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2年11月4日星期五

谢选骏:对外战争催生了中国内部的的每一次政变



《专访万润南:为什么说习近平把中国带入至暗时刻》(11/05/2022)报道:


2022年10月16日,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共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政治报告。习近平在20大打破中共总书记连任两届的规则第三次连任。

2022年10月16日,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共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政治报告。习近平在20大打破中共总书记连任两届的规则第三次连任。 


中共二十大闭幕式上为什么会出现习近平前任胡锦涛被公开羞辱的场面?中共最高层为什么变成清一色的习家军?习近平治下的中国,前景会越来越晦暗吗?在海外流亡的中国改革开放时代最著名的民营企业家四通集团创始人万润南先生看来,习近平不光防疫清零,“经济清零”,二十大上还完成了反对派清零,团派清零,红二代清零,一句话,他在“准备打仗”。


法广:《民报》九月份报道过您对二十大的预测,您指出习近平的权力将更加集中,且对中共政治局常委人选您也有相当精准的预测。大多数观察人士都指出习近平会连任,但二十大还是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局面,您现在觉得这一局面符合您的预测还是比您想象的结果更坏?


万润南:应该说对任何一个事情的前景和预测都有三种情况,一种是乐观的,一种是悲观的,还有一个就是取中间值。二十大召开之前,有各种传言和预测,许多人希望出现最好的结果,即习在各方压力下放弃连任。这可能就是当时流传习下李上的背景。按照共产党内部有关的规定:七上八下,同一个职位顶多只能连任两届,即使共产党是一个帮派,也有帮规,习也应该遵守。还有一个就是取中间值,也就是出现一个各方势力妥协的结果,习一心想连任,可继续连任,但组成的新班子能够对习的权力形成某种制衡,所以有“三加四”,“四加三”的说法,新旧搭配,让习过渡一届,然后由年轻的上来继任。也就是改革派、团派跟习派之间有一个平衡,最理想的就是制衡的力量多一些,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否则对中共,对国家都很糟糕。悲观值或者说最差的一个结果是什么,习不光连任,还可能要继续连任下去,形成终身制。而新的领导机构全都是他的亲信,把所有反对的声音都消除掉。传言也好,说法也好,总之反映了某种民意。民意一般是橄榄形的或者是枣核型的,两头小,中间大,最好的可能很小,最坏的可能也很小,一般的结果是各种力量妥协,取中间值。所以后来传出了各种方案。但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看到了,是一个最坏的结果,习不光连任,还可能要连任下去,而且,整个班子全是他的亲信,习家军来组成习天下。这种结果,会把中国带到至暗时刻。


法广:果然出现了你所认为的那种最坏的局面,如果我们追溯中共统治历史的话,这种情形似乎也很少出现,即使在毛泽东时期,甚至毛晚年,他已经很昏聩了,也没有做到完全清一色。习为什么做到这种地步,即使为了党国的“长治久安”也应该顾及一点表面的平衡?


万润南:我记得很清楚,毛泽东把“刘邓司令部”打倒了,召开中共九大,毛坐在中间,左边是林彪和一大帮中央文革新贵,右边是周恩来以及一群老干部。我当时写了一首诗,叫做“奸雄能臣两边排”,讲的就是九大。一边是奸雄,一边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治国能臣。所以毛还是要搞平衡。像习这样搞一统天下是少有的,某种意义讲也是最危险的。但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四个字:准备打仗。这是一个战时内阁,完全一边倒,不允许不同声音。包括现在搞的清零封控,他在考虑怎么在战时搞社会控制,搞供销社等等,搞战时经济。习为什么要搞战时内阁,他确实感到不可避免会有一场跟美国的正面冲突。这不光是习这么想,美国最新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认为北京对世界现有秩序的威胁最大,美国的军方、美国的智库也有十年内可能跟中共有一场决战这样的讨论。


法广:假如真的出现这一决战的局面的话,那也是习近平自己一步步把大家引上一个决战的局面?没有人想要战争?


万润南:不完全是。这种价值观的冲突,制度的冲突,整个世界秩序到底是谁在主导,这方面没有妥协余地的。在川普与拜登竞选总统的时候,我曾经讲过,这实际上是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个层次是整个世界要继续全球化还是要逆全球化,拜登和美国的精英们是要继续全球化,而川普则要美国优先,要退群,要缩回去。第二个层次就是对全球化本身的质疑,到底什么是全球化?本来这不是一个问题,方励之当时讲要“全盘西化”,其实就是“美国化”,美国是全球化的标准。但是在中国改开以后的三十年里,实际上有几次机会都给美国错过了。从克林顿开始,就已明确表示对中共要警惕,但他后来变了。小布什时期,发生了九一一,又遭遇2008年的金融危机,几次关头都错过了遏制中共的机会,然后中共壮大了,壮大以后,本来没有疑义的全球化出现了问题:全球化到底是美国化还是中国化,中国现在提出一套标准,什么制度自信,什么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等,所有这些实际上是在用自己的一套模式来改造世界,就是说对现有秩序提出挑战。为什么我们刚才提到对决不可避免,你看现在提到脱钩,提出芯片制裁,高科技制裁,从贸易战打到高科技战,政治战已经开始了,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更何况有一个节点,这个节点就是台湾问题。


二十大颠覆了七中全会的结果


法广:让我们回到开头的话题,如果说如你所言二十大出现了一个最坏的结果,那有一个场面应该是这一最坏结果的象征,一个让海内外,让西方舆论特别惊异的一个场面,甚至有些政论家称,中共二十大会很快被忘记得一干二净,二十大上中共前任总书记胡锦涛被“请走”的那个戏剧性场面,对,您说的那个被强制送走的那个场面恐怕难以忘记。因为大家很明显地看到,胡锦涛是不愿意离开会场的。华尔街日报通过对一个个画面仔细解析,认为造成这一局面是习近平授意的结果。胡锦涛是习近平的前任,他向习近平交班时裸退,被赞之为高风亮节,您判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万润南:比较靠谱的一个前因后果我认为应该是这样的,二十大要产生一个什么样的班子,在十九届七中全会已经达成一种妥协,二十大的结果是对七中全会达成的这一妥协的一个颠覆。按照中共的习惯做法,大会要通过的东西,实际上是在“小会”上形成,到七中全会经过各方妥协达成了一个决定,二十大也只是大家举手,通过这个决定就行了。可以认为这次二十大实际上推翻了七中全会的结果,否则就解释不了胡锦涛为什么感到压抑,后来又被强制离场。而且为什么李克强、汪洋这些人都一动不动?我根据自己对中共内部运作的了解得出的判断是,有可能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情,在七中全会达成了一个妥协方案,这个方案接近所谓四加三:习近平连任总书记,已当了两届总理的李克强像当年的李鹏一样,当委员长,汪洋当总理,把胡春华和丁学祥两位六零后作为下一届的接班人,赵乐际年龄不到继续留任,王沪宁当政协主席。当时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外媒以及香港的『南华早报』都提前报到了几个相互略有出入的预测版本,这也符合共产党的传统做法,他们有意识提前对外放风,免得会感觉突然。胡锦涛是知道七中全会达成的妥协结果的,二十大开幕时,一切如常,闭幕时突然变了,变的原因应该出在中间的两次小组会,会议第一天是公开的,第四天也是公开的,中间两天是小组会,小组会是闭门会议。闭门会议名义上是讨论二十大政治报告和修改党章,但要害是讨论第二十届中央委员名单。七中全会提出了一份二十届中央委员的候选名单,这个名单应包括李克强、汪洋,胡春华在内。道理很简单,首先必须当选中央委员,然后在二十大一中全会上,才有可能当选政治局委员,当了政治局委员才有可能当常委。这个名单胡锦涛应该是看到的,放心了,大家妥协了。也就是习近平可以连任,但是权力要平衡。问题是胡锦涛并没有出席这两天的小组会,这两天小组会发生了一个什么事情,发生了一个所谓共产党“发扬党内民主”进行差额选举,把李克强和汪洋给“差”下去了。


我为什么会在二十大前预感会出现一个最坏的结果呢?为二十大物色党代表的各省市党代会开完会后都有一个关于党代会的报道,这个报道里面清一色讲的是“两个确立”,“两个维护”,关键的一点是要维护习的核心地位不能动摇。我看到以后,感觉到一个潜在的问题是你不表忠心就当不了党代表,所有的党代表必须都是“习家军”。在小组会议上,他们搞了这样一个差额选举的名堂,让代表们“充分发扬民主”,把“最该选”的选上去,这个名单就是二十大闭会之前要举手表决的最后名单,而这个名单是等额选举。那两天的闭门小组会上发生了什么?应该是小组提出的名单把李克强和汪洋等人排在了最后,新华社有一个名叫“中共中央新一届领导机构产生纪实”的报道可以佐证,该报道称有些领导人高风亮节,主动提出退。怎么可能有这种情况呢?应该是李克强汪洋他们看到小组提出的名单上他们得票都是最少的,所谓“主动退选”不过是不要自取其辱。因此可以说,习在二十大党代会上,对七中全会形成的格局进行了颠覆,颠覆了七中全会各派摆平的一个结果,其实就是一个政变。


法广:所以在您看来,胡锦涛那天的表现就与七中全会妥协的结果生变有极大的关系,让他感到很震惊?


万润南:七中全会的结果胡锦涛知道,第一天开会时发下来的名单他也看到了,最后参加闭幕式,对中央委员名单表决时,胡锦涛发现里面没有李克强汪洋的名字了,当然提出了异议。前两天小组会议发生了什么事情,胡锦涛是不知道的,李克强、汪洋知道,但他们不能说任何话,而且他们的退出选举是以“高风亮节”的形式完成的,以免自取其辱,所以他们不可能说什么。谁那么大胆,把原来七中全会约定的一个结果给颠覆了?我认为,没有习的同意,底下那些人是不敢做的。当然还存在一种可能,也不用习开口,底下这些人会主动“迎合”。还有一种可能,把李克强汪洋等人拉下去,另外一些人才有机会上去,所以底下的这些人也有积极性。李克强假如还占着委员长的位子,汪洋还占着总理的位子,那些给习抬轿子的人往哪里摆?更何况他们在党代会上占据着绝对多数。这就是民间所说的“吃相很难看”,不妥协,占尽风头,不给对方一点余地。经过文革的人都知道,这就是红卫兵政治。


法广:胡锦涛被赶走的那个场面是最惊人的了,而胡春华,作为胡锦涛隔代指定的接班人,本来如您所说的那个帮规还正常的话,他应该在二十大接总书记的班了。中央委员会委员名单公布时,有他的名字,所以一些西方媒体还在推测,胡春华还存在着一丝进入政治局常委会的可能性,结果发生胡锦涛被强制送走那一幕之后的第二天,也就是紧接着二十大之后召开二十届一中全会的10月23号,出现的结果是胡春华不仅未能进入常委会,连政治局委员的位子都丢掉了,这又是为什么?习近平这是给胡锦涛和元老们一点颜色看?


万润南:这个逻辑很简单,政治局是由新一届中央委员来选,但是中央委员会几乎清一色的习家军,在这种情况下,胡春华还有机会进入政治局吗?墙倒众人推,大势所趋了,“我们党内民主选举吗”,党代表迎合了习近平的意思。都是习的一片天下。


红卫兵政治的特点就是赢者通吃,不给对方留一点余地。党代表在选中央委员过程当中是这样,中央委员在选中央政治局委员时当然也是这样,从这个思路去看,胡锦涛为什么表现出压抑,为什么要把他强制性离场,这个前因后果,起码在逻辑上跟这个结果是符合的。而胡锦涛当时的表现也是很自然的,前后名单不符,他当然要提出疑问,一开始栗战书压住不让看,然后胡要拿习的名单,被习压住。所以才有这么一幕。胡锦涛是文革前的大学生,他们这批人跟红卫兵政治的区别在哪里呢?一个还是有底线的,另外一个是没有底线的,习近平就是没有底线。


法广:习至少可以顾及一点面子,比如说,自己的前任胡锦涛要走,他可以装模作样地站起来握个手,别的人,比如李克强等人,老上级要走了,可以站起来送行,他们都一个个像僵尸?


