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选骏:没有时间哪里来的时间简史
据说从1997年开始,英特尔的团队就开始以每两年的更新换代速度帮助霍金改进自己的交流系统——ACAT(Assistive Context Aware Toolkit)。
Intel只是个做芯片的?其实人家还是能做医疗的。
1942年出生的剑桥理论物理学瘫痪教授史蒂芬·霍金,对黑洞会放出黑体辐射的理论性预测有着卓越的贡献,其1988年的科普读物《时间简史》更是全球销售超1000万册。
没有时间哪里来的时间简史?
别急,这是一个商业噱头。“时间简史”指的仅仅是“人们对于时间的认识简史”。但就是这样一位善于推销的卓越科学家,却患有一种不寻常的疾病——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人症,临床表现是全身瘫痪。而且这还是《时间简史》的写作背景。
早在1985年前后,霍金由于严重的肺炎,接受了气管切开手术,来帮助他呼吸,但从此以后,他再也无法发声了。
一开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助手会通过指字母卡的方式,配合霍金扬起的眉毛,慢慢地把整个单词给拼出来。
但后来电脑专家华特·沃特斯送给了他一个叫做”平等者”的程序,可以让他在屏幕上选择单字,单词或字母,并且内建了一个语音合成器。而霍金的护士伊莲的丈夫大卫正好是电脑工程师,于是在大卫的帮助下,霍金的轮椅上多出来了一台小电脑,这就是霍金语音系统最初的样子。
到了1997年,英特尔的联合创始人高登·摩尔(Gordon Moore)在一场会议上碰到了霍金,摩尔发现霍金的电脑用的是友商AMD处理器。于是摩尔开玩笑的询问到:“霍金先生,你愿不愿意尝试一下装载我们英特尔处理器的‘真电脑’?”也就是从那时起,英特尔开始给霍金提供定制版的PC和技术支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霍金的手指神经敏感度也是不断恶化,到了2008年的时候,他就已经虚脱到不能再敲击键盘了。不过霍金的一个研究生助理想出了一个“脸颊开关”的装置。
这个装置会被安置到霍金的眼镜上,上面会发出红外光来检测霍金的面颊肌肉,就这样,霍金靠着脸上的这一块肌肉写电子邮件,上网,写书和说话。这样的速度非常慢,于是这位助理写了一封信给摩尔:“请问Intel可以帮助我改进语言的输入速度吗?”
Moore立刻要求时任英特尔首席技术官的Justin Rattner去研究这一问题。于是,英特尔实验室的人机交互专家们尝试用面部表情识别,眼球追踪和脑机交互等最前端的技术,但是都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经过几个月的研究之后,英特尔的团队在原有的用户界面上做了稍许改变,包括增加了后退按钮,预测算法, 后续单词导航等等,这些改变帮助霍金解决了用户体验上最大的麻烦——“按错键”。
但是,霍金却无法适应新的系统,因为英特尔的团队忘记了重要一点:霍金从未使用过现代科技。他们一直在用技术教全世界最知名、最聪明的老爷爷学习新的交互方式。
不过,英特尔的信条中,就从没出现过“放弃”这个词。
他们的团队开始给霍金录成千上百小时的视频,观察他输入时候的每一个动作,神态,感受,从最最细节的点出发,最终做出了属于霍金的输入系统。
在2015年,英特尔开源了为霍金定制的这套交流系统ACAT。于是,就有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们试用了其中的脸颊抽动探测技术,微小的动作也被捕捉到了。
在可见的未来,英特尔希望通过霍金可以上下左右活动的下巴,来让其自由控制自己的轮椅乃至鼠标。并且通过将其交流系统软件化,让霍金发出自己的原声!
这就是霍金的生存状态。难怪他的言论是那么极端离奇。
谢选骏(Xie Xuanjun 1954年-),中国旅美学者、自由撰稿人。1978年凭借著文革前连小学都未毕业的学历,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是当时中国年龄最小的研究生之一。1981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哲学、历史、神话、宗教。1987年受邀参与中央电视台政论纪录片《河殇》的撰稿工作,1988年完成第一稿,1989年六四事件后,《河殇》遭到禁播、查封、批判,幷被定为“反革命暴乱的蓝图”——谢选骏也因参与《河殇》的制作过程而受到牵连入狱,以后不能继续举办讲座、发表文章、出版书籍。但谢选骏没有选择放弃,相反,用了三十五年时间,孤军奋战至今——完成《谢选骏全集》三百六十卷。其中的主要著作为《神话与民族精神》、《五色海》、《天子》、《新王国》、《现代南北朝的曙光》、《全球政府论》、《思想主权》、有关基督教的十卷书籍,以及《外星看地球》60卷、《硅基時代》60卷。其中谢选骏自认最有创见的著作是《思想主权》,他把《思想主权》比喻为其著作的塔尖——因为【思想主权】的概念,来自圣经记载的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以上是对于《维基百科》的修正。】】
2016年9月11日星期日
谢选骏:美国陷入鸦片战争
谢选骏:美国陷入鸦片战争
(一)
网文《这张照片震动了整个美国》(2016年9月10日观察者网)称:
美国俄亥俄夫妻嗑药过度飙车 后座4岁男孩被吓傻
最近,有这样一张照片震动了整个美国:
俄亥俄州的一对夫妇嗑药过度,在半昏迷的状态下飙车,当警察拦下车后,发现后座坐着一个被吓傻了的4岁小男孩……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9日报道,事情发生在当地时间9月7日下午。当时,俄亥俄州东利物浦市的交警拦下了这辆车,发现坐在驾驶座上的男子已经神志不清,而副驾驶的女子不仅没系安全带,整个人朝驾驶员靠过来,而且脸色发青,呈半昏迷状态。
而车的后座上,正坐着一个被吓到呆滞的4岁小男孩。
警察被这一幕深深地震撼了,他们将照片发到Facebook上,说:我们觉得需要替这些无辜的孩子发声,希望那些吸毒的人在注射药物之前,能够为自己的孩子想想。
照片立刻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截至北京时间9月10下午,已有2.5万转发和4000多条评论,美国的各大媒体也纷纷报道此事,标题中都使用了“shocking”(震惊)一词。
网友们一致为孩子的遭遇感到同情,谴责不负责任的父母:
可怜的孩子!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我太生气了!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制止这种行为?
这真是一张可怕的照片。我觉得这张照片应该被更多的人看到,太多的人在吸毒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到会伤害别人!
但也有网友质疑警察不该将孩子的高清照片放到网上,因此美国的各大媒体在报道时,都将照片打了码。
据了解,孩子的父亲叫James Lee Acord,47岁,母亲叫Rhonda L. Pasek,50岁。在他们清醒之后,警察逮捕了他们,并联系了儿童服务中心。
Acord因嗑药后驾驶以及危害儿童而被判坐牢180天,他表示没有异议。但Pasek面对扰乱社会治安、危害儿童以及不系安全带的指控却不接受。
目前还不清楚Acord和Pasek用的是什么毒品。
华盛顿邮报报道称,俄亥俄州正在经历阿片类药物和海洛因等毒品泛滥的阵痛,2015年,该州有3050人死于吸毒过量,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死于使用芬太尼类药物(Fentanyl),这是一种效力比海洛因强了近50倍的麻醉药物,因为原材料是化学品而非罂粟,制作过程更简单,而且成本更低。
而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数据,整个美国因吸毒过量而死亡的人数也急剧上升,从1999年的1960人上升到2014年的10574人。
东利物浦市的公共服务和安全中心负责人Brian Allen说,这个城市只有11000人,但当局每天都要处理毒品问题:“昨天我们刚抓了两个吸毒过度的,今天又摧毁了一个毒品经销窝点,并逮捕了一名吸毒的人。”
Allen表示,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地方可以安置这些瘾君子了,“我们逮捕了他们,没地方安置,只能再放走他们,然后他们就接着吸毒。”
俄亥俄州哥伦比亚纳县(Columbiana County)咨询中心的化学依赖专家Kathleen McCoy说,文章开头那张照片里的女人,光看她的脸,就像得了某种可怕的疾病。
McCoy认为毒瘾是一种可以被治疗的慢性病,人一旦对毒品上瘾,戒毒需要花费比治疗其他疾病更大的精力。
Allen认为更多的人需要了解毒品现状的严峻性:“有时候真相会被掩盖,但那张照片就是血淋淋的现实”。
目前还不清楚Acord和Pasek用的是什么毒品?
他们使用的,很可能就是“中国女孩”!
(二)
新闻报道说,“中国女孩”太毒,害死加州数百人!
所谓中国女孩,就是芬太尼类药物(Fentanyl)。芬太尼浓度极高,通常医用剂量仅有两粒食盐那么大。
合成鸦片类止痛药如“芬太尼”(fentanyl)在全美各地日益猖獗,这种街头昵称为“中国白”(China White)或“中国女孩”(China girl)的毒品,在加州至少已造成了数百人死亡。因其浓度极高且易于获得,已引起洛县公共卫生局和执法部门的紧张,已有警员因在办案时吸入了微量的该毒品送医。
联邦疾病防治中心(CDC)表示,含非法生产、比吗啡药效强100倍合成药物“芬太尼”(fentanyl)的止痛剂,是造成美国用药过量致死事件激增的主要原因。这种来自中国的新型鸦片,已经在鸦片战争将近两百年之后,入侵美国。
4月间美国摇滚乐坛传奇巨星王子(Prince)就是因不慎服用芬太尼过量而身亡的,此药已充斥全美各地社区。
而该药品多产自中国和墨西哥,加州常成为它们走私入关的首站。洛杉矶近来就曾查到一批整整500磅的芬太尼试图非法入关。
专家表示,正常医疗剂量的芬太尼只需要两粒食盐那么大小,可以想象其极其危险。洛杉矶市警(LAPD)对此十分担忧,甚至发出警告要求警员们在办案中注意避免接触任何可能含有芬太尼的物品,尤其当它以粉末形式出现时,很容易被吸入,或者触摸时被吸收。查办毒贩的市警们不得不随身携带鼻雾的解药。
糟糕的是,芬太尼在加州却没有更严格的法律管制。加州共和党参议员、即拨款委员会副主席Patricia Bates提出的相关法案本月初在众院被卡。该法案要求将包括芬太尼在内的危险毒品贩卖者的刑期提高到十年,但因加州如今正在尽力减少监狱人口,该法案遭遇极大阻力。
洛县公共卫生局医疗主任蔡盖里博士(Gary Tsai)表示,根据法医数据,每年基本都有40多人死因与芬太尼有关,去年有46人,而2014年更有62人,从2011年至今都逐年增长。今年仅4月一个月期间,沙加缅度县就有40人使用该药过量,另有十人使用过量死亡。
由于芬太尼本身作为止痛药就存在于许多合法处方药物中,许多中国的非法实验室不断改变芬太尼的配方来绕过美国的禁令,让它们可以公开向美国客户兜售这些产品。因此虽然洛县没有今年的相关死亡报告,但由于芬太尼极容易获得,因此具有巨大隐患。
蔡盖里6日在县政委员会例会上向县方汇报了公共卫生局对此做的教育和推广工作。他表示芬太尼和另一种被称为“香料”(Spice)的合成大麻都是当局目前最为担忧的毒品,后者因为成分常有变化,街头毒贩各有配方,有时混入十分危险的成分,但使用者却不自知。他当日还汇报了该局未来将进行的工作,包括和急救人员、执法部门合作,以及继续积极与媒体和社区组织合作,宣导这些药品的危险性等。
针对美国的鸦片战争,已经打响!
(三)
网文《美国面临毒品和药物滥用难题》说:
近年来,制度漏洞、监管不力等原因造成美国毒品致死人数持续增加。图为2015年8月10日,美国海岸警卫队在东太平洋地区缴获约29.9吨的可卡因,价值高达10.1亿美元。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日前发布报告称,2014年,毒品使用过量造成美国超过4.7万人死亡,比交通事故和枪支暴力造成的死亡人数还多。这一数字与2013年相比增长14%,创下新高。从2001年至2014年,因精神药物滥用造成的死亡人数增加2.8倍,其中鸦片类药物过量使用致死人数最多,可卡因致死人数增加了42%,海洛因致死人数增加了6倍。
获取便捷是毒品致死率高的重要原因
数据显示,美国各个年龄段,不同性别、种族吸食毒品人数都有所上升,女性、白人男性等此前毒品吸食率较低的群体,吸食毒品的数量也增加了1倍以上。从各州来看,加利福尼亚州毒品吸食过量致死人数达到4521人,为各州之最。西弗吉尼亚州、新墨西哥州、新罕布什尔州、肯塔基州、俄亥俄州是毒品致死率最高的5个州。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主任汤姆·弗里登说:“毒品和鸦片类药品的滥用,破坏了美国家庭和社区。毒品吸食过量致死人数上升值得警惕。”弗里登表示,要改变这种局面,相关部门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减少普通人获取海洛因等毒品的几率。
获取便捷是吸毒致死人数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比如,吸食海洛因致死人数的迅速增加,主要就归因于海洛因相对其他精神类处方药物价格较低,也较容易获得。但是海洛因纯度高,吸食过量极容易导致死亡。
大麻合法化运动为毒品流通推波助澜
伴随毒品致死人数不断上升的,则是美国的大麻合法化运动。目前,美国共有23个州通过了大麻合法化议案。雅虎新闻网预测,2016年,加利福尼亚、内华达等9个州可能也会实现大麻合法化。
科罗拉多州是美国首批实现大麻合法化的州之一,该州允许21岁以上的成年人自行购买最多不超过1盎司(1盎司约为31.1克)的大麻。科罗拉多州州长约翰·希肯卢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大麻合法化的初衷是将之前隐藏在地下的行为拿到‘阳光’下,对吸食大麻进行严格监管,规范大麻销售。因为不管是否干预,这种行为始终存在。”
据《丹佛邮报》报道,根据非政府组织“全国毒品使用与健康”的调查数据,自大麻合法化以来,科罗拉多州12岁以上居民使用毒品的比例由2011至2012年的10.4%,上升至2012至2013年的12.7%,居全美第六。2014年1月1日,科罗拉多州成为第一个正式允许合法销售大麻的州,但在同年,科罗拉多州12岁以上的青少年中,每8个人中就有1人使用过毒品,升至全美第二位。
此外,很多游客特意前往科罗拉多州进行大麻体验之旅,网络流传的大麻消费“攻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麻合法化后的这一段时间内,吸食大麻人数明显上升。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一份研究显示,2014年大麻销售产生的效益预计将达到6.06亿美元。
大麻等毒品泛滥引起家长担忧。华盛顿特区居民凯利告诉记者,孩子即将进入青春期,在华盛顿特区买到大麻并非难事,十分担心孩子会尝试吸食大麻。
利益驱使致鸦片类药品监管阻力重重
美国吸食毒品过量致死人数与毒品走私等有密切关联。而《今日美国报》2015年底就美国鸦片类药物和毒品泛滥发表社论认为,医生也对毒品使用过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与多数人的想法相反,美国多数鸦片类止痛药和精神药物并非来自专科医生开具的处方,而是由全科医生或护士提供的,因此许多人能够轻松得到治疗过程中并非必须的药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调查显示,约有半数全科医生对鸦片类药物的成瘾性认识不足,对患者利用医生处方骗取鸦片类药物的动机也缺乏足够了解,很多医生在开处方的时候甚至不愿在本州信息登记系统核查病人是否曾通过医生处方骗取毒品。
鸦片类药物的广泛使用给制药公司带来了数十亿美元利润。《今日美国报》进一步指出,美国止痛医学会反对针对鸦片类药品的使用限制。该学会每年从鸦片类药品制药公司获取30万美元的捐赠,约占其总收入的10%,而制药公司的高管还担任该学会的领导成员。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鸦片类药物划为滥用风险较高的“二类药品”。但是美国医疗保险数据库的信息显示,美国家庭医生、内科医生、护士等开具的鸦片类药品处方数量很多。斯坦福大学负责药品滥用研究的乔纳森·陈博士认为,此前疾控中心把重点放在打击处方类止痛药的黑市交易方面,而这样做显然不够。
为了遏制毒品泛滥的局面,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布死亡数字的同时,宣布了应对措施,包括尽量不使用鸦片类药物,加大对药物与毒品成瘾人员的治疗,统筹打击毒品非法交易等。
据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披露,2015年12月初,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曾经拟定计划,加强对处方药的管理,但是遭到各大医药公司的反对。打击毒品和药物滥用,美国还面临诸多问题,需付出更多努力。
……
上述来自“人民日报”的文章,绝口不提共产党中国在“对美鸦片战争”中扮演的角色,但是显而易见,没有政府支持,大规模走私是不可能在共产党专政的中国出现的。
(三)
(一)
网文《这张照片震动了整个美国》(2016年9月10日观察者网)称:
美国俄亥俄夫妻嗑药过度飙车 后座4岁男孩被吓傻
最近,有这样一张照片震动了整个美国:
俄亥俄州的一对夫妇嗑药过度,在半昏迷的状态下飙车,当警察拦下车后,发现后座坐着一个被吓傻了的4岁小男孩……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9日报道,事情发生在当地时间9月7日下午。当时,俄亥俄州东利物浦市的交警拦下了这辆车,发现坐在驾驶座上的男子已经神志不清,而副驾驶的女子不仅没系安全带,整个人朝驾驶员靠过来,而且脸色发青,呈半昏迷状态。
而车的后座上,正坐着一个被吓到呆滞的4岁小男孩。
警察被这一幕深深地震撼了,他们将照片发到Facebook上,说:我们觉得需要替这些无辜的孩子发声,希望那些吸毒的人在注射药物之前,能够为自己的孩子想想。
照片立刻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截至北京时间9月10下午,已有2.5万转发和4000多条评论,美国的各大媒体也纷纷报道此事,标题中都使用了“shocking”(震惊)一词。
网友们一致为孩子的遭遇感到同情,谴责不负责任的父母:
可怜的孩子!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我太生气了!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制止这种行为?
这真是一张可怕的照片。我觉得这张照片应该被更多的人看到,太多的人在吸毒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到会伤害别人!
但也有网友质疑警察不该将孩子的高清照片放到网上,因此美国的各大媒体在报道时,都将照片打了码。
据了解,孩子的父亲叫James Lee Acord,47岁,母亲叫Rhonda L. Pasek,50岁。在他们清醒之后,警察逮捕了他们,并联系了儿童服务中心。
Acord因嗑药后驾驶以及危害儿童而被判坐牢180天,他表示没有异议。但Pasek面对扰乱社会治安、危害儿童以及不系安全带的指控却不接受。
目前还不清楚Acord和Pasek用的是什么毒品。
华盛顿邮报报道称,俄亥俄州正在经历阿片类药物和海洛因等毒品泛滥的阵痛,2015年,该州有3050人死于吸毒过量,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死于使用芬太尼类药物(Fentanyl),这是一种效力比海洛因强了近50倍的麻醉药物,因为原材料是化学品而非罂粟,制作过程更简单,而且成本更低。
而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数据,整个美国因吸毒过量而死亡的人数也急剧上升,从1999年的1960人上升到2014年的10574人。
东利物浦市的公共服务和安全中心负责人Brian Allen说,这个城市只有11000人,但当局每天都要处理毒品问题:“昨天我们刚抓了两个吸毒过度的,今天又摧毁了一个毒品经销窝点,并逮捕了一名吸毒的人。”
Allen表示,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地方可以安置这些瘾君子了,“我们逮捕了他们,没地方安置,只能再放走他们,然后他们就接着吸毒。”
俄亥俄州哥伦比亚纳县(Columbiana County)咨询中心的化学依赖专家Kathleen McCoy说,文章开头那张照片里的女人,光看她的脸,就像得了某种可怕的疾病。
McCoy认为毒瘾是一种可以被治疗的慢性病,人一旦对毒品上瘾,戒毒需要花费比治疗其他疾病更大的精力。
Allen认为更多的人需要了解毒品现状的严峻性:“有时候真相会被掩盖,但那张照片就是血淋淋的现实”。
目前还不清楚Acord和Pasek用的是什么毒品?
他们使用的,很可能就是“中国女孩”!
(二)
新闻报道说,“中国女孩”太毒,害死加州数百人!
