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4年2月8日星期四

谢选骏:种族主义是具有生理依据的

《这项基础研究重大突破,如何避免“美国人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人”的尴尬?》(2024-02-02 科技日报)报道:


何忠没有想到,自己身上不到20毫升的血液样本,竟成就了一项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张学评价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里程碑式的事件”的成果。


利用何忠的血液样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高占成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研究员康禹团队首次在世界范围内成功完成从端粒到端粒的中国人全基因组,获得包括Y染色体在内的高质量真实人类二倍体以及完整无间隙的全基因组参考序列(44+XY)。


因为这个采样点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几千年前尧帝建立的古唐国遗址附近,研究团队将该参考基因组命名为“唐尧”。


“唐尧”基因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基因组蛋白质组与生物信息学报》上。


在人们印象中,人类基因组图谱早已公布,如今普通人的基因组也很容易被测出来。为何“唐尧”基因组会被评价为“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一基础研究领域的突破意味着什么?科技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1、现有人类参考基因组用于中国人有偏差


这是一项由临床应用需求催生的基础研究。


过去几十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高占成的主要工作是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呼吸科疑难杂症患者。他带领团队首次诊断出多例孤儿肺病,如弥漫性肺淋巴管瘤病、肺泡蛋白沉积症等。


诸多案例丰富了他的医学实践,但也给他带来了诊疗困惑。不少疾病综合征在不同种族人群中的临床表现存在不小的差异。


“目前所有的肿瘤、遗传病等测序诊断报告,均根据美国主导的GRCh37/38为人类参考基因组序列来判定正常或变异。”高占成说,GRCh37/38是来自多个人类个体基因组序列嵌合而成的一套基因组,主要来源是非洲和欧洲人。它不但不完整、错误多,而且难以代表中国乃至亚裔族群。


以遗传性肺囊性纤维化为例,这种病在欧美白人中表现为跨膜氯离子转录因子突变导致的功能缺失。但在中国患者中,该转录因子突变的发生率要小得多。


“预测疾病风险和诊疗时,对于亚洲人种而言,仅对照现有参考组,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偏差。”高占成说,这种偏差还会影响靶向药物的研发。


2003年,国际知名药厂阿斯利康在全球率先研发成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吉非替尼,适用于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随后的研究发现,EGFR基因突变存在明显的种族特异性。中国和东亚种族不吸烟肺腺癌患者的突变率明显高于欧美白人患者。


“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不同人种基因组之间的差别只有千分之一。但从临床实践来看,实际差别可能远大于这个数字。”高占成说,“所以,我们有必要构建中国人自己的参考基因组。”但对于一个临床医生来说,这是个全新且较难攻克的课题。


2020年,一个合适的契机到来。


这一年,设在山西省临汾市中心医院的高占成呼吸病学山西工作室开始筹建。


“这个工作室绝不能仅仅挂个牌子,要有具体的课题,能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高占成说,绘制中国人自己的参考基因图谱被提上日程。


他立即联系他带的第一个博士生,也是多年的合作伙伴——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康禹。


“我当然很高兴能参与这项工作。”康禹说,“我们判断,现在的技术发展是构建中国人参考基因组的最佳时机,可以让我们以较少花费、较短时间完成这件事情。”


2、为中国人基因组研究提供更准确的坐标系


何忠何许人?为什么何忠的基因组就可以称为参考基因组?


康禹说,选择合适的样本是第一步。悠久的历史、多样的地理气候环境,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遗传多样性。“‘唐尧’基因组是研究的起点,我们决定从人数最多的汉族开始。”康禹说。


“构建中国人自己的参考基因图谱,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现代医学应用,所以样本需要更好地代表现代中国人的基因组特征。”康禹说,最终他们确定的样本来自一名现在生活在山西省洪洞县一个古老村庄的健康男青年——何忠。


这个地区是明代洪洞移民,即历史上有名的“大槐树”移民的起点。600多年前的这场迁徙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大量移民遍布中国各地,有些进入东南亚。“我们认为何忠的基因组有望成为现代汉族人群的代表。”高占成说。


根据祖源分析,“唐尧”基因组的绝大部分为东亚人群特征。“这个样本的Y染色体的分型在中国除了新疆、西藏等地外都有广泛分布,极具代表性。”康禹说。


“唐尧” 基因组提示了中国人和欧洲人基因组水平的显著差异。对照国际科学团队“端粒到端粒(T2T)”联盟(以下简称“T2T”联盟)于2022年发布的新版本人类参考基因组T2T-CHM13,“唐尧”显示出11%差异序列和5%差异基因。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说,“唐尧”弥补了汉族高质量基因组的空白,完整的中国人基因组序列的发布,也将改变以往认为不同人种基因组之间只有千分之一区别的认知。


张学认为,“唐尧”基因组将为汉族中国人基因组研究提供更准确的定位基因和变异的坐标系,同时解决欧洲血源参考基因组不适于中国人基因组研究的技术障碍。这将为我国医学基因组研究,包括遗传病诊断、常见病风险预测、肿瘤基因组变异、药物基因组学等领域,建立技术体系和质量基准。


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认为,“唐尧”基因组测序分析工作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跨学科、跨领域的基础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而且从DNA水平上回答了“何以中国人”这个重要的社会科学问题,将帮助我们回答中国人起源、迁徙、历史沿革和交流等问题。


3、用两年时间完成国际领先的质量标准


配置最先进的测序仪器和最精干的研发人员,“唐尧”项目以最快速度启动。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2023年8月,项目组获得何忠的完整无间隙高质量基因组序列。


结果超出课题组的预期。


经国际通用的评估基因组质量的重要工具Merqury评估,“唐尧”的质量值达到了参考基因组的质量标准,质量值为Q74.69,而T2T-CHM13的质量值为Q73.94。


“这个数字说明我们的参考基因组的错误更少,拼接质量高于T2T-CHM13。”康禹说。


将时间指针拨回到30多年前。1990年,在生命科学领域被誉为“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11年后,该计划发布了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又过了两年,研究人员公布了当时被称为人类基因组“完成图”。


此后数年,研究团队不断完善人类基因组空白区,但仍有约8%的序列缺失。

直到2022年,“T2T”联盟填补了缺失的“拼图”碎片,发布了T2T-CHM13新版本参考基因组。在这项成果中,科学家们成功地在人类基因组中增加了大约2亿个碱基,解码了从1号到22号染色体上的大部分空缺。而唯一被遗漏的,是人类所有染色体中最小的一条——Y染色体。


2023年,随着两篇研究论文发表在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上,人类Y染色体的完整序列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


点击查看大图


Y染色体是人类24条染色体中最后一个完成测序的。图片来源: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


也就是说,国际基因组计划用了30多年的时间才获得包括Y染色体在内的人类完整单倍体基因组序列。


“唐尧”课题组同样拿到了这一结果。他们在世界上首次获得包括46条染色体的真实人类二倍体基因组序列(44+XY),能99.99%准确地区分来自父本和母本的两套单倍体基因组序列。


2022年,“T2T”联盟测的是一个单倍体,即所采用的DNA序列不是来自自然人的组织样本,而是来自女性子宫中的水泡状胎块(葡萄胎)细胞株——CHM13。


当时,“T2T”联盟联合主席、美国华盛顿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艾文·艾克勒对媒体表示:“我们现在已经补全了一个人类基因组,下一个重点任务是补全二倍体基因组的父系和母系。”


“唐尧”课题组做到了。


“和‘T2T’联盟能补上最后的‘拼图’一样,我们之所以能快速获得这一成果,也得益于DNA测序和拼接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包括国际基因组计划在内的大量技术和理论积累。”康禹说,“我们取得成果是因为站在了前人的肩上。”


这并不是一项只要有仪器、有资金就能完成的工作。“两年里,我们的团队夜以继日,创新了大量算法和拼接方式。这才能够实现高准确度地区分相似度极高的基因片段,实现高于NIH参考基因组的准确度。”高占成说。


4、避免“西方人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人”的尴尬


“这是中华民族群体遗传学研究的一个新起点。”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原副所长于军说,“接下来,我们将推进其他有代表性的个体参考基因组测序,并开展不同民族等群体的测序,最终我们希望能启动全民基因组测序工程。”


回顾过去,中国在基因组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可以说是从参与到同步。陈润生回忆说,199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开展中华民族基因组若干位点基因结构研究项目,标志着我国人类基因组研究正式启动。


1999年,中国拿到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任务。以华大基因和中国科学院基因组所研究人员为主力的科学家团队,高质量完成了这一测序任务,带动我国基因组学快速发展。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国的基因组技术和研究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


在构建中华民族自己的参考基因组方面,我国科学家也一直在努力。


“炎黄一号”是全球第一例中国人标准基因组序列图谱,也是全球20亿黄种人的首个个人基因序列图。该项目完成于2007年10月11日,是我国科学家继承担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任务、国际人类单体型图谱10%任务后,用新一代测序技术100%独立完成的中国人基因组图谱。


随后暨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等单位陆续开展了类似研究。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手段,这些基因组并未成为我国实际应用中的参考基因组,未发挥应有价值。


2023年,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等26家单位联合发布了中国人群泛基因组联盟一期研究进展。该研究初步构建了首个中国人群专属的泛基因组参考图谱,且该成果全部由中国科学家独立完成。


在此基础上,专家们认为,我国要加快构建中国人自己的基因组研究“坐标系”的步伐。


20多年前,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基础上,美国正式提出全新的大科学计划——精准医学计划。该计划最终目标是测定每一个人的基因组,也称为“全民基因组计划(All of Us研究计划)”。2022年,该计划研究项目公布了第一批近10万人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供研究人员使用。数据包括身高、体重和血压等基础数据和调查数据,例如关于参与者的人口统计数据、生活方式和总体健康状况的数据。


高占成说,一旦美国的全民基因组计划完成包括500万美籍华人在内基因组测序,完全有可能形成“别人比我们自己更了解中国人基因组”的局面。


近年来,国际科学家联合成立了人类泛基因组联盟(HPRC),试图建立更精准完整的世界主要人群的参考基因组,了解世界人口的多样性。去年5月,HPRC制作的首个人类泛基因组参考草图在《自然》发布,纳入了全球47个样本,其中包括3例中国南方汉族样本。


张学关注到一个现象:基因组领域最主要的两个国际联盟——国际人类泛基因组联盟、国际T2T基因组联盟,其中的重要成员都是来自欧美的大学和研究所,我国研究机构和实体并不在内。


“这种形势下,建立中国人自有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是防止被‘卡脖子’的关键一步。”张学说。


“接下来我们将对‘唐尧’进行进一步的解析和注释,让它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康禹说,我们希望基于自己的参考基因组发展出服务华人的靶向测序、基因组分析和诊疗技术,并推动未来的新药研发。


5、亟待构建中国人自己的基因组技术体系


受访专家预计,T2T-CHM13以其完整性和高质量,有望逐渐取代目前正在使用的GRCh38参考基因组。


陈润生和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体外诊断试剂所副所长黄杰均建议,在新旧参考基因组交接之际,我国应建立国家标准,推广使用“唐尧”作为中国人群基因组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测序和分析的标准物质和参考基因组,不再使用欧洲人的参考基因组来定义中国人的遗传变异。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人基因组学知识框架和应用技术体系。


于军等科学家认为,要实现上述目标,我国人类基因组研究亟待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由谁来测,给谁用,数据安全如何保障,这些问题都需要系统研究。”


1993年,于军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里程碑式的科学计划。他在导师梅纳德·奥尔森的全力支持下,促成了中国科学家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多年来,中国的基因组研究计划是什么,如何建立自主的基因测序技术和数据体系,这些问题在于军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于军认为,我们目前的相关研究仍然是相对零散的,开展的群体研究规模较小,且数据所有权分散在不同研究者手中,无法共享数据集成创新,造成了资源浪费。


