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3年9月2日星期六

谢选骏:米诺斯文明并非希腊人创造

《米诺斯语线性A与线性B在开创性研究中的联系》(帕特里夏·克劳斯8月20日 2023)报道:


被称为“线性A”的米诺斯语言最终可能会在互联网的帮助下被破译,这可以用来发现以前隐藏的与更好理解的线性B语言的链接。线性B在史前时期后期发展起来。


线性A的难题几十年来一直折磨着语言学家,因为他们试图以某种方式将其与线性B联系起来,后者在1950年代首次成功翻译。 线性B比线性A晚50-150年在希腊大陆和克里特岛使用。


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并解码线性A的秘密将使专家们能够更全面地描绘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800年的米诺斯文明。


线性A在青铜时代被米诺斯人使用,存在于至少1,400个已知的泥板上铭文中。多年来,这种语言一直困扰着世界顶级考古学家和语言专家。


但是,由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古典学初级研究员Ester Salgarella博士的开创性工作,了解米诺斯人最古老的语言,在他们的文明最繁荣时期使用,可能就在眼前。


埃斯特·萨尔加雷拉博士(Salgarella博士)创建了一个以该平板电脑为特色的交互式网页,用户可以在其中发现音节的含义。


她的研究突破被誉为“一项非凡的侦探工作”,可以为语言学家提供钥匙,以解开米诺斯语的秘密,并更多地了解其社会和文化。这位语言学家在接受希腊记者专访时谈到了她的开创性研究。


Salgarella博士解释说,也许最令人惊讶的是,互联网本身可能是打开语言之间联系的钥匙。


锡拉火山喷发摧毁了米诺斯文明——米诺斯人是一个青铜时代的文明,以克里特岛和爱琴海的其他岛屿为基础。这个失落的文明以传说中的米诺斯国王命名,是欧洲最早的城市社会之一。


它的人民由巨大的宫殿统治,是有成就的艺术家和海上商人,但在附近的锡拉岛(今圣托里尼岛)发生毁灭性的火山喷发后,他们的文明衰落了。


Salgarella博士采用跨学科方法,利用语言学,铭文,考古学和古文字学(古代文字笔迹的研究)的证据,检查了这两种文字。


为了更容易地比较它们,她创建了一个单独的标志和铭文的在线资源,名为“SigLA——线性A的标志:古文字数据库”。她解释说:“目前对线性A有很多困惑。我们真的不知道有多少迹象要作为核心标志;过去甚至对标志进行了部分错误分类。”


帮助解开米诺斯线性A语言秘密的“基石”


“这个数据库试图澄清这种情况,为学者提供进步的基础。我们没有罗塞塔石碑来破解线性A的代码,需要更多的语言分析,但这种结构分析是一块基石。”Salgarella博士透露。


罗塞塔石碑的发现,上面刻有古埃及语和希腊语的文字,使语言学家最终破解了19世纪埃及象形文字的密码。


大多数线性A音节图的语音值已经从B中得知,但线性A中表达的语言仍然是个谜。


线性a,米诺斯语


线性 A 脚本延续到线性 B 中——


大约在公元前 1,600 年,迈锡尼希腊人从米诺斯人那里借来了线性 A,线性 B 是希腊迈锡尼方言,不仅用于管理克里特岛的迈锡尼宫殿,还用于管理希腊大陆的底比斯、迈锡亚尼、皮洛斯和提林斯。


线性A和B中的符号之间的相似之处以前确实已经确定过,但Salgarella博士现在已经表明,米诺斯文字中符号的许多图形变体被带入线性B:“这种结合的古文字学和结构检查——使用符号类型学和关联——导致我修改了当前的文字分类,并认为这两种文字实际上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萨尔加雷拉博士说。


Seh补充说:“大多数学者认为,由于两种语言不同,文字一定是不同的,但这种关系比这更微妙。


米诺斯文明灭亡后的五十年里根本没有写作


随着米诺斯文明的衰落,克里特岛有大约50年的差距,没有考古证据证明这两种文字。Salgarella博士在她新出版的书《爱琴海线性脚本:重新思考线性A和线性B之间的关系》中揭示了她的发现,她解释说:“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线性B是线性A的衍生物,所以问题是,这个传输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我想找出我们如何解释相似之处,更重要的是,解释差异,并填补这些空白,”Salgarella博士说。


为了形成单词,脚本使用“音节”,这意味着一个书面符号或符号不是单个声音,而是整个音节。“其他标志更像是中国表意文字或图片文字,”Salgarella博士说。


检查模式


结构分析涉及查看符号的功能,阅读方向以及它们是否代表音节,单词或标点符号。复合符号属于研究人员所说的“配置类别”。


“我可以看到如何将它们放在一起有某种理由,”Salgarella说。通过检查模式,她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阅读复合符号并理解一些组合。语言学家希望她的发现将成为语言学家,古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共同努力进一步研究的垫脚石。


米诺斯人主要(但不完全)将线性A用于管理目的。在克里特岛发现的小粘土“标签”一面带有短的米诺斯铭文,另一面带有纤维或绳子的印记。这些表明标签用于保护写在折叠或卷起的易腐烂材料(如纸莎草纸)上的信息。


被自然灾害引起的火灾“烘烤”为永恒的粘土片


自然灾害引发了火灾,烧毁了所有书写材料——但非常偶然地将铭文“烘烤”到粘土标签和石板上。Salgarella博士说,有可能在线性A结束和线性B出现之间的两代人中,文字可能没有被广泛使用,但她的发现表明,早期文字的某些部分确实幸存下来,并被希腊人改编成线性B。


“两种文字(不是两种语言)可以看作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这就是为什么我为我的书选择'爱琴海线性文字'的标题,”语言解释道。“这里的问题是,文字——例如作为我们字母表一部分的字母 - 必须与语言水平(语言)保持区别,尽管这两个层次当然是相互关联的。


“我们在线性A,线性B和两种不同的语言(米诺斯语和希腊语)中看到的是,图形系统(脚本)在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继续存在(但当然存在差异),但语言不同。因此,在线性A到线性B的传输过程中,存在“语言转变”。然而,图形系统并没有受到深刻影响,“她说。


当被问及目前是否有任何线性A作品的确切翻译时,Salgarella表示反对,但解释了为什么找到许多推论符号会导致希望有一天它确实会被完全理解。


“恐怕目前还没有线性A平板电脑(以及其他文档类型)上证明的符号序列(=单词)的确切翻译。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确定米诺斯语所属的语言家族(除非它必须被视为一种'孤立的'语言),“她回答道。


但是,通过与Linear B进行比较,我们仍然可以大致了解某些平板电脑的内容有两个原因。


语标、地名是发现米诺斯线性A语言秘密的重要线索


“一些语标(代表商品的图片符号,例如'谷物'、'无花果'、'葡萄酒'、'橄榄'、'油')在线性A和线性B中是相同的,这意味着这些是从线性A文字(和行政系统)延续到线性B文字(和行政系统),”语言学家说。


“因此,如果我们知道线性B中任何此类语标的含义,我们可以假设线性A中可能相同。现在,如果在Linear A平板电脑上我们可以看到“葡萄酒”的语标,至少我们可以大致了解记录的内容:“葡萄酒”(它可能是产品的交付,分配甚至葡萄酒用于特定的仪式或宗教背景),“Salgarella补充道。


此外,她解释说:“线性A平板电脑上出现的大多数单词都被理解为人名和地名。我们在线性A平板电脑上确实有许多这样的名称,也可以在线性B平板电脑上找到。例如,在洛杉矶和LB,我们都有地名'pa-i-to'('Phaistos')。


“至于人名,我们有以下对应关系(有时显示出对希腊语的形态适应):LA'di-de-ru'对应于LB'di-de-ro',LA'qa-qa-ru'对应于LB'qa-qa-ro',LA'ka-sa-ru'对应于LB'ka-sa-ro',LA'pa-ja-re'对应于LB'pa-ja-ro'仅举几例,”Salgarella说,提供了例子。


米诺斯线性A语言和B语言共享的许多“核心符号”——“因此,如果目前我们无法真正'翻译'线性A(因为这需要基础语言的知识),如果我们应用于线性B中具有相同形状的线性A符号(所谓的”同态“符号)对于线性B重建的相同语音值,我们仍然能够阅读文本,“萨尔加雷拉解释道。


“这个过程并非没有问题,关于这样做的合法性的争论正在进行中,Salgarella承认。但是,如果我们假设两种文字之间共享的符号的语音值可能具有相似或可比较的声音值,那么我们至少能够以近似值“读取”音标中的线性A铭文。


Salgarella的研究和新数据库发现了许多重要的“核心迹象”。希腊记者问语言学家,其中有多少存在,它们代表什么。


“我所说的'核心'标志是指那些简单的标志(即单个图形单位,而不是标志的组合),这些标志在克里特岛和爱琴海群岛不同地点出土的所有线性A证据中得到证实。这组'核心符号'也显示出与线性B符号最相似的位置,“Salgarella透露。