所谓中国女孩,就是芬太尼类药物(Fentanyl)。芬太尼浓度极高,通常医用剂量仅有两粒食盐那么大。
合成鸦片类止痛药如“芬太尼”(fentanyl)在全美各地日益猖獗,这种街头昵称为“中国白”(China White)或“中国女孩”(China girl)的毒品,在加州至少已造成了数百人死亡。因其浓度极高且易于获得,已引起洛县公共卫生局和执法部门的紧张,已有警员因在办案时吸入了微量的该毒品送医。
联邦疾病防治中心(CDC)表示,含非法生产、比吗啡药效强100倍合成药物“芬太尼”(fentanyl)的止痛剂,是造成美国用药过量致死事件激增的主要原因。这种来自中国的新型鸦片,已经在鸦片战争将近两百年之后,入侵美国。
4月间美国摇滚乐坛传奇巨星王子(Prince)就是因不慎服用芬太尼过量而身亡的,此药已充斥全美各地社区。
而该药品多产自中国和墨西哥,加州常成为它们走私入关的首站。洛杉矶近来就曾查到一批整整500磅的芬太尼试图非法入关。
专家表示,正常医疗剂量的芬太尼只需要两粒食盐那么大小,可以想象其极其危险。洛杉矶市警(LAPD)对此十分担忧,甚至发出警告要求警员们在办案中注意避免接触任何可能含有芬太尼的物品,尤其当它以粉末形式出现时,很容易被吸入,或者触摸时被吸收。查办毒贩的市警们不得不随身携带鼻雾的解药。
糟糕的是,芬太尼在加州却没有更严格的法律管制。加州共和党参议员、即拨款委员会副主席Patricia Bates提出的相关法案本月初在众院被卡。该法案要求将包括芬太尼在内的危险毒品贩卖者的刑期提高到十年,但因加州如今正在尽力减少监狱人口,该法案遭遇极大阻力。
洛县公共卫生局医疗主任蔡盖里博士(Gary Tsai)表示,根据法医数据,每年基本都有40多人死因与芬太尼有关,去年有46人,而2014年更有62人,从2011年至今都逐年增长。今年仅4月一个月期间,沙加缅度县就有40人使用该药过量,另有十人使用过量死亡。
由于芬太尼本身作为止痛药就存在于许多合法处方药物中,许多中国的非法实验室不断改变芬太尼的配方来绕过美国的禁令,让它们可以公开向美国客户兜售这些产品。因此虽然洛县没有今年的相关死亡报告,但由于芬太尼极容易获得,因此具有巨大隐患。
蔡盖里6日在县政委员会例会上向县方汇报了公共卫生局对此做的教育和推广工作。他表示芬太尼和另一种被称为“香料”(Spice)的合成大麻都是当局目前最为担忧的毒品,后者因为成分常有变化,街头毒贩各有配方,有时混入十分危险的成分,但使用者却不自知。他当日还汇报了该局未来将进行的工作,包括和急救人员、执法部门合作,以及继续积极与媒体和社区组织合作,宣导这些药品的危险性等。
针对美国的鸦片战争,已经打响!
(三)
网文《美国面临毒品和药物滥用难题》说:
近年来,制度漏洞、监管不力等原因造成美国毒品致死人数持续增加。图为2015年8月10日,美国海岸警卫队在东太平洋地区缴获约29.9吨的可卡因,价值高达10.1亿美元。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日前发布报告称,2014年,毒品使用过量造成美国超过4.7万人死亡,比交通事故和枪支暴力造成的死亡人数还多。这一数字与2013年相比增长14%,创下新高。从2001年至2014年,因精神药物滥用造成的死亡人数增加2.8倍,其中鸦片类药物过量使用致死人数最多,可卡因致死人数增加了42%,海洛因致死人数增加了6倍。
获取便捷是毒品致死率高的重要原因
数据显示,美国各个年龄段,不同性别、种族吸食毒品人数都有所上升,女性、白人男性等此前毒品吸食率较低的群体,吸食毒品的数量也增加了1倍以上。从各州来看,加利福尼亚州毒品吸食过量致死人数达到4521人,为各州之最。西弗吉尼亚州、新墨西哥州、新罕布什尔州、肯塔基州、俄亥俄州是毒品致死率最高的5个州。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主任汤姆·弗里登说:“毒品和鸦片类药品的滥用,破坏了美国家庭和社区。毒品吸食过量致死人数上升值得警惕。”弗里登表示,要改变这种局面,相关部门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减少普通人获取海洛因等毒品的几率。
获取便捷是吸毒致死人数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比如,吸食海洛因致死人数的迅速增加,主要就归因于海洛因相对其他精神类处方药物价格较低,也较容易获得。但是海洛因纯度高,吸食过量极容易导致死亡。
大麻合法化运动为毒品流通推波助澜
伴随毒品致死人数不断上升的,则是美国的大麻合法化运动。目前,美国共有23个州通过了大麻合法化议案。雅虎新闻网预测,2016年,加利福尼亚、内华达等9个州可能也会实现大麻合法化。
科罗拉多州是美国首批实现大麻合法化的州之一,该州允许21岁以上的成年人自行购买最多不超过1盎司(1盎司约为31.1克)的大麻。科罗拉多州州长约翰·希肯卢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大麻合法化的初衷是将之前隐藏在地下的行为拿到‘阳光’下,对吸食大麻进行严格监管,规范大麻销售。因为不管是否干预,这种行为始终存在。”
据《丹佛邮报》报道,根据非政府组织“全国毒品使用与健康”的调查数据,自大麻合法化以来,科罗拉多州12岁以上居民使用毒品的比例由2011至2012年的10.4%,上升至2012至2013年的12.7%,居全美第六。2014年1月1日,科罗拉多州成为第一个正式允许合法销售大麻的州,但在同年,科罗拉多州12岁以上的青少年中,每8个人中就有1人使用过毒品,升至全美第二位。
此外,很多游客特意前往科罗拉多州进行大麻体验之旅,网络流传的大麻消费“攻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麻合法化后的这一段时间内,吸食大麻人数明显上升。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一份研究显示,2014年大麻销售产生的效益预计将达到6.06亿美元。
大麻等毒品泛滥引起家长担忧。华盛顿特区居民凯利告诉记者,孩子即将进入青春期,在华盛顿特区买到大麻并非难事,十分担心孩子会尝试吸食大麻。
利益驱使致鸦片类药品监管阻力重重
美国吸食毒品过量致死人数与毒品走私等有密切关联。而《今日美国报》2015年底就美国鸦片类药物和毒品泛滥发表社论认为,医生也对毒品使用过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与多数人的想法相反,美国多数鸦片类止痛药和精神药物并非来自专科医生开具的处方,而是由全科医生或护士提供的,因此许多人能够轻松得到治疗过程中并非必须的药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调查显示,约有半数全科医生对鸦片类药物的成瘾性认识不足,对患者利用医生处方骗取鸦片类药物的动机也缺乏足够了解,很多医生在开处方的时候甚至不愿在本州信息登记系统核查病人是否曾通过医生处方骗取毒品。
鸦片类药物的广泛使用给制药公司带来了数十亿美元利润。《今日美国报》进一步指出,美国止痛医学会反对针对鸦片类药品的使用限制。该学会每年从鸦片类药品制药公司获取30万美元的捐赠,约占其总收入的10%,而制药公司的高管还担任该学会的领导成员。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鸦片类药物划为滥用风险较高的“二类药品”。但是美国医疗保险数据库的信息显示,美国家庭医生、内科医生、护士等开具的鸦片类药品处方数量很多。斯坦福大学负责药品滥用研究的乔纳森·陈博士认为,此前疾控中心把重点放在打击处方类止痛药的黑市交易方面,而这样做显然不够。
为了遏制毒品泛滥的局面,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布死亡数字的同时,宣布了应对措施,包括尽量不使用鸦片类药物,加大对药物与毒品成瘾人员的治疗,统筹打击毒品非法交易等。
据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披露,2015年12月初,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曾经拟定计划,加强对处方药的管理,但是遭到各大医药公司的反对。打击毒品和药物滥用,美国还面临诸多问题,需付出更多努力。
……
上述来自“人民日报”的文章,绝口不提共产党中国在“对美鸦片战争”中扮演的角色,但是显而易见,没有政府支持,大规模走私是不可能在共产党专政的中国出现的。
(三)
2016年9月10日星期六
谢选骏:再花四十年 结束伊斯兰
谢选骏:再花四十年 结束伊斯兰
有评论指出,911事件15年后,美国陷入持久战争:
今天是美国九一一恐袭事件15周年,九一一九一一是在美国国土上发动的首次也是死伤最惨重的恐袭事件,造成近三千人死亡。这个事件从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美国和世界局势,也震憾了美国的外交和国土安全政策。分析认为,美国15年来一直处于与伊斯兰恐怖主义斗争的状态,但却难以结束中东的“混乱局面”。
法新社周六9月10号发自华盛顿的报道指出,尽管2009年上台的奥巴马总统一直拒绝出兵阿拉伯世界,也不断寻求与穆斯林国家的和解,但一些专家指出,在任期将满之际,他留下的政治遗产是美国与伊斯兰恐怖主义进入持久斗争的状态。
报道指出,民主党人奥巴马明年一月份要离开总统府,他将因为把美国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泥沼中撤出来名留清史,而这是他的前任共和党总统小布什在任期间发动的“反恐全球战役”留给他的遗产。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主任考夫曼·维特斯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分析指出,九一一恐袭15年后,中东地区战争,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的转移,欧洲和美国遭受的恐怖袭击都很难让人得出“反恐全球战役”已经结束了的结论。
实际上,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经济体继续军事介入了多个战场,包括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反对伊斯兰国恐怖组织,同时也在阿富汗,利比亚,也门,索马里和尼日利亚等国反对日益强大的伊斯兰激进主义泛滥的局势,尽管介入的方式有限或仅仅提供物流支援。
华盛顿阿拉伯海湾国家研究员侯赛因·依比实向法新社表示,奥巴马希望避免使局势恶化的大型战役。
法新社指出,奥巴马实际上让美国军人进入了一个新的战争纪元,转而使用的武器已经变成了无人驾驶机,特种部队和对当地武装的培训等。因此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和资金消耗也相应减少,根据美国国会提供的数据,2001年至2014年间,美军共损失5300名军人,5万人受伤,共支出1万6千亿美元。
2011年5月,美国特种部队在巴基斯坦将盖达组织头目本拉登在家中击毙让奥巴马反恐行动达到高峰。但侯赛因-依比实认为,奥巴马的倾向于限制军事资源投入的战略更像打一场永不停息的战役。而且,对11月8号大选胜出的白宫新主人,不论是特朗普还是希拉里都不会对中东地区进行大规模武力干预。
事实上,在九一一事件15年后,对美国来说,军事干预已经不再是适当的对应手段,因为恐怖主义已经不再对美国形成直接威胁。奥巴马本人也承认这一点,尽管他周六指出恐怖主义威胁已经升级。
他在周六为纪念九一一事件发表的讲话中说,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地,美国不懈地与盖达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组织作斗争,他誓言要摧毁这些组织,继续保护美国。
尽管美国从911以来没有遭受大的来自国外恐怖分子的袭击,但美国担心本土恐怖分子,6月份在佛罗里达洲的枪击事件还是造成近50人死亡,凶手为原籍阿富汗的美国公民,12月份,加州一对原籍巴基斯坦的夫妇制造的枪击事件造成14人死亡。
分析指出,911后,面对可能的恐怖袭击,美国人已经愿意放弃了一些自由。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超过四成美国人相信恐怖主义分子现在的攻击能力远远大于15年前。
美国国务院周五也发出警告,伊斯兰国恐怖组织呼吁其追随者在世界各地袭击美国公民。
2001年9月11日,两架遭挟持客机摧毁纽约地标建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造成超过2750人丧生。五角大厦遭另一架客机冲撞,宾州则有一架客机坠毁。参与九一一袭击的19名劫机犯中有15个是沙特阿拉伯人。
……
谢选骏指出:美国参与的两次世界大战对抗德国,历时三十一年(1914—1945年),美国发起的冷战对抗苏联,历时接近四十四年(1947—至1991年),据此估算下来,美国发起的反恐战争对抗伊斯兰国家,总计需要五十多年并非空穴来风。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再花四十年、结束伊斯兰”,将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估算。
有评论指出,911事件15年后,美国陷入持久战争:
今天是美国九一一恐袭事件15周年,九一一九一一是在美国国土上发动的首次也是死伤最惨重的恐袭事件,造成近三千人死亡。这个事件从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美国和世界局势,也震憾了美国的外交和国土安全政策。分析认为,美国15年来一直处于与伊斯兰恐怖主义斗争的状态,但却难以结束中东的“混乱局面”。
法新社周六9月10号发自华盛顿的报道指出,尽管2009年上台的奥巴马总统一直拒绝出兵阿拉伯世界,也不断寻求与穆斯林国家的和解,但一些专家指出,在任期将满之际,他留下的政治遗产是美国与伊斯兰恐怖主义进入持久斗争的状态。
报道指出,民主党人奥巴马明年一月份要离开总统府,他将因为把美国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泥沼中撤出来名留清史,而这是他的前任共和党总统小布什在任期间发动的“反恐全球战役”留给他的遗产。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主任考夫曼·维特斯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分析指出,九一一恐袭15年后,中东地区战争,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的转移,欧洲和美国遭受的恐怖袭击都很难让人得出“反恐全球战役”已经结束了的结论。
实际上,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经济体继续军事介入了多个战场,包括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反对伊斯兰国恐怖组织,同时也在阿富汗,利比亚,也门,索马里和尼日利亚等国反对日益强大的伊斯兰激进主义泛滥的局势,尽管介入的方式有限或仅仅提供物流支援。
华盛顿阿拉伯海湾国家研究员侯赛因·依比实向法新社表示,奥巴马希望避免使局势恶化的大型战役。
法新社指出,奥巴马实际上让美国军人进入了一个新的战争纪元,转而使用的武器已经变成了无人驾驶机,特种部队和对当地武装的培训等。因此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和资金消耗也相应减少,根据美国国会提供的数据,2001年至2014年间,美军共损失5300名军人,5万人受伤,共支出1万6千亿美元。
2011年5月,美国特种部队在巴基斯坦将盖达组织头目本拉登在家中击毙让奥巴马反恐行动达到高峰。但侯赛因-依比实认为,奥巴马的倾向于限制军事资源投入的战略更像打一场永不停息的战役。而且,对11月8号大选胜出的白宫新主人,不论是特朗普还是希拉里都不会对中东地区进行大规模武力干预。
事实上,在九一一事件15年后,对美国来说,军事干预已经不再是适当的对应手段,因为恐怖主义已经不再对美国形成直接威胁。奥巴马本人也承认这一点,尽管他周六指出恐怖主义威胁已经升级。
他在周六为纪念九一一事件发表的讲话中说,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地,美国不懈地与盖达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组织作斗争,他誓言要摧毁这些组织,继续保护美国。
尽管美国从911以来没有遭受大的来自国外恐怖分子的袭击,但美国担心本土恐怖分子,6月份在佛罗里达洲的枪击事件还是造成近50人死亡,凶手为原籍阿富汗的美国公民,12月份,加州一对原籍巴基斯坦的夫妇制造的枪击事件造成14人死亡。
分析指出,911后,面对可能的恐怖袭击,美国人已经愿意放弃了一些自由。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超过四成美国人相信恐怖主义分子现在的攻击能力远远大于15年前。
美国国务院周五也发出警告,伊斯兰国恐怖组织呼吁其追随者在世界各地袭击美国公民。
2001年9月11日,两架遭挟持客机摧毁纽约地标建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造成超过2750人丧生。五角大厦遭另一架客机冲撞,宾州则有一架客机坠毁。参与九一一袭击的19名劫机犯中有15个是沙特阿拉伯人。
……
谢选骏指出:美国参与的两次世界大战对抗德国,历时三十一年(1914—1945年),美国发起的冷战对抗苏联,历时接近四十四年(1947—至1991年),据此估算下来,美国发起的反恐战争对抗伊斯兰国家,总计需要五十多年并非空穴来风。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再花四十年、结束伊斯兰”,将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估算。
谢选骏:中国社会的亡国经历与囚徒困境
刚到美国的时候,有一位老华侨告诉我:如果有一百万美元放在面前,让十个窃贼来瓜分;那么美国人大多想的是如何可以得到其中的二十万美元,中国人大多想的是如何可以得到全部的一百万美元。而如此运行的结果很可能是,美国窃贼成功地分配了他们的赃款,而中国窃贼因为内讧互咬而致使案情败露了。
老华侨不知道,这是因为培养了中国人的中国社会,已经陷入了囚徒困境。例如,百年来国共两党的斗争,流血死亡了亿万人民,迄今为止毫无结果:共产党采取了国民党的路线,国民党承认了共产党的主权;但双方却让中国社会付出了百倍的惨痛代价。这就是囚徒困境里两败俱伤的产物。相比之下,日本社会由于具有较高的社会信任度,因此避免了这样的互相背叛所带来的社会恶果,走上了一条精诚合作的道路。
若囚徒们不互相合作,则无法脱离困境——如此则产生了“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
(一)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或者说在一个群体中,个人做出理性选择却往往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单次发生的囚徒困境,和多次重复的囚徒困境结果不会一样。
在重复的囚徒困境中,博弈被反复地进行。因而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去“惩罚”另一个参与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为。这时,合作可能会作为均衡的结果出现。欺骗的动机这时可能被受到惩罚的威胁所克服,从而可能导向一个较好的、合作的结果。作为反复接近无限的数量,纳什均衡趋向于帕累托最优。
囚徒困境的主旨为,囚徒们彼此合作,坚不吐实,可为全体带来最佳利益(无罪开释),但在无法沟通的情况下,因为出卖同伙可为自己带来利益(缩短刑期),也因为同伙把自己招出来可为他带来利益,因此彼此出卖虽违反最佳共同利益,反而是自己最大利益所在。但实际上,执法机构不可能设立如此情境来诱使所有囚徒招供,因为囚徒们必须考虑刑期以外之因素(出卖同伙会受到报复等),而无法完全以执法者所设立之利益(刑期)作考虑。
(二)
1950年,由就职于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 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 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经典的囚徒困境如下:
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有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
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相关术语称“背叛”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实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相关术语称互相“合作”),则二人同样判监半年。
若二人都互相检举(互相“背叛”),则二人同样判监5年。
(显然,中国社会之所以盛行“背叛”,而较少“合作”,是因为中国社会已经陷入了囚徒困境。)
如同博弈论的其它例证,囚徒困境假定每个参与者(即“囚徒”)都是利己的,即都寻求最大自身利益,而不关心另一参与者的利益。参与者某一策略所得利益,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比其它策略要低的话,此策略称为“严格劣势”,理性的参与者绝不会选择。另外,没有任何其它力量干预个人决策,参与者可完全按照自己意愿选择策略。
