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17年7月9日星期日

谢选骏:印度东北部应该独立


谢选骏:印度东北部应该独立

 

国际上有些支持西藏独立、新疆独立、内蒙独立、满洲独立、台湾独立、香港独立的“七块论”的声音,国内也有人不断呼应……按照同样的逻辑和理由,印度东北部也应该独立,而且更应该独立——因为印度东北部不仅与印度本部人种不同、宗教不同,而且在英国统治印度以前,从来没有和印度发生过任何互相隶属的关系……还不想满蒙藏维等民族长期以来就和中国汉人互动频繁、互通血缘,而且还统治过甚至占领过汉地,因此具有由来已久的“国内关系”而不是“国际关系”。

 

印度东北部和印度本部就不同了,他们之间一直具有国际关系而不是国内关系,所以印度东北部更有权利独立,也更加应该独立。

 

印度东北部是指印度最东部的区域,包括互相毗邻的七个邦和锡金邦,其中阿鲁那恰尔邦与中国有领土争议。

 

其中,锡金在1947年成为印度的保护国,在1975年正式成为印度的一个邦。印度东北部与尼泊尔、不丹、中国、缅甸和孟加拉国接壤。它们与印度其他部分之间以宽度只有21千米的西里古里走廊相连。有时北孟加拉的一部分到西里古里以东也被包括进邻近的印度东北部。这一地区有几个较大的独立运动,如阿萨姆、曼尼普尔等。

 

以上7个邦总面积262,222平方公里。除去阿鲁纳恰尔邦、锡金邦的阿萨姆地区面积为171,383平方公里。

 

印度东北部在行政上属于印度的时间极晚,要到近代英印军队进入此地区,才纳入印度版图,在此之前印度东北部实际上为不属于印度的独立国家。当地人种和印度其他地方不同,多数是蒙古人种,语言属藏缅与南亚语系。

 

(一)

 

《印度东北邦历史上并不属于印度》(傅承敏的博客)说:

 

阿鲁纳恰尔邦是印度于东北部边境地区设立的一个邦,面积83743平方公里,人口100多万,位于中国西藏南方、印度阿萨姆邦北方。中华人民共和国认为拥有对该邦的绝大部分地区之主权,称之为藏南地区,并将该地区划入西藏自治区的错那、隆子、朗县、米林、墨脱、察隅六县的管辖范围之内,也不承认印度拥有该地区的主权。

 

阿萨姆邦位于印度东北部,是国家文化和地理上最独特的地区之一,也是阿萨姆红茶的产地。阿萨姆邦以自然风光而闻名。景观包括茶园,雅鲁藏布江,古迹和寺庙,维韦卡南达曾经说:“仅次于克什米尔,阿萨姆是印度最美丽的地方。”因为这里尚未遭到印度移民的大肆蹂躏。

 

阿萨姆地区在第一次英缅战争中被英军霸占。在1826年英缅签订的“杨达坡条约”之后阿萨姆及其周围地区被迫割让英属印度统治,1947年印度独立之后被改造为“阿萨姆邦”。

 

阿萨姆地区与不丹和孟加拉国接壤,文化、居民及气候等均与中国云南及包括缅甸在内的东南亚诸国接近,这地方也被认为是野生水稻出现的地方。因而该地区是印度推行旨在制衡“中国影响”的“向东看”政策(Look East policy)的重要基地。

 

因民族问题,阿萨姆邦一直存在掸族独立组织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寻求独立建国。

 

曼尼普尔邦是印度东北的一个邦。该邦成立于1972年,东以缅甸为界,西与阿萨拇邦相连,南以米佐拉姆邦毗连,北同那加兰邦接壤,过去曾经是阿萨拇邦的一部分。在曼尼普尔语中,该邦名称(音译:mnipur)本意为“珍珠城”。主要宗教为印度教和基督教,少数人信仰伊斯兰教。

 

