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3年6月23日星期五

谢选骏:傅斯年打嘴巴导致毛泽东封大学


《傅斯年,一位曾打过毛泽东耳光的北大校长》(史趣 2017-05-16)报道:


1、

1945年秋季的北大,脱离了日本人的掌控,迎来了它光复后的第一位校长。准确地说,是代理校长。

这是一位身材高大肥胖的中年人,性格暴躁,操着一口山东话,面容冷峻地审视着在北大的校园。

他叫傅斯年,是胡适最得意的弟子。从青年时代起,他就是个有名的刺头,曾担任过五四爱国运动的总指挥。在毛泽东担任北大图书管理员时,因为毛泽东工作不认真,他还打过毛泽东一个耳光。

这次回来担任校长,他得罪了不少人,鲁迅的胞弟周作人就是其中之一,周作人恨了他半辈子。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像周作人这样的北大知名学者留在了日伪统治下的北京大学,抗战结束后,如何处理这些伪教职员成了一个大问题,谁也不愿意得罪这么多人把他们通通开除。 偏偏有一个人敢这样干,那就是傅斯年。

傅斯年雷厉风行,宣布把所有出任伪职的教授一律开除出北大,他告诉上门说情的人:「如果这些人受不到谴责,那么久太对不起那些跋山涉水到了重庆和昆明的教授和学生了,他们为了民族大义而抛家别子去了大后方,吃不上喝不上的,容易吗?」

所有的文化汉奸,一个不留,全部被清除出去。 这种横行无忌的作风,使得他被人送了一个外号:大炮。 然而,这位被人称为「傅大炮」、「傅老虎」的山东大汉,却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国士。 尽管,因为1949年的政治选择,他的名字在大陆已经少有人知。

2、

1896年3月26日,傅斯年生于山东聊城。

他的先祖傅以渐,是清朝顺治年间的第一位状元。傅氏家族人才辈出,不少子弟通过读书科步入仕途,在兴盛时期堪称是山东有名的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

但是,在傅斯年出生的清朝末年。傅氏家族在官场上早已没落,虽然依然有家学渊源,但是许多族人已经沦落成为贫困潦倒的穷书生了。傅斯年的父亲虽然是举人,但也是家无余财,因此傅斯年的童年过得颇为贫寒。 但是,名门望族的子弟,即使是家道中落了,在读书治学上依然有天然的优势。傅斯年遗传了先祖的聪颖勤奋,自幼熟读家中的藏书,在父亲的指导下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 1913年,傅斯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他的一生,从此和北大结下了不解之缘。是北大成就了傅斯年,而傅斯年也以他自己的方式回报了北大。1916年,傅斯年升入北京大学文科国文门。熟悉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上个世纪初期,是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国家的屈辱激起了学生们的民族主义情绪,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又使得爱国青年对北洋政府怨气冲天。年过二十的傅斯年并没有在爱国运动中置身事外,他扛起了大旗。

在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期间,傅斯年被推选为学生运动的总指挥。


傅斯年指挥五四运动

青年的热血一旦被点燃,短时间内是很难冷却的。学生们不断地抗议示威,傅斯年作为学生的领导者,扛着大旗冲在队伍的前列。在1919年5月4日这一天,学生们火烧了赵家楼,痛殴了曹汝霖,运动达到了高峰。学生们热情高涨,恨不得一拳砸出一个新世界。作为这场运动总指挥的傅斯年,却在这个时候,选择了静悄悄地退出。他并不是惧怕政府的镇压,纵观傅斯年的一生,哪怕是在蒋介石这样的独裁者面前,也是敢于翘着二郎腿的。

之所以选择从学生运动中抽身而去,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听从了老师胡适的劝告。

3、

胡适是一个坚定的自由主义者,一直信奉用温和改良而不是暴力革命的方式去改造国家。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根本就不是几场学生运动就能够解决的,他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过早卷入政治的浪潮之中。

胡适的思想对傅斯年的影响是巨大的。

他退出了学生运动,1919年夏天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留学生,前往欧洲留学。七年之后,万里来归的傅斯年受聘为中山大学的教授,继承了恩师胡适先生的衣钵,成为桃李满天下的历史学家。中国的知识分子总是有一种为民情愿的士大夫情怀。「九一八」事变之后,傅斯年再次走出书斋,指责政府的不抵抗行为,把国民政府骂得颇为狼狈。同时,他还利用自己的历史学功底,撰文驳斥日本学者的「满蒙在历史上不是中国领土」的言论。 傅斯年爱惜羽毛,不愿意进入政府当官,但是并不推辞监督政府的国民参政员职务。 1938年,他出任国民参政员,首先把「大炮」对准了炙手可热的孔祥熙,毫不留情地揭露行政院长孔祥熙的贪污劣行。

4、

孔祥熙是宋美龄的姐夫、蒋介石的连襟,蒋介石亲自出面给孔祥熙说情。

蒋:「你信任我吗?」

傅:「我绝对信任。」

蒋:「你既然信任我,那么就应该信任我所任用的人。」

傅:「委员长我是信任的,至于说因为信任你也就该信任你所任用的人,那么,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能这样说。」

抗战胜利之后,傅斯年又揪住了行政院长宋子文的不少劣迹,在《世纪评论》上刊登了自己的雄文《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一文,「国舅」宋子文不久之后被迫辞职,步了孔祥熙的后尘。

虽然傅斯年不给蒋介石面子,但蒋介石对傅斯年还是颇为欣赏的,一心想拉他做官。傅斯年拒绝了,但他毕竟是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始终感念蒋介石的知遇之恩。他一直对国民党有所批评,却一直没有投向当时中国的其他政治力量。

在1948年年底国民党军节节败退的时刻,他和胡适一起借酒浇愁,吟诵陶渊明的诗:「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那时候的傅斯年,随身携带安眠药,以便能够随时自杀。

在1949年,必须作出政治抉择的时刻,他选择了跟随蒋介石去台湾,担任台湾大学的校长。

在台大,傅斯年爱护学生是出了名的。他坚持自由主义的立场,拒绝三民主义进入台湾大学,以保持思想独立和学术自由,以免学生被政治洗脑。他每天都在校园里转悠,随时进入课堂听课,他的听课并不是走过场,如果发现教师不合格就会予以辞退。正是这种兢兢业业,确保了台湾大学的教学质量。

对于学生的住宿条件和伙食,他也十分关心,经常亲自前往宿舍和餐厅探视。

然而,上天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了,1950年12月20日,在担任台湾大学校长两年之后,他在一次会议时突发脑溢血,蒋介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抢救,但还是没有留住他的性命。这位「五四之子」,去世时年仅55岁。

曾经有人评价傅斯年是「乱世一书生」,凭着一股书生意气走出书斋,成为「五四之子」,但也正是这股子书生气使得他追求「正统」,成为蒋家王朝的殉葬者。

其实,对于傅斯年而言,他所做的一切无非是胡适所说的那样,他是「中国最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至于对蒋介石的个人感情,不过是:「君以国士之礼待我,我已国士之躯报君。」


一手趣文及时送达,《AU喔趣》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首发微信公众号AU喔趣(ID:WQ-life),可搜索关注。