万润南:我认为习近平也没想到胡会当面表示出疑议,对他们来说这一切发生的也很突然,他们本来想把他糊弄过去,他们希望胡锦涛最好是糊里糊涂地跟着大家举手就完了。所以出现了名单压着不让胡锦涛看等戏剧性却带有强制性的场面,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意外,但他们肯定做了预案,如果发生意外,掐掉麦克风,把人带走。


胡锦涛遭遇的情况不少人评论是咎由自取,的确,权力是需要制衡的,不制衡的权力,一定会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胡本来有机会,保持一个对习近平进行制衡的条件,他自己放弃了,最后自取其辱。


法广:我们访谈开始的时候,您提到现在已变成习家天下,二十大出来的这个班子是清一色的习家军,您认为中国正在进入至暗时刻。其实中国面临的环境已经很不乐观,经济萎顿,今年的经济增长可能是几十年以来最差之一;对外也相当孤立,与美国的对立严重到几十年未见的地步,那么,在二十大诞生的这个习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的前景是什么?


万润南:前景很黑暗,经济上现在面临的形势是,大批的外企撤走,脱钩。日本的东芝,韩国的三星,美国的苹果,郭台铭的富士康组装厂等一大批科技产业,或已撤走或准备离开。这些企业的收入差不多占了中国出口总额的百分之五十,中国的贸易顺差、出口创汇基本依赖这些外企,他们一走,起码百分之五十的出口顺差就没有了。那么,你将来的顺差在哪里呢?也就是说整个中国的经济状况不被腰斩,也将出现大幅度衰退。再加上现在所有的省市,统统是财政赤字,如何填补,靠中央财政,中央财政也是赤字。不光经济局面严重,政治上现在完全是一言堂,不允许一丁点反对声音。还有动态清零,对社会,对民间的严厉控制,这就是所谓的至暗时刻。那么,习为什么要把中国带到这种时刻,为什么呀?他的脑子里真的是要准备打仗。在他们看来,经济不是大问题。打完仗再说,战时经济,只要保证你能够吃碗饭,不发生饿死几千万人的悲剧就可以了。一些具体措施显示习在朝这个方向走,他为什么要恢复供销社?公务员在精简,供销社却在招工,税务局在招工?还有一种可能不能排除,他们会发行新版人民币,替换老币,换的过程中,说不清来源的,你敢拿出来换吗?而且,新版人民币很可能数码化,人民币上都可能带着二维码,也就是每一张大额的人民币去向,他完全可以用大数据掌握。你要在战时搞什么囤积、行贿,整个都在他的监控之下。新版人民币的发行,我认为是早晚的事情。无形当中一下子把那些贪官污吏藏的见不得人的钱都清零了,防疫清零,货币清零,反对派清零,团派清零,红二代清零,从政治、经济到货币财政全部清零,为什么呢,准备打仗。


瑞典茉莉@SwedenMoli2017:在这个采访中,万润南帮清华时的老同学胡锦涛说话。在海外流亡的中国改革开放时代最著名的民营企业家四通集团创始人万润南先生看来,习近平不光防疫清零,“经济清零”,二十大上还完成了反对派清零,团派清零,红二代清零,一句话,他在“准备打仗”。


谢选骏指出:从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历史来看,战争催生了中国的每一次政变。1、太平天国是鸦片战争的结果,2、戊戌变法是甲午战争的结果,3、辛亥革命是八国联军的结果,4、北伐战争是一次大战的结果,5、“新中国成立”是抗日战争的结果,6、“改革开放”是中苏战争的结果……7、如果现在再次发生战争,必然发生相应的政治变局——很可能就是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环顾中国历史,没有战争就没有彻底的变革!

谢选骏:人类都是“生而没有自由人权”的——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批判



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报道:


《世界人权宣言》是人权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它由来自世界各个地区不同法律和文化背景的代表起草,于1948年12月10日在巴黎召开的大会会议上以第217A(III)号决议通过。《世界人权宣言》作为所有国家和所有人民的共同成就,第一次规定了基本人权应得到普遍保护。《世界人权宣言》已被翻译成500余种语言。人们普遍认为,《世界人权宣言》鼓舞并促成了超过七十个人权条约的签订。这些条约成为全球和区域层面人权法的恒久基础(均在序言中对《宣言》作了引用)。


序言

鉴于对人类家庭所有成员的固有尊严及其平等的和不移的权利的承认,乃是世界自由、正义与和平的基础,


鉴于对人权的无视和侮蔑已发展为野蛮暴行,这些暴行玷污了人类的良心,而一个人人享有言论和信仰自由并免予恐惧和匮乏的世界的来临,已被宣布为普通人民的最高愿望,


鉴于为使人类不致迫不得已铤而走险对暴政和压迫进行反叛,有必要使人权受法治的保护,


鉴于有必要促进各国间友好关系的发展,


鉴于各联合国国家的人民已在联合国宪章中重申他们对基本人权、人格尊严和价值以及男女平等权利的信念,并决心促成较大自由中的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改善,


鉴于各会员国业已誓愿同联合国合作以促进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普遍尊重和遵行,


鉴于对这些权利和自由的普遍了解对于这个誓愿的充分实现具有很大的重要性,


因此现在,


大会,


发布这一世界人权宣言,作为所有人民和所有国家努力实现的共同标准,以期每一个人和社会机构经常铭念本宣言,努力通过教诲和教育促进对权利和自由的尊重,并通过国家的和国际的渐进措施,使这些权利和自由在各会员国本身人民及在其管辖下领土的人民中得到普遍和有效的承认和遵行;


第一条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第二条

人人有资格享有本宣言所载的一切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分等任何区别。 并且不得因一人所属的国家或领土的政治的、行政的或者国际的地位之不同而有所区别,无论该领土是独立领土、托管领土、非自治领土或者处于其他任何主权受限制的情况之下。


第三条

人人有权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


第四条

任何人不得使为奴隶或奴役;一切形式的奴隶制度和奴隶买卖,均应予以禁止。


第五条

任何人不得加以酷刑,或施以残忍的、不人道的或侮辱性的待遇或刑罚。


第六条

人人在任何地方有权被承认在法律前的人格。


第七条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并有权享受法律的平等保护,不受任何歧视。人人有权享受平等保护,以免受违反本宣言的任何歧视行为以及煽动这种歧视的任何行为之害。


第八条

任何人当宪法或法律所赋予他的基本权利遭受侵害时,有权由合格的国家法庭对这种侵害行为作有效的补救。


第九条

任何人不得加以任意逮捕、拘禁或放逐。


第十条

人人完全平等地有权由一个独立而无偏倚的法庭进行公正的和公开的审讯,以确定他的权利和义务并判定对他提出的任何刑事指控。


第十一条

㈠ 凡受刑事控告者,在未经获得辩护上所需的一切保证的公开审判而依法证实有罪以前,有权被视为无罪。

㈡ 任何人的任何行为或不行为,在其发生时依国家法或国际法均不构成刑事罪者,不得被判为犯有刑事罪。刑罚不得重于犯罪时适用的法律规定。


第十二条

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的荣誉和名誉不得加以攻击。人人有权享受法律保护,以免受这种干涉或攻击。


第十三条

㈠ 人人在各国境内有权自由迁徙和居住。

㈡ 人人有权离开任何国家,包括其本国在内,并有权返回他的国家。


第十四条

㈠ 人人有权在其他国家寻求和享受庇护以避免迫害。

㈡ 在真正由于非政治性的罪行或违背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的行为而被起诉的情况下,不得援用此种权利。


第十五条

㈠ 人人有权享有国籍。

㈡ 任何人的国籍不得任意剥夺,亦不得否认其改变国籍的权利。


第十六条

㈠ 成年男女,不受种族、国籍或宗教的任何限制有权婚嫁和成立家庭。他们在婚姻方面,在结婚期间和在解除婚约时,应有平等的权利。

㈡ 只有经男女双方的自由和完全的同意,才能缔婚。

㈢ 家庭是天然的和基本的社会单元,并应受社会和国家的保护。


第十七条

㈠ 人人得有单独的财产所有权以及同他人合有的所有权。

㈡ 任何人的财产不得任意剥夺。


第十八条

人人有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的权利;此项权利包括改变他的宗教或信仰的自由,以及单独或集体、公开或秘密地以教义、实践、礼拜和戒律表示他的宗教或信仰的自由。


第十九条

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此项权利包括持有主张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和通过任何媒介和不论国界寻求、接受和传递消息和思想的自由。


第二十条

㈠ 人人有权享有和平集会和结社的自由。

㈡ 任何人不得迫使隶属于某一团体。


第二十一条

㈠ 人人有直接或通过自由选择的代表参与治理本国的权利。

㈡ 人人有平等机会参加本国公务的权利。

㈢ 人民的意志是政府权力的基础;这一意志应以定期的和真正的选举予以表现,而选举应依据普遍和平等的投票权,并以不记名投票或相当的自由投票程序进行。


第二十二条

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并有权享受他的个人尊严和人格的自由发展所必需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各种权利的实现,这种实现是通过国家努力和国际合作并依照各国的组织和资源情况。


第二十三条

㈠ 人人有权工作、自由选择职业、享受公正和合适的工作条件并享受免于失业的保障。

㈡ 人人有同工同酬的权利,不受任何歧视。

㈢ 每一个工作的人,有权享受公正和合适的报酬,保证使他本人和家属有一个符合人的尊严的生活条件,必要时并辅以其他方式的社会保障。

㈣ 人人有为维护其利益而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


第二十四条

人人有享有休息和闲暇的权利,包括工作时间有合理限制和定期给薪休假的权利。


第二十五条

㈠ 人人有权享受为维持他本人和家属的健康和福利所需的生活水准,包括食物、衣着、住房、医疗和必要的社会服务;在遭到失业、疾病、残废、守寡、衰老或在其他不能控制的情况下丧失谋生能力时,有权享受保障。

㈡ 母亲和儿童有权享受特别照顾和协助。一切儿童,无论婚生或非婚生,都应享受同样的社会保护。


第二十六条

㈠ 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和基本阶段应如此。初级教育应属义务性质。技术和职业教育应普遍设立。高等教育应根据成绩而对一切人平等开放。

㈡ 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并加强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教育应促进各国、各种族或各宗教集团间的了解、容忍和友谊,并应促进联合国维护和平的各项活动。

㈢ 父母对其子女所应受的教育的种类,有优先选择的权利。


第二十七条

㈠ 人人有权自由参加社会的文化生活,享受艺术,并分享科学进步及其产生的福利。

㈡ 人人对由于他所创作的任何科学、文学或美术作品而产生的精神的和物质的利益,有享受保护的权利。


第二十八条

人人有权要求一种社会的和国际的秩序,在这种秩序中,本宣言所载的权利和自由能获得充分实现。


第二十九条

㈠ 人人对社会负有义务,因为只有在社会中他的个性才可能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

㈡ 人人在行使他的权利和自由时,只受法律所确定的限制,确定此种限制的唯一目的在于保证对旁人的权利和自由给予应有的承认和尊重,并在一个民主的社会中适应道德、公共秩序和普遍福利的正当需要。

㈢ 这些权利和自由的行使,无论在任何情形下均不得违背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第三十条

本宣言的任何条文,不得解释为默许任何国家、集团或个人有权进行任何旨在破坏本宣言所载的任何权利和自由的活动或行为。


网民嚎叫:


KUI YANG-葵阳先生 @KUI__YANG:人生没有优劣标准,自己有选择权,才是好人生。自己选择属地,自己选择信仰,自己选择职业,自己选择伴侣,自己选择生命节奏……自己选择生命的宽度,甚至自己选择结束生命的方式。一生自在,惬意徜徉。然而,唯有降生,任谁也无力选择。于是降生的环境,成了人们最大的也是最难以改变的外部属性。


谢选骏指出:当今世界的最大谎言就是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胡说的前提“人人生而自由”。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来到世界和离开世界的——换言之,所有的人都是被迫来到世间,并且被迫离开的!谁说这样的人生可以自由,岂不是在制造弥天大谎吗?世界人类都是“生而没有自由人权”的,那么经过努力可能获得自由吗?但愿如此,但其实只能事与愿违。为什么大家都在人权组织里打架斗殴?因为人在世界越陷越深,除了灭顶之灾,最后只能一无所获,撒手而去——这就是无神论者的一生宿命。除非接受神秘主义与不可知论,否则只能说,人生毫无意义,而且绝不可能获得自由人权。

谢选骏:蛋糕论是现代版本的“何不食肉糜”


《汪洋:被误读的“蛋糕论”》(瞭望东方周刊2011年07月25日)报道:


“现在中国有一股很大的思潮,认为中国的改革过头了,如果第一要务不是分配好蛋糕的话,社会就到了难以发展的地步。汪洋主要是针对这个思想而来的。”


“汪洋下了一着臭棋。”


7月中旬,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一次讲话,使得网络舆论骤然升温。


这次讲话发生在7月11日广东省委十届九次全会上。全会的分组讨论中,汪洋说:“现在把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尤其强调要注重民生问题,但是要做大蛋糕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说分蛋糕不是重点工作,做蛋糕是重点。”


“分蛋糕不是重点做蛋糕才是重点”,这句话随即成为最火热的网络标题之一,引来不少网友拍砖。


就在之前半个月,网友们对汪洋还是一片叫好。


7月4日,汪洋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这次交流中,对于有网友骂他的现象,汪洋回应道:“为什么领导可以发脾气,群众不能发脾气呢?为什么领导可以骂娘,群众不能骂娘?”