囚徒到底应该选择哪一项策略,才能将自己个人的刑期缩至最短?两名囚徒由于隔绝监禁,并不知道对方选择;而即使他们能交谈,还是未必能够尽信对方不会反口。就个人的理性选择而言,检举背叛对方所得刑期,总比沉默要来得低。试设想困境中两名理性囚徒会如何作出选择:
若对方沉默、我背叛会让我获释,所以会选择背叛。
若对方背叛指控我,我也要指控对方才能得到较低的刑期,所以也是会选择背叛。
二人面对的情况一样,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选择背叛。背叛是两种策略之中的支配性策略。因此,这场博弈中唯一可能达到的纳什均衡,就是双方参与者都背叛对方,结果二人同样服刑5年。
这场博弈的纳什均衡,显然不是顾及团体利益的帕累托最优解决方案。以全体利益而言,如果两个参与者都合作保持沉默,两人都只会被判刑半年,总体利益更高,结果也比两人背叛对方、判刑5年的情况较佳。但根据以上假设,二人均为理性的个人,且只追求自己个人利益。均衡状况会是两个囚徒都选择背叛,结果二人判监均比合作为高,总体利益较合作为低。这就是“困境”所在。例子有效地证明了:非零和博弈中,帕累托最优和纳什均衡是互相冲突的。
(三)
固定局数的囚徒困境
概括而言囚徒困境进行第一次后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甲在第一次中被乙指控,即会在第二次指控乙,最终导致,甲即时获释,乙服刑10年或二人同服刑2年这两种情况。
双方均保持沉默,即会建立互信的关系,最终导致,二人同服刑半年。
但互信的关系并非牢不可破,这一点也可以被利用,即甲,乙在第一次中共同选择沉默而赢得对方的信任,但甲或乙中的一人在获得对方的信任后指控对方而获得自身最大的利益即自身即时获释,但对方将服刑10年。这是一个以牺牲对方利益而获得自身最大利益的一种策略。
假设,两个囚徒均欲利用此策略,并将局数推演为十次,那么就会出现如下的情况:在第一局到第九局的过程中双方均会保持沉默,以期望建立互信关系,并在第十局指控对方,这将最终导致,二人同服刑5年。
再一次假设,双方都明确对方会使用与自己同样的策略,即知道对方会在第十局中指控自己,这样,在第九局时两者间的信任关系的建立即是没有意义的,如此类推,第八局到第一局中信任关系的建立也是没有意义的,即是十局都会互相背叛,也就是纳什均衡。也可推论,在如此的情况下,只有在囚徒困境的局数在不肯定的情况下(即双方均不知道进行的局数),才会出现互相保持沉默以获得信任关系的现象。
(四)
一般形式
整理囚徒困境的基本博弈结构,可更清楚地分析囚徒困境。实验经济学常用这种博弈的一般形式分析各种论题。以下是实现一般形式的其中一例:
有两个参与者和一个庄家。参与者每人有一式两张卡片,各印有“合作”和“背叛”。参与者各把一张卡片文字面朝下,放在庄家面前。文字面朝下排除了参与者知道对方选择的可能性1。然后,庄家翻开两个参与者卡片,根据以下规则支付利益:
一人背叛、一人合作:背叛者得5分(背叛诱惑),合作者0分(受骗支付)。
二人都合作:各得3分(合作报酬)。
二人都背叛:各得1分(背叛惩罚)。
(五)
现实的例子
上述例子可能显得不甚自然,但现实中,无论是人类社会或大自然都可以找到类似囚徒困境的例子,将结果划成同样的支付矩阵。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动物行动学、进化生物学等学科,都可以用囚徒困境分析,模拟生物面对无止境的囚徒困境博弈。囚徒困境可以广为使用,说明这种博弈的重要性。以下为各界例子:
1、政治学例子:军备竞赛
在政治学中,两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可以用囚徒困境来描述。两国都可以声称有两种选择:增加军备(背叛)、或是达成削减武器协议(合作)。两国都无法肯定对方会遵守协议,因此两国最终会倾向增加军备。似乎自相矛盾的是,虽然增加军备会是两国的“理性”行为,但结果却显得“非理性”(例如会对经济造成损坏等)。这可视作遏制理论的推论,就是以强大的军事力量来遏制对方的进攻,以达到和平。
2、经济学例子:关税战
两个国家,在关税上可以有以两个选择:
1.提高关税,以保护自己的商品。(背叛)
2.与对方达成关税协定,降低关税以利各自商品流通。(合作)
当一国因某些因素不遵守关税协定,而独自提高关税(背叛)时,另一国也会作出同样反应(亦背叛),这就引发了关税战,两国的商品失去了对方的市场,对本身经济也造成损害(共同背叛的结果)。然后二国又重新达成关税协定。(重复博弈的结果是将发现共同合作利益最大。)
3、商业例子:广告战
商业活动中亦会出现各种囚徒困境例子。以广告竞争为例。
两个公司互相竞争,二公司的广告互相影响,即一公司的广告较被顾客接受则会夺取对方的部分收入。但若二者同时期发出质量类似的广告,收入增加很少但成本增加。但若不提高广告质量,生意又会被对方夺走。
此二公司可以有二选择:
1.互相达成协议,减少广告的开支。(合作)
2.增加广告开支,设法提升广告的质量,压倒对方。(背叛)
若二公司不信任对方,无法合作,背叛成为支配性策略时,二公司将陷入广告战,而广告成本的增加损害了二公司的收益,这就是陷入囚徒困境。在现实中,要求两个互相竞争的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是较为困难的,多数公司都会陷入囚徒困境中。
4、自行车赛例子
自行车赛事的比赛策略也是一种博弈,而其结果可用囚徒困境的研究成果解释。例如每年都举办的环法自行车赛中有以下情况:选手们在到终点前的路程常以“大队伍”(法语:peloton)方式前进,他们采取这个策略是为了让自己不至于太落后,又出力适中。而最前方的选手在迎风时是最费力的,所以选择在前方是最差的策略。通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大家起先都不愿意向前(共同背叛),这使得全体速度很慢,而后通常会有二或多位选手骑到前面,然后一段时间内互相交换最前方位置,以分担风的阻力(共同合作),使得全体的速度有所提升,而这时如果前方的其中一人试图一直保持前方位置(背叛),其它选手以及大队伍就会赶上(共同背叛)。而通常的情况是,在最前面次数最多的选手(合作)通常会到最后被落后的选手赶上(背叛),因为后面的选手骑在前面选手的冲流之中,比较不费力。
(六)
与囚徒困境相关的各事件
1、异想
威廉·庞德斯通(William Poundstone)在他的著作中,以一新西兰的例子来说明囚徒困境。在新西兰,报亭既无管理员也不上锁,买报纸的人自行放下钱后拿走报纸。当然某些人可能取走报纸却不付钱(背叛),但由于大家认识到如果每个人都偷窃报纸(共同背叛)会造成以后不方便的有害结果,这种情形很少发生。这个例子的特别之处,是新西兰人并没有被任何其它因素影响而能脱离囚徒困境,并没有任何人特别去注意报亭,人们守规则是为了避免共同背叛带来的恶果。这种避免囚徒困境的大家共同的推理或想法被称为“异想(magical thinking)”。
2、“认罪减刑”不可行
囚徒困境的结论是许多国家中认罪减刑(英文:plea bargain)被禁止的原因之一。囚徒困境带来的结论是:如果有二个罪犯,其中一人犯罪而另外一人是无辜的,犯罪者会为了减刑坦白一切甚至冤枉清白者(单独背叛)。最糟糕的情况是,如果他们二人都被判入狱,坦白的犯罪者刑期少,坚持无罪的冤枉者刑期反而更多。
3、公用品悲剧
现实的博弈参与者不只一方,会有多方参与的囚徒困境。加勒特·詹姆斯·哈丁(Garrett James Hardin)的公用品悲剧就是一例:“公用品悲剧是指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财产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例如渔业,公海中的鱼是属于公共的,而在本身不滥捕其它人也滥捕的思想下,渔民会没有节制的大捞特捞,结果海洋生态破坏,渔民的生计也受影响(共同背叛的结果)。但是,多方囚徒困境的提法有待商榷,因为其总是可以被分解为一组组经典的二方囚徒困境。就是说只有二方的囚徒困境,没有多方的。所谓多方的囚徒困境只是由多个二方囚徒困境混杂在一起而形成的错觉。
(七)
重复的囚徒困境
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Robert Marshall Axelrod)在其著作《合作的进化》(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中,探索了经典囚徒困境情景的一个扩展,并把它称作“重复的囚徒困境”(IPD)。在这个博弈中,参与者必须反复地选择他们彼此相关的策略,并且记住他们以前的对抗。阿克塞尔罗德邀请全世界的学术同行来设计计算机策略,并在一个重复囚徒困境竞赛中互相竞争。参赛的程序的差异广泛地存在于这些方面:算法的复杂性、最初的对抗、宽恕的能力等等。
阿克塞尔罗德发现,当这些对抗被每个选择不同策略的参与者一再重复了很长时间之后,从利己的角度来判断,最终“贪婪”策略趋向于减少,而比较“利他”策略更多地被采用。他用这个博弈来说明,通过自然选择,一种利他行为的机制可能从最初纯粹的自私机制进化而来。
最佳确定性策略被认为是“以牙还牙”,这是俄裔美籍数学心理学家阿纳托尔·拉波波特(Anatol Rapoport)开发并运用到锦标赛中的方法。它是所有参赛程序中最简单的,只包含了四行BASIC语言,并且赢得了比赛。这个策略只不过是在重复博弈的开头合作,然后,采取你的对手前一回合的策略。更好些的策略是“宽恕地以牙还牙”。当你的对手背叛,在下一回合中你无论如何要以小概率(大约是1%-5%)时而合作一下。这是考虑到偶尔要从循环背叛的受骗中复原。当错误传达被引入博弈时,“宽恕地以牙还牙”是最佳的。这意味着有时你的动作被错误地传达给你的对手:你合作但是你的对手听说你背叛了。
通过分析高分策略,阿克塞尔罗德指定了策略获得成功的几个必要条件:
友善:最重要的条件是策略必须“友善”,这就是说,不要在对手背叛之前先背叛。几乎所有的高分策略都是友善的。因此,完全自私的策略仅仅出于自私的原因,也永远不会首先打击其对手。
报复:但是,阿克斯洛德主张,成功的策略必须不是一个盲目乐观者。要始终报复。一个非报复策略的例子是始终合作。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选择,因为“下流”策略将残酷地剥削这样的傻瓜。
宽恕:成功策略的另一个品质是必须要宽恕。虽然它们不报复,但是如果对手不继续背叛,它们会一再退却到合作。这停止了报复和反报复的长期进行,最大化了得分点数。
不嫉妒:最后一个品质是不嫉妒,就是说不去争取得到高于对手的分数(对于“友善”的策略来说这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友善”的策略永远无法得到高于对手的分数)。
因此四个条件,阿克塞尔罗德得出一种给人以乌托邦印象的结论,认为自私的个人为了其自私的利益会趋向友善、宽恕和不嫉妒。阿克塞尔罗德关于重复囚徒困境的研究的重要结论之一,是友善的家伙能先完成交易。
重新考虑经典的囚徒困境一节中给定的军备竞赛模型:结论是,只是理性策略增进了军事力量,似乎两个国家都宁可花费其GDP在枪炮而不是黄油上。有趣的是,企图说明对抗国家实际上以这种方式(在“重复囚徒困境假定”下的不同时期,军费支出在“高”和“低”之间反复)竞赛的尝试,却经常表明假定的军备竞赛并没有如预想的那样出现。(例如希腊人和土耳其人的军费支出,看来并不像遵循“以牙还牙”的重复囚徒困境式的军备竞赛,却更可能是被其国内的政策所驱使。)这可能是一次性博弈和重复性博弈中的理性行为不同的例子。
对一次性囚徒困境博弈来说,最佳(点数最大化的)策略是简单地背叛;正如前面解释的,无论对手的行动可能是什么,这都是真实的。但是,在重复的囚徒困境博弈中,最佳策略依赖于可能的对手的策略,和他们怎样对背叛和合作作出反应。例如,考虑这样一个人群,那里每个人每次都背叛,除了一个人是遵循以牙还牙策略。这个人处于一种轻微的不利地位,因为第一回合的损失。在这样的人群中,对这个人来说最佳策略就是每次都背叛。在一个有一定的百分比的总背叛者而剩下的则是以牙还牙者的人群中,对个人来说的最佳策略依赖于这个百分比和博弈的长度。
一般有两种方法得到最佳策略:
1.贝叶斯纳什均衡:如果对抗策略的统计分布能被确定(例如,50%以牙还牙,50%一直合作),就能从数学上获得最佳的相对策略。
2.已经有了人群的蒙特卡罗模拟,在这里低分个人消失了,高分个人一再被生产出来(一种获得最佳策略的天才算法)。决赛人群中的算法合成通常依赖于初赛人群中的算法合成。
尽管以牙还牙始终被认为是最可靠的基本策略,但是在重复囚徒困境的20周年纪念赛中,来自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一个小组(由尼古拉斯·詹宁斯(Nicholas Jennings)领导,包括了拉蒂普·达什(Rajdeep Dash)、萨瓦帕里·拉姆琼(Sarvapali Ramchurn)、亚历克斯·罗杰斯(Alex Rogers)斯和皮鲁克里士南·维特林根(Perukrishnen Vytelingum))介绍了一个新的策略,这个策略证明了它比以牙还牙更成功。这个策略依赖于程序之间的合作,为单一程序中获得了最高的点数。南安普敦大学提交了60个程序参与竞赛,这些程序的开头被设计成通过一组5到10个的动作去彼此识别。一旦这些识别被作出,一个程序将总是合作,其它程序则总是背叛,保证背叛者得到最大的点数。如果程序识别出它在操作一个非南安普敦参与者,这程序将持续地背叛,企图去最小化竞争程序的得分。结果,这个策略以获得前3位结束了竞赛,也得到了大量接近底部的位置。虽然这个策略显著地证明了比以牙还牙有效,但是这是因为利用了下述事实:在这个特殊的竞赛中,多重通道是被允许的。在一方只能控制单一参与者的竞赛中,以牙还牙确实是更好的策略。
如果重复囚徒困境将被精确地重复N次,已知N是一个常数,那么会产生另一个有趣的事实。纳什均衡就是每次都背叛。这很容易用归纳法证明。你也可以在最后的回合背叛,这样你的对手将没有机会惩罚你。如果大家都可能选择在最后的回合背叛,那么,交友的选择似乎是在倒数第二回合中背叛,因为最后一回无论你做什么,你的对手都将背叛。依此类推。为了继续保持合作,那么对两个参与者来说未来必须是不确定的。所以,对于缺乏宗教信仰的人来说,更容易选择背叛。
还有一个解决方案,是让博弈的总次数,变成随机的。也就是说,对“未来”的预期必须是无法确定的长度。
(八)
囚徒困境博弈是某些人类合作和信任理论的基础。假定囚徒困境能够模拟需要信任的两人之间的交流,群体的合作行为可以用有多个参与者的、重复博弈的变体来模拟。这从而引起了许许多多学者经久不衰的兴趣。1975年,格罗夫曼(Grofman)和普尔(Pool)估计,致力于这方面研究的学术文章,数量超过2000篇。
1、学习心理学和博弈论
当博弈参与者能学会估计其它参与者背叛的可能性,他们自身的行为就为他们关于其它人的经验所影响。简单的统计显示,总体上,缺乏经验的参与者与其它参与者的互动,或者是典型的好,或者是典型的坏。如果他们不在这些别人经验的基础上行动(通过更多的背叛或合作),他们可能在未来的交易中受损。随着经验逐渐丰富,他们获得了对背叛可能性的更真实的印象,变得更成功地参与博弈。不成熟的参与者经历的早期交易对他们未来参与的影响,可能比这些交易对成熟的参与者的影响要大得多。这个原理部分地解释了,为什么年轻人的成长经验这么具有影响力,以及为什么他们特别容易被欺负,有时他们本身最后也成为欺凌弱小的人。
群体中背叛的可能性,可以被合作的经验所削弱,因为先前的博弈建立了信任。因此自我牺牲行为可以,例如,加强团体的道德品质。如果团体很小,积极行为更可能以互相肯定的方式——鼓励这个团体中的个人继续合作——得到反馈。这与相似的困境有关:鼓励那些你将援助的人,从可能使他们处于危险的境地的行为中得到满足。这类方法主要在互惠利他主义、血缘选择和道德哲学的研究中涉及。
2、相关的博弈
(1)封闭袋子交易
霍夫施塔特曾提出像囚徒困境的问题。他提出“密封袋子交易”,他认为以这简单博弈题,有助人们理解此论题。
“密封袋子交易”:甲、乙两人面对面交换密封的袋子,双方的共识是甲的袋放钱、乙的放商品。双方各自可以诚实地把东西放到袋子,然后交换;又或者交空袋子给对方,选择背叛。
在这场博弈中,由于背叛可获得巨大利益,必然有多人选择背叛。这意味着理性的商人不会进行这种交易,因而“封闭袋子交易”将由于逆向选择而失去市场。
(2)是敌是友
“是敌是友?”是一个竞赛表演节目,从2002年到2005年在美国竞赛表演广播网(Game Show Network)放映。这是一个用真人进行的囚徒困境博弈例子,不过情景是人造的。这个竞赛表演有三对人参与竞争。当每对人被淘汰时,他们做一个囚徒困境博弈,决定如何分他们的奖品。如果他们都合作(“朋友”),他们的奖品就被平分。如果一个合作而另一个背叛(“敌人”),背叛者得到所有的奖品,合作者什么都得不到。如果双方互相背叛,那么两人都一无所获。注意,这个支付矩阵与前述标准的支付矩阵不同,因为发生“互相背叛”的情形和“我合作而对手背叛”的情形,其损失是一样的。和标准囚徒困境的稳定均衡相比,“互相背叛”是不稳固的均衡(weak equilibrium)。如果你知道你的对手将成为“敌人”,这时你的选择无法影响你的奖品。在某种意义上,“是敌是友”拥有一个介于“囚徒困境”和“小鸡”之间的支付模型。
这个支付矩阵是:
如果参与者都合作,每人得到 +1。
如果都背叛,每人得到0。
如果甲合作而乙背叛,甲得到0而乙得到 +2。
是敌是友对于想对囚徒困境作现实分析的人将是有用的。注意到,参与者只能进行一次,所以所有涉及重复进行博弈的观点都不适用,“以牙还牙”策略也无法发展出来。
在是敌是友中,每个参赛者被允许做一个声明,使另一战友在双方秘密决定合作或背叛之前,确信他的友善。可能“打破制度”的方法将是一个参与者告诉他的对手:“我会选择做敌人。如果你相信我后来会和你分奖品的话,就选择做朋友。否则,如果你选择做敌人,我们都会空手而回。”一个更贪婪的版本将是:“我将选择做敌人。我会给你百分之X,剩下的百分之(100-X)归我。所以,要或不要,要么我们都得到一些,要么我们都一无所获。”(在最后通牒博弈中时。)现在,奸计就是去尽量减少那个百分之X,并保持另一个竞争者仍然选择做朋友。基本上,这个参与者必须知道这个界限,在这里他的对手从看到他一无所获中得到的效用,要超过他从肯定能赢得的金钱中得到的效用,如果他顺利的话。
在竞赛中这个方法从未被试验过;可能是因为裁判们不会允许,而且即使允许,不平等厌恶也会由于这个规则的使用而导致较低的期望收益。(最后通牒博弈中尝试了这个方法,结果导致对高而不平等的出价的拒绝。)
(九)
中国社会为何缺乏合作,甚至习惯于互相拆台?换言之,中国社会为何是被囚徒困境所主宰的社会?
这是因为中国社会具有漫长的亡国经历。中国人因此失去了自主的权力,被迫在“不背叛就不能生存”的压力下,一再做出了互相背叛、尔虞我诈的选择。相比之下,日本由于其岛国的地形,幸运地躲过了几次残暴的外来入侵(秦朝和元朝的等等),所以保存了较高的社会信任度。
《群众的智慧》一书表明,长久的资本主义能够围绕教友派信徒的核心形成,这些教友派信徒们总是体面地同他们的生意合伙人交易(而不是背叛和食言——一种已经阻碍了早先的、非强制履行的长期境外合同的现象)。这表明,和可靠的商人作交易使合作拟子(meme)传播给其它交易者,这些交易者又把它传播到更远的地方,直到高水平的合作在一般商业活动中成为有利可图的策略。……但是,这种合作模式在中国是无法形成的。因为基于外来军事征服的中国专制政权,会全力打击这样的“非法组织”,哪怕它仅仅是商业性的;因为专制者担心,这样的社会信任会造成其为所欲为的障碍。
因此一来,“获知其它人的策略”从而调整自己的做法,以便形成某种良性反馈,就不被民间社会考虑了。其理由是:在强蛮的专制政权面前,即使有人能获知他人的策略,“背叛”并“投靠专制政府”仍然是最佳的个人策略,无论他获知对方选择“合作”或“背叛”都是如此。人的自私天性不会改变,专制制度必然加深囚徒困境,使得社会整体永远无法达到自身的最大利益。所以在专制制度之下,知不知他人的策略,对囚徒困境的存在已经几乎没有影响了。“厚颜无耻”成为囚徒生存的第一守则。
“群众的智慧”在中国变成了“群众的专政”。
————————————————————
附录
《群众的智慧》的卖书广告
有些书,决定不得不读,是因为看到太多书引用该书了,像是《群众的智慧:如何让整个世界成为你的智囊团》(The Wisdom Of Crowds: Why The Many Are Smarter Than The Few, And How Collective Wisdom Shapes Business, Economies, Societies, And Nations)。
《群众的智慧》作者是《纽约客》(The New Yorker) 杂志的专栏作家索罗维基(James Surowiecki),这本书的影响力颇大到其书名“群众的智慧”(the wisdom of crowds)也成了流行用语。他在书中指出,平均并不决然平庸,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众人的猜测平均起来更有可能比那些其个别成员的准确。虽然它可能是违背我们的直觉,群众可以比单打独斗的专家更聪明。
索罗维基在《群众的智慧》举了许多有趣的例子,从流行文化、心理学、生物学、经济行为学、人工智慧、军事历史、社会现象、政治理论来论述群众的智慧在真实的世界是如何运作的。《群众的智慧》中的例子最早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开始:一群人猜牛只的重量的平均数居然高达99%准确!这让统计学家高尔顿(Francis Galton,1822-1911)非常的惊讶。他原本笃信只有极少数的人具有能令社会维持健康的优良特质,也唯有将权力及掌控权交到经过挑选的,品种优良的少数人手中,社会才可能保持健康与强壮。
《群众的智慧》探讨了许多有趣的问题,例如为什么美国的的情报机构未能准确预测并预防2001年的911事件?不管好片烂片,电影院何以死守单一票价的策略?科学界中为何既是竞争又是合作?股票市场中“做空”与“做多”为何同样重要?我们为什么要缴税?为什么你排的队伍总是看起来最长?为什么你在世界任一角落买一颗螺丝帽,都能与距离它一万英哩之外的一颗螺丝钉相吻合?如果你得在某一天,在巴黎与某人碰面,但却没办法联络到她,你们可能会在何时、何地碰面?塞车是怎么形成的?什么方法最有机会赢得电视益智节目的奖金?为何你在凌晨两点,走进一家便利商店想买瓶汽水,而汽水就会坐在架上等着你?为什么好莱坞的黑帮电影,能让我们了解企业是怎么回事?