谢选骏指出:我看傅斯年不是个东西——傅斯年还在北大图书馆打毛泽东大嘴巴,逼得毛贼打落牙齿和血吞,后来不得不上山落草为寇。五十年后,毛泽东终于全面专政,不封闭大学毛泽东就不是老毕养得了!这就是“毛老汉小人报仇,五十年也不晚也”。傅斯年间接毁灭了多少中国文化!而他自己却脚底抹油溜到了台湾,扔下莘莘学子忍辱负重,直到毛僵尸挂了。我看傅斯年真的不是个东西,没有一点担当!也许他还自知临阵脱逃、对不住学生,内心煎熬,良知未泯,到台湾不久就一命呜呼了。

谢选骏:土八路大概重蹈太监郑和覆辙

 

《为何亚洲霸权之争始于中国海警》(DAMIEN CAVE 2023年6月12日)报道:


为了控制亚洲的战略航道,中国部署了一支配备76毫米舰炮和反舰导弹的舰队,船体比美国海军的驱逐舰还要大。但它们并不属于中国海军。船体被漆成白色,两侧用大写字母写着“中国海警”。

在短短十年间,中国已经建起了世界最大且独一无二的海警舰队。这支舰队军事化程度更高,在国际争端中更加咄咄逼人,走私或者搜救等海警常规任务则较少关注,这支中国武装力量颠覆了全球200年来的海警传统。

它还引发了一场军备竞赛。北京强势进入执法和海军力量之间的灰色地带,将目标对准那些存在对峙的国家,其舰船可以轻松击沉大多数国家的那些使用了数十年的老船。有鉴于此,担心中国侵占领土的国家争相部署更大、火力更猛的巡逻船。

台湾周围水域是一个可能爆发战争的地点,中国声称这个自治的岛屿是其领土。但随着该地区的海警对峙悄然升级,官方和分析人士越来越担心一个日益加剧的威胁:在中国海警出没的广阔区域内,任何局部事件或暴力冲突都可能引发更广泛的冲突,甚至大国之间的战争。


根据海事数据,从3月30日到4月2日,一支中国海警船编队在日本称之为尖阁列岛的争议岛屿附近巡航80小时36分钟,打破了中方最长停留记录。

日本后来宣布了一项升级海岸警卫队并将其并入防卫省的计划。

最近的两起事件也表明,中国的强硬态度和地区风险达到了新的水平:

 从4月8日前后开始,中国的巡逻船聚集在台湾附近,首次威胁要在蔡英文总统与众议院议长麦卡锡会晤促发的军演期间拦截和搜查台湾船只。台湾目前正在制定计划,以突破未来可能出现的封锁,同时加强自己的海岸警卫队建设。

 4月23日,在南海一处争议岛礁附近,中国的一艘大型巡逻船切进一艘小得多的菲律宾巡逻船的航道,迫使后者的船长挂倒挡以避免撞船。几天后,美国承诺向菲律宾提供六艘装备更-为精良的新巡逻船。

这些争执,加上中国5月和6月对越南和太平洋岛国帕劳附近的侵犯,都符合一个紧张局势加剧的模式,标志着各国在世界海洋中主张领土和保护其利益的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曾经充当守望之眼和援助之手的海岸警卫队变得越来越像海军,卷入亚洲的地缘政治,并作为军事力量部署在对航运和自然资源至关重要的水道上。


从中国南方和台湾的港口到美国在关岛的基地,白色的海警船要么变得更大、更重,要么更小、更快。它们配备的火炮口径也越来越大,或者可以随时装上复杂的武器系统。该地区的海岸警卫队正在与国防部门更密切地合作,使其成为印太地区更广泛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竞争的先锋。

美国海军退役中校、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海上安全项目高级研究员约翰·布拉德福德说:“不同于10年前,这个地区的许多国家已经开始使用海岸警卫队来维护主权。”

“背后的思路是,”他补充说,“当船只有少量火力时会更有效,因为不那么容易导致事态升级。但是当海岸警卫队的船装备了导弹,除了船体油漆的颜色之外,它和海军舰艇有什么区别呢?”


自中国致力于成为其所谓的“海事大国”后,现在亚洲出现了海警竞赛。

早在2000年,中国政府文件中就出现了这一表述国家优先事项的用语,“海事大国”的定义包括海军力量、捕鱼能力、环境保护和领土主张的推进。2013年,海警的主导作用在习近平的领导下得到巩固,他在担任中国领导人的第一年通过整合五个部门建立了这支海事力量。

在中国眼中,海警将成为其大国复兴的支柱,因为它将帮助北京控制重要水域(以及那里的渔业和矿产资源),海警力量没有达到军事标准,因此不会激起其他国家的军事反应。


随后发生的数十次对抗证实,中国海警——通常与渔民民兵和其他类型的船只合作——可以无所顾忌地巡逻、挑衅和恐吓对手。

2013年在南海,菲律宾部队的一艘名为马德雷山号的二战时期船只与中国海警船只发生数次紧张对峙。

2014年,同样在南海的越南海岸附近,越南试图阻止中国在有争议的水域建造石油钻井平台,一艘中国海警船随后撞上了一艘越南海警船。

2016年,中国海警冲撞一艘被印尼当局扣押的中国渔船,将其放走。


最近,中国增加了舰队的任务和战斗力。海警由军方控制,2021年的一项法律授权海警在北京声称拥有主权的水域对外国船只使用致命武力,这些水域包括南海,中国在那里的人工岛上建立了前出行动基地。

地区专家表示,这些规定违反了国际法,允许中国海警在未宣战的情况下在其国家管辖范围之外展开武装行动。


而且它的船也越来越具备这样做的能力。中国目前拥有大约150艘在1000吨以上的大型海警巡逻舰,而日本大约有70艘,美国有60艘,亚洲大多数国家只有几艘。菲律宾在南海部署了25艘巡逻舰。据美国官员称,台湾海警有23艘船。

中国海警的许多船只原为海军护卫舰,能够进行长时间的作业,并配备了直升机停机坪、强大的水炮和与M1艾布拉姆斯坦克口径相同的火炮。根据国防部最新的中国军力报告,中国海警舰艇中有85艘携带反舰巡航导弹。

随着中国进一步深入有争议的领土越来越久,亚洲许多国家几乎每天被迫面对这支伪装成执法船只的新舰队。而且不仅仅是在南海。

5月11日,在东海,两艘中国海警船今年第13次超越钓鱼岛周围12海里的领海界限。根据日本的追踪数据,2022年全年,由1500吨的中国海警船只组成的不同舰队有336天出现在这些争议岛屿周围,相比2017年的171天有大幅增加。


“我们已经确认,一些船只配备了火炮,”日本海上保安厅发言人菊池弘宗(音)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担心他们增加了具有军事能力的大型船只的数量。”

