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17年2月27日星期一

谢选骏:基督徒还是小人儒  







“小人儒”是什么意思?



指追求名望的儒者。 一说指无远大见识, 只追求眼前小功利的儒者。



《论语·雍也》: “子谓 子夏 曰: ‘女为君子儒, 无为小人儒!’”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 “君子为儒将以明道;小人为儒, 则矜其名。”

邢昺 疏: “言人博学先王之道以润其身者, 皆谓之儒。 但君子则将以明道, 小人则矜其才名。”



刘宝楠 正义: “君子儒能识大而可大受, 小人儒则但务卑近而已。君子小人以广狭异, 不以邪正分。 小人儒不必是矜名, 注说误也。”



王迈 《简同年刁时中俊卿诗》: “间有小人儒, 旁献生财策。”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一摺: “衰哉堪恨您小人儒, 呜呼不识俺男儿汉。”



朱权 《荆钗记·觅真》: “弃旧怜新小人儒, 亏心折尽平生福。”



《君子儒""小人儒" :儒者未必是君子》说“于丹论语心得”第56页这样说:孔子曾经直截了当地跟他的学生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就是说,你要想着提高修养,不要老惦记眼前的一点点私利。孔子从来不说做君子就要像谁谁谁那样,在孔子看来,做君子就是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让自己成为内心完善的人。因为只有你的内心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这两段文字出现在《于丹〈论语〉心得》之四“君子之道”中。于丹用了整整这一章的篇幅来讨论“究竟什么是君子”,得出的最终结论是:由此可见,“君子”这个《论语》中出现最多的字眼,它的道理永远是朴素的,是温暖的,是和谐的,是每一个人可以从当下做的;而那个梦想,那个目标,既是高远的,又不是遥不可及的,它其实就存在于当下,也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真君子。(第66页)

在这里,我们先不讨论于丹对《论语》里“君子”的分析是否正确,因为这个问题实在有些大。我们单就来看看于丹对“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的白话解释,大家仔细想想,解释为“你要想着提高修养,不要老惦记眼前的一点点私利”,对吗?大家初次看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也许就会想,怎么“儒”还有“君子”、“小人”之分?因为大家认为,都能称得上“儒”的人,他肯定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修养,不至于还会是“小人”吧。

于丹的解释是不能回答这个问题的。这里,于丹也许只求能蒙混过关,却不曾想到,她的解说牵动了一个历代学者争论不休的公案。那就是对“儒”的本义的争论。最初,“儒”到底指的是哪些人呢?为什么把那些人称为“儒”呢?也许,许多读者对这个问题也迫切想知道答案吧。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历代一些著名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这里仅举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罗列如下:



1、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认为:“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



2、汉代郑玄认为:“儒之言优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又儒者,濡者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



3、宋代刑昺在疏《论语·雍也》时同意郑玄的看法,他说:“此章戒子夏为君子也,言人博学先王之道以润其身者谓之儒。”



4、近者章太炎在《原儒》中认为:“儒在古文字中本是写作需的,而需是求雨的巫觋。”



5、刘宝楠《论语正义》引用《周礼》中的条目把“儒”解释为“教民者之称”,也就是老师的意思。



历朝历代对于“儒”的相关说法还有很多,我们但看上面罗列的五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就足以知道这个问题在历代学界的重要地位了。



现代学者对“儒”的解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这两种看法基本没有跳出前人的范畴,不过在前人的理解上有所阐发罢了。一种持“柔”说,这种说法源于许慎的《说文解字》。在20世纪30年代初,胡适在他的《说儒》中就解释“儒”的本义为“文弱迂缓的人”。郭沫若不同意胡适的看法,在《驳说儒》一文中他认为:“儒之本义诚然是柔,但不是由于他们本是奴隶而习于服从的精神的柔,而是由于本是贵族而不事生产的筋骨的柔。古人称儒,大约犹今之人称文诌诌、酸溜溜。”这也不失为一种新见。到了20世纪50年代,饶宗颐在他的《释儒》一文中认为《说文解字》中虽把“儒”解释为“柔”,但其意并不是“柔弱迂缓”,而是“安”、“和”的意思,认为这才与儒家的核心思想——“中庸”、“中和”相一致,这又是一种新的见解。



另一种持“需”说。此说在20世纪初由章太炎首先提出,认为“儒之名盖出于需”,而“需”指的是求雨的巫觋,其实就是主持祭祀求雨仪式的祭司。这也代表了一派学者的看法。



两种说法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我们先不论“儒”的本义究竟是什么,但就“儒”而言,在孔子生活的时代,是社会的一种行业,在这一点上还是很多学者持相同意见的。



有学者认为,孔子少年时期,家道中落,过着贫穷生活,“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后因友人的推荐,他得以在贵族家中充任下层小吏,帮助贵族办理婚丧庆吊之事,从事的就是“儒”这种职业。“儒”这一职业极有可能是从《周礼》中的“卜师”、“丧祝”、“司巫”等职业分化而来。当然从事这种职业,还是需要具备一些专门的知识来更好地为贵族服务,这些知识有可能就包括贵族平日为人处事的规范、管理国家或家族事务的知识、国家庆典、家族红白喜事等仪式上的礼节等。



也有学者认为,“儒”本来行动的目的其实是“求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为了当官,后来才逐渐转向“任教”,相当于现代的教师,而孔子有可能就是促使这种转变的一个关键性人物。因此,我们后人把他作为儒学的创始人,也认为他是中国师道的创始人。在那些向孔子求学的门徒中,比较早期的那些弟子,大多还是抱着“求官”的目的,而比较后期的那些弟子,则更多把目标转向“为师传道”。