曼尼普尔以前一直都是独立的王国,有着2000年以上的历史,印度和缅甸的主要通路经过曼尼普尔邦,以前土邦大君征收关费,曼尼普尔比印度东北的其他地区富有,因此维持了几百年的独立。当大英帝国占领了印度后,曼尼普尔当然也不能幸免。英国介入曼尼普尔王室之争,将曼尼普尔并入英属印度。

 

当地政府1947年摆脱英殖民之后,1949年重又被印度统治,为中央的直辖区,于1972年从阿萨姆邦分出建立。曼尼普尔邦居民在近几年时间内一直在寻求脱离印度独立建国。

 

梅加拉亚邦是印度东北部的一个邦,东西约三百公里,南北约一百公里,总面积22429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约296万人,首府西隆2011年人口约14万人。主要民族为加罗族(Garo)以及卡西族(Khasi),而该两个民族分别使用加罗语(属于汉藏语系下藏缅语族的萨尔语群)和卡西语(属于南亚语系)这两种语言。主要宗教为基督教,少数人信仰印度教、原始宗教或伊斯兰教。梅加拉亚邦是印度三个以基督教为主的邦之一。其邦名源自梵语,意思是“白云停留的地方”,暗示该地多雨的气候特点。

 

米佐拉姆邦是位于印度东北部的一个邦。于2001年人口普查中邦人口约为890,000。面积21081km2。米佐拉姆邦的识字率高达89%,于印度各邦中仅次于喀拉拉邦。

 

那加兰邦是印度的一个邦,位于印度东北部的喜马拉亚山脉,西连阿萨姆邦,南接曼尼普尔邦。该邦名称“那加兰”字面意为“那加人(居住的)地方”。作为在1963121从阿萨姆邦里面划出来的一个新邦,那加兰邦是印度的第16个邦。那加兰邦是印度三个以基督教为主的邦之一,超过90%的人口为基督徒,少数人信仰印度教。

 

特里普拉邦是印度的一个邦,位于印度东北部,邦的南边与孟加拉接壤。现特里普拉邦首府为阿加尔塔拉(Agartala),官方语言为孟加拉语和廓博罗克语(Kokborok language,或直接称特里普语)。特里普拉邦的一个内陆邦,地理特征是由几个南北山脉中间的山谷,与西部平原的状态。主要宗教为印度教性力派,少数人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或佛教。

 

(二)

 

《印度东北部地区》介绍其中活跃的民族解放运动说:

 

印度东北部地区包括阿萨姆、梅加拉亚、曼尼普尔、特里普拉、那加兰、米佐拉姆等邦。与中国、缅甸、孟加拉国、不丹比邻,通过西里古里狭长通道与印度次大陆相连,因其战略地位重要,被称为“敏感三角”地带。此地区和中国、缅甸接壤,人烟稀少、地形崎岖,管控难度大,并且直到印度独立后才被纳入版图,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于印度本土。由于该地区在宗教信仰、民族构成、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上,与印度其他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宗教和民族矛盾相当尖锐,分离主义趋向严重。

 

印度东北部地区有数十支反政府武装组织活动,包括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波多民族民主阵线和卡塔普尔解放组织、特里普拉民族解放阵线、卡尔比民族志愿军等。他们的诉求各不相同,有的要独立,有的要自治。其中,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那加民族社会主义委员会(卡普朗派)和另外两个武装近期组成了“东南亚西部民族联合解放阵线”(UNLFWSEA),预计很快就会有更多武装加入。

 

那加民族社会主义委员会(卡普朗派)、那加民族社会主义委员会(伊萨克—穆瓦哈派)、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和波多民族民主阵线是对阿萨姆邦社会安定有直接影响的四个印度东北部分离与恐怖主义组织。

 

【那加民族社会主义委员会】

 

那加人的民族独立运动是印度东北部分离主义活动的一面旗帜。

1946年,“那加民族委员会”(NNCthe Naga National Council)成立,成为那加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力量。

19751111,那加民族委员会与印度政府签订了《西隆协定》,许多成员放下武器回归正常生活。在那加民族委员会溃散后的几年里,其分离主义活动一直处于低潮。

1980年,“那加民族社会主义委员会”(NSCNthe National Socialist Council of Nagaland)成立,那加人的分离主义活动也随之回升。那加民族社会主义委员会宣布要以武装斗争方式使那加人从印度政府的统治下获得解放、成立一个独立的“那加人民共和国”。