“事实上,这些核心符号中的大多数都是线性A和线性B共享的,并且,”根据Salgarella的说法,“因此在研究中以前缀'AB'(例如AB 01,AB 08等)来指代。


“总共有大约80个核心标志,”Salgarella说。“除了核心标志外,在线性A中,我们还发现了'特定地点'标志,这意味着它们仅在给定地点发现的线性A证据上得到证明。作为一种趋势,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特定于站点的线性 A 符号没有传输到线性 B 上。


开放访问的在线数据库使所有人都可以获得奖学金——“这就是为什么,”Salgarella解释说,“区分这两组标志(核心和特定地点)以详细检查线性A以及线性A到线性B传输过程的特性是富有成效的。


Salgarella还指出了John Younger教授(现为名誉教授)进行的研究,他转录了线性A文本,可以在这里查看。


来自其他站点的其他线性A文本可以在此处查看。


开放访问的SigLA铭文数据库是与法国雷恩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Simon Castellan博士合作创建的。它包含 300 个标准标志和 400 个手动复制的铭文列表。它仍在建设中,但目前可以在铭文中搜索到3,000多个单独的标志。


“一部非凡的侦探作品”


Salgarella解释说:“在一个统一的数据库中收集线性A铭文对于能够回答有关线性A文字及其编码的米诺斯语言的复杂古文字学和语言问题至关重要,这将有助于我们重建米诺斯文明的社会历史背景。


A.G. Leventis希腊文化教授兼圣约翰大学研究员Tim Whitmarsh教授对Salgarella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并说“破解线性B是经典战后的巨大胜利,但线性A仍然难以捉摸。


“Salgarella博士已经证明线性B与其神秘且以前难以辨认的前身密切相关。她使我们离理解它更近了一步。这是一项非凡的侦探工作,“惠特马什称赞道。


谢选骏指出:线形文字A与线形文字B长期无法比对成功——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米诺斯文字后面的语言,并非属于希腊人那样的雅利安人!这又说明了什么?简言之,米诺斯文明并非希腊人创造。

谢选骏:拿破仑的妻子只会和别人生孩子

《法国皇后的七段丑闻恋情》(28 AUGUST, 2023)报道:


在法国皇后华丽生活的外表背后,隐藏着关于禁忌之爱和秘密事务的迷人故事,这些故事在历史的史册中回响。从凯瑟琳·德·美第奇王后的诱人阴谋到约瑟芬皇后的浪漫纠葛,法国皇后的事务在法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些故事将我们带到一个充满激情、权力和丑闻的领域,揭示了皇室婚姻的复杂性和超越王室义务范围的人类欲望。


1. 凯瑟琳·德·美第奇女王——皇家三角恋


法国国王亨利二世的妻子凯瑟琳·德·美第奇女王的爱情生活绝不简单。她被关于她所谓的外遇的谣言和猜测所包围。在她1547年至1559年担任法国王后期间和1559年至1589年担任王太后期间,她被指控有各种事务。不幸的是,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她与任何特定的人有染。多么沉闷。


这并不意味着她的婚姻没有丑闻。与她有关的最杰出人物之一是亨利二世国王的情妇黛安·德·普瓦捷。凯瑟琳与黛安的关系成为激烈竞争和阴谋的主题。


黛安以其美丽和魅力而闻名,并对亨利二世国王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她比国王年长很多,并利用自己的地位在宫廷中获得影响力。另一方面,凯瑟琳努力展示她作为女王的权威,并在确保丈夫的感情方面面临不断的挑战,尤其是在他们结婚的最初几年。


这创造了一种皇室三角恋,凯瑟琳作为王后的角色被黛安对国王的影响所掩盖。黛安的控制延伸到国家事务,她甚至从国王那里获得了有价值的财产作为礼物。据说这两个女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了紧张和竞争。


尽管关系紧张,凯瑟琳还是认识到黛安与国王的关系在政治上是有利的。她战略性地与黛安保持着表面上的友好关系,甚至赠送她的财产并授予她特权。然而,他们的关系仍然以潜在的竞争和怨恨为标志。


丈夫去世后,凯瑟琳成为法国政坛的杰出人物,并在她的儿子弗朗西斯二世、查理九世和亨利三世的统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黛安的影响力减弱了。凯瑟琳借此机会扭转了黛安的一些特权和权力地位,最终在他们长达数十年的浪漫竞争中占据了上风。


2. 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和瑞典伯爵


历史对玛丽·安托瓦内特并不友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在她生与死期间困扰她的各种谣言。作为国王路易十六的妻子,她以奢华的生活方式和奢侈的消费而闻名,这使她成为公众监督的目标。


人性就是这样,没过多久,围绕玛丽爱情生活的谣言就开始漩涡。其中最臭名昭著的涉及她与阿克塞尔·冯·费森伯爵的所谓婚外情。冯·费尔森(Von Fersen)是一名瑞典外交官和士兵,他很可能在1970年被古斯塔夫三世国王作为瑞典外交使团的一部分派往巴黎时第一次见到女王。


阿克塞尔在1971年整个巴黎都呆着,据信在此期间,他成为了安托瓦内特的密友,在她作为王妃的动荡岁月中一直如此。有人猜测他们的关系超越了友谊,暗示着浪漫的参与。


在玛丽·安托瓦内特写给伯爵的信的这一部分中,铜元素地图揭示了原始单词“non pas sans vous”。


一些人认为两者之间的联系纯粹是柏拉图式的,强调缺乏具体证据来支持这些指控。但人们总是很难接受柏拉图式的男女关系,其他人则认为他们的关系是亲密的,指出信件(使用心爱、温柔的朋友、崇拜和疯狂的语言来指代他)和回忆录暗示了更深层次的情感纽带。


这些不忠的低语,加上她奢侈的生活方式和当时更大的社会政治背景,对王室没有任何好处,助长了法国民众的不满之火。可悲的是,玛丽·安托瓦内特和路易十六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面临着悲惨的命运。女王最终被判叛国罪并于1793年被处决,结束了她生活和统治的动荡篇章。


3. 奥地利的法国女王玛丽·路易丝和奥地利伯爵


看来,法国王后对外国伯爵有弱点。据称,拿破仑·波拿巴的第二任妻子奥地利女王玛丽·路易丝正忙于与奥地利伯爵亚当·阿尔伯特·冯·内佩格有染,而她的丈夫则被流放到厄尔巴岛。


正如当时和历史上的普遍情况一样,玛丽和拿破仑之间的婚姻与其说是浪漫的事情,不如说是政治联盟。这种婚姻往往会导致孤独,所以皇帝的退位和随后的流放让她感到孤独和疏离也就不足为奇了。据说正是在此期间,她在冯·内佩格伯爵的怀抱中找到了慰藉和陪伴。


他们的婚外情在拿破仑缺席期间开花结果,并在他死后继续他们的关系。玛丽·路易丝与冯·内佩格的联络是一个争议和丑闻的主题,特别是因为它涉及一位奥地利贵族,违背了她对婚姻忠诚的期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玛丽·路易丝和冯·内佩格公开承认了他们的关系,他们有几个孩子在一起。由于政治敏感性,他们保持谨慎,拿破仑死后,玛丽保持比平时低调,但这件事本身是众所周知的。


4. 巴伐利亚女王伊莎波和她的姐夫


这可能只是我们列表中最可耻的条目。巴伐利亚女王伊莎波是法国国王查理六世的王后,像大多数其他法国女王一样,在她的统治期间被丑闻和多种事务的谣言所包围。最值得注意的是,据说她与她的姐夫奥尔良公爵路易有染。顺便说一句,谁参与了谋杀。


公平地说,她与查理六世的婚姻并不容易。她的丈夫被历史称为“疯狂的查尔斯”,患有精神疾病,这使他无法有效统治。管理国家的日常事务主要落在伊莎波和她的姐夫身上。


人们怀疑,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从政治盟友变成了更亲密的东西。考虑到她婚姻的糟糕状态,这真的并不奇怪。查尔斯花了很多时间把自己关起来,咆哮,咆哮,攻击他最亲近的人。


他们关系的窃窃私语带来了背叛的指控,并质疑伊莎波对王室的忠诚。伊莎波是一个政治动物,知道她有麻烦了。就在那时,国王的堂兄勃艮第公爵让·无畏的约翰出现了。在宫廷丑闻中,他开始在法国贵族中争取支持,伊莎波意识到是时候改变立场了。


一天晚上,伊莎波向她的爱人招手到她的卧室。抵达后,他收到一条紧急信息,说巴黎的另一边需要他。离开后不久,他就被一群暴徒残忍地杀害了。方便的是,这让约翰既成为新的摄政王,也成为伊莎波的床伴。


话虽如此,重要的是要注意,关于伊莎波事务的历史记载经常被政治竞争和宣传所混淆。由于这些指控,她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正是她的竞争对手想要的。她所谓的事务进一步复杂化了法国历史上已经动荡的时期,留下了围绕她作为王妃统治的争议遗产。


