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3年4月7日星期五

谢选骏:“汉族”就是“没有民族”



《汉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这么多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原因很简单》(2023-04-07 佚名)报道:


我们都知道在世界上很多的民族当中,汉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这点是无可置疑的,那么有些人还能会对此提出疑惑,那就是为何汉族是那个人口最多的民族呢,这些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又是经过怎样的发展不断壮大的呢?


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把汉族这个定义界定清楚,之所以叫做汉族,首先就是可以说从汉朝而来然后不断的融会贯通于周边的一些人们,所逐渐形成的一个群体概念。慢慢地就形成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中原民族。其实要说到源头那更可以往上追溯了,特别是从三皇五帝的那个时候,因为在那个时候我们的中原已经被叫做华夏了。那么汉族究竟是为何就成为这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了呢?对于这里面的原因我们现在一一道来。这里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生活条件


如果一个民族能发展壮大的话,一定离不开当地的各种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的加持。汉族所生活的地方地处中原,这里的地理环境是非常不错的,还可以使人们发展定居,而且适宜的自然条件还很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在这个地方的人们都是安居乐业的一种形态,大家的生活都很安定,不像那种草原的游牧民族那样,居无定所的情形。这里的居民生活幸福感都很强。


如果在遇到一个很好的统治者,那么人们的生活是很惬意的,每天都定时在田野里劳作,并且有所收获,所以在生活安定和谐,并且还有很多的粮食,自然人口的数量就会不断增多。特别是在一个相对和平的年代里,没有战争来屠杀百姓的话,那么老百姓的生活还是很美好的。


漂泊的游牧民族


相比于中原的安定,那么游牧民族则是居无定所的漂泊状态,很多的时候看到他们都是在迁徙当中度过,这种游牧民族在迁徙的过程中,自然有很多跟不上队伍的,当然也做不到像中原那么的安定,所以很自然人口就很少,这也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再对比于世界上其他的国家来说,就拿欧洲来进行对比,就如古希腊那种小国寡民的形态而且国内资源还非常匮乏,所以是很难发展出很大规模的人口的。况且在气候方面、或在地理等方面他们的条件都没有我们中原的条件好,所以很自然的,人口也不像汉族发展得如此之多。


汉族注重融合


各民族相互融合一直是汉族的一个政策,这从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原文化的极大包容性。融合其实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和平期间的融合,有时候一个部落为了发展自己就主动和中原来融合,这样的方式是没有流血那种的,叫做温和的融合。


在融合之后,人们也可以很好的相处,是一派和谐的场面。但是还有一种融合就是敌对的,说到敌对就不得不提到战争,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之中是有很多的战争发生的,但是一旦发生战争就会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有赢家和输家。作为中原的汉族来说,如果他们作战赢得了胜利,他们则会把剩余的人兼并或者是俘虏,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以此也能不断地壮大自己的实力。可见民族融合在汉族发展的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这也是中原汉文化包容性的一个体现。


结语


那么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疑问,那就是为什么少数民族在和汉族融合的过程中会变成汉族呢?其实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同化过程,因为汉族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东西就是他独具魅力的汉文化,这种汉文化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同时汉人还有自己固定的一套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融合的胡人只要一接触汉文化是很容易被带入到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当中的,这也是汉文化的魅力所在。所以随着在和周边的民族不断融合的过程当中,中原的汉族人口自然是不断上涨的趋势。

谢选骏指出:上文也许代表了主流舆论,但却不懂所谓“汉族”其实就是“没有民族”——汉人就是秦皇汉武等下流坯子压榨出来的各个民族的大杂烩废垃,就像现在的“英语民族”。但是为何又被称为“汉族”呢?无非就是因为“共同使用了汉字”,所以“汉族”又称“汉字族”——古代的越南、朝鲜、日本,也都是汉字族,也就是“没有民族”。后来他们自己“创建了文字”,于是就从汉族独立出去成为“大和民族”等等了。

谢选骏:党员和志愿军的下场

《她让所有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今天是她的忌日》(2023-04-03 玖奌杂货铺)报道:

 

她把带血的头颅,


放在生命的天平上,


让所有的苟活者,


都失去了


——重量。


01、


题记是诗人韩瀚创作的诗歌《重量》。诗中的“她”是张志新,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


今天(北京时间4月4日),是张志新烈士的忌日。


四十多年前(1975年)的4月4日,张志新殉难,殁年45岁。

张志新(1930-1975)出生于天津的音乐世家,父亲曾参加过辛亥革命,母亲是教师。


1951年,21岁的张志新响应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由于当时部队急需俄语翻译,她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俄语,1952年提前毕业,因为成绩优异,留校工作。


1955年12月,张志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年多以后(1957年),她和丈夫一道被调往沈阳工作,后来担任辽宁省委宣传部干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开始了。张志新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这场运动,参加各种形式的集会。


但没过多久,她的激情冷却下来了,随着运动的发展,许多事情使她迷惑不解:为什么老干部老领导会被批斗,为什么群众中会分成不同的派别纷争不断……一个接一个的问号,萦绕在张志新的脑海中。


她让所有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今天是她的忌日


出于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张志新开始为国家的前途担忧:长此下去,国家会成什么样子?


在与同事朋友的闲聊中,她有时会流露出这种对时局的忧虑。后来,这些言论被秘密举报。于是,张志新成为了批判对象,被送到辽宁盘锦干校改造。


有好心的同事劝她,赶紧承认错误,这样,在上报材料时,就可以说是“通过大家的批判帮助,提高了觉悟,认识了错误,并有悔改表现”,争取作为“人民内部矛盾”从轻发落。


但张志新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屈服,她不愿为保全自己而说出违心的话。她不仅坚持自己的观点,还会提出更多的质疑和批评。


在针对她的批判会上,张志新高声宣示自己的信念:


强迫自己把真理说成错误是不行的,让我投降办不到。人活着,就要光明正大,理直气壮,不能奴颜婢膝,低三下四。我不想奴役别人,也不许别人奴役自己……


1969年9月,张志新被捕入狱。在狱中,她经历了暴风骤雨般的审讯、谩骂、凌辱。


她让所有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今天是她的忌日


1970年8月24日,张志新被判处无期徒刑。在长期监禁中,她的精神和肉体遭受伤害,但仍坚持思考和表达。在狱中,张志新写下诗歌《谁之罪》,愤怒地指控审讯者:


今天来问罪,


谁应是领罪的人?!


