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3年8月20日星期日

谢选骏:“星球大战计划”只是诈胡

网文《星球大战计划》报道:


星球大战计划,亦称星球大战(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亦称Star Wars Program,简称SDI),是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研议的一个反弹道导弹军事战略计划,该计划源自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在冷战后期(1983年3月23日)的一次著名演说。


背景介绍

“星球大战计划”的出台背景是在冷战后期,由于苏联拥有比美国更强大的核攻击力量和导弹突防能力,美国害怕“核平衡”的形势被打破,需要建立有效的反导弹系统,来保证其战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可靠的威慑能力,维持其核优势。同时,美国也是想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太空武器竞争,把苏联的经济拖垮。

起源

战略防御计划(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亦称Star Wars Program),简称SDI(台湾简称“星球大战”)。该计划源自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在冷战后期(1983年3月23日)一个著名演说。“星球大战”发表后,1985年1月4日由美国政府立项开发,正式名称是: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战略防御计划,计划于1994年开始部署。

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之战略防御计划,俗称星球大战计划。这项计划于1984年由美国总统R.里根批准实施。按照计划,从1984年财政年度到1989年财政年度将用250亿美元来研究先进的反弹道导弹系统的关键技术和验证可能的方案,以便到90年代初决定是否和如何发展这种系统。这个计划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多层次、多手段的反弹道导弹的综合防御系统。这个系统针对弹道式导弹弹道的助推段、末助推段、中段和再入段分四层拦截。主要的武器是天基定向能武器(如氟化氢化学激光器、核能、X射线激光器、带天基反射镜的准分子激光器、中性粒子束武器)和动能武器(非核拦截弹和超高速电磁炮等)。这种反弹道导弹的综合防御系统是继阿波罗登月工程后又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

组成

计划由“洲际弹道导弹防御计划”和“反卫星计划”两部分组成。其预算高达1万多亿美元。拦截系统由天基侦察卫星、天基反导弹卫星组成第一道防线,用常规弹头或定向武器攻击在发射和穿越大气层阶段的战略导弹;由陆基或舰载激光武器摧毁穿出大气层的分离弹头;由天基定向武器、电磁动能武器或陆基或舰载激光武器攻击在再入大气层前阶段飞行的核弹头;用反导导弹、动能武器、粒子束等武器摧毁重返大气层后的“漏网之鱼”。经过上述4道防线,可以确保对来袭核弹的99%摧毁率。同时在核战争发生时,以反卫星武器摧毁敌方的军用卫星,打击削弱敌方的监视、预警、通信、导航能力。

由于系统计划的费用昂贵和技术难度大,许多计划中的项目,如著名的“X-30”,“X-33”等最终无限期延长甚至终止。加上苏联后来的解体。美国在已经花费了近千亿美元的费用后,于20世纪90年代宣布中止“星球大战计划”。

核心内容

其核心内容是:以各种手段攻击敌方的外太空的外太空洲际战略导弹和航天器,以防止敌对国家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核打击。其技术手段包括在外太空和地面部署高能定向武器(如微波、激光、高能粒子束、电磁动能武器等)或常规打击武器,在敌方战略导弹来袭的各个阶段进行多层次的拦截。美国的许多盟国,包括英国、意大利、联邦德国、以色列、日本等,也在美国的要求下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这项计划。

防御计划

“洲际弹道导弹防御计划”是根据导弹从发射、飞行到命中目标过程的特点,建立包括4层防御网的防御系统:

第一防御层是助推期防御阶段。

由于导弹从助推器点火至穿过大气层阶段,导弹飞行时间一般持续3~5分钟,会释放出大量炽热气体,并产生强烈的红外线或可见光,很容易被探测到。因此,防御系统必须及时探测到导弹的发射点、导弹类型和控制中心,迅速摧毁导弹的助推器。这一阶段的防御非常关键,因为发射后的导弹在助推后期会放出若干个分弹头,包括再入飞行器的假目标,这将给以后的防御阶段增加极大的困难。因此,此阶段摧毁一枚导弹,相当于其后防御阶段摧毁数个弹头和数以百计的诱饵,效费比高。按计划每颗反导卫星可摧毁100枚以上的导弹,摧毁率可达99%。

第二防御层是后助推期防御阶段。

这一阶段通常持续6分钟,导弹母舱将放出多个弹头飞向不同的目标,再入飞行器、假目标和其他辅助穿透设备也在此时被释放。它们沿弹道曲线惯性飞行,穿出大气层飞向目标。这一防御阶段使用陆基或舰载激光武器摧毁漏网的弹头,理论计算摧毁率也可达90%。

第三防御层为中段拦截层,即对再入大气层之前飞行的前两层漏网的导弹弹头和突防装置进行拦截。

这一阶段导弹飞行时间约10~15分钟,弹头数量多,真假混杂。计划用电磁轨道炮或由地面发射激光武器以及其他非核反导弹武器碰撞杀伤等手段摧毁,按要求命中率也要达到90%以上。

第四防御层为末端拦截层,即对重返大气层后的弹头进行拦截。

此时弹头飞临目标只剩几分钟时间,可用反导导弹、动能武器、粒子束等武器摧毁所有漏网弹头,命中率也要达到90%以上。如能达到理论计算的要求,对来袭导弹总拦截率可高达99.999%,如此一来,美国就算装进了保险箱,不用担心在核大战中与对手同归于尽了。

反卫星计划

“反卫星计划”实际上是战略防御系统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就是利用太空基地的监视系统,对敌卫星进行监视,并在必要时指令天基或陆基定向能武器系统摧毁敌人卫星。由于卫星在监视、预警、通信、导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战略防御系统重要的任务就是使对方的卫星失去作用。因此,美国早在1977年就开始研制反卫星武器,基本的设想是在截击机上使用攻击导弹摧毁对方的卫星,这一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到SDI计划提出来时,美国已开始研制激光反卫星武器,并通过了可行性论证报告。

尾声

随着美国中央情报局冷战密件的曝光,“星球大战”计划被证实是一场彻底的骗局,一时间舆论哗然。大多数人开始相信,“星球大战”计划只是美国政府为了拖垮苏联而采取的一种宣传手段而已。但五角大楼声称,它没有实施,是因为存在技术缺陷。因此许多用于在“星球大战”计划中进行研究、实验的装置仍然发挥着作用。如美国白沙实验场,研究“光束飞船”(用激光代替化学燃料)的激光仍然是来源于星战计划中所使用的仪器。

评论

“星球大战计划”是美国提出的,又称“战略防御计划”。20世纪80年代初当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核武器数量和质量都处于均势,走入军备竞赛的死胡同时,美国提出了“高边疆”战略。这项战略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美国的高技术优势,建立空间武器系统,提供对付战略核武器攻击的空间防御手段,以消除苏联日益增长的核威胁。与此同时,加紧开拓太空工业化领域,以获取宇宙空间的丰富资源。由于该计划主要以太空为基地,故亦称“星球大战计划”。这年夏天,“星球大战计划”开始进入全面研究阶段。

“星球大战计划”在战略防御方面,是一个以宇宙空间为主要基地,由全球监视、预警与识别系统、拦截系统以及指挥、控制和通讯系统组成的多层次太空防御计划。在高技术方面,它是一个包括火箭技术、航天技术、高能激光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在内组成的高技术群。“星球大战计划”绝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战略防御计划。从历史上看,美国的几项国防战略计划,除了具有加强国防的重要作用外,还具有促进经济的职能。通过这一计划实施,来带动一大批高技术群的发展,以保持美国在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领先地位。从局部上说,“星球大战计划”是一项国防高技术和国防经济发展战略;而从整体上看,它又是一项综合而全面的国家总体战略。


谢选骏指出:事实证明,“星球大战计划”只是“诈胡”。


《诈和:一种和牌模式》报道:


诈和(诈胡)是麻将术语之一。在麻将游戏中,未能满足实现约定或公认的游戏规则中所认可的任一种和牌模式,却宣称自己已经和牌的行为,即为诈和。诈和被视为一种违反游戏规则的做法。


诈和基本信息


造成诈和的原因,大体可分为主观上疏忽和恶意欺骗两类。

诈和主观疏忽

在主观疏忽中,存在着多种可能性,例如:对游戏规则不甚了解(如一些地方对于和牌作了特殊规定,例如不允许番种低于3番的平胡,只允许以二五八做将);看错了自己的牌(如将“五条”“七条”、“八条”误认为是“六条”“七条”“八条”组成了顺子,如《名侦探柯南》里就有一集毛利小五郎错把白板看成一饼的看错牌经历);听、看错了其他人打出来的牌(如将别人打出来的“五万”当成了“五筒”而宣布“吃和”);有时甚至出现了相公(多或少一张牌)而不自知,等等。

诈和恶意欺骗

麻将游戏的玩家,出于个人的某种目的,故意在没有达成和牌的条件下谎称已经和牌,但其实并未和牌。在输赢涉及到一定经济利益的场合,则诈和更多的是出于这种目的。

防止诈和

为了防止诈和的发生,各地麻将虽然规则各异,但有一条是被绝大多数地区的麻将参与者所公认的:某一家声称和牌后,必须立即将自己面前所有的立牌(面朝自己,未亮明的牌)全部躺倒,与之前已经躺倒的牌(因吃牌、碰牌、杠、摸到的花牌等原因,躺倒放在立牌之前的牌)一起公示,供其他三家检查。

通常,在其他三家未检查确认(在竞赛中则可能是由裁判检查确认)之前,宣布和牌的一家不能将自己公示的牌打乱洗牌,以保证充足的检查、确认时间。

对于参与麻将游戏的人,在宣布和牌之前务必再仔细检查一遍自己的牌,也是避免出现诈和的尴尬场面的必要措施。

诈和诈和后果


按照国家体育总局1998年07月审定公布的《中国麻将竞赛规则》(试行)中的规定,将诈和分为如下情况分别予以处罚:

诈和错和

在一局麻将游戏中,未能达到和牌所必须的分数(在该规则中是8分,即通常说的番数)而宣布和牌者,必须向另外3家每家支付10分(在该规则中用计分卡来计算个人的输赢,下同),并丧失这一局的和牌资格,继续陪打直至该局结束。

诈和举例说明

在一局麻将游戏中,尚差某一张牌才能听牌(即在根本没有听牌的情况下),却在他人打出某一张牌后宣布和牌者,必须向另外3家每家支付20分,并丧失这一局的和牌资格,继续陪打直至该局结束。

诈和和错牌

在一局麻将游戏中,已经听牌,在他人打出某一张牌后误以为就是自己所需要的和牌(如先前提到的将别人打出来的“五万”当成了“五筒”而宣布“点和”),宣布和牌者,按照错和处理。

诈和有意诈和

差两张以上的牌才能听牌,却宣布和牌者,即为有意诈和,直接取消比赛资格。

实际上,在非竞赛的麻将游戏中,各地对于诈和的区分并无如此详细,只要达不到规定或公认的和牌标准而宣称和牌者,统统按照诈和处理,通常包括丧失本局和牌资格、继续陪打至本局结束、向另外三家惩罚性的赔偿相应分数等等;某些地方甚至规定,诈和者在下一局依然继续丧失和牌资格。


谢选骏指出:个人不可诈胡,国家却可以诈胡——因为国家具有主权,可以任意犯罪,并且天生豁免。可笑的是,不可一世的国际共产主义阵营,竟然被一个诈胡战术给搞垮了,可见其虚弱的本质,简直不堪一击——要不是罗斯福那个瘫子始终对它不离不弃,苏联根本活不到1991年。诈和就是诈胡——因为这是愚弄胡人的。诈胡就是诈和——它假装缓和,搞垮了秘密军事情报组织共产国际。

2023年8月19日星期六

谢选骏:张献忠也创造了历史,他的沉船满载了珍宝

李恒青@LiHengqing:拜登说中国是个炸弹,我倒觉得更像个集束弹,包着一大堆小弹,个个极具杀伤力。房地产、政府债、出口、失业、灾害、污染、外资、返贫、城管加农管、军警、银行、人民币、外汇、粮食、能源、科技、教育、农村、农民工……

事无巨细,无不等一尊定。他却胜似闲庭信步。

炸是必然,唯先后在何时。太可怕!


