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3年5月9日星期二

谢选骏:中国的突围会不会再次重演郑和的闹剧



《第一岛链:拜登重新串连亚洲盟友与中国的突围》(BBC 2023年5月9日)报道:


 Customers dine near a giant screen broadcasting news footage of an aircraft taking off from China"s Shandong aircraft carrier while taking part in a combat readiness patrol and "Joint Sword" exercises around Taiwan conducted by the Eastern Theatre Command of China"s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at a restaurant in Beijing, China April 10, 2023.


4月10日,中国媒体播报“山东号”航母在台湾附近巡逻的画面。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上台后持续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部署,以“结盟”各国为其外交主战略。其中,在西太平洋的“第一岛链”与菲律宾,日本,韩国及台湾等盟友的军事合作,近日持续受到全球关注。


舆论关心的是,拜登能否成功串连第一岛链,吓阻北京在台海发动战争。而对中国来说,解放军如何突破第一岛链的封锁,在区域间与美国抗衡是现在军事部署的重要核心。


在美国多年来提倡“岛链战略”用以牵制北京的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海洋策略教授詹姆斯·霍尔姆斯(James R. Holmes)接受BBC中文采访时称,现在美军部署的的情况类似于冷战初期的态势。


他解释,当时西方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利用岛屿地理、盟友关系和军事技术的结合来阻碍共产主义在亚洲沿海南北向的或近海和西太平洋之间东西向的活动,而现在“回到了海上战略领域的未来”。


他个人同意以“威慑”(deterrance)作为美国在第一岛链的战术: “ 无人愿意战争,但我们(美国)基本上只是希望北京按照大家都同意的游戏规则玩国际外交游戏。 ”


2021年白宫解密文件显示美国的第一岛链战略部署。


台湾智库“国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员苏紫云则认为,最近美国在菲律宾新增的四个可进驻基地分别面向南海和台湾,在距离台湾最近的巴斯可岛(Basco),菲律宾陆战队配置了印度提供的布拉莫斯(BrahMos)超音速反鉴飞弹,搭配美国的海马斯炮兵火箭。若战争爆发,可与台湾的雄风飞弹封锁巴士海峡阻绝解放军进入台湾东岸。苏紫云告诉记者说,说到底“第一岛链议题,核心是中共由陆权走向海权,其实是威权与民主两种体制之竞争”。


“第一岛链”战略


所谓“第一岛链” (The First Island Chain)即从北太平洋千岛群岛开始,向南经日本,台湾,菲律宾到加里曼丹岛等在西太平洋的岛屿。1950年代朝鲜战争爆发,后来担任美国国务卿的杜勒斯在1951年提出在海上遏制共产主义苏联和中国的岛链,被视为这一战略的开端。


但是,当下中国的军事力量早不可同日而语, 美国能否连结盟友,借此遏阻解放军往印太区域的移动?


霍尔姆斯认为,太平洋上各大岛屿连结的岛链,提供了美国及盟友绝佳的战略地理空间以抵御中国解放军往太平洋移动。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将军麦克阿瑟曾把在第一岛链中间的台湾岛比作在遏制共产主义战略中“不沉的航空母舰”。


但解放军的军力持续增强,中国航母“山东号”最近甚至穿越了第一岛链,接近美军陆战队驻点的关岛周遭海域。因此,美国如何能够串连相关盟友,牵制解放军在太平洋上的军事扩张成为主要问题。


霍尔姆斯又说,美军在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Pinatubo Volcano)爆发后撤离基地,30年后“重返”菲律宾,使得美军开始接近南海“灰色地带”的冲突区域,增强美军支持马尼拉以及该地区潜在的其他军事伙伴的能力,“特别是越南”。此外,在岛链北端,与美军合作紧密的日本自卫队正加强在冲绳群岛的防御工作。譬如,美国的海军陆战队正在部署能够沿岛链移动的沿海军团,而这些部队配备了传感器和反舰防空武器:“你可以说自卫队是站岗的哨兵,而美国海军陆战队是机动部队,可以在人民解放军试图突围时支撑沿线的薄弱环节。”


菲律宾总统:若中国武力侵台 菲美军基地可能“有用”


美国军方人士对于通过强化第一岛链抵御中国的信心,是以拜登在重新连结战略伙伴的工作为背景。


今年4月,马尼拉同意开放四个新据点给美军使用,引发国际关注及北京强烈抗议。4月底,拜登与韩国总统尹锡悦在华府达成协议,并首次同意开放美国核潜艇部署在韩国,这是1983年以来的第一次,但也引发中国外交部公开批评美国制造区域紧张。


有分析称,美韩协议除了应对朝鲜的核威胁之外,也剑指北京。加以日韩领袖正在首尔碰面,双方会前表示,盼望两国过去不够好的外交关系能够“破冰”,加深在印太区域的军事外交合作等。许多分析因此认为,这些都能证实美国正在串连第一岛链各国。


苏紫云告诉BBC,台湾周边一年有175万架民航机通过、欧洲-东北亚海运占全球26%,印太海运占全球60%。此外,日本92%及韩国65%能源需经过台海与南海:“因此,菲律宾与美国的合作补上了第一岛链的完整防线,成为新月形的围堵网。”


中国部署的东风-21D弹道导弹。五角大楼认为中国通过部署导弹和太空侦测系统加强了第一岛链内的反介入能力


台湾的角色


处在岛链中心点的台湾,当年冷战期间麦克阿瑟当年称为岛链上“不沉的航空母舰”。哈德森智库(Hudson Institute)非常驻资深研究员长尾贤(Satoro Nagao)告诉BBC,美国最近在岛链的种种部署及串连,重点其实都是在遏止解放军在台湾东部,亦即西太平洋一带部署军队。


长尾贤解释,台湾军方在东部的弹药和其他军武的部署非常短缺,“如果解放军能在台湾太平洋一侧长期部署兵力下来,那么台湾民众将失去防卫信心。北京也有操控台湾舆论的可能性,譬如操纵台湾对于解放军部署在一侧的恐惧,中国就可以和平吞并台湾。”


此外,以防御角度来看,台湾自己如何不成为岛链破口,也是关键。


台湾海军新江舰前舰长吕礼诗告诉记者,当务之急是美、日、台、菲间如何透过“共通作业能力”(interoperability),建立“共同作战图像”(Common Operational Picture, COP)或“共同战术图像”(Common Tactical Picture, CTP),这是阻抗解放军海空战力向第二岛链投射的重中之重。


吕礼诗向BBC分析,从日本强化西南诸岛的防空及制海能力、台湾雄二及雄三增程型飞弹的投产,及岸置鱼叉飞弹的采购所建构的“刺猬战术”(Hedgehog Defense Tactics),加上菲律宾与美国达成4座菲国军事基地提供美军使用的协议,显示第一岛链的“群岛防御”(archipelagic defense)战略已逐渐成形。


长尾贤也呼应了相似说法,他强调,岛链盟国要遏阻解放军对台发动战争,如何多方位分配中国的注意力和军事资源是重要关键。他以上个月美国在印度卡莱昆达空军基地(Kalaikunda)与印度进行联合演习为例,表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演习,但少有人意识到这与第一岛链的战略关系。


他分析,二战期间,美国在卡莱昆达空军基地部署了B-29轰炸机轰炸在中国的日军,现在这个基地同样能够瞄准中国,只是换了能够发射带有常规弹头的远程巡航导弹,被称为美国现在最强的B-1B轰炸机首次在与印度联合演习中出现:“美国将B-1B带到印度,或是向中国发出信息:美军可以从中国南部发动攻击, 那么,解放军可以专心的在台湾打战吗?”


北京的战略


今年新增的四个对美军开放的菲律宾军事基地


美国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 CSBA)资深研究员Toshi Yoshihara 在一篇研究报告中指出,“第一岛链”的存在确实影响了中国军力。因为其不仅激发了北京对于被此战略包围圈的恐惧,也凸显了台湾地缘战略价值,制定了中国在海上重要的军事战略。


他认为,这会继续推动北京在东亚海域的军事动作,对该区域政治产生很持久影响。


换句话说,北京当局对于“第一岛链”发生的种种变化一直都严阵以待,该如何突破第一岛链的结盟,或结盟之后造成的紧压,一直是解放军现在的当务之急。上个月,解放军在台湾东部外海的一连串演习,包含航母山东号穿越第一岛链,往中太平洋美军军事要塞关岛迈进,便带有抗衡美国在第一岛链种种动作的味道。


根据中国官媒央视军事新闻网报导,山东号航空母舰编队,连日来赴台湾以东海空域开展远海战备训练。这是山东舰航母编队首次成体系、成规模远赴西太平洋海域。


央视称,行动显示解放军有足够能力冲破美国与其盟友为封锁解放军而构筑的封锁线。


美国印太司令部最近向美国国会提交了太平洋威慑计划,其中的核心建议是在第一岛链内加强对中国的常规威慑。


台湾淡江大学战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揭仲去年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称,解放军的“拒止作战”能力持续提升,一方面开发了鹰击-21、东风-100与东风-17等所谓高超音速滑翔载具,让对手难以拦截。此外,中国卫星系统也不断改善,解放军在第一岛链周边越来越具备24小时不间断的追踪侦查与监视能力,对进入第一岛链范围内的美国海空军都能造成威胁。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海洋军事研究员许瑞麟则向美媒分析称,目前解放军的055型舰具有非常全面的防御和进攻的能力,并备有100多个垂直发射系统单元,能够携带大量的防御和进攻导弹系统,让解放军拥有更自主的执行能力。他表示,解放军海军对于台海作战充满信心,认为可以在第一岛链内的冲突中占上风,所以正研究第一岛链到第二岛链之间的军事部署。