19884月,那加民族社会主义委员会因内部权力斗争分裂,以卡普朗(S. S. Khaplang)为首成立了那加民族社会主义委员会卡普朗派系”(NSCN-Kthe National Socialist Council of Nagaland-S. S. Khaplang),以伊萨克(Isak)和穆瓦哈(Muivah)为首成立了那加民族社会主义委员会伊萨克—穆瓦哈派系(NSCN-IMthe National Socialist Council of Nagaland-Isak&Muivah)。卡普朗派系的成员主要是孔雅克那加人(Konyak)、伊萨克—穆瓦哈派系的成员主要是坦昆那加人(Tangkhul)。

印度政府与伊萨克—穆瓦哈派系和卡普朗派系分别于1997年和2001年达成了停火协议。那加人在印度、缅甸和阿萨姆东南部都有分布。印度境内的那加人居住在那加兰、曼尼普尔和阿萨姆邦。卡普朗派系的领导人卡普朗是缅甸那加人,他们将缅甸的实皆省(Sagaing)称为“东那加兰”。伊萨克—穆瓦哈派系的领导人伊萨克和穆瓦哈则是印度那加人。

那加人认为,是英国殖民者使其失去了往日的自由,并将那加这一古老民族割裂在了不同国家内,因此希望在英国人走后恢复独立,将所有那加人居住的地区合并起来,实现那加人的统一自治。伊萨克—穆瓦哈派系主张建立一个总面积为今那加兰邦6倍的独立国家“那加国”(Nagalim)或“大那加兰”(Greater Nagaland),其领土范围不仅包括那加人在印度的居住地、还包括阿萨姆邦和缅甸的部分地区。卡普朗派系的斗争目标也是建立一个所有那加人聚居的“大那加兰”,其领土主张与穆瓦哈派系相似。

20世纪后半期,那加人的分离主义运动经历了由“非暴力”到“暴力”的斗争方式转变,由“多数民众支持”到“少数极端分子活动”的运动基础转变,由“共同面对印度敌人”到“不同派系火并”的斗争内容转变,由“民族自由的崇高理想”到“绑架勒索与恐怖活动”的运动性质蜕变。在这些转变中,那加民族分离主义组织演变成为分离主义与恐怖主义相融合的地方团伙势力。

 

【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

 

阿萨姆邦是印度分离与恐怖主义组织活跃的“重灾区”,同时也是印度建国后被分割最为严重的邦。印度建国时,阿萨姆邦面积广袤,1987年印度邦级区划的第二次重组浪潮结束时,在民族分离主义浪潮的冲击下,阿萨姆邦呈现出“碎片化”,分离出来的新邦多达3个,即那加兰邦、梅加拉亚邦和米佐拉姆邦。这种“一变四”的区划分割在印度建国后的邦级区划变动中是比较少见的。

阿萨姆的分割是印度东北部分离主义活动巨大冲击力的最直观反映。在阿萨姆邦众多分离与恐怖主义组织中,最为著名、且对“阿邦”安全局势有直接影响的是成立于1979年的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ULFAthe United Liberation Front of Assam)和成立于1988年的波多民族民主阵线(NDFBthe National Democratic Front of Bodoland)。

1979年至1985年之间,阿萨姆邦掀起了反对“外来人”的“阿萨姆运动”,这场运动催生了武装分离主义组织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武装革命方式使阿萨姆成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并保护从邻近地区来到阿萨姆生活的人的利益不受侵犯等。

1990年,印度政府将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列为“恐怖主义组织”,而美国国会也将该组织列为“其他值得关注的组织”。

1991年,印度政府调集4.3万正规军、发起了为期三个月的“犀牛行动”(Operation Rhino)围剿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严重打击了该组织的有生力量,把该组织主和派逼上谈判桌。但是,该组织残余的主战派势力与其他非法武装组织潜入不丹南部森林地区,先后建立了13个营地,将其作为训练武装人员、储存弹药以及向印度实施突袭的基地。

