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3年1月2日星期一

谢选骏:黑人为何无法驯化——“非洲落后”因此成为基因库存



《非洲一点都不热,而且穷的合情合理》(2021-08-16 远方青木)报道:


非洲的落后,不仅仅是农业和工业的落后,这方面的国家文化和忧患意识,也需要补课。技术的扶持容易,这种集体精神和忧患意识的灌输,是真的不容易,这真的是需要时间的沉淀,数十代人的反复补课,才能逐渐改变的。


有人说,非洲是因为自然环境过于优越,到处都是食物,人类没有奋斗心所以才贫穷的,这个观点曾经流传很广。


今天我也一并告诉你,这个观点错的离谱。


首先,以上这些观点都有一个根本性的错误,那就是非洲其实一点都不热。


稍微有点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非洲是一块大陆,一个纵向的大陆,横跨多个纬度。


欧亚大陆是一个横向的大陆,所以气温的差距不是很大。


但非洲不一样,非洲大陆上不同的地方气温差距非常大,因为它的纬度差距大概相当于从海南岛到西伯利亚。


当然,因为赤道恰好从非洲中间穿过,所以非洲的气温差距没有从海南岛到西伯利亚那么恐怖,不过从海南岛到东北的气温差距还是有的。


除此之外,非洲不是一个平原,地形多变,有高山,有大河,这也导致非洲的气温相当的不一致。


非洲有很多地方,比中国要凉爽不少。


非洲的最南端,有一个国家,叫南非,其最低气温为零下20.1摄氏度。非洲还有座山,叫乞力马扎罗山,最高海拔5895米,这是一座著名的雪山,即便在夏季也需要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才能攀登。


因此,很多非洲人嫌中国太热了,这不是他们矫情,也不是在开玩笑,而是他们真的觉得中国很热。


前些年,有个来北京避暑的非洲男子在北京被热的中暑了,民警紧急救助,被直接炒到了新闻头条。


亲,那一天北京的地表温度逼近40度,人家非洲可真的没有这么热,中暑不很正常么。


还有些黑人,在中国被晒黑了,甚至要在中国搽防晒霜。


原因也很简单,非洲的整体紫外线比中国强的多,但非洲高纬度地区的紫外线并不强,如果非要到中国南方的一些城市,尤其是广东甚至海南岛那种地方,被晒黑简直太正常了。所以,请不要说非洲热了,非洲真的不热,你只能说赤道那一块的非洲很热。


但非洲,是纵向大陆,被赤道覆盖的只是一小片土地。


非洲气候炎热,整体降雨量丰富,为什么不富裕?


原因很简单,降雨量的多寡和非洲的财富就没啥关系,因为非洲根本没有农业。


直到欧洲殖民者到来,非洲的农业才诞生,之前一直都是原始部落的渔猎时代。既然非洲没有农业,那降雨量的多寡自然和非洲的兴衰没有关系,因为人家压根就不种地。


如果不是欧洲殖民者入侵,非洲可能再过几万年都无法诞生农业技术。其中的原理,在《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著名书籍上已经讲的很清楚了,我给大家再讲一遍。


有史以来,人类驯化的所有粮食植物,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是种子类植物。


不管是小麦还是水稻,不管是玉米还是土豆,它们都是一年生植物,都要在冬季来临之前,把全身所有的能量精华聚集在自己的种子或者块茎上,这样才能熬过严寒的冬季,来年好发芽。


所有的粮食物种一定是一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肯定无法生产粮食,因为它们没有过冬的自然选择压力,没有必要把全身的能量精华都聚集在种子上面,然后自身枯萎,因此也就不可能成为粮食作物。


你可以好好回忆下你这辈子吃过的所有粮食作物,看看它们是否符合这一特性。


因此,能成为人类粮食作物的植物,一定,也只能诞生在四季分明的温带。必须让植物有冬季被冻死的压力,它们才会自愿把能量精华聚集在种子部位,从而让人类方便食用,也必须在第二年有足够高的温度和雨水,才能让种子作物发芽生长。


截止今日,人类在全世界共驯化了56种粮食作物,清一色都是在温带驯化成功的,没有一个是在热带和寒带。这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此外,当一种粮食作物被驯化成功后,扩散这种粮食作物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在交通不发达,交流不便利的古代。


欧亚大陆的优势不仅仅在于拥有大面积的温带土地,还在于欧亚大陆的各地区温度相似。只要有一个地方的人类成功驯化出了一种粮食作物,很快就能扩散到整个欧亚大陆。


而非洲就不一样了,非洲是纵向的,温度差距非常大,你那里能种的植物我这里没办法种,一种就死。所以,粮食作物很难在非洲扩散。


美洲大陆也是纵向的,因此有着和非洲一样的问题,那就是扩散困难,唯一的优点是处于温带的土地面积比非洲大,因此还诞生了一部分农业,但和欧亚大陆的温带面积没办法比。


农业技术的诞生,是人类文明的一次划时代突破,是人类生产力的一次跃升。


人类种地的时间没有很久,相对人类诞生后渔猎十几万年的历史,种地是一门相当高精尖的技术。


第一批种地的农民,出现在两河流域的新月沃地,也就是如今的中东地区,时间大概是12000年前。


有了种地技术后,中东地区人口暴增,形成了社会分工,出现了阶级,诞生了国家,创立了文字,最终发育出了璀璨的文明。因此,人类最早的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国,就诞生在新月沃地。


新月沃地之所以能第一个成功的进入农业时代,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这个地方气候独特,海拔有高有低,温度差异极大,因此诞生了异常丰富的物种。


人类目前成功驯化的56种粮食作物里,32种都可以在新月沃地找到。而当初的古巴比伦国成功驯化的8种粮食作物里,就包括了小麦,如今人类的三大主食之一。大约10000年前,中国南方的人类成功驯化了水稻,然后在大约3000年的时间里传播到了印度,又过了大约2000年传播到了地中海区域。


大约9000年前,中美洲的人类成功驯化出了玉米,花费约7000年的时间,让玉米传遍了整个南美洲和北美洲。如果是从最南端开始向北传,玉米传遍美洲那得花1.4万年。这就是农业技术扩散的难度。


但新月沃地就在非洲边上,中东地区本就横跨亚洲和非洲北部,按理说就算龟速爬行,小麦也会扩散到整个非洲啊。


实际上,小麦种植技术第一时间就传到非洲北部了,因此诞生了出了埃及文明,人类的第二个文明古国。


但是怎么说呢,只靠热量是不能降雨的,下雨需要冷热空气的对撞。因为缺乏冷空气的对流,非洲北部出现了一片巨大的干旱地区,诞生了地球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直接切断了中东地区和非洲南部的联系。


非洲文明不是一个整体,北非是北非,非洲是非洲。


人类专家将撒哈拉沙漠以南,称之为黑非洲,因为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区域,一直都没有诞生农业文明,始终停留在原始渔猎社会。


不是非洲人不想进化,是因为他们找不到小麦和水稻的种子,没有办法种地。


撒哈拉沙漠的存在,割断了黑非洲和人类文明之间的联系。


欧亚大陆诞生了绝大多数的人类粮食作物,美洲大陆也孕育出了玉米、红薯等作物,而非洲人民什么都没有。


在欧洲殖民者入侵以前,黑非洲地区以渔猎社会为主,唯一能吃的植物就是薯蓣。这种植物遍布欧亚非大陆,因此我们这边的人也吃,将它称之为山药。


这东西不太好吃,也不能多吃,更不宜生食。黑非洲地区的人类,想尽了一切办法,创造出了山药多种多样的食用办法。但很明显,这东西没办法当主食,只能辅助食用,主食还是要靠捕猎和采集。所以,非洲文明一直停留在原始渔猎社会。


英国电视台拍过一部纪录片,一个非洲的普通猎人,居然能从早上跑到晚上,利用人类散热能力的优势,活活的把一头斑马给跑死,这就是黑人的跑步能力,他们整整比欧亚人在捕猎路上多奔跑了一万年。带来的唯一好处,就是奥运会上黑人永远能比欧亚人快那么零点几秒。要是欧洲殖民者再晚入侵个一万年,说不定非洲黑人还能跑的更快。


除了植物外,《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的作者,还研究了动物对非洲文明进化的影响。


黑非洲地区不仅没有成功驯化任何植物,甚至没有成功驯化任何动物。牛羊马甚至鸡鸭鹅,都是欧亚地区的人类驯化的,非洲那边什么都没有。


欧洲殖民者入侵非洲时,因为气候不适应,带过去的牛羊马几乎都死绝了,因此殖民者打算驯化非洲本地动物作为畜力帮手。折腾了几百年,无数欧洲人前赴后继的去驯化非洲动物,结果全部失败。整个黑非洲地区,就没有一个动物是能被驯化的。


别说非洲人驯化不了,欧亚人去驯化也没用。欧洲马可以驯服,亚洲马也可以驯服,但非洲的斑马,谁都驯服不了。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但非洲斑马可不善,那暴脾气,啧啧啧,见谁咬谁。


难道非洲是天谴之地,怎么这么可怜,什么都没有,连动物的脾气都那么暴躁。


好奇的科学家仔细研究后,发现居然还是气候的原因。


可驯化的动物都是可以驯化的,不可驯化的动物各有各的不可驯化之处。


人类目前驯服的所有动物,都具备一个特性,那就是它们全部都是群体生物,群体成员内部全部都是等级制度,都愿意在同一领域生活,喜欢拥挤在一起。这一切,都导致这些生物脾气温顺,喜欢跟着头领走,只要控制头鹅、头鸭、头羊等就能控制整个群体,如果从小养大甚至会误以为人类就是首领,因此非常容易驯化。


如果在细究下去,你会发现所有这类动物养成喜欢跟着头领走的脾气,都是生活所迫,只有在拥有残酷冬季的地区,整个群体才愿意放弃个体的自由,跟着经验最丰富,体格最强壮的头领去寻找一条活路。愿意跟着集体的个体,才能活下去,擅自离队只有死路一条。


这样的筛选环境,只有温带才有。


非洲那边就不一样了,只有少数地区有冬季,大多数地方都是无冬的,生存压力不大,因此非洲的动物更倾向于独立行动。


在拥挤的圈养环境下,欧亚地区的牛和羊可以安安静静的听话,非洲那边的牛羊就不一样了,会斗的你死我活。非洲灰犀牛和非洲水牛甚至被欧洲殖民者称之为非洲五霸,尤其是犀牛,脾气异常暴躁,每年被犀牛伤害的殖民者人数比狮子要高得多。后来,英语中的“灰犀牛”,甚至成为了潜在巨大风险的代名词。这就是非洲动物的暴脾气。


这种脾气是十几亿年的进化带来的,人类在短期内根本无法改变。


我举个例子,猫这种动物,人类已经驯化并人工筛选数千年了,不听话的猫和爱咬人的猫都被人工淘汰了。但猫的脾气就是比狗要差,而且差的多,你人类再强也很难让猫的脾气变的和狗一样好。


因此,非洲动物的脾气,人类是没有办法的。


缺乏粮食作物,缺乏可驯化的动物,导致非洲迟迟不能进入农业文明,整整比欧亚大陆慢了1万年。


没有农业文明,社会的食物数量就不可能大幅增长,就无法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支撑太多的人口,因此也很难建立大型城池,聚集大量的脱产人群,这就导致黑非洲地区始终没有诞生自己的文明。


整整一万年的时间里,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黑非洲地区连一个像样的帝国都没有建立起来,也没有自己的文字,一直到欧洲殖民者入侵时,这里都处于部落的原始时代。


非洲有聪明人。根据考古的研究成果,非洲在数千年前就诞生了青铜器,也诞生了炼铁技术。但没有足够多的粮食,没有足够多的脱产人口,哪怕个别非洲人碰巧发明了炼铁技术,也无法大规模使用并继续发展科技。


粮食是一切的根基,没有粮食就什么都没有。脱产人口越多,文明就会越发达,国家就会越强大,这是一个定律。而没有粮食的非洲,支撑不了大规模的脱产人群。


因为始终无法进入农业社会,非洲就没有产生相应的农业文化。


大部分土地缺失了酷寒的冬季,不仅影响到了非洲的植物,影响到了非洲的动物,也影响到了非洲的人类。


温带地区的冬季,导致粮食作物必须把能量精华聚集在种子上面,否则无法过冬。而所有的农业民族,也都具备一个特性,就是都习惯于储备粮食过冬,都具有忧患意识,都经常面对各种天灾人祸。每年,都只有那么几个月有吃的,而且可以吃很多,但其余几个月颗粒无收。严重依赖于粮食作物固然带来了人口爆炸,也带来了抗风险能力的脆弱。稍微有点天灾人祸,粮食减产或者绝收,你可能好几年都没有足够的粮食吃。


因此,凡是进入农业时代的地区,都会在极短的时间里建立国家,推选出一个领袖来进行整体协调,提升所有人抵御风险的能力。进入农业时代时间越长的国家,集体主义就越浓厚,国家的意识和概念就越强。这种国家概念和忧患意识,是花费上万年的时间形成的,淘汰了无数不听话的人。