在另一个有趣的例子中,太空梭挑战者号(STS Challenger,STS是太空运输系统Space Transportation System的缩写,是美国官方对于太空梭这种设备的正式称呼)爆炸发生21分钟后,光看各家涨跌就能“知道”哪家公司的零件有问题。1986年1月28日,上午11点38分,太空梭挑战者号爆炸发生21分钟后,制造大空梭及其零件的洛克希德(Lockheed)股价跌落百分之五,马丁马瑞艾塔 (Martin Marietta)股价跌落百分之三,洛克威尔(Rockwell International)则跌落百分之六。制造固态燃料辅助引擎的莫顿希尔科(Morton Thiokol)的股价掉得最惨。换句话说,在爆炸发生后不过半小时,股市就“知道”哪家公司有罪。没有证据显示,有人大量卖出莫顿希尔科的股票。(谢选骏指出:这显然是内线交易的结果!)人类好像是经过程式设计,成为能够展现集体智慧的动物。(谢选骏指出:这显示,所谓“集体智慧”其实是受到少数领袖操纵的。作者如此叫卖“群众的智慧”,可能只是为了吸引大量愚蠢的买家进来消费。)
在911事件之前,美国情报圈衍生出一大串各行其是、分权的团体,大家前进的目标都相同,都要确保美国安全,不要受到攻击,但是大家各走各的路。直到 911事件,大众都没有注意到这个体系的缺点。(谢选骏指出:这显然不合所谓的“群众的智慧”。)911事件后,有参议者认为集权才是王道,可是索罗维基指出,统合不是一把抓,过去未来汇集各方情报,无法有效聚集多样的意见才是问题所在。他又举了Linux的开放源码软体的传播的例子,显示了群众的智慧甚至能够与来自微软等公司一较高下,提供可靠和廉价的电脑软体。
《群众的智慧》指出,如果能集结到一群具备不同程度知识与见解的人,大可将重要的棘手问题交给他们去处理,强过交到一两个人手中,无论他们有多聪明。期待专家能解决一个组织的问题,是在浪费时间。我想,这就是为何经济问题总是无法由几个官大学问大的专家来解决,甚至过度自以为是的干预还扰乱市场,更甭提要强行通过众人皆知会对全民极为不利的协议等等。有时候政府只要做好重分配的税制就好,把选择权交给人民和市场吧。
要利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要有四个条件符合:一、意见真正的多样性;二、独立意见(所以它们之间没有相关性);三、经验权力下放; 四、意见聚集的适当机制。(谢选骏指出:互相矛盾。)为什么专家没有那么聪明?因为专家所见往往是略同,因此并不反映意见最大的多样性;当见解和实际状况有出入时,他们往往也无法修改或调整自己的见解,而且往往过度自信。过去的表现从来都不是未来成功的预测,他们可能只是幸运。
他指出美国NASA任务小组,在2003年讨论面哥伦比亚号太空梭(STS Columbia OV-102)的因机翼遭泡绵撞击时没有预料到其极高的风险,导致它要在进入大气层,因太空梭的机翼受损而爆炸。同样的,美国和英国的情报部门没有考虑到伊拉克并没有窝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可能性。在这两种情况下,多样的意见并没有真正被汇整过。
我们为什么愿意与那些几乎不认识的人合作?索罗维基很崇尚罗伯·赖特( Robert Wright)在《非零年代:人类命运的逻辑》(Nonzero: The Logic of Human Destiny)的答案: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自然会学到买卖与交易是能让人皆大欢喜的游戏,不像零和游戏,永远要分出谁赢、谁输。
《群众的智慧》表示,最理想的企业总裁,当然应该要承认自己的知识有限,而且个人的决策也有限。而这也是为什么通用汽车在它最风光,身为全球最成功企业的时候,重大决策都 是采取史隆(Alfred P.Sloan,1875-1966)所谓的“群体管理”方式。他以流行服装品牌ZARA为例解释由下而上的管理之效率。
不过,对于群体决策的效力,索罗维基也没有一味地吹嘘。《群众的智慧》解释金融泡沫和崩盘,指出确定股票的价格既是一种认知和统合的问题。我们总是在该公司的未来表现和其他股民之间的平衡作猜测。泡沫和崩盘发生时,这个平衡点过度转移至统合那方,我们更担心其他股民的动作多过公司的未来表现。
只要有足够的煽动,一大群人甚至可以真的以为,黑色的确是白色的。包括17世纪30年代的荷兰郁金香狂热、南海泡沫、十字军东征等等,称不上是群众的智 慧,只能称上是群众的疯狂。(谢选骏指出:“群众的智慧”与“群众的疯狂”,一体两面。)加上1990年代末的达康热潮,和1950年代的不太知名,但更有趣的保龄球泡沫,当时投资者大力投资保龄球球玚,他们的计算居然是,全美每一个男女和小孩,一年52周每周打两小时的保龄球。金融市场也是群众的活动,只是根据凯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其自我修正的时间长到你不会有机会看到。
最后,索罗维基在《群众的智慧》指出,欧美政界抱怨投票率太低。但是若从经济学家的观点来看,令人困惑的应该是,为什么会“有人”肯去投票,因为想靠手中那一张票来改变选举结果的机会,几乎等于零。民主,作为一个群众的智慧之经典案例,可以是优于柏拉图主义的精英主义。民主的决策或许不是群众的智慧,可是决定采用民主这种方式来达成政策的事实,却证明了群众的智慧。(谢选骏指出:老生常谈。)
谢选骏:统一世界的唯一秘诀——千古一帝的真实含义
谢选骏:统一世界的唯一秘诀——千古一帝的真实含义
统一世界的唯一秘诀:杀!
问题仅仅在于:怎么杀,以及杀多少、杀多久。
“平定天下”,其实就是杀平天下。
这就是秦始皇统一世界的唯一秘诀。
(一)
秦皇陵墓最新消息:活人殉葬均为女性。
秦始皇被明代一个发疯而死的回民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这当然是错误的。因为根据我谢选骏的研究,可以和秦始皇并驾齐驱、不遑多让的,起码还有一个忽必烈,甚至还有一个斯大林。他们“统一中国”的版图可以说是一个比一个更大。他们征服世界的野蛮可以说是一个比一个更加残酷。
“残暴”这个词也一直伴随着对于上述几位野兽的基本评价。
例如,在为期五年对帝陵陵寝小型墓园的考古发掘结果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99座小型墓葬统一指向封土堆
经过40年的勘探和发掘,目前秦始皇帝陵共发现陪葬坑188座,绝大部分并未进行发掘,兵马俑一二三号坑是发掘较深入的几个,但也还有大量工作没有完成。墓坑数量最为集中的区域就是陵寝内城的小型墓园,被称为“秦始皇陵的辅葬遗存”。
所有小墓葬的墓道都直直地指向封土堆,99座小墓,考古人员发掘了10座,种种细节不仅显示出死者殉葬的惨状,也印证了史料上关于后宫为始皇陪葬的记载和秦始皇一人独尊等级森严的观念。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部副主任张卫星介绍,在墓道填土里发现了不同数量的乱葬人骨,应该和年轻女性有关系,且残缺不全,说明陪葬者是在别的地方被处死,然后简单的被埋在墓葬的填土里,而不是墓室里,从葬行为残酷、血腥。
陪葬的神迹“兵马俑”
考古发现地下皇城仿照秦国都城咸阳建造,大体呈回字形。有内外两道城墙,很多重要的遗迹分布在两条轴线上,总共9座城门都在南北轴线上。虽然城门并不是在城墙的正中间,但是其连接线交汇的地方直指帝陵封土堆的核心。
陵寝建筑面积相当于20个足球场
庞大的陵寝建筑占地面积达到17万平方米,相当于20多个足球场的面积。道路作为遗址的骨架也在此次考古发掘中得到了精确定位,由石头铺就的环形和十字形道路系统。体现了秦始皇的权利和等级观念。
受他妈妈通奸的影响:秦始皇不立后之谜
秦始皇是我国古代的最伟大的君主之一。虽然历来有残酷的帝王的称谓,但是丝毫不影响人们对于这位千古帝王的崇拜!
然而,也就是这位千古帝王,竟一生都没有立后,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难道说真的是因为其母与人通奸而产生的心理影响作怪么?
秦人在秦孝公(公元前4世纪)以后对于立后和立太子之事已制度化,秦始皇13岁即位到22岁亲政,这中间有9年的时间,也正是古代男子要娶妻的时间。
即位3年,他便有资格立后,但前后9年都未立后。22岁到39岁的17年是其自己掌权、统一六国的时间,尽管国事繁忙,在后方立后也不费事。
从39岁到50岁,秦始皇多在巡游路上,但是立后以“母仪天下”也花不了多少时间。秦始皇在长达37年的统治时期一直没有立皇后,不是他来不及立,实际上是他自己不愿意立。
坐拥天下的秦始皇为什么不愿意立皇后呢?
其一,和秦始皇的特殊出身有关
史载,秦始皇他妈妈赵姬行为很不检点,先是做投机商人吕不韦的小妾,怀孕两个月(多数人认为怀的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后,又被吕不韦献给秦国的王孙子楚,子楚继位后称庄襄王,庄襄王死后,身为太后的她仍经常与吕不韦重温旧情。
《史记·吕不韦列传》中记载:“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后来她又与嫪毐私通,并生下两个儿子。
嬴政他妈妈的失检行为令秦始皇恼羞愤怒,无地自容,使他心理压抑,性格变得极为复杂:内向、多疑、妄想、专制、暴虐、冷酷无情,把他变成了一个失去理性的暴君,最后彻底爆发,杀了两个私生子弟弟;将嫪毐五马分尸,暴尸示众;将其母赶出咸阳。谢选骏指出:这就使得嬴政不得不出发去兼并六国,就向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在杀害了自己的父亲以后不得不去征服希腊各国以及东方各国。
因他妈妈带来的心理阴影一直伴随着秦始皇,而且由对他妈妈的怨恨,发展和泛化成对一切女人的仇视,他对统一六国后收入后宫的众多佳丽非常鄙视,痛恨她们抛弃亡国之辱而媚悦新主的行径。
所以说,由他妈妈的行为而形成的心理伤害和心理扭曲,由怨母而仇视女人,是秦始皇一直不立皇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立皇后的标准过高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
先后于秦始皇十七年(前230)灭韩、十九年(前228)灭赵、二十二年(前225)灭魏、二十四年(前223)灭楚、二十五年(前222)灭燕、二十六年(前221)灭齐。
在他登上秦国王位的第26个年头,他这个“婊子养的”终于“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
天下初定,39岁的秦始皇第一件急着想做的事,就是要重新给自己确定一个称号。
春秋战国,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通行。
已经一统天下的秦王政,认为过去的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他自己的尊崇,“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他下令左右大臣们议称号。经过一番商议,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援引传统的尊称,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采用“泰皇”头衔。
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他只采用一个“皇”字,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创造出“皇帝”这个新头衔自己授予自己。
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自我称谓。“皇帝”称谓的出现,不仅仅是简单的名号变更,还反映了一种新的统治观念的产生。
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对祖先和其他一些神明,有时就称“皇”。“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
秦始皇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第一,说明了他想表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不仅是上天给予的,即“君权神授”;第二,反映了他觉得仅仅是做人间的统治者还不满足,还要当神。
可见,秦始皇当时也很自命不凡,自认功德超过了古代的圣贤——三皇五帝,对皇后的要求自然也就非常高了,高到连自己也说不清楚,于是左看右看,后宫佳丽犹如狗屎,竟没有一个配得上他这个“婊子养的”。
荀子说过,“天子无妻”,在这个意义上,也许只有秦始皇一人够得上“天子”的称号。
其三,秦始皇志在夺取天下
由于身世及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养成了他从小刻薄、多疑的性格。
一方面他心气极高,连年征战,横扫六国,抚定四方,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另一方面他担心立了皇后会对他有所掣肘,妨碍他实现远大的理想。
其四,秦始皇是个工作狂,公务繁忙,整日埋头工作,没兴趣考虑后宫的事情,以至于迟迟没立皇后。
他给自己定下了工作量:每天必须批完一石公文才能休息。
当时的一石大概相当于现在的60斤。每天批阅这么一大堆竹简,工作量着实不小。
其五,沉湎于长生不老的迷梦之中,无暇顾及后宫之事。
众所周知,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对方术、炼丹术等情有独钟,为求长生延迟了立后之事。
秦始皇曾四次巡视六国故地,其中三次都会见了徐福等方士以求长生不老之药,还派徐福率领三千名童男童女赴东海神山求药。
徐入海数年,哪里找得到仙药,又耗费巨大,他怕秦始皇发怒,于是谎称可得仙药,但是海上常有巨鲛出没,无法靠近,请派神箭手用连弩射杀巨鲛。秦始皇便令人捕杀巨鱼,甚至想自己入海尝试求仙。
这种对长生不老梦想的浓厚兴趣和孜孜追求,也转移了他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对其他事情的兴趣,结果之一便是导致了立后这事被置之脑后,终其一生也没立皇后就撒手人寰,成为历史上唯一没立皇后的皇帝。其实,这才是真正的“皇帝”,无可匹敌。
(二)
“杀”字虽然管用,但也有反作用力。
例如,秦始皇陵最新发现:皇陵中尸体竟然不是秦始皇!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最难挖掘的皇家陵墓,也是保存最好的陵墓。秦始皇陵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在这期间无论地震还是水土流失,秦始皇陵依然屹立在陕西西安。最主要的是里面的机关,历经岁月沧桑依然管用。考古学家们在探测秦始皇陵的时候就发现了两个盗洞以及死去的盗墓贼。然而历史考古学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测皇陵下的秦始皇陵的面貌,看是否能够挖掘,这将是考古史上的一件天大之事。
虽然秦始皇陵是秦朝最伟大的智慧结晶。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考古学家们凭借先进的仪器已经探索出秦始皇陵下的具体情况。
秦始皇陵内部有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还有仿照九州大地所制成的疆土。考古学家们说秦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天上的日月星城是一颗颗硕大的宝石夜明珠。而且最重要的是秦始皇的躯体所放的棺墩像一艘船一样,沿着江河而行仿佛始皇在巡视整个九州大地。
秦始皇陵的豪华奢侈,经探测,秦始皇的尸体保存完好,千年不腐,但是,“始皇帝”的面容却还年轻,由此科学家们怀疑这不是秦始皇的尸体。
其理由有以下几点:其一、众所周知秦始皇病逝于公元前210年的第五次东巡之中。然而炎炎烈日之下,再加上旅途遥远,秦始皇的尸体已经腐烂发臭。史书记载,赵高为了掩盖始皇帝的尸臭,车载鲍鱼,通过鱼腥味来掩盖。可见秦始皇的尸体绝对不可能保存完好。
其二、秦始皇享年50岁,并不年轻。况且始皇帝少时多病有顽疾,而继位之后,又忙于公务,每天批阅大量奏章。这样操劳,始皇帝又怎么可能这样年轻。
其三、始皇帝死后,赵高为了扶植胡亥上位必然会伙同李斯迅速赶回咸阳,掌握优势,确定胡亥继承人的身份。那么赵高必然快马加鞭赶路。既然要赶路,秦始皇的尸体必然不能好好保存。而对赵高来说,带一具尸体赶路回去是徒增烦恼,他最好的选择是把始皇帝就地掩埋。
由此可见秦始皇陵中的尸体有很大的可能不是秦始皇的。但是如果秦始皇陵中的尸体不是秦始皇又会是谁呢?谁有资格葬进秦始皇陵呢?历史考古学家们也猜测不出。这又是一个关于秦始皇陵的未解之谜。
但无论如何,这“千古一帝”的尸体,都是被他儿子像野狗一样地抛弃了——这才是“千古一帝”的真实含义。
统一世界的唯一秘诀:杀!
问题仅仅在于:怎么杀,以及杀多少、杀多久。
“平定天下”,其实就是杀平天下。
这就是秦始皇统一世界的唯一秘诀。
(一)
秦皇陵墓最新消息:活人殉葬均为女性。
秦始皇被明代一个发疯而死的回民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这当然是错误的。因为根据我谢选骏的研究,可以和秦始皇并驾齐驱、不遑多让的,起码还有一个忽必烈,甚至还有一个斯大林。他们“统一中国”的版图可以说是一个比一个更大。他们征服世界的野蛮可以说是一个比一个更加残酷。
“残暴”这个词也一直伴随着对于上述几位野兽的基本评价。
例如,在为期五年对帝陵陵寝小型墓园的考古发掘结果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99座小型墓葬统一指向封土堆
经过40年的勘探和发掘,目前秦始皇帝陵共发现陪葬坑188座,绝大部分并未进行发掘,兵马俑一二三号坑是发掘较深入的几个,但也还有大量工作没有完成。墓坑数量最为集中的区域就是陵寝内城的小型墓园,被称为“秦始皇陵的辅葬遗存”。
所有小墓葬的墓道都直直地指向封土堆,99座小墓,考古人员发掘了10座,种种细节不仅显示出死者殉葬的惨状,也印证了史料上关于后宫为始皇陪葬的记载和秦始皇一人独尊等级森严的观念。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部副主任张卫星介绍,在墓道填土里发现了不同数量的乱葬人骨,应该和年轻女性有关系,且残缺不全,说明陪葬者是在别的地方被处死,然后简单的被埋在墓葬的填土里,而不是墓室里,从葬行为残酷、血腥。
陪葬的神迹“兵马俑”
考古发现地下皇城仿照秦国都城咸阳建造,大体呈回字形。有内外两道城墙,很多重要的遗迹分布在两条轴线上,总共9座城门都在南北轴线上。虽然城门并不是在城墙的正中间,但是其连接线交汇的地方直指帝陵封土堆的核心。
陵寝建筑面积相当于20个足球场
庞大的陵寝建筑占地面积达到17万平方米,相当于20多个足球场的面积。道路作为遗址的骨架也在此次考古发掘中得到了精确定位,由石头铺就的环形和十字形道路系统。体现了秦始皇的权利和等级观念。
受他妈妈通奸的影响:秦始皇不立后之谜
秦始皇是我国古代的最伟大的君主之一。虽然历来有残酷的帝王的称谓,但是丝毫不影响人们对于这位千古帝王的崇拜!
然而,也就是这位千古帝王,竟一生都没有立后,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难道说真的是因为其母与人通奸而产生的心理影响作怪么?
秦人在秦孝公(公元前4世纪)以后对于立后和立太子之事已制度化,秦始皇13岁即位到22岁亲政,这中间有9年的时间,也正是古代男子要娶妻的时间。
即位3年,他便有资格立后,但前后9年都未立后。22岁到39岁的17年是其自己掌权、统一六国的时间,尽管国事繁忙,在后方立后也不费事。
从39岁到50岁,秦始皇多在巡游路上,但是立后以“母仪天下”也花不了多少时间。秦始皇在长达37年的统治时期一直没有立皇后,不是他来不及立,实际上是他自己不愿意立。
坐拥天下的秦始皇为什么不愿意立皇后呢?
