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文《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報道:
美國總統克林頓、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和烏克蘭總統克拉夫朱克於1994年1月14 日在莫斯科簽署三邊聲明後
簽署日 1994年12月5日
簽署地點 匈牙利布達佩斯
簽署者
俄羅斯 俄羅斯總統:鮑里斯·葉利欽
美國 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
英國 英國首相:馬卓安
白俄羅斯 白俄羅斯總統:亞歷山大·盧卡申科
哈薩克 哈薩克總統: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
烏克蘭 烏克蘭總統:列昂尼德·庫奇馬
締約方
俄羅斯
美國
英國
白俄羅斯
哈薩克
烏克蘭
語言 英文、俄文、烏克蘭文(烏克蘭備忘錄)、白俄羅斯文(白俄羅斯備忘錄)和哈薩克文(哈薩克備忘錄)
收錄於維基文庫的條約原文
維基文庫《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
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是1994年12月5日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的歐安組織會議上簽署的三項基本相同的政治協議,旨在為白俄羅斯、哈薩克和烏克蘭加入《核武禁擴條約》(NPT)提供安全保證。這三份備忘錄最初由三個核大國簽署:俄羅斯、美國和英國。中國和法國在單獨的文件中給出了相對較弱的保證[1][2]。
備忘錄是在布達佩斯會議中心的與美國大使唐納德·邁爾·布林肯等人簽署的,禁止俄羅斯、美國和英國對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哈薩克使用武力或威脅使用武力,「除非出於自衛或符合《聯合國憲章》」。由於其協議和備忘錄,1993年至1996年期間,白俄羅斯、哈薩克和烏克蘭放棄了核子武器[3][4][5]。
協約內容
由於蘇聯在烏克蘭遺下大量核子武器,使烏克蘭一度成為第三大擁有核武的國家。為解決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哈薩克在蘇聯解體後獨立以來,前蘇聯遺留下來的核子武器問題。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於1994年簽署核武禁擴條約並移交核子武器給俄羅斯。
根據備忘錄[6],俄羅斯、美國和英國確實承認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成為《核武禁擴條約》的締約國,並將其核武庫存有效地轉讓給俄羅斯,並同意以下規範:(以烏克蘭為例,關於白俄羅斯和哈薩克備忘錄有類似表述)
俄羅斯聯邦、英國和美國重申它們對烏克蘭的承諾,根據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最後文件的原則,尊重烏克蘭的獨立烏克蘭的主權和現有邊界。[7]
俄羅斯聯邦、英國和美國重申它們有義務不對烏克蘭的領土完整使用武力或進行武力威脅。除了自衛或根據《聯合國憲章》規定的其他用途外,不得對烏克蘭使用任何武器。
根據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最後文件的原則,俄、美、英等三國不得採取經濟脅迫逼迫烏克蘭服從他國,從而獲得任何形式的利益。
如果烏克蘭成為「可能被使用核子武器與侵略行為的受害者、或受到他國侵略威脅的對象」,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應採取行動並向烏克蘭提供援助。
俄羅斯、英國、美國承諾不對身為《核武禁擴條約》國的烏克蘭使用核子武器。
如果出現對這些承諾提出質疑的情況,烏克蘭、俄羅斯聯邦、英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將進行協商。
本備忘錄一經簽署即適用。協議一式四頁,以烏克蘭語、英語和俄語簽署,具有同等效力。
簽名者[6]:
烏克蘭總統:列昂尼德·庫奇馬(Leonid D. KUCHMA)
俄羅斯聯邦總統:鮑里斯·葉利欽(Boris Yeltsin)
英國首相:馬卓安(John Major)
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William J. CLINTON)
歷史