其他国家的海警也随之增加了这样的船只。


越南从日本订购了六艘大型海警船,将于2025年交付。

韩国去年宣布将为其西部沿海海域建造九艘新的3000吨巡逻舰,那里与中国海域的边界尚不明确。

日本在12月批准了一项新法律,将其海警预算增加近10亿美元——激增40%——并将海警舰队并入其国防力量。

美国和澳大利亚在太平洋地区也更加活跃,赠送巡逻艇、新的海上监视中心,美国还增加了新一代更大的巡逻船,并与几个国家签订了巡逻协议——巴布亚新几内亚近几周刚刚加入。

美国现在还在南海与日本和菲律宾更密切地合作,去年和今年6月在菲律宾进行了联合海警训练演习,引起北京不满。


“该地区的海警和各国正在成熟起来,”美国海警太平洋地区指挥官安德鲁·J·廷森中将表示。“我认为他们的成熟是出于必要。”

这种态势在台湾海峡和台湾南部的造船厂最为明显。台湾位于地区焦虑的中心,台湾海警几乎每天都面临来自中国大陆的挑战,其扩张速度远远高于台湾海军。

在最近一次访问高雄港外的工业区时,工人们即将完成一艘船头被撞裂的海警巡逻艇的修理工作。

“一艘中国船撞上了它,直接撞断了,”前台湾海军军官胡彦儒说,他经营的罡旻企业有限公司专门建造和修理台湾海警船只。

他说,几周前,这艘巡逻艇——一艘36英尺长的刚性充气艇,类似于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使用的突击艇——与其他几艘巡逻艇在台湾外岛周围形成了警戒线,将一艘可疑快艇包围。那艘船有六个引擎,是中国民兵船的常见设计,当台湾海警询问其任务时,船员加大油门冲了过去。

“那艘船没有名字,但我们知道它是中国的,”胡彦儒讲述了官员告诉他的情况。“当你看不到名字时,你就知道它很可疑。”


据海事官员和造船商称,这是中国在台湾附近采取咄咄逼人的策略造成的多起碰撞和碰撞未遂事故之一。

6月3日,美国军方表示,美国海军驱逐舰钟云号在通过中国和台湾之间的海峡时减速,以避免与一艘从它前面穿过的中国海军舰艇相撞。

中国在4月威胁要检查台湾船只,代表了另一种试图升级冲突的方式。对这一行为的反应揭示了海上侵犯的界限十分模糊。

台湾海洋事务委员会表示,它已通过使用自己的海警船作为掩护力量来应对中国的威胁,以“防止中国大陆以过当行为危及我管辖海域之国人航行自由与安全”。台湾负责与北京关系的办公室发言人说:“如果你干涉,我们会反击。”

至于这句话的意思,高雄港口附近的另二个造船厂可能给出了提示。

水面上有一艘新的100吨巡逻艇,船体采用坚固的钢材以防撞击,而不是沿用早期版本的较轻材料。在其中一个码头上,一艘新刷了白漆的600吨海警船正在等待工程师安装与台湾海军相同的无线电和雷达。

船体侧面有一处很宽的开口——用于安装导弹发射器,如果有必要的话。

谢选骏指出:上文不懂,台湾可不是什么“自治的岛屿”,而是中国经过选举的中央政府的所在地。共产党中国想要攻占台湾,主要不是出于领土野心,而是想要证明自己不是叛乱集团,而是新的中国中央。所以我预测,土八路大概重蹈太监郑和覆辙,事成之后就会夹起尾巴,收拾其舰队,重新龟缩在黄土地之后了。

谢选骏:美国政府又犯头号错误——半个世纪国民产值遭到了腰斩

《央行通膨大作戰進入痛苦新階段》(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2023-06-23)报道: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全球各大央行對抗通膨之戰正進入「痛苦」的新階段。經濟學者警告,達成2%目標的代價將是經濟衰退。


大部分國家的整體通膨率從去年秋季就開始大幅下降,但核心通膨率仍位於或接近多年來高點,令各界擔憂央行將難以在不致陷入衰退的前提下達成通膨目標。


英格蘭銀行問題尤其嚴峻;由於5月英國核心通膨率衝到7.1%,22日一舉升息2碼。


美國4月個人消費支出(PCE)核心平減指數年升5.3%,歐元區核心通膨率也黏著在5%附近,因此美、歐央行上周動作較小。歐洲央行(ECB)升息1碼,美國聯準會(Fed)並未升息,但兩大央行都強調通膨並未被擊敗,並暗示將進一步升息。


法國巴黎銀行首席美國經濟學者李嘉唐納表示,「通膨要再次大幅下降,將更加困難;需要承受更多痛苦,包括下半年可能出現經濟衰退」。


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者史洛克指出,「使通膨降到2%的唯一方法,就是壓縮需求,並使經濟活動大幅減緩」。


德國聯邦銀行總裁納吉爾警告,通膨是「極為貪婪的怪獸」,停止升息將是「頭號錯誤」。


目前市場預期今年利率頂峰為5.25-5.5%,比月初時的預估高出1碼;投資人並預期ECB將於7月及9月各升息1碼。


但一些交易商仍質疑央行的決心。美國銀行(BofA)對81位債市經理人的訪調顯示,60%的受訪者認為各央行為避免經濟衰退,將接受2-3%的通膨率,只有略高於25%的受訪者認為央行為了使通膨率更低,不惜以引發衰退為代價。


一些經濟學者認為核心通膨率不久後也將下降。義大利忠利保險公司經濟學者沃柏格針對歐元區的情況表示,生產者物價升幅幾乎為0,將會使核心通膨下降。


但ECB執行理事施納貝爾表示,消除通膨仍「充滿風險」,並表示央行必須「寧可多做,不要少做」。


谢选骏指出:通膨大敌当前,美国政府却停止升息,显然又犯头号错误了!这是因为明年就是大选年了——美国政府为了继续执政,不惜牺牲国家利益,纵容通膨野马狂奔。


美国人均GDP——

2021年70,248美元

2020年63,530美元

貌似升幅百分之十,其实这正是通膨数字!


于是我想调查一下美国历年的GDP总量的增长是否都是通膨数字的体现,结果果不其然——

1965年美國7120.82亿

2023年美国254746亿美元

——貌似增长了三十五倍。但是同时,同期美元却贬值了五十倍——从不到四十美元一盎司,贬值到了两千美元一盎司。所以,五六十年以来的美国经济规模,其实是萎缩了,而根本不是增长了。

再看人均GDP——

2022年75,108美元

2021年70,248美元

2020年63,530美元

————————————————

1962年3,243美元

1961年3,066美元

1960年3,007美元

——这个区间貌似增加了二十多倍;但是同期美元却贬值了五十倍,因此人均产值实际下降了一大半!