非洲的落后,不仅仅是农业和工业的落后,这方面的国家文化和忧患意识,也需要补课。


技术的扶持容易,这种集体精神和忧患意识的灌输,是真的不容易,这真的是需要时间的沉淀,数十代人的反复补课,才能逐渐改变的。


同样是遭到欧洲入侵,为什么亚洲迅速就追上来了,美洲慢很多,但也追上来不少,但非洲始终追不上来。因为这里面最大的差距不是技术,而是上万年的文化。


非洲的穷,穷的合情合理,并不是什么懒或者历史悲惨,他们短期内根本不可能追上来,除非融入欧亚的文化,彻底改造自己的社会,,否则永远没有追上来的希望。和非洲不热一样,这其实都是常识。


谢选骏指出:上文提出了“非洲动物无法驯化”,似乎暗示“非洲黑人为何无法驯化”。但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就是人类的驯化——无法驯化的人,如何进入文明体系呢?这可能才是“高犯罪率”的生物基础啊。但是,“非洲落后”也有好处,这使得参差不齐的非洲黑人,得以成为人类的基因库存——据说黑人与黑人之间的基因差异,远远大于黑人与其他人种之间的基因差异。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不可思议。所以我想,“非洲落后”因此成为基因库存。

谢选骏:普京是戈尔巴乔夫二世

 



《普京:乌克兰人原来“比我被告知的”更坚强》(法广 2022-12-17)报道:


《纽约时报》12月16日刊登了题为“为什么俄罗斯将其入侵搞得如此糟糕?”的长篇调查报道。其中披露的内容包括,当战争初期不断有俄军将官被乌军击杀的消息传出后,俄军总参谋长瓦列里·格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大将曾在4月亲自前往前线进行秘密视察,因担忧乌军或试图将其击杀,美国官员对乌方隐瞒了他们所掌握的这一消息。


《纽约时报》的记者团队根据采访当事人、审查截获的信息、文件和秘密作战计划进行的调查显示,俄军高层中就对乌战争将有如“公园散步”一般容易的预想,是如何成为俄罗斯的一场灾难。


文章写道:他们从未有过机会。


他们说,来自俄太平洋舰队海军陆战队第155旅的部队在破败的农场中盲目摸索,没有地图、医疗包或能用的对讲机。就在几周前,他们还是工厂工人和卡车司机,在9月被征召入伍之前,在家里通过国家电视台无休止地观看所谓的俄罗斯军事胜利的展示。一名军医曾是一名咖啡师,从未接受过任何医疗培训。


受访的该旅成员说,现在,他们被堆在拥挤不堪的装甲车顶上,带着半个世纪前的卡拉什尼科夫步枪在秋天的田野上蹒跚而行,几乎没有东西可吃。俄罗斯在过去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处于战争状态,但其军队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准备不足。在采访中,该旅的成员说,他们中的一些人以前几乎没有开过枪,并描述说,反正几乎没有子弹可用,更不用说空中或炮兵掩护了。但他们说,这并没有让他们感到太害怕。他们的指挥官曾承诺,他们将永远不会看到战斗。只有当炮弹开始在他们周围坠落,将他们的战友撕成碎片时,他们才意识到自己被骗的程度有多严重。


一位名叫米哈伊尔(Mikhail)的应征入伍的俄罗斯士兵回忆说,他一睁眼就被吓了一跳:战场上到处都是他的战友们的碎尸。弹片也切开了他的腹部。米哈伊尔说,由于急于逃跑,他爬到一个树丛中,试图徒手挖一条壕沟。米哈伊尔在莫斯科郊外的一家军事医院通过电话说,10月底的那一天,在乌克兰东部帕夫利夫卡镇(Pavlivka)附近,他所在排的60名成员中,大约有40人被杀。他说,只有8人逃离但身受重伤。


“这不是战争,”米哈伊尔说,通过沉重的液体呼吸艰难地说话。“这是俄罗斯人民被他们自己的指挥官们毁灭。”


普京总统的战争本不应该是这样进行的。当美国中情局局长去年前往莫斯科警告不要入侵乌克兰时,他发现克里姆林宫极度自信,普京先生的国家安全顾问吹嘘说,俄罗斯的尖端武装力量甚至足以抵御美国人。


《纽约时报》获得的俄罗斯入侵计划显示,军方预计将在几天内冲刺数百英里,穿越乌克兰并取得胜利。军官们被告知要收拾他们的礼服制服和奖章,以期待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举行阅兵仪式。


但是,在近10个月的战争之后,普京先生并没有取得这一巨大的胜利,他的部队有数万人被杀,部分军队也残破不堪,他面临的完全是另一种情况:他的国家(俄罗斯)自苏联解体以来最大的人类和战略灾难。


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由普京先生这样的著名战术家领导,怎么会在面对规模小得多、实力弱得多的对手时表现得如此不堪一击?为了拼凑出答案,我们从数百份俄罗斯政府的电子邮件、文件、入侵计划、军事账簿和宣传指令中提取了信息。我们听取了俄军人员在战场上的通话,并与数十名士兵、高级官员和认识他几十年的普京亲信进行了交谈。


《纽约时报》的调查发现了一连串令人震惊的错误,这些错误从普京先生开始——他在新冠疫情中被深深地孤立,迷恋自己的遗产,相信自己的辉煌——并在像米哈伊尔这样的应征士兵被送往屠宰场后持续了很长时间。


每每,失败的程度都比之前所知的要深:


—普京的共事者在接受采访时说,他陷入了自我膨胀和反西方的狂热,导致他在几乎完全孤立的情况下作出了入侵乌克兰的致命决定,而没有咨询那些认为这场战争纯粹是愚蠢的专家。助手们和逢迎者助长了他的许多怨恨和猜疑,这是一个反馈循环,一位(普京)前亲信将其比作社交媒体算法的激进化效应。甚至普京总统最亲密的一些顾问也被蒙在鼓里,直到坦克开始移动。正如另一位长期亲信所说,“普京决定,他自己的想法就足够了。”


—尽管西方人假定俄罗斯军队很强大,但俄军早已严重受损,被多年的内部盗窃行为搞得支离破碎。在普京先生的领导下,数千亿美元被用于俄罗斯武装部队的现代化建设,但腐败丑闻使数千名军官陷入困境。一位军事承包商描述说,他狂乱地悬挂巨大的爱国主义旗帜,以掩盖俄罗斯一个主要坦克基地的破败状况,希望能骗过一个高层代表团。他说,参观者甚至被阻止进去使用卫生间,以免他们发现这个诡计。


—入侵开始后,俄罗斯通过一连串的失误浪费了其对乌克兰的主导地位。俄军依靠旧地图和糟糕的情报发射导弹,使乌克兰的防空系统出人意料地完好无损,准备保卫国家。俄罗斯吹嘘的黑客队伍试图在一些官员口中的网络武器在实际战争中的第一次大测试中取胜,但却失败了。俄罗斯士兵,许多人对他们要去打仗感到震惊,他们用手机给家里打电话,使得乌克兰人可以跟踪他们,并把他们大量地针对打击。而俄罗斯的武装力量是如此古板和僵化,以至于他们没有适应,即使在战场上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当他们的飞机被击落时,许多俄罗斯飞行员就像没有面临危险一样飞行,几乎就像他们在进行航空表演。


— 俄罗斯因其宏大的野心而捉襟见肘,夺取的领土超过了其能够保卫的范围,使数千平方英里的土地落入由食物不足、训练不足和装备不良的战斗人员组成的骨干队伍手中。许多人是来自乌克兰分离主义东部地区的应征士兵或衣衫褴褛的分离主义分子,他们的装备是20世纪40年代的装备,或者只是从互联网上打印的描述如何使用狙击步枪的资料,这表明士兵们临场学习如何作战。凭借手中来自西方的新武器,乌克兰人则将他们打回原形,然而俄罗斯指挥官不断派出一波又一波的地面部队进行无意义的攻击。一名俄罗斯士兵说,他在被命令直接在乌克兰炮兵的视线中进行第五次行军后意识到,“没有人会活下来”。最后,他和他士气低落的战友们拒绝执行命令。


— 普京先生将他的战争划分为几个势力范围,没有留下足够强大的人去挑战他。他的许多战士由甚至不属于军队的人指挥,如他的前保镖、车臣的领导人和为克里姆林宫活动提供餐饮的雇佣军(瓦格纳集团)的老板。随着最初入侵的失败,这种原子化的做法只会加深,使已经脱节的战争努力变得更加困难。现在,普京先生支离破碎的军队内部经常像对手一样运作,争夺武器,有时还恶性反目。一名士兵讲述了冲突是如何变得暴力的,一名俄罗斯坦克指挥官故意指挥坦克冲向他所谓的盟友,炸毁了他们的检查站。


以下是这一长篇调查报道所揭示的八大启示。


在俄罗斯医院内通过电话联系到的受伤士兵描述了他们被送上战场时几乎没有食物、训练、子弹或装备,并且看着他们排里大约三分之二的人被杀死。从战场上找到的材料表明军方缺乏准备:一张20世纪60年代的地图,维基百科上关于如何操作狙击步枪的打印资料,以及一份对俄罗斯入侵的疯狂乐观的时间表。在采访中,一名士兵回忆说,在出征前,他询问如何使用他的步枪,而另一名士兵描述了他的上司如何透露他们要去打仗:“明天你要去乌克兰搞点事” (“Tomorrow you are going to Ukraine to fuck up some shit”)。


许多与普京先生关系最密切的人助长了他的疑虑,放大了他对西方的不满情绪。一位前亲信将这种动态比作社交媒体算法的激进化螺旋。“他们读懂了他的情绪,并开始向他提供这类东西”。普京先生在计划入侵时非常保密,甚至连他的发言人、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Dmitri S. Peskov)在接受采访时也说,他是在入侵开始后才知道的。据与二人交谈的人说,普京先生的总统办公厅主任瓦伊诺(Anton Vaino)和其颇具影响力的媒体顾问(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格罗莫夫(AlekseyGromov)也表示,他们事先对入侵乌克兰并不知情。


美国试图阻止乌克兰杀死一名俄罗斯高级将领。美国官员发现(俄军总参谋长)瓦列里·格拉西莫夫将军曾正计划前往前线,但向乌克兰人隐瞒了这一信息,担心对他的击杀企图可能导致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战争。乌克兰人还是得知了这次旅行。经过内部辩论,华盛顿采取了非常规措施,要求乌克兰取消攻击——但却被告知乌克兰人已经发动了攻击。据说有几十名俄罗斯士兵被杀。格拉西莫夫将军不是其中之一。


就这一细节,文章写道:


美国官员很早就意识到,他们大大高估了俄罗斯的军队。受访的美国人说,俄军普通士兵的士气是如此之低,以至于俄罗斯开始把它的将军们调到前线来整军。但这些将军们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受访的美国人说,被派到前线的俄军将军们把自己安置在天线和通信阵列附近,使他们容易被发现。


乌克兰开始击杀俄军的将军们,然而俄罗斯人对前线的冒险访问仍在继续。终于,在4月下旬,俄罗斯总参谋长瓦列里·格拉西莫夫将军制定了自己去前线的秘密计划。美国官员说他们发现了这一情况,但对乌克兰人隐瞒了这一信息,担心他们会发动袭击。受访的美国官员们说,杀死格拉西莫夫将军可能会使冲突急剧升级,虽然美国人致力于帮助乌克兰,但他们不希望引发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战争。


乌克兰人还是得知了格拉西莫夫的计划,使美国人陷入了困境。在与白宫联系后,美国高级官员要求乌克兰人取消攻击。


“我们告诉他们不要这样做,”一位美国高级官员说。“我们当时这样说:‘嘿,这太过分了’。”


这个消息来得太晚了。乌克兰军事官员告诉美国人,他们已经对格拉西莫夫将军的阵地发起了攻击。


受访的官员们说,数十名俄罗斯人在这次袭击中被杀。格拉西莫夫并不是其中之一。


此后,俄罗斯军事领导人缩减了对前线的访问。


一位俄罗斯高级官员上个月告诉美国中情局局长伯恩斯(William J. Burns),无论其士兵死伤多少,俄罗斯都不会放弃。一个北约成员国向盟国们警告,普京先生可能会接受多达30万俄罗斯军队的死亡或受伤——大约是他迄今为止估计损失的三倍。战前,当伯恩斯先生警告俄罗斯不要入侵乌克兰时,另一位俄罗斯高级官员说,俄罗斯的军队甚至足以抵御美国人的进攻。


入侵几天后,普京先生告诉以色列领导人,乌克兰人原来“比我被告知的”更坚强。但是,他警告这位领导人,即时任以色列总理纳夫塔利·贝内特(Naftali Bennett):“我们是一个大国,我们有耐心”。早些时候,2021年10月,在与贝内特先生的首次会晤中,普京先生曾对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进行了抨击:“他算是什么样的犹太人?他是纳粹主义的帮凶”。


入侵的俄罗斯士兵用他们的手机给家里打电话,使乌克兰军队能够找到并杀死他们。《纽约时报》获得的电话录音显示,俄罗斯士兵对自己的指挥官们感到非常痛苦。一名士兵说:“他们在为你做炮灰做准备”。另一名士兵描述说,一名指挥官警告他,如果他离开自己的阵地,可能会被起诉,但当炮击开始时,该指挥官却逃走了。这名士兵说:“他的车轮甚至都没有陷进泥土里”。


入侵当天,普京先生为俄罗斯商业大亨们设置了一个陷阱,让他们上电视,“给那里的每个人涂上柏油”,这是其中一个人的描述。事实上,在场的商人们在随后的几个月里都受到了西方制裁的打击。即便如此,当天人在克里姆林宫的另一位亿万富翁安德烈·梅尔尼琴科(Andrey Melnichenko)还是很藐视,坚持认为制裁不会让俄罗斯富豪们转向反对普京先生。梅尔尼琴科说:“在教科书中,他们把这称为政治恐怖主义”。


普京先生破碎的军队有时会互相攻击;一名士兵说,一名坦克指挥官故意向一个俄罗斯检查站开火。普京先生把他的部队分成了若干个势力范围,有些甚至由不属于军队的人领导,如他的前保镖、车臣的领导人以及为克里姆林宫活动提供餐饮服务的雇佣军老板叶夫根尼·普里戈津(Yevgeniy Prigozhin)。在被乌克兰俘虏后的一次采访中,一名俄罗斯士兵说,当普里戈津先生招募他时,他曾因谋杀罪入狱。后来,在一次囚犯交换中他被送回俄罗斯后,流传出了一段他被大锤处决的视频(瓦格纳集团帮规)。


网民嚎叫:


不允许的笔名 发表评论于 2022-12-18 08:56:46

Deepspace_01 发表评论于 2022-12-18 07:33:43

俄国的原装武器尚且如此,中共的仿制货就可想而知了

========

中国粉红们现在的说法是,虽然墙国武器外表是仿俄的,内部已经先进地仿美了。

不允许的笔名 发表评论于 2022-12-18 08:53:07

balsam_pear_k 发表评论于 2022-12-18 06:29:56

价格涨了,核战威胁,如果俄罗斯赢了,习二就要开打台海了,全球供应链就要打破了,美国日本加入,所有这些,不都关系到海华吗?看不出什么"毫无关系"。

性浪一个关在河南县城监狱的失足中年妇女,无法想象什么人的生活能和电视上说的事扯上关系。

一带一路 发表评论于 2022-12-18 08:11:00

因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侵略者必败!