在烏克蘭放棄領土上的蘇聯核子武器之前,烏克蘭擁有世界第三大核子武器儲備,[8][9]其中烏克蘭有實際的核子武器儲備,但沒有有效的控制權。俄羅斯通過電子連結以及指揮控制系統可操作核子武器所需的代碼,但這不能充分保證烏克蘭無法進入,由於可以手動更換,烏克蘭可以獲得對核子武器的全面操作控制權。[10][11]在形式上,這些武器由獨立國家聯合體控制。白俄羅斯只有移動導彈發射器,而哈薩克選擇迅速將其核彈頭和導彈交給俄羅斯。烏克蘭對於放棄核武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內部辯論。[12][13][14][4]
初步調查
1992年5月23日,俄羅斯、美國、白俄羅斯、哈薩克和烏克蘭簽署了《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里斯本議定書》,隨後批准了條約。議定書承諾白俄羅斯、哈薩克和烏克蘭儘快作為無核子武器國家加入《核武禁擴條約》。然而,轉讓核彈頭的條款並未達成一致,一些烏克蘭官員開始討論保留一些烏克蘭製造的RT-23(SS-24)導彈和蘇聯製造的核彈頭的可能性。[12][15]
1993年,烏克蘭的兩個團的UR-100N(SS-19)導彈被撤回儲存,因為彈頭已經過了使用壽命,烏克蘭領導人意識到,烏克蘭不可能成為可靠核軍事力量,因為不能維護彈頭和確保長期的核安全。1993年末,烏克蘭和俄羅斯簽署了一系列雙邊協議,烏克蘭放棄對核子武器和黑海艦隊的主權要求,以免除25億美元的天然氣和石油債務,以及未來為其核反應堆提供燃料。烏克蘭同意立即批准《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和《核武禁擴條約》。這引起了公眾的嚴厲批評,導致烏克蘭國防部長莫羅佐夫辭職。1993年11月18日,烏克蘭最高拉達通過一項決議,同意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但放棄《里斯本議定書》,建議烏克蘭只退役其領土上36%的導彈發射器和42%的核彈頭,並要求對1992年撤除的戰術核子武器進行經濟賠償。這引起了美國的外交恐慌,第二天烏克蘭總統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說: 「我們必須消除(這些核子武器)。這是我的觀點,我從來沒有也不會偏離這個觀點。」然後他向拉達提出了一項新的建議。[12][15]
時長:50 分,37 秒。50:37
葉利欽和克林頓新聞發佈會,1994年1月14日
1993年12月15日,美國副總統阿爾·戈爾訪問莫斯科進行會晤。會談結束後,包括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威廉·佩里在內的美國和俄羅斯代表團飛往烏克蘭,就三方協議的框架達成一致,其中包括美國協助拆除烏克蘭核設施,以及為核彈頭中的鈾提供補償。與會者應邀於1月3日至4日前往華盛頓敲定協議。根據先前商定的條件,商定了附有詳細附件的三邊聲明,但附有詳細的財務安排,並堅決承諾早日開始向俄羅斯轉讓至少200枚彈頭,並在俄羅斯為烏克蘭生產核反應堆燃料。彈頭將在10個月內從所有RT-23(SS-24)上拆除。然而,烏克蘭不希望出於國內政治原因公開承諾在1996年6月1日之前轉讓所有彈頭,俄羅斯也不希望公開對鈾的經濟補償,因為它們擔心白俄羅斯和哈薩克也會要求這樣做。兩個問題被排除在公開協議外,只允許在內部公開。
美國國務院對「安全保障」進行了劃分,安全保障指的是烏克蘭希望以防核擴散作為交換條件。「安全保障」意味着美國將使用軍事力量協助受到攻擊的國家(例如北約成員國的《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 ,而條約中的「安全保障」只是指明不違反這些國家的領土完整。最後,談判記錄中的一份聲明稱,(美國律師稱)「保證」的次要含義是這兩個詞在三種語言版本中出現的唯一隱含翻譯。[12]
克林頓在前往莫斯科簽署《三方聲明》的途中曾在基輔停留,結果發現烏克蘭正在重新考慮是否簽署該聲明。克林頓對克拉夫丘克說,如果不簽署協議,美國和烏克蘭的關係將面臨重大損害的風險。三國總統於1994年1月14日在莫斯科面對媒體簽署了三方聲明。[12][16]
布達佩斯備忘錄
1994年12月5日,七國領導人聚集在布達佩斯會議中心簽署了三份文件,這裏顯示的是2015年10月的一張照片
備忘錄實際上是1994年12月5日前蘇聯國家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哈薩克領導人與擔保國美國、英國和俄羅斯分別簽署的三份文件。[17]
後續
在達成協議後,美國利用納恩-盧格合作減少的威脅項目提供了3億美元的財政援助,並在銷毀核子武器和運載系統方面提供了技術援助,直到2008年才完全結束。1994年,美國對烏克蘭的其它經濟援助也翻了一倍,達到3.1億美元。[4][18]