房价也是如此——半个世纪以来,美国房价似乎上涨了二十多倍,但和黄金价格上涨五十倍的幅度,相比之下,国民产值遭到了腰斩。

美国经济之所以如此“虚胖”,就是因为美国政府一犯再犯纵容通货膨胀的头号错误!美国人民也因此气得虚胖不已,人均体重因此倍增!这是都是因为美国政府又犯头号错误了,而美国人民竟然无可奈何,除了过一天算一天,猛吃垃圾食品猛吸毒,没有办法。更有下之者,闯进商店行窃放枪,实现了万恶的共产主义。

谢选骏:中国美国鹿死谁手



《中国经济10年内将超美国 “大国政治的悲剧”会否重演》(陈岩 BBC中文记者 2021年3月1日)报道:



中国经济何时超越美国?这个曾经颇有幻想成分的问题,在2020年变得愈发现实。


无论是2030年、2028年,还是2032年,这个时间节点的到来因为两个因素变得十分重要——它近在咫尺,同时意义不凡。


大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经济规模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


此后一个世纪,全球经历了二战、冷战、苏联解体、反恐战争,以及不知多少次区域战争和经济危机。但美国第一的经济规模从未受到实质性挑战——苏联计划经济全盛之时,规模只到美国四成左右;上世纪末,日本经济巅峰,一度接近美国经济的七成。


不过,两个国家都未完成对美国的反超,一个解体,一个停滞。


20多年过去,中国站到与当年日本相似的位置——2020年伊始,中国经济规模也达到美国的七成左右。紧接着,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中国经济迅速陷入冰冻,一季度陷入几十年来首次负增长,似乎中国也将面临日本相似的命运,从巅峰逐步滑落。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年初看来,这块中国经济道路上的绊脚石,在年底回看时,却成了垫脚石。


2020年中国很快控制住疫情,从第二个季度开始反弹,甚至在欧美疫情肆虐下,中国产能全开,外贸数据意外激增。美国却反复经历疫情回潮,领失业救济的队排得越来越长。


此消彼长下,中美之间的经济差距在这场世纪疫情中突然缩小,让人不禁思考,超越之后,世界格局会发生什么变化?意味着世界格局洗牌?还是不可避免地造成激烈冲突?亦或是这一天根本不会到来?


英国智库经济和商业研究中心(CEBR)认为,疫情下中美两国复苏情况反差明显,使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的时间提前五年,预计为2028年。


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也认为,这一天将在2028年到来。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和北京大学国发院共同出版报告《中国2049》认为,中国将在2030年后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相比之下,反而中国智库的估计最为保守。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称,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27年超过欧盟,在2032年超过美国。


“中国经济超越美国的确切年份并不重要。 ”《中国2049》的共同作者、美国布鲁金斯中国经济资深研究员杜大伟(David Dollar)表示,这是一个更普遍的趋势,融入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家往往会逐渐赶上领头羊。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要习惯与发展中经济体分享国际舞台。


作为历史学家,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东亚系副教授马钊也认为,中国在GDP总量上接近并超越美国,只是时间早晚问题。从历史发展脉络上看,中国经历19和20世纪这两个世纪的动乱与兴衰之后,再次回到了18世纪清中期的全球大国地位。


这个问题在社交网络往往会引发激烈争论,但在受访专家看来,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中国发展的态势和规模,决定着这场超越很合理。


杜大伟(David Dollar)解释,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因此中国只需要达到美国生产力的四分之一,就能达到同等规模。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吴靖也持相似观点。他认为,“中国经济非常多元化,涵盖大多数工业门类,并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目标。最重要的是,中国人口全球之最,约为美国人口的四倍,因此可以形成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所以说,如果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会自然而然超越美国。 ”


马钊则补充认为,还归功于中国在过去的40年中的政治稳定,宏观政策的连贯性较强。


中国:前路非坦途


细看各个智库的报告,即便最乐观的预测,也不认为中国躺着就可以轻松赢得经济规模全球第一的宝座。


在中国国内,老龄化成为在前进道路上最凶悍的“灰犀牛”。


《中国2049》中描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婴儿出生率被人为压低,而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迅速扩大到65%左右。因此中国迎来一波巨大的“劳动力红利”,形成了“生产性”劳动结构。换言之,“花钱的”人口少,“赚钱的”人口多。更幸运的是,中国这一波人口红利与改革开放重合,推动经济高速增长。


然而,40年过去,“红利”变成了“负累”,当年占比巨大的劳动人口,逐渐老去,当年被计划生育政策压制的生育率,造成新的适龄劳动人口不足。即便现在中国逐步放开生育限制,出生率依然不见提升。


未来10年是中国经济试图赶上美国的时间窗口,恰恰是中国人口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区间。


中国社科院研究显示表示,人口将从2027年开始收缩。世界银行认为中国2029年人口开始负增长。与此同时,过去不断增长的劳动年龄人口也开始掉头向下,以年均780万人的速度减少。


目前普遍预测认为,中国大陆总人口仍将继续保持增长,未来几年将达到峰值,但60岁以上老人将占总人口的1/4。


反观美国,生育率高于中国,而且移民人口也能补充劳动力人口,相比中国“老龄化”的压力小得多。


“作为一个传统非移民国家,中国如何调动自身人口生育能力,弥补劳动力红利的下滑,这是来自国内社会的挑战。”马钊表示。


不拦住“老龄化”这头灰犀牛,中国可能永远无法完成对美国的全面超越。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研究院易富贤曾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人口结构出现扭曲,这甚至将使中国经济未来无法超越美国。


长远来看,除了“老龄化”这只“灰犀牛”,中国还要防范两只“黑天鹅”——政治动荡与军事冲突。


吴靖表示,对中国经济发展持乐观态度,不过前提是避免影响经济发展的社会动荡,比如政治不稳定或军事冲突等。


政治动荡的可能来自国内。马钊认为,中国延续40年的“改革开放”政策,正在被当下“大国崛起”的新口号所替代,那么中国目前高度集权与高度管控的政治管理模式,是否能持续治理日益复杂与多元化的社会?在未来10-15年,中国也将面临领导人代际更替,如何协调个人权威与体制治理的平衡与延续,这成为来自权力内部的挑战。


中国在南海岛屿进行了规模浩大的填海扩建工程,在扩建岛屿上修建了飞机跑道(永暑礁)


军事冲突的可能来自外部不稳定因素。中国面临南海问题、中印边界争端、钓鱼岛争议,以及台湾问题等外部不稳定因素,在中美关系快速恶化的背景下,可能演变为中美角力场,爆发区域性热战。


台湾的国民党智库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研究认为,目前中美间行动还有节制,不过已经朝大国战争的方向走去,而中国不断侵蚀美国霸权地位,可能引来美国的全面反击,而随着两岸敌意的增长,这可能使三方的敌意螺旋不断上升,增加危机爆发的风险。


美国:世界经济中心地位难撼动


虽然前路有险阻,但看到这样言之凿凿的预测,中国大概会喜出望外。事实上,中国媒体和学界则多是警惕的声音。


中国官媒旗下的《环球时报》认为,英国智库经济和商业研究中心做出的预测,有向美国和西方世界拉响“中国在加快崛起”警报的意味,要刺激、鼓动西方社会“行动起来”。


中国外交学院教授施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即使中国经济总量真的超越美国,也没多大意义,因为讨论国家实力,GDP是重要指标,但不能仅拿这一个指标来讨论问题。比如,鸦片战争时大清的GDP是英国的很多倍。如果不去看经济内部结构,以及各国在全球经济当中的结构性位置,GDP第一有多大意义呢?