不过,苏紫云认为,解放军的航舰及水面舰在战时还是很难突破第一岛链。原因是宫古海峡目前由台日掌控、巴士海峡则由台菲掌控。他向BBC强调,解放军的水下舰队则有较高机会穿越突破第一岛链,接近关岛实施打击。


美国总统拜登和韩国总统尹锡悦达成一项新协议。


霍尔姆斯教授则认为,如果美国在琉球群岛和菲律宾群岛沿线部署地面部队,并在机动部队的支持下在岛链岛屿之间的海峡及其周围保留潜艇、小型水面巡逻艇、飞机和雷区,那么这些部署确实会给解放军海军和空军带来很大阻碍。


“目前,我还没见到中国已解决了试图强行通过那些海峡所涉及的种种棘手问题的迹象。”他说。


不过,也有评论称美国正在将自己的兵力移出第一岛链,比如将部署在日本冲绳的约5千名美国陆战队移到关岛。有批评者认为如果战事发生,美国在第一岛链不会动员到自己的兵力。


霍尔姆斯向BBC强调,美国领导人必须仔细调整他们的行动,并面对任何军事行动发出的信息小心以待。他说自己能理解将将海军陆战队从冲绳转移到关岛的理由,但美国必须做一些事情来消除“如果情况变糟,我们将准备撤军”的这种印象。 他认为,如果让美国盟友有这种印象,后者很可能会松绑与美国的连结,转而寻求与强势的中国达成协议。


谢选骏指出:“郑和下西洋”是历史的闹剧——怀着邪恶的动机、浪费无数民脂民膏,猪家皇帝一死,太监就是丧家之猪,郑和的舰队也就烟消云散了。现在的“中国突围”,会不会再次重演郑和的闹剧?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概率很大。因为一言足以兴邦也一言足以丧邦——这就是中国的惯例。没有独立的民间社会支持,中国的突围势必再次重演郑和的闹剧。突破岛链容易,突破心防很难。

谢选骏:天道不是巫术

[《天道》人类信仰本质是什么?是宗教还是科学?](祁华胜 2021-06-13)报道:


电视剧《天道》是由豆豆的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改编而成。讲述了丁元英和芮小丹的爱情,跨越阶层、文化、生存哲学、文化认同、以及灵魂归属的爱情,天国之恋、天国的女儿,离我们很遥远;同样离丁元英也很遥远。


与其说芮小丹是故意闯入丁元英世界的那一丝善意,不如说芮小丹是丁元英内心最真挚的感情,他把这所有的东西、藏起来才可以让自己心安理得的活在世俗中。


丁元英是一个极度理性的人,在他意识层面没有乌托邦,没有理想主义,更没有英雄情结,刘冰的死一定程度是刘冰触碰到丁元英的底线,龙有逆鳞,触之必怒。


科学也是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而比科学更重要的是科学方法,我们祖先不是不重视科学,奇淫技巧,闭关锁国,那是满人的态度,其实华夏民族不是不重视科学研究,而是侧重不一样,而且四大发明之所以在西方国家完成了转化,因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政治经济环境,重农主义,王道和霸道之争。


人类信仰的本质是真理真相,但是每一个领域和立场,并不是所有真理真相都符合条件,道家讲无为,讲不争,讲道法自然,说的是以柔克刚,无为不是真的什么都不做,而是可为可不为,无为无不为,争也是一样,讲究抓主要矛盾,一击即溃,所以你看丁元英杀人诛心。


信仰不是固定不变的,信仰的不一定是神,是客观规律、科学、巫术、玄学、占卜术、堪舆术、或者是道。


信仰没有高低贵贱,即使人家信仰爱情和生命,信仰永生和邪恶,都是信仰,信仰没有好坏,有好坏的是人,什么邪教组织都是人心利用宗教为自己服务,骗其他信徒的小人把戏。恶作剧而已。


儒释道并不是信仰,而是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儒释道已经融入到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三魂七魄”最核心的精神内核。


毫无疑问,道教、儒家、佛教都有传承,但是在我们身处的环境中,这些宗教都没有宗教的权力,担忧宗教的职能,可以教化世人,可以传道,但是和《师傅》里面说的一样,不教真本事。


其实道教养生、占卜、捉鬼、借尸还魂、七星招魂、甚至是巫蛊都是密法,还有预测、玄学、堪舆等命、气、等学说实际应用和研究。


只不过这些都失传了,而且害怕被有心之人利用,破坏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其实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掌握了不应该是人掌握的力量,因为这样会完全改变他的人性,从而荼毒人民、社会、国家。


爱情也是一种信仰,一种本能的真善美,演员不找演员的核心逻辑就是都太会演了,根本分不清理想和现实,根本就不知道感情真假,这样不确定性是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芮小丹把爱情当信仰,为了爱可以燃烧灵魂之火,涅槃重生,而普通人不但不理解,还有谩骂和攻讦。


死不害怕,害怕死得不值,害怕死的毫无价值,芮小丹的死与丁元英的不长久都是必然的,劝大家还是在看明白的基础上,做个平凡人、好好地活着吧。


天国之恋不属于人间,人间没有那样一个女子,那个女子是豆豆杜撰的,也有可能是豆豆理想中的样子,也有可能是丁元英的初恋,或者对爱情信仰后对人格的完美化,逼近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得到了其实并不是那么好。


丁元英是哲人落在红尘俗世里。被大众视之为异类。被佛界视之为痞性太重。一个道外一个道内,芮的死是必然的,不然不足以证道!


道才是中国人最朴素的信仰,大道三千,360行,行行出状元,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道,所以道义和规矩一直是中国人信奉的信仰。


这个道可以是地道、天道、人道、大道,甚至是特殊行业的道。我们对到的理解可以包容万物,可以宏观到全宇宙星系,微观到个体世界的灵魂小分子和细胞。


各司其职,阴阳平衡,然后各种变化,这就是道,说不出来,讲不明白,不能言说,每个人心中的道一样也一样,不一样各有各的不一样。


宗教是我们了解世界的方式,并不唯一,也不排他,可以说宗教的教义都是毫无问题的,劝人向善,引人向善,对众生的包容和慈悲是肉眼可以看到的。


但是我们不能押宝在宗教上,宗教有自己的立场,它只是信仰者的利益做保障,其他信者不入教者,享受不到天堂和彼岸的福利,同样,宗教追求真理真相的强势文化必须是我们了解的重中之重。


信仰就是信仰,心安和净土都是自己给自己的,与信仰无关,我们可以有武侠梦、科幻梦、甚至红楼梦,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世俗世界有一个信仰,那就是利益和现实。


科学也是一种探索世界的方式,我更愿意用科学方法探究这个世界的变化,以及一切未知,


人活着最大的资本在于自己对社会所能奉献的价值。这里面包含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一部分可以以量化的形式体现出来,而另外一部分可以变成或强或弱的脑电波从被更多的人获取和认同中体现出来。


人生就是道场,内心就是信仰,灵魂就是图腾。你把内心修成什么样,你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别总说命运在上天手里,其实你一出生,上天就把一半的命运交给了你。你所说的每一句话、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积累你的生命价值,只不过,有的人是叠加,而有的人却是在递减!


爱一桩事业,就奋不顾身地投入。爱一个人,就斩钉截铁地追求。爱一个民族,就挫骨扬灰地献身。爱一种信仰,就至死不悔。——毕淑敏《爱怕什么》


“一开始我非常同情你,但是到了后来,看了你的谈吐和演讲,我慢慢同情自己了,我没有你读的书多,活的没有你快乐和自由”。这就是我们需要借鉴的:保持读书学习,保持自由快乐。这个留言中,我看到了社会和人性的进步。对读书的尊重,对读书人的尊重,对自由的尊重,对别人和社会的宽容。一个成熟的社会,将是宽容的,价值自由的,充满信仰和灵魂的。而并非清一色的物质和铜臭,这与现实生存无关,与心灵的疆域有关。


谢选骏指出:我看了《天道》这部电视剧,觉得其中对“天道”的理解,其实是“巫术”式样的。但是天道不是巫术——天道是不可说的,巫术却可以“道可道非常道”……


《为什么巫术才是中国独特传统的核心根源》(2022-10-17 聂广科学网博客)报道:


资料来源:李泽厚. 为什么巫术才是中国独特传统的核心根源?文化纵横. ?2019,6月号


导读:人类各文明体都经历过形形色色的混沌时期,理性未明之前,巫术、原始宗教与崇拜普遍存在。而“巫”则是中西共有的一种理性蒙昧形态。西方在基督教兴起后,通过女巫审判等方式去除了巫术残存;而中国的巫不仅形成了民间巫婆神汉的小传统,更形成了庙堂礼制的大传统。本文作者认为,相比西方人对生前生后“两个世界”的不同认识与期待,世俗性更强的中国人,通过“巫”将生前与生后两个世界联系起来,祖先与后嗣享有家族延续的责任与义务,从而生活在“一个世界”中。远古中国,大巫往往是大王,神权与王权高度结合;古代中国,巫被理性化为一套复杂系统的礼制,通过“尽人事、听天命”维系共同体之间的稳固关系,在“祀与戎”中为族邦抢占先机,从而形成伦理、政治、宗教三位一体的思想形态。本文原载《寻求中国现代性之路》,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诸君思考。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由巫到礼》,这是个很难讲的题目,因为牵涉到上古史,材料不够,我自己研究得很不够,学术界好像也研究得不够。这是个非常重要,却被忽略掉的问题:所以的确值得讲一讲。特别是这个问题与中国整个文化、中国整个哲学的特征,很有关系,这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中国文化、哲学有什么特征呢?当然有很多了。例如,比较其他文化来说,在中国文化里,人的地位就很高。天地人三才,人可以跟天地并列,可以“参天地、赞化育”。人能够参与天的运作。我记得20世纪80年代一个反传统的学者说,中国文化的最大的缺点、最大的问题,就是人的地位太高了,所以必须把基督教引进来,人必须在上帝面前悔罪,认识自己有原罪,不要把自己的地位估计得那么高。《圣经》里没说人能够参与上帝的工作,上帝说要有光就有光嘛,人能起什么作用呢?