在印度多次交涉下,不丹国民议会于20027月通过决议,如果武装分子拒绝和平离境,政府必须用武力将其赶走。

20039月,不丹国王旺楚克进行最后一次努力,邀请分裂分子到首都和谈。11月,在最后一次和谈破裂的情况下,不丹决定从7000人的总兵力中抽出6000人,展开军事围剿。1215,不丹皇家军队发动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围剿行动。印度军方向不丹援助了大批防弹背心、夜视仪、无线电台以及枪支弹药。围剿行动共摧毁了30个武装分子训练营地,打死120多名武装分子,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不丹向印度政府移交了43名被抓获的武装分子,其中包括“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的4名高级头目。

印军在印不边境加强警戒,导致叛乱分子大多向北逃往中不边境。叛乱分子在“求援信”中也曾声称,如果未获允许,他们将非法越界进入中国西藏。

201193,印度政府与阿萨姆联合解放战线终于签署一份停火协议。舆论认为,这将为印度东北部地区尽快实现和平稳定奠定基础。1114,印度媒体援引情报界人士爆料称,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领导人帕雷什·巴鲁阿正躲藏在中国边境城市。就在巴鲁阿藏身中国边境以玉石贸易闻名的城市里时,他手下250名全副武装的战士转移到了塔噶西南约10公里的地方。塔噶在缅甸的克钦地区,距印缅边界70公里,是一些民族分离组织的大本营。

 

【波多民族民主阵线】

 

波多人(Bodo)是阿萨姆平原地区居民,也是阿萨姆邦古老原著民之一,波多人认为其利益受到了阿萨姆邦多数人口阿萨姆人和孟加拉人的侵犯。由于阿萨姆邦邦政府的忽视,波多人问题逐渐从最开始的谋求民族自治和经济发展演变为民族分离主义问题。成立于198610月的波多民族民主阵线是波多人最主要的分离主义组织,其斗争目标是在布拉马普特拉河北部波多人聚居的地区建立一个独立国家“波多国”(Bodoland)。

20055月,波多民族民主阵线与印度中央政府和阿萨姆邦邦政府达成了停火协议。在波多民族民主阵线内部,同意与政府谈判解决问题的成员被称为“和谈派”(NDFB-PTFPro-talks Faction of NDFB),反对和谈的成员则被称为“反对派”(NDFB-ATFAnti-talks Faction o f NDFB)。

与那加人的分离主义组织一样,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和波多民族民主阵线在印度政府军的强力围剿下,逐渐和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相融合,运动性质发生了巨大蜕变:政府军人和警察不再是惟一的作战目标,地方百姓也成为打着“分离主义”旗号的武装分子袭击的对象;武装分子对地方安全力量的零星伏击主要是为了制造声势和混乱,以便增加与政府讨价还价的筹码;斗争方式不再单一表现为对地方安全力量的零星骚扰,还增加了绑架暗杀、敲诈勒索百姓和政府雇员、抢劫银行、恐怖袭击教堂和公共交通工具等新内容;武装分子手中的枪械越来越少地用作争取民族独立的武器,更多情况下成为维护势力范围、进行毒品交易、军火走私、解决派系利益纠纷的工具。

 

(三)

 

《印度东北部“七姐妹”:亚洲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提出分析报告说:

 

印度东北部“七姐妹”是指:

 

印度东北部的七个邦(包括伪阿鲁纳恰尔邦,大部分是由侵占我国的藏南地区构成),号称七姐妹:阿鲁纳恰尔邦、阿萨姆邦、梅加拉亚邦、曼尼普尔邦、米佐拉姆邦、那加兰邦和特里普拉邦。

 

“西里故里走廊”这个鸡脖子的左边是印度本土,右边是印度的所谓东北七姐妹:

 