对于“儒”这种行业的性质,上面两种说法尽管还有很大的差异,但都有各自的合理性。



在大概了解了“儒”这种职业之后,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孔子的“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到底说的是什么。



其实,对于这话的理解,早期儒家学派的一位代表人物就曾在著作中提到过。他,就是战国末期儒学的大师——荀况。



在《荀子·非十二子》篇中,荀子认为:弟佗其冠,其辞,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正其衣冠,齐其颜色,然而终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贱儒也。偷儒惮事,无廉耻而耆饮食,必曰君子固不用力,是子游氏之贱儒也。

荀子在文中所说的“贱儒”,相当于《论语》里所说的“小人儒”。荀子的大意是说:把帽子戴得歪歪斜斜的,说起话来却平淡无味,还要故意模范着圣人禹、舜的样子,这是像子张这样的低贱的儒者所为;衣冠穿得很整齐,神情很庄重,却装出谦虚的样子整日不说话,这是像子夏这样的低贱的儒者所为;懒惰而又胆小怕事,没有廉耻之感却又贪吃贪喝,并且借口说君子本来就不用劳动,这是像子游这样低贱的儒者所为。



我们怎么理解荀子对他们的抨击呢?



我们知道,自从孔子死后,儒家学说便分成许多流派,这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儒分为八”,在这些派别中尤其以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两个派别最有影响力。在上文中,荀子巧妙地借用《论语》中“小人儒”的概念,来对其他流派进行批判。这些批判,语言上虽然不免有点激烈,但荀子针对的都是被批判者的举止言行、品行操守,与儒家学说思想本身关系不大。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对思孟之儒的批斥,还是对子张等儒学流派的抨击,荀子并不是要完全否定他们所信奉的学说理论,而是着力指责他们未能体现孔子儒学真精神,反对他们对孔子儒学的歪曲和背离。



虽然荀子的说法有可能与孔子的本义还是有所不同,但他的说法对我们理解“君子儒”、“小人儒”还是有所帮助的。对于“君子儒”、“小人儒”,钱穆在他的《论语新解》第142页中说:或疑子夏规模狭隘,然其设教西河,而西河之人拟之于孔子。其从学之徒如田子方、段干木、李克,进退自有自见。汉儒传经知皆溯源于子夏。亦可谓不辱师门矣。孔子之诫子夏,盖逆知其所长,而预防其所短。推孔子之所谓小人儒者,不出两义:一则溺情典籍,而心忘世道;一则专务章句训诂,而忽于义理。子夏之学,或谨密有余,而宏大不足,然终可免于小人之讥矣。



钱穆认为,“儒”本来是一种职业,相当于今天我们所说的教师,后来才逐渐成为学派的称谓。今天我们在分析“儒”的时候,我们看重的只是分辨“儒”的真伪,却早已没有“君子儒”、“小人儒”的分别了。因为我们会认为,“凡为儒者,则必然为君子”,这是我们对孔子所言产生误解的根源之一,因为他当时所说的“儒”是指行业而言,而不指学派而言。



钱穆解释了我们今人产生误解的原因,还为我们总结了孔子所说“小人儒”的两种含义。他的说法不一定对,但也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孔子话的真义。或者还有读者会问,既然子夏如钱穆所说,还算是“不辱师门”的,那么在《论语·雍也》中,为何会有“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的记载?



宋代解经大师刑昺在疏《论语·雍也》时说:“子夏于时设教,有门人,故夫子告以为儒之道。”原来子夏在当时已经学有所成,并且自己开始传授弟子了,这就像今天我们说徒弟“学成出师”了,这时,作为老师的孔子对这位已经成为别人师父的徒弟有所告诫,说你要做“君子儒”,千万不要做“小人儒”。这就像代代相传的箴言,体现的完全是孔子教诲学生的一片苦心。



说到这里,请大家对比于丹的“就是说,你要想着提高修养,不要老惦记眼前的一点点私利”的解释,可能我们不能说于丹的说法完全错了,但又实在不敢对其解说表示苟同。这就是所谓的学术“蒙混过关”,用一些大而不当的虚话,让别人觉得这种解法也并无错误,至少这种解说没有与文章的原义对立起来。但我们要说的是,学术的尊严在于它的严谨,不着边际的话,只是对学术尊严的挑战。



……



谢选骏指出:上述话题和基督徒有什么关系呢?



用小人儒之定义“指追求名望的儒者”或“无远大见识, 只追求眼前小功利的儒者”来观察,不难发现基督徒里也有这样的人,前者在教会里追求成功,后者在生活里追求神的保佑。至于耶稣“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的呼吁,则被置若罔闻了。



(于是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马太福音十六章24节》)



更有甚者,则是用“小人儒”来代替“君子儒”,认为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小市民甚至卑鄙小人。例如尼才就说:“只有一个基督徒,就是死在十字架上的那个人。”这就是他看到了他身为新教牧师的尼采之父的恶劣榜样,而推出的普遍化的结论。他忘记了,死在十字架上的不止一人,而基督却只有一位。所以我尊敬那些死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徒为基督徒里的君子儒。这是孔子的君子儒没法相比的,因为连孔子也是一个贪生怕死的儒,因为即使君子也大多如此。



由于华人深受儒家传统影响,华人基督教也深受儒释道甚至民间萨满教的渗透(例如太平天国就是如此受到萨满教渗透),所以“基督徒还是小人儒”对于“米基督徒”(rice christian)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rice christian的中文意思,就是“为物质利益而接受洗礼的基督教徒”。注意。他们在语义上,就是“吃米”的而不是“吃面包”的。



rice christian这样的“基督徒”再多,也是无助于“福音广传”的,因为他们完全可以像文革所召唤的乌合之众那样树倒猢狲散……



小人儒为五斗米折腰,rice christian这样的“基督徒”何尝不然。

谢选骏:新年贺词显示改朝换代心理    







网上有条祝福语:



工作顺治,生活康熙,体魄雍正,功(*)业乾隆,万事嘉庆,前途道光,财富咸丰,內外同治,千秋光绪,亿(**)众宣统!