今天来问罪,


我是无罪的人。


这首诗是如此激愤,在今天读来,仍能带给人强烈的心灵撞击,点燃热血。


在狱中,张志新从未低头,从不认罪。她知道这样做会招致更大的灾难,但是她认为这是值得的:


如果痛苦换来的是结识真理、坚持真理,就应自觉的欣然承受,那时,也只有那时,痛苦才将化为幸福。


1975年4月3日,张志新被判处死刑。次日(4月4日)即执行枪决。因为害怕她的声音,监狱人员竟然在行刑前残忍地割断了她的咽管。


02、


1979年1月,在一次省委扩大会议上,有人谈到张志新案,引起时任辽宁省委第一书记的任仲夷的高度重视,他在会上强调“公安司法部门应抓紧清查这一案件”。


但是,重查张志新案,在当时遭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当年判处张志新死刑的原审法官坚持认为,对张志新的判决不能“翻案”。


3月9日,辽宁省委召开常委会听取对张志新案复审汇报时,任仲夷提出坚决为张志新昭雪。


他说:“张志新同志是一个很好的党员,坚持真理,坚持党性,坚持斗争,宁死不屈……我主张和赞成定为烈士,予以彻底平反昭雪……”


辽宁省委有人对为张志新平反有顾虑,任仲夷说:“有错必纠嘛,这是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职责。”


1979年3月31日,辽宁省委为张志新召开了两千多人参加的平反大会,宣读了《关于为张志新同志彻底平反昭雪,追认她为革命烈士的决定》,宣布为她恢复名誉,恢复党籍,追认为革命烈士,并号召全体党员和干部向张志新烈士学习。


4月4日,是张志新殉难4周年的日子,辽宁省委宣传部在沈阳回龙岗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1979年8月,在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任仲夷就张志新冤案作了系统的专题发言。他提出:“……在法律上明确地分清罪与非罪的界限。人们思考问题、发表和保留意见,不应视为犯罪……”


这篇发言以《吸取历史教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谈张志新同志被害这种冤案产生的原因和有关问题》为标题,刊登在《工人日报》上,《人民日报》于 1979年8月30日作了转载。


画家刘宇廉在了解到张志新的遭遇后,含泪绘制连环画《张志新》。这是当年为连环画所做的文字说明:……该审判的,是勇敢的思索,还是思想的禁锢?


真有罪的,是你还是现代的封建主义……


这不是你的屈辱,却是我们民族历史的屈辱……


03、


今天,我们再来阅读张志新,会发现她其实并没有发表任何离经叛道的言论,她只是在讲述了一些常识。


她坚守常识,不甘受到思想的奴役,并且选择如实将她的所见所感讲述出来,并因此招致灭顶之灾。


她说了真话,却使得某些极左分子感到惶恐不安。他们对她是如此痛恨,将她关进监狱,让她受尽折磨。最后,连苟活的权利都不愿意给她。


即使在决定对张志新执行死刑以后,他们还要剥夺她最后一次说话的权利,还要让她的儿女来羞辱自己的母亲。


张志新生育有两个子女,其去世时,女儿曾林林17岁,儿子曾彤彤9岁。


在张志新即将被执行死刑之时,曾林林和曾彤彤被要求参加法院举办的“死囚家属学习班”。


在学习班,法院的人问曾林林,对妈妈的罪怎么看?


曾林林就按照老师平时教的话回答:“……经过学习提高了认识,母女关系是有阶级性的,她虽然生了我,是我的母亲,可她……,就不是母亲了,已是我的敌人了。……我们就和她斗争到底。”


法院的人又问,张志新实属罪大恶极,你们有什么想法,看法?


曾林林和曾彤彤回答:坚决镇压,把她处死刑,为人民除害。我们连尸体也不要……


这一切是如此匪夷所思,这些极左分子,为什么对一个有勇气说真话的女人,会如此惧怕?


04、


任何时候,极左势力都是祸国殃民的存在,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极大阻力。


极左分子既罔顾历史,又不能正视现实。用网友的话来说,明明现在吃的是米饭鱼肉,却怀念扒树皮充饥的日子;明明开的是车,却怀念赤脚走路的日子;明明可以自由迁徙,却怀念出个村子都困难重重的日子……


在今天的互联网上,仍然有人在利用国家、民族等宏大词汇做掩护,散布极左思想。在这些人的诱导和挑唆下,一批不明真相的80后90后被裏挟进来。


在网络上,这些人成群结队。他们玩弄各种宏大的概念,却忽视个人的感受。他们最擅长的是“群殴”,对那些与他们观点不同的人,统统视为敌人,对不与他们合作的人进行各种攻击,手段卑劣,语言粗暴。


当然,他们不会承认自己是极左。但是,有阅历的人一眼就能看明白:没错,他们就是极左。


看看他们对待周遭事物的态度。对待其他民族甚至是同胞,他们不是友善对待,而是不时暴露出仇恨的心态;对待遭遇厄运处在困境当中的人,他们不是悲悯同情,反而时时流露出嘲讽甚至幸灾乐祸的心态;他们也许衣着打扮很开放时尚,吃着各种美食,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但是在骨子里,在思想深处,却始终是不折不扣的极左。


05、


张志新以自己的生命,告诉了人们极左分子是多么荒谬、扭曲而疯狂。


2019年9月25日,张志新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在罹难四十多年以后,“张志新”这个名字出现在最高荣誉的名单上。这也说明,今天的中国,已经能以一种更加严肃坦然的态度,去直面那段历史了。


然而,对于网络上那些蠢蠢欲动的极左分子,我们仍然需要提高警惕。


每一个向往幸福生活的人,都必须警惕极左的危害,避免再发生类似张志新似的悲剧。


网民嚎叫:


关查佳 2023年04月03日 15:47

杀害张志新的主要决策人是毛泽东的亲侄子毛远新。割她喉管的凶手不知是否收到惩罚?

奥维尔 2023年04月03日 15:27

只要蒋介石输了,土共杀张,杀林,杀几千万屁民,都不过如同踩死蚂蚁,不值一提。墙国屁民小鼻小眼到有点好笑。

一冰 2023年04月03日 15:03

书生气,和镣铐争辩真理?看到刘宾雁都在关注张的婚外恋,无聊且不值得。

lary 2023年04月03日 13:06

凶手和幕后指挥始终还没有人知道。

yaleboy 2023年04月03日 12:59

他们忘记了不该忘记的,记住了不该记住的!