印度东北部地区的人们发现,自己与邻居们以及外部世界的连接方式,让新德里的决策者们感到担忧。最近在东北阿萨姆邦发生的穆斯林与博多族人之间的暴力冲突,已经迫使40万人逃离家园,不禁促使人们对该地区及其更广泛的影响加以仔细审视。巴基斯坦、中国、缅甸和孟加拉国——还有世界上的基督教和伊斯兰社群——都卷入了该地区的冲突。

 

博多族人是阿萨姆邦第一大土著民族,米新人(与我墨脱的米新巴同源)是第二大土著民族。

 

数十年以来,印度的这个角落一直受到社群不和、种族暴乱以及非法移民的困扰。在博多人与穆斯林爆发冲突之后,印度其他地方也出现了攻击行为,甚至远在南部的班加罗尔,那些看起来像是从东北过来的人们都感受到了威胁。有超过3万东北人,其中许多属于蒙古人种,纷纷在大逃亡中跳上火车。有关外国干涉的谣言在蔓延,而它们都暗指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的伊斯兰极端主义者。

 

历史原因

 

印度东北部,通过一条宽约2040公里不等的狭长地带,与其他地区相连。这条小道也被称为西里古里走廊,更通俗一点的叫法是“鸡脖子”。而这种独特的领土现象正是1947年英属印度分治造成的结果。东孟加拉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地区成了独立后巴基斯坦的一部分,从此将布拉马普特拉平原和环绕的群山实际上与许多东北居民所称的“印度本土”分割开来。

 

东巴基斯坦于1971年分裂成为孟加拉国,这个面积只相当于希腊或者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小的国家却有1.6亿人口。贫穷、落后和土地稀少促使数百万人跨过边境移居阿萨姆和富饶的布拉马普特拉河谷。斗争围绕着土地和生计而展开,但是这些孟加拉人是穆斯林,使得冲突蒙上了宗教的阴影,并吸引了邻近伊斯兰国家的注意。

 

在上世纪70年代末,阿萨姆民族主义者和当地部落对蜂拥而至的孟加拉人发动了攻击。在阿萨姆邦的农村地区,一个名为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又称ULFA)的武装运动早在1979年就已出现,并分布全邦。他们要求驱逐外国移民,并寻求阿萨姆邦的独立。

 

1983218发生的一场不到6个小时的大屠杀中,有超过2000多人在奈利村附近被杀,其中大多数受害者是孟加拉移民。

 

ULFA也在东北部藏缅人居住的其他地区发动了叛乱。那迦人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就在为脱离印度而斗争,他们不但从几个相邻国家获得物质支持,同时还得到了基督教团体的鼓励。米佐人则从60年代就开始了斗争,而在曼尼普尔的英帕尔河谷,左翼民兵发起了暴力行动,希望将自己的邦变成独立的共和国。

 

冲突不停

 

西北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可能更引起外界注目,但是东北部冲突的严重程度一点也不比它小,或许还造成了更多人死亡和更大的破坏。故而让阿萨姆邦的商业中心古瓦哈蒂赢得了“该国受轰炸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这样一个颇受争议的殊荣。游击队与政府军之间的流血冲突已经成为部族所在山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印度的头号敌人巴基斯坦为那迦和米佐叛军提供了庇护所、军事训练和武器。

 

1971年当印度军队开进达卡时,他们在那里发现了两个族群反叛力量的领导人。印度和新独立国家孟加拉的关系开始恶化。不久叛军回到了吉大港山区的藏身地,隐藏在达卡和北部城市锡尔赫特的庇护所里。那迦和米佐这两个团体一直关系密切,直到后者于1986年与印度政府签订了和平协定。

 

在之前的1985年,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ULFA)司令帕雷什.巴卢拉(Paresh Barua)带领他的战士从反叛军营地跨过了西北部边界进入缅甸。与部落游击队的联盟并没有维持多久,这也反映出高原居民与平原居民之间由来已久的相互敌视。

 