这一观点不无道理。杜大伟(David Dollar)向BBC中文介绍,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总体地位不仅仅取决于经济规模。 其他相关因素还包括创新能力、优秀的大学、文化影响力和民主治理的质量。美国的全球地位在特朗普时代有所下降,但在拜登总统的领导下似乎已经在恢复。 中国要想在这些软实力领域与美国竞争,就必须做出很多改变。


1979年中美建交后,中国一直在同资本主义共存的框架内发展经济,扩大影响力


回顾历史,历次世界第一强国的更替,都不是在经济超越后完成的。吴靖表示, 如果我们回顾历史,英国取代西班牙,美国取代英国。我们会发现,当一个崛起大国确立了它的经济地位之后,还需要很长时间来更新其全球地位,有时候也需要一些历史机遇。


以美国对英国的超越为例,美国在一战前后工业产值上超越英国,但彼时美国奉行孤立主义,对国际事务参与度低,全球贸易依然以英国为中心,以英镑结算。直到二战之后,美国的经济规模大幅领先英国,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全球经济网络,美国才在事实上完成对英国的超越。


一个模型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美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位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翟东升研究认为,全球各国的经济活动可以看作圈层结构,美国处在中心圈层,为全世界提供货币流动性;第二层以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为主,以高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业为主;第三层为中国、东南亚等国,以制造业为主;最外面的第四层,是中东等提供原材料提供国。这个模型,从中心到外围,以人均GDP为指标,依次递减。


中国在不远的将来,将凭借人口优势,将在总体规模上超越美国,但并没有取代美国处于中心的地位。事实上,中国仅仅希望从第三圈层向第二圈层,将传统制造业升级到高端制造业,就已经招致美国的打压。


中美竞争实质:大国的政治悲剧


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斯海默在其专著《大国政治的悲剧》中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国际图景:国际体系是一个险恶而残忍的角斗场,当一国受到另一国威胁时,没有供它们求助的更高权威,因为国际体系中没有守夜人,而且国家永远无法确信其他国家对它们不怀有敌意。


在这个角斗场上,要想生存,国家别无选择,只得为权力而相互竞争,大国必须尽可能多地获得权力来保护自己,以防任何国家的挑衅,最理想的结果是成为霸权国,拥有如此多的相对权力来保证生存,同时防止其他区域出现霸权国。


米尔斯海默举例,美国在西半球成为霸权国,因此曾全力阻止德国及苏联支配欧洲,阻止日本支配亚洲,而崛起的中国势必寻求亚洲霸权,因为这是生存的最好保证,同样美国也将一如既往地竭力阻止中国。


“美国单纯试图遏制或者阻止中国崛起,很难成功,甚至会导致恶性竞争,或引发地缘战争。”马钊认为,历史上鸦片战争以大清王朝全败,开启近百年中西热战,而朝鲜战争导致其后20年的中美冷战,两场战争的代价巨大,但是历史依然走到了今天中国重新崛起的这一刻,这说明外部势力是很难彻底改变中国。美国对华可以采取接触、影响、警示、甚至有限脱钩的政策,但是美国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中国。


与前几次美国遏制德国、苏联和日本不同,当前的美国“内伤”严重。马钊表示,从奥巴马到特朗普,美国内部的极化争斗严重侵蚀了政治共识、道德共识,去年大选是对美国政治体制的一次压力测试,而对特朗普的二次弹劾和国会山暴乱,说明这场测试惨淡收场。更重要的是拜登很可能只有一个任期,2024年美国又将迎来一次政治考验。这都将损耗美国的“内力”,也必将影响美国的“外力”施展。


简而言之,国与国的竞争犹如丛林,为了自身生存大国不得不努力攫取权力,遏制其他霸权国产生,因此中国崛起必然招致美国打击,不同的是美国身患“内伤”,不得不一边疗伤,一边出招。


米尔斯海默认为,如果生存是中国的最高目标,那么中国别无选择,只能像美国一样,最大限度地占有世界权力,其结果是中美间激烈而危险的竞争,而这正是大国政治的悲剧。


值得警惕的是,米尔斯海默写下上述预言,是在近20年前,彼时中美间实力差距巨大。


20年过去,他的预言似乎实现在即。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在最近一场讲座上表示,中美实力前所未有接近,而2020年代对中国和美国而言都是不成则败(make or break)的关键时期,这对全球而言将是“危险的10年”。


谢选骏指出:上文不懂,中国美国之间的问题不是“中国经济10年内将超美国”,而是这一可能的超过,正好伴随美国国债的定时的即将爆炸。换言之,如果中国经济越过了美国,那美国势必财政破产、失去霸权地位——美国即将死于中国之手。反之,如果中国经济不能超过美国,美国就很难再给共产党一次机会,那么共产党中国就将死于美国之手了。

2023年6月22日星期四

谢选骏:特浪铺帝国变成了特狼扑革命


《特朗普会成为在监狱里执政的美国总统吗》(纪思道 2023年6月15日)报道:


周二,特朗普第二次被传讯,看着他滔滔不绝的谩骂和他的狂妄自大,让我感到冲击的与其说是谎言,不如说是绝望。

“我是唯一能拯救这个国家的人,”特朗普宣称。他说这是“我国历史上最邪恶、最令人发指的权力滥用”——他指的是对他的“迫害”。他谴责特别检察官杰克·史密斯“精神错乱”。

然而,特朗普的谵妄似乎并没有令他自己或观众振作起来,在检方的审视之下,这个典型的骗子似乎退缩了。我很难不去想几十年来我报道过的那些努力避免入狱的领导人;在调查过程中,他们在我们眼前泄了气。现在,特朗普周围的网也在收紧。

一个荒谬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联邦监狱中的囚犯能请假去参加他自己的总统就职典礼吗?


新闻简报:欢迎订阅新闻简报,包括每周四的“海外华人札记”专栏,获取全球重大资讯,了解美国华人社区热点话题。



我想知道答案,因为特朗普似乎同时朝着两个对立且不可调和的方向前进。首先,他将成为首位被判重罪的前总统的可能性似乎越来越大。其次,他赢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可能性似乎也越来越大,关于他能否当选总统,博彩市场给了他大约22%的机会。

任何被告在被证明有罪之前都必须被推定为无罪。但一些聪明的律师认为,正如一位前联邦检察官所说,对特朗普来说,“危险是极端的。”特朗普自己的司法部长威廉·巴尔说,“如果有一半是真的,那他就完蛋了。”

当然,特朗普或许能得到喘息。他自己的律师提供的证据可能会在审判中被宣布不被采纳,或者审判法官可能会允许辩方采取拖延战术,或者佛罗里达州陪审团中顽固的同情者会拒绝对其定罪。但特朗普最终可能会在四起独立的刑事案件中被起诉,而且有这么多案件悬而未决,他可能发现自己至少被判犯有一些重罪的几率增加了。

他会是初犯,不确定是否要坐牢。到目前为止,官员们对特朗普非常恭敬:他没有被戴上手铐,也没有拍嫌犯档案照。

尽管如此,在定罪后,这样的尊重可能会结束,况且有些犯罪情节比这轻的被告最终被判了相当长的刑期。就在本月,一名前空军军官因私藏机密文件被判处三年监禁——他已经认罪,因此可能得到宽大处理。在特朗普担任总统期间,蕾亚莉蒂·温纳泄露了一份文件,被判处五年多监禁。

即使特朗普被定罪并入狱,也可以继续竞选公职,甚至可能担任总统职位,如果他不忙于在监狱工厂制造车牌的话。1920年,社会党候选人尤金·德布斯在联邦监狱竞选总统,获得了近100万张选票。


我想可以做出一些调整,让监狱官员不用监听联邦囚犯62953-804与中国和俄罗斯领导人之间的电话。也许首脑会晤可以在更大的牢房里举行?在监狱食堂举行国宴?