6月26日,汪洋在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主办的专题组织生活会上说,中国共产党作为成熟的执政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忧患意识比只是歌颂辉煌更有利于长期执政。


这两次发言,赢得了网上广泛的赞誉。这也符合汪洋一直以来的形象: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广东的主政者,汪洋一向颇受舆论的关注和推崇。但此次“蛋糕论”一出,令不少人感到意外,还有人认为他是为讨好既得利益者。


抛开网络广泛传播的“分蛋糕不是重点做蛋糕才是重点”这一标题,全面还原汪洋“蛋糕论”的背景,又会得出怎样的结论?


汪洋都说了什么?


汪洋此次讲话,发生在广东省委十届九次全会。


据广东当地媒体报道,此次大会的主题,是“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加强我省(广东省)社会建设工作”,被视为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在“七一”讲话中,胡锦涛指出,“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但在此之前,他首先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


在受访专家看来,汪洋的讲话体现了中央的精神。


事实上,除了网络盛传的“做蛋糕才是重点”,汪洋的此次讲话还涵盖了发展的众多方面。他说,强调经济建设为中心,那就要快,要增量?不是的!他提出要注重五个更加: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平安全。


广东省委此次会议的议题也相当丰富。会议提出五大重点任务,其中前两条兼顾“做蛋糕”和“分蛋糕”:第一条是要在加快转型升级、夯实社会建设物质基础上取得新突破,第二条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新突破。其余三条任务,则重在社会问题、社会管理体制和服务性政府的建设。


从汪洋的讲话内容来看,“做蛋糕是重点”并非发言重点,科学发展才是主题,而在“蛋糕论”的表述之后,是对于广东转型发展的要求。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肖滨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因为说话总有一定的语境,如果把这个语境抽开的话,就不能全面把握。”但他补充道:“汪洋这个说法受到批评很正常。一般民众对分蛋糕的急迫性很大,尤其底层民众深感当下分蛋糕是不公平的,因此对公平有更多期待。从这个角度讲,批评汪洋,我认为可以理解,汪洋也应该接受这些批评。”


“蛋糕论”针对什么?


尽管以“蛋糕论”总结汪洋的发言有以偏概全之嫌,但从汪洋的讲话来看,他在此时提出“蛋糕论”,又非偶然。


汪洋说,分蛋糕不是重点工作,做蛋糕是重点,“这点还是有针对性的。这不是新话,但是在这个时候强调它就有新意。”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现在中国有一股思潮,认为中国的改革过头了,如果第一要务不是分配好蛋糕的话,社会就到了难以发展的地步。我认为,汪洋主要是针对这个思想而来的。”


肖滨持相似观点:“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们的蛋糕确实做大了,这时就会有一种声音:蛋糕不是做大了嘛,我们现在就应该把更多的重点与精力用在分蛋糕上。”


2011年的全国两会前,新华网、新浪网等联合组织的调查显示,网民最为关注的“五大热点话题”,分别是:保障住房、收入分配、稳定物价、惩治腐败和就业公平。这其中,住房、收入分配已连续多年成为网民关注热点。


随着学习科学发展观在各地的广泛开展,“民生工程”、“收入分配”如今早已成为普通民众耳熟能详的名词。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贫富差距引起的社会矛盾逐渐加剧,舆论对于“分蛋糕”的追问似乎正取代改革开放之初对“做蛋糕”的期待,成为一个热门的议题。


事实上,去年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并未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写入全会公报,这在以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为主题的五中全会上非常罕见。本刊曾对此报道,引起强烈反响。


“分蛋糕”论呼声渐高,近年来显露无遗。


汪玉凯说:“我不认为汪洋的观点不重要,他的意向是我们不要因为过度注重分配蛋糕这个第二要务而影响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而不是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重要。”


在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中,他提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多达5次。


“做蛋糕”的必要性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关于“做蛋糕”和“分蛋糕”,其他国家也有争论:在美国,民主党注重“分蛋糕”,共和党注重“做蛋糕”;在英国,保守党注重“做蛋糕”,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党派注重“分蛋糕”。改革开放,中国一直比较注重“做蛋糕”,直到2003年以后才比较注重“分蛋糕”。


“‘做蛋糕’与‘分蛋糕’应该并重。但就目前中国来说,发展还是第一位的。”


据今年年初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消息,广东省的经济总量已经连续22年保持全国第一。在此情况下,汪洋为何仍然强调发展第一?


肖滨说:“广东的经济水平在全国来看还是不错的,但是区域差异还是非常大。广东比较发达的就是珠三角,东西两翼和粤北都不怎么发达。蛋糕不进一步做大的话,分蛋糕是没有前提和基础的。所以,对整个广东来说,经济建设还是具有优先性的地位。”


资料显示,2010年,广东省人均GDP为大约7000美元,只是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同期,我国的邻居,哈萨克斯坦的人均GDP已超过了9000美元。


“即便与国内城市比,广东的压力也很大。比如,广州的GDP排在北京、上海之后,但是现在面临着天津的急速追赶,整个广东的GDP也受到浙江、江苏的追赶。广东在自身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很大压力,再加上内部有很多不平衡,因此做大蛋糕的任务还是很重要的。” 肖滨说。


领头羊广东“不过如此”,放眼全国,情况更为严峻。到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尚不足4500美元,相比在经济总量上刚刚被甩在身后的日本,中国的人均GDP只有其十分之一。


汪玉凯说:“如果我们现在不把重点放在发展上,就有点颠倒了。假如我们没有高的发展速度,没有一个基本的经济格局的话,有很多问题是解决不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发展和做大蛋糕仍然是第一位的。”


肖滨说:“今天蛋糕已经做得够大了,要注意分蛋糕,这是对的,但是不要走极端,认为经济建设好像已经是完成的任务。汪洋的讲话是在提醒广东各级政府,要把共同富裕、分蛋糕做好,但是经济建设还是重中之重,这是分蛋糕的前提。”


“分蛋糕”,不仅是民生工程


实践层面看,近年来广东在民生工程方面动作颇多。


单以今年为例,广东省的21个地级市中的10多个在2、3月份便相继公布了民生工程,涵盖医改、教育、就业、交通等方面。


最为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财政公开方面先试先行,广东省在民生问题上的显示出“大方”的数据:2011年广东省级财政支出中有42.44%将用于均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帮助市县增强发展后劲,有35.27%将用于改善民生、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两项合计占总支出的77.71%。


但这并不是全部。


就在发表“蛋糕论”后一天,在会场上汪洋再次发出引人关注的言论。他说,要推动“万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一些职能转为由社会组织或其他机构承担。


《南方日报》评论员周虎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广东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的主要议题,就是讲社会建设,号召广东要做“社会建设的排头兵”。


2008年6月,汪洋主政广东半年之后,便出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在他任期内,从深圳、顺德到汕头的大部制改革,珠海、深圳等地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都获得大力支持,加上一直在推动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广东在行政、社会和经济管理体制等多方面担当改革“排头兵”的角色。


肖滨说,如果民生工程做得好的话,可以让改革更平顺一些。但只做这些显然不够,还要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改革从长远来看有助于民生问题的解决。经济改革让市场经济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那有助于蛋糕做大,可以为民生的解决提供更好的经济基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让政府转型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可以把更多的公共财政、公共资源用于民生事业;社会改革与民生工程的关系更为紧密。实际上,这三个改革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周虎城提醒道,“分蛋糕”也要注意长效机制。“靠寅吃卯粮让民众满意不行,公共财政方面应该有度,要考虑后来的执政者,有科学的长期安排。”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今年撰文指出:只有在形成较为合理的初次分配结构的基础上,辅之以合适的再分配措施,才有可能实现收入分配改革的预期目标。因此,“分配改革不能止于政府抑富扶贫的零散措施,而应是一整套完善的经济和社会体制的系统努力”。


“分蛋糕”成败还要看深化改革


从这个角度来看,广东的改革无疑为未来的“分蛋糕”提供了一种经验。


肖滨说:“广东试图走到改革的深水区,为全国的改革积累经验,也会包括提供教训。从深处着眼的改革使我们的体制更有活力,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释放更多效能,使老百姓得到更多好处。”


但这些试验还不够。


汪玉凯说:“中国现在‘分蛋糕’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体制中的一些缺陷导致出现了明显的权力、资源、资本相互结合的现象。有时候贫富差距悬殊,是非劳动因素造成的,而这个东西光靠简单的收入分配调节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深化体制改革。”


肖滨亦赞同此观点:“民生背后是民权,要落实公民的社会福利权利,就必须先落实公民的政治权利。社会主义意味着有一个公平的蛋糕分配,这需要开放的程序、法治和民主的机制。因此,体制改革必须向前推。”


汪玉凯认为,这就又回到汪洋所说的观点上来了,“他认为解决中国的问题,一要发展,二要改革,如果没有改革的话,中国很多体制问题不能彻底解决”。


这一点,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再次强调: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关于这次网民对汪洋的批评,肖滨说:“越简单的方式(直接给予好处)越能讨好民众,要理性看待民众的声音,一方面要肯定民众的诉求与期待,但也不要太过迎合民粹主义的情绪。通过可持续的发展,进行可持续的‘分蛋糕’,通过不断改革,让公平地‘分蛋糕’持久深入下去。”


《点评中国:中国的“两种蛋糕论”》(BBC 2011年8月23日)报道:


打黑风暴给重庆主政者带来了一片叫好


最近,主政重庆和广东的薄熙来和汪洋分别以蛋糕作喻谈及各地发展方向,引起广泛关注,被称为“两种蛋糕论”。因这些可能关系中国未来,值得加以探讨。


两种有关蛋糕生产和分配的论述


据报载,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从去年底至今前后数次以蛋糕做喻强调重庆的发展路线是重视分配的公正,“分好蛋糕”(发展的果实)再来做大蛋糕。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一次谈话是胡锦涛“七一讲话“发表之后的7月3日。数日后,在有关薄熙来主持市常委会贯彻胡的讲话精神的报道中,除些官样说辞和在结尾时再次强调重庆模式的意义外,通篇不见薄对胡的讲话有一字评论。


相反,7月11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省委十届九次会议上,就布置学习胡锦涛“七一讲话”时却高调赞扬胡的讲话,提出要弘扬改革之初“杀出一条血路”的锐气,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路径依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直言“分蛋糕不是重点,重点还是要把蛋糕做大”。且意有所指地说“这点是有针对性的。这不是新话,但是在这个时候强调它就有新意”。汪薄二人发展理念以及政治归属上的分歧,再一次明显地暴露在公众面前。


把公民的权利做大


“两种蛋糕论”一出,即引起国内外人们的热议。一是因其中透露出一些围绕十八大的政治纷争的信息,二来更重要的,也是因这两位现任政治局委员未来都可能升级为国家领导人,在中国旧的发展模式面临瓶颈需要作出重大调整的时刻,这些有关地方发展路线的不同执政理念或许都会影响到中国未来的政策走向。


其实,两种蛋糕论各有道理,涉及发展的两个方面,且与各地方的具体发展情况有关,很难简单地说谁对错。但如果上升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一般路线,就需要做更深入的探讨。


在三十年效率优先的不平衡的发展模式的恶果日渐显示的今日,一味地强调将蛋糕做大而不注重分配的公正、不谈分配蛋糕的问题显然是不合理的;网上那些众多的对汪论的批评意见,明显表达出相当多民众对此论的不认可。但由此回到靠权力来推动平均分配,甚至搞不好掀起些"杀富济贫"民粹式波澜,也注定不会是中国的福音。许多人对薄论有所保留的原因也就在此。


且不谈靠权力、搞运动式地推行公正可能会带来负面的效果,即使收一时之效,如缺乏制度性的对公民权利的保证,这种因某种政治需要赐就的公正能否持久,是否会因薄熙来的高升,某李熙来的就任而偃旗息鼓?尤其是,即使多得到些蛋糕,但谁又能保证得到的不被一些权贵再次掠夺?这些显然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从中国的历史包括国外的经验看,不确立人们的权利保障,对官权的真正约束,蛋糕做大,只会增加权贵的掠夺;蛋糕分配,也只会有短时的公正。从中国平均主义的过去到贫富差距悬殊的今天,以及想靠权力解决贫富悬殊的今日而走向一个更平均的明天,说到底本质上都是权力的逻辑,而不是权利的逻辑。因此,人民就可能不断地在这历史的周折里得到暂时的好处,却付出长远的代价。


中国下一步发展的命题,恰恰是公民的权利增量的问题,是应该由公民们而不是由哪位领导来决定蛋糕如何做,怎样分的问题。这才是关键。


从重庆发起的唱红歌活动已经推广到中国各地


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重庆模式能以权利优先,允许人们自由决定是否唱红,甚至反对唱红,严格依法打黑,而不政治黑打,以公民的参与扩大来落实、保障社会分配的公正,那“重庆模式”或许就不仅能得到更广泛的赞赏和支持且具有长远的生命力。


而广东如能以“杀出血路”的勇气进行公民权利增量方面的探索,相信“广东道路”也会越走越宽;广式蛋糕越大,人们越会认同,越幸福。否则,实在看不出,广东所谓要杀出的血路到底指向何方?如何可能? 动员何人?意味什么?