研究与应用的分离,也是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于军说,我国基因组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临床准入、应用规范由不同部门管理,信息沟通效率不高,造成应用需求难以对基础科研起到有效牵引作用,基础科研和临床应用之间无法形成有效反馈和良性循环。为了促进基因组领域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的合作与交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于今年1月成立了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以深入拓展“唐尧”基因组的相关研究和医学应用。


于军认为,在陆续构建中国人自己的参考基因组的基础上,未来如何推动更大规模的人群测序,最终实现全民测序,真正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都是当前必须面对的课题。“你测几百人,我测几千人,这些数据除了发表一些看起来还不错的论文,大部分并没有推动临床诊断、新药研发等实际应用。”


针对这种现状,专家认为,目前亟待整合有限资源,包括资金、人才、样本资源、基础设施等条件,集中管理样本和数据,有效协调资源。


“我们可以探索成立一个类似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与管理中心这样的机构。”于军建议,该机构采用中央决策、专家委员会监督指导、中心执行的管理模式,统筹科技资金,协调社会资源,规范技术标准,促进科技转化,防范安全风险。“以此实现自主建立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类基因组技术体系和知识框架的目标。”


(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谢选骏指出:上文说了半天,总之一句话——种族主义是具有生理依据的;可以外延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乎。

2024年2月7日星期三

谢选骏:不能占领日本就算白玩了另一场革命

《另一场革命,习近平“没有底线”》(2024-02-05 纽约时报中文网)报道:

 

在成为中国领导人19天后,习近平将中国负责核弹的将军们召集起来,提出了一个直截了当的要求。他说,中国需要做好与一个强大对手发生可能冲突的准备,这表明他希望拥有更强的核能力来制衡这种威胁。


他对将军们说,他们的部队“是我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据内部官方会议纪要,习近平在2012年12月对当时名为“第二炮兵”的中国核弹与传统导弹部队的讲话中说,我军必须“立足最复杂最困难情况搞好应对强敌军事干预的战略筹划”。《纽约时报》对讲话内容进行了确认。


习近平在公开场合很少谈核武器问题,提到时用的也是套话。但他在非公开场合的讲话中所透露的想法表明,忧虑和雄心已驱使他在过去十年里对中国的核武库进行了变革性的建设。


从上任之初,习近平就发出了信号,大国崛起需要以一支强大的核部队为标识。他的讲话中也反映出一种担忧,即中国相对有限的核武器在“强大的敌人”美国及其一众亚洲盟友面前显得脆弱。

现在,随着核选择的增加,中国的军事策略师们不仅将核武器视为一种防御屏障,也视为震慑和制服对手的潜在攻击性武器。即使不动用核武器,中国也能通过调动或挑衅性地挥舞导弹、轰炸机和潜水艇等武器来警告他国,把对峙升级为边缘政策是有风险的。


“强大的战略威慑能力就是让敌人不敢轻易动手,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国防大学研究员陈家起2021年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谁掌握更加先进的技术,研制出性能‘一骑绝尘’的战略威慑武器,谁就能在和平时期拥有话语权,在战争时期掌握主动权。”


本文以习近平的内部讲话和中国军方发表的数十篇报告和研究(其中许多发表在专业刊物上)为材料,追溯了中国扩大核武库的动机。其中一些已被有关中国核态势的近期研究引用,其他的不少内容此前尚未有人提及。


2019年北京的一场阅兵式。在中国核选项不断增加的同时,中国的军事策略也不仅仅将核武器作为一个防卫之盾,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可用之矛。


甫一上任以来,习近平就发出信号:大国崛起需要强大的核力量。


习近平扩张中国核武库的速度比之前所有的中国领导人都快,已使其接近与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核大国的水平。他已将中国核武库的规模扩大了一倍,达到了近500枚核弹头的水平,美国官员表示,以这种速度发展下去,到2035年时,中国可能拥有约1500枚核弹头,大致相当于美俄目前各自部署的核弹数量(它们各自还有数千枚封存的核弹头)。


中国也在研发一批越来越先进、能实施核打击的导弹,以及潜艇、轰炸机和高超音速飞行器。它还对位于西部新疆地区的核试验基地进行了升级,为可能的新地下试验扫清了道路(如果爆发一场超级大国军备竞赛的话)。


中国还在研发一批日益精进、能够进行核打击的导弹,以及潜水艇、轰炸机和高超音速飞行器。


中国核力量和核原则的重大改变有可能使其与美国的竞争变得更加复杂。中国的核扩张已在华盛顿引发了关于如何应对的激烈辩论,也让人们对几项主要军控条约的未来产生了更大的怀疑。与此同时,美俄的对抗情绪也增加了出现核竞争新时代的可能性。


虽然自去年以来,习近平和美国总统拜登已让中美之间的敌意缓和下来,但如果中国继续置身于主要军控条约之外,华盛顿继续与北京和莫斯科同时对峙的话,在核问题上寻求稳定性就可能面临困难。


至关重要的是,中国不断增加的核武器选项可能会塑造台湾的未来,中国声称民主自治的台湾是其领土的一部分,台湾则在自身安全上依赖美国的支持。中国也许会在未来几年获得信心,相信自己能在任何台海冲突中限制华盛顿及其盟友的干预。


在决定台湾命运的问题上,中国的“底牌”可能是一个警告“任何外部干涉都不会成功,也不可能成功”的“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中国国防科技大学教授葛腾飞2022年在一份中共刊物上写道。


习近平的核革命


自从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1964年成功爆炸以来,该国领导人就一直表示,他们将始终恪守不在战争中“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他们的思考是,中国只需要数量相对少的核武器就能有效地威胁潜在对手,如果中国受到核武器攻击的话,它有能力摧毁敌对国家的城市。


“从长远来看,中国拥有核武器只是象征性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1983年对来访的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多解释中国立场时说。“如果中国在这方面花的力量太多,也会削弱自己。”


尽管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对本国的常规力量进行升级,但其核武库增长缓慢。习近平2012年担任国家领导人时,中国曾拥有约60枚能打击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


当时,中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已越来越多地对邻国发起挑战,并在奥巴马政府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力量的努力中看到了危险。在2012年底的一次讲话中,习近平警告中国军队的指挥官,美国正在“千方百计对我国进行战略遏制和围堵”。


北京也担心自己的核威慑力正在减弱。中国的军事分析人士警告说,随着美国在军事技术上取得进步并在亚洲建立联盟,解放军的导弹越来越容易被发现和摧毁。


中国对历史的官方叙述加剧了这种恐惧。解放军的研究经常提到朝鲜战争和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海峡危机,美国当时的领导人曾暗示可能对中国发动核打击。这些记忆牢固确立了中国认为美国会倾向于使用“核讹诈”的看法。



解放军的研究经常提到朝鲜战争和20世纪50年代的台海危机,美国当时的领导人曾暗示他们可能向中国投原子弹。 


“必须有防身利器,必须有人家惧怕的杀手锏。”习近平2014年底对解放军装备官员发表讲话时说。


2015年底,他在升级中国核力量方面迈出了一大步。身穿绿色军装的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了将中国核导弹的守护者第二炮兵部队升级为火箭军的仪式,使其具有与海陆空三军并列的地位。


习近平对指挥员们说,火箭军的使命包括“增强可信可靠的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后者指的是遭受最初的核攻击后仍保存着进行反击的毁灭性力量。


从隧道到发射井场


中国不仅寻求拥有更多的核弹头,还把注意力放在隐藏和保护这些弹头,将其更快地从陆地、海上或空中发射的能力上。地位新近得到提高的火箭军为这一努力增添了强有力的声音。


来自火箭军的研究人员曾在2017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中国应该效仿美国,寻求“足以平衡世界新格局的核力量,确保国家在未来战争中赢得先机”。


长期以来,中国的核威慑力量主要靠在偏远山区深处挖掘隧道的部队。据对士兵艰苦日常生活的医学研究,接受这种训练的士兵们要在隧道里躲藏数周或数月,看不到阳光、没有正常的睡眠,难以呼吸到新鲜空气,还要尽量避免被敌人发现。


中国国家电视台曾在2018年的一则报道中说,“一旦战争来临,这个穿梭于地下的核武库就会在敌人想不到的地方破土而出发射导弹。”


据美国空军的中国航天研究院发表的一项研究,火箭军迅速扩大,在几年时间里新增加了至少10个旅,比以前的数量增加了约三分之一。中国还增加了公路和铁路机动型导弹发射器,试图避开美国的卫星和其他侦查技术。


尽管如此,中国对美国能力的担忧依然存在。就在中国部署公路机动型导弹的同时,解放军的一些专家认为,这些导弹可能被更先进的卫星跟踪。


火箭军的一些分析师曾在2021年提出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建设导弹发射井群,迫使美军努力侦查出哪些是有真导弹的发射井,哪些里面是假导弹,从而让武器“更难以一次性全部摧毁”。


中国的其他研究也提出了部署发射井场的类似建议。习近平和火箭军指挥官们似乎听从了这些建议。到目前为止,习近平的核扩张中最明显的做法是在中国北方建了三片拥有320个左右导弹发射井的巨大场地。这些远离美国常规导弹的发射井能容纳有能力打击美国的导弹。


但火箭军的扩张遭遇了动荡。去年,习近平突然更换了火箭军的两名高级指挥员,这次不明原因的人事变动暗示火箭军的发展受到了腐败的困扰。今年,中国立法机构罢免了九名高级军官的代表资格,表明腐败调查的范围正在扩大。


虽然人事变动可能会在短期内放慢中国的核武器计划,但习近平的长期目标似乎已经确定。他在2022年的中共“二十大”上宣布,中国必须继续建设“战略威慑力量”。


尽管已有好几百个新发射井,但中国的军事分析人士仍找到了新的可担忧的事情。去年,中国的火箭工程师们提出了加固发射井,以更好地保护导弹免受精准打击的建议。“如此才能确保己方在遭受核打击之后能够给对方致命的反击,”他们写道。


艰难的决定


虽然中国领导人已表示希望两岸和平统一,但如果他们认为没有其他选择的话,也保留使用武力的可能性。如果中国采取行动攻台,美国可能会介入,中国也许认为扩大本国的核武库会对美国发出强有力的警告。


中国的军官们已在台湾问题上发出了进行核报复的严厉警告。如今,中国的这种威胁可能已更有份量。


中国不断扩大的导弹、潜艇和轰炸机体系不仅能对美国大陆的城市,还能对比如日本或关岛的美国军事基地传递可信的威胁。常规冲突升级为核对抗的风险可能会影响决策。中国的军事分析人士提出理由说,俄罗斯的核警告制约了北约国家对俄乌战争的反应。


“他们现在能用的升级阶梯(ladder of escalation)要微妙得多,”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分析中心执行主任季北慈(Bates Gill)说。“不直接言明的信息不仅是:‘我们能把核武器打到洛杉矶。’这个信息现在也是:‘我们能彻底消灭关岛,如果我们那样做的话,你们不敢冒险升级。’”


中国的选择包括200个左右的东风-26导弹发射器,该导弹既能携带常规弹头,也能携带核弹头,打击亚洲各地的目标。中国官媒描述过火箭军部队进行这种核常转换的演习,并在一次阅兵式上吹嘘这种导弹的核常双重作用——这种披露是为了吓唬竞争对手。


在真正的对抗中,华盛顿可能面临艰难的决定:中国境内的潜在打击目标是否也可能包括有核武器的导弹部队,在极端情况下,向美国袭来的东风-26导弹是否可能携带核弹头。


“对于任何一位美国总统来说,这都将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相信他得到的任何建议都不会因台湾冒下升级为核战争的风险,”曾在中央情报局担任中国军事问题资深分析师的约翰·卡尔弗说。“一旦美国开始对中国大陆进行轰炸,没有人能信心十足地告诉美国总统,中国的底线在哪里。”


