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17年2月28日星期二

谢选骏:一带一路仿佛现代大运河



(一)

网文《一带一路高铁驶不出中国》说英国《金融时报》近期报道称,针对泰国政府的一份今年11月的高铁线路招标广告,泰国民众调侃其是“哪儿都不了的铁路。”有消息称新投入施工的铁路全场仅为3.5公里。

该线路原为始发于中国南部的云南省昆明市,路径老挝、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到达新加坡的全长3000㎞的高铁路线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国家主席习见平将其视为一带一路项目的核心工作,2014年经军事政变掌握政权的泰国军方也对此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同一年度12月两国还签署了《中泰铁路合作谅解备忘录(MOU)》。

然而如今该项目能否成事变得前景不明。面对中国提出的年利率2.5%的贷款,泰国政府声称“日本提供年利率1%左右的开发贷款”,要求中国降低利率。虽然名义上是利率问题,但实际上泰国国内“一条比起国内需求,更多的是为中国提供便利的高铁线路,政府对中国做出了太大让步”的舆论批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最终两国协商破裂,泰国政府仅对最初规划的250km第一区间线路中的3.5㎞挂出了招标广告。而且就是这么长的铁路,泰国还对中国施压,说是要用本国的资金与他国的高铁技术建造。中国被泰国军方搬起石头砸了脚背。对于迎来“一带一路”三周年的中国,这样的情况是痛心疾首的。

习近平主席的招牌项目“一带一路”在作为始发站的东南亚等邻国出现了不少差池。一带一路是穿越东南亚、西南亚与中亚,通过一带与一路连接欧洲与非洲的项目,是在周边的65个国家铺设道路、铁路、输油管以及建设港口与机场的超大型的土木项目。自20139月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该设想后开始着手实施。

昆明始发至新加坡的高铁项目在这当中又是中国政府尤为重视的项目。因为这条线路可以实现一石三鸟,即出口,进军东南亚市场,以及建设不经马六甲海峡通往印度洋的渠道等。然而中国在东南亚区间连1m的铁路都未能铺设成功。

201512月曾在首都万象举行了盛大开工仪式的老挝也停止了施工。开工不过几天的时间,老挝政府就中断了施工。老挝政府在中断施工的同时,要求中国政府提交关于该项目可能对老挝造成的社会与经济影响的报告。美国之声(VOA)报道称:“停工的真正原因是老挝国内的舆论批判。”多数舆论称,中国竟然要求GDP仅为120亿美元的老挝,在高达70亿美元的施工费用中自行解决30%的费用,这样的条件实在太过卑劣。甚至连政府内部也出现了“全给中国了”的批判声。

有消息称,泰国始发至马来西亚区间的线路也极有可能选择第三国的高铁,而非中国的高铁。

一带一路项目在非洲与欧洲等距离中国较远的地区进展顺利,却在亚洲地区与邻国陷入如此苦战,有分析称是因为周边国家的警戒心,担心对中国的依赖度会因此而加大。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称:“对于那些向中国借钱用于建设的国家而言,如果项目进展不顺利,就有可能因为负债而被中国牵着鼻子走。”

“一带一路”并非单纯像中国所主张的那样是为了实现互惠互利,稍有差池便有可能会导致国家经济主权落入中国的手中。而且实际上中国“一带一路”项目的大部分施工都由本国的建筑公司与人力来完成。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乔纳森·胡斯拉格(音)教授称:“一带一路的本质是为消化中国生产过剩的强制出口项目。制造业根基不如中国扎实的国家蒙受损失是不可避免的。”

(二)


网文《隋炀帝为何要开通大运河?》则说,隋炀帝登基后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营建洛阳;第二件事就是开通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动用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疏通江南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隋朝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的。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隋炀帝实施大运河开凿计划,最初到底是出于何种动机?这是史学界至今争论不休的话题。目前,主要有“交通说”、“经济说”、“政治说”、“军事说”四种说法,从这些说法来看,隋炀帝开凿隋朝大运河完全是出于国家长远战略利益和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富国强民的考虑。但千百年来,民间一直持有异议,其中以唐王泠然的观点最有代表性,其《汴堤柳》中称:“隋家天子忆扬州,厌坐深宫傍海游。穿地凿山开御路,鸣笳叠鼓泛清流。”晚唐秦韬玉也认为,隋炀帝“种柳开河为胜游”。明末袁于令在《隋史遗文》中的评价更为直白:“秦政之筑长城,为防胡计,非为游娱也。开河之役,诚有功于后人,若论杨广,则只为流连之乐耳,未可与秦皇并也。”