一个低级别的先例:乔尔·卡斯顿在因谋杀罪服刑期间,于2021年当选为华盛顿的顾问社区专员。但这是一个为期两年的无薪顾问职位,与总统职位略有不同。

如果特朗普既被监禁又当选总统,也许他的内阁可以援引第25修正案,宣布他无法任职。但特朗普可能会精心挑选绝不会这么做的内阁成员。或者,如果他当选,他会赦免自己吗?

选民们真的会选择一个曾经或即将被判重罪的人当总统吗?似乎很难相信,但2016年我也曾认为特朗普不会当选。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今年针对特朗普的法律案件越来越多,他在共和党民调中的支持率也有所上升。

部分基于联邦起诉后的最新民意调查,一个合理的猜测是,起诉可能会在共和党初选中帮助他,但在大选中会伤害他。展望未来,新闻机构绝不能像2016年那样掉以轻心,在没有对特朗普进行充分事实核查的情况下给他一个平台。我们应该支持民主,而不是为反民主的煽动者赋权。

总而言之,我认为特朗普要倒台了。但我的噩梦是,美国陷入衰退,选民把责任归咎于拜登总统,中东危机导致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上涨,出现一个第三方候选人,此人从拜登那里获得的选票比从特朗普那里获得的更多。或者拜登出现健康危机,而民主党的提名人是卡玛拉·哈里斯,我担心她作为总统候选人会弱很多。简而言之,特朗普当选总统似乎不太可能,但并非不可能——而且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谢选骏指出:上文只是一面之词,作者没有能力看到,从2021年1月6日“攻占美国国会”开始,川普已经从“前总统”,变身为“革命者”了——花花公子的特浪铺帝国,也由此变成了声嘶力竭的特狼扑革命!不要小看这一转变,如果特朗普革命成功了,第二期川普总统出现了——美国历史势必揭开新的一页,那就是作为帝国时代的“第四美国”!

谢选骏:未经小孩同意就生下小孩来,乃是严重的侵犯人权的罪行

 


《结婚人数史上新低 中国“最后一代”吶喊“勿滥生无辜”》(2023年6月17日 文东)报道:


中国社会多年来深受少子化与老龄化所困,雪上加霜的是结婚人数持续减少,初婚年龄不断延后,甚至决定不婚不育的女性也越来越多。


根据中国民政部6月9日公布的《2022年4季度民政统计数据》,去年全国结婚登记量为683.3万对,创下自1986年统计结婚数据以来的历史新低。


中国结婚人数10年“腰斩”


据统计,中国结婚对数自2014年起连续9年下滑,2019年跌破1000万对大关,2021年又跌破800万对大关。2022年同比下降约10.5%,对比2013年高峰时的1346.9万对,10年来形同“腰斩”。


数字变化惊人,但长期关注中国人口问题的学者却并不感到意外。四川成都商报旗下的《红星新闻》6月12日引述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姜全保等学者的分析指出,影响2022年结婚对数的最主要因素是新冠疫情以及人口的“低出生队列”。“低出生队列”指的是,中国自90年代以来的“年出生人口”已多次滑坡,自1998年起,年出生人口已低于2000万,至2003年后维持在1600万左右,这群介乎20-25岁的适婚人口基数本来就低,结婚对数当然也直接受到冲击。


中国学者认为,结婚人数降低的影响将持续一段时间。此外,年轻世代推迟婚育年龄而且降低结婚意愿的发展,短期内也难以扭转。


还有,当年一胎化政策导致“重男轻女”的性别结构失衡也影响到中国的婚育人口。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40岁男性人口比女性多出1752万人,男人娶不到老婆也是结构性问题。


与此同时,初婚年龄也不断延迟,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当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已延至28.67岁,比10年前推迟了近4岁。湖北省民政厅的大数据更显示,当地男女的初婚年龄更分别晚至32.99及31.23岁。


反对婚姻暴力 中国女权人士呛“不婚不育保平安”


有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婚育人口的背后隐忧恐是年轻世代以拒绝结婚生子来表达对中共主政下、政治经济现况的不满。


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的华裔时事博主张尧长期参与中国女权运动,她在接受美国之音访问时表示,中国女权团体早于2009年就因为北京女子董珊珊遭家暴致死,而喊出“不婚不育保平安”的诉求。妇女团体当时控诉,尽管历经多年的抗争,女性在婚姻关系中仍缺乏保障,就连选择离婚都比在其他国家困难。还有多起家暴事件也让许多中国女性视结婚为畏途。例如,藏族网红姑娘拉姆于2020年直播时,遭前夫泼汽油杀害,以及2022年爆发的“徐州铁链女”生育8孩事件,更是骇人听闻。


女权运动人士说,中国社会近三年历经新冠疫情期间的严密封控,疫后经济又复苏疲软,不仅女人,就连男人也同样感受到了前途渺茫的危机。


张尧指出,2022年5月上海封城期间,一名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男子在拒绝被非法转运到方舱医院时,却遭警察威胁,祭出威胁到他家三代的处罚,此时这位男子竟怒回:“这是我们最后一代,谢谢!”恰恰反映出中国男人对前途茫然的心境。


张尧告诉美国之音:“‘不婚不育保平安’是女生喊出来的,十多年之后,男生喊出来了‘我们是最后一代’,这就是年轻人对中国共产党最极致的反抗,就是说,好,我们不玩你这个游戏了,我们这一代人就玩了,但是下一代人,我们不生在这个国家。”


青年失业严峻 微博新口号“不要滥生无辜”


比起政治气氛,经济因素对中国婚育的影响更为直接。中国国家统计局6月15日公布“5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4月持平,但其中“16至24岁青年失业率”攀升至20.8%,创下2018年1月有记录以来的新高。


高失业率冲击下,部分中国网民透过微博喊出新口号:“不要滥生无辜”,随即获得众多网民附和,还有人制作梗图讽刺称:“这(生小孩)都不是月薪3000(人民币)的人该考虑的事。”张尧认为,这反映出中国年轻世代对未来的悲观预期,年轻人不想生了孩子后,让下一代重复自己“996”超时工作、低薪的人生。


对此,位于台北的人口专家、台湾大学生物产业传播暨发展学系副教授陈玉华也认为,失业问题严峻确是打击中国青年婚育意愿的主因。她说,中国人口规模虽庞大,但性别结构失衡与迁徙不易等因素,更加剧中国的婚育困境,比起同样有类似问题的日本、韩国等东亚邻国,中国的困境更难解。