好人64 2023年04月03日 11:55

中国人,容易忘记过去为他们做过牺牲的人,非常不幸。


谢选骏指出:张志新是个共产党党员和志愿军女兵——她始终不把共产党、志愿军当作外人,甚至当作亲人、爱人,为了捍卫这些“共产党价值”,她起来反对毛泽东无组织无纪律的流氓行为,结果就反被当作流氓处理掉了。她的下场,就是一个党员和志愿军的螺丝钉下场——因为她不够“灵活”,无法成为毛泽东的宠物,只能遭到遗弃。

2023年4月6日星期四

谢选骏:台湾两党清明节在中美分别祭祖

《马英九大陆之行接近尾声 他的新角色和引发的口水战》(2023年4月5日 BBC)报道:


马英九在湖南大学说,在中华民国宪法上两岸都是属于一个中国。“我们是台湾地区,你们是大陆地区。”


台湾与洪都拉斯断交后,台湾前总统马英九3月底开始在大陆访问,一连到访上海、南京、武汉及重庆等地。他与中国国台办主任宋涛会面,也在湖南卫视高唱《月亮代表我的心》。不过他在长沙大谈“中华民国”和”一个中国“,引发与台湾陆委会的口水战。


尽管马英九是1949年两岸分治以来首位访问大陆的台湾在任或卸任领导人,被视为历史性突破。但关注两岸局势的学者对BBC表示,这次访问大陆对两岸关系与明年台湾大选不会有太大影响,他能否接替连战成为“两岸新桥梁”,在如今的内外情势下仍有待观察。


与陆委会的口水战

马英九12日的行程涵盖上海、南京、武汉、长沙、重庆,除了在湖南有部分返乡祭祖的私人行程外,他到访多个涉及中华民国时期的历史纪念馆,如孙中山纪念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等。


上周日,马英九还在湖南大学与大陆学生开展座谈。台湾《中国时报》报道称,马英九说:“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时,中国是两个部分;同时在中华民国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第二条有定义什么叫做台湾地区,什么叫做大陆地区。前者就是台澎金马,大陆地区就是台澎金马以外的领土。”


“所以不论是在台湾,在大陆,在中华民国宪法上都是属于一个中国。我们是台湾地区,你们是大陆地区。”马英九说。


马英九也讲到了大陆对“一个中国”的定义,称在大陆1983年《宪法》前言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事实很清楚。他认为,尽管两岸分属两边,双方有各自的制度、各自的政策,但是希望大家努力减少不必要的隔阂,让双方能够真诚的交流。


《中国时报》指出,当时台湾学生大声鼓掌,还有人叫好,而陆方学生则略显尴尬,只是礼貌性拍拍手。


国民党将马英九此次两岸论述形容为“擦亮中华民国招牌”和“坚定捍卫国家主权”,但大陆官方媒体未报道他的阐述。马英九的论述却引发了与台湾陆委会的口水战。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首访中国大陆第一站拜谒南京中山陵,称要“共同努力,避免战争”。


陆委会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声称“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马英九在中国大陆“将我国宪法与之相提并论”,还诠释为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仅矮化台湾,更严重悖离台湾从未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事实,伤害国家主权尊严。


“马前总统唱和呼应中共企图侵吞台湾的‘一中原则’主张,完全与台湾民众认知背道而驰,我们表达高度遗憾。”陆委会称。


而马英九办公室回击,陆委会是在公然倡议两国论,严重违反中华民国宪法,并请总统蔡英文表态这是否为政府立场?如果是,请宣布裁撤陆委会,公开承认中国大陆是另一个国家。


陆委会又回应,中华民国是主权国家,台湾从来就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


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政治学教授陈澄认为,马英九身为“中华民国”前总统,说大陆和台湾同属中华民国不奇怪。


马英九与中国国台办主任宋涛在武汉会面。


“实质上,这就是‘一中各表’的一种论述,”陈澄对BBC指出,“然而在台湾现政府早已不接受‘九二共识’的情况下,马的这种表述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大陆政府自然也不予置评。”


华盛顿大学国际研究学院助理教授林于翔也对BBC指出,“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都属于中华民国”这个说法代表国民党长期的看法。


“不过,最近台湾民意逐渐地不赞成这个看法,所以这个说法我认为是给大陆听的。虽然北京不承认‘中华民国’这个机构,可是‘中华民国’还是代表一种‘中国’的概念,而且对北京来说比‘台湾民国’好多了,”他说。


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教授范世平在社交媒体发表评论指,马英九想凸显的是“一中两府”,一个中国有两个政府,这个中国的主权是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相互重叠的,但中国却认为一个中国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所独享,“所以马根本是一厢情愿,反而落入中国的‘一中’圈套。”


大陆行的意义


在马英九开启大陆访问行程前,洪都拉斯(宏都拉斯)宣布与台湾断交,随后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使得与台湾建交的国家进一步减少到13个,自蔡英文当选以来,已有9个国家与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断交。


断交事件也给马英九的行程带来负面影响,许多台湾人认为他不应该在此时出访大陆,即使马英九此次行程多半为祭祖和交流。


林于翔认为,马英九这次访问大陆对两岸关系与台湾大选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虽然马英九是台湾前总统,但他并不能引领国民党的未来。


“我认为他的访问属于国民党已存在的外交政策,这个外交政策就是发展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关系,证明国民党可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有和谐的对谈,”林于翔说。


陈澄也认为,马英九这次以私人名义访问大陆,在缓和两岸关系,台湾明年大选方面的影响都比较有限。


“洪都拉斯最近和台湾断交,与大陆建交,应该是已经酝酿一段时间了,与其说马英九这次的访问与此有关,不如说是希望和蔡英文访美及其可能和美议长举行的会谈形成一定的对冲,一方面向大陆表示台湾不只是有‘台独’,另一方面也向岛内展示国民党有能力缓和两岸关系,为国民党目前不被看好的选情注入一剂强心针。”


马英九的角色


据新华社报道,在与马英九会面时,中国国台办主任宋涛转达了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对马英九的亲切问候,充分肯定了马英九为发展两岸关系作出的重要贡献。