尽管我不同意这位学者的看法,但我认为他抓住了这一个要害。中国《诗经》里面有骂天、埋怨天的话,说天不可相信。包括今天老百姓常说的“老天瞎了眼”,直接就骂天,也没感到什么特别。中国没有创造主这个概念,没有上帝造人的观念,认为人就是父母生的,所以骂骂天也没有什么,但不能骂父母。人的地位这么高,这一现象,很多学者都指出过,问题是它怎么来的?


还有,中国为什么到现在,历史这么悠久,始终没有形成那种绝对的、全知全能、主宰一切、远远超乎一般世俗生活经验之上的一种神,像犹太教的神,基督教的神,伊斯兰教的神。中国老百姓相信的关公、妈祖、观音菩萨,都是跟世俗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而且他们本来就是人,由人而神,人神同质。关公本来是关云长,是个人,妈祖也是,对不对?这是怎么回事?中国始终没有形成那种开天辟地的绝对神、至上神。犹太教在宋代就传入中国了,现在开封附近还能找到犹太人后裔,但犹太教没有了。


基督教大家都知道,明代也传到中国,但至今在知识分子里面形成不了普遍信仰。为什么?中国知识分子到现在为止,说他是信神呢,有时候又不信,说他不信神呢,有时候又信。还是孔老夫子讲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的时候就相信是有这个神明在的,但不祭的时候也就不想了,不像伊斯兰教每日五拜,天主教每饭谢恩,基督教七日去教堂听经祈祷,等等。所以墨子早就骂儒家是“以天为不明,以鬼为不神”。


讲中国是“一个世界”,为什么呢?因为与对鬼神的态度一样,中国人的另一个世界也是相当模糊的、笼统的、不明确的。对中国人来说,另一个世界似乎并不比这个世界更重要、更真实,相反,另一个世界倒似乎是这个世界的延伸和模仿。人死了,古代要埋明器,现在就烧纸房子、纸家具,让死人继续享受这个世界的生活。另一个世界跟这个世界并没有多少差别,另一个世界实际是为这个世界的现实生活服务的。中国人很讲实用,很讲功利,到庙里去烧香的,求福、求子,保平安、祛疾病,都是这个世界的要求,为了一些非常世俗的目的,很难说是真的为了拯救灵魂、洗清罪恶,等等。为什么?这些文化上面的特征,是怎么来的?安乐哲(Roger T. Ames)《孙子兵法》一书也指出,不同于西方传统的两个世界,中国是一个世界,但没说这是怎么来的。


拿哲学来说,西方从希腊哲学到海德格尔,Being是个很大的问题,这个词在海德格尔那里是最重要的了,他最有名的著作是《存在与时间》(Being and Time),但是到现在为止,中文还不能很好地翻译Being这个词。有人翻译成“存在”,有人说应该翻译成“是”,学术界始终有争议。为什么?对中国哲学来说,这个问题好像不是特别重要,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也就是说,中国哲学并不追求某种永恒不变、最高本源的“真实”世界的“存在”(Being)。相反,中国人是讲究Becoming,讲究生生不已,《易经》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认为这个变动不居的现实世界就是真实的、重要的、本源的,所以讲change,不讲什么Being。


中国哲学还有一个特点,在柏拉图的对话里面,“美”不是一个美的姑娘,也不是一个美的盘子,它是美本身。What is beauty,什么“是”什么,中国人好像讲得比较少,而总是讲How to,How to do,干什么,怎么做。就像孔夫子在《论语》里面讲“仁”讲得很多,讲了一百多次,但是仁是什么,始终没有给出一个定义,总是这样做算仁,那样做算仁。重要的是怎么样去做,这也就是宋明理学讲得很多的“工夫即本体”,如此等等。


所有这些特点,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来的?在我看,就跟中国这个“巫”的传统大有关系。但为什么这么有关系,今天却被忽视掉了呢?包括学术界、学者们,都没有重视这个问题。我想原因之一,是一般提到巫,就想到民间的巫婆。witch,中世纪的西方也有嘛,中国讲是迷信嘛,那当然是很次要的了,所以不重视。在中国古代的记载里有巫祝卜史,也都不是很大的官,巫也就慢慢进入小传统、民间,后来与道教合流,变得不重要了。在贵州有一种傩文化,戴着面具,跳各种各样的舞蹈,现在都还有。这个现象在春秋,在孔子时代就有了。《论语》里有这么一句话,“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乡人跳傩的时候,孔子穿着上朝的衣服,站在东面的台阶上。孔子为什么穿着上朝的衣服站在大门外面呢?是表示尊敬,表示对巫术舞蹈的敬意。孔子为什么要对它表示敬意呢?因为它来源久远,而且曾经地位非常之高,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它本是大传统的重要核心。


从内在心理方面说,“德”“敬”作为主观心理状态都与“巫”有关,是由“巫”演变即理性化之后的产物。它们把巫术中有关“爱”的迷狂情感和神秘魔力理性化了,成了世俗化和人际化的道德、品格、心理。所谓“理性化”也就是将理知、认识、想象、了解等各种理性因素渗入、融合在原始迷狂情绪之中,并控制、主宰这种迷狂,成为对人们(首先是首领、巫君)的行为、心理、品格的要求和规范,这也就是上面已强调过的巫的情感特征的转化性创造。但是,“鬼神乃二气之良能”“思之思之,鬼神通之”,特别是宋明理学受佛教影响,大讲半日静坐、孔颜乐处等等之后,便又把这种巫术通神、上天的神秘经验在后世传承甚至更加张扬出来,甚至到今天。在哲学上,牟宗三讲“智的直觉”,冯契讲“转识成智”,都可看作是它的展现,即以超出或超越理性的方式去获得真理、感受生命、“体知”天意(或天命、天道)。


孔子有“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的自命,孟子有“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的自信,但我以为,这里重要的恰恰是将原始巫术的上天、通神的特色,转化性地创造为对世间人际的一种饱含情感而又理性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即对所谓天命、天道、天理、天意的承担。正如巫的上天、通神本身并非目的,而是为了求雨、救灾一样,儒家的“内圣”也并非目的本身,而是为了“外王”。孔子所说高于“仁”的“圣”,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巫的上天、通神的个体能耐已变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个体情理结构,巫师的神秘已变为“礼—仁”的神圣。这神圣不在所崇拜的对象,而就在自己现实生活的行为活动、情理结构中,这才是要点所在。文天祥说:“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巫史传统承续下来的,就是这种理性化而又饱含情感的情理结构:一方面是超脱世俗、回归自然,上下与天地同流,另一方面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知其不可而为之。总而言之,周公“制礼作乐”是对原始巫术的外在理性化,孔子“归礼于仁”则是承继周初的“敬”“德”而将之内在理性化了。这也就是“由巫到礼”“由礼归仁”,即巫的内外理性化的中国传统。


记得几年前在一次对谈中,我说史华兹(Benjamin Schwartz)喜示中西之同,葛瑞汉(A. C. Graham)好揭中西之异,我倾向于后者,因我觉得明其异才更识其同。我强调巫的理性化,一直不赞同说中国早已政教分离,古代巫术已进化到宗教,巫已消失,也不赞成韦伯(Max Weber)的脱魅理性化必须在近代,也不接受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的轴心突破说。我强调认为,巫进入礼,以后释礼归仁,其基本性格(情感性、活动性和人的主动性)仍然存在,即所谓“性存体匿”。西方神学正统不讲人与上帝合一,只有人去皈依上帝,上帝全知全能,甚至不可认知而只能信仰。中国则是,天也要讲道理,天也得听老百姓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甚至人可废天,“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等等。因为,天道即人道,而且天道来自人道。由此也可见中国是一个世界,西方是两个世界,所以只有中国才有“天人合一”,而不同于西方的“神人异质”,不同于希腊与希伯来的理式与现实、天堂与俗世、灵魂与肉体的截然两分,前者为本源、真理和道路,后者只是模仿、堕落和罪恶。中国巫史传统没有这种两分观念,才可能发展出实用理性和乐感文化,它追求中庸与度,讲求礼仁并举、阴阳一体、儒法互用、儒道互补、情理和谐,显然不同于西方传统的上帝至上、理性至上。


“由巫到礼”的理性化,当然不止于儒家,我在《美的历程·先秦理性精神》和《说巫史传统》里都突出提到和论列了道家及各种思维范畴,今天就不详细讲了。大家如有兴趣,可以去翻翻那些文章。


我一开头说,“由巫到礼”是一个比较难讲的题目,而它的重要性被忽略掉了。因为研究得很不够,我只能就其重要性即对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源头性的特征这一点提示一下。最后我想用几段过去的话来作结尾。


“周礼是什么?一般公认,它是在周初确定的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节。本文认为,它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原始巫术礼仪基础上的晚期氏族统治体系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作为早期宗法制的殷周体制,仍然包裹在氏族血缘的层层衣装之中,它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直接从原始文化延续而来。”(《孔子再评价》1980)


“礼仪即人文,它本是任何远古民族都具有的神圣制度,通由它团结人群,巩固秩序,建立人性。它最早是巫术:一种象征性的精神生产,亦人类最早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以此,人类行为的整个领域,皆被纳入巫术性象征主义罗网中’,‘即使最轻微的背离……都将导致整个仪式无效’,‘美洲印第安巫师在主持宗教舞蹈形式时,唱错曲子的人立即处死,以免神灵生气’(韦伯《经济与社会》第二部)。在中国,如何由远古这种巫术仪式逐渐演化推进为殷商礼制,即如何逐渐理性化和政治化(在中国,这两者是同一过程),宗教性与政治性如何组织结构,乃上古思想史尚未解决的重要课题。