2009年,俄羅斯和美國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稱在《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START Treaty)到期後,該備忘錄的安全保證仍將得到遵守。[19]
2013年對白俄羅斯的制裁
2013年,白俄羅斯批評美國的制裁違反了《備忘錄》第3條。美國政府回應稱,制裁的目標是打擊侵犯人權和白俄羅斯政府的非法活動,而不是白俄羅斯人民。[20]
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
主條目:俄羅斯聯邦併吞克里米亞
2014年2月,俄羅斯軍隊佔領並封鎖了克里米亞的機場和戰略要地。這些部隊隸屬於駐紮在克里米亞的俄羅斯黑海艦隊,使俄羅斯違反了布達佩斯備忘錄。俄羅斯外交部起初否認黑海艦隊在克里米亞的行動,入侵部隊被稱為「小綠人」。然而,在完全佔領克里米亞之後,俄羅斯承認了行動,但聲稱是在兩國之間的各種協議範圍內的行動。作為回應,俄羅斯舉行了一場「公投」,討論克里米亞是否應該加入俄羅斯。公投前,俄軍封鎖了所有反對派媒體,並鎮壓支持烏克蘭的集會。因此,克里米亞議會宣佈根據《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法律就克里米亞的未來舉行全民公決。3月16日舉行了全民投票,3月17日克里米亞宣佈獨立,3月21日併入俄羅斯。烏克蘭抗議俄羅斯的行動違反了《布達佩斯備忘錄》第1條。[21][22][23]
在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後,加拿大[24]、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英國[25]、美國[26][27]表示,俄羅斯的行動違反了布達佩斯備忘錄義務,侵犯了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3月1日,烏克蘭最高拉達根據1994年《關於烏克蘭加入核武禁擴條約的安全保證的布達佩斯備忘錄》向保證國發表講話。[28][29]
3月4日,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在回答有關違反《布達佩斯備忘錄》的問題時,將目前的烏克蘭局勢描述為一場革命: 「一個新的國家誕生了,但是對於這個國家,我們沒有簽署任何強制性文件。」俄羅斯表示,它從未有義務「強迫烏克蘭任何平民違背自己的意願留在烏克蘭」,俄羅斯暗示美國違反了《布達佩斯備忘錄》,並將「烏克蘭廣場起義」描述為美國煽動的政變。[30][31]
2014年3月5日,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在法國巴黎主持烏克蘭危機布達佩斯備忘錄部長級會議後,與英國外交大臣威廉·黑格和烏克蘭外交部長安德烈·傑希察進行了會談。
3月24日,加拿大總理斯蒂芬·哈珀在2014年核安全峰會期間帶領七國集團夥伴召開了一次特別會議,由於俄羅斯違反了《布達佩斯備忘錄》,俄羅斯被暫停八國集團成員部分資格。他表示,烏克蘭「在俄羅斯明確保證其領土完整的基礎上」放棄了核子武器。俄羅斯違背了這一保證,為其它國家提供了一個理由,僅僅不滿所提供的理由,就可以把自己武裝到牙齒。」哈珀還表示支持烏克蘭,將與烏克蘭新政府合作,達成一項自由貿易協定。[32]
2016年2月,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聲稱,「俄羅斯從未違反布達佩斯備忘錄。它只包含一項義務,不用核子武器攻擊烏克蘭。」但加拿大記者米高·科爾本指出,「布達佩斯備忘錄實際上有六項義務,第一項是『尊重烏克蘭的獨立、主權和邊界』」。科爾伯恩還指出,在俄羅斯駐英國大使館的Twitter賬戶上播放的拉夫羅夫的聲明「提供了一個連結,連結包括布達佩斯備忘錄全部六項義務,其中包括俄羅斯明顯違反的義務——所有人都可以看到。」曾參與起草《布達佩斯備忘錄》的美國外交官史蒂文·皮弗後來評論道,「俄羅斯外交的謊言和對國際輿論的蔑視,是因為外交部長說了一些可以用不到30秒的谷歌事實核查來證明是錯誤的東西?」俄羅斯辯稱,美國違反了協議的第三條,對亞努科維奇政府實施並威脅進一步的制裁。[33]
2016年4月20日,烏克蘭成立了臨時被佔領土重返社會部,負責管理2014年受俄羅斯軍事干預影響的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和克里米亞的被佔領地區。[34]
克赤海峽事件
主條目:2018年克赤海峽衝突
2018年11月25日,俄羅斯聯邦安全局海岸警衛隊射擊並俘虜了3艘烏克蘭海軍船隻,這些船隻試圖在前往馬里烏波爾的途中從黑海經克赤海峽過境進入亞速海。[35][36]2018年11月27日,烏克蘭外交部呼籲《布達佩斯備忘錄》簽署國進行緊急磋商,以確保全面履行備忘錄的承諾,並立即停止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37][38][39]