台湾中央研究院前副研究员林泉忠发表评论指,马英九2016年卸任台湾总统后,北京考虑让他接替连战作为”两岸桥梁“的合适人选。


但他表示,马英九卸任后7年,两岸关系因民进党蔡英文上台及持续执政,发生了颇大变化,中美进入“新冷战”且迈向长期化的趋势日益明朗,“即使北京对马英九作为‘两岸新桥梁’的思考乃至部署没有改变,然而今后马英九是否能成功扮演北京所期待的角色,仍是未知之数”。


陈澄也认为,马英九这次的行程,展现了他对”中国人“身份的认同,能够赢得大陆一些民众的好感,但在台海大局上意义有限。


她指出,大陆目前对马此次访问的反应相对低调,并未派出高层官员接待,媒体报道,社媒热度均有限。官方更多的是关注执政的台湾总统蔡英文的访美动向,台湾很多人也视马为过气政客,对这次访问反应冷淡,“可见大陆政府对马,乃至国民党能够在两岸关系上扭转乾坤的可能已经不抱期望。”


谢选骏指出:马英九大陆祭祖,祭的不是他的祖,而是黄俄的祖宗——连孙中山这个猪头也拜了苏联鬼。


《蔡英文会晤麦卡锡:美国“爱杀”置台湾于危险之地吗?》(傅东飞 Rupert Wingfield-Hayes BBC记者 2023年4月5日)报道:


蔡英文稍早前在美国纽约接受一领袖奖项。


台湾正处于一场危险的三角恋中央。


上周,纽约欢迎台湾总统蔡英文到访,现在她将要降落加利福尼亚州,而在这里,她将受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麦卡锡(Kevin McCarthy)款待,两人将面谈。


这显然不是巧合。美国敌视中国之情绪正在加深、加剧,而这正促使美方更公开地展示对台湾的支持,共和、民主两党彼此争先恐后。


前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去年夏天不顾一切到访台北,纵然引来了北京的暴怒反应,可事出有因。


前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司徒文教授(Prof William Stanton)说:“我个人很反对佩洛西访问一事。”


“一位美国高级政治人物访问宝岛,犹如踹了中国一脚,却没得到什么好处。后果还蛮吓人的。”


中国导弹飞越台湾岛,北京作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威胁。区内各国政府开始认真地讨论中国入侵台湾的时间表。


即便如此,麦卡锡今年1月当选众议院议长后,来自共和党的他公开表明要以佩洛西为榜样。但司徒文教授说,蔡总统认为这不是个好主意。


他说:“我想麦卡锡显然想跟佩洛西齐名,但蔡英文说:‘谢了。我们改在加州喝茶如何?’”


也许蔡总统还不想再有一位美国领袖来访,惹着争议,但她同时得向中国大陆表明,要想切断台北民选政府与其再华盛顿的最强盟友并不会得逞。


这就是加州会晤的由来。纵然中国警告美国,这是“在台湾问题上玩火”,麦卡锡先生也没打算淡化它,并称这是“跨党派”会晤。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政治学者宋文笛认为,所谓的“过境外交”对台湾来说非常重要。


中国近年相继成功猎获台湾的几个正式盟友,使承认台北的政府数目削减至13个。


宋文笛说:“这些外访符合台湾社会对国际认同的需要。缺乏国际承认下,这些其他替代宣示来表达支持,对台湾人一样重要。”


另一边厢,透过邀请蔡英文的前辈马英九访问大陆,中共也在发动其魅力攻势。


马先生开展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五城之旅。虽然表面上是回乡祭祖,他也确实拜谒了华中的祖坟,但这还是一次政治旅程。这实际上是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有台湾前总统来访。


宋文笛说:“北京试图软化对台步调……争取更多民心,同时避免在(2024年)总统竞选期间出现台湾民族主义浪潮。”


他补充说,马英九访问大陆正好为此提供了必要的“政治掩护”。


上周他抵达南京之际,马英九惊人地发表了一段政治味道浓重的演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


司徒文教授说:“北京礼待马英九,因为他代表让步。他说‘我们同属中华民族’,这是他跟北京都认同的,却不是台湾人都认同的。”


马英九的策略有其风险:一些民调显示,超过60%台湾居民形容自己是台湾人,而非中国人。


宋文笛则指出,这其中也有甜头在等待着。另一些民调显示,超过一半台湾人认为现在跟中国大陆打仗的可能性增大,马英九志在说服台湾选民,只有他的政党——中国国民党——能避免战争。


“这全是为了巩固他作为台海两岸桥梁的政治遗产,而在地方政治层面,台湾正要开始总统竞选,国民党的论调是他们能跟中国谈和平。”


马英九带领大姐马以南、二姐马乃西、三姐马冰如和小妹马莉君到湖南湘潭老家祭拜祖父马立安。


然而,眼前的烫手山芋是台湾两位“追求者”之间——华盛顿与北京——关系日趋恶化。美国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亚洲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认为,自中美1979年互相承认以来,两国关系从未如此不堪。她说:“他们(北京)都不接拜登总统或者是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的电话,国会已宣告中国是个生存威胁(existential threat)。”


几十年来,华盛顿如履薄冰地维持着一种现状:承认但不公开支持北京“世上只有一个中国政府”——在大陆的那个——的立场。自1979年以来,它跟那个政府而非台湾维持正是关系,但同时继续当台北的坚实盟友,承诺协助台湾自卫。


令人生恐的是,中国如今相信美国想要改变现状,而两岸现状得以让台湾海峡保持和平40年。


葛来仪说:“拜登总统告诉习近平,他并无将台湾当成武器,他不支持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但她指出,在台湾领导人进行备受争议的官式访问与会面之际,这样的保证意义不大。


在马英九周游中国大陆与蔡英文在加州喝茶之际,台湾还得盼望习近平能愿意接电话。


谢选骏指出:上文相当愚蠢,所以不懂这是“台湾两党清明节在中美分别祭祖——蔡英文在美国祭祀民主祖宗,马英九在大陆祭祀黄俄祖宗——国民党与民进党各取所需、各尽所能,都是无耻的机会主义者。台湾两党清明节在中美分别祭祖,能救朝秦暮楚的自身于水火之中吗?

谢选骏:共奴只能进化为公奴,不能进化为公司



《TikTok之外 还有哪些征服西方国家市场的中国应用》(2023年3月31日 BBC)报道:

美国最受欢迎的免费应用TikTok最近几天上了头条,不是因为其内容,而是因为据称其与中国共产党有关联。


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在美国国会出席听证会,回答了有关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以及中国政府对该应用数据有多少访问权限等充满敌意的问题。


但TikTok并不是唯一一个征服西方国家市场的中国手机应用。


分析公司Apptopia估计,在美国排名前十的免费移动应用程序中,还有三款也为中国公司拥有。其中两款也是英国下载量最高的应用。


这些应用是什么?是什么让它们如此成功呢?