我要真普選 发表评论于 2022-12-18 07:40:09

開戰前:俄羅斯打烏克蘭的美國情報,就是笑話!

開戰第1天:普京閃電戰,基輔攻陷!紹伊古一戰封神!

第2天:俄羅斯敢直接拿下烏克蘭正說明了美國的無力和虛弱。

第3天:俄軍好克製,看得我心疼,不行咱上核吧。

第4天:搞笑,真以為閃電戰是一個閃電的工夫就打完了?

第5天:俄羅斯太善良了,怕傷害平民才進展這?慢。

第10天:俄羅斯目的不是拿下烏克蘭。

第31天:烏克蘭不宣而戰,攻擊俄羅斯本土,犯了戰爭罪。

第X天:你烏克蘭有本事打到莫斯科啊?

小楼昨夜又东风 发表评论于 2022-12-18 07:38:45

相信事实 发表评论于 2022-12-18 06:29:34

-----------------------

是啊,丁丁还得到了150万平方公里的天朝土地,封死了东北的出海口。更难得的是还得到了像你这样的跪舔黄俄

zeroLux 发表评论于 2022-12-18 07:34:22

一个半小时打趴乌克兰;绍伊古一战封神,比肩战神朱可夫

Deepspace_01 发表评论于 2022-12-18 07:33:43

不是乌克兰人更坚强,是普京被误导了,认为俄国军力强大。俄国完全是二战时的主力装备,二战时的战法,二战时的战争思维。因为俄国在科技上完全落后于时代了。俄国的原装武器尚且如此,中共的仿制货就可想而知了。台湾只要有现代化战争思维,现代化武器装备,就一定要有信心战胜中共。只要有信心,就会比乌克兰人更坚强。

zhangten 发表评论于 2022-12-18 07:28:22

普京等于说:原来我过高估计了俄罗斯的实力

kdgirl 发表评论于 2022-12-18 07:17:00

普京继续做梦,包子也一样。不会有好结果

balsam_pear_k 发表评论于 2022-12-18 06:29:56

价格涨了,核战威胁,如果俄罗斯赢了,习二就要开打台海了,全球供应链就要打破了,美国日本加入,所有这些,不都关系到海华吗?看不出什么"毫无关系"。

性浪 发表评论于 2022-12-18 06:06:13

大毛打二毛,对这里的华人基本上就是毫无关系的事,居然天天吵

相信事实 发表评论于 2022-12-18 06:29:34

是啊,普京“失败”的获得了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失败”的获得了整个黑海的出海口。死机“胜利”的把自己国家打成了内陆国家,“胜利”的导致一半地方停电,“胜利”的让自己国家一千万人逃亡。继续

我要真普選 发表评论于 2022-12-18 06:17:48

rosin:

中國自己品嚐過戰爭的失敗,噢!就想學對手走軍國主義崛起之路。那就是:只見賊吃肉,沒見賊挨打。中國的災難加災難!

我要真普選 发表评论于 2022-12-18 06:14:00

rosin: 所以你明白日本為什麼要在南京,進行無差別殲滅了。

曙光2号 发表评论于 2022-12-18 06:12:48

中国领导人若真的上当攻击台湾,那将是自取灭亡。

性浪 发表评论于 2022-12-18 06:06:13

大毛打二毛,对这里的华人基本上就是毫无关系的事,居然天天吵

rosin 发表评论于 2022-12-18 05:52:00

纽时的报道且不说真真假假,有多少实话,但是一个军队久不打仗,战斗力的确是堪忧的。昔日大唐和罗马的军队在东西方战无不胜,后来都打不赢农民军。没有血的洗礼,军队是很难保持战斗力的。所以要像美军一样,多进行小规模的战争,同时更加实用技术兵器而不是用人来堆。攻打台北使,按照乌克兰的经验,大概率第一轮就开始无差别轰炸了。

barryv 发表评论于 2022-12-18 04:44:00

专家们造跟习皇说过了,清零政策一定会胜利。

groogle 发表评论于 2022-12-18 04:25:00

普京明白了 其实中国比他知道的更软弱

yaohua 发表评论于 2022-12-18 03:27:28

老炮赶紧出来为俄辩护!

弟兄 发表评论于 2022-12-18 02:44:15

拜登早说了美國不會出兵,普京誤解了意思

hkzs 发表评论于 2022-12-18 01:39:34

楼下说得对。

我要真普選 发表评论于 2022-12-18 01:00:00

軍士們告訴習主席:「72小時後,就可以在台北街頭喝咖啡了。」


谢选骏指出:戈尔巴乔夫这个共匪头目,改革心切、操作过度,瓦解了苏联;普京这个共匪喽罗,复辟心切、操作过度,正在瓦解俄罗斯。所以我说,普京是戈尔巴乔夫二世了。二世必败无疑——这是历史规律。甚至汉朝明朝都是如此。

谢选骏:俄罗斯废垃使用俄罗斯废物真叫般配

 


《俄罗斯弹药快耗尽?经济学人:老旧不安全的上阵》(NewTalk 2022-12-21)报道:


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约3百天,炮击密集程度逐渐减弱。英美情报显示,俄军弹药正在耗尽;爱沙尼亚却认为俄国的弹药还可以支撑1年。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的报导指出,俄国正在使用年代久远、不太安全的老旧弹药。报导指出,英国国防参谋长海军上将拉达金(Admiral Sir Tony Radakin)和美国情报总监海恩斯(Avril Haines)本月中旬先后指出俄罗斯面临弹药严重短缺的问题。 1名美国资深国防官员在 12 月 12 日的一次简报中研判,按照目前的使用率,俄罗斯“完全可用”的管式和火箭炮弹药只能维持到 2023 年初。


爱沙尼亚国防情报部门负责人格罗斯伯格上校(Margo Grosberg)则认为,俄罗斯拥有约 1000 万枚炮弹,并有能力在一年内再生产 340 万枚。他说,在夏季,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的最高射速下,俄罗斯每天使用约 20,000 发子弹,这意味着该国有足够的弹药至少可以战斗一年,甚至更长。


乌克兰武装部队指挥官札卢日尼(Valery Zaluzhny)也认为,俄罗斯正准备弹药,企图再次对基辅发动攻击。尽管俄军的弹药不是太好,但仍终究还是弹药。


《经济学人》指出,这两种对俄罗斯弹药的不同研判,应该是出于计算的方式不同。美国对“完全可用”弹药的统计可能指的是在有效期内、妥善储存且在使用前不需要翻新的弹药。他说,爱沙尼亚的数量可能包括范围更广的军火,这些军火可能不可靠或不安全—尽管不一定无效。报导指出,与北约军队相比,俄罗斯弹药的储存条件通常很差,而且储存时间要长得多。如果五角大厦可信的话,俄罗斯正在发射一些 1980 年代初生产的炮弹。美国国防官员说,“你装上弹药,然后祈祷它能击发。”


俄罗斯的炮击在今年夏天达到高峰,之后有所下降。从理论上讲,如果它的弹药短缺真的像一些人声称的那样严重,那么它的射速在未来几个月应该会进一步下降。届时除非出现出人意外的生产激增或者某国慷慨捐助者,否则俄罗斯军队将无法发动需要炮弹的大规模攻势。


但是,《军事战略》(William Owen)杂志编辑欧文(William Owen)警告,不要这么乐观。即使一些俄罗斯炮弹是哑弹,也有很多会起作用。他说:料敌从宽,才不会出错。不这样做,则是“完全没有意义和愚蠢的危险”。


网民嚎叫:


Sam大树 发表评论于 2022-12-22 13:30:09

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约3百天,炮击密集程度逐渐减弱:很显然,乌军在炮击范围内的人数越来越少,毕竟天气已经够冷了,无法冲锋,傻子才会猫在又冷又湿的前线挨炮弹。

keliwang 发表评论于 2022-12-22 10:50:42

看新闻的报导乌克兰应该快统一俄罗斯了吧?

星球大战 发表评论于 2022-12-22 08:01:14

呵呵,只怕是大毛自己也有点担心,这些威力巨大的“老旧武器”,会不会刚一升空就在俄罗斯国土上遍地盛开了? :-)

---------------------------

Capitaltwo 发表评论于 2022-12-22 04:41:00

别忘了大毛还有6000枚老旧武器还没有动用。老旧武器没有准头,有些会响,有些不知道什么时候响,威胁更大。威胁更大。

nuinuima 发表评论于 2022-12-22 06:18:18

橡皮潜艇 发表评论于 2022-12-21 21:43:32

nuinuima 发表评论于 2022-12-21 21:17:24

橡皮潜艇 发表评论于 2022-12-21 20:29:12 能杀人就行了。被石头砸死跟被最先进的B21炸死有什么区别?

~~~~~~~~

还有军人被印军棍棒石头打死打残翻墙逃窜的对吧

被一发两百万刀激光制导炸弹炸死比被石头砸死更值?

~~~~~~~~

哪有可能,这个年代被敌方军人棍子敲死的石头砸死的军人一定更稀罕所以上新闻

性浪 发表评论于 2022-12-22 05:10:31

美国媒体这么说,那就更加让人没信心

Capitaltwo 发表评论于 2022-12-22 04:41:00

别忘了大毛还有6000枚老旧武器还没有动用。老旧武器没有准头,有些会响,有些不知道什么时候响,威胁更大。威胁更大。

groogle 发表评论于 2022-12-22 03:03:00

俄罗斯裤衩都要输光了 还吹牛逼呢 哈哈哈

Maori 发表评论于 2022-12-22 03:00:00

老大找小弟要吧,已經是強國了,有的是

马年生 发表评论于 2022-12-22 02:14:39

俄罗斯人的战略从来都是推土机式的,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现在都没有改变。这样推进边界四个州,以第聂伯河为界,基本上还是这一套。剩下的就是利用定点清除和连片轰炸结合,维持住推土机抢到的地盘。乌克兰是熟悉俄罗斯这个战法的,估计还是实力不够,胳膊拧不过大腿。

小宇宙大吃货 发表评论于 2022-12-22 01:48:00

耗没耗尽弹药我不知道 只知道号称世界军事第二的国家侵略邻国 结果被打得找不着北了 并且被大多数国家所不耻 内郊外困拉下了神坛

Sam大树 发表评论于 2022-12-22 01:42:11

跟当年中国打越南一样,不浪费,先把库存已过期和快过期的弹药消耗干净

lostman 发表评论于 2022-12-22 01:10:12

就喜欢看五毛如丧考妣

山龙 发表评论于 2022-12-21 23:41:00

希望俄罗斯弹药耗尽,普京精力耗尽,滚出乌克兰

gameon 发表评论于 2022-12-21 23:17:21

从理论上讲,俄军的弹药根本不可能用尽。如此简单的道理,这些经济达人居然整不明白? 呵呵

bsmile 发表评论于 2022-12-21 23:13:16

几个月以前乌克兰方面就在吵吵俄罗斯弹药告急了。。。结果承受了好几顿猛的攻击。。。现在又开始吵了

Diesel10 发表评论于 2022-12-21 23:01:19

tankbig 发表评论于 2022-12-21 22:14:00

俄国在冷战时备的弹药不会这样少吧

====================

算算89年到现在多少年了,33年!所以俄罗斯冷战高峰期库存的弹药至少都有四十年左右的时间,再加上苏联弹药和储存管理本来就粗放简陋,所以这些弹药的安全性早就听天由命了。同样,俄罗斯的核武库更是破旧不堪,因为核武需要的维护要求更高。

tankbig 发表评论于 2022-12-21 22:14:00

俄国在冷战时备的弹药不会这样少吧

橡皮潜艇 发表评论于 2022-12-21 21:43:32

nuinuima 发表评论于 2022-12-21 21:17:24

橡皮潜艇 发表评论于 2022-12-21 20:29:12 能杀人就行了。被石头砸死跟被最先进的B21炸死有什么区别?

~~~~~~~~

还有军人被印军棍棒石头打死打残翻墙逃窜的对吧…被一发两百万刀激光制导炸弹炸死比被石头砸死更值?

HighEnd 发表评论于 2022-12-21 21:22:47

俄雜们不要玩文字游戏,炮弹耗尽不是说没有炮弹可以用,而是说没有足够的炮彈可以用來發動大規模攻擊。

nuinuima 发表评论于 2022-12-21 21:17:24

橡皮潜艇 发表评论于 2022-12-21 20:29:12 能杀人就行了。被石头砸死跟被最先进的B21炸死有什么区别?