@xxj2040:天才创造历史


李恒青@LiHengqing replying to @xxj2040:确实是天才,会被人记在书里,却未必是在创造历史。


谢选骏@xxj2040:张献忠也创造了历史


网文《張獻忠》报道:


張獻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吾,號敬軒[2][3],亦有號八大王[4],陝西延安衞柳樹澗(今陝西省榆林市定邊縣郝灘鄉劉渠村)人,明末民變首領之一,大西皇帝,主要割據於四川。


生平

明末起事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九月十八日出生於陝西延安衛柳樹澗堡(今陝西省榆林市定邊縣郝灘鄉劉渠村)[5][6],出身貧苦,初從軍籍,擔任過捕快、下級軍吏,後因犯法被判死刑,雖然被陳洪範請求特赦,但也被免職處分[7]。


明思宗崇禎三年(1630年),張獻忠在米脂追隨府谷人王嘉胤起事[8],自號「八大王」,以驍勇多力著稱,又因體貌魁奇、面色微黃,得綽號「黃虎」。初屬王自用,後自成一軍,王死後改投高迎祥。高迎祥稱闖王,張獻忠、李自成號闖將。崇禎四年(1631年)六月,王嘉胤兵敗被殺,張獻忠受洪承疇招安,但隔年(1632年)又叛[9]。


1635年張獻忠參與滎陽之會,議決進取,與高迎祥等共攻略東方,攻破鳳陽,焚明皇陵,並自稱「古元真龍皇帝」。不久張獻忠與李自成因故分裂,張獻忠率部攻長江流域,李自成攻黃河流域。崇禎十年(1637年)秋天,張獻忠從河南進入湖廣,向襄陽進攻。總兵秦翼明兵寡不敵,一路退敗,湖廣震動。[10]明廷急調左良玉、馬爌、劉良佐等合兵阻截,張獻忠遭明軍總兵官左良玉部的擊敗,部隊嚴重受損,張獻忠本人也受傷。退守湖北房、竹一帶。


立足襄蜀

崇禎十一年(1638年),張獻忠又在湖北谷城受兵部尚書熊文燦招安,被授予副將一職。駐地王家河,易名太平鎮,以示休兵。崇禎十二年(1639年),楊嗣昌與五省軍務總理熊文燦密謀,「出師關洛,趨會鄖襄」,打算夾擊張獻忠[11],張獻忠「殺知縣阮之鈿,隳穀城」,重舉反明的大旗。轉戰四川境,巡撫邵捷春、參軍廖大亨、閣部楊嗣昌等部隊都拿他沒奈何,獻忠戲稱:「前有邵巡撫,常來團轉舞。後有廖參軍,不戰隨我行。好個楊閣部,離我三天路。」崇禎十四年(1641年),破襄陽,殺襄王朱翊銘,「發銀五十萬以賑飢民」[12],監軍兵備副使張克儉、推官鄺曰廣、知縣李大覺、游擊黎安民等也被殺死[13]。崇禎十五年(1642年)3月,張獻忠攻克舒城,將舒城改名「得勝州」,在此初設政權,以醫士胡立浦為丞相,設吏、刑二部和各種官職。5月,襲取廬州。8月,攻克六安州,再建農民政權,並建號「天命」[14]。崇禎十六年(1643年)三月,在黃州稱「西王」;五月,據武昌,稱「大西王」,將楚定王朱華奎溺死。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封張獻忠為秦王。春,大西軍「陷夔州,至萬縣,水漲,留屯三月,已,破涪州」[10]。六月,佔領重慶,明瑞王朱常浩、四川巡撫陳士奇、重慶知府王行儉等被處死。八月(8月9日)攻破成都,巡撫龍文光、總兵劉佳胤、蜀王朱至澍及其嬪妃全部自殺身亡。張獻忠號稱60萬大軍,很快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州縣,並自稱「大西國王」。十一月庚寅(12月4日)登基成為大西皇帝,改元大順,以成都為西京。


兵敗被殺


順治三年(1646年)清兵南下,清軍到達川北之際,張獻忠亦從成都出兵對抗清軍,行前將自己的妻妾幼子全部殺光,避免自己戰敗後其親屬被清軍俘獲。留守漢中的劉進忠投降清軍。十一月己巳(1647年1月2日)張獻忠於鳳凰山(西充縣和鹽亭縣交界處,西充縣城東南15公里的多扶場西)多寶寺前太陽河畔偵察時被清肅親王豪格的前鋒劉進忠部射殺身亡。張獻忠死後,他的四個義子李定國、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率余眾聯明抗清,轉戰貴州、雲南。


據傳張獻忠起事途徑梓潼時曾被同為張姓的梓潼帝君(即文昌帝君)託夢勿殺邑民,使張獻忠將梓潼視作同宗兄弟,由此梓潼居民沒有被全面屠殺,日後裴、賈族人更為張立廟塑像拜祭,清朝時被朝廷搗毀,復建至今仍在[15]。


濫殺及屠蜀


依據谷應泰著《明史紀事本末》記載,張獻忠曾有如下屠殺行為:


崇禎十四年四月,張獻忠、羅汝才合兵攻陷隨州,知州徐世淳敗死,全家被殺,官吏與百姓全部屠殺而不遺留,血流成溝渠。

崇禎十五年八月,張獻忠再度攻陷六安,將州民全數砍斷一臂,男左女右。

崇禎十五年十二月,張獻忠再度東進,攻下桐城後屠城。

崇禎十六年五月,張獻忠沿江而上,破漢陽後率軍渡河,兵臨武昌城下。楚王府新募兵為內應,開門迎接。楚王朱華奎被囚於籠中,沉江而死。屠殺士民數萬人,投屍江中。尚餘數萬人,驅趕出城,以鐵騎圍而逼入江中。剩餘民眾數百人,多砍斷手足,鑿毀目鼻,無一全形者。

崇禎十六年八月,獻忠在湘潭徵集船隻數千艘欲北渡,忽然起大風,吹翻船隻百餘艘,溺死數千人。因而再回岳州,盡殺所掠奪的婦女,投屍於江中。焚燒船隻,火勢延伸四十里,江水夜明如白晝。

崇禎十七年六月,張獻忠攻陷涪州、瀘州,蜀王朱至澍告急,請求救兵師於南都。左良玉兵屯德安。張獻忠順流而下攻陷佛圖關,遂圍重慶。官兵盡力守城,四日被攻陷,瑞王朱常浩全家受難,舊撫陳士奇也被殺。賊兵在重慶屠殺,抓取萬餘壯丁,割去耳鼻,砍斷一手,驅趕至各州縣,告之若兵至不降,以此為鑑。

崇禎十七年八月,張獻忠進陷成都,蜀王全家受難,巡撫龍文光暨道府各級官吏皆被殺。張獻忠要求全蜀紳士至成都,全部殺害。隨後公告科舉取士,遠近諸生爭相前往。張獻忠派兵包圍,擊殺數千人,蜀中文士皆亡。其後又大殺蜀中百姓。

屠蜀爭議

四川盛傳張獻忠屠城無數,尤其屠蜀,立下七殺碑,兩側碑文分別為:「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物以報天」[註 1] ,中間有七字「殺殺殺殺殺殺殺」,不分男女老幼,逢人便是帶到此碑之下斬殺。目前發現的張獻忠屠蜀史料有:《張獻忠陷廬州紀》、《流賊張獻忠禍蜀記》、《孤兒籲天錄》、《大西通紀》、《破山集》、《蜀難敘略》、《歐陽氏遺書》、《張獻忠屠蜀記》、《客滇述》、《雅州受難記》、《漢嘉受害記》、《蜀記》、《紀事略》、《五馬先生紀年》、《蜀破鏡》、《荒書》、《聖教入川記》、《山城紀事》、《流離傳》、《劫後錄》、《綏寇紀略》、《續綏寇紀略》、《滇蜀紀聞》、《灩澦囊》、《老神仙傳》、《廣陽雜記》、《明季南略》、《井蛙雜記》、《罪惟錄》、《蜀龜鑑》、《蜀碧》、各地方志、四川民間家譜等450餘種。


魯迅在《晨涼漫記》中說:「他(張獻忠)開初並不很殺人,他何嘗不想做皇帝,後來知道李自成進了北京,接着是清兵入關,自己只剩沒落這一條路,於是就開手殺,殺……他分明感到天下已沒有自己的東西,現在是在毀壞別人的東西了,這和有些末代的風雅皇帝,在死前燒掉了祖宗或自己所搜集的書籍古董寶貝之類的心情,完全一樣。他還有兵,而沒有古董之類,所以就殺,殺,殺人,殺……李自成已經入北京做皇帝了,做皇帝是要有百姓的,他要殺之他的百姓,使他無皇帝可做。」


南明和清朝人記載張獻忠戰死時川人已幾乎被其屠盡,但此後清軍仍然在四川和南明軍隊作戰多年,張獻忠於鹽亭縣鳳凰山被流矢射殺身亡。張獻忠死後,餘部繼續轉戰四川各地。直到順治十六年(1659年),清軍攻陷南明渝城(重慶)後,才算佔領四川。胡昭曦認為這些自相矛盾的記載證明屠蜀的真正主謀是南明地主階級武裝對四川勞動人民的反攻倒算,而非在公元1647年已死的農民革命領袖張獻忠。


明史專家陳學霖教授批評相關學者基於政治需要及在階級鬥爭意識型態的影響下,美化張獻忠等人「農民起義」,但亦肯定相關史學家對糾正舊史記載的一些重疊錯誤,如釐清張獻忠殺人的數字,及四川多少人及哪一類人如何被殺等爭議性問題的貢獻[16]。


相關文獻如《明季南略》和《客滇述》、明朝遺民顧山貞以及西方傳教士等人的記述皆指出張獻忠是屠川元兇:


計六奇《明季南略》記載:「獻忠遂屠重慶,砍手三十餘萬人,流血有聲。」

《客滇述》:「獻忠既陷成都,盡伐梨樹,做宮室馳道,練兵於此。賊兵之樵採者,盡入城中,拆毀房屋以為薪。又發兵四出,搜各州縣山野,不論男女老幼,逢人便殺;如是半載。八月,獻忠毀成都城,焚蜀王宮殿,並焚未盡之民房。凡石柱亭欄,皆毀之;大不能毀者,更聚薪燒裂之。成都有大城小城,本張儀所築,漢昭烈帝修之。甃以大石,貫以鐵絙,壯麗甲天下。宮殿之盛,亦不減京師。至是,盡為瓦礫矣。獻忠又令其大家遍收川兵殺之,及其妻子男異性,惟十時以下者僅留一、二。」

西方傳教士利類思和安文思被張獻忠封為「天學國師」,目擊張獻忠屠殺,1918年古洛東根據他們的原始記錄寫成的《聖教入川記》說:「殘殺之後,成都為之一空。除少數官員外,別無居民。荒涼慘象,不忍矚目。獻忠剿滅成都後,命令各鄉鎮村民移居成都。」[16][17]

在張獻忠死後出現了清軍跟南明軍對峙的局面,清軍的勢力於川北保寧一帶,而南明軍隊佔據着四川境內大部分州縣[18]。根據《蜀龜鑑》的記載,經過張獻忠軍隊的屠殺,川南的人口損失約50%,而川北的人口幾乎損失殆盡。儘管川南和川北都遭到了張獻忠的軍隊的屠殺,可是到了張獻忠死後,南明與清朝對峙的時期,南明控制的川南,人口明顯多於清朝控制的川北。川北遭受的破壞,比川南嚴重得多,由於各軍事力量基本上都要經過川北入川,可見川北為主戰場。因此,綜上所述,清朝軍隊以十三年的時間才平定四川,並不是表示清軍一直在屠殺四川人[19][20]。


此外,明末清初四川人口的銳減,是多股勢力混戰的最終惡果,張獻忠雖然不是主兇,但仍然是屠川元兇其中一原因。[21]


至於「不得已而動大兵剿之,民賊相混,玉石難分,或全城俱殲,或殺男留婦」,這份奏章的出處是順治六年刑科給事中陳調元揭,是某個官員給清廷的奏章,匯報說一些入川的清軍將領亂殺無辜的情況,而不是任何一種形式上的政府命令[22]。網上流傳的內容被人篡改為清朝屠四川的政府公告「民賊相混、玉石難分。大兵所到之處,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


毀滅古物

大西軍在成都「入城樵採,凡先聖賢祠廟,民居屋宇,悉毀為薪,於是自東漢以來古跡,明太祖所頒圖書彝器,至是皆盡」。明末的成都有寺廟94所,包括武侯祠在內,無一存者。川中各州縣的情況「園亭寺廟無不焚毀」[23]。


個人思想

對天文及地理有興趣的張獻忠因懷疑兩名傳教士藏有天文著作不肯獻出,不時大發雷霆之怒,欲置其於死地。實則司鐸所藏之書為艾馬祿爾(P. Emmanuelis)司鐸所著之超性學書,講明天主教誡律,與天文學無關。及二司鐸解釋全書「皆論管理人良心之事,教人知道當避罪惡,雖在罪惡危險之中,當獨向正道,方得永福」。獻忠聞之稱讚,因此息怒[16]:


「維時某官得有西文書一本,呈之獻忠(此是超性學書,俗名公義書。下卷論人事篇,係艾馬祿爾司鐸所著者。前時,利、安二司鐸遭僧黨之害,書籍各物均被搶劫,此書乃落入若輩手中故也)。獻忠以為此書即是天文書,隨即請二司鐸入內,笑謂之曰:『吾已獲天文書矣,請二位講與我知書中之意。』二司鐸一見此書,即知是超性學書。遂向獻忠曰:『大王以此為天文書耶?此非天文書,乃超性學書,其中並未言及天文學與日月蝕說。全書皆論管理人良心之事,教人知道當避罪惡,雖在罪惡危險之中,當獨向正道,方得永福。』司鐸承獻忠之命,遂念書中一段,後譯成華文,獻忠聞之,大為奇異天主教誡律之聖,且讚之曰:『此法律如此精詳,管理人良心,誠為不二法門。故歐洲各國風俗純美,實由此聖律而來也。然此等法律為川人無益,伊等固執於惡,不從此聖教聖令,寧願從我刀劍之下,不服聖律。故吾奉天地大主之命,殄滅此種僧黨及世上惡人。凡仇爾等者,吾亦仇之』云云。」


張獻忠在聽到司鐸天主教誡的解說之後,大為奇異,稱讚其法律如此精詳,管理人良心,誠為不二法門,認為歐洲各國風俗純美,實由此聖律而來。不過他續言:「然此等法律為川人無益,伊等固執於惡,不從此聖教聖令,寧願從我刀劍之下,不服聖律。故吾奉天地大主之命,殄滅此種僧黨及世上惡人。凡仇爾等者,吾亦仇之」云云,故意將司鐸的解說扭曲,作為殄滅僧黨及世間定性為「惡人」的藉口及理據[16]。


千船沉銀


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江口沉銀地出水,有學者認為是張獻忠用印。

清順治三年,張獻忠在兵敗時率軍撤離成都,帶寶物載船沿岷江南下,行至彭山雙江河遭南明軍官楊展伏擊,所載之金銀珠寶亦隨船沉入江中。即歷史上傳說的「江口沉銀」。2010年,眉山市人民政府將彭山區江口鎮的江口沉銀遺址,列為眉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直到2015年,專家找出當年的沉船遺址,並順利在2017年大規模封江開挖後,出土許多珍貴的文物,包含張獻忠分封嬪妃的金冊、銀冊,以及金銀幣、銀錠、金戒指等,還有鐵刀劍等兵器[24][25]。


流行文化


2021年以來,在中國大陸發生個別隨機傷人事件後,其名號也被用來代指無差別殺人與「加速主義」,成為一個網絡迷因,但此迷因曾一度被中國當局全網封殺。 同時,張獻忠迷因的傳播和網絡意見領袖劉仲敬的聯繫很大。然此迷因在微博上仍然可以使用,並沒有被完全封殺。[26][27]