如前所说,我以为,中国巫史文化使原始巫术与伦理政治融同,形成‘三合一’的礼制,它是伦理,又是政治,又是宗教。正是此种‘三合一’,才形成了以情为本体的儒学和随后的‘儒道互补’‘儒法互用’。‘道’‘法’为形式,‘儒’仍为心魂,其缘由正在于它由巫术型的文化传统而来,成为中国上古的‘巫史文化’。巫的特征之一是人能主动地作用于神,重活动、操作,由此种种复杂的活动、操作,而与神交通,驱使神灵为自己服务,这与仅将神作乞求恩赐的祈祷对象,人完全处在被动祈祷的静观地位颇为不同。各原始民族都有巫术,今日现代生活中也仍有巫的痕迹。但中国巫术传统因与政治体制和祖先崇拜相交融混合,并向后者过渡而迅速理性化,就形成了一种独特传统:巫(宗教领袖)也就是王(政治领袖),禹、汤、文王都是大巫师,死后更成为崇拜对象。”


谢选骏指出:看来李泽厚没有读过《圣经》,所以胡说“《圣经》里没说人能够参与上帝的工作”。如果《圣经》里真像李泽厚所说“没说人能够参与上帝的工作”,那么摩西的工作从何而来,不是为上帝做的吗?耶稣的门徒们的工作从何而来,不是为上帝的做的吗?如此看来,李泽厚不懂装懂、厚颜无耻,它所说的,不是知识,而是巫术,一种马猎猪意的巫术。在我看来,与其说禹、汤、文王是在玩弄巫术,不如说道士炼丹才是玩弄巫术。但无论如何,天道不是巫术,所以不可议论上帝——托马斯·阿奎那狗胆包天,竟敢“论上帝”,最后死的就很难看。李泽厚不懂先王却胡说(马猎猪意)先王,大大歪曲了中国哲学。与其胡说“美的历程”,不如说“《老子》是一部《巫镜》”,一部《巫师之书》——从这一角度去理解《道德经》,许多暧昧之处便豁然开朗矣!

谢选骏:不继续打仗就无法建立合法的中国政府



《魏京生:台海危机的展望》(2023-05-09 魏京生基金会 )报道:

 

魏京生评论文章:今天是大陆的青年节,习近平发布了新的征兵法。青年们是不是又要上战场了?这应该是大陆青年们关心的问题。当然,现在青年的就业问题是急切关心的燃眉之急,似乎战争离得还远。


其实在弱智官员的再次上山下乡的建议失败之后,征兵不失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不打仗征兵干什么,白花钱养着吗?习近平现在连地方政府都快养不起了,真有闲钱养兵玩?这几个问题确实需要认真想一想了。


习近平动员军队做好打仗的准备,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为什么非要打仗呢?这和他现在的处境有关。经济下滑,民怨上升;加强镇压,引起反弹;清党行动,内部人心浮动;支持普京,遭到干部阶层抵制。这就是崩溃的节奏呀。


出路在哪儿呢?发动一场战争,似乎是解决困境的唯一选择了。这个古今中外常用的老办法,既可以转移社会的注意力,又可以使得内部镇压合理化,还可以加强百姓对饥寒交迫的忍耐力。何乐而不为,至少可以试一试。这就是海峡两岸危机加重的根本原因。什么胜呀败呀之类的预测,都不是小习同志考虑的范围。


从习近平的国际政治布局上,也可以看出这个计划已经开始很久了。宣传和对台湾施压,是中共的长期操作,最近几年来突然加强了。对敌方开展心理战,是增强己方胜算的常规手段。飞机军舰对台湾施加压力,是瓦解对方心理的有效操作。浪费点汽油不算什么,就当是训练和演习了。


最重要的布局,就是忽悠普京发动侵略乌克兰的战争,转移美国的注意和力量。当然普京也有他的国内政治需要,所以二人一拍即合。结果符合了中国战略家们的预计,战争久拖不决,吸引了美国和西方大量的资源和注意力,为习近平的台海战争预留了空间,减少了和美国作战的不利因素。


由于普京拥有世界上一半的核武器,也由于西方人不想为乌克兰打一场核大战,所以普京立于不败之地。由于美国和欧洲,都不愿意让俄罗斯胜利占领乌克兰,所以普京也很难彻底打败乌克兰。战争旷日持久是目前的局面。


战争的拖延,正好符合习近平发动台海战争的需要。所以习近平的战略指导方针,就是让俄乌战争继续下去,不要很快谈判停战。所谓和谈的高调,是要取代欧洲主张和谈的地位,控制俄乌战争的节奏,消耗美国的资源和耐心。毕竟民主政治的现实,使得老百姓对外国战争的耐心是有限的。


美国和亚洲民主国家已经注意到了习近平的阴谋布局,已经有很多动作来预先应对。亚太小北约逐渐形成,各国的联盟得到了加强,军事力量也在逐渐增长,对台湾的关注度迅速上升。台海问题不再是海峡两岸的问题,而成为一个关系全球利益的广泛问题。


习近平如果发动战争,将面对亚太小北约的团灭。亚太小北约的总体实力不是共军所能够战胜的。就像拜登总统警告北朝鲜一样,一旦发动战争,就是共产党灭亡之日。习近平可以找普京去避难,其他的官员们往哪儿逃呢?老婆、孩子、钱包都在欧美国家,发动战争后还敢去吗?


所以,阻止可能发生的台海战争,不仅是老百姓的需要,也不仅是周边国家的需要,更加是中共各级官员们的需要。即使不为了国家和百姓,仅仅为了你们自身的生存和利益,也要想尽办法阻止习近平的好大喜功,胡作非为。他想当汉武帝,得穿越回去两千年才行。


网民嚎叫:


党崇拜 6分钟前

听了楼下的话,习包子高兴得三天没睡觉。

明天就打下台湾,后天拿下冲绳琉球,大后天占领菲律宾。因为美国不敢炸中国本土,即使炸,也大不了同归于尽,

石头河 今天 05:20

瞎掰不打草稿啊,老魏是不是还以为PLA和美军的差距还是他离开中国时候的样子? 共军现在是今非昔比,中美在太平洋中间一个小岛,共军当然打不过美军。但在中国的家门口打,美国日本甚至韩国菲律宾所谓的亚洲北约没法打。根本问题就是炸不炸中国本土。不炸吧,共军军舰飞机从容出入,共军中近程导弹和无人机放烟花似的扫过来,美国来10个航母迟早也都进海底。炸吧,就是战争彻底升级,就算中国对美国本土手下留情,日韩和美国的基地必然遭受共军的导弹攻击。到时候中国进入战时生产体制,导弹像香肠似的出来,而且和俄罗斯彻底穿一条裤子,大不了同归于尽。美国军力真在中国家门口有胜算,米利也犯不着和中国打招呼,告知美国不会主动攻击。


谢选骏指出:魏京生基金会似乎不懂,共产党中国七十多年不能消灭尚在台湾存留的中华民国,因此一直无法建立合法化的中国政府——而只有一个割据的大陆政权。所以说,不继续打仗、不结束中国内战,大陆政权就无法升级为中国政府了,就永远不能合法化了!

谢选骏:外资就是和平演变的糖衣炮弹

《从大众宝马到德勤贝恩 外资是否会逐步撤离中国》(BBC 2023年5月8日)报道:


放弃“清零”之后,中国经济还需多久才能复苏?


2023年的春天,对于投资于中国的国际资本而言,喜忧参半。


喜的地方在于,中国经历了去年底突然全面放开疫情管控,然后重开国门,2月份的春节开始报复性的消费,再到“五一”长假的2.7亿人次出游,中国市场强劲的需求,相比于高利率下低迷的国际需求,使各国资本都不由得心动。


忧的地方在于,中国对待外资的态度似乎表里不一。在官方层面,从博鳌论坛到全国“两会”,官方都不忘大力宣扬降低门槛,吸引外资。但实际上,德勤、美光、贝恩、明茨,以及日本的安斯泰来制药等知名外企今年以来密集受到中国政府打压,美国商会也报告称,在华美企日益担心地缘政治争端对在华业务的负面影响。


在中国这样的讨论也不绝于耳,比如在中国最成功的外企之一苹果公司,在印度的产能规模翻倍,并在孟买开设全国第一家苹果店,再加上印度人口此时超越中国,有声音担忧,外资是否分散布局,从中国部分撤离?更重要的是,在当前经济和政治环境中,外资将在中国经济版图中扮演什么角色?