改革丧失动力,恰是因为公民权利没有伴随改革增大的结果。做大蛋糕自己吃,做大蛋糕的动力自然大;分蛋糕由做蛋糕的人们按众人认可的规矩分,分配自然就会相对合理,矛盾少。由此,这两种蛋糕论就可以和二为一,剩下的,就只是些地方发展的具体差别。


谢选骏指出:在我看来,“分蛋糕”和“做蛋糕”这两种蛋糕论其实是一丘之貉——因为在一个吃顿饱饭都成问题的尚未脱贫的社会里,侈谈所谓的“吃蛋糕”,无论如何都给人一种画饼充饥的感觉,实际上就是一种现代版本的“何不食肉糜”!再说了,蛋糕是一种西式餐点,在一个“坚拒西化”的社会里大谈切蛋糕,真是一种十分滑稽的“沐猴而冠”。

谢选骏:清华和普林斯顿都瞎了狗眼



《颜宁将从普林斯顿辞职二度回国 知情人士:酝酿了很久》(红星新闻 2022-11-01)报道:


11月1日上午,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宣布,将从普林斯顿大学辞职,加盟深圳医学科学院。


科研生涯一直在清华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两所母校打转的颜宁,“二次回国”的目的地选择了深圳一所“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


在演讲中,颜宁提到,就在5年前的2017年11月1日,她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实验室正式开始运行。颜宁表示,她已经向普林斯顿大学递交了辞职申请,为实验室的现有成员做了妥善的安排,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全职回国。颜宁还现场招兵买马,在ppt中放出了人才招聘邮箱。


对于这一消息,深圳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首届深圳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组长、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卢洪洲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早就知道此事。“这确实是件大事,也酝酿了很长时间。”


颜宁现年45岁,2000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此后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师从施一公,2004年获博士学位,后留在该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7年10月,不满30岁的颜宁回到母校清华大学,组建实验室,成为清华大学医学院当时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17年5月,颜宁又接受母校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受聘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201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21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红星新闻记者看到,普林斯顿大学官网上,目前颜宁仍还是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


颜宁主要从事与疾病相关的重要膜转运蛋白、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结构与工作机理及膜蛋白调控胆固醇代谢通路的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带领研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研成果。在全世界范围内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被誉为“攻克了50年不解难题”。2009年以来,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最有影响力的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细胞》上发表了19篇论文,其中两篇被《科学》“年度十大进展”引用。获评“中国科学之星”“影响中国2017年度科学人物”、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首届“国际青年科学家”。


“没有基础就没有创新。”在谈到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建立意义时,卢洪洲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该医科院能够一定程度上补足深圳医疗科技事业基础研究的短板。


颜宁在演讲中表示,深圳医学科学院是一所集科研转化、学生培养、经费资助等若干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她表示,她已经走过了吸纳学习、证明自己的阶段,人生的第三阶段,她想把自己的所学所感传递、帮助、扶持更多人,去打造一方平台,支持更多优秀的学者做出真正原创性的突破,同时探索科研成果转化的合理机制。


这意味着,长期从事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并无丰富行政工作经验的颜宁,将要领导临床、转化和产业化等工作,推动科研模式创新。红星新闻记者还注意到,深圳医学科学院的英文命名中包含“转化”。


对此,颜宁在演讲中用一个自己的实验室和药企合作探索药物机制的例子表示,基础研究与药和医密不可分,她的实验室与世界著名药企有紧密合作,这是现代制药业的一个大趋势,而“从病床到实验室,再到制药公司,再回到病床,打通这个端到端的顺畅联系,也正是深圳医科院的一个重要使命。”


颜宁在演讲中说,深圳年轻朝气蓬勃,有无限可能,是梦想之都。她表示,最开始对深圳也是有顾虑的,但是当她真正来到这里时,看到了深圳宜居的那一面。


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卢洪洲谈到深圳为什么能够吸引众多人才时也提出了“梦想平台、人才高地、创新中心”三个要素,他认为创新的氛围和政府的支持是深圳对人才最大的吸引力,也是促使他选择前来发展的重要原因。


据介绍,深圳市医学科学院选址于坪山区,这也是深圳国家高新区坪山园区、深圳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所在地。


值得注意的是,颜宁要加入的并不是医学院,而是医学科学院;一座城市要建一家医科院,是极为罕见的。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点名”要求建设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2021年3月,深圳市政府正式印发《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下称《方案》),“全新机制”初露端倪。


根据《方案》,深圳医学科学院由市政府设立,登记为市政府举办的事业单位,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是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决策机构,院长是深圳医学科学院的法定代表人,面向全球招聘,由理事会聘任,实行任期制,全面主持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工作。副院长由理事会根据院长提名聘任。资金来源由政府专项资助、社会资助、转化收益三部分组成。


深圳卫健委发布的消息称,深圳市医学科学院的运作非常灵活,不定编制、不定级别,自主设岗,遵循理事会治理、学术自治原则,学术委员会是院内最高学术机构,尊重科研人才的稀缺性,实行市场化薪酬、社会化用人,有点像“企业化”运作。


根据《方案》,深圳医学科学院按照“边建设,边运行”模式推进,计划2025年建成,其中,筹建期(2020-2021年)启动院长遴选工作,并启动临床研究医院改建项目。


根据发展目标,深圳要打造以深圳医学科学院为中枢和桥梁的深圳医学科技协同创新共同体,和以深圳医学科学院为核心引擎的粤港澳大湾区医学科技协同创新体。到本世纪中叶,深圳医学科学院要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


《方案》提出,深圳医学科学院主要任务是建成“四平台一智库”,将探索六大创新机制。深圳医学科学院将聚焦解决“以健康为中心”的重大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初期重点聚焦重大疾病防治、国际前沿医疗技术、可持续发展健康研究三大领域,主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临床及转化研究、公共卫生研究,推动研究转化、工程化及产业化全链条创新。


颜宁回国消息刷爆舆论场背后:不是来抢饭碗的,而是做大蛋糕


从清华大学赴美任教5年后,45岁的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宣布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以全职身份协助深圳创建深圳医学科学院。


消息一出,引发舆论强烈关注。其中,微信公众号“深圳发布”11月1日下午专门推送了一则《科学家颜宁拟全职归国,加盟深圳》,微信公众号“深圳卫健委”转发消息时配图“老板看到她:人才;转头看看我:裁人”,迅速成为“10w+”。有网友表示,“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欢迎你!”


这名科学家在2007年受聘于清华大学,担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17年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成为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


在11月1日的2022年度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颜宁以《归去来兮》为主题进行演讲。她表示,“我想,经过了过去几十年的积累,现在的我终于比较有信心主动的进入到了第三个阶段,那就是去打造一方平台,去支持更多优秀的学者,应对人类面对的各种健康威胁,挑战生物医学的难题,做出真正原创性的突破,回馈社会。而就在此时,深圳向我伸出了橄榄枝,简直是一拍即合,我又一次强烈感受到了那种向着梦想努力的兴奋和愉悦。”


她还提到,借着人才论坛的机会,向大家送上一份来自深圳医学科学院的邀请函,欢迎大家与我们一起打造生物医药的深圳。


此前,深圳市政府公报印发的《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透露,深圳医学科学院将按照全新机制的要求,主要建设“四平台一智库”,力争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


上述方案提出,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以深圳医学科学院为中枢和桥梁的深圳医学科技协同创新共同体基本建成,部分重点领域研究取得进展,针对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的防治技术获得阶段性突破;到2035年,在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制度安排、规则对接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到本世纪中叶,深圳医学科学院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粤港澳大湾区医学科学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全球卓著。


另据深圳市卫健委文章介绍,深圳医学科学院绝不是来抢饭碗的,相反,要帮助大家把蛋糕做得越来越大。


“深圳医学科学院不是要跟其它高校和研究院所抢资源,抢人才,而是要成为一个协同创新的机构,通过项目和资金为纽带,把这些院校和研究院所连接起来,为他们的临床研究及转化提供服务。”深圳市卫健委科教处处长周丽萍表示。


目前,国内存在医学科技资源配置分散的问题,“多头管理”,多部门重复投入,彼此缺乏沟通,研究项目多头申请、多头立项,资源交叉浪费,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而深圳医学科学院将成为一个医学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特别是针对当前研究转化瓶颈,建立一个“ 1+N+X”的临床研究及转化协同创新体。


其中,“1”指的是依托深圳市医科院建设国际化高水平转化医学中心,重点建设转化医学核心设施、资源深度开发与共享设施、关键技术支撑设施等。包括建设一所300张床位的高水平国际化临床研究医院。


“N”指的是依托或协同市内外医疗机构建设临床研究协同网络,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临床研究大协同平台。


“X”指的是抓住中央赋予深圳综合授权改革试点的机遇,围绕药品、器械及技术转化做制度创新、体系重塑、流程改造等,促进前沿技术和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在深圳转化应用。


周丽萍还说,深圳医学科学院将建设一个医学科技的基础支撑平台,包括生物样本库、动物实验中心、卫生健康科学数据中心等,全市乃至国内外的研究机构、企业及科研人员都可以来用。


网民嚎叫:


重鸟先飞 发表评论于 2022-11-02 04:25:04

西湖大学号称要5年超清华,5年早过了,超了没?师徒二人都是网红作派。

cip 发表评论于 2022-11-02 02:26:36

近水远山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9:41:53天下奇女,不得不生敬意。但医学科学院、研究型。施一公当年创办西湖大学时,江南会和泰山会几十位大佬们,意气风发,出钱不眨眼。可如今办得如何?我当年就语言,新鲜期一过,就会变成D校。李超人的汕头大学、南科大最后都将殊途同归。 深圳也不会意外,但也值得女中豪杰去闯一闯。

cip 发表评论于 2022-11-02 02:22:14

一般loser对颜女士冷嘲热讽,你们有几个人在自己的领域有颜宁的成绩?1. 你大学能考上清华么? 2. 你留学能去普林斯顿么? 3. 你能在30岁在清华当教授么?4. 你能自由切换清华和普林斯顿当教授么?5. 你能入选美国外籍院士么?6. 你能入深圳政府的法眼给请回去委以重任么?你没有类似的成就,凭什什么说人家眼光和判断不是好的选择?人家在全球顶级大学当教授,你凭啥说人家不是真正的学者?难道清华和普林斯顿都瞎了?

重鸟先飞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20:06:51

厉害国网红科学家混的风生水起,日本那个网红居里夫人灰头土脸,说明了什么问题?

60MPH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20:04:50

长剑倚天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9:08:26

只要是华裔,有能耐的,基本都会回中国。台湾出来的,工业人工智能领军人物,李杰也早就回大陆了。

孤岛侠客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9:51:01

真正的学者无论在哪里都不会如此高调,搞得这么大张旗鼓,有失学者风度!

近水远山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9:41:53

天下奇女,不得不生敬意。 但医学科学院、研究型医院,都是烧钱机,十个、八个亿扔进去看不出一点浪花。美国政府和民间每年花费数以万亿,平均十多年才出一点像样的进步;香港政府三十年前就成立了生物医药发展的衙门,啥也没有做出。国内这个产业现在也是大跃阶段,日后又是一片哀鸿。这一行入门人人都可做,车库厨房里也可创业,可成功的风险比芯片产业大百倍,花费也不比后者便宜。芯片产业,只要肯花钱,最后一定成功。可这行业99%都注定要倒闭或在倒闭前被收购重组。施一公当年创办西湖大学时,江南会和泰山会几十位大佬们,意气风发,出钱不眨眼。可如今办得如何?我当年就语言,新鲜期一过,就会变成D校。李超人的汕头大学、南科大最后都将殊途同归。深圳也不会意外,但也值得女中豪杰去闯一闯。

重鸟先飞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8:52:52

她当初出言不逊讥讽阎先生蹭她流量,人品有问题。

modems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9:29:23

颜宁剽窃阎润涛的文章,骗取院士!45年加入轴心国,现在回去正好,恶有恶报

加拿大小毛驴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8:41:43

钻进牛角尖的"顶尖"学者,在别人正拼命往外润的时候,她却选择逆行。可悲乎?可怜乎?可笑乎?