从古人这些观点来看,隋炀帝开凿隋朝大运河的原始动机不过是为了个人“游幸”的需要,即所谓“出于君王游幸之私意”。在隋朝大运河尚未全线贯通前,即在南运河通济渠与邗沟刚开通时,隋炀帝便乘龙舟,率领着皇后妃嫔、文武百官、僧尼道士和大批兵士,大张旗鼓,大讲排场,前往其最早封地江都(今江苏扬州)巡游去了。隋炀帝先后巡游了三次,最后就死在扬州。

所以,历代都在传颂“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杜牧《汴河怀古》:“锦缆龙舟隋炀帝,平台复道汉梁王”;王许浑的《汴河亭》:“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汪遵的《汴河》:“隋皇意欲泛龙舟,千里昆仑水别流。”

显然,认为隋炀帝开凿隋朝大运河是出于“私意”既不公正也不客观。可是,为何民间会对隋炀帝的评价这么差?这主要是缘于开凿隋朝大运河和后期“龙舟巡幸”劳民伤财过甚,民众苦不堪言所导致的“民怨”。

据韩偓《开河记》记载,当时隋炀帝“诏发天下丁夫,男年十五以上者至,如有隐匿者斩三族。”最后征到民工360万人,但开凿到今天徐州境内时,民工已死了150万人,“下寨之处,死尸满野”。加上后来的“巡幸江南”大操大办,隋炀帝自然为天下人所痛恨,巴不得杨广早死,隋早亡。

对于隋朝开凿大运河,民间还有一种更为玄乎的说法,称隋炀帝出于“凿穿王气”的考虑。古代帝王都迷信,隋朝是刚结束南北分裂不久的统一王朝,隋朝皇帝更忌讳他地有“王气”。当时一位叫耿纯臣的人发现了他地“王气”。《开河记》开篇即称,“睢阳有王气出,占天耿纯臣奏后五百年当有天子兴。”于是,杨广的小舅子、谏议大夫萧怀静听风就是雨,提出了一个“破王气”方案:“于大梁起首开掘,西自河阴,引孟津水入,东至淮口,放孟津水出。此间地不过千里,况于睢阳境内过,一则路达广陵,二则凿穿王气。”

隋炀帝信以为真,遂开凿了隋朝大运河。明代齐东野人撰写的演义小说《隋炀帝艳史》中描写的“耿纯臣奏天子气,萧怀静献开河谋”,说的就是这事;民间大骂萧怀静也是缘于此事。

所谓“王气”,又称“地气”、“天子气”,这种说法在今天看来极为荒诞,但古人深信不疑。隋文帝杨坚为灭南朝王气,将陈都城建康(今南京)毁为菜地。所以,继承了隋文帝治国理念的隋炀帝,不可能不迷信“天子气”这套宣传理论。而且,从历史上看,隋炀帝并不是通过开凿河渠“泄地气”的第一人,秦始皇嬴政当年就曾在金陵“凿方山、断长陇、引淮水”,开凿河道,以泄东南“天子气”,形成了今南京市区著名的景观河“秦淮河”。

隋炀帝开凿了隋朝大运河后,民间很快就传出了“河不利隋”的传言,认为在全国境内开河反而动了隋朝杨姓的“地气”,让隋之国运“江河日下”,不要说500年了,连50年都没有,仅历37年隋朝就被唐朝取代了。显然,这是一种“附会”之说,开凿大运河耗尽了隋的国力、财力、民力,才是不争的事实。据《隋书》等史料记载,国家承平日久,“户口益多,府库盈溢”。隋文帝末年,国库能够隋王朝吃60年,即《贞观政要》中所说有“计天下储积,得供王六十”一说。大运河从公元605年开凿,到610元完工,仅6年时间就将隋文帝时可吃60年的家底全耗光了。此外,再加上在上隋朝大运河贯通后,隋炀帝加速对外扩张,东征高丽,让本已元气大伤的隋王朝雪上加霜,这些才是隋王朝快速灭亡的真正原因。

晚唐学者皮日休认为,隋朝大运河“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但同时他也肯定了隋炀帝的历史功绩,其在《汴河怀古》称:“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三)

从谢选骏“现代南北朝”历史分析看当今中国,类似南北朝晚期。中国真的会出现一个统一中国的隋炀帝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白宫里的黑社會還是一個想要翻盤的受气包

《特朗普向世界强硬宣告:美国不会接受任何人说不》(纽约时报 2025-01-21)報道: 在就职演说中,特朗普总统使用了一种咄咄逼人的语气。 “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 特朗普总统用这九个字的誓言描述他计划如何让自己的第二任期与第一任期有所不同。如今,经历了始于政治流亡、终于不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