該迷因也常和「坦克」、「U形鎖」和「路燈掛飾」等迷因混合使用,作為激進左派和民粹主義的表達方式。


註釋

 或作「人無一善以報天」或「人無一德可報天」等


參考文獻

引用

 「嚴錫命受知於賊,條陳甚多。嘗言:『陛下繼嗣不廣,皆由兵間所掠女子,不足以配聖德。今有故相陳演女,才德色俱全,宜正坤位』。賊即以陳氏為後,演子為翰林學士」。《客滇述》,顧山貞

 吳偉業《綏寇紀略·卷十》:遙呼曰張敬軒將軍救我,敬軒者獻忠招安時所以自號也。

 彭遵泗《蜀碧·卷三》:獻忠有號曰「敬軒」,在房、穀受招時自取也。

 《明史紀事本末·卷七十七 張獻忠之亂》:崇禎元年,延安饑,府谷民王嘉胤作亂,延安人張獻忠從之。獻忠陰謀多智,賊中號八大王。其部最強,旁掠延安諸郡邑。

 《綏寇紀略》卷九云,「李自成生於萬曆三十四年」,又說與獻忠同歲。余瑞紫:《流賊陷廬州府紀》說,九月十八日為獻忠生日。

 《明季北略》卷十六,《張獻忠圍桐城》條云:「九月初十為獻忠生日」。

 《平寇志》卷三記載:「獻忠少從軍,隸總兵王威麾下,犯法當刑。陳洪範以別將謁威。獻忠等十八人己解衣就刑,見陳,仰而乞命,洪範為之請,威不肯赦。獻忠縛最後,年少,貌奇偉。洪範目而異之曰:『若必不可原,請特貰此兒。』威笑而允之,曰:『諾。』十七人伏法,獻忠鞭一百獨免。」

 康熙十二年《延綏鎮志》卷五之四,《紀事志》中說:「張獻忠者,延安衛柳樹澗人也。為府中快手,不得志,去而從神一魁,領紅旗為先鋒,有力多詭,同夥咸尊事之。」

 查良佐:《罪惟錄》,〈列傳〉卷三十一

 《明史》卷三0九,〈張獻忠傳〉

 楊嗣昌:《楊文弱先生集》卷三十二

 《明季北略》卷十七

 《明史·張克儉傳》記載:「十二年擢湖廣僉事,監鄖、襄諸軍。楊嗣昌鎮襄陽,深倚仗之。張獻忠、羅汝才之敗也,小秦王、渾世王、過天星等皆降,嗣昌處之房、竹山中,命克儉安輯。十四年二月擢右僉都御史,巡撫河南。未聞命,獻忠令人假督府軍符誑入襄陽城。克儉不能辨,夜分,賊從中起,焚襄王府。克儉倉皇奔救,為賊所執,大罵死。推官鄺曰廣、攝縣事李大覺、游擊黎民安死焉。」

 张献忠在西充. [2023-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14).

 關於梓潼神廟內的張獻忠塑像 (PDF). [2019-03-1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1-01-14).

 陳學霖. 傳教士對張獻忠據蜀稱王的記載:《聖教入川記》的宗教與文化觀點 (PDF). 《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 2011年, (52): 65–69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9-23).

 「張獻忠屠四川」非造假 成都曾挖出萬人枯骨坑. 天府早報 (新華網). 2010年4月8日 [2015年8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5月28日).

 鄭光路. 《张献忠剿四川真相》. 四川民族出版社. 2010年1月. ISBN 9787540944032. 「順治四年至順治七年……此階段清軍常處於下風,退守川北保寧一帶。南明軍隊這期間佔據着四川境內大部分州縣。」

 《蜀龜鑑》:「川南死於獻(張獻忠)者十(之)三四,死於瘟、虎者十(之)二三,而遺民百不存一矣。川北死於獻者十(之)三四,死於搖黃者十(之)四五,死於瘟、虎者十(之)一二,而遺民千不存一矣。」

 《客滇述》:「丙戌唐王隆武二年(魯監國元年、清順治三年),清使肅王擊獻忠。獻忠聞之,自引兵至平陽關,遇清兵與戰,大敗而還。時川西、川北州縣皆為賊所屠,成都百姓亦不自安;會獻忠敗還,益懷異志。獻忠覺之,恐人圖己,一晝夜,易其處十二、三,或潛伏寺院佛像後、或扮兵卒遍遊酒肆妓院,聽人私語。於是盡屠其民。一日,獻忠獨坐食饅頭,忽空中下數萬手來奪饅頭。一日,獨坐院中,忽聞琴瑟簫管之聲。獻忠怒,拔刀斬之;見無頭女子數十人,各弄樂器。獻忠大駭,昏撲於地。又成都城中,至黃昏後,輒聞人偶語。往視之,則皆空屋也。賊兵夜出,則鬼擊之。獻忠惡其不祥,遂出城,居東門外中園。中園者,蜀王之外囿也,中有梨花數千本:成都俗,嘗以三月三日於此走馬為樂。獻忠既陷成都,盡伐梨樹,作宮室馳道,練兵於此,號為御營;至是居焉。賊兵之樵採者,盡入城中,拆毀房屋以為薪。又發兵四出,搜各州縣山野,不論老幼男女,逢人便殺;如是半載。八月,獻忠毀成都城,焚蜀王宮殿,並焚未盡之民房。凡石柱亭欄,皆毀之;大不能毀者,更聚薪燒裂之。成都有大城小城,本張儀所築,漢昭烈帝修之。甃以巨石,貫以鐵絙,壯麗甲天下。宮殿之盛,亦不減京師。至是,盡為瓦礫矣。獻忠又令其眾遍收川兵殺之,及其妻子男女,惟十歲以下者僅留一、二。四川之禍,屠城、屠堡、屠山、屠野、屠全省,甚至千里無人,空如沙漠;自亙古以來,未嘗有也!」

 張琅《燼餘錄》:「今統以十分而論之,其死於獻賊(張獻忠)之屠戮者三,其死於搖黃之擄掠者二,因亂而相殘殺者又二,飢而死者及二,其一則死於病也。」。

 蕭一山《清代通史》(上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245-246頁

 楊培德《關於梓潼神廟內的張獻忠塑像》,弘道2011年第4期/總第49期

 四川驚見張獻忠「金盤」? 眾人採沙場尋寶. NOWNEWS. 2010-12-13 [2017-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1) (中文(臺灣)).

 張獻忠江口沉銀 300年後重見天日. 蘋果日報. 2017-03-21 [2017-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28) (中文(臺灣)).

 多起隨機傷人事件後,網絡迷因「張獻忠」為何被全網封殺?. 端傳媒. 2021-06-22 [202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9).

 胡不歸. 从“加速”、“躺平”到“献忠学”:在审查系统下一个个消失的政治黑话. 歪腦. 2021-07-16 [2021-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0) (中文(中國大陸)).


谢选骏指出:张献忠如此“太可怕”,还是被人封圣为“农民起义领袖”,这正合西方谚语所云“Better than nothing”(有总比没有好)了!

谢选骏:德国鼓吹走私革命

 《德媒:一场反对美国指令的革命在欧洲悄然开始》(法广 2023-08-13)报道:


美国总统拜登下令限制对华科技投资,并称中国为“定时炸弹”。此举引起德国媒体多方反弹。


德国《经济周刊》表示,德国经济对美国禁止对华投资持怀疑态度,并担心欧盟发出类似要求时会带来不利影响。


柏林出版的《日报》表示,拜登继续推进对华贸易战,禁止对华科技公司的投资,为此受到欧洲批评。前总统特朗普发起了对华贸易战,后任拜登以强硬手段继续推进贸易战。白宫已下令,从明年起,美国投资者不再可能对中国科技公司进行资本投资。美国公司设立合资企业也被禁止。拜登的目标是削弱中国科技业。中国目前虽然只是表示“非常失望”,但可以预料,中国会采取反击措施。对世界贸易来说,拜登的法令不是个好兆头。拜登毫不掩饰他的看法。他认为,一个想要攻击美国作为迄今为止技术头号大国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他的国家的威胁。他想采取一切手段确保美国保持领先地位。为此,欧洲已发出了批评之声。社民党籍欧盟贸易政治家贝恩德兰格认为:拜登的法令是美中贸易冲突的进一步升级。他谈到了一个“新维度”,并恳求欧洲人不要效仿美国的做法。“我们欧盟有自己的利益”。欧盟委员会宣布,将详细分析法令中的限制措施。


德国电视二台表示,拜登称中国为“定时炸弹”,两国关系跌入低谷。两国紧张关系有目共睹。尽管如此,双方的相互依赖还是很大。


德国《焦点》周刊认为,一场反对美国指令的革命正在欧洲悄然开始。当拜登唾沫横飞,宣布对中国采取一项又一项限制措施时,西方经济遵守着自己的规律。对美国人来说,好消息是,欧洲经济已经理解了脱钩这个流心词,并正在脱钩。坏消息是,欧洲经济正在与美国的政治指导方针脱钩,而不是如其所希望的那样与中国脱钩。美国总统不再被视为是监护人。欧洲正在解放自己。尽管拜登指令强硬,尽管朔尔茨为将脱钩下降到去风险而自豪,但经济界每天都会做出不同的决定。它实行自己的基于价值的政策,只不过它的价值观是对话和伙伴关系。它不想教训中国人,而是想和他们做生意。每个中型企业都知道,德国道德不能卖到国外。于是,一场悄然的革命开始了,其最大的反叛就是礼貌地无视美国的指令。以下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2018到2022年间,从中国到欧洲的进口额几乎翻了一番。中国是迄今为止欧盟最大商品供应国。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同期欧盟的电子产品、工业机械和相机的进口增长尤其急剧,尽管人们担心中国正在利用他们的技术进行间谍活动,但进口继续增长。欧洲汽车制造商对中国的销售也蓬勃发展,仅去年一年,汽车出口额就达240亿欧元。专家表示,在欧洲政府的设想和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来自中国的产品仍然至关重要。西方政府正在欺骗自己。他们的划界政策违反了欧洲的基本利益。这就是为什么经济界大部分拒绝遵守政策的原因。


网民嚎叫:


Dingxiang 发表评论于 2023-08-14 10:59:37

欧洲正是两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地,欧洲人,尤其德法英意,若不吸取教训,重蹈对邪恶绥靖的覆辙,结果必然就是养虎为患,自伤其身。美国离多事的欧亚大陆远着呢,求个自保没太大难度。

goldeyeball1 发表评论于 2023-08-14 09:24:37

欧洲的韭菜被割到根上了,实在受不了,只能出来吱一声。不过我帝做大哥的太抠,以后队伍不好带了。


谢选骏指出:德国战败无条件投降,转眼已经七八十年了——一个历史周期过去了,所以又想蠢蠢欲动了。德国现在鼓吹走私革命,明天敢不敢举起叛旗?

谢选骏:法国开战英国——策应美国独立

 

网文《英法战争》报道:


英法战争(法语:Guerre franco-anglaise),或称1778年战争[1]、波旁战争。是一场法英两国和其盟友于1778年至1783年互相交战的军事冲突。[注 1] 此战争逼迫英国必须将大量军事资源从北美地区转移至欧洲、印度和西印度群岛,北美地区的作战变成依赖效忠派为主。[5] 从1778年至1783年,法国和英国在英吉利海峡、地中海、印度洋和加勒比海等地争夺支配权。[6]


在约翰·伯戈因于萨拉托加战役中投降后几天,法王路易十六决定与美国展开谈判并成立正式的法美同盟。法国随后参战并将美国独立战争演变成全球性冲突。[7] 1779年,西班牙在与法国签订阿兰胡埃斯条约后也加入了对英战争。[8] 法国外交大臣韦尔热讷伯爵在宣战后的外交行动成功使荷兰共和国加入战争,以及俄罗斯帝国等国的保持中立。[9]英国国内对这场代价高昂的战争的反对越来越多,并在1780年6月的伦敦爆发了“戈登暴动”。[10]


西班牙加入战争后,法国连同西班牙进攻梅诺卡岛和直布罗陀。同时又独自与英国在世界各地交战,大量英属岛屿和海域都遭到法国占领。但法西联盟在1782年遭遇了失败,格拉斯伯爵在桑特海峡海战中失败并被俘,直布罗陀大围攻以失败告终。[11]法国同英国一样遇到财政问题,开始尝试与英国进行和平谈判。


在印度洋,法国海军将领皮埃尔·德·苏弗朗和英国海军将领爱德华·休斯发生一系列的交战,以将英国势力从印度地区驱逐出去。[12]这场交战虽然以法国占优告终,但对结果影响不大,该地区的战斗在巴黎和约后结束。[6]


这场战争成功确保了美国的独立和第一大英帝国的崩溃,[13]但法国除了得到几块领土外并无其他好处。而它参与战争耗费的庞大军费,导致王国于6年后破产,最终引发了法国大革命。[14]


战前局势和援助


七年战争后,法国的外交部长自科伊索侯爵开始,皆遵循英属北美独立对法国是好处而对英国为坏处的核心思想,并试图夺回北美殖民地和恢复新法兰西。[15] 当美国独立战争于1775年爆发时,当时的外交部长韦尔热讷伯爵概述出一系列提议,使得法国和西班牙秘密为大陆军提供援助和准备对英战争,包括扩大海军军备。[16] 为了进一步使法国成功加入战争,韦尔热讷密切关注来自北美和伦敦的消息,并努力消除西班牙参战的阻碍。[17] 韦尔热讷甚至于1776年8月向路易十六国王提出开战,但在何奥子爵夺取纽约市后该计划被搁置。[18]


自1776年起,法国向美国提供超过30万支火枪、100吨火药、上百门重炮和价值200万里弗尔的战备物资,[19]以及极其重要的瓦莱尔加农炮。萨拉托加战役中大陆军的军备几乎皆来自于法国。[20]