大清全体皇帝预祝朋友们春节幸福快乐!鸡年大吉大利!



*原文为“事”,但和下文“万事嘉庆”的“事”重复了,谢选骏改为“功”。)



**原文为“万众宣统”,但和上文“万事嘉庆”的万重复了,谢选骏改为“亿”。)



谢选骏指出:



皇帝给庶民拜年,这显出强烈的改朝换代心理。



死人给活人拜年,这显出渴望天翻地覆的心理。



改朝换代,就是革命。



革命一般指“关于意图推翻政权的武装活动”,也叫“举事”、“阴谋颠覆政府”。



在汉语中,古代以王者受命于天,故称王者易姓,改朝换代为“革命”。比喻指改朝换代,例如:商汤推翻夏朝的行为称为“汤武革命”。《周易?革卦?彖传》:“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古代中国人相信上天授权统治者管理天下,乃为“天命”。当统治者失德,不敬天,不法祖,不勤政,不爱民,弄得天怒人怨,天命就要更改,这就叫“革命”,即“革除天命”。革,变革;命,天命。



革命在政治学上经常相对概念是“改革”。前者是对现行体制推翻或取代,后者则是体制内大规模修改,通常是有系统的计画。



现代“革命”一词,是英语:revolution的对应译名。这个名词源自拉丁语:revolutio,本意为翻转。这个字在13世纪时,成为法语:revolucion,并于14世纪进入英文,成为英语revolution



按照现代观念,社会革命可以理解为:一个利益团体为争夺另一个利益团体的利益,从而产生的武装暴力手段。在现代中国,孙中山认为,革命意思与改造是完全一样;先有一建设计划,然后去做破坏之事,这就是革命之意思。



明治维新的“王政复古”,类似欧洲意义的“革命”。在前工业时代的欧洲思想观念里,由于人、社会与自然都是神所创造,和谐共存,形成一种宁静秩序。如果自由民单方面依赖旁人,并且失去了“德(virtus)”,即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统一,那么整个社会、单独的团体及个人,都会受到持续存在的corruptio (堕落)的威胁。这就可以回到原点,由“乱”重新回归到“治”。实际上,我们从现代革命运动一直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总是可以看到回归“旧秩序(公正、公平)”这样的要求。今天“revolution”的新含义,是1789年后产生的观点。



“革命”在社会学以及日常口语中,通常表示一种极端、常带有暴力、对现存政治和交际关系社会变革(颠覆)。它由创新者尽可能秘密组织团体发动,并得到大多数人支持。



如果没有极端社会变革,只是由一个组织或者一个紧密联系的关系网发动,且只有较小群众基础,一般称这种行为为“政变”,或者有军队参与时称为“叛乱”。这时“革命”就成为一种辩解。



“革命”这个概念,还被用于没有在很短时间内发生的社会变革,例如全球范围持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的‘革命’”,或者从英格兰扩展到整个欧洲大陆的,发生于17501850年间的“工业革命”,而这个“革命”又成为这段时期各个政治“革命”的前提条件。



革命,指权力或组织结构的根本性改变,这些改变是在相对短暂的时间中发生。人们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中所进行之重大变革。



进一步的延伸,人们改造自然的重大变革也被称为“革命”,有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等。而人们改造社会之重大变革,也叫社会革命。革命不同于改革,一般而言,革命是指由下而上对当前制度进行根本上的变革,例如在政治层面上,由下而上以暴力推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社会革命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往往由于新的技术发明推动。相对来说,改革则是由上而下的变革。



革命与起义或叛乱有本质上的分别,前者目的是为了改变政治制度,著名例子有法国大革命。后两者则为了更换当前的政权,而非制度革新,例子有大泽乡起义到太平天国等一系列事件。因此,严格来说中国第一场真正的政治革命是辛亥革命。但迄今没有完成,因为中国现在流行的“只有共和没有民主”的专制制度。



回到上述“新年贺词”依然是“只有共和没有民主”:



工作顺治,生活康熙,体魄雍正,功(*)业乾隆,万事嘉庆,前途道光,财富咸丰,內外同治,千秋光绪,亿(**)众宣统!



大清全体皇帝预祝朋友们春节幸福快乐!鸡年大吉大利!



皇帝给大家拜年,这是共和;但是民主呢?选举呢?一人一票呢?税务透明呢?全都没有!



所以中国需要改朝换代!



只有改朝换代,才能降低税负!



只要改朝换代,物价立即下降一半!



谢选骏还指出:为何戊戌变法、“光绪改革”不能成功?原因之一,就是西太后这个老妖婆,竟然用她公公的“道光”,来延续她继子的“光绪”,这就犯了名讳、乱了伦常。所以老妖婆一死,“大清朝”就变成了“大倾巢”。



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伪清的覆灭,连带四万万清奴一起受害,迄今百多年了,只有共和,没有团结、没有和平、没有民主,仍未结束社会苦难。



悲哉。



中国亟需改朝换代。



2017年大年初一

谢选骏:西方世界的人血馒头



    
《特朗普:自中国加入WTO7万家工厂已倒闭》说2017223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与20余家美国制造业高官座谈。
   
    25
日他又批评美中贸易对美国制造业造成冲击,称自从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美国已经有7万家工厂倒闭。他还说:美国与中国有将近5千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所以我们要采取合理的行动。
   
    
特朗普是在白宫会见20多名美国制造业企业的高管时作上述表示的。他又说:美国1994年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后流失了三分之一的制造业就业岗位。
   