5. 玛戈特王后——不幸的恋人


在这个名单上的所有皇后中,很少有人像玛格特王后一样不幸,也被称为玛格丽特·德·瓦卢瓦,她的各种情人都有被谋杀的讨厌习惯。作为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妻子,她与亨利四世的关系紧张,其特点是政治紧张局势和个人仇恨。玛格特在婚姻之外寻求慰藉和激情,卷入了多重浪漫纠葛。


她最著名的情人是她的第一个情人,一位年轻的贵族和舞蹈家,名叫约瑟夫·博尼法斯·德拉莫尔。两人在玛格特结婚后不久就开始了婚外情,但并没有持续多久。他被指控密谋使用魔法谋杀女王的兄弟查理九世,女王的母亲下令对他进行酷刑,然后处决。


雅克·德·哈雷跟着可怜的约瑟夫。玛戈特的兄弟亨利三世(据说他很快就厌倦了妹妹的癖好)在一次国宴上揭露了这件事。事情已经明确表示必须结束,否则雅克会失去理智。


接下来,据说来了一位药剂师,他在上述宴会上的事情后生病后照顾玛戈特恢复健康。在她的治疗期间,他爱上了她,却被一个嫉妒的保镖刺死。据说玛戈特在一位英俊的法国军队上尉的怀抱中找到了慰藉。


当亨利三世发现后,他立即将船长残忍地处决。亨利三世于1589年被谋杀后,玛戈的丈夫成为亨利四世国王。他立即与她离婚,只要她能保留女王的头衔并获得一大笔钱,她就同意了。显然,她在余生中都花在了追求更多事务上的钱。


6. 霍滕斯·德·博阿尔奈王后——有一个私生子


路易·波拿巴的妻子和拿破仑三世的母亲霍滕斯·德·博阿尔奈王后在技术上是荷兰的王后,但鉴于她的父亲是法国皇帝,她的儿子也是,在我们的书中,她算作法国女王。


像她之前的许多法国女王一样,她在婚姻期间也发现自己卷入了一段众所周知的婚外情。她的情人是法国将军和外交官查尔斯·约瑟夫,弗拉奥伯爵。而这一次我们真的有证据了!


霍滕斯根本不喜欢她的丈夫,当拿破仑在1806年任命他为荷兰国王时,她非常不高兴,这意味着霍滕斯不得不离开她在巴黎的生活,搬到荷兰。虽然她很快就适应了荷兰的生活,但她与丈夫的关系却并非如此。


在她的第一个儿子去世后,霍滕斯被允许搬回法国。虽然他们从未离婚,但她认为丈夫在儿子去世后不久退位是他们婚姻的结束。这使她可以自由地更公开地追求查尔斯·约瑟夫。


他们没有浪费太多时间,1811年,在瑞士靠近日内瓦湖的某个地方,霍滕斯生下了一个私生子查尔斯·奥古斯特·路易斯·约瑟夫。霍滕斯和查尔斯·约瑟夫的婚外情是当时一个值得注意的丑闻,使波拿巴家族内部的动态进一步复杂化。


这段婚外情于1814年结束,当时霍滕斯发现她的情人有外遇。霍滕斯与查尔斯·约瑟夫的婚外情虽然短暂,但影响超出了她的个人生活。她的私生子的存在和围绕婚外情的丑闻影响了波拿巴家族在法国历史关键时期的政治和看法。


7. 约瑟芬皇后——戴绿帽子的拿破仑


据传,很少有法国女王像拿破仑·波拿巴的第一任妻子约瑟芬皇后那样有如此多的婚外情。历史记录显示,波拿巴从第一天起就迷恋上了她,在他们结婚前的一封信中说:“我醒来时充满了你。你的形象和昨晚令人陶醉的快乐的记忆让我的感官没有休息。然而,这并没有阻止她离开。


也许拿破仑应该听听他的家人的话,他们一直对年纪大、寡妇、已经有两个孩子的约瑟芬不以为然。我们不知道约瑟芬到底有多少婚外情,但有传言说是相当多的。


她最著名和有据可查的婚外情始于 1796 年她与拿破仑结婚后不久。就在他们结婚两天后,拿破仑去与意大利人作战,约瑟芬开始与英俊的轻骑兵中尉伊波吕特·查尔斯同床共枕。拿破仑很快就听说了这件事,他们的关系永远改变了。


此外,查尔斯·约瑟芬还与许多法国政治人物有联系,如保罗·弗朗索瓦·让·尼古拉斯·巴拉斯。然而,似乎她与查尔斯的婚外情造成了最大的伤害。在发现这件事后,拿破仑要求结束它,他与妻子的关系再也没有一样了。


在这个名单上的所有事务中,约瑟芬的可能是最悲伤的。拿破仑真心爱他的妻子,她的背叛深深地刺痛了他。他开始有自己的婚外情,并最终在1810年与她离婚,取而代之的是他希望能给他继承人的新妻子。事实证明,她同样不忠。


结论


难怪法国人以浪漫和不忠而闻名,当你看到他们的皇室成员被指责做什么时。然而,在我们过于苛刻地评判这些女王之前,我们必须思考一下她们为什么要追求如此可耻的爱情,还经常冒着巨大的个人风险。


这些妇女中的大多数被迫进入无爱的政治婚姻,在那里她们只不过是婴儿工厂。如果她们从经常疏远的丈夫那里寻求感情,我们真的能责怪她们吗?丈夫,我们必须记住,在妻子的婚外情方面,他们并不是完全无辜的。


这些事情可能是可耻的,但它们也让我们对这些令人敬畏的女性的私生活有了迷人的见解。她们突出了她们的欲望、脆弱性以及她们的浪漫故事对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在她们的故事中,我们找到了激情、力量和对爱情的永恒追求的融合。


谢选骏指出:上文把王后出轨归结为政治婚姻,这显然毫无常识,因为其他国家的王后并非如此。拿破仑的妻子只会和别人生孩子,显然具有法国特色了。此外,法国社会的类似特点,也使得我得出以下结论——作为一个行为艺术家,拿破仑不如希特勒成功,多少有些虎头蛇尾的感觉。希特勒虽然只有一个情人,但那却是一个永恒的情人。就像项羽的虞姬。

谢选骏:鸦片英国面对镀金的砖头——是恐惧还是贪婪

《金砖峰会:14年后再扩容 中国要打造自己的“G7”吗?》(BBC中文记者 2023年8月24日)报道:


全球各种国家间的俱乐部中,从七国集团(G7)、二十国集团(G20)到亚太经合组织(APEC),以及非盟、阿盟等,没有那个俱乐部的出勤率比得上金砖五国(BRICS)。过去14年的峰会中,没有哪个首脑缺席,即便疫情中也坚持视频连线。


而今年在南非举行的第十五次峰会(8月22日-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缺席了。


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南非是《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签署国,而该法庭发布对普京的逮捕令。如果他现身约翰内斯堡,南非就有义务逮捕他,然后送到海牙国际法庭接受审判。如果普京真去了,一向寻求不结盟的东道主南非会极其难受,甚至被这个问题逼得选边站队。


超高的出勤率,展示出成员国对于这个平台的重视;首次有人缺席,则折射出国际环境变迁中,金砖集团的面临的政治张力。在这种张力之下,本次会议有两点特殊之处:疫情后该组织第一次线下峰会;就金砖集团扩容达成共识。


峰会前,扩容的消息就开始传出,舆论逐渐汇聚于一点——在金砖集团中已经日趋显赫的中国,如果继续拉入几个与其亲善的国家,是否将打造一个更具代表性,甚至足以抗衡G7的大国俱乐部?