其一,和秦始皇的特殊出身有关
史载,秦始皇他妈妈赵姬行为很不检点,先是做投机商人吕不韦的小妾,怀孕两个月(多数人认为怀的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后,又被吕不韦献给秦国的王孙子楚,子楚继位后称庄襄王,庄襄王死后,身为太后的她仍经常与吕不韦重温旧情。
《史记·吕不韦列传》中记载:“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后来她又与嫪毐私通,并生下两个儿子。
嬴政他妈妈的失检行为令秦始皇恼羞愤怒,无地自容,使他心理压抑,性格变得极为复杂:内向、多疑、妄想、专制、暴虐、冷酷无情,把他变成了一个失去理性的暴君,最后彻底爆发,杀了两个私生子弟弟;将嫪毐五马分尸,暴尸示众;将其母赶出咸阳。谢选骏指出:这就使得嬴政不得不出发去兼并六国,就向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在杀害了自己的父亲以后不得不去征服希腊各国以及东方各国。
因他妈妈带来的心理阴影一直伴随着秦始皇,而且由对他妈妈的怨恨,发展和泛化成对一切女人的仇视,他对统一六国后收入后宫的众多佳丽非常鄙视,痛恨她们抛弃亡国之辱而媚悦新主的行径。
所以说,由他妈妈的行为而形成的心理伤害和心理扭曲,由怨母而仇视女人,是秦始皇一直不立皇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立皇后的标准过高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
先后于秦始皇十七年(前230)灭韩、十九年(前228)灭赵、二十二年(前225)灭魏、二十四年(前223)灭楚、二十五年(前222)灭燕、二十六年(前221)灭齐。
在他登上秦国王位的第26个年头,他这个“婊子养的”终于“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
天下初定,39岁的秦始皇第一件急着想做的事,就是要重新给自己确定一个称号。
春秋战国,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通行。
已经一统天下的秦王政,认为过去的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他自己的尊崇,“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他下令左右大臣们议称号。经过一番商议,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援引传统的尊称,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采用“泰皇”头衔。
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他只采用一个“皇”字,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创造出“皇帝”这个新头衔自己授予自己。
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自我称谓。“皇帝”称谓的出现,不仅仅是简单的名号变更,还反映了一种新的统治观念的产生。
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对祖先和其他一些神明,有时就称“皇”。“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
秦始皇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第一,说明了他想表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不仅是上天给予的,即“君权神授”;第二,反映了他觉得仅仅是做人间的统治者还不满足,还要当神。
可见,秦始皇当时也很自命不凡,自认功德超过了古代的圣贤——三皇五帝,对皇后的要求自然也就非常高了,高到连自己也说不清楚,于是左看右看,后宫佳丽犹如狗屎,竟没有一个配得上他这个“婊子养的”。
荀子说过,“天子无妻”,在这个意义上,也许只有秦始皇一人够得上“天子”的称号。
其三,秦始皇志在夺取天下
由于身世及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养成了他从小刻薄、多疑的性格。
一方面他心气极高,连年征战,横扫六国,抚定四方,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另一方面他担心立了皇后会对他有所掣肘,妨碍他实现远大的理想。
其四,秦始皇是个工作狂,公务繁忙,整日埋头工作,没兴趣考虑后宫的事情,以至于迟迟没立皇后。
他给自己定下了工作量:每天必须批完一石公文才能休息。
当时的一石大概相当于现在的60斤。每天批阅这么一大堆竹简,工作量着实不小。
其五,沉湎于长生不老的迷梦之中,无暇顾及后宫之事。
众所周知,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对方术、炼丹术等情有独钟,为求长生延迟了立后之事。
秦始皇曾四次巡视六国故地,其中三次都会见了徐福等方士以求长生不老之药,还派徐福率领三千名童男童女赴东海神山求药。
徐入海数年,哪里找得到仙药,又耗费巨大,他怕秦始皇发怒,于是谎称可得仙药,但是海上常有巨鲛出没,无法靠近,请派神箭手用连弩射杀巨鲛。秦始皇便令人捕杀巨鱼,甚至想自己入海尝试求仙。
这种对长生不老梦想的浓厚兴趣和孜孜追求,也转移了他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对其他事情的兴趣,结果之一便是导致了立后这事被置之脑后,终其一生也没立皇后就撒手人寰,成为历史上唯一没立皇后的皇帝。其实,这才是真正的“皇帝”,无可匹敌。
(二)
“杀”字虽然管用,但也有反作用力。
例如,秦始皇陵最新发现:皇陵中尸体竟然不是秦始皇!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最难挖掘的皇家陵墓,也是保存最好的陵墓。秦始皇陵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在这期间无论地震还是水土流失,秦始皇陵依然屹立在陕西西安。最主要的是里面的机关,历经岁月沧桑依然管用。考古学家们在探测秦始皇陵的时候就发现了两个盗洞以及死去的盗墓贼。然而历史考古学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测皇陵下的秦始皇陵的面貌,看是否能够挖掘,这将是考古史上的一件天大之事。
虽然秦始皇陵是秦朝最伟大的智慧结晶。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考古学家们凭借先进的仪器已经探索出秦始皇陵下的具体情况。
秦始皇陵内部有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还有仿照九州大地所制成的疆土。考古学家们说秦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天上的日月星城是一颗颗硕大的宝石夜明珠。而且最重要的是秦始皇的躯体所放的棺墩像一艘船一样,沿着江河而行仿佛始皇在巡视整个九州大地。
秦始皇陵的豪华奢侈,经探测,秦始皇的尸体保存完好,千年不腐,但是,“始皇帝”的面容却还年轻,由此科学家们怀疑这不是秦始皇的尸体。
其理由有以下几点:其一、众所周知秦始皇病逝于公元前210年的第五次东巡之中。然而炎炎烈日之下,再加上旅途遥远,秦始皇的尸体已经腐烂发臭。史书记载,赵高为了掩盖始皇帝的尸臭,车载鲍鱼,通过鱼腥味来掩盖。可见秦始皇的尸体绝对不可能保存完好。
其二、秦始皇享年50岁,并不年轻。况且始皇帝少时多病有顽疾,而继位之后,又忙于公务,每天批阅大量奏章。这样操劳,始皇帝又怎么可能这样年轻。
其三、始皇帝死后,赵高为了扶植胡亥上位必然会伙同李斯迅速赶回咸阳,掌握优势,确定胡亥继承人的身份。那么赵高必然快马加鞭赶路。既然要赶路,秦始皇的尸体必然不能好好保存。而对赵高来说,带一具尸体赶路回去是徒增烦恼,他最好的选择是把始皇帝就地掩埋。
由此可见秦始皇陵中的尸体有很大的可能不是秦始皇的。但是如果秦始皇陵中的尸体不是秦始皇又会是谁呢?谁有资格葬进秦始皇陵呢?历史考古学家们也猜测不出。这又是一个关于秦始皇陵的未解之谜。
但无论如何,这“千古一帝”的尸体,都是被他儿子像野狗一样地抛弃了——这才是“千古一帝”的真实含义。
谢选骏:灵恩派与古兰经
谢选骏:灵恩派与古兰经
灵恩派,来自二十世纪初的灵恩运动。灵恩派宣称与基督新教一致,所以灵恩派教会的信仰宣言里,不会出现“灵恩派”的名称,他们不愿意被贴上“灵恩”的标签,但与传统基督教派不同的是,他们更重视个人化的属灵经验,甚至多了许多基督传统教派少见的现象,例如:说方言、医病神迹、先知预言。这些现象原本主要出现于使徒传道时期。
灵恩派和五旬节派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强调信徒说方言,医病神迹,这与传统基督信仰的务实观点,有相当的距离。
与传统基督教的明显分别,是所有灵恩派最大特征是在聚会时也会说一些自己及其他人也不能翻译的声音,他们称其为“方言”。灵恩派对此有几个解释,例如这是天使的语言、天上的语言、圣灵的语言。“方言”根据圣经是在使徒时代所提及的能力之一,不过圣经上所出现的方言能力,是能够被翻译的,是传教时能讲出当地人所用的实在语言,而灵恩派发出的“声响”则完全无法理解。这与回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所听到的精灵所发出的声音,倒是不谋而合、异曲同工。后来,穆罕默德正是根据这些只有他自己能够听到的“声响”,写出了《可兰》(《古兰经》)。
灵恩派与传统基督教被圣灵充满的情况也有很大差异,灵恩派被圣灵充满时,不时会引起以下独有的反应:狂笑、狂哭、跳舞、抽搐、抽筋、滚地等现象,虽然以上现象在圣经从没有出现过,但灵恩派相信这是“由圣灵而来的反应”,是“被圣灵所充满”后的表现之一。据称,圣灵的充满有助于与神发生紧密连接的关系。虽然也没有证据显示这些表现最后会产生不良后果,但传统基督教徒认为,被圣灵充满时,是不一定有特殊的行为反应的,而是在心灵上与圣灵达至异常亲密的关系,或是唱诗、或是讲道、或是方言之类,但绝不会是固定化地去说方言,因为哥林多前书所述的恩赐是有很多种,传统基督徒不认同被圣灵充满就必须说方言。
灵恩派据称有治病能力,但与圣经使徒时代所出现的治病能力不同,现代灵恩派的通常是治疗非永久性的病,例如伤风、骨痛、瘀青等一些身体可以自我复原的病痛,而圣经以往述说的治病,通常是治好盲人、瘫痪、痲疯……等不能自然痊愈的病痛,而从来没有记载治过一些身体可以自行复原的病痛。
灵恩派人数增长很快,根据 David Barrett所编的World Christian Encyclopedia( 2001)的统计:1987年灵恩派人数有二亿四千七百万人之多,而2000年则是七亿七千万人了(David Barrett,Todd M Johnson编World Christian Trends AD30-AD2000, William Carey, 2001)。灵恩派活跃于南非、美国、拉丁美洲、非洲及欧洲等地,最显著的势力范围可说是拉丁美洲与非洲等原始宗教比较发达的地区。严格说来,这可能与萨满教传统密切相关。
灵恩派的一些核心信条和行为包括:
•相信圣灵并不偏待人,每个人都可以且应当被圣灵充满、被圣灵掌管。
•认为被圣灵充满,与“说方言”有关,若人被圣灵充满,相信不久就会有说方言相关的恩赐。
•相信神的神迹并未随着使徒时代的结束而消失,现今的世代仍有医病、先知预言存在。
•每位信徒都有圣灵所赐的恩赐,也就是靠着圣灵行神迹。
然而在灵恩派的教导中强调医治和说方言却会在福音传播中显得略有不足。正如哥林多前书说:在教会中,宁可用悟性说五句教导人的话,强如说万句方言。
传统教会认为:以是否说方言而来判定是否被圣灵充满是片面的,甚至会被误导。至于医治,忽略主的旨意而一味求医治也过于片面。主的旨意乃是建立荣耀合一的教会,借此在我主基督的身体,即教会里得到神的恩赐,能力与荣耀。
由于灵恩运动的发展,今天的灵恩派与二十世纪初的灵恩派已有所不同。灵恩派与福音派虽在神学上各持立场,彼此却有接纳的现象。至于很多基要派在救恩论上回避加尔文五点,根据香港圣公会在2005年2月6日发行的《教声》,这些信徒有不少自称是灵恩派的信徒。
哥林多前书十四章说:
1Co 14:1 你们要追求爱,也要切慕属灵的恩赐,其中更要羡慕的,是作先知讲道。(原文作是说预言下同)
1Co 14:2 那说方言的,原不是对人说,乃是对神说。因为没有人听出来。然而他在心灵里,却是讲说各样的奥秘。
1Co 14:3 但作先知讲道的,是对人说,要造就,安慰,劝勉人。
1Co 14:4 说方言的,是造就自己。作先知讲道的,乃是造就教会。
1Co 14:5 我愿意你们都说方言。更愿意你们作先知讲道。因为说方言的,若不翻出来,使教会被造就,那作先知讲道的,就比他强了。
1Co 14:6 弟兄们,我到你们那里去,若只说方言,不用启示,或知识,或预言,或教训,给你们讲解,我与你们有什么益处呢?
1Co 14:7 就是那有声无气的物,或箫,或琴,若发出来的声音,没有分别,怎能知道所吹所弹的是什么呢?
1Co 14:8 若吹无定的号声,谁能预备打仗呢?
1Co 14:9 你们也是如此,舌头若不说容易明白的话,怎能知道所说的是什么呢?这就是向空说话了。
1Co 14:10 世上的声音,或者甚多,却没有一样是无意思的。
1Co 14:11 我若不明白那声音的意思,这说话的人必以我为化外之人,我也以他为化外之人。
1Co 14:12 你们也是如此。既是切慕属灵的恩赐,就当求多得造就教会的恩赐。
1Co 14:13 所以那说方言的,就当求着能翻出来。
1Co 14:14 我若用方言祷告,是我的灵祷告。但我的悟性没有果效。
1Co 14:15 这却怎么样呢?我要用灵祷告,也要用悟性祷告。我要用灵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
1Co 14:16 不然,你用灵祝谢,那在座不通方言的人,既然不明白你的话,怎能在你感谢的时候说阿们呢?
1Co 14:17 你感谢的固然是好,无奈不能造就别人。
1Co 14:18 我感谢神,我说方言比你们众人还多。
1Co 14:19 但在教会中,宁可用悟性说五句教导人的话,强如说万句方言。
1Co 14:20 弟兄们,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然而在恶事上要作婴孩。在心志上总要作大人。
1Co 14:21 律法上记着,主说,我要用外邦人的舌头,和外邦人的嘴唇,向这百姓说话。虽然如此,他们还是不听从我。
1Co 14:22 这样看来,说方言,不是为信的人作证据,乃是为不信的人。作先知讲道,不是为不信的人作证据,乃是为信的人。
1Co 14:23 所以全教会聚在一处的时候,若都说方言,偶然有不通方言的,或是不信的人进来,岂不说你们癫狂了吗?
1Co 14:24 若都作先知讲道,偶然有不信的,或是不通方言的人进来,就被众人劝醒,被众人审明。
1Co 14:25 他心里的隐情显露出来,就必将脸伏地,敬拜神,说神真是在你们中间了。
1Co 14:26 弟兄们,这却怎么样呢?你们聚会的时候,各人或有诗歌,或有教训,或有启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来的话。凡事都当造就人。
1Co 14:27 若有说方言的,只好两个人,至多三个人,且要轮流着说,也要一个人翻出来。
1Co 14:28 若没有人翻,就当在会中闭口。只对自己和神说,就是了。
1Co 14:29 至于作先知讲道的,只好两个人,或是三个人,其余的就当慎思明辨。
1Co 14:30 若旁边坐着的得了启示,那先说话的就当闭口不言。
1Co 14:31 因为你们都可以一个一个地作先知讲道,叫众人学道理,叫众人得劝勉。
1Co 14:32 先知的灵,原是顺服先知的。
1Co 14:33 因为神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
1Co 14:34 妇女在会中要闭口不言,像在圣徒的众教会一样。因为不准她们说话。她们总要顺服,正如律法所说的。
1Co 14:35 她们若要学什么,可以在家里问自己的丈夫。因为妇女在会中说话原是可耻的。
1Co 14:36 神的道理,岂是从你们出来吗?岂是单临到你们吗?
1Co 14:37 若有人以为自己是先知或是属灵的,就该知道,我所写给你们的是主的命令。
1Co 14:38 若有不知道的,就由他不知道吧。
1Co 14:39 所以我弟兄们,你们要切慕作先知讲道,也不要禁止说方言。
1Co 14:40 凡事都要规规矩矩的按着次序行。
显然,从上面这些最为经典的“先知讲道”和“说方言”之中,也无法找到“新的启示”可以诞生的依据,无法产生《古兰经》(可兰)一类的“神的话语”的合理依据。
如果大家都顺从自己的意思,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写出一本圣经来了。
但是圣经的最后却是这样写道的:
Rev 22:18 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预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预言上加添什么,神必将写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
Rev 22:19 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什么,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分。
Rev 22:20 证明这事的说,是了。我必快来。阿们。主耶稣阿,我愿你来。
Rev 22:21 愿主耶稣的恩惠,常与众圣徒同在。阿们。
《思想主权》说:“阿波罗神谕”,是“吸入乙烯气体的迷幻者所产生的思想”,而非“天使的晓喻”。《古兰经》也属于这个范围,其他还有萨满的扶乩、活佛的言语、灵恩派的定点定时降神等等。
灵恩派,来自二十世纪初的灵恩运动。灵恩派宣称与基督新教一致,所以灵恩派教会的信仰宣言里,不会出现“灵恩派”的名称,他们不愿意被贴上“灵恩”的标签,但与传统基督教派不同的是,他们更重视个人化的属灵经验,甚至多了许多基督传统教派少见的现象,例如:说方言、医病神迹、先知预言。这些现象原本主要出现于使徒传道时期。
灵恩派和五旬节派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强调信徒说方言,医病神迹,这与传统基督信仰的务实观点,有相当的距离。
与传统基督教的明显分别,是所有灵恩派最大特征是在聚会时也会说一些自己及其他人也不能翻译的声音,他们称其为“方言”。灵恩派对此有几个解释,例如这是天使的语言、天上的语言、圣灵的语言。“方言”根据圣经是在使徒时代所提及的能力之一,不过圣经上所出现的方言能力,是能够被翻译的,是传教时能讲出当地人所用的实在语言,而灵恩派发出的“声响”则完全无法理解。这与回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所听到的精灵所发出的声音,倒是不谋而合、异曲同工。后来,穆罕默德正是根据这些只有他自己能够听到的“声响”,写出了《可兰》(《古兰经》)。
灵恩派与传统基督教被圣灵充满的情况也有很大差异,灵恩派被圣灵充满时,不时会引起以下独有的反应:狂笑、狂哭、跳舞、抽搐、抽筋、滚地等现象,虽然以上现象在圣经从没有出现过,但灵恩派相信这是“由圣灵而来的反应”,是“被圣灵所充满”后的表现之一。据称,圣灵的充满有助于与神发生紧密连接的关系。虽然也没有证据显示这些表现最后会产生不良后果,但传统基督教徒认为,被圣灵充满时,是不一定有特殊的行为反应的,而是在心灵上与圣灵达至异常亲密的关系,或是唱诗、或是讲道、或是方言之类,但绝不会是固定化地去说方言,因为哥林多前书所述的恩赐是有很多种,传统基督徒不认同被圣灵充满就必须说方言。
灵恩派据称有治病能力,但与圣经使徒时代所出现的治病能力不同,现代灵恩派的通常是治疗非永久性的病,例如伤风、骨痛、瘀青等一些身体可以自我复原的病痛,而圣经以往述说的治病,通常是治好盲人、瘫痪、痲疯……等不能自然痊愈的病痛,而从来没有记载治过一些身体可以自行复原的病痛。
灵恩派人数增长很快,根据 David Barrett所编的World Christian Encyclopedia( 2001)的统计:1987年灵恩派人数有二亿四千七百万人之多,而2000年则是七亿七千万人了(David Barrett,Todd M Johnson编World Christian Trends AD30-AD2000, William Carey, 2001)。灵恩派活跃于南非、美国、拉丁美洲、非洲及欧洲等地,最显著的势力范围可说是拉丁美洲与非洲等原始宗教比较发达的地区。严格说来,这可能与萨满教传统密切相关。
灵恩派的一些核心信条和行为包括:
•相信圣灵并不偏待人,每个人都可以且应当被圣灵充满、被圣灵掌管。
•认为被圣灵充满,与“说方言”有关,若人被圣灵充满,相信不久就会有说方言相关的恩赐。
•相信神的神迹并未随着使徒时代的结束而消失,现今的世代仍有医病、先知预言存在。
•每位信徒都有圣灵所赐的恩赐,也就是靠着圣灵行神迹。
然而在灵恩派的教导中强调医治和说方言却会在福音传播中显得略有不足。正如哥林多前书说:在教会中,宁可用悟性说五句教导人的话,强如说万句方言。
传统教会认为:以是否说方言而来判定是否被圣灵充满是片面的,甚至会被误导。至于医治,忽略主的旨意而一味求医治也过于片面。主的旨意乃是建立荣耀合一的教会,借此在我主基督的身体,即教会里得到神的恩赐,能力与荣耀。
由于灵恩运动的发展,今天的灵恩派与二十世纪初的灵恩派已有所不同。灵恩派与福音派虽在神学上各持立场,彼此却有接纳的现象。至于很多基要派在救恩论上回避加尔文五点,根据香港圣公会在2005年2月6日发行的《教声》,这些信徒有不少自称是灵恩派的信徒。
哥林多前书十四章说:
1Co 14:1 你们要追求爱,也要切慕属灵的恩赐,其中更要羡慕的,是作先知讲道。(原文作是说预言下同)
1Co 14:2 那说方言的,原不是对人说,乃是对神说。因为没有人听出来。然而他在心灵里,却是讲说各样的奥秘。
1Co 14:3 但作先知讲道的,是对人说,要造就,安慰,劝勉人。
1Co 14:4 说方言的,是造就自己。作先知讲道的,乃是造就教会。
1Co 14:5 我愿意你们都说方言。更愿意你们作先知讲道。因为说方言的,若不翻出来,使教会被造就,那作先知讲道的,就比他强了。
1Co 14:6 弟兄们,我到你们那里去,若只说方言,不用启示,或知识,或预言,或教训,给你们讲解,我与你们有什么益处呢?
1Co 14:7 就是那有声无气的物,或箫,或琴,若发出来的声音,没有分别,怎能知道所吹所弹的是什么呢?
1Co 14:8 若吹无定的号声,谁能预备打仗呢?
1Co 14:9 你们也是如此,舌头若不说容易明白的话,怎能知道所说的是什么呢?这就是向空说话了。
1Co 14:10 世上的声音,或者甚多,却没有一样是无意思的。
1Co 14:11 我若不明白那声音的意思,这说话的人必以我为化外之人,我也以他为化外之人。
1Co 14:12 你们也是如此。既是切慕属灵的恩赐,就当求多得造就教会的恩赐。
1Co 14:13 所以那说方言的,就当求着能翻出来。
1Co 14:14 我若用方言祷告,是我的灵祷告。但我的悟性没有果效。
1Co 14:15 这却怎么样呢?我要用灵祷告,也要用悟性祷告。我要用灵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
1Co 14:16 不然,你用灵祝谢,那在座不通方言的人,既然不明白你的话,怎能在你感谢的时候说阿们呢?
1Co 14:17 你感谢的固然是好,无奈不能造就别人。
1Co 14:18 我感谢神,我说方言比你们众人还多。
1Co 14:19 但在教会中,宁可用悟性说五句教导人的话,强如说万句方言。
1Co 14:20 弟兄们,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然而在恶事上要作婴孩。在心志上总要作大人。
1Co 14:21 律法上记着,主说,我要用外邦人的舌头,和外邦人的嘴唇,向这百姓说话。虽然如此,他们还是不听从我。
1Co 14:22 这样看来,说方言,不是为信的人作证据,乃是为不信的人。作先知讲道,不是为不信的人作证据,乃是为信的人。
1Co 14:23 所以全教会聚在一处的时候,若都说方言,偶然有不通方言的,或是不信的人进来,岂不说你们癫狂了吗?
1Co 14:24 若都作先知讲道,偶然有不信的,或是不通方言的人进来,就被众人劝醒,被众人审明。
1Co 14:25 他心里的隐情显露出来,就必将脸伏地,敬拜神,说神真是在你们中间了。
1Co 14:26 弟兄们,这却怎么样呢?你们聚会的时候,各人或有诗歌,或有教训,或有启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来的话。凡事都当造就人。
1Co 14:27 若有说方言的,只好两个人,至多三个人,且要轮流着说,也要一个人翻出来。
1Co 14:28 若没有人翻,就当在会中闭口。只对自己和神说,就是了。
1Co 14:29 至于作先知讲道的,只好两个人,或是三个人,其余的就当慎思明辨。
1Co 14:30 若旁边坐着的得了启示,那先说话的就当闭口不言。
1Co 14:31 因为你们都可以一个一个地作先知讲道,叫众人学道理,叫众人得劝勉。
1Co 14:32 先知的灵,原是顺服先知的。
1Co 14:33 因为神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
1Co 14:34 妇女在会中要闭口不言,像在圣徒的众教会一样。因为不准她们说话。她们总要顺服,正如律法所说的。
1Co 14:35 她们若要学什么,可以在家里问自己的丈夫。因为妇女在会中说话原是可耻的。
1Co 14:36 神的道理,岂是从你们出来吗?岂是单临到你们吗?
1Co 14:37 若有人以为自己是先知或是属灵的,就该知道,我所写给你们的是主的命令。
1Co 14:38 若有不知道的,就由他不知道吧。
1Co 14:39 所以我弟兄们,你们要切慕作先知讲道,也不要禁止说方言。
1Co 14:40 凡事都要规规矩矩的按着次序行。
显然,从上面这些最为经典的“先知讲道”和“说方言”之中,也无法找到“新的启示”可以诞生的依据,无法产生《古兰经》(可兰)一类的“神的话语”的合理依据。
如果大家都顺从自己的意思,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写出一本圣经来了。
但是圣经的最后却是这样写道的:
Rev 22:18 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预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预言上加添什么,神必将写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
Rev 22:19 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什么,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分。
Rev 22:20 证明这事的说,是了。我必快来。阿们。主耶稣阿,我愿你来。
Rev 22:21 愿主耶稣的恩惠,常与众圣徒同在。阿们。
《思想主权》说:“阿波罗神谕”,是“吸入乙烯气体的迷幻者所产生的思想”,而非“天使的晓喻”。《古兰经》也属于这个范围,其他还有萨满的扶乩、活佛的言语、灵恩派的定点定时降神等等。
2016年9月9日星期五
谢选骏:谁最早预测了中美战争?
谢选骏:谁最早预测了中美战争?