    
据美国各大媒体报道:福特汽车、强生制药、艾默生电气、美国钢铁等24家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参加了这次会议。特朗普在就职后的第一个月便向美国企业施压,已经与制药、零售、汽车、航空、电子等产业的美国企业高管举行过类似会议。要求他们把工作岗位留在美国。  
   
    
特朗普承诺将推出一系列计划,这些计划将产生有利于企业的结果,包括全面税制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是他竞选承诺的一部分。
   
    
另据报道:特朗普25日接受路透社访问时,称中国在货币操控上是“了不起的冠军”。特朗普虽然上任第一天没兑现竞选时的承诺将中国列为货币操控国,但特朗普表示他对中国操控人民币汇率的看法并没有“缩回去”。
   
    
不过美国新任财政部长梅努钦(Steven Mnuchin 25接受国家广播公司(CNBC) 访问,被问到美国是否计划短期内将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时,表示:他尚未准备好对中国的货币实务做出定论。
   
    
······
   
    
谢选骏指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的流逝之最大好处,就是让观察者更能看清事情的真相。1989年六四屠杀后,台湾带头、日本紧接、欧洲追随、美国最后,都一一取消对于屠夫政权的制裁,进入中国大陆攫取血汗工厂的利润。其顶点就是允许中国大陆带着极权政治体制一起进入世贸组织。结果如何呢?滴着殷红液体的人血馒头固然好吃,但是却是有毒的,其害处可能胜过疯牛病。台湾、日本、欧洲、美国,最先垮台的就是台湾,日本紧接陷入20年停滞、欧洲追随导致联盟崩溃,美国最后也到了今天非得大变不可的地步······
   
    
这就是“六四屠杀的滞后效应”。
   
    1989
年发生在北京的民主运动和六四屠杀,真是伟大。不仅在当时就摧毁了整个共产主义阵营,而且在半个世纪以后还彻底改变了其余世界的基本格局。
   
    
六四屠杀,给西方世界送来了人血馒头。
   
    
七万家工厂倒闭,这只是冰山一角。

1979年8月2日幻想天子






1979年我到了万县对岸的陈家坝,就是母亲梦见龙死的地方。我发现陈家坝是一个码头,有小路蜿蜒上山,陈家坝镇就在山上。那条小路的形状,非常像一条龙,而陈家坝码头就像龙头在“饮马长江”……船离开万县,我就开始写《天子》。



“天子论”的第一篇就是在离开万县的轮船上写的。那艘轮船凌晨起航,所以大姨妈他们找到熟人晚上送我上船,我一人在船上过了一夜,写下了“幻想天子”——“天子论”的第一篇。10月初回到北京后,连续写了半年多,结成了《天子》的主要部分。)





(一)



天子没有祖国、没有故乡、没有人间的一切牵挂,斩断一切世俗的纷扰。不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不论是环境上的,还是心理上的。“用流六虚、变动不居,唯道是从,唯天是遵”。这就是天子伟大而不同凡响命运的真实写照。



他一个孤独的流浪者,在这茫茫的现世,没有什么东西能使他产生长长的眷恋并使他为之深深沉醉。只有那凡人不可感测的天命,才能常常吸引他渴慕的灵魂;并且也只有被他的睿哲文明揭示出来。



一种深沉的感动击中了我:天子不是人,而是人与天之间的灵媒,他的国不在人间,而在天人之际!天子被人们视为怪异是不足为奇的,因为他的行为实非人的行为,而是体现天命的救赎:对人群实行救赎的行为。这种行为是无私的,它不要求回报与利益,因为它本身就是最大的回报与最大的利益:最大的回报是对天命宠爱的回报;最大的利益是对人群实行救赎。他对人群实行救赎并非出于对人群的爱,而是由于天命纯粹的崇仰、对宇宙生机的无限缅怀。



(二)



任何囿于集团、民族、种族甚或人类的“爱”,都是一种自我中心主义的扩大,自我中心主义的人情兽性不足为法,因为它会损害天命浩荡的真诰汪洋,使真道蒙染烟尘。彻底弃绝“有所囿”、“有所蔽”的人情兽性,天子达到了无我无私睿哲文明,格于上下的伟大圣境:无私就是排除了一切程度和一切形式的自我中心主义,即使是以利他主义为表现形式的自我中心主义。



天子无情。但有一股深沉的思虑永远纠缠着他;但这不是一种人情兽性浪潮的左右。天子也许未能断绝七情六欲,但他只将七情六欲化为顺遂易道的冲动。这样,七情六欲不是消极的,甚至成为积极的了。



(三)



“孤云飘泊复何依”、“身世浮沉雨打萍”就是衰世中等待着天子的命运。天子是身不由已的,天子是不属于他自己的。然则,天子也同样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真命天子乃是一切国家和一切时代所共同享有的。所以天子的孤独、他的飘泊、他的无依、他的浮沉以及一切世俗意义上的苦难都只是现象而非本质——天子的本质不是孤独,而是集万物之乾元的易道、天命在人间的伟大映象;天子的本质不是飘泊,而是像磐石一般地立于伟大使命的召唤上;天子的本质既非无依更无浮沉,而是终始不渝惟精惟一地去体现他自己的本性,这一自我体现我们不妨将之视为易化——历史在人间的体现。



我们应该说,天子的孤独成全了他的奄有四海:“奄有四海”不是表层的“全部占有”,而是具有创造深度的“全部占领”,所以是“为而不有”式的填充。



天子的飘泊成全了他对世界的填充:天子游漾在易化之中,天子的浮沉成全了他对宇宙的吞吐,天子的无依成全了他的“普济苍生”。



面对天子,我们不可用常人的尺度:天子无从窥测、无法妄评。天子沟通天地人,兼三才而用之,这伟大明王也是天之明命的创造者与实践者。“乾元资始”,发育万物;是伟大创造者。“坤元作成”,厚载万物”,是伟大行动者。