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主條目: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合法性
2008年和2011年,普京表示,無論是將克里米亞移交給烏克蘭,還是葉利欽簽署的《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都不對俄羅斯具有約束力。2014年,普京聲稱廣場革命和政權更迭從將烏克蘭變成了一個新政權,俄羅斯沒有參與其中,並允許2014年入侵頓巴斯。[40]
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公開對布達佩斯備忘錄發表評論,稱由於俄羅斯,備忘錄沒有提供真正的安全保障。2022年2月19日,澤連斯基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說: 「自2014年以來,烏克蘭三次嘗試與《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的保證國(美國和英國)舉行磋商,三次都沒成功,今天烏克蘭將第四次這樣做。如果這種情況不再發生,或者結果不能保證我國的安全,烏克蘭完全有權利相信備忘錄不起作用。」[41]普京將澤連斯基的言論理解為烏克蘭可能發展核子武器,批評人士對普京的說法提出了質疑。[42]2022年3月,《對話》稱: 「俄羅斯今天入侵烏克蘭是一種更為嚴重的違反行為,實際上掩蓋了俄羅斯在備忘錄中的保證。」[43][44][1]
分析
根據該協議,俄羅斯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證,承諾不進攻也不威脅進攻。其它簽署國(美國、英國和法國)承諾向烏克蘭提供非軍事支持,以換取烏克蘭遵守核武禁擴條約。備忘錄將烏克蘭已經從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CSCE)最後文件、《聯合國憲章》和《核武禁擴條約》中的一系列保證綁定在一起。[2][45][46]
備忘錄是根據政治談判達成的,但尚不完全清楚該文書是否完全沒有法律規定。它提到了保證,但它並沒有對各方施加軍事援助的法律義務。根據國際關係學教授斯蒂芬·麥克法蘭的說法,「如果簽署國採取行動,它會給它們一個理由,但它不會強迫任何國家在烏克蘭採取行動。」在美國,無論是喬治·沃克·布什政府還是比爾·克林頓政府都不準備對烏克蘭做出軍事承諾,而且他們不相信美國參議院會批准一項國際條約,因此該備忘錄的條款較為有限。備忘錄規定,「如果出現有關備忘錄中所列承諾的問題」,各方必須進行協商。無論備忘錄是否規定了法律義務,烏克蘭自2014年初以來遇到的困難可能會使人們對以核不擴散承諾作為交換條件未來安全保證的可信度產生懷疑。但美國公開聲稱「該備忘錄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稱之為「政治承諾」。[47][45][46]
烏克蘭國際法學者亞歷山大·扎多羅日尼等人認為,該備忘錄是一項國際條約,因為它符合1969年維也納條約法公約(VCLT)確定的國際條約標準,是「國家間以書面形式締結並受國際法管轄的國際協定」。[48]
中國和法國在不同的文件中對烏克蘭作出了安全保證。中國政府1994年12月4日的聲明沒有要求在出現問題時進行強制性協商,而只是要求進行「公平協商」。法國1994年12月5日的聲明沒有提到協商。[2]
直到2014年俄羅斯在烏克蘭進行軍事佔領,烏克蘭核裁軍一直是核不擴散的典範。[49]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烏克蘭放棄核子武器的明智性受到了質疑,[1]甚至連簽署國之一,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也對此提出了質疑。[50]
參見
明斯克協議
諾曼第模式
俄烏友好條約
俄烏戰爭
核子武器與烏克蘭
參考來源
War in Ukraine: Treaty to Treachery. Paull, John (2023). 10 March 2023 at the Wayback Machine, in Proceedings of Russia-Ukraine War: Consequences for the World, 3rd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Internet Conference, March 2-3, 2023. WayScience, Dnipro, Ukraine (pp. 18-20) [2024-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0).