峰会落幕后,路透社援引拉马福萨称,将邀请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这六国明年元旦正式成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新成员国。


BBC中文采访了包括提出“金砖国家”概念的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在内的多位专家,梳理其历史,剖析其现状,展望其未来。


2001年,投资银行高盛(Goldman Sachs)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在一份报告中研究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经济潜力,并创造了金砖国家(BRIC)的缩写。


这个提法不断发酵,四个国家也趁势而为,在2009年举行金砖集团第一次峰会;第二年在中国促成下,南非加入,“金砖五国”(BRICS)正式成立。


作为一个整体,金砖五国的重要性愈发显著——2001年,他们在全球GDP中的占比为8%左右,G7则占65%;时至今日,五国GDP已占全球26%,G7则降到43%。


2009年,正值美国爆发次贷危机,金融海啸席卷欧美,此消彼长下,当时就有分析认为,金砖五国将快速成为与G7匹敌的新兴势力。


但是仔细来看,五国没有如预想中那样齐头并进,而是在发展速率上快速分化,中国和印度一骑绝尘,近年来平均增长率保持在6%以上,巴西和南非却增长缓慢,平均每年1%左右,而俄罗斯则因发动战争,经济上都陷入困境。


尤其是中国,在金砖国家中的比重越来越大。2001年,金砖国家中,中国的经济体量约为一半;22年过去,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70%左右,贸易总额也达到相似水平。


在同一时期,中美关系,乃至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在过去五年急剧恶化,中国亟需一个国家平台,能够与美国领导的G7分庭抗争。


两个原因共同作用下,提升金砖集团的国际影响力,被摆上桌面。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美国的压力。”经济学人智库(EIU)全球贸易首席分析师马志昂(Nick Marro)向BBC中文解释,近年来,美国和盟友之间的外交协调日益紧密。而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多边反华联盟一直是中国政府最大的梦魇之一。习近平曾试图通过加强与非西方国家的关系来对冲这一问题,但结果喜忧参半。


升级金砖集团,重要一步就是扩容。这次峰会上,金砖五国就扩容达成一致,通过了一份为纳入新成员列出指导方针和原则的文件。而已经有不少国家在排队了——这次峰会前有南非官员透露,已有超过40个国家表示有兴趣加入,其中超过20国已提出正式申请。这意味着,14年后,金砖将再次开始接纳新成员,届时BRICS缩写将如何改变则不得而知。


作为“金砖”概念的提出者,吉姆·奥尼尔(Jim O'Niell)向BBC中文表示:“中国急于扩大金砖集团,我认为这主要是象征意义,而且我不认为这是中国的首要任务。我也不认为他们会花太多时间来考虑这个问题,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个轻而易举的胜利(easy win)。”


对抗G7?“几乎不可能”


国际俱乐部,通常源于其成员的共同经济利益(比如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或者共同的安全诉求(比如北约),或者共同的意识形态(比如G7)。


金砖国家则不然,它从2001年被吉姆·奥尼尔创造出来,就只有一个指标——最具经济增长潜力的新兴国家。五年后,高盛还专门设立一支基金,投资这些国家的发展机会,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除此之外,这些国家在政治体制、发展阶段、地缘战略、国际关系,几乎所有方面都不尽相同:


巴西、印度、南非实行民主政体;中国、俄罗斯则被认为是威权体制。


人均GDP上则分了三档:中、俄人均超过12000美元,巴西、南非超过7000美元,印度仅为2000美元。


安全关系上,印度是美国印太战略的重要盟友,中俄则跟西方关系紧张,巴西和南非试图在东西方之间居中协调,难日渐困难。


而在这些分歧之外,甚至最初的经济潜力的指标也不再适用——南非和巴西停滞,俄罗斯被西方制裁,中国疫情后复苏不如预期。而高盛早在2015年就停了了投资金砖国家的基金。


吉姆·奥尼尔(Jim O'Niell)则揭示了更为根本的一层矛盾。 “习近平试图将金砖集团转变为他自己的‘七国集团’?我想印度人可不会答应!”奥尼尔说。 他称,事实上,这是金砖国家面临的巨大现实问题:中国和印度的关系不够紧密,很少在任何事情上达成一致。因此,尽管他们都喜欢这个组织,喜欢成为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拥护者,但他们并不希望被对方的光芒所掩盖。中国和印度并没有真正尝试合作,阻碍了金砖国家集团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马志昂也表达的相似的观点。他认为,中印关系紧张,自 2020 年年中发生边境冲突以来,两国关系不断恶化。中印关系中也存在强烈的不信任感,部分原因是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


即便是看似紧密的中俄关系,也存在变数。马志昂称,表面上,中国和俄罗斯不遗余力地强调两国关系密切,特别是在面对西方压力时。尽管中俄友谊的各种口号不绝于耳,但俄罗斯在全球的孤立却使这种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中国敏感地意识到,如果支持俄罗斯,将尤其影响中国与欧洲的外交关系。


“如果中国试图将金砖国家集团定位为G7的替代者,巴西、印度或南非也不太可能想明确地以这种方式结盟。这些国家外交政策的优先事项并不包括在中国或西方之间选边站队,中立才是最受欢迎的选择,”马志昂称。


这次峰会上,这种趋势已可见一斑。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在峰会上致辞说,金砖国家无意与美国和西方集团竞争。“我们不想站在七国集团(G7)、二十国集团(G20)或美国的对立面……我们只是想要组织起来。”


白宫也不甚担心,并表示不认为金砖国家会成为美国的地缘政治对手。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更是直言:“这是一个非常多样化的国家集团……在关键问题上有着不同观点。”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亚太学院讲师宋文笛则向BBC中文提及经济上的潜在因素。


“金砖峰会此届恐怕维系消极议程有余,推动积极议程不足。”宋文笛称,“财聚则人散,财散则人聚”,此为战国四君子之一孟尝君的故智。创造性的积极议程有赖中国的资金挹注推动,然而北京内部已经下令各级政府需要在疫情后经济困难之际勒紧裤头过日子,恐难有太多余裕在援外议题上特别慷慨。防御性的消极议程则是中俄在乌克兰战争爆发之后同时面临西方压力加码,更需团结打舆论战。


G7七大工业国,包含欧盟的领导人已经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紧急会议。出席的有英、美、日及欧盟主席等代表。


俄罗斯轰炸乌克兰以及北约成员波兰遭受袭击的消息传来,G7七大工业国,包含欧盟的领导人在印尼巴厘岛G20峰会期间召开紧急会议。


寻求新秩序的中国


金砖集团放到更大的历史背景中,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它的意义和困境。


1945年二战结束,有历史学家将这一年定义为“零年”,因为在此之前,世界秩序取决于实力,强可以凌弱。二战的惨烈结果使战胜者决定建立一套规则体系(rule-based),保障弱国的权利,保障个人的权利。


近80年来,国家主权与个人权利之间的紧张关系并未消除,很多现代人没有意识到,二战之后建立的世界秩序是新颖而脆弱的,尤其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所以在西方掀起轩然大波,因为这是少见地直接践踏世界秩序的行为。


近80年来的另一大变量则是中国快速崛起。中国崛起后,有一股冲动,即寻求符合自身利益的秩序安排,邓时代的韬光养晦,源于自身实力不够。


那么中国想要什么样的世界秩序 ?直白点说,习近平希望改变世界秩序,使其更适合威权统治者生存。具体而言,中国并不打算使其他国家变得更像中国,而是希望建立一种“介入更少”的国际体系,使一个主权政府不必屈从于其他国家对于人权的定义。中国经常说“互不干涉”“相互尊重”都是基于这一原则,简而言之就是“主权优先”,而非“人权优先”。


背后的逻辑是,如果基于人权的秩序,意味着可以干涉别国内政,比如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没,就招致联合国制裁,中国不希望类似的介入发生在自己身上。


那么中国如何改变世界秩序 ?


一方面与国际组织合作并试图改变他们的规则,使其更倾向于“主权优先”“互不干涉”的新秩序。这一点上举步维艰,毕竟从世界银行、IMF、WTO,再到联合国,无不是西方话语体系下的产物,不过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帮助了这一进程,比如美国推出世卫组织,给予中国更多话语权。


另一方面,在第三世界国家中拓展双边关系,获得支持者。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对人权状况的不关心,受到很多不喜欢美式国际体系的国家的青睐。这也是金砖集团极为重要的原因,它可以成为吸纳这些国家的重要平台,即将加入的新成员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等无不符合这一特点。


金砖国家


金砖还能闪闪发光吗?

在受访专家看来,金砖集团虽然有些先天分歧,但也存在大有可为的领域。奥尼尔列举说,在这个框架下,中印之间应该加大贸易往来;可以协调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共同诉求;在应对传染病上的药物研发和预防。


“从集团内部的分歧来看,该集团的发展前景充满挑战,尽管如此,金砖国家集团的扩大可以为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个机会,使它们能够更好地获得彼此间协调的外交或财政支持,”马志昂说。不过他说, 考虑到金砖国家现有成员和潜在成员之间巨大的经济差距,这一点也可能过于雄心勃勃。比如,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受挫就说明了中国挑战西方主导的多边框架的能力有限。


金砖集团成立初衷之一,就是扭转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不成比例的话语权。为此,五国领导人成立了一个“小世行”和一个“小IMF”,即新开发银行(NDB)和 “应急储备安排”(CRA)。


今年四月,卢拉访华时,特地在上海参加了新开发银行,致辞时他说:“我每到晚上都会问自己,为什么这些国家都必须要以美元作为结算方式,为什么不能用自己国家的货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这到底是谁决定的?为什么不是人民币?为什么不是巴西雷亚尔?”