CapCut

视频编辑应用CapCut经常被称为TikTok内容创作者的配套编辑器,根据数据分析公司Sensor Tower的数据,仅在2月份,它就被下载了1300万次。


这款视频编辑工具针对移动端编辑功能进行了优化,并提供了一系列旨在让你的视频迅速传播的功能,比如添加流行歌曲、滤镜和特效。


CapCut同样为TikTok的母公司字节跳动所有。


SHEIN

据《福布斯》报道,SHEIN是一个成立于2012年的全球时尚品牌,目前估值近150亿美元。


该公司由中国亿万富翁许仰天(Chris Xu)创立,总部设在新加坡。


在TikTok和Instagram上快速搜索#Shein标签,会出现数百个热门网红吹嘘自己最近在SHEIN上购买的物品。它利用社交媒体以低成本价格每天向Z世代用户提供数百种新产品。


Temu

这款购物应用在美国推出还不到一年,但它迅速超过了亚马逊和沃尔玛。


这家网上超市销售从服装到电子产品的各种商品,消费者可以绕过大型廉价商店,直接从中国制造商那里购买。


价格如此之低,以至于在该公司在今年的超级碗(Super Bowl)期间投放广告后,许多美国人都在搜索“Temu是合法的吗”。


该公司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但它是拼多多控股的子公司。拼多多是一家中国在线零售巨头,专注于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品。


专家表示,中国应用程序在美国获得成功,部分原因是中国国内市场存在激烈竞争,而美国应用程序在中国被禁止。


Temu是拼多多控股的子公司。


在中国表现良好的应用,比如即时通讯应用微信,是由推荐算法推动的,这些算法是为满足中国或其他地区用户的需求而定制的。


“中国的科技公司在国内经历了一段如此激烈的竞争时期,这让它们在某些方面与美国的应用程序一样好,甚至更好,”《麻省理工评论》(MIT Review)专门研究中国技术的记者兼研究员杨泽毅(Zeyi Yang,音译)说。


TikTok是首个在全球市场上取得重大成功的中国应用,但美国议员和国家安全专家警告称,中国拥有的应用可能容易受到数据隐私泄露和中国共产党审查的影响。


《四大战场:人工智能时代的力量》(Four Battlegrounds: Power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书的作者保罗·沙瑞尔(Paul Scherer)说:“美国和其他民主国家如何应对抖音等中国应用程序在中国境外的挑战,对全球的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有深远的影响。”


苹果等总部位于美国的科技公司为阻止政府索取其用户数据进行了漫长的法庭斗争,但沙瑞尔表示,在中国不存在这样的渠道。


“最终,如果中国共产党告诉(一家中资企业),他们必须做点什么,他们没有选择。”他表示。


TikTok的周受资解释说,有一道“防火墙”来保护美国人。他试图打消议员们对安全问题的担忧。


TikTok发给BBC的一份声明称,外国政府无法获取美国用户数据。BBC也联系了其他应用程序寻求评论。


沙瑞尔表示,在美国立法者通过全面的数据隐私法之前,任何应用程序都可能受到数据泄露的影响,不管它们属于哪个国家。


“有一种下意识反应的危险,即任何中国的东西都是不好的。”他说。


“我认为人们应该对所有应用持怀疑态度。人们放弃了手机上的大量数据,却没有完全理解他们同意了什么,公司在提取什么信息,或者他们是如何使用这些信息的。”


谢选骏指出:上文胡说“专家表示,中国应用程序在美国获得成功,部分原因是中国国内市场存在激烈竞争,而美国应用程序在中国被禁止。”——专家表示的“中国国内市场存在激烈竞争,而美国应用程序在中国被禁止”,真是论无伦次啊。共产党先是没收了私人公司,禁止私有财产……把所有人都变成了共产党奴隶;然后自己开公司,共奴似乎进化为公奴了;但是共产党的公司也还是共产党的奴隶——共奴只能进化为公奴,不能进化为公司。

2023年4月5日星期三

谢选骏:英国女王有何高贵


《女王的高贵是殖民地人民用血汗滋养的》(丁刚 2022-09-12)报道:


这几天,中国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不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视频影像。在那些影像中,女王是优雅与高贵的,有着非同一般的皇家气派。


这不是女王故事的全部。


在很多前殖民地国家的人们看来,女王以及她所代表的英国殖民体系对亚非拉殖民地的残酷剥削掠夺,也是英国王室世界故事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伊丽莎白女王去世,重新引发人们对英国殖民主义抨击。


既然英国人愿意将女王视为英国的国家象征,那么她和王室就必须承受人们对这个象征所代表的另一面——殖民主义遗产的批评。


有专家在解读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时宣称,英国文明是现代文明的原点。他们回避了这个原点及其后来很长一段时期的扩张,并不全是光彩夺目的文明业绩。而且,它也绝不可能成为前殖民地国家走向现代文明必须追随的“原点”。


英国君主制首先是大英帝国建立和扩张的“原点”,这包括了通过殖民掠夺、奴隶为中心的贸易。


英王是高贵的,但这高贵是建立通过掠夺积累的基础之上的,是靠对殖民地,尤其是有色人种的残酷剥削支撑的。就连女王和王室成员王冠上的宝石,有不少是强取豪夺而来。


伊丽莎白的王冠和权杖上,镶嵌的是非洲之星钻石的碎片。这块宝石于1905年从南非被盗,价值4亿美元,仅这些碎片就可以支付近7.5万名南非学生的高等教育费用


在我的两次肯尼亚之行中,当地朋友都给我讲述了女王的故事。


1952年1月31日,伊丽莎白和菲利普访问英国殖民地肯尼亚,当地送给她一幢豪华别墅作为结婚礼物。


5天后,他们来到一处禁猎区,用摄像机拍摄大象、犀牛、猴子及其他动物,享受着帝王出游的豪华待遇,以至于兴奋得彻夜未眠。直到第二天,她获知其父去世,王冠落在她的头上。


8个月后,女王已回到英国,开始为加冕做准备。但在肯尼亚,一场大屠杀开始了。


英国殖民当局残酷镇压了肯尼亚的反殖民运动茅茅起义。根据肯尼亚全国人权委员会后来的调查,有16万人遭关押,9万人被处决或因虐待而受伤致残。被关押人士中包括美国前总统贝拉克·奥巴马的祖父、部族领袖侯赛因·奥尼扬戈·奥巴马。


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后,肯尼亚人纷纷在网上发问,为什么女王对这场种族屠杀一直保持沉默?