Vasylenko, Volodymyr (15 December 2009). "On assurances without guarantees in a 'shelved document'. The Day.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1 August 2021. Retrieved 7 March 2022. [2023-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1.
"1994 Public Papers 2146 - Remarks at the Denuclearization Agreements Signing Ceremony in Budapest". Public Papers of the Presidents of the United States: William J. Clinton (1994, Book II). 5 December 1994. from the original on 19 August 2022. Retrieved 19 August 2022. [2024-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9) (英語).
"With Courage and Persistence: Eliminating and Securing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with the Nunn-Lugar Cooperative Threat Reduction Programs" (PDF). [2024-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8.
"Memorandum on security assurances in connection with Ukraine's accession to the 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treaties.un.org. [2024-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2).
“布達佩斯安全保證備忘錄,1994年-外交關係委員會”(英文).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 1994-12-05 [2022-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2) (英國英語).
“烏克蘭、俄羅斯、英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領導人的聯合聲明以及關於烏克蘭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安全保證備忘錄-於布達佩斯。(繁體中文) (PDF). 聯合國官網. 1994-12-05 [2022-07-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9-27) (英國英語).
Budapest Memorandums on Security Assurances, 1994 -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web.archive.org. 2014-03-17 [2024-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7).
"The Crimea: Europe's Next Flashpoint" (PDF). [2024-07-1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3-09).
Pikayev, Alexander A. Post‐Soviet Russia and Ukraine: Who can push the button?. The Nonproliferation Review. 1994-09, 1 (3) [2024-07-17]. ISSN 1073-6700. doi:10.1080/1073670940843655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8) (英語).
Pulling Back from the Nuclear Brink: Reducing and Countering Nuclear Threats - Google Books. web.archive.org. 2023-01-16 [2024-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6.
"The Trilateral Process: The United States, Ukraine, Russia and Nuclear Weapons" (PDF). [2024-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4.
Deterrence in Ukraine. web.archive.org. 2022-02-28 [2024-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8.
House of Commons Hansard Debates for 22 Jun 1993. web.archive.org. 2018-09-09 [2024-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9.
The Lisbon Protocol At a Glance | Arms Control Association. web.archive.org. 2017-12-06 [2024-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6.
Trilateral Statement by the Presidents of the United States, Russia, Ukraine on JSTOR. web.archive.org. 2022-03-01 [2024-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1.
"Memorandum on Security Assurance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s Accession to the 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web.archive.org. [2024-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9.
Ukraine Agrees to Give Up Its Nuclear Arsenal, Clinton Says : Summit: President hails the accord as a breakthrough, but it faces parliamentary opposition. NATO endorses the U.S. 'Partnership for Peace' plan to broaden alliance. - Los Angeles Times. web.archive.org. 2022-03-01 [2024-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1.
Ukraine, Nuclear Weapons, and Security Assurances at a Glance | Arms Control Association. web.archive.org. 2022-03-03 [2024-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3.
2013 Press Releases | Embassy of the United States Minsk Belarus. web.archive.org. 2014-04-19 [2024-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9.