~~~~~~~~

还有军人被印军棍棒石头打死打残翻墙逃窜的对吧

lthy 发表评论于 2022-12-21 21:12:41

老旧炮弹由于长期内应力释放会变形,很容易引起卡壳炸膛,没打到别人先让自己送命。

橡皮潜艇 发表评论于 2022-12-21 21:01:27

朕不给你不能抢 发表评论于 2022-12-21 20:57:00 我虽然也是支持乌克兰反对俄罗斯的,不过这个弹药快要耗尽的消息一遍又一遍的发,怎么俄还能到处烂炸?我看指不上人家弹药耗尽了,还是去想别的办法…马拉松不是在终点才输的,看途中的姿势就有数了。

朕不给你不能抢 发表评论于 2022-12-21 20:57:00

我虽然也是支持乌克兰反对俄罗斯的,不过这个弹药快要耗尽的消息一遍又一遍的发,怎么俄还能到处烂炸?我看指不上人家弹药耗尽了,还是去想别的办法吧!

beepee 发表评论于 2022-12-21 20:52:00

西媒六个月前就称俄弹药快耗尽了

马年生 发表评论于 2022-12-21 20:39:51

如果才消耗的1980年生产的弹药,俄军的弹药还多得很嘛。

橡皮潜艇 发表评论于 2022-12-21 20:29:12

能杀人就行了。被石头砸死跟被最先进的B21炸死有什么区别?

stapler123 发表评论于 2022-12-21 20:19:37

美国支援乌克兰是自二战反法西斯战争以来最大的反侵略援助,仅美国的一年的的援助超过俄罗斯穷逼一年的军费,全面碾压流氓俄罗斯,这样让所有人对正义存有希望。


谢选骏指出:俄罗斯是蒙古人糟蹋出来的人渣、欧洲边缘的的废垃——这些罗煞鬼使用俄罗斯过期的废物,真叫般配。

谢选骏:被黄鼠狼吃掉是鸡鸭的幸福

 



《鸡年第一“案”:黄鼠狼到底吃不吃鸡》(2017-02-13 动物研究所)语音播报:


鸡年伊始,但出乎意料的是,新年的主人公——鸡还没怎么出风头,“拜年”的黄鼠狼却先成为了“网红”。


本文笔者于大年初一发布的关于黄鼠狼的微博


这本只是一个诙谐的段子,但随着热度的提升,公众对“黄鼠狼给鸡拜年”这件事的关注程度超过预期,不少网友都提供了自己家的鸡被黄鼠狼吃掉的生活经验。黄鼠狼到底吃不吃鸡?它们的主要食物是不是鸡?下面,我们就来严肃认真地聊一聊这件事。


黄鼠狼指的是什么?


我们通常说的“黄鼠狼”到底应该是什么动物?是谁开始使用“黄鼠狼”这个名字,并把它传播开来的呢?


这个就需要做一些考证的工作。还好,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黄复生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动物名称考》刚出版不久,为我们提供了便于检索的工具和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查“黄鼬Mustela sibirica”物种,有如下古代名称——鼪、黄鼠狼、鼠狼、地猴、艾猴。


两晋时期的著名学者郭璞,曾为《尔雅》《方言》《山海经》等多部书籍作注,他那个时候所提及的“鼪”,即指鼬或鼬鼠,通常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黄鼬。宋·邢昺《尔雅注疏》、南朝梁·顾野王《玉篇》中也提到了“鼪”。


而对“鼪”有怎样的解释呢?郭璞注到:“江东呼鼬鼠为鼪,能啖鼠,俗呼鼠狼。”也就是说,它是因为吃老鼠,而被叫做“鼠狼”的。那么,还要反推“鼬”是什么?回过头来,我们还得查我国第一部辞书——《尔雅》。


《尔雅·释兽》中有一个“寓属”,归纳了几种有鼠字部首的动物。很多后来的训诂学者(编者注:训诂,指解释古代汉语典籍中的字句。一般认为,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叫“诂”。《尔雅》前三篇叫《释诂》《释言》《释训》,“训诂”一词由此而来。),貌似大多认为“寓属”指的是猕猴、猴类或者灵长类,所谓“寄寓木上,故曰寓”。寄寓就是寄居、居住、栖息的意思。当然,这样解释也不算错,但对古人定义的这个概念,还是有些狭隘了。实际上,我们认为,寓属,就是一类善于攀援或者树栖的哺乳动物,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按照生态类型或习性给动物分类,相当于给鸟类分成游禽、涉禽、陆禽的概念。


《尔雅·释兽》中说得很清楚:“今鼬,似鼦,赤黄色,大尾,啖鼠。江东呼为鼪。音牲。”从简单的形态描述,不难想象,这里解释的物种,确实应为黄鼬。


而“黄鼠狼”这个名字的出现可能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书中解释到:“鼬,一名黄鼠狼。又名鼪鼠。又名地猴。”


让黄鼠狼这个名字更广泛地传播的,恐怕是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可以说这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博物学”著作了。《中国古代动物名称考》中称《本草纲目》卷五一下(兽部),使用了“黄鼠狼”。


《本草纲目》对黄鼬还有很多介绍:“按《广雅》,鼠狼即鼬也。此物健于搏鼠及离畜,又能制蛇虺。”“鼬,处处有之,状似鼠而身长尾大,黄色带赤,其气极臊臭。”


从古籍中不难发现,我们的古人对黄鼬这个物种很早便认识得非常清楚。黄鼠狼,就是黄鼬。


但是今天,广义的“黄鼠狼”似乎被更多的人接受。就像电影《疯狂动物城》中,把小偷杜克(Duke Weaselton)翻译成“黄鼠狼”的问题。有不少译者,几乎见到Weasel就都翻译成黄鼠狼。由此,“黄鼠狼”又成了所有鼬在新时期下的代名词。


黄鼬的身世


黄鼬的拉丁学名中的种加词是sibirica,暗示了它的发现地(模式标本产地)可能在西伯利亚。1773年,德国著名生物分类学家彼得·帕拉斯(Peter Simon Pallas, 1741-1811)将采自阿尔泰西部的标本命名为Mustela sibirica,实际上这里并不是严格的西伯利亚。而分布于我国新疆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的黄鼬,均归为指名亚种。


但其实,黄鼬的主要分布区要比西伯利亚更靠南:欧亚大陆中东部的北纬45°~60°之间,以及中国中东部和南部地区都是它们的分布区。


黄鼬利用的生境也极为多样,几乎除了新疆的沙漠地区以及青藏高原的贫瘠荒凉地区之外,它们可以生活在祖国的各个角落,包括原始森林、次生林、草原、平原和山地地区,当然还少不了村庄、耕地附近,乃至城市的角落。但数量最多的地区,也是我国最为富庶的地方,例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等;其次,是秦岭、四川盆地和东南沿海丘陵地区;而其他省区的数量则明显较少。


黄鼬一般属于夜行性,特别是冬季喜欢在晨昏活动,但其他时候也会在白天活动,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的话,白天活动也很频繁。据《中国动物志 兽纲 第八卷 食肉目》记载,5~6月间,哺育幼鼬期,母鼬白天活动更频繁。6~7月间,幼鼬出巢,由母鼬带领,昼夜活动。


黄鼬每年2~4月发情,雄性可与数只雌性交配。妊娠期因不同地区,而时间各有长短,譬如在原苏联为28~30天,在我国辽宁为33~40天,在江苏则为40天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多在5月产仔,每年5~6只,少则2~3只,多则11~13只。


我们身边的黄鼬


通过这些科学文献,我们不难看出,黄鼬是一种善于在城市环境中生活的食肉类动物。或许,很多人都与黄鼬有过各种邂逅和缘分。


笔者(编者注:张劲硕)从小在北京长大,与黄鼬早就有过“亲密”接触: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我在一楼院子里养了两只白兔。一天中午正在床上躺着休息,眼瞅着一只小白兔飞速地蹿出,后面紧跟着一只黄鼬。我急忙起身,大吼大叫,吓走了它。还有一次,我眼看着一只黄鼬从窗户根儿的棚子上探出脑袋,与我对峙了几秒钟。


即使今天,在北京的许多公园、大学校园或者小区,例如北海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校园中都能见到黄鼬的身影。它们或光天化日之下,觅食于枯枝落叶之中;或月黑风高之夜,穿梭于大街小巷之间。


就在去年,吴海峰也有这样的经历:一个夏日的傍晚,我竟然亲眼看到一只黄鼬在树上,我发现它的时候它也正盯着我,对视一秒之后它便纵身一跃跳进了高高的草丛中消失不见了。看似平日里只在地面活动的黄鼬其实也会爬树!那么它爬到树上是去做什么呢?是去树上寻找食物了吗?


黄鼠狼岂止给鸡“拜年”


或许你没听说过黄鼠狼爬树,但一定听说过东方宝石——朱鹮(Nipponia nippon)。它们的老家位于秦岭南麓的陕西省洋县。之所以说洋县是朱鹮的老家,是因为现在生活在陕西、北京、河南和浙江等地,以及韩国、日本等国的全部2600余只朱鹮,都是中科院动物所刘荫增先生带领的考察队于1981年在洋县发现的那7只朱鹮的后代。


这7只朱鹮在刚被发现时生存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便是来自天敌的威胁,这其中就包括黄鼬。因此,保护区工作人员及当地老百姓会在朱鹮筑巢的树干上裹上滑滑的塑料布、铁皮或涂上工业黄油,戴上伞形罩,甚至挂上层层刀片,防止蛇或黄鼬爬上树取食朱鹮的雏鸟或卵。由此可见,黄鼬会对在树上筑巢的鸟类的雏鸟及卵的安全造成威胁。


黄鼬能爬树取食雏鸟或鸟卵,那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取食在地面筑巢鸟类的雏鸟及卵就更不是问题了。


在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生活着一种仅分布于中国甘肃、青海及四川的珍稀濒危鸟类——斑尾榛鸡(Bonasa sewerzowi)。斑尾榛鸡与朱鹮同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体型大小与家鸽近似;但与朱鹮不同的是,斑尾榛鸡在大树底部的凹坑中筑巢繁殖。在莲花山保护区,我们就亲眼见到红外摄像机记录的两起黄鼬袭击斑尾榛鸡成鸟的案例。聪明的黄鼬不但能独自猎杀斑尾榛鸡,甚至为了安全地享用猎物,它们还会将斑尾榛鸡拖到洞中。连成鸟都能捕杀,就更不用说几乎没有反抗能力的雏鸟和鸟卵了,只要能发现并悄无声息地接近猎物,猎物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黄鼠狼给鸡拜年”,正常而非常态


但黄鼬并非只生活在远离城市、乡村的人口稀少的区域,正如前文所说,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北京城市中,以及其他很多城市里,我们也能见到黄鼬的身影;在几十年前这些地区尚处于未开发阶段时存在的黄鼬种群可能更大,甚至会时常“闯入”人类的势力范围,并与家养动物发生“亲密接触”。


与黄鼬关系最密切的笼养动物莫过于家鸡了。我们时常能听到谁家一年有多少鸡被黄鼠狼吃掉的传闻,有时还会抓住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现形:黄鼠狼会咬住鸡脖子喝血,还能咬住鸡头部的某个部位操控鸡的行走方向,甚至还有传言说黄鼠狼能魅惑意志不坚定的人。也正是由于这种与人类“亲近的”关系,加之一些与黄鼠狼有关的“封建迷信”或神话传说的存在,因此在许多地区,人们将黄鼠狼尊为“黄大仙”。


无论封建迷信的传闻是否真实,但黄鼬能杀死、吃掉包括家鸡、鸽子、鹦鹉在内的家养鸟类却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在全国各地都广泛存在。对此,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也总结出了一系列办法来减小黄鼬对家鸡的伤害:半夜里听到鸡叫很有可能是黄鼠狼来了,就要到鸡舍中去巡视检查;对漏洞进行严防死堵;在黄鼠狼经常出没的地方下铁夹子;而被人们认可最多的办法似乎是养狗和鹅,因为狗和鹅具有很强的领域性,对闯入领地的动物具有很强的驱逐性。


黄鼬对笼养动物的侵害不但发生在鸡舍、鸽舍中,在动物园、繁育中心等单位也时有出现。


曾几何时,在北京动物园,“黄鼠狼给鸡拜年”的事情就经常发生。除了性情剽悍的几种马鸡,其他几种雉鸡基本都曾有过个体被黄鼬侵犯案例,尤其是它们的卵。黄鼬还经常偷吃喂给其他动物的鸡蛋。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也曾有过黄鼬吃掉黄腹角雉雏鸟的情况。而在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曾经也发生过疑似黄鼬捕食体型较小、体质较弱的受助猛禽的案例。当然,随着人们采用主动堵漏的办法,这些现象现在已大为好转。


那么,为什么黄鼬会经常出没于鸡舍和动物园等地呢?要知道在野外遇到野生的朱鹮、斑尾榛鸡,并成功抓住可以自由活动、且活动能力较强的成体是多么的困难(但也不是不可能,例如生病或体质较差的个体),但抓住活动能力较差的雏鸟或卵就相对容易多了;而在笼养条件下,笼舍位置相对固定,鸟类密度较野外更大,且大多从小被束缚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活动范围较小、活动能力较差,因此如果不是自己有能力反抗甚至反攻的话,恐怕难以躲过黄鼬的尖牙厉爪。


家鸡不但是人类的食物,更是生活在鸡舍周遭的黄鼬的重要食物。成群的肥美多汁的家鸡中总有一两只相对弱小,它们在人类的庇护之下几乎丧失了野外生存必备的技能,加之笼舍空间有限,更使得它们没有太多的反抗余地,限制了家鸡的逃窜。因此,如果没有人、狗或鹅的及时出现,鸡群中死伤一两只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所以说,“黄鼠狼给鸡拜年”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为什么说是非常态呢?