谢选骏指出:如果仅仅是为了吓唬美国,这样做的成本似乎太高了——要让核武投资物有所值,唯一的用处是去用来占领日本!只有日本害怕元宝(他们称之为“原爆”——两个原子弹还加核电站),还有俄国和乌克兰,共享了一个切尔诺贝利……至于其他各国,都是……饱汉不知饿汉饥,纸上谈兵不怕疼!所以我说,另一场革命不能占领日本就算白玩了——那将引起美国的紧张,加紧技术封锁、扩大军备竞赛,不是诱使中囶重蹈苏联的覆辙吗。

谢选骏:李泽厚所有的书抵不上一颗死人头


《美国人体冷冻复活:李泽厚“冷冻头颅遗嘱”获执行》(文/虞梦奇 凤凰网《CC情报局》特约撰稿员)报道:


核心提要:

1. 著名旅美哲学家李泽厚于2021年11月2日因病逝世。当日,其子李艾便通知美国 AlcorLife Extension Foundation履行了李泽厚生前关于冷冻头颅,以便未来验证“积淀说”之遗嘱。关于冷冻原因,李泽厚生前表示自己并非想要“复活”,而是为证明自己的“积淀论”。

2. 美国是最早出现“冷冻人”的国家,但一直饱受科学和宗教争议。世界上首例冷冻人詹姆斯‧贝德福德已经在冷冻胶囊里长眠57年。2017年,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的创始人宣称詹姆斯会在当年复活,但后来没有消息,许多人认为应该是实验失败了。中国最早志愿参与“冷冻人”试验的是《三体》编审、重庆女作家杜虹,她希望成为首位通过冷冻头颅复活的中国人。

3. “冷冻术”概念出现很早,真正兴起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1967年,罗伯特·尼尔森创立了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但是该基金会工作人员称,他们并没有行医执照,只有殡葬业运营许可。在接受冷冻的300多人中,没有一位成功复活。济南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是中国唯一的人体冷冻研究中心,也是世界上仅有的四个此类研究机构之一。据称,已经有10具遗体被冷冻在该研究院中。


李泽厚家人证实,李去世后已由家人遵照遗嘱,将他的“头颅冷冻”在美国一家公司继《三体》女编审杜虹于2015年将自己的头颅冷冻在美国一家公司 -196℃液氮罐里,期待复活后,李泽厚也在去世后,将自己的头颅冷冻了起来。

2月3日,学者马群林撰文称,李泽厚于2021年11月2日因病在博尔德家中去世,享年91岁。

李泽厚生前曾经留下“冷冻头颅”遗嘱,留作后人研究。但“尸首分离”无疑不符合中国传统习俗,遗嘱是否得到执行呢?最近,李泽厚友人从其家属确认,李去世当日,其子李艾便通知美国 AlcorLife Extension Foundation(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是美国最有影响的一间提供人体冷冻技术的非牟利机构,是美国最大型的人体冷冻服务的供应商)履行了李泽厚生前关于冷冻头颅,以便未来验证“积淀说”之遗嘱。遗体火化后下葬于美国科罗拉多州。


这一消息是去年12月6日,马春林在京与从美回国的李泽厚的夫人马文君老师和其子李艾相见时,其子李艾证实,李泽厚的“冷冻头颅遗嘱”已忠实执行,并有两年左右了。李泽厚为何会选择在去世后将自己的头颅冷冻起来?李泽厚八十岁生日,曾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首次向外披露了自己的“冷冻头颅遗嘱”,他说:我不会有墓志铭。但我准备将来把脑袋留下来,冷冻,过300年,或者500年,再拿出来。

这件事情我都向老婆孩子交代好了,有的人是想复活,我觉得复活是不可能的。我是想证明文化是不是影响了大脑,几百年后,是不是可以从我的大脑里发现中国文化的残迹,证明我的积淀理论。如果证明有影响(文化影响大脑),我觉得比我所有书加起来的贡献都要大。他在九十岁生日,去世前一年,再次接受采访时,李泽厚说:我已经联系了那个冷冻机构(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已经捐了八万美金,每年还得付几百美金会员费。

当然,如果做不成或不能做,这八万美元会全退回,现在他们拿去是为该机构的投资等用途。很多人联系这个机构,是想复活,他们希望死了不久就复活。我认为复活是绝不可能的。我不要求复活,所以我要求保存越长越好,等到脑科学发达到可以进行研究的时候,但是能不能做到就不知道了。我已经这么做了,我不是随便讲句空话而已,但我现在估计95%是做不到的。


▎在阿尔科公布的去世后冷冻人员名单中,2021年,共有五名,李泽厚先生排在第四。关于为何要冷冻头颅,李泽厚在两次采访中已表达得很清楚了。马群林认为,李泽厚的“冷冻头颅遗嘱”,“可以说是在践行自己的‘哲学’理念、‘科学’理念、‘生死’理念。这是李泽厚人生最后一个令人震撼的感叹号!”


▎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 (Alcor Life Extension Foundation) 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杰里·莱姆勒 (Jerry Lemler) 博士站在冷冻人的液氮罐前。


三体女编审花费75万元于九年前在美国进行大脑冷冻,而首例冷冻人已长眠了57年,这家美国神秘的冷冻人机构,能让他们复活吗?与李泽厚的“哲学意味”浓厚的冷冻头颅遗嘱不同,另一位早于九年前去世后,就由家人将自己从重庆运送到美国的作家杜虹,则寄望于成为首位复活的中国人。中国最早志愿参与“冷冻人”试验的是重庆女作家杜虹,也是科幻小说《三体》的编审之一。她读过《三体》之后,就曾经跟女儿提起过自己死后也希望被冷冻起来的愿望,她的女儿通过网络志愿者以及在美国的同学,辗转联系到了美国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


▎杜虹的照片悬挂在阿尔科的生命墙上。


▎在阿尔科冷冻的去世人员名单中,2015年,作家杜虹排在第四。杜虹一家选择了花费12万美金(约75万元人民币)进行大脑冷冻,据杜虹女儿说,费用里很大一部分是用于若干年之后的解冻和复活。2015年5月30日,杜虹被宣布死亡后,两名一直守候在场来自美国的外科医生,第一时间向杜虹体内注射了抗凝剂、抗菌药物、抗血栓药物,防止血液凝固。随后,杜虹的遗体被放入装有冰块的木质棺材中,经过再处理之后,在冰冻状态下被运送到美国的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总部,遗体头部分离,保存在-196℃的液氮环境特殊容器中。


这位女作家在生前准备冷冻自己的大脑时,对于自己能否在50年后复活,仍抱着一丝希望。但这家神秘的冷冻人机构,会实现她的愿望吗?事实上,世界上首例冷冻人已经在冷冻胶囊里长眠了57年。詹姆斯‧贝德福德(James Hiram Bedford)因为在当时无计可施的癌症--肾癌于1967年成为第一位冻存身体的人,进行第一例人体冷冻手术的尼尔森(Robert Nelson,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的创始人)在2017年宣称詹姆斯会在当年复活,但却从此失去消息,许多人认为应该是实验失败了。


美国是最早出现“冷冻人”的国家,但一直饱受争议,一方面是其鼓吹者在科学上的严谨性遭受质疑,另一方面则是宗教人士抵制,他们认为灵魂是无法冷冻的,而复活则意味着对上帝旨意的违背。


“冷冻术”概念出现很早,真正兴起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由被誉为“人体冷冻之父”的罗伯特·艾丁格在他的著作《永生的前景》中提出,书中引述了大量植物和低等动物经过低温休眠后来又苏醒的事实。他认为,死亡只是一个渐进过程,只要身体被冻得足够快,一定还可以有机会逆转。


著作出版后,出现一批狂热的“人体冷冻术”的支持者。不过,现在看,艾格丁的说法有些问题,医学家认为,冷冻和低温休眠不一样,冷冻是完全把机体冻起来,基本是让生命停止在原来的状况,是完全被动的;而冬眠还有基本的代谢,具有一定主动性。

无论如何,艾丁格的设想到1967年1月得到真正实现。曾经只是一名电工的罗伯特·尼尔森创立了第一家生命延长基金会:AlcorLife Extension Foundation(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电工尼尔森公司的首位冷冻人实验者,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一名叫詹姆斯·贝德福德的名誉教授。作为人体冷冻术的支持者和签署冷冻试验协议的第一人,贝德福德因癌症去世后,几小时内,罗伯特·尼尔森和他的医疗小分队将詹姆斯急冻了起来。


当时的冷冻术,在今天看来并不完善,也没有条理,甚至是混乱的。贝德福德的血液没有被完全抽干,而是单纯地注入了防冻剂,再将贝德福德的尸体放入一个装有干冰的保温容器里。几天后这个容器被置于充满液态氮的大型杜瓦容器之中。


此后15年,由于存放贝德福德的冷冻公司破产,他的尸体又被辗转几次,最后在亚利桑那州斯科茨的阿尔科生命延长基金会找到安放之处。根据1991年对贝德福德的尸体视觉评估来看,他的身体一直保持冰冻,外形没有发生恶化的情形。

但那次检测后,至今再没有对于贝德福德的第二次检测。虽然冷冻的步骤完成了,但曾经约定50年之后的复活计划却没有了消息。2017年,尼尔森曾向世人宣布贝德福德可能很快复活,但后来却悄无声息,实验失败了还是根本没有开始,结果如何,更加让人怀疑。


据悉,截至 2023 年 10 月 31 日,Alcor 的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罐里,冷冻了222 人的尸体,116具头颅。有 1,927 名志愿者报名去世后将自己冷冻。Alcor 还将其冷冻工艺应用于宠物的身体。令人遗憾的是,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中,尚未有一位冷冻者获得复活。这一寄托人类“长寿不老”美好愿望的新技术,并没有如期唤醒那位57年前的冷冻人。而一直对此持怀疑态度的科学家认为,科学也将可能永远无法唤醒一个早已死亡的冷冻人。








▎阿尔科网站公布的所谓处理冷冻人的基本程序。


医学试验还是新的殡葬形式?揭秘中国首家人体冷冻机构事实上,曾在阿尔科生命延长基金会工作过的德雷克称,虽然这里冷冻了300多个死去的人,但它并没有美国的行医执照,而只有殡葬业的运营许可。“它只是一个存储设施。就像人们被冻起来保存在墓地一样。”除去技术与伦理,商业是人体冷冻术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门,那些争论一直都没有影响签署死后进行冷冻术的报名者的积极性。

一些名人,如PayPal创始人彼得·提尔、电视主持人拉里·金据说都已经预订了冷冻仓位。虽然冷冻人复活这个概念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流行,但在20世纪70年代,大约有六家公司成立,以使用该技术。但大多数人无法承担保留尸体的固定成本,因而破产,选择报名的人数却逐年稳步增加。Alcor(阿尔科生命延长基金会)甚至有30多只宠物等待冷冻。

消息称,目前全球有超过500人被储存在低温设备中,具体数字谁也不知道,因为一般来说,提供这种服务的机构都和客户签有保密协议。在阿尔科生命延长基金会,根据单独储存头部还是全身储存,所给出的价格不同。储存费最低是28000美元。除了美国的阿尔科之外,俄罗斯的Kriorus是另一家拥有人体冷冻设施的机构。

他们的费用相对更低,仅仅保存头部的费用最低约12000美元,但储存条件与美国阿尔科单独储存不同,Kriorus提供将几个人体共存的容器,甚至也有人和宠物尸体共存的冷冻胶囊公共容器。关于冷冻人的技术,在中国也有机构开始尝试人体冷冻技术。