橄榄山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8:28:48

给一天医学院都没经历过的5个亿,建医学院,可怜中国的老百姓啊。

旧金山叔叔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7:59:40

不要觉得这些所谓“高智商”的判断力。大陆变天的时候,大部分第一届中研院的院士选择留在了大陆,然后绝大多数都在历次运动中成了被整得死去活来的运动员,不少自杀就是被斗死。反而是那些去台湾和海外的都得以善终。

旧金山叔叔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3:16:58

简直是女中吕布啊,不断在叛变前主公和投奔新主公的路上。三姓家奴最怕FBI关照,带着作弊小抄鼠窜而去

一天到晚想吃鱼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5:49:59

没有那么复杂,当初走是为了斯人,如今回来还是为了斯人。

春的希望1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5:43:36

政治上无脑!以为你是谁呀,为200斤代言?

世事沧桑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5:28:17

以后会从国内新闻里看到 “全国政协委员颜宁在会上表示——”

世事沧桑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5:24:13

只要有橄榄枝她就会去

Alexla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5:24:01

人家是回國搞醫藥科學的,奇葩腦殘偏要說人家要改行從政了,這智商還不及五毛。

zzbb-bzbz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5:15:38

石正丽也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大概美国要筹建深圳病毒研究所了。

空城之主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4:15:28

看了她回国决定的演讲,觉得此人作秀意识很强,不是做学问的人,甚至不能算实在的人。

加成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4:14:18

但愿她不要后悔.

笔利于剑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3:58:00

这是要从政

zhirui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3:28:21

深圳医学科学院??呵呵,这是什么科研单位? 北大和清华在深圳都有分校,好像都没有什么出色。

zhirui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3:23:38

她做的结构生物学知识为了发文章出名而已, 一个接一个做晶体出来,又怎样?其实并没有多大应用意义。 在没有结构生物学的时代,药物学家和临床学家发现发明了无数药物。

老李子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3:17:30

不做研究,改从政了。

天台坐客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3:17:12

普林斯顿是安安静静无忧无虑做学问的地方,就算拿个诺贝尔奖也发不了大财做不了前呼后拥的名人,也不会有挽救了地球的光环。美帝的科研实力就是靠众多喜欢做学问而不在乎其它的众多学术人垒起来的。不习惯做这样的人留在那里也很难受;)

旧金山叔叔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3:16:58

简直是女中吕布啊,不断在叛变前主公和投奔新主公的路上。

橄榄山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3:11:34

不是学医的,典型外行管内行。。。浪费纳税人的钱, 假大空!但愿别步武毒所所长后尘,危害人类生命安全。。

吃素的狼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3:10:11

呵呵,选在中共20大后回国,很有1949年加入国民党的意味么。是在普林斯顿混不下去了,还是和中共对赌?事不过三,但愿不再听到这个人又又又润的消息。

iask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3:00:54

从美国该顺走的,从中共国该要的, 酝酿了很久,终于凑齐了。来美国的单身人士,熬不过各种寂寞,很多跟中共国藕断丝连的,颜不过其中之一罢了。如果不给蓝金黄待遇对女士可谓“施不公”。

zzbb-bzbz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2:57:15

大概美国要派她到乌克兰搞生物研究?

湾区范儿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2:49:41

没有学好前车之鉴。“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的典故学习一下。

GoldenEar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2:26:21

但愿她这次回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回国,就得适应国内的环境及人事,不能简单地靠一腔热忱而生活在理想世界里,回到现实!希望她为中国找到自己的位置!

★火眼金睛☆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2:25:09

评论热度很高,对她进行抨击的卢瑟很多。

抨击内容主要有:1 颜宁单身。简直可笑了,什么年代了,单身女性也值得拿出来说事?2 颜宁学术不行。这就更可笑了,的确没得诺贝尔奖。但也是行内顶尖的科学家。3  左右逢源搞投机。这更是卢瑟们不可能接触到所以难以理解的现象。说白了很简单,哪里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或者提供此平台就去哪里。

生肖迷宫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2:13:25

全过程民主吸引大批人才,回国以后就能自由发声了,不再有删帖封号被失踪。

Fairfield150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2:04:00

但愿不要再出来……

还是老李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1:20:35

楼下一些觉得她会混得不好的,看看陈吉宁,混到学者中的天花板了。

xidada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1:20:21

颜宁剽窃阎润涛的文章,骗取院士!45年加入轴心国,现在回去正好,恶有恶报!

还是老李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1:19:10

这个颜宁很奇怪的,我印象中她回了美国经常发表一些批评中国的言论,可以说是五毛眼中的五分了,怎么又回国,如此反覆无常,只能说明她并非简单的知识分子,而是善于投机,我相信她回国以后会发展得非常好。至于以前为何离国,估计就是放个长线吧?

linw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1:16:26

国内科学家是玩不过搞政治的,很快会被和谐掉,但愿她不会再归海博人眼球。

roughbull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1:12:16

个人选择,何須多言。所谓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

周游列国逍遥人生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1:11:14

10年后就知道做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选择。

areYOUsure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1:06:34

不管在哪,美国也好,中国也罢,除了浪费大量纳税人的银子外,做不出别的。

oneflyingbird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0:46:33

一声叹息。等着被共产主义搞吧。

不好吃懒做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0:22:25

For how long? 3 year? 5 or 8 years?

百家争鸣2012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0:18:13

不过中国政府应该当当红娘,给她找另一半。有时候一个人太孤单,不利于工作。

百家争鸣2012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0:16:32

到普林斯顿工作后,发现科研环境比不上中国,政治气氛更不利于华人,不走是傻瓜。一个专注于科研的科学家,中国更适合,特别是生物科学。

落基山99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0:06:52

祝她好运。不要在肃清特务的运动中被整肃,不要像千千万万老一辈识分子被批斗!

lurenjia2014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10:03:10

Why she is not married?

前后左右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9:54:30

这件是没必要炒作。科学家经常换环境,有助于开拓思维。西方的科学家也是经常换来换去的。

fancyorange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9:44:00

她瞎折腾。这时候选择回国脑子坏特了。

胡阿友2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9:41:46

作为中国人,中国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与世无争好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9:36:57

一个科学家何必如此摇摆不定?在美国好好做学问不香吗?

性浪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9:33:56

她一个人的个人选择,有什么大不了的,炒个不停

modems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9:29:23

颜宁剽窃阎润涛的文章,骗取院士!45年加入轴心国,现在回去正好,恶有恶报

马年生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9:29:18

不比不知道。回了美国才可能后悔了。

60MPH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9:27:05

嫁出去没有啊?

多多锻炼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9:23:39

坐等从美国辞职三度回国的科学家!是不是越多度越厉害?

tz2000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9:14:13

这个帖子得留着,过3年看看。

楼下很多精彩评论。

wenxuecity13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9:14:00

这是抓典型的标准案例,宣传需要。

长剑倚天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9:08:26

只要是华裔,有能耐的,基本都会回中国。台湾出来的,工业人工智能领军人物,李杰也早就回大陆了。

木杉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9:03:00

走好,保重!

锦西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9:02:35

所谓的“结构生物学”,既不是物理,也不是生物学。是以一门以文章。为产品的生意,。靠运气,让蛋白质结晶,,CRO,实话实说,我不是很懂,但也就是一种试验。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中国也不能把钱,弄这些个东西,不值,。不过,二五眼的人太多,解决不了。

viBravo5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9:01:35

任何生物医学上的术语学名至今为止都源自于拉丁文或英法德语。所以,离开了西方,在生物医学上不大可能会有创新,最多是山寨。

悟空是女的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9:00:56

这么多年过去了,令胡还是这种家庭主夫一亩三分地的要求,哎!

挺没劲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9:00:00

希望她幸运能被包子用来粉饰太平,否则文革首先打击的就是有海外经历的。

zhangten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8:57:47

美国科研环境虽好,还是耐不住寂寞,当初回美国也就是堵口气。

北人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8:57:31

把losers给气的!人家有本事中美都混的好!

落基山99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8:48:59

祝她好运。不要在肃清美蒋特务的运动中被整肃,不要像千千万万老一辈识分子被批斗!

5mslj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8:48:39

月亮啊你可知道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8:26:19

她不知道文革2.0 正在进行中吗?现在回去撞枪口?

——————————

她如果入了美籍,就不怕文革2.0,她如果没入籍,呵呵,聪明人不一定就有政治敏锐性。

长剑倚天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8:47:48

有没有了解cs的,我怎么感觉现在伊朗在这方面人才辈出呢?

锦西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8:47:45

颜宁,不是干科研的材料。个人名利色彩浓厚,潜质差,不信,走着瞧。再加上吹嘘 的厉害举手投足,都不是,祸害成分大于收获。什么东西让她着迷??鼓捣点子没有用的东西。这样的人,其实适合在美国呆着。

马年生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8:45:34

你也别郁闷。我给公司在大陆的助理的工资肯定都高过你。

5mslj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8:45:34

马年生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8:28:38

更多顶尖华人学者正在万里归途之中。顶尖人才在大陆的待遇比在美国要好得多。

———————————

她有没有入美籍?如果入了,她的来去都是在权衡个人利弊,和报效中共没任何关系,五毛们就别瞎激动了。现在就是分水岭,zzbb同志说,现在去中国就是49年加入共军,而我不敢苟同,我认为现在就是49年选择去台湾还是留在大陆的关键时刻。

一带一路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8:45:00

听其言不如观其行;是不是又一个孟晚舟

lhy86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8:42:29

马年生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8:28:38

看把你给激动的,像是自己的工资从五毛涨到一元。

你能不能少说点金钱待遇,多说点爱国情怀?

ztgp3614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8:41:00

没有办法,官瘾犯了,不想装大象了。

Mondo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8:36:48

显然是在美国并不十分顺利,才由此堕落了……

长剑倚天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8:34:48

深圳愿意给她舞台,在普林斯顿是屈居人下,不是自己领导的科系,研究什么内容自己说了不算。另外,就是资金。深圳给资金多,普林斯顿资金少。最后,人才!美国按说学生物的本地生也不少,博士也可以的。但真正拔尖的还是以中国学生为主,与其这样,回国网罗的人才更多。更容易出成果。40多岁,应该是带领指导年青人出成果的时候了。她,应该算是个有抱负的,又有能力的,中国更合适她。楼下有位网友说的不错,美国竞争小,混混日子到退休,美国挺好。想做出一番事业,中国合适找死!

dancing_今宵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8:33:19

五毛们一说就是金钱待遇的吸引,颜宁回国的原因不会是因为这个。五毛们的层次还是太低。

京城老炮1950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8:30:42

有什么看不懂的?因为资本是跟着市场走的,人才和技术跟着资本走,而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市场,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还想不明白?要不再琢磨琢磨?

马年生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8:28:38

更多顶尖华人学者正在万里归途之中。顶尖人才在大陆的待遇比在美国要好得多。

ctrls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8:27:00

科学家要搞经营,只能祝好运了。

令胡冲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7:27:41

颜宁年纪不轻了,她人生最重要的工作是找一位属于自己的夫君,生一双属于自己的儿女。原本不错的基因,失传太可惜。其它在哪儿工作什么的,对人生来说,P事都算不上。做人要有自尊和自信,没必要什么北大清华普林斯顿找份普通工作就吵嚷着满世界让人知道,求虚荣,丢实质,中年一场空。

人生炮灰做不得

去不早,归不迟

好履适足行者知

客道人生需驿站

颜宁也渐失颜值

月亮啊你可知道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8:26:19

她不知道文革2.0 正在进行中吗?现在回去撞枪口?

空城之主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8:25:37

两个原因。一个是单身,能说得来的不在美国。另一个是深圳给了她尊重,让她独立创办医学院。

马年生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8:24:35

颜宁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证明她仍然持有中国国籍。

speedingticket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8:24:04

一套住房,工资超过五百万,启动资金2个亿。

speedingticket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8:23:54

一套住房,工资超过五百万,启动资金2个亿

longhaul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8:23:02

可以理解,哪儿给钱多,职位高就去哪儿.现在较难脚踏两只船,看当下哪儿好先去哪儿,应该没有放弃美籍,以后风向变了可以再换.这种类似谷爱凌高端人士,选项多.普通粉红大部分没有类似成就和选项.