1777年,十三州殖民地的反叛已经进入第三年。英军指挥官约翰·伯戈因在萨拉托加战役的投降表明,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战争极可能远比预期的长和昂贵,英国此次的失败引发了法国干预和一场欧洲战争的可能性。[21]根据美国历史学家埃德蒙·摩根的说法:“他的投降是战争的转折点,使得美国得到外国势力的协助,此为战争胜利的因素。”[22] 英国诺斯政府惧怕与法国开战,寻求与美洲殖民地和解的方案,并愿意提供一定程度的自治,但该条件经过几年的战争后,已不被十三州殖民地接受。英国政府不愿意提供独立。但在萨拉托加大捷和与法国建立联盟的前景下,美国不太可能接受较差的条件。[23]


尽管法国有意维持其在德意志各邦的影响力,但其面临了双重问题。法国政府作为英属北美殖民地叛乱的支持者,它此时避免参与欧洲大陆的冲突,并认为相比于欧洲,于北美能够对英国造成更多损害。[24] 1756年的外交革命扭转了200多年来法国王室和人民对抗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外交政策,[25] 法国在过去与哈布斯堡王朝的战争中获得了大量领土收益。该年的外交政策转变使得法国于欧洲的外交与维也纳联系起来,但尽管经过了联合,凡尔赛宫廷乃至整个法国依然拥有大量的反奥情绪。[24] 1756年的外交革命后被确立于1770年法国王太子路易和奥地利女大公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外交联姻,许多法国人认为此违背了法国200多年的外交政策,即为“对哈布斯堡王朝保持敌意”。[25] 法国外交部长韦尔热讷伯爵依然对奥地利维持著深深的敌意,他并不赞同法国外交政策的转变,认为奥地利政府不可信任。1778年,他设法摆脱法国对奥地利的军事义务。[24]


战争期间,1778年英法海军危机


1777年12月4日,在法国凡尔赛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收到费城陷落和约翰·伯戈因投降的消息。接到消息的两天后,路易十六同意建立联盟。[26] 联盟条约签订于1778年2月6日,法国在一个月后对英国宣战,两国海军于6月开始在韦桑岛附近交战,特别是1778年6月17日的行动。[27] 英王乔治三世并不想要与法国开战,但他已经对此做好准备。英王相信他已经尽力避免与法国的冲突,是“法国选择作为侵略者”,而英国将采取一切可结束战争的手段。[28] 他相信经过七年战争后,英国已经知晓如何赢得这场战争。[28]


在那场战争中,法国的军事力量被欧陆国家牵制于欧洲,而英国在海外击败法国海军和抢夺法属殖民地。然而,1778年英国的战略地位远不同于其在1756年享受的地位。[29] 与普鲁士王国的联盟不再:1778年时英国处于外交孤立,且没有任何欧洲盟友。在战争的第一年头几个月,英国试图找到一个大陆盟友以牵制法国,但并无国家决定加入对法战争。[30] 外交失败导致1778年的核心战略事实:欧洲大陆不会有足够的军事行动吸收法国的军事力量。欧洲其他国家的中立在和平时期是无关紧要的,但在战争时期,此举会使得英国在面对法国时处于严重的劣势。[31]


与之前对法国的战争不同,这场战争给予英国的战略选择极少,而其更愿意将战场选择于欧洲而非亚洲和美洲。[32] 法国与英国开始于英吉利海峡交战,该地为1778年开始的全球冲突的一部分战场。战争的第一场舰队交战爆发于1778年7月27日,战场距离韦桑岛约160公里。英法两国的舰队在该区激烈交锋数小时,但没有一方获得胜利,这场战役随后被认为优柔寡断。[33]


加勒比海 (1778年–1779年)


《占领多明尼克》法国部队于1778年攻占了该岛

西方战场的战略和作战情势十分复杂。包括了争夺制海权的战斗,袭击敌方的商船和殖民地,以及支持美国独立战争的交战方。[34] 法国封锁了英国最重要的糖产地巴巴多斯和牙买加,切断两地的食物和补给,造成数千人死于饥荒或疾病。殖民地民兵只起到有限的辅助作用,英法两国的部队更多的死于疾病和气候,而不是交战。[35] 其中一个引起高度关注的关键领土是西印度群岛的多米尼克,该岛位于法国属地马提尼克和瓜德罗普中间,于1761年被英国占领。法国如能收回该岛将改善岛屿间的交流,以及避免掠夺法国商船的英国私掠者使用多米尼克的港口。[36] 1778年8月,法国马提尼克总督布耶侯爵弗朗索瓦·克洛德·阿穆尔接到开战的消息。[36]


法国巡防舰协和号于8月17日抵达马提尼克,带来巴黎提出的尽早占领多明尼克的命令,而布耶侯爵在接收后立刻制定进攻计划。他与多明尼克的人民维持联系,这些人大多为被英国统治的法裔人士。而透过联系,他清楚的了解了该岛防御情况和守军人数。[37] 他同时也在关注拥有庞大兵力的英国背风群岛舰队司令萨缪尔·巴林顿的动向。[38] 但阿穆尔不知道,巴林顿才刚上任不久,并被命令将舰队留在巴巴多斯直到下一步指示。[39] 多明尼克岛上的英国正规军人数约为数百人,分布在首府罗索和附近的山丘,以及斯科茨角。[40]


布耶侯爵在与多明尼克当局交涉时小心地维持和平的假象,同时他开始召集在马提尼克的部队。9月2日,他与多明尼克副总督斯图尔特签署一项协议,正式禁止私掠者掠夺船队。隔天,布耶派遣一名军官前往多明尼克查看皇家海军的巡防舰是否仍在鲁伯特王子海湾(靠近现今的朴茨茅斯)。斯图尔特怀疑该人的行径,将其审问后释放。[38] 9月5日布耶侯爵被告知巡防舰已经驶往巴巴多斯,[38] 他迅速出击,于9月7日在多米尼克击败英军。[35] 布耶留下800名守军(700名法国人和100名自由黑人民兵),将指挥权转交给杜奇洛侯爵,接著回到马提尼克。[41] 此事件为一系列在加勒比海地区的交战的开端,而布耶侯爵经常地参与了这些行动。[42]


多明尼克失陷的消息传到伦敦,当他们知晓只要一艘风帆战舰就可能防止袭击后,巴林顿上将被广泛地指责,并被批评为过于墨守成规。[43] 法国海军上将德斯坦伯爵于1778年12月上旬抵达西印度群岛,被任命为一支拥有12艘风帆战舰和数艘船只的舰队指挥官。[44] 约在同时,一支英国舰队在威廉·霍瑟姆上将的率领下抵达,扩充了萨缪尔·巴林顿的英国西印度群岛舰队。[45] 随后的命令和增援使得巴林顿上将从巴巴多斯发起对法属圣卢西亚的进攻,而英国在经过交战后成功占领该地。[46] 尽管德斯坦伯爵尝试救援,但英国最终成功控制该岛,并将其作为监视德斯坦伯爵的总部马提尼克的据点。[47]


1779年1月,英国舰队在约翰·拜伦上将率领的十艘风帆战舰抵达后再次增强,该人而后接管了英国背风群岛基地。[48] 1779年的上半年,双方都在增强自己于此地的舰队力量,而法国舰队的情形优于英国。[49] 此外,拜伦的舰队于6月6日离开圣卢西亚,为聚集在圣基茨岛准备前往欧洲的英国商队护航,使得德斯坦伯爵能够自由行动。德斯坦和布耶侯爵抓住机会展开一系列对附近英国属地的军事行动。[50] 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位于圣卢西亚南部的圣文森特岛。[48] 6月18日,该岛被法军攻占,德斯坦接著将目光转移至其他岛屿。他曾希望夺取英国关键重镇巴巴多斯,但在无法应对东方信风后,他将目标转移至格林纳达。[51] 法国舰队于7月2日抵达格林纳达,接著于3日迅速攻击其主要防御工事,投降条件于4日被守军同意。[52]英国指挥官拜伦上将曾希望解救刚被占领的格林纳达,但于6日被法军击败。[53]


法国海军将领德斯坦于1779年发起对北方的第一次大规模远征,以攻占英国占领的萨凡纳,远征军共有20艘风帆战舰和3,000名士兵前往乔治亚州。尽管华盛顿在攻占英国控制的纽约市,未能与法国联合进攻,德斯坦仍对美国盟友提供了援助。1779年10月9日,法国海军上将的部队和大陆军联合对被围攻的城市发起进攻。但因大陆军缺乏攻城的经验最终失败,德斯坦深受重伤只能返回欧洲。尽管战略理念正确,联军的军事行动并未成功。[34]


东印度 (1778年–1780年)


1778年至1783年英法两国于东印度地区的交战为法国尝试重新建立法属印度的尝试,而欧洲两强在数次全球性冲突中于印度的交战,让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以及其高层感到不安。[54] 而这场战争暴露出法国对该地的地缘政治野心,导致英国政府调整自己统领帝国的方式。[55]当1778年法国向英国宣战的消息传到印度时,不列颠东印度公司迅速开始围攻法国于当地的殖民地据点,特别是在两个月后被攻陷的本地治里。[56]


1779年3月,英国部队攻占法属马埃,而奈尔人将该事件视为脱离海德尔·阿里统治的契机。该起义由英国支持,而于1780年时,法国在阿里的援助下重新占据马埃。[57]


西班牙加入战争 (1779年–1781年)


1779年4月,法国和西班牙签订《阿兰胡埃斯条约》,条约中提及波旁王朝的战争目标。西班牙试图收复直布罗陀、梅诺卡岛、莫比尔以及佛罗里达州的彭萨科拉,并透过禁止英国在洪都拉斯湾和坎佩切州砍伐原木的权利,将其从西属中美驱逐出去。[58] 法国则宣布其将把英国从纽芬兰渔场驱逐,结束对法国港口敦刻尔克的限制,重启印度的自由贸易,收复塞内加尔和多明尼加,并恢复乌得勒支和约中英法贸易的条例。[59][60]


西班牙参战的其中一个目标为收复直布罗陀,该地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被英国夺取。[61] 它的驻军包括来自英国和汉诺威选侯国的士兵。[62] 西班牙于1779年6月开始展开围攻,其中包括在直布罗陀巨岩附近建立了陆地封锁。[63] 此次为直布罗陀历史上第十四次和最大规模的围攻。西班牙的战略结合持续的陆地炮轰和海上攻击与切断该地至摩洛哥的海上补给线,[64] 计画透过封锁和饥荒重夺直布罗陀。[65] 但西班牙的海上封锁并不强力,英国发现相较于大型补给船,小型快速补给船能够突破封锁线。但到了1779年的下半年,直布罗托的补给极度匮乏,该地的守军指挥官乔治·艾略特向伦敦寻求援助。[66]


1779年12月下旬,一支在乔治·罗德尼指挥下的补给舰队从英国启航。虽然罗德尼接收到的最终命令为前往指挥西印度群岛舰队,但他被秘密指示先前往直布罗陀和梅诺卡岛为当地英国守军提供补给。1780年1月4日,舰队分裂成两部份,一部分继续向西前往西印度群岛,而在罗德尼指挥下的19艘风帆战舰则护送补给船队前往直布罗陀。[67]


补给舰队于1月19日驶入直布罗陀,迫使一支较小规模的封锁舰队撤退至阿尔赫西拉斯,当地的守军因补给的抵达和威廉·亨利王子的在场备受鼓舞。[68] 在船只从梅诺卡岛返回后,罗德尼于2月13日再次出海前往西印度群岛,海峡舰队的先遣队陪同他的舰队航行三日,接著带著在航程途中所掠夺的物资返回英国。[69][70]


在加入战争后,西班牙路易斯安那州总督贝尔纳多·德·加尔维斯开始攻击北美南部并袭击该地的英国守军。而法西联合舰队于1780年8月9日在圣玛莉亚角俘虏一支庞大的英国舰队,并于隔年8月开始进攻梅诺卡岛。[71]


尝试入侵大不列颠 (1779年)


为了缓解其他战线的压力,法国和其新盟友西班牙计划于1779年夏季末入侵英国,这次行动因西班牙于1588年的尝试,被命名为1779年的无敌舰队。[72] 提议的计画为占领怀特岛后占领英国皇家海军基地普利茅斯。法西联合舰队共有66艘风帆战舰,其目标为清扫英吉利海峡中的英国皇家海军舰队,为随后3万名陆军的登陆做准备。[72]


尽管在英吉利海峡的联军船只数量多于英国舰队,法西联合舰队的入侵因一系列的疾病、天气问题、食物短缺、导航错误和沟通不顺而失败。9月3日,由于未能与在索伦特海峡的英国舰队交战,联合舰队领导人决定撤退。尽管这次入侵在英国国内引起恐慌,英王乔治三世因其失败而备受鼓舞。[73]联合舰队在行动中有多达8,000人病死,但除了在普利茅斯外海的胜利外,并未能与英国舰队交战。[74]


北美 (1780年–1781年)


随著德斯坦伯爵回到法国,华盛顿此时被困在纽泽西,他要求法国海军仍要继续在北美水域施加影响力。1780年七月,罗尚博伯爵中将率领6,000名法军抵达纽波特,他描述了当时的情况:“在任何行动和任何情况下,都需将决定性的海军优势视为基本的准则,和若要成功所必备的元素”。[75] 荷兰共和国开始透过他们在加勒比海的港口向美洲革命者提供枪支和火药。英国将其视为向荷兰宣战的借口,并于1780年12月向荷兰开战,罗德尼上将于1780年和1781年在加勒比海掠夺和抢劫荷属加勒比岛屿。[76]


切萨皮克湾海战


1780年12月,位于北美的战争已经到达临界点。大陆军在该年早些时候遭遇到了惨痛的失败,其南部军队在查尔斯顿围城战和卡姆登战役中被歼灭或击溃,而乔治·华盛顿的部队与英国北美总司令亨利·克林顿在北部的纽约市附近对峙。[77] 十三州殖民地货币疯狂贬值,公众对于这场即将迈入第六年的战争的支持率降低,军队中也开始出现对薪资和军中条件不满的叛乱。[78]