2017年5月,展文莲女士成为首位中国自行研发人体冷冻术的实验者。在癌症晚期,本打算捐赠遗体的展女士,偶然得知了这一选择,她和爱人没有经过太多世俗伦理观念的挣扎,同意接受冷冻保存,她的爱人桂军民还表示,他向研究机构要求,自己去世后和展女士冷冻保存在一起,以防有朝一日妻子真的复活,不至于一个人太孤独。为展文莲实施冷冻术的,是山东济南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院的人表示,虽然现在的科技并不足以复活展文莲,但是在低温保存的情况下,也许未来科技能够复活她。


由于展文莲的冷冻储存主要是作为实验研究用途,大部分的费用都由研究院承担了,家属承担多少费用并没有向外界透露。据媒体称,这家济南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是中国唯一的人体冷冻研究中心,也是世界上仅有的四个此类研究机构之一。除了像其他三家机构一样为志愿“冷冻人”提供冷冻悬架,即将尸体保存在极低温度下等待“复活”外,它的研究范围更广,并且“具有彻底改变器官移植、重新安装身体器官和其他医学疗法的潜力”。


中国本土第二例也在山东银丰,完成于2018年6月19日下午14时30分,试验对象名为刘爱慧,女,72岁,肺癌患者。此前,刘爱慧的老伴周长友曾问过银丰研究院的临床反应中心主任亚伦·德雷克(Aaron Drake)三四次:“被冷冻的人,多久以后才会醒?”德雷克的答案是:“按照目前技术条件,至少还要等50年。”德雷克2016年入职银丰,过去一直在美国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展文莲的冷冻实验,他也是主要参与者。


▎▎阿尔科网站公布的所谓处理冷冻人的基本程序。

据称,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已经有10具遗体被冷冻在它们巨大的容器里。南华早报甚至有些乐观地认为:“中国没有宗教障碍——这阻碍了西方对‘复活’的接受——中国可以很快赶上并在人体冷冻领域领先。”

而据媒体的消息称,有近 200 多人咨询如何成为人体冷冻志愿者,其中30人进行了病情评估,可见人体低温保存的吸引力。

但技术上的巨大障碍,使这一勇敢想法,在可以看到的未来根本无法变成现实,哪怕仅仅是部分器官的冷冻和复苏保存技术,出现跨越性突破的可能性也极低。

德雷克认为,目前虽然还不具备唤醒技术,但济南这家生命科学院已在部分项目上有重大进展。他透露,目前继续困扰器官移植手术的最大障碍之一是,从死者那里获得可移植器官并将其植入患者体内的机会窗很短,“以人的心脏为例,可用时间约为六个小时。六个小时后,组织将开始死亡。考虑一下,如果你可以将器官存储在超冷环境中并持续进行灌注,即有血液循环通过的时间,从六小时延长到六天,那么你将拥有足够时间完成移植手术。中国是第一个采用这种方法的国家,银丰在该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可能会超越其他所有人,因为他们采取了新的方法。”

德雷克说,每个器官需要冷冻保存不同的技术,“器官越大,它变得越难。你必须使用的设备也会变大”,但是,一旦找到了保存所有器官的解决方案,能够使整个人体从冰冻状态中恢复过来的前景将很高,“就像你通过分解问题,先解决各个部分,再解决一个非常复杂的数学问题一样。然后将这些部分放在一起,就会得出答案”。

从逻辑上说,德雷克的说法颇有道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冷冻人”技术有太多当前无法克服的技术难题了。

已故的上海理工大学退休教授、国内“制冷及低温工程”首批博士生导师华泽钊曾经指出,通过人体冷冻实验实现有朝一日的逝者复活,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原因在他10多年前发表的论文 《人体细胞的低温保存与冷冻干燥》中已阐明:生物体按照复杂程度分为细胞、组织、器官、人体,按照目前低温生物医学的水平,大部分细胞以及部分组织能低温保存,但是器官还未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低温保存。

曾参与展文莲和刘爱慧实验的外科专家孙文宇也认为 ,目前的人体冷冻实验,尚在初级阶段。他和华泽钊在“复活”假说上提出了几乎相同的保守观点 : “人体的组织、器官、细胞在冷冻实验时需要的条件不同,实现瞬间均匀的玻璃化状态是很难的。”

但这些困难,对于正在商业化的冷冻人体来说,可能越来越像一门“生意”。

俄罗斯Kriorus曾经表示要在世界设立多家办事处,目前他们还倡导全家人共同签署去世后保存协议,醒来时保持家庭的完整性,亲属之间保存费可以有折扣。可见,无论是贩卖希望还是相信科学,实现永生都需要相当强的市场需求。

目前来看,也许人体冷冻50年后复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复活部分器官却是可能的未来。


谢选骏指出:李泽厚自称“哲学家”,却没有写出过一本自己的哲学书。他临死的时候出于绝望,就想腌制自己的死人头,来证明所谓的“积淀理论”。但是他的想法和说话却是毫无逻辑的——他遗言,如果腌制死人头的结果证明“文化影响大脑”,他就觉得比这个动作要比他“所有书加起来的贡献都要大”了!

在一个头脑正常的人看来,这里的逻辑就很奇怪了!——既然李泽厚所有的书加起来都抵不上一颗死人头的验明结果,那么即使这颗死人头证明了这些书中的某个想法,又有什么意义呢?

看来,李泽厚生前只是自恋死人头,想找个“高大上”的理由,把它腌制起来罢了……这显然是“受了阴风”——他的湖南老乡的毛泽东僵尸后继有人了。


那么万一,这些腌制人头真的活了呢?


《“冷冻人难民”:冷冻人未来复活后会怎样?》(BBC 2022年11月27日)报道:全世界现在有数百个冷冻保存的人体,等待未来有一天医疗科技能够让他们复活。随着人体冷冻保存技术的发展,道德伦理的难题也随之而来。科学家担心有朝一日如果复活,他们将会成为“冷冻人难民”,受到未来世界人们的排斥。


谢选骏指出:“冷冻人”都会沦为“冷冻人难民”,那么冷冻的头呢?那还不被人当球踢了!

谢选骏:中囶人的血性就是关店大吉


《经济真不行了,上海72年老牌百货宣布停业》(上观新闻 2024-02-06)报道:


2月5日,成立于1952年的老牌百货上海六百发布公告宣布停业,引发人们对上海这个中国大陆最大经济城市经济衰退的担忧。


公告称,即日起至2024年2月18日,举办感恩回馈大型促销活动,18日营业结束后正式闭店,2月19日起停止营业,启动建筑整体拆除及重建工程。若消费者贵宾卡内仍有剩馀积分,请于停止营业前到店兑换使用。


网友评论说,“如今六百要拆了,太平洋关门了,港汇、东方商厦也风华不再。”“六百百货的员工准备遣散,老板和经理跑了之前最后一次给员工发遣散费薪资。”“自太平洋百货去年关门大吉后,又一家上海老百货停止营业了。”“疫情以后明显感觉到,很多店都不开了,徐家汇真的辉煌不再了,我永远忘不了第一次去徐家汇的场景,自此童年又少了一份回忆。”


据陆媒2月5日报道,继去年7月,上海太平洋百货徐汇店宣告谢幕后,徐家汇商圈又一老牌商场也将退出历史舞台。报道说,记者来到位于徐家汇商圈核心地带的第六百货时看到,商场内外已经打出带有“感恩回馈”“清货大促”等字样的促销标语。不过,由于工作日和天气逼近零摄氏度的关系,商场内顾客数量并不多,仅一楼珠宝柜台和三楼女装柜台有较多女性客户聚集选购商品。


而同在徐家汇商圈的太平洋百货、东方商厦和汇联商厦也已经或闭店或重新改造。


上海六百前身为中国百货公司上海市分公司第六门市部,1952年开设于华山路,两年后迁址衡山路941号并营业至今,上世纪60年代曾是徐汇区最大的国营百货商店。


早在2021年,就有消息传出上海六百要拆了,上海徐家汇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以估算总金额7亿元,投资上海六百城市更新项目,拟将现有建筑体拆除重建,打造符合新时代消费者需求的综合性精品购物中心。


受外资撤离影响,上海经济一直没有如外界期望的一样恢复,相反,经济不断恶化。


2023年10月,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受到清零政策,以及中共通过《反间谍法》以后,还有拘留调查公司美思明智集团(Mintz Group)的中国员工等因素影响,中国对于外商的吸引力大不如前,特别是在上海的外商正在大量流失。据上海美国商会日前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在受访的325家会员企业中,只有52%对未来五年在中国的业务前景持乐观展望,创1999年开始调查以来的最低水准。报道说,2023年原本是投资人信心和乐观情绪反弹的一年,但这种反弹根本没有出现,相反的,商业情绪持续恶化,在中外企正重新评估中国市场。


2023年7月22日,名为“铿锵一言堂”的网友发文称,“上海搞成这样,我们都很难过。”文章描写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步行街”说,偌大的置地广场门口冷冷清清,美其名曰“升级改造”,只有最上面几层营业,没几个人会去。


网民嚎叫:


晴天好好心情 发表评论于 2024-02-07 09:13:25

网购对传统商城是有冲击,美国也是,Lord & Taylor 快 200年的老百货也破产了,被私募收购后,利用原来的客户资源,现在只做电商了。连纽约的旗舰店,每天开门都放美国国歌,都被亚马逊买走了。这要换成中国的老牌旗舰店,这文章该怎么写?不过中国的经济也是变缓了,但肯定 outlast 楼下一些唱衰的老馄饨。

反美斗士 发表评论于 2024-02-07 04:28:45

200斤的小学生是开倒车的总加速师。

苍山沭水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8:22:47

不要少见多怪。美国加拿大同样有许多商场关门歇业的,经济不照样好好的吗?

LAOK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7:03:00

普世国的sears哪里去了?Jacypenny和macy还有几家!原来的kmart哪里去了?

真好白相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6:58:17

亲自指挥,亲自加速,亲自拆。

hillmodel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6:33:21

顶楼下“北京_01link”及众多网友。

网购对实体店的冲击是事实。楼下那位“Maui2021”,不论你在墙内或者墙外,美国同样有许多商场关门歇业的。不要少见多怪。

万斤油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6:08:37

可惜了,穿开裆裤时就有印象了!

圆老扁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5:45:17

多好的一个商场啊!

百冢争呜2012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5:09:34

只看不回贴1208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4:32:00好好的大楼,为什么拆建?拆了,就是GDP。重建又是GDP!双赢,赢两次!

说一件真事。2018年习近平去烟台考察,当地把圣上考察路线路边的树全都给换了新树种,整齐划一。圣上走了之后,又把树都给挪走了。折腾了一大顿,都是GDP!关键是,各种回扣都装进官员的兜里去了。

有门部关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4:46:59

只看不回贴1208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4:32:00

好好的大楼,为什么拆建?拆了,账就平了。

只看不回贴1208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4:32:00

好好的大楼,为什么拆建?

无闲散人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3:11:00

虽然不看好百货商场的模式很久了,但是像这样的名店关张还是让人唏嘘,文化和记忆在消失中

yshen05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3:01:38

共产主义在国内兴隆了一百多年,已逐渐步入临终。不仅是因为经济,还有老百姓明智渐开。共产主义在国外一百年多,也已开始消亡。许多共产国家都已被终结,改作他用。人们生活的方法已经大为改变。中国过去几十年追求的大批共产党工程前途很不光明。但所占有的人民终会有自由的一天。

reno2389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2:59:42

网购和出生人口下降造成的,这样会进一步导致网购增加和人口下降。再这么恶性循环下去,中国的大城市都会成为鬼城的。

Maui2021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2:59:29

美帝的商场人山人海。你以为大家都在墙内,任你骗吗。

北京_01link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1:51:15

百货商场在国外兴隆了一百多年,已逐渐步入晚年。不仅是因为网络,还有其它专卖店的兴起。购物中心在国外不到一百年,也已开始消亡。许多购物中心都已被拆除,改作他用。人们购物的方法已经大为改变。中国过去几十年兴建的大批商业建筑前途很不光明。但所占有的好地段会有很高价值。

wyc2020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2:46:00

有一头200斤的猪,在为人类指明方向….

cyte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2:36:58

扯鸡蛋,拆了重建是说明经济好的标志。

roliepolieolie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2:35:46

Xi Jinping, accelerator-in-chief, is driving China into the ground. I have confidence in this genius.

roliepolieolie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2:33:03

The closure of this legendary department store marks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of China's prosperity resulting from Deng Xiaoping's reform. Now the dark age is upon China.