美国康奈尔大学副教授、肯尼亚作家马科马·瓦·恩古吉(Mukoma Wa Ngugi)这样写道:“如果女王为奴隶制、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道歉,并敦促国家以她或他们的名义,为被剥夺的数百万生命提供赔偿,那么也许我会为她的去世产生人类共有的同情,会为此感到难过。作为一个肯尼亚人,我现在毫不伤感。这就像一出荒诞剧。”


最后一句话的原文是this theatre is absurd,借用了60年代荒诞派戏剧之意。这些戏剧的共同特点是:人物处于无望境地,被迫重复无意义的举动。对白充满陈词滥调、文字游戏和废话。


今年3月,威尔斯亲王和凯特王妃为庆贺女王白金纪念日(在位70年)出访加勒比。


牙买加100多位公众人物在一封公开信中说:"我们认为没有理由庆祝你们的祖母登上英国王位70周年,因为她和她的前任的领导使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人权悲剧得以延续"。


英国最大的殖民地是印度,那里的人们没有因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就忘记了殖民掠夺的“欠账”。


有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言论指出,伊丽莎白二世和她的王室是英国殖民者的总代表,他们在英国统治时期(1757-1947),从印度抢走了45万亿美元。有18亿印度人死于贫困。还有人统计了女王拥有的珠宝,说所有23000件珠宝中,有19000多件来自印度。其中有不少都是“带血的”。


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的确是一位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她不是英国对外政策的主导者。但多年来她又一直都被称作是英国“软实力的代表”,她在多次出访中的亲民之举被视为有助“软化”前殖民地人民对英国的立场。


随着前殖民地国家人们的不断觉醒,这越来越像是一种“白人救世主”站在高高的皇家讲坛上的“表演”,与殖民者开始不断渲染他们的统治是“对低等文明的解救”如出一辙。


伊丽莎白二世既是大英帝国文明形象的代表,更是西方文明高贵等级的象征。她和她的王室的影响包括了殖民主义,尤其是将文明分为不同等级的认知遗产,这严重制约了前殖民地国家的发展以及对发展的认知。


2016年,我再次去肯尼亚采访。


抵达内罗毕的第二天,肯尼亚《民族日报》(Saturday Nation)周末版刊登了专栏作家大卫·恩迪(David Ndii)博士写的有关东亚发展经验的长文。文章说,1965年时, 韩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比肯尼亚工人只高出20%,现在的差距是15倍!


在非洲国家中,肯尼亚政局相对稳定,其政治制度基本沿袭英国殖民者的设计。


但是,我在检索世界银行的数据后发现,上世纪60年代中期肯尼亚的人均GDP达到600美元,而中国当时还不到100美元。2018年,中国的人均GDP已接近10000美元,肯尼亚却只有1300多美元。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肯尼亚的停滞?这与来“解救”他们的英国殖民者有什么样的关系?


非洲人在思考中将眼光从英国转向了东方。


1953年,伊丽莎白加冕,时年27岁。她接掌的日不落帝国这时已摇摇晃晃,开始步入落日的余晖之中。


70年之后,她的离去或许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帝国的长歌绝不会戛然而止,它将拖着长长的余音伴随着我们走入一个新时代。


谢选骏指出:黄俄共产党为何说“英国高贵”?因为在这些毛派分子看来,格鲁吉亚流氓斯大林都是慈父一样的存在;而毛泽东死后要见犹太浪人马克思。在这些狗的眼睛里,英国女人当然也就高贵了。尤其和东欧人相比。

谢选骏:美国走向朕即国家的帝国阶段

《特朗普受审:起诉美国前总统的34宗重罪揭露了什么?》(安东尼·泽克尔(Anthony Zurcher)BBC驻北美记者 2023年4月5日早上6点00分)报道:


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曼哈顿的法庭听证会上,被起诉34项伪造商业纪录的重罪,特朗普否认所有控罪。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周二(4月4日)出席纽约法庭听证,否认全部34项刑事指控。之后,他返回佛罗里达并向支持者发表讲话,再次声称,起诉有政治动机,案件是“对我们国家侮辱”。同日,他的34宗重罪罪名曝光。


虽然伪造商业纪录通常是被列作轻罪,但是,特朗普被指控干犯重型罪。这代表涉及的罪行更加严重,若最高量刑可能包括监禁。


“从根本上,今天这个案件中的指控和我们很多的白领案件差不多,”纽约市检察官阿尔文·布雷格(Alvin Bragg)这样形容他的团队向前总统作出的指控,“指控的是一个人一次又一次说谎来保护他们的利益,逃避我们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的法律。”


特朗普对所有的指控均否认,在离开法院后坚称无须答辩。“没有做过任何不合法的事!”他在他的社交媒体网站上发帖称。


不过,罪成与否将会由陪审团来决定。以下是这宗起诉美国前总统的历史性案件中的一些细节。


全部34项指控均涉及封口费

特朗普面对的指控是34项伪造商业纪录的一级罪名。


所有指控均涉及一宗13万美元的封口费,在2016年美国大选前由他的律师迈克尔·科恩(Michael Cohen)向色情片女星斯托米·丹尼尔斯(Stormy Daniels)支付,以阻止她谈论她声称的2007年曾与特朗普有染一事。


在法庭文件中,科恩被指代为“律师A”,丹尼尔斯则被指代为“女子2”。


在与起诉书一并提交的事实陈述文件中,第一行即清楚阐明起诉的案情:被告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J. TRUMP)反复且具有欺骗意图地伪造纽约商业纪录,以掩饰在2016年总统选举期间对选民公众隐瞒危害信息的犯罪行为。


法庭里发生了什么

在曼哈顿刑事法院,特朗普被控以34项伪造商业纪录的严重罪行。


在十多名法院人员和特勤人员陪同下,特朗普否认所有控罪。


程序持续接近一小时。栓控官还提到,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威胁性的帖文”。


法官默坎(Judge Juan Merchan)给予特朗普的律师在8月8日前提出任何动议的权利——比如可能提出排除诉状。


针对特朗普的指控全为E级重罪——属重型罪行中最低的级别。最高刑罚是四年监禁。


包庇行为发生在特朗普任总统期间

控告特朗普的案件围绕着科恩在支付封口之后如何获得补偿所展开。


2017年,在成为总统之后,特朗普与科恩在白宫见面。之后不久——长达10个月的时间里——特朗普开始从一个处理他资产的信托基金和他自己的银行账户里,出具支票给科恩。


这些支票被登记为“法务费用”,但是科恩说,它们实际上是封口费的报销。


检控方陈述指:由特朗普集团(Trump Organization)保存及保管的有关支付纪录为虚假的纽约商业纪录。真相是,并无律师聘用协议,而律师A接受的并非是2017年提供法律服务的费用。被告导致他的实体伪造商业纪录,以掩饰他及其他人的犯罪行为。


检察官布雷格在庭审后的记者会上。


起诉将阻碍还是帮助特朗普?