“我知道大家比较不习惯,因为大家长久以来使用美元已经成了一个习惯,但我想,21世纪我们应该可以做一点非常不一样的事情,”他说。


目前,新开发银行向超过100个项目贷款330亿美元,并吸收了孟加拉、埃及和阿联酋三个非金砖成员。但相比世界银行的投入和影响力还差得远。


宋文笛还推测,如果金砖集团要寻求突破,可能会围绕在中亚周围,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和俄国的欧亚经济联盟寻求接轨和资源共享方面做文章。因为,中国长期或可享实利,俄罗斯则短期内无需付出额外成本,最后,还可以由此宣示金砖有所进展 (deliverable),实际上谁需要为此买单则是战略模糊,甚至是否需要投入新的成本皆是未知数。


谢选骏指出:英国明明知道面前的“金砖”只是镀金的,却还是表示担心——“金砖峰会14年后再扩容;中国要打造自己的‘G7‘”吗?”这些英国鸦片贩子,面对镀金的砖头——是恐惧还是贪婪呢?我看还是贪婪居多。就像百年前的八国联军,打进故宫之后,都用刺刀刮下大殿之前的香炉上的镀金层,伤痕累累至今犹在。这些洋人就是海盗,万万没有道德底线,为了搜刮金子,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鸦片贩子面对镀金的砖头——是恐惧还是贪婪?还用再问吗。

2023年9月1日星期五

谢选骏:二十一世纪的英国类似晚清

《文物被盗,大英博物馆馆长引咎辞职》(2023年8月25日 全球新闻)报道:


即将离任的大英博物馆馆长费舍尔说,两年前发生的失窃案缘于没有采取足够“全面”的防盗措施。失窃文物包括黄金和珠宝,其中的一些可以追溯到数千年以前。

   

即将离任的大英博物馆馆长费舍尔表示,将为两年前发生的失窃案承担责任。


由于一批文物失窃,大英博物馆馆长费舍尔(HartwigFischer)周五(2023年8月25日)辞职。


据报道,两年前大英博物馆的一些藏品不翼而飞,其中包括几个世纪前的宝石和珠玉。


费舍尔说:“文物失窃的最终责任必须由馆长来承担。”


费舍尔来自德国,是两个多世纪以来第一位非英国籍的博物馆馆长。


“我们将弥补过失”


这位即将离任的馆长说,大英博物馆防盗流程上的失误是导致这些物品失窃的原因。


费舍尔表示:“在过去的几天里,我一直在详细回顾此次失窃事件以及对该事件的调查。”他说,“很明显,大英博物馆并没有对2021年被盗事件的警告以及现在已经完全显现的问题做出应有的全面回应。”


由英国前财长奥斯本(George Osborne)担任主席的博物馆董事会接受了费舍尔的辞呈。


奥斯本说:“我很清楚这一点:我们将弥补过失。”


哪些文物被盗?


据大英博物馆称,失窃物品包括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19世纪的黄金、珠宝和半宝石。


大英博物馆此前曾表示,这些物品大多是“存放在博物馆储藏室中的小件”。随后又补充说,这些藏品近年来都没有公开展出过,主要用于学术和研究目的。


伦敦大都会警察局周四(8月24日)表示,已经对一名与失窃案有关的男子进行了盘问,大英博物馆也表示正在对此人采取法律行动。目前尚未逮捕任何人。


著名的吉萨大金字塔附近的大埃及博物馆工程已经进行了 20 年。它原定于 2020 年部分开放,但后来推迟到 2023 年。一旦开放,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考古博物馆,占地 50 公顷,藏品约10万件——包括来自图坦卡蒙墓的文物。


谢选骏指出:大英博物馆本来就是一个窝赃的地方,现在失窃就算黑吃黑了。


《“超2000件文物失窃,掩盖数年”,大英博物馆馆长引咎辞职》(英国广播公司(BBC)和《卫报》8月25日)报道:


大英博物馆上周的一则声明,让尘封数年的大型文物失窃案浮出水面。原来早在2021年,就有古董商提醒大英博物馆有失窃藏品在购物网站上出售,所涉藏品估计多达2000件。但大英博物馆一直对该警告置若罔闻。


当地时间25日,大英博物馆馆长费舍尔(Hartwig Fischer)宣布引咎辞职。但英媒指出,这一丑闻已经发展为大英博物馆全面危机,引发了一系列国际尴尬,有声音质疑大英博物馆保管文物的可靠性。


费舍尔自2016年起担任大英博物馆馆长。他在辞职声明中表示:“很明显,大英博物馆对2021年的警告和现在已经出现的问题没有做出应有的全面回应。”他补充说,大英博物馆正面临“极其严重”的情况,“责任必须由他这位馆长承担”。


博物馆董事会接受了费舍尔的辞呈。在声明中,大英博物馆表示,费舍尔将“立即辞职”,但后来更改为“一旦临时领导安排到位,他将辞职”。


据报道,2021年,荷兰古董商格拉德尔(Ittai Gradel)向大英博物馆发出警告,称博物馆藏品被盗并在购物网站eBay上出售,且售价远低于其实际估计价值。


英国《金融时报》称,据信涉及约1500件文物,其中包括“来自世界各国的、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19世纪的黄金首饰,以及由半宝石和玻璃制成的宝石”等“小件文物”。《卫报》称,由于缺乏适当的记录保存,据估计可能有多达2000件藏品被盗,其中包括几乎全部未经注册的宝石。


在格拉德尔发出警告的两年后,当地时间8月16日,大英博物馆在解雇一名工作人员后首次宣布了文物“失窃、被盗或损坏”的消息,并呼吁警方展开调查。


不过,大英博物馆馆长费舍尔在本周早些时候的声明中仍为自己辩护,反而甩锅给古董商格拉德尔,声称格拉德尔在2021年发出警告时隐瞒了部分信息,并且只通报了对“少数物品”失窃的担忧。对此,格拉德尔驳斥费舍尔的言论为“彻头彻尾的谎言”,并表示,大英博物馆方面就文物失窃案事件“从未联系过”他。


根据BBC最新消息,大英博物馆董事会主席、前财政大臣奥斯本(George Osborne)26日称,在失窃的约2000件藏品中,其中一部分已经被追回。他没有提供已被追回藏品的数量和其他信息,也拒绝承认大英博物馆高层有意掩盖文物失窃的事实。


奥斯本代表大英博物馆公开道歉。他表示,大英博物馆“长期以来一直是盗窃的受害者”,坦承他们本应采取更多措施予以防范。当被问及失窃物品的位置时,他说“古文物界的一些成员正在积极与我们合作”,到目前为止的追回工作是“乌云中的一线希望”。


大英博物馆馆长辞职,并没有平息此次文物失窃案引发的风波。《金融时报》称,这一事件已发展成为大英博物馆的全面危机,不断有声音质疑“大英博物馆并非他国文物的可靠保管者”。


《卫报》提到,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英国和希腊两国关于帕台农神庙大理石雕塑未来归属的争议。希腊学者、考古学家协会主任库苏巴(Despina Koutsoumba)直言:“他们必须归还帕台农神庙的大理石,因为它们(在大英博物馆)不安全。”


大英博物馆是一座位于英国伦敦布卢姆茨伯里的综合性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首个国家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且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馆内现有800多万件藏品,其中中国藏品接近3万件,大批藏品因馆内空间限制未能公开展出。


由于大英博物馆的许多文物皆系英国殖民时代自他国劫掠所得,因此这些文物的所有权与归属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要求归还文物的声音从未间断。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文物保管和安全措施不力,该馆近年来频频发生盗窃案件。《卫报》指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大英博物馆就发生过多次古代硬币和徽章被盗的事件。


在过去二十年里,尽管大英博物馆多次审查安保措施,安全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改善。2002年,大英博物馆一尊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希腊大理石雕像被盗。2004年,15件中国文物在博物馆营业时间内被盗。2017年,大英博物馆又承认,一枚价值75万英镑的卡地亚钻戒已在2011年失窃。


谢选骏指出:英国海盗趁着德国“淡水鱼”馆长不习水性,上下其手、联合作案,终于把二十一世纪的英国,变成了“类似晚清”的败家子。二十一世纪的英国已经类似晚清——那么2040年攻占伦敦就完全可能了!