一炮总部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8:21:38

herlion 发表评论于 2022-11-01 08:11:15

哈哈,看这次她能坚持多久。高潮过后,女人的兴奋期比男人持续时间长的多。不过,此女好像是个例外。此时回国,有点不解。是挺老习连任?还是待遇实在过于优越?


谢选骏指出:清华和普林斯顿都瞎了——任凭一个毫无诚信的女人作为跳板翻云覆雨,来回折腾,留下的只是一地鸡毛。清华和普林斯顿都瞎了没错,但是为什么是狗眼呢?因为组织和机构都不是人,甚至不如狗,它的众多耳目加起来,甚至不如一只狗眼。

2022年11月3日星期四

谢选骏:赵政必亡——有关“赵家人”的历史力学



《“赵家人”:中共权贵阶层的新称号》(纽约时报 KIKI ZHAO 2016年1月5日)报道:


鲁迅是中国20世纪初最受人尊敬的作家之一。出自他笔下的一个说法,最近在网络评论中被用来指代中国有钱有势的阶层。


北京——又一次,鲁迅作品为中国的时弊贡献了一个流行语。鲁迅是20世纪早期的作家,曾对革命前的中国社会秩序进行过尖锐批判,因此即便他本人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在共产党支持的名流俊士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赵家人”出自鲁迅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最近几周,它再次流传,成为用来讽刺中国权贵的蔑称。

当一篇题为《门口的野蛮人,背后的赵家人》的文章开始在网上流传开来时,这个词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没有署名,讲述的是中国房地产开发商万科公司最近试图抗击其第一大股东——地产与保险集团宝能——发出的恶意收购邀约的事情。

万科于12月18日将股票停牌,称希望进行资产重组。外界普遍认为此举旨在减少宝能的持股量,阻止其收购企图。万科董事长王石称宝能为“野蛮人”,同时万科欢迎另一股东安邦保险增持股份。

这篇文章的标题中的“野蛮人”指宝能,“赵家人”指安邦。这是一个信号,表明安邦的背后有共产党权贵阶层撑腰。安邦董事长吴小晖娶了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的外孙女。在安邦的董事会名单中,还有革命军事指挥官陈毅之子陈小鲁的名字。

从那以后,用“赵家人”指代权贵家族就形成了一股风气。

“这是互联网时代对官方话语的一个颠覆性解构,”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传播副教授乔木在接受采访时说。“过去我们都叫人民公仆,实际上还是权贵资本。中国就是红二代,但你直接讲这个东西比较敏感,所以用类似于‘赵家人’的说法作为一种调侃。”

乔木在他管理的一个微信账号发表了三篇文章来讨论“赵家人”,以及他们在被戏称为“你国”的中国占据的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帐号已被删除,但文章转贴到了其他地方。

“赵家特指中国的权贵家族,”他写道。“父辈打江山位居高位,第二代俗称‘红二代’,要么继续掌权,要么做生意发财。”

正如乔木指出的那样,“赵家人”出自鲁迅的著名中篇小说。阿Q来自贫困的农村家庭,他欺负那些比自己弱小的人,同时又讨好那些轻视他的权贵。在富裕的地主家庭赵家,少爷中了秀才。阿Q跟着欢庆时,赵老爷却一个嘴巴抽去:“呸!你也配姓赵?”

甚至在这篇文章出现之前,网上就偶尔有人用“赵家人”来指代中共权贵阶层。知乎是一个类似Quora的中国网站,供用户提出和解答问题。知乎上的讨论显示,一个网名为“穆好古”的用户在2013年5月发布的一条微博帖子,可能是这个词的一个早期使用案例。他写道:“周末和一个在省团委宣传部的朋友吃饭,我问他:你们这些正牌意识形态干部是怎么看网上那些自干五的?”

“五毛党”指政府花钱聘请的网上评论员,作用是将网上舆论朝有利于国家政策的方向引导。而那些即使没有收钱也歌颂党的人,有时就被称为“自干五”。

穆好古援引宣传官员的回答说:“就像赵太爷对阿Q那样——‘你哪里配姓赵!’”

香港刊物《东方日报》的专栏作者赵晖发表文章称,“赵家人”的说法“既是对爱国主义虚假宣传的抗拒,也是现实不满的体现”。(赵晖和本文作者均不属于有钱有势的阶层。)

“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他们的,但归根结底是‘赵家人’的,”他写到。“这样的说法看上去简单粗暴,但放在一个权利被普遍剥夺的国度,恰到好处。”

在中国,官方新闻媒体被严格控制,不能刊发揭露领导人的报道。在分别登出了有关前总理温家宝和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家人持有巨额财产的调查性报道后,《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和彭博社(Bloomberg)的网站遭到了封锁。

“鲁迅先生文章的生命力,真是太太太太强大了,”一名用户在知乎上写道。

“鲁迅对中国人的总结和揶揄可谓入木三分,”另一人则称。

这不是第一次有人采用早在1936年便已去世的鲁迅的话来评论时事。1989年,军队出动镇压了天安门广场周围学生牵头的抗议活动,导致数百甚至可能上千人死亡。事件发生后,很多人引用鲁迅对1926年北京安全部队朝学生抗议者开枪一事的评论:“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1990年,中国作家查建英这样评价鲁迅:“他现在还能引发如此强烈的共鸣,这个事实非常令人难过。”


谢选骏指出:上文愚蠢至极,只知道文痞鲁迅的“赵庄”,不知秦始皇本来姓赵,他的国家岂不是赵庄吗?而他的名字正是“赵政”。鲁迅没有这样的联想能力,他只是一头放纵本能的无意识的猪。


网文《赵家人》报道:


赵家人[1][2]源自中国网络流行语,泛指与中国共产党有密切关系的高级官僚、机构高层、企业主、大富豪、艺人、体制内干部以及他们的家属子女等红色 权贵阶层,语出鲁迅的《阿Q正传》。其原型是鲁迅先生笔下的赵庄赵太爷,象征上层阶级,现实中泛指高级官僚、富豪、体制内干部以及家属子女等,即既得利益者、实际掌权者。 而精赵一词,即精神赵家人,指自认为能在执政集团的强势下沾光的人。


2015年12月,一篇题为《万科宝能之争:门口的野蛮人,背后的赵家人》的文章在互联网上传播,该文章中用赵家人一词指中共权贵阶层。文章发布不久,「赵家人」便成为中国网络流行语[3]。中宣部曾下令要求媒体不得使用「赵家人」、「红朝」,以及类似的词语,已经使用这些词语的媒体则遭到了处分[4]。


词语出处


「赵家人」一词有多种来源。最盛传的来源是源于《阿Q正传》,原型为赵庄赵太爷。赵老太爷曾对处于社会底层的阿Q说:「你那(哪)里配姓赵!」[5]


“……那是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于他也很光彩,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 其时几个旁听人倒也肃然的有些起敬了。 那知道第二天,地保便叫阿Q到赵太爷家里去; 太爷一见,满脸溅朱,喝道:


「阿Q,你这浑小子! 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


阿Q不开口。


赵太爷愈看愈生气了,抢进几步说:「你敢胡说! 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 你姓赵么?」


阿Q不开口,想往后退了;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


「你怎么会姓赵! ——你哪里配姓赵!」”

——鲁迅,《阿Q正传》,第一章,《序》


另外,也有认为赵家人来源于宋版《百家姓》将宋朝皇室的姓氏「赵」放在开篇第一姓。更是有人发现在西安事变前,预谋联合发动兵谏的国民党与共产党双方在通信中,国民党一律化姓李,如张学良化名李良;共产党化姓赵,如毛泽东化名赵东、苏共中央的信件署名赵联。


2015年12月19日,微信公众号至道书院发布了一篇文章《万科宝能之争:门口的野蛮人,背后的赵家人》[6][7],其中将中国资本市场分为四个阶层:散、庄、财阀、赵家人。 其中用「赵家人」指代财阀背后的「老板」,即权贵阶层,用「野蛮人」指代虽然拥有财富,但并没有权势的人[8]。 这篇文章使得「赵家人」一词引发了广泛关注[1]。 不过,纽约时报指出,实际上早在2013年就偶尔有人使用「赵家人」一词来指代权贵[1]。


衍生用法


在《赵家人》一词在中国网络上被广泛传播后,该词产生了一些衍生用法,例如赵国、赵王、精赵等。 [9]


原词语或含义

解构之后词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赵国、赵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最高领导人):赵王、赵太爷

中国人民解放军:赵家军、赵家家丁

公安局和人民警察:赵家家仆、赵家警察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赵家法院、赵家检察院、赵家家奴

人民政府:赵家王府

人民公僕:趙家公僕

為人民服務:為趙家服務

人民日報:趙家日報

國家主權:趙家主權

國家安全法:趙家安全法

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煽動顛覆趙家政權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趙家人的老朋友

中國夢:趙國夢[10]

網絡評論員(「五毛黨」、「自乾五」等):精神上的趙家人(精趙)[11]

家人的官階高低+含金量:含趙量[12]

藉助維穩機制來實施打擊或陷害:趙彈

自從「自乾五」連帶着「五毛」在官方語境影響下,從貶義成為中性乃至褒義後,也有網友使用「你也配姓趙?」一句來作為與網絡評論員辯論時的嘲諷、回應和反擊。[9]


中國諷刺漫畫家變態辣椒以中國共產黨黨旗為基礎,將簡化字「赵」與其合成為「趙國國旗」。[13]


權貴關係網絡資料公開事件

參見:編程隨想的網誌和HTTP 451

2016年2月29日,網誌編程隨想的作者根據媒體及中國政府網站上的公開信息,整理出據稱為中國大陸權貴階層包括130多個家族、700多人的資料和關係網絡,將其發佈到軟件原始碼代管網站GitHub上面,並以「趙」的漢語拼音「Zhao」命名。6月8日,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致信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GitHub,稱該項目下的一個issue[14]誹謗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習近平涉嫌殺害自己兄長,並要求儘快刪除[15]。該issue的作者用戶名為CMB-news,其於GitHub上的個人主頁[16]顯示該用戶僅在2016年做出了數個不含任何代碼的編輯,此後便無活動,亦未見其與項目Zhao的正式關聯。3天後GitHub公開了這封信[17][15]。這是GitHub收到的第一個來自代表中國大陸官方的請求。GitHub雖沒有刪除文章,但屏蔽了中國大陸用戶訪問「zhao」項目。[18]


評價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傳播副教授喬木指出,「這是互聯網時代對官方話語的一個顛覆性解構,過去我們都叫人民公僕,實際上還是權貴資本。中國就是紅二代,但你直接講這個東西比較敏感,所以用類似於『趙家人』的說法作為一種調侃。」[1]

香港《東方日報》認為「趙家人」的說法「既是對愛國主義虛假宣傳的抗拒,也是現實不滿的體現」。[1]

中文政論刊物《北京之春》名譽主編胡平認為,以習近平為代表的中共紅二代,目前在中國獨攬政治、經濟資源,這一狀況與民間社會的權利訴求已形成日趨明顯的對立。[13]

參考文獻

 Kiki Zhao. “赵家人”:中共权贵阶层的新称号.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6-01-05 [2016-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7).

 入木三分:除了趙家人還有什麼人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on.cc東網. 2016年1月1日.

 李文隆. “赵家人”突然爆红 中国怎么了?. 看中國. 2015-12-26 [2016-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4).

 中國大陸網路新詞「趙家人」突然竄紅. 蘋果日報 (中央廣播電臺). 2016-01-19 [2016-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3).

 Wei Pu. Why China Really is The 'Zhao Family' Empire. RFA. 2016-01-08 [2016-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9).

 思極恐的萬科寶能之爭:門口的野蠻人,背後的趙家人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至道學宮.[2015-12-19]

 至道书院是至道学宫的一个系列. [2017-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1).

 至道書院. 细思极恐的万科宝能之争:门口的野蛮人,背后的赵家人. [2016-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6).

 赵家人. 中國數字時代. [2016-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1).

 紙糊的「趙國夢」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中國人權雙周刊

 罵「精日」敗類 中共引火燒身 被諷「精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大紀元時報 2018/3/10

 入木三分:从含金量到含赵量. [2019-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0).

 中共权贵阶层独揽天下 被网民冠以“赵家人”称号. 自由亞洲電臺. 2016-01-05 [2016-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5).

 習近平有重大殺人嫌疑!.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06).