ULFA在寻找可并肩战斗的同志,以便能够在印度国境之外建立基地,很快他们就在巴基斯坦的三军情报局中找到了这样的盟友。19923月,巴卢拉和他的几名副官从新加坡回来,在那里他们买到了许多高性能通讯设备。他并未掩盖巴基斯坦在支持ULFA并鼓励他们加强在阿萨姆邦的行动这一事实。当时,印军第8山地师已经撤出东北地区并被调往克什米尔。如果阿萨姆邦再度发生严重的混乱,很明显三军情报局希望该师以及其他部队会被从克什米尔地区抽调出来。

 

作者曾先后在缅甸的那迦反叛军营地以及泰国与巴卢拉会面,并于19964月在达卡第三次见到了他。当时他由两名孟加拉情报官员保护着,而他们并不乐意看到外国记者出现在本应该是绝密的藏身之所。UFLA原本脱胎于反对孟加拉非法移民的民族主义运动,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却在孟加拉国找到了新的庇护所,并成为了外国情报机构手中的卒子。ULFA成员怀揣着孟加拉国护照,并用穆斯林假名在本地区旅行,畅通无阻地前往泰国、菲律宾和中国等地。

 

未来麻烦不断

 

缅甸与印度东北部民兵的联系也同样惊人。ULFA2009年底时被迫离开了孟加拉,这距离孟加拉人民联盟(Awami League)——一个据称比其前任孟加拉民族主义党对新德里更为友好的党派上台不到一年时间。ULFA主席拉克霍瓦(Arabinda Rajkhowa)连同其整个领导层都遭到逮捕并被遣送到印度,现在他们正在那里与当局谈判。

 

巴卢拉和他的忠实追随者重新聚集在缅甸北部皆实省亲墩江以西靠近塔卡村的一处新营地里。他们与那迦和曼尼普尔民兵共用这处营地,且距离缅甸军队的前哨站不远。据报道缅甸军队于20119月袭击了塔卡营地,将其部分摧毁。当地的消息人士声称绝没有发生过这样的行动。不过在缅甸总统登盛(Thein Sein)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几周前就传出与袭击相关的消息,恐怕不完全是巧合。

 

与巴基斯坦不同,缅甸对于在印度东北部制造混乱不感兴趣。缅甸无意调动用于平息本国动乱的军事力量来打击印度的叛军。相反,当地的消息人士指出缅甸军方更倾向于在印缅之间不稳定地带建立缓冲,这样就能避免在该国的偏远地区维持治安,从而与印度保持距离。中国则扮演了一个更为复杂的角色。除了有争议的地方之外,据报道,巴卢拉待在中国的时间比在塔卡营地的时间还要长。

 

印度东北部是亚洲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随着数个外部势力插手冲突,也许未来还会出现更多的麻烦。

 

(四)

 

谢选骏指出:种种迹象显示,不能简单孤立地看待2017年中印边境冲突,而应该从整个印度东北部的地缘形势去看待这一由来已久的“压力锅的出气孔”。这个出气孔必须在中印孟缅四国之间保持必须要的平衡,变成独立的缓冲区,维持其历史上的出气孔地位,否则就引起地缘爆炸等后果。

 

国际上有些支持西藏独立、新疆独立、内蒙独立、满洲独立、台湾独立、香港独立的“七块论”的声音,国内也有人不断呼应……按照同样的逻辑和理由,印度东北部也应该独立,而且更应该独立——因为印度东北部不仅与印度本部人种不同、宗教不同,而且在英国统治印度以前,从来没有和印度发生过任何互相隶属的关系……还不想满蒙藏维等民族长期以来就和中国汉人互动频繁、互通血缘,而且还统治过甚至占领过汉地,因此具有由来已久的“国内关系”而不是“国际关系”。

 

印度东北部和印度本部就不同了,他们之间一直具有国际关系而不是国内关系,所以印度东北部更有权利独立,也更加应该独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白宫里的黑社會還是一個想要翻盤的受气包

《特朗普向世界强硬宣告:美国不会接受任何人说不》(纽约时报 2025-01-21)報道: 在就职演说中,特朗普总统使用了一种咄咄逼人的语气。 “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 特朗普总统用这九个字的誓言描述他计划如何让自己的第二任期与第一任期有所不同。如今,经历了始于政治流亡、终于不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