谢选骏:儿童团最残暴


《AI复原日军照片 日本网民留言炸锅》(2023-08-29 读史)报道:


在马绍尔群岛被美军俘虏的日军,可以看到,身材十分瘦弱。


在看到这张照片后,日本网友直言不讳的说,这样的军队根本不可能赢。


实际上,那时的日本兵不但瘦弱,而且身高普遍较矮,一般在1米58左右,更矮小甚至不足1米5:


从当时日本的征兵规定也可以知道。日本当时以150厘米为身高标准对军人划分为甲、乙、丙、丁、戊5种类型,最高的甲种军人主要是身体素质强而且身高超过150厘米的年轻人,换句话说1.5米以上强壮年轻人就是甲等兵。


而当时日军的制式步枪38大盖加上刺刀总长166厘米。也就是说,日本人将枪械竖起来的时候,枪身比大多数士兵还高。所以我们常称之为“小日本”,就是因为其身高的因素,然后才进一步引申为蔑视唾弃之意。


二战时期的日军身高还算高的了,古代的日本人还要更矮。成吉思汗曾用“猴子骑狗”来形容日本骑兵。


日本战国时代的杰出人物,如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的身高,仅为1.56米和1.4米。号称“日本之张飞”的本多忠胜身高也只有1.4米。


日本人家里都供奉有天皇的“玉照”,上面的天皇给日本人留下了高大威严的印象。但实际上,裕仁的身高只有1.58米,他的继位者明仁天皇是1.63米。


尽管日本士兵身高普遍较低,但他们通过非人的训练,在二战中展现出了强劲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战士平均需要射击约300余发子弹才能有效干掉一个日军士兵,而相比之下,日军士兵则只需要射击20发左右的子弹就能击伤或杀死中国战士。


被日军俘虏的中国童子军,这些娃娃兵的身高都比日军军官高。


网民嚎叫:


truth_freedom 今天 03:05

挺共的才真正是汉奸,要不怎么中国没落入日本人手中,却落入马列黄俄的魔抓,还要让你永世不得翻身。

BigPPP 2023年08月30日 06:03

"舒满粥 2023年08月29日 13:52

日本人再矮,你厉害囯也打不过人家 !"没办法,汉奸多啊。。。不过那个时候多数的汉奸是被人“顶其项背"的时候才被迫当的汉奸,今天呢都不用强迫全是自愿的。。口口声声反共实际上盼着中国人倒霉,盼望着神州大地分为十块八块,盼望着华夏文明毁灭。

舒满粥 2023年08月29日 13:52

日本人再矮,你厉害囯也打不过人家 !

Sans2000 2023年08月29日 09:03

打Q族沒問題。老美不動原子彈,還要死一百萬。


谢选骏指出:个子越矮越残暴,六四屠夫邓小平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日本兵比儿童团还矮,不残暴如何镇得住场子?而在社会内部,共产党最欢利用“儿童团”——从苏联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到中国的刘胡兰、雷锋、红卫兵,到红色高棉波尔布特的娃娃兵……皆此类也。因为儿童较易洗脑,可以快速训练成为杀人机器。从日本鬼子到伊斯兰国,皆此类也。


《日本人身高》(2023-04-28)报道:


日本人身高比中国人高吗?


根据统计数据,日本和中国的平均身高相差不大,而且两国人的平均身高,近些年都随着物质条件的变好变的更高。对比日本统计局公布的最新资料,截至2020年,日本男性的平均身高是172.4厘米,女性的平均身高是158.8厘米。而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国18-44岁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9.7厘米和158厘米。从数据上看,日本人的平均身高略高于中国人。


问:日本女生平均身高多少?答:根据日本政府的数据,截至2021年,日本女性的平均身高为约158.5厘米(5英尺2英寸)。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实际个体的身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等。


日本男生平均身高多少


问:日本男生平均身高多少?答:根据日本政府的数据,截至2021年,日本男性的平均身高为约171厘米(5英尺7英寸),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身高也可能有所变化。请注意,这只是日本男性的平均身高,个人的身高也可能高于或低于这个数字,实际个体的身高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遗传、饮食、锻炼等等。

日本人平均身高增加10cm,看到他们的饮食后,难怪长得高


在之前,日本男性给人的印象就是身高不高,跟女性的差距不大,这也算是日本男性的一个硬伤。有统计数据也表明,在二战后时期,日本男性的平均身高是160cm左右。但最新的统计数据却让大家惊讶了,日本男性的平均身高增加了。全球男性身高排行榜数据,日本当下的平均身高数据为170.7cm,超过中国男性平均身高(169.7cm),这也就表明,在半个世纪之后,日本男性的身高增加了10厘米。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日本人平均身高超过中国?


在历史上,日本人就曾因身材矮小,而被中国古代王朝称为“倭国”,在明朝时大量日本人在海上侵扰中国沿海城市,这些被中国海盗雇佣的日本人,又被中国朝廷称为“倭寇”,进入清朝后,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逐渐成为东亚第一强国,但日本人矮小的身材并未改变,大清朝廷依然称日本人为“倭人”,日本大炮为“倭炮”,就连日本政府也被称为“倭廷”,虽然这些称呼都带有中央王朝对周边国家的歧视性鄙夷,但也反应了日本人身材矮小的事实。


2020年日本人平均身高172厘米,竟然比中国高2.5厘米?


日本和中国在身高问题上,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其实大多数人还是认为,中国的平均身高要高于日本的,很多人也对此深信不疑,可如今两国的平均身高已经发生了变化。根据2020年“世界人口评论”的说法,如今的日本人是比中国人高的,尤其是男性,高了2cm多。


谢选骏指出:身高与营养关系密切。例如苍蝇,进食多则个子大,进食少则个子小——中国人的个头现在都比日本人小了,这是因为营养不良。难怪现在的中国人,比日本人更有攻击性了。因为个子越矮越革命,而毛泽东个子不够矮,所以就背叛了革命,与尼克松、基辛格等沆瀣一气,干脆撕掉了遮羞布。

谢选骏:粗鄙化的根源是马恩列斯毛


《粗鄙化,一种精神上的全球流行病》(头牛大观 2023-08-27)报道:


现今社会中有不少人似乎得了一种精神上的流行病,那就是变得越来越要面子,但却又越来越粗鄙。这是由于“荣誉”与“不荣誉”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甚至荡然无存。


不久前,某艺人母女三人在江苏教育电视台竞猜节目录制中放泼撒野、大爆粗口,母亲对着一位观众挖苦道,我能把女儿培养成亿万人喜爱的明星,你母亲做得到吗?


显然,她觉得当名艺人的母亲是特有面子的事,而正是为了争这个面子,夸耀这个面子,可以在大庭广众下,行为嚣张,言语粗野,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阵势。


有人把这种粗鄙称为“不要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寡廉鲜耻、不知羞耻。其实与“要面子”同生共长的“不要脸”并不是没有羞耻感,而是不知道什么是该羞耻的,什么是不该羞耻的。


粗鄙起源于何处?


粗鄙是一种羞耻心像癌症一样的病变,这种病变在特定的被污染的社会环境中特别容易发生,就像污染了的自然环境容易诱发癌症病变一样。


例如,在一般的文明社会里,“绅士风度”是一件有面子的事情,以绅士风度待人接物也是体面人会自然而然地要求自己的行为。


但在一些时期“绅士”成了革命的对象,而革命者又以越粗鄙越光荣为行为准则,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就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有面子”与“要脸”的关系:粗鄙不仅不再是“不要脸”,而且是有觉悟、混得开的事,不仅如此,甚至还能为粗鄙者带来特别“有面子”的头衔、荣誉称号、地位或职位,让他们成为“成功人士”。


这种“成功人士”的传人之后会把施展才能的领域从政治转向了经济,祝东力曾这样描述他们粗鄙化的成功:“一口糙话、一身匪气,这才是‘爷们儿’,是吃得开、混得好的标记。粗鄙化——粗野、鄙俗,是当今世俗社会的主流价值。粗鄙代表‘强悍’、‘有力量’,彰显着粗鄙者的‘有胆儿’、‘拔份儿’”。


在一个缺乏社会正义、价值观紊乱的社会环境中,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人自为战,文雅、谦和、友善等等,似乎直接等同于懦弱无能。出门在外,没几分流氓气,是很难混的。粗鄙的言行和仪范,暗示着在无序竞争中较高的生存和成功概率。这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一种集体无意识。”


粗鄙何以如此理直气壮?


一个社会整体越缺乏是非价值,越不正派,不知耻之人就会越发大胆地发无耻之言、行无耻之事。


12月8日在广州的国际慈善义卖活动中,善款出现4900元假币,引发了一场“丢脸”之争。有官员在微博中称外国人在中国义卖是“假慈善”,“其用心就是想丢中国人的脸”,他挖苦道,丢脸的是心怀叵测的外国人。


针对这样的丢脸指责,比利时王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官方微博回应称,该领事馆参加义卖的所有产品都是比利时企业无偿赞助的,义卖价格均为成本价,义卖所得全部捐出,领事馆人员自愿星期六加班一天,做慈善没有什么好丢脸的,真正丢脸的是那些假币。


对假币问题是非不辨,反倒是无端辱骂做好事的人“丢脸”,哪怕是出于为国家“要面子”的良好动机,也是一件粗鄙的事。


这位官员事后声称自己绝不后悔,令人想起不久前一位教授为替毛主席争面子而打一位老者耳光的事,这位教授也是事后宣称绝不后悔。死不认错其实是在粗鄙地对待自己的粗鄙,是一种应该被人瞧不起的色厉内荏行为。


任何一个社会里都会有粗鄙之事,在一个有正派价值的社会里,粗鄙是一件丢脸的事,对自己的粗鄙行为道歉则是一件有面子的事情。


然而,在一个丢失了正派价值的社会里,粗鄙变得理直气壮,而社会中许多人对粗鄙的人和事则要么熟视无睹,要么无可奈何,粗鄙于是也就更加猖狂。


粗鄙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病和社会病


粗鄙的有恃无恐印证了邵燕祥在《普遍粗鄙化:当代的社会病》中说的,中国的粗鄙化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病和一种社会病。