外资增减之谜


仅从数据层面,国际资本在中国投资的状况,似乎有矛盾之处。


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描绘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FDI)金额达到1891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速8%,仅次于2012年,高于有统计以来的其他年份。


广交会今年已经恢复线下模式。


同样是官方数据,来自中国外汇管理局则描绘另一番景象——2022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为1903亿美元,显著低于2021年的3340亿美元以及2020年的2531亿美元。按此数据,去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降幅达到43%。


诚然,两个机构的统计口径不同,但中国外汇管理局按照国际收支统计与国际通行口径更接近。比如,在统计直接投资带来的负债时,包含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已分配未汇出利润等项目。


此外,外企似乎在中国利润堪忧。中国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份大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872.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2.9%。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降幅35.7%,下降幅度最大。


中国美国商会(AmCham China)主席华刚林向中国媒体表示,中小美资企业的全球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因此疫情中其中不少已经关闭中国业务;再加上近年严格封控下,无法进入中国实地考察,新进入中国或扩大生产投资的决策都更为困难,少有新企业进入中国。


“外资和外企在中国投资和利润都在下滑,已持续一段时间,使它们持续离开中国。当然有人离开,也有人来,比如马斯克的特斯拉,大规模投资中国市场。这代表西方企业家对于中国市场的理解差异非常大。”安邦智库创始人陈功向BBC中文表示,不过,外资和外企依然是中国生产活动的重要观察窗口,其持续离去表明,中国经济虽然有所复苏,但中国的生产活动及前景并不令人乐观。除非中国经济出现结构性改变,如更多转向消费,否则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官方声音与现实的矛盾


研究机构荣鼎咨询(Rhodium)近日发布的报告称,作为中国重要贸易伙伴的欧盟在华投资已连降三年,从2018年的104.2亿美元,降至2021年的63亿美元。前九名的欧盟国家加上英国的大型企业对华投资额占其对华投资总额的70%—88%,其中又以德国的四家大企业大众、宝马、戴姆勒,以及化工巨头巴斯夫为重中之重,占欧盟对华投资总额超过三成。


大众在中国市场占比日益下降。大众也推出了纯电动车型。


疫情之后,大众、宝马、戴姆勒、巴斯夫这类大型企业似乎代表着外资在中国的不同困境和选择。


最难的可能是大众。大众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汽车企业之一,在上海和长春设立合资工厂,中国市场的销量一度占据大众全球销量的一半。


今年一季度,发生了汽车行业历史性的一刻,比亚迪首次超越了大众,成为了中国最畅销的乘用车品牌。大众在华保持15年的销量冠军,至此告一段落。


背后的原因是市场变迁所致,在能源变革的大趋势下,中国企业借助电动汽车实现弯道超车。


巴斯夫日子好一些,在德国总理肖尔茨访华时,与中国签订百亿欧元的超级大单,在中国全资投建一个综合生产基地。


巴斯夫增资中国的背后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化工作为高耗能行业,在俄乌战争后高昂的能源价格,让巴斯夫在欧洲的生产无利可图;另一方面,中国作为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第二大市场,对巴斯夫而且不得不重视。


宝马则遭遇戏剧化局面。在不久前的上海车展上,刚刚宣布在增强在华投资,就发生了“冰淇凌门”,使其在华声誉大受损失。


德勤是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很多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审计业务由其承担。


而今年以来,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被重罚,全球三大管理咨询公司贝恩的上海办公室遭到警方突击检查等事件,则更多受到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对峙所影响。


中国美国商会(AmCham China)近期发布的《2023年在美中资企业年度商业调查报告》显示,49%的会员企业认为,相较前一年,他们在中国更“不受欢迎”,该比例在消费行业更高达56%。


外资当前的对华态度可以概括为,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不少已退出中国市场;大型企业依然把中国作为重要的战略市场,然而他们面临更激烈的本土竞争,高涨的民族主义,以及地缘政治张力带来的担忧。


“中国一方面重新大力提倡吸引外资,另一方面,无论是在法律、法制还是实际执行方面,均出现了对外资的打压,出现这种矛盾情形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政治需要’和‘经济需要’彼此存在着矛盾。”陈功表示,从政治需要来看,外资和外企代表着某些对中国的“不健康影响”,甚至有时还会被定义成为“威胁”;从经济需要来看,外资和外企代表着投资、市场、钱,以及工作岗位。这种矛盾仅仅是目前阶段,未来“经济需要”可能会服从于“政治需要”,那时就不会再有矛盾了。


外企的应对


虽然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经过多年锤炼,丰富的产业链和完善的基础设施,都让其他国家难以替代。然而,地缘政治风险、新冠这样的不可抗力,以及中国政府对外资的态度,都不得不使外资考虑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哪怕要承担更多成本。


4月18号,印度首家苹果店开幕,苹果CEO库克出席开幕仪式。


中国美国商会总裁何迈可(Michael Hart)在3月1日的一场记者发布会上表示,多数美商反应,基于在中国的供应链受到疫情和封控的影响而时有断链,他们为了分散风险,已经开始投资其他国家,建立替代产线。


苹果就是其中之一。苹果2022财年(截至2022年9月底的12个月里)将印度的组装规模提高两倍至年产量货值70亿美元。今年更是在印度孟买开设在印度的第一家门店,而且苹果目前iPhone中的7%在印度生产,而2021财年印度的iPhone产量只占该公司全球产量1%左右。


像苹果公司这样,越来越多的外企开始采取“1+中国”策略,防止潜在的技术禁令和关税壁垒。


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使企业们不得不应对一个紧迫的问题——在全球化框架下,过于依赖单一供应商是巨大的内部风险。为中国找个备胎,以分散风险,变得必要且急迫。


美国和其盟友也在推波助澜——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依靠离岸外包(off-shoring)降低成本,把订单转移到中国等地;疫情来袭后,美国提出近岸外包(near-shoring),以降低供应链的脆弱程度;乌克兰战争和台湾局势恶化后,美国又推出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号召供应链转移到“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


这个过程中,印度可以成为最大赢家,中国或将成为最大输家。


“中国的经济复苏在某种程度上是数据意义上的复苏。”陈功认为,外资和外企正在离开中国,但中国央行大量释出的资本,代替他们的存在,在今天中国GDP总量超过120万亿人民币的时候,外商投资的规模占GDP的比例不可能很高,所以决定中国经济复苏的,不是外资,而是中国央行以及其他资本单位。大量资金持续的注入中国经济体,这是支持中国现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谢选骏指出:俗话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言下之意,只有死囚才有白吃白喝。几十年前,共产党穷疯了、饿傻了,竟然没有常识地乞求外资这样的“和平演变的糖衣炮弹”,结果饮鸩止渴几十年下来,已经百病丛生、非驴(列宁)非马(马克思)了——共产党眼看就要变成国民党,唯有驱逐外资才能免于失去独裁政权。否则的话,既要按照国际法办事,还要遵守人权宪章,就不能为所欲为了。

2023年5月8日星期一

谢选骏:点赞的恶意——高级黑或低级红



《给史航点赞的你们,请记住这10条忠告》(枪稿S 2023-05-08)报道:


“史航性骚扰事件”正在愈演愈烈。


虽然暂未有公权力介入,而且此后也很难有,但从现在的局面来看,是非曲直已经非常明显了。


不过,群情激奋中,我们深知实际情况远不仅如此,那些更不堪的事情,我们大多数无从得知或者干脆无法讨论。


我们的舆论场上,只能在皮毛上大做文章。——枪稿主编 徐元


男女交往守则(男性版)


文/带刺的玫瑰


作者介绍:生活尽量规律的女青年,每天最关心的是能否不加班,时常希望地球毁灭。


01


史航性骚扰事件仍在发酵。


为《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题词“走过危机四伏的成长,我们每个人都是幸存者”的这位文化名人,原来是个性骚扰惯犯。


不过,还有另一件事值得注意。


从4月27日,豆瓣用户@重版出不来爆料开始,直到今天,原本几乎日更微博的@鹦鹉史航一共只出来表过两次态。


第一次是5月1日,强调“情绪我理解,情况不属实”,一次是5月2日,声明“不存在性骚扰”,且和“几位当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交往,包括有过稳定关系的前任”,并称本不希望“风流交谈”和“门内的情调”暴露于公众视野,又晒出更完整的聊天记录。


他会做出如此回应,是在预料之中——直接挺胸抬头站出来说“抱歉给你们带来的伤害”才会让我意外呢。


但没想到的是,他的首条回应微博,收获28.1万“赞”,第二条获得77.9万赞。


而他以往的原创微博,一般只会有数十、数百,偶尔上千个赞。


史航回应后,5月6日事件中发声的女性已增至26名,个案间时间跨度长达十多年。


02


赞数或许有水分,或许是因为事件变大了,但总之也能管窥出点赞者究竟是什么心态,而这或许能从目前已明确声援他的四位名人的言辞里看出端倪。


首先,是也被推到风口浪尖的姜思达。


他在播客里倾吐了史航对自己向来不错,不忍心和好友割席的纠结,同时还以他另一位被#MeToo所冤的朋友为例,流露出某种态度。


作为向来有性格,没有油腻男气质,且会共情女性的“姐妹”,他不合时宜的表态引起女粉丝寒心。


也让众人意识到,永远不要指望一个男人真正共情自己的女性立场。


现在他已删除该期播客,并在微博向粉丝道歉。


另一位是作家止庵。


越来越多女性声讨史航之后,他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被人截图到微博之后,他又发了条澄清微博:


不管他真心为好友鸣不平也好,担心自己被揪,抱团也好,要真认下来,也算义气。但遮遮掩掩畏手畏脚被抓包了还不认,可谓小人之心刻在骨子里。比有感而发的姜思达挫一百倍。


还有一位是作家叶三,她5月3号发了这一条微博:


随后删去。


乍一看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就不对劲。说白了,抛开身份地位权力自由谈自主性,那就是扯淡。“我不在朋友圈骂XXX,那是我不想骂吗?那是我不敢啊!”