(一)
2016年9月,有分析指出,“已是战前状态 中美流血冲突即将来临”:
南海局势牵动的不仅仅是周边国家,美日等域外大国也纷纷插手南海事务。美国退休海军军官称,一场中美海军流血冲突即将来临。
一名退休的海军军官代表美国智库哈德逊研究所预测说,一场中美海军的流血冲突即将来临。
从属前美国总统里根和老布什的前美国海军部副部长克罗波西(Seth Cropsey)撰写了一篇令人不安的社论,社论中呼吁奥巴马政府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来应付中国的扩张主义,他预测两国间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美国应尽一切努力限制中国的力量。
社论说,“下届美国总统的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是强迫中国尊重国际法。否则,我们将很可能在海军规模逐渐递减的时候,面临一场与中国正在崛起海军的冲突。”克罗波西在社论中援引海牙国际仲裁庭对中国南沙争议岛礁声索的裁决结果,攻击奥巴马当局对裁决结果的反应,称其完全忽略了中国在南沙岛屿军事行动的真正性质。“克罗波西认为这与中国在2015年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所说的不会在南海军事化的言论背道而驰,中国已“持续建设硬化机库,这证明了中国在该岛屿部署战斗机的意图”。
克罗波西在其社论中进一步阐述说,中国有自己独有的例外主义,有别于美国所理解的例外主义,它不是建立在法治和公认的国际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而是基于自己的实力去无视国际法。这一吃惊的观点在前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约翰?博尔顿2000年写的一篇文章中也曾经提到,他说除了明确的条约,国际法根本就不存在,因为从本质上说,国际法的设定是基于习惯形成的,如果持续不断的改变习惯那么国际法也将会改变。
美国国防部长曾表示,美要让中国无法承受损失,自觉放弃挑衅行为。尽管如此,克罗波西坚持认为,在对中国采取对抗性的姿态以前,美国需要认识到“中国不尊重国际法,而美国和日本做到了”,下一届美国政府也必须明白,我们作为一个大国的命运离不开美国在太平洋领域持续发挥作用。
随着持续紧张的公海事态,至少有一些美国军方官员认为激怒和孤立中国以限制不可避免的战争后果是一个理智的选择—这个曾经没人预想过的事实,如今将给全世界人类带来极大的威胁。
中国2018年将填黄岩岛 中美摊牌提前30年
虽然美国防长明确指出黄岩岛是美国的红线,中国若越过红线,美国必有行动。但是北京智库暗示,中国将在2018年填黄岩岛,中美对抗将从那一天真正开始。他们宣称,美国知道这个(南海)事情事关它的国运,美国从来没有形容过南海是他们的最高国家利益,这是第一次。真正的南海危机是2018年,应该是中国主动进攻,在那个时候填黄岩岛。但是从填黄岩岛那一天开始到完成,将是非常惊险的一段时间,全国人民都得做好准备,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的冒险。等于是把2050年的中美摊牌提前到了2020年,提前了30年。
中美的对抗是从填黄岩岛那一天开始,如果中国共产党获胜,将在南海宣布防空识别区。南海成为中国真正的内海,这标志着什么?划定了南沙群岛的领海边界为内水。
中美处在战前状态
美国《全球策略信息》 华盛顿办公室主任琼斯(William Jones)在接受伊朗新闻电视台采访时谈到中美关系问题。
当被问到“南海发生的一切的幕后原因是什么?我们看到中美两国的战争正在酝酿,请告诉我,您认为底线是什么”时,琼斯说,基本来说,这就是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虽然美国方面没有人公开这样说,但是他们所作的每一件事都表明,中国是一个崛起大国,它在经济上非常重要,它也正在扩大军力,美国认为它仍然强大的霸权国家,必须控制世界的政治,因此它纠集了朋友和军事盟友来包围中国。琼斯还说:“这个局势极其危险,我们在20世纪初期时也看到过这样的局势,它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看到,这正逐渐演变成更加对抗性的局势。”
当被问到美国怎样才会退让时,琼斯说,必须制造一个不同的指向性。中美现在所走的方向可以说战前状态。中美有着很多利益共同点,如果发生冲突,双方都将受损。
(二)
如果说上面这些人都在预测中美战争的爆发,那么最早预测了中美战争的人,是谁呢?
从以下记录可见:
谢选骏:走向对美宣战的中国(001)
(博讯2006年3月05日)
谢选骏更多文章请看谢选骏专栏
2006年3月2日中午,我在纽约开始阅读日本人实松让所写的《偷袭珍珠港前365天》一书。实松让1941年在华盛顿担任驻美海军助理武官,长期从事情报工作,所以对当时日美交涉的内幕经过比较了然。这书就是根据他亲身的经历和回忆,并参阅了大量有关文件档案资料所写成的。这本书虽是1969年出版,体现了事后聪明,但总体上是可信的。它描述了密电码全遭美国破获的日本,如何在美国的遏制下,一步步陷入太平洋战争的灭顶之灾;而美国又因为罗斯福知情不报的苦肉计而遭到珍珠港事变的严厉摧残:
(博讯 boxun.com)
“光阴似箭。1941年12月8日早晨七点,日本广播协会的前身东京广播电台的广播员,在威武雄壮的《军舰进行曲》和《拔刀队》的乐曲声中,以激动的语调反复播送大本营发布的第一号临时新闻公告:“帝国陆海军于今天八日凌晨在西太平洋与美英军进入了战争状态”,把爆发太平洋战争的第一个消息告知全体国民,从此,如同梦游一般地度过了28年的漫长岁月。”
读完这本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1940年前后的日美关系和2006年前后的中美关系,具有某种奇怪的历史相似性;相形之下,那时使得日美关系不断恶化的中国问题,多少有点像当今使得中美关系不断恶化的台湾问题。
《偷袭珍珠港前365天》一书的作者实松让以典型的日本人的精细也就是“小家子气”回顾这场战争,认为它给人们留下许多疑问:“为什么在开战之初去进攻珍珠港?当时日本海军把优秀的航空母舰都投入进去,采用世界海战史上前所未有的远洋奇袭战术直捣敌营。为什么一定要孤注一掷、断然进行如此大规模的作战?究竟是谁和在什么时候提出这一作战设想的?在使之具体化和执行这一计划时,经历了哪些曲折?为达到作战目的,曾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等等。”在我看来,这些问题问得是相当迂腐甚至有点愚蠢的,因为它没有切入问题的实质,那就是日本要建立西太平洋的霸权而美国决心阻止日本建立这一霸权。
在我看来,尽管那时的日美关系和今天的中美关系具有种种不同,国际形势也千差万别,而阻碍日美关系的“撤军中国问题”和阻碍中美关系的“威胁台湾问题”也可以说是大相径庭……但是在维护西方尤其是美国自身在西太平洋优先地位的意义上,那时的日美关系和今天的中美关系却又是具有本质的相同。尤其考虑到那时的苏联和现在的俄国都处于相似的半孤立状态,由于缺少了这一制衡因素,那时的日美和今天的中美就多少处在正面对峙的状态下,进而不知不觉滑入对抗乃至全面冲突的漩涡。至于说到现在的日本,正如一位亲美的日本学者私下告诉我的那样,现在的日本实际上只是美国的“属国”。也就是说和那时的菲律宾差不多,尽管现在的日本具有较之那时的菲律宾远为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力量,但属国地位决定了日本在中美的较量中,只能发挥“装饰性的作用”。
到了3月2日晚上,我已经读完实松让所写的《偷袭珍珠港前365天》一书。于是回到东亚的现实中,对比一看使我惊骇:这样一条前所未见的新闻出现眼前——《北京将“终统”事件提到联合国 并向德俄等表示“严重关切”》(新加坡《联合早报》2006年3月3日,叶鹏飞[北京特派员])。
这篇报导说,台海局势在台湾总统陈水扁宣布“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后持续升温,北京日前开始了密集的外交布局,试图利用国际压力制约台独的发展势头。“新华社昨天报道,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在纽约当地时间3月1日下午,分别约见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第60届联大主席埃利亚松,向他们转达中国政府对陈水扁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的严重关切。报道称,王光亚特别强调这是对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的挑衅,是对台海和平的严重挑战。据王光亚转述,安南对陈水扁言论引发的危险局势表示关切,并表示将在适当的公开场合正式表明联合国反对这一做法的立场。”
于是我去查新华网,发现还有消息说,国家副主席曾庆红3月2日会见俄国内务部部长努尔加利耶夫的时候说,台湾当局的做法是对国际社会普遍坚持的一中原则和台海和平稳定的严重挑衅。中国将继续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绝不允许台独把台湾分割出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2日则“应约”与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说台湾当局决定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是对国际社会普遍坚持的一个中国原则的公然挑衅和对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严重破坏。
新加坡《联合早报》则说,与此同时的中国外交部紧锣密鼓与各国使节沟通:副部长层级的外交部官员接连约见了各国大使,重申了北京对陈水扁“终统”的立场。一名驻北京外交官对本报指出,外交部的做法是要让各国清楚陈水扁“终统”的严重性,希望各国能够出于维护本地区和平稳定的共同利益,联手遏止陈水扁的台独企图。同时,国台办也积极与智囊学者开会,讨论应对陈水扁的策略。“本报从侧面了解,国台办官员在一场会议上透露了大陆当局新策略背后的想法”:据称,国台办官员在会议上表示,向国际社会宣传陈水扁“终统”是走向法理台独,并强调其中的危险性,一来是希望国际社会能一起维护台海的和平稳定,共同向陈水扁及台独势力施压,劝阻他们别错估形势;同时,如果国际社会无法遏止陈水扁及台独势力继续走向法理台独,就不能责怪中国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对付台独势力。
我为什么会对《北京将“终统”事件提到联合国 并向德俄等表示“严重关切”》新闻感到惊骇呢?因为这是一条史无前例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回顾以往再看现在:
一、2004年之前,中国是把台湾问题当作“内部问题”处理,但这样就与美国的关系日益紧张;
二、于是2004年开始,中国改采联合美国共同维持两岸局势的方针,一度使得布什出面批评台湾执政者。中国的这一转变,可以解释为“为了缓和对美关系”。
三、但这一次不同,这一次是广泛公告国际社会;从而完全放弃了“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这一传统立场。
四、这一转变是相当陌生的。既然它是陌生的、完全不同的东西,在它背后肯定发生了什么不同寻常的重大事情。
那么,这是什么事情呢?
通过反复思考,我倾向于认为,这个不同寻常的重大事情就是“中国正在走向对美宣战的道路”;而将来的人们回顾时,可能认为2006年3月2日就是这一倒计时的开始。
下面,我将把有关的思考逐一展开,这也是长期以来我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所支持的。有关的思考还可以名之为:“中国:对美宣战”、“中国走向对美宣战的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美宣战”、“中华人民共和国走向对美宣战的道路”等,总之其意思是相同的。
谢选骏:走向对美宣战的中国(002)
(博讯2006年3月18日)
谢选骏更多文章请看谢选骏专栏
我之所以倾向于认为,2006年3月2日北京将台湾“终统”事件提到联合国并向德俄等国表示“严重关切”,是一个不同寻常的重大事情,是“中国正在走向对美宣战的道路”,是因为这使我想起了七十五年前,1931年9月21日,南京国民政府代表施肇基正式向国联递交声明书。声明书根据《国联盟约》第11条, 控告日本侵略中国领土、破坏国联盟约;要求国联迅速采取相应行动,阻止此种形势的扩大及恢复事变前的状态,并要日本赔偿损失。22日,国联理事会讨论中国代表的声明书。日本代表芳泽谦吉称:中国军队是这次事件的责任者,并要求国联理事会对此案延期讨论。理事会授权给主席西班牙外长勒乐,对中日两国政府提出了内容相同的“紧急警告”,劝告双方避免事态扩大,并立即由两国协商撤兵。同时决定由国联派遣一个由各国驻华官员组成的调查团,去沈阳调查事变的真相,遭到日本代表的反对。 (博讯 boxun.com)
据末代滿洲皇帝金(爱新觉罗)溥仪(“爱新”是女真语,作为姓,自金朝就有了,按意译就是“金”,但那时没有“觉罗”这两个字。“觉罗”是根据满语gioro的音译。它原来有独自的意思)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记载:
[一九三二年五月,国联调查团来到了东北。十月,发表了所谓“满洲问题”的调查报告。郑氏父子对于这个调查团曾抱有很大幻想,报告书公布的时候,他们简直以为实现国际共管的理想是指日可待的。他父子俩后来失宠于日人,终于被抛弃,与这种热衷于共管有很大关系。我当时并没有他们想的那么多,没有他们那样兴奋,但却从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不少国际上的事情。我与他们的感受也不同。他们因调查团的态度而发生了共管的幻想,而我却由此发生了对日本强大的感觉。由于这种感觉,我越发认为自己的命运是无法跟它分开了。
关于西方列强在“满洲事件”上的态度,我早就听郑氏父子等人不断说过这类的话:“别看日内瓦、巴黎(国联)开会开得热闹,其实哪一国也不打算碰日本,欧战以后有实力的是美国,可是连美国也不想跟日本动硬的。”精通英文、日文的郑垂不时地把外国报纸上的舆论告诉我,说美国不少报纸言论是担日的。他曾有根有据地说了一些非公开消息,例如美日曾有密约,美对日本在东北的行动有谅解,等等。他还很具体地告诉我,早在事变前美国方面的重要人物就劝过蒋介石,把满洲卖给日本,让日本去碰苏联,以收其利。
事实上,喜欢吹牛的郑氏父子并没有撒谎。在当时的《东方杂志》上,就可以找到《纽约论坛报》、《纽约日日新闻》等报纸上的袒日言论的译文。比如,前者有这样的话:“日人军事行动,乃对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政策所不能免之反响”,后者:“日本继承俄国在满洲开发,至于今日,其功绩之伟大,为世人公认。”国联通过派遣调查团的决议,确曾遭受到美国的反对,理由是:“此种行动足以刺激日本国民的情绪”,国联在一次会议上,打算做出要求日军退出满洲的决议时,美国国务卿凯塞尔就公开表示,对此并未附议。这些事实的记载可以从当时的许多报刊上看到。后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一些秘密文件,其中《一九三一年美国外交文件》一书,公布了那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美驻日大使福白斯交给日本外务大臣币原的一份党书,透露了美国政府当时“曾劝中国政府采取妥协步调”。至于日美对东北问题的秘密谈判,则在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号的《国际事件》(International Affairs,1935 Dec.)上据西·莱特的一篇文章《美国人对远东问题的观点》(Q.Wright:American View of the Far Eastern Problem)中揭露了出来。
“调查团要来了,”郑孝胥是这样告诉我的,“国民党请他们来调查,想请他们帮忙对付日本,其实他们是不对付日本的。他们关心的一是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二是对付赤俄。他们在东京跟内田康哉(这时已出任日本外相)谈的就是这个。用不着担心,到时候应付几句就行了。依臣看来,国民党也明知道调查团办不了什么事,说不定国民党看到了国际共管满洲的好处。”
后来事实证明,郑氏父子说的话大部正确。
沈阳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一再电张学良转命东北驻军:“为免事件扩大,绝对不抵抗。”四天后,即九月二十二日,蒋在南京全市国民党员大会上宣称:“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同时,对内却毫无和平与公理,用最野蛮的办法加紧进行内战。九月三十日,国民党向国联请求派中立委员会到满洲调查。经过几番讨论,到十二月十日才得到日本同意,做出组织调查团的决议。调查团由五国委员组成,即英国的李顿爵士、美国的佛兰克洛斯·麦考益少将、法国的亨利·克劳德中将、意大利的格迪伯爵和德国的恩利克希尼博士。团长是李顿。一九三二年二月三日调查团启程,先在日本、上海、南京、汉口、九江、宜昌、重庆等地转了一圈,又在北平住了十天,到东北的时候已是五月份了。在这期间,南京政府宣传着“等待公理的判断”,而日军则攻占了锦州,发动了淞沪战争,成立了“满洲国”。除了这些被“等待”来的结果之外,还有一个在各国干预下产生的《淞沪停战协定》。根据这个协定,南京政府的军队从此不得进驻淞沪地区。
五月三日这天,我和调查团的会见,用了大约一刻钟左右的时间。他们向我提出了两个问题:我是怎么到东北来的?“满洲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在回答他们的问题之前,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大概他们做梦也没想到的念头。我想起当年庄士敦曾向我说过,伦敦的大门是为我打开着的,如果我现在对李顿说,我是叫土肥原骗来又被板垣威吓着当上“满洲国元首”的,我要求他们把我带到伦敦,他们肯不肯呢?我这个念头刚一闪过,就想起来身边还坐着关东军的参谋长桥本虎之助和高参板垣征四郎。我不由地向那青白脸瞄了一眼,然后老老实实按照他预先嘱咐过的说:“我是由于满洲民众的推戴才来到满洲的,我的国家完全是自愿自主的……”
调查团员们一齐微笑点头,再没问什么。然后我们一同照相,喝香摈,祝贺彼此健康。调查团走后,板垣的青白脸泛满了笑意,赞不绝口地说:“执政阁下的风度好极了,讲话响亮极了!”郑孝胥事后则晃着秃头说:“这些西洋人跟臣也见过面,所谈都是机会均等和外国权益之事,完全不出臣之所料。”
这年十月,日本《中央公论》上刊出了驹井的一篇文章,郑垂把译文送来不久,《调查团报告书》也到了我手里,这两样东西,给了我一个统一的印象,正如郑氏父子所判断的,调查团所关心的是“机会”与“门户”问题。
驹井的文章题为《满洲国是向全世界宣称着》,内容是他与李顿等人会见的情形。现在郑垂的译文已不可得,只有借助于一篇不高明的译文,是陈彬龢编印的《满洲伪国》里的。文章中说,李顿第一个向他提出问题:“满洲国的建设不稍嫌早些么?”他回答了一大套非但不早,且嫌其晚的鬼道理,然后是——
其次麦考益将军问:“满洲国宣扬着门户开放主义,果真实行了么?”
我立即回答说:“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是满洲立国的铁则。”
李顿再询问:“满洲国实行着机会均等么?”
我略不踌躇地说:“机会均等,贵国在中国已有其先例,即前清末叶,中国内政极度糜烂,几全失统一之际,罗浮脱·赫德提议清廷说,倘然长此以往,中国将完全失其作用于国际间,不如依赖西洋人,海关行政,亦有确定之必要。于是清朝立即任命罗浮脱·赫德为总税司,海关行政方得确立。由于海关上使用着许多英、法、日等国人,在中国被认为是最确实的行政机关,因此列强借款给中国,中国道得在财政上有所弥补。英国人曾以海关为施行机会均等之所,但是我们日本人,要想做这海关的事务员,则非受等于拒绝的严格的英语试验不可。
“……我们满洲国,是满洲国人和日本人协力而建设的国家,因之新国家的公文,均以满洲国语和日本语发表。所以任何国人,金能完全使用满日两国语言,并能以满洲国所给与之待遇为满足,则我们当大大的欢迎。这就是我所说的机会均等。”
我继续着问:“你们各位还有旁的询问么?”
旁的人都说:“此外已无何等询问的必要了,我们已能充分理解了满洲国的立场,愉快之至!”
国联调查委员在离开新京时,我送到车站上,那时候李顿握了我的手小声地说:“恭祝新满洲国之健全的发达!”同时用力地握了下手就分别了。 这次谈话,使郑孝胥父子感到了极大的兴奋,郑垂甚至估计到,国联很可能做出一个国际共管满洲的决议来。后来调查团的报告书公布出来,使郑氏父子更有了信心。调查团的报告书中所代表的国联,正是以郑氏父子所希望的那种中国的管理者的态度出现的。报告书明白地说:“目前极端之国际冲突事件,业经中国再度要国联之干涉。……中国遵循与国际合作之道,当能得最确定及最迅速之进步,以达到其国家之理想。”这位管理者明确地表示:日本“为谋满洲之经济发展,要求建设一能维持秩序之巩固政权,此项要求,我等亦不以为无理”。但是,这位管理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惟有在一种外有信仰内有和平,而与远东现有情形完全不同之空气中,为满洲经济迅速发展所必要之投资始可源源而来”。这就是说,要有列强各国共同认定的那种“信仰”才行,这就是郑氏父子所向往的由各国共同经营,利益均沾的局面。
郑氏父子关于反苏问题的估计,也得到了证实。调查团说,它理解日本称满洲为其生命线之意义,同情日本对“其自身安全之顾虑”,因此,“日本之欲谋阻止满洲被利用为攻击日本之根据地,以及为在某种情形之下满洲边境被外国军队冲过时,日本欲有采取适当军事行动之能力,吾人均可承认”。不过调查团又认为,这样做法日本的财政负担必大,而且日本在满军队受时怀反侧之民众包围,其后又有包含敌意之中国,日本军队能否不受重大困难,亦殊难言。
在刚看到报告书的那几天,郑孝胥曾兴致勃勃地告诉过我,“事情很有希望”,说胡适也在关内发表论文,称誉报告书为“世界之公论”。可是后来日本方面的反响到了,他父子大为垂头丧气。尽管调查团再三谈到尊重日本在满洲的权益,甚至把“九一八”事变也说成是日本的自卫行为,日本的外务省发言人却只表示同意一点,就是:“调查团关于满洲的建议,大可施于中国与列强间的关系而获得研益,如制定国际共管计划者,是也!”至于对“满洲”本身的共管方案,根本不加理睬。郑孝胥后来的失宠和被弃,即种因在对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热衷上。
在国联调查团的报告书发表之前,我曾经设想过,假如真的像郑氏父子希望的那样,将东北归为国际共管,我的处境可能比日本独占情形下好得多。
(参见《我的前半生》第六章《伪满十四年》之四《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在一个中立的历史观察家看来,在国际地位方面,现在的“中华民国在台湾”和那时的“满洲国”都不是联合国或国联的成员国,年年想加入而年年不得加入,还被中国(那时的中华民国和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竭力排除得越远越好。
为什么现在北京一反常态,主动向联合国和国际列强们公告那个本来属于“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显然,这并不是在控告走向台湾独立的陈水扁政府,而是在控告那个节制台湾不力的美国政府,至少是把美国政府“两岸调停人”的特权剥夺了或分散了。正如当年中华民国是向国联控告日本帝国而不是控告国联还来不及承认的满洲国。
对比来说也是如此:现在让北京感到严重关切的其实不是陈水扁政府而是布什政府。
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时殷弘,3月2日在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的采访时就说,中国政府把台湾问题拿到联合国去的做法确实是很大的变化。他说:“这可见陈水扁‘废统’对中国政府的刺激之大,也显示中国政府认为‘废统’的潜在危机是严重的。”他指出“废统”事件让北京发现美国靠不住,因而希望借助国际力量稳定台海局势:“两岸局势会影响东亚的和平稳定是一个事实,中国把台湾问题拿到联合国去,是希望动员国际力量来约束陈水扁。这么做的另一个用意是,一旦中国被迫要采取行动,至少也能获得国际社会的容忍或理解。”
时殷弘的这一解释是无法成立的:从中立的角度看,既然世界独一的超强(美国)都无法阻止陈水扁,其他分散的“国际力量”又如何能够约束陈水扁呢?看透时殷弘说法之无法成立,并不需要高深的理论和超群的智力。布什政府推行的伊拉克战争早就说明了这一点。美国既然无法阻止伊拉克抵抗运动,那么又如何能够阻止台湾独立运动呢?