在粗鄙化的社会里,人必须习惯粗鄙才能生存,因此会变得很皮实,这就像在污染的环境中,人都会变得特别能“抗毒”一样。这种对环境的适应虽然显示了非凡的生存调适能力,但未必是一件好事。


中国有一段时期,千千万万的人随时都在被羞辱,在丢脸,以至丢脸成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结果差不多整个社会都变得一样不要脸。不少人因为“要脸”,因为忍受不了无端羞辱而自杀。


而那些能够经受不公对待和百般羞辱而忍耐着存活下来的,都是特别皮实的人。然而,他们的皮实恰恰帮助积淀了中国文化中千百年来的那种逆来顺受和隐忍苟活。


个人的粗鄙化与公共权力的粗鄙化往往如影相随。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被强横的权力粗鄙地对待(被蔑视、羞辱、没有尊严、不受尊重、公民权和财产权得不到保障),无处说理也无理可说,久而久之便会因人格贬损而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自鄙变态”。


这种变态常常表现在自鄙者的自我称呼上,例如,nigger(黑鬼)本是是一个侮辱性的字眼,然而,这个字却会频频出现在地位低下的黑人们的相互交谈中,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弱者群体维系。


在中国,“屁民”,“草民”、“屌丝”也在成为这样的字眼。用这样的称谓来自嘲和自我矮化,也许是为了寻求一种人格心理上的自我保护,它可以使当事人用适应和习惯矮化的方式,来把矮化的实际伤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然而,这种先是对矮化的游戏性的自嘲和脱敏,却可能不幸变成一种真正的麻木和屈从,也使矮化之人变成了不折不扣的侏儒。


网民嚎叫:


mikecwu 发表评论于 2023-08-27 22:56:43

美国也有点这样。Trump就公开显示粗鄙,还有一些其他政客。

searover 发表评论于 2023-08-27 21:12:47

不是全球吧,就墙国这样。

花和尚团 发表评论于 2023-08-27 17:09:00

革命时期绅士等于土豪劣绅


谢选骏指出:上文没有说清楚、讲明白——粗鄙化的根源是马恩列斯毛。因为这些叫花子掌握了政权,就把粗鄙化强加给了全球社会——谁不粗鄙就活不下去了!


谢选骏:马克思也是英国海盗,必须逐出中国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英国外相访华之际<环球时报>社论喊话是怎么回事》(BBC 2023年8月30日)报道:


大英博物馆有不少文物与欧洲对外殖民扩张时期相关。


大英博物馆近日传出有2000件藏品遭职员监守自盗,博物馆馆长辞职下台之际,中共喉舌《人民日报》旗下小报《环球时报》发表社论公开要求英国无偿返还博物馆的中国文物,并称引起网上广泛讨论。


《环时》形容大英博物馆为“全球最大的‘赃物接收者’”,并称声援全球其他国家提出同样声请。该报更进一步发表漫画,讥讽大英博物馆“贼喊捉贼”。有近270年历史的大英博物馆迄今并未回覆BBC的置评要求。


这起争议刚好发生在英国外交大臣詹姆斯·克莱弗利(James Cleverly;祁湛明)访华之际。星期三(8月30日)凌晨抵达北京的克莱弗利是五年来首位访问中国的英国外相。


目前中英关系因中资投资英国敏感行业受阻,围绕香港与新疆人权问题的争议,以及参与在北京眼中,以美国为首的“五眼联盟”等围堵中国行动,正陷于低谷。克莱弗利此行希望修补双边关系,而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似乎成为了新的烦恼。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中国研究院主任曾锐生教授对BBC中文分析说,《环时》这篇社评主要是出于见风使舵,但也可以理解为给克莱弗利一个下马威。


曾锐生教授说:“克莱弗利访华该是早于大英博物馆问题出现前就已敲定,但像《环时》甚至中国外交部等,要是利用大英博物馆事件作为杠杆向克莱弗利施压,毫不奇怪。”


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现代语言学院中国文化研究创始教授利大英(Prof Gregory Lee)认为,中国正式提出返还文物的要求,只是时间问题。他对BBC中文表示,《环时》显然希望对大英博物馆这尴尬局面加以利用。


克莱弗利(祁湛明)是五年来首位访问中国的英国外相。


《环时》社评怎么说?都引起了哪些反应?


《环球时报》在8月27日同时透过该报中、英文版发表这篇社评,开首称:“作为一家中国媒体,我们正式向大英博物馆提出要求,请把所有通过非正当渠道获取的中国文物无偿地归还中国,不要再采取抵触、拖延和敷衍态度,首先要向全世界做出归还的公开承诺,并尽快启动这项早就该做的工作。”


“请英国政府在法律及相关程序上予以配合推动,这将是对英国是否真心诚意洗刷殖民污点、弥补历史罪责的一种考验和验证。”


文章并未提及克莱弗利访华,但批评英国称:“有着血腥、丑陋、可耻殖民历史的英国,对待别人却一直有着很强的道德优越感,经常站在道义高点上对别国的内部事务指手画脚,甚至横加干涉。我们真不知道,他们的道德优越感是从哪里来的。”


社评发表后,微博、微信公众号与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相关内容接连出现,包括来自其他官方媒体的帖文与短视频。部分也被转发到社交媒体“X”(前称Twitter推特)上。


这其中包括一些强调“文物想回家”概念的内容。


《环球时报》继而跟进报道,称要求退还文物的议题在中国互联网上引起广泛讨论。


据新浪微博数据,截至8月30日,由《环球时报》发起的话题“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获得超过8亿阅读量,带来至少2.6万原创帖文。


《环球时报》属官方媒体,但中国政府并未公开评论其主张。不过,中国外交部在8月29日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扬了瑞士近日举行仪式,向中国返还一批文物。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说:“此次文物返还是中瑞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合作的又一次成功实践,对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对在全球范围打击文物走私、保护文物安全、扩大政府间合作具有示范意义。”


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1759年正式开馆,目前拥有西方规模最大的中国文物馆藏,合共达2.3万件,涵盖自距今达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至当代的多种青铜器、瓷器、翡翠、书法与绘画等。著名展品包括唐代《女史箴图》摹本。


《环时》社评称:“它们都是怎么从中国流失到大英博物馆的,具体过程可能难以追溯。但可以确定的是,它们大多都是当年英国趁人之危、趁火打劫,甚至直接对中国制造劫难趁机劫掠或盗取得来的。”


“只要英国不能证明哪一件藏品来自合法、干净的渠道,那么这件藏品的母国就有权利去追索。”


8月16日,博物馆公布发生监守自盗事件,约2000项藏品“失踪、被盗或受损”,一名雇员被革职。8月25日,博物馆馆长哈特维格·费舍尔(Hartwig Fischer)辞职。


馆方表示已向伦敦大都会警察局(Metropolitan Police;又译大伦敦警察厅)报案,同时委托博物馆前理事奈杰尔·博德曼爵士(Sir Nigel Boardman)和英国运输警察局(British Transport Police)警察总长露西·多尔西(Lucy D'Orsi)主持独立调查。


《环时》社评称:“人们质疑英国警方和馆方为何迟迟不发布失窃文物的照片与详细描述。不发布照片可能意味着,大英博物馆仍然未能查明其庞大收藏中究竟有多少已经丢失,大概率比2000件更多。”


“换句话说,大英博物馆没有保管好的、弄丢弄坏的,其实主要是属于其他国家的文化财产,这怎能不让人心疼。”


《环时》8月29日发表政治漫画,进一步讽刺大英博物馆在“贼喊捉贼”。


事情也被提升到联合国层面。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杜加里克(Stéphane Dujarric)29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被问到是否认为大英博物馆毫无能力保护其馆藏,以及应否将文物归还有关国家。


杜加里克回答:“我不会评论此具体情况,这问题实际上是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但我希望贼人——正如任何贼人一样——得到警察的彻底调查。”


杜加里克的发言同样在抖音、微信影音号等平台上被广泛流传。


大英博物馆理事会主席,前英国财相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欧思邦)许诺将亡羊补牢,汲取教训,重建公众对博物馆的信任。


英国杜伦大学政府和国际事务学院国际关系助理教授张晨晨博士在一条X推文中引述她最近发表的论文说,欧洲的博物馆须实现去殖民化,而返还文物只是其中之一。但这得在承认一些“后殖民地区”的反殖民主义运动受到了独裁、反动的民族主义政策所左右的基础下进行,且须意识到其中有边缘群体正受到打压。


利大英教授也对BBC中文指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谁有资格运营英国的博物馆,有资格决定展示哪些“中国的东西”。


他在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像他这样的西方学者得承认自己继承了传统东方主义所留下的傲慢特质,且因此认为自己是中国文字与文化的守护者。他认为这问题在1966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尤其显著。


2004年: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被盗

中国是否应该索回流失文物?

为何《环时》要求返还文物引起网民争论?

