rienzi, der Letzte der Tribunen 1837)

漂泊的荷兰人(Der Fliegende Holl?nder,1843)

唐怀瑟(Tannh?user,1845)

罗恩格林(Lohengrin,1848)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Tristan und Isolde,1859)

纽伦堡的名歌手(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1867)

尼贝龙根的指环(Der Ring des Nibelungen)

莱茵的黄金(Das Rheingold,1854)

女武神(Die Walküre,1856)

齐格菲(Siegfried,1871)

诸神的黄昏(G?tterd?mmerung,1874)

帕西法尔(Parsifal,1882)

管弦乐改编

格鲁克歌剧《依菲格尼亚在陶里德》序曲 重新配器

管弦乐

C大调交响曲

浮士德序曲

齐格弗里德牧歌

歌曲

5首魏森东克的歌

注释

 他在1872年的文章《“音乐剧”一词的选定(On the Designation 'Music Drama')》中批评道“音乐剧”一词违背了“音乐是可视化的(deeds of music made visible)”的初衷。

科西玛在瓦格纳去世三周前评论道他“还对《唐怀瑟》的世界恋恋不舍(still owes the world Tannhauser)。”

瓦格纳歌剧演出列表可参见Operabase(英文)以及英文维基百科的条目漂泊的荷兰人录音作品目录、唐怀瑟录音作品目录和罗恩格林录音作品目录。

例如《漂泊的荷兰人》第一次演出是在1870年的英国伦敦,1876年又在美国费城演出过;1859年和1876年《唐怀瑟》分别在纽约和伦敦演出;1871年和1875年《罗恩格林》分别在纽约和伦敦演出。更详细的演出列表可以参见斯坦福大学的关于瓦格纳的网站,其中有每场演出的资料。


谢选骏指出:瓦格纳是个没爹的孩子——就像孔子一样。这样无依无靠的人生,特别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靠山,孔子找到了周公梦,瓦格纳找到了德国梦。无独有偶,崇拜瓦格纳的希特勒也是个幼年丧父的孤儿,而且希特勒的父亲还是个犹太人的私生子,完全是提不上台面的烂泥。


《是非功过汉武帝,明君还是魔王?》(2016年10月14日 作家文摘)报道:


汉武帝刘彻,出身离奇。他的母亲王氏进宫前已婚,曾嫁作金家妇,生有一女。她的母亲亦即是未来皇帝的外祖母,强将她从金家夺回,进与皇太子,是为景帝。刘彻生于公元前156年,至公元前141年登基,实足年龄当不过15岁。兹后他在位54年,在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来是享国最长的君主。这纪录直到18世纪才为清朝的康熙皇帝打破。


知人善用


从各种资料看来,刘彻的胆子大,也富有想象力,如他常化装微行,几遇不测。他打算进攻西南夷,就在长安附近凿地作“昆明池”,以便习练水军。在其他范围之内他也不拘形迹。例如他母亲曾再婚,又有金氏女,人家都隐匿不敢提及,他听到此事,就公然亲自寻访他的半姊,并赐她名号田宅。他的皇后卫子夫曾为歌伎,他宠爱的李夫人曾为娼女。汉武帝也不是一介蛮夫,没有文华辞藻的雅致。他的宫廷里,既有正派的儒生如董仲舒,也有诙谐人物如东方朔,更有名士如司马相如。我们再看他悼李夫人的赋(班固称武帝自作),“秋气潜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而且他又似乎看见李夫人的形影,作诗:“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则又可以想象他不是没有情感的人物。


刘彻未曾在战场里实际指挥作战,但是每有重要战事的部署,今人所谓“战斗序列”的安排都是由他自己作主。而且他也知人善用。卫青是卫子夫的弟弟,霍去病又是卫青的侄子,都以外戚创立不世军功。霍光与霍去病为异母兄弟,兹后更成为汉朝宫廷里的中枢人物。只有李夫人之兄李广利被任为贰师将军,作战不利降于匈奴才算是武帝任人的最大失策。武帝对待臣属,也视人而定。他可以在厕所里见大将军卫青,也可以平常燕居的服装接见大臣,只有右内史(助理机要秘书)汲黯老是据事直言,皇帝偏偏怕他,非戴冠整容,否则宁退避帐中,不去见他。后来因淮阳地方难治,召拜汲黯为太守,汲黯辞不肯就,皇帝就说:“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他也就知道仅以此直言忠臣的名气,就不须特别振作,也可以把这地方处理得很好。后来汲黯在淮阳10年,死在任所。