同样是在决定命运的2006年3月2日,台湾陆委会主委吴钊燮接受路透社专访时说,“两岸应展开政治性对话,且只要是在全台人民同意下,不排除与大陆发展任何形式的政治关系。”吴钊燮说,台湾无意改变现状,“是中国在渐进式的并吞台湾”,破坏两岸现状,才迫使台湾必须采取行动自我保护。吴钊燮对台中关系的这一看法,与“七七事变”前夕国民政府对中日关系的看法,其实也有神似之处。历史就是这样在不同的维度中不断重复。
谢选骏:走向对美宣战的中国(003)
April 2 2006 at 8:46 AM Anonymous
谢选骏:走向对美宣战的中国(003)
(博讯2006年4月01日)
谢选骏更多文章请看谢选骏专栏
台湾《自由时报》3月3日报道说,中国为“终统”问题到联合国告状,针对此一不寻常的举动,东吴大学政治系副教授罗致政3月3日指出,此举对台湾应属“短空长多”,即短期不利但长期有利。其理由是:中国这样做,从短期来看会使台湾受到较大的国际压力,但从长期看则等于具体落实了“台湾问题国际化”。他认为,中国到联合国告状的举动,其实就是要迫使国际接受所谓的“一个中国”,而且内容必须由中国自己定义。不过,比较上次台美间公投争议,美国这次对“终统”反应趋理性。上次美国藉布温会抒发对公投不满,引发国际连锁跟进的现象,这次应该不易发生。他分析说,中国目前正为“终统”问题气愤难耐,未来如何出招仍待观察,但中国迫使各国在台海议题上表态,却忽略了各国最多能做的,只有呼吁维系台海和平稳定,并鼓励对话。过去中国注重在拉拢邦交国,现在则是已经建交的国家,还要求进一步认同“一中”。和平是中性的名词,不只约束台湾,更约束中国,比较起来,和平对台湾更有利,未来中国试图以非和平手段对付台湾,各国同样有立场表达意见,因为中国现在做的,就是要国际在台海议题上发言。
(博讯 boxun.com)
好像是为了印证这位罗先生的判断,中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对于“终统”事件就作出了自相矛盾的”“短期和长期不同的反应”。
台湾的《东森新闻》3月2日报道说,面对陈水扁宣布终统后,今年大陆两会是否启动反分裂法备受关注,3月2日举行的政协记者会上,虽然大陆官方批判声依旧不断,但对于会不会启动反分裂法,仍然回避没有多说。政协人大第十届第四次会议即将召开,2日下午,北京官方举行记者会公布会议内容,对于陈水扁宣布终统,官方照样批判,但对于会不会在会议中启动反分裂法,官方态度低调。政协发言人吴建民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已表谈话,另外,国台办也发表声明,我们政协委员对这些谈话声明都是十分拥护的。”“政协会议是否启动反分裂法待观察——这次政协会议期间,中共中央将有专门的研究政协工作会议,对政协的政治功能有新的定位。全国政协除参政议政外,另一重大功能是‘统一战线’。未来政协统战工作,核心议题是两岸关系;中共领导层会有什么新的对台统战部署,是另一关注点。”
而香港《文汇报》3月3日报道说,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定于下午3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北京消息人士透露,全国政协有关部门连夜加班,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工作报告做最后修改,报告将对2月27日陈水扁当局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作出严正回应。据悉,中共领导层已决定,不随陈水扁起舞,要牢牢掌握两岸关系的主导地位。”
北京决心要“掌握主动,不随陈水扁起舞”。刚刚抵京的部分政协委员已经提前拿到未作最后补充的工作报告的文本,里面对于两岸关系问题有较多陈述。据透露,新增加部分与贾庆林在2月28日闭幕的政协十届全国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大致相同。据悉,台湾当局最近宣布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已经发表了讲话。“对于今后全国政协的对台工作,消息人士预料,贾庆林将强调全国政协将坚定不移贯彻中央对台工作的各项大政方针,贯彻胡锦涛提出的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努力团结港澳台侨各界人士,继续推动两岸交流合作,继续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维护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争取和平统一前景。”
法新社的报道对“中国向联合国告状”相当重视。说尽管中国一再重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部问题,不容外力干预,但针对终统问题,中国仍直接诉诸联合国。法新社援引新华社的报导说,中国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已分别会晤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第六十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艾里亚森,向他们转达对陈水扁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的“严重关切”;王光亚说,他在会谈中通报了台湾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所引发的“危险局势”,特别强调此一举动是“对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的挑□,是对台海和平的严峻挑战”。王光亚表示,安南在会晤中说,他在过去两天“也一直严重关注这一事态”,安南对陈总统的言论“所引发的危险局势表示关切”,并重申联合国坚决奉行一个中国的原则。王光亚说,联大主席艾里亚森在会谈中重申,联合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是清楚的,联大有第二七五八号决议,作为联大主席,他会“非常稳妥地处理这个问题”。
而法国“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的主任纪野说,中国就台湾问题与联合国交涉的作法,是“自相矛盾”。纪野告诉法新社:“中国一直非常成功地将台湾排除于所有的多边组织之外,所以中国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会面,某种程度来说,是承认台湾议题成为国际议题,中国现在似乎在诉诸国际社会,对台湾与陈水扁施压。”
接下来的发展却使人们大吃一惊。3月5日中国政协主席、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贾庆林表示,“有机会也可以接触铁杆台独分子。”台湾蓝绿阵营把这解读为“北京统战新策”。因此泛绿阵营呼吁,中国应该和台湾民选的政府进行谈判;不过泛蓝方面则认为,贾庆林的谈话是两岸不同层面展开对话的好机会,民进党不应再瞻前顾后。
亲大陆的台湾《联合报》3月6日是这样报导的:“中国全国政协主席、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贾庆林日前会见台盟等涉台政协委员的时候,就中国涉台团体组织和台湾泛绿人士接触首度进行了指示,他说,包括铁杆台独分子,有机会也可以接触。这是继2002年当时的中国副总理钱其琛在纪念江八点七周年座谈会上首度提出大陆欢迎广大民进党成员以适当身分到大陆参观、访问之后,中国高层进一步提出和台湾深绿人士接触的谈话。对此,台湾行政院长苏贞昌3月7日在立法院接受质询时表示,中国应该体认党对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并且台湾是民主国家,民选政府才是台湾主体的真正代表,中国如果有意和台湾展开对话,不应该选择或是区隔特定对象,尤其不应该回避政府和政府之间的协商。
台湾陆委会主委吴钊燮还表示,台湾立场向来一致,不排除和中国协商任何的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一直以一个中国做为前提条件,阻碍了对话和接触。吴钊燮说:“希望中国大陆那边,就任何的事项,在没有前提条件之下,和我们台湾政府协商接触。”不过,泛蓝的亲民党立委张显耀则表示,贾庆林的谈话是两岸不同层面展开对话的好机会,民进党不应该再瞻前顾后。他说:“民进党可以借这个机会,和北京直接党务部门也好,或是在立法院也好,直接进行私下的沟通接触,其实对于两岸目前情况,确实会起缓和的作用,但是如果一定要推给政府的话,等于间接拒绝了北京做法。”张显耀还认为,北京有意接触深绿民众的做法,在民进党内部也会产生一些效应,比如务实派和温和派会愿意和北京进行某种程度的对话,但是,激进派和保守派则会强烈反弹,这种矛盾在即将举行的中国政策大辩论当中应该会显现出来。
有些事情叫做“当局者迷”。例如泛绿的台联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黄适卓表示,贾庆林的说法,分明是统战分化伎俩,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孤立陈水扁政府。台联呼吁所有泛绿立委,千万不要掉入中国精心设下的陷阱当中,对中国的虚情假意应该坚决拒绝。显然,黄适卓和台联没有发现他们的对手很可能是陷入了某种程度的混乱,而不一定是在执行一项精心策划的阴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ie,Xuanjun:China that is moving towards a war against the US
(003)
从以上记录可见:最早预测了中美战争的人,是谢选骏。
尽管十年前的导火线理由是台湾问题,十年后的导火线理由是南海问题,但是中美战争的本质都是在于争夺西部太平洋的主导权。
尽管十年前的导火线理由是台湾问题,十年后的导火线理由是南海问题,但是中美战争的本质都是在于争夺西部太平洋的主导权。这是美日之间“太平洋战争”的延续。
(一)
2016年9月,有分析指出,“已是战前状态 中美流血冲突即将来临”:
南海局势牵动的不仅仅是周边国家,美日等域外大国也纷纷插手南海事务。美国退休海军军官称,一场中美海军流血冲突即将来临。
一名退休的海军军官代表美国智库哈德逊研究所预测说,一场中美海军的流血冲突即将来临。
从属前美国总统里根和老布什的前美国海军部副部长克罗波西(Seth Cropsey)撰写了一篇令人不安的社论,社论中呼吁奥巴马政府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来应付中国的扩张主义,他预测两国间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美国应尽一切努力限制中国的力量。
社论说,“下届美国总统的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是强迫中国尊重国际法。否则,我们将很可能在海军规模逐渐递减的时候,面临一场与中国正在崛起海军的冲突。”克罗波西在社论中援引海牙国际仲裁庭对中国南沙争议岛礁声索的裁决结果,攻击奥巴马当局对裁决结果的反应,称其完全忽略了中国在南沙岛屿军事行动的真正性质。“克罗波西认为这与中国在2015年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所说的不会在南海军事化的言论背道而驰,中国已“持续建设硬化机库,这证明了中国在该岛屿部署战斗机的意图”。
克罗波西在其社论中进一步阐述说,中国有自己独有的例外主义,有别于美国所理解的例外主义,它不是建立在法治和公认的国际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而是基于自己的实力去无视国际法。这一吃惊的观点在前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约翰?博尔顿2000年写的一篇文章中也曾经提到,他说除了明确的条约,国际法根本就不存在,因为从本质上说,国际法的设定是基于习惯形成的,如果持续不断的改变习惯那么国际法也将会改变。
美国国防部长曾表示,美要让中国无法承受损失,自觉放弃挑衅行为。尽管如此,克罗波西坚持认为,在对中国采取对抗性的姿态以前,美国需要认识到“中国不尊重国际法,而美国和日本做到了”,下一届美国政府也必须明白,我们作为一个大国的命运离不开美国在太平洋领域持续发挥作用。
随着持续紧张的公海事态,至少有一些美国军方官员认为激怒和孤立中国以限制不可避免的战争后果是一个理智的选择—这个曾经没人预想过的事实,如今将给全世界人类带来极大的威胁。
中国2018年将填黄岩岛 中美摊牌提前30年
虽然美国防长明确指出黄岩岛是美国的红线,中国若越过红线,美国必有行动。但是北京智库暗示,中国将在2018年填黄岩岛,中美对抗将从那一天真正开始。他们宣称,美国知道这个(南海)事情事关它的国运,美国从来没有形容过南海是他们的最高国家利益,这是第一次。真正的南海危机是2018年,应该是中国主动进攻,在那个时候填黄岩岛。但是从填黄岩岛那一天开始到完成,将是非常惊险的一段时间,全国人民都得做好准备,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的冒险。等于是把2050年的中美摊牌提前到了2020年,提前了30年。
中美的对抗是从填黄岩岛那一天开始,如果中国共产党获胜,将在南海宣布防空识别区。南海成为中国真正的内海,这标志着什么?划定了南沙群岛的领海边界为内水。
中美处在战前状态
美国《全球策略信息》 华盛顿办公室主任琼斯(William Jones)在接受伊朗新闻电视台采访时谈到中美关系问题。
当被问到“南海发生的一切的幕后原因是什么?我们看到中美两国的战争正在酝酿,请告诉我,您认为底线是什么”时,琼斯说,基本来说,这就是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虽然美国方面没有人公开这样说,但是他们所作的每一件事都表明,中国是一个崛起大国,它在经济上非常重要,它也正在扩大军力,美国认为它仍然强大的霸权国家,必须控制世界的政治,因此它纠集了朋友和军事盟友来包围中国。琼斯还说:“这个局势极其危险,我们在20世纪初期时也看到过这样的局势,它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看到,这正逐渐演变成更加对抗性的局势。”
当被问到美国怎样才会退让时,琼斯说,必须制造一个不同的指向性。中美现在所走的方向可以说战前状态。中美有着很多利益共同点,如果发生冲突,双方都将受损。
(二)
如果说上面这些人都在预测中美战争的爆发,那么最早预测了中美战争的人,是谁呢?
从以下记录可见:
谢选骏:走向对美宣战的中国(001)
(博讯2006年3月05日)
谢选骏更多文章请看谢选骏专栏
2006年3月2日中午,我在纽约开始阅读日本人实松让所写的《偷袭珍珠港前365天》一书。实松让1941年在华盛顿担任驻美海军助理武官,长期从事情报工作,所以对当时日美交涉的内幕经过比较了然。这书就是根据他亲身的经历和回忆,并参阅了大量有关文件档案资料所写成的。这本书虽是1969年出版,体现了事后聪明,但总体上是可信的。它描述了密电码全遭美国破获的日本,如何在美国的遏制下,一步步陷入太平洋战争的灭顶之灾;而美国又因为罗斯福知情不报的苦肉计而遭到珍珠港事变的严厉摧残:
(博讯 boxun.com)
“光阴似箭。1941年12月8日早晨七点,日本广播协会的前身东京广播电台的广播员,在威武雄壮的《军舰进行曲》和《拔刀队》的乐曲声中,以激动的语调反复播送大本营发布的第一号临时新闻公告:“帝国陆海军于今天八日凌晨在西太平洋与美英军进入了战争状态”,把爆发太平洋战争的第一个消息告知全体国民,从此,如同梦游一般地度过了28年的漫长岁月。”
读完这本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1940年前后的日美关系和2006年前后的中美关系,具有某种奇怪的历史相似性;相形之下,那时使得日美关系不断恶化的中国问题,多少有点像当今使得中美关系不断恶化的台湾问题。
《偷袭珍珠港前365天》一书的作者实松让以典型的日本人的精细也就是“小家子气”回顾这场战争,认为它给人们留下许多疑问:“为什么在开战之初去进攻珍珠港?当时日本海军把优秀的航空母舰都投入进去,采用世界海战史上前所未有的远洋奇袭战术直捣敌营。为什么一定要孤注一掷、断然进行如此大规模的作战?究竟是谁和在什么时候提出这一作战设想的?在使之具体化和执行这一计划时,经历了哪些曲折?为达到作战目的,曾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等等。”在我看来,这些问题问得是相当迂腐甚至有点愚蠢的,因为它没有切入问题的实质,那就是日本要建立西太平洋的霸权而美国决心阻止日本建立这一霸权。
在我看来,尽管那时的日美关系和今天的中美关系具有种种不同,国际形势也千差万别,而阻碍日美关系的“撤军中国问题”和阻碍中美关系的“威胁台湾问题”也可以说是大相径庭……但是在维护西方尤其是美国自身在西太平洋优先地位的意义上,那时的日美关系和今天的中美关系却又是具有本质的相同。尤其考虑到那时的苏联和现在的俄国都处于相似的半孤立状态,由于缺少了这一制衡因素,那时的日美和今天的中美就多少处在正面对峙的状态下,进而不知不觉滑入对抗乃至全面冲突的漩涡。至于说到现在的日本,正如一位亲美的日本学者私下告诉我的那样,现在的日本实际上只是美国的“属国”。也就是说和那时的菲律宾差不多,尽管现在的日本具有较之那时的菲律宾远为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力量,但属国地位决定了日本在中美的较量中,只能发挥“装饰性的作用”。
到了3月2日晚上,我已经读完实松让所写的《偷袭珍珠港前365天》一书。于是回到东亚的现实中,对比一看使我惊骇:这样一条前所未见的新闻出现眼前——《北京将“终统”事件提到联合国 并向德俄等表示“严重关切”》(新加坡《联合早报》2006年3月3日,叶鹏飞[北京特派员])。
这篇报导说,台海局势在台湾总统陈水扁宣布“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后持续升温,北京日前开始了密集的外交布局,试图利用国际压力制约台独的发展势头。“新华社昨天报道,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在纽约当地时间3月1日下午,分别约见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第60届联大主席埃利亚松,向他们转达中国政府对陈水扁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的严重关切。报道称,王光亚特别强调这是对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的挑衅,是对台海和平的严重挑战。据王光亚转述,安南对陈水扁言论引发的危险局势表示关切,并表示将在适当的公开场合正式表明联合国反对这一做法的立场。”
于是我去查新华网,发现还有消息说,国家副主席曾庆红3月2日会见俄国内务部部长努尔加利耶夫的时候说,台湾当局的做法是对国际社会普遍坚持的一中原则和台海和平稳定的严重挑衅。中国将继续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绝不允许台独把台湾分割出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2日则“应约”与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说台湾当局决定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是对国际社会普遍坚持的一个中国原则的公然挑衅和对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严重破坏。
新加坡《联合早报》则说,与此同时的中国外交部紧锣密鼓与各国使节沟通:副部长层级的外交部官员接连约见了各国大使,重申了北京对陈水扁“终统”的立场。一名驻北京外交官对本报指出,外交部的做法是要让各国清楚陈水扁“终统”的严重性,希望各国能够出于维护本地区和平稳定的共同利益,联手遏止陈水扁的台独企图。同时,国台办也积极与智囊学者开会,讨论应对陈水扁的策略。“本报从侧面了解,国台办官员在一场会议上透露了大陆当局新策略背后的想法”:据称,国台办官员在会议上表示,向国际社会宣传陈水扁“终统”是走向法理台独,并强调其中的危险性,一来是希望国际社会能一起维护台海的和平稳定,共同向陈水扁及台独势力施压,劝阻他们别错估形势;同时,如果国际社会无法遏止陈水扁及台独势力继续走向法理台独,就不能责怪中国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对付台独势力。
我为什么会对《北京将“终统”事件提到联合国 并向德俄等表示“严重关切”》新闻感到惊骇呢?因为这是一条史无前例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回顾以往再看现在:
一、2004年之前,中国是把台湾问题当作“内部问题”处理,但这样就与美国的关系日益紧张;
二、于是2004年开始,中国改采联合美国共同维持两岸局势的方针,一度使得布什出面批评台湾执政者。中国的这一转变,可以解释为“为了缓和对美关系”。
三、但这一次不同,这一次是广泛公告国际社会;从而完全放弃了“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这一传统立场。
四、这一转变是相当陌生的。既然它是陌生的、完全不同的东西,在它背后肯定发生了什么不同寻常的重大事情。
那么,这是什么事情呢?