中国网民要求大英博物馆返还文物的言论时有出现,但《环时》称:“这次丑闻所暴露出来的大英博物馆在文物管理和安全防护方面的巨大漏洞,令一个流传很久很广的说法不攻自破,即‘外国文物在大英博物馆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我们很怀疑,它是有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殖民洗脑的产物。”


一些网民留言支持《环时》的这篇社评,一位河北网民说:“这才是《环球时报》该有的样子。”也有网民直接向“保护文物论”的支持者叫板。


但也有网民在微博和X上质疑社评的时机与动机,例如质疑目前舆论主流应是针对日本排放福岛核废水,不应转移视线,或质疑此举是在鼓吹民粹主义。


曾锐生教授对BBC评论说:“大英博物馆丢失2000件小型展品不容狡辩,但文革期间在毛泽东领导之下,又有多少倍于此的文物遭到破坏?”


“虽然大英博物馆不比从前安全,但它仍然比较安全,这不是显而易见吗?”


曾锐生教授认为,在中国目前以习近平为首的领导层下,他不认为存在任何政治氛围与条件,实现大英博物馆文物归还。


中国是唯一在要求返还大英博物馆藏品的国家吗?


监守自盗事件引起英国舆论大哗。


监守自盗丑闻曝光后,一些国家先于《环球时报》提出了归还文物的要求,理由也是围绕于大英博物馆保护文物的能力是否仍值得信赖。


希腊多年来持续促请大英博物馆归还帕特农雕塑(Parthenon Sculptures)——又名埃尔金大理石雕塑(Elgin Marbles)。希腊《论坛报》(To Vima)8月21日刊登对文化部长莉娜·门多尼(Lina Mendoni)的专访,门多尼称,保安问题“强化了我国提出最终返还(帕特农雕塑)的长久、正当要求”。


尼日利亚官员也公开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掠夺自贝宁王国(Kingdom of Benin)的贝宁青铜器(Benin Bronzes)。贝宁王国领土如今是尼日利亚的一部分。


《环时》社评称:“我们在道义上支持其他曾经遭受英国劫掠的国家比如印度、尼日利亚、希腊等提出文物归还的诉求。”


英国议会跨党派大英博物馆小组主席,执政保守党籍下议院议员蒂姆·勒顿(Tim Loughton)形容,这些趁此时刻要求返还文物的国家是“机会主义者”。


勒顿告诉BBC,其他国家应“团结起来协助追回藏品,而非看风使舵”。


同属保守党的马克·罗根议员(Mark Logan MP)同时是英国议会跨党派中国小组与跨党派大英博物馆小组的副主席。BBC中文请他评论对应否返还中国文物和大英博物馆是否仍有足够能力保护文物的看法。


马克·罗根简要回答BBC中文记者:“一家银行要想留住你的存款,它就必须保护你的血汗钱;要是一个政府希望代表你,它必须维持诚信。显然,对于任何文化机构而言,保护好其文化资产是个关键。”


利大英教授认为,希腊与中国要求大英博物馆返还文物的情况相似,中国知识分子十分熟悉帕特农雕塑(Parthenon Sculptures)的故事,中国当局也乐于将中国与希腊比较,强调两国历史均源远流长。


但他指出,虽然希腊与中国文物均是从地理上的希腊与中国被盗,但18世纪的希腊只是个新兴民族国家,而被盗文物却来自于希腊立国“想都不敢想”的年代。同理,经历颐和园被搜掠的是满清,而非取而代之的现代中国。


利大英教授对BBC中文称:“要是你问我,谁对‘埃尔金的赃物’(Elgins' booty)的宣称更铿锵有力,我会说是希腊与中国的,而非英国。”


谢选骏指出:黄俄假装忘记了“马克思也是英国海盗”这个事实,而我认为,对付英国海盗的最直接方式,就是从中国彻底驱逐马克思主义。


《肺炎疫情:大英博物馆重开 创始人雕像被移除背后的故事》(BBC 2020年8月27日)报道:


大英博物馆官网对汉斯·斯隆爵士有非常详细的介绍。


闻名世界的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周四(8月27日)在受肺炎疫情影响关闭了163天之后重新对外开放,标志着伦敦这座国际大都市正在逐步恢复正常。


但就在大英博物馆重开之前,一个无关疫情的决定震动了英国社会:大英博物馆著名的创馆藏品收藏家汉斯·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的半身雕像将不会再出现在展示基座上。


大英博物馆馆长哈特维格·费舍尔(Hartwig Fischer)表示,它将被移除到一个“安全的橱柜内”,与其它能解释“大英帝国剥削背景”的文物放在一起。


在这个特别的展柜中,斯隆将被标注为“收藏家及奴隶主”。


如何决定历史人物雕像的去留和取舍

大英博物馆的光荣与争议


大英博物馆的这一决定,在英国内外都引起了广泛的注意。有人批评此举极为“虚伪”,完全没有切中大英博物馆这个机构本质上的种族主义问题;也有人质疑斯隆本人并非奴隶主,将其与英国殖民和贩奴历史挂钩未免牵强。


英国《泰晤士报》专栏作家大卫·阿诺诺维奇(David Aaronovitch)认为,“费舍尔先生像我们很多人一样,在文化大战汹涌澎湃之时陷入了一个死结”。在他看来,一方面是年青一代并不认为像大英博物馆这样的机构本身有任何价值,他们认为英国不该拥有这些来自其他地方的文物,而应该归还回去;另一方面是那些坚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任何重新考虑都不被允许的人。承认国家的历史罪孽只不过是屈服于政治正确和要在辉煌从前中寻找污点。


斯隆究竟是个怎样的历史人物?



大英博物馆是很多人游览伦敦时的必到之处,被认为是收藏中国文物与瓷器最多的顶级博物馆。


斯隆1660年出生在北爱尔兰,父亲是来自苏格兰的移民,家境普通。他从小对自然历史感兴趣,后在伦敦、巴黎学医和植物。


1689年,年仅29岁的斯隆在如今大英博物馆附近安家,创办了很有名气的诊所。他的病人很多非富即贵,包括安妮女王,国王乔治一世和二世。作为一个很有创新眼光的医生,斯隆曾经大力推广过天花接种、奎宁和巧克力牛奶。


1719年,斯隆成为皇家内科医师学会的会长,并在1727年接替英国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牛顿成为皇家学会会长。


斯隆的收藏始于1687年,他前往当时的英国殖民地牙买加担任英国新总督的医生。回到英国之后,他娶了在牙买加经营甘蔗种植园的农场主之女伊丽莎白·朗格力·罗斯(Elizabeth Langley Rose)。她作为种植园的继承人,为斯隆其后广泛收藏文物、标本等提供了雄厚的资本。


1753年,斯隆以92岁高龄逝世,留下的收藏品包括:


32000枚钱币和奖章、50000本图书、印刷品和手稿(如今存放在大英图书馆)

植物标本馆,包括334卷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标本(如今收藏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1125样与古代习俗相关的物品

在他的遗嘱中,他将所有收藏馈赠给国王乔治二世,只希望国家向他的后人支付2万英镑。不过,这笔馈赠还附带了条件:英国议会必须创办一个全新的公共博物馆保存这些藏品,并向公众免费开放。


英国议会接受了他开出的馈赠条件,通过全国彩票的形式筹募了这笔资金。 1753年6月7日,议会设立大英博物馆的法案获得国王的御准,大英博物馆正式成立。


斯隆的收藏品与其他几个图书馆和收藏品一起,不仅成为大英博物馆的创馆收藏,而且是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及大英图书馆的创立基础。


争议


大英博物馆作为全世界第一个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在其值得骄傲的200多年历史中也不乏重大争议,其中包括一些国家对大英博物馆某些展品的主权要求。


它建立的初衷是要宣传展示全球各地、各民族的文化,也随着大英帝国的不断发展而扩大。其中的中国文物收藏多达23000件,长期陈列的就有大约2000件。


中国方面把这些文物称为“流失文物”,并且认为大英博物馆是全世界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其中包括在1860年遭英法联军掠夺的圆明园文物,以及原属中国敦煌藏经洞的上万件文物。


今年肺炎疫情期间,美国青年乔治·佛洛伊德之死在全世界引发的”黑人生命同等重要”运动,推动英国反思帝国时期的殖民和贩奴历史,激发了一场社会大辩论。


可以预测的是,随着这场辩论的深入,还将有更多的英国机构必须在殖民和贩奴历史上表明立场。


谢选骏指出:大英博物馆是奴隶的血汗筑成的,就像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政权一样。驱逐马克思主义,就是消除中国的殖民历史。因为马克思也是英国海盗。

谢选骏:豬狗憎恨猿類的騰飛

網文《袁腾飞》報道: 袁腾飞(1972年2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学历史教师。1994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曾任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历史课教师13年,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历史教研员。曾参与北京市高考题与《高中新课标历史教材》(人教版)编写。2008年下半年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