黄鼬的主要食物不是家鸡


作为一种进化了千百万年的鼬科动物,它的演化史、自然史,它的生物学、生态学上的属性,决定了黄鼬的主要食物是啮齿动物,而不是家鸡。


这方面,早已耄耋之年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兽类学家盛和林先生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做了大量工作研究黄鼬。


我们今天比较容易检索到的是盛先生在1983年第3期《大自然》杂志撰写的一篇科普文章《黄鼬功大过小》。他写到:“我们曾在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湖北、河南、吉林、黑龙江、内蒙、山西、河北等主要产区解剖过4978只黄鼬的胃,发现它们主要吃老鼠、蛙类和昆虫,也吃些蛇、蜥蜴、小杂鱼,甚至蜗牛、蚂蟥、蚯蚓等无脊椎动物。在食物严重缺乏时,个别的也以带甜味的芦苇根和薯块充饥。在解剖中,仅发现两个胃有家禽,一个胃内有幼家兔。”


为什么盛和林先生对4978只黄鼬的解剖研究中却“仅发现两个胃有家禽”呢?该研究取得的样品虽然来自我国从南到北的很多省份,但在文章中并没有说明样品具体的采集地,是城市?农村?还是未被人类开发,甚至人类不曾涉足的地方?是在距离鸡舍多远的距离内?鸡舍是简陋的,还是牢固的?要知道,在这些地区,家鸡的密度存在很大差异,这也许将对研究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董路博士在看到笔者的朋友圈之后也曾留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表示,黄鼬一般不偷鸡,是因为想偷而偷不到,如果给它机会,它很可能会偷鸡吃。另一方面,人类的活动,如耕种和储存粮食会促进鼠类密度的增加,从而为黄鼬提供了更多更易获得的食物,而使得黄鼬更愿意接近人类。鸡舍的破绽与否也决定了黄鼠狼是会经常去“拜年”,还是去“拜年”而被挡在门外。所以,这些数据是否可以说明黄鼠狼就不偷鸡呢?


我们通过上海自然博物馆何鑫博士,与盛和林教授取得了联系。盛先生表示:研究的黄鼬样本大多来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广泛存在于全国各地的毛皮收购站,而这些黄鼬则由各地的猎人从多种生境中、通过各种办法猎杀得到;而在4978个样本中,只有2个能通过形态明显鉴别出胃容物中存在家鸡的羽毛或喙,但这并不代表其他的黄鼬没有捕杀过家鸡等其他家禽,或胃中没有家鸡的残留物。但限于当时技术条件有限,能够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也不得不令人钦佩。


另外,且不论样本来自全国各地,即使是生活在同一个鸡舍周围的黄鼬,也很有可能会因为个体差异(包括个性、体质等)而导致对闯入鸡舍捕食家鸡这一行为的表现有所不同,用一句俗语来说,就是“撑死胆儿大的,饿死胆儿小的”;更何况,虽然我们经常能听到黄鼬进入鸡舍捕杀家鸡的案例,但我们并不知道在周围环境中究竟存在多少黄鼬,更不知道在黄鼬的整个分布区分布着多少只黄鼬,因此很难给整个黄鼬家族的所有个体扣上一顶相同的帽子——黄鼬以家鸡为主食。更何况黄鼬分布范围广大,不同的环境中食物差别明显,甚至也会随季节的变化有所不同,因此黄鼬对食物的选择或许也存在差异。


与人争食的动物还有很多


总之,高密度的家鸡为生活在鸡舍周围的黄鼬提供了唾手可得的食物,虽然这对人类经济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但毕竟黄鼬同人类一样也是这片土地的土著居民,它们只不过是顺手享用了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富集的食物——家鸡。


类似黄鼬捕食高密度的人类食物的案例还有很多,例如以褐家鼠(大家鼠)为代表的老鼠,它们在人类聚集区附近也大量存在,并以粮仓中取之不尽的粮食等人类的食物为食;在粮食收割存入粮仓之前,人们似乎还要小心以蝗灾为代表的昆虫灾害对粮食的危害。如果人类“防守”不当,那么在粮食丰收的年份蝗虫或老鼠似乎也可能大量出现,随之而来的是,它们的天敌,包括各种猫头鹰,甚至包括黄鼬也会大量繁殖。这就是食物链的神奇之处。当然,神奇的大自然也会通过更加复杂的食物网来保证这些捕食与被捕食关系的稳定。


但似乎从源头打破这一平衡的,还是我们人类自身,只不过我们同时也为这些野生动物创造了同样有利于它们生存的环境罢了。而同样是人类劳动生产的粮食蔬菜,我们愿意给鸡、鸭、鹅享用,却不愿意和老鼠、蝗虫分享;同样是家鸡,我们愿意远道而去喂给野生动物园的老虎,却不愿意和鸡舍周围的黄鼠狼分享。这并不奇怪,毕竟粮食和家鸡都是我们辛勤劳动的产物。


黄鼠狼是人类的朋友,而非敌人


盛和林教授负责撰写了《中国动物志 兽纲 第八卷 食肉目》中的“黄鼬”部分,先生用较长的篇幅分析黄鼬的食性。毫无疑问,就这个物种而言,黄鼬的主要食物是啮齿动物,而不是家鸡。但同时,他也指出:“某些黄鼬可能经常盗食家鸡,甚至一次咬死多只,成为特殊的有害个体。”


我们切记,不要因为黄鼠狼“给鸡拜年”,就彻底否定黄鼠狼的“功劳”。对动物的评价,万万不可强加入人们的主观态度。之于自然界,每一个物种都是有益的,没有所谓的害虫、害兽之分。


致谢


华东师范大学盛和林先生、北京林业大学丁长青先生、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段文斌先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方昀先生、北京师范大学董路先生、北京动物园王曦女士、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陈月龙先生、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张率女士、上海自然博物馆何鑫先生等。


谢选骏指出:黄鼠狼的动作鸡块,例如比家猫要快上五到十倍——有一次在1985年的北京,我看见一道黄色的影子在屋脊上一闪,箱盖已经大开,里面的一只小兔子就不翼而飞了。我知道那绝不是家猫。至于说到被黄鼠狼吃掉是鸡鸭的幸福,因为鸡鸭最重要死在圈养它们的人类之手,与其被慢慢虐待而死,不如在被黄鼠狼一下子吃掉,那就算是鸡鸭的幸福了。


谢选骏: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冒死逃离共产党中国

 



《拿命去赌!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出现在这里……》(2022-12-19 RFA)报道:


哥伦比亚和巴拿马边境交界的达连隘口(Darién Gap)与丛林,是一条极具危险的偷渡路径。近年来,这里的偷渡者队伍除了拉丁美洲人,赫然多了中国人的脸孔。


新疆乌鲁木齐一场大火成了最后一根稻草,燃起自1989年以来,中国国内罕见的集体抗议。但在最后一根稻草点燃之前,人民对政府怨怼不满的情绪,已蛰伏在近年的移民趋势上;今年4月上海封城之后,“润学”更大为流行──润与英文Run同音,意为跑路、逃跑之意。


中国人民在严峻的疫情封控下,想尽办法离乡出走,有的到泰国、日本或欧美,有些则选择走上一条可能是最危险的逃难路径──跟着偷渡的拉丁美洲移民,一起徒步穿越险峻的巴拿马雨林,一路向北,途经多国,再从墨西哥边境翻越铁丝网,偷渡进入美国。 


“这名字怎么念?”一位哥伦比亚游艇公司的工作人员,看到我同是华人脸孔,在加勒比海的一处登船处问我。

“周俊。”我协助中国人周俊,发出正确的罗马拼音。工作人员用西语腔调试着重述。


这时52岁的周俊,在数十位带着行李、背着孩子的南美人面孔之中起身,牵着在厄瓜多尔领养的流浪狗牛牛,在11月初的一个上午,准备从哥伦比亚西北部的海滨小镇内科克里(Necoclí)登船,到巴拿马的边境。


一旁海滩酒吧,正播着轻快的加勒比海骚莎乐(salsa),身旁对话全是西班牙文。周俊与其他3位中国公民,包括一个10岁的小孩,讲着普通话,背上行李,登上预备前往险峻巴拿马丛林的船只。他们预计搭船抵达哥伦比亚与巴拿马的边境,再一路向北走,以陆路方式非法穿越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到墨西哥,再翻越边境的铁丝网,偷渡到美国。


位于哥伦比亚西北部的内科克里,本来是哥伦比亚人海边渡假圣地,原本的游艇公司主要服务观光客。但COVID-19疫情之后,各国出现大量失业与经济压力,导致数十万人纷纷挺险偷渡。他们主要来自委内瑞拉、海地、厄瓜多尔,也有来自非洲、阿富汗和印度等国家,前仆后继来到哥伦比亚西北部靠近巴拿马的码头,搭船前往雨林入口,完全改变了内科克里的样貌。


海滩上曾一度出现帐篷为患的景象,一些游艇公司、饭店甚至都直接改做偷渡客的生意。


内科克里唯二的游艇公司老板马林(Freddy Marín),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受《报道者》的采访时,坦承“比起做观光客的生意,卖船票给(偷渡的)移民,确实比较赚钱”,又不断强调自己在帮助这群移民。他们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为这群涌入的移民服务,目前80%的客人全为尝试非法偷渡的移民。访问时的办公室外头,一边是国际移民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的布棚,一边是内科克里地方政府的驻点,正前方是通往船只的甲板。来自阿富汗、海地、印度、中国等肤色多元的乘客,正坐在布棚下等待登船。 


11月4日,来自拉丁美洲、非洲、亚洲等各国的移民,带着帐篷、雨鞋、睡垫,从哥伦比亚内科克里(Necoclí)港口登船,准备穿越哥伦比亚与巴拿马交界的达连隘口(Darién Gap),试图偷渡前往美国。


内科克里唯二的游艇公司老板马林(Freddy Marín)表示,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公司开始为尝试偷渡的移民提供服务;2022年2月后,开始出现中国人,到了下半年,中国移民更是一群一群抵达内科克里。 


哥伦比亚与巴拿马交界是达连隘口(Darién Gap),进入隘口后,就是被国际媒体称为南美最险峻的雨林──达连丛林,其中未经开发,没有任何公路或马路,靠哥伦比亚的一边是河流湿地,而靠巴拿马的一边则是山地热带雨林。


这条隘口,不只丛林高耸,路上也因黑帮势力盘据,毒品走私猖獗,整条路线危机四伏。疫情前,一年只有几千人踏上这条路。但今年1~10月,已有至少21.5万人尝试跨越,其中有3.3万是小孩。国际移民组织表示,光2021年,至少有51具尸体在这座丛林里被找到,但实际上的死亡人数应高出更多。《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记者们,在2022的下半年,亲自走入达连雨林记录委内瑞拉、海地人等拉丁美洲移民,在泥泞与湍急的河流之中,如何犯险前往美国,引起国际对这条路径的关注。


而近一、两年,这条以拉丁美人为主的偷渡路径,也开始更多地出现中国人的面孔。


政治高压加疫情封控,中国“润”友们广传偷渡美国路线


“我最近听说厄瓜多尔的偷渡路线很火,在Twitter上有人整理指南,在抖音上还有人直播这条路线,”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国移民仲介向《报道者》表示,他从2016年开始做移民仲介相关业务,“其实这是一条一直有人走的地下路线,但最近火起来,是因为很多人在网上分享,新媒体的传播力快。”不过这名仲介强调,这条路线十分危险,并且是违法偷渡,不应宣传。最近,拜登(Joe Biden)政府向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上诉,希望恢复一条联邦法律──该法律将“鼓励非法移民”视为刑事罪行。


这条偷渡路径,中国网民称其为“走线”,其实过去就有一些中国的异议人士铤而走险,在一部1990年代的剧情片《爱在别乡的季节》,剧中由梁家辉饰演的男主角,也是经巴拿马、墨西哥偷渡到美国。对南美人来说,疫情前也有人试图穿越达连雨林,但因为风险高、资讯量少,并未形成一条成熟的路径。