Ukraine calls Russian troops ‘invasion’ - The Washington Post. web.archive.org. 2014-03-01 [2024-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1.
Political Legitimacy and International Law in Crimea: Pushing the U.S. and Russia Apart. web.archive.org. 2014-05-12 [2024-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2).
Schreck, Carl. From 'Not Us' To 'Why Hide It?': How Russia Denied Its Crimea Invasion, Then Admitted It. Radio Free Europe/Radio Liberty. 2019-02-26 [2024-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30) (英語).
Stephen Harper visits Kyiv as first G7 leader to stand beside new regime in Ukraine | CTV News. web.archive.org. 2018-09-16 [2024-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6.
Ukraine crisis: David Cameron joins Angela Merkel in expressing anxiety and warns that ‘the world is watching’ - UK Politics - UK - The Independent. web.archive.org. 2015-09-25 [2024-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8.
Condemnation isn’t enough for Russian actions in Crimea - The Washington Post. web.archive.org. 2018-11-27 [2024-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7.
Readout of President Obama’s Call with President Putin | whitehouse.gov. web.archive.org. 2017-02-11 [2024-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1.
Address of the Verkhovna Rada of Ukraine to the Guarantor Stat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Budapest Memorandum of 1994 on Security Assurances in connection with Ukraine's accession to the Tre... | Embassy of Ukraine to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web.archive.org. 2022-04-23 [2024-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3.
Ukrainian parliament appeals to Budapest Memorandum signatories. web.archive.org. 2014-03-04 [2024-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4.
Пресс-конференция Владимира Путина по Украине [4.03.2014] | Ghostarchive. ghostarchive.org. [2024-07-19].
Медведев: Россия не гарантирует целостность Украины - BBC Русская служба. web.archive.org. 2017-04-08 [2024-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8.
Harper leads charge to expel Russia from G8, ramp up sanctions - The Globe and Mail. web.archive.org. 2017-04-03 [2024-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3.
"Lavrov: Russia never violated Budapest memorandum". Twitter. [2024-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8 (英語).
У Гройсмана створили нове міністерство | Українська правда. web.archive.org. 2019-03-28 [2024-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8.
Tension escalates after Russia seizes Ukraine naval ships - BBC News. web.archive.org. 2018-11-26 [2024-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6.
Russia seizes Ukrainian ships near annexed Crimea after firing on them | Reuters. web.archive.org. 2018-11-26 [2024-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6.
Заява МЗС України у зв’язку зі скликанням консультацій відповідно до Будапештського меморандуму - Заяви та коментарі - МЗС України. web.archive.org. 2018-12-06 [2024-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6.
Україна скликає зустріч ядерних держав за механізмом Будапештського меморандуму | Європейська правда. web.archive.org. 2018-12-06 [2024-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6.
Україна скликає зустріч ядерних держав. web.archive.org. 2018-12-05 [2024-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5.
We knew in 2011 Putin would attack Ukraine, says Bill Clinton | Vladimir Putin | The Guardian. web.archive.org. 2023-05-06 [2024-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6.
Zelensky's full speech at 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 web.archive.org. 2022-03-03 [2024-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3.
Putin Spins a Conspiracy Theory That Ukraine Is on a Path to Nuclear Weapons - The New York Times. web.archive.org. 2022-02-24 [2024-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4.
Russia-Ukraine crisis: What is the Budapest Memorandum? | CTV News. web.archive.org. 2022-08-30 [2024-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30.
Borda, Aldo Zammit. Ukraine war: what is the Budapest Memorandum and why has Russia’s invasion torn it up?. The Conversation. 2022-03-02 [2024-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0) (美國英語).
Are the US and the UK bound to intervene in Ukraine? - France 24. web.archive.org. 2017-10-19 [2024-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9.
Opinion: Ukraine crisis' impact on nuclear weapons - CNN.com. web.archive.org. 2014-03-08 [2024-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8.
EJIL: Talk! – The Budapest Memorandum and Beyond: Have the Western Parties Breached a Legal Obligation?. web.archive.org. 2019-04-17 [2024-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7.