法国军队规划者认为需维持1781年北美双方军队的势力均势。在由美军担当主力的一系列失败后(在罗得岛、纽波特和萨凡纳失败的行动),法军认为其主导北美战场为必要的。[79] 他们也因对英国强力控制的牙买加发动袭击有潜在的兴趣,需要与西班牙协调行动。但西班牙想要先处理英国可能对被包围中的直布罗陀的增援,接著才对牙买加展开行动,他们仅仅想要了解英国西印度群岛舰队的动向。[80]


当法国舰队于把1781年3月离开布雷斯特时,做出数个重要决定。由格拉斯伯爵指挥的法国西印度群岛舰队,在与英国海军于皇家堡海战交战后,被指示前往法兰西角(现今的海地角)以决定西班牙军队的行动需要哪些协助资源。由于运输的匮乏,法国还提供600万里弗尔援助美国革命者,而不是仅仅提供援助部队。[81] 法国在纽波特的舰队司令更换为巴拉斯伯爵,他奉命指挥纽波特舰队骚扰经过新斯科舍省和纽芬兰省的英国船只,而纽波特的法国陆军奉命在纽约外郊与华盛顿的部队合并。[82]


德格拉斯在抵达法兰西角后,被指示协助北美的军事行动,该命令并未完全告知华盛顿。法国将军罗尚博伯爵奉命告诉华盛顿,德格拉斯可能会提供援助,但不做任何保证。[83](华盛顿从在巴黎的外交使节约翰·劳伦斯得知,德格拉斯拥有是否往北的决定权。)[84]


德格拉斯在七月收到罗尚博的信件,大约为英军指挥官查尔斯·康沃利斯准备占领约克镇的同时。德格拉斯同意罗尚博的观点,并随后发送信件表示他会于8月底抵达切萨皮克湾,但由于与西班牙的协议,他只能待到10月中旬。他信件的到来导致法美联军开始向弗吉尼亚进军。德格拉斯按计划抵达切萨皮克湾,接著他的部队被送往拉法耶特的军队协同封锁英军。一支英国舰队前往阻止格拉斯的舰队对切萨皮克的控制,但于9月5日被法国海军在切萨皮克湾海战击败,法国纽波特舰队也将攻城武器送达约克镇。约克镇围城战役和随后康沃利斯于10月19日的投降,为结束北美战事的决定性战役。[85]


1782年3月,英国下议院出于约克镇的投降,决定不再对美国发动进攻战。[86] 约克镇和梅诺卡岛的投降以及西印度群岛的大量损失,导致当时的英国政府垮台。罗金汉侯爵领导的新政府很快开启了谈判。虽然对美国的攻势已经结束,但在西印度群岛和印度与直布罗陀的战争仍在持续。[86] 该年七月,谢尔本伯爵代替过世的罗金汉侯爵成为新一任首相,导致政府再次更替。谢尔本在接任后承认了美国的无条件独立。[87] 尽管法国海军远征于1782年夏季摧毁了英国的数个贸易据点,但并未占领任何领土。


大不列颠和大西洋 (1780年-1782年)


英国国内对这场代价高昂的战争的反抗情绪逐步提高,最终于1780年6月在伦敦爆发了戈登暴动。[10]


在大西洋的战争于1780年变为僵持,尽管法西联合舰队在圣玛莉亚角俘虏了大批英国舰队,但在接下两年法国海军面临了战术失利,在军事和经济都付出了代价。其中数场失利,和1782年4月21日萨缪尔·巴林顿指挥的英国皇家海军在第三次韦桑岛海战俘虏大批法国补给船只,对法国的经济和印度洋的部队都造成了重创。[88] 最终在1782年12月10日,一支法美商队在费罗尔被英国海军击败,该商队为皮埃尔·德·博马舍对北美补给链的其中一部分。[89]


加勒比海 (1781年–1783年)


1781年7月,法国西印度群岛舰队指挥官德格拉斯和西班牙西印度总参谋长弗朗西斯科·萨韦德拉·德桑格罗尼斯,在经过讨论后订定了法西联军在西印度地区的行动和战略目标,其中包括:


帮助美国人和在纽约外海击败英国皇家海军中队

占领英国在向风群岛的领地

征服英国在美洲的重镇牙买加[90]


1781年法国攻占多巴哥

该计画后来被称为“德格拉斯-萨韦德拉协议”,第一个目标在英军指挥官康沃利斯侯爵于约克镇围城战役投降后达成,德格拉斯和他的舰队在那场战役扮演决定性的角色。在战斗结束后,法国舰队开始航往加勒比海。在1781年11月抵达圣多明戈后,他接收到计画继续实施的消息,征服牙买加的行动开始进行。[91]


牙买加是英国在新大陆最赚钱的殖民地,该地的商品以糖为大宗;他对英国的经济价值是十三州殖民地的总和。在一封英王乔治三世写给三明治伯爵的信中,他宣称他会冒著英国本土沦陷的可能去保卫他在加勒比海最重要的殖民地,而这也成为英国1779年的战略部署。[92] 糖占了不列颠20%的进口,经济价值是烟草的五倍。[93] 如果入侵成功,将会把英国从加勒比海驱逐出去,并对英国的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94] 巴黎和马德里政府将入侵视为直布罗陀包围战的替代方案,该包围战仍在进行且没有结束的迹象。[95]


当格拉斯在等待增援部队前来夺取牙买加时,他于1月至2月占领了德默拉拉和埃塞奎博、圣基茨岛和蒙哲腊等地。英国控制的加勒比岛屿数量不断减少,但在下个月,罗德尼上将带著增援部队抵达加勒比海,其中有17艘风帆战舰,让该区域的英军获得了数量优势。[96]


1782年4月7日,德格拉斯率领35艘风帆战舰、50艘炮艇和超过100艘的货船队,并与拥有12艘风帆战舰的西班牙舰队会合。德格拉斯还在圣多明戈与15,000人的部队会合,这支部队将作为征服牙买加北部海岸的主力。[97] 罗德尼在获得情报后率领36艘风帆战舰从圣卢西亚起航。[98]


此时的英国船只的船体得到一种名为铜护套的处理;此技术能够有效的防止船只被海洋生物、污垢和咸水侵蚀。使得船只的速度和航海效能都得到飞跃性的成长。[99]


1782年4月9日至4月12日之间,罗德尼指挥的英国皇家海军舰队与德格拉斯指挥的法国舰队在桑特海峡中交战。法国此战损失惨重,约有2,000人伤亡和损失五艘风帆战舰。法西联军入侵牙买加的计画因此取消。英国舰队随后前往牙买加,而罗德尼命令萨穆尔·胡德继续寻找该区域失去行动能力或受损的法国船只。胡德的中队拥有13艘战舰,准备完后即前往圣多明哥,并在通过莫纳海峡时俘虏几艘在先前的战斗分散并准备前往法兰西角的法国船只。[100]


战斗的消息在6月传到法国,法国政府明白这场战争无法以全盛结束。德格拉斯的旗舰帕里斯号的损失更对法王路易十六来说是个巨大打击。[101] 法国海军部长克鲁瓦侯爵将此消息视为“一场严峻的灾难”。[102] 韦尔热讷伯爵对法国海军的信心下滑。[103]


到了1782年的结束,加勒比海地区的局势陷入了僵持,双方都无法再更近一步。[104] 英国皇家海军对皇家堡和法兰西角展开海上封锁,并同时关注哈瓦那的动向。[105] 同时继续与法国和西班牙私掠者和海军交战。[106]


东印度 (1782年–1783年)


法国海军将领皮埃尔·德·苏弗朗是一位激进和果断的海军军官,于1781年初挫败了英国夺取开普敦的企图,接著在距离非洲大陆725公里的佛得角群岛附近袭击了英国皇家海军的一支中队。一年后,他抵达了南印度地区。在陆地上,法国支持该地的统治者海德尔·阿里对抗不列颠东印度公司,而苏弗朗于1782年至1783年在海上与英国东印度舰队发生五次交战。英国海军中将爱德华·休斯明白法国的目的为破坏英国在该地的经济剥削和军事统治,而他的舰队对英国在该地的统治至关重要。[107][108] 两支同样强大和坚定的舰队在两年中相互交战,直到1783年的和平条约从欧洲传来。法国海军虽赢下了该地的绝大部分战斗,但印度地区的战术情况以相持告终。[109]


和平谈判


法国和西班牙与英国开始展开谈判以结束战争。而同时来自印度的交战僵持消息持续传至欧洲,双方都无法在陆战或海战彻底击溃对手。英国仍拥有部分于1778年至1779年占领的法属领土,而法国并未获得任何英国领土。但在西印度群岛,法国攻占了大量英属岛屿,而英国仅控制了一个法属岛屿。[110] 1782年,美国和英国代表谢尔本伯爵和本杰明·富兰克林通过谈判后确立了新“美国”的诞生。[111]


法国与西班牙的同盟条约中,限制法国不能在没有西班牙的同意下与英国签订条约,而西班牙在没有获取直布罗陀前不会进行任何停战行动。[112] 两国都想加速对直布罗陀的进攻,并希望能够占领它,[113] 直布罗陀也因此成为和平的重要要素。[114] 法国舰队和部队开始支援西班牙的围攻,法国指挥官克里永公爵接管了法西联军对该地的军事行动。


直布罗陀和战争结束


9月18日,法西联军透过10个浮动炮台发动进攻,这场围城战涉及的人数多于在北美大陆一次服役的人数。但这次进攻最终以失败告终,所有浮动炮台皆被摧毁,当消息传至巴黎和马德里时,两国都为此感到不满。[115] 现在他们只能将获取直布罗陀的希望放在摧毁前往直布罗陀的英国海军中队上,法西联军希望此失败会导致直布罗陀的驻军投降,进而促进停战谈判。但最终英国中队虽在斯帕特尔角海战被迫撤退,直布罗陀的补给线依然处于畅通状态。随著直布罗陀和罗德尼男爵在桑特海峡的胜利,英国成功提升了先前在数场惨败下跌落的谈判地位。并在谈判中表示即使西班牙愿意以大部分征服领土交换的情况下,仍不愿放弃直布罗陀。[116]


法国已尽所有的手段帮助西班牙达成战争目标,并开始提出停战的替代战略,法国外交部长韦尔热讷伯爵试图让西班牙提供一些在战争中获取的领土以与英国交换直布罗陀。[117] 阿兰达伯爵领导的西班牙军队在没有与马德里宫廷交涉下就同意了他的想法。[118]


韦尔热讷开始寻求和谈,法国这场战争中的花费逐渐演变成巨大的财政问题,而法国政府已经接近贷款的临界点。当中的花费以海军占大头,在战争的前四年,法国仅仅损失三艘战列舰,而其中三艘还是事故损伤。但到了1782年已经损失了15艘战列舰。[119] 这些船舰对财务的损失是显著的,但即使如此,路易十六依然承诺继续打造舰队。[101] 法国财政部长让-弗朗索瓦·德·弗勒里开始征收新税,并成功大大提升所得税的收入,此为法国旧制度时期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征收此类税款。[120]


在直布罗陀脱离白热化状态后不久,韦尔热讷立即开始了重新谈判。[121] 法国于11月30日同意了英国和美国提出的初步和平协议,但并没有进行签订。1783年1月20日,法国、西班牙和英国签订了初步的条约。直布罗陀包围战在条约签订后三天解除围困,但在印度洋的战斗直到6月才结束。[122]


后果


战争结束后,英法两国将战争中占据的领土交还给对方。战争结果对法国来说好坏参半,他们成功使得十三州殖民地脱离英国,导致第一大英帝国的崩溃。但其本身的收益却微乎其微:只获取了多巴哥岛和塞内加尔两地,其恢复1762年损失的北美和印度领地的尝试并未成功,而纽芬兰渔场的协定也需再次谈判。至于英国来说无疑是场失败,这场战争损失了该国最重要的殖民地,使其感受到短暂的耻辱。但独立后的美国的文化和商业依然迅速向英国靠拢,[123] 他们成功与前殖民地建立良好的贸易纽带,并在战争结束后几个月开始与法国进行贸易。[124] 正如法国外交部长韦尔热讷伯爵所说:“英国购买和平而非制造它”。


法国在这场战争中花费了庞大的资金,在五年的冲突中花费超过13亿里弗尔,其中以打造法国海军舰队为花费大宗。这笔债务导致了庞大的经济和政治问题,造成了1786年的金融危机,而最终引发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125]


文字注释


在1778年,法国和美国签订了同盟条约。该条约的序言提到条约为防御性、有条件的军事同盟,为了捍卫法国和美国的贸易协定。[2]它宣称:“在这天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我们认为是有必要加强这些联系...,特别是英国不乐见此联系时。”法美军事条约的第二条明确规定“目前此防御同盟的本质和最终目的为有效维护美国的自由、主权以及在国家、政府、商业不被限制的独立。”[3]该条约的目的并非让美国独立后,默认的参加与欧洲大国的跨海战争。(第八条) 在1781年的约克镇围城战役后,同盟已经在北美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任何进一步卷入战争的行为都是违反美国的利益,它并没有义务这么做。[4]

注脚

 Mahan 1890, p. 507

 Glascock, 1969, p. 47, quoting Mackesey in The War for America, pp. 88-89

 Treaty of Alliance, 1778,Introduction, Article 2.

 Morris, 1983, p. 33, 29

 Ketchum 1997,第447页.

 Hagan 2009,第51页.

 Ketchum 1997,第405–448页.

 Nickerson (1967), p. 413

 Nickerson (1967), p. 415

 Ayling 1972,第284页.

 Black 1999,第141页.

 Mahan 1957,第416页.

 Simms 2009, pp. 615–618

 ‘French Finances and the American War, 1777-1783’ Robert D. Harris. The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Vol. 48, No. 2 (June 1976), p. 233. [2022-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9).