 Horwitz, Josh. China’s fierce censors try a new tactic with GitHub—asking nicely. Quartz. 2016-06-28 [2021-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6) (英語).

 Java实践者.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9).

 2016-06-08-programthink-zhao.md.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6).

 吳嬙. 开源“赵家人”名单,GitHub激怒中国网安协会首出拳. 端傳媒. 2016-06-28 [2016-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7).


谢选骏指出:上述诸多说法,无一企及“赵政的本质乃是秦政”,所以也就无法认识“赵政必亡”的神秘天命了——赵政必亡,这是我所洞察的有关“赵家人”的历史力学。赵政必亡的历史力学显示出来——不仅嬴政赵政秦政必亡,而且赵政的所有子女无一幸免。这也许就是贾谊《过秦论》的出发点。由此可见,历史力学非我独创,乃是思想主权的体现。

谢选骏:无组织无纪律的天才创造历史——拆穿勒庞的谎言



《为什么群体“无组织无纪律”,但却有力量?》(2016-11-09 李好帅)报道:


只有对群体心理有一定的认识,才能理解法律和制度对他们的作用是多么微不足道,才能理解除了别人强加给他们的意见,他们是多么没有能力坚持己见。——[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一、不必读的经典


网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书单,叫做“不必读的经典书籍”,其中《乌合之众》就赫然在列。


为什么说不必读?引用刘瑜老师的一句话“世上本没有经典,装得人多了,也就有了经典。”


或者说,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不应该是有多少人赞美过它,而是它真的能帮助我们认识当下的世界与自己。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乌合之众》确实有很多不必读的原因。


先从书名说起,法文原版Psychologie des Foules,直译为“群体心理研究”。英文版书名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群体:大众心理研究”,也是一个比较中性的翻译。


可是为什么到中文版就变成了“乌合之众”这样一个有偏见的标题了呢?这简直就是标题党啊。


这本书能在中文世界获得如此大的名声和影响力,标题的翻译功不可没。要是遵从原意翻译为“群体心理研究”,还会有多少小伙伴有兴趣去读呢?


再说一下这本书的时代局限性,或者说想要了解一本书的内容,如果脱离了作者所处的时代和阶级,都是耍流氓。


作者古斯塔夫·勒庞站在精英的立场上看待群体,整本书充满了种族优越感、对女性的歧视和对平民群体的鄙夷。


这类语言在书中比比皆是:


群体的某些特点,如冲动、急躁、缺乏理性、没有判断力和批判精神、夸大感情等等,几乎总是可以在低级进化形态的生命中看到,例如妇女、野蛮人和儿童。

噗,这种话放到今天,太不政治正确了,肯定会被人喷。但如果把这类描述带入到它被创造的时代去看,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就像成语“妇孺皆知”,现在看来这也是一种对妇女的歧视,但我们能说这个词本身有问题吗?在这个词被创造的时代,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确实很低。


《乌合之众》这本书首次出版于1895年的法国,那个时候的法国,在过去的一两百年,先后经历了启蒙运动、大革命、七月革命、第二、第三共和国建立。法国社会民主和共和思想逐渐蔓延,传统权威和信仰崩塌,群体在反反复复的革命浪潮中,变得野蛮、极端、盲从。


作为一名保守派的社会精英,勒庞目睹了这一切,伴随着惶恐和抵触,随之有了书中那些充满偏见的观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时代的局限性之外,还应该注意的就是不能把《乌合之众》当作一本学术著作,起码不能用我们现在的标准去评判。它几乎没有任何的系统研究、调查论证,反而还带有非常多的臆断和偏见。


语言上就更不用说了,简直是一本对群体的吐槽大全,充满了智商优越感。现在经常火爆朋友圈的那种所谓的乌鸡汤、吐槽文,跟勒庞比起来那真实小乌见大乌了。



如果你想系统性地了解群体心理这个领域,《乌合之众》帮不上你,不如去读一读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被很多大学用来当教材使用。

所以说《乌合之众》是一本不必读的经典是有道理的,观点偏颇语言偏激,又缺乏论证,如果我们直接把它全盘吸收,肯定会消化不良。


对这本书的评论经常出现两种极端,一种觉得惊为天人,简直是跪着读完的,而另一种则认为无理无据,偏见太多不值一读。其实都是因为上面这些原因造成的,前者囫囵吞枣,后者因噎废食。


我们一开始就花了这么篇幅,去介绍这本书的缺点,就是为了帮大家避开这本书的几个大坑:写作的时代局限性、作者所处的阶级、缺乏系统论证以及博眼球的标题。


如果抓住这些缺点不放,很难让这本书去帮助我们认识当下世界,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把一些不符合当今价值观东西剥离开,然后再去看勒庞到底对群体有着什么样的观察。


《乌合之众》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勒庞首次提出了社会心理学的一些重要问题。他给人们提供的是一些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原始发现。他对于群体心理的所谓研究,更像是一种缺乏论证的观察和洞见。然而这些洞见,在许多年后,对于我们解读社会问题仍有很大帮助。


二、乌合之众乌在哪?


既然这本书研究的是群体心理,那我们就先搞清楚什么是群体。也就是乌合之众的众指的是什么。一群人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地点,就是群体吗?并不是。


勒庞认为偶然聚集在一起的人还不能形成群体心理。马路上广场上地铁站的人一抓一大把,但这称不上群体。


虽然广场上随便一群人算不上群体,但广场上跳舞的大妈们就是一个群体了;微博上关注了同一明星的人们算不上群体,但如果一个明星被黑,一帮粉丝组团出来哭天抢地喊着“你知道我家爱豆有多努力吗”,那么这些人就是一个群体了。看奥运会的观众算不上一个群体,但一块在网上骂霍顿的人们,就是一个群体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言不合就尬舞

勒庞定义的群体,不必有多么庞大的数量,也不必同时出现在某一地点。而是当人们共同受到了某些东西的刺激和影响,并且情感和思想向着共同的某个方向发展的时候,那么群体心理便形成了。


广场舞大妈、明星的粉丝群、爱国的小粉红们,之所以可以被称之为群体,是因为都受着同一事物的影响和感召,情感和行为都朝着一个共同方向发展。


再看看乌合之众乌在什么地方。


群体一旦形成后,群体中人的思考、感觉和行动的方式,会和这个人独处的时候完全不同。群体的智力或者心理,不是人群的总和,也不是人群的平均值。群体会有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最有代表性的特点就是群体的无意识取代个体的有意识行为。


群体的这种无意识有什么具体的特点?我引用一些书里的描述。


群体聚集的是蠢而不是智慧。


群体野蛮、不擅讲理,却善于行动。


群体冲动,多变,易怒。


群体的情感容易简单化和夸大化。


群体缺乏理性和主见,没有头脑,从来不渴望真理。


一个人独处时,他可能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在群体当中,他便成了一个野蛮人,一个凭本能行事的人。


只要一个人属于有组织的群体的一员,他就在文明的阶梯上倒退了好几步。


按照勒庞的描述就是群体中的个体像动物、像白痴、像幼儿、像原始人。


介绍到这里,不论读过这本书还是看这篇文章的小伙伴,都能感觉出勒庞的这些言论无理无据开始不讲道理了,这些缺乏调查和论证的判断,令人难以信服,甚至感觉他这是在骂人。

然而现在读这本书的一个有趣的地方是,明知道他不讲道理,但听上去这些描述说得也不是完全错误。不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社交网络上,尤其是当一些事件发生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群体的行为真的很像勒庞描述的那样。


接着往下看,群体的这些特点是如何产生的?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会很有修养,为什么在群体之中就变成暴徒了呢?书中给出了三点原因。


第一,是因为在群体中,个人感受到了强大的力量,并且由于群体无名无姓,因此可以不负责任。勒庞认为,在群体中,蠢人和白痴不会再感到自己平庸和无能,而是产生了一种强烈、短暂却巨大的力量。


第二,群体中的情绪和行为具有传染性。还记得过去几年有多少次人们疯抢口罩、食盐或者板蓝根吗?


第三,身在群体中的个体,容易接受暗示。由于群体的无意识,人们很容易服从引导者的心理暗示,做出一些跟自己的性格习惯完全不懂的事情。换句话说就是从众。


这几点原因我们就不展开来聊了,除了群体的这些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之外,书里面还有关于群体的情感、道德、信念与主张,很多描述,大多是反复强调和印证群体的这些特点,论证方式也不是很站得住脚。


当然就像前面介绍的,《乌合之众》这本书,不在于它的逻辑和论证,而是勒庞首次将群体心理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去看待,以及他指出的这些群体的特征,盲从、偏见、缺乏理性、容易被情绪感染等等,成为了社会心理学的一个研究起点。他提出的这些,被后来的人们逐一解答甚至印证,所以说他提供的是一些“原始发现”。


三、从未消失的意见领袖


《乌合之众》这本书之所以受到追捧,被奉为经典,像我们前面介绍的,一方面它确实有很多新发现。


另一方面,由于勒庞的精英立场,读者读过之后能获得瞬间的智商优越感,就像黄章晋先生说的“合上书那一刻,你会发现你与民粹分子站在五百米开外的地方,头脑清楚到恨不得抽身拍拍自己肩膀夸自己一下。”


除了这两个原因之外,受到追捧或许还有一种理由,就是可能有不少人把它当成了工具书。类似什么《洗脑术》《心理操控术》这样的书籍。


不少有远大理想有野心的朋友们,可能希望通过这本书来学习如何影响并控制群体,比如在传销或者微商体系中再上一个级别,成为被崇拜的领袖领导等等。


这样做也无可厚非,勒庞自己在书里都说“群体是温顺的羊,决不能没有首领。”“谁影响群体的想象力,谁就掌握了驾驭他们的艺术。”


不是说世界上有两件最难的事么,把别人的钱装到自己的口袋,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


如果有一本书无意间揭示了把思想装进别人脑袋的方法和规律,那人们对此趋之若鹜,也就不足为怪了。


勒庞还真做到了,他不仅观察到,还分析了群体领袖是怎么样创造信念并且把群体组织起来的:如果想让思想和信念深入群体的头脑,领袖主要采取三种很明确的办法:断言、重复和传染。


不要小看这三个词,由勒庞提出来的这三个明确办法,经过了100多年,现如今已经在传播、营销、管理各个领域,被人们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别人以这类方式把想法装进我们的脑袋。


可以想一下,是不是几乎我们听过的每一场演说,都有这几种方法的影子。


断言,通常搭配着一些不留余地的形容词一起出现,比如“年轻人一定要怎么怎么样”“这个时代最好的机会就是什么什么”“这是市场上唯一一个BlahBlah”。


断言作为演说最常用的方法,尤在“成功学”演讲中被使用得最多。


我曾以为,在当今如此多元化的社会中,这样斩钉截铁、粗暴地给出观点,会不会太过于简单化了。后来知道了断言是一种把思想装进别人脑子里的好方法,才意识到原来自己还是too simple。


再说重复,最典型的就是广告了。早些年在电视上反复播出的那种“今年过节不收礼”,到现在电梯间、地铁站反复给你洗脑的各种广告。都在时时刻刻向我们证明,重复,这个简单粗暴但行之有效的方法。


能记得这一对老头老太太给我们洗脑了多少年吗?


最后一个,传染。老套一点的,就是“杯子连起来可以绕地球几圈”这种广告,让人感觉大家都在买。


可随着媒介的发展,现在这种传染更深入更加难以察觉。营销者们用一种简单粗暴的行文风格,帮你说出了你想说的话,帮你宣泄了情感,帮你表达了欲望,使我们获得了一种爽快的感觉。这种传染,传染的是观点和情绪。


而这些观点和情绪的缔造者,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见领袖。现在人们已经比较少提意见领袖这个词了,甚至开始抵触这个标签。


但深谙群体特点的人怎么会放过我们,意见领袖没有消失,虽然人们对观点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愈加挑剔,但同时也更容易被有深度和共鸣感的内容所影响。


从天涯、猫扑到博客、微博,再到微信、知乎,当各种各样的鸡汤和反鸡汤充斥着社交媒体时,庞大的点击量和用户量在证明着群体的活力。


Simple Read,就到这里。


谢选骏指出:我觉得上文说的并不很对——简言之,古斯塔夫·勒庞所描述的群体,和我所经历的大相径庭。例如,他所说的“法律和制度对群体的作用是多么微不足道”和“除了别人强加给群体的意见,他们是多么没有能力坚持己见”——这两个“群体特点”是完全自相矛盾的。


根据我的亲身经历,“无组织无纪律”的并不是群体,而是少数反抗群体的天才,也就是说,无组织无纪律是天才的标记。引申而说,真正有力量的并不是群体,而是天才——他们才是“无组织无纪律”,但“却有力量”。从上幼儿园开始,我就是因为“无组织无纪律”而备受群体的压抑,群体总是告诉我这里错了那里错了——但我最后总是发现,出错的不是我,而是群体。而我的不幸之源“无组织无纪律”,却使我获得了创造历史的力量。


lindy c @kbclindy Replying to @xxj2040:


当所有的演员都全军覆没的时候,先生可以假设是其中一员,并勇敢的成为唯一的例外。


谢选骏答曰:因为我不信“中国终无一人”——所以着手这样的系统工程——中国终须弃绝马裂主义,而后创造“上不封顶”的一流文明。

2022年11月2日星期三

谢选骏:除了军事围堵没有办法遏制战场经济



《中共二十大:习近平的新时代,美国要如何走下去?》(沙磊(John Sudworth)

BBC记者 2022年11月2日)报道:


习近平的第三任期,对于当今全球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关系意味着什么?