封泥巴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2:18:00

九零年代初到上海的时候,徐家汇六百是时尚和潮流的象征。大上海朝圣般的存在

Lisland_2013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2:10:00

实体店看货网上买,这生意没法做。全关完以后让ma g厂家倒贴钱展览,就赚个柜台费。

寻找彩蛋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1:57:48

90年代初东方商厦开幕的时候发了漫天的广告,和稍后的第一八佰伴有一拼。

北京_01link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1:51:15

百货商场在国外兴隆了一百多年,已逐渐步入晚年。不仅是因为网络,还有其它专卖店的兴起。购物中心在国外不到一百年,也已开始消亡。许多购物中心都已被拆除,改作他用。人们购物的方法已经大为改变。中国过去几十年兴建的大批商业建筑前途很不光明。但所占有的好地段会有很高价值。

FollowNature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1:49:00

网购应该加个网购税,比如20%,让它不比实体店便宜,才能阻止实体店的进一步关门。

ajaja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1:46:34

东方商厦非常冷清,一楼几乎没人,二楼绝大多数是穿店而过去走那个漂亮的大天桥的。

港汇还凑合,奢侈品店和衣物化妆品店人不多但餐厅饮料店人巨多。

winwin321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1:45:38

网购决定了中国就业的困难,中国政府根本不管,慢慢零售商都会倒闭,房子都没人租了,都会完蛋

牛头5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1:36:09

不然在哪开庆丰包子铺

size0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1:17:26

都网购,实体店不行了是自然的事情。让京东,淘宝,拼多多把交易数据拿出来再看吧


谢选骏指出:中囶人的血性就是关店大吉,开了网店就炮换鸟枪打鸡了——就像亚马逊的老板那样。


《黄浦江封:大萧条来了:“上海化”的历史时刻》(美国之音 2024-02-06)报道:


编者按:这是江枫为美国之音撰写的评论文章。江枫:上海政治学者。 由于中国国内的政治环境,作者使用的是笔名。


中国今年春节前夕的气氛特别诡异,仿佛人民正在迎接的不是每年一度的传统春节,而是一场从未经历过的大萧条。享受了四十年改革开放红利的中国人民,在过去几年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的死亡之后,正在无奈地看着这场大萧条的降临。


中国人民的愤怒与新哭墙


这种无奈,是明知会发生却无人做好准备的期待,仿佛重演四年前新冠疫情爆发之初的情形。当时,只有少数人,包括笔者在内,在周遭人们乐观不察的时刻发出了悲观的预警。而今年春节前夕,几乎所有中国人都感受到了如此喜丧一般的悲凉。


最明显的,是今年提前歇业、放假的商家和工厂超过以往,到处百业萧条,“老板跑路”几成新常态;华中迎来雪灾,连续暴雪让武汉陷入几乎与四年前相同的封城困境,两湖高速公路上无数返乡车辆被困;而节前最后一周的股市也惨不忍睹,虽然有国家队入场托市,还有管理层对空方的打压,但是人民感受到的分明是一场超过雪灾的股灾,与全球资本市场欣欣向荣形成强烈反差,以至于股民们纷纷到美使馆中文微博帖子下方诉苦,有望在四年前武汉医生李文亮生前最后微博下的“哭墙”之外再造一座新的哭墙。


上海浦东机场风波凸显的困境


如果说所有这些还不足以让人相信或者感受到一场大萧条来临的气氛,如果说那些在高速公路上困住的电动车还不足以让年初还在鼓吹的所谓“新质生产力”泡沫破灭,如果说今年春节前各地法院如同“春决”一般的突击宣判都不足以让人感受到法治的凋零,那么,新近上海浦东机场出租车事件或许将这场危机的本质暴露无遗,无法不令人彻底丧失最后一点儿幻想。


这场持续不到一周、近乎荒诞的市政闹剧,虽然只是围绕浦东机场网约车禁令这样一桩貌似不起眼的地方政策,却在全国范围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对营造今年春节前的萧条气氛颇有点睛效果。原因无他,这场政策闹剧唤醒了中国人民对两年前上海封城期间类似官商勾结的痛苦记忆,提醒人民不仅上海没有走出“动态清零”,而且可能整个中国都在迅速的“上海化”:一种反市场经济的、权力主导的内循环经济模式正在成为中国模式的主流。


所谓上海化其来有自,原指上海这个曾经的世界冒险家乐园里面的各种阴谋诡计,多用来形容中国和唐人街里面充斥的阴暗气氛,几乎与“满大人”的傲慢官僚形象并列为海外看中国的刻板印象。不过,在今天,尤其在节前一句“整个国家都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氛围”让人民破防之后,“上海化”的中国模式正在成为笼罩在中国经济之上的巨大阴影。


上海化=上海特色的腐败经济


因为,今天的“上海化”,既有山寨资本主义的意思,譬如华为模式的所谓狼性,肆无忌惮的盗窃知识产权和以腐败方式占领市场;也有与华为模式一致的特权庇护,主要指的是上海特色的腐败经济,从“阿毛甜品”到“小白楼”,从司法系统的集体谋杀案到“封城”期间的“保供”模式,都可以在最近这起浦东机场网约车禁令同时也是出租车公司特许权的事件中窥见端倪。当然,这一切很容易被去年底开播的《繁花》电视剧的美化所遮蔽,很容易让人们忽略了上海化的底色从未改变。


那或许正是《繁花》在疫情期间能够照常实景开拍的原因,上海从来就不缺宣传干将。从左联的周杨到贵为副总理的张春桥,从文革时期的“石一歌”到这十一个吹鼓手们在改开时代炮制《文化苦旅》,再到大萧条前夜“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不变的,就是其中的巧言令色、翻云覆雨、玩弄权术。


而在政治经济层面,或者说在所谓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名义下的上海化代表的中国模式,其底色,都脱不去上海青浦出生、受莫斯科训练的、中共党内经济元老陈云的“鸟笼经济”思想,一种以权力和暴力对经济的双重控制,一种时强时弱的统制经济。非如此,不能理解《繁花》其中上海市民对日常生活方式的坚持和艰辛。只是,这种底色的暴露,非在特别时刻、非经伪饰穿帮不能显露。


在过去一年,新冠疫情结束后的一年,中国经历了两场重大的内外博弈:一是中美之间从贸易战以来的多领域博弈在历时一年的反复谈判后终于以旧金山峰会的形式达成缓和;二是2022年底白纸革命后统治集团和人民之间展开的无形博弈。后者尚未有结果,虽然当局自以为做出许多让步,人民却以走线、做空、歇业、躺平等等为标志选择了退出。


中国统制经济下,大萧条不可避免


因为,不同于过去十余年几个重大历史时刻人民的麻木,今天的人民已经觉醒。他们发现,纵便有着推动统一大市场的名义政策,无论管理层释放出多少貌似宽松政策信号,执政党对东西南北中的全面控制并未稍减,统制经济也就是上海化的中国模式正日益暴露其反市场经济的性质。


也就是说,从过去十年来中国经济政策的一系列变化来看,即国进民退、消灭财富、自力更生、内循环等等,尤以内循环为代表,都是反市场经济的。而理论上,市场经济的对立物并非简单的计划经济,而是所谓强调自力更生的自给自足经济。判断一个经济体是否市场经济在于它作为一个系统的内部和外部的开放性。而这种系统开放性,尽管在改开政策下获得脆弱发展,但在过去十年的中国,已经遭到根本的和全面的破坏。


而且,这种破坏的彻底和肆无忌惮,如同上海封城期间的表现,或者最近的浦东机场网约车禁令,其结果,便是直接做空了中国经济,乃至做空了中国政治,堪称中国空头政治的根源,也就是一场大萧条的不可避免。


对经历过大饥荒和改开繁荣的中国人民来说,大萧条是他们从未有过的经验,尽管他们不乏对上海化的认识。唯一庆幸的,如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最近乐观指出的,中国面临的这场大萧条将是局部的,不至于影响到全球经济。在逻辑上,这也与鲍威尔评论所指的另一面,即中国经济并非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的判断,是一致的。


这也意味着,能够帮助中国人民走出这场历史性大萧条的力量相当诡异,意味着统治者与人民的大博弈还将无限继续。而上一次大萧条的经验提醒我们,这种博弈的结果往往是危险的,不是来自市场的自我保护取得民主的胜利,就是例如面临上一次大萧条困难的日本军国主义力量趁机发动太平洋战争。无论如何,那都将是上海化的又一次历史时刻。


网民嚎叫:


tz2000 发表评论于 2024-02-07 11:28:23

失去自由的危险永远只有一代人的距离,更何况改革开放还没有完全达到政治和思想上的自由。

洋知青 发表评论于 2024-02-07 01:19:36

中国人口增长:

毛泽东时代:

1950年台湾人口756万,1976年台湾人口1,676万,增长率121.7% 。1950年大陆人口5.52亿,1976年大陆人口9.3亿,增长率为 68.5%。按增长率计算,大陆比台湾少2.9亿人。

邓小平时代:

2016年台湾人口2,367万,比1976年增41.23%。2016年大陆人口13.88亿,比1976年增49.25%。

光腚皇时代(2016年光腚皇全面复辟):

2023年台湾人口2,392万,比2016年增1.05%。2023年大陆人口14.09亿,比比2012年增1.51%。

究竟谁杀了最多的中国人?究竟谁让中国人不愿生孩子?

洋知青 发表评论于 2024-02-07 00:42:34

毛泽东吃着红烧肉,大腹便便的指着下面一群吃着窝窝头,经常挨饿的老百姓说,你们中有资产阶级,有压迫,我就是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滑稽不滑稽?毛泽东想杀谁就杀谁,想让谁死,谁就活不过三更,临死时还要高喊毛主席万岁,不然的话亲属受牵连。就是这样一个混蛋,说他是受压迫者,是受压迫者的大救星,是不是放狗屁?毛泽东出卖国土,分裂台湾,勾结苏联,勾结日本。毛泽东宁可中国人大批饿死,也要无偿的支援亚非拉。就这样一个汉奸卖国贼,竟然说自己是中国的大救星。还有没有羞耻?毛泽东金钱无数,女人无数,别墅无数,是全国首富,过得比皇帝还皇帝。就是这样一个垃圾,竟然说自己是无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还要不要脸?既然你们这么反剥削,反压迫,反汉奸,反卖国贼,反贪污腐败份子,为什么不去反毛泽东?

“这是我们最后一代”传达了什么信息?为什么说这句话道出了许多年轻人的心声?有网友认为这是“今天中国最震撼的一句话”,它的震撼力在哪里?

有人把“这是我们最后一代,谢谢!”解读为“你的统治到我结束,你给的苦难到我为止。”

但是不是也可以解读:“我们夫妻绝不可能生孩子的,因为我们不愿意让孩子像我们一样这样地生活。”

这难道不是对邓小平和他的所谓改开最彻底的否定?