 Nickerson (1967), p. 26

 Nickerson (1967), p. 65–66

 Nickerson (1967), p. 66

 Nickerson (1967), p. 75

 Guy Richard, Européens et espaces maritimes au XVIIIe siècle, éditions du Temps, Paris, 1997, ISBN 2842740068p. 140

 Springfield Armory. [2022-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3).

 Stockley 2001,第11页.

 Morgan 1956,第82、83页.

 Stockley 2001,第11–12页.

 Berenger 1997,第96页.

 Blanning 1996,第22–23页.

 Nickerson (1967), p. 411

 Nickerson (1967), p. 412

 Syrett 1998,第17页.

 Syrett 1998,第17–18页.

 Scott 1990,第264–72页.

 Syrett 1998,第18页.

 Cf., Richard Pares, (1936): 429–65

 Mahan 1957,第308页.

 Hagan 2009,第52页.

 Mirza 2007,第185页.

 Boromé 1969,第36页

 Boromé 1969,第36–37页

 Boromé 1969,第37页

 Mahan 1898,第427页.

 Atwood, Thomas. The History of the Island of Dominica. London: Frank Cass. 1971: 109 [1791]. ISBN 978-0-7146-1929-3. OCLC 316466.

 Boromé 1969,第41页

 Marley 1998,第489–521页.

 Boromé 1969,第40页

 Mahan 1898,第429–431页.

 Mahan 1898,第429页.

 Mackesy, pp. 230–232

 Mahan 1898,第429–432页.

 Colomb 1895,第388页.

 Colomb 1895,第388–389页.

 Colomb 1895,第389页.

 Colomb 1895,第390页.

 Colomb 1895,第391页.

 Castex (2004), pp. 196-99

 Kennedy, Anglo-French Rivalry in India, chap. 5; S.P. Sen, The French in India 1763—1816 (Calcutta, 1958), chaps. VII-XIV

 Harlow, Vol. I, chaps IV and VII

 Riddick (2006), pp. 23–25.

 Barros & Smith 2000,第202页.

 Stockley 2001,第19页.

 Morris 1983,第15页.

 Renaut 1922,第290页.

 Chartrand 2006,第9页.

 Chartrand 2006,第23页.

 Chartrand 2006,第30页.

 Jackson, p. 152

 Chartrand 2006,第31页.

 Chartrand 2006,第37页.

 Syrett 2007,第234, 237页.

 Syrett 2007,第241页.

 Mahan 1898,第451页.

 Mahan 1898,第451–452页.

 Chartrand 54–56

 McLynn 1987,第74页.

 Regan 2012,第217页.

 Black 2006,第238页.

 Mahan 1957,第352页.

 Mirza 2007,第186页.

 Ketchum 1997,第92页.

 Ketchum 1997,第8, 12页.

 Dull 2009,第247–248页.

 Dull 2009,第220–221页.

 Dull 2009,第329页.

 Carrington, Henry Beebee. Battle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1775-1781. A.S. Barnes & Company. 1876: 614.

 Dull 2009,第241页.

 Grainger 2005,第40页.

 Henry Lumpkin. From Savannah to Yorktown: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in the South. iUniverse. 2000: 235. ISBN 9781462095049.

 Great Britain. Parliament. Cobbett's Parliamentary History of England: 1781-1782: Volume 22 of Cobbett's Parliamentary History of England. T. Curson Hansard, Peterborough-Court, Fleet-Street. 1814: 825–26.

 Morris 1975,第285页.

 Mahan 1957,第187页.

 Allen, Joseph. Battles of the British Navy: from A.D. 1000 to 1840, Volume 1. Bohn's Illustrated Library. 1852: 350–51.

 Dull 2009,第244页.

 Dull 2009,第248–49页.

 O'Shaughnessy 2013,第208页.

 Rogoziński 1999,第115页.

 Trew 2006,第154–55页.

 Dull 2009,第282页.

 Trew 2006,第157–62页.

 Trew 2006,第157-62页.

 Mahan 1957,第205?226页.

 Lavery 2009,第144–45页.

 Harvey 2004,第530页.

 Hardman 2016,第169页.

 Tombs & Tombs 2010,第178页.

 Greene & Pole 2008,第358页.

 Mahan, Alfred Thayer. The Major Operations of the Navies in the War of American Independence. BoD – Books on Demand. 2013: 225–6 [2014-09-24]. ISBN 9783954273393.

 Marley 1998,第175页.

 Publications of the Navy Records Society, Volume 35. Navy Records Society. 1908: 264.

 Richmond 1931,第183 ff., 302, 378-9页.

 Rodger 2005,第356–7页.

 Reeve 2009,第92页.

 Harvey 2004,第530-31页.

 Preliminary Articles of Peace: November 30, 1782.

 Pratt 1971,第21页.

 Fiske, Joh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American history, 1783-1789 Volume 12. Riverside Press. 1902: 20.

 Bemis 2012,第77页.

 Allison & Ferreiro 2018,第220页:critical event in the war outside America was a contemporaneous European siege that was bigger, lasted longer, and ultimately was as critical to establishing peace as the Yorktown victory

 The Cambridge Modern History, pp. 6:379–380

 Jay, William The Life of John Jay New York New York, Harper (1833), via Google Books— accessed 9 January 2008

 Kochin & Taylor 2020,第45-46页.

 Dull 2009,第115页.

 Hardman 2016,第173, 218-19页.

 Falkner 2009,第123页.

 Palmer p.161

 Page 2014,第39页.

 Stone 2014,第132页.

 Tombs & Tombs 2010,第179页.

参考文献

Allison, David K; Ferreiro, Larrie D (编).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A World War.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2018. ISBN 9781588346599.

Ayling, Stanley Edward. George the Third. London: Collins. 1972.

Barros, Carolyn A.; Smith, Johanna M. Life-writings by British Women, 1660–1815: An Anthology. UPNE. 2000 [2016-02-17]. ISBN 978-1-55553-432-5.

Bemis, Samuel Flagg. The Diplomacy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Read Books Ltd. 2012. ISBN 9781447485155.

Berenger, Jean. A History of the Habsburg Empire 1700–1918. New York: Longman. 1997. ISBN 0-582-09007-5.

Black, Jeremy. George III America's Last King.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9780300117325.

Blanning, Timothy. The French Revolutionary War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ISBN 0-340-56911-5.

Boromé, Joseph. Dominica during French Occupation, 1778–1784. The 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 January 1969, 884 (330): 36–58. JSTOR 562321. doi:10.1093/ehr/LXXXIV.CCCXXX.36.

Chartrand, René. Gibraltar 1779–83: The Great Siege. Osprey Publishing. 2006 [2015-11-16]. ISBN 978-1-84176-977-6.

Colomb, Philip. Naval Warfare, its Ruli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Historically Treated. London: W. H. Allen. 1895. OCLC 2863262.

Dull, Jonathan R. The Age of the Ship of the Line: The British & French Navies, 1650–1815. Seaforth Publishing. 2009. ISBN 9781473811669.

Grainger, John D. The Battle of Yorktown, 1781: A Reassessment. Boydell Press. 2005. ISBN 978-1-8438-3137-2.

Greene, Jack P; Pole, J.R (编). A Companion to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John Wiley & Sons. 2008. ISBN 9780470756447.

Falkner, James, Fire Over The Rock: The Great Siege of Gibraltar 1779–1783, Pen and Sword, 2009, ISBN 9781473814226

France, Kingdom of;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reaty of Alliance. The Avalon Project, Yale Law School. 1788 [2020-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2).

Glascock, Melvin Bruce. New Spain and the War for America, 1779-1783. LSU Historical Dissertations and Theses, 1590.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1969 [2020-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5).

Hagan, Kenneth J. The birth of American naval strategy. Hagan, Kenneth J.; McMaster, Michael T; Stoker, Donald (编). Strategy in the 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 A Global Approach. Routledge. 2009-10-16. ISBN 978-1-134-21039-8.

Jackson, Kenneth T; Dunbar, David S. Empire City: New York Through the Centurie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978-0-2311-0909-3.

Hardman, John. The Life of Louis XVI.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6. ISBN 9780300220421.

Harvey, Robert. A Few Bloody Noses: The 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 Robinson. 2004. ISBN 9781841199528.

Ketchum, Richard M. Saratoga: Turning Point of America's Revolutionary War. New York: Henry Holt. 1997. ISBN 9780805061239. OCLC 41397623. (Paperback ISBN 0-8050-6123-1)

Lavery, Brian. Empire of the seas: how the navy forged the modern world. Conway. 2009. ISBN 9781844861095.

Kochin, Michael S; Taylor, Michael. An Independent Empire: Diplomacy & War in the Making of the United State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20. ISBN 9780472054404.

Mahan, Alfred T. 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1660–1783. New York: Hill and Wang. 1957.

Mahan, Alfred T. Major Operations of the Royal Navy, 1762–1783: Being Chapter XXXI in The Royal Navy. A History. Boston: Little, Brown. 1898. OCLC 46778589.

Marley, David F. Wars of the Americas: A Chronology of Armed Conflict in the New World, 1492 to the Present. Santa Barbara, CA: ABC-CLIO. 1998. ISBN 9781598841008. OCLC 166373121.

Mirza, Rocky M.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American Empire: A Re-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1492–2006. Trafford Publishing. 2007 [2015-11-14]. ISBN 978-1-4251-1383-4.

Morris, Richard B. The Peacemakers: The Great Powers and American Independence. 1983 [1965].

Morris, Richard Brandon (编). John Jay: The winning of the peace: unpublished papers, 1780-1784 Volume 2. Harper & Row. 1975. ISBN 9780060130480.

O'Shaughnessy, Andrew. The Men Who Lost America: British Command during the Revolutionary War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Empire. Oneworld Publications. 2013. ISBN 9781780742465.

Page, Anthony. Britain and the Seventy Years War, 1744-1815: Enlightenment, Revolution and Empire. Macmillan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2014. ISBN 9781137474438.

Pratt, Julius William. A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Foreign Policy. Prentice-Hall. 1971. ISBN 9780133923162.

Reeve, John. British naval strategy: war on a global scale. Hagan, Kenneth J; McMaster, Michael T; Stoker, Donald (编). Strategy in the 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 A Global Approach. Routledge. 2009-10-16. ISBN 978-1-134-21039-8.

Renaut, Francis P. Le Pacte de famille et l'Amérique: La politique coloniale franco-espagnole de 1760 à 1792. Paris. 1922.

Richmond, Herbert W. The Navy in India 1763–1783. London: Ernest Benn. 1931.

Rodger, Nicholas A.M. The Command of the Ocean: A Naval History of Britain, 1649–1815. New York: W.W. Norton. 2005.

Rogoziński, Jan. A Brief History of the Caribbean: From the Arawak and the Carib to the Present需要免费注册. Facts On File. 1999. ISBN 9780816038114.

Schiff, Stacy. A Great Improvisation: Franklin, France, and the Birth of America. Thorndike Press. 2005 [2015-08-24]. ISBN 978-0-7862-7832-9.

Scott, Hamish M. British Foreign Policy in the Age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Clarendon Press. 1990. ISBN 978-0-19-820195-3.

Simms, Brendan. Three Victories and a Defeat: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First British Empire, 1714-1783. Penguin Books Limited. 2009. ISBN 978-0-1402-8984-8.

Stockley, Andrew. Britain and France at the Birth of America: The European Powers and the Peace Negotiations of 1782–1783. University of Exeter Press. 2001-01-01 [2015-08-28]. ISBN 978-0-85989-615-3.

Stone, Bailey. The Anatomy of Revolution Revisited: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ngland, France, and Russi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ISBN 9781107045729.

Syrett, David. The Rodney papers: selections from the correspondence of Admiral Lord Rodney. Ashgate. 2007-06-30 [2015-11-16]. ISBN 978-0-7546-6007-1.

Syrett, David. The Royal Navy in European Waters During the 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 Univ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1998. ISBN 978-1-57003-238-7.

Regan, Geoffrey. Great Naval Blunders. Andre Deutsch. 2012. ISBN 978-0233003504.

Tombs, Isabelle; Tombs, Robert. That Sweet Enemy: The British and the French from the Sun King to the Present. Random House. 2010. ISBN 9781446426234.

Trew, Peter. Rodney and the Breaking of the Line. Pen & Sword Military. 2006. ISBN 9781844151431.

Tuchman, Barbara. The First Salute: A View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需要免费注册. New York: Knopf. 1988. ISBN 0-394-55333-0.

Morgan, Edmund. The Birth of the Republic: 1763–1789需要免费注册.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6: 82–83.

Palmer, Michael. Command at Sea: Naval Command and Control Since the Sixteenth Centur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0-674-01681-5.

外部链接

France, Kingdom of;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reaty of Alliance. The Avalon Project, Yale Law School. 1778 [2020-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2).

Glascock, Melvin Bruce. New Spain and the War for America, 1779-1783. LSU Historical Dissertations and Theses, 1590.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1969 [2020-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5).