上周,习近平在全世界媒体面前走出来——如今这个时刻,他的政府对外国记者的容忍度已越来越低,而他则已经是中国数十年来权力最大的领导人。


他的历届前任都受到任期不超过两届的限制,这个传统如今已被打破。随着第三届任期到手,他已经巩固了自己对中国的权力,而且可能是永久的。


但是就在习近平在国内大权在握之际,在国际舞台上,现在的局势却是罕见地如此动荡不稳。


这个中共的领导者越是强化中国的威权体系,他就越是在挑战我们这个全球化时代的一个决定性设想——随着中国变得越来越富裕,它会变得越来越自由。


这一设想驱动了华盛顿与北京数十年的贸易合作与交往。


它是中美经济合作关系的基石。在这种关系中,每年有超过5000亿美元的商品跨越太平洋。


现在,随着习近平开始他的第三个任期,他面临着与美国持续的贸易战,以及试图阻止中国获得美国高端芯片制造技术的制裁的新尝试——据一些评论人士指,这一举动旨在“不惜代价地”减缓中国的崛起。


北京辩称,最近两国关系的明显寒意,是源自于美国想要保持它作为世界霸主的地位。


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最新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认定北京对现有世界秩序的威胁比莫斯科更大。而华盛顿也已经开始讨论,中国大陆攻打民主制的台湾不再是遥远的可能性,而是越来越切实的前景。


这与过往的理解相去甚远,彼时中美领导人会声称,共同富裕最终将会胜过彼此的意识形态差异,超越一个现有超级大国与一个新兴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所以,我们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自由的习惯”


美国总统拜登越来越将中国看成是对手,这可谓是个不小的讽刺。而他试图切断中国对先进半导体技术的准入渠道,可能是对贸易与交往策略的最重大翻转。


1990年代末,当时是美国参议院议员的拜登是致力欢迎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关键推动者之一。


“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他在2000年访问上海时这样告诉记者——这一论调是建基于一种信念,认为加强贸易会将中国锁定在一个有共同规范和普世价值的体系里,并帮助中国崛起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中国成为世贸成员在乔治·布什总统(George W Bush)任期内成为现实,它是数十年来加强交往的政策中一项最亮丽的成果。这一政策得到从里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尼克逊)开始的历任美国总统支持。


中国在2000年加入WTO,当时是一个受到西方欢迎的时刻


美国大企业也一直在极力游说中国进一步开放。像英美烟草集团(British American Tobacco)就很热衷于向中国消费者出售产品,而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hina Business Council)则很渴望获取廉价而顺从的劳动力。


对于担心蓝领工人失业的美国工会组织,和所有关注人权的人来说,中国加入世贸是具有意识形态上的合理性。


当时作为得克萨斯州州长的小布什在2000年5月的总统竞选活动期间向波音公司(Boeing)员工发表的演讲,或许是一次最佳表述。


他说,与中国进行贸易的理由,“不仅仅是一个商业问题,而是一个信念问题。”


“经济自由会创造自由的习惯,而自由的习惯会创造对民主的期许。”


有那么一段时间,日益繁荣的中国确实像是会带来一些至少有限度的政治改革。在加入世贸之后的几年,互联网也像在世界其他地方一样,给了中国人一个过去做梦都没想过的机会,可以讨论和表达异见。


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曾说过一句著名的话,说共产党想压制互联网,会相当于“想将果冻钉在墙上一样”。


甚至在习近平2012年成为中共党总书记之后的第一任期里,国际媒体的报道也常常聚焦那里摩天大楼林立的天际线、各种文化交流以及新兴中产,以此作为中国正在从根本上发生良性改变的证据。


但是在他执政初期,已有不少迹象显示,习近平对那些初现雏形的“自由习惯”,不是视之为全球化的良好结果,而是要不惜代价与之对抗的东西。


“九号文件”,一份据报是在习近平第一任期开始几个月后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文件,列出要提防的七个危险(即所谓“七不讲”禁令),包括“普世价值”,超出党控制以外的“公民社会”,以及新闻自由。


习近平相信,这些是意识形态弱点,是坚持社会主义路线不力,苏联的倒台就是由此导致的。


共同拥护普世价值的理想主义,对他而言就像特洛伊木马,会将中国共产党引向相同的结果,而他的应对办法就是迅速而坚定——乃至于无所顾忌地重新强调威权主义和一党专政。


“墙上的果冻”


到他的第二个任期,中国已经开始牢牢地将果冻钉在墙上了:监禁律师、打压异见、扼杀香港的自由,在边远的西部新疆建设大型营地拘禁超过100万维吾尔人。


但是,却很少有证据显示西方政府会迅速放弃他们对贸易和交往政策的支持,更不用说像北京现在所宣称的那样,转向积极遏制中国崛起的政策了。


数十年来,中国进入世贸给那些将供应链与中国劳工对接的企业带来巨额利润,也为企业向中国消费者销售产品开辟了新的前线。各国大使馆多年来一直有数以百人计的贸易团队进驻——很多到现在仍是如此。


中国的迅速崛起给西方企业带来巨大利益


英国与中国所谓的“黄金时代”就是对这种贸易与交往口号大吹大擂的的吹嘘,而它就是在习近平的第一任期里开始的,一直延续到其第二任期。


甚至有过一名英国财政大臣到访新疆拍照打卡,显示那里的贸易商机,而那时新疆的严重人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焦点。


我看着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欧思邦)身穿萤光黄反光背心在一辆卡车旁边卸货。离那里不远处就是一所监狱,维吾尔学者伊力哈木·土赫提(Ilham Tohti)当时刚刚在那里开始他的无期徒刑。


民主国家的政客到访总是在为交往合作唱赞歌,但是人权问题却常常要“关起门来”提出。


同一时期,亨特·拜登(Hunter Biden),总统最小的儿子,就在和一些与共产党有关联的中国机构建立商业合作关系。这种联系直到今天仍是拜登政治争议当中的重心部分。


回过头来看,没什么证据显示,欧美的政治精英想去对合作交往的做法作重新评估。


在我驻北京时,企业高管会常常告诉我说,我报道中国日益加强的打压某些程度上是错过了重点,没有抓住一个日益繁荣的大局。


仿佛贸易与交往政策并没有令中国官员打开思路,像过去承诺的那样接受政治改革的理念,反倒是令外部世界改变了主意,将眼光收窄到几栋摩天大楼和高速铁路线上。


当中的经验教训似乎并不是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应该紧密并行,而是你或许拥有这一切财富,但可以完全没有人权。


在中国有巨额投资的一家美国家居用品品牌跨国企业高管告诉我说,中国人并不是像西方人那样的方式去向往自由。


他坚称,他曾与他工厂里的工人谈过,而他断定,他们对于政治完全没有兴趣。“他们赚钱比较开心。”他说。


在那样一段历程中,很多从事贸易和交往的企业和政府,似乎干脆已经放弃了将政治自由带到中国的远大承诺。


现在,似乎只要加强繁荣本身就已经足够。


于是,到底是什么改变了?


打破原有框架


首先,是公众的看法。从2018年起,移居海外的维吾尔人开始发声讲述他们的家人消失在新疆大型拘留营里的事,哪怕这样做有明显的风险,可能让他们在家乡的亲人付出更大代价,受到更大惩罚。


中国一开始似乎对国际社会的反应感到震惊。


毕竟,西方政府长久以来都一直容忍北京多方面的压制,同时继续与它进行贸易和交往。


即使在习近平执政之前,打压宗教信仰、拘禁异见人士和粗暴推行的独生子女政策,都是整个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副作用。


但是对整个民族的大规模监禁——仅仅根据他们的文化和身份被指定为威胁,这对于全球公共意见有着巨大的冲击,因为这在有过相似历史的欧洲和其他地方都能引起共鸣。


在新疆有供应链的企业承受着消费者的巨大关注,而政府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采取行动。


还有其他问题——包括北京在香港打压异见的行动之迅速,其在南中国海的军事化,还有对台湾逐渐增强的威胁。


但是,似乎新疆是最能令人想清楚这一切的,而中国也感觉到了形势在转变——毫不意外地,很多试图揭露新疆在发生什么的国际记者,在那之后都被迫离开中国,包括我本人。


最新的皮尤民调显示,80%的美国人现在对于中国有负面看法,而在十年前这个数字只有40%左右。


第二个改变形势的重大因素,是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


特朗普是习近平强人作风的仰慕者,但却不欣赏中国的崛起


特朗普的反华姿态或许飘忽不定——一边指责不公平的贸易操作,一边又公开赞扬习近平的强人风格——但是他有效地利用这一点来聚拢了一批对社会不满的蓝领阶层。


简而言之,他宣称贸易与交往是一个坏尝试,除了工作和技术外包之外,并没有多少可见的好处。


他的对手批评他这种无建设性的做法,还有他们眼中的排外言论,但是原有的框架却被打破了。


拜登总统只撤回了很少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如果真有的话,包括他所发起的贸易战。关税却保持下来了。


华盛顿已经迟来地意识到,贸易和技术转移远没有加快中国的政治改革,反而加强的北京的威权模式。


新常态


在中美数十年的贸易与交往历程之后,如今习近平所设想的世界与西方一直以来所期望的有天壤之别。


关于美中关系如何发生深刻的转变,再清晰不过的迹象就是拜登总统近日对于台湾地位的评论。


上月,他被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台(CBS News)问到,假如中国大陆进攻台湾,美军是否会被派去保卫台湾。


“会,”他说,“假如确实出现前所未有的攻击的话。”


长期以来,对于是否会出手帮助台湾,华盛顿的官方政策一直是有意保持战略性模糊。当中的理据是,若承认美国不会介入,就可能会给入侵开绿灯;而说美国会出手防御则可能鼓励台湾的自治政府走向正式宣布独立。


这一番似乎是“战略清晰”的新言论,已经引来了北京的愤怒,后者将此看作是美国立场的重大转变。


这一点很难否认,哪怕美国高层官员尝试收回相关的言论。


相比起共同的规范和价值,中国现在提供的是一种繁荣的威权主义,作为更优选项。


它正努力通过国际团体、情报机构以及巨大的宣传机器来推广它的体系,同时声称民主制度正在衰落。


在一些领域——比如德国的商界——支持贸易与交往的一方采取了完全不一样的论调。


中国现在对于全球供应链是如此重要,如此强大,新的论点是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继续进行贸易,因为害怕伤害我们自身的经济利益,或者引起北京的“反弹”。


但是在华盛顿,认为中国代表着严重威胁的看法,已经成为两党有强烈共识的少数议题之一。


到目前为止,找到替代选项或许尚不容易——供应链搬迁将要耗时多年,而且这样做非常昂贵。


而中国确实有办法,来给继续交往者以奖励,给不交往者以代价。


但是,毫无疑问的一点是,习近平第三任期开始之际,世界正处在一个深刻转变的时刻。


而就像对俄罗斯一样,美国在中国这里也面对着一个很大程度上是由自己培养起来的对手。


谢选骏指出:西方世界花了三十年时间,刚刚领悟我早就说过的一个基本逻辑——除了军事围堵,没有办法遏制战场经济。“除了军事围堵没有办法遏制战场经济”——这可不是“以暴易暴”,而是历史力学的基本原理。

谢选骏:歐洲殖民者後裔不敢面對祖先的罪惡

《印第安人的千年之“病”》(2002-12-23 朱步冲)報道: “在那些日子里一切都好,我们百病全无,而白人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我们的贫穷开始了,战乱开始了,受苦受难开始了。”这段由17世纪初玛雅人写下的诗句,被频繁引用,作为欧洲对美洲灾难性征服的有力佐证。 墨西哥印第安人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