另一个是喜天传媒实控人周宴西,在朋友圈发:


下图为宴西关于此事的新回应。


“绝对是学富五车有才之士,有可能是这些年想成家了又不善于表达。”


感觉强奸犯以后都能给自己找到合适理由了呢。


魔爪没有伸向你,不是他没心,而是他没处于你的上位,他没胆啊。


姜思达播客中提到“爱张罗”正好对史航在圈内的资源与人脉进行了补充说明。


03


再翻翻网友评论和各家之言,就会发现,这么多“赞”,大致分为这么几种,第一是担心他被诬告,“不要相信小作文了,让子弹飞一会”;


第二是拒绝相信大才子史航会这样,“他有才但羞涩,真诚却保守”;


第三是觉得一些女性眼里性骚扰的言辞、行为,是男人示好,调情的表现,“看女方回应的语气,不是被骚扰的感觉啊”;


第四是就是如史航的某些文化人朋友那样,觉得当下这些女性的爆料和指控,是属于得了便宜卖乖,如果纵容此等风气,掀起中国的#MeToo,那后果不堪设想国将不国了。


这些“赞”包含一种疑惑,一种顾虑。疑惑的是,这样的聊天截图里,明明女的也几乎句句回应了,但怎么现在又说是性骚扰呢。


相信不少女性都对图片中女性的某些话术很熟悉,那是一种对方突然给你来这么一嘴黄腔,你实在不想接腔,怕显得没礼貌,或是怕别人说你不知趣的心理,同时还怀有一种对他的崇敬,想维持住这个关系,所以尽量以轻松的语气,在最大可能不伤害他自尊的情况下,做出回答。


这里不只是一个同意不同意的问题,还有一个愿意不愿意的问题。同意与否是一种态度,但愿意与否在代表在同意的时候是否真正具有选择权。


顾虑的是,如此微博升堂,群起而攻之,会不会掀起一场无法挽回的群众运动。那么美国那边#MeToo到现在,有诬告吗?还没有吧。


女性每次发声都会被骂“打拳”,那“拳”打到现在,女性处境有根本改变吗?年龄、性别、外貌焦虑,消失了吗?深夜敢出门了吗?性侵性骚扰变少了吗?家暴变少了吗?没有吧。


女性身边的男性让女性更有安全感了吗?或许有,那他们究竟是发自肺腑尊重女性了呢,还是怕像前车之鉴那样万一做了错事被拎出来鞭尸呢?


饭都还没吃饱,就不要操得脂肪肝的心了。


——真的,太早了。


更何况每一次女性发声,都是真正的事出有因。每一次争论,都该是一次观念的重塑。


2017年《纽约时报》一篇揭露好莱坞性侵真相的报道在美国社会掀起#Me too运动,大制作人韦恩斯坦随即身败名裂,电影《她说》就取材自这一事件。


04


不过呢,话说回来,我也思考了,平时总骂男人做错事,这个无形中,是不是伤害了一部分男性的权益,是不是真的会冤枉他们呢?


由此,我觉得本着为广大男性同胞着想的心理,有必要列一份《男女交往守则(男性版)》。


注意,这份守则的目的不在于规劝,而在于保护。保护咱们男同胞的意图不被曲解,言辞不被扭曲,行为不被指鹿为马。唯有从源头上杜绝一切模棱两可,才能最大范围减轻被含冤#MeToo的可能,是不是?


鉴于本守则实用性极强,建议全体男同胞全文背诵,不仅要背诵,最好能理解,如果实在不理解,那就死记硬背,记住结论。


简称,十个“一定不”。


1)一定不要觉得开黄腔就是有魅力。


2)调情与否,一定不是你觉得是就是。


3)亲密关系以外,非必要,一定不要肢体接触。


4)不管是谈正事还是聊私事,一定不要在完全幽闭的空间。


5)一定不要把偶像剧这种女性幻想的载体当作你学习的工具。


6)一定不要劝酒、灌酒。


7)一定不要把欲望、需求、空虚当成背德、违法的理由。


8)对方拒绝,一定不要继续。


9)当你不确定要不要继续,那也一定不要继续。


10)看见恶行,一定不要无视。


注:相信我,如果你觉得这十条严苛,那更能说明你是这守则要服务的目标人群。


另外,还有基于你们已经有一定相处模式或感情基础的六个“≠”。


1)她跟我开黄腔≠她愿意被我动手动脚。


2)她愿意跟我有亲密举动≠她愿意跟我xxoo。


3)她说她爱我≠她真的爱我。


4)她真的爱我≠她愿意跟我xxoo。


5)她跟我xxoo≠她每次都愿意跟我xxoo。


6)她爱我≠她每分每秒爱我≠她以后都会爱我≠她认同我一切≠她对我言听计从。


最后,再加一个切记。


切记,这份守则,只是行为的底线,不是人格的丰碑。


美国公平就业机会委员会将“在对方不情愿的情况下给个人礼物”也定义为性骚扰,所以不要认为对方正在“欲拒还迎”“欲擒故纵”“打情骂俏”。


04


其实,史航这种破事已经反反复复说烂了,关于男性女性、强势弱势、当权者下位者、圈子、潜规则,等等等等,每次都骂它恶臭熏天,但它就是层出不穷。


而且,很显然,史航绝不是孤例,他之所以这次能被口诛笔伐,还是因为他没有真正的权力。不用说,数量更庞大,比他的行为更严重得多的事情,还深藏在水面之下,有些危害更大的行为,乃至罪行,不要说像这样大范围讨论,或许就连爆料本身都不会被允许。


史航可恶可恨,但史航也只是个替罪羊。


谢选骏指出:这个人虽然挨了骂,却获得了暴增的点赞——这些点赞里可能包含着对于当权者的潜在恶意。——因为“他之所以这次能被口诛笔伐,还是因为他没有真正的权力。不用说,数量更庞大,比他的行为更严重得多的事情,还深藏在水面之下,有些危害更大的行为,乃至罪行,不要说像这样大范围讨论,或许就连爆料本身都不会被允许。”所以,点赞这个人,所包含的恶意,就是高级黑,或者,低级红——矛头直指上方的张高丽帮。

谢选骏:土八路治国、拍脑袋决策

《一个95后男孩,给30个老人养老》(十点人物志 2023-05-08)报道: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2%,其中有一半属于空巢老人,即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独守家中的老人。


相比生活在城市的空巢老人,农村老人在就医、外出、与外界联系等方面的困难更加严峻。


去年五月,独自在农村老家生活的外婆猝然离世,让25岁的湖南男孩陈雄坠入了人生的至暗时刻。陈雄自小和外婆相依为命,因外出打工,无法陪伴远在山区的独居外婆,外婆离世多天后,陈雄才得知这一噩耗。


为了化解伤痛,弥补遗憾,陈雄决定留在家乡,成为村里30多个空巢老人的专属“护工”,替老人们采买物资,帮老人们做饭洗澡,以此寄托自己对外婆的思念,同时也成为外出务工的子女和村里留守老人之间的纽带,避免更多遗憾的发生。


以下,是陈雄的讲述:


外婆和我


我的老家,在湖南衡阳祁东县的一个贫困山村。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离婚的时候,他们也才20岁出头,年轻且贫穷,谁都负担不起我这么一个拖油瓶。只有外婆心软,把我接回了家。


外婆是一个孱弱的老妪,平日里靠种点黄花菜、养几只鸡和捡垃圾为生。盛夏农忙时,外婆去别人家帮忙插秧,雇主包她两顿饭,她总是只吃一丁点儿,剩下的都用塑料袋装好,带回来给我吃。


父母离婚后,很快都组建了新家庭。妈妈嫁到了东北,二婚后就再没回过家。我要读小学的时候,外婆实在没钱,打电话向我妈要学费。我妈是个全职主妇,手头拮据,同样无能为力。外婆只好牵着我,走了十里路,去爸爸家要钱,却被爸爸的新妻子赶了出来。外婆为了我,不惜向继母下跪磕头,求她可怜我这个没爹没妈的小孩。但是继母不为所动,依旧骂得难听。


我当时八岁,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那天的愤怒、羞耻和心碎。最后还是奶奶看不过去,扶起了外婆。第二天,爷爷奶奶瞒着继母走到外婆家,塞给了她1000元,并且承诺,以后每个学期,他们都会替我交学费。我的人生是被三个老人撑起来的。外婆一直要我记着爷爷奶奶的好,以后出息了就要孝敬爷爷奶奶。


贫穷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和青春期。后来长大了一点,每天放学回家,我就去田里抓兔子和黄鼠狼,或者去河里抓鱼、抓青蛙,补贴家用。一年四季,我只有一双不合脚的烂鞋。每次学校要交费,我都是最晚交的。同学们总说我身上臭,说我的衣服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看见我就夸张地作出呕吐的表情。


班级的孤立使我愈发自卑,不愿意再上学。我只想逃离村庄,出去打工,赚钱给外婆治病。外婆年纪大了,因为常年劳累,她的身体也状况百出。她有严重的风湿病,一旦发作起来就疼得动不了,可是为了省钱,她都不舍得去诊所打针。


离开家后,我和老乡去了广东的工地当建筑工,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包吃包住,月薪7000。虽然干体力活风吹日晒,很辛苦,但我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到了年底我就攒下了6万块。


那年春节回家,我给外婆买了很多衣服,往家里添置了新被子和冰箱,给破旧的房顶贴了瓷砖,还买了很多菜。离家前,我给外婆留了5000块,让她不要再干活了,多休息,按时吃药,钱花完了就告诉我,我再给她寄。


外婆乐呵呵地说,“雄崽,每个月给外婆留200块钱,外婆就可以活下来了,剩下的钱,外婆给你攒着娶媳妇。”


外婆的离世,是我永远的遗憾


正当我和外婆都以为苦尽甘来时,意外却猝不及防地降临了。


2022年五月底,我在深圳的一个工地赶工程,每天累得像条狗,那段时间我和外婆总是隔两周才通一次话,有时候下班回来,给外婆打电话,打着打着就睡着了。


那天,我照常给外婆打电话,外婆却一直没接。外婆平时接电话总是很快,从来没有出现过我连续打了十几个电话都不接的情况。


我有些慌了,心里有了不好的预感,连假都没请,迅速买了最早的一班高铁回家。我家是老房子,在山背上,以前周围就没什么邻居。后来仅剩的几户人家,都陆陆续续盖了新房,搬下了山。山上很少有人会来,加上外婆风湿病严重,发作起来疼痛难忍,也常常连续好几天不出门。


一下班车,我拼命往家赶去。刚刚靠近家门,我就闻到了一股很浓重的腐臭味。当我打开门,那惨烈的画面令我此生难忘——外婆躺在地上,遗体已经生了蛆,几只老鼠在我开门的瞬间一闪而过,外婆的手指和脚趾甚至已经被老鼠啃得残缺了。


看着外婆破碎的身体,悲伤和恐惧一下子扼住了我的喉咙,我绝望到了顶点,连叫都叫不出来。这个一辈子善良的小老太婆,活到68岁,却落得如此凄凉的下场。她明明两周前和我通话时,还中气十足地跟我说,她身体好着呢!