孤独、高洁、清爽,超凡入圣、无牵无挂、与天合一,称为“雪巅上的意境”、“俯视万类的心机”……





(四)



寻常的事物不足使天子为之动容,天子的情感思虑不为现象而浪费,他有更重大更紧迫的用途。寻常的道德善恶、寻常的毁誉得失,寻常的一切理,不足准绳天子的行动。“超一切理”——就是天子的人格,就是颠扑不破的证据。



天子的超一切理就是“创造”,是“乾元的化身”——一切理都是他的伸张、他的支派、他的附庸。一切理都像光芒一样,出于天子,出于永不沉沦的光源……



宇宙冲动的最高象征。



太极的无极。



圣德。


谢选骏:古代的天子图式






《尚书》中的《尧典》一篇,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道统神话(区别于原始宗教神话)的最重要的经典。它的多层面内容跨越了夏、裔、周三代,成书年代历经有周八百余年。因此,它反映着先秦时代中国民族的最深刻的一些理想。《尧典》,以尧、舜两位“远古神祗——近古帝王”的活动为主要描写对象(伪《古文尚书》并因此从中分出一部《舜典》)。而尧与舜,恰恰被视为古代“圣人——天子”的典型形象。这就为我们展示了“天子”观念的原始内涵:



“稽(考)古帝尧,曰放勋。钦文明(文,除有“文明”、“章法”等含义,还指宇宙的秩序,如“天文”的“文”);思安安(蔡沈释“安安”为无所勉强、顺乎自然)。允恭克让(“克让”,指能够让贤引退),光被四表(光耀四方大地),格于上下(沟通上天与人间)。克明俊(“俊”,古上帝名,引申意为“大而突出者”)德,以亲九族(九族,指宗族、大家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指百官族姓、国家支柱)。百姓昭明(指社会政治健康),协和万邦(万邦,指大文化圈内的所有政治实体与自治单位)。黎民于变时雍(天下人民因天子而获得普遍的和平)。”



这些德行,有不少是上帝之子特有的功能如“格于上下”、“光被四表”等等。而开宗明义,展示的恰是天子神圣性:他谦恭地从明悟宇宙秩序中获得了启示,思想因而倾乎自然的节律。他忠于神圣的使命,但不眷恋世俗的权势,他的人格之光照耀四极,沟通神人两界……中国道统神话中强烈的世俗伦理精神,使天子获得了一种大自然能力,他不同于宗教神话中神格的超自然能力。因此,天子的社会政治功能,大于他的神圣宗教功能。



天子对社会群体所发挥的影响,则被后来的儒学政治论(如号称“孔氏遗书”的《礼记·大学》篇),悄悄吸取了:“克明俊德被”被引申为“修身”,“以亲九族”伸发为“齐家”,“平章百姓”则是“治国”的原始说法;而“协和万邦”则是“平天下”观念的不那么战国味十足的措辞……儒家的创新之处仅在于,把天子不乏神秘性的“德”换成了儒士刻苦力行的“学”。《尧典》的道统神话在此被儒士们的政治哲学取代了。但此哲学理想,实有神话理想的澜源,殆无疑义。



天子,作为在天人之际“格于上下”的全能沟通者,擅长与天象的启示相感应,他以此调节人类的行为及其节律,以期顺天而应命。天子的创造,不在于个体的发挥,而首先体现为历法的创造及运用——“敬授人时”。这恐怕不是偶然的,这一调合天人关系的基本创造,使农耕民族的生活得以“顺乎天时”、合乎自然,更能应付环境压力、生存压力。其次,天子的创造落实到调理大地的规划上——大地是人的生存空间,治理它,得使人的生活切乎地利。这在《尧典》中,具体化为天子尧对洪水的治理计划。最后,天子禹更以自己的才具出色实现了这一使命。



综合《尧典》给天子描述出的图式,可以说:



天子的头两个步骤是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天子是从自己对天意、天命的感应中再生的,他来自人民中。因此,他的道路是艰辛的,同时也是“上升”的。



《尧典》对舜的兴起所作的描写,同样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天子舜生于逆境,发展了坚忍的美德和广泛的才能,最后经过神话式的典型考验,获得社会群体的承认,执掌神圣统治的权柄:



“谨(诚)徽(美)五典(即五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即总理一切事物),百揆时叙(秩序井然)。宾于四门(担任外交工作),四门穆穆(受到异邦的尊重)。纳于大麓(山脚,引申为旷野、荒山野岭),烈风雷雨弗迷。……正月上日(初一),受终(“禅让”)于文祖(尧)。在(察)璇玑玉衡(天文仪器或是象征天体运行的法器),以齐七政(日,月、五星)。肆(遂)类(特殊情况下的祭天之礼)于上帝,湮(神字旁——祭天之礼)于六宗(受祭的大神),望(一种祭祀)于山川、遍于群神。”



就这样,天子——这人类探索自然、协调自己与自然关系的特殊眼睛——经过离群索居的考验,终于握得了神圣事物(如祭祀上帝)的特权,成为直到人类群体活动的有力之手。



(我们记得,这与《福音书》上关于耶稣基督遭受魔鬼撤旦的诱惑,在旷野禁食四十天的记载,不乏相似。)



在《尧典》中,这只不乏神秘意味的手,大规模涉入一个新的领域——即着力协调人与家族之间关系、家族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世俗领域,修订历法、检查礼器(祭仪与礼仪中必备)和厘定度量衡(这象征为世界确立规范)、四出巡视、划分行政区域、制定并实施刑法,最后,逐次流放了四种危险的敌人:共工、欢兜、三苗、鲧。如此这般,天下大治。……