经济实力不足 农村青年找不到对象


陈玉华分析,中国都市经济的发展带动大量农村或二、三线城市的男性涌进城市。激烈竞争之下,社经地位屈居底层的男性只能忙于谋生,不易在都市找到结婚对象。


陈玉华告诉美国之音:“(有句中国俚语说:)一等美女漂洋过海,二等美女深圳上海。加上经济的状况,在大城市或沿海地区男性的比例是远远大于女性的比例。所以在经济条件不好的时候,他(中国男人)可能更需要是努力工作,因为他努力工作也可以增加他结婚的机会。”


新华社、微博及武汉大学等单位于2023年初联合发起“2023回乡见闻”问卷调查,也得到类似结论,那就是,相对于都会男女主动选择晚婚,许多农村男性则是苦于讨不到老婆。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达两成以上的农村地区,30岁以上未婚男性的占比超过1/3,其中一成的农村地区,此未婚男占比更高达63%,这意味着这些“农村大龄男青年”形同遭到婚姻市场抛弃,可能一辈子打光棍。


中国“催婚”政策成效不彰


中国政府对这类婚育警讯已有警觉,各地方政府近年来祭出多项拉抬结婚及生育率的政策,但成效似乎不彰。例如,於2021年元旦生效的《民法典》首度提出“离婚冷静期”,规定夫妻提出离婚登记申请后,有30天的冷静期,任何一方都可单方面撤回申请。就算冷静期届满后,双方还要共同到场申领离婚证,否则将被视为撤销离婚。


中国民政部官员表示,新规是为了避免草率或冲动离婚,但不少微博网民质疑,这是以法律侵害个人婚姻自由,尤其侵犯女性权益,因为基于家暴申请离婚的受害者以女性居多。


中国民政部还于今年5月25日正式宣布,婚姻登记的“跨省通办”试点工作将扩及北京、天津等21个省(区、市)。移居外地的男女不再需要长途跋涉回到户籍所在地登记结婚,就近于居住地即可完成手续。


据民政部表示,扩大试点后可覆盖全国人口的78.5%,将惠及1亿名外出务工、经商或求学之流动人群的婚姻登记需求。


但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分析人士多认为,这类促婚政策恐缓不济急。


台北学者陈玉华分析,容易被官方政策“说服”的中国民众往往已有明确的结婚对象和意愿,手续简化确能加快结婚的进程。但对于找不到对象或无婚育意愿的年轻男女,光靠促婚政策恐力有未逮。


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人口专家、《大国空巢》一书作者易富贤则认为,对比日本为了应对人口危机,祭出多项旨在降低养育成本的政策,中国政府所做的仅九牛一毛。他说,问题是,日本政府该做的都做了,效果却仍十分有限,更何况中国政府财力不足,就算想做也无能为力。


易富贤告诉美国之音:“日本的政策就是成本很高,但是效果并不好,生育率从2005年的1.26%提高到2015年1.45%,但是2021年它又下降到1.26%,这么一个很大方的鼓励政策,它都没有能够提高生育率,那么中国是未富先老,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来模仿日本,那么中国今后的生育率也会很低。”


结婚意愿低 “520”结婚登记率惨跌


基于520的谐音是“我爱妳”,包括中国在内的华人社会近年来的5月20日往往成为登记结婚的高峰日,但今年的5月20日虽适逢周末,中国各地公务员也“为爱加班”,但结婚数字仍较去年大幅滑落。以贵州省的民政厅统计为例,全省当天登记结婚人数同比下跌53.8%,而湖北省当日的结婚对数,同比跌幅更高达74%。


对此,易富贤警告,中国去年的结婚数下跌,意味着今年的出生率将不容乐观。一旦中国人口减少,这个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恐饱受冲击,包括导致房地产泡沫破裂、生产力下滑等连锁效应,恐进而拖累全世界的经济。


谢选骏指出:仅仅吶喊“勿滥生无辜”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刻反省带一下一层意思——“未经小孩同意就生下小孩来,乃是严重的侵犯人权的罪行!”——这有这样,人类历史才能进入超越碳基生物的发展阶段!


“未经小孩同意就生下小孩来,乃是严重的侵犯人权的罪行”——这是对于“我的身体我做主”的回答——你不仅要为你自己的身体做主,你也必须为小孩的一生的苦难承担责任!为你的子子孙孙承担永远的责任。

2023年6月21日星期三

谢选骏:毛泽东为何虐待中国人

《毛的悲剧与中国的悲剧》(张伦 法国赛尔奇·蓬多瓦兹大学副教授 2013年12月24日)报道:


毛的功勋只相对于某个集团,某些人,不属于全体国人。


编者按:12月26日是中共前最高领导人毛泽东诞生120周年纪念日。


中共现任总书记习近平就任一年多来,整治党风、推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强调“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等等,习执政中的毛元素屡见不鲜,其意图和实质则各有评说。


BBC中文网特推出系列报道,分析评论毛泽东对今日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


毛的一生是出跌宕起伏的戏剧,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息息相关,他在中国悲剧性的历史中成长,获取权势;亦参与制造了无数个个人和家庭乃至整个民族巨大的悲剧,最后,亦悲剧性地走进历史。对走向新世纪的中国人来讲,如果不能很好地体认毛的悲剧与中国的悲剧的成因与关联,戒惕警醒,悲剧或许就会再度上演。因为,造就这些悲剧的诸多因素依旧,而这或许才是今天我们要认真思考毛的现象的意义所在。


个人的悲剧


一个人一生的悲剧或许最能用他晚年的境遇来说明:在其权力看上去达到无可比拟的强势、被人奉为神明的晚年,真实的毛却象许多专制独裁者一样,众叛亲离,孤家寡人,病弱不堪。因担心背叛和身后被清算,疑惧和猜忌噬啃着他的心灵;对自己孤注一掷发起的事业能否得到历史的认可也满怀焦虑。


这是一个一生追求权势,却被追求到手的权势所侵蚀、毁灭了的人。他过度的自信和性格上的自恋,加上他那些早先的同志后来的臣仆们的吹捧,让他相信具有神启的德行和能力,代表正义,能够按照其意志改变中国和世界。


Skip Podcast and continue reading

Podcast

BBC 時事一周 Newsweek (Cantonese)

BBC 時事一周 Newsweek (Cantonese)

BBC國際台粵語節目,重溫一周國際大事,兩岸四地消息,英國境況。並備有專題環節:〈記者來鴻〉、〈英國生活點滴〉和〈華人談天下〉。


分集

End of Podcast

从这种混合了中西、传统和现代的某些思想资源而成的意志主义出发,他试图改变人性,建造人间“大同”,“六亿神州尽舜绕”,将以康有为为滥觞、嫁接了西方粗俗的左派思潮而成的近代中国乌托邦思想付诸实践。但到头来,他却连自己的人性也丝毫未能改造,相反,深谙人性阴暗一面的他,在具体的政治操作上,利用人性的丑恶纵横捭阖,恩威并用,夺权固势,不仅毒化了他自己的心灵,也极大地败坏了中国人的道德。