——BBC北美事务编辑莎拉·史密斯(Sarah Smith)分析


特朗普的下一次出庭要等到12月——这意味着,在决定他能否成为总统参选人的共和党初选之前几个星期,他会以犯罪被告身份出现。


这对他的竞选来说会是个问题吗——还是说他能够将这次检控扭转为他竞选的有利因素?


在他将面临刑事起诉的消息传出之后的几天里,他的民意支持率上升了,而他的竞选团队声称筹得了超过1000万美元。所以,他声称,自己是一场有政治动机的迫害行为的受害者,这一策略似乎是奏效的——至目前为止是这样。


但是特朗普还面临着更多的法律调查。他仍然可能在乔治亚州被控试图干预2020年总统选举结果。还有在华盛顿,一名特别法律顾问正在调查他在去年1月6日美国国会骚乱事件中的角色,还有在他佛罗里达家中发现的数百份机密文件。


即使对特朗普这样惯于虚张声势的政客来说,要在打一场总统选战的同时应付一宗或多宗刑事案件庭审,也是一点都不简单。


轻罪变重罪

布雷格指,特朗普伪造支付款项的真实性质,因为这些款项是用于支持一次犯罪行为。虽然封口费本身并不违法,但是使用金钱帮助竞选总统而不申报,则违反了联邦竞选财务法。


科恩仅因未透露向丹尼尔斯付款一事违规被定罪。布雷格重申,就该次付款向科恩作出补偿的特朗普,是与一项刑事罪行有关联——这使得他伪造商业纪录的行为成为一次更严重的罪行。


特朗普的辩护者称,这是滥用法律,而且是一次有政治动机的检控。


“一种犯罪行为模式”

布雷格提到另外两个特朗普竞选阵营支付封口费的事例。他说这些支付的费用证实了检控方的说法,特朗普知道他给科恩的费用是试图影响2016年总统选举的不法企图当中的一部分。


“被告与其他人一起编排了一个计划,通过发现并收买有关他的负面信息来压制信息的公开,从而有益于被告的竞选前景,以此来影响2016年总统选举,”起诉书的事实陈述这样表示,“为了实施这项不法的计划,参与者违反了竞选法规,制造并导致了纽约多家实体商业纪录中的虚假条目。”


其中一个事例是,一名声称自己知道特朗普有一个婚外私生子的看门人接受了3万美元。另一个事例是,另一名声称自己与特朗普有染的女性接受了15万美元。特朗普否认与该女子有染。


这些款项来自八卦杂志《国家询问报》(National Enquirer)及其时任出版人大卫·佩克(David Pecker)。布雷格指后者与特朗普协作,压制可能具有危害性的信息曝光。起诉书指,作为回报,佩克获得邀请出席特朗普的总统就职典礼。


谢选骏指出:特朗普所做的一切包括犯罪活动,都是“为了国家”、为了“让美国再尾大”——因为他满脑子都是“朕即国家”的帝国思想。


《川普被起诉、过堂后返佛州演讲:没想到美国会起诉前总统》(记者颜伶如综合 2023-04-05)报道:


前总统川普因「封口费」案遭到起诉,4日在纽约过堂之后,搭乘专机返回佛州,川普当晚在私人俱乐部海湖庄园(Mar-a-Lago)对支持群众发表演说声称:「我唯一犯下的罪就是毫无畏惧地捍卫我们的国家。」


川普妻子梅兰妮亚(Melania Trump)、妖儿拜伦(Barron Trump)、长女伊凡卡(Ivanka Trump)及女婿库许纳(Jared Kushner)均没有出席海湖庄园宴会厅的川普演讲现场。川普长子小唐纳(Donald Trump Jr.)、次子艾瑞克(Eric Trump)和次女蒂芬妮(Tiffany Trump)则在现场。


根据媒体报导,川普辩护律师团原本担心纽约州高等法院法官默钦(Juan Manuel Merchan)可能下达「封口令」(gag order)。由于法官并未发布封口令,因此川普完成过堂程序之后,可以畅所欲言。


76岁的川普在演说中说,「从没想过这种事情竟会在美国发生」。他说,身为前任总统竟遭到起诉,纽约检察官「让我们国家蒙羞」。他说:「我唯一犯下的罪就是毫无畏惧地捍卫我们的国家,不让那些想要破坏国家的人得逞。」


在25分钟的演说中,川普多次提到自己就是司法系统沦问武器的受害者,也是遭受民主党政治攻击的受害者,因为民主党正千方百计阻挠他再次入主白宫。


除了「封口费」案,川普也因涉嫌推翻2020年大选结果而遭联邦调查及乔治亚州检察官调查,川普遭控卸任后擅自将机密档案带离白宫同样目前正由特别检察官调查中。


对于遭受调查的案件,川普在演说中为己辩护说,以「总统文档法」( Presidential Records Act)架构来看,并没有任何违法之处。川普说,手中持有的机密档案其实比拜登总统担任副总统期间私自带走的档案数量还少。


在纽约过堂之前,川普曾在社群网站发文砲轰法官是个「痛恨川普的人」(Trump hater),存有偏见。


4日上午,川普发文写道「封口费」案应该从曼哈顿改到对共和党较有利的史泰登岛(Staten Island)审理,并批评默钦的34岁女儿萝伦?默钦(Loren Merchan)曾在贺锦丽2020年竞选团队任职。


下午过堂之后,川普则发文痛批曼哈顿地方检察官白艾荣(Alvin Bragg)及「封口费」绯闻女主角丹尼尔斯(Stormy Daniels)。


谢选骏指出:在帝国思想看来,起诉总统哪怕是前人的,也就是起诉国家、侮辱国家——哪怕这个家伙「压新闻」、伪造纪录、欺骗美国人,哪怕他犯有34项重罪,哪怕他在第五大道上杀人放火……因为“朕即国家”,因为“美国正在走向朕即国家的帝国阶段”!