Zadorozhny, Olexander (2015). "Russian Aggression against Ukraine, the annexation of the Crimean peninsula and the 1994 Budapest Memorandum". European Political and Law Discourse..
"Regime type and US response to nuclear weapons programs" by Alina Shymanska. web.archive.org. 2020-08-31 [2024-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31.
Bill Clinton Feels 'Terrible' for Convincing Ukraine to Give up Nukes. web.archive.org. 2023-04-08 [2024-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8.
外部連結
聯合國條約庫的備忘錄存檔
烏克蘭備忘錄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白俄羅斯備忘錄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其他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的安全保障聲明
中國:中國政府關於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證的聲明、中國政府關於向哈薩克提供安全保證的聲明
分類:匈牙利外交史布達佩斯歷史美國條約烏克蘭條約烏克蘭多邊關係俄羅斯聯邦條約1994年條約1994年國際關係1994年烏克蘭1994年俄羅斯1994年美國烏克蘭歷史事件
谢选骏指出:人説“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我看“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是個定時炸彈”——如果任由俄羅斯踐踏撕毀,那麽國際信任將不復存在,世界再度進入原始叢林。如果阻止俄羅斯侵略擴張,那麽全球可能捲入俄羅斯滅亡前夕的垂死一跳。
“乌克兰总统代表:《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签署国违背诺言”(新闻 2022-03-28)報道: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乌宪法法院的代表韦尼斯拉夫斯(Fedir Venislavsky)日前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称,《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签署国未履行其应尽义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乌宪法法院的代表韦尼斯拉夫斯(Fedir Venislavsky)日前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称,《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签署国未履行其应尽义务,这是乌克兰陷入战火的原因。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Fox)3月27日报道,韦尼斯拉夫斯基表示,《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签署国有义务向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他说:“放弃核武器时,乌克兰曾相信备忘录的所有签署国将保证其领土完整、独立和主权。”
韦尼斯拉夫斯基对备忘录签署国未能履行义务、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深感遗憾”。他还认为,备忘录签署国未能保障乌克兰安全将产生深远影响,“很多人会对以任何让步换取的国际义务产生怀疑。”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其庞大核武库的一部分,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拥核国家。1994年,乌克兰决定放弃并销毁核武器,以换取美国、英国与俄罗斯对其国家安全及独立的保证。四国最终就此达成协议,并共同签署《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
据加拿大CTV新闻网3月4日报道,美国前驻乌大使、《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谈判参与者史蒂文·皮弗(Steven Pifer)曾表示,备忘录中安全保证的含义事实上被“故意模糊”,以避免美国必须向乌克兰派兵的可能。
《华尔街日报》2月23日发表的一篇题为“乌克兰如何在布达佩斯被背叛”的文章称,与《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有关的事实证明,在当今世界相信一纸承诺是“愚蠢”的,而各国将为放弃其核武库“承担风险”,朝鲜、伊朗已自此“吸取教训”。
文章还表示,美国无力执行《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的承诺将对依赖其军事保证的盟国产生影响,日、韩等国或将寻求进行核威慑力建设。
美国《新闻周刊》3月3日在一篇题为“俄乌冲突关键教训:《布达佩斯备忘录》的重大失败”的分析指出,西方民主国家是“不可靠且善变”的,涉及放弃战略资产以换取不确定的未来支持的模糊“保证”不过是一纸空文。
今年俄乌冲突尚未彻底爆发前,泽连斯基曾在2月19日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表示,假使《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对乌克兰没有起到安全保证的作用,那么乌可能自该协议中退出。后续有不少分析认为,正是乌克兰此次对核武器态度的转变令俄乌冲突最终升级。
在泽连斯基释放“拥核”信号后不久,俄总统普京于2月27日命令俄罗斯核力量进入特殊战备状态。3月22日,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若俄罗斯面临“生存威胁”,俄方或将使用核武器。
谢选骏指出:美國已從阿富汗潰逃,如果再從烏克蘭潰逃,就把自己的霸權拱手讓人了——世界即將進入“百年未有之變局”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