洋知青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3:23:11

当年美国经济学家曾研究中国经济在毛泽东时代的发展。他们很奇怪,中国那些年的经济就是无政府状态下也不可能那么糟。所以得出结论,中共政府对经济只有破坏作用,没有积极作用。中共政府管的越多,对中国经济的伤害就越大。改革开放后,中共放松了对经济,对国民的管制,中国才有了发展,勉强赶上世界资本发展的步伐。那时候没有指导思想,没有政治挂帅,更没有毛思想,习思想这些垃圾。中国和平发展了四十年,有了红垃圾们吹牛的本钱。可惜,中国的封建垃圾又复辟了,又开始用他那智商不高的思想指导世界了!中国还有前途吗?

reno2389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3:17:37

邓小平搞改开,我们都拥护。但是,没有想到他搞的是急功近利式一切向钱看的改开。他同时又搞强制性计划生育,搞得成为独生子女的年轻人舒服惯了,对生孩子不感兴趣了,因为一个人生活远远比带孩子生活要舒服得多。

这类的改开对中华民族来说就是灾难。邓小平害了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不信走着瞧。

reno2389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3:12:44

如果中国真的有大萧条,也是人口下降引起的,没有其他。人口下降必然导致消费的下降,消费的下降必然导致经济的萎缩。

毛泽东时代,中国为何要采取票证政策?就是因为中国人口出生太多,消费力太强,生产出来的东西无法满足需要,没有票证,东西一放出来就都会被买走。否则为何要发现票证?

fll2012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2:21:00

不急,再给包子三年时间,保证还你个2.0版的计划经济

走遍北美的小猫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2:11:00

上海人不是最讲究“拎得清”和坏话说在前头,这样儿来保证生意的“诚信度”吗?你要有本事用自己的生活和环境事实反驳,才叫受过正常教育的。谁是你的爹?你张嘴就来的劣质,不正代表了你到处认爹的生活习性?谁高高在上?你永远在最低层,所以看到任何正常人都会在你上边儿,是谁的错?最后,谁会为“他妈的”愧疚?这是什么意思?自己的亲生爹妈都搞不清楚的,不是社会底层,石库门没厕所的,还能是什么?

goldenman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1:39:35

VOA的视角的确奇葩,又一个攻击中国的好题材,找到了一堆好屎!恭喜你。这的确是你美爹的杰作,你,又可以k高高在上地点评了,纳闷,你他妈的就不感到愧疚?!

走遍北美的小猫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1:09:00

天花板的自然环境连这里的地板都不如,还是早点儿洗洗睡了,梦里神马都有,就是不能醒!我花了20年走遍美国,就没见过比这个还脏的地界儿(类似规模的城市)。我空降上海工作过,我从小在北京生活长大,当然用自己的生活事实知道,Blow Job 和 Shit Hole 真正的环境质量和生活方式。

股隆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1:08:28

这段时间中国的股市大跌,丝毫没有影响美国及西方国家。看来今年来的脱钩,已经释放了危险,将来的脱钩将是越来越明显了

0101011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1:07:00

可能由于普及电动车的缘故,上海空气质量比以前好很多。但是,每当天气变冷北方打开暖气的时候,上海的空气污染就非常严重。所以说,上海的空气污染是从北方输入的。

湾区范儿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0:46:46

中国全面衰退,上海也不能独善其身,但是上海终究是中国的天花板。

走遍北美的小猫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0:41:00

看看照片儿里的天空和空气,就这还谈基本生活质量?人比人,气死人。连基本干净都做不到的地界儿,要钱干嘛呢?铺床还是铺地板?

洋知青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10:26:49

美国国债远低于中国,因为中国有两部分债务应该算国债里面而没算。1 地方政府债务:中国地方政府债务92万亿人民币($12.58万亿)。而美国地方政府债务是$2.13万亿。2 公司债务:中国公司债务是$29万亿,其中70%是国有公司债务,属于国家债务。美国国有公司很少,只有USPS这类公司。USPS债务在2023年是$0.0065万亿。

ali88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09:44:51

“仿佛人民正在迎接的不是每年一度的传统春节,而是一场从未经历过的大萧条。”

---------

大萧条正在进行中,而不是什么仿佛。

认清现实很重要。

roliepolieolie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09:33:55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再见了,中国!庆幸美国开始与中国脱钩。不然肯定会被它连累,拖进沟里。

飞雪连天大浪淘沙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09:27:50

一个把成绩亮出来是80分,另一个估计考了10几分不敢亮成绩但愣说自己90分。所以有脑残跳出来说80分的还不如90分的。自称90分的那位旁边坐着一个小流氓,给自己考卷上写了100分,不过连脑残都不好意思夸了。

远山_2022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09:01:51

美国也看看自己的国债吧,那也是个大雷。美国拖着不降息,继续吸美元回流。看美国银行系统能拖多久,美中两国就看谁能拖了。

天乙贵人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09:05:58

中国政治性太强,资本怕被没收了,所以找个更安全的地方玩游戏。

远山_2022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09:01:51

美国也看看自己的国债吧,那也是个大雷。美国拖着不降息,继续吸美元回流。看美国银行系统能拖多久,美中两国就看谁能拖了。

七点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09:00:00

泛政治化,党插手一切,上面包子说的文革术语,党要统领天下,东西南北中都要管。这就是症结所在。草,一个小学生啥都要管,啥都搞砸

凉呀凉 发表评论于 2024-02-06 08:58:06

谈中国,不能错过空气质量图表,搜索一下,或下一个app, 看看它吸引人吗?


谢选骏指出:中囶人的血性就是关店大吉,就像两脚羊的血性就是埋头吃草。


谢选骏:要用人肉资本论来衡量国家的综合国力



《GDP没广东高的俄罗斯怎对抗西方?用汇率计算国力或不准确》(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白波

2022-06-03)报道:


俄乌冲突爆发至6月3日已满百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6月2日主办的以“俄乌冲突与世界秩序”为主题的第19届中国国际问题论坛(2022)上,多位与会专家学者提出,在俄乌冲突问题中,用国际汇率来计算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进而对其国家实力进行评判或不妥当,难以得出准确结论。


全球GDP比广东高的国家有9个


冲突爆发至今,对俄乌双方国家实力、军事实力的评判也贯穿始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表示,如何认识国家实力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我们平常说俄罗斯GDP不如广东省,就是说俄罗斯一塌糊涂了。如果这样看俄罗斯,怎么来判断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


在俄乌冲突爆发前,“俄罗斯GDP不如广东省”的说法已颇为流行。2021年俄罗斯GDP约为1.77万亿美元,而中国广东省为1.92万亿美元。如此来看,俄罗斯的经济总量确实落后于广东省。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对俄制裁收效不彰。随着能源价格高企,俄罗斯能源出口收入不降反升。卢布成为“2022年以来全球表现最佳货币”。5月25日,犹太杂志《Tablet》刊文援引法国经济学家雅克·萨皮尔的观点指出,西方国家忽视了俄罗斯在全球基础产品生产的重要地位,从而忽视了俄罗斯经济的规模和重要性。俄罗斯GDP被简单地换算成美元与他国比较,其经济实力是被低估的。


杨光斌进一步说,国家实力的强弱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是可以争论的,“但我认为国家实力是打出来的,不是算出来的。否则就很难理解朝鲜战场和越南战争中发生的情况。”


实际上,仅就GDP而言,如果按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更为青睐的购买力平价(PPP)进行计算,俄罗斯GDP排名全球第6位,位列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和印度之后。


作为中国一省的广东,经济实力已十分强大。2021年广东1.92万亿美元的GDP与世界各国进行对比,排在韩国之前、加拿大之后。全球仅有9个国家的经济总量高于广东。


于洪君:用汇率计算国力容易闹笑话


“老说俄罗斯GDP没有广东多。用汇率来换算的话,有时候会得出荒唐结论的。”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说。


这位前外交官举例说,20世纪90年代末期,按照汇率5000多卢布可以兑换1美元,“这么一算,俄罗斯的国力还没有希腊强,俄罗斯的国民人均收入还没有索马里多。当时高加索国家的领导人谢瓦尔德纳泽、彼得罗相的月工资如果用汇率来计算,一个月就两三美元,这不是笑话吗?用汇率来计算国家的实力是有问题的。”


于洪君表示,俄罗斯巨大的工业潜力、资源潜能、军事力量,加上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和领导人的特点,决定了俄罗斯会和欧洲、北约周旋到底,对抗到底。


唐永胜:俄军在冲突初期往往表现不佳


“俄罗斯这个国家还有一个特点,在一场冲突、一些重大事变的初期往往表现不佳,第一次车臣战争打得是不是比今天还要惨?二战受到德国攻击的战争初期,苏联损失有多大?但是一旦从这种惊慌中缓过神来,俄罗斯会焕发出巨大的能量。”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唐永胜少将说。


在1994年至1996年的第一次车臣战争中,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经济萧条、国力不济,俄军因军费、装备、物资短缺而举步维艰,军事训练和战备松弛,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遭遇惨败。1999年至2000年的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后,俄军吸取教训,调整战术,获得了胜利。


唐永胜表示,如何理解俄罗斯这个国家,如何评价一个国家的实力,都需要从多维的角度来观察。面对俄乌冲突造成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持久战的能力至关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第19届中国国际问题论坛(2022)邀请了国内30多位专家学者,就“俄乌冲突的由来与演变”“俄乌冲突与大国关系”“俄乌冲突与国际安全秩序”“俄乌冲突与世界经济秩序、全球治理”“俄乌冲突与中国外交”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


谢选骏指出:上文这篇报道等于是在说——“要用人肉资本论来衡量国家的综合国力”!现在的中囶和俄罗斯,以及二战时代日本和德国、苏联,都是把人肉资本的利用率,提高到了极致的国家。没有人肉资本造成的血汗工厂和血肉长城,它们的生存都是不可能的!何况发展壮大呢?


要用人肉资本论来衡量国家的综合国力——否则,如何可能理解“中囶的崛起”呢?


谢选骏:总统大选是历史力学的集中体现

《美国大选:历史上五次争议激烈、影响深远的总统选举》(BBC 2020年10月31日)报道:


历史不会简单重演,但有可能跟现实相呼应。诸多迹象显示,2020年特朗普和拜登之间的选战将是一场火药味十足的角力,其争议和影响可能超过2016年;那次大选特朗普全靠选举人团选票胜出。


美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触发时局动荡、影响深远的总统选举。


第一次,1824

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和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

1824年大选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由众议院投票最终决定总统人选的选举。


当时参加总统角逐的有4名候选人,都来自同一个政党——民主共和党(Democratic-Republican):安德鲁·杰克逊、约翰·昆西·亚当斯、威廉·克劳福德和亨利·克雷。


选票点算结果是杰克逊胜出,赢得选民和选举人团多数票。但是,他获得的选举人票数比当选总统所必需的票数少了32张。


根据宪法规定,在这种情况下由众议院投票决定,而且众议院只能在得票最多的三名候选人中投票。因此克雷出局。克雷当时是众议院议长。


众议院投票,最后选举亚当斯出任总统。实际上,杰克逊获得的选举人团票数比亚当斯多,99票对84票。


杰克逊是战争英雄,代表西部挑战当时一直被东部精英把持的白宫,被视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代表“民粹”主义的候选人;亚当斯的父亲是美国第二任总统;克雷属于代表当时美国社会精英阶层的“辉格派”。克雷及其阵营与更倾向于普罗大众的杰克逊对立。


最后,众议院投票确定亚当斯当选总统。亚当斯组阁时任命克雷担任国务卿,杰克逊当即怒斥黑幕操作,“腐败交易”。


杰克逊力主在美国政治精英圈“反腐”,他的败选引发了要求废除选举人团制度的呼声。


当时一个重要时代背景是美国大多数州在陆续取消必须拥有一定产业才有资格投票的规定;这个规定被认为是腐蚀民主共和党的“旧世界特权的遗毒”。


杰克逊1828年再次参选获胜,入主白宫。他是特朗普总统最崇拜的前任之一,还设法确保杰克逊肖像保留在20美元面值纸钞上。不过,讽刺的是特朗普本人2016年靠选举人团票数当选总统,再次引发废除选举人团制度的呼声。