近两年因为疫情和各国的政治局势,许多国家的人民被逼上绝路,加上社交媒体日愈发达,Facebook、Tiktok和Telegram上都有相关的分享资讯,更有许多仲介、旅游公司跳入这门数百万美金的生意,大肆宣传包办“安全”穿越雨林的服务,从住宿、交通、装备、“向导”和协作等,都可以找到人打理,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偷渡产业链。


根据巴拿马政府的统计,今年已经有超过21万人走上这条路。


中国更因为长达3年严峻的清零政策与疫情封控,外加不断增强的全方位政府管控,社会整体环境的自由度更加紧缩,许多中国人受不了,想尽办法出走,网络上称这波移民潮为“润学潮”(Run Philosophy),或有些网民称这是“用脚投票”。


“以前有(中国)异议人士走这条路,但是到了美国都不会说。前年(2020)疫情开始,中国(内部)搞得很严重,有很多人把这条路爆出来,还有人开始写攻略,一传十,十传百??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了。”周俊坐在风特别强劲的港边,拿出手机,滑着Telegram多个关于“走线”的群组,例如“风雨中抱紧自由”、“移民欧美每周走线攻略群”;Twitter上还有已经走完全程的中国网民,分享这条走线的细节,包括找“特殊向导”甚至是“蛇头”的价位、雨林的难易路线,以及一路上给各地警察的贿赂价格区间。 


拿命去赌!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出现在这里……


2020年2月“润”出中国的周俊,加入多个讨论如何从南美偷渡到美国的电报群,安排自己的南美“走线”路径。他说,有愈来愈多走这条路线的中国人,分享相关资讯,这条路线才开始在网络上传开。 


巴拿马到美国的路线,成为像周俊这样的异议人士,或受不了疫情管控、财务却不够宽裕的青壮年“润”出中国的其一选择,他们可能付不起动辄数十万人民币的留学费用,甚至几百万至上千万人民币的投资移民费用,又或是特别向往美国的自由社会。有些,甚至带着一种冒险的心态来到这里。                                                        

“『润』这个词已经有一段时间,最早它有偷偷跑掉的意思,是在国内出了一些问题,例如经济上出问题,或者官员跑路——后来稍微引申到一些读书的或者一般人的这个说法,但今天这种使用就是一种急切要离开,这个显然是今年4月份(上海封城)开始,”长期研究中国流动人口的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演化人类学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 für evolutionare Anthropologie)所长项飙表示,考虑到中国当下出入境困难等因素,“润”的实际人口规模可能不大,它更应该被理解为一种心态──即使许多人走不了,也有了一种“预备移民”的心态。


夹杂在南美人里的中国人说,这是一场向往自由、冒险的旅行——“来到这里,基本上就是拿命来赌的,”来自中国江苏的周俊一边说着,一边出示联合国难民署(UNHCR)发给他的难民证。他反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时常举着人权自由旗帜,骑越野摩托车,深入西藏等被当局高度监控的地区。这些激进的行径,使他在2017年与2019年二度被送进精神病院。出院后,周俊称中共的相关部门没有一刻不监控着他。“我们受迫害的,对中共的恐惧,真的是刻在骨子里。”他说自己早已豁出去,也切断了家人的联系。


COVID-19在中国爆发后,2020年2月,周俊决定永远离开中国。他先想办法到泰国(注:中国护照到泰国为落地签),并向当地联合国难民署申请难民证。但鉴于中共在东南亚的势力,他仍感到不安全。2022年领到难民证后,周俊决定尝试最冒险的路径,从南美到美国。他称其为一场“深度旅行”。


根据哥伦比亚内科克里小镇里熟悉此事件的政府人员说,从2021年开始,就有出现中国人的身影,人数更在2022年9月大幅成长。“来自亚洲的移民,我们确实看到明显的增加。来自中国的大多是20到30岁的成年人,8成左右是男性,也有女性,比起其他国的移民,中国人比较有一点钱,状况比较好,他们自己订饭店、付交通费、打点食物,待几天就走,也不需要什么帮忙。”


此位不愿具名的政府人员私底下向《报道者》记者表示,现在这条路线,亚洲人数中最多的已经是“中国人”,他们都知道中国人在哥国若没有签证,就是非法入境。“现在哥国政府的态度是,尊重移民移动的自由——实务上来看,真要把他们(中国人)遣返回去,实在是太贵了。”


根据哥伦比亚移民署提供《报道者》的数据,今年1~11月底,有1,028位中国公民以非正规途径从厄瓜多尔入境哥伦比亚,其中光是11月就有485位,其中99.8%以上是在内科克里登记。实际上有多少中国人死在达连丛林里,官方并无相关数据。


根据内科克里两间主要安排到巴拿马达连丛林入口的船公司统计,在周俊出航的当周,就有122位中国人购买船票。一日早上,有19位中国人正穿着救生衣在内科克里的港口等待出航,其中包括6位女性、3个小孩,一位母亲手里还抱着婴儿。


在镇上,都能看到正在购买睡垫、帐篷和雨鞋的中国人,以青壮年人为主,男性居多,但也不乏有女性与小孩。


一间外墙缤纷体面的饭店餐厅里,5位中国人边吃着午餐边告诉我,他们这团十几人,原本不认识,是在社交媒体的群组里组团后,一起过来。他们几乎一句西文都不会说,英文也不太通,就靠翻译软体跟当地人沟通。


其中一位年轻、打扮时髦的女生说,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是很有前景,只是受不了疫情管控,决定出来“冒个险”,考虑5、6年后再回中国。同桌的另一位男性则大声嚷着:“只要习近平不下台,我就不会回去!”


“受不了,出来『旅行』,看看世界,”来自北京、做媒体设计工作的父亲志峰(化名),坐在港口边的水泥座椅上,穿着夹脚拖晃着双脚对着我苦笑。他身形矮小,在今年8月,独自带着10岁的儿子远走。聊起来之后,他才坦承:“我没办法忍受我的儿子每天上学都要做核酸。”他也清楚知道,习近平必定会连任中国国家主席,政治环境只会更加紧缩。


“我们这路上,都是逃离迫害、向往自由的。”


要润出来,先要突破中国边境封锁


他们南美的第一站,都是到中国公民不需签证即可入境的厄瓜多尔。但在中国政府对边境控管、护照申请严加管控的情势下,要离境是愈加困难。


“我从土耳其到基多(Quito,厄瓜多尔首都)的飞机上,同机就有3、40个中国人。你知道还有很多人想出来,但被卡住出不来——有的在半路被卡,有在国内被卡,”周俊表示,许多人想出来都出不来。


2021年8月4日,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宣布对“非必要、非紧急”出境事由暂不签发出入境证件。截至本报道出刊日,中国官方态度仍认为国际旅行风险高,不鼓励个人出国旅游、观光与探访朋友。即使找到出国的“必要和紧急”理由,在中国国内更新护照或第一次领取护照,也愈加困难。2021年上半年核准的护照,仅有2019年同期的2%。


35岁的程杰(化名),在2022年8月初,与太太和3个小孩──分别为3到6岁大──就差点无法出境中国。最后他们突破重重关卡,历经10个国家、3个多月,终于抵达美国加州。


程杰本来是汽车生产公司的技术工人,但因为疫情,不断经历裁员,换了3份工,收入不稳定,每个月还要缴4,000到5,000人民币的房贷。“润出去”的念头一直在他心里。


“小孩天天在家上网课,加上疫情封控,上不了班,不能工作;公司开不了工,把你解雇,没有收入,没有补贴——在这样的体制下,要说什么又不能说,真的太悲哀了。”程杰在抵达美国几日后,在美国的仓库打工,用极少的下班时间接受《报道者》采访。


偷渡本来不是程杰的首选。2021年他个人先尝试申请美国留学签证,计划拿到签证后,再申请家人陪读,希望借此带全家一同赴美。但花了大半年,申请各种文件证明,他的留学签证还是遭到美国拒绝。


他心一横,决定卖了车,太太也卖了做生意的店铺,他们再借了一笔钱,筹了30万人民币(约新台币130万元),决定带孩子们闯关,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他们先假装到“澳门旅行”(注:因澳门与香港为特别行政区,相对中国大陆的海关,比较宽松,较有机会放人出国),计划从澳门飞到其他国家。结果还没有到澳门,他们在珠海关口就被海关人员拦下。


“我们先被关进小黑屋审查,工作人员过来,我交出港澳通行证,但他要我交出护照,问了我很多问题。他还说,你是不是想去别的国家。他把我的手机和护照都拿走,还用关键字查我手机,可能怕我是反共分子,去国外乱搞。”还好程杰事先将朋友圈中反共和反俄罗斯的敏感内容都删除,在一小时后,全家被释放。


“我本来以为我们走不了了。从(出珠海关口)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决定要去(美国)了!”


程杰先经台湾转机飞泰国曼谷,再飞土耳其伊斯坦堡。在土耳其停了半个月,等到有了一万多人民币飞厄瓜多尔的机票,立即买了5张给全家的票,终于来到他们在南美的第一站:厄瓜多尔首都基多。他们买了些粮食和水后,搭巴士到厄瓜多尔与哥伦比亚边境的图尔坎(Tulcan),包了一辆汽车,开了两天两夜直抵哥伦比亚的内科克里,再搭船进入巴拿马达连丛林入口。


一家五口的故事:爬山坡、过急流,“没想到危险的程度是可能死亡”——达连丛林多是泥泞路,需跋山涉水才得以穿越。丛林内也有许多黑帮势力盘据,危机四伏。


程杰在走线过程中,将自己与太太和3个孩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捆绑在一起。 


偷渡路线催生了各种赚钱揽才之道,丛林中的路线、营地和食物都需要付钱“打点”,偷渡客称这些收钱带路的人为“向导”。


“有些路线只要1、2天就可以到,但一人要1,000美金,我们没有那么多钱,”程杰说,他们一家人因此选择了更便宜的路线,“本来预计是3天,我们最后走了5天才出来。”


程杰负责背全家15公斤的背包,一开始包括一个5人帐、防水垫还有足够的水和食物。一家5口走到第二天,面对着一个接着一个的山坡,爬得全身都是泥泞,体力透支,连程杰都几乎走不动。他最后请一个南美人帮忙扛行李,付了50美金,才勉强撑过第二天。


走到第三天,他用手机翻译软体问身边的南美人还要多久才到,误以为只要再2个小时就可以出雨林。他们特别开心,为了减轻行李负担,决定把仅剩的食物几乎全分给路上没有食物的南美人,也把早已进水的帐篷扔在路里。后来才发现,他们离出口还很遥远。


傍晚开始下起雨,他们知道不能再走下去,便捡了一个被丢弃的单人帐篷,5个人挤在湿冷的遮荫下,抱着取暖渡过一夜。


第四天,因为滂沱大雨,导致河水迅速暴涨,他们要横越一条水深最深两米的湍急河流,如果没有抓紧绳子,随时会被冲走。小孩因为比较轻,沿路被大人抱着过河,但大人就得要靠自己。


“我们沿着水流方向走,水特别急,到三分之二时,我太太就撑不住,我试着抓住她,挣扎了几下,我也没办法拉住,一瞬间她就被冲走了,大概冲了十几米。”


“当时没有想过,危险到会有可能死亡的程度,”程杰回忆着现场,仍历历在目,“当下我特别害怕,脑中闪过可怕的画面,孩子哭了,看着妈妈被冲走,大声哭喊着妈妈,我真的不知所措。”


还好,后面的几个南美人看到她距离岸边大概4、5米,冲下去把她从水里捞起来,救了她一命。被救起后,孩子和妈妈抱在一起痛哭。


程杰在全家平安出了雨林后,在Twitter写下:“每个人都想去的地方不一定是天堂,但人人冒着生命危险逃离的地方一定是地狱。”


翻越铁丝网进美国,然后呢? 


今年5月,一些中国移民穿越格兰河偷渡进入美国之后,在德州的罗马市和美国边防人员沟通。 


“这些尝试冒险穿过雨林到美国边境的移民,应该是没有办法得到美国的签证,才会选择走这条路。基本上没有签证,是无法登机的,”在美国执业超过17年的新加坡裔移民律师许淑娟对《报道者》表示,是为何这群非法移民不能直接购买机票抵达美国机场并申请庇护的原因。许淑娟强调,一旦非法移民从陆路边境进入另一国,但“未经检查入境”(Entry Without Inspection, EWI),还是有机会会被遣返回上一个国家,例如美国会将来自墨西哥的偷渡者遣返回墨西哥。


淑娟的客户来自世界各地需要在美国申请庇护的难民和移民,也包括为数不少有能力申请签证的中国客户。


“中国客户移民美国的需求,是有增无减。最近我从中国客户了解到的是,他们已经无法忍受中国的严加控管;这些人可能在国内有钱、有投资,但选择卖掉大部分资产,离乡背井,只希望有个像人的生活,”淑娟表示。


这条路径上的中南美洲国家,对于一批又一批欲偷渡前往美国的移民,多抱持着只要不在我国停留、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有些国家,像是洪都拉斯和墨西哥,会在指定地点发行通行证,为偷渡客在其国境内短暂停留提供暂时的通融作法。巴拿马政府则选择设立官方难民营,与国际组织合作,安排巴士直接把人送往边境。


也因为偷渡人数庞大,快速形成了利益庞大的地下产业,官方和民间有一定的默契。这一路上以非法途径跨越边境的移民,若是被当地警察抓到、又没有通行证的话,有些可以贿赂了事,也有被用枪枝顶头恐吓、或是带往拘留所关上几日。但我们遇到的受访者表示,这些国家经常会为了减少负担,选择让偷渡的移民继续往北前行。


出了雨林后,程杰一家人在巴拿马政府安排的难民营里休息,他们早已疲惫不堪,但这只是走完了偷渡路线的一部分。接下来他们还经历了各种波折,才逐一穿过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和危地马拉,最终抵达墨西哥。


抵达墨西哥不久,他们就被边防警察抓到,带往边防局关了一晚之后,才将他们带到领取通行证的地方。


“那里有大概1万多人在排队等带领通行证,”程杰说,而他们等了3天才排到。今年在美墨边境上等待攀越围栏的,已经有200多万人。


程杰记得,翻越美墨边境围栏的那晚,强风阵阵吹起沙尘,他们一家在“向导”带领下提心吊胆,翻过去几分钟后,美国边防警察的巡逻车,就开着灯照向他们。很快地,所有人就被边防人员带到边防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 CBP)的办公室。


“当我们知道一个可以逃离极权国家的方法,就无法不去想” 


拿命去赌!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出现在这里......