谢选骏:没自由,不如狗——微信也是违心的

[香港“挂绳游行”成新常态 《国安法》下“游行之都”的殒落](李澄欣

BBC中文记者 2023年4月3日)报道:


一行人被封锁线围着,颈项挂上号码牌,每个参加者都有一个独立编号。他们在众多警察监督之下上街游行,高喊着预先批准的口号。


这些并不是游街示众的罪犯,而是正在行使“集会自由”的香港市民。此情此景出现在昔日有“游行之都”之称的香港,引起各界哗然。


在过去两个周末,香港接连有超过十场集会游行活动,是疫情“限聚令”解除后首批,也是《国安法》自2020年6月实施后的首批获警方批出"不反对通知书”的活动。


警方施加了前所未见的要求,包括严格规定参加者的服饰及加入《国安法》条款。有主办方形容相关限制荒谬和极度侮辱,挂牌如同“犹太人戴臂章”。


港府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回应称,有关识别不带有贬义或歧视,强调不会秋后算账。他批评有人把挂牌做法形容为“挂狗绳”,是“刻意抹黑警方”,目的是要挑动市民对特区政府的不满和仇恨,危害国家安全。


有学者预料,警方的限制措施会常态化,长远改变香港游行文化。


香港修例限制聘用海外律师处理国安案件的影响


“游行之都”有了新规


警方要求游行人士拉着封锁线自我围封,参加者说感到极大侮辱——4月2日的多场集会游行多数是宗教性质、庆祝和筹款活动。警方对每一个活动均施加国安条款,列明必须符合《香港国安法》,确保不会构成不利国家安全。


当局对部份活动施加服饰限制,如在杭州旅港同乡会主办的“喜迎杭州第19届亚运会”集会及游行,以及发展局海滨事务委员会主办的庆祝复活节游行,都要求所有参加者穿着大会上衣、贴上识别贴纸,或戴上主办方提供的帽子及襟章。


多家教会举办“棕枝主日”巡游,活动中参加者必须手持棕枝。另外,有至少5个活动被警方要求参加者遵从《禁止蒙面规例》,不准戴口罩。


一星期前的3月26日,有新界将军澳居民发起反对填海的游行,警方要求所有参加者佩戴号码牌,禁止佩戴口罩和穿黑衣,并压低人数上限在100人。过程中,整条游行队伍被包围着,市民不能够中途插队加入,传媒也不能在游行队伍当中采访。


主办人陈展浚事后在电台节目批评有关做法不合理,参加者感到被标签,好像“被人圈养的猪”、“犹太人戴臂章”,沿途有些队伍外的居民想加入声援,却不敢参与。


陈透露,警方事前检视所有游行相关的屋苑通告、脸书帖文和标语,“每一条banner(横额)都要看过”。他反问:“要做那么多才批准游行,究竟《基本法》赋予我们的权利是不是已经有一个新的解释?”


“挂牌游行”会否常态化


主办方原本申请300人游行,警方把人数限制在100人,不让队伍外的市民中途加入


根据《基本法》第27条,香港居民享有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


保安局长邓炳强被问到“挂牌”等游行条件会否常态化时表示,现时社会表面上平静 ,但仍有人想趁有活动举办时“挑动乱子”,作危害公众安全的行为。他说当局会因应新的社会环境作风险评估,如有需要会采取有效措施。


香港社会政策及公共行政学者钟剑华对BBC中文分析指,以往香港公民社会百花齐放,市民可以充分表达意见,现时警方扩大权力并没有法律基础,而且“比中国大陆去得更尽”,但当局以“国安”帽子压下批评声音。


他预料有关限制措施会变成常态,长远是为了改变香港的游行文化。“想慢慢培养一种认知,就是你要接受警察是会看你的口号、要挂牌,甚至要你实名制。这样,政治诉求就不能毫无顾虑地表达,不会有反对政府的游行,只剩下那些呼应政府的活动——到时候他(港府)可以向全世界说,香港仍然有集会自由啊,只不过是那些(反对政府的)人自己不搞罢了。”


在邓炳强开腔定调前的一周,香港主流媒体都曾对警方安排提出质疑。


游行在警察录影监督下进行


香港《信报》政治专栏“余锦贤”指出,警方施加的限制忽视了“相称性”,文章引述民主派人士称,担心“挂牌”只是第一步,游行实名制才是警方的最终目标,并指相关针对性条款等同对“游行”两字添上负面标签,剥夺参加者“免于恐惧的自由”。


《明报》社论指警方矫枉过正、做法奇特,游行挂牌观瞻很差,参与者如有被侮辱之感,完全可以理解,“倘若‘挂牌游行’成为新常态,只会有损香港作为开放社会的形象,为他人所窃笑”。


网媒《香港01》评论文章也批评,客观上挂牌和拉封锁线的观感很不理想,“对集会游行的过度规管或许很稳妥,安全系数最高,但完全无助社会化解怨气”,呼吁官员面对民怨时应“直视问题,回答社会”。


中国官媒香港中通社则刊出建制派人士高松杰文章指,“上班要挂员工证、出席活动戴名牌”,一个人如果是光明正大,根本不用怕遵守任何规则,因此“绝对支持香港警方合情合理合法的决定”。


谢选骏指出:香港的命运变幻,证明了“没自由,不如狗”所言非虚。不过呢,挂着狗链狗牌游行示众还算“好的”——因为大陆百姓连这点“人权”也没有,甚至还要遭到强迫,做出违心的相反表达——微信就是违心!没自由,不如狗……不想做狗,别用微信,因为微信也只能违心地使用——那有监控!

谢选骏:美国的真孤立配合了中国的假开放

《美国“孤立主义”与中国“单边开放”: 表象之下的政治现实》(陈岩 BBC中文记者 2024年12月2日)報道: 特朗普的当选,在太平洋对岸的中国激起两圈相互矛盾的涟漪:中文社交媒体上,有众多特朗普的拥趸者,他们欢呼这个特立独行者的强势归来;另一边是忧心忡忡的精英人士,他们恐于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