我强打着精神处理了外婆的身后事。因为尸身不全,做丧事的人都不愿意帮外婆整理遗体,外婆的遗体只能被火葬场的工作人员潦草地收起来,然后拖到火葬场去火化。一个多小时后,外婆就被装在一个小罐子里和我回家了。


外婆只有妈妈这一个孩子。我打电话给妈妈,她哽咽着告诉我,她的女儿刚生产完,她需要在家照看外孙,加之路途遥远,害怕感染新冠,所以来不了了。我又打电话给其他亲朋,仅有的五六个亲戚都不能来。


我不想让外婆凄凉地走,于是请来丧戏班,请他们为外婆唱两场戏。晚上,我抱着外婆的骨灰跪在厅堂里,外面的戏班咿咿呀呀唱着生死离别。我突然意识到,最爱我的外婆真的不在了。想着外婆去世前可能经历的痛苦,悔恨、绝望、恐惧,还有无边的孤寂,各种情绪一下子涌上心头,我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


或许是听到了丧戏的声音,村里的一些老人们也晃晃悠悠地爬上了山。他们得知了外婆去世的消息,安慰我说,外婆会在那边保佑我,让我以后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


出殡那天,村里的好些老人自发陪着我送外婆最后一程。这原本不合习俗,我们这边有这样的说法,跟丧的人只能是和逝者有血缘关系的后人,旁人跟丧是很不吉利的。但老人们没有顾虑这些,他们之中,有些人比我外婆年纪都大,就算腿脚不便,拄着拐杖,也要陪着我,关切的眼神和外婆如出一辙。


安葬了外婆后,我整天浑浑噩噩地在村子里游荡,不敢回家,因为一回家就会触景生情。村里的老人们见了我,总会塞给我一个芋头,或是一袋泥鳅,和我说两句话,生怕我想不开。


有一次,我散步到一条水渠附近,看见一个大爷笔直地倒在水渠里。我吓了一跳,赶紧将大爷拉起来,背起他就往诊所里跑。很快,大爷醒了,跟我说,这是老毛病,这次还好遇见了我,要是没人发现,他指不定就死了。


见大爷将生死说得轻飘飘的,我问大爷,怎么不让子女带你去检查一下?大爷连连摆手,说,我们这些老家伙反正要死的,不能拖累孩子,现在孩子也难!


大爷的话让我的心情沉重起来,眼睛也发酸。我又想到了外婆,她会不会也跟这位大爷一样,为了不给我添麻烦,所以每次打电话都只报喜不报忧呢?


照顾村里的空巢老人,是我弥补遗憾的唯一方法


外婆去世后,我陷入了长久的迷茫,感觉所有的奋斗都失去了意义。


我给工地上带我的师傅打电话,跟他说我不想干了。他先是百般劝我,后来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不再强求,只是说,等我休息够了,想回来的时候随时可以回来。


那时,我每天缩在老家的房子里,不出门,不社交,自暴自弃般地想让自己发烂。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下来的全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大概是我萎靡的状态终于让老人们看不下去了,一个爷爷跟我说,要是我没事做,就帮他买菜,帮他掘地,他付给我跑腿费,因为我年轻,腿脚好,他走路去赶个集,回来腿要痛两天。


以前村里人多的时候,去赶集的班车一趟才2块钱。后来年轻人都出去了,村里人少了,价格就涨到了10块。腿脚不便的老人们嫌坐车贵,又没有智能手机,不会网购,买东西便成了老大难的问题。


为了报答这些老人在外婆去世后对我的照顾,我买了辆二手摩托,开始帮附近相熟的老人们赶集买菜,购置生活所需的物品。


渐渐地,村里越来越多的老人知道了我可以帮忙赶集的事情,都来拜托我帮忙买东西。老人们生活节俭,一次购买的菜肉基本不会超过十五块钱,却不忘让我带点零食、饮料回去,理由是“攒着留给孩子回来吃,到过年的时候就涨价了”。


每次和老人们聊天,提起子女和孙辈,他们总是神采飞扬,能滔滔不绝地说上好久,最后也叹气,“一年就只能见个几天,说不定哪天就见不到了。”我看着村里的老人,就像看到了外婆,我不在的时候,外婆是不是也是像他们一样,望眼欲穿地盼着我回家?


相处得久了,我发现许多老人的饮食习惯都有很大的问题。剩菜馊了,热一热也要继续吃;蔬果烂了,切掉腐坏的部分,剩下的照吃不误;还有的老人每天只吃方便面,中午一包,晚上一包,一天才花1块6,节省到了极致。


这些老人都有子女,子女或多或少都会给老人一些生活费,但老人总是舍不得花在自己身上,总想着攒起来,花得慢点,子女的负担就小一点,和我的外婆一样。


为了让老人的子女知道老人的真实生活情况,我找了个借口,要到了他们子女的联系方式。那位吃方便面的奶奶,儿子已经五十多岁了。大哥听说自己的老母亲在家天天吃8毛一包的泡面,在电话里忍不住哭了。


大哥说,他在广东开饭馆,小时候父亲过世早,是母亲独自把他拉扯大。后来日子好了,他想接母亲来身边享福,但是老人家一直不愿意。逢年过节,他都会给母亲留一万块钱,千叮咛万嘱咐要她别节约,母亲也会做一大桌子丰盛的菜来招待他们。他一直以为,母亲过的还可以,谁知道那些只是做给他看的。


情绪平复之后,大哥用微信给我转了一千块钱,让我给他的母亲买点好吃的,就说这些东西是他亲自寄的,他保证母亲会听他的话。


为了逼真点儿,我还找了个快递纸箱,将采买来的食物装进去,送到奶奶家里。老人家开心得眼睛都笑没了,嘴上却怨儿子浪费钱。过了几天我去看,老人果然没有再吃方便面,她是真的怕买的东西吃不完,浪费了儿子的心意。


日子久了,我成了外乡游子和家乡老父母之间的纽带。有人会让我照看一下家里轻微痴呆的老人,让我督促老人吃药,想和家里的老父母打视频电话的时候,我就骑着摩托去老人家里帮忙操作手机。


也有老人担心我会骗他们家孩子的钱,三番五次地试探我,问我帮忙买东西收了多少钱?或者假装来我家找我聊天,目的就是在我家到处看看,害怕孩子买的快递被我私吞了。


一开始,我觉得好气又好笑,但是后来也渐渐能理解老人的心情。我耐心地跟老人解释,每次买东西,我都会拍视频给他们的孩子看。买东西和拿东西,一次只要2元钱;做一顿饭,要10元;帮干农活,一次10元;给行动不便的老人擦洗身体和做家务,一次50元。


听完我的解释,老人们都放心了。一位大爷甚至恨铁不成钢,说我收的太少,以后没钱成家怎么办?还义气地给自己儿子打电话,要他儿子给我涨工资。


我是空巢老人的专属“护工”


说实话,我真没想赚这些老人家的钱。


外婆去世后,我的心里就像破了个洞,越来越大,且无法缝补,让我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


但是跟这群可爱的老人在一起,看见他们的笑容,我总能找到和外婆相处的熟悉感。我想,虽然我没法弥补我自己的遗憾,但是我可以代替他们的子女,避免遗憾的发生。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村里一个爷爷上山挖野菜,回来的路上摔断了腿。我听他的邻居说,他家大门没关,两天都没见到人了,不知道去了哪里。等我骑着摩托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靠吃草根撑了两天,躺在山脚奄奄一息。



我将老人送到医院,医生说,老人的膝盖碎了,要去县城动手术。老人只有一个孙子,三十多岁,在青海那边的工地打工。工程紧张,路途遥远,孙子赶不回来,于是给我转了一万块,让我带着他爷爷先去做手术,钱如果不够再给我转。


然而,老人家听见做手术要3万多的时候,自己放弃了,无论医生和我怎么劝,他死活都不做手术。我没有办法,只能打视频电话,让他的孙子跟他谈,直到他孙子在电话那头痛哭磕头,老人才流着泪同意手术。


我突然想到,村委会曾经挨家挨户给村里老人办过农保。我赶紧问他,办农保没有?好在老人家有农保,报销之后手术费只花了四千多。


我将剩余的钱给他孙子转回去,他孙子没收,面露难色地问我,能不能照顾他爷爷两个月,剩下的钱就当给我的报酬。我答应了,贴身照顾了两个月,每天负责老人的生活起居,吃喝拉撒。事后,他孙子又给我转了2000块,表示感谢。


就这样,我成了村里空巢老人的专属“护工”。每天都有老人找我,说想和家人打视频电话。人多的时候,还要排队等电话。要是某个人讲得久了一点,他们还会幼稚地吵起来。


如果孩子随口跟他们提了一句,想吃家里做的菜,他们就会用一个麻袋装着自己种的菜,自己养的鸭,自己泡的泡菜,还有一个个用卫生纸包起来的鸡蛋,找我给他们的子女寄过去。


老人的子女也热衷于给老人买东西,食物、药品和保健品,因为有了我的帮助,都能够顺利地递交到老人手中。


当然,我也有烦躁的时候。比如教一个奶奶用智能手机,教了一个月,她还是不太会的时候,比如那个轻度痴呆的婆婆,又不知道跑到哪里去的时候,又或是,八十多岁的爷爷不听劝,跑到山上干活的时候。


我感觉自己就像幼儿园的老师,每天有干不完的活,有操不完的心,但是每当看到老人的笑脸,收获他们亲人诚挚的感谢后,我又深感值得。


有人问我,是不是从老人手中赚了不少钱?其实并没有,平均一个月也就两三千左右的收入。在农村,我一个人生活,物欲很低,确实不愁温饱,但是也存不了钱。


做这件事,更多是为了弥补我内心深处的遗憾。在我的能力范围内,让老人们的生活质量高一点,快乐一点,不再发生我外婆那样的事故,才是我最大的心愿。


有时候跟老人们待在一起,他们也会替我担心,问我不出去赚钱,以后怎么办?