2022年12月12日,一些移民穿越美墨边境后向当地边防人员投降。(摄影/Christian Chavez/AP Photo) 


多年以来,由于大量非法移民长期经美墨边境偷渡入美国,美国各党派一直对美墨边境的管理问题争论不休。199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在美墨边境修设围栏,不过许多人依然以各种方式偷渡,险峻的路线和地理环境造成不少偷渡者死亡。(Donald Trump)2017年上任总统前开始大力宣传“城墙”计划(The Wall),承诺在边境建造混泥土高墙以取代围栏,直到2021年拜登上任后,这一计划被取消。


“川普的时代是更不友善,我认为拜登上台后,从移民政策的角度来看,确实是比较有人性,”许淑娟解释说。


“如果你已经抵达美国的领土,在陆路边境上又没有被抓的话,其实是相对容易申请到庇护,”许淑娟表示,抵达美国后,偷渡者一般会向当局申请庇护,在移民局确定受理当日起,180天内可以申请工作许可证(Employment Authorization Document,EAD,也称打工卡),并开始合法工作。如果没有工作许可则会被抓,被关到拘留所,并以非法跨越国境的理由上诉开庭。“通常这种情况,是可以在开庭时直接向移民法官提出庇护申请。”


在美墨边境的边防局,程杰一家被安置在不同的房间,小孩跟着母亲,和男性分开。“里面有供三餐,还有汉堡水果啊,还行。但我们房里4、50人,有另一位中国人,但大部分是黑人??我们就躺在地板上,找个纸板垫着睡觉,因为人多,脚也伸不直。”


在美国边防局的看守所,通常会被关上数周,甚至数个月,不过程杰一家因为有孩子,还算幸运,在接受官员面谈之后,他们提供了在美的联系人,申请了庇护,在看守所待一晚就被释放。


“我跟他们说,我反对共产党,反对这个体制,网上也发过这些内容,也被共产党的警察关过看守所,回去的话,(共产党)肯定不会放过我,肯定会被关的。”程杰在被问到不能回国的理由,详细地说出了回国可能面临的恐惧。


一家人都被释放后,他们总算松了一口气。


“至少现在内心不恐惧了,不害怕了。在哪都要生活嘛,这边可能工作还更辛苦些,但精神上,我在这想说什么都行,我不喜欢美国也好,都不会像国内,发个推特都要胆战心惊。”程杰形容着抵达美国后的感受。


“当我们知道了一个可以逃离这个极权国家的方式,我们就无法不去想,踏上这条路可以到达的世界长什么样子。”


一些人得知他的经历之后,都来向他询问。“每天都有许多人来问我走线的问题,很多是有孩子的家庭,我都是抱持着不鼓励的态度。这条路径实在太危险了。”


新大陆上,一路向北  


在哥伦比亚上船前,今年8月从北京跟着父亲志峰离开中国的10岁儿子,在港口边来回踱步,有点焦虑难耐。问他会不会害怕,知不知道接下来迎接他的是什么?“会。”他回答得简短,鸭舌帽底下,眉头深锁。几秒后他接着说,“我有爬过(中国的)泰山。”他或许无法想像,他即将面对的是,远超过一日登泰山的艰难。


周俊则与他领养的8个月大流浪狗牛牛,坐在海边的石礁上,望着远方。另一位准备和家人偷渡的委内瑞拉小男孩,穿着雨鞋在他附近跑来跑去。


11月初上路后,周俊花了3天半穿越雨林,在国际难民营里排队领餐,在烈日下等待各国发放的通行证,一路靠着蛇头领路向北。途中,他听到丛林里熊的怒吼声、手机在雨林里被抢,还发现银行款项疑似被中国政府冻结。


本文发稿前,周俊抵达美墨边境,但他的牛牛,死在距离达连雨林出口几公里处的山坡路上,无缘跟他走完全程。他在社交媒体上说,若有人路过,请替牛牛点灯盖被。


“我希望这个国家好,我希望这个国家大家有自由,大家有好的生活,安居乐业,”周俊边说边叹着气,“你最起码人家南美人偷渡到你中国,你这才算了不起。你让中国人万里迢迢,冒着生命危险从中国到南美,这到底算什么。”


谢选骏指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冒死逃离共产党中国——他们死到临头才发现,共产主义不是一套康庄大道。

谢选骏:食人族尿失禁和毛泽东流口水

 



《南苏丹总统剪彩尿失禁!全国目睹“黄色液体渗出”》(ETtoday 2022-12-22)报道:


今年71岁的南苏丹总统马雅尔迪特(Salva Kiir Mayardit),本月13日出席高速公路的落成典礼,然而演奏国歌时,拄着拐杖的他竟当场尿失禁,尿液从裤底渗透至地板,一旁众官员们直接傻眼,画面也随着新闻直播曝光。不过,该段39秒影片在网路流传后,拍下这段影像的记者先是传出失踪,最近被证实陈尸住处。


根据《苏丹邮报》(Sudans Post)等外媒报导,马雅尔迪特上周出席首都朱巴至加札尔河大区(Bahr el Ghazal)段高速公路第一期工程的落成典礼,岂料他与众多官员右手扶胸演奏国歌时,竟突然有尿液从他的裤底渗出,总统尿失禁的画面随着新闻直播放送到每家每户的电视机前。


一名在南苏丹国营电视台SSBC工作的记者透露,自从总统尿失禁的画面被无意播出后,当局对此大为光火,因此指示安全部队针对记者进行搜索,以厘清涉嫌犯罪的人,就连总统办公室的安全人员也要求帮助确认”嫌犯”的身份。


该位匿名的SSBC记者表示,”我们在SSBC的一些同事被迫帮助找出作恶者,这是在影片被公开后立刻发生的,他们甚至还搜查了我们的手机,似乎仍在寻找该名记者的下落。”


该位记者补充说明,”听说在首都朱巴的3名记者失踪了,但无法证实迄今为止的谣言是否为真,还是与国家安全局(NSS)有关。”


不过,有网友却在奈及利亚的新闻网路论坛”Within Nigeria”透露该名记者的死讯,该名记者被发现陈尸在住处。从该记者留在桌上的纸条来看,该名记者事后经常责怪朋友,因为朋友将该影片分享给了一位前职摄影师,摄影师在痛苦中失去了工作,他认为自己”疏忽大意”,才会让这段影片被曝光。


马雅尔迪特是南苏丹2011年独立以来的首任总统,虽然他承诺独立后的南苏丹将享有民主、平等、正义,但却不接受同性恋行为,他在国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在国内长期主导的一场冲突导致国内82%的公民处于贫困中。


2016年,非政府组织”无国界记者”将马雅尔迪特列入”新闻自自由掠夺者”名单内,认为南苏丹境内的新闻自由程度受到很严重的管控,”南苏丹是最敌视记者、且最危险的非洲国家之一,已有十几名记者惨遭杀害,凶手依旧逍遥法外。”


网民嚎叫:


BKL 发表评论于 2022-12-22 11:03:30

哈哈哈!虽然有点尴尬,年纪大,人们会体谅的!

Panda-2020 发表评论于 2022-12-22 07:20:00

哈哈哈 没有戴屁布

老李子 发表评论于 2022-12-22 07:10:18

小学生怎么能不用一个呢?

Lacedaemon 发表评论于 2022-12-22 06:48:24

拍摄总统的,暴尸街头。泼墨总书记的,关进疯人院

nyfan 发表评论于 2022-12-22 05:19:00

还是败灯聪明,尿不湿不离身

BeckyLin 发表评论于 2022-12-22 05:12:00

又是一个黑社会统治的国家。

US_Lion 发表评论于 2022-12-22 01:41:14

就快会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了。毛主席当年接见菲律宾总统夫人时也是失禁尿的不多。


谢选骏指出:毛泽东尿失禁的镜头被裁剪掉了。但是毛泽东见了女人流口水的下流样子却无法裁剪,全国人民都看见了,世界人民都看见了——完全可以和南苏丹的食人族尿失禁,“屁美”了。当然,毛狗见了选美老女还流口水,叫做“媲美”也无妨了。年纪大了不要紧,年纪大了不肯退休,占着毛坑乱杀人,才是要害。

哲学家谢遐龄对当今中国社会和人类命运的真知洞见


谢遐龄是我大哥,受过最为完整的知识训练——出生于战时陪都重庆,后经上海到北京就读民国遗留的小学中学,1962年“白专道路”期间优异成绩考上清华大学的工科,1978年到1984年在复旦大学拿下哲学硕士博士学位……


最为可贵的是他天资聪明,常有洞见,迭出创意,从小就给我许多启发。可惜的是,他历时二十多年写给我的数百封信件,在一次意外中全部丢失,否则,那些精神飨宴将成为珍贵的史料。


这些信件都是由于长久的家庭分离促成的,小的时候我会盼望这些信件,期待它们带来的惊喜——在我的想象中,那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产物。那时我幻想,如果能变成一个文具被他装上火车一起带走,那将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每当他回家探亲结束即将离别的时候,我都会痛苦地想念——再也见不到他的生活的点点滴滴了。十几年之后他回家了,但我却觉得那远方的大哥还在原处,有一个精神再继续引导我前进,于是我把这种感觉写进了文字,形成了《天子》一书。


我1984年我开始写作《神话与民族精神——几个文化圈的比较》时,曾经和他通信讨论过,此书的出版直接影响了《河殇》的形成,从而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大作用。

现在我读到了他最新出版的《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一书,不禁叹曰,这真是“哲学家对当今中国社会和人类命运的真切洞见”。


何谓洞见?类似于柏拉图在洞中所见。我们人类被自己的感官束缚,无法直接感知事物的真相;但却可以通过哲学的反思认知事物的真相,所以说,《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一书,体现了谢遐龄这位哲学家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真切洞见。


哲学家对当今中国社会的真切洞见,是哲学与社会学的交叉透视所得,是单纯的哲学无法达到的,也是单纯的社会学无法达到的。


而谢遐龄由哲学转向社会学,就像康德由天文学转向哲学——具有了“跨学科”或曰“学科兼融”的极大优势了。这就是他能取得如此成就的秘密所在吧。


下面,我仅从三个方面一看谢遐龄的真知灼见到底具有怎样的深度。



(一)哲学家对当今中国社会的真切洞见


首先,谢遐龄重申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为什么呢?因为,这体现为中国社会“市场化”的程度极为有限,而且具有先天限度。例如在西方社会,决定谁当董事长的社会力量是资本或曰所谓“市场原则”;而在中国社会,决定谁当董事长的主导性社会力量却是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或曰“组织原则”。在此还不涉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市场充其量发挥资源配置作用,而且这作用不是无限的,组织原则保留适当时候出面干预的权力。这就是“市场化”的限度,或确切地说,“市场化”之限度是组织原则容许的程度。组织原则才真正是起决定作用的社会力量。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社会主义”概念的一个主要含义。“彻底市场化”的要求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意义。


其次,这样一个“中国社会”不是一个“理性主义社会”——理性主义劳动制度的具体特征之一是科层制,即在这种制度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确定的规章规定,人们之间的工作交往不需要也不会有多少感情投入。这种特征可以称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普遍化”了。在这个制度中,A与B打交道时,A不是与B这个具体的人交往,而是向B所代表的职务交往;或曰,与B在这个制度中的角色交往。这就是说,A与B的关系由三个要素组成——A这个人,B这个人,二者之间的职务关系或在制度中的角色关系。角色关系实则A与B之间的社会关系,它具有普遍性的形式或形态,即它已经被“抽象”出来,成为独立的社会存在,并凌驾于任何个人之上。我们可以称这种情况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普遍性的中介实现。简单地说,在理性主义制度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或“有中介的”)。而在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中,其实际运行并不合乎标准科层制的要求。同级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合作态度”相当重要,也就是说,同事之间必须有许多面对面的交往,以及大量的感情投入。职务规定的行为一般都须通过良好的感情关系才能执行。这就是说,中国的社会组织中,“本来”应该是中介的(其实这里“本来”一词之含义是“在西方社会的社会组织中”)角色关系必须在消解这中介的过程中实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直接的。间接性(中介)反而成为社会组织运作的障碍。或许有人说,西方社会的社会组织中也有“不合作态度”。我们并不否认这样的情况存在。不过,这里讲的是本质、法则。经常有人批评“权大于法”,其实人们在自己的日常行为中一般都是“情大于法(规章制度)”。这些社会现象都说明在中国“普遍物”(法律也好,日常生活的规范也好,日常工作的规章制度也好)并不成其为至高无上的、神圣的法则。抽象的普遍物并不凌驾于个人之上,反而常常成为人们手中的工具,因而也就不成其为普遍物——实际上在中国社会中法律之类从来未曾发展到独立存在的“普遍物”的程度。因而从来未有过“法律高于一切”的情况,因此也就没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情况说明,中国社会从来没有过法治精神,而没有法治精神就不可能实行法治。不过中国社会可能实行法制——在中国社会中能够实行人治的法制,不能实行法治的法制。这里要特别说明,人治不等于个人独断专行、任意妄为;少数服从多数的“集体决定”也属于人治。人治与法治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直接性是主导性的,后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间接性是主导性的。