第二次,1860——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和约翰·布雷金利奇(John Breckinridge)

那次大选是美国历史上争执最激烈、分歧最严重、冲击最大的一次,一个主要原因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围绕黑奴制的去留形成的美国南北撕裂加剧。


选举结果,林肯以获得40%选民票当选,直接导致南加利福尼亚州宣布脱离联邦;他宣誓就职前又有六个州先后宣布脱离联邦。林肯是1854年成立的共和党的旗手,这个新成立的党反对新纳入联邦的西部疆域实行黑奴制。南方部分州对此恨之入骨,设法将林肯排除在候选人名单上。那次大选林肯只赢了北方各州。


民主党推举出来跟林肯角力的是史蒂文·道格拉斯(Stephen Douglas)。他1858年曾经在国会选举中击败林肯当选伊利诺斯州参议员。


同时,南方各州的民主党却推举了另一名候选人,布雷金利奇,来代表和保护南方的利益。


那次大选中还有一位来自南方田纳西州的宪法联邦党参议员约翰·贝尔(John Bell)。布雷金利奇和贝尔分走了部分本来可能会投给道格拉斯的选票,结果道格拉斯只赢了一个州,夹在南北方中间的密苏里。


抵制废奴的南方州认为林肯率领的共和党上台必将危及奴隶制,因此大选结束后南方掀起脱离联邦的浪潮,南北战争的阴云开始积聚。


换而言之,南北战争的种子在那个时候埋下。


第三次,1876——塞缪尔·蒂尔顿(Samuel Tilden)和拉瑟福德·B·海斯(Rutherford B Hayes)

1876年大选直接引发了一场宪法危机,以及终结南方重建计划的“1877年妥协”。


这次大选时,美国内战已经结束,共和党掌控了联邦政府,开始在南方推行政治重建和北方模式的经济发展,遭到强烈抵触。到了1876年,重建努力陷入停滞,因为温和派与激进派之间的矛盾加剧,而南方白人的抗拒日趋强烈。


同时,共和党政府从联邦到地方各州都不断爆出腐败丑闻,最常见的是政客和商人之间的违法权钱交易。


1873年美国经济严重衰退,共和党政府的民意支持率大跌,直接导致民主党在1874年取得众议院多数席位;这是内战后第一次。


在这个背景下,来自纽约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蒂尔顿1876年参选时轻松赢得多数选民票,在选举人团投票中也领先对手。


但是,当时民主、共和两党都声称本党候选人在佛罗里达、路易斯安那和南卡罗来纳州胜出,因此共和党拒绝接受那三个州的选举人团选票,俄勒冈州选举人团成员的人选也出现争议。多种原因导致蒂尔顿最终以一票之差未能在选举人团胜出。


有争议的大约是20来票。而当时选举人团有四个州的代表缺席,众议院正休会,因此国会不得已成立了一个两党共同参与的联邦选举委员会(FEC),成员包括众议员、参议员和最高法院的法官。


结果是海斯以185票对184票淘汰蒂尔顿,当选总统。这个结果被称为“1877年妥协”。


不少历史学家认为,南方的政治领袖们私下跟海斯的支持者达成协议,推举他任总统,作为交换,海斯同意将联邦军队撤离南方,南部各州恢复“自治”。


这笔政治交易一方面避免了第二次内战爆发,另一方面宣告“南方重建”终结,,而获得自由不久的黑人的境遇再度恶化。解放的黑奴曾经是共和党在南方的铁杆支持者,但种族隔离政策在南方大部分州卷土重来,白人至上主义得到法律保护,黑人选举权利受到各种新规定的限制。


第四次,1960——约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和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

1960年,肯尼迪决定代表民主党竞选总统,跟尼克松一决高下。当时在选民眼中他并非总统最佳人选,他的得票率是49.9%,尼克松49.8%。尼克松胜出的州比肯尼迪多,但选举人团票数比肯尼迪少。


对肯尼迪胜选起了决定作用的是伊利诺斯和德克萨斯这两个州。传闻肯尼迪得到芝加哥民主党的强大支持,而肯尼迪的百万富翁父亲据说用钱换来黑帮老大们对儿子竞选的支持。德克萨斯则是因为肯尼迪的副总统候选人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据信这个竞选搭档对德州一些少数族裔聚居县的投票率和点票结果有利于肯尼迪起了很大作用。


面对这种情况,耳边又有不少敦促他质疑选举结果的声音,尼克松最后决定接受现实,表面理由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尤其当时美国和前苏联关系紧张日益加剧,但分析人士认为他很清楚伊利诺斯州的选举官员中也有涉嫌偏向共和党的行为。


代表共和党的特朗普总统和代表民主党的肯尼迪总统虽然分属两个政党,但也有不少共同点:出身富裕家庭,家族财富为他们的竞选起到关键作用;本人都紧跟科技潮流,对新媒体接受很快——肯尼迪竞选时电视辩论还没有人尝试过,他和尼克松的电视辩论开了历史先河,而特朗普则娴熟运用社交媒体和电视“真人秀”。


第五次,2000——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和艾尔·戈尔(Al Gore)

2000年大选,因为佛罗里达州点票出现争议,结果悬而未决,官司一直打到最高法院,由大法官们定夺,被称为选后大战。


当时,选举人团投票结果是民主党候选人戈尔267票,共和党候选人布什246票。佛罗里达有25张选举人团选票,决定胜负的25票。


两人在佛罗里达争夺激烈,不相上下。这时,投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浮出水面,在点票阶段成为争议焦点。


那是两个不起眼的技术问题:“悬孔票”(hanging chad),即选票打孔不彻底,还有残留孔屑,需要人工检查核准;另一个问题是当地自己设计的选票,所谓“蝴蝶选票”(butterfly ballot) ,导致选民投票时产生困惑;蝴蝶式选票上,两党候选人名字排列在两侧,打孔的地方在中间。


于是重新点票。当时布什的弟弟杰布·布什任佛州州长。


州政府11月26日宣布,布什以537票的微弱多数获胜。戈尔阵营不服,要求在部分县继续重新点票,诉诸佛罗里达州最高法院,法庭支持戈尔。但布什诉诸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联邦大法官们12月12日投票,5比4推翻了佛罗里达州法庭的裁决,叫停重新点票。


这样,布什拿到了佛罗里达的选举人团选票,以271对266的多数胜出。但是,他得到的选民票数比戈尔少50万张。


围绕佛州选举投票不规范现象的怀疑从未停息,但戈尔最后决定休战。


自那以后,废除了打孔选票,以免重蹈旧辙,但2020 大选又带出一个新的技术问题:“裸票”(naked ballot)。


所谓“裸票”问题源自民主党推动的邮寄投票。宾西法尼亚的选举官员已经宣布,如果直接把选票塞进复函信封邮寄,而不是按规定先把选票放进规定的专用小信封,然后再放进复函信封,那么这张选票算作废票。特朗普反对普及邮寄投票,认为那会给民主党提供机会“窃取白宫”。


但是,“裸票”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悬孔票”,就像历史上几次争议最大的选举一样,还有待时间验证。


谢选骏指出:小布什心虚不敢重新点票,结果导致民主党下功夫研究选票,结果又导致共和党人怀疑民主党人做票,结果又导致攻占国会的暴乱……美国文明进入了螺旋式下降。所以说,总统大选是历史力学的因果报应。


《美国大选2020结果:“四十年未看走眼”的历史教授预测赢家——BBC中文专访》(冯兆音BBC中文驻美记者 发自华盛顿

2020年9月17日)报道:


美国历史教授李奇曼在1984年开始预测大选,近四十年来从未看走眼,曾成功预测了九届美国大选结果。他预言,2020年,民主党人拜登将胜出。BBC中文驻华盛顿记者冯兆音近期专访李奇曼教授。


2016年美国大选落幕后不久,历史教授艾伦·李奇曼(Allan Lichtman)突然收到一封信,来自刚刚当选总统的特朗普。


信里是《华盛顿邮报》在大选前两个月的一篇报道,尽管特朗普当时在全国民调中大幅落后,李奇曼豪言预测,特朗普将胜选。


特朗普在报道上用大号马克笔做了点评:“教授,恭喜,你说对了!”他还签上了像心电图一样的标志性签名。


今年73岁的李奇曼在美利坚大学教授历史学近半个世纪,但他更为世人广知的身份是:准确度极高的美国大选预测者。


李奇曼在1984年开始预测大选,近四十年来从未看走眼,成功预测了九届美国大选结果。


不过,李奇曼对2020年总统大选的预测,或许无法让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宽心。


李奇曼教授预言,民主党人拜登将胜出这届选举。


李奇曼的预测模型有何特别之处?他使用的“13个关键指标”,比各家媒体与统计机构跑马灯般的各州民调显得更简洁。


如果有6个或以上的指标陈述为否定,现任执政党的候选人将会落选;如果少于6个的指标为否,此人将胜选。


李奇曼的13个指标包括:


1.政党授权(party mandate):中期选举之后,执政党在美国众议院席位增加。


2.竞争:执政党总统提名人之间没有强烈竞争。


3.谋求连任:执政党的候选人是现任总统。


4.第三党:没有重要的第三党派或独立竞选人。


5.短期经济:竞选期间经济并未衰退。


6.长期经济:任期内实际人均经济增长等于或超过前两个总统任期的平均增长。


7.政策变化:现任总统对国家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8.社会动荡:在任期内没有持续的社会动荡。


9.丑闻:现任政府无重大丑闻。


10.外交、军事失败:现任政府在外交、军事方面未出现重大失误。


11.外交、军事成就:现任政府在外交、军事方面取得重大成功。


12.在位者个人魅力:执政党的候选人极具魅力,或是一位国家英雄。


13.挑战者个人魅力:在野党的候选人没有个人魅力,也并非国家英雄。


李奇曼说,在这届选举中,13个关键指标中7个陈述为否定,意味着谋求连任的特朗普将败选。


2019年年底,只有4个指标对特朗普不利。然而,迈入2020年后,新冠疫情、反种族歧视示威在数月内席卷全美,对其不利的关键指标一下子增加了三个,分别是短期、长期的经济预期,以及社会动荡。


这13个指标中的大部分是客观的,不过在竞选人的个人魅力、外交与军事成败等指标上,或许见仁见智。


外交失败与成就


李奇曼表示,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没有重大的外交失败或成就。美国政府近期促成了以色列和阿联酋、巴林的和平协议,这被认为是特朗普的一大外交成就。但李奇曼认为:“这协议在美国只是引得人们打哈欠。”


领袖魅力


特朗普是有领袖魅力的人吗?针对这个问题,民主党支持者或特朗普的死忠粉会给出截然不同的答案。


“这是一个门槛很高的关键指标,”李奇曼对BBC表示,这一陈述至少需要国家中过半数的人认可。


2016年,李奇曼亦未视特朗普为有领袖魅力的挑战者。今年,他也没有将特朗普的对手拜登认定为富有魅力的挑战者。


丑闻


在上一届选举中,指控特朗普性骚扰女性、嫖妓、歧视少数族裔等丑闻就已满天飞,但这似乎没有动摇他的支持者。特朗普的相关丑闻,还是左右大选的指标吗?