天子的社会事业与文化使命,不会因其世俗性的死亡而中断。尧死之后,舜的世俗化职能及社会化倾向进一步加强,因此,他成为道统神话范畴中的天子向政治哲学范畴中的天子过渡的中介。这样,天子职能中沟通人与家族、家族与社会关系的一元,至少与其沟通国家与神、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一元,等量齐观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一元越来越多地包括着前一元。“天理”越来越成为“人礼”的变相。



尽管道统化、历史化、世俗化程度如此之深,但在舜和他的“廷臣”如后稷(周始祖)、契(殷始祖)、皋陶、益、朱、虎、熊、罴、夔、龙等神话形象之间,仍然存有显见的演变关系。维系这些关联的核心力量是,一群“远古神祗——近古庭臣”受到道统的强烈吸引和内外压力的持续驱使,下降为人,充当“天子的仆从”,去实现“天之明命”。



中国历史文化的晨曦,就这样破开了它的浑沌态。



摘自



谢选骏



《空寂的神殿----中国文化之源》



全书目录



第一章 启示的力量……………… 2--18

1--1 文化之源……………………………… 3

1--2 民族命运的印记……………………… 8

1--3 当代生活的解毒剂…………………… 12



第二章 圣典的表象……………………20--59

2--1 古代文化的"通例"…………………… 21

2--2 日本的比照…………………………… 26

2--3 《山海经》及其他…………………… 28

2--4 务实的倾向…………………………… 33

2--5 传说的性质…………………………… 38

2--6 《史记》与传统……………………… 44

2--7 家族主义的表现……………………… 49

2--8 家族主义的流弊……………………… 54



第三章 意味深长的分裂………………62--89

3--1 二元并立……………………………… 63

3--2 伏羲、女娲的形象…………………… 67

3--3 显赫的日月之神……………………… 71

3--4 分裂的意味…………………………… 74

3--5 文化心理的两面……………………… 78

3--6 灵魂分裂的两个阶段………………… 83



第四章 主神的缺如………………… 92--115

4--1 至上神问题…………………………… 93

4--2 赵简子的梦…………………………… 98

4--3 自然之神及其他……………………… 100

4--4 人类始祖的来历……………………… 102

4--5 神的风格与族系……………………… 105

4--6 系列及出路…………………………… 109



第五章 混杂的场景…………………… 118--154

5--1 主题的变迁…………………………… 119

5--2 角色的移位…………………………… 125

5--3 错落的映像…………………………… 131

5--4 黄帝的身影…………………………… 136

5--5 涿鹿之战的例证……………………… 143

5--6 "少典氏帝系"………………………… 147



第六章 文化精神和孔子的使命……… 156--193

6--1 古史神话的精神……………………… 157

6--2 "天命""命运"……………………… 159

6--3 独立精神的失落……………………… 165

6--4 中国文化的模式……………………… 170

6--5 孔子之谜……………………………… 176

6--6 殷周文化的结晶……………………… 181

6--7 现世精神的先行者…………………… 188



第七章 《尚书》中的回声……………196--220

7--1 《尧典》与众神的变形……………… 197

7--2 天命观的诞生与发展………………… 201

7--3 先秦文化转换的地理政治背景……… 211



第八章 --------神…………… 222--239

8--1 精神的天梯…………………………… 223

8--2 人格化的理想………………………… 228

8--3 古代的天子图式……………………… 234



第九章 展望………………………… 242--254

9--1 民族文化的复兴之路………………… 243

9--2 "天子"为世界带来的启示…………… 248



空寂的神殿

----中国文化之源

谢选骏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成都盐道街三号)

四川省新华书店发行

自贡新华印刷厂印刷

开本787X960mm l/32 印张10插页5字数 132

19878月第一版 19876月第一次印刷

ISBN7220000197/C·11

统一书号: l7118·187 印数: 1100,000

定价: 1.78

《空寂的神殿----中国文化之源》









71



神话与民族精神

(影印本)

——A Facsimile Reprint of

Mythologies and National Ethos





二十世纪影印系列之一

Twentieth Century photocopying series one





内容简介



这是作者谢选骏先生1986年在中国出版的《神话与民族精神──几个文化圈的比较》的影印本,内容涉及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希腊-罗马、希伯莱、北欧、日本等处的神话研究,并与中国的汉语典籍所体现的神话与民族精神,作了深入浅出的比较研究。全书三十余万字。

《神话与民族精神──几个文化圈的比较》1986年的出版,直接影响了1988年的电视政论片《河殇》,《河殇》1988年的播出,促进了1989年中国的民主风潮,而“六四镇压”激发全球抗议并促成了共产党世界的总崩溃。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is a facsimile reprint of Mythologies and National Ethos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en Cultural Zoneswritten by Mr. Xie Xuanjun and published  in China in 1986. The book consists of Mr. Xie's studies on mythologies and national ethos of the Egyptians, the Mesopotamians, the Indians, the Greeks, the Romans, the Jewish, the Northern Europeans and the Japanese, and is also a comparative study, in penetrating and simple terms, between the above-mentioned mythologies and national ethos and those reflected in the Chinese classics. There are over 300,000 Chinese characters to the book. The publication of the book had a direct influence on River Elegy, the TV series of political commentary, the broadcast of which in 1988 encouraged China's pro-democracy unrests in 1989, the most notable of which was the June 4 unrest in Beijing,  the suppression of which led to global protests and speeded up collapse of Communism world-wide.