第三,古代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现在我们要论证的是,现代中国社会也是伦理社会。例如,现代中国社会的“单位”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主要意义是伦理关系。这一点对中国人而言是无须证明的事,每个人只要体会一下自己与所在单位的种种关系,都会立即理解在单位中生活的伦理意义。人们常常说到现在的单位是“小社会”。说时一般带有不满情绪。其实,单位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基本伦理实体。个人在社会上遇到事情,不论自己还是别人都要“找单位”或“找单位领导”——“单位领导”一般称为“当家人”,已有“家长”意义。任谁也不能说单位领导与自己的关系是政治关系,更不能说成是雇佣式的经济关系——单位领导是雇主而自己是雇工。然而单位内部的关系也有经济关系之含义,尽管不是主导性的。归根到底,单位内部的主导性关系说成伦理关系最为恰当。“单位”与其上级领导机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性质——属于伦理关系吗?我们的回答是,这关系同样属于伦理关系。

谢遐龄认为,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如果这一论点成立,会有一系列推论或相关论点:

1、中国社会不可能成为理性主义社会。

2、中国社会是群体本位社会,个体本位是这个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3、中国社会不可能确立私有制,不可能成为资本主义社会。

4、中国社会是等级社会,但却是伦理的等级社会,阶级和政治等级是这个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5、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根本不同,因为西方社会是理性主义社会,而中国社会不是理性主义社会且不可能成为理性主义社会。

6、不要以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就是理性主义化。中国社会的理性主义化只是一部分中国人的“中国梦”。男孩长大了是男人,不会长成女人;女孩长大了是女人,不会长成男人。中国现代化了仍是“中国社会(伦理社会)”,不会是“西方社会(理性社会)”。

(谢选骏指出:现代社会流行个人的改性手术,能否延申一下,改性中国社会?一笑。)

严肃地说,早在二十七年前的1995年10月,谢遐龄就写下了《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一文(1996年第6期《社会学研究》),这是需要相当定力的。这篇论文中表述了如下的认识:

1·当代中国社会是个相当独特的、有着全新结构的社会。现有的社会学理论尚未把这种结构的社会收入其视野,因而用现有的社会学理论解释中国社会必定解释不通。

2·伦理社会意思是人事关系主导的社会。组织原则高于市场原则,因而中国社会不可能成为“市场社会”(即理性社会)。(推论:把中国社会现代化设想或解释为向理性的市场社会转型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梦。)

3·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钥匙是把党组织理解为社会结构骨干成分。传统说法“党是上层建筑”不适合于解释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谢遐龄阐明,党组织不仅是“上层建筑”,还是“经济基础”,又是“社会结构”。(在此后的一篇文章中,谢遐龄使用了“党组织与社会结构的一体性”说法,表述党组织与社会融为一体的现象。)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社会现象。但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对这一现象竟然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不正视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现象,社会学还能成其为社会学吗?不从这一现象出发,有可能建立准确研究中国社会的社会学吗?

由于这篇文章高瞻远瞩,甚至遭到几位朋友的不解。

这是因为,世人并不了解谢遐龄的创见使得“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这个老话题获得了新生命:

⑴当代中国社会与旧中国社会在社会结构上迥然不同。

⑵当代中国社会的社会结构是多种力量全面互动的产物。

⑶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最终胜利,当代中国社会的建构须主要从中国共产党的活动中观察。

⑷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

(谢选骏笑称:人说共产党毛猪系已经从“反封建”变成了“党封建”,我看这是由“屁股决定脑袋”的“马裂猪意”决定的。)

根据谢遐龄的研究思路,共产党在军队支持下进入村庄,粉碎原先的全部政权组织、经济结构和社会组织,建立党领导的农民组织,没收全部土地、重新分配,创建党的基层组织、重建政权;以党组织为纽带联系各个村的党政机构,组建起中央苏区的国家。这就是新社会之建构。这种思路也可以简略地表述为:从社会学视角解读党史。谢遐龄希望这种思路给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带来动力。这似乎是社会学中国化、本土化的重要途径。

我们看到的社会事实是:建党;党员深入农村成立农会;党带领军队、领导农会发动农民斗争没收全部土地、宣布一切权力归苏维埃、重新分配土地、成立村政权……


谢选骏指出: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言过其实”的时代,因为主流读者都是文化程度并不很高的,没有危言耸听就没有足够的流量。但是谢遐龄却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家,甘于寂寞平淡,因此格外需要读者具有足够的颖悟在其字里行间发现微言大义所隐藏的真切洞见。


(二)哲学家对当今地区特点的真切洞见


在《上海文化中的理性主义》一文中,谢遐龄写道: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上海的文化上的特点,那么,我想,最合适的莫过于“上海人在中国人中最具理性主义”。例如,“上海人小气”,恐怕是各地人几乎成为共识的论点。而依我的见解,这恰恰是上海人较多理性主义的一个证据。十几年前,我的一位上海人朋友去了美国,不久就来信说“美国人小气,不象我们上海人大方。”而出国归来的中国人普遍认为,中国人大方,西方人小气;西方人中最小气的是德国人。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反映的是中、西文化在根本性质上的差异。所谓“小气”实际上是他的钱不随便为你花,更确切地说,人家从来不会想到要为你承担花费。我们中国人与朋友一起出去,遇到需要花费的场合,如果不主动掏钱,心中总会觉得歉然,似乎欠了别人什么。这种心态之文化根底是中国人缺少个人所有权观念。“朋友有通财之义”,越是好朋友越不应该有界线。当然,不能太随便。不过,遇到特殊情况,还是可以动用朋友的钱财;只要做得适度,不会有人认为不对。总之,原则上是不应有界线。界线划得清清楚楚,必定是不够朋友。夫妻之间信件必须公开,如果不公开,那指责是“你必定心中有鬼!”一定有了“第三者”。“私房钱”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术语,属于缺少个人所有权产生的后果:如果丈夫的钱归丈夫、妻子的钱归妻子,还谈得上“私房钱”吗?至于旧社会妇女有私房钱,新社会是丈夫留私房钱,反映的是另外的社会问题,通常归因于“阴盛阳衰”的。现在的中国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虽然还不高,“家庭地位”(在家庭中的地位)在一些地区(至少在上海)已经高过男子。所以我主张“妇女地位”概念应进一步区分出社会地位、家庭地位等,利于更准确地分析社会现象。笼统地提“提高妇女地位”,后果往往是妇女的社会地位没有多少提高,家庭地位却提得越来越高。这是因为大多数中国妇女关心的并不是社会地位,而是家庭地位。所以做妻子的侵犯丈夫的人权都是理直气壮的——毫不犹豫地拆看丈夫的私人信件、搜查丈夫的钱包。看来妇女地位问题与中国人的个人所有权观念之发展程度有重要关联。

认为外国人“小气”,证明我们中国人不理解、不接受个人所有权神圣不可侵犯原则。这也就是中国人不理解、不接受人格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原则。“界线分明”是“神圣不可侵犯”之产物,因为有“神圣不可侵犯”,于是有“界线分明”。要求界线不要太分明,即不承认“不侵犯”原则有神圣性。西方人认为好朋友之间界线分明是道德的;中国人则认为,好朋友之间界线分明是不道德的。所以我们的成语是“亲密无间”。所谓“小气”,就是“有间”(有距离)、不肯在朋友之间共产。上海人认为美国人小气,证明上海人毕竟是中国人;中国各地人认为上海人“小气”,证明上海人在文化上离西方人比其他中国人近些。而“神圣不可侵犯”云云,正是理性主义之表现。

谢选骏指出:谢遐龄的上述真知灼见,是以五十年的上海生活经历为基础而总结出来的,他不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所以反倒能够看清庐山的真面。


(三)哲学家对当今人类命运的真切洞见


在《全球化與人的有限性——SARS的启示》中,谢遐龄写道:

SARS的直接启示是,我們正在全球化之中。SARS初起时失误的认识根源是没有正确理解全球化概念。一直仅仅提“经济全球化”。虽然这种提法并未排除全球化其他方面内容,但极易造成一种错觉,似乎仅仅存在经济全球化。不少人对全球化的理解就是这样的片面的、仅仅具有经济方面的全球化。于是他们把SARS看作国内(domestic)问题、家里(home)事。SARS把全球化的另外一个方面突出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教训我们正确理解全球化概念。

从社会学角度看,全球化就是全世界众多的社会融合为一个社会。因此全球化就其概念看一定是全方位的,一定不仅仅限于经济一个方面。

我们原先的“世界”概念立足点是民族国家,众多的民族国家构成全世界。世界的代表机构是联合国,其单元是民族国家。主体是民族国家。民族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有多种学说。不妨采用下述学说:民族国家在范围上可以小于社会,例如西欧各国属于一个社会,却成立了多个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在范围上也可以等于社会……

全球(准确地说,应叫做“球”)概念与世界概念决然不同。这是人类历史的两个阶段。全球化意味着世界之解构。世界是众多社会之世界,当众多社会整合为一个社会时世界概念往哪里落实呢?全球化完成则世界消亡。当我们说,现在是全球化时代,意思就是,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不少中国人都没有意识到新时代的来临。其实,在20世纪外部世界大踏步变化时,我们落伍源于一直处于战争状态或封闭状态。人类历史进入新时代,全球化时代,大约当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而那时我们刚刚有机会与外界交往。那时我们忙于国内事务,那是我国当务之急。至今我们的关注焦点仍然在国内。自然而然地就忽视全球化之事实并且轻忽地、过低地估价全球化之意义。再加上向来居于“天下”中心的泱泱大国未曾身处全球化中心地位会造成对全球化的一点反感。

……

一些学者告诉人们:他们必能战胜SARS。

何谓战胜一种病毒?一曰有效隔离,让人与病毒不相接触。这不是战胜,仅仅是建立“新型”种际秩序、互不侵犯、相安无事。其实就是人类自我克制……食欲,以及自我限制活动范围。因而不是我们战胜SARS,而是人类“战胜”自己。二曰制成疫苗,让人获得抗体、具有免疫能力。

何谓免疫力?原来是主动引入病毒的毒性极弱的子孙居住人体内,与人体达到和平共处局面。说这是战胜,不如说是投降更为恰当。当然,我们不同意说这是投降。放手让病毒在身上大量地乃至无限地繁殖,是投降。接种疫苗仅仅是极少量地引进,因而算不上投降。但不管怎么说,对病毒的“战胜”不是消灭。一般民众理解的战胜,就是消灭。对病毒,我们能做的至多不过是相互适应、寻求共存及相处方式。而且不是傲慢地等待病毒适应人类,反倒是人类迫切地寻求适应病毒之道,不能有半点骄傲!

说这是战胜,岂非自欺欺人?

当然,我们并不认为那些学者在蓄意欺骗民众。他们仅仅仍然沉溺在自认人类能力无限的迷信之中。

当一个人确认人类能力无限、权力无限时,他是愚昧的。当他真切地认识到人类能力有限、权力有限时,他开始聪明了。

自作聪明的人是最愚昧的。

SARS再度教导我们领会这个古老的真理。

……

谢选骏指出:以上谢遐龄有关SARS的说法,可谓“先知预言”乎——对于二十年后席卷全球的Covid-19,是个预警。可惜世人蒙昧,否则就可以避免2019年“武汉起疫,全球沦陷”、仅至2022年就千万人遇难的超级惨剧了。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可惜这样的伦理社会,不像一个互爱的家庭,而像一个胡亥(互害)的家庭。


总的看来,哲学家谢遐龄对于中国社会分析虽属独创的解释,但却基于数十年的观察和数千年的反思,并且运用了一种可以被党管所接受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实在难能可贵,所以无法复制了。

有人或许会说,“谢遐龄行文过于簡略——受唐宋八大家影響追求簡練,乃至不易傳播。沒有大量羅列資料,因而離社會學要求的‘科學性’還有差距,導致接受度下降。當代文風‘用數據說話’,不是以道理取勝,人們缺少仔細閱讀體會的耐心,因而沒有起到推動社會學理論發展的作用。”不过我觉得,开创性的思想大都如此。如果世俗喜欢接受,大可根据自己的想法添油加醋附带种种配料,做成盛宴尽情享用去吧。”

谢选骏:两个美联储主席匹配“两个美国”的分裂過程

  《明年精彩了,或有两个美联储主席 ,市场听谁的?》(华尔街见闻 2024-11-23)報道: 为了介入美联储政策决策,特朗普想到了“影子主席”这招。 据媒体最新消息,黑马候选人凯文·沃什(Kevin Warsh)有望赢下美国财长一职,并且还可能在鲍威尔的美联储主席任期于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