谢选骏指出:如果美国独立军没有坚持抗战,法国和西班牙都是无法下定决心加入对英战争的;联合舰队在行动中有多达8,000人病死,但除了在普利茅斯外海的胜利外,并未能与英国舰队交战。即使如此,法国开战英国,策应美国独立——结果还是把自己搭了进去,激起了国内革命。英国丢了美国却赢了法国,得以调整政策、着手建立“大英帝国”。事情就是如此错综复杂——只能“总结”,无法“描述”。

谢选骏:“主动断供”就是回归市场经济

《法拍房骤增背后:越来越多购房者选择“主动断供”》(ZAKER 2023-08-18)报道:


近日,关于“越来越多人弃房断供”的言论仍在发酵,尽管已有如深圳等地金融监管部门辟谣,但多个城市法拍房数量、二手房挂牌量增多,成交量减少却是不争事实。


而相较于此前因“交付危机”引发的集体断供潮,此轮法拍房、二手房增多,更大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因收入难以覆盖房贷,导致的被动断供。


更为严峻的是,部分地区二手房价格下行,所购买房屋的市场价值已接近甚至低于待偿还的房贷金额,购房者主观还贷意愿降低,开始面临“亏钱还贷保个人征信”还是“断供及时止损”之间的抉择。


有行业人士向观察者网分析称,目前出现流动性危机的不仅仅是房地产企业,连带着以高杠杆购房的家庭同样如此。过去二十年间,不仅仅是炒房客,几乎所有人都习惯了以房价上涨作为主要财富增长手段,也习惯了高杠杆购房,而忽视了其间风险。但如今房价上涨势头遭到遏制,房子骤然回归本身的居住属性,仍以原有的购房逻辑来看自然无所适从。


法拍房不实时反映断供情况


日前,有自媒体发布视频,将深圳楼市现状描述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弃房断供,目前深圳断供房数量为146549套”。


针对此传言,深圳金融监管部门很快回应表示:视频内容严重失实,纯属谣言。


该金融监管部门称,目前深圳市房地产贷款按揭不良率为0.23%,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没有明显变化。如果按照传言中的深圳断供房数量,以断供房平均未偿贷款100万元/套的保守假设测算,仅按揭不良贷款就超过1400亿元,这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事实也的确如此,深圳作为过去十年间,全国楼市走向的风向标城市,业内普遍认为,是全国房价最为抗跌的城市之一,目前房地产市场颓势尚未在深圳有直观表现。


就如同不久前上海著名豪宅翠湖天地折价1000多万元挂牌一样,降幅较大的房源显然只是个例,而非常态。


金博大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曹文峰律师也告诉观察者网,长期来看,如今法拍房增多确实与越来越多人弃房断供存在因果关系,但不会传导得这么快。一般是银行作为债权人与贷款人协商无果,才会向法院提起申请,然后才会进入法院查封、起诉、受理、裁决、执行等诸多流程,最后进入拍卖程序,这一过程通常需要1-2年。


因此在他看来,法拍房数量变化只能反映一个大致趋势,并不能实时反映银行断供情况。现阶段的法拍房数量增多,实则是过往几年中企业破产、用户断供等事件长期积累的结果。


此外,对于此次“深圳大面积弃房断供”谣言,国家高端智库CDI研究员宋丁向媒体表示,这次金融监管部门的辟谣力度不够,应该要明确告诉大家目前深圳有多少套断供房,而不是只说不良贷款率是很低的。在现在这个市场环境下,虽然没有精确到十多万套,但是可能相当多的人相信断供房的数量很多,使得大家对楼市越来越失去信心。


要知道,无论主动断供还是被迫断供,在如今二手房挂牌量猛增,却销售不畅的背景下,绝大多数房屋最终还是难逃被折价法拍的命运。


二手房横盘加剧法拍房积累


事实上,根据阿里拍卖平台的数据,2022年全国法拍房的数量就已经一路狂奔到了200万套。


2023年上半年,根据中指监测数据,全国法拍房挂拍套数再次新增30.4万套,较上年增加19.7%;而成交套数仅5.2万套,远远不及增长速度。从挂拍物业类型来看,住宅、商业为法拍房主流,住宅2023年上半年挂拍量17.9万套,占总体59%,逐渐成为法拍房的主力。


分省份看,上半年挂拍量较高省份四川首次超4.5万套,同比增加15472套、增幅51.3%。其他省份如广东、重庆、河南、江苏等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广东前6个月挂拍同比增加7987套,河南前6个月挂拍较上年同期增加10101套,增幅高达63.38%。


值得警惕的是,7月份以来,就目前各城市监测数据来看,无论法拍房数量增速还是二手房挂牌量相较上半年都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告诉观察者网,受近两年整体经济环境影响,部分省会城市以及绝大多数三四线城市房价下滑的同时,导致打工人和小商贩收入降低,而房贷固定支出不变,导致无力偿还,迫不得已只能停贷。


此外,不少中小企业破产,作为抵押物或者公司财产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的房屋数量不断增加,也是导致法拍房数量上升的重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法拍房之所以存在一次性全款付清、暗含潜在的债务纠纷等多种弊端,依旧能够顺利参与市场流通,最为核心的因素是其价格远低于市场价,存在较大的“捡漏”机会。


然而随着近期二手房市场“横盘”,部分区域房价本身就已进入快速下行区间,法拍房原有的优势也就逐渐减弱。


仍以今年7月“上海顶级豪宅翠湖天地房源折价千万”为例,该房源原本就是6月份从法拍房流入市场,中标者原以为2480万元成交价远低于市场挂牌价,怎么也能赚上一笔,却不想接下来一个月内,该房源在二手房市场挂牌价格从3188万元一降再降却始终无人问津,最终在其他债务压力下,无奈下只能一次性将价格下降至1999万元,才引来众人围观。


有行业人士告诉观察者网,在过往房地产上行周期中,法拍房早已诞生了无数上述购房者一样的“职业玩家”,专门从事“法拍房捡漏”工作,负责处理完法拍房源(尤其是豪宅)的潜在隐患和风险之后,将之重新投入二手房流通环节,从中赚取差价。如今随着破产企业增多,法拍房潜在风险增加,却在投入二手房市场环节受阻,且价格随时面临下跌风险,因此大量类似机构离场,这也是如今法拍房数量增多,但成交率大幅下降的原因之一。


主动断供更值得警惕


恶性循环之下,导致法拍房增多的因素中,比之破产清算、被迫停贷等,更加令人担忧的是,随着部分地区二手房价格下行,所购买房屋的市场价值已接近甚至低于待偿还的房贷金额,部分购房者宁愿牺牲个人征信,也要“及时止损”,主动停贷。


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今年7月郑州一名业主“免费送房”的新闻,尽管后来证实只是该业主试图引人关注的“噱头”,却引发多地购房者争相“模仿”,发出类似消息,其背后原因足以引发行业警惕。


据观察者网了解,该房源所在的曼哈顿小区,最早于2007年开盘时,均价仅4700元/平方米,仅因为后来附近的曼哈顿商业中心开业,又通了地铁,短短几年间房价飙升,至2018年巅峰时二手房价格约2万元/平方米,与周边新房价格相当,


该名业主正是此时“上车”。据其介绍,该房源共69平方米,入手总价119万元,贷款总额90万元,还了5年还剩余80多万元。


而随着近两年市场下行,房价最先下跌的便是此类房龄相对较长、居住体验较差的“跟涨”房源。


贝壳APP显示,目前该小区房源在售同类房源挂牌价约为1.2万元/平方米,相较2018年高峰时大幅下跌将近40%。


换句话说,该业主此时即便重新购买一套同类房源,总价款也不过82.8万元,与上述房源,且无论贷款利率还是首付比例,都要比其现有房源划算得多。因此该业主表示,只要有人愿意帮忙还贷,可以免费将上述房源过户。


相较于作为省会的二线城市,更多三四线城市中,类似相对老旧的学区房、跟涨房源,以及较偏远区域文旅配套房源,下跌幅度更加惊人。


有惠州惠东县沿海区域购房者向观察者网表示,其所购房源2018年开盘均价为1.5万元/平方米,如今刚刚交付没多久,二手房市场挂牌价却仅剩余不到3000元/平方米,跌幅高达80%。


为表达不满,购房者们单方面签订“集体断供协议”。目前,该购房者表示,正在就此问题与银行方面进行协商。


有资深律师向观察者网表示,单从法律方面来看,上述断供协议并无法律效应,而购房者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协议,也不受房价下跌影响,正如过去几年,房价上涨时,银行亦不能以此为由,向购房者额外收取费用。


在他看来,主要原因还是经历了过去房价快速上升周期后,所有购房者都习惯于将购房行为理解为“稳赚不赔”的投资行为,事实上很多房源的价格本就与其自身价值脱节。相比之下,一线城市及强二线城市核心地段房价就几乎不受此轮下行周期影响。


而从长远来看,清除行业弊病的过程必定伴随着阵痛,挤去泡沫后的房地产市场才更能快速地回归健康发展。


网民嚎叫:


zhanglao9 发表评论于 2023-08-19 07:08:31

房价跌,泡沫破,实业兴,人民富,国家强。怎么看,都是好事,可喜可贺。

portfolio 发表评论于 2023-08-19 06:32:26

有惠州惠东县沿海区域购房者向观察者网表示,其所购房源2018年开盘均价为1.5万元/平方米,如今刚刚交付没多久,二手房市场挂牌价却仅剩余不到3000元/平方米,跌幅高达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厉害了,房价!

Leah_lee 发表评论于 2023-08-19 04:45:57

中国人好奇怪,有了钱全取买房,干点儿别的不行吗?再不济了,去旅游很烧钱呀?不愁钱花不掉呀。几十套的买,真有钱,结果一夜回到解放前。


谢选骏指出:大家不懂,“主动断供”就是回归市场经济——因为共产党中国的现行房价,仅仅属于“战场经济的绑架赎金”,价码高出市场价格十倍以上。“主动断供”就是逃离战场、回归市场。“主动断供”才能摆脱战俘的命运。

谢选骏:共产党中国开始倒计时


《中融信托让人胆战心惊的“朋友圈”:恒大、融创…》(风暴眼 2023-08-13)报道:


“要炸大雷了,中植爆雷现在引发中融信托也停兑了……”


8月8日开始,中融信托的投资者陆续收到自己理财经理的通知,“产品停止兑付了!”


短短两天的时间内,投资者们自发的组织起了多个维权群,有的迅速满员,无法入群者又相继成立了2群、3群,每个群内都弥漫着恐慌的味道……


恐慌和焦虑之外,很多人甚至没有搞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截止目前,中融信托没有发布任何官方消息,只是让旗下的理财经理单独通知了客户。急于知道事态进展的投资者反复刷新着中融信托的官网,也一无所获。


更让投资者焦虑的是,有人发现中融信托的官网在8月4日-8月31日期间,只在工作日8:30-17:30定时开放,其他时间无法查询浏览。凤凰网《风暴眼》亲测属实,在工作日17:30后登录网站是404状态。


凤凰网《风暴眼》致电了中融信托在年报和天眼查上披露的多个联系电话,或无人接听或接通后被挂断,然后忙线。随后,向该公司官方邮箱发送了求证函,截止发稿,未收到回复。


1、三家上市公司官宣踩雷


相对于普通个人投资者,已经有上市公司在上周就得知了中融信托暴雷的消息,并且发布了公告,只是当时没能引起市场的关注。


8月4日晚间,咸亨国际发布公告表示,购买的3只信托产品部分逾期兑付,其中就包括中融信托的“中融-丰盈176号集合资金股权投资信托计划”,涉及金额2000万元。但咸亨国际相对幸运,截止公告日,已经收回1742.94万元本金,剩余257.06万本金及投资收益尚未收回。


三天后的深夜,有“消息灵通者”透露,“中融(信托)北京开会了,资金池出现了问题。”


8月11日晚间,上市公司南都物业和金博股份相继发布公告表示,购买的信托产品逾期兑付。


南都物业购买的“中融-汇聚金1号货币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已经逾期,尚未收到本金及投资收益。“正在积极联系各相关方,督促中融信托尽快向公司兑付投资本金及收益,尽最大努力保障公司利益,同时准备相关材料,通过诉讼等途径以最大程度减少公司的潜在损失。”


金博股份通过恒天财富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购买了中融信托的“隆晟1号”和“泽睿1号”信托产品,购买金额都是3000万元,截至公告日,合计6000万元本金和426万投资收益均为未收回。


而中融信托官方仍旧没有回应。


2、停兑前一天还在募集资金?


不仅是投资者,中融信托不回应也引发了其一线理财经理们极大的不满。因为他们正承受着来自客户的巨大压力和汹涌的责难。


在一张疑似中融信托员工内部沟通群截图中,有人质问领导,“公司有没有紧急事件,包括特殊客户沟通接待预案?例如,一些年纪大的(客户)身家性命都在里面,现在要求我们一线口头沟通,(客户)万一接受不了离世了,客户家人找我,是公司来处理还是个人来背负?遇到接受不了的,公司如何保障我们个人人身安全?”


对此,该群内某夏姓领导表示,“和领导沟通是通畅的,可没有更多信息给到我。我和大家一样都只是知道目前这个结果,各种问题得不到解答,下一步也没有时间表。现在最好也是最无奈的方式就是等方案,其他各种努力都会是徒劳,(会)造成客户或同事的二次伤害。”


对于这样的回应,相关员工并不买账,而是提出要该夏姓领导出面接待特殊客户,缓解一线员工的压力。


更让某些一线员工愤慨的是,本周一(8月7日),在通知全面停兑前一天,中融信托还在下军令状要求理财经理募集资金,而且承诺公司能渡过难关。“公司领导没有一人出面,不出任何公告,理财经理成为一颗弃子,独立面对客户。”该员工难掩自己的愤怒和失望。


一位来自浙江的理财经理质问,“见过这么没担当的金融机构吗?”他号召,“所有客户和理财经理团结起来,共同争取自己的权益。”


中融信托很多理财经理要争取的权益不只是工作上的,也金钱上的。据了解,很多理财经理都投了自家的产品,有人踩雷金额高达900万元,已经在考虑卖房子。


3、资金池类产品规模或达1000亿


因为没有官方消息,各种猜测也越来越多。对于中融信托具体的暴雷金额,有说1000亿,有说2000多亿,也有人说高达6000多亿……


凤凰网《风暴眼》查询相关资料发现,6000亿的版本似乎来自于中融的信托资产总规模。据该公司年报披露,截止2022年末,中融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6293.49亿元,占受托管理总规模7857.09亿元的80.1%。


而1000亿元的版本似乎是指中融信托资金池类产品规模。


8月11日晚间,一位参加了与中融信托会谈的投资者在维权群内同步了一份会议纪要。据会议纪要显示,“中融有1000亿资金池信托,是重灾区。”


“国家几年前就出文叫停资金池信托,但中融是归黑龙江监管,比较松。所以还在发行此类产品。据说上海已经叫停了。现在中融无法销售(新的资金池产品),没有新的资金进这个资金池,所以基本无法兑付利息和本金。估计其他资金池产品都是这样的情景,资金链断裂了。”