他生活在现代,却悲剧性地缺乏对现代文明的了解;他曾是五四青年,也学习了一些新鲜话语,但思想的底色却只是中国的传统,甚至是底层传统;在一个落后的国家夺取权力的成功,强化了他思想的落后;对现代文明的无知,反过来成为他反现代的论证。


这种种他有关人性和世界的认识上的矛盾和问题,决定性地形塑了他个人的悲剧,也是他主导的造成中国的悲剧的各种政策和实践的认识论上的根源。


中国的悲剧


近代以来,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精神、政治和社会的世界逐一崩解,毛作为一种现象是在这种巨大的转型中产生。一方面是礼崩乐坏,传统的政治和价值权威不再,巧取豪夺,尔虞我诈,争强斗狠,可谓司空见惯。


另一方面,重建国家的富强,文明的秩序,民族的地位成为人们不断探索的主题。超越的价值被民族主义的目标替代,病态的敏感自卑和虚幻的骄狂自大并存,自诩文明却常常举措野蛮;对旧文明爱恨纠结,明弃暗守;对新文明即羡又厌,欲纳还拒。这些都成为文明秩序崩解后一种普遍的集体心理表征。


毛是这时代产物,是这种文明危机的一种体现。他混霸气、流气、文气于一身,以超出他人的意志力、狡诈和权谋,不仅消灭了党内的挑战者,也最终战胜了蒋介石这依然格守些儒家训条的政治对手。一出大变动时代典型的野蛮战胜文明、氓痞凌驾君子的旧戏。


不同的是,毛不仅回应了人们对传统时代的稳定和光荣的怀恋,同时也利用了人们对现代文明的渴望来成就其现代帝业,统驭人民。 他高声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事实是,在他的治下,能站起来的只有他一人,乃至他最重要的助手之一的堂堂总理周恩来,都要奴颜婢膝地跪下来为他指示行车路线。


而早在他宣示前的数年,在“开罗宣言”发布的那一刻,中国人在全世界人面前已完成其庄严的站立,那是亿万国人浴血抗战的结果。而没有日本人提供的这机会,中共和它的领袖毛,却是注定要消失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历史的烟尘中的。


靠千千万万农民的牺牲得了政权,毛却在执政后将其变成现代农奴,让他们在现代再领教那种人肉相食的饥荒惨剧;以自由和民主的承诺,赢得市民和知识阶层的拥戴,却调转头来剥夺其财产和自由甚至是生命。人民只是他用来装饰的辞藻和驱使的工具,成为他满足内心浪漫冲动、画“最新最美图画”的廉价画料。


对文化,他抱一种虚无主义和工具主义态度,缺少基本的敬重,以自己的偏好和政治需要亵渎文化,文明等同粪土,雅致让位粗俗,才有“不许放屁”入词,那亿万人必须学习背诵的领袖名句。文化践踏的后遗是,至今,一种痞子文化依然在中国大行其道。


毛的遗产与中国的未来


今天,人们越来越清楚,由毛主导的用最新的名义展开的革命,内里却是一个很老旧的改朝换代的故事;构建的制度,是一个数千年已存的体制与现代极权的嫁接。他靠牺牲数十万中国军人维持的小兄弟朝鲜至今还在时时刺激我们有关这种制度的记忆和思考。


毛自认成就的伟业“请日本人回家”,早已成为一种贪天功为己功的笑话;“赶蒋委员长去岛上”,事实上也只成就了某一集团、某一些人的功业,历史证明,国人得到的却是几十年的困苦、创伤和奴役;至于“文革”,那是连其后继者都不讳言的灾难,遗下的是许多物质和精神的废墟,以及人们的痛悔和思索。


用所谓“动机是良好的”来为其开脱,不管是出于政治需要,还是源于某种认识上的模糊,逻辑上都是荒唐,道德上也是不能被接受的——如此,所有罪犯何人不可做无罪自辩?谁又需承担行为后果?希特勒难道不能以此方式来要求历史赦免?


毛的功勋只相对于某个集团,某些人,不属于全体国人。但毛造成的悲剧却属于中国历史,遗下的影响却需全体国人认真对待。毛是一种病理表现,当他被记起或引发争论之时,常常传递着社会病症危机的征候;毛也是一个指标,从一个侧面量度着中国人的精神状态和迈向现代的进程。


“毛的孩子们”有两种:继承者与批判者。前者即使受尽虐待,却无法也不想挣脱其阴影的笼罩和对其病态的依恋;毛是他们全部的青春和生命的意义。后者从幻觉的破灭,从国人的苦难中觉醒,开始为自己和国人挣脱毛造就的政治和精神枷锁而奋斗。至于那类内心不认可毛,外表却权谋地崇拜者,事实上与前者大同小异。


不难理解在巨大的文明的崩解和再造过程中,那些精神、政治和社会上无以寄托的人们试图抓牢某种依靠、投射某种寄托和怀恋的心理。但切记,毛所制造的稳定和平均,都是以巨大的奴役为代价的。而 以阶级斗争为政纲,一生与人斗“其乐无穷”的人,也绝不应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导师,除非这个民族想再坠地狱。


当中国真正进入现代社会,中国人真正争得自我,赢得一个现代人所具有的精神自主和尊严,当主张爱的宗教在中国获得信仰自由,当中国的社会公正因法治和民主的建设得到长足的进展,毛终将会从人们的话题中淡去,留给历史学家去谈论那段悲剧及其教训,而未来中国的命运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这一天能否早日到来。


谢选骏指出:上文把“毛的悲剧与中国的悲剧”相提并论,这是错误的。因为,毛泽东是中国的仇敌,所以,毛的悲剧和死亡是中国的喜剧,毛的喜剧和革命才是中国的悲剧。


人说——“中共在夺权之后杀的人,要远远超过它在夺权之前杀的人。这是一个最不寻常、也最为恶劣的事实。凯撒、成吉思汗和拿破仑是为了征服而屠戮,毛泽东和波尔布特却是为了屠戮而征服。这正是极权暴政和历史上其他暴政的一个重大区别。”


我看则是——毛泽东集团爬雪山、过草地、啃皮鞋、喝马尿、吃树皮……如丧家犬、死里逃生,而老百姓却安居乐业——所以他们恨透了中国人民,要让中国人民经历比死还难受地“脱光衣服遭解放”,沦为一穷二白的叫花子。


毛泽东为何虐待中国人?为了“我的复仇”——类似于希特勒的《我的奋斗》。按照同样的逻辑,希特勒也恨透了让他流浪街头的日耳曼民族,所以要借刀杀人,把德国夷为平地,来成就他的盖世功名。现在的普京集团,也是这个路数。


毛泽东为何虐待中国人?因为中国人害惨了毛泽东他这个老毕养的,所以他毛泽东这个老毕养的也要害惨中国人。

谢选骏:真人成仙就是“利用光合作用而生”

《那些利用光合作用而生的动物们》(生命科学教育 2019-12-02)報道: 在你的认知中,哪些生物是以光合作用为生的呢?一般人大概立刻就能想到植物和藻类,但是事实上还有更多其他的物种。包括蝾螈,海蜗牛,巨蛤,海鞘,水母,珊瑚,海葵,水螅和海绵等等。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人就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