专制魔王


可是汉武帝也有一般专制魔王的毛病。他一巡视各地区,当地太守或因供应不周,或因境内配置不如法,纷纷避罪自杀。到他在位后期,朝中也为恐怖政治所笼罩。亲信的大臣如丞相及御史大夫也因小事互相倾轧,失败的只能以身死解脱。皇帝自身即相信神仙,亟求长生不死。他偶一卧病,就相信有人以巫蛊害他。公元前91年,刘彻生病,左右传说宫中有巫蛊牵涉皇后及太子刘据。原来武帝严刑峻法,太子仁慈,常有平反。执法大臣深怕刘据一日嗣位,对他们不利。而水衡都尉(管宫殿附近林园)江充,又是“直指绣衣使者”(特务头目)更加离间。刘彻在别宫养病,即皇后皇太子请问皇帝,也不得达。皇太子忿怒之余擒住江充将他处死,于是长安纷称太子谋反。因之两方都召集军队,保皇党与皇太子党在京城大战五日,“死者数万”。结果皇太子兵败自杀,皇后卫子夫也自杀,卫青则已前死。武帝后来悔悟,建“思子宫”,又作“归来望思之台”。


4年之后,武帝临危,才立一个8岁孩子刘弗陵为太子,是为昭帝,而皇帝也将太子的亲母钩弋夫人赐死,其原因是“往古国家所以乱由主少母壮也”。而霍光等即被托“行周公之事”。


为什么一个如此精明强干万机独断的君主,到处置立嗣继统的时候,如此愚暗而没有主张?甚至父子以兵戈相见,贻祸军民?这断不是刘彻和刘据两人间单独的问题,而与武帝所一手布置的西汉帝国有关。


“将问题外界化”


武帝刘彻承文景之后,继续中央集权。公元前127年饬诸侯推恩分子弟邑,令各条上。公元前122年又由削藩引起淮南王和江都王反叛,削平之后,“列侯豪杰死者数万”。公元前112年又因诸侯供奉皇室的酎金成色不合及不如额,夺爵者106人。自高祖以来封侯者至此罢免殆尽。而武帝用桑弘羊,东郭咸阳、孔仅理财,不能被我们轻率地视作“商人参政”。他们并没有利用商业组织及商人资本去增进政府的功能,也没有利用政府威权去扶助商业之发展,以便扩大兹后的财源。而鹿币算缗平准均输等无一不是临时筹款的办法,用作军需的消耗。这样一来,皇帝高高在上统制约五千万到六千万的人民,当中没有一个有效的中层机构或根据地方沿革,或倚赖经济利害,作上下间的枢纽。即太守刺史也无非皇帝的代表,各地选举孝廉,也仍只能承奉中枢的意旨,因此皇帝的作为,更只能扩充及保障自身的权威。这种情形,表现着中国传统君主专制的一个最大弱点。


钱穆曾说:“中央恭俭无为之治,不能再掩塞社会各方之活气。”汉武的办法,那是利用一种运动,代替组织之不足。如果各地参差不齐,又无法扶植他们作不均衡的发展,则全面动员,经常活动,也可以算作一种出路。有人就说他“鹰击为治”。他自己也曾对卫青说:“一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等如今人所谓“将问题外界化”。


只是汉武平定南越,进兵朝鲜,加兵于西南夷,用张骞通西域,凡是本于历史地理上中国传统威力能及之处,都已到达,或已超过。而他八次攻匈奴,也已用尽全部兵力。游牧民族与汉民族作战,有中国不能企及之处,在于他们平时战时,都是骑兵,无须动员。他们进攻或剽窃,经常获得战果。中国之征匈奴,有如御史成进所云,“从之如搏影”。公元前119年刘彻之攻匈奴,可算是汉军一大胜利,但是如时人所说,“千里负担馈馕,率十余钟致一石”。以致出塞官私马14万匹,辎重不计,入塞不满3万。到武帝末年,“兵革数动,民多买复,及五大夫,千夫,征发之士益鲜”。也就是很多百姓早已出钱免役,到征兵时连下级军官军士级以下的人员都不容易凑数了。


武帝的力量全靠这对内中央集权对外经常征伐支持。他治下之道不拾遗,乃是在严格捕盗的法令下,一次株连几百人以至近千人的威势下逼成,如此已半个世纪。一到他的运动发生困难,他的组织上的弱点也容易给人看穿。在这时候发生继承问题,不仅他自己感到为难,他的臣下左右,也都在私下窃议自身祸福。迷信与误会,以及刘彻刘据个性之不同,再加以官僚间动辄人事僵化的趋向,只更助成其家庭悲剧。


谢选骏指出:上文深中马列之毒,只知财政经济,无视个人创造历史——汉武帝虽然幼年立储,但他母亲却是个烂货,这种卑贱的出身使他不得不追求四个伟大,搁置流氓王室,直接上达天人。这绝非我的妄想奇谭,否则汉武帝为何无事生非,甚至杀害皇位继承人的母亲?

谢选骏:美国已经陷入两條路线的斗争、临终病人的死磕

《百日新政 川普將優先實施減稅 還有終止疫情補貼、限制糧食券、驅逐無證…》(記者胡玉立綜合報導 2024-12-01): 共和黨全面執政後,白宮與國會計畫推出新政,在川普上任百日內推動減稅、限制社會福利、削減預算赤字等重大施政。 川普與國會共和黨人贏得大選並全面掌權後,正雄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