谢选骏全集第七十一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XI





(另起一页)

72



空寂的神殿——中国文化之源

(影印本)

——A Facsimile Reprint of

The Temple of Emptiness

--the Source of Chinese Culture





二十世纪影印系列之二

Twentieth Century photocopying series two



内容简介



这是作者谢选骏先生1987年在中国出版的《空寂的神殿——中国文化之源》的影印本,内容涉及中国汉语典籍所体现的神话,以及它对中国民族精神的体现和影响。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is a facsimile reprint ofThe Temple of Emptiness - the Source of Chinese Culture written by Mr. Xie Xuanjun and published  in China in 1987.

The book consists of Mr. Xie's studies on the myths embodied in the Chinese classics, as well as its manifestation and influence on the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谢选骏全集第七十二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XII





73

荒漠·甘泉——文化本体论

(影印本)

A Facsimile Reprint of

Sweet Spring on Desert

——A Dissertation on Cultural Proprioception



二十世纪影印系列之三

Twentieth Century photocopying series three



内容简介



这是谢选骏先生1987年在中国出版的《荒漠·甘泉——文化本体论》的影印本,内容是哲学随笔。

《荒漠甘泉·文化本体论》(南方赤色·夏天的书)是《五色海: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意识形态》的第二部,内容探讨了“文化的本体和宇宙的本原”,体现了作者谢选骏25岁至29岁时的“理论探索和思想模型”。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is a facsimile reprint of Sweet Spring on Desert——A Dissertation on Cultural Proprioception (Red to the South——A Book of Summer) is Part 2 of Sea of Five Colors: Ideologies in the Third Pha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 book explores the noumenon of culture and principle of universe, and reflects Xie Xuanjun the author's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and mode of thinking from age 25 to age 29.





谢选骏全集第七十三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XIII





74

秦人与楚魂的对话

——对《汤因比和池田大作对话》的诘难(影印本)



A Facsimile Reprint of

A Dialogue Between a Soul of Qin and a Ghost of Chu

——A Criticism of "Dialogue" between Toynbee and Daisaku Ikeda



二十世纪影印系列之四

Twentieth Century photocopying series four



内容简介



这是谢选骏先生1988年在中国出版的《秦人与楚魂的对话》的影印本。内容是对于《汤因比和池田大作对话》所进行的诘难。

此书主要部分,见于《历史之穹·秦人楚魂说》(西方白色·秋天的书),是《五色海: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意识形态》的第三部,内容涉及“历史与社会”诸多方面,由此展现了作者谢选骏33岁时对于各种问题的广泛看法和“思想对话”。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is a facsimile reprint of (以下用斜体)A Dialogue Between a Soul of Qin and a Ghost of Chu(以上用斜体),Content is for "Toynbee and Daisaku Daisaku dialogue" for criticism.

The main part of this book, found in the (以下用斜体)The Historic Dome——A Dialogue Between a Soul of Qin and a Ghost of Chu (White to the West-- A Book of Autumn) (以上用斜体)is Part 3 of (以下用斜体)Sea of Five Colors: Ideologies in the Third Pha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以上用斜体).The book touches upon various aspects of history and civilization, and reflects Xie Xuanjun the author's views on broad range of issues and related dialogues at the age of 33.





谢选骏全集第七十四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XIV





75

中国神话

(影印本)

A Facsimile Reprint of

Chinese mythology



二十世纪影印系列之五

Twentieth Century photocopying series five



内容简介



这是谢选骏先生1989年在中国出版的《中国神话》的影印本。内容是对中国不同的多个民族的神话进行了分类研究,其中包括创世神话、洪水神话、英雄神话、神话的舞台、神话的演变、神话的特色等。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is a facsimile reprint ofChinese mythology, The content is to China's many different ethnic myths were classified research.Including the myth of creation, the myth of flood, the myth of hero, the stage of myth, the evolution of myth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yth. This is Mr. Xie Xuanjun published in China in 1989.



谢选骏全集第七十五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XV



76





生命──放歌?悲歌?/中国神话传说

(影印本)





A Facsimile Reprint of

Anonymous lament of life





二十世纪影印系列之六

Twentieth Century photocopying series six





内容简介

1989 年六四大屠杀以后,由于作者被禁止出版名单,这里的两本书,

只能用匿名的方式出版。





1、〖被囚禁的思想〗(《被囚禁的时代》第一部) 一书,是1988 年应“上海人民出版社”邀约而从1980 年以前的私人笔记中整理出来,1989 年春修改完毕,准备1989 年当年出版。但是“六四屠杀事件”以后,上

海人民出版社根据上级指示,把作者已经列入黑名单,不得出版新的著

作了。由于该出版社毁约单方面取消出版协议,拒不出版本书,只得暂

时搁浅出版事宜。到了1993 年,有好事者将此稿送到深圳“海天出版社”,

改名《生命──放歌?悲歌?》,用笔名“玄峻”(谐音“选骏”)出版。





2、〖中国神话传说〗则是为一套丛书匿名撰写的。笔名“叶名”,

纪念六四的死难者,意思是他们的名字只能写在叶子上,随风飘扬了。



A Synopsis of the book



Since the Holocaust on June 4, 1989, since the author was banned from publishing the list, the two books here can only be published anonymously.

1Imprisoned Thoughts(Part One of Imprisoned Era) is a book by Mr. Xie, the contents of which were sorted out of Mr Xie's personal notes before 1980, at the suggestion by the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The revision of the book was completed in the spring of 1989 for the purpose of getting published. The publication was scheduled for the same year. Mr Xie was black-listed, however, by the authorities after the June 4 incident, and the Publishing House was forbidden to publish new books by Mr. Xie. The Publishing House actually tore up the agreement on publication unilaterally, and the publication of the book was shelved. In 1993, some interested people handed over the manuscripts of the book to the Haitian Publishing House, changing the title of the book into Life-- Singing with a Resounding Voice as Well as With a Lament, adopting the pen-name of Xuan Jun for me--homophonic with Mr. Xie's first name.