“我们不会深究每个关键指标背后的因素,”李奇曼说。特朗普上台后因“通俄门”被调查、因“乌克兰电话门”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三位被国会众议院弹劾的总统,符合“丑闻”指标的定义。


关键指标以外的未知数


在李奇曼的13个关键指标之外,美国大选仍存有许多未知数。


美国重大选举中有“十月惊奇”的说法,指的是在选举前夕最后时刻的重大变故,无论是自然发生,还是被一方故意曝光。


李奇曼说,两件在他预测之外的事情或会撼动大选结果:选民受阻(voter suppression)与俄罗斯的介入。


“我极其担心俄罗斯的介入。”李奇曼说。


美国情报机构称,俄罗斯安全机构在2016年大选竞选期间,入侵了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及希拉里·克林顿的电子邮件,泄露的邮件随后对希拉里的竞选活动造成了负面影响。莫斯科当局否认了这一指控。


微软公司近日则表示,来自俄罗斯、中国与伊朗的黑客,企图干预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


美国邮政局缘何成总统大选的争议焦点


关于邮寄投票的争议,近期成为美国政治辩论的焦点之一,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哈里斯(Kamala Harris,贺锦丽)警告,打压非裔与学生选民、邮寄选票的手段可能会影响大选结果。


普选票无法体现大选结果

在2000年阿尔·戈尔(Al Gore)对上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的大选中,李奇曼的预测存有争议性,他当年预言戈尔会胜选。当年大选在历时多周的争议后,由布什险胜。


“我当年预测的是普选票赛果,戈尔的确胜出了普选,” 李奇曼称。


美国总统并非直接由选民一人一票选出的,真正决定胜负是选举人团(electoral college)制度。


候选人可能更多的普选票,但是仍然无法赢得足够多的州份而获得入主白宫所需的270张选举人票。


为什么得票最多者不一定当选美国总统?


伍德沃德新书披露特朗普有意淡化新冠肺炎疫情

美国历史上共有五位总统在未获得普选票多数的情况下当选。其中三次发生在19世纪,最近五届大选中,却已出现两次得票多者落选的情况。


在2016年,特朗普的得票数比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少近300万张;在2000年,戈尔的普选票比布什多超过50万。


每个州在选举团中都有一定数量的选票。


李奇曼说,自2016年起他不再预测普选票,转而预测选举人票的结果。


“普选票的多寡不再反映胜利了,”他分析道,随着美国人口分布的演变,加州和纽约州聚集了为数众多的民主党支持者。这两个人口大州是民主党的囊中物,但也意味着,普选票数的多少,很大程度上无法体现大选赛果。


“民调被错用”


大选前,美国各家民调机构出尽浑身解数,希望探明拜登与特朗普的民意支持度。


不过,每个看客心中都存有疑问:在2016年荒腔走板的大选民调,还值得相信吗?


专家认为,民调不是经常错误,但错误出现的次数已足以为人们敲响警钟:民调数字仅供参考。在取样、统计等多个环节,民调都可能出现差错。


在2016年大选中,关键战场州的民调误差、“害羞的特朗普选民”等因素,导致民调与实际选举结果不符。


红线


BBC中文记者冯兆音有关美国大选民调的分析:


各家民调机构出尽浑身解数,希望探明两人目前的支持度。在近期民调中,前副总统拜登的支持率领先特朗普。然而,一个关键问题是: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错得离谱的民调,还值得相信吗?


李奇曼是美国大选观察者的少数派:他从不关注每日起起落落的民调数字。“民调被错误使用了,它们没有预测性,”他对BBC说。


他还在推特上与民调学家西尔弗(Nate Sliver)展开了唇枪舌战,西尔弗质疑李奇曼的预测往绩,李奇曼则在受访时称对方整合民调的工作“与行政助理没什么区别”。


“民调无论准确与否,它只显示某一个时间点的选民倾向,” 李奇曼说。


“特朗普没有明白我的预测”

预测中最困难的部分,是撇开自己的政治倾向,以历史学家的眼光分析现状。


李奇曼是一个民主党人,但在过去七届选举中,他四次预测共和党人获胜。“我受到过很多质疑,尤其是在2016年,人们觉得我疯了。”


四年前,李奇曼直到大选前两个月,才预测特朗普胜选。当时他判断,有6个指标对特朗普有利。尽管每次预测都让他七上八下、忐忑不安,他说,今年的预测比上届选举简单多了。


不过,总统大概再也不会给教授写信了。


特朗普和家人在白宫外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在李奇曼公布拜登胜选的预测后,特朗普竞选阵营的发言人莫塔夫(Tim Murtaugh)回应说:“美国选民将决定这次选举的结果,而不是学者或教授。”


特朗普四年前的来信给李奇曼带来一份惊喜,不过他说,特朗普没有理解预测模型内藏的道理。


“他没明白,我的预测注重的是治理,而不是竞选。”李奇曼认为,正谋求连任的特朗普仍以挑战者的形式来竞选,但在执政的四年中犯下了诸多治理失误。


“传统的竞选没有意义”

李奇曼还希望通过预测传达另一个信息:应改革美国总统竞选的形式。


“传统的竞选没有意义,”他说,与其花费数千万美元投放竞选广告、穿州过市参与拉票集会,“候选人应该着重建立授权(mandate)、实施更佳的政策。”


除此之外,李奇曼还想对选民说,积极投票、发动亲友投票,无论他们决定支持哪一位候选人。


“前总统林肯(Abraham Lincoln)说过,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创造它。”


谢选骏指出:林肯创造了美国总统的大选结果,结果却触发了内战,杀害了几十军人,至于平民死亡人数,根本无法统计。所以我说,“总统大选是历史力学的集中体现”!

“在2016年,特朗普的得票数比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少近300万张;在2000年,戈尔的普选票比布什多超过50万。”——我看这个共和党一直是少数党,但却总有办法当总统——事在人为!

然而最终,总统大选是历史力学的集中体现——民主党开始“做票”了。不论真相究竟如何,在因果报应上,却合乎历史力学的逻辑。

死不认输——成为美国社会的新常态。因为无赖才能赢!这就是“美国的中囶化”吗?就像武汉肺炎席卷美国。

谢选骏:大数据时代就是大漏洞时代


《中国河南等省爆出GDP增速“改降为升” “数据注水”的背后原因》(2024年1月31日)报道:


河南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已故总理李克强曾在主政该省时定下发展食品加工业的策略。


1月24日,中国河南省政府秘书长、省政府新闻发言人朱鸣介绍,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河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59132.39亿元,同比增长4.1%。


但是如果翻看河南2022年的官方数据,发现是61345.1亿元,那么2023年河南的GDP实际上比2022年减少了2200多亿元,经济增长应该为-3.6%,刚刚发布的数据却是4.1%。


官方的说法是,“2023年以来,河南着力提升数据质量,加大统计数据核查力度,实事求是修正历史同期数据。经最终核实,2022年,河南省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58220.1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4%。”


这意味着,河南将2022年的GDP数据向下“修正”了3100多亿元,这相当于全省18个市中排名第八的驻马店市一年的GDP。


四省数据“注水”?


河南不是特例,但是唯一一个把负增长“修正”成正增长的省份,据不完全统计,各地至少还有三个省份的增长来自于“修正”上一年的经济数据——


福建省,2023年的GDP为54355.10亿元,按照其2022年公布的数据53109.85亿元计算,同比增长2.3%,但该省把2022年数据向下“修正”了1095亿之后,刚刚公布的增速就变成4.5%。


江西省,2023年的GDP为32200.1亿元,按照2022年公布的数据32074.7亿元计算,同比增长仅为0.4%,但该省把2022年数据向下“修正”了1142亿元后,增速变为4.1%。


湖南省,公布的2023年GDP为50012.85亿元,按照其2022年公布的数据48670.4亿元,同比增2.76%,但该省把2022年数据向下“修正”了811亿元后,增速就变为4.5%。


一位熟悉统计工作的体制内人士在匿名前提下向BBC中文透露,这种行为虽然对地方领导来说,可能确实使表面的增速变高了,但不见得是他们主动作为的结果,而更大程度上源于去年两场活动——“统计造假专项治理行动”和“专项统计督察行动”。


前者贯穿2023年全年,5月前是中国各省自查阶段。河南省新郑市披露的工作是,重点核实2022年以来入库单位行业划分是否正确、申报材料特别是税务材料是否真实、是否达到规模(限额)以上标准等,检查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是否真实存在、是否重复报送、是否虚增规模、是否违规打捆等。


到8月份,中国国家统计局派督察组到六省进行督察,其中就有河南,督察的结果是,“河南一些反馈问题边整改、边发生,举一反三不够,落实统计造假专项治理行动要求不够彻底,追责问责进展缓慢”。


上述人士认为,这两个行动下,使这几个省不得不“核减”2022年的数据。


中国媒体援引一位国家统计局工作人员称,“尽管各级官员深知数据造假的危害,但面对来自上级考核、地区竞争和自身升迁等压力和冲动,最终还是层层分解指标、人人摊派任务,数据造假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统计造假“违纪”


2022年,河南经济确实屡遭打击——


7月,河南多家村镇银行“暴雷”,储户因无法取款而发动抗议集会,数以百计的村镇银行储户与警方对峙,最终河南政府不得不自掏腰包“垫资”,平息事端;


2022年10至11月郑州长时间封城以及被国务院通报批评过度防疫;以及对富士康的严苛防疫造成工人大规模抗议事件等;


遍布全国的烂尾楼问题,河南也也是重灾区。


所以河南公布2022年GDP时,数据比疫情没有那么严重的2021年还增长了3.1%,超出外界预期。该省发改委还宣布,一举站上了“6万亿台阶”,扭转了自2020年以来增速连续两年低于全国平均值的局面。但数据“核减”后,这两点都已不再是事实。


上述人士向BBC中文表示,一般而言,每年各地GDP都会有一些“水分”,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各省的GDP加总后比全国GDP超出几万亿,这个数字也在每年变小。当然一个原因是各地存在对一些项目或企业进行重复统计的情况。


但很重要的原因是,各省的GDP由省级统计局核算,而全国GDP还有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该机构一般每省都有,甚至还有300多个市级调查队,以及800多个县级调查队,归属中央直接管辖,并设有农调队、城调队和企调。该机构对中央负责,下辖两万人的规模。“说白了,就是中央不想被地方蒙在鼓里。”


就在河南发布GDP数据的两天前,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了"统计造假"被纳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处分。


2017年到2018年,中国掀起一阵各个省份曝光“经济数据注水”的热潮,首个公开认错的辽宁省在数据造假上,虚报GDP达到23%,此后内蒙古、天津、吉林等都承认造假,而内蒙古“核减”掉了2016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0%。


“那一轮数据造假很严重,主要是刚刚换届,新地方领导上来,看着上一任的假数据很为难,继续累积下去,自己的工作不好做,而且GDP造假伴随着财政账目造假,已经快难以为继了,所以开始主动‘挤水分’。”


上述人士表示,不同的是,此次河南把2022年的经济数据下修了3100多亿元,但这些都发生在河南现任省委书记楼阳生任内。


楼阳生在2021年6月调任主政河南,完整经历了2022年,所以挤出来的也是他任内的“水分”。


就在河南发布GDP数据的两天前,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了“统计造假”被纳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处分,发言人还表示,统计造假是统计领域最大的腐败,严重违反统计法,严重影响统计数据质量,“干扰甚至误导宏观决策,违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求真务实工作作风,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


今年1月初,四川省统计局原党组书记、局长范毅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立案审查调查。


“在这样的氛围下,我想哪个省都不想暴露自己数据里的‘水分’。”上述人士表示。


谢选骏指出:人说——中国河南等省爆出GDP增速“改降为升” “数据注水”的背后原因;我看“大数据时代就是大漏洞时代”;因为大数据看起来唬人,垄断了一切,但其实却是一把双刃剑,做起假来也是死无对证,只能靠它自清了!大数据时代就是大漏洞时代,一直漏到朝代结束。

谢选骏:两个美联储主席匹配“两个美国”的分裂過程

  《明年精彩了,或有两个美联储主席 ,市场听谁的?》(华尔街见闻 2024-11-23)報道: 为了介入美联储政策决策,特朗普想到了“影子主席”这招。 据媒体最新消息,黑马候选人凯文·沃什(Kevin Warsh)有望赢下美国财长一职,并且还可能在鲍威尔的美联储主席任期于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