4、房地产资产金额与调控政策背道而驰


凤凰网《风暴眼》梳理近10年来中融信托的年报后发现,该公司的危机似乎并不只是资金池产品的原因,与其资产布局也有着不小的关系——房地产业务占比较大,而且近年来频繁踩雷。


截止2022年末,中融信托资产总计6293.49亿元。其中,房地产金额672.59亿元,占比10.69%。这还是大幅压降的结果。


2019年,中融信托在房地产行业的资产金额最高时曾达到1351亿元,占比高达17.65%;2020年,虽然1291.5亿元的资产金额较前一年有所下降,但占比进一步上升到了18%。


仔细观察中融信托近10年来在房地产行业的资产分布不难发现,其与国家对于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完全是背道而驰。


2013年-2016年,中融信托的房地产资产分布占比大幅下降。


2016年是一个转折点,在此后的4年时间,中融信托的房地产资产金额和占比均大幅飙升。


而在中国房地产发展史上,2016年也是奇妙的一年,事后回望,很多分析人士将其称为这一轮政策去杠杆元年。


当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了《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雄文,正式拉开了影响至今的一系列政策大幕。


权威人士强调:树不能长到天上去,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针对房地产,权威人士也明确表态:房子是给人住的,这个定位不能偏离,要通过人的城镇化“去库存”,而不应通过加杠杆“去库存”。


2017年,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2018年,两会报告提出坚持调控政策不放松,政治局会议提出解决遏制房价上涨,多个地方出台调控政策。2019年,银保监会表态,防止资金通过影子银行进入房地产市场,坚决遏制房地产金融泡沫化倾向,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2020年,地产调控三道红线政策出炉。


遗憾的是,中融信托似乎即没有深读权威人士的文章,也没能领会“房住不炒”的真意,所以得到了惨痛的教训。


5、频繁踩雷 中融信托让人胆战心惊的“朋友圈”


2021年开始,中融信托开始陆续尝到苦果,而其“苦主”组成的“朋友圈”更是让人胆战心惊。


2021年6月,中融信托“融昱100号”剩余70%本金兑付困难。“融昱100号”信托规模为10亿元,投资起点100万元,参考年化收益率7.2%-8.2%。投资期限12个月,于2021年1月15日到期。资金用于向华夏幸福产业新城(西安长安)发展有限公司增资。但是1月,华夏幸福被曝出资金紧张,出现债务逾期。


今年1月,中融信托与华夏幸福签署债务重组协议,延期项目将在5年内还清。据凤凰网《风暴眼》了解,中融信托旗下共有四只信托产品卷入华夏幸福债务重组计划当中,除了“中融-融昱100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之外,还有“中融-骥达1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中融-享融287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中融-享融223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 据统计,这些合计债权本金金额为59.84亿元。


2022年4月底,“中融-丰腾83号”一年期项目违约,并给出展期一年的解决方案。借款主体为融创武汉壹号院项目,抵押物是武汉融创公园内大观项目。8月,中融信托发布公告,“中融-承安58号”集合资金股权投资信托计划自动进入延长期,预计展期不超过24个月。


同年9月,中融信托和融创之间上演狗血剧情——融创偷换与中融信托共管的武汉塔子湖置业公司保险柜锁芯,划走11.4亿元预售监管资金。不仅如此,“中融-承安96号”的投资者也收到中融信托公告,同样提到中融信托与融创共管物品的保险柜锁芯被换,在中融信托不知情的情况下,项目公司约4.23亿资金被融创方自行划付。


还是2022年,中融信托一个世茂集团的项目也宣告展期两年。“中融-融筑421号”产品本该于2022年6月到期,但有投资者表示只收到7个月收益。对此,中融信托给出的方案是将在未来两年分两步兑现本金。在展期公告中,中融信托称,已收到世茂方支付的部分款项。与世茂集团关联的项目除中融-融筑421号之外,还有中融-融沛231号。


按下葫芦浮起瓢,2022年11月,塔牌集团再次揭开中融信托暴雷的“冰山一角”。中融信托发行的“中融-承安75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B类信托单位违约,该产品投资融创华北发展集团旗下的天津融创星耀五洲项目开发。


据媒体报道,在房地产领域,中融信托还“踩雷”恒大集团、佳兆业、阳光城、蓝光集团、泰禾集团等数十家企业。


6、被迫当地产开发商?


而近两年,房地产行业的困境甚至让中融信托不得不自己下场做“开发商”。2022年4月,融创正式退出旗下的“中山铭晟房地产”,转由中融信托100%持股。


凤凰网《风暴眼》据天眼查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融信托100%持股的房地产企业多达7家,除了中山铭晟房地产,还有重庆中泓唯益企业管理有限公司(100%持股重庆华景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达盛集团山东置业有限公司、天水光恒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绍兴恒臻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100%持股南通市盛永置业有限公司和嘉兴融昌置业有限公司)、福州盛景阳光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郑州欣宇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这些房企的历史股东曾是中泓、泰禾、阳光城等著名房企。


不仅如此,中融信托还持有武汉塔子湖置业有限公司90%的股份。而这家公司正是前文提及,“融创偷换与中融信托共管的保险柜锁芯,划走11.4亿元预售监管资金”的当事企业。


此外,中融信托还分别持有山西融创恒基置业有限公司、深圳市龙新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95%和90%的股权。融创恒基置业接盘自山西融创,龙新腾接盘自花样年。


值得一提的是,中融信托还是北京富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大股东,持股比例53.96%。而该公司第二大股东是恒大集团,持股45.04%。


7、兑付方案何时出?


8月11日晚间,有投资人在维权群内发布了一份与中融信托现场沟通的音频。音频中,中融信托负责沟通的高管表示,此次停兑是受中植集团产品的影响,中融信托会成立三个小组专门推进解决问题。截止发稿,仍未有明确进展,甚至没有官方公告。


而此前,中植集团暴雷时,业内曾对于中融信托的前景还相对乐观,因为“中融信托独立运营结算、置身于定融产品事外”。一位从业者表示,中融信托与中植集团“切割得比较彻底”,且“流动性有问题的产品早就已经转去了四大(中植集团四家成员,包括:恒天财富、新湖财富、大唐财富、高晟财富。由于体量巨大且从业者众,这四家公司也常被合称为财富管理领域的“四大”。)”,所以“中融应该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但中融财富的雷还是爆了。


8月8日开始,很多中融信托的投资人开始彻夜难眠,甚至不敢告诉家里人,只能独自焦急地期待着兑付方案……


参考资料:


《拆解恒大2万亿债务路:始于16年与监管背道而驰 许家印十年套现500亿》凤凰网《风暴眼》 2021-09-21


《中融信托频频踩雷地产,危机四起?受托资产规模两年缩水超1000亿》时代周报 2022-12-12


《定了!中融信托与华夏幸福签署债务重组协议,延期项目将在5年内还清》每日经济新闻 2023-01-20


《投诉量飙升180%!中融信托负债超70亿,被迫当地产“开发商”》 时代财经2023-04-20



谢选骏指出:“联系电话,或无人接听或接通后被挂断,然后忙线。随后,向该公司官方邮箱发送了求证函,截止发稿,未收到回复。”——这是共产党中国开始倒计时的表现。无人负责的公司属于无人负责的党和政府——这里的逻辑指向了共产党中国的倒计时。

2023年8月18日星期五

谢选骏:废垃变劳赖


《碧桂园危机发酵:中国楼市坏消息不断引发震惊和愤怒》(艾莎 2023年8月14日)报道:


在中国日益动荡的房地产市场上,碧桂园曾被视为黄金标准。现在,投资者把这家巨型开发商当成定时炸弹一般对待。

作为中国最后一家避免了违约的大型房地产巨头,该公司几周来一直在暗示其财务问题。周四晚上,碧桂园的表态更为直接:预计今年前六个月的亏损将高达550亿元。

周五,该公司在港交所上市的股票大幅下挫,股价跌至新低。该股目前的交易价约为1港元,约合0.92元人民币。

悲观情绪并不局限于市场。

中国社交媒体上的留言者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坏消息不断表示震惊和愤怒。许多人想起了另一家房地产巨头——中国恒大,该公司两年前陷入违约,引发了房地产行业的一连串倒闭潮。

“又一个房地产巨头大厦将倾的节奏,”前记者郭国松在评论中写道。“恒大倒了,下一个会是碧桂园吗?”

其他人也纷纷发表评论,到下午早些时候,网上的讨论就已升温,“恒大地产已资不抵债”标签下这些评论的浏览量超过1亿。

多年来,中国的开发商大肆举债向全国各地的城市扩张,销售期房。在此过程中,它们的高管加入了亚洲最富有大亨的行列。恒大地产在2021年爆发危机,引发了一系列类似的房地产崩盘,数百万人只得到未完工的公寓,这使该行业的做法备受关注。

“这些地产豪强,个人都赚得盆满钵肥,公司则亏得一塌糊涂,钱袋子是自己的,烂摊子是政府的!”孙国瑜写道。他的社交媒体认证账户称,他是深圳一家名为网眼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系统性问题,老百姓买单,”他还写道。


繁荣与危机:南昌见证中国楼市起落


公众对中国房地产行业压抑的愤怒酝酿已久,有时还会变为街头抗议。然而碧桂园的命运似乎引发了周五的这场愤懑洪流。该公司是中国最后几家屹立不倒的巨头之一,曾被视为更负责任的企业。一些人不禁发问:房子几乎都没完工,购房者给开发商的钱都去哪儿了?

碧桂园濒临倒闭的消息让经济学家和市场观察人士感到震惊,他们担心即使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承诺提振房市,事态也已经失去控制。周五,一些人在网上参与了这场讨论。

“地产行业的严冬已经来临,”陕西的安广禄写道。

“就看谁能熬过这个夏天里的冬天。”


谢选骏指出:二十年来,废垃们坐着房子就像坐着飞机一样,可以身价上天。现在废垃坐着房子却入了地狱,一夜变成劳赖——再怎么劳苦,还是个黑名单上的“老赖”,废垃变劳赖。


《碧桂园面临债务危机,中国房产市场再亮红灯》(艾莎

2023年8月10日)报道:


镇江的碧桂园楼盘。该开发商的财务问题是中国经济的一个警示信号。


还记得中国房地产巨头中国恒大吗?它的巨额债务导致2021年全球市场陷入螺旋式下降。恒大爆雷标志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危机的开始,公寓销售陷入停滞,大大小小的开发商无力支付账单。

现在,另一家房地产巨头碧桂园的财务问题引发了新的担忧。这也是中国经济出了问题的警告信号。

按销售额计算,碧桂园是中国最大的开发商,它在过去一周遭遇了两次市场重挫。投资者对两件事感到恐慌:8月1日,该公司取消了向业务注资的计划,而注资正是它所需要的。本周,它错过了两笔债券利息支付。这些债券价值相对较小,以美元支付,但如果逾期,该公司就会面临违约风险。

碧桂园的市值自年初以来已缩水一半以上。本周,交易员将部分债券以每1美元面值低于10美分的价格出售,这表明他们对碧桂园能否全额支付存有疑虑。

投资者感到震惊,因为碧桂园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去年提振房地产市场措施,其中包括更多的财政支持。有段时间,中国当局曾将其誉为模范开发商。在许多中国开发商陷入困境时,这令贷款方更愿意借钱给该公司。

一年前,碧桂园的销售额接近500亿美元,但最近发生的事件让碧桂园陷入了彼时难以想象的困境。现在的担忧是,尽管北京承诺为房地产市场提供更多支持,但这些措施可能还不够。

碧桂园财务状况受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寓销量的下降。中国有兴趣买房的人越来越少。该公司7月发布盈利预警,称今年上半年很可能出现亏损,部分原因是“房地产销售呈下降趋势”。

碧桂园面临现金危机之际,整个房地产行业正陷入低迷,中国领导人试图提振该行业。7月,政府最高决策者承诺采取政策提供帮助,曾让人感到一些乐观情绪。这些举措大部分是针对深圳、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不太可能使更多在小城市开展业务的碧桂园受益。

碧桂园本周错过的两笔债券支付对该公司来说并不算多,该公司还有30天的宽限期。但违约可能会让那些过去借钱给它的人感到惊慌。该公司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正如CreditSights亚太研究联席主管周珊卓所言:“开发商连支付小额的息票付款都很困难,这凸显了其现金紧张的程度。”

更广泛来说,因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导致经济活动受到抑制三年后,中国领导人希望重启经济,而碧桂园的潜在违约是中国经济前景的又一个不祥之兆。上半年房屋销售下降,上个月下降速度加快。五分之一的中国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人们不消费,导致企业大幅降价。碧桂园在小城市继续建设规模庞大的住宅区,而当局正面临着住房供应过剩和人口稳步下降的问题。

紧张的投资者将使碧桂园的财务压力更加明显。该公司的表现比大盘和集中在大城市的开发商更糟糕,因为大城市的房地产放缓程度没有那么严重。今年前六个月,碧桂园的合同销售额下降了近三分之一。

即使碧桂园能够在未来几周内支付这些债券的利息,它也还没有摆脱困境。评级机构穆迪表示,今年剩余时间里,该公司每月都有债券偿还,到2024年底,该公司欠中国投资者的债券约为24亿美元,欠外国投资者的债券约为20亿美元。

前景不容乐观。投资者担心碧桂园日益严重的问题会蔓延开来。继续向开发商提供贷款的债权人可能会在提供更多资金之前三思而后行。购房者可能会远离濒临倒闭的公司。他们早已见过类似的一幕。


谢选骏指出:人多势众的废垃,上天确实很难,入地却是很快——躺平才是唯一的出路。

谢选骏:真人成仙就是“利用光合作用而生”

《那些利用光合作用而生的动物们》(生命科学教育 2019-12-02)報道: 在你的认知中,哪些生物是以光合作用为生的呢?一般人大概立刻就能想到植物和藻类,但是事实上还有更多其他的物种。包括蝾螈,海蜗牛,巨蛤,海鞘,水母,珊瑚,海葵,水螅和海绵等等。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人就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