通过反复思考,我倾向于认为,这个不同寻常的重大事情就是“中国正在走向对美宣战的道路”;而将来的人们回顾时,可能认为2006年3月2日就是这一倒计时的开始。
下面,我将把有关的思考逐一展开,这也是长期以来我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所支持的。有关的思考还可以名之为:“中国:对美宣战”、“中国走向对美宣战的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美宣战”、“中华人民共和国走向对美宣战的道路”等,总之其意思是相同的。
谢选骏:走向对美宣战的中国(002)
(博讯2006年3月18日)
谢选骏更多文章请看谢选骏专栏
我之所以倾向于认为,2006年3月2日北京将台湾“终统”事件提到联合国并向德俄等国表示“严重关切”,是一个不同寻常的重大事情,是“中国正在走向对美宣战的道路”,是因为这使我想起了七十五年前,1931年9月21日,南京国民政府代表施肇基正式向国联递交声明书。声明书根据《国联盟约》第11条, 控告日本侵略中国领土、破坏国联盟约;要求国联迅速采取相应行动,阻止此种形势的扩大及恢复事变前的状态,并要日本赔偿损失。22日,国联理事会讨论中国代表的声明书。日本代表芳泽谦吉称:中国军队是这次事件的责任者,并要求国联理事会对此案延期讨论。理事会授权给主席西班牙外长勒乐,对中日两国政府提出了内容相同的“紧急警告”,劝告双方避免事态扩大,并立即由两国协商撤兵。同时决定由国联派遣一个由各国驻华官员组成的调查团,去沈阳调查事变的真相,遭到日本代表的反对。 (博讯 boxun.com)
据末代滿洲皇帝金(爱新觉罗)溥仪(“爱新”是女真语,作为姓,自金朝就有了,按意译就是“金”,但那时没有“觉罗”这两个字。“觉罗”是根据满语gioro的音译。它原来有独自的意思)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记载:
[一九三二年五月,国联调查团来到了东北。十月,发表了所谓“满洲问题”的调查报告。郑氏父子对于这个调查团曾抱有很大幻想,报告书公布的时候,他们简直以为实现国际共管的理想是指日可待的。他父子俩后来失宠于日人,终于被抛弃,与这种热衷于共管有很大关系。我当时并没有他们想的那么多,没有他们那样兴奋,但却从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不少国际上的事情。我与他们的感受也不同。他们因调查团的态度而发生了共管的幻想,而我却由此发生了对日本强大的感觉。由于这种感觉,我越发认为自己的命运是无法跟它分开了。
关于西方列强在“满洲事件”上的态度,我早就听郑氏父子等人不断说过这类的话:“别看日内瓦、巴黎(国联)开会开得热闹,其实哪一国也不打算碰日本,欧战以后有实力的是美国,可是连美国也不想跟日本动硬的。”精通英文、日文的郑垂不时地把外国报纸上的舆论告诉我,说美国不少报纸言论是担日的。他曾有根有据地说了一些非公开消息,例如美日曾有密约,美对日本在东北的行动有谅解,等等。他还很具体地告诉我,早在事变前美国方面的重要人物就劝过蒋介石,把满洲卖给日本,让日本去碰苏联,以收其利。
事实上,喜欢吹牛的郑氏父子并没有撒谎。在当时的《东方杂志》上,就可以找到《纽约论坛报》、《纽约日日新闻》等报纸上的袒日言论的译文。比如,前者有这样的话:“日人军事行动,乃对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政策所不能免之反响”,后者:“日本继承俄国在满洲开发,至于今日,其功绩之伟大,为世人公认。”国联通过派遣调查团的决议,确曾遭受到美国的反对,理由是:“此种行动足以刺激日本国民的情绪”,国联在一次会议上,打算做出要求日军退出满洲的决议时,美国国务卿凯塞尔就公开表示,对此并未附议。这些事实的记载可以从当时的许多报刊上看到。后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一些秘密文件,其中《一九三一年美国外交文件》一书,公布了那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美驻日大使福白斯交给日本外务大臣币原的一份党书,透露了美国政府当时“曾劝中国政府采取妥协步调”。至于日美对东北问题的秘密谈判,则在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号的《国际事件》(International Affairs,1935 Dec.)上据西·莱特的一篇文章《美国人对远东问题的观点》(Q.Wright:American View of the Far Eastern Problem)中揭露了出来。
“调查团要来了,”郑孝胥是这样告诉我的,“国民党请他们来调查,想请他们帮忙对付日本,其实他们是不对付日本的。他们关心的一是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二是对付赤俄。他们在东京跟内田康哉(这时已出任日本外相)谈的就是这个。用不着担心,到时候应付几句就行了。依臣看来,国民党也明知道调查团办不了什么事,说不定国民党看到了国际共管满洲的好处。”
后来事实证明,郑氏父子说的话大部正确。
沈阳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一再电张学良转命东北驻军:“为免事件扩大,绝对不抵抗。”四天后,即九月二十二日,蒋在南京全市国民党员大会上宣称:“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同时,对内却毫无和平与公理,用最野蛮的办法加紧进行内战。九月三十日,国民党向国联请求派中立委员会到满洲调查。经过几番讨论,到十二月十日才得到日本同意,做出组织调查团的决议。调查团由五国委员组成,即英国的李顿爵士、美国的佛兰克洛斯·麦考益少将、法国的亨利·克劳德中将、意大利的格迪伯爵和德国的恩利克希尼博士。团长是李顿。一九三二年二月三日调查团启程,先在日本、上海、南京、汉口、九江、宜昌、重庆等地转了一圈,又在北平住了十天,到东北的时候已是五月份了。在这期间,南京政府宣传着“等待公理的判断”,而日军则攻占了锦州,发动了淞沪战争,成立了“满洲国”。除了这些被“等待”来的结果之外,还有一个在各国干预下产生的《淞沪停战协定》。根据这个协定,南京政府的军队从此不得进驻淞沪地区。
五月三日这天,我和调查团的会见,用了大约一刻钟左右的时间。他们向我提出了两个问题:我是怎么到东北来的?“满洲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在回答他们的问题之前,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大概他们做梦也没想到的念头。我想起当年庄士敦曾向我说过,伦敦的大门是为我打开着的,如果我现在对李顿说,我是叫土肥原骗来又被板垣威吓着当上“满洲国元首”的,我要求他们把我带到伦敦,他们肯不肯呢?我这个念头刚一闪过,就想起来身边还坐着关东军的参谋长桥本虎之助和高参板垣征四郎。我不由地向那青白脸瞄了一眼,然后老老实实按照他预先嘱咐过的说:“我是由于满洲民众的推戴才来到满洲的,我的国家完全是自愿自主的……”
调查团员们一齐微笑点头,再没问什么。然后我们一同照相,喝香摈,祝贺彼此健康。调查团走后,板垣的青白脸泛满了笑意,赞不绝口地说:“执政阁下的风度好极了,讲话响亮极了!”郑孝胥事后则晃着秃头说:“这些西洋人跟臣也见过面,所谈都是机会均等和外国权益之事,完全不出臣之所料。”
这年十月,日本《中央公论》上刊出了驹井的一篇文章,郑垂把译文送来不久,《调查团报告书》也到了我手里,这两样东西,给了我一个统一的印象,正如郑氏父子所判断的,调查团所关心的是“机会”与“门户”问题。
驹井的文章题为《满洲国是向全世界宣称着》,内容是他与李顿等人会见的情形。现在郑垂的译文已不可得,只有借助于一篇不高明的译文,是陈彬龢编印的《满洲伪国》里的。文章中说,李顿第一个向他提出问题:“满洲国的建设不稍嫌早些么?”他回答了一大套非但不早,且嫌其晚的鬼道理,然后是——
其次麦考益将军问:“满洲国宣扬着门户开放主义,果真实行了么?”
我立即回答说:“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是满洲立国的铁则。”
李顿再询问:“满洲国实行着机会均等么?”
我略不踌躇地说:“机会均等,贵国在中国已有其先例,即前清末叶,中国内政极度糜烂,几全失统一之际,罗浮脱·赫德提议清廷说,倘然长此以往,中国将完全失其作用于国际间,不如依赖西洋人,海关行政,亦有确定之必要。于是清朝立即任命罗浮脱·赫德为总税司,海关行政方得确立。由于海关上使用着许多英、法、日等国人,在中国被认为是最确实的行政机关,因此列强借款给中国,中国道得在财政上有所弥补。英国人曾以海关为施行机会均等之所,但是我们日本人,要想做这海关的事务员,则非受等于拒绝的严格的英语试验不可。
“……我们满洲国,是满洲国人和日本人协力而建设的国家,因之新国家的公文,均以满洲国语和日本语发表。所以任何国人,金能完全使用满日两国语言,并能以满洲国所给与之待遇为满足,则我们当大大的欢迎。这就是我所说的机会均等。”
我继续着问:“你们各位还有旁的询问么?”
旁的人都说:“此外已无何等询问的必要了,我们已能充分理解了满洲国的立场,愉快之至!”
国联调查委员在离开新京时,我送到车站上,那时候李顿握了我的手小声地说:“恭祝新满洲国之健全的发达!”同时用力地握了下手就分别了。 这次谈话,使郑孝胥父子感到了极大的兴奋,郑垂甚至估计到,国联很可能做出一个国际共管满洲的决议来。后来调查团的报告书公布出来,使郑氏父子更有了信心。调查团的报告书中所代表的国联,正是以郑氏父子所希望的那种中国的管理者的态度出现的。报告书明白地说:“目前极端之国际冲突事件,业经中国再度要国联之干涉。……中国遵循与国际合作之道,当能得最确定及最迅速之进步,以达到其国家之理想。”这位管理者明确地表示:日本“为谋满洲之经济发展,要求建设一能维持秩序之巩固政权,此项要求,我等亦不以为无理”。但是,这位管理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惟有在一种外有信仰内有和平,而与远东现有情形完全不同之空气中,为满洲经济迅速发展所必要之投资始可源源而来”。这就是说,要有列强各国共同认定的那种“信仰”才行,这就是郑氏父子所向往的由各国共同经营,利益均沾的局面。
郑氏父子关于反苏问题的估计,也得到了证实。调查团说,它理解日本称满洲为其生命线之意义,同情日本对“其自身安全之顾虑”,因此,“日本之欲谋阻止满洲被利用为攻击日本之根据地,以及为在某种情形之下满洲边境被外国军队冲过时,日本欲有采取适当军事行动之能力,吾人均可承认”。不过调查团又认为,这样做法日本的财政负担必大,而且日本在满军队受时怀反侧之民众包围,其后又有包含敌意之中国,日本军队能否不受重大困难,亦殊难言。
在刚看到报告书的那几天,郑孝胥曾兴致勃勃地告诉过我,“事情很有希望”,说胡适也在关内发表论文,称誉报告书为“世界之公论”。可是后来日本方面的反响到了,他父子大为垂头丧气。尽管调查团再三谈到尊重日本在满洲的权益,甚至把“九一八”事变也说成是日本的自卫行为,日本的外务省发言人却只表示同意一点,就是:“调查团关于满洲的建议,大可施于中国与列强间的关系而获得研益,如制定国际共管计划者,是也!”至于对“满洲”本身的共管方案,根本不加理睬。郑孝胥后来的失宠和被弃,即种因在对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热衷上。
在国联调查团的报告书发表之前,我曾经设想过,假如真的像郑氏父子希望的那样,将东北归为国际共管,我的处境可能比日本独占情形下好得多。
(参见《我的前半生》第六章《伪满十四年》之四《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在一个中立的历史观察家看来,在国际地位方面,现在的“中华民国在台湾”和那时的“满洲国”都不是联合国或国联的成员国,年年想加入而年年不得加入,还被中国(那时的中华民国和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竭力排除得越远越好。
为什么现在北京一反常态,主动向联合国和国际列强们公告那个本来属于“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显然,这并不是在控告走向台湾独立的陈水扁政府,而是在控告那个节制台湾不力的美国政府,至少是把美国政府“两岸调停人”的特权剥夺了或分散了。正如当年中华民国是向国联控告日本帝国而不是控告国联还来不及承认的满洲国。
对比来说也是如此:现在让北京感到严重关切的其实不是陈水扁政府而是布什政府。
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时殷弘,3月2日在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的采访时就说,中国政府把台湾问题拿到联合国去的做法确实是很大的变化。他说:“这可见陈水扁‘废统’对中国政府的刺激之大,也显示中国政府认为‘废统’的潜在危机是严重的。”他指出“废统”事件让北京发现美国靠不住,因而希望借助国际力量稳定台海局势:“两岸局势会影响东亚的和平稳定是一个事实,中国把台湾问题拿到联合国去,是希望动员国际力量来约束陈水扁。这么做的另一个用意是,一旦中国被迫要采取行动,至少也能获得国际社会的容忍或理解。”
时殷弘的这一解释是无法成立的:从中立的角度看,既然世界独一的超强(美国)都无法阻止陈水扁,其他分散的“国际力量”又如何能够约束陈水扁呢?看透时殷弘说法之无法成立,并不需要高深的理论和超群的智力。布什政府推行的伊拉克战争早就说明了这一点。美国既然无法阻止伊拉克抵抗运动,那么又如何能够阻止台湾独立运动呢?
同样是在决定命运的2006年3月2日,台湾陆委会主委吴钊燮接受路透社专访时说,“两岸应展开政治性对话,且只要是在全台人民同意下,不排除与大陆发展任何形式的政治关系。”吴钊燮说,台湾无意改变现状,“是中国在渐进式的并吞台湾”,破坏两岸现状,才迫使台湾必须采取行动自我保护。吴钊燮对台中关系的这一看法,与“七七事变”前夕国民政府对中日关系的看法,其实也有神似之处。历史就是这样在不同的维度中不断重复。
谢选骏:走向对美宣战的中国(003)
April 2 2006 at 8:46 AM Anonymous
谢选骏:走向对美宣战的中国(003)
(博讯2006年4月01日)
谢选骏更多文章请看谢选骏专栏
台湾《自由时报》3月3日报道说,中国为“终统”问题到联合国告状,针对此一不寻常的举动,东吴大学政治系副教授罗致政3月3日指出,此举对台湾应属“短空长多”,即短期不利但长期有利。其理由是:中国这样做,从短期来看会使台湾受到较大的国际压力,但从长期看则等于具体落实了“台湾问题国际化”。他认为,中国到联合国告状的举动,其实就是要迫使国际接受所谓的“一个中国”,而且内容必须由中国自己定义。不过,比较上次台美间公投争议,美国这次对“终统”反应趋理性。上次美国藉布温会抒发对公投不满,引发国际连锁跟进的现象,这次应该不易发生。他分析说,中国目前正为“终统”问题气愤难耐,未来如何出招仍待观察,但中国迫使各国在台海议题上表态,却忽略了各国最多能做的,只有呼吁维系台海和平稳定,并鼓励对话。过去中国注重在拉拢邦交国,现在则是已经建交的国家,还要求进一步认同“一中”。和平是中性的名词,不只约束台湾,更约束中国,比较起来,和平对台湾更有利,未来中国试图以非和平手段对付台湾,各国同样有立场表达意见,因为中国现在做的,就是要国际在台海议题上发言。
(博讯 boxun.com)
好像是为了印证这位罗先生的判断,中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对于“终统”事件就作出了自相矛盾的”“短期和长期不同的反应”。
台湾的《东森新闻》3月2日报道说,面对陈水扁宣布终统后,今年大陆两会是否启动反分裂法备受关注,3月2日举行的政协记者会上,虽然大陆官方批判声依旧不断,但对于会不会启动反分裂法,仍然回避没有多说。政协人大第十届第四次会议即将召开,2日下午,北京官方举行记者会公布会议内容,对于陈水扁宣布终统,官方照样批判,但对于会不会在会议中启动反分裂法,官方态度低调。政协发言人吴建民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已表谈话,另外,国台办也发表声明,我们政协委员对这些谈话声明都是十分拥护的。”“政协会议是否启动反分裂法待观察——这次政协会议期间,中共中央将有专门的研究政协工作会议,对政协的政治功能有新的定位。全国政协除参政议政外,另一重大功能是‘统一战线’。未来政协统战工作,核心议题是两岸关系;中共领导层会有什么新的对台统战部署,是另一关注点。”
而香港《文汇报》3月3日报道说,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定于下午3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北京消息人士透露,全国政协有关部门连夜加班,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工作报告做最后修改,报告将对2月27日陈水扁当局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作出严正回应。据悉,中共领导层已决定,不随陈水扁起舞,要牢牢掌握两岸关系的主导地位。”
北京决心要“掌握主动,不随陈水扁起舞”。刚刚抵京的部分政协委员已经提前拿到未作最后补充的工作报告的文本,里面对于两岸关系问题有较多陈述。据透露,新增加部分与贾庆林在2月28日闭幕的政协十届全国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大致相同。据悉,台湾当局最近宣布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已经发表了讲话。“对于今后全国政协的对台工作,消息人士预料,贾庆林将强调全国政协将坚定不移贯彻中央对台工作的各项大政方针,贯彻胡锦涛提出的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努力团结港澳台侨各界人士,继续推动两岸交流合作,继续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维护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争取和平统一前景。”
法新社的报道对“中国向联合国告状”相当重视。说尽管中国一再重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部问题,不容外力干预,但针对终统问题,中国仍直接诉诸联合国。法新社援引新华社的报导说,中国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已分别会晤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第六十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艾里亚森,向他们转达对陈水扁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的“严重关切”;王光亚说,他在会谈中通报了台湾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所引发的“危险局势”,特别强调此一举动是“对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的挑□,是对台海和平的严峻挑战”。王光亚表示,安南在会晤中说,他在过去两天“也一直严重关注这一事态”,安南对陈总统的言论“所引发的危险局势表示关切”,并重申联合国坚决奉行一个中国的原则。王光亚说,联大主席艾里亚森在会谈中重申,联合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是清楚的,联大有第二七五八号决议,作为联大主席,他会“非常稳妥地处理这个问题”。
而法国“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的主任纪野说,中国就台湾问题与联合国交涉的作法,是“自相矛盾”。纪野告诉法新社:“中国一直非常成功地将台湾排除于所有的多边组织之外,所以中国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会面,某种程度来说,是承认台湾议题成为国际议题,中国现在似乎在诉诸国际社会,对台湾与陈水扁施压。”
接下来的发展却使人们大吃一惊。3月5日中国政协主席、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贾庆林表示,“有机会也可以接触铁杆台独分子。”台湾蓝绿阵营把这解读为“北京统战新策”。因此泛绿阵营呼吁,中国应该和台湾民选的政府进行谈判;不过泛蓝方面则认为,贾庆林的谈话是两岸不同层面展开对话的好机会,民进党不应再瞻前顾后。
亲大陆的台湾《联合报》3月6日是这样报导的:“中国全国政协主席、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贾庆林日前会见台盟等涉台政协委员的时候,就中国涉台团体组织和台湾泛绿人士接触首度进行了指示,他说,包括铁杆台独分子,有机会也可以接触。这是继2002年当时的中国副总理钱其琛在纪念江八点七周年座谈会上首度提出大陆欢迎广大民进党成员以适当身分到大陆参观、访问之后,中国高层进一步提出和台湾深绿人士接触的谈话。对此,台湾行政院长苏贞昌3月7日在立法院接受质询时表示,中国应该体认党对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并且台湾是民主国家,民选政府才是台湾主体的真正代表,中国如果有意和台湾展开对话,不应该选择或是区隔特定对象,尤其不应该回避政府和政府之间的协商。
台湾陆委会主委吴钊燮还表示,台湾立场向来一致,不排除和中国协商任何的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一直以一个中国做为前提条件,阻碍了对话和接触。吴钊燮说:“希望中国大陆那边,就任何的事项,在没有前提条件之下,和我们台湾政府协商接触。”不过,泛蓝的亲民党立委张显耀则表示,贾庆林的谈话是两岸不同层面展开对话的好机会,民进党不应该再瞻前顾后。他说:“民进党可以借这个机会,和北京直接党务部门也好,或是在立法院也好,直接进行私下的沟通接触,其实对于两岸目前情况,确实会起缓和的作用,但是如果一定要推给政府的话,等于间接拒绝了北京做法。”张显耀还认为,北京有意接触深绿民众的做法,在民进党内部也会产生一些效应,比如务实派和温和派会愿意和北京进行某种程度的对话,但是,激进派和保守派则会强烈反弹,这种矛盾在即将举行的中国政策大辩论当中应该会显现出来。
有些事情叫做“当局者迷”。例如泛绿的台联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黄适卓表示,贾庆林的说法,分明是统战分化伎俩,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孤立陈水扁政府。台联呼吁所有泛绿立委,千万不要掉入中国精心设下的陷阱当中,对中国的虚情假意应该坚决拒绝。显然,黄适卓和台联没有发现他们的对手很可能是陷入了某种程度的混乱,而不一定是在执行一项精心策划的阴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ie,Xuanjun:China that is moving towards a war against the US
(003)
从以上记录可见:最早预测了中美战争的人,是谢选骏。
尽管十年前的导火线理由是台湾问题,十年后的导火线理由是南海问题,但是中美战争的本质都是在于争夺西部太平洋的主导权。
尽管十年前的导火线理由是台湾问题,十年后的导火线理由是南海问题,但是中美战争的本质都是在于争夺西部太平洋的主导权。这是美日之间“太平洋战争”的延续。
订阅:
博文 (Atom)
谢选骏:歐洲殖民者後裔不敢面對祖先的罪惡
《印第安人的千年之“病”》(2002-12-23 朱步冲)報道: “在那些日子里一切都好,我们百病全无,而白人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我们的贫穷开始了,战乱开始了,受苦受难开始了。”这段由17世纪初玛雅人写下的诗句,被频繁引用,作为欧洲对美洲灾难性征服的有力佐证。 墨西哥印第安人身穿...
-
《中国官方寻求调停巴以冲突,民间反犹反以情绪高涨》(DAISUKE WAKABAYASHI, TIFFANY MAY, CLAIRE FU 2023年10月30日)报道: 随着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冲突加剧,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战争,中国正加紧努力,将自己定位为中东和平的中立调解人。 中...
-
认同的重量:《想象的共同体》 [1] 导读 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公正地表现自我;我们尚未形成一致的思想境界,因为这种境界需要直言的批评、真实的创新以及真正的努力,而我们既未曾创造也未曾经历过这一切。 [2] — — 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Said) 同情弱小民族的“入戏的观...
-
儒教病 (一) 《到底要怪儒教到什么时候?》(韩升勋 2023-03-07)报道: 2016年3月16日上午,“2016年春期释典”在首尔钟路区成均馆路成均馆大成殿举行。“释典”被指定为韩国第85号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20多年前传奇畅销书《孔子死了国家才能生存》发行以来,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