2Chinese myths and legendsare written in an anonymous way for a series of books. Under the pseudonym "Ye Ming", to commemorate the massacre of the victims of June Fourth, meaning that their name can only be written on the leaves, the wind fluttered.



谢选骏全集第七十六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XVI





77

联想与印证──对中国思想的重新理解

(影印本)





A Facsimile Reprint of

Understanding Originality of the Thinking

of the Chinese by Association and Corroboration





二十世纪影印系列之七

Twentieth Century photocopying series seven





内容简介

谢选骏的《联想与印证──中国思想的理解过程》,通过对于神话、《诗经》

《洪范》《乐记》《周礼》《老子》《孙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十篇“阅读”

和“解释”,展示了一个现代中国人,对于古代中国思想的创造性的理解过程。

全书作于1977 年到1988 年之间,1989 年“六四”以后被禁止出版,1994

曾经匿名“玄峻”得以初版。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of Xie Xuanjun's ── Understanding Originality of the Thinking of the Chinese by

Association and Corroboration ── exemplifies how a modern Chinese scholar tries to come

to grips with the originality of ancient Chinese thinking by reading and deciphering

Chinese mythology and the following ten works Classics of PoetryHong FanYue

JiZhou LiLao ZiSun ZiZhuang ZiXun Ziand Han Fei Zi. The book

was written between 1977 and 1988, was banned after the June 4th pro-democracy

movement in 1989, first printed in 1994 under the pseudonym of Xun Jun 玄峻),

and is now published in a facsimile reprint.

谢选骏全集第七十七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XVII





78





向东方——为历史送行:走出“黄河心理”

(影印本)





A Facsimile Reprint of

Bid farewell to history: out of the "Yellow River Complex"





二十世纪影印系列之八





Twentieth Century photocopying series eight





内容简介

本书是谢选骏先生的文集《向东方》,原名《为历史送行:走出“黄

河心理”》,原来计划在1989 年出版。“六四屠杀”事件以后,出版社单

方面毁约。1996 年,该文集改名《向东方》,匿名“疏野”出版。其中

第二章《走出黄河心理》,是为电视政论片《河殇》写作的第一稿。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is the collection of Mr. Xie Xuanjun "to the East", formerly

known as Bid farewell to history: out of the "Yellow River Complex",

Originally planned to be published in 1989. after The June Fourth Massacre,

the publisher unilaterally breach of contract. In 1996, the book was renamed

"to the East", anonymous "Shu Ye"( 疏野) published. "Shu Ye"( 疏野) is Xie

Xuanjun Newspaper column under the pen name. This book second chapter

"out of the Yellow River Complex", is the first draft for the television political

film "River Elegy"( 河殇) .





谢选骏全集第七十八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XVIII



79





零点哲学

(影印本)



A Facsimile Reprint of

Philosophy of the Null Point



二十世纪影印系列之九

Twentieth Century photocopying series nine



内容简介

本书是《零点哲学·圆形世界象》(北方黑色──冬天的书)的第一稿。是《五色海: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意识形态》的第四部,内容涉及“人生哲学和宇宙现象”方面的问题,由此展现了作者谢选骏28 岁至35 岁时对于有关问题的看法和表达。



A Synopsis of the book

This book is the first draft of the Philosophy of the Null Point——On the Circular Image of the World (Black to the North——A Book of Winter) is Part 4 of Sea of Five Colors: Ideologies in the Third Pha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The book touches upon issues related to philosophy on human life and phenomena of universe, and reflects the views of Xie Xuanjun the author from age 28 to age 35.



谢选骏全集第七十九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XIX



80



天子七书

(影印本)

A Facsimile Reprint of

Seven books about

Tian Zi

(the Son of Heaven)



谢选骏



1994年原版

2016年影印版



二十世纪影印系列之十



谢选骏全集第八十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XXX



内容简介



《天子七书》原名《天子·世界征服者的奏折》,是谢选骏先生1979年——1991年间的作品。“七书”包括:天子永恒者、天子和他的四季、天子的人格、天子的神格、天子崇拜、天子的仆从、祈祷天子。1994年由香港当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利通图书有限公司发行。





A Synopsis of the Book



Seven books about Tian Zi(the Son of Heaven) 以上用斜体)formerly known as (以下用斜体)A Memorial to Throne about Tian Zi(the Son of Heaven)or Conqueror of the World(以上用斜体). These seven books include: Tian Zi eternal, Tian Zi and his four seasons, the personality of Tian Zi, the godhead of Tian Zi, Tian Zi worship, the servant of Tian Zi, praying Tian Zi. These seven books is written by Mr. Xie Xuanjun between 1979 and 1991, published in 1994 by Hong Kong Publishing House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nd Art and circulated by the Litong Books Company, Ltd.





(另起一页)



版权页



书名

天子七书

(影印本)

A Facsimile Reprint of

Seven books about

Tian Zi

(the Son of Heaven)



作者

谢选骏

Xie, Xuanjun



出版发行者

Lulu Press, Inc.



地址

3101 Hillsborough St.

Raleigh, NC 27607-5436

USA



免费电话

1-888-265-2129



国际统一书号

ISBN:



定价

US$69



201612月第一版

December 2016 First Edition






谢选骏:歐洲殖民者後裔不敢面對祖先的罪惡

《印第安人的千年之“病”》(2002-12-23 朱步冲)報道: “在那些日子里一切都好,我们百病全无,而白人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我们的贫穷开始了,战乱开始了,受苦受难开始了。”这段由17世纪初玛雅人写下的诗句,被频繁引用,作为欧洲对美洲灾难性征服的有力佐证。 墨西哥印第安人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