我开玩笑地说,我以后就在村里陪着你们不好吗?


他们竟然一致反对,说他们没几年好活了,而我还年轻,不能被他们耽误了,要我想开点,要是我真的待在村里,他们死了都无法跟我外婆交代。


这番话把我感动得一塌糊涂。我是个没有太大抱负和追求的人,以前打工,是为了让外婆和我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如今,因为村里这群善良的老人,我好像又找到了生活的新方向。


今年夏天,我打算帮着村里人把黄花菜收割完,就出去找个养老院的工作,或者去家政机构,学习专业的养老知识,未来开一家农村养老院,或者就像现在这样,当个上门养老服务员。


我的前半生因为老人们的帮助得到希望——外婆爱我,所以我活了下来,爷爷奶奶爱我,所以我能读书,村里老人怜惜我,所以我能重生。


因此,我也希望我的后半生能够为他们这个群体做一点事,奉献一点力量。即使我的力量微不足道,但一点微光,或许也能照亮一个老人的晚年。


谢选骏指出:土八路治国、拍脑袋决策,用一胎化的种族灭绝政策扼杀中国——不仅破碎了无数的家庭,而且留下了“未富先老”的畸形社会。想起一出是一出共产党,就像厚颜无耻的行为艺术家,一男四女掰开,号称“八奶治国”。

谢选骏:中国干涉外国选举是在建立全球政府

《温哥华首位华裔市长陷入争议:中国是否干涉选举?》(DAN BILEFSKY 2023年5月8日)报道: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哥华市市长沈观健在他的办公室里。


不列颠哥伦比亚温哥华——每天来到他在市政厅的办公室时,沈观健(Ken Sim)都会盯着一张摆在显眼位置的黑白照片看一眼,那是中国工人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铁路上辛苦劳动的照片,摄于1884年。

沈观健是香港移民的儿子,他说,照片里工人们经风历雨的面孔每天都在提醒他当选温哥华市首位华人市长的重大象征意义,以及华裔在加拿大取得的巨大进步。

六个月前,他以压倒多数选票获胜的历史性事件曾受到广泛称赞,人们将其视为一名政治机敏的变革者的胜利,他的中间派政策让他上台。但在今年2月,多伦多的《环球邮报》援引机密情报报告称中国政府试图操纵加拿大选举,包括温哥华市长选举,这引发了人们对中国是否在沈观健的胜选中发挥了作用的疑问。

在加拿大各地,这些情报报告引发了一场政治风暴,虽然加拿大国家情报部门尚未公开这些报告,但据报道,报告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政府及其外交官想确保特鲁多总理所在的自由党在最近两次联邦选举中获胜,同时支持一些华裔候选人取得胜利。

沈观健已卷入这场风暴之中,因为有报道称,曾任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的佟晓玲试图在加拿大培养听从北京吩咐的华人政客,还在讲话中谈到动员华裔选民支持他们的事情。

泄露出来的情报已在全国引起了反响,反对派保守党抓住有关报道,指责特鲁多未能保护加拿大的民主,但这场辩论在温哥华引发了特别的不安,因为温哥华四分之一的人口是华裔,而且沈观健曾被视为移民的成功故事。

沈观健说,如果在他获胜的选举中有中国或任何外国的干涉,“我会非常气愤。”但他补充说,中国政府与他当选市长毫不相干。

他说,他的压倒性胜利是经奋斗得到的,并暗示自己成为攻击目标是因为他的种族背景。

“如果我是白人男性的话,我们不会有这次对话,”从政前曾是一名企业家、现年52岁的沈观健在他的办公室接受采访时说,老式留声机里播放着范·海伦的音乐。“我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这些报道发出的信号是,当你终于获得一席之地时,人们将对你说,‘那不是靠你自己的力量得来的。’这令人气愤。”他补充说:“证据在哪里?”

泄露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尚未得到加拿大情报机构的证实,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泄露的情报中所描述的目标已经完成。


但加拿大情报机构已明确表示,中国正试图干涉加拿大的选举,中国则否认了这个说法。

分析人士称,虽然中国寻求对温哥华拥有政治影响,但不管中国政府起了什么作用,都不太可能改变选举的结果。

沈观健在2018年首次竞选市长时以微弱劣势败选,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被许多人视为西装革履的保守派。2022年竞选时,他穿着牛仔裤和T恤衫。

沈观健的竞争对手、时任市长的左派候选人肯尼迪·斯图尔特同意这个说法。“中国的干预不是我败选的主要原因,但可能是原因之一,”他说。他只获得了29%的选票,而沈观健获得了51%的选票。

斯图尔特称,在温哥华市长选举前的几年里,担任了五年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的佟晓玲曾多次违反外交礼仪,在公开场合谴责他,因为他直言不讳地支持台湾。佟晓玲已于2022年7月卸任。


斯图尔特表示,2022年5月,也就是举行市长选举大约五个月前,加拿大国家情报机构的官员曾来市政厅向他报告中国干预的潜在威胁,包括中国及其代理人在网上或社交媒体上进行的诋毁运动。

在几个月后的8月,中国总领事馆的网站上发了一篇攻击斯图尔特的文章,因为他对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的佩洛西当月访台表示了支持。领馆网站上的文章警告斯图尔特不要在台湾问题上玩火,并说“玩火者,必自焚”。

温哥华有约66万人口,是西海岸一个多元文化的港口城市,也是加拿大最美丽、最宽容的城市之一,那里的居民可以在当地的大麻店给他们焦虑的狗买含大麻提取物的零食,然后去斯坦利公园骑自行车。


但温哥华一直受到房地产价格飙升的冲击,这让它成为北美房价最贵的城市之一。与此同时,一场药物过量的危机正在肆虐市中心东区,该区不断受到无家可归、贫困和犯罪问题的困扰。

沈观健承诺帮助扭转当地的城市衰落,办法是增雇100名警察和100名心理健康护士。

沈观健曾在2018年首次竞选市长,但以微弱劣势落败,许多人认为他是西装革履的保守派。2022年竞选时,他穿的是温哥华知名品牌Lululemon的T恤衫,把自己重新塑造成一名实用主义者。


他拥有一家成功的医疗服务公司Nurse Next Door,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提供护理人员。

在2022年的市长选举中,沈观健关于的公共秩序信息似乎引起了选民的共鸣,帮助他以近22个百分点的优势获胜。


温哥华西蒙弗雷泽大学的城市项目主任甄瑞谦(Andy Yan)称,曾是投资银行家的沈观健在竞选中花的钱超过了对手,在有些方面甚至两倍于对手。甄瑞谦说,沈观健的竞选信息在这个对“旧金山的房价、堪萨斯城的工资”厌倦了的地区有广泛的吸引力。

甄瑞谦还强调,温哥华庞大、多元化的华人移民社区并不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投票的。

西蒙弗雷泽大学政治学讲师斯图尔特·普雷斯特补充说,斯图尔特被认为是竞争力不强的原任市长。

然而,泄露的情报、斯图尔特对调查中国干预的公开呼吁以及全国的强烈抗议让有关中国在加拿大选举中所起作用的担忧持续了下去。


国家情报机构加拿大安全局在一份用电子邮件发来的声明中表示,中国正试图通过向侨民社区施加压力、使用秘密资金或利用外语媒体来影响加拿大的选举结果。

据曾任加拿大驻华大使的赵朴(Guy Saint-Jacques)观察,中国政府将加拿大视为施加影响和秘密手段的对象,部分原因是中国寻求将加拿大作为杠杆,促使美国软化对华强硬立场。

沈观健否认受表哥陈智思的影响,横跨政商两界的陈智思曾为香港亲北京的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担任高级顾问。


中国问题专家和加拿大情报官员称,中国在海外开展影响力运动的主要部门是中国共产党的统战部。统战部影响运动的目标包括诋毁在台湾、香港和中国镇压新疆维吾尔人等问题上批评中国的加拿大联邦、省级或市级官员。

在温哥华的市长选举中,有关中国干预的猜测也受到中文媒体火上浇油报道的煽动:沈观健的表哥是陈智思,后者跨越政商两界、曾为香港亲北京的前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担任高级顾问。

沈观健说,陈智思没有意任何方式影响自己,并表示他刻意避免与陈智思谈论政治。“我不会因为亲戚关系而选择任何人的政治信仰,”他说。

他说,他在竞选活动中刻意淡化了自己的华人根基,因为他对利用自己的种族背景来赢得选票有所担心。


沈观健是家中最小的儿子,他的父母1967年带着3200美元的毕生积蓄移民温哥华。他说,小时候父母在家说广东话,但为了融入社会,他拒绝了父母叫他学广东话的要求。他现在对那个决定感到后悔。

他家经常付不起房租,在沈观健从七岁到12岁的几年里,他们搬过五次家,迫使他上过五所不同的小学。他记得曾在七岁那年看见父亲用球棒抵挡欺负人的房东。

谢选骏:中国干涉外国选举是在建立全球政府——虽然现在中国是在共产党的胯下辗转反侧、痛苦呻吟;但无论如何来回折腾、饱受折磨,也只能延迟却无法阻挡中国的复苏和崛起。


谢选骏:两个美联储主席匹配“两个美国”的分裂過程

  《明年精彩了,或有两个美联储主席 ,市场听谁的?》(华尔街见闻 2024-11-23)報道: 为了介入美联储政策决策,特朗普想到了“影子主席”这招。 据媒体最新消息,黑马候选人凯文·沃什(Kevin Warsh)有望赢下美国财长一职,并且还可能在鲍威尔的美联储主席任期于202...